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成长发育

首页 - 幼儿成长发育

我哭是因为想有个安乐小窝

时间:2008-11-06 00:44:01 A+

我哭是因为想有个安乐小窝

我哭是因为想有个安乐小窝

  安全感

  当我的心里需要关爱时,父母如果能够及时给予,就好似在我的心里筑起一个安乐小窝,使我心灵充满安定感,身心健康地成长。

  行为描述 小宋做了妈妈后,感觉身心特别疲惫,尤其是宝贝妮妮夜里醒了就哭,把完整的睡眠破坏得七零八碎。于是,小宋常常是先让她哭一会儿,等她哭累了就会又睡着。有时,宝贝哭得太厉害,她才起床喂喂、哄哄、抱抱。后来,小宋发现宝贝越来越爱哭,干脆着急地对她说:“再哭再哭,就不要你了!”但宝贝的哭声却更大了。

  2岁后宝贝虽然不怎么爱哭了,可却很磨人,不愿意自己玩,总要让大人陪着。可大人陪着她时却不好好地玩,不是闹情绪就是不高兴,不知道她到底要怎样。

  心理分析

  从妮妮所接受的养育方式看,她不稳定、不快乐的性情是缺乏安全感导致的。安全感是人的第一心理需求,有了安全感才有稳定、快乐的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0-1.5岁的宝贝处于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当他哭、饿或者身体不舒适时,父母是否及时出现是他对这个世界建立安全和信任感的基础,有利于他形成积极的心理特征。如果父母有时及时出现,有时不及时出现,宝贝仍然没有得到规律性、稳定的反馈信息,还会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于是,便常常变换各种哭闹不安的方式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但却没有学会正确表达自己需求的方法。长期以往,就形成了闹人、磨人的行为模式,以致后来宝贝不是身体不舒服,而是心理不舒服,最终不能建立稳定的心理安全感。

  心理疏导策略

  1. 积极回应宝贝的基本需求

  宝贝需要吃饱、喝好、穿暖,需要身体各个部位感觉舒适和健康,还需要大人的陪伴和逗引。不会说话的宝贝用哭来传达自己的需求,父母应一贯地、及时地出现在他的面前,解读他的需求,给予相应的照顾和关爱。而不能让宝贝等待较长时间还没有回应,这会使宝贝产生很大的挫折感,破坏他的安全感与信任感,最后导致行为方式的紊乱。

  2. 在积极回应的同时不要娇惯宝贝

  有的父母担心事事顺着宝贝,以后会养成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的坏习惯。科学的做法是,不要把“积极回应”操作为“立即满足”。当宝贝产生各种需求时,先用声音和肢体动作回应,让他意识到父母已经知道他的呼唤,让他在有希望的等待中忍耐几秒钟。这个时候,可以抱起宝贝,把奶瓶摇晃给他看或者用其他物品逗引,跟他说简短的话语,如“宝贝饿了,该吃饭了,妈妈喂你”之类的话,然后再让他喝奶喝水。不要小看了这几秒钟的意义,这种方式能培养宝贝短暂几秒钟的忍耐和等待,并不损害身体健康,但对宝贝的心理健康、智力发育以及交往潜能,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给宝贝安全感并不是要处处严密保护

  1岁半后,宝贝的独立性大大发展了,特别希望摆脱大人的处处限制,希望自己能钻钻爬爬、走走摸摸,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比较强烈。这个时候,父母继续给宝贝安全感,但是不要过度保护。这个矛盾关系的操作特点是:陪陪他但不过分干预他。不要以为陪宝贝游戏就一定得为他“做”什么,他需要你的参与你就及时参与,不需要的时候,你就坐在旁边干点手头上的小活儿,而不是指指点点干涉他自己玩的方式,这会破坏孩子的独立性。渐渐地,宝贝的独立性成长为不需要你守在身旁,只要听见你的声音或者知道你在另一房间做事,就放心了,这是宝贝的安全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水平提升的表现。

  4.安全度过分离焦虑的考验

  宝贝的安全感并不是直线发展,而是在经历一次次考验中螺旋上升的,其中最大的一次考验就是3岁左右上幼儿园所面临的分离焦虑。即使已经建立了较好安全感的宝贝也会哭闹,因为大半天或者一天见不着自己的看护者,认识发展水平有限的宝贝以为自己被抛弃了,但是只要父母坚持送他上幼儿园,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般一两个月以后,宝贝的认识水平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安全地度过分离焦虑。可见,发展水平高的安全感是父母不在眼前,宝贝也感到安全,当然,达到这一步是有前提基础的,即宝贝1岁之前只要有需求,父母总是及时出现在眼前,看来养育宝贝还是“有耕耘就有收获”,并且是“早耕耘早收获”哟!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