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支招:家有“夜啼郎” 父母怎么办?
育儿支招:家有“夜啼郎” 父母怎么办?
婴儿常常日夜颠倒,白天吃饱后睡觉,而晚上精神饱满,要和妈妈“对话”,稍不满意就要哭吵,俗称这类孩子为“夜啼郎”,弄得父母晚上睡不好觉,白天头昏脑胀,第二天上班时无精打彩,有的还求助于迷信。
引起夜啼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排除各种生理因素,如被褥太厚,室温过低、过高,尿布湿了没有及时换或饥饿等。从发育的观点看,从出生到1周岁,白天醒着、晚上睡眠的规律是逐渐形成的。大约到6-7个月,“生活钟”基本上与成人接近;但个别孩子到了12个月,生活钟还是日夜不分。
从疾病方面考虑,如红臀、佝偻病也会引起半夜啼哭。
要分析一下婴儿是否有焦急的情绪,例如家庭成员不和,引起母亲长期的心理紧张、不安。这种情况也会感应婴儿,使婴儿发生类似的反应。另外,父亲对婴儿管得太多,说话声音太响或者平时以凶狠的目光注视小儿,也可使婴儿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心神焦急而造成半夜啼哭。如果白天过分兴奋或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到了晚上从梦中惊醒而哭吵;虽然婴儿还不会说出梦中遇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白天的恐惧场合有时也会在梦中呈现。
要使半夜啼哭现象消失或减少,首先要针对原因:由疾病引起的应该积极治疗。
对有焦急情绪的婴儿不妨试一试以下的方法。一是“沉默疗法”可能平时母亲白天整天与孩子说话太多造成了许多的刺激,对某些孩子来说白天过度兴奋可导致半夜啼哭,对这类孩子通过“沉默疗法”,即白天对婴儿少讲话,采取默默无语的笑和婴儿接触,从而使原先由于受到过分照料而导致高度紧张的婴儿起到镇定效果。二是家庭成员不要说一些引起母亲焦急不安的话,例如:“孩子晚上哭得这么厉害,甚至影响家里的人及邻居孩子睡觉”,这话对孩子的母亲压力很大,造成紧张,倒不如这样安慰一下母亲:“你不要着急,孩子正在长大,您看有哪一个孩子长大后晚上还会哭吵?”这种体贴母亲及婴儿的口气可使双方紧张情绪得到放松,半夜啼哭的现象也会逐渐地消失。
相关文章
-
家有“夜啼郎”父母怎么办
-
家有“孤独儿”,父母怎么办?
-
园长支招:当园规与家规冲突时幼师和家长应该怎么办?
-
为妈妈支招:新生儿睡眠时间长,不常要求哺乳怎么办?
-
小练笔: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
蟋蟀的住宅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
育儿指导:产前缺氧的宝宝以后怎么办?
-
育儿研究:宝宝怎么被“吹”成了小胖墩
-
妈妈育儿相关:有多少宝宝“照书养”?
-
育儿指南:什么情况下母乳喂养要喊“停”
-
育儿相关:母乳喂养怎么会给排挤了?
-
妈妈育儿:孕产妇产后母乳不足怎么办
-
妈妈护理:产后“褥汗”怎么办?
-
育儿相关:准妈妈过度紧张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