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字母D》反思
中班教案《字母D》反思
1、中班教案《字母D》反思
教学目标:
掌握字母D的自然发音,并正确读出D字母发音的单词,能准确的说出D字母的自然拼音儿歌。
幼儿能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听懂并理解老师的一些简单英语指令,乐于模仿。
教具准备:
洋娃娃、狗、门、D(d)的图片各一张。
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 (T:老师 S:小朋友)
T:小朋友们,今天班里来了几个大朋友,一起跟她们打声招呼吧:“Good morning!
S:“Good morning!”
现在小朋友们把眼睛看老师这里,随老师一起做个游戏,怎么样? Clap your hands and wash your face
(2)故事导入:
OK! Very good! 现在老师呀 告诉小朋友一个非常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昨天晚上啊,老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个仙人,他飞来告诉老师,明天啊会有一个娃娃到老师家来做客,这个娃娃呀,很特别,是由一条狗背着过来的,就像孙悟空一样驾着云,那条狗有可能是小天犬哦!结果啊,果真来了。。。。老师告诉娃娃我们班的小朋友好乖的,像班里的某某某啊,娃娃都说它认识哎,所以呀,它非要跟着老师来到了班里,看看我们的小朋友们认不认识它哦,欢不欢迎啊(动作表演开门接娃娃引出doll和dog)。
(3)发音学习:以娃娃送的第一件礼物的形式引出D(d)
首先问问D、d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根据小朋友们的发言并予以
鼓励。然后,看看D、d各像什么东西?小朋友们发言后,老师利用拼音里所学的发音让小朋友们发现不同所在,就像班里的一对双胞胎,长的差不多,名字却不一样。(引出发音,反复操练两三遍)然后,拿出小手随着老师一起再把它们写两遍。老师再根据小朋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组比赛,赢者老师给予鼓励。娃娃还给老师一件礼物要看不?引出door
这个是什么啊?门!哎,注意了,这可不是一扇普通的门啊,(指指教室里的门),老师的这扇门啊是可以防小偷的,一般人是打不开它的,只有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它才会开哦!想知道它叫什么吗?door ! (操练若干遍)老师请小朋友们来叫门,看看哪位小朋友最先打开这扇门。
(4)chant儿歌学习
对了,老师听娃娃doll说要请小朋友们去它家做客,它家老师也去过,可好玩了,什么好吃的都有,像糖果啊,苹果啊。。。。什么好玩的也都有,像坦克啊,飞机啊。。。那小朋友们要不要去啊?要!但是娃娃doll说它马上就要走了呀,不过没关系,她呀教老师一个办法,就是念上一句咒语,然后变变身就能到她家门口了,然后根据老师教小朋友的叫门,你就可以进去咯。(动作表演一遍)想知道刚刚老师念的什么咒语吗,想学不?坐好了 拉拉耳朵,听 清 楚 咯 !daddy daddy open the door ,I see a dog and a doll .它的意思就是老师第一次见到娃娃的情形。(动作表演:爸爸 爸爸 快开门啊,我看见一个娃娃和一条狗。)之后,老师请小朋友们上台来进行表演。
(5)小结
拿出娃娃doll送老师的礼物进行巩固学习,加深印象。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通过故事的情节引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让幼儿更能容易理解教学内容;除此之外,也让幼儿上台来进行角色扮演,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对所学的句子“daddy daddy open the door ,I see a dog and a doll”掌握很好,大部分孩子都能朗朗上口,提高孩子对学习英语的乐趣。
2、中班教案《春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古诗,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表达对春天景色的感受。
3、理解古诗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画有古诗中的景象的图片一幅,配乐。
2、经验准备:幼儿有观察过春天美景的经验,主要回顾春鸟啼鸣、春风春雨吹打、春花谢落等声音和景象。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有感情地朗诵。
2、活动难点:理解古诗诗意,并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指导要点:通过图片观察、分句解读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古诗《春晓》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自由表达对春天景色的感受。
提问:春天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春天里你感觉怎么样?请把你看到的景色用好听的话说一说。(引导幼儿回顾:春天的花、树、风雨,鸟的声音,以及春天温和的气候让人有好睡眠等。结合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经验,丰富相关词语,如小鸟在“啾啾”地唱歌;夜晚刮风下雨啦;有一棵棵开满花的树;许多花瓣落下来等。)
小结: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小鸟在树上“啾啾”鸣叫,花朵都被春天的风雨吹落到地上,小朋友在春天的夜里睡觉可舒服了,早晨都不想醒来。
2、教师示范朗诵,引导幼儿初步欣赏、理解古诗内容。
师:古时候有个诗人名叫孟浩然,他特别喜欢春天里的景色,还写了一首诗歌,名字叫《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诗人在春天的早晨里睡醒发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老师示范朗诵古诗后,提问:诗歌里讲了什么?说说哪些地方你听懂了,哪些地方没听懂。
3、教师再次示范朗诵,以边提问边讲解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第一句:春眠不觉晓。有谁知道春眠是什么意思呢?(春:指春天;眠:指睡眠;不觉:指不知觉;晓:指早晨。)
小结:“春眠不觉晓”的意思是“春天里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第二句:处处闻啼鸟。诗人听到了什么声音呢?(处处:指到处;闻:指听到;啼:鸟叫声。)
小结:到处听到鸟儿“啾啾”啼叫声。
第三、四句:早晨醒来,诗人看到满地的落花,他会想到什么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什么意思?
小结:诗人看到满地落花,就是在想“也里传来刮风下雨得的声音,不知道吹落了多少花朵呢!”
4、教师配乐朗诵古诗,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师模仿古人,以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诗歌,表达出对春天景色的喜悦之情。
提问:听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
5、幼儿学习朗诵古诗。
(1)在教师的带领下跟读古诗。
(2)配乐学习朗诵古诗。
6、延伸活动。
请幼儿把古诗《春晓》带回家与爸爸妈妈分享,一起朗诵古诗。
五、评价要素
1、能否感受古诗《春晓》的意境美,并喜欢朗诵。
2、能否大胆表达对古诗的理解。
六、活动建议
请家长在春天的节假日里带着幼儿去踏青,进一步感受、体验春天。
附: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反思:
这节课孩子接触的是古诗,这首古诗对于个别孩子而言很简单,因为他们在家长都陪同一起学习过,所以这些孩子学习起来一点都不吃力,但是个别的孩子还是反应慢,不用心,对古诗的内容不理解,老师一句句的解释,还是有些不太清楚,或许是自己的古诗方面的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3、中班教案《采蘑菇》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蘑菇的名称、外形特征,认识各种各样的蘑菇。
2.知道有些蘑菇是有毒的,不能吃,初步学会分辨有毒蘑菇及食用菇。
3.培养幼儿乐于参加探索游戏活动的兴趣。
4.发展幼儿的动手采蘑菇的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各样的蘑菇;分辨有毒蘑菇及食用菇。
活动准备
1.兔妈妈头饰一个,兔宝宝头饰幼儿人手一个。
2.选择一处室外草地,设置草地场景,草地上散落各种蘑菇图片。
3.香菇实物若干(干的和鲜的两种),各种干燥过的食品,如木耳、海带、金针菇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今天我们来玩采蘑菇。老师当兔妈妈,小朋友当小兔,我们一起到山上去采蘑菇。”
二、认识蘑菇
1.教师出示各种蘑菇的图片,结合幼儿用书,让幼儿观察蘑菇的外形。
2.教师给幼儿讲解蘑菇的基本知识。
三、讨论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吃过的蘑菇类食物,如平菇、金针菇、香菇等。
2.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吃哪种蘑菇。
四、玩游戏
1. 教师要幼儿一起来玩采蘑菇的游戏。教师当兔妈妈,把画有蘑菇的卡片分散放在室外的草地上,请幼儿当小兔去采蘑菇。在草地上捡起一张卡片就算采摘了一朵蘑菇。
2.在采蘑菇的时候,幼儿一定要仔细分辨有毒的蘑菇和没有毒的蘑菇,有毒的蘑菇幼儿就不要摘。等小兔子摘完没有毒的蘑菇后,由兔妈妈统一把有毒的蘑菇摘走。
3.幼儿在采摘蘑菇的过程中,教师请幼儿分散地找蘑菇采摘。
教学反思
教学成功之处:我以兔妈妈带宝宝们到山上采蘑菇的游戏导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及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第二环节,认识蘑菇,大部分孩子都投入到了自己的角色中,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积极性相当高,通过教具的操作,孩子们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参与活动!他们看着、听着。第三环节,多数孩子能按讨论要求说出自己喜欢吃的蘑菇,第四环节,采蘑菇是幼儿学习知识的实际运用,也是教学的**,幼儿积极性强,活动兴趣高。
改进之处:
1.认识蘑菇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让班上语言表达能力强,认识部分常见蘑菇的幼儿先讲讲,然后教师再讲。2.讨论环节,分组的时候幼儿表达能力强和较差的要进行搭配。3.采蘑菇环节,由于幼儿积极性强,兴趣浓,分组游戏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
4、中班教案《红薯》含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感受田野丰收的美景,体验田间劳动和收获的快乐,干使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
2.活动中,让幼儿主动与农民伯伯交流 ,学会怎样挖红薯。
3.自己动手用红薯制作各种各样的造型。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
1.学会怎样挖红薯。
2幼儿动手用红薯制作各种各样的造型。
教学难点: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发挥想象,创作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教学准备:
1联系好参观参观场所,种有红薯的田野。
2.每人一个竹锹,每组锄头两把,背蒌5个,各种小吃。
3.大小各一,形状各异的红薯若干,牙千,小棒,画笔若干,装饰用的各种纸,剪
刀,干净的毛巾。
4.范例若干。
活动过程:
一1.以“品尝红梳做的各种食品”引入:
师:孩子们,快来瞧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2尝尝味道怎么样?
3说说这些好吃的小吃是什么做的?你们见过吗?
4孩子们,想去体验体验吗,提出外出挖红梳都要求。
5检查孩子的装束和挖红薯的工具。
二在田野里,挖红薯。
1. 观察红薯地,幼儿初步了解红薯,并让幼儿通过想象,说出红薯藤像什么,叶子又像什么?
2启发幼儿想想红薯藤可以做什么?
3请你找一找,红薯宝宝藏在哪里呀?亲自动手挖红薯。
三活动小结:
1比比哪组的红薯最多,那组的最大,拼出“挖红薯能手”,“红薯大王”
2小结;是啊,农民伯伯种庄稼非常的辛苦,我们要爱惜粮食,而且也渐渐长
大了,在家应该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各组收拾工具,准备回幼儿园。
四。出示范例,激发幼儿给红薯造型的兴趣。
1孩子们,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红薯不仅好吃,他还会变魔术呢想开开眼界吗/
2出示范例,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3你们想亲自试试吗,幼儿用已经准备好的丰富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造型。提醒
孩子在用剪刀的时候注意安全。
五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1启发幼儿根据红薯的不同外形,大胆想象,创作出与别人不同的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和特殊的创意,并给予一定的帮助。
教学反思;
红薯是农村幼儿常见的,但很少有孩子亲身实地到田野里挖红薯,因此,幼儿挖红薯的积极性很高,通过此环节,也让孩子知道了农民伯伯的辛苦体验到了收获的快乐,在用红薯造型的环节,,充分的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坦克,生日蛋糕,刺猬,机器人,小乌龟,小老鼠,孔雀等等生动活泼的形象,整个活动,孩子们玩得可高兴了,较好地体现了让孩子在玩中学,边玩边思考的教育理念。
5、中班教案《卷心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通过仔细观察和充分感知卷心菜的独特的线条特点。
2.能自主的用线条表现出来,鼓励幼儿耐心的将卷心菜内的线条画出来。
3.体验像大师一样绘画的乐趣。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具备线描装饰经验,能使用勾线笔进行绘画活动。
材料准备:勾线笔、卷心菜7个(留有1个完整的卷心菜、横切3个、竖切3个),大师线描写生作品《卷心菜》图片做成ppt、操作纸、小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观察导入,发现卷心菜独特的线条特点。
1.出示一个完整的卷心菜,幼儿自由观察。
(1)教师: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呀?仔细观察卷心菜你看到了什么?(经脉有粗有细)这些线条是怎样的?用你的小手来画一画呢。
(2)教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卷心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横切卷心菜,幼儿自由观察。
教师拿着切开来的卷心菜提问:你觉得它像什么?(像一朵花、像一棵树等)卷心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展示在投影仪上让幼儿观察线条)这些线条是什么样子的呢?(一层一层包起来的而且是密密的摆在里面)
教师:让我们一起沿着卷心菜上线条走一走。(幼儿徒手练习画线条)有谁愿意在我的画纸上画一画呢?(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
二、教师出示大师作品让幼儿欣赏。
1.教师:大师也为卷心菜画了张像,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样的?
2.出示竖切面的卷心菜图片让幼儿欣赏。
3.教师提出绘画要求:先画出横切面的轮廓,只要画一个,轮廓要画大一点。再画里面的线条,线条是密密的一层一层的包起来的,小朋友画的时候要耐心的把卷心菜内的线条画下来。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我们也做一位大师来画一画吧。记住卷心菜很大哦!
2.鼓励幼儿耐心细致地画出线条。
四、欣赏与评价。
幼儿将作品展示出来,互相欣赏。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6、中班教案《落叶》含反思
教学目标:
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落叶》。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落叶》
了解春天、夏天、秋天时树叶不同特征。
幼儿呈半圆形坐好。
教学流程:
一、幼儿交流,导入新课。(幼儿通过观察春、夏、秋树叶的不同变化,了解到树叶的季节性变化特点,自然引出秋天的落叶。)
出示春、夏、秋天的树木图,师:小朋友,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树叶有什么不同?
二、完整欣赏散文,运用动画引导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1.出示动画,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通过音乐、动画、散文的有机整合,深深地感染幼儿,使幼儿了解到散文的意境,使整篇散文的学习起到“未有曲调先有情”的作用。)
2.第二遍出示动画,幼儿再次熟悉散文内容。(在此环节中幼儿看着图示试着将散文内容基本表达出来,真正的体现 “幼儿自主学习在前,教师引导在后”。)
3.教师带着幼儿朗读散文的最后一段“小树叶在秋风中飘呀飘呀,飘向四面八方,一个个都安下了家,它们心里还惦记着大树妈妈,盼着大树妈妈明年春天生出许多许多小娃娃。”引导幼儿读出小树叶爱妈妈的情感。
三、引导幼儿用抱一抱、亲一亲、看一看等动作体验母子相亲相爱的情感。
四、围绕爱妈妈的话题进行自由交谈,体验母子亲情。
师:小树叶是怎么爱妈妈的?你喜欢自己的妈妈吗?说说你是怎样关心妈妈的?
活动延伸:
请每个宝宝对妈妈说一句关心的话或做一件事爱妈妈的事。
教学反思:
散文《落叶》选材来自我们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变化总是吸引幼儿关注、好奇的目光,激发起幼儿探究的欲望。教材中童话般的意境将落叶这一平常之物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向幼儿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将散文优美的意境、拟人化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等语言美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
一、找准时机,开展活动。
孩子思维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如果没有直观形象的参照物,让他们凭空想象事物,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我特意选择这金色的秋天,来进行本活动。孩子们最近听的是秋天的故事,唱的是秋天的歌,看的是秋天的景物,吃的是秋天的水果和蔬菜。总之,孩子是满眼皆秋色。落叶当然也是眼中之物了,这就有了活动之源。所以,孩子们在活动中兴趣盎然,兴致勃勃。
二、多媒体创设意境,激发兴趣,突破难点。
散文的内容是对幼儿零散的“秋天的感受”的最好概括,但抽象的文字内容幼儿不易理解。幼儿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直观形象性的。生动形象的动画课件将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配乐朗诵中,幼儿将会再次身临其境。通过欣赏,幼儿对散文内容有了一定的整体感受,初步感受到散文的美,体验了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三、适度延伸,深入感受。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与体验散文带来的优美意境,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所以设计了活动延伸:“请每个宝宝对妈妈说一句关心的话或做一件事爱妈妈的事。”因为下课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进一步拓展的开始。所以创设发展语言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充分的表达机会,活动延伸满足了幼儿表达的愿望,将课堂延伸到家庭。
当然,本次活动也有好多地方值得探讨。例如对于散文中难理解的词“惦记、焐焐、盼望”,教师虽然引导解释,但孩子还是不能真正理解;再如课中孩子尽管在我的引导下学得兴致勃勃,但没有主动提问的现象,就连他们不能理解的地方也没有提出来,这说明我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我一定努力进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打造自己的教学品牌。
3.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7、中班教案《微笑》含反思
教学目标:
1.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帮助别人。
2.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
3.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微笑》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准备:
1.挂图,故事磁带。
2.两幅表情图:一幅为哭泣的表情,一幅为微笑的表情。
3.空白的圆形卡片,油画棒等。
重难点:
理解故事情节及内容,了解故事的含义,能主动帮助别人,愿意给别人带来快乐。
过程
:
1.看表情图。
――教师出示两幅表情图,请幼儿说说看了哪幅图能联想起快乐的事。
――引导幼儿说说为什么喜欢微笑的表情。
――让我看看你们甜甜的微笑吧!
2.欣赏故事第一段。
――出示挂图,欣赏故事第一段。为什么小蜗牛很着急?
――小鸟、大象、小兔为朋友做了什么?朋友感到怎么样?
――小蜗牛能为朋友做些什么呢?
――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充分想像并讲述。
3.完整欣赏故事。
――请幼儿边看挂图,边完整欣赏故事。
小蜗牛做了什么让朋友感到高兴的事?
――为什么小蜗牛会想到把微笑送给朋友?
――它是怎样把微笑送给大家的?
――朋友们喜欢微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大家为什么认为蜗牛了不起?
4.制作“微笑”标志。
――幼儿自制两枚微笑标志,即在圆形卡片上画上微笑的表情。
――启发幼儿将其中一枚“微笑”标志别在自己胸前,时刻提醒自己为朋友带去快乐,另一标志则送给其他班级的幼儿。
反思:
《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在活动开始的第一环节中,我尝试让幼儿看图讲话。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的表达能力比较差,另外留给幼儿的时间较少,使得许多幼儿没有了表演的机会。我班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为了避免分散幼儿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在讲述故事时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问简单的问题:(1)故事的名称;(2)有那些角色;(3)小蜗牛做了一件什么事?
我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验为朋友做事的快乐尤为重要。我依据幼儿的生活环境从三个方面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带来快乐的:(1)为爸爸妈妈做什么;(2)为小朋友做什么;(3)为老师做什么。依据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本环节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进而得出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答案,并使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达到了教育的目标。
但是从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所设计的环节较局限,所要体现的阅读要求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因此根据这类情况,我试想在设计环节中,需要与目标的制定达成一致,如可以尝试这样来调整环节:幼儿在初次阅读后,就可以安排幼儿表演的内容,幼儿在通过表演后就能积累较多的语言经验,然 后再听 老师完整讲述。另外教师在安排幼儿的绘画活动时,把重点放在幼儿绘画出快乐的笑脸上,通过这样的一种调整,就可能会更贴切于目标,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根据自班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活动才会得到最好的效果。在以后的语言教学中,我会继续发现新的教学模式,并根据这次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调整和改进。
8、中班教案《牵牛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解折出牵牛花,促进幼儿动手动脑的发展。
2.能平整地翻出牵牛花。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感受作品牵牛花的美感。。
活动准备:
各色正方形彩纸、剪刀、牵牛花步骤图。
活动重点:
会看图解折出牵牛花并翻开花瓣。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激发幼儿兴趣。
1.小小什么花呀,开满竹篱笆呀,一朵连一朵呀,吹起小喇叭呀。猜猜我是谁呀?
2.(出示牵牛花范例)牵牛花有几片花瓣?牵牛花开在哪儿?藤蔓喜欢往哪儿爬?牵牛花会怎么样唱歌?
二、观察牵牛花步骤图,引导幼儿探索、交流。
1.观察图解,引导幼儿交流、探索折牵牛花的方法。
2.一个一个步骤引导幼儿尝试折牵牛花。
3.教师重点解释难折地方。
三、幼儿尝试看图解折牵牛花。
1.教师观察,随时适当指导和解释示范。
2.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孩子。
四、幼儿欣赏作品,分享成功的喜悦。
幼儿欣赏自己折的牵牛花,复习歌曲《牵牛花》,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小牵牛花呀,开满竹篱笆呀……”
活动反思:
首先,我以猜谜引出牵牛花,孩子们很熟悉牵牛花一猜就对。接着我简单介绍牵牛花的特征,这样孩子们对牵牛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把牵牛花有几个花瓣漏了,还应多熟悉教案。其次,我改变了以往边教边折的方法,而是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步骤图,请个别幼儿一个一个步骤探索、交流折牵牛花。给了孩子强烈探索的机会,增添了孩子学习的欲望。
接着,幼儿制作牵牛花。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折、剪等基本方法掌握的比较好,特别是在翻出花朵时,开始时有几个孩子还在担心请我帮忙,经过我的鼓励大多数幼儿都能正确的制作出来。而且也越来越精细。
最后,展示作品,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因此多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就算一开始折得不算漂亮也没关系,只要是自己的成果就行。
小百科;种植牵牛花一般在春天播种,夏秋开花,其品种很多,花的颜色有蓝、绯红、桃红、紫等,亦有混色的,花瓣边缘的变化较多,是常见的观赏植物。
9、中班教案《帽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多角度了解帽子的基本构造,大胆地进行借助帽子的“形”添画想象。
2、培养幼儿发散思维能力和通过生活经验进行想象的能力。
3、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帽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重点难点
让幼儿通过多角度了解帽子的基本构造,大胆地进行借助帽子的“形”添画想象。
活动准备
实物:帽子 课件 画纸 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帽子,引出课题。
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师:帽子有好几种如功能遮阳、挡雨,还可以保暖,所以帽子所用的材料不同、款式也不同,今天代老师带来的帽子是其中的一款。
二、整体观察帽子的形状和构造。
1、观察帽子的形状。
这顶帽子看上去怎么样?像什么?
2、了解帽子的构造。(演示课件)
你们知道帽子可以分几个部分吗?
(引导幼儿观察帽子,根据幼儿说出的部分,引出帽盖和帽檐)
3、教师小结:帽子是帽盖和帽檐组成的。
三、局部观察帽子,教师示范绘画。(演示课件)
帽檐是什么形状?上面有什么花纹?(特写帽檐)
帽盖的形状是怎么样的?上面有什么?看上去像什么?(特写帽盖)
3、 转换角度观察。(教师选择一种范画)
1、从顶部上 、下观察,帽子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帽檐的形状怎么样,帽盖的形状怎么样?这时像什么?
2、从底部下 、上观察,帽子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是从那个角度看的呢?
3、出示课件:三张不同角度的帽子
教师小结:原来同一顶帽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它的形状都是不一样的,小朋友也要学会从各个角度仔细观察。
四、教师示范绘画。
现在老师也选择一种角度来画帽子,你们等会儿来猜猜。
五、 欣赏范画
六、幼儿作画
1、如果你们想把帽子画下来,你想从哪里开始画?
2、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张贴到黑板上。
七、 启发想象。
教师根据幼儿的作品转换角度启发想象。
这顶帽子倒过来像什么?你能把它变成什么?
教学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让幼儿观察不同角度的帽子,让幼儿知道每一种物体通过多角度观察到的帽子形状都是不一样的。然后通过帽子的形状进行借形想象。由于我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帽子,因此幼儿画出来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不足之处:在做画的过程中,个别幼儿不听指挥,随心所欲。今后我将在教学中多学习、反思。
10、中班教案《洗手》含反思
设计背景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 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
2、 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3、 教育孩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4、 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5、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孩子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难点是养成洗手习惯。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块小毛巾,洗手液或香皂若干。
2、 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3、 正确洗手方法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游戏“手指歌”导入活动。
“大拇哥、二拇弟、中指哥、四兄弟、小妞妞,来看戏,大家快来比一比,谁的大,谁的小,哪个指头长,哪个指头短?”
二、 听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1、 老师引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
“小熊豆豆可顽皮了,整天爬上爬下,弄得小手可脏了!……”
2、 老师边做手势表演边讲故事,小熊豆豆为什么会肚子疼呢?它应该怎样做呀?(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手上有许多的细菌,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交流(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体验洗手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的肚子疼过吗?为什么会疼呢?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4、小结:洗洗小手讲卫生(鼓励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三、 设计问题,引导孩子们观看相关图片,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1、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讲述“我是怎样洗手的”。
2、出示洗手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了解洗手的正确方法。
画面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她是怎样做的?咱们也来学一学吧!
(引导孩子们理解画面内容,并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讲述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卷袖子——冲手——搓香皂——搓手心、手背、手指——冲水搓洗——擦手。
(老师根据画面内容边做动作边讲解)。
4、引导孩子们边说儿歌边做洗手模仿动作,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进一步学习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
5、老师和孩子们谈话交流:“我们什么时候该洗手?”
(饭前、便后、玩完玩具、手脏时等)。
四、 让孩子们实际练习,洗洗小手讲卫生,进一步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老师引导:“现在已经是否吃饭的时间了,我们一起去洗洗小手吧,看看谁的小手洗得最干净。”
在实际练习中,老师引导孩子边说儿歌边洗手,指导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
教学反思
勤洗手爱清洁讲卫生确实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保护伞,而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对幼儿用语言或儿歌进行提示或指导,使幼儿在实践体验中不断巩固和提高幼儿的健康认知水平,逐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1、中班教案《草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知道草莓的生长方式及作用。
2、 能运用各种感官去发现、探索草莓的基本特征。
3、 喜欢草莓,体验制作“糖水草莓”的乐趣。
4、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5、 初步了解草莓的特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1、带领幼儿去幼儿园附近的“草莓园”参观、采摘草莓;2、请家长通过书籍、多媒体的方式让幼儿了解有关草莓的知识。
物质准备:1、草莓若干,冰糖和锅子;2、PPT 【幼儿园PPT课件制作】;3、草莓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回忆采摘草莓的情景,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采摘草莓的情景。师:前几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草莓园干什么去了?你们摘了多少草莓啊?好不好吃?
2、教师引出主题。师:今天张老师又带来了许多的草莓,可是在分享之前,张老师要先来考考你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观察、品尝草莓1、观察草莓的外部特征。(出示草莓及草莓图片)师:现在请你们告诉我草莓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谁能说说看,你觉得草莓像什么?
师:草莓的表面是什么样的?(请幼儿轻轻地摸)你摸到的感觉是怎样的?
2、品尝草莓。师:你吃到的草莓是什么味道的?
3、教师小结:草莓的外观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草莓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 ,有帮助消化的功效,与此同时,草莓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
三、了解草莓的生长方式1、观看PPT。师:草莓是长在哪里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草莓是怎么种植的。
2、教师小结:草莓适合种植在阳光充足,疏水性好的土壤里。注意除草、浇水、除虫,浇水的时候,注意不要把草莓弄湿,因为一旦草莓被水溅湿后,容易腐烂。
四、制作“糖水草莓”
1、教师讲解清洗草莓的方式:先冲洗两遍,再用淡盐水浸泡10分钟,再冲洗干净。
2、教师示范:将洗净的草莓沥净水份,去掉蒂部,放入小锅内;锅内放入几块冰糖;中火煮沸后转小火煮至草莓变软(约10分钟左右)即可关火;放凉后即可食用。
3、幼儿操作。
延伸活动:品尝“糖水草莓”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实验记录为幼儿调整认识、整理经验、形成科学的概念奠定了基础。鼓励性提问应面向全体而不是针对某个单独个体,教师应设法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回答问题,或在某个孩子回答之后让其他幼儿发表不同看法或分享某个观点。培养幼儿记录的习惯和能力,使幼儿乐于探究,逐渐理解科学结论必须建立在事实之上,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
12、中班教案《踢毽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2、在数数游戏中感受儿歌的趣味和韵律。
3、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整地说儿歌。
4、体验踢毽子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挂图、毽子若干、字卡
活动过程:
一、引课:
1、猜谜语。小小玩具长羽毛,抛向空中我踢它。(谜语的引入。意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出示挂图,想:毽子怎么玩?(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3、观察挂图后交流:图上的小朋友用什么踢毽子?脚的哪一部分?(通过观察、互动,让幼儿认识自己脚的不同部位,为后面活动的展开做好铺垫)
4、图片上有几个毽子,几个小朋友?思考:两个毽子几人踢?一个毽子呢?(让幼儿通过观察,知道毽子和人数一一对应,为理解儿歌内容做好准备)
二、操作活动:(幼儿活动动静交替)
1、老师这儿有个漂亮的毽子,谁想来试试?小朋友看看他是怎么踢的?(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根据幼儿活动程度随机指导,让多数幼儿看清怎样踢毽子,为活动的继续做好技术铺垫和情绪铺垫)
2、教师小结:用脚的内侧踢毽子的底座。(教师的强调为幼儿理清方法,便于下面的模仿活动)
3、分组练习踢毽子。(个别指导。鼓励幼儿模仿参与,掌握技巧,为下一环节数数做准备)
4、分组比赛:数一数,哪组踢得多?(通过数数活动,让幼儿有序参与,并为学习儿歌中的数数语句做好铺垫)
5、教师踢,幼儿数数。(儿歌中的数数是简数,幼儿不易理解。通过给老师数数,当踢得数和数得数不一致的情景出现时,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简数,理解和学习儿歌铺路)
三、学习儿歌
1、完整欣赏。(用听觉整体感知儿歌)2、逐句学习,同时出示图片。(多种器官感知儿歌,图片利于幼儿理解儿歌,并为下一环节幼儿自己完整朗读儿歌起到拐杖作用)
3、根据图片引导幼儿朗读。(放开拐杖,让幼儿自己走)
四、思品教育:踢人、踢门等都是不文明行为,小朋友不能做。(对幼儿进行相关的文明礼仪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班级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五、游戏:找字卡(捉迷藏是幼儿最爱玩的游戏之一,字卡上印有踢毽子字样,幼儿在玩中无意识认识汉字,加强印象,可以把所开展的活动内容喜悦的和家长分享,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进步和变化)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后,看着孩子沉醉的笑脸和主动帮助老师绕好毽子上的线绳时的
不舍,我知道孩子是快乐的。本次活动以毽子为主线,以动静交替,扶、半扶半放,彻底放手的方法让幼儿在游戏中完成活动目标。
13、中班教案《蝴蝶》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对称式剪纸方法折剪蝴蝶。
2、初步学习简单的镂空方法,将蝴蝶身上的花纹进行镂空。
3、激发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制作幻灯《蝴蝶》;
2、教师范例蝴蝶两个;
3、 剪刀、作业纸、幼儿人手一份;
4、《蝴蝶找花》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结合经验讲述:
美丽的春天来了,花园里来了许多蝴蝶,回忆乡下找春天的时候看见的蝴蝶;蝴蝶是什么变成的,结合毛毛虫变蝴蝶的故事,回忆看过的蝴蝶标本。
二、播放教学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蝴蝶图片。
蝴蝶有的有一对翅膀,有的有两对翅膀,翅膀上还有许多美丽的花纹,还有漂亮的颜色。请小朋友告诉老师:花纹是怎样排列的?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各是什么颜色的?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的花纹是对称的,是由几种颜色搭配的,而且颜色也是对称的。
三、 出示范例蝴蝶,老师的蝴蝶是用什么方法来制作的?
1、示范讲解蝴蝶的折剪方法。(把长方形纸对折;画好半只蝴蝶的轮廓线;沿轮廓线剪下来。)
2、示范讲解简单的镂空方法。(出示范画,比较镂空的蝴蝶与未镂空的蝴蝶哪个漂亮;示范圆形,三角形、月牙形等简单的镂空花纹。)
四、幼儿剪贴。
1、提出折剪要求:用对称式剪纸方法折剪蝴蝶,并进行镂空;剪下的碎纸放在小筐里。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五、作品展示,对幼儿作品进行讲评。
六、播放课件,欣赏剪纸作品蝴蝶。
七、学蝴蝶飞舞,律动《蝴蝶找花》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课前设计思路:最近,我们的主题是《春天来了》,我们讲了关于毛毛虫变蝴蝶故事,幼儿对蝴蝶感兴趣,我们生成了中班剪纸活动蝴蝶,幼儿对剪纸平时用得不多,特别是对蝴蝶的对称式剪法更是没有涉及,尝试大胆地让幼儿剪纸活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当前幼儿对剪的技能的掌握情况。为了减低难度,提供半只蝴蝶轮廓,轮廓基本固定下来。重难点放在,镂空式剪法。
14、中班教案《化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感知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2、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3、练习跑跳步、躲、爬、滚等动作,练习穿、脱衣服动作。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蝴蝶是毛毛虫变的。
2、能顺利穿脱布袋。
活动准备
1、幼儿对活动中的重点动作基本熟悉。
2、每位幼儿一个花布袋、安全的场地、音乐磁带、录音机、树叶、地垫。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1、谈话、创设情景。
2、分配角色、布袋发放,老师演毛毛虫妈妈,小朋友全部是毛毛虫宝宝。
3、带领小朋友到户外准备活动。
二、基本部分
1、随音乐跑跳步,去“郊游”。(《郊游》的音乐)
2、“下雨了”, 带领幼儿跑、躲雨。(《大雨小雨》的音乐)
3、“雨停了”,高兴、跳一跳,去找吃的。(《毛毛虫》音乐)
4、“毛毛虫吃饱了,睡了”,趴在地垫上。(《化蝶》音乐片段)
5、脱下外壳(布袋群),化成小蝴蝶了。
三、结束部分
1、学习小蝴蝶飞一飞,飞进教室。
2、谈话、小朋友说说游戏的感受。
教学反思
1、孩子们玩得开心、很感兴趣,但也有孩子不能大胆参与,老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引导和关注;
2、大部分孩子玩得投入,认知和能力方面都得到提高,也有少数一两个幼儿一直都在赶节奏,没有自由自在投入游戏的感觉;
3、准备很充分,特别是音乐很贴切、有趣,也大大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符合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水平;
4、对少数能力差的幼儿个体关注不够。
15、中班教案《星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探讨美术大师米罗的作品《星空》,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2、尝试利用点、线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星空,体验合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大的画纸两条(粘贴在长条KT板上)、油画棒;制作的PPT课件、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放一段轻音乐,想象夜晚的天空景象。
引导语:你从天空中都看到了什么呢?
二、幼儿从“点、颜色、线”三个方面欣赏大师的作品
引导语:有一位西班牙的大画家,他叫米罗,他也在美丽的夜晚出来欣赏天空的景色,那米罗都看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PPT课件)
1、引导幼儿从“点”出发,大师的作品。
2、引导幼儿从“颜色”出发,感受大师的作品。
3、引导幼儿从“线”出发,感受大师的作品。
4、通过为作品起名字,提升幼儿的整体欣赏能力。
引导语:你能给作品起个名字吗?
师总结:你们说得真好,画家米罗给这幅作品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星空,(轻音乐)在一个美丽的夜晚,星星们在快乐的跳着舞,月亮在旁边静静的欣赏着这一切,有一个人高高的举起双手,看着满天的星星,好像在和星星们说着悄悄话呢!
三、合作完成作品,创作星空。
引导语:刚才我们欣赏了大师米罗的星空,那我们再来看一看,米罗在画这幅画时,用了很多的什么呢(点和线)?在他的画里出现的最多的又是哪些颜色呢(黑色和红色)?
四、作品展示、交流分享。
引导语:我们的星空画好了,感觉怎么样?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五、结束活动。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我先从幼儿想象天空,后欣赏大师作品,再进行想象创作这三个环节设计的,在活动中,幼儿通过与教师提供的作品直接主动对话,使他们潜在的艺术潜能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这充分说明,孩子是完全可以理解一些简单的美学知识和规律的,这幅画自由、轻快、无拘无束,通过欣赏之后再进行绘画创作来深化幼儿对作品的感受,这时的孩子们充满了自信,从而大胆的绘画,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过去的评价作品往往是以“谁画的像范画?”“谁画的好?”这些标准来衡量画的好坏,它不仅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而且也违背了新《纲要》的精神。而我这次的评价就本着尊重幼儿的想象和对作品的理解为出发点,如“我们的星空画好了,感觉怎么样?你都看到了什么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它可以使孩子的思维更宽广、话题更拓展、思想更个性,显然,之后我听到了各种不同的答案。
美术欣赏中,同样一幅画给不同的幼儿欣赏会有不同的情况产生,今后的美术欣赏活动中,我会不断总结、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
16、中班教案《我的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家的喜爱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幼儿能用纸折好房子,粘贴在纸上,并添画出花、草、树等其他物体。
3.通过折房子让幼儿知道房子的结构,有屋顶、墙面、门、窗。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重难点:
学习用正方形的纸折房子。
折出房子两边的尖角,并能发挥想象添画景物。
活动准备:
1.正方形彩纸每人一张、胶棒每人一支(26张),水彩笔、油画棒若干支,装笔小筐六个。
2.折好的房子一个,二幅完整的折、贴、添加景物的画,(一块黑板,一块布、六块磁铁,课前将范画贴好}
3.诚邀:亲爱的30班家长们,为了让您更多的了解万婴教育的理念,快乐教育,快乐人生;为了让您更全面的理解《指南》在幼儿教育教学目标的指导;为了响应万婴教育机构园长观摩教学活动开放日;路园长将在4月17日(星期四)上午8:50分在多功能厅,为我们33班幼儿进行大班语言故事《小桃仁》的教学活动,欢迎您的光临,期待您与孩子同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用神秘的表情和语气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今天园长妈妈用纸折了一个礼物要送给我们30班的小朋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2.请小朋友看看这像什么?(老师出示折好的一间房子,引起幼儿的兴趣)。这个房子就是园长妈妈的家,好看吗?那么你们想不想也折一个小房子,当作自己的家呢?
3.瞧,这是园长妈妈的家,漂亮吗?(出示范画给幼儿欣赏折、贴、画自己的家)。园长妈妈画了些什么呢?(幼儿边看边说)你们想不想也把自己的家画出来呢?
4.现在我先来教小朋友折一个房子,变成自己的家好吗?等一会小朋友再把自己的家添画上美丽的风景好吗?
二、讲解示范:
1. 先用正方形纸折出小房子。(教师讲解示范,幼儿跟折)把正方形纸边对边对齐折;再横着对折后打开,折出中心线;把两边的纸向中心线折;用手指伸进去折出房子两边的尖角。2.我们把折好的小房子在反面用胶棒涂抹,贴在纸上,然后再请小朋友添画自己家小区的风景,比比谁的家最美丽。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先折好房子,再将折好的房子粘贴在纸上,然后添画各种风景和物体。
2、鼓励幼儿大胆涂色,使画面色彩鲜艳。
四、讲评:
幼儿互相欣赏,说说谁的家最漂亮,并请几名幼儿上前给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久违了,美术教学活动!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能不荒废技艺和专业。然而,在我20年后又重拾生疏已久的美术教学活动,让我有一种担忧和压力,又有一种期待和挑战。担忧的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常规养成是否好,压力却是,我的美术教学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而期待的是,又能和孩子们一道折折、画画,体验、享受、欣赏孩子们的教学成果了,说到挑战,却是对我教育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检验。我喜欢这样的挑战,因为,人生就是在不断的挑战中完善自我的。
其实这节美术教学活动,是应30班朱老师的要求而上的,我是硬着头皮接受了朱老师的钦点。然而令我欣慰的是,孩子们是那么的配合,家长是那么的给力,老师是那么的认真,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下来,幼儿掌握了折房子的要领,家长了解了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及自己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老师们对美术教学活动的准备、组织、设计、示范、演示、讲解等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和认识。整个教学活动非常流畅,完成了教学目标。
17、中班教案《水果乐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触摸.品尝等方法,充分感知各种水果。
2 比较各种水果的相同于不同。
3 会用橡皮泥制作各种水果,喜欢玩“水果店”的游戏。
4 探索、发现生活中水果的多样性及特征。
5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水果。
通过水果的形状.味道.颜色等说出他们的名字。
活动准备
各种水果的图片.实物水果.装水果的袋子.不同颜色的橡皮泥以及切成块的水果。
活动过程
一 让幼儿观察图片,说说图上的水果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二 出示装水果的袋子,让幼儿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还可以请个别幼儿将手伸进袋子里摸摸,大胆说出
水果的名称,最后把袋子里的水果都拿出来。
让幼儿看看.摸摸.说说桌上的水果。
请幼儿说说自己手里拿的水果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让幼儿品尝各种水果,说说它们的味道。
提问“你还吃过哪些水果,他们有什么特点及营养”。
三 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橡皮泥制作各种水果。
四 用幼儿制作的橡皮泥,玩“水果店”的游戏。
活动反思:
由于本班幼儿年龄的关系,对于吃过的水果说不上名字,所以学习本课内容,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这一话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都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18、中班教案《向日葵》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网格的形式来表现向日葵,并初步尝试用不同形式的线条来装饰向日葵的叶子。
2.能够耐心细致地完成作品,体验线描活动的乐趣。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播放《植物大战僵尸》视频,引出主题。
2.天上飘下来的这些是什么呀?
3.有了很多的向日葵,收集起来,我们就可以打到更多的僵尸了,所以今天老师要请你们一起来设计心得向日葵。
二、教师示范
1.教师出示向日葵模板,并提问:
(1)谁知道向日葵这个圆圆的花心里是什么图案的呀?
2.教师示范画网格:
(1)那我们用长长的直线来把格子画出来(教师示范)
(2)我们直线要排列的紧一点,这样画出来的网格才好看。
3.向日葵的花瓣上想想可以怎么装饰呢?叶子可以怎么装饰呢?我们以前学过有哪几种线呀?教师示范用直线、弹簧线、波浪线、虚线、图形等装饰叶子和花瓣。
三、幼儿操作
1.刚才看了我设计的向日葵你们觉得漂亮吗?那想不想自己也来设计一朵漂亮的向日葵呀?
2.那现在每人用一支记号笔,记住要用我们你会画的线条把向日葵画的满满的,这样才好看!
活动反思:
本次线描画活动是幼儿升入中班后第一次进行正式的线描活动,在学习画网格的同时还运用了学习过的各种图形、线条来进行装饰画,活动中首先我的示范很成功,孩子看完我的示范之后,都鼓起掌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很好的激发了孩子的操作欲望,在之后的操作中,孩子们对于装饰画都进行的很好,但是网格有部分孩子画的有些斜了,分析原因,我在示范时没有对此做重点强调,今后需要注意。
19、中班教案《静电》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磨擦生电现象,体验静电对物体的作用力。
2、能够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感受探索的乐趣。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难点:
在游戏中感知磨擦生电现象,体验静电对物体的作用力;
用吸管摩擦生电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
1、吸管人手一根、卷纸若干、碎纸片若干;
2、清水、盆子、小纸船(形成小池塘的场景);自制旋转木马;柳条(柳树);水龙头(细细的水流);洒落的铅笔粉末。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来给你们表演一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
(出示吸管)这是什么?
幼:吸管和碎纸片
教师演示:将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轻轻靠近纸片,没变化;教师用眼神和表情让幼儿观察吸管是否有变化;然后将吸管藏到桌子底下边磨擦教师口中边说“变变变”,再拿出来,轻轻靠近纸片,用眼神或动作提示幼儿观察变化。
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幼儿讲述看到的现象)
二、猜测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
1、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磨擦生电
(1)小纸片主动跳到了我的吸管上,猜猜我是怎么来变这个魔术的呢?
(幼儿猜测、讨论,如果幼儿有说用水、用浆糊之类,教师让幼儿亲自摸一摸,究竟有没有)(鼓励幼儿进行各种想象、猜测)
(2)小朋友,你们猜了这么多的方法,是不是这样呢?你们现在自己去试试,看看你会不会变这个魔术,当吸管靠近碎纸片时,小纸片会主动地跳到吸管上,我旁边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如果需要可以选取使用。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引导)
(3)谁会变这个魔术了?请告诉我们你是怎么变的?
(幼儿将自己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进行展示)
(4)请个别幼儿示范,要点:摩擦得又轻又快。
(5)幼儿再次尝试操作(此环节是否省略,看幼儿第一次的操作的成功率而定)
(6)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吸管经过磨擦后,轻轻靠近小纸片,小纸片就会跳上来了。
2、猜测、总结磨擦生电现象是静电反应
提问:为什么吸管经过磨擦以后小纸片就会跳到吸管上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幼儿进行各种想象、猜测)
教师小结:这是静电,吸管经过磨擦以后,会产生小小的电,这些电叫静电,它们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三、操作体验:静电对轻的物体的作用力
1、师:有了静电的吸管除了可以吸引小纸片,还能做别的事情吗?
2、介绍游戏情境1:
(1)柳条因为没有风,正静静地垂着,如果用摩擦带电后的魔棒靠近它,你猜柳条会有什么变化?(会飘动起来)
(2)请一名幼儿尝试验证后,将自己的发现在记录纸上记录下来。
3、介绍另外四种游戏:这儿有许多的小船停在水边,一动也不动;木马停在原地没有旋转;水流也在象一条线似的静静地流着;铅笔灰洒落在纸上,我想把它用一样东西把它搬到盘子里去;
4、引导猜想:假如你们用自己手中带有静电的魔术棒轻轻地靠近它们,猜猜会有变化吗?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四、幼儿实践验证
1、真的是你们猜的这样吗?可以去试一试,并且把试验的结果记录下来,玩一种,记一种,看谁发现得多
教师观察,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
五、交流分享。
你将有静电的魔术棒靠近它们的时候,发现了什么?(让幼儿
对照自己的记录,充分描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六、教师总结。
你们用带静电的吸管轻轻靠近游戏材料时,它们都动起来了,改变了原先的位置。
七、迁移运用:讨论与交流自己的生活体验。
师:“你在生活中曾遇到过静电吗?”
幼:(回忆自己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在干燥的日子和小伙伴拉手时被“电”到,梳头时头发根根竖起,脱衣时“滋滋啦啦”的声音和点点火花、玩滑滑梯时“呲拉呲拉”的声音……
师:“被‘电’到是什么样的感觉?”(疼、麻……)
那么你知道怎么样预防静电吗?让我们回去继续了解一下预防静电的一些好办法。
活动延伸:
幼儿与父母共同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人们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以及预防静电的办法。
教学反思:
为了使孩子们对“摩擦起电”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提问道,“除了塑料尺,什么东西用绸布摩擦之后也可以吸起小纸片呢?”孩子们做出了大胆的猜想:铅笔、橡皮、尺子、玻璃、吸管等等。在操作活动中,孩子们还有了新的发现,除了用塑料尺摩擦布引起这种现象,自己身体的一些部位摩擦之后也能产生静电现象,比如用铅笔摩擦衣服或裤子;吸管摩擦头发,皮肤这些都会产生静电现象。最后带领孩子们一起讨论与交流“静电的现象”,让孩子们知道哪些摩擦之后可以起静电现象,哪些摩擦之后不可以起静电现象。触电对人体的危害及如何预防静电,让孩子们认识到科学现象。
20、中班教案《灯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圆形纸片折叠成三角形并组合拼搭成三角面灯笼的技能。
2、学习简单地装饰技能,初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范例、大小相同的圆形纸片若干、胶水,串绳、珠子等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范例,幼儿观赏。
2、提问:
(1)这是什么?(灯笼)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你知道这是用什么形状的纸做成的吗?(圆形)一共用了几个圆形纸片?(有12片、16片、20片等各种样式)圆形中间是什么形状?你会把圆形纸片折叠成三角形吗?(请个别幼儿示范后教师再重点讲解)
(3)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面灯笼,提问:为什么两个灯笼会不一样大小?
(圆形纸片大小不同,做成的灯笼大小也不同,一只球体所需要的圆形纸片大小应该是一样的)
二、示范讲解。
1、圆形纸片折叠成三角形。
重点要求幼儿做到:要折叠出相同大小的三角形。
2、粘贴。
(1)每一张圆形纸片的三处折叠部分要和另外三个圆形纸片的折叠部分粘贴起来就成球体。
(2)涂胶水粘合时要对整齐。
(3)用串绳、珠子进行装饰,制作成灯笼。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数量的圆形纸片进行制作。
2、先将圆形全部折叠成三角形后,然后再一起拼搭粘贴。
3、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四、结束讲评。
1、幼儿观赏灯笼,体验成功的快乐。
2、请个别幼儿讲述制作过程,遇到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活动反思:
1、虽然本班幼儿入园至尽已进行了一系列的圆形折叠粘贴活动,但是由于孩子们之间能力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开展这一活动的过程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范例,它们分别是用12片、16片、20片圆形纸片制作的灯笼,使孩子们能根据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制作。
2、活动进行过程中,要启发幼儿互帮互学,同伴之间交流分享制作经验,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21、中班教案《花儿朵朵》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把正方形纸进行对折,并尝试目测剪弧线。
2、借助固体胶把剪下来的东西组合粘帖成花朵。
3、体验剪纸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彩纸、固体胶、剪刀
2、花园的背景图、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纸纸宝宝变魔术,引出主题。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彩纸)
2、纸纸宝宝可调皮了,它爬呀爬爬到老师的腰里,你们猜,彩纸宝宝会变成什么?(裙子、腰带) 它又爬呀爬,爬到老师的脖子上,这会儿它又会变成了什么?(领带、围巾)它有爬呀爬,爬到了我的头上,你们看,它会变成了什么?(蝴蝶结、帽子)
教师小结:彩纸宝宝变了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它现在要请小朋友帮忙了,它想变成春天五颜六色的花,小朋友想想,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它呢?(剪、折、撕)
二、剪刀娃娃变魔术,教师示范剪出花朵。
1、现在我们就要折和剪的方法来变一变。
2、先把正方形彩纸对折,变成了什么形状?(长方形)再对折,变成了什么?(正方形)再次对折,有变成了什么形状?(三角形)并出示在展板上。
3、好,开始变魔术了。在折的一边的中间开始,小剪刀开始爬山了,爬呀爬,爬过弯弯的小山坡,爬到了另一边,变成了什么?(花朵)
4、请一幼儿上来练习。
5、如果有花茎和叶子,我就可以跳舞了,我们再来帮帮它吧。教师示范用绿色的彩纸剪花茎和叶子,再用固体胶粘帖。
三、幼儿制作花朵
现在请小朋友的小手也动起来,折一折、剪一剪、变一变,变出不同颜色的花朵吧。
1、交代要求:A、做剪的时候要保持安静;B、用完剪刀以后,要把剪刀的嘴巴合上,不然它的嘴巴会累的;C、做好后,把纸屑放在塑料筐里。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播放背景音乐。
四、展示、评讲
春天到了,花儿都开了,你们看,漂亮吗?(漂亮)
1、 你喜欢哪一朵?为什么?
2、 在活动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活动反思:
第一个环节“彩纸宝宝变魔术”,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能快速进入状态,更好的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大胆想象纸条变成了裙子、蝴蝶结等,发展幼儿的创造力。第二个环节“教师示范剪出花朵”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本来我就让幼儿对折,再采用了爬山的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会剪弧线。但是看来我高估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在一幼儿练习时,就出现了问题,即对折的方法不对,导致花朵没有成功,给了我一个措手不及。虽然经过调整,当幼儿操作时也时有这种现象发生。后来经过研讨,说直接对折成三角形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看来还是我考虑的不够周全,下次注意吧。
22、中班教案《对不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教育幼儿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请”、“谢谢” “你好”、“对不起”、“再见”。
2.培养幼儿友好相处,能处理好同伴之间的关系。
3.大胆说出自己对的理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育幼儿讲文明,并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2. 引导幼儿正确处理同伴之间的矛盾,从而提高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自编情景故事一个。 2。挂图四张。
3.歌表演磁带一盒。 4。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讲故事( 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老师带小朋友在院子里玩滑梯。大家都玩的非常高兴,只有方方和婷婷不玩。老师发现了,走过去问是怎么回事?婷婷告诉老师:刚才上滑梯的时候方方不小心踩了我的脚,婷婷被踩疼了可方方也不理,婷婷感到既委屈又疼,于是,两人就谁也不理谁了。在老师的劝说下方方走到婷婷面前,用细小的声音说了一句“对不起……,”没想到这神奇的三个字一出口,婷婷顿时不哭了,原谅了方方,两个好朋友又重归于好了。)
2、提问:小朋友,你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是怎样做的呢?
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不小心碰到了别人,这个时候我们要主动向别人道歉;而当别人不小心碰到了我们,也要向我们道歉,我们才愿意原谅他。这样大家在一起才能和睦、愉快的相处。
二、观看挂图。
1、玩积木时荣荣不小心把实实的积木弄到了。
2、喝水时鹏鹏不小心把水洒到了婧婧的身上。
3、吃饭时龙龙不小心把饭汤弄到笛笛的手上了。
4、睡觉时文文不小心蹬到了策策的身上了。
小结;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边看挂图边讨论:如果挂图上的小朋友是我,我会怎样做!
三、欣赏歌曲《对不起,没关系》
1、教师演唱歌曲,幼儿仔细倾听歌曲内容。
2、教师和幼儿一起演唱歌曲,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创编动作。
3、请两个小朋友到前面来进行情境表演。
小结:为了我们的社会大家庭更加和谐、文明,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向歌词里唱的那样,勇敢的向人家道歉,说声“对不起”。这是多么具有神奇作用的三个字啊!——“对不起”。无论别人多么生气他也一定会转怒为喜向你说“没关系”的!
教学反思
1.带领小朋友继续学习包括“对不起”在内的十字文明礼貌用语:“请”、“对不起”、“你好”、“谢谢”、“再见”,并评选出每周的 “文明礼貌用语小明星”,张贴小红花。 2。 通过听故事,小朋友们学会了在与人交往时使用礼貌用语,并懂得礼貌用语在日常交往中的意义。 3.。请小朋友边看图边讨论了如果是自己,会使用什么礼貌用语,从而培养了孩子与人交往的礼貌行为。 4。通过歌曲,《对不起,没关系》,教育小朋友们之间要友好相处,团结友爱。 5。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做音乐游戏,并知道了“对不起”的神奇。
23、中班教案《小人国》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在指纹图案上添加简略的线条,表现人物的动态。
2、体验运用新的绘画方式进行美工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每桌一盒印泥,两块半湿的抹布。
2、长方形画纸、黑色勾线笔人手一份。
3、教师《小人国》范画及若干小人动态图片,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1、出示《小人国》范画,引发兴趣。
――你们还记得《小人国》的故事吗?今天小人国的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了,朋友来了我们
――该对朋友说什么呀?(礼貌用语)
2、请幼儿仔细观察,说一说小人们都在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根据幼儿说的情况教师分别在转换仪上出示相应的小图片)
3、了解“指纹画”的作画方法。
――以“小人国还有一位可爱的小姑娘来做客”的情景为由,教师示范指纹画。
――示范指纹画的步骤:右手食指尖蘸足印泥,轻轻地印压在纸上做小人的头;再用右手大拇指肚蘸足印泥,稳稳地落在纸上,稍稍向下压,不要移动,做为小人的身体;然后用勾线笔的细头画出小人的五官,用勾线笔粗头画出小人的四肢。
4、幼儿绘画。
――小姑娘一个人来做客太孤单,她想请好朋友一起来。现在轮到你们大显身手了!画出你们喜欢的指纹小人来陪小姑娘一起玩吧!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象和动态的指纹小人,使画面生动而富有情趣。
5、作品展示。
――将幼儿作品进行展示。
――请若干幼儿来介绍你的小人在陪小姑娘干什么?
――游戏:我和小姑娘做游戏。
活动反思:
孩子很喜欢这个手指活动,通过儿歌帮助孩子更好的掌握方法。如,“食指点一点,笑脸点点头,拇指点一点,身体药一摇,用上水彩笔,画上手和脚,我的小人画好啦。”孩子们边画边念儿歌,可开心了。边嘉茗还给小人戴上了可爱的帽子,冯佳宸用手指画了树、花,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效果不错。
24、中班教案《风车》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制作简易风车,体验制作乐趣。
2、通过玩风车探索什么样的纸更适宜做风车。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
纸张(报纸、宣纸、瓦楞纸、手工纸、挂历纸、皱纹纸、锡纸)、吸管、安全钉若干、幼儿个人猜想记录、集体记录表。
2、经验准备:
有玩风车的经验,知道制作风车的方法,在玩的过程中提出提问,对什么纸适合做风车有了疑问并做了猜想。
教学重难点:
记录根据风车转动情况,并与同伴交流分享。
探究不同纸张风车转动的实验过程。
活动过程:
1、说一说。
(1)引导幼儿回忆猜想制作风车的纸张。
教师:猜想了哪些纸适合做风车?
幼儿:报纸、手揉纸、瓦楞纸、宣纸、图画纸。
(2)分享自己的猜想。
教师:你是怎样猜想的?为什么?
幼儿:瓦楞纸结实,不会破。
幼儿:手揉纸柔软,会转得快。
幼儿:图画纸硬,会转得快。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成功呢?
2、做一做(制作风车)。
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纸张制作风车。
3、玩一玩(感知风车的转动)。
让幼儿到户外动手玩一玩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风车,让幼儿感觉、发现谁的风车转得更好。
4、想一想(由分享个人验证结果引出集体验证表进行经验梳理)。
教师:你的验证结果是什么?是哪里出了问题?(引导幼儿分析“为什么用瓦楞纸、皱纹纸制作的风车转不起来”。)
教师:你的风车转得很快啊,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样的纸制作的?(引导幼儿总结什么纸适合做风车)
5、评一评(集体验证结果,选出最适合做风车的纸)。
教师:能转动的风车是哪些纸做的?哪些纸最适合做风车?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区域活动时到手工去制作风车。
教学评析:
活动生成源于幼儿在玩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材料也是根据幼儿猜想,提供了生活中常见而又熟悉的纸张,如报纸、挂历纸、锡纸……并使幼儿在户外游戏和玩中充分感知和探索,让他们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科学就在身边。活动中让幼儿自我猜想、自我验证,在游戏中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探究“什么纸张最适宜做风车”。活动游戏性、操作性强,体现了让幼儿在做中感受,做中学习的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流畅,环节层层递进,教师的提问启发性强。活动中记录方法新颖,采用实物(具体纸张)记录的方法,既具体形象,又缩短了幼儿记录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探究纸张的适宜性。
活动可以更开放一些,如不一定非得让幼儿猜想哪一种纸张适合做风车,可以让幼儿猜想哪些纸张适合做风车,然后让幼儿制作多个风车,这样幼儿可以将几种纸张制作的风车进行比较(也可以与同伴比较)从而得出更科学的答案。
教学反思: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都是老师为孩子先准备好材料,幼儿只要制作就行了,这样就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而这次我为孩子提供了多种制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动脑筋选择材料过程中包含了丰富的学习内容,而且孩子们对于自己选择的材料很喜欢,制作风车的过程也十分顺利。
优点:
问题是孩子学习的开端,也是教师了解孩子的窗口。本活动正是抓住了孩子们在玩风车的过程中提出“用什么纸制作风车更好”这一问题生成的。孩子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发展的过程,也是他们积极思维、发展个性、培养良好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过程。
不足:
由于前期经验铺垫不够充分,有的幼儿因为对制作风车的方法不是很熟练,所以即使选择了适合做风车的纸张也没有得到成功的体验。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并没有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恰当把握时机,当老师知道有的幼儿想用皱纹纸做风车后,老师没有急于否定,而是等幼儿发现皱纹纸做的风车转不起来时,才引导幼儿分析“为什么用皱纹纸制作的风车转不起来”。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活动的闪光点,教师能抓住这些教育契机及时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25、中班教案《高跷》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大胆运用高跷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发展创造力。
2.通过玩高跷,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感受与他人共同游戏的快乐,培养合作意识。
4.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5.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
1.在日常活动中练习玩高跷。
2.幼儿人手一副高跷;皮筋、凳子等场地布置。
三、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高跷操
教师边喊口令,边带领幼儿做“高跷操”热身,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自由探索活动
1.幼儿自由探索高跷的玩法,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
2.请个别幼儿示范,并鼓励其他幼儿尝试各种玩法。(踩高跷、障碍物走、梅花桩、跳“小河”)
3.重点练习踩高跷过障碍物、踩高跷跨水沟。
(三)游戏:勇敢者大闯关
1.介绍游戏名称,讲解游戏规则要求。
幼儿分成四组,两组相对站立。第一名幼儿踩着高跷从起点出发,越过障碍物(椅子),跨过“小水沟”(一定高度的皮筋),将高跷给对面的幼儿。依次类推,最先完成任务者获胜。
2.幼儿游戏一次,教师巡回指导。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幼儿进行适当的保护。
3.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讲解后,再次游戏。
(四)结束活动。
放松运动。
整理各种材料、器械。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通过活动,幼儿各方面能力都获得了有效的发展,勇敢、果断的个性品质也得到了发展,幼儿兴趣高,充分激发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分析我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要求方面,对幼儿积极鼓励方面以及安全教育方面都做得较好。如是让幼儿自由选择难易不同的走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26、中班教案《小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2、学习用边对边、角对角的折法折小鸟,并涂上鸟的眼睛、翅膀。
3、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感受作品的美感。
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学会折纸的最基本的折纸技巧。
难点:掌握折纸的基本要领。
活动准备
1、正方形彩色纸若干张;彩色笔若干张盒。
2、大正方形纸(教师用)。
3、教学挂图2张(一棵绘画完整的树、一只绘画形式的完整小鸟)、一只用正方形纸折成的小鸟。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学挂图,引起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
出示教学挂图,师:“这幅图上有什么?”待幼儿回答后,“今天老师教小朋友们用折纸的方式来折小鸟好吗?”
二、引导幼儿观察范例,分析小鸟的折法
1、教师拿出一张较大的彩色正方形纸做范例,引导幼儿学会看图似和教师一起完成,并与幼儿互动折纸的过程。
(1)教师把一张彩色正方形纸有色的一面朝下,强调对折时应注意要边对边、角对角折,对折后用手轻轻地将折痕抹平。
(2)这时正方形的纸就成了三角形的了,在将三角形边的一只角往下折,小鸟嘴巴就折好了,强调在讲诉嘴巴折法时应告诉幼儿要把三角形比较长的边往下折尖。
(3)小鸟折好了,“小朋友看看上面还缺什么?用彩色笔为小鸟画上眼睛、翅膀。”
三、引导幼儿按图说折纸,独立完成
师:“小鸟折好了,那我们把小鸟贴到树上好吗?”引导幼儿按图说自己折纸,学习简单的对角折法,提醒幼儿折时要边对边、角对角抹平之后涂上眼睛、翅膀。
四、展示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现在小鸟要回家了,小朋友们一起送它回家吧。”请小朋友把做好的作品帖到教学挂图上,一起欣赏大家的作品,并选择个别点评。
教学反思
本课堂幼儿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幼儿通过自己操作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幼儿在折纸的过程中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对折纸的基本技巧掌握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都要注意这些小的细节,让以后的教学活动更好的提高。
27、中班教案《茶》含反思
目标预设:
1、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茶叶的特征,乐于运用语言进行表述。
2、能仔细观察、记录茶叶在泡水前后的变化。
3、初步尝试泡茶、知道泡茶要注意用水量和安全。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重点:
1、能大胆地用语言、身体动作表述自己的想法。
2、自己尝试泡茶。
活动准备:
4个茶叶罐装好适量的茶叶、小勺4个、透明杯子每人1个、保温杯16个、集体记录单1张、录像《认识茶叶》、音乐、抹布等。
活动过程:
1、 出示装好茶叶的茶叶罐,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请幼儿从听、闻、摸等多种感官来猜想罐子里装的是什么。
(以游戏猜猜的情景引出茶叶,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意识。)
2、引导幼儿观察干茶叶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茶叶的颜色、形状、硬度、味道等方面进行观察。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形象记录。
原有记录总结过程:(观察、记录)
从视觉、触觉、味觉等来感知干茶叶的特征,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对干茶叶的理解,并对干茶叶特征进行总节并记录。
3、引导幼儿观察泡水后茶叶的变化幼儿自己泡茶,知道泡茶用开水、杯子、并注意安全等。
观察茶叶在杯中的变化,互相交流。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形象记录。
教学反思:
中国的茶文化是我国的代表特色之一,现在正式采茶时节,孩子们对茶的认识不多,这次学习通过看、闻、品,让孩子对三种茶有了初步的认识,看——看茶叶在未泡水和泡了水以后状态、色泽的变化,闻——茶叶的香味,品——感受几种茶叶的口味,全面地让孩子感知了解。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浓厚,也调动了孩子的基础经验,看到过爸爸、妈妈喝茶,和今天的学习联系后也有一些自己对茶的认识。这里将茶道的展示添加并放在延伸环节是让孩子将对茶的认识的延续,激起他们新的学习的欲望。
28、中班教案《萝卜》含反思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在学习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促进幼儿积极的思考和表达,同时将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密切联系起来。
培养幼儿学习中的观察力及张扬个性,有自己的特色,爱上绘画。
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感受作品萝卜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于幼儿的晕染方法的掌握,以及将幼儿看到的教师范画和自己生活中见到的以及想象的做表述.
难点在于,幼儿的不自信会导致作品完成度不高.
活动准备
纸,铅笔,油性勾线笔,油画棒
步骤地掌握:
1,采用提问,幼儿回答贯穿活动
2,引导幼儿观察范画,发挥幼儿丰富想象力
3,教师示范
4,幼儿创作,教师鼓励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画:1图上画的是什么,是什么萝卜,你见过哪些萝卜,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小朋友喜欢吃萝卜吗?为什么?引出小朋友要喜欢吃萝卜,他的营养价值很高,不能挑食.2画中的萝卜和能吃的萝卜有什么不同,得出:画里的萝卜有眼睛,眉毛,嘴,并且在微笑,它为什么这么开心呢?因为它帮助了小朋友增强了抵抗力3.画里有几棵萝卜每棵萝卜有几片叶子,一共有几片,小朋友可以数以数.4再观察线条:萝卜是什么形状的,土地是什么线条组成的,叶子是什么线,一会小朋友准备画什么形状的萝卜什么样的叶子5,再观察范画的颜色,由下往上,土地的颜色,萝卜的颜色,叶子的颜色,天空的颜色一会儿小朋友会选择怎样的颜色?着重萝卜的脸老师选择了粉红和玫红进行了晕染,叶子的颜色也不同为什么?
二,示范,示范是为了让幼儿了解绘画的着重点,有了示范幼儿能感受到绘画的奇妙,并且简捷画,增强幼儿自信心.:步骤分为:1两条土地线2中间最大的萝卜,(圆形)两边的萝卜,萝卜的表情,3萝卜的叶子4着色.
教学反思
活动中应先请小朋友用铅笔试画,再用勾线笔描出轮廓,然后将铅笔印擦去,这样画面比较整洁.
着色时注意晕染方法多示范,还应多鼓励创意.
29、中班教案《亮眼睛》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有爱护眼睛的意识和行为;
2、 知道保护眼睛的方法,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3、 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4、 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保护眼睛的方法,了解哪些食物吃了能明亮眼睛;
难点:能辨别出对眼睛有宜的动作、姿势和食物等。
活动准备
课件《眼睛生病了》,眼罩,眼保健操音乐,各种蔬菜水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启发幼儿思考眼睛的重要性。
1、 游戏规则:请一位幼儿说说自己的朋友是谁,并找到他,然后用眼罩蒙上眼睛,看还能不能轻松的找到自己的朋友。
2、 老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并总结
(1)、当眼睛被蒙上看不见的时候,你还能一下就找到自己的朋友吗?为什么?
(2)、眼睛看不见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害怕吗?你还敢像以前一样跑步吗?从而让幼儿知道眼睛的重要性。
二、故事《眼睛生病了》
1、播放课件:故事讲述了小女孩可可是个不听话的小朋友,她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喜欢在走路的时候看漫画书,也喜欢躺着、趴着看书,特别喜欢看动画片,玩电脑 ,而且总是盯着看很久都不休息,最后眼睛发红,而且看不清东西了,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的眼睛由于长期的用眼不当生病了,成了近视眼,可可不得不戴上一副眼镜,眼镜戴起来很不方便,但可可没办法,做什么事都必须戴上眼镜了。
2、老师提问启发幼儿思考可可的眼睛为什么会生病等等,让孩子们分组可可哪些地方做得不对,你是怎么做的,保护眼睛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食物分类:哪些食物吃了对眼睛有好处。
老师逐一出示食物图片,请幼儿说一说,每种食物吃了对眼睛有无好处,并对有无好处的食物进行分类,让孩子明白为了让自己眼睛变得更明亮,我们还可以用多吃蔬菜水果的方法。
四、做一做:亮亮眼睛操
老师指导幼儿一起做眼保健操。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的学习,引起了孩子们对自己眼睛的关注,大部份孩子能熟练的掌握保护眼睛的各种方法,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游戏和故事讲述,来引起孩子们对眼睛的重视,并通过分组讨论,让幼儿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做出判断,再通过老师的引导来掌握正确的方法,这让孩子对教学内容更加深刻。
在进行第三大环节,让幼儿分辨哪些物品吃了对眼睛有好处时,由于孩子年龄偏小,而为什么对眼睛有好处是他们现在还不能理解的,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我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用教师总结的方式,没有给孩子过多的思考空间,我想如果重新上这节课,可以让幼儿在课前做一些经验准备,收集对眼睛有宜的食物,这样可能效果应该更好一些。
30、中班教案《防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记忆火警号码119,认识安全标示。
2、使学生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火灾扑救常识,重视安全,珍惜生命。
3、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安全标示图片。
活动重点:
幼儿记住火警号码119。
安全温馨提示:演练时注意安全。
活动过程:
一、导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火,它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幸福,但同时火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火一旦失去控制,就会烧毁人类的财富,夺去人们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难以挽回和弥补的损失。例如:在我们的身边就有火灾发生,因此我们要了解、学习和掌握防火知识,协助学校做好防火工作,减少和杜绝火灾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
(一)、小朋友们,你们遇到火灾发生时会怎么办?如何进行逃生?(幼儿自由讨论,发挥幼儿的想象。)
1、火灾时不能钻到阁楼、床底、大橱柜内。火势不大时,要披上浸湿的衣服向外冲;
2、浓烟弥漫时,用湿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压低身子,手、肘、膝盖要紧靠地面,沿墙壁边缘爬行逃生;
3、若身上已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4、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5、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排水管等逃生,或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栓在窗框、铁栏杆等固定物上,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6、若逃生之路被火封锁,在无奈的情况下,退回室内,最好在卫生间关闭门窗,不断向门窗浇水;
7、充分利用阳台、天窗等进行自救;
8、处在高层建筑被火围困时,要赶快向室外抛沙发垫、枕头等小物品,夜间则打手电,发出求救信号。
(二)、除了以上的情况外,最主要的是干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火警号码,并记忆。)还有那个小朋友知道别的特殊号码?例如:匪警 110 急救 120三、游戏:
1、《快速反应》
规则:幼儿听到教师指令后,迅速撤离,比一比哪一个幼儿最快。
2、进行火灾演练。
规则:幼儿分4组,匍匐前进,进行逃生训练。
附:消防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小孩不玩打火机, 你拍二,我拍二,玩离电源和汽灌你拍三,我拍三,监督爸爸不吸烟, 你拍四,我拍四,遇到着火不哭泣你拍五,我拍五,烟大快把口鼻捂, 你拍六,我拍六,遇到火灾快呼救你拍七,我拍七,遇到火灾快逃离, 你拍八,我拍八,防火安全从小抓你拍九,我拍九,报警拨打119。
活动反思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消防安全更是重中之重,火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给人们带来危害。所以对学生进行防火知识和安全的教育不容忽视,这也是我们老师的职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孩子们消防安全意识都会有所提高,孩子们懂得了火灾虽无情,但很多时侯火灾是可以避免的,是可以预防的,学生知道了用自己所学知识如何有效的保护自己,避免火灾的发生。
31、中班教案《数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索数数方法,初步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课件-数数
2.课件-数数
3.课件-数数
活动过程
一、交代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有小动物客人来做客,你们欢迎吗?
好!让我们来看看是谁来做客呀?
(小熊,小鸡,青蛙,小鸟。)
二、连线-请客人坐下
1.教师:请小朋友数一数来了多少小动物?
(1只青蛙,2只小熊,3只小鸡,4只小鸟。)
2.教师:我们请它们坐下吧?
你们看,小椅子都摆放好了,请小朋友想一想,应该怎样安排小动物入座呢?
(椅子分贝摆放了1把,2把,3把,4把。)
3.请小朋友安排小动物坐下吧。
(请幼儿按相同的个数进行连线。)
三、数数几条鱼
1.出示课件-数数[1-45]
教师:请你数一数海里的鱼。
2.发现问题,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
(1)教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会数错呢?怎样数才能数清楚呢?
教师总结并示范数数,我们只要想办法记住第一个数的鱼,
再数到它的时候就不要数了。
(2)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记住第一个数的鱼呢?
四、幼儿探索尝试封闭式数数
1.请小朋友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数的又快又对。
你们可以用水彩笔记号。
2.小结交流数数的经验。
五、趣味练习
练习卡-数数[1-38]
相同的个数进行连线。
32、中班教案《礼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礼貌行为。
2、懂得生活中的正确文明行为。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礼貌行为
难点:懂得生活中的正确文明行为。
活动准备
小兔头饰,正确的礼貌行为图片,礼貌歌,关于有礼貌的
动画故事。画好的娃娃图片,油画棒,棒棒胶,线。动物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手指游戏。
问:游戏里的小兔有没有礼貌?
2、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小朋友想看吗?
1)出示小兔:“小朋友,你们好!”
教师引导说:“小兔在问你们好,你们应该说什么啊?”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和大家一起说礼貌用语
(2)小木偶要走了:“小朋友,再见” 。小朋友们主动和小木偶再见。
教师小结:与人见面要主动问好,分手的时候要主动说再见,这样才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进行部分:
1、师:小朋友,小兔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欣赏。
幼儿观看动画片。教师提问:
(1)谁最有礼貌?
(2)猪小弟是怎样做的?
教师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2、小朋友给小兔表演一个节目好吗?
歌表演:《对不起、没关系》
3、想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事情需要礼貌的行为。(轻轻地走路,小声说话,请小朋友先洗手,喝水,在车上给老奶奶让座,到别人家做客不乱定主人的东西。。。。。。。)
4、小白兔给我们也带来了好看节目小朋友想看吗?
(情景表演)小动物之间问好,不小心捧着别人了说对不起,别人给你东西说“谢谢”。。。。
5、观看图片。(正确的礼貌行为)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做一个礼貌宝宝,有礼貌的送给你身边的老师或好朋友。
教学反思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礼貌教育非常重要,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友爱同伴、文明礼貌教育。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行为。是能有礼貌地向老师、同伴问早、说再见。对班级中幼儿的礼貌表现有一定的了解:班级中有很多幼儿来园时或离园时从来不向老师问早、问好、说再见;但也有小部分幼儿在礼貌方面表现比较好,现在班级中绝大部分幼儿早上来园时都能跟老师问早、问好。通过此次活动,幼儿会更主动、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懂得礼让,对人有礼貌,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会幼儿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见到人要主动问好,待人接物要有礼貌规则”对幼儿来讲并不陌生,但是幼儿年龄小,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还很差,他们的语言行动易受当时情绪和情景的影响,因此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可能是由于操作的时间过长,因此,整节课的活动时间没有把握好,导致最后环节——幼儿涂色规则上显得有点长,这个环节主要是把礼貌宝宝有礼貌的送给别人,目的不是涂色,我想让小朋涂完,所以这个环节长了一点,在今后的活动中应注意在环节上处理的更好。 教具准备不够充分。在教具准备上,正确的礼貌行为及错误行为图片少了。让孩子在直观感受、参与、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礼仪认识。将礼仪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之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
33、中班教案《走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歌曲中速度,力度的变化及切分音符,启发幼儿用四种不同的唱法分别表现四种小动物的动作形象。
2 启发幼儿探索区分四种动物走路的不同姿态。
3 培养幼儿与同伴共空间合作游戏的能力。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的节奏感及手脚的配合。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画面“走路”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 幼儿进行语节奏训练,帮助幼儿掌握歌词与节奏。
1 教师引导幼儿看“走路”的画面,通过提问(这几种动物分别是怎样走路的?)帮助其理解,熟悉歌词。
2 幼儿训练语言节奏。
二 学唱新歌。
1 师范唱。
2 幼儿跟着师轻唱。
3 引导幼儿比较四种动物走路的姿态,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四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
三 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物走路的动作。
四 分角色演唱。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幼儿创编环节还可以长点,让幼儿能更好的自由发挥。
教师评语:
教学过程太简化,教案中有错别字,请请修改后重新提交。
34、中班教案《西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通过品尝、比较,体验河里西瓜的优点。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西瓜变化的愿望。
活动重难点:
了解各种西瓜品种的特征,体验本土西瓜的优点。
引导幼儿如何画西瓜。
活动准备
1、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河里西瓜若干。
2、餐巾、点心盘人手一份;刀、抹布各一。
3、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西瓜
1、教师出示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河里西瓜若干,让幼儿观察。
(1)请各组幼儿观察桌上的西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适当引导。
(2)请幼儿表述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教师小结:西瓜是圆圆的,瓜皮是有的是深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河里瓜还带花纹,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一敲会“砰砰”地响,推一推还会滚动。
二、西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可让幼儿猜测,以引起他们对观察、探索西瓜内部特征的兴趣。)
(1)教师: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2)教师选一个普通的西瓜,一个河里瓜,分别切开,让幼儿认识。
(3)让幼儿分别品尝普通西瓜和河里瓜,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4)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小结: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特别河里西瓜,它是无籽的,吃起来又方便又好吃,能解渴、祛暑,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合山著名的本土水果之一。
三、画西瓜
1、教师先示范如何画西瓜,幼儿欣赏。
2、幼儿操作画西瓜,教师适当指导。
3、幼儿相互交流作品。
教学反思
《西瓜》这节中班科学活动看似简单,可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要想上好这节课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幼儿对西瓜并不陌生,在炎炎夏日经常可以吃到,但是那只是幼儿对西瓜的表象理解,并没有深入了解西瓜的特征及家乡“河里瓜”的优点。因此,在课前准备上我在教具上也花费一番功夫,特意到市场上去买了许多西瓜及“河里瓜”。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通过让幼儿观察、品尝、比较等方式,让幼儿明白西瓜的总体特征及“河里瓜”的优点。在给他们品尝西瓜后,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述出西瓜的特征及味道,体验本土西瓜的优点。在说说普通西瓜和河里瓜的不同之处这个环节时,大部分幼儿都能说出不同点来。在画西瓜这个环节,我要求幼儿看着西瓜实物来画,多数幼儿绘画水平达到了我的教学要求。这节课感到不足之处就是老师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少了些,气氛不够活跃。如果给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加入一些小互动、小游戏进去,让幼儿学习起来没有那么枯燥。
35、中班教案《电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谈话让幼儿了解有关电池的一些小知识,认识电池的特征、正负极及作用,了解正确使用电池、检验电池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 电动玩具若干,创设情境"电池专卖柜"。
2、实验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电池一节(新、旧),灯珠一个,电线一根。
3、电池模型图,说明图(安装图)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讨论认识电池
1、利用玩具吸引幼儿,并且拨动开关,提出问题:玩具为什么不动?
2、证实幼儿的猜测,引出活动的主题--电池。
3、幼儿观察电池。
4、结合图片巩固幼儿的发现,小结电池的基本特征,并认识正负极。
二、掌握电池的使用方法
1、装入电池,玩具不动,找原因。(幼儿讨论后回答)
2、罗列幼儿的三种可能性,并一一加以验证。
① 电池装反了。措施:结合说明图,让幼儿学习正确的安装方法,巩固正、负极知识,并请幼儿试装。
② 玩具坏了。措施:用快用完的旧电池证明。
③ 电池没电了。措施:用新电池。
三、通过实验,检验电池
1、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电池里有没有电?
2、幼儿探索性实验,教师指导。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利用小电珠发光来检验电池有没有电。4、幼儿验证实验。
5、小结。
四、了解电池的作用和种类
1、利用电池专卖柜介绍普通的电池和几种特别的电池。
2、了解作用,让幼儿谈谈何处也要用电池,用到什么样的电池,并且从专卖店中找出它。
五、游戏:配电池
通过认识电池我给孩子讲述电池原理和作用及危害:电池都有正负极,有包包的一头为正极,有窝窝的一头为负极;我们安装电池时,一定要看好所用的遥控器或手电筒等上面的“+”、“—”极标志,把包包这边顺着“+”安,这样就不会错了,如果发现无法使用,一,可能是安装错误;二,可能是电池的电用完了;三,检查灯泡是否坏了。
电池是利用化学能、内能、光能、原子能等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对于我们人类起到了很广泛的作用,比如家里的各种遥控器、照相机、摄象机、手电筒、电话、手机等等,都要用到电池,因为它携带起来非常方便,而且价格便宜,所以我们都经常使用它。
活动反思:
通过认识电池,幼儿对电池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它为我们人类做了很多事情,还了解了电池有不同的形状,有圆有方,有粗有细,有大有小。与此同时,幼儿初步认识到废旧电池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也非常大(通过老师的介绍,孩子们都吃惊地瞪大了眼睛,这是他们没想到的),表示今后电池用完后,不会再到处乱丢了,一定要把它们放到专门的回收点去,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会健康,就不会生病了,我们的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36、中班教案《对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知道对称分点对称和轴对称两种形式。
2.初步感知生活中对称的事物和对称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3.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理解和表现对称。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大小、颜色、花纹不同的蝴蝶翅膀、蜜蜂翅膀、每人若干套。
2.京剧脸谱、窗花、树叶、衣服、围巾等分类展示在教室环境中。
3.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剪刀若干。
4.春天的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感知对称
1.故事引入:春天来了,花园里并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美丽的蝴蝶、蜜蜂、蜻蜓在花丛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时,飘来一片乌云,棋了大于,朋友们赶紧拍拍翅膀准备飞回家。忽然,大家一起叫了起来:“我丢了一只翅膀,飞不起来了!”(把纸制的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分散地布置在背景图上)雨越下越大,谁愿意帮助他们找到另一只翅膀呢?
2.分组操作:把小朋友分成三组,分别为蝴蝶、蜜蜂、蜻蜓找翅膀。请个别幼儿为背景图上的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配对。
3.幼儿展示配好对的翅膀,并说明配对的理由(从颜色、形状、花纹的角度)。
4.教师小结:蝴蝶、蜜蜂和蜻蜓的翅膀以身体为中心线,它们左右两边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我们把这种形式叫轴对称。
二、找对称
1.幼儿分成三组分别进入植物角区观察树叶和花瓣,进入生活区观察门、窗、玩具柜、衣物等物品,进入美工区观察脸谱、窗花、工艺品等美术作品,找找都有哪些物品是对称的。
2.师生分享:大家找到什么物品是对称的?为什么?
3.师:人体有哪些器官是对称的?动作可以对称吗?(请小朋友指出并做动作。)
4.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对称的事物?(飞机的翅膀,汽车的车轮,树叶的叶脉等。)
5.师:为什么很多事物都是对称的呢?(平稳、美丽、协调。)
三、观察和比较
1.老师请小朋友欣赏圆形的花盘子,盘子上的图案有什么特点?(中心有一圆点,周围有许多大小、颜色相同的图案。)
2.师:它和轴对称的图案一样吗?(不一样。)
3.教师小结:这种也是对称的图案,它以圆点为中心点,周围的图案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完全相同,叫点对称。
四、做对称
1.每个幼儿一套不同形状的纸,一把小剪刀,请幼儿自己动手做对称的图形,看看谁做的对称最多。(教师提示幼儿可以用折、剪等不同的方法。)
2.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互相分享经验。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数学活动:
(1)对称物品的分类。请幼儿将环境中的对称物品,按轴对称和点对称进行分类,并展示在分享区。
(2)统计家里对称的物品。
2.美术活动:剪窗花、画脸谱、印染、剪贴画、设计对称的服装等。
3.创造性活动:我是小小发明家(鼓励幼儿运用对称的原理创造发明)。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
37、中班教案《扑克》含反思
活动目标
能积极、主动表述自己的探索发现,拓展思维,提高动手、判断和分析能力。
愿意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萌发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探索意识。
发现扑克牌的多种有趣玩法,探索如何让扑克牌站立,感受扑克牌短边对折和长边对折稳固性的不同。
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手指游戏“开门”,有搭积木、折纸的经验。
物质准备:扑克牌(包括长边、短边对折的牌,用于比大小的10以内的牌)、篓子、盘子各若干,与扑克牌有关的变魔术视频,铃鼓,自制的皇冠等。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引出活动内容
教师双手合拢(一张扑克牌藏于手掌心),边念儿歌边依次打开五个手指。
儿歌内容:一门开开进不来,二门开开进不来,三门开开进不来,四门开开进不来,五门开开我进来。
指导语:打开我的五指门,里面藏着什么?
二、比一比,了解扑克牌的外部特征
指导语:仔细看看你的牌,和别人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教师边给每位幼儿发一张牌边提问,引导幼儿发现扑克牌上的花纹、图案、数字各不相同。
指导语:扑克牌可以怎么玩呢?一起和石老师玩个“比大小”的游戏吧。
如教师说“比、比、比大小,我是红心4,谁的牌比我大,请你赶快举起来”,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迅速作出判断,如果手中的牌比4大就举起来。
三、试一试,让扑克牌站起来
指导语:小朋友们猜一猜,扑克牌可以站起来吗?我们让它站在小椅子上试试吧。
幼儿尝试,教师观察,及时肯定幼儿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集体面前表述,如“让扑克牌靠着椅背站立”。
指导语:怎样才能让扑克牌自己站起来呢?
幼儿再次探索,教师引导他们用折叠的方法尝试,重点介绍“短边对折"和“长边对折”。
四、搭一搭,感知长边、短边对折稳固性的不同
1.出示长边、短边对折的扑克牌,探索高楼怎样搭。
指导语:老师这儿有什么?它们能站起来吗?那可以用它们搭高楼吗?谁来试试?
请两名幼儿分别用长边、短边对折过的两种牌搭高楼,发现“很难叠高”后,教师出示未折过的扑克牌,鼓励幼儿继续探索。
小结:搭高楼时动作要轻,一层楼上平放一张扑克牌,再搭第二层,用这种方法搭高楼就容易多了。
2.尝试用长边、短边对折过的扑克牌分别搭两座四层小楼,比比哪种楼房比较稳固并说说原因。
3.搭高楼比赛,比比谁搭的楼房又高又稳。
指导语:我们发现短边对折的扑克牌搭的楼房比较稳,那现在就用它来进行搭高楼比赛,同等时间内谁搭的楼房层数最多最稳固,谁就是我们班的搭楼高手。
幼儿比赛,教师提醒幼儿动作要轻。搭得最高最稳的幼儿,教师奖励他一顶皇冠。
五、赏一赏,感受扑克牌玩法的多样性
1.“刮牌”表演。
指导语:石老师这儿还有许多扑克牌,我不仅能让它们都站立起来,还能让它们听口令走路呢。
2.欣赏变魔术视频,结束活动。
指导语:扑克牌还是魔术师的最爱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师是怎样用扑克牌变魔术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趣玩”为着眼点,以游戏贯穿始终。从玩幼儿已经熟悉的手指游戏“开门”、数学游戏“比大小”导入,让幼儿带着快乐的情绪自然地进入到主要活动。活动中,教师不断抛出问题,比如:“猜一猜,扑克牌可以站起来吗?”“用扑克牌怎么搭高楼?”而且,每个问题都力求让幼儿通过游戏得以验证。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科学探究意识得到激发,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38、中班教案《孵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练习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物体。
2.初步感知理解5以内的数物对应。
3.感受独立操作活动的快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长条形
2.数量为5的蛋槽一份
3.数字卡片
4.不同规则形状数量为5的蛋槽
5.幼儿用书第1页.
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在手口一致.熟练点数5以内物体的基础上,初步感知5以内的数物对应.
2.指导要点:指导幼儿在装蛋活动中学习”装一个数一个”的点数方法,并知道最后的总数是几.
活动过程:
1.尝试操作,练习手口一致点数以内的数量.
(1).教师出示长条形的蛋槽,请幼儿数一数这些蛋盒一共有几个蛋槽.(引导幼儿从左到右数,说出一共有几个蛋槽)
(2).教师发放不同排列次序.数量为5的蛋槽让幼儿数.教师进一步指导:”这些蛋槽的形状和老师的不一样,请你们数数你的蛋盒有几个蛋槽.”
小结:这些不同形状的蛋槽,它们的数量都是5.
2.幼儿装蛋,感应5以内的数物对应.
(1).幼儿装蛋,教师要求:”要装一个数一个”,并说出总数.
(2).幼儿按点卡上的数量在蛋槽里装上相应的数量,幼儿操作后互相检验是否按要求装蛋.
(3)幼儿自由操作。
3.巩固5以内的数物对应。
操作幼儿用书,引导幼儿手口一致有序点数,完成数量对应。
4、活动自然结束。
反思:
1、进一步练习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物体.2、 初步感知理解5以内的数物对应.3、感受独立操作活动的快乐.整个活动下来,基本上达到了预定在目标,每个孩子都给孩子充足在时间,让他们更深入的拓展和探索。环节紧扣,步步深入,给孩子们充分的操作时间,在不断的操作中感知理解5以内的数物对应,最后能说出总数是几。
39、中班教案《小马》含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此活动让幼儿明白和认识虚线、折线、翻折、弯曲折线等几种在折纸中出现的简单的折纸要求。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感受作品小马的美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制作小马的步骤和所需注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让幼儿理解几种线条的折法即线条名称。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做好的一匹小马的样品。
2、A4白纸【每人一张】水彩笔【每人一盒】剪刀【每人一把】
3、A3白纸【教师备用】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样品,吸引幼儿注意力。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小动物,【小马】试着让幼儿说出其特点。
2、引导幼儿观察制作小马的办法。
3、教师用A3的大纸演示【在室内来回走动】便于幼儿看得清楚。
【1】、教师讲解制作小马的方法和步骤。
【2】、鼓励小朋友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自由讨论其制作方法。
【3】、引导幼儿认识和运用虚线、折线、翻折、弯曲折线这几种折纸中常出现折法。
4、让接受快的小朋友可以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给其他幼儿讲解经验【毕竟孩子之间有更好的交流方式】。
5、鼓励幼儿将折好的作品打开重新再折一遍,目的是让幼儿记得更深刻。
6、重新折好后,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小马】画出五官即涂色。并用剪刀剪出马的四条腿。
7、最后将自己的作品装进自己的袋子内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折纸属于纯手工作业,幼儿非常感兴趣并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
2、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敢于大胆的尝试各种方法。
3、但由于此次活动幼儿刚刚才接触,出错最多的地方是嘴巴的处理那一块,缺乏对基本常识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就是使用剪刀也不是很熟练,需要以后经常练习,相信以后对此类活动会逐步熟练的。
4、也有个别幼儿出错可能是不理解教师讲解的意思,也或许是对此活动的陌生所导致的因素。
5、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经常开展手工课程,在讲解的时候说慢一点、示范时的动作也要慢一点。尽量让每一位幼儿都能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0、中班教案《香蕉》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能根据香蕉的外形特征,进行简单的想象和表述。
3、知道香蕉对身体有益,要多吃水果。
4、乐意参加活动,体验活动中的快乐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香蕉,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香蕉实物,挂图。
2、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对香蕉的外形、味道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出示香蕉,激发兴趣
(导入活动中以实物香蕉引起幼儿的兴趣采用的是直观导入法)
二、感知儿歌的内容
1、观察香蕉的外形特征,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表述。
(1)师面带微笑,轻轻地把香蕉呈现 。(弯腰状)启发:这样看,像什么?
(2)师面带神奇色,轻轻把香蕉呈现。(躺状)这样看,又像什么?
(3)师面带惊讶色,轻轻地把香蕉呈现。(垂状)启发:这样子看,又像什么?
2、回忆经验,说说感受提问:香蕉的味道怎么样?吃到嘴里什么感觉?
三、幼儿学习儿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边出示挂图边示范朗诵,让幼儿初步理解儿歌的比喻手法,提问;儿歌里说了什么?(理解作品的语言美)注意引导幼儿发准"香蕉""船""海""鱼"等音。
2、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深入理解儿歌内容)启发:当你读到"真奇怪"时要用什么表情?语调是什么样?当你读到"真痛快"时要用什么表情?语调是什么样?(用不同的语调、不同的表情来理解体验儿歌的情感)
3、小结:香蕉不仅好吃,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益处。
活动延伸:
幼儿以"香蕉"为主题自由绘画《小香蕉》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内容是中班语言领域内容儿歌《小香蕉》,香蕉是幼儿再熟悉不过的水果了,我的引入是先出示实物香蕉,引导幼儿观察香蕉的基本特征。当我问到"香蕉像什么?"大部分幼儿都能够脱口而出说"像月亮和小鱼",还像小船,但由于幼儿刚入园不久,所以大部分幼儿还不会用完整句:"弯弯的香蕉像XX"来表达。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注重幼儿语言能力的获得!接下来当幼儿已经知道香蕉的特征之后,我就用好看的动作和语言朗诵出儿歌,而且幼儿的注重力都在老师表演上面,一双双眼睛很兴奋的看着,幼儿还会跟着学习,这就是我要达到的目的。在接下去的学习儿歌内容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都有开口念儿歌,而且我运用了比赛念,这个比赛很有意义,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本次活动我收获最深的是教师的教态非常重要,夸张的动作,丰富的表情,神秘的语言都可以调动起中班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运用更多的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和幼儿一起快乐的学习!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是愉悦的、主动的。他们仔细地观察着,积极地交流着, "快乐教育"的原则在这一节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幼儿语言发展方面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应该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如将幼儿说的话编成一首优美的儿歌,这样才会帮助幼儿更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1、中班教案《仙人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彩色笔画仙人掌,认识绿色和黑色、能用两种颜色作画。
2、让幼儿观察仙人掌,书空练习等策略、学习从内向外画仙人掌和涂染的方法。
3、能大胆的作画。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学习,各种颜色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学习手指的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观察仙人掌。2、画有仙人掌的面纸和彩色笔、绿色和黑色作画。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察仙人掌,回忆已有的感知经验。
2、这棵大大的仙人掌是什么颜色的?它的身上有什么?它的刺是怎么长的?幼儿回答后、总结:仙人掌是绿色的、身上长满刺,细细的、尖尖的。引导幼儿用手做书空练习,体会“提”的练习。
3、通过书空练习帮助幼儿掌握仙人掌的造型。示范向一个方向画仙人掌练习涂染。:怎样用彩色笔画仙人掌的身体呢?指导幼儿练习画刺。:刺从仙人掌的“身上”长出来、细细的、尖尖的,长了许多许多。
4、幼儿作画。指导。让幼儿大胆作画涂染,画出尖尖密密的刺。提醒幼儿在作画过程中换彩色笔的时候保持干净。
5、展示幼儿作品,共同欣赏。:谁的仙人掌刺最多,谁画的最像?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让我明白选课时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课程。
42、中班教案《沙》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感知和探索沙的特点。
2、通过玩沙给幼儿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建构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和科学探索精神。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盛水的杯子每人一个,围裙每人一条,小棒若干。
2、活动前检查沙坑安全及卫生。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带领幼儿到室外脱下鞋袜在水泥地上跑一跑、跳一跳,说说是什么感觉?
(很硬,脚踩上去不舒服,摔在地上很疼。)
请幼儿再到沙坑里跑一跑、跳一跳,说说是什么感觉?
(很软,很舒服,摔倒了都不会疼。)
与幼儿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沙很软。
2、发现游戏
①让幼儿用手玩一玩干沙,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感知,看看有什么发现:
(沙很轻,不用费劲儿就可以拿起来。
沙会跑,它会从手指缝里掉下去,说明它很细。
沙没有味道。
干沙不能粘在一起……)
②发给幼儿每人一个杯子,让幼儿到水池里取水,自由活动。鼓励幼儿将新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把一杯水全倒进沙里,水倒得太多,就能看见沙的上面有很多水,水上面还有几粒沙浮在上面。
把水慢慢地倒进沙里,水就不见了。
把沙放进杯子里,沙不会溶解。
沙变湿了可以捏东西……)
师生共同总结沙的特点。
3、建构游戏
引导幼儿运用小棒进行建构游戏(也可用小棒在沙上面画画)对自己在沙坑周围获取材料进行活动的幼儿加以肯定。
4、欣赏游戏
共同欣赏每位幼儿的作品,给每位幼儿以肯定和鼓励。
5、收拾、整理材料
活动反思:
沙子由于平时接触的机会较少,所以孩子们玩沙子时非常兴奋。将难点设置为选择合适大小的工具装沙子,帮助小班幼儿提高游戏的趣味性。从幼儿的操作情况来看,参与游戏的幼儿均能有目的的选择大的沙铲以达到装的快的目的,活动目标基本完成。
43、中班教案《艾玛》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清楚有序地讲述艾玛经历。
2、喜欢艾玛乐观开朗的性格。
3、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PPT课件
背景图片
活动过程:
(1)介绍人物,引起兴趣
一(出示封面。)这是谁,你们认识吗?(介绍花格子大象艾玛。)
一艾玛和普通的大象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清楚讲述其色彩、图案的不同。)
一听听声音,这说的是艾玛和谁的故事?
(2)欣赏故事,感受乐趣
①出示第2~4页
一你知道,山洞里哪个是艾玛的弟弟吗?
②出示第5页
一猜猜,艾玛和他的弟弟会说些什么呢?
⑧出示第6~1 O页
一你知道大象们担心什么?害怕什么?
一看,朋友们想了什么办法?
④出示第11~1 4页
一你觉得,这次艾玛是真的被风吹走了吗?
⑥出示第1 5、1 6页
一这回,艾玛真的被风吹走了,风儿带着艾玛开始了奇妙的旅行。
(3)游戏操作,有序讲述
①出示第1 7~20页
一这些地方你认识吗?
一看看,风带着艾玛先到了哪儿,再到了哪儿? ②摆放图片,记忆讲述
一(出示第2 1~24页。)这次,艾玛会去几个地方?他会先到哪里,再到哪里,最后到哪里呢?
一桌上有一些图片,三个人一组,请从这些图片中找三个你们觉得有趣的地方,为艾玛安排一次奇妙的旅行吧。
一试着把旅行过程清楚、有顺序地介绍给大家。
(4)讲述故事结尾
一你喜欢艾玛吗?为什么?
小结:能给别人带去快乐的人,总是会得到大家的喜爱。
活动反思:
活动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了解故事情节,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述。活动第三个环节,对于幼儿来说是个难点,教师拓展了图画书本身的内容,让幼儿根据视觉提示有序地讲述“风先把艾玛带到了哪里,再到了哪里”,再和同伴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地点,进行“先……再……最后……”有序地讲述。最后,一切风平浪静。随着情节的发展,幼儿也体悟到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从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与提升。
44、中班教案《字母D》含反思
教学目标:
掌握字母D的自然发音,并正确读出D字母发音的单词,能准确的说出D字母的自然拼音儿歌。
幼儿能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听懂并理解老师的一些简单英语指令,乐于模仿。
教具准备:
洋娃娃、狗、门、D(d)的图片各一张。
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 (T:老师 S:小朋友)
T:小朋友们,今天班里来了几个大朋友,一起跟她们打声招呼吧:“Good morning!
S:“Good morning!”
现在小朋友们把眼睛看老师这里,随老师一起做个游戏,怎么样? Clap your hands and wash your face
(2)故事导入:
OK! Very good! 现在老师呀 告诉小朋友一个非常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昨天晚上啊,老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个仙人,他飞来告诉老师,明天啊会有一个娃娃到老师家来做客,这个娃娃呀,很特别,是由一条狗背着过来的,就像孙悟空一样驾着云,那条狗有可能是小天犬哦!结果啊,果真来了。。。。老师告诉娃娃我们班的小朋友好乖的,像班里的某某某啊,娃娃都说它认识哎,所以呀,它非要跟着老师来到了班里,看看我们的小朋友们认不认识它哦,欢不欢迎啊(动作表演开门接娃娃引出doll和dog)。
(3)发音学习:以娃娃送的第一件礼物的形式引出D(d)
首先问问D、d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根据小朋友们的发言并予以
鼓励。然后,看看D、d各像什么东西?小朋友们发言后,老师利用拼音里所学的发音让小朋友们发现不同所在,就像班里的一对双胞胎,长的差不多,名字却不一样。(引出发音,反复操练两三遍)然后,拿出小手随着老师一起再把它们写两遍。老师再根据小朋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组比赛,赢者老师给予鼓励。娃娃还给老师一件礼物要看不?引出door
这个是什么啊?门!哎,注意了,这可不是一扇普通的门啊,(指指教室里的门),老师的这扇门啊是可以防小偷的,一般人是打不开它的,只有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它才会开哦!想知道它叫什么吗?door ! (操练若干遍)老师请小朋友们来叫门,看看哪位小朋友最先打开这扇门。
(4)chant儿歌学习
对了,老师听娃娃doll说要请小朋友们去它家做客,它家老师也去过,可好玩了,什么好吃的都有,像糖果啊,苹果啊。。。。什么好玩的也都有,像坦克啊,飞机啊。。。那小朋友们要不要去啊?要!但是娃娃doll说它马上就要走了呀,不过没关系,她呀教老师一个办法,就是念上一句咒语,然后变变身就能到她家门口了,然后根据老师教小朋友的叫门,你就可以进去咯。(动作表演一遍)想知道刚刚老师念的什么咒语吗,想学不?坐好了 拉拉耳朵,听 清 楚 咯 !daddy daddy open the door ,I see a dog and a doll .它的意思就是老师第一次见到娃娃的情形。(动作表演:爸爸 爸爸 快开门啊,我看见一个娃娃和一条狗。)之后,老师请小朋友们上台来进行表演。
(5)小结
拿出娃娃doll送老师的礼物进行巩固学习,加深印象。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通过故事的情节引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让幼儿更能容易理解教学内容;除此之外,也让幼儿上台来进行角色扮演,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对所学的句子“daddy daddy open the door ,I see a dog and a doll”掌握很好,大部分孩子都能朗朗上口,提高孩子对学习英语的乐趣。
45、中班教案《光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主动地探索光斑的形成,初步了解光的反射现象,能将反光的物体归类并概括,知道亮度强的,照人明显的物体,其光斑的亮度也强。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体验探索的乐趣。
3、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面平面镜
2、准备若干可以反光的和不可以反光的物品摆放在活动室周围,如:不锈钢拉链、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其他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
3、本活动应在晴朗的天气下进行,室内有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4、区域中提供:各种电筒和台灯。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探索——光斑是怎么来的?
1、师:小朋友!你的桌上有什么?(镜子),那今天我们就用镜子到外面去做一做游戏,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
2、幼儿拿镜子到外面自由探索。
3、组织幼儿交流:
师:你们用镜子做游戏时,发现了什么?
幼1:我用镜子一照,发现了亮亮的东西跑到墙上去了。
师:是吗?哪些小朋友发现了这个现象?(幼儿全部举手)
师:那这个亮亮的东西是什么?(光斑)
幼2:我还发现我晃动镜子,光斑也会动。
师:那光斑是怎么样形成的呢?
幼3:镜子将光照到墙上去了……
师:说得有道理,镜子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就会产生光斑。那是不是在外面的任何地方都会形成光斑呢?
幼4:不是的,我刚才在走廊上就没有发现。
师:这是为什么呢?
幼4:因为走廓上没有阳光。
师:观察真仔细!
(二)引导探索——哪些东西能形成光斑?
1、引发幼儿回忆、讲述已有经验。
师:请你们想一想,除了镜子,还有没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一照就形成光斑呢?
幼1:我发现光碟可以的……
幼2:我看见我家爸爸的表可以的……
幼3:我送点心盆时,发现点心盆也可以……
2、幼儿寻找可以反光的物体。
A: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你们去玩一玩,看一看哪些东西也能形成光斑?
B:幼儿探索,教师观察和指导。
3、组织幼儿交流
师:你们找到了哪些?
幼:有自行车铃、光盘、茶杯……
师:为什么这些东西能够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在墙上形成光斑呢?他们有什么秘密呢?
幼:它们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见人的……
(三)幼儿再次探索——这些光斑有什么不同?
1、师:小朋友!你们再去玩一玩镜子和刚才小朋友找出来的东西,你们还会发现什么呢?
2、幼儿再次去探索,教师引导。
3、组织幼儿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1:我发现镜子的光斑很亮……
幼2:我发现光碟上的字也跑到墙上去了……
幼3:我发现小小的东西照出的光斑也小……
幼4:我发现茶杯、脸盆的光斑是一圈一圈的……
(四)延伸探索——还有哪些光源也能使镜子形成光斑?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手电筒
师:那手电筒照在镜子上是不是也会有光斑呢?(幼儿猜测)
师:这里有手电筒和台灯,你们去试一试吧!
2、幼儿探索和交流。
活动反思:
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因此,我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以活动的材料为载体,使孩子在与材料的不断互动中层层深入探索。在探索中,他们获得了满足,体验了探索的乐趣。同时在活动中我能够有机渗透安全教育,当发现有个别幼儿故意将光反射到其他幼儿的脸上时,我能及时制止并有机进行安全教育。
活动评价: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本次活动内容源于幼儿的兴趣,因此幼儿在活动中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高。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探索,教师紧扣目标设计了四个不同层次的探索,步步深入,有机引导,并在活动中注意创设宽松的环境,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表达探索的情况。
46、中班教案《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以及故事中“漏”的实际含义。
2.细致观察画面,对角色的心理活动进行猜测与推理,并大胆表述。
3.感受故事有趣的情节,萌发对民间故事的兴趣。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故事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绘本图书,在这本绘本图书的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2.师:老爷爷、老奶奶在干嘛?为什么抬头?表情是什么样?
3.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爷爷奶奶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二、播放PPT,观察图片,了解故事。
1.出示图片。师:看,有个什么动物呀?驴长的怎么样?除了驴还有谁?
2.师讲述故事第一段:从前有座驴背山,山腰间住着个王老汉,王老汉家养了一头大胖驴。
3.出示图片。师:这时,谁来了。还有谁?他会是谁呢?为什么是小偷?(瞧那贼溜溜的眼睛像什么人啊?)
4.出示图片。师:老虎和小偷看到了这么肥的的驴心里都是怎么想的?(幼儿讲述,师贴图。)
5.出示课件图片。师:晚上。他们来了。老虎怎么来?(偷偷摸摸,趴着来的。)小偷怎么来?眼睛为什么向后看?(东张西望)为社么戴帽子?(模仿小偷的动作。)
6.出示图片:老虎在干什么?(墙破了,挖墙角)小偷在干什么?(屋顶上,扒开屋顶)
7.出示图片。王老汉被惊醒了,起床了。奶奶呢?(有点醒,半梦半醒)。奶奶说:……。那漏是什么意思呢?
8.老虎明白漏的意思吗?从哪里看出来的。(什么情况下才抓这头啊!)小偷呢?师讲述老虎和小偷的心里活动。
9.出示图片。小偷掉那里?从哪里看出来?他们俩吓的边跑边喊:“哎呀,是漏啊。”他们认为漏是什么?(旋风 石头)
10.下雨了,老虎和小偷还想着大胖驴,一回头老虎和小偷碰了面,老虎认为谁是漏,小偷认为谁是漏。遇到后她们心里怎么样。
三、完整阅读,找出故事的结局。
1.师:故事还没有完,大胖驴被吃掉、偷走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这漏到底是什么呢?
2.师:这个故事中的老虎和小偷怎么样?真愚蠢真笨,这故事可真有趣,真搞笑。
3.师:今天老师讲的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漏》。老师示范书写“漏”边说边讲解漏子的结构。
活动反思:
这个绘本选自中国民间故事“漏”,为了贴切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特点,故事中的语言比较儿童化合生活化,其中的一些像声词,如:骨碌骨碌、悉悉索索、沙沙等既生动形象又能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在整个故事中“漏”作为贯穿故事始终的一条主线,因此孩子对“漏”其后的背景理解很重要。只有当孩子在相对熟悉的背景下理解故事时,才会投入到对些许不熟悉的情节逻辑中隐藏线索的察觉和思考之中。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已经很少接触到房屋漏雨这样的现象,对于“漏”雨缺少直观的认识,所以要让孩子先弄懂什么是漏。孩子只有理解了什么是“漏”,才能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和其中的诙谐幽默之处。我在这个环节准备了玩沙的筛子,当孩子们分不清是“漏”还是“肉”时,我让孩子观察“沙子从筛子里漏下来的情景”,当我再问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漏了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漏沙的漏”。
故事《漏》中有三处精彩的画面,分别是情节推进发展的三个**段:一是小偷从屋顶紧张摔落到老虎背;二是小偷和老虎因为害怕狂奔撞树后复又被雨淋后回头的相视;三是最终滚落山坡后的直面相对。而这三幅图中的仅有的人物语言分别就是三句话:哎呀,是漏呀!啊,“漏”又来了!“漏”啊!三句话在三种不同的情境下,三次分别从小偷和老虎的嘴里说出,一次比一次滑稽、一次比一次幽默、也一次又一次的将故事推向趣味的极致。
在活动的结尾,将汉字“漏”用画图的形式演绎出来:这是一个房子,外面下雨了,里面也有雨,这个字念什么?孩子们大声地说:“漏”,激发孩子们对中国汉字的喜爱之情。如果我能在像声词,如:骨碌骨碌、悉悉索索、沙沙等地方插入相应的音效,可能会更加吸引孩子的感官。
47、中班教案《贴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复习7以内的数,学习按数取物。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3、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难点:
学会按数取物
知道数字代表的实际数量,并按数取物。
活动准备:
教具:动物图7份;7以内的数字
学具:画有各数字的花瓶每人一张;红花若干,绳子。
活动流程:
感知复习-操作探索-游戏巩固
活动过程:
一、 教师以“小狗开花店”的 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小狗图片问“这是谁呀?今天小狗特别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今天是小狗的花店开张了,开张生意很忙,有很多的动物朋友来帮助,我们看看是谁来了?”
二、 复习7以内的数数
师:“这是谁?有几只?可用数字几来表示?找相应数字(教师逐一出示动物图,幼儿观察,贴上相应的数字)
三、 操作探索
贴花(提出要求)
师:“小朋友真棒!小狗来了这么多的动物朋友,可是还忙不过来,小朋友我们一起去帮忙。我们把花贴在花梗上,花瓶上有数字,请小朋友根据数字贴相同数量的花。“
1、 教师示范。
2、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 提醒幼儿认清数字,能手口一致点数,能力弱的幼儿多给予帮助和指导。
4、 请贴好的幼儿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一起检查。
四、 “开火车”游戏
师:“小狗他在想什么呢?让我来问问他,原来小狗它想同小朋友玩开火车的游戏 ,他为小朋友准备了一列火车,火车的每节车厢上有数字宝宝,请小朋友按照车厢的数字坐人数。坐对人数它就会启动哟!”幼儿跟着音乐开动火车走离开教室。
反思:
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间的互助及建构和谐的师幼互动,语言简练、清晰,思路清晰,能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老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学会7以内的按数取物首先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能点数1-7;能认读1-7;理解1-7数字所代表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复习环节就要围绕着这几个方面来进行。
2、从幼儿的表现来看,活动的难点在于5—7的按数取物,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环节的时候要重点解决此问题。
3、操作环节:
(1)材料方面: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由于在操作时要粘贴,对于手肌肉发展不够协调的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干扰及阻碍了幼儿的操作与学习,同时粘上去不便于幼儿进行纠错,因此提议将这种材料更换为盒子及豆子等其他实物。二是由于每位幼儿都操作1—7的按数取物,但实际上幼儿对1—4的按数取物非常熟悉,而对于5—7则存在于一定的挑战性,因此教师可以重点给予幼儿操作5—7的按数取物。
(2)教师示范:教师在示范时要重点示范5—7的按数取物,同时语言的示范非常重要,因为示范的目的是为了下面幼儿自主操作环节做铺垫,因此要把所涉及的知识点讲解清晰,做好示范的顺序:认数——点数——求证。
(3)教师的提问:提问的时候要多问孩子为什么,把握好提问三步骤: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指导的?还有其他的意见吗?
(4)教师的指导:指导时不要急于追求结果,应该给予孩子思考的空间,如果孩子做错了,可以问孩子是怎么得到这个结果的,了解孩子的思考方式及过程。
4、成果评价环节:不一定要所有的作品都贴在黑板上,看得眼花缭乱,可以有重点的挑出某些作品来评价,或者以小组的方式来进行评价,从活动中幼儿间的互动情况来看,幼儿可以做到评价他人,因此应该发挥孩子的评价主动性。
5、增加“表象”方面的游戏,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幼儿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动作——语言表述——表象——符号。前面的活动重点是动作与语言方面,幼儿通过学习已习得相关知识,这时表象方面的游戏或材料可帮助幼儿进一步提升相关知识,可用连线、配对材料,如一张卡片中有点与数字,让幼儿连线;或实物图片与数字配对等等都可以,但一定要注意重点是5—7。
相关文章
-
中班字母《D》教案与教学反思
-
中班音乐教案《创意表情DIY》反思
-
幼儿园文明礼仪《请字的秘密》中班社会教案反思
-
中班数学活动《数字宝宝》教学设计反思
-
中班英语教案《WhatDoYouLike?》反思
-
幼儿园教案《数字在身边》中班科学反思
-
幼儿园英语活动《Candy,Pie,Milk》中班教案反思
-
中班音乐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母鸡孵蛋》
-
中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 课后感悟反思与教案修改
-
中班健康教案《三个字新玩》及教学反思
-
中班数学游戏《卡片数字游戏故事》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猫捉老鼠(圈数字)》反思
-
中班数学活动《马路边的数字》教案反思
-
中班数学探索活动《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反思
-
小班音乐教案《字母歌》反思
-
中班数学活动《神秘的数字》教学设计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