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猜猜哪是左哪是右》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猜猜哪是左哪是右》教案反思
1、大班科学《猜猜哪是左哪是右》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每次带孩子们上下楼梯的时候,我都会给孩子们强调说:“请小朋友们靠右边走,不要影响对面的其他人通行。”可我发现还是有一部分的小朋友不能辨别自己的左右。根据《指南》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求5-6岁的孩子能辨别自己的左右,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由此我找到了与幼儿交流的契机,开展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区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2.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3.愿意参加活动,一起与同伴完成任务。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活动难点: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完成任务,找到“小红旗”。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物质准备:音乐(3D环绕,夏天欢快的小音乐)、即时贴、PPT等
活动过程
一、送礼物,巧妙进入主题。
1.请小朋友们排队走进教室,师幼问好!老师请小朋友们伸出右手向客人老师打招呼,之后请孩子们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椅子做好。
2.老师要送礼物给小朋友们,请你们把礼物戴到右手上,戴好之后请把右手举起来,这样老师就知道你们戴好啦!
3.提问:
(1)请问戴礼物的是哪只手?(右手)
(2)请问你们的右手有什么本领?(拿、拍等本领)没有戴礼物的哪只手是?(左手)
4.考一考:
小朋友们都能区分左右手了,那老师就来来考一考你们。
除了右手和左手能区分左右,我们的身体还有那些部位能区分左右?(眼睛、耳朵、胳膊、脚等)
5.我来说,你来做。(游戏)
(1)伸出你的右手,摇一摇。
(2)拉拉你的左耳,1、2、3。
(3)伸出你的左脚,扭一扭。
(4)用你的右手去摸你的左耳朵。
(5)用你的左手拍拍你左边朋友的肩膀。
二、游戏:《小小兵》
小朋友们都能听老师的口令来做相应的动作,现在老师邀请小朋友们来玩一个《小小兵》的游戏。我说集合,请你们迅速地站到贴好黄色爱心的小点上。
1.教师喊口令,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向左看齐、向前看、稍息、立正、敬礼。
2.好了,现在你们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小兵啦,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还要具备哪些本领呢?
3.请幼儿示范小兵的本领,其他孩子跟着做。(打枪、打拳、爬等本领)
4.播放音乐,教师带幼儿做动作。
三、给幼儿布置一个任务,找到小木屋里的小红旗。
要找到小红旗,必须经过山洞、小桥、小木屋,完成各环节设置的问题,才能顺利找到小红旗。
1.过山洞。
2.过小桥。
3.进小房子。
(1)区分左右手才能顺利进入。
(2)找出哪边是放小红旗的地方,正确了小红旗才会出现。
四、以跳舞结束活动
好啦,现在小朋友们顺利找到了小红旗,咱们跳舞庆祝一下吧!随着舞蹈的进行,自然而然地走出教室,结束活动。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我主要是以游戏展开教学活动的,以“送礼物”—“小小兵游戏”—“布置任务”—“舞蹈”—具体事物来贯穿整个活动。通过一系列的闯关游戏来达到活动的目的,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获得新知。
2、大班教案《猜猜我有多爱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本次活动中出现的几个字。
2、通过语言活动,理解、体会到妈妈对自己的爱。
3、能根据具体情境,用语言表达出对妈妈的爱。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活动,进行爱的教育。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 屏幕显示课题:小朋友你们认识这几个字吗?
2、 看课题导入。
二、 老师讲故事
1、 图文显示。
师:小兔子用了什么动作表示对妈妈的爱?(把手张开,张到不能再张开)
请小朋友做动作。
师:小兔子为什么要把手张开?
2、 接着讲故事(边做动作边讲)
(1) 刚才小兔子还做了什么动作?还说了什么话?妈妈又是怎么做的?
(2) 请小朋友做动作。
(3) 小兔子还做什么动作表示对妈妈的爱?(跳)还说了什么话?
(妈妈,我跳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
小朋友齐读小兔子说的话。
妈妈又是怎么做的?
(4) 请两个小朋友跳,其他小朋友说小兔子的话。谁跳得多高一点?
3、 指导小朋友复述故事。
4、 观察画面: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
5、 让小朋友根据自己所看到的画面,说一句话表达对妈妈的爱。
三、 图文显示
蝴蝶、蛋糕、大海
1、 指导小朋友根据所看到的图片,说一说对妈妈的爱。
2、 拓展练习:谁可以用苹果来说一说对妈妈的爱?
四、 拓展延伸
平时在家里有你们爱的人吗?你爱谁?在幼儿园有你们爱的人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语言活动课,通过老师讲小兔子对妈妈的爱这个故事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根据图片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大班教案《左左右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以其他事物为参照物区分左右,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2.训练幼儿反应的灵敏性。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1.在两事物相对性的情况下,正确区分左右。
2.理解何为相对。。
3.在以其他事物为参照物的情况下区分左右。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个腕花、一本书、一支笔、两个小筐、头饰。
活动过程
一、以自己为参照物,区分左右。
1. 提问:你们的那只手是右手?那只手是左手?请给右手戴上腕花。
2. 请四名幼儿分别扮演春姐姐、夏哥哥、秋姑娘、冬爷爷。并戴上相应的头饰。请这四个幼儿按季节轮换顺序排成横排,其他幼儿站在四名幼儿的后面,说说春夏秋冬之间的左右关系。如:春姐姐在夏哥哥的左边还是右边?等等。
二、以其他事物为参照物区分左右。
1.请幼儿右手腕带上腕花。两个幼儿结伴面对面站好后,举起戴腕花的右手,相互看一看对面同伴的右手在自己的左边还是右边。然后举起左手,看一看对面同伴的左手在自己的左边还是右边?
2.请幼儿用自己的右手拉拉对面同伴的右手,拉拉对面同伴的左手,拍拍对面同伴的右肩等。帮助幼儿体验当两个人面对面的时候,对面同伴的右边和左边与自己的右边和左边是相反的。
3.让幼儿每人那一支笔和一本书,教师与幼儿面对面站立,要求幼儿按教师的要求做动作。如:把笔放在老师右边的筐子,把书放在老师左边的筐子。
教学反思
通过上这节课,加深了幼儿对不同情况下区分左右的认识。全班90%的幼儿对“以自己为参照物区分左右”能真正的理解和接受。
4、大班教案《猜猜你是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排除的方法学习寻找缺失的数字。
2.熟悉游戏的玩法并遵守游规则。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0把椅子(椅背上有1-10的数字),头饰(数字1-10)。
活动过程:
1.引出游戏--捉迷藏,并介绍游戏规则。
(1)出示头饰,认认头饰上的数字,引出游戏--捉迷藏。
师:"今天,朱老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礼物--'花'。你们看,这些花上还藏着数字呢。咦,都有哪些数字呢?"(反过来,花朝下,一一出示花。)
(2)介绍游戏规则。
示范戴一顶帽子:"花儿戴在头上,就是一顶数字帽子了。你们想不想和数字帽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好,那你们可要听清楚游戏规则:1.不能偷看自己的数字;2.不能说出别人的数字。明白吗?"
析:礼物"数字花"变为"数字帽子"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他们对捉迷藏的游戏充满了期待。
2.游戏一:根据少1或者多1的关系,寻找缺失的数字。
(1)利用数字10、9的头饰和两名幼儿做游戏,交流用什么方法猜数字的。
师:"好,那我们先请2个小朋友来玩游戏。先看看这两个数字是几?(9、10)它1两谁大谁小?哪两个小朋友先来?每人一顶帽子,请你猜出自己的数字后,赶紧坐到自己的位置。"(贴有相应数字的位置。)
师:谁来介绍一下猜数字的方法?
师小结:"要知道自己的数字,先要观察同伴的数字,缺少的那个就是自己的数字。"
析:游戏初始,幼儿要明确游戏规则及玩法,再先观察同伴的数字是几,继而推理出缺少的数字才是自己的。
(2)和数字6、7、8做游戏,并验证方法。
师:"很好!现在,请3个小朋友过来做游戏了。看看是哪三个数字?(6、7、8)有谁知道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秘密?(一个比一个多一:相邻数;多一和少一。)这么多秘密,我们记住它。我们还要记住游戏的规则!看谁坐得又快又对。开始!
师:你为什么坐8 ?" (因为他们是6、7,所以,我就是8。)
析:幼儿通过相邻数和数之间多一少一的逻辑关系,记住了是哪几个数。然后经过观察、思考。寻找出属于自己的那个数一一缺失的数字。
(3)利用数字1-5做游戏。
师:"刚才呀,9、10、6、7、8、都玩过了,还有几个数字没玩过?(1、2、3、4、5)嗯,对了。那刚才没玩过的,都上来。"
师:"有人坐错了吗?为什么?"
析:幼儿玩过前面五个数字后,已经渐渐掌握了游戏的方法了,也猜测出还剩下的是哪5个数,这次没玩过的幼儿都勇敢地表示要加入游戏,而且显得自信满满。
3.游戏二:利用单、双数寻找缺失的数字。
(1)利用数字1、3、5、7、9进行游戏。
师:"现在,我们玩难一点的--选一些数字玩(1、3、5、7、9)。这些数都是什么数?(单数)哪几个勇敢地上来?""看谁猜得又快又对!"
师:"谁说说,你怎么知道是9的?"
师小结:"小朋友真厉害!你们知道了,要想猜到自己的数字是几,一定要记清楚原来有哪几个数字,然后再找一找,缺少的那个数字,就是你自己的数字。"
(2)利用数字2、4、6、8、10进行游戏。
师:"好,还剩下5个,会是什么数呢?(双数) (2、4、6、8、10)这些都是双数。谁来挑战一下?看谁猜得又快又对!"
析:幼儿思维活跃,并坚信自己猜出的答案。还大胆地把思维的过程用语言进行完整地描述,对单双数的概念也进一步得到了理解与巩固。
4.游戏三:利用随机的数字,寻找缺失的数字。
(1)幼儿随意选择五个数字,一起进行猜数字游戏。
师:"你们还想玩吗?还想怎么玩?(那我们10个数字一起玩)每人一顶帽子。相互看一看,自己再猜一猜,你应该坐哪里?"
(2)请客人老师交换每个人头上的数字帽子,老师把几张椅子进行换位置,游戏再次进行。
师:"一起把帽子拿下来,看看坐对了吗?"
师:"游戏真好玩,那我们一起到教室里把好玩的游戏告诉其他小朋友吧!"
析:利用随机数字进行游戏,再次挑战了幼儿的思维;通过换帽子和换椅子,又一次增加了游戏的难度。活动中,幼儿始终表现积极,情绪高涨,活动结束后,仍有意犹未尽之感。
活动反思:
1.活动的游戏性
一个标有数字的花朵,又可以变成戴在头上的帽子,和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教师将数之间的多一少一关系、相邻数、单数和双数等一些数概念,巧妙地融合于游戏中,把枯燥、抽象、严谨的数学活动,变成幼儿喜爱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思维,始终处于乐学的状态中。
2. 内容的递进性
游戏中有对数学符号的认识,有对幼儿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的训练,活动层层递进,逐步展开。在开始这一环节,是要求幼儿在游戏中逐步理解猜数字的方法:要记住两个数字,藏起一个时,只能看见一个数字,就能推理出另一个数字。随着幼儿在游戏中逐步理解猜数字的方法后,增加一些游戏的难度(包括单数、双数、随机的数字)。人数也从2个人、3个人到5个人、10个人参与。活动中,教师还注重引导幼儿将内化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外化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则是通过外化的语言,引导幼儿找到正确的椅子,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幼儿"。
5、大班教案《猜猜我是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我猜你是***”的句式表达自己的猜测。
2. 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3. 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4.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 . 普米课件:请你猜猜我是谁。
2.合作游戏者(课前邀请一名教师及幼儿参与游戏活动)。
3 . 用牛奶箱做的大头娃娃两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平时玩过什么好玩的游戏?
2.介绍游戏名称“请你猜猜我是谁”。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新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请你猜猜我是谁”。
二、结合课件,学习用“我猜你是***”的句式表达猜测内容。
1.出示课件画面一:七星瓢虫花纹
(1)教师:请你猜猜我是谁?幼儿学习用“我猜你是***”的句式表达猜测内容。
师:有位朋友来跟我们玩游戏了。听听它说了什么?谁来猜猜它是谁呢?看看它身上有什么?
师:我们一起用完整好听的话把它请出来。
(2)出示“七星瓢虫”画面,点数瓢虫身上的小圆点,了解“七星瓢虫”的名称。
2.出示课件画面二:青蛙嘴巴
(1)教师:又有一位朋友来跟我们做游戏了。听它在说什么?请你猜猜我是谁?幼儿学习用“我猜你是***”的句式猜测内容。
(2)出示“青蛙”画面,你们知道青蛙有什么本领吗?
(3)我们一起来学学青蛙捉害虫吧。(带领幼儿有节奏地边模仿青蛙的叫声边跳。)
3.出示课件画面三:蜜蜂背部花纹
(1)教师:这个游戏太好玩了,有位朋友也想玩,它呀寄来了一张关于它的照片,你们看。请你猜猜我是谁?幼儿学习用“我猜你是***”的句式表达猜测内容。
(2)出示“蜜蜂”画面,师幼共同模仿小蜜蜂采花蜜的情景。
让我们跟着小蜜蜂一起飞到花园里采花蜜去吧。
三、小结三位小动物的特征。
1 . 师:刚才有几位朋友跟我们玩游戏了呀?他们都是谁呢?(根据幼儿回答一一出示相应的动物)
2 .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朋友都有哪些特征呢?(七星瓢虫身上有黑色的小圆点、小青蛙有大大的嘴巴、小蜜蜂身上有黄色和黑色的条纹。)
3 . 师:每一位朋友都有他自己的特征。刚才是昆虫和动物朋友跟我们玩了游戏。在我们周围还有些朋友也来跟我们玩游戏了。等一会我,我们可要仔细看看她有什么特征猜猜她是谁?
四、教师与幼儿玩“请你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课前邀请一名教师及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带上大头娃娃,分别请幼儿猜测,幼儿鼓励幼儿用“我猜你是***”的句式表达猜测内容。
师:你是从哪里猜出来的。
五、结束活动。教师鼓励幼儿与客人老师玩“请你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我们一起去和后面的客人老师玩一玩这个游戏吧!
活动反思:
小班语言《请猜猜我是谁》我根据小班上学期幼儿语言发展的能力及特点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学习用“我猜你是***”的句式表达自己的猜测。2.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3.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活动中我紧紧抓住小班孩子爱玩,爱活动的天性。以兴趣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活动利用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我从孩子们身边所熟悉的小动物入手,给孩子们提供了七星瓢虫背上的斑点、跳跃的小青蛙、小蜜蜂嗡嗡的叫声,这三个即典型又抽象的情景。孩子们在猜一猜的游戏中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的同时轻松地学会了“我猜你是XXX‘的句式。在不知不觉中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活动最后我又将生活中常见的老师和小朋友也利用了起来,体现了取材于生活。正是这一取材将活动带向了**。整个活动从开始到结束孩子们始终都处于自主、愉快之中。我想这个活动虽然活动准备是那样的简单朴实,却能带给孩子们无尽的快乐和新的知识。当然活动中也存在了一些不足,还请各位领导和姐妹批评指正。
6、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猜左手猜右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正确区分左手、右手,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细致观察和辨别能力。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手势图片、纸板箱1只、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说说左和右
1、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和右的?谁能通用完整的话告诉老师?
2、引导幼儿认识汉子:左、右。
3、游戏一:《我说你做》。
规则:我说什么,你做什么,要听清指令,做对动作。
(指令如:举起你的左手、拍拍你的右腿等)4、教师观察每一位幼儿游戏的情况。
二、看图猜左右手游戏二:猜左右手。
1、规则:
(1)当我点出一张手的图片时,你们要仔细看清楚,这个手势是用左手还是右手做的。如果你觉得动作是左手做的,请站到红色的"左"字这边站好;如果你觉得是右手做的,就站到蓝色的"右"这边。
(2)当老师说开始,才能开始选择;倒数5下,到1时,必须站好,还在中间走来走去的小朋友就算输了。
PPT第四张:左手,手心朝上;PPT第五张:右手,手心朝下。
2、小结:原来游戏要看清楚图片是手心还是手背,而且还要跟它做的一模一样。
3、教师逐一出示PPT:
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是手心、手背的?
小结:不仅观察大拇指与小指的位置;还要看清楚大拇指的方向。
三、隔箱猜左右手游戏三:隔箱猜左右手玩法:一位幼儿身体躲在箱子后面,不让其他幼儿看到。躲起来的幼儿先从箱子上方的篮子里拿出一张卡片,如果卡片上面写的是"左",就伸出左手做一个手势,让其他幼儿猜是左手还是右手。如果猜对了,请猜对的幼儿继续游戏。
活动反思:
这一课是一节有趣的思维训练活动课。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猜的方法。让学生对数学推理有初步的认识。
一、我以游戏导入:“老师手上有两个粉笔头(红、白)让学生看一下,调换手中的粉笔头后一手拿一个,猜一猜老师左手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右手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学生猜的兴致很高,但这都是瞎猜。接着又告诉学生,老师的右手拿的不是红色的,再让学生猜,在让学生猜的时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说说理由,这时候学生说的理由正是他思考的过程,所以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说。让学生在“玩”与“思”的过程中学习新知,锻炼思维。
二、学生基本掌握猜的方法后,尝试看学生是否有能力根据我给的语言提示模仿做一做这个简单的猜一猜游戏。先点两名学生到黑板前先后做模仿游戏,下面的学生猜并说出猜测的理由。学生掌握猜的方法最后让同桌之间互相做模仿游戏。这样,学生就进一步掌握了猜的方法。
三、我将课本101页第3题的练习变换了提示条件的内容,并让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当中的人物给出信息让学生们猜一猜“他们分别拿了什么?”。学生先通过自己思考分析推理,再与同伴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反馈。反馈中学生均能从每一个提示条件中分析推理出其中隐藏的信息。
整节课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体验简单逻辑推理的过程,使他们感受逻辑推理的魅力,培养了他们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7、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猜猜谁来了》含反思
教学目标:
1、 通过局部特征来推断动物的角色,进一步加深对各种动物特征的认识。
2、 在玩拼图游戏中,提高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1、 孔雀、长颈鹿的课件。
2、 各种动物的照片(将其分成若干份)、请柬若干。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现在老师放一段音乐,你听听什么时候会用到这样的音乐呢?(播放课件)婚礼进行曲。
师:谁要结婚了呀,喔,(播放课件)原来是猪先生和猪小姐。结婚是件快乐的事情,猪先生和猪小姐想让小动物来分享他们的快乐,你们觉得猪先生和猪小姐会邀请哪些小动物呢?(幼儿猜测)
二、播放PPT,猜猜谁来了。
(一)猜孔雀
1、出示图一(孔雀的脚)师:那到底猪先生和猪小姐请了哪些小动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咦,这是谁呀?为什么?
2、图二(孔雀羽毛)到底是谁呢,我们接着往下看!现在你们觉得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是它是孔雀呢?(尾羽上有紫、黄、蓝、绿多种颜色构成的眼状斑纹)
3、图三(孔雀头)是谁呀?(孔雀头顶有一簇直立的羽冠。)
4、出示孔雀完整图,恭喜你们答对了。
5、小结:孔雀的头小小的,头顶上有羽冠,羽毛上有多种颜色的眼状斑纹,孔雀开屏的时候非常漂亮,走路的姿势与鸡一样,边走边点头。
(二)猜长颈鹿
1、图一(尾巴)除了孔雀,还会有谁来参加猪先生和猪小姐的婚礼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咦,这是谁的尾巴呀?为什么?
2、图二(身体)到底是谁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孩子们,现在你们觉得是谁呢?为什么?
3、图三(脖子)谁呀?(长颈鹿的脖子长长的)
4、图四(长颈鹿完整图)恭喜孩子们,你们又答对了!
5、小结:长颈鹿头上有一对角,皮肤上有花斑网纹。脖子长长的。
(三)猜大象
1、除了孔雀、长颈鹿,还有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哪只小动物的皮肤是这样的呀?
2、到底是谁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吧,现在你们觉得是谁?为什么?
3、谁呀?
4、(完整图)真的是大象哎,你们真棒!
5、小结:大象的腿很粗,耳朵很大,鼻子长长的。
三、送请柬
1、师:还有好多的小动物也要来参加婚礼,猪先生和猪小姐想把请柬送给动物们,请柬里面要贴上动物的照片,可是粗心的猪先生和猪小姐把照片弄破了,还把这些照片混在了一起,所以啊他们想请大一的孩子们帮忙把这些小动物的照片找出来重新拼好再粘到请柬上送给小动物。你们愿意帮忙吗?
2、师讲述规则:
①每组都藏着九种小动物,请孩子每人找出一种小动物,先在桌子上拼一拼,拼好了再贴到请帖上。(在找的时候,小朋友之间要合作,学会谦让,如果一个孩子找到了鸭子的头,另一个孩子找到脚,这时候就需要其中的一个孩子让给你的小伙伴了。
③贴好了,回到位置上,说说你是给哪只小动物送请柬,怎么拼出的?
四、反馈
1、请个别幼儿说说,你和你的好朋友拼了什么小动物?你们是怎么拼的?
2、给动物送请柬,回教室。
孩子们,拼好的小椅子搬到上面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猪先生和猪小姐要给哪些小动物送请帖呢?XX,你老说说你是给谁送结贴的?
谢谢孩子们,帮了猪先生和猪小姐那么大的忙,猪先生还想请孩子们帮个忙,就是给他们的婚礼助助兴,我们来玩个游戏给猪先生和猪小姐的客人们热闹热闹,好吗?嗯,这个游戏的名字就是枪子.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8、大班教案《猜领头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重点难点
让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
活动准备
宣布游戏规则、安全问题等。
活动过程
猜领头人
1.游戏方法:点一猜领头人的学生到室外,教师指这一学生为领头人,在轻音乐或学生的唱歌声中全班学生在领头人不断变化动作中,由猜领头人的学生开始猜领头人,可猜三次,如猜中,领头人则表演一个节目或唱一支歌,三次未猜中则由猜领头人的学生来表演。
2.游戏要求:领头人可做刷牙、洗耳恭听、洗手、吹喇叭、拉二胡等动作,不断变换,全班学生立即跟着变,全班学生要遵守游戏规则,不得暗示或指点告诉猜领头人的学生,领头人也可以由教师自己来做。
教学反思
乐意与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而这样的活动,让孩子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于此同时也为孩子提供分享创造机会,培养了孩子分享意识。又如个别小班的孩子社会交往能力不是很好,显得拘束,出现了不肯动手等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打算通过个别谈话加哥哥姐姐主动出击,老师在旁给予其安全感等手段解决其问题。从他们灿烂的笑脸里感受到了快乐和满足。
9、大班科学教案《新年是什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元旦的含义,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2.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3.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材料
课本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看图讲述:
请幼儿翻开课本第34—35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一幅小图,说一说图上画有什么,人们在做什么。
2.教师小结
新年就是新的一年,新年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为了迎接新年,人们一般会在元旦前后举行一些庆祝活动,称为迎新年。
3.启发幼儿回忆过新年的情景,让幼儿互相交流自己过新年的感受。
4.鼓励幼儿积极参加迎新年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愿望。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10、大班数学教案《左和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会向左和右数物体个数。
2、知道参照物的不同,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3、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感知自身的左右
1、区别左右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一棵小树五个叉,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喔,这么多小朋友举起了手,那你们知道举手的这只手是--(右手)
教师:对呀,平时我们一般都举右手,高高举起你的右手。(教师检查)平时,你们的右手做些什么事情呢?
教师小结:右手一般用来拿筷子,握笔,刷牙,写字等等。那举起你们的左手,说说左手一般做些什么事情?
小结:对呀,左手,右手是我们身上的一对好朋友,只有左手和右手的相互配合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更快。
2、找一找
教师:想一想,我们的身上,还有哪些象手一样,是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
3、游戏
教师:刚才小朋友找的又快又好,现在老师要请我们身上的这些好朋友做个游戏,这个游戏就叫"我说你说你做"我们来试试。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反应最快。
教师:来,来,来,举起你的右手来。幼儿:我的右手举起来。(逐一进行:举起左手,拍拍右腿,摸摸左耳,增加难度: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右腿等等。
4、巩固熟悉左右
刚才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左右边都有人或东西,你们能说说你的左边有什么?或者坐着谁?右边呢?练说(用左右说一句话)
二、探索交流,熟悉左右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教师:有5只小动物看到我们玩的那么开心,也来凑热闹了。看,谁来了。(PPT出示五只小动物的图片。)
提问:
1、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
2、从左边数起,第3个是谁?
3、从右边数起,第4个是谁?
4、小鸡排在第几个?(可以从左,也可以从右看)
5、小猫在哪一边?追问: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
练说:小羊在( )的左边,在( )的右边。
6、总结:我们看的标准不同,左右方向也不同,比如,举例说明。
7、练说:我在谁的右边,在谁的左边。
三、联系生活,应用左右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新本领,认识了左右,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左右。想想,我们上下楼梯要靠( )边走,那等会老师带小朋友去散步的时候,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到做到。
1、整队。
2、听口令:向左转,向右转。向左走三步,向右走三步。
3、换个方向,认识左边和右边。
4、走楼梯,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靠右走。
活动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 左和右“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再从孩子们熟悉的左手、右手来引出左右,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通过摸一摸左耳、右耳等游戏,加深学生对左、右的理解,使学生明白识辨左右时可以用自己的左右手来分辨,自己左手的方向就是左边,右手的方向就是右边。通过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好,今后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探索。
11、大班语言教案《猜猜我是谁》含反思
活动目的:
1、要求幼儿根据声音来辨别同伴。
2、练习疑问句。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活动过程:
全班幼儿坐成半圆形,请一个幼儿背对大家坐好,请另一个幼儿走到他椅子后,轻敲三下椅背.坐着的幼儿问:"是谁敲我的门啊?"敲门的幼儿说:"是我.你猜我是谁?"如猜不出,可再问:"你是什么人?"答:"我是你的好朋友,"猜对了,就调换幼儿,游戏重新开始。
活动注意:
游戏可逐步提高要求,如:敲门幼儿可故意压底或变细自己的声音.也可以由两个幼儿同时敲门,同时回答问题,要求猜出两个同伴的声音。
活动反思:
《猜猜我是谁》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这一课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一部分。教学内容是人物背面头部写生,学习线描写生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观察,体验发型不同所体现出的头发的美感,学习背面人物头部的写生方法。
它借助“猜猜我是谁的”娱乐游戏活动,通过观察、综合欣赏、教师演示,学生讨论、动手作画等形势,本课课题和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线造型能力以及画面的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
教学设计分四个基本环节:游戏导入,引入课题;探究学习,引导激趣;了解基本步骤,大胆作画;交流感受,欣赏评析。优点有:
1、成功的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让你生掌握如何用线表现人物上半身背面形象。线描画学生以前接触过,但画的不是很多,会用线条概括物象,但线条没有变化,体现不出线描画的特点,因此在本课中,我注重线描画的人物画的步骤及线条的粗细,疏密,曲直等的引导,通过分析教师作品,了解线条的表现规律,学生在自己作品中可以看到丰富的线条的变化,这是我非常乐意看到的线描画中不易的效果。
2、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为了激发孩子兴趣,我先和学生做猜同学的游戏,之后我们一起看背面照片猜同学,学生猜出了学生的名字,然后我们一起总结是如何猜出他们的,这样初步给了学生一个作画的定向,总结出了猜迷的根据,即服饰、头型、发型。接着引导学生猜猜教师背面的线描画,学生兴趣被激起,有创新的思维火花,非常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整个教学设计的流程节奏明快,有很强知识性和对动手能力的培养,3、在展评作品时,我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沿轮廓减下来,分别粘贴在课前准备好的大图片上,形成新的作品形式。新的作品看起来就好像许多人在看画展,学生们同时感受到了两种作品形式的诞生,都感到无比欣喜。我通过创设情境和学生的点评,互评,自评使课堂又创造了一个新高潮,对于用线画头像又有了新的认识,成功的情境的创设,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作品尽管有差异,但体现了学生的用心之处。
但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首先教师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将“主人”的地位归还学生,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总结,自主调整,教师则只需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提炼,升华认识,帮助学生形成美术自主意识能力与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增加悟性和独特精神。然而,上这节课时,课堂上学生“主人”的地位没有体现得很明显,多数是以我说为主,忽略了很多学生自己自主的想法。
其次是细节不到位,如在示范时我先前示好了投影,但在示范是我忘了看,因此做的有点偏台,在示范时有些挡住了画面,如果在画时,能抬头看看投影,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再次,前边用时有些长,使得学生练习时间有些短,有些学生画的非常好,但最后由于时间关系来不及展现,十分的遗憾。
面对这些不足,今后要不断努力,不断提高美术专业理论水平,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与学生一起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12、大班数学教案《猜猜你的左右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正确区分左手和右手,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细致观察和辨别能力。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ppt手势图片、纸板箱7只
活动过程:
一、游戏1--说说左和右
1、关键提问:你们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和右的?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把话表达完整
2、热身游戏《我说你做》
指导要点:关注幼儿对左右的分辨经验提升:要听清楚指令,分清左右,做对动作
二、游戏2--看图猜左右手
(一)手掌图示
1、关键提问:
游戏规则一:当我点出一张手的图片时,你要仔细看了,这个手势是用左手做的还是用右手做的,如果你觉得是左手,就请你站到左边的蓝线上,如果你觉得是右手,就站到右边的红线上游戏规则二:当我说开始,才能走,5、4、3、2、1数到1时必须站好了,还在中间走来走去的就算输了。教师用关键词再帮助幼儿重新确认游戏规则
2、指导要点:
(1)让幼儿感受是手心向外还是手背
(2)鼓励没有成功的幼儿不泄气,再接再励3、提升经验:要看清楚手心还是手背,而且还要跟图片做的一模一样
(二)手指图示根据幼儿的意愿选择图片进行游戏
1、关键提问:看看和图片上的一样吗?
2、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观察大拇指、小拇指的方向
(2)关注幼儿左右手套圈的正确性
3、经验提升:除了要看清楚是手心还是手背,还要看清楚大拇指的方向二
4、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看看今天你获得了几个圈?
三、游戏3----隔箱猜左右手
1、关键提问:
这个是什么呢?这个箱子是干什么的呢?
介绍游戏的玩法
2、指导要点:教师巡回观察幼儿两两游戏的情况,关注在上一轮游戏中获得圈数最少的幼儿。
活动评价:
这是一堂遇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区分左右。本活动通过三个小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正确区分左右手及相应的左右关系。陈老师在活动中不但特别注重个体差异,而且还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活动中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得到了培养。整个活动(设计的三个游戏)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提高了孩子的细致观察和辨别能力,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的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13、大班科学教案《雨是什么》含反思
活动意图:
幼儿对雨十分好奇,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很多疑惑,并对此充满幻想。抓住幼儿这一兴趣点,根据大班幼儿思维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利用视、听、讲、做的结合,帮助幼儿感知和了解雨的特征、用声音和动作对雨进行模仿,引发幼儿对雨的思考,打开幼儿思维的空间,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情绪体验。
活动目标:
1、画雨形成的循环图。
2、探究云和风的关系。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课件《小水滴旅行》,云和风头饰,纸和蜡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
小花,小草,小树,小鸟和小朋友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帮他们想办法。
二、欣赏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三、探究雨的形成。
1、下雨云帮了什么忙?(许多云聚在一起,负荷太重,变成雨滴往下落)
2、云是怎么形成的?它们怎么会聚在一起?(水蒸汽往上升变成了云,天空中有很大的风,吹得云很冷很冷,它们漂啊漂就聚在一起了。)
3、水蒸汽是怎么形成的?(江河里的小水滴被太阳晒得暖暖的,它们变成水蒸汽往上升)
四、画雨形成的循环图。
1、讨论。
2、分组合作画雨循环图。
五、游戏:云彩和风儿
幼儿演风和云。
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气,扮演“云”的幼儿先表现出各自的形态,然后慢慢聚集在一起。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思路比较清晰、简单的,通过图片、欣赏课件、游戏表演,一环紧扣一环,过渡也较自然,幼儿能随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题。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维也很活跃,常规纪律自觉遵守。大部分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思维至始至终都跟随着老师,当然也有极个别幼儿虽然做似端正,却没有主动发言,他们应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4、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左左右右》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年龄段的幼儿对区分左右的认知能力还是很模糊,常常不清左与右。通过实践活动,实际操作,能让幼儿对此概念有更清晰的理解与认知。
活动目标
1.能以其他事物为参照物区分左右,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2.训练幼儿反应的灵敏性。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在两事物相对性的情况下,正确区分左右。
2.理解何为相对。。
3.在以其他事物为参照物的情况下区分左右。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个腕花、一本书、一支笔、两个小筐、头饰。
活动过程
一、以自己为参照物,区分左右。
1. 提问:你们的那只手是右手?那只手是左手?请给右手戴上腕花。
2. 请四名幼儿分别扮演春姐姐、夏哥哥、秋姑娘、冬爷爷。并戴上相应的头饰。请这四个幼儿按季节轮换顺序排成横排,其他幼儿站在四名幼儿的后面,说说春夏秋冬之间的左右关系。如:春姐姐在夏哥哥的左边还是右边?等等。
二、以其他事物为参照物区分左右。
1.请幼儿右手腕带上腕花。两个幼儿结伴面对面站好后,举起戴腕花的右手,相互看一看对面同伴的右手在自己的左边还是右边。(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然后举起左手,看一看对面同伴的左手在自己的左边还是右边?
2.请幼儿用自己的右手拉拉对面同伴的右手,拉拉对面同伴的左手,拍拍对面同伴的右肩等。帮助幼儿体验当两个人面对面的时候,对面同伴的右边和左边与自己的右边和左边是相反的。
3.让幼儿每人那一支笔和一本书,教师与幼儿面对面站立,要求幼儿按教师的要求做动作。如:把笔放在老师右边的筐子,把书放在老师左边的筐子。
教学反思
通过上这节课,加深了幼儿对不同情况下区分左右的认识。全班90%的幼儿对“以自己为参照物区分左右”能真正的理解和接受。
15、大班主题教案《猜猜我是谁》含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对动物的了解相对来说比较全面,除了能说出他们的特征、特点,模仿动物的形态外,他们还能用很专业的词汇去描述他们,但是,一节简单常规的认识动物的语言活动,孩子们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我利用动物的某一特征,让孩子们去猜,在不停的猜、说、模仿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很快乐,也能在游戏中学到本领。《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所以,我设计了本节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动物的颜色、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
2.能用准确、完整的语言描述动物特征。
3.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模仿。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
能根据动物的颜色、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
难点:
能用准确、完整的语言描述动物特征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大家在一起快三年了,你们彼此熟悉吗?
师:今天,我就来考考你们,是不是能够通过声音猜出你的同伴。
师:我们来一起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猜猜我是谁》
二、活动过程
1.根据不同场景,说一说你知道的小动物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幅神奇的图片,可是这幅图藏起来了,如何才能把它显示出来呢?
师:图片上有哪几个场景?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在这些场景中分别都会有什么小动物?
师:看来,我们小朋友对动物朋友们还是非常了解的,那么,这些小动物也想和我们的小朋友一起来玩一个游戏,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师:一起进入绘本《猜猜我是谁》
(1)蓝鲸
师:咦?这是什么?什么动物是生活在海里的?
师:他说:我还有一个特点,我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现在你们知道他是谁了吗?(蓝鲸)
师:你们猜是蓝鲸,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他!(幼儿说对了,适时表扬)
(2)大象
师:咦?这是什么?(拼图)
师:谁会把它拼成一个小动物的?
师:看看,他是谁?(大象)很棒!谁会说一说大象有什么特点?
师:谁会模仿大象的?
(3)北极熊
师:猜猜看,这是哪?谁会生活在这里?(北极熊)
师:北极熊有什么特点?
师:能到前面表演给大家看吗?
(4)狮子
师:听!这是谁的吼叫声?(啊呜)
师:有人说老虎,也有人说大象哎!我们看看他是谁?
师:谁比较了解狮子?
师:谁能大胆模仿一下丛林之王的?
(5)红毛猩猩
师:看看,这个小动物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橙红色)
师:猜一猜,他会是谁?
师:他是红毛猩猩,谁愿意模仿一下的?
(6)狐狸
师:这是什么?
师:他会是谁呢?谁会来帮我把这些苍蝇赶走?
师:原来是狐狸啊!小朋友们猜的真好!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他所了解的狐狸的?
(7)青蛙
师:最后一个是我出的题目,猜猜他是谁?
师:哦,是小青蛙啊!谁比较了解小青蛙?
师:谁想模仿一下小青蛙的?
三、结尾《爱的动物园》
师:既然小朋友们对动物也这么熟悉,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玩《爱的动物园》这个游戏吧!
师:我请三个小朋友和我一起做游客,其他人都做小动物,小动物们摆好自己的动作,让我们来猜
师:现在小动物们准备!游戏开始喽!
活动反思:
在本节语言活动中,我没有直接让孩子去一个个分享动物特征,而是通过白板的形式,让幼儿去猜小动物,孩子们还是很感兴趣的,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有小朋友说的不是很完整,我没有直接去告诉他们,这些小动物到底该怎么样,而是再请另外的孩子去补充,这样,我充分发挥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孩子们在看,说,模仿中去掌握知识。但是,本节活动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就是我没有事先将白板的软件制作熟练,在孩子不小心的情况下,无意中点错,我其实应该现场重新操作,这样,孩子更加能通过拼图直观的看出是什么小动物。
16、大班游戏教案反思《区分左右》
设计背景
孩子是认知的主体,但作为大班的幼儿,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意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尚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分不清左右,对自己的身体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为了引导孩子能够清楚区分左右,特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以自身为中心,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2.情感目标:愿意与同伴交流,说说自己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技能目标:提高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
难点:改变位置区分左边和右边。
活动准备
人手一只手环。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游戏:寻找自己身体左右关系的好朋友。
二、在游戏中认识自己身体的左右。
(一)认识左右手。
1.认识右手。
(1)伸出拿笔的那只手,和做朋友握握手。(注意纠正个别用左手拿笔的小朋友)
(2)引导小朋友说一句完整的话:我用右手写字。
(3)提问小朋友,做哪些事情需要用到右手?
(4)跟别的小朋友说说你用右手做什么事情。
2.认识左手。
(1)伸出左手摇一摇。
(2)出示手环,用左手拿起手环摇一摇,和你的好朋友交换手环,然后把手环带在左手上。
(3)学着老师把左手伸出来,然后用小手指和旁边的小朋友拉拉勾,并读歌谣。
(4)小结:左手戴着手环,右手会拿笔写字。
(二)认识自己身体上分左右的左地方。
1.我们的身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也分左右的?
2.区分左右脚、左右眼睛、左右耳朵。
(三).感知左、右边。
1.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边,请问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你左边的墙上有什么?右边的墙上有什么?
3.改变方位,区分左右。
(四)联系生活,应用左右
1.举起你的右手;举起你的左手。
2.跺跺你的右脚;跺跺你的左脚。
3.用你的右手拉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拉你的左耳朵。
4.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眼睛。
教学反思
我在本活动第一环节中设计了让幼儿寻找自己身体左右关系的“好朋友”的游戏,幼儿玩的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幼儿很有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找到的“好朋友”告诉老师和同伴,这样,幼儿不仅主动地与同伴交流了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同时也加深了对“左、右”空间方位的认识。在交换手环这一活动使课堂进入了**,气氛非常活跃。在知道了左边和右边之后,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时,幼儿踊跃举手,积极性很高。在第三个环节换位置区分左右的把握有所欠缺,在组织过程中,幼儿没有能很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对于数学活动主要是源自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对于这一点的渗透也不是很到位。教师自身的语言组织还不够精炼,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17、大班数学教案《猜猜你是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排除的方法学习寻找缺失的数字。
2.熟悉游戏的玩法并遵守游规则。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0把椅子(椅背上有1-10的数字),头饰(数字1-10)。
活动过程:
1.引出游戏--捉迷藏,并介绍游戏规则。
(1)出示头饰,认认头饰上的数字,引出游戏--捉迷藏。
师:"今天,朱老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礼物--'花'。你们看,这些花上还藏着数字呢。咦,都有哪些数字呢?"(反过来,花朝下,一一出示花。)
(2)介绍游戏规则。
示范戴一顶帽子:"花儿戴在头上,就是一顶数字帽子了。你们想不想和数字帽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好,那你们可要听清楚游戏规则:1.不能偷看自己的数字;2.不能说出别人的数字。明白吗?"
析:礼物"数字花"变为"数字帽子"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他们对捉迷藏的游戏充满了期待。
2.游戏一:根据少1或者多1的关系,寻找缺失的数字。
(1)利用数字10、9的头饰和两名幼儿做游戏,交流用什么方法猜数字的。
师:"好,那我们先请2个小朋友来玩游戏。先看看这两个数字是几?(9、10)它1两谁大谁小?哪两个小朋友先来?每人一顶帽子,请你猜出自己的数字后,赶紧坐到自己的位置。"(贴有相应数字的位置。)
师:谁来介绍一下猜数字的方法?
师小结:"要知道自己的数字,先要观察同伴的数字,缺少的那个就是自己的数字。"
析:游戏初始,幼儿要明确游戏规则及玩法,再先观察同伴的数字是几,继而推理出缺少的数字才是自己的。
(2)和数字6、7、8做游戏,并验证方法。
师:"很好!现在,请3个小朋友过来做游戏了。看看是哪三个数字?(6、7、8)有谁知道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秘密?<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一个比一个多一:相邻数;多一和少一。)这么多秘密,我们记住它。我们还要记住游戏的规则!看谁坐得又快又对。开始!
师:你为什么坐8 ?" (因为他们是6、7,所以,我就是8。)
析:幼儿通过相邻数和数之间多一少一的逻辑关系,记住了是哪几个数。然后经过观察、思考。寻找出属于自己的那个数一一缺失的数字。
(3)利用数字1-5做游戏。
师:"刚才呀,9、10、6、7、8、都玩过了,还有几个数字没玩过?(1、2、3、4、5)嗯,对了。那刚才没玩过的,都上来。"
师:"有人坐错了吗?为什么?"
析:幼儿玩过前面五个数字后,已经渐渐掌握了游戏的方法了,也猜测出还剩下的是哪5个数,这次没玩过的幼儿都勇敢地表示要加入游戏,而且显得自信满满。
3.游戏二:利用单、双数寻找缺失的数字。
(1)利用数字1、3、5、7、9进行游戏。
师:"现在,我们玩难一点的--选一些数字玩(1、3、5、7、9)。这些数都是什么数?(单数)哪几个勇敢地上来?""看谁猜得又快又对!"
师:"谁说说,你怎么知道是9的?"
师小结:"小朋友真厉害!你们知道了,要想猜到自己的数字是几,一定要记清楚原来有哪几个数字,然后再找一找,缺少的那个数字,就是你自己的数字。"
(2)利用数字2、4、6、8、10进行游戏。
师:"好,还剩下5个,会是什么数呢?(双数) (2、4、6、8、10)这些都是双数。谁来挑战一下?看谁猜得又快又对!"
析:幼儿思维活跃,并坚信自己猜出的答案。还大胆地把思维的过程用语言进行完整地描述,对单双数的概念也进一步得到了理解与巩固。
4.游戏三:利用随机的数字,寻找缺失的数字。
(1)幼儿随意选择五个数字,一起进行猜数字游戏。
师:"你们还想玩吗?还想怎么玩?(那我们10个数字一起玩)每人一顶帽子。相互看一看,自己再猜一猜,你应该坐哪里?"
(2)请客人老师交换每个人头上的数字帽子,老师把几张椅子进行换位置,游戏再次进行。
师:"一起把帽子拿下来,看看坐对了吗?"
师:"游戏真好玩,那我们一起到教室里把好玩的游戏告诉其他小朋友吧!"
析:利用随机数字进行游戏,再次挑战了幼儿的思维;通过换帽子和换椅子,又一次增加了游戏的难度。活动中,幼儿始终表现积极,情绪高涨,活动结束后,仍有意犹未尽之感。
活动反思:
1.活动的游戏性
一个标有数字的花朵,又可以变成戴在头上的帽子,和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教师将数之间的多一少一关系、相邻数、单数和双数等一些数概念,巧妙地融合于游戏中,把枯燥、抽象、严谨的数学活动,变成幼儿喜爱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思维,始终处于乐学的状态中。
2. 内容的递进性
游戏中有对数学符号的认识,有对幼儿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的训练,活动层层递进,逐步展开。在开始这一环节,是要求幼儿在游戏中逐步理解猜数字的方法:要记住两个数字,藏起一个时,只能看见一个数字,就能推理出另一个数字。随着幼儿在游戏中逐步理解猜数字的方法后,增加一些游戏的难度(包括单数、双数、随机的数字)。人数也从2个人、3个人到5个人、10个人参与。活动中,教师还注重引导幼儿将内化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外化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则是通过外化的语言,引导幼儿找到正确的椅子,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幼儿"。
18、大班数学教案《左左右右》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年龄段的幼儿对区分左右的认知能力还是很模糊,常常不清左与右。通过实践活动,实际操作,能让幼儿对此概念有更清晰的理解与认知。
活动目标
1.能以其他事物为参照物区分左右,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2.训练幼儿反应的灵敏性。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在两事物相对性的情况下,正确区分左右。
2.理解何为相对。。
3.在以其他事物为参照物的情况下区分左右。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个腕花、一本书、一支笔、两个小筐、头饰。
活动过程
一、以自己为参照物,区分左右。
1. 提问:你们的那只手是右手?那只手是左手?请给右手戴上腕花。
2. 请四名幼儿分别扮演春姐姐、夏哥哥、秋姑娘、冬爷爷。并戴上相应的头饰。(.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请这四个幼儿按季节轮换顺序排成横排,其他幼儿站在四名幼儿的后面,说说春夏秋冬之间的左右关系。如:春姐姐在夏哥哥的左边还是右边?等等。
二、以其他事物为参照物区分左右。
1.请幼儿右手腕带上腕花。两个幼儿结伴面对面站好后,举起戴腕花的右手,相互看一看对面同伴的右手在自己的左边还是右边。然后举起左手,看一看对面同伴的左手在自己的左边还是右边?
2.请幼儿用自己的右手拉拉对面同伴的右手,拉拉对面同伴的左手,拍拍对面同伴的右肩等。帮助幼儿体验当两个人面对面的时候,对面同伴的右边和左边与自己的右边和左边是相反的。
3.让幼儿每人那一支笔和一本书,教师与幼儿面对面站立,要求幼儿按教师的要求做动作。如:把笔放在老师右边的筐子,把书放在老师左边的筐子。
教学反思
通过上这节课,加深了幼儿对不同情况下区分左右的认识。全班90%的幼儿对“以自己为参照物区分左右”能真正的理解和接受。
19、大班科学教案反思《对号入座》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理解电影票上数字的意义。
2.认识排与座,尝试运用序数的经验寻找座位。
3.发展空间方位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有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电影票,座位图,两张方向相反的座位图。
2.三个方向不同、座位数不同的模拟影厅。
3.电影票若干张(座位号各不相同)。
活动过程:
一、了解电影票上的秘密
1.出示电影票,师:认识这个吗?它现在还有用吗?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解读票面信息。
教师引导性提问:票上的信息你们看懂了吗?文字表示什么?数字又有什么意义?
小结:这是一张电影票,时间是2013年的11月28日,地点是启东永乐影城3号厅,电影的名字叫《里约大冒险》,座位号是1排5座,票价是40元。
二、了解排与座的意义
1.了解电影票与座位的关系。
教师提问:电影院的座位可以随便坐吗?为什么?
小结:电影院的座位不能随便坐,要根据电影票上的排号和座号找座位,每张电影票代表一个座位。
2.尝试寻找座位。
出示座位图,师:这就是永乐影城3号厅,你能找到这张电影票的座位吗?
师:一张电影票,小朋友找到了几个不同的座位.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我们先看看1排究竟在哪里。
(1)认识“排”。出示方向相反的座位图,师:这是我们教室椅子的座位图,这两张图的1排分别在哪里?为什么觉得在这里?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排与黑板的关系,从而理解排与屏幕的关系)
教师梳理总结:电影院中,离屏幕最近的是第一排,然后依次是第二排、第三排……
(2)认识“座”。出示座位图,师:5座在哪里呢?你是怎么数的?如果从左到右数,5座在哪里?如果从右到左数,5座又在哪里?
(3)找出正确的电影票座位。师:这张电影票是1排5座.刚才小朋友找到好几个座位,哪个是正确的呢?启东永乐电影院3号厅的座号是从左到右排列的,1排5座在哪里?
三、体验生活中的对号入座
1.教师带幼儿来模拟影院1号厅,边分发电影票边说:各位观众,本厅的《灰太狼与喜羊羊》马上就要放映了,请还未入座的观众赶快对号入座。重点关注:幼儿寻找座位的策略,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并适时引导幼儿间互动,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寻找座位。
2.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方向与标记均有变化的2号厅、3号厅,请幼儿重新取票观看电影。重点关注:方向与标记的改变对幼儿寻找座位的影响。
游戏次数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而定,教师可与幼儿共同布置不同方向、不同座位数的电影厅继续游戏。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中摆放操作卡,让幼儿根据操作卡的提示帮助小动物对号入座。
活动反思:
1.源于生活的活动导入,凸显了数学活动的有趣。我在投影仪上出示一张孩子们熟悉的电影票,直截了当地提问“它现在还有用吗”,引发幼儿争论和探讨,幼儿很快投入到学习新知的情景中。
2.寓于生活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有效。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景,让幼儿主动提取已有经验,自觉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断获得数学知识。(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特别是当幼儿对第一排位置产生不同意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时,我及时出示了不同方向摆放的椅子图,引导幼儿发现椅子与黑板之间的关系,使教学效果变得实在而有效。
3.用于生活的模拟游戏,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有用。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孩子们拿着电影票进入三种不同方向的电影厅,看三场短小的动画片,这样的安排,更能让幼儿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而有用的喜悦感。
20、大班综合教案《猜左右手》含反思
设计思路:
区分左右是大班幼儿学习的一个内容,幼儿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关系是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关系的前提。《纲要》中所说:"幼儿园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让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的发展和提高。"于是我在活动中通过"左右手"这个载体,设计了几个与左手右手有关的小游戏,希望能在游戏中提高孩子的细致观察和辨别能力,并能够正确区分左右手及相应的左右关系,在玩中学。
活动目标:
1、尝试正确区分左手和右手,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细致观察和辨别能力。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ppt手势图片、红色字和蓝色字、泡沫板、手套圈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1:说说左和右。
(设计意图:要听清楚指令,分清左右,做对动作。)
1、关键提问:你们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和右的?谁能用完整的话告诉老师?
2、我们来玩个热身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就是我说什么,你做什么,要听清指令,做对动作。
二、游戏2:看图猜左右手。
(设计意图:通过看清手心手背的方向、大拇指的指向,来分清左右手就容易。)我们再来玩个有一点难的游戏,看看游戏名字是什么?"屈;老师.教,案网出处"播放ppt1
游戏规则1:当我点出一张手的图片时,你们要仔细看清楚,这个手势是用左手做的还是用右手做的,如果你觉得是左手做的,就请你站到左的蓝字边上;如果你觉得是右手做的,就站到右的红字边上。
游戏规则2:当我说开始,你们才能走;当我数"54321",数到1时,你们必须站好了,还在中间走来走去的就算输了。
1、ppt2左手掌图:关键提问:仔细看清楚,这个手势是用左手做的还是用右手做的。开始,54321。
先问错误组:你们认为是右手,做给我看看。
再问正确组:伸出你们的左手做一做,恭喜你们答对了,请在左手上带一个蓝环。
2、小结:原来做游戏要看清楚图片上是手心还是手背,而且还要跟它做的一模一样。
3、ppt3右手掌图:(同上)
4、ppt4、5、6:这里还有*张图片,我们来看看。
依次出示手掌图:你从哪里看出来这是手背?
5、小结:原来通过仔细观察,看清手心手背的方向、大拇指的指向,这样分清左右手就容易多了。
6、提问:看看今天你获得了几个圈圈?为我们刚才的成功伸出右手庆祝一下。
7、提问:同样是右手,你们发现什么秘密了吗?
8、小结:同样是右手,因为站的方向不同,左右的方位也就不同了。
三、游戏3:隔板猜左右手。
(设计意图:通过面对面的游戏,来分清左右手。)
1、关键提问:这个隔板是干什么的呢?
2、介绍游戏的玩法:甲乙分别站在隔板的两边,丙丁站左右手持隔板。面向有字一面的甲先猜,四个人轮流游戏。
乙用自己的左手做个手势给甲猜,如果甲猜对了,就把圈圈送给甲;如果猜错了,就没有圈圈。然后交换,最终比比谁获得的圈圈多。
3、 幼儿四人合作玩游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活动反思:
整节课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体验简单逻辑推理的过程,使他们感受逻辑推理的魅力,培养了他们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1、大班科学教案反思《比眼力》含反思
活动目标 :
会区分 物体的高矮、粗细,并会排序。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实物高矮不同的两把椅子、粗细不同的水桶、高矮不同的水杯、粗细不同的笔。高矮不同的凳子卡片五张、粗细不同的饮料瓶卡片五张。画有图片的纸三十三张。彩笔。饼干。
活动过程 :
一、开始部分:观察实物,比较高矮、粗细。
教: 孩子们,看谁来了?
出示大小不同的水杯、高矮不同的凳子、粗细不同的瓶子。引导幼儿发现他们的不同,并且能说出这些物品的高矮、粗细、大小。
二、基本部分:物品排序
1、教师讲解比较粗细、高矮并学会排序。
教:今天小猴子怕怕要搬新房子了,你们看(出示图片)这是他以前的房子,比一比谁高谁矮。他买了好多的东西,自己都办搬不了了,我们来帮帮他吧!(幼儿:好)。出示摆的凌乱的桌子卡片让幼儿观察,提出问题如何把它们摆整齐,让幼儿思考并请幼儿上前摆一摆。摆完后请幼儿说出是按什么顺序摆的。
教:小猴怕怕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帮忙呢,我们一起去帮他整理吧好不好?(幼儿:好)
2、教师引导幼儿开始动手操作物品卡片。
摆放过程中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摆放顺序。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指导并鼓励幼儿。
教师奖励摆的正确并能清晰的说出自己的摆放顺序的幼儿。
三、按规律填画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密码图。
教:小猴怕怕为了感谢我们的帮忙,为我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饼干,想吃吗?(想)小猴怕怕把饼干放在了新房子里,可是忘了开锁的密码。。。。。出示密码图。
2、教师示范填画密码图。
引导幼儿观察密码图,先看第一组图形,图形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缺少的是哪一部分,空白处应该画什么。(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请幼儿思考并上前示范画一画。教师小结:梓君小朋友填画的真好,这组图片这样就完整了,从高到矮的顺序拍的真整齐。
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张密码图,让其填画剩下的图案。教师来回巡视并加以指导并及时鼓励肯定幼儿。
四:结束活动
教师点评并总结本次活动(小朋友们都画对了,小手非常灵巧,都把锁打开了,怕怕非常高兴要请我们吃饼干了,我们准备洗手吃饼干吧!)
比眼力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比眼力”旨在让幼儿学会观察物体的高矮、粗细,并能对物体进行排序,善于发现周围物体的不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以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活动前,我对教案原有的活动目标进行了改动,原因是我感觉让孩子们自己测量物体的高矮、粗细,对中班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有些难度。在实际上课过程中,从身边的事物观察起,孩子们确实很感兴趣,当孩子们跃跃欲试,想上前给物体进行比较时,我没有及时给与孩子们机会,全有老师代替,阻碍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孩子们集体操作摆卡片时,大多数孩子都能按粗细、高矮进行排序,在这里我对孩子们没有过多的要求,当时想只要能排对顺序,并且知道是按什么顺序摆的就可以了,我忽视了应该让幼儿在集体面前确定的回答出自己的答案,并且给孩子设立一定的规则及要求,让幼儿巩固排序的知识点。在第三环节记录一环节中,孩子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不在老师的提醒下就可以自如的选择相应的颜色进行绘画,我想这应该是进入中班的孩子应该达到的观察水平,所以我并未过多的解释,旨在利用此图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及记录能力。
本节课我感觉思路比较清晰,步骤也很明确,环节之间衔接也很好,只是每个环节过于潦草模糊,没有达到应有的目标。在以后的上课中我应该多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多多放手,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孩子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导性。
22、大班教案《猜谜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猜谜的方法,学着分析、概括谜面内容,猜出谜语。
2、对谜语有兴趣,能积极参加编谜、猜谜活动。
3、对秋天有更多的认识,更加喜爱秋天。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父母准备有关秋天的谜语1--2个。教师准备相应的图片。
2、背景图2张,可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大图。
3、彩笔、不干胶的红花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会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猜谜语真有趣。会猜会讲真聪明。前几天,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准备了很多关于秋天的谜语,今天我们举行的猜谜会上,比一比谁的谜语学得多,谁猜得准!
二、介绍猜谜会的比赛规则。
幼儿自由分成两组。以两组竞赛的形式进行。一组说谜面,一组猜谜语。两组各一张背景图记录比赛成绩:说出一个谜面,在背景图上贴一朵红花;猜出一个谜底,在背景图上贴一张谜底图片。
三、组织猜谜比赛。
1、两组轮流出谜面,猜谜语,教师主持人的身份,让幼儿说说为什么是这个谜底,怎么猜出来的。
2、没有准备到的谜底图片可由老师或小朋友现场在背景图上画出来。
3、准备了相同谜面的小朋友可以同时上来说。
四、欣赏图片,感受猜谜活动的乐趣。
1、将两张背景图组合成一张大图,欣赏并统计谜语的总数,体验猜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鼓励幼儿继续猜谜语,并尝试自己编谜语。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谜语游戏的教学活动,使我深深懂得了,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23、小班科学教案《猜猜哪杯是清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清水,知道清水的特征。
2.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并记录下来。
3.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四杯不同的水:清水、糖水、白醋、牛奶。
2.贴有红、黄、蓝颜色标记的杯子。
3.彩色橡皮泥、勺子若干。每组三个装有清水、糖水、白醋的透明杯子。
4.红、黄、蓝记录单,哭脸、笑脸标记。
活动过程:
一、对比观察牛奶和清水
1.请幼儿集体观察装有牛奶和清水的两个杯子,提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杯子里的水一样吗?
幼儿表达。
2.为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评析:在清水杯中放彩色橡皮泥,引导幼儿对比观察,来发现牛奶和清水的区别并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发现。)
3.放入彩色橡皮泥在牛奶杯中,再次引导幼儿通过眼睛对比观察:把彩色橡皮泥放在杯中能看得见吗?把彩色橡皮泥放在清水中能看得见吗?
(评析: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引导孩子发现牛奶与清水的差别,从而让孩子了解清水的特征之一是无色透明。)
二、辨别哪杯是清水
1.师出示三杯装有清水、糖水、白醋的杯子,杯子上贴有红、黄、蓝标志。提问:“这三杯水看上去一样吗?”
2.提出猜测要求
师:这三杯水中只有一杯是没有放任何东西的清水,请小朋友猜猜是哪一杯,为什么?让幼儿看着标记回答。
(评析:运用猜测活动,制造悬念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初步的猜测能力,并能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观点。
3.提出记录要求,让幼儿记录。
师:你认为哪杯水是清水;请你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记录。把标记撕下来贴在和你认为是清水的杯子上标记颜色一样的记录单上。!.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幼儿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如:你猜的哪杯是清水,并让幼儿把话说完整。
(评析:用三种不同颜色的记录单可以让幼儿更方便正确对应自己要操作的材料,为幼儿的实验活动提供简单的记录方式,让小班幼儿更易操作。)
三、幼儿分组操作,验证猜想
1.师:你们猜的到底对不对,我们要来验证一下。
2.提出验证要求:每张桌子上分别放了和老师一样的三杯水,请按照你们的猜想到贴有相同标记的桌子上去闻一闻,看一看,尝一尝,看看你猜的答案对不对。
3.幼儿操作。
4.提出记录结果的要求:猜对了就把笑脸标记贴在记录单上,没猜对就贴哭脸标记。
(评析:师巡视,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实验的过程,及时发现他们使用的方法和所产生的问题,引导他们更好的完成实验。)
四、根据记录单交流分享实验结果。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靠什么帮忙才找出清水的,请幼儿讲述。
1.鼻子闻一闻,气味酸酸的,一定不是清水。
2.嘴巴尝一尝,甜甜的,不是清水是糖水。
3.没有味道的是清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选材比较贴近孩子的生活,所选材料是孩子常见的材料。在引导幼儿辨别哪杯是清水时注意引导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等方式。幼儿通过自身的尝试从而获得了对水的认知:无味,无色,透明。这样的探索方式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乐于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善于发现,而且还能大胆地表述出自己的发现,体验了探索发现的乐趣。
24、小班科学优秀教案《猜猜哪杯是清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2.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清水。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在日常活动中已感知过清水的特性。
2.每组四只透明杯子,内装清水、糖水、白醋、牛奶;一只盘子内装若干小勺。
3.彩色玻璃小球或彩色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1.辨别哪杯是清水。
――请幼儿猜猜四只杯子中哪杯装的是清水。
――幼儿分组实验,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哪杯是清水,看看与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
2.交流分享。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请什么帮忙才找出清水
活动反思
每一个科学活动的设计、开展、总结反思都需要老师的精心设计,也需要孩子们的切实配合。而一个活动开展的是否顺利,更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处,如材料的准备和摆放、恰当的引导语、合理的实验记录单、每个环节的小结等。当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比较充分之后,具体实施的时候也就会得心应手!
25、大班科学《我是天气预报员》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我是天气预报员
年龄段:大班
领域:科学
活动目标:
1.了解天气预报中表示天气变化的符号,学会看天气预报,知道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工作的关系。
2.尝试用多种方法记录天气,能用连贯的语言播报天气。
3.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对周围事物感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点:了解天气预报中表示天气变化的符号,学会看天气预报。
活动难点:知道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工作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通过多种途径提前了解青岛的天气预报,丰富有关天气预报的经验。
2.物质准备:
(1)青岛当天的天气信息视频、天气符号图片。
(2)PPT:青岛未来一周天气预报表、飞行员、渔民打鱼、邮递员送快递。
(3)纸、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 联系幼儿生活,组织谈话活动,了解天气预报中的主要信息。
(1)创设情境,引出天气预报。
提问:明天幼儿园就要带小朋友去春游了,那我们应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天气去春游呢?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天气呢?我们怎么知道天气情况呢?
小结:原来可以看天气预报知道天气情况。
(2)引导幼儿谈话,了解看天气预报的途径。
提问:你看过天气预报吗?在哪里看过?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电脑、手机、报纸和听广播等方法预先知道天气。
(3)幼儿观看青岛当天的天气信息视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和天气预报中的主要信息。
提问: 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今天青岛的天气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天气预报员阿姨是怎样播报的吧。观看视频后,提问:今天青岛的天气是怎样的?
幼儿边回答,教师边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学习符号:摄氏度“°C” 、多云、阵雨。
小结:天气预报主要告诉人们的信息有城市、日期、天气、温度等。
(4)集体尝试播报青岛的天气预报,要求语言连贯。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天气符号,了解其代表的含义。提问:你还知道有哪些天气情况?
幼儿边回答,教师边出示天气符号图片,介绍每个符号代表的天气情况。
3.引导幼儿观看 PPT,了解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天气预报对我们的帮助。
(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根据天气变化做春游准备,知道天气预报给我们带来了方便。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天气预报呢? 明天就要春游了,你们知不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呀?
出示未来一周青岛天气预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根据天气情况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小结:天气预报给我们出行带来了很多方便。
(2)请幼儿回忆一下还有谁关注天气预报,并说说为什么我们大家都要关注天气预报。
(3)出示 PPT:引导幼儿知道更多的人们在关注天气预报,进一步感知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小结:天气预报可以提醒我们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也可以根据天气的情况决定是否出行,还可以提前知道一些恶劣天气,提前做好防护准备。
4.请幼儿设计天气预报表,尝试用多种方法记录天气,并进行播报。提醒幼儿用数字、符号表示各种天气情况,并将天气、温度、风向等气象元素设计齐全;播报时要语言连贯,播报的信息要完整。●活动延伸
1.为幼儿提供气温统计表,请幼儿每天坚持观察,并做好一周的天气记录。
2.每天利用生活环节,组织幼儿开展“我是天气预报员”的活动,请幼儿播报当天的天气预报。
课后反思:
活动开始时,我是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活动,因为本周三幼儿园要组织幼儿去春游,那要选择什么样的天气去春游呢?我们怎么知道天气情况呢?正好根据这一情境引出天气预报。接着,以此为契机,通过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了解青岛当天的天气情况和天气预报中的主要信息。本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关注天气情况,所以能说出很多天气符号。经过老师的进一步梳理,幼儿认识了“摄氏度”、“霾”、“表示风力风向的符号”等,为播报环节奠定了基础。接着进行的是本活动的难点,也就是帮助幼儿了解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从自身关注天气预报到他人也关注天气预报,因为有课前知识经验的丰富,所以本班幼儿说出了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关注天气预报,知道了天气预报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最后通过设计天气预报表,幼儿进一步感知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而引发继续关注天气预报并进行播报的延伸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更系统地认识了各种天气符号,了解了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但我认为还有不足之处,就是让幼儿练习播报的机会比较少,如果再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城市名称、天气信息,让幼儿进一步练习播报,这样会更加巩固认识各种天气符号,还会感受到中国地域的广阔,同一天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不同。
26、大班科学《动物法庭》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指南》中对5 6岁的孩子在科学领域中的要求提到: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能发现常见物种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动物法庭》主要让幼儿了解“豹子吃羚羊。羚羊吃草”
是一种自然的生态现象,像这样的一种物种捕食另一种物种的现象自然界还有很多。通过操作生物链,观看视频,让幼儿了解更多的动植物之间的相互抽食的关系。明白任何一个物种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自然界的生态失去平衡,给人类带来灾害甚至灾难。让5-6岁的孩子从心理上完全接受残酷的捕食行为虽然有点困难,但是大部分幼儿在活动后能够或多或少的辩证的看待这种“弱肉强食”的自然现象。
[活动目标]
1.体验法庭上原告与被告的角色,简单了解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初步感知动植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2.能在辩论过程中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初步学习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
3.激发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躲避危险的能力。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重点]
体验法庭上原告与被告的角色,简单了解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初步感知动植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活动难点]
能在辩论过程中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初步學习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原告与被告图片及代表牌:各种角色的语音:动物世界、豹子捕食动物,狮子摘食豹子的视频。
经验准备:初步了解法庭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界中动植物之间生存关系的知识。[活动过程]
1.观看视频。初步了解自然界存在残酷的捕食关系。
提间:你看到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小结:各种各样的动物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像豹子捕食羚羊这样残醋的自然现象。
2.走进法庭,了解法庭中原告 与被告的角色。
提问:法庭上都有哪几方?什么是原告?什么是被告?法官的职责是什么?
小结:法庭上有法官,原告和被告,原告就是维护自己权益向法院告状的一方,被告就足被原告告状的一方,法官是作出最后审判的人。
3.模拟法庭分组辩论,了解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以及动植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在辩论过程中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组织辩论,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①播放羚羊,豹子的陈述。提问:羚羊、豹子分别说了什么?你支持谁?各自讨论。同伴之间说说自己的理由。
②双发辩论,原告、被告各推荐一名幼儿发育,其余幼儿可进行补充。
根据幼儿辩论内容,教师提供相关视频资料:豹子被更高-级的狮子捕杀,羚羊成灾的短片等等。
③提示幼儿根据刚才的辩论,你的观点如果有所改变,可以调整自己的支持团队。
小结:弱小的羚羊遭遇豹子的捕杀确实非常残忍。但是豹子吃掉玲羊也确实是为了生存需要,这个案子很难判决。暂时休庭,请双方辩论团再次搜集证据,稍后继续辩论。
(2)幼儿相互讨论、分组操作。根据动植物之间的舶食关系拼摆生物链,了解动植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提问:如果自然界中某一种物种消失或者过多过少。会发生什么?
(提供个别物种泛滥成灾视频)
小结:自然界中存在太多像豹子捕食羚羊这样强大物种捕食弱小物种的现象。也正因为这些相互捕食现象的存在,才有了我们非常平衡的生态系统。否则。任何一个物种过常过少都会影响生态环境。
4.宜判庭审结果,引导幼几用辩证地思维看待问题。井学会躲避危险自我保护,提间:豹子捕杀羚羊应该判它有罪吗?
面对像豹子这种强大的敌人,羚羊怎样尽最大努力的保护自已?
小结:豹子捕食羚羊虽然很残局,但确实是自然界中一种正常的生态现象,所以没法判豹子有罪。当遇到而对像豹子这种强大的我们没有
力量与它抗衡的敌人,最好的保护自己的方法一是躲得远远的,二是当豹子来的时候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离开。
[活动延伸]
将有关动物的光盘。书和图片投放到图书区。益智区等区域中,激发幼儿继续深入探究的兴趣。
大班科学《动物法庭》课后反思:
青岛西海岸新区文化路幼儿园于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动物法庭》主要通过辩论会的方式开展,法庭辩论是幼儿比较新奇而又感兴趣的一种活动方式,同时也对老师的课堂把控、回应,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怎样让辩论会变有气氛、怎样让幼儿充分的辩论起来,还是需要我继续学习、充实的。
在孩子们最原始的对豹子和羚羊的认识的基础上,开展对豹子和羚羊对立关系的讨论,孩子们先支持羊,同情弱者,通过让幼儿逐渐了解自然界生物链的现象,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罗列多条生物链,巩固孩子们对自然界生物链的了解。在第三环节拼摆生物链环节,可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不同难度的分组,没有考虑周全。
总之,当这节活动上完以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本节活动的知识面很广,能较好地开拓孩子们的思维,在此过程中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各种动植物之间存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这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正因为这些现象的存在,才形成了和谐的生物链,并了解了物种消失或者过多过少带来的危害,大部分幼儿都能遵循自己的观点而发表意见。
总体来说,顺利完成本节课的目标。
27、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恐龙》反思
本篇是幼儿园大班活动,幼儿根据自己收集的关于恐龙食性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学习按恐龙的食性给恐龙分类尝试根据恐龙的外形来判断恐龙的食性并进行分类,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认识草食恐龙和肉食恐龙的特征,激发幼儿对恐龙的探索欲。
活动目标
1.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认识草食恐龙和肉食恐龙的特征。
2.学习按恐龙的食性给恐龙分类尝试根据恐龙的外形来判断恐龙的食性并进行分类。
3.激发幼儿对恐龙的探索欲。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ppt课件-食草恐龙和食肉恐龙
2.各种恐龙卡片,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自己的收集资料
1.幼儿根据自己收集的关于恐龙食性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的调查情况。
要求说清楚恐龙的名称
2.教师小结;恐龙分为肉食恐龙和素食恐龙两大类。
肉食恐龙中最有名的是霸王龙,此外还有跃龙、恐爪龙、永川龙等。
大型的肉食龙的主要捕猎对象是大型的植食恐龙,例如梁龙、雷龙、马门溪龙、鸭嘴龙等。
二、按照食性给恐龙分类
1.按照恐龙的食性对自己熟悉的恐龙进行分类恐龙喜欢吃什么呢?
那哪些恐龙喜欢吃肉哪些恐龙喜欢吃草呢?
(引导幼儿按照食性分类贴在大记录表上。)
2.师幼讨论幼儿的分类情况。
三、探索恐龙外形与食性关系。
1.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看上去有哪些不一样的特征呢?
2.引导幼儿观察肉食恐龙、草食恐龙的牙齿、脖子、体型的不同,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启发幼儿思考食性和外形的关系,比如为什么肉食恐龙的牙齿很锋利,为什么草食恐龙的脖子很长。
3.根据初步了解的肉食恐龙和草食恐龙典型特征,给挂图中的恐龙分类
4.小朋友知道肉食恐龙与草食恐龙生活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吗?
小结;几亿年前的 地球上拥有一个完整的大陆,恐龙可以自在地四处漫游,因此它们几乎遍布地球陆地上的各个角落。
5.观察恐龙图片
判断图中的恐龙是肉食恐龙还是草是恐龙。
活动延伸
问题:草食恐龙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呢?
引导幼儿讨论的是恐龙的生存本能,在讨论中也可以适时渗透恐龙食物链的知识,同时为理解恐龙的灭绝作一些经验铺垫。
教学反思:
恐龙是孩子们心中最神奇的一种动物。从平时小朋友对恐龙的兴趣和认识的观察,我猜想孩子们对这个活动一定有兴趣,但如何抓住幼儿对恐龙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做到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我必须考虑的。所以我在课前精心准备,希望能通过这一活动的学习达到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一些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知识,还要让他们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幼儿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8、科学活动《猜猜哪是左哪是右》大班教案
在活动中能区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愿意参加活动,一起与同伴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
每次带孩子们上下楼梯的时候,我都会给孩子们强调说:“请小朋友们靠右边走,不要影响对面的其他人通行。”可我发现还是有一部分的小朋友不能辨别自己的左右。根据《指南》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求5-6岁的孩子能辨别自己的左右,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由此我找到了与幼儿交流的契机,开展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区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2.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3.愿意参加活动,一起与同伴完成任务。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活动难点: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完成任务,找到“小红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物质准备:音乐(3D环绕,夏天欢快的小音乐)、即时贴、PPT等
活动过程
一、送礼物,巧妙进入主题。
1.请小朋友们排队走进教室,师幼问好!老师请小朋友们伸出右手向客人老师打招呼,之后请孩子们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椅子做好。
2.老师要送礼物给小朋友们,请你们把礼物戴到右手上,戴好之后请把右手举起来,这样老师就知道你们戴好啦!
3.提问:
(1)请问戴礼物的是哪只手?(右手)
(2)请问你们的右手有什么本领?(拿、拍等本领)没有戴礼物的哪只手是?(左手)
4.考一考:
小朋友们都能区分左右手了,那老师就来来考一考你们。
除了右手和左手能区分左右,我们的身体还有那些部位能区分左右?(眼睛、耳朵、胳膊、脚等)
5.我来说,你来做。(游戏)
(1)伸出你的右手,摇一摇。
(2)拉拉你的左耳,1、2、3。
(3)伸出你的左脚,扭一扭。
(4)用你的右手去摸你的左耳朵。
(5)用你的左手拍拍你左边朋友的肩膀。
二、游戏:《小小兵》
小朋友们都能听老师的口令来做相应的动作,现在老师邀请小朋友们来玩一个《小小兵》的游戏。我说集合,请你们迅速地站到贴好黄色爱心的小点上。
1.教师喊口令,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向左看齐、向前看、稍息、立正、敬礼。
2.好了,现在你们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小兵啦,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还要具备哪些本领呢?
3.请幼儿示范小兵的本领,其他孩子跟着做。(打枪、打拳、爬等本领)
4.播放音乐,教师带幼儿做动作。
三、给幼儿布置一个任务,找到小木屋里的小红旗。
要找到小红旗,必须经过山洞、小桥、小木屋,完成各环节设置的问题,才能顺利找到小红旗。
1.过山洞。
2.过小桥。
3.进小房子。
(1)区分左右手才能顺利进入。
(2)找出哪边是放小红旗的地方,正确了小红旗才会出现。
四、以跳舞结束活动
好啦,现在小朋友们顺利找到了小红旗,咱们跳舞庆祝一下吧!随着舞蹈的进行,自然而然地走出教室,结束活动。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我主要是以游戏展开教学活动的,以“送礼物”—“小小兵游戏”—“布置任务”—“舞蹈”—具体事物来贯穿整个活动。通过一系列的闯关游戏来达到活动的目的,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获得新知。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29、大班科学教案《磁铁的秘密》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磁铁的秘密》是一节大班科学活动,生活中孩子们对磁铁能吸住物品的现象很感兴趣,大部分幼儿对磁铁已有初步的认知,但仅仅觉得好玩、神奇却不明白其中的原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利用磁铁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设计本节微课,让孩子在轻松愉悦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其中的奥秘。这样做孩子既易于接受,又会对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想要探索、敢于探索、乐于自主探索的学习品质。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幼儿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乐意主动探索;
2.知识目标:了解磁铁的特性,初步感知磁铁在人类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能力目标:发现磁铁相同两极相斥,不同两极相吸的特性;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1.重点:了解磁铁可以吸住铁制品;
2.难点:能发现磁铁的“秘密”相同相斥,异极相吸。
活动准备:
1.教学Prize PPT;
2.游乐场操作材料每人一套、小猫钓鱼操作材料两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介绍可爱的小猫可可,激发幼儿兴趣,并示范可可在游乐场乖乖听话的演示。;
2.教师提问“小猫可可为什么这么听话?”引导幼儿发现磁铁可以吸住小猫身后的曲别针。
二.基本部分:
1.为幼儿提供材料,(游乐场图片、小猫卡、磁铁)让幼儿也变出一只听话的小猫;
2.提问幼儿“究竟是什么东西让小猫变得听话”引导幼儿说出磁铁能吸住小猫身后的回形针;
3.让幼儿进行操作,给筐子里的东西分分类,找出还能被磁铁吸住的东西;引导幼儿总结:磁铁的特性是可以吸铁制品;
4.游戏“小猫钓鱼”利用小猫可以抓住小蓝鱼却怎么也抓不住小红鱼的奇怪现象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相同两极相斥,不同两极相吸的特点。
三.结束部分:
观看教学PPT,看一看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哪里还藏着磁铁。
【活动反思】
在开始上课时,我首先拿出块磁铁问:这是什么?现在想来这样导入新课的方式很少不好。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的兴趣。我应该这样设计一个问题:电冰箱的为什么能够没有锁照样关上呢?这样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就会非常容易的得出答案。而且问题来自学生的中间,而且学生在生活中有经验,不是十分的困难。
在下面的环节就是学生玩自己的磁铁的时间。我是这样的安排的,首先让学生自己想法去玩磁铁,然后分享给大家。也就是说学生在玩之前先动脑思考,怎样去玩,然后再将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大家。然后大家再一起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磁铁的性质。现在想来,是否能够让学生直接去玩,不先想。这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发现,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玩的过程中,没有刚才一些其他学生的思考的限制,可能会有更好的玩法,这样可能有更好的发现。在学生在体验发现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成功的喜悦。
还有就是小组进行合作玩。我现在思考这个活动不适合人数过多的小组玩。可以两个人小组玩,这样合作,他们都能够参与进去,而且手中都物品。这样就不会出现一半学生在操作,另一半在玩的情况。
我先现在的合作探究,需要学生在小组内,但是操作时候可以更为小的分组。这样效果会更好的。
30、幼儿园大班科学《辨别左右》教案(左和右)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2.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在区别左右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PPT、视频
活动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出左右
有一天小羊苏西到佩奇家来做客,佩奇拿出了自己的全家福给苏西看,佩奇说:哼~哼~这个是我,在我左边的是我的弟弟乔治。.....”苏西很惊讶,她红着脸问佩奇哪个左边。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边是左,哪边是右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帮助小羊苏西解决这个问题吧。
二、认清左右手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啊,需要借助一下我们最熟悉的一个身体器官。我们先来猜个谜语怎么样?
五个兄弟, 生在一起, 有骨有肉, 长短不齐。
你知道他们是谁吗?没错就是我们的双手!
三、利用左右手区分左右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哪个是左手哪个是右手了吗?
那我们如何利用左右手来区分左右呢?
其实呀,我们的右手,[呈现图片,标记处右手]代表的就是右边。我们的左手代表的就是左边。凡是我们右手一侧的东西我们都可以说在我们的右边。凡是我们左手一侧的东西,我们都可以说是在我们的左侧。
三、观看视频,实际操作
怎么样,小朋友你学会辨别左右了吗?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幅图。【面对面两个人的那种图片】
试着指出图中两人的左手和右手。【图片上标记处】
我们会发现,当两个人面对面的时候,他们的左右手是在相反的方向。和我们同一方向的人的左右手和我们是一致的。而坐在我们对面的人,他的左手却在我们的右边,他的右手却在我们的左边。小朋友你看清楚了吗?
四、出示小猪佩奇全家福,巩固左右
现在我们学会了区分左右,快来帮帮小羊苏西,认全佩奇的全家福吧!
【看佩奇全家福用左右说出爸爸妈妈乔治爷爷奶奶的位置】
31、大班科学教案《按规律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准备:
一、环境创设“小狐狸家门前”:
1、布置有规律排序的大小气球、彩旗、红色的花、蓝色的花。
2、各种有规律的图案物品。(如黄色的小鸡、蓝色小鸡、黄树叶、绿树叶) 。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教学情境中感知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特征,探索按物体的两个以上特征有规律排序的方法。
2、尝试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进行装饰物品,感受与体验周围生活中物体排序的规律美。
3、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情趣。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你们看这里都有什么呀?它们漂亮吗?(花、气球、彩旗)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谁先找到它们排列的秘密。花是一红二蓝,一红二蓝,气球是二大二小,彩旗是二红一黄,二红一黄。刚才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花是按不同颜色和数量有规律排序的,气球是按大小有规律排序的,彩旗是按颜色和数量有规律排序的。
2、小松鼠想邀请小动物去它家里做客,小松鼠在去森林的路上,它遇到了一群小鸡,看,小鸡多么听话,一个一个的排着队,咦,怎么有三只小鸡掉队呢?谁能帮他们排好队?
你发现这些小鸡是按什么规律排队的呀?小鸡是按照一只黄色两只蓝色,一只黄色两只蓝色的规律排队的。
3、小松鼠走到一棵树下面,它看见树叶往下掉,小松鼠就想:要是树叶也像小鸡一样排好队就好了,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小松鼠,怎样让树叶也排整齐队呢?
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请小朋友找找看,教室有没有有规律排序的东西呢?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会运用到有规律排序的呢?请小朋友回家找找家里有哪些东西是有规律排序的呢?请你把它画出来,明天带到幼儿园一起交流,好吗?
活动延伸:
人们很聪明能干,在我们的生活中,利用各种图案有规律的排序,装饰在我们用的、玩的物品中,使这些这些物品更漂亮。
32、幼儿园大班数学《左和右》教案含反思
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年龄在5—6岁之间,对于区别左右手,大班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如平时吃饭时用右手拿勺子、左手扶碗,幼儿在意识上的知道,但是在实际行为中容易出错;还有一个就是由于粗心而出错。
学习目标:
1、已引导幼儿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2、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重点难点区分左右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感知自身的左右
区别自身左右
教师:小朋友们,哪只手是你的左手?哪只手是你的右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我们怎么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呢?
平时,你们的右手做些什么事情呢?
教师小结:右手一般做拿筷子,握笔,刷牙,提东西等等。
小朋友们,举起你的左手,说说左手一般做哪些事情?
小结:我们吃饭的时候左手可以扶碗,我们刷牙的时候可以拿牙杯。左手,右手是我们身上的一对好朋友,只有左手和右手的相互配合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更快。所以,左右手对我们很重要,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哦!
2、想一想,我们的身上,还有哪些像手一样,是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
出示图片眼睛、眉毛、鼻孔、耳朵、脚、肩膀、胳膊、腿也是一左一右的好朋友。
3、游戏
现在我们和身上的这些好朋友做个游戏,(伸出你的左手右手拍拍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左脚右脚碰一碰。)探索交流,熟悉左右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1、出示图片小狗和小兔,说出谁在左边?谁在右边?
2、(出示五只小动物的图片)提问: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幼儿回答)2、从左边数起,第2个是谁?(小猫)3、从右边数起,第3个是谁?(小狗)小狗的左边是谁?小狗的右边是谁?
3、总结:我们看的标准不同,左右方向也不同,比如,举例说明。
(三)联系生活,应用左右
小朋友们,左右跟我们的生活也息息相关,例:我们上下楼梯要靠右边走,我们在马路上也靠右行走。
活动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 左和右“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再从孩子们熟悉的左手、右手来引出左右,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通过摸一摸左耳、右耳等游戏,加深学生对左、右的理解,使学生明白识辨左右时可以用自己的左右手来分辨,自己左手的方向就是左边,右手的方向就是右边。通过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好,今后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探索。
33、大班科学《弹力球》教案反思
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玩弹力球,以下这节课就通过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弹力球的特点。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如果您正需要学习教案的编写,希望整理的教案可以帮到您。
教学重难点:
幼儿操作,感知弹力球的特点。
让幼儿大胆猜想,鼓励幼儿能在尝试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弹力球的特点。
2、能在尝试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活动要在玩过几种球的基础上进行。
2、弹力球或玻璃球幼儿每人1个。
3、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使弹力球跳的低的辅助材料(如木板、地毯、海绵等)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
——你玩过什么球?
老师出示不同材质的球,让幼儿观察比较,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这些球什么不同,感知球的软硬特性。
——什么球跳得高?
教师用同样的力气拍球,让幼儿观察那个球跳得高,得出结论:弹力球比其它球的弹性大,跳得高。
2、弹力球跳起来。
——你是怎么玩弹力球的?
教师提问:孩子们,你们想一想弹力球可以怎样玩呢?拍球、抛球、滚球、踢球、赶小猪等。
——怎样让弹力球跳得高?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同伴的不同玩法。
那咱们一起来玩玩吧!玩的时候请小朋友们比较:那个球跳得高。通过自己玩以及和同伴玩与交流。幼儿总结:弹力球跳得最高。老师:“咱们再来一次弹力球跳高的比赛,看看谁的弹力球跳得最高?”
3、比一比。
——请幼儿猜想:怎样使弹力球跳的低?画出表格。
那你知道用什么办法能让弹力球跳的的低吗?(用力小)。
——鼓励幼儿用收集的材料木板、地毯、海绵等进行试验。活动前一起确定一个参照标准,已确定那个球跳的低,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使用的方法。
老师给你们提供了木板、地毯、海绵这些材料,你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吧!
——个别演示,请认为自己的弹力球跳的低的幼儿进行演示。
——教师启发幼儿说出弹力球在哪儿跳的低?
——教师引导幼儿操作后与猜想作比较。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表面光滑平整,质地坚硬材料让弹力球跳得高;表面粗糙(带有纹理和凹陷),质地柔软的的材料让弹力球跳得低。
4、操作记录。
——教师与幼儿在图表上再次记录下操作结果。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教师一改往日的“老师讲,学生学”得传统教学模式,从感知弹力球的特性,到探索弹力球在哪跳的低,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目的是为孩子们搭建了探究的平台;一步步的启发引导,目的是为了孩子们有效的去探究。真正做到让孩子在玩中学。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34、大班科学《乌鸦喝水》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乌鸦喝水
年龄段/领域:大班(下)/科学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加入石子后能够让水位升高,了解水位上升的原因。
2.探究发现瓶子里水位高低变化与水量和石子的大小、数量的关系,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3.乐于合作实验,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重点:知道有水的瓶子加入石子后能够让水位升高,了解水位上升的原因。
活动难点:探究发现瓶子里水位高低变化与水量和石子的大小、数量的关系,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乌鸦喝水》课件,实验记录单。
2.实验一材料:每组 2 个相同的瓶子,分别装有不同量(高水位和低水位)的水,大石子;实验二材料:每组相同水位的瓶子 2 个,大小不同的石子各 1 杯,记录纸 1 张;实验三材料:每组低水位的瓶子一个,大小不同的石子、沙子若干、漏斗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你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2.结合课件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
3.提问:故事中的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加入石子后真的可以让瓶子里的水位上升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小乌鸦是不是真的能够喝到水呢?
4.小结:只有亲自试验一下,我们才能验证乌鸦是否能够喝到水。
二、实验验证“乌鸦喝水”。
(一)实验一:探究不同水位的瓶子加入石子后乌鸦是否能够喝到水。
1.出示不同水位(中高水位、低水位)的瓶子、石子。
提问:这两个瓶子哪里不一样?你觉得这两个瓶子里装入石子后水位能够上升到瓶口让小乌鸦喝到水吗?为什么?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结果。
3.师:请小朋友们来实验验证一下到底加入石子后能不能让乌鸦喝到水。
4.幼儿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分享实验结果。
提问:加入石子后水位上升了吗?
两个瓶子是否能够让乌鸦喝到水呢?
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加入石子后水位能够上升呢?
6.小结:加入的石头占据了水的位置,将水挤到了旁边与上面,就会让水位上升。如果瓶子里的水很少,就算放很多的石子乌鸦也喝不到水。如果瓶子里的水很多,乌鸦放很少的石头就能喝到水。
(二)实验二:探究石子的大小与投放数量之间的关系。
1.出示两个相同水位的瓶子,大石子和小石子。
提问:小乌鸦发现了有大小不同的石子,但一次只能投放一颗石子,如果要尽快喝到水的话,它应该投放哪种石子呢?为什么?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并表达自己的理由。
3.幼儿分组实验使用大小不同的石子分别放到两个一样高水位的瓶子中,并记录使用的石子的数量。
4.请幼儿大胆讲述分享结果。
提问:哪种石子用的多?哪种石子用的少?想一想为什么呢?
5.小结:石子大,使用的数量就少,乌鸦投放的次数就少,就能更快的喝到水;石子小,使用的数量就多,乌鸦投放的次数就多,喝到水的时间也会更长一些。
(三)实验三:探究使用不同材料让乌鸦喝到低水位瓶子里面的水。
1.出示低水位的瓶子、大小不同的石子、沙子、漏斗等材料。
师:小乌鸦如果只找到了这个低水位的瓶子,它可以怎样喝到里面的水呢?请小朋友们合作使用不同的材料试一试。
2.幼儿分组实验,教师巡回观察不同小组的方法。
3.分享实验结果。
提问:哪一组成功了?成功的秘密是什么?你们使用了什么材料?
哪一组没有成功?是什么原因导致没有成功呢?
小结:大石子之间的空隙可以用小沙子来填充,这样能够继续将水往上排。
三、发散思维:如何用其他方式帮助小乌鸦喝到水呢?
1.提问: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帮助小乌鸦喝到水呢?
2.鼓励幼儿大胆思考表述想法。
小结:大家都是善于动脑筋,大胆想办法的小朋友,生活中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学习小乌鸦,不怕困难,愿意动脑筋解决问题。
四、活动延伸
1.班级益智区中投放大小不同的石子、布、羽毛、吸管、纸巾等材料,幼儿自由探索“乌鸦喝水”的方法。
课后反思:
1.借助寓言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幼儿活动兴趣。
此活动首先以寓言故事《乌鸦喝水》导入,并结合故事内容顺势提出关键性问题:“故事里的乌鸦真的能够通过在瓶子里加入石子的方法喝到水吗?”引发幼儿思考,创设出帮助乌鸦喝到水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实验层层递进,凸显幼儿的主动学习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活动过程中,教师创设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引导幼儿思考在不同材料与情境下乌鸦是否能喝到水,如何能更快地喝到水,问题的答案通过幼儿实际操作来验证,幼儿在前,教师在后。过程中教师用关键性提问引导幼儿感受实验前的思考、预测、实验验证、观察、表达实验结果、分析原因等科学探究的过程,鼓励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3.合作实验发挥同伴小组学习的优势,捕捉提升共享探究经验。幼儿四人一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互相讨论,互相配合。教师细致观察、捕捉每个小组不同的学习过程,并通过分享帮助幼儿提升共享学习经验。
35、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设计《猜猜哪是左哪是右》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区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2.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3.愿意参加活动,一起与同伴完成任务。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活动难点: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完成任务,找到“小红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物质准备:音乐(3D环绕,夏天欢快的小音乐)、即时贴、PPT等
活动过程
一、送礼物,巧妙进入主题。
1.请小朋友们排队走进教室,师幼问好!老师请小朋友们伸出右手向客人老师打招呼,之后请孩子们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椅子做好。
2.老师要送礼物给小朋友们,请你们把礼物戴到右手上,戴好之后请把右手举起来,这样老师就知道你们戴好啦!
3.提问:
(1)请问戴礼物的是哪只手?(右手)
(2)请问你们的右手有什么本领?(拿、拍等本领)没有戴礼物的哪只手是?(左手)
4.考一考:
小朋友们都能区分左右手了,那老师就来来考一考你们。
除了右手和左手能区分左右,我们的身体还有那些部位能区分左右?(眼睛、耳朵、胳膊、脚等)
5.我来说,你来做。(游戏)
(1)伸出你的右手,摇一摇。
(2)拉拉你的左耳,1、2、3。
(3)伸出你的左脚,扭一扭。
(4)用你的右手去摸你的左耳朵。
(5)用你的左手拍拍你左边朋友的肩膀。
二、游戏:《小小兵》
小朋友们都能听老师的口令来做相应的动作,现在老师邀请小朋友们来玩一个《小小兵》的游戏。我说集合,请你们迅速地站到贴好黄色爱心的小点上。
1.教师喊口令,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向左看齐、向前看、稍息、立正、敬礼。
2.好了,现在你们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小兵啦,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还要具备哪些本领呢?
3.请幼儿示范小兵的本领,其他孩子跟着做。(打枪、打拳、爬等本领)
4.播放音乐,教师带幼儿做动作。
三、给幼儿布置一个任务,找到小木屋里的小红旗。
要找到小红旗,必须经过山洞、小桥、小木屋,完成各环节设置的问题,才能顺利找到小红旗。
1.过山洞。
2.过小桥。
3.进小房子。
(1)区分左右手才能顺利进入。
(2)找出哪边是放小红旗的地方,正确了小红旗才会出现。
四、以跳舞结束活动
好啦,现在小朋友们顺利找到了小红旗,咱们跳舞庆祝一下吧!随着舞蹈的进行,自然而然地走出教室,结束活动。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我主要是以游戏展开教学活动的,以“送礼物”—“小小兵游戏”—“布置任务”—“舞蹈”—具体事物来贯穿整个活动。通过一系列的闯关游戏来达到活动的目的,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获得新知。
36、幼儿园大班科学《我是杂技员》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在一次日常的户外活动中,我们组织孩子玩了走轮胎独木桥游戏,我发现幼儿对平衡游戏很感兴趣。之后几天我统计了在班级区域活动中,科学区幼儿自主选材的数据。发现平衡木、天平是幼儿最喜欢挑选的实验材料。结合幼儿对平衡探索的兴趣及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有趣的平衡现象,我设计了本节活动。在活动中使幼儿自己探索发现生活中简单的平衡知识。
本节活动中,比起简单而枯燥的说教,采用了该年龄段的孩子更喜欢用游戏、自己动手操作的方式得到答案。在这节活动中,我充分的利用了孩子的这点天性,每一步都让他们自己探索、自己研究,这样看似放松的游戏方式,反而更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得出的结论更容易记忆。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感知每种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平衡点。
2.能手眼协调地顶起纸板,并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3.增强幼儿的表演欲望,感受活动中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实验一材料:铅笔每人1支,小纸板每人2块(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实验材料二:相同大纸板每人1块;固体胶壳6个、水瓶6个、圆形泡沫积木6个、圆形水彩笔桶6个(四个物体粗细不同)。
·活动过程:
一、观看表演,导入活动。
1.师说:小朋友,你们看过杂技表演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幼儿回答)
2.师说: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杂技表演,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杂技员是怎样表演的。(师放转盘子视频)老师组织幼儿观看杂技表演录像,激发幼儿兴趣。
3.提问:杂技员是怎样表演的?
小结:这些杂技表演真好看,今天老师也请小朋友来试试,学习杂技表演,(出示实验材料一)能不能不用手扶着纸板,就用铅笔把它顶起来。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用铅笔顶图形小纸板。
1.幼儿分组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2.顶好后在能顶起来的地方画个点作为标志。
3.与组内其他幼儿互换,检测标记点的位置是否能顶起纸板。
4.分组讨论,与同伴交流,发现顶纸板的秘密:顶起来的标志都在小纸板的中心点。
小结:我们发现这些标记的小点,都在纸板的中心位置。这个点就叫做“平衡点”,“平衡点”可以帮我们使小纸板不倾斜掉下来。
三、用不同材料顶大纸板。
1.师说:小朋友们顶得真棒,刚才顶了小纸板,现在老师要请你们顶大块的纸板。(师出示实验材料二)你们看看,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相同的大块纸板,每组顶纸板的工具都不一样,请小朋友把每组工具都去试一试。
2.幼儿依次选择不同材料,自由探索,完成顶纸板,教师巡回指导。
3.师说:小朋友都顶完大纸板了,那你觉得哪个工具容易顶?哪个工具不容易?我们来排个序。幼儿回答。(教师启发幼儿思考对比:接触面大的工具最易顶起纸板。)
小结:相同物体做支撑平衡实验,接触面越大,越容易保持平衡。
4.杂技表演。
师:现在小朋友都知道了表演杂技的诀窍,下面我们也来跟着音乐做顶纸板的杂技表演吧。(播放音乐,请摄影师给表演得好的演员拍照。)
·活动延伸
提问:除了老师带来的这些材料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来顶纸板呢?(幼儿自由探索并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顶纸板,与他人合作分享经验)。
37、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桌》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制作的过程中,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加深幼儿对科学的理解,使感性的知识系统化,激发新的探索兴趣和欲望,使学习生活不断向纵深发展。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并能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站得稳的方法。
3、通过探索,体验成功的快感。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纸、胶水、积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利用自身的经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的原因。
1、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教师:“纸可以做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2、教师简单介绍纸桌的制作方法。
教师:“先用一张纸做桌面,再用另外的四张纸粘成纸筒分别做桌子的腿,然后将桌面和桌腿粘牢。”
3、幼儿制作。
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制作。教师:“看看我们制作的桌子,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讨论,交流。
4、幼儿操作。
(1)引导幼儿给站不起来的桌子寻找原因。
教师:你的桌子能站起来吗?
幼儿实验。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探索桌腿高矮、粗细对桌子站得牢的影响。
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吸取同伴的长处,探索制作一张稳定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师简单小结桌子能站得稳的方法,并启发幼儿再做一张站得稳的桌子。
2、幼儿第二次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想办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幼儿简单介绍制作的方法,加深对桌子站得稳的认识。
教师:“你的桌子站得稳吗?为什么?”
4、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教师:“你的桌子能放东西吗?”幼儿动手试试。
三、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积木,体验成功的快感。探索不同的桌腿的承受能力。
1、幼儿在桌子上放积木。
教师:“你的桌子能放积木吗?”
2、幼儿比赛放积木。引导幼儿尽量多得放积木。
3、通过比赛,以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桌腿对桌子承受能力的影响。
教师:“谁的积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四、活动延伸。
1、参观家具城,观察各种桌子。想家具的美,并能将参观的体验迁至活动。制作漂亮的桌子。
2、区域活动,继续进行“纸桌”的制作。探索其他因素对桌子牢固度影响,并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其他材料制作桌子。
注意事项:
1、为幼儿准备一些毛巾,以备胶水弄的满手都是。
2、玩积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放积木时一定要慢慢地,不要因为放的太多而让纸桌承受不了,让桌子变坏。
3、活动过程中也许会有幼儿制作的比较快,教师一定要安排好,那些能力较强的幼儿。
知识背景:
1、幼儿已掌握一定的纸的一般特性。
2、让幼儿了解平衡原理,知道桌子能站稳就一定要平衡。
反思:
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注重孩子对经验所得的表达与梳理,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经验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但是在游戏放积木环节,材料的设置上考虑不够成熟,所选的积木太轻,导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时,幼儿不能直接,形象地进行观察操作。
- 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 让孩子知道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教案
- 大班科学教案教:孩子认识什么是火
- 大班科学教案:教孩子认识蚯蚓
- 幼儿园孩子玩纸板的教案:我是小小杂技演员
- 大班科学教案:巧运水
- 教小孩子认识肥皂的教案:多彩的肥皂
- 幼儿园教孩子了解手机是什么的教案
- 教小孩制作豆浆的教案:我会做豆浆
- 教小孩水的状态变化的教案
- 让小孩了解水的沉浮现象的教案
- 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的教案
- 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与习性的教案
- 让孩子体验科技活动乐趣的教案
- 天线宝宝(美工)
- 孩子任性是种心理需求
- 竹子里的秘密_小学生作文:四年级
- 做自己的经典句子186句
- 中班科学教案《课动物怎样睡觉》反思
- 中班科学教案《圆圆的玩具》反思
- 教案中班游戏教案《蹴鞠与足球》反思
- 软件企业朋友圈文案38句
- 《善行天下》第五章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