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

首页 - 中班数学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厚薄》反思

时间:2023-02-22 16:55:13 A+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厚薄》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厚薄》反思

1、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厚薄》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6以内的数。

  2、通过观察比较正确认识和区分物体的高矮和厚薄,能将物体按高矮和厚薄排序。

  3、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图片,厚薄不一的书5本。

  学具:幼儿用书第32页,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巩固认识高矮,按高矮排队。

  请三位高矮不同的幼儿站到前面来,让大家观察比较,可以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有序地排队。

  再请5—6位高矮不同的幼儿上来,让他们目测比较高矮排序。

  (2)认识厚薄。

  出示厚薄不一样的书本,提问:这里有什么?有多少?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用比较和目测的方法认识书本的厚薄,再请幼儿上来比一比排一排,学习按厚薄给书本排序。(从薄到厚、从厚到薄。)

  2、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看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哪个厚?哪个薄?并认读汉字:厚薄,并在厚书旁边的圆圈里图上黄颜色。

  (2)观察比较彩色格子的长短,说说:哪个颜色的格子最长?哪一种最短?并按从长到短的顺序在右边的格子里写上写上数序。

  (3)启发幼儿按数序提示给格子涂色。

  3、活动评价。

  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教师表扬正确排序并大声讲述的幼儿。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2、中班数学教案《排序》含反思

【活动目标】

  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AAB、ABC等),并会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发现规律。

【活动准备】

  1、跳跳虎、小猪、小袋鼠、大灰狼、小熊维尼的图片。画有三条路的背景图

  2、幼儿操作材料:

  ①做彩链:长短、颜色不一的纸条若干、胶棒、图标。

  ②穿项链:各种颜色的管子若干、绳子、图标。

  ③装饰图案:半成品(盘子、裙子、手绢),各种图案卡片、胶棒。

  ④有规律的图卡若干。

  3、排队的图标一张。

【活动过程】

  一、结合“情境”,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1、导入:(出示画有三条路的背景图)

  (出示小熊维尼图片)师:小朋友看,这是谁呀?

  小熊维尼搬新家了,它想请好朋友们去家里做客,我们来看,它的好朋友是谁呢?(跳跳虎、小猪、小袋鼠)它们去小熊维尼家里的路上铺满了很多地板砖,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路漂亮吗?

  2、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其中的规律。

  师:我们先来看跳跳虎的这条路上的地板砖是什么样的?有什么顺序?

  引导幼儿观察后,回答。

  依次观察小猪、小袋鼠的路,并说出规律。

  教师小结: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反复排列几次,就是有规律。

  3、“帮小动物铺路”进行巩固。

  师:小动物们准备出发了。咦!你们看,这是谁呀?(大灰狼出场),大灰狼出来了。看!它把路给破坏了,谁来帮它们把路重新铺好呢?

  幼儿帮小动物修路。

  4、教师小结:

  今天小朋友不仅发现了这三条路的排列规律,还帮它们修好了路,可真了不起。

  二、游戏,运用多种感官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A、动作排序

  师:其实很多动作和声音都是有规律的。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怎么玩呢?先看老师做一组动作。看完以后告诉老师这组动作有什么规律?

  示范:(双手上举、拍肩、叉腰、双手上举……)

  1、请幼儿说出其中的规律。

  2、小朋友按这个规律往下做(边说边做,教师不带)

  教师依次示范:嘎嘎跳(学小鸭摆摆两下-学小兔跳一下,

  伸伸懒腰喵喵喵(伸懒腰--喵--喵)方法同上。

  B、声音排序:

  师: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这次老师来看小朋友的耳朵灵不灵。闭上小眼睛,听一组声音,听了以后告诉老师这组声音有没有规律。

  (弹舌两次——拍手一次)

  (跺脚两下——拍手两下)

  (喵—汪—汪—喵—汪—汪)

  让幼儿先说出规律,照着规律往下做。

  C、按图标站队。(出示“两女一男”的图标)

  师:小朋友做得可真棒,咦!看这张图标,它有什么规律呢?(两女一男)。小朋友按这个规律到老师跟前站成一排。

  三、幼儿操作,尝试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

  1、师:小熊维尼搬新家了,我们也做一些礼物送给它好吗?

  我们分成三组,第一组为维尼穿项链,第二组做彩链,第三组沿着裙子、手绢、盘子上的花纹继续装饰好的图案。小朋友可以按照老师提供的图标来做,也可以自己设计一定的规律来做。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互相欣赏礼物,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礼物有什么规律。师:做好的小朋友就把礼物送给小熊维尼吧!

  3、个别幼儿评价。

  教师选有代表性的作品(如规律AAB、ABC、AABB)请幼儿说出有什么规律。

  4、小结

  师:有规律装饰出来的礼物可真漂亮,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也是有规律的,像有的小朋友穿的衣服,街上挂的彩灯,玩的魔尺,小朋友要认真观察,找到后告诉老师,好吗?

  四、结束

  师:小熊维尼收到这么多的礼物,它特别开心,邀请我们去参观它的新家,按照咱们刚才的排队规律站好队,我们赶紧出发吧!

【活动反思】

  整节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为主旨,结合幼儿的生活实践,将抽象的按规律排序具体化、生活化,从而帮助幼儿轻松的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在活动中还设置一些分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让每个幼儿体验到成功,孩子们在活动中参与的非常棒!

3、中班数学游戏教案《比较厚薄》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方法,区分2-5样物体的厚薄,并对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通过分类合作比较,体验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木板,书,围巾,纸,袜子,毛巾,饼干,鞋盒,饮料,积木,篮子

活动过程:

  一、目测

  1、师: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们现在穿的要怎么样啊(厚)那现在的的呢(薄)

  2、出示木板师:我这里有一块木板,你们觉得是厚还是薄呢?

  师:那我现在在拿出一块,现在这块木板是厚还是薄呢?

  小结:原来一样东西是不能比的,要两样或两样以上的东西才能比较厚薄

  3、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这块木板厚的(用眼睛看)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4、出示书师:那请你们再来说说这两本书谁厚谁薄

  师:请你上来指一指看,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啊

  5、出示鞋盒

  师:咦,那这两个盒子呢,请你上来指指看,你用这么办法啊

  小结:我们能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比较东西的厚薄。

  二、触摸

  1、教师出示围巾

  师:天气变得冷起来了,我要围怎样的围巾,那请你们想想看,这两条,我要围哪一条呢

  师:你们都觉得是这条厚吗

  师:那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呢师:对了还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来比较

  2、教师请幼儿上来摸,上来区分

  师:那金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是哪条厚,哪条薄

  小结:我们刚才可以用自己的手来摸一摸,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3、在每张椅子下面放两样厚薄不一的东西

  师:老师在你们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个篮子,请你来比较篮子里的东西,在最厚的东西上面贴上紫色的记时贴,贴好的小朋友把篮子送到这里,记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教师检验2-3样物品。

  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触摸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三、并放比较

  1、教师出示两块厚薄不明显的肥皂(桌上地面上)

  师:那请你来看看,这两块肥皂,谁厚谁薄

  师:哇,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那底是谁厚呢,请你来想想办法比一比。

  师:恩真棒你的办法真好,是把两块肥皂,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师:咦,那里又有一块肥皂,跟这里的肥皂比是厚的还是薄的啊

  师:你用什么办法进行比较啊

  师:你用什么办法进行比较啊讲述比较厚和比较薄

  2、出示饼干盒

  师:现在的这三盒饼干谁最厚谁最薄,请你也来比一比

  师: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

  小结:对于有些物体厚薄不明显的,我们可以用并放比较的方法

  四、超市

  1、出示不同厚薄的东西

  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学会了并放比较厚薄的的方法是不是啊,有位超市的售货员,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原来超市有很多厚薄不同的东西需要整理,并要找到自己的家,你看有用品区,饮料区,食品区,玩具区

  师:等一下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件商品,先去找到他们的家,然后再进行比较,你可以从厚到薄,也可以从薄到厚的给他们排排队。

  检验: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排的对不对,这一组,这是最薄的,这是最厚的,教师依次检验

  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很多种办法去比较厚薄,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五、寻找,操作

  师:我们的家里,教室里都有很多的东西可以用来比厚薄,那现在我们就到教室里去比一下。

活动延伸:

  找一找自己的衣服,把薄的和厚的区分后放好。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后,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采用了情景导入的方法;小兔去买衣服,请小朋友们帮小兔选一件薄厚合适的衣服。果然,表演一开始就牢牢的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开始积极地给小兔帮忙,甚至在活动结束后一位小朋友还意犹未尽的和我说:“老师,我觉得你今天的表演太有意思了。”

  但是也有美中不足,我比较了三件衣服的薄厚,缺少严谨的数学语言去归纳,如哪件最薄、哪件最厚,哪件介于两者之间。同时,由于三件衣服比较之后已经是按顺序排好了的,所以再让小朋友们来排序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就没有让孩子们正逆排序,这里就忽视了目标2,其实可以问问孩子们:“衣服是按什么顺序排好的,还可以怎么排?”这样就会引出正逆排序。看样子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考虑的还不够周全,在处理课堂随机应变的方面还需要再加强锻炼。

  接下来我请孩子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较薄厚,因为缺乏生活经验,我也没有提供大需范例,所以一下子就把孩子们考住了,看样子平时生活中的教育还需多关注,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扩充孩子们的知识面。

  最后在分组操作的比较中,我将孩子们分成四个组,第一组比较书的薄厚,第二组比较衣服的薄厚,第三组比较板子的薄厚,第四组比较纸的薄厚。因为前面忽视了正逆排序,所以这里我直接让孩子们按照物体薄厚排排队,却没有先让孩子们比一比薄厚,直接过快的过度导致能力强的孩子独揽大局,能力弱一些或内向一点的孩子无所事事。其实如果让孩子们自由选择一件物品之后再和同伴们比一比,再来排排队,就会让孩子们动起来,再让孩子们交换组试一试,活动将会更加有趣。

4、中班数学教案《分类》含反思

设计意图:

  "分类"是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要运用。比如:超市里物品的摆放、图书馆里的图书的摆放、家中整理房间等等都要运用到有关的分类知识。新《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并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和重要性。为了将枯燥、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浅显易懂,并能融入孩子们感兴趣的操作活动中去,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熟悉的火车为活动题材,将"为货运火车装运货物"的游戏贯穿始终。活动中,让孩子们主动探索、尝试操作,在玩、试、想、做、议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关分类的经验。从而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操作能力,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性。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尝试探索 "分类装货物"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和倾听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对火车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材料准备:16块火车外形的底板(15块小的,1块大的),各种货物卡片,各种图形片;碟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观看CD,让幼儿观察、了解火车分为客运火车和货运火车两种。

  "小朋友,看,我们来到了哪儿?"

  2、"五一劳动节刚过,装运货物的工人叔叔们又开始繁忙地工作了,他们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一起装运货物。"

  二、操作活动。

  1、幼儿分组合作,第一次尝试装运货物。(为一节车厢的火车装运货物)(1)请幼儿观察认识各种物品,初步感性认识"分类"。

  请幼儿尝试装运货物,并为车厢设计标记。

  活动要求:幼儿四人一组,分配角色,协商讨论选出小组负责人及操作结果汇报员。(要求每组幼儿全部完成任务,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3)汇报操作结果。

  2、第二次尝试装运货物。(为两、三节车厢的火车装运货物)(1)幼儿尝试装运货物,并为每节车厢设计标记。

  活动要求:首先完成两节车厢的操作任务,在验货认可之后将列车放回货场后方能操作三节车厢的操作。 (两节车厢的操作是满足能力中等幼儿的需求,三节车厢的操作是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提高能力机会。)(2)请个别幼儿讲一讲:你们是怎样摆放的?

  3、幼儿集体合作装运货物。(将具体的实物操作卡片换成抽象的图形卡片)(1)出示一列大火车。

  "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木材分别运送给三位客人。第一位客人,他要红色的木材;第二位客人,他要圆形的木材;第三位客人,他要的是大的木材。请你们想一想,该怎样摆放这些木材?"(2)请幼儿自己检验"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三、活动延伸。

  1、小结集体操作情况,发现交集分类的现象,为下次活动打基础。

  2、幼儿开着火车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些图形是幼儿平时经常接触的图形,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要求幼儿通过比较分辨出每组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总的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幼儿对分类没有困难,只有稍部分幼儿还不能自行做好图形标记。活动后,我们都觉得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让孩子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5、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7》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正确的感知数字7,知道它们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2.能安静的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以及能情绪愉快的参加小组活动的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黑猫警长》、老鼠卡片若干、小河若干条。

活动过程:

  ㈠游戏捕鱼

  1.教师:今天天气真好,猫妈妈带你们一起出去玩吧!看我们来到哪里啊?(小河)

  让我们一起来钓鱼吧!

  2.个别幼儿讲述钓了几条鱼,并送到相应的篮子里。

  3.集体送鱼。

  ㈡认识数字7

  1.教师:小鸭子想吃鱼,我们看看来了几只小鸭子?小鸭子和小鱼哪个多?小鸭子能吃饱吗?那有什么好办法?《添上一只鸭子》,又游走一只小鸭子,现在哪个多?要让他们数量一样多有什么好办法?《去掉一条鱼》

  2.教师:数字7象什么?数字7除了表示7只小鸭还可以表示什么?

  ㈢游戏猫捉老鼠

  1.教师:听,谁的声音?(老鼠)教室里有许多的老鼠,请宝宝帮忙用添去的方法抓身上幼个点子的老鼠。

  2.幼儿操作

  ㈣听音乐玩游戏(猫捉老鼠)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孩子们对7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正确表述7所表示的物体。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幼儿操作时减少量,用三个数字,这样能缩短幼儿操作时间,让幼儿在评价环节多说一说,平衡语言表述能力与观察能力。

6、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周一到周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看看、动动、玩玩中了解一星期的排列顺序,并能正确应用昨天、今天和明天。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具、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星期娃娃头饰。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周日及排列的顺序

  1、多媒体画面

  (1)认识一周日

  教师:星期妈妈有几个宝宝,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幼儿讲述)

  (2)星期宝宝“星期宝宝们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个星期宝宝?”

  小结:这七个星期宝宝就组成了一个星期,也叫一周。

  2、学习正确排列一周日

  教师:星期宝宝可调皮了,他们老是排错队。!.快思.教案网出处!小朋友,你们谁会帮他们排队呢?谁排第一个?(幼儿讨论)

  3、多媒体画面-多媒体演示一周日的排列

  (1)传说故事教师导语:故事讲完了,你们知道哪一天应该排在第一天了吗?接下来怎么排呢?星期一排在第几天?(幼儿讲述)

  小结:一星期有七天,第一天是星期日,第二天是星期一,第三天是星期

  二、一星期怎么排

  1、游戏“开火车”

  幼儿带上“星期”头饰。

  玩法:请星期日宝宝当火车头,然后去邀请其他的星期宝宝,最后按照一周日的顺序排好成一列“火车”。

  2、你是星期几?(星期六)

  “星期六后面是星期几?”(星期日)

  小结:星期是循环的。

  三、认识今天、昨天和明天。

  1、多媒体画面

  (1)教师:谁来告诉大家,今天是星期几?(幼儿讲述)

  (2)再请小朋友想一想,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3)小结:今天在中间,今天的前面一天是昨天,今天的后面一天是明天。

  2、游戏“找朋友”

  玩法:先选出代表“今天”的星期宝宝,请他来找出自己的两个好朋友——昨天和明天。

  四、小结幼儿活动。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7、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8》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8的形成,并认识数字“8”。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1——8数字卡片、图片一幅、录音机、歌曲磁带、多媒体课件

  2、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3、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数字娃娃的游戏,你们想不想变个数字娃娃?你们想做个数学娃娃几?你们就戴上几的头饰。

  2、现在你们都变成数字娃娃了,你告诉我,你是数字几?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看谁说的又对又快,幼儿回答。

  3、孩子们,你们变的数字娃娃真可爱,我也想变成数字娃娃,老师想变成数字几呢?看完老师变的魔术就知道了。

  4、操作课件:

  飞出7只蜜蜂,后来又飞出一只蜜蜂,现在一共是几只蜜蜂?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依次播放花,苹果,汽车,飞机等让幼儿说。

  5、老师刚才变的蜜蜂是几?老师想变成数字几?(8)8像什么?

  6、8能表示8只蜜蜂、8只花篮、8还能表示8颗星星等,8能表示好多好多是8个的物品。

  7、闯关拜见黑猫警长,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出自:快思老.师!

  (1)、第一关,请小朋友们从盒子里找出有8个礼物的卡片送给黑猫警长比一比,谁找得礼物又对又多。(幼儿操作实物卡片,教师观察。)

  提问:你找到了什么礼物,它们的数量是几,

  (2)、第二关,说出数字“8”像什么?请小朋友从数字卡片中找出数字“8”,念一念。

  (3)、第三关,考考你们的眼力,(出示图片)。请根据老师的问题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放在桌子上。

  8、游戏《捉老鼠》,巩固对8数量的正确判断。

  活动室里藏了许多老鼠,请大家去捉身上有8个圆点的或者有数字“8”的妖精,比一比,谁的本领大,捉的老鼠又对又多。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播放歌曲《黑猫警长》)

  (三)结束:小朋友们真能干,捉了这么多老鼠,现在我们和黑猫警长一起到外面去玩一回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8、中班数学教案《认识5》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让幼儿知道4添上1是5,并知道5所表示的含义。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操作的结果。

  3、巩固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的树叶,磁性教具数字5,数字1-4。雪花片人手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复习1-4的形成,复习对1--4的认识。

  1、让幼儿看数字,做相应的动作。

  师:今天,我们的数字朋友又来到我们班里,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呢!

  我们来看看谁来了呢!请你们拍拍手吧!数字4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2、拍手游戏,复习数字1-4的形成。

  师:我们好久都没有玩拍手的游戏了,我想和几个小朋友们一起来玩玩,我问到谁,那他就要大声地回答我哦!

  二、通过初试树叶,学习5的形成

  1、出示树叶,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小树叶都会怎么样呢?(要求幼儿完整描述小树叶的命运)对了,小树叶会离开自己的妈妈,掉到地上,你们看。老师就捡来了好多的树叶,我们来看看吧!

  2、认真仔细观察不同的树叶,学习5的形成。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尖尖的树叶吧!有多少片尖叶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要求幼儿完整地描述)对了,数字4可以表示4片叶子! 怎么样变成5片尖叶子呢?(引导幼儿完整描述4片树叶添上一片树叶是5片树叶)5片叶子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所以我们可以说4添上1是5。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三片叶子的形成。

  教师小结:4添上1是5.(在说的时候,教师要同时用手势进行表演,帮助幼儿巩固数字5的形成)

  三、通过操作雪花片,复习4的形成

  1、拿雪花片(请小朋友拿4个雪花片,看看怎样变成5个雪花片,集体说说操作过程)

  2、变手指数量。

  四、初步认识数字5.初步知道5所表示的数量。

  师:刚刚我们知道数字5可以表示5片叶子,那数字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的描述数字5所表示的物体)

  教师小结:数字5可以表述所有数量为5的物体。

  五、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9、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比较厚薄》含反思

目标:

  1、通过不同的方法,区分2-5样物体的厚薄,并对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通过分类合作比较,体验快乐。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准备:

  木板,书,围巾,纸,袜子,毛巾,饼干,鞋盒,饮料,积木,篮子

过程:

  一、目测

  1、师: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们现在穿的要怎么样啊(厚)那现在的的呢(薄)

  2、出示木板师:我这里有一块木板,你们觉得是厚还是薄呢?

  师:那我现在在拿出一块,现在这块木板是厚还是薄呢?

  小结:原来一样东西是不能比的,要两样或两样以上的东西才能比较厚薄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这块木板厚的(用眼睛看)师:你们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3、出示书师:那请你们再来说说这两本书谁厚谁薄师:请你上来指一指看,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啊

  4、出示鞋盒师:咦,那这两个盒子呢,请你上来指指看,你用这么办法啊小结:我们能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比较东西的厚薄。

  二、触摸

  1、教师出示围巾师:天气变得冷起来了,我要围怎样的围巾,那请你们想想看,这两条,我要围哪一条呢师:你们都觉得是这条厚吗师:那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呢师:对了还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来比较

  2、教师请幼儿上来摸,上来区分师:那金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是哪条厚,哪条薄小结:我们刚才可以用自己的手来摸一摸,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3、在每张椅子下面放两样厚薄不一的东西师:老师在你们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个篮子,请你来比较篮子里的东西,在最厚的东西上面贴上紫色的记时贴,贴好的小朋友把篮子送到这里,记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教师检验2-3样物品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触摸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三、并放比

  1、教师出示两块厚薄不明显的肥皂(桌上地面上)师:那请你来看看,这两块肥皂,谁厚谁薄师:哇,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那底是谁厚呢,请你来想想办法比一比。

  师:恩真棒你的办法真好,是把两块肥皂,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师:咦,那里又有一块肥皂,跟这里的肥皂比是厚的还是薄的啊师:你用什么办法进行比较啊讲述比较厚和比较薄

  2、出示饼干盒师:现在的这三盒饼干谁最厚谁最薄,请你也来比一比师: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小结:对于有些物体厚薄不明显的,我们可以用并放比较的方法

  四、超市

  1、出示不同厚薄的东西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学会了并放比较厚薄的的方法是不是啊,有位超市的售货员,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原来超市有很多厚薄不同的东西需要整理,并要找到自己的家,你看有用品区,饮料区,食品区,玩具区师:等一下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件商品,先去找到他们的家,然后再进行比较,你可以从厚到薄,也可以从薄到厚的给他们排排队。

  检验: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排的对不对,这一组,这是最薄的,这是最厚的。

  教师依次检验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很多种办法去比较厚薄,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五、寻找,操作师:我们的家里,教室里都有很多的东西可以用来比厚薄,那现在我们就到教室里去比一下。

反思:

  接下来我请孩子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较薄厚,因为缺乏生活经验,我也没有提供大需范例,所以一下子就把孩子们考住了,看样子平时生活中的教育还需多关注,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扩充孩子们的知识面,活动很成功。

10、中班数学教案《水果乐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7以内的点物匹配,巩固对7以内数量的认识。

  2、尝试根据数量及颜色两种特征进行分类摆放。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7以内的点物匹配

  教学难点:通过颜色、点数与水果的对应进行二维的匹配与分类

活动准备

  1、课件PPT

  2、小纸盘,上面贴有不同颜色的点卡(7以内)

活动过程

  (一) 参观果园:按图示点数找相应的水果

  1、教师带领幼儿去动物果园游玩:秋天来了,果园的水果丰收了,谁想跟我去果园玩,好,出发吧!

  (播放PPT,幼儿跟随音乐进行身体律动)

  2、幼儿根据点数找出相应的水果,并大声说出“XXXX快开门”。(请幼儿说说为什么是这种水果)

  ①师:果园到了,咦,门怎么是关着的?

  播放点子宝宝的PPT声音:请你看看我是几个点子宝宝,找到跟我一样多的水果,大门就会打开了。

  播放课件:点5:6个菠萝、5个苹果、7个草莓

  师:有几个点子?5个点子就和5个水果宝宝做朋友。

  5个点子宝宝的水果朋友是谁呢?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带领幼儿依次集体点数水果数量,并出示相应数量的数字)

  找到点子宝宝的朋友吗?一起把它的名字喊出来:苹果苹果快开门。

  师:大门开了,看到什么了?那我们一起来摘苹果吧!

  (师带领幼儿做摘苹果的律动)

  ②师:苹果摘完了,我们继续往前走吧哎呀,门又关了,原来又要我们回答问题了。

  播放点子宝宝的PPT声音:请你看看我是几个点子宝宝,找到跟我一样多的水果,大门就会打开了。

  课件:点6:5个梨子、6个桃子、7个西瓜

  师:有几个点子?6个点子就和6个水果宝宝做朋友。

  xx小朋友,有几个梨子呢?一起来数一数?

  xx小朋友,有几个桃子呢,数数吧。

  所有的小朋友,大家一起来数一数,你们看到了几个西瓜呢?

  师:点子宝宝的朋友是谁啊,一起喊出来:桃子桃子快开门。

  (师带领幼儿做摘桃子的律动)

  ③师:前面还有一片果园呢,想不想去看一看?

  播放点子宝宝的PPT声音:请你看看我是几个点子宝宝,找到跟我一样多的水果,大门就会打开了。

  课件:点7:6个苹果、7个香蕉、5个橘子

  师:我们来看看,点子宝宝有几个呢?

  7个点子和哪个水果做朋友呢?为什么?

  (师请个别幼儿带领全体幼儿依次点数水果数量,并出示相应数量的数字)

  (二)分水果(按颜色及数量两种特征进行匹配)

  教师:我们摘了那么多的水果,都吃不完,请小猴子也来吃好不好?我们问问,它想吃什么水果呢?

  播放小猴子的PPT声音:这是我最爱吃的水果,并且它的数量和点子是一样多。

  (幼儿发现按数量、喜好或数量、颜色两种特征找出相应的水果,并请幼儿说说理由)

  (1) 课件:点6、小猴子:6个苹果、5个香蕉、5个桃子

  (2) 课件:红色的点7:7个香蕉、6个桃子、7个苹果

  师:

  播放小狐狸的PPT声音:我想吃和点子的颜色、数量一样的水果。

  师:你听到小狐狸说什么了呢?

  (三)送水果礼物(按颜色及数量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师:老师觉得我们小朋友特别的聪明,给小猴子、小狐狸都送了水果,但是我们还有好多好多水果呢 ,让我们再把水果分给小猪,小狗,小兔,小猫,小熊尝一尝,你们同不同意?好了,第一组给小猪分水果,第二组。。。不过,这些小动物都有要求的 ,都要吃喝篮子上的颜色和数量一样多的水果,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小宝贝儿一定能分对的。

  ①请幼儿观察盘子,发现盘子上的带颜色的点,知道要根据颜色及数量分装水果。

  ②幼儿操作:将水果放入相应颜色及数量的果盘中。一起看看水果是否与相应的盘子上的颜色及数量匹配。

  (四)幼儿跟随音乐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第一环节中应该注意:

  1、 教师要有充分的角色感,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把幼儿引入活动,在活动中要及时给予幼儿鼓励,激起他们打开门的兴趣。

  2、引导幼儿进行细致地观察,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及理由,在集体点数时,可变换多种形式,如老师带领点数、个别幼儿带领大家一起点数等。

  分水果的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在这个环节中,部分孩子会只根据一个条件来选择,例如只根据颜色或只根据数量,教师可引发幼儿说说自己的理由,并引发幼儿讨论“都是7个,为什么要选苹果,不选香蕉?或“都是红色的,为什么要选苹果,不选草莓?从而让幼儿发现要选符合颜色和数量二个条件的水果。

  幼儿操作送水果的环节中:

  1、教师要给幼儿观察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发现盘子上的秘密——带颜色的点,从而为操作活动作铺垫。

  2、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注意退后自己的位置,更多的是当好观察者的角色,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幼儿,支持幼儿个体的自主性学习与幼儿与同伴的互动性学习。

11、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初步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使用人民币。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课重点在于认识和使用人民币和单位名称。

  2.难点在于每个环节的衔接。

活动准备

  1.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及1元的硬币若干。

  2.装有纸币的信封若干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1.出示纸币和硬币,教师介绍我国的钱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概括:我们今天以认识纸币为主)

  2. 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一个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

  师:“它们是多少钱呢?你们怎么知道是1元、5元、10元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

  师:“仔细这些钱上面都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的共同名称吗?”{人民币}

  3. 介绍认识人民币单位“元”。

  4. 将装有纸币的信封发给每一位小朋友。

  师:“小朋友打开信封看看里边信封看看里边有什么东西呀?(钱)那你们说说你们手中拿的是多少钱哪?”(引导小朋友正确运用单位“元”。)

  5. 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钱可以用来买衣服,买菜,买水果,交学费读书,等等,还可以用来捐助有困难的人。)

  6. 教幼儿合理的使用钱。

  课堂延伸:老师激发幼儿的爱心,鼓励幼儿向右困难的人捐助,带上手中的钱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也很清晰,环节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实物来演示,因此整堂课下来气氛都很好。但是,在介绍单位的时候,小朋友还是没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的去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单位的。

12、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学6》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游戏活动中认识数字6.理解6的含义,练习数数。

  2. 激发学习兴趣,体会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

  3.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数字6,理解6的含义

  难点:了解数字具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角色棒(大象、小狗、小猫、小牛、小鸭、小猴);

  房子口袋6个;操作卡人手一份;魔术袋(袋里装配对卡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手绢游戏:________回家歌。复习数字1—5.

  引入情景:冬天到了,大象伯伯帮助小动物们盖了几座房子方便他们过冬。

  二.进行部分:

  出示房子口袋贴在黑板上。(边贴边点数1、2、3、4、5、6)

  认识数字6.

  1. 大象伯伯一共盖了几座房子?我们再一起来数一数。

  2. 出示数字卡片6.教师:用数字6来表示?

  3. 引导幼儿观察6像什么?

  4. 顺口溜:6像口哨嘟嘟嘟。

  小动物住房子,巩固对数量6的理解。

  教师: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动物。快请它们来住吧!

  5. 幼儿点数后贴在数字卡片6。

  6. 为房子贴上门牌号。(123456)

  游戏----找朋友。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方法:1.幼儿在魔术袋里抽出配对卡,选择黑板上数量对应的数字卡片配对。

  2.幼儿手持数字卡,教师出示配对卡片,拿相应数字卡的幼儿站起来。幼儿完成操作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幼儿和数字宝宝说再见。

  四.延伸活动:

  1. 在数学区角练习1—6数量的点数并与数字卡对应。

  2. 游戏:夺红旗

  方法:幼儿两人一组站在场地上掷色子决定跳方格的步数,先夺红旗者为胜。

教学反思

  活动前 没有细致了解幼儿个性发展状况,配合显得仓促。

  教师引导说的太多,应多让幼儿自由来说,老师给出肯定。

13、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123》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2、3,理解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2.能根据数字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3.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和整理材料。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一)中的动物卡片:1只猫、2只兔、3只鸡;1~3数卡。

  2.幼儿用书第1页1~3的数卡,小玩具(2组),幼儿用书第20页《认识数字1、2、3》以及第5页《数物拼版》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知3以内的数量并按相应树立排列卡片。

  1.教师出示动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卡片上有什么?每种动物有几只?

  2.引导幼儿按序排卡片。

  教师:请小朋友按动物数量的多少给它们排队,最少的排在最前,最多的排最后。

  3.师幼集体验证是否按数序排列卡片,并引导幼儿说一说卡片是怎样排列的(1只猫,2只兔,3只鸡)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对3以内数量感知的不错,卡片上的不同数量的小动物一眼就能看出其数量,也能按着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认识数字1、2、3。

  1.教师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1只猫呢?(在1、2、3、4几个数字中让幼儿找出数字1)这是数字几?它像什么?整理儿歌(1像什么,2像什么。。。)

  2.教师逐一引导幼儿为2只兔、3只及匹配数字,并引导幼儿观察数字2、3的字形。(方法同上)

  (评析:现在孩子家教也比较早,很多孩子在家里已经认识过1、2、3的数字,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能将数量和数字进行很好的匹配,也能正确认出1、2、3 三个数字,还能正确的说出数字1、2、3像什么,并能正确匹配。在个别交流中,我特意请了对数字不是太敏感的孩子来回答,是出现了两三个宝宝不能正确辨认出数字,其他孩子还是不错的。)

  三、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教师:数字1除了可以表示1只猫,还可以表示什么?数字2除了可以表示2只兔,还可以表示什么?数字3呢?

  (评析:在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刚开始对这个问题不理解,可能是第一次接触的缘故吧?不过当几个孩子回答后,再加上我的引导和鼓励,孩子们慢慢的明白其中的意义了,就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举起了手,对此,我给予他们回答的机会,让每个举手的孩子都来说一说,充分体现了孩子是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孩子学习的主体性。)

  四、幼儿分组操作。

  1.第一、二组,给数卡排队,匹配实物。

  教师:请小朋友把数卡按顺序插在分类盒上,再给数卡送小玩具,数字是几就送几个小玩具。

  2.第三组,看数字摆积木。

  教师:数字是几,就在下面的空格里摆上几个积木。

  (原教案是让孩子们看数字画点子,在这我改了看数字摆积木,一是孩子们刚升入中班,从没画过点子,于是就想用积木代替点子,让他们由积木慢慢的过渡到有自己来画点子,于是就改了摆积木。)

  3.第四组,看数圈画

  教师:数字是几,就圈上几个实物。

  (这一操作材料,我把它放到了延伸部分,由于这是第一教时,以前也没接触过这样的练习,于是就放了和第三组一样的材料,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再完成这一操作,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4.第五、六组,数物拼板。

  教师:请小朋友为每个数字找到实物卡并把它们拼在一起,拼对了就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拼好后再说一说“几个XX用数字X表示”。(活动结束后将数物卡片整理好)

  五、交流与评价

  展示第三、四组幼儿的操作单,引导幼儿进行集体验证并说说操作理由(数字是几,所以就画上几个点子等),并关注其作业整洁度。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随时渗透数量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巩固对数的认识。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很早就在生活中接触到数字,所以看到数字1、2、3都能很容易认出来,读出来,可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要对数字1、2、3真正有所了解,特别是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活动联系起来,涉及到理解这一层面,有的宝宝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了。

  在本次活动中,数物匹配是重点,理解数字1、2、3的实际意义是难点。在小班时,孩子们已经接受过数物匹配,所以这一重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攻克。于是我们就把认识数字1、2、3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在观察数字时,我们问了一个问题“1像什么?”,本来以为孩子们会回答1像铅笔,像小棒等,没想到有一位孩子说出了一句完整的话:“1像铅笔会写字。”这让我灵机一动,要求孩子也说这种完整话,这个环节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自由地说出了“2像鸭子嘎嘎叫,2像天鹅升脖子,3像耳朵听一听”等话,为孩子们学习认识这些数字有了一个形象的认识,学习起来很感兴趣。如果能够及时出示相关的图片,帮助幼儿更形象地理解,学习效果肯定会更好。

  在操作活动时,因为这是小班升入中班后的第一次数学操作活动,对于操作的要求,及材料的整理,我讲得很详细,而且加以示范,孩子们完成的效果很好,但也有个别孩子表现出一窍不通的样子,连操作的习惯也相当差,有待进一步提高。

14、中班数学教案《按厚薄,高矮,粗细排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厚薄、高矮、粗细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

  3、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7张厚薄不同的图书图片;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这里有一些你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二、基本部分:

  1、厚薄的排序:

  (出示厚薄不同的图片,7张)。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可是他们没有名字,很伤心,我们来帮他们把名字起了好吗?<让幼儿按照从薄到厚的顺序〉

  你们看看那一本书是最薄的?它就叫老小。

  我们把老小送回家,剩下的谁是最薄的?那它就是老六。

  再看看剩下的谁是最薄的?……

  下一个应该是谁呢?……

  依此类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能够找到一个既快又准确的方法。

  他们又要出来玩了,这次他们是老大现出来的(让幼儿自行操作,用每次都选出最厚的方法按从厚道薄的顺序排列)

  2、粗细的排序:

  这些书门出来玩,感到很累,这个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些树桩。他们就商量在树桩上坐一会儿,休息一下,可是他们应该怎样安排呢?

  (出示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他们想把这些树桩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怎样排?

  引导幼儿用前边的方法,依次找到最细的方法进行排序。

  这时,他们想换换位置,把这些树桩从粗到细排,哪有怎样排?

  请几个幼儿用相同的方法上来亲自操纵,进行排序。

  高矮排序:

  他们玩得很开心,你们想不想也出去玩?但我们要排队才行。

  将全班幼儿按人数分成六组,进行从高到矮,从矮到高排序。

  结束部分:

  排好队,和幼儿一齐开火车出去。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15、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厚薄》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6以内的数。

  2、通过观察比较正确认识和区分物体的高矮和厚薄,能将物体按高矮和厚薄排序。

  3、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图片,厚薄不一的书5本。

  学具:幼儿用书第32页,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巩固认识高矮,按高矮排队。

  请三位高矮不同的幼儿站到前面来,让大家观察比较,可以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有序地排队。

  再请5—6位高矮不同的幼儿上来,让他们目测比较高矮排序。

  (2)认识厚薄。

  出示厚薄不一样的书本,提问:这里有什么?有多少?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用比较和目测的方法认识书本的厚薄,再请幼儿上来比一比排一排,学习按厚薄给书本排序。(从薄到厚、从厚到薄。)

  2、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看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哪个厚?哪个薄?并认读汉字:厚薄,并在厚书旁边的圆圈里图上黄颜色。

  (2)观察比较彩色格子的长短,说说:哪个颜色的格子最长?哪一种最短?并按从长到短的顺序在右边的格子里写上写上数序。

  (3)启发幼儿按数序提示给格子涂色。

  3、活动评价。

  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教师表扬正确排序并大声讲述的幼儿。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16、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左右》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节课强调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重视让幼儿亲身体验,因此,我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充分挖掘现场课程资源来启发幼儿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游戏与操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认识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幼儿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幼儿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左手和右手,能分清左手和右手,初步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分清左右。

  2、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3、幼儿愿意积极地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分清左手和右手。

  活动难点:初步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分清左右

活动准备

  记录表、贴图;《幸福拍手歌》音乐,《左手右手》音乐,魔术盒;情景创设。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带领幼儿进入活动情景。

  1、教师放音乐,幼儿进入活动室,并向在座教师问好。

  2、教师语言导入为元旦节作准备,进行表演活动。

  二、魔术表演

  1、教师表演魔术。

  2、引导幼儿说出手,知道每个人都有左手和右手。

  三、送礼物

  1、说一说,左手能干什么?右手能干什么?强化幼儿对左手(右手)的认识。

  2、幼儿举手发言,教师记录在记录表上。

  3、教师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幼儿,幼儿按教师的要求将礼物贴在相应的手上。

  四、儿歌表演

  1、教师示范儿歌表演。

  2、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儿歌表演。

  3、幼儿说出自己左边(右边)的小朋友的名字,了解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边。

  五、歌舞表演

  师幼一起伴随音乐表演。

  六、结束活动

  幼儿同时用右手和教师做再见的动作。

教学反思

  一、联系实际,着手教学

  本节课是这一主题活动的难点,对中班的小朋友来说左右并不容易掌握。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从学生最熟悉的手引出课题,并在此基础上着手左手与右手的教学,循序渐进地增加教学难度,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紧紧围绕着学生身体的左手、右手进行教学,既联系实际,操作性又强,能使学生自然地、兴致盎然地置身于新课的学习当中,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和巩固对《左右》的认识。

  二、游戏为主,强化主题

  根据中班小朋友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时我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激情引趣,烘托气氛,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理念。

  三、关于镜面示范的思考

  在这次活动中,我选择的是镜面示范的示范方法,我觉得这样可以直观地让孩子在脑海中形成左右的方位,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这样做,并不利于幼儿在以后进行左右空间方位的转换学习,比如:面对面的孩子的左右方位的不相同、孩子的身体转动时方位的变化等等。

17、中班数学教案《梯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让幼儿基本掌握梯形的特征。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拓展到周围的生活与环境中去,主要运用观察法、观察比较法、讲解法等突破;活动难点是让幼儿能够找出两条平行边,主要运用观察法、讲解法、联系法等突破。

活动准备

  幼儿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梯形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播放动画片,孩子观看动画片(问:动画片里有哪些图形呢?)

  二、基本环节

  认识梯形

  1. 用魔术棒拼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2.分类,说图形名称(目的是认识梯形)

  3. 说梯形的特征(梯形是什么样的?)

  4. 把图形宝宝送回家

  三、结束环节

  巩固练习

  看视频:找图形。

  四、延伸环节

  给图形涂色,展示。

教学反思

  反思:

  1、课的目标定位空泛、模糊,活动目标应用词准确、有针对性,目标中要体现本次活动中孩子要达到的程度。目标这样定更具操作性,如:

  (1)认识梯形,并在生活中找一找梯形。

  (2)让孩子乐于参与活动,体验图形游戏活动中的快乐。

  2、教师的课前准备应更充分,消除因细节问题影响活动的顺利开展(如拼图的线条不够紧密,黑板和魔棒色差不大等等)

  3、教师应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数学语言应规范、严密、准确。

  4、课的结构应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本课的结构如是这样则更好:

  (1)看动画片,找图形,认识梯形。

  (2)用魔法棒拼图形,说梯形特征。

  (3)涂一涂,送图形回家。

18、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比较厚薄》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方法,区分2-5样物体的厚薄,并对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通过分类合作比较,体验快乐。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木板,书,围巾,纸,袜子,毛巾,饼干,鞋盒,饮料,积木,篮子。

【活动过程】

  一、目测

  1、师: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们现在穿的要怎么样啊(厚)那现在的的呢(薄)

  2、出示木板

  师:我这里有一块木板,你们觉得是厚还是薄呢?

  师:那我现在在拿出一块,现在这块木板是厚还是薄呢?

  小结:原来一样东西是不能比的,要两样或两样以上的东西才能比较厚薄。

  3、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这块木板厚的(用眼睛看)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4、出示书

  师:那请你们再来说说这两本书谁厚谁薄

  师:请你上来指一指看,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啊

  5、出示鞋盒

  师:咦,那这两个盒子呢,请你上来指指看,你用这么办法啊

  小结:我们能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比较东西的厚薄。

  二、触摸

  1、教师出示围巾

  师:天气变得冷起来了,我要围怎样的围巾,那请你们想想看,这两条,我要围哪一条呢师:你们都觉得是这条厚吗?

  师:那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呢?

  师:对了还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来比较

  2、教师请幼儿上来摸,上来区分

  师:那金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是哪条厚,哪条薄

  小结:我们刚才可以用自己的手来摸一摸,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3、在每张椅子下面放两样厚薄不一的东西

  师:老师在你们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个篮子,请你来比较篮子里的东西,在最厚的东西上面贴上紫色的记时贴,贴好的小朋友把篮子送到这里,记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教师检验2-3样物品。

  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触摸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三、并放比较

  1、教师出示两块厚薄不明显的肥皂(桌上地面上)

  师:那请你来看看,这两块肥皂,谁厚谁薄

  师:哇,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那底是谁厚呢,请你来想想办法比一比。

  师:恩真棒你的办法真好,是把两块肥皂,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师:咦,那里又有一块肥皂,跟这里的肥皂比是厚的还是薄的啊

  师:你用什么办法进行比较啊

  师:你用什么办法进行比较啊讲述比较厚和比较薄

  2、出示饼干盒

  师:现在的这三盒饼干谁最厚谁最薄,请你也来比一比

  师: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小结:对于有些物体厚薄不明显的,我们可以用并放比较的方法

  四、超市

  1、出示不同厚薄的东西

  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学会了并放比较厚薄的的方法是不是啊,有位超市的售货员,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原来超市有很多厚薄不同的东西需要整理,并要找到自己的家,你看有用品区,饮料区,食品区,玩具区

  师:等一下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件商品,先去找到他们的家,然后再进行比较,你可以从厚到薄,也可以从薄到厚的给他们排排队。

  2、检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排的对不对,这一组,这是最薄的,这是最厚的,教师依次检验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很多种办法去比较厚薄,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五、寻找,操作

  师:我们的家里,教室里都有很多的东西可以用来比厚薄,那现在我们就到教室里去比一下。

活动延伸:

  找一找自己的衣服,把薄的和厚的区分后放好。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19、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一周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看看、动动、玩玩中了解一星期的排列顺序,并能正确应用昨天、今天和明天。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具、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星期娃娃头饰。

活动过程:

  1、认识一周日及排列的顺序。

  多媒体画面(一)

  (1)、认识一周日

  (1)星期妈妈 教师导语:星期妈妈有几个宝宝,他们都叫什么名字?

  (幼儿讲述)

  (2)星期宝宝 “星期宝宝们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个星期宝宝?”

  小结:这七个星期宝宝就组成了一个星期,也叫一周。

  (2)、学习正确排列一周日

  a、教师导语:星期宝宝可调皮了,他们老是排错队。小朋友,你们谁会帮

  他们排队呢?谁排第一个? 幼儿讨论)

  多媒体画面(二) b、多媒体演示一周日的排列

  (1)传说故事 教师导语:故事讲完了,你们知道哪一天应该排在第一天了吗?接下来怎

  “一周日的由来” 么排呢?星期一排在第几天?(幼儿讲述)

  小结:一星期有七天,第一天是星期日,第二天是星期一,第三天是星期二......

  (2)星期宝宝们 c、幼儿为星期宝宝们排队

  d、游戏“开火车”

  幼儿带上“星期”头饰。

  玩法:请星期日宝宝当火车头,然后去邀请其他的星期宝宝,最后按照一周日的顺序排好成一列“火车”。

  延伸:“你是星期几?”(星期六)

  “星期六后面是星期几?”(星期日)

  (小结:星期是循环的。)

  2、认识今天、昨天和明天。

  多媒体画面(三)

  (1)、教师导语:谁来告诉大家,今天是星期几?(幼儿讲述)

  按顺序排好的星 “再请小朋友想一想,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星期宝宝们(多媒体演示——相应的星期宝宝会向前走出来)

  (2)、小结:今天在中间,今天的前面一天是昨天,今天的后面一天是明天。

  (3)、游戏“找朋友”

  幼儿带上“星期”头饰。

  玩法:先选出代表“今天”的星期宝宝,请他来找出自己的两个好朋友—— 昨天和明天。

  (延伸:“今天”的内容可假设。

  如:假如今天是星期五.......假如今天是星期一..... )

  3、小结幼儿活动。

课后反思:

  在新纲要中提出让幼儿从操作中思考,这节活动课很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点, 幼儿通过课件、多媒体、从不同角度来了解了一周日的概念,并能正确的知道昨天、今天、明天的意义。

20、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和<》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认识“>”和“<”

设计思路:

  对于幼儿“>”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课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分析:

  重点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掌握相等与不相等的转化;难点是掌握“>”和“<”的方向。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一个开口向左,一个开口向右,很不好玩,我们得找规律记住它们。”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得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找出4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找两名幼儿分别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9大于7”“7小于9。”

  三、猜谜语,(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蹦蹦跳。)引出数字小兔。

  让幼儿观察小兔子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找出后,比较大小,填上“>”或“<”。

  四、游戏:击鼓传包。

  玩法:教师摇动铃鼓,幼儿传猫头包,鼓声停止,包在谁的手里,就和他的同桌各从包里抽出一张卡片,比较大小,如“8”和“6”,大数幼儿先说:“8大于6”,小数幼儿说:“6小于8”。游戏依次进行。

  五、戴小猴头饰,幼儿做小猴子,学习把不等式边等式。

  教师告诉幼儿:“我们要做一个《小猴学样》的游戏,游戏之前先要学样本领—把不等式变等式。”启发幼儿说出“4小于3”,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并说:“猴妈妈说,两边的小猴子不一样多,太难记 了,我想让两边的小猴子一样多,把“>”变成“=”该怎么办呢?小猴子动脑筋想一想。”想出4-1=3、3+1=4两种办法都行。

  六、听音乐做“小猴学样”游戏。

  幼儿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21、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半圆形》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更好地让幼儿认识半圆形的意义,孩子们都能勇跃的参与进来,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且在动手将圆形变成半圆形的时候,孩子们也都能成功的完成任务。我用鼓励、启发性的语言,建立激励鼓舞的环境,让幼儿保持开放的心态,使幼儿个性化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够认识半圆形。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半圆形。

  难点:知道一个圆形可以变成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

  活动准备

  1.装有各种形状的篮子(人手一份)

  2.剪刀。浆糊若干。

  3.大的示范圆形和半圆形各一个。

  4.用图形拼成的完整画面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 让幼儿认识圆形和半圆形。

  1. 教师出示示范圆形,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再出示示范半圆形,再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称。

  2. 让幼儿在图形篮里找出圆形和半圆形。(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3. 给幼儿讲解圆形和半圆形的关系。

  二.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1. 教师让幼儿思考:你能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吗?是怎么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的?让幼儿自主先思考再与其旁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旁听。

  2. 幼儿讨论后,教师请若干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的。

  3. 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教师巡回观察。

  4. 教师把幼儿的成品半圆形进行讲评。

  三.教幼儿如何正确的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1. 教师出示圆形,把圆形对折,必须以中线为中心边对边对折,对折后,在圆形的中线把圆形一分为二,把成品半圆形放在同等大小的整圆上比较,看看是不是该整圆的一半,该半圆形不能大于整圆,也不能小于整圆。

  2. 教师再次向幼儿正确示范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验证。

  3..请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再一次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作验证。

  4..教师对幼儿的第二次的成品半圆形进行讲评。

  5. 教师小结:半圆形就是整圆的一半,两个同样大小的半圆形合起来就是一个整圆。

  四,延伸活动;快乐图形拼

  1. 教师出示.用图形拼成的完整画面图一幅,请幼儿观察哪些物体用了哪些图形拼成。

  哪些物体的拼成里有半圆形。

  2. 教师激发幼儿:你可以用哪些图形可以拼画面上没有的物体?并请你说一说。

  3. 请幼儿自主与同伴用各种形状进行合作创意粘贴。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

  4. 教师点评若干幼儿的作品。

  5.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活动能遵循“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幼儿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关健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1.初步认识半圆形

  在认识半圆形之前,我先出示了圆形给幼儿认识,让他们明白,半圆形和圆形的

  演变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待他们知道了这一点,再下面的认识过程做了相应的铺垫。

  2.以幼儿为主体,在操作中探索发现、获得知识

  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活动特别注重幼儿自主操作的指导。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在认识半圆形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幼儿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摸一摸、剪一剪,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先幼儿自主的尝试想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他们都会只是随手把圆形剪成半圆形。待他们自主的尝试过后,教师讲解正确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示范后,让幼儿再一次按照教师说的步骤去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当他们发现特征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还能依照教师的正确步骤去动手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培养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3. 最后借助图形快乐拼,给幼儿一个全面的认识各种图形的平台,并能利用各种图形演变成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在我巡回的观察中,我发现了幼儿利用半圆形变成了:月亮,花朵的花瓣,小兔子蘑菇房的房顶,等等。幼儿从动手中与图形们做“游戏”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创意能力。

22、中班数学教案《5》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让幼儿知道4添上1是5。并知道5所表示的含义。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操作的结果。

  3、巩固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的树叶,磁性教具数字5,数字1--4,雪花片人手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复习1-4的形成,复习对1--4的认识。

  1、让幼儿看数字,做相应的动作。

  师:今天,我们的数字朋友又来到我们班里,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呢!

  我们来看看谁来了呢!请你们拍拍手吧!数字4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2、拍手游戏,复习数字1-4的形成。

  师:我们好久都没有玩拍手的游戏了,我想和几个小朋友们一起来玩玩,我问到谁,那 他就要大声地回答我哦!

  二、通过初试树叶,学习5的形成1、出示树叶,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小树叶都会怎么样呢?(要求幼儿完整描述小树叶的命运)对了,小树叶会离开自己的妈妈,掉到地上,你们看。老师就捡来了好多的树叶,我们来看看吧!

  1、 认真仔细观察不同的树叶,学习5 的形成。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尖尖的树叶吧!有多少片尖叶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要求幼儿完整地描述)对了,数字4可以表示4片叶子!咦!这里怎么样还有这样的树叶呢?现在有几片这样的叶子呢?怎么样变成5片尖叶子呢?(引导幼儿完整描述4片树叶添上一片树叶是5片树叶)5片叶子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所以我们可以说4添上1是5.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五片叶子的形成。教师小结:4添上1是5.(在说的时候,教师要同时用手势进行表演,帮助幼儿巩固数字5的形成)

  三、通过操作雪花片,复习4的形成1、拿雪花片(请小朋友拿4个雪花片,看看怎样变成5个雪花片,集体说说操作过程)2、变手指数量。

  四、初步认识数字5.初步知道5所表示的数量。

  师:刚刚我们知道数字5可以表示5片叶子,那数字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的描述数字5所表示的物体)教师小结:数字5可以表述所有数量为5的物体。

  五、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3、中班数学教案《种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数学操作活动。

  2、理解6以内数与量的对应。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4、5、6个枝条的花枝若干;

  2、有4、5、6颗种子的花盆若干;

  3、三个花架分别有数字4、5、6;

  4、若干朵红色的花;

  5、4个大篮子,8个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昨天接到一个电话,说兔妈妈家的花店开张了,要请小朋友们帮忙插花。

  二、插花“实物与实物的对应”

  关键性语言:有几根花枝?你是怎么知道的?

  1、出示4根枝条的花枝

  提问:(1)这是什么?(花枝)我们数一数花枝上有几根枝条?。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同样出示4、5、6的枝条)

  师:真的是6根吗?我们一起来数数看。

  (2)一根枝条插一朵花,(老师一边说一边示范插花),每根枝条都要插上花。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上来展示。

  三、种花“圆点与实物的对应”

  1、师:小朋友的小手真巧,每根枝条都插上花了,现在兔妈妈的花店还要请小朋友帮忙种花呢。

  2、出示花盆,数一数花盆上有几粒种子,一粒种子开一朵花,4粒种子应种几朵花?

  3、老师展示种花(数出总数,总数与总数是对应)。

  4、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5、展示操作作品,并纠正错误。

  6、提升经验:我有4粒种子,所以种4朵花。

  7、小结:6粒种子、6朵花用数字6来表示。

  四、送花“数字与实物的对应”

  1、师:看兔妈妈送什么来了?这是什么?(花架)

  出示花架,看,这是什么?花架上有什么?你认识吗?读一读。

  2、送花要求:4朵花的花盆放在数字4的花架上。

  3、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4、展示操作成果,并检查纠正错误。

  5、小结:4粒种子、4朵花、4盆花都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同样小结5、6)。

  五、给兔妈妈送花。

  活动反思:

  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简炼,善于引导幼儿学习。在插花环节,老师要求幼儿将花插在花瓶中,但是受环境的影响,很多幼儿热衷于将花插在地板的缝隙中。对于这一情况,老师没能及时抓住这个契机,而强调让幼儿将花插在花瓶中,最终幼儿也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了这一活动。可在下一环节中又出现了相同情况,幼儿将花盆放到了地板的缝隙中。如果老师的在插花环节应变及时,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活动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24、中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

  设计意图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神秘而美好的事物,对称就是其中的一种。孩子们每天生活在具有各种各样对称的环境中,但孩子们不能有意识地主动观察生活中对称地事物,更别说欣赏对称美了。那么,如何让孩子们主动地、有目的地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对称的事物及对称美呢?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知道对称分点对称和轴对称两种形式。

  2.初步感知生活中对称的事物和对称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3.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理解和表现对称。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大小、颜色、花纹不同的蝴蝶翅膀、蜜蜂翅膀、每人若干套。

  2.京剧脸谱、窗花、树叶、衣服、围巾等分类展示在教室环境中。

  3.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剪刀若干。

  4.春天的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感知对称

  1.故事引入:春天来了,花园里并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美丽的蝴蝶、蜜蜂、蜻蜓在花丛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时,飘来一片乌云,棋了大于,朋友们赶紧拍拍翅膀准备飞回家。忽然,大家一起叫了起来:“我丢了一只翅膀,飞不起来了!”(把纸制的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分散地布置在背景图上)雨越下越大,谁愿意帮助他们找到另一只翅膀呢?

  2.分组操作:把小朋友分成三组,分别为蝴蝶、蜜蜂、蜻蜓找翅膀。请个别幼儿为背景图上的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配对。

  3.幼儿展示配好对的翅膀,并说明配对的理由(从颜色、形状、花纹的角度)。

  4.教师小结:蝴蝶、蜜蜂和蜻蜓的翅膀以身体为中心线,它们左右两边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我们把这种形式叫轴对称。

  二、找对称

  1.幼儿分成三组分别进入植物角区观察树叶和花瓣,进入生活区观察门、窗、玩具柜、衣物等物品,进入美工区观察脸谱、窗花、工艺品等美术作品,找找都有哪些物品是对称的。

  2.师生分享:大家找到什么物品是对称的?为什么?

  3.师:人体有哪些器官是对称的?动作可以对称吗?(请小朋友指出并做动作。)

  4.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对称的事物?(飞机的翅膀,汽车的车轮,树叶的叶脉等。)

  5.师:为什么很多事物都是对称的呢?(平稳、美丽、协调。)

  三、观察和比较

  1.老师请小朋友欣赏圆形的花盘子,盘子上的图案有什么特点?(中心有一圆点,周围有许多大小、颜色相同的图案。)

  2.师:它和轴对称的图案一样吗?(不一样。)!出自:快思老.师!

  3.教师小结:这种也是对称的图案,它以圆点为中心点,周围的图案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完全相同,叫点对称。

  四、做对称

  1.每个幼儿一套不同形状的纸,一把小剪刀,请幼儿自己动手做对称的图形,看看谁做的对称最多。(教师提示幼儿可以用折、剪等不同的方法。)

  2.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互相分享经验。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数学活动:

  (1)对称物品的分类。请幼儿将环境中的对称物品,按轴对称和点对称进行分类,并展示在分享区。

  (2)统计家里对称的物品。

  2.美术活动:剪窗花、画脸谱、印染、剪贴画、设计对称的服装等。

  3.创造性活动:我是小小发明家(鼓励幼儿运用对称的原理创造发明)。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

25、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比较厚薄》含反思

  目标:

  1、通过不同的方法,区分2-5样物体的厚薄,并对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准备:

  木板,书,围巾,纸,袜子,毛巾,饼干,鞋盒,饮料,积木,篮子

  过程:

  (一)目测

  1、师: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们现在穿的要怎么样啊(厚)那现在的的呢(薄)

  2、出示木板师:我这里有一块木板,你们觉得是厚还是薄呢?

  师:那我现在在拿出一块,现在这块木板是厚还是薄呢?

  小结:原来一样东西是不能比的,要两样或两样以上的东西才能比较厚薄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这块木板厚的(用眼睛看)师:你们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3、出示书师:那请你们再来说说这两本书谁厚谁薄师:请你上来指一指看,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啊

  4、出示鞋盒师:咦,那这两个盒子呢,请你上来指指看,你用这么办法啊小结:我们能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比较东西的厚薄。

  (二)触摸

  1、教师出示围巾师:天气变得冷起来了,"来;自.屈;老师;教.案;我要围怎样的围巾,那请你们想想看,这两条,我要围哪一条呢师:你们都觉得是这条厚吗师:那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呢师:对了还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来比较

  2、教师请幼儿上来摸,上来区分师:那金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是哪条厚,哪条薄小结:我们刚才可以用自己的手来摸一摸,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3、在每张椅子下面放两样厚薄不一的东西师:老师在你们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个篮子,请你来比较篮子里的东西,在最厚的东西上面贴上紫色的记时贴,贴好的小朋友把篮子送到这里,记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教师检验2-3样物品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触摸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二)、并放比

  1、教师出示两块厚薄不明显的肥皂(桌上地面上)师:那请你来看看,这两块肥皂,谁厚谁薄师:哇,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那底是谁厚呢,请你来想想办法比一比。

  师:恩真棒你的办法真好,是把两块肥皂,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师:咦,那里又有一块肥皂,跟这里的肥皂比是厚的还是薄的啊师:你用什么办法进行比较啊讲述比较厚和比较薄

  2、出示饼干盒师:现在的这三盒饼干谁最厚谁最薄,请你也来比一比师: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小结:对于有些物体厚薄不明显的,我们可以用并放比较的方法

  三、超市

  1、出示不同厚薄的东西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学会了并放比较厚薄的的方法是不是啊,有位超市的售货员,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原来超市有很多厚薄不同的东西需要整理,并要找到自己的家,你看有用品区,饮料区,食品区,玩具区师:等一下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件商品,先去找到他们的家,然后再进行比较,你可以从厚到薄,也可以从薄到厚的给他们排排队。

  检验: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排的对不对,这一组,这是最薄的,这是最厚的,。

  教师依次检验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很多种办法去比较厚薄,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四、寻找,操作师:我们的家里,教室里都有很多的东西可以用来比厚薄,那现在我们就到教室里去比一下。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后,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采用了情景导入的方法;小兔去买衣服,请小朋友们帮小兔选一件薄厚合适的衣服。果然,表演一开始就牢牢的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开始积极地给小兔帮忙,甚至在活动结束后一位小朋友还意犹未尽的和我说:“老师,我觉得你今天的表演太有意思了。”

  但是也有美中不足,我比较了三件衣服的薄厚,缺少严谨的数学语言去归纳,如哪件最薄、哪件最厚,哪件介于两者之间。同时,由于三件衣服比较之后已经是按顺序排好了的,所以再让小朋友们来排序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就没有让孩子们正逆排序,这里就忽视了目标2,其实可以问问孩子们:“衣服是按什么顺序排好的,还可以怎么排?”这样就会引出正逆排序。看样子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考虑的还不够周全,在处理课堂随机应变的方面还需要再加强锻炼。

  接下来我请孩子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较薄厚,因为缺乏生活经验,我也没有提供大需范例,所以一下子就把孩子们考住了,看样子平时生活中的教育还需多关注,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扩充孩子们的知识面。

  最后在分组操作的比较中,我将孩子们分成四个组,第一组比较书的薄厚,第二组比较衣服的薄厚,第三组比较板子的薄厚,第四组比较纸的薄厚。因为前面忽视了正逆排序,所以这里我直接让孩子们按照物体薄厚排排队,却没有先让孩子们比一比薄厚,直接过快的过度导致能力强的孩子独揽大局,能力弱一些或内向一点的孩子无所事事。其实如果让孩子们自由选择一件物品之后再和同伴们比一比,再来排排队,就会让孩子们动起来,再让孩子们交换组试一试,活动将会更加有趣。

26、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6》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6的形成,认识数字6,理解6的实际意义。

  2、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萝卜、青菜、磨菇卡片各6张,1-6数字卡片。

  2、萝卜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三倍),上贴各种图形(如图) 另备与萝卜上所贴形状相同的图形若干。

  3、兔子拼图(幼儿人数的一半),反面划成6格,分别写上1-6的 的数字并剪开。同样大小的底板图也划成相应的6格,画上1-6的圆点。

  活动过程:

  1、拔萝卜、青菜,采蘑菇(学习6的数数,认识数字6)

  (1)律动:师幼扮兔子随音乐“兔跳”。

  (2)说说你(兔子)喜欢吃什么?

  (3)为过冬备粮食:拔萝卜、青菜,采蘑菇。

  (4)数数:有几个萝卜、几棵青菜、几个蘑菇。出示数字6,认读数字6。

  2、分萝卜:学习6的形成,数数。 萝卜太少不够吃,请兔宝宝把每个萝卜分6分。 老师示范在一个萝卜上贴上6个图形,先贴5个红色的圆形,再贴1个绿的圆形,5个圆形添上1个圆形是6个圆形,把萝卜分成6份了。

  幼儿操作:找图形贴到萝卜上。"出自:屈;老.师"

  3、拼小兔:复习认识数字1-6和6以内数数。 老师介绍玩法:出示拼图底板,上划成了六格,每格上画了圆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出示拼图6块,(数一数,认一认它们背后1-6的数字)请兔宝宝将六块拼图贴到底板相应的位置。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7、中班数学教案《数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索数数方法,初步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数数

  2.课件-数数

  3.课件-数数

  活动过程

  一、交代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有小动物客人来做客,你们欢迎吗?

  好!让我们来看看是谁来做客呀?

  (小熊,小鸡,青蛙,小鸟。)

  二、连线-请客人坐下

  1.教师:请小朋友数一数来了多少小动物?

  (1只青蛙,2只小熊,3只小鸡,4只小鸟。)

  2.教师:我们请它们坐下吧?

  你们看,小椅子都摆放好了,请小朋友想一想,应该怎样安排小动物入座呢?

  (椅子分贝摆放了1把,2把,3把,4把。)

  3.请小朋友安排小动物坐下吧。

  (请幼儿按相同的个数进行连线。)

  三、数数几条鱼

  1.出示课件-数数[1-45]

  教师:请你数一数海里的鱼。

  2.发现问题,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

  (1)教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会数错呢?!.快思.教案网出处!怎样数才能数清楚呢?

  教师总结并示范数数,我们只要想办法记住第一个数的鱼,

  再数到它的时候就不要数了。

  (2)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记住第一个数的鱼呢?

  四、幼儿探索尝试封闭式数数

  1.请小朋友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数的又快又对。

  你们可以用水彩笔记号。

  2.小结交流数数的经验。

  五、趣味练习

  练习卡-数数[1-38]

  相同的个数进行连线。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想通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教会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数。开始部分,我利用小猪过生日这一游戏环节,让幼儿用手口一致数数方法。数一数蛋糕上的蜡烛有几支,让幼儿对数字1—5有一个初步的概念,这个方法还不错,幼儿都能手口一致的数数,并能准确地表示5支蜡烛是过5岁生日。接下来一个环节是让小朋友送礼物,先让小朋友数数自己的礼物是什么,有几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再看数字卡上的数字是几,再把相同数字的物品贴到数字卡上,是按物品对数字,幼儿基本能掌握。最后一个环节又让幼儿按数字取物一一对应,进一步帮助幼儿对1—5数字的理解,同时也给孩子独立动手操作练习的机会。但这节课下来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没有灵活准确运用量词,自己对数学语言组织还有所欠缺,自己的语言有点零乱,啰嗦,也没有激情的教学语言,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改进的地方。

28、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厚薄》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会区分物体的厚薄,并会正确运用“厚薄”表述比较的结果。

  2、能从3——5个厚薄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等量的物体。

  3、能对3——5个物体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黄瓜、胡萝卜、百萝卜、书、积木等若干。

  活动过程:

  1、引题。教师出示厚薄不同的两本书,请幼儿比一比、说一说,哪本厚?哪本薄?

  2、通过游戏“比一比”感知物体的厚薄。

  (1)引导幼儿从座位底下拿出书和旁边的幼儿进行比较,"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并能用“厚薄”表述比较的结果。

  (2)找一找:请幼儿在3——5本书籍中找出一样厚或者一样薄的书。

  2、小组操作活动。

  (1)排一排:提供厚薄不同的黄瓜片、胡萝卜片、书、积木等,引导幼儿将每类物品按从厚到薄或从薄到厚的顺序排序。

  (2)涂色:按图示给图中的物体根据厚薄的不同涂上不同的颜色。

  3、运用多媒体展示幼儿操作作品。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益智区提供厚薄不同的物体请幼儿排序;并能根据图示进行涂色。

  生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引导幼儿寻找幼儿园、家里和周围环境中厚薄不同的物体。

  活动反思:

  《比较厚薄》是中班的数学活动,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习区别物体的厚薄,并能用正确的词语表达出来,知道比较物体的厚薄是具有相对性的。让幼儿通过进行物体和物体之间的比较发现问题,了解一些逻辑知识,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他们对一些简单的逻辑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高低、大小等,所以我觉得选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物体厚薄的比较是具有相对性的是很有必要。

29、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钟表》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我们班级的孩子是中班的孩子,有一天一个小男孩戴了一只电子手表,当我问他现在是几点的时候,他只会说出个位的数字,十位以上的连不起来,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能够让孩子们正确的念出表上的时间。

  活动目标

  1. 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正确的念出时间。

  2.了解钟表的主要结构,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

  3. 教育幼儿珍惜时间 ,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全体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

  2、理解并运用到以后的日常生活中

  活动准备

  1. 自制时钟一个(分针上有一只小兔,时钟上有一只小乌龟)

  2. 准备作息图片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自制钟表,然后提出问题:

  1. 它叫什么名字?家里还有哪些表呢?

  2. 表有什么作用呢?

  3. 想一想我们见过的表都有哪些形状呢?

  基本部分

  一、播放龟兔赛跑的课件给幼儿看,教师讲解表上的数字“12”总是在上面,“6”总是在下面,并教幼儿认识“时针”和“分针”的名称,帮助幼儿认识较短的时针和较长的分针,感受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课件内容是:兔子的腿长,跑得快,乌龟的腿短,跑得慢。有一天,兔子和乌龟在圆形跑道上赛跑,兔子跑了一圈,乌龟才跑了一点点远。

  二、1.教师将时针、分针都拨在“12”上,然后将长针转一圈,让幼儿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教师反复拨几次,使幼儿明白长针每走一圈,短针就走一个数字,这就是一个小时。

  2. 教师继续拨长针,边拨边告诉幼儿当短针正指向某一个数字,长针正指向12时就表示是“×点钟”。(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边拨边和幼儿一起说:“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直到“十二点”为止,让幼儿能够正确的念出10以上的组合。

  3. 请幼儿看一日作息图片,要求全体幼儿按上面的方法在自制的硬纸片上拨出各个时间(早上6点钟起床,8点钟来幼儿园上课,中午11吃饭,12点午睡,下午2点起床,3点吃晚饭,下午4点放学回家,晚上8点睡觉)。

  小结:教育幼儿从小做到按时间进行各种活动,珍惜时间,上学不能迟到,放学不能在路上贪玩,要和爸爸妈妈早点回家。

  三、做游戏: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请幼儿拨时钟

  讲游戏规则:找一个小朋友来拨时钟,老师悄悄的告诉小朋友几点,这位小朋友就拨几点,一半小朋友扮演小羊,一半小朋友扮演老狼,请老狼看时间,只有到了六点,就吃小羊,老狼看时间没到就不能吃小羊。

  结束: 请幼儿将钟表当方向盘,开车出教室玩游戏。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我根据幼儿生活中所需要的,在活动中每名幼儿都能够积极的参加到活动当中,同时也能正确的念出钟表上的时间,学会珍惜时间,也没有在出现上学迟到的现象。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把游戏更改一下,让幼儿更加有兴趣来学习,可以把表的时间认识的更加准确。

30、幼儿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长方形》含反思

  一、活动名称:

  认识长方形(中班)

  二、设计意图:

  认识长方形是中班的教学内容。在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长方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指南》中强调,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为此我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三、活动目标:

  1、了解长方形的基本特征,正确说出长方形的名称。

  2、能不受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正确辨认长方形。

  3、愿意动手创作,体验欣赏创作活动的乐趣。

  4、能大胆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

  四、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认识长方形》的PPT课件

  2、长方形卡片和正方形卡片各一张

  3、闯关游戏幼儿操作卡片人手一份

  4、印有一个长方形的幼儿操作卡人手一份

  5、水彩笔幼儿人手一只。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常见的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五、教学重点:

  了解长方形的基本特征,正确说出长方形的名称。

  教学难点:能不受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正确辨认长方形。

  六、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巩固幼儿对正方形的认识并引出长方形。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收到了图形王国的国王的邀请,要带你们去他的图形王国参观,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图形王国里有这么多好看的图形,我们来看看都有谁。(圆形、三角形、正方形)3.今天这里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嘛?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吧。

  (二)出示长方形,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长方形的主要特征。

  1.出示长方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跟什么图形像呢?

  (有四条边,四个角,跟正方形很像)

  2.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他们的异同点。

  观察发现,相同点: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四个角都是一样大的。。屈,老师.教案.网出处。 异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长方形,有两条面对面的边是一样长的,另外两条边是一样长的。相邻两条边是不一样长的。 3.下定义:有着四条边,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面对面的边一样长,相邻的两条边不一样长的图形叫做长方形。

  (三)闯关游戏"寻找长方形",幼儿巩固加深对长方形的认识。

  图形王国的图形宝宝非常喜欢我们小朋友,邀请我们一起进行闯关游戏,看看我们的小朋友能不能闯过所有的关卡。

  第一关:首先出示颜色相同、摆放整齐,但是大小不同的各种图形的操作卡,让幼儿从中寻找出所有的长方形并用笔将长方形圈出。

  第二关:摆放整齐,但是大小、颜色都不相同的各种图形的操作卡,让幼儿从中寻找出所有的长方形并用笔将长方形圈出。

  第三关:出示更多各种各样的图形宝宝,它们的大小、颜色、摆放位置都不相同,让幼儿从中寻找出所有的长方形并用笔将长方形圈出。

  教学反思:

  1、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和积极性、参与性。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表达形式表达的意愿、教师给予配合和支持。

  3、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给予相应的指导。

31、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远近》反思

  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远近。你们想不想来一次跳远比赛?现在我请小朋友三个人一组去领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贴上及时贴,每个人轮流跳,跳到哪用粉笔做记号,其他两个人分别测量、做记录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比较远近》

  【活动目标】

  1、理解远近的含义,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并初步学会记录。

  2、在游戏中体验比较远近的乐趣与成功感。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有自然测量的经验。

  2、各种可以用来测量远近的工具: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3、6个装有(即时贴1条,记录表1张、记号笔1支、粉笔1支、五角星贴贴纸1枚的小筐。

  4、地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目测远近。

  1、幼儿排成一队随老师进教室,立正站好。

  师:谁离黄老师最远?谁离我最近?

  2、幼儿坐成半圆形。

  师:谁离我最远?谁离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用目测可以比较远近。

  二、工具测量远近。

  1、A和B(两个坐得比较近,目测不出来离老师的距离)谁离黄老师近?谁离我远?(出现争议)

  2、目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远近?(工具:如手、脚等)

  3、请一个幼儿用手或脚测量,老师观察指导。

  师:现在我站起来,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预测:1、幼儿测量正确:他量得真好,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会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会和我的凳子碰一碰。2、幼儿测量不正确: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脚跟脚尖要碰住等。)

  4、出示箱子里的各种物品(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师:我这有好多东西,它们能测量远近吗?

  幼:能。

  师:我请一个孩子来试试。(师及时纠正和指导)

  三、跳远比赛。

  1、比赛: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远近。你们想不想来一次跳远比赛?现在我请小朋友三个人一组去领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贴上及时贴,每个人轮流跳,跳到哪用粉笔做记号,其他两个人分别测量、做记录,记录表的上面一行写学号,下面一行写远近,最远的贴上代表冠军的星星。

  2、检验(重点检查两份记录表)

  四、延伸活动——测量地图。

  师:刚才的跳远比赛每组都产生了一位冠军,现在他们要代表我们班去体育馆参加比赛。这是一幅幼儿园到体育馆的地图,你们看得懂吗?

  幼:有一条路上有酒店,有一条路上有医院,有一条路上有银行……

  师:你会选哪条路?为什么?

  幼:近,可以节省时间。

  师:到底哪条路最近呢?我们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32、幼儿中班数学教案《花伞商店》反思

  活动目标:

  1.在了解伞的不同特征的基础上,继续积累分类的经验。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简单清楚地记录,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7.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根据伞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用圆点记录伞的数量。

  活动难点:

  能准确的进行分类,并能清楚的表述自己的分类结果。

  活动准备:

  1. 小熊图片、花伞图片若干。

  2.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3页《花伞商店》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小熊新开了一家花伞商店,花伞商店是卖什么的?(伞)。小朋友有没有自己的伞?我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的伞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评经验讲述自己伞的样子,教师从伞的颜色、形状、图案引导。

  3. 师:小朋友的伞都不一样,都非常漂亮。这个时候呀,小熊遇到了一个难题,花伞商店的伞太多了,小熊想把这些伞(出示六张花伞图片)分分类,放放好(一样的放一起),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

  4.师:第一种方法是按颜色分类。黄伞和绿伞。黄伞有几把?绿伞有几把?我们把黄伞和绿伞的数量用圆点表示。

  5.师:第二种方法是按伞柄的形状分类。圆柄伞和弯柄伞。圆柄伞有几把?弯柄伞有几把?我们也用圆点表示伞的数量。

  6.师:在这些伞中,黄色的弯柄伞有几把?绿色的圆柄伞有几把?

  二、哪一把不一样。

  1.出示第一组伞。师:小熊也整理了一些伞,他想把一样的伞放进一个货架,你们看看小熊放对了吗?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一把伞的伞柄形状与其他伞的不同。

  2.出示第二组伞。找出其中一把伞上的图案数量与其他伞的不同。

  3.出示第三组伞。找出其中一把伞的图案形状与其他伞的不同。

  4.小结:我们可以从伞柄的图案、伞上图案的数量和形状比较伞的不一样。

  三、花伞架分类。

  1.出示伞架和伞。师:老师把这些伞分成五类,就是有五种不同的伞。左边是伞架,右边是伞。每个伞架上都有一把伞,请你从右边的伞中找出和伞架上一样的伞,把伞贴在伞架上。

  2.请幼儿找一找,做一做。

  3.用圆点记录每一个伞架上伞的数量。

  4.师:刚刚我们小朋友上来找的时候是用了什么方法呢?(伞的颜色、伞柄的形状、伞上图案的形状和数量)

  5.师结:我们分类的时候你可以先看伞的颜色和伞柄的形状,再看伞上图案的数量。

  四、整理花伞架。

  1.师:我们小朋友的数学本上面也有一个花伞架,让我们小朋友把伞分分类,和我们刚刚用的方法是一样的。找出相同的伞放到同一个伞架上,然后在右边的格子里用圆点表示数量。(贴上去伞的数量)

  2.教师来回观察指导幼儿。

  3.教师对作业作出评价。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3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开鞋店》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排序,让幼儿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2.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培养幼儿的记录兴趣。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排序材料:各种鞋子(大小、颜色、价格不一样)。

  2.记号笔、操作记录表格。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演示手偶,猫妈妈开了一个鞋店,她进了很多鞋子,可是放的乱七八糟的,怎么办?

  我们一起来帮它整理一下吧。

  二、幼儿整理鞋子,学习有规律的排序。

  1.按大小排序。

  师:这些鞋子是什么样的?(有的大,有的小)

  师:我们怎么整理呢?

  请个别幼儿试一试。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

  老师总结:可以从大到小放好,也可以从小到大放好。这样真整齐。猫妈妈觉得真不错

  2.按颜色排序。

  演示手偶,猫妈妈又进了一批鞋子,颜色可真漂亮啊。狐狸宝宝来了,说:哎呀,这么多的鞋子,这么多的颜色,看的我头都晕了。

  师:怎么办啊?

  师:你们来帮他排一排吧。一边排,一边把你排的顺序用一样颜色的蜡笔在记录纸上记录好。

  幼儿操作。

  请幼儿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排的,老师根据幼儿的记录拉给鞋子排序。

  师:别着急,老师知道你们还有很多的颜色排列的方法,不要急着说出来,等到你们开店的时候,可以派上用场,还可以和别人的不一样呢。

  师小结:根据颜色来排序也很不错,想找自己喜欢的颜色的鞋子,一找就找到了。而且按颜色有规律的排好,还真好看。

  3.按价格排序。

  演示手偶,小朋友排好的鞋子很快都卖完了,猫妈妈又进了一批,还把价格都标好。松鼠奶奶来买鞋子,说:哎呀,我想找双便宜点的鞋子,这里有双4块的,不错,这里有双3块的,这边有双2块的,哎呀最便宜在哪里啊?

  师:有的想买贵的,有的想买便宜的,怎么才能让他们很快找到自己想要的鞋子呢?

  师: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

  老师参与讨论,请个别幼儿操作。

  师:我们看看她是怎么排的?

  师:从价钱大的到小,还有不一样的吗?

  幼儿操作。

  师小结:我们可以按价格来排,从贵的到便宜的,也可以从便宜到贵的,这样也非常清楚,让别人一看就知道。

  三、幼儿自由操作,记录自己的排序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开个鞋店啊,你会怎么给鞋子排队呢?我们这里也有很多的鞋子,请你一边排,一边把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和你的朋友分享一下。

  幼儿操作,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幼儿自由选择操作。

  四、老师、幼儿互相评价。

  1.老师针对有特点的进行评价,比如循环排序,或是多种排序方法的。

  2.请你和小朋友一起说说你是怎么排,他排列的正确吗,你喜欢他的排列吗?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34、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寻找图形》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在众多图形中找出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

  2、能注意观察生活情境中所隐含的图形。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寻找图形》

  2、电子白板

  活动过程:

  一、打开电子白板

  1、师:小朋友,你们看,图上有什么?

  2、提问:房顶是什么形状的?房身呢?窗户呢?

  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二、寻找图形

  1、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复习这些图形。

  师:小朋友,仔细看,老师这里有一幅图,你们发现什么了吗?

  它们全都是用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组成的。

  2、幼儿开始从这幅图中找出那些是用三角形组成、那些是用正方形组成、那些是用圆形组成。

  师:请小朋友到白板上画一画、说一说。

  3、增加图片难度。让幼儿不仅能够找出并能说出图形里藏着多少个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三、通过游戏巩固并复习图形幼儿分组在电脑玩游戏:《寻找图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采用幼儿集体讨论学习后自主游戏的方式,这样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游戏与上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深地帮助幼儿巩固前面的知识并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35、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一到周日》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看看、动动、玩玩中了解一星期的排列顺序,并能正确应用昨天、今天和明天。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具、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星期娃娃头饰。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周日及排列的顺序。

  1、多媒体画面

  (1)认识一周日

  教师:星期妈妈有几个宝宝,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幼儿讲述)

  (2)星期宝宝“星期宝宝们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个星期宝宝?”

  小结:这七个星期宝宝就组成了一个星期,也叫一周。

  2、学习正确排列一周日

  教师:星期宝宝可调皮了,他们老是排错队。小朋友,你们谁会帮他们排队呢?谁排第一个?(幼儿讨论)

  3、多媒体画面-多媒体演示一周日的排列

  (1)传说故事教师导语:故事讲完了,你们知道哪一天应该排在第一天了吗?接下来怎么排呢?星期一排在第几天?(幼儿讲述)

  小结:一星期有七天,第一天是星期日,第二天是星期一,第三天是星期

  二、一星期怎么排

  1、游戏“开火车”

  幼儿带上“星期”头饰。

  玩法:请星期日宝宝当火车头,然后去邀请其他的星期宝宝,最后按照一周日的顺序排好成一列“火车”。

  2、你是星期几?(星期六)“星期六后面是星期几?”(星期日)

  小结:星期是循环的。

  三、认识今天、昨天和明天。

  1、多媒体画面

  (1)教师:谁来告诉大家,今天是星期几?(幼儿讲述)

  (2)再请小朋友想一想,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3)小结:今天在中间,今天的前面一天是昨天,今天的后面一天是明天。

  2、游戏“找朋友”

  玩法:先选出代表“今天”的星期宝宝,请他来找出自己的两个好朋友——昨天和明天。

  四、小结幼儿活动。

  课后反思:

  在新纲要中提出让幼儿从操作中思考,这节活动课很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点, (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幼儿通过课件、多媒体、从不同角度来了解了一周日的概念,并能正确的知道昨天、今天、明天的意义。

36、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认识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火的一些知识,懂得火对人们的好处和危害。

  2、了解防火的简单方法,培养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了解火的用途,掌握简单的防火措施,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6、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7、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一起来灭火

  2、ppt课件:认识火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

  红光光,大大篷,见风它就更逞凶;无嘴能吃天下物,最怕雨水不怕风。

  二、展开

  1、出示图片,了解火的发展。

  讨论:火是怎么来的呢?

  教师:最早是钻木取火,后来从打火石发明了火柴,科学的进步人们又发明了打火机,现在我们能用电子打火。

  2、了解火的特点。

  (1)点燃蜡烛

  让幼儿观察火苗的颜色(蓝色、黄色、红色),并通过观察说出火能发光。

  (2)让幼儿用手靠近蜡烛的火焰,感受火能发热。

  (3)火的燃烧需要空气

  点燃三支蜡烛,把大小不同的三个烧杯盖上。

  观察结果

  最小的杯子因为里面空气最少,火熄灭最快;

  最大的杯子因为里面空气最多,火熄灭的最慢。

  (4)了解火怕水的特点。

  向燃烧的蜡烛上浇水,火会灭。

  3、引导幼儿讨论火的用途与危害。

  (1)火有哪些用途?

  (照明、取暖、煮饭烧水、发电……)

  (2)火有哪些危害?

  (使用不当或疏忽大意会烧伤人,烧毁房屋和树木,引起火灾)

  4、了解简单的防火方法。

  教师:火的危害虽然很大,但是我们不用怕它,这就需要有一定的防火知识。

  (1)平时不要玩火,不能在靠近火的地方玩易燃物,不要放烟花爆竹。

  (2)如果不慎烧了东西,立即报告大人并立即离开。

  (3)火势太大要拨打火警电话119,求得消防员帮助。

  (4)如果身上着了火,就在地上打滚,压灭火焰。

  (5)如有浓烟就用湿布掩着鼻子,冲向门外。

  (6)如果被大伙围困,应尽力呼救,并想办法逃出。

  5、游戏:着火了。

  教师说出一种着火的情况,幼儿做出相应的应对动作及模仿措施。

  教师小结活动内容,教育幼儿要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反思

  安全是幼儿园的头等大事,消防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幼儿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安全教育也应把握时机。活动中,就幼儿生活经验的几个片断,让幼儿主动探索、并让幼儿自主地说出不能玩的原因。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幼儿安全防火知识,从小培养安全意识。

37、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半圆形》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表演,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半圆形(圆形二等分之后所形成的图形就是半圆形)。

  2、知道2个半圆形合起来是1个圆形。

  3、让幼儿能不受图形的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准确地找出半圆形。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故事头饰。

  2、大量半圆形、图形机器人1张、半圆形拼图1张、图片卡3张。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表演。

  1、表演活动。

  2、故事后:老师:“哎,狐狸,狐——狸。”(狐狸不回头并走出门口)师问:“狐狸干什么呢?(拿不到奖品)为什么狐狸拿不到奖品呢?它的奖券哪里来?……(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内容)

  小结:原来圆形的奖券给狐狸从中间撕开变成了2个半圆形。

  二、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请2位幼儿分别扮演狐狸和小松鼠,老师当山羊进行表演。

  故事表演到最后,山羊对狐狸说:“狐狸,你别急着走,想拿到奖品去跟小松鼠商量一下吧,想想办法?

  小结:两个半圆形合起来变成一个圆形。

  三、发给每位幼儿一个纸圆,让幼儿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用手摸摸半圆形是怎样的,然后轻轻地告诉旁边小朋友。

  四、利用游戏加深幼儿对半圆形的认识。

  1、示图片卡,请幼儿从中找出半圆形。

  A、先出示一张图形卡,全班幼儿一起找出半圆形;

  B、依次出示2、3张图形卡,分别请2位幼儿比赛看谁最快找到半圆形。

  五、寻找图形游戏。

  1、出示机器人图形,让幼儿看看哪些是半圆形并数数一共有多少个半圆形。

  2、拼图活动。

  出示用半圆形拼成的图片,引导幼儿利用大小、颜色各不同的半圆形拼出好看的东西。拼完后告诉旁边的小朋友“我用几个半圆形变出什么来”。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