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昆虫大聚会》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昆虫大聚会》活动反思
1、大班科学教案《昆虫大聚会》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秋天来了,我带领孩子们观察秋天的田野,天空。为美术课《秋天的大地》做准备。谁知道在观察的过程中不知那个孩子发现了一只蛐蛐!整个班的孩子们立刻炸了锅似的兴奋。我一看他们对昆虫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就决定开展一次活动引导孩子探索昆虫世界的秘密,让幼儿认识昆虫的基本特征,知道昆虫和人们的关系。让孩子们更直接地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培养孩子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音像和图片的展示和与同伴的分享交流让孩子了解昆虫基本特征。
2、了解昆虫和人们的关系。
3、能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4、能用操作材料制作瓢虫,体验制作的快乐。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7、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孩子了解昆虫基本特征,能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难点:分辨益虫、害虫。
活动准备
昆虫图片(电子图片若干,纸质小图片若干)、视频、制作瓢虫的材料若干(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语活动引出主题。
1、教师念谜语:
小小虫,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传花粉,采花蜜,人人夸它爱劳动。(蜜蜂)
一对翅膀薄又明,两只眼睛亮晶晶,飞低飞高报阴晴,飞来飞去捉害虫。(蜻蜓)
师:小朋友,你们还知道知道那些昆虫吗?请你说一说。
2、师:原来小朋友已经知道这些昆虫。那么,你们想知道这些昆虫更多的秘密吗?
二、观看昆虫图片,了解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昆虫家族队伍庞大,全世界有1000万种,其中900万种还未被人类所认知,昆虫世界可神奇了。老师知道同学们爱看小动物,今天特意给你们带来一些图片,请大家欣赏。
1、(1)、图上有什么?它们叫什么名字?
(2)、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数一数有几队翅膀?有几对脚?)
(3)、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它们共同的名称叫什么?教师随机画出昆虫特征图
(4)、还知道哪些昆虫?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队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些昆虫(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如蚊子。)
2、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
(幼儿介绍哪一种,就请他拿出这种昆虫的图片。)
三、初步分辨益虫、害虫
1、师: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叫做益虫,对人类有害的昆虫叫做害虫。板书
2、师:昆虫里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1)害虫的危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危害人体与其它动物,传染疾病,例如蚊、臭虫、蝇、蚂蚁、蟑螂、蚂蝗、血吸虫等;另一类危害庄稼、水果、林木等植物,如蝗虫、蚜虫、蝼蛄、苹果钻心虫、稻螟虫、松毛虫等。视频《苍蝇的危害》
(2)益虫有多种:有的益虫可以为人制造食物和用品,例如蜜蜂、桑蚕、柞蚕等;有的益虫可以帮助人类消灭害虫,例如蜻蜓、七星瓢虫、金小蜂等。
3、出示图片。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昆虫吗?他们是益虫还是害虫呢?
幼儿分类
四、讨论怎样对待昆虫
师:我们该怎样对待昆虫里的益虫和害虫?
小结:我们应该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捉和杀死益虫。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使害虫无法生存等。
五、活动延伸《制作瓢虫》
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制作瓢虫的材料,现在我们来做一只美丽的瓢虫吧。(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千姿百态的昆虫形象能极大地引起儿童的兴趣。孩子在课堂上看见书本上和我提供的各类昆虫作品,每个人都非常开心。这节课我先通过谜语激发孩子兴趣,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接着让孩子们通过看形态各异的虫子图片而喜爱上漂亮的虫子,了解到昆虫的基本特征。第三部分是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认知水平对常见的昆虫进行益虫和害虫的分辨,让大家去爱护和保护大自然的朋友。最后通过制作各种瓢虫感受制作的快乐!
在构思这堂课的内容过程中,导入部分感觉比较难,找不到适合的切入点,这个问题一直困饶着我。本想找个昆虫方面的动画片段,通过欣赏导入到新课中。结果这样理想的动画片没找到。如果直接叫孩子说说自己熟悉的昆虫,显得有些简单。于是我就通过谜语的形式导入了新课,效果还不错!
昆虫是孩子们在大自然最常见的生物。孩子对昆虫的种类,形态也都较为熟悉。对孩子来说熟悉的事物相对容易表现,因此课堂上的气氛一直是活跃的,孩子举手也很积极,很愿意表述,展示自己。另外我注重了以孩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体,能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关爱、激励、宽容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能保持高涨的热情,积极的参与活动,他们了解了大量的昆虫的相关知识,他们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参与热情。
但是在进行第二部分教学时,我是一张一张的播放昆虫图片。这样孩子们不是很容易能发现这些昆虫的基本特征!听课老师建议我先一张张播放然后把这些图片汇总成一张大图片,更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听课老师的意见让我发现我在设计这一部分时还不够细致和认真。如果再次上这堂课,我一定要重新设计所展示的图片,力求做到更好!
通过《昆虫大聚会》一课的教学,使我深刻的了解到利用各种游戏、猜谜语、看视频等方式方法,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习,从而,更高的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我们在教学中肯花心思,下功夫,就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从而,调动和激发孩子的热情和积极性。让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吧!
2、大班科学教案《动物怎样过冬》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扩展幼儿的知识。
2、帮助幼儿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每人小动物卡片五张;幼儿用书画面“它们怎样过冬(一)(二)”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动物过冬的不同方法。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感觉怎样?”(冬天,天气寒冷)“看一看,冬天人们是怎样过冬的?”(穿棉衣、安装取暖设备、常在室内活动、加强锻炼等)“动物是怎样过冬的?”(教师重点讲解,冬眠过冬的有蛇、乌龟、青蛙、刺猬;换上了厚厚的毛过冬的有兔子、松鼠;贮食过冬的有蚂蚁)“你还知道其它动物是怎样过冬的?”(狗熊是冬眠过冬,大雁和候鸟是南飞过冬的等)
2、巩固对动物过冬方式的认识。
“每人有五张卡片,看看它是什么动物?它是怎样过冬的?如果有你不知道的,请问老师和小朋友。”幼儿自由讨论、讲述图片内容。
“我们现在来做个游戏,看谁又快又正确,当老师说‘冬眠过冬的动物’后,请你在卡片种找出并举起,比一比看谁举得又快又正确。”(游戏重复数次:如换厚毛过冬的动物;贮食过冬的;南飞过冬的等等)
3、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知道动物有各种方法过冬,这是保护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
“动物们为什么会有各自不同的过冬方法?”(保护自己生存,适应季节的变化)“假如这些动物不想法过冬,那将会怎样?”(冻死、饿死)
活动反思:
这节课通过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其实动物也很聪明,为了能生活下去,不让自己饿死、冻死,都有度过寒冬的方式,还丰富了词汇。让幼儿更懂得怎样去爱护动物。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让幼儿观察一些事物,多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3、大班科学教案《昆虫找家》含反思
活动目的:
1、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害虫和益虫。
2、认识常见昆虫的食物,模仿昆虫的三种基本运动形态:飞、爬、跳。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昆虫头饰二十一个。
2、昆虫拼图四张,画架四个。
3、昆虫图卡若干,食物图卡若干。
4、音乐带、录音机。
5、森林场景,益虫的家和害虫的家。
活动过程:
一、认识昆虫
1、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拼图游戏,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昆虫?请小朋友把拼图背面的双面胶撕下,并把撕下的胶带纸放在筐里”幼儿操作,教师将拼好的拼图放在画架上展示,每组请一位幼儿回答。
2、师:“蝴蝶属于什么?蚂蚁呢?”“为什么说它们是昆虫?”幼儿回答昆虫的基本特征。
3、师:“除了蝴蝶、蚂蚁、萤火虫和七星瓢虫外,还有什么也是昆虫?”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卡。
二、游戏《昆虫找食》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每人找一个昆虫头饰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虫,想一想它是怎么运动的,它爱吃什么。”幼儿寻找并戴上头饰。
2、师:“请小昆虫们用自己的动作随音乐来寻找食物。”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到森林场景中寻找食物图卡。
3、师小结:“小昆虫做得真好,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什么昆虫,你是怎样行动的,你找到了什么食物?”请5~8位幼儿回答。
三、益虫和害虫
1、师:“蜜蜂采花蜜传播花粉,对人类有帮助,我们叫它益虫;苍蝇呢会传播细菌,给人类带来疾病,对人类有害,我们叫它害虫。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呢还是害虫。”
2、师宣布游戏规则:“天快黑了,小昆虫们要回家了,我们来找家,益虫的家在这边,害虫的家在那边。”幼儿找家。
3、教师小结,帮助找不到家或找错家的幼儿正确认识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还是害虫。
活动反思:
幼儿对昆虫比较感兴趣,用请小客人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小客人,我们一起把他们请进来吧!幼儿戴昆虫头饰做动作进教室,教师和幼儿一起看一下都有哪些昆虫来做客了。组织幼儿和小昆虫一起听音乐跳舞,这时扮演小昆虫的幼儿站起来提问:“小朋友,你知道我们的家在哪吗?”请幼儿逐个说一下在场小昆虫的家,然后教师总结:原来昆虫的家都在不懂的地方,有的在森林里,有的在水里,有的在人的家里,有的在树上的鸟窝里,有的在泥土里。再请一个扮演小昆虫的幼儿起来提问:“小朋友,你们还认识那些小昆虫吗?”昆虫卡片的出示,引起了个别幼儿的兴奋,他们有的无意地玩弄小卡片,有的交头接耳地讲述自己在卡片中获得的乐趣。讲述时虽然幼儿的表达很积极,但纪律很松散,回答问题无规则。在帮助昆虫找家的过程中,小朋友对常见的昆虫比较了解,能很快地找到,也有的两栖昆虫让他们很犯难,不知放哪里,所以都问起了老师。游戏昆虫找家是小朋友最快乐的,每次当发现小昆虫走错地方时,老师都会及时的讲评和纠正。但是,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有些地方没给有孩子们讲清楚,如:生活在水里的昆虫可以分为两种:有海水里面的和淡水里面的,还有个别知识点讲得不够准确
在活动中,教师能注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设计活动,由易到难,过度自然,小朋友的参与兴趣很高,但活动中让老师觉得不足的是开始部分,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否内容简单些,或直接让幼儿分组讨论,交流,然后鼓励幼儿把自己不懂的提出来,和老师一起解决。这样的处理是否能让幼儿的学习更加主动些。建议下次教学,可以试试。
4、大班科学教案《变化的温度》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识读温度计,并从记录中发现温度与天气的关系。
2、激发幼儿对观察、测量、记录天气变化的兴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环境与材料:
1、每人温度计1支。
2、每桌凉水、热水各1盆。
3、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教师扮演天气预报员,播报今天的天气情况。
2、讨论:怎样能知道每天的气温?
3、教师了解每位幼儿有关天气温度的认识。
二、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展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图片PPT。
2、出示温度计实物,请幼儿说一说它有什么用途,怎样使用它测量温度。
3、小实验:请幼儿将温度计分别放在热水和凉水中,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4、实验后帮助幼儿总结:气温变热,温度计的红线上升;气温变冷,温度计的红线下降。
三、测量温度。
1、请幼儿观察和记录室内温度,然后带着温度计到室内测量,观察温度计上的红线的变化,比较室内、室外的温度。
2、请幼儿选择太阳照射到的地方测量并记录下弯度,然后再到背光阴凉的地方测量,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3、请幼儿说一说变化的温度告诉人们什么信息。
4、让幼儿知道从天气预报中了解温度变化,并注意增减衣服。
四、请幼儿了解一天内不同时间温度的变化。
教师指导幼儿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室内或室外的温度变化,让幼儿从中发现时间与温度的变化。
活动反思:
教过《水温的变化》一课之后,总的感觉是得失掺半,成功失败兼而有之。成功之处在于对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做了较为恰当的处理,其中有预设性的,如选定分析水温变化的方法。也有生成性的,如关于实验误差的处理;失败之处在于这节课没有按预定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课后的两个问题(两杯温度相同而水量不同的热水,放置一段时间之后,温度是否相同?怎样使一杯热水的温度尽快地降下来?)没有按计划解决,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不高。回顾这节课,具体反思如下。
一、明确的实验目的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水温的变化》是学生在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而且是他们在学习科学课程以来所进行的第一次实验探究活动,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但是这个实验结论的得出,必须依赖于比较准确的实验数据,因此,也就要求学生所进行的实验操作比较精确,除了全班学生采用统一的计时方法之外,主要是负责读数的小组长按照要求准时正确地读出温度计上的数据。然而,许多学生在这个环节做得不够好,他们都急于观察一下温度计上的度数。结果,在记录温度和分析数据时,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另外,还有几个负责读数的小组长也没有做到专心致志,所以读数时秩序有些混乱,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将温度记录在课本上,算出邻近两次测量的温度差之后,便急于观察热水的温度,却很少去深入思考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或者说对于自己先前的猜想缺乏一种科学求证的探究热情。
由此看来,先前的猜测环节也是存在缺陷的,问题主要在于猜测的结果没有引起学生从事探究的兴趣,就是说,没有将猜测的结果转变为学生探究的目标。产生这种后果的原因固然在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之间我更倾向于前者,在于小学生还不善于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在于学生刚刚接触实验探究这一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在于我对上述情况缺乏必要的预见,对学生的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教学期待远远大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就是说,自己对学生情况的把握不到位。由此看来,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困难很多。
因此,也就有必要将探究活动前猜测热水温度变化的环节进行一番改进。我原来的做法是,在组织学生谈话,得出热水温度会逐渐降低后,接下来又组织学生进一步猜测并得出下面两个假设:一是热水温度的变化是先快后慢的:二是热水温度的变化是先慢后快的。这样的猜测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显然是增加了许多难度,同时也淡化了实验探究活动的目的。因此,可以改为这样导入“热水的温度会逐渐降低,那么,热水温度的变化具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这节课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深入探究一番。”然后,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就会避免出现先前那种拖泥带水的导入方式,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同时,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定位在接下来的制定实验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上面。
二、简化并完善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
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我舍弃了课本中提供的采用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改变为让学生计算出邻近两次实验数据的差,最后再将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都呈现在黑板上面,让同学们直接观察这些温度差,并找出变化规律。之所以这样处理,一是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习折线统计图,因此运用起来自然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二是为了便于看出实验效果,本次实验所使用的热水的温度尽可能做到很高,这又导致折线统计图上的温度变化看起来不是特别明显;三是这样做,可以让每个小组测量的数据都能够得到利用,既满足了实验结论普遍性的需要,同时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所从事的实验操作的价值,这是尊重学生劳动成果的具体体现;四是这样处理,也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我在以前教学这一环节时,也是采用了这种分析实验数据的方式,效果比较理想。
三、及时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
如何处理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对于本节课来说是一个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处理误差的态度与方法是教给学生正确地看待实验结果,教育他们重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他们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的重要而宝贵的资源。在概括实验结论时,由于有些小组所测量的数据误差较大,结果有的学生便认为结论的得出有些勉强。对此,我没有敷衍塞责,而是正确面对,让同学们综合考虑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用普遍性来纠正某些学生头脑中个别情况的不足,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读数的时机过早或是过晚,等等。从这一点来看,对于实验过程中的误差的处理,不应该回避,而是应该予以理性面对、科学分析。
这里还涉及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依我看来,预设是一节课应当完成的基本目标,在完成这些预设性目标的情况下,学生也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生成则是基于人──学生发展基础上的教学目标,关注的是眼前的学生,关注的是这一个学生,而且由于生成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因而更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掌握。一节课,如果仅仅是着眼于并完成了预设目标,那么,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毫无灵动可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成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也就必然是精彩的课堂。
5、大班科学教案《有规律排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细致观察并发现排序的规律。
2.能够合作发现两种以上排序规律,并按照规律进行排序。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有规律排序》ppt,大卡纸4张,一段舒缓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人: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规律?(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基本部分
1.ppt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请幼儿读一读每张图片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图片一,提问:有哪些图形在排队?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banzhuren)后面还可以怎么排? (引导幼儿用ABABAB分组。)
(2)出示图片二,提问: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 (引导幼儿ABB ABBABB分组。)
(3)同样,出示图示三,引导幼儿小结ABCABCABC排列的规律。
2.幼儿自创排序规律。
创设情境,提出要求:动物园的小路坏了,要帮助小动物们铺一条小路。要求:有规律,与众不同。
3.展示作品,总结作品中的创新之处。
4.游戏:幼儿用身体动作排序,拓展排序方法。
(1)幼儿自由探索用身体动作排序。
(2)听音乐,自创有规律的动作并与同伴交流。
5.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斑马身上的条纹、斑马线、项链、毛衣花纹、花坛、昼夜交替、四季轮换等。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种简单的规律,这些简单的规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发现,让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规律,好吗?
活动反思:
上个星期,聆听了张老师的一节《按规律排序》的公开活动,这是我第一次聆听张老师的公开课,发现张老师这个活动上得特别成功。我想,成功的背后肯定付出的许多,比如课前准备等都非常的充分。一开始,她用情境的导入法进行,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花环的出现,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寻找花环的排序方式。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张老师很会处理活动的活动的重点,在孩子回答的同时,请孩子共同复述,是一个不错的亮点,这样即提高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孩子明白花环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序的。所以,孩子在操作时就显得异常的轻松,孩子也乐意参与到活动中去。接着在老师出示半成品腰带,请孩子先读出腰带的规律,在老师操作,请孩子检验,这样孩子很容易发现老师操作上存在错误-----在这个环节上,我发现张老师请孩子先读腰带的规律,然后请孩子检验,把难点分解的比较好,这样边读边操作,孩子就不容易出错。
这个活动从开始到结束,老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孩子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真正体现了活动的主体性。
6、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恐龙大聚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材料将自己装扮成一只恐龙,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团结协作,解决困难,达到目的。
3、体验创造的成就感和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商量表达表现的形式,大胆表演。
环境材料:
1、室内:与幼儿共同布置一片侏罗纪的树林。
2、室外:创设游戏情景,在大操场的山上布置“侏罗纪公园”。
3、收集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1、导入:“小朋友,恐龙真好玩,你能给大家说说你喜欢哪些恐龙呀?”幼:我喜欢的恐龙有三角龙、雷龙、翼龙、长颈龙、剑龙。幼:我喜欢的恐龙有马门溪龙、迅猛龙、双冠龙。(评:孩子们经过较长的认识阶段,对恐龙已有一定的经验,非常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认知,因此,从幼儿需要出发,让幼儿自由充分的讲述,一方面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幼儿间实现资源共享。)“你们看,这边有我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材料,我们一起把自己打扮成一只漂亮的恐龙,好吗?”
2、幼儿装扮自己。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材料把自己打扮成一只恐龙。(《纲要》指出,应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这里小朋友可以自己选择各种材料,自己动手,按自己的意愿打扮成心目中的恐龙形象,“我是唯一的,我是特别的”,幼儿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自我表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3、游戏:“穿越侏罗纪”。老师和孩子们一同来到“侏罗纪公园”,唱唱跳跳,发现来了一只凶狠的霸王龙,大家团结在一起把霸王龙赶走了,然后一起快乐地跳起舞来。(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把我园特有的小山坡布置成“侏罗纪公园”,让小朋友与特定的环境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他们完全溶入了游戏的角色中。)
4、讨论、评价,结束游戏。
活动反思:
主题的来源是幼儿最近关注的事物,从资料的收集和教师有意识的环境创设中,幼儿增强了对恐龙的兴趣和求知欲,在主题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的倾听传递着对他们的关注、重视和尊重。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恐龙的经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幼儿会更关心周围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喜欢刨根问底。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尊重幼儿,相信幼儿,促进了幼儿主动性的发挥,让刚进幼儿园的大班幼儿了解了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这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7、大班科学教案《工具用处大》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工具,感知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学习正确使用卷笔刀、刨笔器、订书机、扫帚、簸箕等工具。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一些常用的工具,如:榨汁器、鞋刷、起子等。
2.和幼儿一起准备分组活动资料:小订书机6只、刨笔器3只、卷笔刀若干、扫帚6把、簸箕6把、纸、铅笔若干、起子、小榔头、木板、铁钉等。
3. 课件
活动过程:
1.说说工具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工具: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讨论:人们为什么要发明工具?
2.使用课件,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和幼儿一起看看几种工具,讨论这些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重点了解卷笔刀、刨笔器、订书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3.幼儿分组活动,联系使用各种工具。
(1)用订书机修补图书或制作图书。
(2)练习刨铅笔。
(3)练习用扫帚扫地。
(4)练习用鞋刷为同伴刷皮鞋。
(5)练习使用起子,榔头等工具进行木工小制作。
4.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予以帮助指导,注意安全。
活动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8、大班教案《木偶大聚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在打击乐活动中合作的快乐。
2、能随音乐进行动作表演,并能看指挥用乐器表现乐曲。
3、学习木偶表演的动作。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重难点:
学习木偶表演的动作,能随音乐进行动作表演,并能看指挥用乐器表现乐曲。
能看指挥用乐器表现乐曲。
活动准备:
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各15个)、音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故事导入:木偶家族要举行舞会了,嘟嘟为了能参加舞会,认真的练习着动作(师做前后摆手动作喊节奏1 2 3 4),这时他的好朋友妞妞也来练习了(师做左右摆臂动作喊节奏1 2 3 4),于是他俩决定一起参加舞会,就跳起了圆圈舞(师做双手打开左右摇摆动作喊节奏1 2 3 4 5 6 7 8)。转眼,天黑了,他们相互道别后就愉快的回家了(师做挥手动作喊节奏1 2 3 4 5 6 7 8)。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及做的动作。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故事里有谁?都做了哪些动作?
2、出示图片,请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将图片按顺序摆放。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根据故事内容,把图片按顺序摆放好。
3、教师带领幼儿做动作。
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学木偶跳舞吧。
4、幼儿欣赏音乐,教师完整表演。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木偶表演吧!
5、幼儿随音乐看图片完整表演。
教师:这一次请你们看着图片,听音乐跳木偶舞吧。
6、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教师: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谁扮嘟嘟?(男孩)谁扮妞妞?(女孩)跳圆圈舞时怎么做?(嘟嘟和妞妞拉手跳。)道别时怎么做?(拉手跳的小朋友面对面挥手。)
7、出示乐器,引导幼儿认识,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师公布配器方案。
①嘟嘟—碰铃 ②妞妞—圆舞板
③圆圈舞—碰铃、圆舞板合奏 ④道别—铃鼓
强调铃鼓以摇奏的方法表现。
8、幼儿交换乐曲演奏。
教师:请小朋友交换乐器来为乐器伴奏吧。
9、引导幼儿看指挥,为乐曲伴奏。
教师:现在我来做指挥,我们分声部演奏,我指到哪组,哪组的小朋友就来拍。
10、幼儿看指挥演奏乐曲。
教师:演奏的时候眼睛要看着指挥,这样你就能很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演奏了。
11、请幼儿当指挥,带领幼儿演奏乐曲。
三、结束部分
送乐器回家,师幼一起跳木偶舞。
活动反思:
《木偶大聚会》选自《胡桃夹子组曲》,乐曲欢快活泼,节奏感强,很容易调动幼儿的情绪,让幼儿热情高涨。选择本次教学活动,除了让幼儿享受到奏乐活动带来的快乐,更能促进幼儿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幼儿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现将本次活动反思如下:
1、教师思路清晰,在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将故事内容记得更深刻,我出示一组打乱的图片,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按顺序将图片摆好,随后教师再次讲故事让幼儿自己验证结果,注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2、放手,把机会给予孩子。在以前的打击乐活动中,我们一般是让孩子集体练习,集体演奏,乐器早就放在了孩子们的椅子底下,孩子们对乐器没有选择的余地。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我将三种乐器摆在教师前边,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打击乐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孩子们的兴趣就更高了,演奏的效果也比较好。有时候,我们放一放手,孩子们会给予我们很多的惊喜,但这些惊喜还是要建立在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上的。
3、在和保教主任沟通后,得知孩子们以前没有接触过打击乐活动,所以在出示打击乐后我增添了介绍、认识打击乐的环节,通过说一说、试一试的方式让幼儿熟悉了三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在听、看、试、演等环节中,孩子们对乐曲的旋律掌握的较好,打击乐活动顺利完成。
9、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昆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蟋蟀、蚂蚁等小昆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准备
1.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如蚂蚁、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2.幼儿学习资源③第28-29页
教学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头带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尺刀,小虫见了拼命逃 (打一动物)
谜底:螳螂
2.出示蟋蟀螳螂图片,提问: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总结: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让幼儿观察各种昆虫图片,引导说出昆虫的外形特征。通过结合图片描述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提问:aaa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他们有什么本领?是人类的好朋友吗?
总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时候大螳螂会吃掉小螳螂,螳螂妈妈还会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欣赏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5.欣赏歌曲 《虫儿飞》。
教学延伸:
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观察他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教学反思:
如何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育活动内容一直是老师的困惑,通过此次主题活动让我深深感到: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幼儿平常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与兴奋点,在追随幼儿的兴奋点,生成教育活动内容时,教师一定要对幼儿的问题、需要、给以及时的应答与支持,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成长的环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0、大班语言教案《昆虫》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仔细倾听科学童话,了解内容,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
3、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此作出判断。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儿歌情节。
5、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教学准备:
各类虫虫的玩具模型或图片:如蚂蚁、蜜蜂、蚯蚓、蜈蚣、蜘蛛、蚕、螳螂等。
教学过程:
1、什么是昆虫(出示各类虫虫的玩具模型:如蜘蛛、蚂蚁、螳螂、蚕、知了、蝈蝈、蜈蚣等)“它们中那些是昆虫?”“你觉得长得怎样的虫虫才是昆虫?”
2、讲述《昆虫运动会》,使孩子了解昆虫的判断特征。1、昆虫运动会“昆虫要开运动会,会有哪些虫虫来参加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2、昆虫都来了(教师讲述故事,并注意贴出蜜蜂、蜻蜓、蝴蝶、瓢虫、螳螂、蜗牛、蚯蚓、蜈蚣和蜘蛛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蜗牛、蜈蚣、蚯蚓和蜘蛛回去?”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出示毛毛虫)“毛毛虫来了,它能参加运动会吗?为什么?”“为什么毛毛虫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提示幼儿注意倾听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通过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昆虫运动会会歌》: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活动反思:
多元整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活动的内容我们也把学习活动的内容于我们的课题研究进行有机整合,把孩子对昆虫积累的经验等其他方面经验的收集进行有机整合,使孩子对两个不同的内容出发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便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得以体现。
11、大班美术教案《昆虫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草地里的昆虫。
2、通过印手印的活动锻炼孩子们手部的肌肉。
3、通过表达各种事物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通过各种划割的活动提高孩子们的握力以及力量的调节能力。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昆虫照片, 放大镜, 彩色印泥(丙烯酰胺颜料, 非织造布), 签字笔或彩色铅笔,湿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一边看图片一边讨论。
① 准备好昆虫图片。
-老师准备好在树林里可以看到的昆虫图片。
② 研究图片。
③ 研究昆虫图片,了解昆虫的特征。 一边看图片一边讨论。
-我红色的背上有黑色的斑点,我是谁呢?我是瓢虫。
-我有薄薄的透明的翅膀,我是谁呢?我是蜻蜓。
二、展开
1、一边看活动纸一边讨论。
-这是哪儿呢?
-这里有哪些昆虫?
-数一数这里有几只蝴蝶。
2、 在活动纸上印出各种昆虫。
① 用印手印来表现出来。
-大家想印出什么昆虫?
② 帮助孩子们印出自己想印的昆虫。
③ 印完后用签字笔或彩色铅笔完成剩余的部分。
④ 使孩子们做出自己想印的动物图案。
三、结尾
1、印完手印后用湿巾把手擦干净。
2、让孩子们介绍一下自己印的昆虫。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个别环节由于知识性强而导致部分幼儿难于理解。如何把幼儿掌握知识的环节游戏化,更好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是下一个主题中应探索的课题。
12、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的一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昆虫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2、对认识昆虫产生兴趣。
3、知道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昆虫图片、字卡
活动重难点:
知道几种常见昆虫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了解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那春天有什么呢?"当幼儿说到昆虫时,教师导入活动主题。
二、游戏:"猜猜它是谁"。
1、教师遮挡图片的一部分,:蝴蝶图只露出翅膀,蜻蜓图只露出翅膀,螳螂图只露出脚,萤火虫只露出荧光,瓢虫图只露出圆点图案,蜜蜂只露出尾部。
2、"小朋友,请你猜猜他们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露出全部图片,请幼儿说出图片中昆虫的正确名称。
三、昆虫长什么样子?
1、出示图片,分别讲解"飞舞的花朵"(蝴蝶)、"空中小飞龙"(蜻蜓)、"勤劳的使者"(蜜蜂)、"草丛中的杀手"(螳螂)、"提着灯笼的甲虫"(萤火虫)、"蚜虫杀手"(瓢虫)。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几种生物,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特点?
3、出示字卡"头""胸""腹""足""翅",请幼儿认读,请幼儿找这些生物的头、胸、腹在哪里,数一数他们有几对足,几对翅膀,帮助幼儿了解,他们的身体有头、胸、腹组成,都有3对足,2对翅。
4、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吗?"昆虫"的名称。
四、我认识的昆虫朋友1、除了这些昆虫是生物外,你还知道哪些属于昆虫?它长什么样子?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昆虫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常见昆虫的名称。
五、游戏"我来做,你来猜"。
请幼儿任意选择一张昆虫的图片,记住它是什么,然后用语言对这种昆虫进行描述,但不许说出昆虫的名称。请其他幼儿根据该幼儿的描述猜测是哪种昆虫?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昆虫的特征,了解大自然的秘密。但是课后教师没有给幼儿预留学习运用环节,在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方面有待加强。
13、大班科学教案《口袋的秘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各种各样的口袋及功用。
2、提高幼儿探索的兴趣,尝试记录探索结果。
3、知道塑料袋的危害,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收集各种口袋(塑料袋、网袋、布袋、纸袋、蛇皮袋等)。
2、操作材料:珠子、水、球、书、水果,游戏棒、沙子、抹布若干,教师、幼儿分组记录用纸各一份,记录材料,音乐等。
3、知识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参观菜场、垃圾场、医院、马路,并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向孩子介绍家中所用的口袋。
活动过程:
一、幼儿通过摸摸、看看,了解各种口袋种类和作用。(时间大约3分钟)
1.幼儿游戏玩各种口袋。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大口袋,我们来看看里面装着什么?原来,里面还有那么多的口袋!
幼儿操作前引导:请你们摸一摸,看一看,你拿到的是什么口袋?它能用来做什么?
2.了解口袋的作用。
师:口袋有什么用?
口袋能装很多东西,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东西。
二、操作活动:探索
A请幼儿猜想:
师:想一想,你手上的口袋能装什么?(幼儿边说,教师边打勾)
塑料袋(能装的东西打勾)布袋纸袋网袋蛇皮袋
这些口袋真能装这些东西吗?我们来试一试。
要求: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两组材料,每组还有一块记录板,试过以后把可以装的东西贴到相应的口袋后面(教师手中一块幼儿记录板,边说边演示),比如,你试的是塑料袋发现可以装苹果,你就把苹果的图片贴到塑料袋的后面。
请幼儿操作:(时间大约12分钟)
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选用多种材料进行操作;
指导幼儿正确记录;
小组汇报:小朋友都试过了,它们到底能装什么东西呢?请你们看着题板告诉我,塑料袋可以装什么?…….
C小结:
师:原来口袋可以装那么多的东西,不同的袋子装的东西还不同呢?举例:网袋不能装细小的东西,纸袋不能装水。
三、讨论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师: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也是什么口袋?(塑料袋)
1、请幼儿欣赏FLASH:
教师: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段关于塑料袋的动画。
2、请幼儿讨论:
塑料袋容易污染环境,不能乱扔塑料袋,它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我们称它是:白色污染。
原来塑料袋会对环境造成这么大的污染,那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3、教师出示回收箱:
教师:刚才你们想的办法都很好,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这是一只回收箱,专门用来回收用好的塑料袋,我们把它放在教室里。
四、结束活动:把装的物品运回教室。
活动反思:
幼儿期的孩子年龄较小,因此对周围的一切环境和物品都充满着好奇,都想去探索研究一下。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喜欢一些零碎的小东西,比如一张彩色的小纸片,掉在桌子上的橡皮泥屑,就连一根短短毛线头也会成为他们喜欢玩的物品。总喜欢拿在手中捏捏,在嘴巴旁吹吹,甚至还要与同伴分享一下。有的小朋友羡慕,也想玩,拿不到,他就会跑到老师的跟前告状:某某小朋友他有什么?小班小朋友告状是经常性的行为,他们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反复几次的来到老师的面前,直到老师出面解决,没收小朋友的东西为止。
在操场上活动或者是课上,他们会将看到的东西,如整理时丢落的小积木,玩具,纽扣,小朋友家中带来的东西等物品捡起来交到老师手里。作为老师,把小朋友拿过来的东西不理睬,幼儿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来跟老师说,马上处理的话就防碍活动的开展,直接扔在垃圾筒让幼儿觉得老师太不当回事,那只能课后或者活动接束时再做处理。而我平常最多的做法就是把小朋友捡回的物品放在口袋中,等到了教室或者活动完后再进一步的处理。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不会把口袋里的东西全扔掉,而是和小朋友一起将他们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找出有价值的东西,处理没有用的物品,这样既让小朋友感受到老师对其的重视又不会打扰到正常教学活动。
我的口袋就成为了专装幼儿小东西的场所,如果哪天不穿有口袋的衣服就觉得特不顺,好象缺了什么。
当然我的口袋也不是专门装小朋友捡到的物品,里面也会放一些有用的物品。例如在幼儿感冒的多发季节,孩子们的鼻涕不断,我就会从口袋中拿出柔软的纸巾,让孩子们把鼻涕擦干净;做数学练习时当一组上橡皮正好有人在使用,有其他孩子需要时,我就会递上橡皮,让小朋友及时改正错误;教学活动中,为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我把一些小的操作卡片或者小玩偶放在口袋中,操作时突然的跳出来,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在利用自己口袋的同时,我也经常关注孩子们口袋中的物品。有的宝宝会将家中的物品带到幼儿园,有的从家中带了食品,乘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就偷偷的拿出来品尝,带得多的会给好朋友分享。口袋中还有好多。有的会带一些危险的物品,如弹珠、夹针等,我们发现立即处理。还有的会带钱,曾在小皓小朋友的口袋中发现一块带硬币等,一经发现我们都会没收,暂时由老师保管,来接送的时候给他们的父母,提醒家长来幼儿园的时候检查孩子的口袋,不要让危险物品带来幼儿园。有的小朋友会把幼儿园中自己喜欢的物品带回家,碰到此类事情,我们会和家长进行沟通,并告诉小朋友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玩的,如果拿回家后就会越来越少了到没有,大家以后就没有玩具可玩了。
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事事处处做个有心人,注重观察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关注每一个细节。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幼儿间的个性和品质也各不相同,要使幼儿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应以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幼儿身上的闪光点,从细微处关注孩子的成长,细微处才能见真情,更多地要看到幼儿的可爱之处,还要接纳幼儿的不足。在教师宽容、欣赏、微笑里,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发展。
14、大班科学教案《纸条力量大》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同样的一张纸条,通过改变形状,可以变得坚韧牢固。
2.激发幼儿积极思考,探索出不一样的变化方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报纸条,每人一个装水的大油瓶。
2.一张大记录表,一支记号笔,三张已粘贴好的报纸。
活动过程:
1.观察材料,导入课题。
看,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发散思维)今天,老师想用这张报纸条提起这个油桶,你们觉得可以吗?(出示表格、记录)(不可以)为什么?
觉得不可以的举手,可以的举手。(统计人数记录)那就一起来试试吧。
注意:
1)每个小朋友一次只能用一张纸条,用坏的纸条放到中间的篮子里。
2)只能用纸条提,手或身体都不能碰到油桶上。
2.幼儿第一次自由探索。
1)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观察。
如断了:想想办法,怎样让它更牢固些?
如成功了:再想想有没有其它办法,也可以提起来?
老师倒数5个数,你们拿好操作的纸条坐到前面的座位上。
2)集中讨论:
刚才谁成功了?你是怎么做的?(记录)还有谁也是这么做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那再来试一试,看能不能用其它办法,也将桶提起来。
注意:这次只能用一只手提。
3.幼儿第二次探索。
1)一种成功了,再试试还有没有其它办法?
2)倒数5个数,拿好纸条坐到前面。
3)讨论:你用了什么办法也成功了?还有什么不同的办法?(记录)小结:刚才小朋友说不可能,现在通过尝试,我们想出了许多办法,卷、折、拧,把不可能成为了可能,真厉害!那到底哪种方法变出的纸绳最坚韧牢固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拉一拉。
4.幼儿游戏。
每个小朋友一张这样的纸条,想办法让它变得又长又牢固,然后找一个小朋友拉一拉,比一比,看谁的纸条最长最牢固,坚持到最后。
还有谁想挑战老师的?下次活动继续探索。
5.观看表演:纸绳秋千。
两位老师拧纸绳。
让一个小朋友坐在上面荡秋千。
厉害吗?
6.联系生活,拓展经验。
你们知道吗,这种拧绳子的办法,有时还能救人呢。比如在发生紧急状况的时候,门口出不去,有人就用家中的床单或窗帘撕剪成一条条,然后拧成布绳连接起来,从窗口放下,顺着布绳爬下去逃走了。
活动反思:
1、提供适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的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而且是幼儿有持续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儿运用原有的经验进行充分猜测和验证,有助于幼儿多方面经验的主动建构,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2、设计探究的过程
整个过程设计体现了教师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主体性。活动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答案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纸条提水”实验,收集数据(记录表),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提升经验,解决问题拓展迁移经验于生活。承上启下、层层递进的流程,提升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3、要求及时的记录
实验记录是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儿关注探究的过程。本次活动要求幼儿在每尝试一种纸条后就记录下数字结果,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助于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
15、大班科学教案《秋天的水果》含反思
活动意图:
秋天来到,伴随着瑟瑟秋风,迎来了丰收的喜悦。各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果陆续上市。秋季的水果很多如: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等数不胜数。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对身体十分好。特别是秋天的水果,那真的是聚集了一年的精华。结合实际开展了此次活动《秋天的水果》。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各样秋天水果的特征。
活动目标:
1、 观察秋天水果,比较水果果核特征。
2、 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3、 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实物。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了解秋天水果果核的特征。
活动难点:
感受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你们都吃过什么水果?
小结:好多水果都是我们喜欢吃的,秋天有好多水果多成熟了。
二、幼儿观察,讨论
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出示PPT1)
小结:原来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都是秋天成熟的。
这些水果里有果核吗?
(幼儿根据经验讲述)
三、果核配对
看一看!(出示PPT2)
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果核是哪一种?
水果果核连线,出示食物进行验证。
小结:水果的核都是不一样的。
活动延伸:
回家后再找找还有哪些是秋天的水果?看看果核是怎样的?
活动反思:
秋天,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水果成熟了,有了这些水果,我们的生活就更加有滋有味、多姿多彩。可是在水果的世界里也蕴藏着许多知识和秘密,活动通过说说,看看从而获得许多关于水果的知识。活动中引导幼儿由外到内地认识各种水果。按照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掌握的知识水平而设计的,每个活动都充满趣味性,符合幼儿需要,完成了活动目标。
16、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你喜欢什么昆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使幼儿了解这些昆虫和人们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各种昆虫的挂图一张。
2、操作卡片"各种昆虫"。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去野外观察并捕捉树上、花上、地上的昆虫。
你捉到了什么?怎样捉到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主要特征及习性
1、(出示挂图)
图上有什么?它们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
(蜜蜂、蜻蜒、七星瓢虫等,它们生活在不同的场所:花上、地上、树上,吃花蜜、蔬菜等)
2、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称叫什么?
(有头、胸、腹二部分,二对翅膀、三对足等。都叫昆虫。)
3、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为什么是昆虫?
(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
三、帮助幼儿分辨益虫、害虫。
1、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2、昆虫里哪些是害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3、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
(教师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蝴蝶,蝴蝶在幼虫时嫩菜叶等有害处,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可观赏等益处。)
4、幼儿操作:每人一张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红笔一支,请儿用"O"划出益虫,"X"划出害虫来。
5、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昆虫?
(保护益虫,不随便捕捉、弄死。看到蚊子、苍蝇把它们打死,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等等。)
【活动反思】
有爱心的小安妮因为喜欢昆虫,而去收集死去的昆虫和蜕下的皮,给昆虫自由的生活空间,甚至在梦中,自己都变成昆虫,感受当昆虫的乐趣,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出对昆虫的喜爱。为了让孩子了解昆虫,课前让孩子们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中来。
1、注意学法的指导。紧扣 “爱”字,突出重点。在课堂上,以“爱”字贯穿全篇课文,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突出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在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渗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课文的2——5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重点句展开叙述的,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写作特点来学习。在第二课时教学3——5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围绕课后问题“安妮很喜欢昆虫,她是怎样做的?”展开学习。首先,我让学生勾画出3——5自然段中能概括写安妮怎样做的句子;然后,具体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她是怎样喜欢收集昆虫的;最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习后面的内容。
2、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指导写作,我抓住第二自然段先概括在具体的写法,让孩子们在自读自悟的基础能够进行仿写,通过检查可以证实大部分孩子学会这一写法。课文的2——5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重点句展开叙述的,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写作特点来学习。整篇文章都是围绕我喜欢昆虫来写,但每个自然段写一个方面。
17、大班科学教案《你喜欢什么昆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使幼儿了解这些昆虫和人们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各种昆虫的挂图一张。
2.操作卡片"各种昆虫"。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去野外观察并捕捉树上、花上、地上的昆虫。
你捉到了什么?怎样捉到的?
2.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主要特征及习性.
(1)(出示挂图)图上有什么?它们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蜜蜂、蜻蜒、七星瓢虫等,它们生活在不同的场所:花上、地上、树上,吃花蜜、蔬菜等)
(2)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称叫什么?(有头、胸、腹二部分,二对翅膀、三对足等。都叫昆虫。)
(3)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为什么是昆虫?(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
3.帮助幼儿分辨益虫、害虫。
(1)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2)昆虫里哪些是害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3)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教师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蝴蝶,蝴蝶在幼虫时嫩菜叶等有害处,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可观赏等益处。)
(4)幼儿操作:每人一张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红笔一支,请儿用"O"划出益虫,"X"划出害虫来。
(5)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昆虫?(保护益虫,不随便捕捉、弄死。看到蚊子、苍蝇把它们打死,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等等。)
活动反思:
有爱心的小安妮因为喜欢昆虫,而去收集死去的昆虫和蜕下的皮,给昆虫自由的生活空间,甚至在梦中,自己都变成昆虫,感受当昆虫的乐趣,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出对昆虫的喜爱。为了让孩子了解昆虫,课前让孩子们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中来。
1、注意学法的指导。紧扣 “爱”字,突出重点。在课堂上,以“爱”字贯穿全篇课文,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突出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在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渗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课文的2——5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重点句展开叙述的,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写作特点来学习。在第二课时教学3——5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围绕课后问题“安妮很喜欢昆虫,她是怎样做的?”展开学习。首先,我让学生勾画出3——5自然段中能概括写安妮怎样做的句子;然后,具体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她是怎样喜欢收集昆虫的;最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习后面的内容。
2、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指导写作,我抓住第二自然段先概括在具体的写法,让孩子们在自读自悟的基础能够进行仿写,通过检查可以证实大部分孩子学会这一写法。课文的2——5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重点句展开叙述的,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写作特点来学习。整篇文章都是围绕我喜欢昆虫来写,但每个自然段写一个方面。
18、大班教案《邮票大聚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信件的传递过程和邮票的作用,激发幼儿对邮票的兴趣。
2、初步认识邮票的基本特征和种类,提高观察、判断、概括、表述的能力。
3、感受邮票的丰富多样,体验探索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重点难点
认识邮票的基本构成要素,感受其丰富多样。
了解邮票的基本种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每位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带孩子到邮局寄信。
2、教具准备:课件《一封信的旅行》、PPT《邮票大聚会》、一封没有贴邮票的信,几张不同类型的邮票,游戏卡“找邮票”。
3、学具准备:放大镜、各种邮票及集邮册,绘画工具,美工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1、出示家长寄给幼儿的信“这是什么?是谁寄给你们的?在哪寄的?这些信再来这之前都经历了哪些程序?”
2、观看课件“一封信的旅行”,引导幼儿了解信件传递的过程。
3、教师出示没有贴邮票的信件“王老师也给我的朋友写了一封信,可是被退回来了,为什么呢?”引导幼儿发现,没有贴邮票。
4、讨论:“邮票有什么作用呢?”(充当邮资,是付费的一种方式。)
二、认识邮票。
1、“小朋友见过邮票吗?邮票是什么样子的?”(自由表达)
2、出示2枚邮票图片“我这有两张邮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张邮票是什么形状的?什么图案?周围有什么?为什么要弄成锯齿的边。(教师演示)图案上的字是什么意思(发行单位、时间)?
3、游戏:“找邮票”。出示图片2“我的邮票掉在这堆图片里了,你们帮我把它找出来吧”。“剩下的图片为什么不是邮票?缺少了什么?”
三、欣赏邮票,感知邮票图案的丰富多样。
1、出示邮票图片3,“如果让你帮我选一张邮票,你会选哪张呢?为什么?”
2、请幼儿用放大镜自由的观察各种邮票及集邮册。“有些人和我们一样,特别喜欢邮票上的图案,就把它放在册子里收藏起来,没事就拿出来翻看?今天老师就借来了几本,请小朋友们去欣赏一下,因为很珍贵,小朋友看的时候要小心点。”
3、谈话“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邮票?”(幼儿自由交流,个别幼儿表达)
四、观看PPT“邮票大聚会”,引导幼儿发现、讲述邮票图案的设计规律及邮票的意义。
1、图案相同、面额不同和图不同、面额相同的邮票;“这些邮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单枚邮票和套票(生肖、花卉、牡丹花套票);“你刚才还见到哪些像这样一套的邮票?”
3、不同的表现形式(剪纸、水墨画等);
4、具有纪念意义的邮票(08奥运会套票、国庆套票)。
五、通过分类游戏,进一步感知邮票的种类。
1、幼儿分为6组,每组一些混合的邮票(图片),请幼儿分一分并将结果粘在展板上。
2、教师用投影进行展示,每组请一位幼儿说说是根据什么规律分的。教师随机补充、引导。
六、出示谈话记录表
教师小结布置小任务“有关邮票的秘密还有很多,小朋友回去后可以和爸爸妈妈聊一聊,有新的发现带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通过4个方面开展:1、了解信件的传递程序和邮票的作用;2、在游戏中认识邮票的构成要素;3、欣赏邮票,感知邮票的丰富多样;4、通过分类、对比、分析邮票的种类。综合采用了谈话、讨论、观察实物、看课件的方式,多感官参与、全方位了解邮票,激发他们对邮票的喜爱。
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我主要通过6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环节目的在于调动起幼儿的已有经验,通过课件,将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梳理,并使幼儿体会到邮票作为一种付费方式存在的意义。幼儿对于邮票的认识是零散的,课件的使用起到了很好的梳理和补充作用。
第二环节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集体观察、游戏等方式,认识邮票的构成要素,通过“找茬”式的游戏,采用逆向的方式使幼儿很清晰的认识到邮票的几个要素是缺一不可的,这种记忆会更加深刻的。幼儿非常乐于参与游戏,此环节也很好的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
第三环节目的在于了解幼儿对于邮票图案的认知基础。让幼儿依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邮票,并说出理由,不同层次的幼儿对邮票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和认识,看似简单的环节,实际上是幼儿之间经验上的一个很好的交流与互动。提供邮票的实物和放大镜,让幼儿充分感受邮票的丰富多样,对幼儿观察、发现、分析的能力也是一个考验。
通过之前的观察、讨论,幼儿都有着不同的发现与收获,但相对都比较零散和模糊。第四环节的目的就是通过快速浏览一些有特点的邮票,将幼儿之前的观察与讨论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这种梳理比起老师的口头小结要具体形象的多。)
第五环节是对本次活动的一个检验和巩固,通过游戏使幼儿进一步感受到邮票的种类之分,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幼儿的分析、概括、表述能力。
有关邮票的探索靠一次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对于邮票的知识储备也是有限的,因此将课堂延伸到幼儿的家庭当中,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与探索,更全面的了解邮票的魅力。
19、大班科学教案《猩猩玩倒立》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猩猩会倒立的原因,从实验中感受悬挂物位置、重量与倒立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
(1)大猩猩1个、小猩猩2个,底座3个,大长尾夹、小长尾夹若干个。
(2)自粘纸圆片若干,猩猩图示一张。
(3)中号猩猩各一个,雪花片、磁铁、回形针若干。
2.学具:大猩猩、小猩猩每人一个,大长尾夹、小长尾夹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境导入,引发幼儿帮助猩猩倒立的兴趣。
1.出示猩猩,引起幼儿兴趣。
猩猩想要用它的头倒立在这根吸管上,你觉得它能成功吗?
2.幼儿交流,寻找帮猩猩倒立的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能让猩猩倒立在吸管上呢?
二、通过实验,发现猩猩稳稳倒立与悬挂物位置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主尝试用大夹子帮助猩猩倒立。
2.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1)夹子夹在猩猩的哪些部位是可以倒立成功的呢?
(2)哪些部位是不可以成功的?
(3)小结:原来,夹子要夹在猩猩头部以下的位置才能够帮猩猩倒立成功。
3.幼儿再次尝试,夹子夹在哪个部位倒立得最稳。
(1)夹子夹在哪个部位猩猩倒立得最稳呢?
(2)小结:当猩猩倒立成功后,夹子越往下夹,猩猩倒立得越稳。
三、通过实验,发现猩猩倒立与悬挂物重量之间的关系。
1.将大夹子替换成小夹子,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同样的两个夹子,为什么这次不能成功?
2.幼儿尝试用小夹子帮助猩猩倒立。
3.分享实验结果。
(1)夹到第几个时,就能站稳了呢?
(2)为什么一个不行,两个就可以了呢?
(3)小结:当最稳的地方达到一定重量的时候,猩猩就能够倒立成功了。
四、再次探索,发现猩猩倒立成功与它本身重量的关系。
1.出示大猩猩,继续寻找帮助大猩猩倒立的方法。
小猩猩夹两个小夹子就能成功,为什么这只不行呢?怎么让它成功呢?
2.幼儿尝试增加小夹子的数量,帮助大猩猩倒立。
3.分享实验结果。
(1)为什么小猩猩分别夹两个小夹子可以成功,而大猩猩要夹四个呢?
(2)小结:当猩猩的重量变化了,夹子的重量也要变化。这里面的秘密真多呀,原来猩猩能不能倒立成功与它本身的重量、夹子的重量以及夹子的位置都有关系。
五、延伸活动。
【活动反思】
手掌撑腰使得髋关节伸起来。从整体的情况来看,学生完成目标的人数比较多,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是课堂常规问题,由于肩肘倒立学生接触的比较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有些同学迫不及待地想学会,导致不按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有点混乱。第二个问题就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多样性,整节课下来,前面25分种学生的纪律是比较好的,非常乐于学习,到最后15分钟左右学生开始自由散漫了,完全没有把教师的话听进去,我想这个大概是我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问题,因为20分钟左右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会了,这个时候应该安排一些比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第三个问题就是场地的设计,我把垫子放成两排,教师站在两排垫子的中间,那么做示范的时候必须要朝两个方向做,这样学生才能看得清楚,但是我只朝了一个方向做,示范做得不够到位。
第四个问题就是教学目标的问题,这堂课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手掌撑腰使得髋关节伸起来,那么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练习,手掌撑腰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小朋友做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第五个问题就是队伍的调动,在课的最后我安排了搬实心球比快,要求分8组进行,在搬实心球的时候要求进行曲线跑,那么肯定要进行队伍的调动以及垫子的排放,由于缺少经验,浪费了很多时间,原本进行一次练习,两次小组比赛的,结果比赛了一次之后就没有时间了。
总之,希望自己在今后严格要求自己,取长补短,认真地去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其他老师的课,争取将来有所作为。
20、大班科学教案《圆柱力量大》含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桥”并不陌生,他们见过各种各样的桥,搜集过许多桥的图片,了解桥的形状、结构,发现桥墩都是圆柱体的。为了让幼儿了解圆柱体最适合做桥墩的原理,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用广告纸做成的各种形状的柱体上摆放不同书里的书本,通过讨论、比较记录、探索等方法获得相关经验。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站起来,探索并发现直筒形状不同承受力有不同的秘密。
2、探索各种纸筒的承受力,提高动手、判断和分析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乐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纸做的三棱柱、四棱柱、圆柱若干;书本若干(辅助材料);幼儿人手一张纸、记录表。
经验准备:幼儿有折纸、搭积木等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1、试一试,探索让纸张站立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纸可以绘画、可以折飞机等,如果你有这张纸,你想用它来干什么呢?
师:老师现在就给你们一个任务,看看能不能让你手中的纸站起来,试一试吧。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引导其用折、卷等各种方法进行尝试。
(评析:让软塌塌的纸张站起来,这看似“不可能”的挑战,引发了幼儿的极大兴趣,他们在此环节中跃跃欲试,乐此不疲,为后面的活动积累了经验,做好了铺垫。)
2、想一想,尝试纸张顶书的本领
师:纸除了卷成圆柱纸筒、折成扇子可以站起来,还可以变成什么形状也能站起来呢?
师:我的这张纸站起来力气可大啦,能把老师手上的这本书顶起来!
师:你们站起来的纸能顶起一本书么?试试看。(幼儿探索)
小结:薄薄的一张纸,小朋友把他卷一卷、折一折、变一变就能顶起一本书。
(评析:让幼儿探索纸的多种站法,在站起来的纸张上摆放书本,在这样的操作与尝试过程中体验成功,使幼儿的探索兴趣更浓厚,探索方式更多元,探索结果更有效。)
3、比一比,感知圆柱力量的大小
探索一:在三种不同形状的纸筒上摆放书,比比谁的力量大
1、探讨在三棱柱纸筒上摆放数量的不同及其原因
【1】教师操作,幼儿观察。
教师在三棱柱纸筒上摆放书,请幼儿说说书的什么部位放在纸筒上会比较稳;一边摆一边数数,待放到最后一本时,请幼儿说出三棱柱纸筒上顶起了多少本书。
【2】幼儿实践,发现秘密。
师:这还有许多三棱柱纸筒,谁的力气大,小朋友们去试一试吧。
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顶的书多,有的小朋友顶的书少?(引导幼儿发现将书的中心部位放在纸筒上会更加稳定,同时操作时还要注意轻拿轻放。)
(评析:本环节既给了幼儿充足的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探讨三棱柱纸筒上摆放书本数量不同的原因,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和注意点,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与大胆质疑能力。)
2、探讨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上摆放数量的不同及其原因
师: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听说三棱柱力气大,心里可不服气了,到底谁的力气大呢?我们试试就知道了。
师:小朋友在纸筒上摆放书时一边摆一边数,并把结果记录在纸筒标记的下面,记好后再选另一个形状的纸筒摆放。听清楚了吗?
幼儿探索在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上摆放书,通过比较发现圆柱纸筒顶的书数量最多。
小结:刚才,我们在同样大小纸张变成的三棱柱纸筒、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上摆放书,通过比较发现,圆柱纸筒上顶起的书数量最多,圆柱纸筒是大力士。
(评析:每人一张记录表,提醒幼儿在不同的纸筒摆放书本时要及时
数一数、记一记,做到记录及时、有效、准确,便于幼儿观察、对比、分析,提升幼儿的探究兴趣,不断获得比较科学的结论,促进了活动目标的达成。)
探究二:在三个圆柱纸筒上摆放书,探索纸筒的不同摆法及承受力大小。
师:这儿有三个圆柱纸筒和许多书,怎样摆放力量大?两个好朋友一组去试一试。
小结:三个圆柱纸筒在一起,可以顶起更多的书,如果摆法发生变化,顶起的书的数量也会发生变化。
(评析:从一张纸到一个纸筒、从一个纸筒到三种不同形状的纸筒,再从一个圆柱纸筒到三个圆柱纸筒,层层递进的操作材料,不断增加的探索难度,促使幼儿之间两两合作,接受挑战,不怕失败,循序渐进,兴趣盎然,对纸的承受力的发现和认知也随之逐步深入。)
1、摆一摆,体验圆柱组合的神奇
【1】一人挑战
师:一个圆柱纸筒力量大,三个圆柱纸筒力量会更大,现在我要用五个圆柱纸筒接受更大的挑战。怎样摆放,才能承受更大的力量?能站小朋友吗?
【2】全体挑战
师:这儿有许多圆柱纸筒,还有一块大大的板,上面可以站一个小朋友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个奇迹。
(评析:当思维被调动之后,幼儿创造的灵感源源不断,操作活动也从手部动作中解放出来,通过摆一摆、站一站、试一试等动作的变化带动了探索范围的变化,新的科学概念在探索、实践、验证中悄然建构。)
3、看一看,了解圆柱功能的运用
【1】欣赏桥墩照片
师:科学家发现了圆柱力量大的秘密,造出了很多雄伟的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链接生活经验
圆柱的作用有很大,桥墩的建筑都需要圆柱来帮忙,生活中哪儿还用到圆柱呢?
【活动反思】
1、巧用素材,发掘价值
桥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富有特色的一种建筑物,幼儿对“桥墩都是圆柱体”这一现象感兴趣。本活动建立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巧妙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充分发掘其隐含的教育价值,既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又符合【指南】【纲要】的精神。
2、设置情境,体验快乐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必须结合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的特点,让他们在“玩”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体验快乐。我从幼儿的兴趣点进行引申与放大,创设了充满趣味、不断深入、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讨论探究、比较分析,了解不同的柱体其承受力也不同的科学道理。
3、自主操作,挺升经验
该活动通过想一想、试一试、比一比、摆一摆、看一看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有趣有意义的操作、尝试、猜想、比较中逐步学会主动探究问题、总结经验,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的目的,并实现系统性、整合性的课程实施要求,自主获得纸筒形状不同承受力也不同的知识和经验。
21、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活动《恐龙大聚会》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恐龙大聚会
活动背景:
孩子们对于恐龙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会看到他们带着有关恐龙的书和玩具来与同伴分享,在行为上也会模仿恐龙的叫声、动作……于是“我来研究恐龙”这一主题活动产生了,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如“共同收集恐龙资料”、“恐龙大进行”——分类记录,“画画我最喜欢的恐龙”等一系列的活动。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对恐龙已有了基本认识,一些常见的恐龙都能叫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侏罗纪时期的恐龙是怎样生活的?”这个话题逐渐成为孩子们议论的热点。游戏“恐龙大聚会”正是让他们运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把自己打扮成一只只大恐龙,进入“侏罗纪”时期,从而体验感知想象中的恐龙生活。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恐龙大聚会》
活动目标:
1、能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材料将自己装扮成一只恐龙,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团结协作,解决困难,达到目的。
3、体验创造的成就感和游戏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环境材料:
1、室内:与幼儿共同布置一片侏罗纪的树林……
2、室外:创设游戏情景,在大操场的山上布置“侏罗纪公园”。
3、收集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1、导入:“小朋友,恐龙真好玩,你能给大家说说你喜欢哪些恐龙呀?”幼:我喜欢的恐龙有三角龙、雷龙、翼龙、长颈龙、剑龙。幼:我喜欢的恐龙有马门溪龙、迅猛龙、双冠龙。(评:孩子们经过较长的认识阶段,对恐龙已有一定的经验,非常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认知,因此,从幼儿需要出发,让幼儿自由充分的讲述,一方面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幼儿间实现资源共享。)“你们看,这边有我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材料,我们一起把自己打扮成一只漂亮的恐龙,好吗?”
2、幼儿装扮自己。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材料把自己打扮成一只恐龙。(《纲要》指出,应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这里小朋友可以自己选择各种材料,自己动手,按自己的意愿打扮成心目中的恐龙形象,“我是唯一的,我是特别的”,幼儿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自我表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3、游戏:“穿越侏罗纪”。老师和孩子们一同来到“侏罗纪公园”,唱唱跳跳,发现来了一只凶狠的霸王龙,大家团结在一起把霸王龙赶走了,然后一起快乐地跳起舞来。(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把我园特有的小山坡布置成“侏罗纪公园”,让小朋友与特定的环境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他们完全溶入了游戏的角色中。)
4、讨论、评价,结束游戏。
教学反思:
主题的来源是幼儿最近关注的事物,从资料的收集和教师有意识的环境创设中,幼儿增强了对恐龙的兴趣和求知欲,在主题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的倾听传递着对他们的关注、重视和尊重。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恐龙的经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幼儿会更关心周围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喜欢刨根问底。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尊重幼儿,相信幼儿,促进了幼儿主动性的发挥,让刚进幼儿园的大班幼儿了解了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这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22、大班科学教案《变大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充气过程,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2、能用动作表现玩具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充气玩具,如气球、塑料袋、游泳圈等,打气筒
2、轻松欢快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出示玩具气球,与幼儿一起讨论:气球如何变大?
二、给气球充气
1.教师给气球充气,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仔细看一下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变大了、、、、、、
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气球的变化:越来越大。
2.教师引导幼儿猜想:如果气球一直充气,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教师分给每个幼儿一只气球,!来自快思老师教案.!请幼儿尝试给充气玩具充气并提醒幼儿不要充的过满。
四、师幼共同游戏:变成一只大气球。
1、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气球,教师给气球充气
师:“现在请宝宝一起变成一个小气球,老师要开始充气了,气球变大了变大了、、、、、、”
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气球渐渐变大的样子。
2、幼儿手拉手拉个圆圈,给气球充气。
师:“现在我们所有的宝宝一起变成一个小气球,我们一起来充气吧!”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与破掉的情形。
3.幼儿手拉手拉个圆圈,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漏气、越来越小的情形。
五、鼓励幼儿随着音乐变一变。
请幼儿随着越来越强的音乐表现气球逐渐膨胀的过程,随着音乐减弱表现气球越来越小的情形。
六.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尝试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嘴巴、手)来表演变大变小的形象,增加活动乐趣。
活动反思:
气球本身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玩具,通过让幼儿亲自尝试给气球充气,直观形象的让幼儿感受到气球充气过程中的变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大胆的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
23、大班科学教案《昆虫大聚会》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秋天来了,我带领孩子们观察秋天的田野,天空。为美术课《秋天的大地》做准备。谁知道在观察的过程中不知那个孩子发现了一只蛐蛐!整个班的孩子们立刻炸了锅似的兴奋。我一看他们对昆虫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就决定开展一次活动引导孩子探索昆虫世界的秘密,让幼儿认识昆虫的基本特征,知道昆虫和人们的关系。让孩子们更直接地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培养孩子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音像和图片的展示和与同伴的分享交流让孩子了解昆虫基本特征。
2、了解昆虫和人们的关系。
3、能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4、能用操作材料制作瓢虫,体验制作的快乐。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孩子了解昆虫基本特征,能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难点:分辨益虫、害虫。
活动准备
昆虫图片(电子图片若干,纸质小图片若干)、视频、制作瓢虫的材料若干(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语活动引出主题。
1、教师念谜语:
小小虫,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传花粉,采花蜜,人人夸它爱劳动。(蜜蜂)
一对翅膀薄又明,两只眼睛亮晶晶,飞低飞高报阴晴,飞来飞去捉害虫。(蜻蜓)
师:小朋友,你们还知道知道那些昆虫吗?请你说一说。
2、师:原来小朋友已经知道这些昆虫。那么,你们想知道这些昆虫更多的秘密吗?
二、观看昆虫图片,了解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昆虫家族队伍庞大,全世界有1000万种,其中900万种还未被人类所认知,昆虫世界可神奇了。老师知道同学们爱看小动物,今天特意给你们带来一些图片,请大家欣赏。
1、(1)、图上有什么?它们叫什么名字?
(2)、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数一数有几队翅膀?有几对脚?)
(3)、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它们共同的名称叫什么?教师随机画出昆虫特征图
(4)、还知道哪些昆虫?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队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些昆虫(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如蚊子。)
2、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
(幼儿介绍哪一种,就请他拿出这种昆虫的图片。)
三、初步分辨益虫、害虫
1、师: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叫做益虫,对人类有害的昆虫叫做害虫。板书
2、师:昆虫里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为什么?
(1)害虫的危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危害人体与其它动物,传染疾病,例如蚊、臭虫、蝇、蚂蚁、蟑螂、蚂蝗、血吸虫等;另一类危害庄稼、水果、林木等植物,如蝗虫、蚜虫、蝼蛄、苹果钻心虫、稻螟虫、松毛虫等。视频《苍蝇的危害》
(2)益虫有多种:有的益虫可以为人制造食物和用品,例如蜜蜂、桑蚕、柞蚕等;有的益虫可以帮助人类消灭害虫,例如蜻蜓、七星瓢虫、金小蜂等。
3、出示图片。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昆虫吗?他们是益虫还是害虫呢?
幼儿分类
四、讨论怎样对待昆虫
师:我们该怎样对待昆虫里的益虫和害虫?
小结:我们应该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捉和杀死益虫。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使害虫无法生存等。
五、活动延伸《制作瓢虫》
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制作瓢虫的材料,现在我们来做一只美丽的瓢虫吧。(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千姿百态的昆虫形象能极大地引起儿童的兴趣。孩子在课堂上看见书本上和我提供的各类昆虫作品,每个人都非常开心。这节课我先通过谜语激发孩子兴趣,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接着让孩子们通过看形态各异的虫子图片而喜爱上漂亮的虫子,了解到昆虫的基本特征。第三部分是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认知水平对常见的昆虫进行益虫和害虫的分辨,让大家去爱护和保护大自然的朋友。最后通过制作各种瓢虫感受制作的快乐!
在构思这堂课的内容过程中,导入部分感觉比较难,找不到适合的切入点,这个问题一直困饶着我。本想找个昆虫方面的动画片段,通过欣赏导入到新课中。结果这样理想的动画片没找到。如果直接叫孩子说说自己熟悉的昆虫,显得有些简单。于是我就通过谜语的形式导入了新课,效果还不错!
昆虫是孩子们在大自然最常见的生物。孩子对昆虫的种类,形态也都较为熟悉。对孩子来说熟悉的事物相对容易表现,因此课堂上的气氛一直是活跃的,孩子举手也很积极,很愿意表述,展示自己。另外我注重了以孩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体,能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关爱、激励、宽容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能保持高涨的热情,积极的参与活动,他们了解了大量的昆虫的相关知识,他们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参与热情。
但是在进行第二部分教学时,我是一张一张的播放昆虫图片。这样孩子们不是很容易能发现这些昆虫的基本特征!听课老师建议我先一张张播放然后把这些图片汇总成一张大图片,更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听课老师的意见让我发现我在设计这一部分时还不够细致和认真。如果再次上这堂课,我一定要重新设计所展示的图片,力求做到更好!
通过《昆虫大聚会》一课的教学,使我深刻的了解到利用各种游戏、猜谜语、看视频等方式方法,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习,从而,更高的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我们在教学中肯花心思,下功夫,就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从而,调动和激发孩子的热情和积极性。让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吧!
24、大班音乐优质教案《昆虫音乐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看图谱,表现简单的节奏型。
2.初步尝试听旋律拍出简单的节奏型。
3.尝试用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型。
4.对器乐演奏活动产生兴趣,并喜欢演奏。
活动准备
1.幼儿对螳螂、蟋蟀的外形特征及叫声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昆虫音乐会》教学挂图、音乐CD。
3.节奏图谱一张,打击乐器木沙铃、沙锤、沙蛋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图片,创设游戏情景,激发活动兴趣。
森林里面要举办一场隆重的昆虫音乐会,(教案出自:www.banzhuren.cn)有很多昆虫都要来参加,你觉得会有哪些昆虫会来呢?
2.教师出示三种旋律及节奏型,以螳螂、蟋蟀及蝗虫三种昆虫依次出场为线索,引导幼儿分别认识三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能够用身体进行表现。
(1)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踏脚的方式表现节奏型XXXX︳XXX-︳,并跟随乐曲旋律表现。
(2)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拍手的方式表现节奏型XXX-︳XXX-︳,并跟随乐曲旋律表现。
(3)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模仿蟋蟀的叫声表现节奏型XXX XXX︳XX- - -︳,并跟随音乐旋律表现。
3.播放《昆虫音乐会》乐曲,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身体动作连贯的表现不同的节奏型。
4.尝试学习用乐曲进行演奏。
(1)逐一出示沙蛋、沙锤、木沙铃,介绍乐器,分发乐器,让幼儿尝试探索乐器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指令、哼唱旋律带领幼儿尝试演奏乐器。
(3)播放乐曲,教师带领幼儿演奏乐曲。
(4)播放乐曲,带领幼儿看教师指挥演奏乐曲。
教学反思
千姿百态的昆虫形象能极大地引起孩子的兴趣。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感受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常见昆虫,知道昆虫的本领,了解昆虫的生长环境与特征,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激发学习兴趣。
25、大班科学教案《动物家族聚会》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通过分类,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不同特征,并理解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概念。发展幼儿的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及爱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不同特征,并理解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概念。
2、发展幼儿的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及爱护动物的情感。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根据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理解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概念。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动物卡片
3、动物的家背景图片2张
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课件让幼儿闭上眼睛听并说出你听到了什么,把眼睛睁开再看一遍,说出你看到了什么。
2、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尝试分类
3、观看多媒体课件, 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那个动物,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喜欢吃什么?
4、引导幼儿根据已往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讨论,进一步丰富幼儿与家禽、家畜、飞禽和野兽有关的知识,并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①师:除了这些动物,小朋友还认识哪些动物,它们属于哪一类?
②师: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该如何对待动物?
5、游戏:动物找家 玩法:教师准备动物卡片,动物生活的背景图两张,让幼儿拿上卡片看一看手上的动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就把它贴到什么地方
6、知识扩展观看《动物世界》,丰富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动物奥秘的欲望。
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动物特别感兴趣。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但是活动过程中,课件上出现的动物种类有限,有些动物只能借助于图片让幼儿认识、观察,因此教师在幼儿对动物认识经验的把握不够准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环节中对幼儿思维锻炼的效果。
26、大班科学教案《昆虫一家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拥有探索昆虫的欲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昆虫操作卡片若干张,多媒体。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故事情节,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
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根据此作出判断。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组织幼儿进行手指游戏。
2、师:今天大家表现的这么好,我很开心。其实老师今天也有一件开心的事要和大家分享。你们想知道吗?其实今天是我们班上一位小朋友的生日,猜猜他是谁?
3、师揭晓答案:出示毛毛虫的图片。在他生日的时候来了很多的朋友,猜猜都有哪些小朋友?
二、帮助幼儿了解昆虫的特征。
1、教师出示图卡
师:
(1)你们发现了哪些昆虫来参加毛毛虫的生日会呀?
(2)蜈蚣和蜘蛛来参加生日会,毛毛虫为什么要请他们回去呢?
(3)毛毛虫是怎么说的?!.快思.教案网出处!他的昆虫朋友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
小结:原来它们都是昆虫,都有六条腿,有头、胸、腹、也有翅膀。
2、毛毛虫的秘密。
师:毛毛虫为什么只邀请昆虫朋友参加它的生日聚会,那毛毛虫自己是昆虫吗?(师播放《毛毛虫变成蝴蝶啦》儿歌,了解毛毛虫的蜕变过程。)
三、通过操作活动巩固幼儿对昆虫特征的了解。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集体辨认。
活动延伸:
1、我们带着刚认识的新朋友一块给毛毛虫唱首生日歌,祝它早日变成美丽的蝴蝶。
2、去户外找一找,看看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昆虫。
教学反思:
随着天气的升温,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都出来活动了。学校四周,平时在小区里,小朋友们看到了很多小动物,那么在这里面有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呢?小朋友们都还不是很清楚。
昆虫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在生活中有着很深的探索欲望。教师出示动物图卡片,让幼儿自由发表对图中的动物的了解,帮助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正确认识昆虫和非昆虫。活动再次通过故事《毛毛虫的生日会》归纳总结幼儿眼中昆虫的特征。
活动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认识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的参与性也比较高,能积极地表达自己对于昆虫的认识,而且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以幼儿为主,顺应幼儿的发现与认识。更加的让活动变得生动。
通过本次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昆虫的特征,了解大自然的秘密。但是课后教师没有给幼儿预留学习运用环节,在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方面有待加强。
27、大班科学教案《昆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昆虫的名称和特征。
2、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3、培养观察,比较昆虫的能力。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利用各种工具捕捉过昆虫,参观过昆虫馆。
2、多媒体制作——昆虫小博士、昆虫小侦探图片数张或昆虫录像。
活动重难点:
根据昆虫的关键特征,学会辨别昆虫和非昆虫。
观察发现昆虫的共同外形特征,初步形成昆虫概念。
活动过程:
一、唤起回忆。
参观了昆虫馆,介绍看到的昆虫名称。
二、学当昆虫小博士
1、挑战一:看阴影猜猜我是谁?
2、挑战二:躲起来猜猜我是谁?(出示昆虫局部明显特征)
交流:天牛的触角是它们年龄的表示,螳螂的前腿就像带刺的刀。瓢虫家族的害益之分,如:七星瓢虫是益虫,二十八星瓢虫是害虫等。
3、挑战三: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
快速看图片,合上图片回忆有哪些昆虫?
哪些昆虫躲在里面?
再次打开图片,看一看又多了哪种昆虫?
4、挑战四:猜一猜什么昆虫会和它们在一起?
出示花、雷鸣记号、灯泡,猜出蜜蜂、蝴蝶、萤火虫等昆虫。
三、建造昆虫馆
1、昆虫是个大家族,虽然它们有不同的名称,可是家族成员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找一找,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从以上昆虫中归纳发现昆虫家族共同的特征,并一一贴在展示板上。
3、今天昆虫馆里来了许多虫子,有一些不是昆虫也混在里面,请小博士把它们找出来。
(教师将蜘蛛、青蛙、天牛、蜜蜂、蛇、螃蟹、独角仙、蜗牛等都放进原来出示的昆虫中,请幼儿分别把不是昆虫的虫子找出来。)
4、共同对照检查对错,说出理由,并向不是昆虫的朋友告别:“对不起,你不能住在昆虫馆。”
(例如:蜘蛛八条腿、蜗牛没有腿都不是昆虫,蜜蜂符合昆虫的特征要求,是昆虫。)
5、虫馆开馆。播放录像,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活动反思:
昆虫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在生活中有着很深的探索欲望。活动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认识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幼儿的参与性也比较高,能积极地表达自己对于昆虫的认识,而且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以幼儿为主,顺应幼儿的发现与认识。让活动变得更加生动。
不足之处:
活动中鼓励性的语言少了点。
小百科: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28、大班科学教案《昆虫宝宝的联欢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能与同伴进行自然交流。
2、引导幼儿按昆虫的特征进行分类。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虫子图片、虫子标本。
2、幼儿观察过虫子的特征,并进行了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 参观图片展,认识图片上的虫子。
2、 说明今天的任务:请小朋友帮助把昆虫找出来,.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因为只有昆虫可以参加今天的联欢会。
3、 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出昆虫的特点。
幼儿找出昆虫,并进行辨认。
引导幼儿自制昆虫头饰,在活动区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由于进行过资料的查询工作,小朋友认识的虫子越来越多,于是这天我“请”来了许多的虫子,请小朋友认识,对于这些虫子,孩子们都能分清楚,也能叫出它们的名称,也就是说,孩子已经认识了这些各种各样的虫子。
在说到昆虫的特征时,幼儿还不能总结出来,于是我说:今天对参加联欢会的虫子有个要求:六只足、一对触角、两对翅膀、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今天小朋友的任务就是把能参加联欢会的和不能去的找出来。孩子们纷纷找到能去的虫子,当然也有请错的,如:有个孩子就把蜘蛛请来了,但是,他的举动马上引起了其余小朋友的反对:蜘蛛8只脚,它也没有翅膀。结果只好把蜘蛛送回去了。
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不知不觉就把虫子按昆虫和不是昆虫进行了分类。这样的学习是开心的游戏,是自主的吸收,我们现在正在努力使我们的教育变成幼儿自主性的学习。
在活动后,我和小朋友商量:我们可以做各种小虫的头饰,在活动区中进行虫虫联欢会,让我们自己当小虫子,孩子很喜欢。
29、大班综合优秀教案《昆虫大世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探索研究能力。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各种昆虫的图片、标本、仿真实物若干。
2、关于昆虫的录象和课件。
3、彩色手工纸与彩色卡纸。
4、橡皮泥与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昆虫大世界,了解一下昆虫的世界是怎样的,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在参观的时候,请小朋友保持安静,认真听导游阿姨给我们的讲解!要爱护展台上展出的昆虫,还要注意仔细观察。
(二)参观昆虫大世界导游:小朋友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昆虫大世界参观。我们在这里为小朋友们提供了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昆虫,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有草丛里跳的,它们有的是害虫,有的是益虫,而且他们都还有着自己特殊的本领。下面就让我们去认识这些可爱的小昆虫吧!
(1)首先我们来到的是仿真实物区,在这里小朋友看到的是还原我们生活中真实昆虫样子的模型。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小昆虫是不是很可爱啊?是不是想摸摸它们啊?但是我们要爱护它们。
(2)小朋友们跟我来。下面我们来到的是图片展区。在这里你们不仅看到各种各样的昆虫。。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还可以看到小昆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小朋友们看,这里有蝗虫、蝴蝶、蜻蜓、蜜蜂、毛毛虫、蜘蛛、蜗牛……
(3)现在我们要去下一个展区了,小朋友不要掉队。这里是标本展区,这里面陈列着许多小昆虫的标本,有蝴蝶、蜻蜓、蝉、还有瓢虫和甲克虫等等。小朋友们知道这些标本是怎样做成的吗?(不知道)那我来告诉小朋友。我们先把捉来的小昆虫固定在一个扳子上,然后将它们放在一个干燥通风的地方凉干,最后再把他们陈列玻璃的展示盒里,这样一个漂亮的昆虫标本就做成了。比如蜻蜓,它可以吃象蚊子,苍蝇这样的害虫,所以它是益虫。象蝉,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知了,它专吸树木的汁液,所以它是害虫。
(4)最后,我带小朋友去我们的放映厅。在这里,我将为小朋友们放映昆虫生活和寻觅食物的录象,请小朋友们认真观看。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去参观了昆虫大世界,在里面我们也见到了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昆虫。那么让你们印象最深的是哪些昆虫呢?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吗?
教师小结:总结幼儿说出的昆虫的特殊本领。
(三)给昆虫进行分类小朋友们通过参观知道了许多昆虫的知识,那么我们就对这些昆虫进行一下分类吧。
(1)首先,我们按照它们的活动方式来进行分类:飞行、爬行、跳跃。出示昆虫的图片,让小朋友说出它是哪一类的,然后按照类别把它们固定在黑板上。
(2)按照它们的活动方式分类小朋友们都知道了,那老师再换种方法让小朋友们分类,下面我们按照它们是益虫还是害虫来进行分类,并且我要请小朋友回答出它为什么是害虫或者为什么是益虫。(播放分一分和抢答问题的录象)教师小结:我们通过分一分的游戏,知道了哪些是害虫哪些是益虫,所以以后我们要消灭害虫,同时也要保护益虫,蜻蜓可以吃蚊子苍蝇等害虫,我们以后还能不能去扑捉蜻蜓啊?
(四)美工活动展现多种多样的昆虫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昆虫,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各种工具和材料,把你最喜欢的昆虫通过绘画或做手工展示出来,一起来布置我们班的昆虫大世界,好吗?手工组:可以用手工纸折昆虫;绘画组:绘画自己喜欢的昆虫;泥工组:用橡皮泥做自己喜欢的昆虫;拼图组:拼出各种昆虫的样子。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同的组去把这些可爱的小昆虫展现出来。 教师小结: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布置展板。
活动反思:
多元整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活动的内容我们也把学习活动的内容于我们的课题研究进行有机整合,把孩子对昆虫积累的经验等其他方面经验的收集进行有机整合,使孩子对两个不同的内容出发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便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得以体现。
30、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运动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捕捉、观察各种昆虫,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与活动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个。
活动过程:
活动(一)捕捉昆虫
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将捕到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活动(二)昆虫运动会
将幼儿捕捉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1、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纸盒子内,比一比谁跳得高。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与后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昆虫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谁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车,套在昆虫的身上,比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会跳?
3、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注意观察它们的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飞。
4、将昆虫放到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害怕水?
5、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样翻身。
活动(三)饲养昆虫
将几种常见昆虫,放在容器中饲养。让幼儿观察它们如何活动,如何进食。
活动建议:
此活动适合在夏、秋季进行。捕捉的昆虫最好是当地常见的种类。
活动反思:
多元整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活动的内容我们也把学习活动的内容于我们的课题研究进行有机整合,把孩子对昆虫积累的经验和对体育运动有那些等方面经验的收集进行有机整合,使孩子对两个不同的内容出发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便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得以体现。
活动目标也是有机整合,在活动中,把对昆虫特征的感知与不同运动的操作的方式进行有机的整合,孩子在思索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观察昆虫的特征,还要寻求不同运动的玩法,通过观察比较让孩子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更能适合这个昆虫参加比赛。
还有组织形式的有机整合,活动中通过集体交流、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的有效运动,使得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积极表现得欲望,使得孩子的一有经验在活动中通过老师的梳理、提升得到全面的发展。
31、大班主题活动《昆虫总动员》教案反思
一、学习任务
1、了解昆虫制作的方法,自主学习创作昆虫作品。
2、感受故事的趣味性,享受艺术创作的快乐。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二、教学设计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前期经验准备:幼儿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一些常见昆虫的外形特征。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认识哪些昆虫朋友?你最喜欢哪个昆虫朋友?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现昆虫朋友?
2.学习环节,了解昆虫制作方法。
(1)展示操作需要的材料。
(2)幼儿观看微课视频,初步学习制作昆虫的步骤。
3.制作环节,尝试自主创作昆虫。
(1)提出任务,创作一种昆虫朋友。
(2)幼儿自主进行创作。
4.游戏环节,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幼儿带着自己的昆虫朋友共同游戏,帮助黑蚂蚁战胜红蚂蚁。
三、教学反思
通过微课动态化的呈现,孩子们的参与欲望强烈,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重点地进行自主学习,在提供给孩子学习方向的同时给与了孩子自主创作的空间。孩子们能够根据微课的教学步骤进行昆虫创作,微课采用情境化的方式,脱离了生硬的传授方式,孩子们积极主动参与,乐在其中,收获颇丰。整个课程的设计满足了孩子个别化发展的需求,凸显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2、大班科学教案《磁铁的秘密》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磁铁的秘密》是一节大班科学活动,生活中孩子们对磁铁能吸住物品的现象很感兴趣,大部分幼儿对磁铁已有初步的认知,但仅仅觉得好玩、神奇却不明白其中的原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利用磁铁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设计本节微课,让孩子在轻松愉悦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其中的奥秘。这样做孩子既易于接受,又会对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想要探索、敢于探索、乐于自主探索的学习品质。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幼儿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乐意主动探索;
2.知识目标:了解磁铁的特性,初步感知磁铁在人类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能力目标:发现磁铁相同两极相斥,不同两极相吸的特性;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1.重点:了解磁铁可以吸住铁制品;
2.难点:能发现磁铁的“秘密”相同相斥,异极相吸。
活动准备:
1.教学Prize PPT;
2.游乐场操作材料每人一套、小猫钓鱼操作材料两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介绍可爱的小猫可可,激发幼儿兴趣,并示范可可在游乐场乖乖听话的演示。;
2.教师提问“小猫可可为什么这么听话?”引导幼儿发现磁铁可以吸住小猫身后的曲别针。
二.基本部分:
1.为幼儿提供材料,(游乐场图片、小猫卡、磁铁)让幼儿也变出一只听话的小猫;
2.提问幼儿“究竟是什么东西让小猫变得听话”引导幼儿说出磁铁能吸住小猫身后的回形针;
3.让幼儿进行操作,给筐子里的东西分分类,找出还能被磁铁吸住的东西;引导幼儿总结:磁铁的特性是可以吸铁制品;
4.游戏“小猫钓鱼”利用小猫可以抓住小蓝鱼却怎么也抓不住小红鱼的奇怪现象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相同两极相斥,不同两极相吸的特点。
三.结束部分:
观看教学PPT,看一看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哪里还藏着磁铁。
【活动反思】
在开始上课时,我首先拿出块磁铁问:这是什么?现在想来这样导入新课的方式很少不好。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的兴趣。我应该这样设计一个问题:电冰箱的为什么能够没有锁照样关上呢?这样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就会非常容易的得出答案。而且问题来自学生的中间,而且学生在生活中有经验,不是十分的困难。
在下面的环节就是学生玩自己的磁铁的时间。我是这样的安排的,首先让学生自己想法去玩磁铁,然后分享给大家。也就是说学生在玩之前先动脑思考,怎样去玩,然后再将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大家。然后大家再一起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磁铁的性质。现在想来,是否能够让学生直接去玩,不先想。这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发现,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玩的过程中,没有刚才一些其他学生的思考的限制,可能会有更好的玩法,这样可能有更好的发现。在学生在体验发现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成功的喜悦。
还有就是小组进行合作玩。我现在思考这个活动不适合人数过多的小组玩。可以两个人小组玩,这样合作,他们都能够参与进去,而且手中都物品。这样就不会出现一半学生在操作,另一半在玩的情况。
我先现在的合作探究,需要学生在小组内,但是操作时候可以更为小的分组。这样效果会更好的。
3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昆虫总动员》
活动目标:
1、在与同伴的分享交流中,巩固对常见昆虫名称和主要特征的认识。
2、培养观察辨别细节的能力,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利用各种工具在校园里捕捉过昆虫,和爸爸妈妈参观过昆虫馆。
2、材料准备:多媒体制作——昆虫小博士、昆虫小侦探图片数张或昆虫录像。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唤起回忆。
最近你们和爸爸妈妈参观了昆虫馆,请给大家介绍看到的昆虫名称。
二、学当昆虫小博士
1、挑战一:看阴影猜猜我是谁?
2、挑战二:躲起来猜猜我是谁?(出示昆虫局部明显特征)
(交流:天牛的触角是它们年龄的表示,螳螂的前腿就像带刺的刀。瓢虫家族的害益之分,如:七星瓢虫是益虫,二十八星瓢虫是害虫等)。
3、挑战三: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
亮眼睛一:快速看图片,合上图片回忆有哪些昆虫?
亮眼睛二:哪些昆虫躲在里面?
亮眼睛三:再次打开图片,看一看又多了哪种昆虫?
4、挑战四:从以下图片中猜一猜什么昆虫会和它们在一起?
(出示花、雷鸣记号、灯泡,猜出蜜蜂、蝴蝶、萤火虫等昆虫。)
为自己当上昆虫小博士而高兴。
三、建造昆虫馆
1、昆虫是个大家族,虽然它们有不同的名称,可是家族成员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找一找,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从以上昆虫中归纳发现昆虫家族共同的特征,并一一贴在展示板上。
3、今天昆虫馆里来了许多虫子,有一些不是昆虫也混在里面,请小博士把它们找出来。
(教师将蜘蛛、青蛙、天牛、蜜蜂、蛇、螃蟹、独角仙、蜗牛等都放进原来出示的昆虫中,请幼儿分别把不是昆虫的虫子找出来。)
4、共同对照检查对错,说出理由,并向不是昆虫的朋友告别:“对不起,你不能住在昆虫馆。”
(例如:蜘蛛八条腿、蜗牛没有腿都不是昆虫,蜜蜂符合昆虫的特征要求,是昆虫。)
5、虫馆开馆。播放录像,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34、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昆虫运动会》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捕捉、观察各种昆虫,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与活动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6、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7、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 捕捉昆虫
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将捕到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二) 昆虫运动会
将幼儿捕捉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1、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纸盒子内,比一比谁跳得高。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与后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昆虫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谁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车,套在昆虫的身上,比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会跳?
3、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注意观察它们的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飞。
4、将昆虫放到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害怕水?
5、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样翻身。
(三) 饲养昆虫
将几种常见昆虫,放在容器中饲养。让幼儿观察它们如何活动,如何进食。
活动建议:
此活动适合在夏、秋季进行。捕捉的昆虫最好是当地常见的种类。
活动反思:
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面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科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活动我以昆虫运动会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又在环节中设计了小游戏。活动中认真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科学地设计与组织科学活动,是完成与落实以上目标的有效手段。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的协调健康发展。
35、大班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形态和用途。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6.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7.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形态和用途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 塑料袋、小气筒、小气球若干、蜡烛、打火机、玻璃杯
2、每个幼儿《我爱学科学》(学前班秋季)1册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袋口密封、装满空气的透明塑料袋,让幼儿观察袋子里装了什么,给幼儿打开袋子摸一摸、闻一闻,说说发现了什么。
2、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
小结:塑料袋里装着空气,空气无色无味,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二、找一找空气在哪里
(1)用小气筒给气球充气
(2)每人拿一个塑料袋自由地抓空气。(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
(3)对着气球吹气,尽量不让气球落地
提问:(1)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引导幼儿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三、我们需要空气
(1)启发幼儿想象:如果没有空气,人、动物、植物会有什么感觉和变化?提示幼儿闭上嘴巴,用手指捏着鼻子片刻,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给幼儿做实验:点燃蜡烛后用透明的玻璃杯将蜡烛罩住,火苗慢慢熄灭。请幼儿想一想火为什么灭了。
(3)引导幼儿想一想:潜水员和宇航员的服装为什么是密封的,还要带着氧气筒?
小结:人、动物、植物都需要空气才能生存》
(4)出示课本画图,让幼儿说说人们为什么喜欢在空气好的地方休息或游泳,有什么办法可以把空气变好?
师小结: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尽量使用交通工具和没有污染的交通工具,不随地乱扔垃圾,减少工厂的废水污染,多种树木花草,就能是我们周围的空气更清新,身体更健康。
教学反思
本活动我让幼儿在多次的实验当中感受空气的存在,使得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积极的探索过程中。
活动开始,我首先出示一个装满空气的密封塑料带让幼儿进行摸一摸,闻一闻塑料袋里装的是什么,接着又让幼儿跟着我进行深呼吸,用鼻子吸,使得他们知道袋子里装的是空气,鼻子吸得也是空气,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着也摸不着,对我们特别重要。在幼儿找一找空气在哪里环节,我让幼儿用袋子捕捉空气、用小气筒给气球充气、对着气球吹气,尽量不让气球落地,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空气的无处不在。活动中我亲自试验操作:点燃蜡烛后用透明的玻璃杯将蜡烛罩住,火苗慢慢熄灭。让幼儿明白燃烧也需要空气。让幼儿屏住呼吸,尝试没有空气的感觉;然后深呼吸,感受有空气的好处。在通过屏息让幼儿感受到空气的重要。通过多次的实验探索活动使得幼儿了解了空气的无处不在以及空气的重要性。最后在让幼儿感受了空气的重要性之后树立幼儿环保的意识,并让幼儿自己说说怎么保护环境。
总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感觉我的言语比较多,导致了活动没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让幼儿自己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多动手,尽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学习、参与活动,参与讨论、参与发言,增强了幼儿学习科学的信心,满足幼儿探索欲望。
36、获奖教案大班科学教案《可爱的竹蜻蜓》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竹蜻蜓,训练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6、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7、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竹签、卡纸(画有竹蜻蜓的叶片)、剪刀、飞机模型、风扇、橡筋、图片(风车、排气扇、轮船的驱动器)等。
活动过程
1、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纸上的竹蜻蜓叶片,并用胶带在中间缠一圈固定。
(2)将竹签插在叶片中间,在竹签穿入叶片的上下处,缠上胶带以作固定。
2、解决的问题:怎样做才能使竹蜻蜓飞起来? 试一试,玩竹蜻蜓。
(1)倒置在地上,转动竹签使之旋转,像玩陀螺一样。
(2)用橡筋射出。
(3)搓动竹签使之飞起。
3、想一想,为什么有的竹蜻蜓飞不起来,而有的竹蜻蜓却能飞起来?
(1)竹蜻蜓叶片翘翘的,就能飞起来。
(2)同伴的竹蜻蜓叶片是平的,就飞不起来。
4、试一试,让竹蜻蜒飞起来。
(1)将竹蜻蜓叶片的倾斜方向一致。
(2)在旋转叶片时,注意旋转方向。
5、说一说我的发现。
(1)竹蜻蜓旋转着飞起来了。
(2)竹蜻蜓能旋转着向上飞,还能旋转着向前飞。
(3)竹蜻蜓叶片倾斜方向一致,就能飞起来。
6、拓展应用。
(1)什么东西能像竹蜻蜓一样旋转着上升或向前?
①直升机的螺旋桨。
②轮船的驱动器。
(2)生活中哪些东西像竹蜻蜓一样有叶片也能旋转却不能飞?
①电扇。
②风车。
③换气扇。
比一比,看谁的竹蜻蜓飞得高、飞得远。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赛。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把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放到了首位。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主体作用。活动延伸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给幼儿提供了继续探索的方向。
37、大班科学教案《魔术变变变》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尝试单根皮筋和双根皮筋魔术的几种变法,培养对事物细小变化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学习用记录表记录自己的猜想和操作结果,萌发对魔术奥秘的探究兴趣。
3、感受魔术的神奇与趣味,体验成功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6、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7、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硬币一个、 杯子一只、三种不同颜色的皮筋、展板、操作卡等。
2、幼儿有观看魔术表演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以"魔术"引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以"魔术师"的身份出场。
2、纸杯魔术展示。
二、神奇的皮筋魔术,尝试单根皮筋和双根皮筋魔术的几种变法。
1、学习单根皮筋魔术。
(1)引出疑问。
如果我把一根皮筋套在两根手指上,握住拳头,等我再打开时会怎样?(幼儿随意猜测,教师记录)
(2)揭晓秘密,引发幼儿思考。
(3)幼儿学习单根皮筋的魔术。
(4)小结:其实魔术里面藏了许多的秘密,魔术师动作比较快,许多魔术里还需要一定科学原理,所以让我们感受到了魔术的神奇。
2、探索双根皮筋魔术,掌握双根皮筋的三种变法。
(1)出示双根皮筋,同样握拳引出疑问。
(2)幼儿探索操作,并记录自己的想法或结果。
(3)通过幼儿的探索学习双根皮筋的前两种变法。
(4)幼儿再次探索,重点学习较难的一种变法。
(5)交流探索结果并小结。
三、结束活动,进一步萌发幼儿对魔术奥秘的探究兴趣。
1.小结:原来,魔术也是一种艺术,只不过有些魔术里还藏了一些科学道理,在加上魔术师精彩的表演,就呈现出神秘的效果了。
2.鼓励幼儿将学会的魔术表演给更多人欣赏。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出示一些魔术道具及魔术操作卡,供幼儿探索学习,萌发幼儿对魔术的兴趣。
亲子活动:请家长带孩子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简单的魔术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刚开始的魔术表演导入主题,一下子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单根皮筋和双根皮筋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单根皮筋的探索比较简单,孩子们学习的较快,后面的双根皮筋的探索上让孩子自己发现了两种变化,在此基础上提高难度,根据孩子的能力差异,提供了两种层面的操作展板,让孩子探索操作。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孩子们都很投入,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探索和操作,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但在小结语句上,对活动重点单根和双根皮筋的科学性原理解释的不到位。
38、大班优质科学教案《美丽的家园》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做做中初步了解一些美丽的安康风光。
2.尝试用科学的记录方法表示自己的想法。
3.激发要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6.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7.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在看看、说说、做做中初步了解安康风光。激发要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难点:学习用做科学的记录方法表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彩笔、记录表格人手一份。
2.小鸟的手偶一个。
3.多媒体课件。
4.小红旗人手一面。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 创设情境:小鸟求救
1.“小朋友们,你们看小鸟哭了!”
2.让幼儿看: 小鸟哭着说:“我没有家了,请大家帮帮我好吗?”
二、 幼儿帮助猴子找家
1.“小鸟为什么没有家呢?”让孩子们讨论
2.“你们能不能帮助小鸟呢?”
3.“那好,请你们把想出来的办法用标记记录出来,看谁的办法最多。”
4.让孩子们分组画标记,想办法帮助小鸟。
(二)基本部分:
一、 让幼儿说说谈谈自己的好办法
1.“请你们把自己的好办法说一说”
2.让幼儿说各种各样的办法。
3.“你们可真棒,想出了许多好办法。”
二、 进行环保教育,同时介绍美丽的安康风光
1.“小鸟喜欢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地方,那它喜欢生活在安康吗?为什么?”
2.让幼儿说出各种原因。
3.放VCD,介绍美丽的安康。
4.我们安康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吗?
5.让幼儿说出自己去过的旅游景点。
6.我这里也有一些美丽的风光,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7.让幼儿了解一些美丽的安康风光。(放课件)
8.这么美丽的家乡,也有一些地方受到了污染,让我们来看一看。
三、 讨论:环境遭受到污染怎么办?
1.让孩子们讨论:这里缺少了什么?为什么会没有游人呢?
2.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3.让幼儿分组画标记做记录,然后再说一说。
(三)结束部分:
1.从今天开始,你们愿意当环保小卫士吗?
2.那老师给你们发个小红旗,我们一起去宣传,告诉大家要爱护环境,保护小动物。
3.“走,出发吧!”
活动延伸
“我们应该怎样做好环保小卫士?”
活动反思
幼儿参观家乡后很喜欢自己的家乡,用的建购材料泥沙石,就是一种小巧、可爱、有趣的自然界的生态物质,有的石头形象富有想象性;活动中幼儿兴趣始终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状态,百玩不厌。废旧物、自然物的运用大大激发幼儿想象、创造。
39、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蝴蝶》活动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我们的教育要追随孩子的兴趣、追随孩子的发现。正是追随孩子的兴趣点,我设计了此活动,围绕孩子们感兴趣的蝴蝶的种类、成长过程、身体特征展开活动,在对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提升、拓展,给孩子以科学、准确的引导。结合新《纲要》中“整合”的教育理念,在设计整个活动中,还渗透了语言(故事)、艺术(表演)、健康(游戏)等领域的教育。表演和游戏活动的开展,也正顺应了孩子活泼、好动、爱表演的年龄特点,使其在动静交替、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体验了快乐。
本活动的重点是帮助幼儿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种类、身体特征,而蝴蝶的成长过程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通过讲故事、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游戏活动的开展等形式,来解决重点、难点的学习。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爱蝴蝶、热爱昆虫的情感,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蝴蝶的成长过程,获得快乐体验。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种类、身体特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7、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活动。
2、多媒体课件;铃鼓1个;用各种蝴蝶卡片布置“蝴蝶展览区”;用各种方法、各种材料制作的蝴蝶。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参观蝴蝶展览,自由欣赏、观察蝴蝶。
2、利用课件,向幼儿介绍各种类蝴蝶。(凤蝶、蛱蝶、斑蝶、环蝶、枯叶蝶、眼蝶)
3、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4、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幼儿介绍蝴蝶的生长过程,并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1)虫卵(2)毛毛虫(3)蛹(4)蝴蝶
(5)完整认识蝴蝶生长的4个阶段,了解蝴蝶的生长属于“完全变态”。
5、知识拓展:介绍其它与蝴蝶一样成长过程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螳螂、蝗虫、蟋蟀、飞蛾、蝼蛄、甲虫、天牛等)
6、了解蝴蝶的身体特征:(1)口器(2)脚(3)触角(4)蝴蝶对人们的用处。(传播花粉、观赏等)
7、游戏:毛毛虫变蝴蝶
8、欣赏用各种方法、各种材料制作的蝴蝶,引出延伸活动:师生共同制作蝴蝶。(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师生共同动手运用各种材料来制作蝴蝶。
活动反思:
由于本次活动的开展,是从孩子的兴趣点生成的,所以幼儿对整个活动充满了兴趣,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激发。活动中蝴蝶图片的欣赏、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游戏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不仅使幼儿了解了蝴蝶的种类、成长过程、身体特征,使重点和难点的学习得到很好的解决,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了美,在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整个教学活动中,语言(故事)、艺术(表演)、健康(游戏)等领域教育的渗透,体现了新《纲要》中“整合”的教育理念。表演和游戏活动的开展,也正顺应了孩子活泼、好动、爱表演的年龄特点,幼儿在动静交替、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体验了快乐。
当然活动中也存在不足:比如,游戏《毛毛虫变蝴蝶》内容太简单,只停留在幼儿用动作来表现蝴蝶的4个生长过程,没有更深的去挖掘。可以在每一遍游戏结束,让幼儿摆出不同的姿势,“变”出不同的蝴蝶,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这样可以使游戏内容更丰富、更有趣味,也更有挑战性。
40、大班科学教案《鲁班造锯》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6.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7.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带锯齿的茅草,放大镜,粉笔。
2.匹配图片8幅:鸟、飞机;鸭、小船;鱼、潜水艇;蝙蝠、 雷达。
3.锯子一把,奖牌若干,故事挂图两幅。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出示茅草,要求幼儿轻轻地摸一摸,用放大镜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在粉笔上划一划,找一找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
2.引导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活动。讨论:你发现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茅草的边缘有什么?像什么?
3.有的小朋友发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4.幼儿再次观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5.刚才你们都发现了茅草很特别的地方,真聪明。古时候也有一个聪明人,他的名字叫鲁班。
二、 引导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1.出示挂图,有表情地讲述故事《鲁班造锯》(附后)。
2.提问:鲁班发明了什么?(出示锯子。)锯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发明的?(出示茅草。)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加锋利的锯子。事实上,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也是受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制造出来的。不信,我们来看一看。
3.出示匹配图片,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连线匹配。
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鸟会飞,鸭会游,蝙蝠会使用超声波,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它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飞机、船、雷达和潜水艇。
三、通过竞猜游戏,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1.教师说出一种人造物,请幼儿猜一猜它是受哪种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说对的小朋友将戴上美丽的奖牌。
①渔网(蜘蛛网)。
②母子雨衣(袋鼠)。
③电鼻子(猎狗)。
④脚蹼(蛙蹼)。
⑤迷彩服(动物保护色)。
2.小结:你们想做个“小小发明家”吗?那好!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事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赶快来告诉老师,好吗?
活动延伸:
在科学角中提供各种动、植物卡片让幼儿观察,同时准备一些奖牌,以便随时奖励“小小发明家”。
附 鲁班造锯
古时候,有个聪明人叫鲁班。不但会盖房子,会造桥,还会制造工具。
有一次,鲁班要建造一座大宫殿,他和徒弟们带着斧头去南山伐木。用斧头砍树,又累又慢,砍了十几天,木料还是远远不够,鲁班心里十分着急。
这天,鲁班去一个险峻的山上寻找木材,正艰难地走着,忽然手指被茅草划了一下,鲜血直流。鲁班想:小小的茅草为什么这么厉害?他忘记了疼痛,聚精会神地研究起茅草来。他发现,茅草边缘上长着又密又锋利的细齿,他用小细齿在手背上划了一下,果然又是一道口子。这使鲁班高兴得跳了起来,他想,要是在铁条上打出细齿,不就可以锯树了吗?他马上去找铁匠帮忙,打了许多带细齿的铁条,用这些铁条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不久,木料就备齐了。
鲁班也就这样发明了锯子。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41、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丽丽的房间》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照片提供的多个信息进行分析、组合,还原房间的整体布局。
2.在操作中能不断比对照片,寻找相关信息和参照物,正确摆放家具的位置。
3.在讨论中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7.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教具:三张不同角度的部分家具陈设图(图1~3),一张全部家具陈设图(图4)。
2.学具:将贴有门(绿色长方形积木)、两个窗台(贴有花台的小积木)、纸质钟等标记的长方形盒子当作房间,装在筐子里的家具模型人手一份(放在幼儿座位下方)。
活动过程:
一、进入游戏情境
1.问题导入。
师:丽丽是一名大班小朋友,妈妈决定为丽丽一个人准备一个房间。丽丽的房间是什么样的呢?我这里有她房间的模型,我们一起来看看。
2.教师出示贴有门、窗、时钟标记的“房间”,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就是丽丽的小房间,她的房间是什么形状的呢?绿色积木表示门,这个花台表示窗。丽丽的房间有几扇门、几扇窗呢?(一扇门、两扇窗。)
二、观察照片,了解房间里的陈设及其位置
1.教师提出观察任务。
师:妈妈帮丽丽把小房间布置得很整洁,她还给房间的每个角落都拍了照片。丽丽的房间到底布置成什么样了?里面都摆着哪些家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教师出示图1~3,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里有3张照片,你能从这些照片里看出丽丽的房间有哪些家具吗?
3.教师引导幼儿从照片里获取有关家具的信息。
师:你说的X X(家具)在哪张照片上?还有哪张照片上也有?这样家具到底有几件呢?有两张照片上都有这样家具,你怎么认为只有一件呢?(从不同角度拍了同一样家具。)除了这样家具还有哪些家具呢?它们各有几件?
4.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房间的整体布局。
师:每张照片只能看到房间的一个角落,到底丽丽的整个房间是怎么布置的呢?这些家具都分别放在房间的什么位置呢?你们能不能对照这些照片把丽丽的整个房间布置起来呢?
三、布置房间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师:现在发给你们每人一个“房间”,你们要先在筐里找出丽丽房间里的“家具”,然后再把它们布置到“房间”里去。摆放“家具”时可对照照片,争取一下子就能全部摆对。
2.幼儿从座椅下方拿出筐子挑选家具模型,教师提醒幼儿仔细对照照片挑选家具。
3.幼儿根据照片在“房间”里摆放“家具”,教师关注幼儿摆放的情况,寻找幼儿出错的地方。
四、交流与验证
1.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教师引导幼儿对照照片进行观察、分析。
师:这是一位小朋友布置的丽丽的房间,你们觉得这个房间布置得对吗?哪里不对?你觉得××(家具)应该放在哪里呢?你是怎么知道这个××(家具)就是放在这个位置的呢?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照片上的信息,共同讨论家具应该摆放在哪里才正确。
五、调整家具的摆放位置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照片再次调整自己的操作结果。
师:每个人仔细检查一下自己布置的“房间”,是不是每件“家具”摆放的位置都和照片上一样?如果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想一想怎样调整才能和照片上一样。
2.教师个别引导幼儿对照照片调整“家具”的摆放位置。
3.教师出示图4(家具摆放全景图),引导幼儿验证。
师:这是妈妈布置的丽丽的房间,请你们对照这张照片检查一下自己布置的房间对不对。
活动反思:
“丽丽的房间”这个数学活动,经过反复实践与修改,终于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欣喜之余,我也反复思考:这样的教学内容在设计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活动中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呢?对此,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第一,从贴近生活的内容入手,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情境
良好情境的设置,不仅可以帮助幼儿酝酿积极的情绪,还能激发幼儿主动积极的思考与探索。对于大班幼儿而言,教师设计情境时不仅要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还要考虑到他们喜欢挑战的年龄特点。 大班幼儿即将面临小学的生活,家长们开始重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很多孩子已经或即将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因此,创设一个按图纸布置房间的情境可以引起幼儿共鸣。那么如何让这一情境富有挑战性呢?考虑再三,我将原先的一张完整设计图改为三张房间局部家具摆放的照片,这样幼儿无法从一张图纸上就获得家具品种、数量以及摆放的信息,而是需要对照三张照片,经过不断思考、判断,才能获得正确的信息。这样的设计安排不仅增加了活动的挑战性,还能让幼儿在不断寻找、比对的过程中学会收集有用信息的方法,激发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第二,精心设计与合理提供教学具
在该活动中,教师特地为幼儿提供了带有门、窗、钟等标记的房间模型,这不仅仅是为了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场景,更重要的是给幼儿提供一个辨别方位的参照物。由于教师提供的三张照片都是房间的局部图,相同的家具会在不同的照片上重复出现,加之房间四周的背景一摸一样,如果没有这些参照物,幼儿很难判断出家具摆放的正确位置。因此,教师在房间的三面墙上分别做上这些标记,为幼儿的操作提供隐性支持。 除此之外,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教师向幼儿展示了丽丽房间家具摆放的全景图。这一方面是向幼儿揭晓正确的答案,提供幼儿验证与调整自己操作结果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促使幼儿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第三,帮助幼儿习得关键经验
还原房间的整体布局、将家具摆放在正确的位置是该活动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幼儿必须先学会根据照片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只有部分家具的多张照片,由于拍摄角度不同,每样家具在不同的照片上会重复出现,这就容易造成幼儿对家具的数量产生错误的判断。为了帮助幼儿从这样的照片中获得正确的信息,教师就家具数量的问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并在相互的交流中逐渐让幼儿明白分析、判断的依据要正确。例如,你说的沙发在哪张照片上?还有哪张照片上也有?沙发到底有几件呢?有两张照片上都有沙发,你怎么认为丽丽房间里只有一件沙发呢? 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的讨论,幼儿明白了拍摄角度不同会导致同一样家具重复出现在不同的照片上,从而为下一步的操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创设有利于同伴交流的空间
幼儿在空间方位方面的前期经验有所不同,他们的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应该创造一切机会让幼儿相互交流、学习,借助同伴间的力量,寻求共同发展。
在该活动中,教师始终隐退在幼儿身后,通过不断提问引发幼儿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如在第二环节,教师面对幼儿布置出来的丽丽的房间,不是急于告知幼儿正确答案,而是借助展示一名幼儿的作品,将问题呈现在每一位幼儿面前,通过全体幼儿的相互讨论、反复对照照片,集体发现家具摆放存在的问题,寻找正确的摆放位置。例如:你觉得这个房间布置得对吗?哪里不对?你觉得×X(家具)应该放在哪里呢?你是怎么知道这个××(家具)就是放在这个位置的呢? 由于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不以对错示人,使得每位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认知误区,而观点与观点的冲突势必会引发同伴间的争论,这样的争论不仅会使思路不清的幼儿越辩越明,而且能让思路清晰的幼儿通过表达内化知识,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42、大班科学教案《妈妈和宝宝》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讲述、操作等活动,丰富和巩固有关动物胎生、卵生的基本常识,形成概念,并能将其进行准确分类。
2、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达对妈妈的爱。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6、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7、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收集许多胎生、卵生动物的资料、书籍。
2、物质准备:录像两段(青蛙产卵和胎儿出生)、音乐磁带、动物卡片大一套,小若干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听音乐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进入活动场地。
2、猜谜:青蛙,引出活动主题。
二、看录像了解卵生动物的常识。
1、提问:刚才录像里讲得是青蛙妈妈产下了什么?卵是什么样子的?卵经过不断变化、长大,最后变成了小青蛙,这时的小青蛙和妈妈长得一样吗?
2、小结:象青蛙先产下卵,卵再不断变化长大,最后长成和妈妈一个模样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3、扩散性思维: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卵生动物?(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片)
三、了解胎生动物的常识。
1、幼儿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
2、出示动物图片:袋鼠妈妈生下的是谁?它长得怎么样?猪妈妈一生下来的就是谁?小猪长得怎么样?(引导幼儿观察小猪、小袋鼠一生下来就有头、身体、、四肢、尾巴)
3、小结胎生动物的常识:这些小宝宝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得一样,就叫胎生动物。
4、发散性思考:那大象妈妈是胎生还是卵生?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胎生动物?
四、分类操作,巩固知识。
1、请幼儿将提供的动物卡片按胎生和卵生进行分类。
2、请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分类作品,请幼儿作评价、
3、分对的幼儿各自取下分类板后的小红花贴上,表扬自己。
五、看录像,了解人也是胎生。
1、提问:动物有卵生和胎生,那我们人呢?小朋友你知道你从哪里耿的吗?你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样子的吗?
2、看录像,教师作讲解。
3、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六、爱妈妈的情感教育。
1、提问:妈妈生下小宝宝后要做些什么事呢?
2、请幼儿大声地对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
七、结束活动。
幼儿听《摇篮曲》学妈妈平时哄宝宝睡觉的动作,并轻轻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紧紧围绕《纲要》中关于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努力采用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的方法,将语言、音乐、社会活动渗透与科学活动中去,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我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整个课件贯穿整节课,开始用猜谜的方法导入,引出下面的内容:青蛙产下的卵变成青蛙、鸡蛋变小鸡,总结出卵生动物的特征,运用猪妈妈和小猪进行比较总结出胎生动物的特征,运用扩散思维法让幼儿说出什么是胎生动物什么是卵生动物,在此过程中幼儿积极发言,我强调孩子们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当孩子说到人也是胎生动物时,我把这个悬念留了下来,为下一环节作了铺垫。通过操作图卡让幼儿巩固复习胎生、卵生的动物,我运用比赛的规则让幼儿来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幼儿兴趣高、积极的参与活动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这时让幼儿从高潮过度到静的状态,我出示了课件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动画,立即吸引了幼儿,和悬念衔接,通过观察总结出人也是胎生动物,从而又引发情感教育:妈妈怀胎十月诸多不便、还为我们干什么?她很辛苦我们该对妈妈说什么?在轻柔的摇篮曲中结束本活动。
课件贯穿整节课,动中有静,静中又动是我本活动的优点层层递进,为下一环节服务。收到良好的效果。
43、大班科学教案《昆虫大聚会》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秋天来了,我带领孩子们观察秋天的田野,天空。为美术课《秋天的大地》做准备。谁知道在观察的过程中不知那个孩子发现了一只蛐蛐!整个班的孩子们立刻炸了锅似的兴奋。我一看他们对昆虫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就决定开展一次活动引导孩子探索昆虫世界的秘密,让幼儿认识昆虫的基本特征,知道昆虫和人们的关系。让孩子们更直接地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培养孩子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音像和图片的展示和与同伴的分享交流让孩子了解昆虫基本特征。
2、了解昆虫和人们的关系。
3、能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4、能用操作材料制作瓢虫,体验制作的快乐。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7、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孩子了解昆虫基本特征,能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难点:分辨益虫、害虫。
活动准备
昆虫图片(电子图片若干,纸质小图片若干)、视频、制作瓢虫的材料若干(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语活动引出主题。
1、教师念谜语:
小小虫,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传花粉,采花蜜,人人夸它爱劳动。(蜜蜂)
一对翅膀薄又明,两只眼睛亮晶晶,飞低飞高报阴晴,飞来飞去捉害虫。(蜻蜓)
师:小朋友,你们还知道知道那些昆虫吗?请你说一说。
2、师:原来小朋友已经知道这些昆虫。那么,你们想知道这些昆虫更多的秘密吗?
二、观看昆虫图片,了解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昆虫家族队伍庞大,全世界有1000万种,其中900万种还未被人类所认知,昆虫世界可神奇了。老师知道同学们爱看小动物,今天特意给你们带来一些图片,请大家欣赏。
1、(1)、图上有什么?它们叫什么名字?
(2)、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数一数有几队翅膀?有几对脚?)
(3)、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它们共同的名称叫什么?教师随机画出昆虫特征图
(4)、还知道哪些昆虫?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队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些昆虫(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如蚊子。)
2、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
(幼儿介绍哪一种,就请他拿出这种昆虫的图片。)
三、初步分辨益虫、害虫
1、师: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叫做益虫,对人类有害的昆虫叫做害虫。板书
2、师:昆虫里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1)害虫的危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危害人体与其它动物,传染疾病,例如蚊、臭虫、蝇、蚂蚁、蟑螂、蚂蝗、血吸虫等;另一类危害庄稼、水果、林木等植物,如蝗虫、蚜虫、蝼蛄、苹果钻心虫、稻螟虫、松毛虫等。视频《苍蝇的危害》
(2)益虫有多种:有的益虫可以为人制造食物和用品,例如蜜蜂、桑蚕、柞蚕等;有的益虫可以帮助人类消灭害虫,例如蜻蜓、七星瓢虫、金小蜂等。
3、出示图片。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昆虫吗?他们是益虫还是害虫呢?
幼儿分类
四、讨论怎样对待昆虫
师:我们该怎样对待昆虫里的益虫和害虫?
小结:我们应该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捉和杀死益虫。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使害虫无法生存等。
五、活动延伸《制作瓢虫》
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制作瓢虫的材料,现在我们来做一只美丽的瓢虫吧。(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千姿百态的昆虫形象能极大地引起儿童的兴趣。孩子在课堂上看见书本上和我提供的各类昆虫作品,每个人都非常开心。这节课我先通过谜语激发孩子兴趣,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接着让孩子们通过看形态各异的虫子图片而喜爱上漂亮的虫子,了解到昆虫的基本特征。第三部分是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认知水平对常见的昆虫进行益虫和害虫的分辨,让大家去爱护和保护大自然的朋友。最后通过制作各种瓢虫感受制作的快乐!
在构思这堂课的内容过程中,导入部分感觉比较难,找不到适合的切入点,这个问题一直困饶着我。本想找个昆虫方面的动画片段,通过欣赏导入到新课中。结果这样理想的动画片没找到。如果直接叫孩子说说自己熟悉的昆虫,显得有些简单。于是我就通过谜语的形式导入了新课,效果还不错!
昆虫是孩子们在大自然最常见的生物。孩子对昆虫的种类,形态也都较为熟悉。对孩子来说熟悉的事物相对容易表现,因此课堂上的气氛一直是活跃的,孩子举手也很积极,很愿意表述,展示自己。另外我注重了以孩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体,能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关爱、激励、宽容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能保持高涨的热情,积极的参与活动,他们了解了大量的昆虫的相关知识,他们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参与热情。
但是在进行第二部分教学时,我是一张一张的播放昆虫图片。这样孩子们不是很容易能发现这些昆虫的基本特征!听课老师建议我先一张张播放然后把这些图片汇总成一张大图片,更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听课老师的意见让我发现我在设计这一部分时还不够细致和认真。如果再次上这堂课,我一定要重新设计所展示的图片,力求做到更好!
通过《昆虫大聚会》一课的教学,使我深刻的了解到利用各种游戏、猜谜语、看视频等方式方法,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习,从而,更高的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我们在教学中肯花心思,下功夫,就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从而,调动和激发孩子的热情和积极性。让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吧!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id in(167,467,483,,455,489,180,239,438,330,233,442) limit 12
-
误吞水银的解决办法:喝牛奶或蛋清解毒
-
小狗皮皮
-
情感丰富的孩子是否容易受伤――陆为之回答
-
给新生儿做抽血检查是否很难
-
活泼的苹果_小学生作文:三年级
-
抓住教育时机
-
霸气高冷适合发朋友圈的句子224句
-
美食广场营销朋友圈文案31句
-
卖灯广告朋友圈文案32句
-
《真我之间》第一个任务“齐望的真我”20点探究值攻略
-
《我超正经的》二年级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