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摇篮曲》反思
中班音乐教案《摇篮曲》反思
1、中班音乐教案《摇篮曲》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的节奏,体会摇篮曲安静、祥和、温馨的意境禾口氛围。
2.学习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脑以及自制的与歌曲内容有关的ppt。
2.男孩和女孩结对盘腿坐在地毯上,面前放一张小床,小床上睡着一个布娃娃,教师面前也如此。
活动过程:
一、在游戏情景中产生学习的欲望1.情景导入。
师:我是妈妈,(手指面前小床上的布娃娃)这是我的宝宝。
师:(放婴儿的啼哭声录音)我的宝宝怎么哭了?你们知道原因吗?
师:(俯下头贴近布娃娃)哦,妈妈知道你想睡觉了。不哭,妈妈给你唱歌,哄你睡觉。
2.清唱《小宝宝睡着了》。
(教师慈爱地清唱摇篮曲,边唱边根据节奏轻拍娃娃,并播放宝宝哭声渐弱的伴奏。)师:(手指轻压嘴唇,轻声地说)我的宝宝睡着了。我刚才哄宝宝睡觉唱的是什么歌?
师:对,我唱的是摇篮曲,宝宝听着它就慢慢睡着了。为什么宝宝听着摇篮曲就能很快入睡呢?
师:你听过摇篮曲吗?谁来说说、学学你妈妈唱的摇篮曲?
二、学习歌曲,感受三拍子的节奏1.引导幼儿学习拍哄宝宝的动作,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妈妈唱摇篮曲时有没有一边唱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你?是怎么拍的?(请幼儿示范妈妈拍自己的动作。)老师刚才唱摇篮曲时是怎么拍宝宝的?
(幼儿回答后,教师边唱边拍,一开始手抬得高,后面手抬得低;一开始拍得重,后面拍得轻。)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怎么拍宝宝。(教师边数三拍子节拍,边带幼儿一起学拍。)2.引导幼儿观看ppt并学习、记忆歌词。
刚才你们说自己妈妈唱的摇篮曲跟老师唱的不一样。是的,摇篮曲有好多。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摇篮曲名叫《小宝宝睡着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出示第一幅图)这上面有谁?它在干什么?
轻轻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星星睡了"。
(教师引导幼儿依次观察图片并学习歌词。)让我们看着图把歌词从头到尾说一遍。
3.完整范唱,引导幼儿体会歌曲安静、祥和的意境和氛围。
4.幼儿唱歌曲。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优美的摇篮曲。(唱两遍,边唱边按三拍子节奏轻拍。)我们在唱摇篮曲时跟唱其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唱得轻,特别是最后一句唱得很轻。)对,为什么这首歌曲要轻轻地唱,而且最后一句要唱得更轻一点呢?
(因为怕I吵醒宝宝。/因为星星、月亮睡着了,不能吵醒它们。/声音太响,宝宝会睡不着,等等。)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再轻轻地来唱一遍歌曲,特别要把最后一句唱得轻一点。
三、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摇篮曲宁静、祥和的意境和氛围1.请一部分幼儿当宝宝,一部分幼儿当妈妈(或爸爸)。妈妈抱着宝宝,边唱边拍哄宝宝睡觉。可互换角色游戏。
你们想不想做爸爸做妈妈哄宝宝睡觉呢?
好,现在我们先让女孩子做妈妈,男孩子做宝宝,妈妈抱着宝宝一起唱《小宝宝睡着了》,哄宝宝睡觉好吗?(可交换角色再演唱一遍)2.请幼儿做布娃娃的爸爸、妈妈,哄布娃娃睡觉(爸爸轻拍宝宝,妈妈唱歌哄宝宝睡觉)。
(轻轻地)你们的宝宝睡着了吗?现在让我们轻轻地离开,让宝宝甜甜地睡一觉吧。
延伸活动:
1.搜集并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摇篮曲。
2.选择一些好听的摇篮曲在孩子午睡时播放,让孩子们在摇篮曲的乐曲声中、在充满爱意的氛围中进入梦乡。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2、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摇篮曲》含反思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曲有三段歌词其中渗透着妈妈对婴幼儿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和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识别音乐作品的情绪和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干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局部,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自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生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示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示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干使幼儿与歌曲发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和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越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发生情感体验和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和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协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坚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恬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沛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示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实际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发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示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婴幼儿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方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婴幼儿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身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发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示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身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典范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婴幼儿的爱传送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小朋友恬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欣赏感知《摇篮曲》。
改进:第一次范唱时拍手容易分散注意力,安静的听能记住歌词,带要求听。
个别幼儿没有关注到。
3、大班音乐详案教案《摇篮曲》含反思
设计意图: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活动目标:
1. 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 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
3. 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活动准备:
1. 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 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 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 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解放军》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 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 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
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 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 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 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 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 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 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屈,老师.教,案,网"
5. 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 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
1. 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 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八)补充加深活动
1) 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 以〈宝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幼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活动反思:
摇篮曲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音乐体裁,很多的作曲家都写过许多优秀的摇篮曲,平时生活中也能接触到较多的摇篮曲。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对于幼儿说来不算陌生。在本活动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幼儿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幼儿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4、小班音乐教案《摇篮曲》含反思
教学意图: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于是借助音乐活动《摇篮曲》。实现这一原则。<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经验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在反复欣赏摇篮曲的过程中,再创编出抱娃娃的不同动作;同时也使幼儿在哄娃娃、抱娃娃的过程中,体验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学会将关爱他人的情感迁移到各自的娃娃身上。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长辈的呵护、知道娃娃哭了、困了,妈妈有好多哄娃娃的方法——抱一抱、拍一拍、亲一亲等等。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摇篮曲的安静、优美,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和习惯。
2、学习表演歌曲,鼓励幼儿创编抱娃娃的简单动作。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录音磁带、娃娃人手一个、小床一张。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
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教学过程:
一、幼儿抱娃娃进活动室。
1、师:天黑了,星星眨着眼睛出来了,月亮也升上了天,娃娃也困了,宝宝,你们有什么办法哄娃娃睡觉呀?
2、幼儿讨论交流,请出个别幼儿来回答。
二、欣赏“摇篮曲”。
1、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呀,可是除了这些办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给娃娃听音乐哄她睡觉呢,你们听..….
2、播放“摇篮曲”(第一遍),幼儿欣赏、感受。
3、师:我的娃娃听着音乐睡着了,你们的娃娃睡着了吗?(睡着了)那我们一起把娃娃放到摇篮里好吗?
4、师小结:娃娃睡觉的时候听的音乐轻轻的,柔柔的,很好听,这样娃娃很快就能睡着了,这种音乐我们叫它“摇篮曲”。
5、再次欣赏(第二遍),我们来听听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6、师提问:你们听到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哼唱。幼儿学习完整演唱“摇篮曲”,引导幼儿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表现“摇篮曲”的安静、优美。
三、表演“摇篮曲”。
1、师播放“娃娃哭声”: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来,我们一起哼着“摇篮曲”,摇着娃娃睡觉吧。
2、师:xxx的娃娃不哭了,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抱娃娃睡觉的。请出不同的抱娃娃姿势的幼儿来表演一下,鼓励其他幼儿模仿他们的抱娃娃动作。
3、集体完整地表演“摇篮曲”,娃娃睡着后(即歌曲结束后)提示幼儿把娃娃轻轻地放到小床上,盖好小被子,让娃娃安睡!
四、复习歌曲“不要妈妈抱”。
师:你们的娃娃还小,需要别人抱。我们小班的朋友们已经长大了,不要妈妈抱了对吗?
1、复习演唱歌曲。老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自己创编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2、师:哦,我们小班的朋友们真的长大喽!(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可见生活已有经验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尤其象音乐欣赏类型这种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摇篮曲”中妈妈与孩子的爱抚、关爱等正是小班幼儿特别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经验。由于小班的孩子们对父母的依恋很敏感,常常会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妈妈。幼儿认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活动中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更能理解音乐性质、乐意表现音乐。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活动中创设了哄宝宝睡觉的场景。通过游戏,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与发展。如让幼儿扮演妈妈、爸爸。这样在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性质的同时,满足了幼儿非常想要模仿成人这类情感的需求。活动给予孩子的并非只是一首能哄宝宝睡觉的摇篮曲,更是一首让每样事物都入睡的舒缓、安静、优美的摇篮曲。这才是摇篮曲欣赏的更高价值。
不足之处: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近生活了。
一次活动的成功,并不代表了全部,要让孩子们真正有发展,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生活感受、艺术感受,教师有责任在天长日久的日常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让这种爱的教育价值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得以潜移默化的延续和升华。
5、中班教案《摇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通过欣赏,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使孩子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4.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鱼儿,花园、风儿、花朵,妈妈、婴儿等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蓝天、星星、大海、鱼儿、花园,花朵、妈妈的手、婴儿等的贴纸若干。
3.录音机一台,抒情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出示“摇篮”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关系?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妈妈摇着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动作。
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5.倾听配乐诗朗诵《摇篮》,要求幼儿倾听时想象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反复聆听作品阶段
幼儿在午睡前躺着聆听配乐诗歌录音,每次听两遍,4天左右,幼儿就能流畅背诵诗歌。
三、交流讨论、表演
1.集体朗诵并交流讨论
a.诗歌里讲了哪些摇篮?(幼儿回答后,教帅出示背景图)
b.诗歌里说的这些摇篮,分别是哪个宝宝睡觉用的呢?(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朋友宝宝分别送入各自的摇篮)
c.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
d.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白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妈妈的手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摇篮,每个小朋友要感谢妈妈对我们的关爱。
2.表演游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例:当诗歌里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时,扮演蓝天的幼儿便可想像抱着星星,摇它入睡的动作,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四、仿编诗歌。“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把诗歌记住了,那大家想不想当回小诗人,自己编诗歌呢?”首先结合课图片,引导幼儿仿编,然后幼儿自选一种宝宝的卡片,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并请个别幼儿将自己编的诗歌说给大家听。最后请幼儿将宝宝卡片贴到相应的摇篮处(背景图片)让宝宝好好睡一觉。
教学反思
《摇篮》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摇篮曲》作为背景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创编出较为完整的诗歌来。孩子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孩子也获得了成功。通过课的反复修改,在教学活动中也收获了不少,为我在今后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以下就是几点小小的收获:在活动中,借助音乐、图片、身体动作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图片的出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还帮助幼儿进行诗歌内容的记忆。在幼儿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配上了背景音乐《摇篮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体验到了诗歌带给大家的快乐。在学习诗歌的同时,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先寻找四段诗歌的共同之处,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结构,为学习仿编诗歌做铺垫。很多的幼儿能够根据图片找出诗歌的规律,自己分析出句式的特点,朗诵诗歌较为连贯,诗歌内容掌握较好。通过《摇篮》教学活动,让我知道了在以后诗歌教学活动中,要使用多种手段让孩子去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发展语言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人。
6、中班音乐教案《划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随着音乐节奏,与同伴协同身体动作做游戏。
2.体验划船运动中的竞争与合作。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认知准备:初步会唱歌曲。
2.课件《划船》。
3.材料准备:事先布置竞赛场地;自制大船一只;橡皮筋若干。
活动重难点:
参与并体验划船游戏中的竞争与合作。
跟随节奏,与同伴协同身体动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小的船》
二、图片引入
1.请幼儿观看龙船的图片,交流并讨论。(播放图片欣赏)
提问:图片里是什么?你们见过吗?
你还见过哪些不同的小船?
2.教师:我们学习过一首关于《划船》的歌曲,你们还记得吗?赶快来听一听吧!
三、欣赏交流
1.幼儿欣赏歌曲《划船》。(播放歌曲欣赏)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听了这首歌曲,你感觉怎么样?
2.幼儿完整跟唱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氛围和节奏。(播放歌曲欣赏)
四、模仿练习划船
1.徒手练习
①讨论:人们是怎么划龙船的?(鼓励幼儿做动作表现)
请幼儿欣赏划船的视频,鼓励幼儿视频中模仿划船的动作。
②教师带领幼儿边听歌曲,边练习划船的动作。(播放歌曲欣赏)
注意倾听歌曲旋律,在重拍时用力划出双手。
2.结伴练习(播放歌曲欣赏)
①两人结伴,相靠的一条腿系上橡皮筋为一条船。
②跟随音乐前进,注意每小节第一拍同时伸出相靠的腿,第二拍将另一条腿并步。
③交流各自的体验:怎样才能让“船”划得又快又稳?
④观看同伴演示,继续练习“划船”。
五、游戏:划船竞赛
1.集体表演:
请幼儿两两牵手边唱边表演划船,体验与同伴表演交流的乐趣。(播放歌曲伴奏)
2.小组表演:
①选拔出两组“划船”划得又快又稳的幼儿。
②确定起点和终点,幼儿站在起点上,其他幼儿为他们加油助威
③在音乐中进行竞赛,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划船的有力。(播放歌曲欣赏)
3.借助道具表演:
幼儿站(坐)在自制大船上边唱歌边划船(划龙舟),要求大家动作要一致。(播放歌曲伴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孩子们虽然较感兴趣,但是他们都一直在跟我做动作,创造表现的机会不多,在于是我分析了一下我的目标过于笼统,而且重点不明确。
7、中班音乐教案《郊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歌曲《郊游》,感受歌曲的ABA结构,初步学习用跳跃和连贯两种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2.迁移以往的歌唱经验,尝试做跳跃和连贯的动作来帮助理解和表现歌词内容。
3.通过演唱《郊游》使学生喜爱秋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有郊游的生活经验。
2.幼儿用书:《郊游》(活动前指导幼儿看画面,引起有关郊游的回忆)。
3. 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关于“郊游”的美好回忆。
教师:小班的时候老师、爸爸妈妈带你们去粱丰生态园玩了你们还记得吗?玩了些什么?
教师:在生态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玩的开心吗?
二、创设情境——导入歌曲。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
教师:我们要去做什么呀?(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
教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教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三、幼儿学习歌曲《郊游》。
1.出示歌片挂图,幼儿用好听的词语赞美、夸耀秋天的变化。
2.教师范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跟琴歌唱,并引导幼儿理解B段歌词。
教师:歌里唱到白云和阳光怎么样?青山和绿水怎么样?你们还想去郊游吗?那我们一起出发吧!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歌曲中间部分和前后部分两种不同的演唱风格。
教师:你们发现我唱的时候中间和前后重复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5.教师当导游,创设游戏的情境,带领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1~2遍。
教师:刚才我们郊游是去××地方了,现在你们还想去哪里郊游?各位游客,下面我将带大家去××地方游玩,请做好准备。
6.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彩云飘的动作,教师带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根据幼儿创编情况决定唱2~3遍。
教师:谁能做和别人不同的彩云飘动作?(个别幼儿示范动作,教师提升并反馈幼儿动作,再带领大家集体练习。)
四、选择打击乐器,配伴奏类型。
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呢?
教师:第二大乐句优美、柔和,应用什么打击乐器伴奏,请把你选择的打击乐器举起来,互相看看谁的乐器不适合为这一大乐句伴奏?
教师:让我们边唱边用自制地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音乐角提供《郊游》音乐供幼儿唱歌表演,也可进行乐器演奏活动。在美工角设立“郊游”主题作品区,张贴幼儿关于郊游或旅游主题的作品。
2.领域渗透:在本次活动中变化郊游地点,渗透了科学、社会领域方面的内容,这样既开阔幼儿视野,也使幼儿兴趣始终保持在适宜状态。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8、中班音乐教案《春天》含反思
教材分析:
《春天》这首歌曲,流畅的旋律塑造了美丽多彩的春天形象。幼儿通过学习这首歌,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也突出了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春天的勃勃生机,使幼儿进一步萌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尤其是小动物,幼儿天生喜欢,但是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怎么样了?出来了没有,它们又在干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吸引着幼儿去求知、去探索。《纲要》中明确规定: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还应敏锐地捕捉到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新的关注点、兴奋点和新的发展需要,适时地组织活动,培养孩子的好<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奇、好问、乐于探索的精神等。通过这一活动的组织,不仅能进一步增进幼儿对动物与季节变化的认识,还能使幼儿通过演唱歌曲,增加对动物的情感认识,从而在趣味性活动中学习,幼儿感到很轻松。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引导幼儿发现美。
2.能够借助图片的排列顺序,理解记忆歌词。
3.能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唱歌的快乐,感受春天的美丽,热爱祖国大自然。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春季特征的知识经验。
2.自制与歌词相匹配的课件图片。
3.《春天》、《郊游》的音乐。
活动过程
1.以游戏的形式引出课题:温暖而又美丽的春天来了,你们看谁来了?教师分别做柳树迎风飘,小燕子飞等动作来引导幼儿猜一猜。通过师生互动,让幼儿知道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小燕子飞回来了,春天的阳光很温暖等,让幼儿感知春天的美好。充分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引出歌词。
2.依次出示课件画面,每个画面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思考。例如:画面一,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谁能看出这是哪个季节的画面?为什么?” 引导幼儿结合画面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出春季的主要特征。画面二,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春天来了,谁飞回来了?小燕子是一只什么鸟?(报春鸟)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具体、明了,每个幼儿通过思考能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都有话说。在充分调动幼儿回答问题后,点出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歌词。对每一个幼儿的回答,都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给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中,幼儿想说、敢说,也帮助幼儿借助图片的排列顺序,理解记忆了歌词。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本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3.让幼儿范听歌曲。
(通过欣赏示范曲,使幼儿感受到音乐的美,引起幼儿想学唱歌的兴趣。)
4.幼儿自我发现。结合课件图片,师范读歌词,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引导幼儿思考:“歌词里说到了谁?”本环节主要是借助图片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幼儿了解记忆歌词。
5.进行集体唱,分组唱,个别唱。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春天的歌,小朋友表现得非常好,谁愿意到前面来演唱一下呢?(通过演唱,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体验唱歌的快乐,巩固重难点。让幼儿自己表演,教师不仅检测了自己所教的效果,更展示了幼儿这节的所学效果,真正让幼儿收益,学有所感,学有所用,鼓励幼儿都敢大胆演唱。)
6.歌曲舞蹈创编。
教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唱歌和跳舞,那我们今天一起来给《春天》这首歌曲伴伴舞好吗?(歌曲表演,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引导幼儿发现美,使幼儿更加喜欢唱歌。)
7.活动延伸:
最后,听着《郊游》乐曲,带领幼儿到室外继续演唱美丽的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在这一环节中,可以让幼儿创编歌词,如:小蝴蝶飞来了,小青蛙醒来了等等。)
反思
音乐活动是我在教学活动中一直比较难以克服的一个教学领域,通过尝试使用图谱的方法,孩子们不仅能主动学习,而且学习的氛围也变的轻松了很多,纲要指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
9、中班音乐教案《粉刷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的活泼快乐及诙谐情趣。
2.能大胆地根据歌词内容与同伴合作表演,体验协调一致的和谐感。
3.知道要从小就做个勤劳的孩子。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歌曲动画《粉刷匠》。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粉刷匠。
1.教师:看!这个新朋友是谁呀?他在干什么?
2.小结:粉刷匠在把新房子刷得很漂亮。
二、在游戏中学唱歌曲。
1.教师:粉刷匠一边刷一边还唱着好听的歌曲呢。
2.教师范唱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和夸张的表情)
3.教师:粉刷匠刷了房子的哪里?粉刷的时候刷子像什么?最后粉刷匠的鼻子怎样了?
4.教师可以用歌词来对幼儿的回答做个总结。
5.重点引领孩子做一做“哎呦!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这一句的幽默与开心、可爱。
6.教师:现在老师做粉刷匠,你们做新房子,我们开始刷房子喽。(幼儿一人做房子造型,教师表演唱)
7.幼儿两两做房子,教师表演唱,提醒幼儿注意倾听。
8.邀请部分幼儿做粉刷匠,和教师一起表演。
9.分角色表演唱。(一半幼儿做房子,一半幼儿做粉刷匠,第二次交换角色。)
三、完整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可爱。
1.教师:今天我们玩了小小粉刷匠的游戏,粉刷匠的歌曲你们会唱了吗?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吧。
2.幼儿跟随琴声演唱歌曲。
3.幼儿戴上“粉刷匠帽”进行表演唱。
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粉刷匠》是一首波兰儿童歌曲,她以活泼、风趣的曲调和轻松、幽默的歌词相结合,描绘了小小粉刷匠愉快劳动的情景。韵律清晰明快,歌词浅显易懂,适合中班孩子的年龄和心里特征。为了使教学活动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我这样组织了教学:首先利用粉刷匠的图片来吸引幼儿,以此来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的欲望。然后,在“小小粉刷匠”的游戏中,引导幼儿学做房子或粉刷匠,在教师一遍遍的范唱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从而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这首歌曲。最后让孩子随着音乐一起挥动手中的小刷子,给房子进行粉刷。从一个小房子到一个大房子,在游戏中感知音乐的同时也让孩子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
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到以下启示:
1.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在活动中,为了让孩子学会这首歌,我多次让孩子唱,激发不同的情感去唱,来体验这首歌中的滑稽,轻快的情景。但是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带着孩子们唱,我的声音一直非常的大,其实孩子们都已经学会了,我可以声音轻一点,让孩子声音大一点,主动权交给他们。
2.评价单一
一个活动的好坏,还缺不了多元化的评价。而在活动中,我也针对孩子的回答进行了评价,但大多是集体评价,也比较单一。在活动中多一点个别评价,比如在孩子刷墙壁时,对他们进行不一样的评价,如:你的房子刷的真漂亮,啊,你里面都刷了……相信这样的评价,幼儿的兴趣会更高.
3.教学动作再夸张一点
好的教学活动,也需要教师的教态.教态也包括语言和肢体。而粉刷匠,需要用动作来表现粉刷匠的滑稽幽默的风格。课堂上我还是放不开,如果我放的更开得话,可能活动的效果还会更好。
10、中班音乐教案《小燕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知道春天季节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并能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感受。
2.感受音区域中低的位置,分辨音的高低。
3.能按音乐的节拍协调地做动作,学会听音乐做跑跳步。
4.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5.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活动准备:
手偶小燕子一只,公鸡、老牛的教具各一只,燕子图—张。
活动与指导:
1.在音乐的伴随下,上身挺直动作与音乐合拍做跑跳步依次进入教室。
2.感知音的高中低。
(1)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学习的内容出示公鸡,每天早晨大公鸡很早的就起床了,高声叫着:
大公鸡真勤快!请幼儿学会公鸡、老牛的叫声并回答:准的声音高,准的声音低,辨别声音的高低。
(2)老师弹奏一首乐曲,分别在高、中、低三个音区弹奏,让幼儿随音乐合拍的拍手。当听到高音旋律时,双手在头上拍手,听到中音区旋律时,双手在胸前拍手,听到低音时双手在腿部拍手。
3.歌曲:《小燕子》
(1)“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小燕子从暖和的南方飞回来了”出示手偶小燕子, “它高兴得唱起歌来了,老师范唱全曲《小燕子》,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出示“小燕子”图片,图片上画有红红的大阳、绿草地、天空飞着小燕子,老师用清唱的方法再次为幼儿范唱,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
(3)请幼儿随教师的琴声一起练习节奏说白:
②和暖的太阳照大地,花儿开放,小草绿。
(4)学唱歌曲,重点唱好一词两音和像声词,吐字要清楚,音要准。
(5)复习歌曲:《多愉快》。
提示幼儿大家要听前奏整齐的开始和结束,唱叫要合音乐的节拍做动作。用自然欢快的情绪演唱。可利用领唱,分组唱的形式练习。
4.律动:《翘翘板》
(1)幼儿听乐曲感受三拍子的特点,柔和舒缓:强弱弱,先用自己的两个胳膊按节奏左右上下动,幼儿已有玩翘翘板的生活体验。
(2)幼儿自由结合分二人一组按音乐的节奏上下的动。
(3)启发幼儿两人要:互相配合做动作,膝关节屈伸运动,体验身体升起降落的感受。
5.舞蹈:《快乐舞》
幼儿听音乐信号迅速成圆圈站好。
“小朋友在玩翘翘板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非常快乐”“好,那咱们一起来跳个快乐舞吧!”音乐响起幼儿随之舞蹈。
提示幼儿按音乐合拍的跳,动作要自然协调,尤其是跑跳步,要抬头挺胸。
结束部分:在音乐声中幼儿自由的做跑跳步出教室。
教学反思:
幼儿预期表现能跟随音乐动起来,进入到情境中。能将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述燕子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11、中班音乐教案《摇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根据图片、动作的提示,理解歌词并填词演唱。
3、体会恬静、优美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的享受。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背景图 、音乐《摇篮》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场。
请小朋友随着音乐的弦律入场。
二、练声《农场里》 起立-(演唱要求)坐下--评价
三、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A,出示小娃娃:小娃娃玩累了。想睡觉,怎么办?
B,怎样来哄小娃娃睡觉?
C,你们听,老师是怎么样来哄娃娃睡觉的,嘘 .......?(老师深情的哄娃娃睡觉,示范歌曲一遍)
四、根据图片、动作,理解歌词A,歌曲哪些是摇篮?(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B,他们摇着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C,还有谁呢?
D,白云浪花风儿是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分别做飘.翻,吹的动作)
五、完整地演唱歌曲。
A欣赏旋律一遍,感受旋律恬静、优美的意境。
B用动作。图片提示,尝试把歌词填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C第三遍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
(讨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都睡着了。不能把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呢?)
D第四遍合作演唱。两位幼儿结伴。用手搭成摇篮。深情地演唱歌曲。
六、分角色合唱衬词。
A、老师唱歌词,幼儿哼唱衬词。
B、男女分角色合唱2遍。
七、.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仿编歌曲。
A、教师示范作一幅以蓝天与月亮为背景的画,引导幼儿仿编。
提问:"蓝天除了是星星的摇篮,还可以是谁的摇篮。
"大海又可以是谁的摇篮呢?
八、活动延伸:
还有哪些是摇篮,摇着谁呢?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编一编,唱一唱好吗?
教学反思:
唱歌、跳舞,歌表演幼儿是非常喜欢的。对于欣赏美音乐,却一定需要老师的精心引导和欣赏意境的刻意布置,才能使幼儿真正学会感受到其中的含义。
在《摇篮曲》音乐欣赏活动中,要达到的活动目标有两个,一是尝试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特点,二是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在活动过程中,我精心导入活动,创设睡觉意境,自然进入活动主题,以游戏方式让幼儿静息,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说说妈妈使宝宝快快入睡的方法,讲故事、唱歌等。
我一边歌唱《摇篮曲》,一边做哄宝宝入睡的动作,头和身体也随之轻微摆动。孩子们表现的都很好。好像真的睡着了。
然后师幼一起表演爸爸妈妈唱《摇篮曲》哄宝宝入睡。
然而,当我播放音乐时,却引起了不少孩子的惊呼声、欢笑声,哪里是哄宝宝睡觉啊!分明就是冲锋号吹响了一般。
原来,因为《摇篮曲》是美声唱法,声音音色饱满,底气十足,加上初始时音量涉嫌稍大,孩子们乍然一听,很震撼,后来,在我的再三示意下,把音量调得稍小一些,引导孩子们再次欣赏,才慢慢达到了目标。反复欣赏时效果就比较理想了。
感情的表达有时美声唱法是最丰富的。经过反复探索,把握好音量调的高低,老师的引导、意境的创设,幼儿还是能基本达到活动目标,这次美声唱法欣赏活动使我初步积累了有关方面的经验和感觉。我深刻的体会到,对于此类音乐的欣赏教学我还很缺乏专业水准和经验,尤其是教学活动中美声唱法方面的学习更应该加强。
12、中班音乐教案《小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主题活动了解树的种类及树的用途(如遮阴、挡风沙、绿化环境、净化空气等)。
2、幼儿能背诵儿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激发幼儿爱护和保护自然环境。
4、尝试仿编儿歌,乐意说说儿歌意思。
5、了解儿歌的含义。
活动准备:
1、flash动画
2、拟人小树图片、背景图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问好:奥尔夫问好方式集中注意力
师:宝宝好——!
幼:老师好——!
师:宝宝,宝宝,早上好——!
幼:老师,老师,早上好——!
二、小朋友欣赏flash,了解一些常见的树
师:今天有好朋友来我们班来做客,看看它们是谁啊?
幼儿:树
师:这都是什么树呢?(柳树、杨树、苹果树、松树、芙蓉树)
幼儿同老师一起看flash说出树的名称。
师:小朋友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些我们不认识的树,你们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或小区里看一看还有什么树,然后来幼儿园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三、情境创设,引出儿歌:
师扮小树苗:“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小朋友听这是什么声音呀?我们一起来找找看!
师:原来是小树苗在哭。
师:我们一起来问问小树苗为什么哭,好吗?
幼:“小树苗、小树苗,你为什么哭呀?”
教师(以小树苗的身份)讲故事:“我们树家族被人类破坏了,现在就剩下了我自己,在这里我好孤独啊北风都快要把我给吹倒了,我好冷啊,呜呜呜……”(引出儿歌:一棵小树好孤独,北风吹来呜呜哭。)
师:孩子们我们怎么帮助小树呢?
幼: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小朋友自己一个人玩是不是也特别孤独啊,那你们会怎么办呢?
幼:找小朋友玩。
师:好!我们给小树找朋友在它的身边种上树吧!
师:这样它们手拉着手再也不怕大风了,看!小树笑了。(引出儿歌:千棵小树手拉手,大风见了也认输。)
师:小朋友们帮助了小树,太了不起了,老师就把这件事儿编成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四、引导幼儿学儿歌:
1、听录音提要求。
师:close your eyes小朋友们认真听,
2、看幻灯片图片,教师交代儿歌名称,带领幼儿分句读儿歌。
3、学习儿歌:师带领幼儿随节奏拍手(拍腿等)说儿歌。(变换节奏型);
4、手指律动,集中幼儿注意力。
5、分角色说儿歌:一名幼儿说儿歌的前两句,后两句大家一起说。男女孩交替说;加动作说儿歌。
6、幻灯片儿歌:幼儿空中点读儿歌。
五、师幼谈话,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师:提问:树为什么是我们的好朋友呢,它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幼:树能长苹果……
师:对,能结果子的树是果树。
幼:下雨的时候可以躲在大树下。
师:老师告诉你们,下雨的时候,特别是雷雨天千万不能在大树底下避雨,因为大树能导电,这样会出危险的。
师:树荫可以为我们遮挡火辣辣的太阳;树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树可以挡风沙、防洪。(师边放幻灯片边讲解大树的作用)
师:小朋友们树(大屏出示字——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六、学唱歌曲《小白兔和小树苗》:看flash动画:
师:看小白兔在小树林里玩呢!小树林青又青,小白兔多开心,你来逃呀我来追……呀!小白兔跑来跑去的会碰到小树的,我们快用歌声来告诉小白兔要爱护小树苗吧!
幼:拍手有感情的唱歌《小白兔和小树苗》。
七、游戏《运小树苗》:
师:幼儿开小火车说儿歌,运树苗。幼儿说儿歌开出教室。
活动延伸:
请家长在休息日带幼儿认识一些树。
教学反思:
这次语言开放活动,我组织了儿歌《小树》主题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根据中班的年龄特点,利用幻灯片、图片来吸引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理解儿歌内容。语言活动着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想说、敢说。这次活动尝试用拍节奏型的形式学儿歌,孩子不仅对儿歌有兴趣,也能感受节奏的魅力。在今后的活动中,还应让孩子多动手,大胆的玩起来。
13、中班音乐教案《蒲公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会歌曲天真美丽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丽。
2、熟悉旋律,用优美的声音学唱歌曲《蒲公英》。
3、通过认识蒲公英,唱蒲公英,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感受美,创造美。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用优美的声音学唱歌曲《蒲公英》。
活动难点:
体会歌曲天真的性质,感受春天的美丽。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录音机。
2、蒲公英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复习歌曲《春雨沙沙》
要求:用不同的力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春雨的美景。
过渡语:春姑娘带来了春雨,让种子们发芽了,喝足了雨水的种子慢慢地长大,变成了一朵可爱漂亮的花,是什么花?(教师出示蒲公英)
关键提问:
蒲公英花是什么样子的?吹一吹后有什么变化?
小结:蒲公英花被风一吹就像打着小伞一样飞起来。
过度语:蒲公英被风吹起了以后可美了,小朋友都很喜欢它,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二、欣赏歌曲
1、幼儿完整欣赏一遍。
关键提问:
听完以后,你觉得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曲?欢快的还是优美的?你的感觉是怎么样?
小结:这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曲,听了以后觉得很舒服很开心。
过度语:这么好听的歌曲,到底唱了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听。
2、理解歌词
关键提问:
春风吹来,蒲公英往哪里飞?(往前飞飞)
蒲公英飞的时候像什么?(小伞)打着小伞去干什么?(去旅行)
谁在后边追?(小朋友)
教师根据歌词总结演唱,并出示图谱,幼儿尝试跟唱。
过度语:听完歌曲你们觉得美不美啊,那么美的歌曲,我们唱得也要美一点。
关键提问:
被春风吹了的小伞,飞起来是慢慢的,还是快快的?(慢慢的)
小结:被风吹后,蒲公英的小伞是慢慢飞向远方,所以在唱飞-飞-的时候要慢一点柔一点。我们一起试试看。
关键提问:
小朋友在后面追,越追越近还是越追越远?
小结:小朋友越追越远了,所以在唱“追呀追呀追追追”的时候声音越来越小,就好像小朋友越来越远快看不见了一样。我们一起试试看。
3、完整演唱
幼儿跟唱歌曲,要求声音优美,能做适当的轻响处理。
分组演唱,妹妹一组,弟弟一组。
三、表演
请几个幼儿围城一个圈,跟着老师做动作,其他幼儿在座位上演唱。
活动延伸:
让爸爸妈妈带我们去野外欣赏蒲公英。亲身感受与他们零距离接触。
活动反思: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以歌唱、表演为中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孩子对此活动兴趣相当高,而且对蒲公英形态变化也十分明了,孩子一看便知,音乐的选择也十分符合蒲公英的生长变化,孩子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在活动中幼儿可以体验和同伴合作的快乐,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合作对他们来说好像很难,多通过活动培养他们互相合作的精神,有利于他们以后的成长。
14、中班音乐教案《好娃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学习歌曲《好娃娃》,理解歌词内容,学会较准确地唱歌。
2. 培养音乐节奏感及表现力,能用简单的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3. 通过歌词旋律,激发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4. 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 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用简单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1.提问:
(1)小朋友帮爷爷、奶奶做了什么?
(2)他为什么要帮大人做事?
(3)爸爸妈妈是怎么夸奖他的?
2.教师将幼儿的回答整理,加工成歌词,朗诵给幼儿听。
二、教唱歌曲《好娃娃》。
三、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创编动作。
1.鼓励幼儿自主创编动作,表扬能边唱歌曲边做动作的幼儿。
2.在幼儿表演时,教师注意观察,请表演出色的幼儿上前利用道具做表演。
3.教师提取幼儿的精彩动作创编成一套完整的动作。
四、组织幼儿进行合作表演。
师:“学会了歌曲,那你们愿意和你们的好朋友一起来演唱这首好听的歌曲吗?”
活动反思:
在问小朋友们他们是否是好娃娃的时候,他们都认真的回答自己是个好娃娃,并会做一些好娃娃才会做的事,询问他们能为爷爷奶奶做什么的时候,他们回答的都很好,也有小朋友回答出了歌曲里的歌词,我们便顺水推舟的念起了歌词,在熟悉歌词之后,幼儿能够轻轻的跟着我哼唱出歌词和旋律的内容,在之后的演唱里也能做到唱的很好。后来在下午的复习中,小朋友们也唱的很棒,不仅记住了歌词,还唱对了旋律。
15、中班音乐教案《走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演唱,把握好节奏。
2、初步学习用跳音、连音、渐慢、渐弱演唱歌曲。
3、学会演唱歌曲并能听指挥团结协作的分角色进行歌表演。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5、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头饰各六个;花仙子服饰一套;创设森林音乐会的情景;小袋鼠、小企鹅、小蜗牛、小朋友图片各一张、节奏图卡。
知识准备:熟悉歌词并会分角色边说歌词边表演作为入场词。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引出歌词,导入课题。
幼儿分角色带好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头饰进入活动室,每一类小动物站一队。教师扮演森林音乐会主持人花仙子开始活动: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小动物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本届音乐会的主持人花仙子姐姐,欢迎大家来到森林音乐会的现场,今年的音乐会我们有请到了许多小动物朋友们,下面有请他们闪亮登场!
花仙子按歌词顺序一一介绍小动物们,小动物随花仙子介绍边说入场词边做相应动作进入活动范围。
小兔入场词——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
小鸭入场词——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
小乌龟入场词——小乌龟走路慢吞吞
小花猫入场词——小花猫走路静悄悄
花仙子:你们边走边说的是什么呀?真好听,快教教我吧!
分别请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复述自己的入场词,帮助幼儿复习歌词。
2、体验音乐(再次理解歌词、审美愉悦),引导幼儿学习歌曲并进行歌表演《走路》。
(1)花仙子:真好听,真好听,说的我都想唱出来了!
教师弹琴,示范唱歌曲《走路》,连唱两遍。幼儿欣赏。
(2)提问:花仙子姐姐唱的好不好?(好)你们想学吗?(想)
教师分句演唱,幼儿跟唱两遍。
(3) 师幼合唱
花仙子:大家学得真认真,唱的真好听。我们一起唱起来吧!
幼儿与教师一起合唱歌曲两遍。
(4)出示节奏卡图片:请幼儿跟老师边念歌词边打节奏,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节奏特点:
小兔和小鸭的节奏都是┃ⅹ 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小乌龟的节奏是┃ⅹⅹⅹ┃ⅹⅹⅹ┃ⅹ ⅹ┃ⅹ-┃;
小花猫的节奏是┃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5)边唱边打节奏。请小动物跟花仙子一起来唱《走路》,提醒幼儿唱歌的时候要用最好听的声音去歌唱。
第一句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 要用跳音的歌唱方法,要表现出小兔的活泼好动,
第二句小鸭走路“摇啊摇啊摇”要用连贯的方法歌唱来表现小鸭一步一步稳稳地走路形象。
第三句小乌龟走路“慢吞吞”要放慢速度歌唱来表现小乌龟的慢性格。
最后一句小花猫走路“静悄悄”要唱出渐弱的声音,表现小花猫走路的特点。
(6)表现音乐:看指挥表演唱《走路》
现在,花仙子姐姐正式宣布,本届森林音乐会正式开始,请欣赏节目:歌表演《走路》
幼儿看指挥分角色表演《走路》两遍。
3、创编歌曲。
花仙子:大家唱的真好听,跳的真开心啊,瞧,大家欢乐的笑声吸引来了谁?
出示小袋鼠、小企鹅、小蜗牛、小朋友图片,并讨论他们的走路特点。
小袋鼠走路蹦蹦蹦蹦跳,小企鹅走路摇呀摇呀摇,小蜗牛走路慢吞吞,小朋友走路静悄悄。
教师带领幼儿用《走路》的节奏唱出创编的歌词。
教师弹琴,幼儿随伴奏进行歌表演。
活动延伸:
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这么多小动物,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
幼儿积极思考,教师引导鼓励幼儿说的完整、合理。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反思:
优点:我设计的是中班音乐活动歌曲《走路》,《走路》描绘出四种小动物走路姿态的幼儿歌曲,曲调简短、精练、形象,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运用“蹦蹦跳”、“摇啊摇”、“慢吞吞”、“静悄悄”生动的表现出小兔、小鸭、小乌龟和小花猫四种小动物走路的姿态,对这首歌曲进行感情处理,歌唱的时候 “蹦蹦蹦蹦跳”要用跳音的歌唱方法,表现出小兔的活泼好动,“摇啊摇啊摇”要用连音的方法歌唱来表现小鸭一步一步稳稳地走路形象。“慢吞吞”要放慢速度歌唱来表现小乌龟的慢性格。“静悄悄”则要用弱音的方法去歌唱表现小花猫走路的特点。我先创设出浓厚的森林音乐会的情景,用引导、鼓励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幼儿特别喜欢这首歌,因此活动中很积极,情绪愉悦,活动气氛特别好。
活动的目标定位恰当:1、知识目标: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把握好节奏。2、技能目标:初步学习用跳音、连音、渐慢、渐弱演唱歌曲。学会演唱歌曲并能听指挥团结协作的分角色进行歌表演。3、情感目标:萌发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为达到目标我活动之前给幼儿看了直观形象的小兔、小鸭、小乌龟和小花猫走路姿态的视频资料,并带领幼儿学会了歌词及动作。本节活动我准备了节奏卡图片,开始及结束走路的钢琴伴奏,帮助幼儿很快的熟悉节奏、学会演唱歌曲。
不足之处:
个别幼儿在歌表演时表情不是很好,动作不太标准。
改进措施:
多鼓励幼儿进行韵律活动或歌表演,教师多示范多强调表演时的表情运用,动作进行分解慢练,练习时提醒幼儿动作要规范。
16、中班音乐教案《让座》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大胆地创编歌表演动作。
2、让幼儿懂得文明乘车、尊老爱幼、学会礼让。
3、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懂得文明乘车、尊老爱幼、学会礼让。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幼儿座位模拟车厢摆放、扮演老妈妈的头巾和拐杖。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拍手进入教室依次坐在位置上,观察幼儿就坐的情况(因以前音乐活动时幼儿的座位排列多是半圆形的)。
2、导入谈话;今天小朋友们发现我们就坐的位置变了,现在我们像是坐在什么地方呀?(汽车上)
3、提问;你们是怎样乘坐公共汽车的? 如何做才是文明乘车呢?
4、总结幼儿回答,让幼儿听听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5、学习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让幼儿简要了解雷锋叔叔是谁。
6、鼓励幼儿大胆地创编歌表演动作,老师帮助整理后指导幼儿边唱边进行表演。
7、请幼儿上前扮演老妈妈,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情景表演。
教学反思
歌表演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过程是要在学习并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我将教育幼儿懂得文明乘车、尊老爱幼、学会礼让作为活动目标之一,就是让幼儿能充分理解歌词的教育意义。因而,在活动前期观察幼儿入座的情况,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问题;‘怎样文明乘坐公共汽车”?就是为导入歌词内容作铺垫。但在老师的提问中大部分幼儿能回答出‘先上后下’、‘不乱扔垃圾’、‘不把头、手伸出窗外’····等,只有几个幼儿说出要给老人让座这个主题,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经过进一步的谈话才明白,在平时生活中由于幼儿年龄小,与父母乘车时往往出现的是别人给自己让座,或是根本不会让座。可见,我们生活的氛围和城市中的人、事、物对于幼儿的经验积累会有多大的影响呀。因此在活动中我以歌表演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对幼儿文明乘车、尊老爱幼、学习礼让的教育培养,希望能为幼儿的文明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7、中班音乐教案《毛毛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探索用毛毛虫吃东西、蠕动、蜕皮的动作表现音乐的情趣。
2、在图片及语言表述的帮助下创编相应的动作。
3、初步体验参与探索学习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倾听音乐,探索音乐表现的内容。
1、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让幼儿自由猜想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猜猜今天谁到我们教室来做客了?
2、出示图片,了解图片内容
3、教师边指图,边引导幼儿倾听音乐,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二、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并大胆进行表演。
1、引导幼儿创编相应的动作。如毛毛虫吃东西、蠕动、蜕皮等动作。
重点学习蜕皮的动作。
2、听音乐,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表演。
三、师生共同进行游戏
1、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分散进行游戏。
2、创编蝴蝶造型,再次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毛毛虫最后会变成什么吗?
那请你们变成一只漂亮的小蝴蝶!
(请幼儿做出蝴蝶造型)
3、完整进行游戏,比一比哪只蝴蝶最漂亮。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18、中班音乐教案《哈巴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2、观察图片,通过具体的形象和动作掌握休止符。
3、感受休止符部分用动作来表现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学习DVD、教学CD。
2、大门口的背景图一幅,哈巴狗形象一只;小狗头饰;小椅子一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围坐在大门口,引出课题。
教师:有一只哈巴狗出来了,它蹲在大门口,真可爱,你们瞧!
2、幼儿完整欣赏歌曲一遍。
提问:哈巴狗蹲在大门口,眼睛怎么样?它想干什么?它怎么吃的?学学(适当奖励)
3、幼儿跟唱歌曲3遍。
4、音乐游戏"小狗抓肉骨头"
(1)讲解游戏玩法:一只哈巴狗蹲在大门口,其余幼儿当肉骨头,小狗蹲在小椅子上。幼儿边唱歌边向小狗靠近,当音乐唱完后,哈巴狗大声"汪汪",从椅子上跳下来去抓肉骨头,"肉骨头"赶紧跑回自己位置。被抓住的肉骨头由小狗吃掉。
(2)老师当哈巴狗,游戏一遍。
(3)请一名幼儿当哈巴狗,全体幼儿游戏一遍。
5、幼儿学唱歌曲,并随音乐表演。
(1)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在休止符处用动作提示。
教师:我们一起唱,注意在小狗休息的时候要怎样做呢?
(2)幼儿听伴奏独立歌唱,并做动作两遍左右。
教师:这次我不唱歌了,请你们自己听着教学CD的伴奏,边做动作边歌唱。
(3)教师鼓励幼儿到同伴面前边唱歌边表演。
教师:谁愿意到中间来表演给大家看呢?(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决定表演的次数。)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都来当哈巴狗,我们想吃肉骨头吗?到外面找找去!
活动反思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并理解了歌曲每一句的特点。在授课中,我激发幼儿大胆表演,自由表达、想象和创造。在模仿小哈狗时,幼儿感到了乐趣。
19、中班音乐教案《理发》含反思
活动设计意图:
“教育源于生活:理发师每个小朋友都经历过且有一定的理发经验。结合中班幼儿的生活实际,特设计音乐活动“理发”,使幼儿初步感知音乐可以贯穿于生活中,让幼儿在音乐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更加热爱音乐。
活动目标:
1、有学做小小理发师的兴趣,在做做玩玩中学会歌曲。
2、学习节奏律动,掌握“O×︱O× ×∣的节奏型。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小木梳、小剪刀、小吹风等理发用具
歌曲录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出示理发用具,问:这些东西你们在哪里见过?
幼儿谈谈自己去理发店的经验:
——“你去过理发店吗?理发师是怎样为你理发的?”
1、师播放理发师为顾客理发的录像,巩固幼儿经验
2、引导幼儿说说理发的顺序
意图:导入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二、节奏律动,学做小小理发师
1、感受旋律“边听边想这位理发师是怎样为顾客理发的?
2、学习节奏O×︱O××︱
——“请你跟着音乐拍一拍,把理发师高兴地心情告诉大家”
——节奏律动,用动作表现理发师的情景。、
——“如果你是理发师,你会怎样为顾客理发呢?”
三、学唱歌曲,结伴玩理发游戏
——师随节奏律动扮演理发师。
——再次欣赏表演,并示范演唱歌曲。
——幼儿学唱歌曲
其他活动:表演区:小小理发师
美工区:制作理发用具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20、中班音乐游戏教案《摇篮曲》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摇篮曲
教学目的:
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
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21、中班音乐教案《火车》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的孩子们,大多很钟情于小汽车、小火车,尤其是男孩儿们。在幼儿园里,平时就看到孩子们特别喜欢摆弄小汽车、小火车,在教室、在操场上拉着小朋友开火车玩,也有小朋友骄傲的向伙伴们炫耀爸爸妈妈带他坐火车。看到孩子们对火车如此感兴趣,我就选择了一段好听的音乐,目的是一方面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另一方面能满足我班幼儿活泼好动、模仿性强、自制力差的特点,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认识和了解火车的特点,提高幼儿的肢体模仿能力,体验与同伴共同分享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认识和了解火车的特点。
2、提高幼儿肢体模仿能力。
3、体验运动游戏的快乐,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提高幼儿肢体模仿能力。
难点:让幼儿进行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纱巾、呼拉圈、音乐《火车》
2、知识准备:火车的有关知识,课程之前反复把音乐听熟,创意各种好玩的动作。
活动过程
1、带幼儿进入场地
2、提出问题,直接引入主题。
3、观看动画,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了解火车。
4、听音乐,做游戏。
1) 播放音乐,师幼一起随着音乐做律动,感受音乐。
2) 请幼儿创编开小火车的动作。
3) 师幼听音乐,使用呼拉圈,玩游戏。
4) 擦火车
5) 列车员开着小火车离场
教学反思
根据《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园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鉴于此,根据这一指导要点,再结合《纲要》在中班音乐领域的目标要求:“愿意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并从中获得愉悦和美感;在体验和操作中感知并比较各种乐器音色的不同,初步养成正确使用乐器的习惯;在韵律活动中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表达自己的感觉。” 我设计了音乐游戏《火车》这一课,在活动中,幼儿充分获得了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和美感,玩的非常开心。只是在活动的每个环节上,我过渡的不够好,不能很好的串联在一起,而且在游戏过程中,没有设计说明一个完整的游戏规则。导致幼儿在活动中没有规矩,肆意玩耍。而且在知识上,本次活动应该有所延伸,带有幼儿更多的知识,而不单单是玩,应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需要修改教案,延伸内容。
22、中班音乐教案《欢乐舞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合着音乐《欢乐舞曲》,用打击乐器x x x x ︱x x x x︱和x x ︱x x︱等节奏型。
2、能把随音乐律动的动作节奏用手拍出来。
3、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并在活动中保持欢乐的情绪。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已学过《欢乐舞曲》随音乐律动。
人手一件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 练习随音乐律动《欢乐舞曲》。
(1)、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边做律动边进教室。
(2)、自由找空间站立,练习随音乐律动,并表现乐曲的欢乐情绪。
活动实录:
孩子随音乐进入教室,刚开始的时候就熟悉的音乐,老师也有了很好的开场白。[.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孩子在音乐中体验了旋律和节奏的不同,脑海里有了一定的印象。而且孩子的情绪被优美的音乐调动起来了。
点评:
第一部的开场使幼儿与老师的互动升华到高潮,老师与幼儿一起用一种很轻松的氛围,熟悉了旋律。
二、学习抽取随音乐律动中的节奏型。
(1)、教师随音乐律动,要求幼儿边看老师做动作,边根据动作的不同快慢,用双手拍出动作的节奏。(练习前教师提出特定要求:老师做“双手高举转动手腕”时,大家和老师做一样的动作。)
(2)、请部分幼儿上来做随音乐律动,教师和其余部分幼儿一起边看表演边拍出律动的节奏型。
(3)、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拍整音乐曲的节奏型。
(4)、教师带领大家随音乐拍整音乐曲的节奏型。
三、学习做分声部动作。
(1)、将全班幼儿分成三部分。教师讲解指挥手势并与幼儿的理解相呼应。
(2)、教师指挥幼儿随乐曲分声部做动作。(指挥前,确定“说手高举转手腕”动作,由那一部分幼儿担任,其余节奏动作根据指挥要求做出反应。)
四、打击乐器演奏。
(1)、根据指挥着的暗示,做好演奏准备。
(2)、随乐演奏打击乐器,注意用合适的力度,正确的方法演奏。
(3)、演奏时,保持欢快的情绪,享受演奏活动的快乐。
活动实录:孩子在演奏时由于经验不足在合奏时有点混乱,这一段音乐旋律可以说是比较欢快的。孩子的情绪很活跃,脸上都是洋溢着笑容。打击乐器配合的比较默契,演奏水平提高了许多。
点评:打击乐在音乐活动中不是常见的课程,但是本学期打击乐的课程很多,孩子水平不够,没有前期的经验,演奏这首音乐可以说有点难度,而且孩子的演奏的姿势也欠缺。总体说目标是勉强达到了。但是不是很完美。
活动反思:
孩子经验 不足和老师的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一般在教研课的时候才上音乐打击乐的活动,应该将它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区域中。在孩子生活中不断的给孩子充足经验,提高孩子的演奏水平。增长孩子对节奏的感受!本节课目标虽以达到但是效果不是预期的完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多的去尝试音乐活动的方法。使孩子在音乐方面功能有更大的进步。
23、中班音乐教案《泡泡》含反思
活动由来
我们班在科学区进行了制作泡泡活动,孩子们都很喜欢,不但每天都制作,还把自己制作的泡泡液带到户外玩儿。一次在户外吹泡泡的时候,一个孩子正吹着泡泡玩儿呢,另一个孩子随着泡泡破裂发出“啪啪”的声音。其他孩子觉得有趣也加入进来。孩子们一边戳破泡泡,嘴里一边发出各种声响,声音此起彼伏,异常好听。孩子们越玩越兴奋,也邀请我一起游戏。我发现声音的美妙真是无处不在,孩子们的想象也是无处不在。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泡泡交响乐。
活动目标
1.对音乐感兴趣并喜欢参与活动,乐意与他人分享经验,体会合作的快乐。
2.尝试用不同的节奏配伴奏。
3.培养幼儿会看指挥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1.引导幼儿创作交响乐配伴奏。
2.引导幼儿感受、表现并尝试配合演奏。
策略:每个游戏活动和环节都是循序渐进地进行,每个活动目标都是递进式地展开,有利于幼儿理解目标。
活动难点
幼儿在创作时如何运用节奏型。
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和图谱的辅助作用,让幼儿明确目标并达到活动目的。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活动所需的磁带和光盘、乐器(摇铃、三角铁、音砖、手鼓)。
2.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收放乐器的习惯;知道各种打击乐器的名称;有一定的音乐常规:会倾听的习惯,主动演唱的能力,会看指挥的能力,能看懂、听懂教师指令的能力。
3.活动用时:50分钟以内
活动过程
1.进教室:《我们是快乐的泡泡》2分钟
(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而且进教室的音乐和后面主题活动中的音乐是一致的。同时幼儿对泡泡的模仿、表现,也对之后的主题活动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通过舞蹈的形式教师赋予幼儿一定的活动角色,并引发幼儿的兴趣。
音乐响起的时候幼儿和着音乐摆出不同的泡泡造型在教室中任意穿行,音乐间隙的时候泡泡破掉并静止,摆造型,重复表现。
2.发音练习:《泡泡歌》5分钟
(这是一个音乐活动必要的环节,目的是培养幼儿听音,模唱,并能主动演唱。)
集体问好:有节奏地问好,变换不同的节奏型进行问好,同时进行。
教师先问:小泡泡你好,小泡泡你好,好好好好好!
幼儿唱:大泡泡你好,大泡泡你好,好好好好好!
分别问好:拿出指挥木偶,选择个别幼儿进行问好。
3.歌曲《泡泡之歌》5分钟
通过互动表演唱的形式认识每一个泡泡,激发幼儿表现以及在众人面前演唱的欲望。
4.辨音活动:《泡泡的礼物》8分钟
(让幼儿通过游戏化的形式听辨乐器的不同音质,同时也是复习乐器的名称和乐器的演奏方法,为之后的主题活动做铺垫。让幼儿学会描述这些音响效果。)
首先让幼儿复习每一种乐器的名称并请幼儿听辨乐器发出的声音。
听辨游戏:先选择三种乐器(音砖、摇铃、三角铁),让幼儿对乐器的音响进行分辨。
先单个听辨:教师分别让乐器发出声响,让幼儿听辨是哪个乐器发出的声音,并进行演示。
然后两个乐器先后发出声音,让幼儿听辨是哪两个乐器发出的声音,能说出谁先谁后,并进行演示。
加大难度再进行单个音的听辨:不只听出是哪个乐器发出的声音,还要模仿出教师打击出的简单节奏型。
然后进行两个乐器的听辨。让幼儿听辨出是哪两个乐器发出的声音,并说出谁先谁后,模仿出打击的节奏型,并进行演示。
机动环节:两个乐器一起出声进行听辨,同时也出现简单的节奏型。这时候可以出现手鼓。
5.活动主题:《泡泡交响乐》25分钟左右
每人领一个乐器(音砖、摇铃、三角铁)。
拿同样乐器的幼儿坐到一起。
自行尝试,然后把乐器放在地上。
指挥游戏:教师吹泡泡,孩子们敲击自己的乐器,直到泡泡破了,音乐停止。
教师吹泡泡,孩子们自己“认领”一个并敲击,直到“认领”的泡泡破了,音乐停止。
教师吹泡泡,孩子们自己“认领”一个泡泡,当泡泡吹出的时候乐器不发出声音,当泡泡破的时候乐器发出一声。
游戏结束后,把乐器收回。
指挥音乐:《泡泡雨交响曲》
创设泡泡雨的环境:我们是快乐的泡泡。我们轻轻飞舞,我们唱歌跳舞,我飞上天空,变成了美丽的泡泡雨。泡泡雨落到了地上,发出了美妙的声响,奏出了奇妙的交响曲。
提问:你们都听到哪些声音是泡泡雨在什么情形下发出来的你觉得泡泡雨交响曲是什么样的还会有哪些声音
泡泡们,咱们也创作一首泡泡雨交响曲吧!
请幼儿听音乐,六人一组,自愿分成三组。
分好后提示:你认为的泡泡雨都有什么声音这些声音都是用什么发出来的怎样配合
商讨怎样演奏。
请幼儿选乐器或物品进行创作。
创作后分组进行演示、分享。
结束后收乐器或物品。
游戏:泡泡在一起
充分感受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并尝试用这些自然音响表现。
幼儿听两段体,慢的地方幼儿和着音乐做泡泡的动作,快的地方幼儿找身边的物品进行演奏。
6.泡泡舞5分钟
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让幼儿感受节奏的多样性和组合性。
7.结束
幼儿感受音乐,做精灵舞游戏,一个接一个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都是以感受、体验的形式进行的:进入教室发音部分的引入,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并对多元的活动形式进行体验和复习,也为之后的主题游戏提供了形式上的辅助;听音部分是关键,它有助于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对声音的描述、理解以及转换;之后的游戏和泡泡舞也都是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巩固音乐。
整个活动中我对幼儿的音乐常规要求有三点:观察、倾听、理解要求;活跃、放松、不束缚的规则;!.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音乐、手势、指令合而为一的活动。在音乐活动中,幼儿的身心应该是轻松、愉快的,所以我不要求幼儿的坐姿,孩子们可以趴着、靠着、盘腿坐……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认真倾听、积极参与就可以了。环环相扣的活动,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活动不需要教师反复强调常规,幼儿通过感受和体验音乐就可以理解游戏的规则以及玩法,不需要教师过多地解释,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
最后一点感悟是:技能的掌握不是最终目的,感受、表现才是音乐的宗旨,音乐技能是辅助幼儿感知的。
24、中班音乐教案《亲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理解儿歌,对儿歌进行仿编。
2、幼儿合作表演儿歌。
3、幼儿体会儿歌游戏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幼儿对儿歌进行仿编
2、幼儿合作表演儿歌
活动准备
小鱼、小猪、手掌、小鸡、小鸭、小狗、小猫、小青蛙图片
活动过程
(1) 现在我要请小朋友看看这张图片上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出示小鱼、小猪、手掌。。。。。图片)她们亲亲的声音会是什么声音呢?看一幅图说一句话。
(2) 再次完整欣赏儿歌:现在请小朋友听老师把这首儿歌念一遍,老师念的时候,小朋友的小耳朵可要听仔细了,待会儿我要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念的?
(3) 师幼一起念一遍儿歌。然后提问,有没有小朋友会念的?<.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有,请小朋友念;没有,全体师生一起再念一遍)
(4) 好了,刚才小朋友们和我一起念了这首儿歌,那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来玩这个亲亲游戏,小朋友们想不想玩啊,那我现在就要请坐得好的小朋友来玩,看看谁坐得最好,然后请小朋友上来玩(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师幼;第二次三对幼儿)注:两个幼儿组合的时候注意强调规则,谁当妈妈,谁当宝宝。
(5) 小朋友们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吗?其他的小动物看见小朋友们玩得这么高兴,他们也想和你们一起玩这个亲亲游戏,你们看看都有谁啊?(出示:小鸡、小鸭。小狗、小猫、小青蛙图片)我们一起来把他们编进游戏里吧。
小鸡亲亲小鸡,叽叽叽;
小鸭亲亲小鸭,嘎嘎嘎;
小狗亲亲小狗,汪汪汪;
小猫亲亲小猫,喵喵喵;
青蛙亲亲青蛙,呱呱呱。
(6) 编完后,全部幼儿一起做这个游戏:小朋友们真棒,把这些小动物都编进了儿歌里面,现在,请你们和老师一起来念念你们编的儿歌(念两遍),念完后老师就请全部小朋友们一起来做这个游戏,请你们赶快找好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做这个游戏吧。
活动反思
在活动全过程中,幼儿比较感兴趣,很配合,但是在环节设计上,还需要改进,比如,游戏环节还是比较单一,有点显平;在儿歌创编环节,可以让幼儿先自己想想有些什么动物,它们亲亲会发出什么声音,拓展他们的思维;在最后的活动环节还可以改成延伸形式,让她们到生活中去发现还有什么我们没有提到的动物,作为家园联系的一个平台。
25、中班音乐教案《树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关注自然现象的兴趣。
2、尝试使用音乐符号来替代他物并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红色和黄色的小树叶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交流秋天的秘密(关注:幼儿的想象力)
1、教师:深秋到了,你们在路边发现什么多了?
2、教师:树叶宝宝都飘落了下来,你们觉得树叶宝宝会飘到哪里去了呢?
师总结:树叶宝宝飘到了这么多地方,他们感到非常的快乐.
二、游戏(关注:幼儿反应的敏捷性)
1、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小黄叶和小红叶来做客,我们用歌声来欢迎他们好吗!
2、小红叶说我的颜色是红红的,我和mi宝宝是好朋友,小黄叶说我的颜色是黄黄的,我和sol宝宝是好朋友,请你仔细听一听钢琴妈妈和谁做好朋友?。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如果你听到的是mi宝宝请你站到小红叶那边去,如果你听到的是sol宝宝请你站到小黄叶那边去.
师生合唱歌曲《秋天》,最后弹到mi或sol音上,幼儿站到相对应的树叶前.
3、请你找一个树叶宝宝做朋友,并向他们打个招呼.
第一遍:我们再听听看这是是谁的朋友来了.歌曲《秋天》,mi,mi,mi,这是谁的朋友啊(小红叶),小红叶和mi宝宝是好朋友,那让我们手拉手围个圆圈圈,一起数数有几个好朋友.
第二遍:幼儿手拿树叶边飘边唱歌曲,sol,sol,sol.......
教师总结:今天钢琴妈妈找来的小黄叶和小红叶是一样的.
4、教师:请你找一个跟自己不一样颜色的树叶宝宝,想想你要飘到哪里去? 幼儿回答自己飘到了哪里. 重复一遍
三、送树叶回家(关注:幼儿游戏的规则意识)
教师:天已经很晚了,小黄叶和小红叶该回家了,你们准备用什么交通工具来送他们?
教师:我们请两位司机来送他们吧.
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不像语言那样有非常具体和含义明确的句子,但它有时却能胜过及超越任何一种语言,成为一种人类都能理解的,无需翻译的,可直接交流思想感情的。这就是音乐独有的特殊表现手段。在这节课中,我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环扣一环来进行,孩子们的表现也很积极,特别是在变树叶、认识树叶的环节孩子们很感兴趣。整个活动,我尽量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充分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和活动欲望,我觉得他们学的很快乐,玩的也很快乐。
26、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摇篮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的节奏,体会摇篮曲安静、祥和、温馨的意境禾口氛围。
2.学习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脑以及自制的与歌曲内容有关的ppt。
2.男孩和女孩结对盘腿坐在地毯上,面前放一张小床,小床上睡着一个布娃娃,教师面前也如此。
活动过程:
一、在游戏情景中产生学习的欲望
1.情景导入。
师:我是妈妈,(手指面前小床上的布娃娃)这是我的宝宝。
师:(放婴儿的啼哭声录音)我的宝宝怎么哭了?你们知道原因吗?
师:(俯下头贴近布娃娃)哦,妈妈知道你想睡觉了。不哭,妈妈给你唱歌,哄你睡觉。
2.清唱《小宝宝睡着了》。
(教师慈爱地清唱摇篮曲,边唱边根据节奏轻拍娃娃,并播放宝宝哭声渐弱的伴奏。)师:(手指轻压嘴唇,轻声地说)我的宝宝睡着了。我刚才哄宝宝睡觉唱的是什么歌?
师:对,我唱的是摇篮曲,宝宝听着它就慢慢睡着了。。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为什么宝宝听着摇篮曲就能很快入睡呢?
师:你听过摇篮曲吗?谁来说说、学学你妈妈唱的摇篮曲?
二、学习歌曲,感受三拍子的节奏1.引导幼儿学习拍哄宝宝的动作,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妈妈唱摇篮曲时有没有一边唱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你?是怎么拍的?(请幼儿示范妈妈拍自己的动作。)老师刚才唱摇篮曲时是怎么拍宝宝的?
(幼儿回答后,教师边唱边拍,一开始手抬得高,后面手抬得低;一开始拍得重,后面拍得轻。)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怎么拍宝宝。(教师边数三拍子节拍,边带幼儿一起学拍。)2.引导幼儿观看ppt并学习、记忆歌词。
刚才你们说自己妈妈唱的摇篮曲跟老师唱的不一样。是的,摇篮曲有好多。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摇篮曲名叫《小宝宝睡着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出示第一幅图)这上面有谁?它在干什么?
轻轻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星星睡了"。
(教师引导幼儿依次观察图片并学习歌词。)让我们看着图把歌词从头到尾说一遍。
3.完整范唱,引导幼儿体会歌曲安静、祥和的意境和氛围。
4.幼儿唱歌曲。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优美的摇篮曲。(唱两遍,边唱边按三拍子节奏轻拍。)我们在唱摇篮曲时跟唱其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唱得轻,特别是最后一句唱得很轻。)对,为什么这首歌曲要轻轻地唱,而且最后一句要唱得更轻一点呢?
(因为怕I吵醒宝宝。/因为星星、月亮睡着了,不能吵醒它们。/声音太响,宝宝会睡不着,等等。)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再轻轻地来唱一遍歌曲,特别要把最后一句唱得轻一点。
三、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摇篮曲宁静、祥和的意境和氛围1.请一部分幼儿当宝宝,一部分幼儿当妈妈(或爸爸)。妈妈抱着宝宝,边唱边拍哄宝宝睡觉。可互换角色游戏。
你们想不想做爸爸做妈妈哄宝宝睡觉呢?
好,现在我们先让女孩子做妈妈,男孩子做宝宝,妈妈抱着宝宝一起唱《小宝宝睡着了》,哄宝宝睡觉好吗?(可交换角色再演唱一遍)2.请幼儿做布娃娃的爸爸、妈妈,哄布娃娃睡觉(爸爸轻拍宝宝,妈妈唱歌哄宝宝睡觉)。
(轻轻地)你们的宝宝睡着了吗?现在让我们轻轻地离开,让宝宝甜甜地睡一觉吧。
延伸活动:
1.搜集并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摇篮曲。
2.选择一些好听的摇篮曲在孩子午睡时播放,让孩子们在摇篮曲的乐曲声中、在充满爱意的氛围中进入梦乡。
教学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27、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摇篮曲》含反思
教学目的:
1、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2、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完整听赏音乐)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 ) 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活动反思:
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经验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28、中班音乐优秀教案《摇篮曲》含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 )
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教学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29、中班音乐优秀教案《摇篮》含反思
蓝天是摇篮,
摇着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
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
摇着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
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
摇着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
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
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宝宝睡着了。
[设计思路]
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曾赞美《摇篮》是"一支美妙的摇篮曲","是歌也是诗"。它以悦耳动听的音韵展现了"蓝天"、"大海"、"花园"以及"妈妈的手"这一幅幅开阔儿绚丽的画面,运用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将它们和谐地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温馨、宁谧的环境,可以使孩子们陶醉在这种优美的意境中安然入睡。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通过欣赏,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使儿童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鱼儿,花园、风儿、花朵,妈妈、婴儿等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蓝天、星星、大海、鱼儿、花园,花朵、妈妈的手、婴儿等的贴纸若干。
3.录音机一台,抒情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流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完整欣赏诗歌,反复聆听--→朗诵诗歌,启发设问,集体讨论――→迁移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出示"摇篮"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关系?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妈妈摇着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动作。
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5.倾听配乐诗朗诵《摇篮》,要求幼儿倾听时想象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反复聆听作品阶段
幼儿在午睡前躺着聆听配乐诗歌录音,每次听两遍,4天左右,幼儿就能流畅背诵诗歌。
三、交流讨论、表演
1.集体朗诵并交流讨论
a.诗歌里讲了哪些摇篮?(幼儿回答后,教帅出示背景图)
b.诗歌里说的这些摇篮,分别是哪个宝宝睡觉用的呢?(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朋友宝宝分别送入各自的摇篮)
c.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
d.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白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妈妈的手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摇篮,每个小朋友要感谢妈妈对我们的关爱。
2.表演游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例:当诗歌里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时,扮演蓝天的幼儿便可想像抱着星星,摇它入睡的动作,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在我们班一直都是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如今天的语言活动《诗歌:摇篮》孩子们是被这首诗歌给迷住了。当然我自己也感觉这堂课,比我想象的要顺。孩子们表现得很不错,回答问题都很积极,述说、表演也都比较到位,这些都令我非常开心。《摇篮》这首诗歌是个很美妙的儿童诗,诗歌中清晰的语言描绘了四幅温馨宁静的画面,诗的前三段,分别把蓝天、大海、花园比作是摇篮,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各睡其中,这也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
诗歌一般都是以精炼、优美的语言,来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一般都有含蓄的特点,诗歌往往是抓住事物中容易打动人心的一点或几点集中而概括地表现出来的,所以孩子对此较为陌生;而幼儿对如何通过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的不同变化来表达诗歌内容,也不够熟悉,所以我把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学会有感情的朗诵作为本活动的重点部分。由于大班孩子的抽象意识思维理解能力还处于低级阶段,对理解诗歌的意境存在困难,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理解诗歌的意境。
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也许是我的引导、提示做得不够充分,幼儿的动作、表演形式都过于单一;创编诗歌环节,幼儿的想象力还没有完全的被我激发出来;延伸活动的选择上还有些不恰当。
课后我仔细的想了想,目前我觉得自己上课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语言组织。不管是引导、提问,还是小小的鼓励,都需要教师在语言上简短、精确的表达出来。提问的问题一定要简单明了,教师总结也要很精确,可以让幼儿马上理解。
问题之二,激情!我自认为我上课还缺乏一点激情,这是我每次上课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调动学生们的情绪,如何完全的投入到课堂之中,如何与幼儿打成一片···诗歌朗诵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需要激情的,一位有激情的老师是会被感动得!
这几点是我接下来要一直研究思考的问题,我相信我的课会越上越好。
30、中班音乐教案《春天来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欣赏歌曲《春天来了》,尝试学唱歌曲。
2. 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
3.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1. 欣赏歌曲《春天来了》。
教师包房歌曲,让幼儿听倾听。
通过看图片再次欣赏。
2. 讨论。
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呢?小鸟们聚在一起干什么呢?<来.源快思教.案网>(讨论着春天的来临、愉快的歌唱)小鸟们的心情怎样?(感受歌曲描述的欢乐的景象)
小鸟们还送给我们祝福呢,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春天来了,你们开心吗?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3. 初步学唱歌曲。
幼儿再次倾听录音,幼儿简单讨论听歌曲的感受。
跟着歌曲拍手,熟悉旋律。
幼儿跟着录音唱、跟着伴奏唱。
反思
音乐活动是我在教学活动中一直比较难以克服的一个教学领域,通过尝试使用图谱的方法,孩子们不仅能主动学习,而且学习的氛围也变的轻松了很多,纲要指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
31、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餐具交响曲》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跟老师一起听音乐打节奏,训练幼儿的节奏感。
2、幼儿会根据图谱有节奏的敲击餐具。
3、能通过同伴间的协作配合,创编演奏方式。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6、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7、喜欢听音乐,体验随乐表现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幼儿根据图谱有节奏的敲击餐具。同伴间的协作配合,三个人一组合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幼儿随音乐进行简单的韵律活动,初步感知主旋律的情绪、风格能将韵律动作转化为节奏型。
2、物质准备:伴奏音乐、可粘贴的图谱、(瓷碗、不锈钢餐盘、塑料饭盒、筷子)若干。
3、空间准备: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U字形,摆上地垫,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熟悉旋律:以跳啦啦操的形式,让幼儿听着歌曲欢迎老师们的到来,教师带领幼儿认识餐具?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引发了兴趣,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就为以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2、尝试体验:出示图谱,理解图谱含义。幼儿自由敲击餐具,感受它们的音色。知道两相对的餐具是两样一起演奏的餐具;我没有刻意的去和孩子解释反复记号,只是在打节奏的过程中稍微提醒了一下孩子。幼儿动手,在教师指挥下尝试按图谱演奏。将韵律动作与图谱节奏相结合,使幼儿掌握演奏要领。整个活动在练习的部分我用自己唱的形式来让孩子看图谱练习节奏。跟随歌曲尝试按图谱给这首歌曲伴奏。孩子们演奏有图谱的地方,我给她们配做啦啦操摆造型的地方。这样孩子对打击乐有非常大的兴趣,在合奏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演奏她们自己的部分。
3、创编活动:幼儿尝试大家一起创编图谱。在创编图谱的过程上来了好几个孩子才把图谱放对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引导孩子看看谁没的演奏,就是说明餐具没在上面孩子就没的演奏。并引导幼儿互相学习,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这个环节非常仓促的就结束了,下次可以吧这个环节放到第二课时去进行。
延伸活动:其实还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演奏,下课以后我们一起来演奏吧!餐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好不好?德育渗透:吃饭的时候不能乱敲餐具,要爱护餐具。
活动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基本完成了预期目标,按照流程进行授课,作为新老师,在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许多纰漏和不足。在操作表现这一环节,大部分幼儿能按老师的要求有节奏地敲击餐具,个别幼儿会发明自己的演奏方式,我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活动过程中要经常提醒孩子们在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好几次揭开藏打击乐的花布,拿起筷子敲打起餐具。在我不断的引导下孩子们终于把精力集中在我这里了。按照我的解说孩子们能顺利的敲打出图谱所指导的节奏了。最后我给孩子们进行了创编活动,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创编了打击乐,可是在创编过程中,一下没了盘子一下没了碗,这让孩子们很纠结。最后老师的引导下终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演奏的乐器了。按他们的想法再来演奏,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师幼配合会更默契。其实我可以把创编放在第二课时来上,在第一课时,我可以让孩子们尽情的演奏之前老师给的节奏,让孩子们能熟练配合其他同学演奏。
小百科:餐具指用餐时直接接触食物的非可食性工具,用于辅助食物分发或摄取食物的器皿和用具。目前市场上还出现了许多一次性的餐具,这种餐具对环境不好;也有一些可降解材料制作的餐具。
32、中班《摇篮曲》音乐游戏教案反思
中班音乐《摇篮曲》是一首旋律轻柔、缓慢的曲子,适合大班的幼儿,通过感受音乐内容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以下教案由整理发布,更多优质教案请关注查看。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摇篮曲
教学目的:
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
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33、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赶花会》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赶花会》乐曲的旋律及ABA结构,感受乐曲快乐的情绪。
2、创编各种姿势和百花开放的不同造型,表现B段各句的起止和过程。
3、在与同伴共同表演时,会寻找空地方,学会协调表演、合作表演。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6、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7、熟悉《赶花会》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音乐《赶花会》并分段进行录音。
2、图片春姑娘、魔法棒。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导入课活动在很远的山谷里幼儿一个神奇的花园,里面的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花。它们都沉睡着等着春姑娘用魔法棒来唤醒它们。
1.听!(播放音乐第一段)春姑娘醒来开始梳妆打扮,先洗洗脸……春姑娘快乐的向山谷走去。
音乐结束后提问:
⑴春姑娘醒来后会做些什么?(边讨论边带领幼儿做一遍)⑵你听到在音乐的什么地方,春姑娘开始出门了?(66 3666 36)让我们和春姑娘一起去神秘花园(师幼一起听第一段音乐做)
2.看,神秘花园到了,春姑娘拿出魔法棒说声“开”,花朵们竞相开放了。小朋友,你看到花朵是怎样开的?(以个别、小组、集体的形式进行学习“开花”)(播放第二段音乐)老师做春姑娘,幼儿做花随音乐听春姑娘的指令开花。(教师用魔法棒及语言给予提示)
3.天快要黑了,春姑娘要回去了。(随第三段音乐走)4、完整听一遍音乐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吧!(师带领幼儿在椅子上听音乐做动作)
二、了解ABA句式师:老师这里有三幅图,这三幅图就表示了刚才春姑娘开花的故事,请你看看哪一幅图应该放在第一个呢?(出示图谱)如果第一段音乐可以用A来表示,第三段音乐可以用什么来表示,第二段呢?(B来表示)所以这首曲子是ABA句式。
三、完整玩游戏
1.师做春姑娘,幼儿做花玩游戏。
2.请几个能力强的幼儿做春姑娘,其他幼儿做花玩游戏。要求是两个幼儿合作做一朵花。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活动《赶花会》。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开展想象创作,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诠释对音乐的理解。但是在整节课中我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幼儿动作的创编上,而对于听音乐做动作方面有所忽略,如果能够更好的平衡两者间的关系,那么《赶花会》这个音乐欣赏课会更加的精彩。
34、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炒豆子》反思
活动背景:
去年8月份我园开展了“我跟奶奶说童谣”活动,孩子们对其中的民谣“炒豆子”特感兴趣,经常会自发地组织在一起玩这个游戏。现代家庭中大部分孩子存在着能说上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不会说一句地道的靖江话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结合《纲要》艺术领域的总目标及幼儿实际情况,选择了节奏分明,能突显劳动场景的乐曲“加油干”,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获得情感、社会性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在说说、唱唱、玩玩的过程中感受靖江方言歌唱的情趣。
2、学会用靖江方言唱歌,并能随音乐节拍做炒豆子、翻豆子的游戏。
3、体验与同伴、老师共同游戏的快乐。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促进目标的达成,我做了以下准备:
1、场景布置(在地面上画有一个“大锅”寓游戏于情境中)
2、幼儿会说靖江民谣“炒豆子”
3、自制图谱、鼓、游戏用“铲子”一个、围裙(口袋内有“红豆、绿豆、扁豆、毛豆”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抬豆子”的形式,进行节奏练习。
教师:孩子们,快把豆子抬进来罗。(来罗)
(通过老师的语言提示,幼儿“抬豆子”状三三两两随着鼓声的强弱、快慢打着号子“嘿哟、嘿哟”进入室内,巧妙地将音乐节奏练习融入在语言情境中)
(二)在边说边玩的氛围中感受靖江民间游戏的快乐。
1、教师随机互动:“哇,抬了这么多的豆子呀。”“你抬的是什么豆子呀。”“头上都冒汗了,我帮你擦擦吧。”
2、教师带领幼儿两两结伴边说民谣边玩游戏。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奶奶小时侯有趣的游戏“炒豆子”。
幼儿:炒蚕豆,炒豇豆,噼里啪啦翻跟头。
教师:我们再来炒炒“红豆”、“绿豆”。
幼儿:炒红豆、炒绿豆,噼里啪啦翻跟头。
教师:还有扁豆、毛豆没炒呢。
幼儿:炒扁豆、炒毛豆,噼里啪啦翻跟头。
(这个环节不仅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还为下面幼儿区分歌与歌曲内容的不同埋下了伏笔)
三、借助图谱,自主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
“你们是边说儿歌边玩游戏的,我呀还可以一边唱一边玩这个游戏呢,你们听?”(请一个幼儿配合)
2、幼儿说说歌曲与民谣的不同之处
“老师唱的这首歌曲和小朋友说的民谣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3、 根据幼儿的回答揭开相应图案,形成图谱。
(1)用拳头表示“嗬嘿”
“歌曲中有嗬嘿,伸出我们的小拳头来试一试。”
(2)区分4个“翻跟头”
“前面两个翻跟头跟后面两个翻跟头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多媒体音乐课 中班
-
中班多媒体音乐课设计-《小老鼠和大狮子》
-
中班音乐欣赏教案--风中的童话
-
中班幼儿歌曲创编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
-
中班音乐常识教案--认识Re音
-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设计--袋鼠
-
欢快的中班音乐教案:大红绸子甩起来
-
中班音乐:秋天的落叶
-
中班音乐公开课活动:《表情歌》说课稿
-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巨人的大嘴巴》反思
-
中班音乐《问答歌》教案反思
-
中班音乐教案《鞋匠之舞》反思
-
攀鳞附翼
-
大角湾游记
-
脾气大不是孩子天生的个性
-
腹股沟疝一定需要手术治疗吗――谢晓恬回答
-
同城约会交友网站推广朋友圈文案31句
-
卖鱼的朋友圈文案34句
-
五年级上册15课小岛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
四年级下我们家的男子汉课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