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探秘磁悬浮
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探秘磁悬浮
1、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探秘磁悬浮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探索磁铁的特性,观察并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现象。
2.能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探索实验,让磁铁悬浮起来,初步了解磁悬浮现象。
3.发现生活中磁悬浮现象,感受科学的神奇,体会探究的乐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PPT 课件。
2.标有磁极的长形磁铁若干。
3.每组三盒操作材料:第一盒:磁铁若干;第二盒:磁铁若干、磁性小车、卡纸做的轨道;第三盒:环形磁铁、粗细吸管、透明小瓶。
4.磁悬浮地球仪教具大的一个,小的四个。
【活动建议】
1.故事情境导入,对磁铁产生兴趣。
故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神秘的星球,星球上住着很多磁铁宝宝,他们身上都有着神奇的力量。今天它们就来了,看看盒子里有什么?
2.游戏探索活动――层层递进,不断探索,探寻磁悬浮的奥秘。
游戏一:《磁铁探秘》――探索磁铁的特性,观察并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1)教师:你们的手上是什么?两块磁铁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呢?
(2)幼儿探索。
(3)分享探索成果。
教师小结:不同颜色的磁铁放在一起,会相互吸引;相同颜色的磁铁放在一起,会相互排斥。
(设计意图: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磁铁有红、蓝两色,有的孩子还能辨认说出“N”和“S” 字母;通过操作、摆弄两块磁铁,发现不同颜色的磁铁靠近时会吸在一起,相同颜色的磁铁靠近时怎么也吸不到一起,帮助幼儿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现象。)
游戏二:磁铁小车――进一步体验磁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现象。
(1)幼儿了解 1 号箱里的投放材料。
游戏规则:请幼儿用手中的一块磁铁让小车沿着轨道前进,手和磁铁都不能碰到车身。
(2)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操作展示,相互分享经验。
教师小结:磁铁的相同颜色相对,会产生相互排斥的力量,所以小车前进了。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幼儿按照游戏规则,运用刚刚探索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让小车前进,进一步体验和巩固磁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
游戏三:磁铁悬浮――巩固并理解磁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现象。
(1)幼儿了解 2 号箱里的投放材料。
(2)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分享、交流让磁铁悬浮起来的经验和方法。
教师小结:环形磁铁的相同颜色相对,会产生相互排斥的力量,所以磁铁悬浮起来了。
(设计意图:提供吸管、透明的瓶子和环形磁铁,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环形磁铁也有红蓝两色。有了前面两个游戏的感性经验,在这个环节让幼儿在吸管和透明小瓶的帮助下,进一步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让两块环形磁铁悬浮起来。幼儿在不断尝试和向同伴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等待神奇现象的出现。)
游戏四:悬浮地球仪――初步了解磁悬浮现象。
(1)教师操作大地球仪,让孩子感受悬浮的神奇现象。
(2)幼儿分组操作,让小地球仪悬浮起来。
教师小结:哇,地球仪悬浮起来了!这就是利用了磁悬浮现象,当然这里面还有许多的科学知识,等待小朋友慢慢地去发现。
(设计意图:大地球仪悬浮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老师经过反复操练才能将地球仪放在精确的位置,使之悬浮起来。在音乐的烘托中,孩子们屏住呼吸看到老师让地球仪浮起并转动起来,会产生无比的向往,从而也有进一步探索的愿望。所以老师准备了小的地球仪, 在操作上相对简单,孩子们在不断的尝试中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科学的神奇。)
3.发现生活中磁悬浮。
(1)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磁悬浮?
(2)观看磁悬浮相关图片,引发自由联想:你想发明什么?
教师总结:老师相信你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2、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活动:牙齿咔咔咔简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动物牙齿的不同。
2.知道动物牙齿的形状与功能有关系。
3.尝试根据动物牙齿的特点仿编儿歌。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谁的牙齿”组图;“动物的牙齿”组图;《动物的牙齿》儿歌音频及图片。
活动过程
一鼓励幼儿猜测发现动物的牙齿形状不相同
——猜猜这是谁的牙齿?
——它的牙齿长得怎么样?
二出引导幼儿发现动物牙齿形状与其功能的关系
1.出示组图“动物的牙齿-1”
2.出示组图“动物的牙齿-2”
三播放音频/图片鼓励幼儿仿编儿歌
1.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儿歌内容。
2.组织谈话,鼓励幼儿仿编儿歌。
实施反思:
在主题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和孩子们做了一些对牙齿认识的准备工作,事先去针对本活动的所学的知识查阅资料、家长帮忙,去实践和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与幼儿一起学习共同提高,充实自己。在设计与教学中,感到自己和学生都对牙病的治疗手段方面的知识没有储备。恰恰治疗牙齿是小朋友在生活中最怕面临的场面。此是一教学遗憾。
从中也对保护牙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总结如下:
1、饮食均衡
饮食平衡、不偏食,选择有益口腔健康的食品,包括:五谷杂粮、牛奶、鱼肉蛋、新鲜蔬菜和瓜果等,少吃酸、甜、粘的食品,少喝甜饮料,少吃零食或不吃零食。
2、早晚刷牙
刷牙使牙菌斑清除干净,牙菌斑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性薄膜,是造成龋齿和牙牙龈发炎的主要因素。
3、慎选牙具
选择适合幼儿使用的保健牙刷,使用清洁卫生牙具。
4、正确刷牙
正确的刷牙方法即竖刷法(牙刷顺着牙齿缝隙刷):上面牙齿往下刷,下面牙齿往上刷;左右刷里外刷,切忌左右横刷。
5、定期检查
每半年或一年要到口腔医院检查一次牙齿,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磁铁的相吸与相斥》教学设计活动反思
一、主题来源
科学教育对于现阶段的幼儿是比较难理解的领域,如何做到活动内容有趣,又不失知识性,成为一个研究重点,引导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是获取科学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所以我尝试从幼儿的实际兴趣爱好入手,把握孩子学习科学的各个环节找准教育策略,引导孩子主动探究、主动获得更为广泛的经验,让科学教育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因此,我设计了磁铁特性学习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设计思路
活动前期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磁铁,自主探索磁铁的奥秘。活动中我并没有急于让幼儿进行根本性探索,而是引导孩子们去猜一下磁铁的两端相互接触,会有什么变化?接着幼儿进行实际探索活动,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三、教案
(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磁铁。
2、鼓励幼儿大胆进行猜想并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孩子们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望;潜在的提升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孩,子们将磁铁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2)活动重点和难点
能够用记录的方式将探索的结果记录下来。
(3)活动准备:
1、前期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磁铁,帮助孩子积累经验。
2、曲别针,各种形状的磁铁,彩笔,记录表。
(4)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魔术导入,引出磁铁。
基本部分:
1、认识磁铁,抛出问题:如果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相互接触,或发生什么呢?
2、验证并记录(把准备好的不同种类的磁铁分组分发到幼儿手中,让幼儿大胆的尝试做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3、各组选出代表一名,把实验结果正确的表达出来。
4、小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结束部分:
磁铁的这个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我国上海磁悬浮列车,就是利用“同行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设计的。列车上和轨道上的磁铁,相互排斥,使车辆浮起来,相互吸引,使列车前进。
延伸部分:
去科学区角用磁铁和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做更漂亮的手链吧。
磁铁的相吸与相斥活动反思
这节教育教学活动课,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让幼儿对磁铁的特性有初步的感知。平时他们就像10万个为什么,总有很多问题。在孩子们的眼里磁铁是很神秘的东西,有着神奇的力量,他们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专注的持久的探索。
分组合作形成了团队意识,有利于大家一起动手动脑。
4、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沉浮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幼儿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初步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
3、激发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记录表、塑料盆若干、上浮下沉的符号标签若干
准备实验沉浮的物品(泡沫网,乒乓球,瓶盖,钥匙,钉子、橡皮,树叶,弹珠,钥匙,石头)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入神秘小客人米老鼠,开始闯关
今天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是谁呢
米老鼠:嗨,大家好,我是米老鼠,要不要到我的米奇妙妙屋里玩呢?
今天米老鼠要邀请大家去米奇妙妙屋里玩,想去米奇妙妙屋里玩必须完成一个小任务,是什么任务呢来听一听。
(二)第一关,猜测各种物品的沉浮现象
米老鼠: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准备好闯关了吗?仔细看看下面这些物品放在水里哪些可以沉下去,哪些可以浮上来呢?
那我们就来看看哪些物品可以沉下去,哪些可以浮上来
观看课件,幼儿观察认识物品。
那这些东西,哪些物品可以沉下去,哪些可以浮上来呢?
幼儿猜测回答。大家认为比较重的都可以沉下去。轻的可以浮上来
来我们看看米老鼠怎么说,有什么结果呢?
(二)第二关,动手实验验证物品的沉浮
1.米老鼠:小朋友们你们猜了那么久,谁说的是正确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吧,这是我的第二关哦,请小朋友们在做实验的过程当中,不要把水撒出来,也不要弄湿衣服哦。
2.我们下面就要动手做实验验证一下我们的结果了,那我们赶快行动吧,四个小朋友一组。
我们会用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沉浮实验记录表,如果你实验的东西是浮上去的,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是沉下去,那我们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3.老师指导幼儿操作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不同表现
我们成功的闯过了第二关,我们观察到了不同的物品在水里有不同的姿态,那我们现在能去米奇妙妙屋玩了吗?
(三)第三关,将沉和浮的不同状态的物品分类
1.米老鼠:恭喜小朋友们完成了第二关,但是不着急,你们只有闯过第三关才能正式得到邀请卡哦,仔细听第三关的任务是,每个组的小朋友,把你们组的物品正确的放入沉浮分类框中。
2.第三关的任务是什么呢?
现在在你们面前都有两个小框子,看看两个小框子有什么区别呢?
上浮物品框子和下沉物品框子让我们一起来分类放入正确的框子。
我们来一起验证一下,看看大家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
上浮的物品:泡沫网,乒乓球,树叶,瓶盖,
下沉的物品:橡皮,弹珠,小夹子,螺丝钉,钥匙,石头。
3.我们现在是第三关了,让我来考考你的记忆力了,看看你们的脑袋转的快不快,今天实验的这些物品对你的印象深不深,把这些上浮和下沉的标志贴到这个记录表上来。
4.邀请不同小朋友在记录表上在不同的物品上正确的做好标志
米老鼠:恭喜小朋友们闯关成功!
(四)延伸生活,结束离场
1.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上浮和下沉的物品对不对,所以啊小朋友们你回到家里和爸妈做下这个小实验,把你收集的资料记录下来,下次活动时来讲给大家听好吗?
2.走,老师要发邀请卡了哦!
活动反思
本节课是幼儿园大班的科学常识课,主要通过实践来了解,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找到答案,用玩的方式让他们更好的感觉到学科的乐趣,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尝试,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5、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铺地砖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几何图形之间分解与组合的关系,探索图形组合方式的多样性。
2、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探索的结果。
3、积极参加数学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点难点
操作探索图形组合方法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地砖、地板、黑板若干块
2、学具:人手8张操作板、记录纸、铅笔
3、经验准备:有分工与记录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观察“地砖”的外形特征。以故事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白兔开了一家装修公司,需要招聘铺地砖的工作人员呢!他说只有最会动脑筋的孩子才能成功,你们要不要试一试?
出示图1——8张地砖,引导幼儿认识、观察、比较它们的外形特征。
师:这些就是用来铺地的地砖,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地砖形状、颜色、数量、方向等特征。)
小结:他们的颜色、形状、方向、图形数量都不同,并且有的图形相同,但是方向是不同的!
二、运用已有经验尝试进行图形的匹配与转换(小猫家的地板)
1、出示地板小猫家的地板,引导幼儿观察地板上的阴影部分,选择合适的地砖进行匹配.
师:这是小猫家需要我们铺地砖的地板,黑色的部分表示可以铺地砖的空位,仔细观察地板上空位的形状,找找看第几号地砖铺进去后,不多不少刚刚填满。(请个别幼儿操作)谁愿意来试试!
2、验证操作结果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地板铺好了吗?是不是不多不少刚刚填满呢?
小结:要观察地板空位与地砖的形状、方向是否匹配,这样我们才能又快又准确地将地板不多不少刚好铺满。
三、感知不同的图形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或大图形分割成其它的小图形)
1、出示小狗家的地板,引导幼儿观察。
师:看看小狗家的地板的空位有什么不一样?需要放入哪些地砖,能让这些空位不多不少刚好铺满。
2、幼儿操作、分享、验证。
操作要点:用两块不同形状的地砖进行多种组合,填满地板上的空位。
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方法?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A组的方法是2、4和5号组合起来的,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方法呢?(依次看第二种、第三种方法)
(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1、没有将地板空位铺满;2、出现地砖重叠的现象;)
小结:这一次是用不同形状的地砖进行组合铺满了地板上的空位,所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还可以完成更复杂的铺地砖任务。
四、通过探索了解图形组合的多样性(小猪)
氛围的营造:你们不仅要把地砖不多不少刚刚铺满地板的空位,而且还要想出多种组合的方式,比比看最会动脑筋。
1、出示小猪家的地板
师:“小猪说这就是我家的地板,你们要把想到的不同组合的方式记录下来哦!看看你们在三分钟内有多少图形组合的方式”。
2、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操作
指导重点:图形的多种组合方式
五、分享验证
1、教师将幼儿最后一次操作的结果贴在黑板上
师:我们来看看你们的方法是几号和几号组合起来的,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方法呢?(依次看第二种、第三种方法)
2、小结
师:每一组地板上的空位都是一样的,我们能通过操作发现这么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将地板铺满,也许不止这几种组合方式,小朋友们下来还可以继续和好朋友一起寻找。
3、结束部分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真的很棒,小兔经理决定将你们都录取了,恭喜你们!
活动总结
通过这个活动,大部分幼儿能利用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进行感知几何图形之间分解与组合的关系,探索图形组合方式的多样性,个别幼儿在操作后不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探索的结果,记录不够详细,教师需多指导幼儿的记录方式。
6、幼儿园教案大班体育游戏:磁性人
活动目标
1.听指令按规则迅速向前、向后、向侧移动身体,掌握向不同方向移动的要点。
2.能变换姿态向不同方向移动身体,发展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3.积极参与“磁性人”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5.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活动准备
1.“U”形、“S”形等图片、节奏欢快的音乐。
2 幼儿提前了解磁现象。
活动建议
1.准备活动:随(运动员进行曲)等节奏欢快的音乐,带领幼儿练习听指令快速走,如正走、倒走、侧身走等。
2.介绍玩法,引导幼儿练习听指令向不同方向移动身体。
(1)教师介绍并示范游戏玩法:幼儿四散站,做“磁性人”;教师做“磁铁”.站在前(后)面。
幼儿随音乐围圆走,当听到“磁性人”的口令时,“磁铁” 在身体后,“磁性人”倒走;“磁铁” 在身体前,“磁性人” 正走;“磁铁” 在侧面,“磁性人”侧身走。
可针对动作要点提问:向前移动时,怎样能又稳又快?向后移动时,怎样能保持移动方向不变、不摔倒?
(2)幼儿熟悉玩法,进行正走、倒走的练习。
(3)幼儿改变移动方向,练习侧身走的动作。
(4)教师可扮演“磁铁”,站在场地中间游戏,引导幼儿练习侧身向“磁铁” 方向移动。
(5)增加游戏趣味性,引导幼儿继续游戏。
请个别幼儿扮演“磁铁”.其他幼儿模仿图片上字母的形状。如“S”形、"U”形等,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和灵活性。
(6)幼儿分组进行游戏,调节活动密度。例如:将幼儿分为 3-4 组,轮流扮演磁铁进行游戏。
3.带领幼儿玩游戏“面条人”,进行放松活动。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做面条入锅前直立和入锅后逐渐变软、摇摆、扭动等不同动作。
7、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散步反思
设计意图
教师在户外活动时,教师观察幼儿在户外活动的现状,大班幼儿对空间方位的位置和方向的感知还不够准确,特别是遇到障碍物时,幼儿在表述方位和移动身体时幼儿言行不一,考虑到幼儿空间方位的认知离不开生活的环境,对方位的辨别和认识也必须紧紧依托他们生活的环境和情境才有意义。因此结合大班幼儿当前需要,为巩固幼儿的对于空间方位的认识。特设计一次有关空间方位的数学活动《散步》。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感知和了解方位前后、上下、左右可以用来确定位置和表述方向。
2.动作与技能目标:能借助箭头表示方向,根据方位指示向一定的空间方向移动身体。
3.情感目标:感受设计自己的散步路线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知道方位词前后上下左右可以用来确定和表述方向。能根据方位词向一定的空间方向移动身体。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幼儿有散步的经验,幼儿入场前已请幼儿4人为一组,确立好红队黄队和蓝队。
教师准备:事先了解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
物质准备:
用于搭建障碍路线的物体:道具小水池、大树、游泳池、小桥、教室。设计路线图3张、笔3支、大黑板、图钉、散步音乐、箭头若干。
活动过程
(一)空间方位游戏:开脚合脚,开脚合脚,开开开,闭脚合脚,闭脚合脚,闭闭闭,前前前后后后,左左左右右右,米索米索一,米索米索二,看谁是第一。
(二)回顾故事部分内容:教师播放音乐,全体幼儿出门散步,幼儿根据指示向一定的空间方向移动身体。
小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幼儿园几个好玩的地方去散步,你们想去吗?
今天的散步地点只有4个,我们一起来走走这个路线吧:首先从教室向前走到小水池,从小水池的右边走过,接着向前走到大树,从左绕过大树,然后向前走到游泳池,从中间游过游泳池,再往前直走到小桥,从小桥的下面走过去,最后直走回到教室。
师:大家有没有来说一说今天的散步路线中你听到了什么,才让你准确地走到了散步地点。幼儿说自己的想法
师:原来今天的散步路线更加详细。从散步地点的上面、下面、左面、右面、中间经过告诉了我们具体的位置和方向。
(三)出示“箭头”,请幼儿来摆出自己的散步散步路线。
1.结合生活经验,启发幼儿使用箭头表示方向。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路线图,比如去厕所路标。这里的箭头是要告诉我们什么?
幼儿回答。
师:告诉路上的箭头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幼儿回答
师小结:箭头可以帮助我们知道散步的方向。
2.引导幼儿观察散步路线,并说明方位。
我们一起来观察我们刚才的散步路线图(PPT呈现路线图)。
师:通过看图,你知道我们刚才是怎么散步的吗?
幼儿:首先从教室向前走到小水池,从小水池的右边走过,接着向前走到大树,从左绕过大树,然后向前走到游泳池,从中间游过游泳池,再往前直走到小桥,从小桥的下面走过去,最后直走回到教室。
师:如果是你自己来散步,你想从哪边走呢?请你用箭头来摆一摆你的路线,请2个小朋友按照方位指示去散步。
教师提问:如果没有那个箭头会发生什么?(教师根据现场状况抽取一两个箭头进行提问)
教小结:借助箭头帮助我们知道散步方向,根据指示我们能去我们想去的地方。
3.出示箭头,幼儿分组摆出自己的散步的方向,感受方位,鼓励幼儿根据指示边走边说。
师:在你们身后有可利用的箭头若干,每个小组分别拿对应颜色的箭头,小组商量摆出你们喜欢的散步路线。
请幼儿分小组尝试一边散步一边说路线。
教小结:借助箭头帮助我们知道散步方向,根据指示我们能去我们想去的地方
(四)游戏:挑战使用箭头自己绘制散步路线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设计与别人不同的散步路线吗?在你们身后有相应的图纸,挑战成功的小组将获得神秘礼物哟!(想)
闯关:小组设计自己的路线图,图纸要清楚地告诉大家散步的位置和方向即为挑战成功。音乐响起,幼儿开始设计,音乐结束,小组将自己的图纸贴到黑板上,回到座位。
音乐结束,请小组展示散步路线,
验证:
1.组长看图纸说路线,组员听指令去散步。
2.请其它幼儿观察,并说说是否挑战成功,说出理由。
师小结:本次挑战成功的秘诀是小朋友借助箭头在图纸上标明前后、上下、左右来确定散步位置,其它小朋友能够根据图纸上的提示说出散步的位置,根据指示能去想去的地方。
挑战结束,赠送神秘礼物。
(五)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团结合作设计出了有趣的散步路线图,恭喜所有小朋友挑战成功。通过看图大家都清楚了散步的位置和方向,那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来记录位置和方向呢?
教师出示地铁图、导航等等。
小朋友们可以回家搜集相关路线图,用画图的形式设计自己喜欢的路线。
好了,小朋友轻轻起立,向后转,我们一起跟后面的老师礼貌地说再见吧!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的设计遵循幼儿年龄特点,活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教师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提问法、观察法、游戏法等来引导并提升幼儿空间方位的经验。幼儿主要采用讨论法、观察法、操作法、自主探究等方式在游戏中提升自己空间方位经验。该活动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活动中教师启发幼儿设计不同的路线,是为下一环节绘制路线,幼儿能够用画图的方式表征空间关系做铺垫。
考虑大班幼儿乐于挑战的年龄特征,活动采用了挑战的形式来激发幼儿绘制路线图的热情,这都是为达成目标利用空间方位帮助我们准确详细地表明位置、方向和路线而服务的。接着教师请小组展示自己的散步路线。大家在不断地挑战、验证、试误等情境下不断感知空间方位,提升经验。最后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地铁路线图、导航等,引导小朋友将此次经验迁移至生活,运用到生活中。
8、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静电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主动参与探究,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2.了解摩擦产生“静电”,尝试探索不同的材料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3.能动手动脑大胆进行实验探究,并交流实验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
幼儿尝试探索不同的材料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活动难点:
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并交流实验探究过程及结果。
活动准备
理解摩擦的含义;有观察到过身边的“静电现象”。
物质材料准备:
记录表,大小碎纸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铅笔,水彩笔,吸管,塑料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魔法小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牙签为什么会随着吸管动起来呢?
二、基本部分
(一)第一次实验,幼儿初步感知静电的产生
1.设置情境:小小魔术--吸管吸纸屑
(1)刚才杨老师是怎么把纸屑吸起来的呢?引出摩擦的概念。
(2)吸管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吸起小纸屑呢?引发幼儿猜想。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第一次实验并做记录。
3.小组展示实验结果。
4.小结:原来在有毛的如毛发,毛衣或绒布上摩擦容易产生静电,然后就可以成功地吸起小纸屑啦!
(二)第二次实验,探索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静电现象。
1.出示材料,提问:除了吸管外,这些材料都能通过摩擦产生静电吗?
2.幼儿第二次实验,并做记录。
3.交流、分享实验结果
4.小结:经过摩擦后,有的物体容易产生静电,有的不容易产生静电。
三、结束部分
观看PPT,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幼儿利用活动区的材料进行静电实验。
家园共育: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资料,了解静电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总结【自我评价】
在干燥的秋天,小朋友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击了一下,还有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还伴有亮光。小朋友们对这些现象都充满了好奇心,很有兴趣随老师一起去探索。
在本次活动中,我首先以魔术视频导入,用吸管摩擦后将牙签控制的左右转。小朋友都感到很神奇,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继而欢呼起来,一个个跃跃欲试。所以接下来我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尝试,用小棒棒去吸小纸屑。通过与自己身体或衣服摩擦产生静电,大部分幼儿操作成功,很有成就感。接着我便让幼儿继续用其它物品去吸小纸屑,看看哪些是可摩擦起电物品,哪些是不可摩擦起电物品。最后我还让幼儿了解电对人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止静电。
通过此次科学活动的展开,让我认识到科学活动要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要多引导幼儿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从而热爱生活。
【存在问题】
本次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活动中,有两次幼儿进行实验探索操作的地方,我通过让幼儿边做实验边填记录表来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但对孩子们记录的结果没有充分地进行探讨。
【课堂重建】
科学探究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活动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而且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科学活动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总结交流。在本次活动中,在验证猜想的环节没有给与孩子们充分讨论自己实验验结果的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注意以幼儿为主题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科学实验探究活动。
9、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活动:建高楼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自主探索用一次性杯子建高楼,分享交流搭建的方法。
2.尝试用连接材料辅助叠高。
3.能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重点难点重点:自主探索建高楼,分享交流搭建的方法。
难点:尝试用连接材料辅助叠高,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1)对生活中的高楼有初步的认识。
(2)有使用透明胶的经验。
2.材料准备:记录纸、音乐、5种不同颜色的一次性杯子各20个、宽透明胶5个、剪刀5把。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导入语: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拼拼搭搭,喜欢用一次性杯子建高楼,今天我也请来了我的好朋友,看看是什么?(一次性杯子)
二、基本部分
1.引发用杯子建高楼的兴趣。
师:这些杯子到底能不能建高楼?能建多高的楼房呢?
点击课件。师:我们来看看小朋友在哪里?在干什么?(建构区)
(环节评析: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说说看到的课件内容,唤醒幼儿关于建构的已有经验,帮助幼儿在了解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发出新的建构方法,激发幼儿参与的欲望及积极性。)
2.自由探索,大胆尝试用杯子建高楼。
(1)第1次操作(目的:积极探索用一次性杯子建高楼的方法)
●教师提操作要求
4人一组,每组20个杯子,想一想可以怎样用这20个杯子建高楼?音乐结束前完成。
●幼儿动手操作
师:让我们当一次建筑工人用一次性杯子搭一搭吧!赶紧到前面的桌子上试试吧!
关注要点:观察幼儿的搭建过程,知道幼儿运用了几种方法,讨论交流搭建的方法。
●分享交流
(目的:分享搭建的方法,培养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大家谈谈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建高楼?(幼儿自由回答,老师记录。)
师:用口对口的搭建方法会出现什么问题?有什么办法把这些杯子连接起来,让它变牢固吗?(出示透明胶)
(环节评析:欣赏幼儿用一次性杯子搭建的几种不同的方法,给幼儿提供大胆发言、自主创作的机会,让幼儿在不断尝试、自由操作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然而然掌握了一次性杯子的可变性,为后面搭建任务的完成提供了经验和能力的准备)
(2)第2次操作(目的:尝试使用连接材料辅助建高楼的方法,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提操作要求
同样4人一组,每组20个杯子,比一比,在音乐结束时哪一组建的高楼最高,但不同的是,先找同伴商量,怎样合作?商量好后再进行合作建高楼。
●幼儿动手操作
关注要点:幼儿是怎样合作的?
幼儿是怎样使用透明胶来连接杯子的?
●交流杯子建高楼的经验
(目的:分享操作经验和协作的方法,引发新的探究问题)
师:比一比,哪一组胜利了?
师:请建得最高的组来谈谈,你们是怎样合作的?(幼儿说,教师记录,目的是提炼协作的好方法,正确使用辅助材料的使用经验。)
●发现问题。
教师小结:同样是用杯子建高楼,为什么有的建得又高又直?有的建得歪歪扭扭的呢?以现建的高楼让幼儿进行分析,教师并记录,小结用杯子建高楼时得将杯口对准,用连接材料连接牢固,才能将高楼建得高。
(环节评析:如何辅助杯子叠高,成为了一次性杯子建高楼中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在尝试多种叠高和辅助连接的方法后,教师引导幼儿请透明胶来帮忙,于是,幼儿又积极投入到使用透明胶辅助建高楼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哪怕是作品歪歪倒倒的显现在孩子的眼前,这样既可以放在桌边与同伴交流分享,又可以在大家面前展示。最后,在幼儿操作的几组高楼对比下,引发了幼儿的又一次讨论:如何用杯子把高楼进得又高又牢固?)
三、结束部分
师:还有什么方法让高楼建得又高又稳呢?
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接下来让我们去建构区试试,怎么样?
活动总结: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建筑工人是幼儿熟悉的角色,扮演建筑工人搭建高楼,这种有趣且有挑战性的任务,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建高楼的积极性,让幼儿在与生活相连接的模拟情景及开放的操作环境中,身临其境,根据问题选取材料进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两次操作。在生活化的情景中提升用杯子建高楼的已有经验。
2.教具的巧妙性,引发操作与探究,最后达到合作共赢。本次活动中教师提供与投放了非常巧妙的教学具(白板记录纸、一次性杯子等)这些东西操作性强,可重复使用且多变,能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主动发现,自由自主尝试与操作,有效的解决了活动中的重难点,确保了活动的有效性。根据平时我们在建构区对幼儿运用一次性杯子建高楼的情况进行观察。教师在根据幼儿的能力和水平,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由易到难的操作环节。从自由的拼搭到多人合作的拼搭。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操作,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3.自主探索,引发创造。操作的主动性,氛围的平等性,让幼儿借助别人的设想开拓自己的思路,尝试更新奇的搭建方法,或补充他人的搭建方法,或将他人若干设想综合起来,提出新的搭建方法。在利用一次性杯子搭建高楼的过程中形成了新颖有趣的高楼造型,在幼儿的表达交流分享中获取到独特的想法,体验了创造后的成功感和幸福感。在此过程中,幼儿一会儿动手操作,一会儿交流讨论,一会儿合作探究,专注地完成了搭建高楼的任务。活动结束后。师生就第二次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共同的探讨,留下悬念,把材料投放到建构区,满足幼儿继续探索的愿望。
10、幼儿园教案大班社会活动:民族大家庭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少数民族的习俗、文化和风情。
2. 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通过讨论、实践、思考、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 知道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重点难点
我国是一个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文化,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各民族彼此之间血脉想通、命运相系、文化相连。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我国石油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他们各自有不同的服饰和生活习惯,提前编排的情景表演“56个民族”。
2.物质准备:、课件《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服装、音乐、图片、地图一张、民族大家庭粘贴表。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在歌曲《爱我中华》当背景音乐下,孩子们换上民族服装,随音乐表演。
2.提问:刚刚那些表演小朋友跟我们有什么地方不太一样呢?他们都是哪些民族呢?有什么风俗习惯?喜欢吃什么?住在哪里吗?
小结:这些跟我们不同服饰不同装扮的人是少数民族。
二、了解少数民族---五大民族。
1.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出示一部分少数民族的图片和视频“展现民族风采”,让幼儿直观感受各民族的民风民俗。
2.了解主要的五大少数民族,幼儿模仿表演
(1)汉族人:喜欢吃什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小结:汉族人喜欢吃大米和面粉做的东西。如:米饭、汤圆、粽子、馒头、面条、包子、饺子等。
(2)傣族人:最喜欢跳什么舞?
小结:傣族人最喜欢跳傣族舞。(欣赏傣族舞视频,幼儿模仿表演)
(3)藏族人最喜欢吃什么?
小结:农区的藏族人以 粑为主食,用茶水拌食,喜欢酥油茶和奶茶。牧区的藏族人以牛羊肉为主食,日食五六餐。
(4)维吾尔族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他们喜欢跳什么舞?
小结:新疆的土鲁藩有葡萄和哈密瓜。他们喜欢跳新疆舞。(欣赏视频,幼儿模仿表演)
(5)蒙古族人喜欢吃什么?他们穿的衣服有什么特点?他们居住在哪里?他们喜欢干什么?
小结:蒙古族人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身穿长袍,腰间束腰带,脚穿靴子。他们 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总结:这些跟我们不同服饰不同装扮的人是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特殊文化、服饰及生活习惯。
三、贴图游戏----给五大民族找家
1.现在有“汉族、蒙古族,傣族,维吾尔族,藏族”五大民族图片,每个民族在地图上的位置也不同。教师带领幼儿找一找中国地图上“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在哪里?找一找他们的家。
四、观看PPT,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其他少数民族。
1.结合PPT内容和自己的所见所闻尽可能多的说出更多的少数民族。
2.小结:我国各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但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里,互相帮助,相亲相爱,我们彼此之间血脉相通、命运相系、文化相连,我们拥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她是 56 个兄弟民族的总称。
五、制作民族娃娃。
1.教师提供材料,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漂亮的民族娃娃,教师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作背景音乐。
2.师生同唱共舞“爱我中华”,结束活动。
活动总结
本节活动是以情景舞蹈表演的形式导入新课内容,创设爱国氛围,使活动顺利地开展,各民族有着极为特色的民风民俗,本次获得通过五个大的活动内容,从而使得幼儿感性认识少数民族风情,民俗习惯和服饰特点,是本节课的一个大亮点,是贴图游戏,让幼儿玩中学。进一步了解区别各民族的特征和地理位置。最后结束让全体幼儿同唱共舞“爱我中华,让幼儿再次感受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融洽,共同建设祖国,祖国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11、幼儿园教案大班美术活动《旅行印象》
活动目标
1.运用蜡笔、水彩等方法创作旅游印象作品,感受创作乐趣。
2.有兴趣地选换颜色,发展对色彩的感受力。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外出旅游像片、各种颜色的水彩颜料、水桶、蜡笔、素描纸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2)师: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旅游,请问你们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它给来哦你什么印象?
(3)师:我们可以用绘画的方式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旅游点。
2.绘画活动
(1)绘画要求:用油画棒绘画你最喜欢的旅游景点,然后选择选择你喜欢的水彩颜料涂背景。
(2)幼儿作画。
3.观赏评价作品。
活动延伸
提供各种材料,用不同的方式如线描画表现旅游印象,创做作品。
12、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活动:火车迷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图片了解中国火车的发展历程。
2.知道各种火车名称、外形特征和功能,引发幼儿对火车性能的探究兴趣。
3.感受到我国高铁事业的飞速发展的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与自豪。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领幼儿搜集关于各种火车的视频图片,并统计自己看到的火车品种、及特点。
2.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玩具火车。
3.幼儿已有坐车火车经验。
【活动建议】
1.请幼儿结合统计表交流“我搜集的火车”,了解各种火车的名称和外形特征及特点。
提问:说说都有什么火车?它们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功能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通过观看视频资料,探索火车的奥秘,了解火车的发展史。
(1)让幼儿观察各种火车图片,如蒸汽火车、内燃机车、绿皮火车、动车、高铁,了解不同火车的不同特点。
(2)请幼儿找找不同火车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及功能,并记录下来。
小结:火车的演变过程为蒸汽机车时期、内燃机车时期、电力机车时期、高速列车时期。蒸汽火车利用煤为动力、绿皮火车是利用柴油为动力、高铁是利用电为动力。
3.引导幼儿分组玩玩具火车,并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的火车的外形特征及用途。
4.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交流“火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1)谈谈都坐过火车吗?去过哪里?如果没有火车会怎样?感受火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安全文明乘坐火车”
5.观看中国铁路发展历程的视频,让幼儿感受到我国高铁事业的飞速发展的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与自豪。
【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提出关于火车的更多问题,请教师、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讨论。
13、幼儿园大班科学《好玩的磁铁》 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发现磁铁的特性,激发幼儿对磁铁的兴趣。
2、在操作活动中了解磁铁的特性,帮助幼儿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
3、在实际的主动探究活动中幼儿感受探究的快乐,学会交流实验结果,通过记录合作学习简单评价并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愉快。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在游戏中幼儿主动发现磁铁的特性,在操作实验中积极探索磁铁的秘密。
物质准备:自制钓鱼竿 鱼钩(磁铁) 有回形针的纸鱼若干,不同形状的磁铁若干,图钉、大头针、布条、纸片、玻璃球、牙签、雪花片、硬币、橡皮、回形针。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磁铁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发现磁铁
1、游戏:小猫钓鱼。
2、讨论:为什么有些顽皮的小鱼总是钓不上来呢?你们看看钓上来的小鱼,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只有身上有回形针的鱼才能被钓上来,因为磁铁能吸住带有回形针的纸鱼。
二、基本部分:认识磁铁
磁铁找朋友。
1、老师:磁铁能吸住铁做的回形针,还能吸住哪些东西呢?
2、老师提供每人一份相同的操作材料,请幼儿动手操作,试一试哪些东西可以被磁铁吸起来。
3、请幼儿分组交流实验操作结果,做好实验记录并交流实验结果。
(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实验,及时肯定幼儿的探索发现。)
4、小结:磁铁的本领真大,只要是铁做的东西都能被磁铁吸住。(磁铁不光能吸住回形针,还能吸住大头针、图钉、硬币,这说明磁铁和铁制品都是好朋友。)
三、拓展部分: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1、老师引导幼儿了解磁铁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通过提问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小结:磁铁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比如塑料文具盒上的盖子,门吸,妈妈的钱包上的磁铁扣 活动室里的黑板上的磁扣都用到了磁铁的本领。
四、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在生活中继续积极观察了解磁铁的运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进一步了解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比如磁性玩具,磁悬浮列车,磁性水杯,广泛认识到磁铁的特性为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14、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我是小小魔术师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变化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引导幼儿发现颜色混合后产生的一些新变化,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
3.鼓励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重点难点重点:
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变化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难点:引导幼儿发现颜色混合后产生的一些新变化,提高幼儿观察和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分别装有红、黄、蓝颜料的瓶子若干,一次性透明杯若干、记录表、抹布、水彩笔或者油画棒、颜料、三原色搭配图片实例图。
活动过程一、实验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变一个魔术了,请小朋友们看仔细哦。观察杯中的颜色,是那二种颜色呢? (红色和黄色) (出示红、黄两种颜色的杯,让幼儿看清后,把两色混合,观察它们的变化结果。
2.师:变成什么颜色了? (橙色)原来的红色、黄色呢? (不见了)
小结:颜色真神奇,红颜色与黄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橙色。小朋友想不想也来当
回魔术师,变出漂亮的颜色来呢?
二、探索三原色变变变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魔术师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料,(出示记录表)这是什么? (记录表)用你们桌子上的颜料,每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在空白的圆圈内用你手中的水彩笔或者油画棒涂上相应的颜色。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师:每个人都有一份操作材料,当听到老师结束活动的口令后,要及时放下材料,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变化。 请小朋友们在混合颜色的时候要小心,注意不要把颜料酒在桌子、衣服或者记录表上,要注意安全和卫生。现在就请小朋友们们把小板凳轻地面向小桌子,开始操作吧。
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关注能力弱的幼儿,帮助他们完成操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师:小朋友们大部分小用友己经实验完了。通过实验,你用两种颜色搭配后发现了什么变化呢?
(引导幼儿说一说“*颜色与*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颜色" ,)
小结: (出示三原色搭配实例图)小魔术师们表演得真精彩,红颜色与蓝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紫色,黄颜色与蓝颜色混在起变成了绿色,红颜色和黄颜色混在起变成了橙色。
四、探索活动“间色变变变”
引导幼儿操作,探索混合后的一种颜色和三原色混合后的变化,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刚才你们这些小魔术师可真棒啊,变出了那么多颜色,接下来,又增加难度了,请小朋友们们取出你变出来的绿色和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搭配,仔细观察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在记录表空自的圆圈内用你手中的水彩笔或者油画棒涂上相应的颜色。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师:请小朋友们们在混合颜色的时候要小心,注意不要把颜料洒在桌子、衣服或者记录表上,要注意安全和卫生。现在就请开始操作吧。
4.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5.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师:好了,小朋友们,大部分小朋友已经完成实验了,通过实验,你又发现了什么变化呢? (引导幼儿说一说“*颜色与*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颜色” 。)
小结: (出示搭配实例图)小魔术师们表演得真精彩,绿颜色与蓝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深绿色,黄颜色与绿颜色混在一一起变成了草绿色, 红颜色和绿颜色混在起变成了赫红。
五、幼儿根据取得的调色经验,操作涂色
师:现在每个小魔术师都来动动手, 给这幅美丽的风景画涂上漂亮的颜色,比比,谁的本领大。
六、活动延伸
三原色混合搭配出来的橙色和紫色,再和三原色分别搭配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把材料投放在科学区里, 小朋友们可以在区角活动的时候一起动手试一试,看一看。
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在自己调制颜色的时候,积极性更高,这次活动以游戏的形式,为幼儿创造轻松自由的活动学习氛围,孩子没有约束,学习更主动,本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在红色、黄色、绿色进行混色时小朋友都能混橙色紫色并能完整的说出自己是用X颜色和X颜色混出X颜色,但是很多小朋友用新混出来的颜色再去和红、黄、蓝三原色混时就有一些混乱,很多小朋友颜料比例不对,很多都混出看比较深的颜色,最后,老师的语速较快,有的提问方式不够简单明了,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15、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蜗牛》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爬行方式,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与习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放大镜、玻璃瓶、塑料板、木板、玻璃板、木棍、各种食物等。
活动过程:
一、捉蜗牛
雨过天晴,带领幼儿到野外捉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喜欢住在什么地方。提问:你是在哪儿捉到蜗牛的?捉了几个?
二、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蜗牛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说出其特征。
2、用手触摸蜗牛的身体和壳,轻触蜗牛的“角”,看有何反应。
3、将蜗牛分别放在塑料板、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观察留下了什么,从玻璃板的背面观察蜗牛的身体。
4、游戏:蜗牛赛跑。每个幼儿选取自己的“最佳选手”参赛,看哪个蜗牛获得冠军,从而观察蜗牛的爬行方式。
5、让蜗牛相互背负着爬行。观察大蜗牛驮着小蜗牛、小蜗牛驮着大蜗牛爬行有什么不同,小蜗牛驮阗大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6、让蜗牛在竖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断调转木棍的方蜗牛(大班科学)向,看看蜗牛会怎样,蜗牛为什么掉不下来?
7、幼儿自由观察,引导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方法。
三、喂蜗牛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食物喂蜗牛,观察一下它们爱吃什么。
四、养蜗牛
和幼儿一起讨论饲养蜗牛的条件。
创设下列不同条件,让幼儿观察,动脑思考:你想将你的蜗牛放在哪个“家”里饲养?为什么?
1、将蜗牛放入空瓶中,瓶中盖上玻璃。
2、将蜗牛放入有水的瓶子中,瓶口盖上纱布。
3、将蜗牛放入有干沙的瓶子里,瓶口盖上纱布。
4、将蜗牛放入有湿沙的瓶子里,瓶口盖上纱布。
鼓励幼儿想办法为蜗牛创设更好的“家”。
幼儿在欢快的“蜗牛与黄鹂鸟”的乐曲中,模仿蜗牛爬行的动作,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活动前对幼儿已有的经验估计过高,有的幼儿虽经常捉来蜗牛玩,但没仔细观察过。当谈到蜗牛喜欢吃什么时, 对于老师而言也比较困惑,因为平时的司空见惯使我不再留心去观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动手尝试,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记录,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蜗牛爱吃实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启示,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6、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黄豆变变变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亲手操作,初步了解传统制作豆浆的过程。
2.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调整磨豆浆、制作豆花的策略,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得到有益的成长和发展。
3.乐意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
通过幼儿的亲手操作,初步了解传统制作豆浆的过程。
难点:
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调整磨豆浆、制作豆花的策略,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得到有益的成长和发展。
活动准备
1.孩子和家长事先在网上查找有关黄豆的营养、石磨磨豆浆和制作豆花的资料;
2.提供大量的黄豆、石膏;
3.提供石磨;
4.幼儿观察记录表。
活动过程
活动一:“黄豆变!变!变!”实践活动幼儿调查表
序号查找内容查找结果备注
1你知道黄豆都有哪些营养吗?
2你知道如何用石磨磨豆浆吗?
3你知道怎样制作豆花吗?
活动二:“黄豆变!变!变!”实践活动—泡黄豆
(一)品尝豆浆,了解豆浆与黄豆的关系。
1.师:宝贝们,你们喝的是什么呀?那你们知道豆浆是什么做出来的吗?
(二)初步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
1.今天我们就来和黄豆一起玩一玩吧。先来看看黄豆长什么样子。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筐里的黄豆,等会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2.师:“黄豆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形状的?”
3.师小结:黄豆是一粒粒黄颜色的圆溜溜的小豆。(在组织幼儿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对黄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带领幼儿选、泡黄豆。
1.幼儿分组选豆子,每位幼儿挑选好黄豆放进自己的透明杯里。
2.在杯子里倒上水,泡好豆子,并贴上属于自己的标签。
3.猜想豆子泡在水里会有什么变化呢?请幼儿在记录单上画上自己的猜想。
4.午睡起床后,孩子们拿着猜想图,观察实际已经泡了五个多小时的豆子,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实际观察到的豆子的变化。
活动三:“黄豆变!变!变!”实践活动—磨黄豆
(一)师幼讨论磨豆浆的工具,并介绍工具名称及安全要求。
1.引导幼儿思考:怎么样让黄豆变成豆浆呢?
2.幼儿自由讨论。
3.教师出示PPT,幼儿观看用石磨磨豆浆的方法与技巧。
(二)幼儿操作石磨,学习磨豆浆。
1.教师示范磨豆浆的方法,强调石磨的旋转方向和加豆加水交替进行的操作方法。
2.幼儿五人一组用石磨磨豆浆。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学会合作。
提醒合作:磨豆浆的时候,又要放黄豆,又要倒水,还要转磨子,一个人能完成吗?对,需要几个小朋友一起合作好才能磨出豆浆,你们可以商量一下分工合作,遇到问题仔细观察动脑筋解决,也可以请老师们帮忙。
3.请幼儿讲述磨豆浆的过程。
提问:磨出豆浆来了吗?你们是怎样磨的?
(三)挤豆渣,幼儿进一步了解做豆浆的过程。
教师总结:我们用石磨磨豆浆,磨的时候先要把黄豆泡好,在磨的过程中,要不断加水,磨好后还要用纱布把黄豆渣过滤出来,生豆浆才能算是真正的磨好了。
活动四:“黄豆变!变!变!”实践活动—煮豆浆
(一)引导幼儿知道刚磨出来的豆浆是生的不能喝,初步了解豆浆的营养价值。
1.引导幼儿了解刚磨出来的豆浆是生的,并讨论生豆浆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2.师幼共同讨论煮熟后豆浆的营养价值。
(1)可以增强幼儿身体抵抗力
(2)有益于改善幼儿的体质
(3)帮助肥胖幼儿减肥
(4)有益于调节机体的平衡
(二)教师介绍煮豆浆的工具(电磁炉),并提出安全要求。
1.出示电磁炉,向幼儿介绍电磁炉的用法。
2.特别强调如何安全使用电磁炉。
(三)幼儿分组进行煮豆浆,教师巡视指导。
(四)幼儿品尝豆浆,分享劳动成果。
活动五:“黄豆变!变!变!”实践活动—做豆花
(一)教师出示豆花,请幼儿观察、探索豆花的特点。
1.每组幼儿一碗豆花,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等方法了解豆花的特点。
2.教师小结豆花的特点:看起来白白的,闻起来有黄豆的香味,摸起来滑滑的。
(二)教师设疑:豆浆是怎么样变成豆花的呢?
1.师幼共同讨论豆花的制作过程。
2.教师出示石膏,介绍石膏在制作豆花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师出示豆花制作图谱,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豆花的制作过程。
用温水将石膏溶开备用→将豆浆晾至80℃—90℃→边加入石膏水边边快速地搅拌→盖上锅盖,闷15分钟左右→白白嫩嫩的,香香滑滑的豆腐花就做好了
(四)幼儿制作豆花,教师巡视指导。
(五)幼儿品尝豆花,了解豆花的营养价值。
活动总结:
组织本次科学实践主题活动,旨在利用较“原始”的工具,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首先幼儿看到了那么多的材料,有水有盆有碗有石磨,好动的天性就暴漏出来了,兴趣高涨,幼儿通过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过程中感知了黄豆的特性,通过磨黄豆尝豆浆,幼儿亲身感受了黄豆变豆浆的过程,对豆浆的特征更加深了一步,更重要的是幼儿在加水磨黄豆的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了水加多了,豆浆就变清了,水加少了,黄豆又变成了细豆渣。当豆浆形成以后,教师又利用适当的时间引出豆花和豆腐,让孩子们进一步探索豆浆是怎么样变成豆花的、豆花又是怎么样变成豆腐的,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又让孩子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认识和发现黄豆的秘密,激发孩子吃豆制品的兴趣,这对孩子的健康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等待豆花的形成过程中,又培养了孩子们学会耐心等待的习惯,使之终身受益。通过亲自实践劳动,孩子们又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了珍惜粮食的道理。科学实践活动就是要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来感知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中获得知识与快乐。
我们的延伸活动同样精彩,在每天的区角活动时间,我们也鼓励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进行玩耍,还帮助幼儿梳理分散的零碎经验,并进行分析和总结,这些都有助于幼儿沿着活动所涉及的主线,在活动结束后进一步探索、发现和实践,从而获得更加完整、强烈的认知和体验,甚至对幼儿今后的成长也将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17、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磁铁的秘密》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磁铁除了吸铁的特性,还有哪些特性呢?幼儿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有的磁铁有颜色呢?磁铁和磁铁能吸在一起吗?幼儿既然有如此多的兴趣,教师更需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发现,帮助和指导幼儿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2.初步尝试运用科学原理解决问题。
3.体验实验操作的乐趣,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活动难点:运用科学原理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两个条形磁铁,一个圆柱形磁铁,磁悬浮列车模型,红蓝标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回顾磁铁特性,介绍条形磁铁两极。
(1)老师带来的这块磁铁和上次小朋友用到的磁铁有什么区别呢?
(2)原来这块磁铁标有红色和蓝色,那红色代表磁铁的北极,蓝色代表磁铁的南极。
设计意图:回顾经验,引发问题。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磁铁,介绍玩法,引发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
2.开始实验,把条形磁铁不同的两极碰一碰,并依次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教师小结,原来不同的两极会吸在一起,叫同性相吸,相同的两极不会吸在一起,叫异性相斥。
(三)结束部分
1.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广泛的运用,比如磁悬浮列车。
2.出示磁悬浮列车模型。
活动反思:《纲要》中强调了科学活动的重要性,并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应该是启蒙式的,因此本活动通过猜想实验、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得出实验结果。幼儿将获得的信息进行记录,形成自身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是对幼儿科学方法掌握的促进。
《磁铁的秘密(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微反思
本次微课录制从活动构思、教案编写、材料准备、视频录制及后期剪辑完善历时三周左右。总体来说,本次活动构思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并且充分考虑了趣味性以及幼儿的主体性,最后与生活实际相连接,有效地丰富了幼儿的科学经验。但由于经验不足,仍存在些许缺点,缺点如下:
1.活动中引导幼儿记录时,记录方式的选择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教师的主观思维偏多。
2.由于微课与现场教学的差别,本该引导幼儿自主操作发现原理的空间不足。
3.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设备教具的缺乏,视频的质量有待改进。
4.由于本次经验不足,在录制过程中遇到过许多困难,但在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下次微课制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8、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探秘磁悬浮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探索磁铁的特性,观察并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现象。
2.能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探索实验,让磁铁悬浮起来,初步了解磁悬浮现象。
3.发现生活中磁悬浮现象,感受科学的神奇,体会探究的乐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PPT 课件。
2.标有磁极的长形磁铁若干。
3.每组三盒操作材料:第一盒:磁铁若干;第二盒:磁铁若干、磁性小车、卡纸做的轨道;第三盒:环形磁铁、粗细吸管、透明小瓶。
4.磁悬浮地球仪教具大的一个,小的四个。
【活动建议】
1.故事情境导入,对磁铁产生兴趣。
故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神秘的星球,星球上住着很多磁铁宝宝,他们身上都有着神奇的力量。今天它们就来了,看看盒子里有什么?
2.游戏探索活动――层层递进,不断探索,探寻磁悬浮的奥秘。
游戏一:《磁铁探秘》――探索磁铁的特性,观察并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1)教师:你们的手上是什么?两块磁铁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呢?
(2)幼儿探索。
(3)分享探索成果。
教师小结:不同颜色的磁铁放在一起,会相互吸引;相同颜色的磁铁放在一起,会相互排斥。
(设计意图: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磁铁有红、蓝两色,有的孩子还能辨认说出“N”和“S” 字母;通过操作、摆弄两块磁铁,发现不同颜色的磁铁靠近时会吸在一起,相同颜色的磁铁靠近时怎么也吸不到一起,帮助幼儿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现象。)
游戏二:磁铁小车――进一步体验磁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现象。
(1)幼儿了解 1 号箱里的投放材料。
游戏规则:请幼儿用手中的一块磁铁让小车沿着轨道前进,手和磁铁都不能碰到车身。
(2)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操作展示,相互分享经验。
教师小结:磁铁的相同颜色相对,会产生相互排斥的力量,所以小车前进了。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幼儿按照游戏规则,运用刚刚探索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让小车前进,进一步体验和巩固磁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
游戏三:磁铁悬浮――巩固并理解磁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现象。
(1)幼儿了解 2 号箱里的投放材料。
(2)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分享、交流让磁铁悬浮起来的经验和方法。
教师小结:环形磁铁的相同颜色相对,会产生相互排斥的力量,所以磁铁悬浮起来了。
(设计意图:提供吸管、透明的瓶子和环形磁铁,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环形磁铁也有红蓝两色。有了前面两个游戏的感性经验,在这个环节让幼儿在吸管和透明小瓶的帮助下,进一步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让两块环形磁铁悬浮起来。幼儿在不断尝试和向同伴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等待神奇现象的出现。)
游戏四:悬浮地球仪――初步了解磁悬浮现象。
(1)教师操作大地球仪,让孩子感受悬浮的神奇现象。
(2)幼儿分组操作,让小地球仪悬浮起来。
教师小结:哇,地球仪悬浮起来了!这就是利用了磁悬浮现象,当然这里面还有许多的科学知识,等待小朋友慢慢地去发现。
(设计意图:大地球仪悬浮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老师经过反复操练才能将地球仪放在精确的位置,使之悬浮起来。在音乐的烘托中,孩子们屏住呼吸看到老师让地球仪浮起并转动起来,会产生无比的向往,从而也有进一步探索的愿望。所以老师准备了小的地球仪, 在操作上相对简单,孩子们在不断的尝试中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科学的神奇。)
3.发现生活中磁悬浮。
(1)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磁悬浮?
(2)观看磁悬浮相关图片,引发自由联想:你想发明什么?
教师总结:老师相信你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19、幼儿园教案大班手工活动制作火车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剪纸,能沿线剪出火车,并为火车进行装饰。
2.能大胆想象剪出不同外形的火车。
3.知道安全使用剪刀的方法。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大小、颜色不同的稍厚正方形纸、蜡笔、剪刀和厚纸剪的小圆形、火车轮廓卡 2 张、胶水、双面胶。
2.火车剪纸范例及制作火车的步骤图(每组 1 份)。
【活动建议】
1.联系已有经验,引导幼儿交流认识的火车。
请幼儿说说火车的外形特征及用途。如火车的车身像长方形,车头有圆弧形,方形等。
2.引导幼儿探索,学习看图剪纸。
(1)教师将幼儿分成四组,为每组幼儿提供范例和制作火车的步骤图,请幼儿观察学习。
(2)指导幼儿学习看图剪火车车身。在教师启发下边看图边操作:将纸对折,剪去双角, 制成火车车身。
(3)指导幼儿学习看图剪火车车头。在教师启发下边看图边操作:将纸对折,剪去一角, 再在三分之一处剪一刀,然后将后面的三分之一部分向里折叠,制成火车车头。
(4)指导幼儿正确地使用剪刀,并提醒幼儿将纸屑放到指定的地方。
3.启发幼儿为火车进行装饰。用蜡笔加画车门、车窗,贴上车轮。用喜欢的颜色为车身涂色,涂色要均匀。
4.激发能力强的幼儿剪贴其他种类的火车。
(1)请幼儿交流还见过什么不同火车?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剪贴火车的其他造型的。
5.将幼儿的剪纸作品布置成火车展。
(1)请幼儿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说说这些作品好在哪里。
(2)鼓励创造性强的幼儿,将制作的不同造型火车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幼儿。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在美工区里继续设计剪贴不同造型的火车。
2.将作品放到用积木区搭好的“铁路”上玩“火车开来了”的游戏。
20、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磁铁的秘密》反思
本篇是幼儿园大班活动,通过大班想象大胆的想象,通过想了解被磁铁吸住的原因,大胆尝试磁铁吸吸吸,幼儿愿意参与探索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初步感知磁铁的磁性与生活的关系。更多幼儿园幼师上课视频,提供配套课件PPT,找教案网!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磁铁的秘密,感知磁铁的特性。
2.愿意参与探索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感知磁铁的磁性与生活的关系。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实验器材:磁铁、带回形针的纸小鱼、水彩笔、螺丝帽、棉签、螺丝钉、扣子、别针、发夹、橡皮筋、纸片、回形针、小棒、塑料玩具、硬币、气球一人一份。
2、观察记录表一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钓鱼游戏。
二、大胆的猜想。
1、认识实验材料。
2、想想哪些会被磁铁吸住,哪些不会被吸住?
3、学会把自己心里想的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排中
三、大胆尝试磁铁吸吸吸。
1、动手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与小伙伴交流结果。
四、大胆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五、拓展经验,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反思】
在开始上课时,我首先拿出块磁铁问:这是什么?现在想来这样导入新课的方式很少不好。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的兴趣。我应该这样设计一个问题:电冰箱的为什么能够没有锁照样关上呢?这样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就会非常容易的得出答案。而且问题来自学生的中间,而且学生在生活中有经验,不是十分的困难。
在下面的环节就是学生玩自己的磁铁的时间。我是这样的安排的,首先让学生自己想法去玩磁铁,然后分享给大家。也就是说学生在玩之前先动脑思考,怎样去玩,然后再将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大家。然后大家再一起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磁铁的性质。现在想来,是否能够让学生直接去玩,不先想。这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发现,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玩的过程中,没有刚才一些其他学生的思考的限制,可能会有更好的玩法,这样可能有更好的发现。在学生在体验发现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成功的喜悦。
还有就是小组进行合作玩。我现在思考这个活动不适合人数过多的小组玩。可以两个人小组玩,这样合作,他们都能够参与进去,而且手中都物品。这样就不会出现一半学生在操作,另一半在玩的情况。
我先现在的合作探究,需要学生在小组内,但是操作时候可以更为小的分组。这样效果会更好的。
21、幼儿园教案大班语言活动:花婆婆反思
活动目标
1.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得事情”的美好。
2.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乐意不同的韵律节奏进行表达。
3.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得事情”的美好。
2.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乐意不同的韵律节奏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1. 四季特征明显的花:迎春花、桃花、油菜花、荷花、玫瑰、菊花、桂花、红梅、腊梅、水仙花、白玉兰。
2. 《花婆婆》PPT。
3. 儿歌“四季花开”:
暖和的 春天 来到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
炎热的 夏天 来到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
凉爽的 秋天 来到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
寒冷的 冬天 来到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备有:我们种的 什么花儿 开)
4. 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
1. 引出活动:
老师:今天带来一个故事(出示PPY),认字吗?《花婆婆》。婆婆是个什么样的人?花婆婆是干什么的?
——这里对故事题目的展开,既是激发对故事的喜欢和期待,又是引导孩子情绪渐渐投入的必须过程。
在活动中:
老师:婆婆是个什么样的人?
孩子:老人。
老师:花婆婆是干什么的?
孩子:种花的……买花的……喜欢花的……
2. 讲述故事
老师:到底是干什么的?我们听听故事。(音乐起)
(讲到:第三件事后,插问)。
老师:小女孩答应爷爷要做哪三件事?
孩子:做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到世界去逛逛(老师:就是去旅行)……在海边住……
3. 继续讲故事。
二、四季开的花
1. 说说四季开的花:讲到“花婆婆”准备种花时,引发交流四季开的花。
老师:花婆婆想,如果海边开满了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如果海边一年四季都开满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
老师:那么,你知道什么花儿会在什么季节开放吗?
——从这里,延伸出另外的学习内容:关于花卉的活动。我认为,尽管故事最能凸现的是情感教育,但情感认知也需要现实认知作基础。所以,一个故事一定蕴含着认知或其他的学习因素。另外,孩子在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也需要变换不同的学习内容或方式,才能保持学习热情,所以,这里的“走神”,对主题和孩子的学习,都是有用的。只是,这时的故事,已经是孩子的认知活动的平台了。
在活动中
孩子:桃花是在春天里开得……荷花是在夏天里开的……
老师:除了这些花,你还能说出其他花的名字吗?
孩子:梨花……康乃馨……(很踊跃)。
——这里的两个问题,前者难,后者易。按逻辑,应该先易后难。可是,现场要观察,孩子对于花卉的经验有多少。
如果,孩子的花卉经验积累比较正常的,那就“先难后易”,因为,“先难”让有着一些四季花卉经验的孩子,极力地搜寻自己的记忆,需要集中精力。而“后易”让绷紧的思维,稍稍地“松了一口气”,学习积极性依然很高。
如果,孩子的花卉经验很少。那么就要“先易后难”,因为,“先易”让孩子在少有的花卉经验中,回答相对简单的问题,再从孩子知道的花卉出发,开始思维的二维思考,但这时“后难”,往往带有“接受”的性质,如***是什么季节开放的呢……其实啊,***是在夏季开放的……
本次活动,提问是“先难后易”。孩子“先”愣了几秒,渐渐地有5个孩子相继回答,“后”来,孩子的回答很踊跃,有些刹不住,场面因孩子的自信而热烈。
2. 分一分:四季不同的花。
老师:其实,我们现在知道的花的名字有7000多种。我准备了一些花的照片,你和朋友两人一起,去认一认:这是什么花?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 把它们放在相应的字卡的下面(字卡为:春天花儿、夏天花儿……)
孩子:(操作)。——这时应该关注不认识字的孩子。老师出示字卡时,孩子跟读一边。
重点把握:
桂花:是在夏天过后的中秋节时开的,中国人常说:八月桂花香。
玫瑰:这是红玫瑰,红玫瑰是在火热的夏天,开得最红。
在活动中
孩子:玫瑰是冬天开的
老师:红玫瑰是在火热的夏天,开得最红。
孩子:桂花,不知道……
老师:它是在中秋节开放的……
孩子:夏天……秋天,中秋节当然是秋天……
老师:没错,是秋天。中国人关于桂花的诗叫:八月桂花香。
孩子:对,八月十五中秋节。
3. 唱一唱:四季花儿开。
老师:还有许多花,会在四季里开放,这真是件美好的事。如果,我们可以把花儿在四季
开放的事,唱出来,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这里有一些儿歌,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唱
唱看。
——这里既帮助孩子认字,又有了节奏的范式。在春、夏读完后,提问:刚才是用手来打击节奏,还可以用什么来打击节奏?(提示:脚,动作都可以表示节奏)
在活动中,请一个孩子回答:迎春花。孩子回答得节奏完全相符。于是,孩子和朋友两人选一种花各自练习,一问一答。
老师提示:节奏和别人不一样,那会更美好。
交流中,两个女孩用转腕动作表示节奏,大受赞赏。两个女孩用手击头打节奏,
老师:节奏倒是表示出来了,头受伤了,这事情就不美好了。所以,不要打头。
孩子:桃花桃花朵朵开。
老师:瞧,重复“桃花桃花”真好听,多美!
老师:出示“我们种的什么花儿开”(让孩子感受16分音符的节奏),是水仙花,怎么唱
着回答?
女孩子节奏完全正确,大家跟着学一次。
老师:啊,这真是件美好的事情!
——其实,这里的感叹,都是为让孩子感受现实中的“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为后面的情感深化的环节作铺垫。
三、一件美好的事
1. 回归故事。
老师:花婆婆知道了那么多四季开放的花,写信买了许多花籽……可是,孩子们也不知道将
来会做什么!
2. 美好的事情。
老师:你觉得做什么事,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深化“美好的事情”,让孩子拥有
一个短暂或许是永久的理想。
孩子:(愣了10多秒)念儿歌……
老师:对,唱歌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孩子:做花,做纸花、布花,会让世界更美好!
老师:是啊!那些纸花、绢花可美丽了!
孩子:弹琴。我弹的钢琴声传到许多人家里,世界就变得更美好!
老师:啊!真的美好!
孩子:我要保护世界……
大家:啊?
孩子:让大家知道,不要在水里扔垃圾,小河就变得更美好!
老师:对!小河一美好,世界也就更美好!
孩子们,你们已经知道了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请你记住这件事情,努力去做这件事情。知道吗?等你们长大了,世界因为有你们,会变得更美好!
——孩子想的美好的事情,都很实际,那是前面的伏笔所致。
活动总结
在看过整个活动设计后,我们所要想的就是目标是如何在过程中得以体现,而过程又是怎么有效地达成目标的。针对这样的思考,仔细衡量《花婆婆》这个活动的目标和过程,发现目标和过程是相互呼应的。目标一是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乐意用不同的韵律节奏进行表达。在活动过程中,分为看图片认识四季的花和有节奏地念四季花儿的儿歌两大部分,让孩子们对四季的花儿有初步了解,并大胆表现四季花儿盛开的美好。
目标二是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好的事情”的美好。当活动以故事《花婆婆》开始后,整个活动过程的进行都是在让孩子们体会做一些美好的事情,正如最后的总结“孩子们,请你记住并努力去做这件美好的事情,等你们长大了,世界因为有你们,会变得更美好!”由此可见,活动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能力和情感的总方向,活动过程就是运用各种适合幼儿的形式来具体实施和操作。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整个活动。
22、幼儿园环保教案大班科学活动:垃圾历险记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种类
2、幼儿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提高分类、比较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
4、初步了解其特性。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种类。
难点:亲自操作将不同垃圾放到规定垃圾桶中。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有区分可回收垃圾桶、厨余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其他垃圾桶的意识。
2、物质准备:自制不同种类的垃圾、四种类型垃圾桶、ppt、兔妈妈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故事情景导入:去小兔子家过生日。
老师(兔妈妈)带着小朋友到小兔子家参加party,途中遇到了很多垃圾宝宝,有哭泣的香蕉皮、空可乐瓶、破旧的塑料袋、还有孤单的废电池,大家一起帮助垃圾宝宝找到他们的家,终于到了小兔子家。
师: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我是谁?-兔妈妈。今天我的兔宝宝们要过生日,兔妈妈想邀请你们参加party,你们想不想去啊?(想)可是,兔宝宝家有点远,我们要走过两条山路,一条小河,现在出发吧!
二、基本环节
(一)引导幼儿发现垃圾并将垃圾分类放到规定垃圾桶内。
1、介绍可回收垃圾
师:我们走到第一个小山路,咦!是谁的哭声呀?原来是一个喝光饮料的空瓶子。
空瓶子说:小朋友们,你们好,我迷路了能帮助我找到自己的家吗?
师:我们一起帮助空瓶子找到它的家吧。
师:我们需要把垃圾放到哪里呢?
师:空瓶子属于什么垃圾呢?
总结:像空瓶子、金属、纸制品这样还可以再利用的垃圾叫做可回收垃圾,放到可回收垃圾桶中。
2、认识厨余垃圾
师:帮助了空瓶子太好了,我们继续出发吧。
在走到小桥的离殇遇到一块香蕉皮。
香蕉皮说:小朋友们,求求你们帮帮我找到自己的家?
师:我们需要把垃圾放到哪里呢?
师:香蕉皮属于什么垃圾呢?
总结:厨房中剩饭剩菜、骨头、菜根叶子果皮都是厨余垃圾。
3、了解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师:我们马上就要到小兔子家啦,哎!看,有一节废电池和塑料袋在地上。
废电池和塑料袋说:小朋友们,帮帮忙我们想回家!
小朋友们将电池放到了有害垃圾箱内,塑料袋放到了其它垃圾箱里。
总结: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对环境有污染的废弃品是有害垃圾,例如电池、灯管、水银体温计。其它属于其他垃圾。
(二)以游戏形式练习将不同垃圾投放到规定垃圾桶内
1、游戏:看谁做的对。兔妈妈带领小朋友和兔宝宝做游戏,指出一种垃圾的名字,小朋友说出属于什么垃圾。
2、出示四种带有标志的垃圾桶(可回收、厨余、有害、其他),请个别幼儿将垃圾按标志分类。
三、结束环节
兔妈妈:今天小朋友们参加小兔子举办的party 实在太开心了,而且我们还知道了不同垃圾宝宝的家在哪,现在时间已经很晚了,小朋友再见。
四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希望小朋友们回到家里也能把今天玩的垃圾宝宝分类游戏告诉你的爸爸妈妈,我们在家中也能一起学习,一起玩。
2、将垃圾图片和自制垃圾桶放到活动区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垃圾分类知识。
3、在幼儿园中举办《垃圾分类知识》宣传,鼓励本班幼儿到其他班级进行知识宣讲。
活动反思
不足:在个别细节还需要注意,教师语言的精炼上,图片选择要是幼儿能够接触到的实物、切忌过多过杂。在第二个环节将垃圾送回家时应该应该更多形式,更深入,造成有个别孩子还是理解的不透彻,还应改进。
优点:在本节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个去小兔子家开party 途中遇到各种垃圾宝宝需要帮助送回家的情景吸引幼儿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兴趣,有规律逐渐掌握知识的方法,孩子们的参与积极心很高,基本达到预设目标。在游戏环节时,大部分幼儿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我及时发现个别幼儿没有举手时,灵活提问,吸引少数不认真幼儿,总的来说,本次活动富有童趣,能够吸引幼儿兴趣,孩子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提高。
23、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友谊的滑轮畅想曲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滑轮的结构和功能,初步认识摩擦力;
2.技能目标:动手操作制作滑轮,习得问题解决的方式;
3.情感目标:提高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发展综合性思维;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
了解滑轮的结构和功能,初步认识摩擦力;
活动难点:
动手操作制作滑轮,习得问题解决的方式;
活动准备
一切幼儿可以查找的图文资料,以及可以寻找到的物质资料(保证使用安全)
活动过程
一、生成活动
幼儿围绕着“鸟巢摔坏了”的事件,萌发出“用幼儿园的篮子给小鸟做鸟窝”的想法,在讨论中生成了“如何将篮子成功的放到树上?”的问题。
二、探究活动
(一)问题一:如何将篮子成功的放到树上
1.头脑风暴并验证假设:
(1)用直升机、消防车吊上去——找不到
(2)用杆子把篮子杈上去——放不稳
(3)搭凳子站上去放——不够高
(4)像升旗那样把篮子升上去……
2.风暴结论:用滑轮把篮子升上去,方便随时投食和观察小鸟的窝
3.收集信息:
(1)观察旗杆,总结升旗所用材料——绳子、滑轮
(2)询问升旗的饶老师,国旗是怎么被升上去的——向下拉绳子
(3)了解滑轮的构成及功能
4.寻找材料:绳子、瓶子、溜溜球、哑铃、滚轮……
5原型制作:
(1)了解滑轮的组成与功能。
(2)选择摩擦力较小的材料。
(3)按所选材料制作滑轮。
(二)问题二:什么才是真正的滑轮
1.头脑风暴:
(1)圆形的柱体
(2)光滑的表面
(3)可以转动的材料
2.收集信息:再次查找资料认识滑轮
3.风暴结论:
(1)中间轮轴可以转动
(2)有凹槽
(三)问题三:如何制作滑轮
1.如何使矿泉水瓶转动
头脑风暴并验证假设:
(1)用毛线穿过矿泉水瓶——毛线太细
(2)用铁丝穿过矿泉水瓶——铁丝太细、会变形
(3)用木棒穿过矿泉水瓶
2.木棒怎样穿过矿泉水瓶
头脑风暴:
(1)用剪刀剪——矿泉水瓶底太硬,剪不烂
(2)用刀割——矿泉水瓶底太硬,割不烂
(3)用火烧过的铁丝或者钉子烫
3.如何制作凹糟
头脑风暴:
(1)买有凹槽的矿泉水瓶——矿泉水瓶太光滑,凹槽高度不够
(2)把矿泉水瓶中间捏成凹槽——捏出的凹槽不光滑,不能转动
(3)用麻绳绑住矿泉水瓶两端,使中间形成凹槽
4.绘制蓝图——设计滑轮
(四)问题四:绳子的长度为多少合适
1.头脑风暴并验证假设:
(1)跟树一样长——没有考虑到绳子会对折
(2)比树长一点——还是不够长
(3)两个树那么长——测量树的长度
2.收集信息:
(1)用直尺测量
(2)用杆子丈量
(3)用绳子比量
3.寻找材料:
直尺、杆子、绳子
4.原型制作:
按所选材料分小组进行测量
三、安装与成果展示
1.初步探索安装滑轮
2.再次安装有铃铛装饰的滑轮
活动总结
经过此次项目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幼儿的探究欲望很强且能提出很多奇思妙想的假设,幼儿愿意动手验证但欠缺动手操作能力,这是幼儿长期缺乏探究和动手实践操作所造成的,同时,此次项目活动的开展,我们也发现自身欠缺相应的引导能力,“唯有先正己,才能后及人。”教师的知识储备量还不够,在幼儿探究过程中,“管住自己的嘴和手”做得还不好。在面对幼儿的操作困难时,教师的智慧性引导还不够。
当然,探索至此,幼儿们关于此项目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仍在延续,他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小鸟并不会去自己做的鸟窝里。由此,提出来“什么样的小窝是小鸟喜欢的”问题,这也成为了我们下一步的探究活动。
24、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活动:颜色分身术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除三原色外其余颜色会分解的现象。
2.尝试操作实验,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
3.体验发现的乐趣,喜欢探究。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发现颜色分解的现象。
掌握颜色分解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并作出观察记录。
活动准备
1.教具:黑色水彩笔、过滤纸、图画纸、滴管、盘子、杯子、PPT
蚂蚁窝操作背景图,轻音乐、实验记录卡。
2.学具:各色水彩笔,过滤纸、滴管、盘子、杯子、纸花、实验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2分钟)
结合梦,自然引出主题
指导语:昨天晚上茜茜老师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有一座五彩的城堡,特别漂亮,你们做过梦吗(幼儿自由回答)
二、基本部分(25分钟)
1.故事导入,请幼儿想办法帮小蚂蚁弗雷德把家涂成彩色。
小蚂蚁弗雷德也做了一个梦,在梦里它梦到自己黑色的家变成了彩色的,弗雷德高兴极了,可是梦太短了,醒来之后,小蚂蚁的家依然是单调的黑色,小蚂蚁伤心极了,它是多么想拥有一个彩色的家啊~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弗雷德想想办法吗?(幼儿发挥想象,自由发言)
2.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发现使黑色变成彩色的方法。
指导语:我们一起和弗雷德试一试吧~
(1)请小朋友自己进行尝试。
(2)幼儿观察实验结果,简述看到的实验现象。
(3)幼儿总结实验方法
(4)教师讲授实验方法
3.请幼儿帮弗雷德把家变成彩色
⑴幼儿在蚂蚁窝背景图上进行再次实验
4.请幼儿帮助弗雷德建造花园
(1)幼儿自由猜想
指导语:是不是每种色彩都是由许多颜色组合而成的?
(2)教师出示实验记录卡,请幼儿一边实验一边记录,并强调试验中的重点步骤,提出要求:画出不同造型,观察分解后的效果。
(3)幼儿自由操作,得出答案,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3分钟)
1.请个别幼儿分享自己颜色分解的实验结果,教师进行汇总。
2.教师总结颜色分解的实验现象,归纳其科学原理。
3.自然结束课程。
幼儿座位示意图:
活动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颜色,幼儿总是对五颜六色的东西充满兴趣,对黑色却很少选用,他们可能并不了解黑色,不知道在黑色的世界里,也隐藏着彩色的秘密。孩子们在日常教学中,体验过颜色合成的实验,却没感受过颜色过滤分层的神奇现象,所以我利用本节课《颜色分身术》,从蚂蚁的烦恼导入,引导孩子发现黑色的秘密,从而对颜色分身这一现象产生兴趣,一步步去探索发现颜色的秘密,共同探索奇妙的色彩世界。
这节活动带有一定的科学性,重难点是引导幼儿探索色彩的秘密,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与想象。
25、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活动:保卫地球妈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的分类并认识相应的分类标识。
2.初步尝试对垃圾的简单分类。
3.感受垃圾分类中的乐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
了解垃圾四大类型,并认识相应的标识。
活动难点:
愿意帮助地球妈妈,逐步培养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
《地球妈妈的哭泣》视频,自制课件,不同类型的废旧垃圾,四个带有不同标识的垃圾桶
经验准备:
幼儿知道一些常见生活垃圾的简单分类。
活动过程
一、观察《地球妈妈的哭泣》视频,引出主题。
师:地球妈妈为什么在哭泣啊?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发现了哪些行为会让地球妈妈哭泣呢?
小结:地球妈妈受到了伤害,是因为人们乱砍乱伐,随意乱扔垃圾,胡乱排放有毒气体等不爱护环境的行为,导致了地球妈妈在哭泣。
二、思考问题,商讨帮助地球妈妈的方法。
1、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环保意识。
师:地球妈妈受到了伤害,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她呢?
幼: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师:爱护环境,我们就要从身边做起,垃圾分类是环保的第一步,让我们一起认识垃圾分类标识。
幼:好的,我们一起保卫地球妈妈,从垃圾分类开始。
2、播放课件,讲解垃圾标识及含义。
师:我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①可回收垃圾、②其他垃圾、③厨余垃圾、④有害垃圾。
第一个标志可回收垃圾,图标是一个循环的三角形箭头,表示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包括纸类、塑料、玻璃、金属、橡胶等。
第二个标志其他垃圾,也是不可回收垃圾。图标也是一个三角形,不过有两个箭头,而且箭头朝下。包括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瓷器碎片等废弃物。
第三个标志厨余垃圾,图标由一个果核,一根鱼刺以及半个鸡蛋壳组成,很容易辨别。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
第四个标志有害垃圾,标识上面像一颗单叶的小苗,下面是一个很明显的叉。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垃圾。
3、动手操作,尝试垃圾分类。
师:瞧,许多小朋友都发现了老师这里就有一堆不同的废旧垃圾还有四个垃圾桶。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垃圾分类的标识及其一些垃圾分类,现在请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送垃圾宝宝回家》,尝试去把这里的垃圾分类,放进不同标识的垃圾桶里去,帮助垃圾宝宝顺利回家。(鼓励幼儿操作)
三、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垃圾都分类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分的对不对,来说说为什么要把它放进这个垃圾桶呢?
师:你们认识这四个垃圾桶上的标记吗?平时在生活中有见过它们吗?那你们现在知道它们代表着什么吗?
小结:这个由三个箭头组成的特殊三角形的图案是可回收标记,比如我们的纸、塑料制品、衣服、易拉罐等都是可回收垃圾,应该把它们放到可回收垃圾桶里。
四、懂得保护地球妈妈及垃圾分类的意义
师:小朋友了解了垃圾标志,也尝试了垃圾分类,那知道垃圾进分类对保护地球妈妈的好处吗?
幼:就不会乱扔垃圾,污染环境了,地球妈妈也不会哭泣了,地球妈妈也会越变越美丽。
小结:垃圾分类减少环境污染,可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变废为宝,环保又节约资源,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减少了垃圾中的有毒污染物。
小结:师:好了,小朋友们现在知道这四个标识的含义了吧,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这样保护环境,进行垃圾分类扔进垃圾桶,做一个保卫地球妈妈的好孩子。
五、活动延伸:
现在跟老师到美工区一起去画一画这些垃圾分类的标识吧,画好后我们一起去把它们粘贴到幼儿园的垃圾桶上。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孩子们都是积极的参与到活动来,一开始我播放视频《地球妈妈的哭泣》,从里边了解了一些常见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将孩子带到想要帮助地球妈妈的情境中,又用游戏法,请小朋友尝试垃圾分类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懂得保护地球妈妈及垃圾分类的意义。虽然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中设置的实物分类游戏也是很感兴趣,因此在后面制作垃圾分类的标识时孩子的思维很活跃,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标志,但是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学习,来改正和提升自己。
26、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摘果子活动总结
活动目标
探索20以内的单双数,从而得出结论:尾数是单数的,整个数就是单数;尾数是双数的,整个数就是双数。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重点难点
理解单双数的概念;知道任何数尾数是单数,整个数就是单数;尾数是双数,整个数就是双数。
活动准备
1、幼儿佩带1-10的数字挂卡25张。
2、教师示范卡片有:带图案的数卡4张,以及数字卡(1-10)泡沫板。
3、苹果树4棵,上面贴满苹果若干;彩笔25支;托盘25个(上有相同数量的格子),1-20的数字卡25张。
4、两座房子的图片,上标有数字:1、3、5、7、9、11、13、15、17、19和2、4、6、8、10、12、14、16、18、20。
5、四张标有内容的单双数卡片,如24.28.23.27等。
6、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复习1-10的单、双数。
设置情景:幼儿扮演1-10的数字宝宝,坐上单、双数火车去果园摘苹果,火车座位上标有数字,如:(5列火车) 1、3、5、7、92、4、6、8、10
1、幼儿按自己的数卡找相应的座位。
“数字宝宝们,我们今天要坐火车去果园摘苹果啦!上车时请注意,你是数字宝宝几号就坐几号车厢,千万别坐错了!”
2、复习10以内的单、双数。
“火车开动了,呜——!呀,路边的景色真漂亮,还有可爱的小兔子呢!来看看有几只免子?小兔子在玩找朋友的游戏,它们是几个几个找朋友呀?(两个两个)多了一只兔子没有朋友,说明7是什么数?(单数)”
出示图片,上面画有7只兔子,兔子的图案两个两个摆在一起的。
教师用相同的方法依次出示其它的动物卡片和数卡。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是什么数,坐的是什么火车(单数或双数)。
“我们来看看,这列火车坐的是哪些数字宝宝(1.3.5.7.9),那这列火车是什么火车?(单数火车)”
二、操作11-20的苹果卡片,分辨20以内的单、双数,并学习用“0”“00”作记录。
1、按托盘上的数字摘相应数量的苹果。
“数字宝宝们,果园到了,哇,好多又红又大的苹果呀!你们想不想摘回家?”
引导幼儿观察托盘上的数字和格子,要求一边摘一边数,摘的苹果数量和数字是一样多,一个苹果插一个格子。
“现在我们来比赛摘苹果,看谁能按要求摘得又快又准!”
2、请幼儿给自己摘的苹果配对,并用“0”“00”记录结果。
“现在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把你们摘的苹果两个两个的找朋友,看看结果怎样?如果剩下一个没有找到朋友,说明它是什么数(单数)?请在数字旁画“0”;如果都能两个两个找到朋友,说明它是什么数(双数)?请在数字旁画“00”。
3、统计幼儿的操作记录结果。
“请摘11个苹果的幼儿告诉我,11是什么数?”
抽几个数验证结果。
三、比较20以内的单双数,让幼儿找出单、双数的规律。
1、知道标有1、3、5、7、9的房子是单数房子;知道标有2、4、6、8、10的房子是双数房子。
2、提问:那你们手上的数字宝宝是单数还是双数?应该住在哪间房子里呢?(请幼儿送数字回家)看看幼儿送的是否正确。
3、比较数字、找规律。
提问:我们单数房子里的单数宝宝们有哪些的相同地方?看看1、3、5、7、9在每个数的哪个位置?(后面)
总结,后面的数字是“1、3、5、7、9”的数都是单数。出示23、27,并进行验证。
按同样方法找出双数的规律。
4、任意出示几个数,让幼儿说出是什么数?为什么?
四、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
教师佩带数字挂卡,与幼儿共同游戏。
“数字宝宝们,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两个两个的找朋友,找到朋友后,两个人肩并肩站好,将两个人的数字拼在一起,看是个什么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活动总结:
数学活动《摘果子》运用情景化、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人眼前一亮,幼儿很感兴趣;操作材料丰富,可变性强,幼儿乐在其中。活动中,幼儿化身数字宝宝,坐上单、双数火车去果园摘苹果,沿途看到了不同数量的物体(复习10以内单、双数)。幼儿将自己摘的数量为11-20的苹果进行两个两个配对,并送数字宝宝回到单双数房子,再次学习区分单双数。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后,以“数字宝宝”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反复感知单双数的概念。
从操作材料上看,教师提供了美观并能吸引注意力的动物卡片、可摘的苹果树、可以操作移动的苹果卡片等等;从操作形式上看,教师在引导幼儿通过不同的操作方法来进行深入探究,如:在幼儿面对数字11-20时,教师提出让幼儿用两个两个找朋友的方法找出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操作,这是一种探索性操作既能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又能提高思维的目的性。另外,在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区分单双数的规律后,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验证性操作,让幼儿通过操作来验证所获得知识是否正确,有利于促进幼儿知识的内化。
27、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神奇的造纸术》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纸的演变过程,知道纸是如何做出来的。
2.通过造纸的制作过程,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观察能力,发展创造力。
3.知道纸的原材料是树木,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爱护森林的情感。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准备材料:
(一)教师材料:皱纹纸、电光纸、报纸、PPT
(二)幼儿材料:纸巾、透明杯、木棒、纱网、纱网架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导幼儿梳理、总结纸的演变过程。
1.小朋友们好,今天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看一件东西,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
(纸张,可以用来写字,印书)?
2.教师提问:,现在我们有了纸,在纸上写字,用纸印刷书本,可是很久以前,还没有发明纸的时候,古代人把字写哪里呢?(让幼儿议一议,然后逐出龟壳、竹简、布)
结合 PPT 进行讲述。
⑴ 介绍龟壳。
我们的祖先为了记事,就把字刻在动物的骨头或者外壳上。但是。这样方便吗?为什么?
小结:骨头和龟壳很硬,要用刀刻,不方便。
⑵ 介绍竹简。
后来古代的人想办法,把字写在竹
片上,然后用绳子把竹片一片片连接起来,变成一本书。哪种书好?好在哪里?
⑶ 介绍布。
后来古代人又动脑筋,把字写在布上。布与甲骨、竹简比较,哪种好? 好在哪里?布跟纸比,哪种更好?为什么?
小结:比较龟壳、竹简、布当书写品的优缺点,让幼儿知道中国古代人勤劳聪明,想出的办法一个比一个好。
二、 介绍蔡伦及造纸术,引导幼儿萌发动手做纸的兴趣。
1.出示蔡伦画像,提问:你们认识他吗?知道他是谁吗?
师:蔡伦是古代的一位科学家,他就是纸的发明者。
2.结合视频,讲述制作纸的过程。
看,这位小朋友正在做造纸实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吧。
小结:将废旧纸张撕碎,越小越好,然后放在适量的水中浸泡;加入胶水并用木棒搅拌均匀;把做好的纸浆放在沙网上脱水,然后均匀的平摊在塑料板上压平,最后晒干即可。
三、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纸,体验动手做纸的乐趣。
1. 师:看了视频里的小朋友做造纸小实验,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啊?
2.请小朋友们到后面的桌子上进行操作,操作之前,听好规则。规则 1:6 个人一桌,相互合作进行。
规则 2:纸浆不要弄到外面。
3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组织幼儿交流展示。
四、讲述纸张的主要原料是树,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爱护森林的情感。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制作纸的原材料是什么吗?幼儿回答。
小结:因为制作纸张的主要原料是树木,一颗大约 5-6 岁的大树,可以制作大概 750 张左右的纸,所以,大家要节约用纸,减少对树木的砍伐。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爱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森林哦!
总结延伸:
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交流,动手试一试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做成纸。
教学反思
这堂课幼儿很感兴趣,这一中国古代的文明发现并不能够让孩子们全部接受,这确实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孩子们非常愿意去了解各种纸张,在做手工的时候愿意去使用它,知道各种纸的特性。初步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课后应该有更多的延伸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激发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课的内容。
28、幼儿园教案大班美术活动小书签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书签的作用并感受书签的美,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2.大胆想象、创作,愿意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制作书签。
3.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分享创作的快乐。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实物书签、彩带人手一条、打孔机、彩色卡纸、彩笔、剪刀、铅画纸、轻音乐(自备)。
2. 教学课件《各种各样的书签》。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漂亮的书签,初步了解书签的作用。
1.出示图书,用“变魔术”的方式变出“书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书签夹在书里有什么作用?
小结:书签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可以用来做标记,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书的页码,为我们节省时间。
2.欣赏多种形式的书签,引导幼儿找一找、看一看说说自己的感受。
提问:我们看到了这么多书签, 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小结:原来书签的制作材料不一样,给我们带来的感觉也不一样,书签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形状和图案呢!
3.展示教学课件,欣赏不同形状、图案的书签。
我们一起来欣赏书签的形状和图案,有山水、人物、动物和一定能表现美的事物等等。
小结:小朋友们喜欢书签吗?为什么?老师也很喜欢书签,因为书签是一种袖珍的工艺品,它不仅可以用来做标记,还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丰富我们的知识。它还是一种很好的礼品、奖品和纪念品呢!
二、幼儿讨论制作书签的方法,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1.幼儿分组讨论书签内容。
2.个别幼儿上台讲述。
小结:现在我们都来当设计师,设计一张你觉得最美的书签送给你最喜欢的人吧。
三、教师示范讲解一种制作书签的新方法。
1.将长方形铅画纸对折。
2.靠对边折画出小月牙形,剪去月牙。
3.打开后用彩笔装饰。
四、幼儿操作,鼓励幼儿选用不同材料及不同的制作方法,体验创作的乐趣。
1.播放轻音乐,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想象创作。
2.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提示幼儿根据材料的特点大胆想象、创作。
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做 2~3 个书签,帮助个别幼儿选择材料,克服创作过程中的困难,完成作品,享受成功的快乐。
五、帮助幼儿将制作好的书签打孔,幼儿给书签系上彩带。
六 、 组 织 幼 儿 欣赏、评价漂亮的书签并相互欣赏,分享创作带来的快乐。
1.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提问:你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书签?你是怎么做的?
2. 请 幼 儿 互 评 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同伴作品中有创意和有趣的地方。
提问:你喜欢哪个书签?为什么?你还有什么建议?
3.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书签作品,拓展幼儿创作空间。
活动延伸:
1.在美工区投放各种各样的书签或图片,引导幼儿想象、创作。
2.教师和幼儿一起用“书签”作品装扮活动室。
3.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寻找材料进行亲子小制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较突出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幼儿对某内容感兴趣了,才会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活动中,我首先魔术般地翻到上次学习的地方,给孩子们一种神秘感,以此引了书签,再充分利用书签的美外形、美的色彩来刺激幼儿的眼球,让他们对书签本子产生了兴趣,为后面的赏书签、做书签、评书签作好了辅垫。
2、审美教育贯穿始终
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我们的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画匠,而是要培养有审美情趣,有审美理想,有审美能力的人,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在本活动中,我通过赏书签、做书签、评书签等环节,将审美教育贯穿始终,让幼儿从小学会审美,有一定的审美观。
另外,在活动中,我还通过临近毕业换书签这一环节,促使幼儿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待到长大时,见物思情,可引起一段美好的回忆!
29、幼儿园教案大班综合活动安全乘车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乘火车时应在候车区等候,排队上车,先下后上等基本规范;学会一些安全乘车的自我保护方法。
2.能对各种乘车行为进行正确判断,并能说出理由。
3.愿意遵守乘火车的基本规则,体验文明乘车带给人们的愉悦。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幼儿有乘坐火车的经历。
2.乘车场景,课件,“文明小乘客”标志。
【活动建议】
1. 谈话导入活动,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乘车经验。
提问:你出去玩的时候坐过火车吗?乘车时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2.组织讨论,引导幼儿了解乘火车时应遵守的安全规则和文明礼仪。
(1)利用课件,引导幼儿了解乘火车时应遵守的安全规则。
先出示不正确的画面,引导幼儿讨论后,再出示安全乘车的画面。提问:这些小朋友做得对吗?这样做有什么危险?应该怎样做才是安全乘车?
小结:等候火车的时候应该站在站台黄线后面的等候区,火车来了要排队上车,
要先下后上;乘车时坐好好,不在车上嬉闹喧哗;不能在火车上乱扔垃圾,小朋友不能接开水、车上人多要牵好大人的手以免走失。遵守这些乘车规则,可以保障我们的安全。
(2)阅读《安全乘车》绘本,引导幼儿了解乘火车时的文明礼仪。
要做文明的小乘客,我们还应该怎么做?如果有了垃圾我们应该怎么办?着到有人大声喧哗我们可以怎么做?别人给你让座时,你应该说什么?
小结: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是文明乘车行为。如果有人给我们让座,我们要说“谢谢”。
3.设置情境,进一步了解乘车的规则,体验安全乘车的好处。
请幼儿自己分配角色,扮演司机、老爷爷、孕妇、小朋友、妈妈等。幼儿玩游戏,教师及时鼓励幼儿好的做法。
活动延伸
一起阅读《安全乘车》绘本,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安全乘车的方法。
活动反思
首先,通过提问,了解孩子们平时乘坐公交车的经验,让幼儿说说他们在车上看到什么?鼓励孩子们能大胆、积极说出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在看图讲述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积极讲述图中所发生的事,并能正确判断图中的小朋友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做得不对,这样做有哪些危险,从而了解正确的乘车规则。通过这次活动,我班幼儿对安全乘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知道乘坐交通工具时应遵守的交通规则。
30、幼儿园教案大班语言活动香喷喷的轮子
【活动目标】
1.理解小松鼠把巧克力豆变成轮子、帽子和扣子帮助别人的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汇:绊、扛、香喷喷、圆溜溜。
2.能根据故事线索大胆想象和表达小松鼠帮助小鸡和老爷爷的主要情节。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香喷喷的轮子》故事录音、故事 PPT。
【活动建议】
1.出示圆圆的巧克力豆,引发幼儿猜想,巧克力豆可以用来干什么?以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教师讲述故事,采用故事中断法,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小松鼠用巧克力豆帮助小鸡和老爷爷的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故事的有趣。
(1)从开头讲到“停了下来”,提问:小松鼠想用这四颗巧克力豆当什么?
丰富词汇: 香喷喷、圆溜溜。
(2)继续讲故事,讲到小松鼠“开着小汽车在田野上飞跑”时,问:小松鼠开的四轮车是什么车?
(3)继续讲故事,讲到“小松鼠忙卸下两个车轮”,问:小松鼠会怎样帮助小鸡?他把圆圆的巧克力豆做成了什么?
(4)继续讲故事,讲到“小鸡感激地说”时,问:现在只剩下两个轮子了,可以做车吗? 可以做什么车?
(5)继续讲故事,讲到“老爷爷笑眯眯地说”时,问:只剩一个轮子了,现在还能做车吗?为什么车是一个轮子的呢?
(6)继续讲故事到最后最后,提间:猜猜这辆小车是谁送的?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松鼠帮助了朋友,朋友为了感谢他,就送他汽车当礼物。
3.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④第 12~15 页,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4.教师边出示 PPT 边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故事的有趣。丰富词汇:绊、扛、香喷喷和圆溜溜。
提问:小鸡、老爷爷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小松鼠是怎样帮助他们的?他们是怎样说的?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松鼠?
5.激发幼儿进行想象表达。
(1)请幼儿说说:如果你有一辆巧克力轮子的车你想做什么?
(2)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出来。
6.活动延伸
将故事挂图、到阅读区中,并鼓励幼儿分角色创造性地表演故事。
31、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活动小猴的出租车反思
教材分析
《小猴的出租车》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只乐于助人、善于动脑的小猴改装了自己的出租车,利用出租车的特殊功能,帮助了体胖的小熊、瘦小易滚的蛋宝宝安全舒适地乘坐并到达目的地。活动中,通过有效提问、小组交流,引导幼儿走入故事情境,和小猴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使幼儿感受到: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都是快乐的。运用小动物图片,鼓励幼儿合理展开想象,续编故事情节,从而体验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能获得快乐的道理。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说出小猴帮助小熊和蛋宝宝乘车的方法。
2.根据不同动物的特点大胆想象,续编小猴子帮助他们的故事情节。
3.懂得动脑筋,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能获得快乐的道理。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
2.经验准备:幼儿有续编故事的经验。
活动建议
1.谈话交流,请幼儿回忆已有经验。
(1)出示出租车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车?它和其他汽车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讨论:你坐过出租车吗?乘车时有什么感受?
2. 借助课件,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说出小猴帮助小
熊和蛋宝宝乘车的方法。
(1)请幼儿分段欣赏故事,引导幼儿猜想小猴帮助小动物乘车的办法。
①请幼儿欣赏故事的前两段,猜想帮助小熊的方法。
提问:小熊为什么不上小猴的出租车?你如果是小猴,会怎样帮助小熊?
②请幼儿欣赏故事第 3 段,了解小猴对小熊的帮助。
提问:小猴是怎样解决这个困难的?小熊坐了小猴的出租车感觉怎么样?
③请幼儿欣赏故事第 4 段,猜想帮助蛋宝宝的方法。
提问:蛋宝宝为什么不敢坐小猴的出租车?你如果是小猴,会想什么办法呢?
④请幼儿欣赏故事的最后部分,理解小猴对蛋宝宝的关心和帮助。
提问:小猴是怎样帮助蛋宝宝的?蛋宝宝坐小猴的出租车感觉怎么样?
(2)结合课件,请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感受: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都是快乐的。
提问:小动物得到小猴的帮助,心情会怎样?它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大家都喜欢坐小猴的出租车,小猴的心情是怎样的?
3.结合课件,引导幼儿续编故事。
(1)出示小鱼、长颈鹿等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
提问:这些小动物也想乘坐小猴的出租车,它们会遇到什么困难?小猴又会怎样帮助它们?
(2)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动物形象续编故事。
附:故事
小猴的出租车
小猴新买的出租车经过一番改造,终于上路了。
“嘀嘀”小猴看见小熊站在路边左右张望,便问:“小熊,请上我的车吧。” 小熊朝车厢里打量了一下,摇摇头说:“我长得胖,肚子又大。你的座位太小
我还是等一辆胖胖车”吧!”的。
小猴说:“别急,包你满意!”说着,小猴一想按钮,座位就自动往后移,空出很大一块地方。小熊坐上去,腿能伸直了,觉得舒服极了!它点了点头说:
“我很满意!我很满意!”
送完小熊,小猴的车拐过一个路口。突然,它看到蛋宝宝在路边伤心地流泪。小猴关心地问:“蛋宝宝,你为什么哭呀?”蛋宝室宝边哭边说:“我逃路了。”小猴说:“我送你回家。”蛋宝宝一听,吓得直摇头:“我一一我怕一一我怕从座位上滚下来。”
小猴说:“别担心,包你满意。”说着,小猴一想按钮,“”的一声一个圆垫子从座位里弹了出来,蛋宝宝坐在上面既舒服又安全,高兴地拍起了手。
小猴的名气越来越大,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想来坐一坐小猴的出租车。小朋友们,你们也想坐一坐吗?
活动反思:
小熊和蛋宝宝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形象,再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效果,孩子们立刻被吸引了。整个活动以“猜测”贯穿其中。很多幼儿都纷纷发言,气氛活跃而又热烈。
但老师在处理幼儿回答的问题时还欠缺智慧,还需要更多的语言技巧。
32、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反思
教材分析:
球体和圆柱体是幼儿在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到的几何形体。大班幼儿基本具备区别典型球体和圆柱体的能力,也能够发现生活中与球体和圆柱体形状相似的物体,但对球体与圆柱体的异同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如何使幼儿通过直接体验与感知发现、了解、表达球体与圆柱体的异同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导入部分, 出示球体与圆柱体玩具材料,引导幼儿简单玩一玩,分一分,初步感知球体的外形特征。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探索物体滚动方向,鼓励幼儿用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方法大胆探索、仔细甄别并有条理的表达球体圆柱体的主要特征,再提供各种材料尝试自制球体圆柱体,巩固对圆柱体球体特征的认识。最后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感受球体圆柱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初步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能大胆探究、仔细观察球体与圆柱体,积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体验探究学习乐趣,感知球体与圆柱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圆柱体、球体的玩具若干;圆柱积木、保利龙球若干;斜坡 4 个;报纸、长方形硬卡纸、圆片、橡皮泥、饮料瓶若干;课件一份。
活动过程:
1.操作球体与圆柱体玩具材料,初步感知球体与圆柱体的外形特征。
要求:请小朋友玩一玩老师带来的玩具材料,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幼儿探究……
提问:你玩的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小结:刚才玩的玩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像球一样,一类是像柱子一样。
2.自主探究,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1)玩一玩、滚一滚,对比观察球体和圆柱体。
①引导幼儿在斜坡上滚动球与圆柱积木,发现它们滚动路线的不同。
提问:球和圆柱积木是怎样的滚动的?有什么不同?
小结:球和圆柱积木都可以滚动,但是球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积木滚动的方向单一。
②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球与圆柱积木,发现其外形特征。
提问:球与圆柱积木是什么样的?
小结:球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摸起来很光滑,这样的物体叫做球体。
圆柱积木上下两面是一样大的圆形,上下一样粗,这样的物体叫做圆柱体。
(2)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球体和圆柱体,加深对其外形特征的认知。
提问:你制作的是什么?是怎样做的?
小结:圆片叠高、卡纸卷起来、瓶子粘上橡皮泥可以变成圆柱体;报纸、橡皮泥团球可以变成球体。
3.借助课件拓展经验,感受球体和圆柱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或圆柱体?
擀面杖、汽车轮子、压路机有什么用?
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球体和圆柱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本领,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33、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活动寻找空气半日活动反思
教材分析
世间万物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大班幼儿对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充满好奇,经常玩些与空气相关的小游戏,在玩中很多问题会引发他们的猜想,如: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里面到底有什么? -连串的“为什么” 激发了幼儿探究“空气”奧秘的兴趣。为了让幼儿亲身感知到空气的存在, 本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在操作实践中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空气流动的特性,探索空气的秘密,体验空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萌发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的重要性及基本特点,了解空气流动能形成风和传播气味。
2.能运用多种工具,通过装、扇、捏等方法探究空气的存在及流动等特点。
3.体验寻找空气的乐趣,萌发从我做起净化空气的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塑料袋、胶皮玩具、泥工板每组一份、香水 1 瓶,PPT 课件。
经验准备:知道空气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活动过程:
1.尝试憋气,感知空气的重要性。
提问:憋气时什么感觉?除了我们需要空气,还有谁需要空气?
小结:人类、动物、植物都需要空气。
2.尝试用多种材料寻找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基本特点。
(1)运用塑料袋、胶皮玩具、泥工板寻找空气。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空气的?
师幼互动梳理多种寻找空气的方式,感知空气的流动及流动产生风。
小结:空气无处不在,是看不见、摸不着、会流动的。
(2)通过嗅觉小游戏感知空气流动能传播气味。
提问:你们闻到香味了吗?香味是怎么到你那里的? 小结:空气流动能传播气味。
3.借助图片和视频,交流讨论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提问:生活中,你喜欢什么样的空气?为什么?
小朋友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我们的空气更清新?
小结:坚持绿色出行、新年少放烟花爆竹、建议身边的人少吸烟等都可以让空气保持清新,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吧。
活动延伸
结合《身边的科学》第 11 页,引导幼儿继续探究、记录空气的秘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选取了空气进行探索。活动中给幼儿投设足够的材料和时间,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乐于参与。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不仅在做中学,在玩中体验,也解开了身边的秘密。活动中每个人都互动起来,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幼儿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本节课的不足是对幼儿不够放手,时间的安排不够充足这是在活动前没有考虑周全的地方今后应该避免。
34、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磁铁》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集中观察磁铁,初步建立科学概念;了解铁制品能被磁铁吸引。
2、学习通过预测、实验的方法探索磁铁的磁性。
3、培养乐于探究的品质,体验探索的乐趣。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了解磁铁的特性和用途。
2、活动难点:实验并填写表格,并在自主探索中,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长方形磁铁;各种不同材质的材料(塑料勺、钥匙、橡皮、毛线、回形针、彩纸、别针等)。
2、记录表若干。
3、PPT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魔法表演——教师扮演魔法师,用“魔法棒”放在同样装有磁
铁的玩具车前,奇迹发生了:小车可以随“魔法棒”前进或后退。
师:小朋友们下午好!
生:悦悦老师下午好!
师:仔细看看我是谁。(摸一摸魔法帽)今天我是悦悦魔法师。接下来我要施魔法啦,请小朋友们配合我哦。玛尼玛尼哄!哦,我把小朋友都变成小魔法师啦。欢迎来到今天的魔法课堂。在我们上课之前先跟后面的客人老师们打个招呼吧。(手势起立向后转跟客人老师打招呼。)
生:客人老师下午好!
师:请坐。我要开始我的魔法表演了。看我的手上什么都没有,衣服上也什么都没有哦。请小魔法师们睁大眼睛看清楚。看那儿!(然后变出魔法棒)看这里。(变出小车)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嘿,走!(推着小车走)嘿,来!(吸着小车来)。你们想学这个魔术吗?(小声说)
生:想!
师:嘿嘿,奥秘就藏在这个魔法棒里。(拆魔法棒,把磁铁拿出来)这是什么呀?
生:磁铁!
师:今天我们就来和磁铁一起变魔法吧~
今天一起和磁铁变魔法的有橡皮,曲别针,纸,钥匙,布,吸管等。
哪个可以跟磁铁变魔法?哪个不能呢?
师:(拿出塑料勺)你们猜,它可以跟磁铁变魔法吗?
生:(请一位幼儿来进行猜想)可以/不可以。
师:我将你的猜想记录在纸上啦。现在我们来做实验,(拿起塑料勺和磁铁),哦,原来塑料勺是不可以和磁铁变魔法的。
师:(拿出钥匙)你们猜,它可以跟磁铁变魔法吗?
生:(请一位幼儿来进行猜想)可以/不可以。
师:哦,我们来看一看,钥匙是可以跟磁铁变魔法的。
师:剩下的东西小朋友来猜猜可不可以变魔法,(一个物体请一位小朋友来说,并记录在表格里,橡皮、毛线、回形针、彩纸、别针 )。
下面小朋友们要自己进行魔法实验了,悦悦魔法师已经把魔法实验的东西放到小盒子里了,请小魔法师们来变一变,将你们的答案记录在表格里。
为了保证魔法实验的成功,请小朋友们注意以下几点:
1、当悦悦魔法师说开始时,开始魔法实验。当听到铃声时,请小魔法师们放下手里的物品,整理桌面,结束实验。
2、拿到所有的物品,不要吃到嘴巴里,塞到鼻孔里。磁铁和磁铁不要相互靠近,防止夹手。
3、在实验的过程中请保持安静,不要打扰到其他魔法师。
好啦,可以开始实验了。
幼儿进行实验,教师个别指导。
(铃声响起)
师:各位魔法师,刚才的实验结果怎么样啊?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橡皮、毛线、回形针、彩纸、别针等可以跟磁铁变魔法吗?一个一个进行。
教师总结:
师:能和磁铁变魔法的都是用什么做的啊?
生:铁。
师:所以铁做的物品才能被磁铁吸起来。
师:我们今天的魔法课堂就到此结束了。请各位小魔术师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起立,转身,招手说再见)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从上课开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由于事先准备的材料比较多,所以幼儿一直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比较,整节课情绪高涨。幼儿乐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事物规律的活动形式。在活动材料准备中,钥匙这一材料应该准备为铁制品。导致向幼儿展示时没有展示可以被磁铁吸到的物品。在活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讲述表格填写规范时语言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仍然有些幼儿将猜测和验证环节混淆起来,不会填写表格。
35、幼儿园教案大班音乐活动:小狗抬花轿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个性好表现,情绪高昂,能力差异大,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我班幼儿对儿歌表演已有一定的简单的、琐碎的认知经验,但怎样更好的合作,理解表演中角色之间的关系并用肢体语言将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需要更多的了解和经验的梳理。
因此,我以幼儿喜欢的文学作品——儿歌《小狗抬花轿》为主线索,设计开展系列活动,意在通过分析、理解,使孩子能够运用适当的动作、表情等并合作扮演来表现幽默儿童作品,培养幼儿大胆表达表现及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内容及角色特征情绪的基础上,尝试同伴协作联合排演。
2、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象,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表演中表现角色(表情、动态变化)。
活动难点:角色间的呼应,并合作协同表演。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熟悉并理解儿歌《小狗抬花轿》、对轿子有一定的理解。
2、物质准备:配乐,长杆、链子、水管、长绳、纸板箱、纸棍。
活动过程
第一个环节:经验回顾
1、听音乐,复习回顾儿歌、分析角色经验整理
重点提问:儿歌叫什么名字,儿歌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分析儿歌表演特征)
*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
小结:小朋友都学会了《小狗抬花轿》这个儿歌,并且把儿歌里的各个角色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教育意图:情绪调动,语言表达(在老师引导下较正确的表述)
★观察指导要点:*能否完整清晰的表述自己的前期经验
第二个环节:联合表演
1、角色分工、材料运用
引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把它完整的表演出来。表演需要几个人、还需要什么道具?
*分组自由商量结伴、角色分工、选择材料。
*根据儿歌完整连贯的表演,商量相互间合作的细节。
小结:刚才你们分组进行了《小狗抬花轿》的演习,把你对角色的理解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并相互配合。
★教育意图:关注儿歌中角色间的关系,并随之变化
用动作表情协同合作表现出来
★观察指导要点:*是否能友好协商角色分配及材料运用
*动作表情能否相呼应
第三个环节、集体展现
1、幼儿上台进行表演
引导语:现在要请你们将刚才的练习表演出来,想一想,表演时要注意些什么?(相互配合、表情动作、面向观众)小观众要仔细看看,他们有什么棒的地方,有什么地方你们有新的建议的。
*依次上台完整表演
*幼儿分别评述他人的优缺点,说说若是自己会怎样做。
小结:刚才的完整表演你们自我感觉怎么样?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育意图:关注表演的连贯性
尝试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表演
★观察指导要点:*能否用夸张的表情动作表现角色
*能否在音乐声中连贯完整的用肢体动作和表情表现作品
*能否勇于表达自己对自己或他人表演的评价
第四个环节、延伸
刚才你们说了自己的心得,又有了新的意见,今天时间来不及了,但老师把道具、音乐等东西都放在小舞台,你们可以在空余的时间去试试,再来谈谈你们的新收获。
活动总结
让集体学习活动成为幼儿喜欢的活动,让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发展,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一、吃透教材寻求更多的可发展空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侧重于让孩子在进一步熟悉儿歌、理解作品内容及角色特征情绪的基础上,尝试同伴协作用语言、动作、表情、道具等方式,通过探索、发现、讨论和体验的过程来进行表现与创造;并且小组协作联合排演的过程中,更能体现同伴共同寻求解决配合问题互助式的交流与学习,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从知识的传授到培养孩子全程发展
老师教,幼儿学的单一模式不再适应当今多元的社会和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我以“体验为主、自主为先、潜能开发”为价值点,将幼儿的学习过程,以更低结构,全程探索式的师生共建活动为架构进行教学设计,让“学习活动过程”与“幼儿全程发展”相结合。
教师充分考虑到让孩子自己探索、自由表现,让幼儿对儿歌中的任意一段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表演,如对“小狗痛得汪汪叫”,幼儿对小狗摔跤并被老虎踢的部位的理解并表现就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幼儿两手分别捂着摔痛和踢痛的部位,跳着汪汪叫;有的幼儿痛得满地打滚;有的幼儿痛得捂着痛的地方怒瞪老虎……而其他几只小狗则有的偷偷瞪老虎、有的叹气表示无奈、有的上前帮忙揉揉疼的地方;有的上前去扶起小狗拍灰……充分展现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的张力。
幼儿在这个低结构的活动不断探索、尝试、创新,还相互学习、交流,促进了进一步的探索。
三、变教师预案为师生共建
集体学习活动计划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是为幼儿发展服务的。教师心中既要有预案,更要有幼儿。
教师注意到:一是有弹性地安排环节中内容,二是在预设活动中留出给幼儿生成内容的空间;三是教师在过程中,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现状调整活动方式或内容。在活动中让幼儿有自主选择材料、空间、并自由发展,教师在其中作为观察者、提问者和引导者,及时肯定幼儿的想法,适当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引导幼儿获得最近发展区的提高。如,对于幼儿都没有关注到的“花轿抬到半山腰”中“半山腰”的表现,我及时提出平地和上山时抬轿子一样吗?幼儿延伸出山坡是斜的,要有高低,并用垫脚和半蹲的方式展现出来,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元表现。
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顺应”幼儿的活动,通过观察思考,恰当“引导”,并“推动”幼儿发展、培养幼儿“乐学习、乐合作”的良好品质。
36、幼儿园教案大班社会活动:爱心女孩反思
设计意图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心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于是,我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社会认知发展需求,以绘本《玩具女孩》为素材,设计了大班社会活动《爱心女孩》。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渗透了爱心教育,我试图通过故事中的爱心女孩、短片中的爱心儿童,在潜移默化中触动孩子那根柔弱而敏感的情弦,并将幼儿的情感融入活动,让他们在爱心的牵引下,通过自己的看看、听听、讲讲、做做,明白心中要有爱,并将爱传递给更多的人,自己才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明白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自己才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能主动大方地与他人交往,学会关爱的语言和动作。
3、树立心中有爱,心中有他人并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通过画面猜测绘本中人物的内心感受,并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难点:帮助幼儿树立心中有爱,并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意识。
活动准备
1、PPT《爱心女孩》;
2、自制短片《爱满人间》
3、音乐CD《爱如小孩》。
4、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喜欢玩具吗?喜欢什么玩具?假如,有一天你握起小手,再一打开,就会从手心里变出一样玩具来,告诉我你会有什么心情?
二、共同阅读故事,感受“爱心”
(1)认识神奇女孩埃米莉(阅读故事画面1-4)
提问:埃米莉是个怎样的女孩?她哪里与众不同呢?你有这样的本领吗?
你们觉得能变出很多玩具的埃米莉会开心吗?为什么?
(2)埃米莉是个“玩具女孩”(阅读故事画面5-9)
埃米莉的生日宴会上,爸爸妈妈把玩具送给了所有被邀请的人。从此,大家叫埃米莉“玩具女孩”。
提问:这时候的埃米莉开心吗?为什么?
生日的第二天,她决定去帮助更多的人。
提问:她会帮助谁?又怎么帮呢?
她去医院看望小朋友,她去了老人院和老人们一起游戏,,寒冷的冬夜,村子里的人们燃烧艾米莉留下的玩具,客厅变得温暖!
(3)体验分享玩具的快乐
提问:埃米莉把她的玩具和我们一起分享,你们玩得快乐吗?
小结:是的,把玩具与别人分享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更多的快乐。
(4)埃米莉是个“爱心女孩”(阅读故事画面10—14)
可是,意外发生了!埃米莉爸爸出门打鱼却一直没有回来。大风大浪却让最勇敢的人也退回来了。
提问:爸爸出海没回来,艾米莉的心情会怎么样?她该怎么做?你们有好办法吗?
艾米莉用变出的成堆的玩具便组成了木筏,载着埃米莉向大海深处驶去。最后找到了爸爸。艾米莉真是个勇敢的孩子!
第二天,艾米莉的神奇本领消失了,大家又叫埃米莉“爱心女孩”。
提问:艾米莉的神奇本领消失了,她难过吗?为什么?
小结:现在埃米莉的神奇本领没有了,她成了一个普通的女孩,但是她仍然是那么有爱心,爱父母,爱朋友,爱生活,爱动物,她还是很快乐。因为奇迹消失了,但爱依然存在!虽然我们没有神奇的本领,只要有心中有爱,也可以帮助别人。你想帮助哪些人呢?
三、观看短片《爱满人间》,理解“爱心”
教师:你们都是爱心女孩,爱心小子。知道吗?也有群爱心孩子就是这样用爱心帮助了许多人,用爱心带给大家快乐,我们一起来看看。
四、体验活动,爱心传递
教师:宝贝们,你们感动吗?他们把爱传递给你们。你们把爱再传递给自己的家人、朋友……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活动总结
情境教育理论主张教学活动应当以情为纽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在这个活动中,以音乐作为触动孩子心灵的琴弦,用音乐带动孩子的情绪,尤其在阅读重点的二三阶段,我利用不同旋律的音乐契合故事内容,以营造出相应的情感氛围,让孩子在乐声凝练出的情境中真心感受埃米莉的爱心。
37、幼儿园教案大班综合活动:会说话的手教案总结
设计意图
在一次关于聋哑人的谈话活动中,孩子们对于聋哑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十分好奇,说法不一;平时,孩子们对自己身体的各部位也充满着好奇,对手的组成部分和作用也会争执不下,常常会与同伴讨论谁的手厉害,可以做些什么能干的事情。不仅如此,在自主游戏中,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手影游戏,因此我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和产生的疑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手的组成部分和作用,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手势所表达的含义,并根据手势进行创造性地想象。
2、联系生活实际,对学习各种手语感兴趣。
3、能理解聋哑病人的不容易,懂得关爱残疾人。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尝试用较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乐意大胆地进行交流。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手的作用,了解生活中常见手势、手语所表达的含义。
难点:对手势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活动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范作数张、图画纸、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猜猜这是什么?谜面: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写字画画都用它,干起活来顶呱呱。
(幼儿自由猜谜底:手)
二、观察手的特点,了解手的组成部分和作用。
1、全体幼儿唱《我有一双小小手》,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自己的小手,看看它有哪几部分组成,(手掌、手背加上长短不同的五根手指组成了人最灵活的部分——手)
2、教师提问:我们的手有什么作用?
幼儿交流讨论后回答:吃饭、穿衣、写字、画画、做游戏等等各种事情都要用我们的手。
3、教师小结:我们的小手不仅能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它还会说话!
三、通过游戏,理解常见手势表达的含义,并尝试根据手势进行创造性想象。
1、教师示范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手势,幼儿开心学。
A、老师用动作表示常见的手势(如1、2、3、4、5、6、7、8、9、10、真棒、爱心、OK、我爱你、再见、拒绝、握手、拳头、你好等等),幼儿开心学。
B、提问:你们能用会说话的手做个动作让小组的成员来猜一猜吗?(小组游戏)
C、指名个别幼儿用自己的小手上台表演不同的手势,请其他幼儿猜一猜,说一说。
2、玩一玩:手影游戏
教师:我们的手不仅会说话,还会变魔术呢,大家想不想看?
(观看视频:手影表演)
教师示范,利用投影仪做手影表演。(老师变一变,学生猜一猜)
老师表演简单的手影游戏:小猫、小狗、小兔、蝴蝶、老鹰、大象、小鹿、狼、鹅、小鸟、山羊等等(有点多),请小朋友们联想像什么,并跟着学一学。
3、组织幼儿玩“我‘说’你猜”游戏,启发幼儿用手势来表示一些活动。如鸟飞、鱼游、钉钉子、洗脸、刷牙、吃饭等。
四、体会聋哑人的不容易,懂得关爱聋哑等残疾人。
1、让幼儿体会感知聋哑人的不易。
A、还有哪些人只能用手势来说话?他们为什么要做手语呢?(激发幼儿关心聋哑人的情感。)
B、幼儿观看视频:手语表演的《感恩的心》。
教师:聋哑人他们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嘴不能说话,他们手告诉大家: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平时他们用会说话的手交流彼此的心声。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要伸出自己的小手,去关爱他们,帮助他们。
C、教师带领幼儿用手语表演《感恩的心》。
五、小结
教师:我们每天都看到的这双普通小手,不仅能干,还会说话;不同的手势动作,也会代表不同的意思,经过我们的巧妙设计更是变得这么有意思!
活动延伸:
1、在美术区开展手型添画活动。
2、请幼儿回家后教爸爸妈妈表演手语《感恩的心》。
3、开展“温馨手语”的活动。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能准确的说出手的组成部分,对于简单的手势也能清楚地说出其意思;此外,还会创编其他的手势来表达心中想法。手影游戏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整个教学活动气氛活跃;通过手语表演,进一步明白聋哑病人的不易,同时明白到要关爱聋哑病人;在创编手势环节,个别孩子思维发散还需要进一步去引导,想法显得有点局限。
38、幼儿园教案大班社会活动:家乡雷剧反思
设计意图
雷剧是湛江特有的地方戏剧,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在幼儿的生活中,它既陌生又神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设计这次活动,让幼儿了解雷剧,感受雷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引导幼儿关注雷剧艺术,激发幼儿的民族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雷剧艺术,知道雷剧是湛江地方传统戏剧。
2、通过观看课件、模仿动作、做游戏等,了解雷剧的艺术特点。
3、培养幼儿对雷剧的兴趣,激发热爱家乡民族文化的情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了解雷剧的艺术,培养幼儿对雷剧的兴趣,激发热爱家乡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动准备视频录像、教学PPT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走台步进场,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刚才我们走的什么步?你听到什么音乐?(雷剧)
二、初步感知了解雷剧艺术
(一)欣赏雷剧片段,介绍雷剧的行当划分。
提问:雷剧表演中都有那些表演人物?你知道他们都叫什么吗?(幼儿讨论、回答。教师放课件)
小结:在雷剧中扮演男性人物为生行,扮演女性人物为旦行,绘有脸谱的为净行,扮演小丑式滑稽人物为丑行。这就是雷剧中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二)观看课件,了解雷剧脸谱。
提问:为什么雷剧演员的脸上画上各种各样的颜色呢?你们看,这里的脸谱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师:雷剧脸谱分为静脸、黑白脸、小花脸、大花脸。大花脸包括:红脸、黑脸、白脸、多色花脸四种类型。
(幼儿分别讲述看到各色脸谱的不同感觉。)
静脸——正面人物,黑白脸——勇敢刚毅,小花脸——忠奸兼有,
红脸---忠勇,黑脸---正直,白脸---奸诈
小结:雷剧中脸谱上的用色是十分讲究的,通过颜色、线条的变化可以塑造不同人物的性格。
(三)了解雷剧中的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
1.提问;京剧中的生、旦、净、丑都是怎样表演的。(幼儿讨论回答。请个别幼儿示范表演)
教师归纳雷剧表演中有唱腔、道白、表演、武打,这也被称为雷剧的四大基本 功唱、念、做、打。
2、幼儿分段欣赏雷剧中的唱、念、做、打,幼儿尝试学一学。
3、游戏《辨认雷剧》。
播放雷剧和越剧、京剧、黄梅戏的不同片段,幼儿进行判断、选择。
三、了解雷剧的传承
1、认识雷剧著名表演艺术家林奋
观看雷剧《梁红玉挂帅》片段,欣赏雷剧著名表演艺术家林奋的精彩表演。
小结:林奋是国家级演员,曾获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是著名的雷剧表演艺术家。
2、观看雷剧学校青年演员的练功视频
(幼儿说说观后感)
小结:每一个雷剧演员,为了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台下都很努力刻苦练功,他们为了雷剧文化的传承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学习。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解了雷剧,你们喜欢雷剧吗?为什么?(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多方位的回答问题)
四、游戏:小小雷剧迷。
现在请我们小朋友也来当一回小小雷剧表演家,随着音乐尝试用动作表现。
活动总结
雷剧它是一个美丽的舞台艺术,是我们湛江特有的戏剧文化,它被列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我们湛江的骄傲,作为湛江的小市民,我们要了解、热爱它,宣传它,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的雷剧文化。
39、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领域:认识空气反思
设计意图
空气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世间万物的蓬勃生长都离不开空气,在这一基础上,选取与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载体(即空气)展开课堂,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的活动,让幼儿充分感知空气,知道空气无处不在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同时,随着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周围的环境空气变得越来越糟糕,呼吁幼儿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
2.技能目标:发展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重点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空气的特性。
难点:尝试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活动准备
1.水槽、透明水杯若干个。
2.干净纸巾、手帕、水。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小小手,放膝盖。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游戏,请大家闭上嘴巴,用手捏住鼻子,放开,请小朋友说说刚刚做游戏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引出空气)
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我们要呼吸,我们有呼吸才能维持生命。那我们吸进的是什么呢?引导小朋友说出空气。
师:那空气是怎样的呢,哪位小朋友来说说?引导小朋友逐一发表意见。
教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展开
(1)教师演示
师:空气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下面老师变个小魔术来看看空气究竟神奇在哪里。
教师演示纸巾不会湿的实验。教师将纸巾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压入水槽的水中。
师:小朋友猜一猜纸巾现在帕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
取出杯子,请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纸巾没湿后,请小朋友再认真看一次实验,注意看泡泡。
教师演示纸巾会湿的实验。教师将杯子倒扣压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让空气跑出来,取出杯子。
师:小朋友猜一猜纸巾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第一次纸巾没有湿,第二次纸巾又湿了呢?
(2)幼儿操作
分开两组,让幼儿带着疑问做实验,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直至都能看清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知道第一次纸巾没有湿是因为杯子有空气,空气挡住了水,水不能进入杯子,所以纸巾没有湿;而第二次是因为杯子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入杯子所以纸巾湿了。
(3)教师演示
把纸巾换成手帕,教师演示手帕不会湿的实验。教师将手帕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压入水槽的水中。
师:小朋友猜一猜手现在帕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
取出杯子,请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手帕没湿后,请小朋友再认真看一次实验,注意看泡泡。
教师演示手帕会湿的实验。教师将杯子倒扣压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让空气跑出来,取出杯子。
(4)幼儿操作
同样分开,让幼儿操作把纸巾换成手帕的实验。
教师小结:杯子里的纸巾和手帕会湿跟材料无关,都是因为空气的关系,杯子有空气,空气挡住了水,水不能进入杯子。
3.活动结束
教师请幼儿简单说明自己理解的空气是怎样的,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做实验的过程。
师:老师刚刚观察到有小朋友把杯子倒扣在水里后,把杯子移来移去到最后纸巾也没有湿,鼓励这位小朋友还发现空气另外的神奇之处。
师:(实验结束)大家看到空气的神奇的地方了吗?老师把实验的工具放在区域活动里,想做这个实验的小朋友可以取来做。
活动总结
结合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我对本节课总结如下:
1.幼儿求知欲望较强,积极性高。儿童对空气和探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整个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能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循序渐进地进行各个领域的教学活动。
2.注重安全,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参与动手操作,教具采用塑料的,提高安全性。
3.老师在开展主题活动前的预知工作不够全面,教师未考虑到孩子们也喜欢玩水,场面控制不好,需要副班老师共同协助。
40、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活动:谁动了我的奶酪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在观察中寻找线索,大胆推测,验证结果,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2、能积极主动探索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通过脚印的重叠情况,推断出谁先到过柜子旁边,进而推测谁偷走了奶酪。
2、通过三种动物的脚印轨迹,推测出动物可能偷走奶酪的多种可能。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
PPT(小老鼠家的三种动物脚印情况),案发现场图(老鼠家中布局图),多功能电子白板,记录表,猫、狗、熊图片各一张,红叉两个。
经验准备:
了解生活中动物的脚印及侦探的职责。
活动过程:
一 了解案情
师:刚才我们说来当侦探,今天,在这里就发生了一个案件,我们这就要来破案咯!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是谁报的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ppt,显示小老鼠哭泣的照片) 师: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们听听小老鼠怎么说。(播放音频)
老鼠:我们家柜子上的盒子里放了一块魔法奶酪,拥有它就可以拥有超强的魔法。可是我们今天回到家,却发现,奶酪不见了!我们听说这里住着特别厉害的侦探,请问是你们吗?
老鼠:那太好了,请你们一定要查出,到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可以吗?
师:刚才小老鼠请我们帮忙做什么?
师:你们有没有这个信心帮小老鼠破案?
师:我们先来你看一看老鼠家是什么样子的。(播放ppt中小老鼠家的家具布局情况)
二 查案
1、认识家具,确认奶酪的位置。
师:你看到些什么?
师:小老鼠的奶酪是放在哪里的?
师:那小偷想要拿走奶酪,要到什么地方才拿得到啊?
2、幼儿首次现场观察“案发现场”,明确进过老鼠家的动物脚印。
师:为了查到这个真相,我们还需要到“案发现场”去一趟。大侦探把小老鼠家的案发现场图布置在了这两边。请你仔细观察,寻找线索。
师:你发现了什么?
师:有几种?
师:这些脚印都是谁的呢?
师:到底是谁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ppt脚印对应动物图解)
师:它们三个都出现在了小老鼠家里,说明它们三个可能都想怎么样?
师:只是,它们三个当中,只有一个成功偷走了奶酪,会是谁呢?
师:侦探们,我们查案可不能随便猜测哦。这样,我们再到一次“案发现场”,这次,我们带上这张专门收集线索的记录卡。(在ppt中呈现记录卡)请你在每一种动物后面记下它们分别到了这间屋子的哪些地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们的路线图表示出来哦。
师:知道什么是路线图吗?
师:大侦探告诉你们呀,路线图画的就是从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去所走过的所有的地方。(引导幼儿明确路线图的含义)
3、 幼儿再次到“案发现场”,了解动物到过了哪些地方。
(析:在该环节中,幼儿仔细观察“案发现场图”中脚印的走向,到了哪些地方,并做好记录。)
4、明确谁靠近过柜子,排除狗的嫌疑。
师:根据你的路线图,你觉得是谁偷了奶酪?为什么?
师:它们到底有没有可能呢?我们先来看看狗的脚印图。
师:它从什么地方进来?然后到了?最后从什么地方出去的?
师:狗有没有可能偷奶酪?为什么?
(析: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录表上记录的三种动物的路线图,分析谁有偷奶酪的可能性。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测,带领幼儿观看ppt中,三种动物单独的脚印情况,验证记录结果,分析可能性,帮助幼儿明确推理思路。)
5、明确熊和猫进入小老鼠家的先后,猜测可能性。
师:我们已经查到狗没有嫌疑了,那就只剩下了熊和猫!
师:熊也有可能,猫也有可能,到底谁更有可能呢?
(析:在该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熊和猫的脚印重叠情况,明确熊先到放奶酪的规则旁边。幼儿根据这个线索,加以推测。)
幼儿可能推测出的情况:熊先到柜子,可能先拿走了奶酪;熊虽然先到柜子旁,但可能猫跑得快,从柜子上直接拿走了奶酪;熊先到柜子,可能没有注意到奶酪,并没有拿走奶酪,猫进来后顺利拿走了奶酪。
预见性教育策略:
●了解幼儿想法,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根据幼儿猜测情况,对幼儿的猜测及时给与肯定。
三 观看监控,寻求真相
师:大侦探觉得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现在确实还没有办法确定到底是谁偷走了奶酪。不过,刚才大侦探得到了两段小老鼠家的监控,会有什么新的线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先播放狗进入小老鼠家的情况:狗出去后,奶酪还在柜子上面。再播放猫进入小老鼠家的情况:猫进来的时候,奶酪已经不见了。)
师:你发现了什么?
师:为什么?
师:是谁偷走了奶酪?
小结:我们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就找到了那个真正偷奶酪的人,真棒!大侦探要告诉你们:其实,在生活中,也是有许多的现象,希望你们也像今天一样多思考哦。
活动总结
1、在了解案件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对小老鼠家的家具位置的观察,确定在哪里才能够拿走奶酪。这部分孩子能够轻松的说出“在柜子上面可以拿走奶酪。”但是对于“在柜子旁边也能够拿走奶酪”这一情况。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观察到“脚印”的重叠情况,说明幼儿在生活中是有这类似的生活经验的,但是没有很好的将生活经验迁移过来。
2、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对“案发现场”的脚印的观察、记录、分析、猜测及验证猜测,整个过程体现了幼儿的良好的观察能力及敢想敢表达的能力。幼儿在过程中,积极性高,持之以恒的发现线索并表达自己的见解,发展了科学探究能力,展现了科学探究品质。
3、通过这次活动,我认为幼儿的科学思维及探究能力应该从小班开始培养,教师将科学探究能力分层次分阶段,对幼儿有计划地进行培养,相信会让幼儿的能力更强。
41、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自然教育:小蚂蚁的生日会反思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情节,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营造环境,让幼儿对昆虫知识产生兴趣、敢于探索。
3、幼儿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所观察的昆虫特征。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借助故事情节,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营造环境,让幼儿对昆虫知识产生兴趣、敢于探索。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蚂蚁的生日会》。
2、放大镜
3、文件夹、白纸、笔
4、蝴蝶、蜻蜓、蜈蚣、蜜蜂、瓢虫、蚕宝宝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活动引入:故事《小蚂蚁的生日会》
2.出示小蚂蚁和蛋糕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嘘,孩子们,我们一起往这儿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啊?(小蚂蚁和生日蛋糕)我们在什么时候才吃生日蛋糕呢?(过生日的时候)
师:老师告诉你们,今天就是小蚂蚁的生日了, 它想请其它的昆虫朋友来参加它的生日会,那小朋友来猜一猜,到底谁会来参加呢?(幼儿猜测)到底谁会来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中间部分
1.幼儿欣赏故事
(1)回顾故事名字
(2)回顾故事内容
(3)昆虫分类
师:来了这么多的朋友,可是呢,有的受到了小蚂蚁的热情招待,有的呀,却被请了回去。那么,有哪些朋友得到了小蚂蚁的热情招待呢?(幼儿回答,师利用图片将昆虫逐一分类)
师:谁又被小蚂蚁给请了回去呢?(蜘蛛和蜈蚣)为什么?(因为它们的腿太多了) 。
师:蚕宝宝能参加小蚂蚁的生日会吗?为什么?(出示蚕蛾的图片)
2.组织幼儿讨论,丰富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师:小朋友仔细看看,小蚂蚁请来的这些客人和它自己有哪些地方长的一样?(出示小蚂蚁的图片)
(1)都有头,胸,腹。
(2)都长着六条腿。
师:它们有这么多一样的地方,那小朋友来找一找,它们和小蚂蚁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有的有翅膀,有的没有翅膀。)
师:对了,它们中间有的有翅膀,有的没有翅膀。长着翅膀的昆虫,它们能够在天空中飞翔,它们大多数就生活在空中。像蜜蜂、蝴蝶、蜻蜓、瓢虫。有的没有翅膀,或者它们的翅膀已经退化了,不能够在天空中飞了,它们就在地上或者是土壤中生活了。比方说蚂蚁、螳螂、蟑螂、蟋蟀。。。。。。 不管它们有没有翅膀,但是,它们都有头、胸、腹,最主要的是,它们都有六条腿,所以,它们都叫昆虫。你们都记住了吗?
4.寻找昆虫
师:在我们的幼儿园里也有很多很多的昆虫,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去找一找,并观察看看,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征,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样东西,叫放大镜,它可以把昆虫的样子放的大大的,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了,可不要把放大镜掉到地上了。在听到音乐的时候就可以去观察了,在音乐结束时,小朋友就要回来找到老师了。
5.音乐响幼儿自由去探索
(三)、结束部分
1.音乐结束,幼儿回到原位做好
2.师:小朋友们,你们都观察到了些什么昆虫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画纸,现在请你把画下来吧!
3.把画好的昆虫和客人老师分享一下吧!
活动总结:
幼儿对观察活动感兴趣,乐于探索、积极性高。
42、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领域:纸杯力量大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改变纸杯的数量,可以使纸杯的承重能力发生变化。
2.能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并用科学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3.在纸杯探索实验过程中,感到兴和满足。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
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改变纸杯的数量,可以使纸杯的承重能力发生变化。
活动难点:
能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并用科学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过分工合作的经验
物质准备:纸杯、A4打印纸(约40包)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幼儿展示力量。
引导语:这次我们要玩与力量有关的游戏。你有力量吗?请给大家展示一下。
2.悬念导入,情境引出“纸杯大力士”提问:钢琴后面藏着一位小客人,说他能撑起特别重的东西,你相信吗?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示范操作过程,引发幼儿猜测及探索兴趣。
(1)对比打印纸和纸杯的重量,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提问:如果把这么重的打印纸放在杯子上,纸杯会怎么样?
(2)示范纸板和杯口的放法。
引导语:纸杯放在干净的卡纸上,杯口朝下放。我再拿个底板防止倾斜。
(3)教师示范放打印纸,请幼儿大胆预测结果。
提问:轻轻地放在了纸杯上面,压塌了没?这一个纸杯最多能撑起多少包?
2.幼儿自主分工,合作探索实验
(1)教师提出要求,协助幼儿分工。提问:按照课前的分组,你们商量-下,怎么分工?
(2)幼儿开始尝试,教师巡回指导。教师重点提醒分工和操作要点。
3.师幼共同讨论,科学记录结果。
(1)讨论“放了多少包”的问题。
(2)幼儿完成记录表。
4.增加纸杯数量,探索纸杯数量与承重的关系。
(1)引导幼儿大胆猜测两个纸杯的重。
提问:两个杯子,能撑起多少包?
(2)幼儿记录第二次实验结果,发现规律。
引导语:你从记录表上发现了什么?
三、提升拓展,延伸活动
1.引发幼儿对3个纸杯承重能力的猜测。
提问:再加一个纸杯,你觉得能撑起什么?
2.师幼合作用纸杯撑起小朋友,达到活动高潮。
引导语:我要把他轻轻的抱起来放上去。小杯子,能有这么大的力量吗?
3.邀请成人参与体验。
提问:用9个纸杯,可以撑起一位大人吗?
4.延伸拓展。
师:纸杯的力量可真大啊,它还能有哪些精彩的表现呢?请小朋友回去后大胆探索,下次我们一起来交流。
活动延伸:
园内延伸:在建构区投放纸杯、纸板,为幼儿提供继续探索的平台。
园外延伸:鼓励幼儿利用家中材料挑战纸杯承重的游戏,并用照片或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与同伴分享经验。
活动总结:
“纸杯力量大”比较符合课程游戏化的原则,通过科学探究游戏的暗示,引导幼儿大胆地、放松地进行活动。活动中引导幼儿大胆地假设,再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最终发现纸杯的数量与承重之间的关系,愿受纸杯的神奇“力量”。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是在地面上进行的,为幼儿带来更为舒适、放松的探索环境,而且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分工合作,既培养了幼儿的集体识,也有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
43、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好玩的空隙活动总结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幼儿发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隙。
2、幼儿在自主探索中,能利用空隙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幼儿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
了解空隙,会充分利用空隙节省空间;
活动难点:
利用空隙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准备:人手核桃、黑豆、小米若干、记录表,共20份;
2、教师操作材料准备:幻灯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故事引题: 师生问好!
小乌鸦想去看妈妈,它准备带些什么,让我们来看看?有核桃、有黑豆、还有一个瓶子,小乌鸦想用这个瓶子把粮食全部装进去,你们猜,能装的下吗?你说能,那你想怎么装?哦,你是这样想的,你说不能,那你想怎样装?这么多的方法,究竟哪一种方法最好呢,那就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可是有个小小的要求哦,请小朋友先装完了一样粮食再装另一样,这里还有一张记录纸,然后按顺序记录在记录纸上。核桃用0…让我们开始动手吧!
二、基本部分1、理解空隙,实践操作填补空隙,节省空间。
(1)幼儿第一次操作,二样物品(核桃、黑豆)--哪位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装的?装完没有?没有装完,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全部装进去呢?你装完了吗?呀,你全部装进去了,你是怎样装的?
东西一样多,可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却还有粮食留在外面,有的小朋友把所有粮食都装进去了呢?这里面可以是有好办法的,让我们来找一找原因吧!
看起来,我们的瓶子都已经装满了,似乎再也装不下东西了,但大家仔细看一看,瓶子里还有没有空着的地方?找找看。这些空着的地方就是空隙。核桃和核桃之间的空隙,可以用什么来填补呢?
(图片)我们来看看图片,核桃的空隙大还是黑豆的空隙大?为什么?因为核桃更大,所以空隙更大,黑豆更小,所以空隙更小。其实小朋友已经发现了装粮食的秘密,刚才那个小朋友先装了大的核桃,再装小的黑豆就从核桃的空隙中骨碌骨碌钻过去,粮食就全装进去了。
2、物品分类教师:"我们一会还要用这些粮食做有趣的游戏呢,可是这些粮食都混在一起了,请小朋友动动手,动动脑,把食物按照标识进行分离开。然后回到座位上。"3、幼儿第二次操作:三样物品(核桃、黑豆、小米)-- 小乌鸦看见小朋友那么能干,它又拿出了一些小米,想多送点粮食给妈妈,现在有三种粮食了。想一想刚才装粮食的秘密,请小朋友把发现的秘密再用一次,三种粮食要全都装进瓶子里去。还有一张记录表,小米可以用……表示,小朋友一定按实验顺序记录哦!如果还差一点装不下就请你们想想办法,好,开始吧!
你装进去了吗?(追问:是怎么装的?你为什么这样装?)小朋友动手动脑把所有的粮食都装进去了,小乌鸦说谢谢,就装起粮食飞走了。
小结:小朋友发现空隙的秘密哦,利用了核桃的大空隙, 先让黑豆钻过去,最后让小米钻过去填补小空隙,这样就帮乌鸦把所有的粮食全装进去了!
4、迁移生活经验。
小朋友今天真能干,发现了物体与物体之间有空隙,还知道利用空隙来解决问题,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1) (图片)这是冰箱,爸爸妈妈可聪明了,利用空隙有序的摆放食物,这样装进去了许多的东西。
(2) (图片)这是小班的小凳子。虽然这些凳子摆得很整齐,还是占了很大的地方。我们要在教室做游戏该怎么办呢?
(3)(图片)可以把凳子由下至上依次叠加起来摆放,就空出地方来玩了吧!
三、结束部分游戏《超市大赢家》
1、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填补空隙的方法利用空间,现在,我就要请小朋友来玩一个《超市大赢家》的竞赛游戏。
(1)小朋友看,在我们的前面就是超市,共有四组物品,每组里放的商品一样多,里面的商品有大的、有小的、有硬的、有软的,小朋友分成四组,每组5人,游戏开始,小组长就迅速跑到超市取走物品,拿回来放在你这一组的箱子边,最后小组成员们团结合作,共同把东西有序整齐的装进箱子里,把盖子扣住。
(2)最先完成的一组就是我们今天的《超市大赢家》!会玩吗?注意,物品要想好了再放,不然,这个箱子可是装不进那么多东西哦!有信心吗?
(3)恭喜(XXX)队获得的胜利,大家为他们喝彩吧。
2、我们回教室给胜利队发奖励,其他队再试一试,让我们再来一次比赛吧!
活动总结:
在科学活动中充分培养了孩子的探究能力,体验发现的乐趣。让孩子自己发现空隙,再通过空隙来解决问题,让孩子始终沉浸在自己的发现中。本次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引领幼儿在探索中建构经验,在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努力下共同实践,较好的突破了重难点,完成了目标。
44、幼儿园教案大班社会活动《介休担担面》
设计意图
我园的十三五课题《利用介休地方文化资源,培养幼儿家乡归属感的实践研究》,引发了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浓厚兴趣,基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我们在班级教学中对介休当地的民俗、传统文化、节日美食做了深入研究。“面食坊”“花馍坊”“农家油炸”在我们幼儿园开设之后,我班孩子对这些特别感兴趣,他们都想了解介休的更多的面食。担担面是一种具有介休地方特色的早餐,孩子们深受家人的影响,对担担面爱不释手,孩子们不仅爱吃担担面还对担担面充满了好奇,本次活动我们就和孩子们一起详细了解担担面。旨在通过体验式活动让孩子在了解介休担担面的基础上,亲身经历制作介休特色面食的过程,增强对家乡美食的兴趣,提升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担担面是介休特有的一种面食。
2、了解介休特色担担面的制作过程并尝试设计多种口味的面和宣传海报。
3、愿意宣传介休特有的的担担面。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介休特色担担面的来历及制作过程
难点:尝试设计多种口味的面和宣传海报
活动准备
视频,图片,油画棒,水彩笔,画纸,超轻黏土,一次性纸盘
活动过程
(仅限中文教案,由于照片涉及个人隐私及肖像权等问题,请不要添加含幼儿肖像的照片!)
一、知道担担面是介休特有的一种面食。
T:“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叫什么?像我们这样生活在介休的人就叫介休人,我们大部分介休人爱吃的早餐叫什么?”
T:“我们介休的担担面这么红火,咱们也开个担担面店吧,开店之前我们也要了解担担面的由来及制作方法。”
活动过程二、了解介休特色面食担担面
1、了解介休担担面的由来。
T:“你知道它为什么叫担担面吗?担担面是怎么来的呢?”
播放视频第一段
T:“担担面的面来自于四川,因为是小贩挑着担子卖的所以叫担担面,后来传到介休,介休人根据我们当地的口味习惯进行改良,后来慢慢变成了现在的我们吃到的这些担担面”
2、简单了解担担面的制作方法
T:“你们能说说你们吃过的担担面是什么样的吗,里面有什么?”
——汤、辣椒、韭菜、香菜、盐、醋、蒜
播放视频第二段
T:“这个担担面是怎么做的呢?”
师幼共同回顾,并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3、了解担担面的宣传方式
T:“我们做好了面就可以开始卖了,那我们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来买我们的担担面呢”
鼓励孩子们大胆思考宣传方式(叫卖、制作海报、打广告、价格表)
T:“除了我们做好宣传工作,我们要在外地卖出我们的担担面我们做的担担面就要迎合当地人的口味,我们可以设计出更多口味的担担面”
三、幼儿分组做开店的准备工作
T:“我们都了解了担担面的由来、制作方式了、也知道了宣传方式,我们一起把我们刚刚了解到的这些都画下来,制作一本担担面店计划书”
师介绍分组操作情况
第一组: 画出担担面的制作方法的图谱
第二组:制作担担面的宣传海报
第三组:设计多种口味的担担面
师幼展示小结
四、感受介休人对家乡美食的依恋
T:“很多长时间在外地出差、上学、工作的介休人都特别想念介休的担担面,我们在各地开个店不仅可以让他们尝到地道的担担面,还可以让更多的外地人品尝到,我们小朋友们以后去了外地也要多多宣传我们介休更多的美食、风景,今天我们了解了介休特色担担面制作需要的材料和制作过程,大家回去可以试着做一碗香喷喷的担担面”
活动总结
本活动是社会领域培养孩子归属感的活动,归属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借助具体的活动让孩子们感知体会,因此活动设计时我把重点定位为:了解介休特色担担面的来历及制作过程;难点是尝试设计多种口味的面和宣传海报。
首先,我充分利用视频宣传资料,分段播放视频,孩子们根据视频内容了解介休担担的面来历及特色做法,让幼儿获得了对家乡美食的喜爱和认知。幼儿学得轻松、透彻。通过视频的解说,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达到了这一环节的引导作用。
其次,我为幼儿创设环境,搭建平台。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分组活动制作担担面流程图、运用轻粘土设计各种口味担担面、设计宣传海报,孩子们能够感受大家对介休担担面的依恋和热爱,通过制作、宣传担担面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三,在随后的自由活动中,幼儿担任自己作品的解说员,幼儿们相互自由介绍,给家长、客人老师讲解,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了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在整个活动中,我充当的是一个参与者、 引导者、支持者的多重角色。我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充分参与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彼此互相交流获得各种经验的提升。
45、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瓶子吹气球》教案
设计意图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更方便的进行科学研究,应该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如今的幼儿家长都很宝贝,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会让幼儿接触的往往都是高科技的东西,反而让孩子对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了解很少,厨房更是孩子不会经常关顾的地方。而这次活动的主要材料小苏打和白醋也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气球也是每个孩子们都喜欢玩的玩具。但是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的气体能够吹起气球,却是绝大孩子不知道的。为了让幼儿了解与自己生活很密切的东西,激发幼儿探索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和材料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区分辨别盐、糖、鸡精、白醋、酱油这些生活调味品,发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的科学现象。(知识目标)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技能目标)
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并感受生活中科学的乐趣。(情感目标)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一种叫做二氧化碳的气体。
活动难点:能够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总结出哪两种调味品在一起会产生气体二氧化碳。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PPT图片、碗、盐、糖、鸡精、小苏打、白醋、酱油、透明瓶子和不透明瓶子、漏斗、气球
经验准备:幼儿会把气球套在瓶口处。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
师:静静老师今天早上做了一个汤,想着汤可以配上包子和鸡蛋,这样早餐既好吃又有营养。可是没想到我做的汤好像忘记放了什么,一点味道都没有,很不好喝。所以我想来到幼儿园问问小朋友们你们妈妈做汤的时候都是什么味道的,需要放什么来调味?我好来学习学习。
幼儿回答(盐、糖···)
师:哦,原来做一个简单的汤根据人的不同口味需要这么多调料啊,那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一下厨房里的这些调味品吧。小朋友们早上一定要吃早饭哦,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健康不爱生病。
二、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等方法认识厨房中的调味品。
1、先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辨别调味品。
师:桌子上面有很多调味品,小朋友们可以去试着辨别一下,不过记住每碗调料品不要混在一起哦,不然我们辨别的时候就会不准确了。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辨别的结果。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辨别出来了吗,请你告诉我你们的辨别结果吧。
(每组可以选一名幼儿代表说一说)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深褐色闻起来有点咸的是酱油;白色液体闻起来酸酸的是醋;白色小颗粒尝起来是咸的是盐;白色细小颗粒尝起来是甜的是糖;黄色长条颗粒尝起来有的鲜的是鸡精;白色粉末状尝起来有点涩的味道的是小苏打。这些调味品我们可以通过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道来辨别出它们。它们都是我们厨房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三、科学小游戏:瓶子吹气球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调味品,有盐、糖、小苏打、鸡精、白醋和酱油,它们不但会使我们的饭菜变得可口好吃,它们还可以做小游戏那,你们想不想来试试?
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先用漏斗分别把碗里装的颗粒状调味品(盐、小苏打、糖、鸡精)倒入气球中,一次倒小半碗即可,然后把气球套在装有液体的瓶子瓶口处,一定要套住不能漏,再把气球里面装的颗粒物抖一抖倒进瓶子里,看看气球是否有变化。其中只有一种调味品和一种液体倒在一起,气球会有变化。
教师为幼儿准备好实验要用的材料。
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
一组:盐和白醋、酱油二组:小苏打和白醋、酱油
三组:糖和白醋、酱油四组:鸡精和白醋、酱油
2、请每组一个幼儿代表说一说自己组的实验成果。
(只有二组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反应产生了气泡其气体是二氧化碳,使气球鼓了起来,而小苏打和酱油的则没有这种现象。)
3、教师小结:酸酸的白醋和小苏打放在一起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在瓶子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气球吹起来变大了。
4、幼儿再次做小苏打和白醋的实验。
(教师分发每组小苏打和白醋,请幼儿尝试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使气球吹起来。)
活动结束与延伸
师:刚才我们做实验产生的神秘气体名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除了能使瓶子把气球吹起来,小朋友们还知道二氧化碳的其他用途吗?
教师播放PPT,一边播放一边讲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1、灭火剂
一般条件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将二氧化碳覆盖在然着的物体表面,可使物体跟空气隔绝而停止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
2、碳酸饮料
在高压下,把二氧化碳通入到饮料中,它和水生成碳酸,形成了碳酸饮料。
3、制冷剂
固态的二氧化碳就是“干冰”,主要用作制冷剂,用飞机在高空喷撒“干冰”,可以使空气中水蒸气冷凝,形成人工降雨。
4、防腐剂
在现代化仓库里常充入二氧化碳,防止粮食虫蛀和蔬菜腐烂,延长保存期。贮藏粮食、水果、蔬菜。用二氧化碳贮藏的食品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本身的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食品中细菌、霉菌、虫子生长,避免变质。
5、在农业上
温室里直接施用二氧化碳做肥料,利用植物根部吸收二氧化碳,可以增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加产量。
活动总结:
在此次活动中幼儿简单认识了厨房的调味品,让幼儿对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幼儿实验时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激励幼儿从玩、做、想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实验过程中醋和小苏打会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这样气体使气球鼓起来。实验做成功的幼儿会看到气球鼓起来。他们会很兴奋。实验没成功的幼儿他们会找到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再次尝试。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记录每一次实验。只有让幼儿体会到实验的快乐,才能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表现出好奇心和探究欲。
46、幼儿园教案大班语言活动《交换空间》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图画书,了解故事中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
2.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感受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朋友愿望的喜悦心情!
3.能够根据想象设计,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制作符合同伴要求的床。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阅读图画书,了解故事中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感受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朋友愿望的喜悦心情。
活动准备:
1.故事线索导图
2.课件《各种各样的床》:
第一部分:由一位班里小朋友提前拍摄录制一段选购家具馆里各种各样床的视频。
第二部分:在网上下载各种各样有奇特功能的床
“交换空间”中,两组提出的任务单。
布置小床的材料:包括纱、木条木板、毯子、彩灯、音乐播放机等。工具:锯子、钉子、粘合剂等
(一)导入:
(1)出示故事线索导示图,请幼儿思考并选择最合理的“睡眠方案”,在空格处贴上鲜花贴纸。
(2)打开内折页,讨论每一种想法的合理性,说说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
(一)导入:
(1)出示故事线索导示图,请幼儿思考并选择最合理的“睡眠方案”,在空格处贴上鲜花贴纸。
鸟窝里笼子里浴缸里纸盒里狗窝里蜂巢里
鲜花
(2)打开内折页,讨论每一种想法的合理性,说说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
鸟窝里笼子里鱼缸里纸盒里狗窝里蜂巢里
笑(好处)
哭(不好)
鲜花
(二)感知体验:
(1)介绍故事《换新床》,逐页讲述故事内容。
(2)结合图画书中的步骤,提供笼子、纸箱、蜂蜜等材料,邀请幼儿“躺下来”,进一步体验睡在“新床”上的感受。
(3)讨论:
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床?说说它的特性。
一张合适的床需要具备的特性?
(三)探索发现:
(1)播放课件《各种各样的床》,将小男孩走近家居馆所看到的各种各样新奇的“床”,如“恒温床、水床、按摩床等”呈现给孩子们,丰富幼儿对“床”的了解和认识。
(2)“交换空间”:男队和女队根据要求,分别为对方设计制作一款合适的新床。第一步:“阅读”对方组员“画”出的“任务单”展开讨论。
女队要求男队要求
有公主的感觉
柔软、有音乐
可以加长、要有灯光…一个像汽车一样的床
睡觉时要看得到星星
热的时候可以吹到风…
女孩子的要求:梦幻的纱幔、公主般的粉色床单、可随身高的增长而加长等。
男孩的要求:第一步:看到星星、像汽车等。
第二步: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完成设计并选择所需材料。
第三步:借助“小工具博物馆”的工具动手布置对方理想中的新床。
(四)分享表达:
(1)验收成果:请双方队员分别体验对方为自己倾力打造的“新床”并说出感受,给对方打分表达谢意。
(2)各组派一名代表分享“新床”的制作经验。
(五)延伸活动:
语言活动:续编故事“换新床”。在结尾加入更不同种类动物的“床”,幼儿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艺术活动:提出绘画主题《床上的洞》,请幼儿动脑筋想象床上的洞洞在哪里,如果床上有个洞,可以开在哪里?能做什么?
科学活动:《我睡在哪儿》揭秘自然界各种动物们 “床”的特性。
健康活动:《蹦床跳跳乐》锻炼孩子的弹跳能力和控制力。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绘本,幼儿通过阅读图画书,了解故事中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并且在活动中尝试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感受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朋友愿望的喜悦心情!
教师在播放课件:恒温床、水床、按摩床等”呈现给孩子们,丰富幼儿对“床”的了解和认识,利用好玩的“交换空间”从而让幼儿够根据想象设计,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制作符合同伴要求的床。
本次的教学活动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活动中采取新颖的方式来吸引孩子们的目光,整个活动中重在情感上的激发,利用故事作为主导线来引发幼儿能换位思考。
相关文章
-
激发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的教案:中班科学活动《不同的节奏》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磁铁
-
幼儿园科学活动《有用的磁铁》中班游戏教案
-
幼儿园科学活动《神秘的黄胸木蜂》中班教案反思
-
幼儿园科学活动《紫藤有个小秘密》中班教案反思
-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及活动反思磁铁的奥秘
-
幼儿园教案大班主题科学活动探索胎生与卵生
-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教案反思
-
幼儿园科学活动《纸的秘密》中班教案反思
-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教学设计与反思——沉与浮
-
幼儿园探索活动《好玩的冰块》小班科学教案反思
-
幼儿园科学活动《水的浮力》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
幼儿园实验活动《沉沉浮浮潜水员》大班科学教案
-
幼儿园自然探索活动《找种子》中班科学教案反思
-
幼儿园教案中班科学活动蛋蛋浮起来反思
-
主题探究活动美丽的太阳光(幼儿园科学教案)
推荐文章
-
孩子认识磁铁的教案:会翻跟头的磁铁
-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复制
-
让小孩子了解玩锁的教案
-
幼儿园教孩子了解手机是什么的教案
-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桥
-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小小桥梁设计师
-
教孩子学习什么是云的自然教案
-
让小孩了解光线能穿透物体的教案
-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和科学活动兴趣的教案
-
让幼儿感知空气的特点的教案
-
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与活动方式的教案
-
激发小孩珍惜土壤的情感的教案
-
三岁小儿患咽炎,是否会发展为哮喘
-
婴幼儿奶粉如何选
-
形容家庭不和睦争吵不断的句子242句
-
大班教案《认识安全标志》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梯形椭圆形》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海底世界》反思
-
推销酒的朋友圈文案35句
-
霸气的游戏战队名字大全30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