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种子的旅行教案《种子的传播》反思
大班科学种子的旅行教案《种子的传播》反思
1、大班科学种子的旅行教案《种子的传播》反思
【教材分析】
种子的传播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风传播、动物皮毛传播等传播方式令 幼儿感到好奇。他们有时会捡起路边的蒲公英吹一吹,有时会追着飞舞的柳絮奔 跑。为满足幼儿的探究兴趣,丰富幼儿关于种子传播的知识,特设计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启发讨论、课件演示,引导幼儿直观形象地感知种子传播的过程及方式。
【活动目标】
1.了解种子靠风、水、动物皮毛、鸟类粪便等途径传播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对种子的认识,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种子奥秘的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种子,带到幼儿园布置“种子展览会”。
2.种子的实物及图片,“幼儿学习材料”——《秋天多美好》,《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10。
3.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种子传播的相关知识,有条件的家长可带幼儿观察 大自然中的植物。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参观种子展览会,认识不同种子的特征。
(1)请幼儿自由观察、讨论。
提问:这些分别是什么种子?它们长什么样?它们有什么不同?
(2)请幼儿说出常见种子的名称,重点引导幼儿认识几种特殊的种子(如蒲公英、莲蓬、苍耳等)。
提问:这些种子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3)帮助幼儿了解种子的用途。提问:这些种子有什么用途?
小结:种子不仅可以繁殖,还可以食用,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2、播放课件《种子的旅行记》,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
(1 )请幼儿观看课件,了解种子的风力传播途径。
提问:为什么风能吹着蒲公英去旅行?风还能帮助哪些种子去旅行?为什 么? 出示蒲公英实物,请幼儿吹一吹、试一试,感知蒲公英种子“轻、飘”的特鉱
(2)结合实物与课件讨论种子的其他传播途径(如水、动物皮毛、鸟薬便、 人类等)。 出示莲蓬、苍耳、樱桃、豌豆等,引导幼儿讨论:它们的种子怎样去旅行?还有哪些种子和它们旅行的方式一样?
小结:莲蓬像小船一样能浮在水上,它的种子可以靠水传播;小苍耳身上有軋 可粘到动物皮毛上去旅行;有些硬硬的小种子被鸟吃掉后不消化,能随粪便排出来;有些种子成熟以后,果实外皮裂开,种子通过自身弹力把自己弹出去旅行。
提 问 : 人 类 可 以 帮 助 哪 些 种 子 去 旅 行 ? 3、玩游戏“帮助种子去旅行”,引导幼儿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
(1)出示种子的图片,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种子。
(2)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拿到的是什么种子、是怎样传播的,然后将图片想 到相应的传播方式背景图中,引导幼儿互相检查是否放正确,进一步巩固幼儿友 种子传播途径的认识。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家长一起阅读《秋天多美好》第 26—27 页,说一说种子旅行的方式
教学反思:
幼儿对此活动很感兴趣,尤其喜欢摆弄实物,这样可以更直观地来认识这些实物,来亲手触摸、观察、发现。孩子们兴趣大增,有的孩子在活动后还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2、大班教案《种子的旅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的方式,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及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对种子进行分类。
3、乐意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收集了许多种子并在自然角中进行了展览。
2、幼儿收集的各种种子的图片、图书或资料,如各种带毛的、长刺的、带钩的、长“翅膀”的、色彩鲜艳的种子。
3、VCD或录像《种子的传播》,展板。
4、教学挂图:《种子的旅行》。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引发幼儿对种子外部形态及传播方式的兴趣。
1、请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关于种子的图片或资料,教师鼓励幼儿按顺序交流。
2、教师:关于种子,你知道它们的哪些事情?你最喜欢哪类种子?它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同时出示相关图片。)
3、教师:关于种子,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为什么有些种子长毛?有些种子长倒钩?还有些种子的色彩是那么的鲜艳呢?
4、教师引导幼儿自由交流种子的传播方式,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探究。
二.观看VCD,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1、教师播放VCD,帮助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①风力传播;②借助动物和人的活动传播;③借水力传播;④借果实的弹力传播。
三.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
1、教师:这些图片上的种子是靠什么来传播的呢?
2、教师引导幼儿将收集的图片、资料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在展板上进行分类。
四、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身体语言表现种子的传播。
1、教师:种子有着不同的本领,你愿意学做哪一类种子?(教师按幼儿的选择,将他们分成几组。)
2、教师:下面各小组商量一下,分一分工,有的可以扮演种子,有的可以扮演帮助种子传播的外力(如风力、水力、人力等),共同来表现种子的传播过程。
3、各组轮流上演一种种子的传播方式,暂时没轮到的小组做观众。
4、教师请做观众的幼儿,猜一猜每组表现的是哪一种种子,并对各组的表演提一提改进意见。
活动建议
1、教学变式:如果没有VCD或录像,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
2、区角活动:在图书角中提供关于种子传播的图书,供幼儿查阅。
3、环境创设:展示幼儿制作的“种子的传播”展板。
4、家园共育: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关于“种子的传播”的资料,陪同幼儿一起翻阅幼儿用书《种子的传播方式》。
教学反思:
喜欢花草树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愿意亲近大自然,探索植物的奥秘。
生态各异的植物在我们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美化社会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设立这一主题,有利于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进幼儿环境保护的意识;有利于幼儿观察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有利于激发幼儿对研究探索植物及其生长的兴趣,从而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经验。
3、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知道多种植物种子的特点。
2.在观看视频、配对游戏中自主了解种子不同的旅行方式。
3.产生继续探究其它种子旅行方式的欲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根据图画书内容制作的动画课件。
2.图画书《一粒种子的旅行》、种子实物若干、放大镜24个。
活动过程:
一、聊一聊旅行,导入活动。
教师:孩子们,你们外出旅行过吗?是怎么去的?
师小结:你们有的乘坐汽车、有的乘坐火车、还有的乘坐飞机去旅行,旅行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同地方的风景。有一群植物的种子也想去远处旅行,它们是谁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交流,知道植物种子的特点。
1.分组观察。
教师:请你们到后面的桌子上仔细认一认,有哪些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交流观察。
教师:谁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种子,它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小结。
三、观看视频,自主了解种子的旅行方式。
1.观看视频,自主学习。
2.幼儿交流,播放视频。
师:你看到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是怎么旅行的?
3.教师小结:
在植物世界中,种子们各有他们特殊的本领。有的借助风力旅行,有的借助弹力旅行,有的借助动物出租车去旅行。
四、配对游戏,根据种子的特点选择旅行方式。
1.介绍操作要求。
2.操作评价。
五、观看视频,拓展经验。
1.观看水力旅行的视频。
教师:其实自然界的植物除了运用风力旅行、弹力旅行、借助动物旅行,还有些植物会用特殊的方法去旅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活动总结:
教师:鸭腱藤是怎么旅行的?这些种子真聪明,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旅行。那还有其它很多种子,它们又是怎么旅行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这本图画书里。图画书的名称是《一粒种子的旅行》。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再读一读这本图画书,了解更多关于种子旅行的秘密。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科学区投放《一粒种子的旅行》等关于种子旅行的图画书,幼儿继续阅读了解植物种子的秘密。
2.生活活动:在散步等活动中,引导幼儿继续观察了解植物种子的特点及旅行方式。
教学反思:
读书活动其实也是学生体验情感的活动。而有情感体验的读书活动,才更具有生命活力。因此,在教学中,我范读有关文中的语句,实际效果很不错。我能感受到自己动情的朗读已打动了所有学生,为他们后面的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读的乐趣。
4、大班科学教案《小豆子的旅行》含反思
设计意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为孩子提供的饮食也越来越富有营养,但依然有许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能好好吃饭,孩子的健康不能得到保证,原因是许多幼儿有一些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如:不吃早饭、大量喝饮料、吃冷饮、不定时大便等。为了使孩子们明白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学习保护自己的健康,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和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过程
2.学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3.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豆子的旅行》PPT、消化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们天天都要吃东西,那么吃下往的食物到哪里去了呢?又是怎样在我们身体里面"旅行"的呢?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小豆子的旅行"的故事!
二、观看"小豆子的旅行",了解各器官的功能今天,有颗小豆子要到淘淘的消化器官中去旅行,它会看到些什么,里面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小豆子来告诉我们。
(1)放第一段,食物进入口腔的动画。
提问:口腔里有些什么?它们都有些什么用呢?
(2)放第二段,食物从口腔到食管的动画。
提问:小豆子从哪里进去?看到了什么?
(3)放第三段,了解胃的功能。
提问:胃有什么作用?
小豆子在胃里还看见了什么?
我们怎样来保护我们的胃呢?
小结:以后我们要注意,少吃冷、硬的东西,少吃零食,不吃不干净的东西,不能吃得太饱,也不能饿坏了胃,要吃饱早饭少喝冷饮。
(这一部分的目标是让幼儿在了解胃的功能的基础上知道不良的饮食习惯会使胃生病。)
(3)放第四段提问:小豆子到哪里去?(小肠)小肠有什么用呢?
小豆子在小肠里看到些什么呢?
小豆子为什么没有从小门里出去呢?
(这一部分的目标是让幼儿知道食物没有被磨碎就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放第五段。
提问:小豆子又到了哪里呢?
(4)大肠里都是些什么呢?什么叫残渣?能不能让残渣长时间在体内呢?
小结:我们小朋友要定时大便。
小豆子旅行经过了身体里的哪些器官?
教师小结:小豆子旅行要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最后经过大肠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这些器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是帮助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
三、分组找顺序排图我们知道了每个消化器官的用处,现在,老师为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套图片,请各组小朋友合作,按照刚才小豆子旅行的顺序排列出来。然后,讲一讲为什么这样排?
教师小结:我们吃下的食物,要经过一段长长的旅行才能被消化。口腔是消化的第一站,食管是第二站,胃是消化的第三站,小肠是消化的第四站,大肠是消化的最后一站,大肠将残渣和废物质象倒垃圾样的排出体外,被排出体外就是大便。
四、谈话讨论,保护各消化器官的好方法 师:这些消化器官对我们人体来说非常重要,他们为我们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提供营养,所以要好好地保护它们。怎么样来保护这些消化器官?请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幼儿相互交流)
1.引导幼儿交流讨论
(1)如何保护牙齿,保持牙齿的锋利。(如:少吃糖,不吃或少吃太热、太酸等刺激性强的食物;不咬手指和指甲;吃东西不要太快,要细嚼慢咽;坚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清洁口腔,保持牙齿的锋利)
(2)如何保护食管(如:食管旁边有一把小锁,平时是关闭。如边吃饭边讲话,容易把食物呛入旁边的气管;特别是吃鱼时要仔细的挑出鱼骨头,不小心吃下去的鱼骨头会刺破薄薄的食管壁;吃食物要细嚼慢咽,可以减少食道损伤。)
(3)如何保护胃(如:少吃冷、硬的东西,不吃太热、刺激性强的食物,少吃零食、冷饮和饮料,要按时吃饭,不饿坏了胃,也不暴饮暴食,进食时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饭后不剧烈运动,要休息半个小时-1个小时,这样胃才不会生病)。
(4)如何保护小肠和大肠(如:吃食物时要嚼碎,小肠才会吸收到更多的营养;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吃生、冷食物;不吃变质、发霉、发臭的食物;不吃垃圾食品,防止"病从口入";多吃蔬菜、瓜果,多喝水,每天保持大、小便通畅,可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2.我们把这些保护消化器官的好办法告诉教室里的小朋友,让他们也要注意,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很健康。
教学附录:附故事:小豆子的旅行 我是小豆子,我可愿意为小朋友服务了。今天,我要到淘淘的身体里去旅行一次。瞧,嘴巴已经打开了,哇,淘淘的牙齿可真锋利。我的朋友们一下子都变成了碎片。瞧,他们都往下走了,一会儿,我也会变成碎片往下走。哎!我怎么整个就被挤下去了;我现在被挤到一根细细长长的管子里,这就是食管。食管壁很薄,要是遇到鱼刺就可能被刺破,在食管中我被一点一点地往下送。
我现在来到了一个大口袋里,这个口袋就是胃。它象一个磨子不停地动。我的朋友在这里不停地转呀转,磨呀磨,变得象浆糊一样。"哎哟!是谁,身体硬梆梆的?""是的,胃大哥。""你怎么整个儿就下来了?""是呀,你的小主人吃饭太快,没把我嚼碎,就让我下来了。""咦,胃大哥,你身上怎么有伤口呀?你的伤口疼不疼?""那就要怪我的小主人,平时吃东西不注意,爱吃的就吃得很多,把我撑得很难受,他一会儿吃冰冷的冷饮,一会儿又喝滚烫的开水把我搞得够呛。有时我很想休息一会儿,可是我的小主人又要吃零食,把东西硬塞进来,让我不停地工作。我实在是累坏了。所以,就成了现在这样,我生病时可难受了。"我又来到了小肠妹妹家,小肠妹妹的家弯弯曲曲的就像一个迷宫。边上有许绒毛,还有一扇扇小门。"我是小肠妹妹,欢迎你食物朋友。从我的小门出去就可到达淘淘的全身,使小淘淘长高,长胖,给淘淘力量。""我也要出去,为淘淘做点事。哎,怎么出不去?""喂,小豆子,到我这里来。""好吧,你是谁?""我是大肠姐姐。""我身边怎么都是脏东西,他们是谁?要到哪里去。""他们是残渣,他们将被排出体外。""那我呢?""你也会被排出体外。""那我还疫有为淘淘做事。""那没办法,因为你没被嚼碎,不能变成营养,被身体吸收。"我出去以后,一定要把看到的告诉小朋友,让他们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使他们更健康。
活动反思:
你好又到春暖花开时,孩子们来到学校最多的话题就是: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春游去了。
孩子们说到春游都比较兴奋,有的看到了粉色的桃花、有的看到了白色的梨花、有的看到了金黄色的油菜花、有的还在公园里放风筝呢!一个个说的眉飞色舞,那是一个热闹啊!但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会发现,幼儿在外出活动时,场地宽敞,对外界新鲜事物特别好奇,以及幼儿与生俱来的活泼、好动,孩子经常会好奇地去“探险”,他们不能预见行为的后果,非常缺乏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我在本次主题中我设计了《快乐春游去》的安全教育活动。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活动一开始的谈话导入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教师:春天有哪些美景呢?幼儿将自己在春天里看到的,听到的进行讲述,有的说“油菜花”、有的说“有蝴蝶”、有的说“小草绿了”……幼儿讲述后我将春天的美景图片展示在幼儿的面前,幼儿都感叹到:真美啊!从而提高对春天大自然的向往。
教师:在周末爸爸妈妈和我们都去哪里春游了呢?幼儿踊跃回答,自豪地介绍了自己的春游经历,有的去了花海、有的去了公园、有的去了动物园……幼儿的活动情绪一下子提高了,为下面的环节做好了铺垫。
二、故事贯穿,联系实际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中班幼儿在活动中经常会忘记规则的存在。
我就运用故事中八只小熊在春游中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制作成了PPT,在与孩子一起讲述故事的同时,孩子们越来越明白,原来排队可以避免发生危险,原来遵守纪律可以让很多人都想做的一件事情又快又好地完成,防止意外的发生。
遵守纪律能让本来很拥挤的地方变得不拥挤,大家很容易就通过,保证了安全。
这些故事情节很快将孩子带入了情境并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孩子户外游戏时,我抓拍了几个幼儿争抢玩登高游戏的镜头,在与幼儿讨论时孩子的参与积极性也非常高,激起了幼儿的经验回忆,引发了幼儿的共鸣。
三、判断对错,积累经验幼儿在《八只小熊春游去》懂得了遵守纪律,排队等待,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平常的生活行为。
在能够遵守纪律懂得排队的同时,在春游活动中还有一些我们经常忽略的安全细节,在活动第三环节我将一些常见的安全小知识制作了PPT让幼儿直观地进行判断。
在观看每一幅图,首先让孩子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它提醒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孩子们平时的安全知识比较丰富,很快准确的判断出了图中小朋友行为的对于错,这个环节提高了幼儿辨别是非的实际能力。
四、抢答游戏,巩固知识为了让幼儿巩固知识,加深印象,我设计了一个抢答的游戏,男女小朋友分为两组,各组推选一个拿抢答器,当老师说到“抢答开始“两队就敲响抢答器,最先敲响的回答问题,回答错误就把回答问题的权力让对方,这个游戏我们在平时课堂中也玩过,所以幼儿熟悉了游戏规则,玩起来也相当投入,一个个情绪高涨,这个环节更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快乐中巩固了安全知满意请采纳。
5、大班主题教案《种子的旅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
2、感受妈妈对宝宝的爱,增近宝宝与妈妈之间的亲情。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课件:《种子的旅行》
2、音乐《亲亲我的宝贝》、钢琴曲《风的色彩》、《命运》、《海的宁静》、《乒乓之恋》
3、素描纸、白纸
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2、难点是了解感受亲情,增进幼儿与妈妈之间的感情。
活动过程:
一、游戏:“超级大变身”。
师:孩子们,你们瞧,这是一颗种子,它想和我们玩一个游戏——超级大变身!让我们一起玩吧!
(一)、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1)、变成谁呢?(蒲公英)
(2)、它像什么呢?(小伞……)
师:哦,蒲公英长大了,妈妈对她说:“宝宝,你长大了!你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3)、你知道蒲公英是怎样去旅行的吗?
a、风儿一吹,它飘呀飘呀
b、幼儿模仿动作
(4)、角色表演游戏
妈妈:蒲公英宝宝,你们都长大了,可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宝宝:妈妈,再见!
妈妈:宝宝,再见!
(音乐《风的色彩》)
幼儿扮演蒲公英飞呀飞呀……
(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1)、变成谁呢?(苍耳)
(2)、它像什么呢?(太阳、刺猬……)
师:哦,苍耳长大了,妈妈对她说:“宝宝,你长大了!你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3)、你知道苍耳是怎样去旅行的吗?
a、粘在小动物和小朋友的身上,到处玩耍。
b、幼儿模仿动作
(4)、角色表演游戏
妈妈:苍耳宝宝,你们都长大了,可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宝宝:妈妈,再见!
妈妈:宝宝,再见!
(音乐《命运》)
幼儿扮演苍耳……
(三)、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1)、变成谁呢?(椰树)
师:哦,椰子也长大了,妈妈对她说:“宝宝,你长大了!你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2)、你知道椰子是怎样去旅行的吗?
a、飘在水中,像小船
b、幼儿模仿动作
(4)、角色表演游戏
妈妈:椰子宝宝,你们都长大了,可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宝宝:妈妈,再见!
妈妈:宝宝,再见!
(音乐《海的宁静》)
幼儿扮演椰子……
(四)、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1)、变成谁呢?(豌豆)
师:哦,豌豆也长大了,妈妈对她说:“宝宝,你长大了!你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2)、你知道豌豆是怎样去旅行的吗?
a、太阳一晒,裂开了,蹦了出来。
b、幼儿模仿动作
(4)、角色表演游戏
妈妈:豌豆宝宝,你们都长大了,可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宝宝:妈妈,再见!
妈妈:宝宝,再见!
(音乐《乒乓之恋》)
幼儿扮演豌豆……
二、你还知道其他的种子是怎样旅行的吗?
幼儿自由讲述。
(孩子们,这样多的植物种子他们的旅行办法都不一样,我们的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三、我的想象:假如我是种子……
1、幼儿想象画作:假如我是种子……
(孩子们,假如你是种子,你想变成什么样的种子呢?)
2、游戏:种子的旅行
来吧,让我们一同玩游戏吧!(音乐《命运》)
四、邀请小朋友的妈妈做最后总结。
妈妈:孩子们,你们都会长大,都会独自离开我们的妈妈勇敢的去完成自己人生的旅行。我代表所有的妈妈对你们说:宝贝,我们会永远爱你!
宝宝说:妈妈,妈妈我们也爱你!
音乐《亲亲我的宝贝》
活动反思:
用心的设计,用心的收获。
在设计活动课时,我就想:怎样才能设计出一节别出心裁的课呢?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的学到本领呢?怎样才能上一节有趣的好的课呢?
我反复的斟酌,反复的修改,最后终于完成了课的设计。
在音乐的选择上,我选择了钢琴曲《风的色彩》、《海的宁静》、《命运》、《乒乓之恋》。为的是使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更好的发挥想象力,更好的学习本领。
在课的最后环节,我打算邀请一位小朋友的妈妈参与活动,为的是使孩子们更好的感受亲情,从而能够深化孩子们对妈妈的感情。
用心的上课,用心的收获。
在上课时,我更觉的我是一位妈妈,我所要做的是带领我的孩子学习本领。我感受着孩子们的感受,体会着孩子们的任何感情上的变化。总体上,孩子们在快乐和笑声中学到了本领。我的活动目标也达到了。
用心的反思,用心的收获。
我觉得,我的这节活动课是成功的,因为孩子们都非常的快乐,他们身心愉悦的学到了本领。
另外,我认为我这节课是有欠缺的。在活动中,孩子们们表演的时间过长。此时的音乐长度把握不好。
6、大班科学教案《西红柿旅行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了解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
2. 合作完成消化系统模型,并用清晰地语言进行讲述。
3. 知道保护自己的消化系统,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
2、难点:了解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
活动准备:
1. 西红柿每人一份。
2. 《西红柿旅行记》课件。
3. 不同消化器官拼图、人体消化系统模型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品尝食物,谈谈所吃西红柿的去向
1. 出示食物
师:孩子们,今天我请你们吃美味的西红柿,我们排好队去拿西红柿吧。
2. 师幼交流
师:想一想,你吃的西红柿哪里去了?(幼儿自由回答)
3. 教师小结
师:刚才有人说西红柿到了胃里,有的说到了肚子里,还有的说到了肠子里……
二、倾听故事,说说西红柿的消化过程
1. 倾听故事
师:那么,西红柿到底去了哪里呢?我们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2. 教师提问
师:谁来说一说西红柿去旅行经过了哪些地方?
3. 个幼回答
4. 教师小结
师:西红柿的旅程真奇妙!首先从嘴开始,经过一条像水管的通道,来到一个像大口袋的地方,接着去了细细弯弯的小肠,来到一条比小肠粗的地方,最后没被吸收的被排除到体外。
三、观看图片,讲讲各种消化系统功能
1. 观看图片
师:谁知道这些消化器官都叫什么?
2. 个幼回答
3. 教师提问
师:那你知道每种消化器官各自的功能都是什么吗?现在请你和身边的伙伴说一说吧。
4. 幼儿讨论
5. 个幼回答
6. 教师小结
师:刚才我们说的这些消化器官共同组成了一个系统,叫做消化系统。口腔中的牙齿负责咬碎及初步嚼磨食物;食道是输送食物的通道;胃会不停地蠕动、分泌胃液,把食物消化成为食糜;小肠可以把食糜分解为养分,吸收食物的营养;大肠可以吸去食物残渣内剩余水分,使食物残渣成为粪便。
四、拼图活动,摆摆人体消化系统模型
1. 提出要求
师:今天我们玩一个和消化系统有关的拼图游戏,我为每组准备一套消化器官的拼图和一个消化系统模型,完成拼图后将消化器官粘贴到消化系统模型上,最后每组选出一位代表用清晰的语言给大家说一说每种消化器官的名称和功能,接下来开始行动吧!
2. 幼儿操作
3. 小组介绍
师:现在请小组的代表到前面来说一说吧!
4. 教师小结
师:通过大家的合作,我们从口腔、食道、胃、小肠到大肠,共同完成了一个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型。
五、 生活践行,聊聊饮食和卫生好习惯
1. 提出问题
师:消化器官非常重要,谁来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
2. 个幼回答
3. 教师小结
师:消化系统非常重要,平时我们吃完东西一定漱口,坚持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少吃零食,多吃饭菜;饭后不要进行剧烈运动,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越来越棒。
活动反思:
对于此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下面简单的讲述下自己对于此节课的反思:以谜语导入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幼儿的兴趣,但是,提问幼儿谜底是什么的时候,幼儿未能正确的猜出谜底。自己未能加以在重新引导幼儿正确的猜出谜底。课堂氛围师幼互动活跃,幼儿能大胆的举手回答,讲述自己在对西红柿观察中的发现。能让幼儿知道西红柿的内外部特征及西红柿对人体的作用。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7、大班科学教案《牙齿旅行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仔细倾听故事,初步了解人体各消化器官的名称及其功能,感受人体消化过程的奇妙。
2、积累正确的保护人体消化器官的好习惯。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对于身体中消化器官十分好奇,知道认识嘴巴、胃比较常见的器官。
2、教学课件:《牙齿旅行记》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情景
1、讨论:看图片猜猜,洋洋是个怎样的女孩?
2、分段讲述故事
提问:馋嘴的女孩洋洋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牙齿吞下去之后会怎么样?
二、初步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名称和作用
1、结合ppt分段讲述故事(认识消化器官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重点讨论:
1)胃的形状像什么?胃有什么作用?
2)小肠的工作是什么呢?
3)大肠喜欢做什么?食物被大肠吸完水分以后会变成什么呢?
2、结合人体模型图巩固消化器官的顺序和功能。
小结:原来女巫从嘴巴里进去,经过了食道、胃、小肠、大肠,最后从肛门里出来了。这些器官都有自己的工作,只有完成了这些工作后食物才能顺利地进入下一个器官。
三、游戏:问问答(提供认识消化器官以及如何保护它们的问题)
游戏规则:自由分成人数一样多的两组进行轮流回答问题。
【活动反思】
幼儿是今年新入园的孩子,在家娇生惯养,吃饭全靠大人追着喂,吃饭也特别慢,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我每天都去观察孩子们吃饭的情况,发现他们在咀嚼食物方面存在问题,通过认识门牙和磨牙,幼儿知道了门牙的主要作用是切断食物,磨牙的主要作用是磨碎食物,并知道了饭后要漱口的卫生要求,在后续的观察中,看到孩子们都在用磨牙咀嚼食物以及饭后漱口的习惯以及养成,感到非常欣慰,这也是作为保健医生能为教师和幼儿出的一点微薄之力。
8、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种子的旅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初步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其传播方式的关系。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种子供幼儿观察。
2.《种子的旅行》PPT
3.蒲公英、莲子、苍耳、豌豆、野葡萄、凤仙花、柳树、榆树、黄豆、油菜花种子等图片。
活动过程
1.游戏“种子展览会”,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外部形态,猜测、讨论种子的传播方式。
讨论:这些种子都是什么植物的种子?它们长的什么样子?想一想它们是怎么传播的?
2.请幼儿观看课件《种子的旅行》,了解蒲公英、莲子、苍耳、凤仙花、野葡萄的传播方式。
(1) 播放蒲公英旅行的视频资源,请幼儿说一说:蒲公英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传播的?
游戏:小伞兵。
请幼儿做蒲公英种子,教师扮演风,风大飞的幅度大,风小飞的幅度小,风停种子落地找到了新家。
(2) 播放苍耳旅行的视频资源,请幼儿说一说:苍耳种子是什么样子的?(banzhuren.cn)它是怎么传播的?
请几个幼儿将苍耳种子放到衣服头发上试一试,直观感知苍耳种子外部形态特征与其传播方式的关系。
(3) 播放莲子旅行的视频资源,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莲子会随着水流去旅行?
(4) 播放凤仙花、野葡萄旅行的视频资源,请幼儿说一说还有哪些植物的种子像凤仙花的种子一样是靠自己的力量来传播的?
游戏:弹射豆荚,请幼儿做豆荚,教师扮演太阳,豆荚成熟后将豆子弹出。
小结:原来种子们有许多种传播的方法,由于它们的外形不同、生长环境不同,所以传播的方法也不同。像蒲公英一样很轻的种子,可以借助风的力量旅行;像苍耳一样身上长满刺的种子,可以借助粘在人或动物的身上去旅行;像莲子一样生活在水的地方的种子,可以借助水的力量去旅行;像凤仙花一样的种子可以借助太阳的暴晒,用自己的力量弹射出来去旅行。
3.游戏:考考你
出示柳树、榆树、油菜花、水葫芦、蒺藜等植物的种子图片,请幼儿通过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猜测它们的传播方式。
4.观看视频《植物的生命脉动》,幼儿讨论:种子为什么要去旅行?
引导幼儿了解种子旅行是为了繁殖后代。
5.结束活动:我带种子去旅行。
活动反思: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近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的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幼儿知识经验中,对种子的传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漫天飞舞的柳絮,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但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植物在传播种子。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认识并了解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建构孩子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视野。
9、大班科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纸片变变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折折、剪剪、贴贴中,引导幼儿理解纸片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
2、体验成功的喜悦。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剪刀、纸片、胶水、用纸做成的城堡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出示伤心手工纸娃娃)这个是谁呀?你们认识吗?其实他是一个手工纸娃娃,来,我们来看看这个手工娃娃怎么了?
讨论:小纸片请你们帮它一个忙,什么忙呀?那你有什么好方法呢?
教师小结:我们宝宝本领真大,想出了许多办法,那让我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二、自由尝试
1、桌上有纸、剪刀、固体胶,我们去试试吧。
2、幼儿操作:
要求:能用不一样的方法使纸片站起来。
师:你们都成功了吗?(出示笑脸手工纸娃娃)你是用什么办法的?请小朋友上来说说看。
3、小结:原来,我们用折、剪、贴、卷的方法是能够让小纸片站起来的。
三、探索操作
1、初次操作:
师: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很特别的地方玩,先闭上眼睛,这是什么地方?
1)、出示纸做的城堡:这是什么?这个屋顶是什么形状呢?(圆锥体)
师:圆锥体跟三角形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圆的,大的,三角形是扁的,这个里面是空的,这个我们说它是立体的,这个是扁扁的,我们说它是平面的,像纸城堡这些我们就叫他是立体的,跟老师说说看“立体的”。
3)、师幼互动:找出正方形的好朋友正方体;长方体的好朋友长方形。
4)、认识圆锥体
师:(出示圆锥体)这个呢?下面是圆圆的,上面是尖尖的,那它的名字里肯定有圆这个字,是什么呢?(可以请教后面的客人老师)
师:小朋友见过哪些东西上有圆锥体?
2、再次操作
1)、幼儿讨论
师:其实这些立体的纸城堡都是一张纸做成的,只要剪上一刀,就可以变成一张平面的纸了。
师:猜猜会变成什么形?
2)、造城堡
把立体城堡变成平面城堡。
四:结束
师: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你刚才是拿了一个什么体变成什么形?
师:为了奖励小朋友,老师准备了很好玩的东西,带你们去看一下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作为一个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尽力为孩子们创造设计了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表扬。当然,由于活动中人数较多的因素,再加上又是借班上课,所以在关注个体差异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好。
如果让我重上这节课,我会让幼儿更加自由大胆的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充分的利用幼儿无暇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这节课更加生动活泼。
10、大班科学教案《种子》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探索,了解种子的内部特征。
2、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3、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种子、放大镜、纸、记号笔、录象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进行提问:
1、“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为什么叫种子呢?”
(二)、操作探索
1、师提问:“请你们猜猜种子里面有什么?”
(幼儿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2、幼儿介绍自己猜测的答案
3、师再次提问:“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种子有哪些部分组成?”
(幼儿解剖各类种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再次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4、幼儿介绍自己观察的结果
(三)、观赏结束
1、幼儿观赏录象,验证自己的答案
2、师总结结束
11、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种子藏在哪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植物的种子有很多种类,它们各不相同,生长在各自的果实之中。
2.通过观察了解几种常见植物种子生长的部位。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各类有种子的植物果实,如菜椒、苹果、玉米、葫芦、向日葵、花生、丝瓜及各种豆荚。
2.有籽西瓜1个。
3.每组小筐1个,塑料刀1把,小碟子若干,抹布1块,水果刀1把(教师用)。
4.幼儿操作材料:《种子的排列》。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各自带来的植物果实,引起幼儿寻找种子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的果实,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鼓励幼儿说出植物或果实的名称及特征。
2.教师出示西瓜,引发幼儿对西瓜种子的关注。
3. 教师:今年的西瓜成熟了,我们把它摘下来。明年,我们还想吃西瓜时,怎么办?
4. 引发幼儿对自己的经验猜测并知道可用用种子种植。
5. 教师:西瓜有种子吗?你见过西瓜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吗?
6.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描述西瓜种子的特征。
7. 教师:西瓜种子藏在哪里呢?
8.根据幼儿提议切开西瓜,找出西瓜籽并观察。
(二)探索其他果实的种子藏在哪里。
1. 教师:你们带来的果实有种子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找一找它们的种子藏在什么地方?
2. 幼儿自由探索寻找种子,将找到的种子放在小蝶子里。教师帮助幼儿切开部分果实或敲开部分坚果的硬壳。
3. 教师:你带来果实的种子藏在哪里?你是怎样找到它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4. 引导幼儿谈论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用什么方法找到种子,以及种子藏在哪里。
(三)观察各种果实中的种子是怎么排列的。
1. 教师:我们找到了种了,再来看看植物和果实内的种子是怎么排列的。
2. 幼儿讲述,教师示范切开部分果实,引导幼儿观察果实中的种子的排列方式。
3. 请幼儿看幼儿操作材料《种子的排列》中几种果实种子是怎么排列的。
4. 教师:在种子不同的排列中,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四)观察发现种子的异同。
1. 教师引导幼儿与同伴对比观察不同的种子。
教师:看看你个同伴找到的种子,种子的形状颜色一样吗?有哪些一样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2. 幼儿对自己与同伴的各种种子做进一步的观察,自由说说对种子的新发现。
3. 教师:这些种子长得不一样,可为什么都叫种子吗?种子有什么用呢?回家可以去查一查资料也可以去找一找还能找到哪些种子。
活动延伸:
将幼儿带来的植物的果实放在科学区中,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发现种子生长的不同部位或观察种子的排列形式。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不是让幼儿对着图片来认识种子,而是让幼儿在实物中寻找种子,一个“藏”字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对寻找种子产生兴趣,激发其探索研究的欲望。幼儿在活动中兴趣很高,能用自己的方法来发现各种植物种子部位的不同,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
12、大班科学说课教案《种子娃娃有办法》含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幼儿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感情,产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重点
是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了解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难点是引导幼儿在提问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讨论交流,在合作中探究。
【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蒲公英,苍耳,莲蓬、放大镜,脸盆,水,这些实物可以让幼儿形象直观的了解探究的对象
3.课件准备:自己提前制作
【教学方法】
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和讨论交流来进行学习的,我为幼儿提供接近乡土生活的活动材料,幼儿也更喜欢动手摆弄,这时候他们一定会跃跃欲试,期待着去操作去寻找种子的各种传播途径。三个平行的小实验也将不断扩展幼儿对种子传播的认识,教师在引导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观察法、操作法和交流讨论法,进一步帮幼儿梳理思路,提升经验。
【活动过程】
1.儿歌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开始,以《蒲公英》这首儿歌导入,歌词和优美的背景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同时声像结合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活动。教师引导,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蒲公英吧:“小朋友们,请你轻轻地拿起桌上的蒲公英。”
2.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
①外形:仔细观察蒲公英的外形,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目的是让幼儿对蒲公英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种子特点:取一粒种子观察、讨论:蒲公英的种子有几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什么颜色的?捏一捏,什么感觉?吹一吹这粒种子,想一想为什么它可以随风飘扬?师生一起交流总结出,种子长着白色的羽翼,这是它飞翔的工具。
③风力与远近:做实验,请一部分小朋友静静地拿好蒲公英,另一部分小朋友充当风的角色,分两次吹动蒲公英,第一次吹的时候,用力小一点,第二次吹的时候,用力使劲大一点,让幼儿观察蒲公英两次飘落的位置,在远近上的差别。教师在充分引导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风越小,种子飞的越近。风越大,种子飞的越远。幼儿在实验中,形象的感知了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并且传播的远近与风力有关。
3.苍耳的传播方式
①苍耳的形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为幼儿分发一些苍耳种子实物,让幼儿用眼睛看,用手摸去感知苍耳,教师提问,当你摸苍耳时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发现“有好多刺”。
②苍耳的刺: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苍耳的刺。放大镜下,苍耳的刺是什么样子?引导幼儿主动交流,对苍耳的刺能做关键性性的描述——有个弯弯的钩。在看清楚小钩钩后,让幼儿快快动手,“把苍耳放到你的衣服上吧,别让它掉下来呀。”接下来问问幼儿“它们为什么能够牢牢得黏在你们的衣服上呀?”从而总结出:苍耳的刺像弯弯的小钩子一样紧紧抓在动物的毛上。
③苍耳的传播:以此为基础,思维拓展,种子依靠动物传播需要的条件。
4.莲子的传播方式
①漂浮的莲蓬:教师设疑:你见过莲蓬吗,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小朋友动手进行操作和观察,将莲蓬放到水盆里,看看它是怎样的?用你的小手指把它按到水里,当你的手指再次离开的时候,它还在水底吗?在试验中得出结论:莲蓬能漂浮在水中。
②莲子的传播:教师与幼儿一同想象莲子在水中漂啊漂,漂到到哪里就在那里安家。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与其他小朋友合作交流。最后启发幼儿思考:还有哪些植物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种子靠水传播。可以出示课件,也可以根据幼儿经验帮助幼儿提取知识。
5.经验升华
《蒲公英的种子》这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易懂,语言凝练,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关于种子传播途径的知识,而且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活动延伸】
一个好的活动绝不是孤立的,他必然指向和服务其他的活动。我会继续做好后续工作。我会将更丰富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与环境中,让幼儿继续尝试探索种子的其他传播方式,生成更多的相关种子的其他活动,来满足幼儿探究大自然的强烈欲望。
反思:
大班幼儿思维已经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了,能认识到事物之间简单的逻辑关系,而且大部分幼儿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但也有少数幼儿交流和分享的意识淡薄,活动还是挺成功的。
13、大班科学教案反思《影子的秘密》
活动设计背景
幼小的孩子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索,所以我选择了这个教学内容。我用“做中学”的理念,原则,设计,组织这个教学活动,这个活动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求知欲望,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现象,孩子在生活中发现过影子,活动中能用运各种手段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 通过自身的探索让幼儿感知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远近,照射角度的关系。
2. 激发幼儿对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引导幼儿的探索让幼儿感知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远近,照射角度的关系
2. 启发幼儿用简单的符号表示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 布置一间暗室。
2. 投影屏,立体玩具吗,手电筒,记录板,纸笔。
活动过程
1.设疑导入
提问:影子先生怎么了?他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2.激活思维,猜想,想象,建构。
组织幼儿自由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影子变魔术呢?
3.自主探索。
分组实验并把发现记录下来。
重点:引导幼儿的探索让幼儿感知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远近,照射角度的关系
难点: 启发幼儿用简单的符号表示自己的发现。
4.分享交流。
5.抛出问题,拓展延伸。
问题:影子是从哪里来的?他只能是黑色的吗?他还会变什么魔术?
教学反思
影子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将科学教育融于学生的生活中是新观念的体现,设计活动旨在通过让学生探索影子,让学生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学习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活动开始,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让学生们寻找自己的朋友影子,以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迅速的集中精神,很快的进入课堂角色中来.接着就让孩子自己动手探索发现影子,让孩子从实践中感悟出真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奥秘,孩子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并发出火花。第一次操作后,孩子们获得了“因为有光,物体挡住光,所以产生影子”的道理.接着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导入,观看多媒体课件”生活中的影子”,从孩子的认知出发,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同时引发了对影子形状、大小、变化的兴趣,从中引发第二次探索的兴趣。第二次探索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在这次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发现了影子变化的秘密,所以我请几名成功的孩子到前台来示范操作,我进行引导小结,然后让所有的孩子进行第三次操作,并要求孩子把操作结果记录下来,效果很好,所有的孩子都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培养了自信心。(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最后,向学生介绍了影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观看了月食形成的原因的短片。
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抓住了孩子对科学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充分自主的实践探索中发现科学道理,活动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孩子个别操作无目的,所以没有能很好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堂科学活动课是借鉴市科技馆的活动手册影子的秘密一课开展的,这次的教学是一次成长的教学,因为今天科技馆的老师和北京的专家老师也莅临了我的课堂,并对我的这节课做了点评,尚老师先是对我课堂好的一面做了表扬,其次对课堂的不足之处做了探讨,并结合科技馆鲁老师的意见和我一起共同进行了修改,让我确实感受了科学教学的魅力,今天的课堂教学是紧张的也是快乐的。
14、大班科学教案反思《神奇的静电》
活动设计背景
有一天中午,我带幼儿一起午睡,在脱衣服时有小朋友的叫声“啊,好疼”,问其原因,是因为在脱毛衣时,由于起了静电,所以感到疼痛,还有在玩滑滑梯时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与问题,我创设了这节课,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孩子们了解这一现象, 特设计了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摩擦起电的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启发幼儿的发散思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活动知道物体摩擦后会起电,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2、加深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
活动准备
每组放两个小筐一个筐内有塑料尺、塑料笔、铅笔、竹筷、铁棒、绸布、碎纸屑、线手套;一个框里各种的纸屑,如:小硬纸板块、碎皱纹纸屑,自作的小蝴蝶。每个幼儿一个自制的小章鱼
活动过程
一、擦一擦、吸一吸
1、今天,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向幼儿介绍小筐里的各种材料及物品)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2、 根据幼儿在操作中的发现,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怎样做才能让小纸棒把小纸屑吸起来(幼儿有目的的操作、探索)
3、 提问小朋友说说哪些小棒可以把碎纸屑吸起来,你是怎样做的?(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请做到的小朋友上台来掩饰一下,并讲讲自己的想法,再让大家试一试可以么?)
4、 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后可以吸起碎纸屑?(幼儿思考、讨论)
总结:告诉幼儿: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产生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生静电。
5、请小朋友再试一试,塑料笔和尺还可以和哪些东西摩擦产生静电,吸起纸屑
让幼儿探索发现:用丝绸、手帕、、衣服、头发来摩擦塑料尺和笔都会产生静电,将纸屑吸起来并知道小硬纸板吸不起来的原因。
二、做一做:彩蝶飞舞
1、教师将自制的小彩蝶发给幼儿,请幼儿想想办法,怎样才能使它飞起来呢?(幼儿操作、探索)
2、幼儿上台演示自己操作的方法,大家看看哪种方法会让蝴蝶飞舞的更好
小结:当塑料笔或尺经过摩擦后会产生静电,所以,小彩蝶会飞起来了。
三、魔术表演:小章鱼
老师为小朋友请出“小章鱼”,然后为小朋友变魔术,猜一猜,为什么小章鱼会贴到身上呢?请小朋友来试一试,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
小结:当小章鱼经过摩擦后,会产生静电,所以,小章鱼就贴到身上一起跳舞了。
四、活动延伸:请幼儿带着自己的小章鱼到科学角或校园里去,看看我们的章鱼还能吸到哪里去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乐趣。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便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不足之处:
1、开始部分,我的语句组织的不太好,所以有的孩子没听清我的问题,所以一时孩子没摸到头脑,后来我是又经过引导后,孩子渐渐的明白,并能自觉操作了,方法也越来越新颖、有趣,很让人欣慰!在语句方面以后要加油!
2我可以将“小章鱼”这一环节可以放到开始部分,这样更能调动起孩子的激情;
3、碎纸屑我是准备了一个小方盒子,可是做完实验后,弄的到处都是,以后在做实验时我要先
讲清规则,让孩子有意识些,这样也不会弄那都是了;
4、如果我下次要讲的话,我一定会准备的更充分些,让孩子在不同的物品中去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加油!
本次上课的优点:
1、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能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活动,整堂课还是比较轻松、活跃的;
2、每做一个活动都会有小结,孩子掌握的比较好的,课下后幼儿还能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乐趣,让我很开心!同时家长的反应也比较好!所以,我们以后还会多上这样的实验课,让孩子在玩中学,在玩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15、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种子宝宝有办法》含反思
教材简析:
本活动是大班主题活动"秋天的畅想"中"好吃的种子"生成的子活动。开展本主题活动我带领小朋友走进田野,去认识多彩的秋天。他们看到了红红的野枸杞,飘飞的蒲公英……小朋友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老师,枸杞为什么会长在这里?""蒲公英要飞到哪里去呢,是飞到很远的地方去玩吗?""明年它们会在长出来吗?"……可见幼儿对种子传播产生了探索的兴趣,《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知识是在幼儿的探究之后,在幼儿交流讨论中形成的。所以教师应通过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有效的互动,鼓励幼儿交流发现。由此我设计了《种子宝宝有办法》这一活动,让幼儿探究种子是如何进行传播的。
活动预设:
1、使幼儿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感情,产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重点: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了解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难点:引导幼儿在提问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讨论交流,在合作中探究。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 ,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蒲公英,苍耳,莲蓬、放大镜,脸盆,水,这些实物可以让幼儿形象直观的了解探究的对象3.课件准备:自己提前制作设计理念:
《纲要》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本活动来源于幼儿兴趣发现,根据大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我引导幼儿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和讨论交流来进行学习的,为幼儿提供乡土生活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动手摆弄,去操作去寻找种子的各种传播途径。三个平行的小实验也将不断扩展幼儿对种子传播的认识,教师在引导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观察法、操作法和交流讨论法,进一步帮幼儿梳理思路,提升经验。
设计思路:
儿歌导入,激发兴趣--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苍耳的传播方式--莲子的传播方式--经验升华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活动开始,以《蒲公英》这首歌曲导入,歌词和优美的背景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同时声像结合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活动。教师引导,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蒲公英吧:"小朋友们,请你轻轻地拿起桌上的蒲公英 。"
二、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
1、外形:仔细观察蒲公英的外形,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目的是让幼儿对蒲公英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种子特点:取一粒种子观察、讨论:蒲公英的种子有几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什么颜色的?捏一捏,什么感觉?吹一吹这粒种子,想一想为什么它可以随风飘扬?师生一起交流总结出,种子长着白色的羽翼,这是它飞翔的工具。
3、风力与远近:做实验,请一部分小朋友静静地拿好蒲公英,另一部分小朋友充当风的角色,分两次吹动蒲公英,第一次吹的时候,用力小一点,第二次吹的时候,用力使劲大一点,让幼儿观察蒲公英两次飘落的位置,在远近上的差别。教师在充分引导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风越小,种子飞的越近。风越大,种子飞的越远。幼儿在实验中,形象的感知了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并且传播的远近与风力有关。
三、苍耳的传播方式
1、苍耳的形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为幼儿分发一些苍耳种子实物,让幼儿用眼睛看,用手摸去感知苍耳,教师提问,当你摸苍耳时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发现"有好多刺"。
2、苍耳的刺: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苍耳的刺。放大镜下,苍耳的刺是什么样子?引导幼儿主动交流,对苍耳的刺能做关键性性的描述--有个弯弯的钩。在看清楚小钩钩后,让幼儿快快动手,"把苍耳放到你的衣服上吧,别让它掉下来呀。"接下来问问幼儿"它们为什么能够牢牢得黏在你们的衣服上呀?"从而总结出:苍耳的刺像弯弯的小钩子一样紧紧抓在动物的毛上。
3、苍耳的传播: 以此为基础,思维拓展,种子依靠动物传播需要的条件。
四、莲子的传播方式
1、漂浮的莲蓬:教师设疑:你见过莲蓬吗,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小朋友动手进行操作和观察,将莲蓬放到水盆里,看看它是怎样的?用你的小手指把它按到水里,当你的手指再次离开的时候,它还在水底吗?在试验中得出结论:莲蓬能漂浮在水中。
2、莲子的传播:教师与幼儿一同想象莲子在水中漂啊漂,漂到到哪里就在那里安家。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与其他小朋友合作交流。最后启发幼儿思考:还有哪些植物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种子靠水传播。可以出示课件,也可以根据幼儿经验帮助幼儿提取知识。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16、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种子旅行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发现植物的种子,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途径。
2、尝试分类记录种子传播的方式。
3、对于植物的繁殖和生长充满好奇心和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去农村参加寻找秋天的活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农村比较常见的植物。
(苍耳、蒲公英、刺毛球、豌豆荚……)
2、多媒体课件《种子旅行记》
3、各种种子、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寻找、发现种子,感知种子的特征。
1、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提问:上次我们去农村旅行,在田野里,你看见了什么?寻找到了什么?
今天这些小客人来我班旅行了,瞧,它们来了?(出示苍耳、蒲公英、刺毛球、豌豆荚。)
2,寻找、发现种子。
a、带着问题进行第一次探索活动:蒲公英、苍耳和刺毛球、豌豆荚的种子藏在哪里呀? 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
b、幼儿互相交流:
刚才你找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苍耳的种子藏(豌豆的种子长)在哪里?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结种子的特征,了解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
二、探索了解,感知种子的传播方式。
1、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探索活动:猜猜它们是怎样来到我班的呢?
让幼儿玩苍耳、蒲公英、刺毛球、豌豆荚等。玩过后教师提问:刚才你玩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蒲公英为什么飞起来,为什么苍耳可以粘在头发上?
2、欣赏故事《种子旅行记》
逐步展示课件。
(1)欣赏课件第一、二段:了解种子靠风和动物的传播方式。
谁带蒲公英去旅行?为什么风能帮它?它的种子最后怎样了?
经验转移。苍耳浑身长满刺,谁会帮它传播种子?
(2)欣赏课件第三段:了解其它(粪便、水、植物的自身弹力等)传播方式。
(3)教师小结,拓展经验:蒲公英身体轻轻靠风来传播;仓耳身上有刺,它粘在的动物的皮毛上去旅行;有些硬硬的小种子被鸟吃表后不消化,[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能随粪便排出来;还有些种子成熟以后,果实外皮裂开,种子通过自身弹力把自己弹出去旅行;莲蓬象小船一样能浮在水上,它的种子可以靠水传播;
3、尝试分类记录种子传播的方式。
第三次分组探索活动:教师出示另外一些有趣植物提问:它们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呢?
(1)出示表格,讲解操作要求,
(a)先认识一下传播标记。
(b):认识一些种子(这是什么?西瓜籽是怎么传播的?我们把它贴在相应标记的下面。)
(2)幼儿探索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讲解自己的操作表格,教师评价小结种子传播的方式,提升幼儿的经验。
三、观察、照顾种子,感知种子的变化。
延伸活动中把种子种植在教室的自然角,让幼儿观察、照顾种子,感知种子的变化。(大自然的植物真奇妙,它的生长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让种子在我们班安家,让我们来照顾它们吧!)。
附表格:
人类播种标记风传播标记动物传播标记 水传播标记 种子实物粘贴(西瓜籽等)种子实物粘贴(蒲公英等)种子实物粘贴(苍耳等)种子实物粘贴(莲蓬等)
活动反思: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近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的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幼儿知识经验中,对种子的传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漫天飞舞的柳絮,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但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植物在传播种子。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认识并了解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建构孩子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视野。
17、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反思《风的秘密》
设计背景
孩子们对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风雨雷电”这些自然现象,既普遍存在而又有无穷奥秘。孩子们是渴望认识这些自然现象的。例如“风”,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玩过许多风的玩具和游戏。我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但他们对“风”的认识只停留在直观的现象,这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我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让大班孩子围绕“风”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风的秘密“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乐意参与探索风的游戏。
2、让幼儿初步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并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风的形成,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活动准备
1、纸箱、塑料袋、气球、扇子、书本、硬纸片、吸管、羽毛等。
2、 风类玩具。
3、 有关风的用途及危害图片
活动过程
1、初步认识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1)运用魔术箱和塑料袋证明空气的存在,并且就在我们的周围。
(2)出示2个充满气的气球,把其中1个松开口后吹到一幼儿的头发上,请幼儿说说观察到了什么,引出“风”。通过对比,引导幼儿说出: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
(3)教师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
2、尝试制造人造风。
(1)出示风车,告诉幼儿它们都想和风做游戏,但是教室没有风,怎么办?
(2)幼儿自由选择制造风的材料,尝试用各种材料制造风。
(3)教师小结人造风的方法,并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方法。
3、幼儿观看图片,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和危害,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
4、游戏:羽毛飞起来了。让幼儿运用人造风的一些方法制造风,人鸡毛飘得又高又远。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我设计的这节科学探究活动,一开始就利用魔术箱变魔术这一孩子感兴趣的现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活动中,教师首先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了具有观察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提问,如在活动的对于环节中,把塑料袋变鼓,使幼儿感知到我们的周围有空气,把充满气的气球松口吹到幼儿的头发上,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知道了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活动就这样把幼儿引入到科学的氛围之中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其次,《纲要》中强调:“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活动中,幼儿通过 “做中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选择材料制造人造风,让风车转起来,在动手、交流与表达中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习得学习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问题:怎样让羽毛飞起来?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 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18、大班科学教案反思《植物的家》
活动目标: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物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组幼儿一盘土壤。(四人一组)
3.实验用的酒精灯、铁架、杯子、连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头饰。
5.四袋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黑土、黄土、白土、红土)
6.一袋泥土。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
1. 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讨论: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诉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
1.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是树叶、草等的腐烂物),和植物生长过程。
2.请幼儿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还是湿的,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水分)
3.请幼儿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发现有什么?(空气)
4.把土壤撒在石棉网上加热知道土壤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这就是肥料,它们能燃烧。
5.小结:原来土壤里有这么多宝贝,它真像一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6.引导幼儿仿编儿歌:“鸟儿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植物爱的是土壤,土壤是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有了营养,幼儿模仿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
1.幼儿知道土中有什么后,去花园里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后出示黄土、白土、红土,原来土有几种颜色。
四、土的其它用途
1.出示“砖、瓦、陶器皿,让幼儿看,让幼儿摸摸后,告诉幼儿这些都是用土加工以后做出来的。
2..小结:土壤对植物有用,对人类的用处也很大。
五、延伸活动与“土”交朋友
让幼儿自由玩土。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很活跃,颜林海和黄林浩不断地用摸、捏、团土。在种植园中,林毅君偷偷地拔了拔小青菜,发现了菜里的根后就招呼了很多的小朋友围过来观看。很快林俊熙发现了泥土很潮湿,粘在手里也粘在裤子上。
本次活动我利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资源——土,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讨论。活动中幼儿们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实验的设计是让幼儿能探索出土的性质,也便于幼儿操作,幼儿兴趣很大。实验中我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以及操作习惯,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针对幼儿观察到现象,我能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儿了解了土壤对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离不开土壤。然后和幼儿开展讨论,哪里还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19、大班主题活动教案《种子的旅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
2、感受妈妈对宝宝的爱,增近宝宝与妈妈之间的亲情。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课件:《种子的旅行》
2、音乐《亲亲我的宝贝》、钢琴曲《风的色彩》、《命运》、《海的宁静》、《乒乓之恋》
3、素描纸、白纸
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2、难点是了解感受亲情,增进幼儿与妈妈之间的感情。
活动过程:
一、游戏:“超级大变身”。
师:孩子们,你们瞧,这是一颗种子,它想和我们玩一个游戏——超级大变身!让我们一起玩吧!
(一)、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1)、变成谁呢?(蒲公英)
(2)、它像什么呢?(小伞……)
师:哦,蒲公英长大了,妈妈对她说:“宝宝,你长大了!你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3)、你知道蒲公英是怎样去旅行的吗?
a、风儿一吹,它飘呀飘呀
b、幼儿模仿动作
(4)、角色表演游戏 妈妈:蒲公英宝宝,你们都长大了,可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宝宝:妈妈,再见!
妈妈:宝宝,再见!
(音乐《风的色彩》)
幼儿扮演蒲公英飞呀飞呀……
(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1)、变成谁呢?(苍耳)
(2)、它像什么呢?(太阳、刺猬……)
师:哦,苍耳长大了,妈妈对她说:“宝宝,你长大了!你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3)、你知道苍耳是怎样去旅行的吗?
a、粘在小动物和小朋友的身上,到处玩耍。
b、幼儿模仿动作
(4)、角色表演游戏 妈妈:苍耳宝宝,你们都长大了,可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宝宝:妈妈,再见!
妈妈:宝宝,再见!
(音乐《命运》)
幼儿扮演苍耳……
(三)、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1)、变成谁呢?(椰树)
师:哦,椰子也长大了,妈妈对她说:“宝宝,你长大了!你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2)、你知道椰子是怎样去旅行的吗?
a、飘在水中,像小船
b、幼儿模仿动作
(4)、角色表演游戏 妈妈:椰子宝宝,你们都长大了,可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宝宝:妈妈,再见!
妈妈:宝宝,再见!
(音乐《海的宁静》)
幼儿扮演椰子……
(四)、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1)、变成谁呢?(豌豆)
师:哦,豌豆也长大了,妈妈对她说:“宝宝,你长大了!你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2)、你知道豌豆是怎样去旅行的吗?
a、太阳一晒,裂开了,蹦了出来。
b、幼儿模仿动作
(4)、角色表演游戏
妈妈:豌豆宝宝,你们都长大了,可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宝宝:妈妈,再见!(.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妈妈:宝宝,再见!
(音乐《乒乓之恋》)
幼儿扮演豌豆……
二、你还知道其他的种子是怎样旅行的吗? 幼儿自由讲述。
(孩子们,这样多的植物种子他们的旅行办法都不一样,我们的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三、我的想象:假如我是种子……
1、幼儿想象画作:假如我是种子……
(孩子们,假如你是种子,你想变成什么样的种子呢?)
2、游戏:种子的旅行
来吧,让我们一同玩游戏吧!(音乐《命运》)
四、邀请小朋友的妈妈做最后总结。
妈妈:孩子们,你们都会长大,都会独自离开我们的妈妈勇敢的去完成自己人生的旅行。我代表所有的妈妈对你们说:宝贝,我们会永远爱你!
宝宝说:妈妈,妈妈我们也爱你!
音乐《亲亲我的宝贝》
活动反思:
一、用心的设计,用心的收获。 在设计活动课时,我就想:怎样才能设计出一节别出心裁的课呢?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的学到本领呢?怎样才能上一节有趣的好的课呢? 我反复的斟酌,反复的修改,最后终于完成了课的设计。
在音乐的选择上,我选择了钢琴曲《风的色彩》、《海的宁静》、《命运》、《乒乓之恋》。为的是使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更好的发挥想象力,更好的学习本领。
在课的最后环节,我打算邀请一位小朋友的妈妈参与活动,为的是使孩子们更好的感受亲情,从而能够深化孩子们对妈妈的感情。
二、用心的上课,用心的收获。
在上课时,我更觉的我是一位妈妈,我所要做的是带领我的孩子学习本领。我感受着孩子们的感受,体会着孩子们的任何感情上的变化。总体上,孩子们在快乐和笑声中学到了本领。我的活动目标也达到了。
三、用心的反思,用心的收获。
我觉得,我的这节活动课是成功的,因为孩子们都非常的快乐,他们身心愉悦的学到了本领。
另外,我认为我这节课是有欠缺的。在活动中,孩子们们表演的时间过长。此时的音乐长度把握不好。
20、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种子藏在哪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种子生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多感官感知种子的形状与特征。
2.乐于发现,会比较生活中事物的特征并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3.乐意动手操作,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稻子、苹果、向日葵、花生等图片。
2.各种种子的PPT。
3.认识一些植物的种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寻找种子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植物王国派人给我们送来了一封邀请信,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的"种子大聚会",你们想不想参加?不过他们给我们出了许多难题,答出来才能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记录表猜想有没有种子师:国王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种子的图片,他想让我们猜猜,这些植物和果实有没有种子,有的话在后面打√,没有就打×。并且动动小脑筋想一想他们的种子藏在哪里?把它的种子画在前面的图上。(发记录表)选几张记录表来点评,但不作判断。
师:我看到小朋友们都把自己的猜想认真的记下来了,那你们的猜想正确吗?现在我们跟着图片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到底正不正确。
三、探索"种子在哪里"1. 向日葵师:了解向日葵的种子师:向日葵的种子在哪里?(教案出自:banzhuren)(花心里)那你们知道还有那些种子是藏在花心里的?说完看ppt2.探索苹果的种子(点击苹果)看这是什么?它的种子又在什么地方呢?剖开苹果了解:请幼儿上来找一找。
师:原来苹果的种子是藏在它的果肉里的,还有哪些植物的种子也是藏在果肉里的。幼儿说完看ppt3.花生的种子师:花生的种子藏在哪里呢?
师:刚才我们看了那些植物的种子呀?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师小结:我们发现许多植物都有种子,它们生长的部位也不一样,有的长在果肉里,有的长在花心里,有的是在壳子里。
4.香蕉的种子师:香蕉有种子吗?他的种子藏在哪里呢?
5.比较植物的种子:
师:我们小朋友前段时间,带来了好多的种子,我都把它放在后面的桌上了,请小朋友们去看看,想想他们都是谁的种子,他们长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比较各种种子的特征)。
教师小结:每种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
四、种子连线师:这里还有一些种子,请小朋友们来连连线。
五、了解一些特殊的种子。
师:今天我们认识的种子他们都藏在果肉里,果壳里还有花心里。其实在植物世界里还有一些特殊的种子,你们想不想知道呀?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松树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着,还有不结种子的植物呢,如蘑菇、海带等。
活动延伸: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这些没有种子的植物是怎么长出来的呢?(鼓励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查查资料,这些没有种子的植物是怎么长出来的)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不是让幼儿对着图片来认识种子,而是让幼儿在实物中寻找种子,一个“藏”字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对寻找种子产生兴趣,激发其探索研究的欲望。幼儿在活动中兴趣很高,能用自己的方法来发现各种植物种子部位的不同,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
21、大班科学教案反思《有用的刷子》
设计思路:
有一天我化妆用的唇刷掉在地上被孩子们捡到,他们十分好奇:“这是什么?”、“好象是刷子”、“这么小的刷子是做什么用的呢?”“我妈妈好象也有这样的刷子,不过比这个毛要多一些”……孩子们细致的观察、好奇的提问,让我为他们的探索精神感到高兴。《有用的刷子》以帮助儿童实现快乐成长和发展为宗旨,引导儿童积极探索周围环境的事物,发现和理解事物的意义,建构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发展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探索最适合洗拖鞋的刷子,体验劳动的快乐。
2、会模仿使用各种刷子并用语言描述。
3、喜欢观察生活中使用刷子的现象。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用途的刷子、拖鞋若干双、脚盆、塑料筐、抹布。
活动过程:
一、提供各种刷子让幼儿自己动手洗拖鞋,寻找最适合洗拖鞋的刷子。
一部分幼儿选择了长柄刷,一部分幼儿选择了洗衣服的刷子,还有一部分幼儿选择了旧牙刷。洗了一会后,有的幼儿开始更换刷子。
师:你们为什么要换刷子呢?
幼儿:我拿的这把刷子没有把,洗的时候不好拿。
这把刷子太宽了,洗拖鞋里面的时候伸不进去,卡住了。
我的手太小了,这把刷子太宽,拿不住。<.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他们拿的是洗衣服的刷子)
师:有的小朋友三种刷子都试过了,你觉得什么样的刷子最适合洗拖鞋呢?
幼儿:这把有把的刷子和旧牙刷比较好洗,因为它们都有把,能伸到拖鞋里面去洗。
我觉得旧牙刷没有这把刷子(长柄刷)好洗,旧牙刷的毛太软了,一使劲毛都倒下去了,刷不干净。
牙刷的刷毛太少了,刷的地方太少,要洗半天才能把鞋刷干净。
这把有把的刷子洗拖鞋最好(长柄刷),拿在手上很方便,刷子也能伸进鞋子里面去,而且刷毛比较硬,能很快把脏东西刷掉。
二、观察比较各种刷子,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1、幼儿互相观察各自带来的刷子。
师:“你们看我们都带来些什么?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和做什么用的吗?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幼儿:我带来的是擦皮鞋的刷子。
我带来的是医生洗手的刷子,我爸爸是外科医生,他每次做手术之前都要用这把刷子把手指缝刷干净,不然的话就会把细菌带到病人的身体里去。
我带来的是睫毛膏的刷子。
我带来的是剃完头后用来刷头发的刷子,我爸爸每次给别人剃完头后脖子上总是有很多的短头发,用刷子刷了以后,脖子里就不痒了。
我带来的是化妆的刷子,每天早上我妈妈都要用这些刷子化妆。
我带来的是洗锅的刷子。
我带来的是梳头发的刷子,我妈妈说叫发刷。
我带来的是画画用的刷子。
我带来的是姑姑给妹妹洗奶瓶和奶嘴的刷子。
我带来的滚筒刷是用来刷涂料的,我们家搬新房子的时候我看见装修的工人叔叔用这个往墙上刷涂料,还有刷油漆的刷子。……
2、比较这些刷子有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为什么?
幼儿:有的刷子有把,有的刷子没有把。
有的把长,有的把短,有的把粗,有的把细,有的把是木头的,有的把是铁的,还有的是塑料的,竹子做的。
有的刷毛长,有的刷毛短。
有的毛摸起来很软很舒服,有的毛很硬很扎手。
有的刷毛是竹子的,有的刷毛是塑料的,有的刷毛是铁的(指钢刷)
师:为什么有的刷毛很硬,而有的刷毛很软呢?
幼儿:化妆用的这些刷子(手拿胭脂刷、唇刷、美容刷)它们都是在脸上用的刷子,脸的皮肤很薄,很软,要是用硬的刷毛来做这些刷子的话就会把脸给刷破,用软毛做的话就不会把脸扎破,还很舒服呢!
像马桶刷、洗衣服还有洗锅的这些刷子它们的毛都很硬,硬的毛才能把脏东西刷干净,要是用软毛做的话脏东西就洗不掉,就像刚才用牙刷洗鞋子一样。
师:那它们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
幼儿;大部分都有把,所有的刷子都有刷毛。
有的刷子是用来刷脏东西的,有些刷子妈妈化妆用的。……
三、根据不同的用途对刷子进行分类。
孩子们根据刷子的不同用途对刷子进行了分类。
1、化妆类(唇刷、睫毛刷、胭脂刷、眉刷、美容刷)
2、清洁类(马桶刷、锅刷、洗衣刷、鞋刷、车刷、奶瓶奶嘴刷、浴缸刷)
3、粉刷类(滚筒刷、油漆刷、画刷)
四、讨论:如果你是发明家,你会发明什么样的刷子?
幼儿:我要发明一种能刷掉胶水的刷子,开学的时候我看见老师在墙上抠上学期粘的画,手指头都抠红了,要是有一把刷子能把胶水刷下来,老师就不用这么费劲地去抠了。
我要发明一种多功能的刷子,只要轻轻一按按纽,我想要它干什么它就干什么。
我要发明一种刷栏杆的刷子,我看见清洁工人总是站在马路中间用抹布擦洗护栏,马路上有那么多的车多危险啊!要是有一种很长手臂的刷子,一按按纽,它就能把马路中间的护栏都刷干净,清洁工人就再也不用跑到在马路中间了。……
五、延伸活动:牙刷喷画、滚筒刷画。
活动反思:
兴趣与情感是思维最大的驱动力。在活动中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这么小的刷子是做什么用的?……等有趣的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围绕“刷子”这一话题进行尝试探索,较好地贯彻了新《纲要》的指导思想。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的科学活动应丛身边的事物开始的选材原则。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刷子,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幼儿发现,有利于他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主动建构了新的知识经验。
22、大班科学优质课说课教案《彩色气球》含反思
一、说教材及设计思路
颜色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颜色遍布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布满颜色的世界里,万物没有了颜色,我们的生活也会暗淡无光。颜色使世界美丽,颜色也美化幼儿的心灵,所以我们的生活及我们生活的整个世界是不能没有颜色的。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颜色有一定的经验,也比较感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将活动目标确立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区别红色、黄色、绿色,在活动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颜色。
2.观察气球由小变大的过程,培养幼儿探究新事物的兴趣。
3.引导幼儿按物体颜色分类。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活动目标而服务的,活动准备必须与活动目标的需要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各色气球若干、打过气的气球、贴有红、黄、绿气球的纸箱、自制月亮一个。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认识、区分红色、黄色、绿色;难点是在活动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颜色。
四、说活动过程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去完成。
(一)认识颜色
活动一开始,我以“神秘的盒子”引出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变出一个气球,幼儿观察气球由小变大的过程,并能说出气球的颜色。
(二)寻找相对应的颜色
这个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我通过“开气球商店”,让幼儿根据自己喜欢颜色来买气球。并能完整说出“我要买一个x色的气球”。
(三)送气球回家,通过游戏让幼儿按游戏分类。
五、说教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游戏法、启发联想法等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活动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六、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观察、讲述、游戏,让幼儿认识和区分红色、黄色、绿色,并尽量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幼儿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颜色。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辨别能力。
七、说延伸活动
课后让幼儿在美工区运用涂色的方法,给每个区域制作不同颜色的标记牌;在益智区放置各种颜色的物品,让幼儿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相关的颜色活动。
八、活动小结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注重个体差异,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由易到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在直接观察、直接体验、具体表现的活动中,能动地建构着知识经验。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而且活动目标完成的差不多,对于内容孩子们掌握的也可以,但是在活动中老师的语速过快,希望在今后的活动中老师的语速放慢一些。
23、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种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探索,了解种子的内部特征。
2、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种子、放大镜、纸、记号笔、录象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进行提问:
1、“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为什么叫种子呢?”
(二)、操作探索
1、师提问:“请你们猜猜种子里面有什么?”
(幼儿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2、幼儿介绍自己猜测的答案
3、师再次提问:“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种子有哪些部分组成?”
(幼儿解剖各类种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再次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4、幼儿介绍自己观察的结果
(三)、观赏结束
1、幼儿观赏录象,验证自己的答案
2、师总结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对种子发芽的实验很感兴趣,本节课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在上课的过程中师幼配合的比较好,幼儿在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很专注,能每天到教室就到自然角观察种子发芽,当发现在黑盒子里、在没水的瓶子里和在放入很多水的瓶子里的种子不发芽时有的幼儿能主动问老师。但大多数小朋友不是很主动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24、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小水滴的旅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在看看、讲讲、想想中了解水的三种变化形态。
2、能力目标:能用语言或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小水滴旅行的过程。
3、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水蒸气、下雨、下雪、结冰的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故事《小水滴的旅行》及和故事内容相符的课件;小水滴宝宝图片;白纸,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水的变化过程。
难点是能够画出并说出水滴的变化过程。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小水滴宝宝图片,提问:"看,这是谁呀?" "十一长假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和爸爸妈妈去旅行了,小水滴宝宝也要出去旅行了,你们猜猜它会到哪儿去呢?"
二、播放课件,通过课件和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水的变化过程。
1、欣赏课件,幼儿初步了解水的三种形态。
(1)、幼儿欣赏第一段课件,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水滴变成了是什么?它怎么变成水蒸气的?"
(2)、幼儿欣赏第二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跟着云妈妈飘呀飘,一阵风吹来,它变成了什么?落到北极后它又变成了什么?"
(3)、幼儿欣赏第三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变成云后飘到了哪里?“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北极?"
(4)、幼儿欣赏第四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落到北极变成了什么?"
(5)、幼儿欣赏第五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旅行完回到了哪里?对妈妈说了什么?"
2、幼儿认真听故事,进一步感受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1)、幼儿连续欣赏课件,老师生动的讲述故事。
(2)幼儿讨论:"小水滴在旅行过程中,有几次变化,分别变成了什么?"小结:小水滴一共变了三次,分别变成了云(水蒸气)、雨、雪。它多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呀!
三、幼儿相互讲讲故事。
四、小水滴想把它这次旅行的过程画下来,小朋友们愿意帮帮它吗?
1、幼儿回忆故事内容,把小水滴的旅行过程画下来。
2、展示作品,并简单介绍。
3、老师评价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刚开始时,我准备通过绘本《小水滴去旅行》为载体,以自主阅读的形式来让幼儿学习这个故事,后来听了一位老师的这节课,她也把这活动定位在了语言、科学领域,听完后,我总觉得小朋友应该对故事内容理解的不透彻,而且对于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也是稀里糊涂,根本不能通过这个故事来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我左思右想还是定位到科学领域,通过小实验,让幼儿直观感知水的三态变化。我先演示实验,让幼儿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个直观了解,再通过播放课件《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及循环过程。通过看老师做实验的方式,让他们更直观、更清楚理解。在做实验时,幼儿很兴奋,很好奇,好像一下子把他们的求知欲全释放出来了,四十多双明亮的眼睛都盯着我。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幼儿直观、清楚的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通过故事《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对雨的形成及循环过程有了初步了解,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这节课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25、大班科学领域详案教案《找平衡》含反思
设计意图
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渗透着平衡原理。平衡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每天都接触很多平衡现象,如撑起的雨伞,一上一下的跷跷板等,幼儿对此很感兴趣。我们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设计了这节活动。如何让幼儿了解平衡的原理,解开平衡的秘密,是本次活动探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此,整个活动以各种有趣的游戏、探索操作等贯穿始终,引导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平衡,从而萌发对平衡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我设计的本次活动,旨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幼儿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的平衡。
2.尝试找到物体的平衡点。
3.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只铅笔、彩笔、剪刀、纸,各种积木,瓶子、硬纸板、球、盒子、木棒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探索纸的平衡
1.出示纸和铅笔
这是什么?它们可以干什么呢?今天我们要用铅笔和纸来玩一个游戏,用铅笔把这张纸顶起来。
2.幼儿操作 :六个小朋友一组,自己去试一试。
3.师生交流。
你是怎么样把纸顶起来的?请幼儿示范。
小结:用铅笔顶在纸上,纸就保持平衡了,我们把能让纸保持平衡的这个点叫“平衡点”。(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请小朋友再来试一试,找到平衡点用彩笔作出标记。
4.幼儿再次操作。
小结:纸的一个面上只有一个平衡点。
二、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的变化
1.教师示范将纸剪去一个角,请幼儿猜测纸的平衡点是否有变化。
2.幼儿猜测。
3.幼儿操作 :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的变化。
4.师生交流。
小结:纸的形状改变了,它的平衡点也会改变。
三、玩一玩,探索各种积木的平衡
1.出示玩具积木,请幼儿用铅笔使他们保持平衡。
2.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尝试积木各个面的平衡。
3.交流分享。
小结:通过尝试,我们发现只要找到积木每一个面的平衡点,它们都能保持平衡。
四、做一做,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使物体保持平衡。
出示泡棉大型积木,请幼儿想办法把它们平稳地顶起来。
用头顶、用手掌顶、用膝盖顶、用脚顶、用拳头顶、用肩膀顶、用手指顶,两人或三人合作顶等。
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
小结:许多物体都能保持平衡,只要你能找到那个神奇的平衡点。
五、说一说,看一看,生活经验拓展
1.请幼儿说一说生活中平衡原理的运用。
小结:吊灯、吊扇、吊饰都是我们身边的平衡现象,科学家利用平衡原理制造了很多东西像跷跷板、天平、秤等。
2.请幼儿欣赏杂技,感受平衡的奇妙。
杂技是高技术的平衡,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杂技的神奇吧!观看杂技视频。
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运用到平衡原理,希望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后也能利用平衡原理发明更多东西。
活动反思: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加深对平衡的认识和理解,探索物体平衡的秘密,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本次活动分五步完成:首先,通过试一试,探索纸的平衡,找到纸的平衡点;其次,通过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会随着纸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再次,通过玩一玩,探索各种积木的平衡;接着,通过做一做,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物体神奇的平衡点,使物体保持平衡;最后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及杂技视频等扩展延伸,让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再回归生活。本次活动充分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了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了幼儿的观察、比较、思考和细心做事的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但这个活动也带给我们很多很深的思考,比如,幼儿园教师如何对许多科学现象既准确又合理的解释,在掌握各年龄段科学内容难易的同时,如何才能够深入浅出地让孩子更明白更了解,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做进一步的探讨。
26、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太空旅行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帮助幼儿对太空有初步的认知。
2.通过游戏,幼儿体验在太空的失重感。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有关太空的图片和资料,宇航员在太空中活动的影像资料,
2.节奏缓慢的音乐磁带,手电筒(人手一支),
3.用硬纸盒制作的“宇航服”,
4.环境创设:将教室一角布置成宇宙飞船。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
“你猜猜太空是什么样的?”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激起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绘图演示,对太空有初步概念。
1.教师绘图,问:老师画的是什么?激起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2.教师讲解:中间画的小圆圈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而整张白纸就是太空,太空很大,地球只是太空中的一具小星球,太空中有许多小星球。
3.观察太空图片,进一步认知“真实”的太空。
三、观看影像资料,幼儿了解人在太空中会有失重感。
1.幼儿观看影像资料,了解人在太空中会有失重感。;.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你们猜猜,聂叔叔和费叔叔在太空中是怎样走路的?”
教师小结:聂叔叔和费叔叔在太空中穿的衣服是宇航服,那叔叔们走路为什么那么慢呢?那是因为人在太空会有失重感,所以走路才会那么慢。
2.开展宇航员训练营,引导幼儿模仿宇航员在太空中缓慢的行走。
四、太空旅行记,幼儿体验人在太空中的失重感。
1.师生共同扮演宇航员,穿上之前准备的宇航模仿服装,并配带好手电筒,走进那已布置好的宇宙飞船中,当宇宙飞船的门再度打开时,便来到了外星球上。随着音乐弦律缓慢的播放,我和幼儿在外星球上缓慢的行走,时而拾起地上的石子研究,时而仔细观察外星球的地形……。
2.乘坐宇宙飞船返回地球。
活动反思:
开展《太空》的科学活动,幼儿能积极主动地探索太空知识,认识了几颗人造卫星及宇宙飞船,了解了它们的功用,对太空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够展开想象,用不同的方式设计制作太空飞行器及物品,幼儿有了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情感和正确的态度。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支持者、引导者,教师在观察中发现问题,鼓励幼儿自己去想象,提出建议,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展开想象的翅膀,自愿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创作,学会思考、学会协商、学会合作,使幼儿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发挥。活动结束部分,展示幼儿创作作品,相互欣赏,相互评价,让孩子们倾听他人的介绍和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设计,发展了口语表述力,同时学会欣赏同伴的智慧,学习吸收他人的闪光点,达到资源共享,互相提高。
27、大班主题详案教案《种子的传播》含反思
设计意图:
种子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随着秋天的到来,很多的种子都成熟了、丰收了。同时针对秋天这个季节幼儿园也会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各种各样的种子》等,幼儿已经接触过很多的种子,但是幼儿所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农作物的种子,是靠人类来种植的。在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野生植物,他们有各种各样奇特的种子,能借助于外界或自身的力量遍布世界。这对于幼儿来说相对就比较陌生了。然而正是因为幼儿在这方面经验的欠缺,所以能使幼儿产生更浓厚的探索兴趣。农村幼儿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可以供他们去探索。《种子的传播》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收集种子实物和关于种子的图片,通过各种途径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录像资料,让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秘密。并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植物世界的热情。根据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把这个活动放在大班上学期结合秋天主题进行。
活动目标:
1.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并根据不同传播方式进行分类。
2.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重难点:
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了解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并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蒲公英,苍耳,莲蓬等各种种子,幼儿形象直观的了解探究的对象、展板。为下面的分类活动做好准备。
3.课件准备:网上搜集到了《种子的传播》。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引发幼儿对种子外部形态及传播方式的兴趣。
(1)导入谈话。
教师:你们见过植物的种子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我们一会去看一看,这些种子是长什么样的,你还能发现哪些关于种子的秘密呢?可以和好朋友讲一讲。
请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料。
(2)观察后谈话。
教师:刚才我们看了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什么样子的?关于种子,你还知道它们的哪些事情?
教师小结: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有的是带毛的,有的是带钩的,还有长刺的呢。种子有什么用呢?
教师:种子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用来种植,传播,长出新的植物来。那野地里的植物,没有人去种植,它们的种子是怎样来传播的呢?
(收集种子的过程为幼儿做好了课前知识准备。而观察法是科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方法,在第一环节中老师让幼儿从感知中激发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一些种子的特征,为下一环节中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作好了铺垫。)
2.观看录像,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1)教师播放录像,帮助幼儿了解几种种子传播的方式:①风力传播(蒲公英);②人和动物的传播(苍耳、野葡萄);③水力传播(莲蓬);④弹力传播(凤仙花)。观看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学说一些种子的名称。
(2)教师通过提问,出示相应的种子图片和传播方式字卡,并让幼儿学做动作。开始的风力传播可以跟老师做,水力、动物和弹力传播可以让幼儿自己创作动作。
教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靠什么来传播的?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蒲公英种子传播的样子。风来啦,小种子快飞起来吧……(其他种子同上。)
师幼小结:植物的种子一共有几种传播方式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3)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因为它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风力传播。)
教师:为什么苍耳的种子能靠动物来旅行呢?
教师:为什么莲子的种子能靠水来旅行呢?
教师小结:原来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它长的样子有很大关系呢。
(种子的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传播的含义,我从网上下载了现成的录像。幼儿观看了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之后提问,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一出示传播方式图卡,并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它会用这种方式来旅行呢?从而初步解决了形态与方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在了解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时,教师借助动作帮助幼儿记忆,又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
3.拓展知识,了解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
(1)幼儿讨论。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教师:除了录像中看到的,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靠什么来传播的?
(2)拓展介绍。出示几种典型传播方式的种子图片(喷瓜、椰子、无花果种子等)。
教师:你们知道它们的传播方式吗?老师进行适当讲解。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老师在此环节中提出发散性的问题来联系生活:你还知道种子的其他旅行方式吗?让幼儿回忆生活经验,通过讨论交流、幼幼互动,说出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为了拓展幼儿知识面,教师还准备了一些比较奇特的种子传播方式图片,来激发幼儿对种子传播现象的兴趣。)
4. 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出自:屈;老.师"(老师先让幼儿认识展板上简笔画的传播方式标记图。)
教师:老师在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些图片,请你看看这些图片上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然后按照它的传播方式贴到展板上。你不知道的可以和好朋友商量商量。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将小图片在展板上按标记图分类粘贴,最后师幼共同进行讲评纠错。
(老师在这一环节运用了操作法,让幼儿与材料互动,让幼儿拿着图片说一说、分一分、贴一贴,通过动手动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5.延伸活动。
教师: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可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自然中找一找,好吗?
(最后的提问:你们知道种子为什么要去旅行吗?引导幼儿懂得种子的旅行是为了繁殖后代,同时让幼儿知道很多种子是依靠人类来传播的,通过这个问题和活动延伸自然衔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及观察。)
活动反思:
幼儿对此活动很感兴趣,尤其喜欢摆弄实物,这样可以更直观地来认识这些实物,来亲手触摸、观察、发现。孩子们兴趣大增,有的孩子在活动后还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28、大班科学活动详案教案《自制邮票》含反思
教材分析:
《自制邮票》主要认识邮票的外形特征用途,会制作邮票,我把本节活动课重点,定位于能用清晰的语言说出邮票的特征,知道如何使用邮票.难点定位于设计一张有纪念意义的邮票,为了突破教学重点,我以新<纲要>科学领域发展目标为指导,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孩子生动形象的展示了邮票的五个特征:面值发行国家发行日期边缘齿孔图案,使孩子很快掌握了重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巧妙设置一个环节,我自己制作的邮票,通过讨论了解制作过程,并设计制作一张自己喜欢的邮票.
设计意图:
有一天我收到一封信,小朋友们争着看,我随意指邮票问,这是什么?只有一个小朋友说出邮票,因此,我想通过<自制邮票>让幼儿知道邮票的特征和用途,并且通过设计制做邮票环节,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体验动手动脑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邮票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 、尝试自制邮票,发展想象力。
3 、体验自己设计邮票的乐趣。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 、PPT,一封信,自制邮票,自制集邮本
2 、自制邮票的纸,油画棒,花边剪刀,胶棒等材料。
活动过程:
一、 交流分享,邮票的用途。
(出示一封信)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邮票?它有什么用?
小结:(出示贴有邮票的信封)邮票是寄信用的,许多喜爱邮票的人还会抽藏它。
二、 观察讨论,邮票的特征。
1、观看幻灯片:邮票上有什么?
2、面值:就是邮票的价钱,信寄到不同的地方,需要不同面值的邮票,邮票的面值是不一样的。(出示集邮册让幼儿观察面值不一样的特征)
3、发行国家:表示这张邮票是哪个国家发行的,看看这张邮票是哪个国家发行的?
4、发行日期:表示邮票发行的时间。
5、边缘齿孔:方便人们在没有剪刀的情况下,用手直接撕开,并且很整齐。
6、图案:邮票的图案是各种各样的,看一看这些邮票上都有什么图案?<来.源快思教.案网>(师幼一起观察邮票一起总结。)你还看到过什么图案的邮票?
小结:每张邮票都必须标有面值,发行国家,发行日期,边缘是齿状的,图案各式各样,非常有纪念意义。我们要爱护它。
三、 操作体验,邮票的制作。
1、(出示自制邮票)我也很喜欢邮票,我自己制作了一张邮票。如果你来设计邮票,你想设计什么图案的邮票呢?
2、邮票上除了有图案,还必须有什么?(巩固特征)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设计邮票,老师已经为小朋友准备了制作邮票的材料。不会写字的可以直接贴上准备好的字。
4、幼儿制作,教师加以指导。
5、将幼儿制作好的邮票放在自制集邮本里,为延伸活动做准备。
活动反思:
这节科学活动课,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兴趣,形象生动的向幼儿展示了邮票的五个特征,在活动设计上,我以一封信开始,认识邮票的用途特征,在观察讨论操作过程中,完成邮票制作.整节棵幼儿表现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回答问题踊跃,充分体现了幼儿主题性原则。
29、大班科学详案教案《找种子》含反思
设计思路
一次,孩子们在吃间点香蕉的时候,蔡玺昆小朋友问我:“于老师,香蕉里的这些小黑点是什么?”我告诉他这是香蕉的种子,其他孩子们听到后特别感兴趣,他们一边吃一边找种子在哪里。这时陈文臻又问我:“于老师,昨天我妈妈在炒茄子的时候,我看见里面也有一些小点,那是不是茄子的种子。”听了问题后,孩子们的兴致立刻膨胀了起来,见此情况我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发动孩子从家里带自己喜欢的蔬菜和水果到幼儿园,一起寻找种子,于是“找种子”的活动便产生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提出问题并且自己寻求问题答案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幼儿对种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让幼儿了解各类蔬菜和水果及名称。
4、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各类蔬菜和水果的种子,同时了解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类水果、蔬菜若干
2、盘子若干
3、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蔬菜的种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鼓励幼儿把自己带来的蔬菜和水果的名称相互介绍一下,让幼儿了解各类蔬菜和水果及名称。
(二)引导幼儿将蔬菜、水果分类
引导幼儿按照豆类、瓜果类、青菜类等进行分类。
(三)提出问题,幼儿分组进行找种子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问题:你要给什么蔬菜或水果找种子?它有没有种子?种子在哪里?找到的种子是什么颜色、形状,大小如何?
找种子的过程中,提醒幼儿辣椒、葱比较辣,注意别弄到眼睛上,以免辣到眼睛。同时提醒幼儿把找到的种子分别装到盘子里。
(四)各组一起讨论找种子的情况及结果
1、有的蔬菜有种子,如:茭瓜、南瓜、西红柿、茄子、黄瓜、辣椒、豌豆、菜豆、扁豆等。
2、有的蔬菜没有种子,如: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
3、西瓜、香蕉、葡萄、苹果、梨、橘子、枣、山楂、石榴、柿子等水果都有种子。
4、种子的颜色:有白色的、红色的、黑色的、紫色的、黄色的,还有带复色斑纹的。
5、种子的形状:豌豆的种子是圆球形的;菜豆的种子是肾形的;而扁豆的种子却像被脚踩扁了似的;西红柿辣椒的种子一粒粒的小、圆而且特别多;茄子、香蕉的种子黑又小不容易发现;茭瓜、南瓜的种子与西瓜种子相似,但颜色不一样;苹果、梨的种子非常相似等。
教师小结:有些蔬菜虽然现在找不到种子,如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但是这些蔬菜是有种子的。(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当这些蔬菜成熟到一定程度(也就是慢慢边老直到开花结种)的时候,这些蔬菜也就有了种子。引导幼儿观看、认识这些蔬菜的种子。
(五)延伸活动:
借助孩子们吃水果间点这一日常环节,来支持孩子找种子的探索活动。
让孩子在熟悉的生活活动中逐渐积累相关经验。
活动反思
活动中充分让幼儿动口动脑,既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发展了思维,各种各样的种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又不被注意的东西,因此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搜集各种丰富的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鼓励幼儿自由的观察、操作、发现、比较、讨论与探究,充分展示了一个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发现学习的动态活动过程。使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究欲望,对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及异同展开了多角度地联想和思考,在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加深了认识,以至于在“分组找种子”这一环节中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其观察能力既思维创造能力得到了高度和谐地发展。整个活动的气氛随幼儿思维的活跃而活跃起来。孩子们是在玩中找,找中学,议中学,想中学结束的。
30、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找种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提出问题并且自己寻求问题答案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幼儿对种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类水果、蔬菜若干
2、盘子若干
3、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蔬菜的种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鼓励幼儿把自己带来的蔬菜和水果的名称相互介绍一下,让幼儿了解各类蔬菜和水果及名称。
(二)引导幼儿将蔬菜、水果分类
引导幼儿按照豆类、瓜果类、青菜类等进行分类。
(三)提出问题,幼儿分组进行找种子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问题:你要给什么蔬菜或水果找种子?它有没有种子?"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种子在哪里?找到的种子是什么颜色、形状,大小如何?
找种子的过程中,提醒幼儿辣椒、葱比较辣,注意别弄到眼睛上,以免辣到眼睛。同时提醒幼儿把找到的种子分别装到盘子里。
(四)各组一起讨论找种子的情况及结果
1、有的蔬菜带有种子,如:茭瓜、南瓜、西红柿、茄子、黄瓜、辣椒、豌豆、菜豆、扁豆等。
2、有的蔬菜没带有种子,如: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
3、西瓜、香蕉、葡萄、苹果、梨、橘子、枣、山楂、石榴、柿子等水果都有种子。
4、种子的颜色:有白色的、红色的、黑色的、紫色的、黄色的,还有带复色斑纹的。
5、种子的形状:豌豆的种子是圆球形的;菜豆的种子是肾形的;而扁豆的种子却像被脚踩扁了似的;西红柿辣椒的种子一粒粒的小、圆而且特别多;茄子、香蕉的种子黑又小不容易发现;茭瓜、南瓜的种子与西瓜种子相似,但颜色不一样;苹果、梨的种子非常相似等。
教师小结:有些蔬菜虽然现在找不到种子,如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但是这些蔬菜是有种子的。当这些蔬菜成熟到一定程度(也就是慢慢边老直到开花结种)的时候,这些蔬菜也就有了种子。引导幼儿观看、认识这些蔬菜的种子。
(五)延伸活动:
借助孩子们吃水果间点这一日常环节,来支持孩子找种子的探索活动。
让孩子在熟悉的生活活动中逐渐积累相关经验。
活动反思
活动中充分让幼儿动口动脑,既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发展了思维,各种各样的种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又不被注意的东西,因此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搜集各种丰富的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鼓励幼儿自由的观察、操作、发现、比较、讨论与探究,充分展示了一个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发现学习的动态活动过程。使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究欲望,对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及异同展开了多角度地联想和思考,在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加深了认识。
在“分组找种子”这一环节中多数幼儿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但少数孩子分散了注意力,吃开了水果,需教师引导在玩中找,找中学,议中学,想中学结束。
31、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小水滴的旅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在看看、讲讲、想想中了解水的三种变化形态。
2、能力目标:能用语言或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小水滴旅行的过程。
3、情感目标:愿意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水的兴趣。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水蒸气、下雨、下雪、结冰的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故事《小水滴的旅行》及和故事内容相符的课件;小水滴宝宝图片;白纸,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水的变化过程。
难点是能够画出并说出水滴的变化过程。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小水滴宝宝图片,提问:"看,这是谁呀?""十一长假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和爸爸妈妈去旅行了,小水滴宝宝也要出去旅行了,你们猜猜它会到哪儿去呢?"
二、播放课件,通过课件和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水的变化过程。
1、欣赏课件,幼儿初步了解水的三种形态。
(1)幼儿欣赏第一段课件,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水滴变成了是什么?它怎么变成水蒸气的?"
(2)幼儿欣赏第二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跟着云妈妈飘呀飘,一阵风吹来,它变成了什么?落到北极后它又变成了什么?"
(3)幼儿欣赏第三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变成云后飘到了哪里?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北极?"
(4)幼儿欣赏第四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落到北极变成了什么?"
(5)幼儿欣赏第五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旅行完回到了哪里?对妈妈说了什么?"
2、幼儿认真听故事,进一步感受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1)幼儿连续欣赏课件,老师生动的讲述故事。
(2)幼儿讨论:"小水滴在旅行过程中,有几次变化,分别变成了什么?"小结:小水滴一共变了三次,分别变成了云(水蒸气)、雨、雪。它多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呀!
三、幼儿相互讲讲故事。
四、小水滴想把它这次旅行的过程画下来,小朋友们愿意帮帮它吗?
1、幼儿回忆故事内容,把小水滴的旅行过程画下来。
2、展示作品,并简单介绍。
3、老师评价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刚开始时,我准备通过绘本《小水滴去旅行》为载体,以自主阅读的形式来让幼儿学习这个故事,后来听了一位老师的这节课,她也把这活动定位在了语言、科学领域,听完后,我总觉得小朋友应该对故事内容理解的不透彻,而且对于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也是稀里糊涂,根本不能通过这个故事来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我左思右想还是定位到科学领域,通过小实验,让幼儿直观感知水的三态变化。我先演示实验,让幼儿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个直观了解,再通过播放课件《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及循环过程。通过看老师做实验的方式,让他们更直观、更清楚理解。在做实验时,幼儿很兴奋,很好奇,好像一下子把他们的求知欲全释放出来了,四十多双明亮的眼睛都盯着我。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幼儿直观、清楚的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通过故事《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对雨的形成及循环过程有了初步了解,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这节课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32、幼儿园大班科学《种子的传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积极参与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
3.乐意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事先收集了许多种子并在自然角中进行了展览;各种实物:苍耳、凤仙花、蒲公英等;种子传播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师:我们已经收集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料。
(3)师:种子有什么用?
小结:种子具有繁殖作用,果实里的种子种到地里,就会长出新的植物。
(1)出示农民播种的图片,讨论。
(2)师:小朋友,我们吃的菜和米饭扥等食物是农民伯伯播种种植的。野外的植物又靠谁来播种呢?
(3)幼儿讨论,论述自己的猜测。
2.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
(1)阅读幼儿用书p10页,请幼儿猜猜小狗、风、水、小鸟和植物有什么关系。
小结:我们已经知道有些种子是靠动物进行传播,如苍耳子,此外种子还有三种传播方式,分别是:风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和弹射传播。
(1)教师逐一介绍种子的四种传播途径。
(2)请幼儿看幼儿用书p10页,说说小狗、风、水、小鸟分别传播了哪种植物的种子。
小结:水传播来荷花的种子,风传播了蒲公英的种子,小鸟传播了樱桃的种子,小狗传播了苍耳子的种子。
3.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1)师:小朋友,荷花生长在哪里?樱桃有生长在哪里?
(2)师:原来荷花用水传播种子师因为荷花生长在水里,小鸟喜欢吃樱桃,吃剩的樱桃核吐在地上。所以这些植物的传播是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
(3)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为什么苍耳子会将动物当“马”骑?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风力传播。苍耳子身上有倒勾,可以勾起动物的毛,让动物带着它到处跑。还有豆荚这类植物,是因为它们的壳成熟后会自己爆开,种子自己落到地上。
活动延伸
1.图书区投放一些关于种子传播的绘本,让幼儿阅读。
2.了解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活动反思:
如何通过教学学生们了解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并找到果实或种子形状结构与传播方式之间的规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思考良久的问题。虽然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短文,但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对很多种子的传播方式都不了解。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的效果往往能起到绝佳的效果,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寻找能够直观演示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视频,通过截取整理,蒲公英种子的满天飞舞,凤仙花、喷瓜的劲爆弹射,苍耳种子的勾挂之旅,椰子的随波逐流以电影的方式清晰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尤其是一些极具代表性植物的种子传播让学生兴致极高惊叹不已,纷纷感叹大自然竟然是如此的奇妙,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了解了植物果实或种子的形状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有切的关系。
33、科学活动《种子的传播》大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积极参与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
3.乐意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幼儿事先收集了许多种子并在自然角中进行了展览;各种实物:苍耳、凤仙花、蒲公英等;种子传播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师:我们已经收集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料。
(3) 师:种子有什么用?
小结:种子具有繁殖作用,果实里的种子种到地里,就会长出新的植物。
(1)出示农民播种的图片,讨论。
(2)师:小朋友,我们吃的菜和米饭扥等食物是农民伯伯播种种植的。野外的植物又靠谁来播种呢?
(3)幼儿讨论,论述自己的猜测。
2.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
(1)阅读幼儿用书p10页,请幼儿猜猜小狗、风、水、小鸟和植物有什么关系。
小结:我们已经知道有些种子是靠动物进行传播,如苍耳子,此外种子还有三种传播方式,分别是:风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和弹射传播。
(1)教师逐一介绍种子的四种传播途径。
(2)请幼儿看幼儿用书p10页,说说小狗、风、水、小鸟分别传播了哪种植物的种子。
小结:水传播来荷花的种子,风传播了蒲公英的种子,小鸟传播了樱桃的种子,小狗传播了苍耳子的种子。
3.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1)师:小朋友,荷花生长在哪里?樱桃有生长在哪里?
(2)师:原来荷花用水传播种子师因为荷花生长在水里,小鸟喜欢吃樱桃,吃剩的樱桃核吐在地上。所以这些植物的传播是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
(3)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为什么苍耳子会将动物当“马”骑?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风力传播。苍耳子身上有倒勾,可以勾起动物的毛,让动物带着它到处跑。还有豆荚这类植物,是因为它们的壳成熟后会自己爆开,种子自己落到地上。
活动延伸
1.图书区投放一些关于种子传播的绘本,让幼儿阅读。
2.了解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活动反思:
如何通过教学学生们了解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并找到果实或种子形状结构与传播方式之间的规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思考良久的问题。虽然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短文,但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对很多种子的传播方式都不了解。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的效果往往能起到绝佳的效果,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寻找能够直观演示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视频,通过截取整理,蒲公英种子的满天飞舞,凤仙花、喷瓜的劲爆弹射,苍耳种子的勾挂之旅,椰子的随波逐流以电影的方式清晰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尤其是一些极具代表性植物的种子传播让学生兴致极高惊叹不已,纷纷感叹大自然竟然是如此的奇妙,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了解了植物果实或种子的形状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有切的关系。
34、教案大班科学详案《种子的传播》
科学就是让幼儿在不断观察,发现中积累经验,此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讨论等形式,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并乐意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积极参与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
3.乐意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活动准备:
幼儿事先收集了许多种子并在自然角中进行了展览;各种实物:苍耳、凤仙花、蒲公英等;种子传播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师:我们已经收集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料。
(3) 师:种子有什么用?
小结:种子具有繁殖作用,果实里的种子种到地里,就会长出新的植物。
(1)出示农民播种的图片,讨论。
(2)师:小朋友,我们吃的菜和米饭扥等食物是农民伯伯播种种植的。野外的植物又靠谁来播种呢?
(3)幼儿讨论,论述自己的猜测。
2.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
(1)阅读幼儿用书p10页,请幼儿猜猜小狗、风、水、小鸟和植物有什么关系。
小结:我们已经知道有些种子是靠动物进行传播,如苍耳子,此外种子还有三种传播方式,分别是:风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和弹射传播。
(1)教师逐一介绍种子的四种传播途径。
(2)请幼儿看幼儿用书p10页,说说小狗、风、水、小鸟分别传播了哪种植物的种子。
小结:水传播来荷花的种子,风传播了蒲公英的种子,小鸟传播了樱桃的种子,小狗传播了苍耳子的种子。
3.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1)师:小朋友,荷花生长在哪里?樱桃有生长在哪里?
(2)师:原来荷花用水传播种子师因为荷花生长在水里,小鸟喜欢吃樱桃,吃剩的樱桃核吐在地上。所以这些植物的传播是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
(3)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为什么苍耳子会将动物当“马”骑?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风力传播。苍耳子身上有倒勾,可以勾起动物的毛,让动物带着它到处跑。还有豆荚这类植物,是因为它们的壳成熟后会自己爆开,种子自己落到地上。
活动延伸
1.图书区投放一些关于种子传播的绘本,让幼儿阅读。
2.了解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35、幼儿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大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各种种子的基础上, 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2.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发展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萌发探索植物种子奥秘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各种种子,带到幼儿园布置成“种子展览会”。
2.供每组幼儿操作的种子实物若干,传播方式背景图、种子标本若干,课件《种子的旅行》。
3.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种子传播方式的相关知识,丰富感性经验。有条件的家长可带幼儿进行野外远足活动,观察大自然中的植物。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参观种子展览会, 认识各种种子的特征。
(1)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幼儿带着问题自由观察。如:看一看它们是什么种子?长什么样?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种子的外形特征。
(2)请幼儿说出自己认识的种子名称,并认识几种特殊种子(蒲公英、莲蓬、苍耳等)。
对于幼儿不认识的种子,请其他幼儿互相补充,教师不作解释, 可提问:这么多的种子还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在互相学习中了解种子大小、颜色、形状等的不同。
(3)幼儿互相讨论:这些种子都有什么用?使幼儿简单了解种子可以繁殖、食用等。
2.播放课件《种子的旅行》,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1)了解种子的风力传播。
①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 是谁帮助蒲公英的孩子去旅行的? 为什么风能吹着它去旅行?教师拿出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并请幼儿吹着试一试,进一步感知蒲公英种子“轻飘”的特征。
②请幼儿思考:蒲公英的种子飞到了新的地方,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又会怎么样?引导幼儿了解植物种子“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繁殖”的生长过程。
③引导幼儿拓展思路:风还能帮助哪些种子去旅行?为什么?
丰富幼儿的知识:柳絮、杨树等种子非常轻,被风一吹到处飞,
所以它们也是由风帮助旅行的。
(2)结合实物与课件讨论种子的其他传播方式(流水、动物皮毛、鸟的粪便、人类播种等)
课件中出示蓬蓬、苍耳、樱桃、豌豆等,讨论:它们的种子怎样去旅行?为什么?还有哪些种子也用和它们一样的方式去旅行?
请幼儿思考:人类可以帮助哪些种子去旅行?使幼儿知道农作物的种子多是靠人类的帮助去旅行的。
小结:莲蓬像小船一样能浮在水上,它的种子可以靠水传播;小苍耳身上有刺,可粘到动物皮毛上去旅行;有些硬硬的小种子被鸟吃掉后不消化,能随粪便排出来,它们跟着鸟儿去旅行;有些种子成熟以后,果实外皮裂开,种子通过自身弹力把自己弹出去旅行。
3.玩游戏“帮助种子去旅行” 进行传播方式的分类。
(1)教师出示黑板上的种子标本,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种子。
(2)引导幼儿说出它是什么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并放到相应的传播方式背景图中。
(3)和幼儿一起检验放对了没有,如果不对,说明为什么。进一步巩固幼儿对种子传播方式的认知。
活动反思: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近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的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幼儿知识经验中,对种子的传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漫天飞舞的柳絮,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但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植物在传播种子。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认识并了解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建构孩子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视野。
36、大班科学说课稿《种子的旅行》反思
一、教材分析:
种子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幼儿所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农作物的种子,都是靠人类来种植的。在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野生植物,他们有各种各样奇特的种子,能借助于外界或自身的力量遍布世界,这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幼儿相对就比较陌生了,然而正是因为幼儿在这方面经验的欠缺,所以能使幼儿产生更浓厚的探索兴趣。《种子的旅行》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收集种子实物和种子的图片,通过各种途径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课件和录像资料,让幼儿了解种子的神奇、了解种子传播的秘密。
二、说目标
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知识经验情况,确定目标如下: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种子的传播方式,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及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对种子进行分类。
3、知道种子传播的目的是为了繁衍后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三、说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难点: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及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四、说准备:
知识准备:在活动前,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一起搜集各种种子图片,了解相关的种子传播方面的知识。
材料准备:《种子的旅行》录像和课件、种子的展板、传播方式背景图。
五、说过程
1、参观种子图片展,导入活动。
导入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参观植物及种子图片展。在参观前提出要求:你们见过这些植物和它的种子吗?仔细观察它们长的什么样?在参观结束后进行谈话和讨论,要求幼儿能说出看到的种子名称和不同的形态。
2、通过课件,认识种子特征、了解种子传播方式。
接下来通过课件“种子的旅行”,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几种方式。
首先,教师连续播放四种传播方式的课件,(即蒲公英、苍耳、莲蓬和大豆的传播)播放时,为了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思考,不放声音只放画面。结束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们是怎样旅行的?
接下来,教师逐一展示四种传播方式的课件,让幼儿深入了解种子的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下面以蒲公英为例谈谈这个环节的具体做法:
(1)、首先教师播放蒲公英的课件,启发幼儿思考:蒲公英的宝宝藏在哪儿?它的种子像什么?它为什么要随着风儿旅行呢?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仔细观察和讨论后,共同得出结论:蒲公英种子轻飘并且有绒毛,所以借助风力传播。接下来,播放蒲公英的录像,用实证的方法使幼儿的想法得到证实。最后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种子是借助风力旅行吗”调动幼儿所有的经验思考,并借助于图片让幼儿了解榆树和槭树的种子长着果翅的特点。
最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得知:借助风力传播的种子都具有轻飘的特点,有些还有适合飞翔的绒毛或果翅等。
(2)、用同样的方式了解其它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如A借助动物和人的活动传播(苍耳、窃衣、鬼针草、荆棘等)B借助水力传播(椰子、莲蓬)C借助于自身弹力传播(大豆、油菜、芝麻、喷瓜)
教师与幼儿共同得出结论: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3)、提出发散性的问题:你还知道种子的其他旅行方式吗?让幼儿思考(蚂蚁搬运种子、松鼠储粮、鸟和动物取食美味水果等都变相的起到传播种子的作用。)
3、游戏《帮助种子去旅行》,进行传播方式分类。
(1)、出示背景图并进行讲解,画面所表示的意思,并提示幼儿能根据图示的意思贴图片。教师提出要求: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种子的图片
并帮助它在画面中找到合适的位置,贴好后说出自己所选的种子的名称及传播的方式。
(2)、提问:你们知道种子为什么要去旅行吗?引导幼儿懂得种子的旅行是为了繁殖后代,同时让幼儿知道很多种子是依靠人类来传播的。
4、活动延伸“我带种子去旅行”。
进行“我带种子去旅行”的活动,让幼儿取几颗苍耳种子带回家等明年春天时,带种子去旅游,体验帮助种子传播的乐趣。
活动反思: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近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的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幼儿知识经验中,对种子的传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漫天飞舞的柳絮,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但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植物在传播种子。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认识并了解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建构孩子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视野。
37、大班科学说课稿《种子的传播》反思
一、说教材:
1、教学分析:
本节课我选用《幼儿多元能力开发课程》大班上册科学课。种子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幼儿所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农作物的种子,是靠人类来种植的。在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野生植物,他们有各种各样奇特的种子,能借助于外界或自身的力量遍布世界,这对于幼儿来说相对就比较陌生了。《种子的传播》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收集种子实物和关于种子的录像,通过各种途径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课件资料,让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秘密。并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职务顽强的生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植物世界的热情。
2、教学目标: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对自然现象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但是他们对于自然现象的变化却不一定有了正确的认识,这次活动,主要让他们通过亲自细致的观察和动手操作,来加深对种子传播的认识,因此,这次活动的目标有以下3点:
(1)初步了解几种种子的传播方式。
(2)乐意和同伴一起观察,讨论和认真思考,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植物世界的热情。
(3)能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对种子进行分类。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因为这次活动是让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过程,很多幼儿并不明白什么是种子的传播,更不知道是如何传播的,所以,我把让幼儿了解几种种子的传播方式作为重点来解开幼儿的疑问。
(2)教学难点:概念的形成建立在感知具体事物的基础上,幼儿要从感知到接受、理解,所以我把幼儿能说出种子的名称及相对的传播方式作为本课的难点。
4、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头饰:莲子、蒲公英、苍耳、豆角、樱桃和野兔。布置简单的游戏场景。
(3)实物:莲子、蒲公英、苍耳、豆角。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采取了教授法、演示法、探究法、体验法、游戏法和激励法,让幼儿在观察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三、说学法:
本课以学生观察性、探究性学习为活动主线,重视探究经验。新课标要求学生是主体,因此学生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将采用以下的主要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参与法、游戏法 。
四、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品尝"种子,导入新课。
首先我展示莲子、蒲公英、苍耳和豆角,并介绍种子名称,让幼儿清楚的知道种子的名称。然后,为了激发幼儿的探知欲望,我利用多元感官法,让每位幼儿亲自品尝莲子,通过尝一尝、吹一吹、摸一摸、剥一剥,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种子的形状特征,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准备。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说的:"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好多好看又奇怪的种子,老师还要请大家"品尝"种子呢。"我运用种子的实物,本着幼儿好奇的心理,引起幼儿的兴趣。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我通过播放课件一,用神秘的欢迎语如:"欢迎小朋友来到神秘的科学天地,我们一起来观察种子的传播。"让幼儿在神秘地的氛围下,带着好奇的心理,进入本课的主题。
(二)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播放课件)(1)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之一,所以,我充分利用课件中形象、生动的画面和声音,运用多媒体拟人的手法,让幼儿获得较为感性的认识,在抽象思维上对种子的传播有了初步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我让幼儿自由讨论,充分发挥想象力,为他们提供发散性思维的机会,通过仔细观察和聆听声音,能清楚的知道莲子是靠水的力量来传播的;蒲公英是靠风的力量来传播的;苍耳是靠人或动物的力量传播的;豆角是靠自身的力量传播的。在教学中我是这么引导幼儿的:"小朋友们听一听,是什么声音?是谁的声音在说话?动物身上有什么?谁的力量大,能把种子弹出去?"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为了让幼儿有更广阔的知识,我让幼儿讨论:"除了水、风、人或动物、自身的力量能传播种子,还有什么谁能传播种子?它是怎么传播的?"充分发挥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通过与同伴的讨论,互相交换已有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范围并增进同伴间的友谊。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二。我通过播放课件中简单的图片,并做简单的语言教授,让幼儿更轻易的懂得一些比较复杂的知识点,更清楚的明白一些自然现象。
(三)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复习认识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
幼儿从感知到接受、理解,必须经过实践这个环节。而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引导幼儿在玩中学,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我充分利用教具,让全体幼儿戴上头饰,并且清楚知道自己扮演的是谁,一老师戴上野兔头饰,调动幼儿积极性,然后播放课件中相关图片和音乐,如:水声、鸟叫声、风声,让幼儿听声走到相应的场景。通过这一环节,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三。
五、活动延伸:
教师发给幼儿一些种子,让他们回家和爸妈一起种。幼儿学得知识后,让他们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结束部分:
概念的形成建立在感知具体事物的基础上。本活动种子的传播,在普通条件下孩子们无法完整地观察到这一过程,这对建立正确的概念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课件,以模拟、仿真等手段,让孩子通过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正确的概念。整个教学活动形象、直观,调动了孩子学习积极性,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38、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数学教案《一寸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并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记录。
2.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3.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绘本中的“一寸虫”进行测量。
难点:用首尾相连的方法进行测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了故事中知更鸟等几种鸟类的特征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操作材料“一寸虫”、动物图片若干、签字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见过草丛吗?在草丛里有许多有生命的东西,谁来说一说你在草丛中都见过谁呀?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位好朋友,你们找找看它是谁呀?(一寸虫)他为什么叫一寸虫呢?一寸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一寸到底有多长呢?
(二)出示一寸虫,引发幼儿测量的愿望
1.师:出示一寸虫教具讲故事《一寸虫》
2.提问:知更鸟它要做什么呀?你觉得一寸虫能量出知更鸟的尾巴吗?
4.幼儿尝试测量知更鸟的尾巴(请幼儿俩俩合作,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测量尾巴的长度。)
5.幼儿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并通过PPT动画操作,验证测量结果。发现测量结果
6.教师介绍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一寸虫爬一次作记号,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三)结合故事情节,测量小动物的身体各部分的长度
师:知更鸟知道自己钟爱的尾巴有三寸长,就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都知道一寸虫有数学家的脑子。看看谁来了呢,你认识吗?它们都钟爱自己的什么地方?(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鸟的身体)请一寸虫来量一量。
2.幼儿进行测量活动
师:孩子们这三只动物钟爱的地方已经在我们的桌子上了,请你自己一人拿一个一寸虫来量一量有多长。
3.幼儿验证自己测量的结果(在大屏上出示一寸虫测量的答案)
师:说一说你量的是几寸?我们来看看和一寸虫量出来的答案一样吗?
(四)结合故事结尾,引发幼儿大胆想象如何测量歌声
1.提问:孩子们一寸虫又碰见了谁呀?猜一猜夜莺会让一寸虫量什么呢?
2.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夜莺歌声的长度
师:夜莺对一寸虫说:“量我的歌声,如果你量不好,我就要吃掉你。”这歌可怎么量呢,你们会怎么量呢?
(五)结束部分,测量游戏
1.提问:树林里的动物们都有自己钟爱的地方,你钟爱自己的哪里呀?
2.请你找个朋友一起,在咱们班的教室里找一个可以测量的工具,然后测量一下朋友钟爱的地方,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总结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两次测量的机会,第一次操作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方法并不正确,结果并不一致。但却让幼儿在操作中积累了测量的经验。在幼儿尝试操作后,教师用课件演示相应的测量方法,使幼儿理解和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使幼儿掌握了新方法,积累了新经验的目的。
39、大班科学活动优质课教案《奇妙的杯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杯子的共同特点,感知不同材料杯子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2、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及动手活动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重点:知道杯子的共同特点,不同材料杯子的特点及应用。
活动难点:培养观察、发现、探索的欲望和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杯子与少量瓶子混放在活动室内。
2、同样大小的塑料杯、纸杯、搪瓷杯、不锈钢杯、瓷杯、玻璃杯若干组。
3、较淡的颜色水及热水。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给杯子和瓶子分类,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杯子与瓶子的不同点:(杯子口较大,有无盖都行,一般用来盛装液体;瓶子口较瓶身小,有盖密封,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盛装)。
2、请幼儿自由选取杯子,向同伴介绍“我喜欢的杯子”,并相互讨论总结杯子的共同特征及用途。
3、请幼儿随意摆弄各种各样的杯子,比较发现杯子的不同点,并请幼儿根据杯子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活动。
4、操作比较不同材料杯子的特点。
(1)请幼儿捏一捏、压一压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反复感知归纳出:(塑料杯、纸杯较软;玻璃杯、不锈钢杯、瓷杯很硬)。
(2)请幼儿掂一掂、比一比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感知归纳出:(瓷杯、玻璃杯重;纸杯、塑料杯轻;搪瓷杯、不锈钢杯比较轻)。
(3)请幼儿看一看倒上颜色水的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归纳出:(玻璃杯很透明;塑料杯比较透明;纸杯、搪瓷杯、不锈钢杯不透明)。
(4)请幼儿摸一摸、试一试倒上热水的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知归纳出:(瓷杯热、瓷杯传热最快;玻璃杯、不锈钢杯、纸杯、塑料杯比较热,他们传热比较快)。
(5)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哪种材料的杯子易摔坏?让幼儿知道玻璃杯、瓷杯易摔坏;搪瓷杯易摔坏外瓷,铁身易锈蚀变坏,不如不锈钢杯结实光滑;纸杯、塑料杯不易摔坏,但纸杯不如塑料杯结实耐用。
5、请幼儿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见过的杯子。
6、请幼儿联想、实验,比较几种特殊杯子的不同。
(1)一次性纸杯与塑料杯:纸杯易腐烂,无污染;塑料杯不易腐烂,易造成白色污染。
(2)烧杯和一般的玻璃杯:烧杯可以加热,不易破裂;玻璃杯加热易破裂。
7、请幼儿讨论在下列情况时应选择什么样的杯子:
(1)外出旅游。(结实轻便有提手不易摔坏的杯子)
(2)给病人送热奶。(保温带盖有提系的杯子)
(3)给客人冲茶水。(保温带盖有把的杯子)
8、请幼儿观察杯子的外部细微特征,讨论杯子上的“小秘密”:
(1)高脚杯上的细长腿。(美观、方便)
(2)杯身上的“凹”部。(拿握方便)
(3)杯身上的平行纹。(拿握防滑)
(4)杯子上的杯把。(方便、不烫手)
(5)杯提手。(方便省力)
(6)折叠伸缩杯。(少占空间)
(7)杯子盖儿。(卫生、保温)
(8)烧杯上的“尖凸小口”。(倒物方便,不洒物)
(9)杯身罩套。(隔热、防滑、美观)
9、出示实物,向幼儿介绍几种新产品,开阔幼儿眼界,萌发幼儿科技发明意识。
(1)山东无棣的贝瓷杯:贝瓷杯是利用贝类硬壳作原料加工制成的杯子。贝瓷杯细腻、轻便、美观,且以“废物”作原料,有利于环境保护,深受大家喜爱。
(2)中国广州佳洁士塑料刷牙杯:具有广告宣传作用。
(3)向幼儿介绍诺亚口杯的发明者“著名青年发明家卢恩光教授”。
活动延伸
1、绘画、讲述活动“我想发明的杯子”。
2、纸杯或塑料杯制作活动“土电话”“飞碟”。
活动反思
各种各样的杯子是幼儿非常熟悉而又经常使用的日用品,因此活动中我注意收集利用丰富多彩的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鼓励幼儿自由观察、操作、发现、比较、讨论与探究,充分展示了一个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发现学习的动态活动过程。让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究欲望,对杯子的种类、材料、用途、细微特征及异同展开了多角度的联想和思考,在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加深了认识,以致于在“我想发明的杯子”这一环节中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其观察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了高度和谐的发展。
40、大班科学活动优质课教案《鸟的世界》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设计意图:
大班科学活动《鸟的世界》,教材来源于《福建省大班领域活动指导》下册的科学领域。“鸟”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个大的家族,到处都可以看到鸟的身影、听到鸟的叫声。而且教育的资源也很丰富:家庭养鸟、花鸟市场、公园有鸽子等。大班的孩子对鸟的认识有一定的经验,他们喜欢给鸟喂食,还喜欢亲近鸟。这些鸟有着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人类有不同的作用。那么多的鸟也有相同的特征:有羽毛,有翅膀、会飞……。新《纲要》告诉我们,“要与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我认为,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鸟与人类的关系,探索不同鸟类的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一定的教育价值。
二、活动目标:
1、探索鸟类的不同生活习性及其特征。
2、通过操作初步学习自我纠错。
3、萌发爱护鸟类和大自然的情感。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三、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认识过一些常见的鸟。(如:鹰、啄木鸟、燕子、孔雀、白鹭、海鸥等。)
2.物质准备:“百鸟园”的场景,鸟类生活的不同的背景图,各种鸟的图片若干,《鸟的世界》幻灯片,磁带、录音机等。
四、活动过程:
1、与幼儿交谈认识了哪些不同的鸟儿,它们长得怎样呢?激发幼儿“参观百鸟园”的兴趣,并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
2、分组观察鹰、啄木鸟、燕子、孔雀、白鹭、海鸥的图片,让幼儿自由探讨,并结合幻灯片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3、以游戏的形式讨论:鸵鸟、蝙蝠、企鹅是鸟类吗?
4、提问:“你们喜欢小鸟吗?为什么?”教育幼儿爱护鸟类。
5、操作活动:送小鸟回家。
(1)请幼儿将鸟的图片贴到它们生活地方的背景图上,并学习按背后的正确答案自己纠错。
(2)将“百鸟园”中的“小鸟送回家”,音乐律动:模仿小鸟飞出室。
6、活动延伸:将各种操作材料继续提供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进行操作,同时提供各种鸟类的图片、图书、VCD等材料,让幼儿继续丰富相关的经验,激发幼儿的爱鸟之情 活动反思:
新《纲要》科学领域提出: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我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鸟的世界》,在这个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让幼儿真正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带幼儿参观“百鸟园”,各种各样的鸟深深吸引了幼儿,把他们带到了一个鸟的世界中。接下来,我和幼儿共同谈论自己喜欢的鸟,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让幼儿分组探索,并结合幻灯片演示《鸟的世界》,根据幼儿的讲述,有机灵活地出现他们讲到的鸟,然后我再补充,其实就是灵活地将幼儿没有讲到的讲出来,丰富幼儿的知识。在幼儿对鸟的种类有大致的了解后,我带幼儿进入下一环节“送小鸟回家”的学习。这一环节运用提问,加深幼儿的印象。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以上环节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幼儿科学教育仅靠集体活动是不够的,因此我让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继续探索鸟的世界,让这一活动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科学活动的生活化,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
41、幼儿园大班科学种子的旅行教案《种子的传播》反思
【教材分析】
种子的传播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风传播、动物皮毛传播等传播方式令 幼儿感到好奇。他们有时会捡起路边的蒲公英吹一吹,有时会追着飞舞的柳絮奔 跑。为满足幼儿的探究兴趣,丰富幼儿关于种子传播的知识,特设计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启发讨论、课件演示,引导幼儿直观形象地感知种子传播的过程及方式。
【活动目标】
1.了解种子靠风、水、动物皮毛、鸟类粪便等途径传播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对种子的认识,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种子奥秘的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种子,带到幼儿园布置“种子展览会”。
2.种子的实物及图片,“幼儿学习材料”——《秋天多美好》,《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10。
3.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种子传播的相关知识,有条件的家长可带幼儿观察 大自然中的植物。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参观种子展览会,认识不同种子的特征。
(1)请幼儿自由观察、讨论。
提问:这些分别是什么种子?它们长什么样?它们有什么不同?
(2)请幼儿说出常见种子的名称,重点引导幼儿认识几种特殊的种子(如蒲公英、莲蓬、苍耳等)。
提问:这些种子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3)帮助幼儿了解种子的用途。提问:这些种子有什么用途?
小结:种子不仅可以繁殖,还可以食用,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2、播放课件《种子的旅行记》,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
(1 )请幼儿观看课件,了解种子的风力传播途径。
提问:为什么风能吹着蒲公英去旅行?风还能帮助哪些种子去旅行?为什 么? 出示蒲公英实物,请幼儿吹一吹、试一试,感知蒲公英种子“轻、飘”的特鉱
(2)结合实物与课件讨论种子的其他传播途径(如水、动物皮毛、鸟薬便、 人类等)。 出示莲蓬、苍耳、樱桃、豌豆等,引导幼儿讨论:它们的种子怎样去旅行?还有哪些种子和它们旅行的方式一样?
小结:莲蓬像小船一样能浮在水上,它的种子可以靠水传播;小苍耳身上有軋 可粘到动物皮毛上去旅行;有些硬硬的小种子被鸟吃掉后不消化,能随粪便排出来;有些种子成熟以后,果实外皮裂开,种子通过自身弹力把自己弹出去旅行。
提 问 : 人 类 可 以 帮 助 哪 些 种 子 去 旅 行 ? 3、玩游戏“帮助种子去旅行”,引导幼儿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
(1)出示种子的图片,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种子。
(2)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拿到的是什么种子、是怎样传播的,然后将图片想 到相应的传播方式背景图中,引导幼儿互相检查是否放正确,进一步巩固幼儿友 种子传播途径的认识。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家长一起阅读《秋天多美好》第 26—27 页,说一说种子旅行的方式
教学反思:
幼儿对此活动很感兴趣,尤其喜欢摆弄实物,这样可以更直观地来认识这些实物,来亲手触摸、观察、发现。孩子们兴趣大增,有的孩子在活动后还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42、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种子的旅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初步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其传播方式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7.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带毛的、长刺的、带钩的种子者图片。
2.《种子的旅行》的视频。
3.蒲公英、莲子、苍耳、豌豆、等种子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孩子们,你们都出去旅行过吗?到过哪里?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孩子们讨论。
2.今天燕老师我请来了几位特殊的朋友,也想去旅行,但是他们没有手、没有脚,怎么去旅行呢?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3.出示蒲公英、苍耳、莲子、豌豆的图片,让幼儿逐一认识,并与他们打招呼。
4.小结: 蒲公英、苍耳、莲子、豌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有的毛茸茸的,有的是滑溜溜的、有的还带钩长刺呢。
这些种子刚才听了小朋友们都去旅行过,也迫不及待的要去旅行了,但它们没有手没有脚,怎样才能去旅行呢?想不想知道?
5.要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旅行的,下面你们就认真听、认真看,看完后就会得到答案的,一会儿还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谁打的最棒,好不好?借助多媒体讲解种子旅行。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6.提问: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风旅行?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而且有绒毛,像一把小伞,所以风能帮助他传播种子。
7. 苍耳是什么样子的?他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小结:苍耳浑身长刺,容易粘到动物和人身上,动物和人走到哪儿,就把他带到哪儿去旅行。
8. 莲子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会随着水流去旅行?
小结:莲子生活在水里,成熟后就会落到水里顺水流到远方去了。
9.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
小结:豌豆成熟后在阳光的照射下果壳炸裂开,把自己弹出来,还有许多植物也是靠自己来传播的,如:黄豆、红豆、绿豆等。
10.这些植物的传播方式真是独特,谁来用动作表演一下。
最后小结:大自然的植物真是奇妙,原来有这么多的种子都有他们的好朋友来帮忙传播的,当然也有靠自己的力量传播的。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的奥妙没有被发现呢,他们呀都等着小朋友们去用心去观察、去发现,现在呀你们好好的学习,等你们长大了就会发现他们的奥妙了。
现在听我的口令,在这些种子中,你最喜欢哪种种子的传播方式,就站在那种种子的一排里,排好队,我们表演一下他们的传播方式好不好?
活动反思: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近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的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幼儿知识经验中,对种子的传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漫天飞舞的柳絮,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但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植物在传播种子。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认识并了解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建构孩子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视野。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谁能砸开核桃
-
大班活动方案探访蔬菜朋友
-
教孩子认识什么是桥的教案:神奇的桥
-
教小孩子认识什么是雨的教案
-
教小孩区分害虫和益虫的教案:昆虫找家
-
幼儿园教孩子了解弹性现象的教案
-
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秘的愿望的教案
-
能在游戏中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教案
-
发展幼儿动手操作的优秀教案
-
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的教案
-
幼儿园教案:食品的贮存
-
培养关心植物的行为的教案
-
幼儿园工作实践与评析-排便训练巧在多变
-
儿童画卡通图片素材 鱼
-
小学生科技黑板报
-
打蛇_小学生作文:五年级
-
霸气又让人心疼的句子168句
-
最近很火的红包套路句子251句
-
大班科学教案《让灯泡亮起》反思
-
师范院校形象宣传朋友圈文案35句
-
骨质瓷餐具茶具销售朋友圈文案36句
-
有特色的快餐店名字大全37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