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买水果(5的加减法)》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买水果(5的加减法)》反思
1、大班数学教案《买水果(5的加减法)》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如何在组织教学时,让孩子们感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欲望呢。《纲要》中明确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了创设一个让幼儿的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我们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情境空间,让幼儿在“布置水果店”“购买水果活动”等一系列操作、游戏活动中主动获得“5的加减法”的有关经验。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水果店(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水果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2、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3、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泡沫垫20块。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水果店。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把幼儿园的许多水果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成贝贝水果店吧!”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水果身上有不同数字的粘贴。
教师:“小朋友看。水果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卡片上的数字和圆点数是相同的。
2、教师提出整理的要求:
※观察每个盒上的大小、数字,引导幼儿了解每个盒里只能放两个水果,它们身上的数字相加必须等于5。教师举例:先拿一个数字是4的水果放好,启发幼儿说出再应该拿数字是几的水果(1)。
※请幼儿观察小盒下面的记录纸,教师边启发幼儿想一想应该怎样写加法算式记录整理结果(4+1=5),边出示写好的算式。
※请幼儿观察小筐上的即时贴颜色,告诉幼儿负责整理与自己身上即时贴颜色相同的区域。
※看哪组幼儿整理的快,记录的准。
3、幼儿分组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及时记录整理结果,并督促幼儿整理后马上回位子坐好,[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鼓励整理好的幼儿可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
4、全部整理后,与幼儿一起检查整理结果是否正确。
三、请各组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1、教师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讲讲算式所代表的意思,理解加法交换的规律。
2、鼓励幼儿给水果店取个好听的名字。
四、以买水果的游戏形式学习5的加法。
1、教师:“水果店布置好了,我要5元钱去买一个喜欢的水果(拿出信封里的5元钱),我买了一个4元钱的※※,还剩几元钱?应该怎样记录?”教师出示范例5-4=1
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信封,看看里面有几元钱?请幼儿用手里的5元钱到水果店买喜欢的水果。
3、提出要求:每人只买一个水果,并把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也要向老师一样记录下来。
五、小结活动,表扬活动中积极动脑的幼儿。
活动反思:
1、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让幼儿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幼儿的生活实际,让幼儿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幼儿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幼儿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2、大班英语教案《My body(我的身体)》
活动目标:
1、 会用英语说出自己的身体部位:Toe, foot, arm, head, leg, hand…
2、 能根据指令及时指出身体部位。
3、 幼儿能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4、 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活动准备:身体部位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身体部位的图片,幼儿学习单词stomach, foot, arm, head, leg, hand…
1、 教师先结合图片与自己的身体,说出一个单词,先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
2、 幼儿猜出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后,教师在让幼儿回忆它用英语示怎样来表达?
二、游戏:听令指位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幼儿根据教师用英文说出的身体部位,及时在自己的身体上指出。
2、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赛。
三、幼儿自由游戏
请个别幼儿上来喊指令,其他幼儿进行指位。
3、大班音乐教案《大中国(一)》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感受其欢快活泼的情绪,学习舞蹈《大中国》。
2、创编不同方位的挥舞彩条动作,能按照音乐的节奏表演。
3、注意自己的彩条不与同伴的相互缠绕。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1、音乐CD或磁带,CD机或录音机一台。
2、音乐舞蹈《大中国》的VCD,VCD一台,电视机一台。
幼儿人手两根红色的绸带(或皱纸彩条)。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舞蹈《大中国》,感受乐曲的风格。
1、教师:你听到了什么甲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呢?你知道这首歌曲口叫什么名字吗?
2、使幼儿知道音乐歌曲的名字叫《大中国》。
教师出示彩条,幼儿创编彩条挥舞的动作。
3、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彩条挥舞动作。
教师:这是什么啊甲你们觉得用彩条可以怎么跟着音乐跳舞呢?
4、教师示范表演舞蹈,幼儿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师:你们仔细看看,老师跳的舞蹈中用了哪些动作?
二、初步学习舞蹈动作,感受乐曲的旋律。
1、幼儿学习踏点步,加上手臂的动作,并随音乐练习。
2、教师哼唱音乐,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学习有节奏地颤摇手腕和挥动彩带的动作。
船幼儿创编不同方位挥舞彩条的动作。
3、教师:彩条除了可以从下到上挥舞,还可以怎么挥舞呢?幼儿集体创编,教师反馈个别幼儿的动作。
4、教师选取四个不同方位的动作,大家随音乐集体练习。
三、红绸舞《大中国》。
教师带领幼儿人手拿两根红色的绸带,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空地方,随着欢快的音乐完整地表演红绸舞《大中国》。
活动反思:
我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当教学生课本上的内容和学唱课本上的歌曲,学生总不能认真上课,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非常厌烦的神情;而当我偶尔唱些流行歌曲时,学生则表现出极度的热情,在音乐课上不认真唱歌的学生也来凑热闹。这种情况下,我便想把课外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教学。恰巧,我们音乐教材上的第一课欣赏内容中就有《大中国》这首歌曲,我认为,课外流行歌曲是教材的有益补充和提高,对音乐教学有一定促进作用。
1、有些流行歌曲可以形象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音乐教学可以形象地利用歌曲形象地进行思想教育。在音乐课上,我让学生聆听《大中国》,学生很多都会演唱了,于是就跟着音乐唱了起来。之后我问他们这首歌曲重主要是歌唱什么的?学生很快就答出是歌唱我们伟大祖国的。我便乘机开导他们:“看来我们歌唱祖国的歌曲也不一定都是那些老掉牙的歌曲啊,刚才这首不就很好听吗?”从课后的学生议论来看,效果好于以往的音乐课。
2、课外流行歌曲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一点不假。如果没有兴趣,不管干什么也无论怎样去干,也得不到预期效果。教材上的歌曲虽动听,但总唱难免会有些厌烦;而流行歌曲则以其新鲜的感觉吸引人,使学生能积极且精神饱满地去学习,如果在这个状态下讲授一些重点内容和知识,复习一些常用的理论是能事半功倍的。在学生音乐鉴赏力还不高时,可以利用一些流行歌曲进行欣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当学生欣赏能力有所提高了,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了,再欣赏教材中的重点曲目,这样形象地进行欣赏教学,学生就会稳步提高欣赏能力了。
3、流行歌曲可以拓宽知识面,也可对接受能力快的学生进行培养。
教材上的内容虽比较全面,但对于音乐这一大的范畴来讲,其范围过于狭小,适当地引入一些流行歌曲教学,可拓宽知识面,拓宽学生视野。引入一些流行歌曲进行教学也是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如果死抓住教材不放,那些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就容易被束缚住,发挥不出他们能发挥的水平,也发展不到他们应该发展的程度,那么,对于教者来说也就会有误人子弟之嫌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给学生加入一些课外内容,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引入流行歌曲进行教学有着多种的益处,会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家不妨一试。
4、大班数学教案《学习8的加减(一、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列算式,学习8的第一、二组加减。
2、探索根据实物图的内容选择答案图,并列出8的第一、二组加减算试。
3、用较准确、完整的语言讲述算式的含意。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8的第一组实物图七张、第二组实物图五张。
学具:幼儿用书、铅笔若干。操作材料若干(7以内的加减算式和8的第一、二组加减算试。)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8的组成——玩碰球游戏。
2、学习8的第一组加减。
(1)学习8的第一组加法。
出示3张实物图,引导幼儿说说图上说了些什么?并看图列算式记录它的意思(7 1=?)说说7加1等于几?(7 1=8)这道算式的意思是什么?再出示另外3张图片,让幼儿选出一张正确的答案。启发幼儿完整地讲述图意。读一读算试。
(2)学习8的第一组减法。
出示3张实物图,引导幼儿看图说说图意再记录(8-1=?),然后启发幼儿选出正确的答案图,完整讲述这三幅图的意思,读算式8-1=7两遍。
3、学习8的第二组加减。同8的第一组加减教学。
二、操作活动。
1、幼儿用书第10页的观察房子的颜色,列出8的第一组加减算式。
2、观察第11页上的实物的颜色,列出8的第二组加减算式。
3、仔细看图,讲述图片的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图,并打√,然后列出8的第二组加减算式。
4、直接写出答案。
5、开火车游戏:操作8以内的加减算式卡片。
三、活动评价。
1、带领幼儿看操作记录,鼓励幼儿大胆地看图讲述图片内容。
2、请个别幼儿读读自己的算式,其他幼儿看着自己的验证。
活动反思:
学生在学习6、7的加减法时就会根据一幅图列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教材已为本课的一图四式作了铺垫。出示小棒图后,我问:谁能根据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6+2=8,2+6=8。那么,谁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呢?8-2=6 ,8-6=2,这还比较顺利。我再问:谁能说出这些算式的意思?我要求学生先看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再看减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说的就不太顺了。最后齐读算式,我之所以这样的设计,是想根据教材提供的图,要求学生根据图写出不同的算式,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写出四个算式,使学生亲身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让学生根据图意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及学会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加深学生理解的能力,我认为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图四式的形成过程,对新知的认识比较深刻,这一点比较成功。不足之处:学生在列减法算式时,有的学生用一边多的减一边少的,在这里应加以强调:不管是一图两式还是一图四式,列减法算式时,都应从总数中减。
5、大班体育教案《玩纸棒(健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纸棒的不同玩法,进一步萌发创新与合作的意识。
2、在玩纸棒的过程中学习助跑跨跳过50厘米左右的平行线。
3、在玩纸棒中进一步增强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1、四根长纸棒;幼儿人手一根纸棒;
2、雪碧瓶若干;幼儿制作的五金工具若干。
3、皇冠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四路纵队走到四根长纸棒前,以组为单位,右手持纸棒,集体练习纸棒操。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操吧!举一举呀,走一走;举一举呀,走一走;蹲一蹲呀,放一放;荡秋千,荡呀荡;摇小船,摇一摇呀,真快乐,天天做操身体好!
2、探索玩纸棒的不同方法。
(1)自由玩纸棒,初次探索不同玩法,满足玩的欲望。
师:请你找一个空地方玩一玩,看谁玩的方法又多又好,还要注意安全。
(2)请有创意玩法的幼儿在两队之间介绍并演示玩法,让其它幼儿学一学。
(3)幼儿合作玩纸棒,进一步探索纸棒的多种玩法。
(4)结伴说说合作玩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5)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推出助跑跨跳的动作。
(6)以组为单位用纸棒搭成不同宽度的"小河",提示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宽度跳过小河。
3、综合游戏
(1)结合游戏场地,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
师:小动物们想问我们来卖五金工具,我们把自己做的五金工具去送给小动物吧,但去的路上我们要走过"钢索"、跨跳过"小河"、钻过"山洞"绕过"大树桩"拿一样五金工具再跑回原地。
(2)第一遍游戏针对幼儿不好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评。
(3)第二次游戏。
(4)以戴"皇冠"祝胜利。
活动结束:
放松、整理活动。
手持纸棒在音乐声中做拍腿、拍肩、挥手等放松运动。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6、大班优秀数学教案《五只小鸭子(5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解画面,感知同一事物中不同的数量关系。
2、学习5的组成,知道5可以分成两份只有4种分法。
3、使幼儿能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实物投影仪、实物图、贴绒数字1-5、特征标记图、幼儿作业纸、分合卡片、铅笔。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2-4的组成。
出示贴绒数字,师:"今天我们来玩'碰球'游戏,老师先报一个数,你们再报一个数,我们的数合在一起要刚好是这个数。"
2、新授学习5的组成,学习按特征分解画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我们一起看看图上有什么?"(小鸭子)"请小朋友数数看,一共有几只小鸭子?"(5只)"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5只小鸭子?""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几只小鸭子都一样吗?它们什么地方不同?"幼儿自由回答。
"刚才小朋友一起找了这几只小鸭子的不同特征,我们把这些小鸭子的不同特征的事故量记录到记录表上,(出示5的分合式图片)教幼儿按照大小、颜色、动作、位置不同去记录。"谁愿意来填放相应的数字?"(出示5的数字卡片)请幼儿来摆放,其余幼儿帮助检查。我们刚才记录的都是什么洋的事?5只鸭子中有几只什么样的鸭子和几只什么样的鸭子/,那么那这些鸭子的特征标记拿掉就变成了什么?"(5的分合式)出示5的分合式。"小朋友这个分合式你们会读吗?我们一起读一读。"师生读5的分合式。
二、操作活动。
"刚才我们给小鸭子按不同的特征分了类,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张图片,你们看图上有什么?"(实物投影仪出示幼儿作业纸)"按照老师刚才讲解的要求给熊猫分类,看清楚上面的特征标记再去记录,记录好后再自己读一读。幼儿分组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活动评价。
出示两张幼儿作业纸,"大家一起先把这两张作业纸上带标记的分合式说一说。""他们记得对吗?谁对谁错?为什么?"请错的幼儿上来改正,并读一读正确的记录分合式。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7、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排序(一)》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发现递增递减排序规律,会接着往下排,并说出理由。
2、发现生活中序列的规律美。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经学过其它排序规律(如:ABAB、ABBABB)
2、物质准备:
(1)教师材料:运动场图;序列图一(递增)、序列图二(递减);规律图谱
(2)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排序底卡、菠萝、桃子、橘子、等各种水果图片;制作奖品用的材料、规律提示卡
活动过程:
一、观看运动场的布置,感受规律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引导语:果园里举行水果娃娃运动会了,我们去看看运动场的布置吧!
1、观察红绿旗、大小气球的排列顺序,幼儿找出规律。
2、师小结:这种按物体的不同的特征有规律的排列,真美!
二、幼儿操作,初步学习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引导语:运动会快开始了,水果娃娃准备入场了,你们瞧
(一)探索递增规律排列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找出规律:ABABBABBB
2、请幼儿根据图一的顺序,接着往下排。
3、分享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4、师小结: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的数量不变,另一个物体后面的比前面都多一个,这样逐一逐一增加的叫递增。
(二)探索递减规律排列
1、出示图二,引导幼儿找出规律:ABBBBBABBBBABBB
2、请幼儿根据图二的顺序,用新材料让幼儿按递减规律排列。
3、分享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4、师小结: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的数量不变,另一个物体后面的比前面都多一个,这样逐一逐一减少的叫递减。
三、发现运动场环境创设的规律美,引导语:小朋友,运动员要经过三条小路,才能到达比赛地点,我们去看看。
1、出示三条路的图片,幼儿观察判断。
问题:哪一条路是递增规律排列的,哪一条是按递减规律排列的?
2、另一条特别的路(有递增又有递减,如:ABBBBBAABBBBAAABBBAAAABBAAAAAB)师小结:按规律排序的方法真多呀,小朋友只要认真观察、比较,在我们生活中就会发现很多各种各样的规律美,让我们以后慢慢去寻找吧。
四、分组操作活动,继续学习按照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引导语:马上要给运动远颁奖了,可是粗心的果园老板还没准备好呢?小朋友一起来制作奖品吧!
(一)介绍分组材料以及操作要求1组:用两种颜色的纸条做彩链。
2组:用两种长短不同的吸管制作手链3组:两种形状的木珠制作项链操作要求:请小朋友选择一种材料,可以按照这种逐一逐一增加的递增方法,或者逐一逐一减少的递减方法,也可以同时有递增又有递减的方法,制作美丽的奖品,好吗?
(二)幼儿自选一组材料,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按照递增递减规律来排列的。
结束语:让我们把作品拿到区域里,在分区时,再和同伴一起来分享欣赏,好吗?
五、延伸活动
区域活动:将分组活动的材料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练习按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家园共育: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家里或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
教学反思:
整节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为主旨,结合幼儿的生活实践,将抽象的按规律排序具体化、生活化,从而帮助幼儿轻松的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在活动中还设置一些分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让每个幼儿体验到成功,孩子们在活动中参与的非常棒!
8、大班音乐课教案《郊游(打击乐)》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动作,以及演奏时乐器的配置方案。
3.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学习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能够用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演奏歌曲。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感受作品的美感。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的情绪。
(1)这首歌有几段?哪几段是一样的?第一、第三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第二段音乐怎么样?
2.创编动作。
(1)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画面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3)老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并进行集体练习。
3.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优美部分?
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
(2)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大家欢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提示幼儿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
(3)请幼儿看老师指挥做现用乐器的模仿动作,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4)请幼儿和小伙伴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9、大班音乐教案《大中国(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敲敲打打中体验歌曲欢快、雄壮的性质,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分组探索不同的节奏型,尝试为歌曲伴奏。
活动准备:
1、已丰富过有关中国的相关经验。已熟悉歌曲。
2、已做过调查表,会说夸中国的话。
3、小乐器若干(将相同音色的放在一起分成三组)、节奏卡、节奏谱。彩带若干。
4、有关名胜古迹的课件,教室周围布置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感受(体验歌曲性质)
师: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很多了不起的地方,我们还会夸夸我们的大中国。有一首歌也是夸夸我们的大中国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1、边看课件边完整欣赏。"你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受?"追问:"你觉得中国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引导幼儿用有节奏的话来夸夸大中国。
2、再次完整欣赏,闭上眼睛回忆刚才的内容。
3、现在我们听着音乐在自己身上轻轻地打打节奏,轻轻的唱轻轻的拍。(可以拍打不同的节奏)
4、谁想试试这个节奏?(师出示一节奏型)自由练习,个别幼儿展示。
二、自由探索(解决重难点)师:大家想不想再试试别的节奏?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小乐器和节奏卡,你想用什么小乐器敲就把小椅子搬到那里去。一组商量一种节奏为大中国伴奏。
1、幼儿选择,一起选出一张节奏卡,自由尝试一会儿。
2、我们听着音乐来试一试。记住!一定要听好音乐。(师巡回倾听指导)A:引导小组长先敲准。
B:我们的小耳朵真灵,会跟着音乐一起开始一起结束。
C:***组的小朋友真棒,他们敲的真整齐!
3、我们每组都为歌曲配上好听的伴奏了,让我们来听听看!(分组展示。)你们觉得好听吗?让我们一起把他们的节奏拍出来。(师出示这一组的节奏卡)
4、老师也想为歌曲伴奏,可是有个节奏很难的,谁来帮帮我?
A:自由练习。(轻轻的在心里念)B:个别幼儿尝试。
C:我们一起跟他试试这个节奏吧。(该幼儿上来敲大鼓,人手一份节奏卡)
三、自由表现
师:大中国这首歌有小乐器的伴奏变得真好听!谁愿意为他伴舞让它变得更美?
1、每组选出1个孩子为它伴舞,其余幼儿伴奏。
2、幼儿随音乐自由表现。"一起为我们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活动反思
《大中国》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乐曲,给人的感觉是热烈、奔放的,与我们平时教孩子唱的儿歌不同,可能孩子们的在幼儿园里接触到像这样的乐曲比较少,所以在听到音乐时,很快的随着乐曲美妙的音乐不自觉的有节奏的拍起手来,嘴里还不停的唱着。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的吧,孩子们在无形中感受到了曲子的豪放所在,所以随着乐感不由自主的快乐的手舞足蹈起来。孩子们学的很开心。有些句子因为比较成人化,孩子在学唱中有些困难,特别是对于“经过那个多少那个风吹和雨打”歌词的理解,我就用孩子们的语言给所以的孩子做了解释:因为我们祖国有许多的宝物,外国的人想来抢走我们祖国的宝物,所以他们来打我们,经过战争,我们中国人终于把这些外国人赶出去了。孩子们基本上能完整的演唱第一段的歌词,而且在演唱中,流露出一种自豪、开心的感觉。最后,请幼儿欣赏音乐,自由舞动起来,一些孩子还能合作表演,效果较好!通过倾听、理解、欣赏、表演,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色,再次浮现在幼儿的面前,让幼儿在感受歌曲旋律的同时,既愉悦了身心,又丰富了幼儿的想像。我想音乐的魅力也就在于此。《大中国》在我们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不足之处:
幼儿在交流探索结果时,有些幼儿回答的太罗嗦,我没有及时把他们的语言进行提炼,把孩子们局限在一个框框中,让他们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而没有发挥幼儿主动性。
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引入流行歌曲进行教学有着多种的益处,会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
10、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我的年历(认识年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年历上数字的意义,能在年历上找到指定的日期。
2、能用数字正确表示指定的日期。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重点
认识年历上各种形式的数字,理解它们的意义,初步理解年历的结构,学会查找指定日期;知道与自己相关的节日、纪念日是几月几号,并能用数字正确表示。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年月日有概念
物质准备:当年年历一大张(自备)。活动单12《我的年历》,笔1支(自备)。
学具:当年年历一大张(自备)。活动单12《我的年历》,笔1支,活动夹1个(自备)。
教师组织和指导
活动过程
一、观察年历,理解年历上数字的意义。介绍"我的年历"活动规则。
1、认识年历 出示年历:"这是一张年历,你有年历吗?是什么样的?看看你的年历上都有什么?(各种数字)那些数字你认识吗?有哪些你不认识?"
2、认识年历上的数字的意义 教师:"你知道今年是哪一年吗?看看你带来的 年历上有没有答案?在哪儿里?读一读。你知道去年是哪一年?明年是哪一年吗?"教师:"年历上除了有表达年份的数字之外,还有很多数字!这些大大小小不同更多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呢?"请幼儿介绍自己已有的认识,教师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做补充介绍--如有的代表月份,有的代表星期,还有的代表日期。
教师:"请你找一找代表月份的数字,从一月开始,一边指一边读,看看一年有几个月。"幼儿自行认读。
教师:"一年有几个月呢?"教师:"好,下面我来报月份,请你很快找到那个月好吗?好,现在开始:2月、6月、10月、12月。"如果幼儿带来的是月历,台历,则请幼儿翻到指定的月份。
教师:"好,再请你看看,每个月有几个代表星期的标记?一起读一读。"带领幼儿从星期日一直读到星期六。
教师:"现在大家一起看看每个月的一号是星期几?为什么有的月一号不是从星期一开始排的呢?"
3、介绍规则 出示活动单12《我的年历》:"这张活动单上有一些图标,你能看懂代表什么意思吗?(教师补充介绍幼儿还没理解的图标),你知道这些日子是哪天吗?元旦是哪一天?植树节是哪一天?儿童节是哪一天?一年中你还还有什么特别想纪念的日子?是哪一天?"教师:"好。今天我们要做的活动就叫'我的年历',请你先按顺序把活动单上每个指定日子的日期填写在图标的下面。;.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举例说明,把月份数字写在"月"字前面,把日期数字写在"日"字前面。家世:"填写完之后,再请你在你的年历上圈出这些日子。大家明白怎么做了吗?"请幼儿复述规则。
4、提出操作要求 教师:"请小朋友做完后要给朋友读一下,检查一下"
二、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并做个别指导。
1、分组操作 幼儿开始操作。教师提示:"先记录日期,再在年历上那个圈出这些日子"。
2、观察指导 教师巡视各组幼儿的操作,观察幼儿是否理解规则,了解幼儿是如何查找指定日期的,能否正确地用数字表示。
教师提示幼儿在活动单上签名,或协助幼儿在活动单上写上名字。
三、集体交流查找日期的方法,进行活动小结并点评。
1、交流 请幼儿停止操作,坐在原位。教师:"小朋友都填完了 '我的年历'活动单了吗?好。下面谁愿意上来介绍你的 活动单和你圈画的年历呀?"请上台的幼儿报告每个节日和纪念日是几月几日。然后展示自己在年历上圈出的相应日期。教师:"他写得对吗?圈得对吗?"集体纠错教师:"你是怎来查找日期的?"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教师:"下面请小朋友相互介绍一下你的活动单,再相互检查一下你们圈在年历上的日子对不对。"教师:"今天的活动谁遇到困难了?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帮你解决。"提醒幼儿聆听同伴的困难,然后组织幼儿互相答疑。
2、评价 教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觉得自己还有什么不足?如果再次练习你会怎么做?"
3、整理 请幼儿各自收好自己的年历和活动单。
教学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幼儿身边的日历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日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对日历感兴趣,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发展推理能力。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的还子们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主题。果然还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们的帮助解决。你带的日历是那一年的?2011年、2012年、兔年、龙年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着。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历最上面有数字2012的就是2012年。我的日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多数小朋友知道,可是对于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从来没有学习过。
于是我在黑板上挂了一个大年历,请他们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孩子们的发现果然不出意外,他们问:老师,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还有这个2月怎么是29天(28天)。在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我用"拳头"形象地来区分大月小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学中乐,玩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寻找日历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日历上的数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我把这个球又抛给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说:"红色是休息天,我们可以不上课。"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红色不是休息天,是节日,你看!"还用自己发现的事实给你证明在接下来的"找节日"环节中,当我说出节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应是几月几日,接着在年历中找出来。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得都对的,而且迅速还很快!可是我发现这样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锻炼了,于是我说:请几个孩子到老师的日历上来找。这下,孩子们更积极了。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学得开心,首先老师必须带动学习气氛,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老师教得开心,小朋友学得也开心。
11、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我们乘车去朋友家(8以内的加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看路线图,找出最合适的路线。
2.在乘车游戏中学习8以内的加减计算。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学过8以内的加减。
2.去朋友家的路线图(如图,大图一份,小图若干。图上的粗线表示汽车行驶的路线,圆圈里的数字表示在这条路线上的公交车编号,格子数可以表示路程数。"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两个数字放置在一起表示这里两路车都经过,例如①③表示1路车和3路车都要经过这里。①路车是往左开的,如果想往前走就得换乘③路车)。
3.自制的标有数字1~7的钱币。
4.站牌。
活动过程:
一、讨论去亮亮家的方法
师:亮亮已经好几天没来幼儿园了,你们都很想去他家看望他。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几个问题。你们准备怎样去亮亮家?如果乘公交车去,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二、看路线图
1.寻找出发点和目的地。
师(出示大路线图):这是一张公交车行车路线图。你能看出我们在哪里,亮亮的家在哪里吗?
2、观察路线的走向。
师:这张图上还有些什么?你们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师:你们两个两个结伴先在小图上找一找,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到达亮亮家。
(幼儿回答,教师在大路线图边上记录:①路车换乘③路车,④路车换乘②路车,⑥路车直达。)
三、选择路线
1.找出最近的路线。
师:你们认为哪条路线最近?怎样才能知道哪条路线最近?为什么? (记录每条路线的路程并比较。)
2.找出最省钱的路线。
a.了解每路车的票价:①路车2元,②路车2元,③路车2元,④路车3元,⑥路车5元。
b.哪条路线最省钱?为什么? (幼儿回答,教师记录每条路线的价钱。)
四、模拟乘车
1.幼儿每人拿8元自制钱币,分别站到自己选择的路线(站牌)前。
2.每辆车上有一个幼儿当售票员,一个幼儿当司机。乘客买票上车,随音乐做开汽车动作绕活动室一圈。换车时,售票员提醒乘客再次买票。
活动延伸:
1.请幼儿想一想原来有多少钱,算一算用去多少钱,比一比谁最省钱。
2.带幼儿乘公交车去亮亮家。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12、大班优秀游戏教案《织布机(套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互相团结合作的精神
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平坦的场地。
2、让幼儿在场地做钻的动作。
活动玩法:
三个幼儿各自把双手交叉拉好,其中两个幼儿左手压右手拉好,另一幼儿右手压左手再拉另两个人的手,互相拉好手后,先套标①的人,再套标②的人,最后套标③的人,边套边说歌谣。套人的两个幼儿套完后要蹲下,被套者用脚跨出手臂。然后大家站起来套另一个人。
规则:游戏过程中不得松手,必须按规定顺序动作进行。
提示:此游戏适合中、大班幼儿玩。
[附]歌谣:切切察察切切察,我是织布的小行家,心灵手巧织布忙,白布花布堆满架。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幼儿能熟练哼唱出乐曲,跟着乐曲做动作,但本次活动因为主要是创编动作,由于幼儿对织布显得很陌生,没有生活经验,所以创编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几乎编不出什么动作,全是老师教,幼儿模仿,不过幼儿在听音乐做动作时,还是非常感兴趣,动作做得很准确到位,比较整齐,课堂气氛较好。老师能带领幼儿用动作表现整首歌,幼儿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绝大部分幼儿都能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做到声情并茂,是比较成功的一次活动。
13、大班数学教案《购物(巩固学习10以内的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灵活地掌握序数知识,同时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创设超市小货架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以角色的身份参与购物。
师:今天,我们来玩超市游戏,你们想买一些什么东西?
幼:自由讨论准备买一些什么东西。
幼儿参与活动。
2.请个别幼儿告诉大家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买到货物,并请其他幼儿猜一猜他是在第几个格格子里买到的东西。
幼1:我在红颜色的格子里买的是娃娃,请大家猜一猜在第几个格子?
幼2:第二格。
幼3:第九格。 幼儿争论。
师:启发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
(二)交流讨论:
1.师:为什么买同样的东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幼1:我是从左数到右的。
幼2:我是从右数到左的。
师: 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幼儿再次思考。
幼1:老师货架有高有低还可以从上往下数。
幼2:从下往上数也可以的。
2.师:引导幼儿发现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3.幼儿分组交流。
幼儿讲讲自己是在从左到右数第x格,从右到左数第x格,从上往下数第x格,从下往上数第x格中买的东西。
4.集体交流: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所买东西的序数位置,请大家猜一猜他说的东西是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买到的。
(三)游戏巩固:
1.幼儿分成两组,根据老师要求,依次把不同的物品放回两个货架,比一比哪一组放得又快又对。
2.相互检查放得是否正确,如有放错请幼儿自己改正。
活动反思:
让儿童学会学习是21世纪世界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它必然要求教师改变角色和方法,作为儿童的援助者,引导儿童自主学习。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对儿童的引导和启发,把教育的重心从“教什么,学什么”转移到“如何学”上来。
过去,在学习序数的时候,我们在教学中会告诉幼儿应该怎样数,其结果是,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扼杀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我采取了为幼儿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并在矛盾中寻找答案的学习方法,发现幼儿能积极投入,思维也很活跃,由于所学的内容是幼儿通过实践、思考后自主习得的,所以幼儿能较快理解并掌握,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大脑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幼儿脑功能的开发。
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一定要转变观念,努力贯彻《纲要》精神,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14、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痒一痒(一课三研)》
大班科学活动:痒一痒(第一次试教)
活动目标: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人的哪些部位特别怕痒。
2、得到情绪的宣泄和释放。
活动准备:
羽毛、海绵、毛笔、积木、记录单、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怕痒的地方
1、师:你们知道自己身体的每个地方吗?
2、师:那听好我的口令做动作:跺跺你的小脚,拍拍你的大腿,插插你的小腰,捏捏你的胳肢窝,耸耸你的肩膀,摸摸你的脖子,拍拍你的头顶。
3、师:刚才我们用双手接触了身体的一些地方,相信大家都有不同的感觉,那在你们的身上有哪些地方特别怕痒呢?
4、师:请你们两个小朋友一组,相互挠一挠,在自己觉得痒的地方贴上即时贴。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交流:你身上哪些地方特别怕痒?你怎么让他感觉痒的?
7、师:人身上怕痒的地方原来有这么多。
(二)痒一痒
1、师:老师身上也有怕痒的地方,昨天晚上觉得脖子上特别痒,但不知道是碰到了什么东西才痒的,今天,我就把昨天碰过的东西都带来了,看看有些什么?(羽毛、海绵、毛笔、积木)
2、(出示记录单)师:这是它们的标记和记录单,请和好朋友用这些材料相互试一试,看看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在材料下面画上自己喜欢的标记。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你认为老师是碰到了什么东西才会觉得痒的?为什么?
5、小结:原来老师昨天晚上碰到了羽毛、海绵、毛笔这些东西,才感觉痒的。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毛茸茸、软绵绵的东西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一些硬硬的东西不太能引起痒的感觉。
(三)结束部分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能够引起痒的感觉呢?那我们去找找看吧。
大班科学活动:痒一痒(第二次试教)
活动目标: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人体哪些部位特别怕痒。
2、在相互挠痒的过程中得到情绪的宣泄和释放。
活动准备:
海面、羽毛、毛笔、积木、记录表、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哪里最怕痒
1、师:小朋友们,你们和爸爸妈妈玩过挠痒痒的游戏吗?是怎么玩的?
2、那你们想不想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3、请你和旁边的好朋友相互逗一逗、挠一挠,找找他身上哪些地方特别怕痒,帮他贴上即时贴。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交流:请你说说你身上哪些地方最怕痒?还有其他怕痒的地方吗?(教师在人体结构图上贴上即时贴)
6、师:觉得脖子特别怕痒的请举手,看看有多少……(单数、双数)
7、小结:小朋友们都找出了身体上的脖子、胳肢窝和腰这几个地方特别怕痒。
二、痒一痒
1、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有什么?
2、海绵摸上去怎么样?毛笔摸上去怎么样?……
3、待会儿就请你们找找哪些材料碰到皮肤上特别的痒,把它们记录下来。
4、(出示记录表)谁看懂了?可以怎么记录?
5、小结:请你和好朋友用这些材料在皮肤上相互挠一挠,在使你感觉特别痒的材料下面画上一个简单的标记。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7、交流:(展示各组记录表,出示大记录表)
我们一起把找出来的材料统计一下,觉得海面痒的有几个?一起数一数;还有几种材料谁愿意来统计一下?
8、师:仔细观察这张大统计表,你们发现哪几种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为什么?
9、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软绵绵的、毛茸茸的东西碰到皮肤上就觉得特别痒,而一些硬硬的东西就不太觉得痒。
三、经验迁移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碰到皮肤上是很痒的,我们回去找找看,再和好朋友一起挠一挠好吗?
大班科学活动:痒一痒(第三次观摩)
活动目标: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人体哪些部位特别怕痒。
2、在相互挠痒的过程中得到情绪的宣泄和释放。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海绵、羽毛、毛笔、积木、记录表、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哪里最怕痒
1、师:小朋友们,你们和爸爸妈妈玩过挠痒痒的游戏吗?玩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那你们想不想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3、请你和旁边的好朋友相互逗一逗、挠一挠,找找他身上哪些地方特别怕痒,帮他贴上即时贴。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交流:请你说说你身上哪些地方最怕痒?还有其他怕痒的地方吗?(教师在人体结构图上贴上即时贴)
6、师:觉得脖子特别怕痒的请举手,看看有多少?
7、小结:小朋友们都找出了身体上的脖子、胳肢窝和腰这几个地方特别怕痒。
二、痒一痒
1、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有什么?
2、待会儿就请你们找找哪些材料碰到皮肤上特别的痒,把它们记录下来。
3、(出示记录表)谁看懂了?可以怎么记录?
4、小结:请你和好朋友用这些材料在皮肤上相互挠一挠,在使你感觉特别痒的材料下面画上一个简单的标记。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交流:(展示各组记录表,出示大记录表)
我们一起把找出来的材料统计一下,觉得海面痒的有几个?一起数一数;还有几种材料谁愿意来统计一下?
7、师:仔细观察这张大统计表,你们发现哪几种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为什么?
8、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软绵绵的、毛茸茸的东西碰到皮肤上就觉得特别痒,而一些硬硬的东西就不太觉得痒。
三、经验迁移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碰到皮肤上是很痒的,我们回去找找看,再和好朋友一起挠一挠好吗?
教后小记:
结合“一课三研”,我对科学活动“痒一痒”进行了三次教学活动,通过反复地修改、试教,真正领会活动的内涵。
第一次教学活动时,把目标定位于: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人的哪些部位特别痒;
2、得到情绪的宣泄和释放。并把它放在中班进行教学,整个活动下来,目标没能很好地达成,孩子们对于“身体本身痒”和“材料碰上去才会痒”没有弄清楚。
因此,在研讨的时候,我们先把目标重新定位于: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人的哪些部位特别痒;
2、在相互挠痒的过程中,得到情绪的宣泄和释放,并把年龄段改为了大班。
第二次执教下来,总体感觉比第一次顺畅、清晰。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哪里最怕痒”,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导入:
1、让幼儿说说家里和大人一起玩挠痒痒的感觉;
2、然后引导他们和同伴一起玩一玩挠痒痒,找找对方身体上哪些部位最怕痒,此环节中加入了挠脚底,初步达成了目标中的情绪宣泄和释放。
第二个环节是“ 痒一痒”,引导幼儿用海绵、毛笔、羽毛和积木相互在皮肤上挠一挠、逗一逗,找找哪些材料碰到皮肤上特别的痒,并记录下来。此环节体现了两位幼儿之间的合作。大班幼儿合作的意识比中班幼儿强,活动下来幼儿表现良好。大统计表记录的过程中,我请集体和个别幼儿一起来统计,进一步感知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
第三个环节是“经验迁移”,引导幼儿知道在生活中其实还有许多能够让我们觉得特别痒的材料,请大家回去找找看。研修的时候,老师们提出了在导入的时候,教师应该更加风趣、幽默,激发幼儿对挠痒痒的兴趣。因此,第三次执教的时候,我更加注重引导语和提问的方式方法,赋予孩子们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15、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快乐数学大本营(10以内的计算)》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尝试看图口述并懂得运算。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教学准备:
1、10以内加减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抢答器(鼓、腰鼓、锣)三个,统计牌一个,唐老鸭、米老鼠、小熊图片各一张。
3、水果卡片若干,礼花一个,胜利、失败、欢快的音乐各一首。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栏目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大声的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首先我要向你们介绍今天的三个方队,贴有米老鼠的是米老鼠队,欢迎你们!贴有唐老鸭的是唐老鸭队,欢迎你们!贴有小熊的是小熊队,欢迎你们!米老鼠、唐老鸭、小熊都很喜欢吃水果,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水果,你们想要得到水果吗?那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三个方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水果。答错不奖励也不惩罚。但要自己独立回答。“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得到水果的选手,要自己拿起水果贴到自己队的英雄榜上。看那一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现在请各队的一号选手答题。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幼儿:3+3=6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某某和某某得到水果奖励。
3、师:现在请各队的二号选手答题。(依次进行)小结:第一关六轮必答题结束,我们来关注各队的水果得数,某某队得到几个水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板书)小朋友看哪个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米老鼠队现在暂时领先,但唐老鸭和小熊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快乐数学,第二关。Ye!
三、快乐数学第二关。
1、师:第二关“我说你来算”。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花园里有两只蝴蝶,又飞来两只蝴蝶,一共有几只蝴蝶?)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2、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谁能象我一样给它编一段话,让我来算一算。
(1)、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口述。
(2)、教师完整讲述,并板书:2+3=5
3、我这里有三张图片,每个方队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里。
4、挑战开始:米老鼠队可以选择唐老鸭队和小熊队当中的一队接受挑战。师:你们选谁?唐老鸭队接受挑战,请听题。(唐老鸭队可以是任意队员答题。答题是否正确由挑战队判断,答对拍三下,答错拍一下。)恭喜唐老鸭队得到一个水果。现在请唐老鸭队出题。
5、小结:在第二关中,三队编的都很好,我给三个方队都加上一个水果。我们再来关注各队的水果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四、快乐数学,第三关。
1、第三关,抢答题。我出示图片,你们用数字算出来。比如:这张图片你回怎么算:(2+3=5)对!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算。
2、我请每队的数字6当队长,请队长那出凳子后面的乐器当抢答器,当我那出图片说:抢答开始。注意:队长必须在我说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好!准备!抢答开始。
3、小结:抢答环节米老鼠队几个水果?唐老鸭队几个水果?小熊维尼队几个水果?
五、统计
1、三关过后,我们来看各队的水果得数。(幼儿唱数,教师统计)某某队得到水果最多,某某队和某某队水果也很多。米老鼠、唐老鸭还有小熊维尼非常高兴,给我们送来了礼花,我们一起庆祝一下(教师打出礼花)跳起来吧!
2、结束:现在我们到教室里继续庆祝。(带幼儿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容易导致枯燥和乏味。常言道:兴趣是第一位教师,并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根据《指南》的精神,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认为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主要。
《指南》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对带有竞争性的活动有较大的兴趣,而且乐此不疲。因此,我们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的活动或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竞争心理的发展,从而间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我们班孩子的计算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好的孩子加减法算得从容自如,差的孩子连数字也不识。但不论何种水平的幼儿,我们商定要切忌批评,一定要鼓励。体现的活动中,一个提问出来,我总请中下水平的孩子回答,他们的成功能为其他幼儿树立信心。即便错了,我们也说:“虽然不对,但今天你已经动脑筋了,下次会对的!”本来有些灰心的孩子一听这话顿时神采飞扬了;而对好胜心强但又极敏感的幼儿,我们在活动中故意多帮他几次,故意多请他回答问题,让他有良好的感觉,消除紧张感。一旦他错了,我们也毫不在意在说:“没关系,下次加油!”教师善意的鼓励对调节他的情绪,培养他正确的处事态度,都起了诱导作用。鼓励是孩子兴趣的萌芽、自信的起点。
但要真正做到让每个幼儿都喜欢快乐数学,提高幼儿的计数水平,有待于我今后进一步研究、探研,使我们的幼教工作提高一个新的台阶。
16、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帮助老爷爷(学习6的分解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分解组成,加深对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理解,对分和活动感兴趣。
2.知道每一个数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合方法。
3.书写数字6.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一个老爷爷、16条鱼和两个金鱼缸的图片,圆片、数字卡、分合符号若干。
2.每个幼儿瓶盖、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个,数字卡、分合符号若干,记录纸每个幼儿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6条金鱼和2个金鱼缸的图片,提出问题:老爷爷买回6条金鱼,他要把这6条鱼养在两个金鱼缸里,要求每个鱼缸里都有金鱼,可以怎样做,你能帮助老爷爷吗?请幼儿说出分法,教师贴出实物分解图及数字分解图(不一定按顺序)。
二、请幼儿取瓶盖、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个,各分成两堆,要求每种的分法都不一样。说出是怎样分的,有几种分法,并尝试记录下来。
三、在黑板上出示6个圆片及分合符号,请一名幼儿上来将他的分法逐一摆出,再请一名幼儿用数字卡摆出相应的分解式。"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引导幼儿观察并读出6的几种分法,知道有5种分法。
四、讨论:3有几种分法?2有几种分法?将2~6的分解式逐一摆在黑板上,引导幼儿发现,每个数字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法。
五、练习:翻开用书,添画或填写6的分解组成式。
活动延伸在练习册上进一步复习巩固6的分解组成和书写。
教学反思:
在课上的每个环节及时给予鼓励,并奖励小粘贴,这样可以清楚的让学生感到自信和努力的方向,并给其他人做出好的榜样。 在玩和游戏中探究知识,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学生会参差不齐,会有个体差异,调动积极性让他们充分愉快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17、大班数学优秀教案《五只小鸭子(5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解画面,感知同一事物中不同的数量关系。
2、学习5 的组成,知道5可以分成两份只有4种分法。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实物投影仪、实物图、贴绒数字1-5、特征标记图、幼儿作业纸、 分合卡片、铅笔。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2-4的组成。
出示贴绒数字,师:" 今天我们来玩'碰球'游戏,老师先报一个数,你们再报一个数,我们的数合在一起要刚好是这个数。"
2、新授学习5的组成,学习按特征分解画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我们一起看看图上有什么?";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小鸭子)"请小朋友数数看,一共有几只小鸭子?"(5只)"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5 只小鸭子?""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几只小鸭子都一样吗?它们什么地方不同?"幼儿自由回答。
"刚才小朋友一起找了这几只小鸭子的不同特征,我们把这些小鸭子的不同特征的事故量记录到记录表上,(出示5的分合式图片)教幼儿按照大小、颜色、动作、位置不同去记录。"谁愿意来填放相应的数字?"(出示5的数字卡片)请幼儿来摆放,其余幼儿帮助检查。我们刚才记录的都是什么洋的事?5 只鸭子中有几只什么样的鸭子和几只什么样的鸭子/,那么那这些鸭子的特征标记拿掉就变成了什么?"(5的分合式)出示5的分合式。"小朋友这个分合式你们会读吗?我们一起读一读。"师生读5的分合式。
二、操作活动。
"刚才我们给小鸭子按不同的特征分了类,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张图片,你们看图上有什么?"(实物投影仪出示幼儿作业纸)"按照老师刚才讲解的要求给熊猫分类,看清楚上面的特征标记再去记录,记录好后再自己读一读。幼儿分组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活动评价。
出示两张幼儿作业纸,"大家一起先把这两张作业纸上带标记的分合式说一说。""他们记得对吗?谁对谁错?为什么?"请错的幼儿上来改正,并读一读正确的记录分合式。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18、小班美术优质教案《蘑菇房子(运用简单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尝试大胆地表现蘑菇房的基本特征。
2、乐意向同伴介绍蘑菇房,与同伴一起分享快乐。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笔、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打开幼儿用书,共同阅读故事《蘑菇房子》,引出主题。
二、认识蘑菇房子的特征,了解作画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蘑菇房子,说说:蘑菇房子是什么样子的?房顶是什么形状的?房子又是什么形状的?蘑菇房子上还有什么?
蘑菇房子房顶是半圆形的,房子是长方形的。房子上有窗户门。
2、谈谈房子应该画的如何才能住得下小白兔?(房子应该画的大,才能住得下小白兔。)
幼儿想象,你想画怎样的门窗?(可以是正方形、半圆形、圆形等等)
三、幼儿大胆作画。
师鼓励幼儿蘑菇房子画要大的。绘画大胆,门窗自由发挥想象、涂色均匀。
四、展览作品,相互评价。
幼儿相互观摩蘑菇房子。教师组织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房子,为什么?表扬作画大胆、涂色均匀的幼儿。
活动反思:
活动前我估计一般孩子能完成的,可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发现孩子们困难重重,有的甚至手足无措。我仔细分析了原因:首先,这些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动手能力方面几乎都没有重视过培养,做任何事都是大人一手操办的,导致这些这些孩子一遇到要动手操作的活动就显得很茫然,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只会说“老师,我不会”。
19、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玩筷子(学习对应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辨别筷子颜色、图案的不同,找相应,并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尝试用筷子夹食物,体验美味食物带来的乐趣,并会分享食物。
3.激发幼儿使用筷子的乐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粉四种颜色图案的筷子。
2.四种颜色的插筷筒,三种图案的插筷筒。
3.人手一个碟子,一双筷,四个插筷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
1.(出示小熊)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想邀请你们去我家做客,你们愿意吗?
2.但是我遇到困难了,你们帮帮我,好吗?
二、学习配对
1.(出示筷子)你们看,这是什么啊?
2.小熊想请我们小朋友给筷子找好朋友,请你们帮他找找好朋友,好吗?
3.请你从后面的桌子上找到一支一模一样的筷子做他的好朋友,好吗?
4.现在请你们从小椅子下面找到筷子,然后去后面找到他的好朋友!
5.幼儿活动――配对。
6.xxx,请你说说,你为什么找他做好朋友?(请2-3名幼儿)
7.原来你们是因为他们的颜色和图案一样,才找他们做好朋友的,你们的小眼睛可真亮啊!
三、学习分类
1.那你找到筷子的家在哪里吗?
2.(出示插筷筒)你们看,这就是筷子的家,它叫插筷筒。它们有什么不同啊?(颜色)这个是什么颜色啊?那这个呢?那就请你把你的筷子送回家,好吗?待会请你们轻轻地把筷子送回家,要有秩序,一个一个放,千万不要把他们送错家了。
3.幼儿活动――分类。
4.请你们看看筷子的家找对了吗?(如找错了,请一名幼儿再找,并说说为什么?)
5.我们小朋友可真棒啊!把红筷子送到了红色的插筷筒里,把黄筷子送到了黄色的插筷筒里,把蓝筷子送到了蓝色的插筷筒里,把粉色的筷子送到了粉色的插筷筒里,真厉害!
6.但是,筷子想找新家了。瞧!这就是他们的新家,他们有什么不同啊?(图案)这个是什么图案?这个呢?对了,一个上面是花花的,一个有蝴蝶,还有一个上面有绿色的图案。
7.现在请你给这些筷子找新家。你喜欢什么样的筷子,你就轻轻地把他从老家拿出来,然后再把他送到新家,好吗?要一个一个有秩序,不然你把筷子弄疼了,他就不理你了。
8.幼儿活动――再次分类。
9.请你们看看筷子的家找对了吗?(如找错了,请一名幼儿再找,并说说为什么?)
10.你们的小眼睛可真亮啊!比孙悟空还厉害啊!
四、学习使用筷子
1.刚才,我们帮筷子找了好朋友,还把他送回了家,那你们知道筷子还有什么用吗?
2.对了,筷子还可以夹东西吃。那你知道筷子怎么用吗?(请幼儿说说)
3.们数数筷子有几根?--小小筷子两根棒。然后小手怎么拿?--手握中间对对齐。再怎么用?我们请中指帮帮忙,把嘴巴张开来。--张开嘴巴夹夹紧。最后怎么样?--阿呜阿呜吃个饱。
4.好,我们一起来试试。(再念一遍儿歌)
五、水果大餐
1.(出示小熊)小二班小朋友真棒啊!你们帮我解决了这么多的困难,为了谢谢你们,我就请你们吃水果大餐,好不好?
2.今天我要请你们吃的是筷子水果大餐,所以你们一定要用筷子夹,千万不能用小手抓,因为我们的小手刚才玩过了,很脏,知道吗?这里的筷子也脏了,我一你们准备了干净的筷子放在后面的桌子上,等一下小朋友去拿的时候也要有秩序,一个跟着一个,好吗?然后把食物夹到盘子里吃。
活动反思:
数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幼儿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去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同时它又具有逻辑性和严谨性,我们要注重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手脑结合,才能让他们更易理解和接受。
本次活动层次清晰,但不足之处是幼儿动手操作卡的应用,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让幼儿对自己工作的准确性得到认可,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克服困难,弥补不足。
20、小班数学教案《分饼干(按形状归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物体的形状特征,能正确命名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重点)
2、能按形状标记对图形进行归类。(难点)
3、对图形归类的活动感兴趣,能专心完成自己的活动。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底纸5《分饼干》、多用插板、白磁板、几何图形共18个。
2、分类盒3格、标记卡(形状标记共三个)、磁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派派和麦麦的图片。师:“这是谁啊?它们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让我们一起来欢迎它们吧!”
二、基础部分
1、介绍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师:“派派的饼干店开张了,但是饼干还没有分好,谁想来做小厨师帮忙分饼干啊?”
2、学习图形命名,演示规则。
师:“派派的饼干店里摆好了三个盘子,每个盘子里都有一块饼干,(教案来源:快思教案网)大家看看分别是什么形状的?第一个盘子里的是?第二个盘子呢?第三个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3、师:“这里还有些饼干,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什么形状的饼干?”(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有什么形状的饼干)
4、师:“现在我要从这些图形饼干里拿出一块饼干放在盘在里,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那我就要把它放在有正方形饼干的盘子里,你们看我放的对吗?快给我拍怕手吧!”
5、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当小厨师将这些饼干分别放到有正方形饼干的盘子里,有圆形饼干的盘子里和有三角形饼干的盘子里呢?”(教师引导幼儿将饼干按照形状分别放在相应的盘子里)
6、师:“小朋友分的真棒,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全是三角形的饼干,这些全是圆形的饼干,这些全是正方形的饼干。”
7、介绍平行活动。
师:“今天的新活动名字叫做‘分饼干’。除了在底纸上分饼干,还可以在分类盒上玩‘装饼干’的游戏。(出示分类盒及材料盘)小朋友到这几桌玩时,可以先把形状标记卡插到分类盒上,再根据标记放图形。”
8、梳理规则。
师:“我们在来回想一下今天‘分饼干’怎么玩呀?在底纸上怎么做?按标记放图形。那在分类盒里怎么做‘装饼干’?”
9、分组操作,师:“今天小朋友可以自己选择先玩什么,再玩什么。玩过后,把材料收回原样,在换到另外一个组去玩。下面我请哪个小朋友,就请和你轻轻的搬上小椅子过来选活动。”
10、观察指导。
教师巡回观察幼儿是否理解操作规则。个别提问:“你的这盘饼干是什么形状的?这盘呢?”
11、提示常规。
师:“玩过‘分饼干’的小厨师们,请把材料放回原样,然后跟做‘装饼干’的小朋友交换一下。”
三、结束部分
整理。师:“饼干店要关门了,请小朋友收材料,放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教学反思
1、让幼儿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圆形和正方形。
2、让幼儿自己勾勒出心目中的圆形和正方形。
21、小班数学教案《水果丰收了(感知5以内数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
2、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果园(树上贴有有1—5的点子的不同水果)。
2、贴有1—5数字的汽车图。
3、1—5的水果图若干。
4、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参观果园
1、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小朋友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呀?
2、出示果树
3、师:请小朋友说说看每种水果都有几个呀?
二、摘水果
1、师:先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为什么呀?
(一看到果树上有那么多水果,小朋友高兴极了,都七嘴巴舌地说开了,有的说:我喜欢吃香蕉,有的说我最喜欢吃苹果!)
幼儿A:我看到了石榴,我最喜欢吃了。
幼儿B:果树上香蕉,我喜欢吃香蕉。
2、师:树上这么多水果,我们把这些水果摘下来,好吗?
3、听音乐把幼儿带到立体水果树前。
(听说要摘水果,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了,很快就摘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4、幼儿摘好水果,师提问:水果娃娃上面还藏着一个小秘密,你发现了吗?你摘的是几个圆点的水果?
幼儿A:我的苹果上有圆点,四个圆点。
幼儿B:我的香蕉上也有,是三个圆点。
三、送水果 嘀嘀嘀,开来了汽车。(出示汽车)
1、师:开来几辆汽车?帮汽车排排队。<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请一个小朋友按1-5的顺序排好)
2、小朋友摘了这么多水果,我们用汽车把水果运回去吧!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的水果是几个点子,应该乘几号车呢?(幼儿讨论)
幼儿A:我的是苹果要坐第一辆,因为上面有一个圆点。
幼儿B:我香蕉上有三个圆点,我的香蕉要坐3号车。
3、送水果
师:请小朋友把水果送到点子和数字一样多的汽车上。(老师巡查,辅导)
4、运水果
“嘀嘀嘀,汽车出发了“(幼儿开着汽车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计算活动课,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先想到了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所以就把幼儿喜欢的水果放入课堂中,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能与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一致,同时我也有了丰富的教具,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感觉。
但这节课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内容有点简单,对大部分幼儿来说没有挑战性,并且在送水果的环节有点混乱,在此之前我没有设想周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完善我的教学。
22、小班数学教案《小手比一比(认识1-3)》含反思
教学目标:
1、教幼儿认识1——3的数字形。
2、让幼儿能用手指头表示数字1——3。
3、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卡通数字1——3。
2、1——3的大数字卡以及相应图片。
3、魔术口袋以及小水果。
4、小数字卡片1——3幼儿人手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用歌曲引出课题:教师唱自创歌曲:“一象铅笔细又长,二象小鸭水中游,三象耳朵听声音,我们请他们来做客。”请出数字宝宝1、2、3。那么数字宝宝是不是象歌曲里唱的那样象铅笔、小鸭和耳朵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请出数字宝宝,用数字和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象歌曲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2、游戏:我出几你念几。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3、用手指表示数字: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领?!.快思.教案网!(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1、2、3吗?教师带领幼儿用手指表示1、2、3,同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
4、游戏:我来说,你来比。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以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5、游戏:看实物出手指。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让幼儿说出数字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草坪上撒上1——3的小数字卡,带领幼儿玩找数字宝宝的游戏。)自由结束。
教学反思:
本次的教学活动,目标完成。通过游戏活动,幼儿对数字1,2,3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够手口一致的表示实物的数量。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让幼儿能动手,动脑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对学习有了兴趣,学有所获。
23、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水墨丹青(一课三研)》含反思
水墨丹青(第一研)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认识水墨画是国画的含义。
2. 仔细观察墨汁遇到水后发生的细微变化过程,并能用语言描述。
3.能利用墨汁在水中漂浮形象的变化来设计墨迹画。
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宣纸若干、墨水、棉签、毛巾、肥皂。
2.准备几盆水。
3.中国水墨画视频。
活动过程:
一、认识墨水。
教师:这是谁呀?
二、观察墨水碰到水面后的变化。
1.猜一猜:蘸一点墨水轻轻地去亲一下水面,猜猜会怎么样?
2.试一试:用蘸了墨水的棉棒轻碰水面。
教师:是不是我们小朋友所猜的那样呢?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3.说一说:交流实验后的发现。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总结:墨水宝宝轻轻地亲了一下水面,墨水宝宝就会四处蔓延,这种现象有个好听的名字,它叫扩散。
三、观察肥皂棒碰墨汁后的变化。
1.试一试:先用棉签在肥皂上轻碰一下,然后用棉签去点有墨汁的地方。
2.说一说:交流发现到得奇特现象。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奇妙的变化呢?
3.小结:
有肥皂的棉签碰到水里的墨水宝宝,墨水宝宝就会逃到得快,因为墨和脏东西都怕肥皂,所以,就像我们小朋友的小手脏了,变得黑黑的,用肥皂洗一洗,黑黑的脏东西就逃跑了。
四、利用墨水碰到肥皂扩张的特性作画。
1.幼儿操作、互相欣赏作品
2.幼儿为墨画命名,分享创作的快乐。
第一次讨论意见:
修改意见:
(优点略)建议:
1.活动目标中"引导幼儿知道水墨画是国画的含义"突显的不是很明显,老师应介绍一下相关水墨画的知识。
2.最好能运用课件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扩散"。
水墨丹青(第二研)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水墨画是国画的含义。
2.仔细观察墨汁遇到水后发生的细微变化过程,并能用语言描述。
3.能利用墨汁在水中漂浮形象的变化来设计墨迹画。
活动准备:
1.宣纸若干、墨水、棉签、毛巾、肥皂。
2.准备几盆水。
3.中国水墨画视频、有关"扩散"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中国的国画--水墨画。
1.出示水墨画,请幼儿观察与平时我们画的图画有什么区别?
2.认识墨水小精灵。
二、观察墨水碰到水面后的变化。
1.猜一猜:蘸一点墨水轻轻地去亲一下水面,猜猜会怎么样?
2.试一试:用蘸了墨水的棉棒轻碰水面。
教师:是不是我们小朋友所猜的那样呢?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3.说一说:交流实验后的发现。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扩散"现象。
总结:墨水宝宝轻轻地亲了一下水面,墨水宝宝就会四处蔓延,这种现象有个好听的名字,它叫扩散。
4.观看《水墨画》视频,迁移经验。
三、观察肥皂棒碰墨汁后的变化。
1.试一试:先用棉签在肥皂上轻碰一下,然后用棉签去点有墨汁的地方。
2.说一说:交流发现到得奇特现象。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奇妙的变化呢?
3.小结有肥皂的棉签碰到水里的墨水宝宝,墨水宝宝就会逃到得快,因为墨和脏东西都怕肥皂,所以,就像我们小朋友的小手脏了,变得黑黑的,用肥皂洗一洗,黑黑的脏东西就逃跑了。
四、利用墨水碰到肥皂扩张的特性作画。
1.幼儿操作,互相欣赏作品。
2.幼儿为墨画命名,分享创作的快乐。
第一次讨论意见:
修改意见:
(优点略)建议:
1.幼儿在利用墨水作画前教师最好要示范一下如何印。
2.印画出来后教师应提供塑料垫板以供幼儿摆放与展示。
水墨丹青(第三研)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水墨画是国画的含义。
2.仔细观察墨汁遇到水后发生的细微变化过程,并能用语言描述。
3.能利用墨汁在水中漂浮形象的变化来设计墨迹画。
活动准备:
1.宣纸若干、墨水、棉签、毛巾、肥皂。
2.准备几盆水。
3.中国水墨画视频、有关"扩散"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中国的国画--水墨画。
1.出示水墨画,请幼儿观察与平时我们画的图画有什么区别?
教师:这幅图画跟你平时画的画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认识墨水小精灵。
教师:我们把一些好的水墨画叫做"水墨丹青",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其实"丹"和"青"分别代表中国画颜料中的一种颜色,当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语时,就可以形容一个人的水墨画画得特别好看。在水墨画里还住着许多墨水小精灵,因为有了这些墨水小精灵的帮助,水墨画才能显得那么美丽。所以我们先要和它们交朋友。
3.观察墨水的特点。
二、观察墨水碰到水面后的变化。
1.猜一猜:蘸一点墨水轻轻地去亲一下水面,猜猜会怎么样?
2.试一试:用蘸了墨水的棉棒轻碰水面。
教师:是不是我们小朋友所猜的那样呢?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3.说一说:交流实验后的发现。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扩散"现象。
总结:墨水宝宝轻轻地亲了一下水面,墨水宝宝就会四处蔓延,这种现象有个好听的名字,它叫扩散。
4.观看《水墨画》视频,迁移经验。
教师:"人们运用这种墨水扩散的现象制作了很有创意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三、观察肥皂棒碰墨汁后的变化。
教师:欣赏完美丽的水墨画,接下来老师要来考一考你们,听好了: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嘻嘻身体小,再洗不见了。猜猜它是谁?(肥皂)如果我们把棉签擦上肥皂,然后去点有墨汁的地方,又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呢?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2.试一试:先用棉签在肥皂上轻碰一下,然后用棉签去点有墨汁的地方。
3.说一说:交流发现到得奇特现象。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奇妙的变化呢?
4.小结有肥皂的棉签碰到水里的墨水宝宝,墨水宝宝就会逃到得快,因为墨和脏东西都怕肥皂,所以,就像我们小朋友的小手脏了,变得黑黑的,用肥皂洗一洗,黑黑的脏东西就逃跑了。
(四)利用墨水碰到肥皂扩张的特性作画。
1.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这美丽的图案留下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老师有一个有趣的方法,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2.教师介绍示范作画流程,提醒幼儿及时将画好的宣纸摆放在塑料垫板上。
3.幼儿操作、互相欣赏作品。
教师:你觉得你的画像什么?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幼儿为墨画命名,分享创作的快乐。
反思:
本次活动意在利用有趣的科学原理,营造出一个让幼儿感受水墨画的氛围。课堂上老师引导孩子运用各种感官,听、看、身体感受水墨画中的景和物,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图文并茂的教学,科学和美术灵活的结合,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陈鹤琴先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学习水墨画首先要有兴趣,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产生学习动力,而亲自动手操作是最适合幼儿的、最为幼儿所喜欢的活动。老师运用课件将墨水遇水会扩散、遇肥皂会扩张的特性展现出来,融入到教学中,孩子们立刻被吸引过来,迫不及待地想去尝试。这种新的水墨文化,让孩子有一个建构主客观经验的空间,使孩子们在相互合作和社会化气氛中不断获得多种绘画行为的主客观体验,老师对于他们的创作试验不进行过多的干预,使他们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快乐地进行。老师的任务是发现和肯定他们的进步和长处,赞扬他们的创造性,保护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在印画中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塑造他们的个性。如此教学,是谋求把枯燥的笔墨知识溶于有趣的实验当中,使笔墨教学具有趣味的形式,在科艺结合中积淀一个人的素质,淡化目的,强化手段,重过程,轻结果。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钻研探索,寻求灵活可变的途径、对幼儿进行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的教育,最终引导他们迈入中国水墨画这个多彩多姿的艺术殿堂。
这节科艺活动的教育价值,并不在于要让孩子的作画技能有多么熟练,或画出了什么惊人的杰作,而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幼儿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这种创造的过程将会使幼儿体会成功。每个幼儿的点滴创造不单能受到大家的尊重,同时也学会了尊重别人,唤起美好的情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活动结尾,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孩子们都陶醉于各种美丽的图案,关注其间发生的物理现象,感受丰富的水墨画魅力……
中班科艺教案:水墨丹青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水墨画是国画的含义。
2.仔细观察墨汁遇到水后发生的细微变化过程,并能用语言描述。
3.能利用墨汁在水中漂浮形象的变化来设计墨迹画。
活动准备:
1.宣纸若干、墨水、棉签、毛巾、肥皂。
2.准备几盆水。
3.中国水墨画视频、有关"扩散"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中国的国画--水墨画。
1.出示水墨画,请幼儿观察与平时我们画的图画有什么区别?
教师:这幅图画跟你平时画的画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认识墨水小精灵。
教师:我们把一些好的水墨画叫做"水墨丹青",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其实"丹"和"青"分别代表中国画颜料中的一种颜色,当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语时,就可以形容一个人的水墨画画得特别好看。在水墨画里还住着许多墨水小精灵,因为有了这些墨水小精灵的帮助,水墨画才能显得那么美丽。所以我们先要和它们交朋友。
3.观察墨水的特点。
二、观察墨水碰到水面后的变化。
1.猜一猜:蘸一点墨水轻轻地去亲一下水面,猜猜会怎么样?
2.试一试:用蘸了墨水的棉棒轻碰水面。
教师:是不是我们小朋友所猜的那样呢?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3.说一说:交流实验后的发现。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扩散"现象。
总结:墨水宝宝轻轻地亲了一下水面,墨水宝宝就会四处蔓延,这种现象有个好听的名字,它叫扩散。
4.观看《水墨画》视频,迁移经验。
教师:"人们运用这种墨水扩散的现象制作了很有创意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观察肥皂棒碰墨汁后的变化。
教师:欣赏完美丽的水墨画,接下来老师要来考一考你们,听好了: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嘻嘻身体小,再洗不见了。猜猜它是谁?(肥皂)如果我们把棉签擦上肥皂,然后去点有墨汁的地方,又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呢?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2.试一试:先用棉签在肥皂上轻碰一下,然后用棉签去点有墨汁的地方。
3.说一说:交流发现到得奇特现象。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奇妙的变化呢?
4.小结有肥皂的棉签碰到水里的墨水宝宝,墨水宝宝就会逃到得快,因为墨和脏东西都怕肥皂,所以,就像我们小朋友的小手脏了,变得黑黑的,用肥皂洗一洗,黑黑的脏东西就逃跑了。
(四)利用墨水碰到肥皂扩张的特性作画。
1.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这美丽的图案留下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老师有一个有趣的方法,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2.教师介绍示范作画流程,提醒幼儿及时将画好的宣纸摆放在塑料垫板上。
3.幼儿操作、互相欣赏作品。
教师:你觉得你的画像什么?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幼儿为墨画命名,分享创作的快乐。
24、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开心农场(偏数邻域)》
活动目标:
1.按照颜色、种类等特征进行6以内对应计数,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发展幼儿观察的能力,知道对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检查验证。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毛虫及蚊子图片幼儿人手一份(卡片上的蚊虫数量在6以内),数字卡片3-6(幼儿人手一份)
2.水果图片若干(共32个,和幼儿人数相等),分别是苹果(红色6个,黄色5个,绿色4个);桔子(橙色6个);葡萄(紫色5颗);梨子(绿色5个);香蕉(黄色3根);7辆小汽车,车子上标注颜色、水果的形状。
3.幼儿分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开心农场":"今天开心农场邀请我们去做客,听说这是个神奇的农场,里边种满了各种各样神奇又好吃的水果和蔬菜!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跟随音乐进入教室。
二、游戏:消灭害虫。(复习认识6以内数字和点数)
1.教师:"听开心农场的老板说,农场里草丛很茂密,里边有许多蚊子和毛毛虫,老板想请你们帮忙把这些害虫消灭掉!"玩"发现毛虫图片后玩消灭害虫"的游戏,要求:图片上有1只毛毛虫,就拍一下,有2只蚊虫就拍两下,以此类推,图片上有几只蚊虫就做几次相应的拍打动作。
2.6以内点数、认识6以内数字教师:"害虫消灭掉了,大家都是灭虫小能手,咱们一起数数看到底消灭了几只害虫吧!"请幼儿每人拿一张害虫卡,自由去点数分别消灭了多少只害虫,有几只就放在相应的数字卡片下面,最后幼儿和老师共同点数检查。
三、摘苹果(学习6以内对应计数,进行颜色、种类两项特征的对应活动情境。)
1、请幼儿观察水果教师:"害虫被我们消灭掉了,老板把水果都从树上摘下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些什么水果?"幼儿每人拿一个水果,请幼儿互相说说自己手里拿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颜色的水果。
2、请幼儿按颜色给小汽车送水果。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些水果送到今明幼儿园去吧!
教师提出送水果的规则:"每位小朋友只能送一个水果,要根据汽车上的水果种类和颜色来送水果哦!"
3、共同点数,学习颜色、数量两项特征对应计数。
(1)教师同幼儿观察、点数第一辆小汽车上的水果的颜色和数量,并从黑板上取相应的数字卡,贴到小汽车的下方进行表示。请一名幼儿上前操作,其他小朋友一起检查操作结果。
(2)请幼儿观察、点数其他小汽车上的水果的颜色和数量,然后请全体幼儿上前摆放相应的数字。
(3)师生一起检查操作结果。
四、制作午餐(进行正确的形状和数量两项特征的对应。)
(1)教师:"开心农场里还种了好多好多好吃的蔬菜,待会咱们再去摘一些回来作出美味的餐点吧。不过要做出美味的午餐,可必须得认真地看清楚菜谱,不然做出来的菜味道就不好吃了。"(培养儿童认真观察的能力。)
(2)幼儿一张操作练习纸,仔细观察上边的提示,按照标记给相应的蔬菜数量涂上的颜色。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五、教师评价,活动结束。
25、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玩色(shai)子》含反思
【教材简解】
色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经常也会作为操作材料运用于数学游戏及集体活动中去。活动利用色子上的点子数巧妙地调动孩子的数数经验,同时,通过与同伴合作发展"目测数群"的能力。中班幼儿已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等影响正确计数,但在游戏中,同伴的色子在不断地变化,考验孩子的数数能力。所以,引导孩子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也是活动的价值点。
【目标预设】
1、情感态度目标:了解游戏的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2、能力目标:在目测数群时,能接着往下数。
3、知识目标:在玩色子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计数方法,积累计数的经验。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玩色子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计数方法。
难点:在目测数群时,能接着往下数。
【设计理念】:
本次活动中,通过一人玩色子到两人及多人玩各种色子游戏。运用色子上的点数增加不断提升计数的难度。活动层层推进,步步提升。在活动中,教师巧妙利用孩子在游戏中各种差异资源,丰富幼儿的计数经验,提升幼儿的计数能力。同时好玩有趣的游戏情境,也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喜欢计数、学会与同伴合作。
【教学过程】
1、色子热身。
师:快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色子)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色子的?(麻将里、游戏图里)老师还做了一个大色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每个面上都分别有几个点子?(一、二、三……六)
(1)看一个色子的点子做身体动作:色子上有这么多的点子,我们一起来看着色子上的点数做相应的身体动作好吗?
(2)看二个色子的点子学动物叫声:好玩吗?还有更好玩的呢!(出示2个色子)这又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学小动物叫一叫。
设计意图:让幼儿通过观察色子,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根据一个色子及两个色子上的点子数进行数数。同时运用看色子上的点子数作出相应的回应,既能巩固对数量关系的进一步认识,也能激发幼儿计数的乐趣。
2、色子大碰撞。
(1)自主玩色子。
师:那有没有更快更好的数数方法呢?老师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两颗色子,我们一起玩一玩、点一点。(教师观察,及时发现幼儿不一样的数数方法。)
师:你掷的是几,你是怎样数的?(请幼儿找出相应的点卡进行数数)。
设计意图:通过幼儿自主玩色子,老师发现孩子们在计数过程中的差异资源。及时地捕捉到幼儿的有效资源,进行经验的交流、分享,提升计数的能力。
(2)师生合作玩色子。
师:老师的大色子与小朋友的小色子进行碰撞。目测老师的色子点数是几,接着数自己的点子。(先请一位进行示范,再集体练习)。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小朋友都试了一下这种新的方法,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目测数群"。原来,数数不仅可以一个一个数,我们还有好多种更多更快的方法。
(3)生生合作玩色子。
师:两位幼儿的色子自由碰撞,目测对面小朋友的点子,再接着数自己的,说出总数。
设计意图:运用合作游戏,巩固运用"目测数群"的计数方法,拓展幼儿计数的经验,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游戏"谁先拿到小红花"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用色子来做一个"谁先拿到小红花"游戏。
规则:(每组一张方格图)每4个小朋友一组每人每次掷一个色子,我们用最快最好的办法数一数,一起在图纸上跳一跳,看哪组先拿到小红花。
(2)幼儿分组游戏,教师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由两人合作到四人合作玩色子,随着色子数的增多,点子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发挥小组的力量共同进行计数,体验合作计数的乐趣。
4、活动小结。
师:今天,我们用色子做了好多有趣的游戏,我们还学会了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计数的方法,以后我们还要学习更多的又快又好的方法来计数。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26、中班语言课教案《拼小人(仿偏活动) 》含反思
活动内容:拼小人(仿偏活动)
重点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感受多种运动姿势,会用简笔画表现一些运动的姿势,并能有节奏地念儿歌。
2.能根据儿歌的格式,替换中间部分的短句进行仿编。
3.体验仿编的成功感,培养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幼儿谈论过奥运会、全运会或自己参加的多种运动项目及相关姿势、动作。
2.幼儿初步会念儿歌《拼小人》。
3.塑料圆片、拼小人用的火柴棒、纸、笔、黑板、诗歌图标等。
4.《健康歌》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健康歌》,导入活动。
1.在《健康歌》伴奏下,幼儿边唱边跳进场。
2.引导幼儿说说:我们做了哪些运动?
二、复习儿歌《拼小人》。
1.引导幼儿边看图标边复习儿歌。
2.幼儿朗诵儿歌2--3遍。
三、教师指导幼儿仿编儿歌。
1.谈谈我们喜爱的运动项目。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运动项目?你最喜欢的运动项口是什么?
2.教师以调皮的小人还会做哪些运动为题,引发幼儿的仿编兴趣。
3.教师用简笔画画出运动项目,启发有困难的幼儿先用火柴棒和圆片拼摆小人的运动姿势,再照样子画。
4.幼儿之间相互欣赏作品。
四、幼儿独立或与同伴合作仿编儿歌。
1.鼓励幼儿开动脑筋仿编儿歌,提示幼儿注意动词的运用。
2.集体朗诵仿编儿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在活动中我借助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了解运动,提高了幼儿自我观察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孩子自己的价值,从而使幼儿获得真正的满足。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现我反思如下:
第一次上教研课,虽然事情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是当老师一个个进班的时候,还是会有一点点紧张、有一点点担心,总怕自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一节课下来,觉得小朋友和自己的配合还是不错的。就是由于自己的一点点紧张,在教课过程中一些细节处理上还不是很到位,比如说:个别汉字发音不准、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很好的提醒幼儿场景布设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我努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教育好学生,还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27、中班数学教案《动物的家(10以内序数)》含反思
设计意图教材分析:序数是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数,是用自然数表示事物排列的次序,让幼儿回答“第几”的问题,认识序数要以认识基数为基础,中班幼儿已学习了10以内初步数的概念的数序,为学习序数做好了准备,学习序数不必像学习基数那样逐个数再形成概念,因此可以分两段集中学习10以内的序数,先学习5以内的序数,再学习10以内的序数,本节课就将内容定为学习10以内的序数。
幼儿基础分析:中班幼儿对序数有一定的了解,平时的排队、生活活动中孩子们都会自发的说到我排第几个,我是第几名,中班上学期我们的集体活动中学习了5以内的序数,今天这节活动主要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继续学习10以内的序数,难点在于会看坐标(间层),从下往上数,从左往右数,谁住在几零几。
教学目标:
1、认识门牌号,了解序数在门牌号中的含义。
2、学会根据动物的房间位置为他们选择正确的门牌号。
3、关注生活中的数字,并对数字感兴趣。 重点和难点活动重点:认识门牌号,了解序数在门牌号中的含义。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难点:
学习为小动物送上正确的门牌号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flash课件、操作板4块2、经验准备:幼儿前期经验:家长带领幼儿观察过公寓式楼房;幼儿会用上下左右方位词教学过程时间活动板块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学生活动方式交流方式2’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PPT出示(大背景,森林里)导入:森林里造了一幢新房子,小动物们可开心了,大家都想住到新房子里去呢。
2、通过动画画面,幼儿认识动物朋友。
提问: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共有几个动物朋友?
他们分别是谁呢?
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预设用“有……有……还有……”的句式分别指认。(避免重复)。 (9个小动物:乌龟、大象、狐狸、松鼠、猴子、兔子、棕熊、小猪、猫头鹰)导:小动物们都搬进新房子啦,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的新房子吧。
20’核心过程
活动一:初步认识序数,了解序数在门牌号中的含义。
(一)出示房子和动物,初步认识序数。
(1)房子一共有几层?(点击一层出现数字1.。。。)
(2)每一层有几件房间?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应该怎么数呢?(点击第一间出现数字1….)(课件中使用箭头)
(二)认识门牌号,了解序数在门牌号中的意义
(1)教师根据画面上的101问:看,这是什么呢?
(2)乌龟住在几零几?(102)你怎么知道是201呢?
(3)大象住在几零几呢?(103)
(4)那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其他小动物住在几零几?
(教师点击到动物,就出现相应的门牌号)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幼儿集体回答。预设:
(3层)追问:你谁怎么数的?
是从下面往上数还是上面往下数?(引导幼儿从下往上数)预设:
门牌号。
追问:101这是什么意思呢?
总结:前面一个1表示第1层,后面一个1表示第一个房间,中间加一个“0”,这就是门牌号。
活动二:学习为小动物送门牌号
(一)出示动物和大房子导:小动物们为了交到更多的朋友,它们决定要大家换房间住住。现在它们都住到了自己的新房间了,可是它们却不知道自己的新门牌号了,它们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它们找到它们的门牌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尝试为其中的一个小动物贴门牌号。
提问:谁愿意先来试一试?
2、游戏:小动物找家老师为小朋友准备好了门牌号的贴纸,请小朋友根据小动物住的位置为它们送去门牌号吧!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朋友一张,赶快行动吧!
1、个别操作
2、幼儿操作预设:
请小朋友看看自己手里门牌号,看看是哪个小动物家的门牌号!
请小朋友自己检查一下送的对不对,如有不对就改正1’
活动三:讲评PPT出示正确的门牌号,再次巩固。
师:那我们一起看一看每个小动物家的门牌号吧。看PPT再次验证活动延伸小动物们谢谢小朋友为它们贴好了门牌号,它们请我们去参观它们的新房子呢,我们一起去吧。
教学反思:
1.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
2.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28、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动物的家(10以内序数)》含反思
设计意图
教材分析:序数是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数,是用自然数表示事物排列的次序,让幼儿回答“第几”的问题,认识序数要以认识基数为基础,中班幼儿已学习了10以内初步数的概念的数序,为学习序数做好了准备,学习序数不必像学习基数那样逐个数再形成概念,因此可以分两段集中学习10以内的序数,先学习5以内的序数,再学习10以内的序数,本节课就将内容定为学习10以内的序数。
幼儿基础分析:中班幼儿对序数有一定的了解,平时的排队、生活活动中孩子们都会自发的说到我排第几个,我是第几名,中班上学期我们的集体活动中学习了5以内的序数,今天这节活动主要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继续学习10以内的序数,难点在于会看坐标(间层),从下往上数,从左往右数,谁住在几零几。
教学目标
1、认识门牌号,了解序数在门牌号中的含义。
2、学会根据动物的房间位置为他们选择正确的门牌号。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门牌号,了解序数在门牌号中的含义。
活动难点:学习为小动物送上正确的门牌号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flash课件、操作板4块
2、经验准备:幼儿前期经验:家长带领幼儿观察过公寓式楼房;幼儿会用上下左右方位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PPT出示(大背景,森林里)导入:森林里造了一幢新房子,小动物们可开心了,大家都想住到新房子里去呢。
2、通过动画画面,幼儿认识动物朋友。
提问: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共有几个动物朋友?
他们分别是谁呢?
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预设用“有……有……还有……”的句式分别指认。(避免重复)。;.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9个小动物:乌龟、大象、狐狸、松鼠、猴子、兔子、棕熊、小猪、猫头鹰)导:小动物们都搬进新房子啦,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的新房子吧。
过程活动一:初步认识序数,了解序数在门牌号中的含义。
(一)、出示房子和动物,初步认识序数。
(1)房子一共有几层?(点击一层出现数字1.。。。)
(2)每一层有几件房间?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应该怎么数呢?(点击第一间出现数字1….)(课件中使用箭头)
(二)、认识门牌号,了解序数在门牌号中的意义
(1)教师根据画面上的101问:看,这是什么呢?
(2)乌龟住在几零几?(102)你怎么知道是201呢?
(3)大象住在几零几呢?(103)
(4)那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其他小动物住在几零几?
(教师点击到动物,就出现相应的门牌号)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幼儿集体回答。预设:
(3层)追问:你谁怎么数的?
是从下面往上数还是上面往下数?(引导幼儿从下往上数)预设:
门牌号。
追问:101这是什么意思呢?
总结:前面一个1表示第1层,后面一个1表示第一个房间,中间加一个“0”,这就是门牌号。
活动二:学习为小动物送门牌号(一)、出示动物和大房子导:小动物们为了交到更多的朋友,它们决定要大家换房间住住。现在它们都住到了自己的新房间了,可是它们却不知道自己的新门牌号了,它们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它们找到它们的门牌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尝试为其中的一个小动物贴门牌号。
提问:谁愿意先来试一试?
2、游戏:小动物找家老师为小朋友准备好了门牌号的贴纸,请小朋友根据小动物住的位置为它们送去门牌号吧!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朋友一张,赶快行动吧!
a、个别操作
b、幼儿操作预设:
请小朋友看看自己手里门牌号,看看是哪个小动物家的门牌号!
请小朋友自己检查一下送的对不对,如有不对就改正1’
活动三:讲评PPT出示正确的门牌号,再次巩固。
师:那我们一起看一看每个小动物家的门牌号吧。看PPT再次验证活动延伸小动物们谢谢小朋友为它们贴好了门牌号,它们请我们去参观它们的新房子呢,我们一起去吧。
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
2.本节课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29、大班健康教案《不许摸》(保护隐私)教案反思
一、设计意图
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儿童与社会的接触也日益广泛,近年来儿童性骚扰这个问题已逐渐浮出水面,女孩会遇到,男孩也可能遇到。据专家介绍,各种形式的性骚扰会使儿童受到长期乃至终身的心灵伤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幼儿身体隐私部位的自我保护,是典型的幼儿安全、健康教育问题。如何在大班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幼儿知道身体的哪些部位是隐私部位,如果遇到有人试图要摸你的隐私部位怎么办,经过认真思考,我设计了这一健康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标
1.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分别是哪里。
2.掌握保护隐私部位的方法。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并知道要尊重别人的隐私。
4.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5.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三、活动重点
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并知道不能乱摸。
四、活动难点
掌握保护隐私部位的其它方法及尊重别人的隐私。
五、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故事动画《不许摸》、相关图片。
2.男、女孩卡通人体图,“禁止摸”标志等。
六、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激发兴趣
1.师幼随着音乐律动自然地玩“碰一碰”的游戏。
老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一个“碰一碰”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玩吧。
2.引导幼儿说一说碰了身体的哪些部位。
老师:刚才这个游戏,你和好朋友都碰过身体的哪些部位?(碰了小手,额头,脸蛋等)
(二)感知理解,实际操作
1.说一说。
老师引导幼儿与旁边的伙伴自由交流,想一想、说一说身体的哪些部位不能给别人随便看、随便摸。
老师:刚才那些身体部位是可以和别人做碰一碰,摸一摸的游戏的。但是小朋友们知道吗?我们身体的有些部位是不能让别人触碰和随便摸的,请你们想想看是哪些部位?
2.看一看
借助多媒体,展示遮盖的身体部位。
小结:PPT上图片遮盖起来的像胸部、屁股等部位,都是不能随便露出来,让别人看到和触碰的,否则小朋友会很难为情,还会受到欺负。这些被小背心和短裤包住的部位(胸部,屁股,生殖器等)就是小朋友的隐私部位,需要好好保护。
(三)亲身体验,拓展经验
老师:小朋友都知道了身体的隐私部位是哪些,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衣服遮盖、大胆拒绝、寻求帮助等)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大胆地发表看法,例如夏天海边游泳必须穿泳衣遮挡,有坏人要抱自己摸自己赶紧喊救命等。
2.播放动画《不许摸》,了解故事中小朋友是如何保护小熊的隐私部位的。
3.进一步丰富保护自己和尊重别人隐私的经验。
老师:小朋友都知道了要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那别人的隐私部位我们要不要保护和尊重呢?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到?
小结: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部位,平时注意穿好衣服;在上公共卫生间时要关好门。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尊重别人的隐私,在别人换衣服、上厕所时,我们不能故意去看,随便乱摸。
4.只有自己生病和特殊情况下,自己的隐私部位可能会被医生看到和触碰,但必须是在父母的陪伴下,而且这是没有恶意的只是为了治疗。
(四)迁移经验,巩固提升
老师:最后有一首儿歌送给小朋友“我是身体的主人,隐私部位要留心。背心短裤都穿好,里面不许别人摸。男孩女孩要知道,齐来做个小卫士。”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做个保卫自己身体的小卫士!
七、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将保护隐私部位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并自制《自我保护小画册》。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中,执教者就如何促进活动目标的有效达成,如何使教师的“导”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学”等导学策略做了一些思考,可用四个关键词进行概括。
顺水推舟 本次活动的目标之一是要让幼儿知道身体的“隐私部位”。隐私部位跟身体其他器官的认知不一样,比如说小班的“小手和小脚”中,可以让幼儿拍拍手或跺跺脚, 中班“妙妙鼻”中,可以引导幼儿摸一摸、嗅一嗅鼻子,而隐私部位显然是不便用这些手段来让孩子们认识的。所以,活动中采用卡通的人体图片,当图片出示时, 有些幼儿就捂住眼睛,嘴里还在轻轻地说“真难为情”,这就顺水推舟地引出:身体的有些部位是不能暴露在外面的,赶快把它们遮起来吧。这样既认识了隐私部位,同时又为顺利过渡到下一环节“保护隐私部位”做好铺垫。这里,教师的“导”不留痕迹、巧妙自然,真正地顺应了幼儿的学情,做到“以学定教”。
将错就错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犯错误,谁就将错过最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活动中幼儿出错是很正常的事,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好这些错误,把错误演绎成美丽的错误。如,幼儿在用小花遮盖隐私部位的过程中,有些孩子把不该遮盖的部位也遮起来了,活动时我故意对他们的错误“视而不见”,并采取“将错就错”的策略,对有异议的遮盖部位,引导幼儿思辨、纠错,实现自我完善。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对身体隐私部位的认识,同时还提高了幼儿的思辨力。
抛砖引玉 在抛出“如何保护隐私部位”的话题时,借助课件中“小羊"的做法,通过提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呢”,自然而然地引出幼儿更多的关于保护隐私部位的方法,教师的“导”收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
点石成金 通过课件的播放,图片的观察、讨论和操作,幼儿已积累了一些对隐私部位的保护经验,如何使他们的经验得到更好的提炼、巩固和升华,活动最后的“知识抢答”环节,对整个活动目标的达成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
30、中班数学游戏《外卖吧》(感知9以内数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9以内数量,能比较9以内物体的多少。
2.积极参加外卖打包游戏,并按要求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融入游戏情境,体验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iPad人手一个、设计flash游戏、小猫标记牌
经验准备:
知道烧烤调料的名称、玩过有关拖动的flash小游戏,能较熟练地拖动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激发兴趣
贴上标记牌,我们就是小猫了,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猫妈妈的烧烤店开张了,很多小动物都排着队等着品尝呢!店里也是坐满了客人,可忙坏了猫妈妈。
二、自由抓捕、感知数量
1.我们要帮猫妈妈从鱼缸里抓一些鱼虾蟹,有什么要求呢?我们仔细地听一听。
2. 等会我们要看清楚提示,一边抓一边数一数,装好一个箩筐再去装另一个。找到平板,开始帮忙吧!
三、学串鱼虾、比较多少
1.猫妈妈想要让小猫们帮忙串鱼,串鱼可不简单哦!听一听猫妈妈有什么要求:“请小猫们想办法让两串烤鱼变得一样多!”你们有好办法吗?
2.请小猫们用另一种方法把烤虾变得一样多。
3.幼儿在ipad上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增加和减少的方法将不同数量的东西变得一样多。
四、接受订单、按需取物
1.刚刚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帮猫妈妈串好了鱼和虾,现在让我们一起烧烤吧!
2.电话铃响,是谁的电话?我们一起来接听一下。
3. 这是小猪的订单,谁能看懂这是什么意思?
4.巡回指导幼儿的操作。
提出要求:打包时一定要数清楚!五分钟以后,我们要去送外卖!
5.有的小猫可能没有准确地根据订单打包,我们再去检查一下!
五、游戏结束、感受愉悦
送外卖的时间到了,让我们拿着打包好的鱼虾蟹出发吧!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31、教案大班数学《数云彩》(4的减法)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加减法,体验减法运算的乐趣。
2.能熟练地完成4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蘑菇小卡片、数字卡、小动物图片、食物算式卡
活动过程:
1.采蘑菇
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歌曲,请小朋友玩采蘑菇游戏,每个篮子只装4只蘑菇。
2.给小动物分蘑菇。
(1)师:有一只小兔子过来了,请你把一只蘑菇给小兔子,你还有几只蘑菇呢?
(2)列出算式4-1=3,请幼儿说出4、1、3的含义。
(3)继续给小兔子分蘑菇,并用算式4-2=2、4-3=1表示,让幼儿理解减法的含义。
3. 游戏“给动物喂食”,复习4以内的减法运算。
玩法:根据动物要吃的食物,给动物喂食,食物身上都有一道算式题,只要把算式题算出来,就可以需喂给小动物了。
活动延伸
1.数学区提供看图列减法算式活动。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变化,讲述图画的含义,并把算式填写完整。
2.阅读幼儿园书p21“数云彩”任务。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教师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幼儿在互相启迪、互动互学中促进幼儿不断思考,不断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善”学。幼儿的兴趣被引发了,他们都争抢着参加各种游戏,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让幼儿通过实物演示、操作、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师也积极地参与活动中去,师幼配合得很好,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通顺、流畅。“热闹”而不“杂乱”,当时听课的教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赞叹这次活动很成功。
32、幼儿园大班社会《身边的数字》教案反思(生活中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
2、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重难点:
重点:发现生活中的数字,了解不同的用途,体验数字服务生活的乐趣。
难点:感知数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幼儿幼儿关注身边事物的态度。
活动准备:
1、图片:汽车牌照、公共汽车站牌、居民住宅楼、红绿灯、等等
2、教具:图片。0-9数字卡片,纸片,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导入:
老师黑板展示数字宝宝(1、5、7、8、0)
——今天我们班里来了10个小朋友们都很熟悉的客人,你们猜猜他们是谁,哈哈,他们是咱们的数字宝宝们。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咱们数字宝宝里少了几个,他们去哪了呢。有几个数字宝宝他们很调皮藏在了咱们得区角了,我想请2个小朋友在区角里把他们找出来。(2、3、4、6、9)
2、小朋友们很聪明不一会就把数字宝宝们找到了,刚才这几个数字宝宝他们藏在了咱们的区角里面,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数字宝宝,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来看看他们都藏在哪里。
二、基本部分:
(一)、找一找:发现生活中的数字
1、通过参观展览的形式让小朋友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彩笔,车牌号,红绿灯、公交车等
2、相互交流:
(1)你发现这些物品上都有什么?(数字-出示字卡)
(2)你发现了哪些数字?(出示0-9数字)
教师小结:原来,数字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数字,小朋友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数字呢?
(二)、猜一猜:了解数字的用途
1、幼儿回忆、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
——提问幼儿,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数字。
——这么多地方都有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呢,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2、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呢?播放图片(水杯架、门牌号、时钟、报警电话、消防车、时钟、保质期)幼儿结合具体的物品,凭借自身生活经验,互相交流、猜测这些物品上数字的用途
——小朋友们在图片上发现了什么呀?
(1)、水杯架(水杯架数字宝宝,小朋友们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么,他们代表着小朋友们自己的杯子,这样就不会拿错杯子了。)
(2)、门牌号(小朋友们见过这个吗?恩,在咱们家的大门上一般都会出现数字宝宝,他们代表着不同的房间,他们可以让人们很快的找到自己的家)
(3)、报警电话(这是是什么车呢?警车,小朋友们怎么知道的,哦, 应为有110,那110就是指警察,他们是报警电话,遇到危险了就可以打110,请警察叔叔来帮忙。)
(4)、火警电话(如果发生了火灾咱们应该立即告诉叔叔阿姨,并打119求助。消防员叔叔回来帮咱们灭火,咱们要立即到安全的地方,不能乱跑。)
(5)、时钟(告诉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
(6)、商品标价(这个数字宝宝说明这个商品多少钱。)
4、教师小结:原来,数字的用处还真多呢!它们有的用来编号,有的用来表示时间、地址,
有的用来表示时间、地址,有的用处表示商品的价格,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数字的用处还有好多呢,我们以后再去找一找,好吗?
(三)、玩一玩:数字组合游戏
教师:这些数字宝宝们都有很大的本领,他们可以表示很多种意思。有没有小朋友能组合一种呢?再说说他表示的是什么。
1、老师示范,拼出114,并打电话咨询天气。
2、请幼儿在黑板上自由拼出数字,在说说他的意思。
3、想一想:数字的其他组合法:
“1、1、0”可以组合成“110”表示报警的电话号码。
“0、1、2、5、8。。。。。”可以组合成18509159622的电话号码。
“1、4、6、8”可以组合成数字1468,表示数的多少,也可以表示家庭电话号码,还可以表示你的生日呢!
三、结束部分:
做一做:体验数字与自身的关系
1.幼儿设计生活中需要的数字:你觉得我们周围生活中、我们的幼儿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数字呢?
2.幼儿制作:你们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数字,那我们自己做一个指示牌(区角6个小朋友、每次去卫生间的5个小朋友)
活动反思
数字是无处不在的,它们的存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为了使幼儿体会数字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本次活动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幼儿的学习活动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数学王国的兴趣,感受数字与生活的奇妙联系,引导他们去寻找数字、发现数字、感受数字、运用数字。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字的无穷魅力,从而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33、大班语言教案《摇篮(诗歌)》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本首儿童诗句式整齐,音律和谐,语言清新优美,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大班幼儿在具有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具有一定的想象、迁移能力。他们喜欢仿编活动,而儿歌《摇篮》正是一篇适合大班幼儿欣赏的作品。《纲要》语言实施细则中提出,幼儿能够喜欢文学作品,较好的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初步感知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并培养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柔美、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2.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3.体验参与仿编的成就感。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重点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柔美、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活动难点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朗诵诗歌的方法 物质准备:音乐、PPT、图片(星星、小鱼、花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观看图片,引出“摇篮”
小结:这是摇篮,人们用它来哄小宝宝睡觉。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引导幼儿双手圈起,做摇篮的样子,并且假装哄小宝宝睡觉。“你也来当一回妈妈,哄你的小宝宝睡觉吧。”
提问:“刚才妈妈的手变成了什么?摇着谁?”引出句式:“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二)理解儿歌结构,欣赏是个诗歌前半段。
1、教师依次出示星星、小鱼、花朵图片,提问:“星星、小鱼和小花也想有自己的摇篮,请你来帮它们找找自己的摇篮吧。”(引导幼儿发挥想象)
幼儿自由发挥,并引导幼儿说说:“xx是摇篮,摇着xxx。”
2、教师出示天空,大海,花园的图片,教师朗诵请幼儿欣赏。
3、“其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儿童诗”,请幼儿说说在朗诵儿童诗与你讲其他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应该怎样去去朗读?请全体幼儿看着图片朗诵。
(三)引导幼儿学习完整儿童诗,理解儿童诗感情
1、教师提出需要帮助的想法,请幼儿想办法哄宝宝睡觉。(鼓励幼儿想办法:唱歌、讲故事、玩玩具等)
2、师幼共同轻唱摇篮曲,宝宝渐渐睡着了。
教师:“她睡着了么?她是怎么睡着的?对,我们给她轻轻唱了一首摇篮曲,她就睡着了。”教师引出句式:“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出示句型)
3、教师:“星宝宝、鱼宝宝和花宝宝也睡不着,你能想到什么办法让它们睡着呢?”
教师出示PPT,请幼儿看着课件进行创编(发现图中的变化,云朵、浪花、微风的出现。)
4.完整感受儿歌
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完整感受儿歌内容。
三、结束部分
尝试创编:
1、教师:“我这里还有一些图片,请你们按照儿歌中的句式继续编一编。”
2、幼儿拿着创编图片单独创编,教师请创编的好的幼儿为大家展示。
活动反思:
《摇篮》是一首经典的、优秀的儿童诗歌,它以幼儿的眼睛来描述“摇篮”,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摇篮”与“宝宝”的关系表达出来,既能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又极富画面感,让人浮想联翩,整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爱意,是一篇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幼儿作品。
34、大班数学《小茶具》教案(5的减法)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减法,理解每幅图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用掉”“还剩下”的含义。
2.学习运用简明的语言讲述减法算式所表述的图意。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幼儿每人一套数字列式操作卡、贴有数字1~4的邮箱各一个,有一道5以内加法算式题的“信”若干。
活动过程:
1.做游戏“碰球”,复习5的组成。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来玩一玩“碰球”的游戏。
讲解游戏规则:幼儿说出的球的数量和老师的球的数量合起来是5个。如:教师说“我的一球碰几球?”幼儿回答“你的1球碰4球”。幼儿可集体回答,也可个别练习。
2.出示PPT,学习5的减法。
(1)桌子上有几个杯子?用数字宝宝几表示?用了几个?用数字宝宝几表示?还剩下几个?
(2)教师(出示减号“—”):这个符号表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减号”的含义。)
(3)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板书:5—1=4(大家一起读读这道算式。)
(4)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看图讲述算式的含义,并摆一摆算式。
3.与生活相结合。
(1)小猪家一共有5个杯子,家里来了3位客人,小猪给客人倒茶,现在还剩下几个空杯子?请你用算式来表示。
(2)小猴子看到小猪家有5根香蕉,就高兴的吃起来,小猪看看香蕉,只有2根了,小猴子吃了几根香蕉?
活动延伸
数学区投放数字卡片和符号,摆出5的减法算式。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35、数学活动《小茶具》大班教案(5的减法)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减法,理解每幅图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用掉”“还剩下”的含义。
2.学习运用简明的语言讲述减法算式所表述的图意。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PPT、幼儿每人一套数字列式操作卡、贴有数字1~4的邮箱各一个,有一道5以内加法算式题的“信”若干。
活动过程:
1.做游戏“碰球”,复习5的组成。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来玩一玩“碰球”的游戏。
讲解游戏规则:幼儿说出的球的数量和老师的球的数量合起来是5个。如:教师说“我的一球碰几球?”幼儿回答“你的1球碰4球”。幼儿可集体回答,也可个别练习。
2.出示PPT,学习5的减法。
(1)桌子上有几个杯子?用数字宝宝几表示?用了几个?用数字宝宝几表示?还剩下几个?
(2)教师(出示减号“—”):这个符号表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减号”的含义。)
(3)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板书:5—1=4(大家一起读读这道算式。)
(4)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看图讲述算式的含义,并摆一摆算式。
3.与生活相结合。
(1)小猪家一共有5个杯子,家里来了3位客人,小猪给客人倒茶,现在还剩下几个空杯子?请你用算式来表示。
(2)小猴子看到小猪家有5根香蕉,就高兴的吃起来,小猪看看香蕉,只有2根了,小猴子吃了几根香蕉?
活动延伸
数学区投放数字卡片和符号,摆出5的减法算式。
教学反思:
该活动教师能依据《纲要》的精神,创设数学情境,提供直观形象可操作的材料,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发幼儿观察、思考、探索、操作,有效地训练了幼儿的多向思维,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6、小班数学游戏教案《送饼干(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反思
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是在幼儿能够正确感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设计的。以幼儿喜欢的“小鸭”形象进入角色、以幼儿生活中最熟悉的饼干为材料。重点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学习以图形的某些特征来分类,并将分类的标准分层分配到各个游戏中,使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认识。
2、初步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6、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场地。
2、录音机,录好各种声音的磁带。
3、各种图形以及各种图形饼干(形状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颜色分红与绿),篮子若干。
4、请一位老师当猫妈妈,小鸭头饰若干,鸭妈妈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演鸭妈妈,幼儿演小鸭,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带领小鸭子们在教室睡觉。
师:“小鸭子们醒来吧!”
幼:“哦!妈妈我睡的多香呀!”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刷牙,洗脸,梳头,做早操,做游戏。
早操内容:
今天空气真真好,我们大家来做操。伸伸臂,伸伸臂,弯弯腰,弯弯腰,踢踢脚,踢踢脚,咕噜咕噜喝口水,游游泳,游游泳,再来把屁股扭一扭,扭一扭,扭漂亮一点。
游戏内容:
发给幼儿每人一个图形娃娃,帮图形娃娃找家。
图形娃娃的家在山洞里面,按不同的图形穿不同的山洞,把图形娃娃送回家。
(评析:教师以鸭妈妈的身份交代游戏任务,幼儿以小鸭的身份马上就进入了角色,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2、幼儿进行送饼干游戏
(1)、接到电话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用语参考:“猫妈妈打电话过来,说她的猫咪食品店的工作太忙了,想请我们小鸭子帮她到食品厂去领饼干,好不好呀?”
(2)、带领幼儿去食品厂领饼干。 幼儿跟着音乐学小鸭走去食品厂。
(3)、把饼干送到猫咪食品店处,巩固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认识。
①与猫妈妈问好。
②帮猫妈妈把饼干送入盒中,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进行分类。
③与猫妈妈再见。猫妈妈送饼干给幼儿,提醒幼儿说:“谢谢猫妈妈。”
(评析:这个环节是本活动的重点,教师注重启发幼儿操作探索,主动讲述分类方法,让幼儿充分得到锻炼和发挥,并且在游戏最后以猫妈妈送饼干给幼儿作为奖励,巧妙的为下一个环节的游戏作好铺垫。)
(4)、把饼干发给幼儿,幼儿学说:“我拿到了什么形状的饼干。”
(5)、娃娃哭了,肚子饿,鼓励幼儿把饼干送给娃娃吃。
分三次送。问娃娃要吃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饼干,就请拿什么形状的其颜色的饼干的幼儿送饼干。同时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娃娃太挑剔了,可她人还小,我们就满足她的要求吧!我们可不要学她哦!”
(评析:最后以送给娃娃吃饼干的游戏结束,并将分类要求再次提高,使整个活动一气呵成,结局完整,取得良好效果。
3、结束部分:
教师用语参考:“今天,小鸭子们表现真好,为猫咪送饼干,而且还把饼干让给小娃娃吃,妈妈真是要好好夸奖夸奖你,送你们一个大拇指,现在妈妈带你们到外面去玩好不好?” 带幼儿跟着音乐离开教室,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兴趣极高,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图形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认识,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7、中班主题教案《我们的飞机场(我是建筑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分工合作,共同计划,设计构造想象中的飞机场,并体验共同构造的兴趣。
2、能积极参加讲评活动,对某一物体和布局提出修改意见。
3、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6、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7、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飞机场的候机室(宇宙星积木)。
活动准备:
1、对飞机及飞机场开展探索活动,幼儿对此有一定的了解。
2、材料:雪花片、万变积木、宇宙星积木、小型木头积木、乐高积木、智高乐、两孔胶粒等。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谁乘过飞机?你是到哪里上飞机的?(请乘过飞机的幼儿介绍)
2、 噢,要换好几辆车才能上飞机,真够累的,要是我们这儿有飞机场就好了。(引起幼儿共鸣)
3、 那我们一起来设计一个飞机场,好吗?
4、 瞧!老师已经设计了一个候机室,想想旁边还有些什么?(幼儿讨论)
二、 引导分工、合作
1、 把幼儿讨论交流的情况分类。(汽车、飞机、周围建筑物、景物)
2、 幼儿讨论布局后一起商量分工。(老师观察幼儿商量分工情况,需要时参与讨论)
三、 幼儿商量好以后就选择所需材料进行建构
四、 展示、交流、分享快乐
1、 我们小朋友设计的飞机场真漂亮!
2、 请幼儿介绍。
3、 给飞机场取个名。(幼儿取名)
五、 小结
六、 将来我们的**飞机场建好了,许多人都到我们这儿来乘飞机,看到这么漂亮的飞机场,肯定会问“是谁设计的?”原来是我们XX幼儿园大的小朋友啊!真了不起!
活动反思:
觉得在课堂中尊重幼儿是课堂民主的前提。幼儿对事物也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民主、自由、宽松、愉悦的环境也应该造就一群聪明可人的、欢快活泼的小朋友,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只有让孩子民主、自由地成长,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活而不乱,张扬个性,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奇思妙想。
38、幼儿中班数学教案《开火车(理解数的意义)》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正确感知此6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空塑料瓶若干,黄豆若干,1-7不同数量的实物纸条
2、1-6的数字卡、1-6的加点卡、动物图卡
活动过程
一、以开火车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老师拿点子、数卡、动物图卡和孩子们进行问答游戏。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师随机出示6以内的点卡、数卡)
幼: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片)
幼: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反复进行几次)
二、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
1、教师:“6”来迎接我们了,6可以表示什么?
(幼儿先讲述,再示大瓶子)
2、6还可以表示这个动物瓶上的6只小白兔。
6只小白兔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请幼儿上前选一张。
三、制作动物瓶,感知比6少的数量。(乐幼教)
1、先让幼儿找出比6少的动物图卡片贴在瓶身上,再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将探索的结果用圆点表示出来。
2、师幼总结:此6个圆点少的有5个、4个、3个、2个、1个。
3、再次操作,鼓励幼儿小组交流,介绍自己每个瓶身上贴了几个小动物?请小朋友检查是
4、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
(教师随机
出示6以内的点卡、数卡)
幼: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片)
5、动物瓶上的数量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请小朋友到数字城找一找贴在6的下边。
四、将数字、实物、图卡对应匹配
1、请小朋友帮豆宝宝搬家,要仔细看好动物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就往瓶里放几个豆宝宝,
不能多也不能少,天冷了,赶快给它关好门,并在瓶盖上贴上相应的数字。
2、幼儿操作后,集体检查个别幼儿。
五、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
1、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挂在头上,记住自己的数字是几,由数字6开始按比自己
小1的顺序找朋友,找到的新朋友排在前面,按6、5、4、3、2、1的顺序组成几列长长的小车箱。
2、教师:呜-我的火车要开了,小小车箱快快来。
音乐响起,师幼开火车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39、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公园里的小动物(10以内的加法)
活动目标:
复习10以内的加法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事先把《救救地球》幼儿用书第12页的树木、花朵、蜜蜂、小鸟、松鼠和蜗牛等图片制成头饰。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分别戴上头饰,扮演树木、花朵、蜜蜂、小鸟、松鼠和蜗牛,想象大家正一起在公园里玩。
2、扮演树木和花朵的幼儿,听到音乐便慢慢站起来,踮起脚尖,尽量伸展身体,长成树或花。
3、当老师说:“树木和花朵能使空气清新,有一只蜜蜂飞到红色的花朵上面采蜜。”一只“蜜蜂”便要飞到红色的“花朵”旁边,当老师说:“有另外5只蜜蜂飞到黄色的花朵上采蜜。”另外的5只“蜜蜂”便要飞到黄色的“花朵”旁边。
2、请幼儿说出分别在两朵花旁的“蜜蜂”数量,老师在白板写上:1口5=口。
3、向幼儿提问:
公园里共有多少只蜜蜂?
怎样计算出来?
4、请一位幼儿在方格里写上符号和数字,请其他幼儿看一看答案是否正确。
5、活动依此类推,让幼儿运算10以内的加法。
6、活动结束后,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第12页加法练习。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开头是用故事和小动物开始进入的,孩子们都很感兴趣,都很积极的配合和回答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数小动物的数量都数的很对,多少只加多少只都回答的很快,个别幼儿在算的时候是对的,但是说出来是错的,但这个别的是小问题,经过提示修改都能改正过来,但是主要的问题出在让孩子自己算的方面的上就不是很理想,在做算数题的时候,我是每个孩子发十个瓶盖当辅助教具,部分孩子就能很快的把算数结果写出来,但是个别的呢经过老师的引导都会算对结果,个别的孩子几乎不知道如何下手,都知道把瓶盖分两批拿出来,但是一合起来结果就错了。所以在这个孩子自己的算数上要多多练习。
40、教案大班数学详案《收获种子(统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动物面具五个、种子图片若干、统计表
活动过程:
1.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师:昨天,老师收到了小动物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丰收派对,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教师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2.统计练习。
(1)我们去参加派对,这里准备了四种水果(香蕉、橙子、苹果、苹果),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然后我们统计一下各种水果的数量,并找出最受欢迎的水果。
(2)幼儿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3.出示表格统计水果。
师:请小朋友分别扮演小动物,并按照表格上的水果数量、种类拿取。小动物们收获的水果真多呀,请小朋友一起来帮忙统计一下。完成统计表找出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活动延伸
带幼儿参观超市,分组自由选择货架进行统计记录,并和同伴分享统计结果。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和生活,利用幼儿平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我们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种子排队、层层递进的环节,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一种互逆关系。本次活动,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学习习惯。活动中,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说出自己的理解,让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的操作空间,让幼儿对数学活动充满兴趣,并为入学前增添了兴趣。
41、大班数学《花园里》教案(5的加法)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分解与,掌握5的加法。
2.通过观察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3.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数字卡、苹果卡片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导入:五只猴子荡秋千
2.复习5的组成
(1)提出问题:今天老师买回4个苹果,小朋友又带回1个苹果,现在我们一共有几个苹果?
(2)如果把这5个苹果分在两个篮子里我们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分一分,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3.学习5的加法。
(1)如果你有2只苹果,我再给你3只,你有几只苹果呢?我们用算式怎么表示呢?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2)请小朋友先抽一张卡片,看看卡片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字什么表示,再抽一张卡片,让幼儿算一下一共有几只苹果。反复进行游戏。
4.幼儿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情节,用卡片摆出算式,并进行运算。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列出“5”以内的加法算式。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思维,从而知道了如何运算5的加法,并能灵活的掌握5的加法。在活动中,幼儿跟老师不够配合,课堂不够活跃,可能是后面的设计有点抽象,难度大点,没有针对这里的幼儿的认知水平来设这课。下次我再上,我改用让小朋友动手摆物体,然后把式子写写出来,这样他们就学会了、动手、眼、脑,也达到了就这结课的目的。
相关文章
-
大班数学《花园里》教案(5的加法)反思
-
数学活动《小茶具》大班教案(5的减法)反思
-
大班数学《小茶具》教案(5的减法)反思
-
幼儿园算术活动《花园里》(5的加法)大班数学教案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小熊请客(数字5的减法)》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反思
-
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教案反思
-
数学活动《不一样的水果》大班教案(认识10以内的序数)反思
-
大班《数云彩》(4的减法)数学教案反思
-
教案大班数学《数云彩》(4的减法)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5以内的加减法》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复习5以内数的加法、减法》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我们乘车去朋友家(8以内的加减)》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反思
-
大班数学课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反思
推荐文章
-
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的教案
-
教孩子合理安排零用钱的教案
-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
-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数学教案
-
教孩子掌握10以内加减的教学方案
-
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的教案:自然测量
-
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的教案
-
教孩子认识时间星期的教案
-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按群计数
-
大班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9的组成》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圆柱体》反思
-
对年轻的准妈妈准爸爸指导
-
实习鉴定
-
可爱的小狗
-
学画画_小学生作文:四年级
-
如何接受
-
小班美术手工教案《折青蛙》反思
-
幼儿小班安全教案井盖好玩我不踩
-
海外实习广告朋友圈文案36句
-
卖包包朋友圈文案32句
-
简短好听的昵称大全366个
-
好听简单大气的公司名称9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