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9的组成》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9的组成》教案反思
1、大班数学《9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9的组成
难点: 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玩具图片卡。
活动过程:
一、复习8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示数卡,师问:这数是几?答“8”。师:今天玩碰球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8。(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7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熊猫阿姨的玩具店开业了,这个玩具店里的玩具都卖9
元钱。熊猫阿姨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
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5元)为什么?(因为上
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
一种玩具?等一会你能买几种玩具?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玩具,营业员一定
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够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玩具的人是不是付够9元钱,不
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玩具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玩具
记录到作业本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作业本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
只小狗。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情况,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并板书。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 9有几种分法呀?(8种)
三、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9的8中不同分法。
本活动注重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活动中,运用去玩具店购物这一情节贯穿,为幼儿提供多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探索出9的最佳分合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中让幼儿来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最后知识巩固时,为孩子创设了多个生活情景,让他们把所学的组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得孩子们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大班教案《9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9的组成
难点: 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玩具图片卡。
活动过程:
一、复习8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示数卡,师问:这数是几?答“8”。师:今天玩碰球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8。(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7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熊猫阿姨的玩具店开业了,这个玩具店里的玩具都卖9
元钱。熊猫阿姨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
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5元)为什么?(因为上
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
一种玩具?等一会你能买几种玩具?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玩具,营业员一定
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够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玩具的人是不是付够9元钱,不
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玩具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玩具
记录到作业本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作业本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
只小狗。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情况,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并板书。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 9有几种分法呀?(8种)
三、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9的8中不同分法。
本活动注重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活动中,运用去玩具店购物这一情节贯穿,为幼儿提供多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探索出9的最佳分合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中让幼儿来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最后知识巩固时,为孩子创设了多个生活情景,让他们把所学的组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得孩子们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3、大班数学教案《5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活动过程
新旧迁移
1.游戏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娱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我就为幼儿创设了“分小棒”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也努力体现层次性。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9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2、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9朵大小、颜色不同的话,数字,分合号。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难点: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1、复习8的组成,学习9的组成。为解决重点问题。
“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8的分合,谁能够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小朋友们你们看看黑板上都有什么?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几朵?”(引导幼儿从大小、颜色、方位上观察和讲述,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等)“谁谁能有顺序的把刚才讲的事纪录下来?”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9可以分成1和8等)“我们检查一下是否有序,是什么样的顺序?”“请把分合式读一遍。”继续感知两个较小数之间的互补关系。“请小朋友看看这并列的两个数”如(9/1和8,2和7)“前面多出的1是哪里的,后面少了的到1哪里去了。”
2、让幼儿在记录分合时只要记录出4组分合就可以了。为解决难点问题。9〈1和8,2和7,3和6,4和5。
3、在感知互补关系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两组并排的分合式,让幼儿明确前面的数增加的部分,就是后面的数减少的部分。
4、幼儿练习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点评。
活动反思: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5、大班数学教案《9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9的组成
难点: 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玩具图片卡。
活动过程:
一、复习8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示数卡,师问:这数是几?答“8”。师:今天玩碰球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8。(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7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熊猫阿姨的玩具店开业了,这个玩具店里的玩具都卖9
元钱。熊猫阿姨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
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快思.教案网出处!(5元)为什么?(因为上
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
一种玩具?等一会你能买几种玩具?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玩具,营业员一定
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够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玩具的人是不是付够9元钱,不
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玩具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玩具
记录到作业本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作业本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
只小狗。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情况,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并板书。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 9有几种分法呀?(8种)
三、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9的8中不同分法。
本活动注重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活动中,运用去玩具店购物这一情节贯穿,为幼儿提供多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探索出9的最佳分合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中让幼儿来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最后知识巩固时,为孩子创设了多个生活情景,让他们把所学的组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得孩子们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掌握5的组成基础上,理解凑数的含义。
2.能听口述应用题,在算盘上复习4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完整说出算式。
3.在游戏和操作中练习看数拨珠,看珠报数。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苹果图及标记图,数卡1、2、3、4、5若干。
2.每人一张分合卡、一支记号笔、5个动物玩具。
3.四位数的电话号码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数卡5,今天数字5也到幼儿园来了,它说要到算盘上找到它的珠宝宝,你知道是哪颗珠宝宝吗?
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哦,原来上珠宝宝就是5呀,那一颗下珠是几呀?三颗下珠呢?现在我们知道了,下珠宝宝1、2、3、4都比5小,现在数字5要来考考小朋友了,请你把5分成两份,看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准确。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并指导幼儿将分成结果记录在分合卡上。
2.出示苹果图,问:图中有什么?一共有几个苹果?这些苹果全部都一样吗?启发幼儿按特征标记记录,并读一读分成结果。
幼儿将自己的分成结果和苹果图中的结果对比,看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准确,且没有重复的,给予奖励。
3.观察并说出分号下面2排数字是怎么排列的?(一排是顺数,一排是倒数)
刚刚我们把5分成了几组不同的数字朋友,现在我们把这些数字朋友合起来,再来读一读。(教师将分合卡倒放。并边读边写上相应的数字。
我们就说合起来是5的两个数互为凑数,即
1的凑数是4,4的凑数是1,
2的凑数是3,3的凑数是2,
4.谁来了。(教师边说边在画板上画上一个小兔的头像,老师现在是小兔的左耳,小朋友们是右耳,教师边在左耳上写1,嘴里边说:我说1,幼儿接说:我说4,1的凑数就是4,换2、3、4同上。)
5.小兔子要邀请几个好朋友来家里做客,可他来不及一个一个去家里请了,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
幼儿想办法。对,打电话吧!瞧这是谁的电话号码呀,请幼儿一起读读这个号码上的数字,这个号码在算盘上怎么表示呢?(提醒幼儿拨6、7、8、9、等几个数字时要用合拨),你知道这个号码中哪两个数字是凑数朋友吗?那小乌龟的号码呢?小猫的呢?小狗的呢?……
6.我们请算盘宝宝和我们一起来动动脑子吧!
听老师口述应用题,幼儿在算盘上用珠宝宝表现并完整地说出算式。例如小刺猬背了3个大苹果,吃掉了2个,妈妈又给了它3个,现在小刺猬一共有几个苹果?幼儿边拨珠,边说出答案。重复完整的算式
3–23=4教师举例3""6道题,幼儿练习。
7.幼儿玩游戏《凑数朋友找找》。幼儿自选1""4的珠卡或数卡一张夹在胸前,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游戏2遍,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设计是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数学课的乐趣。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我一开始没有直接点题,而是自然地引出了课题:5的组成。在情景的创设中,幼儿兴趣浓厚,一个个当起了小兔的小帮手,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过来了。在幼儿探索操作的环节中,我放手让幼儿去尝试操作,再通过集体交流,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初步感知5分成两份的四组分合式。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只是随意分合顺序,没有规律;有的幼儿只会分一种的;有的幼儿按顺序分的;有的幼儿有重复分的。但是经过我有意识的引导后,再次让幼儿操作,让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这样活动既得到反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得到提高。而且这个环节还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学会思考,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还通过游戏,巩固了5的组成,让幼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中体会数学课的乐趣。
7、大班数学教案《学习9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2、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教具:9朵大小、颜色不同的话,数字,分合号。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2、难点: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1、 复习8的组成,学习9的组成。为解决重点问题。
“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8的分合,谁能够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小朋友们你们看看黑板上都有什么?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几朵?”(引导幼儿从大小、颜色、方位上观察和讲述,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等)“谁谁能有顺序的把刚才讲的事纪录下来?”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9可以分成1和8等)“我们检查一下是否有序,是什么样的顺序?”“请把分合式读一遍。”继续感知两个较小数之间的互补关系。“请小朋友看看这并列的两个数”如(9/1和8,2和7)“前面多出的1是哪里的,后面少了的到1哪里去了。”
2、 让幼儿在记录分合时只要记录出4组分合就可以了。为解决难点问题。 9〈1和8,2和7,3和6,4和5。
3、 在感知互补关系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两组并排的分合式,让幼儿明确前面的数增加的部分,就是后面的数减少的部分。
4、 幼儿练习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点评。
课后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游戏、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注重幼儿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中,幼儿就会对数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幼儿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幼儿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请歌星小企鹅为大家唱歌,但必须学会9的组成”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并将这一情景贯穿着节课的始终)紧紧“拴住了”幼儿的心,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赛为动力,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幼儿拿出9根小棒,把9 根小棒分成两份,要求两人一组合作进行,一人分,另一人作好记录,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看一看哪一组完成的最棒。通过操作、合作交流活动,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摆一摆、填一填”这一环节,给了幼儿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引导不够、组织不到位,没有向幼儿讲明要求,致使有几组的活动未正常开展,没有突破难点达成学习目标。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围在一个屋子里进行的,通向这个屋子的路有许多,而老师不仅是幼儿前进路上的出谋划策者,更是一个带幼儿走向这个屋子的引路人。教师只有扮演好这样的角色,才能让幼儿走向成功。
2、在“看一看、说一说、填一填”这一环节,由于设置的内容较多,用时过长,影响了后面的教学。
8、幼儿大班数学教案《学习9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 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 购物券、水果卡片,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
游戏:开火车
玩法:师: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几点开?.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老师出示一算式卡片:请你猜猜看?幼:1 6=7你的火车7点开。
游戏时速度由慢到快,由集体游戏到小组、个人游戏。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小兔水果店开业了,这个水果店里的水果都卖9元钱。小兔水果店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5元)为什么?(因为上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一样水果?等一会你能买几样水果?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水果,营业员一定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水果的人是不是付了9元钱,不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水果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水果记录到记录卡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桃子。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 9有几种分法呀?(8种)
6、操作活动。
师:刚才我们玩了水果店游戏,玩的时候我们小朋友了9的八种分法,小朋友真聪明。现在小兔的妈妈想我们小朋友帮个忙,小兔在幼儿园学了9的组合,可还是不会做,请我们小朋友做给他看,你们愿意吗?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做法。
(2)幼儿做, 教师指导。
师:做完后请爸爸妈妈检查,检查对了再交给我,我送给小兔妈妈,让她的孩子看看。
活动反思: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9、大班数学教案《6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设计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各数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活动所运用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记忆和训练。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之重要和有趣。”找了在计算教学中有丰富经验老教师讨教,他们给我建议是: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细细研读他们给我的建议,回忆着以前听过的优秀计算活动,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在设计教案时也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并知道它们合起来是6。
2、培养幼儿归类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6个小熊
2、幼儿用具:(雪花片,吹塑圆片),作业单,铅笔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5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
2、教学6的组成
⑴请幼儿观察小熊特征。
⑵请幼儿根据小熊特征分类。
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分合,知道两队调换合起来是6。<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教师小结6的分解
3、分圆形图片,练习6的组成。
⑴教师提示幼儿象刚才分小熊站队那样分。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玩“捉迷藏”的游戏
⑴、请6名幼儿藏好,请几个站起来。
⑵、幼儿说出藏了几个,并引导说出6的分发。
课后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10、大班数学优秀教案《7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 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3、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一、 复习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 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 幼儿答:5比6少1。
用这种方法讲清7得6种顺序奋发,最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11、大班数学《数字猜猜乐》教案反思
课程名称:数学《数字猜猜乐》
课程分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数学认知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魔术是发生于幼儿身边的、为幼儿所喜爱和好奇的行为。本次活动将数学问题融入魔术情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猜数游戏的环节,引导幼儿利用观察、比较、操作、验证等方法,来发现、分析和解决表格中的数字问题,本环节注重幼儿用语言表达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为幼儿提供充分体验表达发现、交流、分享的愉快的机会。在分组自由游戏和竞技的环节中幼儿可感知、体验到“排除法”的应用,同时体验到合作及团队协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一个趣味的数学活动中,幼儿享受到的是自由探究、表达的快乐,获得的是包括科学发展、语言发展、社会发展在内的多方面提高。
课程目标:
1、通过观察,运用排除的方法进行猜数字游戏。
2、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3、感受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乐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课程准备:
1、教师: PPT 、电子白板课件、数卡(1-15一套)
2、幼儿:数卡(1-7每组一套)、1-7数字表(每组一张)、桌面标记每桌各一
课程过程:
一、观看小魔术,引起幼儿对猜数字游戏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猜数字的小魔术,想不想看?
(请一位小朋友合作完成魔术)
二、出示数卡和1-7数字表,师幼进行猜数字游戏以及猜测方法的探究。
师:我还有一个更有趣的猜数字游戏,想不想玩?
1、一位小朋友抽取一张数卡,教师通过数字表进行猜数。
2、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猜数游戏。(2次)
(1)一位幼儿抽取数卡,其他幼儿和教师一起猜。
(2)请有答案的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答案。
(3)抽数卡幼儿出示数卡进行验证。
(4)请正确答案的小朋友分享猜测方法,同时教师在白板上做标记,协助幼儿讲解。
三、分组活动,尝试运用学习的方法进行猜数字游戏,最后教师总结排除法。
1.介绍游戏规则
(1)四人一组,一个人抽卡片,三个人猜。
(2)抽数卡的小朋友站在带标记的一边,猜数字的三位小朋友站在桌子对面。
(3)轮流抽卡片。
(4)每个人都抽一次之后立刻回到座位上。
2.幼儿分组进行猜数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游戏结束后,再次请一名猜数正确的幼儿分享自己的猜数方法。
教师总结:刚才小朋友用的猜数字的方法就叫做排除法,大家一步一步把不符合条件的数字一一排除掉,就能找到正确的数字。
四、增加数字行数,根据数字表的标记用排除法找出相应的数字。(数字表1-12)
五、幼儿分两队进行竞赛游戏,巩固排除法的运用。(前3轮1-12数字表,后2轮1-15数字表)
1、教师抽取数字顺序由易到难。
1-12抽取数字(3、2、9),1-15抽取数字(14、11)
2、规则:
1)一共进行5轮比赛,得星最多的一队为冠军。
2)红蓝两队轮流抢答,最先举手的先答,回答正确得一颗星,如回答错误,则换另一队回答。
六、活动延伸
把材料投放到益智区域里,幼儿继续练习。
师:我宣布,本次猜数字比赛获得冠军的是**队!不过**队小朋友也不要气馁,课后老师把这些数字卡片投放到班级的区域里,区域游戏的时候你们再去比一比,好不好。
课程反思:
魔术充满神秘感,是幼儿特别感兴趣的表演,此次教学活动在第一个环节中运用小魔术来引出教学内容,孩子们兴趣非常高涨,后面的环节通过层层递进的活动设置,逐步增加游戏难度,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探究,通过充分表达、交流与分享,对核心概念“排除法”掌握经过了感知、熟悉及熟练应用的过程。最后一个环节富有挑战性,孩子们积极参与,结束后仍意犹未尽。
但是竞技游戏有胜负之分,对胜利者的适度表扬和失利队伍的有效激励,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胜负”,是应该进一步预设和完善的。
12、大班数学教案《图形联想》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就能自发的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已经学过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
2、在了解这几种图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的组合拼搭。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图片、胶棒、白纸、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对图形的认识
出示各种图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小朋友回答后,贴到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把出示的图形组合成一副画面,让幼儿观察。现在老师变成了一个魔术师,把图形组合在一起,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二)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⒈点击乌龟。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⒉点击狐狸。方法同上
(三)运用图形拼搭物体
1、提供图形和图片,让幼儿尝试拼搭
2、扩散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力,激发幼儿拼搭的兴趣
师:图形不仅可以拼搭成一个个物体,而且还可以变成不同的数字。你们觉得好不好玩?
3、幼儿尝试运用多种图片组合拼搭物体
(四)动手操作,自由想象拼搭
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老师拼的不一样。
师: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也做一名魔术师,用图形组合成各种各样的物品呢?
(五)活动评价与延伸
1、请个别有代表性的幼儿拿作品到前面,让他说出他拼的图片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并把制作理由讲给大家听。
2、教师积极评价。
3、老师鼓励幼儿用手中的图形自由组合画面,幼儿用自己的理解把这幅画编成故事讲述。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3、幼儿园大班数学《超级擂台赛》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超级擂台赛》是一本十分有趣的绘本,它讲述了山羊公公举行"超级擂台赛"招聘保护羊群守卫的故事。通过学习该绘本,能让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并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解决故事中的问题,完善和丰富故事情节,领会故事的主题思想。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因为有了故事背景的支撑而变得生动活泼,这是将数学内容融入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很好的尝试。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通过看看说说等活动,产生对统计活动的兴趣。
2.通过对比赛结果进行目测及记录,学习运用简单的符号进行统计。
3.体验故事内容的有趣,能机智勇敢、认真负责的参与活动,并获得成功体验。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对竞选结果进行目测及统计,能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
难点:理解故事中所蕴涵的智慧。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表、笔。
活动过程:
一、山羊公公的招聘广告
(一)导入招聘原因今天,陆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森林里,山上的狼越来越多,而羊村的羊却越来越少,这下可急坏了羊村的山羊公公。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第二天,他和小羊们在森林里贴广告,瞧,猜一猜广告上会说什么呢?那什么是守卫?
(二)解读招聘过程
1.广告一贴出来,就有好多动物来应聘,看看有几个动物,它们是谁?
2.这么多动物他们都想应聘这个工作,可是只有一个动物才能成为守卫,这可怎么办?(比赛)
(三)超级擂台赛
1.山羊公公决定进行一次超级擂台赛,什么是超级擂台赛?
2.有哪些比赛项目?(身高比赛、接飞盘比赛、举重比赛)
3.比赛标准
二、我是小裁判
(一)介绍记录方法1.小裁判们,现在比赛的标准你们都知道了,山羊公公还给你们准备了记录纸瞧,应该怎么记录呢?
2.用符号记录。
(二)幼儿操作记录
(三)交流比赛结果
1.接飞盘
(1)出示幼儿的记录纸,接飞盘比赛获胜的标准是什么?(接住飞盘)
(2)你用了哪两种符号?分别表示什么?
(3)哪些动物获胜了?
(4)出示正确答案。
2.身高
3.举重
(四)比赛结果
1.现在3场比赛都结束了,谁会成为守卫呢?我们来看3场比赛的结果。
2.出示比赛结果。这是3场比赛的结果,谁获胜了?(猎狗、老虎、猩猩)看了这个统计表我们一下子就知道谁获胜了,其实我们刚才的记录表也是统计表,有了统计表就能一目了然地知道比赛的结果,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用到它。
3.我们恭喜他们3位,通过了3场比赛,可是山羊公公只要请一名守卫,这可怎么办?
三、公布招聘结果
(一)最后的投票
1.山羊公公让他们3位分别带着羊群上山,看看他们的表现怎么样?
2.如果你是山羊公公,你会选谁当守卫?为什么?
3.我们来看看最后大家把票投给了谁?谁的得票最多?那守卫就是谁呀?(猎狗)我们拍拍手,祝贺他吧。
(二)教师小结:猎狗虽然不如老虎勇猛,也不比大猩猩灵活,也不比熊力气大,但是它会动脑筋,所以才会通过了一关关的比赛,最终获得胜利。那我们小朋友以后也可以来进行场超级擂台赛,标准你们定,看看谁最会动脑筋,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活动延伸:
下次我们班进行比赛时,请小朋友当裁判,记录比赛结果。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使我受益很多,我教学活动上下来之后,我进行了反思,本次反思如下:
1、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时间上,我就没有很好的把握。在第一环节中,我所提问的问题过于繁复,在这个环节上所用的时间就比较长一些。
2、整个语速上也比较慢,语调上也需要加强。没有跟着情节性的起伏,使得整个活动过于平淡按部就班下来。
3、问题的设置过多,不够简练,有一些问题出现重复的情况反复。使得对于一些问题,幼儿没有回答到点子上面。
4、在幼儿回答的问题上,没有把抛出来的问题接住,而是重复幼儿说的话,在幼儿的问题总结上面还需要很好的加强。
5、在第一次出示记录表,可以教师自己进行填写。
14、大班数学活动《6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6 的组成》
年龄段和领域:大班数学领域
执教人及单位:薛春晓 青岛西海岸新区滨海新村幼儿园
活动目标:
1.能自主探索 6 的组成的 5 种方式,理解互补、互换关系。
2.能运用 6 的多种分合方法进行游戏。
3.用数学经验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活动的有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道 6 分成两份有 5 种分法。
难点:感知数字 6 的多种分合方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背景音乐,跳跳糖盒 16 套、记录纸 16 张、笔等若干,数字密码卡片,礼物盒子,创设超市场景。
2.经验准备:在家中与父母玩 5 以内的“撒瓶盖”、“滚珠珠”等游戏并学习记录,了解一个数(除 1 以外)可以被分成两个小数。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朋友”,复习 5 以内的组成,激发幼儿兴趣唤醒已有经验。
游戏“找朋友”,复习 5 以内的组成。
播放音乐“找朋友”,幼儿围成一个圆圈拍手行走,当喊数字 5 时,与临近的同伴抱成一团。
二、游戏“神奇跳跳糖”,探索 6 的 5 种分法,理解互补、互换的关系。
1.介绍游戏“跳跳糖”的玩法及记录结果的方法。
2.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6 的 5 种分法并进行记录。
提问:当神奇的跳跳糖跳舞时,会跳出什么颜色呢?每种颜色有几颗?
(1)幼儿人手一盒“跳跳糖”,自主探索其他组合方式;(2)幼儿展示交流 6 的 5 种分合方法,师幼共同梳理总结。
小结:我们发现了 6 有 5 种组合方式,并且这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的总数都是“6”。
3.通过观察和分析,进一步理解组成式互补和互换的关系。
(1)引导幼儿观察分析 6 的组成式中两个部分数之间互补关系。提问:组成式中左边的数有什么规律?右边的数呢?
小结:一个数分成两个数,一边的数越来越大,另一边就越来越小,每次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都是原来的数,这是互补。
(2)引导幼儿观察分析 6 的组成式中的互换关系。
提问: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成式有什么规律?
小结:一个数分成两个数,互换了位置,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数,这是互换。
三、游戏“挑选礼物”,探索 6 可以分成两部分和多部分。
1.请小朋友用 6 元代金券购买两种礼物,要求买到的商品的价格合起来正好是 6 元,复习巩固 6 的 5 种分和方法。
2.组织幼儿尝试用 6 元代金券购买 3 种以上的礼物,探索 6 可以分成多个部分。
小结: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分成 2 部分,还可以分成多部分。
四、游戏“密码配对”,进一步巩固 6 的组成。
介绍游戏玩法,引导幼儿合作领取礼物。
规则:我要找我的好朋友,合起来的密码是 6,那我要找的另一个数字几,合起来才是密码 6 呢?
小结:今天小朋友玩了好玩的数字游戏,知道了 6 的 5 种组合方式,
还发现了互补和互换的规律。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去玩一玩分分合合的游戏,动脑筋解决更多问题。
活动延伸:
1.家园合作:与爸爸妈妈一起购物,鼓励幼儿参与计算和付款过程。
2.活动区域:将礼物盒子、数字卡片投放至益智区继续游戏,感受数学活动的有趣。
课后反思:
本节活动选自《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一教师用书》大班下。根据原教材的指引、幼儿的年龄特点等因素,我设计了本节活动。活动将“小猪佩奇去购物”的情景贯穿始终,通过游戏“神奇跳跳糖”,初步知道 6有 5 种分法,分享交流学习互补、互换规律;通过“挑选礼物”,感知 6可以分成 2 部分或多部分;游戏“密码配对”,进一步巩固 6 的组成。通过这样的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逐渐掌握 6 的组成。
我认为本次活动的亮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情景适宜,幼儿感兴趣、参与度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营造幼儿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而适宜的情景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本节活动采用了“小猪佩奇去购物”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整节活动中,幼儿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不管是操作还是分享,都体现出幼儿高涨的积极性,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
2.“神奇跳跳糖”—一巧妙解决互换、互补规律。本节活动中需要学习两个规律一一互补规律、互换规律。我设计了“神奇跳跳糖”并记录,都有通过游戏很难发现互补、互换规律。通过分享环节,呈现在幼儿面前,按照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记录时,互补、互换规律的排列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幼儿轻而易举的就能发现这其中的规律,从而解决互补、互换规律。
3.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环节循序渐进。活动设计由简到难,通过复习、探索、总结、复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符合幼儿学习的年龄特点和大班幼儿的学习规律,在操作中较好地掌握了 6 的组成,并且引导幼儿尝试探索 6 的多部分组成,扩散了幼儿的发散思维,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当然,本次活动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对幼儿的回答有时不能很好的进行回应,回应的技巧还有待继续提高。在日后执教中,我将继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智慧。
15、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经接触到人民币,比如过年时收到压岁钱,跟随大人去超市购物等。本节课让幼儿更好的认识、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以及换算,会简单的使用人民币购物,同时,也将品德教育渗透其中。
活动目标:
1.认识十元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其颜色、图案、用途、准确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并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3.体验劳动才能获得报酬,感受自助购物的快乐。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交易,并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活动准备:1元、5元、10元人民币若干张、PPT、手工小火车、手工超市部分商品、小猪佩奇和乔治手偶。
活动导入: (一)手偶导入
小猪佩奇和乔治帮助山羊爷爷拔草,他们两个通过劳动赚了钱,就拿着钱高兴的向超市跑去。快到超市门口了,它们却想不起来他们的钱都是多少元了,焦急的它们赶忙跑去问老师。
(二)以变魔术的形式分别出示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让幼儿认识。
教师:魔术、魔术魔术变变变,这些是什么?你们知道它们各自代表多少钱吗?(1元、5元、10元)这些钱是哪个国家的?(中国)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人民币)人民币用什么用途?
(三)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和人民币做好朋友,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
(四)卡片与人民币对应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列数字小火车,小朋友们来看一看,帮这些人民币找到它们的好朋友。
(五)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学习人民币的不同取法
教师:小朋友们都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用它买一些东西,我可以怎样付账呢?
师:1个包包5元钱,怎样来付钱呢?
幼儿讨论:(可以付一张5,还可以付5张1元)
师:一根棒棒糖2元钱3根棒棒糖,多少钱?怎样来付账呢?
幼儿讨论:(1张5元1张1元,可以付6张一元)
(六)幼儿进行角色游戏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帮助小猪佩奇和乔治帮助它们的妈妈买东西吧!
活动延伸:周末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逛超市付账时,可以帮助爸爸妈妈来进行简单结算。
活动反思:
本节课来源于大班下期《领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始接触到人民币,如收到压岁钱,随大人去超市购物等。有小部分的孩子已有亲身购物的经历,所以他们对人民币也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有探索的需求。而大班下学期幼儿对10以内数的分合有了一定的理解,这也为感受10元以内人民币的数量关系作了知识方面的准备。在本次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知道面额的大小,了解元与角的关系,是个重点,而使用人民币进行分解组合,有计划合理消费是个难点,整个活动以“认识人民币”——“识别人民币面值大小”——“为灾区小朋友购买学习用品”三个环节来贯穿,从而让幼儿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来获得人民币的粗浅知识,练习10元以内人民币的分解组合,及养成方面的教育。
在第一环节中,我使用了课件、实物等教具让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来让幼儿认识人民币及其面值,知道它们的单位大小关系。在活动中发现幼儿能够很好的掌握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而对元与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不清楚,所以我请幼儿比较:数字相同、面值是否也相同。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知道其单位不同、数字不同面值也就不同。
第二环节,根据幼儿的知识准备,我们设计了超市购物的游戏,让幼儿来感受x元钱的不同组合形式。这里我们给幼儿准备了10元、5元、2元、1元面额的人民币,在操作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数字钱也是有讲究的,10元只有1张,5元面额的有1张,2元面额的有1张,1元的比较多,这样做就是要促使幼儿在没有X元面额的情况下动脑筋去尝试别的组合形式。而且这里我向幼儿提出了要求,购物后幼儿之间要互相交流,这个要求的提出促使孩子一方面进行合作,另一方面也在进行着自我纠正,自我调节。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收银员教师的收钱环节,既对幼儿的操作进行了验证,又使活动更加情节化、游戏化了。
16、大班数学《破译高手》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破译高手》
年龄段:大班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简便口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自编 5 以内数的加减。
2.理解 5 以内数的加减和运算,能熟练说出 5 以内加减的数值。
3.体验自己和同伴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体验破译密码的快乐,能正确进行 5 以内数的加减运算。能够观察和总结出破译密码的简便方法。
活动准备:白色、粉色、红色密码条每人一份,空白密码条三张、铅笔、橡皮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当“小小数学家”破译一份密码,复习 5 以内的加减。请幼儿当“小小数学家”,每人选择一份白色密码条,试着破译,幼儿破译完毕后,根据老师提供的答案检验自己破译的密码是否正确,正确的就是班级的“破译专家”。
二、请幼儿破译一份更难的密码条,总结破译的简便方法。
1.请幼儿每人破译一份粉色密码条,破译完成的举手示意。
2.教师和幼儿一起检验破译结果是否正确,请破译的又快又对的幼儿说说为什么能破译的这么快。
3.与幼儿一起找找,这份密码里,有没有相同的算式。
小结:算式相同不用重复计算,直接写出得数就行,这样会破译的快一点。
4.与幼儿一起找找,这份密码里,有没有特殊的算式。
小结:只是加号前后两个数交换位置的算式,也不用重复计算,直接写出得数,这样也会破译的快一点。
三、请幼儿破译红色密码,运用刚才的经验,又快又对的就是班级“破译高手”。教师与幼儿一起检测,巩固经验。
四、请幼儿自编“密码”。
三组幼儿分组讨论编出一组“密码”。然后三组交换密码条,进行破译。破译又快又对的那一组就是班级的“冠军组”。活动延伸:请小朋友把自己编的密码投放到游戏区,继续进行破译游戏。
课后反思: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设计这节以破译密码为游戏情节贯穿整个活动的大班数学活动《破译高手》。本活动主要是根据两点来设计的:
一、创设融洽、愉悦的氛围,诱发幼儿自主学习。
二、层层挑战,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 在整个活动中,采取了层层挑战的方式,从“小小科学家”到“破译专家”再到“破译高手”,幼儿紧跟老师思路,层层递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探究精神、主动性、自尊自信、交往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与发展。但是活动中游戏化,情景性不够,环节设计上过于简单,幼儿主动性应该更深层次挖
掘。幼儿将白色密码条破译完成后,老师应该带着一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17、大班数学《数字捉迷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对数字的兴趣。
2、提高孩子对数字方位的浅显表述能力。
3、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PPT课件、数字兔子图片、数字表格、1-10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说生活中存在哪些数字
(公交车)(电影厅门上的门牌号)。。。。
?找图画数字
1、找出图画中藏着的数字,两个小朋友一组,增强合作意识,找出数字后写在下面的格子里。
出示幻灯片,共同寻找幻灯片中兔子身上存在的数字。在寻找的过程中通过对方位的描述确定数字的位置。
寻找表格里的数字
用准确的方位词通过隐藏的半个数字找出表格中存在整个数字
(第几行第几列)(从左往右数)(从上往下数)
通过数字排列规律找出剩余的数字。
(序数排列规律)(相同颜色表格的数字)(奇数排列规律)
数字游戏
出示1-10数字卡片,隐藏任意两张数字,通过表格判断隐藏的是哪个数字,总结寻找数字的方法。
每6个小朋友一组,共同完成猜数字游戏。
四、出示幻灯片4,玩更复杂的猜数字游戏。退场
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数字捉迷藏》是我第二次开展了,这一次活动,我汲取了第一次活动中的不足进行了改进。
我将整节活动更为细化了一些,让活动更加的游戏化,将“捉迷藏”贯穿到底,数字不停的藏,孩子们不停的找,过程更完整。既然是捉迷藏,那一开始的就得要“藏起来”,这是我上次活动所欠缺的,这一次,我将数字放在气球上,用白板的淡出及声音音效技术,让一个个的数字气球爆炸,然后消失,以达到数字藏起来的效果,更加具有神秘感,孩子的参与性就更强了。数字们共计隐藏了三次~
第一次数字藏在了兔子的身上,由数字构成的兔子,孩子们在找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找的过程中学会讲述以自我为中心的上下左右,抑或是兔子身体部分,了解简单的方位。
第二次数字藏在了表格中,我用遮挡技术,我出示隐藏一半数字的数字格,让幼儿从中找出数字,孩子们根据没有隐藏的数字的一部分,分析猜测是哪个数字,活动气氛一下子被提升起来,孩子们争先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将10个数字全部召找出,并且幼儿同时学会了方位词“行”“列”,通过说“行”“列”就能马上找到数字。
第三次我们利用孩子们猜出的数字表格,进行猜数字游戏,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也巩固了新的知识。
在最后的环节我给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孩子们也表示勇于接受挑战,整节课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活动。
18、大班数学活动《好玩的数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8以内数字的认识,感知6以内的数量关系。
2.掌握数字的排列规律(大小排列、单数双数排列等)
3.积极、愉快参与寻找、辨认数字与感知数量的游戏。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好玩的数字"
2.幼儿每人一套1~6数字卡片、每组一套6以内数字卡片
3.三块数字贴板
4.幼儿操作卡片
活动过程:
一、找数字
1、 数字宝宝藏在了小朋友的房间里,请小朋友找出数字并说出它藏在哪里?(引导小朋友逐一找出藏在房间里的数字。)
2、 引导幼儿逐一找出躲在火车上的数字。
二、数字朋友和图形做游戏
1.出示图形及数字图,请小朋友找出在长方形里的数字并把找到的数字在桌上排出相应数卡。
2、以同样的方式找出在三角形里和在长方形又在三角形的数字。
三、数字排排队
1、请小朋友观察出示的数字方格图,找出缺掉的数字?
2、分别说说每条队伍里的数字是按照什么办法来排队的。
四、小组竞赛填数字以竞赛的方式请小朋友在答题板上贴出相应的数字。
五、扮演数字宝宝排队
1、请你们把数字卡片挂在胸前,看看自己拿的是数字几。
2、根据出示的数列顺序图,请小朋友按顺序分组排队。
3、检查小朋友站立顺序与出示的数列顺序图是否一致。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19、幼儿园大班数学《左和右》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孩子是认知的主体,但作为大班的幼儿,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意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尚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分不清左右,对自己的身体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为了引导孩子能够清楚区分左右,特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年龄在5—6岁之间,对于区别左右手,大班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如平时吃饭时用右手拿勺子、左手扶碗,幼儿在意识上的知道,但是在实际行为中容易出错;还有一个就是由于粗心而出错。
学习目标:
1、已引导幼儿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2、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重点难点区分左右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感知自身的左右
区别自身左右
教师:小朋友们,哪只手是你的左手?哪只手是你的右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我们怎么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呢?
平时,你们的右手做些什么事情呢?
教师小结:右手一般做拿筷子,握笔,刷牙,提东西等等。
小朋友们,举起你的左手,说说左手一般做哪些事情?
小结:我们吃饭的时候左手可以扶碗,我们刷牙的时候可以拿牙杯。左手,右手是我们身上的一对好朋友,只有左手和右手的相互配合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更快。所以,左右手对我们很重要,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哦!
2、想一想,我们的身上,还有哪些像手一样,是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
出示图片眼睛、眉毛、鼻孔、耳朵、脚、肩膀、胳膊、腿也是一左一右的好朋友。
3、游戏
现在我们和身上的这些好朋友做个游戏,(伸出你的左手右手拍拍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左脚右脚碰一碰。)探索交流,熟悉左右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1、出示图片小狗和小兔,说出谁在左边?谁在右边?
2、(出示五只小动物的图片)提问: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幼儿回答)2、从左边数起,第2个是谁?(小猫)3、从右边数起,第3个是谁?(小狗)小狗的左边是谁?小狗的右边是谁?
3、总结:我们看的标准不同,左右方向也不同,比如,举例说明。
(三)联系生活,应用左右
小朋友们,左右跟我们的生活也息息相关,例:我们上下楼梯要靠右边走,我们在马路上也靠右行走 。
活动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 左和右“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再从孩子们熟悉的左手、右手来引出左右,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通过摸一摸左耳、右耳等游戏,加深学生对左、右的理解,使学生明白识辨左右时可以用自己的左右手来分辨,自己左手的方向就是左边,右手的方向就是右边。通过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好,今后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探索。
20、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日历》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日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几乎家家都有,是幼儿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指南》中也指出“数学的核心目的就是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怎样让这些内容由“枯燥”变得“有趣”呢?我实行了两个策略和两个变化。第一,利用多媒体游戏化教学将“年”变成了“年妈妈”的角色,由“抽象思维”变成了“具体思维”;第二,结合幼儿的亲身体验,如:制作“班级生日册”、“合作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巩固“看日历找日期”的方法,让幼儿由“被动学”变“主动学”。
与此同时,我还整合了语言活动中的儿歌,把“看日历找日期”的方法可以总结成朗朗上口的小秘诀“先找月,后找日,最后对应找星期”这样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便于幼儿记忆和使用。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适合大班幼儿的现有水平,也是幼儿感兴趣的身边科学。
活动名称:数学
活动内容:《认识日历》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日历种不同符号的意义,知道一年有 12 个月,一个星期有 7 天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重点)
2、掌握看日历的方法,能迅速找出日历中的日期。(难点)
3、感受日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合作探索的快乐。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PPT 课件;
2、日历册和幼儿 1 寸照片;
3、四本挂历册、动物图片及抢答牌经验准备:
1、知道自己的生日;
2、对日历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时光精灵导入,引导幼儿了解日历的种类及日历中不同符号的意义。
1、提问:今天是几月几日?出示各种日历,引导幼儿了解日历的种类及用途。
小结:这是日历、月历、年历,他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日历”。2、组织谈话,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日历中不同符号的意义。小结:日历中的不同数字,文字和颜色分别代表年份、月份、星期和节假日等。
二、结合故事《年妈妈和它的孩子们》,引导幼儿知道一年有 12 个月,1 个星期有 7 天及它们的排列顺序。
1、讲故事《年妈妈和它的孩子们》,引导幼儿知道一年有 365 天,12个月。
提问:年妈妈有几个孩子?年妈妈给孩子盖了几座房子?大房子、小房子、最小的房子分别有几座?大房子、小房子、最小的房子分别住多少人?
2、提问互动,引导幼儿知道一星期有 7 天及他们的排列顺序
提问:为了让孩子们生活更有规律,年妈妈是怎样安排他们住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小结:一星期有 7 天,他们是按照星期日——星期六排列的。
三、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掌握看日历的方法,能迅速找出日历中的日期,感受日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利用课件,初步掌握看日历的方法
提问: 请小朋友在日历中找出今天、昨天、明天分别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小结:找日历的小秘诀就是先找月,再找日,最后对应找星期。
2、制作班级生日册,进一步掌握看日历的方法,感受日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玩法:在“大日历”中找出自己的生日贴上照片并说出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巩固幼儿找日历的方法,最后制成生日册.
3、“找节日大比拼”比赛,引导幼儿迅速找出日历中的日期,体会合作探索的快乐。
玩法:4 人为一组,分为 4 组,教师说节假日,幼儿迅速在日历中找到相应的节日,并圈出,马上举起抢答牌,又快有准的一队加分。
小结:今天小朋友都学会了看日历找日期的小秘诀,其实日历中还藏着许多小秘密,比如说公历和农历,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继续探索哦!
课后反思:
《认识日历》这节数学活动是山东省幼儿课程指导用书大班上册里的数学活动之一,我们根据本园幼儿年龄特点又把目标进行了微调,细化,把掌握方法,能迅速找到日历中的日期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同时也把活动进行了新的设计,因为对于日历,大班幼儿已知经验较浅,概念数字性内容太多,幼儿难于理解,所以我们经过各种讨论研究了各种方案,来增添课程的游戏性,希望孩子能在游戏中需要结合重大节日及生活经验,在反复观察、验证中熟练掌握看日历的方法。
活动开始是以“时光精灵”的出现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提问今天是几月几日,引发幼儿对日期的认识。因为录制当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中国海军成立 70 周年”所以我临时为孩子进行提升,告诉他们这个重大的活动在我们青岛举行,增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怎样了解日历中的基本信息及之间的关系,是活动中自主翻阅日历发现秘密还是运用故事来帮助幼儿梳理。通过各种实践,最后我们选择在课前让幼儿先了解日历里都有什么,不仅节省时间还能让幼儿提前了解日历中的内容,这也体现了孩子的“主动学”。活动中也看出孩子们回家通过自主观察后,发现了许多日历的“秘密”,对日历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使孩子进一步对日历里的内容直观了解,我把故事《年妈妈和他的孩子们》更贴合实际的进行设计让幼儿通过多媒体的演示直观了解日历中的基本信息及之间的关系,易于孩子理解。活动中孩子们故事听的非常认真,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说出一年有 365 天、一年有 12 个月,一个星期有 7 天,每个月有多少天等,孩子们掌握的还是不错的。
接下来,怎样让孩子更有效的了解看日历找日期的方法,在活动中易于孩子们操作呢?老师们不断探索协商,最后总结出了郎朗上口“看日历找日期”的小秘诀,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掌握看日历找日期的正确方法。活动中老师对孩子们的方法进行梳理,总结成小秘诀后,这样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便于幼儿记忆和使用。用了这种方法后孩子们在后面的活动中更加快速便捷的使用“秘诀”找到自己的生日与节假日,达到了预期目标。
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整节活动老师后半节由于时间问题,有点仓促,在最后的“找节日大比拼”环节中获胜的秘诀是分工明确,如果先提问一组孩子是怎样分工的,让他们与其他同伴分享效果会更好,在过程中孩子分享的时间少,四轮游戏改为了三轮游戏,没有对答对的组进行有效的表扬与梳理,“为什么又快有准的找到节日呢?”,从而巩固“看日历找日期”的方法,缺少总结,如果最后再激发孩子的兴趣点,继续挑战效果会更好。
21、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7的分解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探索7的分成,并记录。
2、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ppt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7的6种分法
2、总结归纳7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拍手游戏,复习6的分解。
(2)学习7的组成。
①引导幼儿花园中花朵的总数,并将花朵分成两份,鼓励幼儿尝试多种分法。每当幼儿说出一种分法,教师就记录下来,直至幼儿讲完所有的分法。
②让幼儿数一数共有几种分法,想一想,如何能记得又快又好。幼儿想办法,师幼共同商量并有序地进行排序,就不易错漏。
③带领幼儿找一找前后数字的排列关系,通过观察感知并发现前后数字变化的规律:前面的数字逐渐变大,而后面的数字却由大变小。
2、操作活动。
幼儿动手操作
3、巩固练习,拍手游戏7的分解。
活动延伸:
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挑选一个数字卡(1—6)戴上,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找到和自己的数字和在一起是“7”的幼儿做朋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6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本次活动以尝试分苹果,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7的分解组成,掌握7的6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活动在游戏《拍拍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22、幼儿园大班数学《蜘蛛买鞋》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蜘蛛买鞋》选自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买卖高手》大班上册一书,本书属于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综合本,《蜘蛛买鞋》是其中科学领域的数学部分,在拟人化的“蜘蛛先生买鞋”这样一个具有童心和童趣的情境里融入了数学知识,将抽象的数字具体化,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通过8只脚,4双鞋,以及皮鞋的单价和总价来感知数、量、以及数量关系;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会借助一种以上的方法辅助10以内的加法运算;通过用加法帮助蜘蛛先生算钱,引导幼儿感受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设计思路(结合《纲要》)
《纲要》对于幼儿在数学领域中的目标有: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同时《指南》对于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目标有: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2.感知和理解数、量以及数量关系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
(2)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活动目标认知目标
能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理解“加”的实际意义
动作技能目标
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算出蜘蛛先生买鞋所使用的总钱数“10”
情感态度目标
体验数学的有趣和重要,对数学问题感兴趣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和解决生活中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能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理解“加”的实际意义,了解10 的组成
物质准备
蜘蛛手偶,多媒体课件
经验准备
对10以内的加法已有简单的认知
活动方法
参与法、演示法、情境表演法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
开始部分一、律动谜语+情境导入
1.教师说谜语表演律动,引导幼儿模仿动作并猜出谜底
2.教师揭示谜底,出示手偶蜘蛛先生和蜘蛛宝宝,创设买鞋情境
1.跟随教师表演律动并说出谜语
2.对情境感兴趣,知道蜘蛛先生为什么买鞋
律动谜语+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情境铺垫。
基本部分
二、介绍鞋子单价
出示鞋子的图片,角色扮演讲解不同鞋子对应的价格,教师扮演店员,邀请小朋友来当蜘蛛先生买鞋
二、计算鞋子总价
1、设置付钱问题引发思考
邀请小朋友为蜘蛛先生穿鞋,并提出蜘蛛先生的问题(要付钱了,可是我不会算钱,不知道给店员付多少钱?)请幼儿帮忙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法)。
2、探讨并实践算钱方法
(1)圆圈表示法
将蜘蛛先生贴在黑板上,鞋子旁边用数字标明鞋子的价格,用圆圈来代表价钱,规定一个圆圈代表一块钱,最后将所有圆圈一数即是鞋子的总价。
(2)迁移手指表示法
用手指来代表价钱,一根手指代表一块钱,最后将所有手指一数即是鞋子的总价。
观看买鞋表演,在真实情境中了解鞋子的价格
帮助蜘蛛先生穿上鞋子
在实践中验证“蜘蛛八条腿应该穿四双鞋”,并能根据经验说出算总价的方法是将每双鞋的价钱相加。
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数字用圆圈表示,并数清圆圈的个数,知道鞋子一共花了多少钱。
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用更方便的手指计算法得出结果。
在真实情境中,使数字代表的价钱和鞋一一对应。
帮助蜘蛛先生穿上鞋子
实在在实践中验证“蜘蛛八条腿应该穿四双鞋”。设置设置帮忙的问题能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兴趣。
此环节中运用的圆圈表示法和手指表示法,均是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将数字相加抽象概念具体化,让幼儿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并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见到的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快乐。
结束部分
3、得出答案,看图编儿歌,巩固所学的内容
A.教师教读儿歌:蜘蛛先生的买鞋之旅结束了,我们给它编了一首歌,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B.游戏环节:教师问小朋友答
跟随教师看图编儿歌,记儿歌,并进行游戏。
通过学习儿歌,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加趣味性。
延伸活动
回到情境,蜘蛛宝宝也想买新鞋。
聆听蜘蛛宝宝的故事,大胆猜想蜘蛛宝宝买鞋的过程。
延伸活动再次回到情境,使整个教学活动都在完整情境中开展,并能引导幼儿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科学领域的活动课,活动通过幽默有趣的儿歌形式,让孩子们学习加减的概念。为了使这节课能让孩子们产生足够的兴趣,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准备了充分的教具,蜘蛛、凉鞋、雨鞋、布鞋、皮鞋等图片。另外,还准备了一元钱的图卡及一首《蜘蛛买鞋》的儿歌。
23、大班数学活动《4的组成》教案反思
大班的幼儿已经开始接触数字的组成和分解了,以下这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用简图和数学图片记分法,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幼师上课学习、参加赛课、提升水平,就来,给您全面优质的幼教资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自己动手用简图和数学图片记分法,使幼儿知道4能有几种分法。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学习的积极兴趣。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让幼儿掌握4的组成和分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4朵不同颜色的小花,每人几张数字卡片(1——4) 2:教师:数字卡,图片,花等。
活动过程
1:情景故事:看一看哪个幼儿能把红颜色的花朵分给一组的小朋友,可以怎么分? 师:小朋友老师有4朵粉花分给第二组小朋友,可经怎么样分呢?谁来帮老师来分一分呀?(:找幼儿分别来分) 师:下面小组比赛来分,看一看每组有几种不同分法?(幼儿分组分)教师巡视指导。
2:幼儿演示你们都是怎么样分的,到前面来给大家分一分。 师,示范用图片引导幼儿完成4的不同分法。
3:小结:4朵不同颜色花朵,可以用3种分法分,指导幼儿读分解式。
4:游戏:找数字 师:小朋友数字不见了,哪位小朋友来找一找呀,要按照老师要求去找,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师:小朋友谁来帮老师找一找4的组成?(让全体幼儿都来参与游戏中去) 师:小朋友找的真是太棒了,找数字找得又快又准,老师奖励你们每人一朵小红花,你们都是聪明孩子。
5:情景游戏: 师: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到室外玩游戏好吗? 师:师和幼儿一起做找花朵和数字游戏,来巩固4的组成的分解。 师:小朋友站成圆形,能不能用4的组成“说一说”(幼儿集体说4的能分成2和1 3和1 1和3)游戏反复练习。
6:总结: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上的开心吗?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开心?你们学会了吗?(幼儿都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小朋友们只要你们在生活中学习中留心观察,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字,你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投计了时以活动为主,让幼儿在游戏和玩中学习,使幼儿了解4的分解和组成,让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高了。
24、幼儿园大班数学《10的加法》教案和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学习10的加法问题。
2、能在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列出横式: 1+9=10,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10.
3、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7、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列出横式: 1+9=10,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10.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片、“+”、“-”、“=”的卡片若干。
2、笔、纸若干。
3、蝴蝶、花朵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解答口述应用题
教师:“今天,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看谁最聪明。”
教师::“阿依古丽原来有1本书,妈妈又给她买了9本书,阿依古丽现在有多少本书?你是怎么算的?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
2、教师:“谁能列出算式?”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来列式。
同法出2+8、3+7、5+5、6+4、7+3、8+2、9+1的应用题,并引导幼儿解答,列式
二、基本部分
1、自编应用题并列式:
(1)提出自编应用提的要求。
教师: “请小朋友摆一摆桌子上的卡片,然后编10的加法应用题,再列出横式。”
(2)幼儿摆卡片,自编应用题并列式,教师观察指导。
三、结束环节
讨论交流:
教师:“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说一说自己编的应用题,考考老师和小朋友”。
四、延伸环节:
把卡片贴在墙上,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选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从两方面谈一下:因为本班都是维吾尔族小朋友,对于汉语的表达还是有困难的,前几节课学过1-9的加法,部分幼儿有了一些基础。因为是纯汉语授课,对于我的授课一部分幼儿听起来还是有困难的,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就知道根本就不懂,只有少数幼儿可以和我配合一下,在我讲完以后,民考汉教师再进行解释,那些和我配合的幼儿进一步理解了,至于那些听不懂的幼儿,对民考汉教师的讲解的维语可以理解了,但是用汉语就根本表达不出来。所以一节课上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我的备课是按照教师指导用书的思路设计的,课也是按照几个环节的设计开展的,能听得懂汉语的孩子和我配合得很高兴,听不懂汉语的孩子认识一脸的茫然,总之,每次上课之前我准备一些教具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结果在语言的障碍中“枯萎”了。
25、幼儿园大班数学《10的分解与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10的9种分法。
活动难点:总结归纳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1、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教学视频光盘一张。
2、若干小矮人图片和小房子。
3、数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问答形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如:
师:我来问,你来答,9可以分成3和几?(幼儿边拍手边回答)
(二)、学习10 的组成和分解。
1、故事导入。教师: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今天,白雪公主非常高兴,因为有小客人要到森林里作客,你们看,他们来了。
提问:
〈1〉来了几位小矮人?
〈2〉10位小矮人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引出课题《10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动手操作,把10张小矮人卡片摆一摆,记一记来思考10的多种分法,帮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方法。
〈1〉把幼儿分成10组,每四人一组。
〈2〉每组请一名幼儿做记录,其余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总结10的9种分法:
1010101010
∧∧∧∧∧
1928374655
91827364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即整体大于部分;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个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10
∧
19
28
37
46
55
64
73
82
91
(三) 、巩固练习
1、卡片填数
1010104□□9
∧∧∧∨∨
□87□5□1010
2、数学书第19页习题(开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请小朋友仔细看看钥匙和锁上的数字,哪两个数字合起来是10,就用线连起来)。
3、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教学视频。
(四)游戏活动
1、“找朋友”。游戏规则:请前面手里拿卡片的小朋友找座位上的小朋友做“好朋友”,要求两数和起来是10。
2、火车开了。游戏规则:幼儿每人一张数字卡片,找和自己卡片上数字合起来是10的小朋友手拉手一起上火车,边唱《火车开了》歌曲边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探索,学习并掌握了10的9种分法,幼儿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现和总结出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的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里,忙乱中忘了让幼儿自己去找“好朋友”;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差,不愿与同伴交流,还需加强训练。
26、幼儿园大班数学《9的分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9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9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7、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与难点:
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9的分合。
活动过程:
一、从操作中探索9 的分合。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9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9 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教师念儿歌并把9个圆片撒在盒盖上,此时,圆片撒在地面上的结果是4个红色的和5 个绿色的圆片,教师用数字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结果。
2、撒圆片
(1)教师强调要求:把9个圆片握在手里,同时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把圆片轻轻地撒在盒盖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和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如果撒出一样的结果那就不需要再记录。
(2)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9个圆片,并按要求记录。
二、对照检验,相互交流。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结果,教师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
2、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不同的记录,看一看,一共有几种记录结果。
3、教师出示一张排列有规律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和刚才记录过的记录单有什么不同。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4、整齐而又响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规律的分合式。
三、应用。
1、笑脸娃娃捉迷藏
(1)、教师请出9个磁性娃娃笑脸
师:“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娃娃笑脸都来找我们做游戏了,它要和我们做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幼儿:“愿意”教师把9张笑脸展示在黑板上说:“9张笑脸咪咪笑,一张笑脸在板上,几张笑脸藏起来?”幼儿:“8张笑脸藏起来。”师:“9可以分成1和几?几和几组成9?幼儿:“9可以分成1和8,1和8组成9。”
(2)、用同样方法可请个别孩子回答。
2、游戏《拾花瓣》
师:“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真美啊!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我的小花园》的歌吧!”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幼儿:“想”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 吧!”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四、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进行很顺利,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提供的材料丰富且易于操作;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也不急于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作好记录。
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教师站在幼儿背后,全体幼儿都能主动去操作、尝试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去深深的思考:.在孩子们操作的环节中,当我提示孩子们操作即将告一段落,准备进入下一环节的时候,有位孩子兴致正浓,表示还想玩,但我为了活动按时有序的进行,我用“商量”的语气告诉他:“等会儿再玩”,活动结束后,他果然非认真的再操作,一直把9个圆片的结果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全都记录下来为止。我们都知道,数学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在操作学习,可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给孩子充分的操作时间还是必要的,反之,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强加给孩子,同时也体现不出操作真正的意图。
27、幼儿园大班数学《8的组成和加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教学是单调的,枯燥乏味的。再加上幼儿的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为保持幼儿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注意游戏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把字形结合起来,通过游戏引导观察和教师范写。这节课重点幼儿会8的组成和加减法。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
2、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实践、启发幼儿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6、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7、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
8的组成以及8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数字卡、硬纸片、挂图、8的加减法算式卡、宝藏。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从1数到7。
﹙2﹚6和7的组成及加减法。
二、新课
1、看图启发幼儿在“7”的基础上发现“8”的形成。
给“7”添“1”是8,8里面有8个“1”。
2、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并让幼儿观察游戏人数的变换来摆硬纸片。
3、教师和幼儿玩“凑数”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练8的组成。
4、教师出示挂图示范口8的加减法应用题,让幼儿列出算式并学习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5、游戏“寻找宝藏”学习计算8的加、减法算式。
(教师在藏宝的途中放着8的加减法算式,把全体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算对一题前进一步,哪组幼儿能最先算完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1+7=8 2+6=8 3+5=8 4+4=8 5+3=8 6+2=8 7+1=8 8+0=8
8-1=7 8-2=6 8-3=5 8-4=4 8-5=3 8-6=2 8-7=1 8-0=8
6﹑活动延伸
7、复习总结。
教学反思
反思:对于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一、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标签”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8、幼儿园大班数学《8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七种分法。
2.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3.体验数学的奇妙有趣,喜欢数学活动。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七种分法
难点是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活动准备:
小路背景图一张、活动教具小树8棵、1至7的数字卡若干张、教师用大记录纸3份、幼儿每人一份拼板学具、每人8个小钉、记录纸、铅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以“碰球”的游戏复习7的组成。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碰球”的游戏,我要找一个和我的数字合起来是7 的数字做朋友。”(儿歌: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答:嘿嘿,你的1球碰6球!)
二、幼儿操作:探索8 的组成。
“森林乐园里新修了一条马路,小动物们准备在路的左右两边种上小树,这样马路看起来就会更漂亮一些。那请你看一看小动物们可以怎么种呢?把你的种法用分解式记录到纸上吧。”
1.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记录结果,教师在白板上呈现。
将幼儿记录结果按有序排列与无序排列呈现,引导幼儿观察两张记录结果,比较哪张更容易记住,为什么?
“请你们看一看并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一边的数慢慢变大,另一边的数慢慢变小。)
小结:数字8一共有七种分法。
三、再次探索8的组成,引导幼儿学用互换规律找出8的几种对应的组成。
1.出示活动教具:请小朋友一起来数数小动物们一共要种的树?(8棵)。
2.教师示范演示教具,其他幼儿根据操作在纸上查找分解式,并说说每个数字代表的意思。
“8棵小树,种在马路的左边1棵,种在马路的右边7棵,8棵树可以分成1棵和7棵。1棵树和7棵树合起来是8棵树。8棵树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1棵树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7棵树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3.教师在黑板上写出8 的分解式,并带幼儿说说: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
“看到这个分解式,小朋友还会想到哪一个分解式”
引导幼儿说8还可以分成7和1。
“小朋友看,8可以分成1和7,也可以分成7和1,它们数字没变,还是1和7,只是数与数的位置交换了一下,合起来的总数也没有变,都是8。”
4.以此类推,找出8的另外两组对应分法。
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5和3……
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找出了8的七种分法,还运用互换规律快速的找出8的3组对应组成。小朋友只要记住这些规律,以后学习数的组成就会更加简便、快速。
四、结尾
出示车票:1—7数卡若干,老师现在给小朋友发车票,请你去找和自己手中数字合起来是8的车票的小朋友牵好,只有找对的才能上车哦!
“现在我们就坐上观光游览车,在刚种好小树的马路上看看美丽的森林乐园吧!(检查一遍组合正确与否),出发!”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找到了数字8的三组对应组成,那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数字8剩下的对应组成吧。”
活动反思:
根据我班幼儿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只进行8的组成。从一开始的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到接下来的看图片发现蝴蝶的不同,再到后来操作圆点卡片自由探索8的组成,到最后的内化迁移的游戏巩固,整个活动环节流畅,《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因此在此活动中贯穿了很多游戏,以便与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感到数学的乐趣。幼儿对这些游戏也非常感兴趣。
29、幼儿园大班数学《8的加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演示教具,教师与幼儿的活动,进行口头加法练习,理解8的加法的意义。
2、培养幼儿计算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
3、理解8的加法的互换、互不规律。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7、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加强练习8的加法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雪花片、作业纸、贴图。
2、8以内的数字头饰、音乐游戏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老师戴8的数字头饰走进教室,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来
了数字娃娃8跟我们一起学习,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一)以对歌的形式来复习8的分成,先按互补关系,再按互换关系。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8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刘老师告诉你8可以分成1和7……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8有几种分合法?
幼儿:刘老师告诉你8有7种分合法。
(二)学习8的加法
1、老师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按花的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边观察边列出加法算式:
图上有1朵黄花7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1+7=8
图上有2朵小花,6朵大花,一共有几朵花?
2+6=8
图上有3朵圆形的花,5朵椭圆形的花,一共有几朵花?
3+5=8
图上有4朵兰花,4朵紫花,一共有几朵花?
4+4=8
2、 实物练习
分给幼儿每人8个雪花片,让幼儿边数雪花片,边填写上作业纸上相应的数字。
3、老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对表现好的幼儿奖励贴图,差的幼儿加强指导。
4、游戏:找朋友
老师分发给每个幼儿一个数字头饰,音乐想起来,小朋友们去找和自己合起来是8的数字成为好朋友。游戏可交换头饰进行。
5、引导幼儿观察一下自己的周围及教室里有什么物品合起来是数字8,回家后也可练习运算,如:糖、苹果、饼干、玩具等等。
三、结束部分:
老师讲评上课情况,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差的幼儿进行指导鼓励,结束本节课。
活动反思:
在以后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要多采用游戏的形式,因为幼儿对游戏是最感兴趣的,最能吸引他们,游戏的形式可以使幼儿对数学活动更感兴趣,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爱动脑、动手的好习惯。
30、新大班数学活动《7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 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7、 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一、 复习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 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 幼儿答:5比6少1。
用这种方法讲清7得6种顺序奋发,最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1、幼儿园大班数学《6的分解和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对对碰( 复习5的分解和组成)
师:我说5.
幼:我对5
师:5可以分成1和几
幼:5可以分成1和4
(......)
师:5可以分成4和几
幼:5可以分成4和1
2、复习2、3、4、5 的分法与几种,引导出6有5种分法。
3、今天这节活动课,我们一起来学习《6的分解与组成》。(出示课题,领读两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动手操作积木,探索6的五种分法,并把探索的结果记录在作业纸上。
2、小朋友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汇报操作结果。哪位小朋友来把你找到的6的分法告诉老师?
(请小朋友发言,并把他们的记录结果板书到黑板上,并比较)
4、引导幼儿观察6的分合式,有什么发现?(提示:两边的数字有什么变化/)左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多1,这叫递增,而右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少1,这叫递减。还有两组数字位置互换了,但总数没有变。这就是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
5、请幼儿演示6的5种分法。
6、领读6的分合式。
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起来就是6。
三、结束部分
1、小问号的时间到了:他要检查我们小朋友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的数字。
(2)(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点。
2、做游戏:今天这节活动课小朋友们学习了6的分解与组合,知道了6有几种分法?(5种)我们一起再来做个游戏。
老:小朋友,告诉我,6可以分成1和几?
幼:刘老师,告诉你,6可以分成1和5。
..........
四、延伸活动
我们班的小朋友果然很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6的分解和组成,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们每人布置一个任务,如果小朋友现在有6个桃子,老师想让小朋友分给你的爸爸妈妈吃,那应该怎么分呢?请小朋友回家后分给爸爸妈妈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32、教学设计大班数学《0的认识》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我班的幼儿非常喜欢上数学活动,但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孩子熟悉的是1-10及以上的数。而0是被我们所忽视的。随着幼儿对数字的认知维度的提升。我发现幼儿在对0的认识上有疑惑有问题有需求,于是我设计了这节活动,使幼儿能对0有最基本的认识,为将来更急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的探究兴趣。
2、初步了解“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知道“0”和其它数字结合后表示的意义。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0”,理解“0”的实际意义。
活动难点:了解“0”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幼儿对数字“0”的兴趣。
活动准备
1、1——9和0的数字卡片,图片实物(糖果、雪花片/水果积木)
2、纸、数字1、2、0、0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游戏: 小鱼游。(教师和幼边唱边做小鱼游的动作,师可以说3、5、6……游一起,然后3、5、6……个幼儿一起,最后所有小鱼都游走了,所有幼儿回到座位坐好。
2、出示数字0——9,回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数字朋友,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读一读。这些数字朋友想和我们做个小游戏呢。)
二、了解“0”。
1、感知“0”代表没有的意思。
(1)出示糖果图片(5颗)。看,这里有几颗糖果?请你从0——9的数字中选出一个数字表示糖果的数量。(个别幼儿选出数字卡片)(师收起糖果)现在盘子里还有几颗糖果?(幼儿回答)那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0)
(2)出示图片(雪花片8片和3个水果积木)。8要去找朋友了,它的朋友在哪里?(收起雪花片)现在还是8的朋友吗?那是数字几的朋友?(0)为什么要用0来表示?
小结:是啊,没有东西可以用“0”来表示。
2、生活中的“0”。
(1)我们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0”?
(2)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温度计中“0”表示温度的度数,电话中“0”表示一个号码,车牌中“0”表示号码……)
小结:原来“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还能表示其他一些意思,0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3、“0”和数字的结合。
(1)我们都知道在这些数字当中“0”是最小的,可有时候它却变得非常厉害,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有趣的0》
(2)为什么9个哥哥一会儿看不起小弟0,一会儿又喜欢0呢?
如果0在数字1的后面一站,结果会怎么样?如果0在数字1的前面,结果又会怎样?(演示)
小结:“0”表示没有,但它如果站在数字的后面或前面,就能使数字发生改变。
三、操作“0”(数字1、2、0、0)
1、有很多数字朋友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大,可以找谁帮忙?(0)
2、操作: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数字朋友,数字朋友后面都贴了双面胶,请你们把撕下的双面胶扔在老师给你的框框里,再把数字朋友贴在老师给你们的卡纸上,再用“0”把数字变得更大。完成以后,请把它们送到黑板上。
3、数字比大小。(鼓励最大的数字)
你们在0 的帮助下,让数字都变大了。现在,我们找一找,谁变的数字是最大的。(认读)
总结:在刚才的游戏中,告诉我们“0”的位置非常重要。在数字中,“0”的位置不同,它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教学反思
认识“0”是大班幼儿所需掌握的数学内容, 这次活动我首先通过游戏引出“0”,然后通过引导幼儿感知“0”的实际意义以及“0”在生活中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最后通过操作“0”等活动环节,让幼儿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 的探究兴趣。孩子非常喜欢这个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主动状态。活动结束,我认真总结了活动过程的成功与不足。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要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基于此点认识,在活动开始,我首先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幼儿发现“0”就是表示设有,并在在幼儿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0的认识,让幼儿发表自己对于0的认识。在让幼儿说自己对0的认识时,我发现幼儿对于0的认识是很丰富的。幼儿们说出了在很多地方看到过0,比如在电话机上,手机上,书本上,门牌上,电视里等等地方看到过0,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孩子平时是很关注生活中的数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能及时肯定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也许学生就会有了“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活动中,我还会为幼儿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幼儿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通过自己发现、探究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引导幼儿发现 “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时,我通过讲述《有趣的0》的故事,让幼儿发现“0”虽然表示没有,但在和数字组合成另一个数字时是不可以缺少的。最后通过操作“0”的游戏,让幼儿动手操作,发现“0”站在数字朋友的后面能使数字变大。在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对操作活动十分感兴趣,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安排一些操作活动,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自己找寻问题的答案,这样以来可以变幼儿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活动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活动最后一环节中是让孩子们操作“0”,在“0”的帮助下让数字变大,孩子们操作的比较好,但在教师最后讲评中,教师只找出变得最大的数字并表扬了这些孩子,其他孩子变的数字就没有讲评,就如孩子把“0”放在了数字的前面,这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我应该怎样向孩子们解释呢?我就这样结束了整个活动,整个活动就好像缺少点什么?就是向孩子解释的过程。数学中的概念首先老师一定要理解清楚否则就会误导了孩子。还有在情境游戏中自己没能完全融入角色中,在这一些环节中教学语言不够严谨,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的。
33、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5的组成》反思
活动目标
1.掌握5的4种分合方法,理解互补、互换的关系。
2.能主动运用5的组成搭配早餐。
3.感受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以及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食谱 1 张(大食谱中的食物价格应与当地条件相符,贴近幼儿实际生活),5 的组成数字卡片和点子卡片各 1 套
2.小食谱、练习纸、笔幼儿每人 1 套,盘子若干
3.25 的数字卡片若干,价格与大食谱一致的早餐食物卡片若干。
4.“幼儿学习材料《我健康我快乐》。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察大食谱,了解饭菜的名称、价格、营养等。提问:食谱上有什么?价格是多少?有什么营养?
二、请幼儿设计早餐食谱,学习 5 的组成。
(1)教师示范选早餐,列出 5 的组成式。
提问:我有 5 元钱,想买一个小米粥,还能剩多少钱?
小结:5 个圆点和数字 5 表示 5 元钱,1 个圆点和数字 1 表示买小米粥的 1
元钱,4 个圆点和数字 4 表示买包子的 4 元钱。
(2)在小食谱练习纸上表示出自己选择的早餐,列出 5 的 4 种分合式。
提问:你想选择吃什么早餐?买了早餐后你还会剩多少钱?用分合式可以怎么表示?
小结:5 可以分成 1 和 4,还可以分成 4 和 1,5 可以分成 2 和 3,还可以分成 3 和 2。
三、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早餐食谱,理解互补的关系。
(1)用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记录幼儿设计的早餐。
(2)引导幼儿看图分析。
小结:5 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一边的数越大,另一边的数越来越小。四、请幼儿观察 5 的分合式,理解互换关系。
(1) 引导幼儿观察图 3 中的第 1 组和第 4 组、第 2 组和第 3 组的组成形式提问:这两个组成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样排列有什么好处?
小结:两个数交换位置总数不变。只要想出一种分法,就能很快找到另外一种分法。
五、玩“买早餐”游戏,复习 5 以内的数的组成。幼儿自主分配角色,进行买早餐游戏。
活动反思
数的组成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具有探索性。孩子们喜欢自己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设计5的组成这节教学活动,要注意幼儿原有的经验,充分发挥孩子的能动性,让幼儿自主用不同学具进行探索、演练数的组成。在新要求与旧经验中引领幼儿,让幼儿学习、发现。
34、大班数学活动《区分左右》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2.知道参照物的不同,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生活物品图片、左右图示卡
活动过程:
1.区分左右手 。
(1)猜谜语: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师: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请幼儿说说自己是如何区分左右手的。
(3)提问:左右两只手分别有什么用处呢?
2.找左右。
(1)师:我们的身上还有哪些象手一样,是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
在你的左右两边分别是哪位小朋友?
(2)教室的墙上左右两边有什么东西?
3.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
4.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
请幼儿说出左边的物品是?右边的物品是?
牙刷在左边第几个?
杯子在右边第几个?
5.左右变变变。
请三位小朋友面向大家站,区分X的左边是X,X的右边是X?让幼儿体会他们是面对我们站的,方向和我们相反。
活动延伸
在我们生活中隐藏了许多左右的标识,请小朋友找一找,然后与同伴分享。
教学反思
我所讲的是大班数学《区分左右》一课。
孩子是认知的主体,但作为大班的幼儿,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意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尚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分不清左右,对自己的身体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为了引导孩子能够清楚区分左右,特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本课的目标是感知以主体为中心区分左右。我在设计此节课时,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第一环节中 以猜谜引入大大的提高了学习兴趣,采用与幼儿玩肢体游戏进行引入,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有了“左”、“右”的空间概念经验。 游戏中辨别左右。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游戏的形式,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设计使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也拉近了师生距离。孩子们乐于参与课堂游戏,喜欢听老师指挥。达到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目的,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意识。通过幼儿的参与,让孩子们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学进行下去。孩子们始终在我创设的具体环节之中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同伴之间有充分的交流。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也有不足之处。如果我再上这节课。我会把 (竞赛游戏:我说你做)这部分改成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游戏来总结本课内容。并认识一下左右这两个汉字。有不足,才会让我更努力的做。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相关文章
-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9的组成》反思
-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学习9的组成》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9的组成》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9的分解组成》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6的分解组成》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10的分解与组成》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6的组成》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五只小鸭子(5的组成)》反思
-
大班数学课教案《6的分解和组成》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2的组成 认识分合号》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6的组成》反思
-
小班数学教案《3的组成与分解》反思
-
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5的组成》反思
-
中班《6的组成》数学教案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5以内的组成》教学设计与反思
-
幼儿园数学教案《4的分解与组成》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文章
-
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的教案
-
让幼儿了解以一代十的记录方法
-
让小孩学习6组成的教案
-
大班的数学教案详案:分苹果
-
大班数学教案:教孩子玩骰子
-
教孩子认识时间星期的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数学主题教案:我会看时钟
-
幼儿园大班数学主题教案:送饼干
-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6的组成》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9的分合》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活动《数字宝宝找邻居》反思
-
语文课文 亡羊补牢的教学设计 课后习题答案
-
良好习惯需从幼儿时开始培养
-
大班美术教案《有趣的运动图标》反思
-
大班主题教案《我来变废为宝》反思
-
中班美术教案《我长大了》反思
-
教案大班社会《送祝福》反思
-
六个字以内的好看昵称优选137个
-
个性给力的男生网络游戏网名418个
-
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课堂笔记课堂重点笔记生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