2008-11-06
父母应注意观察、留意和保护宝宝发育中的各个敏感期,等他/她对事物位置的变化不再敏感了,便对事物的独立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有了飞跃。如果在家长的呵护下宝宝平稳度过次序敏感期,那么他长大后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会有很强的规则和自律意识。
2008-11-06
长大的标志就是孩子能够做越来越多的事情,能够控制事情的发生、发展与结果,能够让自己成为事件的中心人物。随着宝宝行走越来越熟练,他们想控制世界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这是成长必然的阶段。你会发现,当你为他走得好而开心的同时,他开始不断给你惹麻烦了:捡地上的脏东西,乱碰爸爸的电脑,捣腾奶奶的眼镜,甚至会爬到阳台上等等
2008-11-06
一岁左右的宝宝,口腔内牙齿、肌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育,他很喜欢把东西放到嘴里咬,可以帮他缓解口腔发育给他带来的不适。另外宝宝在学习说话的时候,也很喜欢把能抓到的东西放到口中,当然也包括小朋友的胳膊或手。这仅仅是他感知事物的一种方式。好像只有这样做他才能得到准确的认识。
2008-11-06
宝宝周岁以后,四肢更加灵活,能自己走路,会自己拿取东西;随着语言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由能说简单的字、词到会讲短句。如果这时期的宝宝还用大声叫嚷的形式引起成人的注意或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成人再用以上的方法去处理就不太恰当了。
2008-11-06
很多孩子喜欢扔东西是想引起大人对他的注意。当孩子看到扔出去的东西在第一时间就被大人捡回来,他高兴地手舞足蹈,甚至把这当成一种双向游戏,认为你在和他玩游戏,而游戏的内容就是他把东西扔出去,你再把东西捡回来。他意识不到这并不是一种游戏,也不知道你并不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捡东西。
2008-11-06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对什么事情都有兴趣。路边的影子、远处的狗吠声、电话里的说话声、积木的碰撞、玩具铃铛的摇摆,这些对幼儿来说都是挺奇妙的事物。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善用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是能够分享和了解孩子的好奇心和欢乐,孩子就能感觉到他们的观察和反应获得了肯定,获得了成年人的注意。
2008-11-06
经过研究实验证实,新生儿对柔和、缓慢、纯厚的声音喜欢,表现为安静、微笑;对于尖锐的声音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新生儿对有节奏的声音更为敏感,可能与胎儿期天天听到母亲有节律的心跳有关,它给予新生儿一种安全感。
2008-11-06
布雷德利说,他们发现,有个孩子看到自己的妈妈离开房间时,她就摆弄自己的脚趾,像模仿母亲用双脚走路。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女婴也抓住了自己的脚趾。“我们认为她们这样做是因为有趣,就好像第二个孩子在说我们一起玩脚趾吧。”
2008-11-06
妈妈对宝宝都会有一些期待,如准备喂他吃奶时,就期待他会张开嘴,这也是学习中的一个讯号。宝宝对妈妈的神态以及嘴巴的注意,也是学习的讯号之一。妈妈对宝宝行为的回应,乃是宝宝接受外来影响的一个结果,此时宝宝会立刻向妈妈的方向靠过去。
2008-11-06
有些母亲在断奶时,会采用在乳头上涂紫药水。辣椒或黄连等,企图借此来戒断孩子吃奶的习惯,而这些做法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悲伤。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因而是极不可取的。
2008-11-06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孩子会不自觉地效仿父母的言行,因此要求孩子不要做的事,父母首先就不能做。另外,父母对孩子从小就要讲信用,答应了的事,一定要兑现,不答应的事就一定不去做。这样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就会有威信,在以后的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
2008-11-06
《90年代中国人群膳食与营养状况》的资料表明,我国儿童身材矮小患病率仍很高,约半数省份在20~30%,有的省份高达50%。70年代以来,从中国儿童与美国等国家儿童生长发育的比较来看,我国儿童生长发育曲线在出生后6个月内接近或稍高于美国儿童,但6个月后逐渐与美国儿童拉开差距,并一直持续到成人期
2008-11-06
育儿是富有“生命意义的动作”需要母亲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学习、去研究,用母爱去灌溉婴儿的心田。对婴儿来说,母亲是他最亲爱的保护者、教养者和带路人,婴儿每时每刻都期待着与母亲心灵交往。
2008-11-06
这类小儿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即使欢迎母亲的到来也是很短暂的,他(她)对母亲的离开及回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就像接受母亲的安慰一样,这种是没有对母亲形成特殊的依恋。
2008-11-06
婴幼儿期和儿童期的手淫对孩子们的成长和日后建立正常的性反应很重要,具有积极影响。关键是正常对待和处理,以避免孩子过份沉缅于这种兴趣中。父母要注意让孩子养成开朗、大方、合群的性格,多与其他孩子交往,减少孤寂独处的机会;让孩子建立多方面的兴趣,充实其生活和学习内容,可有较好的淡化和转移注意力的作用;一旦碰上这种场面也宜不动声色、故作不知,想法分散和转移孩子的注意。
2008-11-06
在宝宝不同的成长阶段里,如果你希望他的一言一行都如你所愿,最好你能适时修正管教方法,来适应他们每个成长阶段所具有的优缺点。而你越了解宝宝在各个阶段的行为特征——尤其是教养黑暗期——你的管教方法就越有效地配合宝宝的年龄和个性。
2008-11-06
儿童心理专家表示:孩子形成这种习惯的原因,与父母、老师的教育有关。不少孩子从懂事开始,父母和老师就反复向他灌输:“如果有生人要带你走、给你东西吃或跟你说话,不要理他。”这样一些安全教育的结果是,这些“教诲”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处世原则”,在生人面前,他们会本能地失去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