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有趣的猪》
中班教案《有趣的猪》
1、中班教案《有趣的猪》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猪的资料,认识猪的共同特性,扩大有关猪的各种经验。
2、通过活动,使幼儿形成认真负责,完成任务的良好态度。
3、激发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1、活动内容:
参观养猪场,使幼儿对猪更有一个直接的感性认识。
2、活动步骤:
⑴联系养猪场,与工作人员商量有关猪场的一些注意事项。
⑵鼓励幼儿把看到的有关猪的问题向饲养员了解一下。
⑶老师把幼儿发现的问题作记录,也参与询问饲养员,帮助幼儿一同解决。
3、活动引导:
⑴边参观边注意倾听幼儿随时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幼儿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和探索者。
⑵教师在参观途中,可适当对看到的现象进行设疑,引起幼儿的好感,激发他们和你共同去关注有关猪的秘密。
第二阶段:
1、活动内容:
收集资料,丰富幼儿形成与活动有关的经验。
2、活动步骤:
(1)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猪的资料,包括:VCD、故事磁带、猪的图片、卡片等。
(2)动员爸爸、妈妈带领幼儿到养猪场拍摄录象或照片,有目的地拍下猪在养猪场的活动现象,了解猪的外貌特征。
(3)“猪问题”的活动。引导幼儿对收集资料中发现的有关猪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答案。
3、活动引导:
⑴教师也参与资料的收集活动,从录象带、VCD、故事磁带和资料摘录过程中,使幼儿对猪的外貌特征扩大为对猪的生活习性和与人息息相关等方面的内容。
⑵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并随时作好记录。
第三阶段:
1、活动内容:
师生共同布置室内环境,共同收集有关猪的资料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2、活动步骤:
(1)幼儿按意愿确定自己收集有关猪的资料(包括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用途等)。
(2)把孩子收集来的有关图片、照片、卡片等,布置成养猪场,猪喜欢吃什么,我看到的猪等版块。
3、活动引导:
⑴帮助幼儿成立资料收集小组,使幼儿有目的地收集,完成任务。
⑵引导幼儿与好朋友一起商量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布置。
⑶教师对整个布局进行引导和合理安排。
第四阶段:
1、活动内容:
相互交流,了解有关猪的情况,迁移别人经验,进一步探究。
2、活动步骤:
⑴介绍在养猪场看到的一些有关情况。
⑵如何收集资料,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猪的趣事。
⑶看猪的录象,引发幼儿产生新的问题。
3、活动引导:
⑴关注幼儿在交流中产生的新的热点,及时予以回应。
⑵接过幼儿抛过来的球,组织大家一起讨论,并对有关资料进行补充。
第五阶段:
1、活动内容:活动展示。
2、活动进行:
⑴用废旧材料:做猪。
⑵蔬菜小制作:猪。
⑶故事:小猪盖房子。
⑷歌表演:小黑猪。
3、活动引导:
⑴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猪的可爱形象,引导幼儿自信、大胆。
⑵引导幼儿在展示过程中把自己的作品与同伴进行交流。
4、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的需要,可继续延伸到家庭、社区,根据幼儿的兴趣还可探索。(可以个别活动)
2、中班教案《有趣的叶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幼儿热爱自然,喜欢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2、 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树叶,了解树叶的大小、形态和颜色。丰富幼儿对树叶的知识:叶柄、叶脉、树叶的正反面。
3、 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 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5、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幼儿对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幼儿学习拓印画。
活动准备
户外有落叶木场地;彩色颜料、毛笔、浆糊等绘画用具,示范画一份。
活动过程:
一、捡落叶,拾落叶。
带幼儿到户外场地,谈话导入,让幼儿自由捡拾地上的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幼儿自由探讨,发现树叶有不同的形态和颜色。
1、形态各异 (大小、长短、圆扁以及带锯齿)
2、颜色不同 (包括枫叶、绿叶、落叶)
3、树叶的组成 (叶柄、叶脉、叶子的正反面)
三、将自己收集到的叶子进行拓印画。
1、 出示范例,讲解示范。
用毛笔蘸上颜色,涂在叶子上,涂好后将叶放在纸上面用手轻轻一按,有颜色的叶子就印在纸上了。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叶子,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印成非常好看的画面。
2、 幼儿动手印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印得多,印得好,印过的叶子应放会盒子里。提醒幼儿颜色不要涂得太多,但要涂满,换颜色时应把毛笔洗干净,再涂其他颜色,保持桌面.衣服整洁。
3、 展示幼儿作品,对保持整洁的幼儿给予表扬。
活动延伸:叶子的用处 (茶叶、菜叶如果幼儿感兴趣,可简单提一下光合作用)
教学反思
这次的活动,是孩子们秋游吃桔子发现叶子而引发的,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可以看出,幼儿对此活动也很感兴趣,表现得非常活跃。也是从今天来看,孩子们的兴趣还远远不止是老师所想到的这些,而是更多、更加广泛。
3、中班教案《有趣的线条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线条画,知道线条画的一些特征和表现手法。
2.学画流畅的长线条,提高幼儿借形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装饰画面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教学重难点:
幼儿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装饰画面。
活动准备:
花蝴蝶的图片;黑色水彩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
一、故事导入,示范画出线路图
1.教师出示花蝴蝶 这是一只喜欢画画的漂亮的花蝴蝶。
2.教师讲述故事:(导 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开了。有一只美丽的花蝴蝶每天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有一天,入)花蝴蝶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画画儿,而且画得都很棒,它也想过来看一看。于部分 是,它悄悄地飞来了。它飞呀飞呀,飞呀飞呀,看到黑板上有一张雪白雪白的纸,它在纸上绕呀绕呀,转呀转呀,变出了一副美丽的图画。(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在白纸上画出 蝴蝶飞过的线路图)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白纸上的线路图。
1.看看,花蝴蝶飞过在白纸上留下了什么?
2.这副图画其实就是花蝴蝶留下的线路图。这是一条长长的、优美的曲线。小朋 友们看一看,它是从哪儿飞到哪儿的?请小朋友拿出食指跟老师在空中画一画。
三、引导幼儿想象。
看一看分割出的形状大小不一的圆圈像什么?能够变出什么样 的图案?鼓励幼儿说出各式各样不同的东西。花蝴蝶留下了美丽的线路图,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该怎样让它变得更漂亮?看一看基本 这些分出来的大大小小的圆圈像什么?能够变出什么样的图案?
四、教师示范一部分,用线描画的装饰手法进行装饰,并鼓励幼儿创造出更多的线 条和图案。
1.张老师觉得这儿像个小帽子,我们就把它装饰成漂亮的小帽子吧。请小朋友认 真看老师是怎样装饰的?教师示范画出花纹(波浪线、横线和竖线)。
2.我们再把这儿变成鱼吧。然后示范画出鱼的样子。
3.一会儿请小朋友好好动脑筋想一想,看看还能想出哪些线条?还能变出哪些图 案?争取画的比老师的还要漂亮。
五、幼儿自己操作,教师巡视幼儿,观察指导,并随时点评。
六、集体欣赏作品,进行评价活动。
将画的好的作品贴到黑板上,让幼儿自己讲述。部分活动
七、看一看,在同伴的作品上,你看到了什么?下课后,也可以试着将同伴的想法延伸画到自己的画本上吧。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眼中,每一根线条都充满了生命。如他们看到一根直线,会说那是一条爬动的蚯蚓,看到一条弯线,会说那是妈妈笑眯眯的眼睛。线条是最幼稚的造型语汇,所有孩子的第一笔都是由线条来表现的。对幼儿进行线条画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绘 画兴趣,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画流畅的长线条是我定的其中一条目标,为了吸引幼儿的兴趣,我设计为喜欢画 画的花蝴蝶在白纸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优美的曲线。之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留下的线路图,让幼儿知道这条长线条的特点,弯弯曲曲的,有几个大大小小的圈。为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大大小小的圈像什么,可以把 他变成什么更加漂亮的图案,活动中,教师启发幼儿想象更多的图案,比如气球,帽子, 鱼儿,乌龟等。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示范绘画,这样,教师不必用更多的语言解释该如何操作,幼儿通过观察就可以知道。 活动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课后,通过反思还有老教师的意见,总结。
有以下几点还需要改进:
1.在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示范绘画时,教师应该一开始就这样做,一开始一个小 朋友就说,圈圈可以看做花儿的花瓣,那圈圈可以变成一朵花,我没有按照幼儿的回答把圈圈变成花朵,而是口头上简单地回应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很棒!之后,我才根据教学 自己的想法把圈圈变成了一朵花儿,这样一来,从一定程度上说打击了幼儿的积极性。
2、在我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觉得这个圈圈可以变成什么”时,很多幼儿的思路都反思 被打开了,开始七嘴八舌地讲了起来,一个幼儿说圈圈可以变成苹果,由于,我已经示范画了水果,我希望幼儿能够想出其他的东西,比如动物或者生活用品,于是,我回应 那个幼儿说:“今天我们不画苹果了,再想想还能画什么好看的东西吗?”其实,这样 的回答一下子就打击了幼儿的积极性,我应该换种回应的方式,我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那你等下把你的想法画在自己的画本上,现在再想想还能画出什么更好看的东西。”
3.在幼儿自己绘画的时候,我发现部分幼儿画的比较小,或者没有画出大大小小 的圈圈,还有些幼儿没有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只是根据教师的示范画。从此可以看出,教师在之前的引导作用还没起到很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特别注意幼儿在创作上的指导,让幼儿都能自己发挥想象、自己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使孩子们 在线条的世界中得以快乐成长! 在师幼互动方面,我觉得我与孩子的交流还不是很足够,幼儿的思路打开后,明显变的很积极很主动,我应该更加顾及幼儿想说的愿望,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幼儿说自己想 说的,而不是直接让幼儿之后把想法画在自己的画本里,与孩子的交流互动还能起到很 好的引导作用。在作品评价方面,幼儿的绘画水平总会有区别,有些幼儿画的比较快,有些幼儿画的比较慢,在我对一些典型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时,还有些幼儿没有完成,因此,那些 幼儿根本没有认真有心地听我评价作品,因此,在这方面,我还有待改进,让幼儿体会到教师的评价能够对自己有很好的引导作用。通过这次美术活动,我体会到美术活动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很是重要,还需要更认真的学习。
4、中班教案《有趣的弹性》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动手实验,提高幼儿口头表达能力,感知物体的弹性,了解弹性的用途。
2、引导幼儿用感官观察和探索事物,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对弹性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内装橡皮筋、海绵、松紧带、弹簧、尼龙袜等。
活动过程:
1、感知弹性
(1)幼儿动手操作实验材料,教师指导幼儿动脑玩出各种玩法、启发帮助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2)幼儿交流实验操作的过程及结果。
教师: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玩得很好,都动脑筋了,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习词语:弹性)这些东西都有弹性,(出示松紧带)你们看,松紧带一拉就会变得比原来长,手一松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因为它有弹性。还有尼龙?|,弹簧都有弹性。
2、扩展生活经验进行讲述——“找找看,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
3、了解用途(1)我们找了那么多有弹性的物品,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些弹性的物品到底有哪些作用。
(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出示弹簧)这是弹簧,它是用铁丝做的,一圈圈的,弹簧的用处可大了,做成沙发,坐在上面可舒服了,装在圆珠笔里(出示圆珠笔)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出示拉力器)用弹簧做成拉力器,锻炼身体可好了。
(出示电话)电话上装上弹簧使用时也很方便。
小朋友衣服上的松紧带也有弹性,这样穿脱衣服可方便了。
活动延伸:
1、请幼儿课后去玩海棉垫,进一步感知弹性物品的作用。
2、在区角活动中安排活动感知弹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充分为幼儿创造了条件,引发他们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们平时见过的,玩过的,捏捏海绵,拉拉皮筋,压压气球,通过让幼儿对这些有弹性物、体的操作,充分的感知材料,探究材料,从而获得了有关弹性的经验。并结合幼儿已有的探索经验,提出问题:这些东西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秘密?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归纳出了弹性的概念。在分类活动中,幼儿再次操作,玩中观察,玩中发现,自然而然的将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进行了分类。活动时,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5、中班教案《有趣的指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
2、简单了解指纹的常见类型,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能与家长一起大胆想象,有创意的进行指纹印画、添画。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幻灯课件:动画片《蓝帽淘气三千问》、《指纹类型》、《指纹王国》
2、轻音乐
3、手电筒人手一个、印泥、纸、勾线笔、纸巾。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蓝帽淘气三千问》,引起幼儿探索兴趣。
在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里,蓝猫被外星人抓走了,外星人变成了假蓝猫来骗淘气,淘气是用什么方法分辨出真假蓝猫的呢?请看动画片(幼儿观看)。提问:淘气是用什么方法分辨出真假蓝猫而取出资料的?(用指纹分辨)
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类型。
1、你们有指纹吗?指纹在哪里呢?(手指肚上)
2、引导幼儿用手电筒观察自己的指纹。
提问:指纹是什么样子的?它像什么?(出示常见指纹的类型图片)
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发现了自己的指纹是一条条的线,这些线有的绕成了一个个圈圆圆的看上去像水中漩涡的叫斗形纹、有的弯弯的像弓一样叫弓线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
3、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指纹,说说每个人的指纹有什么不同。
请你拿手电筒照照爸爸妈妈的手指,看看你跟爸爸妈妈的指纹一样吗?(幼儿、家长互动)
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对比发现我们的指纹都不一样,你的和爸爸的不一样、和妈妈的也不一样,都各有特点。所以指纹是识别每个人身份的特征之一。
4、简单讲解指纹作用。(观看PPT)
在日常生活中指纹还有很多的作用,如警察叔叔可以通过提取指纹来破案。把罪犯留下的指纹痕迹作为侦破案件的线索,根据指纹痕迹就可以找出谁是罪犯了。现在科学家还研制了一种指纹锁,这锁钥匙就是人的指纹。开门时,只要用手指摁下计算机,计算机收到指纹信息就会迅速准确的识别出开门的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就会自动打开。你们说神奇吗?那么今天我们小朋友要用指纹来干什么呢?
三、观看PPT《指纹王国》,介绍指纹画,引起作画兴趣。
1、逐一展示幻灯片,幼儿欣赏。
提问:这是哪里?(指纹王国)这是什么?它是用什么画的?(指纹)
指纹可以拿来画什么?(指纹画)
2、介绍作画方法、工具及要求:
师:“对了,这些都是用指纹画起来的画,把手指头蘸上印泥,在纸上印出手指印,然后用勾线笔在上面作画,就可以变出各种漂亮的图案了。你们想试试吗?老师都给你们准备好了工具有什么呢?今天要求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合作一幅指纹画,可以参照老师给你出示的指纹画、也可以自己自由的大胆想象,想画什么画什么。
四、亲子共同作画,自然结束。
1、巡回指导,鼓励家长、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与范例不一样的作品。(播放轻音乐)
2、展示作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越来越渴望探索他们身体的奥秘,在平时的活动中许多孩子无意发现他们手指上的线条,他们惊喜地告诉我:“老师你看我手指上有一条条的线。”但对于这个问题却只停留在发现的阶段,如何将孩子的兴趣点提升出来,引导他们更进一步的探索?这对孩子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设计了次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比较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通过课件更直观的了解指纹的常见类型;最后幼儿通过想象创作指纹画等一系列过程充分调动多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愿望,从而提高幼儿主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与能力。
首选,,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片吸引孩子主动地参与活动,把比较抽象的指纹概念转变为幼儿容易接受的有益经验。然后通过幼儿自己观察指纹和观察同伴的指纹,以说说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等问题,从而让幼儿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说出指纹像龙卷风、山、彩虹、头晕、小河、棒棒糖等。接着简单介绍了指纹的用途,这环节为什么没有作详细的介绍?我是这样考虑的,因为对于中班上期的孩子来说太难,容量太多,所以只是作个提升让幼儿简单了解一下,激发幼儿课后再去探索的欲望;最后让幼儿在欣赏完指纹画后进行大胆想象创作,从而又一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孩子们通过灵巧的小手创意出一副副美工作品,成功感得到了大大的满足。可能有的老师会说最后为什么没有讲评呢?对于中班上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只有15-20分钟,一节课下来已经持续了30分。如果再让幼儿安静下来,规规矩矩的坐在位置上一幅画一幅画的讲评,有些难为孩子,而且是徒劳无功的。所以我把讲评作为延伸活动,利用欣赏活动课时间再进行集中讲评。这些就是我对这节活动课的反思,现请老师们多提宝贵的意见。
6、中班教案《有趣的面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大胆运用多种材料装饰面具。
2、提高幼儿动手制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3、增强幼儿对装饰活动的兴趣及表演的欲望。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欢快的音乐;flash动画;装饰好的面具;未装饰的面具;透明胶;固体胶棒;彩色笔;剪刀;羽毛;亮片;小粘贴;旧挂历;包装袋上的图案;黑板一块;小镜子若干;大镜子一块;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幼儿带面具律动入场。
2、请幼儿观看flash动画,猜猜都是谁?
二、师幼探讨装饰面具的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各种面具相同之处(眼睛)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不同之处(形状、颜色、材料)
3、倾听教师讲解自己的面具特征(形状、颜色、材料)
4、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面具进行交流:面具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上面都有哪些装饰物等等。
5、幼儿带上面具照镜子,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三、幼儿制作面具。
1、教师提出制作面具的要求。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面具进行装饰。
3、幼儿带上装饰好的面具照镜子欣赏。
4、游戏:猜猜他是谁。
四、活动结束。
化妆舞会请幼儿戴好自己装饰好的面具,邀请客人老师一同参加化妆舞会。
活动反思:
1、教学思想观念新教学模式的改变:我打破了原来单一的课程模式,以幼儿为中心,师生共同建构课程,五大领域互相渗透,各科教学互相融合的课程模式,在活动中渗透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学科知识,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2、教学方法活本次活动教师灵活的运用了游戏法、谈话法、情景表演法、探索发现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情景中大胆地探索与表现,使其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3、教学效果好。
(1)教学重、难点突出,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2)帮助幼儿获得关键经验。
7、中班教案《有趣的扭扭棒》含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用扭扭棒制作各种物体,认识扭扭棒能够随意造型的特点。
2、发展幼儿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创造能力。
3、体验活动成功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教学准备:
各色扭扭棒、剪刀、求助牌、教师范例。PPT范例。
教学过程:
一、教师变魔术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谁知道这是什么?(幼儿猜测,最后导出是扭扭棒。)
2、今天老师用它来变魔术,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出示用扭扭棒制作的东西,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
1、你们想不想试试呢?(分发扭扭棒幼儿人手一根进行造型。)
2、请小朋友上来介绍一下你变的是什么。(幼儿介绍自己用扭扭棒做了什么。)
3、教师小结。
"绕"扭扭棒,请小朋友和老师学学绕的动作,绕好的扭扭棒像什么?
"弯"扭扭棒,请小朋友和老师学学绕弯的动作,弯好的扭扭棒像什么?
"扭"扭扭棒,请小朋友和老师学学扭的动作,扭好的扭扭棒可以做什么?(教师边讲边示范,幼儿跟着操作。)
三、欣赏PPT,进一步激发幼儿操作兴趣。
老师这里有许多用扭扭棒做成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想看吗?(老师和幼儿一起边欣赏,边讨论。)
四、幼儿第二次操作。
1、请幼儿5--6人一组,进行造型。
2、提出活动要求:
(1)可以用多根、单根扭扭棒组合制作。可以用剪刀把扭扭棒剪成小段。
(2)如果你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自己和小组都不能解决的困难,可以用求助牌。请老师或者其他小组小朋友帮忙。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五、展示作品:
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然后大家说说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六、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后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区域里继续玩扭扭棒。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8、中班教案《有趣的橘子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猜测、证实橘子瓤数量,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式。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不同大小的橘子、塑料筐、笔、餐盘、毛巾、黑板、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引入老师出示两个不同大小的橘子,并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不同。
小结:原来橘子是有大有小的。
二、比较大小橘子的数量1、老师出示两筐不同大小的橘子,引导幼儿猜测橘子数量。
老师:猜猜看筐子里有几个大橘子?(幼儿猜测)那有几个小橘子呢?(幼儿猜测)
2、一起数数大橘子装了几个?小橘子装了几个?并记录
3、讨论: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筐子,装的橘子数量却不一样?
老师提问1:这两个框子一样大么?
老师提问2:为什么一样大的筐子里,装的橘子确实不一样多的呢?
4、得出结论:因为大橘子的个头大,所以装的少;小橘子的个头小,所以装的多。
三、猜测并记录大小橘子里瓤的数量
1、老师:橘子皮里躲着什么?(幼儿回答)大橘子的瓤和小橘子的瓤,谁的会比较多?(幼儿回答)猜猜看大橘子里面有几片瓤?(幼儿猜测)猜猜看小橘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测)
2、老师记录幼儿的猜测结果
四、验证大小橘子里的瓤数
1、每人选择一个橘子,自己动手剥开。
(提醒幼儿剥桔子之前用毛巾擦手,并强调一人选择一个橘子)
2、数一数橘子瓤的数量(可用的方法:一片一片分开数、分成两部分数、整个围着数、吃一片数一片)
五、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1、介绍自己剥的橘子有几片瓤,并描述自己数的方法,老师做记录老师:告诉我你剥的是什么橘子?有几片瓤?你是用什么办法数的?(验证幼儿的猜测)
2、观察比较统计表中的数据:大小橘子里最多的有几片瓤?
3、讨论橘子瓤数量与橘子大小的关系。
老师:大橘子里最多有几片瓤?小橘子里面最多有几片瓤?它们的数量一样多么?哪一种橘子的瓤比较多?
小结:橘子瓤的数量和橘子大小没有关系。
活动延伸
1、教师演示数橘子瓤的方法:数一半的橘子瓤,然后猜测整个橘子瓤的数量
2、延伸:回家后,找一个橘子试一试,先数半个橘子的数量,然后猜一猜整个橘子有几片瓤,把这个答案当做秘密一样藏心里,再数一数整个橘子有几片瓤,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9、中班教案《有趣的图形》
活动目标:
1、会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
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图形的数量。
3、大胆地尝试记录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能积极地参与找朋友的游戏。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重点:
能按形状分类,根据数量记录
活动难点:
有序点数,根据数量记录
活动准备:
图形家活动场地布置;挂件、记号笔、操作纸人手一份;图形妈 妈一份;具有明显形状特征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玩找朋友游戏,按形状分类找到自己的家。
1、交待游戏要求
师:今天我们来当图形宝宝啦。带领幼儿入活动室。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啦。 音乐一响的时候,形状一样的图形宝宝都是好朋友,找到好朋友了可以拉拉手、 唱唱歌做好朋友,比比看哪个图形宝宝找的好朋友最多,音乐一停的时候好朋友们马上坐到自己家的小圆点上。(幼儿游戏)
2、点数
师:我们一起数数看三角形家有几个三角形宝宝呢?(集体数)圆形家有几个宝宝呢?(个别)正方形家有几个宝宝呢?长方形家有几个宝宝呢?(个别)
二、共同探讨、学习记录方法。
师:(出示图形妈 妈图片)图形妈 妈真高兴,有这么多的图形宝宝。可是刚过了一会儿,图形妈 妈们就忘记了有几个宝宝了那怎么办?
师:三角形妈 妈想把它有几个宝宝记在纸上,这样子它们就不会忘记自己有几个宝宝了。可是他不会记录?你们谁能帮他想想办法? 我们可以怎么记呢?(用笔画下来)怎么画?画些什么好呢?(可以画些数字、点、线、)有几个朋友就画几个图案。
三、幼儿尝试记录方法
1、将实物按形状分类
师: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图形宝宝呢,看,他是什么图形的呢?他们也想回家了?谁来帮助他们送回家呢?(请个别幼儿帮助)
共同检验是否分类正确。
2、点数、幼儿尝试记录(记录在挂件上)
(点数)师:三角形家有几个实物宝宝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师:我们把它们记录下来吧。请小朋友看看你的记录纸上,帮三角形家、正方形家、圆形家的宝宝、长方形家的宝宝有几个都记录下来。用你自己喜欢的图案或者数字,记录下来,看看哪个小朋友记录的又快又清楚。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对个别记录方法又快又清楚地加以肯定。
四、巩固练习
1、激发兴趣
师:图形宝宝真能干,还会变魔术呢。看,变了什么?(房子、树、花)
师:可是图形宝宝刚玩了一会儿就开始吵架了,圆形宝宝说我最能干,我变的图形最多了,三角形宝宝说我才能干呢,正方形、长方形都说自己最能干,自己变得最多了。这下,图形妈 妈可着急了!!怎么办呀?
2、交待要求
师:请仔细找找三角形有几个,数一数,不能数落了,然后再用又快又清楚地方法记下来。然后再帮正方形、圆形、长方形也找一找、数一数,再记录下来。(幼儿按自己的形状去找位置)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张贴操作纸,集体检验。
活动延伸:
去找找生活中还有什么图形宝宝,我们也给他们记录一下。
10、中班教案《有趣的管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感受管子的多样性,了解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乐意大胆探索实验,并根据结果总结出管子的特性。
3、愿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管子,豆子、纸条、毛线、沙子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各种各样的管子,了解它们的多样性。
1、请幼儿每人拿一种管子,说说它的外形特点:你们看到有哪些管子?请你们每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管子看一看。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你观察的管子是什么样的?
二、幼儿操作,发现管子的特性。
1、老师出示活动材料及一根管子:桌上的东西能不能通过这根管子呢?请一幼儿上前试一试。
2、还有这么多东西,能不能都通过呢?幼儿集体操作。
3、为什么有的物品能穿过管子,而有的不能呢?(如果管子口比物品大,物品就能通过管子;如果管子口比物品小,物品就无法通过)
4、想一想,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穿过管子呢?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经验,说说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穿过管子。
5、为什么许多东西都可以通过管子呢?管子哪里是一样的?
三、帮助幼儿联系实际,知道管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你们还在哪里见过管子?它们都有什么用处?
活动反思:
在“有趣的管子”这一活动中,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探索、了解管子的特征是这次活动的重点。活动一开始,教师以吸管毛毛虫来做客并带领幼儿进入管子王国引出课题,使幼儿注意力迅速地集中起来。接着让幼儿自由观察、挑选、初步认识管子。让他们摸一摸、玩一玩,挑一个喜欢的管子仔细看,它是什么形状,什么材料?带着这些问题让幼儿自己观察、探索管子的特征。在观察中训练幼儿用一双面敏感和不断发现的眼睛。孩子们从管子形状、颜色、材料纷纷说出自己手上管子的特征。幼儿在自选喜欢管子的活动中,引发幼儿自主探索和交往,满足幼儿自主活动和自发学习,从而支持他们的活动兴趣、挑战他们的活动能力。
11、中班教案《有趣的脚印地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灵活地在画有脚印的地垫上跳跃,发展弹跳能力。
2.通过自由组合脚印地垫创造出不同的跳跃动作。
3.能与同伴合作布置场地。
4.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5.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活动准备:
画有单双脚印的泡沫地垫。
活动过程:
一、队列练习。
二路纵队——四路纵队——交换走——走圆圈——二路纵队走
二、垫子游戏。
1.老师带来了地垫,请你们去玩一玩,看谁玩得花样多,玩得有趣。
2.幼儿分散活动进行一物多玩活动。
三、利用脚印地垫,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在脚印地垫上跳跃的方法。
1.教师:看看,地垫上有什么?哪个右脚?哪个左脚?
2.我要请你们将这些画有不同脚印的地垫进行拼搭,然后跳一跳,看谁跳的方法多?
3.幼儿练习
4.请你来说说你是怎么跳的?我们一起练习。
四、游戏:时空之旅
1.一起布置场地 阳光道(5块)——魔垫道(6块单5块双)——跳过月亮山(6块)——时光隧道(8块)——时光草坪道(8块),循环进行/
2.幼儿集体进行游戏,可重复数次。
五、放松运动敲敲腿。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利用垫子这一材料让幼儿能够一物多玩,玩出各种花样来,最后,利用垫子上的脚印进行拼搭跳跃,重点练习跳,发展幼儿跳的能力。但是,整个活动下来,我发现幼儿利用在拼搭方面的时间比较长,而相对练习跳跃的机会少。幼儿的分工不明确,所以导致时间延长了。
12、中班教案《有趣的塑料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追逐跑和躲闪中,能对信号迅速作出反应。
2.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准备】
1.幼儿用各种颜色的纸剪成自己喜欢的图案装饰塑料袋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2.用旧挂历、报纸卷成纸棍,夹子若干,小鼓一面。
【活动指导】
1.幼儿往塑料袋中充气,系紧袋口,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往空中抛。
2.幼儿探索各种玩的方法。
师:小朋友,除了把塑料袋往空中抛以外,还可以怎么玩呢?要与别的小朋友玩的不一样哦!
捉尾巴:教师把充气塑料袋用夹子夹在幼儿背后,幼儿手持纸棍,听鼓声节奏幼儿慢跑或快跑,鼓声 停,幼儿迅速用手中的纸棍敲击对方身后的塑料袋,以击中他人者为胜。
追踩:幼儿把塑料袋系在脚上,听鼓声节奏单脚或双脚跳,鼓声停,幼儿迅速互相追逐,踩他人脚上系着的塑料袋,以不被他人踩中者为胜。
快乐追:幼儿自由追跑教师手持纸棍点幼儿,点到谁,谁就到一旁休息一会。
规则:若对方低头下蹲,则表示在休息,另一方就不能追逐。
听命令抱成团(中班游戏案例)
教学反思:
孩子们非常地感兴趣,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也知道了只要幼儿感兴趣地东西,他们就会给你意想不到地惊喜,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应该从幼儿地兴趣出发,来提高活动地质量,因为兴趣是幼儿最好地老师。
13、中班教案《有趣的房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和想像设计有趣的房子。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创造力。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和幼儿人数相等的16开白纸、水彩笔。
2.请4个小朋友扮演小兔、小狗、大象、长颈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房子”
1.老师:小朋友,你们看,哪些小动物到我们班来做客了
幼儿:小兔、小狗、大象、长颈鹿
2.老师:咦,你们到我们班来有什么事吗?
小兔、小狗、大象、长颈鹿一起说:“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我们的房子又破又旧了,想请小朋友帮助我们设计一幢漂亮的新房子,你们愿不意愿意啊?
二、引导幼儿讲述房子特征
1.老师:小动物们,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房子呢?
四个小动物一个个站起来说:
小兔: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最喜欢吃什么吗?你们就用我吃的东西做房子吧。
小狗:我最喜欢闻香味了,我想有一栋能发出香味的房子。
大象:我最喜欢去旅行,我想带上一座跟我去旅行的房子。
长颈鹿:我最喜欢高高的房子。
2.老师:小朋友,你们听清楚小动物的要求吗?它们要的房子可不一样,小动物们你们也别着急啊,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热心了,都会帮助你们设计房子的,你们先到旁边休息一下吧。(小朋友,跟小动物们再见)
3.老师提问:刚才,小动物们要我们做什么呀?(设计房子)小朋友见过什么样的房子。(高高的、矮矮的……)他们的屋顶有什么不一样(尖、圆顶、斜顶)房子上还有什么(门和窗)门和窗是什么样子的?(方、圆、半圆)小朋友见过这么多的房子,可是小动物的房子都是有要求的,小兔子,用它最喜欢吃的东西做房子,小朋友想一想它最喜欢吃什么(蘑菇等)用这些东西给它设计房子吧。
(用同样的提问方法引导幼儿说出:小兔、小狗、大象、长颈鹿要设计的房子)
三、幼儿绘画,教师巡回辅导,并引导幼儿用直线、曲线、波浪线、或者用大面积的色块装饰房子。
四.请一两个能力强的幼儿来说一说设计的房子。
五、请全班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设计的房子。
六、请全班的小朋友分组把设计的房子送给喜欢的小动物。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因为孩子获取的经验有限,虽然看到了许多的各种奇特,有趣的建筑,但这些建筑对于知识经验太少的孩子们来说太抽象了,很多孩子们能够很清楚的描述出心中想像中的房子,但在创作时由于经验的不够,美术技能技巧的单一等等,孩子们无法创作出自己想像中的作品,创作的作品还是缺乏一些新意,较单一。
14、中班教案《有趣的肥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征,了解肥皂的基本用途。
2、乐于参与活动,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认识肥皂
猜一猜,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嗨!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猴姐姐,今天我想带你们去小猴王国旅行,你们看,小猴姐姐这里有一只神秘的盒子,盒子里有一样东西,猜猜看会是什么呢?
1、让幼儿猜一猜,摸一模,闻一闻。
2、原来是肥皂宝宝,请一幼儿把肥皂宝宝请出来
二、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肥皂,说说自己的发现和肥皂的作用。
1、小猴姐姐这里还有许多的肥皂宝宝,我们也赶快把它们请出来吧。幼儿来桌子边围着一起喊:肥皂宝宝,请出来!(老师打开盖布)
(1)哇,这么多的肥皂宝宝呀,请你们每人挑一块你自己喜欢的肥皂宝宝,拿在手中仔细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说说你的肥皂宝宝是什么样子的?
(2)先与旁边小朋友互相讲一讲,再请小朋友来告诉大家。
(3)老师小结:这么多肥皂宝宝是不是一样的?什么不一样?(有各种形状、各种颜色、闻起来有的香味,有的药味。)
2、欣赏课件,认识新式肥皂,进一步了解肥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幼儿看课件认识蛋糕肥皂、棒棒糖肥皂、不锈钢肥皂、竹碳肥皂等。
老师小结:很多的新式肥皂看起来更漂亮,用起来更方便,对我们的健康越来越有好处,所以人们越来越喜欢使用肥皂。
3、说说肥皂的用途。
那你们在什么地方也见过肥皂宝宝?
肥皂宝宝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它有什么用?
什么时候要洗手(在饭前便后、手脏)、洗澡(保护皮肤)、洗衣服(干净、香)等
教师小结:肥皂的用处。
三、感知肥皂遇水后的变化。
小猴姐姐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肥皂宝宝有一个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玩游戏知道它是谁吗?(水)你们也想跟肥皂宝宝和水一起来玩玩?(先把袖口卷起来)
1、老师提出要求:看一看,肥皂在水里会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幼儿尝试跟肥皂宝宝和水一起玩
(1)现在小猴姐姐想知道你们是怎么玩的呢?
(2)幼儿试一试
(3)你们是不是让形状相同肥皂宝宝们在一起玩、或者味道相同的肥皂宝宝们在一起玩呢?
(4)幼儿说说自己的做法。
(5)幼儿再尝试操作
3、幼儿合作:引导幼儿在玩中发现肥皂的小秘密:发现很滑。用手搓一搓开始能产生白白泡沫,渐渐白白泡沫变成黑黑泡沫,能溶在水里。白白的水变成黑黑的水。
4、把肥皂放在筐中,到一边去把小手洗一下,然后用毛巾把小手擦干。再过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1)肥皂在水中摸起来有什么感觉?(滑滑的)
(2)小手搓一搓会发现什么?(白泡泡变成黑泡泡)
(3)刚开始的水是没有颜色的,然后呢?现在呢?(溶在水中,水变白了,就叫肥皂水,肥皂水变成脏水。)
四、“吹泡泡”游戏(在活动室一边放四盆肥皂水,让幼儿在轻松、愉快音乐声中玩“吹泡泡”游戏。)
1、小猴姐姐跟你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吹泡泡”,看谁吹的泡泡又高又大又多。
2、最后、小猴姐姐带你们去小猴王国旅行。
五、延伸活动
到太阳下玩吹泡泡的游戏,会有什么发现呢?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中,我采用实物先激起幼儿的兴趣,再动手动脑,最后以游戏结束为线条展开。让游戏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由于我们乡区幼儿园的条件有限,真正把实践活动带到课堂的课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幼儿在整个课堂上的表现都相当的积极,整节课始终是在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开展。对幼儿在活动中的种种行为,我都会给予积极的引导和评价,在洗手帕这个环节,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老师最后出示泡泡水并吹泡泡水是整节课的高潮,孩子的兴致很高。
15、中班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出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供幼儿操作的图形、小筐若干;小熊头饰、小动物的家;音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环节,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石头”的不同。
2、引导幼儿捡起自己喜欢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探索、操作。
1、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观察小路,说说小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想办法把坑填好。
3、幼儿思考并尝试操作,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
4、引导幼儿发现,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变出一个新的图形来。从而理解图形之间存在的转换关系。
三、伴随着音乐,幼儿和教师一同欢快地走出活动室。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在认识了多种几何图形以后,在智力区我们投放了许多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供幼儿拼摆,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天都会到这儿来利用图形拼摆出各种画面:如火车、汽车、飞机、房子、大树、小鸟等。可是在一次游戏中,有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吵,原因是自己摆的房子都需要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而当时盒子中只有一个合适的,两人都握着正方形,谁也不愿松开。于是在我的引导下,一名幼儿用两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拼出了正方形,其他幼儿看见了觉得很有意思也纷纷来尝试。这时我突然意识到,长期以来幼儿在拼摆过程中都是用图形直接来当作物体某一部分的,如果下次三角形不够了或是长方形不够了,孩子就只会争抢。我想应该让孩子理解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就可以用别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来替换所需要的图形,如果获得了这种经验,孩子们的拼摆活动会更加丰富,思维也会变得灵活起来。因此我设计了今天的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此次教育活动的目标是: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复习、巩固认识的图形:
活动开始我鼓励幼儿捡一些不同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自己的小石头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对每个图形的外形特征加深印象,为他之后的填坑活动奠定基础。
在玩儿中学
为了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在引导幼儿捡图形的环节上我设计成捡石头要去建房子,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景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萌发他们助人为乐的情感;创设小动物的家这样温馨的背景环境,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直接利用小路作为活动场所,让孩子们在边玩儿填坑的游戏中边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提供幼儿充分探索、尝试、思考的空间和条件。
1、在填坑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如:是什么形状的、有大又有小。为的是让孩子明白要想办法来获得这些图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坐在小路的两边,把身边的坑填满,不能漏洞,也不能让石头叠放在一起,这些提示语会引导着他们不断尝试、思考把坑填好。
2、路面上我所设计的坑多数都大于幼儿手中现有的图形或是没有这样的图形,一块石头不可能直接填满,这就给孩子创设了难题,促使他们想办法用多个图形拼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可是哪些图形更合适呢?这就激发了幼儿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过程。
3、考虑到难易程度的不同,有的坑用2—4个图形就可以拼成,而有的坑就需要更多的图形,这让能力强的和能力较弱一些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愿意参与活动。
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鼓励。重在启发、引导幼儿尝试操作:
在幼儿尝试、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看到好的做法及时鼓励、肯定;看到幼儿遇到困难时,启发全体幼儿共同想办法解决,并不断地归纳、总结,引导幼儿感知图形间的转换关系。
16、中班教案《有趣的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指导幼儿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各种物体,使幼儿在添画过程中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2.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 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
2. 由圆变成的物体范例。
3. 一位中班幼儿
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幼儿能用一个至几个圆变成各种物体
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制作和别人不同的作品
活动过程:
1. 引起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出大班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元元,(小朋友向元元问好)元元特别喜欢圆的东西,请他来说说他喜欢什么圆圆的东西?(大班幼儿说:我喜欢玩圆圆的皮球,爱照圆圆的镜子,爱吃圆圆的饼干,还会变圆的魔术!)
教师:什么是变圆的魔术呀?你能变给我们中一班小朋友看吗?
2. 元元表演变圆魔术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元元是怎么把红色的圆变成苹果的呀?(在红色圆上画上绿色的叶子就变成苹果了)你们会变吗?你们会变什么呢?怎么变呢?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元元的变圆魔术学会了。
教师:元元,你还会变什么?元元:我还会变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圆呢。
元元表演(把两个圆变成了小鸡,三个圆变成了小花,四个圆变成了蝴蝶。)小朋友,你能把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的圆变成什么呢?请幼儿自由讨论,告诉身边的好朋友。
3.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任务:我们今天也来学元元变圆的魔术。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材料(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请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圆,撕去圆后面的双面胶的外面一层,粘在纸上,再把它添画好。我们小朋友把圆变好了,可以互相参观,也可以请客人来参观,告诉客人,你把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了。现在请小朋友去找一个好朋友一起去变圆。
(2)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幼儿把废纸仍在纸篓里。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鼓励他大胆变圆。
4. 评价:鼓励幼儿大胆的告诉同伴和客人,你用几个圆变成了什么东西。
延伸活动
小朋友,你们除了认识圆还认识什么形状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也想让我们小朋友来变魔术,以后我们请它们都来,变出更多,更美的东西好吗?
教学反思:
1、将幼儿的兴趣与活动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在活动中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是我们教师实施教育的基础,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幼儿的好奇心强,常常对这件事感兴趣,对那件事感兴趣,有的孩子个性差异不同会产生不同关注点,同时根据课程的需要不断提炼和分析有价值的内容。在我观察幼儿的兴趣和学习需要,生成了有关圆方面的活动。在创设过程中为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让预想内容和生成内容有机整合起来,鼓励幼儿充满自信参与活动,创设和谐、平等、自由的氛围,发展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2、在主题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空间。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而且鼓励幼儿更多的尝试。体验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幼儿更积极更关注自我实践获得的过程。
3、在集体中每位幼儿在主题实践过程中,他们都是活动的主人、都是参与者设计者、收益者,通过实践我们感到主题活动中对于能力强的孩子,鼓励他们动脑用各种材料制作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对于中等水平的幼儿,我启发引导他们画出贴出简单的作品,而相对能力弱的幼儿降低难度,让他们随意贴贴玩玩,主要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指导,大大提高了师幼互动的质量。
17、中班教案《有趣的嘴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乐于参与活动的愿望,知道嘴巴的作用并知道保护嘴巴。
2、尝试学习相应的动词:吹、唱、哭、笑等。
3、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的尝试水果。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各种水果块放在盘中,牙签若干,
2、泡泡、小喇叭、口琴、气球、糖果等。
3、吹、唱、哭、笑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出示玩具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玩具,我们一起玩一玩吧!”请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玩具进行游戏。(小喇叭、口琴、气球、吹泡泡玩具)
师:“谁能来说一说,刚才你玩了什么玩具?怎么玩的?”幼儿一边讲述一边演示。
二、幼儿品尝水果
1、师: “刚才小朋友的小嘴巴做了这么多事情,老师想奖励一下小朋友的小嘴巴,请小朋友吃水果,小朋友高不高兴呀?”
2、幼儿吃水果
教师提问:你吃的什么水果,什么味道的?
三、识字游戏
1、师:我们的小嘴巴可以品尝出这么多的味道,那小嘴巴除了品尝味道还有什么用处?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看图认字
师: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是用什么唱歌、吹气球的?
3、出示相应的字卡引导幼儿进行识字游戏
(1)幼儿看图片做动作
(2)幼儿看图片猜字
(3)请幼儿上来做动作,其他幼儿找出相应的字卡。
四、引导幼儿保护嘴巴
师:我们的小嘴巴会做这么多事情,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保护它,应该怎么保护呢?
1、幼儿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自己的嘴巴?”
2、教师:什么东西不能放进嘴巴里呢?
(1)坏苹果、发霉的食品、脏的东西都不能吃,吃了就会生病,使人难受。
(2)坚硬的东西不能放进嘴巴里,这样就会把嘴巴戳破的。
(3)不能把手指放进嘴巴里,这样不卫生。
3、小结:嘴巴是我们人身体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它,吃完饭以后还要漱口,早晚要刷牙,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小嘴巴,如果把嘴巴伤害了,人就会很痛苦。
活动反思:
依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了孩子们感兴趣的笛子、口琴、气球等玩具,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和谐、宽松、愉悦的探索环境,让幼儿在玩一玩、尝一尝、认一认、说一说中了解嘴巴的用处,知道保护嘴巴的方法,通过活动,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整个活动中,语言科学相互渗透,从多角度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特别是在讨论如何保护嘴巴的环节中孩子们不但能与同伴积极交流,还能大胆地与听课的老师们互动,思维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
1、没能放手让孩子大胆地表达,过于包办限制了孩子语言的发展。
2、识字的游戏的方式也有所欠缺。
在今后的活动中得加以改进,真正为幼儿提供一个敢于大胆表达的环境,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18、中班教案《有趣的萝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感知萝卜的基础上能表述萝卜的特征及用途,并能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3、幼儿乐于探索,能大胆表达,在活动中感受萝卜的有趣,从而产生爱萝卜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萝卜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主要通过小组商量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意识到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通过集体评价,使幼儿的分类经验得到整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信号音乐;小兔绒玩具一只;实物萝卜、空篮子、萝卜食品每桌一份;教师小结用的萝卜一份;课件“萝卜的生长过程”;萝卜食品每桌一套,萝卜小制作2—3件。
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对《粉刷匠》旋律有所熟悉。
空间准备:幼儿座位呈框字型摆放,操作台呈半圆形放置于幼儿视线前面。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情境:小兔带来萝卜丰收的喜讯)
1、师利用小兔绒玩具宣布小兔带来的喜讯。
2、简单介绍观察萝卜的要求。
(二)自由探索
(情节:看小兔的萝卜)
1、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探索萝卜的特征。
2、围绕问题交流发现:你看到的萝卜长得是怎样的呢?
3、拓展幼儿对品种的认识。
4、利用准备好的各种萝卜小结萝卜的有趣。
(三)操作分类
(情节:帮小兔分萝卜)
1、要求:小兔收了那么多萝卜,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一分。
(小朋友按萝卜的特征来分一分、说一说)。
2、操作指导:允许幼儿尝试错误,自觉纠正,并用语言表达分的过程。
3、评价:小组代表介绍,集体评价,然后把萝卜送到小兔家。
(四)游戏体验
(情节:幼儿扮演萝卜生长)
1、商量讨论:萝卜是怎么长大的呢?
2、结合课件:“萝卜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萝卜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
3、利用《粉刷匠》旋律,欣赏编好的《萝卜歌》,再通过唱一唱、演一演体验萝卜生长的乐趣,用身体的形态、动作创造一个个可爱的萝卜形象。
(五)品尝交流
(情节:小兔请大家吃萝卜食品)
1、联系实际讲讲萝卜的用途(吃法及营养)。
2、幼儿品尝萝卜食品: 边吃边讲萝卜的味道及加工法等。
(六)活动延伸
(情境:看萝卜制成的玩具)
用萝卜制成的玩具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制玩具。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萝卜的趣味性、多样性,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获得感知。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我们就鼓励幼儿分萝卜,引导幼儿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着不同的分法。本次活动中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萝卜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对萝卜生长有全新的认识。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我就引入了幼儿喜欢的兔子形象,结合秋收,引发幼儿融入到看萝卜、分萝卜、品尝萝卜的情境中,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19、中班教案《有趣的三角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三角形,巩固认识三角形的基本形状。
2、能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将三角形变成各种物体。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各种图形的彩纸、各种图形的即时贴、铅画纸、塑料纸、积木、玩具、大垫子、固体胶、水彩笔、皇冠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找找三角形
〔环境创设〕
1、电脑放映组:幼儿观看教师自制的PPT,寻找“动画片”中的三角形。
2、游戏组:在各种图形宝宝中寻找三角形。
3、搜索组:在教室里寻找各种各样的三角形。
T:我是三角形王国的国王,你们好!在我的王国里有很多三角形宝宝,今天他们在和樱桃班的宝宝捉迷藏呢!请你们动动小脑筋把他们都找出来,行不行啊?
T:瞧,电脑的图片里藏着许多三角形宝宝,请你们用你们的火眼金金把他们都找出来。
在图形王国里也藏着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宝宝,也请你们把他们找出来,然后送回到我的王国里。
在教室里还有许多玩具、积木,你也可以在里面找找三角形藏在哪里了?
T:准备好了吗?好,出发吧!
二、幼儿操作寻找三角形,教师巡回指导
三、分享交流
1、T:大家都找到三角形宝宝了吗?来赶快到我这里来休息一下吧!
2、T: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王国里的三角形,你们都找对了吗?
都是三角形吗?它到底是不是三角形?
3、T:原来三角形宝宝都是有三条边三个角的。
4、T:你们还在那里找到了我的三角形宝宝呢?
四、游戏:变变变
1、T:宝宝们,你们真棒!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哦,我的三角形宝宝本领可大呢,他们会变魔术!不信我开给你们变几个魔术,你们可要看仔细了哦!
2、播放PPT
3、T:变、变、变,变出什么了呀?
4、T:怎么样,我的本领大吧!你们是不是也想试一试?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动动小脑筋,做个小小魔术师吧!记住哦,如果你变好了,请你把它放到这里给大家欣赏一下哦!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自由结束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在这教学过程中,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20、中班教案《有趣的溶解》含反思
活动目标:
在实验中感知溶解的现象,并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奶粉、国珍、味精、盐、糖、沙子、黄豆、洗衣服、奶糖等。
2.纯净水、勺子,透明容器。
3.每生一个小茶杯。
4.幼儿用记录表。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品尝白糖水和淡盐水。
师:为什么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
幼儿:因为糖是甜的,盐是咸的.
师:你们在水里能看到糖或者盐吗?
幼儿:看不到。
师:为什么?(因为化在水里了。)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小实验:糖和盐不见了。
教师请每组幼儿分别在两个装有水的透明容器里各放一勺盐和一勺糖。
师:糖和盐在哪呢?(在容器底部)
师:为什么没有不见呢?怎么做才会不见呢?
引导幼儿用勺搅动。
教师:有什么发现?(糖和盐不见了)糖和盐到哪里去了?
小结:糖和盐放进水里慢慢地不见了,这是因为它们溶解在水里了。
3.讨论:什么能在水里溶解,什么不能?
师:哪些东西是不能溶解于水的?
师: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这些东西中,你们认为哪些是能溶解于水的,哪些不能。
幼儿做试验,边记录。
可以溶解的物质,幼儿用水杯尝一尝味道。
教师参与到实验中,鼓励幼儿大胆使用自己想出的方法和工具,并随机指导。
4.幼儿集体交流自己的发现和实验方法。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
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1、中班教案《有趣的关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尝试发现身体各部分的关节,并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各自的作用。
2.发展幼儿的尝试精神和大胆的说话及口语表达能力。学习“关节”一词。
3.教育幼儿平时要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关节。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皮球、筐、关节活动小人,人体图一张,纸夹板、纸夹长臂、线绳、水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关节,感知关节的重要性。
出示皮球,问可以怎样玩,讲一讲可一拍球、滚球、踢球、投篮等,介绍一些规则,检查鞋子裤子。提出要求玩球时看看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动起来了?。
1.幼儿分散尝试活动。
活动后提问:你刚才玩了什么?身体的哪个部位动起来了?
2.小结:小朋友刚才玩的时候手、脚、腰、肩等部位动了起来,为什么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会这样灵活地运动呢? 学习关节一词。
3、游戏“机器人与小精灵”。两名幼儿一个扮机器人将纸夹板用线绳绑住膝关节,双臂套纸夹长臂。一个扮小精灵,教师扮发出口令。两人分别取放筐里的球,看哪一个人先取胜。
引发讨论:为什么小精灵取的快,机器人取的慢?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人体如果没有关节行动起来很困难,有了关节活动起来很灵活方便。教育幼儿要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关节。
二、引导幼儿发现认识关节
1.引导幼儿寻找身体上的关节,小朋友试着找一找,你身体还有哪个部位有关节?在人体图上做标记。如:有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等等。
小结:原来,我们身体许多部位都有关节,它们的部位不同,名称也不同。
2.听口令活动各自的关节,幼儿感知自身的关节。
3、安装活动小人,用活动小人摆一摆做动作。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以认知为主导,以肢体活动和讨论交流为表现形式的活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游戏“机器人与小精灵”活动中,他们不仅活动了身体,认识了关节的作用。幼儿通过观察“关节娃娃”的弯曲动作,能较快地知道,身体能够弯曲的道理,了解关节的作用和名称。最后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和进一步理解关节。同时也让幼儿懂得除了要会保护自己的关节外,还要懂得不去伤害他人的关节。
22、中班教案《有趣的滚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 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 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 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幼儿自由发言)
2、 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 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 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滚,
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 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 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 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 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 幼儿滚动自己身体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中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还不够到位,太过于形式,幼儿没有探索到什么就收了,没有让幼儿真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对探索产生更大的兴趣。
23、中班社会教案《有趣的树叶》
活动目标:
1、能在观察、比较树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确定的目标给树叶分类
2、乐于探索,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前期收集的落叶、《小树叶离开妈妈了》的PPT、树叶创意画若干
活动流程:
一、幼儿探索,观察、比较树叶的多种外形
1、师:"小朋友,今天这有许多树叶宝宝,你们可以从中找出你喜欢的一片树叶宝宝。"(幼儿探索,在教师提供的树叶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一片树叶)
2、说说你喜欢的树叶。
师:"请你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片树叶宝宝?"(幼儿自由讲述可以从颜色、形状、像什么讲述。)
师小结:"原来我们的树叶宝宝的形状不同、颜色也不同。(以后我们要形容不同时可以用各种各样来表示。拓展形容词)
二、幼儿按小组将树叶进行分类
师:"现在我们小朋友可以自己选择好朋友,四个人一组,帮我们桌上的树叶宝宝找到朋友。"(幼儿四人一组,共四组进行树叶分类,可以从颜色、形状或数量等分类。)
师:"小朋友,说说看你们小组是怎么给树叶宝宝找朋友的。"(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回答,并将幼儿分类的树叶展示出来)。
三、延伸:出示PPt《小树叶离开妈妈了》
师:"刚才,小朋友都给树叶宝宝找到朋友,那唐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为什么有的树叶宝宝穿的是黄色的外套有的树叶宝宝要穿绿色的外套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这么多原因,那我们来看看小树叶自己是怎么说的吧?"(教师播放PPt,让幼儿了解落叶是因为秋天到了,树叶缺少了绿叶素,缺少了水分等原因才穿上了黄色的外套,并为了大树妈妈来年能长的更好就离开了大树妈妈的怀抱)。但最后可以小结一下:刚才我们知道了有些树叶宝宝到了秋天、冬天就要离开大树妈妈了,我们就叫他们"落叶树",但不是所有的树叶都会穿上黄外套,有些树到了秋天和冬天依然是穿绿外套,我们就叫它常青树。
24、中班教案《有趣的黄瓜》
游戏目标:
1、有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和观察、比较能力。
2、能寻找合适材料测量黄瓜的长度。
3、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和表达测量的结果。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游戏准备:
观察植物的变化,找好室外观察测量的场地,在合适位置摆放笔、纸、板以及浆糊、胶带、钉子等材料,大展板一块,黄瓜若干。
游戏过程:
一、测量引发兴趣
1、这个蔬菜叫什么?在哪儿见过?你们发现他的成长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吗?
2、弟弟妹妹很想知道黄瓜有多高,你能用什么办法告诉他们?
二、准备测量工具
1、讨论:什么材料和工具可以测量出黄瓜的高度呢?
2、幼儿在教室里寻找合适的测量工具。(如:水彩笔、长纸条、筷子、数学操作材料等,提示有困难的幼儿可以请老十伙小朋友帮忙。)
三、测量黄瓜并作记录
1、幼儿带好测量工具和材料,进行现场测量。(老师观察幼儿如何测量,并在测量范围内准备一些工具,便于又需要的幼儿调换。)
2、交流测量经验,发现问题,讨论并解决测量中的问题。例如:自己使用了什么工具;测量的起点在哪里;测量工具和黄瓜不一样长怎么办等。
3、再次测量并作测量纪录。
4、讨论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5、幼儿继续测量黄瓜并用自己的方式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四、交流、分享
1、介绍各自选用的工具及测量结果。
2、与幼儿共同总结:使用了哪些材料作测量工具、用什么方法纪录的。
活动延伸:
1、继续探索用相同的材料测量结果会怎样。
2、比较黄瓜的高矮,并尝试分析原因。
25、中班教案《幸福的猪小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的亲情、体会家的温暖
2.学习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3.借助手语及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图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倾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进入活动室,体验家的温馨。
——我们小朋友都有一个家,有一首歌曲叫《让爱住我家》,听过吗?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这是一首很温柔的歌,在唱的时候如果你的声音太大或者太小好听吗?
——既然大家一起唱,那我们就要控制自己的音量,让你的声音和大家的声音保持一致,这样唱起才会好听哦。
——在唱一遍歌曲《让爱住我家》,提问:什么是幸福?
——小结:听到这首歌小朋友很开心,感觉幸福,愿望实现了就是幸福;经过努力收到了收获就是幸福···幸福就是很快乐很高兴,爸爸妈妈疼我们、爱我们,全家人在一起相亲相爱就是幸福。
(二)通过故事的方式、摆图谱的方式,初步学唱歌曲过渡语:今天有一只猪小弟,它也很幸福,它的幸福是什么呢?一起来听故事。
——教师讲故事,幼儿初步感受歌词的内容。
——提问:猪小弟的幸福是什么?
——利用歌词内容进行小结。(用完整语言说歌词)
——过渡语: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个好听的歌曲,咱们一起来听听吧。
——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倾听。
——提问:听到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歌曲里唱了谁什么?它在干什么?
——小结:听到这首歌很感动、幸福、舒服、优美。边引导幼儿边出示图谱
(三)结合图谱加伴奏说歌词,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亲情,体会家的温暖。
——带领幼儿看图谱,分句演唱歌曲。 结合图谱异步跟唱——师幼同步演唱
——带幼儿加动作分句演唱歌曲。
——现在我们用手语来表演歌曲,猪小弟是小指,那爸爸呢?(妈妈)
(四)升华情感。
——提问;猪小弟很幸福因为爸爸妈妈很爱他,我们也很幸福,生活中爸爸妈妈是怎么爱我们的呢?
——小结:你的爸爸妈妈也很爱你,那我们怎么爱爸爸妈妈呢?
——结束语:让我们像猪小弟一样,把这首幸福的歌送给你的好朋友,让他们更加幸福吧!
活动反思:
1.本首歌曲难点较多,既要关注手语表演,又要关注音乐本身比较难的旋律走向,还要关注两段比较复杂的歌词的不同内容。教师要更加关注对难点的解剖,一个个环节都要做到把问题解决,基础打扎实后再继续推进。
2.由于教师没有参与该活动的课程审议,本活动的课件、适宜的年龄段、课程设计的适宜性都比较值得思考。
(1)本活动原先是放在大班进行的,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该课的难易程度是不匹配的,特别是解决歌词环节的提问,每一次的歌曲欣赏与演唱,教师都要将提问更加细化,在引导幼儿学习歌词的过程中,还要启发幼儿关注歌词的内容特点,帮助幼儿养成学会比较、对照、分析的学习品质,掌握两段式歌词歌曲的学习方法。
(2)关于课程设计、手语表演、“什么是幸福”含义的理解值得探究与调整。
(3)由于本活动不是自己备课组的,课件和教案都是直接翻版,没有对课件做细致的检查,课件的节拍是不准确的,前奏也与上课教师弹得有所不一致,影响了幼儿欣赏与学习。
26、中班教案《有趣的剪刀》
活动目标:
1、 观察比较生活中常见的剪刀,了解它们的不同特点和用途,并乐于大胆表达。
2、 理解剪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剪刀带来的方便。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 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剪刀、图片、PPT课件等
2. 幼儿经验准备:搜集、了解各种各样的剪刀
活动过程:
一、猜测导入
1、出示摸宝袋
今天我带来了一个神秘的袋子,猜猜袋子里可能是什么?
(宝藏金币、礼物)
2、出现图片局部
现在看看,猜猜会是什么?
(剪刀、我们的美工剪刀)
3、剪刀的用途
你用剪刀做过什么事情?
(可以用剪刀剪纸、做好看的苹果)
小结: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要用到剪刀,剪刀帮我们做了许多事情,它的本领真大!
二、认识生活中的剪刀
1、园林剪刀
(出示图片)你们看见过这种剪刀吗?
(没有看见过、不知道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比我们用的剪刀要大、手柄要长好很多、剪刀的嘴巴也很大)
猜猜它是剪什么的?
(剪一些很硬的东西)
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有什么用?现在知道它是剪什么的?
(修剪花草、)
小结:有了它,花草树木的造型就更漂亮、更丰富多样了,我们城市的也变得更美丽了。
2、出示管子剪刀:
(出示管子剪刀)这种剪刀看到过吗?
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他的嘴巴有个圆圆的缺口)
你知道它是剪什么的?
(可能是剪一些圆的东西)
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是做什么的?
小结:它是一把管子剪刀,有了它,圆圆的管子剪起来也变得非常容易。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剪刀,这些剪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很大的方便,但在使用剪刀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注意安全,特别是我们小朋友,因为剪刀是一种很锋利的工具。
3、出示理发剪刀
这是什么剪刀,你们在哪里看见过?
(好像在剪头发的时候看见过这种样子的剪刀)
他长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他的嘴巴是细细长长的,而且他还有像牙齿的一排在嘴巴的一边)
为什么会有一排小牙齿呢,就好像小木梳一样,为什么会有一排梳子呢?
(可能是要梳梳头发)
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头发更好地被打理,剪得会更整齐。
谁会要用这样的剪刀呢?
(理发师)
三、交流讨论
你们还知道哪些特别的剪刀吗?他们长得什么样子?有什么用呢?
(我知道我们用的手工剪刀,是圆圆的头,周围都是塑料的)
(还有医生用的剪刀,在手术的时候才会用的。)
27、中班教案《有趣的溜冰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鞋盒的玩法,通过模仿溜冰的基本动作,发展幼儿的四肢运动能力,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2、体验与同伴游戏的的快乐。
3、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木头人的游戏。
物质准备:鞋盒50个,纸球2篮子,小鼓一个,口哨一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我的身体最神奇)
1、听音乐做准备动作。
2、过渡语:哇,开心吗?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鞋盒,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到时候每个小朋友拿一个鞋盒,你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玩,比比看谁和鞋盒玩的花样最多?想不想试一下?好的,后面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每个小朋友去拿一个。
二、幼儿自由探索鞋盒的玩法
1、幼儿自由探索鞋盒的玩法(配乐:傻逼歌)
2、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玩法。
①师吹口哨、幼儿分男女站成两路纵队。
②请三个幼儿进行示范动作。
3、师总结刚才小朋友的各种玩法,引出单脚溜冰方法。
4、幼儿自由练习单脚溜冰方法。(配乐:傻逼歌)
5、增加难度--练习双脚溜冰方法。(配乐:傻逼歌)
三、游戏一:听鼓声溜冰
1、导语:现在又有一个好朋友想和你们玩游戏了,小鼓有话对你们说,小朋友可要听清楚了。
2、提出要求:小鼓敲得慢,我就滑得慢;小鼓敲得快,我就滑得快;小鼓停,我就停,还要做出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木头人动作。
四、游戏二:玩纸球(配乐:牛仔舞)
1、第一遍游戏:老师扔纸球,小朋友来躲
2、第二遍游戏:小朋友仍纸球,老师躲
五、引导幼儿整理场地
六、放松动作(配乐:钢琴曲)
【活动反思】
在组织本次活动《有趣的溜冰鞋》的活动中,我利用鞋盒与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学习溜冰的基本动作。并配上轻松的轻音乐,让孩子在锻炼了幼儿的体质,让幼儿体验到与同伴合作、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活动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孩子们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玩得很开心。本次活动,我结合《指南》精神,摒弃了以往高控的教学状态,大胆的尝试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幼儿在主动、自由地探索中想出鞋盒的多种玩法:顶着走、背着跑、夹着跳、当帽子戴、当拖鞋穿、放在地上当障碍物跳过去、两人背夹着行进走……
在活动中,我设计的环节难度递增,这也给孩子们更大的挑战。整节课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的高涨,真正的实现在玩中学。我想:今后不管什么样的课型,只要老师在细节上多用心的扣抠,一定会逐步的领会指南,实施指南。
28、中班教案《有趣的半圆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够认识半圆形。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半圆形。
难点:知道一个圆形可以变成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
活动准备
1.装有各种形状的篮子(人手一份)
2.剪刀。浆糊若干。
3.大的示范圆形和半圆形各一个。
4.用图形拼成的完整画面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 让幼儿认识圆形和半圆形。
1. 教师出示示范圆形,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再出示示范半圆形,再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称。
2. 让幼儿在图形篮里找出圆形和半圆形。
3. 给幼儿讲解圆形和半圆形的关系
二.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1. 教师让幼儿思考:你能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吗?是怎么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的?让幼儿自主先思考再与其旁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旁听。
2. 幼儿讨论后,教师请若干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的。
3. 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教师巡回观察。
4. 教师把幼儿的成品半圆形进行讲评。
三.教幼儿如何正确的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1. 教师出示圆形,把圆形对折,必须以中线为中心边对边对折,对折后,在圆形的中线把圆形一分为二,把成品半圆形放在同等大小的整圆上比较,看看是不是该整圆的一半,该半圆形不能大于整圆,也不能小于整圆。
2. 教师再次向幼儿正确示范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验证。
3..请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再一次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作验证。
4..教师对幼儿的第二次的成品半圆形进行讲评。
5. 教师小结:半圆形就是整圆的一半,两个同样大小的半圆形合起来就是一个整圆。
四,延伸活动;快乐图形拼
1. 教师出示.用图形拼成的完整画面图一幅,请幼儿观察哪些物体用了哪些图形拼成。
哪些物体的拼成里有半圆形。
2. 教师激发幼儿:你可以用哪些图形可以拼画面上没有的物体?并请你说一说。
3. 请幼儿自主与同伴用各种形状进行合作创意粘贴。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
4. 教师点评若干幼儿的作品。
5.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活动能遵循“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幼儿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关健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1.初步认识半圆形
在认识半圆形之前,我先出示了圆形给幼儿认识,让他们明白,半圆形和圆形的
演变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待他们知道了这一点,再下面的认识过程做了相应的铺垫。
2.以幼儿为主体,在操作中探索发现、获得知识
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活动特别注重幼儿自主操作的指导。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在认识半圆形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幼儿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摸一摸、剪一剪,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先幼儿自主的尝试想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他们都会只是随手把圆形剪成半圆形。待他们自主的尝试过后,教师讲解正确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示范后,让幼儿再一次按照教师说的步骤去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当他们发现特征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还能依照教师的正确步骤去动手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培养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3. 最后借助图形快乐拼,给幼儿一个全面的认识各种图形的平台,并能利用各种图形演变成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在我巡回的观察中,我发现了幼儿利用半圆形变成了:月亮,花朵的花瓣,小兔子蘑菇房的房顶,等等。幼儿从动手中与图形们做“游戏”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创意能力。
29、中班教案《小猪》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小猪的各种动作。
2、 在情景感受小猪的可爱形象,体验模仿的乐趣。
3、 探索、发现生活中猪的多样性及特征。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猪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猪活动视频、农场里背景图、音乐、装扮饰物
经验准备:幼儿会唱《在农场里》,有模仿小动物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在农场里
1、呈现媒体情境“在农场”
——宝贝们,我们来到了哪里?(播放“在农场里”的伴奏)
2、歌表演:在农场里
——农场里有许多可爱的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学一学(师幼一同进行歌表演)。
小结:农场里真热闹!小动物们相亲相爱在一起好开心。
二、可爱的小猪
1、小猪来了(教师用简单道具装扮成小猪)
——农场里又来了位可爱的动物朋友,是谁?你们怎么看出来的?
(1)欣赏音乐
——让我们一起来听段音乐,猜一猜小猪可能在干什么?
(2)结合视频欣赏、感受小猪的可爱形象
——除了你们说的小猪在睡觉、在吃饭……小猪还在干什么?(一起做游戏、扇扇大耳朵、扭扭短尾巴、在锻炼等)
2、模仿小猪
(1)幼儿随乐自由模仿、表现小猪的可爱形象,教师观察。
(2)个别演示、集体模仿(挑选较典型、形象的动作,教师作适度提升)
重点关注:动作的多样性、创造性,如:小猪睡觉(扇耳朵、摇尾巴等),问:还可以怎么表现?
(提示:教师在动作设计时可设计成一个系列或是用情境来贯穿,如:睡觉——升个懒腰起床——走路、练本领——和朋友一起玩等,这样更有力于幼儿表达表现)
三、小猪的舞会
1、幼儿装扮成小猪(各自挑选喜欢的饰物装扮)
——过几天呀,农场里要举办化妆舞会,猪妈妈也收到了邀请函,邀请我的小猪宝贝们一起参加,快快打扮起来吧。
2、小猪练本领(随乐完整模仿、表现小猪的各种动作)
——教师观察、提示小猪们可以学学朋友的动作。
3、小猪来表演(来到舞台上完整表演1-2遍)
——宝贝们,演出开始啦!
——一起为小猪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
30、中班教案《有趣的纸棒》
活动目标:
1、喜欢玩纸棒,充分感受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2、尝试探究纸棒的多种玩法,提高创造力和动作协调力。
3、利用纸棒练习走、跳、钻、平衡等基本动作。
4、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5、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活动重难点:
能利用纸棒练习走、跳、钻、平衡等动作。
能与朋友合作玩各种纸棒游戏。
活动准备:
用废旧报纸做成的纸棒每人一根。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纸棒操
——组织幼儿站成做操队伍,练习纸棒操(器械绳操)
二、幼儿各自探索纸棒的各种玩法。
1、跳纸棒:将纸棒放置地面,幼儿练习向前、后、左、右跳纸棒。
2、抛纸棒:将纸棒往上抛,并接住纸棒等。
三、请两人结伴玩纸棒,教师巡回观察。
——请部分幼儿示范纸棒的不同玩法,然后请全体幼儿两两练习(根据班上幼儿玩得具体情况而定)。如:
1、独木桥:把两根纸棒平行摆放,做成窄窄的独木桥,幼儿过桥练习平衡。
2、小秤砣:一位幼儿下蹲,一手握住纸棒,左右来回摆动纸棒,另一位幼儿一句纸棒摆动的方向连续向上跳起,不使纸棒碰到自己的脚,两人交换练习,速度可由慢到快。
四、探索纸棒的多人玩法。如
1、跨跳练习(三人):两名幼儿一手握住纸棒一端,平行蹲下,另一位幼儿连续两次跳过,三人轮流进行。
2、分合跳(四人):两名幼儿面对面蹲下,各自握住纸棒一端,边喊口令边
把纸棒不断分开、并拢,另两名幼儿站在两根纸棒中间,跟着口令练习分
合跳,两人轮流玩。(由于游戏难度较大,可以规定幼儿先念“合拢”再
念“分开”,跳的幼儿则先分开跳再合拢跳)
五、游戏:钻山洞
——全体幼儿成两排面对面站好,双手各握住两根纸棒的同一端(低于肩膀)搭成山洞。游戏开始,从指定的一对幼儿开始,一前一后钻过山洞到另一端时搭成新的山洞,依次进行,直到全班幼儿都钻过山洞。
六、放松运动、收拾材料,结束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放松身体各部位。
31、中班教案《有趣的气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各部位玩气球,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乐于挑战自我,发挥创造性。
3.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及积极地参与活动。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个气球,垫子一块,粘纸若干,红布一块,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进活动场地,一起做热身操。
二、探索把气球向上垫
1.产生兴趣。
师(出示两袋用黑色塑料袋装的东西):请你们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出示气球。)
2.用手玩气球。
师:你能用手把气球垫上去,不让它掉下来吗?
师:你还能变出其他花样把气球向上垫吗?
(鼓励幼儿将手掌变换为拳头及用手指、手背等部位垫气球。)
3.讨论创意玩法。
师:除了手,身体的哪些部位也能连续地把球垫上去?
(根据幼儿的创意,教师一一将粘纸贴在自己身体的相应部位,如头、胸、肩、胳膊、肚子、屁股、膝盖、脚等。)
4.尝试用以上身体部位玩球。
师:请你们都来试试用这些部位玩球,要想办法不让球掉下来,连续5次球不掉下来就算成功。每一个部位都试一试。
(教师鼓励幼儿尽量用各个部位尝试,提醒幼儿看教师身上的粘纸所示部位。)
5.交流分享。
师:老师贴上粘纸的身体部位都能成功地把球垫上去吗?
师:哪种方法最容易?哪种方法挑战性最大?
(教师通过让个别幼儿挑战用屁股、肚子和胸部垫球,使幼儿意识到有些部位不太容易垫球,挑战性很大。)
6.进行挑战赛。
师:比一比谁是用头顶气球的冠军?要求中途气球不落地,如果落地,即自行回到座位。最后留在场上者为冠军。
(教师用抱起孩子转圈的方法鼓励获胜者。)
师:比一比谁是用胳膊顶气球的冠军?
(教师用以上方法引导幼儿用膝盖、脚等部位顶气球,比比谁是冠军,并用同样方法鼓励获胜者。)
7.放松环节。
幼儿边唱"头发肩膀膝盖脚"边欣赏教师对应地用身体各部位垫球,自然地得到放松、休整。
三、探索把气球向前拍
1.比比谁的气球飞得远。
师:刚才我们是把气球向上垫,现在我们要想办法把气球向前拍。你们想一想可以怎么做。
(1)幼儿自主尝试用推、打、拳击等方法把气球向前拍。
(2)分享经验,交流怎样才能让球飞得远。
2.趣味"排球"赛。
(1)场地中间拉起红布作网,幼儿分成两组,站在场地两侧,在音乐声中尽量将自己场内的气球拍到对方场内。音乐结束,场地中气球少的一方获胜。(幼儿第一次比赛。)
(2)经验交流。
师:怎样才能把气球拍到对方的场地里?(可以像打排球一样用力拍打。)
(3)减少气球的数量,幼儿再次比赛。
四、放松活动:气球按摩床
1.请小朋友把气球放在垫子下面,做成"气球按摩床"。
师:你敢不敢躺在垫子上?你们觉得气球会破吗?
(个别幼儿尝试,教师为幼儿的勇敢尝试而鼓掌。)
2.分组尝试,每个幼儿可轮流躺在垫子上,其余幼儿用轻轻拉动垫子的方法给同伴"按摩",达到放松的效果。
活动反思:
气球是幼儿常见的、易得的材料,幼儿对气球有相应的游戏经验。例如:让气球不落到地上,能训练幼儿对物体运动速度的判断,发展手眼协调能力;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碰触气球,能让幼儿感受到身体各部位运动灵活性之间的差异;将轻飘飘的气球拍到更远的地方,则需要幼儿体验手臂的推力和手腕的弹力;躺到气球垫上,则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一种掌握和控制身体平衡的独特体验。
在环节设计上,我力图体现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思路。
首先,让幼儿创造性地用手的各个部位(手指、手背、拳头等)来垫气球,感受垫气球的快乐,了解气球的特性。然后,让幼儿大胆猜测除了用手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也能垫气球,并通过自己的操作进行验证。幼儿在验证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同时自然地感受到了身体部位和运动的关系.大班幼儿喜欢竞赛、挑战。于是在幼儿练习的基础上设计了垫气球的挑战赛,让幼儿选定挑战部位进行挑战(头顶、脚踢等),给幼儿一个充分展示自己和挑战他人的机会。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关注每个个体的动作表现,给予个别化的指导。运用排球赛作为游戏情节,让幼儿尝试向前方远距离拍球,进一步感受手臂、手腕的推力与爆发力,在紧张、激烈、刺激的竞赛游戏中挑战自我。
气球按摩床。这个游戏有极大的趣味性,既可以让幼儿进行放松,又能让幼儿挑战自我,克服恐惧感。同时在与气球间接的接触中,幼儿还可获取一些有关"力"和"平衡"的科学经验。
32、中班教案《有趣的喷水现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水的流动性,探索同一个瓶子中上下两孔的不同喷水现象,学习比较探究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能力。初步养成猜想与验证并重的科学探究态度。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各种大小、外行不同的塑料瓶(瓶上面已经扎好两个小孔。有用于第一次探索的奥必佳塑料瓶,有用于第二次探索的大小、外行不同的塑料瓶);大小筐、水盆、筛若干;防水围裙(围裙上别着小毛巾)、袖套若干;有用于记录的红点、记录验证表人手一份。
2、用于玩水的无针头干净注射器、眼药水瓶、小水枪、小洒水壶、喷壶、塑料袋等玩水材料。
3、场景创设分操作区、分享区、展示区。
4、小助手的培养。
活动过程:
一、从玩水导入,发现喷水现象,激发兴趣。
1、教师向幼儿呈现玩水材料,简单引出玩水要求、任务,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发现。
师:“你玩什么材料呀?发现了什么?这么多材料,你们每一种都玩玩吧。”(教师逐盆巡视、观察、并提出些建议——如对玩塑料袋幼儿的困惑——建议幼儿用回形针给塑料袋壁扎小孔;注重操作常规引导,提示幼儿在水盆中玩,以免水洒到地面,玩水时材料不能朝着小朋友。)
2、启发幼儿交流分享各自的发现。
师:我们一起听听小朋友跟材料宝宝玩时发现了什么?
幼儿边说(师呈现相关的材料并演示):我玩水枪,我这样一摁开关,水枪前面就射出好多的水;老师,我玩塑料袋,先装满水,用回形针扎好多小孔,水就喷出来;我玩小塑料瓶(眼药水瓶),这样一捏,瓶子就吸了水,一捏,水就从瓶子里射出来了……
师:对,我们帮助水枪、眼药水瓶、塑料袋、洒水壶、喷壶、奥必佳瓶子等材料宝宝喝饱了水以后,水会从它们的小孔里喷射出来,这就是有趣的喷水。
〔反思:本环节在操作区进行,老师除着力于操作常规的引导外还尽力通过鼓励、支持性语言及体态动作创设一种积极宽松、支持的氛围,加上充分发挥小助手的小组管理带动作用,为此,这个环节孩子玩得井然有序、且乐在其中,它为下一环节导入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幼儿操作验证
1、探索一《同一种材料——小奥必佳瓶子中上下两孔的不同喷水现象》: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师(出示奥必佳瓶子):咦,谁来了?我是奥必佳瓶子宝宝,我的身上有两个小孔,一个在上面叫上孔,一个在下面叫下孔,如果我喝饱了水,我的两个小孔会喷水呢!不过我有个问题——我的两个小孔喷的水一样远吗?
幼:不一样;一样。
师:猜猜到底是哪个小孔的水喷得更远?是上孔还是下孔?
幼:上孔;下孔。(多数幼儿认为上孔的水会喷得更远)
师:有的小朋友认为上孔的水喷得远,有的小朋友认为下孔的水喷得更远,到底是哪个小孔的水喷得更远呢?别着急,跟瓶子宝宝一起做一个小实验,实验时要注意,先让我咕咕地喝饱水,(师将瓶子平行摁入水中盛水)再拎着我的头让我直直的站立(师抓瓶口让瓶子站立于盆边,并提醒幼儿将小孔朝盆内)。这样认真观察,比一比,发现以后回到自己的位置找张表格记录下来,怎么记呢?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记录表(呈现记录表),表上有个瓶子宝宝,它身上有上孔和下孔的标记,哪个小孔的水喷得远你就取下一个点点送给它。
〔反思:提供给孩子什么样的材料(瓶子)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做了反复的实验后,我寻找了小奥必佳瓶子,原于一、它大小适合孩子操作; 二、它的瓶肚(即瓶壁)面光滑,两孔明显也便于孩子观察现象。这环节的特点是——由老师直接设疑,使探索问题更明确,且观察切入点小,很具体,孩子的猜想回应很热烈。〕
(2)引导幼儿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请小助手准备材料,幼儿分散到各小组中开始探索,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幼儿遵守操作规则、认真观察以发现现象,并针对操作中技巧掌握有困难的幼儿给予帮助,使其有序操作便于发现现象)
(师提醒幼儿把发现的现象用点及时记录于记录表中。)
〔反思:操作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大部分的孩子在瓶子没有装满水的情况下就急着把瓶子竖起,小孔没有形成喷水,而只是沿着瓶壁往下流,我发现情况后,调整引导策略,引导幼儿用正确方法先将瓶子平放与盆中,待盛满水再将瓶子竖起,认真观察、比较。虽此环节提供的材料单一,但每个孩子都对“盛水——观察喷水”这个流程很感兴趣,神情专注,有部分幼儿反复探索了好几次,当发现上下两孔的喷水现象后,他们很是激动“下孔,是下孔”的叫起来;另外,记录表设计简单,红圆点粘贴法记录好操作,孩子的记录几乎没有问题。“提供适宜的材料、创设适宜的场景、应用适宜的方法引导,让幼儿人人动手”是我这个环节的引导理念。〕
(3)分享交流、展示发现。
师:把发现记录下来了吗?悄悄的把发现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鼓励幼儿大胆和同伴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大声地把发现告诉大家?(邀请3个幼儿带着记录表到前面介绍,及时把记录表分不同的情况贴于展示牌的左或右。)
幼:老师,我的瓶子是下面的小孔水喷得更远呢;我把点贴在上面的小孔……
师:其他的小朋友呢?
幼:我把点贴在下孔;我的是下孔的水喷得更远……
师:都有发现,按记录情况把记录表都贴到前面的展示牌上给大家看看吧。
(在观看幼儿的记录表后,尊重幼儿的记录并针对不同意见,教师以集中验证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小结。)
师:许多小朋友发现下孔的水喷得更远,也有的小朋友发现上孔的水喷得更远,一样的瓶子,一样都是两个小孔,可发现有两种,我们支持谁呢?我们一起来作个实验就知道了。
(教师示范验证,重点引导幼儿认真观察)
师:上孔和下孔都喷水了吗?
幼:喷水了。
师:哪一个小孔的水喷得更远?
幼:是下孔;老师我看见了,是下面的小孔水喷得更远。
师:发现下孔的水喷得更远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全班的幼儿都把手举了起来)
(老师把集中验证后的记录表贴于下孔喷得远的小朋友表格一边):我们的实验支持下孔喷得远的小朋友…
〔反思:“如何引导幼儿善于与同伴分享”也是这次主题探究中我将着力解决的一个目标,孩子的回答非常简单,但说出了现象的结果——是下孔的水喷得远,个别能力较强的还能进行探究过程性描述〕
2、探索二:各种各样的瓶子中上下孔喷水现象远近比较。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师:其它各种各样的瓶子呢?(教师向幼儿呈现不同大小、形状的塑料瓶)这些瓶子,它们长得可不一样,身上都有两个小孔,如果盛满水它们的喷水现象是怎么样的?猜猜这两个小孔中哪个小孔的水喷得更远?
幼:是下孔。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幼:(无幼儿应答)
〔反思:可能是有了探索一的经验,孩子在这一环节的猜想没有分歧,非常的肯定——都说是下孔的水喷得更远;另外,他们对老师呈现的不同形状、大小的瓶子很感兴趣。〕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师:我们一起和这些各种各样的瓶子做个小实验吧,发现哪个小孔水喷得更远后,就马上用点及时贴在小孔上。
(师巡视指导,对于选择大瓶的幼儿在盛满水的过程中有困难的,教师给予技巧上的引导;及时提醒幼儿发现现象后,马上把点贴在水喷得更远的小孔上,把贴了点点的瓶子放在展示台上;鼓励幼儿选择不同瓶子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探索,比对发现下孔喷得远的现象。)
[反思:引导的重点放在探索各种各样的瓶子喷水,学习用比对的方法发现现象。当孩子在多次操作后都把红点贴在了瓶子的下孔,他们的表情就象是发现了很大的秘密。]
(3)分享交流、展示发现
师:把记录了点的瓶子宝宝放到展示台上,把你的发现和大家分享吧。
师:许多的小朋友把点送给了瓶子的下孔;也有些小朋友把点送给了瓶子的上孔,那我们支持谁呢?一起做个小实验吧。
(教师选用不同的瓶子集中演示)。
师:这些瓶子身上两个小孔中哪个小孔水喷得更远?
幼:是下面的小孔。
[反思:在不断的与各种瓶子玩中孩子开始表现得愈加大胆了,也有了许多发现和疑问,活动接近结束,情绪依旧浓厚,如何适时引导以满足孩子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结束环节,我尊重孩子的发现并通过设疑生成若干个探究活动。]
三、活动结束:
教师将观察收集到的幼儿困惑(问题),以支持性问题结束本次探索,“大瓶、小瓶,哪种瓶子小孔喷水更远呢?这个问题我们下次探索好吗?”
教学延伸:
1、《有趣的喷水现象》探索二:这个瓶子宝宝身上有许多的小孔,有的在上面,有的在下面,那也是下面的小孔水喷得更远吗?
2、《有趣的喷水现象》探索三:大瓶、小瓶,哪种瓶子小孔喷水更远呢?
3、《有趣的喷水现象》探索四:用力挤压塑料瓶,水会喷得更远吗?
33、中班教案《孤独的小猪》
活动目标:
1、理解影片《孤独的小猪》的内容,知道人人都需要朋友的道理。
2、让幼儿知道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以及了解相关与人相处的方法。
3、体验与朋友友好相处的情感。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活动准备:
1、影碟《孤独的小猪》,剪辑成三个片段。
2、幼儿与朋友友好相处的范例照片七张。
3、音乐磁带《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有一只小猪,它从来都不需要朋友,大家都叫它孤独的小猪。孤独的小猪今天会遇上什么事情呢?请观赏影片《孤独的小猪》。"
二、幼儿观赏影片,理解影片内容。
(一)开始部分至小猪拒绝帮助朋友
提问:
1、小狗遇到了什么困难?在这个紧急的关头它去找谁请求帮助?小猪帮忙了吗?小猪是怎么说的?
2、小刺猬遇到什么困难?在这个紧急的关头它去找谁请求帮助?小猪帮忙了吗?小猪是怎么做的?
3、小兔遇到了什么困难?它去找谁请求帮助?小猪帮忙了吗?小猪它是怎么说的?
小结:小猪没有帮助任何人,它没有了朋友,是一只孤独的小猪。(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继续观赏影片。)
(二)小猪拒绝帮助朋友至小猪请求朋友帮助
提问:
小猪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想请求谁帮忙?
小动物们会帮助小猪吗?(请认真观赏影片)
(三)小猪请求朋友帮助至结束
哪些动物救了小猪?得到朋友帮助的小猪,明白了什么道理?
小结:没有朋友的人是孤独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集体交流:如果让你对小猪说一句话,你最想对它说什么?你平时是怎样帮助、关心朋友的?
三、通过展示的范例照片,让幼儿了解多种与朋友友好相处的方法。
照片一:她们干什么?你愿意和你的朋友分享自己喜爱的东西吗?分享后你的朋友快乐吗?你呢?
照片二:他们在庆祝什么?朋友们在干什么?你的生日会愿意邀请好朋友参加吗?得到好朋友的祝福你有什么感受?
照片三:这个女孩叫弯弯,她怎么了?她的朋友是怎么做的?
照片四:小男孩在做什么?你帮助过你的朋友吗?做过什么呢?
照片五:这个名叫天天的女孩儿,平时最怕走平衡木了。可是今天,她脸上的表情充满自信,是谁给了她力量?她的朋友在干什么?(其中弯弯小朋友学会了:得到别人的帮助,也要帮助别人的道理。)
照片六:这些朋友是怎么相处的?
照片七:他们在做什么?(一个小小的拥抱、一个轻轻的吻能让朋友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喜爱)
小结:好朋友,让我们不再害怕困难,因为好朋友会互相帮助。好朋友,让我们每天都没有烦恼,因为好朋友会分享快乐。
四、音乐游戏《找朋友》
教师:"衷心地祝愿小朋友都能找到更多的好朋友,你们愿意吗?让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朋友!
要求:播放音乐《找朋友》,幼儿和教师共同演唱,当唱到歌词"我的朋友在这里"时,幼儿需找到一个或多个朋友,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朋友的喜爱之情。(拥抱、亲吻、握手、按摩等)
34、中班教案《有趣的夹子》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进行6以内的数数,学习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卡片上的圆点数匹配相应数量的夹子。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乐意表达操作成果。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夹子若干(大小、颜色不同),大统计表一张,小统计表1张,音乐磁带,录音机,自制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 (这是什么?)今天,我们用夹子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二、幼儿第一遍玩夹夹子游戏,感知6以内的数量。
1.幼儿听音乐夹绿颜色的夹子,并进行数数。
2.请幼儿统计夹子的数量,并在统计表的相应数量边贴上标志。
三、幼儿第二遍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颜色的分类并进行数量的统计。
1.幼儿听音乐夹夹子,并进行数数。
2.教师关注幼儿夹夹子的情况。你夹了几个夹子?两种颜色混在一起,数起来方便吗?
3.鼓励幼儿按颜色进行分类。
4.教师介绍统计表,请幼儿统计夹子的数量。
四、游戏:摸摸乐,引导幼儿按照卡片内容并进行夹子匹配。
1.出示摸箱,教师介绍游戏玩法,了解卡片上的相关信息(圆点数量、颜色),请幼儿一一对应夹。
2.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互相交流,验证。
4.请客人老师帮助检查幼儿的统计情况,获得小红花。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投放夹子,进一步感知数量,进行颜色大小的分类统计。
35、中班教案《小猪的爱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看看、说说小猪寻找女朋友的经历,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幽默。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推测和想法,初步理解“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3.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聊聊幼儿心中“爱”的话题,引出故事,导入主题
1.出示角色,交代故事名称:《小猪的爱情》。
2.故事中的小猪要去寻找女朋友。
二、看看、说说小猪找女朋友的过程,感受“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1.出示角色,引起讨论:
你们猜猪哥哥想找一个什么样的、特别的女朋友呢?
2.教师边讲述故事边适时插问(根据情节发展),引导幼儿大胆推测和表达:
(1)小鱼会答应猪哥哥的邀请吗?她会怎么说呢?
*小结:哦,看来小鱼和猪哥哥生活在一起真不合适,因为小鱼生活在水里。
(2)小蜜蜂为什么一声不吭呢?她是怎么想的?小蜜蜂会怎么说?
(引导幼儿扮演角色,大胆表达。)
小结:是呀,他们的本领和生活习惯那么不一样,生活在一起不合适。
(3)看,猪哥哥又找到了谁做他的女朋友呀?你们觉得他会成功吗?
追问:如果他们生活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
(引导幼儿同伴间互相交流,大胆表达。)
小结:长颈鹿个子太高,大象体形太大,他们和小猪生活在一起都很不方便。
(4)你认为谁才适合做猪哥哥的女朋友呢?为什么?
(5)瞧,谁来了?你从哪里看出这是猪妹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与表达。)
三、完整欣赏配乐故事
1.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觉得故事中哪里非常有趣?现在猪哥哥幸福吗?为什么?
小结:猪哥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女朋友……
2.你有自己喜欢的好朋友吗?说说你喜欢她(他)的理由吧。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表现。)
四、观看有趣的动画片,感受迁移、拓展经验
1.播放有趣的动画片(有各种动物)。
2.幼儿欣赏动画片,看看、说说其他动物有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女朋友,想一想为什么?
(引导幼儿一边欣赏动画片一边交流,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反思
目标定位清晰
绘本作者所要传递的是“只有适合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我最终把活动目标定位在:看看、说说小猪寻找女朋友的经历,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幽默;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推测和想法:初步理解“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本次活动通过让幼儿看看、说说小猪找女朋友的过程,鼓励幼儿在故事情境中利用经验想象、推测和表达,初步感悟什么是“合适”。因此,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清晰,整个活动注重幼儿社会性、情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多重发展。
注重有效提问
有效的提问应该围绕和紧扣主要目标。我根据目标寻找故事的重点内容,放大重点画面,设计关键提问。在设计关键提问时遵循一个原则:相同答案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问,以激发幼儿的思维,鼓励幼儿从不同的维度去思考问题。在和幼儿互动时,我更关注幼儿是否想说、敢说、喜欢说。活动中既重视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幼儿积极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
让幼儿猜测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如故事开头马上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猪哥哥想找一个什么样的、特别的女朋友呢?”幼儿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有的说“找个漂亮的、聪明的女朋友”,有的说”找个善良的女朋友”。又如“小蜜蜂为什么一声不吭呢?”这个问题又一次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幼儿带着疑问在分析、综合中寻找答案,促进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还在大胆主动的表达中增强了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
2.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
提问要把握住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开放而不封闭,使提问呈现多样性。如“小鱼妹妹会答应猪哥哥的邀请吗?她会怎么说呢?”提问时我没有直接问“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而是问“她会怎么说呢”。虽然只稍微改变了一下问法,却让幼儿觉得答案可以有很多,所以活动中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各抒己见。
3.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递进式提问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这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如在观察到猪哥哥找到长颈鹿和大象的画面时,我没有再用“找小鱼和找蜜蜂”时的方式提问,而是注重让幼儿联系生活实际,我问道:“如果他们生活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问题一抛出,幼儿有的说“长颈鹿家的门把手太高,小猪个小够不着”,有的说“大象的个头太大,小猪和他生活在一起会被压死的”,还有的想到了上洗手间时的困难,说“马桶太高,小猪爬不上去;马桶太大,小猪会掉进去”。显然,联系生活实际,幼儿的语言表达更丰富、清晰和连贯,而且说的时候很多幼儿滔滔不绝,非常乐意表达。
36、中班教案《有趣的电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动手动脑参加探索电线的活动,对螺旋形有一定的认识。
2.学习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趣的事物与现象。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根电线、圆柱体积木、铅笔若干。
2.螺旋形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 电线变变变——了解平面螺旋形。
1.师:(出示电线)老师这儿有一根电线,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电线,好吗?每人到旁边的桌上找一根电线,玩一玩,看看你的电线能变成什么?
2.幼儿探索活动:用一根电线大胆造型。
3.集中交流:
师:请你告诉大家,刚才你变了什么?
(可能会出现:数字、爱心等等)
4.了解平面螺旋形。
师:(出示螺旋形画)看看老师用电线变了什么?像什么?
它有个名字叫螺旋形,从中间往外,一圈一圈,越来越大,也叫平面螺旋形。
5.师:(出示蚊香)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
6.幼儿再次探索:用电线变平面螺旋形。
师:现在,请你再用电线变一变平面螺旋形。
二、电线变变变——了解立体螺旋形。
1.师:(再次出示蚊香)蚊香要变魔术啦!(向下拉蚊香)变变变,现在变成什么形状啦?与平面不一样,这叫立体螺旋形,就象螺蛳壳上的纹理一样。
2.师:(出示电话线)这是什么?上面有没有螺旋形?电话线一圈一圈的,它也是立体螺旋形。
3.师:(出示电线)电线看见蚊香变魔术,很羡慕,它也想变成立体的螺旋形,小朋友我们来帮助它,好吗?
4.幼儿探索活动:用电线变立体螺旋形师:立体的螺旋形怎么变?(如幼儿想不出来,师启发在圆柱体的积木上绕)师:除了在积木上变立体螺旋形,还可以在哪里变呢?
(可能会出现: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上变,如手臂、手指或脚上等部位变出立体螺旋形。)
三、螺旋形物品的大聚会。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是螺旋形的?(或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螺旋形?)如果幼儿答不上来,老师可出示一些物品:螺丝玩具、弹簧、灯泡、开酒瓶的起子,请幼儿找出螺旋形在哪儿?
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有螺旋形,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带来与同伴分享。
四、幼儿尝试如何使电线站起来。
活动反思:
1 . 此活动利用日常生活中特殊有趣的材料---电线开展活动,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层次清楚,过渡自然,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整个过程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支持者、引导者,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幼儿科学教育的精神。本次活动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借助色彩鲜艳、可随意造型的电线,以观察性、开放性提问为中介,以诱发积极思维,大胆操作,自主表达为核心,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让幼儿在探索中汲取新的知识。
2 . 在幼儿操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并肯定他们的成功之处,让幼儿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就更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37、中班教案《有趣的刻画》含反思
教学目标:
1.乐于尝试简单的雕刻步骤,初步了解画、刻、雕三步的基本流程。
2.让幼儿在雕刻、拓印的活动中体验创作的欢乐,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教学准备:
泥块、刻刀、颜料、幼儿护衣与幼儿人数相同。电脑、投影、背景图,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 引导幼儿欣赏石刻画,感受质朴单纯的形式美。
1.老师带来了几幅画,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的画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呢?”“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些画刻在石头呢?”
2.幼儿讨论:
3. 教师小结:很久很久以前没有纸和笔,可是人们又很想把看到的、喜欢的东西画下来,怎么办呢?他们找来了工具,有铁锤、石斧,用尖尖、硬硬的东西当笔,岩石当成纸,有的敲有的磨,在岩石上就留下了他们喜欢的各种东西。经过了很多很多年,这些刻画被风吹过、被雨淋过,但还是留在岩石上,所以我们现在的人依然能够看见、欣赏这些刻画。
(删除: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考虑了把在这个过程直接去掉,因为主题改了,改为泥刻画——螃蟹,所以作为石刻画的铺垫就不需要了。可以直接进行螃蟹的主题,例如,听着螃蟹歌,让幼儿感知螃蟹的特征。)
师:“那你们喜欢这些刻画吗?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
二、 展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泥刻画的创作。
1.师:“这是老师就带来了软一点的泥块,这是刻刀,像笔一样尖尖的这头把你要画的画画下来,然后再用刻刀这头沿着你画的轮廓用力刻下来,刻的时候要注意手势,刻一刀左右摇一摇,最后我们还能利用雕,调出镂空的样子呢。现在我们把阳澄湖的大闸蟹刻画下来,好吗?
(调整:这个介绍环节还是比较详细的,所以暂时不做修改,保持这个三步骤的活动环节。出示泥刻画——螃蟹,让幼儿感知泥刻画与平时的画有所不同。)
2.安全教育:一定要小心利用刻刀!
三、利用视频转换仪演示刻画过程
1.师:“大闸蟹刻好了,那我们怎么样才能把这只大闸蟹变到纸上呢”
2.幼儿讨论:
3.小结:我们先用颜料在刻画上来回刷一遍,然后用纸轻轻的贴在你的画上,再轻轻的把按一按,最后慢慢的撕下来,这样我们的刻画就完成了,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修改:在这个环节中,我们把纸这个展示材料进行替换,想把这个螃蟹进行倒映在大的铅画纸上,并且纸上画有阳澄湖的背景图,)
四、幼儿创作,引导幼儿用不同的颜色来拓印刻画。
1.老师鼓励幼儿大胆刻画。
2.幼儿自由选择颜色拓印自己的刻画。(放悠远、神秘的背景音乐)
五、 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互相欣赏!
(调整:展示作品是就直接把画幼儿阳澄湖的背景铅画纸展示即可了,这样可能显得比较大气。)
活动延伸:
师:现在的人们也运用了这个技术,我们现在会刻在核桃上,变成艺术品,有的刻在竹筒上,有的刻在了玻璃上,还有的刻在玉器上供人家观赏,我们这项艺术已经走向世界,让我们这代再传承下去吧!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由于是请的中班幼儿,所以在操作过程中有点困难,运用刻刀这个工具进行刻,都刻的不深,轮廓不清晰,所以导致最后的拓印的效果图并不理想,都比较模糊,所以中班幼儿改为大班幼儿。在主题上我们把螃蟹刻画作为重点,把认识“石刻画,以及石刻画的来源”部分全部删去,直接让幼儿学习认识泥刻画 ——螃蟹,所以导致目标全部进行了修改。
38、中班教案《有趣的小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字词帮助,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
2、幼儿在集体面前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认真倾听同伴讲述。
3、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敢于表现自己,喜欢在集体面前讲述。
难点:能认真听取他人。的讲述
活动准备
1、让幼儿了解部分会飞的物体,及其简单飞行原理。
2、认识小猫的特征及习性。
3、准备字卡一套、录音机、磁带、磁力板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聆听音乐,导入活动。
2、通过谈话,引出活动。
二、基本部分
1、幼幼儿看结构字词,完整讲述故事。
2、幼儿看挂图;老师讲述故事。
3、 识字游戏。
①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把字卡发到幼儿手里。
师:小朋友们闭上眼,我给你们放到手里的礼物拿好,睁开眼睛,我讲故事,你出字卡,看看谁认识我送给他(她)的礼物。
②全体幼儿站到前面,教师讲故事,幼儿出字卡。
4、续编故事《我帮小猫飞上天》
三、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艺术活动:小飞机上蓝天、小燕子
39、中班教案《猪》
一、活动目标
1、能大胆作画,把猪的主体形象画大、画满。
2、学习用放射线涂法来进行涂色。
3、能根据画纸颜色选择相似色涂画主体,选择冷暖对比色勾画背景。
4、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感受作品猪的美感。
二、活动准备
范画若干,皮纹卡纸、勾线笔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谈话活动“可爱的猪”
(1)今年是哪个生肖年?
(2)你见过猪吗,它长得什么样?
(二)图形刺激阶段。
1、(出示范画)你喜欢这些猪吗?为什么?(请幼儿以自己对画的理解看着图说一说)
2、观察猪的形象,老师示范、幼儿学习画猪的形象。
(1)侧面转脸的猪:大大的头画在纸的上方,半圆形的身体,尖耳朵,四条腿,卷尾巴,细眼睛,突出的鼻子。
(2)正面的猪:大大的头画在纸的正中间,半圆形的大耳朵,两条腿。
(3)从上往下看仰脸的猪:大大的头画在纸的下方,椭圆形的身体,尖耳朵,两条腿,卷尾巴。
3、老师示范、幼儿学习画背景(三种不同的背景花纹)。
(三)创造表现阶段。
1、提出创作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形象作画。
(2)用勾线笔勾画主体轮廓,画大、画满,特别是头要画大。
(3)根据画纸颜色选择相似色涂画主体(教师示范用放射线涂法来进行涂色),猪身上的花纹用其他色系颜色涂出。
(4)选择与画纸颜色为冷暖对比色的颜色直接勾画出背景花纹。
2、幼儿创作,教师进行指导。
(四)作品赏评阶段:
1、教师展示幼儿作品。
2、幼儿自评,说说自己作品的优点。
3、幼儿互评,说说自己喜欢的画及可以学习的方面。
4、教师小结。
四、活动结束
40、中班主题教案《有趣的猪》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猪的资料,认识猪的共同特性,扩大有关猪的各种经验。
2、通过活动,使幼儿形成认真负责,完成任务的良好态度。
3、激发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1、活动内容:
参观养猪场,使幼儿对猪更有一个直接的感性认识。
2、活动步骤:
⑴联系养猪场,与工作人员商量有关猪场的一些注意事项。
⑵鼓励幼儿把看到的有关猪的问题向饲养员了解一下。
⑶老师把幼儿发现的问题作记录,也参与询问饲养员,帮助幼儿一同解决。
3、活动引导:
⑴边参观边注意倾听幼儿随时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幼儿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和探索者。
⑵教师在参观途中,可适当对看到的现象进行设疑,引起幼儿的好感,激发他们和你共同去关注有关猪的秘密。
第二阶段:
1、活动内容:
收集资料,丰富幼儿形成与活动有关的经验。
2、活动步骤:
(1)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猪的资料,包括:VCD、故事磁带、猪的图片、卡片等。
(2)动员爸爸、妈妈带领幼儿到养猪场拍摄录象或照片,有目的地拍下猪在养猪场的活动现象,了解猪的外貌特征。
(3)“猪问题”的活动。引导幼儿对收集资料中发现的有关猪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答案。
3、活动引导:
⑴教师也参与资料的收集活动,从录象带、VCD、故事磁带和资料摘录过程中,使幼儿对猪的外貌特征扩大为对猪的生活习性和与人息息相关等方面的内容。
⑵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并随时作好记录。
第三阶段:
1、活动内容:
师生共同布置室内环境,共同收集有关猪的资料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2、活动步骤:
(1)幼儿按意愿确定自己收集有关猪的资料(包括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用途等)。
(2)把孩子收集来的有关图片、照片、卡片等,布置成养猪场,猪喜欢吃什么,我看到的猪等版块。
3、活动引导:
⑴帮助幼儿成立资料收集小组,使幼儿有目的地收集,完成任务。
⑵引导幼儿与好朋友一起商量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布置。
⑶教师对整个布局进行引导和合理安排。
第四阶段:
1、活动内容:
相互交流,了解有关猪的情况,迁移别人经验,进一步探究。
2、活动步骤:
⑴介绍在养猪场看到的一些有关情况。
⑵如何收集资料,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猪的趣事。
⑶看猪的录象,引发幼儿产生新的问题。
3、活动引导:
⑴关注幼儿在交流中产生的新的热点,及时予以回应。
⑵接过幼儿抛过来的球,组织大家一起讨论,并对有关资料进行补充。
第五阶段:
1、活动内容:活动展示。
2、活动进行:
⑴用废旧材料:做猪。
⑵蔬菜小制作:猪。
⑶故事:小猪盖房子。
⑷歌表演:小黑猪。
3、活动引导:
⑴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猪的可爱形象,引导幼儿自信、大胆。
⑵引导幼儿在展示过程中把自己的作品与同伴进行交流。
4、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的需要,可继续延伸到家庭、社区,根据幼儿的兴趣还可探索。(可以个别活动)
41、中班主题活动教案详案《有趣的猪》含反思
一、设计思路:
猪是我们农村中常见的动物,中班幼儿对猪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在自家或邻居家看到过特征明显的猪。当参观了养猪场之后,他们更是对猪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及用途等方面有了探究的欲望。经过分析,我们提出了实施开展猪的探索活动的依据:
1、幼儿对探索猪的特征,表现猪的生活具有极大的兴趣,活动内容有助于幼儿对身边动物的关注和热爱。
2、幼儿可以直接从身边或周围生活中收集到有关猪的直接或间接资料,(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使探索和创造性表现具有信息来源和物质可能。
3、获取资料的成功,能使幼儿自信地参与活动,愿意表达与表现。
二、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猪的资料,认识猪的共同特性,扩大有关猪的各种经验。
2、通过活动,使幼儿形成认真负责,完成任务的良好态度。
3、激发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1、活动内容:
参观养猪场,使幼儿对猪更有一个直接的感性认识。
2、活动步骤:
⑴联系养猪场,与工作人员商量有关猪场的一些注意事项。
⑵鼓励幼儿把看到的有关猪的问题向饲养员了解一下。
⑶老师把幼儿发现的问题作记录,也参与询问饲养员,帮助幼儿一同解决。
3、活动引导:
⑴边参观边注意倾听幼儿随时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幼儿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和探索者。
⑵教师在参观途中,可适当对看到的现象进行设疑,引起幼儿的好感,激发他们和你共同去关注有关猪的秘密。
第二阶段:
1、活动内容:
收集资料,丰富幼儿形成与活动有关的经验。
2、活动步骤:
(1)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猪的资料,包括:VCD、故事磁带、猪的图片、卡片等。
(2)动员爸爸、妈妈带领幼儿到养猪场拍摄录象或照片,有目的地拍下猪在养猪场的活动现象,了解猪的外貌特征。
(3)“猪问题”的活动。引导幼儿对收集资料中发现的有关猪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答案。
3、活动引导:
⑴教师也参与资料的收集活动,从录象带、VCD、故事磁带和资料摘录过程中,(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使幼儿对猪的外貌特征扩大为对猪的生活习性和与人息息相关等方面的内容。
⑵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并随时作好记录。
第三阶段:
1、活动内容:
师生共同布置室内环境,共同收集有关猪的资料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2、活动步骤:
(1)幼儿按意愿确定自己收集有关猪的资料(包括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用途等)。
(2)把孩子收集来的有关图片、照片、卡片等,布置成养猪场,猪喜欢吃什么,我看到的猪等版块。
3、活动引导:
⑴帮助幼儿成立资料收集小组,使幼儿有目的地收集,完成任务。
⑵引导幼儿与好朋友一起商量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布置。
⑶教师对整个布局进行引导和合理安排。
第四阶段:
1、活动内容:
相互交流,了解有关猪的情况,迁移别人经验,进一步探究。
2、活动步骤:
⑴介绍在养猪场看到的一些有关情况。
⑵如何收集资料,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猪的趣事。
⑶看猪的录象,引发幼儿产生新的问题。
3、活动引导:
⑴关注幼儿在交流中产生的新的热点,及时予以回应。
⑵接过幼儿抛过来的球,组织大家一起讨论,并对有关资料进行补充。
第五阶段:
1、活动内容:活动展示。
2、活动进行:
⑴用废旧材料:做猪。
⑵蔬菜小制作:猪。
⑶故事:小猪盖房子。
⑷歌表演:小黑猪。
3、活动引导:
⑴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猪的可爱形象,引导幼儿自信、大胆。
⑵引导幼儿在展示过程中把自己的作品与同伴进行交流。
4、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的需要,可继续延伸到家庭、社区,根据幼儿的兴趣还可探索。(可以个别活动)。
教学反思:
散文《落叶》选材来自我们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变化总是吸引幼儿关注、好奇的目光,激发起幼儿探究的欲望。教材中童话般的意境将落叶这一平常之物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向幼儿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将散文优美的意境、拟人化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等语言美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
一、找准时机,开展活动。
孩子思维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如果没有直观形象的参照物,让他们凭空想象事物,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我特意选择这金色的秋天,来进行本活动。孩子们最近听的是秋天的故事,唱的是秋天的歌,看的是秋天的景物,吃的是秋天的水果和蔬菜。总之,孩子是满眼皆秋色。落叶当然也是眼中之物了,这就有了活动之源。所以,孩子们在活动中兴趣盎然,兴致勃勃。
二、多媒体创设意境,激发兴趣,突破难点。
散文的内容是对幼儿零散的“秋天的感受”的最好概括,但抽象的文字内容幼儿不易理解。幼儿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直观形象性的。生动形象的动画课件将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配乐朗诵中,幼儿将会再次身临其境。通过欣赏,幼儿对散文内容有了一定的整体感受,初步感受到散文的美,体验了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三、适度延伸,深入感受。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与体验散文带来的优美意境,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所以设计了活动延伸:“请每个宝宝对妈妈说一句关心的话或做一件事爱妈妈的事。”因为下课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进一步拓展的开始。所以创设发展语言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充分的表达机会,活动延伸满足了幼儿表达的愿望,将课堂延伸到家庭。
当然,本次活动也有好多地方值得探讨。例如对于散文中难理解的词“惦记、焐焐、盼望”,教师虽然引导解释,但孩子还是不能真正理解;再如课中孩子尽管在我的引导下学得兴致勃勃,但没有主动提问的现象,就连他们不能理解的地方也没有提出来,这说明我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我一定努力进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打造自己的教学品牌。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42、中班主题详案教案《有趣的猪》含反思
设计思路:
猪是我们农村中常见的动物,中班幼儿对猪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在自家或邻居家看到过特征明显的猪。当参观了养猪场之后,他们更是对猪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及用途等方面有了探究的欲望。经过分析,我们提出了实施开展猪的探索活动的依据:
1、幼儿对探索猪的特征,表现猪的生活具有极大的兴趣,活动内容有助于幼儿对身边动物的关注和热爱。
2、幼儿可以直接从身边或周围生活中收集到有关猪的直接或间接资料,使探索和创造性表现具有信息来源和物质可能。
3、获取资料的成功,能使幼儿自信地参与活动,愿意表达与表现。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猪的资料,认识猪的共同特性,扩大有关猪的各种经验。
2、通过活动,使幼儿形成认真负责,完成任务的良好态度。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1、活动内容:
参观养猪场,使幼儿对猪更有一个直接的感性认识。
2、活动步骤:
⑴联系养猪场,与工作人员商量有关猪场的一些注意事项。
⑵鼓励幼儿把看到的有关猪的问题向饲养员了解一下。
⑶老师把幼儿发现的问题作记录,也参与询问饲养员,帮助幼儿一同解决。
3、活动引导:
⑴边参观边注意倾听幼儿随时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幼儿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和探索者。
⑵教师在参观途中,可适当对看到的现象进行设疑,引起幼儿的好感,激发他们和你共同去关注有关猪的秘密。
第二阶段:
1、活动内容:
收集资料,丰富幼儿形成与活动有关的经验。
2、活动步骤:
(1)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猪的资料,包括:VCD、故事磁带、猪的图片、卡片等。
(2)动员爸爸、妈妈带领幼儿到养猪场拍摄录象或照片,有目的地拍下猪在养猪场的活动现象,了解猪的外貌特征。
(3)“猪问题”的活动。“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引导幼儿对收集资料中发现的有关猪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答案。
3、活动引导:
⑴教师也参与资料的收集活动,从录象带、VCD、故事磁带和资料摘录过程中,使幼儿对猪的外貌特征扩大为对猪的生活习性和与人息息相关等方面的内容。
⑵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并随时作好记录。
第三阶段:
1、活动内容:
师生共同布置室内环境,共同收集有关猪的资料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2、活动步骤:
(1)幼儿按意愿确定自己收集有关猪的资料(包括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用途等)。
(2)把孩子收集来的有关图片、照片、卡片等,布置成养猪场,猪喜欢吃什么,我看到的猪等版块。
3、活动引导:
⑴帮助幼儿成立资料收集小组,使幼儿有目的地收集,完成任务。
⑵引导幼儿与好朋友一起商量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布置。
⑶教师对整个布局进行引导和合理安排。
第四阶段:
1、活动内容:
相互交流,了解有关猪的情况,迁移别人经验,进一步探究。
2、活动步骤:
⑴介绍在养猪场看到的一些有关情况。
⑵如何收集资料,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猪的趣事。
⑶看猪的录象,引发幼儿产生新的问题。
3、活动引导:
⑴关注幼儿在交流中产生的新的热点,及时予以回应。
⑵接过幼儿抛过来的球,组织大家一起讨论,并对有关资料进行补充。
第五阶段:
1、活动内容:活动展示。
2、活动进行:⑴用废旧材料:做猪。
⑵蔬菜小制作:猪。
⑶故事:小猪盖房子。
⑷歌表演:小黑猪。
3、活动引导:
⑴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猪的可爱形象,引导幼儿自信、大胆。
⑵引导幼儿在展示过程中把自己的作品与同伴进行交流。
4、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的需要,可继续延伸到家庭、社区,根据幼儿的兴趣还可探索。(可以个别活动)
活动反思: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真实的情景体境,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教师坚持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策略上因势利导给予启发帮助,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整个活动以情激趣,以情激学,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了师生互动作用,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4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跷跷板》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三个物体之间轻重关系,具有初步的轻重守恒能力。
2、有一定推理、比较的能力。
3、能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感受过物体的轻重。
物质准备:
教具:实物鹌鹑蛋、鸽子蛋、鸡蛋各一个,天秤一架。
学具:《幼儿用书》(P32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可爱的蛋宝宝。
——教师:爸爸带宝宝出去玩,他们在小河边发现了一些可爱的蛋宝宝。你认它们吗?
——教师分别出示鹌鹑蛋、鸽子蛋和鸡蛋,请幼儿辨认。
2、谁轻谁重。
——教师:宝宝想知道它们哪个轻哪个重,你知道吗?
——请幼儿猜测、比较蛋的轻重,并讲述理由。
——教师分别引导幼儿比较鹌鹑蛋和鸽子蛋、鸽子蛋和鸡蛋的轻重,请幼儿将蛋放在天平上称一称,了解它们谁轻谁重。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鸽子蛋比鹌鹑蛋重,鸡蛋又比鸽子蛋重,那么鹌鹑和鸡蛋谁轻谁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启发幼儿从鹌鹑蛋、鸽子蛋和鸡蛋三者的轻重关系上进行推理。
3、幼儿操作活动。
——给重的打勾。观察画面上小动物坐跷跷板的情景,感知动物的轻重,认读字:轻、重。目测下面的三个动物,请你给最重的动物打勾。
——观察数字天枰,感知两边的数量,并填写二、<、>符号。
——观察天平称上的水果,感知水果的轻重。目测旁边三个水果的重量,请何最重的水果打√。
4、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大家检查,并引导幼儿讲述理由,进一步巩固推算轻的能力。
活动反思:
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图片跷跷板。问大家:玩过跷跷板吗?现在出了一个问题: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跷跷板,那你怎样把爸爸翘起来呢?这个问题较具有激发性,学生能够较好的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发言。有的同学说可以自己报一块大石头,或者再找一个伙伴。这个时候,我强调一遍,只有你和爸爸,不能抱起她的东西,或者找一个同学。这样同学们的思维就只能从爸爸,自己和跷跷板身上进行找了。学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这个较为情景较为单一的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的思考。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学生能够进行较好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下面的解决问题:利用杠杆尺怎样能够将另一侧进行翘起。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纷纷进行操作。在操作之前我给出的问题是在位置3处,挂3个钩码,问在另一侧挂几个钩码才能够将另一侧的钩码进行翘起。在操作的过程周中,学生在另一侧的挂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一个位置过一个,有的三三两两的挂。总之他们的将我提出的问题解决。但是这现象进行总结量化的时候就较为的复杂。而学生不需要进行这样的复杂的学习。至少不是全部需要这样复杂的探究。现在看来,可以在指导实验的时候,指导个别现在的同学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汇报得出结论。或者再探究之前将这个问题简化:比如在另一侧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挂钩吗,要求挂一位置,要么2位置,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明确的去操作了。然后在提出较为简单的要求,但是实际操作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操作。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因为学生进行进行较为长时间的操作,学生的实验跨越两节课。我想在以后的安排中,要进行更为优化的安排效果会更好的。
44、中班主题《有趣的猪》教案活动反思
一、设计思路:
猪是我们农村中常见的动物,中班幼儿对猪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在自家或邻居家看到过特征明显的猪。当参观了养猪场之后,他们更是对猪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及用途等方面有了探究的欲望。经过分析,我们提出了实施开展猪的探索活动的依据:
1、幼儿对探索猪的特征,表现猪的生活具有极大的兴趣,活动内容有助于幼儿对身边动物的关注和热爱。
2、幼儿可以直接从身边或周围生活中收集到有关猪的直接或间接资料,使探索和创造性表现具有信息来源和物质可能。
3、获取资料的成功,能使幼儿自信地参与活动,愿意表达与表现。
二、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猪的资料,认识猪的共同特性,扩大有关猪的各种经验。
2、通过活动,使幼儿形成认真负责,完成任务的良好态度。
3、激发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1、活动内容:参观养猪场,使幼儿对猪更有一个直接的感性认识。
2、活动步骤:
⑴联系养猪场,与工作人员商量有关猪场的一些注意事项。
⑵鼓励幼儿把看到的有关猪的问题向饲养员了解一下。
⑶老师把幼儿发现的问题作记录,也参与询问饲养员,帮助幼儿一同解决。
3、活动引导:
⑴边参观边注意倾听幼儿随时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幼儿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和探索者。
⑵教师在参观途中,可适当对看到的现象进行设疑,引起幼儿的好感,激发他们和你共同去关注有关猪的秘密。
第二阶段:
1、活动内容:收集资料,丰富幼儿形成与活动有关的经验。
2、活动步骤:
(1)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猪的资料,包括:VCD、故事磁带、猪的图片、卡片等。
(2)动员爸爸、妈妈带领幼儿到养猪场拍摄录象或照片,有目的地拍下猪在养猪场的活动现象,了解猪的外貌特征。
(3)“猪问题”的活动。引导幼儿对收集资料中发现的有关猪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答案。
3、活动引导:
⑴教师也参与资料的收集活动,从录象带、VCD、故事磁带和资料摘录过程中,使幼儿对猪的外貌特征扩大为对猪的生活习性和与人息息相关等方面的内容。
⑵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并随时作好记录。
第三阶段:
1、活动内容:师生共同布置室内环境,共同收集有关猪的资料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2、活动步骤:
(1)幼儿按意愿确定自己收集有关猪的资料(包括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用途等)。
(2)把孩子收集来的有关图片、照片、卡片等,布置成养猪场,猪喜欢吃什么,我看到的猪等版块。
3、活动引导:
⑴帮助幼儿成立资料收集小组,使幼儿有目的地收集,完成任务。
⑵引导幼儿与好朋友一起商量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布置。
⑶教师对整个布局进行引导和合理安排。
第四阶段:
1、活动内容:相互交流,了解有关猪的情况,迁移别人经验,进一步探究。
2、活动步骤:
⑴介绍在养猪场看到的一些有关情况。
⑵如何收集资料,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猪的趣事。
⑶看猪的录象,引发幼儿产生新的问题。
3、活动引导:
⑴关注幼儿在交流中产生的新的热点,及时予以回应。
⑵接过幼儿抛过来的球,组织大家一起讨论,并对有关资料进行补充。
第五阶段:
1、活动内容:活动展示。
2、活动进行:
⑴用废旧材料:做猪。
⑵蔬菜小制作:猪。
⑶故事:小猪盖房子。
⑷歌表演:小黑猪。
3、活动引导:
⑴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猪的可爱形象,引导幼儿自信、大胆。
⑵引导幼儿在展示过程中把自己的作品与同伴进行交流。
4、活动延伸:根据幼儿的需要,可继续延伸到家庭、社区,根据幼儿的兴趣还可探索。(可以个别活动)。
活动反思: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真实的情景体境,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教师坚持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策略上因势利导给予启发帮助,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整个活动以情激趣,以情激学,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了师生互动作用,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45、中班主题教案《有趣的鼻子》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鼻子的结构。
2、知道鼻子的功能。
3、乐意参与活动,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6、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7、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鼻子的结构,知道鼻子的功能。
活动难点:会用扇一扇的方法辨别物体的气味。
活动准备:
ppt(或图片:狗、大象、骆驼);四个杯子,里面装有不同气味的东西(醋、辣椒、白开水、花露水);小镜子每人一面(事先藏在小椅子下面);纸杯每人一个;一瓶白开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说说看,最喜欢画什么?
师:如果把你们的这些东西合在一起,一定是一幅很美的画。我也很喜欢画画,今天我来画一样东西,请你们边看边猜,我画的是什么?
(二)、了解鼻子的结构
1、教师画鼻子,边画边问:快猜,我画的是什么?
2、师:刚才我画的第一步像小山一样的是鼻子的哪里?(鼻孔)摸一摸有几个鼻孔?
3、师:你还知道鼻子的其它地方叫什么吗?(引导幼儿认识鼻尖、鼻梁、鼻翼)
小结:你瞧,一个小小的鼻子有好几部分组成,那你有鼻子,我有鼻子,大家都有鼻子,为什么我们要长鼻子呢?
(三)、知道鼻子的功能
1、鼻子可以呼吸
师:光有鼻子就可以呼吸吗?(嘴巴)
你嘴巴什么时候呼吸的?还有什么时候用嘴巴帮助呼吸?
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坚持用鼻子呼吸,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跑步累了的时候,游泳的时候,感冒了鼻子不同的时候等等,你可以用嘴巴帮一个小忙。
师:除了嘴巴,身体里还有其它东西在帮忙吗?
鼻子里面有什么?(鼻毛)你长鼻毛了吗?(请幼儿从椅子下面拿出小镜子)对着鼻子看一看,有鼻毛吗?什么颜色的?长得像什么?鼻毛长在里面有什么用?(它就像小刷子,有了它的帮忙,就能 呼吸到干净卫生的空气)
小结:其实身体里有好多器官,共同帮助你呼吸。
2、鼻子可以闻气味 师:讲到这儿,我们知道了鼻子的第一个本领——鼻子可以呼吸,鼻子还有一个本领呢,什么本领?(闻东西)
师:你闻过什么气味?(香味、臭味、油烟味等)
师:杯子里装着四种不同气味的东西,你来看,里面是什么?
既然眼睛看不见,头上就得找另一个东西来帮忙,找什么东西呢?(鼻子)
谁上来闻一闻?
你们会闻东西吗?怎么闻呢?
今天我来教你们一个本领:小手做把小扇子,鼻子靠近小杯子,
轻轻扇一扇,就能闻出来。
你们来学学这个本领。(观察幼儿扇的情况,提醒幼儿:鼻子要闻,往哪儿扇才能闻到?(朝着自己的鼻子轻轻扇一扇))
师:既然学会了,谁来闻一闻?(依次清2—3名幼儿来闻,并说出闻到的是什么?)
集体验证:
教师打开第一瓶:请所有幼儿依次来闻,是醋吗?什么时候会用到酸酸的醋呢?
(1)炒菜的时候 醋可以让饭菜变得美味;
(2)醋可以把鱼骨头软化。不过,当你真的被鱼骨头卡住的时候,最好去看医生,这样很安全。
(3)醋可以消毒。
教师再依次打开第二、三瓶,知道是辣辣的辣椒酱,香香的花露水。
打开最后一瓶(水):水是什么气味呢?我们来闻一闻,尝一尝。(每人一个小纸杯,教师依次给孩子们倒一些白开水。)(提示幼儿用扇一扇的方法来闻)(幼儿将杯子里的水喝完后藏在椅子下面)
小结:你们用鼻子把这四样东西都一样一样闻出来了,第一个杯子里是酸酸的醋,第二个杯子里是辣辣的辣椒酱,第三个杯子里是香香的花露水,第四个杯子里是没有味的白开水,所以气味是不一样的。有的酸,有的辣,有的香,有的臭,而有的是没有气味的。小鼻子能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的气味。小朋友们要记住:不是所有的气味都对人体有好处,如:烟味,油漆味等,所以当你闻一样东西时,要记得老师教你的办法,学会了吗?
(四)、拓展部分
师:那人的鼻子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播放ppt
师:小朋友的妈妈在打扮自己时,喜欢在耳朵上、脖子上做装饰,而印度的女子是在鼻子上做装饰。
小结:鼻子呀有的是大小不一样,有的是颜色不一样,有的是高低不一样,有的还和国家文化有关,比如印度。
师:讲到这儿呢,我们的鼻子已经说了很多,那动物有鼻子吗?动物的鼻子会有什么用呢?谁的鼻子最灵呢?
播放ppt::狗 大象 骆驼
师:骆驼生活在哪儿?沙漠上刮风的时候,会有漫天黄沙,当黄沙吹来的时候,骆驼的鼻子会干什么呢?(骆驼的鼻子里有一样东西,像小门一样。当风沙吹来的时候,鼻孔就会关上。这样一粒一粒的细沙就不会钻到鼻孔里了,骆驼就能安全的在沙漠里生活了。)
结束语:其实鼻子聊起来话题有很多,,以后我们继续聊,好吧!
活动反思:
我带的是中班幼儿,我认为这节活动很适合我班孩子。我是在小班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将触角往外延伸了一下。虽然整个活动的时间长了点儿,但孩子们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本活动偏重于科学领域,但也渗透了艺术领域和健康领域,是一节综合活动。其实鼻子的话题很多,除了本节活动涉及的结构、功能外,还有鼻子的不同之处。还有动物的鼻子……让幼儿感觉到虽然是一个小小的鼻子,但聊起来很有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用鼻子直接去闻气味,这样是很不安全的。因为有些气味如:烟味、油漆味等,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害的,所以不能直接去闻。因此我教给孩子用扇一扇的方法辨别物体的气味。这种方法其实我们是在初中上化学的时候才会接触到,那么在这里我教给孩子,是从安全考虑,让幼儿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我在设计活动时,喜欢在最后有个拓展环节,旨在给那些能力强的孩子和有更多想法的孩子有个思考的空间。在此活动的拓展部分,我引入了“我们的鼻子都一样吗?”以及“动物的鼻子”,这里只是开了个头,不急于讲完。目的是激发孩子们继续学习、探索的欲望,让他们以后更有兴趣的参与活动。 但活动中也有欠缺的地方。如:在活动前还想一定要关注到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但在活动中还是出现了失误,有的孩子没有叫到。这让他们有些失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自己一定要注意这点。
46、幼教中班语文教案《有趣的尾巴》
活动名称动物的尾巴
设计思路
活动准备幻灯片小鼓一个自制翻牌
指导
一、回忆
师:这几天我们都在找关于动物尾巴的资料,那你们说说哪些动物是有尾巴的,它们的尾巴像什么呢?
师:小朋友对动物尾巴了解得可真不少。
二、捉迷藏
师:森林里的一群小动物正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说:“我们都已经藏好啦,请你看看我的尾巴,猜猜我是谁?”
1、幼儿观看幻灯,猜猜动物的尾巴属于谁,为什么?
2、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动物。
3、除了这些动物,你还知道其它动物尾巴的本领吗?
师小结:大多数动物都有尾巴的,它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有的尾巴像方向盘,有的尾巴可以保持身体平衡,有的尾巴像个小板凳,用来支撑身体。它们的尾巴都是用来保护自己的,缺少了可不行。
三、游戏
师:现在我们和动物朋友做个游戏怎么样?
(将幼儿分成两大组,取数字牌贴在胸前)
1、个别游戏
师随机抽一数字,选上两名幼儿参加答题,敲鼓抢答。
师:有一天一只小松鼠睡了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尾巴不见了,小松鼠难过得快要哭出来了,没有了尾巴怎么在树上跳跃,晚上睡觉被子也没了怎么办,请小朋友快帮帮忙
(幼儿观看幻灯,从1、2、3、4、中选择一个,答对的幼儿贴粘纸)
以下几题类型同上
2、集体游戏
每为幼儿手拿两块数字牌,看题进行选择。(题型同上)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幼儿园主题教案:“口罩”知多少
-
幼儿园主题教案:《会说话的符号》
-
幼儿园主题教案:《磁铁》
-
幼儿园"秋天"的主题活动反思
-
中班季节主题教案:“美丽的秋天”小结
-
幼儿疾病预防教案:防“非”宝典
-
节日主题教案--快乐圣诞节
-
中班探索主题教案:美丽的蝴蝶结
-
幼儿园中班说课材料:红色冲刺
-
幼儿园公开课内容:送馅饼
-
中班教案炎热的夏季教案反思
-
中班教案春天主题《春雨的吉他》活动反思
-
小兔子乖乖
-
游西樵山
-
妈妈,我想对您说
-
2007年中考作文失误谈
-
美丽的西沪港_小学生作文:四年级
-
12岁叶灵:我喜欢登山(作文)
-
全自动绕线扎线机朋友圈文案36句
-
自动化科技公司朋友圈文案32句
-
矿泉水生产企业朋友圈文案33句
-
干部下基层朋友圈文案4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