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健康教案

首页 - 大班健康教案

大班健康活动《牙齿为什么有洞》教学设计反思

时间:2022-11-18 16:55:10 A+

大班健康活动《牙齿为什么有洞》教学设计反思

大班健康活动《牙齿为什么有洞》教学设计反思

1、大班健康活动《牙齿为什么有洞》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细菌的侵蚀和酸的腐蚀会让牙齿生病。

  2.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

  3.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牙齿谜语、牙齿图片、蛀牙的图片

  活动过程:

  1.猜谜语。

  今天老师带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小石头硬又白,整整齐齐排两排。天天早起刷干净,结结实实不爱坏。(打一人体器官)

  2.出示蛀牙的图片,让幼儿了解蛀牙的原因。

  我们牙齿上出现小洞是因为有细菌,我们吃的甜食多,就容易产生蛀牙。

  3.请有蛀牙的小朋友谈谈自己的感受。

  4.幼儿演示自己刷牙的方法,其他幼儿点评。

  5.幼儿制作保护牙齿海报。

  活动延伸

  观看一些关于“牙齿”的幼儿绘本。

  活动反思:

  幼儿知道健康的牙齿白白的,不疼痛,没缺口;不健康的牙齿会疼、延迟的颜色是黄色或黑色,有的牙齿上虫洞,有的咬不动稍微硬一点的食物。讨论如何保护牙齿时,部分幼儿缺乏轻声讨论交流的习惯,不能按要求倾听同伴的发言,自我意识较强,个别组有争抢发言标志牌的现象,活动常规需要长期培养。总体说来,幼儿知道牙齿生病的原因,掌握了保护牙齿的方法。

2、大班健康活动教案《变洞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在变洞洞游戏中的乐趣,愿意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了解“围集”的概念,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洞洞。

  3、能主动参与游戏。与同伴合作玩洞洞的游戏。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身体各部位已经有一定了解。

  2、材料准备:报纸球15个左右、音乐碟片。

活动过程:

  1、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1)教师用身体各部位变大象,变茶壶……

  (2)教师用手掌变出一个洞洞,引导幼儿思考:这像什么?(水杯、望远镜)引导幼儿说这是一个小洞洞。

  (3)请幼儿寻找身体上有哪些洞洞。(鼻孔、肚脐、耳孔)

  (4)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变洞洞。

  (5)教师与幼儿交换角色,幼儿发令。教师变出没有封闭的洞洞。引导幼儿理解“围集”的概念,教师提问:为什么老师变出来的不是洞洞?

  2、变洞洞游戏

  (1)男女幼儿分组变洞洞。教师:看谁的洞洞最结实,可以让好朋友的报纸球钻过去。

  (2)请小朋友想办法,变出大一些的洞洞,让你的好朋友钻过去。

  (3)请大家动脑筋和好朋友合作,变出能让老师钻过去的大洞。

  (4)教师钻过的“洞洞”就跟在老师身后变成小火车,直到大家围成一个圆圈。

  3、延伸活动

  大家试一试,除了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变洞洞,还有什么能帮助我们一起变洞洞?(墙壁、桌子、板凳)

教学反思:

  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这个活动的重点之一,我设计了能让每个孩子很快进入角色的导入游戏“变魔术”,将每一次探索和难度的提升渗透到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中;而掌握洞的正确概念,并能够用各种肢体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是这个活动的另一个重点.我借助的则是让小小报纸球穿过的游戏。在实际施教过程中,由于地域的不同、孩子认知水平的不同.相同的设计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变魔术。在甘南,40名大班孩子不太习惯地坐在地上,我让孩子们玩手指变魔术的游戏时,有部分孩子没有领会要把小手拿出来,我马上“变”出了大拇指,走到每个孩子面前,互相用拇指点点头,于是孩子们的脸上有了开心的笑容;在西宁,20名中班孩子随意坐成一圈,一听说我要变魔术了,高兴地模仿着我的动作,一会儿变成大水壶。一会儿变成小狐狸。

  环节二:找洞洞。在甘南,我请孩子们在自己身体上寻找洞洞,孩子们找到了身体上的各种洞:眼睛、嘴巴、肚脐、鼻孔、手指变成的洞等,我马上进入到下一个环节,两手张开,请孩子们用准确的语言说出为什么这不是一个洞;在西宁,孩子们找了很久,兴趣依然非常高涨,耳朵、嘴巴、眼睛、肚脐,还有的孩子指着自己的衣服口袋说:“这里有个大洞!”

  环节三:变洞洞。在甘南,当我发现一个孩子将手臂放在耳边变出了洞,和别人变得不一样时,马上招呼其他幼儿来看看他是怎么变的,于是所有的孩子都将手臂放在耳边变出了洞。我在旁边不断地提醒:动动你的小脑筋.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吗?有一个孩子用双手交叉变成了洞,我马上朝他点了点头,又用手指了指他的腿.说:“你能再试试吗?”孩子马上心领神会,用脚变出了洞洞。在西宁,在我们讨论到变出不一样的方法时.我注意让孩子示范的机会多一些.不再只示范一位孩子的动作,每当看到一名孩子用身体的各部位变化有所不同时,马上表扬,这下子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设计不同的动作让小纸球穿过了。

  环节四:玩洞洞。在甘南,孩子们变出了洞洞,都等着我用纸球来“检验”洞洞是否结实.我赶紧请孩子们分成两组,男孩子和女孩子面对面,当一组变洞洞的时候另一组就把手中的报纸球从洞洞里扔过去,我做过示范后孩子们就非常投入地玩了起来;在西宁,该分组了,可孩子们仍然对不同的造型兴趣不减,于是我让孩子们两人一组。互相玩扔报纸球的游戏,我在一旁观察和个别指导。

  在两次活动后我进行了分析,总的来说,这个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设计层层递进,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与老师配合默契。随着教师预设情景的不断深入,孩子们由游离于目标之外到对活动本身产生较高的兴趣,从不熟悉老师到愿意和老师一同想各种办法,贯彻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一再强调的让幼儿在自由探索、相互学习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这个活动,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体会一:互动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包括孩子与教师、同伴、材料的互动。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师幼互动的前提,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温馨、激励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信任、亲近教师.愿意和教师交流,愿意展示自己的动作。在环节一中,甘南的孩子对席地而坐的方式不太适应,影响到了活动的引入环节,所以我利用手指互相打招呼的游戏与每一位孩子亲近,抓住孩子们的眼球,让他们把注意力尽快投入到接下来的手指变洞洞的环节。

  体会二:只有当学习者自己觉得学习活动是有意义、有兴趣的时候,他们的意识与行动才是统一的,才会表现出积极、自觉的行动,所以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非常重要。在环节二中,甘南的活动对象是大班下学期的孩子,找寻自己身体的洞洞这种简单问题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必须提高要求,让孩子们“蹦一蹦”才能达到:而西宁的中班孩子对自我和他人的身体还有很大兴趣,所以这一活动可以让孩子们自由探索。

  体会三:虽然地域不同,生活环境有差距,但孩子们都有着极强的接受能力,而孩子们良好的思考、探索习惯。不是一个老师或者一个活动就能够解决的,这需要全社会包家庭、教育机构及教师的共同配合。这两地的孩子让我深刻感受到,平时对孩子探索性的培养有多么重要,那珍贵的小小智慧之火是需要我们去用心呵护,需要给予孩子自我思考、互相讨论的时间。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正误,或过多地去干预。

  体会四: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要针对孩子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方式。在环节四中,我对两地孩子分组的处理是不同的:甘南的大班孩子平时分组活动不多,他们对竞赛项目特别感兴趣。所以我采取了分组比赛――“看谁投得准”的游戏活动;而我在与西宁的老师交流时了解到,他们班孩子平时活动就是分组,所以对自己组队进行自主活动很熟悉,我的处理更多的是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作为一名观察者,让孩子在前。

  点评1

  这个活动最大的看点是整个活动体现了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具体体现在:动作发展的递进,手指一手臂一四肢躯干一多人的肢体配合,幼儿在洞由小变大的的过程中体验着探索和发现的趣味性;难度的不断递进,个体自己变一两人互动一多人变大洞一借助周围其他环境中材料变洞洞,不断提高变化的难度,使幼儿一步步去解决问题,达到目标,是一个跳一跳的发展过程;兴趣点的不断递进,幼儿从不理解游戏的意图一渐渐深入游戏一模仿教师活动一自由创造小洞一兴趣盎然地投入不断的探索中,教师生动的趣味性语言加上恰当的肢体语言,引导、感染着每一位幼儿,师幼间形成了默契的配合。

  活动中,教师也采取了一些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对幼儿注意力和专注力的培养方面:在一个变洞一个投纸球的两人互动活动中,投的幼儿注意力必须处在高度的集中状态才能准确地找到相应的洞投进去,而变洞的幼儿只有快速投入地思考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身体中可“围集”的地方。这个游戏在最大程度上让幼儿投入到了思考、应变的活动状态中,幼儿在应变中体验着变化所带来的乐趣。此外。在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方面,教师及时发现幼在变洞洞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如举起双臂是洞吗,让幼儿在分析是不是洞洞的过程中,巩固了“围集”的概念,提高了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

  整个活动中,教师高度投入和快乐的情绪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幼儿,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因此整个活动可以说是快乐的、有趣的、让幼儿不断探索发现的肢体运动活动。

  略有不足的是,教师在施教活动中有些急促,应再放慢一些速度,提问后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语速再慢一些、柔一些,心再静一些,可能整个活动会更稳一些。

  点评2

  这个活动目标制定比较全面,从认知能力、情感、态度方面制定了目标,符合幼儿的实际;从选材上,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教师对活动具有较强的调控能力,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与每个孩子进行交流,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孩子,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都非常好,在活动广度上,教师也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在孩子与教师的讨论中,孩子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者发表个人见解,体现了活动活跃和有序,师生、生生的交流也是非常平等的;活动中,当个别孩子处于兴奋状态时,教师能自然地用开火车的形式让活动变得有序,把这些孩子又集中到教师的视野。

  我个人认为。活动的深度可再加强一些。应充分发挥孩子身体各部位动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想像潜能。

3、大班健康优秀教案《牙齿上的洞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酸会腐蚀牙齿,能说出龋齿三种以上的危害;

  2、学习牙防五步曲,知道正确的护牙常识,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鸡蛋壳、饼干、杯子、醋、镜子

  2、课前两天和幼儿一起将鸡蛋壳浸在醋里;

  3、产生龋齿的过程图片和牙防五步曲的图片

  4、牙模型、牙刷各一、动画片《聪聪王子牙防历险记》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引出情景表演;

  牙宝宝在哭,原来是他的小主人喜欢吃甜食,又不刷牙,时间长了,细菌在牙宝宝的身上钻了几个洞洞。

  二、寻找龋齿产生的原因

  1、牙宝宝请小朋友吃饼干,然后漱口,观察干净的水有了什么变化?(知道人们吃完东西后会有食物残渣留在牙缝里)出示图片

  2、“我们的嘴里有一种细菌会使这些食物残渣变酸(出示图片)如果时间长了,我们原来健康的牙齿会怎样呢?(出示图片)

  3、“小朋友的桌子上有一个鸡蛋壳,用筷子轻轻地敲一敲,感觉怎样?(硬硬的)再看看杯子里是什么?那是我们前两天浸在醋里的鸡蛋壳,看看现在怎样了?

  4、讨论:为什么鸡蛋壳会变黑变软了呢?(醋是酸的,会腐蚀鸡蛋壳中的钙,所以鸡蛋壳就变黑变软了)

  5、师小结蛀牙的原因。

  三、龋齿有哪些危害?学习牙防五步曲,知道正确的护牙方法

  四、游戏“保护牙齿有佳佳”。

活动反思:

  幼儿知道健康的牙齿白白的,不疼痛,没缺口;不健康的牙齿会疼、延迟的颜色是黄色或黑色,有的牙齿上虫洞,有的咬不动稍微硬一点的食物。讨论如何保护牙齿时,部分幼儿缺乏轻声讨论交流的习惯,不能按要求倾听同伴的发言,自我意识较强,个别组有争抢发言标志牌的现象,活动常规需要长期培养。总体说来,幼儿知道牙齿生病的原因,掌握了保护牙齿的方法。

4、幼儿大班健康教案《牙齿上的洞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酸会腐蚀牙齿,产生的龋齿有危害。

  2、学习牙防五步曲,知道正确的护牙常识。

  3、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4、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 鸡蛋壳、饼干、杯子、醋、镜子

  2、 课前两天和幼儿一起将鸡蛋壳浸在醋里;

  3、产生龋齿的过程图片和牙防五步曲的图片

  4、牙模型、牙刷各一、故事挂图《没牙的大老虎》、《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活动过程:

  一、 讲述故事《没牙的大老虎》,引出情景;

  师: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为什么大老虎把牙齿都拔掉了?

  原来啊,大老虎上了狐狸的当,贪吃蜂蜜,又不刷牙,所以啊,时间长了,[.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细菌在大老虎的牙齿上钻了几个洞洞,大老虎原本健康的牙齿都成了龋齿了,最后龋齿很严重,大老虎疼得不行就拔了,所以成了没牙的大老虎了。

  二、 寻找龋齿产生的原因

  1、出示教具:牙齿卡通图片

  师:现在,健康的牙宝宝来了。牙宝宝请小朋友吃饼干,吃完之后请小朋友们漱口,观察干净的水吐出来之后有了什么变化?

  (知道人们吃完东西后会有食物残渣留在牙缝里)

  出示产生龋齿的过程图片(1)

  2、师:我们的嘴里有一种细菌会使这些食物残渣变酸

  出示产生龋齿的过程图片(2)

  如果时间长了,我们原来健康的牙齿会怎样呢?

  (知道健康的牙齿会被腐蚀,产生龋齿)

  出示产生龋齿的过程图片(3)

  3、师:现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个新鲜的鸡蛋壳,请小朋友们只用小眼睛观察一下,新鲜的鸡蛋壳是什么颜色的?(肉粉色)

  那老师再请小朋友们看看被子里的那个鸡蛋壳,那是我们前两天一起放进醋里的那一个。小朋友们还是只用小眼睛观察一下,这个鸡蛋壳和桌上新鲜的鸡蛋壳有什么不一样?(颜色变黑了)

  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用筷子轻轻地敲一敲新鲜的鸡蛋壳,感觉怎样?(硬硬的)

  再敲一敲杯子里的那一个,感觉怎么样?(软软的)

  4、师:小朋友们都观察好了,现在老师的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杯子里的鸡蛋壳会变黑变软了呢?(醋是酸的,会腐蚀鸡蛋壳中的钙,所以鸡蛋壳就变黑变软了)

  5、教师小结龋齿产生的原因。

  师:因为,我们的牙齿和鸡蛋壳的成分差不多,所以如果我们的牙齿也一直在一个酸酸的环境中,牙齿就会被腐蚀,我们的牙齿表面也就会和鸡蛋壳一样,一点点变得软软的黑黑的,接着就会产生龋齿…

  三、 龋齿有哪些危害?学习牙防五步曲,知道正确的护牙方法

  1、看《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挂图,讨论龋齿的危害

  (牙痛、肿胀、吃不了东西、拔牙、不能咀嚼)

  2、学习牙防五部曲,并讨论正确的护牙方法

  (按时刷牙、适当控制甜品和刺激性食物如辛辣、冷酸)

  四、 游戏“牙齿和细菌的对抗”

  躲避球游戏改编:外面一圈蹲着的小朋友组成口腔,里面几个跑动的小朋友是牙齿,外圈小朋友向内滚球,球就是细菌,内圈小朋友要躲开球,若被击中的就出来做口腔

  活动反思:

  班上很多孩子还没有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而患蛀牙的情况又比较的严重,再加上家长也不是很重视幼儿刷牙,没有督促孩子刷牙或根本就没有为孩子准备刷牙的工具。很多的家长就算为孩子准备了刷牙的工具,但也不符合要求。所以,我觉得准备一节课让幼儿自己能主动养成正确刷牙的习惯迫在眉睫。

5、大班健康活动教案《有趣的洞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在变洞洞游戏中的乐趣,愿意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了解“围集”的概念,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洞洞。

  3、能主动参与游戏,与同伴合作玩洞洞的游戏。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5、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身体各部位已经有一定了解。

  2、材料准备:报纸球15个左右、音乐碟片。

  活动过程:

  1、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教师用身体各部位变大象,变茶壶……

  ——教师用手掌变出一个洞洞,引导幼儿思考:这像什么?(水杯、望远镜)引导幼儿说这是一个小洞洞。

  ——请幼儿寻找身体上有哪些洞洞。(鼻孔、肚脐、耳孔)

  ——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变洞洞。

  ——教师与幼儿交换角色,幼儿发令。教师变出没有封闭的洞洞。引导幼儿理解“围集”的概念,教师提问:为什么老师变出来的不是洞洞?

  2、变洞洞游戏

  ——男女幼儿分组变洞洞。[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教师:看谁的洞洞最结实,可以让好朋友的报纸球钻过去。

  ——请小朋友想办法,变出大一些的洞洞,让你的好朋友钻过去。

  ——请大家动脑筋和好朋友合作,变出能让老师钻过去的大洞。

  ——教师钻过的“洞洞”就跟在老师身后变成小火车,直到大家围成一个圆圈。

  3、延伸活动

  ——大家试一试,除了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变洞洞,还有什么能帮助我们一起变洞洞?(墙壁、桌子、板凳)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我设计了能让每个孩子很快进入角色的导入游戏“变魔术”,将每一次探索和难度的提升渗透到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中;而掌握洞的正确概念,并能够用各种肢体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是这个活动的另一个重点.我借助的则是让小小报纸球穿过的游戏。此次活动,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体会一:互动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包括孩子与教师、同伴、材料的互动。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师幼互动的前提,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温馨、激励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信任、亲近教师.愿意和教师交流,愿意展示自己的动作。在环节一中,我利用手指互相打招呼的游戏与每一位孩子亲近,抓住孩子们的眼球,让他们把注意力尽快投入到接下来的手指变洞洞的环节。

  体会二:只有当学习者自己觉得学习活动是有意义、有兴趣的时候,他们的意识与行动才是统一的,才会表现出积极、自觉的行动,所以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非常重要。在环节二中,孩子们对找寻自己身体的洞洞这种简单问题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我提高要求,让孩子们在“蹦一蹦”中去探索。

  体会三: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要针对孩子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方式。我们班孩子平时活动时分组形式运用的较多,所以孩子们对自己组队进行自主活动很熟悉,我则作为一名观察者,让孩子在前,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

6、大班健康活动《扫尘》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新年扫尘的意义并能够做好周围环境的收拾整理及清洁工作。

  2.萌发自我服务意识,养成保持环境整洁的习惯。

  3.学习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快乐。

  4.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5.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不讲卫生的图片,手套,小水桶,抹布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1)教师:快过年了,你们知道春节有什么习俗吗?

  (2)讨论:新年习俗-扫尘的意义。

  小结:扫尘又称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传统年俗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这种仪式后来演变成了年底的大扫除,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中国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这一天,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2.讨论

  (1)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周围环境卫生吗?

  (2)观察“不讲卫生”的行为图片讨论:这样的行为会发生怎样的结果?

  小结:不讲卫生的行为给可恶的细菌很多机会,小朋友易生病。

  3.分组合作,清洁活动室。

  (1)请各位小朋友一起把我们的教室整理、打扫的更清洁吧。

  (2)小朋友自由分组,整理教室内外环境。

  (3)教师指导幼儿分组进行清洁卫生活动。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讲卫生有很多好处,能让我们有更健康的生活。

  活动延伸

  家园联系,共同督导幼儿做好家里,班级清洁,并养成独立整理自己用品好习惯。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7、幼儿园大班健康运动《好玩的桌子》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设计

  在日常的活动中,我发现:大班的孩子开始喜欢尝试一些力量较大、合作性较强的游戏。比如:在活动区活动中,协助老师摆放柜子、桌子、椅子等等。

  我们目前开展的体能活动材料小气、游戏合作形式牵强,已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我想:孩子们出现了这样的需要,何不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痛痛快快地玩一次,玩出快乐创意、玩出自我超越、玩出合作共赢。

  于是,我选择了“桌子”这一让孩子们熟悉又陌生的材料,熟悉是在于它和孩子们朝夕相处;陌生是在于它从未正式出现在孩子们的活动中。

  我试图通过“任务驱动与提供大材料”两种方式提升孩子的合作意识,通过“领头人”游戏促进孩子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欣赏,体会一物多玩的乐趣,通过“难度升级”来激发孩子挑战自我的精神。

  课程目标:

  1.通过在活动中不断挖掘桌子的玩法,让幼儿感受桌子一物多玩的乐趣。

  2.通过分组完成“摆桌子”任务,轮流担当“领头人”的游戏,提升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

  3.适时地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勇于挑战自我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提升自信心。

  4.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5.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课程准备12张桌子、欢快的音乐

  课程过程(一)开始部分:

  准备活动:

  12张桌子摆放呈圆形,以桌子为活动材料,两人一桌进行热身,重点活动身体的下肢肌肉、膝关节、踝关节,为活动的安全开展作好身体上的准备。

  (活动顺序:绕圈跑—活动膝关节—活动踝关节)

  (二)基本部分:

  1.单张桌子的创意玩法。(桌子的摆放与准备活动时不变)

  请孩子们来介绍自己平时在生活中是怎样玩桌子的,大家学一学。

  2.两张桌子组合的创意玩法。幼儿自由进行2张桌子的组合,尝试不同的玩法。教师依次请幼儿示范不同的玩法,进行创意玩耍,每组轮流带大家玩自己创造的玩法。

  3.多张桌子组合的创意玩法。请幼儿分成两组,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合作摆放桌子。再在摆放好的桌子上,进行创意玩耍,每人轮流带大家玩自己创造的玩法。

  (1)教师:将小朋友分成两个组。现在先请领头人带领组员站在起跑线上,带领组员摆放桌子,完成后回到起跑线上,听到口哨声方可开始游戏。幼儿自由探索怎样从桌面通过,让幼儿探索多种玩法。

  (2)教师:看来你们已经玩的不错了哦!换一种摆法,看看你们有没有不一样的玩法?现在请幼儿想各种玩法来从这里通过。

  (3)现在来玩一个终极挑战,好不好?大家一起谈论出新的玩法,

  高度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难度。师:这个你们会玩吗,这个难度越来越大,你们能勇敢的往下跳吗,鼓励幼儿,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难度加大,需要老师有更好的保护,确保幼儿往下跳的安全。)

  对于胆子较小,完成起来有难度的幼儿,让幼儿来选择玩的高度,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结束部分:

  1.放松运动

  教师:玩累了吗?来休息会吧。

  2.深呼吸。

  3.两个小朋友轮流坐在桌子的一边,相互给对方用小拳头捶腿。

  4.两个小朋友背对背,抱膝坐,自由捶腿。

  课程反思:

  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充分发挥自主性课程的作用,幼儿生活中的一切皆课程,随时可以探索。本次活动采用以幼儿园常见的桌子为道具,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平时在生活中,幼儿往往得不到这样玩耍的机会,在老师提出玩的想法后,得到了幼儿的积极响应,充分调动了探索的热情。

  教师适时提出了切合幼儿动作发展现状的活动要求.使极为简单,方便的桌子,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达到了活动的预期目标。大部分幼儿都能做出3-5种不同的玩桌子的方法,较好的发展了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也得以提升。

8、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肚子里的火车》教学设计反思

  幼儿园微课教(程)设计方案

  活动目标:

  1.知道各消化器官的名称并了解及作用。

  2.能初步感知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3.愿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4.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5.引导幼儿初步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经验:1、对消化器官有零散的认识。2、知道讲卫生有益健康。

  教师物质准备:手偶(图图)、立体书、人体图、消化器官图片、背景音乐。

  设计思路

  人体消化器官看不见摸不着,对于幼儿来讲熟悉又陌生,虽然经常听到一些器官的名称,但不了解到底长什么样?在身体里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等等。这些问题让孩子们很感兴趣,每次提到都追根究底想弄个明白。活动《肚子里的火车站》抓住幼儿好奇的心理,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方式,借助简单、生动、有趣的视频和图片,把答案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到人体消化系统的相关知识,从而达到愿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目标。

  微 过 程

  基本部分

  一、开始部分

  故事导入:师戴手偶(大耳朵图图)演示,图图诉说烦恼。

  二、基本部分

  1.认识各个消化器官——胃、小肠、大肠、食道,知道他们的作用。

  2.幼儿给消化器官排序,巩固消化器官在人体中的大致位置。

  3.视频欣赏:食物消化过程。懂得如何保护消化器官。

  4.游戏体验《小苹果旅行记》。

  三、结束部分

  出示手偶图图:明白了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消化器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园微课教(程)微反思

  本次健康活动我们将绘本内容与幼儿知识经验相结合,进行有效取舍,将各消化器官进行认识与了解。下面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如下反思:

  1.活动中由浅入深的策略及多种形式的结合有助于幼儿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达成活动目标。

  2.教具手偶图图准备上需再精美、形象化,有助于激发观看者的兴趣。

  3.在认识器官这一环节应给与孩子更多的认知空间及拓展思维,应提供幼儿将器官与自身相结合的体验环节呈现,如找一找器官在身体的大致位置。

9、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爱是什么》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感受爱与被爱的幸福,体验生活的美好。

  2、能大胆的用语言表达对爱的理解与感受,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爱。

  3、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体验不同的爱,感受爱带给我们的幸福,并学习如何表达爱。

  活动准备:有关父母的爱的图片,动画《鹰爸爸和小鹰》图片,幼儿园里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爱的图片,各种有关爱的图片,歌曲《爱的奉献》,爱心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出示爱心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说一说它是什么,表达了什么含义?(它是桃心,爱心,它代表了“爱”)

  2、提问:爱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小结:爱能带给我们温暖,快乐,幸福。)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他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爱?

  图一:观看,感受亲情间彼此的关爱,懂得孝敬长辈是一种爱。 提问:你找到爱了吗?都有谁对谁的爱?那在你家,你都感受到了谁给你的爱?那你是怎么做的?(感受到了来自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爱,我也爱他们。)

  小结:孝敬长辈是一种爱,这种爱会带给大家温暖。“抱抱”

  图二:观看鹰爸爸和小鹰的故事的图片,结合生活实际,懂得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鹰爸爸和小鹰在干什么?鹰爸爸是怎么做的,那他是一个好爸爸还是坏爸爸,爸爸对小鹰的爱是什么样的爱?

  提问:在生活中,谁给了你这种严厉的爱?(爸爸,妈妈,老师等)小结:严厉也是爱,这种爱会让你成长,也会让你进步,需要你用心体会。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爱。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爱,那你爱谁?那你怎样让他知道你很爱他?(用语言,动作等)“飞飞”。

  小结:爱要大声的说出来,还可以通过动作,行为来表现。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爱。

  图三:通过观看,懂得分享也是一种爱。 幼儿园也是小朋友的家,在这个大家庭里,你都感受到了谁的爱? 有来自老师的爱,小伙伴的爱,一起游戏,一起看书,一起吃饭等等,体验分享也是一种爱。

  小结:分享是一种爱,这种爱会带给我们快乐。

  图四:警察帮助盲人过马路。懂得“帮助”也是爱。学会帮助他人。“搀扶”’

  图五:军人保卫祖国,奉献青春。了解“奉献”也是爱。

  三:游戏。(心怀爱意,肢体运动)

  1、抱抱,抱自己,抱朋友。

  2、飞飞,男生用力做支撑,女孩练习平衡。

  3、选一个男孩扮演老爷爷,女孩当警察搀扶过马路。训练平衡性。

  4、女孩为一个圈,男孩分享自己的爱心。

  5、当国旗升旗,孩子学军人立正,敬礼。

  四、结束部分:

  结合图片和音乐,引导幼儿感受各种各样不同的爱。

  小结: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心存爱,奉献爱,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五、活动延伸:

  1、分享爱心故事。

  2、制作爱心果:我们小朋友回到家,可以和妈妈爸爸一起来制作爱心果,让更多的人来分享我们的爱心故事

  活动设计意图和反思:

  健康是生命之源,我们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注重幼儿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仅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前提,也是幼儿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素质。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依德曾经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那就指明幼儿期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这时期的心理健康与否,与其长大后能否适应社会,抵御挫折有密切关系。先如今社会,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对孩子的抚育更加重视,尽一切可能保证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但是,有不少家庭和幼儿园重视孩子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培养。有的家庭对孩子在感情上过分溺爱,在生活上也是过分包办,在管教上过分严格或放纵,对子女期望过高,使得孩子变得任性骄横,缺乏自立,自主,自立,自理和自制能力,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因此,这次微课,我选择了大班心理健康《爱是什么?》。幼儿的成长倾注了家人、老师、同伴以及社会大家庭大量的心血和爱。小朋友平时可能觉得得到爸爸妈妈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本次活动以“爱”为支点,截取生活中常见的场景 ,让孩子直观感受,用心思考体会爱是什么?仅仅是得到吗?通过图片老师引导孩子了解感知爱是亲情,爱是长大,爱是严厉,爱是帮助,爱是分享,爱是奉献。引导幼儿理解,感受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体验爱的美好境界!这次活动结束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幼儿天生就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我运用的直观教学法非常有用,孩子边观看图片边进行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图片启发了他们的想象,整个活动中幼儿思维非常活跃,情绪情感也深受感染。以后在活动多给孩子说一说的空间,多给他们自主发展的空间,老师成为活动的引导者,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还有就是一点我以后教学上需改进的就是,针对不同的幼儿应设计不同的问题,真正让每位幼儿语言得到发展,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的发展。

10、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今天我值日》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做值日生的具体内容,学做值日生。

  2.知道值日生是为大家服务的,树立为集体服务的自豪感。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值日生安排表、值日生标志

  活动过程:

  1.学习儿歌

  2.师:为什么我们需要值日生?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理解的值日生是什么。

  小结:值日生可以锻炼我们的责任心,提高我们为人服务的意识,还能让我们养成遵守规则,爱劳动的好习惯。

  3.制作值日生安排表

  (1)幼儿讨论值日生的服务内容和方法。

  (2)请幼儿说说自己做过哪些值日生工作?(擦桌子、拖地、放杯子、搬凳子等)

  (3)师:值日生还可以在哪些方面为大家服务?怎样才能做好值日生工作?

  4.分组练习

  幼儿带上值日生标志分组进行值日生练习:分发餐具、整理图书及玩具,擦桌椅等。

  活动延伸

  安排班级值日生工作。

  活动反思:

  “今天我值日”这一项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懂得劳动最光荣,对班集体尽职尽责,让幼儿养成从小爱劳动和认真负责的好习惯。小班的时候我们就安排了值日生,值日生的工作就是负责收玩具、帮老师收拾学习用具、照顾自然角的动植物。升入中班后,值日生的工作内容要有所增加了,通过本次活动的中讨论本学期值日生工作除了小班那些之外还增加了:擦桌子、帮助老师一起发碗、摆放整齐小椅子。为了帮助孩子们学会做值日生,我准备了一些道具,让几个孩子尝试着进行操作、练习,其他幼儿在观察、评价中也对值日生工作有所了解。为了让每位幼儿都享有当值日生的均等的机会,我班实行班级轮流值日的制度。这样每位幼儿承担值日生工作的机会增多了,也初步培养了幼儿乐意为集体服务的意识,为每位幼儿提供了锻炼能力、展示自我的机会与条件,促进了他们更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

  活动圆满的结束了,孩子们对值日生工作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我知道只有在平时的值日生工作中渗透了责任感的教育,幼儿才能保持长久对值日生工作的兴趣与热情,这对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和集体责任感的培养都会使幼儿终生受益。

11、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情绪的奥秘》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简介:我设计的大班健康活动,大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大班幼儿在学习和环境的变化,无形中表明幼儿具备积极情绪,所以幼儿了解情绪以及掌握情绪变得尤为尤为重要,为他们的成长以及以后适应小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心理,首先通过猜一猜的方式导入,使幼儿知道情绪,通过幼儿的感知辨别和判断良好的情绪使人健康,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活动目标:

  1.认识基本的情绪,发展情绪辩解能力

  2.知道良好的情绪使人健康,以及引起情绪的原因

  3.初步学习调整自己的情绪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让幼儿学会通过辨别面部表情做出情绪判断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积极解决自己的情绪,初步调整自己的情绪

  活动设计:

  音乐导入

  (一)播放<<大悲伤音乐>>,听完这首歌你的感觉是怎么样呢?播放卖报歌,听完这首歌你的感觉怎么样呢?

  总结:原来我们通过听不同的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好多情绪脸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第一张图片,哦,原来他非常开心,牙齿都合不拢了,下一张图片,他怎么了?他很生气很愤怒,牙齿紧紧的咬住。下一张是什么呢?对,他好像很忧伤,身体都缩成了一团。

  2.小朋友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开心的?或是不开心的情绪呢?(担心,害怕,思念)

  3.老师想和大家玩一个小小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些情绪的面具,小朋友们可以来学一学这些表情,表演出来(表情,动作,声音)

  总结:小朋友们学的可真像,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真的是很棒的小演员呢,那我们今天学了这么多关于脸的情绪,我们发现脸真的是一个大魔术师,一会哭一会笑,一会开心一会难过,我们可以通过我们脸上的表情来知道是什么情绪。

  4.老师想问问大家,在玩变脸的过程中,表演开心的时候你们是什么感觉呢?(幼儿回答)。表演难过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想起了什么事?(幼儿回答)。表演担心时你是什么感觉?想起了什么?(幼儿回答)

  5.了解了这么多情绪你们喜欢哪一种表情呢?

  总结:们生活中,微笑和大笑,感觉到很高兴,这些高兴的,开心的情绪都是良好的情绪,而那些难过的,伤心的,都是的情绪,但是呢,不管是良好的情绪还是不好的情绪,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情绪,我们都需要接纳它。

  6.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情绪,哪位小朋友想站起来分享一下?(幼儿回答)

  7.老师今天啊感觉到很不开心,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我呢?让老师忘掉这些悲伤的难过的情绪呢?(夜晚跑步,跟小朋友们分享一下老师发生的事,听歌,玩游戏)

  总结:在我们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不同的情绪,难过,悲伤,害怕都是不好的情绪,愉快的对们的身体都是有益的,所以啊,在我们难过的时候要多去想想开心的事情,可以给小朋友们分享,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

  活动延伸:老师把这些情绪脸谱都贴到了我们的图书角,下课后,小朋友们可以找你的好朋友玩表演游戏,也可以根据脸谱讲出你自己的情绪。老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啦!

  《情绪的奥秘》活动反思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部分,为了让幼儿感受情绪的抽象,在"情绪大变脸"环节中,教师运用了操作性强的"表情面具"和"脸谱转盘",通过辨别表情来判断情绪,让幼儿认识"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搭起一个体验情绪的平台。然后通过观看幼儿生活中典型的生活片段,真正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很容易感受到他们都需要的是一张"笑脸",成为他们不屑的追求,真真切切感受"情绪"对我们身体的影响,初步会想办法调节自己的情绪。活动环节设计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活动中的游戏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后的活动延伸我认为不错,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可谓独具匠心。我的不足之处在于1.在活动中,幼儿的生活经验较少,幼儿能够想到的自己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太多,若是在活动之前能铺垫一下前期经验,效果可能会好一些。2.教学的选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一般关于情绪的教学活动都会在大班进行,因为情绪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需要幼儿自己感受与表达。对中班刚刚结束的孩子来说,然他感受到自己情绪的喜、怒、哀、乐还可以,但是让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具有挑战性。尤其是找出排解情绪的各种方法,由于幼儿经验缺乏及家庭教育的影响,所以特别的困难,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多多改正,争取让课堂中的学习效果更高。

12、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汉服娃娃》教学设计反思

  一、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二、活动背景

  《指南》在社会领域指出幼儿要“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培养目标,对于大班幼儿要能知道自己的民族,而《纲要》也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作为教师要以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汉中被称为汉文化发源地,汉族、汉服、汉语、汉字都与汉文化一脉相承。 为此,我们从《指南》、《纲要》要求和本土文化底蕴出发,以汉族传统服饰——汉服为切入点,引导幼儿走进家乡汉文化,感受汉服之美,激发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三、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汉服,感受汉服几种常见纹饰的特点。

  2、尝试绘制汉服,体验汉服的美感。

  3、激发幼儿热爱家乡文化,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四、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

  初步认识汉服,感受汉服几种常见纹饰的特点。

  2、活动难点

  尝试绘制汉服,体验汉服的美感。

  五、活动准备

  纸质汉服、记号笔、ppt等。

  六、活动过程

  (一)汉服娃娃登场,吸引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汉服娃娃,我是一名汉族小姑娘,来自千年前的汉代,我身上穿的漂亮裙子就是汉服的一种哦,虽然我和小朋友们相隔几千年,可我非常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你看,我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漂亮的汉服!

  (二)引导幼儿欣赏汉服,初步认识汉服。

  师:1、其实啊,汉服有许多种类,这种的名字是曲裾,这种是襦裙,这种是袄裙,这是深衣。

  2、你们看一看,我穿的是哪种呢?

  (三)感受汉服几种常见纹饰的特点。

  师:1、诶?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汉服的上面还有许多花纹呢!你瞧:

  2、这个汉服的花纹看起来像什么呢?对,像十字形。

  3、这个汉服上面有什么花纹呢?对,有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4、这个汉服上呢?像菱形一样的花纹。

  (四)结合视频,演示三种纹饰的绘制方式。

  师:1、哇,原来汉服这么好看,小朋友们想不想和我一样,也穿上有漂亮纹饰的汉服呢?那我们一起动手来试着画一画吧!

  2、当然,小朋友们也可以画自己喜欢的花纹,注意一定的排列规律哦。

  (五)鼓励幼儿尝试自己绘制汉服纹饰,体验汉服的美感。

  师:1、亲爱的小朋友们,想好了要为自己设计什么样的汉服了吗?

  2、那就开始吧,期待你的作品哦!

  (六)结束部分:幼儿穿上所绘制汉服,和汉服娃娃一起行汉礼。

  微反思

  微课《汉服娃娃》以汉族传统服饰——汉服为切入点,以汉服娃娃“交朋友”为线索,通过汉服娃娃的口吻向幼儿介绍了汉服的基本类型和四种常见花纹,引导幼儿初步地了解汉服、欣赏汉服,在此基础上通过老师示范鼓励幼儿尝试绘制汉服,最后穿汉服、行汉礼,感受汉服之美,走进家乡汉文化,通过整节活动激发他们对家乡汉文化的认识和喜爱和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本次活动以汉中本土汉民族文化为教学特色,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教育性、创意性,有利于促进幼儿对家乡的深入认识,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为幼儿提供的汉服种类、花纹较为单一,幼儿对汉服的认知较为片面,导致幼儿的创造性未能被激发出来,应在前期适当的多为幼儿提供一些汉服花纹引导幼儿欣赏。

13、大班健康活动《小海狮顶球》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身体的控制和平衡能力;

  2.提高合作能力、具有团队意识;

  3.体验成功的喜悦;

  4.体验游戏的快乐;

  5.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准备

  平衡木四条,椅子四张,球、纸圈每人一份(用硬纸板做,大小适合幼儿)。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导入

  谜语:水里游,岸上走,瞧它演杂技,鼻子顶彩球.(海狮)

  (2)师:海狮喜欢玩什么杂技?(顶球)你们学学它的技艺。

  2.海狮玩球。

  (1)教师边讲解边示范顶球方法。将纸圈放在头上,再把球放入纸圈内,双手张开,保持平衡。

  (2)幼儿四散练习,教师重点指导头部的平衡控制。

  3.顶球比赛。

  (1)布置场地,如上图。

  (2)比赛方法①:幼儿分成四队,听指令依次从起点出发,走过曲线,绕过椅子原路返回,把球交给下一位幼儿,下一个接着走,先走完的队获胜。

  (3)比赛方法②:幼儿分成四队,听指令依次从起点出发,走过平衡木,绕过椅子原路返回,把球交给下一位幼儿,下一个接着走,先走完的队获胜。

  活动延伸

  学习各种传球的方法。

  2.学习滚球与抛接球。

  活动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14、大班语言活动《我的成长》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并能大胆讲述自己成长的变化。

  2.了解自己成长的故事,学会感恩养育自己的人。

  3.感受和小伙伴一起长大的快乐和自豪。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搜集幼儿不同年龄时期的照片,并向幼儿讲述成长期间发生的故事。

  2.请幼儿带一件自己成长中最有意义的物品与同伴分享。

  活动过程:

  1.物品展示

  (1)请幼儿把自己带来的物品放置在桌子上。

  (2)师:请小朋友看看桌面上的物品,哪一件最让你想知道它的故事?

  (3)幼儿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几样物品请幼儿与同伴分享他的故事。

  2.猜猜他是谁?

  (1)出示不同幼儿的婴儿、幼儿时期照片。

  (2)讨论:这是谁?和现在的她比有什么变化?请幼儿也来说说自己的变化。引导幼儿表达成长的想法。

  (3)师:看到自己逐渐长大的样子,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父母是怎样照顾自己的,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对父母的感情。

  3.现在的我。

  让幼儿讲述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自己的进步,通过谈话、比较的方式,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体会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及亲人对自己的关爱。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大胆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活动延伸

  绘画:长大后要做的事情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参与积极,准备的教具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方面,没能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如果能够增加一个让幼儿亲自体验的环节,让幼儿感受一下自己长大了,能做事了的快乐与满足,并从不同的交流讨论中增强情感的体验。

  3、幼儿的积极性调整上还有待提高,幼儿的发言面不广,有好多幼儿是想说而不敢说。对幼儿的激励语、评价语应该更丰富些,这样有待于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后应在这方面多加锻炼和提高。

15、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会动的关节》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萌发对自己身体奥秘探索的兴趣;

  2、认识并了解人体主要关节的名称;

  3、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4、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多媒体资源、人体骨骼模型一副、操作卡和扣子若干、音乐《身体音阶歌》。

  2、知识经验准备:学过《身体音阶歌》的律动。

  活动重点:认识身体不同部位的关节

  活动难点:了解各关节的名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出示双手,引出什么是关节?

  小朋友们手指在游戏时,为什么会灵活弯曲呢?(引导幼儿讨论)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骨骼模型请幼儿自由讨论关节是什么?

  2、小结:关节就是骨头与骨头之间可以动的连接部分。

  3、游戏:《找一找》引导幼儿主动寻找自己身体上的关节。

  4、游戏:《做一做》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关节做动作。

  5、师幼互动:一起从上往下寻找关节并做动作。要求边找边做边说

  6、引导幼儿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身体各关节名称及位置。

  7、幼儿动手操作《会动的关节》模型卡,通过寻找各部位关节、组装关节进一步理解人体关节位置和名称。

  三、结束部分

  跟随《身体音阶歌》一起活动关节。

  大班健康微课《会动的关节》活动反思

  本次健康活动《会动的关节》第一课时主要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当中自主探索人体关节,了解各关节名称。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一方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让幼儿在玩中学,并通过亲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在环节的设计方面一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动静结合;二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向幼儿直观形象的的展现了人体的主要关节和名称,便于幼儿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三是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直观形象的发现身体不同部位的关节以及名称。在活动中引出关节这一概念时,我专门准备了人体骨骼模型架,强调关节就是骨头与骨头之间连接部分,让幼儿直观形象深入理解了关节这一概念,再引导幼儿寻找身体上各个关节,幼儿也能顺利的找到身体上的各个关节,从而让幼儿对关节的概念更加准确的理解。整个活动师幼互动较好,幼儿通过游戏以及动手操作认识了不易理解的身体关节,为第二课时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充分准备。

16、幼儿园大班健康绘本《眼镜公主》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参加各类用眼要求较高的活动有所增加,时间也相应延长。此时,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保护视力的教育十分必要。保护眼睛就要从小培养,从幼儿的生活学习入手。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学习中,能运用正确的用眼常识,养成保护眼睛的良好习惯。依据《指南》的健康领域“生活习惯与生活领域”模块中目标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4~5岁幼儿要知道保护眼睛,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20分钟”的要求;以及现在儿童视力下降状况严重且大多幼儿没有正确的用眼知识及意识,开展关于“保护眼睛”方面的活动。通过讲述《眼镜公主》的故事,体会眼睛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游戏、做眼球操等的方式学会保护眼睛的正确方法,养成爱护眼睛的意识的目的。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作品,体会眼睛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2、了解近视给我们带来的麻烦,能准确判断出良好的用眼习惯。

  3、学习保护眼睛的正确方法及眼球操,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重难点:能准确判断出良好的用眼习惯,学习保护眼的正确方法及眼球操,养成良好的用眼睛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初步了解眼睛的作用。

  2.物质准备:课件《眼镜公主》、flash动画“眼球操”、图谱、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近视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

  1、看不清的烦恼

  (1)、教师播放PPT,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公主,她在做一些什么奇怪的事情?(公主在干什么?有什么奇怪的地方?还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在公主的身上?公主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什么地方不舒服?)

  教师播放课件,幼儿观察。

  2.小结:原来公主得了近视眼。

  二、故事继续——戴上眼镜的烦恼。

  师:公主在医生的帮助下戴上了眼镜。公主戴上眼镜之后看东西是清晰了,可是也增添了很多新的烦恼。

  a、幼儿猜测公主遇到的烦恼。如,吃饭时的热气会把眼镜变得模糊……

  b、师播放课件,幼儿观察并叙述戴眼镜的烦恼。

  三、游戏:哭脸和笑脸

  师:公主戴着眼镜这么麻烦,她想早日摘掉眼镜,那我们一起来帮帮她吧!

  1.教师出示图片哭脸和笑脸,讲解游戏规则。

  师:如果你觉得是有利于公主保护眼睛时,就举笑脸;如果觉得是不利于公主保护眼睛时,就举起哭脸。

  2.教师播放图片,与幼儿进行游戏判断。

  师:为什么给公主举哭脸?

  幼:不能躺着看书(请幼儿做一做正确的看书姿势)。

  师:为什么你们觉得这是有利于公主保护眼睛的?

  幼:多吃胡萝卜有利于眼睛。

  师:多吃蔬菜是有利于均衡营养,有利于眼睛的保护。

  师:那这一张呢?

  幼:不能在很暗的地方看书。

  师:那今天阳光明媚,我们能不能在阳光下看书呢?为什么?(光线太暗和光线太亮的地方都是不适合看书的)。

  3.显示在车上看书的图片,请幼儿判断,说一说为什么。

  4.请幼儿模仿晃动的车厢,请幼儿双手作书,感受在车厢里面看书的感觉。(在晃动的车厢里面看书也是不利于保护眼睛的)。

  5.显示公主远眺的图片,进行判断。(多到户外运动,多看看绿色的东西,也可以保护眼睛)。

  6.显示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的图片,进行判断。

  四、学习保护眼睛的正确方法。

  1、判断正误(了解哪些习惯对眼睛有利,哪些习惯对眼睛不利)

  a、出示各种用眼习惯图片,幼儿讨论,判断正误。

  b、请幼儿根据错误的习惯讲出正确的做法。

  师小结:经过你们的帮助,公主有了这么多保护眼睛的好方法,现在,她要开始做眼球操了,你们愿意跟着公主学一学吗?

  五.学做眼球操

  (1)播放flash动画“眼球操”。

  (2)根据图谱学做眼球操(个别、集体练习)。

  (3)跟着动画做“眼球操”。

  (4)猜测眼镜公主能成功摘掉眼镜吗?(讲述故事结尾,揭晓答案)

  六、护眼小结。

  七、放松眼睛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教学能够运用绘本的方式,给孩子以情节为依托,了解近视带来的不便和预防近视的方法,适合中班幼儿,给他们生动的启迪,活动也能运用小实验的方法,让孩子亲身感受带着眼镜有时候太不方便了,有趣不说教,动静结合。

  但是活动的小结可以更加明确,特别是最后孩子说一点出示一张图的方式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散,可以采取让孩子尽情说的方式,然后边出示图边小结,让孩子清楚梳理说过的内容,印象深刻。

  互动中也可以更大胆一些,让更多的孩子体验戴眼镜的感受,然后采访一下,说说自己的感觉。教师再小结起来就更深刻。

  还有一个问题可以去掉,本意是想问问孩子们有没有看不清楚的状况,但是孩子没有这样的体验,所以让这个问题很多余。

17、大班健康教案《保护牙齿》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合作完成宣传手册的成就感。

  2.能用图画、符号等方式表示保护牙齿的方法。

  3.能自主与同伴分工、规划宣传手册内容并共同完成宣传手册。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知道保护的牙齿的方法。

  课件准备:“保护牙齿”组图;“宣传手册”图片。

  纸面教具:《护牙小卫士》。

  材料准备:彩色笔、黑色勾线笔、白纸。

  活动过程

  一

  出示组图请幼儿说说保护牙齿的方法

  ——我们的牙齿有什么作用?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牙齿?

  二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宣传手册的内容与作用

  1.鼓励幼儿自由讨论。

  2.出示图片“宣传手册”,引导幼儿了解宣传手册的内容与作用。

  三

  引导幼儿讨论宣传手册内容/表现方式并分工

  1.将幼儿分组,4-5名幼儿为一组。

  2.鼓励幼儿讨论宣传手册上的内容与表现方式并自主分工。

  四

  发放教具绘画工具鼓励幼儿合作完成宣传手册

  1.幼儿合作完成宣传手册,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介绍、交流小组作品。

  活动反思:

  《保护牙齿》这一课的教学主要要帮助学生认识牙齿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爱牙,护齿的意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漱口,勤刷牙的良好习惯。了解保护牙齿的小常识,会用正确的方法保护牙齿。

18、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落叶》教学设计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落叶》,理解散文诗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初步尝试用“树叶落在哪里?谁来了,把它当做什么?”句式仿编散文诗。

  3、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 欣赏散文诗《落叶》,理解散文诗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难点: 初步尝试用“树叶落在哪里?谁来了,把它当做什么?”句式仿编散文诗。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等。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五、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出示背景图:小朋友,仔细看图,这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从这幅图中看到的是黄色的秋天。

  二、图文结合,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1、秋天到了,树叶都变黄了,纷纷从树枝上飘落下来,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树叶会落到哪里吗?树叶会落在草地上、花丛中、小河里、水沟里、山坡上、、、、、、好多好多地方。

  2、你们看,一条小虫子从草地上爬过来,钻到树叶下面躺了下来,你们猜“小虫会把树叶当做什么?”(房子,被子,衣服、、、、、、、)小虫躺在树叶下面,把它当做了被子暖暖的盖在身上;树叶落在了水沟里,有只小蚂蚁爬过来了,它站在树叶上,把它当做了什么啊?(小船),小蚂蚁站在小船上划啊划,划的可开心了;这片树叶落在河里,你们猜谁会来?会把它当做什么?我们来看看,原来是来了一条小鱼,它藏在树叶下把它当做了小伞;树叶飘啊飘呀,落在了院子里被小燕子看见了,小燕子说“来信了,催我们去南方”燕子为什么说来信了,催我们去南方呢?

  3、欣赏诗歌:这么漂亮的秋天里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其实啊这幅漂亮的秋天画里还藏着一首好听的散文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播放轻音乐)”我的散文诗念完了,这是一首多么优美、好听的散文诗啊!那小朋友们能用散文诗中好听优美的句子来说说“树叶落在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三、初步学习仿编诗句

  原来,树叶是动物们的好朋友,还有很多动物也想出来和树叶一起玩,你们看谁来了?出示小动物,那现在请你想一想 “树叶会落在哪里,会被那只小动物看见,小动物又会把它当做什么?”

  这些句子真美呀!其实你也能给美丽的秋天创作出很多好听优美的句子,试试吧!

  四、延伸活动

  小朋友,小动物们和树叶是好朋友都喜欢和树叶做游戏,那你们喜不喜欢树叶啊?好,现在你去外面找找哪里有树叶,然后也来和它做做游戏好吗?

  大班语言活动:《落叶》微反思

  秋天是一个万物生长成熟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到处瓜果飘香,树叶飘飞,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烈,好想去发现和探索。我们的主题是随着季节、气候等实际情况而定的。在进行语言活动《落叶》前,我利用户外散步的时候,引导孩子们观察落叶,请幼儿在看看、摸摸、闻闻等利用多种感官来感知落叶的特征。并请幼儿来说一说,落叶像什么?扩散尝试一下幼儿的思维,为完成目标2,尝试仿编做准备。

  基于对大班散文诗《落叶》的了解和孩子的实际情况,我把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为:1、欣赏散文诗《落叶》,理解散文诗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2、初步尝试用“树叶落在哪里?谁来了,把它当做什么?”句式仿编散文诗。这首散文诗描绘的意境很美,虽然三问四比较短小,但充满着趣味性。而且每一句之间的句式差不多,孩子们在边看p pt中的图片,边听老师讲述和提问,孩子们在老师的图片和句式中有所了解,也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想说、要说、敢说这样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为今后发展幼儿的与语言表达能力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活动的流程中,设计的环节都是层层递进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幼儿欣赏和理解散文诗。我边出示图片边请幼儿猜测树叶落在哪里?接着在请幼儿猜想碰到了谁?把它当成什么?让孩子在图片中找出答案,并能用好听的语句大胆描述。了解了散文诗的句式后再请幼儿尝试仿编,大班的孩子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想仿编出了树叶落在草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下面,把它当做被子。树叶落在天空中上,小鸟飞过来,把它当成降落伞。在仿编前,我请幼儿看哪些小动物来了?它们会把落叶当成什么?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梳理生活经验。孩子们一边仿编,教师一边记录出示图片,可以让幼儿学说。在活动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可以按照能力的强弱来进行仿编。如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出示简单的画面,帮助幼儿仿编。能力强的孩子自己仿编,这样对每个孩子都有收获。

19、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小猪蛋糕》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蛋糕制作的步骤;

  2、让幼儿体验制作过程;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太空泥 制作工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问好

  2、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喜欢吃蛋糕吗?你们会做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制作蛋糕,好不好?

  二、基础部分

  1准备好蛋糕的底部,用工具刻出一圈凹槽。

  2、把皮泥用手掌揉成圆球,再用手掌按压成厚饼状,放置在蛋糕的底部之上。

  3、选出自己喜欢的颜色揉圆按压成薄饼状贴在上面做奶油层。

  4、进行小猪蛋糕的主题制作“小猪”选择位置将做好的小猪放置在上面。

  5、下来进行最后的装饰部分:用圆球、长条和喜欢的水果(草莓)装饰剩余的部分,让你的蛋糕看上去更丰富、更精美。

  三、结束部分

  1、相互欣赏做好的蛋糕。

  2、教师总结。

  四、活动反思:

  1、在以后的活动中可以采用多名幼儿合作完成的方法,作品效果会更好。

  2、思考的时间,这样做出来的东西会更精美。

  3、列在桌子上,同伴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更容易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学习指导

  通过课件的展示,结合讲解与示范,为学生在学习歌曲《梨园英秀》的第二部分内容提供一定的帮助,克服节奏上存在的难题。

  配套资料

  课件≪小猪蛋糕≫

  制作技术介绍

  首先本人对制作《小猪蛋糕》教学环节采用了直观的教学方法,根据这一设计流程,利用PowerPoint 软件制定了相应的PPT教学课件。由于教学配套CD中的音乐不能直接插入到PPT中,所以我采用了手机录音CD音乐的方式,再通过格式工厂将录音转换为 mp3格式,最终插入到PPT课件中。最后打开网络下载的“超级录屏”软件,播放之前做好的PPT课件,并加以个人解说,通过“全屏录制”的方式,将课件内容和解说词很好地结合到一起,录制成此视屏。

  《小猪蛋糕》活动反思

  1、在以后的活动中可以采用多名幼儿合作完成的方法,作品效果会更好。

  2、思考的时间,这样做出来的东西会更精美。

  3、列在桌子上,同伴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更容易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学习指导通过课件的展示,结合讲解与示范,为学生在学习歌曲《梨园英秀》的第二部分内容提供一定的帮助,克服节奏上存在的难题。配套资料课件≪小猪蛋糕≫制作技术介绍首先本人对制作《小猪蛋糕》教学环节采用了直观的教学方法,根据这一设计流程,利用PowerPoint 软件制定了相应的PPT教学课件。

  由于教学配套CD中的音乐不能直接插入到PPT中,所以我采用了手机录音CD音乐的方式,再通过格式工厂将录音转换为 mp3格式,最终插入到PPT课件中。最后打开网络下载的“超级录屏”软件,播放之前做好的PPT课件,并加以个人解说,通过“全屏录制”的方式,将课件内容和解说词很好地结合到一起,录制成此视屏。

20、大班健康活动公开课教案《怎么办》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活动目标

  1、 体验眼睛、耳朵、鼻子的作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知道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安全处理方法。

  3、 会正确判断日常行为,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述。

  4、 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5、 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实物:七巧板拼图、醋、铃铛。

  2、多媒体课件

  3、标记图若干张、展示黑板一块

  三、活动过程

  (一)体验耳、鼻、眼的作用。

  1、游戏活动“猜猜猜”,用耳、鼻、眼进行判断。

  师:猜--猜--,猜一猜,我们大家一起猜,小朋友我问你

  (1)什么乐器在歌唱?唱着什么歌?(铃铛x xxx x)

  (2)什么气味飘过来?(醋 )

  (3)七巧板,拼一拼,拼出什么图形来?(汽车、金鱼、手枪)

  2、教师小结:哇,原来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作用这么大啊!

  (二)学习处理突发事件的安全方法。

  事件一:虫子飞进耳朵里

  1、观看录像1(内容:早晨,小姑娘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玩,突然一只小虫飞进了她的耳朵,嗡嗡的叫,真难受。)

  问:哎呀,发生什么事了?小虫飞进了兰兰的耳朵里,这可怎么办?(相互讨论)

  2、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观看课件:妈妈用手电筒照兰兰的耳朵,小虫飞出来了)

  问:兰兰找到了谁呀?会发生什么事? 小虫为什么会从耳朵里飞出来?

  教师小结:如果以后遇到小虫飞进耳朵里,我们不要着急,可以自己先用手电筒试一试,不行时马上请大人来帮忙。

  事件二:积木塞进鼻子里。

  1、 体验鼻子塞住的感觉。

  教师:我们的鼻子有时也会生病,那会怎样?鼻子塞住会有什么感觉?(体验鼻子塞住的感觉)

  2、观看录像2(内容:吃完午饭,玲玲在区角里玩积木,不小心把积木塞进了鼻子里,气也透不过来。)

  (1)分组讨论:玲玲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取出积木?

  (2)小组汇报,取出积木的方法。

  教师用图标展示:用棉签、镊子等工具取出来;用手挖、擤鼻涕、打喷嚏取出来;请医生、老师、长辈等大人帮忙解决。

  (3)集体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哪种方法是不安全的,为什么?

  (4)集体模仿擤出异物的正确方法: 按住没有积木的鼻孔,用力往外擤,哼!

  小结:遇到这种事情,可以自己先用擤的方法试一试,如果不行马上请大人来帮忙。

  事件三:沙子掉到眼睛里。

  1、观看录像3(内容:户外活动时,东东在沙池边玩沙子,不小心沙子弄到了眼睛里,眼睛睁不开了。)

  2、幼儿选择处理方法

  第一种:东东用手揉;第二种:请大人帮忙。

  2、两队说出选择的理由。

  3、教师小结:我们的眼睛用手揉很容易受伤,请大人帮忙才是最安全的。

  问:在我们生活中,有时不小心也会发生危险的事情,如果发生了,我们怎么办?

  总结:当我们遇到危险的事情时,应该先自己用安全的方法试一试,不行再马上请大人帮忙解决。

  (三)判断日常行为。

  1、观看录像4(三段内容:对着耳朵喊、用铅笔挖鼻子和耳朵、坐在汽车里看书)

  问:你发现哪些行为是错误的?有什么危害?

  2、观看录像5(五段内容:口含筷子去盛饭、倒滑滑梯、躺着看书、玩沙的手掏耳朵、看绿色植物)

  问:请你用一句话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3、做《保健操》

  轻轻捏捏小鼻子,再来深深吸吸气,吸—吐—吸—吐 ,我的鼻子真舒服;

  轻轻按摩小眼睛,上刮刮,下刮刮,12345678 ,我的眼睛真舒服;

  轻轻揉揉小耳朵,从上往下揉一揉,上揉揉,下揉揉, 我的全身都舒服。

  [教学反思]

  《纲要》强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主体发展,关注幼儿情感需要。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成为良好氛围的营造者、有效探讨的引导者、个性发展的支持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1、 良好氛围的营造者

  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如果幼儿不想、不能、不敢参与活动,与教师自由、愉快的交往,那么任何正面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教师就应成为良好氛围的营造者。在活动中,运用游戏“猜猜猜”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又用生活情景再现,个体、小组、集体的问题讨论等形式引发幼儿学习热情,最后用我们来做“保健操”进一步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有效探讨的引导者

  “支架学习”理论提倡:幼儿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幼儿是以自身主动的学来积极建构自己这一建筑物。而教师的“教”则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支架”。在本教学中,我是以“引”的方式带领幼儿完成探讨过程的。首先通过问题:“如果小虫飞进了你的耳朵,你会怎么办?”“玲玲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取出积木?”再为后面“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获取安全的处理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在隐性的引导中,使幼儿积极、主动进行探讨,体验学习的快乐。

  3、个性发展的支持者

  《纲要》中指出:“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本次活动中,我抛出了问题:“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后,幼儿马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当然有的意见是正确的,有的意见存在一定危险性。这时我没有马上否定幼儿的意见,而是鼓励其他幼儿大胆发表不同的看法,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加以梳理总结。在这里,我的观点是,倾听不同幼儿的声音,支持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4、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在“沙子掉眼睛里了”的事件处理中,我与幼儿一起参与判断、辩论,充分感受师幼关系的平等和谐,也让幼儿在帮助、教导教师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幼儿探讨“哪种方法是安全的?”过程中,我们都发现有个别幼儿说理(如:医生是有丰富经验的、是专门给病人看病的……)比教师考虑的更全面,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确实,师幼互动是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从中汲取经验与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这正是我们每个教育者所期望的。

21、大班科学活动《找平衡》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渗透着平衡原理。平衡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每天都接触很多平衡现象,如撑起的雨伞,一上一下的跷跷板等,幼儿对此很感兴趣。我们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设计了这节活动。如何让幼儿了解平衡的原理,解开平衡的秘密,是本次活动探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此,整个活动以各种有趣的游戏、探索操作等贯穿始终,引导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平衡,从而萌发对平衡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我设计的本次活动,旨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幼儿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的平衡。

  2.尝试找到物体的平衡点,知道物体的每一面只有一个平衡点。

  3.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索的乐趣。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重点难点

  难点:探索物体的平衡。

  终点:尝试找到物体的平衡点,知道物体的每一面只有一个平衡点。

  活动准备

  彩笔、剪刀、纸,各种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探索纸的平衡

  1.出示纸和彩笔

  这是什么?彩笔可以在纸上画画,但是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用彩笔把纸顶起来,你们可以吗,请你们自自己试一试。

  2.师生交流。

  你是怎么样把纸顶起来的?请幼儿示范。

  小结:原来用彩笔顶在这个点上,纸就保持平衡了,我们把能让纸保持平衡的这个点叫“平衡点”。请小朋友再来试一试,找到平衡点用彩笔打一点做出标记。

  4.幼儿再次操作,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纸的其他地方有没有平衡点。

  小结:所以纸的一个面上只有一个平衡点。

  二、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的变化

  1.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将纸剪去一个角,纸的平衡点是否有变化。

  2.幼儿猜测。

  3.幼儿操作 :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的变化。

  4.师生交流。

  小结:纸的形状改变了,它的平衡点也会改变。

  三、玩一玩,探索各种积木的平衡

  1.出示玩具积木,请幼儿用铅笔使他们保持平衡。

  2.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尝试积木各个面的平衡。

  3.交流分享。

  小结:通过尝试,我们发现只要找到积木每一个面的平衡点,它们都能保持平衡。

  四、做一做,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使物体保持平衡。

  出示布飞盘,请幼儿想办法把它们平稳地顶起来。

  用头顶、用手掌顶、用膝盖顶、用脚顶、用拳头顶、用肩膀顶、用手指顶等。

  小结:许多物体都能保持平衡,只要你能找到那个神奇的平衡点。

  五、说一说,看一看,生活经验拓展

  1.请幼儿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利用平衡原理做出来的东西

  小结:吊灯、吊扇、吊饰都是我们身边的平衡现象,科学家利用平衡原理制造了很多东西像跷跷板、天平、秤等。

  2.请幼儿欣赏杂技,感受平衡的奇妙。

  杂技是高技术的平衡,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杂技的神奇吧!观看杂技视频。

  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运用到平衡原理,希望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后也能利用平衡原理发明更多东西。

  活动总结

  在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探索白纸的平衡点,然后让幼儿把找到的平衡点进行标记,再让幼儿改变纸的形状,再次找平衡点,知道物体形状的改变会让平衡点也随之改变,之后让幼儿找找其他物品的平衡点,但是在这里介绍活动规则是没能讲清楚活动的要求,导致活动中有部分幼儿不能清除明白的操作,让这一环节表现得有些凌乱,所以老师又需要加强操作要求的讲解,在这里浪费了很多时间。经过各位老师的建议,在总结环节,应该有一个记录,让幼儿能直观的感受他们操作的结论,更能巩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认识。

  另外,在活动中我还需注意自己的提问语言,需要跟多的思考,提炼语言,减少无效提问,给幼儿正确的引导,在幼儿回答错误时 能及时纠正,特别是幼儿找到的不是平衡点而是一个面时,应该及时提醒,才不会偏离自己的目标设定。

22、大班健康活动《蔬菜自助餐》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蔬菜有不同的味道和多种制作方法,知道多吃蔬菜有益健康。

  2.能用语言较清楚地介绍菜肴的名称、特点。

  3.体验与同伴共同分享吃蔬菜的快乐。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5.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在家和父母商量共同制作一道菜,并参加买菜、择菜、洗菜、烧菜的制作全过程。

  2.每人一套餐具:碗、筷子、共用的勺子若干。

  3.各种常见蔬菜的图片,多媒体。

  4.教师提供菜肴,有:香菇青菜,青菜粉丝汤,凉拌黄瓜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各类蔬菜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蔬菜的名称。

  二、教师准备的六道菜肴,了解蔬菜的作用。

  1.引导幼儿认识蔬菜名称、教师介绍制作方法等(可用幻灯片展示制作过程)。

  2.提问:人们为什么要吃蔬菜呢?能不能光吃荤菜不吃蔬菜?

  三、分类摆放菜肴。

  引导幼儿根据菜肴的制作方法来分类:将菜肴按凉拌菜、炒菜、汤,分类摆放在餐桌上。

  四、参加品尝蔬菜自助餐。

  1.了解一些自助餐的礼仪。如:用共用的勺子盛菜,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等。

  2.幼儿拿好自己的餐具,自选菜肴品尝,在快乐的气氛中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蔬菜的热爱。主要引导幼儿品尝更多品种的蔬菜,相互欣赏、品尝同一种蔬菜的不同制作方式。

  五、小结。

  1.介绍自己吃了哪几样蔬菜,是什么味道的?

  2.有没有同一种蔬菜有不同的做法的?

  3.小结:各种蔬菜有不同的味道,同一种蔬菜还可以由不同的吃法。多吃蔬菜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修改理由:本次活动本来是请每位幼儿都自己从家中带一道菜肴来,考虑到是国庆后的第一天,一些家长可能会忘记,所以我和保育员一起准备了几道简单的菜肴,如:凉拌黄瓜等,这样既能开展活动,也让幼儿活动中初步体会自助餐的乐趣。

  活动反思:

  以身引导,多吃蔬菜。

  本次活动中发现孩子对各种常见的蔬菜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能说出蔬菜的名称以及用这种菜能做什么菜肴,我想这是活动前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制作菜肴积累的经验。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按蔬菜的制作方法分类,另外还让幼儿从吃蔬菜自助餐的活动中体验到与同伴分享的快乐,从而让幼儿懂得我们要多吃蔬菜,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加的健康。通过活动的引导,孩子们对蔬菜的营养价值有了更多的了解,一些平时挑剔食物的孩子也表示愿意尝试一下那些平时不太敢不爱吃的食物,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改进的机会吧。同时我们也希望家长平时在家也要多多鼓励孩子们去注意吃蔬菜,养成爱吃蔬菜的好习惯还要家长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我们会进一步做好这方面的沟通工作的。

23、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青花瓷》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青花瓷的色彩和花纹,感受白底青花的艺术美。

  2.尝试运用典型图案花纹来绘制青花瓷瓶。( 重点)

  3.能大胆动手装饰瓶子,并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想法。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接触过瓷器,对瓷器有初步的了解;有一定的线描画慕础。

  2.物质材料准备:幼儿操作材料页(花瓶外轮廓图),蓝色水彩笔;背景音乐《青花瓷》。

  活动过程:

  一、欣赏青花瓷,感受青花瓷独特的艺术美。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图片上的瓷器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只有蓝,白两色)你喜欢吗?喜欢哪一个?你觉得它美在哪里?

  2.教师小结:这是我们国家的青花瓷。古人用一种含有钴( gu )的材料来制作瓷器,因为钻经高温烧制后会变成蓝色,而在古代,人们把蓝色叫做青色,所以就叫它“青花瓷”青花瓷只有蓝、白两色,白底青花很有特点,给人感觉很高雅,非常美。

  二、仔细观看青花瓷图片,感受青花瓷的纹样美。

  1.引导幼儿观察挂图青花瓷瓶上的图案。

  教师:大家再仔细看看,说说这两个青花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形状、花纹)你看到的青花瓷花纹和图案有哪些?瓶身中间的图案看起来像什么?它的周围还有什么形状的图案?

  2.教师小结:青花瓷的花纹图案有的来自于大自然,如花瓣、枝条、叶子、云朵、鱼鳞等;也有的是人们创造和想象的,代表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如山水风景、花卉动物、传说故事等。

  3.引导幼儿观察青花瓷上图案的排列方式,发现瓷瓶上不同区域使用了不同的花纹,相同花纹

  4出示操作材料页,鼓励幼儿设计青花瓷瓶的花纹和图察。

  教师:如果你是名青花瓷的设计师,会选择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来装饰这个花瓶?三、幼儿装饰青花瓷瓶,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者乐)

  1.幼儿使用蓝色水彩笔在画纸上进行自由创作。

  2.提示幼儿可以将自己觉得最美的、最喜欢的图案或花纹画在合适的位置;装饰图案的列要有疏密,花纹排列要有规律。

  3. 提配幼儿注重构图,线条要流畅,保持画面的整洁美观。

  四、欣赏与展示

  1.鼓励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师:谁息意来介绍一下你设计的青花瓷瓶?你的青花瓷瓶上有什么?你使用了什么图案和花纹?有没有什么代表意义呢?

  2.请幼儿分组进行作品分享。

  活动延伸:

  收集幼儿的作品及青花瓷实物举办“青花瓷展”,请家长参观欣赏。

  《青花瓷》活动反思

  本次大班美工活动旨在让孩子欣赏中国古典之美及青花瓷独特的工艺性,了解一些常见的青花瓷纹样并能大胆动手操作。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先以感知欣赏为先,让动儿通过多媒体、挂图多种形式对青花瓷这一艺术形式进行感知,慨纳出其展主要的艺术特征(蓝白两种颜色、 运用各种花纹进行装饰)、接着对青花瓷几种典型纹样进行了介绍(云纹、水纹、回纹),并让幼儿自由尝试绘画。最后环节出示一个花瓶轮廓,讲请要求后,让动儿自主操作。整个过程环节清晰,幼儿参与度很高。

  就幼儿最后呈现出的作品而言,都能大胆有想法地进行创作。画作中体现出幼儿的不同个性以及不同幼儿的绘画发展水平,个别幼儿对于画面元素点线面都有涉足,对于画面的构图疏密也设计得很合理。总体而言,本次的绘画活动还是很成功的。

  没有一堂课是完美的。通过反思我们发现教师师过于要求幼儿对典型纹样的运用与绘画,对幼儿自我设计纹样的关注不够,未提供机会让幼儿自由地讲述还可以使用哪些花纹进行装饰。这样便于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开阔幼儿思路,这样创作的艺术形式会更多样!以后我们会多加强。

24、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大鲸鱼玛丽莲》教学设计反思

  一、活动名称:

  大班幼儿健康领域活动《大鲸鱼,玛丽莲》

  二、活动来源:

  根据我在幼儿园见习时的观察,我发现很多幼儿都有一个相同的点,那就是都有害怕的东西,而且有一个幼儿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他吃饭非常慢,总是在最后,有一些小朋友在玩的时候就会不带他,只因为他太慢了,导致这个小朋友不是很开心,而且不敢表达;所以我针对这种现象,专门组织了本次活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小朋友都能够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苦恼,并且学会解决此类事件,帮助幼儿构筑一个健康的心理。

  三、活动目标:

  (一)能够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出自己的烦恼。

  (二)找到解决烦恼的方法,构筑一个属于自己的健康心理。

  (三)体会绘本中玛丽莲成功后的喜悦之情。

  (四)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五)体验游戏的快乐。

  四、活动重点:

  找到解决自己烦恼的方法。

  五、活动难点:

  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出自己的烦恼或困惑。

  六、活动准备:

  绘本故事PPT《大鲸鱼玛丽莲》

  七、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体型巨大为海怪,用肺呼吸游得快,呼出喷泉露在外。

  ——鲸鱼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猜到老师刚刚说的这个谜语是哪个动物吗?给大家小提示:就是我们上节课讲的绘本《小海螺与大鲸鱼》中的一个角色。

  幼儿:XXX

  教师:没错,就是大鲸鱼,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不一样的“大鲸鱼”吧。

  (二)以PPT的形式讲述《大鲸鱼玛丽莲》的绘本,让幼儿能够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达。

  1.教师先用生动形象的语调讲述绘本,使得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

  2.在讲述到玛丽莲因为体重的问题而不想游泳,教师进行引导,先在幼儿面前讲述自己的烦恼以及解决方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表达出自己的烦恼或困惑。

  (三)帮助幼儿找到解决烦恼的方法,依次构筑健康的心理。

  1.根据幼儿的烦恼,教师给予幼儿指导,找到解决方法。

  2.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引导幼儿构筑健康的心理。

  教师提问:那现在让我们看看玛丽莲是如何解决她的烦恼的?

  (四)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调继续读PPT绘本,让幼儿感受玛丽莲成功后的喜悦之情。

  (五)教师做总结,告诉幼儿困难其实并不害怕,因为我们最终会找到解决办法。

  八、活动延伸:

  在有困难或烦恼的时候,要大胆表达出来,告诉爸爸妈妈,共同找到解决的办法。

  活动结束。

  《大鲸鱼,玛丽莲》活动反思在这个活动中,有一些亮点:我看到了很多小朋友平时都不敢表达的事情,也间接地了解到了一些幼儿的心理,很好的帮助幼儿构筑健康心理;很好的了解到幼儿的想法,对师幼互动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有利于家园合作,使教师更好的向家长反馈幼儿的情况。同时让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表达,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活动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实现了活动目标,但是没有让大多数幼儿都有机会表达,这一点没有考虑到,没有照顾到所有的幼儿,所以不是很成功;不过,在后面的活动中会注意到这些不足,更好的组织活动。

25、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牙齿为什么有洞》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细菌的侵蚀和酸的腐蚀会让牙齿生病。

  2.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

  3.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牙齿谜语、牙齿图片、蛀牙的图片

  活动过程:

  1.猜谜语。

  今天老师带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小石头硬又白,整整齐齐排两排。天天早起刷干净,结结实实不爱坏。(打一人体器官)

  2.出示蛀牙的图片,让幼儿了解蛀牙的原因。

  我们牙齿上出现小洞是因为有细菌,我们吃的甜食多,就容易产生蛀牙。

  3.请有蛀牙的小朋友谈谈自己的感受。

  4.幼儿演示自己刷牙的方法,其他幼儿点评。

  5.幼儿制作保护牙齿海报。

  活动延伸

  观看一些关于“牙齿”的幼儿绘本。

  活动反思:

  幼儿知道健康的牙齿白白的,不疼痛,没缺口;不健康的牙齿会疼、延迟的颜色是黄色或黑色,有的牙齿上虫洞,有的咬不动稍微硬一点的食物。讨论如何保护牙齿时,部分幼儿缺乏轻声讨论交流的习惯,不能按要求倾听同伴的发言,自我意识较强,个别组有争抢发言标志牌的现象,活动常规需要长期培养。总体说来,幼儿知道牙齿生病的原因,掌握了保护牙齿的方法。

26、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相信我》教学设计反思

  课程分析:

  大班健康游戏《相信我》基于幼儿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和挑战的心理特点而创设,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椅子和眼罩,鼓励幼儿在黑暗中挑战自我,相互合作,体验游戏的快乐。平时生活中,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总是把幼儿捧在手里,抱在怀里,怕他们磕坏摔疼,如果脱离这个“舒适圈”,幼儿会带给我们哪些惊喜呢?

  课程目标:

  1.尝试戴着眼罩在椅子上走,发展身体的平衡能力。

  2.培养合作精神,体验挑战活动带来的成功。

  3.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4.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课程准备:

  1.每人一副眼罩。

  2.椅子若干。

  3.音乐。

  课程过程:

  一、热身活动(椅子有间隔的排成两排)

  1.带领幼儿蒙住眼睛搭着前面小朋友的肩膀进场(播放音乐)

  2.全体幼儿站立于凳上,戴上眼罩后完成向前后左右的看齐动作

  二、脚掌的探索

  1.用脚的触觉感知凳面的延伸,依次通过直线道路。

  2.加大难度,幼儿设计不同道路。

  3.再次挑战,设计一条最难道路

  三、提供更多的障碍物,让幼儿组合设计一个闯关游戏,幼儿两两组合翻阅过障碍物。(注意角色互换)

  四、放松练习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今天的游戏好玩、刺激吗?你们都表现的很勇敢,刚刚我们一直都是处于紧张状态,现在请大家放松下来和老师一起在“黑暗中”散散步吧。(请小朋友们搭好火车,拉下眼罩。)

  课程反思

  游戏活动的设计应该站在幼儿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让游戏贴近幼儿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所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朝着这个方向继续改进。

27、大班健康活动示范课教案《怎么办》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意图]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园生成了《安全你我他》主题系列活动。

  在主题推进中,我们发现,处于身体迅速发展阶段的大班孩子,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活动欲望,随着他们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张,不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孩子的耳朵、鼻子、眼睛最易发生危险。如:在奔跑中,一不小心相撞鼻子就会受伤;在书写时,细细的笔尖不小心就会刺伤眼睛;在交流时,不经意地对着耳朵大声说话就会伤及耳膜等等。《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师,除了积极为幼儿创设安全的活动环境,避免危险事件发生外,更要关注幼儿的日常行为,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学习相关的自我保护方法。健康活动《怎么办》就是根据大班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所生成的活动之一。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要 “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本活动主体部分讨论的三个事件和生活录像中的片断都是幼儿生活中所常见的,而这些事件中所隐含的不安全因素又常常是幼儿所忽视的,通过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去发现问题,梳理提升原有经验,并将所获得的自我保护常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幼儿的安全、健康起到了奠基作用。

  [教学特色]

  (一)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参与兴趣。

  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究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研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一系列问题情景,通过不断抛出问题, “小虫飞进了耳朵,怎么办?”“积木塞进了鼻子,怎么办?”“沙子弄进眼睛,怎么办?”“录像中哪些行为会伤害我们的身体?”在问题中引发原有经验的交流,在交流中促进同伴间思维碰撞,在碰撞中寻找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有效地引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在问题中学习、探究、成长!

  (二)层层推进教学,提升自护能力。

  《纲要》指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当我们的教育在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唤醒其主体意识时,才能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本活动先通过游戏 “猜猜猜”,让幼儿体验耳朵、鼻子、眼睛的作用,自然地激发了幼儿自我保护的欲望。再设置问题情景,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参与讨论中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安全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最后,将真实的日常生活行为以录象的形式呈现给幼儿,让他们在判断他人行为和发自肺腑的告诫声中,内化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游戏体验、情景创设、行为判断层层推进,寓安全教育于真实的情景之中,十分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切实提升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 保持积极互动,提高参与实效。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主导与主体的辨证统一,突出了幼儿的参与和体验。在教学中,我灵活变化教学形式,引导幼儿自始至终饶有兴趣地参与活动,保持积极有效的互动。

  一是游戏化的体验。《猜猜猜》游戏简单有趣,师幼互动气氛热烈,幼儿在富有韵味的对话中既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又体验了眼睛、耳朵、鼻子的重要作用。并自然地引出了主题,为怎么办的讨论作了情感上的铺垫。

  二是互动式的讨论。本次活动通过幼儿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与材料(课件、图片)互动,同伴间互动,师幼间互动,在不同环节根据不同需要采用不同形式,提高了互动的实效。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结合:

  1、个体交流与录像呈现正确方法相结合。“小虫飞进耳朵”如何正确处理对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讨论中,首先是通过个体交流呈现原有经验,然后通过集体观看课件掌握正确的方法,使幼儿的原有经验得到了提升。

  2、小组讨论与集体验证相结合。在事件“积木塞进鼻子”的讨论中,则采用先分成小组自由交流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那么如何让幼儿得到其中的正确方法,则通过让幼儿集体验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而教师只是把幼儿的讨论结果加以梳理,将幼儿个人经验(安全的、正确的)推广为集体经验。

  3、判断选择与说理分析相结合。如事件“沙子进了眼睛”,通过让幼儿判断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进行双方的观点碰撞和说理分析,在辩论中形成了正确的处理方法。

  4、观察寻找与情景表达相结合。在观看录像寻找错误行为的环节中,所创设的氛围更为宽松自由,当幼儿观察到问题时即可自主表达,使交流更为积极主动。

  三是适时性的练习。适时练习正确的方法,有利于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巩固自我保护的知识。出现在活动过程中的三次行为练习:擤积木、看书、做保健操,既强化了正确行为,又调节了气氛。

  [教学方案]

  一、活动目标

  1、体验眼睛、耳朵、鼻子的作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知道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安全处理方法。

  3、会正确判断日常行为,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述。

  4、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5、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实物:七巧板拼图、醋、铃铛。

  2、多媒体课件

  3、标记图若干张、展示黑板一块

  三、活动过程

  (一)体验耳、鼻、眼的作用。

  1、游戏活动“猜猜猜”,用耳、鼻、眼进行判断。

  师:猜--猜--,猜一猜,我们大家一起猜,小朋友我问你

  (1)什么乐器在歌唱?唱着什么歌?(铃铛x xxx x)

  (2)什么气味飘过来?(醋 )

  (3)七巧板,拼一拼,拼出什么图形来?(汽车、金鱼、手枪)

  2、教师小结:哇,原来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作用这么大啊!

  (二)学习处理突发事件的安全方法。

  事件一:虫子飞进耳朵里

  1、观看录像1(内容:早晨,小姑娘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玩,突然一只小虫飞进了她的耳朵,嗡嗡的叫,真难受。)

  问:哎呀,发生什么事了?小虫飞进了兰兰的耳朵里,这可怎么办?(相互讨论)

  2、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观看课件:妈妈用手电筒照兰兰的耳朵,小虫飞出来了)

  问:兰兰找到了谁呀?会发生什么事? 小虫为什么会从耳朵里飞出来?

  教师小结:如果以后遇到小虫飞进耳朵里,我们不要着急,可以自己先用手电筒试一试,不行时马上请大人来帮忙。

  事件二:积木塞进鼻子里。

  1、 体验鼻子塞住的感觉。

  教师:我们的鼻子有时也会生病,那会怎样?鼻子塞住会有什么感觉?(体验鼻子塞住的感觉)

  2、观看录像2(内容:吃完午饭,玲玲在区角里玩积木,不小心把积木塞进了鼻子里,气也透不过来。)

  (1)分组讨论:玲玲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取出积木?

  (2)小组汇报,取出积木的方法。

  教师用图标展示:用棉签、镊子等工具取出来;用手挖、擤鼻涕、打喷嚏取出来;请医生、老师、长辈等大人帮忙解决。

  (3)集体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哪种方法是不安全的,为什么?

  (4)集体模仿擤出异物的正确方法: 按住没有积木的鼻孔,用力往外擤,哼!

  小结:遇到这种事情,可以自己先用擤的方法试一试,如果不行马上请大人来帮忙。

  事件三:沙子掉到眼睛里。

  1、观看录像3(内容:户外活动时,东东在沙池边玩沙子,不小心沙子弄到了眼睛里,眼睛睁不开了。)

  2、幼儿选择处理方法

  第一种:东东用手揉;第二种:请大人帮忙。

  2、两队说出选择的理由。

  3、教师小结:我们的眼睛用手揉很容易受伤,请大人帮忙才是最安全的。

  问:在我们生活中,有时不小心也会发生危险的事情,如果发生了,我们怎么办?

  总结:当我们遇到危险的事情时,应该先自己用安全的方法试一试,不行再马上请大人帮忙解决。

  (三)判断日常行为。

  1、观看录像4(三段内容:对着耳朵喊、用铅笔挖鼻子和耳朵、坐在汽车里看书)

  问:你发现哪些行为是错误的?有什么危害?

  2、观看录像5(五段内容:口含筷子去盛饭、倒滑滑梯、躺着看书、玩沙的手掏耳朵、看绿色植物)

  问:请你用一句话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3、做《保健操》

  轻轻捏捏小鼻子,再来深深吸吸气,吸—吐—吸—吐 ,我的鼻子真舒服;

  轻轻按摩小眼睛,上刮刮,下刮刮,12345678 ,我的眼睛真舒服;

  轻轻揉揉小耳朵,从上往下揉一揉,上揉揉,下揉揉, 我的全身都舒服。

28、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时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幼儿时常都能见到它。幼儿学会认识时钟,能更好的学会作息时间。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指导要求:我们的教育应该和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幼儿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事物与现象转换为知识点传授给幼儿,从而达到我们幼儿教育的目标。为此,我选择了以时钟的相关知识和幼儿一起互动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活动目标

  1.了解钟面的构成,认识时针和分针。

  2.初步感受指针的行走方向和行走关系,探索钟面上的“整点”和“半点”。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读整点和半点。

  难点:认读并能拨出整点半点。

  活动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人手一份纸片钟。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滴答、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小朋友猜一猜谜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钟吧!

  二、认识钟面,初步了解分针、时针以及它们的运转方向和关系。

  (一)结合课件,幼儿观察时钟,师幼交流。

  1.教师:钟面上有什么?有几个数字?分别是几?

  2.师幼共同手口一致点数钟面数字1~12,初步感知顺时针方向。

  (二)认识时针与分针。

  1.教师:钟面上除了数字还有什么?

  2.教师:有几根指针?它们有什么不同?分别叫什么名字?

  3.小结:又粗又短的指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指针叫分针。

  (三)观看课件,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1.教师:时针、分针走得是一样快吗?谁走得快?它们是按什么方向行走的? (教师反复演示课件上的动态时钟)

  2.小结:分针和时针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分针走得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表示1小时。

  三、认读整点和半点

  (一)认读整点。

  1.提问:我们怎样认读时钟上的时间?

  2.小结:当分针指在数字12就表示整点。时针指在数字几就表示几点。分针按顺时针方向走一圈,时针就走一格,也就是从一个数字走向下一个数字,代表已经过去一个小时。如:当分针指在数字12,时针指在数字1就表示1:00;当分针指在数字12,时针指在数字11就表示11:00 。

  3.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图片,巩固练习认读整点。

  提问: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她是几点起床的?我们怎样用数字来表示7点整?(7:00)小朋友在干什么?是几点整?我们用什么数字来表示?(8:00)

  4.教师和个别幼儿任意说整点,全体幼儿来拨。

  (二)认读半点。

  1.提问:当分针指在数字12就表示整点,当分针指在数字6又表示什么呢?

  2.小结:当分针指在数字6,时针会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就表示半点。(出示表示半点的时钟)我们要看时针顺时针经过了哪个数字在前,就是几点半。如:当分针指在数字6,时针指在数字5和6中间,时针经过了数字5,5在前,就表示现在是5:30。当分针指在数字6,时针指在数字9和10的中间,时针经过了数字9,9在前,就表示现在是9:30。

  3.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图片,巩固练习认读半点。

  提问: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是几点半来上幼儿园?我们怎样用数字来表示?(7:30)小朋友在干什么?几点半睡觉?用数字怎么表示?(8:30)

  4.教师和个别幼儿说半点,全体幼儿来拨。

  四、游戏“我拨你说,你拨我说”。

  1.教师:请小朋友找一个或两个旁边的小朋友,一个小朋友来拨整点和半点,另一个或两个小朋友来说出他拨的整点和半点是多少?然后交换。

  2.教师观察指导幼儿“拨”和“说”整点、半点。

  五、幼儿完成操作卡。

  1.全体幼儿完成操作卡连线,个别幼儿白板互动连线。

  2.集体验证结果。

  六、活动延伸

  我们拿着操作卡和时钟回教室拨一拨我们一天的作息时间,好吗?

  活动总结

  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认识时间十分重要。因此,我设计了此次数学活动认识时钟,为了解钟面的构成,认识时针和分针;初步感受指针的行走方向和行走关系,探索钟面上的“整点”和“半点”。我也制作了课件,让幼儿充分进行感知和探索。在整个数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于认识钟表的兴趣浓厚。

  那么在活动开始时,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在引题的时候引用了“谜语”导入,让幼儿知道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时钟。接下来我出示了钟表,让幼儿认一认钟表的结构,并且找一找1—12这12个数字,他们所在的位置和所运转的方向,接下来通过课件演示,首先我先让幼儿了解了在钟面上时针是哪一根,分针是哪一根,并且了解了在钟面上走了一圈是什么概念,从而引出后面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让幼儿通过自身的观察得出结论,知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也就是一小时。课件中时钟动态的行走让幼儿清楚地了解时针和分针,及它们的运转关系和方向,反复操作后,幼儿有所体会顺时针的运转方向。在认识整点和半点时,先让幼儿来认一认,给孩子主动探索的时间,然后我再告诉幼儿怎样来认读整点和半点。在幼儿拨整点和半点环节,我让全体幼儿来检查个别幼儿的钟面上整点与半点的时针与分针的位置是否正确,如有错误之处请大家帮助改正,通过这样的一个游戏使幼儿又一次巩固认识了整点与半点,而且在游戏上学习,幼儿的兴趣也很浓厚。幼儿在连线操作环节,把时钟上的时间与数字表示的时间相连时,基本都正确了,说明幼儿还是掌握了。

29、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爱牙小卫士》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正处于换牙的人生阶段,通过调查发现班级大多数幼儿或多或少都会有蛀牙,他们对蛀牙产生的原因不是很清楚,只知道要少吃糖、多刷牙。但是,对于如何正确保护牙齿以及正确的刷牙方法掌握的不全面。因此,我设计了《爱牙小卫士》的微课,通过微课让幼儿争当爱牙护牙小卫士,知道牙齿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牙齿的正确方法。

  活动目标

  1.知道牙齿的重要性并懂得保护牙齿。

  2.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知道保护牙齿的方法。

  3.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并能坚持刷牙。

  4.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重点:知道保护牙齿的方法,懂得保护自己的牙齿。

  活动难点: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并能坚持刷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谜语导入

  (目的:通过谜语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小朋友,你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快来猜个谜语吧!

  二、基本部分

  (一)爱牙小知识

  (目的:了解有关牙齿的知识,知道牙齿的重要性)

  1.牙齿本领大

  ——牙齿的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吗?一起来看看吧!

  牙齿的本领:嚼碎食物、协助发音、维持面部外形。

  2.乳牙和恒牙

  ——每个小朋友出生后,都会慢慢长出许多小牙,那些牙齿叫乳牙,你知道乳牙有多少颗?

  ——当乳牙掉了又长出来的牙叫恒牙,恒牙一般有28—30颗,恒牙会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所以,小朋友要保护好我们的牙齿。

  (二)牙齿生病了

  (目的: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1.认识龋齿

  ——牙齿很重要,如果不注意保护,牙齿也会生病,小朋友看看牙齿怎么了?

  ——龋齿俗称蛀牙,也叫虫牙,龋齿是怎样形成的呢?

  2.看动画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

  ——看完动画,小朋友知道龋齿是怎么形成的吗?

  3.龋齿的危害

  ——你知道龋齿有哪些危害吗?

  形成空洞——导致疼痛——碰到牙神经疼得忍不住——导致口臭

  (三)我会保护牙齿

  (目的:了解保护牙齿的方法,知道如何正确刷牙)

  1.保护牙齿的方法

  学习爱牙三要三不要,了解预防龋齿,保护牙齿的方法。

  ——如何预防龋齿,保护牙齿?

  2.我会刷牙

  ——刷牙可以保护牙齿,但是如果方法不对就起不到保护牙齿的作用了,你会刷牙吗?

  通过刷牙步骤图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学说刷牙歌巩固刷牙方法。

  三、结束部分

  回顾梳理爱牙知识以及保护牙齿的方法

  ——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今天我们学习了乳牙有多少颗、恒牙有多少颗?

  ——如何预防龋齿,保护牙齿?

  ——刷牙的正确方法?

  活动反思:

  本次微课内容选择符合大班孩子年龄特点,在内容设计上按照从孩子生活经验出发,知道牙齿的本领,再到龋齿的形成最后是保护牙齿的方法,重点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环节设计层层递进。每个环节以对话的形式利用提问把幼儿带入活动中。

  通过问题引发幼儿思考,符合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大班幼儿理解能力强,因此在活动设计上给幼儿提供的内容较多,但大多内容孩子是有一些生活经验,只是经验不完整,知道的不够全面,因此,希望通过这个微课帮助幼儿梳理他的已有经验,将保护牙齿的多种方法迁移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中,从自身做起,做一个爱笑小卫士,保护好自己的牙齿。

30、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小弹簧》教学设计发送反思

  活动目标

  1.发展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

  2.学习和锻炼勇敢且不怕失败的精神。

  3.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4.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跳跳球每人一个、装有沙的可乐瓶、沙包若干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幼儿练习原地向上跳跃的动作。

  (2)出示跳跳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2.基本部分

  (1)幼儿自由练习夹跳跳球跳跃的方法。

  (2)师:大家在跳跃时应该注意什么?(夹紧跳跳球)

  (3)创造玩法。

  ①前进跳:向前行进弹跳。

  ②穿越“丛林”:将可乐瓶当做“树”,幼儿绕树行进跳。

  ③过“小河”:将“沙包”当做小河,幼儿夹紧跳跳球跳过“小河”,继续行进跳。

  ④游戏:穿过敌区

  玩法: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幼儿夹跳跳球依次分另穿越“丛林”,越过“小河”,回到大本营。以速度快队伍为胜。

  3.放松运动,收拾物品。

  活动延伸

  “丛林”、“小河”等障碍物可以经常更换,加宽、加长等。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各环节清晰,目标层层深入,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师在活动中的具有指导者、引领者、材料提供者等多种身份。幼儿在活动中有充分自主探索的机会,他们在制作弹簧宝宝的过程中自然的了解了弹簧的特性,同时又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艺术的体验,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

31、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蔬菜与水果》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蔬菜与水果。

  2.了解常见的几种不同颜色。

  3.培养幼儿喜欢参与集体活动,体验一起活动的兴趣。

  4.让幼儿了解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知道多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建康成长。

  5.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实拍图PNG图片20张、《蔬菜与水果》卡片图20张。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引出主题《蔬菜与水果》。

  ——大家生活中都吃过哪些蔬菜?哪些水果?

  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不同种类的蔬菜与水果。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认识多种蔬菜和水果;

  ——这是什么蔬菜?什么水果?吃起来有什么味道?有什么感觉?(让幼儿展开想象,进行思考)

  2.组织幼儿进行《小红帽购物》游戏;

  ——游戏规则:由教师扮演小红帽,去市场购买蔬菜和水果,幼儿手拿蔬菜水果的图片,扮演成各种蔬菜、水果,坐在椅子上。当小红帽走到幼儿面前,全体幼儿说出对应蔬菜或水果的名称,小红帽走过去买。被买的食物(幼儿)跟在老师的后面。直到小红帽买了太多食物,音乐停止,袋子破了,嘭,教师和跟在后面的幼儿迅速抢位子,没有位子的人当小红帽,其他幼儿交换卡片。游戏继续进行。

  ——播放游戏背景音乐《小红帽》。

  3.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进行配对认识色彩。

  ——图片上都有什么蔬菜、水果?

  ——画面上还有什么动物?(小猪)

  ——小猪喜欢吃红色的蔬菜、水果,大家快帮小猪把红色蔬菜、水果放到背篓里吧。

  对活动进行总结,并表扬活动中表现优秀和有进步的幼儿。

  ——大家都认识了很多新的蔬菜和水果,下次我们再来跟它们交朋友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的课堂教学,我 班的 幼儿对蔬菜与水果有很大的了解,能叫出常用蔬菜与水果的名字,知道了 挑食的坏习惯会给身体带来很不好的影响,班上挑食的幼儿也改了许多坏习惯,效仿的幼儿的家长谈到孩子懂事了,什么菜都要吃了,表扬了 那些有很 大进步的幼儿。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