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首页 - 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数学活动《有规律排序》大班教案

时间:2022-12-08 14:33:05 A+

幼儿园数学活动《有规律排序》大班教案

幼儿园数学活动《有规律排序》大班教案

1、幼儿园数学活动《有规律排序》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够细致观察并发现排序的规律。

  2.能够自创、合作创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有规律排序》教师教学资源、教学挂图 1 幅。

  2.两色长方形、正方形卡纸若干(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3.幼儿学习资源③第 34~36 页。

  ●活动建议

  1.发现规律,续接规律。

  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有规律地排序,讨论出现了哪些规律,并把不完整的规律补充完整。

  2.幼儿自创规律排序。

  创设情境,提出要求:动物园的小路坏了,要帮助小动物们铺一条小路。

  (1)幼儿讨论怎么按照新的规律铺小路。如: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位置来创设新的规律。

  (2)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帮助动物们设计小路。要求:有规律、与众不同。

  (3)展示作品,师幼总结作品中的创新之处,如数量、方位等方面的变化。

  3.幼儿分组,合作创设新规律的小路。

  (1)幼儿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商定新的排序形式。

  (2)幼儿合作按照新的规律铺小路。

  (3)展示作品,及时发现新规律。

  (4)沿着小路走一走,进一步检查与感知有规律地排序。

  4.幼儿用身体动作排序,拓展排序方法。

  (1)幼儿自由探索用身体动作排序。

  (2)听音乐,自创有规律的动作并与同伴交流。

  5.回归生活,说说生活中的规律。

  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律。如:项链、毛衣的花纹,马路边的花坛,护栏上的图案,四季轮换、昼夜交替等。

  ●活动延伸

  1.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③第34~36 页,找一找图画中的规律,把空着的地方按规律画出来。

  2.继续寻找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序。

2、大班数学教案《规律排序》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按规律排序是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活动内容,有多种变化的规律。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常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颜色、大小、形状的多种间隔。于是便设计了“找一找、排一排、说一说、摆一摆”这一系列数学活动,帮助孩子们整合日常活动经验,提升对规律排序的认识。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推理发现物品、图形或数字的排序规律。

  2、能按照已有规律继续排序。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之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发现并按规律进行排序。

  2、 自己创造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动物图片若干,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形卡若干。

  2、 经验准备:认识几种平面图形。

活动过程

  一、 找一找

  今天大森林里开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我们也去看看吧!

  问题: (1)大森林里真热闹,谁来参加联欢会?

  (2)它们排队有规律吗?什么规律?

  二、排一排

  1、有些小动物来晚了,我们来按照规律给它们排好队吧。

  2、引导幼儿排列出”ABCABCABC” “AABBAABB” “AABAABAAB”“ AABCAABC”等不同模式。

  三、 说一说

  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有规律的?(桌子、椅子、衣服的花纹)

  四、 摆一摆

  1、 操作材料练习

  问题:(1)你能看出来这些图形(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吗?

  (2)你来试试接着往下排吧?

  (3)说说你是怎样排的?

  2、我们看了许多排列图案,你能不能用手中的材料排出一些图案,然后让自己的伙伴接着往下排?

  五、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和经验。

  六、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过程首先让幼儿找到小动物的排队规律,然后让孩子排一排,说一说身边什么是有规律的,最后让孩子们摆一摆,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是“摆一摆”,在此环节幼儿可以自己动手把想的规律摆出来,体现了手脑互动,然后说出自己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在说时注意要说完整话,用“我是按照……规律排序的”句式完成。最后请小伙伴接着自己的作品往下排,小朋友来做小老师检查是否正确。

  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是缺少小组活动,下次设计时加小组活动,让小朋友们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3、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找规律排序教学活动设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活动中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有很多,体验到学习思维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1、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排序规律,并学习排序。

  推荐阅读: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00篇【常更新】

  活动准备:

  课件、拼图积木若干、小篮若干。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初步认识规律。

  1、师幼互问好。

  师:我发现咱们小朋友都是一些聪明的孩子,并且还是一些勤快的孩子。

  师:那么,你们早上几点起床的呢?(六点半,六点,七点……)师:你们这么早就起床啦,是自己醒的,还是爸爸、妈妈叫醒的?(妈妈、爸爸、自己、小闹钟)师:小朋友们想想醒来的时候,你在被窝里喜欢做什么动作?(打哈欠,伸懒腰,揉眼睛……)(幼儿边说边表演)。

  师:那咱们把刚才小朋友表演的动作再来模仿一下吧!

  师幼共同边说边做动作:揉一个眼睛,伸一个懒腰再伸一个懒腰。(重复两次)师:这下我们可是真的醒了,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呢?(穿衣服)师:先穿哪件呢?(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师:我们先穿鞋子,再穿裤子好不好?(幼儿答)师:所以我们要怎么样?(按顺序一样一样的穿。)师:那我们把小朋友穿衣服的顺序做一下吧!

  师幼共同边做边说:上衣,裤子,鞋子。上衣,裤子,鞋子,(重复两次)

  2、师:下面我要给大家看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依次出示娃娃、衣服、裤子、鞋子等图片)师:小朋友你们看,东东起床了!我们向他问好!(幼儿向东东问好并招手)师:现在,东东要穿衣服了,请小朋友告诉他穿衣服的顺序好吗?(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每天都是按这个顺序穿的。)(教师按顺序将上衣、裤子、鞋子贴出顺序图)师;第一先穿上衣,第二再穿裤子,第三再穿鞋子。那么你们看,这种按照一二三,一二三……的规律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按规律排序。

  二、引导幼儿按颜色和形状等规律排序。

  1、师:昨天,小白兔送给老师一条美丽的彩带。它是用漂亮的水果装饰的!(教师用图卡摆出水果的规律)(苹果,桃子,梨)师:刚才我们知道穿衣服有规律,那么,我们看看这些水果的排列有规律吗?(引导幼儿观察水果的颜色和形状来找规律)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些水果的排列有两种规律,一种是按颜色,一种是按形状。我们可以给这些水果起上代号,苹果是1号,桃子是2号,梨是3号,这样又成了123,123……这样的规律了,我们把这种排序也叫做按规律排序。

  2、师:(把水果拿下)我觉得,小白兔的彩带还可以更加的漂亮,不过这需要能干的小朋友用这些水果摆出不一样的规律。谁能做到呢?(示意幼儿举手回答)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摆规律,幼儿摆完后,教师带领全班幼儿进行点评,并举例告诉幼儿其他的规律。

  三、请幼儿动手找规律。

  1、师:刚才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想试一试排列水果的规律,其实啊,不只这些水果能排出规律,我们的图形宝宝也很神奇!(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形卡)你们看,它们是……?(请幼儿回答、)

  师:这些图形宝宝能排列出很多很多的规律,你们想试一试吗?

  师:那我们在哪里排呢?请小朋友们看!(房子)师:这是谁的房子?(小兔)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蘑菇)(小兔出来表扬幼儿真聪明)

  师:原来呀,小兔造了一间新房子,你看多漂亮呀,还在门前修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可是小兔觉得小路光秃秃的不好看,所以它想用瓷砖装饰一下,你们愿意帮它这个忙吗?

  师: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瓷砖呢?(图形)(教师再次出示图形卡提示幼儿)师:对了,但是小兔有个要求,必须要按规律铺瓷砖,并且用不着的瓷砖不能到处乱扔,要放到小篮子里,小朋友们能做到吗?(能)师:下面,请小朋友搬椅子坐回桌子上并且用用我们的图形宝宝来铺路吧!一定要记住按图形的颜色和形状的规律来铺,我们来看看哪位小朋友能铺出与众不同的规律!(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小结,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规律。

  师:其实除了小朋友们这节课学到的规律排序外,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东西可以把它排成顺序。(白天晚上、红绿灯)师:其实啊!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我们要按规律来做,像穿衣服就不能先穿鞋子再穿裤子,否则会带来麻烦,红绿灯就要求我们要遵守它的规律,否则就会发生危险。

  师:好了,今天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老师希望,下课以后,小朋友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规律!播放音乐《幸福拍手歌》

  推荐阅读: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00篇【常更新】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4、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按规律排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辨认图形排列的规则,并按照其序列延伸该图形。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课前在活动室布置四个活动区域:“超市”、“书店”、“展示大舞台”、“数学角”。

  2、在“超市”里摆满五颜六色的项链、花纹有一定规律的发饰、桌布、衣服、包装纸,卡片花边、国际象棋棋盘,美人痣。

  3、“书店”里摆设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图片:有种子发牙、蝌蚪变青蛙、月圆月缺、小孩长大成人。

  4、“展示大舞台”里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纸环、五颜六色的彩色纸、串珠、纯白色的衣服、裤子、围巾、裙子、手套、袜子、剪刀、画笔、花边、各种颜料、针线、双面胶。

  5、“数学角”里准备了按故事情节变化的先后顺序的小卡片、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感知活动――逛“超市”

  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老师以朋友身份带领幼儿“逛超市”,“超市”里摆满了的各式各样的东西,让孩子们感知事物的序列变化,从而感知事物的美,进一步让幼儿们说出你所见到的物体是用怎样的规律排序的,然后记录下来,看谁记录的画面最美,就在额头中间贴上一颗“美人痣。”

  (二)合作活动――逛“书店”

  老师带幼儿们逛完了“超市”,又带领幼儿们来到了“书店”,这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书、图片。老师说“孩子们,今天书店阿姨把图片的顺序搞错了,我们来帮助阿姨给图片分类排序好吗?”大家等不急了,忙说:“好!”接着幼儿自主的三五成群的自发的组织成一组,开始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图片,幼儿拼拼说说,合作活动,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又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好品德。接着,每组推选一名代言人起来表述本组的排列结果,说出小组的队名、口号,展示交流,要求发言的幼儿用“先……后……最后……”的句式来讲述。

  (三)操作活动――展示大舞台

  老师带领孩子们帮“书店”阿姨把图片整理好后,又带大家来到“展示大舞台”,这里是幼儿们动手操作的区域;在这里,幼儿们可以充分自主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里,老师给他们准备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材料;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尽情的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心趣,一举几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操作活动开始,老师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小朋友的活动中,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后,带上或穿上自己的作品走向展示舞台,在轻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向模特一样展示自己的风采。每一个“模特”展示完毕,“主持人”采访“模特”:“你脖子上的项链的创作灵感来自怎样的排序规律?”。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他非常自豪地回答:“我制作的项链是用红、黄、蓝、绿,红、黄、蓝、绿.....的规律来排列制成的,记住我哦,我是二十号选手,投我一票!”主持人接着喊:“下一个。”一个个都是那么自信,一个个都是那么出色,一个个都是那么充满活力,最后主持人讲评:每一个参赛选手都表现不错,都发给一份优秀奖。

  (四)延伸活动――有趣的小卡片

  延伸活动中,我又以朋友的身份带小朋友们走进数学区域,为幼儿提供录象故事和故事小卡片,让幼儿边听故事边按故事情节顺序排列故事小卡片。听完故事后,我又带小朋友们到室外去找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品,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5、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按规律排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自然现象及特定的规律)。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各一(○□○□○□;○□□○□□○□□;○□△○□△○□△);“奇妙的书”(封面是彩虹,从第一页到第七页依次是一颗红色的草莓、两只橙色的橘子、三根黄色的香蕉、四只绿色的西瓜、五只青色的苹果、六颗蓝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几组图片(从儿童到少年到成人再到老年人;从树芽到小树再到大树;从鸡蛋到小鸡再到母鸡,等等)。

  2、学具准备:操作纸、记号笔、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人: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请幼儿读一读每张范例条上的图形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范例条○□○□○□,提问:有哪些图形在排队?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后面还可以怎么排?它们排列得很整齐,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用A表示圆形,用B表示正方形(引导幼儿用ABABA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的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2)出示范例条○□□○□□○□□,提问: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引导幼儿ABBABBAB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3)同样,出示范例条○□△○□△○□△,引导幼儿小结ABCABCABC排列的规律。

  2、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找出书中的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从封面到第三页。

  封面是彩虹,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第一页上是一颗红草莓;第二页上是两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页上是三根黄香蕉。;.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按页码猜个数,按彩虹颜色来猜水果颜色。)教师肯定幼儿的猜测,再引导幼儿完整书,发现书中的规律。(个数跟页数一样都是从少到多;水果颜色跟彩虹颜色排列的规律一样,都是从红到紫。)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人的生长规律(出示图片)都是从小慢慢长大,最后变老。植物也是这样(出示图片),树从树芽到小树苗慢慢长大,最后变成大树……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3、幼儿操作活动(自由选择操作材料)。

  1)看图形找规律,用字母表示出来。

  2)按照排列规律粘贴图形。

  3)按照动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4)按照植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4、幼儿展示操作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种简单的规律,这些简单的规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发现,让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规律,好吗?

6、大班数学课教案《有规律的排序》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脑并发现排序的规律。

  2、能够小组合作并按照规律进行排序,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活动准备:

  音乐《火车开了》 、幻灯片、白乳胶、卡片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音乐《火车开了》

  根据男女、男女的顺序进行排列播放音乐进行导入课堂,今天我们站队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

  (二)、基本部分

  1、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音乐会,这次活动由迟老师来负责,有一件事情让我特别头痛,会场太乱,(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工作太多,老师实在忙不过来,所以想请小朋友来帮忙。(播放幻灯片1)小朋友愿意开动脑筋来帮助我吗?现在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我们要开始工作了。

  2、先看第一份工作小彩旗(幻灯片2),小彩旗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接下来该怎样做?小朋友是根据小彩旗的什么特点进行排序的?总结是由颜色进行排序

  3、第二份工作(幻灯片3)总结是由大小进行排序的

  4、第三份工作(幻灯片4)总结是由形状进行排序的

  5、第四份工作(幻灯片5)总结是由男女进行排序的

  6、小朋友太棒了,我们一起看看我们的工作成果并总结是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男女进行排序的。

  7、下面还有一份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小朋友去合作完成,小朋友们有信心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各种材料需要小朋友按照规律来完成任务,在工作过程中小朋友要互相帮助,积极听取其他小朋友的意见。(幼儿操作,并贴黑板展示)

  (三)结束部分一起讨论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是按照规律排序的

  四、活动延伸

  下课时把你所观察的画下来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过程首先让幼儿找到小动物的排队规律,然后让孩子排一排,说一说身边什么是有规律的,最后让孩子们摆一摆,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7、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规律排序》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按规律排序是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活动内容,有多种变化的规律。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常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颜色、大小、形状的多种间隔。于是便设计了“找一找、排一排、说一说、摆一摆”这一系列数学活动,帮助孩子们整合日常活动经验,提升对规律排序的认识。

  活动目标

  1、 能通过观察、推理发现物品、图形或数字的排序规律。

  2、 能按照已有规律继续排序。

  3、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之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4、 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5、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发现并按规律进行排序。

  2、 自己创造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动物图片若干,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形卡若干。

  2、 经验准备:认识几种平面图形。

  活动过程

  一、 找一找

  今天大森林里开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我们也去看看吧!

  问题: (1)大森林里真热闹,谁来参加联欢会?

  (2)它们排队有规律吗?什么规律?

  二、排一排

  1、有些小动物来晚了,我们来按照规律给它们排好队吧。

  2、引导幼儿排列出”ABCABCABC” “AABBAABB” “AABAABAAB”“ AABCAABC”等不同模式。

  三、 说一说

  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有规律的?(桌子、椅子、衣服的花纹)

  四、 摆一摆

  1、 操作材料练习

  问题:(1)你能看出来这些图形(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吗?

  (2)你来试试接着往下排吧?(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3)说说你是怎样排的?

  2、我们看了许多排列图案,你能不能用手中的材料排出一些图案,然后让自己的伙伴接着往下排?

  五、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和经验。

  六、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过程首先让幼儿找到小动物的排队规律,然后让孩子排一排,说一说身边什么是有规律的,最后让孩子们摆一摆,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是“摆一摆”,在此环节幼儿可以自己动手把想的规律摆出来,体现了手脑互动,然后说出自己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在说时注意要说完整话,用“我是按照……规律排序的”句式完成。最后请小伙伴接着自己的作品往下排,小朋友来做小老师检查是否正确。

  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是缺少小组活动,下次设计时加小组活动,让小朋友们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8、大班数学教案《按特定规律排序》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按特定规律排序其实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呢?因此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此课教学中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自主探索.学习。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特定的规律排序,能按序列的规律接着往下排。

  2.感受有规律的图案美,发展分析、判断能力。

  3.增强学习按规律排序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有规律的图案美,发展分析、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操作纸、胶棒、几何图形、彩笔

  活动过程

  1. 预备活动

  走线,师幼问候。

  2.集体活动

  师:小兔子红红要过生日了,他想开个生日舞会。可是,开舞会得准备布置会场,还得准备食物啊!所以,红红打算到外面去转转。

  咦?规律森林?什么意思啊?一起去看看吧!

  这是什么?

  幼:树。

  师:这些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幼:这些树是按一棵大树,一棵小树,一棵大树,一棵小树的规律排列的。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那小朋友知道下一颗树是什么树吗?

  幼:大树。

  师:然后呢?

  幼:小树。

  师:再然后呢?

  幼:大树,小树,大树,小树、、、、、、

  师:红红继续往前走。

  哇!好多的蘑菇啊!可是,这些蘑菇也好奇怪。小朋友们,你发现蘑菇哪里奇怪了吗?

  幼:这些蘑菇是按绿色,黄色,红色,绿色,黄色,红色的规律排列的。

  师:那下一朵蘑菇是什么颜色?

  幼:绿色。

  师:然后是——

  幼:黄色,红色。

  师:哦!我明白了,原来规律森林里的一切都是有规律的啊!真有意思!我们再看看吧。

  好漂亮的花呀!这些花朵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

  幼:这些花朵是按黄花,蓝花,红花,黄花,蓝花,红花的规律排列的。

  师:那接下来分别是什么颜色的花朵呢?

  幼:黄花,蓝花,红花。

  师:老师觉得这样太麻烦了,而且容易忘。所以,老师现在教你们一个新的记规律的方法。我们把重复出现的哪几种颜色的花作为一组,因为紫花,红花,蓝花重复出现,所以我们把紫花,红花,蓝花作为一组,下一组还是紫花,红花,蓝花。再下一组还是紫花,红花,蓝花。明白了吗?

  幼:明白了!

  师:这么漂亮的花朵,可以拿回去装饰自己的小屋啊,一定很漂亮。小兔子摘了好多呢!

  嗯!咱们看看规律森林还有那些东西有规律吧。

  看!是不是花朵太香了?吸引了这么多的昆虫啊!都有什么?

  幼:有蜜蜂,蝴蝶,蜻蜓,还有瓢虫。

  师:小朋友能像刚才那样,给这些昆虫也分一下组吗?

  幼:能。

  师:哪几只昆虫是一组的?

  幼:一只蜜蜂,一只蝴蝶,一只蜻蜓和一只瓢虫是一组。

  师:下一组呢?

  幼:一只蜜蜂,一只蝴蝶,一只蜻蜓和一只瓢虫。

  师:再下一组呢?

  幼:一只蜜蜂,一只蝴蝶,一只蜻蜓和一只瓢虫。

  师:小朋友真棒!

  红红又在规律森林里转悠了好半天才出来。!出自:快思老.师!时间差不多了,该回家了开舞会了。

  看,红红回家的小路,是不是很特别啊?有什么规律呢?

  幼:椭圆形,正方形和梯形一组,这样一组一组排列的。

  3.分组活动

  师:红红回到了家,发现朋友们早就在家里等他了。舞会是不是可以开始了?不行,还有几样东西没有准备完啊!

  第一组小朋友注意:请你根据学具袋中的几何图形,利用胶棒,在这块桌布上设计出有规律的花边。

  第二组小朋友注意:红红为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水果,请你将这些散乱的水果按规律粘贴到盘子里。

  第三组小朋友注意:小动物们做了个花环,想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红红,可是花朵没有颜色。请小朋友们利用学具袋中的彩笔,有规律地给花朵图上涂上颜色。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幼儿介绍)

  4.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一切准备就序,舞会马上开始!播放音乐,师幼一起离场。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的环节比较紧凑,思路也比较清晰,围绕着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小兔子红红开生日舞会为线索,贯穿始终,层层深入。通过规律森林来激发孩子的探知欲望,在上课伊始孩子能够跟都老师的设计思路进行探究知识。但由于教师设计的活动:颜色的规律排列对于小班孩子还是有一定难度,孩子完成的还比较好。最后一个环节分组活动中放手让孩子在一定的要求下自由排列图形、颜色,用时较多,导致课内没有完成。今后教学中一定注意这些问题,充分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9、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排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按规律进行数列推理(如:根据物体符号排序)

  2、通过实际操作,获得有关容积守恒的经验。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操作学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幼听音乐,做拍手、转手腕动作,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请你听音乐跟随刘老师来做拍手动作好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提醒幼儿记住自己做过的动作。

  提问:刚才咱们做了什么动作?拍了几次手?手腕转动了几次?我们做的动作有什么规律?

  小结:我们刚才做的动作规律是:拍两次手,转两次手腕,拍两次手,转两次手腕,如果记住了规律,就容易记住动作。再次放音乐,让幼儿根据规律记动手,体验规律对记忆的帮助。

  二、复习所学过的排序发放教玩具,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排序。

  1、小结:让幼儿自己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排序的(有按颜色、大小、形状、高矮、长短进行排序的)。

  2、引出新课,按符号排序。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组排序,请小朋友帮我观察下,和你们之前的排序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从中找出规律)

  3.如果接着往下挂你们知道该挂什么吗?完成(操作图卡)

  三、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你们想来设计一些有规律的图案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不同符号的小卡片,现在请你们自由选择你们喜欢的小卡片,利用这些材料,小组合作在桌子上摆出一条有规律的图形。

  四、 幼儿操作练习。

  五、结束:"游戏"开火车"自然结束:

  师:"走我们一起坐火车到外面去参观吧,按一个女孩一个男孩的规律上车",老师戴上火车胸饰扮演司机,幼儿按规律有秩序上车,将火车开到寝室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10、中班数学教案活动《按规律排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图形若干,胶水

  2、幼儿操作纸

活动过程:

  1、老师:"今天我收到了图形王国送来的礼物,你们想看吗?"(想)

  "好,我么一起来看,是什么礼物?"

  ①出示一个自制头饰,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一饰物,从而激发他们自制头饰的兴趣。

  ②老师打开第一个礼物盒:"哇!是一个漂亮的头饰。"(老师戴在头上)

  "好看吗?这漂亮的头饰是用什么颜色的图形做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红旗:红色正方形 黄色圆形 红色正方形 黄色圆形……

  ③小结:图形王国送来的头饰是用图形有规律的排队的。

  2、引导幼儿根据图形排列规律接着排图形。

  "我们来看看第二个盒子里的礼物是什么?哇!也是漂亮的头饰。但是它还没做完,图形国王请你们来帮忙呢!你们愿意吗?"

  ①小红旗:黄三角形 蓝圆形 黄三角形 蓝圆形……

  ②小红旗:黄圆形 绿三角形 绿三角形 黄圆形 绿三角形绿三角形……

  小结:原来图形王国的头饰是用图形有规律排队的,所以很漂亮。

  3、操作活动:(装饰头饰)启发幼儿依样接着给图形排序。

  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个盒子里的礼物是什么?(一张请柬)

  "上面写得是什么?我来读一下。"老师读请柬,"小朋友今天图形国王邀请你们去参加一个舞会,但是你们要打扮一下自己。每个小朋友要按照图形有规律的装饰自己的头饰。戴上头饰才能进去参加舞会。"

  "小朋友,你们想去参加舞会吗?"(想)

  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有头带、各种图形,请幼儿按照图形规律依样接着有规律的排序。

  老师:"好,我们开始做好,做好了,请双面胶帮忙。"

  4、幼儿操作活动。

  5、活动评价。

  ①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②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③带领幼儿一起去参加舞会。

  6、老师:"好,舞会开始了,我们一起去参加吧!"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按规律排序》,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以收到礼物贯穿主线。分三个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去发现图形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排队的基本特征。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第二个环节让幼儿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图形的排列特征。让幼儿感受了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也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在活动中还设置一些分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11、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朵拉历险记》规律排序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学会简单A-B A-B-B A-A-B A-B-C排列类型,并会有颜色,大小,形状种类进行排序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 各区域玩具

  三、活动过程——探险闯关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朵拉要去探险,在旅行中朵拉会遇见许多的困难,我们跟着朵拉一起去探险吧。

  1、导入(排队PPT)

  朵拉和小伙伴一个接一个的在干嘛?

  你的回答真棒,它们在排队。他们排队要去哪些地方探险?我们来一起开看看。

  2、介绍朵拉探险总路线

  师:(路线图)朵拉要怎样经过哪些地方才能找到恐龙蛋?

  (多轮播图):首先,我们要从家里出发—海底世界—城堡—一座桥,好啦,我们一起看看他们会遇见什么。

  3、第一站(从家出发)

  朵拉开车从家出发,可是前面的路被三角形挡住了,我们要怎样帮助她呢?(动画出现)看,这个三角形是红蓝红蓝的顺序排队的,下一个应该是什么呢?

  小结:这些三角形是按红蓝红蓝的规律排序的

  4、第二站(到达海底世界)

  朵拉在干什么?潜水呼吸时吐泡泡,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他吐泡泡,大小小大小小,接下来呢-------

  小结:朵拉的泡泡是按照大小小大小小的规律排序的

  5、第三站(城堡)

  城堡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哇,城堡变成棒棒糖(正正圆)我们发现这些棒棒糖是按正方形正方形圆形的顺序排序的 那下一个城堡会变出什么形状来呢?

  6、第四站(寻宝)

  哇,小朋友都看见了恐龙蛋吗?可是我们要怎么过去呢?对啦背包告诉我们需要桥,123,1231,如果我们按照123123的排序接下来我们添加数字几的砖块呢?

  小结:桥是由砖块123123的规律排序组成的

  7、总结

  朵拉从家出发经过红蓝红蓝的三角形路——海底世吐大小小大小小的泡泡——城堡变出正方形正方形圆形正方形正方形圆形的棒棒糖——通过123123砖块的桥——寻宝成功

  四、延伸活动

  接下来小朋友在我们的区角去寻找自己喜欢的物体给它排序,并与老师 同伴分享你是怎么排序的。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按规律排序》,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以收到礼物贯穿主线。分三个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去发现图形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排队的基本特征。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第二个环节让幼儿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图形的排列特征。让幼儿感受了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也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在活动中还设置一些分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12、科学领域数学活动《小兔开店》大班教案

  在活动中让幼儿知道统计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统计,体验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

  设计意图

  近期,我们班创设了天气预报栏目,每月结束后会有关于天气情况的统计,幼儿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幼儿只是用点数的方式记录下数字,但统计的方式都有哪些,又有什么用,大班幼儿还不明确。为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让幼儿更多的了解统计的方式。在经验方面,幼儿有点数得出总数的经验,能简单符号和数字进行记录。所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点,我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幼儿能够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探究中能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等教育内容与要求,结合大班年龄特点与本班幼儿发展现有水平,我设计了以《小兔开店》为情境的统计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统计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能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统计。

  3.体验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不同方式进行统计,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难点:分组统计两周糖果销量,并汇总到柱状统计图中。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人手一支铅笔、统计表、磁力贴、黑板等。

  经验准备:会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在一日生活中有初步的统计经验,能点数物体得出物体总数,如统计出勤人数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对运用统计做事情的兴趣。

  (一)出示小兔开店的图片,引导幼儿用统计的方法帮助小兔开店。

  1.提问:

  (1)你觉得小兔会选择开什么店呢?为什么?

  (2)你有什么方法帮助小兔找出更受欢迎的店?

  2.小结:原来我们可以通过数数的方式,把顾客喜欢什么进行统计,就能够帮助小兔选择开什么店了!

  二、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统计方式,帮助小兔解决问题。

  (一)引导幼儿用符号和数字记录的统计方式,帮助小兔选择开哪种店。

  1.出示小兔的调查表,引导幼儿用符号和数字记录的方式进行统计。

  (1)提问:请你用符号和数字记录的方式帮助小兔统计出哪种店更受欢迎?

  2.小结:小朋友们用符号和数字记录的方式进行统计,很快的把这么多数据都梳理清楚了,帮助小兔找到了要开店的种类。

  (二)引导幼儿用表格统计的方式,帮助小兔找出最受欢迎的食品店。

  1.出示食品调查表,引导幼儿用表格统计的方式进行统计。

  提问:请你用表格统计的方式帮助小兔找出最受欢迎的食品是什么?

  2.小结:统计表格能够把很多种物品都清晰地分类统计,通过表格统计的方式我们很快帮助小兔统计出了要开什么食品店。

  (三)引导幼儿用柱状图统计方式,帮小兔统计出销量最好的糖果。

  1.出示两周销量图,引导幼儿统计出销量最好的糖果。

  (1)提问:请你们帮助小兔统计出两周销量最好的糖果。

  (2)引导幼儿小组合作,分别将两周的销量进行统计。

  (3)小组将统计结果汇总到黑板上的柱状图表中。

  2.小结:柱状图统计方式可以把许多的数据汇总到一起,通过用柱状图的方式进行统计,我们把两周的销量进行了汇总,可以很清晰的找到,哪种糖果销量最好,帮助小兔解决了进货的难题。

  三、帮助幼儿梳理不同的统计方式。

  (一)出示三种统计图,让幼儿知道统计有多种方式。

  师:我们今天运用了三种统计的方式帮助小兔解决了问题,通过符号和数字记录的统计方式和表格统计的方式帮助小兔开了店;还运用柱状图统计方式帮助小兔统计出了两周内销量最好的糖果。每一种统计方式都非常好,并且非常有用,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帮助,也能够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延伸活动

  (一)引导幼儿寻找身边更多统计方式。

  引导幼儿发现和寻找身边其他的统计方式。

  活动总结

  这次集体教学活动以情景式展开,活动内容由浅入深逐层递进。通过这次统计活动,幼儿能用符号和数字记录的统计方式、表格统计的方式、柱状图统计方式进行简单的统计。在统计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这三种统计方式非常有用,各有各的优点,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帮助,也能够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这次统计活动,也能够让幼儿更了解统计的方式,并且能够帮助幼儿知识迁移,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每日出勤人数统计、天气情况统计、区域活动时各类比赛统计输赢和记录等。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1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排序》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排序。

  2.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能够正确地排序。

  3.充分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操作感知排序。

  活动难点: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能够正确地排序。

  三、活动准备:

  PPT、画纸,不同颜色的圆形贴片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探索毛毛虫身体颜色的排列规律。

  2.小结:我们把物体按规律排列方法的叫作有规律的排序。

  (二)基本部分

  <一>通过PPT初步感知排序,发现物体排列规律。

  1.通过引导让幼儿发现排球、小皮球的排列规律,感知有规律的排序。

  2.将图中男孩女孩按规律排序,巩固有规律的排序方式。

  3.通过引导让幼儿发现大树、小鸟的排列规律,认识有规律的递增排序。

  4.填空练习,巩固有规律的递增排序。

  <二>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排序。

  游戏“拯救白雪公主”

  1.游戏:修好彩石路。

  2.游戏:填补“勇气之星”魔法项链。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按有规律的排序或有规律的递增排序自主设计“勇气之星”魔法项链。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排序》,为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我采用了律动导入活动,将它有规律的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这样不但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并且易于理解。然后通过出示生活中常见的规律顺序图由浅入深的让幼儿理解了用图形排列出规律来。为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设计了让幼儿利用雪花片设计花边,结果他们设计出了花色繁多的花边。我觉得孩子们都做的非常成功,所以就出难题——插小旗考考他们。整个活动活动环节的安排从易到难,环环相扣。但在本次活动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教师交代要明确

  当幼儿在设计花边时,幼儿欣赏了前面日常生活图片,有了一定的经验,幼儿在设计过程中方式很多,有立体的空间规律,也有平面的规律,幼儿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由于教师事先没有准备充分,交代不清楚,既然是设计花边,教师应该为幼儿准备一条长的带子打底,交代幼儿应该从左到右设计,这样在验证的时候就一目了然了,便于幼儿理解,共同验证。

  2、教师演示要清晰

  在插小旗的时候,很多幼儿很迷茫不知道接着该怎么插。我在出示小旗的时候把插好的小旗一起出示的,我请幼儿观察正方形小旗和三角形小旗的不同,他们都找到了,正方形小旗的数量不变,三角形小旗的数量逐步增加,一次比一次多一面,由于我没有演示给幼儿看,因此有许多幼儿都似懂非懂,导致在操作的时候出现了很多错误。我如果一面一面插,幼儿的注意力很更加集中,观察得会更加仔细,这样效果会更好。

  3、验证方式要多样

  在两次操作活动验证中,我的验证方式是比较单一的,特别是插小旗的验证,动作快的幼儿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操作呈现给我,但动作慢的幼儿则还找不到这个规律,这样导致很多幼儿等待的时间太长,这时候我可以利用幼儿同伴的资源帮助验证,但是在课堂上我没有这样做。

  4、时间控制要合理

  在很多中我还为幼儿准备了很多材料在最后的游戏中运用,但由于前面插小旗花了很长时间,导致这个很多来不及放到下次。我觉得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课堂上对时间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以后我应该多多改进。

14、幼儿园美术活动《成长的故事》大班教案

  【教材分析】

  每一个“我”不仅是一个独特的“我”,而且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我”。对于幼儿来说,发现自己的变化,知道自己长大了,可以帮助他们增强责任意识、树立自信心;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人。随着自我意识的悄然增长,他们惊奇地发现自己在变化、在长大。作为一个大班哥哥姐姐,自己是怎样成长的呢?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有趣的事情呢?此活动主要引导幼儿在回忆自己成长中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将最有趣的事情用画笔表现出来,表现不同时期的“我”的特征。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2.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不同时期的“我”的特征,并合理地布置画面。

  3.体验父母和教师的辛劳,激发热爱、尊敬父母和师长的情感。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训练幼儿的绘画能力。

  【活动准备】

  1.邀请几位妈妈参与本次活动,事先让她们了解活动的目的和需要她们配合的内容。

  2.每位幼儿收集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和录像带,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成长的故事。

  3.彩色笔、纸等绘画材料,录有婴儿啼哭声的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播放录有幼儿啼哭声的磁带,导入活动。

  (1)提问: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哭?为什么哭?

  (2)邀请几位妈妈讲述幼儿小时侯的故事(注意选择不同内容)。2.教师与幼儿一起观看录像或照片资料展。

  (1)提问:小时候的你和现在比起来有什么变化?你的家人和现在比起来有什么变化?

  (2)幼儿与同伴、教师交流自己成长的故事。

  3.幼儿创作自己成长的故事。

  (1)提问:小时候的你和现在有什么明显的不同?怎样用一张纸把不同时期的故事都表现出来?画面怎样布置才能让别人看得懂?

  (2)引导幼儿利用连环画的形式。

  4.幼儿与同伴互相欣赏、评价作品。

  (1)提问:你能看懂好朋友画的故事吗?和你的好朋友讲一讲你成长的故事。

  (2)幼儿边看边说,教师随机总结、表扬,结束活动。

15、幼儿园社会活动《寻宝计划》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⒈了解各种各样的寻宝探险方式,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寻宝想法。

  ⒉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接纳他人的建议。

  ⒊积极参与制定寻宝计划活动,体验与同伴分工、合作的乐趣。

  ⒋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⒌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⒈经验准备:有玩拼图或寻宝游戏的经验。

  ⒉物质准备:水彩笔,空白纸若干、橡皮,相关主题课件及多媒体视频资料;幼儿园户外各个场地照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寻宝兴趣。

  ⒈组织幼儿谈话讨论:你都知道或者玩过哪些寻宝游戏,是怎么玩的?

  ⒉鼓励幼儿大胆分享、交流自己的生活经验。

  二、播放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寻宝探险方式。

  ⒈提问:除了你自己玩过的寻宝游戏,你在电视上看到过哪些不一样的寻宝游戏呀?

  ⒉播放寻宝游戏视频,带领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寻宝探险游戏。

  ⒊出示幼儿园寻宝图,激发幼儿参与寻宝计划的兴趣。

  三、鼓励幼儿能够尝试根据幼儿园户外场地,与伙伴共同制定寻宝计划。

  ⒈出示幼儿园户外各个场地图片,引导幼儿探讨对各个场地的寻宝安排。

  ⒉幼儿自由分组,尝试根据幼儿园的环境和身边可以利用的物品,共同商讨制定寻宝计划。

  ⒊重点关注幼儿的分工以及能否共同商讨计划,当意见不一致时是如何解决的方法。

  ⒋各组展示自己的计划:鼓励他组提出质疑,各自都能清楚陈述自己的理由。

  四、再此讨论,启发幼儿再次修改自己的寻宝计划。

  ⒈幼儿分组,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各组的寻宝计划。

  ⒉集体分享:各组陈述自己修改后的计划。

  ⒊教师小结,肯定幼儿的想法。

16、幼儿园科学活动《面的发酵》大班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发酵是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尤其在幼儿喜欢吃的食物中更是被广泛应用。故事《面包房里的猫》就揭示了发酵的神奇现象,能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通过认识酵母、 尝试做发酵食品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不同的酵母菌及其用途,同时通过观察发酵的神奇现象,引发幼儿探究的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中小猫变大的原因,了解酵母的特性和在生 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大胆尝试用酵母制作面食,主动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交流。

  3.感受酵母发酵的神奇效果,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产生 探究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面包房里的猫》的图片,各种造型的酵母,酸 奶、醋、面包、酱类、豆腐乳等发酵食品

  2.温水、干净的盆子、一次性桌布、酵母、面粉、鸡蛋、 糖等制作面食的用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面包房里的猫》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1.观察故事图片中猫的变化。

  问:你看到了什么?小猫有什么变化? 2.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发酵现象。

  问:小猫为什么会变大?猫是怎样越变越大的? 通过故事了解物体发酵后会变大的有趣现象。

  二、出示实物,认识各种各样的发酵。

  1.出示各种造型的酵母,引导幼儿观察酵母的外形。 问:这里都有什么形状的酵母?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结:酵母在饮食中的运用是很广泛的,有方的、圆的、

  线状等多种形状,用酵母菌可以做成酸奶、豆腐乳、面包、 醋、豆瓣酱等好吃的食品。

  2.品尝用发酵技术制作的面食,了解发酵在食品制作中 的应用。

  三、实践制作:香香的面食,体验用酵母制作面食的乐趣。

  1.教师分别用酵母和不用酵母和好的两块面,引导观察

  用酵母和面的过程。

  2.幼儿洗干净小手,分别用放入了酵母的面和没放酵母 的面制作各种造型的面食。

  3.将两种面食用透明的保鲜膜封好,分别放在温暖的地 方进行发酵,引导幼儿观察发酵时面食的变化。

  4.将发酵好的面食送到伙房蒸煮,对比观察经过发酵后蒸熟的面食的变化,在品尝中感受发酵后面食的松软口感, 体验自己动手制作发酵食品的乐趣。

  活动反思

  通过《面的发酵》这个活动,孩子们了解“发酵现象” 是我们身边的一种常见的科学现象,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数不清的美食,让我们感受到舌尖上的美妙。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到酵母的特性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倾听故事《面包房里的猫》,认识发酵的条件和过程。随后,幼儿现场观察、比较发酵的面团和没有发酵的面团的不同特点,并在教师的支持和指导下用发酵的面团自己动手制作面包、品尝面包,体验了发酵这一科学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此次活动的开展,幼儿通过多种感官了解身边的发酵现 象,感受到生活中神奇的科学现象无处不在。

  附:故事《面包房里的猫》

  从前有一位面包师,他养了一只猫,名叫莫格。面包师每天早晨要起来烤甜面包、果酱面包、威尔斯蛋糕等。他把炉子生旺,用水、白糖、酵母来和面,然后把面团搁在盆里, 放到火炉边上去发酵。生面包发得很好,又光洁又大,这都是酵母的作用。酵母使面包和蛋糕膨胀起来,越胀越大。莫格也想长大,他吃了酵母,趴在暖暖的炉子边睡着了。炉子边热乎乎的,莫格越变越大,起初它大得像一只绵羊。后来它大得像一头驴子。后来它大得像一匹拉车的马。后来它大得像一头大河马。面包房里都住不下了。最后莫格把房子都撑塌了。莫格只好住到面包房外面。可是他越长越大,挡在马路上,汽车开不了,人也走不了。面包师只好让莫格住到山谷的河边去。可是,莫格饿得走不动了,大家把面包,面团都拿来给他吃,莫格变得像一头大象了。

  一天下起了大雨,河水越涨越高,莫格突然听到山谷上 边传来洪水的咆哮声,巨大的洪水向它扑来。如果河水冲下 去,会把大家的房子冲塌,想到这里,莫格坐到河里去,把 洪水挡住了。大家说:是越变越大的莫格,救了我们。从那以后,面包师和莫格就快活地住在镇公所里。莫格喜爱到湖 里玩,它再也不吃酵母了,因为它已经够大啦!

17、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小小理货员规律排序》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仔细观察,发展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3.乐于创编新规律。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abcd的排序方式

  活动难点:能用替代物排列出aabc的规律

  活动准备白板课件 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熊开了一家超市,他批发了好多好多的蔬菜水果。有一些已经摆在了货架上,还有一些还没来得及摆。

  (一)出示货架1,让幼儿明白一定的规律。

  1.提问:货架上有哪些水果?剩下的水果谁愿意帮小熊来摆一摆?

  2.你为什么这样摆?

  3.这样摆的货架整齐吗?为什么?

  (二)出示货架2,让幼儿明白整齐是因为有一定的规律。

  提问:1.这个货架上有哪些水果?

  2.剩下的水果谁愿意帮小熊来摆一摆。

  3.为什么这样摆?

  4.他们整齐吗?为什么?

  二、学习aabc的排序方式。

  师:昨天,小熊家的超市生意特别好,很多水果都被顾客买走了。所以货架需要重新补货。

  (一)出示有规律的相同种类的水果货架

  引导幼儿观察货架,提问:

  1.这个货架上有哪些水果?

  2.顾客有没有从这个货架上买水果呢?

  3.买了什么水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第一层:顾客有没有从第一层买水果?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观察货架第二、三层,这一层的水果有没有人买?买了什么?为什么?

  提问:1.这个货架的摆放规律和刚刚的货架一样吗?

  2.那么这个货架是什么规律呢?

  三、出示不同种类水果的货架,引导幼儿发现其规律。

  那我们来看一看下面这个货架是不是也是这个规律呢?在发现规律之前,我们首先要将顾客买走的水果补到货架上,看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可以查出来缺了那些水果。

  1.出示水果货架,引导幼儿观察货架第一层。

  师:小熊在货架的第一层都摆了哪些水果? 顾客有没有从这一层买水果呢?买了什么水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2.引导幼儿观察货架的第二层。

  提问:小熊在第二层摆了哪些水果?

  顾客有没有买这一层的水果?

  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

  3.观察货架第三层,你觉得第三层货架的水果有没有人买?为什么?

  4.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规律和上面的水果一样吗?

  小结:原来他们都是按照2个一样的和两个不一样的规律排列的。

  四、用替代物替代aabc格式。

  师:摆完了水果,现在我们来到了蔬菜区,小熊的要求是:必须按照刚刚摆水果的方法来摆,谁来试一试?

  五、尝试创编新规律。

  (一)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发现新的不同的规律。

  师:老师在后面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的图形宝宝,请你们按自己的想法给这些图形宝宝排一排规律,记住是跟我不一样的规律哦。

  (二)分享:

  挑出规律:例如aabb,aaac,aabcd等不同的规律进行分享。

  活动延伸

  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东西,请你们在平常生活中去找一找

  活动总结

  活动以故事的形式为串联,巧妙地融合和数学认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符合纲要和指南的精神,同时活动过程层层递进,充分的让孩子在循序渐进的自我建构和经验提升中获得认知帮助,在活动中重难点把握适宜,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活动目标。

18、幼儿园数学活动《男孩女孩有多少》大班教案

  【教材分析】

  7 的组成是10 以内数的分与合的一部分,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帮助幼儿认识、掌握数的组成。掌握这一内容,是理解加减法意义的前提。大班幼儿已学习过 2-6 的组成,对于组成的含义及组成中的互补、互换关系已有初步的理解。本次活动创设“男孩女孩有多少”的游戏情境, 为幼儿提供自由发表想法的机会,引导幼儿根据 7 个小朋友中男孩女孩数

  量多少,来探索 7 的分合方法,进一步探索互补、互换规律,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 7 的组成,理解 7 的组成中的互换和互补规律。

  2.掌握 7 的 6 种分合式。

  3.在游戏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黑白双色圆片、数字卡片;田字格本、铅笔。

  【活动过程】

  1.复习 6 的组成。

  (1)请幼儿利用黑白双色圆片摆出 6 的分合式,再用数字卡片摆出 6 的分合式。

  (2)幼儿和小伙伴说一说 6 有几种分合法,各是什么?

  2.请 7 名小朋友上前站成一排,引导幼儿学习 7 的组成。

  提问:一共有几位小朋友,用数字几表示?如果把 7 位小朋友分成两部分,可以怎么分?7 位小朋友还可以怎样分?(如 7 位小朋友还可以分成

  2 个扎小辫的,5 个不扎小辫的;3 个高个子的,4 个矮个子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发现摆出相应的分合式。

  3.游戏“找朋友”,引导幼儿发现互换规律。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7 可以分成 1 和 6”的分合式,找到好朋友“7 可以分成 6 和 1”,教师摆出分合式,请幼儿说说这一组分合式有什么特点,探索发现分合式两边的数字可以交换位置。

  小结:好朋友的数字是相同的,只是分合号的两边交换了位置。

  (2)请幼儿自主探究,帮助“7 可以分成 2 和 5,7 可以分成 3 和 4” 找到好朋友。

  (3)组织幼儿集体验证。

  4.理解互补规律。

  (1)教师摆出 7 的所有分合式,但只出现左边一排数字,请幼儿观察: 从上往下,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小结:一个比一个多 1。

  (2)请幼儿根据此规律,自己摆出右边的一排数字,并发现规律:一个比一个少 1。

  (3)游戏:看谁举得快。

  教师和幼儿玩凑数字“7”的游戏,教师举数字“3”幼儿就举数字“4” 依次类推。

19、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排序规律》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认真做好教案,小朋友对规律排序很感兴趣,寻找不同的排列规律,能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排序中的快乐,幼儿会独自或与同伴一起将宝石按照之前所学过的ABAB、AABB、ABCABC等规律进行排序。欢迎阅读完整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够发现递增、递减排序规律,并根据规律往下排序。

  2、能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排序中的快乐。

  3、逐步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发现递增、递减排序规律,并根据规律往下排序。

  难点:逐步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PPT,带有递增或递减规律排序的图形马路若干条,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经验准备:已经学过其它规律排序。

活动过程

  1.以“为小猫铺路回家”导入主题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房子。这个房子里住着四种颜色的小猫,他们约定今天一起出去玩,但他们回来的时发现,大灰狼在路上留下了四道难关,过关才能回家。小猫们想请小朋友帮帮他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猫吗?

  2.攻破四道难关,引导幼儿学会按照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1)大灰狼留给白色小猫的难题是:出道路示范 ,幼儿自己观察,并请幼儿上来继续排序。教师提问:为什么要这么摆放?

  (2)大灰狼给黄色小猫留下的难题是:出道路示范 ,幼儿自己观察,并请幼儿上来继续排序,老师提问:为什么要这么摆放?

  (3)增加难度,大灰狼给灰色小猫留下的难题是:出道路示范

  。出示这难题后,先列举几个例子帮助幼儿理解递增的这个规律。先出示带有递增规律的马路,例如 ,幼儿仔细观察寻找规律,教师请幼儿上来进行操作。之后的几个例子让幼儿观察后,请幼儿在自己拿到的马路上来进行画出接下来的规律。

  幼儿理解之后,再请幼儿观察大灰狼出难题。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排列的,那后面应该怎么排列? 然后教师分发带有递增规律的纸张,让幼儿观察并接着往下排序。幼儿自己操作完后,请幼儿分享自己,并说出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将图形按照递增规律进行排序。

  (4)大灰狼给黑色小猫留下的难题是:给出道路示范排列。出示这个难题后,先几个举例帮助幼儿理解递减的这个规律,先出示带有递减例子的马路,例如 ,然后幼儿观察并自己发现规律,请幼儿上来师操作。之后的列举的例子则在老师指引后,幼儿观察后,请幼儿上来进行操作排序。

  幼儿理解之后,教师分发大灰狼的难题,请幼儿自己观察刚刚大灰狼所出的难题,并在后面自己画出规律。幼儿操作完后。请幼儿上台分享,并说出是怎么发现的。

  (5)小结,哇,这些难关都闯过去了,小朋友们帮助小猫们顺利回家,小猫说“谢谢小朋友们,你们闯过难关,真厉害!”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帮助小猫回家的过程中,你们感觉哪一关是最难过的?为什么?那有谁发现了路上的图形是按照几种规律摆放的?

  (6)活动延伸:根据幼儿对于递增和递减规律排序的掌握情况,再次设计教育活动,巩固幼儿按递增递减规律排序。

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利用小猫求助的方式吸引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能够在情境中发现规律,既不会感觉无趣,也能感受排序的乐趣。由于班级中幼儿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只是进行递增规律的排序会让快速掌握的幼儿失去兴趣,因此,此次活动以递增的规律排序为主,递减规律按照当时情况进行,根据班级大部分幼儿的具体情况并对于下一次活动进行设计,目的在于让幼儿在下次活动中巩固递增规律,理解掌握递减规律,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按不同规律排序。

20、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排序规律》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排序。

  2.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能够正确地排序。

  3.充分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操作感知排序。

  活动难点: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能够正确地排序。

  三、活动准备

  PPT、画纸,不同颜色的圆形贴片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探索毛毛虫身体颜色的排列规律。

  2.小结:我们把物体按规律排列方法的叫作有规律的排序。

  (二)基本部分

  <一>通过PPT初步感知排序,发现物体排列规律。

  1.通过引导让幼儿发现排球、小皮球的排列规律,感知有规律的排序。

  2.将图中男孩女孩按规律排序,巩固有规律的排序方式。

  3.通过引导让幼儿发现大树、小鸟的排列规律,认识有规律的递增排序。

  4.填空练习,巩固有规律的递增排序。

  <二>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排序。

  游戏“拯救白雪公主”

  1.游戏:修好彩石路。

  2.游戏:填补“勇气之星”魔法项链。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按有规律的排序或有规律的递增排序自主设计“勇气之星”魔法项链。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过程首先让幼儿找到小动物的排队规律,然后让孩子排一排,说一说身边什么是有规律的,最后让孩子们摆一摆,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是“摆一摆”,在此环节幼儿可以自己动手把想的规律摆出来,体现了手脑互动,然后说出自己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在说时注意要说完整话,用“我是按照……规律排序的”句式完成。最后请小伙伴接着自己的作品往下排,小朋友来做小老师检查是否正确。

  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是缺少小组活动,下次设计时加小组活动,让小朋友们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21、数学活动《分糕点》大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2.练习用数的组成、分解知识进行6的加减运算。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蛋糕卡、6的加减算式卡若干。

  活动过程

  1.复习6的组成。

  (1)游戏:拍手对数。

  玩法:老师拍手数和幼儿拍手数合起来是6。

  (2)师:妈妈制作了许多种美味的糕点。每一种糕点都有6块,我们一起和美味的糕点玩游戏吧。

  (3)幼儿操作:请用桌上的数字及蛋糕卡片例出6的分解组成,并根据6可以分成4和2这组分合例出多种算式,越多越好。

  (4)幼儿间互相交流讨论,你是怎样摆的,你摆了什么算式。

  2.分析讨论

  (1)教师出示4+2=6,2+4=6比较他们的异同。

  师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加号前面和后面的两数可以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2)教师出示6-4=2,6-2=4

  小结:我们知道6可以分时4和2,那6减4等于2,6减2就等于4。

  3.巩固练习

  出示6的分解组成,请幼儿两两一组,互相商量,例出6的分解组成的所有加减算式。

  4.游戏活动

  (1)看算式报得数4+2=6-3=等。

  (2)完成幼儿用书“分糕点”内容。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域中投放6以内的加减图卡、图片卡供幼儿练习。

  【活动反思】

  开始部分,我运用情境导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接下来的主题铺垫。基本部分,我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教师演示分类规则,在演示的时候,提醒幼儿在给小动物分点心的时候,是是将颜色相同的点心分在一起,并且用到一些语句,如:“每个小动物都希望分到相同颜色的点心”,帮助幼儿理解按颜色分类的操作规则,向幼儿介绍相关组的活动,操作方法同上。第二个环节是幼儿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在旁观察指导。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我的重点主要是关注幼儿的操作顺序,以及是否按照要求操作,并且操作前提示幼儿先将材料收回再换组。结束部分,与幼儿交流分类方法,鼓励坚持按规则分完所有材料、还原材料的幼儿。

22、幼儿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大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各种种子的基础上, 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2.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发展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萌发探索植物种子奥秘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各种种子,带到幼儿园布置成“种子展览会”。

  2.供每组幼儿操作的种子实物若干,传播方式背景图、种子标本若干,课件《种子的旅行》。

  3.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种子传播方式的相关知识,丰富感性经验。有条件的家长可带幼儿进行野外远足活动,观察大自然中的植物。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参观种子展览会, 认识各种种子的特征。

  (1)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幼儿带着问题自由观察。如:看一看它们是什么种子?长什么样?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种子的外形特征。

  (2)请幼儿说出自己认识的种子名称,并认识几种特殊种子(蒲公英、莲蓬、苍耳等)。

  对于幼儿不认识的种子,请其他幼儿互相补充,教师不作解释, 可提问:这么多的种子还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在互相学习中了解种子大小、颜色、形状等的不同。

  (3)幼儿互相讨论:这些种子都有什么用?使幼儿简单了解种子可以繁殖、食用等。

  2.播放课件《种子的旅行》,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1)了解种子的风力传播。

  ①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 是谁帮助蒲公英的孩子去旅行的? 为什么风能吹着它去旅行?教师拿出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并请幼儿吹着试一试,进一步感知蒲公英种子“轻飘”的特征。

  ②请幼儿思考:蒲公英的种子飞到了新的地方,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又会怎么样?引导幼儿了解植物种子“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繁殖”的生长过程。

  ③引导幼儿拓展思路:风还能帮助哪些种子去旅行?为什么?

  丰富幼儿的知识:柳絮、杨树等种子非常轻,被风一吹到处飞,

  所以它们也是由风帮助旅行的。

  (2)结合实物与课件讨论种子的其他传播方式(流水、动物皮毛、鸟的粪便、人类播种等)

  课件中出示蓬蓬、苍耳、樱桃、豌豆等,讨论:它们的种子怎样去旅行?为什么?还有哪些种子也用和它们一样的方式去旅行?

  请幼儿思考:人类可以帮助哪些种子去旅行?使幼儿知道农作物的种子多是靠人类的帮助去旅行的。

  小结:莲蓬像小船一样能浮在水上,它的种子可以靠水传播;小苍耳身上有刺,可粘到动物皮毛上去旅行;有些硬硬的小种子被鸟吃掉后不消化,能随粪便排出来,它们跟着鸟儿去旅行;有些种子成熟以后,果实外皮裂开,种子通过自身弹力把自己弹出去旅行。

  3.玩游戏“帮助种子去旅行” 进行传播方式的分类。

  (1)教师出示黑板上的种子标本,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种子。

  (2)引导幼儿说出它是什么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并放到相应的传播方式背景图中。

  (3)和幼儿一起检验放对了没有,如果不对,说明为什么。进一步巩固幼儿对种子传播方式的认知。

  活动反思: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近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的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幼儿知识经验中,对种子的传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漫天飞舞的柳絮,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但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植物在传播种子。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认识并了解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建构孩子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视野。

23、幼儿园体育活动《小小杂技演员》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练习保持身体平横,头顶物体快步走。

  2.能在绕过障碍物时保持平衡,并坚持完成任务。

  3.体验头顶物体走路的乐趣。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天森林狂想曲》、《音乐雪绒花》、与幼儿数量相等的沙包、小椅子 4 把、平衡木 2 条。

  2.经验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了解杂技。

  活动过程:

  1.创设“小小演员炫本领”的情境,进行热身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1)师幼通过快走、小跑、平衡等动作进行热身活动。

  (2)观看视频,学当顶碗小演员进入情境。

  提问:他们头顶什么在跳舞?她的身体哪里没有动?

  2.游戏“小演员学顶碗”,幼儿初步探索头顶物体平衡走的要领。

  出示沙包,以学习顶碗本领为由,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并分享头顶物体走保持平稳的方法。

  提问:沙包放在什么位置能保持平稳?头顶物体走路时,头、身体怎么做能走的稳稳的?

  小结:沙包放在头部正中,放下后用手按一按,走路时,眼睛看前方,保持头部不动。

  3.游戏“分组挑战”,进一步掌握头顶物体保持平衡快步走的要领。

  (1)游戏规则和玩法:幼儿分成两队,头顶沙包绕过小椅子回到起点。从动作、遵守规则等方面关注总结幼儿的游戏情况,进一步巩固头顶物体保持平衡快步绕过障碍物走的要领。幼儿分组挑战头顶沙包快步走,一组幼儿表演,另一组幼儿观察饶小椅子走, 沙包不掉的秘密。

  提问:头顶物体绕过小椅子时,怎么做能走的稳稳的?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绕过小椅子时,眼睛看方向,头不能动。

  (2)第二次游戏,进一步掌握头顶物体保持平衡快步走的要领。

  4.游戏“顶碗竞赛”游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引导他们进一步巩固头顶物体保持平衡快步走的要领,体验坚持完成任务的快乐。

  (1)游戏规则和玩法:幼儿分成两队,头顶沙包走过平衡木绕过小椅子回到起点。从动作、遵守规则等方面关注总结幼儿的游戏情况,进一步巩固头顶物体走过平衡木保持平稳快步绕过障碍物走的要领。

  第二次游戏,重点巩固幼儿顶物通过平衡木保持平衡的方法。再次进行游戏,两组竞赛,走的又快又稳的一组获得胜利。

  小结:分享游戏情况。从遵守游戏规则及坚持性等方面进行总结,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喜说。

  5.进行“顶碗表演”游戏。引导幼儿放松身体,感受获得成功的喜说。

  (1)创设“顶碗表演”的情境,引导幼儿头顶小碗,开心随音乐放松手臂、头部、腿部。

  (2)师幼共同整理场地。

24、幼儿园美术活动《设计六一海报》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⒈初步了解海报的用途。

  ⒉能根据节日的安排,画出独特的六一海报。

  ⒊体验合作化的快乐。具有一定的任务意识,合作意识和坚持性。

  ⒋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⒌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海报具有初步的了解。

  2.物质准备:4 开的白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双面胶、废旧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结合图片进行谈话,引导幼儿了解各种海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问:你喜欢哪张海报?它是什么样子的?

  1.共同讨论海报的用途。提问:海报有什么用途?

  小结:海报设计是视觉传达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版面的构成吸引人的目光,向人们展示宣传信息。

  二、出示海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海报图片,了解设计海报的主要内容。

  1.儿介绍自己喜欢的海报

  提问:你喜欢的海报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有什么?

  2.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海报的主要内容。

  提问:海报主要有哪些内容?

  小结:六一海报主要包含六一庆祝活动的标题、演出时间、演出地点及节目顺序,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

  三、幼儿设计海报,教师观察指导。

  1.小组商量,讨论设计海报。

  引导幼儿按照特长分工合作,有的构图,有的写字,有的装饰。

  2.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合理布局,可添加相关内容。

  四、引导幼儿分享、交流,体验创作的乐趣。

  1.引导幼儿欣赏作品展,鼓励幼儿向同伴、老师介绍自己设计的海报。

  2.引导幼儿推选出制作优秀的海报张贴到幼儿园的宣传栏,向家长和其他小朋友宣传。

25、幼儿园大班数学《按规律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准备:

  一、环境创设“小狐狸家门前”:

  1、布置有规律排序的大小气球、彩旗、红色的花、蓝色的花。

  2、各种有规律的图案物品。(如黄色的小鸡、蓝色小鸡、黄树叶、绿树叶) 。

  活动目标:

  1、在教学情境中感知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特征,探索按物体的两个以上特征有规律排序的方法。

  2、尝试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进行装饰物品,感受与体验周围生活中物体排序的规律美。

  3、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情趣。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你们看这里都有什么呀?它们漂亮吗?(花、气球、彩旗)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谁先找到它们排列的秘密。花是一红二蓝,一红二蓝,气球是二大二小,彩旗是二红一黄,二红一黄。刚才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花是按不同颜色和数量有规律排序的,气球是按大小有规律排序的,彩旗是按颜色和数量有规律排序的。

  2、小松鼠想邀请小动物去它家里做客,小松鼠在去森林的路上,它遇到了一群小鸡,看,小鸡多么听话,一个一个的排着队,咦,怎么有三只小鸡掉队呢?谁能帮他们排好队?

  你发现这些小鸡是按什么规律排队的呀?小鸡是按照一只黄色两只蓝色,一只黄色两只蓝色的规律排队的。

  3、小松鼠走到一棵树下面,它看见树叶往下掉,小松鼠就想:要是树叶也像小鸡一样排好队就好了,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小松鼠,怎样让树叶也排整齐队呢?

  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请小朋友找找看,教室有没有有规律排序的东西呢?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会运用到有规律排序的呢?请小朋友回家找找家里有哪些东西是有规律排序的呢?请你把它画出来,明天带到幼儿园一起交流,好吗?

  活动延伸:

  人们很聪明能干,在我们的生活中,利用各种图案有规律的排序,装饰在我们用的、玩的物品中,使这些这些物品更漂亮。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过程首先让幼儿找到小动物的排队规律,然后让孩子排一排,说一说身边什么是有规律的,最后让孩子们摆一摆,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是“摆一摆”,在此环节幼儿可以自己动手把想的规律摆出来,体现了手脑互动,然后说出自己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在说时注意要说完整话,用“我是按照……规律排序的”句式完成。最后请小伙伴接着自己的作品往下排,小朋友来做小老师检查是否正确。

  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是缺少小组活动,下次设计时加小组活动,让小朋友们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26、幼儿园安全活动《防止溺水》大班教案

  防溺水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本节活动详细地讲述了不遵守规则的危害和防溺水的知识要点,提高幼儿的自防自救能力。提供最新最全的幼教资源,学习不停,教育不止!

  活动目的: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有关知识。

  2、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3、自防自救的知识,深化防溺水安全教育,使孩子了解自防自救知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活动准备:事先准备事例,寻找一些图片资料

  一、活动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暑假快来了,那么你觉得什么运动适合炎热的夏天呢?"

  2、教师:"你们喜欢游泳吗?会游吗?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收集来的图片资料请幼儿观察讨论。

  2、讲述案例《水库摸鱼,深水桑命》请幼儿说说从中知道些什么?

  3、引导幼儿了解水库的危险性,自己游泳技术不佳时千万不可逞强下水。

  4、教师谈谈事例《深水玩耍,水草缠身而亡》这个悲剧的事实告诉我们了什么?

  (1)这几个小朋友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

  (2)我们应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3)教育幼儿知道深水中经常有高大水草或大石块,若有水草缠身或被大石块夹住脚就会有生命危险。

  5、教师向幼儿讲几点防溺水的知识要点:

  (1)教育幼儿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2)我们还小,很多小朋友都不会游泳,如果发现有朋友不慎掉进河里、池塘、水井等,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

  三、活动结束

  1教师:"听了那么多,你懂得了什么?"

  2小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四、延伸

  1、教师:"要是碰到有人溺水被抬上来,这时候120没赶来,你该怎么救人?"

  2、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出示图示请幼儿观察讨论

  4、教师讲解救人步骤

  5、教师示范救人步骤,幼儿观察。

  6、请个别幼儿尝试

  课前准备:

  1、搜集以往在春节和寒假期间发生的不安全事例。

  2、拟定假期安全注意要点。

  课时:1课时。

  教育过程:

  一、讲明安全守法的重要性,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1、谈话引入: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快要结束了,同学们盼望的寒假即将到来,在假期中你们不仅有了更多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来放松一下,而且还要过欢乐喜庆的春节,你们可以走亲访友,可以穿新衣、放鞭炮……总之,这一段时间时你们一年中最轻松、最愉快的日子。但是这期间最容易发生一些不安全事故。现在就请几位同学介绍一下你们搜集到的在这一期间曾发生的不安全事例。

  2、出示在以往寒假和春节期间发生过的不安全事例,并由画图学生介绍事例。

  图一:几名少年在游戏厅玩时,因游戏厅失火无路可逃而丧生。

  图二:几名少年在燃放鞭炮时,一男孩被炸伤眼睛。

  图三:几名少年在河上滑冰,一个小孩不幸溺水。

  图四:一个小孩横穿马路,被车撞伤。

  图五:一个小朋友在家中看电视,自己插电源不幸触电。

  3、小结:从以上几件事例中,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在寒假和春节期间如果放松警惕,如果不懂得自我保护,就会酿成大祸,令自己和家长悔恨终生。因此,同学们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外出,都要做到不安全的事不做,不安全的地方不去。

  二、师生讨论:结合课前学生自拟的注意要点,共同制定具体的安全措施。

  (一)在家中

  1、不要接近和随便触摸带电物件,以防触电。

  2、不要自己动燃气灶、热水器等,以防烫伤或煤气中毒。

  3、不能沉迷上网和玩游戏。

  4、不许参与迷信赌博及不利身心健康的活动。

  5、不看黄色书刊、影视片和不健康网页。

  6、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防止食物中毒。

  7、科学,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

  (二)户外游戏

  1、不到坑河滑冰。

  2、不到偏僻、危险处玩耍。

  3、不攀登电线杆、树木或高墙等。

  4、外出乘车或过马路,最好由家长陪同,遵守交通规则。

  5、到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卫生。

  6、不进网吧和游戏厅、歌舞厅。

  7、放假期间一律不许到校活动。

  (三)介绍有关安全的知识。

  1、认识防火、防电、交通标志。

  2、记住119、110、120等特殊电话号码。

  3、记住家中、父母、老师的电话号码,如遇危险情况尽快联系。

27、中班数学活动《快乐的托马斯规律排序》获奖教案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活动基于在一次与儿子的聊天中有感的,儿子在玩托马斯火车,发现轨道坏了,向我寻求帮助,我当时就发现轨道是可以任意拆卸组装的,于是我引导儿子自己“修补”轨道。《指南》中强调: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数学学习,不应该为了掌握知识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为此,我就想数学

  活动究竟应该怎么组织?于是设计了本节活动《快乐的托马斯》

  活动目标 1.在感知物体排序规律的基础上学习按给定的规律接着排序。

  2.发展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判断推理能力。

  3.感受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感受不同颜色、不同图案按规律排序的乐趣。难点:感知物体排序后学习按给定的规律接着排序。

  活动准备

  PPT;场地设置;条形泡沫板与幼儿人数相等;几何图形若干、做车厢的海绵板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设置场景,感受规律排序的事物。

  1.今天的座位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它们有什么规律?(颜色不同,有一组一组的是相同的)

  2.第一组排列和第二组排列一样吗?(一样)

  老师小结:不同物体排在一起,可以按一定的规律来排,设计出第一组规律后,第二组与第一组完全一样,第三组与第二组完全一样,依次这样排下去就叫按规律排列。

  (反思: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充满规律性的活动氛围,今天提供的凳子的靠背是一组组由橙色、黄色、蓝色组成的半圆形。A 小朋友发现了这一变化,但是大多数孩子因为换了新环境,兴趣点并没有集中到颜色规律中,而是关注到所有能发现的不同事物了。因此,我适时收回孩子的视线,揭示了这一颜色规律。)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按规律排队的物品,有颜色规律排列,有图案规律排列,有花纹规律排列。你们看看我们的活动室,能找到按规律排列的东西吗?

  (反思:今天的活动室里,有规律的排列色彩、排列图案有许多,但也只有 A 小朋友能够关注并说出自己的所见所想。大部分孩子还处在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

  好了,我们找个位置坐下来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的物体吧。(伞上的图案与色彩的排列规律、斑马线、时装、围巾等)

  (反思:在集体观察图片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不再分散,能够观察并探讨几幅图上的图案、色彩的间隔规律,但还不能准确地说出是怎样的排列规律。)

  二、掌握规律,尝试按给定的规律接着排序。

  1.播放托马斯的图片和轨道图片,引导幼儿掌握规律并尝试按一定规律排序。

  师:今天,有一个小客人也来到了我们现场,看看,认识他吗?(托马斯)

  托马斯是一个来自多多岛上的小火车头,他的任务是为别人送快递,他觉得每天奔跑在路上真是快乐的旅行。现在他遇到了困难,想请小朋友帮忙,你们愿意帮他吗?(愿意)

  托马斯在这次去送快递的路上,因为一场暴雨破坏了铁路,他没有办法去送货了。现在要请你们帮他修好铁路。火车轨道你们见过吗?是什么样子?你们会修铁路吗?

  托马斯有他专用的火车线路,看看,第一条红色线路上的轨道哪里有问题?第二条绿色线路又该如何修补呢?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说出你的理由

  (重点:幼儿能根据颜色的排列特征进行观察、比较、推理,掌握其中的规律。)

  (反思:在这个环节我没有想到会成为孩子学习的一个难点,第一条红色线路留了两个空白线让孩子们按规律接着往下填,一个是蓝色,一个是黄色, 但是孩子们一直认为是白色,显然他们并没有了解他们在活动中的任务,在我再次提醒有什么排列规律的情况下,逐渐知道怎么做。有了第一条线路的经验铺垫,完成第二条绿色线路时,对三种颜色的排列规律已经能够基本熟练掌握,并且能够运用已有经验完成第三组排列任务。)

  2.提供板块,幼儿尝试在线条上摆出有排列规律的路线。

  看来,小朋友已经掌握了修铁路的本领,那么我们真要去帮助托马斯了, 看,我们的前方就有两条火车线路,我们小朋友要分成两组合作完成任务, 第一组提供的材料有几种颜色?(两种)你们该怎样铺设这条路呢?等会儿每人拿一块材料去修路。第二组提供的材料有几种不同的颜色?(三种)你们又该怎样修一条漂亮的铁路呢?也是每个小朋友拿一块材料去试试。

  (特别提醒:不是一个人拿一块摆上去就行,而是看大家合作完成的一节节的轨道排列的要有规律,有规律才会更漂亮更牢固)(播放音乐,幼儿操作) (重点:能够相互合作有规律地间隔排列规律排列。)

  (反思:在此环节,我本来对幼儿能否顺利完成实践任务并没有多大把握,但是还是放手让幼儿去体验一下,当然我担心的不仅是孩子们对排列规律的掌握还不够熟练,更主要的是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他们能否知道在一人一块板子摆放好后再按规律进行调整?由于两组任务有难易不同,我选择了参与到难度稍大的三种颜色排列的一组中,看到孩子们一开始是一种无意识地摆放到线条中,接着,有些幼儿便开始寻找规律并不断调整,但是摆来摆去总是意见不统一,原因是他们排列的起点不一致,我看出了他们的问题所在,便建议从一端开始往下按规律排列,孩子们采纳之后便很快完成了任务,这时我看了另一组,已经正确完成了排列任务。就在孩子们检验排列正确与否时,三组颜色排列的那组幼儿中突然一个孩子把其中的两个板子调换了一下,但很快又被一个孩子调整了过来。在这样反复调整摆弄的过程中,孩子们在感知物体排序规律的基础上不断积累新经验,且观察力、比较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在不断发展,这是孩子们整体能力的进步。)

  3.幼儿相互检验操作结果,体验在按规律排序操作中的乐趣。

  现在我们来检验一下两条火车线路修的质量,第一组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完成的?第二组谁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将三种颜色的轨道有规律地排列的?

  三、延伸情节,引导幼儿按给定的图形补充规律排序。

  1.幼儿分组操作按图形规律接着排序。

  好了,托马斯的火车线路修好了,他又要快乐地出发了。你们想和他一起去旅行吗?(想)那好,我们就组成两列小火车,看,这是 1 号列车的车

  头,这是 2 号列车的车头,车厢就在小朋友的凳子下面,等会儿请你们拿出图形和车厢,摆放在座位凳上,然后看看属于你们的小火车的车厢上分别是哪些图形?有什么排列规律?看清楚后就在你的车厢上粘贴出和它一样规律的图形,抓紧时间,粘贴好了就将车厢靠放在座位凳上。(播放音乐,幼儿操作)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引导。

  3.展示车厢,幼儿集中交流评价按规律排序的结果。

  师:现在我们站到前面来,一起看看小朋友的车厢上面粘贴的图形是不是全部正确,只有操作正确了,我们才有机会坐上小火车。(检查发现操作错误的幼儿及时更正)

  (反思:在此操作环节,是在孩子们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之后进行的实际操作,难度上也从颜色的规律变化改成了图案的规律变化,同样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是 1 号列车,需完成四种图形排列规律的操作。另一组是 2 号列车,需完成三种图形排列规律的操作。这一环节和前面环节的摆放轨道的难度要求进行互换,同时我也在操作前不再有过多的提醒和讲解,而是让幼儿自己探寻规律,发现规律,从而学习按给定的规律接着排序。从操作结果来看,只有一个孩子没有正确完成,当请了一个幼儿帮助时,他似乎明白了其中的规律,很快自己调整并正确完成任务。)

  4.游戏“开火车”,自然结束。

  现在每节车厢上的图形都排正确了,请坐上小火车,我们要跟着托马斯出发了。(跟随音乐做律动开火车)

  活动总结

  设计这一活动基于在一次与儿子的聊天中有感的,儿子在玩托马斯火车,发现轨道坏了,向我寻求帮助,我当时就发现轨道是可以任意拆卸组装的,于是我引导儿子自己“修补”轨道。《指南》中强调: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数学学习,不应该为了掌握知识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为此,我就想数学活动究竟应该怎么组织?我也发现平时的数学活动有时会因材料准备的太多而直接简化成黑板上板书或将操作材料拍一张照片放在投影幕上讲解示范,然后幼儿操作。其实违背了《纲要》、《指南》的指导思想,也是数学活动不合理的学习方式。在组织前,我在想如何构建一个完成的活动流程将两列火车的操作要求联系起来,反复思索之后,便运用托马斯为游戏情境、引发思考、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托马斯的形象,孩子们是很喜欢的,在情感基础上,孩子们每一次探究都是那样积极、主动,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有参与、尝试、体验。活动从开始时幼儿在观察图片中讨论规律排序所反映出来的陌生、不确定、反复错误到活动过程中摆放轨道、图形操作表现出的大胆、自信,这就已经看到了孩子的发展与进步,最后幼儿操作材料时较高的正确率亦体现出活动的目标达成度是很高的。

28、数学活动《数一数》大班教案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体图形,体验数与体的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设计意图

  班级幼儿年龄在5岁半到6岁,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有一些经验,能较清楚的说出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等方面的感性经验,并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幼儿生活中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在前期幼儿已有了一些对正方体、长方体的感性经验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次活动《数一数》,想通过幼儿的自由探索,从而激发幼儿对立体造型的兴趣。活动设计中幼儿数立体图形的过程是让幼儿感知立体图形守恒,同时也让幼儿可以掌握数立体图形的不同方法,如:竖着一列一列数、横着一排一排数等。能在组合的立体图形中找出各类立体图形,进行计数,初步感知数与体的关系。增进幼儿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分析的能力。

  为此,在活动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2、操作感知、形成表象。

  3、个别操作验证、体验数与体关系。

  4、将获得的经验、运用到生活中。

  活动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体图形。

  2、体验数与体的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体图形。

  活动难点:感知数形关系,推断出立体图形的数量。

  活动准备

  1、一只摸箱,内装正方体、长方体各一个。

  2、幼儿实物操作纸,人手一份、铅笔、橡皮。

  3、平面立体图形操作纸,大正方体积木若干。

  4、PPT

  活动过程

  1、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

  出示一摸箱,玩“神奇的魔术箱”小游戏。

  ——教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摸箱,这次的玩法和我们以前玩法不同。是要你们的双手去摸去感觉,并把摸到的东西是什么给大家描述出来(请幼儿在魔术箱里摸一个积木,并说一说)

  ——我摸到了一个什么立体图形,下面幼儿要回忆来描述它的特征。

  ——幼儿将摸的物品进行特征上的描述,让下面幼儿来说出事什么立体图形。

  ——教师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全体幼儿来说出名称和其特征。(教师不断改变立体图形的方向位置)

  小结只要记住立体图形的特征,不管立体图形怎样变换位置和方向,他还是正方体、长方体(让幼儿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守恒)

  二、学习数立方体

  出示若干正方体积木,并堆成立体图形。

  ——这些立体图形最喜欢玩,拼一拼、藏一藏的游戏,他们是几个几个拼在一起来,再把自己藏起来,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些立体图形都找出来。

  ——看看这几个立体图形都是由什么立体图形,再数一数每一种立体图形有几个。

  ——并把结果记录下来,看看谁用的方法数的又快又准确。

  (1)幼儿自由做操作纸后交流。

  (2)将让幼儿数一数,并说出总数。

  ——你是怎么数的。(幼儿有争议,教师用实物验证)

  小结:数的时候我们可以竖着一列一列的数,可以横着一排一排的数,或者是几个几个的数,还要把藏在后面看不见的立体图形也要数到,这样才能数的结果又快又最准确。

  三、看平面立体图形

  ——你们太厉害了,一下就准确的数出了他们的数量,把藏起来的也数到了,这些立体图形还要和你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这些立体图形变呀变,变成了什么。

  ——我们用刚才学到了方法来数一数,看看谁数的最快、最准确。

  小结:看来你们用到了刚才学到的方法以外,还发现了当用大小相同的立体图形搭出来的,相同形状、相同高度的立体图形,我们就能判断出他们的数量就是相同的,这样我们也能很快数出立体图形的数量。

  四、延伸活动

  ——我们幼儿园需要新修一间保安亭,看看这间保安亭需要多少长方体的块砖呢。(观察柱子的数量,算出砖的数量)。

  活动总结 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猜测出被遮挡的立体方块的数量,知道体是在数量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纲要》中指出: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围绕本课的活动目标。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29、幼儿园数学活动《有规律排序》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够细致观察并发现排序的规律。

  2.能够自创、合作创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有规律排序》教师教学资源、教学挂图 1 幅。

  2.两色长方形、正方形卡纸若干(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3.幼儿学习资源③第 34~36 页。

  ●活动建议

  1.发现规律,续接规律。

  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有规律地排序,讨论出现了哪些规律,并把不完整的规律补充完整。

  2.幼儿自创规律排序。

  创设情境,提出要求:动物园的小路坏了,要帮助小动物们铺一条小路。

  (1)幼儿讨论怎么按照新的规律铺小路。如: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位置来创设新的规律。

  (2)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帮助动物们设计小路。要求:有规律、与众不同。

  (3)展示作品,师幼总结作品中的创新之处,如数量、方位等方面的变化。

  3.幼儿分组,合作创设新规律的小路。

  (1)幼儿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商定新的排序形式。

  (2)幼儿合作按照新的规律铺小路。

  (3)展示作品,及时发现新规律。

  (4)沿着小路走一走,进一步检查与感知有规律地排序。

  4.幼儿用身体动作排序,拓展排序方法。

  (1)幼儿自由探索用身体动作排序。

  (2)听音乐,自创有规律的动作并与同伴交流。

  5.回归生活,说说生活中的规律。

  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律。如:项链、毛衣的花纹,马路边的花坛,护栏上的图案,四季轮换、昼夜交替等。

  ●活动延伸

  1.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③第34~36 页,找一找图画中的规律,把空着的地方按规律画出来。

  2.继续寻找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序。

30、幼儿园数学活动《学习分类》大班优质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物体两种特征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分类。

  2.能用简单的图表记录探索的过程和发现,具有观察判断能力。

  3.学会有条理地整理物品,具有完成任务的责任意识。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调查自己家中有多少门窗、桌椅,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

  2.懒羊羊头饰 1 个,小管家标志牌若干;带隔断的小整理箱、笔及统计表各 4 份;实物小图片,如: 大小、颜色不同的苹果、梨、桃子, 铅笔盒、笔袋、橡皮,圆柱体、正方形、长方形,碗、勺、盘图片各10 张。

  ●活动建议

  1.教师可引导幼儿学习分类统计物品,初步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

  (1)幼儿可交流调查结果:相互介绍自己家的门窗、桌椅各有多少,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录的。

  (2)展示幼儿有代表性的记录, 如:图画记录,图画加数字、汉字 记录,数字记录等。

  (3)教师评价幼儿记录方式的优缺点,最后展示自己设计的记录表格,并说明表格记录的优点。如: 可以按物体的多种特征和数量清楚地记录下来。

  2.教师可指导幼儿开展“小管家”游戏,学习按物体的两种以上特征进行分类。

  (1)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如:请幼儿将红的、好吃的放在一起,将不是红的、好玩的放在一起,将大的、好玩的放在一起,将小的、进餐用的放在一起等。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一次分类:请幼儿分 4 组,按水果、文具、

  积木、餐具的类别将图片分到 4 个小整理箱内,检查验证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3)4 组幼儿按要求选择图片, 各自完成二次分类统计任务,填好小分,再把分好的两组图片按形状或颜色分;也可现将积木按颜色分, 再按大小或形状分等。

  (4)4 个组各选一名幼儿分别验证,看一看 4 个组统计的结果是否与物品吻合。提醒幼儿将物品分类整理好,放在指定的整理箱中。

  (5)引导幼儿评价分类统计的过程,结果,佩戴“小管家”标志牌。

  鼓励幼儿完成任务,幼儿间评价,推选出分得又对又快的小组, 并颁发小管家标志牌。

31、幼儿园社会活动《有趣的连接》大班教案

  【教材分析】

  “连接”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连接本身就有无数个可以挖掘的教育点。针对大班幼儿的实际需要,以“连接”的好玩性为出发点,以身体连接作为切入点,挖掘社会领域的价值。本活动让幼儿通过与同伴合作探索舒服、牢固、安全的身体连接方式感受“连接”的快乐,通过游戏活动的互助需要体会“连接”的力量,通过生活中的身体连接感受“连接” 的温暖,让幼儿真正了解身体连接的必要和重要,会正确地进行连接,并愿意通过连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活动中体会团结互助和相互关爱带来的美好。

  【活动目标】

  1.了解身体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连接,感受连接的不同作用。

  2.能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愿意与同伴合作玩连接游戏。

  3.体会连接的乐趣,萌发互助、关爱的情感。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课件《有趣的连接》,新闻视频。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图片,提问:小猴子想到什么办法才能摸到池塘中的月亮?猴子们为什么要连接在一起?

  2.结合图片,了解“连接”的作用。

  (1)讨论:日常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情需要把身体连接起来呢? 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身体的“连接”及作用。

  (2)游戏:好玩的连接游戏,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同的方法连接。

  (3)结合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连接”的不同作用。分别出示救人、取暖和足球人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连接”的不同作用。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之间有连接吗?

  小结:身体的连接让我们更加团结,有力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

  3.感受心与心的连接

  (1)讨论:心和心可以连接吗?你的心还可以和谁连在一起?

  (2)观看视频,感受心连心的关爱与帮助。

  小结:心与心的连接可以给自己关心的人和需要帮助的人带来温暖, 让她感受到爱。

32、最幼儿园健康活动《小小营养师》大班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食物金字塔直观形象地反映了饮食的营养结构。大班幼儿对食物营养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一些食物的种类与营养,但往往根据个人口味、喜好选择食物容易造成营养摄取的不均衡。本活动的难点在于以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全面摄取营养的愿望,在实践操作中掌握营养配餐的能力。活动中,教师可以了解食物金字塔的含义,尝试科学配餐等方式达成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理解“食物金字塔”的含义,了解饮食的营养结构。

  2.尝试根据“食物金字塔”设计搭配科学合理的营养午餐方案。

  3.懂得合理搭配营养身体才会健康的道理。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国王和王后的烦恼》。

  2.食物金字塔;幼儿园某日午餐的食谱。

  3.提前请家长引导幼儿了解食物营养的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国王和王后的烦恼》,引发幼儿探究兴趣。

  讨论:国王、王后为什么不快乐?怎样让王子和公主的身体好起来?

  2.引导幼儿分析、讨论,理解“食物金字塔”的含义。

  (1)引导幼儿观察“食物金字塔”形状,了解食物的分类(粮食类、蔬菜水果类、肉奶蛋豆类、油糖盐类)。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分了几层?每一层上面都有什么?你还吃过哪些粮食类(蔬菜水果类、肉奶蛋豆类、油糖盐类)食品?

  (2)播放课件《食物的营养》,引导幼儿了解各类食物的不同营养。

  (3)请幼儿观察、讨论:为什么“食物金字塔”自下而上越来越小? 哪些食物应该吃得多?哪些食物应该吃得少?吃得最少的是什么?

  小结:粮食蔬菜和水果,每天要吃不能少,鱼肉蛋豆和牛奶,不多不少要正好;巧克力糖果和肥肉,每天少吃要记牢。

  3.请幼儿交流、讨论,为家人设计营养午餐食谱,巩固对食物营养搭配的认知。

  (1)引导幼儿根据营养搭配为家人制定午餐食谱,用简单的符号和图画进行记录。

  (2)鼓励幼儿交流自己为家人设计的午餐食谱,说说午餐中都有哪些食物、为什么这样设计。

  (3)请幼儿分析、评价同伴的设计方案。

  4.分析幼儿园午餐食谱,帮助幼儿了解食物搭配要注意荤素、干稀搭配。

  (1)出示幼儿园食谱,引导幼儿讨论幼儿园的营养师是怎样搭配食物的。

  (2)提问:食物怎样搭配会吃得更舒服、营养更均衡?

  (3)师生共同总结营养搭配小窍门,引导幼儿知道食物的搭配不仅要有营养,还要注意荤配素、干配湿,让人喜欢吃。

  【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进一步调整食谱,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营养午餐带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准备并参与制作午餐,观察家人是否喜欢吃,了解家人用餐后的感受。

  附故事:

  国王和王后的烦恼

  从前,国王和王后生活得很愉快,因为他们有两个可爱的孩子。

  但是,最近国王和王后却很烦烦恼。这几个月,小公主只爱吃黄瓜,别的食物一点儿也不吃,就这样,她的身体渐渐地消瘦,而且一点劲儿也没有,经常生病。小王子与她正好相反,他只喜欢吃肉和油炸食品,一点儿蔬菜都不吃,所以他牙龈出血,嘴巴干裂,每天便秘,嘴角都烂了。国王和王后十分担心,非常着急,这可怎么办呢?

  活动反思:

  能够从幼儿游戏是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与内容,并转为集体教育活动,较好地满足了幼儿的需要,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活动中幼儿感受了每天应该吃有营养的食物,每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每样都吃,不挑食,才能成为健康宝宝。

33、幼儿园美术活动《春天来啦》大班教案

  《春天来啦》是一节大班美术教案,通过活动感觉春天的美好,发挥想象能用刮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幼儿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幼师是教师及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教育的路上陪您一同学习和成长!

  活动目的:

  1、通过小燕子的眼睛,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2、尝试创编故事。

  3、培养探索精神。

  4、享受创意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燕子北归的大图片。

  2、 图画纸、彩笔、粉蜡笔、水彩、无油的圆珠笔或牙签。

  活动过程:

  1、出示有关燕子北归的图片,让幼儿欣赏并描述图片内容,请幼儿说说想到了什么。

  2、老师提示幼儿假想燕子北归的途中会看到哪些春天的特征,请幼儿尝试创编故事。

  3、自由分成几组,请幼儿在图画纸上用油画棒以画彩虹的方法涂满五颜六色(注意画面上方用黑色的水粉涂一部分,以刮画燕子),然后再用水彩把纸面盖满,待干后在上面用无油的圆珠笔或牙签在上面勾划燕子、大地上的花草树木、小动物等。即让幼儿以刮画的形式对创编的故事内容进行自由创意表达。

  4、请幼儿把自己创作的画挂于展览区,和其他伙伴共同分享。

  总结分享:

  幼儿能感受并描述出小燕子北归时在空中所看到的春天的颜色、春天的山、水时的高兴心情。

  活动评价:

  1、能说出小燕子在空中看到的花草树木的变化。

  2、能创编描述燕子和春天的故事。

  3、能用刮画的形式创作出作品。

  4、在小组活动中知道合作。

34、数学活动《数字2》大班教案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数学活动,主要采取了做游戏,鼓励,引导比赛等方法。让幼儿掌握数字2的读法及写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案完整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活动目标

  1.通过做游戏讲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多种读法让幼儿学习2想什么。

  3.掌握数字2的读法及写法。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大胆地说汉语,用汉语表达数字。记住数字的读法及写法。

  难点:用汉语表达关于数字的内容。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尺子,贴板

活动过程

  首先复习学过的内容

  (一)开始环节

  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两个梨子问:“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的?这是几个梨子?”又出示小猫问:“这是什么动物?你们家有没有?喜欢猫吗?这是几只猫?这些都是两个两个的,谁知道我们用那个数字来表示?”。

  (二)基本环节

  教师在黑板上写标题

  教师:“2想什么? 像小鸭”出示数字卡片边读,边让学生跟着读好几遍。(2像小鸭水中游)

  在黑板上画方格,在上面边写数字2,边讲怎么写。然后让学生伸出小手在空中练写。

  让幼儿在练习本上边写边读。要求学生写,读的标准。

  (三)结束环节

  让每位幼儿说说2,还有2像什么。

  (四)延伸环节

  为了提高课堂气氛写一个大大的数字2和一个小小的数字2.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学生对数字2还是有所了解。主要采取了做游戏,鼓励,引导比赛等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小朋友都懂得了2的读法及写法,又会说2像什么。他们都积极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这个数字的兴趣很高。老师不但问积极举手的小朋友,还问那些不举手,表达能力有点困难的小朋友,多多鼓励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会回答出来的。

35、幼儿园获奖数学《摘果子》大班教案

  数学活动《摘果子》运用情景化、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人眼前一亮,幼儿很感兴趣;在活动中让幼儿探索20以内的单双数,从而得出结论:尾数是单数的,整个数就是单数;尾数是双数的,整个数就是双数。

  设计意图

  学习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幼儿已掌提的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开展本次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操作,分辨20以内的单、双数,从而得知任何数的尾数是单数,整个数就是单数;任何数的尾数是双数,整个数就是双数。其目的是让幼儿不仅仅是单纯地掌某个数学概念,而是通过活动学会举一反三,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的思维更加开阔。

  活动目标

  探索20以内的单双数,从而得出结论:尾数是单数的,整个数就是单数;尾数是双数的,整个数就是双数。

  重点难点

  理解单双数的概念;知道任何数尾数是单数,整个数就是单数;尾数是双数,整个数就是双数。

  活动准备

  1、幼儿佩带1-10的数字挂卡25张。

  2、教师示范卡片有:带图案的数卡4张,以及数字卡(1-10)泡沫板。

  3、苹果树4棵,上面贴满苹果若干;彩笔25支;托盘25个(上有相同数量的格子),1-20的数字卡25张。

  4、两座房子的图片,上标有数字:1、3、5、7、9、11、13、15、17、19和2、4、6、8、10、12、14、16、18、20。

  5、四张标有内容的单双数卡片,如24.28.23.27等。

  6、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复习1-10的单、双数。

  设置情景:幼儿扮演1-10的数字宝宝,坐上单、双数火车去果园摘苹果,火车座位上标有数字,如:(5列火车) 1、3、5、7、9

  2、4、6、8、10

  1、幼儿按自己的数卡找相应的座位。

  “数字宝宝们,我们今天要坐火车去果园摘苹果啦!上车时请注意,你是数字宝宝几号就坐几号车厢,千万别坐错了!”

  2、复习10以内的单、双数。

  “火车开动了,呜——!呀,路边的景色真漂亮,还有可爱的小兔子呢!来看看有几只免子?小兔子在玩找朋友的游戏,它们是几个几个找朋友呀?(两个两个)多了一只兔子没有朋友,说明7是什么数?(单数)”

  出示图片,上面画有7只兔子,兔子的图案两个两个摆在一起的。

  教师用相同的方法依次出示其它的动物卡片和数卡。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是什么数,坐的是什么火车(单数或双数)。

  “我们来看看,这列火车坐的是哪些数字宝宝(1.3.5.7.9),那这列火车是什么火车?(单数火车)”

  二、操作11-20的苹果卡片,分辨20以内的单、双数,并学习用“0”“00”作记录。

  1、按托盘上的数字摘相应数量的苹果。

  “数字宝宝们,果园到了,哇,好多又红又大的苹果呀!你们想不想摘回家?”

  引导幼儿观察托盘上的数字和格子,要求一边摘一边数,摘的苹果数量和数字是一样多,一个苹果插一个格子。

  “现在我们来比赛摘苹果,看谁能按要求摘得又快又准!”

  2、请幼儿给自己摘的苹果配对,并用“0”“00”记录结果。

  “现在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把你们摘的苹果两个两个的找朋友,看看结果怎样?如果剩下一个没有找到朋友,说明它是什么数(单数)?请在数字旁画“0”;如果都能两个两个找到朋友,说明它是什么数(双数)?请在数字旁画“00”。

  3、统计幼儿的操作记录结果。

  “请摘11个苹果的幼儿告诉我,11是什么数?”

  抽几个数验证结果。

  三、比较20以内的单双数,让幼儿找出单、双数的规律。

  1、知道标有1、3、5、7、9的房子是单数房子;知道标有2、4、6、8、10的房子是双数房子。

  2、提问:那你们手上的数字宝宝是单数还是双数?应该住在哪间房子里呢?(请幼儿送数字回家)看看幼儿送的是否正确。

  3、比较数字、找规律。

  提问:我们单数房子里的单数宝宝们有哪些的相同地方?看看1、3、5、7、9在每个数的哪个位置?(后面)

  总结,后面的数字是“1、3、5、7、9”的数都是单数。出示23、27,并进行验证。

  按同样方法找出双数的规律。

  4、任意出示几个数,让幼儿说出是什么数?为什么?

  四、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

  教师佩带数字挂卡,与幼儿共同游戏。

  “数字宝宝们,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两个两个的找朋友,找到朋友后,两个人肩并肩站好,将两个人的数字拼在一起,看是个什么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活动总结

  数学活动《摘果子》运用情景化、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人眼前一亮,幼儿很感兴趣;操作材料丰富,可变性强,幼儿乐在其中。活动中,幼儿化身数字宝宝,坐上单、双数火车去果园摘苹果,沿途看到了不同数量的物体(复习10以内单、双数)。幼儿将自己摘的数量为11-20的苹果进行两个两个配对,并送数字宝宝回到单双数房子,再次学习区分单双数。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后,以“数字宝宝”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反复感知单双数的概念。从操作材料上看,教师提供了美观并能吸引注意力的动物卡片、可摘的苹果树、可以操作移动的苹果卡片等等;从操作形式上看,教师在引导幼儿通过不同的操作方法来进行深入探究,如:在幼儿面对数字11-20时,教师提出让幼儿用两个两个找朋友的方法找出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操作,这是一种探索性操作既能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又能提高思维的目的性。另外,在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区分单双数的规律后,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验证性操作,让幼儿通过操作来验证所获得知识是否正确,有利于促进幼儿知识的内化。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36、幼儿园大班数学《按特定规律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特定的规律排序,能按序列的规律接着往下排。

  2.感受有规律的图案美,发展分析、判断能力。

  3.增强学习按规律排序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有规律的图案美,发展分析、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操作纸、胶棒、几何图形、彩笔

  活动过程

  1. 预备活动

  走线,师幼问候。

  2.集体活动

  师:小兔子红红要过生日了,他想开个生日舞会。可是,开舞会得准备布置会场,还得准备食物啊!所以,红红打算到外面去转转。

  咦?规律森林?什么意思啊?一起去看看吧!

  这是什么?

  幼:树。

  师:这些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幼:这些树是按一棵大树,一棵小树,一棵大树,一棵小树的规律排列的。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那小朋友知道下一颗树是什么树吗?

  幼:大树。

  师:然后呢?

  幼:小树。

  师:再然后呢?

  幼:大树,小树,大树,小树、、、、、、

  师:红红继续往前走。

  哇!好多的蘑菇啊!可是,这些蘑菇也好奇怪。小朋友们,你发现蘑菇哪里奇怪了吗?

  幼:这些蘑菇是按绿色,黄色,红色,绿色,黄色,红色的规律排列的。

  师:那下一朵蘑菇是什么颜色?

  幼:绿色。

  师:然后是——

  幼:黄色,红色。

  师:哦!我明白了,原来规律森林里的一切都是有规律的啊!真有意思!我们再看看吧。

  好漂亮的花呀!这些花朵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

  幼:这些花朵是按黄花,蓝花,红花,黄花,蓝花,红花的规律排列的。

  师:那接下来分别是什么颜色的花朵呢?

  幼:黄花,蓝花,红花。

  师:老师觉得这样太麻烦了,而且容易忘。所以,老师现在教你们一个新的记规律的方法。我们把重复出现的哪几种颜色的花作为一组,因为紫花,红花,蓝花重复出现,所以我们把紫花,红花,蓝花作为一组,下一组还是紫花,红花,蓝花。再下一组还是紫花,红花,蓝花。明白了吗?

  幼:明白了!

  师:这么漂亮的花朵,可以拿回去装饰自己的小屋啊,一定很漂亮。小兔子摘了好多呢!

  嗯!咱们看看规律森林还有那些东西有规律吧。

  看!是不是花朵太香了?吸引了这么多的昆虫啊!都有什么?

  幼:有蜜蜂,蝴蝶,蜻蜓,还有瓢虫。

  师:小朋友能像刚才那样,给这些昆虫也分一下组吗?

  幼:能。

  师:哪几只昆虫是一组的?

  幼:一只蜜蜂,一只蝴蝶,一只蜻蜓和一只瓢虫是一组。

  师:下一组呢?

  幼:一只蜜蜂,一只蝴蝶,一只蜻蜓和一只瓢虫。

  师:再下一组呢?

  幼:一只蜜蜂,一只蝴蝶,一只蜻蜓和一只瓢虫。

  师:小朋友真棒!

  红红又在规律森林里转悠了好半天才出来。时间差不多了,该回家了开舞会了。

  看,红红回家的小路,是不是很特别啊?有什么规律呢?

  幼:椭圆形,正方形和梯形一组,这样一组一组排列的。

  3.分组活动

  师:红红回到了家,发现朋友们早就在家里等他了。舞会是不是可以开始了?不行,还有几样东西没有准备完啊!

  第一组小朋友注意:请你根据学具袋中的几何图形,利用胶棒,在这块桌布上设计出有规律的花边。

  第二组小朋友注意:红红为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水果,请你将这些散乱的水果按规律粘贴到盘子里。

  第三组小朋友注意:小动物们做了个花环,想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红红,可是花朵没有颜色。请小朋友们利用学具袋中的彩笔,有规律地给花朵图上涂上颜色。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幼儿介绍)

  4.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一切准备就序,舞会马上开始!播放音乐,师幼一起离场。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的环节比较紧凑,思路也比较清晰,围绕着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小兔子红红开生日舞会为线索,贯穿始终,层层深入。通过规律森林来激发孩子的探知欲望,在上课伊始孩子能够跟都老师的设计思路进行探究知识。但由于教师设计的活动:颜色的规律排列对于小班孩子还是有一定难度,孩子完成的还比较好。最后一个环节分组活动中放手让孩子在一定的要求下自由排列图形、颜色,用时较多,导致课内没有完成。今后教学中一定注意这些问题,充分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37、大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辨认图形排列的规则,并按照其序列延伸该图形。

  3、发展观察、分析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6、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7、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课前在活动室布置四个活动区域:“超市”、“书店”、“展示大舞台”、“数学角”。

  2、在“超市”里摆满五颜六色的项链、花纹有一定规律的发饰、桌布、衣服、包装纸,卡片花边、国际象棋棋盘,美人痣。

  3、“书店”里摆设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图片:有种子发牙、蝌蚪变青蛙、月圆月缺、小孩长大成人。

  4、“展示大舞台”里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纸环、五颜六色的彩色纸、串珠、纯白色的衣服、裤子、围巾、裙子、手套、袜子、剪刀、画笔、花边、各种颜料、针线、双面胶。

  5、“数学角”里准备了按故事情节变化的先后顺序的小卡片、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感知活动――逛“超市”

  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老师以朋友身份带领幼儿“逛超市”,“超市”里摆满了的各式各样的东西,让孩子们感知事物的序列变化,从而感知事物的美,进一步让幼儿们说出你所见到的物体是用怎样的规律排序的,然后记录下来,看谁记录的画面最美,就在额头中间贴上一颗“美人痣。”

  (二)合作活动――逛“书店”

  老师带幼儿们逛完了“超市”,又带领幼儿们来到了“书店”,这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书、图片。老师说“孩子们,今天书店阿姨把图片的顺序搞错了,我们来帮助阿姨给图片分类排序好吗?”大家等不急了,忙说:“好!”接着幼儿自主的三五成群的自发的组织成一组,开始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图片,幼儿拼拼说说,合作活动,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又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好品德。接着,每组推选一名代言人起来表述本组的排列结果,说出小组的队名、口号,展示交流,要求发言的幼儿用“先……后……最后……”的句式来讲述。

  (三)操作活动――展示大舞台

  老师带领孩子们帮“书店”阿姨把图片整理好后,又带大家来到“展示大舞台”,这里是幼儿们动手操作的区域;在这里,幼儿们可以充分自主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里,老师给他们准备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材料;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尽情的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心趣,一举几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操作活动开始,老师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小朋友的活动中,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后,带上或穿上自己的作品走向展示舞台,在轻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向模特一样展示自己的风采。每一个“模特”展示完毕,“主持人”采访“模特”:“你脖子上的项链的创作灵感来自怎样的排序规律?”他非常自豪地回答:“我制作的项链是用红、黄、蓝、绿,红、黄、蓝、绿.....的规律来排列制成的,记住我哦,我是二十号选手,投我一票!”主持人接着喊:“下一个。”一个个都是那么自信,一个个都是那么出色,一个个都是那么充满活力,最后主持人讲评:每一个参赛选手都表现不错,都发给一份优秀奖。

  (四)延伸活动――有趣的小卡片

  延伸活动中,我又以朋友的身份带小朋友们走进数学区域,为幼儿提供录象故事和故事小卡片,让幼儿边听故事边按故事情节顺序排列故事小卡片。听完故事后,我又带小朋友们到室外去找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品,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38、幼儿园大班数学《AB模式的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独立性,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喜欢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

  3、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重点:

  1、尝试用AB模式的方式来进行排序

  活动难点:

  1、小朋友相互协作或者用自己身体来挑战AB模式的不同排序方法

  活动准备:

  1、有AB模式的图片若干张

  2、每个小朋友一小篮操作材料(两种颜色的雪花片或者两种颜色的小剪刀或两种颜色的手工纸等若干)

  3、含有AB模式排序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感受规律的存在,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引出AB模式的排序谈话引出幻灯片,小朋友观看幻灯片,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图片里面排列的规律,通过幻灯片的播放提问: 他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起来的呢?让孩子一起找出其中的规律

  1、出示图片:

  1)小朋友排队的照片(一个男一个女),让小朋友观察师:小朋友看一看图片里面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呀?他们是怎样排队的呢?那小朋友是按什么规律在排队的呢?(男女男女)师:哦,是按男女男女,你们看出来啦,那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从第一个开始吧:一个男娃娃一个女娃娃一个男娃娃一个女娃娃。

  师:看小朋友有规律的排队真整齐,那一个男娃娃一个女娃娃一个男娃娃一个女娃娃是几个一组的呢?一个男娃娃一个女娃娃;接着又来一个男娃娃一个女娃娃是几个一组呢?(2个一组)

  2)师:老师再给小朋友看看(出示另一张图片),这个是小学操场跑道的照片,仔细看好了,这个跑道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赵玲艺你来说)(红色的绿色的)师:哪里是红,哪里是绿呢?我们来看一看(老师手指花纹)一道红,一道绿,一道红一道绿,来一起来,一道……一道……,这个又是几个一组的呢?(3个一组的回答错误了老师又抽问其它的小朋友那你觉得呢?那你觉得呢?也是两个一组),一道红一道绿接着又是重复一道红一道绿3)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梳子上面的齿是按什么规律来排列的呢?你说按什么规律的?(长短长短),我们来一起说说:一根长一根短,一根长一根短;

  2、教师归纳总结:我们图片里面呀每一个事物都是有规律的,你看像小朋友排队是一个男的一个女的一个男的一个女的;操场的跑道呢是一红一绿一红一绿;梳子的齿呢是一长一短一长一短。他们都是两个一组一个接着一个排列的对吧?

  3、让小朋友来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AB模式的排序?

  如幼儿的座位:一个男娃娃一个女娃娃;斑马;

  二、幼儿进行操作,用AB模式进行排序

  1、 老师呀今天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小朋友能不能利用这些材料按照这种规则来排一排呢?哦一定要两个一组一个一个接着排哦教师出示材料: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这是什么?雪花片、手工纸、积木、粗细不同的勾线笔、剪刀。我们一起来用这些东西来排一排。两个两个一组一个接着一个排列,行吗?好,但是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了,老师是有规则,有要求的:

  第一,小朋友悄悄走到一个篮子面前,自己一个人完成 第二,轻拿轻放,排好了就坐回自己的位置 第三,必须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接着排列记住了吗?好了,来轻轻的走过来吧。

  我们来看看谁第一个排好,教师提醒引导孩子可以按形状排序、可以按大小排序、可以按颜色排序,可以按特征排序等等。

  2、排好了就坐回位置去,排完之后,教师让小朋友们一起来分享自己的作品,分别说说自己是怎么排列的。(哇小朋友排的真好看,我们一起来看看手工纸是谁排的,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排的?)一种材料可以按颜色,两种材料可以按名称来排。剪刀:如果今天没有绿色的剪刀,你还可以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来排列吗?一个正一个反,一个朝上一个朝下,一个打开一个合拢。

  一种材料也可以两个一组一个一个排列,两种材料也可以两个两个一组进行排列

  三、游戏活动:让小朋友利用自己来排序,尝试AB模式的排序

  1、几个人的排序:哇小朋友都好厉害,可能是王老师的材料很简单,难不倒你们,我最喜欢和小朋友做游戏了,下面a师问:如果老师不给小朋友提供物品,你们用身体还可以两个一组一个一个进行排列吗b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进行AB模式的排序,教师引导小朋友动作,我们来开火车,请你的好朋友来协助你。一个……一个……要帮助他完成哦c你想出来的这个方法这么多人都来帮助你,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方法再请一组幼儿上来用不一样的方式来尝试排序。一个站一个顿

  2、一个人的排序:教师增加游戏的难度a 师问:刚才呀我们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积极开动脑筋,进行了AB模式的排序。几个小朋友可以进行AB模式的排序,如果现在只有一个小朋友了能完成两个一组的排列吗?第一个动作是这样,那第二个呢?你要换第二个动作呢,两个一组呀?换不出来啦请坐,一个人很难,谁再来试一试?朝后超前还有呢?两个一组间隔排列,还有一组动作朝后超前。

  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并进行演示。多请几名幼儿上来,看一看小朋友们可以用哪些不一样的方法进行AB模式的排序b 老师提问:刚才小朋友一个人也可以进行AB模式的排序,有的小朋友利用了手,有的小朋友利用了脚等等,如果现在手脚身体都不动,只用头还可以进行AB模式的排序吗?下面我来挑战一下,我手不动,脚不动,只用头,看看我行不行?看好咯,刚才我做了个什么事情?请小朋友来说一说(点头 不点头点头不点头;闭眼睁眼闭眼 睁眼;伸舌头 不伸舌头 伸舌头不伸舌头等等)。

  C 逐渐加深难度老师又提问:如果头上的器官都不动,我们还可以用AB模式来排序呢?(可以利用声音)

  四、结束:以故事结束,再一次巩固AB模式的排序

  1、今天呀小朋友都表现的非常棒,所以老师奖励小朋友一个故事吧。

  2、故事讲完老师再次提问:这个故事好听吗?咦,今天我们看到了并且自己也做了这么多排列,那老师的故事里面有没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事情呢?幼:没有(没关系,那小朋友回家给爸爸妈妈来讲一讲,和他们一起来找找琢磨琢磨故事的情节对话里面有没有AB模式的排序)有:(那你说说哪里有?)

  3、请小朋友今天回家啊在回家的路上在家里也来找一找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AB模式的排序,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活动的难点在于引导幼儿发现具有不同外部特征的两个模式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即两组模式的符号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内在的规律是一样的。

39、幼儿园大班数学有规律排序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许多物品存在有规律排序的现象,如在衣服、窗帘、壁纸的图案。 有序排列的图案美化物品的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排序规律的好奇心。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重复交替、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等规律进行排序。

  2.大胆创新,探索按多种规律排序。

  3.体验事物重复变化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雪花片幼儿每人 1 份,红、蓝彩珠,绳子,彩色纸条,胶水若干,“幼儿学习材料”——《秋天多美好》。

  2.教室中悬挂红、绿两色按递增和递减规律交替、重复做成的两条彩旗挂饰。

  【活动建议】

  1、结合《秋天多美好》第 30-31 页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排序的兴趣。

  (1)出示“小熊的新房”图片,请幼儿观察有规律的地方。

  提问:小熊的住处有哪些有规律的地方?例如:屋顶色块是按红、红、黄的 顺序,小路鹅卵石按照 2 大 3 小的顺序,小动物排队是按小猴、小兔、小兔、小 狗的顺序,大山

  是按照 2 小 1 大、3 小 1 大、4 小 1 大的顺序,蝴蝶是按两只向上飞、 两只向下飞的顺序等。

  (2)引导幼儿梳理、记录排序的多种方法。

  小结:小熊的新住处布置得很有规律,有的是按 ABBBABBB 式交替排列的,有的是按

  ABABBABBBABBBB 式递增排列的。

  2、引导幼儿分组设计排列顺序。

  (1)为小熊家门前的小路铺设有规律的路面。

  提问:怎样用雪花片帮助小熊铺设一条漂亮的小路? 鼓励幼儿按雪花片的数量或颜色交替变化的规律铺设。

  (2)请幼儿帮助动物们做项链送给小熊。

  请幼儿用长绳穿彩珠做成项链,比一比谁穿得漂亮。引导幼儿按交替、重复的规律穿珠。

  例如:按红珠子的数量不变、蓝珠子逐一增加的规律穿珠子。

  3、鼓励幼儿交流作品,发现不同的排列规律。

  (1)请个别幼儿完整介绍自己铺设的小路或设计的项链的创作规律。

  (2)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同伴设计的规律。

  4、组织幼儿讨论生活中事物重复变化的乐趣。

  提问: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地方有交替、重复排列的现象?这些地方为什 么要用有规律的排序?

  小结:生活中的很多地方用到了有规律的排序。例如:家里的窗帘、被单的 图案,公园里摆放的花盆,婚礼上的气球拱门等。事物的重复、交替变化装扮美 化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过程首先让幼儿找到小动物的排队规律,然后让孩子排一排,说一说身边什么是有规律的,最后让孩子们摆一摆,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是“摆一摆”,在此环节幼儿可以自己动手把想的规律摆出来,体现了手脑互动,然后说出自己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在说时注意要说完整话,用“我是按照……规律排序的”句式完成。最后请小伙伴接着自己的作品往下排,小朋友来做小老师检查是否正确。

  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是缺少小组活动,下次设计时加小组活动,让小朋友们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40、幼儿园数学活动《一寸虫》大班优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3、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不要害怕、紧张,要多动脑,想办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绘本图书《一寸虫》、一寸虫、知更鸟尾巴、故事中的各种鸟卡片若干、各种鸟的记录表若干、指偶一寸虫。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看看这是哪里?草丛里会有什么?一寸表示一个东西的长度,请你们说说一寸虫有多长?(用手比一比。)一寸虫到底在草丛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初次测量,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你觉得一寸虫能正确量出知更鸟的尾巴吗?”

  (1)请幼儿两两合作,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依次摆放一寸虫,测量一寸虫的长

  度。

  (2)个别说说用了几条一寸虫,集体验证测量方法。

  (3)教师小结:原来知更鸟的尾巴长度是 3 寸。

  (4)你们在量的时候用了三条一寸虫,可是在那密密的草丛里只有一条一寸虫,怎么量呢?

  (5)介绍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一寸虫爬一次作记号,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3、结合故事情节,开展二次测量。

  (1)知更鸟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好多鸟都找来了,它们是谁? 认识吗?它们会请一寸虫量量什么?

  (2)二次测量要求:请你独自一人用一条一寸虫,运用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上述三种鸟的嘴巴、腿和全身的长度。

  (3)三种鸟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呢? 4、生生互动,开展第三次测量。

  (1)请幼儿和好朋友拿一条一寸虫,量一量身体的某个部分有多长。

  (2)交流验证,你朋友身体的这一部分有多长。

  5、再见,一寸虫——感受一寸虫的机智。

  (1)师:有一天,一寸虫碰到了一只夜莺,夜莺有世界上最美妙的歌声,它要请一寸虫来量它的歌声,歌声怎么量啊?

  (2)教师小结:一寸虫听着歌声,量着、爬着,歌声听不见的时候,一寸虫就逃走了。师:一寸虫以后还会碰到危险吗?

  师:你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危险,那你们怕吗?为什么?

  活动反思: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41、最幼儿园数学活动《送小昆虫回家》大班优质教案反思

  森林里新造了一幢昆虫公寓,小昆虫们要搬新家了都特别高兴,通过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坐标点的空间位置关系,促进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学习用语言清楚、准确地表达坐标点的具体位置,并学会记录。

  【活动目标】

  1、感知坐标点的空间位置关系,促进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

  2、学习用语言清楚、准确地表达坐标点的具体位置,并学习记录坐标位置。

  3、对数学活动感兴趣,喜欢使用数学语言。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房子、动物 PPT、分组操作材料若干份

  【活动过程】

  1、用谈话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师:森林里新造了一幢昆虫公寓,小昆虫们要搬新家了都特别高兴,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楼房,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1)鼓励和支持幼儿的种种想法。

  师:哗,好高的楼呀!这个楼房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来数数是几层楼?你们是怎么知道?

  (2)每一层楼里有几间房?你们又是怎么知道的?

  (3)教师小结。原来看旁边竖着的数字从下往上数可以帮助我们知道有几层楼;看横着的数字从左到右可以帮助我们知道有几间房。

  3、练习坐标点位置的口头表达。

  (1)教师出示各种动物边操作边提问:"这座大楼里住着很多小昆虫,你们看蝴蝶家住在第几间?毛毛虫呢?"

  (2)幼儿回答后,教师与幼儿一同检查。

  4、学习记录坐标点位置的表达形式。

  (1)师:"刚才我们都知道小昆虫们住在哪里啦,那么有什么办法让我们永远记住它们住在哪里呢?"

  (2)出示地址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东西?"

  (3)横线表示什么?帮我们记录什么?竖线呢? 师:横线记录第几间?竖线记录第几层?

  (4)教师讲解记录坐标点的记录方式。

  师:小七星瓢虫住在第几间第几层?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蚂蚁呢?谁来记录?

  5、配对游戏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巩固识记坐标。教师出示操作挂图,随机请个别幼儿根据提示进行操作。

  (1)师:刚才经过大楼时,发现有些小昆虫哭起来,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里?不过,没关系,我们小朋友呀!把它们家的地址记下来啦!我们一起来帮帮忙,把动物们都送回家吧!

  (2)游戏后,教师与幼儿检查,并引导幼儿说出每个动物家的坐标。如:"小蚂蚁家住在第一间第五层……"

  6、分组操作活动。

  (1)记录地址。

  (2)送小昆虫回家。教师巡回指导,发现有幼儿记录错误的,要及时给予引导。

  7、结束部分:教师小结,对操作能力强的幼儿进行表扬,对操作能力弱的幼儿进行鼓励。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对幼儿来说总体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参与性也比较高。但是不足的是平时幼儿接触这样的操作机会比较少,在实际操作起来遇到了较多的困难。

42、幼儿园数学活动《螳螂太太的新家》大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在尝试一刀剪的过程中感受图形变化的神奇和乐趣。

  3、喜欢数学活动。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纸、绘本图书《螳螂太太的新家》、自制昆虫 PPT、白纸条若干、铅笔。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今天我要介绍一位动物朋友给你们认识,它是螳螂青青。”引出主题。

  2、引导幼儿阅读绘本,认识两种图形组合及变化。

  (1)“青青它有一双能干的手,会用图形宝宝做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重点提问:你们看它都做了些什么?这些东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小结:原来图形宝宝待在一起能变成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2)同时出示图片:房子和电视机。

  重点提问:再看看这两个是用什么图形变出来的?(三角形和长方形)咦,它们都用了三角形和长方形,怎么变出来的东西不一样的?

  小结:原来图形宝宝在一起的时候如果位置不一样,变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

  3、引导幼儿阅读绘本,认识两种图形的多个组合。

  (1)青青不但会做这么多东西,而且它还想到了要给好朋友们做东西。它给瓢虫做了一张椅子,谁能告诉大家都有哪些图形躲在这张椅子上?

  (2)青青还给小蝈蝈儿做了一辆滑板车,这辆滑板车是用哪些图形变出来的?用完整的话来告诉大家。

  (3)小结:圆形有大大的圆、小小的圆,长方形有胖胖的长方形和瘦瘦的长方形、高高的长方形和矮矮的长方形,这些不同的圆形和长方形拼在一起可以变成许多许多的东西。

  4、组织幼儿操作探索,拓展经验。

  提问:青青妈妈的生日快到了,青青决定送给妈妈一幢新房子。

  螳螂太太想请你们去她的新家做客,你能用图形给螳螂太太做一样礼物吗?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5、讲评,表扬认真操作的幼儿。

  活动反思:

  以绘本来引出课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在听听讲讲中,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在尝试一刀剪的过程中感受图形变化时,第一次操作和第二次操作要求没有更好的递进,要求不是很明确,老师对幼儿一剪刀剪直的方法应加以引导,这样孩子就能更好地把握图形的变化,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很主动。

43、幼儿园社会活动《天生一对》大班教案

  【教材分析】

  绘本《天生一对》是鳄鱼和长颈鹿系列的第三本,在长颈鹿和鳄鱼经历相识、相知、相爱之后,如何获得周围朋友认同的故事。绘本在可爱的形象、柔和的色彩、幽默浪漫的情节中展现了生活场景,不仅传递了美好的感情,更阐述了爱的学习过程。大班幼儿即将离开幼儿园,去寻找跟自己天生一对的好朋友,通过对绘本的欣赏,有助于幼儿迈入小学后尽快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适应小学生活。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天生一对的人越多,我们的朋友就越多,就会越快乐!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绘本中长颈鹿和鳄鱼的不同特点。

  2.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积极寻找生活中天生一对的好朋友。

  3.感受好朋友之间和谐的情感,体会天生一对的美好。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绘本课件、一把锁及多把钥匙、猜谜用的图片(苹果、天鹅、消防车等)。

  【活动建议】

  1. 出示锁和钥匙,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出示一把锁与多把钥匙,提问:这把锁只有一把钥匙才能打开,你能帮它找到它的好朋友吗?引导幼儿快速寻找能打开锁的钥匙。

  小结:每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生活中的物品也是这样。一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它们谁也离不开谁,所以钥匙和锁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是天生一对。2.欣赏绘本,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解读绘本中长颈鹿和鳄鱼的不同特点,体

  会天生一对的美好。

  (1)出示封面,解读绘本中长颈鹿和鳄鱼的不同特点,观察长颈鹿和鳄鱼的“不般配”。提问:他们是谁?长得怎么样?你觉得他们可以成为一对吗?为什么?

  (2)解读画面,感受朋友之间和谐的情感,体会天生一对的美好。

  出示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小姐抛硬币的画面。提问:它们在干什么?你觉得谁来抛、谁来接更合适?引导幼儿感知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小姐彼此间的配合。

  出示它们在糖果店的画面。提问:它们在干什么?它俩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它俩一高一低地吃着糖果,并且相互帮助着。

  小结:它们互相帮助、互相配合,愉快地生活着,它们自己觉得它们很般配,简直是天生一对。

  3.体验游戏,感受朋友之间和谐的情感。

  幼儿两两分组,教师讲解游戏规则:两个朋友必须轮流说谜面,每人每次只能说一句谜面。给大家猜谜时,话说的越少,说明两人配合越默契,也就越般配。(谜底一:樱桃、天鹅、消防车、苹果)

  小结:同伴间互相埋怨无济于事,只有互相补充、彼此理解、互相支持才能更好地完成游戏。

  4.寻找生活中的天生一对,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乐于寻找天生一对的朋友。

  提问:你的爸爸妈妈是天生的一对吗?还有谁和谁也是天生的一对?你和谁是天生的一对?

  小结:在你家里,天生的一对越多,生活就过得越美满;在幼儿园里,天生的一对越多,我们就过得越快乐。

  活动延伸:将绘本投放到阅读区,引导幼儿继续阅读,感受长颈鹿和鳄鱼的不同特点,深入体会天生一对的美好。

44、幼儿园科学活动《四大发明》大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知道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四大发明的图片、动画,教师教学资源《四大发明》(视频),教学挂图《四大发明》。

  2.指南针,收集的各种印章以及各种瓶盖、树叶、背面有纹路的瓷砖等材料。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可提问:你知道我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吗?

  2.结合视频或挂图,引导幼儿认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1)造纸术:了解纸的简单制造过程,知道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要节约用纸。提间:最早人们是用什么记录文字的?纸是怎样制造出来的?谁改进的造纸术。

  (2)请幼儿玩数字印章的游戏,体验数字印章的效果,初步了解印刷术的原理。然后讲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故事,了解印刷术的用途。

  (3)知道我国是最早使用火药的国家,烟花爆竹是用火药做的。我国的烟花爆竹品种最多、花样最美,但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有污染,要遵守各地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并要注意安全。

  (4)观看图片,了解指南针在生活中的用途。

  3.分组游戏,体验四大发明的原理及用途。

  (1)请幼儿操作指南针,在教室里寻找哪儿是“南”并站在相应的地方,鼓励幼几不断改变自己所站的位置,发现指南针的变化。

  (2)运用收集的各种印章、瓶盖、树叶、背面有纹路的瓷砖等材料印画,观察发现阳刻和阴刻的不同。还可以引导幼儿找找教室中哪些东西是凸起来的,哪些东西是凹下去的,让幼儿尝试凸凹的印刷效果。

  (3)请幼儿自主探索各种纸张,认识它们的名称和用途,了解纸的重要性。

  (4)观看视频,发现火药制作的礼花的美丽多彩,了解火药的威力及危险性。

  4.谈话: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四大发明都是我们中国最先发明的,比其他国家早了很多年,它们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四大发明就被以独特的形式展现出来。播放奥运会开幕式上有关四大发明的视频,让幼儿进一步感受中国博大的文化及中国人民卓越的智慧, 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结束后,我感到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于四大发明的介绍重点不够突出,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如 “造纸术”和“印刷术”应该定为重点详细介绍,而离幼儿生活较远的“指南针”、“火药”,应该简单介绍。在教具准备上,除了利用图片教学外,对于能够收集到的材料,还是应该以实物呈现为佳,这样能够幼儿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感受。

45、幼儿园语言活动《有趣的广告》大班教案身边的科学活动反思

  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各种不同的广告,以下活动通过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广告的特点、形式及用途,学说广告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广告的特点、形式及用途,学说广告语。

  2.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尝试表演和创编广告。

  3.体验各种新奇广告带来的不同感受。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1.在生活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广告。

  2.教师自制课件(关于青岛啤酒节的不同形式的广告,公益广告宣传)。

  3.‚幼儿学习用书‛—《身边的科学》。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广告,回顾已有经验。

  (1)提问:你找到的是什么广告?你在哪里找到的?

  (2)结合《身边的科学》第 24 一 25 页,组织幼儿观察、了解不同的广告形式。2.请幼儿欣赏青岛啤酒节广告,知道广告可以有多种表现方式。

  (1)组织幼儿欣赏啤酒节的多种广告。提问:啤酒节都用了哪些广告形式?

  (2)师幼互动交流。提问:啤酒节为什么要做那么多的广告?

  小结:广告有很多表现方法,有平面广告(报纸、传单、杂志)、户外广告、影音广告(电视、网络)等。这些广告都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让大家关注广告中的物品或者事情。

  3.组织幼儿进行集体交流与分享,拓展谈话内容。

  (1)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拓展谈话范围。提问:在哪些地方能见到或听到广告?人们为什么要做广告?广告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和感受?

  (2)引导幼儿拓展谈话范围,指导幼儿展示、交流富有特色的广告语,帮助幼儿积累和丰富相关经验。

  4.组织幼儿观赏公益广告宣传片,帮助幼儿理解其意义。

  (1)组织幼儿观赏公益广告。提问:广告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广告?

  (2)师幼交流。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公益广告?

  小结:关于戒烟、环保、爱护公物、奉献爱心、关心残疾人等主题的公益广告,倡导人们要做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5.谈话活动后,引导幼儿创编广告语。生活用品等,引导幼儿根据物品的外形特征、质地、用途、特性等创编广告。

  (1)可结合玩具、生活用品等,引导幼儿根据物品的外形特征、质地、用途、特性等创编广告。

  (2)引导幼儿根据熟知的广告语和广告形式尝试创编广告,采用直接介绍、说广告词、表演等形式与同伴交流。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创设了模仿广告、创编广告、表演创编的广告三个主要环节,让幼儿活动中边玩边学,不断丰富语言知识、并能够正确的运用。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