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学设计《找相同》反思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找相同》反思
1、大班数学教学设计《找相同》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6—1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分合方法,并将重复的记录去掉。
2、会看一组分和记录读出两组分合记录。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主动地回答问题。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6-10的组成
2、物质准备:记录纸和笔、操作用书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各数的组成
1、师:我们已经学会那些数字的组成?它们各有几种分法?是哪集种呢?
2、请2-3名幼儿自主选择一个总数,介绍它的分合方法,教师进行记录,师幼共同检查。引导幼儿说说这些分合记录是有序还是无序的?按什么顺序记录的?
二、找相同
1、师:看看谁的眼睛象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发现9的分法中有相同的吗?
引导幼儿找出相同的分法,如9和 9
∧∧
45 54
2、师:9有8种分法,其中许多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些相同的分法去掉一个
3、引导幼儿去掉相同的方法,然后观察发现记录结果少了,更方便看了。
4、引导幼儿看一种记录读出两种分合方法,使幼儿感受到,虽然记录少了,但分法没少,可以看一种记录就想到两种分法。
5、再出示一组幼儿的组成记录单,请幼儿比赛找到相同的,并去掉相同的。
三、幼儿操作活动
1、找相同
观察数字组成记录单,圈出相同的分合式,读一读其他分合式的两种分法。
2、组成填空
请幼儿先读一读总数,在看一边的部分数是几,想一想缺少的部分是几,在方格上填上该数字。
四、活动评价
展示幼儿“找相同”记录单,请大家看一组记录说出两种分法。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的内容还需要创新,提高难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动的梯次性,要有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新的内容,填充活动,使活动变得有创新性。
2、大班数学教案《找相同》含反思
教学目标:
1、练习视觉辨认的能力。
2、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准备:
帽子图片,衣服图片,小熊,小猪形象卡片,投影仪,《我的数学》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猪、小熊图片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两位动物朋友,你看是谁啊?
二、创设第一个情景:四件衣服
1、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四件衣服中的两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师:小猪和小熊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它们喜欢一模一样的东西。有一天,他们来到商店,看到很多漂亮的衣服,但是他们只想买一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师:谁愿意帮助它们?哪两件衣服是一模一样的呢?
2、一一验证:其他衣服哪里不同
三、创设第二个情景:五顶帽子
1、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五顶帽子中的两顶一模一样的帽子
师:小猪和小熊有一顶一模一样的帽子,他们很喜欢,可是不小心给混在一起了。谁愿意帮助他们找到这两顶帽子?
2、一一验证:其他帽子哪里不同
四、创设第三个情景:五辆车子
1、引导幼儿观察书中的五辆车子
师:小猪和小熊还有一辆漂亮的车子呢,可是在停车场里有许多车子,到底哪两辆车子会是他们的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2、一一验证:其他车子哪里不同
五、幼儿操作
幼儿将一模一样的车子圈出来
活动反思:
1.此次活动的内容还需要创新,提高难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动的梯次性,要有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新的内容,填充活动,使活动变得有创新性。
2.在“住新房”的设计中有问题,每张纸有三间房子,可是小动物却需要住四间,虽然老师发现这一问题,给每个幼儿增添一间房子,仍有幼儿不愿意让小动物住进去,给幼儿找相同增加了人为的困难。
3.教师知道使用浆糊是一个困难,但是担心使用双面胶更难,担心使用胶圈的一次性,在此次活动中没有将幼儿的粘贴问题解决。
4.在观察记录活动中,教师的思路不灵活,认为:找相同的记录要人手一份。其实,分局小小班的特点完全可以采取集体形式的记录,让小动物住进房子。
3、大班数学教案《找座位》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
2、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写有"____排____座"的纸、笔
活动过程:
一、自制座位票
1、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
师:"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请第三排的幼儿点点头,请第四排的小朋友举双手。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几排?"
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2、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
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请问你是坐在几号座位的?请所有5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4号座的小朋友点点头,清所有3号座的小朋友挥挥手,请所有2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1号座的小朋友举双手。"
幼儿做出相应动作。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号)?这个号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号,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认读座位票
师:"请小朋友把你们椅子下面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
幼儿:"三排四号..."
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
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小结: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三、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你们学了看座位票找座位这个本领开心吗?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座位票。"
幼儿:"电影院。"
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们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烦爸爸妈妈了。下次我们再来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戏好吗?"
幼儿:"好!"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让他们容易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大班幼儿对数字已经有了初步经验,怎样让他们运用已有经验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并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提升数的运用能力,带着这个问题我选择了《找座位》这个大班数学活动。
4、大班数学教案《找方位》含反思
设计背景
中班的孩子平均年龄已经有四岁多了,大部分孩子已经能掌握一定的方位知识,但是有少部分孩子对方位的感知还是比较困难,在教学序数时就遇到分不清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的概念,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找方位的活动加深孩子对方位的认识。
活动目标
1、能借助物体来辨别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
2、能听懂老师的语言做出相应的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完整的复数教师的句子,能学习完整讲述句子。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重点难点
1、借助物体辨别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
2、听懂教师的语言复述句子并作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兔妈妈的头饰,兔宝宝的头饰
活动过程
1、课前互动:
老师一边说一边做,学生也一起学做。(请跟老师这样做,然后手拿铃鼓拍手。学生会学着说:“我跟老师这样做”,学生也拍手……,分别在自己的前后左右拍,一直到说:“前面、后面、左边、右边、上面、下面,说的同时也要在相应的方位上做拍手动作。让孩子初步感知方位的概念)
2、初步辨认以自身为中心的方位:
你的鼻子在哪里?(耳朵、屁股、脚)在哪里?(幼儿开始会说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幼儿说出在前面、在后面、在旁边、在下面等)
3、找朋友的游戏
说出比如(某某小朋友在我前面等),教师示范,幼儿很快就能学会
4、游戏找方位
教师做兔妈妈,幼儿做兔宝宝,教师捏鼻子幼儿就到教师前面来,拍屁股就到后面来,拉左耳朵就到左边,拉右耳朵就到右边
5、结束教学活动
再做一次课前互动的活动。巩固教学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准备查找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去创设肢体操导入,这可以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上来。这点在上课的课程中效果还是很好的。
2、经过这次的上课,幼儿对方位知识的感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后面的序数教学帮助很大。
3、从备课到上完课,对走自己的启发还是很大的,认识到了幼儿教学的游戏性很重要,把游戏带到课堂中,在游戏中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幼儿园孩子来说是比较适合的。
4、总体来说,这节课的目标基本达到了,但是在课堂时间的掌握上海不是很好,在导入的时间花的时间长了点,如果再上多一次这节课,我会从新设计好点精简点。
5、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火眼金睛找相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6—1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分合方法,并将重复的记录去掉。
2、会看一组分和记录读出两组分合记录。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主动地回答问题。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准备】
1、幼儿学过6-10的组成。
2、记录纸和笔、操作用书。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各数的组成。
1、教师:我们已经学会那些数字的组成?它们各有几种分法?是哪集种呢?
2、请2-3名幼儿自主选择一个总数,介绍它的分合方法,教师进行记录,师幼共同检查。引导幼儿说说这些分合记录是有序还是无序的?按什么顺序记录的?
二、找相同。
1、教师:看看谁的眼睛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发现9的分法中有相同的吗?
引导幼儿找出相同的分法,如9和9
∧∧
4554
2、教师:9有8种分法,其中许多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些相同的分法去掉一个。
3、引导幼儿去掉相同的方法,然后观察发现记录结果少了,更方便看了。
4、引导幼儿看一种记录读出两种分合方法,使幼儿感受到,虽然记录少了,但分法没少,可以看一种记录就想到两种分法。
5、再出示一组幼儿的组成记录单,请幼儿比赛找到相同的,并去掉相同的。
三、幼儿操作活动。
1、找相同。
观察数字组成记录单,圈出相同的分合式,读一读其他分合式的两种分法。
2、组成填空。
请幼儿先读一读总数,在看一边的部分数是几,想一想缺少的部分是几,在方格上填上该数字。
四、活动评价。
展示幼儿“找相同”记录单,请大家看一组记录说出两种分法。
活动反思:
1、此次活动的内容还需要创新,提高难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动的梯次性,要有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新的内容,填充活动,使活动变得有创新性。
2、在“住新房”的设计中有问题,每张纸有三间房子,可是小动物却需要住四间,虽然老师发现这一问题,给每个幼儿增添一间房子,仍有幼儿不愿意让小动物住进去,给幼儿找相同增加了人为的困难。
3、教师知道使用浆糊是一个困难,但是担心使用双面胶更难,担心使用胶圈的一次性,在此次活动中没有将幼儿的粘贴问题解决。
4、在观察记录活动中,教师的思路不灵活,认为:找相同的记录要人手一份。其实,分局小小班的特点完全可以采取集体形式的记录,让小动物住进房子。
6、大班蒙氏数学教案设计《配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两个相同的或相关的物体放在一起。
2、萌发初步的逻辑意识。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小猪的一家:4种颜色的彩笔,与彩笔同色的4个篮子。
2、学具准备:小猪的一家中的鞋子、袜子和手套,4种颜色的彩笔及相关颜色的篮子,大小不一样的暗扣若干,大小不同的锁和钥匙。
3、《操作册》。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动一动。幼儿一边按节奏念儿歌《动一动》一边走线,并做相应动作,走、跑、跳等交替进行。
二、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小朋友一起来玩“彩笔对对碰”。
请幼儿看一看桌面上的彩笔:小朋友这些彩色笔的盖子都跑哪去了?我们把它们都找出来吧,(快思 www.banzhuren.cn)教师示范:给红色的彩笔盖上红色的盖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红色的笔就找红色的盖子,然后放进红色的篮子里。
三、幼儿动手操作。
教师将幼儿分组操作。
第一组:操作学具小猪的一家。
第二组:操作暗扣,幼儿根据暗扣的大小,公母配对。
第三组:操作图片,找缺失并配成完整的图片。
第四组:看谁找的对。幼儿根据一样实物,找出另一半配对。
四、游戏活动。
游戏“对对碰”幼儿两人一组一边念儿歌《对对碰》一边做相应的动作。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引导幼儿将学具成对放好,如将袜子配对放在一起,直到收拾完毕。、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始我创设了情境“帮鞋子找朋友”,让幼儿从关注自己脚上的鞋子出发,通过观察,使幼儿知道脚上鞋子有两只,两只鞋子是一样的,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在“帮鞋子找朋友”环节中,请幼儿根据手里的单只鞋子到很多鞋里去找另一只一样的鞋子。在出现问题后,及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讨论,讨论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使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帮助幼儿解决了特征混淆的问题,使幼儿知道一样颜色、一样花纹、一样大小的两只鞋子是一双鞋子,丰富了一双的概念。在操作环节:材料的设计考虑到了鞋子大小花纹一样颜色不同、颜色花纹一样大小不同、颜色大小一样花纹不同,这几种在操作材料中都显示出来,由于在前面“找鞋子”环节中幼儿出现了问题,幼儿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操作中都能正确成双配对鞋子。整个活动,老师的指导有针对性,由简到难,层层深入,有效的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最后环节“鞋子碰碰舞”,提供给幼儿的鞋子在颜色、款式、大小上有了帅选,方便幼儿在“碰碰舞”中快速寻找到和自己手中一样的鞋子的朋友,游戏中并不断和旁边小朋友交换不同的鞋子。以游戏形式引导幼儿继续学习配对,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和成长。
7、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找规律排序教学活动设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活动中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有很多,体验到学习思维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1、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排序规律,并学习排序。
推荐阅读: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00篇【常更新】
活动准备:
课件、拼图积木若干、小篮若干。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初步认识规律。
1、师幼互问好。
师:我发现咱们小朋友都是一些聪明的孩子,并且还是一些勤快的孩子。
师:那么,你们早上几点起床的呢?(六点半,六点,七点……)师:你们这么早就起床啦,是自己醒的,还是爸爸、妈妈叫醒的?(妈妈、爸爸、自己、小闹钟)师:小朋友们想想醒来的时候,你在被窝里喜欢做什么动作?(打哈欠,伸懒腰,揉眼睛……)(幼儿边说边表演)。
师:那咱们把刚才小朋友表演的动作再来模仿一下吧!
师幼共同边说边做动作:揉一个眼睛,伸一个懒腰再伸一个懒腰。(重复两次)师:这下我们可是真的醒了,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呢?(穿衣服)师:先穿哪件呢?(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师:我们先穿鞋子,再穿裤子好不好?(幼儿答)师:所以我们要怎么样?(按顺序一样一样的穿。)师:那我们把小朋友穿衣服的顺序做一下吧!
师幼共同边做边说:上衣,裤子,鞋子。上衣,裤子,鞋子,(重复两次)
2、师:下面我要给大家看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依次出示娃娃、衣服、裤子、鞋子等图片)师:小朋友你们看,东东起床了!我们向他问好!(幼儿向东东问好并招手)师:现在,东东要穿衣服了,请小朋友告诉他穿衣服的顺序好吗?(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每天都是按这个顺序穿的。)(教师按顺序将上衣、裤子、鞋子贴出顺序图)师;第一先穿上衣,第二再穿裤子,第三再穿鞋子。那么你们看,这种按照一二三,一二三……的规律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按规律排序。
二、引导幼儿按颜色和形状等规律排序。
1、师:昨天,小白兔送给老师一条美丽的彩带。它是用漂亮的水果装饰的!(教师用图卡摆出水果的规律)(苹果,桃子,梨)师:刚才我们知道穿衣服有规律,那么,我们看看这些水果的排列有规律吗?(引导幼儿观察水果的颜色和形状来找规律)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些水果的排列有两种规律,一种是按颜色,一种是按形状。我们可以给这些水果起上代号,苹果是1号,桃子是2号,梨是3号,这样又成了123,123……这样的规律了,我们把这种排序也叫做按规律排序。
2、师:(把水果拿下)我觉得,小白兔的彩带还可以更加的漂亮,不过这需要能干的小朋友用这些水果摆出不一样的规律。谁能做到呢?(示意幼儿举手回答)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摆规律,幼儿摆完后,教师带领全班幼儿进行点评,并举例告诉幼儿其他的规律。
三、请幼儿动手找规律。
1、师:刚才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想试一试排列水果的规律,其实啊,不只这些水果能排出规律,我们的图形宝宝也很神奇!(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形卡)你们看,它们是……?(请幼儿回答、)
师:这些图形宝宝能排列出很多很多的规律,你们想试一试吗?
师:那我们在哪里排呢?请小朋友们看!(房子)师:这是谁的房子?(小兔)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蘑菇)(小兔出来表扬幼儿真聪明)
师:原来呀,小兔造了一间新房子,你看多漂亮呀,还在门前修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可是小兔觉得小路光秃秃的不好看,所以它想用瓷砖装饰一下,你们愿意帮它这个忙吗?
师: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瓷砖呢?(图形)(教师再次出示图形卡提示幼儿)师:对了,但是小兔有个要求,必须要按规律铺瓷砖,并且用不着的瓷砖不能到处乱扔,要放到小篮子里,小朋友们能做到吗?(能)师:下面,请小朋友搬椅子坐回桌子上并且用用我们的图形宝宝来铺路吧!一定要记住按图形的颜色和形状的规律来铺,我们来看看哪位小朋友能铺出与众不同的规律!(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小结,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规律。
师:其实除了小朋友们这节课学到的规律排序外,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东西可以把它排成顺序。(白天晚上、红绿灯)师:其实啊!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我们要按规律来做,像穿衣服就不能先穿鞋子再穿裤子,否则会带来麻烦,红绿灯就要求我们要遵守它的规律,否则就会发生危险。
师:好了,今天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老师希望,下课以后,小朋友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规律!播放音乐《幸福拍手歌》
推荐阅读: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00篇【常更新】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8、大班数学课教案《找座位》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
2、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写有"____排____座"的纸、笔
活动过程:
一、自制座位票
1、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
师:"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请第三排的幼儿点点头,请第四排的小朋友举双手。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几排?"
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
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请问你是坐在几号座位的?请所有5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4号座的小朋友点点头,清所有3号座的小朋友挥挥手,请所有2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1号座的小朋友举双手。"
幼儿做出相应动作。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号)?这个号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号,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认读座位票
师:"请小朋友把你们椅子下面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
幼儿:"三排四号..."
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
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小结: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三、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你们学了看座位票找座位这个本领开心吗?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座位票。"
幼儿:"电影院。"
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们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烦爸爸妈妈了。下次我们再来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戏好吗?"
幼儿:"好!"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让他们容易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大班幼儿对数字已经有了初步经验,怎样让他们运用已有经验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并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提升数的运用能力,带着这个问题我选择了《找座位》这个大班数学活动。
9、大班数学教案设计《认识正方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
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
2.情景导入"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幼儿观看课件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请幼儿观察正方体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掷骰子"游戏
2.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10、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让幼儿发展合理推理能力,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重点:
使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PPT课件、雪花片若干、幼儿操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设情引课
1. 新年快到了,小猫和小青蛙正在忙着装饰自己的家。(出示PPT挂图)
2. 以小组为单位,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幼儿汇报结果)
3. 引入生活中的规律,并出示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 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 小组讨论。(幼儿汇报结果)
3. 随着幼儿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幼儿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幼儿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三、动手体验规律
1. 幼儿尝试动手拼雪花片,并说出自己的规律展示自己作品。
2. 幼儿根据PPT图片用声音或者肢体动作做出规律。
3. 幼儿给衣服设计规律图案。
四、全课结束。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11、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找规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让幼儿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幼儿初步观察、推理能力。
3、激发幼儿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PPT、找规律图卡、不同颜色的椅子、美羊羊头饰、串珠玩具、黑板
活动过程:
一、课前调控:拍手律动,组织幼儿向老师们问好。
二、导入: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上课坐的椅子,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1、幼儿观察椅子,各自说出自己的发现,教师一边引导幼儿说出椅子的颜色排序不同。
颜色:红红、绿绿、红红、__
红、绿、红、绿、___
红红、绿、红红、___
2、全体幼儿跟着老师读出椅子的排列顺序,引出规律。
三、情景引入:今天老师请来一位客人,(美羊羊头饰)教师扮演美羊羊。!.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美羊羊:“昨天羊爷爷问了我几个问题,可是我不会,我想请小朋友帮帮我,好不好?”。
1、看课件(各种颜色图形的排列):找出顺序并说出规律,将空白的地方添上正确颜色的图形。幼儿边说规律教师边积极地鼓励及引导。
美羊羊:“你们真棒啊!有你们这样的朋友真好!可是爷爷还给我一张纸上面全是这样的图形,小朋友再帮帮我吧!”
2、教师出示课件和黑板(贴有图形排列规律的图卡),给幼儿说明要给图形宝宝找规律
(1)请幼儿认真观察图卡,找出规律。
(2)请个别幼儿上台,把空白处的图卡粘贴完成。
3、美羊羊:“小朋友都完成了,我也学会了,谢谢小朋友们,你们这么聪明,所以我想请大家一起进行一个比赛,这个比赛是—比眼力(出示课件)!”。
(1)教师出示找规律图片,幼儿通过观察、推理,以最快的速度说出规律,并说出空白处应该粘贴的图片。
(2)教师给表现好的小朋友给予表扬。
4、串珠游戏——送项链 美羊羊:“今天我买了一条好看的项链(出示串珠玩具串成的项链,),可是只买到了一条,但是我还想再带一些回去,送给羊村的小伙伴们,你们可以帮我做一些吗?”。
(1)教师请全体幼儿观察美羊羊的项链,引导幼儿说出项链排列的规律是按红黄绿蓝排列的。
(2)请三个幼儿上台进行“串项链”,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
(3)串项链完成,教师请幼儿分别说出自己串的项链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
(4)把完成好的项链送给美羊羊。
四、结束:美羊羊:“哇,真漂亮!谢谢小朋友们送的项链,我要回羊村了,喜洋洋他们看见了肯定会很开心,小朋友们再见!”。幼儿:“美羊羊再见!”
活动反思:
找规律活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孩子思维灵活,需要孩子先感受再发现,才能理解规律,而这些要求单靠老师的讲解显得收效甚微。针对这个情况,在平时的小游戏中,我让孩子通过观察来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激发他们创造简单规律的兴趣,感受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就可以在运用规律来进行花边装饰,还在整理班级用品时也可以运用规律性地来排列,在排列队伍中也同样可以运用规律进行,使得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在活动《找规律》中,我改变了以往教师先详细、深入讲解操作材料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根据卡片寻找规律,然后讲述排列规律,幼儿的兴趣很高。然后再出示规律类型卡片,让幼儿来匹配;果然幼儿在操作材料中运用已有经验,顺利完成,最后展示生活中运用这些规律来排列的图片,更激发了他们学习和运用规律的兴趣,活动延伸中我让幼儿自己设计规律排列,把活动推向了高潮,更激发了他们学习和运用规律的兴趣。
12、大班数学教案《找相同》
活动目标
1、复习6—1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分合方法,并将重复的记录去掉。
2、会看一组分和记录读出两组分合记录。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主动地回答问题。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6-10的组成
2、物质准备:记录纸和笔、操作用书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各数的组成
1、师:我们已经学会那些数字的组成?它们各有几种分法?是哪集种呢?
2、请2-3名幼儿自主选择一个总数,介绍它的分合方法,教师进行记录,师幼共同检查。引导幼儿说说这些分合记录是有序还是无序的?按什么顺序记录的?
二、找相同
1、师:看看谁的眼睛象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发现9的分法中有相同的吗?
引导幼儿找出相同的分法,如9和 9
∧ ∧
4 5 5 4
2、师:9有8种分法,其中许多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些相同的分法去掉一个
3、引导幼儿去掉相同的方法,然后观察发现记录结果少了,更方便看了。
4、引导幼儿看一种记录读出两种分合方法,!出自:快思老.师!使幼儿感受到,虽然记录少了,但分法没少,可以看一种记录就想到两种分法。
5、再出示一组幼儿的组成记录单,请幼儿比赛找到相同的,并去掉相同的。
三、幼儿操作活动
1、找相同
观察数字组成记录单,圈出相同的分合式,读一读其他分合式的两种分法。
2、组成填空
请幼儿先读一读总数,在看一边的部分数是几,想一想缺少的部分是几,在方格上填上该数字。
四、活动评价
展示幼儿“找相同”记录单,请大家看一组记录说出两种分法。
13、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分气球》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区分大小,颜色,学习把相应的粘纸粘贴在相对应的地方。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常见的动物,能区分颜色。
(材料准备)幼儿人手一册(苗P23),相应的粘纸。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案(苗P23),引导幼儿观察:
1、看看说说(发现不同)
2、小白兔手里拿的都是什么颜色的气球?
3、小灰兔手里拿的都是什么颜色的气球?
4、大象呢?小象呢?(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它们拿的是什么样的气球?
二、分气球
1、分给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气球,要与它们手里拿着的气球相同,它们才高兴,想一想,应该怎么分?(引导幼儿思考后大胆回答)
小白兔——红色小灰兔——黄色
2、教师示范
——金老师来分一分,你们看看我这样分好不好。
3、看看大象拿的是什么气球?小象拿的是什么气球?将剩下的气球粘纸分给大象和小象,(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要和它们手里的气球一样,它们才愿意拿,应该怎么分?
大象——大气球小象——小气球
三、幼儿操作(幼儿人手一册,苗P23)
1、提示: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撕粘纸,轻轻地撕,以免撕破。
2、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并帮助个别幼儿完成,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分享交流
气球分好了,看一看,你分对了吗?是不是小动物们自己想要的气球?(帮助幼儿纠正)
五、结束活动
整理学习用品。(贴纸团成一团丢掉、椅子推进桌子里)
教学反思
在活动的开始我运用了家里来了客人,要给客人分水果,可我不知道怎么分来引导孩子进入课堂,孩子的积极性很高,也很踊跃。
在操作活动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是一小部分孩子在操作过程遇到了困难,大部分孩子在分工和合作上还是做得很好的,孩子在讲述自己的学习成果是也非常的勇敢大胆。
再重新上这节课 的时候,我会把操作活动这个环节加上逛超市,准备各种各样的水果,让小朋友先去超市买水果,然后再分水果,这样会让学习更加贴近生活,不但学习了生活常识,还给小朋友一个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
1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找朋友》含反思
设计意图:
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习了10以内的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是抽象的数字概念。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赛”中增勇气,“乐”中长才干。意在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玩中学,不知不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通过本科教学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教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规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在游戏的情景中让幼儿能感知相邻数。
3.进行朋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圆片教具若、,磁性黑板、1--10的数字卡片(人手1套)、1——10的大数字卡片(人手一张)。
2.幼儿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 通过语言引出主题:
小朋友们,你们有朋友吗?你们的朋友是谁呢?
二、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并体验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出对应并置的两排圆片,数量分别是2和3.师:第一排圆片有几个?第二排圆片有几个?(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第一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一排圆片呢?我们可以说2比3少1,3比2多1。
2、教师在3个圆片下面再贴出第三排4个圆片。
师:第三排有几个圆片?第三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三排圆片怎样?我们可以说3比4少1,4比3多1.
3、教师以中间一个数为参照,先与前面一个数比,再与后面一个数比。
师:3比2怎样?3比4怎样?
4、师小结:3比2多1,3比4少1,所以3的“好朋友”就是2和4.通常我们就把这排在一起的3个数叫相邻数。
5、教师把2个圆片取下,在4个圆片的下面贴上5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4比3怎样?4比5怎样?所以4的相邻数是3和5.
6、教师把3个圆片取下,在5个圆片下面贴上6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5和4怎样?5比6怎样?所以5的相邻数是4和6。
7、教师直接说数字6、7、8、9,请幼儿说出它们的相邻数是谁和谁?启发幼儿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找它们的相邻数,幼儿回答后,师可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理解10以内的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三、玩游戏“找朋友”,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1、“找朋友”的游戏。
将幼儿分为四组,每组幼儿胸前挂有1——10的数卡。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本组的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到本组的朋友,音乐停止,2、3、4的幼儿手拉手站一排。(先请10位幼儿演示,然后游戏继续。)
2、卡片游戏。
师事先发给幼儿1——10的数字卡片,教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幼儿找出该数的两个“朋友”,并将卡片举起。
(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四、结束部分。
1、游戏后评价。
2、师小结,教育幼儿要像数字宝宝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设计意图: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友爱同伴的意识。)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再衔接到数字朋友中去。整个活动老师通过讲述、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再用卡片操作、评价总结操作结果几个环节帮助幼儿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老师请幼儿找朋友时,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问题刚提出,孩子们就争着回答;老师请小朋友们做“找朋友”的游戏时,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还有幼儿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动后请家长回去利用扑克牌与幼儿巩固10以内的相邻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再玩几次类似的游戏。
15、大班数学教学设计《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少》
活动目标
1.萌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了解一次性用品的含义,初步理解节约资源的意义。
3.能够联系经验说出生活中减少浪费、节约资源的行为。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一次性用品”组图;“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少”图片;“越来越多”、“越来越少”组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组图让幼儿了解并讨论生活中一次性用品
1.出示组图“一次性用品”,引导幼儿了解一次性用品的含义。
2.鼓励幼儿讨论生活中常见的一次性用品。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初步理解节约资源的意义
1.鼓励幼儿自由讨论。
2.出示图片“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少”,师幼共同小结。
三出示组图幼儿寻找越来越多及越来越少的事物
——还有哪些事物变得越来越多?
——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四幼儿自主讨论生活中减少浪费节约资源的行为
1.鼓励幼儿讨论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方法。
2.鼓励进一步讨论生活中减少浪费、节约资源的行为。
16、大班社会教学设计《客人来了》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主动与客人问好、有礼貌待人的意识并愿意尝试自己招呼客人。
2.愿意与同伴分享食物与玩具,能与同伴友好的相处。
3.学习招待客人的基本礼仪,学说简单的礼貌用语。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招待客人好习视频、有关招待客人的图片、玩具若干、水杯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当你们家客人的时候你们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2)幼儿运用已有经验举例说说自己招待客人的经历。
2.倾听故事《招待客人要热情》。
(1)师:故事中的主人小熊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集体交流:小熊为什么让妈妈很失望?
师幼小结:不会礼貌地招待客人,会让妈妈很失望,相信小朋友都是会招待客人的小主人。
3.引导幼儿观看动画,学习招待客人的基本礼仪。
(1)幼儿相互交流讨论如何做一个热情有礼貌的小主人。
(2)师:妈妈告诉宝宝家里来客人应该怎样做?
(3)师:宝宝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4)幼儿讨论:当客人离去的时候,还应如何做?
小结:当有客人来家里做客时,要主动向客人问好、帮客人拿东西,当客人离去时也要有礼貌地和客人说再见,这样才是会热情招待客人的小主人。
活动延伸
邀请好朋友到自己家里做客,和爸爸妈妈一起接待好朋友。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进行简单的礼仪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活动的设计参与面较小,在引导中国语急躁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在活动过程中,师幼互动环节太少了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通过活动,基本上幼儿都能掌握简单的礼仪
4.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让小朋友当主人,我来当客人,这样既增加了师幼互动,又使得活动的开展有序。
17、幼师大班美术教学设计《树林》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吴冠中的树林作品,初步了解绘画风格,感受点、线、面组合的美。
2、尝试运用点、线、面组合表现树林,体验创作的乐趣。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愿意动手创作,体验欣赏创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宣纸、记号笔、炫彩棒、水、小水桶
活动过程:
一、想象讨论
1、今天许老师带来了一段录音,请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声音?(听树林里的鸟声)
教师:这是什么声音?仔细听!(小鸟的声音)
师:这可能是什么地方?(森林,树林)
2、刚才好多小朋友都说这可能是树林,告诉你们答案:这是一片树林,树林是怎样的?你见到过的树林里面有什么?谁来和大家说说。
小结:原来树林里有高高的树,花花草草,还有可爱的小动物,真的很美。喜欢树林吧?
二、欣赏感受
1、PPT配乐欣赏吴冠中的3幅树林作品
过渡:“出示吴冠中的照片”有一位画家爷爷和我们大家一样,他的名叫吴冠中,这位爷爷他的名字叫吴冠中,和我们一样特别特别喜欢树林,每每到了树林里去呀,他就会仔细观察,用他的画笔描绘出树林的美好的样子,想不想看看他的画?一起去看看吧!
爷爷画的树林和我们平时画的树林一样吗?
孩子们,看了三幅作品,美不美?爷爷画的树林是怎样的?谁来告诉我。(有很多颜色、有树枝,这些树粗粗细细的)爷爷画了多少树?这些树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小朋友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吴冠中爷爷画的树有粗有细,有的远的,有近的,有直直的,有弯弯的,而且树皮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花纹,真漂亮。我们再来仔细看一幅画。
2、重点赏析作品《树林》
教师提问:这棵树干是什么样的?(一点一点的点子花纹,你还发现有别的花纹吗?)
这棵树皮上除了有点子花纹,还有线条卷卷的像蜗牛壳,棒棒糖、陀螺,像这样的卷卷的环形的花纹。还有什么花纹?平时你画花纹的时候会用这种吗?不太敢用。不过爷爷这么一画好看吧,块面的,像什么(辫子的块面花纹)?刚才我们说到了树有粗粗的,细细的,看看爷爷是怎么画的?
两根直线离得远远的,树的树干就变得怎么样?(粗粗的),那两根线条离得近近的呢?看看是不是细细的?如果还要让它细怎么办?一根线条也能代表一棵树。短短长长的线条组合在一起向各个方向伸展,就成了树枝。然后再来用各种颜色画上点子花纹还有短线条的线条花纹,螺旋线,还有我们平时不敢用的块面花纹。吴冠中爷爷就是用这些点子、线条、块面组合在一起就画出了这么美,这么好看的树林。我们再来仔细地看看。仔细的品味一下吴冠中爷爷的树林。
3、PPT配乐讲述,完整欣赏4幅树林作品。
“清晨,听着小鸟的歌声,让我们漫步到树林中,近处有几棵高高的白桦树,挺拔地站立在那儿,它们有的粗,有的细,长长短短的,树枝向四面八方伸展,好像在跟我们打招呼,欢迎你们,欢迎你们。树皮上有像动物脚上的点子花纹,短短长长的线条花纹,还有像辫子一样的大块面花纹组合在一起,让树林变得更美了,不远处还有许多的树笼罩在清晨的雾气中,看上去朦朦胧胧的,树林里的点点小花随风飞舞,好像他们也在欣赏树林的美。我爱自然界的树林,我要用我的画笔画出最美的树林。”
三、创作表现
1、孩子们,你们想不想试一试?也来画一画像吴冠中爷爷这样的树林。今天老师为你们每个人准备了水彩笔,炫彩棒、小毛笔、还有清水,一会儿,用水彩笔画树干,树枝和点子,然后用炫彩棒好看的颜色点上树林里的小花小草,在树皮上也可以装点一下。一会儿,等你把树林画完了以后,记得有一件小秘密要做,请你记得用毛笔沾点水给你的树林里的树喝点水,一会儿大家来说说给小树喝点水以后你的树林变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孩子们四张桌子,4人一组,找人少的地方自己安排。
2、引导幼儿学学吴冠中,用点、线、面组合表现树林的独特美。
3、鼓励幼儿适当添画树林中的其他景物。
四、分享交流
这就是我们的树林,看看爷爷的树林,再看看我们的树林,美不美?为自己鼓鼓掌。刚才看爷爷画树林的方法,我们也学会了,告诉大家,你的树林用了什么方法画的?你觉得你的作品里哪里特别好看?给大家介绍介绍。发现秘密了没有?给小树喝点水怎么样?给小树喝过水以后,晕染开了。是不是我们的每一幅画给小树喝了水后有点水墨画的感觉?所以许老师说叫你给你的小树喝点水,后面秘密然让你们找,看样子你们都已经找到了。这种方法在以后在别的作品里也能试试,小树喝点水,东西喝点水,有点水墨的感觉。孩子们,接下来许老师要来问问你,有没有在你的作品里用到了吴冠中爷爷也没用过的方法?你们用了吴冠中爷爷的点、线、面组合在一起,画出了这样好看的树林,用了许老师给的一个小小办法给小树喝点水,出现了不一样的水墨效果。
活动反思:
这次的绘画活动是让他们画小树林,活动之前,我先给他们讲解了各种树的画法,要求有树干、树冠和树叶,希望他们画出各种各样的树,并且给他们讲解了近大远小的绘画方法,之后就让他们自由想象作画。
18、大班社会教学设计《环卫工人》反思
这是一篇大班的社会活动,环卫工人的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马路上随处可见他们的踪迹,通过观看环卫工人工作视频,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并懂得尊重环卫工人并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活动目标:
1.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懂得尊重环卫工人并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3.体验劳动的乐趣,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环卫工人的图片、工作视频。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环卫工人。
师: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你见过环卫工人清洁在什么地方做清洁?是怎么清洁的?
小结:环卫工人为了城市的美丽,每天清晨不管刮风、下雨、下雪都在认真地工作着。
1.观看环卫工人工作视频。
(1)师:你看到了什么?环卫工人是怎样工作的?被环卫工人清洁后的马路有什么变化?
(2)师:你看是视频后有什么想法?为什么说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
(3)师:如果没有环卫工人城市会变成什么样?
小结:我们要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尊重、珍惜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不要随地乱扔垃圾。
2.体验环卫工人的劳动
师:小朋友,我们今天也学学环卫工人,一起来清洁幼儿园的公共环境吧。
活动延伸
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尊重他人和他人劳动的好习惯,做文明人、文明事。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孩子们知道了我们生活的小区、街道等都是有清洁工打扫干净的,他们的工作很辛苦,也很平凡,但却很伟大。懂得尊重环卫工人并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并学会从整理自己周边的环境卫生开始来养成个人讲卫生的好习惯。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幼儿发言的面很广,兴致很高。
19、大班体育教学设计《好玩的桌椅》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寻找合适的地方并脚从高处往下跳,懂得从高处跳落的自我保护方法。
2、尝试用大小高低不同的桌椅搭高跳,培养幼儿勇于挑战的精神。
3、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5、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6、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约80平米的橡胶地垫活动场地,不同高度的椅子、桌子、垫子若干、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听音乐做热身运动
二、基础活动:尝试从椅子上往下跳
1、引导幼儿想出多种跳的方法。
重点掌握跳的要领:两脚并拢,弯曲膝盖,脚尖轻轻着地。
2、鼓励幼儿搭高椅子跳。
幼儿自由练习。教师个别指导保护,纠正不正确的姿势,鼓励胆小的幼儿大胆练习。
三、结束活动
放松活动
1、挑战高度的感受。
2、谈谈保护的方法。
活动反思
从选材上比较贴近幼儿生活。小椅子是幼儿在幼儿园每天都要接触的物体,而且孩子们也特别喜欢玩椅子,他们玩椅子的方法多种多样。所以,在活动中,选择这个器材是便于准备,且孩子很熟悉的。
从活动目标的设定来说,比较适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目标表述比较准确。在活动中也三个目标也都较好地得到了体现。突出了活动的重点,突破了活动的难点。
从教学程序来看,脉络很清晰,孩子们对于活动的掌握从简单到难,逐步增加活动难度,适合孩子的接受能力。整个活动比较紧凑,环环相扣,过渡比较自然。
20、教学设计幼儿园大班数学《糖果店的秘密》反思
设计意图
这是有关初步感知概率和统计的活动,孩子们前期听过《蜘蛛和糖果店》的故事,因此非常感兴趣,这节课通过三个步骤两次操作逐步感知概率和统计,非常有挑战性的地方在于,让孩子理解概率就是生活中可能性的大小是很困难的,但是孩子们可以理解买的次数最多的糖果就是小顾客最喜欢的糖果,喜欢的糖果下一次也最有可能购买。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概率和统计。
2、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进行大胆推理与预测。
3、愿意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进行大胆推理与预测。
活动准备
PPT、音乐、白纸足量、统计表、水彩笔、胶泥板、糖果图片、托盘、双色棉花糖。
活动过程
一、激情部分
师:小朋友们,美好的一天开始了,今天我们又会遇到什么好玩的事儿呢,听着音乐一起去看看吧。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还想和你们玩变大变小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看看谁的反应最快?准备好:大——,大——,大——,小——,哎,你们猜老师接下来会说大还是会说小?你怎么知道我会变什么?秘密就藏在糖果店的购买记录里。秘密是什么呢?一起来看。
二、激趣部分
(一)初步感知概率:猜测小顾客会买什么商品
1、师:第一个顾客叫小美,请小朋友仔细看,小美第一次买了什么?第二次买了什么?第三次买了什么?第四次买了什么?已经买了几次?其中,一共买了几次棒棒糖?几次QQ糖?哪一种糖果出现的次数多呢?
过渡语:你们猜,她第五次会买什么东西?为什么?
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都猜对了,小美第五次买了棒棒糖,从她前四次买糖记录就可以看出,买棒棒糖的次数最多,次数多,下一次还买棒棒糖的可能性就大,所以下一次她最有可能还买棒棒糖。
2、师:洋洋来糖果店第一次买的是什么?第二次买的是什么?第三次买的是什么?第四次买的是?洋洋已经买了几次东西?其中,买了几次棒棒糖?几次QQ糖?几次跳跳糖?仔细观察这个记录表,猜猜第五次洋洋会买什么呢?为什么呀?还有其他理由吗?
过渡语:是这样的吗?听洋洋说话。真厉害,小朋友都猜对了。洋洋买跳跳糖的次数最多,所以他下一次还会买跳跳糖。
小结:小朋友们,哪一种糖果买的次数多,就说明他喜欢这种糖果,下一次客人也最有可能买这种糖果。买的次数越多,下一次买的可能性就越大;买的次数越少,下一次买的可能性就越小。
(二)运用概率猜测幼儿会选择的物品
师:小朋友们,糖果店最近进了很多受欢迎的糖果,你们想不想去选购?糖果店欢迎你们听着音乐搬板凳轻轻地上座位,选购糖果有要求,今天限购三次,听我的口令一次选一种糖果,将你要选的糖果图片依次摆在你的胶泥板上,安静等待,音乐结束就要面向我坐好,听懂了吗?播放上座位音乐
引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播放操作音乐
第一次购物开始,选好了吗?第二次购物开始,选好了吗?第三次购物开始,选好了吗?请小朋友放好糖果,调整板凳面向我坐好。
师:谁来说一说你三次都买了哪些糖果?
一位幼儿回答。
师:你第一次买了?第二次买了?第三次买了?这三次中你一共买了几次XX糖果,几次XX糖果,在这三次中哪一种糖果出现的次数多,那下一次他会选什么糖果呢?我们猜下次你会选择XX糖果,对吗?
(幼儿:对)
师:看来只要了解购买糖果次数的多少,我们就可以比较准确得猜测下一次小朋友有可能会买什么东西。
(幼儿:不对)
激励语:你的思维很清晰,表述得很完整,小朋友们把掌声送给她,请坐。
师: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购买糖果的次数多少,但是购买次数多的糖果有时下一次也不会被选择,我们觉得很可能的结果也会发生想不到的意外,不能保证百分百正确。
师:还有谁想说一说你买了哪些东西?
引导语:你第一次买了,第二次买了,第三次买了,其中,买了XX-次,XX-次,哪一种糖果出现的概率大?谁来猜测下一次他会买什么糖果?
过渡语:XXX,他猜对了吗?
(对)掌声送给他们俩。
师:小朋友们,你们相互介绍自己选购的商品,互相猜一猜下一次会买什么东西。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选了这么多,可是我要知道所有小朋友购买各种糖果的次数就要一次次数,真的好麻烦,怎么办呢?
幼:记录下来
师:你的办法真好!老师有个好玩的魔法游戏就需要小朋友记录,看看我是怎么操作的?
师:这是一个有魔力的棉花糖,一面是红色,一面是黄色,抛棉花糖落地时哪一种颜色的棉花糖会朝上呢,我该怎么记录面朝上的棉花糖呢?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张记录表和一个魔力棉花糖,请小朋友抛五次,抛一次记录一次,只记录落地后颜色朝上的棉花糖,在次数对应颜色的格子里打勾,最后计算数量。(教师在大的统计表里示范一次)请你们现在开始安静的游戏。播放操作音乐
师:小朋友们,现在放下记录表和棉花糖,面向我坐好。
师:谁想分享你的游戏结果?
幼儿分享。
师:你第一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第二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第三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第四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第五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其中,红色棉花糖出现了X次;黄色棉花糖出现了X次,哪一种棉花糖出现的次数多?就从这五次结果看,下一次最有可能抛出哪种颜色的棉花糖?谢谢你的分享,掌声送给她。
师:请小朋友们相互说一说你的游戏结果。
师小结:小朋友们,学习了推测下一次可能性的这个技能,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这个技能,现在让我们也去告诉别的小朋友们吧!播放离场音乐。
活动反思
这是有关初步感知概率和统计的活动,孩子们前期听过《蜘蛛和糖果店》的故事,因此非常感兴趣,这节课通过三个步骤两次操作逐步感知概率和统计,非常有挑战性的地方在于,让孩子理解概率就是生活中可能性的大小是很困难的,但是孩子们可以理解买的次数最多的糖果就是小顾客最喜欢的糖果,喜欢的糖果下一次也最有可能购买。这节课一定不能啰嗦,多让孩子探索发现、表达,统计表的使用规则一定要说清楚,必要时可以做示范,两次操作材料都非常多,因此要提醒孩子自己收拾操作材料。
21、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设计《垃圾找家》设计意图反思
设计意图
垃圾,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每一个人,就在每个人的身边,所以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垃圾分类应从娃娃抓起。从对幼儿的观察中发现,幼儿平时只知道垃圾应该放在垃圾桶,也有不能随便乱扔垃圾的意识,但对垃圾对地球造成的危害却不知,对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非常薄弱。为了让幼儿在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及习惯,并能按垃圾分类的要求做好垃圾分类,从小有环保意识、环保能力,于是设计了“垃圾找家”的社会活动,让幼儿结合生活、通过实践操作感知、认知关于垃圾分类过程需要掌握的知识。
活动目标
1.感知垃圾来源,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2.认识厦门市常用的四色垃圾桶及标志,知道四色垃圾桶回收不同垃圾,学习将圾分类。
3.感知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重点难点认识四色垃圾桶及其功能并学会将生活中的垃圾分类
活动准备自制四色垃圾桶(红、绿、橘黄、蓝)、包裹、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等人手一筐,正确垃圾分类图、环境污染PPT、垃圾分类小视频。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教师提问:
师:妈妈买东西经常都在哪里买?
幼儿1:超市
幼儿2:网上
师:网上购买回来第一件事情是干什么?
幼儿1:取包裹
幼儿2:拆包裹
2.分组操作:拆包裹
引导语:老师这边有一些包裹,想请小朋友来帮忙打开。
幼儿:兴致勃勃的拆包裹
评析:这个环节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并从实际动手的层面上感知生活,为活动展开做铺垫。幼儿对操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活动展开
(一)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垃圾到哪里去?
师:刚才开了那么多包裹,我们把里面的东西都拿出来,可是剩下了很多什么东西呀?
幼儿1:包装袋
幼儿2:垃圾
师:几个包裹就能造成这么多垃圾,那这些垃圾都会到哪里去呢?
幼儿1:放到垃圾桶
幼儿2:送到废物回收站
评析:这个问题引发幼儿感知每个人都是垃圾制造者,以及引发幼儿回忆平时是怎么处理垃圾的。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愿意分享。
(二)观看环境污染PPT,感知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垃圾都去哪里了——观看环节污染PPT
1.看完PPT,幼儿分组讨论:
引导语:看了这个视频,小朋友有什么想法?
(1)环境为什么会被污染?
(2)环境污染对我们地球会有什么危害?
分小组讨论,等一下各组派一个小朋友分享讨论结果。
幼儿1:乱扔垃圾
幼儿2:没有垃圾分类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幼儿3:环境被污染了我们地球上的东西就会生病。
2.幼儿分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控制垃圾
幼儿分享讨论结果:
幼儿1:要减少垃圾、叫妈妈少网上购物
幼儿2:要垃圾分类
幼儿3:可以废物利用
幼儿4:制造消除垃圾的机器
小结:因为我们生活的需要,所以在生活中会出现很多垃圾。如果垃圾没有合理控制、分类、回收或清除,那我们的地球将严重的受到污染,我们的地球将受到严重的危害,如:喝了被污染的水、呼吸了被污染的空气我们将会生病,森林、公园也将被破坏,我们将无法再生存在地球上。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将这种危害降到最低。
评析:这个环节让幼儿感知垃圾的存在是必然的,如果没有处理好垃圾我们的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将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让幼儿知道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合理控制垃圾的产生、做好垃圾分类,从而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及分享如何控制垃圾。
(三)认识四色垃圾桶及标志,知道四色垃圾桶回收不同垃圾。
师:小朋友刚才讲了很多控制垃圾的方法,晚上回去就可以做到的是叫妈妈少网购,要减少垃圾,那有小朋友说要垃圾分类,那你们懂得将垃圾分类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1.出示各色垃圾桶,引导幼儿观察其颜色及标志。
讨论:为什么四个同的颜色和标志都不一样,他们有什么用处?
幼儿1:可以将能利用的垃圾和不能利用的垃圾分开。
幼儿2:吃剩的东西要另外放。
幼儿3:有害的东西也要分开。
小结:四个颜色的垃圾桶分别回收不同的垃圾。就如桶上的标志表示的颜色:
(1)绿色桶的标志有厨余垃圾的图案——回收厨余垃圾。
(2)红色桶的标志有骷髅头的图案,说明是很可怕的危害物品——回收有害垃圾。
(3)蓝色桶的标志有循环的图案,代表可以可以循环使用——可回收垃圾。
(4)橘黄色桶的标志是没有循环的图案,代表既不可回收又不存在有害物质、也不是厨余垃圾的——其他垃圾。
评析:通过此环节让幼儿认识不同颜色、标志的垃圾桶有不同的收纳作用,传递给幼儿知识性的东西,为幼儿在生活实践操作中做铺垫。幼儿认真观察垃圾桶上的标志并进行思考垃圾桶可能收放的相应垃圾,老师最后进行小结给予幼儿确定的答案供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加深对垃圾桶用处及标志的理解。
2.观看小视频,通过小视频加深幼儿了解垃圾分类
师:看了小视频,老师要考考小朋友怎么将垃圾进行分类了,竞答开始:
师:吃剩的饭菜、果皮?
幼儿:绿色垃圾桶厨余垃圾。
师: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
幼儿:蓝色垃圾桶可回收利用的。
师:废旧电池、碎玻璃?
幼儿:红色垃圾桶有害垃圾。
师:烟头、卫生纸、餐巾纸?
幼儿:橘黄色垃圾桶其他垃圾。
评析:此环节通过视频、提问,直观地让幼儿感知、加深了解垃圾的分类。幼儿如同参与竞赛活动,竞答相当激烈,这种方式幼儿很感兴趣,此方法不仅加速思维的运转,加强的幼儿的反应能力,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挑战,能够感受到挑战的成功更是一种自信心的培养,没有答对的幼儿也来不及多思考就进入下一个问题了,在以后的活动可能也会在观察这环节更认真的观察。
(四)操作:垃圾分类——实践操作,加深分类技能及垃圾分类意识。
引导语:垃圾,随处可见,垃圾分类人人有责,让我们动手将身边的垃圾都送回家吧!
1.幼儿人手一份垃圾进行分类。
2.幼儿操作结束后出示正确的分类图,供幼儿验证自己的分类。
三、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都帮垃圾找到家了,垃圾回家了,我们的小手也应该怎么样?
幼儿:洗手。
【活动延伸】
1.回家后把我们今天学到的关于垃圾分类的方法教给爸爸妈妈,让家人也参与到环保小卫士的队伍中来。
2.组成“环保小分队”,检查班级、幼儿园的垃圾分类情况。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并富有教育意义,通过制造垃圾、观看视频、垃圾分类操作,增强了幼儿环保意识,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愿意表达,能积极和同伴交流自己是如何处理身边的垃圾。
活动中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如:个别小朋友自我约束力较差,好动不能很好地倾听同伴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和不能参与到竞赛问答中,个别没有完全明白垃圾分类方法。如果最后的“垃圾分类”分类后幼儿参照正确图验证自己的分类结果环节换成幼儿间相互检查并在记录表上做记录,然后说出分得对不对,不对在哪里,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幼儿可能更有积极性去验证分类的结果。
22、大班健康教学设计《踩高跷》反思
踩高跷是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之一,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幼儿能够在幼儿园接触这些传统风俗是对民间艺术的尊重,在活动中,幼儿不断创新游戏,并增加难度,锻炼幼儿自身的平衡能力及动作协调性。
活动目标:
在高跷上进行各种活动,能保持平衡,提高平衡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
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平衡木、沙包、积木;每人一副高跷
活动过程:
1、放音乐,幼儿自由地听音乐做动作。
2、提供器械,幼儿分散练习平衡动作。
1)教师介绍器械及部分玩法:头顶沙包过平衡木,或空手站在平衡木上做单脚站立、侧走、后退走。
2)幼儿活动,教师照顾并指导个别幼儿。
3、踩高跷。
1)孩子每人取一副高跷,分散站在场地上,自由尝试踩高跷。
2)集体听口令练习踩高跷前走10步,后退10步,侧走10步,转圈10步。幼儿自由分散练习。
4、游戏《做客去》
1)听信号集合站在场地。介绍游戏玩法。每队请一名幼儿示范。
2)全体幼儿游戏。
5、小结游戏情况,听音乐跟老师做放松动作,结束。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通过活动,幼儿各方面能力都获得了有效的发展,勇敢、果断的个性品质也得到了发展,幼儿兴趣高,充分激发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分析我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要求方面,对幼儿积极鼓励方面以及安全教育方面都做得较好。如是让幼儿自由选择难易不同的走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鼓励幼儿方面,我以自己的情绪、表情、语言和眼神作为“武器”;情绪上,我是积极而兴奋的,让孩子受到感染而激发兴趣;表情上,我是轻松自如的,给孩子创设一个较为轻松的心理环境;在语言方面,我说“别害怕”、“不要紧张”、 “没有危险的”之类的话,等于在强调危险,说得越多,幼儿就是紧张,动作就放不开,反而容易出危险。在眼神方面当有的孩子站在高跷上犹豫不决时,我用坚决的目光看着他的眼睛,通过这扇“扇户”给他注入鼓励和力量。整个过程,我用自己的表现感染孩子、鼓励孩子。在安全教育方面,我让孩子们在草坪上玩高人高跷,确保了孩子的真正安全,以便于孩子们玩得更尽兴。
23、大班音乐教学设计《天气歌》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歌唱和有节奏朗读相结合的方式演唱歌曲
2.能够用轮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天气歌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1)师:今天是什么天气?
(2)有个小朋友会用歌声预报天气,我们一起听听。
2.学习歌曲
(1)听歌曲“天气歌”
(2)师:听到预报什么天气吗?
(3)教师清唱
(4)幼儿跟唱
(5)学习朗诵部分
3.学习对唱
幼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演唱歌曲,一部分朗读歌曲中朗读部分。
活动延伸
将歌曲中朗诵部分内容画出来。
附:天气歌
晴是碧空万里,太阳火辣辣
雨是风摇芭蕉,雨点滴嗒嗒
雪是漫天飞雪,大地盖棉花呀
阴是天色阴沉,心情也很差
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
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雾是能见度低,视线不太佳
霾是废气污染,对人伤害大
多云云层很多,太阳捉迷藏
阵雨有雨有晴,还把彩虹挂
先雷后雨,雨必小
先雨后雷,雨必大
风静天热,人又闷
有风有雨不用问
旱刮东南,不下雨
涝刮东南,不晴天
燕子低飞,雨来临
蜘蛛结网,天放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在乐中学,在玩中做,增强了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了与天气相关的科学现象和常识;在播报天气中,幼儿进一步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活动前,我自制了与天气知识有关的课件和学具(天气图像卡),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丰富的操作材料,精心设计提问语并在活动中适时投放材料,有效增强了幼儿对天气预报的兴趣。他们表现得积极活跃,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加关注天气情况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影响,还能尝试把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活动过程中“分组合作操作学具”的环节,促使幼儿通过分工与合作,学会搜集天气信息,看图中的气温表,用天气标志进行记录。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更多了,融洽的探索氛围也促进了幼儿谦让、坚持等良好品质的形成。
24、幼儿园大班数学《运奶盒》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生活中随处可见幼儿数经验的运用,大班的孩子对数字也尤为敏感和感兴趣。例:之前讲了一个分苹果的故事,孩子们对最后篮子里苹果的数量尤其感兴趣。于是和孩子们一起玩儿了一次分苹果。篮子里总共有8个苹果,同学A和B手里各有2个苹果,篮子里还剩几个苹果?孩子们通过数数、目测、加减运算、分解与组合的方法推算出篮子里还剩几个苹果。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中提到:“数概念需要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渗透,让幼儿有大量机会去操作,并强化理解。”
《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强调:“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操作、探究问题。”
于是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让幼儿在运奶盒的游戏情境中,运用已有的数经验推测奶盒的数量变化。第一轮用到了数数、目测数群的办法,第二轮用到了分解与组合的办法,第三轮用到了加减运算的办法,第四轮根据起点、途中和终点的奶盒数量,推算出掉落在山洞里的奶盒数量,还用到了比一比的办法,不计算直接知晓哪队胜利…在游戏中,发展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用数学语言清晰表述推测的方法和结果。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经验推测奶盒的数量变化 (数数、目测数群、分解与组合、加减运算、比多少…..) ,发展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等能力。
2、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能用数学语言清晰表述推测的方法和结果。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运用已有的数经验推测奶盒的数量变化 (数数、目测数群、分解与组合、加减运算、比多少…..)
活动难点:用数学语言清晰表述推测的方法和结果。
活动准备
大盘子4个(贴好蓝红标识)、牛奶盒20个、大桶2个、蓝红小路各一条、白色小河、 “山洞”2个、黑板(标有起点、途中、终点的标识)、 记录用的珠子
活动过程
一、看材料猜测玩儿什么游戏,听儿歌了解玩法和规则。
师:大家看一看桌子上有哪些材料?猜猜可能会玩什么游戏?(藏奶盒、分奶盒….)
师:你为什么猜测会玩送奶盒的游戏呢?(看到了奶盒、路)
师:答对了,我们要去帮奶牛阿姨运奶盒。可游戏怎么玩儿呢?答案藏在一首儿歌里,大家 仔细听。
儿歌:小朋友 本领大,用身体 夹奶盒,比比哪队 运得多,321出发。
师:刚刚在儿歌里听到 游戏怎么玩儿呀?(用身体夹奶盒)
师:那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夹奶盒呢?(脖子、腋下、手肘、手臂、膝盖后面…)
师:还听到了什么?比比哪队运的多, 那奶盒要运得越多越好哟。还有口令 321出发
师:12个小朋友平均分成二队,每一队几个人参与游戏呢? 6
左边是什么队?(红)右边呢?(蓝)
师:待会儿儿歌响起 “小朋友本领大”,队员才能开始 用身体 夹奶盒。当儿歌念到“321出发” 才能开始走小路、过小河、把夹在身上的奶盒放到桶里,然后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师:哪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就能赢得一颗星。三轮游戏结束以后,比一比哪队获得的星星数量最多,即为获胜。
游戏玩法清楚了吗?那接下来要讲游戏规则了。比赛一共有三条规则:
第一条规则:队员只能用身体夹奶盒 ,不能用手拿;
第二条规则:儿歌响起“小朋友本领大” 队员才能开始 用身体夹奶盒;当儿歌念到321出发时,才能走小路、过小河。那怎么过小河呀?用自己的方式:跨、跳。
第三条规则:途中如果有奶盒掉落,不能捡起来。哪里是途中?路、河
大家清楚游戏规则了吗?那我们一起回忆下三条规则。(师幼一同回忆)
第一条规则:队员只能用身体“夹奶盒”不能用手拿。
第二条规则:当儿歌响起“小朋友本领大”队员才能夹奶盒;当儿歌念到321出发时,才能走小路、过小河。
第三条规则,途中如果有奶盒掉落不能捡起来。
玩游戏之前,我们来把儿歌念一次(拍手、节奏、流畅)
儿歌:小朋友 本领大,用身体 夹奶盒,比比哪队 运得多,321出发。
二、开始运奶盒游戏(猜测每队最终运到桶里的奶盒数量,并说出理由)
第一轮游戏:(分解与组成、加减运算)
游戏的玩法和规则都清楚了吗?那我们开始第一轮游戏吧。
第一轮红队派谁上场?蓝队呢?
儿歌响起,二队才能开始夹奶盒哟,预备起
儿歌:小朋友本领大,用身体夹奶盒,比比哪队运得多,321出发。
每一队都有十个奶盒,猜一猜哪一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呢?
红队先来猜一猜,你们的桶里有几个奶盒?
猜5的谁来说理由?(原来有10个,现在起点处有3个,路上有2个,起点和路上的合起来5个,5和5合起来等于10)
几和几 合起来等于10,***用分解与组合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
都觉得是5吗?有没有答案不一样的?或者答案一样 但是算法不一样的?
几加几等于10,***用加减运算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
那现在我们来数一数,桶里到底有几个奶盒?2、4、6…..
现在换蓝队来猜一猜,你们的桶里有几个奶盒?
猜7的谁来说理由? (起点处有*根,路上有*➕* *根 合起来*根,10-4等于6)
**用加减运算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
我们来数一数,桶里到底有几个奶盒?2、4、6….
哪一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呀?这一轮*队胜利了,那给*队画上一颗星
师小结:看来呀,猜也是需要根据的。我们可以用分解与组合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也可以用加减运算的办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
第二轮游戏:(眼睛看一看比一比默数 目测数群)
现在第二轮游戏,每队请二名没玩过游戏的队员上场,先把所有奶盒送回起点。
2个2个数检查下每队是不是有10个奶盒。
如果要为队员争取更多夹奶盒的时间,那念儿歌的速度可以怎么样啊?(慢)
那这一次我们慢慢念儿歌,帮队员争取更多夹奶盒的时间。
每个夹奶盒的队员,要想办法多夹一点奶盒哟,
预备起,小朋友本领大,用身体夹奶盒,比比哪队运得多,321出发。
总是用加减运算和分解与组成的办法,太简单了,这次我要考一考大家。
只用眼睛看一看 比一比 能不能知道哪队桶里奶盒数量多?
听清楚要求哟,只用眼睛看一看、比一比能不能知道哪队桶里奶盒数量多?
谁来说一说?
蓝队看到几个奶盒?3 红队看到几个奶盒?2
看一看 比一比 看到奶盒的数量? 哪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用一句话说清楚?
外面看到奶盒数量多,桶里奶盒数量少;
外面看到奶盒数量少,桶里奶盒数量多。
谁比谁多已经知道了,可红队桶里比蓝队桶里多几个奶盒呢?
和刚才一样,不用运算和分解与组合的办法,只用眼睛看一看 比一比,能不能知道红队桶里比蓝队桶里多几个奶盒呢?
外面看到红比蓝少1,桶里就红比蓝多1。反之…..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数一数,这一次大家嘴巴要休息了,眼睛看 心里数。
红队桶里有几个奶盒?蓝队桶里有几个奶盒?红队桶里比蓝队桶里多1个奶盒。
这一轮哪一队桶里奶盒数量多呀? 那给红队加一颗星。
蓝队小朋友在讲理由的时候,说得很清楚完整让我心服口服,给红队也加一颗星。
师小结:原来用眼睛看一看、比一比,也能猜出哪队桶里奶盒的数量多。外面看到数量多,桶里数量少。外面看到数量少,桶里数量多。外面看到红队比蓝队多一个奶盒,那桶里红队比蓝队少一个奶盒。外面看到蓝队比红队少一个奶盒,那桶里蓝队比红队多一个奶盒。
第四轮游戏(推算桶里奶盒数量方法的运用和梳理)
最后一轮终极挑战可以加三分哟。
分数增加游戏的难度也增加了。大家有没有信心挑战最后一关?
那我要搬出我的终极武器了,我要在红队、蓝队的小路上各加一个山洞。
待会儿队员从起点出发、走小路、过小河、钻山洞、然后把奶盒运到桶里。
这一次二队可以各派出一名队员帮他们夹奶盒,预备起,念儿歌。
猜一猜哪队获得奶盒数量多呢?(洞里的被挡住了,怎么知道呢?)
大家都会用加减法、分解与组成和比一比的方法了,桶里的数量已经不稀奇了。那我就直接给大家看桶里有几个奶盒吧。2468/246
哪队桶里的奶盒数量多呢?第一颗星加给*队
游戏还没有结束哦。
现在请蓝队猜红队山洞里奶盒的数量,红队猜蓝队山洞里奶盒的数量。
猜对对方山洞中奶盒数量加一分,说清楚理由还要再加一分。
蓝队先来猜一猜,红队山洞中有几个奶盒?谁来说理由?
红队山洞里到底有没有牛奶盒呢?我们一起打开山洞看一看。
红队觉得蓝队可以得几分?猜对洞里的数量得一分,说清楚理由再加一分。2分
现在红队猜蓝队山洞里有几个奶盒?谁来说理由?
蓝队山洞里到底有没有牛奶盒呢?我们一起打开山洞看一看。
蓝队觉得红队可以得几分?猜对洞里数量得一分,说清楚理由再加一分。二分
师小结:除了用加减运算,还可以用分解与组合的方法推算出桶里奶盒的数量,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呀?(幼:看一看、比一比 看到奶盒的数量,看到的数量多,桶里数量少;看到的数量少,桶里数量多。)
我们还学会了根据途中和桶里奶盒的数量,推算出 “山洞”内奶盒的数量。
待会回教室,我们把游戏也分享给其他的同学吧。
活动总结
创设帮奶牛阿姨送牛奶的情境,孩子们都成功角色代入,投入到了游戏情境中。为了每个孩子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巩固数经验,每队奶盒的数量控制在了十个以内,孩子们在每一轮游戏后都会用数学语言表述推测的方法和结果。运用已有的数经验推测奶盒的数量变化。第一轮用到了数数、目测数群的办法,第二轮用到了分解与组合的办法,第三轮用到了加减运算的办法,第四轮根据起点、途中和终点的奶盒数量,推算出掉落在山洞里的奶盒数量,还用到了比一比的办法,不计算直接知晓哪队胜利… ,孩子们在运奶盒的游戏活动中,发展了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奶盒的游戏还可以延伸,逐渐增加奶盒数量,或者设更多的障碍,甚至不限奶盒数量,在孩子们运完后,让孩子们来猜测起点原来有多少个奶盒。相信之后的延伸更能激发孩子们的挑战欲望,进而增加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兴趣,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游戏中成长。
25、大班数学教案《找邻居》反思
数学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科,能让幼儿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只有设计成幼儿喜欢的游戏,才能更吸引他们的注意,活动中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学习5以内相邻数,并理解相邻数之间大1和小于1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5以内相邻数,理解相邻数之间大1和小于1的关系。
2.幼儿能够正确指认5以内数字的相邻数。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相邻数的学习(一)》。
2.教师用5以内的数字卡片;1只小熊、2只小兔子、3只小猪贴片、3只蝴蝶、4只蜜蜂、5只蜻蜓贴片。
3.幼儿挂书第11页。
活动过程
1.使用教学挂图,让幼儿理解数字2、3、4之间的的相邻关系,知道3的相邻数是2和4。
(1)以复习数数,认数的方式出示教学挂图。
(2)请幼儿数一数:画面上有几个苹果?(两个,用2表示,教师在苹果一列下面贴上2的数字卡)有几个西红柿?(三个,用3表示,教师在西红柿一列下面贴上3的数字卡)有几个梨子?(四个,用4表示,教师在梨一列下面贴上4年数字卡)。
(3)请幼儿观察、比较苹果和西红柿,得出数字2和3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苹果和西红柿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西红柿多)多几个?(多1个)"教师小结:"3个比2个多1个。3大2小,3排在2的后面。"
(4)再比较西红柿和梨子,得出数字3和4之间的关系。教师小结:"3个比4个少1个,3小4大,3排在4的前面。"
(5)教师对3的相邻数之间的连续比较进行讲解:"3个比2个多1个。3大2小,3排在2的后面;3个比4个少1个,3小4大,3排在4的前面。所以3的邻居(好朋友)是2和4。"
2.教师把蝴蝶、蜜蜂、蜻蜓贴成三列在黑板上,同上步骤让幼儿理解数字3、4、5之间的相邻关系,知道4的相邻数是3和5。
3.教师把小熊、小兔子、小猪贴片贴成三列在黑板上,同上步骤让幼儿理解1、2、3之间的相邻关系,知道2的相邻数是1和3。
4.使用幼儿用书第11页,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并正确指认5以内数字和相邻数。
(1)教师提问:"小熊住在几号房里?比它小1的邻居是几号房子?比它大1的邻居是几号房子?
(2)同样的问题问小鸡、小牛的邻居的房号。
活动反思
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幼儿对5以内内相邻数的认识。例如开展"找好朋友"游戏。玩法:教师请形五名幼儿,每人胸前贴一张5以内的数字卡,当教师说2的好朋友,贴数字卡2的幼儿和贴数字卡1和3的幼儿就要手拉手,其他幼儿评判他们找对了没有。
26、大班数学教学设计《找相同》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6—1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分合方法,并将重复的记录去掉。
2、会看一组分和记录读出两组分合记录。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主动地回答问题。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6-10的组成
2、物质准备:记录纸和笔、操作用书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各数的组成
1、师:我们已经学会那些数字的组成?它们各有几种分法?是哪集种呢?
2、请2-3名幼儿自主选择一个总数,介绍它的分合方法,教师进行记录,师幼共同检查。引导幼儿说说这些分合记录是有序还是无序的?按什么顺序记录的?
二、找相同
1、师:看看谁的眼睛象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发现9的分法中有相同的吗?
引导幼儿找出相同的分法,如9和 9
∧∧
45 54
2、师:9有8种分法,其中许多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些相同的分法去掉一个
3、引导幼儿去掉相同的方法,然后观察发现记录结果少了,更方便看了。
4、引导幼儿看一种记录读出两种分合方法,使幼儿感受到,虽然记录少了,但分法没少,可以看一种记录就想到两种分法。
5、再出示一组幼儿的组成记录单,请幼儿比赛找到相同的,并去掉相同的。
三、幼儿操作活动
1、找相同
观察数字组成记录单,圈出相同的分合式,读一读其他分合式的两种分法。
2、组成填空
请幼儿先读一读总数,在看一边的部分数是几,想一想缺少的部分是几,在方格上填上该数字。
四、活动评价
展示幼儿“找相同”记录单,请大家看一组记录说出两种分法。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的内容还需要创新,提高难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动的梯次性,要有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新的内容,填充活动,使活动变得有创新性。
27、幼儿园大班数学《分糕点》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2.练习用数的组成、分解知识进行6的加减运算。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蛋糕卡、6的加减算式卡若干。
活动过程
1.复习6的组成。
(1)游戏:拍手对数。
玩法:老师拍手数和幼儿拍手数合起来是6。
(2)师:妈妈制作了许多种美味的糕点。每一种糕点都有6块,我们一起和美味的糕点玩游戏吧。
(3)幼儿操作:请用桌上的数字及蛋糕卡片例出6的分解组成,并根据6可以分成4和2这组分合例出多种算式,越多越好。
(4)幼儿间互相交流讨论,你是怎样摆的,你摆了什么算式。
2.分析讨论
(1)教师出示4+2=6,2+4=6比较他们的异同。
师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加号前面和后面的两数可以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2)教师出示6-4=2,6-2=4
小结:我们知道6可以分时4和2,那6减4等于2,6减2就等于4。
3.巩固练习
出示6的分解组成,请幼儿两两一组,互相商量,例出6的分解组成的所有加减算式。
4.游戏活动
(1)看算式报得数4+2=6-3=等。
(2)完成幼儿用书“分糕点”内容。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域中投放6以内的加减图卡、图片卡供幼儿练习。
【活动反思】
开始部分,我运用情境导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接下来的主题铺垫。基本部分,我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教师演示分类规则,在演示的时候,提醒幼儿在给小动物分点心的时候,是是将颜色相同的点心分在一起,并且用到一些语句,如:“每个小动物都希望分到相同颜色的点心”,帮助幼儿理解按颜色分类的操作规则,向幼儿介绍相关组的活动,操作方法同上。第二个环节是幼儿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在旁观察指导。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我的重点主要是关注幼儿的操作顺序,以及是否按照要求操作,并且操作前提示幼儿先将材料收回再换组。结束部分,与幼儿交流分类方法,鼓励坚持按规则分完所有材料、还原材料的幼儿。
28、教学设计大班数学《0的认识》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我班的幼儿非常喜欢上数学活动,但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孩子熟悉的是1-10及以上的数。而0是被我们所忽视的。随着幼儿对数字的认知维度的提升。我发现幼儿在对0的认识上有疑惑有问题有需求,于是我设计了这节活动,使幼儿能对0有最基本的认识,为将来更急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的探究兴趣。
2、初步了解“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知道“0”和其它数字结合后表示的意义。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0”,理解“0”的实际意义。
活动难点:了解“0”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幼儿对数字“0”的兴趣。
活动准备
1、1——9和0的数字卡片,图片实物(糖果、雪花片/水果积木)
2、纸、数字1、2、0、0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游戏: 小鱼游。(教师和幼边唱边做小鱼游的动作,师可以说3、5、6……游一起,然后3、5、6……个幼儿一起,最后所有小鱼都游走了,所有幼儿回到座位坐好。
2、出示数字0——9,回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数字朋友,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读一读。这些数字朋友想和我们做个小游戏呢。)
二、了解“0”。
1、感知“0”代表没有的意思。
(1)出示糖果图片(5颗)。看,这里有几颗糖果?请你从0——9的数字中选出一个数字表示糖果的数量。(个别幼儿选出数字卡片)(师收起糖果)现在盘子里还有几颗糖果?(幼儿回答)那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0)
(2)出示图片(雪花片8片和3个水果积木)。8要去找朋友了,它的朋友在哪里?(收起雪花片)现在还是8的朋友吗?那是数字几的朋友?(0)为什么要用0来表示?
小结:是啊,没有东西可以用“0”来表示。
2、生活中的“0”。
(1)我们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0”?
(2)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温度计中“0”表示温度的度数,电话中“0”表示一个号码,车牌中“0”表示号码……)
小结:原来“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还能表示其他一些意思,0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3、“0”和数字的结合。
(1)我们都知道在这些数字当中“0”是最小的,可有时候它却变得非常厉害,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有趣的0》
(2)为什么9个哥哥一会儿看不起小弟0,一会儿又喜欢0呢?
如果0在数字1的后面一站,结果会怎么样?如果0在数字1的前面,结果又会怎样?(演示)
小结:“0”表示没有,但它如果站在数字的后面或前面,就能使数字发生改变。
三、操作“0”(数字1、2、0、0)
1、有很多数字朋友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大,可以找谁帮忙?(0)
2、操作: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数字朋友,数字朋友后面都贴了双面胶,请你们把撕下的双面胶扔在老师给你的框框里,再把数字朋友贴在老师给你们的卡纸上,再用“0”把数字变得更大。完成以后,请把它们送到黑板上。
3、数字比大小。(鼓励最大的数字)
你们在0 的帮助下,让数字都变大了。现在,我们找一找,谁变的数字是最大的。(认读)
总结:在刚才的游戏中,告诉我们“0”的位置非常重要。在数字中,“0”的位置不同,它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教学反思
认识“0”是大班幼儿所需掌握的数学内容, 这次活动我首先通过游戏引出“0”,然后通过引导幼儿感知“0”的实际意义以及“0”在生活中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最后通过操作“0”等活动环节,让幼儿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 的探究兴趣。孩子非常喜欢这个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主动状态。活动结束,我认真总结了活动过程的成功与不足。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要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基于此点认识,在活动开始,我首先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幼儿发现“0”就是表示设有,并在在幼儿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0的认识,让幼儿发表自己对于0的认识。在让幼儿说自己对0的认识时,我发现幼儿对于0的认识是很丰富的。幼儿们说出了在很多地方看到过0,比如在电话机上,手机上,书本上,门牌上,电视里等等地方看到过0,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孩子平时是很关注生活中的数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能及时肯定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也许学生就会有了“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活动中,我还会为幼儿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幼儿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通过自己发现、探究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引导幼儿发现 “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时,我通过讲述《有趣的0》的故事,让幼儿发现“0”虽然表示没有,但在和数字组合成另一个数字时是不可以缺少的。最后通过操作“0”的游戏,让幼儿动手操作,发现“0”站在数字朋友的后面能使数字变大。在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对操作活动十分感兴趣,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安排一些操作活动,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自己找寻问题的答案,这样以来可以变幼儿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活动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活动最后一环节中是让孩子们操作“0”,在“0”的帮助下让数字变大,孩子们操作的比较好,但在教师最后讲评中,教师只找出变得最大的数字并表扬了这些孩子,其他孩子变的数字就没有讲评,就如孩子把“0”放在了数字的前面,这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我应该怎样向孩子们解释呢?我就这样结束了整个活动,整个活动就好像缺少点什么?就是向孩子解释的过程。数学中的概念首先老师一定要理解清楚否则就会误导了孩子。还有在情境游戏中自己没能完全融入角色中,在这一些环节中教学语言不够严谨,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的。
29、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设计《比大小》反思
活动目标:
1、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2、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能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探索。
4、随即进行谦让教育。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6、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创设天线宝宝家的情景,摆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2、在活动周围贴上大小不同的卡片,一样的卡片大小各一。
3、活动室外面铺上大地垫和小地垫,摆放大的天线宝宝、大纸箱和小的天线宝宝、小纸箱。
活动预设:
一、谈话引入
天线宝宝欢迎大家来到天线宝宝乐园来做客。丁丁喜欢大的东西,拉拉喜欢小的东西。(出示天线宝宝和他们喜欢的大东西和小东西)引导幼儿说一说他们分别喜欢什么?
观察分析
该环节作为引入,孩子很感兴趣。但是有些孩子吸引力都在天线宝宝上,不能听清老师的要求。
二、找一找,说一说
天线宝宝乐园里还有许多有大有小的东西,请大家去看一看、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和
<>
幼儿自由探索——集中个别讲述:我看到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结合社会性,进行谦让教育)。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桌上摆放的玩具动物很感兴趣,许多男孩在玩玩具,出现了争抢的现象。活动后的讲述活动,一些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话。
三、比一比
小朋友很聪明,天线宝宝们在卡片上画了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每人到周围拿一张卡片,然后去找和你卡片上礼物一样的小朋友,两个人手拉手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说一说:我们的礼物都是什么?谁的大?谁的小?
老师简单示范——幼儿自由找朋友——集中讲述。
观察分析
在找卡片的过程中,能力强的孩子会主动去找自己卡片上内容一样的好朋友,能力较弱的孩子则不能,有些孩子没有找到好朋友 。因为固定位置的影响,有的孩子找到了好朋友却不能一起坐。
四、延伸活动
天线宝宝要到外面去玩,小朋友们要不要一起去呀?门口有一条宝宝通道,拿大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大的通道,去找大的天线宝宝;拿小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小的通道,去找小的天线宝宝,然后把卡片放进他们的口袋里。可千万别放错了!
幼儿根据卡片上物体的大小怕地点——根据物体的大小将卡片放进大小不同的篮子里。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爬很感兴趣,能按老师的要求不推不挤。有个别孩子将大卡片放进小箱子。
自我反思
一、适宜性行为
1、此次活动的选材上基本能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活动各个环节连贯。
2、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
二、不适宜性行为
问题1:各个环节赶过场,给孩子自由探索的时间少。
原因:怕孩子们在自由探索时,没有按要求去做,所以孩子们才自由活动一会儿,就急着把他们集中回来。活动的指导没有针对性。
对策:应放手让孩子们自由探索,并给予一些能力较弱、不愿参加活动的孩子重点指导。还可以发挥孩子之间的互助精神,以强带弱。
问题2:在 “找卡片”这一环节中,许多孩子找到卡片,也找到和自己卡片上物品相同的好朋友。但是两个好朋友没有坐在一起,互相讲述,互相交流得较少。
原因:孩子们受固定位置的影响。
对策:改变椅子的摆放。
问题3:延伸活动“大小配对”,有的孩子将下卡片放进大箱子。
原因:没有检查孩子的配对结果。
对策:这个环节可以发挥能力强的孩子的作用,请他来扮演天线宝宝,检查其他幼儿活动的情况。如:对要将大卡片放进小箱子的孩子说:你不是我的好朋友,我的好朋友是小卡片。
问题4:活动形式没有新意
原因:活动的设计还是没有打破以往教学模式,没有创新。
对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将观察大小不同的物品,找卡片的环节设计成游戏的形式,适合小班教学游戏化的特点。
30、大班数学教学设计《花园里5的加法》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活动中由手指游戏引入主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随后运用各种幼儿熟知的事物,学习5的分解与,掌握5的加法。通过观察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分解与,掌握5的加法。
2.通过观察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3.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数字卡、苹果卡片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导入:五只猴子荡秋千
2.复习5的组成
(1)提出问题:今天老师买回4个苹果,小朋友又带回1个苹果,现在我们一共有几个苹果?
(2)如果把这5个苹果分在两个篮子里我们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分一分,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3.学习5的加法。
(1)如果你有2只苹果,我再给你3只,你有几只苹果呢?我们用算式怎么表示呢?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2)请小朋友先抽一张卡片,看看卡片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字什么表示,再抽一张卡片,让幼儿算一下一共有几只苹果。反复进行游戏。
4.幼儿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情节,用卡片摆出算式,并进行运算。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列出“5”以内的加法算式。
31、教案大班数学详案《找邻居》反思
数学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将数学和游戏相结合,让在游戏互动中学习,提高数学的兴趣。增强幼儿的参与度,在有趣的活动中,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在游戏互动中学习,提高数学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猴子相邻数游戏图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1)师:森林里新建了许多漂亮的新房子,这些房子是给猴子运动员住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运动员们的房子吧。
(2)出示图片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运动们是怎么住的。请幼儿观察图片,发现运动员身上衣服的数字排序。
小结:原来运动员是按照1-10的顺序住在这一排新房子里。教师用向幼儿介绍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2.找邻居游戏
(1)教师出示其中一位猴子让幼儿找出他的邻居,重复游戏。
(2)分发食物:村长拿来了许多苹果请幼儿按照猴子身上的数字分发,让幼儿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3)参加运动会:猴子运动员要参加森林里的运动会了,他们3位组成一支队伍,一些运动员们准备好了可是还有一些运动员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请小朋友帮忙猴子运动员找到自己的位置。
(4)把猴子相邻数游戏图发给幼儿,幼儿自主操作,相互检查纠正。
活动延伸
1.音乐游戏:幼儿身上贴上1—10数字卡片,幼儿说儿歌:小兔小兔左右转,小兔小兔仔细瞧,左瞧瞧,右瞧瞧,瞧见的朋友真不少,你的朋友是几和几?请你快点抱一抱。
2.请幼儿三三组合抱在一起,幼儿可以交换数字卡片,反复玩几次,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排列关系。
教学反思
由于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幼儿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幼儿学习兴趣浓厚。通过观察幼游戏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32、小班数学教学设计《喂宝宝》反思
这是一篇幼儿园小班活动,小班幼儿以游戏为主,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体的大小进行排列,并学说从小到大,从大到小。并能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体的大小进行排列,并学说从小到大,从大到小。
2、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能初步学习按物体大小进行排列。
活动准备
动物卡片一套(请大、中、小、小小)幼儿,幼儿操作材料
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请来了小客人,你们西哪个知道他们是谁吗?(请出幼儿)
2、现在老师就把他们请出来,是谁啊?是大班、中班的哥哥姐姐,后面两个是小班和小小班的弟弟妹妹,客人们来了,我们先请他们坐一下,那你们看看这里谁最大了?谁最小了?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橘子,请几个小朋友来分一分,看看哪个小朋友分的最好了。
3、他们到我们班做完客人,还要到小青蛙家去做客人呢?那他们要走了,我们跟他们再见。
4、刚才有动物宝宝们打来电话想来我们班做客,我们把他们请出来,是一群牛宝宝们,你们看到他们发现了什么啊?他们是排着队伍来的,是从最小的到最大的是吗?先在他们口渴了老师这儿有牛奶你们说怎么分好?
(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牛宝宝走了,又来了一群小动物,但现在不告诉你们是谁?请你们轻轻地把小椅子搬回去看看到底是谁?这个小动物说我们很能干给他们排排队分一分好吃的东西好不好?
1、鼓励幼儿大胆地操作并对操作好的幼儿进行表扬。
2、帮助一些理解能力差或不会操作的幼儿。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33、小班数学教学设计《小鸡做客》反思
小班幼儿的教学活动大部分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尤其是数学,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活动一直围绕小鸡做客这一活动主线进行,培养幼儿乐意用感观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感知游戏中4以内的数量,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目标
1、乐意用感观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感知游戏中4以内的数量,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
2、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了解简单的作客礼仪,乐意与朋友友善交往。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布置好小猫和小兔的家。
2、小鸡头饰人手一个,小铃铛手镯人手一串(铃铛数量在4以内),小虫子碗人手一个。
(三)活动指导:
1、“小鸡做操”,复习4以内的数。
2、“作客”,掌握4以内的数量。
(1)幼儿讨论作客的礼仪。
鸡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去作客,高兴吗?那我们一定得做个有礼帽的小客人,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礼帽的小客人?(交流)那咱们出发吧!
(2)去小兔家作客,在游戏中掌握4的数量。
A、游戏一“种萝卜”。
玩法:幼儿每人种三棵萝卜。
指导:幼儿分散操作,教师简要点数评价。
指导幼儿“拔萝卜”,继续练习点数4的数量。
(3)去小猫家作客,感知4以内的数。
A、游戏二“吃小虫”。
玩法: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小铃铛数量找小虫,并放在“碗”里点数。
指导:引导幼儿先交流各自的小铃铛数量,然后再“吃小虫”。
3、“小小鸡蛋把门开”,表演结束活动。
“小猫这样热情地招待我们,我们一起来表演几个节目给小猫看吧。”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鸡妈妈和小鸡的角色。在这种氛围中,幼儿很快进入角色,一起玩起来了,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孩子们通过交流和操作,幼儿的数量和操作材料相对应,并懂得到别人家里去作客要说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在戏中学习,孩子十分开心。
34、大班数学教学设计《各种各样的尺》反思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最为接近,这是一节探索尺的不同及用法的活动,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自主探索、发现为主,提出疑问,解决疑问,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满足幼儿渴求学习的愿望。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在他们的笔盒里有铅笔、橡皮、尺等文具,其中铅笔、橡皮是孩子们经常使用的文具,尺却使用的较少。尺有什么用?怎样使尺子?小学生为什么要用尺?是幼儿感兴趣而又疑惑的问题。设计此活动目的在于扩展幼儿对尺的认识,激发幼儿自己去探索,寻求,解决疑问,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满足幼儿渴求学习的愿望。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了解其用途,发现其区别,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2、初步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尺,并了解尺的名称,特点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长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幼儿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种长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3、操场上画一条宽为120厘米的“小河”。
过程建议
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分组讨论交流。
请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尺在小组介绍。要求说出是谁帮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 集中交流。
请小组推荐,介绍比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导幼儿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点。
(1)分组讨论。
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样的?
(2)集中讨论。
个别幼儿发言,其他幼儿补充。
(3)引导幼儿归纳,从用途、材料、形状等不同方面进行小结。
3、找出尺的共同点。
(1)提问引发思考:尺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归纳提升: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4、测量活动。
(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尺,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以各自的尺为单位测量。)
②请幼儿说说是怎样测量的。
③引导幼儿小结测量长度的方法:测量时尺与被测量物的起点要对齐,每量一尺要做上记号,接着量时尺的一端要与记号对齐,要记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计,也不能多计,最后的测量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
(2)测量操场上“小河”的宽度(120厘米宽)。
①幼儿用自己的尺测量,老师将幼儿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可让幼儿反复测量,确认后再记录。)
②集中观察记录表,看看小河有多宽,让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③集中讨论:为什么小河的宽度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数字?
④引导幼儿小结:尺的长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⑤分别请量出三种不同结果的幼儿说出自己的尺上刻度最大的数字(表示尺的长度),教师帮助测算出小河的宽度(120厘米)。
延伸提示
1、在活动中投放各种直尺,供幼儿选用。
2、举办“各种各样的尺”博览会。
活动反思
把幼儿当做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幼儿的辅导者、参与者。使幼儿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准备了软硬、长短、形状,制作材料等不同的尺子,幼儿还从家里带来了五花八门的材料。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操作时“有点乱”但幼儿的动手力高,幼儿在操作中发现尺子的作用。
35、教案大班数学详案《找朋友》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找朋友的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由探索了解单数和双数。
2、感受同伴间相互交流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花片、大数字卡片若干、一幅美丽的图片(各类动植物若干)单双数的汉字词组卡片,花杆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游戏“猜花片”
我们小朋友很喜欢玩花片,今天老师就用花片和小朋友一起做个猜花片的游戏好吗?(好)请小朋友每人抓一小把花片,数一数有几个花片,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并找出数字卡片。两个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拿得对不对。
2、探索单双数——游戏“找朋友”
(1)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帮他们找好朋友,要2个2个做好朋友,看看他们能不能全都找到好朋友。全都能找到好朋友的,你把你的数字卡片举起来,(教师挑几张2、4、6、8、10贴在黑板上)不能全部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举起来,(教师挑几张1、3、5、7、9)贴在黑板上)。
(2)师生共同检验:小朋友看一看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3)小结: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单数)出示汉字词组。那哪些数字是双数?(2、4、6、8、10)那哪些数字是单数?(1、3、5、7、9)幼儿跟念几遍。
(4)对啊!这些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叫“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叫“单数”。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 “抱双,躲单”的游戏,好吗?
3、巩固单双数——游戏“抱双,躲单”
游戏规则:幼儿根据教
师念或举单数双数,如果教师念的是单数就把头埋在膝盖上,如果教师念的是双数,就用双手抱住手臂。
4、游戏“跳花杆”
(1)老师介绍游戏玩法:如双数打开花杆,单数合拢,幼儿根据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
(2)游戏数次,由简单到难。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再衔接到数字朋友中去。整个活动老师通过讲述、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再用卡片操作、评价总结操作结果几个环节帮助幼儿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老师请幼儿找朋友时,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问题刚提出,孩子们就争着回答;老师请小朋友们做“找朋友”的游戏时,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还有幼儿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动后请家长回去利用扑克牌与幼儿巩固10以内的相邻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再玩几次类似的游戏。
36、中班数学教学设计《找朋友》反思
设计意图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我园课题研究《智育爱》中的《分类游戏》这节课,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制定出符合幼儿发展的目标;运用电子白板多媒体技术,和 ipad 的游戏功能,通过多次情景化的活动引导幼儿从简单到复杂的分类。从而培养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我班幼儿处于中班阶段,部分幼儿有简单的分类经验,但是对双维度的分类接触的很少。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经验设计了这次活动。通过层层递进的分类游戏提升幼儿的分类经验,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现事物的的差异。
2、鼓励幼儿尝试学习按一至两个维度进行分类。
3、体验分类游戏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现事物的的差异。
难点:鼓励幼儿尝试学习按一至两个维度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过简单分类的经验
物质准备:课件,操作单,不同颜色的衣服和头饰。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玩电子互动地面游戏《打地鼠》,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观察图片,简单分类
1、师:小老鼠家有很多的孩子,它邀请中一班的小朋友和他们一起玩,看一看,它们带我们来到了哪里?
2、教师播放白板课件,利用聚光灯的功能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猜想后教师退出聚光灯。
4、师:啊,真是小老鼠的家,在它家里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
5、小老鼠家里很乱,鞋子满地都是。于是,妈妈买来了一个鞋柜,让它们把鞋子进行分类摆放,这下可难住了小老鼠们了,咱们小朋友们来帮帮它们吧,看一看应该怎样
摆放?
6、幼儿观察讨论后一名幼儿到白板上操作,其他幼儿利用 ipad 帮助小老鼠摆鞋子。
7、教师根据幼儿情况观察指导。
(三)观察图片,复杂分类
1、师:鼠妈妈要带小老鼠去游玩,因为孩子很多,所以要分坐几辆车,小朋友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颜色的汽车和哪些司机。
2、幼儿观察大胆表述。
3、教师讲解坐车的规则:小老鼠穿 xx 颜色的衣服,身上有 yy 小司机的标志,就坐 yy 小司机开的xx颜色的汽车。教师结合白板课件反复讲解游戏规则。
4、一名幼儿到白板上操作,其他幼儿利用 ipad 进行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5、教师利用白板小结活动结果,对了播放鼓掌声,错了播放哭声。
(四)操作活动,巩固分类
1、师:嘟嘟嘟,小老鼠们坐着车来到了科技管的儿童乐园,工作人员提出了一项任务“搭建城堡”。2、小朋友们观察城堡房顶和房间的颜色,寻找房间颜色和房顶颜色的分类组合来搭建 城堡。
3、教师讲解搭建规则后幼儿操作。
4、一名幼儿到白板上操作,其他幼儿利用操作单进行活动。
(五)游戏活动:小老鼠找朋友
1、幼儿头戴不同颜色的老鼠头饰,身穿不同颜色服装。教师利用白板播放音乐,音乐一停,出现一个小人,幼儿穿的衣服和戴的头饰和白板上的小人相同的抱在一起。反复听音乐游戏。
(六)活动延伸:将本节课的内容发布到安康家园网或新浪博客,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联系实际帮助幼儿练习分类。
活动总结
在这次数学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了白板的拖拽、声音动画链接、聚光灯、画笔等功能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之中,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中通过多个游戏活动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交流——感知——操作,了解、感知从简单分类到复杂分分类的过程,分享彼此的经验与成果,整个活动充满了自然、和谐、创造、快乐。幼儿在积极有效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幼儿变被动学为自主学,变接受性学为发现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很好地达成了目标。
不足之处:在活动之后我们发现了不足,教师在给予幼儿玩小老鼠找朋友游戏时,时间不充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更加周全细致地考虑,继续进步。
37、小班数学教学设计《认识许多》反思
设计背景
每次幼儿一起玩玩具时,总是把很多玩具揽到自己面前,怕别的小朋友抢,嘴里还不断说:“我只有一个了,不得要我的。”他们还不知道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所以就设计了这个活动,能给幼儿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还能培养幼儿的语言描述能力。
活动目标
1.区分1和许多,初步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学习用语言描述1和许多的关系。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教学重点:
1和许多的区别,让幼儿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语言描述1和许多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大树图片1幅,树上贴有许多桃子(桃子的数量与幼儿的人数相等)。
2.猴子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猴子摘桃。
(1)教师出示许多小猴子头饰,问:“老师这里有多少个小猴头饰?”(许多个。)
(2)让每个幼儿戴上小猴头饰,引导幼儿观察后回答问题:“老师手里原来有许多小猴头饰,分给小朋友每人一个,许多个头饰分成了1个,1个,1个......小头饰。”让幼儿跟着教师说:“许多个可以分成1个,1个,1个......”
(3) 教师扮猴妈妈,幼儿扮小猴,猴妈妈带小猴去摘桃子。先让小猴观察树上有多少个桃子,请每只小猴去摘一个桃子。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原来树上有许多个桃子,每只小猴摘1个桃子,树上的桃子摘完了,许多个桃子分成了1个,1个1个......桃子.
(4)请小猴把摘的桃子1个,1个,1个......放进大篮子里,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每只小猴放1个桃子,篮子里有许多个桃子,1个,1个1个……桃子合起来是许多个桃子。
2.交流活动。
请幼儿找找,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用1和许多来表示,如餐厅里1张大桌子和许多把小椅子等。
【活动反思】
孩子们能较好的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活动正确的区分了1和很多,有个别幼儿在第三节游戏活动中表现很随意,没有按照游戏规则来玩,但总体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8、幼儿园教学设计大班数学《找邻居》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在游戏互动中学习,提高数学的兴趣。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数字卡片、猴子相邻数游戏图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1)师:森林里新建了许多漂亮的新房子,这些房子是给猴子运动员住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运动员们的房子吧。
(2)出示图片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运动们是怎么住的。请幼儿观察图片,发现运动员身上衣服的数字排序。
小结:原来运动员是按照1-10的顺序住在这一排新房子里。教师用向幼儿介绍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2.找邻居游戏
(1)教师出示其中一位猴子让幼儿找出他的邻居,重复游戏。
(2)分发食物:村长拿来了许多苹果请幼儿按照猴子身上的数字分发,让幼儿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3)参加运动会:猴子运动员要参加森林里的运动会了,他们3位组成一支队伍,一些运动员们准备好了可是还有一些运动员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请小朋友帮忙猴子运动员找到自己的位置。
(4)把猴子相邻数游戏图发给幼儿,幼儿自主操作,相互检查纠正。
活动延伸
1.音乐游戏:幼儿身上贴上1—10数字卡片,幼儿说儿歌:小兔小兔左右转,小兔小兔仔细瞧,左瞧瞧,右瞧瞧,瞧见的朋友真不少,你的朋友是几和几?请你快点抱一抱。
2.请幼儿三三组合抱在一起,幼儿可以交换数字卡片,反复玩几次,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排列关系。
活动反思:
由于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幼儿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幼儿学习兴趣浓厚。通过观察幼游戏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相关文章
-
中班数学教案《找相同》教学设计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火眼金睛找相同》反思
-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找朋友》反思
-
幼儿园教学设计大班数学《找邻居》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同数分解》教学活动设计与反思
-
中班数学活动《使两组数量相等》教学设计反思
-
教学设计中班数学《模式变变变找规律》反思
-
教学设计中班数学游戏《我会找座位》反思
-
教学设计中班数学游戏《我会找座位》反思
-
教学设计大班数学活动《找规律》反思
-
大班科学活动《相邻数》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
小班数学教案《找找相同的――配对》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设计《小树叶找妈妈》反思
-
小班数学教案《找相同》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排序教学活动设计》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教学设计》反思
推荐文章
-
数学活动——长短、宽窄、厚薄排序
-
数学教案:玩玩填空题
-
大班数学教案:教孩子玩骰子
-
帮孩子复习9以内的加减法的教案
-
教孩子学习将图形片按颜色分类的方法
-
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教案
-
教孩子学习数字7的教学方案
-
大班数学教案《种花》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新建小区》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聪明的小鸡》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新车出厂》
-
大班数学课教案《自然测量》反思
-
兵不污刃
-
礼奢宁俭
-
小班幼儿音乐活动初探
-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
中班语言《为什么我不能》教案反思
-
幼儿中班健康教案《保护牙齿》反思
-
被抛弃的伤心微信名字407个
-
微信网名三个字霸气449个
-
qq网名女生符号萌441个
-
《七星缘》养成攻略
-
面临初一升初二,家长都关心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