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6的组合分成》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6的组合分成》教案反思
1、大班数学《6的组合分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7、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黑板上画上两座房子、房子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6的分解式、6只熊猫卡片
活动过程
复习5的分解组合、
对对碰
教师:我说五、
幼儿:我对五、
教师:5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1和4。
【......】
教师:5可以分成4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4和1。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许多小动物都收到了树妈妈的信、你们猜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呀?(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
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6”的数字卡。
师:6只熊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帮助小熊猫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小熊猫,将6只小熊猫分在两座房子里,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将每分一次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6”的5种分法。
3、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
(1)、教师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 3、4和2、5和1.
(2)、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6
/
(1) (5)1+5=6
(2) (4)2+4=6
(3) (3)3+3=6
(4) (2)4+2=6
(5) (1)5+1=6
(3)、请幼儿读黑板上的分解式:如: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6可以分成3和3,6可以分成4和2,6可以分成5和1。
(三)、结束部分
活动反思: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在本次活动中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2、大班教案《6的分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分成,进一步掌握数的分成的互换规律。
2.初步理解数的分成的递增递减规律。
3.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数的分成的互换规律。
活动准备
1. 小老鼠图片,小老鼠头饰各6个,鼠妈妈头饰一个
2.画有小河的图画一幅,西瓜形状的小船图片两个
3.1---5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 提出问题:“小朋友们知不知道今年是什么年?”(鼠年),从而引出小老鼠。
2.讲故事,学习6的分成
老师出示图片并讲故事,“老鼠妈妈有6个孩子,它们6个一起去外面郊游,天色晚了,它们要赶回家去,回家的路上要经过一条小河,它们要乘坐两条西瓜船过河,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帮助这6只小老鼠乘上西瓜船过河回家,好吗?”
(1 )先让其中一只小老鼠坐上一条西瓜船,另外6只小老鼠坐上另外一条西瓜船,引导幼儿说出6可以分成1和5 ,并在黑板上记下结果6分成1和5
(2)根据以前所学分成的数的互换规律,将以上分成的两个数互换为6分成5和1
(3)老师让乘坐5只小老鼠的西瓜船“下沉”,告诉幼儿,这条小船载不下这么多的小老鼠,怎么办?引导幼儿让这条船上的其中一只小老鼠坐上另一条西瓜船,然后让幼儿观察现在6只小老鼠分成了几只和几只?老师在黑板上记下结果6分成2和4 。
(4)用以上互换规律将6分成2和4 互换为6分成4和2 。
(5)让幼儿一起看现在两条西瓜船能不能过河,然后老师让乘坐4只小老鼠的船仍然下沉,和幼儿一起让其中一只小老鼠再乘上另外一条船,再让幼儿说出这次分成的结果,并在黑板上记录下来,6分成3和3。
(5)老师操作图片并告诉幼儿:小老鼠们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终于可以安全过河了。
3.师生共同将分出来的结果:6分成1和5,6分成5和1,6分成2和4,6分成4和2,6分成3和3,用分成出来的两个数左边一个数依次多1,右边一个数依次少1的方法整理为6分成1和5,6分成2和4,6分成为3和3 ,6分成4和2,6分成5和1 。
4.玩游戏巩固6的分成
(1)老师告诉幼儿:“小老鼠在我们的帮助下已经安全的回到了家,正在家门口玩耍,现在天要黑了,鼠妈妈来叫它们回洞了,它们家住着两个洞,现在小朋友们来和老师一起玩小老鼠回洞的游戏,好不好?”
(2)请几位幼儿上来分成两组手拉手上举组成两个洞,然后请6位幼儿上来带上头饰扮演小老鼠,老师带上头饰扮演鼠妈妈,当“鼠妈妈”说:“天黑了,小老鼠们快回洞”,6只小老鼠分别跑进两个洞里,这时让下面的幼儿一起数一数每个洞里各有几只小老鼠,然后说出6可以分成几和几?
(3)同样的方法,再换几位幼儿上来玩游戏,得出不同的结果。
5.跟音乐玩“找朋友”游戏
每次找10位幼儿,每人胸前戴上1—5数卡中的任意一张,老师向幼儿说明游戏玩法:胸前数字可以组成6的两位小朋友是“好朋友”,当老师琴声响起时,做游戏的小朋跟着全体幼儿一起边唱边“找朋友”,找到“朋友”后,两人互相敬礼,握手,然后手拉手站在一起,这时老师与其他小朋友来看每对好朋友找的对不对,老师对做游戏的小朋友分别进行奖励。
6.老师总结所学内容,结束本节课。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显得很兴奋,完全沉浸在助人为乐的过程当中,不停地开动小脑筋去为鼠妈妈想办法,一次又一次的把六个鼠宝宝按不同的数量分到了两条西瓜船上,很自然的掌握了6的各种分法,看着孩子们愉快的掌握了知识,我也特激动。激动之余,我也要反省自己,在作课的时候因为一些孩子思维敏捷很快知道了答案,结果未能给反应相对较慢的孩子更多的思考时间,再有就是游戏时间还不够,孩子显得意犹未尽,如果再有这样的活动,我一定会更全面的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给孩子更多自有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更加愉快!
3、大班数学教案《5的分解组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体验数量为5的物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2、在活动中学习掌握5的分解与组合
3、通过感知分解组合的关系,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黑板上展示操作——盘子,数字,符号卡,操作题…
2、经验准备:接触过5以内数的分合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数字问答游戏》
二、活动环节
1、观看并操作课件《分草莓》
(1)教师引导引导幼儿将5颗草莓分在两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教师示范将5颗草莓分成1颗和4颗。
(3)请幼儿操作,尝试不同的分法。
教师:还可以怎么分呢?请小朋友试试看吧!
(4)教师小结:5颗草莓可以分成
1颗草莓和4颗草莓
4颗草莓和1颗草莓
2颗草莓和3颗草莓
3颗草莓和2颗草莓
一共有4种分法。
2、观看课件《学习分合式》,认识分合号及分合式。
(1)认识分合号
教师:这是分合号,用分合号就可以很方便把刚才分草莓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示范分合式及读法
教师:5颗草莓分成了1颗和4颗,所以5可以分成1和4;1颗草莓和4颗草莓合起来是5颗草莓,所以1和4合起来是5。
3、操作课件《数字卡片》,进一步了解5的分解组合。
教师: 请根据卡片上的数字及图案数量,找出合起来是5的两张不同形状的卡片。
4、操作课件《彩色气球》,巩固5的分解组合。
教师:请给气球涂上红蓝两种颜色,涂完后用对应的分合式记录下来。
三、教师将分合式汇总到黑板上进行展示。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分分看。
幼儿:4种。
教师:这4种分法怎样记录让我们看起来更清晰呢?
幼儿:按顺序记。
教师:我们分成的数字叫部分数,记录时可以按一个部分数递增,另一个部分数递减的规律,这样看起来更清楚。
教师和幼儿一起按规律记录。
四、分组活动
第一二组:《涂一涂》根据分合式数字将每种花涂上两种不同颜色,
第三四组:《贴一贴》根据图案在方框里贴出相应的数字。
第五六组:《连一连》将数字合起来是5的两张扑克牌连起来
五、交流小结
1.幼儿讲述操作过程
2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表现给予相应的总结。
3.师幼儿共同收拾整理材料
六、活动延伸
在一日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周围事物练习5的分解组合,比如:每只手上的5根手指头,衣服上的5颗纽扣等。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形象可爱的教具,如:可爱的小动物、小猫、小狗、大象等,还有漂亮的小房子的图。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5”的4种分法,在展示幼儿分房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5”的4种分法,还有的分出的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5”,但大多数幼儿都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分合操作。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幼儿学习有序进行“5”的分合,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合,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孩子们对活动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到操作活动中去,体验分合活动的乐趣。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于是,在教学中我便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思维,从而知道了5的分与合,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
4、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图中物体的不同点来列出算式,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2、初步懂得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学习6的加法运算,初步懂得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熟练计算6的加法,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活动准备:
课件、苹果树、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美丽的春天,花婆婆要到我们大二班来做客,我们一起来做个碰球游戏欢迎她。
二、学习6的加法运算。
你们看,谁来了?(花婆婆),花婆婆要考考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看看那个小朋友表现最棒,大家有没有信心?
1.出示幼儿用书第十二页图,幼儿根据树的不同列出算式。
幼儿列式:1+5=6 你是根据什么来列的?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还可以怎样列式?(5+1=6)每个数字又分别表示什么?
(1)刚才我们根据树的高低不同来列式的,根据树的其它不同点还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呢?(2+4=6),你是根据什么不同来列式的?(种类)数字2、4、6各表示什么?根据种类的不同还可以列出什么算式?(4+2=6)
(2)可以列出其它的算式吗?(3+3=6)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3)除了这5道6的加法算式题,还有没有得数也是6的加法算式题?(6+0=6 0+6=6)
(4)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把6的加法算式题念一遍。
(5)比一比:1+5=6和5+1=6、2+4=6和4+2=6、0+6=6和6+0=6这三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发现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加法交换律)
2.花婆婆要给小朋友送礼物了!看看这是什么呀?(苹果树)苹果树上有的苹果已经成熟了,有的还没成熟。现在我们要把成熟苹果的摘下来,但是只有得数是6的苹果成熟了,得数不是6的还没成熟,不能摘。(教师请个别幼儿摘苹果,并说出算式和得数。摘对了其他小朋友就说:对对对,1+5=6你的苹果成熟了,如果算对了,这个苹果就送给你;反之,就说:错错错,你的苹果没成熟,这个苹果就不能送给你)。
3.看看花婆婆又带谁来和我们一起玩了?(小兔)糟了小兔有麻烦了,大灰狼张着血红的嘴来吃小白兔了,还好,小兔子身上有3个数字,只要把这三个数字编成一道6的加法算式题,小兔子就会隐身术了,请小朋友快来救救小兔子。
三、总结
小朋友们真能干,都帮小兔学会了隐身术,大灰狼也只好灰溜溜地走了,花婆婆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能干,她说还想和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一起学本领,你们愿意吗?(幼儿用准备的数字卡片自己摆出6的加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碰球游戏复习巩固了6的组成,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结合季节特点“花婆婆”贯穿于整堂课中,通过让幼儿仔细观察、比较,根据图中的不同来列式,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孩子们。接着又用游戏让本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不足之处:在操作材料的准备上应注重统一性。
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0的分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学习10的分成幼儿能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幼儿能够相互交流自己的答案。
2、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准备材料:
幼儿分组(如:四组,准备40颗糖果,每组10颗)糖果可是手工制作的假糖果。
小白兔卡片9张(每张分别有1,2,3,4,5,6,7,8,9只小白兔),胡萝卜卡片9张(每张分别有1,2,3,4,5,6,7,8,9根胡萝卜)故事导入:小熊妈妈给小熊10颗糖果,叫小熊把它们分成两份。
师:有几种分法?怎么分?(分法糖果)我们大家分组跟小伙伴们说一说好不好?
幼儿讨论完后,请每组幼儿的一位小朋友说他的分法。
活动过程:
师: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的分法,那让我们看下小熊是怎么分的?
PPT演示,并在演示过程中提问幼儿?
师:大家说小熊分的对不对?
幼:对!
师:那我们奖励小熊吃糖果好不好?
幼:好。
师用PPT演示图片糖果。
巩固过程:师:小朋友,小熊有糖果吃,你们想不想吃啊?
幼:想。
师:那老师待会给你们题目,答对的小朋友就奖励糖果。
PPT出示题目,请个别幼儿回答,糖果统一下课发。
结束:游戏:小白兔找萝卜请18名幼儿上来,9个拿不同数量的小白兔的卡片,9个拿不同数量的胡萝卜卡片。
说明游戏规则:
小白兔要去找能和自己合成10的胡萝卜。
小白兔排一行,胡萝卜排一行。面对面站着,两行之间相距3米左右。让小白兔一个一个跳过去找和自己可以合成10的胡萝卜。一个找完之后问没有参与游戏的小朋友有没找对。
总结:游戏结束,问幼儿今天学了什么?
师:10可以分成……幼:1和9师:10可以分成……幼:2和8……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探索,学习并掌握了10的9种分法,幼儿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现和总结出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的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里,忙乱中忘了让幼儿自己去找“好朋友”;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差,不愿与同伴交流,还需加强训练。
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组合与构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空间知觉与组合构建的能力。
2、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和同伴友好合作,共同协商完成操作。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重点和难点:
发展幼儿组合构建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色块卡、无色鱼五条、大操作卡两张、学具每人红黄蓝方块各五块、操作卡两张
活动过程:
一、送方块宝宝给小朋友玩,让幼儿尝试一下组合构建的乐趣。(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快慢轻重的拍手游戏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孩子们,你们好,今天陈老师带来了许多方块宝宝,这些方块宝宝可有趣了,瞧,我把它一个一个的接起来,就可以变成一个个图形宝宝呢!看我变成这个图形,再接一块,我又变成了另外的一图形。孩子们,你们也来试试吧,看谁变得又多又快。(每桌发一篮方块宝宝)
观察幼儿的构建情况,询问幼儿所构建的物品的名称,向全班幼儿展示构建新颖的作品。
二、学习构建特定的图形和学习旋转图形。教师出示特定的图形幼儿进行组合构建,并要区分颜色,学习旋转。(发展幼儿组合构建的能力)
教:孩子们,方块宝宝要回家了,我们送它们回家吧。刚才,陈老师也用方块变成了几个图形宝宝,瞧,他们正在排队呢,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图形。这个图形是用什么颜色的方块宝宝构成的?用了几块?数数看…,现在请孩子们用方块宝宝变出三个和老师一模一样的图形宝宝,做好了让他们在桌子排好对,看谁变的又对又快。第一名、二名…有一个、两个…好多小朋友都变出来了。
三、学习用特定色块构建特定的图形。教师给出特定的色块和要构建的图形,先让幼儿组合色块再进行构建图形。幼儿自我构建后,请个别幼儿示范构建。(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和创造思考的能力,用多种方法进行构建,而不仅限于用一种方法)
孩子们真聪明,变得又快又对.
告诉孩子们一个秘密,这些图形宝宝手拉手还会变成一个大正方形呢!(一边出示正方形一边取下图形宝宝进行示范,强调不要拆掉完整的图形宝宝,运用旋转和交换的方法进行操作)。现在请小朋友把绿纸宝宝拿出来,用你们做好的三个图形娃娃来变一个正方形吧,看看能行吗?(观察和老师不一样的摆在黑板上,给大家看看)小朋友看这三个正方形,虽然是同样的三个图形宝宝变出来的,但是都不一样.(指点一下图形的位置)说明我们用这三个图形来变正方形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图形宝宝又要排队了,我们送绿纸宝宝回家了。(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说)
二次:现在请孩子拿出黄色图形宝宝我们给他添上一个方块,让他变成这种图形宝宝。然后再让他去排队。孩子们,这三个图形宝宝想变成这个图形(出示图形)我们来帮帮他好吗?请孩子们拿出红纸宝宝开始吧!看谁最快,请他上来展示给大家看。
小朋友真能干,都变出来了,那你们动动脑筋,还有另外的变法吗?小朋友真聪明,能想出好几种方法.(看黑板)现在图形宝宝又要排队了,我们送红纸宝宝回家了。下面请孩子们动动脑筋,这三种图形宝宝除了能变出这种图形,还能变出什么图形呢?孩子们试一试。
四、小组活动:合作完成大型组合构建活动,帮鱼儿穿衣服。
(培养幼儿同伴间合作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宝宝出来这么久了,该回家休息了,我们送图形宝宝回家吧。(收学具)
孩子们,你们看,这条小鱼告诉我,他的衣服不漂亮,请我们给他做几套漂亮的衣服好吗?
那我们分成几组,每一桌为一组,第一二……每一组的小朋友团结起来,互相合作,给小鱼做漂亮的衣服,每做出一套衣服,我就奖励那一桌一颗智慧星(贴到桌子上),但每次做的衣服不能相同,到最后,我们来比比看,哪一桌获的智慧星最多,好吗?开始动手吧?(请两位老师协助指导和贴智慧星)
五、小结与整理学具活动
孩子们,时间到了,快过来,我们开火车啦,我们坐火车去看看哪一组获得的智慧星最多?(教师数)
小朋友们今天真不错,不但学会了变魔术,还帮助小鱼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现在我们出去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1.课伊始,直接从解决问题入手,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组合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我就直接从参加比赛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通过站一站、演一演、列举、画线段图、画平面图等直观方法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样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由杂乱、具体有序、抽象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深刻性。
2.抓住本质,构建数学建模,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本节课我想重点突出把线段图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通过让学生对比几种方法,从而发现用线段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但是由于本节课组合是一节老师们基本上没有探究过的数学领域,所有在上课时,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放给学生直接去探究,让学生的探究过程没有方向。试想一下:学生能想到用画线段图、平面图的方法吗?所以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把着眼点放在大部分学生身上,否则就会造就大批的学困生。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有了更多的感触。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走进教材,以整体的眼光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认知规律。要将静态的教材活化为引发学生观察、猜测、实验、合作的探究过程,课堂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给予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不是教师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而是使学生自觉产生这种需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要与教学过程有机的、自然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去感悟、体验、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是教师在1节课中教给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进一步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多一些教学智慧,多一些对课堂问题的预设,学会灵活地引领学生在探究的道路上发散思维,提升能力。
7、大班数学教案《6的分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分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会感受数学应用的乐趣,激发幼儿喜欢上数学。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6的分成》;
2.幼儿画册、水彩笔、操作小鱼等。
活动过程:
一、碰球游戏《2、3、4、5的组成》
在教师的带领下做《2、3、4、5的组成》碰球游戏。
二、出示多媒体课件
1.幼儿观察图片,发现了什么?(灰太狼,六条鱼)
2.幼儿进行操作将小鱼进行不同的分法。
3.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分类的情况。
三、学习6的分成
1. 教师:你们有5种分法,那我们来看看羊村里的小羊们是怎样分的,好吗? 2.幼儿自主讲述边看边说,如6条鱼可分成1条和5条等。(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懒羊羊、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那我们来看村长给他们评分了,,他又一个表格,我们来看他们是对的吗?他们真厉害灰太狼可难不倒我们小羊们!我们一起来说说6分成: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6可以分成3和3,6可以分成4和2,6可以分成5和1。还可以反过来说,一起来说说:1和5合起来是6,2和4合起来是6,3和3合起来是6,4和2合起来是6,5和1合起来是 6。
2.介绍游戏玩法
接下来老师带来了想请你们帮助小动物,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是第几层,在左边的空格里天上相应的数点,填好的这个数点就是这个小动物的楼层,再用线将右边的楼层连起来,谁愿意来帮助熊猫的,你来!你们会了吗?做之前老师有两个要求:做作业自己动脑筋;做作业不说话。小朋友轻轻的拿材料操作。
3.幼儿操作材料《合起来是6》,老师巡视指导。
4.集体评价。
活动反思
在6的分解和组成这一教学内容中,我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允许孩子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孩子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1、创设情景,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这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大胆地创造、使用教材,以“分彩珠”这一游戏情景出发引入课题,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使孩子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激发孩子的思维,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2、动手操作,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快乐。因为孩子们已有一定的分解组合知识经验,于是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记录、去交流尝试的结果。在这个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孩子印象必然较深,同时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成功、愉悦感。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不断地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和欲望,不断地使孩子得到鼓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
8、大班数学优秀教案《2的分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学习数的组成的兴趣。
2. 初步理解分解组成的含义,认识分合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分解方法。
3. 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分合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分解方法。
活动难点:认识分合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分解方法。
活动准备:
苹果两个、盘子两个、雪花片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 讲解示范:
把两个苹果分到二个果盘里,提问:2可以分成几和几?""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再把两个果盘中的苹果放到一起,提问:1和1和起来是几?
用数字表示算式并讲解算式:2整体数,∧分解号,1和1部分数。
二、 自身体验:
幼儿自由结合2人一组,按老师的口令进行分合练习,如老师说:2可以分成1和1,两人迅速分开,老师说:1和1合起来是2,两人便迅速拉手站在一起。
三、 请幼儿自由尝试:
充分利用操作雪花片进行组成分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鼓励他们发现数的组成方式。
四、用手势口述游戏、"拍手对歌"进行巩固。
如:练习2的分解,在胸前拍球2下,并同步口述:"1、1",然后,两手指尖相对,腕部分开,做出分解号∧"的样子,口述:"分"表示分解,再分别在左右肩上方各手手一下,并同步口述:"1""1"。
拍手对歌师:小朋友,我问你,2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某老师,我告诉你,2可以分成1和1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练习数的组成,如在家中分水果,在幼儿园分午点等。
活动反思: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数的组成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之一,也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
9、大班数学教案《6的组合分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黑板上画上两座房子、房子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6的分解式、6只熊猫卡片
活动过程
复习5的分解组合、
对对碰
教师:我说五、
幼儿:我对五、
教师:5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1和4。
【......】
教师:5可以分成4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4和1。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许多小动物都收到了树妈妈的信、你们猜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呀?(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
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6”的数字卡。
师:6只熊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帮助小熊猫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小熊猫,将6只小熊猫分在两座房子里,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将每分一次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6”的5种分法。
3、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
(1)、教师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快思.教案网出处!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 3、4和2、5和1.
(2)、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6
/
(1) (5) 1+5=6
(2) (4) 2+4=6
(3) (3) 3+3=6
(4) (2) 4+2=6
(5) (1) 5+1=6
(3)、请幼儿读黑板上的分解式:如: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6可以分成3和3,6可以分成4和2,6可以分成5和1。
(三)、结束部分
活动反思: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在本次活动中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10、大班数学教案《5的分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实物的基础上,理解5的分合。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2.尝试用数字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操作实物的基础上,理解5的分合。
活动难点:尝试用数字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一个信封、5个花生。
2.操作卡片1张、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游戏“碰球”(复习4的组成)。
二、点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礼物,我们拿出来看看。是什么呀?
老师给了小朋友几个花生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幼儿在小椅子上进行点数。(数完后花生收起来)
请个别幼儿说。
三、幼儿第一次操作。
1.出示课件。
师:5个花生我要送给方形宝宝和圆形宝宝,该怎样分呢?它们合起来又是几呢?!.快思.教案网出处!我们小朋友拿着花生去试试,好不好。
2.幼儿进行操作。
(1)师:“你是怎样分的?”
个别幼儿说。(根据幼儿讲的出示相应的课件)。
(2)“和她分的一样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你们真棒”。
幼儿读分合适式。
(3)师:还有谁跟他们分的不一样。
个别幼儿说。(分的一样的幼儿举起手)
(4)“老师将小朋友分的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所有的分合式,幼儿集体读一遍。
四、根据顺序进一步理解5的分成。
师:老师也想来分一分,如果我方宝宝分一个,圆宝宝该分几个呢?(出示相应的课件)
师:方宝宝分2个,圆宝宝几个?(3个),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前面多了一个,后面就要少一个,后面的跑到前面来了)
幼儿集体读分合式。
五、幼儿第二次操作。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分成,老师要来考考你们。(出示幼儿操作材料课件)
(1)认识圈里和圈外的标志。
师:小动物要玩套圈的游戏,你们看这个表示圈怎样了,(套住了),那这个呢?(没有套住,掉在外面了)。
(2)教师示范一个作业。
师: 小猪拿几个圈玩游戏的,(5个),套住几个圈,用数字几表示,(写上数字),掉在外面几个,用数字几表示(写上数字)。
(3)进一步理解5的分和。
师:5个圈分成了几和几,它们合起来是几?(幼儿说)
(4)讲要求,幼儿进行操作3个作业。
师:其他小动物又套了几次圈,套中了几个,几个落在外面,我们数一数,用数字记录下来,好不好!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指导。
六、评价幼儿的作业。
(1)幼儿互评。
(2)教师集体评价幼儿的作
根据幼儿自己分得结果,结合课件整理巩固复习5的分成的几种方法。
活动反思:
在今天开展的数学《学习5的组成》中,我请幼儿用拿5颗花生,然后将花生分成两份摆放到作业单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完后检查是否有重复或漏分的现象,最后将分得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说说自己的结果,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自然而然地了解了5的组成。接着我让幼儿们一起观察、讨论,发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幼儿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的方法。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幼儿不仅掌握了5的组成,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的意识。
11、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反思《学习4的分成》
设计意图:
由于刚刚学习了2和3的组成,不过前两次主要是由老师拿实物进行分合,帮助幼儿理解分合的含义,然后让孩子们能用语言进行表达分和合的过程,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那么,在已具备这样的条件下,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幼儿们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来学习4的分成,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让他们在自己的摸索中去获得知识,找寻答案。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4的分成。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二、活动准备:
教师:4条大鱼,3个鱼缸,12条小鱼。
幼儿:每位幼儿4条小鱼图片、一张记录表、操作题。
三、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在探索操作中学习4的多种分法。
四、活动过程:
1、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复习3的分成。
今天,我们一起做"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游戏,请3个小朋友手拉手,念儿歌:123,321,我们都是好朋友,3个好朋友,手拉手,你蹲下,我站起,3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1和2……
2、幼儿操作:"分小鱼",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教师:徐老师接到了猫妈妈的电话,她请全班的小朋友帮小猫分小鱼,把4条小鱼分成2部分分到两个小鱼缸里,可以怎样分?"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请个别幼儿操作)教师:4条小鱼分成了几条小鱼和几条小鱼?(用完整的语句回答)幼儿:4条小鱼分成了1条小鱼和3条小鱼。
教师:那么4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4可以分成1和3.(请全班幼儿复述,教师帮助记录在黑板上)教师:猫妈妈请大家想一想,4条小鱼分成2部分还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从桌上的篓子里每人拿4条小鱼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并把它记录下来,写在记录表上,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3、幼儿操作,老师指导。(单独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做练习)
教师:请你介绍下你是怎么分的,4条小鱼分成了几条和几条?4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4条小鱼分成了1条和3条,4分成了1和3;4条小鱼分成了2条和2条,4可以分成2和2;4条小鱼分成了3条和1条,4可以分成3和1.
教师:很好真棒,其他小朋友有不同的分法吗?
幼儿: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3和1,4可以分成2和2.(幼儿叙述教师记录)教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两种方法好记吗?
幼儿:好记。
教师:它们都有好听的名字第一种叫按序法,第二种叫倒序法。猫妈妈很高兴我们班小朋友帮她把小鱼分好了,她觉得我们班小朋友都很聪明。
4、巩固游戏:分组练习。
猫妈妈说:秋天来了,水果成熟了请小朋友帮她分一分水果。请小朋友听清楚要求:1,2,3组小朋友填一填根据图片,用数字表示分式;4,5,6组小朋友分一分将水果分到2个盘子里并用圆圈表示;7,8,9组小朋友数一数,根据图片内容数一数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请小朋友一人拿一张操作题做题目。注意铅笔不要对着其他小朋友,不要戳到自己或者小伙伴,做完请仔细检查一遍。
做完后请个别幼儿展示练习成果。
5、今天我们学了4的组成,猫妈妈很开心觉得我们班小朋友帮了她大忙谢谢我们班小朋友。她请我们班小朋友到户外做游戏,让我们一起去吧。
活动反思:
四等分的概念对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并不是很难,但要让幼儿真正理解具体的方法也不容易。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不同的环节,引导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分一分,剪一剪,再拼一拼,一步步操作探索,从而得出各种图形的不同的分法。活动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和操作特点。从幼儿的操作情况来看,大部分幼儿都能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大胆想出各种图形的不同分法,也能很快地掌握基本的分法。对于个别难的分法,也能在老师或同伴的提示讲解下得到启发和提升。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掌握了四等分的知识,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体现了新纲要的教学理念,所以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也发现在操作材料上准备得还不够充分,可能是计算错误,另外在摆放操作材料时还要考虑得更周到,这样活动效果可能会更加完美。
12、大班数学《数字猜猜乐》教案反思
课程名称:数学《数字猜猜乐》
课程分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数学认知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魔术是发生于幼儿身边的、为幼儿所喜爱和好奇的行为。本次活动将数学问题融入魔术情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猜数游戏的环节,引导幼儿利用观察、比较、操作、验证等方法,来发现、分析和解决表格中的数字问题,本环节注重幼儿用语言表达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为幼儿提供充分体验表达发现、交流、分享的愉快的机会。在分组自由游戏和竞技的环节中幼儿可感知、体验到“排除法”的应用,同时体验到合作及团队协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一个趣味的数学活动中,幼儿享受到的是自由探究、表达的快乐,获得的是包括科学发展、语言发展、社会发展在内的多方面提高。
课程目标:
1、通过观察,运用排除的方法进行猜数字游戏。
2、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3、感受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乐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课程准备:
1、教师: PPT 、电子白板课件、数卡(1-15一套)
2、幼儿:数卡(1-7每组一套)、1-7数字表(每组一张)、桌面标记每桌各一
课程过程:
一、观看小魔术,引起幼儿对猜数字游戏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猜数字的小魔术,想不想看?
(请一位小朋友合作完成魔术)
二、出示数卡和1-7数字表,师幼进行猜数字游戏以及猜测方法的探究。
师:我还有一个更有趣的猜数字游戏,想不想玩?
1、一位小朋友抽取一张数卡,教师通过数字表进行猜数。
2、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猜数游戏。(2次)
(1)一位幼儿抽取数卡,其他幼儿和教师一起猜。
(2)请有答案的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答案。
(3)抽数卡幼儿出示数卡进行验证。
(4)请正确答案的小朋友分享猜测方法,同时教师在白板上做标记,协助幼儿讲解。
三、分组活动,尝试运用学习的方法进行猜数字游戏,最后教师总结排除法。
1.介绍游戏规则
(1)四人一组,一个人抽卡片,三个人猜。
(2)抽数卡的小朋友站在带标记的一边,猜数字的三位小朋友站在桌子对面。
(3)轮流抽卡片。
(4)每个人都抽一次之后立刻回到座位上。
2.幼儿分组进行猜数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游戏结束后,再次请一名猜数正确的幼儿分享自己的猜数方法。
教师总结:刚才小朋友用的猜数字的方法就叫做排除法,大家一步一步把不符合条件的数字一一排除掉,就能找到正确的数字。
四、增加数字行数,根据数字表的标记用排除法找出相应的数字。(数字表1-12)
五、幼儿分两队进行竞赛游戏,巩固排除法的运用。(前3轮1-12数字表,后2轮1-15数字表)
1、教师抽取数字顺序由易到难。
1-12抽取数字(3、2、9),1-15抽取数字(14、11)
2、规则:
1)一共进行5轮比赛,得星最多的一队为冠军。
2)红蓝两队轮流抢答,最先举手的先答,回答正确得一颗星,如回答错误,则换另一队回答。
六、活动延伸
把材料投放到益智区域里,幼儿继续练习。
师:我宣布,本次猜数字比赛获得冠军的是**队!不过**队小朋友也不要气馁,课后老师把这些数字卡片投放到班级的区域里,区域游戏的时候你们再去比一比,好不好。
课程反思:
魔术充满神秘感,是幼儿特别感兴趣的表演,此次教学活动在第一个环节中运用小魔术来引出教学内容,孩子们兴趣非常高涨,后面的环节通过层层递进的活动设置,逐步增加游戏难度,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探究,通过充分表达、交流与分享,对核心概念“排除法”掌握经过了感知、熟悉及熟练应用的过程。最后一个环节富有挑战性,孩子们积极参与,结束后仍意犹未尽。
但是竞技游戏有胜负之分,对胜利者的适度表扬和失利队伍的有效激励,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胜负”,是应该进一步预设和完善的。
13、大班数学《佩琪家的新年聚会》教案反思
年级:幼儿园大班
教师姓名:陆旭辉
教师简介:
一级教师,本科,获区“教学能手”、市“科技辅导员”等称号。多次在各级各类业务比赛中获奖,其中教学活动获区一等奖。多次进行公开展示活动。40多篇论文、案例获奖和发表。
课程名称 大班数学:佩琪家的新年聚会
课程分析:
幼儿在生活中已经初步具备平均分配的经验,例如:将一块饼干分给两个好朋友吃,这种早期的等分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运用到。大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阶段。如何帮助幼儿建构早期的等分概念很具有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有具体形象性,依赖动作和具体的形象进行感知。在等分的过程中也不例外,幼儿会通过多次操作来体验和感悟。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指南》也指出:幼儿数学教育要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实用和有趣,感知理解数、量以及数量关系。设置一定的情景,幼儿在此情景中通过探索、交流,积累相关经验,并在实际生活中尝试运用等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在前期,孩子们对于图形、长度的等分和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于一定数量的等分经验还不足,通过本此的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多次操作感知一定数量的等分,特别是如何同时等分两个数量。
课程目标:
1.初步感知理解等分,尝试将一定的数量等分。
2.尝试运用等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3.喜欢等分物体的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点:尝试将一定的数量等分。
活动难点:将两种不同数量的物体同时进行等分。
【评析:以部分、整体的关系为基础的等分早期概念立足于幼儿早期日常的生活经验。在分配食物的问题情景中幼儿积极思考、探索等分的方法。将两种不同数量的物体同时进行等分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将数量进行二等分是幼儿最初也是最容易的感知,从二等分契入,逐步引导幼儿进行三等分、四等分,活动层层深入。幼儿等分的策略是约估、分完后看是否正确,若不等分,再调整,进行重新分配。或者是考虑有几个人就分成几份,但是不考虑是否每个人分到的数量是否一样。特别是在同时等分两种不同数量的食物的时候幼儿觉得有一定的挑战性,鼓励幼儿多次多次尝试,在操作、交流、分享的过程中逐步感知等分的方法。】
课程准备:
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有等分图形、长度的初步经验。
物质准备:
(1)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
(2)每组提供:操作板(左侧为有粘性的版面,右侧贴有两次操作的记录单表格)、朋友标记(在白色瓶盖反面画有笑脸标志)、各类食物(蛋卷、巧克力糖、玉米糖)、笔等。
课程过程:
一、情景导入:分蛋糕,初步感知等分。
1.学习用不同方法把数量6分成两份。
提问:要过新年啦,佩琪的妈妈做了6块蛋糕。要分给佩琪和乔治两个人吃,你们觉得可以怎样分呢?
小结:原来6块蛋糕分给两个人吃,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方法。
2.初步感知等分
师:那佩琪妈妈是怎么分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结:妈妈给佩琪和乔治每人分了3块蛋糕,每人分得一样多。
【评析:选用小猪佩琪等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形象。根据情节发展在电子白板上逐步呈现画面,结合声效,引起幼儿关注。幼儿积极说出6块蛋糕的不同分法。特别是电子白板上的图标更能帮助幼儿理解6的分合。最后呈现的佩琪和乔治各分3块蛋糕的图片加深了幼儿对于6的等分的印象,为后面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在分蛋卷的操作中学习等分数量6。
1.师:瞧,佩琪妈妈用烤箱还做了什么新年大餐呢?妈妈做了几个蛋卷?(6个)
佩奇:“妈妈,蛋卷好香啊。我要邀请我的好朋友们来我家分享。”
妈妈:“6个蛋卷要分给好朋友吃,每个朋友要吃得一样多。那你想想可以请几个朋友呢?”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幼儿约估好朋友的数量,根据幼儿的回答利用白板软件中的蒙层功能即时呈现幼儿的答案。幼儿通过目测有一个初步的等分感知。】
2.请一名幼儿上前尝试分蛋卷。
师:谁愿意上来试一试?要分得一样多哦!(小结分蛋卷情况并作记录)
幼儿尝试用不同方法等分数量6。
师:小朋友们,除了刚才的方法,你们还能想到什么方法呢?请你试一试,把操作结果记录下来,一会儿和大家分享。
【评析:在此环节中教师出示了6根蛋卷,引导幼儿先目测、估算好朋友的数量,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打开克隆模式拖动相应数量的好朋友标志到操作底版上,教师的拖动也是暗示电子白板触控笔的使用方法。之后为增加互动性,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分法,并请他上前拖动蛋卷到好朋友标志下方,并请幼儿上前使用白板上的书写功能写出相应的数字。通过这样的过程向其余幼儿演示了接下来在桌面上进行操作的方法。如何分蛋卷不是教师单一的示范演示,而是通过和幼儿的共同探讨共同进行演示。通过此环节的演示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思维方法,并为后面的操作进行了指导。】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重点: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和思考,在反复探索中发现6的等分。在表格相应的方框中进行记录。(教师点击插入的结束铃声,提醒幼儿操作结束时间到。)
【评析:在操作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会先从筐子里拿出6根蛋卷,然后在操作板上摆放好朋友标志。孩子们将6根蛋卷平均分配给了6人、或3人、或2人。在多次摆弄的过程中体验到如何进行6的等分,正确率较高。】
4.交流、分享。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的方法?
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你在操作中有什么困难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帮助幼儿提炼思维方法。)
小结:原来6个蛋卷分给好朋友吃有3种分法:6个蛋卷分给2个人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3个蛋卷;6个蛋卷分给3个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2个蛋卷;6个蛋卷分给6个人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1个蛋卷。
师:最后佩琪请来了几个好朋友来参加新年聚会呢?好朋友们一起品尝美味的食物、一起唱歌跳舞,真开心呀!
【评析:操作后的交流分享环节中,孩子们能积极表述自己的等分结果。个别幼儿在等分蛋卷的过程中一开始自己经过约估、摆弄、发现错误及时调整、最后成功,遇到问题的幼儿也积极分享自己解决困难的过程,为孩子们如何解决问题提供了策略。后面的好朋友们一起跳舞的动画声效更是增加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在分巧克力糖和玉米糖的操作中学习同时等分数量8和4。
1.乔治要邀请朋友来作客,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妈妈说:“乔治,8颗巧克力和4颗玉米糖要同时分给好朋友吃,每个好朋友要吃得一样多。那你想想可以请几个朋友呢?”
【评析:在白板上根据幼儿回答即时呈现配合声效的数字8和4,帮助幼儿在后面的操作中拿取正确数量的巧克力糖和玉米糖。】
2.提出操作要求:8颗巧克力和4块玉米糖,每个朋友要吃得一样多。那你想想可以请几个朋友呢?一会儿去试一试,并作好记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指导重点:每个好朋友都要吃到巧克力和玉米糖,而且大家吃的东西数量要一样多。(点击插入的结束铃声,提醒幼儿操作结束时间到。)
【评析:在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幼儿一开始就能从筐子里拿出数量正确的巧克力糖和玉米糖,个别幼儿一开始会拿错巧克力糖的数量。有的幼儿在等分的过程中摆好好朋友标志,然后一个一个逐步对应进行摆放,看是否等分。发现食物数量不够或者多余会再次进行调整,在多次操作中发现分法。】
4.交流、分享
师:你是怎么做的?一样多吗?
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你在操作中有什么困难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帮助幼儿提炼思维方法。)
小结:原来8颗巧克力糖和4颗玉米糖同时分给好朋友吃有2种分法呢,可以分给2个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4颗巧克力糖和2颗玉米糖;或者分给4个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吃2颗巧克力糖和1颗玉米糖。
师:好朋友们一起品尝美味的食物、一起唱歌跳舞,真开心呀!
【评析:同时等分8颗巧克力糖和4颗玉米糖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幼儿通过操作发现了可以分给2个或者4个好朋友。操作后的交流分享环节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幼儿提炼、总结等分结果,不同答案的幼儿上前讲解自己的操作结果,教师用蒙层功能及时呈现幼儿的分法,有助于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特别是在白板上书写出相应的数量会觉得很自豪,体验成功感。幼儿的等分结果配合图片呈现在电子白板上,帮助幼儿在头脑中逐步建构认知图式。电子白板上等分结果的表格是孩子们通过操作、讨论、记录而呈现出来的,教师的策略在于给幼儿提供情景化的场景课件,创设讨论的氛围,通过巧妙的提问起幼儿思考。后面的好朋友们一起跳舞的动画声效更是增加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成功感。】
四、延伸活动:
1.小猪佩琪和乔治下次还要再请朋友们来聚会,这一次,妈妈准备了一篮子食物,你们看看有什么?他们分别有多少个?
2.佩琪妈妈说:“10个甜甜圈、8个苹果、4罐牛奶要分给好朋友吃,每个朋友要吃得一样多。那你想想可以请几个朋友呢?”
3.小朋友们,等会你们回到教室再去帮佩琪想想办法,看看他们应该请几个朋友呢?
【评析:此环节是延伸环节,根据幼儿回答逐步出示食物图片以及相应的数量,并配以声效,如何将10个甜甜圈、8个苹果、4罐牛奶同时等分呢,激发幼儿思考的与欲望。】
课程反思:
一、联系生活、选材新颖
如何分发食物是幼儿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围绕等分这样的早期分数概念开展此活动,选材新颖。
二、情境呈现、激发兴趣
充分利用佩琪家准备新年大餐的课件营造解决等分食物的问题情境,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注重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提供支持性环境,师幼之间是平等的、相互探讨的地位。
三、媒体支持、深入探究
本次数学活动依据佩琪家新年聚会的情景,各个环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从初步感知等分、等分6、同时进行等分8和4。层层递进、环环深入,将自己的操作结果呈现在记录单上,帮助小猪佩琪和乔治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不仅发展了幼儿早期分数概念,还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等。
现在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分享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加强互动、尊重个体
特别是课件的使用增加了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数学认知。在整个活动中,不仅有师幼之间的互动,也有幼儿之间的互动。大部分幼儿非常乐意将自己的操作结果表述出来,个别一开始没有操作正确的幼儿也会在同伴、老师的提示下调整正确。
幼儿发展水平不一样,学习风格也有差异,教师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例如:可以让幼儿摆出一种或者更多种分法。有的先估算出好朋友数量,然后再摆食物。有的幼儿先漫无目的地摆弄食物和瓶盖,然后再平均分配。教师对于幼儿的等分方法都给予鼓励的态度,如果幼儿操作有误差也是启发式地引导和鼓励继续探索。
14、幼儿园大班数学《打瞌睡的房子》教案反思
一、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存在排序、规律,新《纲要》提出:“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数学学习”,幼儿学习排序可以为幼儿建立初浅的数学概念做好准备,而大班幼儿在已经掌握排序的基础上,发现物体逐渐增多的规律就会比较简单,可以进一步学习按照逐渐增多的方式排序,体验和掌握递增模式。因此,准备了此次活动。
二、课程目标:
让幼儿学会每次增加1的递增模式。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三、课程准备:
绘本《打瞌睡的房子》,卡通图片,积木。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每次增加1的递增模式。
难点:掌握递增模。
五、活动方法与组织形式:
活动方法:提问法、观察法、讨论法。
组织形式:集体活动
六、活动过程:
1、与幼儿一起复习绘本并排序
师:“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读的《打瞌睡的房子》吗”(记得)
师:“能告诉老师故事里发生了什么吗”(都在打瞌睡)
师:“谁第一个是睡着了”(老奶奶)拿出一张老奶奶的卡通图片贴上。
师:“谁第二个是睡着了”(小男孩)“他睡在哪里了”(老奶奶的身上)
拿出一张老奶奶、一张小男孩的卡通图片贴上,将小男孩的卡通图片贴在老奶奶的卡通图片上面。
师:“谁第三个是睡着了”(狗)“他睡在哪里了?”(小男孩的身上)
拿出一张老奶奶,一张小男孩、一张狗的卡通图片贴上,将狗的卡通图片贴在老奶奶和小男孩的卡通图片上面。
师:“谁第四个是睡着了”(猫)“他睡在哪里了?”(狗的身上)
拿出一张老奶奶,一张小男孩、一张狗、一张猫的卡通图片贴上,将猫的卡通图片贴在老奶奶、小男孩和狗的卡通图片上面……
2、发现规律
向幼儿提问:“看看这些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像楼梯,每次都会多1个)
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该老鼠睡觉了),那我们的图片会发生什么(会变高),好,我们一起来验证吧。
师:“谁第五个是睡着了”(老鼠)“他睡在哪里了?”(猫的身上)
拿出一张老奶奶,一张小男孩、一张狗、一张猫、一张老鼠的卡通图片贴上,将老鼠的卡通图片贴在老奶奶、小男孩、狗和猫的卡通图片上面
师:“最后一个谁是啊”(跳蚤),那我请一位小朋友把他贴在适当的位置,(拿出一张老奶奶,一张小男孩、一张狗、一张猫、一张老鼠、一张跳蚤的卡通图片贴上,将跳蚤的卡通图片贴在老奶奶、小男孩、狗和猫的卡通图片上面)
师:“最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图片在同一条线上,每次都会多一个)这就是递增模式。
3、模式游戏
现在我想让小朋友做一个这样的递增模式,我们用积木来试试吧。
为幼儿提供积木,观察幼儿游戏,并指导。
七、活动延伸:
幼儿可以回家和家长一起玩递增模式的游戏,例如纸杯等。
活动反思:
《打瞌睡的房子》是“一本图画与文字的天作之合”。经典的图画本就是图与文的完美结合,是文学和艺术在最为纯净的层次和阶段的完美结合。我的课堂上孩子们的反映证明了《打瞌睡的房子》的确是一本好书,也再次证明图画书对孩子们在观察、思维、审美等能力的提升方面,对孩子们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的形成方面所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则是不容忽视的。
15、大班数学活动《贪心的三角形》教案反思
课程名称:大班数学活动:《贪心的三角形》
课程分析:
图形在孩子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大班的孩子已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的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贪心的三角形》是偶然间给孩子们讲的一个绘本故事,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些图形非常感兴趣,于是我抓住了他们的这个兴趣点,设计了本次活动。它借助了一个“三角形增加边增加角”的这个故事为线索导入,环环相扣,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
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听听、看看、猜猜、玩玩等不同途径,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并掌握有关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满足幼儿探索、发现、尝试创作的欲望,故设计本节教学活动的目标如下:
1.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三角形的特点。
2.在三角形的基础上,增加边增加角变成四边形、五边形。
3.感受认识图形的乐趣,积极思考,乐于参与。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课程准备:
物质准备:PPT,彩条、魔法棒、图形统计表、记号笔若干。
经验准备:事先幼儿知道什么是边、什么是角。
课程过程:
一、游戏导入;认识三角形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出示奇妙箱)你们知道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吗?
2、教师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摸,摸出看看是什么?
3、介绍三角形。
二、游戏巩固:
1、游戏:找一找
师出示背景图,请幼儿联系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说出三角形物品。
2、互动游戏:教师讲述找寻人身体可以出现的三角形。
师:那我们来和三角形做个游戏吧!利用我们的身体可以怎么摆出三角形呢?
二、讲述故事《贪心的三角形》
在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增加边增加角变成四边形、五边形。
1.认识四边形
(1)三角形变四边形。
(2)出示各种四边形,请幼儿集体说出他们的名称。
师:白板阿姨给我们带来了好多的四边形,你们认识他们吗?
(3)寻找四边形。
2.认识五边形
(1)四边形变五边形。
(2)寻找生活中的五边形。
师:新生活太奇妙了,五边形又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哪里呢?
三、操作、记录(提供图形统计表)
1.请幼儿扮演小小图形转换官,用彩条把拼的图形贴在卡纸上,并将拼的图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在统计表上记录下来。
2.师幼交流评价作品。
四、游戏开火车结束活动。
课程反思:
针对本次活动我觉得值得反思的地方是:对于活动中个别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幼儿引导还不够,没能让他们大胆的交往,融入游戏及教学活动中,应多关注个别差异的幼儿。其次中间的数学操作,师幼交流评价作品环节,没有很好的让幼儿参与到评价中来,只肯定了表现好的幼儿,没有针对存在的突出现象,如:个别幼儿没有操作正确,没有进一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并商量解决的办法。
16、大班数学教案《图形联想》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就能自发的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已经学过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
2、在了解这几种图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的组合拼搭。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图片、胶棒、白纸、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对图形的认识
出示各种图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小朋友回答后,贴到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把出示的图形组合成一副画面,让幼儿观察。现在老师变成了一个魔术师,把图形组合在一起,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二)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⒈点击乌龟。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⒉点击狐狸。方法同上
(三)运用图形拼搭物体
1、提供图形和图片,让幼儿尝试拼搭
2、扩散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力,激发幼儿拼搭的兴趣
师:图形不仅可以拼搭成一个个物体,而且还可以变成不同的数字。你们觉得好不好玩?
3、幼儿尝试运用多种图片组合拼搭物体
(四)动手操作,自由想象拼搭
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老师拼的不一样。
师: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也做一名魔术师,用图形组合成各种各样的物品呢?
(五)活动评价与延伸
1、请个别有代表性的幼儿拿作品到前面,让他说出他拼的图片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并把制作理由讲给大家听。
2、教师积极评价。
3、老师鼓励幼儿用手中的图形自由组合画面,幼儿用自己的理解把这幅画编成故事讲述。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7、幼儿园大班数学《超级擂台赛》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超级擂台赛》是一本十分有趣的绘本,它讲述了山羊公公举行"超级擂台赛"招聘保护羊群守卫的故事。通过学习该绘本,能让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并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解决故事中的问题,完善和丰富故事情节,领会故事的主题思想。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因为有了故事背景的支撑而变得生动活泼,这是将数学内容融入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很好的尝试。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通过看看说说等活动,产生对统计活动的兴趣。
2.通过对比赛结果进行目测及记录,学习运用简单的符号进行统计。
3.体验故事内容的有趣,能机智勇敢、认真负责的参与活动,并获得成功体验。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对竞选结果进行目测及统计,能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
难点:理解故事中所蕴涵的智慧。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表、笔。
活动过程:
一、山羊公公的招聘广告
(一)导入招聘原因今天,陆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森林里,山上的狼越来越多,而羊村的羊却越来越少,这下可急坏了羊村的山羊公公。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第二天,他和小羊们在森林里贴广告,瞧,猜一猜广告上会说什么呢?那什么是守卫?
(二)解读招聘过程
1.广告一贴出来,就有好多动物来应聘,看看有几个动物,它们是谁?
2.这么多动物他们都想应聘这个工作,可是只有一个动物才能成为守卫,这可怎么办?(比赛)
(三)超级擂台赛
1.山羊公公决定进行一次超级擂台赛,什么是超级擂台赛?
2.有哪些比赛项目?(身高比赛、接飞盘比赛、举重比赛)
3.比赛标准
二、我是小裁判
(一)介绍记录方法1.小裁判们,现在比赛的标准你们都知道了,山羊公公还给你们准备了记录纸瞧,应该怎么记录呢?
2.用符号记录。
(二)幼儿操作记录
(三)交流比赛结果
1.接飞盘
(1)出示幼儿的记录纸,接飞盘比赛获胜的标准是什么?(接住飞盘)
(2)你用了哪两种符号?分别表示什么?
(3)哪些动物获胜了?
(4)出示正确答案。
2.身高
3.举重
(四)比赛结果
1.现在3场比赛都结束了,谁会成为守卫呢?我们来看3场比赛的结果。
2.出示比赛结果。这是3场比赛的结果,谁获胜了?(猎狗、老虎、猩猩)看了这个统计表我们一下子就知道谁获胜了,其实我们刚才的记录表也是统计表,有了统计表就能一目了然地知道比赛的结果,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用到它。
3.我们恭喜他们3位,通过了3场比赛,可是山羊公公只要请一名守卫,这可怎么办?
三、公布招聘结果
(一)最后的投票
1.山羊公公让他们3位分别带着羊群上山,看看他们的表现怎么样?
2.如果你是山羊公公,你会选谁当守卫?为什么?
3.我们来看看最后大家把票投给了谁?谁的得票最多?那守卫就是谁呀?(猎狗)我们拍拍手,祝贺他吧。
(二)教师小结:猎狗虽然不如老虎勇猛,也不比大猩猩灵活,也不比熊力气大,但是它会动脑筋,所以才会通过了一关关的比赛,最终获得胜利。那我们小朋友以后也可以来进行场超级擂台赛,标准你们定,看看谁最会动脑筋,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活动延伸:
下次我们班进行比赛时,请小朋友当裁判,记录比赛结果。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使我受益很多,我教学活动上下来之后,我进行了反思,本次反思如下:
1、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时间上,我就没有很好的把握。在第一环节中,我所提问的问题过于繁复,在这个环节上所用的时间就比较长一些。
2、整个语速上也比较慢,语调上也需要加强。没有跟着情节性的起伏,使得整个活动过于平淡按部就班下来。
3、问题的设置过多,不够简练,有一些问题出现重复的情况反复。使得对于一些问题,幼儿没有回答到点子上面。
4、在幼儿回答的问题上,没有把抛出来的问题接住,而是重复幼儿说的话,在幼儿的问题总结上面还需要很好的加强。
5、在第一次出示记录表,可以教师自己进行填写。
18、大班数学活动《5的组合和分解》教案反思
【重点领域】科学
【适应年龄】5—6岁
【设计意图】
本微课通过创设讲故事教学情境,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导幼儿发现组合和分解的方法及规律,然后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达到实践练习强化的效果。设计结合幼儿实际、动画演示、角色扮演活动、电影特效、音乐等多媒体手段,把教育跟娱乐融合为一体,使幼儿在娱乐中受到教育。
总体设计思路:设计4个小动物→复习4的组合→引出小猫分鱼故事→小鱼排列讲解5的组合→小猫分鱼故事讲解5的分解→回顾故事加强理解→做游戏完成练习→延伸知识。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活动为大班科学领域中的数学活动,在孩子们学习了4的组合和分解的基础上来进行的,本节课主要让孩子们学会5的组合和分解,并能用一定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幼儿情况分析】
孩子们学习了4的组合和分解的基础上,学习5的组合和分解,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相对能容易一些,再通过故事和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能自主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数量为5的物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2、在活动中学习掌握5的组合和分解。
3、通过感知分解组合的关系,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能学习并掌握5的组合和分解
【教学难点】
5的组合和分解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活动操作法、角色扮演法
【学习方法】
体验式学习法、合作式学习法、分享式学习法
【教学媒体】
PPT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文件、动画影音、手机、电脑等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景导入:四只动物,帮助幼儿复习巩固4的组合。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有几只小动物们要来给大家讲一个好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小猫”,“小鱼”,“小猴”,“小狗”。
——复习4的组合,和老师一起读一读。
二、基本部分
1.以《小猫分鱼》的故事为线索,引导幼儿学习5的组合
——一天,天气特别晴朗,小猫来到河边准备钓鱼,数一数河里有几条小鱼?
——第一次有1条小鱼特别地顽皮,游到了最前面,后面的4条小鱼都去追它,大家数下一共有几条小鱼呢?1,2,3,4,5,是5条小鱼。
——第二次前面有2条小鱼,后面3条小鱼,也是5条小鱼;
——第三次前面有3条小鱼,后面2条小鱼,也是5条小鱼;
——第四次前面有4条小鱼,后面1条小鱼,还是5条小鱼。
——总结:数字1和4合起来就是5,2和3合起来也是5,3和2合起来也是5,4和1合起来同样还是5。
2.继续探索故事,指导幼儿学习5的分解。
——看见河里有这么多的小鱼,拿起钓鱼竿就开始钓鱼,不一会,小猫就钓到了几条鱼,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小猫钓了几条鱼?
——小猫想请自己的好朋友小猴和小狗来做客,这5条鱼该怎样分给小猴和小狗呢?
——第一次给小猴分1条鱼,小狗分4条鱼,5可以分成1和4;
——第二次给小猴分2条鱼,小狗分3条鱼,5可以分成2和3;
——第三次给小猴分3条鱼,小狗分2条鱼, 5可以分成3和2;
——第四次给小猴分4条鱼,小狗分1条鱼, 5可以分成4和1;
——总结:数字5可以分成1和4,也可以分成2和3,又可以分成3和2,还可以分成4和1。
3.找找数字的规律,回顾所学内容。
——让我们找一找数字的规律,左边的数字为1,2,3,4从小到大排列,是逐渐增加的规律;右边的数字为4,3,2,1从大到小排列,是逐渐减少规律;
——《小猫分鱼》的故事讲完了,我们学到了数字5是由4种方法组合和分解而成,分别为1和4,2和3,3和2,4和1,同样也学到了1,2,3,4为逐渐增加的规律,4,3,2,1为逐渐减少的规律。
4.游戏:《小猴分桃子》
——小猴为感谢小猫,摘了一些桃子来,要把桃子分给好朋友小猫和小狗,如何分呢?
——玩分桃子的游戏:按照小猫分鱼的方法,先把桃子分成两堆给小猴和小狗,然后分别数一下每一堆的桃子是几个?
——老师扮演小猴,两位小朋友扮演小猫和小狗玩游戏,并学习相应的记录方法。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用《小猫分鱼》的方法来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分享好吃的东西?
《寓教于乐—5的组合和分解》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数学的教育应该生活化、游戏化。
本节活动老师能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来设计活动,目标把握的准确,活动的设计新颖,整个活动轻松、有趣,能用故事和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不仅能充分调动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让孩子们通过一些练习,也能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5的组合和分解。
在活动中老师还添加了一些延伸的内容,让孩子找一找数字的规律,让孩子在自己动脑的基础上也得到了更深一步的提升,这也为孩子的幼到小衔接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让孩子在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进步。
当然,活动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后面练习分桃子的部分,可以采用真实的活动视频,这样就能更加真实地反应出孩子对本节活动掌握的情况,也能让这节活动的实效性变得更强。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活动的一些总结和反思,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还会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自己的活动变得更加科学、有趣、操作性和指导性更强。
19、大班数学《破译高手》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破译高手》
年龄段:大班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简便口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自编 5 以内数的加减。
2.理解 5 以内数的加减和运算,能熟练说出 5 以内加减的数值。
3.体验自己和同伴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体验破译密码的快乐,能正确进行 5 以内数的加减运算。能够观察和总结出破译密码的简便方法。
活动准备:白色、粉色、红色密码条每人一份,空白密码条三张、铅笔、橡皮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当“小小数学家”破译一份密码,复习 5 以内的加减。请幼儿当“小小数学家”,每人选择一份白色密码条,试着破译,幼儿破译完毕后,根据老师提供的答案检验自己破译的密码是否正确,正确的就是班级的“破译专家”。
二、请幼儿破译一份更难的密码条,总结破译的简便方法。
1.请幼儿每人破译一份粉色密码条,破译完成的举手示意。
2.教师和幼儿一起检验破译结果是否正确,请破译的又快又对的幼儿说说为什么能破译的这么快。
3.与幼儿一起找找,这份密码里,有没有相同的算式。
小结:算式相同不用重复计算,直接写出得数就行,这样会破译的快一点。
4.与幼儿一起找找,这份密码里,有没有特殊的算式。
小结:只是加号前后两个数交换位置的算式,也不用重复计算,直接写出得数,这样也会破译的快一点。
三、请幼儿破译红色密码,运用刚才的经验,又快又对的就是班级“破译高手”。教师与幼儿一起检测,巩固经验。
四、请幼儿自编“密码”。
三组幼儿分组讨论编出一组“密码”。然后三组交换密码条,进行破译。破译又快又对的那一组就是班级的“冠军组”。活动延伸:请小朋友把自己编的密码投放到游戏区,继续进行破译游戏。
课后反思: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设计这节以破译密码为游戏情节贯穿整个活动的大班数学活动《破译高手》。本活动主要是根据两点来设计的:
一、创设融洽、愉悦的氛围,诱发幼儿自主学习。
二、层层挑战,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 在整个活动中,采取了层层挑战的方式,从“小小科学家”到“破译专家”再到“破译高手”,幼儿紧跟老师思路,层层递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探究精神、主动性、自尊自信、交往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与发展。但是活动中游戏化,情景性不够,环节设计上过于简单,幼儿主动性应该更深层次挖
掘。幼儿将白色密码条破译完成后,老师应该带着一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20、大班数学《数字捉迷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对数字的兴趣。
2、提高孩子对数字方位的浅显表述能力。
3、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PPT课件、数字兔子图片、数字表格、1-10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说生活中存在哪些数字
(公交车)(电影厅门上的门牌号)。。。。
?找图画数字
1、找出图画中藏着的数字,两个小朋友一组,增强合作意识,找出数字后写在下面的格子里。
出示幻灯片,共同寻找幻灯片中兔子身上存在的数字。在寻找的过程中通过对方位的描述确定数字的位置。
寻找表格里的数字
用准确的方位词通过隐藏的半个数字找出表格中存在整个数字
(第几行第几列)(从左往右数)(从上往下数)
通过数字排列规律找出剩余的数字。
(序数排列规律)(相同颜色表格的数字)(奇数排列规律)
数字游戏
出示1-10数字卡片,隐藏任意两张数字,通过表格判断隐藏的是哪个数字,总结寻找数字的方法。
每6个小朋友一组,共同完成猜数字游戏。
四、出示幻灯片4,玩更复杂的猜数字游戏。退场
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数字捉迷藏》是我第二次开展了,这一次活动,我汲取了第一次活动中的不足进行了改进。
我将整节活动更为细化了一些,让活动更加的游戏化,将“捉迷藏”贯穿到底,数字不停的藏,孩子们不停的找,过程更完整。既然是捉迷藏,那一开始的就得要“藏起来”,这是我上次活动所欠缺的,这一次,我将数字放在气球上,用白板的淡出及声音音效技术,让一个个的数字气球爆炸,然后消失,以达到数字藏起来的效果,更加具有神秘感,孩子的参与性就更强了。数字们共计隐藏了三次~
第一次数字藏在了兔子的身上,由数字构成的兔子,孩子们在找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找的过程中学会讲述以自我为中心的上下左右,抑或是兔子身体部分,了解简单的方位。
第二次数字藏在了表格中,我用遮挡技术,我出示隐藏一半数字的数字格,让幼儿从中找出数字,孩子们根据没有隐藏的数字的一部分,分析猜测是哪个数字,活动气氛一下子被提升起来,孩子们争先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将10个数字全部召找出,并且幼儿同时学会了方位词“行”“列”,通过说“行”“列”就能马上找到数字。
第三次我们利用孩子们猜出的数字表格,进行猜数字游戏,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也巩固了新的知识。
在最后的环节我给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孩子们也表示勇于接受挑战,整节课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活动。
21、大班数学《中国风礼品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能按群目测数群。
2.能把两部分数量合起来看,学习按群测数。
3.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20量的实物卡片、点卡卡片、纽扣
学具:纽扣、小棍、印章、不等量卡片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游戏:轮数
师:小兔开了间中国风礼品店,今天请小朋友帮忙清点一下他的货物数量。先看看大家数数的本领,一起来玩轮数游戏。
玩法:教师数一个数,手指到谁,谁就接着往向数,直到20.
(2)多种方法数数。
教师:出示实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有什么?(灯笼、中国结、熊猫娃娃)有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一一点数)
(3)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数的又准又快?请你用自己想到的办法数一数小篮子里有多少纽扣。
(4)幼儿操作,教师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数数方法,并想出比较快的数数方法。
(5)交流活动:请个别幼儿演示操作材料,并演示自己的数数方法。
小结:一般比较快的数数方法可以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
2.分组操作,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1)数小棍
(2)数纽扣
(3)数点卡
3.活动评价。
请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用其他方法进行数数,如三个三个数、十个十个数。
活动反思:
所谓目测就是要求幼儿用小眼睛一看就知道一堆物品是多少个。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方面,中班幼儿能目测1—5的数量,也就是说,小朋友不用一个一个的边用手指点,边在心里数,而是一看就能报出数量,再通过接着数,让幼儿知道这个方法就是比一个一个点数快得多呢。让孩子先看一堆的一共是几个(一下就看出来,先可以少一点,慢慢的可以加多再练习)再接着往下数。最后的得出的数就是总数了。目测的本领学会了孩子会觉得很开心的,
集体活动新授知识点时,教授方法可以由简单到难逐步提升,以促使幼儿更容易掌握新知识,刚开始的时候,幼儿还不会应用目测的方法,通过反复几次的练习,幼儿很快会掌握该方法。老师可以诱导孩子先用眼睛数5个,再用手指点数后边的。渐渐地他们也觉得这个方法好用,也产生了数数的兴趣。最后,我们做个小结:目测数群是很简单却很快的数数方法。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
不足:在集体时和幼儿比比哪个办法数的快就更好了。
22、幼儿园大班数学《左和右》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孩子是认知的主体,但作为大班的幼儿,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意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尚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分不清左右,对自己的身体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为了引导孩子能够清楚区分左右,特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年龄在5—6岁之间,对于区别左右手,大班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如平时吃饭时用右手拿勺子、左手扶碗,幼儿在意识上的知道,但是在实际行为中容易出错;还有一个就是由于粗心而出错。
学习目标:
1、已引导幼儿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2、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重点难点区分左右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感知自身的左右
区别自身左右
教师:小朋友们,哪只手是你的左手?哪只手是你的右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我们怎么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呢?
平时,你们的右手做些什么事情呢?
教师小结:右手一般做拿筷子,握笔,刷牙,提东西等等。
小朋友们,举起你的左手,说说左手一般做哪些事情?
小结:我们吃饭的时候左手可以扶碗,我们刷牙的时候可以拿牙杯。左手,右手是我们身上的一对好朋友,只有左手和右手的相互配合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更快。所以,左右手对我们很重要,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哦!
2、想一想,我们的身上,还有哪些像手一样,是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
出示图片眼睛、眉毛、鼻孔、耳朵、脚、肩膀、胳膊、腿也是一左一右的好朋友。
3、游戏
现在我们和身上的这些好朋友做个游戏,(伸出你的左手右手拍拍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左脚右脚碰一碰。)探索交流,熟悉左右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1、出示图片小狗和小兔,说出谁在左边?谁在右边?
2、(出示五只小动物的图片)提问: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幼儿回答)2、从左边数起,第2个是谁?(小猫)3、从右边数起,第3个是谁?(小狗)小狗的左边是谁?小狗的右边是谁?
3、总结:我们看的标准不同,左右方向也不同,比如,举例说明。
(三)联系生活,应用左右
小朋友们,左右跟我们的生活也息息相关,例:我们上下楼梯要靠右边走,我们在马路上也靠右行走 。
活动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 左和右“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再从孩子们熟悉的左手、右手来引出左右,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通过摸一摸左耳、右耳等游戏,加深学生对左、右的理解,使学生明白识辨左右时可以用自己的左右手来分辨,自己左手的方向就是左边,右手的方向就是右边。通过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好,今后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探索。
23、幼儿园大班数学《数字排队真有趣》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在科学领域《指南》指出5-6岁的幼儿能发现和体会到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体比较整齐美观,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对于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来讲,大班幼儿基本建构了初步的数概念,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关于“数字的简单排列”的活动。在生活经验方面,数字相同但是顺序不同所代表含义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除数字的加减以外,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索数字排列组合,会给幼儿不一样的数字体验,拓宽幼儿的思维,也为小学阶段的系统学习埋下伏笔,对数的排列组合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目标
1.知道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对生活的影响不同。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3个不同数字的排列。
3.丰富对于数字的认知,感受进行数字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进行3个不同数字的排列组合。
难点:尝试了解与运用排列数字避免重复的的方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数字卡片1、2、3、4各17张,33张白色纸、17只笔、火车图片
经验准备
1.认知经验:能够对10以内的数字按大小顺序排列,知道数字可以改变顺序排列。
2.生活经验:坐过或者看过火车,知道火车有火车头和车厢。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2分钟):讲故事,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数字排列的兴趣。
1.师:“小熊放假了,他坐火车回家过年,结果到了家门口却忘记门锁密码了,他只知道有两个数字1和2,可是不知道怎么开了,你们能帮助他吗?”
2.请幼儿思考小熊家密码是多少、有哪些可能,并回答。(揭示密码21/12)
(二)开始部分:(23分钟)
1.引出3个数字的排列组合。(6分钟)
(1)师:“小熊家的门锁密码太简单了,小熊想换3个数字的密码,分别是1、2、4。(将数字卡片放黑板上) ”
——请幼儿帮助小熊设计门锁密码。
(2)师:“我们记录时3个数字都要有,更换数字位置,可以站在桌子旁边写和排序。”
——两个人一组进行设计密码(一个幼儿排列、一个幼儿记录)。
(引导幼儿观察有无重复,更换顺序排列最多的密码形式。)
(3)师小结:数字排在起来,更换顺序重新组合在一起,这样的过程叫做数字的排列组合。(强调先排列,再组合)
师进行层次性提问:请排列好的幼儿举手?数一数你有几种方法排列?请排列最多的幼儿来说怎么排的密码?
2.师演示排列方法。(3分钟)
师:“小熊坐火车时,想了个好方法。先按大小顺序排列数字(将数字卡片依次排列)形成一个密码(12第一个密码),然后确定火车头(数字卡片1),再更换车厢(142第二个密码)。1当了火车头了,就该2当火车头了(214第三个密码),再更换车厢(241第四个密码)。1和2都当了火车头,该到4了(412第五个密码),再更换车厢(421)第六个密码。(ppt演示)”
3.更换一个数字让幼儿排列(交换分工,幼儿分别排列、记录)。(数字1、4、5)(6分钟)
(1)引导幼儿观察有无重复,更换顺序排列最多的密码形式。
师:“现在我要把数字卡片2换5,然后交换分工,记录密码和排列卡片交换。重新排列组合,看密码会变成什么?”
(2)师与幼总结:先排序确定火车头为1(密码145),更换车厢(密码154)。确定火车头4(密码415),更换车厢(密码451),确定火车头5(密码514),更换车厢(541)。
4.引出4个数字的排列组合(数字卡片4、5、7、9)(5分钟)
(1)师:“小熊说你们太聪明了,想请大家再帮帮忙,把锁的密码换成4个数字,请你们设计吧!”
(2)师示范一组排列组合。排序确定火车头4(密码4579),将4藏起来,确定火车头5,更换车厢(密码597),确定火车头7(密码759),更换车厢(密码795),最后将4这个大火车头添上。
5.师引导幼一起完成4个数的排列组合。(3分钟)
3.结束部分:游戏—开火车
玩法:将幼儿命名数字1、4、5,确定火车头,换车厢,以此重复。音乐起,幼儿开火车,教师暂停音乐说换,幼儿立即更换。音乐继续,直到换完为止换5次,共6次排列情况。第一轮请3个幼儿更换车厢。第二轮请4个幼儿更换车厢至结束。
4.活动延伸
生活经验拓展:请幼儿观察生活并引导其说出还有哪些数字的排列组合。例如汽车车牌号码、开锁密码、电话号码、卡号等。
活动总结
本次《数字排队真有趣》活动吸引了幼儿的浓厚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陷入自我的探究,与同伴间的友好合作,积极和老师一起互动,活动目标也基本实现了,不过在活动过程中以下不足之处:
活动的材料方面,投入的材料过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可减少材料的投放或分批投放材料;活动形式方面,幼儿在操作时可以两人站在桌子旁边一起讨论并记录,教师和幼儿在发现和总结是需围坐在一起;活动时间把控方面,应活动时间过长,应把握教学节奏;家庭共育方面,提前告知家长进行生活经验的准备或者拓展。
24、幼儿园大班数学《按规律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准备:
一、环境创设“小狐狸家门前”:
1、布置有规律排序的大小气球、彩旗、红色的花、蓝色的花。
2、各种有规律的图案物品。(如黄色的小鸡、蓝色小鸡、黄树叶、绿树叶) 。
活动目标:
1、在教学情境中感知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特征,探索按物体的两个以上特征有规律排序的方法。
2、尝试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进行装饰物品,感受与体验周围生活中物体排序的规律美。
3、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情趣。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你们看这里都有什么呀?它们漂亮吗?(花、气球、彩旗)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谁先找到它们排列的秘密。花是一红二蓝,一红二蓝,气球是二大二小,彩旗是二红一黄,二红一黄。刚才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花是按不同颜色和数量有规律排序的,气球是按大小有规律排序的,彩旗是按颜色和数量有规律排序的。
2、小松鼠想邀请小动物去它家里做客,小松鼠在去森林的路上,它遇到了一群小鸡,看,小鸡多么听话,一个一个的排着队,咦,怎么有三只小鸡掉队呢?谁能帮他们排好队?
你发现这些小鸡是按什么规律排队的呀?小鸡是按照一只黄色两只蓝色,一只黄色两只蓝色的规律排队的。
3、小松鼠走到一棵树下面,它看见树叶往下掉,小松鼠就想:要是树叶也像小鸡一样排好队就好了,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小松鼠,怎样让树叶也排整齐队呢?
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请小朋友找找看,教室有没有有规律排序的东西呢?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会运用到有规律排序的呢?请小朋友回家找找家里有哪些东西是有规律排序的呢?请你把它画出来,明天带到幼儿园一起交流,好吗?
活动延伸:
人们很聪明能干,在我们的生活中,利用各种图案有规律的排序,装饰在我们用的、玩的物品中,使这些这些物品更漂亮。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过程首先让幼儿找到小动物的排队规律,然后让孩子排一排,说一说身边什么是有规律的,最后让孩子们摆一摆,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是“摆一摆”,在此环节幼儿可以自己动手把想的规律摆出来,体现了手脑互动,然后说出自己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在说时注意要说完整话,用“我是按照……规律排序的”句式完成。最后请小伙伴接着自己的作品往下排,小朋友来做小老师检查是否正确。
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是缺少小组活动,下次设计时加小组活动,让小朋友们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25、幼儿园大班数学《8,9的分解和组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经力对数量为8.9的物品进行分解、组合的过程,感知8、9的分解、组合。
2、感受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力,思考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7、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8、9的分解组合,感受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筹码”、“数字卡片”、“分合号”
2、学具:“筹码”、“数字卡片”、“分合号”纸、笔人手一份。
3、《操作册》第27页。
活动过程
一、运用“数字碰球”游戏复习数的分解、组合。
二、学习8的分解、组合。
1、教师分给幼儿每人8片筹码,按自己的想法分成两份,并用“数字卡片”、“分合号”记录分解结果,先请分成7和1的幼儿展示自己的分法和结果,引导幼儿感受将8分成7和1或分成7和1,虽然改变了两个数字前后顺序,但合起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2、请8分成2和6,3和5两种分法的幼儿展示自己的分解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找出与这种分法的另外两种记录结果。小结俩个部分数,交换了位置,合起来总数是一样的。
3请还有不同分法的幼儿展示:即8分成4和4.
4让幼儿集体完整地读一读8的分解和组合。
三、学习9的分解、组合
1、教师分给幼儿每人9片筹码,让幼儿尝试把自己每次分到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并引导幼儿在摆分合式时按一个分数 递增,另一个部分数递减的规律来摆分合式并记录,再找出其中有相同数字的分法。
2、 把幼儿分解的结果展示在黑板,并进行检查。
四、游戏活动:做手指游戏“找部分数”。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六、活动延伸:完成《操作册》P27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活动目标很明确难度适中,大部分幼儿能听懂,学会自己操作,幼儿动手能力也比教强,学习兴趣浓厚
2、不足:教师讲课不够幼儿化。上课时间太长。
以后要多锻炼自己,不断提高上课的奇巧。
26、幼儿园大班数学《6的组合分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7、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黑板上画上两座房子、房子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6的分解式、6只熊猫卡片
活动过程
复习5的分解组合、
对对碰
教师:我说五、
幼儿:我对五、
教师:5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1和4。
【......】
教师:5可以分成4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4和1。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许多小动物都收到了树妈妈的信、你们猜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呀?(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
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6”的数字卡。
师:6只熊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帮助小熊猫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小熊猫,将6只小熊猫分在两座房子里,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将每分一次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6”的5种分法。
3、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
(1)、教师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 3、4和2、5和1.
(2)、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6
/
(1) (5)1+5=6
(2) (4)2+4=6
(3) (3)3+3=6
(4) (2)4+2=6
(5) (1)5+1=6
(3)、请幼儿读黑板上的分解式:如: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6可以分成3和3,6可以分成4和2,6可以分成5和1。
(三)、结束部分
活动反思: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在本次活动中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27、幼儿园大班数学《蜘蛛买鞋》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蜘蛛买鞋》选自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买卖高手》大班上册一书,本书属于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综合本,《蜘蛛买鞋》是其中科学领域的数学部分,在拟人化的“蜘蛛先生买鞋”这样一个具有童心和童趣的情境里融入了数学知识,将抽象的数字具体化,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通过8只脚,4双鞋,以及皮鞋的单价和总价来感知数、量、以及数量关系;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会借助一种以上的方法辅助10以内的加法运算;通过用加法帮助蜘蛛先生算钱,引导幼儿感受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设计思路(结合《纲要》)
《纲要》对于幼儿在数学领域中的目标有: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同时《指南》对于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目标有: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2.感知和理解数、量以及数量关系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
(2)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活动目标认知目标
能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理解“加”的实际意义
动作技能目标
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算出蜘蛛先生买鞋所使用的总钱数“10”
情感态度目标
体验数学的有趣和重要,对数学问题感兴趣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和解决生活中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能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理解“加”的实际意义,了解10 的组成
物质准备
蜘蛛手偶,多媒体课件
经验准备
对10以内的加法已有简单的认知
活动方法
参与法、演示法、情境表演法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
开始部分一、律动谜语+情境导入
1.教师说谜语表演律动,引导幼儿模仿动作并猜出谜底
2.教师揭示谜底,出示手偶蜘蛛先生和蜘蛛宝宝,创设买鞋情境
1.跟随教师表演律动并说出谜语
2.对情境感兴趣,知道蜘蛛先生为什么买鞋
律动谜语+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情境铺垫。
基本部分
二、介绍鞋子单价
出示鞋子的图片,角色扮演讲解不同鞋子对应的价格,教师扮演店员,邀请小朋友来当蜘蛛先生买鞋
二、计算鞋子总价
1、设置付钱问题引发思考
邀请小朋友为蜘蛛先生穿鞋,并提出蜘蛛先生的问题(要付钱了,可是我不会算钱,不知道给店员付多少钱?)请幼儿帮忙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法)。
2、探讨并实践算钱方法
(1)圆圈表示法
将蜘蛛先生贴在黑板上,鞋子旁边用数字标明鞋子的价格,用圆圈来代表价钱,规定一个圆圈代表一块钱,最后将所有圆圈一数即是鞋子的总价。
(2)迁移手指表示法
用手指来代表价钱,一根手指代表一块钱,最后将所有手指一数即是鞋子的总价。
观看买鞋表演,在真实情境中了解鞋子的价格
帮助蜘蛛先生穿上鞋子
在实践中验证“蜘蛛八条腿应该穿四双鞋”,并能根据经验说出算总价的方法是将每双鞋的价钱相加。
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数字用圆圈表示,并数清圆圈的个数,知道鞋子一共花了多少钱。
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用更方便的手指计算法得出结果。
在真实情境中,使数字代表的价钱和鞋一一对应。
帮助蜘蛛先生穿上鞋子
实在在实践中验证“蜘蛛八条腿应该穿四双鞋”。设置设置帮忙的问题能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兴趣。
此环节中运用的圆圈表示法和手指表示法,均是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将数字相加抽象概念具体化,让幼儿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并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见到的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快乐。
结束部分
3、得出答案,看图编儿歌,巩固所学的内容
A.教师教读儿歌:蜘蛛先生的买鞋之旅结束了,我们给它编了一首歌,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B.游戏环节:教师问小朋友答
跟随教师看图编儿歌,记儿歌,并进行游戏。
通过学习儿歌,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加趣味性。
延伸活动
回到情境,蜘蛛宝宝也想买新鞋。
聆听蜘蛛宝宝的故事,大胆猜想蜘蛛宝宝买鞋的过程。
延伸活动再次回到情境,使整个教学活动都在完整情境中开展,并能引导幼儿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科学领域的活动课,活动通过幽默有趣的儿歌形式,让孩子们学习加减的概念。为了使这节课能让孩子们产生足够的兴趣,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准备了充分的教具,蜘蛛、凉鞋、雨鞋、布鞋、皮鞋等图片。另外,还准备了一元钱的图卡及一首《蜘蛛买鞋》的儿歌。
28、大班数学活动《4的组成》教案反思
大班的幼儿已经开始接触数字的组成和分解了,以下这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用简图和数学图片记分法,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幼师上课学习、参加赛课、提升水平,就来,给您全面优质的幼教资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自己动手用简图和数学图片记分法,使幼儿知道4能有几种分法。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学习的积极兴趣。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让幼儿掌握4的组成和分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4朵不同颜色的小花,每人几张数字卡片(1——4) 2:教师:数字卡,图片,花等。
活动过程
1:情景故事:看一看哪个幼儿能把红颜色的花朵分给一组的小朋友,可以怎么分? 师:小朋友老师有4朵粉花分给第二组小朋友,可经怎么样分呢?谁来帮老师来分一分呀?(:找幼儿分别来分) 师:下面小组比赛来分,看一看每组有几种不同分法?(幼儿分组分)教师巡视指导。
2:幼儿演示你们都是怎么样分的,到前面来给大家分一分。 师,示范用图片引导幼儿完成4的不同分法。
3:小结:4朵不同颜色花朵,可以用3种分法分,指导幼儿读分解式。
4:游戏:找数字 师:小朋友数字不见了,哪位小朋友来找一找呀,要按照老师要求去找,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师:小朋友谁来帮老师找一找4的组成?(让全体幼儿都来参与游戏中去) 师:小朋友找的真是太棒了,找数字找得又快又准,老师奖励你们每人一朵小红花,你们都是聪明孩子。
5:情景游戏: 师: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到室外玩游戏好吗? 师:师和幼儿一起做找花朵和数字游戏,来巩固4的组成的分解。 师:小朋友站成圆形,能不能用4的组成“说一说”(幼儿集体说4的能分成2和1 3和1 1和3)游戏反复练习。
6:总结: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上的开心吗?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开心?你们学会了吗?(幼儿都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小朋友们只要你们在生活中学习中留心观察,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字,你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投计了时以活动为主,让幼儿在游戏和玩中学习,使幼儿了解4的分解和组成,让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高了。
29、幼儿园大班数学《按特定规律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特定的规律排序,能按序列的规律接着往下排。
2.感受有规律的图案美,发展分析、判断能力。
3.增强学习按规律排序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有规律的图案美,发展分析、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操作纸、胶棒、几何图形、彩笔
活动过程
1. 预备活动
走线,师幼问候。
2.集体活动
师:小兔子红红要过生日了,他想开个生日舞会。可是,开舞会得准备布置会场,还得准备食物啊!所以,红红打算到外面去转转。
咦?规律森林?什么意思啊?一起去看看吧!
这是什么?
幼:树。
师:这些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幼:这些树是按一棵大树,一棵小树,一棵大树,一棵小树的规律排列的。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那小朋友知道下一颗树是什么树吗?
幼:大树。
师:然后呢?
幼:小树。
师:再然后呢?
幼:大树,小树,大树,小树、、、、、、
师:红红继续往前走。
哇!好多的蘑菇啊!可是,这些蘑菇也好奇怪。小朋友们,你发现蘑菇哪里奇怪了吗?
幼:这些蘑菇是按绿色,黄色,红色,绿色,黄色,红色的规律排列的。
师:那下一朵蘑菇是什么颜色?
幼:绿色。
师:然后是——
幼:黄色,红色。
师:哦!我明白了,原来规律森林里的一切都是有规律的啊!真有意思!我们再看看吧。
好漂亮的花呀!这些花朵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
幼:这些花朵是按黄花,蓝花,红花,黄花,蓝花,红花的规律排列的。
师:那接下来分别是什么颜色的花朵呢?
幼:黄花,蓝花,红花。
师:老师觉得这样太麻烦了,而且容易忘。所以,老师现在教你们一个新的记规律的方法。我们把重复出现的哪几种颜色的花作为一组,因为紫花,红花,蓝花重复出现,所以我们把紫花,红花,蓝花作为一组,下一组还是紫花,红花,蓝花。再下一组还是紫花,红花,蓝花。明白了吗?
幼:明白了!
师:这么漂亮的花朵,可以拿回去装饰自己的小屋啊,一定很漂亮。小兔子摘了好多呢!
嗯!咱们看看规律森林还有那些东西有规律吧。
看!是不是花朵太香了?吸引了这么多的昆虫啊!都有什么?
幼:有蜜蜂,蝴蝶,蜻蜓,还有瓢虫。
师:小朋友能像刚才那样,给这些昆虫也分一下组吗?
幼:能。
师:哪几只昆虫是一组的?
幼:一只蜜蜂,一只蝴蝶,一只蜻蜓和一只瓢虫是一组。
师:下一组呢?
幼:一只蜜蜂,一只蝴蝶,一只蜻蜓和一只瓢虫。
师:再下一组呢?
幼:一只蜜蜂,一只蝴蝶,一只蜻蜓和一只瓢虫。
师:小朋友真棒!
红红又在规律森林里转悠了好半天才出来。时间差不多了,该回家了开舞会了。
看,红红回家的小路,是不是很特别啊?有什么规律呢?
幼:椭圆形,正方形和梯形一组,这样一组一组排列的。
3.分组活动
师:红红回到了家,发现朋友们早就在家里等他了。舞会是不是可以开始了?不行,还有几样东西没有准备完啊!
第一组小朋友注意:请你根据学具袋中的几何图形,利用胶棒,在这块桌布上设计出有规律的花边。
第二组小朋友注意:红红为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水果,请你将这些散乱的水果按规律粘贴到盘子里。
第三组小朋友注意:小动物们做了个花环,想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红红,可是花朵没有颜色。请小朋友们利用学具袋中的彩笔,有规律地给花朵图上涂上颜色。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幼儿介绍)
4.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一切准备就序,舞会马上开始!播放音乐,师幼一起离场。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的环节比较紧凑,思路也比较清晰,围绕着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小兔子红红开生日舞会为线索,贯穿始终,层层深入。通过规律森林来激发孩子的探知欲望,在上课伊始孩子能够跟都老师的设计思路进行探究知识。但由于教师设计的活动:颜色的规律排列对于小班孩子还是有一定难度,孩子完成的还比较好。最后一个环节分组活动中放手让孩子在一定的要求下自由排列图形、颜色,用时较多,导致课内没有完成。今后教学中一定注意这些问题,充分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30、幼儿园大班数学《9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9的组成
难点: 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玩具图片卡。
活动过程:
一、复习8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示数卡,师问:这数是几?答“8”。师:今天玩碰球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8。(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7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熊猫阿姨的玩具店开业了,这个玩具店里的玩具都卖9
元钱。熊猫阿姨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
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5元)为什么?(因为上
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
一种玩具?等一会你能买几种玩具?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玩具,营业员一定
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够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玩具的人是不是付够9元钱,不
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玩具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玩具
记录到作业本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作业本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
只小狗。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情况,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并板书。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 9有几种分法呀?(8种)
三、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9的8中不同分法。
本活动注重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活动中,运用去玩具店购物这一情节贯穿,为幼儿提供多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探索出9的最佳分合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中让幼儿来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最后知识巩固时,为孩子创设了多个生活情景,让他们把所学的组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得孩子们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31、幼儿园大班数学《9的加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看分合列算式,计算出未知数的答案。
2、学习9的加法,并看算式编应用题。
3、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归纳、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9的不完整分合式四种。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复习9的组成。(碰球)
1、教师:“我们来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9”。
2、运用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看分合式列算式,学习9的加法。
1、出示缺少总数的分合式一。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怎么读?1和8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
(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2、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1+8=9,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8+1=9)
教师小结: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可以互相交换位置,所得结果不变。
3、依次出示其他三组分合式,让幼儿编出算式,然后集中讨论,交流。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又该怎么读?2和7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4、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2+7=9,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7+2=9)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5、集体朗读9的8道加法算式。
三、编应用题。
教师:这些算式还可以表示其它的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说说。请幼儿依次根据算式尝试口编加法应用题。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四、幼儿作业。
1、教师讲述书写要求。
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数学本和铅笔,要请小朋友看分合式变算式来书写9的加法算式,在黑板上老师也画好了一张作业纸,仔细看看要怎样书写。
教师边讲述边示范,要求幼儿先把书写本对折,在折线的左边书写加法算式
2、看分合式变算式。
3、幼儿进行书写,教师观察并指导。
4、评价幼儿作业情况。提醒幼儿注意书写格式。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正确握笔,端正坐姿,书写规范、整洁,不乱涂乱画。
五、结束活动。
教师展示书写规范的作业,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活动反思:
1、备课时,我考虑到如果直观的教孩子,孩子肯定接受不好。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课堂上,我会运用活动教学法、图片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寓教于乐,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2、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唱歌、拍手、展示图片,让孩子观察、辨别、叠加,直观明了,通俗易懂,孩子容易在游戏中把握知识,学到知识。
还有,提几个简单明了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展现鲜艳、美丽的花朵,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图画直观、多样,幼儿观察、辨认、思考,符合幼儿认知、智力发展的特点。
4、从这个教学设计来看,我觉得目标设计合理,教学策略安排得当,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一步步实现目标。
5、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32、幼儿园大班数学《9的分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9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9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7、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与难点:
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9的分合。
活动过程:
一、从操作中探索9 的分合。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9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9 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教师念儿歌并把9个圆片撒在盒盖上,此时,圆片撒在地面上的结果是4个红色的和5 个绿色的圆片,教师用数字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结果。
2、撒圆片
(1)教师强调要求:把9个圆片握在手里,同时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把圆片轻轻地撒在盒盖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和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如果撒出一样的结果那就不需要再记录。
(2)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9个圆片,并按要求记录。
二、对照检验,相互交流。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结果,教师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
2、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不同的记录,看一看,一共有几种记录结果。
3、教师出示一张排列有规律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和刚才记录过的记录单有什么不同。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4、整齐而又响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规律的分合式。
三、应用。
1、笑脸娃娃捉迷藏
(1)、教师请出9个磁性娃娃笑脸
师:“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娃娃笑脸都来找我们做游戏了,它要和我们做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幼儿:“愿意”教师把9张笑脸展示在黑板上说:“9张笑脸咪咪笑,一张笑脸在板上,几张笑脸藏起来?”幼儿:“8张笑脸藏起来。”师:“9可以分成1和几?几和几组成9?幼儿:“9可以分成1和8,1和8组成9。”
(2)、用同样方法可请个别孩子回答。
2、游戏《拾花瓣》
师:“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真美啊!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我的小花园》的歌吧!”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幼儿:“想”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 吧!”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四、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进行很顺利,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提供的材料丰富且易于操作;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也不急于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作好记录。
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教师站在幼儿背后,全体幼儿都能主动去操作、尝试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去深深的思考:.在孩子们操作的环节中,当我提示孩子们操作即将告一段落,准备进入下一环节的时候,有位孩子兴致正浓,表示还想玩,但我为了活动按时有序的进行,我用“商量”的语气告诉他:“等会儿再玩”,活动结束后,他果然非认真的再操作,一直把9个圆片的结果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全都记录下来为止。我们都知道,数学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在操作学习,可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给孩子充分的操作时间还是必要的,反之,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强加给孩子,同时也体现不出操作真正的意图。
33、幼儿园大班数学《8的加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演示教具,教师与幼儿的活动,进行口头加法练习,理解8的加法的意义。
2、培养幼儿计算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
3、理解8的加法的互换、互不规律。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7、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加强练习8的加法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雪花片、作业纸、贴图。
2、8以内的数字头饰、音乐游戏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老师戴8的数字头饰走进教室,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来
了数字娃娃8跟我们一起学习,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一)以对歌的形式来复习8的分成,先按互补关系,再按互换关系。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8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刘老师告诉你8可以分成1和7……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8有几种分合法?
幼儿:刘老师告诉你8有7种分合法。
(二)学习8的加法
1、老师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按花的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边观察边列出加法算式:
图上有1朵黄花7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1+7=8
图上有2朵小花,6朵大花,一共有几朵花?
2+6=8
图上有3朵圆形的花,5朵椭圆形的花,一共有几朵花?
3+5=8
图上有4朵兰花,4朵紫花,一共有几朵花?
4+4=8
2、 实物练习
分给幼儿每人8个雪花片,让幼儿边数雪花片,边填写上作业纸上相应的数字。
3、老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对表现好的幼儿奖励贴图,差的幼儿加强指导。
4、游戏:找朋友
老师分发给每个幼儿一个数字头饰,音乐想起来,小朋友们去找和自己合起来是8的数字成为好朋友。游戏可交换头饰进行。
5、引导幼儿观察一下自己的周围及教室里有什么物品合起来是数字8,回家后也可练习运算,如:糖、苹果、饼干、玩具等等。
三、结束部分:
老师讲评上课情况,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差的幼儿进行指导鼓励,结束本节课。
活动反思:
在以后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要多采用游戏的形式,因为幼儿对游戏是最感兴趣的,最能吸引他们,游戏的形式可以使幼儿对数学活动更感兴趣,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爱动脑、动手的好习惯。
34、新大班数学活动《7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 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7、 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一、 复习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 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 幼儿答:5比6少1。
用这种方法讲清7得6种顺序奋发,最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5、幼儿园大班数学《7的加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尝试运用7的组成进行推理并列算式,学习7的加减运算。
2. 探索发现互换、互补规律,灵活进行加减运算。
3. 能主动参与,养成求异创新的思维品质。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7. 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7的组成、加减算式,图片或课件(内容:7只鸟:1只先来,6只后来;2只黑色,5只黄色;3只在树上,4只在天上)。
2.7的组成、加减式中所需的数字和符号幼儿人手一套。
活动建议
1. 组织幼儿玩拍手和填数游戏,复习7的组成。
(1) 拍手游戏。幼儿边拍手边说出7的分合式,如: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就是7。
(2) 填数游戏。请幼儿又快又对地给缺失的7的组成式填上合适的数。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从中发现数的关系,学习7的加减法。
(1)从鸟儿先后飞来的顺序,引导幼儿描述并列算式,先列加法,再列减法。
如:树上飞来了1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6只小鸟,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列出算式1+6=7,并说出各数字、符号代表的意义。
教师提问:如果先飞来了6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小鸟,怎么列算式?幼儿可列出:6+1=7。引导幼儿发现:将加号两边的数互换位置以后,总数不变。
引导幼儿运用7的组成进行推理,列出7的第一组减法算式。如:因为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是7,所以7-1=6、7-6=1。
(2)启发幼儿根据图片上小鸟的黑、黄(不同颜色)或在树上、在天上(不同位置)等情境用的分合式,列出其他7的加减法算式。列出3+4=7、4+3=7、7-3=4、7-4=3。
请幼儿说出算式中的数字和符号各代表什么意思。
3.根据7的加减算式,鼓励幼儿以自己的兴趣和经验编出新的应用题。
如:根据7-2=5,可编出:我们班有7个小球,借给小班2个球,我们班还剩下多少个小球?
引导幼儿创编主题新颖的应用题,发展幼儿求异创新的思维品质。
4.利用快问快答的形式,帮助幼儿反复练习7的加减运算,提高幼儿快速准确的反应能力。
如:教师说出3+4,幼儿快速答出3+4=7。也可变成幼儿出题,教师或全体幼儿回答等形式。
活动反思
记得在教一年级数学的时候,7的分解组合和加减运算是作为教学内容,重点学习的,但从幼儿园改编教材以后,10以内的分解和加减运算,就成了大班的教学内容了,上学期是5以内的加减运算,孩子们学习起来,还算轻松,但下学期6,7的加减运算就有些困难。如果单纯的进行算式计算,大家就习惯性的利用自己的小手指来算,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陋习,不利于孩子们思维的发现和动脑的积极性,学前孩子的运算应该是借助于一些学具,实物和图例来完成,在熟练的基础上,慢慢的学会运算,我们有几个小朋友,对陋习的依赖,居然极致到对学具和图片视而不见的地步,真是悲哀!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于家长对孩子早起的错误引导,家长们总过早的让孩子们学算数,而且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也极不科学,甚至是典型的错误,再就是作为老师,我们是否真正读懂《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发展目标的要求,是否有拔高超标的因素,可怜的是孩子们,要立即改变以前的陋习,又要重新适应视物思考的过程,孩子们的劳心费力,谈何兴趣啊!
综合以上思考,计划近期召开家长会,合理指导家长形成有利于幼儿的适合幼儿的早教理念和方法,再就是加强对《指南》的学习和研讨,让我们的教学更高效准确!
36、幼儿园优秀大班数学《6以内的序数》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序数的认识是零散的、无意识的。所以我尝试用游戏的形式,将“认识5以内的序数”作为教学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认识、学习序数。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认识序数的含义,会用点数的方法确定物体的排序顺序。
2、会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
3、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幼儿的逆向思维。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7、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从左到右,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难点: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两个方向同时排列物体的次序的综合练习,将学习内容难度加大。
活动准备
1、火车图片一幅(画有6节车厢分别为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紫色、粉色)。
2、小动物图片6张(小熊、小猪、小狗、小鸡、小猫、小兔)。
3、楼房画一张。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小动物坐火车旅行”,帮助幼儿认识“6”以内的序数。
(1)教师出示火车图片(火车头朝左),引导幼儿观察。
导语:“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准备乘火车去旅行。现在火车开来了。”
提问:①这辆火车有几节车厢?每节车厢的颜色一样吗?(6节)
②第一节车厢是什么颜色?第二节车厢是什么颜色?黄色的是第几节车厢?绿色的是第几节车厢?
(2)教师边出示小动物图片边提问:
①哪些小动物都来乘车了?(小熊、小猪、小狗、小鸡、小猫、小兔)。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呢?谁排第一,排在第三的是谁呢?小猪排第几呢?小鸡排第几?
②火车快要开了,小动物上车了,小猪说我要坐第五节车厢,我请一个小朋友帮我把小猪送上车。(送到后和小朋友一起检查有没有送对)
③小猫说我想坐第三节车厢,但我不知道第三节车厢在哪,想请小朋友帮帮我。(请小朋友帮送,在检查有没有送对)
④请小朋友把剩下的小动物都送上车。
⑤我们来检查一下小动物都坐在第几节车厢。(从第一节开始数)
2、引导幼儿感受不同方向物体的排列次序。
①教师:“小动物们玩得真高兴,玩了一天也累了,它们调转火车头准备回家了。(变换火车方向,车头朝右)请你们看一看现在小猪坐在第几节车厢?原来小猪坐第几节车厢啊?小猫现在坐第几节车厢,原来坐第几节车厢?为什么变了呢?”
小结:火车调头了,火车头在左边的时候,我们是从左边开始数,火车头在右边时,我们从右边开始数,数的方向改变了,小动物排列的次序也改变了。
②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的,从右边开始数,小狗在第几节车厢,从左边开始数,它在第几节车厢?从右边开始数,小熊在第几节车厢,从左边开始数,它在第几节车厢?
③强调数的时候要注意方向,从哪边开始数。
3、学会用第几层、第几号的形式来表示动物的住处。
(1)出示楼房
提问:①楼房一共有几层?
②第一层在哪里?(下面)
③数楼房要从哪儿开始数?(从下往上)
教师小结:我们数楼房时应该从下往上数。
④引导小朋友数一遍楼层。
(2)让幼儿学会用第几层、第几号的形式来表示动物的住处。
引导语:“小动物们都累坏了,都想回到了自己的家。但这些小动物都是新搬来这里的,不记得自己住哪一间了,它们只记得自己的房号,想请小朋友帮忙找一找自己的房间,小朋友愿意帮忙吗?
(3)小熊说我的房号是402,请小朋友们一起来找一找。
(4)和幼儿一起分析,402表示小猴住在第四层,第二个房间,我们一起数一数,402在哪里。
(5)小狗说我的房号是306,请小朋友们一起来找一找。
(6)询问幼儿306表示什么,在和幼儿一起把小狗送回家。
(7)请幼儿上来把其他小动物送回家。
活动延伸:
1、 在活动区投放可以排列序数的材料供幼儿进行操作。
2、 在日常生活中,如站排、户外游戏时渗透序数。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环节安排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幼儿参与积极性较高。从学习从左到右的方向送小动物上火车旅行,再到小动物回家时调转方向,学习从不同的方向来说出“第几节车厢”,第三个环节则是送小动物回家,将难度提高,让幼儿学习从两个方向同时确认次序。
第三个环节是难点,由于担心幼儿不明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了较多时间进行讲解和示范,导致了幼儿的注意力有一些分散,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教学活动要注意教师语言的简洁、精炼,让幼儿多动手进行操作,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37、幼儿园优秀教案大班数学《6的分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分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会感受数学应用的乐趣,激发幼儿喜欢上数学。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7.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6的分成》;
2.幼儿画册、水彩笔、操作小鱼等。
活动过程:
一、碰球游戏《2、3、4、5的组成》
在教师的带领下做《2、3、4、5的组成》碰球游戏。
二、出示多媒体课件
1.幼儿观察图片,发现了什么?(灰太狼,六条鱼)
2.幼儿进行操作将小鱼进行不同的分法。
3.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分类的情况。
三、学习6的分成
1. 教师:你们有5种分法,那我们来看看羊村里的小羊们是怎样分的,好吗?
2.幼儿自主讲述边看边说,如6条鱼可分成1条和5条等。(懒羊羊、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那我们来看村长给他们评分了,,他又一个表格,我们来看他们是对的吗?他们真厉害灰太狼可难不倒我们小羊们!我们一起来说说6分成: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6可以分成3和3,6可以分成4和2,6可以分成5和1。
还可以反过来说,一起来说说:1和5合起来是6,2和4合起来是6,3和3合起来是6,4和2合起来是6,5和1合起来是 6。
2.介绍游戏玩法
接下来老师带来了想请你们帮助小动物,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是第几层,在左边的空格里天上相应的数点,填好的这个数点就是这个小动物的楼层,再用线将右边的楼层连起来,谁愿意来帮助熊猫的,你来!你们会了吗?做之前老师有两个要求:做作业自己动脑筋;做作业不说话。小朋友轻轻的拿材料操作。
3.幼儿操作材料《合起来是6》,老师巡视指导。
4.集体评价。
活动反思:
在6的分解和组成这一教学内容中,我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允许孩子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孩子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1、创设情景,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这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大胆地创造、使用教材,以“分彩珠”这一游戏情景出发引入课题,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使孩子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激发孩子的思维,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2、动手操作,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快乐。因为孩子们已有一定的分解组合知识经验,于是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记录、去交流尝试的结果。在这个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孩子印象必然较深,同时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成功、愉悦感。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不断地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和欲望,不断地使孩子得到鼓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
38、幼儿园大班数学领域教案《5的分成》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实物的基础上,理解5的分合。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2.尝试用数字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6.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操作实物的基础上,理解5的分合。
活动难点:尝试用数字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一个信封、5个花生。
2.操作卡片1张、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游戏“碰球”(复习4的组成)。
二、点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礼物,我们拿出来看看。是什么呀?
老师给了小朋友几个花生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幼儿在小椅子上进行点数。(数完后花生收起来)
请个别幼儿说。
三、幼儿第一次操作。
1.出示课件。
师:5个花生我要送给方形宝宝和圆形宝宝,该怎样分呢?它们合起来又是几呢?我们小朋友拿着花生去试试,好不好。
2.幼儿进行操作。
(1)师:“你是怎样分的?”
个别幼儿说。(根据幼儿讲的出示相应的课件)。
(2)“和她分的一样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你们真棒”。
幼儿读分合适式。
(3)师:还有谁跟他们分的不一样。
个别幼儿说。(分的一样的幼儿举起手)
(4)“老师将小朋友分的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所有的分合式,幼儿集体读一遍。
四、根据顺序进一步理解5的分成。
师:老师也想来分一分,如果我方宝宝分一个,圆宝宝该分几个呢?(出示相应的课件)
师:方宝宝分2个,圆宝宝几个?(3个),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前面多了一个,后面就要少一个,后面的跑到前面来了)
幼儿集体读分合式。
五、幼儿第二次操作。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分成,老师要来考考你们。(出示幼儿操作材料课件)
(1)认识圈里和圈外的标志。
师:小动物要玩套圈的游戏,你们看这个表示圈怎样了,(套住了),那这个呢?(没有套住,掉在外面了)。
(2)教师示范一个作业。
师: 小猪拿几个圈玩游戏的,(5个),套住几个圈,用数字几表示,(写上数字),掉在外面几个,用数字几表示(写上数字)。
(3)进一步理解5的分和。
师:5个圈分成了几和几,它们合起来是几?(幼儿说)
(4)讲要求,幼儿进行操作3个作业。
师:其他小动物又套了几次圈,套中了几个,几个落在外面,我们数一数,用数字记录下来,好不好!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指导。
六、评价幼儿的作业。
(1)幼儿互评。
(2)教师集体评价幼儿的作
根据幼儿自己分得结果,结合课件整理巩固复习5的分成的几种方法。
活动反思:
在今天开展的数学《学习5的组成》中,我请幼儿用拿5颗花生,然后将花生分成两份摆放到作业单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完后检查是否有重复或漏分的现象,最后将分得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说说自己的结果,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自然而然地了解了5的组成。接着我让幼儿们一起观察、讨论,发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幼儿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的方法。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幼儿不仅掌握了5的组成,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的意识。
39、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的分成》反思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学习数的组成的兴趣。
2. 初步理解分解组成的含义,认识分合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分解方法。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 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7.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分合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分解方法。
活动难点:认识分合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分解方法。
活动准备:
苹果两个、盘子两个、雪花片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 讲解示范:
把两个苹果分到二个果盘里,提问:2可以分成几和几?再把两个果盘中的苹果放到一起,提问:1和1和起来是几?
用数字表示算式并讲解算式:2整体数,∧分解号,1和1部分数。
二、 自身体验:
幼儿自由结合2人一组,按老师的口令进行分合练习,如老师说:2可以分成1和1,两人迅速分开,老师说:1和1合起来是2,两人便迅速拉手站在一起。
三、 请幼儿自由尝试:
充分利用操作雪花片进行组成分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鼓励他们发现数的组成方式。
四、用手势口述游戏、"拍手对歌"进行巩固。
如:练习2的分解,在胸前拍球2下,并同步口述:"1、1",然后,两手指尖相对,腕部分开,做出分解号∧"的样子,口述:"分"表示分解,再分别在左右肩上方各手手一下,并同步口述:"1""1"。
拍手对歌师:小朋友,我问你,2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某老师,我告诉你,2可以分成1和1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练习数的组成,如在家中分水果,在幼儿园分午点等。
活动反思: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数的组成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之一,也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
40、教学设计大班数学《0的认识》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我班的幼儿非常喜欢上数学活动,但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孩子熟悉的是1-10及以上的数。而0是被我们所忽视的。随着幼儿对数字的认知维度的提升。我发现幼儿在对0的认识上有疑惑有问题有需求,于是我设计了这节活动,使幼儿能对0有最基本的认识,为将来更急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的探究兴趣。
2、初步了解“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知道“0”和其它数字结合后表示的意义。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0”,理解“0”的实际意义。
活动难点:了解“0”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幼儿对数字“0”的兴趣。
活动准备
1、1——9和0的数字卡片,图片实物(糖果、雪花片/水果积木)
2、纸、数字1、2、0、0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游戏: 小鱼游。(教师和幼边唱边做小鱼游的动作,师可以说3、5、6……游一起,然后3、5、6……个幼儿一起,最后所有小鱼都游走了,所有幼儿回到座位坐好。
2、出示数字0——9,回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数字朋友,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读一读。这些数字朋友想和我们做个小游戏呢。)
二、了解“0”。
1、感知“0”代表没有的意思。
(1)出示糖果图片(5颗)。看,这里有几颗糖果?请你从0——9的数字中选出一个数字表示糖果的数量。(个别幼儿选出数字卡片)(师收起糖果)现在盘子里还有几颗糖果?(幼儿回答)那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0)
(2)出示图片(雪花片8片和3个水果积木)。8要去找朋友了,它的朋友在哪里?(收起雪花片)现在还是8的朋友吗?那是数字几的朋友?(0)为什么要用0来表示?
小结:是啊,没有东西可以用“0”来表示。
2、生活中的“0”。
(1)我们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0”?
(2)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温度计中“0”表示温度的度数,电话中“0”表示一个号码,车牌中“0”表示号码……)
小结:原来“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还能表示其他一些意思,0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3、“0”和数字的结合。
(1)我们都知道在这些数字当中“0”是最小的,可有时候它却变得非常厉害,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有趣的0》
(2)为什么9个哥哥一会儿看不起小弟0,一会儿又喜欢0呢?
如果0在数字1的后面一站,结果会怎么样?如果0在数字1的前面,结果又会怎样?(演示)
小结:“0”表示没有,但它如果站在数字的后面或前面,就能使数字发生改变。
三、操作“0”(数字1、2、0、0)
1、有很多数字朋友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大,可以找谁帮忙?(0)
2、操作: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数字朋友,数字朋友后面都贴了双面胶,请你们把撕下的双面胶扔在老师给你的框框里,再把数字朋友贴在老师给你们的卡纸上,再用“0”把数字变得更大。完成以后,请把它们送到黑板上。
3、数字比大小。(鼓励最大的数字)
你们在0 的帮助下,让数字都变大了。现在,我们找一找,谁变的数字是最大的。(认读)
总结:在刚才的游戏中,告诉我们“0”的位置非常重要。在数字中,“0”的位置不同,它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教学反思
认识“0”是大班幼儿所需掌握的数学内容, 这次活动我首先通过游戏引出“0”,然后通过引导幼儿感知“0”的实际意义以及“0”在生活中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最后通过操作“0”等活动环节,让幼儿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 的探究兴趣。孩子非常喜欢这个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主动状态。活动结束,我认真总结了活动过程的成功与不足。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要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基于此点认识,在活动开始,我首先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幼儿发现“0”就是表示设有,并在在幼儿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0的认识,让幼儿发表自己对于0的认识。在让幼儿说自己对0的认识时,我发现幼儿对于0的认识是很丰富的。幼儿们说出了在很多地方看到过0,比如在电话机上,手机上,书本上,门牌上,电视里等等地方看到过0,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孩子平时是很关注生活中的数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能及时肯定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也许学生就会有了“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活动中,我还会为幼儿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幼儿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通过自己发现、探究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引导幼儿发现 “0”在数字中的重要性时,我通过讲述《有趣的0》的故事,让幼儿发现“0”虽然表示没有,但在和数字组合成另一个数字时是不可以缺少的。最后通过操作“0”的游戏,让幼儿动手操作,发现“0”站在数字朋友的后面能使数字变大。在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对操作活动十分感兴趣,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安排一些操作活动,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自己找寻问题的答案,这样以来可以变幼儿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活动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活动最后一环节中是让孩子们操作“0”,在“0”的帮助下让数字变大,孩子们操作的比较好,但在教师最后讲评中,教师只找出变得最大的数字并表扬了这些孩子,其他孩子变的数字就没有讲评,就如孩子把“0”放在了数字的前面,这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我应该怎样向孩子们解释呢?我就这样结束了整个活动,整个活动就好像缺少点什么?就是向孩子解释的过程。数学中的概念首先老师一定要理解清楚否则就会误导了孩子。还有在情境游戏中自己没能完全融入角色中,在这一些环节中教学语言不够严谨,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的。
41、大班数学教案《4 的分解》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操作活动,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2、初步感知4的分解规律,认识分合号。
3、通过游戏、操作,学习4的分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帽子、分合号、1-4数字。
2、纽扣、纸盘、PPT。
活动过程:
一、集体游戏:撒纽扣,学习4的分合。
1、教师:请每位小朋友数出4颗纽扣,小手放在盘子的上方。松开手后把钮扣撒下去,仔细看看盘子里有几颗纽扣,盘子外有几颗纽扣。
2、幼儿进行游戏,大胆的讲出自己的操作结果。请老师帮助记录数字。(结果相同不重复记录)
3、学习记录4的分解,认识分合号。
记录444
221331
4、教师出示分合号,幼儿观察。
二、出示教学图片—帽子,学习分类,进一步学习4的分解。
教师:羊妈妈给羊宝宝们织了好多顶漂亮的帽子,请你帮助羊宝宝把相同颜色的帽子整理在一起吧。
整理4
13
22
31
三、引导幼儿观察4的分解规律。
教师总结:左边的数字从小到大,右边的数字从大到小。
四、游戏---拍手打节奏。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1和3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2和2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3和1
活动延伸
在区域提供相应材料,供幼儿操作。
42、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6的分解》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组成,了解6有5种不同的分法,能按序分合。
2、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6、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教具
【活动过程】
一、 问答游戏“对答歌”,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
师:“小朋友,我问你,3可以分成2和几?”
幼:“田老师,告诉你,3可以分成2和1。”
师:“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几和4?”
幼:“田老师,告诉你,5可以分成1和4.”
… …
二、 操作探索6的分解。
1.给幼儿每人发一袋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花。
师:“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带了一袋礼物,看看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2、幼儿操作探索,感知6的分解。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送了相同的6朵花,请小朋友根据花的特征分一分,看看都能分成几和几?”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说出操作结果,教师在电脑上演示组成式。
6 6 6 6 6
∧ ∧ ∧ ∧ ∧
1 5 2 4 3 3 4 2 5 1
4、引导幼儿观察组成式并发现6的分解特点。
教师小结:6有5种分法。每组左边的数一个比一个大1,右边的数一个比一个少1,这种分解的方法叫互补法。
三、出示电脑动画游戏,巩固6的分解
1、师:“小朋友都知道了6的分解方法,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抢答的游戏,老师出题,小朋友回答,答对的就可以得到小企鹅的夸奖,答错了小企鹅就会摔倒。”
2、电脑显示6的分解填空式,幼儿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回答。回答的答案正确,小企鹅跳起来说:“嘿,你真棒。”答错了,小企鹅随着音乐声眼冒金星摔倒在地。
活动反思
学习数的分解,可使幼儿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并为学习加减法打基础。学习数的分解对幼儿来说有些难度,掌握起来不太容易。幼儿只有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感知,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数的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以幼儿的操作探索为主,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6的分解方法,再辅助与教师的总结概括,使幼儿对6的分解有清晰的认识,最后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巩固,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但由于幼儿的操作、分析、概括能力有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完整的掌握6的所有分解方法,所以还需要在今后的自选活动中进行个别指导
小百科:分解,数学名词,即和差化积,其最后结果要分解到不能再分为止。
相关文章
-
大班数学教案《6的组合分成》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6的分解组成》反思
-
大班数学课教案《6的分解和组成》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2的组成 认识分合号》反思
-
大班数学《6的分解和组成》教案反思
-
数学《鳄鱼的牙医》大班教案6的分解组成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帮助老爷爷(学习6的分解组成)》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6的组成和分解》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6的组成及分解》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6的分解组成》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6的分解和组成》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7的组成学习7的分合》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数字6的分解与组成》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10的分解与组成》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6的组成》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6的组成》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