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学设计《纸花开啦》反思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纸花开啦》反思
1、中班科学教学设计《纸花开啦》反思
设计意图
有一天盥洗的时候,小女孩小便之后不小心把卫生纸扔进了坑里,卫生纸迅速和水溶在一起变湿了,这是一位幼儿说:“老师,卫生纸掉坑里了”,这时引来好多小朋友围观,就问她:“纸还能拿起来吗?”瑞瑞说:“不能,都已经湿了”。就此引发了问题“卫生纸为什么到水里就湿了?那其他纸放在水里又有什么现象呢?”,通过纸花开的游戏,观察现象,知道纸有吸水性;通过实验来比较吸水性的强弱;增强对实验活动的探索兴趣,并运用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纸有吸水性。
2、通过比较,发现纸花在水中的开花速度与三种纸的吸水性的关系。
3、 增强对实验活动及探索事物的兴趣,并运用此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纸有吸水性,不同纸质的吸水性不同。卫生纸>A4 纸>硬卡纸(吸水性从强到弱)
难点:通过实验比较,发现纸花在水中的开花速度与三种纸的吸水性的关系。即开花速度越快,吸水性越好。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接触使用过 A4 纸、硬卡纸、卫生纸
2、物质准备:三种纸质(A4 纸、硬卡纸、卫生纸)的花若干、塑料盆六个, 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老师要给你们变一个小魔术,你们看老师手上拿了一个用
A4 纸做的纸花,面前有一盆水,我要把纸花放到水里,小眼睛要认真看了哦,看看纸花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
1、引导幼儿大胆猜想纸花放入水中会出现的变化
师:我请小朋友先猜一猜,把纸花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呢?这个小花苞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基础部分:
师:纸花的小花瓣在水中开了,好神奇啊,好不好玩?你们想试一试吗?
(一)第一次实验:幼儿分组操作、尝试两次实验
(目的:知道纸有吸水性)
操作要求:(1)两个小朋友用一个盆
(2)每人拿一朵花
(3)轻轻放入水中
(4)放入水中后手不能去碰花第一次尝试:初步体验,观察现象。
第二次尝试:对第一次实验出现的问题进行说明并进行第二次实验。
集体交流实验结果:
师:纸花放在水里怎么了?它怎么会开的?纸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小结:原来,纸花放到水中,水慢慢地跑进纸里面去了,就好像纸喝了水一样,使花瓣撑开了,说明纸是有吸水性的。
(二)第二次实验:对比两种纸的吸水性(A4 纸和硬卡纸)
(目的:在对比试验中验证猜测,感知不同材质纸张的吸水速度是不同的, 从 而 吸 水 性 不 同 :A4 纸 > 硬 卡 纸 )
1、出示硬卡纸,猜想两种纸质的花的开花速度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纸?硬彩纸做的这朵纸花要和 A4 纸做的花要比赛了,它们要比一比在水中先开花,你们猜哪一朵花会先开,为什么?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尝试两次
操作要求:(1)两个小朋友用一个盆
(2)要拿两朵花
(3)两朵花要同时放进去
(4)不要用手拿
3、集体进行实验交流、得出结论
师:A4 纸做的花要比硬卡纸做的花开的要快,因为 A4 纸吸水比硬卡纸的吸水性好。
(二)第三次实验:
(目的:通过实验比较,发现纸花在水中的开花速度与三种纸的吸水性的关系。吸水性从强到弱:卫生纸>A4 纸>硬卡纸)
1、 出示卫生纸,猜测三种纸质的开花速度并进行实验
操作要求:
(1)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
(2)要拿三朵花
(3)三朵纸花同时放入水中
(4)不要用手碰
2、集体进行实验交流
师:刚才我们在实验的时候发现什么了?卫生纸做的花放到水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
3、得出结论
师:卫生纸做的花一放到水里就下沉了,说明卫生纸吸水是最强的,第二是
A4 纸,硬卡纸是最弱的。活动延伸:
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吸水和不吸水的纸,请选一选合适的纸:天气热擦汗该选哪种纸?桌子上有水用哪种纸擦?包吃剩的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该用哪种纸?包装牛奶应该用哪种纸?
活动总结
优点:
一、结合学科关键经验:
1、观察了解材料在特定情况下发生的变化,通过简单实验等方法发现材料之间简单、直观的相互关系。
2、乐于并敢于提出问题,能围绕着简单的问题和探究的任务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
二、结合了幼儿最近发展区,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
1、原有经验:知道卫生纸遇到水会立刻变湿。
2、年龄特点:中班幼儿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在生活中喜欢玩水,和水做游戏。
3、幼儿表现: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有探索的愿望。
三、材料的准备上是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并体现了明显的难度差异。
不足:中班幼儿在科学领域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表格进行记录,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实验表格。猜想—验证—结果,用符号进行实验的记录。这样幼儿可以分组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幼儿可相互分工合作,明确自己的任务,共同完成实验。在活动组织的形式上,也可以先是幼儿自己实验,然后两人一组实验,最后 5 人为一小组进行实验。
2、中班科学教案《纸花开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纸有吸水性的特点,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2.愿意动手操作,对实验感兴趣。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手工纸花每人2朵,宣纸花每人1朵,水果盘,盆、水、记录表、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索兴趣
1.今天,我给你们带了些漂亮的花,自己找一朵喜欢的小花坐到它身边。这些花跟我们平时见过的花一样吗?(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这是用纸做的花)
2.这些纸花能像真花一样盛开吗?幼儿讨论。
3.教师示范将花变成花苞。
4.如果我们把这些花苞放到水里会怎样呢?(幼儿大胆发言)(幼儿将花变成花苞)
二、操作感知,交流讨论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你观察到了什么?(花苞放在水里,花瓣会慢慢撑开,纸花开放了)
2.教师提问:为什么花苞放在水中,花瓣会慢慢盛开呢?
请幼儿发表见解,教师进行对比
3.小结:原来纸宝宝把水洗到了它的身体里,花就打开了。
这是因为纸有吸水性。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一个小秘密。
三、对比试验,经验提升
1.刚才我们发现用彩色手工纸制作的花苞在水中能盛开。老师还准备了宣纸,如果把这两种不同材质的纸同时放进水里,你觉得哪个会先盛开?幼儿猜测
2.幼儿再次操作:制作花苞,老实说开始时,所有幼儿将两朵花同时放到水中。
3.幼儿操作,记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4.集体交流,验证实验结果,修正部分幼儿错误的预测结果。
四、观察实验结果并讨论
为什么宣纸做的花苞开得快?幼儿讲述
小结:宣纸的吸水性强,可以很快的把水吸到身体里,所以宣纸做的纸花很快就开了。彩色手工纸与宣纸相比吸水性要弱一点,水宝宝进入它的身体里就慢,所以彩色手工纸做的花会慢慢的开。
这是因为不同纸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二个秘密。
五、活动延伸:
教师提出问题:用各种不同材质的纸质做成的花苞,放到水里,他们的开花速度会怎样呢?我们区角中继续操作实验。
活动反思:
“纸花开放”是由我执教的一节中班下科学探索活动,活动的目标首先让孩子认识纸的吸水性,在此基础上了解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在课前材料方面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在上课前也进行了多次实验,活动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幼儿对材料的选择也很有方向性,在老师出示各种材料的时候,不时听到“这是我们画画的纸”,“这是我练毛笔字的纸”,“这是可以用来折纸”……对于材料的准备工作,我给孩子留了家庭作业,回到家后认真收集,爸爸妈妈们也参与了进来,孩子们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带来和同伴一起分享,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有着那么多不同的纸,感受到了纸的多样性,在实验操作中幼儿积极进行讨论,通过做实验得到求证,懂得要科学地对待事物,不能以主观意见代替实验结果。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并能清楚得讲述结论,整个活动幼儿的整体状况都很好,积极主动的参与,兴趣浓厚。
在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是今后要注意和改进的:一是讲解语言要简练准确,富有指导性。二是要增加探索内容,循序渐进地让孩子们学习独立完成作品。个别幼儿急于寻找答案,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处应该有的现象,在这个环节老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指导,使得个别组幼儿不得不停下清理水。在以后的活动中,老师还是要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
总起来说,我对这节活动课的效果比较满意,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3、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纸花开放》
活动目标
1.了解纸有吸水的特点,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2.愿意动手操作,对实验感兴趣。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绘图纸、手工纸制作花苞图示各一张,实验步骤规则图示,绘图纸、彩色手工纸、小花若干。
2.毛巾、装有水的水盆若干(分组摆放)。
重、难点
重点: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难点:了解纸有吸水的特点。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探索兴趣。
(1)教师出示一张绘图纸,再出示花苞制作步骤图,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认识。
(2)教师示范讲解花苞制作方法:将每个花瓣都向中心折,压平,即做成花苞。
(3)教师提问:将花苞放在水里会怎样呢?请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4)观看实验规则图示,明确操作步骤方法。 实验规则图示:①每一名幼儿拿一朵纸花;②制作成花苞,放在水里;③不能用手碰。
2.操作感知,交流讨论。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试验情况。(花瓣撑开,纸花绽放)
(3)教师提问:为什么花苞放在水里会慢慢撑开?
(4)小结:原来水跑到纸宝宝的身体里去了,花瓣就撑开了,这是因为水有吸水性
3.对比实验结果,经验提升。
(1)教师出示手工纸制作花苞图示,请幼儿看看、说说。
(2)将不同的纸花放进水中进行观察,引导孩子发现会有点什么变化,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3)师幼一起修改实验规则。修改为:①每名幼儿拿一朵手工纸花和一朵绘画纸花;②制作成花苞,放在水里;③不能用手碰;④两朵花同时放在水里。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验证实验结果,修正部分幼儿错误的预测结果。
4.提出新问题,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教师提出新问题,用各种不同材质的纸制作成花苞,放入水里,他们的开花速度会怎样呢?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操作实验。
5.活动延伸。
将水盆和各种材质的纸花投放到科学区,供幼儿继续对比实验,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的不同。
4、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纸花开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纸有吸水性的特点,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2、愿意动手操作,对实验感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手工纸花每人2朵,宣纸花每人1朵,水果盘,盆、水、记录表、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索兴趣
1、今天,我给你们带了些漂亮的花,自己找一朵喜欢的小花坐到它身边。这些花跟我们平时见过的花一样吗?(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这是用纸做的花)
2、这些纸花能像真花一样盛开吗?幼儿讨论
3、(教师示范将花变成花苞)
4、如果我们把这些花苞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幼儿大胆发言)(幼儿将花变成花苞)
二、操作感知,交流讨论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你观察到了什么?(花苞放在水里,花瓣会慢慢撑开,纸花开放了)
2、教师提问:为什么花苞放在水中,花瓣会慢慢盛开呢?
请幼儿发表见解,教师进行对比
3、小结:原来纸宝宝把水洗到了它的身体里,花就打开了。
这是因为纸有吸水性。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一个小秘密。
三、对比试验,经验提升
1、刚才我们发现用彩色手工纸制作的花苞在水中能盛开。老师还准备了宣纸,如果把这两种不同材质的纸同时放进水里,你觉得哪个会先盛开?幼儿猜测
2、幼儿再次操作:制作花苞,老实说开始时,所有幼儿将两朵花同时放到水中。
3、幼儿操作,记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4、集体交流,验证实验结果,修正部分幼儿错误的预测结果。
四、观察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宣纸做的花苞开得快?幼儿讲述
小结:宣纸的吸水性强,可以很快的把水吸到身体里,所以宣纸做的纸花很快就开了。彩色手工纸与宣纸相比吸水性要弱一点,水宝宝进入它的身体里就慢,所以彩色手工纸做的花会慢慢的开。
这是因为不同纸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二个秘密。
五、活动延伸:
教师提出问题:用各种不同材质的纸质做成的花苞,放到水里,他们的开花速度会怎样呢?我们区角中继续操作实验。
活动反思:
《纸花开放》是由我执教的一节中班下科学探索活动,活动的目标首先让孩子认识纸的吸水性,在此基础上了解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在课前材料方面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在上课前也进行了多次实验,活动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幼儿对材料的选择也很有方向性,在老师出示各种材料的时候,不时听到“这是我们画画的纸”,“这是我练毛笔字的纸”,“这是可以用来折纸”……对于材料的准备工作,我给孩子留了家庭作业,回到家后认真收集,爸爸妈妈们也参与了进来, 孩子们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带来和同伴一起分享,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有着那么多不同的纸,感受到了纸的多样性,在实验操作中幼儿积极进行讨论,通过做实验得到求证,懂得要科学地对待事物,不能以主观意见代替实验结果。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并能清楚得讲述结论,整个活动幼儿的整体状况都很好,积极主动的参与,兴趣浓厚。
在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是今后要注意和改进的:一是讲解语言要简练准确,富有指导性。二是要增加探索内容,循序渐进地让孩子们学习独立完成作品。个别幼儿急于寻找答案,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处应该有的现象,在这个环节老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指导,使得个别组幼儿不得不停下清理水。在以后的活动中,老师还是要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
总起来说,我对这节活动课的效果比较满意,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5、中班科学教学设计《认识长方形》反思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 4-5 岁幼儿数学认知,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发展目标是: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在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在此基础上再来认识长方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过程,也是一个提高过程。
《指南》中强调,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对幼儿灌输和强化训练。为此我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的去参与活动中,积极的投入到实践中去。
活动目标
1、感知长方形的基本特征,能不受大小及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区分长方形。
2、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像长方形的物品,并指出哪一面是长方形。
3、能仔细观察并参与讨论。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不受大小及位置摆放影响正确区分长方形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正方形和长方形各一个、图形拼画课件以及教室内各个区域的物品, 其中一部分物品有一面含有长方形。
2、经验准备:认识正方形。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T:今天有两个图形朋友要来和小朋友玩游戏,你们欢迎吗?
2、T:这两个图形都有 4 条边、4 个角,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
3、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长方形)的呢?
4、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猜测。
二、认识长方形。
1、出示宽度相等的长方形与正方形:你们看,是哪两个图形朋友呢?它们都有几条边、几个角呢?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3、教师借助正方形与长方形进行比较,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长方形的主要特征: 虽然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4 条边和4 个角,但是它们长得一模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4、幼儿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5、教师进一步提问:长方形的 4 条边都是一样长吗?有几条长边?它们一样长吗两条短边也是一样长吗?
6、启发幼儿运用对折的方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而正方形的 4 条边都样长。
师幼共同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 4 条边和 4 个角,而且 4 个角一样大,正方形
的 4 条边一样长,而长方形的 4 条边不一样长,两条相对着的长边和相对着的短边是一样长的。
三、寻找图画中的长方形
1、教师出示由图形组合的图形拼画课件: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在这幅图中藏着许多的长方形,你们能把它们都找出来吗?
2、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相互交流找到的长方形在图画上的什么地方。
3、教师根据幼儿寻找的情况进行引导:如果长方形全部找出来了,就可以引导幼儿统计一下长方形的数量;如果有遗漏,可以提示还有几个长方形没有找到,甚至还可以提示它藏在图画的上面还是下面等等;如果对某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有争 议,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结合长方形的特征进行比对,如它有几条边,是否一样长, 有没有两条一样长的长边和两条一样长的短边,等等,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对长 方形的认识。
四、寻找周围物体中的长方形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的物品,请小朋友们仔细地看一看、找一找,每人找 1 个长得像长方形的物品,然后回到座位上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你找到了什么?它什么地方看起来像长方形?
2、幼儿自由离开座位,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含有长方形的物体
3、同伴间相互交流找到的物品,小组验证找来的物品上是否有像长方形的面。
4、小组交流后,教师请各组派 1~2 名幼儿代表本组向大家介绍找到的物品、哪一面是长方形的。
5、教师与同伴共同验证小组发言,鼓励幼儿将物品中所有像长方形的面都找出来
6、幼儿将找到的所有物品摆放在桌子上,教师鼓励幼儿自由离开座位观察众多物品,找一找、说一说还有哪些地方长得也像长方形。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基本认识了长方形,能够找到生活中的长方形,知道了长方形的基本特征。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基本弄明白了,但是, 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我没有给幼儿一个直观的认识,使得幼儿在这一难点上没有很容易弄懂,有点模糊。在这一点上我以后会尽量注意,给幼儿简单直观的演示,会帮助幼儿更容易理解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
6、中班语言教学设计《想飞的小象》反思
设计意图
中班下学期孩子们是幼儿个性的形成,语言快速发展的时期。故事构思新颖,幼儿容易理解,接受。有趣的情节画面能引起幼儿的好奇,有利于幼儿扩展自己思维与经验,让幼儿大胆猜测,想象。同时,我觉得这个故事也较符合我班孩子现有的认识水平。能发展孩子都语言,理解,表达,思维,感受能力。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
2.发现故事中的重复对话,并能够用:“我不会飞,可是我会......”的句式大胆表自己的想法。
3.喜欢听故事,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重点难点
发现故事中的重复对话,并能够用:“我不会飞,可是我会......”的句式大胆表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前期准备:认识动物(小鸟、大象、蛇、老虎、狮子等)的一些本领;
2.故事《想飞的小象》ppt;背景音乐;小鸟、、蛇、老虎、狮子头饰各一个小象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闫老师要考考你们:小鸟、蛇、狮子、老虎、和大象这些小动物中,哪一种动物会飞呢?
师:可是有一只动物他也想飞,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
二、认真听故事,听完故事后告诉老师是哪只动物想飞! 讲故事——《想飞的小象》
(一)教师第一遍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提问:故事里讲的是谁想飞啊?(小象)它为什么想飞?
2.提问:故事里还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各自的本领都是什么?(小鸟会飞; 小蛇会在树上睡觉;狮子会跳过宽宽的河;老虎会游泳;小象会搬木头)
(二)教师结合 ppt 第二遍讲述故事,在对话处放慢速度,引导幼儿发现故事中的重复对话。
师:小朋友们都听得非常仔细,其实呀!小动物们还和小象都说了一句话呢!下面再来请小朋友仔细听故事,一会儿来告诉闫老师小动物们都是怎么和小象说的?(教师出示 PPT,讲述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想飞的小象》
提 问 :
1.蛇是怎样对小象说的?
2.狮子是怎样对小象说的?
3.老虎是怎样对小象说的?
4.小象有什么本领?
5.它最后还想飞吗?为什么?(因为。)
教师小结:最后小象不想飞了,因为因为他知道了原来他自己的本领也不小呢!
三、说一说“我的本领”,幼儿学说句子:“我不会飞,可是我会......”。
1. 师:小动物都有自己的本事。我们小朋友虽然也不会飞,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本领!谁能用故事中小动物的话来告诉大家你的本领是什么?教师示范:“我不会飞,可是我会画画”。谁还想来把你的本领大声地告诉大家呢?
2.鼓励幼儿大胆的,声音响亮地在集体面前说说自己的或好朋友的本领,引导幼儿用“我不会飞,可是我会……”的句型讲述。
3.教师小结:我们每个小朋友都不用去羡慕别人,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本领,都特别的了不起。
四、活动延伸,故事表演。
师:下面就请几位小朋友来扮演这些小动物,老师扮演象爸爸象妈妈, 其他小朋友来扮演小象,我们一起来来表演这个故事吧!
师:有谁还想分享自己的本领,一会儿有时间可以把你的本领来告诉老师或者小朋友们。
故事:《想飞的小象》
有一只小象,刚刚生下来。第一天,他看到了许多小动物。到了第二天, 他认识了许多花儿、草儿。第三天呢,妈妈带他到河边,他看见了河水和高山。小象说:“世界真大呀!”这时,一只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小象想:“要是我也会飞,可以看更多的东西,多好呀!”小象爬到树上学飞,“哎哟”一声,摔了一个大跟头。
蛇看见了说:“小象,我们有自己的本事。我不会飞,可是我会在树上睡觉。”
狮子说:“我也不会飞,可是,我能跳过宽宽的大河。”老虎说:“我不会飞,可是,我会游泳。”
爸爸妈妈对小象说:“我们大象力气大,这是小鸟不能比的。”
小象明白了,他跟着爸爸妈妈运木头。他用长鼻子一钩,大木头就搬走了。大家都喜欢他。小象说:“我是小象真幸福。”
活动总结
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观察讨论法、直观引导法等。通过观看生动、形象的故事课件,可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引导幼儿有目的、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考,锻炼幼儿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提供给幼儿充足的想说、敢说的空间和机会,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通过出示句型图谱,引导幼儿将习得的句型,贯穿始终,使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学习。教学活动的开展,我遵循文学作品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阶梯性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理解到表达,从模仿到创新,从接受到运用的整合过程。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对语言艺术的敏感性,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更好发展。
7、中班科学教学设计《红色气球在哪里》反思
设计意图
在一次过渡环节时,我听个别幼儿在讨论某某小朋友今天穿着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时,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颜色,对许多基本颜色也分辨不清,有的把黄的说成了白的,有的把黄的说成了红的。因此如何教会刚入园的幼儿认识颜色,是我们老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掌握对认识颜色,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红色气球在哪里》的活动。
本次活动,从三种颜色的气球和小朋友玩游戏,帮气球找家、游戏---红色气球在哪里、给气球找家等。让小朋友们在情绪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认知、寻找、游戏一系列活动,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这三种颜色的认识。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2、按照相同的颜色进行配对。
3、感受游戏的快乐。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难点:按照相同的颜色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1、用三种颜色的卡片和小棍制作的气球卡片。
2、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气球标记的小筐。
3、歌曲《红色气球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与配班老师对唱歌曲,吸引宝宝注意,帮助宝宝感知游戏的玩法。
(当老师问唱后,配班老师拿出与问唱颜色相匹配的彩色气球卡片,并伴随歌曲的节奏挥舞。)
二、认识气球卡片颜色
1、“当当当当!是谁来啦?气球宝宝来啦!听!它们在自我介绍了! “我是红色气球!我是黄色气球!我是蓝色气球!”(依次出示)
“也请宝贝们选一个气球做自己的朋友。”(配班出示气球宝贝依次选择)请宝宝自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气球卡片任一张,用语言引导宝宝认识自己手中的气球卡片的颜色。
2、师:“每一个小朋友都找到气球朋友了,我来考一考你们!
红色(黄色、蓝色)的气球在哪里?,幼儿:红色气球(黄色、蓝色)在这里。(配班带领引导幼儿回答)
三、宝宝跟随歌曲做动作
1、“你们都认识自己的气球是什么颜色了吗?(幼儿回答)现在带着你的气球朋友和老师一起玩游戏吧!先把气球藏起来!”引导宝宝模仿老师,一边伴随歌曲做动作,一边出示与歌词中提示的颜色相匹配。(问唱第一句时,宝宝将气球藏在身后; 问唱第二句时,宝宝拿出与老师问唱相匹的气球卡片并挥舞。如有宝宝拿错颜色, 配班老师可拿出正确的颜色卡片与宝宝同唱。)
2、“和气球朋友玩了游戏,开心吗?我想问一问,刚才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和你一起做的游戏?”(个别提问,并提醒幼儿观察自己手中的气球的颜色。)
四、气球找家
1、“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幼儿回答)再看一看筐子上贴了什么?依次出示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气球标记的小筐(帮助幼儿认识筐子上的标识),播放音乐请宝宝按照歌词中提示的颜色收放手中的气球。
2、“气球的家就在这里,红色球的家贴有红色气球标识,黄色气球的家贴有黄色气球标识,蓝色气球的家贴有蓝色气球的标识,宝宝们快快帮你手中的气球找到自己
的家吧!小眼睛一定要看仔细!” (依次进行,适当引导鼓励)你们都找对了,真棒!气球也给宝宝们说,谢谢宝宝帮我找到了自己的家!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颜色,分别是红色、黄色、蓝色。还帮助这三种颜色的气球找到了自己的家,红色气球的家在贴有红色气球标志的筐里,黄色气球的家在贴有黄色气球标志的筐里, 蓝色气球的家在贴有蓝色气球标志的筐里。回家也去找一找生活中哪里还有红、黄、蓝这三种颜色。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从三种颜色的气球和小朋友玩游戏,帮气球找家、游戏---红色气球在哪里、给气球找家等,创设了有趣的情景环节,通过认识、感知、游戏、操作等多种渠道,在看一看、学一学、玩一玩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在此次活动中最大的亮点在于《红色气球在哪里》的儿歌对唱环节,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从第一环节的三种颜色气球的出场到第二环节的儿歌对唱,再到帮气球找家巩固对颜色的认识,让整个活动进一步深化。总的来说,整个活动幼儿积极思维、积极参与、活动气氛好,初步达到了预设目标。
8、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叶子》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叶子的不同特征
2、知道可以根据不同角度介绍叶子
3、感受叶子的多样与奇妙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叶子的不同特征
难点:能根据不同角度介绍叶子的种类
活动准备:ppt, 视频,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蜜蜂和妈妈一起去采蜜,小蜜蜂却捡了好多的树叶,于是他对叶子产生了好奇。
二、基本环节:
1、妈妈从树叶的形状出发介绍了不同形状的叶子,有圆圆的叶子(睡莲),有扇形的叶子(银杏叶),有椭圆形的叶子(槐树),有心形的叶子(绿萝)。
2、还有一些叶子的形状很奇特,比如有的叶子像剑,有的叶子像针,有的叶子像羽毛等。
3、叶子除了有各种不同的形状,有的还有非常神奇的本领,有一种植物会害羞,名字叫含羞草,只要手指或者其他东西碰到它的叶子,他的叶子就会合在一起,就好像害羞了一样,所以人们叫它含羞草。(含羞草视频播放)
4、植物的叶子从颜色来说,大部分的叶子是绿色的,但有些叶子到了秋天就会变颜色,有的变成了黄色,有的变成了红色。
小结:植物的叶子真神奇!
三、总结
小蜜蜂总结了今天它外出学习到的东西,树叶是多种多样的,有各种形状的,比如说有圆形的,扇形的,椭圆形的,心形的等;有神奇本领的,比如说含羞草;有会变颜色的树叶。
活动延伸:
妈妈说树叶的奥秘还多着呢,引发幼儿对树叶奥秘的进一步探索,比如说让小朋友找找我们身边的常绿树有哪些,它们的叶子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
《神奇的叶子》微反思
《神奇的叶子》这节课是中班科学领域的一节课,重点在于让幼儿发现和描述叶子的不同特征、感受叶子的多样与奇妙,植物名称并非学习目标。我从幼儿的已有知识出发,根据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以爱探究的小蜜蜂导入,接着出示各种形状的叶子,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叶子都不一样,接着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幼儿理解,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让幼儿直观感受叶子的多样与神奇,最后让幼儿去说去总结。微课制作反思,初次制作微课,各方面还有待改进,不管从设计还是技术支持方面,今后还需继续努力。
9、中班科学《纸花开了》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纸花开了
年龄段:中班
领域:科学
设计意图:各种各样的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的的物品,孩子们时常会用的它们,但是对于纸的特性就知之甚少,本次活动我运用小试验的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了解纸的吸水性,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幼儿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的不同。
活动目标:
一、通过观察及探索,了解纸有吸水性,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二、初步学习用记录单记录试验的结果。
三、愿意动手操作,对实验感兴趣。
四、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五、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了解纸有吸水性,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活动难点:初步学习用记录单记录试验的结果。
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睡莲图片、纸折睡莲(牛皮纸、卡纸、手工纸、报纸)、各种材料的纸(牛皮纸、卡纸、报纸、餐巾纸、皱纹纸、海绵纸、瓦楞纸、图画纸、包装纸等)记录表格、装有水的水盆若干、毛巾二、经验准备:幼儿能认识各种材质的纸、幼儿能认识睡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见过睡莲吗?睡莲是生活在哪里的一种植物?
二、教师出示“睡莲”,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一)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朵“睡莲”请你来说说它是用什么做成的?
(二)我有一个问题,要考考你们,这朵纸制作的睡莲放到水里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操作活动:睡莲花儿开
请幼儿将睡莲放到水中,观察睡莲的变化。(教师在幼儿操作前要提出操作要求)
(一)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中的睡莲,引导幼儿说说纸有什么变化,帮助幼儿发现它们的不同。
(三)小结:原来水跑到纸睡莲的身体里,花瓣就会慢慢地撑开,这就是纸的吸水性。
四、教师出示不同材质的纸引发幼儿大胆猜想。
(一)我这里有一些纸你们来看看他们都是哪种纸?(牛皮纸、卡纸、报纸)
(二)出示做好的睡莲。
这些睡莲,今天要进行一个比赛,就是要看看它们谁在水里开放的最快。(三)我们先来猜一猜谁会是第一名开放的。(幼儿进行猜测教师在大的记录单上进行记录)
五、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对比实验,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的不同。
(一)出示幼儿记录表格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进行记录。
(二)既然是要进行比赛为了公平起见我们要怎样将睡莲放到水里,是一个一个放吗?
(引导幼儿说出要同时将睡莲放到水里)
(三)幼儿 3 人一组每人一种材质的睡莲,进行实验观察,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尝试记录实验的结果。
(四)展示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实验结果。
提问:为什么不同的纸开花的速度不一样?(引导幼儿了解纸质越薄、越软开花速度就会越快。)
小结:纸的材质不同吸水性也不同。
六、活动延伸:
教师出示不同材质的纸,引发幼儿对进一步实验的兴趣,教师可将水、各种材质的睡莲放置在科学区,供幼儿继续对比实验。
课后反思:
本节教育活动中我能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我遵循科学活动的范式,在环节上我层层递进,不断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并且逐句逐字进行斟酌,将活动逐步推向高潮。
在活动的组织上我能将“游戏”贯穿始终,在引导幼儿认识睡莲后和幼儿探讨制作的睡莲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来充分引起幼儿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以在第一次的小实验后,通过比较水中的睡莲和没有放入水中的睡莲的不同,我引导幼儿在直观的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发现纸有吸水性这一特征。在进行第二次的实验时我引导幼儿合作进行实验,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在每次实验进行前我都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实验的结果、讨论实验的规则、明确实验的步骤;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幼儿交流实验的情况、帮助幼儿提升、梳理有益的经验。
本节活动中我在教学语言上缺乏简练,这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使语言听上去不够精简;孩子的合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10、中班科学教学设计《小小送货员》反思
设计意图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生活是幼儿学习的源泉,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现象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所以成人应该培养幼儿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情绪,最重要的是让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我们班的小朋友正是对身边事物感兴趣的时期,我设计了《小小送货员》这个活动,挖掘幼儿的生活经验, 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感知 7 以内的数量,幼儿根据订货单的图标所示,购买相应数量的物品,也对幼儿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 7 以内的数量
2、能看懂订货单的图标并按图标拿取相应数量的物品。
3、 愿意与同伴一起活动,并能按要求检查操作结果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能按照标记和数字的要求,拿取相应数量的物体难点是让幼儿认识订货单和理解订货单上标记与数字的意义
活动准备
1、教具:订货单、小篓子、兔子卡片
2、学具:雪花片、木珠、图书、玩具小汽车若干,人手一个小篓子、1 张订货单
3、环境准备:幼儿座位排成半圆,桌子放在幼儿座位的前方呈一排摆放
活动过程
1、观察、理解订货单
(1)教师出示小兔,介绍他的身份
T:小兔开了一家网上超市,朋友们只要把自己想买的东西和数量告诉小兔,小兔就会根据朋友们的订货单将货物一样不少地送到他们的手里。因此,朋友们都喜欢在小兔家订货。这不,一大早又有朋友们一起帮小兔来看看吧!
(2)教师出示订货单,幼儿观察并理解订货单的含义T:订单上面有什么?这些标记和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幼儿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认识,最终形成统一的认识。
2、学习按订货单取实物
(1)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谁会帮助小兔按照这张订货单选取货物,不多也不少呢?
(2)邀请个别幼儿根据订货单选取相应数量的实物
(3)集体验证对错
3、幼儿操作
(1)介绍操作要求
T:今天超市的订货单太多了,小兔一个人忙不过来,它邀请小朋友一起来帮忙,按照订货单上的要求准备好货物。小兔已经把订货单放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等一会请小朋友就按照订货单上的标记和数字拿取东西,记住不能多拿也不能少拿。完成后带着你选好的物品回到座位上,与身边的小朋友相互介绍和检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能否按照订货单上的标记与数字拿取相应的货物。
(3)引导幼儿相互交流与检查验证。
4、集体检查与验证
(1)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拿的订货单和选取的物品,集体验证是否正确
(2)在验证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错误,教师要让幼儿自己解决调整,如果无法完成再寻求集体力量。
(3)教师小结
T:今天小兔特别开心,谢谢小朋友的帮忙
活动总结
活动中幼儿积极性非常高,乐于主动学习验证货物数量,并且能够合作完成一起验证对错,大部分幼儿能够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已达成目标1和2,在活动中,从幼儿生活经验入手,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但在活动小结时,缺少数学精炼的语言,如:订货单左边代表什么?右边代表什么?合起来代表什么?原来7个雪花片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等精简的语言。整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教师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幼儿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11、中班科学实验教案《火山爆发》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火山爆发的原因,对火山爆发的现象感兴趣
2.了解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变化,产生二氧化碳
3.在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变化,产生二氧化碳
难点:了解火山爆发的原因
活动准备
1.火山模型(用杯子、盘子和太空泥手工制作)、可乐饮料
2.小苏打、白醋、红色颜料水
3.火山爆发视频、火山原理图、PPT(小苏打和醋的用途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对火山爆发现象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上午好,今天老师带来一段有趣的视频,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视频里发生了什么事?发生时是什么样的?(播放火山爆发视频)
二、观察视频,初步了解火山爆发的现象以及原因教师提问:
1.小朋友看见发生了什么事情?(火山爆发)
2.火山爆发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再次播放课件) 请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火山爆发时,首先从火山口喷出大量气体,之后蹦出大量的火山灰、岩石碎块,紧接着岩浆喷出并沿火山口流下形成熔岩流,最后熔岩冷却,火山渐渐平息。
3.为什么火山会喷发呢?请小朋友猜一猜。(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大胆的猜测)
教师总结: 火山爆发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这种现象并不常见,在我们居住的地下深处有很多很热的岩浆,岩浆受到地球内部巨大压力, 上升到离地球表面很近的距离时,岩浆就会找个出口(地壳薄弱处或裂缝)喷发出来,形成了火山爆发。(火山原理图)
三、模拟火山爆发,让幼儿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在一起产生二氧化碳。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小火山(火山模型)到我们班做客,给小朋友们带来个小实验—火山爆发,来一起感受下火山爆发的现象。
2.介绍物品:今天我们做小实验,需要用到几种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什么? a.出示红色颜料水
提问: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猜测)
小结:这是红色颜料和水混合在一起变成的,它来当做小火山的岩浆哦。b.出示小苏打
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啊,它是什么颜色的,再来试试摸它有什么感觉?(请小朋友感知猜测)
小结:它叫小苏打,小苏打有很多用处,平时我们做糕点也会用的它(小苏打用途图片)
c.出示白醋
提问:小朋友,这又是什么呢,平时妈妈做饭时也能用到哦,请小朋友闻一闻、尝一尝吧!(请小朋友感知猜测)
小结:酸酸的,对,这就是白醋,在妈妈做饭会用到它哦(醋用途图片) 3.教师先做实验,幼儿观察
教师:好,小朋友,实验马上开始了哦,第一步,倒入红色的颜料水;第二步,加入几勺白色的小苏打;第三步,慢慢倒入白醋。
提问:
1.哇!老师的小火山爆发啦,那么老师的小火山爆发时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有很多气泡)
2.为什么老师的小火山会爆发呢?(引导幼儿大胆猜测)请几个小朋友来试一试我们猜的对不对。(引导幼儿操作验证)
教师小结:因为小苏打和醋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变化,产生一种气体叫二氧化碳,这种气体会让我们的小火山爆发哦。
3.教师:你们想不想试一下呢,好,我先请位小老师示范下,再请小朋友们一起做小实验。(在实验中引导幼儿感知火山爆发的现象,实验结束时提醒幼儿整理实验材料)
四、活动延伸
小科学家们,你的实验成功了吗,今天我们知道了醋与小苏打混合后,会发生变化,产生二氧化碳。有细心的小朋友发现,可乐也会出现火山爆发的现象,我们来试试吧,(先摇一摇,观察里面有很多气泡,再打开,发现可乐喷发出来)咦,为什么可乐也会爆发呢?因为可乐中含有二氧化碳,这种气体会让可乐爆发哦,但是喝这种饮料对我们的身体不好,所以我们要少喝饮料,多喝开水哦。
今天你们玩的开心吗,老师给你布置个小任务,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了解火山的其他秘密,下次和小朋友分享哦。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课件的准备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对其内容和小实验很感兴趣,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在活动中,有个上桌操作环节,我的引导语没有说清楚,导致孩子们有些混乱, 想迫不及待去做实验,我没有及时变通,及时放手;语言不太精炼,用词不太准确; 火山原理图比较难,没有很仔细的带孩子们观察了解;为了强调重点和难点多做了一遍小实验,强调醋和小苏打混合可以产生二氧化碳,验证过程有点冗长。
总之,从本次活动收获很多,再接再厉,加强学习,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12、中班科学教学设计《磁铁的秘密》教学反思
磁铁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幼儿园里也有许多带磁铁的玩教具,小朋友们虽然知道磁铁能够吸铁质的东西,并对带有磁铁的玩具很感兴趣,在活动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直接感知磁铁的磁力,了解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难点:初步感知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活动准备
小青蛙卡片、磁铁、塑料瓶、绳子、网兜、吸管、叉子、筷子
活动过程
一、游戏:“营救小青蛙”,感知磁铁相吸的特性
1.师:“玩具小青蛙被困在瓶子里,怎么把它救出来?”
2.出示工具,依次介绍。
3.幼儿尝试用工具“营救小青蛙”,并分享自己的操作结果。师:“你用什么工具把小青蛙救出来的?”
师:“为什么磁铁可以把小青蛙救出来?”
4.教师小结:“磁铁能够吸住磁铁,就把小青蛙救起来了。”
二、游戏:“送小青蛙回家”,感知磁铁“同极相斥”的特性
1.出示“池塘”,交代游戏规则。
师:“现在我们要用这块神奇的磁铁把青蛙送回荷叶上,但是手要拿好磁铁不能碰到小青蛙。”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幼儿分享操作结果,并演示。
师:“你是怎么把小青蛙送回去的?”
三、操作感知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1.提问:“为什么磁铁有时候能吸在一起?有时候又会被分开了呢?”
2.幼儿自由探索,发现磁铁“相吸”和“相斥”的现象。
3.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用双色图片演示,总结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四、生活迁移:生活中的磁铁
1.请幼儿回顾生活中与磁铁有关的东西。
2.出示图片,拓展经验,进一步了解磁铁在生活中运用。五、活动延伸
1.展示磁力小青蛙,激发幼儿制作的欲望。
2.教师简单介绍磁力小青蛙的制作原理,邀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去制作磁力小青蛙。
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围绕“磁铁”展开,创设了营救玩具小青蛙的情景展开,幼儿都积极参与其中,用到各类工具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然后又创设送小青蛙回荷叶的情景, 让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寻找答应,更能加深幼儿的经验,最后在玩磁铁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说出了磁铁的秘密,本次活动充满探究乐趣。
13、中班科学《小车迷》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地铁的外部构造、功能以及便捷、环保的特点,知道乘坐地铁的基本程
2、能大胆讲述乘坐地铁的经历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3、感受地铁出行带来的方便,萌发安全乘车,绿色出行的意识。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重点:了解地铁的外部构造、功能以及便捷、环保的特点,知道乘坐地铁的基本程序。
活动难点:能大胆讲述乘坐地铁的经历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活动准备:
请家长带幼儿乘坐地铁,感知地铁的特点。
课件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播放地铁声音,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去李村新华书店,听一听我们坐什么去?”
2、交流:你坐地铁去过哪里?
小结:看来地铁可以带我们去很多的地方。
(本环节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在情境中学习,通过跟进提问法调动幼儿已有知识经验,老师也对幼儿的知识面有大体的了解。)
二、结合图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地铁的外部构造、功能。
提问:地铁是什么样子的?在哪里行驶?
小结:地铁是铁路运输的一种形式,需要在专门的地下轨道行驶。它的车头是子弹头的形状,有利于减小风阻,提高车速。
三、播放课件,了解乘坐地铁的基本程序、注意的问题。
1、引导幼儿知道乘坐地铁的基本程序。
(1)认识路线图,模拟买票过程。
提问:我们乘坐地铁几号线?
去李村新华书店要在李村下车,需要坐几站呢?
你们坐地铁是怎样买票的?引导幼儿结合经验大胆讲述。
(2)观察地铁内的设施,了解乘坐地铁时应注意的问题提问:我们要怎样才能顺利的通过安检和检票口?
在候车厅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地铁上有什么?乘车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我们怎么样检票出站呢?卡和票分别放在哪里?
小结:地铁内的设施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做文明小乘客,有序上下车,遵守乘车规则,才能安全快乐地出行。
(本环节我运用多媒体演示法、操作观察法,以孩子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从而实现知识目标和活动重点。只有孩子亲生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才是幼儿真正主动学习的过程,所以我运用动手操作法,结合幼儿的实际年龄特点,让幼儿主动探究。)
四、交流互动,感受地铁便捷、环保的特点。
(1)提问:地铁和我们平时坐的汽车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乘坐地铁准点、快捷、舒适,是一种环保的出行方式,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2)出示李村新华书店图片
“李村新华书店到了,我们去选择喜欢看的书吧!”
(科学源于生活,最终还是服务于生活,中班的幼儿注意力短,结合多媒体课件能让幼儿更加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观看乘坐地铁的视频,进一步了解如何安全文明的乘车。
教学反思:
车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几乎每天要用车。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的教学方式。使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不知不觉突破了幼儿制作的难点,为下一步自由创作作了铺垫。本设计重视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积极为幼儿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巧妙地引导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的探究问题。
14、中班科学教学设计:母鸡萝丝去散步反思
《母鸡萝丝去散步》本课是一节中班科学领域活动,理解上下、前后、旁边、中间等方位,能根据故事内容中的空间方位移动身体。由这一绘本是诙谐幽默的,在绘本故事中狐狸几次都未抓到母鸡萝丝的情节,让孩子觉得非常有趣,结合幼儿的兴趣点设计本次活动,调动幼儿对数学活动的积极参与性,激发幼儿在活动中能自主分组设计线路。
活动目标
1、理解上下、前后、旁边、中间等方位,能根据故事内容中的空间方位移动身体。
2、愿意尝试创编散步路线并能用方位词描述出来。
3、乐意参加游戏,体验空间方位游戏带来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故事内容中的空间方位移动身体。
难点:愿意尝试创编散步路线并能用方位词描述出来。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内容。
2、物质准备:
(1)各种场景池塘(无纺布制作)、干草堆(户外积木堆成)、磨坊(纸房子)、篱笆(屏风)、蜜蜂房(拱形门)、拱形桥、房子、大树。
(2)《母鸡萝丝去散步》路线动画、散步音乐。
(3)水彩笔、纸。
活动过程
一、回顾《母鸡萝丝去散步》故事中母鸡散步的路线,激发幼儿兴趣,理解上下、前后、旁边、中间等方位。
1、 教师提问引出活动
“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一起分享过的故事中有一只母鸡,它叫什么名字啊?那故事中的萝丝去干什么了?它先去哪里散步?它是怎么走过去的?
2、 幼儿回顾母鸡萝丝散步的路线并描述出上下、前后、里外、中间等方位。
3、 播放《母鸡萝丝去散步》路线动画进一步感知空间方位。
二、幼儿根据母鸡萝丝去散步的路线指令进行游戏,感知上下、前后、旁边、中间方位。
1、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们都熟悉了母鸡萝丝的散步路线,今天母鸡萝丝想邀请咱们班小朋友和它一起去散步,我们快行动起来吧。
2、幼儿根据教师指令进行方位游戏。(幼儿分男女组站两队,根据指令移动自己的位置)3、小结分享:幼儿表达出自己走的路线
三、能运用上下、前后、旁边、中间等方位,分组尝试创编散步路线图。
1、教师指导语:“刚刚母鸡萝丝在散步时发现总有一只狐狸跟在它的身后,它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想请你们帮他设计几条新的散步路线,让狐狸不再跟在它身后,你们能帮他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吗?。”
2、介绍材料,幼儿表达可以从材料的什么位置经过。
3、由教师带领分为 3 组,进行绘画路线创编。
4、3 组幼儿根据绘画创编路线尝试搭建路线后进行尝试。
5、每组幼儿分别分享路线,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路线根据指令进行尝试。
6、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总结
数学活动总是给人感觉枯燥无味,本次活动运用绘本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主动游戏。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15、中班科学活动《纸花水中开》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纸有吸水性的特点,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2、技能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知道纸花水中开的原理,想办法让自己的纸花在水中开的更快。
3、情感态度目标:愿意动手操作,对实验感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A4纸花、彩色卡纸纸花、盛水器皿、水、记录表、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通过出示实物并提问引起幼儿兴趣。找一朵喜欢的小花坐到它身边。
师提问:这些花跟我们平时见过的花一样吗?
这些纸花能像真花一样盛开吗?
如果这些纸花放到水里会怎样呢?
二、基本部分:
(一)操作感知,交流讨论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首先是A4纸做的纸花。)
你观察到了什么?
2、教师提问:为什么纸花放在水中,会慢慢盛开呢?
小结:原来纸宝宝把水吸到了它的身体里,花就开了。因为纸会吸水,这是纸的一个小秘密。
(二)彩色卡纸与A4纸花进行对比实验,发现奥秘。
1、刚才A4纸花在水中能盛开。老师还准备了彩色卡纸纸花,如果把这两种不同材质的纸同时放进水里,你觉得哪个会先盛开?猜测并实验。
2、幼儿操作,记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验证实验结果。
(三)观察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A4纸花开得快?
小结:A4纸的吸水性强,可以很快的把水吸到身体里,所以很快就开了。彩色卡纸和A4纸相比吸水性弱,水宝宝进入它的身体里就慢,所以彩色卡纸纸花会慢慢的开。
这是因为不同纸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这是纸的第二个秘密。
三、结束部分:
想一想:为什么不论什么纸花都能在水中盛开,这里面又有什么小秘密呢?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不同材质的纸花,区域活动时间动手操作发现开的最快的纸花是哪一朵,它的材质又是什么?
活动反思:
1、在活动中教师可以与艺术领域老师进行沟通,帮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纸花,这样孩子在科学活动中的兴趣会更大,同时对毛细原理有更深体会,而且在随后的延伸中不论什么材质的纸,孩子都会自觉制作纸花进行探究,真正的将活动经验与生活联系进行提升。
2、本节活动的课时安排可以层层递进,让幼儿爱上探索,同时开放提问,让幼儿自己现发现自问自想自己动手寻找问题答案。
16、教学设计幼儿园中班科学《硬币水上漂》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初步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2、在操作活动中,幼儿了解洗洁精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3、激发幼儿自主探索,体验科学实验的快乐。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了解水具有表面张力
难点:幼儿利用水的表面张力使硬币浮在水面上
活动准备
1角硬币若干(1分、2分、5分效果更好)、曲别针若干、一盆清水、洗洁精、抹布、弯成90度角的曲别针,图片(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
活动过程
一、 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得请我来。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是什么?
幼:水!
师:对,谜底是水,今天咱们的实验就是和水有关。
二、试一试,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水的表面张力
1、激发兴趣
师:咱们的好朋友小硬币有一个愿望,就是可以像船儿一样漂在水面上,那请小朋友帮忙想一想,怎样才能帮助硬币漂在水面上呢?
幼:在硬币下面放上能漂起来的东西(在下面垫上纸、放泡沫、木头)
2、幼儿自主探索,教师巡视观察指导。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盆清水和一些硬币,请小朋友用这些材料试一试,怎样才能让硬币漂在水面上?
3、幼儿交流探索结果
师:谁能说一说你的硬币漂起来了吗?你是怎样做的呢?
幼:没有漂起来!把硬币放水里,一下子就掉下去了。
4、教师示范用手将硬币漂在水面上。
师:要想让硬币漂在水面上,我们要把硬币放在食指上,将手轻轻地放入水中,让硬币的表面和水的表面亲密接触,然后把手轻轻地、慢慢的拿开。硬币放好后,手撤离的时候不要在硬币上方过,这样的话,水滴会低落到硬币上,会造成硬币下沉。注意这几点硬币就漂在水面上了。
师:用手帮助硬币漂在水面上,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呢,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辅助工具。咦~这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变形的曲别针。小朋友们自己试一试,能不能用变形的曲别针帮助硬币漂在水面上呢?
5、幼儿自主探索,用弯成90度的曲别针帮助硬币漂起来。
6、教师和幼儿讨论失败的原因,得出弯成90度的曲别针正确的使用方法 (将硬币平放在90度曲别针长的一边,手拿短的一边,轻轻地将硬币放在水面上。)
7、教师示范弯成90度的曲别针正确的使用方法(提醒幼儿硬币是干的才能漂起来)
8、幼儿再次借助变形曲别针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玩一玩,引导幼儿操作其他材料,继续探究水的表面张力
(1)请幼儿将盆底的硬币捞出来,放在指定位置。
(2)师:桌子上还有一些曲别针,你们试一试用刚才的方法能帮助曲别针漂起来吗?
幼:漂起来了!
(3)师:哇!小朋友们的曲别针都已经成功漂在水面上了。咦~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呢?(一瓶洗洁精)
幼:洗洁精!
师:我们轻轻的向水里滴一滴洗洁精,观察一下会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呢?
幼:曲别针都掉下去了。
教师小结:水是由很多我们眼睛看不见的水分子宝宝组成的,它们会手拉手组成一张大网,我们轻轻地把硬币和曲别针平放在水面上,水分子宝宝组成的大网就会托起硬币和曲别针,让它们浮在水面上。水分子宝宝手拉手相互牵引的拉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当我们将洗洁精滴入水中,就会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水分子宝宝没力气了,曲别针就会沉到水底。
(3)师:请小朋友们将水底的曲别针捞出来,再用刚的方法试一试湿了的硬币和曲别针,它们还能漂在水面上吗?
幼:不能,会掉下去。
师:想要让硬币和曲别针漂在水面上,要用干的硬币和曲别针,湿的硬币和曲别针沾上水后,不容易漂在水面上。
四、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
1、树叶上的露珠
水分子与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即表面张力的作用,表面张力促使露珠以最小的表面积的状态存在。而体积相等的物体中,只有球体的表面积最小,所以露珠总是呈球状的。
2、吹泡泡
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令水份子以最紧密的方式排列。而在众多的形状中,就要数球体的表面面积最小,水份子能以最紧密的方式排列。在吹泡泡的过程中,肥皂水份子会形成球体以达到最小的表面 。
3、漂在水面上的水黾
活动总结
1、幼儿初次放硬币的时候比较急躁没有耐心,硬币就易沉到水里。
2、幼儿在水面上放好硬币后,手撤离的太快,水被搅动,硬币就会下沉。手撤离的时候不要在硬币上方过,这样的话,水滴会低落到硬币上,造成硬币下沉。
3、硬币一旦沉入水中,从水里捞起,马上再放入水中的话,不容易漂浮,用纸巾擦拭一下比较好。
17、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漂亮的气球》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知道气球充了气就会鼓起来。
2.通过试验、观察了解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关系,能够说出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3.喜欢使用打气筒等充气小工具,体验给气球充气的乐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尝试使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知道气球充了气就会鼓起来。了解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关系,说出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活动准备:
1.各式气球若干、气球托若干。
2.多种样式的气球打气筒若干。
3.插气球的花瓶 4 个。
活动过程:
1.出示两个色彩不同、形状大小相同的气球,一个充满气是鼓的,一个没有气是瘪的,引发幼儿给气球充气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两个气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气球红红肚子里充满了气,是个圆鼓鼓的胖气球。蓝蓝肚子里没有气,是个干瘪瘪的瘦气球。
气球蓝蓝也想变的跟气球红红一样圆鼓鼓的,小朋友能帮助他吗? 2.幼儿自由探索、想办法给气球充气,让气球鼓起来。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让气球鼓起来的?能不能给大家演示一下?(用嘴吹气的方法和用打气筒充气的方法)
请幼儿介绍自己给气球充气的方法,交流自己的经验。
小结:用嘴吹气时,嘴巴不能撒气,要一口一口的吹,吹完后捏紧气球嘴,不要让气漏出来。用打气筒充气时,将气球嘴对准充气嘴,捏紧后一下一下地打气,不要让气漏出来。
小朋友已经学会了自己给气球充气的方法,两人合作给气球充气能不能行?(激发幼儿两人合作给气球充气的兴趣)
3.幼儿合作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探索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试验要求:两人合作给气球打气时,要仔细观察充气过程中气球的变化。
(1)提问:谁成功了?谁没有成功?什么原因没有成功?
请没有成功的小组交流失败的原因,请成功的小组分享合作成功的经验。
小结:两人合作给气球充气时要相互配合,一人打气,气要一下一下的打;另一个人要将气球对准气嘴,而且要捏紧,不能让气漏出来,这样气球就鼓起来了。
(2)提问:你们发现在打气的过程中,气球有什么变化吗?小结:原来,气球的大小与充气的多少有关系!充气多,气球就大,充气少,气球就小。
(3)请幼儿想办法让气球不撒气,学习使用气球托。
提问:为什么小朋友刚刚充完气鼓起来的大气球,一会儿就变小了?有什么办法能让气球不撒气?
幼儿交流让气球不撒气的办法,尝试使用气球托。
小结:原来充完气鼓起来的气球如果捏不紧气球嘴,里面的起就会漏出来,气球就会变小了。让气球不撒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线绑紧气球嘴、拧紧气球嘴、给气球嘴打结,还可以用气球托。
4.游戏“打气比赛”,幼儿合作给不同大小、形状的气球打气,体验给气球充气的乐趣。
比赛要求:在一定时间内,给气球成功充气数量多的小组即可获胜。
小结:其实,在合作给气球充气时,只要两人配合好,就会很快给气球充满气,让气球鼓起来,再用球托将气球固定住就可以了。
5.观察图片,了解生活中充气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物品。提问:生活中的这些物品充气后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小结:生活中充气后鼓起来的物品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
帮我们做很多事情,节省很多力气呢。
反思:
《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为此我的活动中组织幼儿大胆试验,并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和实验操作经验,让孩子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办法,通过两人合作给气球打气,鼓励幼儿尝试合作完成充气实验,并交流两人合作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
中班幼儿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本节活动注重幼儿的探索求知,在引发幼儿操作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幼儿操作实验,最后教师提升总结,并为幼儿创设宽松自主的交流氛围,大胆说出自己在实验中的探索发现,使幼儿层层递进、由易到难体验个人、两人合作给气球充气。
本活动通过自己给气球充气、两人合作给气球充气、充气比赛三个环节,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给气球充气的方法,寻找不让气球撒气的方法,并知道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能够根据气球的大小确定充气的多少,防止气球爆掉。活动中,通过猜想—试验—分享交流经验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发现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关系。
在活动中出现的气球因充气过多而爆掉的突发事件,也成为了幼儿交流讨论的科学现象,很快幼儿就了解了气球充气过多就会爆掉,大小不同的气球充气也不一样。活动中还出现了气球撒气的现象,幼儿也想了许多的方法,学会了使用气球托固定气球,防止气球撒气。
18、中班科学教学设计《纸花开啦》反思
设计意图
有一天盥洗的时候,小女孩小便之后不小心把卫生纸扔进了坑里,卫生纸迅速和水溶在一起变湿了,这是一位幼儿说:“老师,卫生纸掉坑里了”,这时引来好多小朋友围观,就问她:“纸还能拿起来吗?”瑞瑞说:“不能,都已经湿了”。就此引发了问题“卫生纸为什么到水里就湿了?那其他纸放在水里又有什么现象呢?”,通过纸花开的游戏,观察现象,知道纸有吸水性;通过实验来比较吸水性的强弱;增强对实验活动的探索兴趣,并运用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纸有吸水性。
2、通过比较,发现纸花在水中的开花速度与三种纸的吸水性的关系。
3、 增强对实验活动及探索事物的兴趣,并运用此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纸有吸水性,不同纸质的吸水性不同。卫生纸>A4 纸>硬卡纸(吸水性从强到弱)
难点:通过实验比较,发现纸花在水中的开花速度与三种纸的吸水性的关系。即开花速度越快,吸水性越好。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接触使用过 A4 纸、硬卡纸、卫生纸
2、物质准备:三种纸质(A4 纸、硬卡纸、卫生纸)的花若干、塑料盆六个, 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老师要给你们变一个小魔术,你们看老师手上拿了一个用
A4 纸做的纸花,面前有一盆水,我要把纸花放到水里,小眼睛要认真看了哦,看看纸花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
1、引导幼儿大胆猜想纸花放入水中会出现的变化
师:我请小朋友先猜一猜,把纸花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呢?这个小花苞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基础部分:
师:纸花的小花瓣在水中开了,好神奇啊,好不好玩?你们想试一试吗?
(一)第一次实验:幼儿分组操作、尝试两次实验
(目的:知道纸有吸水性)
操作要求:(1)两个小朋友用一个盆
(2)每人拿一朵花
(3)轻轻放入水中
(4)放入水中后手不能去碰花第一次尝试:初步体验,观察现象。
第二次尝试:对第一次实验出现的问题进行说明并进行第二次实验。
集体交流实验结果:
师:纸花放在水里怎么了?它怎么会开的?纸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小结:原来,纸花放到水中,水慢慢地跑进纸里面去了,就好像纸喝了水一样,使花瓣撑开了,说明纸是有吸水性的。
(二)第二次实验:对比两种纸的吸水性(A4 纸和硬卡纸)
(目的:在对比试验中验证猜测,感知不同材质纸张的吸水速度是不同的, 从 而 吸 水 性 不 同 :A4 纸 > 硬 卡 纸 )
1、出示硬卡纸,猜想两种纸质的花的开花速度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纸?硬彩纸做的这朵纸花要和 A4 纸做的花要比赛了,它们要比一比在水中先开花,你们猜哪一朵花会先开,为什么?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尝试两次
操作要求:(1)两个小朋友用一个盆
(2)要拿两朵花
(3)两朵花要同时放进去
(4)不要用手拿
3、集体进行实验交流、得出结论
师:A4 纸做的花要比硬卡纸做的花开的要快,因为 A4 纸吸水比硬卡纸的吸水性好。
(二)第三次实验:
(目的:通过实验比较,发现纸花在水中的开花速度与三种纸的吸水性的关系。吸水性从强到弱:卫生纸>A4 纸>硬卡纸)
1、 出示卫生纸,猜测三种纸质的开花速度并进行实验
操作要求:
(1)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
(2)要拿三朵花
(3)三朵纸花同时放入水中
(4)不要用手碰
2、集体进行实验交流
师:刚才我们在实验的时候发现什么了?卫生纸做的花放到水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
3、得出结论
师:卫生纸做的花一放到水里就下沉了,说明卫生纸吸水是最强的,第二是
A4 纸,硬卡纸是最弱的。活动延伸:
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吸水和不吸水的纸,请选一选合适的纸:天气热擦汗该选哪种纸?桌子上有水用哪种纸擦?包吃剩的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该用哪种纸?包装牛奶应该用哪种纸?
活动总结
优点:
一、结合学科关键经验:
1、观察了解材料在特定情况下发生的变化,通过简单实验等方法发现材料之间简单、直观的相互关系。
2、乐于并敢于提出问题,能围绕着简单的问题和探究的任务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
二、结合了幼儿最近发展区,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
1、原有经验:知道卫生纸遇到水会立刻变湿。
2、年龄特点:中班幼儿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在生活中喜欢玩水,和水做游戏。
3、幼儿表现: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有探索的愿望。
三、材料的准备上是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并体现了明显的难度差异。
不足:中班幼儿在科学领域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表格进行记录,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实验表格。猜想—验证—结果,用符号进行实验的记录。这样幼儿可以分组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幼儿可相互分工合作,明确自己的任务,共同完成实验。在活动组织的形式上,也可以先是幼儿自己实验,然后两人一组实验,最后 5 人为一小组进行实验。
19、获奖中班科学教学设计《美丽的万花筒》及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在对生活和艺术的追求上,色彩会给人们无限的惊喜和创意,万花筒就是人类利用色彩与科学的力量创造出来的艺术与生活结合的产物,通过引导孩子欣赏万花筒的精巧构造引其对美的欣赏和追求,并引导他们亲手制作万花筒,在动手操作中体会色彩带给人类的无穷乐趣。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步骤组装万花筒,提高自己的动手的能力。
2、欣赏色彩艺术给人类带来的艺术与美的享受。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万花筒的构造活动难点:动手制作万花筒
活动准备
有万花筒美丽图案的视频、半成品材料(需要孩子组装的万花筒材料包)、已经做好的万花筒若干、万花筒制作视频(教师可自己拍摄)
活动过程:
一、歌曲《彩色的世界真奇妙》导入话题
师:就像刚刚歌词里唱到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彩色世界里
二、教师提出问题,播放有万花筒图案视频
今天老师带来一段视频,请你看一看,想一想,(1)视频里的图案的排列有什么特点?(2)什么东西可以形成这美丽的图案?
幼儿思考回答问题(1)
幼儿 1:视频里的图案像在开花一样漂亮
幼儿 2:我看到视频里上面、下面、左面、右面都有椭圆形幼儿
3:视频里的图案有很多颜色
教师小结:这些图案色彩丰富,图案对称排列而且不断变化幼儿思考回答问题(2)
幼儿 1:扎染可以形成这样的图案幼儿
2:刮画可以刮出来
三、出示万花筒
师:究竟是什么形成这美丽的图案呢,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万花筒,这些漂亮的有规律的不断变化的图案就来自万花筒
幼儿分组自由探索观察万花筒,看一看万花筒里的图案(每组投放两只已经做好的万花筒)
四、讨论探究制作万花筒的材料
师:宝贝们,如果请你来制作一个万花筒你需要哪些材料呢?为什么? 幼儿 1:纸筒、卡纸、亮晶晶
用来装饰
幼儿 2:需要小圆片,放在里面可以开出花来
师:通过什么看东西,可以使这个东西变成 3 个,6 个,甚至更多像开花一样呢? 幼儿:镜子,三面镜子(这里说明,孩子做过魔幻书境的科学实验,他们知道一个物体通过三面镜子可以反射出更多)
(这里,孩子如果没有魔幻书镜经验,可以让孩子带着疑问继续)
师:那万花筒里究竟有没有镜子呢?我们一起带着这个疑问看看
五、验证孩子猜想,拆开一只万花筒,展示出每个小零件,一边拆一边示意孩子观察
六、尝试自己制作万花筒(分发材料包)教师巡回观察小结制作出现的问题,请孩子说一说,大家一起想一想
七、公布万花筒制作步骤视频,请孩子观察后继续完成操作八、自由玩耍万花筒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探索、猜想、验证制作万花筒,体现科学活动的核心思想。
20、中班科学教学设计《蔬菜大集合》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蔬菜的多样性,体验游戏的快乐。
2.知道几种常见的蔬菜名称与外形特征。
3.能按蔬菜的形状将其与影子配对。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青菜奶奶”对话音频及图片;“各种各样的蔬菜”组图;“猜猜我是谁”组图。
纸面教具:《蔬菜头饰》。
活动过程
一
播放音频图片导入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要向小朋友介绍一位朋友,来看看她是谁?
——青菜奶奶还有很多很多的好朋友,今天也要介绍给小朋友认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
出示组图认识常见蔬菜的名称与外形特征
——这是什么蔬菜?它是什么颜色的?它的外形看起来是什么样的?
三
播放音频图片引导幼儿按形状将蔬菜和影子配对
——小朋友们认识了这么多蔬菜宝宝,我们一起听一听青菜奶奶怎么说?
——这里有很多蔬菜宝宝的影子,你能猜出来它们分别是哪种蔬菜的影子吗?
四
投放纸面教具组织玩游戏巩固对蔬菜名称的认识
1.组织6-8位幼儿选一种蔬菜头饰带上,每位幼儿代表一种蔬菜,并手牵手围成一圈。
2.教师任意说出其中一种蔬菜的名称,扮演该蔬菜的幼儿边念“XX蹲,XX蹲,XX蹲完YY蹲”,边做相应的蹲起动作。其中“XX”指的是自己所扮演的蔬菜名称,“YY”指的是现场任意一种蔬菜的名称”。
3.扮演“YY”的蔬菜要立即边做蹲起动作边念出自己的名称蹲,并指导另外一种蔬菜蹲。如:YY蹲,YY蹲,YY蹲完ZZ蹲。
4.反应慢的幼儿及念错的幼儿将被淘汰。
21、中班科学教学设计《滚动的汽车》教学反思
科学探索活动——滚动的汽车,让孩子们通过操作,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既能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又能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精神,包含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准备。
设计意图
有一天,两个孩子拿着汽车在比赛,一个孩子说:我的汽车跑的快!另一个孩子说:不对,你的汽车少了一个轮子,肯定没有我的汽车快!于是两个孩子互不相让,比试了起来。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是直接告诉他答案,还是和他一起去探索、去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呢?于是我们设计了这样一次科学探索活动——滚动的汽车,让孩子们通过操作,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既能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又能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精神,还能培养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能发现直板的倾斜度与光滑程度,会影响小汽车的滑动距离。
2、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并能清楚讲述自己的探索过程。
3、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并懂得用事实说话。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动手操作,能发现直板的倾斜度与光滑程度,会影响小汽车的滑动距离。
难点:能清楚的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探索过程。
活动准备
赛道若干、小汽车每人一辆、方块积木若干、光滑的 KT 板、粗糙的吸音板、实验记录表、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滚动实验
1、设置情景:
请幼儿分组玩汽车比赛,幼儿自由玩耍汽车游戏。
2、提出假设:
(1)师:小朋友,我们怎样才能让汽车在赛道上跑的最远呢? 教师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猜想。
幼儿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师生共同小结:怎样能使自己的小汽车跑的最远?你是怎么做的?
评析:这个时候,幼儿手上拿着小汽车开始有些兴奋,都忍不住把它放在赛道上玩一玩,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给予幼儿自由玩耍的空间,但并不是毫无目的的玩,而是带着问题去玩。让幼儿在玩中发现,玩中思考,初步感知直板的倾斜度会影响小汽车的滑动距离。
二、汽车坡度实验
1、设置情景:
教师出示 KT 板、吸音板和方形积木,引导幼儿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
2、提出假设:
(1)师:在同样的高度上 KT 板上和吸音板上,汽车跑的一样快吗?
幼儿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对比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结果,看看是否一致。(试验记录表见下图,图片可更换成幼儿可以看懂的符号或图片):
评析:这个环节,幼儿已经自主探索出两种板材对小汽车滑动的影响, 但对直板的倾斜度异同还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作为老师,有必要为幼儿提供更进一步的观察、经历、体验的机会,让幼儿探究出直板的倾斜度与光滑程度,会影响小汽车的滑动距离,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第二张记录表格,为顺利解决活动难点埋下伏笔。老师在活动中继续扮演活动观察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对幼儿的探究活动尽量不去打扰。
(2)师:请小朋友试着给小汽车做一个斜坡,试一试小汽车在什么面板上滑动得最远?
幼儿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试验记录表见下图,图片可更换成幼儿可以看懂的符号或图片):
评析:在这一环节,幼儿学会了记录,懂得了当自己在科学探究中有了结论或观点时,可以通过记录把他们呈现出来,让幼儿了解如何真正的“做科学”,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小结,师生共同交流实验结果。
对积极参与游戏和探索的幼儿给予表扬,并提出问题和要求:你们还有什么方法让小汽车在板子上滑动的更远呢?请你们回家中找一找、玩一玩,把你的发现带到幼儿园来给大家说一说,看一看。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目标的制定符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做中学、玩中学来达到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通过教师的组织与示范,幼儿自己动手通过实验去发现直板的倾斜度与光滑程度,会影响小汽车的滑动距离,92%的幼儿能清楚的讲述自己的探索过程,作为一次科学探究活动,能自然融入学习活动的主题背景之下,活动材料来源于幼儿日常游戏中的汽车玩具,以此夯实活动开展的基础,推进幼儿探究的进程。
活动后我也总结出了自己在本次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幼儿动手去探索汽车滑动的距离时,个别幼儿只专心于汽车的滑动,没有很确切的把滑动与直板的倾斜程度用语言表达的很完善。我将在下次活动中注意调整自己的引导方式,更好的促进活动效果更好的提升,希望每一次的活动都能比上一次有进步,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快乐的学习。
22、教学设计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无字天书》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针对这一特点并结合幼儿年龄段特点,我设计了《无字天书》这一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在趣味十足中探究“无字天书”的秘密,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玩一玩、试一试的过程中探索“无字天书”的秘密。
2.了解淀粉遇到碘水会变成蓝紫色这一神奇的现象。
3.在科学小尝试中激发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发现的乐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在玩一玩、试一试的过程中探索“无字天书”的秘密。
难点:能在试验中尽可能的避免实验误差,了解淀粉遇到碘水会变成蓝紫色这一神奇的现象。
活动准备
快递盒子、无字天书(淀粉水绘画出的作品)、滴管、碘伏、水、白醋、调查单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景导入。
师:我们班刚刚收到一个快递,快递里面有什么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基本部分
1.无字天书
打开快递,了解快递里面有什么(无字天书),了解其特点(纸张是白色的,没有内容)
2.探索“无字天书”的秘密
⑴请幼儿认真观察无字天书,思考无字天书为什么没有内容。
提问:为什么天书上面一个字,甚至一个标记也没有?它可能有什么秘密呢?
⑵观察快递盒子,了解如何破解“无字天书”
寻找快递盒子上的提示“无字天书只有经过特殊处理才能显现出内容”。
⑶探究哪一种材料能让无字天书显现内容
出示:水、碘伏、白醋、调查单,请幼儿进行试验,探究哪种材料能使无字天书显现内容,并填写调查单。
⑷分享试验结果
3.为“无字天书”解密
⑴将碘伏滴在无字天书上面,化解天书的秘密。
⑵分享无字天书里的内容。
⑶解密“无字天书”。
提问:无字天书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小结:无字天书这样神奇是因为写书的人用了淀粉水在写字,写完字后淀粉水蒸发后就看不见了,这时滴上碘伏就能显现出内容,因为碘伏遇到淀粉会变成蓝紫色。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写一张“无字天书”。
分发白纸、毛笔和淀粉水,请幼儿自由书写内容。
活动总结
我以快递的形式导入活动,既贴近生活又充分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力集中,探究趣味十足。幼儿发挥奇思妙想能说出各种探究“无字天书”的方法,紧接着开始了“无字天书”的探索之旅,实验的过程中幼儿表现的很积极,但难以避免的实验误差也出现了,个别幼儿将溶液混在了一起,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中获得了实验结果。整个活动可以看到幼儿的探究意愿浓厚,过程中幼儿除了操作还有和同伴之间的讨论,相信幼儿通过这次活动更进一步的提升了对科学活动的探究热情。
23、幼儿园中班科学游戏活动《肥皂美多多》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与欣赏,感知肥皂的实用价值(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与艺术美感,能对不同的肥皂产生兴趣。
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带一块肥皂(新的,有包装),筐子两个(用于放肥皂),桌子4张,椅子16把,PPT,多媒体,乐曲等。
活动过程:
介绍自己带来的肥皂幼儿自由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肥皂,有什么用。
比比肥皂的不同外包装的比较如:同样品牌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什么拆开包装,比比肥皂的不同。
(颜色、大小、形状、香味、轻重等)听指令,玩"肥皂归类"的游戏。
欣赏不同的肥皂看看老师带来的肥皂,感知特别之处。
观看PPT,进一步感受肥皂艺术美。
提问:为什么要将肥皂做得那么漂亮?
出示不同形态的肥皂,进一步引起幼儿的思考与兴趣。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24、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磁铁》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幼儿接触过磁铁,并被神奇的磁铁深深的吸引,让幼儿产生无尽的遐想。有一次,我们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件钓鱼玩具,是用磁铁做的,其他的小朋友都很好奇,有几个小朋友还跑过来问我:老师,为什么那个小鱼可以钓起来呢?于是,我决定设计这样一节课,让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中感知、认识磁铁的特性。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发现磁铁的特性,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活动内容:中班科学《有 趣 的 磁 铁》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磁铁相斥、相吸的特性。
2.能运用磁铁的特性进行游戏活动。
3.对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体验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重难点:
认识磁铁的磁性,感受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活动准备:
物品准备:磁性拼图、形状不同的各种磁铁、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和幼儿操作、体验磁铁活动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拼图"游戏,初步感知"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磁性的拼图玩具,请小朋友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3.教师小结:有的拼图能吸在小磁板上,有的不能吸上去,原来这些能被吸上去的拼图背面有一层黑黑的东西,没被吸上去的背面什么也没有,这些黑黑的东西叫磁铁,它们和小磁板可以吸在一起。
4讨论:
教师:如果要让这套无法吸在一起的拼图也能拼成一个完整的图形,该怎么办?接下来老师要请小朋友上来试试,看看怎样让这套无法吸在一起的拼图拼成一个完整的图形。
5.教师小结:
教师:原来只要把两个无法吸在一起的磁铁,改变其中一块磁铁的方向,它们就能吸在一起了。
6.出示形状不同的磁铁,介绍磁铁的“两级”。
(二)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进一步感受磁铁两极的特性
1.教师手持磁铁和幼儿的磁铁碰一碰,遇上相互排斥的现象时随时启发,怎样让你的磁铁和我的磁铁交朋友?
教师:等一下请小朋友玩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用自己手中的磁铁和同伴手中的磁铁碰一碰,看看要怎样让这两个磁铁会吸在一起。
2.幼儿双双合作玩磁铁。
教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两个人合作玩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
教师:接下来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让两块磁铁吸在一起的。
3.教师小结:小朋友都玩了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知道了让两个磁铁吸在一起的方法。有的两块磁铁会吸在一起,有的不会吸在一起,因为磁铁有两极,只要改变其中一个磁铁的方向就能吸在一起。
(三)观看图片,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磁铁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大的用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介绍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经验迁移
教师:磁铁的作用可大了,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也用到了磁铁,通过磁铁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好多问题,小朋友们回家后还可以继续探索磁铁的奥秘。
《有趣的磁铁》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乐于参与,积极发现。简单又平常的活动准备,为幼儿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机会。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依据幼儿的需求,设计了置疑、猜测、验证、交流等各个环节,让孩子们在每个环节中对磁铁特性的了解层层深入,从而培养孩子乐于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观察、比较、发现等科学探究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首先我运用引导、对比、观察的方法,引导孩子们发现磁铁的特性,从而让孩子们了解磁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 的特性。
在科学活动中穿插游戏活动,并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使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加浓;而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幼儿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从而使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得到了发展。我认为,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将“尝试精神”渗透在了教育教学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练后讲”的尝试原则。让幼儿在不断尝试,不断探究,不断发现中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现象。
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分层递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教学的环节比较分明,教学重点突出,时间分配得当。操作材料充足,在活动中教师言语只是一般的引导性语言,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本次活动存在的问题是,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个别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不够大胆;有些幼儿在材料的使用上还有磕磕碰碰的现象,虽然老师多次提醒,但还是影响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活动中有时还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仍需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25、中班科学教学设计:有趣的沉浮公开课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幼儿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初步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
3、激发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记录表、塑料盆若干、上浮下沉的符号标签若干
准备实验沉浮的物品(魔方,乒乓球,筷子,牙刷,梳子、橡皮,纽扣,小夹子,螺丝钉,黑豆)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入神秘小客人米老鼠,开始闯关
今天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是谁呢
米老鼠:嗨,大家好,我是米老鼠,要不要到我的米奇妙妙屋里玩呢?
今天米老鼠要邀请大家去米奇妙妙屋里玩,想去米奇妙妙屋里玩必须完成一个小任务,是什么任务呢来听一听。
(二)第一关,猜测各种物品的沉浮现象
米老鼠: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准备好闯关了吗?仔细看看下面这些物品放在水里哪些可以沉下去,哪些可以浮上来呢?
那我们就来看看哪些物品可以沉下去,哪些可以浮上来
观看课件,幼儿观察认识物品。
那这些东西,哪些物品可以沉下去,哪些可以浮上来呢?
幼儿猜测回答。大家认为比较重的都可以沉下去。轻的可以浮上来
来我们看看米老鼠怎么说,有什么结果呢?
(二)第二关,动手实验验证物品的沉浮
1.米老鼠:小朋友们你们猜了那么久,谁说的是正确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吧,这是我的第二关哦,请小朋友们在做实验的过程当中,不要把水撒出来,也不要弄湿衣服哦。
2.我们下面就要动手做实验验证一下我们的结果了,那我们赶快行动吧,四个小朋友一组。
我们会用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沉浮实验记录表,如果你实验的东西是浮上去的,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是沉下去,那我们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3.老师指导幼儿操作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不同表现
我们成功的闯过了第二关,我们观察到了不同的物品在水里有不同的姿态,那我们现在能去米奇妙妙屋玩了吗?
(三)第三关,将沉和浮的不同状态的物品分类
1.米老鼠:恭喜小朋友们完成了第二关,但是不着急,你们只有闯过第三关才能正式得到邀请卡哦,仔细听第三关的任务是,每个组的小朋友,把你们组的物品正确的放入沉浮分类框中。
2.第三关的任务是什么呢?
现在在你们面前都有两个小框子,看看两个小框子有什么区别呢?
上浮物品框子和下沉物品框子
让我们一起来分类放入正确的框子。
我们来一起验证一下,看看大家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
上浮的物品:魔方,乒乓球,筷子,牙刷,梳子
下沉的物品:橡皮,纽扣,小夹子,螺丝钉,黑豆
3.我们现在是第三关了,让我来考考你的记忆力了,看看你们的脑袋转的快不快,今天实验的这些物品对你的印象深不深,
把这些上浮和下沉的标志贴到这个记录表上来。
4.邀请不同小朋友在记录表上在不同的物品上正确的做好标志
米老鼠:恭喜小朋友们闯关成功!
(四)延伸生活,结束离场
1.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上浮和下沉的物品对不对,所以啊小朋友们你回到家里和爸妈做下这个小实验,把你收集的资料记录下来,下次活动时来讲给大家听好吗?
2.走,老师要发邀请卡了哦!
活动反思:
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让每位幼儿都能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从而发现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在已知的生活经验中提炼解决的方法,并进行验证,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科学素养。
26、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蜘蛛网商店》
中班科学活动《蜘蛛网商店》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大胆的进行角色表演。
2、 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益虫和害虫。
3、 有初步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
4、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 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有关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知识。
活动难点: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益虫和害虫。
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头饰、昆虫头饰、事先丰富有关昆虫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1、 出示小蜘蛛头饰,它是谁?它有什么本领呢?
2、 小蜘蛛在森林里开了一家商店,你们猜猜它开的是什么商店呢?(引出故事题目)
二、 观看课件《蜘蛛网商店》
1、 哪些小动物来买蜘蛛网了?
2、 小狗买蜘蛛网干什么?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3、 小熊买蜘蛛网干什么?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4、 小兔买蜘蛛网干什么?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5、 你觉得小蜘蛛对小狗、小熊、小兔说的话对吗?为什么?(启发幼儿讨论蜻蜓、蜜蜂、知了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6、 启发幼儿思考,还有谁会来买蜘蛛网?它买蜘蛛网干什么呢?它是怎么对小蜘蛛说的?小蜘蛛会卖给她吗?
三、昆虫乐园
在这张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四、虫虫游戏
幼儿自选头饰扮演昆虫,音乐起,所有跟着音乐做动作;音乐停,扮害虫的幼儿立即蹲下不动,扮益虫的幼儿就喊“苍蝇(蚊子、蟑螂),消灭它”。幼儿互换头饰,游戏继续进行。
创作思路:
昆虫世界充满了生机也充满了趣味,无论是绚丽多彩的春天,还是骄阳似火的夏天,大自然中随时可见昆虫忙碌的身影。在户外草地上、花丛中,小朋友常常为发现一只小小的昆虫而雀跃不已。于是,我从幼儿兴趣入手带领孩子进入昆虫的世界。
在《有趣的昆虫》主体中,发现幼儿对昆虫非常感兴趣,为此我选择了这节科学课《蜘蛛网商店》,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也让幼儿更深一步的了解昆虫,在本次活动中我认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就非常的恰当,将深奥的科学知识编成有趣的故事、制成动画展示给孩子们看,并通过课件直观地看到昆虫的基本特征。让幼儿完全溶入到意境中,身临其境,使幼儿敢想、敢说、敢做。一定的情景,有趣的课件互动游戏,把孩子零星的经验归拢,提升起来,激发了幼儿探索昆虫的兴趣。
教学反思:
在看完吴老师上的《小蚂蚁的生日会》后,我发现幼儿对认识昆虫非常感兴趣,为了更深一步让幼儿认识昆虫,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所以在这次公开课中,我选择的是一节中班科学活动《蜘蛛网商店》,在认识昆虫的基础上加深了难度,让幼儿将常见的昆虫区分益虫和害虫,有初步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
首先在导入环节中,我让幼儿说说蜘蛛有什么本领?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大部分都知道蜘蛛会织网、吃害虫,但后一个问题就引发幼儿思考,你觉得它在森林里会开一家什么店呢?带着这个问题引入课题,我觉得在导入环节中进行的比较顺利,幼儿能接受。
在看完课件《蜘蛛网商店》后,分别让幼儿说说有哪些动物来买蜘蛛网了,她们是怎么对小蜘蛛说的?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大部分幼儿能将小狗、小熊、小兔的话完整表达,可小蜘蛛的话由于太长很难记清楚,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再次分片段的让幼儿欣赏了一遍故事,在这个环节中我能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补救。接着我设计了一个表演环节,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大胆表演。最后我抛出一个问题小蜘蛛为什么只卖给小兔?因为小兔网的是害虫,在这初步让幼儿了解益虫和害虫。还有谁会来买蜘蛛网?用来网什么昆虫?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爱思考的欲望。在这个环节中进行的太仓促,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幼儿思考。
接着带幼儿进入昆虫乐园,让幼儿认识身边的昆虫,让他们猜猜哪些是益虫和害虫?在这幼儿能够大胆发言,但在讨论毛毛虫和蝴蝶中,幼儿产生了矛盾,很多幼儿说因为蝴蝶是益虫,所以毛毛虫也是益虫,这也是这个环节的难点,原来毛毛虫是害虫,因为它会啃食植物,变成蝴蝶后是益虫,因为它能传播花粉。幼儿在这个环节中表现的非常积极,非常的感兴趣,我在此环节不足的地方是最后没有带领幼儿看图温习一遍哪些是益虫和害虫,加深他们的印象。
最后我以游戏的形式结束,在这个环节中首先幼儿拿到图片之后,应该让他们说说你拿的是什么昆虫?是益虫还是害虫呢?再继续游戏,达到一个巩固的作用,效果会更佳,另幼儿每人能带一个昆虫头饰可能视觉效果会更好,但是幼儿对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
整节课下来,我觉得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幼儿能够积极的配合,目标基本达到,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再接再厉,在课件制作方面多学习、多操作、多摸索。
27、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鼻子》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认识鼻子的外形特征、名称及用途
2、掌握正确擦鼻子的方法
3、通过活动使幼儿产生保护身体器官的意识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认识若干种小动物,知道它们鼻子的形状知道酒、醋、香水、清水的气味
2、教具:鼻子正面、侧面图各一张,香水、酒、醋、清水各一瓶,纸巾人手一张
3、人手一张没画鼻子的小人头像
三、活动流程:
1、请幼儿玩点鼻子的游戏,训练幼儿的思维、动作敏捷、协调2、先后出示"鼻子"图片及字卡,认识鼻子并认读,认识鼻子长的部位,外形结构,由鼻梁、鼻尖、鼻孔组成。
3、鼻子的用途:幼儿讨论,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1、闻气味(出示香水、酒、醋、清水,请幼儿发挥小鼻子的作用,问出不同的瓶子里各盛了什么东西)
2、告诉小朋友,鼻子不但能闻出气味,更重要的是起呼吸的作用(学习"呼、吸"两词,并感受,知道鼻子呼吸的重要。
4、安全教育:讨论怎样保护鼻子(不得外鼻孔,不用异物堵塞,不要用力碰撞鼻子,洗脸时要用湿毛巾轻轻将鼻子洗干净,正确的擦鼻子的方法)
4、手工游戏《贴鼻子》
活动反思:
我带的是中班幼儿,我认为这节活动很适合我班孩子。我是在小班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将触角往外延伸了一下。虽然整个活动的时间长了点儿,但孩子们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本活动偏重于科学领域,但也渗透了艺术领域和健康领域,是一节综合活动。其实鼻子的话题很多,除了本节活动涉及的结构、功能外,还有鼻子的不同之处。还有动物的鼻子……让幼儿感觉到虽然是一个小小的鼻子,但聊起来很有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用鼻子直接去闻气味,这样是很不安全的。因为有些气味如:烟味、油漆味等,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害的,所以不能直接去闻。因此我教给孩子用扇一扇的方法辨别物体的气味。这种方法其实我们是在初中上化学的时候才会接触到,那么在这里我教给孩子,是从安全考虑,让幼儿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我在设计活动时,喜欢在最后有个拓展环节,旨在给那些能力强的孩子和有更多想法的孩子有个思考的空间。在此活动的拓展部分,我引入了"我们的鼻子都一样吗?"以及"动物的鼻子",这里只是开了个头,不急于讲完。目的是激发孩子们继续学习、探索的欲望,让他们以后更有兴趣的参与活动。
但活动中也有欠缺的地方。如:在活动前还想一定要关注到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但在活动中还是出现了失误,有的孩子没有叫到。这让他们有些失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自己一定要注意这点。
28、中班科学教学设计:幼儿园中的树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探索活动,通过观察通过观察发现点数出幼儿园中各种树木的总数。
2.能用图画或符号的形式记录自己在点数树木活动中的发现。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积极参与观察,通过观察发现点数出幼儿园中各种树木的总数。
活动难点:运用记录的方法,通过观察能正确统计出幼儿园中树木种类的总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观察过园中的树木,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
物质准备:记录表若干张、彩笔、绘画板、大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1.教师:“孩子们,我们幼儿园里有很多树,上周我们一起观察认识了这些树,你们还记得咱们幼儿园了有哪些树吗?”
2.请幼儿回忆幼儿园中树的种类?
3.发出统计树木的倡议。
师:咱们幼儿园里有怎么多的树,他们都位于我们幼儿园的前院,中院和后院,那你们知道每个园中的树都有哪些吗?每种树都有几棵吗?
二、认识记录表
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了解记录的方法。
三、安全提示
去户外活动时不推挤,不乱跑,小心脚下,不离开老师的视线。材料用完要及时收好。
四、幼儿进行探索,教师进行指导
带队到户外,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自由组队,互相合作,共同进行树木的统计记录。
教师分工:刘嘉琳负责后院,郭梦楠负责前院,郭秭序负责中院。 活动中帮助幼儿进行简单的记录,随时与幼儿一起分享发现。
五、分享环节:分享发现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记录。
2.教师与幼儿共同梳理幼儿园每种树总数。
活动总结
幼儿对活动比较感兴趣,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与树亲密接触的机会。活动中,幼儿能大胆探索、用点数的方式记录幼儿园树的总数。在活动中,幼儿很乐意用记录的形式记录幼儿园树木的种类和总数,幼儿有自己的想法,能用简单地符号进行记录。活动的不足是由于第一次尝试记录,对记录表记录比较感兴趣,有的幼儿一直尝试为树进行涂色。改进措施是多让幼儿尝试记录,了解记录的方法。
29、中班科学教学设计《种子藏在哪里》反思
设计意图
《指南》科学领域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根据《指南》要求,本着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及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结合本班幼儿情况及主题活动《一粒种子》,活动初期幼儿通过播种向日葵,对种植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开展了一系列的种植和培育活动。某一天的加餐环节中,一名幼儿对老师说:“老师我不吃火果!”“为什么啊?”幼儿边挑火龙果的种子边说:“里面都是籽!我不吃。”其他幼儿就问:“老师这个火龙果种子可不可以种植啊?”因此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了本次的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寻找不同水果、蔬菜的种子,了解种子藏在哪里,知道种子的用途。
2.尝试种植种子,掌握种植方法。
3.愿意积极主动地探究,体验种植的快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了解部分水果和蔬菜的种子藏在那里,知道种子的用途。
难点:幼儿掌握种子的正确种植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常见水果和蔬菜。物质准备:
1.家园共育:与家长沟通,让幼儿从家中带来含有种子的水果和蔬菜。(如:豆角、菜椒、火龙果、草莓、玉米等)
2.塑料小刀、置物筐、酸奶盒、小镊子、浇水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将幼儿带到户外种植区,让幼儿观察已经种植的蔬菜。
师:“小朋友们,看看我们种植的向日葵和蔬菜是不是已经长得很高了,哪位小朋友还记得,我们哪些是种的种子,哪些是种的小苗苗啊?”
幼儿:“向日葵种的是种子,西红柿、豆角、辣椒、茄子种的是苗”
师:“非常好,向日葵种植的是种子,哪位小朋友知道向日葵的种子藏在哪里?”幼儿:“向日葵的种子在他的大花里。”
师:“小朋友们也带来了许多的水果和蔬菜,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他们的种子在哪里吧!”
(二)自主探索
师:“今天将分为五组进行探索活动,每组由老师指派一名小组长,负责组内的分工合作。”
教师分组并且选出小组长
师:“现在由每组小组长领取活动材料,领取之后带领组员选择场地活动,进行自主探索活动,用自己的方式找到种子藏在那里了,注意安全。”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对个别小朋友进行重点指导。
师:“将自己找到的种子放到写有自己名字的酸奶盒中,垃圾放到垃圾桶,注意卫生。”
(三)总结分享
幼儿分享探索成果,幼儿自己总结,教师辅助。
师:“现在请小朋友为我们分享,他找到了什么水果或者蔬菜的种子,种子是长什么样子的?”
师:“这位小朋友说豆角的种子藏在豆角的小肚子里,是圆圆的、绿色的······,苹果的种子也在里面,草莓的种子在外面长着······”
(四)种植活动
师:“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种子去种植吧!互相帮助和交流一下种植方式,种植好了放到咱们班的试验田中。”活动在种植过程中自然结束。
(四)活动延伸
幼儿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探究为什么有的植物发芽了,有的植物没发芽,是种植方式不对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后期继续探索。
活动总结
活动地点选择户外种植区,使幼儿融入自然的环境。结合幼儿已有经验提出问题,集中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及好奇心。在找种子过程中,让幼儿猜一猜种子藏在哪里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分组进行活动,小组长负责制,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及合作能力。分享总结过程中,幼儿展示找到的种子,交流找到的方法,因为幼儿亲历搜集、实际操作,学习氛围浓厚,发言较为激烈。幼儿在交流分享中,掌握找到种子的途径和方法。在亲身体验活动中积累经验获得知识。
活动中,带领幼儿走进自然,在自然中活动,让幼儿在实物操作中自主探索种子藏在哪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性,过程中认识各类种子。相比让幼儿对着照片认识各种水果和蔬菜的种子所获得的经验更为丰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才能使活动目标有效的达成。活动以自主探索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发现各种种子的不同,在活动过程中,能够主动的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30、中班科学教学设计《有趣的膨胀》反思
设计意图
活动区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泡黄豆,观察黄豆发芽需要哪些条件,这些豆子用水泡过后就变大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是因为黄豆遇水产生了膨胀。在《纲要》中也明确指出“科学的教育内容从身边取材,有益于幼儿真正的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本次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身边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愿意动手、动脑,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操作和讨论的方式,感知不同食物遇水膨胀的现象。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食物遇水膨胀的现象。
2.能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并用完整的语言描述食物遇水前后的变化。
3.愿意动手、动脑,感受探究活动的趣味。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食物遇水膨胀的现象。 难点:用比较的方法观察食物遇水前后的变化。
活动准备
干木耳、银耳、胖大海、紫菜、菊花、水壶、温水、记录表、水彩笔、透明杯、盘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感知木耳的特征。1.出示干木耳
(1)教师:你看到的木耳是什么样子?鼓励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干木耳的特征。是怎么观察到的?
(2)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发现.
(3)小结:我们小朋友通过用眼睛看,小手摸,鼻子闻的方法,知道了木耳现在看起来黑黑的、小小的、摸起来干干的、硬硬的、有点扎手,闻起来还有一股味道。
2.迁移生活经验
(1)教师:怎么才能把干木耳变成我们吃的样子?
(2)教师:有很多的小朋友说,泡在水里就会变成我们吃的样子,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二、基本部分:幼儿实验体验膨胀现象。
(一)幼儿第一次实验,感知木耳遇水膨胀。
1.幼儿实验
(1)讲解实验要求:以小组的形式将木耳放入温水碗中,仔细观察木耳的变化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提示幼儿保持桌面清洁。
(2)教师:把泡过的木耳夹到盘子里,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比较泡过的木耳和干木耳有什么不一样?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干木耳泡水后的样子。
(3)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木耳遇水前后的变化。
(4)小结:泡过水的木耳看起来颜色浅了一些、个子变大了,摸起来软软的、湿湿的, 闻起来还是有味道的。
2.膨胀现象
(1)教师:为什么木耳会有这样的变化?木耳里面什么样子?
(2)幼儿讨论,尝试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原因。
(3)教师:木耳吸水会变大,这种变大的现象叫做膨胀,木耳膨胀变大后,可以做菜和汤,吃起来不仅有营养而且口感会很好,那就把我们泡好的木耳送到厨房去做美味的食物吧!
(二)幼儿第二次实验,再次观察食物遇水前后的变化。 1.教师:是不是所有的食物放到水里都会变大膨胀?
2.出示材料:银耳、胖大海、菊花、紫菜(观察认知)
3 出示记录表并介绍使用方法:全班集中猜想,然后幼儿个体实验,最后在分享中全班记录结果。
4.幼儿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提示幼儿观察物体泡水前后的变化,体验探索的乐趣。
5.展示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并在记录表上记录。提出问题:为什么你们的菊花放到水里没有膨胀?而我的已经变大膨胀了?
6.小结:食物遇水变大膨胀,水的温度和泡水的时间对膨胀的快慢也是有影响的,我们可以在科学区活动的时候进行探索。
三、结束部分:拓展经验——探索水温和时间对膨胀速度的影响。
(1)继续观察自然角里自己所泡的操作材料。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新变化?
(2)在科学区探索同一种食物不同的水温,膨胀的速度是怎样的?
(3)整理操作材料。
活动总结
结合本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活动中幼儿通过眼睛看、小手触摸、鼻子闻多种感官感知食物遇水前后的变化,通过亲自操作发现食物遇水膨胀的现象,问题的结论在动手实践中得到,真正的体现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科学活动既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要适合幼儿探究,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感受科学探究活动的趣味。
31、中班科学教学设计《落叶保鲜办法多》反思
设计意图
4-5 岁幼儿主要通过感知觉以及各种操作活动认识周围世界。他们对事物的操作感知活动是其积累知识经验的重要方式。
秋天来了,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下来,落叶成了孩子们的宝贝。在户外活动时, 他们总会自发地去捡拾落叶,还会不时尖叫努力去接住树上飘落下来的叶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发现落在地上的叶子有的变干裂了,还有的变腐烂了。小朋友说:“这些叶子不漂亮了,我们怎样让叶子还像以前一样漂亮呢?”“我们把叶子装在塑料袋里吧!”其他幼儿也都好奇的围拢过来……幼儿喜欢亲近大自然,对落叶有种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此我设计了有关落叶的科学活动—落叶保鲜办法多。
活动目标
1、认识落叶的不同颜色,不同形状,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能够大胆猜想保鲜落叶的方法
3、初步尝试与同伴共同探索各种辅助材料的使用方法。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重点难点
1、能够尝试猜想落叶保鲜的方法,敢于大胆想象与表述。
2、尝试使用各种辅助材料,并能与同伴合作探索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颜色、形状的落叶及有关叶子的图片。
2、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各种保鲜的材料,如:塑料袋、报纸、餐盒、保鲜膜等。
3、各种操作工具:剪刀、大中小胶条、双面胶、皮筋、毛线、封口夹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导入:教师出示幼儿收集的各种落叶。提问:1、请你看一看这些落叶都是什么颜色的?
2、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3、你还见过哪些颜色、形状不一样的落叶?
(二)教师发给每名幼儿一片叶子,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再次感知叶子外形特征。鼓励幼儿与同伴说一说自己手中叶子的颜色和形状。
(三)出示各种叶子的图片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四)教师出示已经干裂和腐烂的落叶。
请幼儿看一看这些落叶怎么了?他们的颜色和形状还漂亮吗?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请幼儿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保护漂亮的落叶?不让它们变干裂,变腐烂呢?”激发幼儿想象力,说一说怎样保鲜落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教师出示并介绍各种操作材料,操作工具。
1、请小朋友两人一组进行操作。通过游戏《找朋友》自由结组。找到朋友后两个人商量选择一种方法对落叶进行保鲜。
2、鼓励每组幼儿大胆选择各种材料进行尝试,幼儿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三、结束部分:
(一)每组幼儿展示自己保鲜落叶的方法。
(二)教师引导幼儿把保鲜好的落叶放在自然角,鼓励幼儿每天进行观察。看一看, 比一比,那种保鲜落叶的方法最好。
活动总结
活动反思
一、目标落实情况:
1、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发现等方法,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完成了目标中第一个内容
2、鼓励幼儿大胆猜想,教师的提问更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并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讨论和分享,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从而突破了重点目标。
3、在幼儿主动操作,同伴间的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学习使用各种操作材料和工具,最终使难点目标得以突破提升。
二、幼儿参与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兴趣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比较相结合,满足了幼儿了解落叶外形特征的愿望。在活动中,宽松自由的环境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 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使用操作材料和工具时,我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使用封口夹、皮筋等多种材料,完成任务。
32、中班语言教学设计《方格子老虎》反思
《方格子老虎》本篇是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包含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准备,在《方格子老虎》绘本中处处都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对家人、同伴的爱。为了让孩子体会“爱和被爱”,所以设计了此节绘本阅读教学活动课。
设计意图
由于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父母、长辈的爱包围着,可是我在日常中发现大部分孩子不能够理解并懂得去用行动去回报父母、长辈,甚至部分孩子还会出现打骂长辈。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猜测故事的进展,并能用简短的语句表述画面。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根据故事情节学会续编故事。
3、感受方格子老虎与爸爸妈妈之间的情感。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听懂绘本故事,知道老虎的经历,知道自己是特别的人,自信快乐的成长。
教学难点:能够让幼儿听懂绘本故事的情节,从而学会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方格子老虎》绘本 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堂,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大老虎吗?大老虎是什么样子的啊?请个别幼儿回答。老师这里有一只“特别”的老虎,你们想不想看啊?
出示《方格子老虎》封面,进行观察解析。
教师:请小朋友看它特别的地方在哪里啊?它的花纹是什么样的?
教师:我们继续观察一下画面,除了这只方格子老虎,你还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奖杯?还有两个油桶和两把刷子,这些是干什么用得呢?(引导小朋友大胆想象)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为什么会有方格子花纹吧?去瞧瞧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吧。
二、观看 PPT,进行分段讲述故事
1、小老虎出生
1) 这只刚刚出生的小老虎,你们猜猜看他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旁边还有谁呀?
2)那你们猜猜虎爸爸要去哪里呀?(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达)
2、方格子老虎的由来
通过看图片,你觉得虎爸爸买颜料要做什么?为什么要给虎宝宝画上竖条纹? 你是怎么发现的?(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绘本中的对话框)
3、虎爸虎妈吵架
1)请小朋友继续观察图片,虎爸和虎妈在干什么呢?他们为什么吵架?
2)小老虎看到爸爸妈妈为自己这样大吵大闹,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3)小朋友们,如果爸爸妈妈吵架了,你们心里会难受吗?会怎么做呢?
4、小老虎的办法
1)那小老虎他会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帮虎宝宝想想办法吧。你猜猜他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表达,引导观察刷子和罐子,分组讨论)
2)大家说的非常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现在我们在一起来看看小老虎怎么做的吧?跟你想的一样吗?
5、快乐的方格子老虎
1)你认为爸爸妈妈会喜欢这只方格子老虎吗?
2)是呀!爸爸妈妈看了又惊讶有高兴,而且高兴的都抱在一起和好了。小老虎这样做既满足了爸爸的期望,又满足了妈妈的愿望,并且爸爸妈妈都很爱他。
3)那在学校里,他的小伙伴们会喜欢它吗?还记得我们看到的奖杯吗?原来小老虎是象棋比赛冠军。
6、“消失”的方格子
1)小朋友们猜猜看,小老虎淋了雨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2)小老虎和别的老虎“一模一样”了,爸爸妈妈还会喜欢它吗?(引出虎爸爸、虎妈妈和虎宝宝之间的亲情)
三、引导幼儿创设、续编情节。
教师带领幼儿续编故事:当方格子老虎回到学校,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它的好朋友们还会喜欢它吗?(小组讨论,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达)
四、完整欣赏故事,课堂小结
1、你喜欢这个故事么?最喜欢里面的谁啊?
2、为什么这个故事叫做方格子老虎?
3、他的朋友喜欢它的方格子吗?它们在一起做什么?
4、后来它为什么没有方格子了?它的父母还喜欢它吗?
5、你觉得小老虎一家人在一起感觉怎么样呀?那你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感觉怎么样?
五、教师总结故事
故事中的虎爸爸和虎妈妈,不管小老虎变什么样他们都很爱他,即使后来小老虎身上的方格子没有了,但是在爸爸妈妈的心中,他还是原来的他:一只方格子老虎。其实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也一样,不管你们变什么样,他们永远是最爱你们的。所以我们也要好好对爸爸妈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妈妈做做家务等等。
活动总结
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在观察图片的时候发现了许多我备课中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比如:小老虎身上的方格子可以玩路路通的游戏,可以带孩子们开心的玩一回。这个细节继续挖掘的话还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域,因为局限于情感教育,忽略掉许多东西。通过这次活动及课后反思,让我更深的了解绘本的意义,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尽量地去挖掘教材,整合内容,努力钻研,让活动开展的更好!
33、教学设计幼儿园中班科学《纸浆的秘密》反思
设计意图
本月主题活动是《千“纸”百态》,老师和幼儿探索了许多关于纸的秘密,幼儿在彩绘纸面具时,有一个幼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纸面具是怎么做的呢?根据幼儿的疑问,寻求了其他幼儿的看法,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由此,根据幼儿的疑问和兴趣点,设计了活动《纸浆面具》,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解答自己的疑惑。
活动目标
1、 观察人脸的五官,用抓、捏等方式给纸浆造型,探索制作纸浆面具的方法。
2、 初步学习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仔细观察人脸的五官,用抓、捏等方式给纸浆造型,探索制作纸浆面具的方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皮球若干、利于溶解的废旧纸张(水果店赞助的纸张)、棍子若干、胶水、水槽若干
经验准备:有做纸浆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直接语言导入
师:我们上次彩绘面具时,小朋友们提出了疑问,想知道纸面具是怎么做的?那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做纸面具。
二、基本部分
(一)废旧纸张变成纸浆
师:我们要做纸面具,我们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幼儿已有制作纸浆的经验,幼儿会很快想到先把纸做成纸浆。)
1、幼儿分组完成做纸浆的任务
幼儿自由与同伴分组,把废旧纸张撕成小碎片,加入清水浸泡,用棍子再次捣碎,随后加入足量胶水进行搅拌。
(二)纸浆变纸浆面具
1、讨论用什么材料协助做纸浆面具呢?
师:我们的纸浆做好了,直接放在桌面上做面具可以吗?
——不行!放在桌面上面具是平的。
——放在桌子上,它没有干的话,我们就没有桌子吃饭了。
——我们在气球上做吧,它是鼓鼓的,做出来就被就不是平的了。
——但是气球很容易爆的,那样我们的面具就坏掉了。
——那我们用皮球呀!它和气球一样的鼓鼓的,它不会爆呀?
2、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师:用皮球这个方法很不错,但是皮球滚来滚去的,我怎么做面具呀?
——用手按住皮球就可以了呀,他就不会滚了。
师:用手按住,就没有手可以做面具了呀?
——我们可以请朋友帮我们按住呀,这样就可以做了。
3、探索制作纸浆面具的方法
师:皮球到处滚的问题解决了,纸浆直接敷在皮球上,一点也不光滑,一点也不好看,这可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轻轻的拍一拍,这样就会变得光滑的。
师:那接下来,面具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脸的五官)
——眼睛在最上面,我们可以抓两个洞洞就变成眼睛了
——鼻子在眼睛中间,我们可以把纸浆捏一捏变成鼻子,也可以抠一个洞洞变鼻子呀
——嘴巴在最下面,我可以抠出一个半圆,变成笑脸嘴巴。
4、自由结伴,协作完成纸浆面具,老师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可以相互欣赏和交流,将制作好的面具,固定好放在户外晾干。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表演区可开展面具舞会;剩余材料可投放在操作区,有兴趣的幼儿可以继续操作。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是从幼儿的疑问和兴趣点出发的,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极高,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胆地说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非常乐意动手制作纸浆面具。
2、在制作纸浆时,加入的胶水一定要足量,不然面具干了之后会很脆,稍微用劲就会破裂。
34、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夏天的雷雨》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对夏天的雷雨感兴趣。
2、感受问答式歌曲的特点,并尝试用跳跃音、响亮有力的音表现雷雨的特点。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雷声音效、闪电图片、雷雨视频、《夏天的雷雨》歌曲和伴奏。
活动过程
播放雷声音频,教师引导幼儿进行雷雨初感知
1、教师播放雷声音效,引导幼儿猜猜。
——这是什么声音?下雷雨时,你还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看到什么?(突出“轰隆隆、哗啦啦”等象声词。)
2、问答游戏
——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幼儿回答时,要鼓励幼儿尽量用完整句回答,如天空中一闪闪,闪电光发亮。)
——天空中轰隆隆,什么声音响?
——天空中哗啦啦,什么落下来?
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并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夏天的雷雨》。
——有位优秀的艺术家,把你们的回答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夏天的雷雨》,我们一起来听听。(教师播放歌曲。)
2、再次欣赏歌曲《夏天的雷雨》。
——大家仔细听一听,歌曲里在唱“一闪闪、轰隆隆、哗啦啦”时的声音和我们平时唱歌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唱?(鼓励幼儿交流自己的感受。)
3、师幼一起学唱:用跳跃的音唱“一闪闪”,用响亮的声音唱“轰隆隆、哗啦啦”。
教师用不同的形式带领幼儿演唱歌曲
1、第一遍学唱,教师唱问句,幼儿唱答句。(重点引导幼儿用跳跃的声音演唱“一闪闪”,用响亮、有力的声音唱“轰隆隆”“哗啦啦”。)
2、第二遍学唱,将幼儿分成两大组,一组唱问句,另一组唱答句。(重点练唱幼儿有困难的乐句。)
3、第三遍学唱,男孩唱问句,女孩唱答句。(重点引导幼儿用自然音演唱。)
4、第四遍学唱,教师唱问句,幼儿唱答句。(重点引导幼儿结合歌曲做简单的身体动作。)
温馨提示
为让幼儿更清晰地听辨“轰隆隆”“哗啦啦”等象声词的演唱方法,组织听赏歌曲第二遍时,教师可采用清唱,并用身体动作提示这些象声词不同的唱法。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的音乐歌曲选择上我们应该依据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节奏节拍适合的的歌曲。当然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的,有规律性的歌词的歌曲。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孩子们兴趣性高的歌曲等等。我们的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更多的会关注。幼儿的兴趣、乐曲的音域以及歌词要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夏天的雷雨》是一首问答歌,它以设问作答形式表达内容,可以一问一答,也可以多问多答。形式活泼、问者自由,答者也无拘无束,句式简单,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辨别、联想能力大有裨益。在音乐活动中我总是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幼儿,和幼儿一同活动,和幼儿一起念、唱、奏、跳,以感性来带动幼儿,避免了纯理性的传授,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枯燥、机械地模仿。幼儿在25分钟欢快的音乐活动中用唱、跳、奏等不同形式多次地感受音乐,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和幼儿的互动有所加强,更加注重幼儿的学习效果,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我把舞台让给了幼儿,幼儿是课堂的主体。
我的宗旨是能让幼儿在快乐、轻松地氛围中学习音乐。让幼儿能在美妙的音乐中得到心灵的陶冶。我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要不断摸索,不断前行。
35、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纸花开放》公开课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各种各样的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的的物品,孩子们时常会用的它们,但是对于纸的特性就知之甚少,本次活动我运用小试验的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了解纸的吸水性,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幼儿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的不同。
活动目标:
一、通过观察及探索,了解纸有吸水性,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二、初步学习用记录单记录试验的结果。
三、愿意动手操作,对实验感兴趣。
四、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五、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重点:了解纸有吸水性,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活动难点:初步学习用记录单记录试验的结果。
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睡莲图片、纸折睡莲(牛皮纸、卡纸、手工纸、报纸)、各种材料的纸(牛皮纸、卡纸、报纸、餐巾纸、皱纹纸、海绵纸、瓦楞纸、图画纸、包装纸等)记录表格、装有水的水盆若干、毛巾二、经验准备:幼儿能认识各种材质的纸、幼儿能认识睡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见过睡莲吗?睡莲是生活在哪里的一种植物?
二、教师出示“睡莲”,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一)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朵“睡莲”请你来说说它是用什么做成的?
(二)我有一个问题,要考考你们,这朵纸制作的睡莲放到水里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操作活动:睡莲花儿开请幼儿将睡莲放到水中,观察睡莲的变化。(教师在幼儿操作前要提出操作要求)
(一)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中的睡莲,引导幼儿说说纸有什么变化,帮助幼儿发现它们的不同。
(三)小结:原来水跑到纸睡莲的身体里,花瓣就会慢慢地撑开,这就是纸的吸水性。
四、教师出示不同材质的纸引发幼儿大胆猜想。
(一)我这里有一些纸你们来看看他们都是哪种纸?(牛皮纸、卡纸、报纸)
(二)出示做好的睡莲。
这些睡莲,今天要进行一个比赛,就是要看看它们谁在水里开放的最快。(三)我们先来猜一猜谁会是第一名开放的。(幼儿进行猜测教师在大的记录单上进行记录)
五、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对比实验,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的不同。
(一)出示幼儿记录表格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进行记录。
(二)既然是要进行比赛为了公平起见我们要怎样将睡莲放到水里,是一个一个放吗?
(引导幼儿说出要同时将睡莲放到水里)
(三)幼儿 3 人一组每人一种材质的睡莲,进行实验观察,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尝试记录实验的结果。
(四)展示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实验结果。
提问:为什么不同的纸开花的速度不一样?(引导幼儿了解纸质越薄、越软开花速度就会越快。)
小结:纸的材质不同吸水性也不同。
六、活动延伸:
教师出示不同材质的纸,引发幼儿对进一步实验的兴趣,教师可将水、
各种材质的睡莲放置在科学区,供幼儿继续对比实验。
课后反思
本节教育活动中我能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我遵循科学活动的范式,在环节上我层层递进,不断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并且逐句逐字进行斟酌,将活动逐步推向高潮。
在活动的组织上我能将“游戏”贯穿始终,在引导幼儿认识睡莲后和幼儿探讨制作的睡莲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来充分引起幼儿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以在第一次的小实验后,通过比较水中的睡莲和没有放入水中的睡莲的不同,我引导幼儿在直观的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发现纸有吸水性这一特征。在进行第二次的实验时我引导幼儿合作进行实验,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在每次实验进行前我都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实验的结果、讨论实验的规则、明确实验的步骤;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幼儿交流实验的情况、帮助幼儿提升、梳理有益的经验。
本节活动中我在教学语言上缺乏简练,这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使语言听上去不够精简;孩子的合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6、中班科学优秀教案《认识小草》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小草,丰富有关小草的认识。
2、感知小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学习有关小草的制作活动,体验创作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6、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7、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请家长带孩子到草地观察小草,获取一些小草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了解小草的特征。
1、前几天,我们都去草地上玩小草、看小草,谁来说说小草长在哪里?是什么颜色的?
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草名字以及小草的根、茎、叶、花的颜色、形状等特点。
幼A:我喜欢狗尾巴草,因为它毛茸茸的,像小狗的尾巴。
幼B:这是蒲公英,它的叶子像锯子,花是黄的,以后会变成白色的小绒球。
幼C:这是一种可以吃的草(荠菜),可以包馄钝吃,白色的小花像满天星。
幼D:这小草断了,会流出“牛奶”来叫羊奶草。
评析:幼儿虽未完整的介绍根、茎、叶、花,但都能抓住小草的主要特征,这是难能可贵的,叙述中,有的幼儿用方言说小草的名字,这些有趣而直观的名字,教师没有否定它,而是改为大家根据小草的特点来讨论,给小草起个适宜的名字,再用口语表达。然后让幼儿用手按一按,光脚踩一踩,讲讲有什么感觉?再用鼻子闻,引导幼儿用语言来表达出来,就是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感知小草。
3、找出你自己不认识的草去请叫别人。
4、让幼儿用手在草地上按一按,赤脚在草地上踩一踩,讲讲有什么感觉?
有的幼儿说湿湿的、滑滑的,有的说很舒服,就像走在地毯上,有的说脚地有发痒的感觉。
5、引导幼儿闻一闻青草的气味,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评析:这一系列的活动,教师是采用灵活和开放的原则,追随幼儿的兴趣,通过调动幼儿的视觉、触觉、嗅觉等各种感官去观察、学习、,把观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二、了解小草的作用与人类时候的关系。
1、请养过家禽、家畜的幼儿说说,家禽、家畜每天吃的饲料是什么?草可以作哪些动物的食物。
2、观察草坪几周围的野草,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喜欢种草坪?
幼A:草坪看上去很平整、很漂亮。
幼B:有草坪的地方很舒服,空气新鲜。
评析:通过引导使幼儿知道草坪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以及固土、保湿等作用
3、让幼儿在草地里找一找,并用已有的经验谈谈草还是哪些昆虫的家,它们为什么选择草丛为家。
4、向幼儿介绍小草还可以当燃料、制造肥料、有些小草还能做药材。
评析:这主要是使幼儿了解到草与人类、动物、环境的生态关系,萌发爱护小草的情感,做出保护益草的行为。
三、了解小草的害处。
师:小草有这么大的作用,为什么人们有时还要除草呢?
幼儿A:小草和庄稼长在一起,营养都被小草吸收了,庄稼就长不好了。
幼儿B:花园里长出了杂草,花园看上去就不好看了。
小结:草的生长也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养料,所以,庄稼地和花园里的草多了,就会影响庄稼和花的生长,就要把草除掉。
四、对小草进行创作活动。
1、将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各种野草和野花进行盆景制作。尝试简单的插花艺术。
2、用自己喜欢的野花、草、叶进行粘贴活动。
3、用彩纸折制自己喜欢的花花草草。
评析:这一活动环节,通过美工活动自然而然帮助幼儿巩固对小草的认识,初步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意识,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了创新能力。
课后反思:
1、小草是农村幼儿熟悉的植物,对中班幼儿来说,既要正确认识小草,又要了解小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活动教学内容容量较大,有一定的浓度和难度。正因如此,幼儿也因此有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所以活动的内容选择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高于幼儿的生活。
2、整个活动遵循循渐进的原则,环环相扣,方法灵活,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陶治了情操。首先,教师把教学的地点由室内迁移到室外,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这使教学活动变得更新颖、开放、直观、生动,大大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和愿望。第二,将知识的传授与娱乐、游戏相结合,淡化了教与学的界线,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第三,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学习,把观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幼儿。第四,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起着引导作用,使幼儿观察的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
3、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学科学的特点,重视幼儿学科学的过程,在幼儿自身主动探索中,发现小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学科学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
37、中班科学《让空气更干净》教学设计反思
让空气更干净(中班科学)
目的:
1、 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2、 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 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准备:
1、 棉花、香烟、瓶子。
2、 自制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
3、 自摄的有关空气污染源的录象片。
过程:
一、 了解空气遭受污染的情况
1、 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可是现在空气质量发生了变化。下面请小朋友们认真看录像,想一想这些事情对空气有没有影响。
2、 放映自摄录像片,请幼儿观看。镜头一:满天飞扬的尘土;镜头二:汽车、摩托车排出的废气;镜头三:工厂烟囱飘出的黑烟;镜头四: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镜头五:烧香、放鞭炮时的缭绕烟雾;镜头六:正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3、 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会有什么危害?
二、 感知不洁空气对人体的危害
1、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方法是先在瓶子里放一团雪白的棉花,然后把一支点燃的香烟放进瓶子。
2、 在等待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播放自制电脑教学软件《人体上半身内部器官透视图》,重点突出呼吸道,显示空气体内的循环现象及其过程。
3、 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空气在人体内的"流动"过程,请你们想一想如果人吸进含有尼古丁的空气,会有什么影响?
4、 向幼儿展示实验结果--瓶子一部分棉花被熏黄了,请幼儿闻一闻瓶子里的气味,说说自己的感受。
5、 在屏幕上显示人体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后呼吸器官受损的情况。显示方法是设置一道黑色气流进入呼吸道,把整个呼吸道染成黑色。
6、 小结:如果我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人体危害很大。
三、 学须知"环保小卫士"
1、 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气的行为,让空气变得更洁净。
2、 幼儿操作鼠标,在自制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上找出污染空气的行为。如果选择正确,背景天空会变成浅蓝色,并出现红色"★"图案;如果选择错误,则背景仍为灰色,并出现"×"图案。
3、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保护身体健康。(如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在生活区焚烧垃圾等。)
活动延伸:
留意观察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哪些污染空气的事,并能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38、幼儿园教学设计中班科学教学设计:邮票的秘密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邮票的秘密
活动目标:
1、交流分享幼儿所收集邮票的相关知识
2、在实验探索中发现邮票的秘密
3、在活动中养成观察、动手动脑的习惯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投影仪,各式各样的邮票,新邮票数张,信封一张
2、小纸片,浆糊,小水盒,棉签
活动过程:
一、用投影仪出示收集的邮票,介绍邮票的相关知识
二、师生一起操作,发现邮票的秘密。
1、扮演魔术,发现邮票的秘密
2、讨论:为什么邮票沾上水可以贴在白纸上?而小纸片沾上水却不能贴在白纸上?
3、录音,由邮递员叔叔讲出邮票的秘密
4、邮票和小纸片沾上水后,让幼儿摸一摸进行比较
三、制作邮票,感受实验心得
39、中班科学教学设计:笋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笋
设计意图:
如何选材是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我认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考虑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否引起幼儿的兴趣,是否能充沛利用大自然、大社会的现有资源,是否容易获得幼儿动手操作的资料。现在正值春意盎然的时节,鸟语花香,万物复苏,一株株笋芽儿破土而出,于是我就充沛利用我们宁海的地理优势,把教育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大自然。带领幼儿上竹林看笋、跟笋婴幼儿比高低、做游戏、用小锄头挖笋等,让他们在竹林里自由探索、自主发现,使小朋友们有了亲身的体验,感性的认识,充沛体现了人与自然这种交互相融渗透的关系,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笋”这个活动是一个系列活动,小朋友们已经去竹林认识过毛笋,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那回到课堂上,如何把浅层的经验引伸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上来呢?我设计了“笋”这个教学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比较三种笋的异同,了解笋的基本特征、生长过程、用途等。
2、在经验讲述、观察比较和剥笋的过程中提高敏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发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目标中比较三种笋的异同,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小朋友们去竹林认识了毛笋,这里让他们比较三种笋,对于中班小朋友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考虑到我们班是从托班上来的,各方面能力比较好,让他们对三种笋进行比较,也是一种尝试和挑战吧!
活动流程:
第一环节:经验回顾
这里运用录像教学,把小朋友去竹林的情景拍摄下来,小朋友感到特别有趣,充沛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他们是通过直接感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这里运用录像的动感画面,把语境和语言密切匹配进行表述,小朋友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这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协助。
第二环节:观察、操作、比较
凯洛夫曾说过:未满学龄的儿童,他们的知觉在许多场所下是直接与动作和活动相联系的。在活动中,我让每个幼儿选择一株笋,通过各种感官,和同伴交流、比较,从比较两株笋到比较三株笋,接着剥笋壳比较笋肉,让幼儿在多通道、多层面的参与比较中,使认识不时升华,解决了目标中的重难点。
第三环节:了解笋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我用展示实物和幻灯相结合的形式,给幼儿以直观的感受,这也是对中班幼儿学习特点作出的应答。最后是活动的延伸局部,我让幼儿用笋壳制作、讲述,把笋肉拿到食堂去烧,使课堂中未能很好深入的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解决,促使小朋友多方面的发展。
活动设计:
笋
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比较三种笋的异同,了解笋的基本特征、生长过程、用途等。
2、在经验讲述、观察比较和剥笋的过程中提高敏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发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准备:
毛笋、雷笋、山笋若干;带土的竹鞭;事先拍好录像;制作幻灯。
过程:
一、经验回顾。
1、(放录像)师:咦!这里面有谁呀?我们去哪儿?今天来了那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带着客人老师一起走进录像到竹林去看笋吧。
2、依次定格,提问:这是谁?在干什么?
二、观察、操作、比较
1、最后我们终于把笋挖出来了,真是太高兴了。我们挖出的是什么笋?
2、小朋友在盒子里找找,哪株是毛笋?再找找除了毛笋,还有什么笋?(雷笋,山笋)
3、(两株笋比较)每个小朋友拿一株喜欢的笋,然后找个好朋友比一比,你们的笋有什么不同?
4、(三株笋比较)请三位拿不同笋的幼儿上来,比比这三株笋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5、幼儿动手剥笋壳。
6、比较三种笋的笋肉。
三、生长过程和用途。
1、提问:我们宁海什么地方笋最多?(双峰)我们作为宁海人感觉怎么样?
2、笋是从哪儿来的?欣赏竹鞭,了解竹鞭——笋——竹子。
3、笋有什么用?
(1)笋壳的用途。
(2)笋肉的用途。
(3)竹子的用途。
(4)欣赏幻灯片。
(5)师生一起小结:笋的一身都是宝。
四、延伸活动:我们把桌上的笋壳拿到教室做手工,把笋肉送到食堂烧吧!
40、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纸花开放》教案
通过纸花开的游戏,观察现象,知道纸有吸水性;通过实验来比较吸水性的强弱;增强对实验活动的探索兴趣,并运用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教案含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活动过程等,是一节优秀的幼师教案,更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件找教案网,备课不再难。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纸有吸水性。
2、通过比较,发现纸花在水中的开花速度与三种纸的吸水性的关系。
3、 增强对实验活动及探索事物的兴趣,并运用此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纸有吸水性,不同纸质的吸水性不同。卫生纸>A4 纸>硬卡纸(吸水性从强到弱)
难点:通过实验比较,发现纸花在水中的开花速度与三种纸的吸水性的关系。即开花速度越快,吸水性越好。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接触使用过 A4 纸、硬卡纸、卫生纸
2、物质准备:三种纸质(A4 纸、硬卡纸、卫生纸)的花若干、塑料盆六个, 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老师要给你们变一个小魔术,你们看老师手上拿了一个用
A4 纸做的纸花,面前有一盆水,我要把纸花放到水里,小眼睛要认真看了哦,看看纸花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
1、引导幼儿大胆猜想纸花放入水中会出现的变化
师:我请小朋友先猜一猜,把纸花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呢?这个小花苞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基础部分:
师:纸花的小花瓣在水中开了,好神奇啊,好不好玩?你们想试一试吗?
(一)第一次实验:幼儿分组操作、尝试两次实验
(目的:知道纸有吸水性)
操作要求:(1)两个小朋友用一个盆
(2)每人拿一朵花
(3)轻轻放入水中
(4)放入水中后手不能去碰花第一次尝试:初步体验,观察现象。
第二次尝试:对第一次实验出现的问题进行说明并进行第二次实验。
集体交流实验结果:
师:纸花放在水里怎么了?它怎么会开的?纸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小结:原来,纸花放到水中,水慢慢地跑进纸里面去了,就好像纸喝了水一样,使花瓣撑开了,说明纸是有吸水性的。
(二)第二次实验:对比两种纸的吸水性(A4 纸和硬卡纸)
(目的:在对比试验中验证猜测,感知不同材质纸张的吸水速度是不同的, 从 而 吸 水 性 不 同 :A4 纸 > 硬 卡 纸 ) 1、出示硬卡纸,猜想两种纸质的花的开花速度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纸?硬彩纸做的这朵纸花要和 A4 纸做的花要比赛了,它们要比一比在水中先开花,你们猜哪一朵花会先开,为什么?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尝试两次
操作要求:(1)两个小朋友用一个盆
(2)要拿两朵花
(3)两朵花要同时放进去
(4)不要用手拿
3、集体进行实验交流、得出结论
师:A4 纸做的花要比硬卡纸做的花开的要快,因为 A4 纸吸水比硬卡纸的吸水性好。
(二)第三次实验:
(目的:通过实验比较,发现纸花在水中的开花速度与三种纸的吸水性的关系。吸水性从强到弱:卫生纸>A4 纸>硬卡纸) 1、 出示卫生纸,猜测三种纸质的开花速度并进行实验
操作要求:(1)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
(2)要拿三朵花
(3)三朵纸花同时放入水中
(4)不要用手碰
2、集体进行实验交流
师:刚才我们在实验的时候发现什么了?卫生纸做的花放到水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 3、得出结论
师:卫生纸做的花一放到水里就下沉了,说明卫生纸吸水是最强的,
第二是A4 纸,硬卡纸是最弱的。活动延伸:
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吸水和不吸水的纸,请选一选合适的纸:天气热擦汗该选哪种纸?桌子上有水用哪种纸擦?包吃剩的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该用哪种纸?包装牛奶应该用哪种纸?
活动总结
优点:
一、结合学科关键经验:
1、观察了解材料在特定情况下发生的变化,通过简单实验等方法发现材料之间简单、直观的相互关系。 2、乐于并敢于提出问题,能围绕着简单的问题和探究的任务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
二、结合了幼儿最近发展区,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
1、原有经验:知道卫生纸遇到水会立刻变湿。
2、年龄特点:中班幼儿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在生活中喜欢玩水,和水做游戏。
3、幼儿表现: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有探索的愿望。
三、材料的准备上是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并体现了明显的难度差异。
不足:中班幼儿在科学领域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表格进行记录,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实验表格。猜想—验证—结果,用符号进行实验的记录。这样幼儿可以分组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幼儿可相互分工合作,明确自己的任务,共同完成实验。在活动组织的形式上,也可以先是幼儿自己实验,然后两人一组实验,最后 5 人为一小组进行实验。
41、教学设计中班科学《影子》反思
设计意图组织该游戏活动的前期经验分析: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丰富多彩的自然物,千变万化的科学现象,是幼儿学习的最好内容。光随处可见,幼儿随时可以找影子,光和影就像两个有趣的爱魔术师,总能引起孩子们浓厚的探究兴趣。在系列的光和影的主题活动中,手电筒成为了孩子们喜欢的玩具,每次选择到科学区域活动中玩的孩子都要摆弄电筒,似乎已经不满足于把电池正确的装好、打开开关这样简单的研究,作为教师的我,心中想的是如何创设合适的环境,并引导孩子去发现和尝试更有趣、更多样的玩法,能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感受科学。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积极探索,体验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乐趣.
2、感受光源的距离与光圈大小的关系.
3、感受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有关,在探索实验中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重点难点
感受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活动准备
把光亮遮住的科学发现室一间、架起的野营帐篷两顶、手电筒若干、皮影戏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引出游戏的主题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的露营是在晚上,那么黑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来照亮呢?对,用手电筒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二、大胆使用手电筒:鼓励幼儿使用手电筒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过程中感受同伴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的快乐。
教师:老师手里只有三个手电筒,其它的就藏在我们周围的某个地方,把这三个手电筒拿去,互相帮助去把它们都找到吧。
三、自由玩手电筒,引导幼儿感受发现光源的距离与光圈大小的关系。教师在幼儿游戏中与幼儿个别交流,提示孩子思考。
教师:好了,我们都坐下来一起看一看周围有什么有趣的东西(科学发现室周围的墙上摆放着动物标本),看一看天空中的星星(科学发现室的顶是星空造型)。
四、尝试、探索玩光影游戏。
1、鼓励幼儿在帐篷里外都开展游戏,大胆尝试各种玩法。
教师:我们的露营小帐篷欢迎大家来玩哦
2、在幼儿自主尝试探索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孩子适当的启发,为他们以后的探索研究提供帮助。
教师:我们来看看老师的笔记本电脑里有一段有趣的视频,讲的是皮影戏,看看这个皮影戏是怎么表演的?
游戏中观察到的问题及指导:
问题一、自由玩手电筒环节,少数孩子在短暂的观察周围以后就失去兴趣,把手电筒对着同伴照,开始嬉闹。
指导:我采取个别交流的方式,首先制止了他们的嬉闹,然后我交给他们每人两个任务,把要寻找的两个目标用说悄悄话的方式告诉他(两个目标是一大一小两个动物),鼓励他们如果找到了是有奖励的。孩子们高兴的接受了任务,积极的打着手电去寻找目标了。
问题二、在尝试、探索玩光影游戏环节,幼儿自由探索了大概10分钟左右,都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总是停留在上一个环节的内容上,只有个别孩子会坐在帐篷里往外照,没有出现教师预期的情况。
指导: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用游戏的方式启发孩子,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与孩子一起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一个孩子在帐篷里,教师帮助制造出剪影的效果,其他小朋友看剪影来猜,然后鼓励幼儿配合玩这个游戏,猜的目标还可以扩大到科学室里的动物标本,这样游戏越来越有趣,孩子们参与游戏的热情更高,还玩出各种花样,如为了增加猜的难度,小朋友创造性的制造出“模糊剪影、晃动剪影、跳动剪影”等效果。
活动反思
教师简要反思:
首先,我对这个游戏环境的创设是灵光一闪,我觉得这个“漆黑”的情境创设是整个游戏开展的支撑,幼儿非常感喜欢,因此我感到,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游戏时,不能墨守成规,许多情境是孩子们渴望的,老师应该贴近孩子们,去寻找和发现他们想要的游戏,而不是总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自认为的进行一成不变的安排。
其次,本次游戏我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寻找方法策略解决问题这几个步骤。我深刻的感受到: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仅仅只是一个旁观的角色,需要更多的是去关注幼儿,关注他们在活动中的状态,充分了解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支持与帮助。与此同时,给予孩子们充分交流合作的机会。
42、中班科学教学设计《沉与浮》教案模板反思
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现象。《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名称:沉与浮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感知各类物体在水中沉浮现象。
能力目标:
1、可以将物体按沉浮特征进行分类,并利用“↑”和“↓”进行记录。
2、探索使物体沉浮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乐意参加沉与浮实验,感受实验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2、活动难点:探索使物体沉浮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皮球、积木、钥匙、石子、泡沫、空塑料瓶、蜡笔、铅笔、橡皮、铁片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物品。
2、记录材料:观察记录表、记号笔。
3、装满水的水槽一个。
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沉与浮》,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小材料,这些小材料特别喜欢和水做游戏,它们在水里究竟是怎样的?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探究呢?
(二)大胆猜测,实验验证。
1、认识材料,知道名称。
2、用钥匙、皮球做实验,观察现象,初步感知沉浮。
3、请幼儿观察材料,并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材料的沉浮性质。
4、指导填写记录表。
(三)实验验证,统一认识。
1、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2、猜想、实验对比,深度感知沉浮,统一认识。
3.、把实验材料按沉、浮分类。
(四)深入探究,改变沉浮。
1、这些小材料,他们在水里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想想有没有办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使浮起来的东西沉到水底?
2、幼儿操作改变物体的沉浮,(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交流:你用什么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的?让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成功了吗?
4、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通过探索,知到改变物体的形状和重量能让物体浮起来或沉下去,借助其他物体可以改变沉与浮。
(五)知识迁移,解决问题。
1、观看视频,思考:水灾时如何自救?
2、安全教育,引导幼儿不要偷偷玩水,谨防溺水。
(六)结束课堂,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更多有关沉浮的材料,去探索更多有关沉浮的秘密吧。
活动反思
“沉与浮”这个活动,紧密围绕“沉浮”这个有趣现象而展开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本次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物体的沉浮进行猜想和判断,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幼儿玩一玩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究物体沉与浮的原因,获取与物体沉浮相关的知识经验,并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改变物体的沉浮。在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幼儿发展开渠。活动内容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的发展引路。
43、中班科学教学设计《水不见了》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对水本身感兴趣,但他们的兴趣只是停留在玩水上,科学活动《水不见了》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自己探索“水不见了”的原因。养成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要求幼儿了解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有些东西不容易吸水。一般来说,孩子对理论知识较难明白,但如果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老师的讲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们围绕本次活动的目标进行科学活动开展。
活动目标
1.能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哪些东西容易吸水哪些东西不会吸水。
2.尝试初步使用记录表,记录自己的发现。
3.愿意主动参加科学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动手操作后获取经验,发现生活中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活动难点:
初步尝试使用记录表,记录容易吸水的物品打“√” ,不会吸水的物品打“×”。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个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一个杯子;每组一盆水;纸、海绵、布、石头、积木等材料若干;图表一张。
2.纸(实物)海绵(实物)布(实物)石头(实物)积木(实物)。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师: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1.出示一个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回来)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
3.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二、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
1.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八宝粥瓶子和一个杯子,请幼儿像老师一样变魔术,(做实验)看看水是不是也会不见
2.幼儿实验后发现水真的变不见了,请幼儿把瓶盖子打开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
3.比一比原来放进去的毛巾和现在的毛巾有什么不同。(一条是干的,一条是湿的)得出结论: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4.请幼儿想想,生活中除了毛巾以外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三、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每组幼儿对桌面的材料进行实验。
四、交流实验结果,用记录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请幼儿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水变不见了没有? 水变不见了用√表示,水没有变不见用×表示。
海绵(实物√)毛巾(实物)√纸(实物)√石头(实物)×积木(实物)× 五、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
六、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活动总结
本节课重点是让幼儿愿意主动参加科学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从课程里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哪些东西容易吸水哪些东西不会吸水。且尝试初步使用记录表,记录自己的发现。然而从这节实操课程里,孩子们都兴趣十足,教学已达到目标和想要的结果。
44、中班科学教学设计《纸花开放》反思
活动目标
1.对纸质花在水中开放的现象,激发幼儿科学探究欲望与兴趣。
2.通过观察纸质花在水中开放实验,培养幼儿猜测、尝试、观察、分析能力
3.发现纸质花在水里开花的原因,了解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在活动中逐步提高操作能力。
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发现纸质花在水里开花的原因,了解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活动准备
1、塑料盆若干
2、卡纸、图画纸做的纸花
3、任务卡
4、各种不同种类的纸
5、PPT“生活中纸的运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索兴趣
1、提问:今天呀,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很好玩的手指游戏哦,请小朋友呀仔细的听一听,看一看你听到了什么?(花园里,百花开,万紫千红多姿多彩,菊花张开小嘴巴,兰花扬起小下巴,鸡冠花真神气,喇叭花开早早起,什么花儿晚上开,节日喜庆烟花开)咦?你从老师这首儿歌里听到了什么?那你们都见过哪些花呀?老师今天也跟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朵很特别的花,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花跟我们平时见过的花一样吗?(不一样)那请你们看一看这是一朵用什么纸做成的纸花呢?(请小朋友摸一摸)
2、现在呀老师把这朵纸花的花瓣折一折,变成了一朵花苞。
那现在请你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我们把这些花苞放到水里会怎样呢?(幼儿大胆发言)
3、那这些花放进水里,到底会发生什么呢?你们想不想试一下呀?
4、观察实验规则图示,明确操作步骤方法。
“但是呀,在做这个实验之前,是有一个规则的哟,我们要看懂了要求,才能进行实验。”
“看一看一共有几条规则呀?有谁来告诉大家我们实验的要求是什么?”
实验规则图示:
1)每名幼儿拿一朵花苞;
2)花瓣朝上轻轻放在水里;
3) 不能用手碰。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小手不能去碰,但是我们的眼睛要仔细看, 小小的花苞放进水里后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一起去试一试吧”
二、操作感知,交流讨论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你观察到了什么?请你们告诉我,花苞放进水里发生了什么?(花苞放在水里,花瓣会慢慢撑开,纸花开放了)
2、教师提问:为什么花苞放在水中,花瓣会慢慢盛开呢?
3、小结:原来纸花放在水中,水慢慢地跑进纸宝宝里面去了,就好像纸喝
了水一样,使花瓣撑开了。
这是因为纸有吸水性。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一个小秘密。
三、对比试验,经验提升
1、看一看这是一张什么纸?(卡纸)现在呀,手工卡纸和图画纸做的纸花要比赛了,它们要比一比在水里哪一朵纸花先开放,你们觉得哪一种纸先开放?为什么?幼儿猜测。
2、教师和幼儿一起修改实验规则。
修改为
①每名幼儿拿一朵手工纸纸花或一朵图画纸花;
②制作成花苞,放在水里;
③不能用手碰;
④两朵花同时放在水里(着重讲解)。
(但是呢,现在是两朵花做实验了,那我们规则也要改一改了,一种卡纸做的纸花和一种图画纸做的纸花,两种纸花的话这里的数字宝宝要改成几呢? 因为是两朵花比赛,我们要公平,老师待会喊一二三后,小朋友再把两种花一起放进水里好吗?)
3、幼儿再次操作:制作花苞,老师说开始时,所有幼儿将两朵花同时放到水中。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集体交流,验证实验结果。(小朋友们都实验完了吗,那请你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
四、观察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图画纸做的花苞开得快?幼儿讲述
小结:图画纸和卡纸他们的材质不同,图画纸薄一些所以吸水性强,可以很快的把水吸到身体里,所以图画纸做的纸花很快就开了。卡纸与图画纸相比呢厚一些,所以呀吸水性要弱一点,水宝宝进入它的身体里就慢,所以彩色手工纸做的花会慢慢的开。
这是因为不同纸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二个秘密。
五、生活中的运用
我们今天发现了纸有吸水性,在生活中,人们会利用纸的吸水性做很多的事情。我们来看一个小片段,看看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六、活动延伸:
教师提出问题:用各种不同材质的纸质做成的花苞,放到水里,他们的开花速度会怎样呢?我们区角中继续操作实验。(现在呀,我这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纸,你们都认识这些纸吗?我要是把这些纸都做成一朵小花苞,你们觉得它们会开花吗?那谁可能会是冠军呢?那我们那好这些纸,等一下一起再去试试看好不好? )
七、活动结束
活动总结
《纸花开放》是由我执教的一节中班上科学探索活动,活动的目标首先让孩子认识纸的吸水性,在此基础上了解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在课前材料方面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在上课前也进行了多次实验,活动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幼儿对材料的选择也很有方向性,在老师出示各种材料的时候,不时听到“这是我们画画的纸”, “这是可以用来折纸”。
对于材料的准备工作,我给孩子留了家庭作业,回到家后认真收集,爸爸妈妈们也参与了进来,孩子们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带来和同件一起分享, 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有若那么多不同的纸,感受到了纸的多样性,在实验操作中幼儿积极进行讨论,通过做实验得到求证,要科学地对待事物,不能以主观意见代替实验结果。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并能清楚得讲述结论,整个活动幼儿的整体状况都很好,积极主动的参与,兴趣浓厚。
在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是今后要注意和改进的:一是讲解语言要简练准确,富有指导性,二是要增加探索内容, 循序渐进地让孩子们学习独立完成作品,个别幼儿急于寻找答案,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处应该有的现象,在这个环节老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指导,使得个别组幼儿不得不停下清理水。在以后的活动中,老师还是要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
45、中班科学教学设计《盒子里有什么》反思
《盒子里有什么》是中班科学教案,由小唐老师整理的一等奖范文,如今社会,快递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课目标:尝试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比较,推测出盒子里的物品。幼儿科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它强调的是幼儿的一种亲身经历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探索欲逐渐增强,也乐于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但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理解需要通过亲身的操作和体验来实现。同时,中班幼儿的科学探究经验仍然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现在,快递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连幼儿园的孩子也知道什么是“包裹”。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中班的孩子们对包裹非常感兴趣,每当有包裹送到的时候,他们都很想知道包裹盒子里装着什么东西?孩子们会凑在一起猜测包裹里面是什么,他们还会抢着帮忙拆开包裹验证自己的猜测。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比较,并尝试进行简单的推断,旨在帮助幼儿积累科学探究的经验,提升探究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比较,推测出盒子里的物品。
2.乐意参与科学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重点难点
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用不同感官推测出盒子里的物品
活动准备
1.同样大小的纸盒 16 个。
2.网球、直尺、手铃、积木块、香皂、沙包、气球、纸巾、保鲜袋、鸡毛、棉花、棉线、记录表、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纸盒,激发兴趣。
1.师:“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2.师:“不打开盒子,你能有办法知道里面有没有装着东西吗?”
二、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分辨出盒子里是否装有东西。
1.每位幼儿取一个盒子,尝试操作。师:“请你们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
2.根据幼儿的判断,请幼儿将盒子分成装有东西的和没装东西的两类。
提问:“你觉得这个盒子里装有东西吗?”
3.幼儿分享自己的方法,教师用图片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出这个盒子里有没有装着东西的?”
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用摇一摇、掂一掂、听一听、看一看的方法把你们觉得装着东西的和没装东西的盒子找出来了。”
三、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推测盒子里的物品。
1.出示操作材料和记录表,讲解操作要求。
师:“这些材料都有可能在盒子里,需要你们去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索”。
2.两个幼儿一组,不打开盒子,尝试用合作的方式,推断出盒子里的物品。
3.幼儿打开盒子,验证自己的结果。
4.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方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师:“为什么尺子没有在盒子里?”
四、打开幼儿认为没有装着东西的盒子,验证结果,拓展经验。
1.出示幼儿认为没有装着东西的盒子,再次猜测盒子里是否有东西。
师:“这些是刚才你们认为没有装着东西的盒子,现在请你们再猜猜这些盒子里到底有没有东西?”
2.幼儿打开盒子,验证结果。
3.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这些盒子虽然都很轻,也听不到有东西发出声音,但其实里面是有东西的。
通过游戏我们知道了,有时候我们猜想的和自己亲自实践以后的结果会有不一样,以后不管遇到任何的问题,你们都要多去动手操,大胆进行尝试和验证。
活动总结
幼儿科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它强调的是幼儿的一种亲身经历,从生活中获得一种感性的、直观的经验,科学教育更注重的是对幼儿的科学态度的培养以及幼儿科学探究方式的学习,所以这个活动的目标定位考虑的是幼儿科学探究方法的习得这个方面。
作为活动延伸,我觉得可以在活动区里继续投放这个包裹盒子,再提供更多的一些不同的材料,提升难度,给幼儿继续玩这个盒子里有什么的游戏。
46、中班科学教学设计《长廊有几间》反思
设计意图
我园地处中山公园内,孩子们每天会在长廊中游戏,每天耳濡目染孩子们会发现一些长廊的简单特征,通过这一节集体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引导幼儿发现四根柱子是一间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探索性趣,学习探究的方法、策略。
活动目标
1、知道长廊四根柱子是一间的特征。
2、能用标记物记录自己的探索发现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并乐在其中。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长廊中的哪四根柱子是一间
活动难点:点数一定距离内的长廊间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四面墙围起来的就是一间屋子的经验
物质准备:绳子、蓝胶、数字卡、生活中的自然物
活动过程
1、引发幼儿对长廊间的探索的兴趣。
师:长廊是一间一间连接起来的,四根柱子是一间。长廊里有这么多柱子,你们知道哪四根柱子是一间吗?
2、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长廊四根柱子是一间的特征。
(1)教师请幼儿在一定距离内(三间)找出长廊中的一间。师:请你们快去数一数、看一看,找出长廊中的一间吧。幼儿自主探索,引导幼儿用标记物记录自己的探索发现。
(2)教师请三名幼儿介绍自己找到的长廊中的一间。
观察、梳理横或竖哪四根柱子是一间,发现同一事物可用不同标记物记录。
(3)师幼共同梳理长廊四根柱子是一间的特征。
小结:我们的房子是四面墙围起来的是一间,长廊是四根柱子围起来是一间。
3、引导幼儿点数一定距离内的长廊共有几间。
(1)鼓励幼儿点数长廊的间数,并用标记物记录自己的发现。
师:小朋友们知道了长廊四根柱子围起来是一间,谁能数一数从这里到那里的这段距离内(六间)的长廊有几间?
(2)师生分享答案,引导相同答案的幼儿站在一起,并用相应的数字表示答案中的数量。
师:这一段长廊有几间?谁跟他的答案一样?谁有不同的答案?
(3)师生验证答案,依次请不同答案的幼儿代表介绍计数长廊间数的方法。
师:为什么我们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呢?你是怎样数的?可以给我们讲一讲或者演示一下吗?
发现、梳理共性问题,如:共用柱子或遗漏等。被共用的柱子和另外两根柱子又组成了一间,所以在数有几间时会有共用柱子组成另外一间的现象。
4、进一步引发幼儿探索长廊间数的兴趣
师:中山公园的长廊是很早以前修建的,是著名的文物,长廊上的彩绘有 2231 幅, 听说长廊有二百多间,小朋友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数一数
活动总结
本节活动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激起幼儿的探索欲望。第二层:幼儿能够发现长廊中一间的特征。第三层:幼儿能够点数出一段距离的几间。
活动的过程是层层递进的方式,幼儿实际操作点数柱子,并将自己的收获和大家分享,通过梳理相关经验,每一次的挑战都能给幼儿挑一挑够得着的感觉,使活动既有趣味性又不缺乏挑战,幼儿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反复尝试、合作、协商的良好学习品质。
47、教学设计幼儿园中班科学《跳跳蛙》反思
设计意图
《指南》中明确指出了对科学领域活动的要求: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本次活动的设计,为了通过教师示范,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形成制作“跳跳蛙”的直观思维,并且可以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最后学会思考和制作“跳跳蛙”的科学学习的活动过程。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又可以锻炼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弹簧的特性和用途。
2.运用弹簧原理制作跳跳蛙,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3.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制作跳跳蛙的乐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制作玩具过程中纸条的折法和固定方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①教具:弹簧一根、跳跳蛙范例一个、两根不同色的纸条、自制纸弹簧小人一个、自制纸弹簧爱心卡一张、背景音乐磁带。
②学具:弹簧、两根不同色的纸条、小青蛙图片人手一份、双面胶。
2.经验准备:幼儿对弹簧的已有认识。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件小东西,你们想看吗?(师出示“弹簧”)瞧,这是什么?下面我们就和小弹簧一起来玩游戏。
(二)活动展开
1.通过玩一玩、说一说、演一演的形式,了解弹簧的特性。
(1)玩一玩小弹簧,让幼儿自由探索弹簧的特性。
要求:拉一拉小弹簧,你会发现什么?
压一压小弹簧,它又会怎样呢?
压得轻与重,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好,请小朋友拿出小弹簧,一起玩一玩。
师小结:小弹簧,真有趣,拉一拉,会弹回去;压一压,会跳起来;压得轻,跳得低;压得重,跳得高;说明它是有弹性的。
(2)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里面有弹簧的。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里面也有弹簧的,把你知道的和边上的小朋友说一说。
(3)演一演:我是一根小弹簧,巩固弹簧特性。
师:我们生活中有弹簧的东西真多呀,下面,请你也来当一根小弹簧,我当压弹簧的大力士,我压,你蹲,我松手,你跳起,好,卷卷卷,卷成一根小弹簧,小弹簧,真有趣;压一压,跳一跳;压得轻,跳得低;压得重,跳得高,压压压,跳跳跳!
2.根据弹簧特性,制作纸弹簧玩具——跳跳蛙。
(1)出示纸弹簧跳跳蛙, 激发制作兴趣。
小弹簧有趣吗?瞧,把谁给吸引来了?(小青蛙)呱呱呱,我是一只跳跳蛙,压一压,跳一跳;压得轻,跳得低;压得重,跳得高。原来这也是一根什么?(弹簧)看用什么做的?他是一根用纸做的纸弹簧。
(2)让幼儿猜测折纸弹簧的方法。
猜一猜,纸弹簧是怎么做成的?(幼儿猜测)
(3)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跳跳蛙。
①拆掉一根纸弹簧,引导幼儿观察两根纸条交替折的方法。
②师示范用两根纸条折纸弹簧:两根小纸条,一根横来一根竖,慢慢慢慢,头碰头,边对边,像什么呀?用双面胶帮忙固定,双面胶的外衣脱下后,放在篮子里,保持干净、卫生。
③哪根纸条在下面,下面纸条往上折,边线一定要对齐,两种颜色交替折,一层一层往上折,折到边缘双面胶固定,注意卫生。请出小青蛙,贴在纸弹簧的上面,好了,跳跳蛙做好了。你们想做吗?
(4)幼儿动手制作跳跳蛙。(轻音乐)
要求:两根纸条要交替折,边线一定要对齐。
(三)活动结束
玩一玩跳跳蛙。折好的小朋友先玩一玩跳跳蛙,再一起玩一玩:跳跳蛙,真有趣,压一压,跳一跳;压得轻,跳得低;压得重,跳得高,压压压、跳跳跳,看看谁的青蛙跳得高。
(四)活动延伸。
好了,跳跳蛙玩累了,请他在你的大腿上休息一下,看,又有新客人来了,谁呀?纸弹簧小人,纸弹簧爱心卡,什么地方是纸弹簧做的?漂亮吗?纸弹簧还可以做好多好玩的玩具,等会儿我们区域活动时,大家再一起做一做、玩一玩。
活动总结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用弹簧引出弹力这个话题,让幼儿动手体验,后讨论生活中有什么是弹簧做的,然后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操作制作纸弹簧,跳跳蛙。选这个课题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让幼儿在生活回忆中回想什么是弹簧做的,边回想边表述,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制作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纲要》中明确指出:在设计科学活动时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并且为幼儿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在活动内容设计中教师引导幼儿来完成跳跳蛙的制作,充分的让幼儿动手操作并且思考。可以在之后的主题活动中可以多运用操作法,观察法等学习方法,让幼儿可以充分的探索,体会活动的乐趣,在活动中手脑并用,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之下快乐的成长。
48、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筷子》教学设计反思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筷子的产生及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独特的发明创造。
2、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实践和游戏活动。
3、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各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筷子人手一双,幼儿操作材料。
三、活动重、难点:幼儿正确操作筷子,并用筷子开展各种活动。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我给大家讲个谜语,大家猜猜是什么。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猜一样日常生活用品。
幼:筷子。
师:是的,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筷子,(出示筷子)它可是我们中国古代人的发明,那时的人们用竹子削成这样的两根细竹棍,一头细,一头粗,开始人们称它为“箸”,后来又叫筷子,别小看这一双细细的筷子,无论面条,米饭,青菜,肉食,甚至小豆粒,吃任何东西都难不倒它,它既可以这样夹菜,也可以当夹子,又方便又卫生,后来中国人就习惯了用筷子吃东西,并且一代一代传下来。现在,它可是我们吃东西的时候离不了的好伙伴。你们说,筷子是不是很神奇呢?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2、学习活动
①请每一组的小组长为幼儿分发筷子与小碟子,幼儿将各自的筷子按老师的要求拿在手上
②师教学筷子握法
师:先将筷子象老师这样拿在手上,细的一头向下,粗的一头向上,且两只筷子的两端要对齐,然后用大拇指,食指夹住,将中指放在两根筷子之间,这样,我们的筷子就能够自由的开合,夹取东西了。现在,
让我们互相看看,谁的小手最
灵巧。(幼儿间相互交流,检查,老师则巡回指导,并帮助那些还不能正确持筷的幼儿掌握要领。)
③师:现在,让我们举起我们手中的筷子来做个筷子操吧!
放音乐,幼儿跟随老师练习筷子使用的各种模仿,如: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横着筷子挑面条,搅动筷子搅拌等等,反复多次练习。
3、实践活动
①请小组长分发果盘。
②师:小朋友们非常能干,这么快已经学会使用筷子了,现在老师有好吃的东西请大家吃,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吃的时候,大家要用手里的筷子夹着吃,而不是手或别的东西,那样不卫生。大家先将喜欢吃的豆子夹到自已的碟子里,再用筷子夹着吃,吃多少就夹多少,不要浪费,如果还想吃,再去盘子里夹,大家都记住了吗?就让我们开始吧!
③放音乐,幼儿边吃边交流,老师一边巡回指导,帮助那些掌握得还不够好的幼儿,一边和孩子们交谈,品尝食品。
4、筷子游戏
①跳筷子舞
幼儿的品尝活动快结束时,老师随音乐用筷子敲出欢快的节奏,吸引幼儿起立与老师一道跳筷子舞,或用筷子敲击桌子发出清脆而欢快的乐点,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快乐。
②活动小结
音乐结束
师:大家今天玩得开不开心?小朋友们真能干,学会了一样新本领,能用筷子夹住这么小的豆粒,真是不容易;而且我们还能用筷子来跳舞呢,要是你们天天在家里吃饭的时候都用它,你们的小手会越来越灵巧,脑子会越来越聪明,我现在可喜欢我的筷子了,你们呢?
③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与筷子有关的各种游戏活动。
师:还有谁能想出我们神奇的筷子还可以做些什么?
幼:蘸颜料画画、筷子叫乒乓球、搭房子......
5、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筷子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喜欢的东西,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使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同时也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的常见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体验筷子给我们带来的娱乐功能,从而喜欢并正确使用这一工具。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中班科学教案:帮猫妈妈做事情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电闪雷鸣(科学)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颜色
-
小实验“有趣的蛋宝宝”中班科学
-
我们的鸟类朋友(中班科学)
-
教幼儿发现生活的中班教案:不喝水的蜡(科学)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娃娃
-
激发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的教案:中班科学活动《不同的节奏》
-
激发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的中班科学活动:玩泡泡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和气球做游戏
-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的中班科学教案:找空气
-
中班科学教案:爱惜动物 国宝熊猫
-
家乡的杨树林
-
小班公开课:车子叭叭叭
-
换牙期儿童的特别护理
-
让孩子一生都拥有副好牙齿
-
《语文园地一》
-
小班体育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动物去做客》
-
追星产品营销朋友圈文案34句
-
大气的适合开公司的名字大全44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