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哪队会更快》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哪队会更快》反思
1、中班数学教案《哪队会更快》反思
活动目标:
1、目测6以内物体的数量,根据排队人数判断在哪里排队更快。
2、学习用数字、圆点、短线等记录数数的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7页《比快慢》。磁铁18—20颗,1—6的数字卡片一套。小纸条每人一张,水彩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1、哪里排队会更快
教师在黑板上画三个长方形表示3个超市收银台,然后对应“收银台”分别纵向放4颗、5颗、6颗磁铁(磁铁的间距相同),表示排队的人。
师:今天呢,小猴要去超市买东西,但是他不知道排在哪一队付钱最快,我们可不可以帮帮他呀? 你们认为在哪一队排队最快呢?(请三四个小朋友回答)
师:你们的意见都不一样,小猴都不知道该听谁的了,先让我们一起来数数看每个收银台有多少人。
分别数一下1、2、3三个收银台排队的人数,然后给每个幼儿发一张小纸条和一支水彩笔,让他们把刚才数的个数在小纸条上表示出来,可以用小圆点,也可以用短线。
师:第一个收银台有四个人在排队,第二个收银台有五个人,第三个收银台有六个人,现在请你们在小纸条上记录下每个收银台的人数,用小圆点或小短线表示出来,好么?(教师先演示一下如何用小圆点表示第一个收银台的人数)
师:好,根据我们小纸条上画的小圆点或小短线的数量,哪个小朋友可以告诉我哪个收银台的人最少呀?
幼:第一个。
师:对,第一个收银台的人最少,那是不是我们需要等待的时间就比较少啊,那小猴应该去哪个收银台排队呢?
幼:第一个。
师:现在老师要对这些排队的人做一个小小的变动,请你们仔细看哦。
教师调整磁铁的间距(4颗磁铁的间距与6颗磁铁排得一样长),请幼儿再次观察,说说排在哪一队能更快付钱。
师:现在队伍变了,小猴选哪队去付钱最快呢?(请两三个幼儿回答)
师: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我们可以数一下每个队伍里有多少人,小猴要等待的时间只跟队伍里已经有的人的数量有关系,那些人挨得紧或者排的远是没有关系的。
跟幼儿一起数每个收银台的人数,并在队列前出示相应的数字。
师:我们来数一下每个收银台的人数,(第一个放上数字卡片4),(第二个放上数字卡片5),(第三个放上数字卡片6),哪一队的人数最少呢?
幼:第一队。
师:那么小猴该去哪里排队呢?
幼:第一队。
2、哪里买票会更快
师:我们假期里是不是经常跟爸爸妈妈出去旅行的呀,那现在我们一起排好队来买火车票吧。
师:我先请所有的女孩子来扮演已经在排队买票的乘客。好,现在男孩子一起告诉我第一队有多少人?第二队有多少人?第三队呢?第四队呢?哪一队人最少?那去哪一队排最快啊?
师:好,现在由男孩子来扮演排队的乘客,女孩子先回到位子上。
女孩子们,我们来数一数每个队各有多少人?那去哪个队排队最快啊?
3、哪个人在比赛中更快
师:刚刚我们学会了在哪里排队最快,现在我们要来当当小裁判。把数学书翻到第七页,有五个小朋友在舀汤圆,我们来数数每个人舀了几个汤圆,用短线记录在括号里。
师:写好了么,我们来比一比他们谁舀的多,谁舀的少?
师:那舀的多的那个小朋友是不是比较快的呀?
幼:是的。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这六个在钓鱼的小朋友,第一个小朋友钓了几条鱼呀?
师:第二个呢?……(一直问到第六个,让他们自己回答自己数)
师:好,那我们用小圆点来表示这些鱼儿的数量,把他记录在括号里。
谁钓的多?谁钓的少?(.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那小裁判们你们说说谁是冠军啊?第二名呢?第三名呢?鱼钓的多就是速度比较快的小朋友。
4、总结
师:我们排队的时候,要先数数队伍里有多少人,人比较少的,我们要等的人就少,这样我们在那里排队就会更快。
当我们比赛的时候,谁舀的汤圆多或者钓的小鱼多,那他的速度就比较快,就是冠军啦。
教学反思:
让幼儿在观察教师操作和自己动手操作后,可以学会用简单的记录法记录队伍的长短,知道在排队的时候,人数多的那队等的时间要长,人数少的那队等的时间反而要短。
在上这堂课的过程中,我先示范了一次,小猴在超市里买好东西准备要付钱的时候,不知道哪队要快?我就示范了用短线记录发表示,长的那队用长线表示,短的那队用点的线表示。第二个环节是小猴子买好东西后,要去火车站排队买车票时,不知道哪队会排队更快些,需要小朋友帮助来看一看,我让孩子自己操作的时候,小朋友们不知道该怎么操作,我想让她们在纸上也用线条来表示队伍的长短,知道长的队伍等起来要慢,队伍段的,人数少的等起来慢。第三个环节是等电梯,这次队伍有递增,本来是两队队伍,现在是三队队伍了。也是用短线的方式来表示,同样孩子在操作的时候有点乱,而且本次活动时间很长。
2、中班数学教案《超市售货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将6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继续学习正确目测6以内的数群。
3、乐意主动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分类底版,6以内的实物卡片,相应数量的数卡
2、学具:超市售货员(分类底版,6以内的各种实物卡片,相应数(点)卡等),给一样多的发花(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操作卡,雪花片),一样多的放一起(6以内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卡片)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了解游戏玩法。
(1)出示分层式分类底版,各种球类实物卡。
教师:超市里有许多的球,让我们看看有哪些球呢?它们各是几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数数,并能说一说自己数的方法。
(2)师幼共同讨论整理“分层货架”的规则:一样多的球放在一起
(3)幼儿示范分球,师幼共同读一读,检查分得对不对。
(4)出示3—5的数卡,教师:谁愿意来帮助球儿们找到运货的小推车呢?幼儿讨论得出:每层货架上放的球儿数量是几,就摆上数字几的卡片,把数卡放在每层货架的最后空格处。
2、小组操作活动。
(1)介绍各组活动(有重点的介绍“超市售货员”的规则)
(2)小组活动与规则。
第一、二组:超市售货员(能将6以内的等量实物放在一起,并为各底版空格处摆上相应的数(点)卡)
第三、四组:给一样多的发花(能用目测的方法进行6以内实物的等量判断)
第五、六组:一样多的放一起(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快速辨认实物卡上的数量)
(3)教师重点观察指导“超市售货员”的活动。
3、活动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3、中班数学教案《8的形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知道7添上1是8,并能用语言加以描述。
2、培养幼儿按要求操作的习惯。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贴绒教具小鸭8只,小鱼8条,小虾8只,字卡1--8。
学具: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的形成。
1、拍手游戏。
2、看数字做动作。(教师出示数字1--7,幼儿根据数字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3、接着说数(教师随意说数字,幼儿接着说下去)
二、学习8的形成
1、出示贴绒教具(7只小鸭)提问"图上来了什么小动物?有几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可继续引导幼儿运用先看大数后接着数的方法进行目测数群)。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它们的数量?(数字7)
2、教师打开遮着的那只小鸭,问:现在草地上有几只小鸭了?是怎么变成8只小鸭的?(引导幼儿说出7只小鸭添上1只小鸭是8只小鸭)
3、创设情景,进一步学习8的形成)变雪花片:请小朋友先拿7个雪花片,想想怎样变成8个,(要求幼儿边操作边讲述"7个雪花片添上1个是8个雪花片))(教师出示7条小鱼)有几条小鱼?要让每只小鸭都能吃到小鱼怎么办?(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幼儿集体检查、描述操作结果))
4、用同样的方法把7只虾成8只虾。
三、初步认识数字小朋友,8只小鸭、8条小鱼、8只小虾、8个雪花片可以用数字几来示它们的数量?(圆点,数字)
四、小结、请小朋友下了课找一找教室里、家里,都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4、中班教案《哪队会更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目测6以内物体的数量,根据排队人数判断在哪里排队更快。
2、学习用数字、圆点、短线等记录数数的结果。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7页《比快慢》。磁铁18—20颗,1—6的数字卡片一套。小纸条每人一张,水彩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1、哪里排队会更快
教师在黑板上画三个长方形表示3个超市收银台,然后对应“收银台”分别纵向放4颗、5颗、6颗磁铁(磁铁的间距相同),表示排队的人。
师:今天呢,小猴要去超市买东西,但是他不知道排在哪一队付钱最快,我们可不可以帮帮他呀? 你们认为在哪一队排队最快呢?(请三四个小朋友回答)
师:你们的意见都不一样,小猴都不知道该听谁的了,先让我们一起来数数看每个收银台有多少人。
分别数一下1、2、3三个收银台排队的人数,然后给每个幼儿发一张小纸条和一支水彩笔,让他们把刚才数的个数在小纸条上表示出来,可以用小圆点,也可以用短线。
师:第一个收银台有四个人在排队,第二个收银台有五个人,第三个收银台有六个人,现在请你们在小纸条上记录下每个收银台的人数,用小圆点或小短线表示出来,好么?(教师先演示一下如何用小圆点表示第一个收银台的人数)
师:好,根据我们小纸条上画的小圆点或小短线的数量,哪个小朋友可以告诉我哪个收银台的人最少呀?
幼:第一个。
师:对,第一个收银台的人最少,那是不是我们需要等待的时间就比较少啊,那小猴应该去哪个收银台排队呢?
幼:第一个。
师:现在老师要对这些排队的人做一个小小的变动,请你们仔细看哦。
教师调整磁铁的间距(4颗磁铁的间距与6颗磁铁排得一样长),请幼儿再次观察,说说排在哪一队能更快付钱。
师:现在队伍变了,小猴选哪队去付钱最快呢?(请两三个幼儿回答)
师: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我们可以数一下每个队伍里有多少人,小猴要等待的时间只跟队伍里已经有的人的数量有关系,那些人挨得紧或者排的远是没有关系的。
跟幼儿一起数每个收银台的人数,并在队列前出示相应的数字。
师:我们来数一下每个收银台的人数,(第一个放上数字卡片4),(第二个放上数字卡片5),(第三个放上数字卡片6),哪一队的人数最少呢?
幼:第一队。
师:那么小猴该去哪里排队呢?
幼:第一队。
2、哪里买票会更快
师:我们假期里是不是经常跟爸爸妈妈出去旅行的呀,那现在我们一起排好队来买火车票吧。
师:我先请所有的女孩子来扮演已经在排队买票的乘客。好,现在男孩子一起告诉我第一队有多少人?第二队有多少人?第三队呢?第四队呢?哪一队人最少?那去哪一队排最快啊?
师:好,现在由男孩子来扮演排队的乘客,女孩子先回到位子上。
女孩子们,我们来数一数每个队各有多少人?那去哪个队排队最快啊?
3、哪个人在比赛中更快
师:刚刚我们学会了在哪里排队最快,现在我们要来当当小裁判。把数学书翻到第七页,有五个小朋友在舀汤圆,我们来数数每个人舀了几个汤圆,用短线记录在括号里。
师:写好了么,我们来比一比他们谁舀的多,谁舀的少?
师:那舀的多的那个小朋友是不是比较快的呀?
幼:是的。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这六个在钓鱼的小朋友,第一个小朋友钓了几条鱼呀?
师:第二个呢?……(一直问到第六个,让他们自己回答自己数)
师:好,那我们用小圆点来表示这些鱼儿的数量,把他记录在括号里。
谁钓的多?谁钓的少?
那小裁判们你们说说谁是冠军啊?第二名呢?第三名呢?鱼钓的多就是速度比较快的小朋友。
4、总结
师:我们排队的时候,要先数数队伍里有多少人,人比较少的,我们要等的人就少,这样我们在那里排队就会更快。
当我们比赛的时候,谁舀的汤圆多或者钓的小鱼多,那他的速度就比较快,就是冠军啦。
教学反思:
让幼儿在观察教师操作和自己动手操作后,可以学会用简单的记录法记录队伍的长短,知道在排队的时候,人数多的那队等的时间要长,人数少的那队等的时间反而要短。
在上这堂课的过程中,我先示范了一次,小猴在超市里买好东西准备要付钱的时候,不知道哪队要快?我就示范了用短线记录发表示,长的那队用长线表示,短的那队用点的线表示。第二个环节是小猴子买好东西后,要去火车站排队买车票时,不知道哪队会排队更快些,需要小朋友帮助来看一看,我让孩子自己操作的时候,小朋友们不知道该怎么操作,我想让她们在纸上也用线条来表示队伍的长短,知道长的队伍等起来要慢,队伍段的,人数少的等起来慢。第三个环节是等电梯,这次队伍有递增,本来是两队队伍,现在是三队队伍了。也是用短线的方式来表示,同样孩子在操作的时候有点乱,而且本次活动时间很长。
5、中班数学教案《小小设计师》含反思
设计意图
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是教师创造集体教学活动的重要来源,将主题活动与日常生活、数学知识间建立联系,会使数学学习更有意义。
班级中正在开展主题活动《我和植物做朋友》,孩子们负责幼儿园小种植园的种植和照料工作。种植园刚刚翻修完成,孩子们特别喜欢。他们发现种植园还没有围栏,纷纷说:"老师,原来的种植园有围栏。""别的菜园都有围栏。""有了围栏野猫就不会踩了。""我们可以保护蔬菜啦。"孩子们有了制作围栏的愿望,同时教师考虑到教育的要求和价值,便生成了活动"设计种植园的围栏"。在第一次设计中孩子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围栏,我们也惊喜地看到规律的出现,这也说明生活中的感性经验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我及时抓住了契机,引导幼儿发现有序与无序的不同。孩子们表示更喜欢有规律的围栏--既整齐又漂亮,想将种植园围栏也设计成为有规律的,从而引出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物体排列,感受规律的美。
2.愿意运用两种物品创造规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愿意创造规律,运用规律排序,发现美。
难点:理解规律排序中规律组在序列中重复出现的含义,连续排列的整齐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老师一同收集生活中的规律,拍摄成照片;幼儿在游戏中随意排出过一些规律;有参与种植园围栏设计的愿望。
物质准备:用生活中蕴含规律的照片制成的PPT,电脑,相机,"魔法圈"(用颜色鲜艳、可变形的毛根弯成)。
操作材料:洞洞板及棋子、易拉罐、正方形积木、节奏棒、纸盒等。
活动过程:
1.通过分享照片,激发幼儿参与设计有规律围栏活动的兴趣,初步认识、理解规律排序,并感受到生活中运用规律排序的常见与美感。
(1)出示种植园照片,引发幼儿参与设计的兴趣,明确活动任务--设计有规律的围栏。
师:小朋友们,咱们这几天在忙着做一件什么事情呀?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因为我们的种植园还没有保护植物的围栏,所以要设计种植园的围栏。
师:对,我们要一起设计、制作围栏。在你们第一次设计中,画出了许多围栏样式,你们更喜欢哪一种?
幼:有规律的围栏。
师:所以我们今天要设计有规律的围栏。
(2)引导幼儿逐一观察收集的有规律物体的照片,发现照片中两种物体之间的排序方式。
师:在你们动手设计之前,咱们一同来欣赏一下活动前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找到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滑梯上的栏杆是按什么方式排列的?在这个排列中重复出现的是什么?
幼:是按照一个蓝的一个黄的、一个蓝的一个黄的方式排的。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滑梯的栏杆是由一蓝一黄栏杆组成一组规律,后面一直重复前面这组规律,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
(3)通过对全部照片的观察及交流,了解两个不同物体是可以有规律排序的,并能发现规律排序的美,愿意创造规律,设计种植园围栏。
师:小朋友们看了这么多生活中有规律物体的照片,你有什么感觉?
幼:很好;看上去很舒服;不单调,很整齐。
师:那今天我们也来创造规律围栏。
(教师介绍师幼共同收集的三组材料及操作要求。)
2.完成设计种植园围栏任务:自选两种物品创造规律,尝试学习按规律给两个物体排序。
(1)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尝试运用两种物品创造规律、排序。
(2)教师个别观察指导,随机发现两种物品规律排序的不同方法及问题并记录。
3.通过分享幼儿的围栏设计,进一步发现、理解规律排序的含义。感受到两种物体可创造出许多不同的规律并排序,激发幼儿发现、创造更多规律并运用于生活。
(1)分享幼儿的排序方法,进一步发现、理解规律排序的含义。(从中提升规律并验证规律排序。)教师运用相机拍摄下幼儿设计的规律进行个别展示,请幼儿来介绍自己的规律,或者由集体观察、讨论,发现其中的规律。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设计创造出许多种规律。谁愿意向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排列。
看一看这位小朋友用什么方式排列的?有人和他的想法不一样吗?你觉得这是按什么方式排列的?
当幼儿排序出现混乱时:
师:这位小朋友的规律是一根节奏棒和一个盒子,它们组成了一组好朋友。神奇的"魔法圈"要变身啦,我们一起看看后面排的是不是这组规律在重复出现。
(在此环节中通过用"魔法圈"验证规律,帮助幼儿解决按规律排序最核心的知识点--特定单元的反复出现。因为幼儿很容易把特定单元混乱,而彩色毛根弯成的圈非常形象地明确了规律组,方便幼儿自我检验,使排序不混乱。还可以让幼儿清晰地看到规律是否排列完整。)富于变化的材料使规律出现多元表征,如同样两种材料--易拉罐和长方形积木,因摆放方式及数量的增减,出现不同的规律。
师:为什么××和××都选用了白色和蓝色的棋子,可他们排列出来的规律是不同的?
幼:因为××的是一个蓝的和一个白色的棋子,另一个小朋友是两个蓝色和两个白色的棋子。
师:那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呢?
幼:颜色一样,数量不一样。
师:哦,原来材料一样,数量不一样也能创造出不同的规律排序。
(对比不同的规律,发现同种材料,从不同维度,如摆放位置、数量等不同,可创造出多种不同的规律排序。)
(2)知道两种物体可创造出许多不同的规律并排序,萌发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和创造更多规律的愿望,继续完成种植园围栏的创建。
活动反思:
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本次活动正是来源于幼儿真实的生活,利用具体的情景给孩子们布置设计围栏的任务。由真实任务驱动的教育活动贴近幼儿生活,不仅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而且较好地实现了集体数学活动的情景化,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经验,真实感受到数学学习对自己生活的意义,凸显出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幼儿在思维上、数学经验上有所提升"。教师有效把握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注重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直接感知、亲自体验和实际操作,帮助幼儿明确规律排序,扩展幼儿模式识别经验,并发现生活中规律的美,自主地创造规律。整个活动符合幼儿认知的模式及教学的逻辑:观察一创造一比较一再比较中概括。通过环境设计策略,即情景内容源于生活,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因此在整体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任务意识明确,愿意创造规律并专注投入地运用规律排序,设计围栏;通过直观概括策略,运用"魔法圈"圈出规律组进行序列中单元的判断,使幼儿理解规律排序;通过多元表达策略,使幼儿在表达交流中形式多样,可以是语言、动作、符号,也可以是师生间的、同伴间的交流,从而达到抽象与直观、思维与感知的有效结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在规律排序活动中不仅仅关注排序结果,更注重透过幼儿多样化的表达,了解其对规律的认识及理解程度,乃至思维发展水平,予以适当、必要的支持引导,促进幼儿迁移、概括等数学思维的发展。
6、中班数学教案《数与量》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在这个年龄段对数和量的认识是很敏感的,在一次区域角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在数学区域中玩的孩子很多,很投入。于是为孩子们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 通过数方块比较面积大小。
2、 能数数并写出数字。
3、 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按物计量
活动准备
幼儿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幼儿挂图观察并提问:
1、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动物?
2、你能告诉看到了哪些动物?
3、它们又在做些什么呢?
二、 引导幼儿看幼儿书让幼儿进行观察并按物写出数字,请幼儿按面积大小进行涂色,并请幼儿进行说一说为什么?
三、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快思.教案网!你的方法是什么?
四、 教师出示实物让幼儿进行判断
五、 分组议论
六、 个别发言
教学反思
1、 根据幼儿园《纲要》提出对于幼儿数学方面学习,应注重幼儿逻辑思维及幼儿的推理能力。
2、 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的方式让幼儿做到了思维想象力、尊重了孩子的发言及表现力。
3、 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应做到多让幼儿分组讨论,个别发言以及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7、中班数学教案《封闭式数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封闭式数数的方法,初步积累封闭式数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激发幼儿参与数活动的兴趣。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设计思路:
1.主题活动中融入的数活动
近日我班正在进行“动物世界真奇妙”的主题活动,在认识一些鸟类的过程中,孩子们开始对于各种各样的蛋产生了好奇与浓厚的兴趣,此时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将孩子比较熟悉与喜欢的四种鸟卵作为孩子们数数的载体,既帮助孩子们积累了相关的数经验,同时也进一步地增强了孩子们对于各种鸟卵的兴趣与认识。
2.数活动中融入的趣味游戏
数活动本身逻辑性概念性较强,而幼儿又是具体形象性思维,在设计活动时,我将数活动融入到有趣形象的游戏环节中,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富有情节的游戏,在轻松的环境中,在愉快的游戏中积累数经验。
3.本班幼儿数经验的最近发展区
有序数数对于我们班的孩子而言已没有多大挑战性,大多幼儿都能较为准确地点数,然而在幼儿的生活中,游戏中我也发现孩子们在点数一些排列成封闭状的物体时,由于缺少方法,常常出现数错与数不清的现象。孩子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点数经验,但是在点数中缺少方法,所以在数一些乱序排序与封闭式排序的物体时,出现了困难,因此,只要在方法上稍加引导,就能使幼儿较好地掌握了。
4.活动中的生生互动
在学习活动中,孩子们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更能为幼儿所接受。数活动中我多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法,一来在活动中教师能更为全面地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二来给幼儿较大的选择与操作空间。此次分组,我主要是随机抽样分组,幼儿中存在个体差异、能力差异,在设计活动时我考虑到了给幼儿提供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幼儿在探索、发现数数方法之后,与同伴充分交流、分享各自的经验,让孩子来教孩子,从中又使孩子们得到了更多不同的数数方法。
活动准备:
1.连线纸、水彩笔
2.鸡、鸭、鸽、鹌鹑图片及蛋样品各一只
3.摆放成封闭式的平面鸡蛋、鸭蛋、鸽蛋、鹌鹑蛋若干
4.数字卡片
5.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交代主题,活动导入
1.游戏《连线找客人》
2.幼儿连线后,教师将幼儿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注意排序:鸡、鸽、鸭、鹌鹑)
二、配对
1.教师出示鸡蛋、鸽蛋、鸭蛋、鹌鹑蛋(特别介绍鹌鹑蛋)
2.幼儿配对,将蛋放在动物边上。
三、数鸡蛋
1.教师出示鸡蛋!
“鸡妈妈你们看它下了几个蛋啊?”
2.发现问题?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
四、幼儿探索尝试封闭式数数
1.幼儿按意愿选择不同的蛋进行数数。
“请小朋友选择一种你要数的蛋蛋。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数的又快又对,怎么才能记住第一个数的那个蛋呢?”
2.总结交流,数数的经验。总结时,教师出示数字卡片。
幼儿说对后,出示数字,比较谁生的最多
五、游戏:母鸡孵蛋
1.交代游戏规则
“着音乐一起学母鸡围着鸡蛋走路。音乐一停我们就快去找一窝鸡蛋蹲下附小鸡哦”“快数数你一共附了几个蛋?”
2.游戏三边
活动反思:
在学习活动中,孩子们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更能为幼儿所接受。数活动中我多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法,一来在活动中教师能更为全面地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二来给幼儿较大的选择与操作空间。此次分组,我主要是随机抽样分组,幼儿中存在个体差异、能力差异,在设计活动时我考虑到了给幼儿提供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幼儿在探索、发现数数方法之后,与同伴充分交流、分享各自的经验,让孩子来教孩子,从中又使孩子们得到了更多不同的数数方法。
8、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数字》含反思
活动设计:
对幼儿的教学,首先课程的目标要明确,重难点要突出。在这节课中,可能我的重难点不是很突出,所以对幼儿来说挑战性缺少了。其次在老师介绍操作要求的时候,语言虽然说很简练,但是还需要更明确和更全面一点。这样孩子在操作的时候,就更有秩序了。还有一方面是,老师在请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只是让幼儿说出了问题的答案,老师只注重了答案的对错,没有注重让幼儿把话说完整,缺少了语言的渗透。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这些方面的经验积累还是需要不断努力。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并区分6与9。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组合画三幅(还有小动物)。
2、幼儿每人一份数字卡片
3、每组提供白色纸条、浆糊、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看图编电话号码。
(1) 我们将要去春游了,我想邀请小动物一起去请大家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幼儿泛讲)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2) 打电话要查电话号码,我们来查一查动物家的电话。
教师分别出示图形卡。(小猴、小熊、小兔)
师:这是小猴家的电话。让幼儿观察发现小猴家只有图形,没有号码。
(3) 引导幼儿看图数数编号码。(三家全部观察后,人人翻译号码)(人手一份操作用具。可以用数字贴号码,也可用笔写号码)
请各组派代表在黑板上贴数字
集体念号码 583469 583496 582734
验证号码的正确性,老师拨打电话。
二、感知数字的丰富变化。
(1)思考:这些号码都有6个数字,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
(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
(2) 观察:在三个电话号码中有哪些是不一样的?
(小猴家的号码是有9、6,小熊家是6、9;小兔家没有这两个数子,有的是2、7)
相同的是什么?
(三个号码都是六位数,前两位数都有5、8)
(3)区分6和9
问:老师也常把6和9搞错,请你们帮助我记住它。
( 让幼儿说出6的圆圈在下面,9的圆圈在上面。)
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数字23456789
三、交流所收集的电话号码
增强幼儿有关电话方面的知识
(1) 请幼儿大声地读自己带来的电话号码。
了解电话号码是多位数的。
(2) 你们知道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上海地区的家庭电话是8位数的,手机是11位数的;常用的较特殊的电话是3位数的。)
四、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
(1)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我们用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
提示:可以用贴数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笔写。
有意识地请几个孩子上来念所编的号码。
(2)教师巡视后提出新的要求。提示幼儿是否每个数字都用了,数一
你编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5延伸活动: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
课后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互相交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前我先请幼儿收集、寻找、记录一些生活中的数字,请幼儿将事先收集好的有数字的东西拿出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这些数字的作用。孩子们先个别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上数字的作用;因为孩子们都很想表达自己的发现,因此我让幼儿自己和边上的小伙伴说说自己的发现;接着我把我准备的有数字的物品和孩子们一起分析我的“发现”。第二是经验迁移,感知数字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在第一环节中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东西,在第二环节中要求幼儿脱离直观物体,引发幼儿已有的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孩子们很会找,什么公交车的路线号,汽车摩托车的牌照,超市里也有很多的数字,他们基本上都能知道这些数字作用的一二。孩子们发现有数字的地方还真不少,就连衣服拉链头上有数字也被他们发现了。真所谓人多力量大,我们共同找到的有数字的东西还真多。第三部分是幼儿操作。利用幼儿的对生活中数字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去。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收获不少,整个活动环节很清楚,一环一环之间紧紧相扣、层层递进,设计的问题也具有有效性,能开动幼儿的小脑筋。但缺点也有存在,一些细节方面还要注意。在这个活动中让我深刻地了解到孩子自己收集课堂所需的东西是很重要。在活动中孩子们愿意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自由自在地采撷自己感兴趣的“果子”,他们采来的“果子”是绚丽多姿的,然后回到课堂交流,共享到了“果子”的丰富,起到“以一当数十”的作用。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相信孩子,多给孩子一些亲身实践活动的机会。
9、中班数学教案《小动物赛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5以内的序数,进一步感知序数的顺序性,会用不同方向辨别数序。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建立良好的秩序感。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运动会跑道一副, 5种小动物各一个。
2、楼房图片每组一副,5种小动物每人一套。
3、小动物胸卡10个。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5以内的序数
难点:感知从不同方向辨别序数。
活动过程:
一、 小动物要开运动会,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了。
1、比赛开始前先点名:参加赛跑的有5只小动物。(教师依次出示小动物:共5只)
2、(如果你是授新课,这里必须告诉幼儿:从左往右数,排在最前面的是第一,第一后面的是第二,后面依次类推。)哪只小动物排在第一?你是从哪里开始数的?(引导幼儿说出从左往右数的顺序)哪只小动物排在第四?排在第五的是什么小动物?(这里让幼儿巩固一下新学的概念:xx排在第一,xx排在第二……)(重点)
二、比赛开始了。(这里先让孩子看一下一共有几个跑道,5 个。从左往右依次是第一跑道,第二跑道……)请幼儿看图说出小动物站在第几跑道?
还可以问第几跑道站的是谁?
哪个小动物跑在第一?第二?……(老师随意摆放)
三、比赛结果怎么样呢?(与原来排队的顺序不同了)××小动物跑在第一,××小动物跑在第二……。
四、游戏"捉迷藏"小动物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咱们看看第几只小动物不见了?小动物是谁?(从左往右排队,从上往下排队让幼儿找。)(难点)
五、游戏"帮小动物找家"出示:楼房图片。让小朋友从下往上数一数有几层楼,并贴上数字。
请将××小动物送到第一层楼房里……。
六、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幼儿戴好胸卡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5个小朋友,听口令做完动作排队,看一看你的队伍从前往后数,谁排第几?变换形式,游戏反复进行。
七、小结今天小朋友学会了按照数字排顺序,排在最前面的是第一,接下来是第二……,还学会了从左往右,从前往后,从上往下,从下往上按照不同的方向排顺序。生活中还有按照数字顺序排列的物体,比如看电影的座位,站队的位置等等,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可以找到,请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大家哦!
教学反思:
全部运动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努力自动的到场到运动中来,经由过程游戏熬炼了幼儿跑和跳的本领,还造就了幼儿竞争意识和服从法则的习性,表现了运动的意见意义性、教诲性。
10、中班数学教案《送动物回家》含反思
场景布置
1:在教室的自然角里放4盆花;
2:在教室的后墙上贴5个五角星;
3:让幼儿观察教室里有4个窗户;5张桌子。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4、5,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2:学习按数量分类(5以内)并给每类物品匹配相应的数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4只小猫、用数字4表示;5只小老鼠用数字5表示; 按数量分类(5以内)并给每类物品匹配相应的数字。
活动准备
1>小动物挂图4幅(每张图上的小动物个数不一样):4只猫;5只小鸡;5只老鼠;4只小兔;
2> 纸剪小房子4座:上面分别写有数字4和5.
活动过程
1>引题:让幼儿唱儿歌《我爱我的小动物》;
2> 老师为幼儿讲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小工匠报恩》:小工匠到森林里去砍木头,结果被蛇咬伤了,一群小动物救了,他看到小动物们的房子都破了,为了报恩,他决定给每种小动物都盖一座漂亮的房子,用来报答小动物们对他的救命之恩。
3>老师一一出示小动物挂图(4幅),并引导幼儿数出每张图上动物的数量;再出示剪纸房子引导幼儿认识数字4、5,接下来让幼儿看图连线。
4> 延伸;小朋友庅今天表现的都可棒了,不但认识了数字4和5,而且知道了几只小动物就用数字几表示,那老师再问问你们,咱们班里哪些物品可以用数字4和5表示的?老师引导幼儿回答。
5>小结;咱们帮小工匠送动物回家,通过送动物回家,我们知道了:4只小动物就用数字4表示,5只小动物就用数字5表示,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数字4和5表示的,比如:4支铅笔、5张桌子、4把椅子、5双鞋等等都可以用数字4和5表示。等中午回家后你们可以看看你们家里哪些物品可以用数字4和5表示的,然后再告诉你们的爸爸 妈妈好不好?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认识数字4、5,理解数字4、5的实际意义;通过点数,让幼儿给每类物品匹配相应的数,整节课用故事贯穿:有认识数字、点数、按每类物品匹配相应的数,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环环相扣,把整个班的学习气氛都带动起来了,并且都掌握了。
不足之处:这节课练习的少了,幼儿没有得到充分练习;老师刚开始讲课时有点紧张。
11、中班数学教案《7的形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初步掌握7的形成,以及多1少1的关系。
2、体验数学操作和探索的乐趣。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一次性餐盘、叉子、蛋糕图片各7个、大演示板、智慧盒。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知道6添1是7,并能用语言描述。
难点:知道数与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并理解7里面有7个1;7个1合起来是7。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老鼠和猫》
老鼠要去买蛋糕,路上遇到了猫,过去六只老鼠就有一只猫,我们看看有几只猫出现?
请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教师边说儿歌边用手一个一个的指。
儿歌:小老鼠上大街买蛋糕,遇见猫。(指到谁,谁就说:“老鼠”,当指到六个人的时候,那个幼儿就要学一声猫叫。)
例:老鼠、老鼠、老鼠、老鼠、老鼠、老鼠、猫。看哪位幼儿点数清晰,反应最快。
(二)讲解操作:
1、通过猫和老鼠吃蛋糕的故事,学习7的形成。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请的谁呀?我是怎样指的老鼠呀?(一个一个的指)我们现在一只一只的把老鼠请出来吧!
提问幼儿:几只老鼠?我们一起点数。
教师小结:6老鼠又来了一只猫,现在是几只动物?
6只老鼠添上一只猫是7只动物,6添1是7。
2、教师出示6个空的一次性餐盘当蛋糕盒,有序摆好6个,幼儿点数。
提问幼儿:(1)有几个盘子。(2)比较动物和盘子一样多吗?谁多谁少?多几个?少几个?
教师讲述:我们给老鼠盘子,猫不高兴了,怎么使6个盘子变成7个盘子?
教师总结:对!6个盘子再添上1个盘子(彩色)是7个盘子,6添1是7。
3、发蛋糕。
教师讲述:小朋友们我们为每只小老鼠发蛋糕吧!(请幼儿在分餐盘的上面一个一个将蛋糕对应放好)。
提问幼儿:蛋糕是怎么放到盘子上的?6里面有几个1,请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教师讲述:猫说我也想吃蛋糕,我们也给它一份蛋糕吧!原来有几份蛋糕呢?6再添上1份是几份?
量的物体,感知数字和实物的数量关系运用已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数字和数量的关系通过游戏进一步让幼儿巩固数字6尝试数字1~6的排列 。
教师总结:6份蛋糕添上1份蛋糕是7份蛋糕,6添1是7。
4、发叉子。
请幼儿发7把叉子,提问幼儿:7里面有几个1呢?(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7个1)请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三)幼儿操作智慧盒自己插出7的形成过程。
教师讲述:老鼠和猫吃完蛋糕都没有饱,那我们给它们再准备一些吃的吧!你们想给它们再准备什么?
1、请幼儿在第一行插好6个绿苹果,如果再给猫1个绿苹果,你会怎么做呢?
教师总结:6个绿苹果再添上1个绿苹果是7个绿苹果,6添1是7。
2、请幼儿在第二行插好6块奶酪,与绿苹果比较多少后,再提问如果再添上1块奶酪是几块了?
教师小结:6块奶酪再添上1块奶酪是7块奶酪,6添1是7。
3、幼儿在第三行插出6块红色糖果,与奶酪比较多几少几后,提问:如果再添上1块糖果是几块?
教师小结:6块糖再添上1块糖是7块糖,6添1是7。
4、请幼儿在第四行插出6个蓝莓,如果再添上1个蓝莓是几个?
教师小结:6个蓝莓再添上1个蓝莓是7个蓝莓,6添1是7。
幼儿一个个将棋子收起来,然后点数说:“7里面有7个1。”将棋子摆好到智慧盒指定位置。
(四)放松游戏:(丰富幼儿的生活常识)
让我们每位幼儿都当蛋糕面点师,每个人都做一个不同的蛋糕吧!说出蛋糕
名字,并用身体表示。“你做的是什么味道?你的呢?”例:水果蛋糕、草莓蛋糕、蛋黄蛋糕、海苔蛋糕、巧克力蛋糕、冰激凌蛋糕、肉松蛋糕、布朗蛋糕、葡萄干蛋糕、香蕉蛋糕吧!
活动反思:
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是我们从纲要中所学到的,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宗旨,我以游戏和情景故事为双重因素,让孩子们在故事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7的形成和实际意义,并在实际的操作中进行巩固学习。根据本主题的大目标和本活动的内容,我为教育活动制定了三个目标:
一、老鼠和猫的游戏导入,理解7的实际意义。
二、以吃蛋糕的情景导入,让幼儿初步掌握7的形成。
三、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操作中我采取了二个步骤:
(一)是通过故事图片的操作,让幼儿在表象认知中,初步感知7的形成及数数,并进行初步的等量差量判断。
(二)通过操作智慧盒,让幼儿亲自操作,在实物认知中理解7的形成及数数,知道6、7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游戏、故事以及操作,让幼儿在抽象符号的认知中形成对7的数概念的理解,幼儿学习起来会很轻松。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觉我的三个教育目标基本达到,而且孩子的情绪非常投入,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喜欢这种形式,因为他们喜欢故事,我认为幼儿数学教育以这种故事和游戏的形式进行传授,幼儿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我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操作过程中除了智慧盒以外是否操作探索的材料再丰富些,达到每个幼儿都能人手一份,互动的效果会更好,再多渗透的一些数学的概念。让数学来源于生活,如果在活动中再渗透一些情景游戏,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我个人对这节活动的自评,由于个人水平有限,恳请各位园长、主任以及老师们多多指导,我会虚心接受,以解答自己活动中的困惑与困难。谢谢!
教学反思:
在设计“7的形成”活动中,考虑到能引起孩子的喜爱、认同的教学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爱鲜艳、夸张的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动物、人物作为教学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严谨的数学让孩子掌握,还要有新颖有趣的环节和语言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让孩子们积极的去想、说、做。我依据《纲要》的要求,遵循中班幼儿的认知发展学习规律,将数学活动与有效的故事情景互为整合,让幼儿学会把获得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2、中班数学教案《蚂蚁搬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数数。
2、锻炼仔细观察物体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水彩笔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描述图中蚂蚁的特征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小蚂蚁开始准备过冬的食物了,看看图片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周围还有些什么?"重点启发幼儿仔细观察、描述图中蚂蚁的特征
2、找找数数:
(1)师:"你能在图画中找出数量分别为1、2、3、4、5、6的东西吗?"(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讲述)
(2)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分别可以用数字1、2、3、4、5、6来表示的?
3、圈圈画画:
师:"请把找到的结果画在表格里,找的越多越好。(幼儿观察记录,教师启发幼儿运用分类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3、中班数学教案《四等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体验四等分的含义,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发展幼儿操作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小熊、蛋糕、各种几何图形、四等分图片。
2、学具:没组放有小蛋糕、几何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熊分蛋糕,引起幼儿学习 四等分的兴趣。
师:小熊要把蛋糕分乘一样大的四部分,该怎样分呢?
二、基本部分:
(一)实物等分
请幼儿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四部分,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教师小结使幼儿明白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的四部分叫四等分。初步理解四等分的含义。
(二)图形等分
1、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的几何图形。你们能不能把它们四等分呢?”引导幼儿把几何图形四等分。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启发幼儿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分法。
3、教师总结几何图形四等分的方法,使幼儿对四等分的含义有进一步的理解。
(三)比较大小
师:等分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一样大吗?什么地方不一样?谁大谁小?
启发幼儿观察比较等分前后图形大小的变化。感知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四)判断游戏
教师出示等分、不等分的图形卡片,请幼儿观察是不是四等分,为什么?
在判断游戏中巩固幼儿对四等分的认识。
三、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把等分后的图形再四等分呢?
本次活动在等分游戏中结束。学习四等分
课后反思:
《四等分》这节活动课是接着《二等分》而设计的,孩子们在对二等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提出四等分,他们就迅速的回答出来:将一样东西平均分给四个(份)就是四等分。!.快思.教案网!对于他们的这样回答我非常满意,这也就自然的导入了我的这节课的重点。
接下来是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将一个正方形四等分呢?孩子们都互相讨论着,最后由每一组选一个代表上来将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画下来。
结果孩子们又画出了两种方法:对边和对角分。后面的圆形和长方形也就自然的有了方法四等分了。
可是到了将三角形四等分的时候,小朋友就有点不清楚了。小朋友们还是将其对边分,经过我们大家的实验发现是不对的,待我告诉他们正确的分法后,他们也都还是一知半解的。因为这也涉及到了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以在这一个环节上幼儿大概能理解意思我就没有再继续讲解了。只要幼儿明白了四等分的定义和会将简单的物体以及结合生活中的实物进行四等分就可以了。
14、中班数学教案《抓抓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对所抓的物体进行分类和记录。
2、愿意倾听并尝试用别人的方法,体验活动的快乐。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红枣、芸豆、花生;记录单、笔、黑板。
学具:小碗(内装红枣、花生、芸豆若干)、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有三个好朋友要和我们玩游戏了。都有谁呢?(依次出示花生、芸豆、红枣实物)它是谁啊?出示记录纸,花生宝宝藏在哪?(在记录纸上找出花生、芸豆、红枣图片)
2、介绍游戏玩法
师: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名字叫“抓抓乐”。怎么玩呢?抓一把,数一数,记一记,记在哪呢?(记在对应的格子里)怎么记呢?用什么符号记呢?(用小圆圈记)想不想玩呢?
3、幼儿自主游戏
师:每人试着抓一把,数一数,记一记。
幼儿进行抓抓乐,数清楚并记录。
4、交流操作方法
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玩这个游戏的,谁愿意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师小结:有的小朋友先分类,把花生放在一起,芸豆放在一起,红枣放在一起。[.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再数花生有几粒,芸豆有几粒,红枣有几粒。有的小朋友抓一把后先把花生都找出来数一数有几粒,接着把芸豆找出来数数有几粒,最后数剩下的红枣有几粒。
5、幼儿再次游戏
(1)师:请小朋友再玩一次,试着用别人的方法去数清楚,抓出的每种东西各有多少?
幼儿再次游戏,鼓励幼儿乐意尝试用别人的方法来数。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15、中班数学教案《鸟儿飞来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形成,区别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2、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3、探索怎样把5和6变成一样多。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份正方形、长方形积木。
2、课件。
3、《小树叶》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小树叶》进活动室。
二、故事导入,学习6的形成,区别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出示课件:鸟儿飞来了)
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对 。现在已经是深秋了,天气越来越冷了,再过几天就过冬了,我们都穿上了毛衣毛裤,有的小朋友还穿上了棉袄。数字王国请来了许多鸟类到他们的森林里来开会,商量今年冬天怎么过。咱们去看看吧。
你们瞧:鸟儿飞来了,我们看一看都有谁?一群大白鹅正在商量着要回家过冬呢!它们说:“河水太凉了,再过几天就要结冰了,我们不能在这里游泳了,快回家吧!”请小朋友帮我找一找有几只大白鹅?(出示课件:五只大白鹅)我们让它排成队好不好?(提醒幼儿数的时候从左向右数)。大白鹅回家了,这时天空中飞来一群大雁,它们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领头的大雁说“北方的天气越来越冷了,我们到南方去过冬吧!那里的冬天比较暖和,伙伴们走吧!”这时它们排成了“一”字形,趁此机会,我们赶快去数一数有几只大雁吧!(6只)
对,数完了5就数6,5的后面就是6,也就是说5添1就是6.(出示课件:6)问幼儿6像什么?(6像哨子吹一吹)
咱们来比一比这些白鹅跟这些大雁谁多谁少?(引导幼儿区别多1少1的关系)
大白鹅回家了,大雁飞走了。这时一群小燕子飞来了,它们说:“伙伴们招呼大家来,咱们商量商量怎么过冬吧!”于是小燕子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找同伴,它们找到了几只同伴呢?让我们来数一数。(5只)小麻雀见小燕子们准备过冬了,于是它们也召集大家来开会。你们听数字王国的喇叭响了:“各位麻雀请注意,各位麻雀请注意,请大家赶快到草地上集合,准备开会了!”小朋友咱们也去看一看吧!数一数有几只麻雀,咱们把它们排成队数一数。(6只)咱们把小燕子跟小麻雀比一比谁多谁少。(进一步引导幼儿区别多1少1的关系)
小喜鹊看见其它鸟类走的走,开会的开会,它们着急了,赶快去告诉猫头鹰:“猫头鹰大哥,大白鹅、大雁、小燕子、小麻雀它们都准备好过冬了,我们怎么办?” 猫头鹰说:“别着急,现在是白天,让我休息一会儿再说吧!”说完闭上眼睛又睡了起来。小朋友咱们去看看有几只猫头鹰在睡觉吧!指导幼儿小声从上向下数,别惊醒了猫头鹰。(5只)我们去告诉小喜鹊,别让它们叫了,猫头鹰大哥晚上工作太累了,让它们休息一会儿吧!走,小声地告诉它们:“小喜鹊别叫了, 小喜鹊别叫了……”小朋友们我们告诉了几只小喜鹊呀?数一数(6只)
比一比猫头鹰跟小喜鹊谁多谁少?(巩固多1少1的关系)
三、幼儿操作积木,比较5和6两数的关系。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6的形成,让我来检查一下你们学的怎么样?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积木摆一摆6是怎样形成的。(复习巩固6的形成)
四、幼儿用积木操作怎样使5和6变成一样多。
五、游戏《挑兵挑将》,巩固学过的数字。
活动延伸
阅读幼儿用书第2册第28页,数数不同的鸟各是多少,巩固5和6两数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幼儿数学教育的新的目标和教育价值逐步得以体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已成为我们现代幼儿数学教育的宗旨,为了更好的实现 这个宗旨,我设计了这节教育活动,我以故事和游戏为双重因素,让孩子们在故事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6的形成和实际意义,并在实际的操作和游戏过程中让幼儿巩固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通过不断的游戏操作,从中获得自信,真正感受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根据本主题的大目标和本活动内容,我为这节教育活动制定了三个教育目标:1、学习6的形成,区别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2、有良好的操作习惯。3、引导幼儿探索怎样把5和6变成一样多。
在组织过程中,我采取了三个步骤:一是通过故事画面,让幼儿在表象认知中,初步感知6的形成及数数,并进行初步的等量差量判断。二是通过故事提示,让幼儿亲自操作,在实物认知中,理解6的形成及 数数、知道5、6之间的关系。三是通过游戏,让幼儿在抽象符号的认知中形成6的数概念,达到对6的实际意义的理解。通过本次的活动,我感到孩子们喜欢这种形式,因为他们喜欢听故事,我认为幼儿数学教育以这种故事和游戏的形式进行传授,幼儿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我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交流沟通少一些,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还不能很好的关注每一个孩子。
16、中班数学教案《小猴找房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表述5以内的相邻数。
2、体验5以内相邻数之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对数字感兴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筹码、6幢房子背景图(分别标上号码1-6)、小动物图片。
学具准备:数字、作业单
【活动过程】
1、学习2的相邻数。
师:森林里建了6座新房子,小动物们要搬进新房了。管理员小熊特意购置了一批圆片地毯(筹码),准备放在每座房子的门前。我们快去帮帮它吧。你们看,每座房子上面都有一个数字,所以这个地毯应该怎么放呢?
教师请幼儿根据房子背景图摆地毯,按顺序是几号楼就摆几片筹码。摆的时候请幼儿注意每个数字对应的筹码摆成一竖排。
师:“咚咚咚”,小猴闯进了管理室,“小熊,小熊,我的房子是几号呀?”小熊说:“你的房子是2号的邻居。”小猴抓了抓头,“2号的邻居是几号呢,小朋友们快来帮帮我吧。”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2号楼的邻居是几号楼呢?
幼:我知道,是1号楼和3号楼。
师:1号、2号、3号楼门前的地毯各有几块?谁能来比一比,地毯的数量谁多,谁少?
幼:3号多,2号少,1号更少。
幼:3号比2号多一块。
幼:1号比2号少一块。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1和3都在2的旁边,1比2少1,3比2多1,它们都是2的邻居。我们快去告诉小猴吧。
幼:好。
师:小猴找到了3号,发现里面住着小老虎,于是它就住进了1号楼,它说谢谢小朋友帮它找到了房子。
2、学习3、4、5的相邻数。
师:接下来又有几位小动物住进了新房子。它们都想知道自己的邻居是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师:3号楼的邻居是几号楼和几号楼?
幼:是2号和4号。
师:3比2多多少?3比4少多少?看看每座房子前面的地毯就知道了。
幼:3比2多1,3比4少1。
师:4号楼的邻居是几号楼和几号楼?
……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每个数都有2个相邻数好朋友,1个好朋友比这个数小1,另1个好朋友比这个数大1。
3、游戏《我的邻居在哪里》
师:下面老师要跟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我的邻居在哪里》。每个小朋友的座位底下都有一个数字。当老师问“我是数字2,我的邻居在哪里?”拿到数字“1”和“3”的小朋友就把你手里的卡片举起来,并回答“在这里,2的邻居是1和3。”明白了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游戏反复进行。
4、幼儿练习。
(1)找相邻数字。
小朋友看看下面哪组花上的数字为相邻数组合,然后打“√”标记一下。
(2)小动物坐火车。
小火车要开了,请小朋友先给下列车厢编上相应的序号,然后照例在小动物下面的方框内写上相邻的数字。
5、收归材料,点评。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17、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笔》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识别各种特征的笔,尝试按笔的不同的特征进行一维、二维的分类。
2、发展幼儿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蜡笔,油画棒(红黄两色)各4支,勾线笔、铅笔(红黑两色)各40支,篮子若干,托盘若干,蒙氏架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感知一维
1、师:你们知道制笔厂吗?(是生产笔的地方)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制笔厂帮忙好吗?
他们生产的第一批笔就放在你们的凳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笔?(蜡笔、油画棒)那跟旁边的好朋友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呢?(颜色、粗细、高矮、种类)解释种类
小结:工厂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忙,要给这批笔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师:那怎么分呢?他们的第一道工序给了我们两个标志,你们说怎么分?
小结:刚才我们根据男孩、女孩的标志把笔分了一次。看看第二道工序可以怎么分呢?
2、第二道工序,给我们准备了两个笔筒请我们把笔放进去,那我们可以怎么分呢?请两个小朋友来操作,提问:为什么这么分?
请男孩子、女孩子根据不一样的一维分笔。贴上标志。
小结:刚才我们按颜色(**)分法完成了第二道工序。
二、进行二维的示范练习操作
1、你们干的太好了,制笔厂又生产了一批新的笔,你们看有什么笔?(勾线笔、铅笔)
他们有什么不一样?(颜色、种类、有盖无盖、长短)
2、那看看我们又能帮什么忙了呢?工作人员给了我们4个笔筒,他会请我们怎么做呢?(按照标志把笔分放到各个笔筒)不会回答的话,提问:笔筒上有什么?(标志)我们看看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红色的勾线笔”“黑色的铅笔”“红色的铅笔”“黑色的勾线笔”四个笔盒。
一个个笔筒解说,教师示范两个笔筒,其余两个请幼儿操作。
3、这个工序怎么做你们明白了吗?那好,请你们每个人找到一份工作材料,按照笔筒上的要求完成这道工序。完成以后请把笔筒放到货架上。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检验小结:看看分对了没有?
三、活动延伸,感知三维
1、师:看看制笔厂还有些不同的标志,你们看看是什么?谁知道?
2、出示几张三维的标志,让幼儿认识标志,感知三维
3、师:你们真棒,瞧,制笔厂的厂长要来夸我们了。(请一个老师来夸小朋友工作做的好,送给每个孩子一支笔)
活动反思:
整节课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得到呈现,对于没有涉足过的数学活动,让我着实伤了脑筋。在设计课程开始,我一步步踏入数学的领域,分类是时常出现在我嘴边的话。
整个活动按照课的设计流程进行着,在活动中,常出现在语言活动中的话语与思考缠绕在这次活动中,环节虽清楚,但小结的话语不够到位。对于孩子的回答不能很好的去提升与点评。课后教师的点评让我收获极大,理清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同时也让自己对于分类的概念上问题提升了一个层面。针对提供分类的材料上,要更细心的去挖掘孩子的想法,与材料所带来的问题,可以再第一环节的材料上进行更改,也可以换种方法给孩子出示标志进行操作,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更好的去设计。
一次数学的分类,给我开启了一扇数学领域的小门,虽然课上的并不是很好,但思想上却开始被奥妙的它所吸引。相信继续去学习,大门会为我敞开。
18、中班数学教案《蔬菜丰收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6以内数字的认读,尝试点数并按数取物。
2.比较数量的多少,能够将蔬菜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6块菜地(背景图上粘贴各类蔬菜)
2.人手一份购物单,教师用购物单
活动过程:
一、按数取物——采摘蔬菜
1.观察购物单
师:菜园里的蔬菜成熟了,我是超市经理,要进些蔬菜来卖,想请大家帮忙去采摘一些美味的蔬菜。
师:采摘蔬菜需要根据购物单去摘,谁知道这张购物单的意思?去摘什么菜,数一数,一共有几种蔬菜?摘多少?请你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从蔬菜园中摘取蔬菜,一边摘一边点数,并说出总数。)
2. 幼儿取购物单,根据购物单到菜地采摘蔬菜。
3.集中讨论
师:看看自己摘了几种蔬菜,每一种蔬菜有多少。
(幼儿点数验证,纠正错误)
师:我们看看这份购物单上采的蔬菜数量对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少了什么?少了几个?怎么办?(添上*个**)
二、按序排列——整理蔬菜
1.学习按序排列蔬菜
师:我们来看看这份购物单上什么蔬菜最多,什么蔬菜最少?
师:怎样排队,让人一眼就看出哪种蔬菜最少,哪种蔬菜多一点,哪种蔬菜更多?请你来排一排(个别幼儿示范)
师:排的时候我们先要找出数量最少的排在最上面,然后看看剩下的蔬菜中哪种少?
师:请大家也来排一排,排之前我们先要检查什么?如果数量不对怎么办?(幼儿尝试根据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蔬菜)
2.集中讨论
师:大家互相看看排得对不对。(幼儿互相检查)
师:看一看这里排得怎么样?(幼儿观察并纠错)
三、送蔬菜
师:现在请大家将菜送到超市里来吧。
教学反思
在长期传统的数学教育方式下,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恐惧。因此,要让学习主体回到幼儿本身,让幼儿从兴趣中产生动机,培养幼儿主体探索、操作建构知识的能力。考虑到孩子们对水果的喜爱之情,水果成为了我贯穿今天整个活动的主要线索。我通过手指游戏、摘果子、、送果子、运果子,不断激起孩子们数数的兴趣,激发孩子们去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数数方法和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在各环节的设计上,我根据我班孩子对数的已有经验,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开展活动。(.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从今天的活动现场来看,孩子们运用较多的是从中间往四周数或从四周望中间数的方法,积累了这方面数数的经验,知道了数数要数得正确一定要数仔细,不能漏数。在摘果子的环节中,既有对前数几种水果中积累的数数方法的运用,又加入了封闭式数数,同时小结了数数在正确方法。而设计最后一个环节的游戏,一方面是基于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活用所积累的数数方法的思考,另一方面是我觉得数数的方法千差万别,通过游戏也能启发他们在以后的游戏中探索、运用更多的数数好方法。
在这个活动中,前半部分教师与幼儿的配合还比较默契,后半部分(送水果回家时),秩序有点乱,如果我能以小组为单位,逐一上来将水果放入车中,既有序,又能观察到每个幼儿的表现。
通过这一课时,我想我们今后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注意以下几点,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让幼儿更热爱学习:
1、以幼儿最感兴趣的“生活化”内容,融入数理概念的知识,让幼儿主动轻松地学习数学的知识,并保持浓厚的兴趣。
2、以有趣的“游戏化”形式进行活动,让幼儿自行探索发现,建立起经验、沟通、创造的学习过程。
3、以丰富变化的“多程序”“多模式”题型练习,配合操作道具,让幼儿建立起实验、讨论与表现一致的学习过程。
19、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宝宝》含反思
设计背景
为了让幼儿对图形有初步的认识,我利用卡纸做成各种图形宝宝,让幼儿根据卡纸做成各种的图形来辨别各种图形宝宝,使幼儿对图形有个初步的认识。
活动目标
1、感受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了解它们主要特征。
2、通过找、说拼等一系列活动。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用图形宝宝拼成物品。
2、让幼儿用卡纸做成各种图形宝宝。
活动准备
1、各色卡纸做成的颜色不一样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若干、
2、挂图一幅、
3、固体胶。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兴趣
带领幼儿进教室,教师提出问题;①教室里都有什么呀?②它们长得什么样呀?③什么颜色?等等、、、
2、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教师拿出自己的示范图形给幼儿看,请幼儿说说是什么?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逐个带领幼儿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如;拿出三角形宝宝,提问;“这是什么形状呀?”(三角形)“三角形长什么样呀?”(三条边,三个角),请幼儿摸一摸,亲一亲,并让他们到黑板上面老找一找哪个是三角形,并指出来,最后请他们画出心中的三角形,同样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也有这样的方法来认识。
3、发各色卡纸做成的颜色不一样的图形宝宝跟固体胶给幼儿,让幼儿用这些来拼成汽车、房子等等物品。这样通过游戏来可以满足幼儿游戏的欲望,既可以让幼儿对图形宝宝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很清晰,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图形宝宝来演示,因此整课堂下来气氛都很好。但是,在一个一个介绍图形宝宝时,感觉不怎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了,在这一点没做好充分的准备。希望今后的教学中活动去影响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20、中班数学教案《帮助兔妈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按物品的形状或颜色有规律的进行排序,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
2、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初步学会相互合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硬纸制作的大房子一幢、正方形、圆形若干
2、红色、黄色、蓝色的彩色长方形若干、胶棒若干
3、硬纸和彩纸做的规律物品若干(如:栅栏、各色花朵、串彩环、串珠)
活动过程:
1、以地震为话题,引出主题。
教师:“我是兔妈妈,今天我可伤心啦,地震把我家的房子菜园都毁坏啦,小朋友我们一起帮助兔妈妈重建家园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地上路面并发现排列规律。
提问:
①去往兔妈妈家要经过一条路,可是小路也在地震中毁坏了,请小朋友和兔妈妈一起把路修好,请小朋友先观察一下,脚下的路是由什么形状铺成的?
②这条路是按一定规律铺成的,小朋友看一看有什么规律?请你按照规律帮兔妈妈铺路。(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帮助兔妈妈修建家园①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规律,请小朋友按照规律操作。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A:按规律进行操作。
B:小朋友要共同使用材料。
②幼儿分组操作第一组:修补栅栏——为幼儿准备两种颜色的栅栏,请幼儿按颜色有规律排列。
第二组:种花——为幼儿准备两种颜色的花,请幼儿按颜色有规律排列。
第三组:粘彩砖——为幼儿准备2—3种颜色长方形彩砖,请幼儿分别按不同难度进行操作。
第四组:串彩环——为幼儿准备2—3种颜色彩纸,请幼儿根据提示按不同难度进行操作。
第五组:串项链——为幼儿准备2种形状的彩珠,请幼儿按形状进行操作。
第六组:修补窗帘——为幼儿准备2种颜色的材料,请幼儿按颜色进行操作。
重点指导:重点指导粘彩砖的幼儿能按要求有规律的进行操作。教师给幼儿一定的提示,并按能力进行分组,能力弱的幼儿按两种颜色(红—黄—红—黄),能力强的幼儿按三种颜色(红—黄—蓝—红—黄)。
4、教师小结,师幼合影留念。
“兔妈妈今天真开心呀,感谢小朋友们对兔妈妈的帮助,把我的家按照我喜欢的规律修建,让我的家又重新回到了以前的样子,兔妈妈的家刚刚修建好,没有什么可以送给小朋友的,那我们就在重建的家园前合影留念吧。”
活动延伸:
1、美工区:提供彩环及操作卡片,让幼儿按照颜色规律制作。
2、益智区:按提示有规律的串项链、串彩环。
3、建筑区: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插塑。
4、户外活动时或回家后观察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物品,与小伙伴们一同分享。
活动反思:
1、 情境创设更适合小班幼儿活动除执教教师外,又出现兔妈妈的角色,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帮助兔妈妈的情感。
2、 验证过程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验证过程幼儿的自主性凸现。本次活动老师能给予孩子自己查看,利用同伴的力量共同改正,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判断能力、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孩子的情感充分得到了张扬本次活动的情感主线是帮助兔妈妈,在一系列的问题情景中,孩子们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帮助别人的欲望,在整理房间、收拾玩具、请兔妈妈坐上汽车上医院等情景中孩子们那帮助别人的快乐情感获得了满足。
有待研究问题:
1、 情景创设了小兔的家,但是家的感觉、氛围还不够,家中的摆设、衣服的摆放与真实家庭中的具体情况更接近的话则更好。
2、 活动中在幼儿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中还可以渗透数活动中的方位概念(上下、里外等);在整理物品的过程中还可以出现配对等要求,给予孩子更高的挑战目标。
21、中班数学教案《寻宝小勇士》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特别喜欢看老师变小魔术,喜欢听带有神秘感的故事。所以本次活动,我尝试利用寻找神秘城堡里的宝藏为主线,来贯穿整个活动。把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整合,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为刺激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和玩乐中初步接受和学习有规律的排序。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探险活动,体验发现规律的成就感。
2.学习运用三角形和圆形,按一定规律排序。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三角形和圆形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引题,激发幼儿兴趣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 . 那今天和王老师一起参与探险游戏吧!
二.基本部分:
(一)观看PPT,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呀王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寻宝,你们想去吗?(想去)。这是一个神秘的城堡,那里藏着我们要寻找的宝藏,对了,我们想要得到宝藏的话,就要闯过重重机关,你们有信心吗?(有)
(二)闯关
1、古门的密码师: 这个古门需要完整的密码才能打开,我们一起来看看前面的密码是怎样的?请小朋友依次说出看到的图形的名称(三角形,圆,三角形,圆,三角形……),好我们带上数量再说一次(一个三角形,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圆,一个三角形……) 呀,后面的密码,需要小朋友动脑筋才能解出来呢,谁看出来了,要举手告诉老师哦。(请幼儿答出正确答案)小结:刚才我们观察出原来古门的密码是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两个图形为一组,从头到尾/从前到后/从左到右(排序的方法)以反复出现的规律排列的。
2、被冲毁的小桥前面河水把小桥冲垮了一半,我们来看看小桥是怎样的?
操作: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寻找出小桥排列的规律,接着排下去,应该怎样排呀?请小朋友回答。
小结:小桥是由一个三角形两个圆形,三个图形为一组,从头到尾/从前到后/从左到右反复出现的规律搭的。
3、古老的石梯第三关我们来到了古老的石梯前,可是石梯坏了,小朋友要搭好石梯才能过关哦,你们一定要注意观察石梯的排列规律及图形的颜色,(请小朋友说)操作:请小朋友帮忙把石梯搭好。
小结:原来石梯由一个红色的圆形两个绿色的三角形,三个图形为一组,从头到尾/从前到后/从左到右反复出现的规律排列的。
4、开宝箱
A、终于找到宝箱了,打开宝箱也需要密码,但已经用过的密码,就不能再用了,请小朋友根据提示,自己动脑有规律的排列出密码。
B、展示操作结果
(三)经验提升,欣赏生活中的规律
小朋友们真棒!今天,你们都是寻宝小勇士呢,老师为你们点赞!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多注意多观察,还有很多很多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排序的,如排队时、做动作游戏时。现在请小朋友观看PPT,欣赏生活中的规律。
三.结束部分:活动延伸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会了有规律的排序,那么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按男女规律排排队,到外面再观察生活中的规律排序吧。(走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以幼儿的兴趣为主,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开展“快乐的寻宝行动”。虽然寻宝路途艰难。但孩子们热情高涨,男女队员进行比赛,都顺利完成“寻宝”任务,活动培养了幼儿跑跨跳的能力及勇敢和克服困难的品质。
22、中班数学教案《我会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2.会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说出总数。
3.能按数拿取相等数量的物体。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实物纽扣、树叶、珠子等一到5个,圆点卡片一到五个。
2.图片一幅,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复习"5"以内的数数。
1.出示图片,幼儿观察、自由讨论。
教师:开学了,小兔要送花给我们小朋友。大家看一看,上面都有些什么?小朋友们一起数一数图中各种东西的数量(一辆小车、一只小兔、两个车轮、三个气球、四只蝴蝶、五朵花)。
1.教师说图中的任一内容,幼儿出示相应数量的圆点卡片。
2.幼儿操作练习:按数取物。
1.请幼儿观察篮子里的物品,说一说哪些可以放在一起数,哪些不可以放在一起数。为什么?
2.请幼儿拿出各种实物,数一数,各有几个,说出总数。
3.教师报数,请幼儿拿相等数量的物品。
3.玩"手指游戏"。
游戏开始,教师和幼儿边说儿歌边做动作:拍拍手,藏小手(双手放背后)。[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你出"5"(教师伸出5个手指),我出"5"(幼儿伸出5个手指)。数一数。对不对?(幼儿点数手指,并说出总数。)对,对,对。(用同样方法,教师分别出示1个、2个、3个、4个手指,游戏反复进行。)
4.完成幼儿操作材料《我会数》。
1.观察图画,理解图意。
提问:你们看见了什么?小猴有几只?
(2)交代操作要求。
提问:5只小猴可以用几个圆点表示/
(3)幼儿操作。
活动延伸
让幼儿结伴相互数数对方身上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如:1个鼻子、2只眼睛等。)
活动建议
家长在休息日带幼儿外出活动时,可引导幼儿寻找周围的物体,进行数数活动。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3、幼儿中班数学教案《哪条路线最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探索比较路线长短的方法,正确判断路线的长短。
2、在操作活动中学习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错误能及时纠正。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数字印章,印泥,记录单,用四种不同颜色不同数量拼插玩具各自拼搭而成的路线模型。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小班的弟弟妹妹想找一条最长的路线进行跑步比赛,可是你们眼前的几条路线都是弯弯曲曲的,哪条路线是最长的呢?他们犯难了。小朋友,你们能帮他们找出这条最长路线吗?
二、比较路线的长短。
1、出示路线模型,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里一共有4条路线,每条路线的长度都不一样。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哪条路线最长?
2、引导幼儿说出各自的想法及判断的理由,并针对不同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引导。
师:你认为哪条路线最长?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幼:绿色的路线最长,因为它最直。
师:直的路线就一定最长吗?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你们还有什么看法?
幼:蓝色的路线才是最长的,因为它弯得厉害。
师:为什么弯的路线一定是最长的呢?红色的路线也是弯弯的呀?
幼:我觉得黄色的路线最长,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最长的路线只有一条。我们随便看、随便猜可不行,一定要想个办法把真正最长的那条路线找出来。大家想想看,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出哪条路线真的是最长的呢?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反应给予不同的引导。例如对于那些反应迅速、已经找到正确方法的幼儿,教师可暂时不作任何评价,而是鼓励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对于那些面有难色、一时想不出办法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如,通过语言启发:“玩具身上的小孔能不能帮帮我们呢?”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
1、说明要求。
师:每组都有四个用不同颜色不同数量的拼插玩具各自拼搭起来的路线模型,请小朋友按照记录单上的线段颜色,找到相应的路线模型,并比较它们的长短,把判断结果标记在与颜色对应的记录单上。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比较长短的方法,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四、活动评价
1、展示幼儿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
师:你的记录单表明哪条路线最长,哪条路线最短?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2、引导幼儿集体验证。
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幼儿用点数玩具数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长短外,还可引导幼儿将玩具排直后直接比较,从而进一步验证运用数量多少比较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
3、提升与总结。
师:你们帮小班的弟弟妹妹解决了难题,他们很高兴。但他们还想问问你们,下次他们再遇到因形状不同而导致长短不同的路线时,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比较出它们的长短呢?
教师以弟弟妹妹的口吻向幼儿请教,一方面可以做到首尾呼应,激发幼儿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回顾与梳理活动的过程。
【活动反思】
一、主题活动的来源
中班幼儿对物体多少、长短的判断,往往会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的影响,在他们看来,相对于弯弯曲曲的排列,整齐排列而且笔直的物体一定是更长的。针对幼儿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他们作出正确判断呢?经过认真的思考与反复的探索,我设计了本活动。
二、材料选择的原则
在数学活动中,材料选择的恰当与否往往会影响甚至决定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一般来说,幼儿是通过操作活动材料获得相关经验的。因此,如果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能有效暴露幼儿某些认识的误区,又能在最后帮助幼儿获得正确认识,那么,这样的材料就能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因此,在设计该活动时,我选择了幼儿园最常见的拼插玩具,它是一个个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都能拼插连接起来。这一玩具的基本特点是,它既可以组合成直线,也可以组合成曲线。幼儿可以借助点数正方体的数量,比较发现用这种玩具拼搭出来的路线模型的长短。此外,由于这一玩具可以随意组合拼插,幼儿也可以将它们拼插成直线,通过直接的比较方法,凭直观分辨出长短来。
三、环节设计的思路
环节的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由浅入深,逐步展开,以引导幼儿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该活动而言,教师应首先了解幼儿的一般认识,即:面对四条弯曲不同的路线,他们是如何判断其长短的。其次,针对幼儿认识上的误区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交流,确定判断的标准。第三,让幼儿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判断,以获得正确的认识和经验。
四、活动过程的指导
当我展示出由幼儿熟悉的玩具拼搭出的路线模型时,幼儿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了。面对四条弯曲程度不同的路线,幼儿在评判哪条路线最长的问题上产生了诸多分歧,并激烈地争论起来。面对这样的热闹场面,我并没有急于作出什么结论,而是引导幼儿讨论和动手验证,找到用点数玩具数量的方法比较路线长短的有效办法。在交流的环节,我又继续引导幼儿运用拉直比较的方法,找出最长的路线。通过这个过程,幼儿最终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比较路线的长短,不能只凭眼睛看,而要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实际操作的办法来验证,以找到正确答案。
24、中班数学教案《哪根木棒粗》含反思
【活动目标】
认识粗细,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长度相同,直径明显不同的木棒3根,每根棒的两端尽量一样粗。
2.黑板上高度相同,直径明显不同的圆柱体两个。
【活动过程】
1、引出粗细的概念
教师同时出示两根木棒,把木棒两端对齐拿手里或立在讲台上,让幼儿观察木棒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教师把3根木棒两两比较,用目测找出最粗和最细的木棒,特别强调中等粗的比最粗的细节,比最细粗些。
3、让幼儿观察黑板上的图形。
师生小结粗细的特征,让幼儿说出,粗些、细些、最粗、最细等词。
4、按由细到粗把3根要棒排序。
5、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8、9页的练习: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目测比较物体或者物体某部分的粗细,分别把最粗,细些,最细的物体某部分的涂色
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探讨。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25、中班数学教案《水果丰收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
2、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果园(树上贴有有1—5的点子的不同水果)。
2、贴有1—5数字的汽车图。
3、1—5的水果图若干。
4、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参观果园
1、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小朋友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呀?
2、 出示果树
3、 师:请小朋友说说看每种水果都有几个呀?
二、摘水果
1、师:先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为什么呀?
(一看到果树上有那么多水果,小朋友高兴极了,都七嘴巴舌地说开了,有的说:我喜欢吃香蕉,有的说我最喜欢吃苹果!)
幼儿A:我看到了石榴,我最喜欢吃了。
幼儿B:果树上香蕉,我喜欢吃香蕉。
2、师:树上这么多水果,我们把这些水果摘下来,好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3、听音乐把幼儿带到立体水果树前。
(听说要摘水果,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了,很快就摘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4、幼儿摘好水果,师提问:水果娃娃上面还藏着一个小秘密,你发现了吗?你摘的是几个圆点的水果?
幼儿A:我的苹果上有圆点,四个圆点。
幼儿B:我的香蕉上也有,是三个圆点。
三、送水果
嘀嘀嘀,开来了汽车。(出示汽车)
1、师:开来几辆汽车?帮汽车排排队。(请一个小朋友按1-5的顺序排好)
2、小朋友摘了这么多水果,我们用汽车把水果运回去吧!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的水果是几个点子,应该乘几号车呢?(幼儿讨论)
幼儿A:我的是苹果要坐第一辆,因为上面有一个圆点。
幼儿B:我香蕉上有三个圆点,我的香蕉要坐3号车。
3、送水果
师:请小朋友把水果送到点子和数字一样多的汽车上。(老师巡查,辅导)
4、运水果
“嘀嘀嘀,汽车出发了“(幼儿开着汽车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计算活动课,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先想到了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所以就把幼儿喜欢的水果放入课堂中,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能与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一致,同时我也有了丰富的教具,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感觉。
但这节课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内容有点简单,对大部分幼儿来说没有挑战性,并且在送水果的环节有点混乱,在此之前我没有设想周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完善我的教学。
26、中班数学教案《美丽的花》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这节数学活动是中班上册课程中能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的好的背景。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能掌握图形排列的规律。
2、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要知道图形排列规律。要知道花边颜色有规律地排列图形。
活动准备
颜色排列范烈图 。图形排列范烈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我们穿的新衣服上有许多美丽的花边。小朋友,今天我们自己来做花边好吗?
二、展开部分
出示图形排列范烈图
老师让幼儿观察。然后让幼儿画出圆形,三角形等图形。。
出示按颜色排序的范列。
引导幼儿观察按颜色排列的循序
掌握幼儿用书里的基本内容。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5.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27、中班数学教案《小狗造新房》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尝试用组合图形的方法拼搭房子。
2、能在建构的基础上进行添画,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帮助小动物的情感。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玩具小猪一只,各类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三角形模板及固体胶、白纸、油画棒每组若干,教师示范用具一套,课前观察各种房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以故事情节导入:“呼呼呼”一阵大风把两只小狗家的房子给吹倒了,那怎么办呢?[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引导想办法:造一间既漂亮又牢固的房子。
2、引发观察兴趣:你们看,小猪找到了什么?
二、拼拼贴贴,创造房子
1、观察认识材料1)小狗找到了哪些形状的材料?(出示四种形状模板)2)分别辨认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让我们试试用这些材料能不能造出新房子:老师示范模板拼搭新房,并启发幼儿来尝试设计不同的造型,一起来想想如何来添置窗、烟囱和门。
三、激发创作,共同参与
(1)帮助能力弱的幼儿,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多造新房。
(2)启发幼儿寻找可以做烟囱、门、窗的图形。
四、欣赏活动请幼儿相互欣赏拼搭的房子,激发下次活动的兴趣。结束语:“小狗很高兴,请你们一起到外面玩玩吧!”
教学反思:
小班后期的幼儿已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但将这些图形的组合起来拼搭还尝试得不多,经常可以看见孩子们用积木积塑塑造房子的形象,所以这一内容对他们来说应该是不陌生的。为激起幼儿的兴趣,我采用“小狗造新房”的故事情景,鼓励幼儿帮助小动物,尝试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来拼搭房子的平面造型,并尝试寻找合适的材料来添置烟囱、窗、门等,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及创造力。在引导幼儿讨论的时候,注重孩子们的想法,示范后故意不添置门窗,而是请幼儿观察,发现问题,一同来解决;又如有幼儿想到“门上还有一个把手”,当即就对他表示了肯定,并引导幼儿考虑可以用添画的方法;活动指导时也尽量尊重孩子们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自己动手,进行拼搭、添画。总的说来,整个活动孩子们的兴致都十分高,在拼贴作画中体验了动手乐趣,目标基本完成。
28、中班数学教案《椭圆形变变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发展目测力、判断力、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
2.在与圆形的比较中学正确感知椭圆形。
3.能根据其特征在许多图形中找出椭圆形、学会认识椭圆形。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卡片一套 。
2.各种图形卡片。
3、碟片、石头、糖、面包、树叶、苹果、鸡蛋。
4、音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椭圆形。
活动难点:
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利用椭圆形自创与操作。
活动过程:
一、 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导入主题。
1、 和幼儿一起玩手指变变变的游戏。
2、用毛根变魔术(各种椭圆形的东西)
3、复习已经认识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今天我们班又来了一个新的图形宝宝、它是谁呢 ?想不想认识一下新的朋友?
我们一起把它变出来好不好,咕噜咕噜变、椭圆形宝宝出来了,小朋友们好,我是椭圆形宝宝,很高兴认识大家,椭圆形宝宝非常有礼貌、我们是不是也要向它问好呢!
二、了解椭圆形的特征。
1、师:我这里有两个图形一个是圆形一个是椭圆形,它们有什么不同?找一找哪个是长长的圆、扁扁的圆? (圆形圆一点、椭圆形扁扁的比圆形长一点)
师:我们把这个长长、扁扁的圆 、叫做椭圆形。
2、请小朋友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椭圆形呢?
三、寻找椭圆形。
1、出示准备好的道具、这里也有椭圆形看看谁最先找出来。
师:调皮的椭圆形要和我们捉迷藏,我们一起找一找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出示碟子、树叶、苹果、鸡蛋、糖、面包、石头、等。
四、幼儿拼图并点评。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用各种图形简笔画(.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2、把准备好的图形拼作一幅画。
3、幼儿的操作教师指导。
4、展示幼儿作品、加以鼓励。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数学活动,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辨认图形特征,整节课程,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气氛活跃。感知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了解椭圆形的主要特征。提高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类似椭圆形的物体。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的不仅是对圆形和椭圆形,更重要的他们懂得如何去区别它们之间的不一样。孩子能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想象并能说出相应的图形名称,能在不同的图案中找出不同的图形再通过自己动手拼图,更加进一步掌握了图形的特征。
不足之处:
语言不够亲切,缺乏亲和力、幼儿动手操作粘贴时间较长、缺乏了鼓励孩子的语言、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语言不精炼,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还要多加学习。
29、中班数学教案《哪队会更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目测6以内物体的数量,根据排队人数判断在哪里排队更快。
2、学习用数字、圆点、短线等记录数数的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7页《比快慢》。磁铁18—20颗,1—6的数字卡片一套。小纸条每人一张,水彩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1、哪里排队会更快
教师在黑板上画三个长方形表示3个超市收银台,然后对应“收银台”分别纵向放4颗、5颗、6颗磁铁(磁铁的间距相同),表示排队的人。
师:今天呢,小猴要去超市买东西,但是他不知道排在哪一队付钱最快,我们可不可以帮帮他呀? 你们认为在哪一队排队最快呢?(请三四个小朋友回答)
师:你们的意见都不一样,小猴都不知道该听谁的了,先让我们一起来数数看每个收银台有多少人。
分别数一下1、2、3三个收银台排队的人数,然后给每个幼儿发一张小纸条和一支水彩笔,让他们把刚才数的个数在小纸条上表示出来,可以用小圆点,也可以用短线。
师:第一个收银台有四个人在排队,第二个收银台有五个人,第三个收银台有六个人,现在请你们在小纸条上记录下每个收银台的人数,用小圆点或小短线表示出来,好么?(教师先演示一下如何用小圆点表示第一个收银台的人数)
师:好,根据我们小纸条上画的小圆点或小短线的数量,哪个小朋友可以告诉我哪个收银台的人最少呀?
幼:第一个。
师:对,第一个收银台的人最少,那是不是我们需要等待的时间就比较少啊,那小猴应该去哪个收银台排队呢?
幼:第一个。
师:现在老师要对这些排队的人做一个小小的变动,请你们仔细看哦。
教师调整磁铁的间距(4颗磁铁的间距与6颗磁铁排得一样长),请幼儿再次观察,说说排在哪一队能更快付钱。
师:现在队伍变了,小猴选哪队去付钱最快呢?(请两三个幼儿回答)
师: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我们可以数一下每个队伍里有多少人,小猴要等待的时间只跟队伍里已经有的人的数量有关系,那些人挨得紧或者排的远是没有关系的。
跟幼儿一起数每个收银台的人数,并在队列前出示相应的数字。
师:我们来数一下每个收银台的人数,(第一个放上数字卡片4),(第二个放上数字卡片5),(第三个放上数字卡片6),哪一队的人数最少呢?
幼:第一队。
师:那么小猴该去哪里排队呢?
幼:第一队。
2、哪里买票会更快
师:我们假期里是不是经常跟爸爸妈妈出去旅行的呀,那现在我们一起排好队来买火车票吧。
师:我先请所有的女孩子来扮演已经在排队买票的乘客。好,现在男孩子一起告诉我第一队有多少人?第二队有多少人?第三队呢?第四队呢?哪一队人最少?那去哪一队排最快啊?
师:好,现在由男孩子来扮演排队的乘客,女孩子先回到位子上。
女孩子们,我们来数一数每个队各有多少人?那去哪个队排队最快啊?
3、哪个人在比赛中更快
师:刚刚我们学会了在哪里排队最快,现在我们要来当当小裁判。把数学书翻到第七页,有五个小朋友在舀汤圆,我们来数数每个人舀了几个汤圆,用短线记录在括号里。
师:写好了么,我们来比一比他们谁舀的多,谁舀的少?
师:那舀的多的那个小朋友是不是比较快的呀?
幼:是的。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这六个在钓鱼的小朋友,第一个小朋友钓了几条鱼呀?
师:第二个呢?……(一直问到第六个,让他们自己回答自己数)
师:好,那我们用小圆点来表示这些鱼儿的数量,把他记录在括号里。
谁钓的多?谁钓的少?(.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那小裁判们你们说说谁是冠军啊?第二名呢?第三名呢?鱼钓的多就是速度比较快的小朋友。
4、总结
师:我们排队的时候,要先数数队伍里有多少人,人比较少的,我们要等的人就少,这样我们在那里排队就会更快。
当我们比赛的时候,谁舀的汤圆多或者钓的小鱼多,那他的速度就比较快,就是冠军啦。
教学反思:
让幼儿在观察教师操作和自己动手操作后,可以学会用简单的记录法记录队伍的长短,知道在排队的时候,人数多的那队等的时间要长,人数少的那队等的时间反而要短。
在上这堂课的过程中,我先示范了一次,小猴在超市里买好东西准备要付钱的时候,不知道哪队要快?我就示范了用短线记录发表示,长的那队用长线表示,短的那队用点的线表示。第二个环节是小猴子买好东西后,要去火车站排队买车票时,不知道哪队会排队更快些,需要小朋友帮助来看一看,我让孩子自己操作的时候,小朋友们不知道该怎么操作,我想让她们在纸上也用线条来表示队伍的长短,知道长的队伍等起来要慢,队伍段的,人数少的等起来慢。第三个环节是等电梯,这次队伍有递增,本来是两队队伍,现在是三队队伍了。也是用短线的方式来表示,同样孩子在操作的时候有点乱,而且本次活动时间很长。
30、中班数学教案《按大小排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将5个以内物体按大小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操作活动的快乐。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物体的大小
2 能够正确的将物体从大到小排序或从小到大排序。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积木块 娃娃 小熊及衣服卡片 磁板等
活动过程
1.师生相互问候。
2.课前小游戏:“风车转转转”。
3.在操作探索中学习将物品按大小排序。
(1)按从大到小的规律排序
创设情境:风停了,小熊一定要去买东西,<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最大的熊排在前面,请你帮他们排好队。
教师出示5只小熊,引导幼儿观察这5只小熊的大小,找出最大的、最小的,并试着按从大到小的规律排列好,然后让幼儿说一说这些熊是怎样排好队的。
教师小结:它们是按从大到小的规律排序的。
(2)按从小到大的规律排序
创设情境:到了商店,大熊说: “小熊,你最小,哥哥们让你先选,你排在最前面.”我们试着重新给它们排队吧.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这5只小熊的大小,找出最小的、最大的,并按从小到大的规律排好,然后让幼儿说一说这些熊是怎么排队的。
教师小结:它们是按从小到大的规律排序的。
(3)幼儿独立操作,为积木和套娃按大小排序
教师:小熊先买了积木和套娃两样玩具,请小朋友也试着为它们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序,然后还要说一说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序的。
4集体操作,并渗透对应关系
创设环境:小熊又买了几件新衣服,每只小熊应穿那件衣服合适呢?请帮小熊和它们的衣服按一定规律排好队,再帮它们穿上新衣服吧。
5游戏:跳圈
请幼儿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规律依次双脚跳圈。
6、集体操作
教师:看,这里的正方形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规律摆出一些美丽的图案,请你用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正方形在磁力板上按大小的规律摆出漂亮的图案。
7、结束
教师:“小朋友,我们把美丽的拼板拿给别的班级的小朋友看一看好吗?我们出发吧。”(带领学生离开场地)
教学反思
一环又一环的情境创设抓住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在兴趣中学会了能按从大到小排序或从小到大排序,真正做到在玩中学。
本节课幼儿操作的材料很多,能力差的幼儿有的操作没能完成,这需要教师课下帮助幼儿完成,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1、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妈妈的生日礼物》反思
孩子们都喜欢过生日,不管是谁的生日。以此为题材,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对活动充满期待。在游戏中幼儿能将数量相等的物体接在一起,初步感知6以内物体之间的等量关系,幼能积极动脑思考,探索前后两头接龙的方法,通过活动幼儿学会与同伴合作游戏。
活动目标
1、能将数量相等的物体接在一起,初步感知6以内物体之间的等量关系。
2、能积极动脑思考,探索前后两头接龙的方法。
3、学习与同伴合作游戏。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实物接龙卡若干张,礼物盒;幼儿用书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妈妈的礼物
1、教师出示一个实物盒:宝宝过生日,妈妈送了一份礼物给宝宝。猜一猜,礼物盒里会是什么礼物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2、请幼儿打开礼物盒,取出礼物:妈妈送的是什么?这些卡片上都有些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卡片,了解卡片中间有一条线,把卡片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上都有许多笑实物。
二、了解游戏玩法。
1、妈妈送的这些卡片式两个小朋友一起玩的,游戏名字叫“接龙”。接龙的时候,要把一样多的东西接在一起。想一想,应该怎样接?
2、师与一幼儿进行示范,请幼儿轮流分发接龙卡片,商量谁先出卡片,知道一人出一张进行接龙。启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示范接龙游戏的玩法。引导幼儿讲述为什么这样接,知道要把一样多的东西接在一起。
3、师幼共同检查接龙结果,进一步引导幼儿讲述:几个XX和几个XX一样多……引发幼儿思考:如果后面接不下,那该怎么办?
三、幼儿操作活动
1、等量接龙。两名幼儿玩一组图片。幼儿观察接龙卡上的实物数量,将一样多的实物接在一起。
2、给动物送食物。观察卡片上的动物和食物,请幼儿先给动物排排队,再帮他们找出他们喜欢吃的食物。
3、画出一样多的。数一数每张卡片上有几个物体,给一样多的物体打勾。
四、活动评价
1、展示一套没完成的接龙游戏,请幼儿观察后面能不能接?启发幼儿思考:后面接不下时可以往哪里接?
2、表扬能与同伴轮流分卡片、出卡片的幼儿,鼓励幼儿友好地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设计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为主旨,结合幼儿的生活实践,将抽象的按规律排序具体化、生活化,从而帮助幼儿轻松的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通过给妈妈制作生日礼物,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2、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类有趣的笔》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分类:有趣的笔
温州三幼 得胜园区钱 聪
活动目标:
1、识别各种特征的笔,尝试按笔的不同的特征进行一维、二维的分类。
2、发展幼儿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蜡笔,油画棒(红黄两色)各4支,勾线笔、铅笔(红黑两色)各40支,篮子若干,托盘若干,蒙氏架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感知一维
1、师:你们知道制笔厂吗?(是生产笔的地方)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制笔厂帮忙好吗?
他们生产的第一批笔就放在你们的凳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笔?(蜡笔、油画棒)那跟旁边的好朋友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呢?(颜色、粗细、高矮、种类)解释种类
小结:工厂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忙,要给这批笔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师:那怎么分呢?他们的第一道工序给了我们两个标志,你们说怎么分?
小结:刚才我们根据男孩、女孩的标志把笔分了一次。看看第二道工序可以怎么分呢?
2、第二道工序,给我们准备了两个笔筒请我们把笔放进去,那我们可以怎么分呢?请两个小朋友来操作,提问:为什么这么分?
请男孩子、女孩子根据不一样的一维分笔。贴上标志。
小结:刚才我们按颜色(**)分法完成了第二道工序。
二、进行二维的示范练习操作
1、你们干的太好了,制笔厂又生产了一批新的笔,你们看有什么笔?(勾线笔、铅笔)
他们有什么不一样?(颜色、种类、有盖无盖、长短)
2、那看看我们又能帮什么忙了呢?工作人员给了我们4个笔筒,他会请我们怎么做呢?(按照标志把笔分放到各个笔筒)不会回答的话,提问:笔筒上有什么?(标志)我们看看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红色的勾线笔”“黑色的铅笔”“红色的铅笔”“黑色的勾线笔”四个笔盒。
一个个笔筒解说,教师示范两个笔筒,其余两个请幼儿操作。
3、这个工序怎么做你们明白了吗?那好,请你们每个人找到一份工作材料,按照笔筒上的要求完成这道工序。完成以后请把笔筒放到货架上。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检验小结:看看分对了没有?
三、活动延伸,感知三维
1、师:看看制笔厂还有些不同的标志,你们看看是什么?谁知道?
2、出示几张三维的标志,让幼儿认识标志,感知三维
3、师:你们真棒,瞧,制笔厂的厂长要来夸我们了。(请一个老师来夸小朋友工作做的好,送给每个孩子一支笔)
数学分类《有趣的笔》反思:
整节课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得到呈现,对于没有涉足过的数学活动,让我着实伤了脑筋。在设计课程开始,我一步步踏入数学的领域,分类是时常出现在我嘴边的话。
整个活动按照课的设计流程进行着,在活动中,常出现在语言活动中的话语与思考缠绕在这次活动中,环节虽清楚,但小结的话语不够到位。对于孩子的回答不能很好的去提升与点评。课后教师的点评让我收获极大,理清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同时也让自己对于分类的概念上问题提升了一个层面。针对提供分类的材料上,要更细心的去挖掘孩子的想法,与材料所带来的问题,可以再第一环节的材料上进行更改,也可以换种方法给孩子出示标志进行操作,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更好的去设计。
一次数学的分类,给我开启了一扇数学领域的小门,虽然课上的并不是很好,但思想上却开始被奥妙的它所吸引。相信继续去学习,大门会为我敞开。
3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字》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2)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活动。
(3)激发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重点:
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活动难点: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有数字的物品进行展览。
(2)教具:0"9数字卡以及物体卡片若干套。
(3)录象资料:如汽车牌照、居民住宅楼、红绿灯------
活动过程;
(一).参观数字展览区
1、通过参观展览,让小朋友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2、相互交流:你发现哪些物品上有哪些数字?(组织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述)
3、请你们猜猜:如果这些物品没有了数字会怎么样?
(二).了解数字的用途
1、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呢?
2、你觉得数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用处呢?(请幼儿回忆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
3、观看录象,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数字。
(三)数字游戏(找座位)
要求找到比手里的数字多1的座位号坐下。
(四)延伸活动:
你能用这些数字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编码吗?(比如:1、1、0、组合成110)
(五)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字,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的世界中,而且,数字对我们又是那么重要。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去长数字,发现数字,学习数字,会运用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