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花儿是我们的好朋友》教学设计反思
中班数学《花儿是我们的好朋友》教学设计反思
1、中班数学《花儿是我们的好朋友》教学设计反思
中班数学:花儿是我们的好朋友 数字“8”排列
活动目标:
1、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扰,正确感知8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
2、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增强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雪花片每桌一份,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卡,桌面各贴一个数字(1-7),教师数字卡1—7,塑料花若干,小树、小花、水梨、葡萄数量各为八个。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7以内的数:
(1)、-----师出示塑料花,引起幼儿种花树的兴趣,幼儿变魔术成为小花树,教师变成魔术师。
------魔术师:“小花树们按照你们手里的数字,去找相应的花盆(桌子),把自己种下去!”
------幼儿按照自己手中的数字寻找正确的位置。
“XXX花宝宝你种
在几号花盆里啊?”
(2)、游戏:《花开花落》
师:“小花树在太阳公公和雨姑姑的照顾下,开出了X朵花!”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拿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师逐一出示数字卡2、3、4。)
——“花宝宝现在你开了几朵花啊?”
师:“一天晚上吹起了大风,有三朵花儿被吹走了。”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拿走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花宝宝现在你还有几朵花啊?”
教师继续出示数字卡,直到幼儿人手有7朵小花。
2、正确感知8的数量,认识数字8,训练发散性思维,发展想象力。
(1)、感知“8”的数量。
师:刚才花宝宝们有7朵花,现在花仙子又给了你一朵,数数,一共有几朵花?
(幼儿继续操作雪花片。)
(出示蜜蜂教具并与小花对应排列)“蜜蜂来采密了,看看来了几只蜜蜂?”
“花朵和蜜蜂一样多吗?”
幼儿点数。
(拿走一只蜜蜂)“飞走了一只蜜蜂,现在还有几只?谁多谁少?”
(增加一只蜜蜂)“又有一只蜜蜂飞来了,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蜜蜂?”
(2)、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扰,正确感知8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
“小蜜蜂为花宝宝准备了礼物,找找看有什么礼物?它们的数量是几?它们是怎么安排的?”
(教师出示小树、小花、水梨、葡萄的图片,幼儿讨论并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礼物虽然它们的排列方法不同,但它们的数量都是“8”。
(3)、认读数字“8”,并大胆想象,积极思考。
——师:“无论它们怎样排列,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出示数字“8”,并且集体认读。
——师:“数字8象什么?”(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
葫芦、眼镜、雪人……
——师:“8除了表示8棵小树、8朵小花、8个水梨、8串葡萄,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3、幼儿操作练习:
(1)、守恒练习。
(2)、多角度分类。
教学反思:
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数字8,知道8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大班优质数学教案《花儿是我们的好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扰,正确感知8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
2、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增强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雪花片每桌一份,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卡,桌面各贴一个数字(1-7),教师数字卡1—7,塑料花若干,小树、小花、水梨、葡萄数量各为八个。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7以内的数:
(1)-----师出示塑料花,引起幼儿种花树的兴趣,幼儿变魔术成为小花树,教师变成魔术师。
------魔术师:“小花树们按照你们手里的数字,去找相应的花盆(桌子),把自己种下去!”
------幼儿按照自己手中的数字寻找正确的位置。
“XXX花宝宝你种在几号花盆里啊?”
(2)游戏:《花开花落》
师:“小花树在太阳公公和雨姑姑的照顾下,开出了X朵花!”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拿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师逐一出示数字卡2、3、4。)
——“花宝宝现在你开了几朵花啊?”
师:“一天晚上吹起了大风,有三朵花儿被吹走了。”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拿走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花宝宝现在你还有几朵花啊?”
教师继续出示数字卡,直到幼儿人手有7朵小花。
2、正确感知8的数量,认识数字8,训练发散性思维,发展想象力。
(1)感知“8”的数量。
师:刚才花宝宝们有7朵花,现在花仙子又给了你一朵,数数,一共有几朵花?
(幼儿继续操作雪花片。)
(出示蜜蜂教具并与小花对应排列)“蜜蜂来采密了,看看来了几只蜜蜂?”
“花朵和蜜蜂一样多吗?”
幼儿点数。
(拿走一只蜜蜂)“飞走了一只蜜蜂,现在还有几只?谁多谁少?”
(增加一只蜜蜂)“又有一只蜜蜂飞来了,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蜜蜂?”
(2)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扰,正确感知8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
“小蜜蜂为花宝宝准备了礼物,找找看有什么礼物?它们的数量是几?它们是怎么安排的?”
(教师出示小树、小花、水梨、葡萄的图片,幼儿讨论并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礼物虽然它们的排列方法不同,但它们的数量都是“8”。
(3)认读数字“8”,并大胆想象,积极思考。
师:“无论它们怎样排列,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出示数字“8”,并且集体认读。
师:“数字8象什么?”(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
葫芦、眼镜、雪人……
师:“8除了表示8棵小树、8朵小花、8个水梨、8串葡萄,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3、幼儿操作练习:
(1)守恒练习。
(2)多角度分类。
教学反思:
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数字8,知道8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我们的好朋友―数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用英语认读数字1—10,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数字的用处大。
2、从周围生活中发现多种有趣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有数字的物品;
2、电脑课件(打电话的情景)
3、英语儿歌
活动过程:
一、英语儿歌引出。
提问:说说这首儿歌里有哪些数字?
二、介绍生活中有数字的物品。
你收集的材料上有哪些数字,它们有什么作用?
(在此进行提升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如:食品袋上的数字代表生产日期、保质期;药瓶上不仅有保质期,而且还有剂量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字,数字用处很大。它可以表示顺序、日期、时间等。如果没有数字,生活就会变得乱糟糟,甚至还会出事故呢!)。
三、给“哆啦A梦”打电话,引出不同数字的排列方式。
(出示三组数字相同但排列不同的电话号码,说说它们有什么秘密吗?怎么知道哪个是“哆啦A梦”的?)
四、和“哆啦A梦”交朋友。
写下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大声告诉“哆啦A梦”(人机互动)。
附:英文儿歌
One two one two go to the zoo ,
Three four three four open the door ,
Five six five six give me a ki ,
Sever eight sever eight put on my hat ,
Nine ten nine ten clap my hands 。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4、中班数学教案《花儿我们的好朋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花儿我们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
1、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扰,正确感知8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
2、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增强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雪花片每桌一份,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卡,桌面各贴一个数字(1-7),教师数字卡1—7,塑料花若干,小树、小花、水梨、葡萄数量各为八个。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7以内的数:
(1)
-----师出示塑料花,引起幼儿种花树的兴趣,幼儿变魔术成为小花树,教师变成魔术师。
------魔术师:“小花树们按照你们手里的数字,去找相应的花盆(桌子),把自己种下去!”
------幼儿按照自己手中的数字寻找正确的位置。
“XXX花宝宝你种在几号花盆里啊?”
(2)游戏:《花开花落》
师:“小花树在太阳公公和雨姑姑的照顾下,开出了X朵花!”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拿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师逐一出示数字卡2、3、4。)
——“花宝宝现在你开了几朵花啊?”
师:“一天晚上吹起了大风,有三朵花儿被吹走了。”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拿走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花宝宝现在你还有几朵花啊?”
教师继续出示数字卡,直到幼儿人手有7朵小花。
2、正确感知8的数量,认识数字8,训练发散性思维,发展想象力。
(1)感知“8”的数量。
师:刚才花宝宝们有7朵花,现在花仙子又给了你一朵,数数,一共有几朵花?
(幼儿继续操作雪花片。)
(出示蜜蜂教具并与小花对应排列)“蜜蜂来采密了,看看来了几只蜜蜂?”
“花朵和蜜蜂一样多吗?”幼儿点数。
(拿走一只蜜蜂)“飞走了一只蜜蜂,现在还有几只?谁多谁少?”
(增加一只蜜蜂)“又有一只蜜蜂飞来了,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蜜蜂?”
(2)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扰,正确感知8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
“小蜜蜂为花宝宝准备了礼物,找找看有什么礼物?它们的数量是几?它们是怎么安排的?”
(教师出示小树、小花、水梨、葡萄的图片,幼儿讨论并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礼物虽然它们的排列方法不同,但它们的数量都是“8”。
(3)认读数字“8”,并大胆想象,积极思考。
——师:“无论它们怎样排列,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出示数字“8”,并且集体认读。
——师:“数字8象什么?”(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
葫芦、眼镜、雪人……
——师:“8除了表示8棵小树、8朵小花、8个水梨、8串葡萄,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3、幼儿操作练习:
(1)守恒练习。
(2)多角度分类。
教学反思:
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数字8,知道8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5、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花儿是我们的好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扰,正确感知8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
2、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雪花片每桌一份,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卡,桌面各贴一个数字(1-7),教师数字卡1―7,塑料花若干,小树、小花、水梨、葡萄数量各为八个。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7以内的数:
(1)师出示塑料花,引起幼儿种花树的兴趣,幼儿变魔术成为小花树,教师变成魔术师。
魔术师:“小花树们按照你们手里的数字,去找相应的花盆(桌子),把自己种下去!”
幼儿按照自己手中的数字寻找正确的位置。
“XXX花宝宝你种在几号花盆里啊?”
(2)、游戏:《花开花落》
师:“小花树在太阳公公和雨姑姑的照顾下,开出了X朵花!”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拿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师逐一出示数字卡2、3、4。)花宝宝现在你开了几朵花啊?”
师:“一天晚上吹起了大风,有三朵花儿被吹走了。”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拿走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花宝宝现在你还有几朵花啊?”
教师继续出示数字卡,直到幼儿人手有7朵小花。
2、正确感知8的数量,认识数字8,训练发散性思维,发展想象力。
(1)、感知“8”的数量。
师:刚才花宝宝们有7朵花,现在花仙子又给了你一朵,数数,一共有几朵花?
(幼儿继续操作雪花片。)(出示蜜蜂教具并与小花对应排列)“蜜蜂来采密了,看看来了几只蜜蜂?”
“花朵和蜜蜂一样多吗?”。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幼儿点数。
(拿走一只蜜蜂)“飞走了一只蜜蜂,现在还有几只?谁多谁少?”
(增加一只蜜蜂)“又有一只蜜蜂飞来了,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蜜蜂?”
(2)、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扰,正确感知8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
“小蜜蜂为花宝宝准备了礼物,找找看有什么礼物?它们的数量是几?它们是怎么安排的?”
(教师出示小树、小花、水梨、葡萄的图片,幼儿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这些礼物虽然它们的排列方法不同,但它们的数量都是“8”。
(3)、认读数字“8”,并大胆想象,积极思考。
师:“无论它们怎样排列,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出示数字“8”,并且集体认读。
师:“数字8象什么?”(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葫芦、眼镜、雪人……师:“8除了表示8棵小树、8朵小花、8个水梨、8串葡萄,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3、幼儿操作练习:
(1)、守恒练习。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一个数一个一个地减小,另一个就会一个一个地增加,合起来的总数不变。
(2)、多角度分类。
4、幼儿自由创编8的组成故事:
8象葫芦,葫芦娃妈妈带领小宝宝去消灭妖怪,1宝宝和7宝宝用千里眼观察妖怪的动向,2宝宝和6宝宝用顺风耳听见妖怪们在说:羊妈妈不在家,它们想去吃掉小羊。于是葫芦娃妈妈派3宝宝和5宝宝变成隐身娃藏在小羊家里保护小羊,4宝宝和4宝宝等妖怪来了,一起吐火消灭了妖怪,从此小动物们过上了开心快乐的日子。
活动反思:
幼儿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幼儿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幼儿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活动穿插游戏或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得到提高。
6、中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点数》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积极参与点数活动,通过活动感受点数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2.能力目标:能手口一致点数 10 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会按数取物。
3.认知目标:通过点数,感知 10 以内的数量关系。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感知 10 以内的数量关系,能手口一致点数 10 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会按数取物。
2.活动难点:通过活动感受点数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 1-10 的数字,有一定的点数能力。
2.物质准备:《10 以内的点数》PPT、物品点数操作卡、扑克牌数物匹配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宝贝们,今天数字马戏团要表演魔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魔术师都准备哪些表演呢?
师:魔术师的表演就要开始啦,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1,2,3,咿, 魔术师从帽子里变出了这么多的小鸽子,都有几只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哦,原来有 X 只小鸽子。
二、基本部分
(一)幼儿自主探究,尝试点数 10 以内的物体并能得出总数1.幼儿点数并得出总数,把数字贴到对应物品旁的圆球上
师:魔术师的魔术要继续喽,1,2,3,哎,这次有点不一样,原来是魔术师要来考考小朋友啦,魔术师把他刚才变的东西藏在了操作卡里,请小朋友们数一数气球、小伞、彩旗分别有几个?谁能和这些数字宝宝能为朋友, 我们就把数字贴在它的旁边。
2.幼儿分享并验证
师:宝贝们,你们都数完了吗?哦,真能干,我请小朋友分享一下他是怎样帮助数字宝宝找朋友的?
3.教师总结:小朋友们真厉害,都帮数字宝宝找到了朋友,我们数的时候要按顺序一个一个地点数,不能漏数,也不能不重复数就能准确地数出总数啦。
(二)小组合作操作,按数取物
1.幼儿根据扑克牌上的数字取相应红心卡片,进行数物匹配
师:魔术师的魔术又要继续喽,1,2,3,哎,魔术师可太粗心了,变出来的扑克牌数字和红心是分开的,小朋友们我们去帮助魔术师扑克牌数字和红心合起来,好吗?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这些数字宝宝究竟是几呢?然后我们再去数一数到底是哪张红桃能和这些数字宝宝能为朋友,我们就把对应的红桃卡片贴在它的旁边。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找到了请将它们贴在操作卡上。
2.幼儿分享并验证
师:宝贝们,你们都数完了吗?哦,真能干,请每组选一个小朋友来分享一下他是怎样帮助数字宝宝找朋友的?
(三)集体游戏:听音数数
师:宝贝们真厉害!一下子就能想出办法帮助了魔术师,为了表示对你们的感谢,魔法师要给小朋友们鼓鼓掌,那到底掌声有多少次呢,要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数一数。注意哟,是蒙住眼睛,用我们的小耳朵去听,听到一次鼓掌的声音数一个数字,然后接着听声音再往下数一个数字,最后一个声音所数的数字就是掌声的总数。
三、活动结束
师:今天的魔术到此结束,让我们跟魔术师说“再见”吧。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幼儿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游戏来激发幼儿在操作及游戏环节中细致观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不断验证,基本实现了我教学的目标,幼儿能够手口一致进行10以内的点数,并说出总数,活动氛围轻松、愉快,幼儿沉浸在生动有趣的“魔数表演”情境中,激发了幼儿在操作及游戏环节中细致观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不断验证,体验到了点数的乐趣和重要性。但仍有不足之处:
1.在最后的集体游戏环节中,第一次小朋友闭上眼睛没有数出声音,第二次小朋友因为知道了一点诀窍有数出声音,到后面就开始唱数了,音乐停了还在继续数,所以老师应明确对于游戏经验及规则,请小朋友们仔细听, 不出声,心理默数,听到1次掌声数1个数,音乐停止,数数就结束。
2.操作环节前应将操作规则明确告知幼儿,出示规则示意图在 ppt 上,以图片的形式更为直观地告知幼儿。
7、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森林运动会》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感知5以内序数的含义及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幼儿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掌握第几的概念,并能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达;通过游戏及操作活动,让幼儿从不同方向准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序数词表达出来;
3、情感目标:让幼儿在序数游戏中,感知数学活动的乐趣,让幼儿热爱数学活动的操作。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从不同方向(从左—右、从右—左、从上—下、从下到上)确定物体的排列位置。
2、通过游戏及操作活动,掌握第几的概念,能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达,并能运用到生活中。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 ppt、场地准备、5 只动物头饰、5 只动物图片、入场券、食品货架、奖品若干、彩喷小房子等。
活动过程
创设情境
(一)情景导入,森林里要开运动会啦,小动物们邀请小朋友一起去参加,每人一张入场券,根据入场券上的座位号,找到自己的座位号后,开始观看森林运动会啦!
(二)以“森林运动会”活动,学习 5 以内的序数
1、小动物们的赛跑比赛真精彩!请小朋友们说说刚刚比赛的小动物们分别站在第几跑到?看看它们的跑步排名情况是怎么样的?
教师小结:通过小朋友们自己找座位号及观看运动会跑步比赛,让幼儿明确数的方向,数数字转换为序数词的思维方法,同时适量兼顾序数的方向性和初步的二维空间序数的认识,以灵活运用于生活之中。
(三)运动会领奖处领取奖品。
5 只小动物比赛结束,每只小动物的名次不同,得到的礼物也就不同,小朋友帮小动物们找到属于他们的比赛奖品,并放置在相应的货架层上。引导幼儿认识货架有高有低,货架每层的顺序。
教师小结:
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四)送小动物回家1、比赛后的小动物们都非常疲惫,这时需要小朋友要把比赛完毕的 5 只小动物送回到自己的家里,让它们回去好好休息。通过图像提示,找到 5 只小动物分别住在第几层楼的第几间房内。小结:我们数房子楼层的时候是从下往上数的,让幼儿更进一步的理解序数的知识。
活动总结:
教师提供多种动物头套,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动物头套并带好,和老师一起做运动。随后小朋友通过老师发给每位小朋友的房卡,找到自己头套上的动物在第几层第几间房间,找到位置休息。
8、中班数学教案《小蜜蜂的家》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中班幼儿需能够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体验图形间组合替换关系,中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过程中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熟悉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对幼儿来说,图形间组合替换的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本班幼儿平时对生活中的图形比较感兴趣,认识数学中绝大部分的图形,在以往《修小路》一课中,能够用正三角形拼出梯形;在整理积木时,知道两个三角形可以组合成一个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可以组合成一个长方形等。为了使幼儿进一步掌握这一知识经验,本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探索,体验六边形特征的同时,能用其他图形拼出六边形,体验图形间组合替换关系。另外,本次活动选取通向数学材料在激发幼儿的兴趣的同时满足幼儿人手一份,使教师清楚地分析出幼儿的发展水平,便于今后数学活动的实施。
综上所述,我设计了《小蜜蜂的家》这一活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六边形的特征和图形间组合替换关系。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体验六边形的特征——六条边六个角。
能力目标:能用其他图形拼出六边形,体验图形之间的组合替换关系。
情感目标:能自主探索,不断尝试,用不同的拼法来拼六边形。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其他图形拼出六边形并体验六边形的特征。活动难点:体验图形之间的组合替换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用图形组合成新图形的经验。
物质准备:小插板、白色磁力板、画有六边形的底纸
模式积木(粗菱形 4 个、等腰梯形 8 个、正三角形 8 个)
活动过程
本活动分为四个环节:情景导入——介绍规则——自主操作——经验分享
一、情景导入
出示底纸,提问:“你知道小蜜蜂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吗?可是小蜜蜂的家破了几个洞,请你观察这个洞有几条边、几个角?”根据幼儿回答,总结出,有六条边和六个角的图形叫六边形,进而感知六边形的特征。接着提问:“你愿意来帮他把家修补好吗?”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二、介绍规则
“怎么才能把家修补好呢?”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并进行演示。本环节使幼儿了解操作方法为之后在操作中开拓幼儿思维打下基础。
三、自主操作
每人一份材料,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找到更多的方法。
操作过程中,如果幼儿不理解操作规则,随意拼搭,教师可挑出两块梯形让幼儿填入六边形中。如果幼儿表示没有某种图形、拼不出来,可请幼儿思考缺少的图形可以用哪种图形代替。如果幼儿已经完成一种拼法,可鼓励他再想出更多的拼法。如果拼好的图形超出六边形轮廓,教师可一一指出,请幼儿思考如何调整。
四、经验分享
请几名幼儿上前分享自己不同的拼法。教师:“你想出了几种拼法啊?愿意来拼给大家看看吗?你的这种拼法都用到了哪些图形?分别用了几块?你的这种拼法和他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五、活动延伸
1、将材料投放在区域内,幼儿探索出更多的组合方法,教师用拍照的形式记录下来,丰富幼儿更多的经验。
2、提供若干的正六边形纸片,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对折 1-2 次,打开看看原来的六边形被折线分割成几个图形、什么图形,并给每个分割出来的小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
活动总结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中班幼儿爱玩、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于是我采用情景导入法、提问法、操作法进行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体验、交流讨论掌握本次活动的经验。
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大部分幼儿这一知识经验。
9、中班数学教案《找相同》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相似的图形中,辨识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
2.提升观察力和专注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小岛遇困》动画视频;“破解石门”图片,“照亮山洞”组图;“寻找飞机碎片”组图;《离开小岛》动画视频。
纸面教具:《照亮山洞》;《寻找飞机碎片》;《找相同》。
活动过程
一
播放视频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熊猫奇奇要去找小伙伴玩,在路上遇到了困难,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一起去看一看吧!
——奇奇遇到了什么困难?
二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找出两个相同的按钮
——奇奇丢的礼物就在石门后面,需要找出两个一样的按钮相连,就能打开石门,你能找出来吗?
三
出示组图发教具引导幼儿将小精灵和瓶子配对
1.出示组图,引导幼儿了解情境。
2.分发纸面教具,鼓励幼儿圈出正确的图案。
3.操作课件,验证猜想。
四
出示组图发教具鼓励幼儿找出对应的飞机碎片
1.出示组图,引导幼儿了解情境。
2.分发纸面教具,鼓励幼儿圈出正确的答案。
3.操作课件,验证猜想。
五
播放视频结束活动
——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奇奇找到了维修工具和飞机碎片,成功把飞机修理好,并带上了给小伙伴的礼物继续出发了。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的内容还需要创新,提高难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动的梯次性,要有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新的内容,填充活动,使活动变得有创新性。
10、教学设计中班数学游戏《鞋子上的号码》反思
设计意图
鞋子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必需品,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鞋子的种类、款式可谓名目繁多。无论是鞋子的功能还是材料方面的选择都越来越多,况且,孩子正处于生长的阶段,脚下的鞋子随着他们的成长不断在更换着。常常有小朋友一到幼儿园就把自己的小脚翘得高高的,兴奋地说:“老师,你看我的新鞋子,漂亮吗?”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就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买新鞋呀?”小朋友们的回答都是:“妈妈给我买的/爸爸给我买的/奶奶给我买的……”在孩子们的概念中想买新鞋了就买,没有想为什么爸爸妈妈要给我们买新鞋。于是根据这个问题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鞋子上的号码》。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鞋子的号码与大小之间的关系,号码越大,鞋子就越大。
2、技能目标:能找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数字,并了解其中数字代表的实际意义。
3、情感目标:乐于参加数学活动,能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的问题,并大胆想象。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鞋子的号码与大小之间的关系,号码越大,鞋子就越大。
难点:能找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数字,并了解其中数字代表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提前了解爸爸妈妈及自己的鞋码。
2.物质准备:教学课件、不同号码的鞋子、号码牌、游戏纸等。
3.环境准备:幼儿分组围成半圆形坐在椅子上。
活动过程
一、游戏《比一比》,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比鞋子的游戏,请小朋友和你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谁的鞋子大,谁的鞋子小。
2.老师:那谁来和老师比一比?
二、根据提问引出今日内容,感知鞋子号码上的数字与鞋子大小的关系。
1.根据谈话引出问题。
老师:呀,你今天穿的鞋子,真漂亮,谁给你买的呀? 为什么要给你买新鞋呢?
……
2.了解家长及自己穿多大的鞋。
老师:那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穿多大的鞋吗? 那是爸爸的鞋大,还是妈妈的鞋大?
3.小结:大脚穿大鞋,鞋子的号码大,鞋子就大;小脚穿小鞋,鞋子的号码小鞋子就小。
4.游戏《找一找》,巩固数字与鞋子大小的关系。
将幼儿分成 4 组,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教师出示不同号码的鞋子,准备不同的号码牌,每组分别派代表找出与鞋子相对应得号码牌。正确找对后小组得一分。
三、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老师:小朋友们,我们的生活和数字也是分不开的,数字在生活中非常地常见,下面有一张游戏图,请小朋友找一找,游戏图里面哪儿有数字,数字代表什么意义? 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采取小组积分制度,最后哪组组分数越高,哪组获胜。
活动延伸
请幼儿找一找班级中、幼儿园、家里、马路上等地方还有哪些数字,数字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活动总结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纲要》中的数学教学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与量的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对一个活动的具体行动规划,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蓝图,也是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十分必要的准备工作,它是构成教师教学准备策略的重要内容。课可见,教学活动设计的好坏,是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本次活动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游戏活动,它充分反映了数学活动的重要目标——能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活动中提供的材料——鞋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必须使用的从孩子关注自己的鞋子出发,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1、中班数学教案《我们去购物》教学反思
本课合适主题探究活动《超级超市》,手口一致地点数5—10的物体,设计此次购物的数学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点数的能力。通过购物游戏,学习10以内的点数,感知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活动目标
1、通过购物游戏,学习10以内的点数,感知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能按数取物,理解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3、能够将活动游戏经验与角色区的超市购物游戏经验相结合,并迁移到生活中,充分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手口一致地点数 5—10 的物体,理解数量的对应关系活动
难点: 集体游戏中,需要专注力和速度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任务指令卡片、购物筐每人一个、超级市场(两位老师每人一个点、超市货架两人)、银行卡每人一张、刷卡机两个。
2、经验准备:幼儿有跟家长一起购物的经验,角色区游戏的经验,认识数字,有一一对应点数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通过游戏复习 10 以内的数字和 10 以内的点数
游戏一:教师敲击乐器,幼儿听音数数,并能说出与之相符的数字来, 循环两到三次;
游戏二: 教师出示数字卡,幼儿用拍手的次数来表示字卡上的数字; 教师小结:集体复习认识数字 1-10 及 1-10 的点数。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去进货
教师:今天赵老师是超级超市的经理,但是,早上一来的时候我就发现我们超级超市里货物快卖光了,很多货架都空了,如果今天如果有客人来买东西怎么办?
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进货吗?
2、介绍批发市场和任务卡
(1)介绍批发市场位置
(2)介绍任务卡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
教师示范礼貌用语的使用(比如:您好,我想买五瓶水;经理您好,我买回来了五瓶水;谢谢等。)
教师:马上我们的玩购物闯关游戏就要开始了,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3、闯关开始,教师发放闯关任务卡和银行卡,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完成任务。
第一关:教师发放 1-10 的点卡,请幼儿按点卡上的数量购买回相应数量的同类物品。
第二关:教师发放 1-10 的数卡,请幼儿按卡上的数字购买回相应数量的同类物品。
游戏规则:
(1)按照数卡上的数字或数量去超级市场购买回相应数量的物品。
(2)将购买回来的物品按照种类整齐的摆放在超市货架上(放时要一个一个点数)。然后,再领任务卡再去购买,反复进行游戏。
(强调:每一次买货物或放回货架都要一个一个点数进行。)
三、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太棒啦,这么多人都闯关成功啦,我们超级超市的货架又满啦,一会我们的超市又可以继续开业啦!
活动总结
这个数学活动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购物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涉及到问题,即使是我们的孩子他们现在还不能独立购买物品,但是也会经常跟着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也是熟悉超市购物的基本流程的,孩子们每次都是陪同爸爸妈妈去购物,没有机会自己单独去尝试这样的活动,所以,对于今天这样的游戏活动,孩子们是很期待的。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用“听音数数”和“看数字拍手”两个小游戏来帮助幼儿复习巩固 10 以内的数字的认识和 10 以内的数量点数,然后,再通过问题引出活动主题,幼儿通过购物的游戏,不仅再次复习巩固了对 10 以内数字的认识和 10 以内数量的点数,进一步理解了数量的对应关系,同时, 也巩固了角色区中角色扮演的游戏规则及礼貌用语等。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是积极的快乐的,直到游戏结束幼儿的兴趣依然不减。最后,我们把购物的游戏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幼儿可以继续游戏。
12、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7以内数的守恒》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不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的干扰,感知7以内的数量,提升目测点数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数字1到7。
课件准备:图片《气球》,纸面教具《穿糖葫芦》《水果连连看》。
纸面教具:《穿糖葫芦》《水果连连看》各打印班级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观看课件,数一数,判断7以内的数量。
观察图片上3排气球的差异:大小、颜色、排列都不同的气球,引导幼儿数一数,发现数量都是“7”,用数字“7”来表示。
——有几排气球?第一排有几个?第二排呢?第三排?一样多吗?
小结:每排气球大小颜色不同,但每排的数量都是7。
打印纸面教具,幼儿分组进行7以内数量的等量判断。
1.第一组:操作《穿糖葫芦》,请幼儿找出数量相同的两串糖葫芦,用彩笔给它们画上竹签。
2.第二组:操作《水果连连看》,请幼儿数一数每张卡片上的水果数量,把数量一样多的水果用线连起来。
互相分享活动结果,巩固7以内等量判断。
1.教师引导幼儿检查操作结果(用数一数、比一比的方法)
——出示个别幼儿“穿糖葫芦”的结果:这位小朋友做的对吗?若有错就继续引导:这两串糖葫芦一样长,一起数一数他们数量是多少?一样多吗?
——出示个别幼儿《水果连连看》的结果:这位小朋友连得对吗?谁来说说?
2.正确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两排/两堆的东西是不是一样多呢?
小结:两排/两堆东西的大小、排列都不同,可以用数一数、比一比的方法,判断出它们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在美工区开展绘画、泥工、盖印章等活动,让幼儿设计相应的物品,如7个三角形、7朵小花、7个球等,制作完把相同数量的物品放在一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最关系,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整个教学以海底舞会游戏为主线,把各环节串联在一起,各环节层层递进,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完整性和主题性,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的内容。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更有意思。活动中教师能及时小结,帮助幼儿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不足之处:记录卡的使用过于单一,没有考虑到不同层次幼儿的操作水平。投放的材料可以增加摆一摆等形式。
13、教学设计中班数学《模式变变变找规律》反思
设计意图
1. 《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获得经验, 同时,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它能让幼儿更加投入参与活动,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从游戏中学习,让孩子爱上数学。
2.在 《指南》中又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戏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幼儿“玩”,而是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因此本次活动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活动,包括:节奏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猜猜看等游戏,改变以往幼儿单一的学习模式的方式,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模式学习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幼儿爱上数学,运用于生活。
活动目标
1.识别相对复杂的排列模式。AABAABAAB、AABBAABBAABB
2.对相对复杂的模式进行复制、扩展与创造。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1.对复杂模式的扩展与创造。
2.理解模式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16 个塑料杯子、8 张桌子、音乐《小宝贝》歌曲。
2. 美术区:排笔、水彩笔、剪刀、双面胶、透明胶。
益智区:飞行棋、麻将、乐高、多米诺、套索、小鱼材料。生活区:勺子、筷子、碗、杯子
衣架、吸管、高跟鞋和平底鞋。
游戏区:实木圆柱、插塑玩具(塑料人和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在传杯子的音乐游戏中感受 AAABBCAABBCAABBC 的模式
(一)杯子游戏(准备音乐:小宝贝)
1.播放音乐,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教师:“今天,我们要一起玩杯子游戏,你们准备好了吗?”幼儿:回应
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提炼传杯子音乐游戏中的规律。教师:“在刚才的游戏中,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幼儿:回应(拍手,拍桌,传杯子)
教师追问:“那拍了几次手?拍了几次桌子,传了几次杯子?” 幼儿:两次手,两次桌,还有一次传杯子
教师小结:“我们是按照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的规律进行的。”
教师:“那我们按照这个规律再玩一次游戏。(准备好了吗)
3.播放音乐,幼儿与教师共同感知音乐游戏中的规律。
备注:歌词内容 “期待着你的回来,我的小宝贝。”幼儿就是按照“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的规律)
二、根据动作玩模式
(一)引入新游戏,激发兴趣
1.教师示范动作,请幼儿在动作中寻找规律并请幼儿按规律继续做动作。
(1)教师第一次提问:“看一看何老师动作里的规律是什么?”教师示范动作:(2次拍手 1 次拍腿为一组,至少连续做 3 组)
幼儿:“说出规律”(幼儿能说出教师做出来的规律 2 次拍手 1 次拍腿)教师:“请你们按照相同的规律做下去。”
幼儿按照刚刚教师的动作规律继续做下去(至少连续 3 次)
(2)教师再做一次动作,幼儿再玩一次在动作中找规律做动作的游戏。
(右脚尖点地一次,左脚尖点地一次,翘脚一次为一组。至少连续做 3 组)
(二) 个别幼儿做其他幼儿来学,引导幼儿关注动作中的模式1.教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上来做动作,想一想,你做的是什么动作,你的规律又是什么?”
幼 儿 : 回 应 ,( 幼 儿 做 动 作 ) 2.教师:“小朋友们看出来了吗?这位小朋友的规律是什么?”幼儿 1: 拍手、跳、蹲。
备注:(当幼儿回答为一组核心单元规律的时候,教师提醒幼儿模式是 3 组或
3 组以上才能称作为模式。如:某某小朋友,你刚刚的规律是拍手、跳、蹲,然后呢?) 幼儿 2:拍手、跳、蹲,拍手、跳、蹲,拍手、跳、蹲……
当小朋友明确了模式是 3 组核心单元或 3 组以上核心单元,再次总结这位小朋友的模式动作告知其他小朋友。教师总结说:“哦,原来他的规律是,拍手,跳,蹲,拍手,跳,蹲,拍手,跳,蹲的规律来进行的,那我们现在按照他的这个规律继续做下去吧。
(三)幼儿在圆圈舞的动作中感受身体模式(ABCABCABC)
1.教师:“刚刚的游戏小朋友们玩得特别好,现在老师还有一个动作你们看一看它又有什么规律?”(右脚走一步,左脚走一步,蹲为一组,连续做 3 组)
2.幼儿:回应,(教师的规律是右脚走一步,左脚走一步,蹲,右脚走一步,左脚走一步,蹲,右脚走一步,左脚走一步,蹲,的规律)
3.教师:“那现在老师请全体小朋友一起手牵手,围成一个圆圈 ,和老师一起听口令做动作,(1、2、3)口令 1 代表:迈右脚,口令 2 代表:迈左脚,口令 3 代表蹲
4.教师:“小朋友准备好了吗?”
5.幼儿:回应,一起做圆圈动作游戏
6.教师小结:原来呀,在我们的动作里、身体里、节奏里都藏着许多许多的模式
三、模式变变变
(一)识别教室里的模式(整个教室里都摆放了很多的材料,每个方位都有材料。) 教师:“ 教室里有模式吗?”
幼儿:“有”(幼儿下位观察后回位)教师:“你发现的模式在哪里?”
幼儿:“在桌子上,在地上,乐高板上等”。
(二)拓展模式
1.交代任务、提出要求
教师:“哦,原来在教室里还有这么多模式,可是老师都还没有来的及将所有的材料摆放完整。(教师在之前就把部分材料摆出不完整规律)
例如:ABC BCABC、 AABBAABBAABB ABB(幼儿填充模式)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选一个材料,先仔细观察,找出它的规律,再按照它的规律接着往下摆。
2.幼儿游戏、教师指导、巡视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并进行操作,找出规律并摆放出来。
教师重点观察收集:幼儿操作错误的(递增模式)、摆放较难的(乐高金字塔的递减模式,主要是立体图形),分享评讲
——错误:幼儿摆放结果(AAAABAAAABAAABAAB) 教师:“这里有问题吗?”“它的规律应该是什么”幼儿:“没有发现规律”
小结:这个的模式规律是按照 ABAABAAABAAAABAAAAAB 递增的模式
教师出示正确题目是:一支笔,一个杯子,一支笔,一支笔,一个杯子,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个杯子,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个杯子,一支笔, 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个杯子,
——难(乐高纵向摆放,成金字塔型)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乐高有什么规律
教师出示成品:最底层乐高摆放为 10 个小乐高方块
倒数第二层摆放 8 格小乐高方块
倒数第三层摆放 6 个小乐高方块
倒数第四层摆放 4 个小乐高方块
倒数第五层摆放 2 个小乐高方块
教师小结:乐高金字塔是每一层递减 2 个小乐高方块,所以这个乐高金字塔是递减的模式
3.幼儿创造模式
(1)提出新任务,
教师:“你们太棒了,这次老师要请你们自己来摆放规律,待会请其他小朋友来猜,
看一看他们能不能说出你的规律。”
“你们可以一个人摆,也可以和同伴合作完成摆放,摆放出不一样的规律。”
(2)幼儿再次游戏,教师指导
结束语:小朋友们,你们今天表现的特别棒,原来呀模式是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身体动作中、声音中、玩具的摆放中都有模式
活动总结
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充满游戏精神的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幼儿的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通过好玩的音乐游戏和节奏游戏,让幼儿在身体动作、口头语言、韵律和视觉的协同配合下,学习理解动作模式及声音模式的核心单元与重复性;通过有趣的猜猜看游戏,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动手操作、预测验证的活动中进行模式的识别、扩展、创造与转换,生动地呈现了模式的不同表征方式和趣味课堂。在愉快的氛围中,儿童进行着专注和深度的学习,创造出一个个滋长模式、重复模式等等。
14、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你是我的好朋友》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听信号抢位子的游戏,提高自身动作的灵敏性以及速度和力量。
2、想办法克服人多位子少的困难,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4、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二、活动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椅子
三、教学过程:
一、热身
二、导入,反应练习。
以游戏“请你跟我做相反”的形式,导入活动。
三、游戏:抢位子
(一)幼儿在线上站成一列横队,当听到口令和看到教师做交换位子的手势时,幼儿快速奔跑到指定地点,比一比谁的反应快。当再次听到语言提示和看到交换位子的手势时,幼儿快速跑回指定地点,还原成一列横队。
1、教师反复使用语言提示和交换位子的手势这两种信号,幼儿根据信号交换位子。(逐步加快信号的交替速度,使幼儿对两种信号的反应时间更短,奔跑的速度更快)
2、用多种感官有效辨别各种信号。鼓励幼儿用眼睛看、耳朵听、并迅速反应。
(1)教师喊口令一至两声、伸出两个手指等无效信号,有效信号仍是三,即当教师伸出三个手指或吹哨三声、喊“3”的数字时,幼儿必须快速反应奔跑至另一处排队。
四、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1、每次换位后,适当减少椅子一至两张,鼓励幼儿相互照顾,启发幼儿想办法,以便全体幼儿都能坐下来。
师:现在我拿掉两张椅子,这次抢位子有一个要求,大家不仅要自己抢到位子坐下来,还要想办法让没有抢到位子的小朋友坐下来,不能让一个小朋友站着.
2、尝试多名幼儿坐一张椅子。
五、放松运动
做放松操,幼儿互相捶背、拍拍肩。
15、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快乐餐会:感知7以内的数量》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通过对幼儿日常活动的观察,我发现幼儿对动物有浓厚的兴趣。结合《指南》精神、幼儿兴趣特点和年龄特点,我将感知数量与动物餐会的情境相结合,整个活动过程以游戏化的情景引导孩子在游戏中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的理念和数学的趣味性。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在复习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通过游戏帮助幼儿感知数量7,目测7以内的数量。
活动目标
1.了解7以内的数量间的关系。
2.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目测和感知7以内的数。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按数匹配实物。
难点: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目测和感知7以内的数。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食物图片若干。
3.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境游戏“小猴摘水果”导入。
1.今天是小动物们聚餐的日子,小猴子想:我家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一定要带给小伙伴们尝一尝。于是他来到了果园:看一看小猴的果园里有些什么水果呢?(打开PPT,如图一,让孩子们进入电脑创设的情景。
2.桃树上有几个桃子?伸出你的小手指,我们一起数一数。7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是不是7个苹果呢?我请××来数一数。7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梨树上有几个梨子?大声告诉刘老师。它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
小结:我们的数字7可以表示7个苹果,也可以表示7个桃子。数字7的本领可真大。
二、基本部分
通过小动物分食物和装盘子的游戏感知7以内的数量,尝试桉数匹配实物。
1.感知食物的数量
小猴子摘完水果了,你们猜猜他摘了几个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么多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小猫也来了,它带来了几条小鱼呢?五条小鱼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看看还有什么小动物来参加聚会了?她带来了几根香蕉?七根香蕉梨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小动物分食物
这时,小鸡们也来参加聚会了。来了几只小鸡啊?我们一起数一数。小鸡什么都没有带,小动物们都想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小鸡吃。那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该把哪一种食物分给小鸡,才是正好每只小鸡分一个,不多也不少呢?
小鸡有食物了,这时又来了几只小狗?那谁的食物可以分给小狗,正好每只小狗一个,不多也不少呢?
3.分组练习:小动物装水果。
最后,小狐狸也来参加聚会了,可是食物已经没有了。我们一起来帮小狐狸装食物吧。装之前,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小狐狸想要几个食物呢?(7个)
是的,有的小狐狸需要7个食物,有的需要6个食物。请你按照小狐狸的需要帮它装好食物。
三、结束部分
数一数食物有多少。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小盘子里都有什么食物呢?
×××的香蕉有几根?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我们一起把水果带回教室给小狐狸吃吧。
活动延伸
进餐前通过数碗,进一步巩固按数取物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内人数的变化进一步感知数量间的关系。
快乐餐会(感知7以内数量)微反思
本次活动,全程以故事展开,加上故事环节以小动物为主,幼儿比较感兴趣。首先通过数一数果园里的水果复习数量6,幼儿通过跟着老师点数来完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其次,教师通过快乐餐会这一情景,与幼儿一同感知7以内数量,通过数香蕉、数苹果、数小鱼等,引导幼儿感知数量7,理解数字7可以代表任意7个物品。
在动画效果设置上,我们选用超链接、路径等技术创设动态场景,以此来调动幼儿兴趣。结尾处教师通过幼儿无声操作为观看者营造人机互动的场景,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整体来看,我觉得本节活动思路新颖,教学效果显著。但在微课制作的技术运用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16、中班数学教案《邻居好朋友相邻数》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 5 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多 1 或少 1 的关系。
4、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活性灵。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6、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 5 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 1 或少 1 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小鸡、小猴、小熊、小狗、小猫图片各一张。
2、小房子 5 座。
3、1-5 的数字卡片若干。
4、作业单人手一份。
5、音乐《找朋友》。
6、小爱心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动物森林里的动物们搬家了,今天要请小朋友去认识一下它们的新家。那我们先去看看,今天都有哪些小动物搬家了呢?(教师逐一展示小动物)
2、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的新家吧!(教师展示 5 座标有数字的小房子,并把 5 只小动物分别送回家)
二、动物找邻居。
小鸡住在 1 号房,小猴住在 2 号房,小熊住在 3 号房,小狗住在 4 号房,小猫住在 5 号房。
提问:1、小熊的邻居是谁和谁啊?(小猴和小狗)
2、小狗的邻居是谁和谁啊?(小熊和小猫)
教师小结:动物宝宝们都有自己的邻居,那我们的数字宝宝有没有自己的邻居呢?
三、发现 5 以内的相邻数。
1、出示两颗小爱心和相应的数字 2,2 有两个邻居,一个是比 2 少 1 个的小邻居 1,另外一个是比 2 多 1 个的邻居 3(一边讲解一边出示相应的小爱心)。那么我们就说 2 的相邻数是 1 和 3(以此类推得出 3 和 4 的相邻数)。
2、教师小结:相邻数是比某一个数大 1 或者小 1 的自然数,一般一个自然数都有两个相邻数,就是排在它前面或者后面的一个数。但是自然数 1 只有一个相邻数。
四、游戏:找朋友。
1、给幼儿随机分发 1-5 的数字卡片,请幼儿把卡片贴在胸前最明显的位置。
2、播放音乐《找朋友》,音乐响起的时候幼儿自由活动,当音乐停止的时候教师拿出一个数字,请贴了相应数字的幼儿去找自己的邻居(如: 教师拿出数字 3,那么在音乐停止的时候贴了数字 3 的小朋友就要去找 2 和 4),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五、幼儿操作作业单。
1、教师讲解并演示作业单的做法。
2、幼儿自主操作。
3、教师完成作业单,请幼儿自己检查自己的是否正确。
六、结束活动。
请幼儿有序的把作业单交给老师。
活动总结
1、通过活动,大部分幼儿都可以帮助数字宝宝们找到邻居,也初步了解了相邻数这个概念。
2、在游戏环节,有的幼儿比较兴奋,需要老师提醒。
3、整个活动比较符合刚上中班的幼儿的年龄特征。
17、幼儿园中班健康《有趣的洞洞》教学设计反思
中班健康优秀教案有趣的洞洞,孩子们对生活中的各种“洞洞”有浓厚的兴趣,幼儿对身边物品上的“洞”和身体上的“洞”已经有一些了解,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教案网收集整理了海量幼儿园幼教资源。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周围生活中的各种“洞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都会找来一些有洞的物品放在区角上大家一起讨论欣赏。看到孩子们这么感兴趣,于是就生成了这一个活动。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身边和身体上的“洞洞”,获得相关经验,激发幼儿对“洞”的兴趣。
2.尝试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洞洞,增强肢体动作的创造力。
3.愿意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4.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5.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重点难点
发挥想象力,用身体来搭建“洞洞”。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身边物品上的“洞”和身体上的“洞”已经有一些了解。
2.材料准备:在教室一角布置好“洞洞展览会”(放上各种有洞的物品)用大小不同的纸箱搭建出能让幼儿钻、爬的“洞”,报纸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一、到“洞洞王国”看各种有洞的物品,引起幼儿对洞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小朋友到‘洞洞王国’去玩一玩,听说‘洞洞王国’里有个展览会,我们一起去看一下都有些什么东西。”(带领幼儿进入教室)
2.带幼儿来到布置好的“洞洞展览会”,请幼儿观察展览会上的洞洞物品。(教师交代要求:仔细观察有哪些物品,上面都有“洞洞”吗?“洞”在哪里?再想一想那上面的“洞”有什么用?)
3.教师带领幼儿坐下后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他们上面上的洞洞有什么用?”(请幼儿拿着东西讲给小朋友听,教师对幼儿的讲述进行评价。) 教师小结:原来“洞洞展览会”上展出的东西上都有洞洞,有的洞洞大,有的小,有的洞洞是圆的,有的洞洞是方的,它们身上的洞洞都有不同的用处。
二、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各种“洞洞”,用报纸玩钻洞游戏。
1.说说身体上的洞洞 师:“原来在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洞洞’,你们知道我们身体上也有‘洞洞’吗?”(请个别幼儿回答)。
2.让幼儿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洞洞”。 师:“原来在我们身体上也藏着这么多‘洞洞’,我们要保护好身上的‘洞洞’。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想一想,除了我们身体上的这些洞洞,你能用我们的身体、小手和小脚也能变出“洞洞”吗?”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出大小不同的洞。(请几名幼儿上来变洞洞)
3.用报纸玩钻洞游戏。
(1)师:“小朋友真棒,能用身体变出这么多洞来,现在报纸想和我们玩钻洞洞的游戏”。 (介绍玩法)教师说:“变变变,变出一个大洞洞”,幼儿马上想办法用身体变出一个大洞,且做木头人状。教师从中选出变“大洞” 的小朋友,请另一名幼儿用报纸尝试钻洞洞。接着用同样的游戏方式再请幼儿变不大不小的和最小的“洞洞”,请幼儿用报纸穿过。(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及时肯定幼儿的行为,鼓励幼儿尝试改变报纸的形状以钻过不同的洞。)
(2)分组游戏。把幼儿分成两半,男孩子搭洞,女孩子用报纸钻洞,然后交换。 教师小结:报纸在钻大洞时大摇大摆,钻小洞时是怎样的? (变小、卷成一个细筒拧起来等)
三、幼儿合作变洞洞,幼儿玩钻洞洞游戏。
1.教师:“刚才我们都是一个人变洞洞的,现在你能不能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变洞洞呢?”(幼儿合作变洞洞,教师观察,及时表扬合作的好的小朋友。)
2.师:“现在我要来试验一下你们变的洞洞大不大,能否让小朋友钻过,我说变变变,你们就相互合作变出洞洞,且做木头人状不能动。”(幼儿变出洞洞后请其他幼儿尝试钻进去)游戏可以进行几次。
四、尝试和同伴合作搭出更大的“洞洞”,让老师钻过,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能不能变出更大的洞让老师钻进去呢?”幼儿合作尝试变出更大的洞。教师选出最大的洞,老师当火车头,带领其他幼儿钻过。 师:“小朋友,我们教室外面也有很多我们小朋友一起拼搭的洞洞,我们一起再去钻一钻吧”幼儿跟在老师身后变成小火车,开出教室。
活动延伸:利用各种积木、轮胎和废旧的纸箱等,让幼儿搭建成各种大大小小的“洞洞”。
活动总结
不断变化过程中,有的小朋友跟不上节奏,再多启发就好了。总体来说,孩子们参与得很好,目标基本达成。
18、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左与右》教学设计就反思
一、活动名称:
认识左右
二、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通过活动,使幼儿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来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
2.幼儿每人1套图片。
四、活动过程:
1.举手回答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些客人,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谁知道,一共来 了几位客人?
刚才你回答时举的哪只手?右手还可以做哪些事?左手呢?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身上还有这样一对对好朋友吗?(左腿、右腿;左脚、右脚;左耳、右耳;左眉毛、右眉毛等)
2.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踩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3.按方位说名称
(1)教师将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好,让幼儿说出文具的名称。“小朋友,你们看一看,放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文具,放在最右边的又是什么文具?”“谁来告诉老师,尺子的左边是什么文具?尺子的右边又是什么文具?”
(2)请幼儿按教师的要求把图片摆出来。先找出老虎图片,把小兔子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左边,把小猫图片摆在小兔子图片的左边,把熊猫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右边,把小鸭子图片摆在熊猫图片的右边。请幼儿跟自己旁边的幼儿说一说,老虎图片的左边是什么图片?右边又是什么图片?
4.
(1)教师和幼儿面对面站着,教师请幼儿举起右手,教师自己也举起右手。教师举的右手和幼儿举的右手怎么不同呢?
(2)教师转过背,与幼儿方向一致,再举右手。让幼儿体验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所以自己举的右手就和教师的刚好相反;要是方向一样,教师举的手就和小朋友举的手一样了!
5.练习
请幼儿说一说,下图画的分别是哪只手或哪只脚?请在左手、左脚的。内画“/”,在右手、右脚的○内画“△”。
《认识左右》教学反思
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抽象思维逐步发展幼儿辨别空间方位要经过以自身为中心定向逐步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定向过程。孩子在日常生活与游戏时方向感差。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现状与需要,本次活动选择以自身为中心开展“区别左右”教育活动。活动的重点是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感知“左右”方位;活动的难点是区分“左右”位置关系,并理解其相对性和可变性。本活动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通过猜想、操作等方式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运用“看标志做动作”、“找一找”、“听口令做动作”等游戏开展小组自主探索学习活动,充分体验、感知“左右”方向的空间位置关系;通过交流讨论、教师梳理、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其相对性、可变性;最后通过游戏把学过的“左右”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自身的作用,给幼儿充分互动的空间、时间与机会,达到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目的,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课中,多次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感知左右,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意识。通过幼儿的参与,让孩子们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学进行下去。本次活动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师幼互动、生生互动良好,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19、中班主题《水是我们的好朋友》教案反思
中班幼儿随着身心的发展,他们喜欢寻根问底,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进行探究。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非常的常见,活动中教师运用幼儿的观察力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了解水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幼儿学会节约用水。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用途,知道水资源的宝贵。
2、在亲自体验中,懂得爱惜水,知道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1、教材、两盆花(一盆先不浇水叶子有些垂下)、与水有关的图画一幅。
2、幼儿生活经验:初步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水?
幼儿懂得动植物生长需要水。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两盆花:浇过水的和没浇过水的各一盆,请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发现两盆花的不同,了解植物生长与水的关系。
2、利用画面的情景,了解水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教师提出问题:说说画面中小朋友在干什么?鱼生活在什么地方?小朋友用水在做什么?
由此引起幼儿对水的关注,知道人们生活和小动物生存都离不开水。
3、结合幼儿对水的认识,引导其说说水有什么用途。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什么时候需要水?
4、请幼儿进一步思考并讨论:生活中如果我们没有水会怎样?在幼儿充分感知水的用途及水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讨论:在生活中怎样节约用水、怎样爱惜水?
活动延伸
:
1、利用语言活动学习儿歌“小水管”,知道要节约用水。
2、日常生活中,随时提醒幼儿节约用水,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水是我们的朋友》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孩子都喜欢学,通过学习,孩子知道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懂得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很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
本活动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了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我创设了“水是我们的朋友”的教学情景,孩子非常感兴趣,都能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当中,活动问题设计层层深入,具有启发性,活动语言富有儿童色彩,如:如果我们不珍惜水,水也要发脾气,你知道它怎么发脾气吗?在不断地讨论交流中,孩子自己得出了水资源的巨大作用,我们人类离不开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水。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加深孩子的印象,在延伸部分,我设计了三个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孩子不仅加深理解了如何节约用水,还锻炼了孩子的动手、动口能力,可谓一举两得,我认为这是本活动的点睛之笔。
《水是我们的朋友》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贴近生活,孩子学习热情被点燃,就连平时胆小的孩子,都能主动回答问题,孩子们各抒己见,没想到孩子会知道这么多,真是另人欣喜,孩子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到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孩子们彻底改变了,以前浪费水的现象再没发生,孩子还会监督身边的亲人节约用水,看来孩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正逐步形成。
活动中多处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孩子直接从屏幕上获取比较全面、直观的知识,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不足之处,活动中对孩子放手不够,总担心孩子答不上来,在今后教学中,我会相信孩子们,他们一定行,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这样,孩子就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个惊喜,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0、中班数学活动《使两组数量相等》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幼儿对数量有一定的概念,能讲出数的总量,但对两组物体的比较缺乏衔接性、统一性,因而设计这一个活动,通过比较获得数量的概念,真实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5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
2、能用添上一和去一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相等。
3、在活动中能倾听同伴的发言。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找出使它们相等的方法。
难点:比较三组物体的数量,找出中心组。
活动准备:
1、教具:动物卡片(小兔5只,萝卜4个)
2、学具:幼儿用书,铅笔,人手一筐积木:六个红、六个绿、六个黄
活动过程:
1、感知4、5的数量
教师出示动物卡片,引导幼儿看图说说:草地上有什么?它们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引导幼儿将小兔和萝卜一一对应地排队,用手指点数的方法验证出小兔多,萝卜少。
2、用添上一和去一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相等
教师引导:这里的小兔有多少?萝卜有多少?5只兔子比4个萝卜多多少?5只兔子比4个萝卜多几,4个萝卜比5只兔子少几呢?怎样使它们一样多?幼儿讨论并上来尝试摆一摆,最后,大家讨论。启发幼儿用添一个萝卜或者去一只兔子的方法,使兔子和萝卜的数量相等。
学习寻找中心数量。4、5、6中5 为中心数。
3、幼儿操作
两组物体的比较。
请幼儿拿出四个红、五个绿积木,排一排,发现什么?怎样使它们相等?
拿出六个黄积木,发现什么?寻找中心数量,获得相等的方法。
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实物数量,找出一样多的实物并打“√”。
观察红旗和园点的数量,要求幼儿画出比4、5少圆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形和圆点的排列,请你依样接画。
观察实物数量,请你用添一和去一的方法使三组数量相等。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活动中,对两组数量的比较容易学会,能用两种方法,而对三组数量的物体的比较难得多,在寻找中心数量时,困难一些。因为对幼儿来说,要使数量相等,他们不会用去一或添一个数量少的办法,往往会出现添很多个物体,所以在用这个办法时较困难,需要通过反复的操作才能学会这种方法。
21、幼儿园中班《快乐的小蜗牛》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 3/4 拍“强弱弱”的特点。
2.能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创造性地用动作、表情等表现歌曲的内容。
3.体验小蜗牛旅行的快乐,学习小蜗牛不怕困难、开朗乐观的精神。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 3/4 拍“强弱弱”的特点。活动难点:能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创造性地用动作、表情等表现歌曲的内容。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活动前,在自然饲养角养小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特征和习性,增进对小蜗牛的了解和喜爱
物质准备:
1.与歌曲内容匹配的课件、小蜗牛的头饰、蜗牛妈妈的头饰
2.幼儿呈半圆形围坐在大屏幕前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进入活动室,观看草地图片,发音练习,学习跳跃和连贯的不同唱法。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草地上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上的小狗、小鸡、青蛙是怎样唱歌的,并用跳跃
的音声模仿这些小动物唱歌。
二、出示课件,观察蜗牛的外形特点,熟悉歌曲的内容
教师:“这是谁? 你们知道小蜗牛为什么这么开心?”幼儿自由猜想小蜗牛开心的原因。 “因为他要去旅行”“小蜗牛身上有什么?”“有壳”“这是他的房子”“小蜗牛头上有触角,我们给她起名叫犄角”“小蜗牛去旅行可开心了,它还会唱歌呢,你们听: 咿呀儿呦,呀咿儿呦”小蜗牛从来不回头
三、教师范唱歌曲,幼儿熟悉歌词
1.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启发幼儿感受歌曲的欢快、优美。
教师:“小朋友,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蜗牛?
教师小结:“这是一只不怕困难、勇敢乐观的小蜗牛。有一首歌唱的就是这只勇敢的小蜗牛,名字叫做《快乐的小蜗牛》。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教师小结:这是一首欢快、优美的歌曲。
2.教师清唱歌曲,幼儿再次听赏,
教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歌里都唱了些什么?提问:你都听到了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四、幼儿学唱歌曲,在和小蜗牛一同旅行的游戏情境中演唱歌曲
1.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图片,完整的跟随教师朗诵歌词两遍。第一遍朗诵重点指导幼儿说准歌词
第二遍朗诵重点指导幼儿加动作进行朗诵。
2.幼儿完整演唱歌曲第一遍,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唱准歌词。
教师: 咱们把小蜗牛旅行的故事唱一唱,要把歌词唱清楚。
3.幼儿完整演唱歌曲第二遍,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师:小朋友,小蜗牛旅行心情是怎样的?怎么表现?
4.幼儿完整演唱歌曲第三遍,重点引导幼儿加动作进行表演。
教师:“这一次,我们加上好看的动作来表现小蜗牛快乐的心情吧”四、幼儿分角色表演《快乐的小蜗牛》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变成小蜗牛去旅行吗?”
教师扮演蜗牛妈妈,幼儿扮演小蜗牛,进行表演 1—2 遍,引导幼儿欣赏旅途中的美景,遇到雨天如何避雨。
五、教师带幼儿二随音乐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1、课前导入得太直接,不够贴近生活化。
2、教学教具过少,没有挂图。
3、师生互动过少,课上应该穿插多种游戏进行。
22、中班数学活动《钟》教学设计反思
通过引导幼儿了解钟表的主要结构,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正确的念出钟表上的时间,学会珍惜时间。幼师上课学习就来,专业的课程,优质的内容,是你备课学习的最佳选择。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正确的念出时间。
2.了解钟表的主要结构,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
3. 教育幼儿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全体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
2、理解并运用到以后的日常生活中
活动准备
1. 自制时钟一个(分针上有一只小兔,时钟上有一只小乌龟)
2. 准备作息图片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自制钟表,然后提出问题:
1. 它叫什么名字?家里还有哪些表呢?
2. 表有什么作用呢?
3. 想一想我们见过的表都有哪些形状呢?
基本部分
一、播放龟兔赛跑的课件给幼儿看,教师讲解表上的数字“12”总是在上面,“6”总是在下面,并教幼儿认识“时针”和“分针”的名称,帮助幼儿认识较短的时针和较长的分针,感受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课件内容是:兔子的腿长,跑得快,乌龟的腿短,跑得慢。有一天,兔子和乌龟在圆形跑道上赛跑,兔子跑了一圈,乌龟才跑了一点点远。
二、1.教师将时针、分针都拨在“12”上,然后将长针转一圈,让幼儿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教师反复拨几次,使幼儿明白长针每走一圈,短针就走一个数字,这就是一个小时。
2. 教师继续拨长针,边拨边告诉幼儿当短针正指向某一个数字,长针正指向12时就表示是“×点钟”。边拨边和幼儿一起说:“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直到“十二点”为止,让幼儿能够正确的念出10以上的组合。
3. 请幼儿看一日作息图片,要求全体幼儿按上面的方法在自制的硬纸片上拨出各个时间(早上6点钟起床,8点钟来幼儿园上课,中午11吃饭,12点午睡,下午2点起床,3点吃晚饭,下午4点放学回家,晚上8点睡觉)。
小结:教育幼儿从小做到按时间进行各种活动,珍惜时间,上学不能迟到,放学不能在路上贪玩,要和爸爸妈妈早点回家。
三、做游戏: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请幼儿拨时钟
讲游戏规则:找一个小朋友来拨时钟,老师悄悄的告诉小朋友几点,这位小朋友就拨几点,一半小朋友扮演小羊,一半小朋友扮演老狼,请老狼看时间,只有到了六点,就吃小羊,老狼看时间没到就不能吃小羊。
结束: 请幼儿将钟表当方向盘,开车出教室玩游戏。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我根据幼儿生活中所需要的,在活动中每名幼儿都能够积极的参加到活动当中,同时也能正确的念出钟表上的时间,学会珍惜时间,也没有在出现上学迟到的现象。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把游戏更改一下,让幼儿更加有兴趣来学习,可以把表的时间认识的更加准确。
23、教学设计中班数学《猫捉老鼠》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8以内的数数和数字认识。
2、目测数群,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
3、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准确性,培养良好的游戏秩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黑猫警长头饰一个,1——8的数字卡片,画有1——8只老鼠的靶子一套。
2、学具:白猫卫士大头贴人手一个,写有数字的胸牌人手一个。
3、场景布置:树林,内放老鼠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分配角色,听音乐神气的进场。
老师戴上头饰做黑猫警长,幼儿戴上贴上小猫图案做白猫卫士。听音乐进活动室。找一个空位置坐下来。
二、布置任务。
1、电话铃响,师接电话。
2、师:刚才树林附近的村民打电话来说,最近树林里经常有老鼠在活动,严重破坏了树木的生长,真是可恶!所以呀,想请我们白猫卫士去帮忙捕捉老鼠。白猫卫士们,你们愿意吗?但是,要捉到老鼠,我们就得抓紧时间认真练好本领。
三、练本领。
1、看谁眼睛亮。(认读1—8的数字)
师:我们要练的第一个本领,叫做看谁眼睛亮。我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常常要找隐蔽的地区。现在我拿出数字卡片,卡片上是几,就是几号隐蔽区,看谁的眼睛亮,能又快又好的说出是几号隐蔽区。
2、看暗号。
师:我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必须有联络暗号。所以,现在开始练习第二个本领,叫做,看暗号。我们的暗号是摇小旗。我摇几下,就表示有几只老鼠。(提醒幼儿在心里面学小哑巴默数,不数出声音。看谁数的快又对。
3、打靶练习。
师:接下来我们来练习第三个本领,叫做打靶练习。我先拿出一张数字卡片,再拿出一张老鼠靶子,如果卡片上的数字和老鼠靶子上的数量一样多,我们就朝老鼠开枪。一只老鼠开一枪,开枪时嘴里要发出“啪”的声音。我们来试试看。
如果不一样多,我们就——不能开枪。
(提醒幼儿可以在心里面数好靶子上老鼠的数量,看看和卡片上的数字是不是一样多,然后再决定要不要开枪,开几枪)
四、执行任务。
1、分行动组:请幼儿拿起椅子上的数字编号,贴在胸前,数字是几就是几号行动组。
2、找隐蔽区:交代命令,出发(小铃ⅹ);归队(小铃ⅹⅹⅹⅹⅹⅹⅹⅹ),请1号行动组到1号隐蔽区。。。。。依次到8号。
3、捉老鼠:黑猫警长发出命令后,白猫卫士就冲进果树林捉老鼠。最多能捉8只老鼠。听到归队的命令后,迅速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4、领奖:请你数一下自己捉了几只老鼠,(个别提问)。给抓到8只老鼠的幼儿发奖。
课程反思:
在活动组织实施中,我本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要点,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幼儿熟悉的动画《黑猫警长》导入活动,让幼儿在一个个游戏中,认读数字、目测点数数、理解感知数字和数量的关系。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比如活动兴趣、每个环节的活动时间、环节间的过渡形式等。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得到最准确的信息,才能了解最真的幼儿,也才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更加“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发展。
24、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数数》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排列成封闭状物体的数数方法,初步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连线纸、水彩笔人手一份
2、鸡蛋、鸭蛋、鹅蛋、鸟蛋图片若干
3、摆放成封闭式的平面鸡蛋、鸭蛋、鹅蛋、鸟蛋若干张
4、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交代主题,活动导入。
1、游戏《连线找客人》
“今天我们这里来了四位神秘的客人,把卡片上的点子按数字从小到大的连起来,你就可以知道了。”
2、幼儿连线,教师将幼儿作品贴在黑板上。
今天来的客人是谁?(一起说一说)
小动物们说:小朋友,你们知道谁是我的妈妈吗?请你们帮帮忙,把我们的妈妈找出来吧!
出示相应的动物妈妈图片。
二、配对
妈妈们说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领,(下蛋)
教师出示鸡蛋、鸭蛋、鹅蛋、鸟蛋,幼儿配对,将蛋放在动物妈妈的身边。
三、数鸡蛋
1、教师出示鸭蛋图片,请你数一数有几个鸭蛋。
2、发现问题,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数错呢?怎样数才能数清楚呢?出自:大;考.吧"教师总结并示范数数(出示数字)我们只要想办法记住第一个数的鸡蛋,再数到它的时候就不要数了。
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记住第一个数的蛋呢?
四、幼儿探索尝试封闭式数数
1、幼儿按意愿选择不同的蛋进行数数。
2、请小朋友选择一种你要数的蛋蛋。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数的又快又对。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水彩笔和贴纸,如果你需要可以用的。
3、小结交流数数的经验。总结时,出示数字卡片。
4、比比谁生得蛋最多。
五、游戏:母鸡孵蛋
交代游戏规则:“音乐开始的时候沿着蛋蛋走圆,走的时候脚步要轻,不能踩到鸡蛋。音乐一停找一窝蛋孵小鸡,并数数你一共孵了几个蛋。”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5、幼儿园中班健康《什么食品营养好》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食物有挑食的情况,对各种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大了解。我们希望能通过该活动,提高幼儿对各色食品的认识,懂得应该均衡饮食身体才健康。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饮食安全意识与合作能力。
2。能按颜色和“食物金字塔”种类标记对常见的“五色食品”进行二级分类,知道应均衡饮食身体才健康。
3。能根据“五色食品”的名称和种类进行歌曲改编活动,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与集体合作性表演能力。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5。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重点难点
1、按颜色和“食物金字塔”种类标记对常见的“五色食品”进行二级分类。
2、根据“五色食品”的名称和种类进行歌曲改编活动。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五色食品”的实物和操作图片,“米面类、蔬菜类、水果类、肉类、蛋奶类、零食类”等分类卡、“五色”标记卡,“健康小博士”头饰,“健康快车”标记。
2、环境准备:“食物金字塔”的布置(五座)
3、知识准备:知道红、黄、绿、黑、白等常见的“五色食品”名称,熟悉歌曲《叫卖小调》。
活动过程
1、“健康小博士”(老师扮演)欢迎大家乘坐“健康快车”,一起进行“健康知识大竞赛”。(幼儿开火车入场)
2、分类游戏:“食物金字塔”真有用。
出示“食物金字塔”,请幼儿为“食物金字塔”的各层次添加种类牌,巩固对人体对“食物金字塔”各类食物需要量逐层递减关系的认识。
3、分类游戏:五色食品大聚会。
(1)分类操作:出示食物种类分类卡、“五色”标记卡,请幼儿看标记,对五色食物卡片进行二级分类。
(2)讨论:请幼儿分别说出“五色”食品的主要名称、种类和营养价值。
4、音乐游戏:五色食品营养好。
(1)“健康小博士”邀请和大家一起表演歌曲《叫卖小调》。
(2)“健康小博士”出难题:请大家把歌曲《叫卖小调》改编成歌曲《五色食品营养好》,把歌词改编成叫卖五种不同颜色食品。请幼儿自由选择分成五组,一组负责编一种颜色的食品歌词。
幼儿自由分组在已经分类好的“五色”食物金字塔前边操作边改编歌词进行歌曲表演。教师到各组做引导,提示幼儿运用不同的食物改编歌词,并进行合作性表演。
(3)请每组幼儿边操作食物卡片边表演本组改编的歌曲。
(4)看“健康小博士”指挥,集体表演歌曲《五色食品营养好》。
(5)“健康小博士”与大家共同小结各色食品的营养,巩固对均衡饮食的认识。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与幼儿日常生活、饮食健康紧密相连,幼儿始终能积极投入。在家园、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大家收集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五色食品”实物与操作卡片,并在生活中了解五色食品的营养知识,为本次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知识基础。
活动中,我们设置了二级分类游戏,与幼儿共同在游戏中把常见实物进行分类,构建成了“食物金字塔”,了解了各类食物层次关系,加深了人体对米面、蔬菜与水果、牛奶与肉类、零食(包括糖类、快餐等)的需要量有一个逐层递减关系的认识,应按时吃好每顿饭,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糖果和快餐。进一步深化对“食物金字塔”的认识。
我们根据各色食品的分类和幼儿共同进行歌曲改编游戏,幼儿尝试在分组合作中进行歌词改编与表演,巩固了对五色食品种类、用途和营养价值的认识,幼儿还和老师、同伴一起表演了改编歌曲《五色食品营养好》,提高了思维能力与集体合作性表演能力,大家都决心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和食用有营养的食物,做个健康好孩子。
26、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我们是中班小朋友》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理解、学习附点音符的演唱方法。
3、能用歌声表达升中班的情感,体验成长的快乐。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通过谈话,知道自己由小班升为中班,有了更多的本领,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课件准备:《我们是中班小朋友》图谱、歌曲音频、歌曲伴奏音频。
活动过程
1.导入:谈话导入
说说自己升到中班的心情,学到了那些新的本领。
2.播放歌曲音频,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旋律,熟悉歌曲内容。
★幼儿欣赏歌曲。
★提问:在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根据幼儿回答的情况重复范唱,引导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的内容。
3.出示《我们是中班小朋友》图谱,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内容。
★引导幼观儿察图谱的内容,进一步熟悉和理解歌词的内容。
★播放歌曲伴奏,引导幼儿根据图谱,完整演唱歌曲。
4.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适时撤下图谱,通过空指和参与式范唱,帮助幼儿掌握歌曲的内容。
5.播放歌曲伴奏,幼儿齐唱。
★鼓励幼儿边唱边用简单的动作表演,大胆地表现歌曲的内容。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在熟悉旋律和歌词的基础上,尝试根据自己会做的事情将后半段歌词进行改编,如将“我们爱学习,我们有礼貌”改编为“我们爱劳动,我们爱游戏”等。
家园共育:请家长欣赏幼儿演唱,通过亲子间互动,让幼儿感受成长的快乐。
活动反思:
《我们是中班的小朋友》这首歌曲比较长,歌词也有较多,对于刚刚升入中班的小朋友们来说,熟悉歌曲,把握歌曲的旋律和曲调,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另外,歌曲中又有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地方,怎样快速又正确地教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并能注意到这些细节的地方,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为了让幼儿有兴趣地学,并能达到学习的一个有效度,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以难点前置的方法来练习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一般的唱歌的开始,都会安排练声的环节,但有时候也可以变换方式,比如进行节奏训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对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有一定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进行节奏练习的时候,我又以小鼓来吸引幼儿,使孩子们不至于感到太单调。小小的不足是,在这个环节中,我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了,整个活动的分配就不够合理,这是以后在活动中要注意的。
2、以利用标志图的方法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歌曲较长,孩子们容易忘记歌词,所以在活动前我就设计好了简单的标志图来代表歌词。在让幼儿完整倾听歌曲一遍以后,我便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幼儿的回答并不丰富,很多孩子听完以后有点不知所以然,而我提出请小朋友边看标志图边听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能记住歌曲里唱到了什么,然后再在钢琴伴奏下练习念歌词节奏,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解决了记忆歌词的难度。活动后,很多孩子们都还兴趣盎然,我想在下次复习演唱等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歌曲,丰富幼儿对这首歌曲情绪的表达,真正体验做一个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27、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神秘的数字》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空间位置的兴趣。
2、认识10以内的序数,引导幼儿感知房间在序列中的位置。
3、能按给出的号码找出它所表示的相应位置。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讲故事,创设情境。
( 有一天,小熊维尼走在去跳跳虎家的路上,它可开心了,突然从空中掉下来一个盒子,刚好砸在它脑袋上,它生气极了,于是它大喊到:哎呀,哪里来的盒子?)
二、活动展开
1、师引导幼儿发现盒子上面的重要信息,查找盒子来源。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快递单上的数字——702。
——小熊维尼看着盒子,他想到:说不定这个盒子,可以帮我找到一点线索哦。经过仔细观察,维尼眼前一亮,发现盒子上有一张字迹模糊的快递单,上面写着一串数字—702。
2、认识门牌号,了解门牌号的意义。
——维尼想来想去,702到底代表什么意思呢?维尼仔细观察这栋楼后,按照他的方法终于找到了他要找的房间,原来是住在702号房间的小猫扔下去的,小猫立即向维尼道了歉,保证以后再也不从窗子往楼下扔东西了。
——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找到的?用了什么好方法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是怎么找到的?
——原来,数字702就是一个门牌号,7表示楼层,02表示房间号。要想找到702所对应的房间,首先要从下往上数找到7楼,再从7楼左边开始往右数第2个间房,就是要找的702。
3、根据门牌号找相应的房间。
——维尼的好朋友跳跳虎住在805号房间,我们怎么才能顺利的找到跳跳虎的家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首先要从下往上数找到8楼,再从8楼左边开始往右数第5个间房,就是我们要找的805。
4、分享儿歌,帮助大家快速找到房间号码。
儿歌:
找房间,并不难。
从下往上数楼层。
从左往右找房间。
这个方法要记牢。
快速找到房间号。
三、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老师家的门牌号是1102,欢迎大家来做客。
《神秘的号码》活动反思
这次的微课,我们选择的是一节中班数学活动,重点是想让幼儿通过了解数与空间位置的关系,来确定房间在序列中的位置。通过整以一个故事为主线,抛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这四个环节来设计。让幼儿知道,能用从下往上找楼层,从左往右找房间的方法,来确定房间的在序列中的具体位置,在活动最后,我们将活动内容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小朋友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故事没有音效(例如:盒子掉下来没有嘭的一声等)如果加入音效,效果会更好。
28、幼儿园小班社会《水是人类的好朋友》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初步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
2.知道水的重要性,掌握节约用水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3.愿意与同伴讨论,能大胆地表达自己对保护水资源的想法。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水的重要性,掌握节约用水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难点:愿意与同伴讨论,能大胆地表达自己对保护水资源的想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经认识水。
2.物质准备:无线视频点读笔,电视机,《幼儿读物(一)·人类的朋友——水》,脏水 1 盆。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谜语:小溪中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舞蹈。(谜底:水)
2.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
(1)提问:水是什么样子的?地球上都有什么水?(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一点击《幼
儿读物(一)》P24 不同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指导语:今天,我们要来看一个关于水的图片展。请你们安静、仔细地观看, 看的时候可以先和朋友轻轻地说,然后把你们看到的说给大家听。
3.集体讨论,初步了解水的作用及水的形成。
(1)提问:水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做哪些事情的时候需要用到水呢? 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2)幼儿集体讨论,教师巡回观察、倾听,适时加入幼儿谈话,扩展幼儿思维。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回答,教师进行小结。
4.引导幼儿观察脏水,了解水变脏的原因及萌发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1)教师出示脏水,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盆子里的水怎么了?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脏的水?
(2)幼儿讨论,初步了解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提问:这些地方的水为什么会变得这样脏呢?脏水能用吗?我们应该怎么保护我们的朋友——水呢?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补充并引导幼儿小结。(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保护森林等)
活动总结:
在当今这个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水资源的问题。大家有目共睹水缺乏、水污染的现象已经受到高度关注。这种局势下,让幼儿了解水与人类、水与自然的关系极为重要。根据孩子们的认知和感知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本次活动,通过故事、谈话、实验、音乐表演等不同形式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思考,从不同的侧面能够充分感知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本次活动操作性很强,是本次主题的一个综合性的延伸,孩子们对水的科学小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平时操作的比较少,所以兴致高涨。活动中孩子们更加能体会到水的作用之大,由于我们在活动之前有过一次断水经历,所以这次活动对孩子们意义是深刻的。
29、中班美术《熊猫》教学设计反思
幼儿园教案怎样写?只要我们老师精心、尽心、爱心的对待孩子,我们将会收获到最满意的笑。希望这节由精心整理的中班美术教案《熊猫》可以帮到您。
活动目标:
1.欣赏吴作人笔下的熊猫活泼、可爱的姿态。
2.尝试用语言、动作来表现熊猫的不同姿态。
3.增强对熊猫的喜爱。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作品《熊猫竹石图》、各种姿态的熊猫图片
2.材料:竹子背景图、墨水、毛笔等。
活动过程:
一、猜图导入,引起兴趣。
老师带来一只小动物请你猜猜是谁?(ppt出示熊猫的步骤图)
小结:哦,原来是熊猫。熊猫还是我们国家特有的,是我们的国宝哦!
二、欣赏名画,感受水墨。
1.了解水墨画。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请你来看看这幅画和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这中画叫水墨画,是有墨汁、水相互调和然后用毛笔画出来的画。这种画只有我们中国才有,我们称为国画。
2.欣赏《熊猫竹石图》
在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是呀,在作品中竹子、熊猫、岩石等图形,所以这一这幅作品的名字就叫熊猫竹石图。
这两只熊猫他们长得怎样?(毛茸茸、胖乎乎、黑白相间)
这两只熊猫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还可能做些什么呢?
小结:是呀,画家爷爷用淡墨勾画了熊猫的轮廓,用浓墨画出了熊猫的四肢、耳朵、眼睛,黑白分明,熊猫胖乎乎、毛茸茸的非常可爱。
3.欣赏不同姿态的熊猫。
看,我这儿还有熊猫图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这些熊猫在干什么啊?(吃竹叶)他们是怎样吃的呀?
‚这些熊猫又在干什么了呢?(玩耍、睡觉)
ƒ在这些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副?你可以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吗?
小结:刚才我们欣赏了很多的熊猫作品,而且都是水墨画。这些作品都是一位叫吴作人的画家画的。其实这个吴作人画家还画了许多其他的水墨画。
三、分组合作,体验水墨。
1.探索画法。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水墨画熊猫,那我们也来画一画水墨画熊猫吧。
你觉得熊猫应该先怎么画那部分呢?(先画……,再画……)
2.交代要求。
用大拇指和中指扣紧毛笔,然后蘸上墨汁并在瓶子上刮掉多余的墨汁进行绘画。
3.幼儿操作。
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准备了一副有着竹林的背景图,但是上面没有可爱的熊猫,请你去把你的熊猫添画在上面吧。
四、相互欣赏,拓展思维。
1.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
2.欣赏水墨画在生活中的运用。
小朋友画的熊猫真可爱,还有很多喜欢水墨画的人把它们都运用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活动反思:
清画家石涛说:“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形之哉!墨受于天,浓淡枯润随之笔墨操于人,勾泼洪染之。”中国的的笔墨观,是中国画家在长期绘画实现的,它体现了中国画家伟大的创造力,也反映了中国画的形式美的独特趣味和民族风格。我们有必要让孩子学习我们中国具有特色的水墨画。
孩子对中国水墨画充分的欣赏,有来自中国名画师的不同风格的图片,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熊猫》等的水墨画动画片,孩子们对水墨画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幻想。孩子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下,能初步的了解到水墨画的特征。活动中在引导幼儿欣赏时,通过让幼儿观察了熊猫的不同动态,最后让幼儿尝试用水墨画的方式来学画熊猫,发展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纲要》中指出,兴趣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还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全面提高美术活动的教学质量。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兴趣,再难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了。看着孩子们在我提供竹林背景图上画出一只只可爱憨厚的,不同动态的熊猫时,你无法想像这是出自孩子的手,是孩子第一次尝试的作品。因为国宝熊猫的基本特征,以及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只要我们老师精心、尽心、爱心的对待孩子,我们将会收获到最满意的笑。
30、教学设计中班数学活动《礼物送给好妈妈》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附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点子记录的方法统计送各种礼物的人数。
2.能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6.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7.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礼物图片、统计表每组一张,大统计表一张、铅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我给妈妈送礼物。
1.教师:小朋友,平时妈妈照顾我们非常辛苦,你们想不想送一份礼物给妈妈呢?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礼物,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礼物?请幼儿看看礼物,一共有几种礼物?(8种)8种礼物,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出示数字8)
2.那谁来说说,你想送给妈妈什么礼物?
3.幼儿挑选一样自己最想送给妈妈的礼物。
二、计礼物数量。
1.你选了什么礼物送给妈妈?
2.我们每个小朋友送的礼物都不一样,有什么好办法让别人一看就知道全班送围巾的有几个人,送项链的有几个人呢?幼儿说一说。
3.出示统计表
(1)师:老师请来了一张统计表帮忙。小朋友,我们一起看看,这个统计表上面都有些什么呢?
(2)幼儿认识统计表:上面一排是礼物,下面是统计人数,中间的这一段格子是让你把礼物贴到礼物标记的下面。比如:你们组有一位小朋友选了包包送给妈妈,就把礼物贴在包包的标记下面的格子里。另一位小朋友选了项链,那他应该把礼物贴在哪里呢?(项链下面的格子里)等你们组所有小朋友的礼物都贴好之后,选一位小朋友用点子记录送各种礼物的人数。记录在下面一排的格子里。
4.幼儿统计,教师指导
5.展示小组统计表,教师再统计。
(1)看看,第一组小朋友的统计表,送妈妈围巾的有几个人呢?送项链的有几个? 第二组小朋友来说说看,你们组的统计结果。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第三组小朋友的统计结果。
(2)除了看礼物,还有什么办法知道第四组有几个人送了围巾,有几个人送了项链呢?(教师将礼物部分用白纸遮掉,引导幼儿看点子)
(3)我们全班送妈妈围巾的一共有几个人呢?我这里有一张大的统计表,我们一起把每组统计的结果都汇总到这张大的统计表上吧。
请个别小朋友说说全班送花朵的有几个人。记录在哪里?试试看。点子汇总好了之后,教师用数字统计。
(4)比较一下,送哪种礼物的人数最多,送哪种礼物的人数最少?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统计表记录了送每种礼物的人数,有了统计表,让我们一看就知道我们班里有几个人选了围巾,几个人选了项链,有了统计表可真方便!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31、中班数学优质课《怎么排》教学设计及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物体量的差异,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正、逆排序。
2、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3、培养幼儿与同伙的协作能力。
4、培养幼儿思维的可逆性和传递性。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6、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三、活动准备:
大小和长短均不同的瓶子、小棒每人各5个;筐子每组2个。教学挂图《怎么排》。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不同”
1、教师出示瓶子和小棒,让幼儿点数其数量。
2、请幼儿找出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瓶子与小棒,并说出物品的差异(如最大或最小的瓶子和最长或最短的小棒)。
二、物品排序
1、让幼儿给大小不同的5个瓶子排队(如按由左向右的顺序排列),教师可启发幼儿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每组幼儿互相协作把若干根小棒按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3、想一想:将正排序变成逆排序时,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按顺序排列瓶子或小棒?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探索从一种排序方法改变为另一种排序方法时的最佳方案。如:改变5根小棒的排列顺序时,中间的一根不动,将第1根和第5根、第2根和第4根小棒对调,这种方法最快。
4、活动结束时,要求幼儿学会整理材料,将材料分门别类放在两个筐子里。
三、观察画面《怎么排》
1、教师引导幼观察并讲述画面的内容。
2、启发幼儿在画册上用点子的数量分别给粗细和厚薄不同的物品排序,并说出排列规则。
反思:
这是中班的一个逻辑数学活动,这个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学习区别物体的长短、粗细、厚薄,并能用正确的词进行表达,还有能让幼儿学习按照物体的长短、粗细、厚薄,并能用正确词进行表达。五六岁的幼儿缺乏对物体量的认识,在比较长短、粗细、厚薄时,引导幼儿感知被比较的物体应放在同一水平面上,通过目测和触摸等方法,理解厚薄是相对而言的,这是本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们的物理知识、社会知识来自外部,而数理逻辑知识来源于入的内部。因此,幼儿获得数理逻辑知识,主要来源是幼儿自己本身,也是每位幼儿自己从物体的各种关系中建立起来的,是思维的产物。结合数学教育这一特点,我创设了相应情境,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比较、体验理解,并内化迁移为自己的概念知识。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所接触的能通过比较这些排序的物体太少,还能让幼儿去通过外界去了解还有很多可以进行比较和观察。
32、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排序》示范课教学设计反思
目标:
1、运用视听触觉各种感管引导幼儿主动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并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雪花片若干、颜色不同的枪管玩具、大小长短不同的吸管、排序卡
活动过程:
1、织幼儿玩拍铃鼓游戏,引出活动主题。
小朋友们,请你们听听老师是按什么方法拍铃鼓的?
2、引导幼儿发现拍铃鼓中的秘密,并运用图示记录其中的规律。
老师这有一些雪花片,请你想想怎样用雪花片表示我们刚才拍鼓的规律?
(1)大声——小声——大声——小声
(2)大声——小声——小声——大声——小声——小声
3、教师出示排序图,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请幼儿用拍手的方式表示出来。
(1)、小朋友看看这些雪花片是按什么规律排序的?
(2)、你们能按这个规律拍拍手吗?
小结:这种按照一定规律把物体排排队的方法就叫做排序。刚才我们都是根据物体大小不同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其实我们还可以根据物体的长短、颜色、粗细、高矮等不同进行排序呢。
4、补充排序卡。
出示已排好的排序卡,请幼儿来找找看什么地方排错了。
5、导发现物体的差异,进行创编排序。
(1)、请幼儿根据颜色的不同排序拼插枪管玩具。
(2)、请幼儿根据吸管的大小或长短的不同进行排序
(3)、请幼儿根据幼儿性别的不同进行排序。
6、排队游戏
幼儿分男女站成两竖排,按教师要求进行排队游戏。如高人、矮人、高人、矮人或拍头、拍肩、叉腰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游戏。
7、延伸活动: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是按一定规律排序的,如美丽的项链,好看的花边,围墙的栏杆……,请幼儿将生活中有趣的排序现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排序卡上。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33、中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好朋友》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思路
根据《纲要》精神,我把鼓励幼儿敢想敢说和敢于尝试作为主要目标,同时引导幼儿感受规则和合作竞赛游戏的快乐,为升入大班做准备。
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我根据本学期园的教研课题,充分考虑系列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及幼儿对于交朋友的渴望,抓住时机,丰富幼儿经验,扩展幼儿的朋友范围。为了发展中班幼儿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我们选择了“好朋友”的系列活动:从关注身边的亲人做起,请妈妈们进课堂,让妈妈成为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创设了心情预报站,引导幼儿不光自己高高兴兴来幼儿园,同时,学习关注别人的心情,关注因病没有来园的幼儿,给他们打电话等。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扩大交友的范围,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与表达,尝试为生活中各种常见的事、物找关联。
2、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合作竞赛游戏的快乐。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了解幼儿生活经验,掌握幼儿在寻找事物关系方面的情况(观察、谈话)。
2、“好朋友”图片,卡片若干(冰箱、青蛙、人、电话、车、笔等14种)。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复习儿歌《谁和谁好》
提问:儿歌里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
启发、引导幼儿说出儿歌中的三个好朋友,按照儿歌的内容,帮助找到好朋友的理由。
二、游戏活动
1、游戏一:为大树找朋友
看图:
(1)出示教师预设的五个朋友,请小朋友帮助找到它们是好朋友的理由。当幼儿找到适合的理由时,神奇的大树就会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作为奖励幼儿的礼物。
提问:它是大树的好明友吗?是好朋友的理由是什么?
引导幼儿为大树寻找不同类型的朋友,并能够说出成为好朋友的理由。同时以花为奖励,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营造游戏的氛围。
(2)请幼儿为大树找出五个好朋友,并说出理由。当幼儿找到适合的理由时,神奇的大树就会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作为奖励幼儿的礼物。
提问:还有谁是大树的好朋友?理由是什么?
启发幼儿思考,说出好朋友的理由,进一步为幼儿提供思维空间,扩大好朋友的范围。
第一个游戏结束时,幼儿为大树找到了十个不同的朋友。神奇的大树要奖励幼儿十朵美丽的花,最后大树真的开出了10朵漂亮的花。
(3)请幼儿为自己鼓劲,提升幼儿的自信,同时鼓励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2、游戏二:找朋友
(1)交待游戏名称——“找朋友”;成游戏队形;为自己队起名字。
引发幼儿游戏的欲望,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2)提出游戏规则
A、幼儿迅速找到两张好朋友卡片;
B、说出是好朋友的理由;
C、对方同意,即可为自己队得到两张卡片。
3、游戏进行
A、幼儿按照规则轮流游戏。
游戏玩法:幼儿分成两队比赛,参加比赛的队员要找出成为好朋友的两张卡片,并说出它们成为好朋友的理由;对方的队员同意你的说法,就可以为自己队得到两张卡片。最后得卡片数多的队赢。
B、游戏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开动脑筋,说出自己的理由。
活动延伸
继续为生活中的物品找朋友。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适合我班幼儿。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幼儿与教师全身心地融入到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互动充分,游戏性强;教学环境为幼儿活动提供了方便,幼儿便于操作;良好的精神氛围,为幼儿积极思维提供了支持,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手段的运用上,关注到了每个幼儿的需要,让每一位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思维的空间。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高,思维活跃,敢想,敢说。同时,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新的经验积累,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
存在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对待幼儿个体表述中,忽略了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34、中班数学《离不开的数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数字并体验观察发现的乐趣。
2. 在寻找数字中,培养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鼓励幼儿能对个人、家庭、交通、通讯、气象等使用的数字用绘画、文字及符号等方式进行记录。
3. 帮助幼儿了解数字的重要性,初步理解数字在不同的地方表示不同的意义。
4.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 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 在日常生活中请幼儿观察、收集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数字。
2. 教师有意识的在班级活动室中布置含有数字的图片和物品,如:时钟、挂历、扑克棋等。
3. 请幼儿记住家庭地址(包括门牌号码)电话等。
活动过程:
1. 寻找班级、幼儿园里的数字,讨论这些数字表示的意思。
今天老师交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猜猜是谁?(数宝宝)它也想和小朋友交朋友,可它们藏了起来,我们去找一找,看看有那些数宝宝,它们代表什么意思?(教师带幼儿去寻找)边找边集体说一说这些数字的作用。
2. 幼儿分组交流:
除了我们刚才找到的数宝宝,你在生活中还见到哪些数宝宝?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请幼儿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数字讲给同伴听,说一说这里的数字有什么用?)
3.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对数字的发现。
谁能把你知道的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在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数字?这些数字都表示什么意思?(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归纳:在自己家里、商场、交通、通讯、气象等方面使用的数字及他们的用途。)
4. 教师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重要号码的关注兴趣,知道它们对生活的作用。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用到一些特殊而重要的号码,比如:1
19是什么号码?(火警电话)
请幼儿说出几个。如110报警电话、120急救电话等。
5. 引导幼儿讨论:
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样?(帮助幼儿理解生活中离不开数字,数字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6. 激发幼儿将自己观察发现的数字用文字、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
7. 幼儿记录完后,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有目的地表扬那些善于发现并有创造性的幼儿。
8.看看讲讲:幼儿用书2-21。
8. 活动延伸:
(1) 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数字并记录,将观察的结果告诉伙伴。
(2) 找一找节日中的数字,如“三。八妇女节”
(3) 请幼儿问一问自家人的生日。
9.结束。
教学反思:
兴趣是求知的发动机,是激励幼儿有效学习的内驱力,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推助器。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幼儿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不感兴趣,这就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为此,首先我们根据幼儿“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特点,精心设置数学活动区,提供丰富的可探索性的操作材料。再通过利用日常生活去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实践并记录观察结果,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儿得以全方位亲近数字、体验数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同时,孩子们不仅获得了“数”应用的新经验,还得到了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感受、体验有关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我们又尝试运用发现法,按“问题情境——探究发现 ——交流归纳——新情境中迁移”的循环往复思路展开,从生活情景中提出问题,让幼儿进行探索,帮助幼儿将零星的表层的经验,整理成有条理的、正确的知识,让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学习。最后,再通过家园互动的形式使孩子们对数的探索在生活中和家庭中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融洽、愉悦的心理氛围,丰富、有时效的物质探究氛围,让孩子们在良好的环境影响下,充分的调动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玩数学的兴趣;多变的生活化、游戏化数学活动与孩子的互动,使孩子们能被有趣的数学现象所吸引,使幼儿在活动中从质疑到解疑,从探索到实践,开拓了思维,引发幼儿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以“趣”为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把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能力。逐步使幼儿形成求知的心理愿望和一种自主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心理趋向,让幼儿更好地在丰富多彩的数学王国里遨游!
35、中班数学《学习1-5的序数》教学设计反思
中班数学:学习1-5的序数
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认识序数第一至第五。
2、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创设超市小货架的环境。
2、动物及其食品小图片、房子图、笔等。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游戏“为小动物买礼物”理解序数。(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1、自由探索:
(1)引导幼儿以“到动物食品超市为小动物买礼物”的游戏形式到“超市”购物。
(要求记住在什么颜色的货架上买到货物的)
(2)请个别幼儿告诉大家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买到货物,并请其他幼儿猜一猜他是在第几个格格子里买到的东西。
2、交流讨论:
(1)师:为什么买同样的东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师引导幼儿发现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3)幼儿分组交流:讲讲自己是从哪个方向数第几格中买的东西。
(二)游戏“给小动物送礼物”,巩固认识序数。
1、 以“将超市买到的东西送给小动物”引题。
2、 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房子有几层,每层有几个房间。
3、 师请一幼儿说说你买的东西(动物食品)是给谁吃的?它住在房子的哪一层,哪一个房间?并认识房间号如第一层第五间用“1-5”表示。
4、 幼儿分组操作:将食品礼物送给小动物
(1) 要求将小动物的房间号写在礼物卡上,然后送到房间。
(2) 引导
幼儿互相检查纠正操作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36、中班数学《恬恬和小鸡》教学设计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恬恬和小鸡
活动目标:
1.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感知图形的变化, 激发幼儿探 索的愿望。
2.根据物体特征(封闭、开放)给图形分类。
3.培养幼儿辨别图形的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幼儿操作卡、分类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图形,这些图形有各种形状,里面还有许多秘密呢,大家想不想来玩一玩这些图形呀?(幼儿操作图片,自由说说图片形状:三角形、圆形、五角星。)
二.基本部分:认识图形
(一)认识开放图形
1.故事激疑
(1)师:小朋友能说这么多的图形名称,真了不起!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图形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恬恬和小鸡》。
(2)老师边讲故事边演示电脑动画。
故事:恬恬在草地上养了许多的小鸡,这些小鸡非常可爱,恬恬很喜欢它们。可是这些小鸡又很调皮,在草地上东蹦西跑的,累得恬恬满头大汗;于是恬恬想了个办法:用木棍做了一圈栅栏,把小鸡围起来。小鸡在栅栏里玩得很高兴。玩了一会儿,小鸡又跑出了栅栏。小鸡怎么会跑掉的呢?(栅栏有缺口,栅栏没围好。)
2.探索解疑
电脑出示 图形。提问:围在这样的栅栏里,小鸡能不能跑出去,为什么?(小鸡能跑出去,这个图形有缺口。)
3.认识开放图形
(1)电脑出示 图形。 提问:这样的图形小鸡能不能跑出去?(能)
(2)师:这些图形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开放的图形。
4.实践操作
师:请小朋友从图形中找出开放的图形。( 幼儿找到开放图形,展示给小伙伴、老师看。)
(二)认识封闭图形
1.激疑、解疑
(1)师:刚才,我们帮恬恬找到了小鸡跑出去的原因:现在我们再来开动小脑筋,帮恬恬想个办法:恬恬应该怎么做,小鸡才不会从栅栏里跑出来呢?(把栅栏围围好,不要有缺口)。
(2)师演示电脑提问:现在栅栏围好了,小鸡还会不会跑出来呢?为什么?(小鸡跑不出来了,栅栏没有缺口。)
2.认识封闭图形
(1)电脑出示 图形。提问:这样的图形小鸡能不能跑出来?为什么?(小鸡跑不出来了,这个图形没有缺口。)
(2)电脑出示 图形。提问:这样的图形小鸡能不能跑出来?为什么?(不能跑出来,没有缺口。)
(3)师:栅栏做成这样的形状能把小鸡围起来,这些图形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封闭的图形。
3.操作实践
师:请小朋友从图形中找出封闭的图形。( 找到的幼儿把图形展示给老师、小伙伴看。)
(三)归纳巩固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图形中有一种叫开放图形,还有一种叫封闭图形。请小朋友把图形分分类,开放图形分在一边,封闭图形分在另一边。(幼儿操作分类)
(四)扩展延伸
1.师演示电脑提问:小鸡在栅栏里饿了,叽叽直叫,恬恬很想进去喂食,可进不去。小朋友帮恬恬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进去喂食呢?(开扇小门)
电脑演示 图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也是开放图形。)
2.师演示电脑、提问:夜深了,狐狸把栅栏弄坏了。出示 图形。
提问:这样的图形是开放图形还是封
闭图形?( 开放图形) (五)小结:我们知道,不管是一个缺口还是两个缺口,这些都是开放图形。
师:小朋友检查刚才分好的图形,放错的纠正过来。(幼儿自行检查、纠正,并给客人老师展示。)
(六)游戏:给图形找家。(电脑游戏)
5.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给图形找家的游戏。
指点屏幕:红颜色的是开放图形的家,篮颜色的是封闭图形的家。找对了恬恬就会表扬你,找错了图形就回不了家。现在我们来给图形找家。
比一比: 谁找得又准又快。(幼儿和电脑玩游戏)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真聪明,图形都快活地回到了自己的家,恬恬可高兴了!她邀请小朋友和她一起跳小鸡舞,你们愿意吗?(师、幼跳舞。)
(注: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先后在深圳、上海、常州等地幼儿园开展现场示范交流活动。)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37、中班数学《铺小路》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的:
1、认识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初步感知半圆形和圆形的转换关系。
2、在活动中,让幼儿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数学操作活动。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小鸭子头饰一个;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成的小路;五角星。
活动过程:
一、观看情景表演
小鸭子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
师:小鸭子你为什么摔跤啊?
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把路铺好。
二、铺小路
1、观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状。
师:土坑有那些形状的?
请你把和土坑相同形状的石头填进去,然后检查是否填平,大小正好。
2、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把图形一一对应的填好,
3、出示两个半圆形讨论该放在什么地方,归纳出两个一样的半圆合起来就是一个圆形,同时一个圆形可以分成两个一样的半圆形。
三、游戏:踩石头
教师出示一个图形,请幼儿迅速站到这种图形的旁边,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四、游戏结束
小朋友一起送小鸭子回家。
活动反思:
依据《纲要》精神和合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并利用操作、探索、观察这三种不可分割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教师还让幼儿通过探索获得感知经验,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积极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教师能分配好自己的角色,起到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作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活动还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去学习、游戏,孩子们对本节活动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在玩中、在游戏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38、小班语言《我有好朋友》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享受有朋友的快乐,愿意过集体生活。
2、在游戏中,能用简单的动作与朋友交流。
3、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准备材料:玩具数筐
重点难点:能够以行动将玩具与好朋友分享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说说自己的好朋友。
提问:你的好朋友是谁?是男孩还是女孩?你们喜欢在一起干什么?你有几个好朋友?
2、幼儿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对好朋友的喜爱。
如幼儿可以互相说:你是我的好朋友。然后手拉手或者拥抱等。
3、和好朋友一起唱和做游戏《找朋友》。
4、请幼儿与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一种玩具,共同游戏。
活动反思:
《纲要》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小班幼儿年龄在3岁左右,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会向别人表达自己基本的想法和要求,只是语句不够完整,有时出现时断时续的现象,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因此,我想通过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
39、中班数学教案《对称》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轴对称图形,以部分图形为依据判断出整体图形。
2.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图形。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拯救小鸡”情景图片;组图“复原另一半”;“找对称”图片;“大团圆”图片。
纸面教具:《找对称》《对称的剪纸》。
材料准备:笔、彩色纸、剪刀。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拯救小鸡”导入情景激发兴趣
——母鸡妈妈遇到了一个困难,要向我们求助,一起看一看。
——原来鸡妈妈带着小鸡们在户外散步,遇到了老鹰,抓走一只小鸡,鸡妈妈很伤心,她想寻求小朋友的帮助。你们愿意帮忙把小鸡拯救回来吗?
二
出示组图让幼儿通过闯关游戏认识轴对称图形
1,出示图片“复原五角星”,引导幼儿找出五角星的另一半,初步感知轴对称。
2.出示图片“修复蝴蝶”,引导幼儿配对图中的蝴蝶。
3.展示修复好的蝴蝶翅膀,并鼓励幼儿说明配对理由。
4.出示组图“复原另一半-3”,引导幼儿理解轴对称。
三
出示图片分发纸面教具让幼儿找出对称的图形
1.出示图片,分发纸面教具,请幼儿在纸上判断这些图形的对称情况。
2.操作课件,验证猜想。
四
投放彩色纸和剪刀鼓励幼儿剪出对称的图形
1.思考如何用纸张剪出对称的图形并尝试动手剪。
2.集体交流,分享成功剪出对称图形的方法。
3.幼儿再剪纸,引导将纸对折,从折线开始剪,剪出对称的图形。
五
出示图片展示小鸡被解救体会闯关成功的快乐
——谢谢小朋友们,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成功拯救出了小鸡,小鸡终于和鸡妈妈团圆了。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
40、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敲门声》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本班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对于《小兔乖乖》的故事,更是非常热衷。因此我将故事中的敲门声,作为本次活动的关键。让幼儿在倾听故事时有意的去注意兔妈妈与小兔们的约定,究竟敲几下门。一方面帮助孩子们建立初步的倾听习惯,同时让孩子们用听觉数数的方法进行游戏。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听觉数数的方法进行游戏。
2、通过听故事《小兔乖乖》,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倾听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故事《小兔乖乖》的课件、响板一个、数点卡。
活动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数出听到的敲门声难点:能说出总数
活动设想:
一、故事导入,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观看动画并提出倾听要求:
导入语:兔妈妈要出门了,她和小兔乖乖们有个特别的约定,悄悄地告诉小兔她回来时敲门的次数。
关键提问1、:听一听兔妈妈约定敲了几下门?
关键提问2、:看一看兔妈妈出门后,小兔在家里干了些什么?(小兔翻啦几个跟头?跳了几次?)目标指向:幼儿了解故事情节,感知故事中的数教法学法:欣赏法
2、回忆兔妈妈和小兔的约定关键提问:兔妈妈回来时会敲几下门?目标指向:引导幼儿用数数、数字来表示兔妈妈的敲门声
3、老师敲响板,请幼儿听一听响板模仿的敲门声。
4、让幼儿接着观看动画:兔妈妈回来了,按约定的敲门次数敲门,小兔把门打开。
二、巩固数数你们说学好数数的本领重要吗?如果数错了,就要把坏人放到家里来了对吗。现在要老师也要来考考你们啦。
1、请幼儿按老师出示的数点卡拍手。
关键提问:我的卡片上有几点?拍几下小手?
目标指向:感知拍手数与点子的对应教法学法:集体数数。
2、共同确定兔妈妈敲门的次数。
关键提问:我们商量一下,兔妈妈回家时,敲几下,小兔才开门?
目标指向:引导幼儿用数字来表示兔妈妈的敲门声3、分角色扮演进行游戏游戏玩法:请两三位幼儿扮作兔妈妈,其他幼儿扮作小兔。老师背对扮小兔的幼儿,向扮兔妈妈的幼儿出示数点卡。"兔妈妈"按点子数演奏响板模仿敲门。当与事先商量的敲门次数相同时,"小兔"立即开门。请判断正确者轮换扮演兔妈妈。
活动反思:
生动形象的动画故事能很好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通过响板道具的运用再次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也能有效地巩固加深幼儿对数的理解。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41、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椭圆》教学设计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椭圆形。
2.能够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二、活动准备:材料准备:PPT、熊妈妈、熊妹妹、椭圆形的镜子图片、圆形、操作册
三、活动过程: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活动。
引导语:“有一天,熊妈妈和熊妹妹一起去逛街。它们看到一家店里挂了好多的镜子,就走了进去。熊妹妹拉着熊妈妈走到一面镜子前问:“妈妈,这面镜子真奇怪!”
2.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出示椭圆形的镜子图片,请幼儿自由发挥。
(2)出示圆形,让幼儿感知椭圆形和圆形不一样的地方。
3.小结椭圆形的特征,重点引导幼儿能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
(2)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4.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5.分发操作册,幼儿探索操作:
(1)引导按照颜色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3)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椭圆形。
6.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并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动手操作。
7、老师对本次活动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这节认识椭圆形的活动课结束了、觉得孩子还是学会了至少目标是达到了。我的这节活动是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认识图形、我还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安排的,我们班幼儿很活泼所以不能用太沉闷的教学模式来上、我是想让孩子在动静交替的模式中去学习去探索。这节活动整个设计流程不错、就是在对孩子提问上有点差错、老是提问的不够准确。有的问题太过成人化了、这是我不足的地方。还有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把握程度不够。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42、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得数是5的加法》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让幼儿学会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
2、进一步理解+,=的含义。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卡片
2、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复习5的组成)
教师:动物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
不过我们要保密码解开才能去,5可以分解成2和几呢?
二、情境感知----做客:看图学习5的加法。
1.教师:小朋友们动物王国到了,我们一起去小动物家看看吧,小心别被动物咬着,看图算5以内的加法,算对动物送礼物给小朋友,算错动物要把小朋友扣住了。速度快的可以多去几个小动物家。把你的答案记清出点。
2.提问
(1)教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来源大.考吧幼。师网;(用4句话表达4幅图)
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2)教师: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3.总结
教师: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5,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4道算式就是5的加法算式。
像1+4=5,4+1=5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4=5马上就想到4+1=5,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3=5就会想到什么呢?
三、巩固加深
1.教师:小动物们都夸我们很聪明 ,我们手里都有动物送给我们的玩具票票, 出示价格。
你手里有5元,你能买那两样玩具,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那两样?
2.幼儿操作
3.总结:
(1)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2)如果5元买三样呢?
四、总结
我们学习了得数等于5得算式板书:1+4=5,4+1=5,2+3=5,3+2=5。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43、教学设计中班数学活动《排列高手》反思
设计意图
“排序”是数学活动中较为复杂的概念,中班下期幼儿已有一定的排序经验,且直觉行动性思维较突出,因此在活动中我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通过创设合理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索,从而发现一定的特点,体会其中的规律,并尝试大胆自主的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整个活动采用游戏的形式,选择幼儿熟悉的活动场景,充分运动神秘的“排列王国” 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将多种排列规律渗透其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发现,在活动中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学习、大胆创新。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发现场景中事物的相同排列规律,并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 与 方 式 表 现 AB 模 式 。
2、能保持对模式排序活动的兴趣,在创造模式中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仔细观察,并发现场景中事物的相同排列规律,并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 AB 模式。
难点:能保持对模式排序活动的兴趣,在创造模式中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2种颜色的桌布各3张、2种颜色的椅子各15把、2种不同颜色的盆栽、排列女王装扮、教室中的玩具与用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以排列女王的角色身份带领幼儿进入预设排列王国场景中,引发幼儿自主发现环境中的规律,调动幼儿参与兴趣。
师:“孩子们,欢迎来到我的排列王国,请坐。我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有规律排列的物品,你们猜一猜我喜欢什么排列规律的物品,回答正确的,我将奖励我们王国的徽章一枚。答案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的环境中哦。
(二)基础部分:
1、发现规律:
——幼儿分享自我发现,口述模式后,教师引导其余幼儿共同验证,帮助幼儿理解模式排列的规律,即什么是“2 个 1 组,1 个 1 个间隔排列”的规律。师:“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摆放的?如何摆放的?它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王国秘密,女王喜欢的排列规律是 2 个 1 组,1 个 1 个间隔排列。”
2、排一排:
——介绍材料后,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桌面材料来表现 ABAB 模式。
师:“排列女王有三个要求:第一,必须使用刚刚的排列规律“2 个 1 组,1个 1 个间隔排列”排列这些材料。第二,可以选择两种材料,也可以选择一
种材料。第三,排时须保证数量,至少重复出现 3 组。”
(了解幼儿对规则的理解程度,若发现多数幼儿存在疑惑,可再进行解释;如个别幼儿提出问题,则可将问题抛给全体幼儿,引发生生互动)
——幼儿进行排列,教师巡回观察,重点关注幼儿能否有目的地选择材料开展排序活动。对选取一种材料开展排序活动的幼儿,教师可了解他(她)的想法(便于二次操作的分享)。
师:“你选择了什么材料?有几种?是怎么排列的?”
“你只选了一种材料,你是怎样表示 1 个 1 个间隔排列的呢?”
(优先请选用两种材料的,再选择一种材料)
——第一次排列后教师小结
师:“有的小朋友选了 2 种材料,通过不同颜色、形状、长短、高矮的材料来表现 2 个 1 组,1 个 1 个间隔排列的规律。”
3、排列能手:
——提高难度,引导只选用一种材料来表现特定模式,启发幼儿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表征
师:“刚刚有小朋友选了一种材料,并通过调整摆放的方式来展示 2 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我非常的喜欢,你们还有其他什么好办法吗?你有其他的摆放位置吗?除了摆放位置的不同,还有其他的方式吗?
——幼儿进行排列,教师巡回观察,重点关注幼儿能否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同一模式以及幼儿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师:“你选择了哪种材料?你是怎样表示 1 个 1 个间隔排列的呢?”
——第二次排列后教师小结
师:“原来 1 种材料也可以进行 2 个 1 组的规律排列。可以从造型上、数量、摆放位置上来展现 2 个 1 组,1 个 1 个间隔出现。”
4、排列高手
——再一次提高难度,不再提供任何实物材料,引导幼儿用身体来表示特定模式
师:“刚刚你们为我装饰的环境我很满意,接下来为了感谢你们,我准备去参加一个舞会,排列女王的舞蹈站队应该是怎样的呢?”
——师幼齐互动,鼓励幼儿用声音和动作多样化来表示特定模式。师:“不用动作,可以用其他的身体部位吗?”
——第三次排列后教师小结
师:“原来,用材料、用我们身体的各部位,声音都能表示出“2 个 1 组, 1 个 1 个间隔排列”的规律。”
(三)结束部分:
——再次梳理今日活动经验,引导幼儿寻找生活当中不一样的规律排列师:“小朋友生活中的规律还很多,回家后排列高手们再去找一找更多其他的规律吧!”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教学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情境为主线、游戏为形式”的原则,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以“排列王国”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幼儿在情景中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时,发现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这可能利用课件与情境的设置和层层递进的环节有关系,而且孩子们在操作这个环节发现都是他们平时自己的游戏场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4、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认识5以内的序数》教学设计反思
一、设计意图
中班孩子对十以内的数量已经能够正确感知。在幼儿园,孩子们做操要排队,上楼梯要排队,有的孩子已经能尝试用第一,第二来表述自己的位置,在组织教学时,教师也会用谁得第一,谁得第二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可以说孩子们对序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感知,但很零碎,不完整,不规范。本活动旨在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进行经验的梳理和提升,使孩子们能够掌握序数学习的要领。
二、活动目标
1.理解序数的方向性,知道数到几就排第几;
2. 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说出序数词;
3. 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和帮助他人的快乐情感;
4.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三、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 理解序数的方向性,知道数到几就排第几;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说出序数词;
2.活动难点:理解序数的方向性,知道数到几就排第几。
四、活动准备
1.《认识5以内序数》PPT;
2.5个动物图片,房子和火车挂图,1至5数字卡片。
五、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以小动物搬新家,坐火车为话题,吸引孩子注意力,激发孩子对本节课的兴趣,同时引出为火车厢贴号码的活动,进入对5以内序数的学习。
2.给火车厢贴号码
通过为火车贴号码的活动,巩固幼儿对5以内基数的掌握,初步认识5以内序数,知道数到几就排第几。
3.给房子贴号码
通过给房子贴号码的活动,强化对5以内序数的认识,感知序数的方向性,并能够说出房子在序列中的位置。
4.分发新房子
通过小动物的排队顺序分发房子,排在第几就是几号房子的主人。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序数的理解和掌握。
5.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表扬孩子的智慧和爱心。
六、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快乐小火车
教师带领幼儿玩扮演小火车去森林做客的游戏,发给幼儿写有5以内数字的火车票,是数字几就当第几节火车厢。
七、活动反思
本活动旨在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进行经验的梳理和提升,使孩子们能够正确使用序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以小动物搬新家为情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吸引孩子注意力,激发孩子对本节课的兴趣。通过给火车厢贴号码,给房子贴号码,分发新房子等演示、操作环节,让孩子在情景游戏、操作中掌握了5以内序数活动的要点,避免了枯燥,学不懂的情况。但活动环节设置较多,对中班幼儿来说,时间会稍微有些长。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设计较为成功,达到了活动目标,幼儿理解了五以内的序数的含义,理解了序数的方向性,知道数到几就排第几;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乐趣和帮助他人的快乐情感。
相关文章
-
中班数学《花儿是我们的好朋友(认识8)》教案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花儿是我们的好朋友》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花儿我们的好朋友》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花儿是我们的好朋友》反思
-
幼儿园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活动我们是中班的小朋友反思
-
中班音乐活动《我们是中班小朋友》教学设计反思
-
大班音乐活动教学设计《我们都是好朋友》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我们的好朋友―数字》反思
-
中班健康活动《你是我的好朋友》教学设计
-
小班社会《水是人类的好朋友》教学设计反思
-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夸夸我的好朋友》教学设计与反思
-
小班科学教学设计《狗是我们的好朋友》
-
中班语言活动《汤姆最好的朋友》教学设计反思
-
大班《动物,我们的朋友》之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推荐文章
-
计算:感知9以内数的多少、一样多
-
让我们来认识5 幼儿园中班教案
-
学习排序:学习按厚薄、高矮、粗细排序
-
中班数学:梯形学习
-
幼儿园教案:形状的稳定性
-
幼儿园教孩子比较数的大小
-
中班计算:按数取物
-
教孩子掌握1-10相邻数的教案
-
中班数学:纽扣分类
-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辨识上下空间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对称》教学设计反思
-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周一到周日反思
-
似醉如痴
-
沥胆抽肠
-
孕妇体内缺铜会导致胎膜早破
-
为婴儿添加辅食的规律和原则
-
动物搬家记_小学生作文:四年级
-
独一无二的唯美句子132句
-
中班音乐游戏《办家家》教案反思
-
实木家具销售朋友圈文案32句
-
红色旅游主题教育朋友圈文案39句
-
小学校园文化墙朋友圈文案38句
-
男女通用小清新微博网名大全45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