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金色玉米》反思

中班教案《金色玉米》反思

中班教案《金色玉米》反思

1、中班教案《金色玉米》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本节活动课,使幼儿认识玉米了解它的实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

  懂得不浪费粮食的道理,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

  激发幼儿兴趣,积极探索,大胆表达,在活动中享受生活的快乐。

  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使幼儿认识玉米,了解它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

  活动难点: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大屏幕展示:玉米成长的过程),完整的玉米棒若干,纸盒箱若干,玉米饼,玉米面煎饼,玉米粒粘贴画一张,玉米杆机器人一个。

  经验装备:观察秋天的田野,收获的粮食。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说的是什么?

  奇怪奇怪真奇怪,

  头顶长出胡须来,

  打开衣服看一看,

  珍珠颗颗抱在怀。

  提问:小朋友,你们猜到是什么了吗?

  二、活动开始:

  师:老师已经把它给你们带来了,就放在你们面前的纸盒箱里。现在,你们可以把小手轻轻地伸进纸盒箱里摸一摸,然后告诉老师你摸到了什么。

  幼儿自由活动,摸一摸,展开想象,也可以与其它小朋友交流。

  提问:小朋友,你们摸到了什么?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吧。

  幼儿回答问题,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提问:小朋友你们觉得它会事什么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说出名称。

  师:那么,就让我们把它从纸盒箱里请出来吧,看一看它到底是什么,它究竟长什么样?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总结玉米的特点。

  1、头顶长着胡须。

  2、穿着一层一层的“衣服”

  3、剥开“衣服”之后,露出了很多玉米粒,像珍珠一样。

  小结:这就是玉米,我们班有很多小朋友家里都种了很多玉米。现在已经收回家了,就放在粮仓里。小朋友,你们知道玉米有什么用吗?(提示幼儿说出玉米的用处)

  师:用玉米可以做很多好吃的食物。它是非常有营养的,能帮助小朋友快快长大,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几样玉米做成的食品,请小朋友尝一尝。

  尝一尝:1、玉米面饼子。

  2、玉米面煎饼。

  小结:玉米可以做成许多好吃的食物,人们都非常喜欢,也很有营养。可是,你们知道玉米是怎样长大的吗?

  出示课件(玉米成长的过程),让幼儿观察玉米是怎样长大的,观察后,请幼儿说出玉米长大的过程。

  1、先把玉米种子种到地里。

  2、长出小苗之后要锄草、施肥驱虫等。、

  3、长大之后就结出了玉米棒子。

  4、到了秋天就要收获了。

  提问:小朋友,你们从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能看出什么呢?(农民劳动很辛苦)玉米是很好的食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呢?想一想告诉老师。(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小朋友,玉米浑身都是宝,你们想一想,玉米棒拿回家了,剩下的玉米秸做什么用了?

  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玉米的用途很多。

  1、出示玉米粒贴画和玉米秸机器人给小朋友们欣赏。

  2、再次展示玉米做成的食物。

  小朋友,玉米粒和玉米秸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也可以用它做很多种玩具的。

  三、游戏活动:

  小朋友,老师小的时候,家里没有钱给我们买玩具,所以我们就玉米身上的东西做玩具,这个玉米秸机器人就是老师小时候的玩具,老师小时候还用玉米叶做过娃娃,今天,老师教你们用玉米棒做手榴弹。

  1、把玉米棒上的玉米拔掉。

  2、把剩下的玉米棒折成两段。

  3、把一根小木棍插进掰开的玉米棒中心,手榴弹就做好了。

  幼儿分组进行游戏。

  四、活动延伸:

  用玉米身上的东西还可以做很多玩具,小朋友回家后,请爸爸、妈妈帮忙做好玩的玩具,明天带到幼儿园来,我们一起玩。

教学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活动目标,设计的教学环节比较合理,教学具的准备也很充分,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眼、手、脑等参与感知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在引导幼儿深处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方面有欠缺,思想教育的内容没有全面展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并存,充分调动的积极性。

2、中班教案《秋风》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所描述的秋天景色,加深对秋天特征的认识。

  2、用适当的语气学念诗歌。

  3、理解词语:飞回、脱下、飞落。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诗歌。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重点难点

  感受诗歌所描述的秋天景色,加深对秋天特征的认识,并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活动准备

  1、主题活动录音带中班①(秋季)1盒,录音机一台。

  2、燕子、大树、花朵和黄色色块的图片个一张。

活动过程

  1、谈话:我看到的秋天。

  (1)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互相交流在哪里看到了秋天。

  (2)秋天和夏天有什么不一样?

  (3)秋天的动植物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欣赏诗歌:秋风。

  (1)播放儿歌录音,让幼儿说说自己在诗歌里看到了什么。

  (2)诗歌提了什么问题?你找到答案了吗?

  (3)诗歌里动物和植物做了什么动作?鼓励幼儿模仿这些动作,想一想秋天的时候还有谁也会做这些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词语:飞回、脱下、飞落。

  3、学念诗歌:秋风。

  (1)教师示范朗诵诗歌,同时按照诗歌的顺序出示燕子、大树、花朵和黄色色块的图片,帮助幼儿记忆诗歌内容。

  (2)幼儿看图片跟教师学念诗歌,提示幼儿用惊奇的语气念带有问号的诗句,最后一句表现出找到答案的喜悦心情。

  4、活动延伸:

  自由创画《美丽的秋天》(看课堂时间,不一定放在课堂中,但要让幼儿拿到教室展示)

附:  秋风(诗歌)

  是谁,让燕子飞回南方?

  是谁,让大树脱下绿衣裳?

  是谁,让花瓣片片飞落?

  是谁,让大地变得金黄?

  啊!原来是秋风。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我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地氛围。先让他们实地在户外寻找秋天,调动幼儿的兴趣 ,引导幼儿发现秋天与夏天的不同,再进行诗歌学习。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通过学习诗歌,使幼儿感受到秋天的美,体会丰收的喜悦心情,再以图画形式把自己的体会表现出来。

3、中班教案《金色的秋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丰收喜悦。

  2、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们的活动,进一步认识秋季特征。

  3、激发了幼儿对秋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图片、水果。

活动过程:

  1、回忆秋游的见闻。

  2、观察图片。

  (1)观察图片里面菊花、一串红等花卉。

  (2)观察柿树、枣树、石榴树等结果的情况。

  秋天,哪些花开了?许多树上都结了什么?秋天的树木和夏天的有什么不同?你知道哪些树落叶吗?

  (3)幼儿讨论交流。

  3、秋姑娘的礼物。

  教师扮演秋姑娘,送来秋天的礼物,请幼儿品尝水果。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中的图片介绍,小朋友们能够感受到秋天自然界的变化,体会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对秋天里的各种水果有了感官上的了解,体验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丰收的喜悦。

4、中班教案《橘子》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在猜测、证实橘子数量的过程中,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和数数方法。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能手口一直的点数,了解橘子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准备:

  1、大小不同的桔子、盘子、小碗、毛巾。

  2、记录表、笔。

教学过程:

  一、比较讨论大小桔子的数量。

  1、教师语言导入:今天很冷,小朋友都吃早饭了吗?吃的什么?(请个别幼儿讲述,还可以请旁边的幼儿说刚才同伴说的答案,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2、你能把喜欢吃的东西用动作表示出来吗?(一幼儿做动作,其余孩子来猜,看谁猜的最接近。)

  3、猜猜老师最喜欢吃什么?(幼儿猜测)

  看看,我最喜欢吃什么呀(出示大小两个桔子)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提示孩子把话说长了,我们就会听的更清楚)

  教师小结:原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颜色也不一样。

  4、出示大小两盘桔子

  小朋友来猜一猜,两盘桔子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

  你猜大桔子有几个?小桔子有几个?(引导孩子用目测的方法进行判断)

  怎样就知道盘子里究竟有几个桔子了?(数一数)教师带领孩子一边数一边排成一排,然后进行记录(大桔子有X,小桔子有X)。

  5、刚才一个一个数,数了几次(12次)。

  (1) 还可以怎么数,就能快一点(两个两个数,2、4、6、8、10、12,带领孩子一起数一数,是不是快一点?)

  (2) 还可以怎么数?再快一点?(3、6、9、12、)

  (3) 还有没有更快的呢?(6、12)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找到了比一个一个数快的方法,可以两个一数或3个一数,其实还有更多办法,以后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去找一找,你会发现其中更多的奥秘。

  6、刚才我们这个盘子里的大桔子多少个,小桔子呢?看看这两个盘子一样大吗?为什么一样大的盘子,装的桔子数量不一样呢?那我们把它装满,看谁装的多谁装的少(教师演示操作)

  咦,同样大的盘子为什么大桔子装的少,小桔子装的多呢?(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原来大桔子长的大,占的位置比较多,几个就把盘子装满了,而小桔子长的小占得位置比较少,所以就能多装一些。

  二、猜测记录大小桔子里的瓤数。

  1、你们吃过桔子了吗?桔子里有什么?(肉、汁、籽)

  2、桔子里面那一片一片的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瓤,你来猜猜大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

  3、小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

  4、教师:你们猜的好像都是大桔子里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想不想知道答案?那我们怎样来找答案?(剥开来)

  三、验证大小桔子里的瓤数

  1、桔子老师已经洗干净了,小朋友先把小手擦一擦,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桔子剥开来,把桔子皮放在中间的篓子里,保持桌面干净才像中班的哥哥姐姐哦!

  2、幼儿自己动手剥桔子。

  3、剥好的小朋友先数一数,有多少片瓤?你是用什么办法数出来的?

  四、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请你回答我三个问题:1、你剥得是大桔子还是小桔子?2、有多少片瓤?是怎么数出来的?请你用一句长长的话一起告诉我。

  (1)请若干个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以一片为中心开始数、一片一片数)

  谁剥大桔子的,有几片瓤?是怎么数的?还有谁的结果和他不一样?你是几片?(教师记录结果)

  剥小桔子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有几片瓤?怎么数出来的?(记录结果)

  (2)我是怎样数的呢?(教师演示分成两半,先数一半,再数一半)

  (3)我还有一种数桔子的好办法,你们肯定会喜欢。(一片一片吃,边吃边数)

  (4)你们想这样做吗?请小朋友用这个办法再数一次,边吃边数记在心里。

  5、教师:桔子吃完了,刚才我们都猜大桔子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记录结果。

  大桔子最多多少片?(12)最少多少片?(9)

  小桔子最多多少片?(11)最少多少片?(9)

  那是不是桔子大瓤就多,桔子小瓤就少呀?对了,桔子瓤的多少和桔子大小没有太大关系。如果小朋友还不相信的话,回家后还可以再来试一试,看看我们今天找到的答案对不对。

  五、看谁猜得准

  1、拿出一个橘子,剥开后猜测里面的瓤数。

  提问:现在我来剥一个橘子,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这个橘子里面有几瓤橘肉?

  2、验证,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3、说出我是用什么方法数的,橘子就送给他们。

  4、幼儿两两结伴,猜猜、吃吃橘子。

教学反思:

  1、活动中通过猜一猜的形式,运用多种感官让孩子们来感受桔子的外形特征及颜色,能够更积极的激发孩子的思考同时更直观的帮助了孩子们积累巩固对于桔子的经验,活动形式比较“活”调动了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整个活动过程更自主,更活泼了。

  2、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3、最后分桔子的环节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和同伴互相分享,让孩子们在和同伴的交往中逐步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做中学的活动给与了孩子们充分的自主空间,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中让孩子们更积极的参与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之间的友情。

5、中班教案《拔萝卜》含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体验同伴间相互合作的情感。

  2、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人多力量大,渗透团结意识。

  3、提高幼儿的竞争能力,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教学准备:

  1、课件PPT;

  2、实物萝卜若干;

  3、筐、绳、房子背景等

教学过程:

  一、情感体验——手指玩椅子。

  让幼儿从一个手指到十个手指逐一增加玩拎椅子的游戏,体验到“一个手指力量小,十个手指力量大”。

  二、回忆《拔萝卜》故事,并讲述后续发展故事《爱吹牛的小老鼠》。

  1、演示“拔萝卜”场景图,巩固幼儿已有经验。

  2、教师讲述后续发展故事《爱吹牛的小老鼠》,并提问:

  ◆ 大萝卜最后是被谁拔出来的?

  ◆ 小老鼠为什么之前能用一点小小的力气拔起大萝卜?后来却连一个小萝卜也拔不动了呢?

  小结:大萝卜是大家一起努力拔出来的,不是小老鼠一个人的功劳。

  三、幼儿实践游戏活动,情感体验:拔萝卜、运萝卜。

  1、师幼、幼幼分组拔萝卜。

  第一次:一名幼儿和若干名幼儿比赛拔萝卜,

  第二次:一名教师与若干名幼儿比赛拔萝卜,

  第三次:请幼儿尝试又快又安全的方法进行拔萝卜,如合作、接力、有序的拔萝卜。

  一次一人拔一个萝卜。比较谁拔的多?时间半分钟,其他幼儿看计时器。

  小结:一个人的力量小,人多力量大。在人多的基础上,如果能有好的方法,更能提高效率。

  2、运萝卜。

  让幼儿自己尝试想出不同的办法运萝卜。

  四、情感提升——看多媒体图片、视频。

  1、欣赏图片,拓展思维,看生活中人多力量大的事情,进一步提升幼儿情感。

  2、欣赏视频《蚂蚁搬豆》,让幼儿直观感受动物朋友也能像人一样,互相帮助,互相团结。

  五、结束活动。

课后反思:

  整个过程基本完成了预设的目标任务。尤其是第一、二两个环节:玩拎椅子和故事,孩子们的感受比较深刻;实践游戏“运萝卜”让幼儿的主动性发挥得很好。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得很积极,和我教学互动得比较好。

  但是,在活动中我本身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其一:在拔萝卜的游戏中,孩子们的表现出人意料:因为在活动前我没有讲清楚当时的要求,孩子们出现了一个人拿多个萝卜的现象,导致比赛规则失效。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我又没有及时指正。

  其二:在运萝卜的过程中,我考虑到了要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但是只有四筐萝卜,孩子的方法却很多,这时我草草收场。可以让部分幼儿运到一半,再换一种方法尝试,这样既可以解决实物教具准备太少的问题,又照顾到了孩子们的意愿。

  其三:最后的情感提升环节中,只是简单的看了图片,说了说图片的大概,没有挖掘深入,意义不大。图片应该精选几张,然后观察仔细,挖掘提升。最后蚂蚁搬豆的视频可以先放,结束时“运萝卜”出场,这样会更顺。

6、中班教案《棒棒糖》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开拓幼儿的思维能力,并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糖在水里可以溶化,溶化的速度与搅拌的速度有关

  2、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分享的快乐,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

  3、能创编棒棒糖跳舞的各种动作,尝试用肢体语言表达快乐的情绪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知道糖在水里可以溶化,溶化的速度与搅拌的速度有关

  教学难点:幼儿创编故事结尾,创编舞蹈动作

活动准备

  1,、故事《甜甜的河水》挂图

  2、音乐《粉刷匠》旋律

  3、棒棒糖若干,一次性水杯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棒棒糖,引入活动

  这是什么?你们猜猜,它是什么味道的呢?

  二、欣赏故事,感受小熊的心情变化

  1、小熊也有一根棒棒糖,小熊的棒棒糖还发生了一个故事呢!

  2、幼儿边听故事边欣赏挂图

  提问:(1)小熊碰到朋友时为什么藏起了棒棒糖?

  (2)小熊后来为什么很难过?

  (3)我们该怎么帮助小熊呢?

  3、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根棒棒糖的甜味,也能让河里的朋友尝到,让小熊快乐起来?

  三、实验:把棒棒糖放到水里

  提问:棒棒糖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呢?用什么办法可以让棒棒糖溶化的更快一点呢?

  哦,搅拌棒棒糖,也许会溶化的更快一点,我们来试试,像跳舞一样的搅拌

  四、创编故事结尾

  1、小朋友们想的办法真好,将我们的好办法告诉小熊,并且编到故事里,这样,小熊就会非常快乐了。

  2、幼儿创编故事结尾

  (小熊把棒棒糖放到小河里,小鱼,小乌龟,螃蟹都游来了,小熊高兴了,棒棒糖也很开心,棒棒糖说,小朋友可以教我一些舞蹈动作,我会搅拌的更起劲的,溶化的更快一些。

  五、教棒棒糖跳舞

  跳舞是需要音乐的,我们用什么音乐来伴奏,教棒棒糖跳舞呢?

  1、幼儿听音乐拍手,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各种不同的棒棒糖跳舞的动作,并边唱边表演“我是一根棒棒糖,啦啦啦啦啦,会跳舞的棒棒糖。啦啦啦啦啦,看我跳得都美丽,啦啦啦啦啦,小朋友们一起来,真呀真快乐!

  2、尝尝水变甜了没有

  (!)我们创编了这么多棒棒糖跳舞的动作,现在我们来尝尝水变甜了没有

  (2)每人一小杯,尝一尝

  幼儿尝的时候,老师提问:你们猜,这杯水会变得越来越怎么样呢?(越来越甜)

  棒棒糖会变得怎么样呢(越来越小)

  如果等到放学的时候我们再来品尝,水会怎么样你?(更甜)

  那我们放学的时候再来看看尝尝,棒棒糖是不是越来越小了,水是不是更甜了!

教学反思

  首先这节课我以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棒棒糖导入,将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活动中去,

  然后我让孩子看图听故事,自然地把幼儿引入问题情境: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棒棒糖的甜味也让河里的朋友尝到,让小熊快乐?

  然后再做实验的时候,我用的是放在水里搅拌的办法,当然办法还有很多种,在这里,只是让孩子有一些感受,

  再次,我在选择音乐的时候,用了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粉刷匠》,节奏感很强,幼儿很容易合着节拍边唱边跳。

  当然,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当我把棒棒糖发给孩子的时候,有些孩子开始偷偷地品尝棒棒糖,还有在创编舞蹈动作的时候,我做的示范太多,以至于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小了。

7、中班教案《微笑》含反思

教学目标:

  1.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帮助别人。

  2.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

  3.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微笑》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准备:

  1.挂图,故事磁带。

  2.两幅表情图:一幅为哭泣的表情,一幅为微笑的表情。

  3.空白的圆形卡片,油画棒等。

重难点:

  理解故事情节及内容,了解故事的含义,能主动帮助别人,愿意给别人带来快乐。

过程

  1.看表情图。

  ――教师出示两幅表情图,请幼儿说说看了哪幅图能联想起快乐的事。

  ――引导幼儿说说为什么喜欢微笑的表情。

  ――让我看看你们甜甜的微笑吧!

  2.欣赏故事第一段。

  ――出示挂图,欣赏故事第一段。为什么小蜗牛很着急?

  ――小鸟、大象、小兔为朋友做了什么?朋友感到怎么样?

  ――小蜗牛能为朋友做些什么呢?

  ――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充分想像并讲述。

  3.完整欣赏故事。

  ――请幼儿边看挂图,边完整欣赏故事。

  小蜗牛做了什么让朋友感到高兴的事?

  ――为什么小蜗牛会想到把微笑送给朋友?

  ――它是怎样把微笑送给大家的?

  ――朋友们喜欢微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大家为什么认为蜗牛了不起?

  4.制作“微笑”标志。

  ――幼儿自制两枚微笑标志,即在圆形卡片上画上微笑的表情。

  ――启发幼儿将其中一枚“微笑”标志别在自己胸前,时刻提醒自己为朋友带去快乐,另一标志则送给其他班级的幼儿。

反思:

  《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在活动开始的第一环节中,我尝试让幼儿看图讲话。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的表达能力比较差,另外留给幼儿的时间较少,使得许多幼儿没有了表演的机会。我班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为了避免分散幼儿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在讲述故事时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问简单的问题:(1)故事的名称;(2)有那些角色;(3)小蜗牛做了一件什么事?

  我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验为朋友做事的快乐尤为重要。我依据幼儿的生活环境从三个方面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带来快乐的:(1)为爸爸妈妈做什么;(2)为小朋友做什么;(3)为老师做什么。依据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本环节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进而得出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答案,并使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达到了教育的目标。

  但是从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所设计的环节较局限,所要体现的阅读要求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因此根据这类情况,我试想在设计环节中,需要与目标的制定达成一致,如可以尝试这样来调整环节:幼儿在初次阅读后,就可以安排幼儿表演的内容,幼儿在通过表演后就能积累较多的语言经验,然 后再听 老师完整讲述。另外教师在安排幼儿的绘画活动时,把重点放在幼儿绘画出快乐的笑脸上,通过这样的一种调整,就可能会更贴切于目标,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根据自班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活动才会得到最好的效果。在以后的语言教学中,我会继续发现新的教学模式,并根据这次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调整和改进。

8、中班教案《玉米》含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本节活动课,使幼儿认识玉米了解它的实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

  从而懂得不浪费粮食的道理,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

  激发幼儿兴趣,积极探索,大胆表达,在活动中享受生活的快乐。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大胆说出自己对玉米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使幼儿认识玉米,了解它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

  活动难点: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大屏幕展示:玉米成长的过程),完整的玉米棒若干,纸盒箱若干,玉米饼,玉米面煎饼,玉米粒粘贴画一张,玉米杆机器人一个。

  经验装备:观察秋天的田野,收获的粮食。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说的是什么?

  奇怪奇怪真奇怪,

  头顶长出胡须来,

  打开衣服看一看,

  珍珠颗颗抱在怀。

  提问:小朋友,你们猜到是什么了吗?

  二、活动开始:

  师:老师已经把它给你们带来了,就放在你们面前的纸盒箱里。现在,你们可以把小手轻轻地伸进纸盒箱里摸一摸,然后告诉老师你摸到了什么。

  幼儿自由活动,摸一摸,展开想象,也可以与其它小朋友交流。

  提问:小朋友,你们摸到了什么?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吧。

  幼儿回答问题,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提问:小朋友你们觉得它会事什么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说出名称。

  师:那么,就让我们把它从纸盒箱里请出来吧,看一看它到底是什么,它究竟长什么样?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总结玉米的特点。

  1、头顶长着胡须。

  2、穿着一层一层的“衣服”

  3、剥开“衣服”之后,露出了很多玉米粒,像珍珠一样。

  小结:这就是玉米,我们班有很多小朋友家里都种了很多玉米。现在已经收回家了,就放在粮仓里。小朋友,你们知道玉米有什么用吗?(提示幼儿说出玉米的用处)

  师:用玉米可以做很多好吃的食物。它是非常有营养的,能帮助小朋友快快长大,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几样玉米做成的食品,请小朋友尝一尝。

  尝一尝:1、玉米面饼子。

  2、玉米面煎饼。

  小结:玉米可以做成许多好吃的食物,人们都非常喜欢,也很有营养。可是,你们知道玉米是怎样长大的吗?

  出示课件(玉米成长的过程),让幼儿观察玉米是怎样长大的,观察后,请幼儿说出玉米长大的过程。

  1、先把玉米种子种到地里。

  2、长出小苗之后要锄草、施肥驱虫等。、

  3、长大之后就结出了玉米棒子。

  4、到了秋天就要收获了。

  提问:小朋友,你们从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能看出什么呢?(农民劳动很辛苦)玉米是很好的食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呢?想一想告诉老师。(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小朋友,玉米浑身都是宝,你们想一想,玉米棒拿回家了,剩下的玉米秸做什么用了?

  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玉米的用途很多。

  1、出示玉米粒贴画和玉米秸机器人给小朋友们欣赏。

  2、再次展示玉米做成的食物。

  小朋友,玉米粒和玉米秸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也可以用它做很多种玩具的。

  三、游戏活动:

  小朋友,老师小的时候,家里没有钱给我们买玩具,所以我们就玉米身上的东西做玩具,这个玉米秸机器人就是老师小时候的玩具,老师小时候还用玉米叶做过娃娃,今天,老师教你们用玉米棒做手榴弹。

  1、把玉米棒上的玉米拔掉。

  2、把剩下的玉米棒折成两段。

  3、把一根小木棍插进掰开的玉米棒中心,手榴弹就做好了。

  幼儿分组进行游戏。

  四、活动延伸:

  用玉米身上的东西还可以做很多玩具,小朋友回家后,请爸爸、妈妈帮忙做好玩的玩具,明天带到幼儿园来,我们一起玩。

教学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活动目标,设计的教学环节比较合理,教学具的准备也很充分,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眼、手、脑等参与感知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在引导幼儿深处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方面有欠缺,思想教育的内容没有全面展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并存,充分调动的积极性。

9、中班教案《金色的房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看、听、说故事的兴趣,理解故事内容,学会复述故事。

  2、学习词语:亮堂堂、热闹、一闪一闪。

  3、培养幼儿看图说话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育幼儿要与同伴友好相处。

  教学难点:用亮堂堂、热闹、一闪一闪等词语说一句话。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 、开始环节

  谜语导入: 有门有窗、有床有墙、家人同住、幸福安康。(房子)

  二 、基本环节

  听故事。提出问题,请宝贝们互相讨论,讨论后举手发言。

  1、田野里有一座什么样的房子?

  2、小鸟、小狗、小猴、小羊对小姑娘是怎么说的?

  3、小姑娘又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4、小羊、小鸟又是怎么做的?

  5、小姑娘这会又是怎样做的?

  6、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总结环节

  1、现在我们一起唱首歌《我们都是好朋友》

  2、请小朋友简单复述故事,理解故事大意。

  3、(延伸环节)

  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地方能用到亮堂堂、热闹、一闪一闪等词语呢?(幼儿讨论)

  4、通过今天的活动,小朋友们懂得了同伴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友好相处。

教学反思

  《金色的房子》这一活动,我采用的分段讲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第一遍故事讲完,幼儿基本已经理解的故事的内容,第二遍是完整欣赏故事,重点的学说对话,因为故事中的小动物形象都很鲜明,语句比较短,有很多重复的地方,所以孩子接受的快,有几位都能在讲述完第二遍以后完整复述故事了。

  接下来,教师与幼儿进行角色表演,学说对话的时候,孩子的积极性很高,都很愿意表现自己,都抢着说有点乱。在提升问题中,孩子已经能理解整个故事带来的含义了,大家都觉得小姑娘刚开始是不对的,她很小气,不让小动到家去玩,可是后来小姑娘又改正了,孩子都很高兴。

  我觉得在活动延伸阶段,利用亮堂堂、热闹、一闪一闪等词语说一句话,效果较好,我班的葛福来同学表现得尤为突出。

10、中班教案《剥玉米》含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玉米得外形特征,知道玉米的用途。

  2、能为数卡寻找相应数量的玉米粒,体验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教学准备:

  1、教师事先准备好未剥皮的玉米棒,在网上下载玉米生长及用途图片资料。

  2、老玉米棒、1——7的数字卡片人手一份。

教学过程:

  一、 认识玉米的外形特征

  1、 教师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摇盒子,带神秘口气说:“我这里又一样好东西,要请大家上来看看,看好后用悄悄话轻轻地告诉我,里面是什么?”

  教师出示玉米,并纠正幼儿的回答:它的名字叫玉米,也可以叫它玉米棒。

  2、 观察玉米的外形特征

  1)玉米棒长得怎么样呢?先来看看最外面是什么(苞叶)苞叶长得怎么样?(一层一层的)

  教师:剥开苞叶,玉米棒的里面是怎么样的呢?我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玉米棒,仔细看看玉米棒的形状怎么样?颜色有哪些?玉米籽长得怎么样?

  2)教师个别指导:

  玉米棒长得怎么样?玉米棒上面和下面一样粗吗?上面怎么样,下面怎么样?

  玉米有哪些颜色?(黄的是黄玉米,白的是白玉米,紫的是紫玉米,花斑玉米是有的,但它不是纯玉米种)

  玉米籽长得怎么样,象什么,你可以剥下几粒看看,上面剥一粒,下面剥一粒,仔细看看有什么不一样,也可以用手去按按它(硬硬的)

  最里面是什么?

  我们一起来讲给大家听听,玉米棒长得怎么样?

  3、 小结:

  玉米棒长得圆圆的,长长的,上面细下面粗。玉米籽有的是黄的叫黄玉米,有的是白的叫白玉米,还有的是紫玉米。玉米籽长得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有的象牙齿,有的象小石子,还有的象小眼睛。剥下玉米籽最里面的是玉米芯。

  二、 知道玉米功用。

  1、 农民伯伯种了这么多的玉米,有什么用呢?

  小结:刚才小朋友讲得真多,有的说嫩玉米可以煮着吃,有的说老玉米可以爆玉米吃,还可以加工成膨化食品,玉米籽磨成玉米粉,可以做玉米饭、玉米粥吃,甜玉米可以炒菜吃,玉米粉还可以喂猪、喂鸡当饲料呢!刚才一个小朋友又想到把玉米放在火里烤着吃,玉米的营养可丰富啦,来,我们看看玉米宝宝是怎么长大的,它还有什么用途?

  2、 看下载的玉米生长过程及用途资料。

  三、剥玉米,体验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1、我知道你们都很想帮农民伯伯剥玉米,但我有三个要求

  (1) 每个小朋友面前都有数字卡片,我们为数字宝宝找出相应数量的玉米粒送给它们。

  (2) 剥下的玉米芯放在废纸篓里。

  (3) 玉米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把不小心掉在地上的玉米籽都拾起来。

  2、 指导

  (1) 你剥的累不累,手上是不是有点疼(是啊,农民伯伯从种玉米开始,施肥浇水,捉虫,到长成玉米棒,不知要花多少心血呢,你说辛苦不辛苦?)

  (2)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剥法。

  (3)引导幼儿相互检查,对幼儿间合作好的加以表扬。

  四、教室小结

  你们的本领真大,这么快就把玉米剥好了。好,坐下来,告诉我,你的手是不是有点疼?是呀,农民伯伯从种玉米开始,施肥、浇水、捉虫,到长成玉米棒不知要花多少心血,你们说辛苦不辛苦,所以我们一颗玉米籽都不能浪费,检查一下是否都拾起来了。等会儿我们把玉米籽送还给农民伯伯。

活动反思

  推荐本次活动幼儿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小朋友们很喜欢动手操作,都能剥出与数卡数字等量的玉米粒数,其原因在于:1、在活动前,教师先和小朋友们一起复习数字,看数字拍手,加深了幼儿对数与其表示的数量的理解。2、幼儿喜欢动手操作,在看数卡剥玉米时,1—7的数字都是幼儿学过的,难度适宜,所以幼儿剥的速度很快,一会儿就将相应数量的玉米粒放在数卡上了,操作的正确率高。有的孩子操作完后还嫌不过瘾,将一整支玉米全剥完了才罢休。

  通过本次活动我觉得教学内容一定要适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难度要适宜,只有这样,教学目标才能落到实处,教学内容的选择才是科学的、合理的。

11、中班教案《陌生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树立幼儿初步的防范意识。

  2、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

  4、初步了解预防陌生人的小常识。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讨论遇见陌生人时,我们该怎么办?

活动准备

  1、 排练情景表演:小红没上当。

  2、录制有关轻信陌生人上当受骗的内容。如:自己在家时随便给陌生人开

  门,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在公共场所迷路了随便跟陌生人走等造成不良后果,选择适合幼儿看的有关打击拐卖儿童的记录片。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看情景表演

  “小红没上当”,教师在主要部分给以提示。

  二、 展开讨论

  1、导幼儿讨论:小红如果轻信了陌生人的话,会出现什么后果?并说一说如果自己遇到了这样情况时应采取怎样的做法。

  2、观看并讲述录象内容,引导幼儿明白遇事要动动脑筋,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3、幼儿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单记录,教师将幼儿的记录进行整理、张贴、以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4、开展“有奖竟猜”游戏,可将幼儿分为男女两方,提问问题,幼儿迅速且较完整的说出想法,答对的一方可奖一朵小红花。

  (1)在商店里,不小心和家人走失里,你该怎么办?

  (2)在家门口玩,有不认识的人要带你去玩或去买东西吃,你该怎么办?如果有人强迫你走,你该怎么办?

  (3)你一个人在家时,若有人敲门或门铃向了,你该怎么办?

  (4)在幼儿园里玩,有不认识的人来接你,你跟他走吗?你该怎么办?

  三、活动结束

  请幼儿说说活动中的感受。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知道遇到陌生人时,可以求救老师、家长。有的幼儿还知道大声喊叫。在超市里还知道广播、打电话等。幼儿都能掌握许多应付陌生人的方法。

12、中班教案《我的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家的喜爱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幼儿能用纸折好房子,粘贴在纸上,并添画出花、草、树等其他物体。

  3.通过折房子让幼儿知道房子的结构,有屋顶、墙面、门、窗。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重难点:

  学习用正方形的纸折房子。

  折出房子两边的尖角,并能发挥想象添画景物。

活动准备:

  1.正方形彩纸每人一张、胶棒每人一支(26张),水彩笔、油画棒若干支,装笔小筐六个。

  2.折好的房子一个,二幅完整的折、贴、添加景物的画,(一块黑板,一块布、六块磁铁,课前将范画贴好}

  3.诚邀:亲爱的30班家长们,为了让您更多的了解万婴教育的理念,快乐教育,快乐人生;为了让您更全面的理解《指南》在幼儿教育教学目标的指导;为了响应万婴教育机构园长观摩教学活动开放日;路园长将在4月17日(星期四)上午8:50分在多功能厅,为我们33班幼儿进行大班语言故事《小桃仁》的教学活动,欢迎您的光临,期待您与孩子同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用神秘的表情和语气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今天园长妈妈用纸折了一个礼物要送给我们30班的小朋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2.请小朋友看看这像什么?(老师出示折好的一间房子,引起幼儿的兴趣)。这个房子就是园长妈妈的家,好看吗?那么你们想不想也折一个小房子,当作自己的家呢?

  3.瞧,这是园长妈妈的家,漂亮吗?(出示范画给幼儿欣赏折、贴、画自己的家)。园长妈妈画了些什么呢?(幼儿边看边说)你们想不想也把自己的家画出来呢?

  4.现在我先来教小朋友折一个房子,变成自己的家好吗?等一会小朋友再把自己的家添画上美丽的风景好吗?

  二、讲解示范:

  1. 先用正方形纸折出小房子。(教师讲解示范,幼儿跟折)把正方形纸边对边对齐折;再横着对折后打开,折出中心线;把两边的纸向中心线折;用手指伸进去折出房子两边的尖角。2.我们把折好的小房子在反面用胶棒涂抹,贴在纸上,然后再请小朋友添画自己家小区的风景,比比谁的家最美丽。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先折好房子,再将折好的房子粘贴在纸上,然后添画各种风景和物体。

  2、鼓励幼儿大胆涂色,使画面色彩鲜艳。

  四、讲评:

  幼儿互相欣赏,说说谁的家最漂亮,并请几名幼儿上前给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久违了,美术教学活动!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能不荒废技艺和专业。然而,在我20年后又重拾生疏已久的美术教学活动,让我有一种担忧和压力,又有一种期待和挑战。担忧的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常规养成是否好,压力却是,我的美术教学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而期待的是,又能和孩子们一道折折、画画,体验、享受、欣赏孩子们的教学成果了,说到挑战,却是对我教育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检验。我喜欢这样的挑战,因为,人生就是在不断的挑战中完善自我的。

  其实这节美术教学活动,是应30班朱老师的要求而上的,我是硬着头皮接受了朱老师的钦点。然而令我欣慰的是,孩子们是那么的配合,家长是那么的给力,老师是那么的认真,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下来,幼儿掌握了折房子的要领,家长了解了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及自己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老师们对美术教学活动的准备、组织、设计、示范、演示、讲解等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和认识。整个教学活动非常流畅,完成了教学目标。

13、中班教案《滚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玩球,对滚球感兴趣,充分体验在不同路线、不同质地的材料上花样滚球的乐趣。

  2、手眼协调控制球向指定方向滚动。

  3、有带好球宝宝的责任感。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5、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过程

  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整个活动都围绕"带球宝宝去旅行"的游戏情节展开。根据活动目标和重点难点,我在提前和孩子们尝试球的各种玩法后:

  (一)首先做热身运动。

  老师和孩子一起伴随"铃儿响叮当"的音乐做简单的球操,这是热身也是个准备活动(哼唱着简单徒手示范)。在舒展身体的时候,注意重点活动腰、手腕、膝盖、腿、脚腕等部位,因为这些部位的活动和滚球的动作紧密相关,同时通过球操,孩子们和球自然地成为好朋友。

  (二)基本部分:

  1、在这个基础上,设置游戏情节并贯穿活动的始终。一开始,用游戏的口吻"今天,咱们要带着球宝宝去旅行啦"吸引孩子,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2、然后,准备多种材料,比如拱形小桥、垫子、爬坡、大纸箱子,并巧妙利用它们设计成难易不同的旅行路线,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分体验花样滚球的乐趣并且自然地掌握怎样控制球向指定方向滚动。

  路线主要分为四条,路面材料、设置的障碍物都不相同(结合路线图讲述):左边的第一条路线有一条小河,孩子们把球滚到这里要及时接住球经过小桥到达目的地,不能让球掉到水里,这样可以提醒孩子注意运球速度,同时锻炼孩子的控球能力;第二条路线中的垫子就是草地,孩子们可以体验在垫子上滚球的不同感受;第三条路线是爬坡、第四条中是纸箱组成的山洞……)。

  (三)放松活动。

  游戏情节贯穿始终,最后,旅行结束,带着球宝宝回家。球妈妈非常高兴,她要感谢每一位小朋友。怎么感谢呢?球妈妈也就是一个大球在小朋友的肚子上滚一滚"亲亲小朋友的小肚皮";在腰上、肩膀上滚一滚,小朋友呢可以躺在垫子上欣赏着音乐"享受"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花样滚球上,难点则是朝指定方向滚球。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走完一条路线可以接着尝试另外一条路线,活动密度加大了,避免了很多孩子等待的现象,尊重了孩子的个体差异,更调动起了孩子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兴趣。当然,随着活动的深入,可以加长路程或者增多障碍物,也可以借助棍子、羽毛球拍等工具滚球提高难度,使活动具有挑战性,孩子才会对活动始终保持新鲜感和浓厚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仔细观察、及时帮助,使每一个孩子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活动过程中关注孩子们的体力状态,适当调节孩子的活动量。当孩子比较累的时候可以用“打雷了,要下雨了,快送球宝宝回家吧”这样的情节,让孩子得到休息、恢复体力,同时也练习了向指定方向滚的技能,因为球宝宝的家在指定的方位。然后“太阳出来了,球宝宝继续旅行”,孩子们可以继续探索。

  整个活动,老师没有进行任何的说教,每一个孩子就在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滚球的基本技能,并且充分感受着花样玩球的快乐。活动中孩子兴趣始终很高,表现在他能自由发展想出多种玩球的方法,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个性也得到自由发展,同时还增进了与同伴之间的感情。

14、中班教案《花儿朵朵》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把正方形纸进行对折,并尝试目测剪弧线。

  2、借助固体胶把剪下来的东西组合粘帖成花朵。

  3、体验剪纸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彩纸、固体胶、剪刀

  2、花园的背景图、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纸纸宝宝变魔术,引出主题。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彩纸)

  2、纸纸宝宝可调皮了,它爬呀爬爬到老师的腰里,你们猜,彩纸宝宝会变成什么?(裙子、腰带) 它又爬呀爬,爬到老师的脖子上,这会儿它又会变成了什么?(领带、围巾)它有爬呀爬,爬到了我的头上,你们看,它会变成了什么?(蝴蝶结、帽子)

  教师小结:彩纸宝宝变了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它现在要请小朋友帮忙了,它想变成春天五颜六色的花,小朋友想想,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它呢?(剪、折、撕)

  二、剪刀娃娃变魔术,教师示范剪出花朵。

  1、现在我们就要折和剪的方法来变一变。

  2、先把正方形彩纸对折,变成了什么形状?(长方形)再对折,变成了什么?(正方形)再次对折,有变成了什么形状?(三角形)并出示在展板上。

  3、好,开始变魔术了。在折的一边的中间开始,小剪刀开始爬山了,爬呀爬,爬过弯弯的小山坡,爬到了另一边,变成了什么?(花朵)

  4、请一幼儿上来练习。

  5、如果有花茎和叶子,我就可以跳舞了,我们再来帮帮它吧。教师示范用绿色的彩纸剪花茎和叶子,再用固体胶粘帖。

  三、幼儿制作花朵

  现在请小朋友的小手也动起来,折一折、剪一剪、变一变,变出不同颜色的花朵吧。

  1、交代要求:A、做剪的时候要保持安静;B、用完剪刀以后,要把剪刀的嘴巴合上,不然它的嘴巴会累的;C、做好后,把纸屑放在塑料筐里。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播放背景音乐。

  四、展示、评讲

  春天到了,花儿都开了,你们看,漂亮吗?(漂亮)

  1、 你喜欢哪一朵?为什么?

  2、 在活动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活动反思:

  第一个环节“彩纸宝宝变魔术”,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能快速进入状态,更好的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大胆想象纸条变成了裙子、蝴蝶结等,发展幼儿的创造力。第二个环节“教师示范剪出花朵”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本来我就让幼儿对折,再采用了爬山的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会剪弧线。但是看来我高估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在一幼儿练习时,就出现了问题,即对折的方法不对,导致花朵没有成功,给了我一个措手不及。虽然经过调整,当幼儿操作时也时有这种现象发生。后来经过研讨,说直接对折成三角形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看来还是我考虑的不够周全,下次注意吧。

15、中班教案《对不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教育幼儿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请”、“谢谢” “你好”、“对不起”、“再见”。

  2.培养幼儿友好相处,能处理好同伴之间的关系。

  3.大胆说出自己对的理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育幼儿讲文明,并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2. 引导幼儿正确处理同伴之间的矛盾,从而提高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自编情景故事一个。 2。挂图四张。

  3.歌表演磁带一盒。 4。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讲故事( 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老师带小朋友在院子里玩滑梯。大家都玩的非常高兴,只有方方和婷婷不玩。老师发现了,走过去问是怎么回事?婷婷告诉老师:刚才上滑梯的时候方方不小心踩了我的脚,婷婷被踩疼了可方方也不理,婷婷感到既委屈又疼,于是,两人就谁也不理谁了。在老师的劝说下方方走到婷婷面前,用细小的声音说了一句“对不起……,”没想到这神奇的三个字一出口,婷婷顿时不哭了,原谅了方方,两个好朋友又重归于好了。)

  2、提问:小朋友,你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是怎样做的呢?

  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不小心碰到了别人,这个时候我们要主动向别人道歉;而当别人不小心碰到了我们,也要向我们道歉,我们才愿意原谅他。这样大家在一起才能和睦、愉快的相处。

  二、观看挂图。

  1、玩积木时荣荣不小心把实实的积木弄到了。

  2、喝水时鹏鹏不小心把水洒到了婧婧的身上。

  3、吃饭时龙龙不小心把饭汤弄到笛笛的手上了。

  4、睡觉时文文不小心蹬到了策策的身上了。

  小结;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边看挂图边讨论:如果挂图上的小朋友是我,我会怎样做!

  三、欣赏歌曲《对不起,没关系》

  1、教师演唱歌曲,幼儿仔细倾听歌曲内容。

  2、教师和幼儿一起演唱歌曲,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创编动作。

  3、请两个小朋友到前面来进行情境表演。

  小结:为了我们的社会大家庭更加和谐、文明,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向歌词里唱的那样,勇敢的向人家道歉,说声“对不起”。这是多么具有神奇作用的三个字啊!——“对不起”。无论别人多么生气他也一定会转怒为喜向你说“没关系”的!

教学反思

  1.带领小朋友继续学习包括“对不起”在内的十字文明礼貌用语:“请”、“对不起”、“你好”、“谢谢”、“再见”,并评选出每周的 “文明礼貌用语小明星”,张贴小红花。 2。 通过听故事,小朋友们学会了在与人交往时使用礼貌用语,并懂得礼貌用语在日常交往中的意义。 3.。请小朋友边看图边讨论了如果是自己,会使用什么礼貌用语,从而培养了孩子与人交往的礼貌行为。 4。通过歌曲,《对不起,没关系》,教育小朋友们之间要友好相处,团结友爱。 5。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做音乐游戏,并知道了“对不起”的神奇。

16、中班教案《风车》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制作简易风车,体验制作乐趣。

  2、通过玩风车探索什么样的纸更适宜做风车。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

  纸张(报纸、宣纸、瓦楞纸、手工纸、挂历纸、皱纹纸、锡纸)、吸管、安全钉若干、幼儿个人猜想记录、集体记录表。

  2、经验准备:

  有玩风车的经验,知道制作风车的方法,在玩的过程中提出提问,对什么纸适合做风车有了疑问并做了猜想。

教学重难点:

  记录根据风车转动情况,并与同伴交流分享。

  探究不同纸张风车转动的实验过程。

活动过程:

  1、说一说。

  (1)引导幼儿回忆猜想制作风车的纸张。

  教师:猜想了哪些纸适合做风车?

  幼儿:报纸、手揉纸、瓦楞纸、宣纸、图画纸。

  (2)分享自己的猜想。

  教师:你是怎样猜想的?为什么?

  幼儿:瓦楞纸结实,不会破。

  幼儿:手揉纸柔软,会转得快。

  幼儿:图画纸硬,会转得快。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成功呢?

  2、做一做(制作风车)。

  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纸张制作风车。

  3、玩一玩(感知风车的转动)。

  让幼儿到户外动手玩一玩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风车,让幼儿感觉、发现谁的风车转得更好。

  4、想一想(由分享个人验证结果引出集体验证表进行经验梳理)。

  教师:你的验证结果是什么?是哪里出了问题?(引导幼儿分析“为什么用瓦楞纸、皱纹纸制作的风车转不起来”。)

  教师:你的风车转得很快啊,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样的纸制作的?(引导幼儿总结什么纸适合做风车)

  5、评一评(集体验证结果,选出最适合做风车的纸)。

  教师:能转动的风车是哪些纸做的?哪些纸最适合做风车?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区域活动时到手工去制作风车。

教学评析:

  活动生成源于幼儿在玩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材料也是根据幼儿猜想,提供了生活中常见而又熟悉的纸张,如报纸、挂历纸、锡纸……并使幼儿在户外游戏和玩中充分感知和探索,让他们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科学就在身边。活动中让幼儿自我猜想、自我验证,在游戏中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探究“什么纸张最适宜做风车”。活动游戏性、操作性强,体现了让幼儿在做中感受,做中学习的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流畅,环节层层递进,教师的提问启发性强。活动中记录方法新颖,采用实物(具体纸张)记录的方法,既具体形象,又缩短了幼儿记录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探究纸张的适宜性。

  活动可以更开放一些,如不一定非得让幼儿猜想哪一种纸张适合做风车,可以让幼儿猜想哪些纸张适合做风车,然后让幼儿制作多个风车,这样幼儿可以将几种纸张制作的风车进行比较(也可以与同伴比较)从而得出更科学的答案。

教学反思: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都是老师为孩子先准备好材料,幼儿只要制作就行了,这样就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而这次我为孩子提供了多种制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动脑筋选择材料过程中包含了丰富的学习内容,而且孩子们对于自己选择的材料很喜欢,制作风车的过程也十分顺利。

  优点:

  问题是孩子学习的开端,也是教师了解孩子的窗口。本活动正是抓住了孩子们在玩风车的过程中提出“用什么纸制作风车更好”这一问题生成的。孩子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发展的过程,也是他们积极思维、发展个性、培养良好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过程。

  不足:

  由于前期经验铺垫不够充分,有的幼儿因为对制作风车的方法不是很熟练,所以即使选择了适合做风车的纸张也没有得到成功的体验。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并没有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恰当把握时机,当老师知道有的幼儿想用皱纹纸做风车后,老师没有急于否定,而是等幼儿发现皱纹纸做的风车转不起来时,才引导幼儿分析“为什么用皱纹纸制作的风车转不起来”。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活动的闪光点,教师能抓住这些教育契机及时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17、中班教案《叶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认真观察和理解图片。

  2、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根据图片说出诗歌内容。

  3、幼儿能有感情的用轻重不同的语气朗诵诗歌《叶子》。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四片春夏秋冬有特色的叶子。

  2、毛毛虫、蝉儿、卡片、麦苗图片。

  3、钢琴。

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其实,每个季节每片叶子都可以连成一句不同的诗歌,什么样的诗歌呢?

活动过程:

  (一)出示叶子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内容

  1、出示春天的叶子和毛毛虫图片。

  (1)老师拿着春天的叶子:小朋友们看,这片是春天的叶子,嫩嫩的,绿绿的。

  (2)老师拿出毛毛虫图片: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动物?(毛毛虫)

  (3)把两张图片的叠放在一起:小朋友们猜猜毛毛虫在春天的叶子上干嘛?(引导幼儿思考,发展幼儿想象力)哦,原来啊,毛毛虫在春天的叶子上写日记呢!小朋友们知道日记是什么吗?日记就是小朋友每天把自己想说的话,做过的事情写下来,就成了日记。可是毛毛虫没有手,就用嘴巴写日记。春天的叶子像日记,毛毛虫用嘴巴写日记。

  2、出示夏天的叶子和蝉儿的图片。

  (1)老师拿着夏天的叶子:夏天到了,叶子长得更茂盛了。

  (2)老师拿着蝉儿的图片:这是知了,也叫蝉。它们可爱唱歌啦!

  (3)把蝉的图片和夏天的叶子叠在一起:小朋友们想想,蝉儿在夏天的叶子上干嘛呢?(幼儿思考)原来啊,夏天的叶子像歌谱,蝉儿唱了一下午。小朋友们知道歌谱是什么吗?歌就是唱歌的歌,谱就是曲谱的谱,是唱歌的时候用的。

  3、出示秋天的叶子和卡片。

  (1)老师把秋天的叶子拿出来:秋天到了,很多叶子都黄了。这种像金子一样黄的叶子是秋天的叶子。

  (2)那秋天的叶子像什么呢?(幼儿思考,请几个幼儿说说他们的想法)

  (3)老师拿出卡片。老师觉得秋天的叶子像卡片,小朋友可以拿着卡片送给自己喜欢的人。风哥哥说要把这片秋天的叶子当做卡片送给云姐姐。

  4、冬天的叶子和麦苗图片。

  (1)老师拿出冬天的叶子:冬天到了,叶子没有了水分,都落了下来。

  (2)拿出麦苗图片:冬天的叶子落下来,落到了农田里,落在了麦苗儿上。冬天的叶子像棉被,麦苗儿在棉被里乖乖睡。

  5、老师按顺序把叶子与图片粘在黑板上,叶子在上面,图片在叶子下面,老师一边指着叶子和图片一边诵读诗歌。

  春天的叶子像日记,

  毛毛虫用嘴巴写日记。

  夏天的叶子像歌谱,

  蝉儿唱了一下午。

  秋天的叶子像卡片,

  风哥哥送给云姐姐。

  冬天的叶子像棉被,

  麦苗在棉被里轻轻睡。

  6、老师拿出一片叶子和对应的图片,引导小朋友把诗歌说出来。每句诗歌请两个小朋友。

  7、让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诵读诗歌《叶子》。

  (二)引导幼儿用轻重不同的语气朗诵诗歌《叶子》

  1、春天小动物都睡醒了,毛毛虫用嘴巴快乐的写日记,所以,我们在读“春天的叶子像日记,毛毛虫用嘴巴写日记”要念得欢快一些。来,跟老师一起欢快地读一遍(一起轻轻地读这一句)。

  2、小朋友们再想想,云姐姐收到风哥哥的卡片幸福吗?所以在读“秋天的叶子像卡片,风哥哥送给云姐姐”的时候可以念得温柔一些。

  3、麦苗儿在棉被里乖乖睡觉,我们不能吵醒他们,所以在读“冬天的叶子像棉被,麦苗在棉被里轻轻睡”的时候要轻轻地。

  (三)活动结束

  幼儿跟着琴音,时快时慢的诵读诗歌《叶子》。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四季叶子的变化,较好的拓展了幼儿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积极性。但是,由于教师对诗歌的重复次数太少,幼儿可能记不住,后面跟琴音诵读诗歌会混乱。

附:  中班诗歌《叶子》

  春天的叶子像日记,

  毛毛虫用嘴巴写日记。

  夏天的叶子像歌谱,

  蝉儿唱了一下午。

  秋天的叶子像卡片,

  风哥哥送给云姐姐。

  冬天的叶子像棉被,

  麦苗在棉被里轻轻睡。

18、中班教案《数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索数数方法,初步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课件-数数

  2.课件-数数

  3.课件-数数

活动过程

  一、交代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有小动物客人来做客,你们欢迎吗?

  好!让我们来看看是谁来做客呀?

  (小熊,小鸡,青蛙,小鸟。)

  二、连线-请客人坐下

  1.教师:请小朋友数一数来了多少小动物?

  (1只青蛙,2只小熊,3只小鸡,4只小鸟。)

  2.教师:我们请它们坐下吧?

  你们看,小椅子都摆放好了,请小朋友想一想,应该怎样安排小动物入座呢?

  (椅子分贝摆放了1把,2把,3把,4把。)

  3.请小朋友安排小动物坐下吧。

  (请幼儿按相同的个数进行连线。)

  三、数数几条鱼

  1.出示课件-数数[1-45]

  教师:请你数一数海里的鱼。

  2.发现问题,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

  (1)教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会数错呢?怎样数才能数清楚呢?

  教师总结并示范数数,我们只要想办法记住第一个数的鱼,

  再数到它的时候就不要数了。

  (2)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记住第一个数的鱼呢?

  四、幼儿探索尝试封闭式数数

  1.请小朋友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数的又快又对。

  你们可以用水彩笔记号。

  2.小结交流数数的经验。

  五、趣味练习

  练习卡-数数[1-38]

  相同的个数进行连线。

19、中班教案《江雪》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江雪》,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本节课,准备的开放性问题较多,幼儿能开动脑筋,大胆参与活动,连平日不爱张嘴说话的小宝宝都参与了互动。但是本节课内容太多,在撕纸游戏环节,宝宝们由于时间的问题没有尽兴。

20、中班教案《西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通过品尝、比较,体验河里西瓜的优点。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西瓜变化的愿望。

活动重难点:

  了解各种西瓜品种的特征,体验本土西瓜的优点。

  引导幼儿如何画西瓜。

活动准备

  1、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河里西瓜若干。

  2、餐巾、点心盘人手一份;刀、抹布各一。

  3、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西瓜

  1、教师出示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河里西瓜若干,让幼儿观察。

  (1)请各组幼儿观察桌上的西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适当引导。

  (2)请幼儿表述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教师小结:西瓜是圆圆的,瓜皮是有的是深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河里瓜还带花纹,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一敲会“砰砰”地响,推一推还会滚动。

  二、西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可让幼儿猜测,以引起他们对观察、探索西瓜内部特征的兴趣。)

  (1)教师: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2)教师选一个普通的西瓜,一个河里瓜,分别切开,让幼儿认识。

  (3)让幼儿分别品尝普通西瓜和河里瓜,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4)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小结: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特别河里西瓜,它是无籽的,吃起来又方便又好吃,能解渴、祛暑,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合山著名的本土水果之一。

  三、画西瓜

  1、教师先示范如何画西瓜,幼儿欣赏。

  2、幼儿操作画西瓜,教师适当指导。

  3、幼儿相互交流作品。

教学反思

  《西瓜》这节中班科学活动看似简单,可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要想上好这节课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幼儿对西瓜并不陌生,在炎炎夏日经常可以吃到,但是那只是幼儿对西瓜的表象理解,并没有深入了解西瓜的特征及家乡“河里瓜”的优点。因此,在课前准备上我在教具上也花费一番功夫,特意到市场上去买了许多西瓜及“河里瓜”。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通过让幼儿观察、品尝、比较等方式,让幼儿明白西瓜的总体特征及“河里瓜”的优点。在给他们品尝西瓜后,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述出西瓜的特征及味道,体验本土西瓜的优点。在说说普通西瓜和河里瓜的不同之处这个环节时,大部分幼儿都能说出不同点来。在画西瓜这个环节,我要求幼儿看着西瓜实物来画,多数幼儿绘画水平达到了我的教学要求。这节课感到不足之处就是老师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少了些,气氛不够活跃。如果给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加入一些小互动、小游戏进去,让幼儿学习起来没有那么枯燥。

21、中班教案《帆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随意折叠、涂色块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船帆。

  2、初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海”背景图一张、帆船模型若干

  2、帆船底座人手1个、用来制作船帆的形状各异的白纸、黑色水彩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制作船帆的兴趣和愿望

  1、(幼儿围坐在“大海”背景旁)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地方?大海上有什么?

  2、启发幼儿观察周围的帆船,说说帆船上少了什么?(部分船没有帆)

  3、师:“帆船没有帆能航行吗?为什么?那怎么办呢?”

  (二)引导幼儿共同讨论船帆的制作方法

  1、鼓励幼儿自由讨论船帆的制作方法。

  2、引导幼儿观察“大海”上自制的帆船,讨论船帆是怎样做成的。

  师:“你知道这些船帆是怎么做的吗?”(引导幼儿观察船帆上的折痕并发现这些折痕是通过反复折叠而产生的。)

  3、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请幼儿折叠并观察折痕。

  4、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方法:将纸随意折叠数次,注意尽量用力折叠,使折痕明

  显,然后打开,用水彩笔描出折痕,最后上色,尽可能浅色和深色互相搭配或有规律地交替使用颜色。船帆做好后,把它插在底座上。

  (三)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请美味幼儿自由选择一张图形纸当船帆进行设计、装饰。

  2、启发幼儿将纸沿各种角度折叠,建议幼儿折叠次数不要过多,鼓励幼儿折出与别人不同的图案。

  3、鼓励幼儿正反面均匀涂色。

  4、帮助幼儿将船帆插在底座上。

  (四)组织幼儿共同欣赏

  1、请幼儿将自制的帆船送到“大海”上。

  2、幼儿互相欣赏,感受帆的造型美和色彩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3、幼儿自由举行“帆船比赛”。

活动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22、中班教案《石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了解石头的特点,知道石头的用途。

  2.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 老师与幼儿一同收集各种各样的石头。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石头,在教师的一角布置一个石头展览。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摆弄收集到的各种石头。

  (1) 摸一摸,看一看:石头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接自己的感觉把石头进行分类。

  (2) 称一称:老师为幼儿提供天平,石头,让幼儿称一称,谁重谁轻。

  (3) 敲一敲,听一听:鼓励幼儿用小棒或石头敲击石头,听听有什么不同,利用石头发出的不同的声音编揍自己的乐曲。

  (4) 玩一玩:鼓励幼儿用石头进行各种游戏(如铺路,塔房子等)。

  2.找一找,说一说:我们周围有什么东西是用石头做的?你还可以用石头做些什么?

教学反思

  这一活动属于观察认识型活动。这一活动主要利用了幼儿的感官如触摸,听觉等,采用了操作,游戏,比较,发现等方法,充分认识常见的物体____ 石头的特点。

23、中班教案《秘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乐意学说散文内容。

  2、感受散文的意境美,体验与同伴分享秘密的快乐。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理解散文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图片:相关图片。

  音乐:《秋日的私语》。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提问:什么是秘密

  小结:秘密就是只有自己心里知道,不会去告诉别人的事情。

  承接语:瞧,墙角有条小缝,不知道透过小缝能看到什么秘密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欣赏散文诗

  1、分段欣赏

  1)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小结:可以看见蝴蝶在花丛中捉迷藏,彩虹在屋顶上浮现。

  全体幼儿学说

  2)承接语:瞧!小缝里还有一个秘密呢。

  看图说一说

  个别交流

  小结:可以看见独角兽在月牙周围打转,一大把流星从天边划过。

  男女学说

  3)提问:猜猜从小缝里还能发现什么秘密?

  幼儿自由猜测

  小结:只有亲眼看见亲耳听到了才真正知道透过小缝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承接语:那我们去验证一下,谁猜对了。

  跟着老师一起学说,个别学说

  2、整体欣赏散文诗。

  整体欣赏散文诗

  提问:听了散文诗,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小结:这首散文诗很美,让人觉得世界很奇妙,有无数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发现。

  师生共同伴着音乐朗读散文。

  (三)分享秘密

  承接语:你们有秘密吗?

  提问:和你身边的朋友咬咬耳朵,说说自己的秘密。体验和好朋友分享秘密的快乐。

  小结:你们都知道了好朋友的秘密,请把好朋友的秘密变成自己的秘密,互相分享的同时也要互相保密哦。

  结束语:小缝里还有其他秘密吗?等你们发现了回家把它画出来,和你好朋友再一次分享。

活动反思:

  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充分给幼儿探索的材料和机会,激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发现。通过总结和知道上好一节课,最主要的是目标定位要准确,充分了解幼儿,要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材料和环境,教态要好,有强烈的应变能力,其次要熟透教案,对每个环节的设置都能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这样,在任何场合都能把一节课上好。

24、中班教案《对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知道对称分点对称和轴对称两种形式。

  2.初步感知生活中对称的事物和对称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3.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理解和表现对称。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大小、颜色、花纹不同的蝴蝶翅膀、蜜蜂翅膀、每人若干套。

  2.京剧脸谱、窗花、树叶、衣服、围巾等分类展示在教室环境中。

  3.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剪刀若干。

  4.春天的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感知对称

  1.故事引入:春天来了,花园里并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美丽的蝴蝶、蜜蜂、蜻蜓在花丛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时,飘来一片乌云,棋了大于,朋友们赶紧拍拍翅膀准备飞回家。忽然,大家一起叫了起来:“我丢了一只翅膀,飞不起来了!”(把纸制的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分散地布置在背景图上)雨越下越大,谁愿意帮助他们找到另一只翅膀呢?

  2.分组操作:把小朋友分成三组,分别为蝴蝶、蜜蜂、蜻蜓找翅膀。请个别幼儿为背景图上的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配对。

  3.幼儿展示配好对的翅膀,并说明配对的理由(从颜色、形状、花纹的角度)。

  4.教师小结:蝴蝶、蜜蜂和蜻蜓的翅膀以身体为中心线,它们左右两边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我们把这种形式叫轴对称。

  二、找对称

  1.幼儿分成三组分别进入植物角区观察树叶和花瓣,进入生活区观察门、窗、玩具柜、衣物等物品,进入美工区观察脸谱、窗花、工艺品等美术作品,找找都有哪些物品是对称的。

  2.师生分享:大家找到什么物品是对称的?为什么?

  3.师:人体有哪些器官是对称的?动作可以对称吗?(请小朋友指出并做动作。)

  4.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对称的事物?(飞机的翅膀,汽车的车轮,树叶的叶脉等。)

  5.师:为什么很多事物都是对称的呢?(平稳、美丽、协调。)

  三、观察和比较

  1.老师请小朋友欣赏圆形的花盘子,盘子上的图案有什么特点?(中心有一圆点,周围有许多大小、颜色相同的图案。)

  2.师:它和轴对称的图案一样吗?(不一样。)

  3.教师小结:这种也是对称的图案,它以圆点为中心点,周围的图案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完全相同,叫点对称。

  四、做对称

  1.每个幼儿一套不同形状的纸,一把小剪刀,请幼儿自己动手做对称的图形,看看谁做的对称最多。(教师提示幼儿可以用折、剪等不同的方法。)

  2.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互相分享经验。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数学活动:

  (1)对称物品的分类。请幼儿将环境中的对称物品,按轴对称和点对称进行分类,并展示在分享区。

  (2)统计家里对称的物品。

  2.美术活动:剪窗花、画脸谱、印染、剪贴画、设计对称的服装等。

  3.创造性活动:我是小小发明家(鼓励幼儿运用对称的原理创造发明)。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

25、中班教案《扑克》含反思

活动目标

  能积极、主动表述自己的探索发现,拓展思维,提高动手、判断和分析能力。

  愿意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萌发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探索意识。

  发现扑克牌的多种有趣玩法,探索如何让扑克牌站立,感受扑克牌短边对折和长边对折稳固性的不同。

  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手指游戏“开门”,有搭积木、折纸的经验。

  物质准备:扑克牌(包括长边、短边对折的牌,用于比大小的10以内的牌)、篓子、盘子各若干,与扑克牌有关的变魔术视频,铃鼓,自制的皇冠等。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引出活动内容

  教师双手合拢(一张扑克牌藏于手掌心),边念儿歌边依次打开五个手指。

  儿歌内容:一门开开进不来,二门开开进不来,三门开开进不来,四门开开进不来,五门开开我进来。

  指导语:打开我的五指门,里面藏着什么?

  二、比一比,了解扑克牌的外部特征

  指导语:仔细看看你的牌,和别人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教师边给每位幼儿发一张牌边提问,引导幼儿发现扑克牌上的花纹、图案、数字各不相同。

  指导语:扑克牌可以怎么玩呢?一起和石老师玩个“比大小”的游戏吧。

  如教师说“比、比、比大小,我是红心4,谁的牌比我大,请你赶快举起来”,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迅速作出判断,如果手中的牌比4大就举起来。

  三、试一试,让扑克牌站起来

  指导语:小朋友们猜一猜,扑克牌可以站起来吗?我们让它站在小椅子上试试吧。

  幼儿尝试,教师观察,及时肯定幼儿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集体面前表述,如“让扑克牌靠着椅背站立”。

  指导语:怎样才能让扑克牌自己站起来呢?

  幼儿再次探索,教师引导他们用折叠的方法尝试,重点介绍“短边对折"和“长边对折”。

  四、搭一搭,感知长边、短边对折稳固性的不同

  1.出示长边、短边对折的扑克牌,探索高楼怎样搭。

  指导语:老师这儿有什么?它们能站起来吗?那可以用它们搭高楼吗?谁来试试?

  请两名幼儿分别用长边、短边对折过的两种牌搭高楼,发现“很难叠高”后,教师出示未折过的扑克牌,鼓励幼儿继续探索。

  小结:搭高楼时动作要轻,一层楼上平放一张扑克牌,再搭第二层,用这种方法搭高楼就容易多了。

  2.尝试用长边、短边对折过的扑克牌分别搭两座四层小楼,比比哪种楼房比较稳固并说说原因。

  3.搭高楼比赛,比比谁搭的楼房又高又稳。

  指导语:我们发现短边对折的扑克牌搭的楼房比较稳,那现在就用它来进行搭高楼比赛,同等时间内谁搭的楼房层数最多最稳固,谁就是我们班的搭楼高手。

  幼儿比赛,教师提醒幼儿动作要轻。搭得最高最稳的幼儿,教师奖励他一顶皇冠。

  五、赏一赏,感受扑克牌玩法的多样性

  1.“刮牌”表演。

  指导语:石老师这儿还有许多扑克牌,我不仅能让它们都站立起来,还能让它们听口令走路呢。

  2.欣赏变魔术视频,结束活动。

  指导语:扑克牌还是魔术师的最爱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师是怎样用扑克牌变魔术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趣玩”为着眼点,以游戏贯穿始终。从玩幼儿已经熟悉的手指游戏“开门”、数学游戏“比大小”导入,让幼儿带着快乐的情绪自然地进入到主要活动。活动中,教师不断抛出问题,比如:“猜一猜,扑克牌可以站起来吗?”“用扑克牌怎么搭高楼?”而且,每个问题都力求让幼儿通过游戏得以验证。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科学探究意识得到激发,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26、中班教案《笔筒》含反思

制作目的:

  让幼儿在兴趣中产生创作的欲望。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笔筒。

制作对象:

  漂亮笔筒

制作准备:

  矿泉水瓶、简单、硬纸板、彩笔、胶棒、彩纸。

制作过程:

  1.在硬纸板上画一个经典的卡通形象,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

  2.根据画好的形象,用剪刀将这个卡通剪下来;

  3.用彩笔,描绘好这个卡通形象;

  4.用剪刀剪一个矿泉水瓶,留下下面的三分之二备用;

  5.剪一些彩纸,用胶棒粘合在塑料水瓶上,做好边缘部分的处理;

  6.用彩纸做很多小花边,然后将这些花边粘在矿泉水瓶上;

  7.将做好的卡通形象,粘在笔筒的主体上;

  8.晾晒之后,漂亮的卡通笔筒就做好了。

  结束语:

  以上就是个性纸筒的制作方法,孩子们根据上面的步骤提示,自己试着做一个吧。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较好的体现了我对幼儿发展整体观念的理解,在活动中,让幼儿之间互动构建笔筒,我注重指导幼儿在活动中交流学习,分享合作,并在幼儿需要时提供适时指导,在活动中,我十分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

27、中班教案《狐假虎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音乐表演游戏“狐假虎威”,用相应的语气、语调和动作表现狐狸和老虎的形象。

  2.与同伴相互配合,用动作和表情进行相应的交流。

  3.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4.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难点

  1、 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2、师生配合游戏

活动准备

  1. 熟悉《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已学会唱同名歌曲。

  2. 反映狐狸和老虎对话情景的图片五张,狐狸、老虎图片各一张,狐狸、老虎胸饰各一个。

  3. 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狐假虎威》

  二、回忆并学习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1. 回忆对话内容。

  师:狐狸见到老虎的时候,对老虎说了些什么?老虎又说了什么?你们能记住吗?谁来说一说?

  师:你们记住了几句,我来念一遍,请你们仔细听,看你们能记住几句。

  2. 用图文配对的方法学习对话。

  师:(出示五张图片)我指着一张图,你们能说出相应的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吗?

  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任意地指图,你们能准确地说出相应的对话吗?

  三、选择一个角色,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狐狸和老虎

  1. 第一次练习对话

  师:(出示老虎、狐狸的图片)请愿意表演狐狸的小朋友坐在左边,愿意表演老虎的幼儿坐在右边。

  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坐在相应的座位上。

  师:现在狐狸和老虎进行对话,当狐狸说话的时候老虎要安静地听,当老虎说话的时候狐狸要安静地听。

  2.第二次练习对话。

  师:狐狸说话时的声音是怎么样的?老虎说话时的声音又怎么样?下面我们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狐狸和老虎,让别人一听就知谁是狐狸,谁是老虎。

  3.第三次练习对话

  师:狐狸和老虎在说话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狐狸和老虎分别会做什么动作呢?谁来学一学?

  师:我们再来表演一次,注意把声音、表情、动作都表演出来,让别人一听、一看就知道谁是狐狸,谁是老虎。

  四、 游戏“狐假虎威”

  1. 师幼一起玩游戏的前半部分。

  师:现在我们来玩狐假虎威的游戏。你们要想好自己扮演谁。记住要把对话说清楚,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2. 师幼完整游戏。

  师:狐狸与老虎对话的最后一句是“看他们怕我还是怕你!”这个“他们”指的是谁呀?

  师:接下来我们玩的游戏中要增加小动物的角色。小动物们看到狐狸和老虎在一起,非常奇怪。咦,狐狸和老虎怎么在一起呢?于是它们悄悄地跟在狐狸和老虎的后面。狐狸和老虎发现了它们,一回头,小动物们就怎么样了?

  幼:吓得不敢动。

  师:你要当什么小动物就来表演这个动作吧,我们一起听音乐,仔细听什么时候小动物停下来了。当老虎和狐狸回头时,小动物就要原地不动。如果被发现,就会被老虎抓住吃掉。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教育在于促进幼儿音乐表演技能的提升,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例如: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幼儿学习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对话一共有五句,每句都是诗歌体裁,语言简练而概括,幼儿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为此,我运用了引导幼儿联想回顾、有意倾听、图文匹配的方法,使幼儿主动积极地理解和记忆对话内容。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选择角色,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狐狸和老虎。我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回忆比较狐狸和老虎的形象特点和性格,自主地运用不同速度、力度、音色的声音艺术性地表现出狐狸、老虎的角色形象。总之,幼儿音乐表演技能的提升,是以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为基础的。

28、中班教案《金色玉米》含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本节活动课,使幼儿认识玉米了解它的实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

  懂得不浪费粮食的道理,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

  激发幼儿兴趣,积极探索,大胆表达,在活动中享受生活的快乐。

  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使幼儿认识玉米,了解它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

  活动难点: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大屏幕展示:玉米成长的过程),完整的玉米棒若干,纸盒箱若干,玉米饼,玉米面煎饼,玉米粒粘贴画一张,玉米杆机器人一个。

  经验装备:观察秋天的田野,收获的粮食。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说的是什么?

  奇怪奇怪真奇怪,

  头顶长出胡须来,

  打开衣服看一看,

  珍珠颗颗抱在怀。

  提问:小朋友,你们猜到是什么了吗?

  二、活动开始:

  师:老师已经把它给你们带来了,就放在你们面前的纸盒箱里。现在,你们可以把小手轻轻地伸进纸盒箱里摸一摸,然后告诉老师你摸到了什么。

  幼儿自由活动,摸一摸,展开想象,也可以与其它小朋友交流。

  提问:小朋友,你们摸到了什么?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吧。

  幼儿回答问题,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提问:小朋友你们觉得它会事什么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说出名称。

  师:那么,就让我们把它从纸盒箱里请出来吧,看一看它到底是什么,它究竟长什么样?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总结玉米的特点。

  1、头顶长着胡须。

  2、穿着一层一层的“衣服”

  3、剥开“衣服”之后,露出了很多玉米粒,像珍珠一样。

  小结:这就是玉米,我们班有很多小朋友家里都种了很多玉米。现在已经收回家了,就放在粮仓里。小朋友,你们知道玉米有什么用吗?(提示幼儿说出玉米的用处)

  师:用玉米可以做很多好吃的食物。它是非常有营养的,能帮助小朋友快快长大,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几样玉米做成的食品,请小朋友尝一尝。

  尝一尝:1、玉米面饼子。

  2、玉米面煎饼。

  小结:玉米可以做成许多好吃的食物,人们都非常喜欢,也很有营养。可是,你们知道玉米是怎样长大的吗?

  出示课件(玉米成长的过程),让幼儿观察玉米是怎样长大的,观察后,请幼儿说出玉米长大的过程。

  1、先把玉米种子种到地里。

  2、长出小苗之后要锄草、施肥驱虫等。、

  3、长大之后就结出了玉米棒子。

  4、到了秋天就要收获了。

  提问:小朋友,你们从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能看出什么呢?(农民劳动很辛苦)玉米是很好的食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呢?想一想告诉老师。(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小朋友,玉米浑身都是宝,你们想一想,玉米棒拿回家了,剩下的玉米秸做什么用了?

  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玉米的用途很多。

  1、出示玉米粒贴画和玉米秸机器人给小朋友们欣赏。

  2、再次展示玉米做成的食物。

  小朋友,玉米粒和玉米秸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也可以用它做很多种玩具的。

  三、游戏活动:

  小朋友,老师小的时候,家里没有钱给我们买玩具,所以我们就玉米身上的东西做玩具,这个玉米秸机器人就是老师小时候的玩具,老师小时候还用玉米叶做过娃娃,今天,老师教你们用玉米棒做手榴弹。

  1、把玉米棒上的玉米拔掉。

  2、把剩下的玉米棒折成两段。

  3、把一根小木棍插进掰开的玉米棒中心,手榴弹就做好了。

  幼儿分组进行游戏。

  四、活动延伸:

  用玉米身上的东西还可以做很多玩具,小朋友回家后,请爸爸、妈妈帮忙做好玩的玩具,明天带到幼儿园来,我们一起玩。

教学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活动目标,设计的教学环节比较合理,教学具的准备也很充分,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眼、手、脑等参与感知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在引导幼儿深处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方面有欠缺,思想教育的内容没有全面展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并存,充分调动的积极性。

29、中班教案《打鱼》含反思

游戏目标:

  1、联系幼儿钻的能力。

  2、初步幼儿提高对儿歌的记忆能力。

  3、让幼儿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5、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游戏过程:

  1、将幼儿带到一个较为空旷的场地,整理队伍,进行热身活动

  2、热身结束后,将幼儿引入游戏主题“打鱼”。“小朋友们,老师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吃鱼吗?”幼儿回答后,老师又说“那好,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打鱼,去把那些活蹦乱跳的鱼儿捉住”“我们今天的鱼可和市场里卖的鱼不一样哦,因为啊,那些鱼就在我们这个池塘的小朋友们”

  3、引导幼儿学习游戏中的儿歌,多加练习,使他们尽量记住歌词

  4、 “现在我邀请两个小朋友来做渔民,撒网捕鱼,其他小朋友就是鱼了”两个幼儿双手相搭,其他幼儿边念儿歌:小渔民,去打鱼,不怕风,不怕雨,一网打上黄花鱼,二网打上长带鱼,三网打上大尾巴鱼。“边从两个幼儿搭手的地方钻过去。念完儿歌,两个幼儿双手放下,套住钻的幼儿。被套的幼儿到指定的地点休息,全体幼儿都被套住过一次后游戏重新开始。(老师先请小朋友做示范)

  5、观察幼儿游戏,游戏结束时,作结束语。

游戏注意点:

  1、过程中若出现小朋友违规的现象要郑重提出,让小朋友注意到并改正;

  2、讲解要详细,示范要到位

  3、注意小朋友的安全

游戏反思:

  今天我带了早操和游戏活动。我是第一次带早操,虽然在之前我练习了很多次,但是由于紧张,我一听到音乐就开始做,而那时早操还没有真正开始,小朋友还大声提醒我“还没开始呢”。中途我又不小心将动作做错了,然后又听到小朋友们的提醒“老师做错啦!应该是这样!”然后小朋友给我做了个示范,当时很尴尬啊,不过还是谢谢小朋友们。下次有了经验我就不会这么仓促了。

  或是因为早操有点失败的缘故,我后来带游戏活动的时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开始就信心不足,乱了手脚。将小朋友带到场地上后,忘了热身活动这个环节,直接进行游戏解说环节。最糟糕的是解说环节,我吸取上次的经验,注重游戏儿歌的教授,但是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游戏规则解说。到后来要玩的时候,我才意识?这个问题,马上补上了“游戏规则”。还好,小朋友以前玩过类似的游戏,不用说也会玩。由于人数太多,我将他们分为两组,也带来了新问题,两方面顾及不过来,这个时候很感谢学姐们的帮助。

  这次游戏我带的比上次糟糕,没有步骤和条理,导致我的游戏的失败。老师自身的信心和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很重要,小朋友们需要老师的带领和引导,若是老师自身因素不好,对班级组织活动有很大的?良影响。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会吸取之前经验,将游戏活动组织好。

30、中班教案《半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够认识半圆形。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认识半圆形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半圆形。

  难点:知道一个圆形可以变成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

活动准备

  1.装有各种形状的篮子(人手一份)

  2.剪刀。浆糊若干。

  3.大的示范圆形和半圆形各一个。

  4.用图形拼成的完整画面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 让幼儿认识圆形和半圆形。

  1. 教师出示示范圆形,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再出示示范半圆形,再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称。

  2. 让幼儿在图形篮里找出圆形和半圆形。

  3. 给幼儿讲解圆形和半圆形的关系

  二.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1. 教师让幼儿思考:你能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吗?是怎么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的?让幼儿自主先思考再与其旁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旁听。

  2. 幼儿讨论后,教师请若干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的。

  3. 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教师巡回观察。

  4. 教师把幼儿的成品半圆形进行讲评。

  三.教幼儿如何正确的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1. 教师出示圆形,把圆形对折,必须以中线为中心边对边对折,对折后,在圆形的中线把圆形一分为二,把成品半圆形放在同等大小的整圆上比较,看看是不是该整圆的一半,该半圆形不能大于整圆,也不能小于整圆。

  2. 教师再次向幼儿正确示范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验证。

  3..请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再一次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作验证。

  4..教师对幼儿的第二次的成品半圆形进行讲评。

  5. 教师小结:半圆形就是整圆的一半,两个同样大小的半圆形合起来就是一个整圆。

  四,延伸活动;快乐图形拼

  1. 教师出示.用图形拼成的完整画面图一幅,请幼儿观察哪些物体用了哪些图形拼成。

  哪些物体的拼成里有半圆形。

  2. 教师激发幼儿:你可以用哪些图形可以拼画面上没有的物体?并请你说一说。

  3. 请幼儿自主与同伴用各种形状进行合作创意粘贴。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

  4. 教师点评若干幼儿的作品。

  5.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活动能遵循“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幼儿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关健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1.初步认识半圆形

  在认识半圆形之前,我先出示了圆形给幼儿认识,让他们明白,半圆形和圆形的

  演变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待他们知道了这一点,再下面的认识过程做了相应的铺垫。

  2.以幼儿为主体,在操作中探索发现、获得知识

  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活动特别注重幼儿自主操作的指导。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在认识半圆形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幼儿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摸一摸、剪一剪,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先幼儿自主的尝试想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他们都会只是随手把圆形剪成半圆形。待他们自主的尝试过后,教师讲解正确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示范后,让幼儿再一次按照教师说的步骤去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当他们发现特征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还能依照教师的正确步骤去动手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培养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3. 最后借助图形快乐拼,给幼儿一个全面的认识各种图形的平台,并能利用各种图形演变成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在我巡回的观察中,我发现了幼儿利用半圆形变成了:月亮,花朵的花瓣,小兔子蘑菇房的房顶,等等。幼儿从动手中与图形们做“游戏”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创意能力。

31、中班教案《花盘》含反思

活动目标 :

  1.运用搓、团、压扁、拉长等技能,塑造出各色花朵来装饰盘子。

  2.活动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重难点:

  运用搓、团、压扁、拉长等技能,塑造出各色花朵来装饰盘子。

  体验泥工的乐趣。

活动准备:

  范例、陶泥、泥工板、泥工刀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美丽的盘子”,激发幼儿的兴趣

  1.“小朋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件漂亮的礼物,小朋友猜猜是什么?

  2.出示范例花盘你们知道这花盘是怎么做的吗?”

  3.幼儿观察盘子里的花朵是几瓣的?是什么颜色的?知道花朵有花蕊、花心花瓣三部分组成的。

  二、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盘子并用花朵制作

  1.先制作盘子从旁边看,圆圆的扁扁的,中间低,边稍高。把泥团圆压扁,用大拇指和食指把边捏的稍竖起来即可。

  2.再把陶泥团成一个团,然后压扁,这样一个圆形的花瓣就形成了。

  3.拿一块比花瓣小的陶泥制作成花心,发挥幼儿的想像力,让幼儿把花心和花瓣制作成各种颜色的。

  4.教师重点示范讲解:如何制作不同形状的花瓣。(如三角形的、椭圆形的)

  5.幼儿尝试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制作花朵并装饰在盘子上。提醒幼儿运用两种以上的颜色来制作花朵。教师在幼儿探索活动中,观察了解幼儿的制作情况,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操作,做出不同形状的花瓣装饰盘子,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三、展示花盘

  幼儿作品展览,表扬有创新的幼儿作品。请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

课后反思:

  活动中,我先出示了花盘的范例,激发幼儿动手的兴趣,然后再示范了花的制作过程。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比较高,大部分幼儿都能找我的要求操作方法来完成,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我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活动的引入还不够自然,活动中的提问问题方面做的还不够好。

32、中班教案《长方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生活中各种长方形的物品。

  2、发音标准,敢于用汉语表达所见物品的形状。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敢于并乐于用汉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

活动准备

  1、大小、颜色不等的圆形卡纸若干。

  2、大小颜色不等的长方形卡片 若干

  3、小红花

活动过程

  一、展开部分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上圆形,长方形图案,请幼儿说出所指图行的名称。

  2、教师将幼儿园带入区角认识图形。

  3、教师让幼儿给长方形图片进行找朋友活动,把相同的图片放到一起,并装入纸箱中。

  4、将幼儿分组进行此活动。

  5、教师引导幼儿在教室中寻找长方形物品。如黑板、桌面、电视机、窗户、门。

  6、引导幼儿说出名句子:

  长方形的桌子、

  长方形的 黑板、

  长方形的窗户

  二、结束部分

  让幼儿手拿粉笔在黑板上画长方形,比一比谁画得最好、最像,最漂亮,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幼儿进行表扬,并贴小红花。

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和积极性、参与性。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表达形式表达的意愿、教师给予及于的配合和支持。3、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给予相应的指导。

33、中班教案《沙》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感知和探索沙的特点。

  2、通过玩沙给幼儿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建构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和科学探索精神。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盛水的杯子每人一个,围裙每人一条,小棒若干。

  2、活动前检查沙坑安全及卫生。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带领幼儿到室外脱下鞋袜在水泥地上跑一跑、跳一跳,说说是什么感觉?

  (很硬,脚踩上去不舒服,摔在地上很疼。)

  请幼儿再到沙坑里跑一跑、跳一跳,说说是什么感觉?

  (很软,很舒服,摔倒了都不会疼。)

  与幼儿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沙很软。

  2、发现游戏

  ①让幼儿用手玩一玩干沙,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感知,看看有什么发现:

  (沙很轻,不用费劲儿就可以拿起来。

  沙会跑,它会从手指缝里掉下去,说明它很细。

  沙没有味道。

  干沙不能粘在一起……)

  ②发给幼儿每人一个杯子,让幼儿到水池里取水,自由活动。鼓励幼儿将新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把一杯水全倒进沙里,水倒得太多,就能看见沙的上面有很多水,水上面还有几粒沙浮在上面。

  把水慢慢地倒进沙里,水就不见了。

  把沙放进杯子里,沙不会溶解。

  沙变湿了可以捏东西……)

  师生共同总结沙的特点。

  3、建构游戏

  引导幼儿运用小棒进行建构游戏(也可用小棒在沙上面画画)对自己在沙坑周围获取材料进行活动的幼儿加以肯定。

  4、欣赏游戏

  共同欣赏每位幼儿的作品,给每位幼儿以肯定和鼓励。

  5、收拾、整理材料

活动反思:

  沙子由于平时接触的机会较少,所以孩子们玩沙子时非常兴奋。将难点设置为选择合适大小的工具装沙子,帮助小班幼儿提高游戏的趣味性。从幼儿的操作情况来看,参与游戏的幼儿均能有目的的选择大的沙铲以达到装的快的目的,活动目标基本完成。

34、中班教案《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鱼的外形特征,欣赏鱼身上的独特花纹和绚丽色彩。

  2.尝试用各种形状、线条和色彩来装饰鱼。

  3.合作布置海底世界,感受成功的喜悦。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布置好的海底世界场景。

  2.范画:鱼。

  3.各种鱼的PPT。

  4.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和着音乐《小鱼小鱼水中游》进入活动场地。

  T:瞧,我们来到了哪里?(海底世界)

  T:你发现了什么?(很多鱼)

  T:这些鱼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具体引导他们观察鱼的形状、花纹和色彩。

  用手指来圈画鱼的外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三角形等,让幼儿初步感知鱼的基本形状。

  2.观察PPT

  T:除了这些鱼,你还见过哪些鱼?

  观看PPT,边看边说,教师讲和幼儿说相结合。

  重点示范鱼身上的花纹

  T:你看到鱼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现场示范)比如:圆点、条纹等

  可请1——2个幼儿上来尝试画不一样的花纹

  教师小结:这些鱼有着独特的外形,漂亮的花纹和绚丽的色彩。每一条鱼都是独一无二的,你想来画一条跟别人都不一样的鱼吗?

  3.幼儿作画(播放海底世界视频)

  简单介绍砂纸

  T:你们在这种纸上画过吗?

  请个别幼儿感知纸的特性,知道这是砂纸,上面粗粗的是沙子,在这样的纸上画画时要用大大的力气哦。

  T:我要请小朋友画一条大大的鱼,那么它的身体应该多大?请一个小朋友用手指在纸上比划,鼓励幼儿尽量把鱼的身体画大。

  幼儿开始作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送鱼儿回海底世界

  先画好的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把鱼贴在海底世界。

  共同欣赏海底世界,教师带领幼儿边看边评价作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取材于生活,活动中幼儿很感兴趣。在活动中,面对我的提问,幼儿都积极的回答,说出自己看到过的鱼的形状、颜色、花纹,在示范画鱼的轮廓时,他们个个都很兴奋,也很跃跃欲试。在幼儿绘画涂色时,他们能够领会到涂色的要领,只是我自己感觉可能是受幼儿兴趣的牵引,在欣赏鱼的过程中时间稍微长了些,应该把重点放在画各种几何形的鱼这一方面。

35、中班教案《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以及故事中“漏”的实际含义。

  2.细致观察画面,对角色的心理活动进行猜测与推理,并大胆表述。

  3.感受故事有趣的情节,萌发对民间故事的兴趣。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故事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绘本图书,在这本绘本图书的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2.师:老爷爷、老奶奶在干嘛?为什么抬头?表情是什么样?

  3.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爷爷奶奶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二、播放PPT,观察图片,了解故事。

  1.出示图片。师:看,有个什么动物呀?驴长的怎么样?除了驴还有谁?

  2.师讲述故事第一段:从前有座驴背山,山腰间住着个王老汉,王老汉家养了一头大胖驴。

  3.出示图片。师:这时,谁来了。还有谁?他会是谁呢?为什么是小偷?(瞧那贼溜溜的眼睛像什么人啊?)

  4.出示图片。师:老虎和小偷看到了这么肥的的驴心里都是怎么想的?(幼儿讲述,师贴图。)

  5.出示课件图片。师:晚上。他们来了。老虎怎么来?(偷偷摸摸,趴着来的。)小偷怎么来?眼睛为什么向后看?(东张西望)为社么戴帽子?(模仿小偷的动作。)

  6.出示图片:老虎在干什么?(墙破了,挖墙角)小偷在干什么?(屋顶上,扒开屋顶)

  7.出示图片。王老汉被惊醒了,起床了。奶奶呢?(有点醒,半梦半醒)。奶奶说:……。那漏是什么意思呢?

  8.老虎明白漏的意思吗?从哪里看出来的。(什么情况下才抓这头啊!)小偷呢?师讲述老虎和小偷的心里活动。

  9.出示图片。小偷掉那里?从哪里看出来?他们俩吓的边跑边喊:“哎呀,是漏啊。”他们认为漏是什么?(旋风 石头)

  10.下雨了,老虎和小偷还想着大胖驴,一回头老虎和小偷碰了面,老虎认为谁是漏,小偷认为谁是漏。遇到后她们心里怎么样。

  三、完整阅读,找出故事的结局。

  1.师:故事还没有完,大胖驴被吃掉、偷走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这漏到底是什么呢?

  2.师:这个故事中的老虎和小偷怎么样?真愚蠢真笨,这故事可真有趣,真搞笑。

  3.师:今天老师讲的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漏》。老师示范书写“漏”边说边讲解漏子的结构。

活动反思:

  这个绘本选自中国民间故事“漏”,为了贴切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特点,故事中的语言比较儿童化合生活化,其中的一些像声词,如:骨碌骨碌、悉悉索索、沙沙等既生动形象又能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在整个故事中“漏”作为贯穿故事始终的一条主线,因此孩子对“漏”其后的背景理解很重要。只有当孩子在相对熟悉的背景下理解故事时,才会投入到对些许不熟悉的情节逻辑中隐藏线索的察觉和思考之中。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已经很少接触到房屋漏雨这样的现象,对于“漏”雨缺少直观的认识,所以要让孩子先弄懂什么是漏。孩子只有理解了什么是“漏”,才能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和其中的诙谐幽默之处。我在这个环节准备了玩沙的筛子,当孩子们分不清是“漏”还是“肉”时,我让孩子观察“沙子从筛子里漏下来的情景”,当我再问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漏了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漏沙的漏”。

  故事《漏》中有三处精彩的画面,分别是情节推进发展的三个**段:一是小偷从屋顶紧张摔落到老虎背;二是小偷和老虎因为害怕狂奔撞树后复又被雨淋后回头的相视;三是最终滚落山坡后的直面相对。而这三幅图中的仅有的人物语言分别就是三句话:哎呀,是漏呀!啊,“漏”又来了!“漏”啊!三句话在三种不同的情境下,三次分别从小偷和老虎的嘴里说出,一次比一次滑稽、一次比一次幽默、也一次又一次的将故事推向趣味的极致。

  在活动的结尾,将汉字“漏”用画图的形式演绎出来:这是一个房子,外面下雨了,里面也有雨,这个字念什么?孩子们大声地说:“漏”,激发孩子们对中国汉字的喜爱之情。如果我能在像声词,如:骨碌骨碌、悉悉索索、沙沙等地方插入相应的音效,可能会更加吸引孩子的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