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数字很有趣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数字很有趣反思
1、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数字很有趣反思
设计本次活动是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学习留下余地。
【活动准备】
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状房子装的2009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的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和数字(12、30、31、28、365)人手一份;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区。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又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的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1)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那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2.出示数字卡(12、30、31、28、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的任务。
(1)幼儿摆弄数字卡并认读。
(2)你认为数字与房子有什么联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大“房子”里日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大月31日、小月30日;均从1日开始)。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来回答问题: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子有哪几月?小月房子有哪几月?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4.学习查看挂历的方法,练习查找日期。
(1)教师任意说出某月某日,启发幼儿说出怎样才能在“月房子”上找出来。
(2)猜谜语并组织幼儿讨论日历的作用,引导幼儿说出日历作用相同的其他种类。
(3)参观展览会。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活动延伸】
1.自制小挂历。
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了“特殊”一年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活动反思:
这次数学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实践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地说要与数字朋友做游戏,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住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字,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进行着有趣的游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开了一个展览会,孩子们更是乐开了天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激发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数学《有趣的数字》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日历挂历台历等来让幼儿认识日期,查阅日期.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纲要》精神:幼儿的教育内容必须生活化、游戏化、社会化。“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创设出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应该让学生懂得:生活就是数学学习的课堂,数学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
2、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有趣的测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难点:
(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准备:
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熊、小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你们看,小动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学校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馆呢?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方法准确吗?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
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
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6、师:郑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两种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
请幼儿示范测量方法,及时纠正不对的测量步骤。
7、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三、教师小结
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能被当做测量工具呢,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待会请你选一样你喜欢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桌子、黑板,还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基于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的理解上进行学习的,同时需要学生对体积、容积概念的明确理解。所以在进行教学前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让学生提前预习,即自主看书去理解教材中所展示的测量方法,在新课学习中我们将重点放在操作验证以及探究测量原理上面,这是因为考虑到课堂上让学生们讨论出测量方法的不实际性做出的决定。
在导入部分通过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引出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问题,激发学生们的探究热情,然后分组进行操作验证,让学生经历操作感受测量方法的原理,即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同时在学生们理解了算法之后提出类似的问题:如何计算1粒黄豆的体积,如何计算1粒玉米和花生豆的体积等,让孩子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特别是在最后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求孩子们通过画图来解释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加深对测量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提升孩子们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想象力。
总体的探究和问题的解决还算不错,但在最后问题的拓展中学生虽然有了思路,但是语言的表述不够简洁明确,不能清楚反映出所要表达的意思;另外想象期望是美好的,但实际操作中的数形结合特别是图形的绘制还是需要练习巩固,立体图形的绘制不是很规范,虽然是草图仅供说明问题,但基本的立体框架要正确,还是需要不断的引导和示范,规范画图,树立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意识。感觉自己有些急于求成吧,算是完成本节学习任务后给孩子们的提高训练吧。
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排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序数的方向性,初步使用序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森林里有很多小动物,想开心的玩,看,它们玩的可开心了,这时候突然“咚”的一声。天气暗了下来,小动物们很是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候黑暗里传来了声音,听:小动物们,你们好,你们需要齐心协力完成闯关任务才能赶走黑暗,继续游戏,一共有三关,努力吧,于是小动物就开始闯关了。
二、 左右序数。
教师:小朋友看,这是第几关?(第一关)看,小动物代表队已经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第一关的闯关场地,我们先来看看小动物代表队有几只小动物?(5只)一起数一数。接下来该完成闯关任务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我们来听一听:本关有三个任务需要完成,我们先来听听任务一是什么:从左向右第5个小动物是谁?再来听一听任务二:从右向左第5个小动物是谁?任务三:某某在什么位置?我们完成任务了吗?听:恭喜闯过第一关。
三、 上下序数。
教师:该第几关了?(第二关)小动物进入了第二关的闯关场地,这次的队形和刚才的一样吗?(不一样)这次排着纵队来了,我们听一听这关的任务,听:本关有三个任务,我们来听一听第一个任务:从上往下谁是第四?任务二:从下往上某某排第几?任务三?某某在什么位置?听:恭喜闯过第二关。
四、 空间序数。
教师:小朋友真棒已经帮助他们闯过了前两关,接下来该进入第几关了?(第三关)听一听第三关的闯关任务:欢迎进入第三关,在您面前的就是一座漂亮的房子,请根据我的要求找到相应的房间,任务一:某某住在第二层第一间,请进入你的房间。任务二:某某住在第一层第5间,请住进房间。任务三:小花住在那个房间?听:恭喜闯过第三关。闯关成功。
五、操作活动。
小朋友太棒了,为小动物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你们看,黑暗赶走了么?黑暗赶走了,他们又再快乐的游戏了。小动物们非常感谢中一班的小朋友,于是给你们每个小朋友都带了两个礼物,想要么?我们看看是什么礼物,( )为了让你们的礼物也有一个家,老师给每小朋友准备了一座城堡,看,现在就请小朋友把礼物送进城堡里,首先我们先把 送进去,送到第二层第五间,第二个礼物小朋友可以把它送到你喜欢的房间里,谁能告诉老师你送到了那个房间?举手回答,四个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说一下一下自己把礼物送到了那个房间。
活动反思:
我本来想达到这样的目标,让孩子主动发现ABAB和ABBABB的排序规律,于是我依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以“小动物召开运动会”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运动会布置的会场和动物排队进场的规律,让孩子去发现其中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时,发现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这可能利用课件与情境的设置和层层递进的环节有关系,而且孩子们也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但在让孩子操作这个环节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孩子操作”的环节,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要根据项链上的规律继续往下穿。
2、老师提供的材料过于单一,都是穿的,可以是贴的等。
我想这节课的教案是比较完整的,在材料上在加以调整,活动效果一定会更好。
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数学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数概念(数的形成、数数、认数字、比较数的大小和数序等)。
2.训练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几何图形片10张、红黄蓝三色的几何图形板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上有红黑绿三种颜色写的1"10的数字各一个)、数字牌每人一块。
活动过程:
师生进入数学宫
游戏一:做的对有快(复习10以内数的形成、数数)
1.目测几何图形的个数做动作
2.添上或去掉1后做动作。如:看到8快图形就做9或7的动作。
游戏二:踏得对又快(复习10以内的数字、比大小)
在地上任意放置图形,幼儿按要求找到图形数字,用脚踏上去。老师可提各种各样的要求,如:踩三角形上红颜色数字;踩比3大、比7小的黑颜色的数字。
游戏三:排得对又快(复习10以内的数的排列和分类)
1.按图形的形状不同将数字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按图形的颜色不同将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游戏四:比得对又快(复习10以内数的大小、数序)
1.每一幼儿胸前挂一数字牌,在乐曲声中找一位好朋友,找到朋友后两位幼儿比较数字的大小:数字大的幼儿站着做动作,数字小的幼儿蹲下做动作,数字一样大的幼儿相互拥抱做好朋友。
2.要求幼儿迅速胸前数字大小依次从大到小排队,做动作走出数学宫。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节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复习课。其重点放在: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2.提高灵敏性,养成良好的游戏秩序。《纲要》中所说:“幼儿园数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的发展和提高。”如果单一学习数学,孩子们会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在活动中设计了《数学宫》这个游戏,将加减法应用于数学宫的闯关中,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增强孩子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整个活动以去《数学宫》的情境贯穿,分成了三个环节:停车,闯关,找礼物。在设计游戏环节的时候,每个环节的要求都不同,注意到了教学内容之间的递进,使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每个一环节也都注意到了以幼儿为主体,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自己运算、检查,在与同伴的不断碰撞中,计算能力得到了提高。特别是闯关活动中的第二关:投掷,孩子们能个个参与,自己分组检查投掷结果的对错,使孩子们树立了自我检查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第三关:看谁报得多。活动中运用了抢答的形式,而且提出了说过了不能再说的要求,孩子们又要听好同伴报的算式,还要自己想好抢答的算式,注意力非常集中,在一个数的算式报完后,能主动提出换一个数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游戏中我还把孩子们分成了男队和女队,回答对的孩子手上贴上五角星,游戏结束后检查男队和女队的五角星数量,充分体现了游戏的结果。
不过在活动中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活动的开始,孩子们开着汽车进活动室,让幼儿按挂在胸口的算式的得数,找停车位停车,我把停车位的数字放在和幼儿视线平行,本来以为这样更适合幼儿,没想到孩子们都着急得停车,把数字都挡住了,而且每个停车位中间间隔不多,孩子们便显得有些挤了。
接下来的闯关游戏中,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比较突出,由于要求每个孩子都参与游戏,能力强的幼儿都能跟着老师的思路,听清每一关的要求进行游戏,而有些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显得无所事事,只是注意到游戏的过程,没有按要求完成任务。
最后一个环节“找礼物”时,孩子们看到礼物都很兴奋,都着急想去找礼物,好多幼儿就没有听清要求,没有去找得数一样的算式,而是去找一样的算式,这样就找不到礼物,游戏秩序有点混乱。
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跳数字比赛》含反思
活动目的:
1.复习有关字词;
2.巩固对10以内数的认识;
3.增强幼儿竞争意识。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在户外地面上画好游戏图形;每个格子里放一张数卡(背面写有字或词)
活动玩法:
将幼儿分成两组,游戏开始时,每组各出一名幼儿跳进"①"格中,并捡起数"1"读出数卡背面的字(词),读对的就将数卡拿在手里,按数字顺序2、3、4……10逐格跳,读错的就停止游戏,再换同组其他小朋友。比赛结束时,哪组小朋友手里的卡片多,哪组就是胜利者。
活动反思:
这次数学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实践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地说要与数字朋友做游戏,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住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字,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进行着有趣的游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开了一个展览会,孩子们更是乐开了天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激发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反思《量身高》
活动目标:
1,探索测量的工具及方法、能以自然物为单位记录测量结果。
2,能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有过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
2,纸盒、垫子、棍子、长条积木、绳子等,幼儿记录单、笔。
活动重点、难点:
掌握自然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培养孩子们多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中班小朋友在玩医院游戏的时候,遇到一个困难,他们想学医生的样子给小朋友量身高,可是他们不会用尺子,又找不到其他的材料来量,你们能不能帮助他们想一想,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量身高呢?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于测量的自然物体。幼儿每说出一种材料,教师就追问幼儿该材料的使用方法。如:“箱子怎么量身高呢?你打算怎么做?只要把箱子摞起来就能知道小朋友的身高吗?”“积木怎么量身高?你认为积木竖着放会怎样?怎样放不倒,又可以量出身高?”
二,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幼儿分组探索测量的方法。
1, 师:你认为哪种材料合适,你就去试一试。如果材料很少,但想用它的人却很多那该怎么办?(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分工合作使用同一种材料。)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测量的方法。
三,讨论解决测量中遇到的困难,进一步明确测量的方法。
1, 教师鼓励幼儿说出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
2,幼儿相互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
3,教师展示一组幼儿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存在的问题。
4,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明确测量身高的具体方法。
四,幼儿再次探索并记录测量结果。
1, 师:等会小朋友再去量,想一想怎样量身高才准确。这次量过身高之后,不仅要把你用了什么材料,是用什么方法量的记录下来,还要把你有多高用数字和标记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教师个别引导。
五,展示幼儿记录,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 引导幼儿从记录上发现同伴使用了哪些材……
2, 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测量的方法。
3, 教师提出幼儿在测量中或记录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活动后思考。
活动延伸:
1,针对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带他们进一步探索。
2,认识更多的测量工具。
活动反思:
1,孩子们在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中结束了本次活动,加深了孩子们对物体量的认识及对不同量测量工具的了解,虽然参与性很高,但对与我们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本次活动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在记录活动环节。!来自快思老师教案.!因为平时的教学活动在这方面我没有细心指导,忽略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孩子们记录起来很困难。
2、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7、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有趣的钟表》
【设计意图】:
大班下学期的孩子面临上小学,认识记录时间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通过与部分幼儿家长和小学老师的交谈了解到:很多幼儿进入小学后,遇到很多困难,其中就包括认识钟表这一环节,由于不认识钟表而耽误了上课时间。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特意设计了《有趣的钟表》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
1、通过猜谜语引出《有趣的钟表》、知道钟表上时针、分针的名称以及运转规律,从而使幼儿学会看整点、半点。
2、引导幼儿拨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作息时间。
3、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录音磁带
2、数字头饰、动物头饰
3、大钟表一个、幼儿每人一个可拨动的小动物钟表模型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钟表:
1、幼儿听音乐做拍手游戏进入活动室。
2、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活动,使幼儿了解钟表的名称,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谜面:“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钟表)
3、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时针、分针以及他们之间的不同,认识钟面上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钟表,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 3 6 9)
二、认识整点:
1、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分针都指到“12”上,然后将分针转一圈,又回到了“12”上。让幼儿注意这时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了一个大格,指到数字“1”上),提问幼儿是几点,这样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12“上,时针指到数字几上就是几点整。
2、出示小动物时钟模型,让幼儿自己拨出下列作息时间,并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
早上7:00起床;中午12:00吃饭;晚上8:00睡觉。
三、放歌曲《小时钟》:
教育幼儿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四、认识半点:
1、放课件,让幼儿再次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和分针都指到数字“12”上,然后将分针转半圈,指到数字“6”上,让幼儿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间)。提问幼儿是几点?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6”上,时针指到两个数的中间,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2、出示小动物钟模型,让幼儿拨出作息时间:
上午8:30上课;下午3:30做游戏;下午5:30放学
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重点说明钟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表的用途)
2、教师归纳:钟表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表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表,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表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表的用处可大啦。
六、表演游戏:(结束)
小朋友戴头饰围成一圈,师说:“小钟表呀表盘圆,12个数字围一圈,分针长来时针短,分针带着时针转。小朋友们仔细看,现在时间是几点:8:00;2:00;9:30;11:30游戏反复进行,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做小主人,让幼儿有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幼儿展示自我的愿望,让幼儿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多样的活动形式,彻底打破了以往单一技能的训练,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和协作精神的培养。课件背景音乐的播放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乐曲中钟表形象。
8、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数字1-5》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园小班幼儿多居于乡下,个别幼儿不会数数、不会按顺序读数、有些幼儿喜欢读数可是老把数字的顺序搞混淆。孩子们的年龄偏小,农民一年四季只有冬季有时间,针对乡下的种种局限因素,为了使幼儿能够很好的掌握科学领域的数学部分,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幼儿体会与同伴游戏时候的欢乐,喜欢做游戏。
2、认知目标:会认读数字宝宝1-5。
3、能力目标: 能大声地读出数字1-5中的某一个简单的知道数字宝宝的笔画。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能认读出数字1-5。
教学难点:幼儿能够大胆的读出数字1-5之间的任何一个。
活动准备:
数字宝宝卡片1-5各一张、数字宝宝的纸手套若干、数字挂图、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手指游戏,引导幼儿认识手,并且知道小手的手指数量。
二、基础部分
我们有两只小手,每只小手上有5根手指头。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数一数。!.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教师导幼引儿伸出自己的手,和老师一起数一数。)数完手指以后,出示数字卡片。请小朋友来认一认这是数字几。鸭妈妈生了5个鸭蛋,最近要孵出鸭宝宝了 。请你看一看它孵出了几只。按照这样的程序从一到五鸭妈妈孵出了五只鸭宝宝。把相应的数字1-5贴在鸭宝宝的下面。教师把数字挂图以及相应的有数量的图片出示在黑板上,带领幼儿说儿歌,识记数字1-5.儿歌:1像粉笔会写字、2像小鸭水里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钩子能买菜。(教师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幼儿可以很上口,便于记忆)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请幼儿将纸手套戴在手上,找出和自己手套上相同数字的伙伴,并且唱出找朋友的儿歌。然后带领幼儿说儿歌。整理教具下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选课的内容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一点点的偏难。只是简单的认识数字1就可以了!这节课的内容其实可以作为主题教学,可以在一到二星期上完本节内容。大部分的孩子对于数字1-3记忆的比较清楚,到数字4、5的时候就有点难了,有些孩子记不清楚顺序,这就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老师需要下去在更深层次的研究本节课如何让孩子能尽快的认读出数字1-5.上课期间,有一部分的孩子注意力不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环节与环节之间的紧密程度,以及孩子在课堂上的反映情况。都是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本人自己觉得这节课的效果不是很好,有一些常识和自己的目标完成的不是很理想。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接受能力,以及孩子的喜欢的教学方法都是这节课的弊端。以后上公开课,需要先了解清楚孩子们更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以及孩子们对课程的方式方法喜欢的程度来设计主题教育。这节课整体还可以,没有考虑到用更好的更直观的方式方法来教育孩子,可以试图用一下PPT做一个课件,再加上直观教具我想这节课或许会比第一次上的更成功。让小班的孩子知道简单的笔画应该是中班的课程了,此观点不提倡。
9、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单、双数》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游戏场地。
(1)彤彤电影院的大牌子
(2)四排小椅子
2、材料:
(1)数字卡1——10(大的两份,小的两份);单数、双数字卡一份。奖励牌若干。
(2)分别1——10只不同的小动物。
(3)座位排号: 1排1~10号、2排1~10号、3排1~10号(排是红色,号是蓝色。)
(4)大电影票、小电影票上面印着几排几号,号数同座位排号一样。
(5)雪花片若干。
(6)音乐《找朋友》,《晶码战士》视频。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找朋友 让幼儿边唱歌边找好朋友。(教师强调一个人只好找一个好朋友)
二、认识单数、双数(出示黑板如图)
1、黑板上有什么?每一行有几只小动物,谁会用数字 来表示(请幼儿放上相应的数字)。
2、小动物要出去散步了,我们让每行的小动物两个两个 手拉手,排好队,(教师示范两、两排列1~5,幼儿操作6~10)
3、看看哪些数两个两个配对后有一个是单的,哪些数两个两个配对后没有单的?两两配对后,有一个单的就叫单数,两两配对后,没有单的就叫双数。
三、幼儿操作
1、摆雪花片:教师出题如:请你摆出5。(幼儿就摆出5块雪花片),请给这5块雪花片两个两个手拉手排队。排好之后,看一看,它们排出来的队伍是怎样的,这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同上方法出示数字8。
四、巩固单双数――游戏“抱双,躲单” 游戏规则:幼儿根据教师念或举单数双数,如果教师念的是单数就把头埋在膝盖上,如果教师念的是双数,就用双手抱住手臂。
五、介绍电影票的作用。
1、师:看电影要买什么?“电影票”幼儿回答。
(教师出示大电影票。)
2、出示小电影票。
师:贝贝电影院的电影票上有什么?(个别幼儿说:2排6号。这时,还有很多小朋友不认识排和号的汉字,教师强调的指读。)
3、师:这2排6号有什么用?(有幼儿答:好找座位。)
4、师:你发现了什么?(排是红色的,号是蓝色的。这为不识字的幼儿降低了难度。)
5、教师小结:对了,我们看电影院的时候要按小电影票上的号码对号入座。
六、看电影《晶码战士》。
1、教师发电影票并交代要求:
小朋友们拿好电影票,并仔细看一看你的电影票号是单数还是双数,单数的去单数座位,双数的去双数座位,如果做错了位置,检票员会把你请出电影院的,你就不能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电影了,另外每个幼儿两张电影票邀请一位喜欢的客人并给客人找到座位,再找自己座位。<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教师引导幼儿请客人看电影时你应该说什么?表情怎么样?
2、幼儿实践。
幼儿都坐下后教师便为幼儿播放《晶码战士》的动画片。
活动反思:
今天给孩子上的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单、双数》,活动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小动物磁铁的两两排队,让幼儿感知单、双数的主要特征。难点是自己操作对比,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老师先演示,幼儿发现规律,教师总结,幼儿再操作加深感知的方法。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在感知操作环节中,通过动手动脑,幼儿能自己总结归纳出1~10的单双数.培养了幼儿不断探究知识的 欲望.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中感知数学,在操作中理解数学,在游戏中增加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整堂课下来,课堂氛围很好,很活跃,幼儿也很投入,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这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也还不错。 没有十全十美的课堂,有好的留下自然会有不足的存在。有不足,才会让我更努力的做。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10、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用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体验测量在生活的应用。
2、在探索比较中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及判断能力。
4、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等长的量具一一排列摆放进行测量的经验。
2、长短不一的学具如:尺子、绳子、小棒、积塑 、纸条等;笔、测量记录表等
3、布置白雪公主的家的活动场景:小床若干、桌子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参观《白雪公主》故事场景,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幼儿测量兴趣。
引入:春天到了,白雪公主想把小矮人的家打扮一新,但是她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二、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地砖,探索正确测量的方法。
1、引导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家里铺上地砖,!出自:快思老.师!怎样清楚的告诉瓷砖厂的工人地砖的大小?
2、幼儿尝试用相同的工具测量。
3、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的结果,探讨发现测量的正确方法。
讨论:选择相同的工具测量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用笔(拇指)画个记号,首尾相连。
三、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床,探索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小床做新的床套,怎么知道床套的宽度和长度?
2、教师介绍测量记录表。
3、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测量。
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4、引导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并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积累测量经验。
讨论:量相同的位置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
四、活动延伸:引导选择自己感兴趣的2-3种测量工具给周围生活中的物品测量,积累测量经验。
教学反思
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对于这一活动我进行了反思:1 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11、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对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体验对折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对称的大树、对称的房子1张、对称的三角图片1张、不对称的房子、不对称的三角形、不对称的茶壶各一张;找对称的操作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一位可恶的巫婆,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就出公主,可都没能闯关这些关卡,小朋友们你们愿意闯过难关吗?
二、引入对称的概念
师:“小朋友们在闯关之前,老师这有一些有关这个王国的秘密,让老师帮助一下你们吧”。!.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让幼儿观察对称图形,并探索发现其中相同的地方,对对称图形有一些了解)
三、闯关游戏加深对对称的了解
1.第一道关卡,开锁,找对称的图形
2.第二道关卡,看蝴蝶,找对称的图形
3.第三道关卡,看脸谱,找对称的图形
4.第四道关卡,归类,找出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
5.第五道关卡,让幼儿画出对称的方格图形
四、联系实际
让幼发现生活中,教师中的对称图形,并分享分享一下自己对对称图形的理解。
五、动手操作
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张拥有一半图形的操作卡(图形各不相同),使幼儿在一堆图片中找出图形、颜色都相对应的对称图案贴在操作纸上。
活动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对称”是第二课时活动,孩子们已在前一课的“京剧脸谱”中感知了对称,因此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功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对称和对称轴的概念,会判断对称图形,同时也在此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活动一开始,我以仍以“京剧脸谱”导入,让幼儿细细观察,发现其中的秘密。孩子们有说“脸谱上有颜色,有说有图案的,有说一模一样的”然后老师抓住一模一样的回答告知幼儿脸谱上的秘密就是左右两边图案、形状、颜色、大小都一样的,但方向相反的,它们是堆成的。
第二环节提供各种对称的和不对称的图形,供幼儿动手操作继续感知和理解。第一部分是看看、动动这些图形对称吗?(教师提供的是对称的图形)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感知他的对称性,通过眼睛观看,用手折一折,然后把个别幼儿对折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共同试验这个方法,来验证自己刚才拿到的图形究竟是否对称的。在感知对称图形大小、形状、颜色都一样,且能对折,这一折痕就是对称轴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部分,继续动手操作感知这些图案是对称的吗?并分类送到指定的篮筐中,这一环节,出错的幼儿就有点多,容易搞混,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感知,于是在幼儿操作好后,进行集体验证,一一把图案通过上述的观察、对折进行分析和判断,让幼儿知道了正方形、房子、树叶是对称的,剪刀、蝴蝶是对称的。
第三环节让幼儿使用幼儿课件“对称王国”这一页的操作,活动中我设置了小朋友感兴趣的故事情境——解救被囚禁的“对称王国的小公主”。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强烈地激发了小朋友的兴趣。借助小朋友急于闯关救小公主的迫切心情,由易到难地展开对称教学活动。在闯关的过程中,设置了比一比、猜一猜、试一试、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等环节,让小朋友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玩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1.比一比。
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虽随处可见,可是孩子们关于对称的概念却并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直接采用以对称剪纸的方式帮助小朋友了解科学的对称概念,让孩子们通过比一比,清楚明白地看到只有完全重合的图形才是对称的图形。这为接下来小朋友的探索和操作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猜一猜。
这一环节是帮蝴蝶找出对称的翅膀,“猜”不是目的,主要是主动积极地去“找”。通过小朋友的猜测和课件动态的演示。孩子们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寻找着每边翅膀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3.试一试。
在引导小朋友自由探索画对称轴的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小朋友先观察图形能不能重合,怎样重合?还有没有别的重合方法?让孩子们有一个思考内化的思维过程,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让小朋友在活动中感悟,活动中体验,帮助小朋友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4.画一画。
画出同一物体上的不同对称轴应该是本活动最难的部分。我觉得这虽不是本活动的基本目标,但是可以让小朋友尝试一下。一来大班的小朋友喜爱有点难度的挑战。二是根据新纲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的精神,因此活动中我们需要并可以提供足够多的探索机会,以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果不出所料,小朋友的探索结果令我惊喜:长方形的对称轴大多数小朋友画了二条,正方形的对称轴小朋友画了四条,好些孩子给圆的对称轴画了许多条……
5.做一做。
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环节中, 孩子们两两合作,比赛哪组做出的对称动作多。这既能让孩子们好动的身体得到片刻轻松,增强趣味性,同时又能激发孩子们的独创意识和合作精神,巩固对“对称”的理解。这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环节,虽是动的一刻,但孩子们配合默契、因而非常开心。
反思本活动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课件制作技术自身不足,经常需要借助年轻教师的帮助,自己还需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2.准备过程还可以更充分一些。如:可以多准备一些操作纸,让孩子们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虽然这一节课已经过去了,但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对称的图案还有很多,生活中蕴含了很多与数学有关的联系,需要我们带着孩子继续发现、寻找,梳理孩子的已有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动手动脑,掌握系统的知识。
1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生活中的数字》含反思
教学意图: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都会被打乱或带来很多不便。因此开展了本次教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以孩子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字为内容,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并且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激发了孩子对数字的兴趣,陪养孩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1、理解所学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巩固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2、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积极与同伴交流。
3、通过做一做、玩一玩,体验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各种有数字的包装盒若干;
2、电话机一部、照片数张;
3、实物展示台、投影仪;
4、腊光纸若干。
教学过程:
1、以数字儿歌引出课题。
提问:你从儿歌里听到了哪些数字?
2、找一找包装盒上的数字。(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1)幼儿互相交流。
(2)集体交流。
幼儿积极阐述自己发现的数字,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数字的含义。
3、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字。
教师利用实物、照片帮助幼儿拓展认识。
4、游戏:打电话。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环环紧扣,目标明确,幼儿也比较感兴趣。整体来说本次活动完成 的还是不错的。数字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而且孩子们每天都会和数字打交道,数字已成为 了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孩子几乎都没有注意到数字的存在。活动唤起了孩子们对于数字与生活之间紧密联系的认识。 让幼儿感受数字的趣味性, 对数字产生兴趣。鼓励幼儿从物品中找出数字,并尝试说出数字的含义。引导孩子说说我们的生活中的数字及作用,并一起观看一些有数字的图片。最后以有趣的游戏结束本次活动。
不足之处:
1、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够,老师应利用家长资源在与孩子收集材料时,有意识地启发孩子关注生活中的数字,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2、如果在最后一个环节前面再重点讲解一下几个特 殊数字,那效果应该会更好吧。
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相信孩子,多给孩子一些亲身实践活动的机会。
1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数字》含反思
设计意图:
孩子们进入大班下学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让他们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将我们的学习内容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10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同前)和数字卡(12、30、31、28、365)人手1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览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高兴吗?那我们先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学号、年龄、时间等) 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小朋友瞧,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字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咦,这些数字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
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听故事很认真.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卡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个日娃娃呀?它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快思.教案网出处!大月房有哪几个月?小月房有哪几个月?大月有几日?小月有几日?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
三、学习查日期
1)现在老师指日期,请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日? 老师说日期,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师:那今天是几月几日?你们怎么知道的?
教师总结:对了,象日历、挂历、台历等可以查看日期。
2)前几天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些挂历、台历,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展览会,看看找找说说日期(如:生日、节日等),并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听。
活动反思:
这次数学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实践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地说要与数字朋友做游戏,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住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字,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进行着有趣的游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开了一个展览会,孩子们更是乐开了天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激发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数学《有趣的数字》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日历挂历台历等来让幼儿认识日期,查阅日期.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纲要》精神:幼儿的教育内容必须生活化、游戏化、社会化。“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创设出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应该让学生懂得:生活就是数学学习的课堂,数学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中。
14、大班数学教案《生活中有趣的数字》含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字是无处不在的,它们的存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为了使幼儿体会数字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本次活动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幼儿的学习活动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数学王国的兴趣,感受数字与生活的奇妙联系,引导他们去寻找数字、发现数字、感受数字、运用数字。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字的无穷魅力,从而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活动目标:
1、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引导幼儿观察、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2、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和物品的照片存放于数码相机中。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生活中运用数字的实物照片,初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1、教师出示照片,引导幼儿观察照片中的数字。找一找: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如:电话机,汽车牌照,电视遥控器,钟等)
2、重新出示照片,猜一猜:了解数字的用途。
师: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呢?[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如:电话机上的数字是拨电话号码用的;电视遥控器上的数字是按频道用的;钟上的数字是用来表示时间的。
二、幼儿回忆生活中的数字,并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及用途。
鼓励幼儿积极提问,老师和幼儿一起解答疑问并出示相关的图片。
三、寻找自己身边的数字,切身感受数字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1、寻找自己身边的数字。
师: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有数字?它们都有什么用?(如:衣服,鞋子,风扇,空调,温度计等)
2、发现不同物体上的数字有不同作用。
师:我们身上有数字吗?(数字和大小有关;如鞋子上的数字,衣服上的数字,风扇上的数字,温度计上的数字等)
活动延伸:
体验数字与自身的关系。
1、请幼儿在白纸上画一样物品,然后在物品旁边用数字表示用法、数量等。
2、引导幼儿自由结伴,互相猜测、交流“说明书”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活动反思:
幼儿对数己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提高了对数字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数学王国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认识数学,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15、大班数学《数字猜猜乐》教案反思
课程名称:数学《数字猜猜乐》
课程分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数学认知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魔术是发生于幼儿身边的、为幼儿所喜爱和好奇的行为。本次活动将数学问题融入魔术情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猜数游戏的环节,引导幼儿利用观察、比较、操作、验证等方法,来发现、分析和解决表格中的数字问题,本环节注重幼儿用语言表达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为幼儿提供充分体验表达发现、交流、分享的愉快的机会。在分组自由游戏和竞技的环节中幼儿可感知、体验到“排除法”的应用,同时体验到合作及团队协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一个趣味的数学活动中,幼儿享受到的是自由探究、表达的快乐,获得的是包括科学发展、语言发展、社会发展在内的多方面提高。
课程目标:
1、通过观察,运用排除的方法进行猜数字游戏。
2、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3、感受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乐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课程准备:
1、教师: PPT 、电子白板课件、数卡(1-15一套)
2、幼儿:数卡(1-7每组一套)、1-7数字表(每组一张)、桌面标记每桌各一
课程过程:
一、观看小魔术,引起幼儿对猜数字游戏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猜数字的小魔术,想不想看?
(请一位小朋友合作完成魔术)
二、出示数卡和1-7数字表,师幼进行猜数字游戏以及猜测方法的探究。
师:我还有一个更有趣的猜数字游戏,想不想玩?
1、一位小朋友抽取一张数卡,教师通过数字表进行猜数。
2、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猜数游戏。(2次)
(1)一位幼儿抽取数卡,其他幼儿和教师一起猜。
(2)请有答案的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答案。
(3)抽数卡幼儿出示数卡进行验证。
(4)请正确答案的小朋友分享猜测方法,同时教师在白板上做标记,协助幼儿讲解。
三、分组活动,尝试运用学习的方法进行猜数字游戏,最后教师总结排除法。
1.介绍游戏规则
(1)四人一组,一个人抽卡片,三个人猜。
(2)抽数卡的小朋友站在带标记的一边,猜数字的三位小朋友站在桌子对面。
(3)轮流抽卡片。
(4)每个人都抽一次之后立刻回到座位上。
2.幼儿分组进行猜数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游戏结束后,再次请一名猜数正确的幼儿分享自己的猜数方法。
教师总结:刚才小朋友用的猜数字的方法就叫做排除法,大家一步一步把不符合条件的数字一一排除掉,就能找到正确的数字。
四、增加数字行数,根据数字表的标记用排除法找出相应的数字。(数字表1-12)
五、幼儿分两队进行竞赛游戏,巩固排除法的运用。(前3轮1-12数字表,后2轮1-15数字表)
1、教师抽取数字顺序由易到难。
1-12抽取数字(3、2、9),1-15抽取数字(14、11)
2、规则:
1)一共进行5轮比赛,得星最多的一队为冠军。
2)红蓝两队轮流抢答,最先举手的先答,回答正确得一颗星,如回答错误,则换另一队回答。
六、活动延伸
把材料投放到益智区域里,幼儿继续练习。
师:我宣布,本次猜数字比赛获得冠军的是**队!不过**队小朋友也不要气馁,课后老师把这些数字卡片投放到班级的区域里,区域游戏的时候你们再去比一比,好不好。
课程反思:
魔术充满神秘感,是幼儿特别感兴趣的表演,此次教学活动在第一个环节中运用小魔术来引出教学内容,孩子们兴趣非常高涨,后面的环节通过层层递进的活动设置,逐步增加游戏难度,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探究,通过充分表达、交流与分享,对核心概念“排除法”掌握经过了感知、熟悉及熟练应用的过程。最后一个环节富有挑战性,孩子们积极参与,结束后仍意犹未尽。
但是竞技游戏有胜负之分,对胜利者的适度表扬和失利队伍的有效激励,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胜负”,是应该进一步预设和完善的。
1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捉迷藏》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找到记忆小动物位置的方法。
2.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3.乐于参与观察和记忆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记忆,找到小动物的位置。
难点: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课件、操作卡片若干、展示板。
2.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拼图、对对碰等记忆游戏,且能够区分自身的左右。
活动过程
1.通过观看视频,引出捉迷藏的游戏话题。
(1)欣赏视频,设疑: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游戏?你做过这个游戏吗?
(2)有9只小动物朋友,想和我们一起做捉迷藏游戏,设疑:谁想来试一试?
2.通过出示小动物图片,感知不同的空间方位。
(1)出示一只小动物图片,设疑:它是谁?它藏在什么位置?幼儿自由表述。
(2)出示四只小动物图片,设疑:它们分别是谁?狮子的左边藏着谁?狮子的右边藏着谁?老虎藏在什么位置?猪藏在什么位置?幼儿自由表述。
(3)出示其他的小动物图片,设疑:你知道它是谁吗?狗藏在袋鼠的什么位置?兔子藏在河马的什么位置?犀牛藏在猪的什么位置?绵羊藏在猪的什么位置?。
3.通过捉迷藏游戏,找到记忆动物位置的方法。
第一次游戏:根据颜色找出所藏的动物
(1)一只动物藏起来,设疑:谁藏起来了?为什么是河马?河马是什么颜色?
(2)出示图片,幼儿自由猜想所藏动物及其所藏的颜色。设疑:又有谁藏起来了?为什么你能猜到是它呢?
(3)出示图片,设疑:还有谁藏起来了?它可能藏在哪里呢?
(4)师幼小结:绿色的河马藏在绿叶里,橙色的老虎、袋鼠和绵羊藏在柿子堆里,棕色的狮子和狗藏在咖啡汁里。
第二次游戏:根据眼睛特征找出所藏的动物
(1)出示黑夜中的小动物,设疑:天黑了,小动物们都玩累了,该睡觉了,可是它们的小眼睛都睁着。原来小动物们都不想睡觉,你能在黑夜里找到他们,并请他们回家睡觉吗?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袋鼠的上边是谁?兔子的左边是谁?犀牛的右边是谁?老虎的下面是谁?
(3)师幼小结:原来不同的小动物,它的眼睛是不同的,我们要懂得爱护自己的眼睛。
4.通过幼儿实际操作,增强观察力和记忆力。
(1)出示幼儿操作卡片,设疑:谁藏起来了?你能找到它吗?如果可以,请准确地找到他们的位置。
(2)展示操作卡片,师幼交流、评价。
活动总结
1.把捉迷藏的游戏和数学里的“左”、“右”方位有机结合,小动物们轮流躲藏着,又变换着各种不同的姿态,幼儿立刻喜欢上了这些可爱的动物,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之后的活动中,我可以选取更多地小动物,如12只动物朋友,再和幼儿一起做捉迷藏的游戏,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2.层层递进的游戏环节,把幼儿的积极性自主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幼儿能观察、记忆小动物的位置,发现画面中的不同之处,并清楚地表达。而且,每次游戏,他们猜对了都很兴奋。由易到难的游戏,帮助幼儿感知不同的空间方位,在区分自身左右的原有经验基础上,能够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7、大班数学活动《好玩的数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8以内数字的认识,感知6以内的数量关系。
2.掌握数字的排列规律(大小排列、单数双数排列等)
3.积极、愉快参与寻找、辨认数字与感知数量的游戏。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好玩的数字"
2.幼儿每人一套1~6数字卡片、每组一套6以内数字卡片
3.三块数字贴板
4.幼儿操作卡片
活动过程:
一、找数字
1、 数字宝宝藏在了小朋友的房间里,请小朋友找出数字并说出它藏在哪里?(引导小朋友逐一找出藏在房间里的数字。)
2、 引导幼儿逐一找出躲在火车上的数字。
二、数字朋友和图形做游戏
1.出示图形及数字图,请小朋友找出在长方形里的数字并把找到的数字在桌上排出相应数卡。
2、以同样的方式找出在三角形里和在长方形又在三角形的数字。
三、数字排排队
1、请小朋友观察出示的数字方格图,找出缺掉的数字?
2、分别说说每条队伍里的数字是按照什么办法来排队的。
四、小组竞赛填数字以竞赛的方式请小朋友在答题板上贴出相应的数字。
五、扮演数字宝宝排队
1、请你们把数字卡片挂在胸前,看看自己拿的是数字几。
2、根据出示的数列顺序图,请小朋友按顺序分组排队。
3、检查小朋友站立顺序与出示的数列顺序图是否一致。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18、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有趣的数字》
设计意图:
孩子们进入大班下学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让他们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将我们的学习内容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10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同前)和数字卡(12、30、31、28、365)人手1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览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高兴吗?那我们先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学号、年龄、时间等)
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小朋友瞧,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字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咦,这些数字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
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听故事很认真.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卡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个日娃娃呀?它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有哪几个月?小月房有哪几个月?大月有几日?小月有几日?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
三、学习查日期
1)现在老师指日期,请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日?
老师说日期,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师:那今天是几月几日?你们怎么知道的?
教师总结:对了,象日历、挂历、台历等可以查看日期。
2)前几天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些挂历、台历,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展览会,看看找找说说日期(如:生日、节日等),并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听。
活动反思:
这次数学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实践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地说要与数字朋友做游戏,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住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字,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进行着有趣的游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开了一个展览会,孩子们更是乐开了天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激发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数学《有趣的数字》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日历挂历台历等来让幼儿认识日期,查阅日期.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纲要》精神:幼儿的教育内容必须生活化、游戏化、社会化。“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创设出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应该让学生懂得:生活就是数学学习的课堂,数学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中。
19、幼儿园大班数学《数字排队真有趣》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在科学领域《指南》指出5-6岁的幼儿能发现和体会到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体比较整齐美观,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对于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来讲,大班幼儿基本建构了初步的数概念,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关于“数字的简单排列”的活动。在生活经验方面,数字相同但是顺序不同所代表含义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除数字的加减以外,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索数字排列组合,会给幼儿不一样的数字体验,拓宽幼儿的思维,也为小学阶段的系统学习埋下伏笔,对数的排列组合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目标
1.知道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对生活的影响不同。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3个不同数字的排列。
3.丰富对于数字的认知,感受进行数字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进行3个不同数字的排列组合。
难点:尝试了解与运用排列数字避免重复的的方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数字卡片1、2、3、4各17张,33张白色纸、17只笔、火车图片
经验准备
1.认知经验:能够对10以内的数字按大小顺序排列,知道数字可以改变顺序排列。
2.生活经验:坐过或者看过火车,知道火车有火车头和车厢。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2分钟):讲故事,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数字排列的兴趣。
1.师:“小熊放假了,他坐火车回家过年,结果到了家门口却忘记门锁密码了,他只知道有两个数字1和2,可是不知道怎么开了,你们能帮助他吗?”
2.请幼儿思考小熊家密码是多少、有哪些可能,并回答。(揭示密码21/12)
(二)开始部分:(23分钟)
1.引出3个数字的排列组合。(6分钟)
(1)师:“小熊家的门锁密码太简单了,小熊想换3个数字的密码,分别是1、2、4。(将数字卡片放黑板上) ”
——请幼儿帮助小熊设计门锁密码。
(2)师:“我们记录时3个数字都要有,更换数字位置,可以站在桌子旁边写和排序。”
——两个人一组进行设计密码(一个幼儿排列、一个幼儿记录)。
(引导幼儿观察有无重复,更换顺序排列最多的密码形式。)
(3)师小结:数字排在起来,更换顺序重新组合在一起,这样的过程叫做数字的排列组合。(强调先排列,再组合)
师进行层次性提问:请排列好的幼儿举手?数一数你有几种方法排列?请排列最多的幼儿来说怎么排的密码?
2.师演示排列方法。(3分钟)
师:“小熊坐火车时,想了个好方法。先按大小顺序排列数字(将数字卡片依次排列)形成一个密码(12第一个密码),然后确定火车头(数字卡片1),再更换车厢(142第二个密码)。1当了火车头了,就该2当火车头了(214第三个密码),再更换车厢(241第四个密码)。1和2都当了火车头,该到4了(412第五个密码),再更换车厢(421)第六个密码。(ppt演示)”
3.更换一个数字让幼儿排列(交换分工,幼儿分别排列、记录)。(数字1、4、5)(6分钟)
(1)引导幼儿观察有无重复,更换顺序排列最多的密码形式。
师:“现在我要把数字卡片2换5,然后交换分工,记录密码和排列卡片交换。重新排列组合,看密码会变成什么?”
(2)师与幼总结:先排序确定火车头为1(密码145),更换车厢(密码154)。确定火车头4(密码415),更换车厢(密码451),确定火车头5(密码514),更换车厢(541)。
4.引出4个数字的排列组合(数字卡片4、5、7、9)(5分钟)
(1)师:“小熊说你们太聪明了,想请大家再帮帮忙,把锁的密码换成4个数字,请你们设计吧!”
(2)师示范一组排列组合。排序确定火车头4(密码4579),将4藏起来,确定火车头5,更换车厢(密码597),确定火车头7(密码759),更换车厢(密码795),最后将4这个大火车头添上。
5.师引导幼一起完成4个数的排列组合。(3分钟)
3.结束部分:游戏—开火车
玩法:将幼儿命名数字1、4、5,确定火车头,换车厢,以此重复。音乐起,幼儿开火车,教师暂停音乐说换,幼儿立即更换。音乐继续,直到换完为止换5次,共6次排列情况。第一轮请3个幼儿更换车厢。第二轮请4个幼儿更换车厢至结束。
4.活动延伸
生活经验拓展:请幼儿观察生活并引导其说出还有哪些数字的排列组合。例如汽车车牌号码、开锁密码、电话号码、卡号等。
活动总结
本次《数字排队真有趣》活动吸引了幼儿的浓厚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陷入自我的探究,与同伴间的友好合作,积极和老师一起互动,活动目标也基本实现了,不过在活动过程中以下不足之处:
活动的材料方面,投入的材料过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可减少材料的投放或分批投放材料;活动形式方面,幼儿在操作时可以两人站在桌子旁边一起讨论并记录,教师和幼儿在发现和总结是需围坐在一起;活动时间把控方面,应活动时间过长,应把握教学节奏;家庭共育方面,提前告知家长进行生活经验的准备或者拓展。
20、幼师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的加减反思
【教材分析】
幼儿学过 3 和 4 的组成和加减后.对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有了初步的感知,也欢尝试用数的组成和加减表示画面的意思,喜欢自己编应用题。5 的组成是 5 的加减运算的基础, 因此要从复习 5 的组成中,逐步推理出加减的算式。互换互补的规律对幼儿来说较难,教师要引导幼儿从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中理解这个数学规律,避免直接的教授。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在观察图片、分组游戏中,自主学习 5 的加减并创编应用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目标】
1.知道 5 的加减算式可以表示关于 5 的数量变化,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
2.尝试根据 5 的组成推理出 5 的加减算式,会看图说出 5 的加减运算,口头编出应用题, 并拼摆算式。
3.初步体会生活中许多事情可用加减法计算,感受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用薯片筒自制的摇摇乐玩具若干个(在簡底中间用卡纸间隔成两个半圆,卡纸高度适宜,摇晃时小珠子能在两个半圆部分间跳动),“5 的分合”空白表若干张。
2.自备图片(5 只小猫的系列图片,第 1 幅图片是 1 只先来,4 只后来:第 2 幅图片是 2 只黄色,3 只棕色;第 3 幅图片是 3 只在屋顶上,2 只在屋檐下),5 的数字卡片、运算符号卡片、分合号卡片教师与幼儿每人 1 套。
3.教师自备改错卡和涂色题卡,铅笔、橡皮,幼儿每人 1 份,数字书写范例幼儿学习材料”一《我健康我快乐》
4.幼儿已经掌握 3 和 4 的组成和加减,对 5 的组成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建议】
1.组织幼儿玩游戏“摇摇乐”,回、复习 5 的 4 种分法。介绍游戏“摇摇乐”的玩法及记录结果的方法。
请幼儿摇一摇自己的小简,看一看小豆子位置的变化,探索 5 的 4 种分法并进行记录。幼
儿游戏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和幼儿一起归纳总结 5 的组成
2.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画面中数的关系,梳理出 5 的加减法算式。
(1)结合鸟儿飞来的先后顺序,引导幼儿描述并摆算式。先摆加法,再摆减法。例如:“草地上来了 1 只小猫,后来又来了 4 只小猫,一共有 5 只小猫。”
请幼儿摆出算式 1+4=5,说出各个数字及符号代表的意义。
提问:“如果先来 4 只小猫,又来 1 只小猫呢?怎么摆算式?”幼儿可摆出:4+1=5。引
导幼儿发现:将加号两边的数互换位置,总数不变。引导幼儿运用 5 的组成进行推理,摆
出 5 的第一组减法算式。例如:因为 5 可以分成 1 和 4,1 和 4 合起来是 5,所以 5-1=4, 5-4=1
(2)启发幼儿根据图片上小猫的不同演色以及在屋顶上和在屋糖下不同的位置等写出分合式并摆出其他 5 的加减法算式。2+3=53+2=5
例如:根据 5 可以分成 2 和 3,可以摆出 5-2=35-3=2
请幼儿说出式子中的数字和符号分别代表什么意思。例如:因为 5 可以分成 2 和 3,2 和 3
合起来是 5,所以 3+2=5,2+3=5,5-2=3,5-3=2
3.根据 5 的加减算式,尝试编出应用题。
例如:根据 5-2=3,编出:柜台上有 5 个玩具车,卖出两辆,还剩下几辆?
4.开展分组小游戏,引导幼儿熟练掌握 5 的加减。
第 1 组:快问快答。幼儿轮流当描主,描主说出 3+2,其他幼儿抢答 3+2=5。谁成功抢答,谁作为新的主来出题。
第 2 组:找错误。请幼儿从图卡中找到一处错误,画哭脸符号并改正。例如 2+3=4 可改为 2+3=5。
第 3 组:涂色。根据算式,给相应的图案涂色。例如:看到 3+2=5,就可以涂 3 个红色,2个黄色。
5.观察数字书写范例,学习 5 的书写。
带领幼儿复习 1-5 的数字特点和笔顺,重温起笔、落笔的位置。幼儿在老师准备的范例上书写 5,教师要引导幼儿一个一个地写,提醒幼儿书写工整并保持纸面整洁
【活动延伸】
在益智区引导幼儿自主阅读《我健康我快乐》第 30 页。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刚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很集中,课堂纪律也很好,与老师配合的很默契,可时间长了,有的幼儿注意力就可能分散,还有的幼儿由于游戏的刺激可能过于兴奋以至于课堂秩序有点乱,这时,老师就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21、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轻重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动手操作,进行简单的对比、分类、估量、判断等活动,对周围生活中不同物品的轻重、大小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针对这个特点,因此,我设计了数学活动:比轻重,让幼儿用自然估量的方法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感知与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活动准备
1.小熊、小兔、小鸭子毛绒玩具各一件;跷跷板;电脑课件。
2.每人一个学具筐,装有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两块,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两个,棉花球一个,小磁铁一块,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水。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启发幼儿用目测判断的方法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中谁最重、谁最轻、谁不重也不轻。通过目测的方法判断轻重,生动自然、富有童趣,既成功导人了活动,又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多种材料的探索。
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
(1)任意选择两件物品,感知并发现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放在手里掂一掂,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有的东西重,有的东西轻。)
(2)比较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了解大的积木重、小的积木轻。
(3)比较同样大小的玻璃球的轻重。
(4)发现同样大小的棉花球与玻璃球,棉花球轻,玻球重。
(5)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3.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体验通过多种思维方式改变物体轻重。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生活中两个一样的水杯的轻重,将活动引入生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比较时,通过幼儿探索如何将两个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不一样重、不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一样重,调动了幼儿思维的创造性,而对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班数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标。
通过前面的活动,幼儿对轻重有了感性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经验,挑战幼儿思维,通过对天平中不同的西瓜与梨,同等重量点燃着的蜡烛,皮球与融化冰块的比较,为幼儿探索比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幼儿在争辩中,思维进一步激活并得到拓展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22、大班数学教案《钓鱼真有趣》反思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钓鱼真有趣》
活动目标:
1、能从画面中,对应出每个人钓鱼的数量,并转换成数字。
2、让幼儿练习多少关系的比较以及10以内的减法列式计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图画纸、回纹针、磁铁、竹筷子、蜡笔、毛线、海报纸、笔、大水盆。
2、1-5数字卡三份,减法卡、等于卡。
活动过程:
㈠引起兴趣
1、问幼儿有没有看过钓鱼?告诉幼儿我们要自己来做一些鱼,这样就可以准备进行钓鱼比赛了。
2、教师示范一次钓鱼道具的制作:
⑴用图画纸画鱼,并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回形针夹在鱼的嘴巴上,一只鱼就完成了,鼓励幼儿制作不同种类的鱼。
⑵接着,利用竹筷子、毛线、磁铁制作钓竿:将毛线的一端绑上竹筷子,另一端绑磁铁。如果担心不牢,可用胶带固定,不要缠太厚的胶带即可。
㈡团体活动
1、将幼儿制作的鱼,全部放在一个在水盆里面,让幼儿可以尽情地钓鱼。但同时要告诉幼儿,现实生活中钓鱼,不能钓太多,够吃就好。
2、教师限定时间,时间到后,请幼儿收竿,带着钓到的鱼,请教师帮忙把数量记录在海报纸上。
3、教师回收所有的钓鱼道具,请幼儿集合,让幼儿专心于学习数学活动。
4、教师随意举两个人为例,提问:这两个人谁钓得多?谁钓得少?多多少?少多少?并问幼儿怎么判断多多少?少多少?
5、引导幼儿以算式表达数学概念,教师用数字卡、减法卡、等于卡,进行示范。
6、在黑板上,以图卡排出表达式,并用口语表达,例如:强强钓了五条鱼,珊珊钓了两条鱼,谁钓的比较多?多多少?幼儿可能会以手指头或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教师可加入表达式,让幼儿学习抽象符号,并说明,强强比珊珊多钓了三只鱼,五减二等于三:5-2=3
7、让幼儿运用上述方式,任选两位同伴钓鱼的数量做比较。
8、请幼儿将自己练习的成果与同伴分享。
活动反思: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正所谓,“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从若干个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在阅读过程中,多俯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发言,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节课中,我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还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空。学生通过阅读反思,开启了心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学生个人的生活阅历较浅,看待事物往往不够准确全面。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不要急于去否定,而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看法,潜心阅读文本的重点段,这样就给予了他阅读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保护学生的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再一次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时间》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能够巩固对整点的认识,并初步学会看半点。
2、懂得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对整点的认识,并初步学会看半点。
难点:初步学会看半点。
活动准备
卡通图片六份、 硬纸板时钟面若干个(每位幼儿人手一份)、“小火车”一辆、粗黑水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再过两个月你们要成为光荣的小学生了!期待吗?王老师觉得生活当中有一样东西很重要,就是时间,等你们上小学了,“时间”会显得更加重要。
二、巩固整点
1、钟面数字粘贴
指导语:我做了一个钟面,想要更好地了解时间,但是还没有完成,请你观察一下还有什么没有做好?(出示钟面)。
幼儿:钟面上缺少数字。
指导语:我想请你们帮我完成钟面上数字粘贴的工作。
幼儿操作,教师评价小结:小结:这个又粗又短的针叫时针,这个又细又长的针是分针。钟面上有数字1-12,数字紧挨着数字之间为1格,一共有12格。
2、根据图片时间拨钟,巩固整点。(贴图片)
指导语:刚才你们帮我完成了钟面,我要奖励你们小图片,你知道这张卡片在钟面上在哪一个时间段?(出示一张卡通图片,请得到图片奖励的幼儿将卡通图片贴于钟面时间段对应位置:小学生进校8:00,教师简短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点。)
依次奖励卡通图片两张:小学生锻炼10:00、小学生午休12:00,请两名幼儿上来将图片贴于钟面时间段对应位置。
幼儿操作,教师简单小结评价: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0,是10点;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2,是12点。
三、初步学看半点
1、根据提示拨钟。(拨钟面指针)
指导语:小朋友们思考一下小学生8点进校,你们觉得几点起床比较合适?请幼儿拨一拨起床时间。
幼儿拨钟(6:30)
再请幼儿拨一拨:11:30午饭时间、3:30放学时间的钟面指针指向。
教师将拨好后的钟面呈列于黑板。
2、观察分析
指导语: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三个半点钟面的指针指向,与刚才三个整点钟面的指针指向有什么不同?
幼儿自由讨论并发言。
师小结:比如分针指向6,时针超过6,指向6与7之间就是6点半,分针指向11,时针超过11,指向11与12之间就是11点半(提示特殊时间点:12:30)。
3、制作“时钟备忘录”,做时间的小主人。
指导语:请小朋友思考一下你今天或者近期想做的一件事情,请你画出来,老师帮你准备了一张钟面,像刚才那样我们来做一个“时钟备忘录”,备忘一下我们要完成的事情,做时间的小主人。
四、闯关游戏
指导语:小朋友们已经了解时间的半点和整点怎样在钟面上表示,有没有信心进行一场闯关游戏?
游戏一:拨钟面
红蓝两组各5名选手拨钟面指针指向:红队拨1点、2点、3点、4点、5点,蓝队拨6点、7点、8点、9点、10点,以正确率高、优先完成的小组为胜。
游戏二:小火车,要开啦! 游戏规则:请幼儿在车厢相应位置填写数字记录时间,每节车厢时间要求依次递增半小时,教师给出首次发车时间,红蓝两组选手数相等,以正确率高、优先完成的小组为胜。
五、课后延伸
时间不停地走,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希望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把握时间、安排好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活动总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时本节活动“新授半点”的认知有一个对比,幼儿通过观察和自己的动手过程来感受时间,在观察与操作对比的过程中构建一定的时间观念,这就构成本节活动的主要任务,幼儿在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半点、学着表示、记录时间,切实体会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猜测讨论法、探索操作法、发现法、游戏法、归纳法等几种教学方法,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以“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小学生的生活作息是怎样的”引起幼儿关注,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二、通过数字粘贴、拨钟面指针指向等层层递进,幼儿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初步学会看半点。三、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闯关游戏的教学方式中,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并初步学会看半点;懂得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4、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公开课教案有趣的立方体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
2、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并进行组合造型。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及物品。
2、长方体和圆柱体的教具。
重点领域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2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设计:趣味接龙反思
意图:
接龙是中国的传统经典优秀,我们的童年或许都有它的伴随,也在和它的互动中朦胧的了解了数字,接受了数的对应,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幼小的我们或许都没感觉学数是痛苦的、枯燥的,反而是乐此不疲。我认为这样一种蕴含数的概念、给予孩子快乐学数的游戏假如引入今天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应该是适宜的,因为它符合了“生活中的数学”、“快乐学数学”……等等等等《纲要》新精神。因此我从接龙游戏入手,以接龙游戏特点为切入口,设计了这样一次数学活动,尝试通过了解接龙、走进接龙、设计接龙等环节帮助孩子初步感知中国传统游戏——接龙的排序规律,并在探索简单的推理方法中,学习制作接龙卡。
活动目标:
1.了解接龙游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较、对应的经验合作制作接龙卡。
2.尝试用简洁语言介绍和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能运用以往的数学经验表明意思。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以“舞龙”引出课题。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在哪里见过“龙”。
教师目标:为学习接龙游戏做自然的衔接与铺垫,潜意识中渗透对中国传统的颂扬。
第二环节:观察并寻找接龙卡规律。
这条“龙”是怎么接起来的?身上有哪些特点?
教师目标:2.通过形象的图示让幼儿初步感知到接龙游戏的基本方法,激发参与操作的愿望。
第三环节:分层操作:接龙和补缺
(四类不同难易的操作材料)
教师目标:让不同能力孩子以不同的材料学习接龙游戏方法,体验游戏的乐趣,并能将规律活学活用于推理之中。
第四环节:小组合作——数物接龙卡。
教师目标:提升接龙游戏的规律难度,促使幼儿的思维要多角度思考,多角度解决问题。
活动反思:
幼儿喜欢游戏,兴趣浓厚,但幼儿不会具体的在玩中学,只有教师正确的引导,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生成的词语接龙,不但玩出了乐趣,学会了积累词语。
2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设计:有趣的排序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排序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排序(即序列)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或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老师需要创造条件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
活动目标:
1、体验自由排序,在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培养幼儿在活动中专注操作。
3、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教师演示教具一套,幼儿操作教具人手一份,挂图等材料若干;
2、经验准备:有简单的排序经验。
活动过程:
(一)游戏1:彩色小圆片的排序游戏:请小朋友将手中的彩色小圆片按一定颜色顺序进行排序。幼儿操作后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展示,自我评价奖励小红旗。
(二) 游戏2:找异同。老师出示一幅图,请幼儿认真观察,找到规律并在图示收起后,按要求将所有小圆片放入蛋糕盘。
(三)游戏3:全面看图找规律。请幼儿认真读图,找到几何图形的排列规律后根据记忆进行操作。
(四)游戏4:听题送几何图形回家。题目要求:横排同颜色,竖排同形状。
(五)活动小结:
1、数一数自己得了几面红旗,为自己加油。
2、找找身边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序。出示有规律排序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在哪些地方有这些排序。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为主线,通过游戏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图形排序的规律,并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排列规律和自己操作的排列规律,让他们在不断的观察与操作中学习有规律的排序,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其次,在环节的设置上,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使各个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7、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认识时钟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感受时钟在人们生活中的用途。
2、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
3、在活动中,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时间的图片若干
2、各种各样的小钟(幼儿自带,做钟表展览用)
3、每个幼儿一只可拨动时针、分针的时钟模型
4、1-12的数字头饰
5、老狼头饰及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了解时钟在人们生活中的用处
1、出示好玩的时钟引发孩子对活动的兴奋情绪。
2、感受钟对人们的用处,
老师:你家里有没有时钟?你还看见哪里有钟?为什么那里有钟?
小结:时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方便。
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时钟,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
1、参观钟表店:刚才小朋友说在很多地方见过时钟,今天,我也给你们带来了很多的时钟!我们一起来仔细的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钟面上有什么?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时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说一说:
(1)、它们的钟面上有什么?(时钟上都有刻度、时针、分针、秒针、数字)
这些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哪一根针是时针(分针、秒针)?
(2)、这些时钟是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时钟上都有数字、刻度、时针、分针、秒针。不同的是:它们的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你最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会有这些呢?如果没有会怎么样?(幼儿自由想象)
三、操作演示法,发现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
(1)让幼儿动手操作,发现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
老师:时针和分针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呢?请你认真的想一想,做一做。
(2)教师操作,让幼儿了解表针的运转规律。
老师:时针和分针它们非常喜欢和我们一起做你追我赶的游戏呢,它们是怎么做的?(教师拨动时针,让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
老师:时针走的慢还是分针走的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3)师生共同小结,让幼儿了解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学会看整点。
老师:长针指在12上时,短针指在几上就是几点。孩子们,你们喜欢和时钟做好朋友吗?那你们把它的小秘密都记在心里了吗?能悄悄的告诉我时钟上面有什么吗?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运转的呢?(幼儿踊跃发言)
四、游戏:分针带着时针转。
方法:12名幼儿自由选择1-12的数字头饰,按顺序拉手站成圆圈,表示一个大表盘,再请两名幼儿分别扮演时针和分针,在圈内随着音乐转圈,音乐停止时,两针要指向老师事先要求的时间,其他幼儿当裁判看看是否正确。
五、操作练习法,引导幼儿进行拨针练习,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方法:老师扮演老狼,孩子们手拿时钟模型问老狼:“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回答几点,小羊就拨到几点,小羊拨好了钟就定住,请老狼看钟,拨错了的小羊要被老狼吃掉。
[活动延伸]
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时间图片放在区角里让孩子们继续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
28、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黑白棋大赛》
活动目的:
1、通过“黑白棋大赛”帮助幼儿学习6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大棋谱两副,黑白棋子若干。
2、红、黄、绿、紫队标志一份,每队准备一副棋谱,若干黑白子。
3、数字卡片“6”以内加减算式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分队推选小队长
“分成四队,每队4个孩子,自己选出小队长”
二、黑白棋对抗赛
1、规则:每队选2名小队员先后参加比赛,第一名队员用黑子,第二名队员用白子,要求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我给你的数。
2、幼儿比赛,教师总结比赛情况。
三、合作摆“6”
1、规则:请一组的小朋友合作摆“6”,一行一种摆法列一道算式,要求算式不能重复,比比看规定记。时间哪一队找到的6的加法算式最多,最正确。(幼儿摆“6”)
2、相互检查
现在请你们相互检查,先看看他们列了几道算式,是否正确,如果有错错再哪?每队选一位小朋友告诉大家结果。(总结比赛情况)
3、“6子通”抢答赛
我这里有一张大棋谱,里面藏着许多6子通的6的加法算式,能能找到吗?
4、总结得分评出第一名。
五、个人竞赛:猜猜看
1、规则:我给你5个数字“2、5、1、3、4”请你用三十秒的时间记住,然后我把数字翻过去,请你指出和2加起来是6的数。
2、幼儿比赛,答对发奖。
六、延伸
刚才,我们想了许多办法使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是6,那么要他们合起来是7,该怎么摆棋子呢?我们到教室里去摆摆看好不好啊?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6的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29、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教案及课后反思:认识时钟
大班教学活动: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了解钟面结构。
2、探索发现时针、分针的运行规律,辨认整点与半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闹钟、实物钟、模型钟、老狼头饰,幼儿人手一只硬纸板钟。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导入。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引导幼儿猜出时钟。
2、认识钟面。出示钟面,幼儿有序地念出1—12个数字,区分两根针长短、粗细不同。
3、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摘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回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 开始!(教师操作钟表)
谁跑的快?(分针)
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4、辨认整点与半点。
(1)师出示都是整点的模型钟,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点。然后幼儿操作拔弄整点时钟。
(2)师出示都是半点的模型钟,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分针指到6,时针指到几过来半格就是几点半。幼儿操作拔弄半点时钟。
(3)出示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图并让幼儿轮流操作。
5、户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如果老狼拨到6点或6点半,小羊全部蹲下否则就要吃小羊了。抓一只小羊来扮演老狼。
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时钟》是大班一节数学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会拨整点和半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我认为在物质材料的准备上很充分: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只可拨动的小时钟,另还有闹钟、实物钟、模型钟、生活图片。为幼儿提供了强有力的操作材料,让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直观。
其次,在活动的开始我以幼儿感兴趣的谜语形式引出主题,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活动能紧扣目标,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例如“认识整点与半点”的活动中,既可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又可用不同的形式来巩固幼儿学习的知识,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说,是适宜而有益.整个活动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变为“操作式教学”让幼儿与到活动中,从活动中体会知识的演变过程,从而受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以游戏的形式结束本堂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整节活动,由于我的操之过急,虽然各个环节都考虑到了,但是还不够深入,活动中应尽可能给幼儿更多的机会说一说、做一做,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进步得才更快。让幼儿感知“分针走了半圈,时针走到两个数字的中间(半格)来认识半点”这个教学环节薄弱,要在以后的活动中得到提高。
30、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公开课教案:数字很有趣反思
设计本次活动是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学习留下余地。
【活动准备】
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状房子装的2009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的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和数字(12、30、31、28、365)人手一份;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区。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又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的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1)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那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2.出示数字卡(12、30、31、28、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的任务。
(1)幼儿摆弄数字卡并认读。
(2)你认为数字与房子有什么联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大“房子”里日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大月31日、小月30日;均从1日开始)。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来回答问题: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子有哪几月?小月房子有哪几月?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4.学习查看挂历的方法,练习查找日期。
(1)教师任意说出某月某日,启发幼儿说出怎样才能在“月房子”上找出来。
(2)猜谜语并组织幼儿讨论日历的作用,引导幼儿说出日历作用相同的其他种类。
(3)参观展览会。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活动延伸】
1.自制小挂历。
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了“特殊”一年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活动反思:
这次数学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实践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地说要与数字朋友做游戏,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住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字,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进行着有趣的游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开了一个展览会,孩子们更是乐开了天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激发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数学《有趣的数字》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日历挂历台历等来让幼儿认识日期,查阅日期.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纲要》精神:幼儿的教育内容必须生活化、游戏化、社会化。“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创设出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应该让学生懂得:生活就是数学学习的课堂,数学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
31、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5的组成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幼儿已经学过 3 和 4 的组成,对组成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对组成中互补互换的关系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 3 和 1 合起来是 4 并初步推测 1 和 3 合起来也是 4。本次活动应着重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引导幼儿思考归纳。同时,可以将营养搭配的理念和方法透到活动中去,鼓励幼儿掌握运用 5 的组成来解决早餐搭配的实际问题。
【活动目标】
1.掌握 5 的 4 种分合方法,理解互补、互换的关系。
2.能主动运用 5 的组成搭配早餐,会书写数字 5。
3.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大食谱 1 张(大食谱中的食物金额应与当地条件相符,贴近幼儿实际生活)5 的组成数字卡片和点子卡片各 1 套。
2.小食谱、练习纸、笔幼儿每人 1 套,盘子若干。
3.2-5 的数字卡片若干,价格与大食谱一致的早餐食物卡片若干。
4.“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我健康我快乐》
【活动建议】
1.请幼儿观察大食谱,了解饭菜的名称、价格、营养等。
(1)引导幼儿了解饭菜的价格并对饭菜进行归类。如图
(2)请幼儿说出自己想吃的食物的名称和价格,提醒幼儿注意早餐的营养搭配、干湿搭配。
2.请幼儿设计早餐食谱,学习 5 的组成。
(1)教师可示范选早餐,列出 5 的组成式。
如:有 5 元钱,用 1 元钱选一份小米粥,用 4 元钱选一份包子。引导幼儿分别用 5 的组成的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表示教师选择的早餐,理解数字及各符号的意义。
如:
知道其中 5 个圆点和数字 5 表示 5 元钱,1 个圆点和数字 1 表示买小米粥的 1 元钱,个圆点和数字 4 表示买包子的 4 元钱。
(2)引导幼儿在小食谱练习纸上表示出自己选择的早餐,列出 5 的 4 种分合式
提醒幼儿:早餐的标准为 5 元,在小食谱上要表明选的是什么食物、它们的价格是多少并用 5 的组成式进行表示。鼓励幼儿选一份既营养又实惠的早餐。
3.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早餐食谱,理解互补的关系。
(1)用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记录幼儿设计的早餐。
幼儿设计的早餐可为 1 元钱的馒头和 4 元钱的蔬菜鸡蛋汤、2 元钱的馅饼和 3 元钱的八宝粥、3 元钱的鸡蛋汉堡和 2 元钱牛奶、4 元钱的豆沙包和 1 元钱的小米粥等。教师用点子卡和数字卡进行记录,有意排成图 1、图 2、图 3、图 4
引导幼儿描述分合过程并理解其含义。
(2)引导幼儿看图分析并得出结论:5 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一边的数越来越大(小),另一边的数越来越小(大);每分一次,两个数合起来都是 5。帮幼儿理解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引导幼儿讨论并发现:这样排列的好处是又快又对地分尽每个数的所有组成形式。
4.请幼儿观察 5 的分合式,理解互换关系。
(1)引导幼儿观察图 3 中的第 1 组和第 4 组、第 2 组和第 3 组的组成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数之间的互换关系,知道两个数交换位置总数不变
(2)引导幼儿讨论:这样排列的好处是只要想出一种分法,就能很快找到另一种分法。例如:知道 5 可以分成 1 和 4,就会想到 5 可以分成 4 和 1。
5.玩“买早餐”游戏,复习 5 以内的数的组成。
(1)游戏方法:两名幼儿做餐厅服务员,其他幼儿做顾客。扮演顾客的幼儿端着盘子, 手拿一张数字卡,买两种合起来价格正好是手中数目的早餐,并列出组成式,幼儿所选的早餐要注意搭配合理、科学、有营养。
服务员要热情待客、礼貌待人,顾客说对时,收好顾客的数字卡片,并将两样早餐实物卡片放到顾客的餐盘中。
在活动中,教师应及时纠正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幼儿克服困难顺利完成游戏。
(2)游戏后组织幼儿交流,相互评价游戏时幼儿是否选得对,选得快,是否注意干湿搭配、营养合理等。
【延伸活动】
请幼儿阅读《我健康我快乐》第 21 页。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设计是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数学课的乐趣。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我一开始没有直接点题,而是自然地引出了课题:5的组成。在情景的创设中,幼儿兴趣浓厚,一个个当起了小兔的小帮手,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过来了。在幼儿探索操作的环节中,我放手让幼儿去尝试操作,再通过集体交流,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初步感知5分成两份的四组分合式。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只是随意分合顺序,没有规律;有的幼儿只会分一种的;有的幼儿按顺序分的;有的幼儿有重复分的。但是经过我有意识的引导后,再次让幼儿操作,让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这样活动既得到反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得到提高。而且这个环节还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学会思考,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还通过游戏,巩固了5的组成,让幼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中体会数学课的乐趣。
32、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数字的应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将数字进行不同的组合,排列不同的号码。
2.引导幼儿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故事挂图《大森林里装电话》数字图片。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家中的电话号码,通过比较各自家中的电话号码,发现号码与数字的关系。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号码有什么特点呢?”
“这些号码都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
“每家的电话号码有什么不一样呢?”
2.教师出示故事挂图《大森林里装电话》,讲故事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教师:“每个小动物的电话号码你都认识吗?”
“小动物们该如何整理电话号码呢?”
二、集体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读出故事挂图中小动物们的电话号码。
2.教师引导幼儿重新为小动物们编电话号码,每一个号码都不能重复并进行区域划分。
教师:“是的大王让小动物们怎么整理电话号码呢?请你帮帮他们吧!”
(1)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每种动物住的区域。教师:“小动物们都住在哪里?”
(2)教师引导幼儿为住在水里的小动物们编电话号码.
(3)教师引导幼儿为住在树上的小动物们编电话号码。
3.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数字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数字。
(1)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代表价格的数字和单位。
(2)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代表重量的数字和单位。
(3)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代表时间的数字和单位。
(4)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代表身高的数字和单位。
(5)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代表车牌号的数字。
三、操作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为住在山里的小动物们编电话号码,并让幼儿大声说出来。
四、延伸活动
1.园内延伸:
(1)教师引导幼儿编手机号码。
(2)教师引导幼儿编车牌号。
(3)园内完成《操作册》第 17.18 页。
2.家庭延伸:
(1)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数字,并读出这些数字。
(2)家庭完成《亲子册》第 17.18 页。
3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单双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6、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7、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水鬼卡片若干、手套、筷子、袜子等,卡片1——10圆点幼儿每人一张,三角形、圆形卡片幼儿每人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在森林里住着两个小精灵,一个叫单单,一个叫双双。单单小精灵所有的东西都是单数的,双双小精灵所有的东西都是双数的,可是有一天,调皮的小猫把它们的东西全弄乱了,这可急坏了单单和双双,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帮忙,把它们的东西分出来,好不好?(出示单一的,成双的日常用品)让幼儿来分一份,哪些是单数,可以单独用;哪些是双数,要两个一起用。
2、小结:生活中,有些物品是单数的,像剪刀、笔等, 可以单独使用,有些物品是双数的,如筷子、手套、袜子等,要两个在一起才能使用,这叫成双成对。
二、寻找单、双数物体。
请小朋友找一找,在你们身体上有那些是单数的好朋友,那些是双数的好朋友。
三、巩固区分单、双数。
游戏:寻找单单和双双给我们寄来了邀请卡,请我们到森林里玩。(出示图形)可是邀请卡上必须请小朋友填上正确的密码才能进入森林,小朋友看三角形图是单单的邀请卡,你要填上10以内的单数,而在双双的圆形图邀请卡上要填上10以内的双数。
四、练习:
请小朋友在已画有1——10圆点的纸上用笔圈一圈,然后把单数和双数按要求填写好。
教学反思
单数、双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单、双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寻找身体上的单双数”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34、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的加法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本内容为学前班第一学期教学内容,是在幼儿掌握5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让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设计了本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使幼儿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
2、在幼儿生动活泼的情景和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索的精神。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7、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得数是5的加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的组成学习加法。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孙悟空图片、实物(1朵白色的花,4朵粉红色的花,一棵贴有数字4的树,一棵贴有数字5的树);背景图(苹果树上2个黄色的苹果,3个红色的苹果,河里3条大鱼,2条小鱼);写有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的树叶、火车头头饰;贴有车厢号码的火车车厢挂饰、每个幼儿一张写有加法算式的火车票;1—5数字卡,“+”卡、“=”卡。
学具准备:
每个幼儿5个桃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准备
1、幼儿边唱边跳歌曲《小青蛙找家》入座
2、复习:(小游戏)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5的组成,现在我们做个“凑数”小游戏好吗?
幼儿:好。
师:举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一的手势),你出几?
幼儿:你出“1”,我出“4”。(打四的手势)
合:1和4合起来就是5。
……
二、创设情景,探求新知
1、活动一:孙悟空送仙桃,小朋友操作活动。
师:《西游记》小朋友都喜欢看,对吗?那你们最喜欢谁呀?
幼儿:孙悟空、猪八戒……
师:瞧,谁来了?(出示孙悟空图片)
幼儿:孙悟空
师:孙悟空来到学前2班,你们高不高兴呀?你们看他手里拿的什么呀?(桃子),孙悟空从花果山上带来了许多仙桃,他要送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请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的桌上都摆了5个仙桃,孙悟空要考一考小朋友,请小朋友摆一摆,5个桃子有几种分法?看哪个小朋友分法最多?
(幼儿操作,师巡视)
师: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告诉孙悟空,他是怎样分的?
幼儿:5个桃子可以分成1个桃子和4个桃子……
师:(小结)5可以分成1和4,1和4和起来就是5 ……
2、活动二:孙悟空变戏法
师:孙悟空说小朋友真聪明!他要和我们小朋友来比一比,看一看谁的本领大?我们知道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你们看,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说变,变出了一束花(一朵白色的花,四朵粉红色的花)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手里有几朵白色的花?几多粉红色的花?一共有几朵花?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请说出算式。
( 幼儿回答,教师将算式贴到黑板上)
师 :我们知道加法有一个交换律,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用手势交换1朵花和4朵花的位置)请一个幼儿说出算式,再贴出算式。
孙悟空说小朋友太棒了,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我再拔一根毫毛,考考小朋友,他变出一棵苹果树(揭开背景图苹果树部分:2个黄苹果,3个红苹果),教法同上。
孙悟空说我变了两次戏法都没难倒小朋友,我还可以变,孙悟空又一次拔出了一根毫毛,变出了鱼(揭开背景图河部分:3条大鱼,2条小鱼)让幼儿观察,自己编题、列算式,然后叫两名幼儿说结果:一个提问题,一个说算式,老师和其余幼儿进行评价。
3、活动三:帮树叶宝宝找树妈妈
师:花果山上的树叶怎么飘到这里来了,原来树叶宝宝和树妈妈走散了,叶宝宝一定很害怕,小朋友想想办法,帮帮叶宝宝,好吗?我们看看叶宝宝身上有什么?原来有电话号码,就是加法算式,小朋友算出得数就能帮叶宝宝找到妈妈了。
(幼儿操作,将树叶挂在相应号数的树上)然后请两名幼儿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三、游戏:开火车
师 :是谁打电话来了?哦,悟空来电话,邀请我们到水帘洞去玩,你们高不高兴?我们坐火车去好吗?老师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火车票,幼儿算出自己的车厢号码,然后上与得数相同的车厢,有秩序地排在戴头饰小朋友的后面。(算错的不能上车),在开火车的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出教室。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刚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很集中,课堂纪律也很好,与老师配合的很默契,可时间长了,有的幼儿注意力就可能分散,还有的幼儿由于游戏的刺激可能过于兴奋以至于课堂秩序有点乱,这时,老师就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35、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逛超市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逛超市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并初步感知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将自己的活动过程清楚正确地填写在表格中,初步感知用表格的好处。
4.会做文明顾客,爱惜商品,轻拿轻放。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①银行,分有四个窗口,分别巾上1元、2元、5元、10元标志。
②超市:商品上分别贴上以1—9不同价格的标签。
2.钱币:1元、2元、5元、10元若干。
3.铅笔、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取款
1.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超市,那买东西时需要什么?(钱)那去哪儿拿钱呢?(银行)
2.(引导幼儿观察银行取款处)师:银行开设了四个窗口,你发现窗口上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个窗口只能拿1元或2元、5元、10元)
3.认识纪录单,并学习填写。
师:你去银行拿钱先要填单子,你要拿多少钱,就填在单子上,在这张单子上,我们填在哪儿?(在工标记处)
师:否则这么多人取钱会把钱取光的,那后边的人就没有钱取了,所以银行有规定,每人最多只能拿10元钱。你想拿多少钱呢?
4.请幼儿示范填单子。
(1)请一幼儿把想取的钱数填在单子上,例:取9元钱。
(2)师:怎样才能取到9元钱呢?该怎样拿?请一幼儿示范,师生共同检查。例:分别取了5元、2元、2元。
(3)学习记录取的钱币面额。
师:他是怎么取的呢?谁来帮他记下来?(请一幼儿示范记在启示单上)。
5.引导幼儿相互检查。
师:取好钱后可请朋友帮你看看取得钱和你想取的钱是否一样。
6.幼儿取钱,教师注意帮助幼儿检查。
(二)逛超市
师:拿了钱我们可以去逛超市了。
1.交待购物要求。
师:这么多东西,每样东西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看什么?(标签)
今天我们每人只能买一样东西。出门时,请在自动交款处按商品价格交款、找钱。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
3.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三)记帐
1.师:今天我们都做了小主人,去超市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你们记得今天你拿了多少钱?买了多少钱的东西?还剩下多少钱吗?(请个别幼儿说说)可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那怎么办呢?(记下来)
2.引导幼儿学习在记录单上记录。
师:那我们记在哪儿呢?(记录单上)。买多少钱的东西可记在哪一格?(“超市”格下)还剩多少钱记在哪儿?(“钱”下)边上的“?”表示你是怎么算的?把方法写下来,谁会记?(请一幼儿示范记录,全班检查)
3.幼儿当自己今日购物的账记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看记录单相互介绍自己购物情况,请个别幼儿在集中介绍。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会用加减运算本领取钱、购物,还会用记录单记录记下自己购物的情况,真能干,那你觉得用记录单记录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方便、不易忘、清楚)
今后我们还可以设计更多的更好的表格来帮助你,你也可以把你的好的方法介绍给爸爸妈妈或小朋友。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孩子有了足够的自由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购买,积极性特别高,同伴间也有了足够的交流,孩子将这次活动的经验同以往相比,归纳总结出如何又好又快的购物,对以后的的良好购物习惯铺好路。
36、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数一数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学期,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数的分合和10以内数的加减了,针对孩子们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情况,我将数学内容的学习融入故事、图片、游戏等活动中,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关系。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幼儿能正确、迅速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 逐步培养幼儿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
2、小鸭子、小鱼、苹果、小花等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引入话题
师:刚才我们变了很多小动物出来,今天小动物们都来森林里玩了,看,哪些小动物来了 …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背景图内容
二、教师出示背景图
1、引导幼儿看图回答问题
池塘里先游来了5只小鸭子,又来了2只小鸭子,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只小鸭子?
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5.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6.提问:如果池塘里先游来2只小鸭子,后游来5只小鸭子,应该怎样说出算式?
7.请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
三、教师创设情境并提问
1、师:池塘里的7只小鸭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池塘里有几只小鸭子了?
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四、以相同方式请幼儿看图说出相关算式
师:天空中有6只小鸟,又飞来了两只,一共有几只了?
请幼儿讨论并回答。
师:大树上有10个苹果,被小鸟捉走了两个,还剩几个?
以相同方式请部分幼儿说出算式
五、活动结束:
游戏——邮递员
请幼儿以“送信”的方式大声说出信封上的数学算式,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反思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幼儿主要是看图应用题。可我们要注重幼儿对数学信息的发现,与数学信息的组织,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看图练习题加上数学语言,组织形成一道解决问题,一来增加兴趣,二来为进一步应用题学习打下基础,是十分可取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应该把应用题的教学溶入每节课当中,减化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使幼儿接受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单一只教应用题的效果好得多。
37、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0的加法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已经学过1-9的加法,为了激发幼儿更进一步的学习,根据教师指导用书活动要求,设计该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乐意学习10的加法问题。
2、能在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列出横式: 1+9=10,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10.
3、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列出横式: 1+9=10,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10.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片、“+”、“-”、“=”的卡片若干。
2、笔、纸若干。
3、蝴蝶、花朵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解答口述应用题
教师:“今天,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看谁最聪明。”
教师::“阿依古丽原来有1本书,妈妈又给她买了9本书,阿依古丽现在有多少本书?你是怎么算的?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
2、教师:“谁能列出算式?”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来列式。
同法出2+8、3+7、5+5、6+4、7+3、8+2、9+1的应用题,并引导幼儿解答,列式
二、基本部分
1、自编应用题并列式:
(1)提出自编应用提的要求。
教师: “请小朋友摆一摆桌子上的卡片,然后编10的加法应用题,再列出横式。”
(2)幼儿摆卡片,自编应用题并列式,教师观察指导。
三、结束环节
讨论交流:
教师:“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说一说自己编的应用题,考考老师和小朋友”。
四、延伸环节:
把卡片贴在墙上,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选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从两方面谈一下:因为本班都是维吾尔族小朋友,对于汉语的表达还是有困难的,前几节课学过1-9的加法,部分幼儿有了一些基础。因为是纯汉语授课,对于我的授课一部分幼儿听起来还是有困难的,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就知道根本就不懂,只有少数幼儿可以和我配合一下,在我讲完以后,民考汉教师再进行解释,那些和我配合的幼儿进一步理解了,至于那些听不懂的幼儿,对民考汉教师的讲解的维语可以理解了,但是用汉语就根本表达不出来。所以一节课上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我的备课是按照教师指导用书的思路设计的,课也是按照几个环节的设计开展的,能听得懂汉语的孩子和我配合得很高兴,听不懂汉语的孩子认识一脸的茫然,总之,每次上课之前我准备一些教具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结果在语言的障碍中“枯萎”了。
38、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找朋友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习了10以内的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是抽象的数字概念。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赛”中增勇气,“乐”中长才干。意在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玩中学,不知不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通过本科教学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教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规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在游戏的情景中让幼儿能感知相邻数。
3.进行朋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
4.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7.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圆片教具若、,磁性黑板、1--10的数字卡片(人手1套)、1——10的大数字卡片(人手一张)。
2.幼儿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 通过语言引出主题:
小朋友们,你们有朋友吗?你们的朋友是谁呢?
二、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并体验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出对应并置的两排圆片,数量分别是2和3.师:第一排圆片有几个?第二排圆片有几个?第一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一排圆片呢?我们可以说2比3少1,3比2多1。
2、教师在3个圆片下面再贴出第三排4个圆片。
师:第三排有几个圆片?第三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三排圆片怎样?我们可以说3比4少1,4比3多1.
3、教师以中间一个数为参照,先与前面一个数比,再与后面一个数比。
师:3比2怎样?3比4怎样?
4、师小结:3比2多1,3比4少1,所以3的“好朋友”就是2和4.通常我们就把这排在一起的3个数叫相邻数。
5、教师把2个圆片取下,在4个圆片的下面贴上5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4比3怎样?4比5怎样?所以4的相邻数是3和5.
6、教师把3个圆片取下,在5个圆片下面贴上6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5和4怎样?5比6怎样?所以5的相邻数是4和6。
7、教师直接说数字6、7、8、9,请幼儿说出它们的相邻数是谁和谁?启发幼儿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找它们的相邻数,幼儿回答后,师可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理解10以内的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三、玩游戏“找朋友”,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1、“找朋友”的游戏。
将幼儿分为四组,每组幼儿胸前挂有1——10的数卡。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本组的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到本组的朋友,音乐停止,2、3、4的幼儿手拉手站一排。(先请10位幼儿演示,然后游戏继续。)
2、卡片游戏。
师事先发给幼儿1——10的数字卡片,教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幼儿找出该数的两个“朋友”,并将卡片举起。
(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四、结束部分。
1、游戏后评价。
2、师小结,教育幼儿要像数字宝宝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设计意图: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友爱同伴的意识。)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再衔接到数字朋友中去。整个活动老师通过讲述、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再用卡片操作、评价总结操作结果几个环节帮助幼儿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老师请幼儿找朋友时,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问题刚提出,孩子们就争着回答;老师请小朋友们做“找朋友”的游戏时,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还有幼儿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动后请家长回去利用扑克牌与幼儿巩固10以内的相邻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再玩几次类似的游戏。
39、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一寸虫反思
设计思路:
本次数学活动以绘本《一寸虫》为载体,借助故事情境,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让幼儿进行由浅入深的三次操作(测量),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经验拓展的身体测量,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讨论交流、互动学习获得正确的测量方法。活动结束以开发性的结尾将幼儿已有的测量经验引向一个更为广泛的空间。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测量,初步感受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在故事的情境中,感受一寸虫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智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绘本《一寸虫》PPT ,幼儿三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发兴趣提问:
(1)草丛里会住着谁?
(2)介绍一寸虫,预估一寸虫的长短。
二、解决问题实践操作1.欣赏故事第一段,引发幼儿测量兴趣(1)讲述故事第一段,体验一寸虫的危险。
(2)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展示交流:你们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是怎么量的?
(二)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
1.认识巨嘴鸟、蜂鸟、苍鹭提问:
(1)你认识这些鸟儿吗?
(2)她们最喜爱自己身体什么部位?
2.操作:用一条一寸虫为鸟儿测量它喜爱的部位有多长?
3.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三、巩固拓展经验提升1.讨论:你最喜欢自己身体的哪一个部位?为什么?
2.操作:相互合作用一寸虫测量朋友喜爱的部位。
3.交流测量的结果。
四、欣赏结尾抛出问题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学生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40、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钱币》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认识1元和10元的币值与数字对应;
2、币值的换算;
3、书记符号与钱币的对应;
4、常规培养:养成不乱花钱,懂得储蓄的好习惯;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6、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二、活动准备:
10纸币、1元硬币(打印多份硬币)、存钱罐、蜡笔、操作册。
三、活动过程:
(一)引起动机
1、认识1元硬币币值和外观图案今天啊,许老师带来了个神奇的百宝盒,它里面装着个神秘的东西--出示盒子(用口令变出来)我们一起来喊口令:咕噜咕噜,变变变。(是一个漂亮的存钱罐)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存钱罐)里面装着什么!(硬币或纸币)老师要把它给变出来(摇出1元硬币)看看这是什么呢?(1元硬币);老师现在要把1元硬币给变大"变、变、变"(出示硬币正反面的打印图)幼儿认知1元的币值和外观。
小结:1元币的币面上有个元字,而且上面有朵菊花。
2、认识10元纸币币值和外观图案(出示10元纸币)小朋友观察这是几元钱?(10元)、老师再把纸张纸币变大给大家看清楚"变、变、变";你是怎么看出它是10元的?(幼儿讨论回答)小结:10元纸币的纸面上有个数字10和元字、背面图案是长江三峡图。
(二)情境海报讨论
1、一张10元纸币,可以换多少个1元硬币?(10个)(幼儿说对后,教师在黑板上做好币值的记录,10元=10个1元)
2、小动物们也存了很多很多的钱,观察并说一说,穿橙色衣服的青蛙面前放着多少钱?(10元)你能拿出和他一样多的钱吗?
3、那穿蓝色衣服的松鼠有多少钱?(两张10合起来就是20元)
4、穿绿色衣服的松鼠面前放着多少钱?(1元硬币)
5、在牛老师旁边的小猴有多少钱?(6元)
6、穿粉红色衣服的小老虎桌子上放着多少元?(11元)你能拿出和他一样多的钱吗?
7、邀请一位小朋友上来从老师的篮子里取出和它一样多的钱。
(10元纸币和一元硬币合起来是11元,1元硬币和10元纸币合起来也是11元)
小结:我们做个不乱花钱的好孩子小朋友们,爸爸妈妈给你们的零花钱有没有存起来呢!我们要把零花钱存起来,等到需要用的时候经过家长的同意才取出来,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三)师幼互动、幼儿操作认识关于钱币符号。
1、(出示1元钱币符号)小朋友见过这个符号?这个符号叫钱币符号。
2、两个钱币符号表示多少元呢?(两元)。三元钱要用几个钱币符号表示……
3、购买此物品需要多少钱?(幼儿逐一观察)然后在左边方框里数一数有几个钱币符号,再在右边方框中找到相应币值的钱币连线。(以下题目同样方法操作)
小结:操作中幼儿的情况。
(四)延伸活动:《购物》游戏请小朋友轻轻地坐在绿色线上。老师将已经准备好的物品卡片贴在两个大黑板上。幼儿每人一张卡片,卡上有硬币的数量,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币值购买写着相应价格的物品。
注:不多不少,每人的币值只能用一次,只能买相应价格的物品,看谁又快又准确完成任务。
活动反思:
本节课学习内容:认识小面值人民币,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教材主题图,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本节课的亮点:
1、呈现主题图,让学生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要爱护人民币。
2、通过儿歌《一分钱》让学生加深对一分钱的认识,活跃课堂气氛。
3、课堂纪律较好,学生积极发言,注意力集中。
本节课的不足:
1、学生回答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2、让更多的学生讨论、发言,真正参与数学课堂。
3、让学生知道要爱护人民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本节课的教育机智: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让学生观察1元、5角、1角的人民币,直观性强。通过儿歌,调动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的改进之处:上课学生回答问题时,给学生留充分的思考时间,让更多的学生说一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练习题的设计层次性要强,紧扣教学重难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亮点继续保持,改进不足,让孩子们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培养幼儿分析能力的数学教案:聪明的小鸡
-
教小孩学习5这个数字的教案
-
教孩子学习6的加法的教案
-
帮幼儿复习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案
-
数字邻居(大班数学教案)
-
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的教案:自然测量
-
大班的数学教案详案:分苹果
-
教幼儿区别10以内单双数的教案
-
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教案
-
大班数学教案《漂亮的包装盒》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数一数》反思
-
大班数学课教案《6的分解和组成》反思
-
恢恑憰怪
-
七纵七擒
-
小学数学关于初步认识小数的教案 教学资料 教学设计
-
童年(3)
-
各种各样的笔
-
《小猴子下山》
-
烤牛肉
-
凡尔登战役
-
自驾游网站推广朋友圈文案32句
-
好听的空间名395个
-
二年级古诗二首小练笔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