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教案

首页 - 大班艺术教案

幼儿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彩色的烟花》

时间:2022-11-19 16:55:04 A+

幼儿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彩色的烟花》

幼儿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彩色的烟花》

1、幼儿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彩色的烟花》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点、线、圈,由中心向外画放射性花纹,表现烟花喷射出的火焰。

  2、能掌握两种烟花的画法。

  3、保持画面的整洁。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二、活动准备:

  蜡笔每人一盒,白纸

  三、活动过程:

  1、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过几天就是六一节了,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哦,六一是谁的节日啊?哪我们要放了许多的烟花为小二班的小朋友庆祝。

  2、课件,欣赏烟花,初步了解烟花的基本形状。

  提问:这是什么?(烟花)

  烟花象什么?都有些什么颜色?(丰富词汇:五颜六色,彩色的)

  师:小动物们放了这么多的烟花,我们也来放烟花为小猫庆祝吧!不过,今天我们是用蜡笔放烟花。

  3、示范。

  你们想放什么样子的烟花?教师根据幼儿说的示范并讲解。

  象喷泉一样的(喷呀喷,喷得有高有低 )

  象雨点一样的(雨一滴一滴密密麻麻的落下来)

  象太阳一样的(画一个圆,放出许多的光芒)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5、讲评,表扬大胆选用不同颜色作画以及画面饱满的幼儿。

  今天,我们用蜡笔放了这么多的烟花,小猫真高兴,我们一起去请别的小朋友一起来看烟花。

  课后反思:

  此活动以故事形式导入,引导幼儿欣赏烟花(电脑课件),激起了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观察后说说烟花的样子、颜色,并把烟花形象化,说成“烟花象花、烟花象喷泉……”烟花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随即老师示范,激发幼儿用蜡笔来放烟花的兴趣。但老师在示范中应让幼儿上来示范,然后根据幼儿的绘画情况做出调整。虽然画满了,但缺乏重点,使孩子不能很好的掌握,其次,老师在示范时,应念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如:喷呀、喷呀,向上喷,有的高,有的低。做到边示范边用简洁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指导,便于幼儿掌握。

2、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玫瑰花》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大班幼儿比较好动且动手能力强。为了让幼儿能体验到动手的快乐,并能理解劳动的辛苦、伟大。特别是对父母的付出的体会。由于我园幼儿绝大部分都是农村孩子,且父母又大多不在身边。让她们能体会活动意境。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主要是让幼儿养成知恩、感恩得的优秀品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剪刀制作玫瑰花,体验动手活动的快乐。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动手做的过程。体验意义和品质的培养。

  活动准备

  1、剪刀、色卡纸若干。

  2、 教师用剪刀制作的玫瑰纸花一朵。

  活动过程

  1、 教师出示已经剪好的玫瑰花花,提问引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玫瑰花)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 教师用剪刀现场制作玫瑰花,一边做一边讲解制作的步骤和方法。

  3、 请幼儿动手制作玫瑰花。教师分别给予指导。幼儿学会制作以后,鼓励幼儿用其他颜色的卡纸制作。

  4、 制作完毕,幼儿用制作的玫瑰花开展“为我最亲的人”献花的活动。请幼儿回家后把花送给天天为自己成长默默付出的亲人。(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教学反思

  在这个尝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如我们一再强调的一定要折好后再剪,有些小朋友还是乱剪,又如个别孩子社会交往能力不是很好,显得拘束,出现了不肯动手等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打算通过个别谈话、老师在旁给予其安全感等手段解决其问题,也相信一回生,两回熟,多次以后这样的情况会随之减少;另外,在颜色的选择上,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些建议。<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因此在对我班孩子进行‘教学’时还是应该考虑的再周详些。虽然是刚开始尝试但是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学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同时也激起孩子剪纸花的兴趣。

  当然,在活动中还会存在其他的问题。但我们相信一边实践,想办法会把问题解决好的,也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在剪纸花中找到快乐的!

3、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船的故事》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船的图片,了解各种形状船的名字和外形。

  2.能根据船的外形,画出它的基本结构。

  3.了解并学习吹塑纸版画的制作,萌发幼儿对吹塑纸版画的兴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船的图片若干、kt板、筷子、颜料、宣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船的图片,认识各种形状的船。

  1.回忆自己看过的船。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船吗?在哪里见过?它们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结:船有许多种类,有游轮、货船、帆船、游艇、乌篷船等。

  2.通过看图片,认识各种形状的船。

  教师:这些船你认识吗?叫什么名字呢?它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结:游轮的体积很大,甲板上会有客舱,上面有很多窗户。帆船的船体两头尖尖的像月亮,甲板上扬起一个个白色的帆。乌篷船是江南水乡特有的船只,因为船体是黑色,所以命名为乌篷船。乌篷船的体积比较小,船体细细长长的,上面有黑色半圆形的篷。

  所有的船都是由主船体和上层建筑组成的。

  今天我们可以画见过的船,也可以画你自己设计的船,每个人尽量都要画出与众不同的船。

  二、在KT板上画船。

  教师详细讲述作画要求。

  教师:今天我们画画的工具有点不一样,今天我们用筷子在KT板上画船,注意要将筷子戳进板里画,但不能太用力。

  画完以后我们要涂底色,涂底色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来看一下(播放课件)

  刷颜料时要注意只将颜料刷一遍,刷到底,不能重复在一个地方刷几遍。

  教师师范操作。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画出不同类型的船:游轮、帆船、货船等,并且要画大、画满。

  2.指导、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绘画轮廓。

  四、评价:展示幼儿的作品。

  教师:我们今天学了这么好玩的方法,现在将这种方法教给班上其他小朋友吧。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用不一样的方法绘画出船,一些老师提出,教师可以适当的给幼儿一些自由探索的空间。!.快思.教案网!在第二环节示范部分大部分我讲的不是很详细,幼儿对操作的要求不是特别清楚,教师应该将方法和过程详细讲究,必要时请幼儿回答问题,加深他们的印象。这次活动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平时幼儿较少接触到这些绘画材料,他们都习惯在纸上作画,这次的活动,帮助幼儿了解了绘画材料的多样性,很好的提升他们的想象力。促使他们在生活中寻找不一样的绘画材料进行创作。这次的活动让我发现了自身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多种不足,以后在活动的设计和前期的准备上还要在多加斟酌。

4、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幸福的我们》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风格,体会歌词中所蕴含的幸福感。

  2.尝试运用歌唱、节奏游戏、舞蹈等方式表达对幸福的理解。

  3.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感受表达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让幼儿初步体会幸福

  由幸福宝宝的到来让幼儿讨论什么是幸福。

  二、欣赏歌曲《幸福的脸》,理解歌曲表达的含义

  1.先欣赏A段,让幼儿说说幸福是什么。

  2.欣赏B段音乐,让幼儿理解歌曲中其他幸福的事情。

  3.完整欣赏歌曲,理解歌曲中蕴含的幸福感。

  三、玩拍手游戏,让幼儿体验歌曲温馨的氛围。

  教师先介绍游戏规则,而后两名教师一起玩拍手游戏,激发幼儿玩的兴趣。

  四、幼儿自由创编动作,表达对幸福的理解

  让幼儿说说幸福的时候跳出来的舞蹈会是什么样,叫个别幼儿上来做

  五、欣赏手语表演《幸福的脸》,体会不一样的幸福

  由聋哑儿童引出手语表演,教育幼儿体会聋哑儿童的坚强与幸福。要向他们一样让大家能看到你幸福快乐的笑脸。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幸福的我们》是一节歌曲欣赏活动,歌词理解是这次活动的重点,因为歌词是乐曲的灵魂,是用于表现歌曲情感的直白,所以对于不认识多少字的大班幼儿来讲有一定难度,在这里教师制作了动画课件,既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又降低了理解难度,同时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视觉画面,很容易吸引幼儿注意力,便于幼儿理解接受,按照歌曲的歌词意思进行分段欣赏,A段让幼儿欣赏什么是幸福?别人眼中的幸福。!.快思.教案网出处!同时在欣赏之余,我还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认为的幸福。B段音乐是幸福的事情,幼儿在心上的同时也说出来自己心中幸福的事情。这样将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培养了幼儿对生活的热爱。接下来幼儿用自编的动作来表现幸福的理解,将幸福生活化,更适合幼儿的经验。最后用聋哑儿童的表演将活动的意义更放宽放大,让幼儿从聋哑儿童的快乐和幸福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坚强,努力。幼儿通过看、说、做来体验、感受音乐的轻快活泼,让幼儿更准确地表现音乐性质的不同,同时对幼儿情感方面也做了很好的教育。

  整个过程循序渐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感受——理解——体验——表现”的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动静交替,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为今后工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5、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快乐的春节》

  设计背景

  本活动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为进一步做好幼小衔接的语言教育打好基础。在活动中让幼儿在看,听,想,说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鼓励幼儿积极发言,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新的认知,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2. 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春节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 学会用恰当的语句表达祝福的话。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过春节的情景

  难点:愉悦,感激等性情的语言组织与表达

  活动准备

  过春节时的热闹场面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讲述春节时人们的庆祝活动,出事图片

  互动问题:

  1.图中人们在做什么?他们过得二十什么节日?

  2.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二.说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互动问题:

  1.在过春节的时候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2.过春节时你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3.新的一年里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三.我是小小演说家

  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

  四.结束活动

  互动,听音乐边唱歌曲《新年好》边做律动

  教学反思

  1. 大班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做为幼儿教师,[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必须抓住这个时期努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使他们在入小学前具备足够的语言能力而受益终生。

  2. 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幼儿在活动中都能够积极发言,使整个活动能很好的开展下去,平时不说话的孩子也能够才与活动。

  (2)对优势专业发展的反思:我对班上幼儿比较了解,知道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语言水平,因此在把握教育内容上成为孩子的最好引导者。

  (3)对师幼互动的而反思:大部分幼儿都能配合老师的指令进行活动,对不爱说话的孩子降低要求,因此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3. 对活动效果的评析

  整个活动幼儿情绪良好,积极参与,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这一方面,使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4.如果让我从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活动的各个环节,在基本活动中适时加入一些视频短片,让幼儿对过春节时还坚守工作岗位的人们心存感激之情。

6、大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火的危害》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认识火,了解火的用途及危害。

  2、通过防火安全知识学习,增强幼儿防火意识。

  3、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教学重点、难点

  火的用途及危害

  增强幼儿防火意识

  活动准备

  火柴、打火机、蜡烛、纸、稻草、灭火器

  火的用途及危害的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火

  出示火柴、打火机

  分别问:这是什么?

  讲述火的来源

  二、认识火的用处及危害

  1、1、在幼儿认识了火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说说火的用途及危害。

  (1)生活中我们利用火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呢?(烧水、做饭、照明、取暖等)

  我们还利用火来炼钢,开飞机、火车,把火箭送上天等。

  (2)用火不注意,会给我们造成哪些危害呢?(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烧毁房屋、森林、人的皮肤等)

  2、让幼儿自己做小实验,通过自己的实践与生活经验使幼儿知道要使火熄灭,必须将火与空气隔绝。

  (1)现在我们要使酒精灯熄灭,该怎么办?为什么用盖子一盖火就熄灭了?

  启发幼儿说出:火的燃烧必须有空气,用盖子一盖火就与空气隔绝了,所以火就熄灭了

  (2)演示:点燃稻草,用灭火器灭火

  启发幼儿发散思维:说说灭火的多种方法(浇水、沙盖、湿被子盖、灭火器等)

  (3)让幼儿看图片、录像,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雷电、火山爆发、汽油、小孩玩火、燃放烟花爆竹不当、乱扔烟头等)

  (4)讲述学校附近一农房因为孩子玩火而发生火灾,让幼儿感受到火的危害就在身边

  3、看录像后讨论:

  (1)我们应当怎样防止火灾的发生?

  (2)如果发生火灾,我们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拨打火警119、 大声呼救、用水往火上浇、如果身上着火了,就地打滚、如果有烟要用湿毛巾捂着嘴巴,尽量低***体,逃离现场等)

  6、游戏:火娃来帮助我们了,让幼儿通过游戏掌握基本的自救方法。

  老师发出火灾信号,幼儿自由选择逃生的方法,请火娃来帮助纠正幼儿不正确的逃生方法。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但幼儿对“火”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对“火”的用途及危害了解的还不是很多。作为老师有必要引导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教会幼儿遇到火灾时该怎样应对。因此这个活动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既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丰富了幼儿的认知经验,激发了他们对周围事物积极探索的热情。

7、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反思《彩色的雨滴》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用手指蘸颜料,初步体验用“点”的动作从上而下,一下一下地点画雨滴。

  2.学会用抹布擦干净手的方法。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二、讲解示范。

  1.示范画彩色的雨滴。

  (1)提问:选个颜色看一看,伸出手指蘸一蘸,点点点,我从哪里开始点的呀?

  (2)小结:雨滴宝宝是从云朵娃娃下跑出来的,雨滴宝宝要跑出来啦!

  (3)师:现在老师想再请出一个颜色的雨滴宝宝,可是它不喜欢我手上有这个颜色,所以我就先把手指在布上擦一擦,“擦擦手指再蘸蘸,点点点”。

  (4)提问:这里已经有一个雨滴宝宝了我能不能再点在它上面呀?

  2.请一名幼儿来模仿,其余幼儿空手练习。

  三、组织幼儿制作。

  1.提出制作要求:雨滴要画在云朵娃娃下面。换个颜色再蘸蘸的时候要用布把手擦干净,[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伸出手指再蘸蘸,点、点、点,擦手指的时候要擦干净哦,这样画出的云朵才漂亮。已经有雨滴宝宝的地方不能在点了,雨滴宝宝不要挤在一起。这样不漂亮。

  2.巡回指导个别幼儿制作,帮助幼儿困难的幼儿。

  四、展览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今天的美术活动是一个“手指点画”,小朋友们第一次接触手指点画,兴趣非常高。活动前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观察雨滴落下来的方向“从上往下落”,老师在讲解示范时看的非常认真,知道要“伸出手指蘸一蘸,点点点”,换一种颜色之前要把小手擦干净。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小朋友是随意点雨滴,并没有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点画。另外,还有部分小朋友忘记把小手擦干净就换颜色进行点画。经过多次提醒,情况才有所好转,今后在“手指点画”方面多加练习。

8、小班户外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聪明的小兔》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双脚连续向前行进跳,掌握前脚掌落地的技能,锻炼腿部力量。

  2、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兔子头饰人手一份。

  2、自制白萝卜、红萝卜,布置成菜地,篮子两个。

  活动过程

  1、师以“兔妈妈”的身份谈话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我们种的萝卜长大了,今天妈妈想请兔宝宝们把他收回来,你们愿意吗?”

  2、准备动作

  师:“干活之前,请小兔们和妈妈一起来做运动。”

  韵律操

  3、学习新动作:兔跳

  ①教师讲解、示范兔跳动作

  a.师示范怎样到菜地干活。

  师:“小兔们先仔细看看妈妈是怎样到菜地干活的?等一下,妈妈要来问问小兔。”

  b.提问:妈妈是怎样去菜地的?

  c.师讲解、示范兔跳动作。

  师:“小兔们都很聪明,妈妈就是跳着去菜地的。今天,妈妈来教你们学这个新本领:兔跳。”

  师:“请小兔们跟妈妈一起做:两脚并拢,屈膝,两脚同时跳起来,这时候脚要伸直;落地的时候,前脚掌轻轻的着地,一拍一拍往前跳。”

  ②幼儿练习兔跳动作,师指导。

  a.先让幼儿自由练习一遍。

  师:“现在,请小兔们在原地练习一下,跳的时候要注意双脚不能勾起来,要同时落地,轻轻地跳。”

  b. 分角色练习。

  师:“妈妈想请男的小兔先来练习一下,比一比到底是男兔宝宝厉害还是女兔宝宝厉害?”

  4、幼儿游戏,师指导并提出要求。

  师:“小兔们都认真地学会了跳的本领,现在可以到菜地帮妈妈干活了。妈妈有几个要求,请小兔们记牢了:A用妈妈教的本领‘双脚并拢,轻轻跳’,到菜地挑选自己喜欢的菜,一次只能挑一个,再将菜放到相应的篮子里。B跟着音乐跳,跳到菜地时不挤不抢,互相帮忙。”

  ①幼儿集体到菜地帮妈妈干活。

  师:“好了,小兔们可以出发了,妈妈要看一看哪只小兔最棒,摘菜摘得又快又好。”

  ②师小结,指出幼儿所存在的问题,强调兔跳的基本动作要领。

  ③幼儿又一次集体到菜地帮妈妈干活。

  师:“妈妈看到菜地里还有很多菜没摘完,请小兔们帮妈妈摘完好吗?记住,要把菜放到相应的篮子里。”

  5.放松活动:谢谢你的小手摆一摆,谢谢你的小脚踢一踢,谢谢你的腰扭一扭,谢谢你的小腿拍一拍。

  师:“小兔们都爱劳动,帮妈妈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妈妈非常高兴。<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现在我们一起把菜抬回家,妈妈做菜给你们吃。”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很喜欢到户外活动,能到户外做游戏,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本次的体育活动我以兔妈妈带宝宝们去拔萝卜游戏导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及兴趣。感到不足的是:在活动中教师的调动做得不是很好,在场地设置方面也做不够,还有就是在讲解的时候语言不够精炼。

9、幼儿园分享阅读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蚂蚁》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恰当词汇描述小蚂蚁的动作,初步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和“摇”的含义。

  3、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大书、有关蚂蚁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出现蚂蚁的图片,幼儿观察。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小动物,它长得怎么样,你们知道它们生活在哪里吗?它们喜欢吃什么?是怎样活动的?”

  二、阅读活动

  1、阅读封面。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了解故事名称,并初步知道一些蚂蚁的习性。

  2、第1页:这是哪儿,小蚂蚁在干什么?旁边的草地上有什么?

  3、第2页:小蚂蚁发现了什么?小蚂蚁要做什么?你想用什么词来描述它们的动作?你能学学它们的动作吗? 请幼儿一边念这个动词,一边做这个动作。

  4、第3页:它们又在干什么?你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蚂蚁的动作吗?请你学一学,请幼儿一边念这个动词,一边做这个动作。

  5、第4页:小蚂蚁又发现什么?它们是怎样运送这些小米粒的?用什么词来形容蚂蚁的动作,大家来学一学这个动作,请幼儿一边做这个动作,一边念这个动词。

  6、第5页:小蚂蚁还发现什么食物?小蚂蚁是怎样运送碎饼干的?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蚂蚁的动作?我们来学一学蚂蚁的动作。

  7、第6页:下雨了,谁去躲雨了?她们是怎么躲雨的?小蚂蚁是怎么躲雨的?

  8、第7页:什么东西是小蚂蚁的船?小蚂蚁怎样把它的食物运回家的?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四、阅读文本。

  教师逐页展示图画,边观察图画,边阅读下面的文字,重点理解每页用到的动词。

  教学反思:

  小蚂蚁是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孩子已经有过接触小蚂蚁的经验,在家里的地板上,幼儿园的操场上,幼儿喜欢蹲下来观察小蚂蚁。读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一群小蚂蚁勤劳、快乐的生活。在活动中,教师主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了解蚂蚁辛勤劳动的过程。通过仔细观察图画中蚂蚁的动作并结合肢体演示、游戏等手段理解和掌握动词“拉”、“推”、“搬”、“抬”、“撑”和“摇”的意义和用法。幼儿在表演这些动作的时候兴趣较浓,整个活动幼儿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的,幼儿模仿小蚂蚁的动作更能深入地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融入到故事情节,深刻地理解故事内容。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法、游戏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对本故事的内容掌握较好,喜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讲述小蚂蚁的特点,了解小蚂蚁的习性。教师在幼儿了解小蚂蚁的基础上,结合小蚂蚁的特点,引导幼儿学习小蚂蚁勤劳、团结的特点。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学习帮助其他小朋友,和小朋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10、幼儿园综合活动观摩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指纹的秘密》

  一、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特点,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

  2、了解指纹的三种基本类型。

  3、体验探究的快乐,培养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尝试用较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乐意大胆地进行交流。

  二、 活动准备:

  1、 课件:“指纹种类”及“指纹画”。

  2、 放大镜、记录纸及笔人手一份;印泥、图画纸若干。

  3、 录象:《蓝猫淘气3000问》。

  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指纹图”导入,引发幼儿想象。

  1、提问:“这是什么?你觉得它像什么?”(师慢慢将放大的指纹图缩小,然后再慢慢放大)

  老师小结:这就是我们的指纹。

  2、初步观察指纹:

  (1)我们的指纹长在哪儿呀?

  (2)看一看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

  (二)探索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

  1、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及同伴的指纹,并用印泥采集指纹。

  提问:“你有指纹吗?指纹在哪里?”

  2、“请你们先用放大镜观察自己和同伴的指纹,然后再用印泥将指纹采集到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指纹采集记录表中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三)利用录象及课件让幼儿了解指纹的种类及用途。

  1、出示课件让幼儿了解指纹的种类。

  “我们的指纹一共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叫涡形纹:它的纹路中心就像水流湍急的小旋涡一样。第二种叫蹄形纹:它的纹路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很像小马蹄子一样。第三种叫弓形纹:它的纹路中心就像一把弯弯的弓箭一样。

  2、 利用采集的指纹让幼儿判断自己的指纹属于哪一类并把他送回家。

  师:请小朋友再认真的观察一下你采集的自己的指纹属于哪一类,并把他送回到相应的“指纹的家“里。

  3、 引导幼儿讨论指纹的用途,再播放录象小结。

  师:指纹有什么用呢?让蓝猫先生来告诉我们吧。

  (继续播放多媒体课件)

  (四)指导幼儿进行指纹创作画。

  1、 欣赏指纹画。

  “那么关于指纹你们有哪些奇思妙想呢?你们见过指纹画吗?”

  (教师演示课件《指纹画》)

  2、 分组创作指纹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孩子们,拿上你们的画,我们一起到班级布置“奇思妙想——指纹画吧”

  (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科学常识活动,幼儿对于自身的秘密很感兴趣。我对这次活动用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主次分明。至始至终,幼儿对活动兴趣都很非常浓厚。无论是用放大镜观察指纹,还是看课件,还是最后幼儿自己动手画指纹。因此,通过本次活动,我觉得自己在设计上很完美,但是在备课的时候出了点问题,没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幼儿虽然都上大班了,但是他们的年龄基本上都只有四岁,这次活动内容有点多,以致于最后幼儿达到疲劳的状态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备好课,特别是要备好自己的学生这一点,这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才能真正上好一节课。

11、幼儿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活动内容:《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教学目标:1、进一步丰富有关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方面知识。

  2、通过操作对垃圾进行分类并尝试用废品进行手工制作。

  3、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教学重点: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教学难点:对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制作。

  教学准备:废旧物品若干、旧电池、课件、胶棒、剪刀、贴纸等。

  教学过程:

  一、请小朋友介绍自己带来的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说说它们可回收到哪一类垃圾?能用来制造成什么?

  二、观看课件。

  1、今天张老师带来了一个好玩的小游戏,里面也是有关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2、观看课件一:对垃圾进行分类。

  把三个盘子上的垃圾分别放到“可回收物”、“不可回收”、“有害物品”中,并请幼儿说说理由。

  3、观看课件二:对垃圾进行加工。

  刚刚我们把垃圾进行了分类回收,现在我们要对这些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加工制作出新的制品来,我们把这里的垃圾分成了四类,你们知道是哪四类吗?(纸、塑料、易拉罐、玻璃)

  三、对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

  1、小朋友,刚刚我们在课件中看到四类可回收物经过专门的机械加工成了新的制品,那今天我们这没有专门的加工机械,我们要怎样才能把这些垃圾变废为宝呢?变成好玩的、好看的、好用的东西。

  2、今天张老师带来了几个玩具,你们看看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这些玩具好看吗?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做啊?你们看张老师也收集了很多垃圾,现在就用你们的小手做出好玩的、好看的东西来吧。

  4、幼儿进行操作。

  5、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自我反思:

  整堂课下来还是比较顺利,幼儿能够积极参与活动中来,在经过专家点评和自我反思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在整堂课中如何把阅读和设计的环节联系到一起?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前面稍复习一些读本中的知识,让幼儿多说说多想想效果会更好。

  在第一环节中,让幼儿用一句完整的话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是什么?属于垃圾的哪一类?回收后可以再制造成什么?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还是能完整的把一句话说完,但在这个环节中时间太短,可以多叫几个人回答。

  在环节二观看课件中,幼儿对这个游戏还是比较感兴趣,对生活中的垃圾还是有所了解,大部分幼儿都能说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理由,但在出现菜梗、树叶的图中我引导的不是很好,“菜梗、树叶可以回收吗?”“不可以”,这时一个小男孩说“可以回收,它可以用来做肥料。”听到这句话时,我没有很好的回应他,而是选择一笑而过,“你说的很好,这些菜梗、树叶腐烂后是可以回收做肥料,但是我们现在说的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是废品可以进行第二次加工后制造出新的制品的东西。”如果这样回答幼儿可以更好的理解可回收物。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收集了很多废品,让幼儿对这些废品进行装饰,之前还很担心他们做不出东西来,但是当看到他们的作品时担心没有了,更多的是为他们的想法、创意赞叹不已。有的小朋友用饮料瓶和卷纸筒制造出了一架火箭、有的小朋友用牙膏盒和饮料盖制造出了一辆卡车、有的小朋友用玻璃瓶贴上好看的眼睛、嘴巴、裙子制造出了一个漂亮的娃娃、有的小朋友在一张白纸上画上绿绿的草地和漂亮的花朵,在中间用牙膏盒制造出三栋漂亮的房子……

  在上完公开课后,我觉得自己也在不断成长,虽然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是我还年轻,还有很多时间让我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和研究,我对自己未来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会成为一个好老师。

12、幼儿园大班寓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花籽找快乐》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名称:故事 《小花籽找快乐》

  年龄段:大班

  活动领域:语言

  设计思路:根据《刚要》指出:语言是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的环境。

  活动目标:

  1、孩子能感受故事的趣味性,体验故事中“帮助别人,自己才会快乐”的道理。

  2、理解故事内容,大胆想象,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意思。

  3、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体验故事人物的快乐感受。

  4、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图片、头饰、字卡、背景音乐

  经验准备:孩子们“寻找快乐”的快乐分享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欢快的音乐进活动室,让孩子们感受课前的欢快气氛,并提问:什么是快乐?

  二:进行

  1、利用故事图片、字卡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2、通过提问,与幼儿一起复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3、角色扮演故事前半部分,让孩子体验故事的趣味性,掌握故事角色的对话,激发孩子的表演兴趣。

  4、讨论:如何帮助小花籽找快乐?

  5、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

  6、引导幼儿完整复述故事,并请个别幼儿复述故事。

  三:快乐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法,让孩子在参与的同时,既掌握了故事的内容,又提高了孩子的积极性。大部分幼儿能完整的复述故事,加强了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地方是,孩子理解“帮助别人,自己才会快乐”的道理不够,希望通过课后延伸幼儿能有进一步的体会。

13、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恐龙》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育活动目标:

  1、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以绘画方式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想。

  2、幼儿能对画面进行合理布局,大胆表现,提高想象力。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恐龙玩具、水彩笔、蜡笔、恐龙的视频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

  教师:“这是什么?他们生活在哪里?”

  “你们知道这些恐龙有些什么特殊的本领?”

  2、交流讨论

  (1)“你喜欢那种恐龙?”

  (2)引导幼儿说说各种恐龙不同的特征。

  (3)观看有关恐龙的视频,引导幼儿更进一步了解恐龙不同的特征。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①引导幼儿根据恐龙的自身特征来作画。

  ②启发幼儿添加与主题有关的背景,丰富画面的内容。

  4、作品评价、展示。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展示。

  反思:

  我设计的这节课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抓住幼儿喜爱恐龙这一特点,引导幼儿塑造不同的恐龙形象,在绘画、讲述的过程中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活动开始先引出恐龙玩具来吸引幼儿,让幼儿能大胆联想,能够根据自己了解恐龙的知识,接着采用视频的形式,让孩子观察恐龙的不同特征及不同动态,即帮助幼儿发现恐龙的品种多,进一步的帮助幼儿建构了的知识经验,为幼儿绘画活动做准备。

  因此,活动设计《恐龙》是一个较综合性的活动,它将美术总体目标中对色彩、线条、装饰等多个要求较自然的揉进一个内容中,使幼儿通过一个恐龙的内容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

  1、由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能力不一,部分幼儿不能很好地观察并把握恐龙的特征画出来。

  2、由于幼儿对美术表现能力的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较好地运用色彩夸张地表现。比如:线条不够连贯、流畅,色彩较单一、配色不够鲜明等。在以后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多进行个别引导,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平时注重对幼儿线条练习及色彩搭配的指导。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感受力和表现力应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

14、幼儿小班教案及教学反思:《数一数》

  活动过程

  一、 出示一个洋娃娃,请幼儿指出洋娃娃脸上数量是1的和数量2的器官?

  二、 小朋友两人一组,相互找一找,脸上有什么器官是1个?什么器官是2?

  三、 老师在黑板上贴上“1”和“2”数字卡,把五官小图卡放入盒子里,请幼儿抽出一张小图卡,先说出小图卡的内容,如一个鼻子或两只眼睛,然后把小图卡放在对应的数字卡片下。

  四、游戏“找朋友”把五官图卡和数字卡发给每个幼儿。每人一张,老师弹琴,幼儿边唱边找朋友,如;拿1字的幼儿找拿嘴巴或鼻子图片的幼儿,抱一抱。

  老师小结。

  反思:

  我先利用娃娃,让幼儿观察其五官,并让幼儿说出娃娃脸上什么是1,什么是2,再让幼儿相互之间找一找脸上有什么器官是1?什么器官是2?加深幼儿对1、2的概念,再次运用五官小图卡,让幼儿用语言说出自己拿到的是什么?如:一个鼻子或两只眼睛,然后把小图卡放在相配的数字卡片下。让幼儿体会数与量的配对。最后,我以游戏“找朋友”,巩固所学内容。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的参与性强,孩子主动参与,主动操作,体现了该领域的核心价值。

15、幼儿园体育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熊战胜怪兽》

  一、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培养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

  2.通过投掷和平衡的综合练习,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发展身体的平衡能力。

  3.幼儿在活动中不断丰富投掷的经验,并体验成功和合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5.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园“侏罗纪动物公园”攀岩墙和周围草地。

  2.动物头饰若干:平衡台30块;大小垒球、软皮球、小皮球、海洋球若干。塑料筐三个;奖励台

  三、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幼儿扮演各种动物进行四散追逐练习,充分活动身体。

  (二)活动导入

  1.幼儿快速集合,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内容——“小熊斗兽”,并提出要求:“小熊要战胜怪可不容易,他必须走过一条很艰难的小路,而且还要投得准才能完成任务,你们行吗?”以吸引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师幼讨论:“小熊”要学会什么本领才能战胜“怪兽”?(“小熊”要学会走“独木桥”和掷“炸弹”两个本领)。

  (三)选择性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自主选择一种本领(走“独木桥”和掷“炸弹”)练习,并注意听到信号后交换练习内容。

  (1)练习掷“炸弹”的本领(学习肩上挥臂投准动作)

  ①幼儿自主选择大小、轻重不一的垒球进行练习。

  ②教师引导幼儿站在不同距离的位置上练习。

  ③幼儿自由选择目标(“怪兽”)进行练习。

  (2)练习过“桥”的本领(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①站在平衡台上做各种动作,尽量保持身体平衡。

  ②走“独木桥”

  ③走“断桥”

  ④合作玩平衡台

  (四)分享经验

  1.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练习,并对个别能力差的幼儿进行指导和帮助。

  2.幼儿自由选择活动,教师鼓励幼儿开支脑筋想出更多玩法,并互相交流经验。

  3.教师小结,并组织幼儿讨论如何“斗怪兽”,重新布置活动场地。

  (五)集体游戏:“小熊斗怪兽”

  1.游戏玩法:每个幼儿手执“炸弹”,自由通过各种“桥”,跑到“怪兽”区进行投击。当击中5个“怪兽”后,从奖励台上领取一枚“胜利奖章”,接着回到起点继续游戏,直至所有“胜利奖章”被取完为止。

  2.游戏要求:

  (1)幼儿站在投掷线投击“怪兽”。

  (2)打完5个“怪兽”才能领取一枚“胜利奖章”(站在距离较远线上投中者多奖励一枚奖章)。

  (3)当“奖章”被取完后,即结束一次游戏。可进行2~3次游戏。

  (六)放松运动

  教师小结,幼儿四散原地踏步走、并作深呼吸放松身体。幼儿载着“奖章”回教室。

  教学反思: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组织活动,并让幼儿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性活动空间,明确自己的每一次行动任务,从而提高了幼儿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且能充分地让幼儿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体验到成功和合作的快乐,不断增强 幼儿的自信心。在进行分组练习时,老师对另外一组幼儿的练习情况观察和了解得不够,从而没能很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

16、小班美术教案与教学反思《好吃的烤面包》

  设计意图:

  面包是幼儿非常熟悉且喜爱的食品,烤面包的方法不仅有趣,而且新奇。面包独特的制作方法不仅吸引着孩子,更令孩子神往,有时,他们会在角色游戏中去尝试,过一把瘾。为了顺应幼儿游戏与渴望尝试的心理需求,我们选择并设计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烤面包”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涂涂”“烤烤”“尝尝”的过程中,学习涂色的技能,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巩固对红、黄、绿、紫四种常见颜色的认识,感受色彩的美。

  2、大胆选色,学习平涂的方法与蘸色的技巧。

  3、体验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用舒适的方法握笔,享受大胆涂色的快乐。

  教学重点:

  巩固对四种常见颜色的认识,学习涂色,体验玩色的快乐。

  教学难点:

  学会蘸色的技巧,用平涂的方法涂满“果酱”。

  教学准备:

  (1)、活动前带幼儿参观幼儿园制作面包的工作间,观看面包师傅制作面包的过程。

  (2)、人手一张画有面包形的画纸

  黄色、棕色的油画棒

  红、黄、绿、紫四色水粉颜料(已经认识)

  水粉画笔、小毛巾

  (3)、兔妈妈头饰一个、围裙、娃娃家里的自制的烤箱

  教学过程:

  1、导入——讲述小故事,创设游戏情境,引发兴趣。

  以兔妈妈的身份讲述故事:“在一座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的小动物,我是兔妈妈,是森林里有名的面包师,我烤的面包不但好吃,而且形状也好看,小动物们可喜欢啦!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兔妈妈的年纪慢慢儿变大了,现在我都想收一些徒弟,把我自己做面包的本领都教给他们。可是我找了很久也没找到合适的徒弟,真是着急呀。噢,有了,我知道你们都很聪明,这样吧,你们来当我的兔宝宝,我把做面包的本领都教给你们好吗?”

  2、倾听故事,进入情境。

  教师示范 ──“烤面包”

  ①、先卷起袖子,取出白色面包。

  ②、介绍“果酱”,认识颜色。(瞧,妈妈带来了许多果酱,先来考考兔宝宝们,这是什么颜色的水果酱?),幼儿回答。现在开始涂“果酱”了

  示范蘸色、平涂的方法。

  ③.把面包掰开,涂抹果酱。我可喜欢吃红色的西瓜酱了,就来一点吧:蘸点果酱,舔一舔,涂在面包上;我还喜欢吃黄色的香蕉酱,蘸点果酱,舔一舔,果酱涂得满满的;我还想来点绿色的苹果酱,蘸点果酱,舔一舔,涂呀涂,涂上绿色的苹果酱。好,绿色的够了,刷子放回颜料盘里。再来点紫色的葡萄酱吧,蘸点果酱,舔一舔,涂呀涂,果酱涂得满满的,味道更好了。刷子放回哪个盘呀?这儿对吗?放回哪里去呢?对啦,如果放错了,果酱混在一起味道就不美了。果酱涂好了,现在我们把涂满果酱的面包合起来,压一压,免得果酱流走了。

  ④烤面包——现在兔妈妈把涂满“果酱”的面包合上,放入烤箱,打开开关。烤一会儿,面包变黄了(老师用油画棒在面包外面涂上黄色),再烤一会儿,面包烤得有点焦了,(老师再在面包边上涂上棕色。)

  ⑤展示做好的面包。好,我的面包烤好了,闻一闻,好香,尝一尝,脆脆的,打开面包,兔宝宝们看看,噢,里面全是果酱了,真好吃。

  幼儿边倾听,边观察,幼儿应答

  幼儿边倾听边观察教师整个制作过程,并领会操作要领。

  3、幼儿自己作画——幼儿自己制作“烤面包”,教师巡回指导

  ①、询问幼儿放了哪些“果酱”,巩固对常见颜色的认识。

  ②、提醒幼儿蘸色时刷子要舔一舔,用好了要放回原瓶中,鼓励幼儿用多种“果酱”涂满面包。

  ③、提示幼儿把面包烤得黄黄的,又有点焦。

  作品评价——展示幼儿的“烤面包”,请客人“品尝”

  ①、提示:面包烤好了,闻一闻香吗?掰开面包看看里面是否全是“果酱”?

  ②、引导:请小兔子们告诉客人:你涂了哪些果酱?并请客人们品尝你烤的面包味道怎么样。

  ③、幼儿自由地展示作品,并请客人欣赏、品尝面包,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17、幼儿科学活动教案和教学反思《空气的力量》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空气的特性。

  2、能够主动进行记录。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玻璃杯、玻璃片、塑料杯和塑料片

  2、风筝图片

  3、自制幼儿记录表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的兴趣。

  师:我用玻璃杯装满水,再把玻璃片放到玻璃杯上,最后把杯子倒过来,请你们猜猜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二)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三)出示塑料杯子,请幼儿观察并自己实验。

  师:我这里有一个塑料杯和塑料片,请你们用它装满水做实验,看看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问题,找出两种结果发生的原因。

  1、教师分别请成功和不成功的幼儿进行实验,并引导幼儿讨论。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同样的物品会有不同的结果。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3、请幼儿再次动手做实验,并记录自己的结果。

  (五)教师总结原因并评价幼儿的记录情况。

  教学反思:

  孩子对这个活动的兴趣比较高,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得到结果,并且认识到了空气的力量,他们都很开心,孩子讨论也很激烈。但是孩子在进行实验操作时,由于孩子的动作发展的限制,有些不小心把水洒了,影响了实验的操作;有些孩子操作习惯不太规范,但是又总急于做出跟他人一样的实验结果,所以没有安心做实验。另外,在孩子做记录的部分,由于他们做实验后,没有把手擦干净,把实验记录纸也弄湿了。在以后类似实验操作的科学活动中,我应该先培养好孩子的操作习惯,把操作规则介绍清晰,把各个环节安排得当,这样才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18、幼儿美术《多变的花纹》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什么是花纹,及其花纹的基本样式。

  2、尝试运用各种花纹装饰“花瓶”和“手绢”。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二、活动准备:铅笔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通过一个空白花瓶引发幼儿的兴趣,希望幼儿能回忆自己见过的各种花瓶,并说说这个花瓶可以如何进行装饰。

  (二)基本部分:

  教师通过一些图片,引导幼儿去观察各种类型的花纹,如何去设计花纹能让花瓶更加漂亮,告诉幼儿几种基本的花纹排列方式(“对称”“圆形排列”“层次排列”“不规则排列”),并示范这些花纹排列的画法。

  幼儿在事先准备好的“花瓶”和“手绢”用花纹进行装饰。教师巡回指导,并在一些较有特色的花纹样式上,给出相应的点评。

  (三)结束部分:

  选一些有特色的设计进行点评。(最好各种排列类型的花纹都进行点评)

  活动反思:

  本学期的第一次美术活动是花纹装饰,对于孩子们来说,花纹这个概念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花纹装饰随处可见,陌生的是,该如何进行装饰才能物体更美观。

  考虑到多方面,我让孩子使用铅笔进行这次的美术创作,使用铅笔第一是考虑到幼儿更便于修改,同时,铅笔和白纸两种颜色上的反差,一样能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在整个活动的开始老师用花瓶引出活动,是希望幼儿看到花瓶后能引发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并,通过这样的一个准备,是为后面的花纹的排列方式及幼儿创作打下基础。本次活动中我把花纹排列作为一个难点,花纹的绘画会与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但花纹如何排列则会让幼儿比较困惑,因此我在活动中花了一些时间讲了花纹的一些基本排列方法。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花纹理解较为透彻,孩子们除了利用了老师提到的一些花纹,自己也设计出很多别的花纹样式比如“鱼”“蝴蝶”,并利用多种花纹排列方式进行组合,大部分幼儿都能绘画出富有个性的花纹。

  活动反思:

  本学期的第一次美术活动是花纹装饰,对于孩子们来说,花纹这个概念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花纹装饰随处可见,陌生的是,该如何进行装饰才能物体更美观。

  考虑到多方面,我让孩子使用铅笔进行这次的美术创作,使用铅笔第一是考虑到幼儿更便于修改,同时,铅笔和白纸两种颜色上的反差,一样能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在整个活动的开始老师用花瓶引出活动,是希望幼儿看到花瓶后能引发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并,通过这样的一个准备,是为后面的花纹的排列方式及幼儿创作打下基础。本次活动中我把花纹排列作为一个难点,花纹的绘画会与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但花纹如何排列则会让幼儿比较困惑,因此我在活动中花了一些时间讲了花纹的一些基本排列方法。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花纹理解较为透彻,孩子们除了利用了老师提到的一些花纹,自己也设计出很多别的花纹样式比如“鱼”“蝴蝶”,并利用多种花纹排列方式进行组合,大部分幼儿都能绘画出富有个性的花纹。

19、幼儿美术活动《奇妙的指纹》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学会手指印画以及添画技巧的基本技能。

  2、知道不用脏手指乱印,作画后能及时将手擦干净。

  3、能大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进行添画。

  4、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二、活动准备:

  彩色笔、印台、白纸、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手指印画的兴趣。

  师:“今天,手指宝宝带来它的老朋友水彩笔,和一个新朋友——印台,它们一起来我们这里做客。”出示手指印画的工具,重点认识印台。

  2、基本活动:

  (1)学习按指印。

  老师伸出无名指,醮上颜色,在示范用纸上用力压一下,留下一个指印,提问:“你们看,老师的手指印像什么?”(请小朋友讨论回答。)(此环节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讨论、交流,感受替换想象法的有趣,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充分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2)学习添画。

  出示水彩笔,教师根据幼儿刚才的回答进行添画,简笔画出物品的基本特征。比如:跳舞的小人,毛毛虫、花、小鸡等。 (幼儿在观察老师把指印添画成小人,毛毛虫等的时候,会对指印添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3)交代要求,让幼儿表现和创造。

  师:小朋友们的创意都很棒!现在,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能力,想出许多你喜欢的东西来,在做的时候要注意随时擦干净手指。(让幼儿根据老师的示范作品,大胆创造想象,构思,实施自己的作品,从而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评价作品,活动结束。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手指印画对于大班孩子而言已经有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孩子进行想象添画。孩子能根据我的引导进行各种猜想,能结合手指印的形状想象出类似的物体特征,并且对一些常见的物体也能进行添画。但是,由于我在活动中过少强调整体画面的构图,孩子一味地印出各个物体,而不结合物体、画面进行一定的构图添画,这是我应该改进的。孩子对印画很感兴趣,能说出自己构思的作品,能发现同伴作品的优点,并且相互学习。有部分孩子在操作时没有及时擦干手指,以至于把画面弄脏或者把自己的衣物弄脏,在点评部分我也对此进行了点评。

20、幼儿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看图讲述《西瓜船》

  目标:

  1、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讲述故事的兴趣;

  2、指导幼儿看图讲述故事;

  3、通过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幼儿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幼儿自己看图讲述,并能续编故事结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 谈话引题:教师出示西瓜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是什么?你喜欢吃西瓜吗?西瓜是什么形状的?等等从而引出课题《西瓜船》

  二、基本部分

  1 、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指图讲述,引导幼儿边观察边听,思考问题。

  教师指着第一幅图讲述:一天中午小老鼠出去玩,它一边走一边玩,不知不觉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忽然···

  2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都有谁?它在干什么?它是怎么做的?

  3 、教师讲述图片内容,引导幼儿边听边观察?如小老鼠发现大西瓜时的表情怎样的?心情怎样?

  4 、小老鼠用西瓜做了什么?它后来是怎么做的?

  5 、小老鼠啃坏了西瓜船,结果会怎样?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图片,充分发挥想象力给故事编出多种多样的结尾。

  6 、教师将图片连起来完整讲述一遍,引导幼儿一边听一边想。

  7 、师幼共同给故事续编结尾。

  三 、小结。

  反思:

  首先我通过谈话的方式用幼儿日常中非常熟悉的西瓜来引出话题,进入下面相关的课程学习。孩子们的兴致都十分高,回答问题时也都很积极踊跃。

  我班的小朋友在进行看图讲述时,已经懂得看看图片的整体,也懂得图片的排列顺序,但就是图片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孩子们还不是很理解。

  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情景讲述法。我让幼儿仔细观察每一幅图片,让后让他们把观察到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这样幼儿更感兴趣,更容易理解,但就是其中有一点不足那就是提供给幼儿观看的图片过小,有的细节幼儿观察不到。

21、幼儿园常识教案及教学反思《训练小海狮》

  活动目标:

  1、学习分辨前、中、后的位置。

  2、学习听指令做动作。

  3、培养幼儿热爱海洋动物的情感。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三个海狮头饰;

  2、鱼的卡片;

  3、《动物真有趣》幼儿用书第五页。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分辨前、中、后的位置。

  难点:能根据主体的位置变化辨别前、中、后的位置。

  活动过程:

  1、老师交代游戏名称:《小海狮》。请三名幼儿戴上海狮头饰,扮演小海狮,面向扮演训练员的老师排队。

  2、请“小海狮”说出自己的位置,如:我在(同伴的名字)的前面。

  反思:三名“小海狮”兴趣很高,都能说出自己的位置,在某某的前面或后面、在某某和某某的中间等等,表达都很准确。

  3、三名“小海狮”听老师的指示,模仿海狮做动作,如:“前面的海狮拍拍手”、“中间的海狮扭扭腰”、“后面的海狮跳两次”等等。

  反思:三名“小海狮”反应很快,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做相应的动作,动作虽然不好看,但是都能知道自己的位置。

  4、动作表演完成后,老师要把鱼奖给小海狮,请幼儿注意听老师的指示出来取鱼的卡片,如:中间的海狮出来拿一条大鱼、在最后面的海狮出来拿两条鱼……

  反思:这个环节三名“小海狮”也能迅速的分辨出前、中、后的位置,我让它们互换位置后,在按要求出来拿鱼,它们也都能正确分辨前、中、后的位置。

  5、请其他幼儿轮流扮演小海狮进行游戏,认识前、中、后,也可以请其他的幼儿分别给“前面”、“后面”、“中间”的海狮,做不同的动作,让更多的幼儿都参与区别“前、中、后”的游戏。

  反思:因为前面的三只“小海狮”都能准确的分辨了前、中、后的位置,所以我分别请了更多的小朋友来当“小海狮”,他们对游戏都兴趣较高。大多数幼儿能根据不断变化的位置正确分辨前、中、后等位置,个别能力稍差的幼儿,经过老师的提示也能分辨前中后的位置变化,只是反应稍慢。

  6、出示幼儿用书第5页,请幼儿说出海狮的位置。

  反思:这个过程不仅让幼儿学会了翻书、看书的方法,也培养了一些幼儿的看书兴趣。很多幼儿都能很快的说出海狮的位置,教学效果很好。通过以上几个环节,顺利的解决了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达到了教学目的。

  活动评价:

  1、能分辨前、中、后的位置,并按老师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2、游戏主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后,还能正确分辨前、中、后。

  活动建议:

  1、可根据活动时间调整活动过程中的环节和内容,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参加游戏和互动。

  2、利用日常生活的活动环节,加深幼儿对前、中、后方位的认识,如:排队、座次等。

22、幼儿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歌曲《五只猴子》

  目标:

  1通过香蕉游戏认识数量递增和递减。

  2通过猴子跳舞的表情扮演感应大小调。

  3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乐器:打棒、木鱼棒

  道具:纱巾、数字卡、香蕉数量卡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小猴子的表演真好玩,可是肚子饿了,小猴子请大家来吃香蕉……

  反思:通过故事引导出活动内容,简单的故事引导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纱巾香蕉

  1、练习一瓣一瓣剥开香蕉(纱巾中间包一只打棒,纱巾四角往中间摺,从中心点抓起“纱巾香蕉”)

  师:“小朋友自己会吃香蕉吗?怎么吃呢?”幼儿示范剥香蕉皮的动作“我们用纱巾和打棒来假装香蕉试一试。”

  2、吃香蕉游戏

  唱歌:依拍子剥纱巾香蕉皮

  数字:依数字“假装”吃香蕉

  3、香蕉麦克风

  唱歌:问句(拿香蕉麦克风唱歌)

  数字:答句(拿麦克风请别人唱出数字)

  反思:通过不同游戏让幼儿感应数量的递增和递减。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幼儿边听音乐边数出数量,有趣又生动,很认真的和着音乐进行着。

  三、猴子跳舞

  唱歌:猴子拍手

  数字:造型

  猴子擦汗

  师:“小猴子吃饱了,它觉得要运动一下,请猴子来跳舞吧。”

  反思:幼儿通过小猴子爬树表演和摔下树揉一揉的游戏体验音乐当中的快于慢。

  四、数与量

  1、老师引导幼儿数出香蕉串的数量和猴子的手指数

  2、将香蕉串与相同数量号码的猴子连起来

  反思:许多幼儿通过以上的各种游戏,懂得数量的递增和递减,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香蕉串与相同数量号码的猴子连起来。在这个音乐游戏当中,我们还强调幼儿要学唱歌曲,并能边唱边做动作或游戏。

23、幼儿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歌曲游戏《母鸡孵蛋》

  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感受音乐游戏的快乐。

  2、学习唱名识谱和排谱,分辨旋律的上行、下行、跳进、级进。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重点: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难点:唱名识谱

  活动准备:

  道具:五线谱卡、吸铁、挂图3、母鸡手偶、五线谱游戏垫

  乐器:砂蛋、圆舞板

  活动过程:

  “小朋友们,今天有许多的唱名宝宝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我们一起来唱唱它们的名字。”老师在黑板画圈进行认唱。

  一、唱名旋律

  1模唱唱名旋律模唱DO、RE、MI、FA、SOL唱名旋律

  2识谱唱歌、旋律听排5 3 5 3 |1 2 3 45|5 3 5 3 |5 4 3 21

  教学反思:识谱唱歌、旋律听排是我班孩子的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只有部分能力较强的孩子能听、看谱唱出唱名,相当一部分孩子还得加强学习。

  二、故事引导:可怕的台风总算是走了,宝宝急忙去看鸡舍里的小母鸡。小母鸡还在孵着蛋呢!宝宝与强强表哥唱着歌替小母鸡加油,我们一起来听听,宝宝与强强哥哥是怎样为母鸡加油的呢?

  第一次欣赏乐曲

  教学反思:幼儿能够安静地欣赏音乐,不少的幼儿能跟着老师学做母鸡的动作。

  三、歌曲活动

  1、师:宝宝和强强哥哥不停的为母鸡加油,农场里的鸡听到了,也飞快的赶过来,大家一起为母鸡加油,猜猜,跑得最快的是谁呀?

  公鸡:鸡冠/双手放头顶“喔喔喔”

  母鸡:翅膀/手肘弯起来“咕咕咕”

  小鸡:啄米/双手食指放嘴前“叽叽叽”

  教学反思: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一些生活经验,他们能表演出各种鸡的动作,个别幼儿还表演了小鸡吃虫、问好等动作,很有创意,大家还互相模仿、互相学习。

  2、师:有这么多的朋友为自己加油,母鸡也很努力,我们一起来看看,母鸡孵出蛋了没有?伸出小手指帮它数一数好吗?

  第二遍听音乐

  老师:母鸡手偶下蛋

  幼儿:手指数数、

  教学反思:母鸡下蛋这个环节老师采取了手偶下蛋的方法,幼儿觉得很新鲜,每下一个蛋,幼儿就发出小小的欢呼,音乐结束幼儿能说出母鸡一共下了几个蛋。

  3、师:母鸡一共孵出了几个蛋呀?现在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一起来拍一拍,要是孵出一个蛋,我们就拍一下,要是孵出两个蛋……幼儿空练

  拍出数字。

  好,现在我们就一起唱歌为母鸡加油,然后用手拍出母鸡孵出的蛋,

  第三遍听音乐

  教学反思:因为有上一个环节的铺垫,这个环节组织起来幼儿掌握就容易多了,幼儿能够听音乐看老师的表演准确的拍出蛋的个数。

  4、端出砂蛋,师:在我们动听的歌声中,农场的母鸡孵出了这么多的蛋,我们一起来玩一个传蛋游戏,鸡蛋是很容易破的,传的时候可要小心哦。

  听音乐传蛋

  看看手中的蛋宝宝,摇一摇,我们一起学学母鸡是怎么下蛋的?(空练一遍)

  第四遍听音乐:唱歌学母鸡走路,敲奏数目

  教学反思:幼儿比较喜欢玩传蛋这个游戏,在游戏中也能随着音乐旋律开口唱歌,感受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四、识谱及排谱

  “小朋友们唱的歌曲真好听,唱名宝宝也想跟你们唱,我们一起来教教它好吧。”

  黑板出示五个唱名,磁铁贴出旋律

  1、旋律进行方向

  老师排谱:DRMFS、SFMRD、SMSM

  幼儿分辨:进行方向/上行、下行、级进、跳进

  教学反思:幼儿对本环节掌握很好,兴趣也很高,通过排谱练习,幼儿对歌曲旋律更加熟悉了。

  2、我们请圆舞板宝宝来跟我们一起唱。

  幼儿持圆舞板拍唱全曲唱名旋律

  教学反思: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大都能持圆舞板拍唱全曲唱名旋律。

  3、识谱排谱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今天我们学习母鸡孵蛋的时候,需要在五线谱上走一走。瞧!它来了。(认识五线谱,利用磁铁进行排列)

  排谱:幼儿于五线谱游戏垫或五线谱卡练习DRMFS排谱

  视谱:吸铁排全曲旋律,幼儿视谱唱。

  师:它的妈妈也来了(出示五线谱垫)

  幼儿在五线谱上练习D R M F S

  教学反思:五线谱对幼儿来讲比较陌生,可能是老师平时不太注意引导幼儿学习的结果。所以,这个环节幼儿掌握不是很好,老师以后在这方面要注意加强幼儿学习。

  4、听音乐,拍圆舞板出教室。

24、小班美工活动示范课教案交际教学反思《彩色的手绢》

  小班美工活动《彩色的手绢》

  活动设计思路:

  手绢,小班幼儿非常喜欢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东西,他们经常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手绢变出各种各样的东西,什么手枪啊,大炮啊。但是渐渐的我发现幼儿对手绢上的图案也很感兴趣。每次玩手绢的时候,总是有孩子对我说:“老师,我不喜欢这张手绢”,接下来他就会绘声绘色的描述他自己喜欢的手绢是什么样子。于是,我就想:为什么不借机让幼儿动手自己来做自己喜欢的手绢呢?《彩色的手绢》也就应运而生了。

  这堂课以变魔术引入,不仅巩固了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通过让幼儿自己讲述他自己的方法,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同时在材料的投放上,也体现了整合性,如在粘贴中我投放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我还将次活动延伸到体育活动中,让幼儿按颜色来找家。总之,整堂课以“变魔术”为主线,以魔术的神秘性吸引幼儿,以小小魔术师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让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快乐的创作。

  (一)活动目标

  1.色彩,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2.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棉签、粘贴、印章的方法表现彩色手绢,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彩色手绢(实物)若干白纸(各种形状)若干

  2.颜料盒红、黄、绿三种颜色的颜料彩纸(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棉签蔬菜及玩具印章抹布篮子若干

  (三)活动重点: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 活动难点:幼儿运用多种方式来表现彩色手绢。

  (五)活动过程

  1.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来玩一个变魔术的游戏。

  2.介绍各种手绢的做法

  (1)师:(出示实物--格子手绢)变变变......看严老师变出了漂亮的手绢。这张手绢是什么颜色的呢?

  幼:粉红色。

  师:这张手绢上面还有许许多多的格子,它是由许许多多的横线和竖线组成的

  (2)师:(出示有花的手绢)我又来了哦!这张手绢就更有趣了,上面有许多的花和小蝴蝶,小朋友看,漂亮吗?

  (3)师:(出示多张不一样的手绢)还要变一变哦!这些手绢很漂亮,是不是?它们上面都有不同的图案,不同的颜色.

  (将手绢全部展示出来,并引导幼儿一一观察)

  3.介绍各种材料的用法

  (1)师:这些都是老师的手变的,小朋友的手也可以变的。,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么多的材料。(出示棉签)这是什么?

  幼:棉签

  师:医院里的医生阿姨用它给病人擦药,今天我们要用它来画画。拿一根棉签蘸上颜料在纸上画,画完之后把它放回到原来的盘子里,千万不要放错了哦!

  (出示印章)小朋友一定知道这个是什么了,对了,印章。我们用它蘸上颜料轻轻的印在纸上,一个印章只喝一种颜料,用完之后,把它放在黄色的篮子里。

  (出示糨糊和彩纸)这个怎么用呢?我们在彩纸白色的这一面的边缘抹上一点点糨糊,然后贴在纸上轻轻的按一按。有的小朋友说:“严老师,我想用棉签,可我这里没有,怎么办呢?”没关系,到严老师这里拿就可以了,记住:一次只拿一根。

  4.幼儿讲述自己想用的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东西,那小朋友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变出漂亮的手绢呢?

  幼:......

  师:今天你们也来当一当小小魔术师变手绢,看谁的手绢变的多,看谁的手绢变的漂亮,看谁的手绢变的与别人的不一样。但是千万要记住哦:不要把颜料弄到你的手和衣服上去了,若是不小心弄上了,就用桌上的毛巾擦一擦。手绢变好之后,你们就把它贴到自己的小画栏里。

  5.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a.这里太挤了,请到这边来。

  b.你用的什么方法?要是用上其他的方法,你的手绢会更漂亮。

  c.小心不要把衣服弄脏了

  d.糨糊不要抹太多了。

  6.小结,展示幼儿作品

  师:今天,小朋友变的手绢真好看。瞧,这位小朋友他用了粘贴还用了印章,真漂亮。

  7.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手绢变的更漂亮。

  反思:

  1.语言指导不够简练,未能指导到重点,幼儿的创造性未能得到充分表现.在介绍手绢时应重点介绍手绢上图案的构成,以及都有什么样的图案,并且应该将手绢展示出来,让幼儿自己来观察,自己想象.

  2.作为一名教师,组织时不够灵活.在幼儿操作快结束时教师应该马上去外面照顾大部分的小朋友,在晨间活动时也应同时照顾里面和外面的小朋友,教师不应只站在教室里,记住:教师始终站在大多数孩子的身边.

  3.整堂课的时间安排不合理,讲解时间太长了,对于幼儿已经用过的棉签,印章,教师可以不用再介绍其用法.

25、幼儿园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金鸡独立》

  活动目标:

  1、练习两臂平举,单脚站立3秒钟,动作协调。

  2、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练习金鸡独立的动作。

  3、提高幼儿的竞争能力,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4、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活动准备:

  鸡妈妈标记一个;狐狸头饰一个;垫子、大圈、小圈、泡沫垫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队列队形。

  原地踏步——大圆——高人走——矮人走——偏步走——解放军走——切断分队——四路纵队。

  2、热身操。

  师:让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身体吧!

  (头部运动、上肢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二、基本部分。

  1、角色扮演,引起兴趣。

  师:我是鸡妈妈,你们来做我的小鸡好不好?你们指导小鸡都有哪些本领呢?

  2、自由探索,分散练习。

  3、请幼儿集中,示范。

  师:你们练的怎么样啦?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

  4、幼儿练习。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学他,一条腿抬起来,两条腿要靠拢,抬头挺胸,手臂伸直。

  5、游戏:狐狸捉小鸡。

  (1)熟悉场地。

  师:妈妈肚子饿了,你们肚子饿不饿?我们一起出去找好吃的小虫子好不好?我们要爬过草地,钻过山洞,跳过小石阶,绕过小树林,来到小石林,找一找有没有好吃的小虫子。

  (2)介绍游戏玩法。

  师:有没有找到好吃的小虫子呀?那我们再去找一找。不过到了小石林就要当心了,那里有可怕的狐狸!当我们遇到狐狸怎么办?刚刚我们学过什么本领呀?(金鸡独立)请小鸡站在石头上,这样狐狸就害怕了。

  (3)幼儿游戏。(2次)

  6、总结

  7、放松操。

  活动反思:

  针对自己上的这节中班体育活动,做一下反思。

  记得在第一次观摩教学活动中,特别强调了幼儿的活动量。这一次是平衡类的动作,其本身的运动量比较小,在设计课的时候,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在开始环节,教师带领中班小朋友进行了队列练习和热身操。在队列练习中,设立了高人走和矮人走,也是对幼儿的腿部肌肉进行了初步的锻炼,也是为了之后单脚站立做了基础。加上之后的热身操,充分让幼儿达到热身的效果。

  在基本过程中,通过幼儿尝试、个别幼儿示范、教师示范讲解、幼儿练习等教育策略让幼儿学习单脚站立3秒中的动作要领。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自己的示范动作较少,可多示范2次,让幼儿从教师的规范动作中学习动作要领,这样幼儿能更好的掌握。最后,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提升幼儿单脚站立的动作要领,游戏通过爬、钻、跑、跳等基本动作贯穿整个游戏,也是为了加强幼儿的运动强度。在第一遍游戏时,教师没有引用单脚站立的动作,是为了让幼儿先熟悉一下游戏的场地;在第二遍游戏时,加上了单脚站立的动作,在讲解游戏情景时,教师没有讲解清楚,使这个游戏的逻辑性有点牵强,教师在讲解游戏规则时应该讲清楚,小鸡站在高高的时候头上,做金鸡独立的动作,看上去就像老鹰一样,狐狸就害怕不敢捉你了。在老师组织幼儿游戏时,由于站位的原因,也是教师缺乏现场的调控能力,使得摆放的石头比较密集,幼儿站在石头上做金鸡独立的动作时比较拥挤,使其效果较差,所以在执教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宜的调整活动场地,空出充分的空间来摆放器材。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运用个各种基本动作来增加幼儿的活动量,但是幼儿掌握这些基本动作比较欠佳,特别是钻的动作上,幼儿不能很好的掌握动作要领,使其器材经常倒下。所以在设计上,教师可以将钻的基本动作去掉。

26、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兔和狼 》

  教材分析:

  《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二拍子,旋律简洁流畅、活泼有趣。特别是趣味故事性的歌词,形象生动,便于幼儿记忆。还有幼儿熟悉喜欢的小兔子,都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最后大灰狼的出现,更是在游戏时把活动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体验快乐,很适合中班幼儿进行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游戏,熟悉乐曲旋律,演唱歌曲《小兔和狼》。

  2、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创编不同的造型。

  3、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4、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背景图

  2、大灰狼头饰、小兔头饰

  3、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

  1、师:孩子们,看,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小兔子)我们和小兔子打个招呼吧!

  小兔子:小朋友们好!幼儿:小兔子好!

  2、小兔子: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讲述故事)

  一天,小小兔子跳呀跳呀跳到树林里玩,它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到风儿在呼呼地吹,树叶沙沙地响。正当小兔子玩的开心的时候呀,只听!嘭!嘭!哎呀,不好,来了一只大灰狼,吓的小兔赶紧躲了起来,聪明的小兔子躲在大树丛中,大灰狼没有发现它,灰溜溜地走了,小兔又高高兴兴地出来玩了。

  3、师:故事好听吗?谁来说说在故事里你听到了什么?

  幼儿:小兔子、狼。(出示背景图,图片小兔子、狼)

  4、师:小朋友们听的真仔细!

  二、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师:这个有趣的故事还能编成一首歌曲呢!你们想听吗?

  (教师跟着琴声进行第一次范唱)

  2、师:好听吗?在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小图片)

  3、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还想再来唱一遍呢!你们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是怎么唱的?(教师跟着琴声进行第二次范唱)(教师边唱边手指图)

  4、师:你们想来唱一唱吗?我们一起跟着琴声来唱一唱!(师幼一起在座位上唱两遍)

  5、小朋友们唱的真棒!

  三、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以及造型。

  1、师:在歌曲里小兔子是怎么样走路的?(请幼儿表演)谁来学一学小兔竖起耳朵听的动作?风儿怎么样?树叶怎么样?(动作)哎呀,谁来了?小兔看到狼后是什么样子的呀?小兔害怕极了,吓的躲了起来。

  3、师:宝宝们,我们一边唱一边来完整的表演这个故事。

  四、游戏《小兔和狼》。

  1、师:《小兔和狼》还能做成游戏,你们想玩吗?听到狼来了,小兔要想个办法不让狼发现,应该怎么办呀?在唱到“哎呀”的时候声音不能很响,不然被狼发现的。

  2、配班教师扮演狼,幼儿扮演小兔玩游戏。

  3、一幼儿戴上头饰扮狼玩游戏。

  五、结束部分。

  师:小兔子们真聪明,大灰狼啊!没捉到小兔子,灰溜溜的走了,我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到别的地方去玩了!走喽,去玩啦!(音乐声中,幼儿边唱边跳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二拍子,旋律简洁流畅、活泼有趣。特别是趣味故事性的歌词,形象生动,便于幼儿记忆。还有幼儿熟悉喜欢的小兔子,都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最后大灰狼的出现,更是在游戏时把活动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体验快乐,很适合中班幼儿进行活动首先,从选材上看,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精心选材,小兔的形象是幼儿比较熟悉、喜爱的,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积极参与,热情投入。在活动中,改变了以往教师示范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幼儿创造性地探索小兔各种高兴的动作,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活动中以自身特有的可爱的动作和形态为集体做出示范,毫不胆怯,动作自然协调。具有节奏感。

  整歌教学过程动静交替,幼儿在不断地动静交替中,丝毫未觉疲劳,一直兴趣盎然。教案设计中,通过提问采取了层层递进的方法,活动的每一步都让幼儿充分展现自己的经验,然后对幼儿的经验进行及时地整理归纳,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提升,幼儿在整歌活动中都使主动的,积极的,充满了乐趣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整堂课中,我说的太多,示范的太多,没有留足够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创编。

27、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教学反思:有趣的图案

  目标:

  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准备: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9页《有趣的对称图案》、水彩笔。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过程:

  一、后面躲着谁(教师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猜猜后面会是什么。再是让幼儿折对称图形)

  二、找朋友(展示图形片,请幼儿在提供的图形中找找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它们为什么是朋友,再集体观察两个图形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三、找一半(让幼儿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对称物体和自己身体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材料,找出对称的图画并涂色请幼儿观察已经拼好一半的图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对称的另一半)。

  修改后活动方案:

  目标与上面同。

  准备: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过程: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设计的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28、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快乐的小矮人》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想像并用肢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现乐曲内容。

  2、喜欢参与音乐游戏,尝试用幽默、诙谐的动作表现乐曲内容。并在此游戏过程中体验快乐。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乐曲、 节奏音符、 图谱、 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小矮人的劳动工具、 幼儿熟悉白雪公主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引题,(教师扮演白雪,幼儿扮演小矮人。)

  白雪:“狠毒的皇后太可怕了,今天我不想一个人在家,我能跟你们一起上山劳动吗?”

  小矮人:(幼:“好吧!”)

  白雪:“太好了,那我们出发吧!”(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歌出发了)唱:一个、两个、三个

  小矮人,四个、五个、六个小矮人,许多小矮上山劳动,多么快乐呀!(歌曲《印第安人》改编)

  二、欣赏乐曲,想像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感受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

  一)感知乐曲中的“重音”。

  1、听音乐找“重音”。

  白雪:“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干活了,知道我们一会儿拿着工具要干什么吗?”(幼儿看过白雪公主的

  vcd故事知道小矮人在挖水晶或挖宝石。)

  白雪:“水晶埋在很深的岩石里,我们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把它挖出来,听听音乐中哪些声音特别象

  小矮人用力在挖水晶的声音?”(完整欣赏乐曲。)

  白雪:“谁能模仿小矮人挖水晶的声音?小矮人每次找到水晶都挖了几下?”

  2、听音乐用动作表现“重音”节奏

  白雪:“现在我们也来挖水晶,我们可要认真听,听到特别重的声音时就有节奏地挖水晶,可别挖错

  了让别人给挖走了。”

  二)感知乐曲中的延长音。

  1、听音乐找延长音。

  白雪:“小矮人挖了很多的水晶,会用什么工具将它藏进山洞呢?”( 幼:用小推车把水晶运进山洞。)

  白雪:“谁的力气大?请你来表演推很重的小推车。”

  白雪:“我们来听听音乐中哪个音特别象是在推很重的小推车?”(听音乐)

  白雪:“谁听到了推很重小推车的声音,请你来模仿推车的声音?”

  白雪: 你们为什么觉得这个音像是小矮人在推车呢?(幼:“因为这个音拉得很长”。)

  2、听音乐用动作表现“延长音”节奏

  白雪:“瞧,刚才我们挖了这么多的水晶,我们先用小推车把水晶运进山洞吧!”(听

  音乐打节拍,进行到“重音”和“延长音”。时用节奏动作表现)

  注:通过以上环节分步骤,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深刻地感受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并结合游戏所创设的情景通过声音、动作、等多重的形式表现了自己对“重音”和“延长音”,的理解,解决感受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的重难点。

  四、引导幼儿合作填补并认识图谱,加深对乐曲曲式结构特点的理解。

  一)教师一边指图一边读图,引导幼儿模仿小矮人有节奏地走路。

  白雪:(教师出示一张不完整的音乐图谱)“瞧,这是一张小矮人劳动时“藏宝图”,看懂了‘藏宝图’

  就能挖到更多水晶。‘藏宝图’上的脚印表示什么?”(幼:“小矮人在走路”)“一个脚印表示走一步。我们也来试试吧!”(幼儿在座位上脚踩节奏模仿。)

  注:强调小矮人走路时要有节奏,因为幼儿在游戏时往往只重视表现“重音”和“延长音”而轻视了走路时也要有节奏。

  二)感受乐曲的曲式结构特点,并根据曲式结构合作填补图谱。

  白雪:“这张‘藏宝图’还藏着一个秘密,我们只能看到小矮人走路的记号,却不知到哪里有水晶,

  哪里该将水晶运回山洞, 秘密就藏在刚才那首音乐里。

  白雪:(出示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重音记号”和“延长音记号”) 我这有两种记号,猜猜那种是“重音记号”那种是“延长音记号”。

  白雪:“我们听音乐合作,你们听到‘重音’‘延长音’马上模仿它的声音提醒我,我立刻在‘藏宝图’的空白出贴上相应的记号。把‘藏宝图’的秘密找出来。有信心完成任务吗?”(师幼合作填补图谱)

  注:以找‘藏宝图’的秘密为由,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听音乐合作填补图谱,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乐曲结构与图谱的匹配。“重音记号”和“延长音记号”教师可课前设计好,也可根据需要让幼儿来设计。

  三)引导幼儿读图谱。

  1、教师指图,放慢速度哼唱乐曲旋律,引导幼儿读完整的图谱。

  白雪:“一天,小矮人快乐地上山挖水晶。准备——出发......”

  注:放慢速度哼唱是因为幼儿理解乐曲结构与图谱的匹配时需要一个反映的过程。

  2、听音乐幼儿读完整的图谱。

  白雪:“现在小矮人要跟着音乐出发,速度会变得更快。准备——出发......”

  四)引导幼儿看图谱,发现图谱中每一乐段 “延长音”记号“逐一增多”的规律

  白雪:“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小矮人每一次挖到水晶时推车的次数都不一样,你们

  发现这里面的规律了吗?”

  白雪:“为什么延长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个呢?”(幼:“因为水晶越来越多,需要的车也越来越多。

  所以延长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个”。或车上的水晶越来越重,所以延长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个。”)

  注:这一步骤的设计整合了科学领域中的计算内容“逐一增多”,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又帮助幼儿理解了音乐的曲式结构——比较四个乐段中的旋律和节奏的异同。

  五、游戏:幼儿用肢体语言有节奏地表现想像中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一)教师读图谱,幼儿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想像中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白雪:“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中的小矮人一起去挖水晶去吧!”

  注:幼儿徒手有节奏地练习,为下一环节的表演打基础。

  二)拓展幼儿想像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丰富动作、表情的表现力。

  1、引导幼儿选择适合的工具用相应的滑稽的动作表现使用工具。

  白雪:“其实每个小矮人都非常可爱、搞笑,使用的劳动工具也有很多,”(依次出示小矮人不同的

  劳动工具。如:扫把、锤子、铲子、镐子等。)

  1) 听哼唱旋律,请几位幼儿集体表演用扫把——扫、用锤子——锤、铲子——铲、镐子——挖等

  动作,(如白雪:“我发现前面<后、左、右、上、下>岩石缝里有水晶,我们选择一把好用的工具把它挖出来呢?比比谁的动作更搞笑、有创意。”)

  注:幼儿使用利用自制的废旧材料劳动工具,游戏起来特别感兴趣。想像水晶藏在我们周围的各个空间方位的岩石里,丰富幼儿的空间动作。

  2)听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模仿并加以提升。

  白雪:“你们喜欢谁的动作,为什么?”(引导幼儿从动作的创意、夸张、表情来评价。)“我们一起来学学。”

  注:适时提供幼儿间的相互学习的机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引导幼儿尝试用幽默、诙谐的动作表现小矮人不同的走路和推车动作。

  白雪:“小矮人很可爱、干活时很开心。不仅是挖水晶,就连走路和推车动作也是很搞笑的。比

  比谁的动作最滑稽哦。”(教师哼唱,请几个幼儿来表演)

  注:重视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三)幼儿手持劳动工具,尝试用幽默、诙谐的动作完整表现小矮人的劳动情景。

  白雪:拿上工具我们继续挖水晶吧!

  六、劳动结束。

  白雪:“今天我们挖的水晶真多,晚上我给你们做‘苹果派’吃,快收拾好东西我们回家吧!”(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歌回家了)唱:“一个、两个、三个小矮人,四个、五个、六个小矮人,许多小矮人劳动回家,多么快乐呀!”

  七、活动延伸:(游戏)将幼儿分成两组表演音乐中所表现的不同情景。

  听音乐:请四个幼儿来表演小矮人推车的情景,(第一乐句请一人推车,第二乐句时加一人帮忙推,依次类推)其他幼儿表演小矮人走路和挖水晶的情景。按音乐的发展,一组在表演时另一组保持造型不动。

  注:发展幼儿的注意力和控制能力,增添游戏的情趣。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突显了以下三大特点:

  一、基于幼儿兴趣,巧妙生成

  在开展表演游戏《白雪公主》时,孩子们对其中小矮人可爱、滑稽的形象和性格特别感兴趣。音乐游戏《快乐的小矮人》是续表演游戏《白雪公主》之后生成出的活动。活动的动机和选题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本活动通过表现小矮人上山挖水晶时的劳动场景,让幼儿感受“重音”和“延长音”。为此,我了奥尔夫音感训练曲之一作为背景音乐,该曲节奏感强,曲调欢快、幽默,音乐结构特点非常符合小矮人挖水晶劳动时的场景,突出“重音”和“延长音”。如:用“重音”表现小矮人挖水晶时发出的声音。用“延长音”表现小矮人推小车的声音。特别是每一乐段的“延长音”都比前一乐段多一个,巧妙的表现了小矮人水晶越挖越多需要的小车也越来越多或小矮人水晶越挖越多小车越来越重的情景。

  二、融入游戏场景,简化重难点

  奥尔夫音乐游戏的特点是创设游戏情景,通过声势训练感知、理解、表现音乐内容和特点,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

  1、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情景,赋予幼儿角色身份。并在幼儿欣赏乐曲,前提出任务,让幼儿带着问题欣赏乐曲。想像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感受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我将这个环节主要分成:感知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两个步骤。我分别通过让幼儿在乐曲声中找“重音”“延长音”;模仿它们的声音;按乐曲中“重音”“延长音”所表现的节奏和特点模仿小矮人挖水晶、推小车的动作;层层深入的方法来解决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在此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与幼儿的互动和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中感觉,通过以上环节的实施,幼儿已较深刻地感受到了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并结合游戏所创设的情景通过声音、动作的形式表现了自己对“重音”和“延长音”的理解。较好地解决了重难点。

  2、“引导幼儿利用图谱来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特点”。我创设了与“小矮人”一起根据乐曲的结构特点合作填补图谱;引导幼儿听乐曲读图谱;发现图谱中每一乐段“延长音”记号“逐一增多”的规律;这三个步骤逐一深入来完成。特别是在引导幼儿听乐曲读图谱时,设计了教师指图,放慢速度哼唱,先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乐曲结构与图谱的匹配之后,再让幼儿独立的读图谱。为能根据音乐的发展,准确的表现乐曲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利用了图谱的价值。解决了下一个难点:“因音乐的速度快,幼儿即要表现自己具有个性化的幽默、滑稽的动作,又要准确的表现乐曲的节奏的难点。”

  三、利用废旧材料自制的劳动工具作为学具,增添游戏情趣,感受幽默、诙谐,快乐学习。

  利用幼儿和家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成的各种劳动工具,既有意义又环保,而且大大提高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和表现空间。在生活中这些劳动工具幼儿很少有机会接触,甚至有些工具幼儿从没见过,通过观察工具的造型特点,引导幼儿了解这些劳动工具的公用和使用方法。巧妙的与科学知识进行整合。同时教师以“假设”的方式,引导幼儿想像水晶藏在我们周围的各个空间方位的岩石里,丰富幼儿的空间动作。加上我班幼儿都非常喜欢动画片中的小矮人,平时还常常喜欢模仿小矮人说话、走路的样子,为创造性的表现小矮人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奠定的基础。加上适时教师提供了幼儿间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幼儿有了较好的表现。

  建议:本活动的内容较多,教师可根据不同班级幼儿掌握的情况,将活动内容连同“活动延伸”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

29、幼儿园小班美术课程教学教案设计及活动反思《我喜欢的汽车》

  活动目标:

  1.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在合适的位置添画车轮。

  2.给汽车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感受丰富色彩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带一辆玩具小汽车。

  2. 各种各样的小汽车图片。

  3. 油画棒、勾线笔等人手一份。

  4.画好的小汽车模型人手一份。

  5. 音乐:《我是汽车小司机》,《去郊游》,背景音乐《神秘花园》

  活动过程:

  一、入场音乐《我是汽车小司机》

  二、介绍自己的玩具小汽车。

  教师: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的小汽车,能说一说自己的小汽车是什么样子的吗?(长方形、半圆形)车身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有几轮子?(四个,六个。)你的小汽车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颜色?

  三、看各种小汽车的图片。

  1、观察车轮的数量变化和所在的位置。

  教师:你最喜欢哪一辆小汽车?它是什么样子的?看看这些小汽车有几轮子?(只能看见两个或三个。)车轮在汽车的什么时候地方?(车身的下面、前面看见一个,后面看见一个。

  2、观察汽车的色彩。

  教师:

  四、幼儿添画车轮、给小汽车涂色。

  教师出示范画,没画车轮没涂色的,教师演示如何涂色。交代幼儿如画轮子。教师指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活动。

  五、作品展示和评价。

  教师:你给汽车添画了几个轮子?在哪里添画的?你给小汽车涂上了什么颜色?

  六、结束:音乐《去郊游》,开着自己画好的车去郊游。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是添画车轮,有四个学习要点:1、学习画封闭的圆,2、学习在合适的位置上画圆;3、圆的大小是否合适、4、车轮的数量。画封闭的圆幼儿有一定的基础,我班的幼儿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在让他们画车轮前,我让他们白纸上试过画圆的效果不错。上完整堂课幼儿的兴趣很高。涂色涂的很好,但,车轮还是没画好,我自己反思,觉得应该是示范不够清楚,我只是大概的说了一下怎么画,两张画进行前后对比,我应该示范画圆时蹲下一点,这样全班小朋友都能看到,再涂色也要评清楚一些,教他们横涂,竖涂,画圈的涂。还有在开始部分介绍的太多,可以不用讲那么多,时间应该放在示范涂色画轮子上,这样目标就更明确了,幼儿也知道怎么入手了。

30、幼儿园大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活动反思《蜗牛》

  大班美术教案《蜗牛》

  设计思路:

  我班较多插班生,孩子的绘画基础较差,绘画能力参差不齐,在美术方面缺乏自信。线条是绘画的基本元素之一,几乎每一个儿童画画的第一笔的都是线,线是人类最先掌握的绘画语言。画一条线对每一个儿童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尤其那些对画画失去信心的学生,感到画一条线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对绘画重新产生一种新鲜感。人是有创造的潜能的,在孩子能随心所欲地画出一些线条后,就激发孩子的创作潜能了。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并要以幼儿为本,我在设计大班美术活动《蜗牛》时,整个思路就是以这两点为依据。我班幼儿对线条画已比较了解和熟悉,我从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平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情景的创设和老师的提问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及载体,通过用油画棒与线条组合的独特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线条画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线条画,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目标:

  1、会运用各种线条有序的组合来表现蜗牛的外形特征,感受线条画带来的美感。

  2、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仔细、耐心的作画习惯。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重点:创作新的线条组合来装饰蜗牛;并注意线条之间的疏密。

  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知识经验准备:已经有画线条画的经验;

  教学准备:1、哭声、欢笑声、雷雨的音乐2、两只蜗牛范画3、蜡笔、粗、细记号笔、已画好外形的蜗牛与幼儿人数相等。

  教学过程:

  一、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放音乐《欢笑声》。教师提问:“谁笑得这么开心呀?”

  2、过渡:原来是蜗牛轩轩和乐乐。瞧,他们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去参加选美大赛呢!

  二、出示范画,欣赏教师画的蜗牛的范例,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这些蜗牛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师:老师画的蜗牛是什么形状的?用了什么样的线条进行装饰?

  重点引导孩子观察几种线条组合变成新的图形的装饰效果。

  三、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培养孩子的爱心,激发创作欲望。

  1、放音乐《雷雨声》、《哭声》。激发孩子的助人为乐精神。

  教师:呀!雨水把轩轩和乐乐身上画的漂亮的线条和色彩都冲洗掉了,他们没办法去参加选美大赛了。听,他们哭得多伤心呀!孩子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2、激发创作欲望。

  教师:轩轩和乐乐喜欢的线条是几种线条组合变成的新线条,而且他们喜欢自己身上的线条是别人没有的,你能画出来吗?

  3、请个别孩子到前面画出自己创作出的线条组合,并给线条命名。

  四、师示范讲解如何对蜗牛进行装饰?如何处理分割画面?处理画面中点、线、面的疏密关系的画法:

  (1)教师简单在蜗牛身上示范分割画面的块,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画面中点、线、面的疏密关系。

  (2)引导幼儿讨论,你准备用什么线条来装饰?

  五、师提出作画要求:

  (1)在作画前先想一想:你是想帮助轩轩还是乐乐?要用什么线条装饰?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线条的组合,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并注意点、线、面的疏密变化。

  (3)安静作画,不影响别人,注意坐姿。

  ()请完成作品的幼儿把作品送到画展栏中进行评比,选出最漂亮的作品送给轩轩和乐乐去参加选美大赛。

  六、幼儿创作,教师给予及时指导,对幼儿创造性表现的作品及时给予肯定。

  (1)鼓励幼儿在绘画中大胆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的运用。引导孩子自由发挥,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验到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3)请完成作品的幼儿把画送到画展栏中。

  七、观赏评析作品:

  (1)请幼儿自由互相讲述自己所装饰的蜗牛。

  (2)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帮助轩轩和乐乐装扮的漂漂亮亮的,轩轩和乐乐都说非常漂亮,他们说你们都画的非常漂亮,决定把你们的作品都带去参加选美大赛呢!

  大班美术《蜗牛》教学反思

  1、用音乐转换情境,为孩子创设了愉悦、直观的听觉效果。

  2、用一个故事作为主线把各个教学环节有序、合理地组织起来,让孩子在故事情景中复习所学的线条,激发创作出新的线条,层次清楚,难度层层递进。

  3、线条画的范画作品要比蜡笔画、水粉画的大许多,孩子才能清楚地看见线条的组合及疏密排列。

  4、教师讲解太多,语言不够精练。要注意提问的艺术。

31、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的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幼儿园的主要建筑和景物,用绘画表现幼儿园的楼房、运动器具以及花草树木。

  2、根据幼儿园建筑结构和景物位置,学习合理布置画面。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在幼儿园里散步,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楼房、运动器具、周围景物等。

  2、组织幼儿进行建筑游戏“我们的幼儿园“,初步掌握幼儿园的布局。

  3、彩色笔蜡笔、画纸(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我们的幼儿园美不美,你们想不想把这么美的幼儿园画下来,今天就画“我们的幼儿园“好不好?

  2、引导幼儿回忆观察过的幼儿园的布局

  教师:你们在园里看到了什么?幼儿园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门窗在哪里,是什么形状的?园内还有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放在什么地方?树和花长在什么地方?它们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先仔细想好,然后再动笔。在纸上先画楼房,再画运动器具和花草树木,将房子画大一些,画在主要位置上。如果幼儿画面较空,适当启发幼儿补充内容。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找一找哪张画上的房子画得很平稳;哪张画上画的幼儿园里的东西最多等。

  5、小结:我们的幼儿园真美,今天大家把我们的幼儿园画下来了,我们要爱护幼儿园的一切东西,使幼儿园永远都那么美丽。

  课后反思

  通常,讲述、谈话在幼儿园是作为语言教育活动来组织的,与美术活动似乎没有关系。但是,在尝试几次充分的和孩子谈话后,我发现谈话是美术开始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绘画活动前的谈话是教师了解幼儿内心活动、引导幼儿思维进程的有效途径。通过谈话中教师引导、启发性的提问、幼儿回答及听取他人的讲述,使幼儿在头脑中已有信息的基础上,产生大量的、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以利于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同时,也形成了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思维的互动作用。

  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同样要符合创造活动过程的结构,即提出问题或任务,寻找方法、得出结果。在此次活动中,教师由幼儿的关注点引发问题、提出任务,通过谈话活动中的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以及相互问的讨论拓展幼儿的思路,寻求个性化的、充满幻想的解决办法,并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想像。

  在幼儿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词汇量少,对事物的形容表达不够准确、具体,无法将内心中的感受清楚地表达出来,家长和老师也就不能准确地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在绘画活动前,如果没有经过谈话、讨论,把幼儿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在创作想像画时幼儿很难进入最佳状态。而将幼儿语言活动与绘画活动相结合,在活动前围绕话题讨论,在活动最后展示、欣赏、讲述绘画作品,既为创造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思维预热时间,也可以使幼儿更多地了解他人的想法,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创作想像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同时会吸收大量的新信息,为下一次灵感的爆发做好准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