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对称王国》数学教案
大班《对称王国》数学教案
1、大班《对称王国》数学教案
活动中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地判断图形是否对称,能正确地摆、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设计意图
孩子进入大班后,孩子们对对称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孩子们却没有接触过,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对称,通过动手、动脑,判断是否对称,感受对称的美,设计了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地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2、能正确地摆、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重点难点
能正确动手摆、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操作纸、剪刀、小篓子若干
活动过程 (仅限中文教案,由于照片涉及个人隐私及肖像权等问题,请不要添加含幼儿肖像的照片!)
一、故事“女巫与公主”。
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漂亮的公主,可是有一天来了一位可恶的巫师,她对公主施了魔法,把公主关了起来。你愿意帮忙把公主就出来吗?(愿意)我们要闯很多关,才能就出公主哦!你们有信心吗?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故事情节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对帮助公主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二、游戏“闯关救公主”。
(一)第一关:寻找复原
师:请小朋友找出爱心的另外一半,把爱心复原。(出示三种不同的形状,让幼儿辨别)
师小结:像这种左右大小一样、形状一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叠的图形,叫对称图形。
(这一环节,孩子们初步理解了对称图形的含义。)
(二)第二关:对折辨认
1、出示月牙形、梯形、正方形,请幼儿折一折,找出对称图形和不对称图形。
2、集体交流:
(1)请幼儿上前示范折一折,并说出图形是对称的。
(2)教师小结:像这种上下大小一样、形状一样,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叠的就是对称图形。
(此环节让幼儿通过动手做一做,在自己的探索操作中找出对称和不对称图形,并再次理解对称图形的含义,老师也再次地进行小结含义。)
(三)第三关:观察分类
师:请你把对称的送到笑脸框里,不对称的送到哭脸框里。
(此环节让幼儿把对称和不对称的图形分别拉到相应的框里,并通过对称轴进行检验,图形是否对称,孩子们争着上前试一试,分错了,其他幼儿积极愿意帮助他,并能够说出这样分的理由。)
(四)第四关:旋转操作
师:两个梯形,请你转一转、摆一摆,把右边的梯形跟左边的相对称。
师巩固总结:以对称轴为中心,左右大小一样、形状一样,能够重叠在一起的就是对称图形。
(此环节是最后一关,幼儿非常兴奋,公主就快要被救出来了。但是这关也是最难的一关,不仅要观察梯形的特征,还有观察梯形在对称轴的什么位置,一开始请了两名幼儿都没有摆对,在老师的再三提醒下,通过一次次的观察,终于摆到了正确的位置。)
三、感恩“公主送礼物”。
集体讨论并操作:如何折、画出对称的图形。
师:公主救出来了,为了感谢我们,公主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这些礼物都是对称的,它的另一半藏起来了,应该怎样折出和剪出完整的礼物?
(此环节利用公主送礼物,让幼儿通过折和剪,感受对称的含义,体验对称的美。)
活动结束
1、幼儿自己动手折出和剪出完整的礼物。(此环节让幼儿通过折和画,巩固对称图形的知识点)
2、请几个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礼物和感受。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2、大班教案《对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4.大胆说出自己对对称的理解。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找对称
第四、五关:画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整个活动清晰流畅,能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寓教于游戏中。活动中,我给予了孩子自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地位。当然在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
1.在幼儿用笔操作时,应当让幼儿搬椅子上位,坐在小椅子上,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操作。
2.第一关当中三个图形应当有标记,这样有利于孩子准确的找到。
3.操作时,第五关画的图形有点复杂,可以适当的改简单一点。
3、大班教案《动物王国》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知道地球上有许多动物,因为生活环境有许多的“神奇”。
2. 对动物有继续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3.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
4. 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收集有关动物的图片和书籍。
2.在平时已有关于动物的相关知识经验。
3. 挂图:动物王国,相关动物卡片及生活环境图片。
活动过程:
1. 引出话题:你喜欢动物吗?为什么?
2. 分小组介绍自己带来的图片和资料。介绍动物的名称、长得什么样子,它生活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有趣的现象等。
3. 讨论:神奇的动物王国。
(1)幼儿介绍自己了解的动物,介绍动物名称和生活环境、特点等。
(2)小结: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它们我我们人类共同在地球上生活,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注意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
4、配对游戏。
将动物与生活环境配对,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动物生活环境的熟悉。
活动反思:
为了让幼儿了解更多的动物特征,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收集更多的动物图片,讲述动物的“神奇”故事,并在美工角和科学角鼓励幼儿继续操作和探索,随时丰富主题内容。
4、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扑克牌王国》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编译、破解等游戏方式,复习巩固20以内加法、相邻数。
2、复习10以内的合成,锻炼幼儿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运算。
3、初步了解个和十,知道十个1是10。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闯关指示、每位幼儿1-10两套扑克牌,铅笔,纸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欢迎小朋友来到扑克牌王国,扑克牌王国今天将要举行盛大的舞会。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那小朋友知不知道扑克牌家族都有谁呢?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引导幼儿闯第一关。
1、教师讲述闯关条例,引导幼儿闯关。
2、请你来破解开起扑克牌王国的大门密码,密码第一位是7和9的相邻数,密码的第二位是4+2的得数,第三位密码是4和6的相邻数,第四位密码是3+2+4的得数,请你读出密码是多少?
3、我们看看密码到底是多少?
4、教师幼儿一起验证密码的对错。
(二)教师引导幼儿闯第二关。
1、请你用扑克牌很快的摆出以下数字,14、26、35、48、59。
2、幼儿摆牌,教师巡回知道。
3、提问幼儿是怎样摆牌的?
4、提问26、35、48、5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教师引导幼儿闯第三关。
1、请小朋友们用两张牌摆出20。
2、请小朋友们用三张牌摆出20。
3、请小朋友们用四张牌摆出20。
4、请小朋友们用五张牌摆出20。
【活动结束】
一起来参加扑克牌王国的舞会,随着音乐来跳舞吧!
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活动来得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在发展。于是就要求老师在组织指导活动中要多花心思。
5、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找对称》含反思
教村分析:
《找对称》是一个科学类的数学活动,主要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此教学教师并不采用直接讲授的教学方式,而是用看一看、折一折、找一找、做一做的几个环节,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如,在让孩子们找三角形、花朵、蝴蝶这三张图片左右两边的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提醒着他们"三角形的角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不过,这样说也不是很清晰,为了突出方向,就画了方向明显的图案,让幼儿看得更清楚。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通过各位老师的研讨及商量,对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得到了解决。在设计活动中,采取了由易到难过程,在设计教案中,刚开始从认识简单图形,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来了解对称的图形,接着是"找一找"的环节,即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让幼儿在认识简单图形对称的基础上,来找一找对称的有趣图案。大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及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最后是一个"找一找"的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巩固"对称"的理解,从而更多的发现物体的对称性,由于第一研幼儿操作下来,对于飞机的图案,幼儿材料书上画的飞机跟现实生活中的飞机有所差异,因此,不能直接看出它是对称图案,必须通过实际去联系,幼儿很难理解,后来,我就在第二研中,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把对称的飞机形象的画出来,当做例题讲解,但在幼儿操作时仍没有好的效果,一直认为是不对称图形,因而,对我的教学带来了困惑,令我不知所措。
还有一些地方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对于数学自己本身了解的不够透彻,教学活动准备前,没有认真去研究一些细微的地方和复杂的图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有些地方出现一笔带过的现象,而造成了幼儿的不易理解。
一课二研活动,对于课前的准备如教师对教案的熟悉,教师的回应能力,还有教具等都需要认真准备,可以说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二研之后,虽然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漏洞或不足的地方,但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不免会令自己感到开心。
设计意图:
从幼儿经验需求的补助与点拨方面来说,处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趋于单一的数字或者是简单的加减法这一模式来套用,他们需求的是多元化数学知识的吸收与灌输,所以在本次大班数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上,我选用了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对大班幼儿在入学前做一简单的数学知识的点拨,没有过多的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完全掌握这一知识点,但至少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让他们对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不再陌生。
活动目标:
1、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志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难点: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2、重点: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3.剪一剪
三"找一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活动反思:
《对称》在教学设计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在深入钻研教材之后,我将教学版块确定为五大版块:
第一版块:猜一猜
低年级学生对于趣味性强的事物能很快接受,并能调动积极性,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因此,我将导入环节设计为“猜一猜”,出示老师剪好的图形,让学生根据看到的一半图形猜出整个图形,从而顺利进入对称图形概念的揭示——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第二版块:剪一剪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因此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对于接受的知识能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新课标提出:学生参与经历所学知识,能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所以怎样对对称图形进行一个更直观更具体的感知,我在导入概念以后,紧接着设计“剪一剪”,老师先示范剪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老师剪的过程,明确剪对称图形重点和关键在于要先对折再剪,再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让学生来剪。这样,学生不仅观察了,还参与了,创造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于对称图形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三版块:找一找
找对称轴是重难点,怎样让学生能正确找到所剪图形的对称轴,我将教学环节设计为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单独找,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独立画出所找的对称轴,全班交流。
从展示的作业来看,大部分的同学掌握了找对称轴的方法,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因为所剪的图形对折了几次,所以在画的时候就增加了难度。
第四版块:想一想
“想一想”环节是在基本概念掌握以后的提高练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设计时,安排以小组学习为主,再通过小组交流,派代表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发现对称图形的特点——对称轴有多条。
第五版块:说一说
数学来源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所以在课堂最后,我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说一说哪些是对称图形,学生非常踊跃,都想展示自己所学的新知识。学习效果不错。
6、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学符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感受电教活动乐趣。
2、操作课件,学习用">""<"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
3、通过课件认识">""<",理解符号含义。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河马嘴巴的形象。
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河马吗?它是什么样的?
教师:瞧,有一只小河马,它的嘴巴也是大大的,它呀还是一只贪吃的小河马,吃东西时,大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
二、结合课件讲述,知道河马大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1.河马爸爸妈妈送食物,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妈妈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一个盘子里有 *个?一个盘子里有*个?小河马说:我要吃多的那盘,是哪个?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爸爸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
小结:(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爷爷奶奶来喂它,食物来啦,香蕉一样多,这下小河马不知道要朝哪边张嘴巴了?小河马闭起嘴巴。(出示已经学过的=号)
2.小动物送果实,幼儿练习掌握小河马张嘴方向。
教师:"咚咚咚"谁来啦?(小马)小马给小河马送来了吃的?猜猜小河马的嘴巴会朝那边张开呢?(幼儿操作电脑)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猫、小鸡。
教师:贪吃的小河马大大的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其实在这个大嘴巴里还藏着一些有趣的符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根据河马嘴巴,认识理解">""<"符号。
1.观察河马不同张嘴的方向,认识理解">""<"符号。
教师:小河马的这张大嘴巴是朝哪边张开的?
(大嘴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嘴巴扁扁等于号。)教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2.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符号,理解符号的正确运用。
教师:小河马家的食物真多呀,我们来看一看,比一比,应该用哪个符号。(出示课件,选择正确的符号)
四、农场摘果子比赛,集体练习符号的运用。
1.幼儿分组进行摘果子比赛。
教师:农场里的果子熟了,你们愿意帮助小动物们摘果子吗?我们来比赛,在一段音乐中,看看哪一队摘的多?(幼儿操作)
2.集体统计比赛结果,练习用数字记录,使用">""<"符号。
教师:用数字记录,读起来可真方便。刚才你们做的操作卡回到教室后也可以用数字记录一下,再读一读,好吗?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继续练习">""<"符号的运用操作。
活动反思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7、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致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没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A.出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幼儿想象结合另一半,会是什么图形
B.教师用对称的方法对两幅图进行裁剪(示范)
3.剪一剪
C.幼儿自己动手裁剪老师已经勾画出来的对称图形
D.幼儿自己想象裁剪对称图形
三.“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
8、大班数学教案《好玩的对称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找对称
第四、五关:画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整个活动清晰流畅,能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寓教于游戏中。活动中,我给予了孩子自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地位。当然在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
1.在幼儿用笔操作时,应当让幼儿搬椅子上位,坐在小椅子上,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操作。
2.第一关当中三个图形应当有标记,这样有利于孩子准确的找到。
3.操作时,第五关画的图形有点复杂,可以适当的改简单一点。
9、大班数学教案《快乐数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尝试看图口述并懂得运算。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抢答器(鼓、腰鼓、锣)三个,统计牌一个,唐老鸭、米老鼠、小熊图片各一张。
3、水果卡片若干,礼花一个,胜利、失败、欢快的音乐各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栏目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大声的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首先我要向你们介绍今天的三个方队,贴有米老鼠的是米老鼠队,欢迎你们!贴有唐老鸭的是唐老鸭队,欢迎你们!贴有小熊的是小熊队,欢迎你们!米老鼠、唐老鸭、小熊都很喜欢吃水果,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水果,你们想要得到水果吗?那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三个方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水果。答错不奖励也不惩罚。但要自己独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选手,要自己拿起水果贴到自己队的英雄榜上。看那一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现在请各队的一号选手答题。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幼儿:33=6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某某和某某得到水果奖励。
3、师:现在请各队的二号选手答题。(依次进行)
小结:第一关六轮必答题结束,我们来关注各队的水果得数,某某队得到几个水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板书)小朋友看哪个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米老鼠队现在暂时领先,但唐老鸭和小熊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快乐数学,第二关。Ye!
三、快乐数学第二关
1、师:第二关“我说你来算”。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花园里有两只蝴蝶,又飞来两只蝴蝶,一共有几只蝴蝶?)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2、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谁能象我一样给它编一段话,让我来算一算。
(1)、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口述。
(2)、教师完整讲述,并板书:2 3=5
3、我这里有三张图片,每个方队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里。
4、挑战开始:米老鼠队可以选择唐老鸭队和小熊队当中的一队接受挑战。师:你们选谁?唐老鸭队接受挑战,请听题。(唐老鸭队可以是任意队员答题。答题是否正确由挑战队判断,答对拍三下,答错
拍一下。)恭喜唐老鸭队得到一个水果。现在请唐老鸭队出题。
5、小结:在第二关中,三队编的都很好,我给三个方队都加上一个水果。我们再来关注各队的水果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四、快乐数学,第三关
1、第三关,抢答题。我出示图片,你们用数字算出来。比如:这张图片你回怎么算:(23=5)对!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算。
2、我请每队的数字6当队长,请队长那出凳子后面的乐器当抢答器,当我那出图片说:抢答开始。注意:队长必须在我说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好!准备!抢答开始。
3、小结:抢答环节米老鼠队几个水果?唐老鸭队几个水果?小熊维尼队几个水果?
五、统计
1、三关过后,我们来看各队的水果得数。(幼儿唱数,教师统计)某某队得到水果最多,某某队和某某队水果也很多。米老鼠、唐老鸭还有小熊维尼非常高兴,给我们送来了礼花,我们一起庆祝一下(教师打出礼花)跳起来吧!
2、结束:现在我们到教室里继续庆祝。(带幼儿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学阅读,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逐步学会运用数学去分析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把学数学真正变成一个做数学的过程,这些都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一.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与探索.创新的机会
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鼓励学生多阅读数学,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课外书籍等,同时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并为他们提供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可以发问,以使学生充分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多角度的思维习惯。
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懂得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是我们借以了解世界的基本工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数学,让他们体验到我们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数学”的心理。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存在与乐趣。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问学生:“你们喜欢喝牛奶吗?可牛奶盒上写着脂肪:3.3%;蛋白质:2.9%……,这些3.3%.2.9%等表示什么意思?”又如:让他们说一说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哪几个数字组成的;让他们记录一星期的气温……。学生完成题目时兴致特别高,争先恐后地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到了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从而通过交流家里的电话号码,知道了由于数的排列顺序不同,构成的电话号码也不同,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心,他们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应借助孩子的这种天性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想一想,仪一仪。把从课外阅读中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让每一位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另外,在同学之间,用儿童的语言进行交流最为真实。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感染与鼓励。遇到反对意见时,他们又会回到实际中去摆.去想。从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讨论,学会了学习。因此,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在实践与探索中学会学习,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在学习“加法的简便计算”时,利用“妈妈购物98元,付款100元,找回2元”的生活实例,诱导学生探索.掌握:“138-98=138-100+2”的简便算理;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组织学生到超市调查商品的价格;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后,让学生用“正”字法。统计评选每周“升旗手”;学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亲自设计桌套的大小等。
通过数学阅读和实际动手操作,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加深了新学知识的认识及它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数学的阅读,是学生获得了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大班优质数学教案《有趣的对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体验对折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大的图片:对称的大蝴蝶图片2张、对称的小熊图片1张、对称的小兔图片1张、对称的青蛙图片1张、对称的衣服、对称的月亮、不对称的房子、不对称的三角形、不对称的茶壶
小的图片:每人一份,分别是对称的爱心、对称的梯形、对称的蜻蜓、不对称的雨伞
大记录卡1张、小记录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认识对称
(1)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这是谁呀!这个蝴蝶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哦,原来呀,他只有一半翅膀,那他的另一半去哪里了呢?请你们帮他找一找。
哎,那为什么要找这一片呢?
总结幼儿的回答,重点提炼出"可以看蝴蝶两边的大小。"
(2)老师这里有一只漂亮的蝴蝶,那,如果我想知道他两边的翅膀是不是一样大,怎么办呢?
请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把他们对折一下,如果完全重合了就说明蝴蝶两边的翅膀是一样的。现在,蝴蝶两边的翅膀的颜色、图案、大小、花纹,还有形状都一样,我们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对称。
2、认识对称轴
(1)跟蝴蝶一起来作客的还有两位动物朋友。这些动物朋友说:"我呢?也跟蝴蝶一样,也是对称的。"那有什么办法知道他是对称的呢?
好,对折一下,完全重合后轻轻用手摸一下。打开以后,中间会有一条线。这条神奇的线呢?它把图形分成了能够完全重合的两部分。这条神奇的线呢?它叫对称轴。
(2)请小朋友说说小兔子和小熊是不是对称的,并尝试证明。
(3)教师总结
二、幼儿操作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很多形状宝宝。现在请小朋友来折折看,那些不是对称图形,那些不是对称图形。那么,这些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又在哪里?请你们把它找出来。
如果是对称图形,那就在图形旁边打勾,不是就打叉。
(2)每位小朋友一份材料,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把你们的材料放回袋子里,现在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把你的结果告诉大家。
你们同意他的答案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根据幼儿的回答统计操作结果。并且对有不同意见的图形展开讨论。
它是不是对称的呀!谁愿意来试一下。那它的对称轴又在哪里呢?
其中重点引导孩子注意伞的特殊性。
伞是不是对称的呀!为什么它不是对称的?请小朋友验证一下。
哦,原来这个伞有一部分是重合的,有一部分不是重合的,那它是不是对称的呢?对折之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才是对称图形。
谁跟他是一样的,请举手,为自己鼓鼓掌。
(4)好了,那老师这里呢?还有其他图形,让老师看看谁才是火眼金睛。
在黑板上出示图片请幼儿判断,如有不同意见的就开展讨论。
三、寻找生活中的对称
1、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述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好,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对称图形到处都是。请小朋友来找找看,你知道的对称图形。
2、教师根据ppt请幼儿欣赏对称图形
好,老师也发现了许多对称宝宝,要不要一起看一看。
四、活动延伸
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对称宝宝呀!小朋友,我们回家自己来尝试做一个对称宝宝,明天我们一起来分享。
活动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对称”是第二课时活动,孩子们已在前一课的“京剧脸谱”中感知了对称,因此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功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对称和对称轴的概念,会判断对称图形,同时也在此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活动一开始,我以仍以“京剧脸谱”导入,让幼儿细细观察,发现其中的秘密。孩子们有说“脸谱上有颜色,有说有图案的,有说一模一样的”然后老师抓住一模一样的回答告知幼儿脸谱上的秘密就是左右两边图案、形状、颜色、大小都一样的,但方向相反的,它们是堆成的。
第二环节提供各种对称的和不对称的图形,供幼儿动手操作继续感知和理解。第一部分是看看、动动这些图形对称吗?(教师提供的是对称的图形)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感知他的对称性,通过眼睛观看,用手折一折,然后把个别幼儿对折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共同试验这个方法,来验证自己刚才拿到的图形究竟是否对称的。在感知对称图形大小、形状、颜色都一样,且能对折,这一折痕就是对称轴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部分,继续动手操作感知这些图案是对称的吗?并分类送到指定的篮筐中,这一环节,出错的幼儿就有点多,容易搞混,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感知,于是在幼儿操作好后,进行集体验证,一一把图案通过上述的观察、对折进行分析和判断,让幼儿知道了正方形、房子、树叶是对称的,剪刀、蝴蝶是对称的。
第三环节让幼儿使用幼儿课件“对称王国”这一页的操作,活动中我设置了小朋友感兴趣的故事情境——解救被囚禁的“对称王国的小公主”。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强烈地激发了小朋友的兴趣。借助小朋友急于闯关救小公主的迫切心情,由易到难地展开对称教学活动。在闯关的过程中,设置了比一比、猜一猜、试一试、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等环节,让小朋友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玩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1.比一比。
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虽随处可见,可是孩子们关于对称的概念却并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直接采用以对称剪纸的方式帮助小朋友了解科学的对称概念,让孩子们通过比一比,清楚明白地看到只有完全重合的图形才是对称的图形。这为接下来小朋友的探索和操作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猜一猜。
这一环节是帮蝴蝶找出对称的翅膀,“猜”不是目的,主要是主动积极地去“找”。通过小朋友的猜测和课件动态的演示。孩子们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寻找着每边翅膀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3.试一试。
在引导小朋友自由探索画对称轴的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小朋友先观察图形能不能重合,怎样重合?还有没有别的重合方法?让孩子们有一个思考内化的思维过程,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让小朋友在活动中感悟,活动中体验,帮助小朋友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4.画一画。
画出同一物体上的不同对称轴应该是本活动最难的部分。我觉得这虽不是本活动的基本目标,但是可以让小朋友尝试一下。一来大班的小朋友喜爱有点难度的挑战。二是根据新纲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的精神,因此活动中我们需要并可以提供足够多的探索机会,以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果不出所料,小朋友的探索结果令我惊喜:长方形的对称轴大多数小朋友画了二条,正方形的对称轴小朋友画了四条,好些孩子给圆的对称轴画了许多条……
5.做一做。
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环节中, 孩子们两两合作,比赛哪组做出的对称动作多。这既能让孩子们好动的身体得到片刻轻松,增强趣味性,同时又能激发孩子们的独创意识和合作精神,巩固对“对称”的理解。这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环节,虽是动的一刻,但孩子们配合默契、因而非常开心。
反思本活动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课件制作技术自身不足,经常需要借助年轻教师的帮助,自己还需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2.准备过程还可以更充分一些。如:可以多准备一些操作纸,让孩子们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虽然这一节课已经过去了,但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对称的图案还有很多,生活中蕴含了很多与数学有关的联系,需要我们带着孩子继续发现、寻找,梳理孩子的已有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动手动脑,掌握系统的知识。
11、大班数学教案《规律王国的秘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能发现并说出物体的排列规律。
2、能通过操作活动,学习按颜色、形状、大小、长短等特征进行排序。
3、提高幼儿的推理能力及动手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重点:发现规律并能延长序列,学会根据物体的某一种特征进行间隔排序。
活动难点:按规律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尝试自由排序。
活动准备:课件、视频体验区、玩具区、规律涂画区、
活动过程:
1、利用回忆《小刺猬的项链》故事情节,以到规律王国参观引出活动内容。(情景引入法)
2、观看课件:(观察法)
(1)理解什么是有规律的排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案的排序规律。
(2)知道用“ABC”等符号表示排列的规律。
(3)了解按规律排序的方式及种类。
3、自主探索规律排序:幼儿进入活动探索区,自主探索,幼儿用实物,按一定的顺序有规律的排序。尝试记录自己的探索过程,教师观察、指导。
4、活动效果分享、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并尝试将自己的记录内容讲述给大家。
5、观看动画视频《有规律的排序》巩固知识,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的环节比较紧凑,思路也比较清晰,围绕着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小兔子红红开生日舞会为线索,贯穿始终,层层深入。通过规律森林来激发孩子的探知欲望,在上课伊始孩子能够跟都老师的设计思路进行探究知识。但由于教师设计的活动:颜色的规律排列对于小班孩子还是有一定难度,孩子完成的还比较好。最后一个环节分组活动中放手让孩子在一定的要求下自由排列图形、颜色,用时较多,导致课内没有完成。今后教学中一定注意这些问题,充分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12、大班数学教案《对称王国》含反思
设计背景:
进入大班后,孩子们对对称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孩子们却没有接触过,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对称,通过动手、动脑,判断是否对称,感受对称的美,设计了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地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2.能正确地摆、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操作纸、剪刀、小篓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通过讲述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拯救女王
通过创设闯关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1、通过第一、二、三关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对称。(重点)
第一关:找一找
教师通过出示一半的爱心,激发幼儿寻找它的另一半把爱心复原。
教师总结:像这种左右两边大小、形状一样的,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第二关:折一折
通过动手折图形判断图形是否对称,鼓励幼儿探索发现同为对称囹形,对称轴的数量不同。
教师总结:原来在对称图形中,有的像半圆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像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第三关:分一分
请幼儿把它们分一分,把对称的放在笑脸框里,不对称的放在哭脸框里。[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2、通过第四、五关知道相对称的两个正方形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难点)
第四关:摆一摆
请幼儿把『F方形摆一摆,让它们和左边的图案相对称。
第五关:拼一拼
请幼儿6人一组合作拼一拼,在左边拼出一个小士兵和右边的小士兵相对称。
三、女王送礼物
出示女王图片,介绍女王的王国叫“对称王国”。
出示礼物图片,引导幼儿把礼物完整的变出来。
活动延伸:
剪一剪
请幼儿带坐礼物回教室动手剪一剪。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越来越强,此活动中设计了闯关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幼儿。通过活动,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收获颇多:
1.环节清晰明了。
活动的整个环节很清晰,通过拯救女王而闯关明确了任务,设计了“找对称爱心——折对称图形——分一分对称物品——摆出左右对称的图形”4个难关,每一个关口都有关于对称的学习与练习;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上,让小朋友们动手参与也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折纸游戏有效地增加了每一个小朋友参与和成功的体验。
2.电子白板与PPT相结合。
白板的种种功能为小朋友理解对称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它完全取代了黑板,打破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只能坐在电脑前使用鼠标的限制,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使教学更加生动,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并且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学习兴趣。
13、大班数学详案教案《找对称》含反思
设计意图:
“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就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观,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于是我设计了“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幼儿发现了“对称”所需的特点,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对称图形并理解对称图形的含义,尝试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引导幼儿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幼儿的数学审美情趣。
4、通过猜,找,做,画等方法表现对称。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两对称图片:苹果,蝴蝶。
2、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3、操作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每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
3、看看你自己手中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特点。
二、识对称,找对称轴
1、引导幼儿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再次感受对称图形的特征。
(1) 指一指、摸一摸这条折痕,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2) 告诉幼儿对称轴的概念:把对称图形分成了一样的两部分的直线,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
2、操作活动:找对称轴。
(1)猜想: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有对称轴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有几条?
(2)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尝试找出三种形状的对称轴。
(3)展示操作的结果(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画上对称轴),并检验找得对不对。
3、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找出各图形的对称轴。
三、找对称,提高认识
1、找一找,我们身上和周围有哪些事物是对称的?(如:人体、蝴蝶、标志等等)
2、观看多媒体短片,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四、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
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一、“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原来的目的是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当孩子们有的说一样,有的说不一样的时候,我没有让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此时我能加以追问“一样在什么地方”“不一样在什么地方”,给孩子们充分时间,让他们通过质疑、讨论,理解对称的特点,使幼儿对对称含义的理解更为深刻。
二、“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在第一次找一找中,我让孩子们在三张图片中找出跟范例对称的图片,通过这次找,孩子们明确了对称的特点。在第二次找一找中,我让孩子们每人手持一张图片,让他们找朋友配对,接着,我让孩子们找一找教室里对称的物品,进而延伸到在自己身上找,让孩子不仅对对称的理解和感受更进一步,而且知道对称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很好了的达成了第一目标。
三、“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活动中孩子们对此环节非常的感兴趣,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让孩子们运用各种感官探究发现、理解物体的对称,通过亲身体验、操作来梳理已有经验,形成正确的知识,充分体现了“幼儿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也是纲要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在此环节中,美中不足的是:当孩子们能很好的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对称之后,我又自我展示几个动作,感觉有点多余了。
四、“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环节,我觉得不足的是:我通过暗示引导孩子们发现可以通过重叠描画的方法,能又快又好的描画出对称的另一半,这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孩子们尝试多种方法制作对称的图案,如剪、印画等方法。这个可以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孩子们继续尝试。再者,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了解图案的对称,再课后延伸时可以让孩子们在图案对称的基础上,理解颜色的对称。
14、大班数学《认识左右》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以自己为中心,正确判断左右。
2.训练快速反应能力。
3.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感知左右
1.师生互动,引出“左、右”。(小朋友,把我们的双手伸出来,一起拍一拍: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二、认识左右
1.看图片,猜一猜。提问: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你们猜猜这是左手还是有右手?请你仔细观察比较。(把手伸出来摆一摆,比较一下)
引导幼儿观察照片中手掌、大拇指的位置,分清左手和右手。
提问:我们的右手会做哪些事?(握笔、抓筷子、拍球等)那另外一只手是……(左手)
小结:原来,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它们相互配合,一定要保护好它们。
你们都能分清左右手吧?来,试试看。(举右手、举左手,记住了拿筷子的手是右手)
除了手,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位也分左右?
1)耳朵。(请一名幼儿)指一指哪个是右耳?(右手找右耳)对,右手和右耳在同一边。左耳呢?(和左手在同一边)
2)腿或脚,大家一起指摸一摸,怎么找?(左手找左腿、右手找右腿)
小结:是的,我们的身体就分为左右两部分。
2.游戏《手指点点》。
鼓励孩子听口令,用手找到“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部位。初步感知“左右”方位和我们身体的关系。
提问:现在,老师考考你们,我说口令,你们找相应的部位,我们先来试试。准备好…(鼻子鼻子右——耳、鼻子鼻子左——耳、鼻子鼻子左脚、鼻子鼻子看右边,有什么?看左边,有什么?左手拍右腿、右手拍左腿)
教师注意纠错。(记住右耳在右手边左耳在左手边)
小结:游戏中,小朋友们都能分清“左”和“右”,真棒!是的,刚刚我们借助我们的身体知道了:左手这边就是我们的左边,右手这边就是我们的右边。
三、区分左右。
引导幼儿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1.发现问题
提问:现在我邀请几个小朋友面朝大家,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找到左右?请幼儿集体评价方向是否正确,从中发现左右会随着身体方向的变化而变化。(他伸的对吗,你们把右手伸出来试试)(再请全体幼儿到前面尝试同方向伸右手)
提问:为什么老师说的是右边,而你们指的方向不一样?
小结:我们的身体方向不一样,所以我们的右边也不一样,因为我们都是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来区分左右。所以你们指的方向都是正确的。
2.换方向体验
提问: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把自己的身体转一转,指指哪个是左边?哪个是右边?
小结:不管我们的身体方向发生什么变化,我们都是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来区分左右。左手边有…右手边有…,对,我们换一个方向,再来试一试。
听口令:向右转、向左转(右边有什么,左边有什么?)
小结:你们不光能区分左右,还能听指令,向左向右转,非常棒!
师:现在请男生把椅子端到左边,女生把椅子放到右边面向老师排成一排。
四、快乐机器人
检验幼儿能否以自身为中心快速分清左右
游戏规则:等会儿我们来扮演机器人。找一个空地站好,音乐响起,所有的机器人可以四处走动,音乐一停,听指令摆好动作,试一试听口令:抬手、抬脚。(举右手、跨右脚、向左看;举左手跨左脚、举右手跨右脚;举右手跨左脚、举左手跨右脚)
五、活动延伸
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需要区分左右?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上下楼梯时我们要靠右走、交通标志告诉我们向左转还是向右转……)
小结:是的,只有分清了左右,我们的生活才会更有序、更安全。
教学反思
“认识左右”这节课是幼儿园大班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中的一个内容,是在幼儿学习了上下、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能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我遵循了大班幼儿的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构新知。
第一,在认识“左右”时,我从幼儿找自己身体中的左和右的游戏进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学习的过程,这样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体会到了自己身体上的数学。同时,通过让幼儿互说如何确定自己的左右,这样幼儿获的了大量感性材料,初步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接着又从学生自己及身边的幼儿入手,让幼儿用左右来描述自己的邻居,感受左右,训练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
第二,在教学左、右相对性时,我巧妙地设疑让学生们判断我举的是不是右手,这样一下子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思考;接着我让幼儿举起右手与我进行比较,我适时提问:是不是你们举错手了?你有什么办法说服大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通过我的转身结论得到了验证。通过总结幼儿明白:面对面站着,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后我通过让幼儿握手和实践活动走楼梯,帮助了幼儿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训练了幼儿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认识左右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上有些幼儿是只顾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在用手比划难以和大家交流。对于大班的幼儿我们今后还需有意培养其这方面的能力。
15、大班数学《收获种子》教案(统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动物面具五个、种子图片若干、统计表
活动过程:
1.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师:昨天,老师收到了小动物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丰收派对,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教师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2.统计练习。
(1)我们去参加派对,这里准备了四种水果(香蕉、橙子、苹果、苹果),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然后我们统计一下各种水果的数量,并找出最受欢迎的水果。
(2)幼儿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3.出示表格统计水果。
师:请小朋友分别扮演小动物,并按照表格上的水果数量、种类拿取。小动物们收获的水果真多呀,请小朋友一起来帮忙统计一下。完成统计表找出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活动延伸
带幼儿参观超市,分组自由选择货架进行统计记录,并和同伴分享统计结果。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和生活,利用幼儿平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我们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种子排队、层层递进的环节,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一种互逆关系。本次活动,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学习习惯。活动中,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说出自己的理解,让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的操作空间,让幼儿对数学活动充满兴趣,并为入学前增添了兴趣。
16、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经接触到人民币,比如过年时收到压岁钱,跟随大人去超市购物等。本节课让幼儿更好的认识、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以及换算,会简单的使用人民币购物,同时,也将品德教育渗透其中。
活动目标:
1.认识十元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其颜色、图案、用途、准确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并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3.体验劳动才能获得报酬,感受自助购物的快乐。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交易,并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活动准备:1元、5元、10元人民币若干张、PPT、手工小火车、手工超市部分商品、小猪佩奇和乔治手偶。
活动导入: (一)手偶导入
小猪佩奇和乔治帮助山羊爷爷拔草,他们两个通过劳动赚了钱,就拿着钱高兴的向超市跑去。快到超市门口了,它们却想不起来他们的钱都是多少元了,焦急的它们赶忙跑去问老师。
(二)以变魔术的形式分别出示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让幼儿认识。
教师:魔术、魔术魔术变变变,这些是什么?你们知道它们各自代表多少钱吗?(1元、5元、10元)这些钱是哪个国家的?(中国)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人民币)人民币用什么用途?
(三)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和人民币做好朋友,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
(四)卡片与人民币对应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列数字小火车,小朋友们来看一看,帮这些人民币找到它们的好朋友。
(五)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学习人民币的不同取法
教师:小朋友们都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用它买一些东西,我可以怎样付账呢?
师:1个包包5元钱,怎样来付钱呢?
幼儿讨论:(可以付一张5,还可以付5张1元)
师:一根棒棒糖2元钱3根棒棒糖,多少钱?怎样来付账呢?
幼儿讨论:(1张5元1张1元,可以付6张一元)
(六)幼儿进行角色游戏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帮助小猪佩奇和乔治帮助它们的妈妈买东西吧!
活动延伸:周末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逛超市付账时,可以帮助爸爸妈妈来进行简单结算。
活动反思:
本节课来源于大班下期《领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始接触到人民币,如收到压岁钱,随大人去超市购物等。有小部分的孩子已有亲身购物的经历,所以他们对人民币也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有探索的需求。而大班下学期幼儿对10以内数的分合有了一定的理解,这也为感受10元以内人民币的数量关系作了知识方面的准备。在本次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知道面额的大小,了解元与角的关系,是个重点,而使用人民币进行分解组合,有计划合理消费是个难点,整个活动以“认识人民币”——“识别人民币面值大小”——“为灾区小朋友购买学习用品”三个环节来贯穿,从而让幼儿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来获得人民币的粗浅知识,练习10元以内人民币的分解组合,及养成方面的教育。
在第一环节中,我使用了课件、实物等教具让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来让幼儿认识人民币及其面值,知道它们的单位大小关系。在活动中发现幼儿能够很好的掌握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而对元与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不清楚,所以我请幼儿比较:数字相同、面值是否也相同。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知道其单位不同、数字不同面值也就不同。
第二环节,根据幼儿的知识准备,我们设计了超市购物的游戏,让幼儿来感受x元钱的不同组合形式。这里我们给幼儿准备了10元、5元、2元、1元面额的人民币,在操作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数字钱也是有讲究的,10元只有1张,5元面额的有1张,2元面额的有1张,1元的比较多,这样做就是要促使幼儿在没有X元面额的情况下动脑筋去尝试别的组合形式。而且这里我向幼儿提出了要求,购物后幼儿之间要互相交流,这个要求的提出促使孩子一方面进行合作,另一方面也在进行着自我纠正,自我调节。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收银员教师的收钱环节,既对幼儿的操作进行了验证,又使活动更加情节化、游戏化了。
17、大班数学《破译高手》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破译高手》
年龄段:大班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简便口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自编 5 以内数的加减。
2.理解 5 以内数的加减和运算,能熟练说出 5 以内加减的数值。
3.体验自己和同伴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体验破译密码的快乐,能正确进行 5 以内数的加减运算。能够观察和总结出破译密码的简便方法。
活动准备:白色、粉色、红色密码条每人一份,空白密码条三张、铅笔、橡皮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当“小小数学家”破译一份密码,复习 5 以内的加减。请幼儿当“小小数学家”,每人选择一份白色密码条,试着破译,幼儿破译完毕后,根据老师提供的答案检验自己破译的密码是否正确,正确的就是班级的“破译专家”。
二、请幼儿破译一份更难的密码条,总结破译的简便方法。
1.请幼儿每人破译一份粉色密码条,破译完成的举手示意。
2.教师和幼儿一起检验破译结果是否正确,请破译的又快又对的幼儿说说为什么能破译的这么快。
3.与幼儿一起找找,这份密码里,有没有相同的算式。
小结:算式相同不用重复计算,直接写出得数就行,这样会破译的快一点。
4.与幼儿一起找找,这份密码里,有没有特殊的算式。
小结:只是加号前后两个数交换位置的算式,也不用重复计算,直接写出得数,这样也会破译的快一点。
三、请幼儿破译红色密码,运用刚才的经验,又快又对的就是班级“破译高手”。教师与幼儿一起检测,巩固经验。
四、请幼儿自编“密码”。
三组幼儿分组讨论编出一组“密码”。然后三组交换密码条,进行破译。破译又快又对的那一组就是班级的“冠军组”。活动延伸:请小朋友把自己编的密码投放到游戏区,继续进行破译游戏。
课后反思: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设计这节以破译密码为游戏情节贯穿整个活动的大班数学活动《破译高手》。本活动主要是根据两点来设计的:
一、创设融洽、愉悦的氛围,诱发幼儿自主学习。
二、层层挑战,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 在整个活动中,采取了层层挑战的方式,从“小小科学家”到“破译专家”再到“破译高手”,幼儿紧跟老师思路,层层递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探究精神、主动性、自尊自信、交往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与发展。但是活动中游戏化,情景性不够,环节设计上过于简单,幼儿主动性应该更深层次挖
掘。幼儿将白色密码条破译完成后,老师应该带着一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18、大班奏乐《海洋行动》教案教案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基础上能随乐完成检查仪表、开船动作、发现情报、发出警报等动作模型浪鼓拍击和摇晃表现音乐的情境
2.根据音乐情境和教师口令,随乐用乐器进行断顿、连续的演奏。
3.在游戏情境下能够学会垃圾分类,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5.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并会进行垃圾分类
2.物质准备:音乐,16个按浪鼓,垃圾桶四个,分类物品若千干,手腕花。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产生兴趣
师:从前,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的美人鱼,可是一些破坏环境人乱扔垃圾,使大海变得浑浊、不干净,美人鱼们都生病了。
二、匹配动作、尝试奏乐
师:这时来了一群小勇士,他们会怎么做呢?请仔细看,我做了哪些动作。(1遍
1.合乐身体动作
教师随乐做动作一遍。
师:请再看下还有什么动作,它们的顺序是什么?(检查设备、开船、看、发现情报,发出警报、轰)验证幼儿答案。(1遍)
师:在这三组动作中,它们分别做了几次。师生共同做动作1遍。
2.累加乐器动作
(1)配乐使用、寻找方法
师:想要警告破坏环境的人,我们还要加上武器,看,这就是我给你们准备的武器,是什么、(海浪鼓)拿到武器后请小朋友们探索一下,检查设备的时候可以怎样使用武器?开船的时候呢?、怎么看和发现情报以及警告破坏环境的人呢?(幼儿自由尝试)
师:现在谁来说下检查设备的时候怎么用?开船怎么做的?眺望发现情报(用海浪鼓发出造的声音)发出警报轰(是一下一下断顿的声音)(1遍)
(2)尝试使用、乐器演奏
师:在使用乐器的时候,有什么困难?那我来考考你们?(检查设备是哪只手检查的:带手环的。准备眺望和发出警报需要停下乐器)
师:现在我们掌握了方法,再来练习一次吧。(1遍)
三、游戏情境、保卫海洋
师:我们已经练好本领了,真的要出发了,请你们仔细看。结東后,我做了什么(清理分类垃圾边上还有一些垃圾我请女生帮忙捡回来。(请配班老师表演坏人出来扔垃圾)(1遍)
师: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没有看到乱扔垃圾的人,这次我们站出来巡逻。(抓住配班老师认错)
师: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爱护环境。不乱丢乱扔垃圾,从我做起。现在天黑了
小勇土们辛苦了,我们开船回家吧。
19、大班《糖果店的秘密》数学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这是有关初步感知概率和统计的活动,孩子们前期听过《蜘蛛和糖果店》的故事,因此非常感兴趣,这节课通过三个步骤两次操作逐步感知概率和统计,非常有挑战性的地方在于,让孩子理解概率就是生活中可能性的大小是很困难的,但是孩子们可以理解买的次数最多的糖果就是小顾客最喜欢的糖果,喜欢的糖果下一次也最有可能购买。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概率和统计。
2、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进行大胆推理与预测。
3、愿意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进行大胆推理与预测。
活动准备:
PPT、音乐、白纸足量、统计表、水彩笔、胶泥板、糖果图片、托盘、双色棉花糖。
活动过程:
一、激情部分
师:小朋友们,美好的一天开始了,今天我们又会遇到什么好玩的事儿呢,听着音乐一起去看看吧。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还想和你们玩变大变小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看看谁的反应最快?准备好:大——,大——,大——,小——,哎,你们猜老师接下来会说大还是会说小?你怎么知道我会变什么?秘密就藏在糖果店的购买记录里。秘密是什么呢?一起来看。
二、激趣部分
(一)初步感知概率:猜测小顾客会买什么商品
1、师:第一个顾客叫小美,请小朋友仔细看,小美第一次买了什么?第二次买了什么?第三次买了什么?第四次买了什么?已经买了几次?其中,一共买了几次棒棒糖?几次QQ糖?哪一种糖果出现的次数多呢?
过渡语:你们猜,她第五次会买什么东西?为什么?
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都猜对了,小美第五次买了棒棒糖,从她前四次买糖记录就可以看出,买棒棒糖的次数最多,次数多,下一次还买棒棒糖的可能性就大,所以下一次她最有可能还买棒棒糖。
2、师:洋洋来糖果店第一次买的是什么?第二次买的是什么?第三次买的是什么?第四次买的是?洋洋已经买了几次东西?其中,买了几次棒棒糖?几次QQ糖?几次跳跳糖?仔细观察这个记录表,猜猜第五次洋洋会买什么呢?为什么呀?还有其他理由吗?
过渡语:是这样的吗?听洋洋说话。真厉害,小朋友都猜对了。洋洋买跳跳糖的次数最多,所以他下一次还会买跳跳糖。
小结:小朋友们,哪一种糖果买的次数多,就说明他喜欢这种糖果,下一次客人也最有可能买这种糖果。买的次数越多,下一次买的可能性就越大;买的次数越少,下一次买的可能性就越小。
(二)运用概率猜测幼儿会选择的物品
师:小朋友们,糖果店最近进了很多受欢迎的糖果,你们想不想去选购?糖果店欢迎你们听着音乐搬板凳轻轻地上座位,选购糖果有要求,今天限购三次,听我的口令一次选一种糖果,将你要选的糖果图片依次摆在你的胶泥板上,安静等待,音乐结束就要面向我坐好,听懂了吗?播放上座位音乐
引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播放操作音乐
第一次购物开始,选好了吗?第二次购物开始,选好了吗?第三次购物开始,选好了吗?请小朋友放好糖果,调整板凳面向我坐好。
师:谁来说一说你三次都买了哪些糖果?
一位幼儿回答。
师:你第一次买了?第二次买了?第三次买了?这三次中你一共买了几次XX糖果,几次XX糖果,在这三次中哪一种糖果出现的次数多,那下一次他会选什么糖果呢?我们猜下次你会选择XX糖果,对吗?
(幼儿:对)
师:看来只要了解购买糖果次数的多少,我们就可以比较准确得猜测下一次小朋友有可能会买什么东西。
(幼儿:不对)
激励语:你的思维很清晰,表述得很完整,小朋友们把掌声送给她,请坐。
师: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购买糖果的次数多少,但是购买次数多的糖果有时下一次也不会被选择,我们觉得很可能的结果也会发生想不到的意外,不能保证百分百正确。
师:还有谁想说一说你买了哪些东西?
引导语:你第一次买了,第二次买了,第三次买了,其中,买了XX-次,XX-次,哪一种糖果出现的概率大?谁来猜测下一次他会买什么糖果?
过渡语:XXX,他猜对了吗?
(对)掌声送给他们俩。
师:小朋友们,你们相互介绍自己选购的商品,互相猜一猜下一次会买什么东西。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选了这么多,可是我要知道所有小朋友购买各种糖果的次数就要一次次数,真的好麻烦,怎么办呢?
幼:记录下来
师:你的办法真好!老师有个好玩的魔法游戏就需要小朋友记录,看看我是怎么操作的?
师:这是一个有魔力的棉花糖,一面是红色,一面是黄色,抛棉花糖落地时哪一种颜色的棉花糖会朝上呢,我该怎么记录面朝上的棉花糖呢?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张记录表和一个魔力棉花糖,请小朋友抛五次,抛一次记录一次,只记录落地后颜色朝上的棉花糖,在次数对应颜色的格子里打勾,最后计算数量。(教师在大的统计表里示范一次)请你们现在开始安静的游戏。播放操作音乐
师:小朋友们,现在放下记录表和棉花糖,面向我坐好。
师:谁想分享你的游戏结果?
幼儿分享。
师:你第一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第二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第三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第四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第五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其中,红色棉花糖出现了X次;黄色棉花糖出现了X次,哪一种棉花糖出现的次数多?就从这五次结果看,下一次最有可能抛出哪种颜色的棉花糖?谢谢你的分享,掌声送给她。
师:请小朋友们相互说一说你的游戏结果。
师小结:小朋友们,学习了推测下一次可能性的这个技能,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这个技能,现在让我们也去告诉别的小朋友们吧!播放离场音乐。
活动反思:
这是有关初步感知概率和统计的活动,孩子们前期听过《蜘蛛和糖果店》的故事,因此非常感兴趣,这节课通过三个步骤两次操作逐步感知概率和统计,非常有挑战性的地方在于,让孩子理解概率就是生活中可能性的大小是很困难的,但是孩子们可以理解买的次数最多的糖果就是小顾客最喜欢的糖果,喜欢的糖果下一次也最有可能购买。这节课一定不能啰嗦,多让孩子探索发现、表达,统计表的使用规则一定要说清楚,必要时可以做示范,两次操作材料都非常多,因此要提醒孩子自己收拾操作材料。
文章来源于网络,由小编转载整理,只为分享优秀教育理念,促进幼教行业健康发展。感谢原创作者的辛苦创作的付出,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谢谢!
20、幼儿园接龙游戏《纸牌王国》大班数学教案
在竞赛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在纸牌接龙游戏中,感知不同模式构成的核心单元,能够不受纸牌特性的干扰,寻找规律进行排列。
设计意图
近期本班幼儿对纸牌游戏很感兴趣,在过渡环节、区域环节进行扑克牌游戏,为了丰富幼儿的纸牌游戏,同时巩固数学领域中模式规律的练习,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开展了本次活动《纸牌王国》。
活动目标
1.在竞赛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2.在纸牌接龙游戏中,感知不同模式构成的核心单元。
3.能够不受纸牌特性的干扰,寻找规律进行排列。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不同模式构成的核心单元。
难点:能够不受纸牌特性的干扰,寻找规律进行排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玩过纸牌游戏的经验、认识简单模式规律、会使用排列纸卡
物质准备:纸牌若干、黑板、记分表、排列纸卡、宝箱、神秘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纸牌王国的王子要成为新的一任国王了,要举行庆典,新国王准备送给大三班一份神秘的礼物,赢得礼物的条件是能够按照规律给士兵列队,(出示计分表)哪组积分高,就可以赢得礼物了。
二、尝试排方阵队列。
1.教师出示第一组已排列的部分纸牌,请幼儿观察其中的规律。
(1) 教师:我们先看第一组士兵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请每组小朋友按照这组规律排列你的士兵。哪组先完成就把排列纸卡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贴到方阵中,答对即可积分,答错不得分,我们来看一下分值。(请幼儿说:第一完成的得*分)
(2)幼儿分组操作,合作完成。
(3)总结规律并验证得分。
教师:这组士兵是用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AB模式(教师把第一组圈出来),这是按照两种不同的扑克牌,一个接一个有规律的重复,我们来看哪组是按照这个规律排列的,算积分并记录。
2. 教师出示第二组已排列的部分纸牌,请幼儿观察其中的规律。
(1)教师:我们的挑战增加难度了,现在我们来看这一组士兵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请每组小朋友按照这组规律排一排。
(2)幼儿分组操作,合作完成。
(3)总结规律并验证得分。
教师:这组士兵是用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AAB模式(教师把第一组圈出来),这是按照两个相同接一个不同有规律的重复,我们来看哪组是按照这个规律排列的,算积分并记录。
3. 教师出示第三组已排列的部分纸牌,请幼儿观察其中的规律。
(1)教师:还剩下最后一项挑战了,请看这一组士兵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请每组小朋友按照这组规律排一排。
(2)幼儿分组操作,合作完成。
(3)总结规律并验证得分。
教师:这组士兵是用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 ABBA模式(教师把第一组圈出来),这是按照一个接两个相同再接一个有规律的重复,我们来看哪组是按照这个规律排列的,算积分并记录。
三、活动结束
1. 教师:让我们来看一看积分,是哪组能赢得神秘礼物呢,请幼儿自己算,各组组长记录。
2. 颁发礼物,祝贺。
活动总结
在开展本节活动的过程中,始终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符合本班幼儿现有发展水平的教学活动,下面我将结合这几点进行具体的反思:
一、游戏化、活动化的学习形式
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增强,认知积极性和能力增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始发展,可以完成集体教育目标,但他们还是处于幼儿期,游戏仍然是他们主要活动形式,对于大班阶段,他们喜欢富有挑战的游戏化学习。因此以“挑战”为情境贯穿到整个活动中,幼儿兴趣高涨,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其中;以小组的形式接受挑战,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发展幼儿模式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具备一定经验准备,了解纸牌基本特点,数字、颜色、花色的特性,认识简单的模式规律,本次活动采用纸牌接龙的游戏形式,感知不同模式构成的核心单元,并且能够不受纸牌特性的干扰,寻找规律进行排列,发展幼儿逻辑思维的能力。
三、提供丰富可操作材料,鼓励每一名幼儿动手操作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丰富可操作材料,每组一副纸牌,一张排列纸卡,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动手操作,同时又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专注投入的参加活动,都能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四、反思的问题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在活动过程中,第一轮和第二轮挑战中,幼儿能够开发思维,创编不一样的相同规律,但是在第三轮挑战时,难度增大了,幼儿想更快的完成,所以采用了模仿示例的方法,没有开动小脑筋认真思考,我在活动最后,再次提问纸牌特点,引发幼儿思考,可是没有再操作,经过反思后,如果在第三轮挑战开始前提出,能更好的激发幼儿思考,第三轮挑战结果会更加多样,更加丰富幼儿对纸牌特性规律的认知。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21、大班分类统计《分粽子》数学教案
活动中让幼儿能按照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并统计数量。与同伴协商共同统计粽子数量并记录,享受合作的快乐。
设计意图
班级下学期开展“我们来策划”主题,随着“书香童年”活动的临近,孩子们的近期策划任务接近尾声,为了在活动当天向其他班小朋友更加全面的介绍端午节,美工区的小朋友制作了美味粽子在当天展览。为了支持幼儿策划活动的顺利展开,我们以对粽子的多角度分类作为目标,并以小组形式进行统计记录,培养幼儿的类别概念和统计能力。
活动目标
1、 能按照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并统计数量。
2、与同伴协商共同统计粽子数量并记录,享受合作的快乐。
重点难点
够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并以小组形式统计结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过用表格记录的经验。
物质准备:ppt、不同种类粽子每组若干,记录表每组两张,展览架每组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问题
1、小朋友们都知道我们班最近在策划书香童年的活动,为了向其他班级介绍端午节传统美食,朱老师带来了许多粽子。
二、看图分类并统计
1、将图片上的粽子分为两类
如果让你们把他们按照同一特征分成2类,你可以怎么分呢?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可以按照颜色分,也可以按照形状分。
2、增加一种粽子,观察不同
现在朱老师又拿出了一些粽子,你能发现这些粽子与刚才的粽子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小结:绳子的颜色不一样 。
3、3人一组分类并记录
第一次:三人一组,寻找最多的分类方法。
教师总结方法:我们不光可以按照形状分、按照粽子的颜色分,还可以按照绳子的颜色分。
第二次:每组一个记录表,统计每种粽子到底有几个
三、整理小货架
1、出示理货单,观察货架
出示理货单,按照单子内容将粽子整齐又美观的摆放在货架上,这张理货单你能看懂吗?你们知道吗?货架和盘子上藏着小秘密,这些秘密会帮助你将手中的粽子放到正确的位置,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吧!
2、六人一组按照理货单整理小货架
第一次:每组一张理货单、一框粽子、一个货架,请你们迅速分组到达指定位置按照理货单整理小货架
教师总结方法:按照理货单和货架上的提示信息将所有粽子分类摆放。
第二次:增加几种粽子,按照理货单和货架提示,排除不属于该类别的“干扰”粽子,整理小货架
四、延伸活动
1、将小货架摆放在班级门口,作为“书香童年”活动的道具,当天向其他班级介绍。
活动相关图片
理货单:
活动总结
本次教育活动基于主题生成,为了在书香童年活动当天向其他班级介绍端午节,孩子们制作了各种与端午节相关的作品。美工部制作的粽子种类繁多,如何将这些粽子整齐又美观的进行展示呢?于是生成了本次教育活动。通过观察粽子的不同特征,并对粽子进行多角度分类和统计,帮助幼儿建立类别概念,看懂记录表格。在实际操作中有层次的对粽子进行分类摆放,感受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分粽子的活动中培养幼儿升入小学后的自理能力,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整理习惯。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22、大班数学《自然测量》获奖教案
活动中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记录,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探索测量工具长度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强调了幼儿园,尤其是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回归生活,并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因此,我根据活动目标,结合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自然测量”这一活动内容,组织幼儿与爸爸妈妈,共同收集生活中的自然物进行测量,在活动中通过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操作测量,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究、记录中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让孩子将所学的本领运用到生活当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并学以致用,感受数学的奥妙之处。
活动目标
1.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2.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
3.探索测量工具长度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对物体进行测量。
活动难点:感知测量工具长度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若干测量的自然物,如:铅笔、吸管等,初步懂得用生活中的自然物测量物体。
2.知识准备:已认识物体的长、宽;以及记录的经验。
3.材料准备:记录表10张;粉笔2人一根;铅笔、吸管、水彩笔等测量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问题引入,引导幼儿说出多种测量工具,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有个任务,要去做一块新黑板,我先量一量旧黑板。糟糕了 ,没有尺子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用哪些物品来测量旧黑板呢?
(二)介绍测量工具及记录表。
(三)第一次体验:幼儿用筷子测量活动室的物品。
1.结合图示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师边讲解边用正确方法测量黑板)
(1)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从起点开始,沿边量,第一次量应在尾部做记号,记号是第二次量的起点。
(2)测量工具要沿边缘测量;
(3)在测量记录表格中记录次数。
(4)提出操作要求: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并作记录;两个人合作,一个人测量、一个人记录,轮流进行;操作时保持安静有序。
2.幼儿自由操作,师观察幼儿测量与记录情况。
(1)重点指导幼儿必须一次一次的连着量,中间不能留空,也不能重叠。
(2)提醒幼儿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如果测量物的长度不是测量工具的整数倍,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记录)
3.教师提问,幼儿自由交流:测量的是什么物体?你是怎么量的?
为什么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结果不同?
4.师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小结:从起点开始,沿边量,第一次量应在尾部做记号,记号是第二次量的开始。
(四)第二次体验:幼儿再次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可以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两种以上的工具测量同一种物品。
3.讨论:为什么记录表中相同的物品,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呢?
4.师幼共同小结:工具不同,结果不同,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五)活动延伸:请客人老师一起测量教室的其他物品,再次感受体验测量工具长度不同带来的不同测量结果。
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幼儿初步掌握了用不同的测量物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做记录,活动中,部分幼儿对于测量方法的记录并不是能正确地掌握好,在幼儿自由操作的时候,教师适时地介入引导;在感知不同的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时,幼儿能充分利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并做记录,这个环节幼儿的兴趣较高,在掌握测量方法后,对于自由选择测量工具幼儿更自主,活动更积极。在小结环节中,幼儿通过记录表,初步感知了测量工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能自主地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探索。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23、数学思维培养《摆花》大班数学教案
通过活动能过掌握《摆花》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及空间方位能力、推理能力,感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设计意图
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对幼儿点数、运算的教学活动较多,对于幼儿空间方位能力的培养及解决问题的活动较少。本次活动通过“摆花”的游戏,“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幼儿感受数学活动对于实际生活的用处。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过掌握《摆花》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及空间方位能力、推理能力。
3、感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
1、理解横着数、数着数都是5的概念。
2、能够用不同的空间方位进行摆花。
活动准备
16朵花、示范图5张、黑板、幼儿操作材料每人1份(16朵花)、记录纸、花坛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名称,引起幼儿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花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朵花。(2个2个的数)。”
2、教师:“一共16朵花,今天我们玩的游戏就叫做摆花。”
(一)教师示范,发现摆花秘诀。
1、摆花要求:“老师这里有一个四边形的花坛,需要小朋友将16朵花摆在花坛的四周,但还要保证花坛的每一条边都是6朵花,哪个小朋友愿意来试一试?。”
2、请一位幼儿在黑板上尝试摆花。
3、教师总结:“他摆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4、教师进行示范:“老师这里有一种方法,来看一看我是怎样摆的。”
“老师摆成功了吗?摆成了什么形状?老师摆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教师小结:我种了两个横排,两个竖排,4个角上的花数了2次,即在横排数了,也在竖排数了。
(二)幼儿尝试摆花
1、给每位幼儿一套小花教具(16朵花),幼儿尝试操作。
2、强调要求:“16朵花要摆4排(横排竖排都可以),每排5朵花。”
3、教师巡回指导,摆出一种方法后举手,教师拍照进行拍照分享。
4、点数进行验证
5、介绍记录纸:“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摆法,那谁的方法和他一样请举手,说明你的方法也对啦。那我们把这种方法方法记录下来,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记录纸,请把我们验证过的方法记录下来(花可以用圆圈表示)。”
(三)尝试摆花的其他方法。
第二种方法:
老师:“其实摆花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小朋友在尝试摆一摆吧。”
1、教师巡回指导,摆出一种方法后举手,教师拍照进行拍照分享。
2、和幼儿一起数一数进行验证。
3你觉得这种方法像什么?(桌子、凳子、手枪。。。。。)
4、教师出示这两种方法的记录纸小结:“上面的5朵花不动,左边5朵花不动,右边的5朵不动,下面的三朵向上移了。”
5、提问:“你觉得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2个横排,2个竖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种出的样子不一样)”
(四)继续尝试其他的摆法
老师:“那请小朋友试一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看谁的方法和其他人不一样。”
2、教师巡回指导,摆出一种方法后举手,教师拍照进行拍照分享。
2、和幼儿一起数一数进行验证。
3你觉得这种方法像什么?(桌子、凳子、手枪、开字......)
你看看她像什么?(井字)
活动总结
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对大班幼儿来说,通过有挑战的游戏来发展其空间知觉和推理能力,能够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本次活动中,我先用幼儿平时最常见的花坛引出,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什么叫“横着摆和竖着摆都是5朵花”的概念,将游戏的难点抛给幼儿,启发他们思考其他的摆法。
在幼儿自由操作中,我用电子设备将幼儿摆花的方法实时拍照记录,并用集体分享的形式让幼儿在大屏幕上再观察,通过这种方式,幼儿的摆花方法得到了再次的验证,也再一次让幼儿了解“横着摆和竖着摆都是5朵花,且一朵花在横排和竖排能够重复数”的难点。通过对幼儿作品成功和失败的分享,幼儿更清晰地理解了摆花的方法,再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欲。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24、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精灵王国的宝藏》反思
设计意图
在区角观察中发现:近期幼儿之间流行猜谜、寻宝藏游戏,他们之间有人藏宝藏提出线索,有人根据线索“挖”宝藏,玩得不亦乐乎。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有意识的引入抽象的数学活动中,设计悬念、制造氛围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掌握科学领域的单双数、序数等数学概念。
活动目标
1、理解20以内的序数与单双数概念。
2、能够根据数字的大小线索分析猜测出要寻找的数字。
3、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游戏中,幼儿根据数字的大小线索做出进一步的推测并逐渐找出目标数字。
活动难点:
幼儿持续的思考过程。能够倾听同伴给予的数字线索,进行分析、判断与推理,找准目标数字。
活动准备
电脑、音乐、数字卡片、20张手卡、两把铲子、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图片、锁头图片、玩具宝石盒、钻石钥匙(1-20)小筐、纸箱制成的两辆汽车模型等等。
活动过程
一、音乐入场,情景导入。
1、听说在精灵王国有许多的宝藏,很多人都想要得到他。但是聪明的小精灵创设了许多机关,要想得到宝藏需要智慧和细心,所以很多人没有成功。今天我们班聪明的小朋友也收到了邀请,走!咱们出发去看看。(音乐入场)
2、(ppt宝石王国图片、视频小精灵)
小精灵介绍:欢迎来到我的数字宝石王国,我是这里的国王。想要挖我的宝石,可没那么容易,我已经把大门上了锁。只有破解了我锁上的密码,才能进入我的王国。(连续数的卡片,三个宝石卡片红绿蓝宝石卡片三张,里面放着数字。)
二、游戏:破解大门密码。
出示数字卡片,层层递进依次增加游戏数字卡片的数量。
1、012345,五张数字卡。(密码锁的第一个数字)
2、012345,678910;十张数字卡。(密码锁的第二个数字)
3、12345,678910;11 12 13 14 15;十五张数字卡。(密码锁的第三个数字)
有效问题:
1、你猜的数字是什么?(例数字6)
2、为什么要猜数字六?根据什么规律猜到的?
三个数都猜对了,请幼儿进行翻牌揭秘正确的密码。密码锁正确,开启大门,进入宝石城。
三、游戏:分组挖宝石。
游戏口令:红宝石、绿宝石、蓝宝石;得到许多大宝石。
游戏玩法:教师提前在环境中藏起许多“宝石”,幼儿根据宝石盒上单、双数的提示寻找“宝石”,并投放在相应盒内,即任务完成。
单数提示: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
双数提示:两个两个地数,都能凑成好朋友。
四、结束游戏:坐车回家。
幼儿园准备了两辆车,一台是单号,一台是双号。请抽到单号车票的幼儿上单号车,双号幼儿上双号车。(带车牌号的汽车道具)
五、活动延伸:可以两人一组继续游戏,也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分享玩猜数游戏,并逐渐增大数字范围,使幼儿在反复游戏中巩固自然数序以及数量关系的理解。
活动总结
幼儿在熟悉游戏的玩法后,可以不提供数字线,而是让幼儿利用已经逐渐形成的心理数轴(0~10)(10~20)或更多更大的数字来做出判断,在反复游戏中,幼儿的反应速度会逐渐提高,同时巩固幼儿对自然数序、数量关系的理解,有助于幼儿未来计算策略的运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和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本节活动主要采用的是游戏的方式贯穿始终,《指南》中指出:幼儿教师要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的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同时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5、大班《春娃娃》语言教案
《春娃娃》这节课形象地利用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游戏中跟随春娃娃"串门"的过程学说故事中的话,感知春天动植物的变化。您是否在苦恼教案怎么写?每天更新幼儿园教案,相信一定会给你的备课工作带来灵感。欢迎收藏和分享!
一、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在跟随春娃娃"串门"的过程中学说故事中的话,感知春天动植物的变化。
2、鼓励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与认识。
二、设计思路
"二期课改"要求把课程内容视为幼儿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重视幼儿原有的学习经验,是幼儿能够理解和体验到的,强调幼儿已有兴趣、需要及知识经验。
这次我们的主题是"春天来了",为了让孩子储备春天的经验,我们前期就通过亲子活动游《长风公园》,让家长根据调查表上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游公园。孩子们发现了春天柳树长叶子了、小草长出来了,公园里好多花开了,并能讲出一些花的名称,如:桃花、茶花、郁金香等,他们觉得长风公园很美,这是孩子们对春天的第一个感觉。在幼儿园里,我们利用户外活动、餐后散步时带领幼儿找找幼儿园里的春天。在教室里我们通过提供材料、创设环境,让幼儿在区角操作和自由活动中进行观察和了解,同时又通过谈话、歌曲、儿歌等预设性的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秘密。孩子们对春天的花呀、草呀、小动物呀都是非常的感兴趣,有时他们会问:春天还有什么呢?小蜗牛在哪里,我们怎么找不到?等问题。针对我班孩子的兴趣、需要和经验,我选择了故事《春娃娃》。
开始部分,角色导入直奔主题,引起孩子们想跟随春娃娃去串门的兴趣。第二部分,我创设亲身体验的活动环境,通过请孩子们去布谷鸟家、柳树家、桃花家串门,鼓励孩子们用语言或动作表达自己对春天的认识,感知春天动植物的变化,最后通过歌曲小结内容、提升经验。第三部分迁移想象,尝试结合自己已有经验说说春天的变化。
三、活动准备
创设布谷鸟、柳树、桃花的家;幼儿扮演布谷鸟、柳树、桃花;草地故事内容创编的歌曲录音
四、教材分析
重点:感知春天动植物的变化。
难点:愿意用语言或动作表达自己对春天的认识。
五、活动过程
(一)角色导入(激发兴趣、理解"串门")
1、(老师扮演春娃娃)"孩子们你们好,我是春娃娃,你们知道春娃娃来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今天春娃娃带你们去"串门"。(理解"串门")
(二)游戏体验(感知理解春天动植物的变化,愿意用语言或动作表达自己对春天的认识)
1、春娃娃带着孩子们来到布谷鸟的家:"这是谁的家?布谷鸟在干什么?啊呀!布谷鸟在睡觉,她不知道我们来了怎么办呢?(想办法、学说故事中的话)2、你们知道布谷鸟为什么一直"布谷、布谷"的叫。
3、孩子们和春娃娃一起邀请布谷鸟去柳树姐姐家"串门"。
4、请一孩子去告诉柳树姐姐春娃娃来了。(柳树姐姐快出来,春娃娃来了)
5、春娃娃帮柳树姐姐梳头发(帮助孩子理解由短变长)。
6、同样方法去桃花家"串门"。
7、春娃娃:"孩子们我累了和我一起到草地上休息一会吧!"
8、播放故事歌曲:"谁在唱歌,他们唱了什么?"
9、跟春娃娃一起念两遍,跟唱两遍。
(三)迁移想象(尝试结合自己已有经验说说春天的变化)
1、你们还想跟春娃娃一起去"串门"吗?
2、到谁家去呢?(自由交流)孩子们走吧,"串门"去喽!
26、大班活动《设计门牌号码》数学教案反思
门牌号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以下这节课主要是感受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尝试用数字给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更多数学教案请关注,免费分享。欢迎转发。
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
2、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一)中1~10的数卡(2~3套),教学挂图(四)中小动物楼房。
2.学具:操作材料,1个空白信封,铅笔。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数字,你在哪里见到过数字?它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2、引导幼儿从时钟、电话、汽车站牌、商品标价等多方面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了解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你家的门牌号码有数字吗?门牌号码上的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我们家中的地址没有数字,会发生什么问题?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四)及信封,以“小狗邮递员来到小动物楼房前不知道把信送给谁”为由,引导幼儿讨论分析原因。
三、讨论明确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隔壁邻居家的门牌号码及楼上和楼下邻居的门牌号码又是多少。教师随幼儿的讲述进行记录。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记录的门牌号码,如401、402、503、604等。
四、教师:你知道这些小朋友家住在第几层楼第几间房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讨论:小朋友的家是401,隔壁是402,为什么前面的数字都是4呢?为什么小朋友的家是401,楼上是501,楼下是301呢?为什么后面的数字都是一样呢?
2、引导幼儿发现门牌号码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后面的数字则表示楼层中的第几间,401、501楼层不一样,位置一样,401、402楼层一样,位置不一样。
五、尝试给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
1、教师出示“小动物楼房”的作业单,交待设计门牌号码的规则与要求。
六、教师:看看小动物住在新楼房的哪一层?然后为每家设计门牌号码。每家的号码不能相同,要让别人能从门牌号码中看出每只小动物住在几楼,谁和谁是隔壁邻居,谁和谁是楼上楼下的邻居。
1、幼儿为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教师对出现困难的幼儿给予引导和帮助。
七、展示布置设计结果,相互学习同伴间的各种设计。
1、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门牌号码展示在绒板上,并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
2、观察个别幼儿的作业单。
八、教师:这幢楼房都有哪些门牌号码?它们一样吗?从门牌号码中能够看出××(如小狗)住在几楼吗?哪些门牌号码是它的隔壁邻居?哪些门牌号码是它的楼上楼下邻居?
1、幼儿相互交流各自设计的门牌号码,感受数字在表示门牌号码时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活动延伸:
将幼儿设计好门牌号码的一幢幢楼房组成一个小区,引导幼儿为整个小区内的每幢楼房设计楼号。
教学反思:
一开始我选择的是情境导入,但其实数学领域的目标更多的是让幼儿熟悉身边的事物,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有趣。所以第一个环节我认为设置谈话导入更能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也很感兴趣,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各个楼房的层数、第几间。但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示一栋楼房,并标明楼房的层数、第几间的坐标,让孩子自己独立看坐标写出各个小朋友所住的楼层及第几间时,有个别孩子把楼层的层数与第几间的先后顺序写反了。
27、大班《摘葫芦》科学教案
设计意图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个收获的季节,为了让幼儿体验劳动的成果和收获的快乐,组织了幼儿集体采摘葫芦实践体验活动,分享收获的喜悦。
活动目标
1.能够在实践中探索出摘葫芦的方法
2.体验与同伴一起摘葫芦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大胆尝试使用不同方法摘葫芦。
活动难点: 遇到问题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做过摘葫芦的计划。
物质准备:相机、幼儿搜集的各种采摘葫芦的工具、剪刀、安全刀、梯子、平衡木、垫子、篮子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发出摘葫芦的提议
2.请幼儿说说想用什么方法摘葫芦。
教师:孩子们,我们观察过幼儿园的葫芦,葫芦长大了小朋友们都想把它摘下来。我们也一起讨论了摘葫芦的方法,有的小朋友说可以用剪子,可以用刀,还有的小朋友说我不用工具也可以摘葫芦,到底哪一种工具最好用呢?哪一种方法能把葫芦摘下来呢?咱们一起到院子里去试一试就知道啦!
二、了解摘葫芦时的安全
1.请幼儿说一说摘葫芦时应该注意的安全。
2.教师帮助幼儿梳理安全提示:在摘葫芦时要小心,不乱跑,使用工具时更要小心,千万不能弄伤自己或其他小朋友。
三、幼儿尝试摘葫芦
1.观看曹爷爷摘葫芦示范,掌握正确摘葫芦的方。
重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周爷爷如何摘葫芦,才把葫芦的“龙头”留住
2.幼儿自愿分组进行采摘葫芦。
3.幼儿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摘葫芦。(提示摘葫芦时要注意安全)
(1)够不到较高处的葫芦怎么办?
预设:幼儿自己踮脚、跳一跳、向下拉树枝等。
措施:引导幼儿寻找身边可以利用的工具。
(2)更高的葫芦够不到怎么办?
预设:搭一张桌子已经无法够到更高处的柿子了。
措施:引导幼儿想能帮助自己长得更高的方法。如在桌子上在搭一张桌子。
预设:搭桌子怎样才是安全的。
措施:引导幼儿想怎样是稳当的,在两个桌子上面在搭一张桌子(多注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4.幼儿收拾整理场地,把摘的葫芦放进篮子里,边数一数自己的组摘了多少个葫芦
四、分享环节
集体进行讨论 观看照片,根据照片一起说一说什么工具摘葫芦最好用?你为什么摘大的葫芦?谁想出了登高摘葫芦的好方法等。
活动总结
反思:
(一)亮点
教师能够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开展活动,因此孩子们的积极性一直很高。活动前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了摘葫芦要用的工具,教师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肯定,对幼儿说出的不适合的工具时也没有否定,希望他们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从而发现工具的不适宜。活动过程中,教师相信幼儿一定行,于是鼓励幼儿用各种方法摘葫芦,幼儿在够不到较高的葫芦时,教师仍注重引导、鼓励、支持他们遇到困难和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孩子们能够主动地找身边的工具,搬不动时还会主动请朋友们帮忙。活动结束时孩子们很自然的一起分享着摘葫芦中的趣事,整个过程中幼儿是那么自主、自信,获得了摘葫芦的成功与快乐。
(二)不足
在活动中个别孩子有乱跑的想象。
(三)改进措施
加强室外活动时的安全教育。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28、大班《帮小动物分家》数学教案6的分解
根据已有5的分解经验,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五种分解方法,通过帮小动物们分家,理解数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的规律,有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产生对数学探究的兴趣。
设计意图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特点以及已有数字“5”的分解经验,《纲要》中要求,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并用“加”“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进而产生探究数的兴趣。《指南》中同时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数的分解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激发幼儿对数的探究兴趣。本次活动我将以游戏贯穿始终,层层递进,逐步引导,进而激发其探究兴趣并产生探究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根据已有5的分解经验,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五种分解方法。
2.通过帮小动物们分家,理解数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的规律。
3.有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产生对数学探究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让幼儿掌握6的五种分解方法。(重点)
让幼儿理解数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的规律。(难点)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蚂蚁搬家图片,熊猫图片,鱼图片,记录卡,数字卡片
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5的分解和组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小朋友们早上好呀!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图片(教师出示蚂蚁搬家图片),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随机提问幼儿)对,是小蚂蚁在搬家。冬天到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在搬家,熊猫一家邀请我们去帮助他们搬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熊猫及房子图片)
二、通过游戏,深入探索
1.老师:你在图片里看到了什么呀?那就请小朋友帮助小熊猫来分房子吧。请小朋友到前面说一说自己帮熊猫分房子的结果是什么?(随机提问并记录幼儿的分法然后师幼贴数字卡片共同呈现分解结果)
2.(出示池塘图片)
老师:熊猫家养了一池塘的小鱼,这些小鱼也需要搬去新家,现在熊猫每家都只有一个鱼缸,我们帮他们把这个问题也解决了吧!(请小朋友们上前分解)
3.创编儿歌,加深记忆。
6条小鱼水中游,一边1一边5。
6条小鱼吐泡泡,一边2一边4。
6条小鱼来跳舞,一边3一边3。
6条小鱼翻跟头,一边4一边2。
6条小鱼笑嘻嘻,一边5一边1。
三、幼儿观察,发现规律
引导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共同探讨规律,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启发幼儿发现左侧数字是逐一递减的,右侧数字是逐一递增的。从而得出:分出来的两个数一个数减1,另一个数加1,总数不变。(互补关系)。同样,再引导幼儿比较第二组和第四组,认识到:他们都有2和4,只是换了个位置,2和4、4和2合起来都是6(互相交换)。
四、课堂总结,巩固知识
玩数字游戏碰球
交代游戏要求:两个数合起来是6。
师:我的1球碰几球?(随机提问,幼儿自由回答)。
活动总结
帮小动物们分家是一个有趣有爱心的操作游戏,他既能让孩子增长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以及探究欲望。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年龄阶段的特点,可能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关注。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29、大班《认识时间》数学教案
活动中让幼儿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能够巩固对整点的认识,并初步学会看半点,懂得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设计意图
认识时钟是大班幼儿课程学习內容之一。我园大班幼儿对于整点时间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还不够全面,同时大班幼儿面临即将升入小学,每天的生活、学习都是紧张而又遵循时间规律的。在本节活动中,我通过教授对时间的进一步认知,幼儿懂得珍惜时间,养成按时生活、学习的良好作息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能够巩固对整点的认识,并初步学会看半点。
2、懂得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对整点的认识,并初步学会看半点。
难点:初步学会看半点。
活动准备
卡通图片六份、 硬纸板时钟面若干个(每位幼儿人手一份)、“小火车”一辆、粗黑水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再过两个月你们要成为光荣的小学生了!期待吗?王老师觉得生活当中有一样东西很重要,就是时间,等你们上小学了,“时间”会显得更加重要。
二、巩固整点
1、钟面数字粘贴
指导语:我做了一个钟面,想要更好地了解时间,但是还没有完成,请你观察一下还有什么没有做好?(出示钟面)。
幼儿:钟面上缺少数字。
指导语:我想请你们帮我完成钟面上数字粘贴的工作。
幼儿操作,教师评价小结:小结:这个又粗又短的针叫时针,这个又细又长的针是分针。钟面上有数字1-12,数字紧挨着数字之间为1格,一共有12格。
2、根据图片时间拨钟,巩固整点。(贴图片)
指导语:刚才你们帮我完成了钟面,我要奖励你们小图片,你知道这张卡片在钟面上在哪一个时间段?(出示一张卡通图片,请得到图片奖励的幼儿将卡通图片贴于钟面时间段对应位置:小学生进校8:00,教师简短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点。)
依次奖励卡通图片两张:小学生锻炼10:00、小学生午休12:00,请两名幼儿上来将图片贴于钟面时间段对应位置。
幼儿操作,教师简单小结评价: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0,是10点;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2,是12点。
三、初步学看半点
1、根据提示拨钟。(拨钟面指针)
指导语:小朋友们思考一下小学生8点进校,你们觉得几点起床比较合适?请幼儿拨一拨起床时间。
幼儿拨钟(6:30)
再请幼儿拨一拨:11:30午饭时间、3:30放学时间的钟面指针指向。
教师将拨好后的钟面呈列于黑板。
2、观察分析
指导语: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三个半点钟面的指针指向,与刚才三个整点钟面的指针指向有什么不同?
幼儿自由讨论并发言。
师小结:比如分针指向6,时针超过6,指向6与7之间就是6点半,分针指向11,时针超过11,指向11与12之间就是11点半(提示特殊时间点:12:30)。
3、制作“时钟备忘录”,做时间的小主人。
指导语:请小朋友思考一下你今天或者近期想做的一件事情,请你画出来,老师帮你准备了一张钟面,像刚才那样我们来做一个“时钟备忘录”,备忘一下我们要完成的事情,做时间的小主人。
四、闯关游戏
指导语:小朋友们已经了解时间的半点和整点怎样在钟面上表示,有没有信心进行一场闯关游戏?
游戏一:拨钟面
红蓝两组各5名选手拨钟面指针指向:红队拨1点、2点、3点、4点、5点,蓝队拨6点、7点、8点、9点、10点,以正确率高、优先完成的小组为胜。
游戏二:小火车,要开啦! 游戏规则:请幼儿在车厢相应位置填写数字记录时间,每节车厢时间要求依次递增半小时,教师给出首次发车时间,红蓝两组选手数相等,以正确率高、优先完成的小组为胜。
五、课后延伸
时间不停地走,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希望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把握时间、安排好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活动总结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是幼儿在上学期学习了“认识整点”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同时本节活动“新授半点”的认知有一个对比,幼儿通过观察和自己的动手过程来感受时间,在观察与操作对比的过程中构建一定的时间观念,这就构成本节活动的主要任务,幼儿在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半点、学着表示、记录时间,切实体会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猜测讨论法、探索操作法、发现法、游戏法、归纳法等几种教学方法,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一、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以“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小学生的生活作息是怎样的”引起幼儿关注,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二、通过数字粘贴、拨钟面指针指向等层层递进,幼儿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初步学会看半点。三、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闯关游戏的教学方式中,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并初步学会看半点;懂得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30、大班数学《认识图形》优质教案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各种不同的图形,《认识图形》属于大班数学领域教案,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能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别这些图形。幼儿教案如何写?幼儿教案以在深入研究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按课程授课计划来进行编写,希望整理的这节数学教案可以帮到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别这些图形。
2.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具、学具准备:
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同样大小的正方体8个。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体。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拿出一个纸盒)。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数一数纸盒有几个面?教学生有顺序的数法:上下,左右,前后各两个面,一共是六个面。
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学生看一看长方体的各个面和相对面有什么特点。
这样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
2.初步认识正方体。
出示一些正方体的实物。问: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板书:正方体。让学生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并且指出正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
3.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
4.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辨认。
课间活动。
5.做P72的“做一做”
二、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五的第1-4题。
三、小结
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面一样吗?
31、大班《小鬼当家》安全教案
《小鬼当家》是一部经典的电影,本节课通过这部电影的片段,教育幼儿懂得独自在家时应注意安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以下是教案详细内容,希望这节由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可以帮到您。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教育幼儿懂得独自在家时应注意安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2.让幼儿初步学习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了解应付突发事件的方法,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幼儿独立和勇敢,机智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录音带,录像带,多媒体幻灯片。
2、各种自救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幼儿与教师一起跟着音乐做游戏.(先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再放一段恐怖的音乐)教师:你听见什么样的音乐,就做什么样的动作,可以和我不一样。
二.基本部分观看录像,引导幼儿讨论,了解自救的简单方法(连接语)为什么你们都停下来了,(恐怖音乐出现)什么时候你会害怕?前几天,在你们的好朋友李明珂家里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我们来看看吧。
1,分段观看,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第一段:李明珂独自回家时,看见两个陌生人在家里翻东西。提问A、李明珂独自回家后,发现了什么?
A、两个陌生人对他说了些什么?他是怎么回答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
第二段;陌生人与李明珂之间的对话,要挟李明珂A、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危险的事情?
B、怎样才能脱险,你有什么好办法?
(幼儿讨论各种自救的办法)
2、观看《小鬼当家》的精彩段,培养幼儿勇敢、机智的品质。
提问:
A、凯文用什么办法?(幼儿讲述凯文自救的各种办法)B、凯文表现的怎么样(勇敢、机智)?
3、扩散性讨论(分组进行)平时在家时,还会遇到什么危险?遇到危险时,应该怎么办?(播放多媒体幻灯片)在生活中还会有那些危险的事情?
小结:当你在家遇到危险时,不要急,不要怕,要动脑筋,想办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使自己更快的脱离危险。
三.结束部门:
情景游戏:脱离危险内容:请幼儿自由结合五人一组,每一组设计一个危险的情景,大家商量脱离危险的办法,结合材料进行自救.(电话,绳子等)
32、大班《家乡雷剧》社会教案
让幼儿了解雷剧艺术,知道雷剧是湛江地方传统戏剧。通过观看课件、模仿动作、做游戏等,了解雷剧的艺术特点。培养幼儿对雷剧的兴趣,激发热爱家乡民族文化的情感。
设计意图
雷剧是湛江特有的地方戏剧,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在幼儿的生活中,它既陌生又神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设计这次活动,让幼儿了解雷剧,感受雷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引导幼儿关注雷剧艺术,激发幼儿的民族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雷剧艺术,知道雷剧是湛江地方传统戏剧。
2、通过观看课件、模仿动作、做游戏等,了解雷剧的艺术特点。
3、培养幼儿对雷剧的兴趣,激发热爱家乡民族文化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了解雷剧的艺术,培养幼儿对雷剧的兴趣,激发热爱家乡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动准备
视频录像、教学PPT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走台步进场,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刚才我们走的什么步?你听到什么音乐?(雷剧)
二、初步感知了解雷剧艺术
(一)欣赏雷剧片段,介绍雷剧的行当划分。
提问:雷剧表演中都有那些表演人物?你知道他们都叫什么吗?(幼儿讨论、回答。教师放课件)
小结:在雷剧中扮演男性人物为生行,扮演女性人物为旦行,绘有脸谱的为净行,扮演小丑式滑稽人物为丑行。这就是雷剧中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二)观看课件,了解雷剧脸谱。
提问:为什么雷剧演员的脸上画上各种各样的颜色呢?你们看,这里的脸谱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师:雷剧脸谱分为静脸、黑白脸、小花脸、大花脸。大花脸包括:红脸、黑脸、白脸、多色花脸四种类型。
(幼儿分别讲述看到各色脸谱的不同感觉。)
静脸——正面人物,黑白脸——勇敢刚毅,小花脸——忠奸兼有,
红脸---忠勇,黑脸---正直,白脸---奸诈
小结:雷剧中脸谱上的用色是十分讲究的,通过颜色、线条的变化可以塑造不同人物的性格。
(三)了解雷剧中的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
1.提问;京剧中的生、旦、净、丑都是怎样表演的。(幼儿讨论回答。请个别幼儿示范表演)
教师归纳雷剧表演中有唱腔、道白、表演、武打,这也被称为雷剧的四大基本 功唱、念、做、打。
2、幼儿分段欣赏雷剧中的唱、念、做、打,幼儿尝试学一学。
3、游戏《辨认雷剧》。
播放雷剧和越剧、京剧、黄梅戏的不同片段,幼儿进行判断、选择。
三、了解雷剧的传承
1、认识雷剧著名表演艺术家林奋
观看雷剧《梁红玉挂帅》片段,欣赏雷剧著名表演艺术家林奋的精彩表演。
小结:林奋是国家级演员,曾获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是著名的雷剧表演艺术家。
2、观看雷剧学校青年演员的练功视频
(幼儿说说观后感)
小结:每一个雷剧演员,为了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台下都很努力刻苦练功,他们为了雷剧文化的传承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学习。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解了雷剧,你们喜欢雷剧吗?为什么?(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多方位的回答问题)
四、游戏:小小雷剧迷。
现在请我们小朋友也来当一回小小雷剧表演家,随着音乐尝试用动作表现。
活动总结
雷剧它是一个美丽的舞台艺术,是我们湛江特有的戏剧文化,它被列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我们湛江的骄傲,作为湛江的小市民,我们要了解、热爱它,宣传它,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的雷剧文化。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33、大班《森林奇遇记》数学教案5的减法
活动中让幼儿比较熟练地进行“5的减法”运算,并能够列出算式,认识“5的减法”的实际意义,并理解“吃掉了、拔掉了、还剩”等词语的含义。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数学教育必须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在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情境中不断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视野。
本次《森林奇遇记》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的同时,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5-6岁儿童是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年龄,在幼儿已经学习过“5的分解与组成”的基础上,进行“5的减法”的数学活动,在情境游戏中幼儿反复操作,观察中形成数的概念意识。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喜欢参与数学活动,在数学游戏活动中体验与朋友交流带来的乐趣。
技能目标:比较熟练地进行“5的减法”运算,并能够列出算式。
认知目标:认识“5的减法”的实际意义,并理解“吃掉了、拔掉了、还剩”等词语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5的减法”运算,并能够根据运算列出相应的算式。
难点:认识“5的减法”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理解“飞走了、吃掉了、还剩”等词语的含义。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森林绿草地等情景布置、小动物形象(小猴子一只、小兔子一只、小蜜蜂五只)、小猫钓鱼情景画两幅(钓鱼之前一幅,钓鱼之后一幅)、PPT音乐图片,蝌蚪,青蛙头饰若干等。
经验准备:幼儿已以学习过“5的分解与组成”,并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
活动过程
(一)《碰球》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复习“5的分解与组成”。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以前玩过的《碰球》的游戏吗?今天我们再来玩一次数字“5”的碰球游戏,准备好了吗?
师:小朋友,我问你,我的一球碰几球?
(幼:X老师,告诉你,你的一球碰4球)
(游戏反复进行,可以齐答,可以单独,也可以分组答)
师:“小朋友表现得很不错嘛,今天老师邀请到了一位新朋友来我们这里做客,小猴子说想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大森林里玩一玩,你们想不想去呀,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设计情境教学——初步学习五的减法。
1.小猴摘桃子——初步了解5的减法。
师:“小猴子走着走着有些饿了,它想要是能吃上1个又大又甜的桃子该多好呀,突然,它看见远处有一颗桃子树,我们看一看桃子树上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呢?”(5个)
师:“小猴子它还太小了,够不到大树上的桃子,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帮助小猴子摘1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呢?”
师:“小猴子说’谢谢xx小朋友’,帮小猴子摘了1个桃子,我们来看一看树上原来有5只桃子,我们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被小猴子吃掉了1个桃子用数字1来表示,那桃树上还剩下几个桃子呢?(1个)那我们用数字1来表示。”
师:“今天还请来两位朋友(出示减号,和等号),小朋友看一看它们分别像什么呢?”
2.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看法,师幼互动认识“➖”“=”。
师:“这是减号,把它放在5和1的中间,意思是5个桃子减1个桃子,这个是等号,放在4的前边,意思是是5个桃子减去1个桃子等于4个桃子,5个桃子减1个桃子和4个桃子这两边是相等的。”
师:“我们用数字宝宝可以表示为5-1=4”(教师演示)小猴子又看见一颗桃子树,它想给它的两个好朋友乐乐和奇奇每人也带一个香甜的桃子,那我们一起动手用数字宝宝把它表示出来好吗?”(教师分发数字宝宝卡片,每人一套,幼儿动手操作)
师幼一起验证操作结果:5-2=3
师:“小猴带着两个桃子继续向前走遇见了小兔子,她在干什么呢?”
2.小兔拔萝卜——尝试口述5的减法运算。
师:“小兔子说兔妈妈让它到萝卜地里拔萝卜做午饭,萝卜可真多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根胡萝卜(5根)。
家里有兔妈妈,兔爸爸和小兔子,它们每人吃一根胡萝卜,那么小朋友们想一想小白兔应该拔几根胡萝卜呢?(3根)
师:“有哪位小朋友大胆完整说出一共有几根胡萝卜拔掉了几根,还剩几根呢?”
师:“我们一起动手用数字宝宝把它表示出来好吗?”
师:“老师看小朋友都表现得很认真,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们的答案(5-3=2)是否和老师的答案一样”
师:“现在小白兔拿着胡萝卜高高兴兴的走回家去了。”
3.蜜蜂飞走啦——动手用数字卡片列出5的减法算式。
师:“小猴子继续往前走,这时它遇见了一群采蜜的小蜜蜂,我们看一看一共有几只小蜜蜂?(5只) 可是有四朵花,请问有几只小蜜蜂采不到蜂蜜呢?”
师:“现在小朋友们可不可又快又准确的用数字宝宝把它们表示出来呢?哪位小朋友愿意在黑板上摆一摆呢?”
师:“老师看小朋友摆的都非常迅速,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们的答案(5-4=1)是否和XX小朋友的答案一样呢”
师:“小朋友们都表现的很棒,小猴子继续向前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又会遇见谁呢?”
(三)小猫钓鱼——尝试自编应用题巩固5的减法。
教师出示小猫钓鱼情境图,幼儿仔细观察,并大胆尝试自编问题。
师:“是呀,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小猫在钓鱼,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开动小脑筋仔细的想一想,能不能根据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片用自己的话编一个小问题来考考其他的小朋友”
师幼讨论大胆尝试自编问题。
(四)《小蝌蚪找妈妈》游戏——结束活动。
师:“刚刚我们都学会了5的减法,现在老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个游戏,请小朋友们分成两组,这边一组是青蛙妈妈,另一组是小蝌蚪,(分发头饰)请小朋友们带好头饰,现在青蛙妈妈都有相应的数字号码,小蝌蚪们要想找到自己的妈妈,就需要开动脑筋算一算自己手中的算式卡片,算出结果后,就可以去寻找自己的青蛙妈妈啦。”找到后进行检查数字卡片对应是否正确。
(提醒幼儿,青蛙妈妈需要用双脚跳的动作找蝌蚪宝宝,蝌蚪宝宝要双手合拢游的动作找青蛙妈妈,并播放《小蝌蚪找妈妈》音乐。)
活动延伸
师:“小蝌蚪都已经找到了青蛙妈妈,但是它们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小朋友们能不能帮帮它们,我们到建构区给小蝌蚪们建个家吧。”
活动总结
数学教学活动本身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活动,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更能理解减法的意义,本次活动采用“情境教学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层层递进,以幼儿为主体的同时,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为下一步活动奠定了基础。
并且不断教育生活化,从幼儿生活中非常喜爱的小动物入手,较新颖不乏味,在学习到本次活动“5的减法”知识的同时,让幼儿更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34、大班《捉迷藏》数学教案
通过游戏,找到记忆小动物位置的方法,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乐于参与观察和记忆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设计意图
捉迷藏的游戏和数学里的“左”、“右”方位就像两条没有交集的平行线,很难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而通过设计大班数学活动《捉迷藏》,巧妙地将捉迷藏游戏和“左”、“右”的方位知识蕴藏在美妙的绘本故事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且丰富,合理而有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找到记忆小动物位置的方法。
2.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3.乐于参与观察和记忆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记忆,找到小动物的位置。
难点: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课件、操作卡片若干、展示板。
2.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拼图、对对碰等记忆游戏,且能够区分自身的左右。
活动过程
1.通过观看视频,引出捉迷藏的游戏话题。
(1)欣赏视频,设疑: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游戏?你做过这个游戏吗?
(2)有9只小动物朋友,想和我们一起做捉迷藏游戏,设疑:谁想来试一试?
2.通过出示小动物图片,感知不同的空间方位。
(1)出示一只小动物图片,设疑:它是谁?它藏在什么位置?幼儿自由表述。
(2)出示四只小动物图片,设疑:它们分别是谁?狮子的左边藏着谁?狮子的右边藏着谁?老虎藏在什么位置?猪藏在什么位置?幼儿自由表述。
(3)出示其他的小动物图片,设疑:你知道它是谁吗?狗藏在袋鼠的什么位置?兔子藏在河马的什么位置?犀牛藏在猪的什么位置?绵羊藏在猪的什么位置?。
3.通过捉迷藏游戏,找到记忆动物位置的方法。
第一次游戏:根据颜色找出所藏的动物
(1)一只动物藏起来,设疑:谁藏起来了?为什么是河马?河马是什么颜色?
(2)出示图片,幼儿自由猜想所藏动物及其所藏的颜色。设疑:又有谁藏起来了?为什么你能猜到是它呢?
(3)出示图片,设疑:还有谁藏起来了?它可能藏在哪里呢?
(4)师幼小结:绿色的河马藏在绿叶里,橙色的老虎、袋鼠和绵羊藏在柿子堆里,棕色的狮子和狗藏在咖啡汁里。
第二次游戏:根据眼睛特征找出所藏的动物
(1)出示黑夜中的小动物,设疑:天黑了,小动物们都玩累了,该睡觉了,可是它们的小眼睛都睁着。原来小动物们都不想睡觉,你能在黑夜里找到他们,并请他们回家睡觉吗?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袋鼠的上边是谁?兔子的左边是谁?犀牛的右边是谁?老虎的下面是谁?
(3)师幼小结:原来不同的小动物,它的眼睛是不同的,我们要懂得爱护自己的眼睛。
4.通过幼儿实际操作,增强观察力和记忆力。
(1)出示幼儿操作卡片,设疑:谁藏起来了?你能找到它吗?如果可以,请准确地找到他们的位置。
(2)展示操作卡片,师幼交流、评价。
活动总结
1.把捉迷藏的游戏和数学里的“左”、“右”方位有机结合,小动物们轮流躲藏着,又变换着各种不同的姿态,幼儿立刻喜欢上了这些可爱的动物,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之后的活动中,我可以选取更多地小动物,如12只动物朋友,再和幼儿一起做捉迷藏的游戏,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2.层层递进的游戏环节,把幼儿的积极性自主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幼儿能观察、记忆小动物的位置,发现画面中的不同之处,并清楚地表达。而且,每次游戏,他们猜对了都很兴奋。由易到难的游戏,帮助幼儿感知不同的空间方位,在区分自身左右的原有经验基础上,能够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35、大班《对称王国》数学教案
活动中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地判断图形是否对称,能正确地摆、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设计意图
孩子进入大班后,孩子们对对称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孩子们却没有接触过,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对称,通过动手、动脑,判断是否对称,感受对称的美,设计了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地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2、能正确地摆、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重点难点
能正确动手摆、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操作纸、剪刀、小篓子若干
活动过程 (仅限中文教案,由于照片涉及个人隐私及肖像权等问题,请不要添加含幼儿肖像的照片!)
一、故事“女巫与公主”。
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漂亮的公主,可是有一天来了一位可恶的巫师,她对公主施了魔法,把公主关了起来。你愿意帮忙把公主就出来吗?(愿意)我们要闯很多关,才能就出公主哦!你们有信心吗?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故事情节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对帮助公主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二、游戏“闯关救公主”。
(一)第一关:寻找复原
师:请小朋友找出爱心的另外一半,把爱心复原。(出示三种不同的形状,让幼儿辨别)
师小结:像这种左右大小一样、形状一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叠的图形,叫对称图形。
(这一环节,孩子们初步理解了对称图形的含义。)
(二)第二关:对折辨认
1、出示月牙形、梯形、正方形,请幼儿折一折,找出对称图形和不对称图形。
2、集体交流:
(1)请幼儿上前示范折一折,并说出图形是对称的。
(2)教师小结:像这种上下大小一样、形状一样,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叠的就是对称图形。
(此环节让幼儿通过动手做一做,在自己的探索操作中找出对称和不对称图形,并再次理解对称图形的含义,老师也再次地进行小结含义。)
(三)第三关:观察分类
师:请你把对称的送到笑脸框里,不对称的送到哭脸框里。
(此环节让幼儿把对称和不对称的图形分别拉到相应的框里,并通过对称轴进行检验,图形是否对称,孩子们争着上前试一试,分错了,其他幼儿积极愿意帮助他,并能够说出这样分的理由。)
(四)第四关:旋转操作
师:两个梯形,请你转一转、摆一摆,把右边的梯形跟左边的相对称。
师巩固总结:以对称轴为中心,左右大小一样、形状一样,能够重叠在一起的就是对称图形。
(此环节是最后一关,幼儿非常兴奋,公主就快要被救出来了。但是这关也是最难的一关,不仅要观察梯形的特征,还有观察梯形在对称轴的什么位置,一开始请了两名幼儿都没有摆对,在老师的再三提醒下,通过一次次的观察,终于摆到了正确的位置。)
三、感恩“公主送礼物”。
集体讨论并操作:如何折、画出对称的图形。
师:公主救出来了,为了感谢我们,公主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这些礼物都是对称的,它的另一半藏起来了,应该怎样折出和剪出完整的礼物?
(此环节利用公主送礼物,让幼儿通过折和剪,感受对称的含义,体验对称的美。)
活动结束
1、幼儿自己动手折出和剪出完整的礼物。(此环节让幼儿通过折和画,巩固对称图形的知识点)
2、请几个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礼物和感受。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36、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纸牌王国》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竞赛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2.在纸牌接龙游戏中,感知不同模式构成的核心单元。
3.能够不受纸牌特性的干扰,寻找规律进行排列。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不同模式构成的核心单元。
难点:能够不受纸牌特性的干扰,寻找规律进行排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玩过纸牌游戏的经验、认识简单模式规律、会使用排列纸卡
物质准备:纸牌若干、黑板、记分表、排列纸卡、宝箱、神秘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纸牌王国的王子要成为新的一任国王了,要举行庆典,新国王准备送给大三班一份神秘的礼物,赢得礼物的条件是能够按照规律给士兵列队,(出示计分表)哪组积分高,就可以赢得礼物了。
二、尝试排方阵队列。
1.教师出示第一组已排列的部分纸牌,请幼儿观察其中的规律。
(1) 教师:我们先看第一组士兵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请每组小朋友按照这组规律排列你的士兵。哪组先完成就把排列纸卡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贴到方阵中,答对即可积分,答错不得分,我们来看一下分值。(请幼儿说:第一完成的得*分)
(2)幼儿分组操作,合作完成。
(3)总结规律并验证得分。
教师:这组士兵是用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AB模式(教师把第一组圈出来),这是按照两种不同的扑克牌,一个接一个有规律的重复,我们来看哪组是按照这个规律排列的,算积分并记录。
2. 教师出示第二组已排列的部分纸牌,请幼儿观察其中的规律。
(1)教师:我们的挑战增加难度了,现在我们来看这一组士兵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请每组小朋友按照这组规律排一排。
(2)幼儿分组操作,合作完成。
(3)总结规律并验证得分。
教师:这组士兵是用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AAB模式(教师把第一组圈出来),这是按照两个相同接一个不同有规律的重复,我们来看哪组是按照这个规律排列的,算积分并记录。
3. 教师出示第三组已排列的部分纸牌,请幼儿观察其中的规律。
(1)教师:还剩下最后一项挑战了,请看这一组士兵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请每组小朋友按照这组规律排一排。
(2)幼儿分组操作,合作完成。
(3)总结规律并验证得分。
教师:这组士兵是用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 ABBA模式(教师把第一组圈出来),这是按照一个接两个相同再接一个有规律的重复,我们来看哪组是按照这个规律排列的,算积分并记录。
三、活动结束
1. 教师:让我们来看一看积分,是哪组能赢得神秘礼物呢,请幼儿自己算,各组组长记录。
2. 颁发礼物,祝贺。
活动总结
在开展本节活动的过程中,始终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符合本班幼儿现有发展水平的教学活动,下面我将结合这几点进行具体的反思:
一、游戏化、活动化的学习形式
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增强,认知积极性和能力增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始发展,可以完成集体教育目标,但他们还是处于幼儿期,游戏仍然是他们主要活动形式,对于大班阶段,他们喜欢富有挑战的游戏化学习。因此以“挑战”为情境贯穿到整个活动中,幼儿兴趣高涨,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其中;以小组的形式接受挑战,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发展幼儿模式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具备一定经验准备,了解纸牌基本特点,数字、颜色、花色的特性,认识简单的模式规律,本次活动采用纸牌接龙的游戏形式,感知不同模式构成的核心单元,并且能够不受纸牌特性的干扰,寻找规律进行排列,发展幼儿逻辑思维的能力。
三、提供丰富可操作材料,鼓励每一名幼儿动手操作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丰富可操作材料,每组一副纸牌,一张排列纸卡,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动手操作,同时又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专注投入的参加活动,都能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四、反思的问题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在活动过程中,第一轮和第二轮挑战中,幼儿能够开发思维,创编不一样的相同规律,但是在第三轮挑战时,难度增大了,幼儿想更快的完成,所以采用了模仿示例的方法,没有开动小脑筋认真思考,我在活动最后,再次提问纸牌特点,引发幼儿思考,可是没有再操作,经过反思后,如果在第三轮挑战开始前提出,能更好的激发幼儿思考,第三轮挑战结果会更加多样,更加丰富幼儿对纸牌特性规律的认知。
37、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积木王国闯关记》
《积木王国闯关记》是教案网小编整理的一节优秀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本教案含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活动过程等,是一节优秀的幼师教案,更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件找教案网,欢迎阅读本节完整教案!
活动目标
1.观察积木的重叠、遮挡现象,尝试正确点数积木数量。
2.能用语言描述出被遮挡的积木的位置。
3.愿意与同伴相互检查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正方体小积木、任务卡笔、PPT;
经验准备:有积木进行多种造型的经验。
具体活动方案及流程
大班数学活动:《积木王国闯关记》
设计意图:
积木是幼儿常见的玩具,在区角活动和游戏中,孩子很喜欢用积木进行建构,在活动中,经常会听到孩子有这样的讨论:“我的城堡比你造的高!”“我的城堡造的比你大”。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孩子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中间的积木看不见,不知道有多少,没有点数重叠、遮挡积木的经验。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和游戏中的问题。班上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空间概念,设计此活动,旨在发展幼儿感知立体图形的能力,建立起图形和数量的关系。
活动名称:科学活动
活动内容:大班数学活动《积木王国闯关记》
活动目标:
1、观察积木的重叠、遮挡现象,正确点数积木数量。
2、能用语言表述出被遮挡的积木位置。
3、愿意与同伴相互检查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正方体小积木、任务卡和笔、PPT
经验准备:有积木进行多种造型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和小朋友一起看PPT第一页,吸引幼儿注意,教师提问,唤起幼儿游戏经验,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
1、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要去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去之前先看看这是什么?
2、你们搭过积木吗?用积木搭过哪些东西?
教师小结:你们太棒了,会用积木搭那么多的东西,积木国王啊,要考考小朋友们,出了任务卡给小朋友们,看看谁是最聪明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积木王国闯关历险吧!
二、操作任务卡一,幼儿运用已有经验点数积木,集体验证,初步感知积木的重叠和遮挡。
1、教师讲述活动规则,介绍操作材料,请幼儿操作任务卡一,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
(1)请小朋友回头看看桌子上有什么?
(2)谁来说一说规则是什么?
(3)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2、请幼儿相互检查结果,幼儿展示记录结果,师幼观看PPT共同验证,帮助幼儿了解重叠和堆放的关系。
提问
(1)第一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2)第二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小结:像这两块积木这样放在一起,叫做重叠,也就是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好,请跟老师一起说一下:重叠。
⑶第三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小结:像这样,黄色的积木把后面的积木遮挡住了,遮挡就是遮盖,遮蔽的意思。就是前面的把后面的遮挡住,上面的把下面的遮挡住,不容易被看见的意思,好,请跟老师一起说一下,遮挡。
三、难度提升,幼儿操作任务卡二,加深对积木重叠和遮挡的认识。
1、教师讲述新的任务规则,帮助幼儿理解操作材料的利用方法。(增加操作材料小积木,数不清楚时可以利用小积木进行搭建)
(1)请小朋友回头看看桌子多了什么?
(2)谁来说一说规则是什么?
(3)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遮挡和重叠。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引导幼儿用积木造型时,要和图片中的造型一致。
3、幼儿相互检查操作结果,鼓励幼儿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师幼共同看PPT验证。请个别幼儿介绍数的方法,集体分享。
提问
(1)第一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你数漏了哪一块积木?它的位置在哪里?
(2)第二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你数漏了哪一块积木?它的位置在哪里?
(3)第三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你数漏了哪一块积木?它的位置在哪里?
四、幼儿操作任务卡三,进一步加深对积木重叠和遮挡的认识。
1、教师讲述新的任务规则,帮助幼儿理解操作材料的利用方法。
提问:
(1)谁来说一说规则是什么?
(2)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遮挡和重叠,数完后要搭积木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提问:你的验证结果对吗?
3、幼儿相互检查操作结果,师幼共同看PPT验证。
提问
(1)第一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数漏了哪一块积木?它的位置在哪里?
(2)第二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你数漏了哪一块积木?它的位置在哪里?
四、活动延伸,幼儿回教室继续挑战新的任务卡。
教师:小朋友们太厉害了,所以积木国王出终极任务卡了,它更难了,我们一起回教室去看一看,带领其他小朋友一起把它挑战成功。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我给他们排排队
-
教孩子学习和掌握序数词的教学方案
-
幼儿园教孩子认识立方体的教案
-
教幼儿运用插板进行乘法运算的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数学骄傲吗:学会去掉多余的部分
-
幼儿园数学主题:可爱的数字
-
关于时钟的大班数学教案 我会看时钟
-
大班数学教案《真正的魔法师》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跳绳计数》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双胞胎》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小小裁判员》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火眼金睛找相同》反思
-
袁崇焕宁远大捷
-
甜蜜恐慌唐氏筛查的问题汇总
-
大班音乐活动:森林的故事
-
虐待儿童问题普遍
-
健全制度人人有责开发利用――实现幼儿园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
什么是秋季腹泻――彭咏梅回答
-
古筝比赛_小学生作文:五年级
-
谈幼儿教育中的批评教育
-
中班健康教案《毛毛虫运货》反思
-
春天主题小班语言教案春雨中的小动物
-
推销优惠券朋友圈文案37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