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一叶扁舟》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一叶扁舟》反思
1、大班科学教案《一叶扁舟》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寻找物体浮起来的原因。
2.能在操作活动中大胆提出猜想,并学习实验验证。
3.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沉浮现象有一定的感知,有初步实验的经验。
2.物质准备:树叶、树果、树枝、花瓣等若干,八只做实验用的脸盆(半盆水),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师:秋天即将过去,冬天就要来临。树林里的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冬。请你帮小蚂蚁想想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蚂蚁既简单又安全地过河呢?
2.师:如果你是小蚂蚁,在树林里你会找什么东西来办忙?
3.但是蚂蚁选泽坐船,哪些东西可以当小船的材料呢?
二、预测猜想,第一次操作
1.师:刚才小朋友帮小蚂蚁想了很多可以当小船的材料。我们来看看小蚂蚁自己在树林中找到了哪些材料?
2.师:对小蚂蚁来说,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小船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它的生命安全。那我们再来帮帮小蚂蚁吧,看看哪些东西是适合做小船的,哪些是不适合的,为什么?
3.师:刚才小朋友说的还只是你们的猜测,那么有什么办法证明猜测是否正确呢?
4.验证操作。师:我们知道实验是科学家做的。既然我们今天做了小小科学家,就要像科学家那样规范操作。先请你们仔细看看需要验证的材料,并把它画在你的记录纸上,像科学家那样预测一下它们在水中的情况,做好第一次的记录。然后就可以开始实验了,做一样实验记录一样。每一样物品做完后要放回箩筐中。最后我们还要一起来说说我们的实验结果和我们预先的猜测是否一样。实验时注意轻轻地放材料,尽量不要把水弄到桌子上,如果有水出来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5.交流第一次实验结果。师:请大家收好所有的实验材料,一起来看一下我们的实验结果。根据你的试验,你觉得什麽做小船最合适,为什么?环节分析:此环节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体验实验过程的快乐。
6.小结:今天我们像科学家那样用实验的方法帮助小蚂蚁找到了合适的做小船的物品,小蚂蚁一定会非常感谢大家的。
三、进一步尝试实验,感知物体的浮力
1.师:既然我们的小科学家这么厉害,我还想问一个问题。
2.师:为什么叶子在水里会浮起来呢?
3.再次实验,初步感知浮力。师:接下来我还要请大家来做一个实验,请你将树叶轻轻地放在水面上,然后用你的食指轻轻地点在中间,慢慢地向下压,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压到水底的时候再放开,树叶怎样了?等下请你们来说一说。
4.交流实验结果。请个别幼儿描述表达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初步感知水的浮力。
5.小结:(手指演示)原来树叶在水中飘着的时候,如果你用手往下按,水里也有一种力在推着你,让你觉得有些重,等到你把手放开的时候,水的力就一下子把树叶又推到了水面,这种力就叫浮力,原来水是有浮力的。
四、延伸活动
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会浮在水上,大家可以再去找一找、做一做实验,看看不同的东西在水中的浮力是不是一样的。我们聪明的人类利用水的浮力发明了很多方便我们生活的东西,我们下一次再来研究研究吧!
活动反思
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活动中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情景的创设,把模式贯穿其中。通过孩子的猜想,验证,发现浮力的秘密, 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2、大班科学教案《地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为破坏及其严重后果。
3.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材料准备
1.《爱护我们的地球》PPT、《水危机》视频。
2.环保宣传签名海报。彩笔若干。
3.供孩子分类的多种"垃圾"。
4."环保小卫士"的爱心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地球美丽的风景。
1、欣赏电动地球仪和地球上美丽风景的图片。
2.看了这些图片你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二)继续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种种危害。
1.地球怎么了?(土地、森林、海洋的变化)
2.生病的地球遇到的灾难。
3.是什么让地球变成这样的?了解各种污染给地球带来的变化。(光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动物被滥杀、垃圾污染、水污染)
4.观看关于水污染的视频。
5.污染产生产生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介绍日常生活回收垃圾的方法;1.可回收的。
2.厨余垃圾的。
3.有毒的。
4.其他垃圾。
(四)接龙游戏:为地球治病的方法。
小结:
小朋友已经想出了许多治病的办法,需要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去注意做,才能让地球的病好得快点。我们还要再去找更多的好办法来帮住地球治病,让大家把地球的病一起治好,好吗?我提议我们的环保小卫士在爱护地球的纸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让更多的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知道,也让他们一起来做环保的卫士吧!
活动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本节教材《地球的结构》为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被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运动之后,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奠定基础,难度不大。由于《地球运动》方面的知识让初入高中的学生们有一种压迫感,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的兴趣,学会以地理视角看世界,恢复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的信心。内容除了地震波等涉及物理知识稍有难度外,其余知识较为直观简单,因此我打算以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展示的形式穿插,以活跃课堂,老师重点分析疑难点,在这些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知识探索无限的未知世界。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导入部分播放《冰河世纪4》的动画片,通过小松鼠在地球内部的探险,导入课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集体互助。
活动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的一大特色。本节课难度不大,因此学生自主学习是关键,在关于地震波的认识方面。课堂采取让学生阅读地震波的相关内容,自己了解地震波的概念、分类,并区分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通过的介质。最后用一组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相关问题。
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时,采取小组探讨的方式进行研究,再让小组进行展示。这样可以全方面调动学生,在分组讨论之后,可以兼顾到所有学生的激情。新课程强调的全体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并不是形式上的“动”,更应是思维上的参与。集体的互动。
在地球外部的圈层分析时,仍然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通过一个习题,加深相关内容的巩固。
3、习题巩固是关键。
相关的重点、难点知识讲解完毕后,我都会设计一个经典例题,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并进行当堂的补充与调整,要使课堂效率保持到最好。
二、教学中的不足。
1、注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给予形成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注意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3、加强自身处理课堂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
3、大班科学教案《向日葵》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对植物生长变化感兴趣。
2、观察感知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大小等特征,了解向日葵种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3、对身边的动植物感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初步的按变化排序经验。了解平时吃的葵花籽是向日葵的种子。
2、物质准备:有关向日葵的视频3、教育挂图《领域活动、科学、向日葵》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谜语:身体长又长,开花黄又黄,脸蛋像太阳,籽香又香。(谜底:向日葵)
二、引导幼儿观看多媒体图片(用葵花籽制作的食品和工艺品等)引导语:看看这些是什么?你见过吗?猜一猜这些食品和工艺品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引导幼儿观看有关向日葵的视频,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1、出示教育挂图《向日葵》,引导幼儿了解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和朝阳的特性。
2、出示《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A、引导语: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你认为这些图怎样排列更合适,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B、提问: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向日葵是怎样长大的呢?
四、品尝用向日葵种子制作的食品,感知向日葵与人们的关系。
1、引导语:你们尝过葵花籽吗?好吃吗?
2、幼儿与教师一起品尝用葵花子制作的食品,边品尝边交流食品的味道。
3、讨论:向日葵种子做得食品可以吃,向日葵的种子还能做什么?
五、种植与记录引导语:春天到了,我们有这么多向日葵的种子,大家一起来种一种,看看到底是不是按照我们知道的过程长大的。大家要细致地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过程,做一个很棒的小小记录员。
六、活动延伸:引导幼儿种植葵花籽。
活动反思:
《向日葵》是主题《夏日总动员》中的一个活动,它是一个以欣赏为主的美术活动。对于中班的孩子们来说,学习欣赏油画是比较枯燥的,而且,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活动,活动前我仔细阅读了教材,反复推敲活动过程,最后决定以欣赏为主,绘画为辅来开展活动。
科学知识原理对幼儿来说是相对抽象的,在科学活动中就是要把抽象化为形象。ppt的运用能将我们口头无法解释,幼儿也无法理解的现象原理展示出来。正如活动中学会正确看刻度,在此环节采用ppt,利用图片比较法,让幼儿了解观察刻度时,要眼睛与刻度齐平,仰视和俯视都是错误的。实际操作,这个方法很好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科学源于生活,让幼儿从科学的认识温度计,到从生活中发现温度计的运用,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活动中,我主要从画家作品的色彩、线条以及造型这三方面来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并有意识地帮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积累绘画的方法。活动开展的较为成功,孩子们思维活跃,勇于发言,尤其是用动作来表现画中的向日葵这一环节,孩子们兴致勃勃,积极参与,用各种肢体语言来诠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4、大班科学教案《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 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离不开水)。
2、学习分辨鱼类和非鱼类,并说出理由。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对于鲫鱼和金鱼已经有了充分的观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物质准备:
PPT、金鱼和鲫鱼的手偶各一个、人手一张指示牌,正面笑脸,反面哭脸。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鲫鱼搬新家》的故事。
二、找出鲫鱼和金鱼的共同特征--通过比较在黑板上罗列出鲫鱼和金鱼的共同点。
--及时帮助幼儿归纳总结出鱼的特征。
三、选择区域:它们是鱼吗?
--提出问题:乌龟是鱼吗?
师:孩子们你们认为乌龟是鱼的,请坐在A区;觉得不是的,请坐在B区。
师:你为什么会觉得不是鱼呢?(说说理由)--教师播放乌龟生活习性的视频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乌龟不是鱼。
四、根据已有经验判断墨鱼是鱼吗?
1、点击PPT,出示墨鱼,猜想:墨鱼该属于什么类?
师:这时又来了一只墨鱼(点击PPT),你们认识它吗?鱼儿和非鱼儿都想墨鱼加入自己的队伍,你认为它应该加入哪支队伍呢?她究竟是鱼类还是非鱼类呢?为什么?
2、根据幼儿对墨鱼的判断为"鱼类"、" 非鱼类"两个答案为分组依据,把幼儿分为"鱼类"" 非鱼类"和"不确定"三类。
3.模拟辩论的形式,两组各派代表,表述自己的理由。
例如:鱼组 墨鱼会游,所以它是鱼类。
非鱼组 墨鱼没有鳃和鳍,可是鱼是有鱼鳃和鱼鳍的,所以它不是鱼类。
4、借助PPT,了解"墨鱼"的特征。
辩论结束。
师:墨鱼到底加入了鱼类还是非鱼类呢?让我们一起听听墨鱼是怎么说的。
五、《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
--小朋友,你认识这些水中生物吗?哪些生物你觉得不是鱼类呢?说一说你的原因。
活动延伸:
请你再去收集资料:还有哪些"*鱼"其实不是真正的"鱼"。
根据已有经验判断蝙蝠是鸟类还是兽类。
1、点击PPT,出示蝙蝠,猜想:蝙蝠该属于什么类?
师:这场战争进行的真的很激烈,很难分出胜负,这时又飞来了一只动物(点击PPT),你们认识它吗?鸟类和兽类都想蝙蝠加入自己的队伍,你认为它应该加入那只队伍呢?她究竟是鸟类还是兽类呢?为什么?
2、根据幼儿对蝙蝠的判断为"鸟类"、" 兽类"两个答案为分组依据,把幼儿分为"鸟类"" 兽类"和"不确定"三类。
3、模拟辩论的形式,两组各派代表,表述自己的理由。
例如:鸟类组 蝙蝠会飞,所以它是鸟类。
兽类组 鸟的嘴巴尖尖的,可是蝙蝠是有牙齿的,所以它不是鸟类是兽类。
4、借助PPT,了解"蝙蝠"的特征。
活动反思:
刚开始出示食物小鱼,引起了小朋友的兴趣,他们也开心的说:看,它在游。小朋友对于小动物还是非常喜爱的,也乐于参与其中。环节二请个别小朋友过来来尝试的时候也比较困难,最基础的方法,他们就是用手抓,而且整体秩序比较乱。接下重点部门观察小鱼时,让小朋友自己回答问题时比较困难,可能因为他们的对于这方面的经验不是很足,主要老师引导告知的比较多,后来想想可以让他们先观看下科学的视频,再来回答。效果也许会好些,也加强小朋友的自主性。
5、大班科学教案《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品品、听听、玩玩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3.探索、发现生活中花的多样性及特征。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花仙子的花园)
2、金银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熏香用品、干花袋、花朵装饰品、春姑娘图片、花朵头箍、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环境,感知花的美
1.带入场地:今天我们去花仙子的花园玩(.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好吗?
2.观察环境:你们觉得花仙子的花园怎么样?为什么漂亮?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观察、品尝、发现、感知花的用途
1.出示花的礼物:花仙子还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2.幼儿观察、品尝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是怎么用的?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尝尝、戴戴、喝喝、用用花的礼物。
3.逐个提问: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
4.小结花的用途提问:花还可以做什么?
(1)做药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
(5)清香空气
(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观察花仙子的花朵头箍:花仙子的礼物你喜欢吗?我也用送点礼物给花仙子。我的头箍是用什么做的?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后面老师准备了纸笔,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等下说给大家听,你做了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情感激发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
教学反思:
花是同学们喜爱的植物,真实的花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环境,美好的心情。装饰花卉又称花卉图案。图案本身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自然形象虽然很美,但它还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人们的生活需要用更加理想、更加超然的艺术形象进行美化,因此就有了由自然形象变为装饰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图案变化。本课花卉图案设计是在对花卉熟悉的基础之上,对自然花卉物象的艺术加工。本课内容重点是设计应用。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比较合理,电教手段的运用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了图案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学到了图案设计的有关知识。另外,在课上发现学生创作不够大胆,能够马上示范并指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作业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在图案创作方法的讲解上还有些粗糙,学生学习得不够深入,解决方法是让学生带有花卉图案的生活用品进行小组分析讨论),当时是怕学生画不完就把这个环节去掉了,教学方法还不够灵活多样,师生互动不够。
总的来说,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还算比较满意,今后我要多研究,更加踏实备课,争取把课上得更好一些,使学生受益。
6、大班科学教案《冬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冬季自然现象,知道冬季气候的只要特征。
2.了解动物,植物过冬的方式。
3.学习初浅的分类,统计知识。
4.学习用折剪贴等方式合作开展美工活动。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6.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动物,植物过冬的方式。
2、难点:观察冬季自然现象,知道冬季气候的只要特征。
活动准备
1.大幅冬天背景图一张,有关动物,植物过冬的图片若干。
2.音乐磁带.雪花头饰。
3.分类统计表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4.小动物图片,白纸.彩笔.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
一、冬天到了
1.游戏<<大风和树叶>>和音乐表演<<雪花姑娘>>导入主题____冬天来了。
2.请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说一说冬天的感受(天气冷,手冻僵了......)。
3.出示画面,激发幼儿寻找冬天的乐趣,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冬天的主要特征,启发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较连贯描述观察的结果,丰富幼儿已有的经验。
二、动物过冬办法多
1.教师小结,导入下一环节:人很能干,能想出很多办法使自己暖暖和和地过冬,那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呢?
2.听故事<<小松鼠找朋友>>,请幼儿讲述动物过冬的办法,并将相应的动物图片贴入背景图中,帮小动物安家。
3.在幼儿观察,讲述的基础上教师简单归纳动物过冬的办法(有换皮毛的.有冬眠的.有储存粮食的.有飞往南方的)强调动物有适应季节变化保护自己的能力。
4.幼儿操作:按不同的过冬方式给图中动物进行分类,学习用表格统计。
三、植物过冬有办法
1.引导幼儿思考:人和动物都有办法度过寒冷的冬天,植物用什么方法过冬呢?
2.通过看图片,观察实物知道树木有落叶树和常青树几种,了解他们的过冬方式。
3.出示黄瓜西红柿,鲜花,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讨论:这些都是春夏的蔬菜.鲜花,为什么冬天也有呢?让幼儿了解大棚养殖,玻璃暖房种植,给树捆草绳等人们帮助植物过冬的方式。
四、美丽的雪景
1.引导幼儿讨论:我们能留住冬天吗?(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不停地轮换的)。
2.讨论留住冬天的办法。
3.分组活动(折剪雪花.画雪人,帮小动物安家)然后合作布置一幅美丽的冬景图,把冬天留在我们的教室里。
活动延伸
五、暖和我们的身体
带幼儿到户外做走跑跳等交替动作的游戏,使幼儿知道冬天的天气寒冷,多活动能使身体暖和,教育幼儿不要怕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冬天带来的欢乐。孩子们对冬天感兴趣,非常急切的表现出自己的感受,老师也给孩子自由表现得机会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较好的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小百科:冬季是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过冬。
7、大班科学教案《灯泡》含反思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与结果"等。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是提高幼儿自主探究及观察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
大班上期的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及其变化非常敏感,好奇心强,更喜欢动手去摆弄材料,探究兴趣与能力在不断地发展。幼儿喜欢玩电动玩具,喜欢摆弄电池,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及兴趣出发,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灯泡、电池、电线为主要材料,设计了本次活动《灯泡亮了》,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活动难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与结果"。以"帮小兔装电灯"为主线贯穿始末,试图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让幼儿在宽松的探究情境中运用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等多种方法,探索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同时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等形式,让幼儿在操作比较中发现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物体不能导电,使幼儿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及合作探索的快乐,提高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同时,也从中懂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电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 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 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 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 物质准备:
(1)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
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
(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 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A)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
(B)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C)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
3. 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A)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B)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C)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 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4)帮小兔家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 设置问题情景:
师:不好了,小兔家刚安好的电线被老鼠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 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2)请将这些材料的一头与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接在一起后,将材料的另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做实验;
(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
(4)全部实验结束后,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贴在板上。
4. 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
(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
(3)提醒幼儿将材料的一头和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缠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一头做实验;
(4)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5. 两两交流。
6. 集中交流,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分析并验证: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与猜想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7. 师幼共同小结:
铁、铜等金属的东西能导电,塑料、布和毛线不能导电。
四、活动结束。(教育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1. 接电线使灯泡亮起来。
2. 教育幼儿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实验的愿望。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导电,什么不能导电呢,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试一试。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8、大班科学教案《风》含反思
设计意图:
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常能感受到的自然现象。孩子们的很多游戏:玩风车、放风筝等都离不开风。在幼儿园,常听到孩子们在议论:我看见树叶被风吹到了地上;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今天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 ……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特围绕"风"是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究和认识它。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善于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2.知道风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初步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扇子、纸、电扇、电吹风、吸管、打气筒、气球、矿泉水瓶、小风车、有关"风"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播放"风"声的录音)听听,是什么声音?
提问:平时,你们是怎么知道有风的?风来了,身边的事物会怎么样?
2.探索风的成因。
(1)想一想,试一试:怎样能产生风?
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在脸旁扇扇,有什么感觉?想要风更大些怎么办?(用力扇动两手)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哪里有空气流动,哪里就有风。扇的快,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扇的慢,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
(2)除了用小手扇动空气产生风外,还有什么方法使风儿出现?
出示各种材料,幼儿动手实验。
你是怎样利用这写材料使风儿出现的?
(3)老师给小朋友扇扇子,请小朋友试一试能不能抓住风?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风?
小结:风看不见,抓不着,只能感觉到。
3. 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
(1)你喜欢风吗?为什么?
幼儿讨论。
(2)观看课件,了解大小不同的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及害处?
教师小结:风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风吹干了妈妈洗的衣服;使人凉快;让风筝飞上天;传播种子;风车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可是有时风生气了就会做许多坏事。它把房子推倒了;把树木刮断了;打翻了鱼船、引发沙尘暴……这样的风很可恨。
(3)可是风儿为什么会生气呢?怎样才能不让风儿做坏事?
小结:现在的人们本领可大了,想出了许多办法不让风做坏事,人们建起了防风林,把风挡住,还提前预报风,这就减少了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4.游戏:风来了。
幼儿想象自己是某样物体,如:衣服、树枝……,根据教师所提的风的大小的要求,如"微风来了"、"中级风来了"、"大风来了"等,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变化。
5. "风车转转转"。
幼儿每人一个风车,带幼儿到户外玩风车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教学风这一课时我想,风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并不陌生,现在正好是春天,春风娃娃无时不在身边,何不借此机会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风娃娃的存在呢?所以,课前,我和孩子们一起在操场上与风玩耍,看一看飘扬的五星红旗、热电厂斜斜的烟柱、翻飞的小纸屑、舞动的柳条……这一设计,体现了语文既生活,生活既语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一定非在教室中学,生活处处皆语文。另外,通过学生亲身感受,再结合平时的生活积累,能一下开拓学生的思维,所以,孩子们说出了许多精彩的语句,如:风娃娃象魔术师,他一点,小草就绿了;风娃娃象姐姐的手,摸在脸上软软的、暖暖的;风娃娃象春姑娘的小弟弟…… 正因为孩子们对风有了亲身感受,有了深刻的体验,所以他们能很快把思维融入到课文文本中,做到了学生情感与文本合二为一,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更深的体会到了风娃娃的调皮与可爱。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寻找风娃娃”的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进而续写诗歌,让孩子们体会到小作家的快乐与满足。
总之,整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引导,学生想象丰富,感情充沛,充分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9、大班科学教案《动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会用保护色、盔甲、逃跑、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初步理解"仿生学"的含义。(活动重点)
2、在交流、分享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基础上,能知道人类从动物的一些特征中获得启发进行的发明创造。(活动难点)
3、萌发对动物奇特的保护自己方法的好奇心,体验探索动物世界奥妙的乐趣。
4、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表达及探索动物秘密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利用保护色、盔甲、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的动物图片。
(2)动物和由其得到启示所发明物品的操作卡片,每两个个幼儿一份:鸟、刺猬、公鸡;飞机、叉子、乌龟、坦克、闹钟、鲨鱼、潜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活动,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和家人都一起观察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殊的本领呢?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会怎样保护自己?(谁大胆起来说一下)
2、幼:我知道乌龟的本领,它遇到危险可以把头缩到龟壳里……
3、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幼儿所知道的动物出示相应的图片,师幼一起观察。
二、出示常见动物的图片,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本领。
1、教师分别出示(蝴蝶、青蛙)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蝴蝶和青蛙平时都生活在哪里啊?(花丛、陆地)它们会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呢?(身体的颜色)师:宝贝们说的真不错,它们身体的这种颜色叫保护色,蝴蝶很漂亮,它身上的颜色飞在花丛中就像花儿的颜色比较相似;青蛙身体上是绿色的,它在陆地上抓害虫时不易被敌人发现;所以说蝴蝶和青蛙的自我保护方法就是利用保护色,用自己身体上的颜色来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2、教师依次出示乌龟、兔子、刺猬等动物图片,让幼儿了解它们可以用盔甲、逃跑、硬刺的方法保护自己。(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大胆发表见解)
3、教师小结:在大自然中,无论是生活在哪里的动物它们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有的动物油保护色,有的动物有盔甲、硬刺等,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通过联想、操作,知道人类可以从动物身上得到发明创造。
1、教师出示坦克图片,引导幼儿猜测这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并说出理由。师:宝贝们,它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乌龟)为什么?
2、再次出示潜艇和装甲车等的图片,让幼儿想象:根据这些小动物的本领,人们可以发明什么?(鼓励幼儿大胆交流猜想)小结:原来在动物界中,它们有这么多的特殊本领啊!人们通过乌龟的硬壳发从制造出坦克,装甲车。蝶的保护色中发明创造了迷彩服,这样迷彩服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就不易被敌人发现了;从青蛙游泳的姿势中,发明了蛙泳,成就了很多运动健儿的蛙泳技能。
3、幼儿每人一盒操作盒,盒里装有小动物和根据动物本身发明的物品,请幼儿帮它们配对,并大胆说明配对理由。
(公鸡-闹钟,鸟-飞机,刺猬-叉子)小结:让幼儿理解"仿生学"的含义,人们看到了会飞的鸟,发明了飞机;根据蝴蝶的颜色,发明了迷彩服;根据刺猬坚硬的刺,发明了叉子;这些发明创造都是模仿了动物本身特殊本领发明的,这种技术就叫"仿生学"。所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动物的存在给人类很多启发,才能发明出这些对人们有用的东西。让人们的生活很方便、很快乐,我们也要爱护这些小动物。
四、引导幼儿想象还有哪些动物有特殊本领学习,结合"仿生学"的含义大胆猜想可以发明什么物品,并讨论交流自己该如何保护动物。(体现情感目标)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小动物的特殊本领,除了这几种常见的你还知道哪些?它们可以启发人们发明什么呢?
2、师;小动物这么有用处,那你该如何保护它们呢?(教师可随时引导)3、教师小结:我们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了这么多本领,发明了这么多有用的东西,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它们,保护它们,和小动物和谐相处,不去伤害它们。
活动延伸:
活动区时,请幼儿在美工区将认识的动物及根据它们本领发明的东西用表征的方式画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10、大班科学教案《磁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2、激发幼儿对磁铁吸铁现象的探索兴趣,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能初步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知道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小篮子、一块磁铁;积木、积塑、螺丝帽、钥匙、回形针、硬币、纸张、布条、茶杯等物品。
2、带有磁铁的文具盒、书包等实物及一些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宝"导入活动。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寻宝,但是去寻宝时我们小朋友都要带上一样东西才能寻到,我们看看我们要带什么东西进去?(教师出示磁铁)。磁铁有什么用呢?人幼儿自由说说。
2、现在小朋友们可以拿着磁铁进去玩了?你们看看会发生什么事?老师巡回指导。师:小朋友看看为什么磁铁吸不住这个东西啊?幼:因为它是木头的。师:朋友聪明,那你们看看磁铁为什么又不能吸住这个东西呢?幼:因为它是塑料的师:小朋友,你们玩好了吗?现在时间到了,你们去找个位子坐下来,老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刚才磁铁都吸了什么东西啊?幼:有钉子,有夹子,有瓶盖,有别针。
师: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啊!磁铁吸了这么多东西?那你们看看磁铁吸得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幼:他们都是铁做的。教师小结:原来磁铁可以吸住铁的东西。
二、儿动手操作,发现磁铁隔物吸铁的特性
师:现在老师再请你们来玩一个游戏,现在每个小朋友一个人拿一个纸板,把磁铁上面的东西拿下来放在纸板里,你们再玩玩看会发生什么事?师:小朋友,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这些东西在纸板上动起来啊?幼:因为纸板下面有磁铁。老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告诉你们磁铁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它还可以隔着物体吸铁,但是这些物体不能太厚 。
三、创设情境,让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用途
1、刚才老师不小心把很多的别针掉进了这些沙子里,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捡起来啊?但是用手捡太麻烦了,你们有没有更好地办法啊?师:刚才我们刚刚学过了一个磁铁的特点,你们可以不可以利用磁铁来把老师的别针捡起来啊!谁来试试?啊!原来真的可以啊!
2、原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方便啊!那我们再来看看磁铁还有什么用处?教师出示铅笔盒,背包,磁性玩具 和图片引导幼儿观看了解。
四、活动结束
刚才我们知道了磁铁有这么多的本领,回家后河爸爸妈妈再找一找磁铁还有什么本领好不好?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乐于参与,积极发现。简单而有平常的活动准备,又为幼儿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机会。简单容易的记录过程更适合幼儿的操作能力。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依据幼儿的需求设计了置疑、猜测、验证、交流等各个环节,让孩子们在每个环节中对磁铁特性的了解层层深入,同时对记录单和实验的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从而培养孩子乐于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观察、比较、发现等科学探究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首先我引导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引导孩子发现磁铁的特性,从而让孩子了解磁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 的特性。 在科学活动中参插游戏,并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对活动的兴致加浓,而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从而使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得到了发展。我们认为,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将“尝试精神”渗透在了教育教学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练后讲”的尝试原则。让幼儿在不断尝试,不断探究,不断发现中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现象。
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分层递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教学的环节比较分明,教学重点突出,时间分配得当。操作材料充足,在活动中教师言语只是一般的引导性语言,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本次活动存在的问题是,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个别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不够大胆,模仿性强;有些幼儿在材料的使用上还有磕磕碰碰的现象,虽然老师多次提醒,但还是影响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活动中有时还不能做到“收放自如”,今后,在教学活动中需注意这方面的指导。
11、大班科学教案《滚动》含反思
设计意图:
在贯彻《规程》、《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改革从常识教育逐渐过渡到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一味地灌输、传授的方式,让科学教育赋予孩子们以操作和探索,让科学活动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但是科学探究并不是盲无目的,而是要适当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幼儿既动手又动脑,通过自己探究去解决问题。
本次设计的活动就是遵循这样一种教育方向。活动前让幼儿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能滚动的现象,然后在本次活动中抛出一个需要幼儿去解决的问题,就是让不能滚动的东西,也能滚动起来,这就需要幼儿将已有的形体认识运用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将已有的动手能力发挥出来。而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将会生成出新的问题,这个新问题也就是下一阶段孩子们可以探究的内容了。如此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解决不断的生成新问题,就可以不断地引导幼儿深入地探究学习。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使长方形的牙膏盒和纸张滚动起来。
2、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
易拉罐、皮球、牙膏盒、纸张、记录表
2、操作材料:
牙膏盒、纸张、VCD光盘、圆形玩具、彩色卡纸、小球、铅笔、剪刀、胶带座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老师依次出示易拉罐、皮球,复习滚动的概念。
2、出示牙膏盒、纸张,引导思考皮球和易拉罐为什么会滚动?
二、提出问题:
请小朋友将不会滚动的牙膏盒和纸张变得也能滚动起来。
提示:可以改变它们的形状,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卡纸、小球、VCD光盘、圆形玩具、铅笔帮忙,让它们滚动起来。
要求:可以先帮助牙膏盒,也可以先帮助纸张变一变,做好一个后要放在地上滚一下,如果成功了,就放到自己的椅子前面,然后再去拿另外一个。看谁今天想出来的办法最多。
三、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四、集中分享:
1、依次请有代表性的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根据他们出示的作品记录。
2、同样作品的幼儿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本课的教学从生活实际的情境出发,通过出示几幅运动图片让学生分类并归纳出滑动与滚动的概念。然后,可以让学生找找身边相关的滑动与滚动现象,加深对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理解。为了引出探讨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我向学生介绍古人是如何利用滚木将大型巨石拖入海洋的,让他们猜测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大小如何?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滚动摩擦力较小,但还是存在部分反对的声音。究竟真理是什么呢,需要通过科学实验得出数据来证明。继而进入本堂课的重点探究环节,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的关系。在试验设计时学生只注意了变量,却忽视了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提醒学生关注仅仅通过一个因素的改变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的变化。学生很快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控制变量。接下来提出问题:怎样根据现有的小车进行改变使其分别进行滑动和滚动呢?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很多同学都提出了只要把小车的轮子固定住,小车运动时就是滑动摩擦了。这个提议很快就得到了全班的一致赞成。于是,每个小组都以此方案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得出了本节课的重要结论: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从实验中可以知道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滑动摩擦大约是滚动摩擦的5倍。实验得到真知,同时也可以用此结论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常见现象,如:为什么刹车后很快会停下来,为什么工人在搬重物时要在底下垫几根管子等等。紧接着又给学生介绍自行车上的滚珠轴承,通过演示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因为内外圈间有滚珠,这样只有外圈转动,灵活轻便。在课堂结尾部分请同学思考:是不是在生活中人们都在减少摩擦力,有没有故意增大摩擦力的例子,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举例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更好地将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学有所用。
12、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含反思
设计意图
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渗透着平衡原理。平衡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每天都接触很多平衡现象,如撑起的雨伞,一上一下的跷跷板等,幼儿对此很感兴趣。我们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设计了这节活动。如何让幼儿了解平衡的原理,解开平衡的秘密,是本次活动探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此,整个活动以各种有趣的游戏、探索操作等贯穿始终,引导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平衡,从而萌发对平衡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我设计的本次活动,旨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幼儿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的平衡。
2.尝试找到物体的平衡点。
3.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索的乐趣。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只铅笔、彩笔、剪刀、纸,各种积木,瓶子、硬纸板、球、盒子、木棒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探索纸的平衡
1.出示纸和铅笔
这是什么?它们可以干什么呢?(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今天我们要用铅笔和纸来玩一个游戏,用铅笔把这张纸顶起来。
2.幼儿操作 :六个小朋友一组,自己去试一试。
3.师生交流。
你是怎么样把纸顶起来的?请幼儿示范。
小结:用铅笔顶在纸上,纸就保持平衡了,我们把能让纸保持平衡的这个点叫“平衡点”。请小朋友再来试一试,找到平衡点用彩笔作出标记。
4.幼儿再次操作。
小结:纸的一个面上只有一个平衡点。
二、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的变化
1.教师示范将纸剪去一个角,请幼儿猜测纸的平衡点是否有变化。
2.幼儿猜测。
3.幼儿操作 :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的变化。
4.师生交流。
小结:纸的形状改变了,它的平衡点也会改变。
三、玩一玩,探索各种积木的平衡
1.出示玩具积木,请幼儿用铅笔使他们保持平衡。
2.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尝试积木各个面的平衡。
3.交流分享。
小结:通过尝试,我们发现只要找到积木每一个面的平衡点,它们都能保持平衡。
四、做一做,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使物体保持平衡。
出示泡棉大型积木,请幼儿想办法把它们平稳地顶起来。
用头顶、用手掌顶、用膝盖顶、用脚顶、用拳头顶、用肩膀顶、用手指顶,两人或三人合作顶等。
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
小结:许多物体都能保持平衡,只要你能找到那个神奇的平衡点。
五、说一说,看一看,生活经验拓展
1.请幼儿说一说生活中平衡原理的运用。
小结:吊灯、吊扇、吊饰都是我们身边的平衡现象,科学家利用平衡原理制造了很多东西像跷跷板、天平、秤等。
2.请幼儿欣赏杂技,感受平衡的奇妙。
杂技是高技术的平衡,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杂技的神奇吧!观看杂技视频。
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运用到平衡原理,希望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后也能利用平衡原理发明更多东西。
活动反思: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加深对平衡的认识和理解,探索物体平衡的秘密,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本次活动分五步完成:首先,通过试一试,探索纸的平衡,找到纸的平衡点;其次,通过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会随着纸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再次,通过玩一玩,探索各种积木的平衡;接着,通过做一做,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物体神奇的平衡点,使物体保持平衡;最后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及杂技视频等扩展延伸,让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再回归生活。本次活动充分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了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了幼儿的观察、比较、思考和细心做事的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但这个活动也带给我们很多很深的思考,比如,幼儿园教师如何对许多科学现象既准确又合理的解释,在掌握各年龄段科学内容难易的同时,如何才能够深入浅出地让孩子更明白更了解,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做进一步的探讨。
13、大班教案《一叶扁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寻找物体浮起来的原因。
2.能在操作活动中大胆提出猜想,并学习实验验证。
3.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沉浮现象有一定的感知,有初步实验的经验。
2.物质准备:树叶、树果、树枝、花瓣等若干,八只做实验用的脸盆(半盆水),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师:秋天即将过去,冬天就要来临。树林里的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冬。请你帮小蚂蚁想想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蚂蚁既简单又安全地过河呢?
环节分析:以帮助小动物为引题,激发幼儿投入到活动中来。帮蚂蚁过河的办法有很多,但有了问题条件:在树林中,既简单又安全的办法,避免了孩子毫无根据地发散思维。
2.师:如果坐船,你想小蚂蚁会选择什么做它的小船?
环节分析: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但也有约束性。孩子可以根据树林中的物品进行讲述,但同时要能当小船,也就是不会沉到水里的物品。
二、预测猜想,第一次操作
1.师:刚才小朋友帮小蚂蚁想了很多可以当小船的材料。我们来看看小蚂蚁自己在树林中找到了哪些材料?
环节分析:此处出示教师准备的材料,让幼儿认识实验的物品,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将材料一一贴于记录表中。
2.师:对小蚂蚁来说,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小船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它的生命安全。那我们再来帮帮小蚂蚁吧,看看哪些东西是适合做小船的,哪些是不适合的,为什么?
环节分析:此问题激发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大胆猜测,对出示的物品根据其在水中能否沉浮进行猜测分类,并请个别幼儿记录。
3.师:刚才小朋友说的还只是你们的猜测,那么有什么办法证明猜测是否正确呢?
环节分析:此问题进一步激发幼儿验证猜测的积极性。
4.验证操作。师:我们知道实验是科学家做的。既然我们今天做了小小科学家,就要像科学家那样规范操作。先请你们仔细看看需要验证的材料,并把它画在你的记录纸上,像科学家那样预测一下它们在水中的情况,做好第一次的记录。然后就可以开始实验了,做一样实验记录一样。每一样物品做完后要放回箩筐中。最后我们还要一起来说说我们的实验结果和我们预先的猜测是否一样。实验时注意轻轻地放材料,尽量不要把水弄到桌子上,如果有水出来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环节分析:此处对孩子的实验操作提出了详细而规范的要求,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索的态度。
5.交流第一次实验结果。师:请大家收好所有的实验材料,一起来看一下我们的实验结果。你的预测是什么?结果怎样?
环节分析:此环节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体验实验过程的快乐。
6.小结:今天我们像科学家那样用实验的方法帮助小蚂蚁找到了合适的做小船的物品,小蚂蚁一定会非常感谢大家的。
三、进一步尝试实验,感知物体的浮力
1.师:既然我们的小科学家这么厉害,我还想问一个问题。
环节分析:此衔接语向沉浸在成功中的孩子提出了新的挑战,会更加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
2.师:为什么叶子在水里会浮起来呢?
环节分析:此提问超越了孩子的已有经验,但也正因为如此更加激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
3.再次实验,初步感知浮力。师:接下来我还要请大家来做一个实验,请你将树叶轻轻地放在水面上,然后用你的食指轻轻地点在中间,慢慢地向下压,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压到水底的时候再放开,树叶怎样了?等下请你们来说一说。
环节分析:此处给了孩子实验的步骤,让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水的浮力,培养孩子科学严谨的实验方法和态度。
4.交流实验结果。请个别幼儿描述表达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初步感知水的浮力。
5.小结:(手指演示)原来树叶在水中飘着的时候,如果你用手往下按,水里也有一种力在推着你,让你觉得有些重,等到你把手放开的时候,水的力就一下子把树叶又推到了水面,这种力就叫浮力,原来水是有浮力的。
延伸活动
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会浮在水上,大家可以再去找一找、做一做实验,看看不同的东西在水中的浮力是不是一样的。我们聪明的人类利用水的浮力发明了很多方便我们生活的东西,我们下一次再来研究研究吧!
环节分析:此环节没有让孩子说一说生活中应用浮力的现象,是因为他们对浮力的感知还很肤浅,不能和生活中的应用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师在此处提出的要求是为了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兴趣,继续进行研究和探索。
14、大班音乐教案《娃哈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大胆尝试,能初步跳整个舞蹈,节奏正确。
2、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过娃哈哈了,先跟着音乐演唱一次。
2、我们唱的时候要用好听自然的声音,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3、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舞蹈,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教师示范舞蹈
1、刚才老师跳了娃哈哈的舞蹈,你们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呢?
2、老师在跳的时候用到了一个步伐有谁知道?
3、娃哈哈的舞蹈老师用了一个垫步,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个垫步好吗?
三、幼儿学习舞蹈
1、刚才小朋友已经看到老师跳的舞蹈了,请你们找个空地方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我们用慢动作来学习这些动作,(.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手边转脚边垫看看行不行?
3、现在找一个好朋友去练习一下简单的步伐和手部动作。
4、小朋友本领真大,已经学会一点了,我们跟着音乐试试看。
5、小朋友跳的时候跟上表情就更加完美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表演一下。
6、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跳一遍,做慢动作看看能不能跟上节奏?
7、原来跳舞是那么快乐的事情,小朋友跳的也不错。
四、幼儿完整舞蹈
1、小朋友真厉害,现在跟着音乐完整来一次。
2、你如果还不会就找一个会的好朋友来教教你,慢慢的做动作。
3、最后我们和老师一起再来舞动一次。
价值分析与调整反思:
价值分析:通过歌曲的再现,勾起幼儿的回忆,让幼儿能在熟悉的情况下进行活动。
观察与调整:
幼儿们对旋律还是很熟悉的,但两段不一样的歌词就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在回顾了两遍之后,大多能正确唱出歌词了。
价值分析:教师来示范舞蹈让幼儿更加直观的看到动作,也能调动幼儿的兴趣。
观察与调整:
我边放磁带边示范动作,几个幼儿已经开始忍不住边看边做起动作了,歌曲的节奏感很强,所以看我示范一遍之后,幼儿就能跟着老师边唱边做舞蹈动作了。
价值分析:幼儿学习舞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与同伴的切磋来学习舞蹈。
观察与调整:
我请幼儿们围成圈,练习踏点布,主要是两脚微微交叉,前面的脚完全着地,后面的脚用脚尖点。几个妹妹宝宝做的有模有样的,弟弟宝宝美感稍有欠缺。
价值分析:幼儿完整表演舞蹈可以让老师检查幼儿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更进。
观察与调整:
今天学下来,单单做手上的动作没有问题,配上脚的踏点步,就会有点手忙脚乱了,个别幼儿的踏点步不标准,还需要纠正。
15、大班科学教案《沉浮》含反思
设计背景
体育课时,我班的小朋友无意间把球投入了正装满水要用来打扫卫生的桶中,我见球有些泥污,就随手把球往下压,洗一洗,然后松开了手,球马上浮了上来,孩子们很好奇。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孩子们了解物体放到水中有沉浮现象。
2、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孩子们的细致观察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小朋友们知道水有向上托物体的力(浮力)。
2、难点是漂浮的物体在一定情况下也能下沉。
活动准备
能盛水的家具(如:盆、桶等)并加满水,小皮球、小石头、干木块
活动过程
1、让孩子们轮流感受水的浮力。老师先让孩子们将小皮球放在盛满水的盆中,小皮球浮在水面,然后叫他们用手把小皮球按到水底,让孩子们感受水有把球向上托的力,再把手松开,小皮球马上浮到水面上。问孩子们:小皮球被我们按到水底,一放开手小皮球为什么自动浮起来?我们按小皮球的时候手有什么感觉?小朋友都说:手被弹开的感觉。结论:这是水中有浮力。
2、让孩子们把石头和干木块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石头很快沉到水底,而干木块却浮在水面上。提问孩子们:为什么石头沉到水底,而干木块又浮到水面上?结论:石头重,容易下沉;而干木块轻,容易浮在水面上。
3、让小朋友们说一说,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幼儿园大班的科学常识课,主要通过实践来了解,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找到答案,用玩的方式让他们更好的感觉到学科的乐趣,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尝试,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2、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的加入到活动中,可以很好的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
3、在今后做活动要准备多些设备,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动手做,让他们对学习感到兴趣。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将会将实验物品换一换,再让它们尝试更多,孩子们更深一步了解沉与浮。
16、大班科学教案《静电》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有一天中午,我带幼儿一起午睡,在脱衣服时有小朋友的叫声“啊,好疼”,问其原因,是因为在脱毛衣时,由于起了静电,所以感到疼痛,还有在玩滑滑梯时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与问题,我创设了这节课,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孩子们了解这一现象, 特设计了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摩擦起电的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启发幼儿的发散思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活动知道物体摩擦后会起电,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2、 加深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
活动准备
每组放两个小筐一个筐内有塑料尺、塑料笔、铅笔、竹筷、铁棒、绸布、碎纸屑、线手套;一个框里各种的纸屑,如:小硬纸板块、碎皱纹纸屑,自作的小蝴蝶。每个幼儿一个自制的小章鱼
活动过程
一、擦一擦、吸一吸
1、今天,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向幼儿介绍小筐里的各种材料及物品)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2、 根据幼儿在操作中的发现,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怎样做才能让小纸棒把小纸屑吸起来(幼儿有目的的操作、探索)
3、 提问小朋友说说哪些小棒可以把碎纸屑吸起来,你是怎样做的?(请做到的小朋友上台来掩饰一下,并讲讲自己的想法,再让大家试一试可以么?)
4、 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后可以吸起碎纸屑?(幼儿思考、讨论)
总结:告诉幼儿: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产生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生静电。
5、请小朋友再试一试,塑料笔和尺还可以和哪些东西摩擦产生静电,吸起纸屑
让幼儿探索发现:用丝绸、手帕、、衣服、头发来摩擦塑料尺和笔都会产生静电,将纸屑吸起来并知道小硬纸板吸不起来的原因。
二、做一做:彩蝶飞舞
1、教师将自制的小彩蝶发给幼儿,请幼儿想想办法,怎样才能使它飞起来呢?(幼儿操作、探索)
2、幼儿上台演示自己操作的方法,大家看看哪种方法会让蝴蝶飞舞的更好
小结:当塑料笔或尺经过摩擦后会产生静电,所以,小彩蝶会飞起来了。
三、魔术表演:小章鱼
老师为小朋友请出“小章鱼”,然后为小朋友变魔术,猜一猜,为什么小章鱼会贴到身上呢?请小朋友来试一试,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
小结:当小章鱼经过摩擦后,会产生静电,所以,小章鱼就贴到身上一起跳舞了。
四、活动延伸:请幼儿带着自己的小章鱼到科学角或校园里去,看看我们的章鱼还能吸到哪里去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乐趣。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便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不足之处:
1、开始部分,我的语句组织的不太好,所以有的孩子没听清我的问题,所以一时孩子没摸到头脑,后来我是又经过引导后,孩子渐渐的明白,并能自觉操作了,方法也越来越新颖、有趣,很让人欣慰!在语句方面以后要加油!
2我可以将“小章鱼”这一环节可以放到开始部分,这样更能调动起孩子的激情;
3、碎纸屑我是准备了一个小方盒子,可是做完实验后,弄的到处都是,以后在做实验时我要先
讲清规则,让孩子有意识些,这样也不会弄那都是了;
4、如果我下次要讲的话,我一定会准备的更充分些,让孩子在不同的物品中去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加油!
本次上课的优点:
1、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能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活动,整堂课还是比较轻松、活跃的;
2、每做一个活动都会有小结,孩子掌握的比较好的,课下后幼儿还能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乐趣,让我很开心!同时家长的反应也比较好!所以,我们以后还会多上这样的实验课,让孩子在玩中学,在玩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17、大班科学教案《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让纸站得稳得多种方法。
2.探索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增加纸的支撑力。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白纸人手若干张、书若干本、记号笔、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书和纸
1、老师:书和纸这对好朋友,今天发生了争执。
瞧!书神气地说道:"当我站起来的时候,能稳稳地站住!"老师操作:书本稳稳地站着。
可是,纸听了很不服气,说:"你能站,我也能稳稳地站着!"
2、猜想:你们觉得纸能站起来吗?
请幼儿交流介绍自己的猜测,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
1、到底你的好办法能不能帮助纸稳稳地站起来?
2、老师在后面的每个桌子上都放了许多纸,待会请你去试一试你的办法,并把你的方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在记录纸上。(出示记录纸)
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了解幼儿操作情况。
4、集合幼儿,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方法。
小结:纸真神奇,大家通过折、卷等方法,改变它原来的形状后,使纸站了起来,纸开心极了,它在你们的帮助下终于稳稳地站起来了。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
可是,书又说了:"我不仅能站站住,而且还能把你纸稳稳地托起来呢!"老师演示,书托起一张薄薄的纸。
1、纸也能托起书吗?幼儿猜测。
2、教师交代操作要求请幼儿再次实验。
幼儿根据记录表讲述,教师进行小结。
四、提升难度(幼儿第三次实验)。
你们听,书又说了:"你才托起一本书,我可是能托起好多纸呢!"老师演示,书托起好多纸。
1.纸也能托起很多书吗?幼儿猜测。
2.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幼儿实验。
小结:教师统计托书最多的是哪一种形状的纸?
五、总结。
纸的支撑力跟它接触的地方、高度都有关,上下接触的面大,它的支撑力就大,相反,接触的面小,力就小。在这个活动中,还有好多科学知识呢,我们以后再去慢慢探索。
六、拓展生活经验。
1、在生活中有好多东西也使用这种方法使它们的力气大起来的。
2、教师举例讲述。
七、延伸活动。
请幼儿找找幼儿园里有哪些东西也是使用这种方法的?
活动反思:
我一走进教室,学生眼睛一亮,大声拍掌欢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分别两个月的第一次见面,学生让我很感动。教室里刚安静下来,立刻又有学生站起来说,“高老师,你不在的时候,老师都不让我们到外面去观察!”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和他们解释。是不是他们把科学课理解成了游戏。
纸张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已经不陌生,他们一口气说出了纸的很多特点:很滑、有点硬、有点软、很白、什么颜色都可以。
我让他们把我提供给他们的实验纸揉成一团,然后再展开,观察有什么变化,他们又说出一大堆来;我让他们将纸撕开一个边,观察边缘有什么特点,他们惊喜地跳了起来:“有毛毛!”其他孩子立刻也撕开看毛毛,有的孩子不断地揉纸,然后惊喜地举手告诉我,不用撕开,只要使劲地揉,纸也会“生毛毛”的。教室里立刻出现了“嚓嚓嚓”的揉纸声,立刻又出现了一大片的惊叹:“真的有毛啊!”“老师,‘纸毛’是从哪来的?”“从树上来的,因为纸是树做的,对吧,老师?”“哎呀,好多灰啊,不要搓啦。”。
我无奈而又欣喜地看着这群调皮蛋,心里好开心。教室里的声音很吵,我注意到在我的提醒下,一部分孩子已经开始将纸的特点向科学本上记录了。这个习惯,是我最想他们培养的:及时记录,及时思考。
下课了,一个孩子突然跑上前来,搂着我的脖子,附在我耳边说,“老师,我知道一个秘密,明天,有一个人要送你礼物。”说完,他飞似地跑回座位。
18、大班科学教案《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让幼儿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多媒体、海绵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块、桌子、金属(小钥匙)、小花洒、木块
【活动难点】:
孩子们对雨水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对此教师除了有简明的叙述讲解以外,还会利用道具进行简单的演示,形象地解释雨水形成的循环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组织幼儿轻松愉快地入场坐好。(音乐)
2、(播放雷电声→雨声)利用多媒体等道具营造夏天雷电雨时的氛围,通过声音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受。
3、教师提问:刚刚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会想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打雷闪电的声音、下雨的声音)
(二)基础部分
1、教师提问:
你听过的雨声是怎样的呢?(霹雳啪啦、滴答滴答……)你们知道,雨水是怎么来的吗?想知道吗?
2、水的形成--观察图片(雨水形成循环图)教师用语:请小朋友们一起安静地、认真地观察这幅图,答案就在里面。
教师提问: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给小朋友自主观察与思考的时间,鼓励小朋友动脑筋、积极发言)。
教师解说:雨水是这样形成的-太阳热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飘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气变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变成我们看见的云朵,当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积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从天空中掉落下来,这就是我们看见的雨啦!你们看,就像这样……
(1)解说:把海绵当做云朵,当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时,还很轻(让幼儿感受海绵的重量)太阳照射下的空气中充满水分;
(2)给海绵注入水分,解说:当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太重,于是从天上落下来,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吗?
(3)请个别小朋友体验。
3、水的形态--冰
(1)教师用语:小朋友,水除了有液体、气体的形态,还有其它形态,是什么呢?(摇动装有冰块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与思考,引导幼儿说出"冰")
(2)请小朋友摸一摸冰块,说出感觉。(冷冷的)
(3)教师用语:水一经冷冻,就变成"冰"的状态了。
(4)提出问题:冰又怎么变成水的呢?(准备水的三态,让孩子观察与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师引导:水这么奇妙,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洁、游戏等等)与幼儿谈话,适当利用语言和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让幼儿自主思考,作出经验谈,知道水的用处很多,我们都需要水。
教师提问:小朋友,如果没有了水会怎样呢?
引导幼儿说出没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们要珍惜水资源,不浪费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龙头关紧、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结束部分
1、水的游戏操作游戏准备:准备三个透明水罐、水、海绵、乒乓球三个游戏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组,在规定的时间内(音乐控制)让每组幼儿轮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绵吸水灌进透明水罐里,看哪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为胜。(教师示范一次)
2、小结与提问水的用处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洁,还可以玩游戏呢!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请看清楚--演示:把金属钥匙和木头放进装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种物体形成对比(浮、沉)。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探索:为什么乒乓球和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钥匙却沉下去了呢?还有什么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请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去寻找一个完整的答案,回来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中的第一课,在教学中,我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了解水的有关知识时,我让学生自己写卡片,写出自己知道的内容,把自己写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的网状图中,完成书中的网状图,这样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对粘贴自己写的卡片很感兴趣,每个人都很兴奋。之后,我进行了小结,整理了学生粘贴的有关水的知识,发现学生对水的特点了解不够,这样很自然地导入到研究水的特点环节中来,进入探究环节--哪个口袋中是水。在这一环节中,我用了7个黑口袋,里面分别装了树叶、石头、木块、水、牛奶、醋精7种物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观察方法进行猜测、辨析哪个口袋里是水,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就很高,对口袋里装的东西很好奇,还有特别喜欢猜这种方法,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小组同学讨论得很激烈,尤其是在猜水、牛奶和醋时,意见不太统一,最后才定下来,填写在记录单中。在小组汇报辨析结果时,我让学生不仅说出物体名称,还要说出辨析的依据,最后两组同学在水和牛奶、醋的猜测结果出现了分歧,用了摸和闻的方法。由于黑口袋里还有一个密封口袋,醋味也不太明显,另外,课前准备时,这些口袋都是放在一起的,其他口袋上也稍稍带有醋味,很难分辨。最后,我把黑口袋全部都打开了,让学生用眼睛看的方法,辨别出牛奶,因为它是白色的,而水和醋精是无色的。剩了两个无色物体,这个时候学生说用闻的方法就可以辨别哪个是醋精,哪个是水了。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终于揭开了谜底,恍然大悟。结果两个小组都没有完全猜对。都发出“唉”的声音。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地学习热情,就像在游戏一样,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辨析、推理能力,教学效果较好。
19、大班科学教案《叶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发现并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2、能按不同条件给叶子分类,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3、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采集的叶子
2、不同的叶子实物和图片
3、分类盒、纸、笔
4、实物投影仪
5、盆栽含羞草、猪笼草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采集叶子的成果。
(幼儿的桌上陈列有采集来的各种叶子)
教师:大家来相互说一说,你采集到了什么叶子,它是什么样的?
2、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1)教师:这些叶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叶子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比较有关叶子。
教师小结: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
(2)教师:叶子有共同的特征吗?
教师小结:每片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和叶柄。
3、给叶子分类
(1)教师:你会给叶子分类吗,看看谁和谁一家?为什么要这样分,给他们做个标记。
幼儿在分类盒中将叶子分类,并制作分类标记。
(2)请幼儿讲述分类情况。
4、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
(1)了解可以吃的叶子。
教师:叶子可以吃吗?你吃过什么样的叶子?
教师(出示一些蔬菜):你吃过这些菜的叶子吗?你还吃过哪些菜的叶子?
(2)了解有特殊本领的叶子。
教师(出示盆栽含羞草、猪笼草和毛毡苔、合欢的图片):你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他们的叶子可有着特殊的本领。
教师演示、介绍这四种植物叶子的特殊本领。
5、总结性谈话。
教师:你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叶子,觉得大自然奇妙吗?大自然中是个神奇的大宝库,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介绍着自己的叶子,很兴奋。
孩子们都能从自己和他人的叶子中得出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的结论。
对于这种扩展知识,孩子是最喜欢的,他们觉得了解了很多秘密,懂得了很多。今后,我要多积累这种小知识,随时给孩子们解答。
活动反思:
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果实丰收的季节,围绕“四季畅想曲”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活动, 但我认为我们年级组应该开展一个“秋天的田野”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快乐地来到了田野,一起去捡落叶、拾稻穗,谈谈田野里的变化等,我想,这样的活动更能让幼儿增长许多的知识并让幼儿学会观察身边的小事。而且通过秋游的活动,小朋友们还可以收集许多美丽的落叶,让小朋友发现叶子是黄的,也有的是红的,绿的。我们还可以把小朋友收集的落叶拿出来一一展示,开了个小小落叶展示会,孩子们通过观察知道了原来叶子也有许多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对落叶会有更深一步的印象。
20、大班科学教案《复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复制的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尝试简单的复制方法,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橡皮泥、模具、泥工板。
2、恐龙平面图、拷贝纸、铅画纸、复写纸、印章、白纸。
3、彩纸、剪刀、小筐。
4、复印机、电脑、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复制的现象。
1、出示小鱼图。
提问:“这是什么?老师还需要一张一样的小鱼图,有什么办法?”
2、示范使用复印机操作过程。
师:我就请复印机来帮忙。看,一张一样的小鱼图出来了。
3、小结:刚才老师操作的过程就叫复制。复制就是做一模一样的东西。”复制的方法有很多种,刚才老师用的是复印机来复制。
二、尝试简单的复制。
1、我还带来了一些东西:恐龙图、拷贝纸、复印纸用这些材料能不能来复制小恐龙呢?还有印章、模具,它们能用来复制吗?请你们动手来试一试。
2、幼儿自由选择,操作。
鼓励先完成幼儿尝试多种方法复制。
3、介绍复制情况。
(1)请个别幼儿来介绍是用什么材料,怎样进行复制的?
师:请你介绍一下,是用什么材料,怎样复制出这两个东西的?
(2)请使用相同材料,不同方法幼儿来介绍。
师:有谁也用了这些材料,但不是用这种方法来复制的?
(3)请使用不同材料的幼儿来介绍复制方法。
师:你是用什么材料来复制的?请你也来介绍一下。
(4)小结: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用来复制的。
(请你们把东西都放回筐里。)
(当幼儿讲到用复印纸等要讲解一下操作的过程和要点。)
三、感知、探索快速复制的方法。
1、师:“5月12日,四川发生了大地震,现在那里的小朋友需要许多纯净的水,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好吗?”
“你们每一个的筐里有一瓶水,我们要想办法用最快的速度复制出更多的水。还有5分钟,运送水的车子就要开了。小朋友要加油哦!
2、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快速复制。
提醒:废纸放桶里。
3、介绍复制方法。
(1)师:“时间到,请小朋友数数复制了多少瓶水。”
(2)请复制的最多幼儿来介绍一下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复制的。
(3)请用不同方法进行复制的幼儿来介绍,比比哪一种方法好。如果同一种方法,想想为什么有多有少。(剪速度快慢)
4、小结: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复制出这么多瓶水,四川的小朋友一定很感激你们。
四、了解复制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1、提问:“在我们平时的生活里,哪些地方也要用到复制的办法?”
2、“复制的方法对人们有什么好处?”(方便、速度快)
延伸:了解电脑复制,结束活动
1、出示小兔图。“这是谁,小兔一个人觉得怎么样?”“怎样帮助她?”(复制的方法)“老师也来帮助小兔找它的好朋友吧。”
2、.教师电脑复制小兔。
“原来电脑也是可以用来复制东西的,家里有电脑的小朋友回家也可以试一试,如果你们平时发现了不同的复制方法,再来告诉小朋友和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导入新课时,将画好的蝴蝶进行复制粘贴操作,学生非常感兴趣,甚至有些激动,觉得自己学到了一个很了不起的本领,都想跃跃欲试,然而真的放手让他们动手的时候,很容易忽视选定目标这一步,只顾着要进行复制粘贴,时不时会举手问我:老师,为什么我的复制菜单是灰色的??告诉他们之后,才恍然大悟。另外在课上要求他们复制三到四只蝴蝶,他们会每次都重复复制这一步骤,其实只需要操作复制一次粘贴多次就可以了,因为蝴蝶这个图片一直保存在粘贴板中!课上学了复制粘贴这个本领后,学生很容易骄傲,老师是及时压一下,提出更难的问题:能不能让蝴蝶翻个跟斗呢?这样留个疑问之后,很容易为下一课留下伏笔,同时也留给他们一个回家的
21、大班科学教案《转动》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新《纲要》中的强调,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教育。因此,我园的幼儿的科学教育,不仅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内容,而且也通过幼儿的生活来进行教育。转动这个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在平时玩积木时无意使积木旋转起来,坐上转椅也会转起来等,转动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根据幼儿这个兴趣点我组织了这堂课,让幼儿在尝试转动积木、转椅等操作材料的同时,转动自己的身体,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的现象,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3、体验操作探索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都参与尝试,从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培养幼儿一种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风车、陀螺、积木、小碗、伞、圆纸片、轮子、筷子等多种物品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游哪些东西会旋转?
幼:(请多数孩子发言)
师:为什么会旋转呢?
幼儿回答,师作小结。(过渡下一环节)
二、基本环节:幼儿探索操作,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师总结了东西转动的原因后,给幼儿提供筷子、轮子、小碗、伞、圆纸片、陀螺、积木等,介绍材料并交待活动要求。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有什么?
幼:(让幼儿来说名称)
师:你能想办法让这些玩具转起来吗?
幼:(幼儿在小组里交流)
师:请你们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让幼儿在活动中去探究,获得各种体验,积累各种感性经验,主动构建认识。在小组中交流,师小结。
三、 结束环节: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小朋友们,你能不用任何东西,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你们可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哪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或小朋友了。(自由交流)
四、 延伸环节: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先让幼儿说说转动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全班交流,师再作小结。
教学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去探索发现。但在交流时,我对幼儿的问题太单一,只是问问孩子是怎么把物体转起来的,忽视了物体转动时的有趣现象,没有作很仔细的观察。
22、大班科学教案《溶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实验操作,使之了儿解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但性质不变。
2、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3、丰富词汇:溶解、结晶体、固体、粉末状、盐、味精、调味品等,促进幼儿逻辑思维与连贯讲述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一只小碗、一只食用匙;每组三只小碗,分别装有结晶体的果珍饮料、方糖、红糖;一盆热开水。
2、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一段蜡烛头、六支长蜡烛、一盒火柴、一只塑料桶、几只热水瓶。
3、将雨花石、鹅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活动过程: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小段蜡烛,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蜡烛在水是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3.开始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热水。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
(3)请每组幼儿就以上问题展开议论,请几个幼儿小结,教师补充,同时学习“溶解”一词。
4.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解后饮用的?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丰富词汇:盐、味精、调味品)
(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5.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6.观察熔化实验,激发探索科学奥秘、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1)请幼儿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水里都会溶解?(提示浸在水中的蜡烛)
(2)请幼儿讨论:蜡烛在水是不会变化,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使它发生变化呢?
(3)教师点燃六支蜡烛,分给每组一支,供幼儿观察:蜡烛在点燃后发生什么变化?(启发幼儿观察火焰下熔化了的烛油)
(4)教师:小朋友做的实验和老师做的实验有什么不同?糖的溶解和蜡烛的熔化需要什么不同的条件?请小朋友活动后自由讨论,老师下次再告诉大家。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不管是对我个人,还是对我班的孩子来说都是一次体验课。所以,总的来说,不管是从最初的选材到活动方案的设计还是整个活动现场,都走的是“保守”路线。本次活动《溶解》是一个比较经典的科学现象的观察活动,题材紧扣生活,是孩子们熟悉的,这样一次生活化且比较简单的活动,适合初次开展科学活动的教师,也适合第一次接触科学活动的孩子们。因为简单,教师容易体验到成功感,同时也是一次带领孩子走进科学探索世界的敲门砖。
“保守”还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尝试科学活动。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规,也注重培养孩子的操作常规。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范,还是请个别孩子尝试,以及到最后全体孩子们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们强调操作常规。
为了让孩子在初次接触科学活动时,尽量的感受到规范与完整,我增加了记录这一个环节。当然,结合班级幼儿实际情况,由于是第一开展科学活动并使用记录表。所以,我选择的是集体记录的方式。
23、大班科学教案《空气》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我们身边的环境日益的被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受到了严重污染,面临这一严峻的问题,保护环境,净化空气以迫在眉睫,为了子孙后代能有个干净、清新的环境,我们应从孩子抓起,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好的空气的重要性。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更希望大人们能给孩子做个榜样。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感知空气的特点。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学习兴趣。
3.尝试自己动手感知空气的特点及它的存在。
4.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
5.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感知空气无色、无味、没有形状的特点。
教学难点: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知空气的特点
活动准备
塑料袋、气球、蜡烛、打火机、透明玻璃杯、盆和水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谜语导入:我们身边有一种东西,我们看不见,摸不到,闻不着,没有颜色。但是,谁也离不开它。(空气)
二、基本环节
1.感知空气的特点:
(1) 请小朋友摸摸空气;闻一闻;抓一抓。你能看见吗?能闻到吗?
(2)老师演示用塑料袋抓到了空气。幼儿动手操作游戏:抓空气。
(3)小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抓不到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无处不在。
2.感知空气的存在:
(1)拿起一个气球,然后吹起来。<来.源快思教.案网>问:为什么气球变大了?然后对着幼儿轻轻松开,问幼儿:感觉到了吗?
(2)幼儿自己结伴做游戏,感知空气的存在。
(3)请两个幼儿把吹起的气球的口捏住,然后放到水盆里轻轻地松手,说说发现了什么?(有小泡泡)为什么有泡泡呢?其他幼儿轮流操作。
三.结束环节:
1.初步了解空气的作用:
点燃蜡烛,请幼儿用玻璃杯扣上,然后观察发现:过一会儿蜡烛熄灭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没有空气了)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2.小结:(延伸环节)
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地方能用到空气呢?(幼儿讨论)空气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它能让我们生存,所以我们也要保护好它,不然我们的就生存不了了。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是个难点。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幼儿既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4、幼儿大班科学教案《滚动》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滚动
大班科学活动:滚动
设计意图:
在贯彻《规程》、《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改革从常识教育逐渐过渡到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一味地灌输、传授的方式,让科学教育赋予孩子们以操作和探索,让科学活动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但是科学探究并不是盲无目的,而是要适当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幼儿既动手又动脑,通过自己探究去解决问题。
本次设计的活动就是遵循这样一种教育方向。活动前让幼儿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能滚动的现象,然后在本次活动中抛出一个需要幼儿去解决的问题,就是让不能滚动的东西,也能滚动起来,这就需要幼儿将已有的形体认识运用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将已有的动手能力发挥出来。而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将会生成出新的问题,这个新问题也就是下一阶段孩子们可以探究的内容了。如此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解决不断的生成新问题,就可以不断地引导幼儿深入地探究学习。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使长方形的牙膏盒和纸张滚动起来。
2、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滚动》
准备:
1、教具:
易拉罐、皮球、牙膏盒、纸张、记录表
2、操作材料:
牙膏盒、纸张、VCD光盘、圆形玩具、彩色卡纸、小球、铅笔、剪刀、胶带座、
过程:
一、引题
1、老师依次出示易拉罐、皮球,复习滚动的概念。
2、出示牙膏盒、纸张,引导思考皮球和易拉罐为什么会滚动?
二、提出问题:
请小朋友将不会滚动的牙膏盒和纸张变得也能滚动起来。
提示:可以改变它们的形状,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卡纸、小球、VCD光盘、圆形玩具、铅笔帮忙,让它们滚动起来。
要求:可以先帮助牙膏盒,也可以先帮助纸张变一变,做好一个后要放在地上滚一下,如果成功了,就放到自己的椅子前面,然后再去拿另外一个。看谁今天想出来的办法最多。
三、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四、集中分享:
1、依次请有代表性的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根据他们出示的作品记录。
2、同样作品的幼儿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生于幼儿的兴趣,设置游戏情境,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教师适时指导、提升为辅线,充分激发了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幼儿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25、大班科学教案《工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工具,感知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学习正确使用卷笔刀、刨笔器、订书机、扫帚、簸箕等工具。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探索、发现生活中工具的多样性及特征。
5.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分类。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一些常用的工具,如:榨汁器、鞋刷、起子等。
2.和幼儿一起准备分组活动资料:小订书机6只、刨笔器3只、卷笔刀若干、扫帚6把、簸箕6把、纸、铅笔若干、起子、小榔头、木板、铁钉等。
3. 课件
活动过程:
1.说说工具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工具: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讨论:人们为什么要发明工具?
2.使用课件,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和幼儿一起看看几种工具,讨论这些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重点了解卷笔刀、刨笔器、订书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3.幼儿分组活动,联系使用各种工具。
(1)用订书机修补图书或制作图书。
(2)练习刨铅笔。
(3)练习用扫帚扫地。
(4)练习用鞋刷为同伴刷皮鞋。
(5)练习使用起子,榔头等工具进行木工小制作。
4.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予以帮助指导,注意安全。
活动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小百科:工具原指工作时所需用的器具,后引申为达到、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工具是一个相对概念,因为其概念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质,所以只要能使物质发生改变的物质,相对于那个能被它改变的物质而言就是工具。
26、大班科学教案《蜗牛》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学校地处山区,幼儿经常在上学途中或学校的花坛里找小动物来玩,特别喜欢小蜗牛,经常找来蜗牛放在小书包里,于是我想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科学,亲近大自然的意识,利用家乡现有的教具,和幼儿一起进行科学探究。
活动目标
1、认识身边感兴趣的小动物,了解小蜗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喜欢观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兴趣,好奇爱问。
3、能通过收集、观察、绘画等多种活动进行探究,并学习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简单的猜想,能大胆与同伴交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有观察蜗牛的兴趣,能大胆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2、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蜗牛对农作物的危害。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捉蜗牛,每人准备一个盛有蜗牛的昆虫盒。
2、《学前班科学活动上册》第1至2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蜗牛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昆虫盒里的蜗牛,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小结蜗牛的外形特征。
提问:(1)蜗牛是什么样子的?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它的眼睛长在哪里?它的触角有什么用?捕捉蜗牛时,为什么常常看不见它的头?
(3)蜗牛的壳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
(4)蜗牛的怎样走路的?蜗牛爬过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一条线呢?
二、讨论活动:蜗牛的生活习性。
1、蜗牛喜欢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它是怎么过冬天的?
小结:蜗牛生活在墙边、草丛、树根、叶子背面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它喜欢吃绿色植物,特别是蔬菜。[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蜗牛冬天躲进壳里,用粘液封闭壳口,十分耐饥。由于蜗牛的腹足会分泌粘液,粘液粘在地上就会留在一条白线。为了保护自己,它常常在头缩进硬壳里。
三、谈话活动:蜗牛的危害。
引导幼儿看《学前班科学活动课上册》第1页,了解蜗牛的危害。
四、游戏活动:幼儿学蜗牛爬。
五、画一画:我见过的蜗牛。
教学反思
活动前对幼儿已有的经验估计过高,有的幼儿虽经常捉来蜗牛玩,但没仔细观察过。当谈到蜗牛喜欢吃什么时, 对于老师而言也比较困惑,因为平时的司空见惯使我不再留心去观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动手尝试,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记录,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蜗牛爱吃实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启示,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7、大班科学教案《恐龙》含反思
教学目标: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同伴交流恐龙灭绝的原因。
2.产生探索恐龙灭绝原因的兴趣。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阅读过有关恐龙的书籍。
材料准备:挂图24号,幼儿查询过关于恐龙灭绝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讨论恐龙的灭绝原因。
1.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查询资料时得到的相关信息,如果其他幼儿有不 同意见,教师应允许并鼓励幼儿说出反对的理由。
2.提问:恐龙生活在什么年代?现在能看到恐龙吗 ?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二、教师不必强求幼儿幼儿按照科学家推测的说法来交流。
三、整理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
1.关于恐龙的灭绝原因目前有许多种说法,但没有定论。
2.让幼儿投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说自己投票赞成的理由,教师根据 幼儿的回答或作进也不地追问,或表示认同。
四、出示挂图,介绍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
1.幼儿看图,[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听教师介绍。
如小行星碰撞地球、气候变冷、病态恐龙蛋、恐龙食物没了、吃了有毒的植物等。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必须传递给幼儿的一个信息是:这些恐龙灭绝的原因都 只是推测,一种可能,随着科学的发展,也许会出现新的结论。)
教学反思:
恐龙是孩子们心中最神奇的一种动物。从平时小朋友对恐龙的兴趣和认识的观察,我猜想孩子们对这个活动一定有兴趣,但如何抓住幼儿对恐龙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做到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我必须考虑的。所以我在课前精心准备,希望能通过这一活动的学习达到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一些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知识,还要让他们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幼儿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8、大班科学教案《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桥,讲述桥梁的名称,感知桥的形状及组成,了解桥的发展史。
2、通过阅读《幼儿用书》认识各种各样的桥梁,初步感知桥梁的建筑结构,知道桥的作用。
3、对桥梁感兴趣,积极参与桥的话题讨论。
4、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动手构建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家长帮助孩子一起完成调查表并收集一些桥的图片。并带领幼儿参观附近的桥梁。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3、制作桥的发展史的PPT。
活动过程:
(一)、展示《桥》的调查表,引导幼儿说说各种各样的桥。
1、幼儿与同伴交流
教师:前几天老师发放了《各种各样的桥》的调查表,现在请你和好朋友说说你调查到了哪些桥?叫什么名字?这些桥是什么样子的?它是用什么材料造的?
2、在集体中交流。
师:现在谁来介绍你调查到的桥?
(二)、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认识各种各样的桥。
1、教师:这是什么桥?你知道它的名字吗?<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它是什么形状的?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带领幼儿逐页地观察画面,感知不同结构特点的桥梁。
引导幼儿认识独木桥、木桥、铁索桥、拱桥、公路桥、铁路桥、钢架桥、斜拉桥、立交桥等。
(1)、按建桥地点来分,可分成架在河面上的桥和架在陆地上的桥两类。
(2)、按建桥材料来分,可分成木桥、石桥、铁桥、钢筋混凝土桥等几类。
(3)、按桥的形态来分,可分成桥中间有桥墩的和没桥墩的两类。
2、向幼儿介绍中外比较著名的桥梁。
师: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有名的桥?
例如:伦敦桥、美国金门大桥、中国江阴长江大桥以及日本明石海峡桥等。
(三)、引导幼儿讨论各种各样的桥梁的用途。
1、教师:我们知道了桥有各种各样的。他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呢?为什么不是建在河流上,而是建在马路上?为什么有的桥很大、很长,有的桥却很小呢?
2、幼儿开展讨论,说出自己的发现和认识。
3、小结:桥梁的最初功用是用来跨越江河的。如今,除了架在江河上的桥以外,还有架在十字路口的立交桥、人行天桥。这些桥不仅保证了道路的安全畅通,而且已成为现代城市的漂亮建筑。
(四)引导幼儿观看PPT,了解桥的发展史。
1、刚才,我们认识各种各样的桥,我们古代劳动人民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桥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设计师和工人有设计造出了各种现代桥梁,我们一起来看看桥是怎样发展的?
2、幼儿观看关于桥发展史的PPT,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经验。
(五)活动延伸
如果你来设计一座桥的话,你想怎样设计?
活动反思:
幼儿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桥了解较少,影响了幼儿创造。需要在课前多做一些准备,让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了解桥的外形和用途,使经验更丰富些,这样幼儿才能更好的发散思维,进行创新。
29、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恐龙》反思
本篇是幼儿园大班活动,幼儿根据自己收集的关于恐龙食性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学习按恐龙的食性给恐龙分类尝试根据恐龙的外形来判断恐龙的食性并进行分类,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认识草食恐龙和肉食恐龙的特征,激发幼儿对恐龙的探索欲。
活动目标
1.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认识草食恐龙和肉食恐龙的特征。
2.学习按恐龙的食性给恐龙分类尝试根据恐龙的外形来判断恐龙的食性并进行分类。
3.激发幼儿对恐龙的探索欲。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ppt课件-食草恐龙和食肉恐龙
2.各种恐龙卡片,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自己的收集资料
1.幼儿根据自己收集的关于恐龙食性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的调查情况。
要求说清楚恐龙的名称
2.教师小结;恐龙分为肉食恐龙和素食恐龙两大类。
肉食恐龙中最有名的是霸王龙,此外还有跃龙、恐爪龙、永川龙等。
大型的肉食龙的主要捕猎对象是大型的植食恐龙,例如梁龙、雷龙、马门溪龙、鸭嘴龙等。
二、按照食性给恐龙分类
1.按照恐龙的食性对自己熟悉的恐龙进行分类恐龙喜欢吃什么呢?
那哪些恐龙喜欢吃肉哪些恐龙喜欢吃草呢?
(引导幼儿按照食性分类贴在大记录表上。)
2.师幼讨论幼儿的分类情况。
三、探索恐龙外形与食性关系。
1.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看上去有哪些不一样的特征呢?
2.引导幼儿观察肉食恐龙、草食恐龙的牙齿、脖子、体型的不同,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启发幼儿思考食性和外形的关系,比如为什么肉食恐龙的牙齿很锋利,为什么草食恐龙的脖子很长。
3.根据初步了解的肉食恐龙和草食恐龙典型特征,给挂图中的恐龙分类
4.小朋友知道肉食恐龙与草食恐龙生活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吗?
小结;几亿年前的 地球上拥有一个完整的大陆,恐龙可以自在地四处漫游,因此它们几乎遍布地球陆地上的各个角落。
5.观察恐龙图片
判断图中的恐龙是肉食恐龙还是草是恐龙。
活动延伸
问题:草食恐龙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呢?
引导幼儿讨论的是恐龙的生存本能,在讨论中也可以适时渗透恐龙食物链的知识,同时为理解恐龙的灭绝作一些经验铺垫。
教学反思:
恐龙是孩子们心中最神奇的一种动物。从平时小朋友对恐龙的兴趣和认识的观察,我猜想孩子们对这个活动一定有兴趣,但如何抓住幼儿对恐龙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做到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我必须考虑的。所以我在课前精心准备,希望能通过这一活动的学习达到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一些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知识,还要让他们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幼儿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30、新活动大班科学教案《泥鳅》反思
本篇是幼儿园大班活动,通过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在活动中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有关鱼类的知识。
2、泥鳅、脸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相关的录象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泥鳅是怎么样的?
2、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
3、再次玩一玩、抓一抓,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4、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5、看相关的录象,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二、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1、平时看过大人是怎么抓泥鳅的?
2、出示材料,交代要求:每一样都去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
3、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
4、讨论: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抓泥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
5、师生小结。
三、延伸活动。
活动反思:
通过精心地准备材料,设计教案,到活动的实施,我都认真地对待,活动中孩子们非常地投入,效果较好。通过这一活动,我也悟出了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要顺应幼儿的兴趣。其实,一开始,我设计的活动是科常类的《认识泥鳅》。而捉泥鳅这一活动是从我试上后才生成的。试上时,我按原来的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由于天热,泥鳅显得特别的调皮好动,不停地在托盘里游来游去,最后竟从托盘里跳了出来,这下我可傻眼了,因为我自己害怕泥鳅,不敢捉泥鳅。在我的影响下,几个女孩子也尖叫起来,可大部分孩子都显得特别兴奋,纷纷冲过去捉泥鳅,特别眼看就要捉住了,可泥鳅一滑又逃走的时候,孩子们更是激动,看得我都忍不住想去试一试。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活动也从科常类的认识泥鳅改为科探类的捉泥鳅。
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也如我所料,活动场面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孩子们个个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2、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孩子。一开始我也害怕泥鳅,可活动开始时,有教师捉泥鳅这一环节,为了克服自己对泥鳅的恐惧,我事先买了泥鳅在家里练习,先是戴了手套捉,适应一点后再把手套拿掉,到上课前,我已不再害怕,同时觉得泥鳅还蛮可爱的。我想也正是我这种情绪感染了孩子,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大胆探索,没有一个孩子因为惧怕泥鳅而不参加活动。
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虽然活动中孩子们能与材料充分地互动,但教师缺乏向孩子传递爱护小动物的思想,因此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显得有点残忍,用食品夹夹泥鳅时,有的泥鳅就被夹得出血了,但孩子们还是不放过。当时我也看见抹布上的血,虽然当时我及时鼓励孩子捉泥鳅时要注意保护泥鳅,玩的时候不要让泥鳅受伤了,孩子们后面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现在想想,如果我在活动前就要求孩子们要注意保护动物,不要让泥鳅受伤了,那孩子们肯定会注意,不至于把泥鳅夹出血来还不放过,那活动就更完美了。这是我在活动前考虑不周,以后要吸取教训,活动前要考虑周到一点。
31、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蚂蚁过冬》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轮廓线表现蚂蚁的结构,并通过头和身体的方位变化表现蚂蚁的各种动态。
2、创造性地想象蚂蚁过冬的有趣情景,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探究的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张“蚂蚁的家”、红黑蓝三色粗细笔。
2、欣赏作品三张:蚂蚁搬花生、蚂蚁宴会、蚁后生宝宝。
3、展示板背景:蚂蚁过冬。
活动过程:
一、导人情景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动物们开始准备过冬了。每种动物都有自己过冬的好办法。今天我们来做地下考察队,一起走到地下去访问小蚂蚁。
二、欣赏讨论
1、出示背景“蚂蚁过冬”。
小蚂蚁的家在地下的洞里,一个蚂蚁洞有许多洞穴,四通八达,进出非常方便。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小蚂蚁的家里去看一看,好吗?
2、打开一号家。
这是一群工蚁的家,工蚁们在干什么呢?(工蚁们在搬一颗花生)小蚂蚁搬的花生怎么这么大?(因为我们人很大,看上去这颗花生很小,可是小蚂蚁很小,看上去这颗花生很大)这么大一颗花生,工蚁们是怎么搬的呢?(有的用头顶,有的躺在地上用力推,还有的用手拉)你认为哪个工蚁用的力气最大?(用头顶的工蚁)(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蚂蚁的身体哪一部分不是用图形来画的?(身体部分是用弯弯曲曲的线来画的)蚂蚁有三对足,第一对足是从头和身体连着的地方长出来的,就像人的手一样;第二对足是从腰间长出来的;第三对足是从身体下面长出来的。腿是笔直的吗?(弯弯的,前腿朝后弯,后腿朝前弯。)大家一起用力气,这群勤劳的工蚁从秋天开始搬食物,除了搬花生还可以搬什么呢?(蛋糕屑、小米粒、玉米粒、小虫子等)现在家里的食物堆得满满的,足够蚂蚁们吃上一个冬天了。
3、打开二号家。
这是一群兵蚁的家,兵蚁们正在举行宴会,它们是怎样开宴会的呢?(它们坐在桌子边,有的蚂蚁举起酒杯,有的在喝酒)坐着的蚂蚁和站着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坐着的蚂蚁第二段身体应该弯弯的,站着的是平平的)(演示头和第一段身体)画第二段身体老师也觉得有点难,该怎么画小蚂蚁才会坐下呢?(幼儿:该把身体横过来画)兵蚁的家里真热闹。
4、打开三号洞穴。
蚁后生小宝宝了,蚂蚁家族又添了许多新成员,蚂蚁刚出生,蚁后正在照顾小宝宝呢!蚁后、蚂蚁过冬。
活动反思: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就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手工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游戏活动,幼儿手工活动一般都是在看看、想想、做做、玩玩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在开展幼儿手工活动时,也应重视游戏的重要性,在游戏中进行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游戏的作用。
就如何将游戏与幼儿手工活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的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关的尝试与探索。
在第一次教学预设中,我采用了较为传统的形式开展,活动效果较差,经过课题组老师的交流讨论,在第二次的教学预设中,我将游戏渗入其中,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将游戏与中班手工活动《蚂蚁过冬》相结合:
1、导入环节游戏化,引发幼儿兴趣
幼儿儿手工活动要遵循兴趣性原则,以内容激起幼儿兴趣,以游戏活动满足其情感需要,激发起幼儿想象、创造,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在《蚂蚁过冬》活动中,我以“蚂蚁过冬”的情境游戏导入活动,将幼儿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为后续的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活动过程游戏化,促进幼儿发展
《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新鲜好奇、好动、好玩、爱做游戏是幼儿的年龄特征,也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因此在《蚂蚁过冬》的活动过程中,我加入了模仿游戏,请幼儿根据模仿小蚂蚁搬东西,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动态。还加入了“蚂蚁找食物”的游戏,请幼儿当小蚂蚁,一起随音乐做动作、搬东西等,进一步巩固了幼儿的经验。
通过游戏的形式,幼儿在掌握巩固经验过程的中不会觉得枯燥,反而非常感兴趣,在做做玩玩中对蚂蚁搬东西的动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32、大班科学教案《礼物》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找找、说说的过程中了解动物与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关系,获取初浅的科学经验。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3、乐意用自己的本领表达对朋友的祝福,体验礼物的意义。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6、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7、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PPT
2、分组操作材料:礼物与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活动。
1、今天是狮子大王的生日,让我们去参加他的生日派对吧!
2、过生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
(二)集体讨论,观看PPT:想想、猜猜,获取动物与物品的相关经验。
导入语:今天狮子大王过生日,森林里的小动物会送什么礼物给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情景一:猜一猜奶牛会送什么礼物?
情景二:想一想蜜蜂会送什么礼物,为什么?
情景三:母鸡有什么本领呢?想一想母鸡会用鸡蛋做了哪些不同的礼物呢?
小结:奶牛送了香香的牛奶,蜜蜂送了甜甜的蜂蜜茶,小母鸡把鸡蛋做成各种各样的蛋制品。他们都用自己的本领,做成礼物送给狮子大王。
(三)分组操作:找找、说说,分析动物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1、情景四:讨论动物的本领。
又来了几个小动物,他们是谁?会送些什么礼物?
2.幼儿分组操作并交流:配对游戏找一找,分析动物与物品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配对。
3、集体展示并交流:理解动物与物品的关系。
(四)表达祝福,理解礼物的意义。
情景五:小鸟用清脆的歌声作为礼物,送给狮子大王。
延伸活动:
用自己的本领表达祝福,进一步理解礼物的意义导入语:小动物们能用自己的本领作为礼物送给狮王,那你们有什么本领可以送给狮子大王作礼物呢?
教学反思:
幼儿通过活动了解了赠送礼物和接受礼物的相关礼仪,并懂得了与他人分享的快乐,活动难点基本解决,活动重点如果设置一个情感体验的环节就更好了。
33、幼教大班语文教案《白云》反思
《白云》
大班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根据图片的形象进行合理、大胆地想象,创编出多种帮助小动物的情节。
2、要求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整地讲述出图片的主要情节发展过程。
3、引导幼儿在讲述时体验角色之间的情感,感受到帮助别人之后的快乐。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5、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活动准备:1、《白云》课件,白云形成的课件,小动物谢谢小动物的课件。
2、小动物遇到困难的图片:一是小松鼠搬东西;二是小鹿被大灰狼追赶;三是大熊猫受伤了;四是小刺猬想摘树上的果子。
3、带幼儿观察过白云,认识过白云的形成。
活动过程:
一、启发性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上次你们观察过天上的白云,白云变形的本领可大啦,它会变成什么呀?”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动画片里的白云,它想怎样变呢?“
二、观看课件,看看、想想、说说。
1、观看到“白云悄悄地飘走了。”
“这朵白云为什么不和其它的白云一起变呢?它心里在想些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白云的想法。
“说得真好,这朵白云不但要变得美丽,还要变得对别人有用处。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这朵白云会飘到哪里,会遇到谁。”
2、播放课件。
“咦,这只小猪怎么了?”
“小猪为什么会这么伤心呢?”
启发幼儿想出可能让小猪伤心的不同原因。
“让我们和白云一起来问问小猪吧。”
播放课件。
“原来小猪过不了河,看不到生病的外婆,小猪心里该多着急呀,白云想帮助小猪,小朋友,我们也一起来动动脑筋,帮帮小猪。”(提醒幼儿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
启发幼儿想出不同的办法。
“小朋友的办法真好,白云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看看白云是怎样帮助小猪的。”
播放课件到“小猪高高兴兴地去看外婆了。”
“白云想的是什么好办法呀?”
“小猪过了河,心里真高兴,白云帮助了小猪,心里也很高兴。让我们看看白云接下来会碰见谁?”
2、观看到“小熊哭着说我要没有家了。”
“白云又发现了一件什么事情?”
“哎呀,原来是小熊家着火了,小熊多着急呀,它要没有家了,小朋友,快帮小熊想想办法吧,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救火呢?”(提醒幼儿一起商量一下。)
启发幼儿想出好办法。
“小朋友们真动脑筋,白云也很动脑筋,看看它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播放课件。
“白云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唉呀,白云怎么不见了?”
播放课件。
“咦,白云怎么又出现了呢?”
3、观看白云形成的课件。
“小朋友们真聪明,看,太阳一晒,小河里就会蒸发出水蒸气,升到天空聚在一起变成白云,当白云变成雨落下来,白云也就会消失不见了。”
三、完整地观看课件,知道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得到快乐。
“这部动画片真好看,让我们完整地看一遍,一边看一边轻轻地跟着一起说。”
幼儿欣赏,一边看一边说。
“小动物们都喜欢这朵白云,你喜欢这朵白云吗?为什么?”
“如果你是这朵白云,你愿意帮助别人吗?”
四、请幼儿来帮助遇到困难的小动物。
1、 出示小动物遇到困难的图片。
“小朋友,这些小动物也遇到了困难,有的还很危险,如果你是白云,你会变成什么来帮助它们呢?请你先看看你要帮助谁,你就轻轻地走到这张图片的前面,想一想你这朵白云要变成什么才能帮上它的忙,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等会儿请你讲给大家听。”
幼儿自由选择自由讲述。提醒幼儿帮完一只小动物后可以再去帮另一只小动物。
2、请部分幼儿来讲述自己的好办法,要求说清楚我要帮助谁,这只小动物遇到了什么困难,我是怎样帮助的。
3、播放课件,小动物们向小朋友道谢。“小朋友,谢谢你们,能得到你们的帮助,我们真是太高兴了。”
“小朋友们帮助了小动物,小动物真高兴,你们高兴吗?”
“是呀,帮助了别人,自己也会很快乐。”
五、幼儿学白云飘的动作,回教室。
“小白云们,我们一起飘出去玩变形的游戏吧!”
幼儿一起飘出去,在空地玩变形的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34、大班语文教案《春天》反思
活动内容:欣赏诗歌——春天(大班)
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歌中表现的春天的趣味。
2、感受春天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活动准备:课件,三本书,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1、听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进活动室。
美丽的春天在哪里?美丽的春天还在春姑娘为你们带来的这三本书里。
2、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第一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彩色的书)猜
猜书里有什么?
(2)出示第二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开边问)
谁在书里笑了?(小朋友),小朋友是怎么笑的?小朋友为什么笑了?
(3)出示第三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开边问)
是谁在唱歌,它是怎么唱的?谁还会在春天里唱歌?
3、整体欣赏诗歌,看课件。
春姑娘真能干,还把这三本书写进了一首好听的诗歌里,我们一起听听。
4、欣赏诗歌 ,感受春天的美。
诗歌里说春天是三本书,是哪三本书?你最喜欢哪一本?
(1)欣赏第一段后提问:你最喜欢这本书里的哪一句话?
(2)春天还是一本会笑的书,我们一起看看(欣赏)。谁在
春天里笑了?还有谁也在春天里笑了?小池塘是怎样笑的 ?
小池塘为什么笑?
(3)播发第三段。提问:你最喜欢听书里谁唱的歌?
5、朗诵诗歌
(1)让我们完整地听一遍这首春天的诗歌(再一次欣赏一遍),小朋友可以轻轻的跟念,集体朗诵。
(2)和老师一起边看图边念这首诗歌。
(3)春天可真美,让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念这首诗歌。
(4)游戏:老师念诗歌的前半句,小朋友念诗歌的后半句。
6、制作封面,表现春天的美。
(1)
把春姑娘带给我们的三本书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本美丽的春天的书,我们一起为这本书做张好看的封面,好吗?幼儿绘画。
(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画的内容。
(3)小朋友,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教学反思:
《春天》这首诗歌以它优美的节奏和朴素的语言,赞美着春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幼儿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体验春天的特征。本活动采用挂图的方式让幼儿通过具体、直观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再通过一个个具有引导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最后采用分段和整体学习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诗歌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诗歌的结构工整,语言具有韵律感,也便于幼儿的创编活动。
大班幼儿经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经验的积累后,他们对于春天的季节特征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了解,所以创编对于他们来说难度并不大。同时幼儿眼中的春天不仅仅是这些,他们有自己的发现,更乐于自己去创造。
所以后来我给他们增加了自制小书的环节。引导幼儿运用简单、明了、形象的简笔画形式为诗歌画出了三幅各具特色的图,条理性更强,有效地吸引了幼儿学习的注意力,更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这些自制小书也可为幼儿的复习活动提供材料,提高幼儿自主复习的能力。我们可将幼儿的诗歌创编也用这种图标的形式进行分类记录,把这本书作为幼儿对春天的观察记录、学习记录。
35、幼儿园大班语文教案《摇篮》反思
一、情况分析
1、幼儿已学过诗歌《摇篮》,对诗歌的结构有初步的理解,并曾有过仿编其它诗歌的经验。
2、多数幼儿已能将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联系的事物告诉老师,能力较强的已开始学会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多数幼儿讲述时用词较为准确,但表达不很流畅。
4、部分幼儿未能养成主动讨论,积极倾听的良好习惯(如庄涛、艺友等)
二、活动目标
1、学习较有表情地朗诵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优美形象,增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要求幼儿运用学过的动词,结合已有的经验仿编诗歌,并能通过画画、摆图等形式表现诗歌的内容。
3、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5、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三、活动过程与指导:
1、集体活动: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回忆诗歌名称,引入课题;
(2)复习朗读诗歌;
(3)教师示范仿编诗歌,激发幼儿对仿编诗歌的兴趣;
(4)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学习仿编诗歌;
(5)幼儿上来仿编诗歌,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纠正,集体将仿编较好的诗歌朗诵出来。
2、延伸活动:
(1)摆图仿编
水平一:能用教师提供的底板做摇篮,画出相应的宝宝卡片,仿编诗歌;
水平二:在完成水平一的基础上能有表情地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
(2)画画仿编:
水平一:要求幼儿能将有联系的事物画在一起,根据绘画内容仿编诗歌;
水平二:在完成水平一的基础上能有表情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
(3)表演组:
水平一:要求在课堂上已仿编好诗歌的幼儿能两两合作制作摇篮与宝宝的头饰、仿编诗歌;
水平二:要求幼儿合作将仿编的诗歌表演出来。
四、环境与材料:
1、环境布置:摇篮(大树、泥土)
2、壁画:摇篮(大海、天空、泥土)
3、教学挂图4张;
4、底版与小卡片;
5、纸、笔、幼儿自编的彩带。
五、评估:
由于本次活动无论在材料方面或知识丰富等各方面的工作做得较细致,准备较充分,因而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能达到我们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1、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做到教态自然,语言简练明了,能以亲切的口吻将孩子带到诗歌的意境中,但在引导幼儿讨论时,对于个别未能留心倾听同伴意见的幼儿,教师未能及时引导他积极讨论,留心倾听;
2、由于《摇篮》这首诗歌很优美,多数孩子能积极参与讨论,学习仿编诗歌,并能将自己仿编的诗歌念给全体小朋友听,多数孩子能认真地倾听并简单评价同伴仿编的诗歌,但有极少数幼儿未能留心地倾听,偶尔要打岔;(林旭、沈育)
3、在延伸活动中,由于我们本着让孩子“多动手”的宗旨,每组活动都给孩子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因而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极高,全班孩子都能分别以画画,或制作头饰,制作磁铁卡片等形式仿编诗歌,并有表情地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但还有少数孩子未能声音响亮地朗诵及主动念给客人老师听。
总而言之,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是主动、积极的,对仿编诗歌充满了兴趣。
活动反思:
1、《摇篮》是一首经典的、优秀的儿童诗歌,它以幼儿的眼睛来描述“摇篮”,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摇篮”与“宝宝”的关系
表达出来,既能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又极富画面感,让人浮想联翩,整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爱意,是一篇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幼儿作品。
2、本次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欣赏感受;第二部分是学习理解;第三部分是尝试创编。重点是理解,难点是创编。为了能让幼儿充分感受诗歌优美、温馨的意境,我采用了两个手段,先是让幼儿听《摇篮曲》,让幼儿在音乐中体味。其次是适当的体验,我让幼儿用自己的手擘来当摇篮,跟随音乐来摇晃,体验妈妈哄宝宝入睡的温馨。在此基础上,利用直观的画面和针对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最后又通过先部分后整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创编诗歌,这样破解了难点,同时也达成了目标。整个活动中,我还将诗歌朗诵贯穿始终,每一部分都能听到诗歌,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潜移默化中将温馨的意境传递给了幼儿。
3、从幼儿参与程度来年,整节活动幼儿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参与点也比较多,特别是在创编部分,大家联想的比较丰富,创编的诗歌也有好几个版本,可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36、幼教大班语文教案《微笑》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故事情节,在听听、看看、议以、讲讲的基础上展开积极的想象,为不同的小动物设想出各种能带给别人快乐的办法。
2、学会关心他人,初步体验当把快乐带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快乐。
3、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碟机、碟片,电视机、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出课题
1、师生间相互问候。
2、教师:老师看到你们的微笑心里可真高兴,真快乐。
提问:你们看到老师的微笑心里感觉怎么样?
哦,原来微笑还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呢,小朋友,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想把快乐带给别人,你们想知道他们都是用什么办法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吗?请欣赏故事《微笑》
二、分段欣赏故事《微笑》
插问:
1、大象会想出什么办法给别人带来快乐?
2、小刺猬会想出什么办法给别人带来快乐?
3、小白兔会想出什么办法给别人带来快乐?
4、当大伙儿讲的正高兴的时候,小蜗牛怎么了?它为什么很难过?(大家互相讨论,帮助小蜗牛想出各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办法)
5、小蜗牛用什么办法给别人送去微笑呢?
(这里利用关键中断法,让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设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完整欣赏故事《微笑》
四、引导幼儿讨论、交流
提问:
1、你喜欢故事里的小动物吗?
2、你们想把快乐带给别人吗?
3、你想把快乐带给谁?
4、谁最需要我们把快乐带给他们?
5、你想用什么办法给别人带来快乐?
(说明:随着提问的逐渐深入,面向全体,请不同层次的幼儿来回答问题,让所有的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愉悦。最后一个环节,适当的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节目给大家带来快乐,将活动推向高潮)
五:邀请舞《歌声与微笑》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到这里,我们一起把快乐带给他们好吗?(幼儿邀请教师与之共舞。并将快乐带给外面的教师和小朋友)。
教学反思:
微笑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表情,在孩子们的交往中,都需要对别人微笑,因为微笑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的表示。微笑能让自己和别人都感觉开心。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微笑可以说是他们与人交往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们在设计这个活动时,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孩子们通过动手的操作、语言的表达等来进行活动。并运用了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幼儿进一步的了解微笑无处不在,同时也让幼儿感觉到微笑的重要性,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用微笑来对待每件事。
在整个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我感觉环节清楚,条理分明。虽然是一个偏向于语言性的活动,但形式多样,既有选择表情,也有现场的拍照,最后还加上看动态视频和制作微笑气球,使得活动更具整合性,各种教学情境的运用,让幼儿从多方面感受了微笑的无处不在和微笑的重要性。我感觉自己在这堂公开课中有了一定的进步,教态比之前自然,能自然地接过幼儿的球,并能抛回给幼儿,让几乎每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也给予他们良好的回应,可以说,在活动中,我们有了较有效的师幼互动。
当然,这个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对于微笑的重要性,总感觉还太浮于表层,没有更深入地让幼儿去体验、感受,仅仅是通过提问、回答来完成这一环节。我们在试教中也曾发现这一问题,并做过一些改动,但因为试教时的幼儿在某些能力上稍弱一些,感觉并不明显。而在这堂公开课上,我觉得老师可以从幼儿自身经验出发,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有深刻体会的微笑,而不仅仅是着眼于教师找到的几张图片。
还有对于那些脸上没有微笑的人,我们的课上只是简单地说过后就让幼儿把微笑送给他们。其实可以更深入一些,让幼儿想一想,怎么样可以帮助他们找回微笑,进而延申到对于身边那些没有微笑的人,我们该怎么做,这样就更能提升活动的意义,从喜欢微笑——了解微笑的重要——如何微笑,层层递进地将微笑深入到幼儿的心理。
37、大班语文教案《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
活动内容:欣赏散文----------梦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在理解散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其语言和意境的美。
2、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喜爱。
3、丰富词:披、逗。
4、在课件与图片的提示下,尝试学说散文中优美语句。
5、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欣赏优美的语言,体验散文中所洋溢的乐观精神。
活动准备:
1、立体教具一座。
2、布娃娃一个。
3、配乐磁带、录音机各一。
活动指导:
1、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做过的梦以及心里的感受。
2、出示娃娃“小妮妮”,引出散文名称,让幼儿完整欣赏配乐散文。
欣赏后提问:(1)散文的名称叫什么?
(2)听了这篇散文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3、教师边操作立体教具,边引导幼儿再次完整欣赏配乐散文。
欣赏后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容:小妮妮梦见些什么?
4、让幼儿分段欣赏散文,并借助立体教具和提问引导幼儿感受语言和意境的美,丰富有关词汇。
(1)欣赏第1段后提问:小妮妮在梦中变成什么?她在散文中是用哪些优美的句子来说的?
(2)欣赏第2段后提问:a、小妮妮梦见什么真美丽?(丰富词:披)
b、小妮妮梦见什么真有趣?她为什么这样说?(启发幼儿想象小妮妮跳舞的形象,并做一做、说一说)
c、小妮妮为什么咯咯地笑?(丰富词:逗)
d、谁把小妮妮抱在怀里?让小妮妮听谁唱歌?
(3)欣赏第3段后提问:小妮妮梦醒了,镜子对她说什么?小妮妮怎么说?(结合幼儿回答,渗透热爱和珍惜生活的教育。)
5、让幼儿第三次完整欣赏配乐散文,欣赏后启发幼儿想想,说说自己做过什么甜美的梦。
6、教师与幼儿一起朗诵散文,启发幼儿用适当的动作表现作品的内容。
7、活动结束。
附:散文
梦
在梦里,我是这样甜蜜。一朵朵花儿,粉红粉红的,花瓣上闪着露珠,那就是我呀,是我,小妮妮。
暖暖的太阳给我披上金黄色的舞衣,啊!真美丽!轻轻的风教会我跳舞,啊!真有趣!细细的雨给我快乐的沐浴,雨点儿逗得我身上痒痒的,真调皮!静静的大地真像我的妈妈,把我抱在怀里,让我听小溪唱出来的歌曲。
我的梦醒了,镜子说:“你在笑呢,小妮妮。”我呀,在笑我的梦,它是真的,我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幸福的生活着,一切都象梦一样甜蜜。
教学反思:
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散文诗的内容情节,很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同时,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表达语言能力的机会,使他们能一步步深入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散文诗非常的优美,加上课件优美的意境,保证了幼儿整个活动的质量。在活动中,我只是活动的引导者,把更多说的机会留给孩子,让幼儿真正做活动的主宰者。
38、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大脑》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大脑的功能和作用,知道人的大脑与动物大脑的区别。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一些保护大脑的方法,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6、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7、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准备:
图片、香水、录像带、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到老师身边来做律动《学做解放军》。
(二)、基本部分:
1、谈话:
师:我们小朋友聪明、漂亮,还会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小朋友,你会做什么事?愿意告诉老师吗?
幼儿:愿意,我会洗衣服、写字、算题、唱歌、跳舞、会帮助妈妈擦地、洗刷等等。(可以模仿一下)
师:你为什么会做这么多事?请小朋友回答?(幼儿有可能回答不上来),好,老师来告诉你们;
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聪明、健康的大脑。下面我们就来学《我的大脑》:
2、出示挂图,认识大脑的组成。
师:这就是人的大脑,小朋友说一说大脑在人体的哪个部分。
幼儿:在人体的头部。
师:对,大脑在头部,也就是颅腔内。大脑的组成很复杂,有枕叶、顶叶、颞叶、额叶。枕叶能使人看到东西(视觉),顶叶能使人有感觉,颞叶使人听到声音(听觉),额叶使人有感情、有思维、有记忆。可以让幼儿感觉一下。
大脑是人体的总司令,小朋友说:总司令的官大不大呀?
幼儿:大。
师:总司令有很多什么?
幼儿:兵或战士。
师:大脑也有很多的兵,有眼镜、耳朵、嘴巴、鼻子、手、脚。这些都是大脑的兵,人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在这位总司令的命令下进行的。
3、体验大脑对耳、眼等的指挥作用。
①、师:现在老师找两名小朋友到前面来唱歌,其他小朋友也一起唱,小朋友唱什么歌呀?
幼儿:《小小迎春花》(教者弹琴,小朋友唱)。
师:小朋友唱的这首歌就是通过“耳朵”这个兵把老师说的话报告给你的大脑,大脑再命令你唱歌。
②、师:老师这有两道题,请小朋友算一下结果,谁愿意来?(幼儿算题)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个兵报告给大脑的大脑再命令你算出结果的?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幼儿园教案:不怕冷的植物
-
大班优秀教案:奇妙的纸杯
-
班活动设计方案:会飞的风筝
-
大班科学教案:马路上的汽车
-
教孩子认识塑料袋的教案:塑料袋的危害
-
大班科学综合活动教案:有趣的鹅卵石
-
大班科学滚动的轮子
-
教小孩了解饮料的教案好喝的饮料
-
教孩子地球在旋转的教案:旋转的世界
-
让孩子知道空气存在的教案:找空气
-
帮小孩了解重心现象的教案
-
激发小孩珍惜土壤的情感的教案
-
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
-
温柔撩人晚安短句242句
-
好句张家界的山145句
-
大班语言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小狐狸画春天
-
“梦想马”品牌朋友圈文案36句
-
防水涂料推广朋友圈文案37句
-
帅气游戏英文名字291个
-
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评课稿
-
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