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教案

首页 - 大班艺术教案

大班艺术社会《给玩具找家》教案反思

时间:2022-11-09 14:33:02 A+

大班艺术社会《给玩具找家》教案反思

大班艺术社会《给玩具找家》教案反思

1、大班艺术社会《给玩具找家》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幼儿园里的玩具很多,小朋友平时也很喜欢玩,但是每次玩完玩具后他们都把玩具乱扔,而且也不会分类将玩具装在篮子里,弄得玩具到处都是,所以我针对孩子这一情况设计了这节“给玩具找家”。

  活动目标

  1、能按标志图给玩具找家。

  2、知道玩了玩具要放回原位。

  3、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玩具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7、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玩具的习惯。

  2、知道按玩具的种类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玩具。

  2、各种玩具标志图。

  3、装玩具的篮子。

  活动过程

  1、老师以玩具娃娃的的口吻哭着告诉幼儿:“我是积木娃娃,刚才小朋友玩了以后没把我送回去,我找不到家了。”启发幼儿想象自己找不到家会怎么样?那玩具宝宝找不到家会怎么样?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它?

  2、老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玩具,让幼儿观察认识它们的特征,并区别它们的种类。

  3、出示玩具标志图,让幼儿认识。并请幼儿说说哪些玩具最适合用这些标志来表示,让幼儿初步学会一一对应收放玩具。

  4、引导幼儿将标志图贴在篮子上,请幼儿根据标志图将玩具分别放在篮子里。

  5、游戏“给玩具找家”让幼儿迅速按玩具的种类把各种各样的玩具送回家,看哪些幼儿能又快又准帮玩具找到自己的家。

  6、鼓励找得好的小朋友,并给与奖励。

  7、游戏反复进行。

  8、教师小结:每个玩具都有自己的家,如果它找不到家了就会像小朋友找不到家一样很可怜,所以我们以后不管什么时候玩了玩具都要将玩具收拾整理好,不能到处乱扔,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人人喜欢的乖宝宝。

  教学反思

  现在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从小就娇生惯养,什么事都让家长代劳,因此让幼儿养成了“有前手没后手”的坏习惯。通过“给玩具找家”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幼儿亲自操作体验,帮助幼儿改正玩具到处乱扔的坏习惯,让幼儿知道玩了玩具后学会收拾整理玩具,要将玩具放回原位,不能到处乱扔,并知道玩具掉在地上要捡起来,让幼儿从小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操作过程多数幼儿能按要求给玩具找家,但还是有少部分年龄偏小的幼儿还不能正确的给玩具分类,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多引导他们,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会了。

2、大班教案《图形找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

  2.能大胆、正确的表达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方位。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操作材料 大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图形)小朋友们,今天图形王国的国王给我们小朋友带礼物了,你们来看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用两个词来说,如红色的三角形等)

  2.游戏“图形归类”。请幼儿把相同的图形放在放在一起。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1)现在这些图形宝宝想回家了,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找家吧!

  (2)(出示图)这就是它们的家。观察表格,理解横向和纵向标记的含义。提问:表格最上面一行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左边有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

  (3)教师示范将红的圆形放在相应的格子里去。边放边说:红的圆形在从下往上数第四行左边的第二个位置上。

  (4)请个别幼儿尝试选择部分图形按照两种特征进行定位,并说一说具体的位置。

  3.幼儿用操作材料对图形进行归类。

  (1)给每人提供一套操作材料,先仔细观察里面的图形,在确定图形宝宝应该放在哪个家中。

  (2)教师进行指导

  4.组织交流,讲述特征和位置。

  提问:第几行第几个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图形?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对颜色和图形特征已经认知。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游戏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活动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但是本节课,我的语速有点快,语言不够精练,讲解示范的时候,因为语速快,部分幼儿幼儿未能听清老师的要求,导致一个问题说出去来,下面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我问的什么。而且我的应变能力也有待加强,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断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3、大班科学教案《昆虫找家》含反思

活动目的:

  1、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害虫和益虫。

  2、认识常见昆虫的食物,模仿昆虫的三种基本运动形态:飞、爬、跳。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昆虫头饰二十一个。

  2、昆虫拼图四张,画架四个。

  3、昆虫图卡若干,食物图卡若干。

  4、音乐带、录音机。

  5、森林场景,益虫的家和害虫的家。

活动过程:

  一、认识昆虫

  1、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拼图游戏,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昆虫?请小朋友把拼图背面的双面胶撕下,并把撕下的胶带纸放在筐里”幼儿操作,教师将拼好的拼图放在画架上展示,每组请一位幼儿回答。

  2、师:“蝴蝶属于什么?蚂蚁呢?”“为什么说它们是昆虫?”幼儿回答昆虫的基本特征。

  3、师:“除了蝴蝶、蚂蚁、萤火虫和七星瓢虫外,还有什么也是昆虫?”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卡。

  二、游戏《昆虫找食》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每人找一个昆虫头饰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虫,想一想它是怎么运动的,它爱吃什么。”幼儿寻找并戴上头饰。

  2、师:“请小昆虫们用自己的动作随音乐来寻找食物。”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到森林场景中寻找食物图卡。

  3、师小结:“小昆虫做得真好,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什么昆虫,你是怎样行动的,你找到了什么食物?”请5~8位幼儿回答。

  三、益虫和害虫

  1、师:“蜜蜂采花蜜传播花粉,对人类有帮助,我们叫它益虫;苍蝇呢会传播细菌,给人类带来疾病,对人类有害,我们叫它害虫。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呢还是害虫。”

  2、师宣布游戏规则:“天快黑了,小昆虫们要回家了,我们来找家,益虫的家在这边,害虫的家在那边。”幼儿找家。

  3、教师小结,帮助找不到家或找错家的幼儿正确认识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还是害虫。

活动反思:

  幼儿对昆虫比较感兴趣,用请小客人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小客人,我们一起把他们请进来吧!幼儿戴昆虫头饰做动作进教室,教师和幼儿一起看一下都有哪些昆虫来做客了。组织幼儿和小昆虫一起听音乐跳舞,这时扮演小昆虫的幼儿站起来提问:“小朋友,你知道我们的家在哪吗?”请幼儿逐个说一下在场小昆虫的家,然后教师总结:原来昆虫的家都在不懂的地方,有的在森林里,有的在水里,有的在人的家里,有的在树上的鸟窝里,有的在泥土里。再请一个扮演小昆虫的幼儿起来提问:“小朋友,你们还认识那些小昆虫吗?”昆虫卡片的出示,引起了个别幼儿的兴奋,他们有的无意地玩弄小卡片,有的交头接耳地讲述自己在卡片中获得的乐趣。讲述时虽然幼儿的表达很积极,但纪律很松散,回答问题无规则。在帮助昆虫找家的过程中,小朋友对常见的昆虫比较了解,能很快地找到,也有的两栖昆虫让他们很犯难,不知放哪里,所以都问起了老师。游戏昆虫找家是小朋友最快乐的,每次当发现小昆虫走错地方时,老师都会及时的讲评和纠正。但是,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有些地方没给有孩子们讲清楚,如:生活在水里的昆虫可以分为两种:有海水里面的和淡水里面的,还有个别知识点讲得不够准确

  在活动中,教师能注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设计活动,由易到难,过度自然,小朋友的参与兴趣很高,但活动中让老师觉得不足的是开始部分,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否内容简单些,或直接让幼儿分组讨论,交流,然后鼓励幼儿把自己不懂的提出来,和老师一起解决。这样的处理是否能让幼儿的学习更加主动些。建议下次教学,可以试试。

4、大班数学教案《图形找家》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会询问这是什么图形,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终身教育是我活动的两大特色,幼儿园是现代幼儿生活学习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一。活动开始我就让幼儿观察我的挂图,挂图中有不同颜色的不同图形,由不同图形拼成的一幅画,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了解各种图形分别由什么特点。活动中教师一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对幼儿表达不清楚的或出现困难的地方加以纠正,耐心的指导,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参与活动中。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

  2.能大胆、正确的表达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方位。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操作材料 大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图形)小朋友们,今天图形王国的国王给我们小朋友带礼物了,你们来看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用两个词来说,如红色的三角形等)

  2.游戏“图形归类”。请幼儿把相同的图形放在放在一起。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1)现在这些图形宝宝想回家了,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找家吧!

  (2)(出示图)这就是它们的家。观察表格,理解横向和纵向标记的含义。提问:表格最上面一行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左边有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

  (3)教师示范将红的圆形放在相应的格子里去。边放边说:红的圆形在从下往上数第四行左边的第二个位置上。

  (4)请个别幼儿尝试选择部分图形按照两种特征进行定位,并说一说具体的位置。

  3.幼儿用操作材料对图形进行归类。

  (1)给每人提供一套操作材料,先仔细观察里面的图形,在确定图形宝宝应该放在哪个家中。

  (2)教师进行指导

  4.组织交流,讲述特征和位置。

  提问:第几行第几个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图形?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对颜色和图形特征已经认知。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游戏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活动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但是本节课,我的语速有点快,语言不够精练,讲解示范的时候,因为语速快,部分幼儿幼儿未能听清老师的要求,导致一个问题说出去来,下面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我问的什么。而且我的应变能力也有待加强,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断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5、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小青蛙找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习借助节奏图谱来理解、记忆歌词,体验自主学习带来的欢乐。

  3、乐意参与音乐活动并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4、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1、节奏谱、音乐录音、圈5个、《小青蛙找家》图片一套。

  2、小鸡、小狗、小猫图片。

活动过程:

  1、练声

  2、复习× × 、×× ×两种节奏型。

  3、看图谱,学唱歌曲教师:小青蛙也想参加演唱会,你们欢迎吗?今天小青蛙带来了一首根据自己经历创编的歌曲,叫《小青蛙找家》。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音乐录音)提问:

  (1)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里面唱的是什么?(幼儿回答)。

  (2)欣赏歌曲第二遍,要求听清楚歌词。

  (3)熟悉第一乐句和随后一个乐句的歌词。

  (4)拍说的部分的节奏,再集体说一说。

  (5)教师小结: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学得歌曲不太一样,它是说唱结合的歌曲。

  4、集体完整演唱、合作演唱

  (1)用好听的声音唱出小青蛙轻快跳跃的感觉。(放录音)

  (2)老师唱唱的部分,小朋友唱说的部分,我们一起来合作演唱;请一半小朋友唱唱的部分,请另一半小朋友说说的部分。

  5、音乐游戏《小青蛙找家》

  夏天,害虫可多了,小青蛙们我们一起到田野里捉害虫吧。(跟音乐跳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情绪欢快,活泼,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歌曲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我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来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让每位小朋友都积极参与、融入教学活动。幼儿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声音都惟妙惟肖,孩子们的表演都棒极了。因为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幼儿在学歌过程中边动边唱,以动作助记忆,这样使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节奏感及创新能力也得以培养和锻炼。

6、大班社会教案《植物的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物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组幼儿一盘土壤。(四人一组)

  3.实验用的酒精灯、铁架、杯子、连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头饰。

  5.四袋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黑土、黄土、白土、红土)

  6.一袋泥土。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

  1. 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讨论: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诉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

  1.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是树叶、草等的腐烂物),和植物生长过程。

  2.请幼儿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还是湿的,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水分)

  3.请幼儿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发现有什么?(空气)

  4.把土壤撒在石棉网上加热知道土壤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这就是肥料,它们能燃烧。

  5.小结:原来土壤里有这么多宝贝,它真像一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6.引导幼儿仿编儿歌:“鸟儿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植物爱的是土壤,土壤是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有了营养,幼儿模仿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

  1.幼儿知道土中有什么后,去花园里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后出示黄土、白土、红土,原来土有几种颜色。

  四、土的其它用途

  1.出示“砖、瓦、陶器皿,让幼儿看,让幼儿摸摸后,告诉幼儿这些都是用土加工以后做出来的。

  2..小结:土壤对植物有用,对人类的用处也很大。

  五、延伸活动与“土”交朋友

  让幼儿自由玩土。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很活跃,颜林海和黄林浩不断地用摸、捏、团土。在种植园中,林毅君偷偷地拔了拔小青菜,发现了菜里的根后就招呼了很多的小朋友围过来观看。很快林俊熙发现了泥土很潮湿,粘在手里也粘在裤子上。

  本次活动我利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资源——土,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讨论。活动中幼儿们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实验的设计是让幼儿能探索出土的性质,也便于幼儿操作,幼儿兴趣很大。实验中我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以及操作习惯,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针对幼儿观察到现象,我能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儿了解了土壤对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离不开土壤。然后和幼儿开展讨论,哪里还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7、大班社会教案《种子找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发现植物果实里的种子,知道种子能长成新的植物。

  2、了解种子传播的多种方式。

  3、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

  2、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

  3、种子怎么找自己的新家的?

活动准备

  1、植物的果实,如苹果、梨、葡萄、桃、西瓜等。

  2、歌曲《小种子》磁带。

  3、一些植物的种子。

  4、反映种子找家的不同方式的图片一组。

  5、水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生问好。

  2、播放歌曲磁带《小种子》,老师跟小朋友一边拍手,一边跟唱歌曲。

  3、教师:歌曲里讲的是什么事情?(提问全班幼儿)

  教师:大家回答正确,非常不错,真棒!

  4、教师小结:种子在泥土里,喝够了水、晒到充足的阳光,慢慢的发芽,成为新的植物,长大后就会结果实。

  5、教师出示植物的种子。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这就是植物的种子。

  二、切果实,找种子,说种子。

  1、教师:今天教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什么呢?(教师展示实物果实)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苹果、梨、桃、西瓜)这些水果哪些是树上结的?出示图片。教师总结:一粒种子可厉害了,可以结出很多果实来!那你们见过它们的种子过吗?(见过)这些种子长什么样呢!(例如:桃的种子呈椭圆形,上端钝,下端尖。坚硬的种皮外表呈波浪高低起伏。)它们的种子在哪里?(在水果里面,只要把它切开就可以看见)

  2、教师:小朋友们不知道没关系,等下老师切开给你们看,切的时候,一定要把水果洗干净,在干净的地方切,切之前一定要小心,可不能切到手了,教师先切桃。。。。。。然后把桃拿到幼儿跟前走一圈幼儿可以找种子、观察种子!找到种子后教师出示桃的图片,图片以让幼儿观察桃的形状、大小、颜色。

  3、教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这些种子的家在哪里?(在果实里)那它原来的家在哪里?(在泥土里),原来呀!种子有两个家。

  4、教师:春季到来,这些种子被农民伯伯种在田野、果园里,给它们淋水、施肥、,阳光充足,它们就会长成新植物,长大后就会结果实,小朋友们就可以吃到新鲜甜脆的水果,多吃水果,我们的身体就会壮壮的,增强体抗力,小朋友们就会少生病。

  三、猜一猜

  1、教师:你们觉得这些种子会找到新家吗?(种子都是靠人类帮它种到泥土里找到新家的)教师鼓励(大自然多神奇、神秘、多美妙,有些种子可厉害了,不需要人类的帮忙自己可以找到新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种子究竟如何找到新家的?我们一起来看图片,看完一张图片教师都要提问?它们是什么种子?它们是怎么找到新家的呢?

  2、蒲公英(随风飞去找新家)

  3、苍耳(挂在动物身上或人的衣服上来找新家的)

教学反思

  在课程中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探讨性,小朋友的参与性很强,兴趣很高,已经不是单纯的看老师切果子找种子,而是让幼儿参与其中,体会到如何观察了解种子,我深深体会到:在主题探究学习中幼儿的个性得到良好发展,今天的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8、大班社会领域教案《爱护玩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玩具损坏的原因。

  2、通过新旧玩具的对比,知道如何爱护玩具。

  3、产生对玩具的爱护之情。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各种损坏的玩具。如:破汽车、破茶杯等等。

  2、新玩具若干;一只小白兔玩具手偶。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红色蜡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给幼儿提供各种损坏的旧玩具,让幼儿玩一玩知道玩具被损坏了就不能玩。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玩具,请小朋友玩一玩。(幼儿玩损坏的玩具,教师观察幼儿对这些玩具的态度。)

  2、提问:刚才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好玩吗?为什么?它是怎么被损坏的?

  3、小结:这些玩具有的是小朋友玩时不懂得谦让,互相争抢弄坏的;有的是不轻拿轻放摔坏的。

  (二)幼儿玩新玩具,初步萌发爱护玩具的意识。

  1、教师:呀!这里还有很多玩具,老师也请你们来玩。(幼儿再次玩新玩具,教师观察幼儿玩玩具时的情况。)

  2、提问:a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b你喜欢这个玩具吗?为什么?

  (三)组织幼儿讨论:怎样玩玩具,玩具不易损坏?知道做个爱护玩具的好孩子。

  教师:1、我们应该怎样玩玩具呢?新玩具我们怎么玩?旧玩具我们怎么玩?

  2、一个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玩具轮到你玩怎么办?

  (四)情境表演“难过的小白兔”,巩固幼儿爱护玩具的行为。

  1、教师边操作手偶边讲情节,看完表演后教师提问:

  a小白兔为什么哭?

  b小白兔耳朵掉下来,他感到怎样?

  c你想对小白兔说什么?

  (五)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谁是爱护玩具的小朋友,请你给爱护玩具的小朋友送上一面红旗。

  (六)幼儿活动:玩玩具。

  活动中教师边观察边提醒幼儿爱护玩具,鼓励幼儿做爱护玩具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9、大班优秀社会教案《小鸟找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同伴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2、在欣赏故事和实践活动中,感受同伴间关爱的愉悦情感。

  3、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挂图一幅,磁性教具:小鸟、星星、月亮、萤火虫

  2、玩具若干(幼儿人数一半)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师:有只小鸟在森林里迷路了,天黑了,它找不到回家的路,伤心地哭了它好想妈妈,你们愿意帮助它回家吗?怎么帮助它呢?

  2、幼儿围绕这个主题,想像如何去帮助小鸟。

  请个别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帮助小鸟找回家。

  3、老师讲述故事:小鸟找家。

  师:有许多小动物也想帮助小鸟,让我们听听有谁也来帮助小鸟,它们是怎么样帮助小鸟?

  老师边演示教具边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建议提以下问题:

  (1)谁帮助了小鸟?

  (2)小星星听到了小鸟的哭声,是怎么说的?

  (3)月亮奶奶听到 小鸟的哭声,是怎么说的?

  (4)萤火虫听到了小鸟的哭声是怎么帮助小鸟的?

  4、引导幼儿讨论小朋友之间应怎么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师:小朋友之间需要关心和帮助吗?什么时候?

  师:你是怎么关心别人的?别人又是怎么关心你的 ?

  5、幼儿两两合作玩玩具,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老师发玩具给单数幼儿,另一半幼儿没有玩具,让幼儿想想怎么玩?启发有玩具的幼儿找没玩具的幼儿,两人一起玩。  在后面的环节中给幼儿展示幼儿园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感知,知道朋友间应该互相帮助。

  活动中还增加了表演故事情节。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采用了讲故事形式,故事新颖动人,孩子很有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积极主动地发言。但在游戏环节,教师的引导不够,幼儿没有进入游戏情境,没有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同时,教师在设计角色游戏时,把头饰给幼儿戴上,应该放到最后游戏环节佩戴。这样幼儿较容易进入原预设情境。

10、大班语言教案《蒲公英找家》含反思

设计思路: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对幼儿园学习活动的内容提到:"欣赏、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性,有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而相应的"内容示例"中则列出:"人文景观:本地、本市及全国的着名景观。"幼儿对自己的家乡、祖国有所了解,从而萌发热爱的情感这一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它们是幼儿认知方面的实体教材,另一方面,这些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也会对幼儿的情感提升有很大帮助。《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还指出"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发展儿童的重要资源。"教师必须对自己所处地区、城市、国家的人文景观的资源有一定的了解,并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能力,对这些资源进行筛选、梳理,设计教学活动,做好相关准备,以求在活动中能有效地借助人文景观,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今年,正值建党90周年,是一个很好的对幼儿进行爱国情感教育的契机。《蒲公英找家》是"我是中国人"主题背景下的一个语言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欣赏故事,大胆清楚地表述,运用对家乡的已有经验帮助故事主人公解决问题,欣赏并初步跟读儿歌,巩固关于家乡的经验,进一步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中,幼儿对天安门、长城等已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幼儿平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出门游玩、电视广播等各种途径对身边较有代表性的建筑和景物有了一些经验。作为情感和认知发展都处于关键时期的孩子,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家乡,萌发出正确的情感,对于他们今后的人格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开展主题之初及主题的深入开展过程中,对主题进行了分析,不断收集资料,也带幼儿去参观了天马最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之一--斜塔(即"护珠塔")。"这座塔下面有个洞的,还这么斜,怎么不会倒掉的呀?""这座塔很旧的。"……幼儿当即就对斜塔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便着手准备一个教学活动,希望幼儿能通过此活动知道天马的斜塔是世界上最斜的塔,从而萌发自豪和热爱家乡之情。但同时考虑到,我班幼儿已处在大班年龄阶段,单就此一个教育点对于他们来说比较简单,而且情感上的激发力度也不够,因此,我决定将幼儿之前了解过的一些人文景观用一个故事的形式串联起来,让他们在帮助故事主人公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已有经验,并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也有一个如此让人自豪的世界之最,同时在无形中也按着"中国→上海→松江→天马"的顺序帮助幼儿梳理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让他们知道在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有这么多值得我们骄傲的景观,更好地为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服务。

  一.对活动内容的思考

  (一)从幼儿角度分析本次活动是在幼儿对于斜塔的兴趣上展开的,再加上通过幼儿喜欢的故事、儿歌的形式进行,而且帮助故事主人公解决问题这类有挑战性的事情孩子们也很喜欢。所以,本活动能较好地吸引幼儿积极地参与进来。

  (二)从活动素材分析本次活动除了运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之外,还运用了改编的故事及自编儿歌。故事《蒲公英找家》的原形是大班教材《月亮船》,《月亮船》主要是帮助幼儿了解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最长的城墙、最大的海洋和最高的山,这些,幼儿已经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中有了经验。《月亮船》这一以故事为载体帮助幼儿认知和提升情感的方式符合幼儿的兴趣及年龄特点,所以,本人对故事《月亮船》进行了在创作,保留了故事中原有的精华部分,更加上了三座较有代表性的塔:上海的东方明珠,松江的方塔和天马的斜塔(护珠塔),从而就形成了故事《蒲公英找家》。而自编的儿歌,则是以图片配上文字的形式呈现的,主要是为了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巩固对于自己的祖国、上海、松江及天马具有代表性人文景观的经验,从而激发幼儿的自豪之情,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对活动环节的思考第一环节主要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出了故事,并引发幼儿帮助蒲公英的意愿。

  第二环节主要让幼儿在帮助蒲公英找家的过程中,将各种知识串联起来,并大胆清楚地表述。在故事最后了解到天马的护珠塔是世界上最斜的塔,再结合故事前面所提到的各种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让幼儿的认知有所提升,并表达自豪之情和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三环节让幼儿欣赏儿歌的基础上,再次梳理、巩固故事中出现的人文景观,初步尝试跟读。并让幼儿在活动的延伸中再进一步学念儿歌,这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也让幼儿在课后能有再次温故和情感体验的机会。

  三.对教学具的思考本次活动无论是故事还是儿歌,都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一方面是让幼儿更为直观地理解,另一方面,出示的相关人文景观的图片,也是幼儿认知所必须的。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活动反思:

  《蒲公英》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体现出了小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不同,从而揭示出故事的寓意:只有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课的开始复习检查阶段,我出示了五个短语:“洁白的绒球金光闪闪的沙漠银花朵朵的湖泊波光粼粼的湖面金灿灿的阳光”让学生在想像的基础上读好。绒球前面有“洁白的”,阳光前面有“金灿灿”,绒球的样子,阳光的美好,就可以让读的人清清楚楚感受到它们。边读边想象他们的样子,不但是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更为积累语言、内化语言打下基础。

  课堂教学必须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悟,自始至终,我的整堂新课提供给了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课堂上,我设计了几个情境,我是一粒悠闲的小蒲公英种子,教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慈祥的太阳公公说话了,你们听……指名度;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颗颗小种子,读一读课文,这样不光是为了运用课文的语言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真正领会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在朗读中感悟,在表演中得到深化。

  大班语言教案《蒲公英找家》含反思这篇文章共7683字。

11、大班社会教案《借玩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并探索向同伴借玩具的方法、策略。

  2、体验同伴交往的乐趣,增进社会交往能力。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拖拉玩具、皮球、遥控汽车各一;幼儿自带的长毛绒玩具2个;球、圈、若干。

  2、三段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1、观看情景表演“小兔玩拖拉玩具”,巩固运用交往的礼貌语言。

  (情景表演内容:小兔拉着拖拉玩具上场,边走边说:“我是小兔,这是妈妈给我买的拖拉玩具,真好玩!”)

  (1)小兔的玩具好玩吗?你想玩吗?

  (2)那怎么说、说什么样的话,才能跟小兔借到玩具呢?

  幼儿向小兔借玩具,个别、集体练习礼貌语言,如:请你把玩具借给我玩玩,好吗?谢谢!

  小结:想玩别人的玩具,可以跟他说有礼貌的话,’这样别人会很乐意把玩具借给你玩。

  2、观看情景表演“小兔玩皮球”,学习合作玩玩具的方法。

  (情景表演内容:小兔边玩皮球边说:“这是我爸爸送给我的新皮球,我可以拍一拍、抛一抛、滚一滚,真好玩!”)

  (1)你想玩小兔的皮球吗?如果想玩,你有什么好办法?

  幼儿礼貌地向小兔借玩具,小兔拒绝道:“不行,这只新皮球我还没玩够呢!给你玩了,我就没有玩了。”

  (2)小兔为什么不愿意把玩具借给你们玩?(引导幼儿关注被拒绝的原因)

  (3)有什么办法能让小兔和你都能玩到皮球呢?(幼儿再次向小兔借玩具)如交往再次失败,教师引出合作玩的方法,如向小兔借玩具说:“小兔,我和你一起玩滚皮球好吗?”

  (4)老师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小兔就愿意把玩具给我玩了呢?(幼儿实践合作玩的方法)

  小结:当别人不愿意把新玩具借给你玩的时候,可以想出和他一起玩的方法,让大家玩得都开心。

  3、观看情景表演“小兔玩遥控汽车”,学习交换玩玩具的方法。

  (情景表演的内容:小白兔边玩边说:“这是叔叔送给我的遥控汽车。”)

  (1)小兔的遥控汽车真好玩,怎么样才能借到小兔的玩具呢?(幼儿尝试借玩具的方法,如用第一或第二种方法,小兔拒绝道:“不行,遥控器只有一个,给你玩了,我就没有玩了。”)

  (2)教师去向小兔借玩具同样失败。

  (3)出示幼儿带来的长毛绒玩具,启发幼儿与小兔交换着玩玩具。“小兔有一个玩具,你们也有玩具,你们想玩小兔的玩具,小兔也想玩你们的玩具,那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小结:想玩别人的新玩具,有很多方法,可以说有礼貌的话,可以一起玩,还可以换着玩。

  4、实践活动:玩玩具

  (1)出示球、圈,请一部分幼儿玩。

  (2)请其他的幼儿与他们交往,实践几种借玩具的方法。

教学反思:

  本活动主要是以情景表演贯穿始终,让孩子在情景表演中学习探索向同伴借玩具的方法,以及学说有礼貌的向他人借玩具,从而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在情景表演中,孩子们表现的非常好,不仅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向兔姐姐借到玩具,还能大胆并有礼貌地向兔姐姐借玩具,如:当老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让你们和兔姐姐都能玩到飞机呢?”孩子很快并能想出:“它玩一次,我玩一次”、“大家一起玩”等等方法,并且还踊跃地向兔姐姐有礼貌的借飞机玩。活动气氛活跃,达到老师预设的目标。唯有不足之处是孩子们玩玩具时,由于玩的时间短,孩子们都不愿意交换玩具。

12、大班主题教案《给动物找工作》含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动物的特点帮助其找到较合适的工作,并能尝试用“因为…所以…”句式较清楚、连贯地讲述出理由。

  2、幼儿能耐心地听取同伴的发言,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3、幼儿能关爱动物、亲近大自然。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丰富幼儿对职业内容的了解;带领幼儿去“人才招聘市场”参观;提醒幼儿留心生活中的文字符号;帮助幼儿巩固了解一些动物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2、材料准备:动物招聘大会的图一张、六种职位的图、图夹文的职位介绍、动物卡片、职业招牌、爱心卡等。

教学过程:

  一、回忆参观“人才招聘市场”情况,导入课题。

  1、小朋友,前几天我们去参观了什么地方?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2、总结:招聘市场是人们找工作的地方。

  二、用“动物招聘大会”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瞧,这里正在召开“动物招聘大会”,有很多动物到这里来找工作。大会聘请小朋友来当小小招聘员,帮助动物们找工作,好吗?

  2、出示图夹文:介绍招聘的具体工作及要求。

  超市管理员——猪大妈的超市里生意越来越好了,货物堆成了小山,现急需招爱劳动的超市管理员。

  花园管理员——花园管理员老牛退休了,现在花园没有人料理,需要认真负责的花园管理员。

  家政员——熊妈妈的工作可真忙呀,家里的宝宝都不能照顾,想请一位有爱心的动物来做家政员。

  保安员——小区内新建了一批居民楼,可是每天晚上可恶的大灰狼都会来捣乱,居民们都很烦恼,特聘请勇敢、负责的动物来担当保安员。

  马戏团演员——新新马戏团要出国演出了,现急需一批有绝活的演员,快快来报名吧!

  送奶员——小区订奶的顾客是越来越多了,扬子江公司特招聘工作认真、手脚勤快的送奶员。

  提问:这次的招聘会有哪些工作?(幼儿边说教师边将六种工作图片布置在两个板块上)这些工作都有什么要求?

  3、观察接待处:认识应聘的动物

  (1)向接待处的动物朋友亲热地问好。

  (2)说说都有哪些动物朋友要找工作。

  三、游戏“给动物找工作”。

  1、幼儿操作,并介绍为这一动物安排工作的理由。

  (1)幼儿在接待处找一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朋友。

  (2)相互交流为动物安排这一工作的理由。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和同伴或老师交流自己为动物安排工作的理由,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因为…所以”讲述理由。

  (例如:因为长颈鹿的脖子长,可以拿到很高货架上的商品,所以它适合当超市管理员;因为大象的鼻子会喷水浇花,所以它适合当花园管理员;因为袋鼠胸前有一个恒温的口袋,可以给宝宝当摇篮,所以它适合做家政员……)

  (3)将动物卡片插在介绍的工作图片后。

  2、设置障碍:介绍各项工作的招聘人数,竞争上岗。

  辩论:哪些动物最适合应聘的工作。引导幼儿从动物的特点和本领思考,学会对多个对象进行比较和筛选。

  3、送没有找到工作的动物去动物职业学校学习新本领。

教学延伸:

  1、在语言区内提供更多动物图片,请幼儿帮助它们介绍合适的工作。

  2、继续搜集不同职业的图片,充实“我知道的职业”版块。

教学反思

  通过此活动,幼儿初步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会欣赏自己。他们的发言极为踊跃,这为活动的生成尊定了基础。教师不断的扩展幼儿的谈话范围,帮助幼儿丰富经验和生成活动。

13、大班社会教案《玩具找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班里有许多玩具,玩过玩具后要把它放回原处。

  2、尝试根据玩具标记图,一一对应收拾摆放玩具。

  3、愿意参与集体劳动。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会发生的娃娃。

  2、玩具标记图,幼儿用书——送玩具回家。

  活动过程:

  1、以送玩具娃娃回家的游戏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将玩具娃娃藏在教室的某个角落,带领幼儿寻找发出哭声的玩具娃娃。

  ◎找到娃娃后关心娃娃为什么哭?家在哪里?然后把娃娃送回家,并启发幼儿想象自己找不到家会怎样?懂得玩具玩好后要送回家。

  2、认识玩具标记图,初步学会一一对应收放玩具。

  ◎教师提问:我们还有哪些玩具?这些玩具的家在哪里?怎样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

  ◎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玩具和设计好的玩具标记图,让幼儿说说这些玩具找谁做自己的标记最合适。

  ◎幼儿自己手拿标记图寻找,贴在相应的玩具篮上。

  ◎根据玩具篮子的数量,选择相同数量的幼儿将玩具根据标记放回玩具柜里。

  3、游戏“送玩具回家”,巩固一一对应收放玩具。

  将刚才的玩具拿出来,一部分幼儿送,一部分幼儿评“什么玩具走错了家。

  游戏可重复若干遍,让每位幼儿都参与。

  4、幼儿阅读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图上的小朋友早干什么?启发幼儿用连线的方法将活动反思:

  开学以来,我发现孩子们玩完玩具的时候,经常把玩具乱扔,掉在地上的就乱踢或就当没看见,不会把玩具放回原来的地方,也不知道轻拿轻放。通过社会活动“玩具找家”对幼儿进行一些教育,知道自己班里有许多玩具,玩过玩具后要把它放回原处,然后通过幼儿的亲身操作,让幼儿知道了一些正确行为:轻拿轻放,不乱扔,懂得了以后在游戏活动中都应该好好玩玩具,收玩具。这样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地上的玩具放回筐子里面。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玩具找家》幼儿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都很高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这项活动既来源于生活,又让幼儿感到很真实、很亲切、很好玩,让幼儿体验到给玩具找家的乐趣,从而启发的幼儿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14、大班社会教案反思《豆豆收藏家》

  设计思路:

  在幼儿园生活了三年的孩子们即将离开,到各个小学去做一名小学生了。他们兴奋着、喜悦着,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成长,意味着他们的转变。与此同时,他们也即将离开朝夕相处的幼儿园、老师和同伴们。他们也感到很难过,很依恋。于是设计了《豆豆收藏家》这个活动。让他们体会对幼儿园、对老师、对同伴的依依不舍之情。

  活动目标:

  1、感受对幼儿园、对老师、对同伴不舍的情感。

  2、了解收藏品的含义,将情感投注到幼儿园一草一木上。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装有石头、树叶、画、橡皮、尺子、瓶盖的罐子。

  2、多媒体故事课件。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幼儿将心中的情感投注到幼儿园的一草一木上,使一切事物富有感情色彩。

  活动难点:

  让幼儿理解的不是收藏品本身,而是收藏品所蕴含的意义。

  活动流程:

  诗歌导入——故事理解——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1、 诗歌导入

  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毕业诗》

  ——念完有什么感受?

  2、 故事理解

  ——有个小朋友叫豆豆,他也快要毕业了,他对幼儿园也是非常的不舍。

  ·出示罐子

  ——这是豆豆的收藏罐,里面装着豆豆的收藏品。

  ·如石头、树叶、画等

  ——都是豆豆的宝贝,每件东西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听……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豆豆为什么要收藏石头?(看到小石子儿,豆豆就会想起幼儿园的滑梯)

  豆豆为什么要收藏树叶?<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看到树叶,就会想起幼儿园的树,想起小伙伴在一起讲过的悄悄话)

  豆豆为什么要收藏画?(看到这张画,就像又看到了老师)

  ·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

  等豆豆毕业了,离开了幼儿园,他看到石头、树叶、画会怎么想呢?

  马上要离开幼儿园了,我们也想把幼儿园留在心里,你想收藏什么?怎么收藏?

  ·讨论、交流

  活动延伸:

  出教室找自己要收藏的东西。

  活动反思:

  活动通过提问和语言故事地一步步深入,引导幼儿说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并得到了全班的共鸣。对于教具的选择,我也是作了精心准备的,目的也是为了配合达到教学目的。整个教学活动设计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简单的,小朋友们通过欣赏故事、动手操作,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过渡得也较自然,幼儿能随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题。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维也很活跃,常规纪律自觉遵守。大部分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思维始终都跟随着老师,当然也有幼儿没有主动发言的。希望通过动静结合的教学,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15、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小熊找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力度及高低的变化创造性地变化动作。

  2.能在音乐结束后迅速找椅子坐下,体验共同游戏、竞争的快乐。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人制作一只纸偶熊,游戏时戴在手上。

  活动过程:

  1.初步会做律动:熊走路、熊跳舞。

  鼓励幼儿听音乐,根据音乐的速度、力度的不同做小熊的走路、跳舞、休息睡觉的动作。

  2.学唱游戏歌曲:小熊找家。

  教师戴上纸偶,讲小熊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故事:有一只小熊姐弟俩在树林中迷了路,姐姐动脑筋很快找到了家,弟弟只有坐在地上等别人的帮助。

  提问:"你们愿意学谁?"

  在熟悉歌曲旋律、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3.玩游戏:小熊找家。

  教师用不同的方式(高低、强弱、快慢等)演奏,幼儿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是什么情景:小熊它们在哪里?熊姐姐在干什么?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爬山下河、平地快走、过桥慢走、劳累步重和遇险急走等。

  玩游戏:小熊找家。

  玩法:

  将幼儿的椅子排成圈,椅面朝外。幼儿戴上纸偶站在圈外扮小熊姐弟,人数比椅子多一个。游戏开始,大家围着椅子按顺时针方向边走边唱歌并念白"小熊是谁呀?"教师用不同的音高、速度、力度弹奏音乐,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自己的动作。在高音1结束后,大家迅速找空椅子坐下,没找到椅子的幼儿将小熊纸偶举起再做小熊状。教师念白"小熊是谁呀?"幼儿一起唱:"小熊就是他。"

  建议:

  1.在幼儿享受竞争快乐的同时,要引导幼儿具有一定的抗挫能力。

  2.幼儿没找到椅子,做了小熊,请他继续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评价:

  1.能感受音乐的变化,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2.会随着音乐所表现的情景的变化,变换自己的动作。

  3.在游戏中,能快乐地游戏,正确地面对成功与失败。

  活动反思:

  《小熊找家》是一个规则游戏,对幼儿来说,能够自己开展这一游戏其基础就是掌握游戏人数与椅子之间多一、少一的数量关系。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因此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把难点人数与椅子之间的数量关系作为一条线索贯穿始终,并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解决,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并把数学的内容融入其中,寓教育游戏之中。

  在第一个环节中,以幼儿感兴趣的抢椅子游戏作为一个切入口引出课题,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并使幼儿感知了解游戏人数与椅子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游戏《小熊找家》做铺垫。第二个环节是迁移游戏经验,学习游戏《小熊找家》,引导幼儿再次感知并探索人数与椅子之间的数量关系。第三个环节是再次探索并验证人数与椅子之间的数量关系,示范分组游戏的方法,同时引导幼儿自己解决分组游戏中椅子不同于集体游戏的放法,为幼儿自己开展游戏扫清了障碍。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应用已有经验,尝试分组游戏。

  在整个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活动中对时间的掌控不够,导致整个活动时间过长。在前面的环节中,尤其是第一个环节组织较为拖沓,以致后面的环节时间很赶。

  2、作为一个音乐综合活动,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对幼儿感知音高及速度还不够强调。

16、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小熊找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力度及高低的变化创造性地变化动作。

  2.能在音乐结束后迅速找椅子坐下,体验共同游戏、竞争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制作一只纸偶熊,游戏时戴在手上。

  活动过程:

  1.初步会做律动:熊走路、熊跳舞。

  鼓励幼儿听音乐,根据音乐的速度、力度的不同做小熊的走路、跳舞、休息睡觉的动作。

  2.学唱游戏歌曲:小熊找家。

  教师戴上纸偶,讲小熊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故事:有一只小熊姐弟俩在树林中迷了路,姐姐动脑筋很快找到了家,弟弟只有坐在地上等别人的帮助。

  提问:"你们愿意学谁?"

  在熟悉歌曲旋律、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3.玩游戏:小熊找家。

  教师用不同的方式(高低、强弱、快慢等)演奏,幼儿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是什么情景:小熊它们在哪里?熊姐姐在干什么?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爬山下河、平地快走、过桥慢走、劳累步重和遇险急走等。

  玩游戏:小熊找家。

  玩法:

  将幼儿的椅子排成圈,椅面朝外。幼儿戴上纸偶站在圈外扮小熊姐弟,人数比椅子多一个。游戏开始,大家围着椅子按顺时针方向边走边唱歌并念白"小熊是谁呀?"教师用不同的音高、速度、力度弹奏音乐,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自己的动作。在高音1结束后,大家迅速找空椅子坐下,没找到椅子的幼儿将小熊纸偶举起再做小熊状。教师念白"小熊是谁呀?"幼儿一起唱:"小熊就是他。"

  建议:

  1.在幼儿享受竞争快乐的同时,要引导幼儿具有一定的抗挫能力。

  2.幼儿没找到椅子,做了小熊,请他继续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评价:

  1.能感受音乐的变化,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2.会随着音乐所表现的情景的变化,变换自己的动作。

  3.在游戏中,能快乐地游戏,正确地面对成功与失败。

  活动反思:

  《小熊找家》是一个规则游戏,对幼儿来说,能够自己开展这一游戏其基础就是掌握游戏人数与椅子之间多一、少一的数量关系。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因此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把难点人数与椅子之间的数量关系作为一条线索贯穿始终,并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解决,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并把数学的内容融入其中,寓教育游戏之中。

  在第一个环节中,以幼儿感兴趣的抢椅子游戏作为一个切入口引出课题,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并使幼儿感知了解游戏人数与椅子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游戏《小熊找家》做铺垫。第二个环节是迁移游戏经验,学习游戏《小熊找家》,引导幼儿再次感知并探索人数与椅子之间的数量关系。第三个环节是再次探索并验证人数与椅子之间的数量关系,示范分组游戏的方法,同时引导幼儿自己解决分组游戏中椅子不同于集体游戏的放法,为幼儿自己开展游戏扫清了障碍。。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应用已有经验,尝试分组游戏。

  在整个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活动中对时间的掌控不够,导致整个活动时间过长。在前面的环节中,尤其是第一个环节组织较为拖沓,以致后面的环节时间很赶。

  2、作为一个音乐综合活动,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对幼儿感知音高及速度还不够强调。

17、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图形找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三种特征(形状、大小、颜色)为图形寻找合适的空间位置。

  2、能大胆、正确地表述图形特征和方位。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图形若干,大的房间一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图形特征

  1、师:今天许多的图形宝宝要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小朋友们看看能不能把它们都找出来?

  2、以问答的形式复习图形的特征,如老师说:"嘿嘿,我是大的三角形,谁是我的好朋友?""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拿大的三角形的幼儿则答:"我是大的三角形,我是你的好朋友。"

  3、教师依次问,并增加每次的难度。

  二、帮助图形找家

  1、师:"图形宝宝的房子太小了,要搬到新的大房子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形宝宝的大房子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观察房子里的标记)

  2、请幼儿大胆讲述有哪些标记,表示什么意思?

  3、请个别幼儿尝试按照三种标记为图形宝宝寻找房间,并说说为什么?

  4、请其他小朋友进行检查图形宝宝的房间是否正确。

  5、引导幼儿大胆讲述图形的位置,提问:第二行的第二列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图形。红色的大三角形在哪一行哪一列?

  6、小结:今天我们根据形状、大小、颜色为图形宝宝找到了他们的房间。

  三、幼儿操作活动

  1、老师讲解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评价幼儿操作材料。

  4、小结:今天我们为图形宝宝搬了新家,根据它们的的形状、颜色、大小特征为它们找到了自己的房间。真开心,让我们一起唱一首快乐的歌吧!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对颜色和图形特征已经认知。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游戏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活动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但是本节课,我的语速有点快,语言不够精练,讲解示范的时候,因为语速快,部分幼儿幼儿未能听清老师的要求,导致一个问题说出去来,下面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我问的什么。而且我的应变能力也有待加强,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断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18、大班语言教案《小老鼠找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表现的内容展开想象进行讲述,培养观察和联想能力。

  2、学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交流。

  活动准备:

  1、图片5幅(1号房没有门和窗,2号房没有瓦片,3号房倾斜有裂缝,4号房隔壁有小猫,5号房外型完美)。

  2、小老鼠图片一张(正面为不高兴的表情,反面为高兴的表情)。

  3、各种小图片若干,如树、草、花、商店等。

  活动过程:

  1. 教师出示表情不高兴的小老鼠,讲述故事引入。

  (老师讲述故事: 小老鼠皮皮住在乡下一所舒适的小房子里,有一天,下起了一场大雨,把小老鼠的房子给淹没了,小老鼠没房子住了,它四处找房子,它找呀找,找到了1号房子,看了看,转身就走了; 接着皮皮来到2号房子,走了进去,抬头看了看,摇摇头走了出来,不一会儿,皮皮又找到了三号房子,在跟前看了好久,最后还是离开了,向前走了不远四号房子出现了, 皮皮一见就激动地蹦起来,“吱吱吱吱,四号房子实在不错,我就要它,便从倏地一声钻了进去,刚进去一会,就看见皮皮全身缩成一团滚了出来,小老鼠找了四间房子,都不满意,到底是为什么?)

  2、为幼儿提供1―4号的房子,让幼儿自由观察,交流看法。

  师:小老鼠皮皮为什么不喜欢这些房子?

  3、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细节部分讨论分析,指导幼儿联想小老鼠的心理活动,并学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大胆讲述自己的理由。

  4、出示5号房子,引导幼儿围绕问题进行观察并连贯讲述。

  (1)你觉得5号房子小老鼠会喜欢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掌握一定的顺序进行连贯讲述)

  (2)小老鼠看了看房子觉得不错,但看看房子周围又叹气了,为什么呢?"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它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自己看法)。

  5、为幼儿提供树、草、花、商店等小图片,让幼儿为小老鼠美化5号房的环境。

  6、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布置的内容。

  小老鼠高兴地住进新房子,并向大家表示感谢。

  活动反思:

  5~6岁幼儿口头语言表达的顺序性和逻辑性有了明显增强,而且能够自然、生动地进行描述。他们有强烈的语言要求,他们谈话的内容广泛,想象丰富。他们经常模仿大人的语气讲话,也乐于表演自己熟悉的故事情节,扮演游戏角色。依照《纲要》精神,运用教育新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力图打破传统看图讲述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在以自己为主体的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大胆自主地投入活动,得到发展。

19、小班社会教案《给玩具找家》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里的玩具很多,小朋友平时也很喜欢玩,但是每次玩完玩具后他们都把玩具乱扔,而且也不会分类将玩具装在篮子里,弄得玩具到处都是,所以我针对孩子这一情况设计了这节“给玩具找家”。

  活动目标

  1、能按标志图给玩具找家。

  2、知道玩了玩具要放回原位。

  3、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玩具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玩具的习惯。

  2、知道按玩具的种类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玩具。

  2、各种玩具标志图。

  3、装玩具的篮子。

  活动过程

  1、老师以玩具娃娃的的口吻哭着告诉幼儿:“我是积木娃娃,刚才小朋友玩了以后没把我送回去,我找不到家了。”启发幼儿想象自己找不到家会怎么样?那玩具宝宝找不到家会怎么样?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它?

  2、老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玩具,让幼儿观察认识它们的特征,并区别它们的种类。

  3、出示玩具标志图,让幼儿认识。(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并请幼儿说说哪些玩具最适合用这些标志来表示,让幼儿初步学会一一对应收放玩具。

  4、引导幼儿将标志图贴在篮子上,请幼儿根据标志图将玩具分别放在篮子里。

  5、游戏“给玩具找家”让幼儿迅速按玩具的种类把各种各样的玩具送回家,看哪些幼儿能又快又准帮玩具找到自己的家。

  6、鼓励找得好的小朋友,并给与奖励。

  7、游戏反复进行。

  8、教师小结:每个玩具都有自己的家,如果它找不到家了就会像小朋友找不到家一样很可怜,所以我们以后不管什么时候玩了玩具都要将玩具收拾整理好,不能到处乱扔,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人人喜欢的乖宝宝。

  教学反思

  现在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从小就娇生惯养,什么事都让家长代劳,因此让幼儿养成了“有前手没后手”的坏习惯。通过“给玩具找家”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幼儿亲自操作体验,帮助幼儿改正玩具到处乱扔的坏习惯,让幼儿知道玩了玩具后学会收拾整理玩具,要将玩具放回原位,不能到处乱扔,并知道玩具掉在地上要捡起来,让幼儿从小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操作过程多数幼儿能按要求给玩具找家,但还是有少部分年龄偏小的幼儿还不能正确的给玩具分类,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多引导他们,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会了。

20、中班社会详案教案《帮玩具找家》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最近中午在园内吃饭的幼儿没有午休,都是玩玩具的情况下,很多幼儿都来园较早,就是为了早点分得自己喜欢的玩具,由于没层楼只有一个值班老师,所以有时候小朋友将玩具到处乱扔乱放,甚至到后来有争抢玩具的行为出现。

  活动目标

  1.培养中班幼儿良好的收放玩具的习惯。

  2.引导幼儿拿玩具时轻拿轻放,不乱扔乱放玩具,知道玩结束之后能把玩具放回原处,能给玩具归类。

  3.有玩具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分享。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小朋友能将自己喜欢的玩具拿出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共同分享。

  活动准备

  课件,班级桌面玩具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引出主题。

  2.贝贝是个怎样的孩子,要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做!

  3.玩玩具;根据本班幼儿情况引导幼儿怎样玩玩具,怎样将玩具分类收好,并对正确收放玩具的幼儿进行表扬。

  4.再次发放玩具,实践操作对玩具进行归位。

  5.让小朋友将玩具摆放在指定的位置。

  6.小结: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玩具?为什么要帮玩具归类找家?

  (让幼儿养成整理爱护玩具的习惯)

  活动延续:

  在中午玩玩具的时候,老师多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玩具掉地上的及时提醒捡起来,收玩具时没有分好类的要及时提醒幼儿分类,[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对来得迟的小朋友要相互分享玩具,有好东西大家一起玩,以暗示引导的方式提醒幼儿,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很多幼儿学会了爱护整理玩具,知道和同伴共同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加强了同伴之间的团结友爱。

  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想加入让幼儿自己从家里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享受和朋友一起分享的快乐!

21、大班社会《生活中的信号》教案反思

  《生活中的信号》出自省编教材大班上册的“什么联络你我他”主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现代化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通讯工具、联系方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一活动的设计可以帮助幼儿体验与社会、与同伴之间的亲密联系。本活动注意与生活密切联系,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与创造力,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感受现代生活的进步。

  2.能够大胆利用旗子和手电筒等工具创造自己的信号。

  3.体验创造的快乐。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重点: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

  活动难点:能够大胆利用旗子和手电筒等工具创造自己的信号。

  实施策略:

  1.玩游戏“我做动作你来猜”,引导幼儿感受动作也是一种信号,能传递信息。教师不讲话只做动作,请幼儿按照动作的提示做出反应。如:保持安静,坐、站等。

  小结:刚才老师没有讲话,小朋友就知道做什么,原来动作也是一种信号,能让我们明白要做什么。

  2.出示前期调查表的展板,请幼儿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信号?它们有什么作用?如:红绿灯提醒人们该停下还是前行,警示灯提醒人们路过时注意安全、交警的手势是告诉我们怎么通过路口等。

  3.出示教学课件,了解古代人们创造的几种信号及其作用。

  烽火:当敌人人侵时,守卫的人点燃烽火报警。

  火弩:相距较远时互相联系。

  消息树:抗日战争时广泛应用,当发现敌人时砍倒树报警。

  4.利用视频,了解旗语、灯塔、军号等特殊信号。

  5.请幼儿尝试设计自己的信号。

  请幼儿两两结伴,选择旗子或者手电筒,共同设计彼此看得懂的旗语或灯语。

  【课后反思】

  活动中,我始终抓住生活中的信号这条主线,无论是讨论交流还是创编环节,设计的内容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本节活动无论是课前的准备活动,还是课堂上的讨论交流活动,孩子们的参与热情都很高。活动过程中通过巧妙的提问和各种活动形式,使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了生活中的不同信号。本节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探究的热情和愿望,这一点从课堂上孩子们所表现出的热情和创造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说明。活动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引出古代传递信号方式这一环节中,问题提问的不准确,处理的不够灵活,没能够更好的引导幼儿!

22、大班社会《魔法一分钟》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做事拖拉是多数孩子在发展中共同存在的问题。大班下学期是“幼小衔接”的重要时期,应逐渐培养幼儿珍惜时间的概念,为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但时间概念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因此,我特意设计本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充分感知时间的价值,从自身操作活动中,亲自体验、观察、比较、发现和感知一分钟的时长,知道抓紧时间就能做很多事情,从而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通过此次活动将珍惜时间的道理滲透其中,并融入到孩子的一日活动中,逐步达成让幼儿懂得珍惜时间,做事不磨蹭的目标,养成抓紧时间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感受一分钟的长短,知道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格,就是一分钟。

  2.体验用一分钟时间做事情,感知专注做事可以提高效率。

  3.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小学生活有好奇和向往。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课前小调查:“一分钟能做什么”,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已经认识过时钟。

  物质准备:

  幼儿游戏操作材料组:(1)蘑菇钉及插板(2)穿项链(3)摆花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导幼儿对“一分钟”的不同感受。

  1.游戏“金鸡独立”要求:看谁在规定的时间,能够坚持到底。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游戏后比较累,感觉时间长。

  2.观看“一分钟动画”引发幼儿谈论与刚才游戏的不同。

  提间: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看动画片用的时间和金鸡独立用的时间是一样的吗?你有什么感觉?

  总结:刚オ我们做这两件事情都用了一分钟,一分钟有 60 秒。它的时间长度是一样的,只是会因为做的事情不同而感觉不一样。

  二、认识时钟:知道一分钟有 60 秒。

  出示时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有谁知道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呢?它走一圏又要走多少下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下吧。知道一分钟有 60 秒。

  总结: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格,就是一分钟。

  三、分享“一分钟能做什么”小调查,在讨论中感受一分钟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引导幼儿交流分享“一分钟能做什么”的调查表,从而感受到:

  一分钟很神奇,只要有效利用时间,每天都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四、“魔法一分钟”游戏,体验时间的价值与自己的努力有关。幼儿分三组游戏:“摆花片”“穿项链”“蘑菇钉”,引导幼儿在两次实验操作过程中感受:相同一分钟内所完成的不同数量。

  1.组织幼儿在不明老师计时一分钟的情况下,进行第一次操作活动,并引导幼儿在纸上记录完成数量。

  2.“挑战一分钟”游戏,告诉幼儿进行一分钟计时,再次操作、感受和分析比较。

  启发提问:第二次所做事情与第一次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引导幼儿完整表达,比较和验证第二次的进步与抓紧时间有关系从而理解越专注越熟练效率就会越高。

  五、出示课件“元元上学”,引导幼儿感受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1.出示图片 1,感受“元元”多睡了这一分钟,会发生些什么,联想上学迟到的不良后果。

  (1)启发提问:“远远迟到了,他的表情什么样,迟到会影响到什么?”你想给元元什么好的建议?

  2.出示图片 2,引导幼儿感知理解:不光是坐在课堂上就是珍惜时间,如果不认真听讲,哪怕一分钟想别的事情,也是白白浪费时间。

  3.结合幼小衔接,引发幼儿联想讲述“如何安排放学回家后的时间”。在讲述和分析中使幼儿进一步感受做事不拖沓、有效利用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重点激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的感受和体会。

  六、观看视频《一分钟能做什么?》

  启发提问:“你想怎样抓紧每分每秒做些什么?你会获得什么?”延伸活动:

  1.讨论交流:你想用一分钟来做些什么事情?

  2.马上要上班小学了,小朋友制定相应的作息时间表,提醒自己遵守时间,抓紧每一分钟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3.模拟课间十分钟。鼓励幼儿尝试按自已的想法合理安排加餐、盥洗等环节,做完这些事才能去游戏,引导幼儿感知十分钟的时间安排要做重要的事情,做完后再玩。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贯穿于整节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一分钟。活动的准备分为知识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教师能充分为幼儿准备感兴趣及富有挑战性的操作材料。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开展活动前幼儿课前小调查:“一分钟能做什么”,感受一分钟能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并引导幼儿已经认识过时钟,懂得一分钟时间的概念。物质准备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情景、视频和图片,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时间的重要,珍惜一分钟。但是在游戏活动中由于教师组织活动比较紧张,所以导致整个活动教师的语速较快。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成长了不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好的结合新《纲要》与《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尊重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学会如何有机地总结、提升幼儿的探索发现,同时我也要掌握幼儿的兴趣点、年龄特征、知识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幼儿在探索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师幼互动,从而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23、大班艺术《快乐的皮影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皮影戏的特点,知道皮影戏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

  2.感受皮影舞的幽默、滑稽,能模仿皮影人的动作合作进行表演。

  3.体验表演皮影人的乐趣,产生对皮影戏这一民间艺术的喜爱。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并了解皮影戏的特点以及学习皮影动作

  难点:能够运用整齐动作和不同造型动作,合作性的表演。

  活动准备

  1.皮影人一个、皮影戏《火焰山》视频片段

  2.舞蹈《俏夕阳》的视频片段

  3.一块长白布、太阳灯

  4.不同造型动作图片两幅

  5.《俏夕阳》舞蹈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皮影戏,了解皮影戏的特点。

  ——师:你们看过皮影戏吗?”那今天老师带来一段有趣的皮影戏,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播放《火焰山》的皮影戏视频请幼儿观看。

  师:这段皮影戏精彩吗?演的是什么故事?皮影戏是用什么表演的?是怎么表演的呢?

  小结:皮影戏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也是我们家乡唐山的有名的地方戏。表演时,灯光照着皮影人,它的影像就出现在幕布上。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遍操纵影人,一边演唱,还有的人用乐器伴奏。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皮影人,你们看看是什么样子的(薄薄的是侧面人,)?猜猜它是用什么制作的?(驴皮雕刻的)我们一起看看皮影人是怎么动起来的。老师操纵皮影人引导幼儿发现是用小棒牵动关节带动手臂。

  二、游戏“皮影人变变变”,通过模仿感知皮影人动作特点。

  ——师:刚才我们看了皮影戏,皮影人的动作是怎样的?请幼儿做一做。

  ——师:现在我们玩一个游戏“皮影人变变变”,请你快速模仿皮影人动作,看谁变得像,变得快。出示皮影人动作图片,请幼儿初步尝试模仿动作,感受各个关节的动作。

  三、欣赏舞蹈《俏夕阳》,学习皮影舞的动作。

  ——欣赏皮影舞《俏夕阳》片段

  师:刚才小朋友们模仿皮影人的动作可真好。有一群老奶奶模仿的皮影更厉害呢!她们把皮影人的动作编成了舞蹈,我们一起看看吧!

  师:刚刚看到电视了的观众和小朋友们都笑了?为什么?是不是觉得很幽默、滑稽?

  ——学习模仿基本动作

  师:老奶奶的皮影舞是怎么表演的?谁来学一学?重点引导幼儿学习走路、大笑和跳的动作。

  师:请幼儿随音乐和老师一起绕圈练习皮影舞各种动作。

  ——学习合作变造型

  师:除了刚才我们学的动作,老奶奶每个人都做了不同的造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师: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请你找到跟你身上数字相对应的皮影人学一学。老师引导幼儿重点观察身体、两只手臂和腿的姿势的变化,并指导有困难的幼儿。

  师:皮影人是一起变的造型吗?(是一个接着一个)引导幼儿一个接着一个变造型。

  四、完整表演皮影舞,体验合作表演舞蹈的乐趣。

  ——师:我们把皮影人走路和摆造型的动作连起来表演一次吧!幼儿分两组尝试表演。老师说“变”的时候,幼儿开始一个接一个摆造型。

  ——出示幕布和灯光。师: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幕布,我们可以在幕布后面表演皮影舞。两组轮流表演和观看,体验影子表演的效果。

  五、结束部分:教师带领幼儿跳皮影舞走出教室。

  活动总结

  为了激发幼儿对皮影戏的兴趣,我采用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故事《火焰山》这一皮影戏片段,孩子们一下子就被这一新鲜的表演吸引住了,潜移默化的感知了皮影戏的特点。学习皮影动作表演舞蹈是这个活动的重点难点,如何让幼儿学会基本动作,并且合作完成一个舞蹈呢?这对于没有经验的幼儿来说非常难。在这个环节我我巧妙的设计了“皮影人变变变”的游戏,大家在口令下快速模仿变出各种动作,体验活动的有趣,为接下来舞蹈表演奠定前期基础。在观看完《俏夕阳》舞蹈以后,利用不同造型图片让幼儿自主探索学习,进行合作表演,充分让幼儿体验皮影舞蹈的乐趣,突破重点难点,达到预期目标。在为幼儿创设了灯光和幕布完成表演皮影舞蹈的时候,活动达到高潮,幼儿互相欣赏美、表现美、体验到了表演的乐趣和成功。

24、大班社会《多彩的广告》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多彩的广告》

  年龄段及领域:大班社会领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广告的多样性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感受广告的基本特点,学说广告语,尝试创编海报广告。

  3.萌发对广告的兴趣和初步的爱家乡的情感。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广告的多样性,感受广告的基本特点难点:学说并尝试创编广告。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三段广告视频:小天才电话手表、人人车广告、妈妈洗脚公益广告

  2、课件:多彩的广告,哪里有广告

  3、青岛知名产品图片4张:海尔冰箱、崂山矿泉水、钙奶饼干、双星鞋

  幼儿经验准备:布置小任务:请幼儿找找生活周围哪里有广告,学说简单的广告语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初步感知广告的作用

  1、播放课件:小朋友,听说森林里小猪和小猴开了两家水果店,想不想去看一看?

  2、提问:听了刚才小动物的介绍,你想买谁的水果?为什么?

  小猪的水果一个也没有卖出去,谁能帮它为水果做做广告?

  3、小结:刚才,小猴小猪宣传商品的过程就叫微广告,通过广告来宣传自己的商品,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商品,购买这种商品。

  二、讨论、看课件,了解广告的多样性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感受广告在生活中的应用

  (1)讨论:你都在哪里见到过广告?

  (2)课件:哪里有广告

  提问: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广告,看看这都是在哪里的广告?

  (3)小结:我们生活的周围到处有广告,地铁上有广告,公交站有广告,超市有海报广告,衣服上、书包上,都有广告,还有的是在公交车、出租车上的是移动广告。

  2.感受广告的多样性

  (1)提问:你都看过哪些产品的广告?广告上是怎样说的?

  (2)出示课件:多彩的广告提问:这是什么产品的广告?

  (3)小结:广告有很多种类: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旅游的产品,都可以做广告来宣传。

  三、结合两段广告视频,分析广告的特点。

  提问:小朋友,你知道广告有什么作用吗?为什么要做广告?

  1、看广告视频:小天才电话手表提问:刚才的广告里说了些什么?

  小结:做广告一定要把产品的名称、品牌和它的优点说出来,

  2、看广告视频:“人人车”广告

  提问:广告和其它电视节目有什么不同?

  3.小结:广告的时间比较短,广告词也要简短,在最短的时间里把产品的特点说明白才能让别人记住。

  四、尝试为家乡的名牌产品创编海报广告

  1、出示青岛名牌产品图片,鼓励幼儿设计广告提出广告设计要求:小朋友们,今年6月份,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上合峰会”在我们青岛召开,到时候,会有很多国内外的客人来我们青岛,今天,请你们来当广告设计师,为我们青岛的名牌产品设计海报广告。

  2、提出创编广告的要求

  设计广告时,要把你选择的商品的品牌、名称、优点画出来,并且要编一段简短的广告词为你的商品宣传。

  3、幼儿分组设计广告,教师指导

  4、展示广告

  提问:哪一组小朋友能把你设计的广告展示给我们看一看?你们设计的广告语是什么?

  5、将幼儿设计的广告装订成册:等外地游客来的时候,把我们设计的《青岛特产广告册》展示给他们看一看。

  五、延伸:欣赏公益广告,了解公益广告与商品广告的不同。

  1、观看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2、提问:这段广告和我们之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3、小结:这个广告,是让我们懂道理的,告诉我们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这种广告叫公益广告,不是宣传商品的广告。

  六、结束:请小朋友回家观看更多广告,明天来园和小伙伴交流。

  课后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大班社会活动《多彩的广告》,活动的导入部分,采用情境课件“小猪和小猴卖水果”导入,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广告的特性,这种导入方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幼儿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到课堂上来,在执教过程中,采用了视听结合法、讨论法、创编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激发了习的兴趣,幼儿对本节活动始终保持若高涨的兴趣,且思维活跃,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活动中,我注重与幼儿的互动,能结合幼儿的回答及时进行提升、梳理幼儿的想法,使幼儿获得新的经验,通过本节活动,幼儿对广告更加感兴趣了,也了解了广告的多样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创编广告,孩子们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活动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小的问题,如:幼儿分组设计广告时,对个别组的幼儿关注度不够,指导的不是很全面,分析展示广告环节有些操之过急,没有关注幼儿符号的运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引以为鉴,注重全面关注每个幼儿,多注重幼儿表征符号的使用。

25、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手指变变变》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手指变变变

  活动设计意图:

  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具有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手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和最常用的,一双小小的手,它不仅能做许多事,还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大班幼儿对自己手的了解更理性一些,愿意了解每个手指的名称,体会自己手的本领,同时愿意尝试各种和手有关的创意活动。因此,我设计了本次美术活动《手指变变变》。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手指画的全新认识,了解手指印画,展开联想,进行适当添画。

  2、幼儿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手指印画、添画,并掌握手指印画的方法。

  3、幼儿感受手指印画的乐趣,体验创作的快乐。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绘画方法,基本掌握印画方法及添画、添画时大胆尝试。

  难点:概括事物的形象特征,在将手印按在绘画纸的实际操作。

  活动准备:

  绘画纸、勾线笔、手指印泥、抹布。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手指宝宝带来它的老朋友手指印泥、勾线笔、抹布、绘画纸,它们一起来我们这里做客。”出示手指印画的工具。

  用到的方法有:平按法、点触法、笔触法

  二、基本活动:

  (1)学习画人物(平按法)

  老师伸出大拇指,用大拇指的螺纹面醮上颜色,在示范用纸上平平的用力压一下,留下一个指印,人物的身体画好了。(2)学习添画

  出示记号笔或水彩笔,给人物填上五官、四肢。

  比如:踢球的小人,高兴的小人、行走的小人等。

  (3)学画苹果树(点触法和笔触法)

  老师先画出苹果树的轮廓,用大拇指的指尖蘸色,然后在苹果树上进行点触,画出的是圆形图样。

  (4)学习添画

  老师给苹果添上短枝,红红的苹果就画好了。

  (5)给苹果树涂色(笔触法)

  老师用食指的指头蘸色像画笔一样一笔一笔短而快地在苹果树上涂抹,树叶和树干画好了,一课完整的苹果树就画好了。

  三、结束活动(作品展示)

  小朋友们老师的创意很棒吧!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能力,画出许多你喜欢的东西来,在做的时候要注意随时擦干净手指哦。

  四、活动延伸

  在手指印画的基础上,合理加入手掌印画和手的其他部位的印画方式,让画面更丰富。

  《手指变变变》活动反思

  手印画能够锻炼幼儿的创造力,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促进大脑更快发展。这一活动的题材来自幼儿的生活,幼儿对自己的小手有一定了解,并且幼儿对人物没有陌生感,而且对手印画充满浓厚的兴趣,所以我生成了这次活动,我把这次活动目标定为:引导幼儿对手指画的全新认识,了解手指印画,展开联想,进行适当添画。幼儿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手指印画、添画,并掌握手指印画的方法。幼儿感受手指印画的乐趣,体验创作的快乐。活动中我是让幼儿掌握印画的基本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添画。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是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本次活动,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然后通过与幼儿谈话的方式复习手的各个部位名称,再让幼儿用手变出更多动物,让幼儿感知我们手的灵活性,为下面用手指印画做好铺垫。我们知道情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它创设了兴趣,而兴趣又是幼儿游戏、学习的维系纽带,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我创设了幼儿踢球、遇到某一高兴事的一些表情这一情境,以激起幼儿的作画愿望。在讲解示范手印画这一重点环节,先让幼儿观察人物踢球图片,让幼儿直观认知人物特征。接下来先画身体时我们要用到的方法是什么,还让个别幼儿示范,实现师幼互动,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我用表扬法鼓励幼儿向画得好的幼儿学习,体现师幼互动的理念。在画苹果树时我们重点要知道用了什么方法来画树,怎样才能画出圆的形状,幼儿自己先试着画,然后师幼一起来总结画圆的方法。整个活动过程,动静结合,各环节衔接得自然,从作画结果看,幼儿基本掌握这一技能,实现了教学目标,整个活动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活动中,也许是教学经验不够,我感觉自己对幼儿随机教育不够。

26、大班社会《饺子》教案反思

  饺子是我们经常吃的一首美食,在节日里也经常出现,以下这节课通过动手制作饺子的活动,让幼儿能感受到过年的喜悦气氛。更多优秀免费请关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感受到过年的喜悦气氛。

  2.使幼儿体会到自己动手的过程。

  3.互相有爱团结。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同包饺子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包饺子。

  5.探索、发现生活中饺子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包饺子所需要的材料和用具

  2,包饺子的过程

活动准备

  饺子皮,调好的各种饺子馅,勺子,面板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要自己动手包饺子了,因为过年的时候我们家家都要包饺子,吃饺子来欢庆新的一年到来,今天呀,我们大班的小朋友也要一起包饺子吃,因为小朋友还都不会和面,那老师已经帮小朋友把饺子皮和饺子馅都弄好了,这样呀,我们就可以直接包饺子了,大家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两种饺子馅,有肉馅的和素馅的,小朋友喜欢吃哪种馅的饺子就包哪种,在包饺子之前,小朋友要先把小手洗干净,我们的手干净以后老师就开始教大家一起包饺子喽。

  2,首先,小朋友先拿起一个饺子皮放在手心上,把它放平,然后我们拿起小勺在你喜欢的饺子馅里取出一些放在饺子皮的中间,然后我们在把小勺放在原处,接下来我们就用另一只手把放好馅的饺子对折捏到一起,看,饺子包好了,下面我们一起加油,把所有的饺子都包上。

  3,嗯!小朋友们真能干,饺子都包好了,我们大家一起拿着自己包好的饺子,去煮饺子吃好不好呀。看看我们自己包的饺子想不想。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师幼配和良好,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大胆交流、自主操作,特别是最后的律动环节,幼儿在《包饺子》的音乐中,不仅巩固了包饺子的方法,更将活跃地课堂气氛推向了**,让幼儿轻松愉悦地结束了活动。我最感欣慰的是大部分孩子都掌握了团、压、捏的方法,基本学会了包饺子,少数孩子还能用自己的方式创新饺子的外形:有元宝形状的,还有春卷形状的……看起来也似模似样,幼儿从中也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本节活动也有很多地方不如人意:由于课前幼儿无意看到了我准备的饺子,于是在谈话引入时,他们毫无悬念地猜出了饺子,导致了“宝箱探秘”环节神秘感尽失。为了突破难点,让幼儿能尝试做出形态各异的饺子,我准备了各种饺子的图片,可能呈现的图片太多并让幼儿说出饺子的外形,用的时间过长,导致了后面幼儿操作的时间略紧张。如果我只是让幼儿快速欣赏几张代表的饺子图片,这样教学就不会显得头重脚轻了。

27、大班社会《我是小交警》教案反思

  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交警叔叔的工作内容以及与人们之间的关系,会看交警叔叔的指挥手势。

  2.能按交警手势过马路。学习遵守交通规则。

  3.体会警察叔叔工作的辛苦,学习尊重他们的工作。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活动前让幼儿在马路上观察交警工作,了解交警的工作内容,会看交警的指挥手势。

  活动难点:请交警进课堂学习停止、左转弯、直行三个信号动作,能按交警的手势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

  三、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

  1.在家长陪伴下去十字马路上观察,在太阳下至少站10分钟。获得亲身体验。

  2.会识别左行、右行和直行标志。

  (二)物质材料准备

  1.交警指挥图片四副:

  2.角色游戏道具:警察帽一顶,方向盘若干;

  3.布置好贴有直行地标、人行横道线的十字马路。

  4.配乐儿歌,歌曲“小司机”的音乐磁带。

  (三)人力资源准备

  提前与一名交警联系好,在上课时能接听小朋友的电话,回答几个问题。

  四、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回忆亲身体验,感受交警工作的神气。

  1.与幼儿谈话交流:“你们前几天在马路上观察交警叔叔工作了,你都看到了什么?”

  2.体验“我是小交警”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比如:“哪位小司机来说说刚才发生了什么事?”“交警同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让幼儿从关爱警察的情感入手,自然过渡到对交通规则的认识,为后续学指挥手势进行认知铺垫。同时,自然地感知现代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与大主题“什么联系你我他”主旨思想相呼应。

  (二)观察学习,模仿交警指挥动作。

  1.激发兴趣,产生模仿愿望。

  引导语:今天老师请了交警叔叔来教教你们,叔叔听说我们这么多小朋友都想当小交警,于是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了一点点的时间。

  2.观看交警的指挥手势,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1)交警示范分解动作,引导幼儿学习指挥手势,自主模仿练习。

  (2)教师说出儿歌,帮助幼儿记住指挥要领如下:

  掌心向前你别动,一二。

  左手转动向左行,一二三四五六。

  两手伸平左右摆,警察叔叔让直行,一二三四五六七。

  (3)教师请幼儿起立,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带幼儿做2遍。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使用榜样示范法和角色扮演法。引导幼儿跟着交警的动作进行自主学习,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利用儿歌,帮助幼儿搭建学习支架,有利于幼儿快速掌握指挥要领。

  (三)角色游戏,我是小交警。

  1.在交警的指挥下幼儿尝试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讨论:大家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怎么样?有什么问题?

  交警叔叔对游戏进行小结:刚才小朋友在游戏中,注意力不太集中,没有认真看叔叔指挥,还有汽车司机没有在右边行驶,行人要在人行横道外等待。由于时间关系,叔叔要去执勤了,希望小朋友在今后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看红绿灯,走人行横道,提醒爸爸妈妈开车不喝酒,不疲劳开车,安全过马路。

  2.第二次游戏,一名幼儿当小交警,再玩一次。结束后组织幼儿讨论:哪位小司机说说刚才游戏中发什么什么事情?小交警来说说刚才马路上的具体情况。

  3.第三次游戏,换一名幼儿当小交警。结束后组织幼儿讨论:小交警来说说刚才指挥交通感觉怎么样?

  设计意图:对幼儿来说,站在他人角度理解他人意图比较困难。移情训练以及情境讨论有利于化解这个难度。通过角色互换,有利于幼儿更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并初步内化。

  (四)观看课件《交警叔叔的一天》,感受交警叔叔工作的辛苦,激发幼儿尊重他们工作的情感。

  教师播放《交警叔叔》的一天的课件,通过交警叔叔烈日下的工作、风雪中的工作,以及指挥交通的繁忙,进一步体验叔叔工作的辛苦,激发幼儿爱他们的情感,指导尊重就是要遵守好交通规则。

  (五)拓展延伸

  交警叔叔工作这么辛苦,我们回教室做个祝福的小卡片送给他们,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

  课后反思:

  活动之前我让孩子们站在马路上观察交警工作,让他们体验交警的辛苦。活动开始我和孩子们进行了谈话,谈话过程中我给他们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他们很快融入活动中。

  在活动过程中我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们在活动中主动商量汽车司机和行人站在马路哪个位置,都由他们自己决定的。我只是在旁边偶尔提醒一下,幼儿在活动中体现出了合作精神。

  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活动中就让三个孩子体验当小交警,还有好几个孩子都想当,没有顾全面,没有让他们自己讨论来决定谁当小交警,这个角色其实可以让他们自己商量决定,这一环节没有体现孩子的自主性。

28、大班科学社会《垃圾分类》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浪费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抓好幼儿时期的环保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活动目标:

  1.能区分可回收垃圾,有多垃圾,其它垃圾并能正确分类。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重点:能对废旧物进行分类,并认识相应的分类标志。

  活动难点:在对废旧物分类的基础上,能分辨出那些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说来信

  地球妈妈生病了,他浑身不舒服咳嗽打喷嚏你们知道原因吗?原来每天人类都会造出那么多的废物和垃圾堆积在她的身上,使她又脏又乱,还有累,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帮地球妈妈吗?

  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垃圾分类

  1.一般采用三角形循环的三个箭头来表示可回收垃圾.像纸类,塑料,金属,织物都属于可回收垃圾。

  可回收垃圾还包括废纸和纸制品,衣服和针织物,塑料制品,金属。

  2.大家观察一下,这个图标也是一个三角形,不过只有两个箭头,而且箭头朝下这叫其它垃圾。

  其他垃圾包括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外的厨房,烟蒂,尘土,一次性尿布等。

  3.这个标志小朋友应该能猜到吧,它呢,就是有害垃圾。

  像废电池过期药品,油漆桶,荧光灯管都属于有害垃圾。

  三 、现在来考考你们都记住了吗?

  像废电池,它属于有害垃圾。

  纸和塑料杯都属于可回收垃圾。

  西瓜皮,桔子皮它都属于其它垃圾。

  四、小朋友们,简直太棒了,我替地球妈妈,谢谢大家!

  希望大家今天回家以后把这些知识讲给爸爸妈妈,老师相信在小朋友们的宣传下地球,妈妈会越来越美的,再也不会生病了

  教学反思: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从幼儿身边最为常见的垃圾入手,让孩子们懂得了垃圾给环境、地球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懂得了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从而知道应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同时利用废旧纸盒变废为宝学会制作陀螺。在活动开始时如果我利用图片等对比的形式,让幼儿看图评价讲卫生和不讲卫生两种情形的对比判断,让幼儿评价他人行为对错中将会队自身行为习惯有更好的引导作用。另外在制作陀螺过程中因为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差,如果鼓励幼儿互相帮助会让他们共同提高动手能力及乐于助人的品行。

29、大班艺术泥塑《麻花》教案反思

  大班手工活动教案,本课活动包含:特色面点,是中国传统民间特色小吃之一,了解做麻花的民间传统手艺,学习制作麻花拧的方法,学习和巩固搓泥、分泥的技能。

  设计意图

  泥塑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一种,它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和喜爱。泥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泥塑一直伴随着生活不断传承,从陶器皿、陶佛泥像,到儿童玩具,从没有间断过。日常的活动中孩子们对泥土有着特有的兴趣,他们觉得新奇好玩,百玩不厌。

  而此次活动的对象是麻花,它是中国的特色面点,是中国传统民间特色小吃之一,为了让孩子认识麻花,了解做麻花的民间传统手艺,并结合小班孩子对泥的认识、平常的搓泥经验创设了这节泥塑活动麻花。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制作麻花拧的方法,学习和巩固搓泥、分泥的技能。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学习制作麻花拧的方法,学习和巩固搓泥、分泥的技能。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活动前已进行过搓长条的练习。

  物质准备:麻花图片、麻花制作流程图、泥和盘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与感知

  实物导入,欣赏泥塑小狗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看看它是什么小动物?他有什么颜色?

  通过图片欣赏其他泥塑作品,知道泥塑在很久以前早就就有了。

  师:小朋友,其实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我们它们泥塑,泥塑在很久以前就有了,以前的人就用泥土捏出了许多好玩的东西,等泥土干了就做成了泥塑。

  二、出示实物麻花,引导幼儿观察麻花的形状,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也想请你们来玩玩泥土,我先请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出示麻花)这个食物的名字叫“麻花”,它是中国的特色面点,是中国传统民间特色小吃之一,吃起来香香的、脆脆的,很好吃的!你们看,这个麻花是什么形状的呀?(长长的、弯弯曲曲的)

  三、教师利用儿歌进行示范操作

  1、利用儿歌进行示范

  师:软软的泥真好玩,手中捏一捏,拉拉长(取一段泥给它拉拉长),放在板上搓搓长。搓成长长的细圆棒(搓成小泥条),捏起两端轻轻拧拧(再把它折过来两端靠在一起,折好后,双手拿两端,轻轻拧一拧)。小小棒儿变了样,变成麻花的模样。这样一根麻花就做好了!然后把他轻轻放入盘子中。

  2、强调拧的动作

  师:把两条搓好的陶泥拧在一起,可以像老师这样用手捏住陶泥的两头,两只手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转动,这样麻花就拧好了。

  四、幼儿学习制作麻花,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都来当小小厨师拧一拧麻花吧!

  (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学习和巩固分泥,搓泥的技巧。对已经会搓泥条的孩子进行制作麻花的动作指导)。

  四、欣赏评议

  1、集中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欣赏。

  2、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创作,教师对有创意的幼儿给予鼓励。

  五、结束活动

  师:刚刚老师接到一个紧急的电话是超市的阿姨打过来的,说现在超市的麻花都卖完了,需要我们的小朋友马上把做好的麻花送到超市里去吧!请幼儿扮演小小售货员把做好的麻花装在纸盘里给超市送货去。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陶泥有着特有的兴趣,在他们眼里觉得是新奇好玩的,活动中孩子们都很认真,一个个都对陶泥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孩子们在拧的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有的麻花拧的很紧,有的麻花拧的松,麻花也有大有小,形状各异。活动过程中我觉得应该在拧麻花的这个动作上可以探索更加简单适合孩子拧的方法,比如对折拧,或者利用甩的动作达到拧的效果,还有在示范过程中忽略了儿歌,可以将儿歌加入使拧麻花更加生动,让孩子便于理解。

30、大班科学《有趣的弹性玩具》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对幼儿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生活中,大班幼儿接触过很多弹性玩具,并对弹性物品非常感兴趣,但对弹性的特征没有真正的了解,因此设计此次活动。在活动中,针对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孩子们准备了弹性的玩具,以及弹性及非弹性物品让孩子们进行分类,幼儿通过玩一玩、试一试,说一说,在实践中主动感知弹性的特征,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仅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还引起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发现物体的弹性,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自主探究发现物体的弹性,理解弹性的特点,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喜欢探究、发现,积极表达交流,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重点:感知弹性的特点

  活动难点:用不同的方法发现身边的弹性物品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活动前让幼儿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各种有弹性的物体,初步感知弹性这一科学现象,了解弹性的特点。2.物质准备:

  第一次操作材料:布娃娃、气球、弹簧玩具、皮球等。第二次操作材料:橡皮泥、海绵、手套、拉力器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自制弹簧玩具,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试一试、玩一玩弹性玩具,感知弹性玩具的特点。

  1.出示弹性玩具,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弹性玩具的特点。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分享,总结提升。

  问题:你玩了什么玩具,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秘密?

  在交流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分享、完整讲述,教师及时根据幼儿分享情况提升并小结:这些玩具在小朋友捏捏、拍拍、拉拉、吹吹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变化。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为什么这些玩具我们一用力它就发生了变化,不用力又变回原来的样子了呢?

  引导幼儿讨论、总结出:篮球用力一拍就会跳起来;气球用力一吹会变大,拉力器和弹簧玩具用力拉会变长,不用力就弹回去跟原来一样……

  我们把有这种本领的玩具叫做弹性玩具。

  4.再次感知弹性玩具的特点

  三、探索比较并分类,进一步感知弹性,深化对弹性的认识。

  1.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幼儿进行操作探索并分类2.引导幼儿分享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说出:它们有没有弹性?为什么?

  四、联系生活,拓展认知,感受弹性物品带给我们的便利。

  提问:1.你身上有弹性的东西吗?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便利?

  2.生活中,你还看过玩过或用过什么有弹性的物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ppt)

  五、延伸活动:继续寻找身边或你发现的有弹性的东西与你的小伙伴和老师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

  在我们的生活中,弹性的现象、物品有很多,孩子们也对此司空见惯,但孩子们对弹性的特点去深究的很少。在《幼儿园教育指导制要》中指出要让幼儿亲历科学、体验科学,在活动中教师更多的去引导孩子自主实我发现,在玩中感知弹性的特点,激发幼儿的探究欲。

  在这个大班科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过程有清晰、合理的设计,每个环节目标明确,环环相扣.在整个活动中数师运用了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动手操作、实匙,发现弹性玩具的秘密。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能为这个活动服务,如:第一环节的设计出示自剖弹簧玩具,微发幼儿探究的兴趣。第二环节引导孩子在玩中感受弹性玩具秘密,知道弹性的特点并能用不同的方法分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第三个环节迁移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吏多的了解了有弹性的物品。这三个环节以点到面、层层递进,拓展了孩子的经验。

  在活动中孩子们很感兴趣,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得到了发展,知识上有了新的收获。

  通过反思,我觉得整个活动中有以下值得肯定的地方:

  1.活动过程条理清晰、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对于材料的提供也有一定的层次性.

  2.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激发幼儿的兴趣后,引导幼儿自主然究实默,感知弹性的特点.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感兴趣的材料,使幼儿在玩中学、玩中探索。

  在活动中不足的地方:

  1.教师的语言不够简练,语言还需严谨。

  2.活动中在对物品进行有无弹性分类时,说到橡皮泥的弹性时,本想引起争议,我觉得这里教师可用夸张的表情语气,引起孩子们的争议,对于大班幼儿,可让他们对此进行讨论。

31、大班艺术手工《美丽的花儿》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对颜色有较高的兴趣,先让幼儿以三原色为基础进行玩色。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感受花儿的美丽与色彩,能够愉快大胆的作画。

  2、能够使用蔬菜水果等自然材料沾上颜料拓印。

  3、体验印画的快乐,并对颜色产生浓厚的兴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重点难点

  1、通过运用自然材料,培养幼儿对颜色的探索。

  2、培养幼儿对颜色的运用。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鲜花、果蔬、纸团、剪好的小叶子、颜料、纸盘、胶棒、纸张若干、小抹布。

  幼儿经验准备:有粗浅的绘画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完成目标一)

  1、观察花儿

  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感受花儿的特征。如看看摸摸闻闻。

  2、通过提问,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天气越来越暖了,公园的花儿也越来越多,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画一些漂亮的花儿来装饰幼儿园,我们画画需要用什么工具呢?

  教师小结:绘画需要各式各样的笔。

  师:如果我们不用这些画笔进行画画,你们能想到用什么材料画画呢?

  二、基本部分(完成目标二、三)

  1、神奇的画笔

  小朋友们都认真动脑思考了,原来,我们不用画笔也会有这么多的材料代替画笔,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来看看该如何使用吧?

  *小手拿稳,轻轻沾颜料。

  *印在画纸上,默念咒语123。(允许幼儿创意)

  *画纸上留白,花儿在中间。

  幼儿玩色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如果有颜料占到手上可以用小毛巾擦一擦)

  2、为美丽的花儿添叶子

  *注意胶棒的使用方法。

  *深色叶子和浅色叶子交替粘贴。

  三、结束部分

  1、请小朋友们把创作好的作品放到展示台,幼儿围观讨论。

  2、欣赏幼儿作品给予表扬。个别问题,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

  活动延伸:

  1、还知道哪些好玩的创意画?我们一起创作。

  2、展示自己的新作品并教老师和小朋友用新的方式方法创作。

  活动反思

  利用颜料进行玩色是孩子们非常喜欢操作的一项活动,活动又请小朋友体验了各式各样的“画笔”。虽然教师提出要求了,但个别幼儿还是会把颜色混在一起,结束部分也让幼儿相互观察欣赏一下混色的效果,引发幼儿想玩混色的欲望。

32、幼儿园大班健康《黄豆爷爷找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豆制品主要是用黄豆加工制成的,是物美价廉、营养丰富的食品。

  2.认识黄豆及豆制品,乐意吃各种豆制品。

  3.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认识。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6.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7.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幼儿准备1—2种豆制品带到幼儿园,并向幼儿介绍其名称及食用方法。

  2.豆腐一块,黄豆一把,黄豆爷爷头饰一个。

  3.请幼儿收集各种豆制品带到幼儿园来,请食堂人员中午为幼儿安排一份豆制品的菜肴。

  4.幼儿用书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谜语:四四方方,白白胖胖,一碰就碎,又嫩又香,营养很好,做菜做汤。

  教师出示豆腐,引导幼儿讨论豆腐是用什么做成的。

  教师出示黄豆,让幼儿知道用黄豆或其他豆子做成的食品叫豆制品。

  2.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黄豆爷爷找宝宝》。

  教师:图片上的这些豆制品你见过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教师:豆制品要怎么吃才更有营养呢?

  3.游戏“黄豆爷爷找宝宝”,帮助幼儿认识多种豆制品。

  教师戴上“黄豆爷爷”的头饰,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我的宝宝在哪里?

  幼儿:你的宝宝在哪里?

  请幼儿相互介绍桌上的豆制品的名字,并说说自己是在哪里吃过的。

  4.帮助幼儿认识豆制品的价值。

  教师:豆制品虽然不是肉做的,但是它的营养却和动物的肉一样丰富,而且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比如小朋友的豆浆。

  请幼儿现场观看用豆浆机制作豆浆的过程。

  5.引导幼儿讨论豆制品的吃法并品尝豆制品。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看,你吃到的豆制品是怎样烧的?为什么要这样烧?

  小结:我们小朋友要经常吃豆制品,不挑食,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更棒,更健康。

  活动延伸:

  黄豆爷爷找到了它的宝宝,真开心呀,让我们一起去帮黄豆爷爷过生日吧。

  活动反思:

  《黄豆爷爷找宝宝》这节健康课,给大家上完后我发现大家对豆制品更加的喜欢了,活动前搭班老师让幼儿收集一些豆制品带到教室,为了让大家清楚的看见黄豆爷爷的宝宝有哪些,我们给大家摸一摸,猜一猜,甚至尝一尝,这样对大家是非常受欢迎的,本次活动顺利的开展,让一些不喜欢吃豆制品的幼儿在品尝时也吃得很香,大家边学习边品尝,这比简单的看图片效果好的很多很多。

  活动中,我们以猜谜语形式开始,大家很是喜欢,接下来我们以一件件豆制品来找宝宝,大家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个个参与其中,活动气氛非常好。

  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多以孩子的角度出发,多让幼儿接触这种实物性,对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能提高许多,我相信这是孩子最喜欢的,也是老师所希望的,还要感谢每个家长的配合。

  活动课后,我们让大家继续尝一尝一些特殊的豆制品,说说自己的感受,大家还是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的。

33、幼儿园大班艺术《喷画-叶子画》教案反思

  一、活动设计

  大班幼儿对于美术技能的掌握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能够自由想象绘画一些简单的事物,例如,各种花朵、小鱼、简单的小动物等。另外,大班幼儿同伴之间初步开始形成简单的合作。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叶子画》这一活动,让幼儿在已学绘画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相互合作,利用颜料、水粉纸、喷壶、叶子等来进行合作喷画。

  二、活动目标

  1、尝试用颜料、喷壶等材料作画,初步感知喷画。

  2、通过美术活动,培养良好的同伴合作能力与习惯。

  3、体验喷画的奇妙乐趣。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认识不同树叶不同造型的设计及制作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难点:在树叶喷画制作中,培养幼儿画面的设计及创新能力。

  四、活动准备:

  树叶、水粉纸、喷壶、矿泉水瓶,颜料,水、调色盘、画笔。

  活动过程

  一、通过魔术导入活动。

  1、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变一个魔术,看!这是什么?(一张白纸)

  2、师:老师要将这张白纸变成一副漂亮的画,你们相信吗?(不相信、相信)

  3、(出示喷壶)小眼睛看好了,这个喷壶里面装了魔术水,看,老师朝着白纸喷魔术水会出现什么呢?(一副漂亮的画)

  4、这个魔术好玩吗?猜猜看,这个魔术是怎么变的呀?(幼儿自由讲述)

  二、教师示范,幼儿学习喷画。

  1、师:第一步:制作喷绘用的材料,首先在矿泉水瓶中加入一部分水,用画笔沾取自己喜欢的颜色放入矿泉水瓶中,摇晃均匀之倒入喷壶中

  第二步:第二步,选取树叶,放在水粉纸上,摆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尽量不要让叶子叠加的面积过多,不然出来的效果会差一些。

  第三步:第三步,喷绘。拿起调好颜色的小喷壶,在画面正上方呈90度夹角进行喷绘。在喷绘前,为了防止颜料喷到衣服上,我们可以穿围裙,进行预防。 还有一点请大家注意,在喷绘过程中,不要喷的过密,我们要保留这种雪花点,这样效果会更好一点

  第四步,将已完成的作品进行晾晒

  2、哪个小朋友也想来试一试呢?

  3、请小朋友上来试一试,老师在旁边讲解操作

  三、讨论合作绘画内容。

  1、这个魔术你们学会了吗?(学会了)

  师:第一步怎么做?(先调制颜色)

  师:第二步干什么?(选取树叶)

  师:第三步呢?(喷绘)

  师:最后一步要干什么?(晾晒)

  2、老师想请你们一组上的小朋友一起来合作变一幅很大的叶子喷画。现在请你们商量一下,你们组想要变什么?准备怎样分工合作?

  2、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组想要变什么?准备怎样分工合作?

  (例如,画春天的小朋友XX负责画地上的事物,XX负责天上的事物等等)

  3、现在我们开始变魔术吧。变魔术的时候要注意:

  ( 1 )树叶一定要清洗干净

  ( 2 )喷头与画面成90°夹角

  ( 3 )喷的次数不可过多。

  四、幼儿操作。

  1、幼儿开始喷绘,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幼儿将树叶摆的稀疏一些。

  2、喷绘的时候注意,在画面上方的位置。

  3、喷绘完成后,组织幼儿进行晾晒。

  五、展示作品,并评价。

  1、每组找一个小朋友说一说,你们变得是什么?是怎样变出来的?

  2、小朋友你们变的漂亮吗?我们去把这个本领分享给其他小朋友,好不好?

  教学反思

  初次尝试颜料喷画,孩子们的兴趣是很浓厚的,在活动的同时也能够体验喷画成功的快乐。但是,在喷画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小朋友力气比较小,喷壶按不出水;还有的小朋友拿喷壶的方法不对,导致喷出来的效果不是很好,这些细节值得推敲。

  喷画是一种适合幼儿来进行的绘画活动,各种各样的喷画可以让幼儿学会体验不同的工具进行绘画,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观,让幼儿体验到美术课的乐趣。

  《叶子画》活动反思

  这种喷画活动比较适合中大班年龄段的幼儿,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具有很大应用价值,此活动操作性强又极富乐趣,对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孩子们对这种作画形式非常感兴趣,忙的不亦乐乎!初次尝试颜料喷画,孩子们的兴趣是很浓厚的,在活动的同时也能够体验喷画成功的快乐。但是,在喷画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小朋友力气比较小,喷壶按不出水;还有的小朋友拿喷壶的方法不对,导致喷出来的效果不是很好,这些细节值得推敲。

  喷画是一种适合幼儿来进行的绘画活动,各种各样的喷画可以让幼儿学会体验不同的工具进行绘画,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观,让幼儿体验到美术课的乐趣。

34、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小毛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与活泼,乐意参与音乐活动。

  2.学习2/4拍的节奏,能跟随音乐进行节奏表演。

  3.能准确的表现节奏的强弱、轻重等音乐要素,会相会合作、配合游戏,体现集体游戏的快乐。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小毛驴》、杯子人手一个、杯子演奏视频

  活动过程:

  一、出示杯子,说说如何让杯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1.出示杯子,请幼儿想象怎么让杯子发出声音?(用杯子敲桌子、直接敲杯子、借用工具等等)

  2.观看杯子演奏视频,说一说视频中的杯子都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3.跟随教师的节奏用杯子敲击桌面,探讨怎样的声音更好听。

  二、跟随音乐,进行节奏游戏。

  1.完整播放音乐,请幼儿说说感受。

  2.分段感受音乐,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演奏。

  3.强调重点节奏型,幼儿自由进行练习。

  4.分组尝试演奏完整音乐,说一说哪一组表演的更完整。

  三、自由跟随音乐,进行节奏表演。

  邀请请所有幼儿进行完整演奏,可让幼儿在家给长辈表演,提高幼儿自信。

  活动反思: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新疆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小毛驴》这首童谣诙谐、幽默、曲调欢快活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选择这节音乐课作为节奏游戏,就是让幼儿通过学习能够更好地感受和表现我国少数民族富有特色的音乐特点。杯子节奏游戏作为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在教学中着重发展幼儿的即兴性、灵活性、创造性、参与性和合作,这节活动中各种杯子练习为幼儿学习增添了浓厚的兴趣。本次活动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会跟随音乐进行节奏传递,相信幼儿会在合作中找到乐趣。不足之处:在拍摄视频时可加入2-3位幼儿一起进行。

35、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水墨青花》教案反思

  幼儿园微课教(程)设计方案

  授课教师姓名

  吴豆

  领域

  艺术

  教龄

  8

  年龄段及微课名称

  大班《水墨青花》

  视频长度

  11分20秒

  录制时间

  2018年12月18日

  知识点来源

  领域: 艺术班级:大班教材版本: 江苏教育出版社

  知识点描述

  1.初步了解青花瓷及二方连续图案的特点。

  2.能够较熟练的运用毛笔和墨水进行印染和装饰。

  3.体验艺术创作带来的乐趣,萌发对国画的热爱。

  4.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预备知识

  经验准备:有使用毛笔的经验。

  物质准备:毛笔、蓝墨水、清水、固体胶、宣纸等操作材料。

  活动类型

  集体教学

  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设计思路

  “水墨青花”来源于生活中有关中国画元素以及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主动探索到的水墨滴画而生成的一节教学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国画的特点,采用水墨滴画的技巧,结合中国画的元素,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装饰青花瓷瓶,从而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中国画的喜爱之情,萌发爱国情感,丰富想象力, 发展创造力,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感受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微 过 程

  基本部分

  一、视频导入。

  欣赏舞蹈《青花》。

  二、基本部分

  1.认识青花图案。

  2.示范青花印染画。

  3.欣赏青花瓷瓶。

  4.认识二方连续图案。

  5.示范用二方连续图案装饰花瓶。

  6.幼儿操作。

  三、结束部分

  作品展示。

  大班艺术活动《水墨青花》(美术)微反思

  该微课采用水墨滴画技巧,结合中国画元素,让幼儿在观察、感受和操作中,掌握水墨印染画步骤;利用二方连续的知识点,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装饰青花瓷瓶,从而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中国画的喜爱之情,萌发爱国情感,丰富想象, 发展创造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本次活动,通过欣赏、观察、感受、操作一系列的过程,自然地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从而有效的达成目标。而在认识二方连续图案的时候应该多展示一些图片,以便于幼儿观察,从而在创作的时候才能想象力才会更丰富。

36、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找朋友》教案反思

  一、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的小朋友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集体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很差,对朋友的认识淡漠,不懂得分享等等问题较多,为了让孩子们能从小养成与人为善的健康心理及行为,设计了本课,让他们尝试处理与小伙伴在交往中遇到的问题,享受这种交流的乐趣,体验分享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 通过找朋友介绍朋友等游戏,激发学生对与朋友友好相处的美好情感

  2、 学习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体验交友的乐趣

  3、 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 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朋友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交朋友

  四、活动准备:

  PPT、空白卡片、彩笔,音频等

  五、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自制短片《孤独的小熊》(内容:因为骄傲、自私,小熊没有一个好朋友,它感到非常孤独)。

  2、提问:没有朋友的小熊是什么样的心情呢?(生:难过、孤单、害怕……)

  3、师:是呀,没有朋友是件多么让人难过的事啊!朋友会带给我们许多的快乐!小朋友,你有没有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好朋友呀?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二)体验快乐

  1、小朋友为大家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并分享与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的事情。(老师在学生讲述过程中给予肯定和鼓励)

  2、小朋友我们来跟着音乐一起来找自己的好朋友吧!接下来我们一起进行一个有趣的游戏吧!

  (三)、结交新朋友(学习如何结交朋友)

  1、有朋友真好,大家还想结交一些新朋友么?

  2、和老师交朋友。(选几个愿意和老师交朋友的学生和老师互动,要求学生赞赏夸奖老师的优点,同事老师夸奖小朋友的优点,学生体验发现他人优点和赞赏他人的乐趣)。

  3、让学生跟班级中更多的同学交友,进一步体验如何交友和交友的乐趣。(背景音乐《找朋友》)

  (四)、友情传递

  好朋友为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快乐,我们也要送给好朋友一份特别的礼物,在空白卡纸上画上你喜欢的画或者写上你喜欢的一句话送给好朋友。

  (六)拓展

  回家和爸爸妈妈、邻居的小朋友交朋友。

  六、教学反思

  本次语言教育活动紧紧围绕着学习反义词而展开,通过环境的创设,让幼儿产生新鲜好奇感,在观察实物中理解反义词,并能运用一些反义词说一句简短的话,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活动,通过运用各种感观,在看看、说说、想想、动动、找找、做做等活动中,让每个幼儿思想活跃,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和同伴交往,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发展想像思维,举一反三。让幼儿通过思维想像说出一些教师活动中没有认识的反义词,不仅达到发现掌握新反义词的目的,同时又培养了幼儿的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准备更多样些实物,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更加有趣的游戏活动, 寓教于乐满足幼儿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

37、幼儿园大班社会《找男孩找女孩》教案反思

  本篇是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幼儿在社会环境中成长,潜移默化中形成不同的性别意识和性别倾向性,幼儿阶段,幼儿的性别意识在萌芽和成长之中。让幼儿了解并认识自己,形成健康的性别意识,培养幼儿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男孩、女孩在动作、声音、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尝试主动用各种方式找出区别。

  2、愿意向异性同伴学习,弥补自身的性别弱势。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人物头饰(塑料的、纸的、橡塑板的),各色纱巾和各花布,木棍、纸棍、项圈、塑料圈,插塑两筐、宝高玩具一筐,水彩在、白纸、垫纸板等。

  活动过程:

  1、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给自己化妆。

  (1)激发幼儿化妆的兴趣。

  教师:“啊!这儿有这么多美丽的头饰、纱巾和玩具,我们来开化妆舞会好不好?”

  (2)教师:“请你想一想,你想把自己打扮成什么角色?…前面有一面镜子,请小朋友打扮好以后,到镜子跟前照一照,看看你化好妆的样子。”

  (3)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打扮自己。(杜鹃圆舞曲响起)

  (4)教师给予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观察幼儿的喜好和表现。提醒幼儿:“你想化妆成什么角色呀?”“去前面照照镜子,看看你现在像谁了?”

  2、化妆舞会。

  (1)请化妆好的幼儿坐下来。(音乐渐轻)

  (2)谈话、展示和启发引导。

  ①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化妆的角色形象。

  教师提问:“你化妆成谁了?你为什么要化妆成他?你能给我表演一下吗?”

  ②教师结合幼儿的化妆和表演给予评价:“我发现你的动作很有力!”“你的动作很优美!”“你很细心。“‘你希望自己像××一样;勇敢、键壮。”“你希望自己像××一样美丽、漂亮”等等。通过教师评价隐性地归纳出男孩和女孩的化妆和表演时不同的喜好和风。

  ③比较和讨论一下男孩和女孩在化妆和表演上的不同。

  请全体男孩子展示一下自己的角色;

  请全体女孩子展示一下自己的角色;

  请幼儿谈谈男孩、女孩在化妆活动中的不同之处。

  ④教师和幼儿共同分析小结:“平时我就发现男孩、女孩在发型、服装上不太一样。今天,从小朋友化妆中,我还发现你们的兴趣爱好不同,表演时的动作、风格也有许多不同。”“男孩、女孩都有自己

  的优点。男孩子们勇敢、大方,表演的时候动作有力。女孩子们做事认真、仔细,表演的时候动作优美,表情很好。但是有的女孩子胆子太小,该向男孩学习,有的男孩动作很快,但是粗心大意不够细致,你们就要多向女孩子们学习。”

  (3)开始进行化妆舞会。(舞曲响起)教师和孩子一同快乐地跳舞,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风采。

  3、游戏《找男孩,找女孩》。

  (1)教师请小朋友坐下休息一会儿,引出嘉宾——小猴子(其他班幼儿扮演)。

  “今天,听说我们小朋友在这里开化妆舞会,几只小猴子也来参加我们的化妆舞会啦!我们欢迎他们!”(鼓掌欢迎)

  (2)小猴进场。(伴随猴操音乐)

  (3)游戏《找男孩,找女孩》。

  ①教师:“下面就玩一个《找男孩,找女孩》的游戏。这几只小猴子中间有的是女孩子扮演的,有的是男孩子扮演的。请你猜猜看,谁是男孩,谁是女孩?”

  ②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教师引导幼儿从动作、声音,兴趣、爱好等方面区分,鼓励幼儿采用多种方法来比较和判断。

  (4)请小朋友在纸上写出男孩的号码。

  教师:“通过一系列测试,我们小朋友好像已经知道谁是男孩,谁是女孩了。请你把男孩的号码写在纸上。”

  (5)公布正确答案。

  教师:“小朋友的答案都写出来了。究竟谁是对的呢?请小朋友们脱下你们的帽子,让我们看看。”“看出来了吗?请男孩子向前一步走。”“原来×号、×号是男孩子表演的,×号,×号是女孩子表

  演的,看看你手中的答案,你答对了吗?”

  (6)教师小结。(鼓励幼儿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小结几种别方法,鼓励男孩、女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小朋友和小猴一同联欢。(舞曲再次响起)

  课题评价:

  一、效果分析

  1、幼儿对化妆活动、《找男孩、找女孩》的游戏都很感兴趣,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绪高涨,主动参与的愿望很强。

  2、在化妆过程中,男孩和女孩的化妆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小孩化妆的角色有:孙悟空、猪八戒、老虎大王、白马、沙和尚、黑猫警长等。女孩化妆的角色有:公主、蝴蝶、仙女、小蜜蜂等。化妆过程中,男孩的速度快,有主见,喜欢配置各种武器(刀、枪、宝剑),妆好就很威风地舞起来;女孩的速度相对较慢,认真细致,选择,色时易受同伴影响,喜模仿,喜欢佩戴首饰(耳环、手镯),披纱巾表演

  时男孩动作有力、威武,女孩舞姿婀娜、柔美。

  3、《找男孩,找女孩》的游戏中,幼儿充分地调动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而且有许多创新的表现。如让小猴子扔沙包、打拳、舞、说话等,说明幼儿注意到了男孩、女孩在力量、声音、舞姿、动作上的不同。

  二、专家点评

  伴随着成长,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认识自我、接受自我与认识别人、接纳别人同样重要。本活动通过服饰掩饰,以“猜”游戏帮助幼儿分析、思考,从而对男、女性别角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其活动的层面挖掘较深,看出此活动前已有较多的自我意识方面活动。

  三、反思与讨论

  表演游戏引进了社会活动,你能想出其他更好的活动形式吗?

38、大班社会《家乡的中秋习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家乡的中秋习俗。

  2.在共同品尝、分享月饼的气氛中,体验节日的快乐。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 各种月饼

  活动过程

  1.了解中秋

  (1)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2)介绍广东中秋节的习俗

  (3)师:你的家乡在哪里?请说说你家乡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4)师:你还知道其他地方过中秋节的习俗吗?

  3.月饼品尝会

  (1)师:看看月饼都有哪些形状,为什么都是这种形状呢?(圆圆的月饼表示团圆的意思,又表示圆满、丰收之意)

  (2)了解月饼的品种

  (3)分享月饼。

  活动延伸

  1.欣赏民间故事《嫦娥奔月》

  2.制作月饼

  资料: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的秋季而且又正好是的秋季的中期,所以就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 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被称为仲秋。每年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被叫做月夕或八月节。在中秋之夜,人们望着天空 上又圆又亮的月亮,很自然的就会盼望和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中秋节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除了吃月饼啊还有其它的习俗比如:赏月、赏桂花、品茶、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金门要拜天公、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等等。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 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39、幼儿园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主要角色和情节。

  2、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懂得要爱护青蛙。

  3、在游戏中体验角色的情感,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重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尝试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各种动物头饰,简单的池塘环境布置。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猜谜语,引出课题。

  教师:“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它是谁?

  教师:暖和的春天来了,小蝌蚪快活的游来游去,你知道小蝌蚪是怎么游的吗?请你学一学。

  2、情境游戏:小蝌蚪游玩。

  教师:走,我们一起游玩去!

  师幼随歌曲《小蝌蚪找妈妈》前半段自由的在“池塘”里游玩。

  提问:刚才你听到小蝌蚪要找谁?(妈妈)它们找妈妈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有趣的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欣赏《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课件,理解故事内容及情节,学说对话。

  1、提问:小蝌蚪看到谁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它们跟鸭妈妈互相说了什么?引导幼儿练习对话。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先后遇到了谁?(鸭子、金鱼、螃蟹、乌龟、青蛙),它们互相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学说对话。

  3、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长什么样?

  4、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课件。

  教师:小蝌蚪一天天长大了,它们变成了小青蛙,小蝌蚪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看课件)

  小结: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它们的小尾巴呢?不见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三、角色表演《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有趣吗?你们想不想表演?分配角色,幼儿戴上头饰表演。

  四、欣赏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片段,懂得要保护青蛙。

  教师:小青蛙是我们的朋友,它们每天都在忙着捉害虫,我们应该怎么做?(爱护它)可是有人却在伤害它,你们看!

  提问:故事中的人这样做对吗?我们平时应该怎样保护青蛙?

  五、情境游戏:小青蛙捉虫。

  小青蛙又要捉虫去啦!我们学青蛙捉虫去!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40、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玩具找家》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班里有许多玩具,玩过玩具后要把它放回原处。

  2、尝试根据玩具标记图,一一对应收拾摆放玩具。

  3、愿意参与集体劳动。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会发生的娃娃。

  2、玩具标记图,幼儿用书——送玩具回家。

  活动过程:

  1、以送玩具娃娃回家的游戏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将玩具娃娃藏在教室的某个角落,带领幼儿寻找发出哭声的玩具娃娃。

  ◎找到娃娃后关心娃娃为什么哭?家在哪里?然后把娃娃送回家,并启发幼儿想象自己找不到家会怎样?懂得玩具玩好后要送回家。

  2、认识玩具标记图,初步学会一一对应收放玩具。

  ◎教师提问:我们还有哪些玩具?这些玩具的家在哪里?怎样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

  ◎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玩具和设计好的玩具标记图,让幼儿说说这些玩具找谁做自己的标记最合适。

  ◎幼儿自己手拿标记图寻找,贴在相应的玩具篮上。

  ◎根据玩具篮子的数量,选择相同数量的幼儿将玩具根据标记放回玩具柜里。

  2、游戏“送玩具回家”,巩固一一对应收放玩具。

  将刚才的玩具拿出来,一部分幼儿送,一部分幼儿评“什么玩具走错了家。

  游戏可重复若干遍,让每位幼儿都参与。

  3、幼儿阅读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图上的小朋友早干什么?启发幼儿用连线的方法将

  活动反思:

  开学以来,我发现孩子们玩完玩具的时候,经常把玩具乱扔,掉在地上的就乱踢或就当没看见,不会把玩具放回原来的地方,也不知道轻拿轻放。通过社会活动“玩具找家”对幼儿进行一些教育,知道自己班里有许多玩具,玩过玩具后要把它放回原处,然后通过幼儿的亲身操作,让幼儿知道了一些正确行为:轻拿轻放,不乱扔,懂得了以后在游戏活动中都应该好好玩玩具,收玩具。这样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地上的玩具放回筐子里面。

41、大班艺术教案《小脚丫会画画》教案反思

  知识点描述

  了解绘画的多样性、丰富性、趣味性,运用脚印组合、添画的方法进行设计想象,完成脚印想象画。

  设计思路:

  《纲要》中提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一次美术活动时,一名幼儿不小心踩到了洒在地上的颜料,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孩子们蹲在脚印旁议论着:“哇!这脚印像小船。”“这个像小狗”......我及时捕捉这一教育契机,生成大班艺术活动《小脚丫会画画》。

  活动目标:

  1、根据色块进行想象,大胆作画。

  2、学会用心感受美、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用不同材料踩出不同形状的色块。

  难点:根据色块进行想象创作。

  活动准备:

  1、画纸、颜料、画笔、调色桶、纸巾、背景音乐。

  2、脚套、纸盒、发泡网、塑料袋等废旧物品若干。

  教学方法

  游戏情景法、物象分析法、观察引导法、过程指导法、作品赏析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介绍所需要的材料,提出制作规则。

  三、自由拓印。选择废旧物品和自己喜欢的颜料,随音乐大胆的拓印。

  四、观察色块,借形想象,进行添画。引导幼儿找到色块,进行想象,用黑色或白色颜料勾线添画。

  五、自由讨论,欣赏作品,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其他小朋友。

  《小脚丫会画画》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非常有趣的想象画活动,幼儿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参与性强,通过借行想象,运用脚印组合的方法进行添画设计,在思考、探索、想象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活动来源于孩子生活,“趣”贯穿于教学始终,想象是幼儿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在活动中,有部分幼儿借形想象内容不够丰富,不敢大胆尝试,教师的引导语尤为重要,要更贴近幼儿生活,如:给色块勾线说成“穿衣服”,在美工区提供更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42、幼儿园大班社会《给妈妈写信》优质教案反思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三八”妇女节教育活动是每年都进行的。在班上开展的“妈妈爱我我爱她”的主题活动中,活动前孩子们采访了妈妈、了解了妈妈的心愿,激发孩子们向妈妈表达内心情感的愿望;同时在“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大班的目标中提道:“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方式并学习使用;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他们在需要的时候选择适宜、便捷的通讯方式”;

  于是生成了这次给妈妈写信的活动,根据大班孩子的学习特点让幼儿在充分感知体验情感的基础上,学习写信表达情感的方式。本活动始终以情感为主线,首先观看妈妈的录像和倾听妈妈来信,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与给妈妈写信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幼儿通过信的方式将自己对妈妈的情感转化为书面语言,幼儿在活动中不仅学会一种新的情感表达方式,同时进一步增强了亲子关系。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妈妈诉说自己的心愿,激发幼儿更加爱妈妈的情感及想给妈妈写信的愿望。

  2、初步学会用图画、符号、文字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在给妈妈写信的过程中复习、巩固写信的基本格式。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采访妈妈光盘、家长来信、自备字卡、白纸、画笔。

  2、经验准备:

  (1)回顾以前是如何为妈妈过节的

  引导幼儿回顾在小班时我们是怎样为妈妈过节的。例如,给妈妈做花、穿项链;听妈妈讲自己小时候的事;照顾蛋宝宝;周末帮妈妈做家务等。又一次激发了幼儿开展这个活动的兴趣。

  (2)了解“三八”妇女节

  引导幼儿知道“三八”妇女节不仅仅是妈妈的节日,还是阿姨、奶奶、姥姥、姑姑、大姐姐等的节日,加深幼儿对“三八”妇女节的认识。

  3、采访妈妈

  孩子们最亲近的人还是自己的妈妈。于是我们开展了采访妈妈的活动。内容分别是:妈妈喜欢的颜色、妈妈爱吃的食物、妈妈的生日和妈妈的心愿。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妈妈,增强了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4、帮妈妈制订节日计划

  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是个星期三,孩子们帮妈妈制订了节日计划。有的说让妈妈去爬山、去划船;有的说让妈妈去游泳、去美容;还有的说让妈妈和爸爸去吃饭、唱歌、上游乐场等。

  5、了解妈妈的心愿

  在采访了妈妈之后,孩子们都了解到了自己妈妈的心愿,于是就生成了给妈妈写信的活动。在写信之前我们和孩子们了解了与亲人朋友联系的方式,并掌握了一些写信的基本格式,为开展下面的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看录像和倾听家长的来信,激发孩子们感激妈妈、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过程:

  1、回忆采访妈妈的内容。

  教师:还记得我们在周末留的小任务是什么吗?

  教师:对,就是要采访妈妈的爱好是什么?

  教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妈妈爱吃什么、喜欢的颜色、生日、心愿……

  2、观看录像(激发幼儿为妈妈写信的愿望)。

  (1)观看妈妈辛苦做事的录像。

  教师:吴老师也采访了几位妈妈,听听她们都说了些什么?

  龙龙睁大了眼睛说:“有没有我妈妈呀?”

  轩轩说:“我得仔细看看有没有我妈妈。”

  当乐乐的妈妈出现时,他高兴的欢呼起来:“瞧!是我妈妈,她是音乐老师!”乐乐看到妈妈在给大哥哥大姐姐上课,他脸上充满了自豪。

  屏幕上出现阿郎妈妈在叠衣服时,阿郎开始还很兴奋,可看到后面却感慨地说:“妈妈太辛苦了!”

  当出现霄霄妈妈做饭的镜头时,霄霄大喊着: “我妈妈做饭可好吃了!”

  (2)观看后及时讨论。

  教师:妈妈说了她们的心愿,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激发幼儿更加爱妈妈)

  乐乐严肃地说: “我妈妈希望我上学后好好学习,我一定要努力做到。”

  阿郎不好意思地说:“妈妈太辛苦了,我以后要帮她多干些活!”

  霄霄说:“妈妈做饭那么好吃,我以后不再挑食了。”……

  (3)老师读一封家长来信。

  教师:“亲爱的轩轩,再过几个月你就要上小学了。你知道吗?有时候妈妈对你很严厉,其实妈妈特别的爱你!妈妈是想让你进步。希望你上学后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小学生……”

  轩轩抽泣着:我以后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不再惹她生气了。

  教师: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说到做到!

  教师:我们都知道了妈妈的心愿是什么,也知道了自己要怎样做,那我们怎么告诉妈妈呀?

  幼儿:我们可以给妈妈写一封信。

  3.幼儿写信。

  (1)出示放大的信,复习写信的基本格式(开头、结尾签名、日期、每段前空两格)。

  教师:还记得写信的格式什么样吗?

  幼儿:有开头、签名、日期……

  (2)讨论怎样写信。

  教师:我们还不会写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写信呢?

  幼儿:可以用自己认识的字卡。

  教师:还可以用图画、符号来表示。

  (3)幼儿写信。

  教师观察与指导幼儿书写。

  (4)请幼儿交流自己写好的信。

  教师:小朋友们可以给老师讲自己的信,也可以和小伙伴讲一讲!

  幼儿:亲爱的妈妈,我一定听你的话,好好学本领……

  我爱你妈妈,我以后再也不让你生气了……

  亲爱的妈妈,我要把身体练得棒棒的,不让你着急了……

  4、小结。

  教师:妈妈看到我们写的信一定会非常高兴的,希望小朋友们能说到做到,和妈妈一起实现我们的愿望。

  5、延伸活动。

  在进行了“给妈妈写信”的活动之后,我们还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信封,给爸爸妈妈们读信,邀请家长们写回信,为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创造很好的交流机会,鼓励激发孩子们上小学的积极性,为开展下面的“我要上学了”的主题活动做好铺垫。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1)充分调动了家长的参与。我和家长委员会的成员一起拍摄了妈妈在工作、家庭中的录像,活动中录像的真实情境打动了幼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注重了细节的教育作用。在选择读哪位家长来信的这个环节上,我考虑了“采取多种方法对个别幼儿实施教育”的目标,有目的地选择了赵宇轩小朋友的家长来信。结果证明,赵宇轩对这个活动有很大的触动,在以后的几天中都有比较明显的进步。

  (3)活动形式新颖,教师自我情感的投入,都很好地强化了这次活动的教育效果。在播放采访妈妈的录像时,录像的内容和老师的解说深深地感动了幼儿和在场的每一位老师。

  (4)老师计划性较强,语言简练、到位,使整个活动非常流畅和有序。

  2、活动中的不足:

  (1)在活动设计上,可让幼儿尝试用打电话、上网、写信、录音等多种形式表达。

  (2)在引导幼儿讨论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充分调动幼儿自身的原有经验和想法,丰富他们的讨论内容。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表达方式,尝试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分享,这样就会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主要内容:

  1、新颖、适宜的活动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1)通过用DV“采访妈妈”这种多媒体的形式向幼儿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妈妈工作的繁忙与辛苦。而这一形式很显然与班内“妈妈爱我我爱她”的主题活动是相呼应、相结合的。

  (2)老师制作的DV画面清晰,妈妈的语言生动感人,引人人胜,课堂气氛自然而有秩序。由此看来老师的教学方法适当。“爱妈妈”其实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而如何了解妈妈的辛苦,怎样做才是关心妈妈?这对大班幼儿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吴老师与孩子们谈话、提问、讨论中,我们感受到孩子的话是真诚的。

  (3)教师在材料的准备上,提供了一些汉字卡片,这样的材料提供体现了《细则》中语言领域对大班的要求,即引导幼儿对简单的标记符号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班幼儿进行识字游戏的愿望。

  2、在活动设计的细节上,还有待深入思考。

  (1)教师在为幼儿准备写信的材料上可以更丰富、更有层次性、以满足幼儿个体差异的需要。例如,对于认字的幼儿可以使用字卡,不认字的可给他们准备图片。

  (2)大班的幼儿对汉字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对于他们今后的小学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在汉字的出现和学习方法上要符合大班幼儿的特点,才能起到促进和激发的作用。例如,在写信活动中,书信的格式及要求还应该再具体一些,如书写的顺序,要从左往右写。初次尝试写信,幼儿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再次进行书信活动时,可以有一些更高的要求。比如可以提醒幼儿注意一行之内的文字和图画应该是平行的,这样写出的信比较整齐,不会有串行、混乱的现象。另外书写、画画的坐姿也应该有适时的提醒,引导幼儿正确的坐姿。幼儿阶段接触文字,对汉字的正确笔顺还不太了解,应多引导幼儿利用图画来表达情感。

  综合评析:

  1、活动始终围绕“情感”核心。在爱的教育中,抓住情感调动,便抓住了教育的关键。妈妈们每日辛苦地工作,承担洗衣做饭等家务劳动,这些看似普通的事件,在老师精心策划的镜头与信件中,变成了可以打动幼儿情感的教育元素,直观的看、听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妈妈的爱,并激发了孩子们想表达爱妈妈的情感。正是由于教师抓住了“情感”这条主线,才使得整个活动真实、自然、感人,老师在活动组织过程中真实的情感投入,孩子们真挚的情感表露,都使我们相信,孩子们理解了爱,学会了表达爱。

  2、在教师合作小组反思活动中,小组成员能够从各自的经验和认识角度来对活动进行反思和评价,并针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和提出建议,如小组成员在活动中观察和发现幼儿书写的顺序不正确、姿势不科学等现象,不仅给予了老师具体的操作建议,而且能够和老师一起分析背后的原因,即要考虑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

  但在小组反思中,对于活动的领域特点探讨较少,若从这方面再给予深入分析,将会使活动的反思更加深入全面。例如,可以捕捉教师个人反思中提出的“活动中是否尝试多种方式来让幼儿表达情感更适宜?”展开讨论,指导教师反思提出这个观点背后的原因,理清活动的目标与实现手段之间的关系,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案 。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