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题教案

首页 - 中班主题教案

中班水墨画示范课教案大熊猫反思

时间:2022-11-17 11:22:03 A+

中班水墨画示范课教案大熊猫反思

中班水墨画示范课教案大熊猫反思

1、中班水墨画示范课教案大熊猫反思

  活动目标:

  1、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2、初步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3、通过大熊猫的黑白对比、学习浓墨、淡墨的运用。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到动物园参观过大熊猫;大熊猫的图片资料、水墨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你们喜欢黑色吗?

  其实黑色也很漂亮又很有用,想一想我们画哪些东西的时候需要黑色?

  2、欣赏大熊猫图片

  找找大熊猫身体上哪些地方有黑色。

  二、师生共同讨论画法。

  1、今天我们要用水墨画来画大熊猫。

  墨可以调成淡墨、浓墨,那么大熊猫身上黑的地方用什么墨?

  其它地方又用什么墨呢?

  2、请个别幼儿上来试画大熊猫,大家欣赏讨论。(边欣赏大熊猫图片)

  大熊猫由哪些部分组成?像什么形状?用浓墨还是淡墨?

  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范画。

  三、提出创作要求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大熊猫,有吃东西的,有睡觉的,有坐在地上的,

  有爬在树上的…….现在我们用画笔来给你喜欢的大熊猫照个像,照相前要先想好:大熊猫和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把大熊猫的动作也要照下来!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重点

  1、导刚入门的中班孩子掌握调浓墨、淡墨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不同的熊猫形态。

  3、提醒幼儿注意水墨画作画习惯,鼓励刚入门的孩子正确握笔。

  4、引导大班的孩子用不同的水墨画技巧作画,并能用颜料添画背景,鼓励中班孩子向大班孩子学习。

  五、欣赏评价

  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

  活动反思:

  绘画可以锻炼幼儿多方面发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在绘画中自由发挥,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思维等等。绘画是文化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绘画是启蒙教育。为了让幼儿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通过学习用水墨画来体现熊猫的外形特征,知道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大班水墨画熊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了解熊猫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学习用毛笔画熊猫。

  2.在教师的指导下,会区别使用淡墨和浓墨。

  3.启发幼儿尝试画出熊猫的简单动作以及有关的情节。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能够区别使用淡墨和浓墨。

  2难点: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作熊猫的简单动作和有关情节。

  活动准备

  1、 观看有关熊猫的电视图片。

  2、熊猫的毛绒玩具。

  3、幼儿作画用的毛笔、墨、绿色颜料、水桶等用具。

  活动过程

  一、 游戏导入

  教师播放熊猫的电视图片,并拿出熊猫的毛绒玩具,和幼儿玩手偶游戏,引入课题。

  二、欣赏讨论

  1、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幼儿讲述熊猫的基本特征:熊猫的脸和身体是白颜色的,耳朵和眼睛、四肢是黑颜色的。指出熊猫的头是圆的、耳朵是半圆的、身体是扁圆的。

  2、教师用毛绒玩具演示熊猫的动作变化,引导幼儿观察熊猫不同的姿态。

  三、讲解演示画法步骤:

  教师出示范例画,让幼儿观察范例画的熊猫画法。

  演示画法步骤:

  1、首先用淡墨画两个相接的圆,构成熊猫的头和身体。

  2、再用淡墨在头顶的两侧画出半圆的耳朵;在脸的中间两侧画出黑色眼眶和小嘴。

  3、再用毛笔蘸浓墨画熊猫的四肢。

  4、熊猫画好后,可以蘸绿色添画些竹子、小草。

  四、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作画,教师要对幼儿的运笔着色进行指导。

  2、提醒幼儿注意合理的构图,画出各种动作。

  五、评价作品,结束

  让幼儿自己举办“可爱的小熊猫”作品展览会,欣赏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它拥有胖乎乎的体型,毛茸茸的身体,还有着可爱的表情。深受小朋友们的喜欢。在平时我们都是用油画棒来创作熊猫的绘画作品的。小朋友们对熊猫的基本特点已经很熟悉了。水墨画是我们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的幼儿接触水墨画,了解我们国家文化遗产是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基本掌握了毛笔的用法,小朋友们很喜欢这种绘画方法。为此我设计了这一节课,这节课是帮助幼儿学习水墨画的绘画技法的。意在使幼儿对这一个类型的作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3、中班教案《大熊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通过观察进行描述。

  2,训练幼儿思维的流畅性。

  3,幼儿能正确的说出自己所看到的东西。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激发了幼儿对熊猫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不能开口去说,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吸引不住幼儿的注意力。

活动准备

  熊猫挂图一张,具有代表性的熊猫在做什么事情的图片若干张,关于熊猫吃竹叶的视频一段,熊猫儿歌的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1, 谜语导入(有个小动物,身体胖乎乎,常带戴墨镜,身穿黑白衣,爱吃鲜竹叶)

  2, 出示熊猫挂图,分析谜语。

  3, 播放熊猫吃竹叶的视频,吸引幼儿注意。

  4, 播放各种图片,逐个讲述分析,正确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事情应该怎么做。

  5, 给幼儿讲述熊猫的生活习性,分布的区域。

  6, 让小朋友自己说看到的东西,熊猫爱做什么事情,爱吃什么东西,等等。

  7, 最后让小朋友观看有关于熊猫儿歌的视频。

教学反思

  1,在这个活动中,幼儿是在快乐中度过的,幼儿配合积极,兴趣很浓。

  2,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少用成人化的语言,比如“知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多问“为什么”。

  3, 选材新颖,导入活动很好。

  4, 在说出谜语的时候应该把速度放慢一点,让小朋友有时间去想。不应该太快出示挂图。

  5, 可以请小朋友来模仿自己所看到的熊猫的姿势,让幼儿说出成句的话。

4、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水墨画小毛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小毛驴的基础上,学习用肢体动作的方式来表现小毛驴的不同动态,体验想象创造各种造型的快乐。

  2.能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创造性地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小毛驴的简单动态。

  3.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激发幼儿爱自然、爱动物的情感。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小毛驴的PPT、毛笔、墨汁、颜料、抹布、罩衣、小水盆、场景布置、音乐等。

活动过程

  1. 出示阿凡提的故事图片,提问幼儿观察阿凡提有只可爱的小动物是什么。

  2. 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小毛驴的各种动态和外形特征。

  你最喜欢的是哪幅图的小毛驴,猜猜看它在干什么?

  小结:小毛驴长着圆圆的身体,圆圆的脑袋,圆圆的脑袋上有两只长耳朵,有个突出的嘴巴,还有鼻子和眼睛,它有的脖子上有鬃毛,圆圆的身体下面有四条腿,身后还有一条长尾巴,它的身上是黑色的,肚皮嘴巴是白色的。

  3. 游戏活动“造型变变变”

  师:“我们把小毛驴的头套在我们的手掌上,用手臂当脖子来变小毛驴,当听到音乐时你可以和同伴在草地上玩耍,也可以去吃树叶,也可以到小河边喝水,也可以找个舒服的地方睡觉,当音乐一停你就要摆好造型像雕塑一样定在那里,当老师来问你时你就要大声地告诉老师,你变得小毛驴在干什么?”

  4. 欣赏优秀的水墨画作品,请幼儿说说,小毛驴的头用毛笔应怎么画,身体要用什么毛笔的什么部分来画,四肢和尾巴要怎么画?

  5. 幼儿作画让幼儿画一画小毛驴的不同动态。

  (1)大家商量合作,最好能变出和别人不一样动作的小毛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用毛笔把你想好的小毛驴画出来,看谁的小毛驴发生的故事最有趣。

  (2)提出毛笔画画时的注意事项:洗笔时动作要轻,不要甩笔,可以在小毛巾上轻轻地吸水,用颜料时一定要先洗笔再蘸颜料画。毛笔不要画到自己的身上和同伴的身上。

  6.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画出和别人不同的小毛驴动态,并添上一些简单的背景和提醒幼儿水墨画绘画时注意事项。

  7. 请小朋友将自己画好的作品贴到展板上,向同伴们介绍你的小毛驴在干什么。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5、中班体育公开课教案详案反思《好玩的轮胎》

  设计意图:

  "轮胎"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器械,经常看到幼儿拿着轮胎就滚,除了滚轮胎,大部分幼儿不知道怎样玩轮胎了,为了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轮胎的多种玩法,特设计了《好玩的轮胎》的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练习平衡、钻爬的基本技能,发展幼儿上肢动作、力量和身体的平衡。

  2、培养幼儿对玩轮胎和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勇于探险的精神。

  活动准备:轮胎若干、音乐活动重点:练习平衡,钻爬的基本技能,发展上肢动作和力量。

  活动难点:爬的技能。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师:今天徐老师当孙悟空,你们是我的"孩儿们",这里有很多轮胎来跟我们做游戏,现在请孩儿们一人站在一个轮胎后面,眼睛看着老师,手掐腰,跟着"俺老孙"一起做动作。

  (在音乐节奏下带领幼儿活动肩膀,头部,胳膊、腿等部位。)

  2、导入师:孩儿们,你们以前玩过轮胎吗?(玩过)轮胎很好玩,(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下面就请孩儿们自己探索一下轮胎有哪些好玩的方法?玩好的孩儿们举手,可以多想几种方法,现在孩儿们每人拿一个轮胎开始。

  3、幼儿和老师一起探索轮胎的不同玩法。

  (在探索的过程中,鼓励幼儿互相交流与别人不同的有创意的玩法,鼓励幼儿的创造兴趣和热情。)

  4、交流体验轮胎的各种新玩法。

  (1)用轮胎摆桥师:今天俺老孙要带孩儿们回花果山,但是我们要走过小桥、爬过山洞、还要翻越大山,才能到达花果山。

  师:孩儿们有没有信心度过难关啊!

  师:我们先过小桥,这里用轮胎摆的小桥,现在我们来过小桥,从桥的一端到桥的另一端,过桥时小朋友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推前面的小朋友,完成的小朋友们在桥的一头排队等着我们。

  (2)过山洞师:"孩儿们"已经过了小桥了,现在要开始过山洞了,我们要互相帮忙才能过山洞,先请女孩子当山洞(女孩子一人拿一个轮胎,把轮胎立起来,并扶着轮胎),男孩子爬过山洞。

  师:男孩子们真棒,顺利通过山洞了,现在男孩子帮女孩子过山洞,男孩子当山洞,女孩子过山洞。

  (3)搬运轮胎师:过完了山洞我们又碰到了很多石头(轮胎)要把这些石头搬到山的一边,请孩儿们将石头(轮胎)搬到中间去。

  (4)翻越练习师:现在又碰到了一座大山,接下来我们要翻过这座大山,才能胜利。孩儿们从这边山的一边爬上去,从另一边下来,不要推,不要挤。我们分成两组,男孩、女孩各一组,女孩先过,男孩再过,完成后到我这里排队。

  孩儿们勇敢一点,加油啊!!孩儿们,快到终点了,终于到了花果山了。

  5、活动结束师:孩儿们今天都很棒,一起度过了难关,孩儿们我们到去花果山上休息吧,现在请孩儿们每人拿一个轮胎,找一个空地躺在轮胎上享受一下,待会师傅给你们摘桃子吃。(听着音乐做一些简单的放松运动)

  活动反思:

  轮胎既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又是孩子们不容易玩到的材料,也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一种玩具。幼儿是在与材料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好玩的轮胎"活动是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选择幼儿日常易见的废旧轮胎作为活动器械,并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探索欲望,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尝试,大胆想像,创造性地发现了多种玩法。在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老师假扮"孙悟空",幼儿当"徒弟",让幼儿充分投入游戏中探究、想像,孩子们创造出多种玩法:钻进轮胎,在整个活动中,我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采用不同的鼓励引导方式,让所有幼儿都能情绪愉快,团结协作地完成游戏,并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创造力的发挥。培养了幼儿勇敢、团结合作的品质,使整个活动独具特色。

6、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画大马》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线描画的方式,装饰马的图案。

  2、感受艺术创作的快乐,并能迁移经验。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一定的线描画经验。

  2、印有各种图案的卡纸、勾线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引起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画,你们要仔细看,这些图片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它们都是用线描画的方法来制作的装饰画。

  二、归纳特点,自由变化。

  1、教师出示画中的局部,集体讨论。

  ----教师:你们看看,这个图案是有许多什么小图案组成的?

  ----请幼儿上前边回答边画出来。

  2、教师再分别出示几个,请幼儿说说。

  3、启发幼儿创作愿望。

  ----教师:你还会用什么图案来装饰呀(让幼儿上前试着画一画)

  4、总结。

  ----教师:原来这些简单的小图案也能变成一副看上起看复杂又很美的图案。

  三、集体讨论线描画法,幼儿绘画。

  1、出示马的图案,请幼儿讨论线描装饰方法。

  ----教师:请大家用线描画的方法装饰花木兰的马,第一步要做什么?

  ----教师:首先用各种不同的线条分割开,线条要从马的身体的一端画到你要的画的另一端,不要把马的身体分中割的太小,分割成几大块就可以了。

  ----教师:然后再每一块中设计一个小花纹,要画的很满才好看哦。

  教师:每一块用一种花纹,相近的两块花纹不要一样。

  2、幼儿操作活动。

  四、讲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进行欣赏、评价。

  五、活动延伸:

  1、在区域活动中用线描的方法装饰木兰的新衣、兵器等。

  2、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图案的小卡片,在幼儿操作活动时展示,拓展幼儿绘画素材。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7、中班美术优秀教案《水墨画―大熊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2、初步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到动物园参观过大熊猫;大熊猫的图片资料、水墨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你们喜欢黑色吗?

  其实黑色也很漂亮又很有用,想一想我们画哪些东西的时候需要黑色?

  2、欣赏大熊猫图片

  找找大熊猫身体上哪些地方有黑色。

  二、师生共同讨论画法。

  1、今天我们要用水墨画来画大熊猫。

  墨可以调成淡墨、浓墨,那么大熊猫身上黑的地方用什么墨?

  其它地方又用什么墨呢?

  2、请个别幼儿上来试画大熊猫,大家欣赏讨论。(边欣赏大熊猫图片)

  大熊猫由哪些部分组成?;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像什么形状?用浓墨还是淡墨?

  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范画。

  三、提出创作要求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大熊猫,有吃东西的,有睡觉的,有坐在地上的,有爬在树上的…….现在我们用画笔来给你喜欢的大熊猫照个像,照相前要先想好:大熊猫和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把大熊猫的动作也要照下来!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重点

  1、导刚入门的中班孩子掌握调浓墨、淡墨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不同的熊猫形态。

  3、提醒幼儿注意水墨画作画习惯,鼓励刚入门的孩子正确握笔。

  4、引导大班的孩子用不同的水墨画技巧作画,并能用颜料添画背景,鼓励中班孩子向大班孩子学习。

  五、欣赏评价

  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

  活动反思:

  绘画可以锻炼幼儿多方面发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在绘画中自由发挥,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思维等等。绘画是文化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绘画是启蒙教育。为了让幼儿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通过学习用水墨画来体现熊猫的外形特征,知道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8、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重叠画教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创作重叠画的兴趣。

  2、探索制作重叠画的方法,喜欢运用多种色彩进行表现。

  3、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会拓印画卡片。

  2、彩色笔、图画纸、拓印卡、投影仪、范例、透明胶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幅重叠画,激发幼儿参予活动的兴趣。

  请小朋友找一找并说出图画里有什么颜色的什么东西。

  二、 探索重叠画的制作方法。

  1、把找到的图案贴上去。

  2、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最后的图案不好贴。

  三、 幼儿制作重叠画。

  1、幼儿在投影仪前操作, ;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感觉图案的重叠。

  2、提供拓印卡、彩笔,幼儿自己制作重叠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 游戏:找一找

  相互欣赏作品,请小朋友和老师找一找自己画了什么。

  活动反思:

  在以后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多进行个别引导,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平时注重对幼儿线条练习及色彩搭配的指导。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感受力和表现力应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

9、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大熊猫》反思

  设计缘由:

  叉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餐具之一,常常用来吃蛋糕、水果、和一些主食,很多时候叉子都被人们当做一次性餐具来使用,用完之后便随手扔掉,可是,当叉子遇到幼儿园的小朋友,会发生些什么呢?我给大家分享的是《创意叉子画》,请你们别小看这把小小的叉子,却有你想不到的创意,一起试试吧!

  活动名称:创意叉子画

  执教教师:何丽

  适合年龄:5-6岁

  活动目标:

  1.尝试借助叉子刮出熊猫的纹理,并能表现出作品的主要特征。

  2.通过刮、撕、粘贴等方法,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3.喜欢参与美工活动,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看到过动物的经验。

  物质准备:一次性叉子若干,彩色纸,记号笔,双面胶,动物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很久以前有一个叉子王国,里面住着好多叉子宝宝,(教师出示叉子)听说圣诞节快到了,叉子国王就想带着叉子宝宝们去参加勺子王国的圣诞晚会,但是勺子国王说了,我们今年的圣诞晚会主题是多彩圣诞夜,希望叉子宝宝们都能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来参加我们的晚上哦。于是叉子宝宝们就想着给自己穿什么样颜色的衣服呢,(出示蘸有颜料的各种叉子)哇,好漂亮的叉子宝宝哦,大家都在相互欣赏着各自的漂亮衣服。咦?发生了什么事呢,只见一个叉子宝宝走着走着就摔倒在地上,站起来一看,哎呀,我的衣服印在纸上了,好漂亮哦(教师出示叉子印画)......哇,原来叉子也可以画画哦!

  二、出示各种叉子范画,幼儿欣赏

  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种范画叉子的笔触,是叉子全部接触纸还是只有部分接触,讨论每个作品的组合方式,都用到了什么材料等等。

  三、操作实践,幼儿创意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引发幼儿思考自己要画什么,都需要哪些材料以及做画的先后顺序等等,引导幼儿主动发现叉子绘画的作品特点,提醒幼儿创作时应注意的问题(如:广告色一次不能蘸取太多,怎样才能将作品的线条拉长等创作技巧)

  四、作品展示,鼓励幼儿讲讲自己作品所用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活动反思:

  此节课教师可针对自己所在班级年龄段,将活动目标稍作调整也能用哦,比如小班,教师不妨做一些半成品的作品(如:各种小动物,花朵等)让幼儿用叉子添画,也可在班级美工区设计一面涂鸦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进行大胆涂鸦,都是很有创意的哦。中班教师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利用叉子设计各种花卉或者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可以设计一面具有情境的涂鸦墙让幼儿根据情境继续创作等都是不错的创意

10、中班美术水墨画《鸟儿乐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墨画的表现方式,初步尝试用毛笔简单绘画。(重点)

  2.能用浓、淡墨表现榕树和小鸟。(难点)

  3.感受中国水墨画的独特神韵。

  4.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各种鸟鸣的录音,榕树的图片、国画《小鸟天堂》。

  2.国画颜料、桌布、毛笔、宣纸、墨汁。

  经验准备:

  1.了解榕树的体征,生活环境。

  2.幼儿有过毛笔绘画经验。

  活动过程:

  一、播放录音,请幼儿倾听鸟儿的叫声,感受鸟儿的快乐。

  提问:你听到了谁的叫声?是一只鸟再叫吗?这么好听的叫声,你们通过这些小鸟声音觉得它们快乐吗?为什么?你们猜猜看它们在哪里?

  在干什么这么快乐?那么,小鸟为什么这么喜欢大树呢?

  二、观察并认识格树

  1、了解榕树的生长规律

  提问:你看到了几棵树?它是什么样子的?

  2、从整体到局部观察榕树的每一个部分。

  三、欣赏吴冠中的国画作品,感受水墨画的美及表现特点。

  1、欣赏国画作品《小鸟天堂》

  提问:先请你们来猜猜吴冠中爷爷是用什么来画这幅画的?画的是什么?

  2、观察树干的不同,了解绘画方法。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是树?这是树的哪一部分?树干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探索水墨画墨色浓淡变化的方法。(怎样让浓墨变淡?以及理解浓淡墨的使用方法)。

  3、观察鸟儿的形态与变化

  提问:画中除了榕树还有什么?这些小鸟在干什么?你怎么知道这些彩色的点是小鸟?是怎样变化的?

  4、引导幼儿发现画面中墨色的浓淡变化以及鸟与树林的和谐美。

  四、幼儿自由创作

  幼儿大胆作画,提醒他们尽量保持画面衣着整洁。

  五、分享交流:布置鸟儿乐园,体验水墨画的美。

  课后反思:

  水墨画是我第一次尝试教学,但凭着我对书法有一定的基础,又上网认真学习了解了一些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水墨绘画的技巧和方法,便很有信心地把水墨画教学搬进了课堂,并切合“鸟乐“这一主题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鸟儿乐园》。回忆本次活动,本着激发幼儿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为核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其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回味:

  1、情境带入激发幼儿创造兴趣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幼儿的情感,“鸟·乐”情境的贯穿了整个活动,并为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抓住幼儿的兴趣组织教学

  水墨画是我国的瑰宝又称国画,主要讲究黑色的变化和用笔的手法,这在我们幼儿园是没尝试过的。所以在本次的活动中,合理的设计让幼儿对课程内容十分感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都积极的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来,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观察,大胆想象,敢于创新,并通过作品表达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清晰讲解体验成功

  依据幼儿的经验,让幼儿自主发现画树干和画树枝的用笔方法不同,侧峰画粗粗的树干,中锋画细细的树枝,幼儿的自主学习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问题。通过观察吴冠中先生的《鸟儿的乐园》发现墨色的变化。知道用浓墨、淡墨来表示远近关系,一浓一淡的强烈对比。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分步观察与讲解,在操作时,虽然幼儿都是第一次接触毛笔等工具,但在创作过程中每一位孩子都显得很熟练,创作的热情非常高,完成的幼儿更是迫不及待地展示出来,体验了初次作画成功的喜悦。

  但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

  1、导入和作品欣赏的部分内容太多不够简练,以至于留给幼儿作画的时间太短。

  2、课程每个环节的衔接比较连贯,但是内容太多,担心观察的不够,以至于导入时间过长。

  3、在时间的分配比例上把控不好。

  4、孩子的兴趣点太多,由于时间关系没有给子他们提出的问题更多的关注。

  5、最后的点评环节,没有留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欣赏作品,老师对幼儿作品的分析不够透彻。

  通过组织本次活动,认真研究分析课程内容,为自己上好一节美术课程总结了更多的经验,为提高了美术教学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1、幼儿园美术活动示范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快乐,我勇敢》

  活动目标:

  1.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令自己最高兴的事情。

  2.能合理安排空间,大胆构图。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过程:

  1.识字引入,认识“高兴”

  提问:高兴是什么意思?

  反思:

  进入中班下学期,孩子们对文字等抽象符号开始有了最原始的学习兴趣。爸爸妈妈对孩子识字这一块也相当地重视,我们班已有个别孩子在外面参加了识字兴趣班。因此带动了整个班孩子的识字热情。所以以识字“高兴”引入,既切入主题,又迎合孩子们兴趣。

  问题“高兴”是什么意思的提出,旨在了解班中孩子对“高兴”这个描写心里活动词语的理解程度。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中班下学期的孩子已能较好地知道自己的心里变化,较正确地理解“高兴”这个词语的含义。大部分的孩子能正确地找同义词来解释“高兴”的意思。最后通过老师正确的词义解释,梳理了孩子原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孩子对“高兴”这个词语有个完整的理解和掌握。

  2.谈话交流

  ①人们遇到高兴事情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②你遇到什么事情,你觉得很高兴?

  幼幼交流——集体交流

  反思:

  本次美术活动是属于命题画的范畴。希望通过孩子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把“高兴地事情”以画画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孩子们能在作画之前回想自己曾经遇到过什么事情,感到很高兴。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问题②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重点。通过幼幼交流、集体交流等不同的交流方式,拓宽了孩子们的思维。孩子们说的高兴的事情从幼儿园到家里,从生活上到学习上,从和同伴之间到和家人之间的种种开心的事……每个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意愿非常地强烈,积极性非常地高涨。

  问题①是为突破难点所作的铺垫。

  3.提作画要求,讲解

  提问:如果请你把你刚才所说的开心的事画下来,你会怎么画?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呢?

  反思:

  更细小的问题,把孩子们原有脑海中的“高兴的事”中的形象组合起来,把作画的方法呈现出来,直接点破难点。

  4.范画欣赏,引导欣赏人物表情、画面背景等

  引导欣赏范画中的人物表情和背景等细节之处,旨在让幼儿了解处处体现“高兴”的主题。

  范画的欣赏,把第三个环节中的作画方法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供幼儿借鉴。

  5.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6.展评

12、大班美术活动示范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城市的礼花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不同形态的礼花。

  2、学习运用不同颜色的点、线、面组合来表现美丽的礼花。

  3、培养幼儿互相合作、共同表现的能力。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训练幼儿的绘画能力。

  活动准备:

  1、礼花VCD、相机、背景音乐《好日子》。

  2、作画工具、黑纸大卡纸(下面贴有城区交通地图)、彩色粉笔。

  3、泡沫板、布。

  活动过程

  一、看VCD,小朋友,今天教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提问:

  1、 你看到了什么?

  2、 你看到礼花在什么地方放的?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礼花?

  3、 什么时候会放礼花?

  二、再看VCD,并用动作来表现礼花的绽放?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遍VCD ,看清楚有那些形状的礼花,它们是怎么样在空中绽放的?在空中绽放后又成了什么形状?(看VCD)提问:

  1、刚才你看到了那些形状的礼花,在空中绽放后又成了什么形状?2、让我们来学一学这些礼花的形状。请你学一学。(拍照)(1)请你做一个漂亮的动作来表现这些礼花。(2)几个人合作来表现这些礼花。

  三、画礼花

  1、这些礼花美吗?你看到那些美丽的颜色?

  2、除了这些礼花,你还看到过那些不同的礼花?

  3、介绍:今天我们看到的礼花是元宵节时在新落成的大桥上放的,下面我们也要来放礼花,在那里放呢?看看这是什么地方?下面,我们用彩色粉笔在城市的这些地方上空燃放礼花?

  分组进行作画,提示幼儿要画得多、画得大,色彩要丰富。(放音乐和VCD )

  四、作品展示、共同欣赏

  我们来一起欣赏美丽的礼花,让它们在这个美丽城市的夜空绽放,使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美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表现法,多种多样表现方法的运用是主要特色,同时尽量求新求异,舍弃传统的蜡笔和白纸,用粉笔和黑底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和创作欲,用相机来增加幼儿的表现欲,形形总总目的只有一个,通过美丽的礼花来培养幼儿对家乡的喜爱。从孩子在活动中的大胆表现来看,他们对礼花的感知经验还是相当丰富的,而且能将对礼花的喜爱付诸于大胆的笔触表现中。

13、大班主题活动示范课教案与教学反思:《要结实不要胖》

  一、主题由来:

  在一次体检结果中,班上肥胖幼儿增加了两名,“是胖好呢?还是瘦好呢”,孩子们对这个问题有了争议,于是就生成了主题活动——《做个健康娃娃》,为了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对胖瘦问题有一个科学的了解,我们开展了该系列主题活动之《要结实不要胖》。

  这次活动旨在通过调查、集中、分组等形式,让幼儿在自主探索,自由讨论,互相交流、协作中获得人体胖瘦与健康之间关系的常识,及一些合理化的健康措施的方法,使孩子们快乐、健康的成长。

  二、活动目标:

  1、了解人体胖瘦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着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健身措施。

  2、能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清晰、连贯地表述自己的看法。

  3、体验相互交往,互相合作的快乐。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三、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已经通过测量的方式,了解自己的体重情况。

  2、就胖瘦的问题、对周围的人进行过调查。

  3、调查表、标准男女身高体重表、体重测量器、各种模拟食物与人体的卡片、盘子。

  四、活动过程:

  1、自主探索周围人的胖瘦情况:

  (1)以测量员的身份调查周围的小朋友的体重,与标准体重比较结果并记录下来。

  (2)幼儿互相交流调查表的结果。

  (3)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提出问题:你们从调查的结果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4)教师小结:我知道了你们的体重都不一样,有的比标准的体重重了点,有的比标准体重轻了点,有的小朋友胖了点,有的小朋友瘦了点,有的比标准身高高了点,有的比标准身高矮了点。那有的比标准体重重很多的孩子呢?

  2、展开讨论,交流观点:

  (1)提出讨论的话题:

  胖好不好呢?为什么?瘦好不好?为什么?

  幼儿按各自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

  (2)教师小结:

  过胖、过瘦都不好,不胖不瘦最好,要做一个结实的孩子。

  3、讨论健身的措施:

  (1)以集体的形式开展讨论:

  怎样让胖的孩子变得结实,让瘦的孩子变得强壮呢?

  (2)幼儿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对幼儿各种想法进行总结。

  4、分组活动:

  (1)模拟食物配餐:为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饮食使身体更健康,并请客人老师当评委,为幼儿的配餐的结果打分。

  (2)金字塔中的食物:启发幼儿找找看哪些食物中含有金字塔里各层的营养素,摄取适量的营养素,使身体变得更结实。

  (3)健康俱乐部:引导幼儿设计一周的运动项目,多参加运动,让身体变得更结实。

  5、延伸活动:

  幼儿在科学区继续制定一周合理的健身计划

  活动反思:

  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本节课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现,根据《纲要》中“学习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玩中乐,在乐中学”的理念,组织了这个主题创新活动,很好地激发幼儿探究、关注生活,探索事物的欲望。整个教学过程均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即:幼儿动手操作→交流讨论→提问题、小结,接着再交流讨论→提问题,小结→得出结论,最后,幼儿找到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并给了孩子充足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幼儿自己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学过程中采取个人、小组、集体相结合的活动方式也很好地培养了幼儿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但在“幼儿交流经验”的这个环节中,教师对幼儿的语言表述不足情况(完整性、连贯以及用词等方面),未能及时予以指导,另“分组活动”这个环节的事先人员安排如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参加分组活动,效果可能会更好。

  总之,本节课教师很好的整合了教学的三围目标,使幼儿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也丰富了情感体验,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14、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水墨画熊猫》美术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了解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

  2.学习运用浓墨、淡墨及中锋、侧峰等形式来表现熊猫的外形特征,能够画出熊猫的基本形态。

  3.感受作品中错落有致、动静结合的和谐之美。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水墨画《熊猫》的图片、乐曲《月光》、毛笔、宣纸、国画染料、调色盘、笔桶、

  套袖、抹布

  2.“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我爱你中国》。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水墨画《熊猫》,了解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

  (1)欣赏熊猫图片,知道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问:这些熊猫在干什么?它们这样可爱么?你喜欢熊猫的什么地方?你还知道熊猫什么特点?

  (2)请幼儿阅读《我爱你中国》第 12-13 页,欣赏水墨画《熊猫》,知道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提问: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你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尝试绘画熊猫,学习运用浓墨和淡墨画出大熊猫的基本外形。

  (1)幼儿自主探索绘面熊猫。提间:在刚才作画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你画的熊猫和画上的熊猫有什么不一样?

  (2)借助儿歌引导幼儿学习熊猫的基本画法。

  教师边画边朗通儿歌:“小小熊猫圆脑袋,竖起笔来中锋勾,然后来画胖身体,淡墨中锋勾一圈,毛笔蘸上浓墨色,添上五官和四肢,侧锋笔来转一转,画出耳朵和眼睛, 浓墨侧锋画四肢,可爱的熊猫画好了。”提问:熊猫身体上哪些地方是黑色的?黑的地方是用什么墨来画?应该用淡墨画熊猫的哪些部位?

  (3)添画竹林,引导幼儿探索竹子的画法。

  (4)引导幼儿构思画面:你想画大熊猫在做什么?

  3.指导幼儿创作水墨画《竹林里的熊猫》。

  (1)提出要求:注意浓墨、淡墨的使用,要先蘸淡墨画出熊猫的外形。

  (2)幼儿听音乐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合理想象,创作熊猫不同的动态, 添画竹林丰富画面。重点指导幼儿运用浓墨和淡墨画出大熊猫的基本外形。

  4.幼儿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体验画水墨画的快乐。

  (1)请幼儿讲出自己作品的主要内容。

  (2)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学习同伴作画的方法。

  教学反思

  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它拥有胖乎乎的体型,毛茸茸的身体,还有着可爱的表情。深受小朋友们的喜欢。在平时我们都是用油画棒来创作熊猫的绘画作品的。小朋友们对熊猫的基本特点已经很熟悉了。水墨画是我们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的幼儿接触水墨画,了解我们国家文化遗产是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基本掌握了毛笔的用法,小朋友们很喜欢这种绘画方法。为此我设计了这一节课,这节课是帮助幼儿学习水墨画的绘画技法的。意在使幼儿对这一个类型的作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15、中班音乐活动示范课教案《喂小鸟》

  教育活动目标:

  1、体验妈妈对宝宝的爱护,萌发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2、欣赏音乐,根据音乐旋律的不同表演鸟飞、喂食、与大风搏斗等动作。

  3、感受3/4拍和带休止符旋律的节奏特点。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在欣赏乐曲的基础上,根据音乐风格的不同来表演鸟飞、喂食、与大风搏斗等动作

  活动难点:

  学习听辨带休止符音乐的特点,并能随节拍做吃食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播放歌曲录音,让幼儿自然学会演唱歌曲《小鸟和妈妈》。

  2、《喂小鸟》音乐磁带。

  3、小鸟头饰20只。

  活动过程:

  一、演唱歌曲引出活动

  教师扮演鸟妈妈,幼儿扮演鸟宝宝,演唱歌曲《小鸟和妈妈》。

  二、感受音乐练习动作

  1、欣赏乐曲《鸟飞》,感受3/4拍音乐节奏的特点,引导幼儿按节拍做鸟飞的动作。

  ①欣赏乐曲,引导幼儿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②带领幼儿练习随音乐做鸟飞的动作。

  2、听辨乐曲《喂食》,感受带休止符旋律的特点,学习喂小鸟动作。

  ①请幼儿说一说《喂食》这段音乐和《鸟飞》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②练习随节拍点头的动作,一拍喂食,一拍吃食。

  ③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合拍的表演喂食、吃食的动作。

  3、幼儿听辨音乐《大风》,创编与大风搏斗动作。

  ①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紧张、激烈的旋律。

  ②启发幼儿创编表现小鸟与大风搏斗的动作。

  ③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动作。

  三、游戏表演 表现乐曲

  1、教师和幼儿分配角色,讲清游戏规则。

  2、教师和幼儿随四段音乐完整地表演游戏《喂小鸟》,提醒幼儿被风吹散后要有序的回家。

  3、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会鸟妈妈对小鸟的爱护和小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16、中班美术活动示范课教案设计:神秘的印第安人

  教学目标:

  ⒈初步了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气息,感知印第安人脸部造型和装饰特点。

  ⒉能用拼贴的方法表现印第安人脸部造型特征,体验立体造型活动的乐趣。

  ⒊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⒋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课件、深色纸每人一张、各种图形若干、浆糊等

  活动过程:

  一、白板课件导入(观看印第安人的视频,初步了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气息,感知印第安人的造型特征。)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种很特别的人,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人?长得什么样子的?

  师:他们是怎样打扮自己的?

  师:你觉得什么地方最特别?

  师小结:印第安人是拉丁美洲人,他们非常地喜欢装饰自己,喜欢在脸上画画,把脸涂成五颜六色。还有他们头上会戴上羽毛的帽子,非常漂亮。

  二、欣赏各种印第安人造型(白板淡入功能,帮助幼儿有重点的观察。)

  师:看看印第安人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打扮和我们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师:还有他们的头上会戴上什么?

  三、师幼示范,拓展思维。

  1.教师拼贴,拓展幼儿思维。(白板拖拉、无限克隆功能,引发幼儿观察兴趣。)

  师:如果你是印第安人,你会怎么装饰你的脸呢?

  2.幼儿拼贴。(请一幼儿在白板上操作、拼贴,其他幼儿一起说说)

  师:谁也想来试一试?

  四、幼儿创作,教师指导(白板播放功能,播放音乐,营造快乐的氛围。)

  ⒈教师:让我们也来制作一个神秘、有特色的印第安人,一起参加土著舞会吧。

  ⒉ 幼儿在印第安狩猎舞背景音乐下进行拼贴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⒊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各种颜色、形状的彩纸,进行装饰,在制作中进一步体会印第安人特有的造型特征。

  ⒋把幼儿粘贴好的图案卷成直筒粘贴起来变成印第安人的脸。

  五、展示评价

  ⒈你们的印第安人都那么漂亮,看看他的脸上是怎么装饰的?他的眼睛、嘴巴、鼻子是用什么形状贴出来的?

  ⒉幼儿拿着制作完成的印第安人边跳舞边离开活动室

17、中班科学活动《奇怪的植物——吃虫草》示范课教案和课后反思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新奇的猪笼草、毛毡苔、捕蝇草等吃虫草的特性,对一些奇怪的植物产生兴趣。

  2、在游戏中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物体的特征。

  3、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游戏音乐。

  2、多媒体图片:奇怪的植物——吃虫草。

  3、幼儿用书第12页。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了解新奇植物——吃虫草的名称和特性,知道它们的样子。

  2、活动难点:了解吃虫草吃掉虫子的过程,愿意在游戏中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3、指导要点:通过故事引导、多媒体图片观察认知来了解吃虫草的样子和特性,并用肢体动作 表现帮助幼儿理解吃虫草吃掉虫子的过程。

  四、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失踪的苍蝇》

  提问:小虫子哪去了?(被吃虫草吃掉了)

  2、运用多媒体图片逐一了解吃虫草的名称及特性,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1)认识吃虫草,说说吃虫草的本领。

  提问:图中都有哪些吃虫草呢?它们有什么本领?

  小结:这些都是吃虫草,它们不声不响地长在野外,悄悄地吃掉很多令人讨厌的害虫。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是害虫呢?(引导幼儿说出苍蝇、蚊子等害虫的名字)

  (2)观察吃虫草的样子,猜猜它们是怎么吃掉虫子的。

  请幼儿说说不同吃虫草的样子,提问:它们会怎么吃虫呢?

  小结:能吃掉苍蝇的草叫捕蝇草。捕蝇草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叶子周边还长着牙齿,像很多蝇索。苍蝇来了,叶子就会合拢起来,把它关在里面,然后把她消灭掉。猪笼草,椭圆形的大叶子下长着一个长口袋,虫子来了若掉进这个长口袋,就再也出不来了,被猪笼草吃掉了。

  3、幼儿分组翻看幼儿用书。(同伴之间轮流讲讲不同的吃虫草是怎样吃掉虫子的)

  4、游戏:吃掉小虫子

  (1)用肢体动作表现吃虫草的特征。

  提问:刚刚我们看了这些吃虫草的图片,它们都是一样的吗?谁能用动作表现捕蝇草(猪笼草、毛毡苔)的样子呢?

  (2)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吃虫草(可以是捕蝇草、猪笼草、毛毡苔,提醒幼儿吃虫草的动作是不一样的),一人扮演小虫子,在吃虫草里飞来飞去。当老师的音乐声一停,吃虫草立即捉住小虫,然后轮换角色游戏。

  5、延伸活动:

  世界上还有好多奇妙的植物,小朋友下次看图书,看电视发现了有趣的植物,要和我们大家分享,好吗?

  反思:根据本班幼儿年龄及知识发展水平,在科学活动《奇怪的植物——吃虫草》中我所制定的目标不是很高,旨在激发兴趣,乐于参与,简单探究。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图片,通过故事引导、观察了解毛毡苔、猪笼草、捕蝇草的样子,并通过肌体动作表现帮助幼儿理解吃虫草吃掉虫子的过程。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不仅提高了幼儿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知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活动中幼儿不仅充分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参与游戏的快乐,而且使幼儿形成了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乐于探索现象原因的探究精神。

18、大班语言活动《颠倒世界》示范课教案及课后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借助“颠倒”所产生的滑稽好笑的新奇感,自然地进行颠倒前后的比较对照。

  2.能用语言、绘画大胆表现有趣新奇的“颠倒世界”。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材料、绘画工具等。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弯腰看世界,引入故事。

  说说与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看到的东西都相反了、颠倒了。)

  二、打开幼儿用书观察。

  提问:你发现什么奇怪的事情?(让幼儿仔细观察,请个别幼儿代表讲述。)

  过渡语:这是什么地方呀,发生了这么奇怪的事情?真让人纳闷。

  三、倾听故事《颠倒世界》。

  1、播放故事录音《颠倒世界》

  提问:(1)乌鸦亚伯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方?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奇怪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颠倒了:小老鼠在追一只大猫;人拉着马车,马却坐在车上;小孩子摇着摇篮正在哄老爷爷睡觉。)

  (3)看到这样一个颠倒的世界,亚伯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四、讨论:

  1.听了这个故事后,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引发幼儿讲讲心里的感受,如:有趣、滑稽、可笑、奇怪等。)

  2.你知道乌鸦亚伯还看到了哪些颠倒过来的奇怪事情吗?

  五、幼儿再次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

  小结:颠倒世界里什么事情都颠倒过来了,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颠倒的事情?请你和好朋友一起讲一讲,也可以把你想到的画下来。

  六、绘画:颠倒世界

  1.引导幼儿将自己想象出的颠倒事情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师不必过多注重绘画技能而应侧重于幼儿的大胆想象)

  2.你讲我猜。引导幼儿猜测同伴绘画的意思。再听听小作者自己的介绍。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内容非常有趣新奇,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打破常规思维,重新组合,塑造各种奇妙的形象。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经常看到幼儿弯下身子从跨下向后看,追求新奇,表现出一种颠倒过来看世界的心态。所以我在活动的开始让他们每个人弯腰看世界,引发他们的兴趣,再让他们观察幼儿用书里面的图片时,图片吸引了所有小朋友的目光。接着抛出问题,让他们带着好奇的心理来倾听这个故事。果然,幼儿们听到很入迷,有的还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我没有阻止他们,也没有暂停,而是和他们愉快地沉浸在颠倒世界里。最后我请他们把颠倒世界里颠倒的事说出来,并请他们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颠倒的事情。结果他们从口中的颠倒世界是如此稀奇。在绘画这一环节中,他们画出来的颠倒世界更让我们成人赞不绝口。但在“你讲我猜”这一小环节里面,还有一部分幼儿不能用完整的语言去介绍自己的画,还需要加强。

19、中班数学活动示范课教案《有趣的排序》反思

  教学目标:

  1、运用视听触觉各种感管引导幼儿主动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并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雪花片若干、颜色不同的枪管玩具、大小长短不同的吸管、排序卡

  活动过程:

  1、织幼儿玩拍铃鼓游戏,引出活动主题。

  小朋友们,请你们听听老师是按什么方法拍铃鼓的?

  2、引导幼儿发现拍铃鼓中的秘密,并运用图示记录其中的规律。

  老师这有一些雪花片,请你想想怎样用雪花片表示我们刚才拍鼓的规律?

  (1)大声——小声——大声——小声

  (2)大声——小声——小声——大声——小声——小声

  3、教师出示排序图,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请幼儿用拍手的方式表示出来。

  (1)、小朋友看看这些雪花片是按什么规律排序的?

  (2)、你们能按这个规律拍拍手吗?

  小结:这种按照一定规律把物体排排队的方法就叫做排序。刚才我们都是根据物体大小不同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其实我们还可以根据物体的长短、颜色、粗细、高矮等不同进行排序呢。

  4、补充排序卡。

  出示已排好的排序卡,请幼儿来找找看什么地方排错了。

  5、导发现物体的差异,进行创编排序。

  (1)、请幼儿根据颜色的不同排序拼插枪管玩具。

  (2)、请幼儿根据吸管的大小或长短的不同进行排序

  (3)、请幼儿根据幼儿性别的不同进行排序。

  6、排队游戏

  幼儿分男女站成两竖排,按教师要求进行排队游戏。如高人、矮人、高人、矮人或拍头、拍肩、叉腰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游戏。

  7、延伸活动: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是按一定规律排序的,如美丽的项链,好看的花边,围墙的栏杆……,请幼儿将生活中有趣的排序现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排序卡上。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0、幼儿园大班计算活动示范课教案:对称反思

  教学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剪纸作品3幅,字卡"对称"、"重合"、"对称轴"

  2、实物图片:风筝、天安门、飞机、脸谱

  3、实物:剪刀、衣架、手套、围巾、眼镜、爱心盒、望远镜、梳子等

  4、自制操作泡沫板人手7块、粘有双面胶的垫板人手1块、教师操作范例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三个剪纸作品,感知理解对称(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案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你觉得这些图案好看吗?好看在哪里?)(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出示字卡"对称"教师尝试将其中一个图形对折(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咦,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出示字卡"对称轴"

  2、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天安门、面具(脸谱)、飞机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平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教师作品(坦克)(今天老师还用泡沫块拼搭了一个图形,大家猜猜老师搭的是什么?它对称吗?怎样让它变成对称的?它的对称轴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增加一块泡沫块或减少一块使其变成对称图形,幼儿尝试。

  2、幼儿用泡沫块拼搭对称图形

  (1)用四块泡沫进行拼搭(请每个小朋友拿4块泡沫,在垫板上粘贴拼搭成对称图形)教师进行验证。

  (2)用七块泡沫进行拼搭教师个别验证后,邀请客人老师协助验证。

  结束: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拼搭对称的图形,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

21、大班数学示范课教案和教学反思:条形统计图

  活动生成

  作为一线教师,管理班级物品不丢失是常规工作。到了大班后,随着孩子们能力的增强,我们经常会请他们帮忙来数数量较少的东西。虽然每次都是请一两个孩子,可总会有许多孩子积极地来帮忙。看到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便想到通过统计班级物品,让孩子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便于比较多少,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穿线板12个,小机器人9个,套筒7套;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师:好几天没有清点我们最喜欢的玩具了,今天我请全班小朋友都来帮忙数一数,愿意吗?

  幼儿:愿意。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玩具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平时老师请一两个孩子帮忙数玩具就已经让多数孩子羡慕不已了,所以,我的这个求助马上得到了全班孩子的强烈回应,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感知探索,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1)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玩具的数量。

  师:不过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认真听好哦:每组小朋友数一数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几个,然后把你数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2)交流统计结果,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记录结果:点点、照样子画下来、画对勾等。)

  总结统计方法:先画出标记,再记录出数量。

  (了解幼儿的前经验及当前的想法,是支持幼儿探究学习的基础。这个环节中让幼儿尝试记录玩具的数量,可以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正确判断幼儿的水平和需要。而幼儿在原有经验和想法上发展和建构的新经验或概念,往往更具有生命力。这个环节中幼儿的表现就有很大差别,有的幼儿可以较为完整地记录出玩具的数量,如:画出一个套筒,在它的后面点了7个点或7个对勾,这是来自中班时一节统计图形数量的活动的经验。也有的孩子将数学的记录概念表现为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如:在一张纸上满满地画了12个穿线板、9个机器人、7个套筒。也有的幼儿没有完成记录任务。陈鹤琴先生的教育观认为:儿童也可成为传授者,即“儿童教儿童”。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中,这些孩子从同伴那里获取到了新的经验,为下一个环节打下了基础。)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同伴的统计方法。

  我们刚刚的记录中哪种玩具最多?哪种最少?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张图上记录了谁的数量?怎么看出来的?它们各有几个?你怎么知道的?谁的数量最多?谁最少?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穿线板比机器人多几个?谁能不用点数就看出了套筒有几个?

  (2)讨论总结:这种记录表和你刚做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记录表?这种记录表有个名字叫条形统计图。

  (在师幼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核心问题的明确和支解,将其放大抛给幼儿,聚拢幼儿的探究视点,把握幼儿活动的方向,引发幼儿进行新的探究。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由于孩子没有书写数字的经验和能力,对记录出的玩具数量还要再通过点数来比较数量,这时我的一个问题“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让孩子的探究欲望再次燃起,并将孩子的视点引入到条形统计图上。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引导幼儿自己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通过讨论两种记录表的不同,自己找出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让孩子将学到的知识与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说出自己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以促进幼儿养成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为幼儿提供统计的物品有:幼儿的男女人数和客人老师数,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以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主动学习,进一步感知、体验了条形统计,使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轻松获得简单的数学经验。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很棒!回到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吗?统计好了明天带过来贴到展示墙上,大家互相看看,讲讲。

  (幼儿园的延伸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延续,为孩子更好地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契机。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幼儿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活动反思: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在幼儿的一日生活里到处充满数学。我们教师的数学教育目标便是,将幼儿在生活中零散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通过本节教育活动的进行,我得到以下反思:

  1.选材贴近幼儿生活,并且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幼儿生活问题的解决方式,让幼儿在尝试、交流、探索中快乐地学习,并从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的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统计方法的获得来自于孩子之间的交流,没有教师生硬的传授。幼儿在同伴的互动中学会了统计、记录的最基本方法。

  3.本次活动中最成功的环节是认识、学习条形统计图。我的提问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让幼儿充分感知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优点和制作方法,让幼儿丝毫没有被动学习的感觉,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通过幼儿对一个个问题的思考,使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在他们的大脑中建构起来,为下一步动手制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课后的延伸活动再次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孩子们带回的统计表展示在墙上,成为孩子们活动之余的交流焦点。更有孩子提出问题:“我们家里的筷子很多,一张纸上画不下那么长的条条,怎么办?”我把这个问题和小朋友一起来讨论,让幼儿更加深入地学习统计更多物品时条形统计图的运用。

22、中班主题活动示范课教案;我和叶子有个约会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强调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引导幼儿感受到大环境中的美,引导幼儿利用大自然中的事物进行制作或开展其他活动。主题活动“我和叶子有个约会”正是借助随手可见的叶子,让幼儿说说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引导幼儿在用叶子拓印、拼贴的过程中,表现他们的创意和审美能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叶子的特征及用途,引导幼儿乐于探索,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愿意尝试按叶子的大小、颜色、形状等某一特征进行排序,在交流中感知多重排序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通过亲子互动活动,幼儿学习用拓印、压印、拼贴等方法制作叶子画,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验亲情合作,共同分享的快乐。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叶子,记录叶子用途的统计表,轻音乐《秋日私语》

  2、环境布置:活动指南、我和叶子有个约会、美丽的叶子拓印、会变的叶子等主题展板,四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创设氛围,引起幼儿兴趣。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美丽的叶子相约在一起游戏活动,开心吗?

  2、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宣布活动开始

  二、引导幼儿观察树叶,进行合理想象。

  1、听音乐《会跳舞的小叶子》,幼儿边唱边传篮子取叶子。

  2、请每人拿一片自己最喜欢的叶子,看一看,说一说,树叶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像什么?

  3 、幼儿自由观察并讨论(如:颜色、形状、大小、厚薄等),教师巡视。

  4 、以主持人采访的方式:请幼儿轮流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叶子。

  三、排序游戏:叶子展览会

  1、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叶子按某一特征排序。(如按外形、颜色、大小等)

  2、将排序的结果叶展览出来。

  四、认识叶子的用途

  1、请家长抢答:叶子有什么样的作用?

  2、统计表记录《叶子是个宝》: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成

  五、亲子活动:分组操作(背景音乐:《秋日私语》)

  活动一:神奇的树叶

  材料:各色卡纸、剪刀、双面胶、枯树枝

  方法:1、让宝贝剪各种形状的树叶。

  2、把树叶贴在树上装饰树。

  活动二:会变的叶子

  材料:范例二幅、 胶水、水彩笔 、白纸、叶子若干

  方法:1、引导宝贝观察树叶颜色形状,想象各种造型。

  2、用树叶拼贴、添画等方法,制作一幅美丽的叶贴画。

  活动三:叶子碗

  材料:橡皮泥、叶子若干

  方法:1、将橡皮泥做成各种碗的造型。

  2、把叶子有规律的装饰在橡皮泥做成的碗上。

  活动四:叶子拓印

  材料:颜料几盘、白纸、报纸、毛笔、叶子若干

  方法:1、叶子下面垫一张报纸,用笔蘸色均匀地涂在叶子上。

  2、轻轻拿起放在另一张报纸上,上面覆盖白纸,

  用手按压白纸,叶子的形状拓印在纸上。

  温馨提示:

  1、家长可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或宝贝能力所

  及的其中一种操作活动。

  2、在活动中家长多鼓励宝贝动脑想、动嘴说、 动手做。

  3、若时间允许,完成一种操作后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操作。

  4、记得将你们精心制作的作品“亮相”在相应的展示板上哦!

  5、最后别忘了——与美丽的叶子留影,作为美好的回忆……

  你我相约 !!!

  开心快乐!!!

  活动反思:

  此活动丰富有趣,调动了幼儿各种感官,幼儿在说说、玩玩中轻松的学习、愉快的操作,幼儿有了一种极大的成就感。

23、中班美术活动示范课教案:小螃蟹

  活动目标:

  1.了解螃蟹的外部特征。

  2.以愉快的心情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并作简单的作品介绍。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对螃蟹的外形、动态及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2.实物投影仪、螃蟹1只。

  3.绘画用具:记号笔、蘸有颜料的海绵、颜料、纸、棉签和抹布。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

  师:“八只小脚拾大轿,两只大脚像剪刀,横行霸道不让人,嘴里吐着白泡泡。”这是什么动物呀?

  2.以手影游戏激发幼儿作画兴趣。

  (1)示范。

  师:刚才老师给小朋友看了一只真螃蟹,到处爬来爬去,老师这里还有一只假的螃蟹,它也会爬呢!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用手影做螃蟹爬行的样子)我们两只能干的小手居然能变出螃蟹来,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

  (2)幼儿尝试。

  师:两只手的手掌重叠在一起是螃蟹的身体,两边的四只手指就是它的八条腿,那大拇指是什么呀?请小朋友做小螃蟹,老师做螃蟹妈妈好不好?

  3.作画。

  (1)示范。

  师:我们先用一只手放在海绵里按一下,五指要伸直,手放平,使手掌、手指都蘸上墨汁。然后五指张开、伸直压在纸上,印下这只手印,看看像螃蟹的什么?另一半怎么办呢?换一只手用同样的方法蘸颜料,印的时候和做手影螃蟹一样,两个手掌印重叠,手指的方向相反。两只手印都印好后螃蟹的身体和大脚就出来了,接着用记号笔画上大钳子、小腿和爪,画时注意小腿的方向都是向里弯的。你们看,螃蟹画好了,像不像?

  (2)交待要求。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个小画廊,以便幼儿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

24、中班科学活动示范课教案和教学反思《摸摸有什么感觉》

  一、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光滑、粗糙等特性,学会用正确的词表达自己的感觉。

  2.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不同特性物体的名称及作用。

  3.对感知探索活动感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二、 活动准备

  1. 纸箱两个,纸箱内分别放有冷、热两瓶水,棉花球、玻璃球、蜡光纸和砂纸等物品。

  2. 放大的特性标志纸一张。

  三、 活动过程

  1. 摸一摸、猜一猜

  请幼儿分别将手放入纸箱中摸一件物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猜一猜是什么物品,并与身边的小朋友交流。

  2.说一说

  依次请个别幼儿说说他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感觉?(冷、热、软、硬、光滑、粗糙)可能是什么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放大的特性标志纸上做记录)

  3.再次进行触摸活动。

  (1)对物品再次进行触摸活动,并按其相反的特性进行归类。

  教师:请幼儿把物品从纸箱中拿出,对物品再次进行感知触摸,并在此基础上按相反特性进行归类。(如把冷水和热水放在一起、把棉花球和玻璃球放在一起、把砂纸和蜡光纸放在一起)

  (2)在触摸感知的基础上,运用经验说说该特性物品的用途。

  小结:不同的季节、不同温度的说会给人带来舒服的感觉;棉花球是用软软的、吸水性强的棉花做成的,在医院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它;玻璃球用硬硬的玻璃成的,光滑而且美观,是小朋友游戏的好伙伴;砂纸表面很粗糙,可以把不光滑的表面打磨平整、圆润,比如铅笔尖、带刺的木头等;蜡光纸美观、易折,是小朋友们用来做手工的好材料······

  四、找一找

  (1)寻找生活中各类特性的物品,按物体的特性做记录。

  提问:生活当中好还什么东西是硬硬的?软软的?······(请个别幼儿回答)它们有什么作用?

  请幼儿把自己能想到的各类不同特性的物品分类,老师帮助画在标志纸上。

  五、总结评价。

  教师根据幼儿的发言,按照物品的特性在标志纸上做归纳记录,并总结阐述不用特性物品的作用,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鼓励。

  活动反思:

  探究是幼儿科学活动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师要多提供材料让幼儿进行探索,进行记录,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答案。而在教案中没有体现出来。第一环节摸一摸,有感知,但是很局限,关注点在是什么物品上,但是从目标而谈关注点应该是什么感受上。第二个环节说一说,挺好,让幼儿学会用词来表达感受,第三个环节的再次触摸活动的目标要再斟酌,和目标联系不大,调整。第四环节结合幼儿经验,寻找生活中各类特性的物品,按物体的特性做记录,本意好,但回想对幼儿没有更好的帮助,科学活动要让幼儿动手起来,所以应该是提供很多物品让幼儿触摸,分类,记录。

25、幼儿园音乐示范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歌曲:小鸭子

  一、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唱准歌曲的附点音符。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验参与歌唱活动的乐趣。

  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4、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二、活动准备

  小鸭图片、小鸭头饰若干、歌曲录音带

  三、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完整学唱歌曲。

  2、活动难点:唱准歌曲的附点音符。

  3、指导要点:视听的结合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四、活动过程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进教室。

  1、活动导入

  出示小鸭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练声:我学小鸭叫,嘎嘎嘎嘎嘎 (C-F)

  2、理解歌词

  讲述故事

  教师范唱

  3、请幼儿欣赏新歌

  4、老师发现小朋友们在欣赏的时候都好认真,现在请你们用啦跟着老师一起唱这首歌。

  5、跟唱歌曲

  (1)小鸭子这首歌真好听,现在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老师大声唱你们小声的跟着一起唱好吗?

  (唱完一遍后教师重点强调附点音符部分的正确唱法。)

  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再唱一遍。

  (2)请幼儿大声跟唱(强调唱歌的时候要用自然的好听的声音来唱,不能大声的喊。)

  好,那现在我们用好听的、自然的的声音再来唱一遍吧。

  6(1)集体唱

  (2)分组唱

  7、表演唱(请个别幼儿上台表演唱歌,幼儿互评)

  8、情景表演

  五、教师小结

  反思:

  这个音乐活动首先由小鸭子的图片导入自然过渡到练声环节,接着通过故事,歌曲欣赏等来感知音乐,接着就是学习环节,最后通过游戏环节来巩固所学的歌曲。总的来说环节是走得挺顺的,老师的范唱清楚、明了,且设计课程时加入幼儿互评这一环节挺好的就是评价不过深入,在唱准歌曲附点音符部分老师没有重点教学,只是点到,且方式有点不恰当。还有就是课程在实施的时候存在一些细节方面的不足,比如:我想通过讲故事环节让幼儿理解歌词,但是幼儿的理解不够,其实可以用其他方式深入理解歌词。活动过程老师的主体地位太强了,老师忽略了让幼儿体验及表现歌曲的情感。通过这次的活动让我深入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以后音乐教学的方向,我将通过今后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26、幼儿音乐活动示范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歌曲《长大》

  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知道长大的含义;

  2、学习演唱歌曲;了解歌曲中出现的一些乐理知识;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引导幼儿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经过,锻炼自己口语的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活动准备:

  幼儿音乐课本;3拍子、2拍子节奏谱。

  活动过程:

  1、练声。

  2、结合节奏谱,通过节奏练习,让幼儿感受3拍子、2拍子的基本节奏。

  3、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增进长大的意识。

  4、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5、幼儿学习歌曲,重点学习2拍子转换3拍子的乐段。

  6、小结幼儿的学习情况。

  反思:

  歌曲的旋律不是特别的朗朗上口,音域跨度大,且节拍由2拍子转换到3拍子,对幼儿来说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中,我采取分句学习的方式,先让幼儿基本熟悉歌曲的旋律,也重点演示和帮助幼儿感受“休止符”和3拍子节奏。但由于歌曲有一定难度,加上旋律不是特别的悦耳,一节活动下来,大多数幼儿都没学会。针对幼儿学习的情况,我找出基本原因,在下次活动中,我会结合我们大大班幼儿的识字量,让幼儿通过课本的歌词,在学习中尽快熟悉歌词,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歌曲,这样会容易掌握歌曲旋律的。

27、小班语言活动《鼠宝宝找朋友》示范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 活动目标:

  1.在找找、学学、说说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故事有趣的情节。

  2.会用故事里的短句回答问题,初步理解句式:会跑又会跳。

  3.帮助幼儿巩固对各动物特征的认识。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二. 活动准备:

  1.立体教具:鼠宝宝一个。

  2.其余动物如;鸭子、小鸡、青蛙、小猫等若干。

  三. 活动过程:

  1.出示“鼠宝宝”,引起幼儿兴趣。

  (1)听!吱吱吱吱……是谁呀?(边说边出示鼠宝宝)。

  (2)哦!原来是小老鼠,鼠宝宝,咦?它来干什么呀?让我们一起来问问鼠宝宝吧。(鼠宝宝,你来干什么呀?)小朋友们好!我是来找朋友的,我想找一个会跑又会跳的好朋友。

  (3)鼠宝宝想找一个什么样的朋友呢?(会跑又会跳的朋友)怎样才算会跑又会跳?(请大家一起来做一做会跑又会跳。)

  2.帮助“鼠宝宝”找朋友,理解故事内容。

  (1)鼠宝宝要找一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可找来找去找不到,一直找到我们班来了,想请小朋友帮帮忙找那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

  (2)幼儿寻找。

  (3)谁来告诉鼠宝宝你找到了谁?它是鼠宝宝要找的会跑又会跳的朋友吗?(幼儿说说自己找的小动物,从不会跑不会跳——会跑不会跳——会跳不会跑——不能做好朋友——找到好朋友。并学学动作来理解小动物的各种特征。)

  (4)你找到了谁呀?(小花猫),是呀!小花猫又会跑又会跳,鼠宝宝肯定喜欢小花猫做它的好朋友,你们说是吗?(在说的过程中将会跑会跳的放在一边,将没有这两样本领的放在另一边。)

  3.培养感情。

  (1)鼠宝宝终于找到了好朋友,它可高兴了,小朋友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鼠宝宝找朋友》这个故事吧!

  (2)鼠宝宝终于找到了好朋友,你们想做鼠宝宝的朋友吗?想想看你们有没有鼠宝宝要找的会跑又会跳这两个本领呀。让我们和鼠宝宝一起去玩吧!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注意力也很集中,而且在学本课中的重点句式时,孩子们大多都能边说边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了,由此可见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本科的重点。通过《朋友你好》的游戏,孩子们都能说出找到朋友后觉得很开心、快乐、高兴,他们都初步体会到了找到朋友后的那种愉悦的情绪,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埋下伏笔。结尾的《猫捉老鼠》的游戏不仅使本次活动很自然的结束,而且又一次回答了“猫会跑又会跳”鼠宝宝不找它做朋友的原因。

  但活动下来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活动中对幼儿的引导可以再放开些,该给予幼儿充分表达想象的机会,老师讲述的内容太多,感觉在整个过程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孩子的主体性体现的不明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一点。

28、中班计算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有趣的硬币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多种方式探索1元硬币的特点,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2、进行拓印活动,发展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把1元硬币贴在白板上,并用白纸遮盖着。

  2、不少于幼儿人数的1元硬币多枚(硬币可请每位幼儿自带,活动前将硬币用酒精擦拭消毒。)

  3、白纸、蜡笔。杯子、软垫、图书、盒子、积木

  三、活动重难点:尝试用多种方式探索1元硬币的特点。

  四、活动过程:

  1、老师在白纸上拓印硬币,请幼儿猜猜白纸遮盖着的是什么?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猜猜白纸后面是什么?将硬币拓印完整后幼儿观察,老师出示白纸后的硬币。(提示幼儿要轻些拓印,为后面幼儿操作铺垫)

  反思:也许是海南的幼儿对硬币接触较少的原因,很多孩子猜不出来,后来有个孩子说玩摇摇车的币,引发其他孩子联想到游戏币。我马上向孩子公布谜底,把孩子们的注意力拉了回来。

  2、出示一元硬币,请幼儿说说钱币的用途。

  师:硬币能做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能买东西,就像纸币一样,我们坐公车时、或在超市买东西时都可以。不过海南的小朋友平常很少见到它,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

  反思:其实孩子真的不知道一元硬币能做什么。也许在课前让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讨论一元硬币的用途会对这个活动更有帮助,丰富孩子的经验,让幼儿收集了更多的信息后再讨论会更有深层的提升。

  3、给每位幼儿发一个1元硬币,请他们观察,讨论硬币的特征。(例如:硬币是圆形的,上面有1字等)

  师:我们跟硬币打个招呼吧!硬币你好!请小朋友仔细的看看这个硬币上面有什么图案?你认识吗?(幼儿观察)硬币是什么形状的?(鼓励幼儿探索)

  反思:幼儿拿着硬币在手上摆弄着,近距离的看清了硬币正反面的图案,有的幼儿很细心的翻动着,并告诉老师,硬币有点厚,而且还有一点一点的东西,像小疙瘩,背面的菊花有的幼儿说像只蜘蛛,这样的观察活动激发了幼儿发挥了想象。

  4、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探索1元硬币的特征,教师可引导幼儿思考“硬币有声音吗?”“硬币会怎么运动?”等。

  例如:(1)探索硬币掉在桌面的声音,或两个硬币互相敲打的声音。(还可提供:杯子、软垫、图书等)

  (2)观察硬币在平面好斜面上的滚动情况。(还可提供:盒子、积木)

  师:你觉得硬币会发出声音吗?硬币会怎么运动呢?桌子上有很多实验工具,小朋友自己去找找看吧。

  观察幼儿探索情况后进行小结:硬币自己本身不会发出声音,只要和别的物体敲击或者碰撞就能发出不一样的声音。硬币是圆形的扁平面,立起来的时候可以滚动,在倾斜的面上滚动更快。

  反思:给幼儿抛出的问题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来证实了。有的幼儿把硬币放在不同的东西里摇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有的幼儿把硬币放在桌面上、椅子上敲击,还有的在桌子上转动硬币。幼儿主动探索着硬币的秘密。

  5、请幼儿进行拓印活动,用彩笔拓印1元硬币的两面。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很仔细,硬币上还有好看的花纹,我们一起来试试,用拓印的方法把它留在纸上吧。(注意提示幼儿选用深色蜡笔,轻轻涂)

  6、结束:今天小朋友们学会拓印1元硬币的方法了,回去跟爸爸妈妈试试拓印其他的硬币吧。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是幼儿第一次对硬币有初步的了解,从不认识到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的探索,整个活动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出于幼儿对硬币比较陌生的考虑,我设计导入环节时注意到趣味性。让幼儿对硬币产生好奇、感兴趣,抓住幼儿的好奇心理继续引入。再说到硬币的用途时,备课时忽略了幼儿的认知点,没有先做好铺垫,导致幼儿在课堂上说用途时寥寥无语,要是在课前让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讨论一元硬币的用途会对这个活动更有帮助,丰富孩子的经验,让幼儿收集了更多的信息后再讨论能挖掘出更多的经验,并提升已有经验。当幼儿在运用材料做实验时,幼儿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为了要做让硬币运动的实验,有个幼儿把胶泥板放在积木上面,构成一个斜面,可是积木不够高,而且他把硬币的面放在胶泥板上,硬币没有滑下来。另一位幼儿马上拿来一块积木,把它放在原来积木的上面,是胶泥板的斜面更斜一些,硬币即使是面也能缓缓的向下滑动。我看都后提示了他们,让硬币站起来试试看会不会滑得更快些。幼儿试验后得出结果,垫高后让硬币立起来滑得更快些。

  活动最后的拓印环节,幼儿已经安奈不足内心的喜悦,一边拓印一边在跟同伴聊着刚才的实验结果。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来证实自己的想法,使自己的想法得到验证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

29、中班科学活动示范课教案与教学反思:图形的分类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

  2、不受颜色、大小的干扰熟练地按图形形状分类。

  3、激发幼儿对图形分类的兴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拼图一副。

  2、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小卡片四套。

  3、四种图形大卡片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操作图形,回忆发现图形特征,让幼儿自由选择图形,观察回忆,调动幼儿对图形已有的经验,初步掌握图形的形状。

  二、出示四种图形的大卡片,师幼结活生活中的实物总结图形特征。

  三、出示集合图形拼贴图,找一找各种图形,感受图形的应用。

  四、游戏:分类整理“送图形娃娃回家”,让幼儿巩固了图形的特征,培养了幼儿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反思:

  在进行这个科学活动时,我首先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出发,幼儿对图形特征及图形变化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针对这一特点,开展了“多变图形”一系列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感觉幼儿不仅掌握几何图形基本特征,还学习根据图形特征分类、整理。

30、小班语言示范课教案附教学反思: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2、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交往能力。

  3、让幼儿懂得基本的礼貌用于,比如“老师早,再见。”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小鸭、小羊的手偶各1个。

  2、用积木搭成的动物园。

  活动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快乐情感。

  活动过程:

  一、通过认识新朋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模仿小鸭的叫声,并做寻找声源的动作,找到小鸭后,发出“奥,是小鸭”,然后面向幼儿发出“嘎—嘎—嘎”的声音,出示小鸭宝宝和小鸭妈妈,并和幼儿打招呼,用手偶去挠幼儿痒痒,或让幼儿抱抱小鸭的手偶。

  提示:配班老师藏在桌子后方,听到模仿动物发声后,慢慢将小鸭的手偶放在桌子上。

  2、教师出示“动物幼儿园”的背景图,向幼儿说明小鸭是动物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在幼儿园可开心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小鸭是怎样上幼儿园的?

  二、观看小鸭上幼儿园的情景片段,体验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带来的快乐

  1、教师左手套上小鸭宝宝手偶,右手套上小鸭妈妈手偶,藏在桌子背后举起左手和右手,开始情景表演。

  提示:教师表演讲述:公鸡叫“喔—喔—喔”,慢慢举起小鸭妈妈,说:“鸭宝宝,起床了,妈妈要上班,鸭宝宝要上幼儿园了。”慢慢举起小鸭宝宝,对着鸭妈妈说:“妈妈,我来了,我上幼儿园了,嘎—嘎—嘎—。”鸭妈妈送鸭宝宝上幼儿园,遇到了羊宝宝,鸭宝宝说:“羊宝宝,早上好。”羊宝宝也对鸭宝宝说:“鸭宝宝,早上好。”它们一起哼着歌儿上幼儿园:“妈妈要上班,我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嘎—嘎—嘎—,咩—咩—咩—”。到幼儿园门口了,鸭宝宝向老师问好:“老师早。”然后,向妈妈挥挥手说:“妈妈,再见!”鸭宝宝有礼貌,老师喜欢它。

  注:配班老师戴上羊宝宝和羊妈妈的手偶,配合主班老师表演。

  2、教师引导幼儿回想故事内容,提问:故事里,鸭妈妈去哪里了?鸭宝宝又去了哪里?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路上遇到了谁?它是怎样叫的?老师为什么喜欢鸭宝宝?

  3、教师和配班老师模仿鸭宝宝和羊宝宝,相遇时,相互问好,然后,哼着歌儿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妈妈要上班,我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嘎—嘎—嘎—,咩—咩—咩—”。

  4、引导幼儿扮演小鸭和小羊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

  三、转移经验,启发幼儿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1、教师引导幼儿再次回想,小羊和小鸭是怎样上幼儿园的?今天谁像小鸭一样,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教师戴着小鸭手偶,表扬小鸭真是个好孩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谁像小鸭一样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也是个好孩子。

  提示:注重引导幼儿说“我像小鸭一样,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延伸活动:

  1、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见人要问好,养成爱讲礼貌的好习惯。

  2、教师要给幼儿创造快乐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形成乐观开朗活泼的性格。

  教学反思:

  新学期开学是小班工作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辛苦的一个阶段,因此,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稳定孩子的情绪。为了尽快缩短孩子们的入园焦虑期,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从而让幼儿对幼儿园、对老师产生亲切感,而特别设计了这一活动。

  “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这一活动是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的。它带领着幼儿逐渐认识集体,走入集体生活,并渐渐地喜欢集体生活,让幼儿信任我们老师,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感受到各种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希望孩子在情感上受到满足,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渐渐地孩子们就从不接受老师——接受老师——喜欢老师——离不开老师。但是我知道要达到这样的一个效果是需要我们班级的老师共同努力的。

  在活动中,绝大部分的幼儿能融入进来,有些幼儿因为第一次上幼儿园还正处于哭闹的状态,但是在我讲故事的时候,哭闹的孩子也变的小声了。原来,只要让孩子有事情做,或者说可以让他们忙一点,就会暂时忘却离开爸爸爸妈妈的无安全感,充分感受幼儿园的快乐,真正的达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31、幼儿园中班水墨画示范课教案:大熊猫反思

  活动目标:

  1、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2、初步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3、通过大熊猫的黑白对比、学习浓墨、淡墨的运用。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到动物园参观过大熊猫;大熊猫的图片资料、水墨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你们喜欢黑色吗?

  其实黑色也很漂亮又很有用,想一想我们画哪些东西的时候需要黑色?

  2、欣赏大熊猫图片

  找找大熊猫身体上哪些地方有黑色。

  二、师生共同讨论画法。

  1、今天我们要用水墨画来画大熊猫。

  墨可以调成淡墨、浓墨,那么大熊猫身上黑的地方用什么墨?

  其它地方又用什么墨呢?

  2、请个别幼儿上来试画大熊猫,大家欣赏讨论。(边欣赏大熊猫图片)

  大熊猫由哪些部分组成?像什么形状?用浓墨还是淡墨?

  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范画。

  三、提出创作要求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大熊猫,有吃东西的,有睡觉的,有坐在地上的,

  有爬在树上的…….现在我们用画笔来给你喜欢的大熊猫照个像,照相前要先想好:大熊猫和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把大熊猫的动作也要照下来!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重点

  1、导刚入门的中班孩子掌握调浓墨、淡墨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不同的熊猫形态。

  3、提醒幼儿注意水墨画作画习惯,鼓励刚入门的孩子正确握笔。

  4、引导大班的孩子用不同的水墨画技巧作画,并能用颜料添画背景,鼓励中班孩子向大班孩子学习。

  五、欣赏评价

  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

  活动反思:

  绘画可以锻炼幼儿多方面发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在绘画中自由发挥,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思维等等。绘画是文化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绘画是启蒙教育。为了让幼儿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通过学习用水墨画来体现熊猫的外形特征,知道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32、小班美工活动示范课教案交际教学反思《彩色的手绢》

  小班美工活动《彩色的手绢》

  活动设计思路:

  手绢,小班幼儿非常喜欢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东西,他们经常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手绢变出各种各样的东西,什么手枪啊,大炮啊。但是渐渐的我发现幼儿对手绢上的图案也很感兴趣。每次玩手绢的时候,总是有孩子对我说:“老师,我不喜欢这张手绢”,接下来他就会绘声绘色的描述他自己喜欢的手绢是什么样子。于是,我就想:为什么不借机让幼儿动手自己来做自己喜欢的手绢呢?《彩色的手绢》也就应运而生了。

  这堂课以变魔术引入,不仅巩固了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通过让幼儿自己讲述他自己的方法,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同时在材料的投放上,也体现了整合性,如在粘贴中我投放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我还将次活动延伸到体育活动中,让幼儿按颜色来找家。总之,整堂课以“变魔术”为主线,以魔术的神秘性吸引幼儿,以小小魔术师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让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快乐的创作。

  (一)活动目标

  1.色彩,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2.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棉签、粘贴、印章的方法表现彩色手绢,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彩色手绢(实物)若干白纸(各种形状)若干

  2.颜料盒红、黄、绿三种颜色的颜料彩纸(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棉签蔬菜及玩具印章抹布篮子若干

  (三)活动重点: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 活动难点:幼儿运用多种方式来表现彩色手绢。

  (五)活动过程

  1.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来玩一个变魔术的游戏。

  2.介绍各种手绢的做法

  (1)师:(出示实物--格子手绢)变变变......看严老师变出了漂亮的手绢。这张手绢是什么颜色的呢?

  幼:粉红色。

  师:这张手绢上面还有许许多多的格子,它是由许许多多的横线和竖线组成的

  (2)师:(出示有花的手绢)我又来了哦!这张手绢就更有趣了,上面有许多的花和小蝴蝶,小朋友看,漂亮吗?

  (3)师:(出示多张不一样的手绢)还要变一变哦!这些手绢很漂亮,是不是?它们上面都有不同的图案,不同的颜色.

  (将手绢全部展示出来,并引导幼儿一一观察)

  3.介绍各种材料的用法

  (1)师:这些都是老师的手变的,小朋友的手也可以变的。,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么多的材料。(出示棉签)这是什么?

  幼:棉签

  师:医院里的医生阿姨用它给病人擦药,今天我们要用它来画画。拿一根棉签蘸上颜料在纸上画,画完之后把它放回到原来的盘子里,千万不要放错了哦!

  (出示印章)小朋友一定知道这个是什么了,对了,印章。我们用它蘸上颜料轻轻的印在纸上,一个印章只喝一种颜料,用完之后,把它放在黄色的篮子里。

  (出示糨糊和彩纸)这个怎么用呢?我们在彩纸白色的这一面的边缘抹上一点点糨糊,然后贴在纸上轻轻的按一按。有的小朋友说:“严老师,我想用棉签,可我这里没有,怎么办呢?”没关系,到严老师这里拿就可以了,记住:一次只拿一根。

  4.幼儿讲述自己想用的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东西,那小朋友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变出漂亮的手绢呢?

  幼:......

  师:今天你们也来当一当小小魔术师变手绢,看谁的手绢变的多,看谁的手绢变的漂亮,看谁的手绢变的与别人的不一样。但是千万要记住哦:不要把颜料弄到你的手和衣服上去了,若是不小心弄上了,就用桌上的毛巾擦一擦。手绢变好之后,你们就把它贴到自己的小画栏里。

  5.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a.这里太挤了,请到这边来。

  b.你用的什么方法?要是用上其他的方法,你的手绢会更漂亮。

  c.小心不要把衣服弄脏了

  d.糨糊不要抹太多了。

  6.小结,展示幼儿作品

  师:今天,小朋友变的手绢真好看。瞧,这位小朋友他用了粘贴还用了印章,真漂亮。

  7.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手绢变的更漂亮。

  反思:

  1.语言指导不够简练,未能指导到重点,幼儿的创造性未能得到充分表现.在介绍手绢时应重点介绍手绢上图案的构成,以及都有什么样的图案,并且应该将手绢展示出来,让幼儿自己来观察,自己想象.

  2.作为一名教师,组织时不够灵活.在幼儿操作快结束时教师应该马上去外面照顾大部分的小朋友,在晨间活动时也应同时照顾里面和外面的小朋友,教师不应只站在教室里,记住:教师始终站在大多数孩子的身边.

  3.整堂课的时间安排不合理,讲解时间太长了,对于幼儿已经用过的棉签,印章,教师可以不用再介绍其用法.

33、大班社会活动示范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该怎么办》

  活动名称:我该怎么办

  一、活动目标:

  1.学会一些处理突发事件的好办法,懂得自我保护,强化安全意识,树立“我能行”的意识。

  2.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在讨论分析中提高判别是非的能力。

  3.了解竞赛活动的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培养竞争、合作意识。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智慧树”(小松树)四棵,“智慧果”(各色塑料果子)若干,皇冠帽若干,红绿旗人手各一面。

  2.图片、数字标记,录像片段。

  三、活动过程:

  1.以讨论、谈话方式,引出话题。

  师:今天我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一个妈妈骑着车带着她的女儿上幼儿园,忽然车子一滑,她们从车上摔了下来,那小女孩只擦破了一点皮,妈妈却怎么也站不起来,可能是腿受伤了,这可急坏了小女孩,该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帮忙想想办法,看谁的办法又好又快)

  幼A:如果妈妈受伤很严重,我就拦一辆“的士”车,送妈妈去医院。

  幼B:如果妈妈受伤不严重,我就帮妈妈揉揉。

  幼C:请叔叔阿姨帮忙……

  师:小女孩忙请叔叔阿姨帮忙拦丁一辆出租车,送妈妈去了医院。

  2.游戏:智力大赛,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处理突发事件的好方法。

  师:我们小朋友在生活中,有时也会突然遇到一些危急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就来进行一场比赛,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好,谁想的办法多。

  (1)了解竞赛活动的游戏规则。

  请幼儿自由组合分成四组。(提供形状、颜色不同的椅子让幼儿按其特征自由分组)

  师:在每一组桌上都有一棵“智慧树”,只要答对问题,你的“智慧树”上就会长出一颗“智慧果”。让我们来比一比,哪组“智慧果”结得最多,这组的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得到一顶皇冠帽。

  (2)进行讨论题比赛,要求幼儿具有合作的意识。

  观看录像:火灾

  师:呀,发生了什么事?(火灾)如果发生了火灾,你该怎么办?

  幼A:立即拨打110。

  幼B:马上离开着火的地方。

  幼C:喊救命,马上用水灭火。

  幼D:立即拨打119。

  师:你觉得哪些办法好?

  幼A:我觉得打119的办法又快又好。

  幼B:自己用水只能灭小火,火大了就不行了。

  请幼儿讨论110是什么电话,119是什么电话,请幼儿讨论并讲述怎样赶快离开着火现场。

  (3)进行选择题比赛。

  ①请幼儿观看并讲述录像情节:小女孩和妈妈在商场里走散了。

  师:如果你不小心走失了,你怎么办?老师这里有4个办法,请你来选择。(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

  办法一:又着急又害怕,只会哭,别人问你什么也不说。

  办法二:站在原地等妈妈,妈妈肯定会回来找我的。

  办法三:请营业员或保安帮忙打电话给妈妈。

  办法四:到商场的广播室请播音员通过广播帮自己找妈妈。

  请幼儿站到相应的图案数牌前并讲述自己的理由,答对的幼儿都可为自己小组赢得一颗“智慧果”。(让幼儿学会分析哪种情况采取什么方法才是正确的)

  ②请幼儿观看录像并讲述:爸爸妈妈都不在,小女孩一人在家,这时有人来敲门,说是找小女孩的爸爸……

  师:你在录像中看到了什么?(幼儿讲述)

  师:如果你一个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你该怎么办?老师这里有3个办法,请你来选择,如果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可站到数牌4的前面。

  办法一:立即开门请客人进来;

  办法二:很害怕,不开门;

  办法三:隔着防盗门请客人留下电话号码,等爸爸回来再打电话联系。

  幼儿站到相应的数牌前,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其中有2名幼儿选择了办法四,幼A:马上打电话给妈妈,征求一下妈妈的意见;幼B:我从猫眼里看看认不认识这个人)

  请幼儿讨论哪些方法比较合适,并观看录像的后半段,答对的幼儿都可为自己一组赢得一颗“智慧果”。

  (4)游戏:看谁举得快,让幼儿判别。

  要求:对就举绿旗,错就举红旗;全组都举对,便可得到一颗“智慧果”。

  ①发现着火了,赶紧拨打电话119。

  ②煤气泄露了,赶快关掉煤气阀,打开窗户,并用湿毛巾捂住自己的鼻子。

  ③出鼻血了,赶紧用手去揉。

  ④和小伙伴一起玩炮仗,可炮仗没响,便赶快走过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3.评出获胜者,戴上皇冠帽,随着欢快的音乐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生成来源于一个偶发事件,但这一事件背后所蕴藏的是安全教育的内涵,如何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如果是空洞的说教幼儿只会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所以我主要采用了竞赛的游戏形式,让幼儿通过讨论、分析,知道了一些自我安全保护的方法。首先以讨论、谈话方式,引出话题。富有探索性的开始环节,让幼儿学会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接着以游戏《智力大赛》,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处理突发事件的好方法。

  通过活动培养了幼儿竞争、合作的意识,并为每个幼儿提供了充分参与的机会,让幼儿敢于尝试、判断,充分发挥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4、中班阅读活动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伞可以做什么

  活动目标:

  1、引导尝试根据伞的外形结构认读“伞”字,通过图文匹配游戏,激发幼儿对阅读汉字的兴趣。

  2、学习儿歌,知道伞的多种用途,并能用语言进行简单的仿编。

  3、能愉快的参与识字以及儿歌仿编等活动。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小伞一把、图片太阳、风雨、拐杖及相应的字卡。

  2、在纸上写上儿歌。

  3、幼儿操作材料:白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游戏“请你猜一猜”,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现在我画一样东西,请你猜猜是什么?

  二、学习儿歌《伞可以做什么》

  1、你知道伞可以用来做什么吗?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伞的用途。

  2、教师朗诵儿歌后提问:“伞可以做什么?请你用儿歌里面的话告诉我。”

  3、运用你问我答的形式学习儿歌,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三、进行图文匹配游戏

  1、出示汉字卡片“伞”,提问:这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根据伞的外形结构认读“伞”字,并尝试将汉字“伞”贴到相对应的图片旁。

  2、分别出示“风雨”“ 拐杖”的汉字,提问:这是什么字?谁能帮它找一个图片朋友?教师引导幼儿将汉字贴到相对应的图片旁边。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图夹文儿歌。

  四、仿编儿歌活动

  1、教师:伞的用处可真不少,伞可以遮太阳、避风雨、当拐杖,伞还可以做什么?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吧。(幼儿讨论并回答)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有选择地将相应的图片画在纸上,并带领幼儿朗读新编的儿歌。

  五、延伸活动:制作图书

  1、教师: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伞有这么多的用处,我们把它们画下来送给别的小朋友看看,好吗?

  2、教师出示写有“伞可以做什么?”的封面,激发幼儿制作图书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图书的封面,可是里面的内容还没有呢,这儿有许多标了页码的白纸,大家一起来画一本连环画, 看谁和别人画的不一样。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结束活动。

  《伞可以做什么》活动反思

  根据课题组计划的安排,我于12月5日开放了一节大班阅读活动《伞可以做什么》,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必要对此活动作一反思:

  首先,我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现有的阅读水平,认真制定以下活动目标:1、引导尝试根据伞的外形结构认读“伞”字,通过图文匹配游戏,激发幼儿对阅读汉字的兴趣。2、学习儿歌,知道伞的多种用途,并能用语言进行简单的仿编。3、能愉快的参与识字以及儿歌仿编等活动。

  活动开始,我用游戏“请你猜一猜老师要画什么”,来激发孩子的活动的兴趣。当幼儿猜出是伞后,我立即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伞的用途,从而进一步认识伞的功能。接下来的环节我便引导幼儿学习儿歌《伞可以做什么》并请幼儿用儿歌里面的话说说伞的用途,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接着我带领幼儿进行图文匹配的游戏,我出示汉字卡片“伞”,引导幼儿尝试根据伞的外形结构认读“伞”字,并尝试将汉字“伞”贴到相对应的图片旁。这一环节是主要通过对实物雨伞的观察,来让小朋友们自己寻找出并指出“伞”字哪里像雨伞,来锻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雨伞的主要特征,来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发现,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以及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我还分别出示“雨”“

  拐杖”的图片,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的特征找相应的汉字旁。在仿编儿歌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幼儿讨论伞还可以做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我有选择地将相应的图片画在纸上,并带领幼儿朗读新编的儿歌,这一环节主要考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否丰富了,幼儿通常对于伞的遮阳挡雨的功能是比较熟悉的,但对于伞的其他功用就要靠幼儿的想象力了,这也是对幼儿发散思维的培养,从而让幼儿进一步认识伞的功能。

  最后,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我还出示写有“伞可以做什么?”的封面,激发幼儿制作图书的兴趣,引导幼儿一起来画一本连环画,从而使幼儿对伞的认识更深刻。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形式还是比较新颖的,幼儿的参与欲望也比较强烈,自我感觉还是比较成功的,能贴近幼儿的生活进行选材,精心准备教学具,整个活动,孩子们都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的想象力也特别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但活动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教念儿歌的时间过长,这首儿歌浅显易懂,大班孩子很快就学会了,没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式组织儿歌教学,其次,在活动中设计的提问还得更贴近幼儿,面向全体,鼓励每个孩子大胆参与活动,因此,今后还得多多领会《纲要》精神,多多阅读有关幼教理论的书籍,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5、中班社会活动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不一样的我

  一、设计意图:

  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着自己的变化,3—4岁幼儿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初期,作为成人,在生活中通过各种形式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教材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认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各自的名字,不同的外貌、不同的爱好等,知道 “我”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同时,通过活动为他们大胆表达自己提供机会,促使幼儿为自己感到高兴、感到骄傲、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二、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并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介绍自己的外貌特征、爱好。

  3、幼儿学会欣赏自己,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感到高兴。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拍摄本班教师和其他班级教师的照片以及幼儿穿园服的集体照。

  2、活动前为幼儿进行录音。

  3、安装有穿衣镜的活动室或盥洗室。

  4、活动前可通过问卷等形式向家长做有关幼儿爱好的调查,教师对幼儿的爱好有较详细的了解。

  四、活动过程:

  1、进行点名游戏,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了解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名字。

  教师点名:***(**)在哪里?幼儿回答:***(**)在这里。

  2、出示教师和幼儿的照片,引导幼儿从外貌上区分自己和他人的不同。

  (1)出示教师照片,进行游戏“我的老师在哪里”认识本班教师与其他教师的不同。

  ①指导幼儿认真观察照片,根据外貌的不同正确辨认自己班的教师。

  ②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辨认出本班教师的,引导幼儿描述老师的外貌特征。

  (2)出示全班幼儿穿园服的集体照片,进行游戏“找找我自己”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外貌特征。

  ①指导幼儿认真观察照片,找找自己在哪里。

  ②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外貌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型等。

  (3)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比一比”,进一步认识除面部特征外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①幼儿分组站在穿衣镜前,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比一比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外貌特征,如:高矮、胖瘦、服饰等不同。

  ②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大胆的说出自己和***(**)不一样的地方。

  3、引导幼儿从声音、爱好等方面,找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1)请幼儿从录音中辨别出自己的声音。

  (2)教师根据对幼儿爱好的了解,鼓励幼儿大胆说一说自己的爱好。

  五、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探索发现的同时,感受到社会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社会活动的兴趣。

  六、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进行自我介绍,提醒幼儿先说出名字,再说外貌特征以及爱好等。

  活动反思:

  1、本活动教师在对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活动前,教师针对幼儿的爱好面向家长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为教学难点环节“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爱好”的解决做了充分的准备,体现了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

  2、活动中过程中,教师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将三个有趣的游戏贯穿于活动始终,引导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中,辨认自己,认识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同时教师在活动中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幼儿,引导其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