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环境与污染》教学反思
中班教案《环境与污染》教学反思
1、中班教案《环境与污染》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发展,废水、废气不断侵袭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保护环境的教育日趋迫切。使幼儿了解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认识水污染、空气污染、废水污染,了解这些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2、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意识。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7、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知道破坏环境的主要因素和保护环境的方法。
2、认识废水、废气和废物。
活动准备
清水、废水、白纸、塑料袋、电视机、投影仪、煤油灯、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看优美环境的投影和环境污染的投影
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清洁、优美的环境。
2、讨论:清洁、优美的环境给我们什么感受,被污染的环境给我们带来什么感受。
二、比较分析,认识废水、废气、废物
1、观察比较清水和污水,使幼儿知道环境污染途径之一是污水。请幼儿观察桌上一杯清水和一杯污水,比较它们的气味,颜色有什么不同。
将污水倒入清水里,再观察杯里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2、观察废气,使幼儿知道废气中的烟尘也会污染环境,让幼儿观察塑料袋里清洁、新鲜的空气有没有颜色,再气空气放出来闻一闻是否有气味。
教师燃烧柴物,让幼儿观看物体燃烧后所产生的废气。
将白纸放在点燃的灯罩上,让幼儿观察白纸发生了什么现象?
3、介绍垃圾污染
组织幼儿看图片:许多苍蝇飞到一大堆垃圾上。
教师:是什么东西把苍蝇引来了?
小洁:垃圾的臭味把苍蝇引来了,让垃圾污染了我们周围的环境。
三、组织引导幼儿讨论
1、环境被污染后对人类、动植物有哪些害处?
2、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我们如何保护好环境?
四、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视了幼儿的实践活动和认知发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小实验,让幼儿动手、动眼、动鼻、动口、动脑来体验,从而感知什么是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整个活动从集体观察、讨论过渡到探索、体验,再到集体讨论,幼儿在获得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
2、中班教案《保护环境》含反思
活动目标
让班内每个孩子都明白不能乱丢垃圾,要爱护环境更要保护环境。
让孩子们能够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大胆说出自己对保护环境的理解。
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孩子们明白随手乱丢垃圾是一个不好的坏习惯,需要改正应该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难点:孩子接受问题的能力,乱丢垃圾的坏习惯。
活动准备
1.一顶带有机玻璃的遮阳帽。
2.几张环境被严重污染的图片。
3.生病带着口罩的儿童。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我们大家一起做个小实验看看会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拿出带有有机玻璃的遮阳帽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前,在阳光照射到遮阳帽的有机玻璃上会在教室屋顶形成一道七彩虹,持续晃动遮阳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发问大家看到了什么?好看吗?美丽吗?孩子们回答后接着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美丽的七彩虹。
2.说出答案是因为天空晴朗空气好如果空气被污染了就看不到美丽的彩虹,继续引导孩子们思考问题空气不好有哪些危害性拿出图片
3.着重说明空气污染了就会让人生病甚至吃药打针,打针是很疼的。我们都不想生病,更不想打针。所以我们不能让空气产生污染。空气为什么会污染,拿出图片,那是因为有许多不爱护环境的人乱丢垃圾破坏环境引起的。从此以后我们不能再随便乱丢垃圾要改掉这个坏习惯。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如果大家人人都乱丢垃圾,那么久会破坏环境产生污染会引起生病也就看不到美丽的七彩虹。
延伸:
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学反思
以往虽发现了乱丢垃圾不是一个好习惯,应该让孩子们改正缺点,却只是简单的一句话提醒了事,没有认识到方法过于武断没有认识到孩子们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通过本次培训认识了直接灌输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引导孩子们好奇的天性掌握儿童在游戏中生活的特性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努力跟上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大方向,通过学习明白只有教育观念的率先改变才能引起教育行为的逐渐改变,找到了方向明确了目的就一定会达到目标成为一名合格的幼教工作者。
3、中班教案《环境与污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水污染、空气污染、废水污染,了解这些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2、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意识。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知道破坏环境的主要因素和保护环境的方法。
2、认识废水、废气和废物。
活动准备
清水、废水、白纸、塑料袋、电视机、投影仪、煤油灯、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看优美环境的投影和环境污染的投影
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清洁、优美的环境。
2、讨论:清洁、优美的环境给我们什么感受,被污染的环境给我们带来什么感受。
二、比较分析,认识废水、废气、废物
1、观察比较清水和污水,使幼儿知道环境污染途径之一是污水。请幼儿观察桌上一杯清水和一杯污水,比较它们的气味,颜色有什么不同。
将污水倒入清水里,再观察杯里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2、观察废气,使幼儿知道废气中的烟尘也会污染环境,让幼儿观察塑料袋里清洁、新鲜的空气有没有颜色,再气空气放出来闻一闻是否有气味。
教师燃烧柴物,让幼儿观看物体燃烧后所产生的废气。
将白纸放在点燃的灯罩上,让幼儿观察白纸发生了什么现象?
3、介绍垃圾污染
组织幼儿看图片:许多苍蝇飞到一大堆垃圾上。
教师:是什么东西把苍蝇引来了?
小洁:垃圾的臭味把苍蝇引来了,让垃圾污染了我们周围的环境。
三、组织引导幼儿讨论
1、环境被污染后对人类、动植物有哪些害处?
2、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我们如何保护好环境?
四、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视了幼儿的实践活动和认知发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小实验,让幼儿动手、动眼、动鼻、动口、动脑来体验,从而感知什么是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整个活动从集体观察、讨论过渡到探索、体验,再到集体讨论,幼儿在获得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
4、中班教案《宽与窄》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感知物体的宽与窄,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宽窄。
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宽与窄的兴趣。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小马、小羊的头饰,玩具若干
2、情景主题画《三只小猪》
3、幼儿用书、宽窄不同物体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教师给小朋友讲述三只小猪的内容,让幼儿仔细观察情境图,自由讨论。
2、老师将宽窄不同的物品摆放出来,让幼儿找出哪个宽哪个窄。
3、再次感知宽与窄
(1)老师发给每个幼儿手中两个物品,一个宽,一个窄,当老师说把宽的放在头上,幼儿做相应的动作,老师说把窄的放在脚下,幼儿做出相应动作。
(2)在地上画三条宽窄不同的“小河”,教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小马,妈妈带着孩子要去森林里吃青草,路上遇到了三条小河,看看那条河是最窄的,那条河是最宽的。
4、幼儿探索操作
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说一说。
四、活动结束
1、回家了让幼儿练习走宽窄不同的路,深化对宽窄的认识。
2、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引导幼儿比较宽窄的物体。
教学反思:
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
5、中班教案《数与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数方块比较面积大小。
2、 能数数并写出数字。
3、 激发幼儿对数量的兴趣。
4、 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按物计量
活动准备
幼儿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幼儿挂图观察并提问:
1、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动物?
2、你能告诉看到了哪些动物?
3、它们又在做些什么呢?
二、 引导幼儿看幼儿书让幼儿进行观察并按物写出数字,请幼儿按面积大小进行涂色,并请幼儿进行说一说为什么?
三、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方法是什么?
四、 教师出示实物让幼儿进行判断
五、 分组议论
六、 个别发言
教学反思
1、 根据幼儿园《纲要》提出对于幼儿数学方面学习,应注重幼儿逻辑思维及幼儿的推理能力
2、 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的方式让幼儿做到了思维想象力、尊重了孩子的发言及表现力
3、 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应做到多让幼儿分组讨论,个别发言以及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6、中班教案《口哨与小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带来的快乐情绪,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知道乐曲由不同结构构成,并能做出相应变化的表演。
3、喜爱音乐游戏,感受与老师、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四幅图片,小狗和小男孩的布偶、节奏卡。
2、能看到影像的投影板(手偶表演用)。
3、头饰(小男孩、小女孩、小狗、小猫、蝴蝶、大象等)、大树。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进行手偶表演。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拿出小狗布偶)幼:"小狗"。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游戏,在做游戏之前,小狗说要送给大家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来听听吧!"(老师随音乐进行手偶表演)2、初步欣赏乐曲,感知乐曲的内容和情绪特点。
师:"听完了好听的音乐,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有口哨、结尾处有狗的叫声)师:"这首音乐给你什么感觉?"(轻快、开心。。。。。。)3、分段进行欣赏,出示节奏卡,引导幼儿进行大胆想象与模仿。
A、师:"这是一首关于小主人和小狗出去散步的音乐,你们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呢?小主人是怎样散步的呢?小狗又是怎么散步的呢?谁来模仿一下?"(分别进行模仿)师:"我们跟着因音乐一起散散步吧!"(播放A段音乐)B、播放B段音乐,想象小主人和小狗散步可能遇到的情景。
师:"老师觉得他们在散步的时候捡到了一只皮球,你们觉得他们还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选取幼儿说的情景进行集体模仿)C、播放C段音乐,讨论小主人和小狗又遇到了什么事情。
4、教师与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
A、邀请一名幼儿当小狗,教师当小主人进行表演。
B、幼儿两人一组分角色合作表演。
C、佩戴头饰,分角色进行集体表演。
5、边观看《口哨与小狗》的舞蹈表演,边进行动作模仿。
6、结束活动:随音乐节奏,教师当小主人,幼儿当小狗,学小狗动作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细细想来,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地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还有在对幼儿情绪的掌控方面还不够自如,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不管怎么说,我很庆幸,这次我能大胆地挑战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这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这比得多少奖都更珍贵。
7、中班教案《螃蟹与龙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真聆听并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生动有趣。
2.丰富词汇:一顶、一蹦。
3.懂得在生活中谦让,遇到困难互相帮助。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螃蟹、龙虾棒偶。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螃蟹、龙虾),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提问:这是谁,他们长得怎么样?有什么本领?
师:有一天,螃蟹和龙虾在路上相遇,发生了什么事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称叫《螃蟹与龙虾》
2.教师完整的讲述一遍故事,引导幼儿幼儿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谁?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3.结合图片分段讲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谁也不让谁”。)
提问:螃蟹和龙虾在泥路上相遇了,螃蟹是怎么做的?他说了什么话?(学习词“挥”,引导幼儿模仿螃蟹霸道的语气说话)
龙虾又怎么做,怎么说呢?(学习词“举”,指导方法同上。)
他们是怎么打架的?(学习词“夹”)
(2)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部分。(从“嗵,的一声”到“还是掉下来”。)
提问:正在他们打架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他们怎么办?(引导幼儿大胆想象,预测故事情节)
(3)教师继续讲故事的最后部分。(从“让我们互相帮助吧”至结束)
提问:他们逃出去了吗?他们是怎么逃出脸盆的?谁愿意来说说?学习词汇“一顶、一蹦”并做动作模仿。)这次他们是怎么过这条窄窄的泥路呢?
4.引导幼儿再次完整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主题
提问:螃蟹和龙虾开始的时候为了什么打架,后来为什么又互相帮助了?
这个故事有趣吗?哪些地方比较有趣?
小结:在生活中药互相谦让,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团结才能力量大。
5.幼儿即兴表演,进一步体验故事情节。
幼儿扮演角色,边听故事边进行动作表演,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教学反思:
懂得在生活中谦让,遇到困难互相帮助。整个活动设计,循序渐进,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法!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氛围,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特点,教师在这节活动中利用自制挂图和棒偶教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移动教具让孩子感受空间方位。利用棒偶来朗诵以及游戏化语言和生动的表情,肢体语言的演示,并注意到语音的韵律美,时时吸引着幼儿。从而让幼儿有兴趣的接受并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中儿歌的对话,感受愉悦情感。而且注意个体差异,肯定幼儿的不同表达,帮他们树立自信心。在每个环节我都有明确的问题设计,贯穿每个活动衔接。自始至终幼儿都能专注地倾听,积极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想象。整个活动下来虽然很流畅,但也存在了一些问题,能让全体孩子都能更加大胆的表现是我们教育的目标。
8、中班主题教案《环境与污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水污染、空气污染、废水污染,了解这些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2、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意识。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知道破坏环境的主要因素和保护环境的方法。
2、认识废水、废气和废物。
活动准备
清水、废水、白纸、塑料袋、电视机、投影仪、煤油灯、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看优美环境的投影和环境污染的投影
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清洁、优美的环境。
2、讨论:清洁、优美的环境给我们什么感受,被污染的环境给我们带来什么感受。
二、比较分析,认识废水、废气、废物
1、观察比较清水和污水,使幼儿知道环境污染途径之一是污水。请幼儿观察桌上一杯清水和一杯污水,比较它们的气味,颜色有什么不同。
将污水倒入清水里,再观察杯里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2、观察废气,使幼儿知道废气中的烟尘也会污染环境,让幼儿观察塑料袋里清洁、新鲜的空气有没有颜色,再气空气放出来闻一闻是否有气味。
教师燃烧柴物,让幼儿观看物体燃烧后所产生的废气。
将白纸放在点燃的灯罩上,让幼儿观察白纸发生了什么现象?
3、介绍垃圾污染
组织幼儿看图片:许多苍蝇飞到一大堆垃圾上。
教师:是什么东西把苍蝇引来了?
小洁:垃圾的臭味把苍蝇引来了,让垃圾污染了我们周围的环境。
三、组织引导幼儿讨论
1、环境被污染后对人类、动植物有哪些害处?
2、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我们如何保护好环境?
四、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视了幼儿的实践活动和认知发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小实验,让幼儿动手、动眼、动鼻、动口、动脑来体验,从而感知什么是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整个活动从集体观察、讨论过渡到探索、体验,再到集体讨论,幼儿在获得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
9、中班教案《狐狸与小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激发对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兴趣。
2、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和音乐的情节变化,并能大胆表现和创编乐曲中的游戏情境。
3、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已感受过不同乐器的不同声音。
物质准备:图谱、乐器图片、音乐CD、狐狸和小鸟的指偶。
活动过程:
一、以去森林引题,让幼儿初步感受旋律。
1、提问: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一个很大很大的森林,现在先听一段音乐,听听看我们来到的是一片什么样的森林?
2、初步感受音乐,引导幼儿说出乐器的声音,引出“这是一片很热闹的森林”。
二、出示图谱,在倾听中辨别笛子的音色。
1、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发现图谱中有一张图片没有图案。
2、出示四种乐器图片,鼓励幼儿猜测是哪种乐器的声音?
3、完整倾听四种乐器的声音,从而分辨出笛子的声音。
三、倾听表现乐曲内容,创编游戏情境。
1、倾听第一乐句,引导幼儿从鼓和笛子音色的轻重并结合狐狸和小鸟的行走特点来判断猜测谁先来谁后来。
2、理解第二乐句,启发幼儿发现狐狸与小鸟在商量做游戏。
3、理解第三乐句,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狐狸与小鸟做游戏的情境。
(1)提问:你觉得它们会玩什么游戏?
(2)倾听乐句,启发幼儿从乐曲的特点中发现狐狸和小鸟在玩快快的游戏。
(3)配合音乐玩游戏
①教师结合音乐,示范用手指进行游戏。
②引导幼儿议论狐狸小鸟从什么地方出来 。
③启发大胆创编,用不一样的动作表现。
4、理解第四乐句并创编表现
(1)师:狐狸小鸟玩了那么久,玩好游戏会做什么?那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2)根据幼儿说的答案进行第四乐句的配乐表演。
5、完整欣赏乐曲,鼓励幼儿大胆地创编动作表演。
四、引出小熊和猴子,并师幼互动,迁移游戏经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试图在欣赏活动中让幼儿听音乐,用自己的声音、动作来表达感受和内心的体验。让幼儿活动中学会欣赏和感受艺术美,体验审美愉快。因为本班幼儿也是刚刚才开始接触音乐欣赏,起点较低,所以我想通过选择结构清晰、特点鲜明、有一定情节、形式工整、短小的音乐供孩子欣赏,较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本班的实际水平。本次活动,本班孩子都能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大胆地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不足之处是:在教学活动中前期知识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幼儿在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理解上不够饱满,在表现狐狸和小鸟的游戏和对话上,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不够丰富。在提问和让幼儿讨论时,我的的提问还不够明确,也没有较好地给幼儿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提问要求的层次性不够。
通过本次活动,我认为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这些都是我以后要努力的方向。
10、中班数学教案《找相同》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相似的图形中,辨识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
2.提升观察力和专注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小岛遇困》动画视频;“破解石门”图片,“照亮山洞”组图;“寻找飞机碎片”组图;《离开小岛》动画视频。
纸面教具:《照亮山洞》;《寻找飞机碎片》;《找相同》。
活动过程
一
播放视频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熊猫奇奇要去找小伙伴玩,在路上遇到了困难,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一起去看一看吧!
——奇奇遇到了什么困难?
二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找出两个相同的按钮
——奇奇丢的礼物就在石门后面,需要找出两个一样的按钮相连,就能打开石门,你能找出来吗?
三
出示组图发教具引导幼儿将小精灵和瓶子配对
1.出示组图,引导幼儿了解情境。
2.分发纸面教具,鼓励幼儿圈出正确的图案。
3.操作课件,验证猜想。
四
出示组图发教具鼓励幼儿找出对应的飞机碎片
1.出示组图,引导幼儿了解情境。
2.分发纸面教具,鼓励幼儿圈出正确的答案。
3.操作课件,验证猜想。
五
播放视频结束活动
——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奇奇找到了维修工具和飞机碎片,成功把飞机修理好,并带上了给小伙伴的礼物继续出发了。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的内容还需要创新,提高难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动的梯次性,要有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新的内容,填充活动,使活动变得有创新性。
11、中班数学教案《我们去购物》教学反思
本课合适主题探究活动《超级超市》,手口一致地点数5—10的物体,设计此次购物的数学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点数的能力。通过购物游戏,学习10以内的点数,感知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活动目标
1、通过购物游戏,学习10以内的点数,感知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能按数取物,理解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3、能够将活动游戏经验与角色区的超市购物游戏经验相结合,并迁移到生活中,充分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手口一致地点数 5—10 的物体,理解数量的对应关系活动
难点: 集体游戏中,需要专注力和速度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任务指令卡片、购物筐每人一个、超级市场(两位老师每人一个点、超市货架两人)、银行卡每人一张、刷卡机两个。
2、经验准备:幼儿有跟家长一起购物的经验,角色区游戏的经验,认识数字,有一一对应点数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通过游戏复习 10 以内的数字和 10 以内的点数
游戏一:教师敲击乐器,幼儿听音数数,并能说出与之相符的数字来, 循环两到三次;
游戏二: 教师出示数字卡,幼儿用拍手的次数来表示字卡上的数字; 教师小结:集体复习认识数字 1-10 及 1-10 的点数。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去进货
教师:今天赵老师是超级超市的经理,但是,早上一来的时候我就发现我们超级超市里货物快卖光了,很多货架都空了,如果今天如果有客人来买东西怎么办?
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进货吗?
2、介绍批发市场和任务卡
(1)介绍批发市场位置
(2)介绍任务卡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
教师示范礼貌用语的使用(比如:您好,我想买五瓶水;经理您好,我买回来了五瓶水;谢谢等。)
教师:马上我们的玩购物闯关游戏就要开始了,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3、闯关开始,教师发放闯关任务卡和银行卡,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完成任务。
第一关:教师发放 1-10 的点卡,请幼儿按点卡上的数量购买回相应数量的同类物品。
第二关:教师发放 1-10 的数卡,请幼儿按卡上的数字购买回相应数量的同类物品。
游戏规则:
(1)按照数卡上的数字或数量去超级市场购买回相应数量的物品。
(2)将购买回来的物品按照种类整齐的摆放在超市货架上(放时要一个一个点数)。然后,再领任务卡再去购买,反复进行游戏。
(强调:每一次买货物或放回货架都要一个一个点数进行。)
三、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太棒啦,这么多人都闯关成功啦,我们超级超市的货架又满啦,一会我们的超市又可以继续开业啦!
活动总结
这个数学活动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购物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涉及到问题,即使是我们的孩子他们现在还不能独立购买物品,但是也会经常跟着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也是熟悉超市购物的基本流程的,孩子们每次都是陪同爸爸妈妈去购物,没有机会自己单独去尝试这样的活动,所以,对于今天这样的游戏活动,孩子们是很期待的。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用“听音数数”和“看数字拍手”两个小游戏来帮助幼儿复习巩固 10 以内的数字的认识和 10 以内的数量点数,然后,再通过问题引出活动主题,幼儿通过购物的游戏,不仅再次复习巩固了对 10 以内数字的认识和 10 以内数量的点数,进一步理解了数量的对应关系,同时, 也巩固了角色区中角色扮演的游戏规则及礼貌用语等。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是积极的快乐的,直到游戏结束幼儿的兴趣依然不减。最后,我们把购物的游戏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幼儿可以继续游戏。
12、中班主题教案《环境与污染》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发展,废水、废气不断侵袭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保护环境的教育日趋迫切。使幼儿了解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认识水污染、空气污染、废水污染,了解这些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2、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意识。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7、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知道破坏环境的主要因素和保护环境的方法。
2、认识废水、废气和废物。
活动准备
清水、废水、白纸、塑料袋、电视机、投影仪、煤油灯、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看优美环境的投影和环境污染的投影
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清洁、优美的环境。
2、讨论:清洁、优美的环境给我们什么感受,被污染的环境给我们带来什么感受。
二、比较分析,认识废水、废气、废物
1、观察比较清水和污水,使幼儿知道环境污染途径之一是污水。请幼儿观察桌上一杯清水和一杯污水,比较它们的气味,颜色有什么不同。
将污水倒入清水里,再观察杯里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2、观察废气,使幼儿知道废气中的烟尘也会污染环境,让幼儿观察塑料袋里清洁、新鲜的空气有没有颜色,再气空气放出来闻一闻是否有气味。
教师燃烧柴物,让幼儿观看物体燃烧后所产生的废气。
将白纸放在点燃的灯罩上,让幼儿观察白纸发生了什么现象?
3、介绍垃圾污染
组织幼儿看图片:许多苍蝇飞到一大堆垃圾上。
教师:是什么东西把苍蝇引来了?
小洁:垃圾的臭味把苍蝇引来了,让垃圾污染了我们周围的环境。
三、组织引导幼儿讨论
1、环境被污染后对人类、动植物有哪些害处?
2、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我们如何保护好环境?
四、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视了幼儿的实践活动和认知发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小实验,让幼儿动手、动眼、动鼻、动口、动脑来体验,从而感知什么是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整个活动从集体观察、讨论过渡到探索、体验,再到集体讨论,幼儿在获得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
13、中班主题教案《欢乐的池塘》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在一定情景环境中积极自主地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2、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使用多种废旧物品进行制作与构建,发展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池塘场景:用大型积木围成椭圆形的池塘。
2、各种废旧材料:如一次性杯子、盘子、废纸、瓶子、盒子、蟹壳等。
3、自制捕捞工具若干。
4、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1)进场: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小池塘。(老师带幼儿绕池塘走一圈并围池塘坐下来。)
师:哎呀,这是怎么回事啊,小池塘怎么了呀?
你喜欢这样的池塘吗?这是谁的池塘呀?
闭上眼睛听,是谁来了?
(2)情景表演:老爷爷:唉,别人的池塘里有好多的东西,可是我的池塘里什么都没有?急死我了,我该怎么办呢?
(3)讨论:如何帮助老爷爷?
师:原来这是老爷爷的小池塘啊,那我们帮老爷爷想一想,小池塘里应该有些什么呢?
那我们怎样来帮助老爷爷呢?
2、使用废旧物品制作和构建。
(1)师:刚才小朋友说可以做一些小鱼、小虾送给老爷爷,这真是一个好办法,那我们可以用哪些来做呢?
小朋友真聪明,这里有许多的废旧材料,就请你用这些东西来做成小鱼、小虾、螃蟹、小乌龟等,送给老爷爷,好吗?让我们赶快动手吧。
(2)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或合作制作“小池塘里的生物”(播放音乐)
3、利用各种工具捕捞。
(1)师:让我们把我们做好的东西,悄悄放到池塘里吧,给老爷爷一个惊喜?
(2)情景表演:老爷爷从远处走来,看到小池塘里装满了小鱼、小虾、小螃蟹等,既高兴又新奇:“咦!这些小鱼小虾都是谁做的呀?”“这些都是用什么做的呀?”
“小朋友真聪明,原来那些没用的东西还能做出这么多的东西,真能干!”
(3)音乐律动。
师:这些小鱼小虾、小螃蟹、小乌龟在老爷爷的池塘里会怎样?
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是怎样长大的,好吗?
(4)用各种捕捞工具捕捞鱼虾。
师:呀,现在小鱼小虾、小螃蟹呀都长大了,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它们捉上来呢?
老师这里有很多的工具,让我们来试试,帮老爷爷把鱼虾都捉上来吧。
(5)播放音乐,幼儿自由捞鱼。
师:我们一起帮老爷爷把这些鱼虾送回家吧。(离场)
活动反思: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真实的情景体境,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教师坚持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策略上因势利导给予启发帮助,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整个活动以情激趣,以情激学,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了师生互动作用,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14、中班主题教案《好玩的筷子》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从颜色、形状、材质等多种角度描述筷子的主要特征,感受其特有的文化内涵。
2.通过多种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潜能,创造性的探索筷子的多种用途,体验活动的快乐。
3.学会量词:根 双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7.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带一双筷子。
2.筷子舞道具音乐磁带若干(每两根筷子用红绸子束成一组)
3.石球盘若干,自制的小巧手奖牌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说筷子
1.自我介绍筷子。
2.你喜欢谁的筷子?为什么?
二.数筷子
1.学习量词:根 双
2.学习数数。
3.看谁答得既对有快。
三.玩筷子游戏
1.声音游戏: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2.造型游戏:筷子筷子变变变、小组合作拼搭
四.操作活动:夹石球
1.小组预赛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兴非常高,而且幼儿比较感兴趣。但由于个别幼儿在家基本不使用筷子吃饭,所以不太会使用筷子这种食用餐具。可是我发现我们中一班的小朋友都很有团结友爱的精神,会作用筷子的小朋友会帮助她旁边不会使用筷子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任务,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真的值得我高兴。另外,幼儿气氛活跃时应多提一些有启发教育性的问题,另外,平时说话我的语还有些快,但在教学中我会克服这样的习惯,让幼儿能够充分领悟老师的意图,并做到微笑面对每一位幼儿,这样的教学氛围会使教学效果更好。
15、中班主题教案《小熊过生日》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角色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角色意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复习区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外形特征,尝试描述图形的二维特征。
3.启发幼儿用礼貌用语,进行简单的交往,积累美好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7.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在游戏活动中积累生活经验,并愿意描述。
活动难点:区分物体图形、颜色的二维特征。
活动准备:
1.小熊两个;小鸭、小兔、小猫挂饰若干;各种形状的礼物若干。
2.供幼儿操作的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大小、颜色不同的饼干若干,贴有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标记的盘子各一。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扮小动物,你愿意扮谁就选一个挂饰挂在身上。
2.幼儿带上挂饰,你扮谁呀?(我是小兔、我是小鸭……)
3.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是小熊小黑和小白的生日,我们一起去为它们庆祝好吗?
4.怎么去呢?买些什么礼物呢?
5.每位选一件礼物,你选的是什么?告诉你的好朋友。
6.出发——小熊家到了。(敲门进入)
二、送礼物:
1.告诉小熊自己送的是什么礼物,并祝小熊生日快乐。
2.按小动物分组把礼物送给小熊。
3.请个别幼儿把礼物按图形分类。
三、小熊请客人吃饼干:
1.小黑和小白准备了点心给你们吃,(出示两盆饼干)小黑准备的是奶油饼干,小白准备的是葱油饼干。
2.小黑请每位吃一块饼干,与你的好朋友比一比,饼干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描述自己拿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图形的饼干?
3.小白请大家动脑筋:
(1)请小鸭吃红的三角形饼干;
(2)请小兔吃黄的圆形饼干;
(3)请小猫吃绿的正方形饼干。
四、结束部分:
1.我也准备了一份礼物(出示生日蛋糕),引导幼儿一起唱“生日快乐歌”。
2.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等到明年再来给小黑、小白过生日。
活动反思:
活动与生活密切相连,很投幼儿的胃口,上起来较轻松。此次活动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中主动的学习,体验活动的快乐。
16、中班主题教案《春天的色彩》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绘画、色彩和我们的生活是 息息相关的,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题材,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季节,所以我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春天,感受春天的色彩,从而更加喜欢上我们的课堂。
活动目标
1.欣赏文学作品,感受春天的美丽。
2.画画、缩编、讲讲,大胆表现对春天色彩的感受。
3.学习创编.体验创编的乐趣。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6.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7.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画画、缩编、讲讲等方式表现对春天色彩的感受。
难点:学习创编.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春天的色彩》课件、班德瑞《春》的音乐、不同色系的油画棒、记号笔、画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理解作品内容。
(1)完整欣赏文学作品(一边演示课件,一边朗诵)。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上面有谁?它在干什么?猜猜它在哪里睡觉?(老师带幼儿边看课件边朗诵)
(2)提问:谁告诉了小熊春天的颜色?它是
怎么说的?(引导幼儿用作品中的语言表述)草莓为什么说春天是甜甜的红色呢?
教师小结:草莓是甜甜的,红红的,所以草莓告诉小熊春天是甜甜的红色。
师:小兔为什么说春天是跳跳的白色呢?
教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白兔也蹦蹦跳跳地出来了。小白兔告诉小熊??(引导幼儿接下去说)
师:小草为什么说春天是嫩嫩的绿色呢?
教师小结:对,春天来了,小草变绿了,所以小草告诉小熊,春天是??(让幼儿接)
(3)共同讨论:小熊知道了,原来春天有绿色,有红色,还有白色。那么春天还有什么色彩呢?
2.大胆绘画,表现春天色彩。
(1)师:刚才小朋友说了那么多春天的色彩.那么,你想请谁来告诉小熊春天的色彩呢?请你去把它画出来。
(2)播放《春》的音乐,幼儿绘画。
教师提示语:请你一边画一边想,准备请谁来告诉小熊春天的颜色呢?
3.学习创编.体验成功快乐。
(1)幼儿交流创编。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画给老师贴到黑板上。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画了什么。
(2)幼儿大胆表述创编内容。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画,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如:这只美丽的蝴蝶是淮画的?引导幼儿说出:蝴蝶告诉小熊:春天是??
(3)整体欣赏(播放课件)
师:刚才我们告诉了小熊那么多春天的色彩。我们也把它们编进故事里好吗?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看边说,并把幼儿续编的内容添加进去。教师加上结束语:看了小朋友们的画,小熊突然激动地叫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春天原来是五彩缤纷的。”
4.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春天还有哪些色彩。再来告诉小熊。
教学反思
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开始在一片漆黑中。出现若隐若现小熊睡觉的情景,让幼儿观察是谁,猜想在哪里睡觉,给幼儿一种新鲜的、动态的感官刺激。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然后随着春雷声音和文字的出现。实现场景切换,镜头从树洞内小熊睡觉推进到整个树洞的画面,再切换到树洞外小熊出来的场景,让幼儿通过情境感悟到原来小熊是在树洞里睡觉。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策略二:营造动态.利于幼儿语言表达。
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营造了一个非常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比如:我让小草动态地从土里钻出来.让幼儿感受春天的小草是嫩嫩的、绿绿的。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幼儿理解和表达。
不足之处:在 创编环节,部分孩子还不能完成自我表达,我还应该在这部分多花点时间,加强引导就很好了。
17、中班主题教案《快乐的动物园》教学反思
活动背景:
喜欢小动物似乎是每一位孩子的天性。小朋友对小动物浓厚的兴趣,促使我们开展了以“可爱的小动物”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创造了让幼儿直接感知和体验的机会,使幼儿对动物的情感和了解逐步加深,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在已有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想进一步表现自己对小动物喜爱之情的愿望。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小动物的特征,并运用各种材料将自己打扮成各种小动物。
2、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创造和表现,充分展现自我,感受做中玩,玩中乐的愉悦。
3、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同伴间合作互助,相互交流,体验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6、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7、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通过教室内的环境布置、父母提供的参观条件,幼儿积累了有关常见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材料:广告纸、旧衣服、包装纸、雨披、树枝、吸管、无用的长布、雪碧瓶的盖子、软泡、果冻壳、毛线、一次性杯子、头箍、蛋糕盒、发夹、羊角球、独木桥等;工具:剪刀、透明胶、双面胶、强力胶。
3、环境:宽敞的活动室。
4、磁带《快乐的动物园》,录音机。
活动过程:
1、讨论孩子们心目中“可爱的小动物”。
由于我们在前一阶段进行了相关的主题活动,所以幼儿对小动物的印象极深。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2、引导幼儿回想、讨论各种小动物的特征,试想自己变成什么。
活动中幼儿纷纷发表意见大胆地畅所欲言。
如:路路想要变成一只可爱的小山羊;思思想变换成一头小猪;欣欣渴望自己成为一个惹人喜欢的小花猫……
3、幼儿自主选择各种各样材料,装扮自己。
4、幼儿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教师以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制作,为他们出谋划策。
5、对于同伴的装扮,进行彼此评价、相互欣赏。
6、布置运动会比赛场地,并介绍游戏规则。
幼儿分4组比赛,每组从第一位幼儿开始(即坐在羊角球上),高兴地跳起来,手握紧手把向前跳动,穿越“山洞”,走过独木桥,拿到水果后,按原路返回。
7、幼儿进入游戏,教师作为裁判,指导幼儿游戏。
8、活动结束,引导幼儿收拾物品回家休息。
幼儿、教师一起拾的拾、背的背、抬的抬,将活动室场地收拾干净。
活动反思:
喜欢小动物是每个处在学龄阶段幼儿的共性,它们可爱、听话、讨人喜欢。而这一活动,正是在幼儿喜欢小动物的基础上,开展的。原本在设计这一活动时,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大胆创作,试着用各种材料装扮自己。但在实际地操作活动中发现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远远超出了我的设想。
而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仅以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帮助幼儿,引导幼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动手操作,做中玩、玩中乐,注重了幼儿情感的交流,使整个幼儿真正地达到了教育目的。
18、中班主题教案《做元宵》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7、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
活动准备:
1、有关元宵节的录相。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
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皿。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元宵节”录相,并引出主题。
1、小朋友们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吃元宵,看花灯,
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习俗。
2、教师讲解“元宵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3、介绍“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
二、学做元宵。
1、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吃过)吃过什么馅的呢?(有五仁,豆沙,黑芝麻••••••)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其口味)。
2、元宵是什么形状的啊?(圆形的)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想)
3、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先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皿中。
(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三、品尝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1、教师出示花灯,让幼儿跟随音乐玩舞花灯,猜灯谜
游戏。
2、煮元宵的同时教师把碗,勺摆放好,幼儿洗手。
3、幼儿品尝元宵,互相说说此时心里的感受,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同时也学会了运用揉,搓,团圆,包馅技能,制作不同口味的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19、中班主题教案《超市购物》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大型超市。
2、知道在大型超市里该如何购物。
3、自己能够独立的完成在超市购物的全过程。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7、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小朋友了解超市的布局,购物的流程。
难点:让小朋友说出想要买的东西,并能独立完成在超市购物的过程。
活动准备:
主要是要设计一个区角,布置一个像超市一样的地方,并分好区域(如水果区、海鲜区、糕点区、零食区等)并收集一些各区代表性的东西,最后在出口设置一个收银台。
活动过程:
1、先以聊天的形式进入,问一问小朋友哪些去逛过大超市的,说说在大超市里都看到了什么。
2、小朋友们看老师也开了一个超市,你们看看,然后告诉老师在老师的超市里面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3、让小朋友来老师的超市购物,想好要买什么,买的东西应该在哪个区才能买到,如果遇到要买的东西不知道在哪里买该如何向超市工作人员询问,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出口的时候一起付款。
4、让小朋友分组自由的在超市购物,小朋友之间相互交流。
5、最后让小朋友展示自己的购物成果。
活动延伸:
让幼儿多利用废旧物品参与到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中来。于区角活动的有效开展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努力创新,以便吸引幼儿,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达到教育目的。
活动反思:
对于这个超市购物的区角活动主要创设相应的学习与游戏环境,更好地与幼儿进行有效回应与推动,弥补了集体教学活动的缺陷,给更多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对幼儿来说,这一开放自主的活动形式,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也使幼儿与他人的合作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显现出很强的兴趣,但是幼儿的随意性比较强,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老师在孩子摆弄的过程中急于指导,让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悄然流失。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表达表现的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充分展示自己。
20、中班主题教案《拔打电话》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打电话的礼貌用语。
2、培养幼儿良好的拨打电话的习惯。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6、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7、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电话机、故事书《可佳打电话》、自制钟表、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篇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可佳打电话》。
讨论:“故事里的可佳打电话时是怎样说的”。教师引导幼儿打电话不能大声嚷,要用委婉、礼貌的话向对方问好,并用简练的话语表达打电话的目的,通话毕要有礼貌的向对方说再见等。
二、 步骤
1、提问:在给别人打电话时应该怎样做?我这里有几个小客人也在给别人打电话,我们看看他做得对吗?
2、课件1:“晚上十点钟,正在睡觉的小熊被电话铃声吓了一跳,原来是小白兔打来的。”请小朋友说一说,小白兔这样做对吗?应该怎样做。引导幼儿知道打电话要选择时间,休息时不能打电话。中午休息时和晚上9点后都不能打电话。打扰别人休息是不礼貌的。教师拿出自制钟表,教师通过时间设定来巩固幼儿打电话的习惯。
3、看课件2:“小白兔在给别人打电话时,用力太大把电话给按坏了”的画面。请幼儿说一说这样做对吗?为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知道在按电话号时要轻轻的按。这样做才是有礼貌的好宝宝。教师通过电话玩具来帮助幼儿拨电话。
三、我会拨打电话
教师创设情景,请幼儿拨打电话。如:现在是晚上8点,我要打电话告诉玲玲明天去爬山。。巩固幼儿拨打电话的习惯。
四、了解拔打电话的礼仪三字经儿歌,巩固拔打电话的礼仪常识。
打电话 择时段 休息时 勿致电 电话号 手轻按 接通后 语简练
活动延伸
在区域里投放电话机供孩子们练习拔打电话的礼仪。
活动反思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礼貌教育非常重要,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友爱同伴、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行为。让孩子在直观感受、参与、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礼仪认识。将礼仪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之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
21、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和区分物体的长短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表达比较的结果。
2.能够通过直接比较与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在自主操作中探索比较长短的方法。
3.在自己动手操作中体验比长短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和区分物体的长短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表达比较的结果。
活动难点:能够通过直接比较与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在自主操作中探索比较长短的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Ppt 课件,扭扭棒若干,图谱,大树图片。学具:雪花片、吸管、图谱、彩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森林比赛
师:小朋友们,欢迎来到森林比赛的现场!我是这场比赛的主持人张老师。今天,张老师邀请你们来到森林,和我一起来当裁判员!
(二)基本部分
1、第一场比赛:直接比较长短
师:欢迎来到第一场比赛:比尾巴。请小小裁判员迅速判断,谁的尾巴长。
(1)出示兔子、小猫的尾巴
师:谁的尾巴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继续出示猴子的尾巴
师:谁的尾巴长?那谁是这场比赛的冠军?谁的尾巴最长,谁的尾巴最短? 师小结:在长短差距很大的时候,我们用小眼睛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最长和最短。
2、第二场比赛:探索直接比较长短的方法
师:多亏了我们的小裁判员,第一场比赛这么快就分出了胜负!现在,欢迎来到第二场比赛:手工大赛。森林里的巧手妈妈们做了很多好看手工作品,请你们来看一看!
(1) 扭扭棒比长短
蜘蛛妈妈们编织了很多颜色鲜艳的扭扭棒,请你们来比一比,谁的更长? 教师拿出三根扭扭棒,遮住末端部分,请幼儿比长短。
教师展示末端部分,师:请你们仔细观察,现在他们是一样长的吗?看来, 要比较长短,
光是眼睛看到的结果,还不够准确。有什么办法来比较长短呢?我请小朋友们自己来试一试。并在图谱中,最长打√,最短打 X。
(2)彩色吸管比长短
师:我的小裁判员们。长颈鹿妈妈送来了彩虹吸管,请你们用刚刚的方法来比一比,哪一根最长?哪一根最短?并告诉我答案。
(3)幼儿分享结果与比较方法。
3、第三场比赛:自然测量比长短
师:恭喜小裁判员们,我们顺利到达了第三场比赛!这次可不容易,森林的小动物们,想知道我们哪一组的小裁判员最厉害。这是我们小小裁判员之间的比赛! 小动物们给我们出了 4 个问题,让我们来看一看。
(1)浅棕色和深棕色的木头,他们想要比一比,谁更长?
师:现在可麻烦了,我们要怎么测量呢?仔细思考,我们身边有什么可以利用的测量工具?
师:我想到了!可以用我们常常玩到的雪花片来测量! 展示结果:哪个用到的雪花片更多?并在图谱上画√
(2)幼儿自主操作
教师讲解规则,鼓励幼儿进行小组操作。
①蓝色的鱼和橙色色的鱼,谁更长?
②黄色的毛毛虫和绿色的毛毛虫,谁更长?
③绿色的叶子和红色的叶子,谁更长?
(3)教师验证结果
小结:我们发现,在无法使用末端对齐的方法比长短时,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来测量。
(三)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师:感谢我的小裁判员们,因为有你们,森林比赛圆满结束啦!小动物们希望你们能够把今天学到的本领用在生活当中,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比一比?怎么样比呢?嘘,把这个问题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探索一下!
六、活动延伸:家园联系
师:把学到的比长短的方法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
活动总结
1.情景化教学:情景贯穿始终。以森林比赛的情景贯穿了活动始终,引导幼儿扮演小小裁判员进行游戏操作,比较能够吸引幼儿兴趣。
2.目标达成度较高:通过本次活动开展,幼儿对于长短概念掌握程度高,能够通过眼睛直接比较、末端对齐比较、用雪花片进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长短,并用完整清晰的语言说出比较的结果。
3.环节设置层次分明,遵从了从易到难的顺序。
22、中班社会优质课教案《鹅妈妈买鞋》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对于每天忙碌的成人而言,我们有许许多多有关购物的经验。我们每天都会经过商店,走进商店购买东西。我们的生活与商店买卖紧密联系。也许因为过于熟悉,我们反而常常忽略买卖的价值和意义,无法感受有关买卖的点点滴滴,可就是这些我们看起来不起眼的买卖活动可以给幼儿带来想象不到的惊喜与感动;更无法体会商店买卖的过程,是儿童需要学习和积累的重要生活经验。因此,我们设计了语言、社会活动《鹅妈妈买鞋》。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资源,让幼儿把他们有关商店买卖的认识转换成各种有趣的创作、表演与游戏。进而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总之,在这个生活化的活动里,我们将以开放的态度,陪伴幼儿一起经历这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理解故事内容,学会角色对话,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教育幼儿初步懂得理性消费,学会节约。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会角色对话是本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前期的购物经验;
2、图片“鹅”、课件《鹅妈妈买鞋》
3、角色表演用的图片若干(鞋、服装、香水、项链、耳环等)
活动过程
一、 经验回顾:出示图片“鹅”,引导幼儿观察其外形特征。
1、引导幼儿说说鹅妈妈长得怎么样?
2、结合幼儿的经验教师小结:鹅的外形特征。
3、让幼儿猜猜鹅妈妈今天想去买什么?
二、 结合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一)采取哑剧的形式,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疑问欣赏故事一遍。欣赏故事后提问:
1、故事里面除了有鹅妈妈,还有谁?
2、鹅妈妈有没有买到鞋?它买了一双怎样的鞋?
3、鹅妈妈还有没有买其它东西?买了什么?
(二)教师小结:鹅妈妈原来只想买一双鞋,为什么后来她又买那么多东西呢?会不会是老板跟她说了什么呢?采取哑剧的形式,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疑问欣赏故事第二遍。
请幼儿发言,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猜想老板是怎样向鹅妈妈介绍商品。
(三)配上声音,请幼儿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请个别幼儿模仿故事里老板和鹅妈妈的对话。重点模仿老板的神态、语气;鹅妈妈爱虚荣的心理。
三、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教育。
1、你喜欢故事里的老板吗?为什么?
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老板很聪明,会做生意。懂得扑捉顾客的心理进行商品的推销。
2、你喜欢故事里的鹅妈妈吗?为什么?如果你是鹅妈妈,你会怎样做?
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鹅妈妈爱虚荣,乱花钱。我们应该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不浪费。上街时,不随便要求妈妈乱买东西。
四、经验迁移:角色游戏“小老板”。
1、请个别幼儿和老师玩游戏。
2、全体幼儿游戏。
1、设计特色:《鹅妈妈买鞋》这一活动的选材是《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中《我家和我家附近》一单元中的内容之一。
23、中班字母《D》教案与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掌握字母D的自然发音,并正确读出D字母发音的单词,能准确的说出D字母的自然拼音儿歌。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语言点 :D (d)
(三) 教具准备:洋娃娃、狗、门、D(d)的图片各一张。
(四)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 (T:老师 S:小朋友)
T:小朋友们,今天班里来了几个大朋友,一起跟她们打声招呼吧:“Good morning!
S:“Good morning!”
现在小朋友们把眼睛看老师这里,随老师一起做个游戏,怎么样?Clap your hands and wash your face
(2)故事导入:
OK! Very good! 现在老师呀 告诉小朋友一个非常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昨天晚上啊,老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个仙人,他飞来告诉老师,明天啊会有一个娃娃到老师家来做客,这个娃娃呀,很特别,是由一条狗背着过来的,就像孙悟空一样驾着云,那条狗有可能是小天犬哦!结果啊,果真来了。。。。老师告诉娃娃我们班的小朋友好乖的,像班里的某某某啊,娃娃都说它认识哎,所以呀,它非要跟着老师来到了班里,看看我们的小朋友们认不认识它哦,欢不欢迎啊(动作表演开门接娃娃引出doll和dog)。
(3)发音学习:以娃娃送的第一件礼物的形式引出D(d)
首先问问D、d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根据小朋友们的发言并予以
鼓励。然后,看看D、d各像什么东西?小朋友们发言后,老师利用拼音里所学的发音让小朋友们发现不同所在,就像班里的一对双胞胎,长的差不多,名字却不一样。(引出发音,反复操练两三遍)然后,拿出小手随着老师一起再把它们写两遍。老师再根据小朋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组比赛,赢者老师给予鼓励。娃娃还给老师一件礼物要看不?引出door
这个是什么啊?门!哎,注意了,这可不是一扇普通的门啊,(指指教室里的门),老师的这扇门啊是可以防小偷的,一般人是打不开它的,只有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它才会开哦!想知道它叫什么吗?door ! (操练若干遍)老师请小朋友们来叫门,看看哪位小朋友最先打开这扇门。
(4)chant儿歌学习
对了,老师听娃娃doll说要请小朋友们去它家做客,它家老师也去过,可好玩了,什么好吃的都有,像糖果啊,苹果啊。。。。什么好玩的也都有,像坦克啊,飞机啊。。。那小朋友们要不要去啊?要!但是娃娃doll说它马上就要走了呀,不过没关系,她呀教老师一个办法,就是念上一句咒语,然后变变身就能到她家门口了,然后根据老师教小朋友的叫门,你就可以进去咯。(动作表演一遍)想知道刚刚老师念的什么咒语吗,想学不?坐好了 拉拉耳朵,听 清 楚 咯 !daddy daddy open the door ,I see a dog and a doll .它的意思就是老师第一次见到娃娃的情形。(动作表演:爸爸 爸爸 快开门啊,我看见一个娃娃和一条狗。)之后,老师请小朋友们上台来进行表演。
(5)小结
拿出娃娃doll送老师的礼物进行巩固学习,加深印象。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通过故事的情节引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让幼儿更能容易理解教学内容;除此之外,也让幼儿上台来进行角色扮演,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对所学的句子“daddy daddy open the door ,I see a dog and a doll”掌握很好,大部分孩子都能朗朗上口,提高孩子对学习英语的乐趣。
24、中班主题教案《寒冷的冬天》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冬天到了,很多幼儿怕冷,不愿意参加活动,也不想到学校,手耳冻伤。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亲身感受冬天到了,知道冬天很冷,人们有很多保暖的方法,观察冬天花草树木的变化。
2、通过亲身游戏活动,让幼儿知道冬天要多锻炼,鼓励幼儿不怕冷。
3、培养孩子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7、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重点难点
培养孩子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让幼儿知道冬天要多锻炼,鼓励幼儿不怕冷。
活动准备
散文诗《太阳公公害羞了》录音、光碟。
活动过程
1、导入:冬天来了,北风呼呼的吹,(放风的声音,师夸张的做冷的动作感染幼儿)问:
(1)听到风声觉得怎么样?(听到风声觉得冷)
(2)冬天的风可厉害了,吹到身上很冷,有什么办法让身体暖和起来?(要穿厚厚的衣服,外出时要外套,戴帽子、手套、围巾;还可以用取暖器、烤火、开空调等;还要多运动,多锻炼身体)
(3)小朋友真有办法,天冷了我们可以穿厚厚的衣服,让身体暖和起来,要是外面的小树,河里的小鱼冷了,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来保暖的呢?让我们听听散文诗《太阳公公害羞了》就知道了。
2、新授:放光碟《太阳公公害羞了》师讲,问:
(1)散文诗讲完了,散文诗的名字叫什么?(《太阳公公害羞了》)
(2)散文诗里讲了谁呀?(小树,小鱼,太阳公公)太阳公公懒被窝害羞了,害羞就是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觉得不好意思就是害羞,太阳公公懒被窝害羞不害羞?(害羞)我们来羞羞它好不好?(羞羞羞)。
(3)小树小鱼是用什么方法保暖的?让我们在听听散文诗。
3、放录音散文诗,问:
(1)谁告诉老师小树是用什么方法保暖的?(小树怕冷了,系上围脖),小鱼那?(小鱼怕冷了,在河面上按上大玻璃)。
(2)散文诗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跑步)这个小朋友真勇敢,不怕冷,早早的起床去跑步锻炼身体。
4、让我们也起来活动活动吧(全体幼儿起立),在活动的时候老师是风婆婆,你们是小雪花,你们要按老师的口令来做,老师说“风大了”你们边跑边发出“呜呜”的声音,“风小了”你们轻轻的跑,“风停了”你们就停下,“谁到地里护麦苗”,你们就蹲下。游戏1——2遍。、
活动结束:
孩子们,活动完了,我们的身体是不是热乎乎的? 太阳公公怕冷懒被窝,我们可不要怕冷,勇敢的到外面进行体育锻炼,做个健康的宝宝好吗?让我们到外面和小树一起做游戏吧。
教学反思
寒冷的冬天到了,为了让幼儿及时捕捉冬天各种典型的季节特征,从小做个有心人,我们实施了这一主题。本主题以冬天的环境和冬天的人为核心加以组织的,选取的内容和幼儿的生活也有密切的联系,并能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加以引导和教育。
1、了解冬天、感受冬天
冬天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但对于孩子来说,要他凭空说出冬天的特征似乎很难,他们最多说出冬天很冷、要下雪的等等。因此,在课前我们先请家长利用休息天或离园时带孩子有意识的观察冬天感受冬天,然后我们老师再安排时间有目的的去观察。由于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性认识,大部分幼儿都有话可说了。在孩子们的观察中,老师死终是一个观察者和引导者。
2、了解冬天人们的衣服和御寒的工具
我班的孩子都知道,冬天很冷要多穿一点衣服,还要戴上帽子、手套,围上围巾,因为这样才不会冷,不会感冒,我们的皮肤不会生冻疮。至于怎样让自己热起来,不怕冷,也能说出一些道道来。为了让幼儿更完整的了解冬天和懂得一些冬天御寒的工具、常识,我们课前准备了一些活动和实物如:要穿厚厚的衣服,外出时要外套,戴帽子、手套、围巾;还可以用取暖器、烤火、开空调等;还要多运动,多锻炼身体。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一些取暖工具和取暖方法。课后我们每天早晨在幼儿来园时带他们跑步,运动后,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就不会感到冷和惧怕冷了,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不怕冷,勇敢、积极的好品质。
3、这节课虽然上完了,幼儿大部分能顺利完成目标,但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说上还不够重视,如何参与活动抗拒寒冷,完成不够好。
25、中班主题教案《快乐饮料吧》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夏天到了,我发现孩子们都非常爱喝饮料。离院时,许多家长带着各种饮料来接孩子,开好饮料甚至插好吸管再送到孩子手中,孩子喝完之后把空瓶(盒)子随手一扔……对包装瓶传递的各种信息往往视而不见。我从这些生活中熟悉而又易忽视的信息中捕捉到了有教育价值的课程内容,生成了这个中班的综合活动:“快乐饮料吧”。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尝试阅读饮料包装,引发幼儿对其不同形状、图案、质地的观察与思考;通过自己开启、品尝分享饮料,了解饮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幼儿探索空饮料包装的各种玩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体验活动的快乐,并激发他们对“变废为宝”的兴趣,将“建立节约型和谐社会”的意识融入孩子幼小的心灵之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饮料的不同包装及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让幼儿尝试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与发现,并能用语言交流、分享信息。
3、提高幼儿的观察、分析、创新和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7、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用各种包装的饮料布置“快乐饮料吧”的场景。
2、一段欢快的音乐
3、大筐子三个,每人一杯凉开水。
4、色纸、双面胶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1、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教师以“经理”的角色出现:“今天‘快乐饮料吧’开张了,实行免费大派送,欢迎大家来光临!”
二、挑选饮料
1、幼儿自由挑选自己最爱喝的饮料。
2、“经理”采访:你选择的是什么饮料?你为什么选它?你知道怎么才能喝到瓶中饮料吗?
3、全体幼儿尝试开启饮料。
4、请几个幼儿上台演示开启方法。(旋开式、拉罐式、插吸管式等)
三、品尝饮料
1、幼儿品尝分享饮料。
2、讨论:
(1)你喝到的饮料什么味道?喝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2)饮料喝得太多好不好?为什么?
四、分类比较空饮料包装
1、引导幼儿分组观察、比较、发现各种饮料包装的异同。
提问:
(1)我们买饮料时要注意包装上的哪些内容?(饮料成分、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2)看一看不同包装的饮料保质期一样吗?
(3)摸一摸,捏一捏,掂一掂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不同?
2、操作实验。
(1)请幼儿试一试能否将杯子里的水再倒进空饮料包装里。
提问:你的饮料包装还能重复使用吗?
(2)“经理”演示将刚开的热水倒进去,请幼儿观察结果。
(3)“经理”总结:纸盒包装轻便环保,但保质期不长,不便再次使用;铁罐或铝罐较重,但保质期最长,能再次使用,但不便携带;塑料瓶包装携带轻便,保质期较长,最便于再次使用,但不能装太热的水。
3、请幼儿将空包装分类放进三个大筐子里,进行环保教育。
五、“变废为宝”活动
1、讨论:除了拿去回收之外,我们小朋友可以用这些空包装瓶(盒)来玩什么游戏呢?
2、幼儿分组游戏:
(1)用铁(铝)罐玩“叠叠乐”、“滚滚乐”,比比谁叠得高,滚得远。
(2)用塑料瓶做娃娃:用色纸撕贴眼睛、鼻子、嘴巴和头发。
(3)用纸盒做房子:将纸盒粘在一起,用色纸撕贴门、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内容源于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之中,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实现了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多领域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内容的启蒙性、整合性、和趣味性。
1、首先,教师以“经理”的角色出现,很自然地成为幼儿的游戏当中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将过去直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自主活动为主的方式,较好地激发了孩子的兴趣,积极、有效地与幼儿进行了互动。
2、其次,为孩子提供了发展性、支持性、活动化的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愉快地发现和创造,获得了有益的经验。
3、活动中,采用了个别探索、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即尊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异,鼓励并支持了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与探索,又为孩子创造了交流、分享与合作的互动机会,重视幼儿的情感与态度,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小小的饮料包装蕴含了许多的信息,让孩子们知道了:饮料很解渴,但不能代替白开水;自己也能开启饮料;和别人分享能喝到更多种饮料;各种包装都有优缺点;利用废旧物当玩具也很有趣……整个活动既满足了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又拓展了幼儿的经验与视野,使幼儿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幼儿的和谐发展与终生发展。
以上活动是我个人的想法与设计,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请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26、中班主题教案《快乐的小屋》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小屋里黑乎乎的,没有灯,也没有漂亮的窗帘,小屋觉得自己又丑又孤单,一点都不快乐。今天来了这么多小动物,我们想个办法帮帮它,让它快乐起来吧。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2、情意目标:通过学习诗歌鼓励幼儿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够联系生活,理解什么是快乐。
3、技能目标:能够用表演、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欣赏诗歌的快乐感受。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7、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诵,体验共同创造的快乐。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
1、 快乐的小屋背景图〔在一个大纸板上画一扇门,门上挂着牌子:快乐的小屋,在相应位置划开一个小口,可以插图片〕。
2、 萤火虫、蜘蛛、麻雀、纺织娘、蛐蛐、蚂蚁图片。
3、 幼儿已经知道萤火虫、蜘蛛、麻雀、纺织娘、蛐蛐、蚂蚁等小动物的基本特征。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利用背景图,引导幼儿想象描述“快乐的小屋”。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完整地朗诵一遍诗歌后提问:为什么这是一间快乐的小屋?
谁给小屋带来了快乐?它们都是怎样装扮小屋的?引导幼儿理解不同的小动物根据自己的特点装扮了小屋,如蜘蛛会织网,所以它织了窗帘......
教师边念儿歌边将各种小动物图片插入背景图上。
〔二〕基本环节
1、带幼儿一起学习朗诵诗歌。
2、幼儿分角色、分句朗诵儿歌。
3、教师:“萤火虫给小花屋点亮了灯”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引导幼儿加入一至两个动作进行表达,例如:灯亮了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动作表示?后面的内容依次引导幼儿加入动作表达,幼儿尝试为儿歌创编动作。
4、和幼儿一起仿编一句诗歌。
教师:小动物们用自己的劳动装扮小花屋,小花屋变成了快乐的小屋。想一想,看还有哪些小动物也能装扮小屋呢?他们会怎样装扮小屋呢?
教师:我们可以怎么说啊?带幼儿一起用诗歌中的语言结构说出小朋友想的办法。例如:小蝴蝶给小花屋贴上了画;大象在小花屋门前装上了滑梯。
〔三〕结束环节:
和幼儿一起装扮活动室
教师:我们的活动室也是我们的小屋,我们怎样做也能使它变成快乐的小屋呢?
引导幼儿想出将活动室变成快乐小屋的好主意。
〔四〕延伸环节: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绘画方式描绘还有什么小动物参与装扮漂亮的小屋。
2、和幼儿一起装扮活动室,使它变成大家的快乐小屋。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选择的是中班语言活动《快乐的小屋》,诗歌既符合幼儿发展特点,也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因此适合幼儿学习。
我认为这节课的优点是在第二环节基本环节,我通过鼓励幼儿参与与猜测和想象等活动,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通过组织表演和仿编等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利用诗歌中的语言,表达个人的经验,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
同时,我的这节课也存在缺点,最后一个环节,在让幼儿仿编诗歌诗时,因为我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所以没有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幼儿的表现能力不太强,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讲一堂同样的课,这个环节我会稍有改变,我会提前出示卡片:大象,蝴蝶.....一边插入图片,一边引导幼儿想象进行仿编。
最后的结束环节我设计的是让幼儿绘画装饰自己的小屋,由于时间把握的不准确,所以导致结束匆忙,幼儿没有完全设计好自己的小屋活动就停止了。
以上是我对自己这次活动总结的不足和进步之处。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吸取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也会认真的准备自己的每一次教学活动,达到真正的有效教学。
27、中班主题教案《快乐的小鱼》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1.孩子们对幼儿园养殖区的金鱼非常有兴趣。
2.有部分孩子刚进入我们这个新集体,还不大会主动与同伴交流与分享。
活动目标
1.准确掌握音乐活动的节奏。
2.用音乐游戏感染孩子们,让他们学会分享(快乐的情绪)。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6.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7.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所有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教学难点:歌词吐字清楚。
活动准备
金鱼头饰、琴、音乐、延伸活动所需的美术材料。
活动过程
一. 引入。带小朋友参观养殖区,观察金鱼的活动情况,并引入歌词:一条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两条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三条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
二. 欣赏音乐《三条鱼》。
三. 老师轻唱。
四.老师一段一段教幼儿学唱儿歌。
五.游戏:1. 两个老师手搭拱桥,幼儿一个或者两个或者三个头带金鱼头饰一起扮作金鱼,一边轻唱儿歌一边从拱桥下面“游”过。
2.小朋友更换好朋友。
六.金鱼游到厕所解便,活动结束。
延伸:《帖鱼泡》
1.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幅水底世界画以及用各色彩纸剪成的圆形鱼泡泡。
2. 教师给幼儿示范如何涂胶水,如何给水底世界的小鱼们贴上好看的鱼泡泡。
3. 教师协助幼儿一起完成帖鱼泡。
教学反思
1.活动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每个幼儿都参与到了其中,并且通过活动,也达到了既定目标,特别是我们班的其中两个新成员(廖金晨小朋友和罗铭浩小朋友),他们不仅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而且也开始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并一起玩耍。
2.幼儿对歌词中发愁的“愁”字发音不是很清楚,教师应在教幼儿儿歌时多强调几遍“愁”字的发音。
3.活动开始时,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参观活动区,但幼儿在观看后,情绪激动,以致在活动过程中久久难以平静,这很影响课堂纪律、影响老师上课。如果让我再重上一遍这节课,我会换一种其他的方式来引入活动。
28、中班主题教案《好玩的锁》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和特殊的锁及锁的作用。
2、知道一把钥匙配一把锁以及相同齿纹的钥匙可以开同一把锁。
3、主动大胆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发展创造力。
4、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7、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常见的锁,如:自行车锁、挂锁、摩托车锁等。
锁的标志(大、中、小)
活动过程:
1.游戏:《金锁、银锁开开》。
让幼儿自由配对玩金锁、银锁的游戏,吸引幼儿对锁产生兴趣。
2.将挂锁展示在长桌上,让幼儿分组自由操作开锁。桌上有5把锁,5把钥匙,由5 个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方法一:选择一把钥匙,依次试开每一把锁,一定会有一把锁被打开。
方法二:选择一把锁,依次用钥匙试开,一定会有一把钥匙打开这把锁。
3.老师以不会玩挂锁,让幼儿来教老师的方法学习开关挂锁。
(1):开锁:找到钥匙孔――把钥匙正插――插到底----旋转
(2):关锁:挂锁对准小孔――往下按。
4.共同探索“一把钥匙开同一把锁”。
教师出示4把钥匙,一把锁,摆在桌上,提问:这4把钥匙是不是都能开这把锁?请个别幼儿上来试开,提醒幼儿试过一把钥匙把它放回原位,再拿另一把。
提问:我们一起想一想,一把钥匙可以开几把锁?
小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5.同齿纹的钥匙开同一把锁。
教师:这儿有两把钥匙,看能不能把这把锁打开,谁愿意来试一试?
幼儿成功地开锁。
利用实物投影仪,比较两把钥匙,得出“相同齿纹的钥匙可以开同一把锁”。
小结:生活中,人们为了使用方便,防止钥匙丢失,常常一把锁配几把相同齿纹的钥匙。
6.锁的作用。
(1):小朋友们想一想,什么地方需要用锁?
(2):为什么这些地方需要锁呢?
教师小结,锁的作用是防盗、安全。
7.介绍特殊锁类:如感应锁、密码锁、电控门锁等。
8.配对游戏:比一比谁最快
出示汉字“大中小”,让幼儿根据锁,钥匙的大中小配对.
活动反思:
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幼儿虽然认识锁,但对锁的认识还不多。为了让幼儿了解锁和钥匙的关系,以及锁的作用。
本次活动,幼儿通过探索、指认、操作活动,了解了锁和钥匙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一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同时也知道了锁的用途和作用,明白了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锁,什么地方不要用锁。
29、中班主题教案《好吃的水果》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水果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食物,也是比较熟悉的、喜爱的食物。当我们专注于它时,会看到水果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分类、数数能力等。
一般来说,让中班孩子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比较空洞,幼儿难以理解,同时,单纯的数数活动比较枯燥,不易引起幼儿的兴趣,综合以上实际情况,我及时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从激发中班孩子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出发,设计了《好吃的水果》这一活动,旨在通过看水果、摸水果、尝水果等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体验快乐,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各种水果,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通过触觉、视觉、味觉等方面,让幼儿感知水果的外形特征和味道。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7、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8、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9、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各种水果并说出它们的名称,通过味觉感知各种水果的味道。
活动难点:
感知各种水果的外形特征,如:光滑的、粗糙的等。
活动准备
小熊凳子、塑料筐、餐盘、牙签、水果刀、
苹果、香蕉、橘子、梨子、石榴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熊凳子,让幼儿看看是什么?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麽东西?
2、请个别幼儿上前从小熊凳子中摸出水果,并说出水果的名称、形状和颜色。
3、数一数,一共有几种水果?比一比,哪种水果最大?
4、讨论:秋天里有许多好吃的水果,你都吃过哪些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5、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依次将水果装进凳子里,问幼儿什么水果不见了?
6、请幼儿在筐里找一找,看一看你最喜欢哪种水果?摸一摸,它是什么样的?闻一闻,有什么气味?你吃过吗?想一想,它的味道是什么样的?
7、请幼儿品尝水果,并讲述吃水果时应注意的安全。品尝完后告诉老师,你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味道。
8、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吃的水果味道都不一样,有酸酸的、有甜甜的,而其还有丰富的营养,小朋友应多吃水果,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
教学反思
1、幼儿兴趣很浓,尤其在最后一个环节品尝水果。
2、每种水果应提供一个,水果种类再多几种,如:火龙果、猕猴桃、葡萄等。
3、幼儿在摸完水果后,可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觉。
4、品尝完水果后,教师应小结,让幼儿说说自己吃的水果是啥味道。
5、在原有基础可让幼儿认识一种新的水果。
6、应有活动延伸,让幼儿观察剥开后的形状。
30、中班主题教案《大菠萝》教案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总有种把什么好的都留给孩子,养成了孩子有什么不会想到父母的现象。结合幼儿园主题式课程的《小小厨房》,让幼儿从中感受小刺猬对妈妈的爱,从而学习它那种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菠萝的简单特征,食用方法和用途。
2.理解故事《小刺猬和大菠萝》,体会小刺猬对妈妈的爱。
3.学习表达对妈妈的爱,尝试为妈妈做一件事。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6.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7.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小刺猬对妈妈的爱。
难点:能用自己的方式向妈妈表达爱。
活动准备
1.实物大菠萝一个,用盐水泡过的菠萝。
2.故事《小刺猬和大菠萝》录音磁带,幼儿用书《菠萝》,教学挂图《小刺猬和大菠萝》。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谜语导入
谜语:头上生绿叶,身上方格格,全身长满刺,全身黄颜色
二、活动指导
(一)认识菠萝
1、教师出示实物菠萝,让幼儿通过视觉、嗅觉、味觉来认识菠萝。
2、阅读幼儿用书《菠萝》,让幼儿认识菠萝的食用方法及用途。
(二)欣赏理解故事《小刺猬和大菠萝》
1、播放录音故事《小刺猬和大菠萝》,教师根据录音演讲的顺序出示教
学挂图,幼儿欣赏。
2、讨论,让幼儿从讨论中感受小刺猬对妈妈的爱。从中教育幼儿要向小刺猬学习,要爱自己的妈妈。
(三)讨论:我是怎样爱我的妈妈
1、请幼儿说说自己要怎样爱自己的妈妈。
2、说说自己要为妈妈做的一件事。
三、活动结束:
教师进行课时内容总结。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我设计这节课还是挺有用的,幼儿对课时内容较感兴趣,幼儿能从多方面来认识菠萝,知道菠萝的外形特征及食用方法和用途。幼儿能从小刺猬对妈妈的爱的表现,想到自己的妈妈,想到自己也应该要像小刺猬一样的爱自己的妈妈。这节课,幼儿能理解我这个故事的内容,感受小刺猬对妈妈的爱。并从与同伴的交流中,知道一些别人是怎样自己妈妈的一些表达方法,很多孩子也很想学习同伴一样的为妈妈做一些事,表达对妈妈的爱。这节课中,我能给幼儿足够的讨论空间,让幼儿能互相交流意见,教师能起到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一节课,能达到我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31、中班主题教案《红旗飘飘》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代表我们的国家,有热爱祖国,尊敬国旗的情感。
2.掌握词:五星红旗。国旗。尊敬。
3.能热情、愉快地演唱抒情、欢快风格的歌曲。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加强幼儿的爱国意识。
6、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7、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国旗及各国国旗的图片。
2.歌曲图标:国旗、红日、白云、小朋友敬礼等。
活动过程:
1.让幼儿找出我国国旗,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各国国旗的图片,让幼儿找出我们国家的国旗。
2.观察、认识五星红旗,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国旗。
国旗是什么颜色的?(红色)上面又什么?(有五角星)有几颗大五角星?几颗小五角星?
讨论:为什么要有国旗?国旗代表什么?
回忆:你有没有看到过升旗?(有,奥运会上运动员得奖牌时就有升旗的;还有小学的哥哥姐姐们早上也要升旗的,他们是敬礼的)是怎么样的?(他们都是看着国旗的,一动也不动的……)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在电视上面,在小学里面……)
3.模拟升旗活动,知道升国旗时要立正,不讲话,向国旗行注目礼。
4.学习歌曲《国旗多美丽》
教师演唱,幼儿欣赏。
出示歌曲图标,理解歌曲内容。
听音乐拍节奏。
幼儿看图标学唱。
5.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边做动作边演唱。
51531 23 45-515343 12 -
国 旗 国 旗 多美丽,天 天 升 在 朝 霞里,
国 旗 国 旗 多美丽,五 颗 星 星 照 大地。
345566 53- 13556562 31
小 朋 友 们 爱 祖国,向 着 国 旗 敬 礼 敬 个礼
祖 国 前 进 我 长大,我 向 国 旗 敬 礼 敬 个礼。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活动,我采用班会课的形式对孩子们进行认识国旗的教育,这和平时的课堂教学有些不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讲解的很多,因为很多知识孩子们真的很陌生、需要老师的讲解。孩子们认识了国旗,了解了国旗,激发了他们从小爱祖国的情感!
32、中班主题教案《快乐的豆宝宝》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样子。
2、能在同伴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感受音乐表演活动的快乐。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6、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7、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动态,丰富经验。
2、课件和电教设备。
3、故事《豆宝宝》。
4、在活动室的场地上粘贴四个豆荚的形象(黄色的轮廓,里面有若干个豆豆,分别是7粒黄豆、8粒红豆、9粒黑豆、10粒绿豆,豆豆上分别标有数字)。
5、音乐《豆荚曲》(《幽默曲》和《弹簧协奏曲》)。
活动过程
1、提问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你知道豆豆是怎么从豆荚里出来的?
2、观看课件《豆荚裂开的过程》。
3、讲故事《豆宝宝》。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变成豆宝宝,在妈 妈的肚子里……蹦出来……滚到地上……一系列动作。播放音乐。
4、尝试表现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动态。
(1)提问:豆子是怎样从豆荚里出来的? 学习词:蹦。 请幼儿发挥想象,用动作表现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动态。
(2)看课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创编的动作。
(3)介绍四个大豆荚,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豆宝宝的家?数数这个家里可以住几个豆宝宝?请幼儿自选喜欢的豆荚住进去。
(4)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创编的动作。
(5)启发幼儿合作表现豆子们蹦出来的连续动作。
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豆荚裂开时,豆子们连续蹦出来的动态。
听指挥,教师随乐说数字,“豆子”依次从豆荚中连续蹦出来。
(6)交换,再次游戏。
活动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兴趣浓厚,主动参与活动,不仅巩固了点数和认识颜色,而且提高了身体的协调能力,同时在合作游戏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在规则意识方面部分幼儿还有待提升。
33、中班主题教案《垃圾的悄悄话》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垃圾对话”的内容,丰富词汇:“发霉”、“变形”、“你推我挤”、“吵吵闹闹”,知道日常生活的垃圾增多给人类带来危害。
2、鼓励幼儿对变废为宝进行大胆想象,参与创造性的表演,发展幼儿的记忆力和表现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7、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教学准备:
1、教师带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体验环境污染状况。
2、创设环境:垃圾角
3、录像带一盒(大班幼儿对应的配戴各种垃圾进行表演)
4、旧报纸、酸奶杯、胶袋、纸盒、布碎等。
教学过程:
1、教师做扫垃圾的动作,出示充满垃圾的垃圾筒,引出课题。
教师引导:“小朋友看到我现在干什么呢?(扫垃圾)老师看到地面有这么多垃圾觉得很不干净,很不舒服,我要把地面清洁干净,把垃圾扫进垃圾筒里,你们看垃圾筒里面有这么多的杂物废品。嘘,请小朋友们认真地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呢?”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垃圾的悄悄话”,丰富词汇。
提问:
(1)刚才有什么垃圾在说话?
(2)旧报纸为什么会说自己还很有用呢?
(3)废旧物品还能有用吗?有些什么用呢?
3、观看大班幼儿的情境表演,再听第二遍故事。
提问:
(1)你们看到马路上的垃圾从哪里来的?
(2)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垃圾?
(3)垃圾对人们有什么害处呢?
(4)我们要怎样减少垃圾,保护环境?
4、幼儿学习表演“垃圾的悄悄话”的故事情境。
先请一组幼儿出来表演给大家看,要求大胆地说出垃圾,说出的垃圾的话,并启发幼儿想像各种垃圾的动作,然后再请全体幼儿一起表演,分别配戴各种垃圾。最后请表演得最好的一组幼儿出来表演给大家欣赏,老师作最后小结。
5、活动结束:
教师引导:“小朋友,我们的活动室也有垃圾,这样的环境干净吗?现在请你们来当环保小卫士,把活动室的环境清洁干净。但是不要把可以循环再用的旧物丢到垃圾筒里,要把它收起来,下次老师要教你们废物变宝的一种新本领。
附故事:
垃圾的悄悄话
人们把不用的、不想留下来的东西扔到垃圾桶里,桶里的垃圾越来越多,挤得喘不过气,垃圾你推我挤,吵吵闹闹。
旧报纸说:“我的身体被菜汁弄湿了,发霉了,还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呢,难受极了。其实,我还很有用的。”
酸奶杯说:“实在太挤了,我的身体变形了。”
胶袋、纸盒、布碎也在轻轻地叹气:“哎,人们扔的垃圾越来越多,再这样下去地球不知道变什么样了,真担心。”
教学反思:
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而这些垃圾已经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侵害,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既贴近我们生活又被我们忽视的“垃圾”这一活动内容,希望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环境报意识。
环保事业任重而道远,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不是一节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逐步树立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34、中班主题教案《春雨的色彩》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为了让幼儿感受散文的意境美,激发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特设计此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2、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6、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7、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春雨是比较抽象,很难让幼儿直观的感受!
活动准备
《春雨的色彩》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春野》师幼谈话。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的景色非常美,咱们一起去找春天好吗?看课件春天来了。
小燕子飞回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草发芽了,小花开了。
师:“小燕子可以飞到小河里去洗澡喝水,可是小草和小花也想洗澡喝水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帮忙,引出春雨。
2、小朋友,你们知道春雨可以帮小花小草洗澡。但是你们知道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你为什么说春雨是XX颜色的?
3、下面请小朋友们欣赏一首好听的散文诗,听一听散文诗里是怎么说的?
二、活动过程:
1、欣赏课件《春雨的色彩》。
提问: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下雨了)听到了什么声音?(沙沙沙)房檐下都有谁?(小燕子、小麻雀、小黄莺、小白鸽)它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春雨的色彩)它们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春雨听了大家的话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完整的听一遍散文诗看你们刚才回答的对不对。
2、欣赏完后再提问:这首散文诗叫什么名字?小鸟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它们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3、小朋友们完整看课件小声跟诵散文,可学说小鸟的对话,并自选角色进行表演。
4、请小朋友分角色朗诵这首散文诗。
教师小结:通过这首散文诗小朋友知道了小草、柳树、桃树、油菜花等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雨水。春雨非常美,它让春天的大地变成了万紫千红。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想不想把美丽的春雨画下来呢?(想)带幼儿开着小飞机到活动室画春雨。
四、仿编散文。
师:春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到哪里,哪里就会变出美丽的颜色。那春雨还会是什么颜色,会落到哪儿呢?还有哪些小鸟会来争论?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1、 幼儿自由结伴进行仿编,老师巡回指导。
2、 老师示范仿编。
3、 请2—3名幼儿到集体面前来仿编,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3、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表演散文。
师:小鸟们各有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也变成一只只小鸟一起来争论这个有趣的问题,好不好?
1、幼儿每人从座位下面拿出一个头饰,并看好自己是什么小鸟。
2、师幼一起朗诵散文,老师利用课件提示,幼儿表演。
4、 幼儿互换头饰,再次表演一次。
35、中班主题优质课教案《乘船去出海》教学反思
活动背景:
为了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我班进行了废旧物品大收集活动。没几天,许多(塑料瓶、纸盒、纸杯、方便面盒、小蛋糕盒、纸筒等)涌入了我们班。这个月我们又进入了《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活动的学习,我想,为什么不动动脑筋利用这些废旧材料 组织一次活动呢?于是,就设计了《乘船去出海》这个活动。
设计思路:
1.利用诗歌展开想象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引导幼儿利用塑料瓶、糖纸等废旧材料大胆制作帆船、折纸船等,让幼儿体验“做中学”的乐趣。
3.通过“出海”游戏,共同探索船儿向前行的科学原理。
活动目标:
1.想象诗歌的画面意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让幼儿利用多种材料大胆制作帆船、轮船。
3.学习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7.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蜡光纸、图画纸、油画棒、糖纸、纸杯、泡沫板、图钉、剪刀、碎橡皮纸、塑料瓶、橡皮泥、胶水、
2.扇子或纸板、大盆子和水。
环境布置:
墙面布置一个大海的场面,下面是翻卷的浪花,天空中是一个小蛋糕盒做的太阳。室外院子里布置两个装有水的大盆(游戏时当大海用)。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五指歌》
2.老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出海》。念完后,请大家闭上眼睛想想诗歌里说的大海是什么样子。
3.老师用语言引导:
教师:我们出海要坐什么交通工具呢?
幼儿:出海要坐帆船。
幼儿:还可以坐轮船。
教师:在大海上海和天是什么颜色?
幼儿:海和天都是蓝色的。
教师:浪花是什么样的?
幼儿:风小的时候,海水慢慢地晃动;风大的时候,浪花翻卷起来高高的。
教师:白云又是什么样的?
幼儿:天上的云白白的,有的像棉花。
幼儿:有的像绵羊,有的像小狗,好漂亮啊。
教师:海上有许多叽叽喳喳地叫着、唱着、飞着的是什么?
幼儿:海鸥,海鸟。教师:大海有多宽,美吗?
幼儿:大海很宽很宽,很美很美。
教师:大海是那么宽广,一望无际,你们想不想去大海瞧瞧?
幼儿:想。
4.教师小结:好!今天我们就来造船,造许多许多的船,等船造好后,我们就一起去看大海吧!哎?我们用什么材料造船呢?大家想一想,看一看,我们教室里什么东西可以用来造船,怎样才能造成船呢?幼儿之间展开讨论:
幼儿甲:我想用纸杯做小船。
幼儿乙:我想用塑料瓶做小船。
幼儿丙:我想用糖纸折小船。
幼儿丁:我想用纸和笔画小船。
5.教师演示几种船的制作方法和重点难点。
6.小组活动,小友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想造什么样的船就造什么样的船。
①小船设计组:画船。画完后可剪下,贴在墙上。
②纸工制作组:折船,完成后可贴在墙上,也可以送给你的好朋友。
③泡沫制作组:用泡沫板、纸杯和图钉制作帆船。
④塑料瓶制作组:用塑料瓶、橡皮泥、碎橡皮纸、胶水制作帆船。
7.待幼儿全部都完成了两件以上作品时,趁幼儿兴趣正浓,我鼓励幼儿选一件作品展示在墙上,美化我们的环境,剩下的我们带到室外去做《出海》的游戏。
活动延伸:
游戏《出海》:小朋友们真能干,造出了这么多美丽、漂亮的船,现在我们一起乘船出海去吧。小朋友们要动脑筋、想办法,怎样才能让船儿前行,怎样才能让它游得快。游戏中,鼓励幼儿相互讨论,互相谦让,不争不挤。
游戏中,在延伸活动的时候,孩子们更是高兴,他们有的用嘴吹,有的用手推,有的用纸板当扇子扇,有一个小姑娘的小船老是在水中打转,她眯着眼睛想了一下,就跑去找来一根冰糕棒当桨在小船边划起来,我问:玲玲,你怎么想到要去找冰糕棒当桨呢?她俏皮地说:我在动画片里看见过。我说:玲玲真聪明,我还没想到这个办法呢?玲玲听了很高兴。这次活动前后用了一个多小时,幼儿的热情还没有减退。
活动后,让幼儿谈谈自己是怎样让船前行的,怎样才能让船行得快,可以借助什么力量等。
注意事项:玩时不推不挤,不弄湿衣服,以防感冒。
(附)儿歌 《出海》
出海坐大船,海蓝天也蓝,浪花一卷卷,白云一片片,海鸟一只只, 帆船一点点……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老师的语言诱导,幼儿能大胆展开想象,用语言表达诗歌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交谈,自由讨论,并在老师适时的帮助下,大量利用了收集的废旧材料。共同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帆船、轮船。活动中可以看出,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幼儿做好了纸杯和泡沫做的帆船,又想做塑料瓶做的帆船;有的幼儿用蜡光纸折好小船,又想尝试用糖纸小船;有的幼儿喜欢画船,他们画好了一艘又一艘;看到孩子对本次活动的热情,我深深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的废旧物品(如:塑料瓶,卫生纸筒,纸杯等),经过处理也能派上大的用场,它不但丰富了班级的活动内容,而且能运用于多种教育教学活动(如:美工方面的手工操作,音乐方面的打击乐器,体育方面的体育器材等),并且,利用这些废旧物品不仅能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相互交流,共同创造的能力,而且它们来得容易,既经济又实惠。
36、中班主题教案《成长树》教学反思
活动背景
近期我们班正在进行“迎新年”的主题活动。一次无意中,听到一个小朋友在说:“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妈妈要给我买新皮鞋,我的脚长大了,现在的皮鞋穿不上了。”妈妈说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又长大一岁,我个子也长高了。“我奶奶说我长大就可以帮她洗碗了。”
我们班的孩子们就接着这个话题讨论起来。我想:幼儿认为一过年自己又长大了一岁,过年是我国的喜庆日子,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想借新年这一时机,对未来有着美好的向往,有着自己的美好的心愿。于是我设计了此次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1、愿意改正自己缺点,为自己的成长感到自豪。
2、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3、能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缺点。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6、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7、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重点难点
重点:愿意改正自己的缺点,为自己的成长感到自豪。
难点:能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缺点。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初步的认识。
2.教师在幼儿保健手册上查找去年元旦前后幼儿的身高。
环境准备:
1.教师绘制成长树(贴在活动室墙上)5棵,每片树叶上贴一名幼儿的照片,并根据幼儿去年的升高贴在成长树的相应部位。
2.装有各种颜色、形状的树叶(幼儿和教师用卡纸自制)的篮子4个。
3.幼儿人手一张自己的小照片。双面胶数个。
4.家长和教师用心形纸条写下一年来幼儿的进步。
5.上端开口的小纸箱1个。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请小朋友们在成长树上找一找自己的那片树叶
(2)教师:“这片树叶贴的位置是小朋友们去年这个时候的身高,小朋友们比一比今年你们的身高有什么变化?”
(3)教师:“小朋友们比去年长高了多少?(用手指、树叶等其他物品测量)
(4)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片树叶贴上自己的照片,并互相帮助把它贴在现在身高的位置。
进行部分:
1、我们进步了。
(1)教师:“和去年相比小朋友们都长高了,我们除了长高了还有哪些变化?”
(2)教师取出心形纸条,逐个讲述每个幼儿的进步。幼儿为同伴的进步鼓掌加油。
(3)幼儿将念完的纸条贴在自己的小树叶旁边。
2、我们还有什么缺点
(1)“和去年相比我们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可在我们身上都还有一些缺点需要我们改正。”
(2)教师首先介绍自己要改正的缺点,并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在一张纸条上。
(3)请小朋友们说说自己的缺点,并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在纸条上。
(4)教师和幼儿将记录缺点的纸条揉成纸团,放入小纸箱中封好。(5)教师:“明年我们再打开这个纸箱,看看谁改正了缺点。”
结束部分:
小朋友说唱《生活礼仪儿歌》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互相提醒、互相鼓励,帮助大家改正缺点。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内容的选择是适合我们中班幼儿现有水平的,活动内容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体验性,这次活动孩子体验了自己长大的喜悦,他们开始关心自己身边的人,他们学会了主动帮助自己身边的朋友,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尝试着自己单独睡觉等。这次活动也更贴近生活,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选材主题是来自于生活,只要是贴近他们的生活,活动的开展必然会受到关注。而且主题确定在于老师平时对孩子的交谈,喜好关注,及时抓住他们所关心的热点,是大部分幼儿感兴趣。兴趣是所有活动的动机,我们应关注、尊重并追随孩子的兴趣,不断创造、探索,感知的平台,不断拓展他们的经验和视野。
通过本次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心里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并愿意改正。教学方式我采取了让孩子主动参与,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说一说、贴一贴、画一画,让孩子在多种感官、多次参与下进行活动,发现孩子很活跃,兴趣极高,能积极参与到每个活动中去,幼儿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了长大了,长高了,有一种自豪感,并渴望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在我们还有什么缺点环节中,教师介绍自己的缺点并用简笔画形式记录在纸条上,教师参与其中既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又与幼儿建立了平等的师幼关系,幼儿做记录时,教师指导,教育的内涵在此其中自然而然渗透。同时幼儿也学会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思维结果。
如果再重新上这节课,我要在幼儿平时一日生活中捕捉孩子的点滴进步,用图片或光盘形式多样的手法记录下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展现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获得自信、愉快、自豪的体验,促进其健康成长!
37、中班主题教案《报纸先生》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这学期我们班的幼儿升了中一班,根据园内的园本教研课题和我班幼儿依赖思想很重的特点,我们选定了本班的教研主题——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激发幼儿的自信心。
兴趣从哪来?――兴趣能诱发幼儿学习的动机,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从幼儿的身边来。要培养幼儿的环保生活态度,应从他身边的事物开始。“报纸”对幼儿并不陌生,为何不进行二次利用可以动手操作来玩一玩,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发展发散性思维。增强幼儿活动的兴趣及动手能力,体现物有所值,寓教于乐。
本次活动是主题活动--故事《报纸先生》的延续,主要探索用报纸来撕、折、铺、跳、投等不同玩法的趣味综合活动,间接指导使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来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懂得珍惜纸张,废物利用,萌发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2、愿意用报纸探索不同玩法,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增强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6、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7、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场景(5张“报纸先生”挂图)、废旧报纸人手一份、行路标记。
2、材料纸、彩笔、桌子。
3、即时贴(做河流)、报子若干、数字卡。
4、大星星卡片5张、报纸服装一套、报纸玩具幼儿人手一个。
5、口号:“智多星” 超级变变变。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游戏《手指操》导入,引入课题。
2、情景创设讲解游戏要点,“报子先生遇到困难,请大家要想办法、动手动脑,团结合作,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二、 探索发展活动
1、认识“报纸先生”(出示照片)引出问题(寻找神秘的礼物),激发幼儿兴趣。
2、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幼儿和老师一起,到户外进行活动。
问题一:“看新闻,请把丢失的小动物找回来。”
幼儿人手一张“报纸”,找动物(连线),完成问题。
小结:让幼儿了解报纸的用途---看新闻。
完成任务奖励“智多星”一个。继续前进。
问题二:“请搭一个长楼梯,跳过去。”
老师激发幼儿想办法,用报纸完成“搭楼梯”的问题,学会合作,一起进行。(提醒幼儿跳的方法可以不同,如:小兔、青蛙)
小结:报纸可以做游戏,进行再次利用。
完成任务奖励“智多星”一个。继续前进。
问题三:“前面有一条河,请过河。”
老师激发幼儿想办法,用报纸完成“过小河”的问题。
活动中,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办法,学会合作,一起进行。
如:可以作小船、搭桥、做游泳衣、游艇等。
小结:报纸的用处真不少。
完成任务奖励“智多星”一个。继续前进。
问题四:“请用报纸玩游戏,迷迷转、揪尾巴、炸弹。”
老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体会游戏的乐趣。游戏用报纸进行,幼儿用手撕、折、卷、投等技巧,锻炼幼儿的手指机能。
小结:报纸的游戏真有趣。
完成任务奖励“智多星”一个。继续前进。
问题四:“报纸要休息了,请把它收起来。”
老师与幼儿一起收报纸(放进垃圾箱),提醒幼儿,户外还有废旧纸张吗?
小结:爱护环境,美化家园,不乱丢纸张。
3、完成任务,发礼物。对个别幼儿鼓励并提出要求(积极参加集体游戏,同小朋友团结合作,解决问题)。
4、赏用报纸制作的礼物,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三、结束活动:音乐游戏——歌表演“泰迪熊”。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用报纸制作喜欢的玩具。
激发幼儿用不同的废旧物品来制作玩具(如:易拉罐、纸筒、牙膏盒、快餐碗、塑料瓶),锻炼能干的小手。
活动反思:
这次综合活动 关于“报纸”一件幼儿身边的物品,教师运用了情景性的环境及语言较好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灵活性强,参与性大。幼儿积极性很高,大大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体现幼儿在环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在创设环境中“玩中学,学中玩”,“以人为本”的园本教育理念。
附:废报纸的游戏
每天,家里堆的报纸都在一点一点增高,别急着卖掉、扔掉,动动脑筋和双手,你会和孩子玩得兴高采烈,并且乐此不疲。
★拖油瓶 将报纸摊开,让孩子盘腿坐在上面,双手轻轻拉报纸边缘。爸爸(妈妈)拉住报纸一边,轻轻往后移动报纸,让孩子产生被拖着走的快感。注意不要拉破报纸。
★团纸球 将一张报纸揉捏成一团,用胶带纸缠裹成纸球(可让孩子揉捏,父母缠裹)。纸球做好后,可进行踢、抛、滚等多种游戏。
★打棒球 先用报纸分别做成棒和球。棒的做法:将几张报纸重叠起来,卷成长筒,用胶带纸粘贴好。球的做法同纸球。孩子拿球,爸爸(妈妈)拿棒,孩子把球抛起来,爸爸妈妈用棒去击打,打中为赢,输了交换角色玩。
★揪尾巴 将报纸撕成长条,别在腰间做尾巴, 父母和孩子一起相互追逐,尾巴被揪断或揪掉的一方为输家。
★撕报纸 准备一些废报纸,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撕,可从简单的纸条、纸块撕起,逐步过渡到撕各种几何图形、动植物形象、生活中的各种形象等。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孩子的想像力,并且能促进孩子手指小肌肉的发展。
★迷迷转 头顶报纸,闭眼转圈,保持身体平衡,看谁的报纸最后掉下来。
★时装表演 和孩子一起发挥丰富的想像力,设计出最新潮的服装,挑一些色彩鲜艳、纸质较韧的废报纸剪裁成衣服,用胶带粘贴好,让孩子穿在身上扮成模特儿走台步,爸爸、妈妈可以同时参加时装表演。
1、搓成团(炸弹)
(1) 看水扔得准、远、高,训练幼儿的手臂力量。
(2) 教师向幼儿扔,幼儿在规定范围内逃,训练幼儿的躲闪能力,进行安全教育。
2、搓成棍(金箍棒)
(1) 按一定距离排成队,训练幼儿双脚跳或单脚跳。
(2) 排成小路,走过去,训练幼儿平衡。
(3) 放在两个小凳上,训练幼儿跳高。
3、一张张摊开放在地上(荷叶)
(1) 从一张跳到另一张,训练幼儿跨跳或双脚跳。
4、一张张连在一起放在地上(长龙)
(1)从一头爬到另一头,训练幼儿爬。
38、中班主题教案《爱心礼物》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
中班的孩子认知事物的具体形象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发展,能依靠表象进行思维,认知活动的概括性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增强,但是仍显表面化、肤浅化。因此本次活动选择的内容:10以内数的守恒。旨在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感知数的守恒,通过自身的操作,初步感知物体大小、排列方式、疏密程度发生变化,总数不变的数现象。整个活动是以故事《爱心礼物》为线索,将数元素融入其中,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贴一贴过程中初步感知数的守恒。两次为妈妈选衣服的的环节,是为了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了解判定物体总数的时候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来确定而不只是单凭眼睛看。整个活动将数经验与情感线紧紧地串在一起、,让幼儿倾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孩子和母亲之间甜甜蜜蜜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经验进行10以内的数数,初步感知数的守恒。
2、通过倾听故事,体会孩子对母亲的爱。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7、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课件《爱心礼物》、黑板两块、操作表格数份、红五星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大大和小小》导入
二、大大选裙子(在贴一贴的游戏中初步感知物体不受大小、排列方式、疏密程度影响的守恒关系。)
1、观察裙子(裙子有什么不一样?裙子上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小结:这些数字是裙子上的编号,上面有数字1的说明是1号裙子。
2、帮助大大选花最多的裙子送给妈妈,让孩子思考选择。
3、贴一贴:你认为花最多的是哪条裙子?为什么?
(孩子观察表格后再贴)
4、讨论验证:(活动的关键,引发幼儿争论通过验证来解决问题)
(1) 到底是哪一条呢?你是怎么知道这条裙子上的小花是最多的?
(2) 产生解决办法(运用已有的数数经验)
(3) 小结:原来,裙子上的花是一样多的,你们用数一数的办法找到了正确答案,所以我们不能只看花的大小、排列方式来决定花朵的多少而是要用数数的方法。
三、小小选裙子(迁移运用,继续感知物体数量的守恒)
1、帮助小小选花最少的裙子送给妈妈。(把五角星贴在相应的框里)
2、填表格最后一格:裙子上花有几朵?
3、验证小结:原来,裙子上的花是一样多的,所以我们不能只用眼睛看的办法,有时候我们的眼睛也会欺骗自己,我们就需要用数一数的办法才能知道正确的答案。
四、为自己的妈妈选一条裙子,说说理由(情感延伸)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来源于我们班级孩子在玩自带玩具时候我所观察到的元素:选出三排花中最多的一排。三排花分别是有小和大的区别,排列有疏密的区别,而孩子们基本都选错了,选了一排排得最长的花,而其实这一排只有6朵花,另外两排虽然小但是有7朵和8朵,而且排得紧密,所以给了孩子错觉,都选择了排得最长的6朵。由此我想到了应该让孩子感知数的守恒,而数的守恒有好几种情况。这个活动是根据孩子的已有的数数经验和主题内容设计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教高。
1、从活动设计角度考虑,还可以有分组帮助大大和小小为妈妈选礼物,那么在教学节奏上可以更紧凑一点,孩子在小组活动时候可以有向同伴学习的机会。
2、在“帮助大大”这个环节教学过程中,老师有点操之过急,让可以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来讨论和验证到底哪条裙子上的花是最多的?然后孩子对每一条裙子上的花才会一一关注,去认真地数一数。
3、在最后的延伸活动我做了调整:请孩子们给大大和小小的妈妈想办法最多和最少的花的裙子,孩子们开动脑筋想办法用“添上1“和“去掉1”最后帮了大大和小小的忙,使得这个故事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故事有了完整性,故事的教育性也就体现了。
4、这个活动我教学的对象基本上在数方面经验不够好的一个群体,在活动中与老师的互动不够,孩子的思维较好,但把自己考虑问题的过程(思维)借助语言表达出来就有一定的困难。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老师一直长期需要思考的:在积累孩子数经验的同时怎么让孩子自己提升、梳理已经习得的经验,使得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