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首页 -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管子变形闯关》

时间:2023-02-18 13:22:07 A+

大班数学教案《管子变形闯关》

大班数学教案《管子变形闯关》

1、大班数学教案《管子变形闯关》

【活动目标】

  1、在探究管子不断变形的过程中,丰富几何形体等相关数学经验。

  2、愿意交流不同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相互竞争的快乐。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管子的经验;

  教学准备:课件、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管子若干(直管、十字管、弯管)教师用管子、图文“秘密提示卡”6张等;

【活动过程】

  一、启发幼儿回忆玩管子积木的经验,激发参与兴趣。

  1、幼儿交流经验,在相互分享中激发玩管子的兴趣。

  师:小朋友,框里是什么积木?平时你能用管子积木变出什么好玩的?

  2、交代分组情况。

  师:今天,我们要分组来玩“管子变形闯关”游戏。首先按管子颜色分四组。

  二、动手动脑,在探究管子变形中不断丰富几何形体等相关数学经验,促进合作能力的发展。

  1、第一关:管子变长棒——在自主探究中丰富比较、等量等相关数学经验,愿意交流。

  (1)(图一)在观察、相互交流中了解闯关任务一:管子变长棒(师:你能看懂第一关任务吗?)

  (2)幼儿操作。(重点:两根小棒一样长。数数每根小棒有几个管子?)

  (3)交流比较。师:你们的小棒都一样长吗?怎么比?(发现秘密一:管子插时用力)提示卡

  2、第二关:管子变方框——两人合作探究管子变方框的方法。

  (1)(图二)师:第二关任务是什么?你发现要完成方框还需要什么?(十字管、两人合作;方框有几根小棒?几个十字管?)(发现秘密二:两人合作;发现秘密三:粗头找细头)提示卡

  (2)幼儿两人合作。讨论:每组可以完成几个方框?(重点:两人合作情况、管子插接方法等)

  (3)分享讨论。请幼儿交流搭建困难或介绍好办法。

  3、第三关:管子变方架子——在与同伴合作探究中讨论交流,不断丰富立体几何形体的相关数学经验。

  (1)(图三):观察图片,了解几何形体的结构特点。

  第三关:这是一个什么?(方架子)

  师:可以怎么搭?和大家讨论一下。(发现秘密四:六人分工合作)提示卡,幼儿交流小组意见。

  师: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有几根小棒?几个十字管子?几个弯管?重点讨论:原来三个方框拆掉几个?六人怎样合作才能最快完成?)

  (2)第一次尝试。重点关注遇到什么问题。

  (3)交流讨论失败的原因。

  师:闯关时出现什么问题?谁有好办法?

  视频与实物解析,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几何形体结构特点。重点观察:方架子由两个方框、四根小棒组成。

  (4)第二次尝试。根据讨论经验继续完成闯关任务三。

  (5)幼儿交流成功经验、交流好办法。(发现秘密五:弯头方向)提示卡。

  三、在猜测想象、对比观察中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愿望。

  1、管子游戏畅想。师:猜猜第四关的任务是什么?

  2、管子闯关拓展。师:看看比比,第四关任务和第三关有什么关系?回到教室我们再研究!

2、大班数学教案《等分》

活动目标:

  1.感知、尝试将规则图形二等分、四等分。

  2.通过分蛋糕游戏感知理解图形的分合变化。

  3.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

  4. 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等分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通过游戏操作把图形等分。

  活动难点:感知理解一个图形能够分成相同的几部分。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学具:每小组若干正方形和长方形彩纸。剪刀,黑色水彩笔。每组一个空的小篮子。

  2.教具 :自编故事《小熊过生日》,讲述小熊过生日请朋友吃蛋糕,随着来访朋友的人数多少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平分蛋糕。自制正方形、长方形蛋糕图片,小熊、小猪、小马、小牛图片。教师用正方形和长方形白纸若干张。水彩笔。黑板。事先画好的分割完成图(见教材,去掉分割长方形的不等梯形)。

活动过程:

  一、复习拼图,感知回顾图形的分合关系。

  1.用大小不一的三角形、长方形,找到一样的朋友拼成正方形、长方形。

  2.幼儿操作的时候教师参与观察了解幼儿的拼法,了解现有经验。

  故事引入,初步感知分蛋糕。

  1.小熊过生日请朋友吃正方形的蛋糕,来了一只小猪好朋友,两个人怎么分吃蛋糕?

  教师鼓励幼儿设想分蛋糕的方法,说明要把蛋糕分成两个一样大的部分,倾听幼儿表达想法,询问用什么方法才能使蛋糕分好的两块是一样的,肯定幼儿的设想并请幼儿前来尝试用纸尝试对角折、对边折的方法折出印痕、画线条,详细讲解过程,使幼儿看见正方形蛋糕被“画”成了两个三角形和两个长方形,将图形留在黑板上,问问幼儿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

  2.教师小结:先把正方形对角和对边折纸、再画线的方法可以把正方形蛋糕分成两块一样的。

  二、初步尝试操作。

  1.给小熊分蛋糕。幼儿用刚才看见的方法用剪刀把正方形彩纸折、画、剪成二等分图形,把分好的图形放在小组桌子中间的小篮子里。

  2.幼儿分割的时候,教师观察、互动,和幼儿交流讨论自己是怎样分的,分好的两块蛋糕是不是一样大的,给幼儿分好的图形拍照。

  3.看照片小结幼儿的成功尝试,说明一块蛋糕分成了两块一样大的,幼儿会发现在正方形里,对边折的时候竖线和横线分割出的图形是一样的。

  4.故事继续,图形引申。

  ——教师 :小熊和小猪都喜欢吃蛋糕,小熊的蛋糕很快吃完了,其实小猪也带了蛋糕:长方形蛋糕!这该怎么分呢?

  ——鼓励幼儿思考用刚才折纸的经验进行对角折、对边折、画线条。

  ——发现长方形折后和正方形蛋糕的形状不同,也发现横对边折和竖对边折折出的图形是不一样的,把折好、画好线条的图形和正方形的一起陈列,观察它们的不一样。

  ——幼儿把长方形图形剪成二等分图形,放在小篮子里。

  ——幼儿操作的时候,教师给剪好的图形拍照。

  5.观看照片小结。长方形也可以分成两个一样的图形,分享交流大家是怎样分的。

  三、运用已有经验探索四等分,提升思考和实践能力。

  1.教师 :又来了两个好朋友,小马和小牛,他们也带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蛋糕来祝贺。4个人怎么分蛋糕?

  2.根据幼儿意愿例如先分正方形。师生讨论怎样把一个正方形分成4个一样的。教师:刚才我们用了对角折、对边折的方法,折了一次。现在要分成4份,还是用这个方法吗?怎么折?折几次?

  ——请幼儿示范,如对角折纸、画出线条。

  ——还可以怎么折?另取一张纸,对边折纸。

  ——还有其他方法吗?如幼儿说不出,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思考折叠的不同方向,或者说出自己和大家不一样的办法,进行示范。

  3.长方形的蛋糕怎样分成4份呢?

  ————请幼儿示范折纸、画出线条。

  ——还能怎么折?另取一张纸。

  还有其他方法吗?如幼儿说不出,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思考折叠的不同方向,或者说出自己和大家不一样的办法,进行示范。

  ——把折好、画出线条的图形出示在黑板上。

  4.问问幼儿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都是正方形和长方形变化出来的,它们和刚才只折一次的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5.幼儿操作把正方形和长方形四等分。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帮助个别幼儿进一步梳理折纸分割的方法,对幼儿的细心提出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并为幼儿的操作结果拍照。

  ——在长方形四等分中,幼儿可能会有竖着等分的现象,使得长方形被分成了4个长细条,这也是一种分法,教师应予以说明和肯定。

  6.观看照片小结。把正方形和长方形分成4份,要用到和分成2份一样的方法,但需要多折、多画、多剪,分好的几个图形就是一样的。

  四、回顾、总结。

  1.在黑板上竖排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图片各一张,和幼儿一起回顾、讨论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

  2.随着幼儿的回顾、表达,教师在每个图片的的右侧贴上事先画好的分割完成图,如对应正方形图片的是一张画着一条对角线的正方形,画着一条中间分割线的正方形,画着两条对角线的正方形,画着中心十字线的正方形,画着竖线分割成四块的正方形。长方形同理出示。

  3.师生共同观看,用归纳、表述的方式整理思考,巩固习得经验。

延伸活动:

  1、把幼儿操作剪好的小图形分类、压膜,放在科学区域,供幼儿练习拼图和分割,巩固对图形分合的经验认识。

  2、在数学活动中继续开展图形认知活动。

  3.鼓励幼儿在家里找一找由几个小图形拼成一样家具等的物品将数学经验运用到生活中去,又使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够迁移到后续数学活动中,不断增长新经验。

  小百科;等分等量划分。另“等分”就是将一个物体或数量等分几份的一种解题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解答有关多边形的面积问题,常会使人有“柳暗花明”的感受。

3、大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

  教学目标 :

  1,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整体包含部分,部分包含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准备:

  图片一幅(被分成若干份) 幼儿每人一张卡片 剪刀 泡沫积木拼图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故事《盲人摸象》引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出示被分成许多份的大图片,请幼儿和老师一起把它拼成完整的一幅图片。

  小结:许多的部分拼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整体。这里的每个部分都是这个整体里面的,整体包含部分,部分包含于整体中。

  2,小游戏,自己制作拼图。请幼儿拿起剪刀把自己的卡片按老师的要求剪成几个部分,之后在把它们拼起来。进一步的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出示鱼的图片,请幼儿观察鱼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组成,然后在讲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同时,可以联系到我们人,我们的身体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都缺一不可,这里加入自我保护的教育。

  三,分散活动:玩拼图泡沫积木。幼儿把自己的一块泡沫中的图形拼出来。

  四,结束部分:小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学符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感受电教活动乐趣。

  2、操作课件,学习用">""<"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

  3、通过课件认识">""<",理解符号含义。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河马嘴巴的形象。

  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河马吗?它是什么样的?

  教师:瞧,有一只小河马,它的嘴巴也是大大的,它呀还是一只贪吃的小河马,吃东西时,大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

  二、结合课件讲述,知道河马大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1.河马爸爸妈妈送食物,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妈妈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一个盘子里有 *个?一个盘子里有*个?小河马说:我要吃多的那盘,是哪个?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爸爸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

  小结:(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爷爷奶奶来喂它,食物来啦,香蕉一样多,这下小河马不知道要朝哪边张嘴巴了?小河马闭起嘴巴。(出示已经学过的=号)

  2.小动物送果实,幼儿练习掌握小河马张嘴方向。

  教师:"咚咚咚"谁来啦?(小马)小马给小河马送来了吃的?猜猜小河马的嘴巴会朝那边张开呢?(幼儿操作电脑)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猫、小鸡。

  教师:贪吃的小河马大大的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其实在这个大嘴巴里还藏着一些有趣的符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根据河马嘴巴,认识理解">""<"符号。

  1.观察河马不同张嘴的方向,认识理解">""<"符号。

  教师:小河马的这张大嘴巴是朝哪边张开的?

  (大嘴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嘴巴扁扁等于号。)教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2.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符号,理解符号的正确运用。

  教师:小河马家的食物真多呀,我们来看一看,比一比,应该用哪个符号。(出示课件,选择正确的符号)

  四、农场摘果子比赛,集体练习符号的运用。

  1.幼儿分组进行摘果子比赛。

  教师:农场里的果子熟了,你们愿意帮助小动物们摘果子吗?我们来比赛,在一段音乐中,看看哪一队摘的多?(幼儿操作)

  2.集体统计比赛结果,练习用数字记录,使用">""<"符号。

  教师:用数字记录,读起来可真方便。刚才你们做的操作卡回到教室后也可以用数字记录一下,再读一读,好吗?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继续练习">""<"符号的运用操作。

活动反思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5、大班亲子游戏课教案《蒙眼闯关》

目标:

  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主动参与活动,体验蒙眼闯关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道具准备:

  眼罩、跨栏、钻圈、椅子、桌子

游戏规则:

  家长双眼蒙上眼罩,幼儿牵领着家长跨过跨栏,绕过椅子、桌子、钻圈等设置的障碍物后到达终点即可得奖。

6、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数字接龙大闯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对一组数字的记忆与敏感性,培养有意注意和专注力。

  2、引导幼儿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按不同任务要求进行游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PPT、幼儿人手一张卡片、每人10颗星星。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与老师打招呼引出接龙游戏。

  小结:接龙就是每人说一句话的一部分,然后连起来就是完整的部分,这样的方法就叫接龙。

  二、数字接龙大闯关

  1、熟悉游戏玩法,理解游戏规则(出示PPT 12345)引出数字接龙游戏,交待今天游戏名称和要求。

  规则一:从排头到排尾一个接一个报数,一圈结束后再重新开始数。

  规则二:从排头接到排尾,再从排尾接到排头。

  规则三:我的手势不停,接龙不停。

  2、理解转换符号,进一步熟悉规则看到这个符号就数字位置发生变化,增加游戏的难度。

  3、大闯关介绍比赛的学具(每人十颗星星),在前三个规则的基础上增加

  规则四:一轮闯关时有错数、慢数的幼儿本轮闯关结束,就要从自己的框内取一颗星星放进玻璃瓶内。

  关键提问: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帮到其他小朋友。

  小结:如果想要闯关成功,你的声音就要响亮让下一个同伴能听清楚,注意力集中听清其他小朋友说的数字这样就不会错数、慢数。

  三、延伸活动

  1、观看幼儿游戏的视频。

  2、理解卡片的具体含义,引发幼儿进一步游戏的兴趣。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7、大班优秀数学教案《快乐大闯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竞赛的形式,提高幼儿对10以内加减运算、看图口述应用题列算式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快乐。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五角星若干。

  2、抢答器三个,统计牌一个,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题师:

  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快乐大闯关,我们快乐大闯关的口号是:(幼儿喊出)快乐闯关,快乐无限!ye!首先我要介绍今天的三个方队,第一方队喜羊羊队,欢迎你们!第二方队美羊羊队,欢迎你们!第三方队沸羊羊队,欢迎你们!今天我们的快乐大闯关有三关,你们有没有信心闯过,拿到第一名?首先进入第一关。

  二、快乐闯关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三个方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颗五角星。答错不奖励也不惩罚。但要自己独立回答。看那一队的五角星个数最多。现在请各队的一号选手答题。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三位选手同时亮题板)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某某队和某某队得到五角星奖励。

  3、师:现在请各队的二号选手答题。(依次进行)小结:第一关七轮必答题结束,我们来关注各队的五角星得数,某某队得到几个五角星,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板书)小朋友看哪个队的五角星个数最多?某某队现在暂时领先,但**和**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关。

  三、快乐闯关第二关

  1、师:第二关"挑战题"。每个方队成员自己编应用题,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里。一会可以选择提问其他队进行挑战。

  2、挑战开始:喜羊羊队可以选择美羊羊队和沸羊羊队当中的一队接受挑战。

  师:你们选谁?***队接受挑战,请听题。(***队可以是任意队员答题。)回答正确吗?恭喜***队得到一个五角星。现在请***队出题。

  3、小结:在第二关中,三队编的都很好,我给三个方队都加上一个五角星。我们再来关注各队的五角星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下面进行第三关。

  四、快乐闯关,第三关

  1、第三关,抢答题。我出示图片,你们列算式。

  2、我请每队的队长拿起桌子上的乐器当抢答器,当我图片一出来说抢答开始,就可以敲抢答器,注意:队长必须在我说抢答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好!准备!请注意看图片。抢答开始。

  3、小结:抢答环节喜羊羊队几个五角星,美羊羊队几个五角星,沸羊羊队几个五角星。

  五、统计

  1、三关过后,我们来看各队的五角星得数。某某队得到五角星最多,某某队和某某队五角星也很多。获胜的***队可以获得每人一个小礼物,请听课老师颁奖。

  2、结束:今天的快乐大闯关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下次再见。(带幼儿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活动很成功。

8、大班数学教案《小熊请客》

活动目标:

  1、操作中发现物体不同的组合方法,发展幼儿的初步推理能力。

  2、感知数学活动的有趣。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黑板、教师用笔、纸

  2、操作材料人手一分:每人5个半圆片、10张方纸、7个圆片。

活动过程:

  一、小熊弟弟过生日

  1、教师边画图1边提出问题情景: 小熊弟弟过生日,要请好朋友来做客,准备了许多糖果。为了让每个朋友都可以吃到,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一个或者两个糖果。朋友来了,小熊真开心!可是直到朋友走了,它也没有搞清楚今天来了几位小客人,它在整理房间时发现,小客人在废物筐中剩下10张糖纸。

  2、引导幼儿思考:

  (1)客人一共吃了几个糖果?

  (2)帮小熊弟弟算一算,今天可能来了几位小动物?

  (3)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一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

  (4)如果客人每人吃两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

  (5)如果每个客人可以吃一个糖果也可以两个糖果,那来了多少个客人?

  3、幼儿操作。

  4、比较三种分法,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

  二、小熊哥哥请客

  1、教师边画图2边提出问题情景: 小熊哥哥也要请客了。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两个或者三个食品,直到客人都走了,小熊哥哥也不知道来了多少客人。[.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它发现废物箱里有5个果冻壳、6张糖纸、7个桃核。

  2、思考:猜猜看来了多少客人?

  (1)客人一共吃了几个食品?我们一起来数数?

  (2)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两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教师操作。

  (3)如果每个客人都吃三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我们也来算算,请幼儿操作。

  3、进一步思考思考:想想还有没有有另外的分法,如果每个客人有的吃两样有的吃三样食品的话,那来了几个客人呢?

  4、比较一下,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

  三、总结:今天我们帮小熊弟弟和哥哥解决了难题,他们都夸小朋友聪明,下次有困难还请你们来帮忙,如果小朋友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算。

9、大班数学教案《快乐数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尝试看图口述并懂得运算。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抢答器(鼓、腰鼓、锣)三个,统计牌一个,唐老鸭、米老鼠、小熊图片各一张。

  3、水果卡片若干,礼花一个,胜利、失败、欢快的音乐各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栏目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大声的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首先我要向你们介绍今天的三个方队,贴有米老鼠的是米老鼠队,欢迎你们!贴有唐老鸭的是唐老鸭队,欢迎你们!贴有小熊的是小熊队,欢迎你们!米老鼠、唐老鸭、小熊都很喜欢吃水果,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水果,你们想要得到水果吗?那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三个方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水果。答错不奖励也不惩罚。但要自己独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选手,要自己拿起水果贴到自己队的英雄榜上。看那一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现在请各队的一号选手答题。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幼儿:33=6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某某和某某得到水果奖励。

  3、师:现在请各队的二号选手答题。(依次进行)

  小结:第一关六轮必答题结束,我们来关注各队的水果得数,某某队得到几个水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板书)小朋友看哪个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米老鼠队现在暂时领先,但唐老鸭和小熊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快乐数学,第二关。Ye!

  三、快乐数学第二关

  1、师:第二关“我说你来算”。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花园里有两只蝴蝶,又飞来两只蝴蝶,一共有几只蝴蝶?)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2、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谁能象我一样给它编一段话,让我来算一算。

  (1)、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口述。

  (2)、教师完整讲述,并板书:2 3=5

  3、我这里有三张图片,每个方队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里。

  4、挑战开始:米老鼠队可以选择唐老鸭队和小熊队当中的一队接受挑战。师:你们选谁?唐老鸭队接受挑战,请听题。(唐老鸭队可以是任意队员答题。答题是否正确由挑战队判断,答对拍三下,答错

  拍一下。)恭喜唐老鸭队得到一个水果。现在请唐老鸭队出题。

  5、小结:在第二关中,三队编的都很好,我给三个方队都加上一个水果。我们再来关注各队的水果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四、快乐数学,第三关

  1、第三关,抢答题。我出示图片,你们用数字算出来。比如:这张图片你回怎么算:(23=5)对!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算。

  2、我请每队的数字6当队长,请队长那出凳子后面的乐器当抢答器,当我那出图片说:抢答开始。注意:队长必须在我说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好!准备!抢答开始。

  3、小结:抢答环节米老鼠队几个水果?唐老鸭队几个水果?小熊维尼队几个水果?

  五、统计

  1、三关过后,我们来看各队的水果得数。(幼儿唱数,教师统计)某某队得到水果最多,某某队和某某队水果也很多。米老鼠、唐老鸭还有小熊维尼非常高兴,给我们送来了礼花,我们一起庆祝一下(教师打出礼花)跳起来吧!

  2、结束:现在我们到教室里继续庆祝。(带幼儿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学阅读,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逐步学会运用数学去分析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把学数学真正变成一个做数学的过程,这些都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一.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与探索.创新的机会

  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鼓励学生多阅读数学,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课外书籍等,同时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并为他们提供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可以发问,以使学生充分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多角度的思维习惯。

  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懂得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是我们借以了解世界的基本工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数学,让他们体验到我们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数学”的心理。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存在与乐趣。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问学生:“你们喜欢喝牛奶吗?可牛奶盒上写着脂肪:3.3%;蛋白质:2.9%……,这些3.3%.2.9%等表示什么意思?”又如:让他们说一说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哪几个数字组成的;让他们记录一星期的气温……。学生完成题目时兴致特别高,争先恐后地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到了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从而通过交流家里的电话号码,知道了由于数的排列顺序不同,构成的电话号码也不同,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心,他们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应借助孩子的这种天性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想一想,仪一仪。把从课外阅读中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让每一位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另外,在同学之间,用儿童的语言进行交流最为真实。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感染与鼓励。遇到反对意见时,他们又会回到实际中去摆.去想。从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讨论,学会了学习。因此,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在实践与探索中学会学习,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在学习“加法的简便计算”时,利用“妈妈购物98元,付款100元,找回2元”的生活实例,诱导学生探索.掌握:“138-98=138-100+2”的简便算理;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组织学生到超市调查商品的价格;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后,让学生用“正”字法。统计评选每周“升旗手”;学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亲自设计桌套的大小等。

  通过数学阅读和实际动手操作,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加深了新学知识的认识及它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数学的阅读,是学生获得了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大班数学教案《智力闯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自编应用题必须有两个数和一个问题,能编出7以内的数的应用题并说出算式。

  2、体验创编过程的成功与快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1.师:(出示PPT)我们先来复习一下7的分合式有哪些,请小朋友来说一下。

  2.现在,谁能根据7可以分成1合6来列算式,提醒一下,这个分合式可以列出4个算式哦!

  1+6=7,6+1=7;7-1=6,7-6=1。

  小结:对于加法来说,小的+小的=大的;对于减法来说,大的-小的,对应的那个数就是答案。

  (出示第二张PPT),请小朋友来看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①草地上有1只黄色的蝴蝶,又来了6只粉色的蝴蝶,现在一共有几只蝴蝶?

  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应用题吗?(提示,加法两个,减法两个。)、

  经过第一个的练习,谁能自己说出这一个。

  ②草地上有5只灰色的兔子,又来了2只白色的兔子,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兔子? 列算式,5+2=7

  (根据上一个练习,同样请小朋友说出剩余的3个应用题)

  (出示PPt3)刚才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现在来看这一个,会的举手。

活动延伸

  (PPt4)来看图,谁能根据这个图编出更多的应用题,列出更多的算式。

  (根据:树上树下;鸟的大小;尾巴的方向)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11、大班数学教案《会飞和不会飞》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两种或多种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逐级分类。

  2.积极参与操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记录纸、教师使用图片两份

  2.幼儿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引题激趣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图片,幼儿观察。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特征、用途或性质。

  师:你发现了什么?(飞机)它是怎样的?(蜻蜓)它会做什么?

  (3)小结:小朋友真不错,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是的这里有会飞的蜻蜓、飞机,有不会飞的汽车,还有我们制造的自行车等等。

  2.幼儿尝试分类

  (1)有位科学家建了两幢房子,想让它们住进去,你们觉得怎样住比较合适呢?

  (2)出示幼儿操作材料: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图片和记录纸请你们试着给他们分分家,分好以后告诉我们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好吗?

  (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4)集中交流: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并说一下这样分的理由。(XX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幼儿讲述分法,教师在黑板上演示。

  (5)小结:刚才我们按照人造的和非人造的;会飞和不会飞这两种方法来把他们分在了两幢房子里。

  3.逐级再次分类。

  (1)师:它们住在一起之后,科学家觉得还不是很合适,又把房子分成了两个房间。想请这桩房子里的东西分别住进两间房间,你们觉得可以怎么分呢?

  (2)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其中的一桩房子里的东西如何分成两份。师:这是我们刚才分好的一幢房子,是按人造的和非人造的分的,那么人造的东西可以怎样分在两个房间里。

  (3)刚才我们一起分了这装房子里的东西,还有的东西请大家自己分一分,来打开铅画纸可以看到房子下面有两个房间我们就把上面的东西凡在房间里。

  (4)幼儿在桌上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集中交流: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

  (5)小结:小朋友们分的方法可真多:有的按人造的和非人造的分;有的按会飞的和不会飞的分;有的按脚的多少分……我们发现只要找到物体的一个特征,就可以进行分类,看现在我们看图片就一目了然了,下次再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想办法分一分了。

  4.快乐分一分

  (1)我们小朋友能不能把自己分一分呢?

  (2)你是怎么分的?(可以按男女分一分)

  (3)现在男孩子队还可以怎么分,女孩子还可以怎么分?

  (4)教师小结。

12、大班数学教案《管子变形的秘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探究管子不断变形的过程中,丰富几何形体等相关数学经验。

  2.愿意交流不同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相互竞争的快乐。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管子的经验;

  2.教学准备:课件、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管子若干(直管、十字管、弯管)、教师用管子、图文“秘密提示卡”6张等;

活动过程:

  (一)启发幼儿回忆玩管子积木的经验,激发参与兴趣。

  1.幼儿交流经验,在相互分享中激发玩管子的兴趣。

  ——师:小朋友,框里是什么积木?平时你能用管子积木变出什么好玩的?

  2.交代分组情况。(按管子颜色分四组)——师:今天,我们要分组来玩“管子变形闯关”游戏。

  (二)动手动脑,在探究管子变形中不断丰富几何形体等相关数学经验,促进合作能力的发展。

  1.第一关:管子变长棒——在自主探究中丰富比较、等量等相关数学经验,愿意交流。

  (1)(图一)在观察、相互交流中了解闯关任务一:管子变长棒(师:你能看懂第一关任务吗?)

  (2)幼儿操作。(重点:两根小棒一样长。数数每根小棒有几个管子?)

  (3)交流比较。师:你们的小棒都一样长吗?怎么比?(发现秘密一:管子插时用力)提示卡

  2.第二关:管子变方框——两人合作探究管子变方框的方法。

  (1)(图二)师:第二关任务是什么?你发现要完成方框还需要什么?(十字管、两人合作;方框有几根小棒?几个十字管?)(发现秘密二:两人合作;发现秘密三:粗头找细头)提示卡

  (2)幼儿两人合作。讨论:每组可以完成几个方框?(重点:两人合作情况、管子插接方法等)

  (3)分享讨论。请幼儿交流搭建困难或介绍好办法。

  3.第三关:管子变方架子——在与同伴合作探究中讨论交流,不断丰富立体几何形体的相关数学经验。

  (1)(图三):观察图片,了解几何形体的结构特点。

  ——第三关:这是一个什么?(方架子)——师:可以怎么搭?和大家讨论一下。(发现秘密四:六人分工合作)提示卡——幼儿交流小组意见。师: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有几根小棒?几个十字管子?几个弯管?重点讨论:原来三个方框拆掉几个?六人怎样合作才能最快完成?)

  (2)第一次尝试。师重点关注遇到什么问题。

  (3)交流讨论失败的原因。

  ——师:闯关时出现什么问题?谁有好办法?

  ——视频与实物解析,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几何形体结构特点。重点观察:方架子由两个方框、四根小棒组成。

  (4)第二次尝试。根据讨论经验继续完成闯关任务三。

  (5)幼儿交流成功经验、交流好办法。(发现秘密五:弯头方向)提示卡

  (三)管子畅想:在猜测想象、对比观察中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愿望。

  1.管子游戏畅想。师:猜猜第四关的任务是什么?

  2.管子闯关拓展。师:看看比比,第四关任务和第三关有什么关系?回到教室我们再去研究!

活动反思:

  管道是孩子平日里最喜欢玩的玩具之一,利用各种材料对管道进行探索,孩子们的兴趣是可想而知的,本次活动所选择的材料取源于幼儿的生活,因此,对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了,整个活动充分渗透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在做中、玩中增长了知识,每次探索前都提出明确的要求,所以他们不再是简单的操作活动了,而是带着任务在探索。因此,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显得井然有序。

  本次活动还注重“三个学得更好”:1.先安排探索直管后再提供更有难度的材料。2.让幼儿在接受挑战,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学得更好。3.采用竞赛、赏识的小结方式,让幼儿在被信任、被鼓舞中学得更好。

  当然,本次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活动后我及时反思,发现还有两个今后努力的方向:1.科学活动相对与其他学科来说,是很严谨的一门内容,所以,今后我还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严谨。2.管道的弯度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不同的材料。

13、大班数学教案《钓鱼真有趣》

活动目标:

  1、能从画面中,对应出每个人钓鱼的数量,并转换成数字。

  2、让幼儿练习多少关系的比较以及10以内的减法列式计算。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画纸、回纹针、磁铁、竹筷子、蜡笔、毛线、海报纸、笔、大水盆。

  2、1-5数字卡三份,减法卡、等于卡。

活动过程:

  ㈠引起兴趣

  1、问幼儿有没有看过钓鱼?告诉幼儿我们要自己来做一些鱼,这样就可以准备进行钓鱼比赛了。

  2、教师示范一次钓鱼道具的制作:

  ⑴用图画纸画鱼,并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回形针夹在鱼的嘴巴上,一只鱼就完成了,鼓励幼儿制作不同种类的鱼。

  ⑵接着,利用竹筷子、毛线、磁铁制作钓竿:将毛线的一端绑上竹筷子,另一端绑磁铁。如果担心不牢,可用胶带固定,不要缠太厚的胶带即可。

  ㈡团体活动

  1、将幼儿制作的鱼,全部放在一个在水盆里面,让幼儿可以尽情地钓鱼。但同时要告诉幼儿,现实生活中钓鱼,不能钓太多,够吃就好。

  2、教师限定时间,时间到后,请幼儿收竿,带着钓到的鱼,请教师帮忙把数量记录在海报纸上。

  3、教师回收所有的钓鱼道具,请幼儿集合,让幼儿专心于学习数学活动。

  4、教师随意举两个人为例,提问:这两个人谁钓得多?谁钓得少?多多少?少多少?并问幼儿怎么判断多多少?少多少?

  5、引导幼儿以算式表达数学概念,教师用数字卡、减法卡、等于卡,进行示范。

  6、在黑板上,以图卡排出表达式,并用口语表达,例如:强强钓了五条鱼,珊珊钓了两条鱼,谁钓的比较多?多多少?幼儿可能会以手指头或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教师可加入表达式,让幼儿学习抽象符号,并说明,强强比珊珊多钓了三只鱼,五减二等于三:5-2=3

  7、让幼儿运用上述方式,任选两位同伴钓鱼的数量做比较。

  8、请幼儿将自己练习的成果与同伴分享。

14、大班优质数学教案《管子变形闯关》

【活动目标】

  1、在探究管子不断变形的过程中,丰富几何形体等相关数学经验。

  2、愿意交流不同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相互竞争的快乐。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管子的经验;

  教学准备:课件、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管子若干(直管、十字管、弯管)教师用管子、图文“秘密提示卡”6张等;

【活动过程】

  一、启发幼儿回忆玩管子积木的经验,激发参与兴趣。

  1、幼儿交流经验,在相互分享中激发玩管子的兴趣。

  师:小朋友,框里是什么积木?平时你能用管子积木变出什么好玩的?

  2、交代分组情况。

  师:今天,我们要分组来玩“管子变形闯关”游戏。首先按管子颜色分四组。

  二、动手动脑,在探究管子变形中不断丰富几何形体等相关数学经验,促进合作能力的发展。

  1、第一关:管子变长棒——在自主探究中丰富比较、等量等相关数学经验,愿意交流。

  (1)(图一)在观察、相互交流中了解闯关任务一:管子变长棒(师:你能看懂第一关任务吗?)

  (2)幼儿操作。(重点:两根小棒一样长。数数每根小棒有几个管子?)

  (3)交流比较。师:你们的小棒都一样长吗?怎么比?(发现秘密一:管子插时用力)提示卡

  2、第二关:管子变方框——两人合作探究管子变方框的方法。

  (1)(图二)师:第二关任务是什么?你发现要完成方框还需要什么?(十字管、两人合作;方框有几根小棒?几个十字管?)(发现秘密二:两人合作;发现秘密三:粗头找细头)提示卡

  (2)幼儿两人合作。讨论:每组可以完成几个方框?(重点:两人合作情况、管子插接方法等)

  (3)分享讨论。请幼儿交流搭建困难或介绍好办法。

  3、第三关:管子变方架子——在与同伴合作探究中讨论交流,不断丰富立体几何形体的相关数学经验。

  (1)(图三):观察图片,了解几何形体的结构特点。

  第三关:这是一个什么?(方架子)

  师:可以怎么搭?和大家讨论一下。(发现秘密四:六人分工合作)提示卡,幼儿交流小组意见。

  师: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有几根小棒?几个十字管子?几个弯管?重点讨论:原来三个方框拆掉几个?六人怎样合作才能最快完成?)

  (2)第一次尝试。重点关注遇到什么问题。

  (3)交流讨论失败的原因。

  师:闯关时出现什么问题?谁有好办法?

  视频与实物解析,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几何形体结构特点。重点观察:方架子由两个方框、四根小棒组成。

  (4)第二次尝试。根据讨论经验继续完成闯关任务三。

  (5)幼儿交流成功经验、交流好办法。(发现秘密五:弯头方向)提示卡。

  三、在猜测想象、对比观察中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愿望。

  1、管子游戏畅想。师:猜猜第四关的任务是什么?

  2、管子闯关拓展。师:看看比比,第四关任务和第三关有什么关系?回到教室我们再研究!

15、大班数学教案《森林旅馆》

活动目标:

  1.在森林Party的情境中感知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这四个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知觉。

  2.活动中能有序,细致地进行观察,清楚、响亮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3.感受圣诞聚会的快乐,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森林Party》。

  2.操作材料、自制跳舞毯各人手一份。

  3.自制储物柜及圣诞礼物。

活动过程:

  (一)参加森林Party,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圣诞节快要到了,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参加一个快乐Party吧。

  (二)通过住旅馆情境分房间,巩固上、下、左、右。

  1.用一根直线给旅馆分房间、摆家具,复习上下。

  师:旅馆只有一个房间,我们有男生和女生怎么办呀?

  2.探索另外一种分房间方式,复习左右。

  (三)利用两根直线分房间,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1.引导幼儿利用两根直线把旅馆分成四个房间。

  2.幼儿第一次操作。

  3.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师:你们的房间都分好了吗?这个是哪个小朋友分的?你上来介绍一下。你再说一下小动物分别住在哪个房间?和他一样分的小朋友举手。你们都是这样分的。可是刚才这个小朋友介绍小动物住哪个房间的时候,说的是这个、那个的,有点介绍不清楚。我们能不能帮这四个房间都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呢?我们先来看看小猫住哪个房间?先看看它住在左边还是右边,上面还是下面呢?那我们就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左上。"那小羊、河马、大象它们住在哪个房间呢?

  4.根据动物要求进行第二次操作。

  (四)举行森林Party,巩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1.根据指令找寻神秘圣诞礼物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的舞会要开始啦。让我们把今天的舞伴请出来。我数到123,你们把坐的地垫翻过来,这就是你们的舞伴。看看你的舞伴什么样?

  2.Party游戏:跳舞毯。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继续了解生活中的其他方位,如东南西北等。

16、大班数学教案《晒小鱼》

活动目标:

  1、学会用多种方法组成“5”。

  2、能认识重量和数量间的关系:在总重量一定的情况下,单位重量越小数量越多,单位重量越大数量越少。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重量的鱼卡片(身上的不同点数代表一斤鱼、两斤鱼、三斤鱼、四斤鱼),麻绳人手一根,教师用展示板

活动过程:

  导入:教师展示鱼串,让幼儿认识点数和斤数对应的三种鱼(一斤鱼、两斤鱼、三斤鱼、四斤鱼)

  1、介绍大中小鱼,及鱼上面点的含义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啊(出示鱼串)?那有没有发现这些鱼有什么不一样啊?

  幼……(例,颜色、大小、点数)

  师:对啦,它们身上的点点不一样哦。(适当引导点数代表的意义)那一个点点的就是一斤的鱼,两个点点的就是…………(指着鱼让幼儿说出鱼点点对应的斤数)

  幼……

  2、教师让幼儿自由晒5斤鱼,即把鱼上的回形针夹到麻绳上。

  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帮忙晒小鱼,第一次晒的要求,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哦。我们要晒5斤鱼,就是说,鱼身上的点点数一数合起来刚好是5,我们要开动脑筋想出和旁边小朋友不一样的方法。去晒鱼的时候,我们不用带凳子直接从两边走到后面的小桌子上晒鱼,每四个小朋友一组。晒好的小朋友把小鱼晒到第一块板子上。

  3、请幼儿自主表达5斤鱼的不同晒法,同时教师在展示板上呈现各种晒法。

  师:小朋友们都非常棒,这块板子上已经晒满了我们的小鱼,那现在谁愿意和我们大家分享一下你晒鱼的方法呢?

  幼……(请幼儿自主表达鱼的组合,并把这串鱼挂在展示板上)

  师:说的真棒!有跟XXX小朋友一样的麽,举手我看看。

  哦,有这么多啊。那有没有不一样的?xxx,你来。(请表现好的幼儿在板上写5斤来控制幼儿的纪律和气氛)

  幼……

  重复上述步骤,尽量让幼儿把他们的不同方法都展示出来,若未完全呈现4种方法,则:

  师:我们上面已经有x种不同的晒法了,小朋友们再开动脑筋想想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晒5斤鱼的方法呢?

  幼……

  4、 教师让幼儿晒5斤鱼,要求条数最少,并把晒法和条数记录在展示板上。

  师:第一次的晒鱼成功!现在我们要开始第二次晒鱼咯。听清楚我的要求,我们还是晒5斤鱼,但是,我们要晒得条数最少(配动作以清楚示人)。晒完之后挂在第二块板子上。

  幼……

  师:这次谁能给我们讲讲晒鱼的方法呢?

  幼……

  师:这是一种方法,这样有几条呢?(一边在展示板上挂鱼一边记录鱼的条数,请表现好的幼儿记录条数以控制现场。展示对错几个晒鱼方法,但是由幼儿在条数对比中发现正确的方法。)

  5、教师让幼儿晒5斤鱼,要求条数最多,并把晒法和条数记录在展示板上。

  师:给第二次晒鱼任务中晒对的小朋友鼓鼓掌吧!现在我们要开始第三次晒鱼了,要求是:同样晒5斤鱼,条数是最多的。晒好的小朋友把鱼挂到第三块板子上,我们看看这次谁晒的又快又好!

  活动总结:

  师:我们今天学会晒5斤鱼了。那10斤鱼要怎么晒呢?我们继续开动小脑筋,下课讨论讨论,我们下次课再来分享方法吧。现在把材料整理好,排好队伍,回教室了!跟客人老师说再见!

  活动延伸:

  幼儿以小组合作方式快速晒出10斤鱼,串成鱼??链送给客人老师。

  师:现在大家都学会要怎么晒鱼了吗?我们刚刚都晒的是5斤鱼,这样穿起来挂在脖子上像什么啊?

  幼……

  师:我们今天来了很多客人老师,让我们每个小组一起用一条长绳子,串出有十斤的鱼项链,把不同的小鱼都夹上去串起来漂亮点,送给我们的客人老师吧。记住哦,是十斤的鱼项链,来!动手吧!

17、大班数学教案《螃蟹找家》

  教学目标:

  1.复习5、6、7的分解,能用圆点和数字记录分解的结果。

  2.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学习5、6、7的分解

  2.用圆点和数字记录分解的结果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有初步了解分解

  环境准备:分式卡片人手一份,幼儿数学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

  一、5只螃蟹做游戏。

  1.教师出示5只螃蟹导入。

  2.请幼儿用圆点来表示小螃蟹。

  3.重点引导幼儿说说分式符号的含义。

  二、6只螃蟹做游戏。

  1.教师再出示一只螃蟹。

  2.幼儿讲述6只螃蟹在沙滩上玩会发生的情况。

  3.幼儿操作分卡。

  三、螃蟹找家:

  1.幼儿操作数学活动材料。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有效语言设计:

  1.有5只螃蟹在沙滩上做游戏,它们一前一后的爬着。

  2.两只小螃蟹可以用几个圆点表示?(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分号下面的两个小方框里应该画几个小圆点?

  3.第二天,又有一只小螃蟹在沙滩上玩,现在一共有几只了?

  4.6只螃蟹在沙滩上爬呀爬,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小螃蟹玩累了要回家了,它们会回到哪个洞里去呢?

  环境辅助:

  幼儿操作卡

18、大班数学案《数字接龙大闯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对一组数字的记忆与敏感性,培养有意注意和专注力。

  2、引导幼儿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按不同任务要求进行游戏。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PPT、幼儿人手一张卡片、每人10颗星星。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与老师打招呼引出接龙游戏。

  小结:接龙就是每人说一句话的一部分,然后连起来就是完整的部分,这样的方法就叫接龙。

  二、数字接龙大闯关

  1、熟悉游戏玩法,理解游戏规则(出示PPT 12345)引出数字接龙游戏,交待今天游戏名称和要求。

  规则一:从排头到排尾一个接一个报数,一圈结束后再重新开始数。

  规则二:从排头接到排尾,再从排尾接到排头。

  规则三:我的手势不停,接龙不停。

  2、理解转换符号,进一步熟悉规则看到这个符号就数字位置发生变化,增加游戏的难度。

  3、大闯关介绍比赛的学具(每人十颗星星),;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在前三个规则的基础上增加规则四:一轮闯关时有错数、慢数的幼儿本轮闯关结束,就要从自己的框内取一颗星星放进玻璃瓶内。

  关键提问: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帮到其他小朋友。

  小结:如果想要闯关成功,你的声音就要响亮让下一个同伴能听清楚,注意力集中听清其他小朋友说的数字这样就不会错数、慢数。

  三、延伸活动

  1、观看幼儿游戏的视频。

  2、理解卡片的具体含义,引发幼儿进一步游戏的兴趣。

  活动反思:

  幼儿喜欢游戏,兴趣浓厚,但幼儿不会具体的在玩中学,只有教师正确的引导,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生成的词语接龙,不但玩出了乐趣,学会了积累词语。

19、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向左向右大闯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方向标记和序数找到对应的物品,或给指定物品标出方向,用正确的序数表示其位置。

  2、建立初步的双向排序的概衾。

  3、体验游戏的乐趣。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对左、右方位比较熟悉。

  2、1~1O的数字卡,方向标记,操作单,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1~1O的顺逆唱数和单双数。

  1、出示1~10的数字卡,复习顺逆数和单双数。

  师:瞧,小兔姐姐给我们送礼物来了,可是在途中遇到了一点困难,我们一起去帮帮它吧!(请看图)

  2、引导幼儿观察,在圆圈内填上合适的数字。

  师:兔姐姐从哪里开始出发呢?(……)对了,兔姐姐就是从房子旁边的红点开始出发了,你看,有三条路呢?先走这条路吧!按照箭头的顺序1、2、这儿应该是几呢?……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条路,按照箭头的顺序1、3、这儿应该是几呢?咦,小朋友发现了没有这条路上全是单数。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条路,按照箭头的顺序,这儿应该是数字几呢?这条路上全是双数。

  二、初步按照左、右方向判断物体的位置。

  师:刚才我们一起帮兔姐姐解决了困难,兔姐姐出发了,它走呀走呀、走呀走呀,在这儿兔姐姐还遇到了三个关口,(出示第一关)

  1、看,这儿有什么?(苹果)有几只苹果?(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还有什么?(箭头)

  2、介绍方向标记“→”“←”。

  师:看这个箭头指向哪里?(指向右边)这个箭头就表示从左往右。

  师:这个箭头指向哪里?(指向左边)就表示从右往左。

  3、尝试将方向标记和序数结合起来寻找对应的苹果。

  师:现在请你从左往右数一数红苹果排在第几个?

  从左往右它排在第四个,看看这个标记上有什么?(箭头和数字)你知道这个箭头是什么意思?(从左往右)数字是什么意思?(第4个)对了,这个标记就表示从左往右数红苹果排在第4个。

  师:请你从右往左数一数绿苹果排在第几个?这个可以怎么表示呢?用一个什么方向标记呢?它排在第几个呢?请你来找一找。

  师:这儿还有一个绿苹果,从左往右数它排在第几个呢?用哪个标记呢?(出示两个,幼儿选)

  师:顺利通过第一关,插上一面小红旗。

  三、根据画面尝试双向排序与定位。

  1、根据方向标记为每一只小动物确定位置并用序数表示。

  师:看兔姐姐遇到的第二关,我们先从左往右看,第一个是……第二个是……,我们再从右往左看排在第一个的是……第二个是……

  师:小乌龟从左往右数它排在第几个?从右往左数排在第几个?

  教师小结:看方向标记变化了,小动物的位置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

  师:兔姐姐遇到的新难题,看小狗下面的标记卡上有什么方向标记?(从左往右的方向标记)那从左往右数小狗排在第几个呢,这个缺少一个数字标记,应该是几呢?(老师示范贴数字)

  师:看看这儿的方向标记,数一数小青蛙下面应该是数字几呢?(请小朋友来找)

  ……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第二关也通过了,我们也来插上小红旗,接下来还有最后一关,也是最难的一关,你们有信心吗,来给自己打打气,加油!加油!

  四、通过操作体验感知物体的序数,找准方向标记。

  1、引导幼儿根据序数画上方向标记。

  师:看第三关也是要我们完成标记卡,小鱼下面的标记卡上有数字缺少什么呀?(方向标记)那这条小鱼是从左往右数第1个,(快思www.banzhuren.cn)还是从右往左数第一个呢?那我们个它送上一个从左往右的方向标记?

  ……

  师:太棒了,顺利通过第三关。插上一面小红旗,瞧!兔姐姐的礼物到了,看看里面是什么?(出示一片美丽的红枫叶)。

  师:红枫叶上还藏着秘密呢?我们一起来看。

  2、引导幼儿根据序数和方向标记找到对应的胡萝卜并把它圈出来,同时在后面相反方向标记下写出这个胡萝卜相反方向的序数。

  师:胡萝卜前面有一个标记,什么意思呢?请你从左往右数圈出第八个萝卜(教师示范)后面看这个方向标记,请你从右往左数找找刚圈的萝卜,它排在第几呢?(数字记录在这个方向标记的下面)

  师:现在请每位小朋友拿一份礼物,到后面的桌上开始做吧。(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做好的小朋友坐到小椅子上,检查检查,也可以相互检查检查。(请一幼儿上来,集体检查并帮助纠正)

  师:现在请小朋友相互检查检查,做的对的小朋友可以把红枫叶贴到红枫树上。(教师集体检查)

  师:小朋友都做得非常好,我们一起把这棵美丽的红枫树当做回礼送给兔姐姐吧。(教师带领幼儿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1、 本次活动的气氛热烈,班上的孩子 很快就融入到活动中来了。

  2、 师生的互动性还可以在加强一点。

  3、 有小部分幼儿对“以自身为中心”来区分左右的概念还存在着有一点模糊,在下次的拓展活动中将结合幼儿自身的实例来开展活动。

  4、 活动中幼儿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0、大班数学教案《购物高手》

  活动目标:

  1、能注意物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关系,进行10元以内的买卖游戏。

  2、能说出要买的物品与数量,学会用同样多的钱买不同的物品。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购物小超市ppt。

  2、学具:与超市里玩具相对应的图片卡若干;1元、2元、10元的钱币若干;购买玩具的表人手一张;骰子一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掷筛子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

  出示筛子:小朋友看,这是什么?(骰子)上面有什么?(点子)

  师:我们来玩掷筛子游戏,一组上的小朋友轮流,掷到数字几你就从盘子里拿出与点子数一样的钱,如我掷到点子4,就拿4元钱。

  2、幼儿轮流掷筛子。

  3、交流。

  师:小朋友说说你掷到数字几,拿了几元钱,是几元钱和几元钱合起来的?

  幼儿:4元钱,是两个一元和一个两元合起来的。

  二、10以内物品的买卖。

  1、出示ppt。

  师:在我们小区里开了一个超市,我们一起去看看超市里有哪些物品,是多少钱呢?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说物品的价格。

  3、6元以内的买卖游戏。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用掷筛子的方法获得了一些钱币,现在就用你手里的钱来超市买东西吧,你想买什么呢?

  幼儿说说自己想买的东西,并说说够不够,说对的把相应的物品的图片拿走。

  4、10元以内的买卖游戏。

  师:老师给小朋友每人10元钱,你还要从盘子里拿多少钱才凑满10元呢?请小朋友从盘子里继续拿钱凑满10元。

  师:现在小朋友的钱更多了,每人买一个物品,想想你可以买什么呢?

  请幼儿带上10元钱来买东西,如果是一张整的10元,让幼儿自己想还要找多少钱?

  三、引导幼儿学习用同样多的钱买不同的物件 。

  1、交代游戏名称及玩法。

  师: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是“购物高手”。(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现在老师给小朋友发一张10元钱的记录单,我们要把10元都用完,所买东西不能超过10元,想一想可以买些什么?能买几样物品呢?

  师:请小朋友选择想要买的东西,贴在记录单里。

  2、交流。

  师:你买了几样,买了哪些物品,有没有超过10元?

  幼儿介绍自己的各种购物方法。

21、大班游戏详案教案《闯关法宝》含反思

  设计意图

  磁铁对幼儿来说并不是陌生的东西,但它仍有一些特性幼儿并未完全了解,所以学中还存在可挖掘利用的空间。本方案试图以活动“游戏闯关”贯穿始终,并且层层入,不断地让幼儿体会成功的快乐,激发新的探索欲望,使学习活动向纵深发展。在每个闯关的过程中,老师只提供一定的条件和环境,让幼儿充分寻找、发现、探索、寻求解决决问题的方法,引发幼儿主动思考,获得直接的经验和学习的方法,并鼓励幼儿与老师和同伴交流分享,使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得到提高。

  活动目标

  1.启发引导幼儿在闯关游戏中进一步感知磁铁的特征,探索和发现磁铁的作用并积极运用磁铁的特征解决简单的问题。

  2.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指导幼儿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收获,感受成功的乐趣和助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磁铁人手一块;背面粘有小磁铁的小兔、小猴图片各十五张(幼儿人数的一半)。

  2.回形针、细小磁铁若干。

  3.用回形针别住布做的门,请生活老师扮演公主。

  活动过程

  一、出示闯关图

  1.师:在这座城堡中有一位非常美丽、可爱的公主被巫婆锁住了,要想救出她,必须闯过4关才行,小朋友愿意去营救她吗?

  2.给每个小朋友一个营救公主的法宝――磁铁。(给幼儿一个悬念:磁铁怎么能救公主?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二、闯关

  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及规则和要求。

  第一关:迷宫寻宝――准备路途中的费用。幼儿用自己手中的磁铁法宝在教室中四处寻找,看磁铁和哪些东西相吸。让幼儿充分操作,感知磁铁可以吸铁和磁铁互相吸引的特点,并鼓励幼儿把发现随时说出来。

  第二关:兔猴通道。幼儿利用提供的兔子、小猴图片(背面有磁铁)和回形针,把兔子或猴子图片标记固定在自己胸前才可以进入第二关。幼儿再次感受磁铁吸铁的特征,同时体会磁铁的作用。教师让幼儿自然分成两组,由两个老师分别带领幼儿完成。

  第三关:扫雷。要求幼儿用手中的大磁铁把地上的细小磁铁吸上来。引导幼儿利用自己手中的大磁铁,让幼儿再次感受磁铁和磁铁相吸的特点。"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活动采用分组的形式。

  第四关:打开门,救出公主。公主在门里面(一块用回形针别着的布),可是门上有机关,不可以用手碰,怎样让门打开?引导幼儿用磁铁把回形针吸掉,救出里面的公主(生活老师扮演)。

  三、分享和交流

  1.请小朋友告诉公主,我们营救她闯过哪几关,用了什么办法。这个过程实际上是老师帮助小朋友提升对磁铁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

  2.大家互相拥抱,欢庆胜利,感受帮助别人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此科学活动在内容上可以说是一个很老的课题,但老师借鉴了目前网络游戏中的闯关形式,加上拯救公主的主题,一环扣一环,令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大大地被激发出来了,真正实现了“玩中学,做中思”的目的。 活动设计的几个环节由浅人深,循序渐进。 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倡导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由三位老师和孩子共同游戏,使老师和幼儿建立一种亲密、合作、互助的伙伴关系。 此方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和修改,如可以在第一关的迷宫寻宝中设计表格,让幼儿对磁铁可以吸的物品和不可以吸的物品做具体的记录,也可以在前面加大对磁铁特点的探索,让幼儿尝试感知磁铁和磁铁相吸时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点。

22、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活动目标

  1.了解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2.练习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3.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他们能说出图形的名称。难点是辨认不同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粉笔、黑板、彩纸剪成的各种图形。

  活动过程

  一、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2.让幼儿比较图形的异同,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些是完全不同的。3.有些是相似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4.有些是相关联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5.经过反复辨认,幼儿对图形的特征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二、先让幼儿知道物体有名称图形也有名称,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才把图形的名称告诉他们。

  三、引导他们辨认生活中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图形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四、用画纸剪出不同的大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再用纸剪出不同的小几何图形,然后让幼儿把同类的小图形贴在相对应的大图形上面。

  教学反思

  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23、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分解与组合》

  活动目标

  1、感知几何图形之间分解与组合的关系,探索图形组合方式的多样性。

  2、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探索的结果。

  3、积极参加数学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操作探索图形组合方法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地砖、地板、黑板若干块

  2、学具:人手8张操作板、记录纸、铅笔

  3、经验准备:有分工与记录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观察“地砖”的外形特征。以故事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白兔开了一家装修公司,需要招聘铺地砖的工作人员呢!他说只有最会动脑筋的孩子才能成功,你们要不要试一试?

  出示图1——8张地砖,引导幼儿认识、观察、比较它们的外形特征。

  师:这些就是用来铺地的地砖,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地砖形状、颜色、数量、方向等特征。)

  小结:他们的颜色、形状、方向、图形数量都不同,并且有的图形相同,但是方向是不同的!

  二、运用已有经验尝试进行图形的匹配与转换(小猫家的地板)

  1、出示地板小猫家的地板,引导幼儿观察地板上的阴影部分,选择合适的地砖进行匹配.

  师:这是小猫家需要我们铺地砖的地板,黑色的部分表示可以铺地砖的空位,仔细观察地板上空位的形状,找找看第几号地砖铺进去后,不多不少刚刚填满。(请个别幼儿操作)谁愿意来试试!

  2、验证操作结果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地板铺好了吗?是不是不多不少刚刚填满呢?

  小结:要观察地板空位与地砖的形状、方向是否匹配,这样我们才能又快又准确地将地板不多不少刚好铺满。

  三、感知不同的图形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或大图形分割成其它的小图形)

  1、出示小狗家的地板,引导幼儿观察。

  师:看看小狗家的地板的空位有什么不一样?需要放入哪些地砖,能让这些空位不多不少刚好铺满。

  2、幼儿操作、分享、验证。

  操作要点:用两块不同形状的地砖进行多种组合,填满地板上的空位。

  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方法?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A组的方法是2、4和5号组合起来的,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方法呢?(依次看第二种、第三种方法)

  (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1、没有将地板空位铺满;2、出现地砖重叠的现象;)

  小结:这一次是用不同形状的地砖进行组合铺满了地板上的空位,所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还可以完成更复杂的铺地砖任务。

  四、通过探索了解图形组合的多样性(小猪)

  氛围的营造:你们不仅要把地砖不多不少刚刚铺满地板的空位,而且还要想出多种组合的方式,比比看最会动脑筋。

  1、出示小猪家的地板

  师:“小猪说这就是我家的地板,你们要把想到的不同组合的方式记录下来哦!看看你们在三分钟内有多少图形组合的方式”。

  2、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操作

  指导重点:图形的多种组合方式

  五、分享验证

  1、教师将幼儿最后一次操作的结果贴在黑板上

  师:我们来看看你们的方法是几号和几号组合起来的,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方法呢?(依次看第二种、第三种方法)

  2、小结

  师:每一组地板上的空位都是一样的,我们能通过操作发现这么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将地板铺满,也许不止这几种组合方式,小朋友们下来还可以继续和好朋友一起寻找。

  3、结束部分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真的很棒,小兔经理决定将你们都录取了,恭喜你们!

  活动总结

  通过这个活动,大部分幼儿能利用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进行感知几何图形之间分解与组合的关系,探索图形组合方式的多样性,个别幼儿在操作后不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探索的结果,记录不够详细,教师需多指导幼儿的记录方式。

24、大班数学教案《小小理货员》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能够仔细观察,发展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乐于创编新规律。

  设计意图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指南》指出大班幼儿应该能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自从实行值日生制度,发现我班孩子对一周的规律排序以及学号的规律排序等概念很模糊,所以我设计了此次活动,希望通过活动,引导孩子初步了解规律。

  活动目标

  1.能够仔细观察,发展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3.乐于创编新规律。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abcd的排序方式

  活动难点:能用替代物排列出aabc的规律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 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熊开了一家超市,他批发了好多好多的蔬菜水果。有一些已经摆在了货架上,还有一些还没来得及摆。

  (一)出示货架1,让幼儿明白一定的规律。

  1.提问:货架上有哪些水果?剩下的水果谁愿意帮小熊来摆一摆?

  2.你为什么这样摆?

  3.这样摆的货架整齐吗?为什么?

  (二)出示货架2,让幼儿明白整齐是因为有一定的规律。

  提问:1.这个货架上有哪些水果?

  2.剩下的水果谁愿意帮小熊来摆一摆。

  3.为什么这样摆?

  4.他们整齐吗?为什么?

  二、学习aabc的排序方式。

  师:昨天,小熊家的超市生意特别好,很多水果都被顾客买走了。所以货架需要重新补货。

  (一)出示有规律的相同种类的水果货架

  引导幼儿观察货架,提问:

  1.这个货架上有哪些水果?

  2.顾客有没有从这个货架上买水果呢?

  3.买了什么水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第一层:顾客有没有从第一层买水果?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观察货架第二、三层,这一层的水果有没有人买?买了什么?为什么?

  提问:1.这个货架的摆放规律和刚刚的货架一样吗?

  2.那么这个货架是什么规律呢?

  三、出示不同种类水果的货架,引导幼儿发现其规律。

  那我们来看一看下面这个货架是不是也是这个规律呢?在发现规律之前,我们首先要将顾客买走的水果补到货架上,看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可以查出来缺了那些水果。

  1.出示水果货架,引导幼儿观察货架第一层。

  师:小熊在货架的第一层都摆了哪些水果? 顾客有没有从这一层买水果呢?买了什么水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2.引导幼儿观察货架的第二层。

  提问:小熊在第二层摆了哪些水果?

  顾客有没有买这一层的水果?

  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

  3.观察货架第三层,你觉得第三层货架的水果有没有人买?为什么?

  4.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规律和上面的水果一样吗?

  小结:原来他们都是按照2个一样的和两个不一样的规律排列的。

  四、用替代物替代aabc格式。

  师:摆完了水果,现在我们来到了蔬菜区,小熊的要求是:必须按照刚刚摆水果的方法来摆,谁来试一试?

  五、尝试创编新规律。

  (一)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发现新的不同的规律。

  师:老师在后面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的图形宝宝,请你们按自己的想法给这些图形宝宝排一排规律,记住是跟我不一样的规律哦。

  (二)分享:

  挑出规律:例如aabb,aaac,aabcd等不同的规律进行分享。

  活动延伸

  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东西,请你们在平常生活中去找一找

  活动总结

  活动以故事的形式为串联,巧妙地融合和数学认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符合纲要和指南的精神,同时活动过程层层递进,充分的让孩子在循序渐进的自我建构和经验提升中获得认知帮助,在活动中重难点把握适宜,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活动目标。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25、数学活动《积木王国闯关记》大班教案

  活动中通过观察积木的重叠、遮挡现象,正确点数积木数量,鼓励幼儿能用语言表述出被遮挡的积木位置,愿意与同伴相互检查操作结果。

  活动目标

  1.观察积木的重叠、遮挡现象,尝试正确点数积木数量。

  2.能用语言描述出被遮挡的积木的位置。

  3.愿意与同伴相互检查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正方体小积木、任务卡笔、PPT;经验准备:有积木进行多种造型的经验。

  设计意图:

  积木是幼儿常见的玩具,在区角活动和游戏中,孩子很喜欢用积木进行建构,在活动中,经常会听到孩子有这样的讨论:“我的城堡比你造的高!”“我的城堡造的比你大”。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孩子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中间的积木看不见,不知道有多少,没有点数重叠、遮挡积木的经验。《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和游戏中的问题。班上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空间概念,设计此活动,旨在发展幼儿感知立体图形的能力,建立起图形和数量的关系。

  活动目标:

  1、观察积木的重叠、遮挡现象,正确点数积木数量。

  2、能用语言表述出被遮挡的积木位置。

  3、愿意与同伴相互检查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正方体小积木、任务卡和笔、PPT

  经验准备:有积木进行多种造型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和小朋友一起看PPT第一页,吸引幼儿注意,教师提问,唤起幼儿游戏经验,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

  1、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要去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去之前先看看这是什么?

  2、你们搭过积木吗?用积木搭过哪些东西?

  教师小结:你们太棒了,会用积木搭那么多的东西,积木国王啊,要考考小朋友们,出了任务卡给小朋友们,看看谁是最聪明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积木王国闯关历险吧!

  二、操作任务卡一,幼儿运用已有经验点数积木,集体验证,初步感知积木的重叠和遮挡。

  1、教师讲述活动规则,介绍操作材料,请幼儿操作任务卡一,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

  (1)请小朋友回头看看桌子上有什么?

  (2)谁来说一说规则是什么?

  (3)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2、请幼儿相互检查结果,幼儿展示记录结果,师幼观看PPT共同验证,帮助幼儿了解重叠和堆放的关系。

  提问

  (1)第一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2)第二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小结:像这两块积木这样放在一起,叫做重叠,也就是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好,请跟老师一起说一下:重叠。

  ⑶第三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小结:像这样,黄色的积木把后面的积木遮挡住了,遮挡就是遮盖,遮蔽的意思。就是前面的把后面的遮挡住,上面的把下面的遮挡住,不容易被看见的意思,好,请跟老师一起说一下,遮挡。

  三、难度提升,幼儿操作任务卡二,加深对积木重叠和遮挡的认识。

  1、教师讲述新的任务规则,帮助幼儿理解操作材料的利用方法。(增加操作材料小积木,数不清楚时可以利用小积木进行搭建)

  (1)请小朋友回头看看桌子多了什么?

  (2)谁来说一说规则是什么?

  (3)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遮挡和重叠。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引导幼儿用积木造型时,要和图片中的造型一致。

  3、幼儿相互检查操作结果,鼓励幼儿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师幼共同看PPT验证。请个别幼儿介绍数的方法,集体分享。

  提问

  (1)第一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你数漏了哪一块积木?它的位置在哪里?

  (2)第二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你数漏了哪一块积木?它的位置在哪里?

  (3)第三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你数漏了哪一块积木?它的位置在哪里?

  四、幼儿操作任务卡三,进一步加深对积木重叠和遮挡的认识。

  1、教师讲述新的任务规则,帮助幼儿理解操作材料的利用方法。

  提问:

  (1)谁来说一说规则是什么?

  (2)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遮挡和重叠,数完后要搭积木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提问:你的验证结果对吗?

  3、幼儿相互检查操作结果,师幼共同看PPT验证。

  提问

  (1)第一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数漏了哪一块积木?它的位置在哪里?

  (2)第二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你数漏了哪一块积木?它的位置在哪里?

  四、活动延伸,幼儿回教室继续挑战新的任务卡。

  教师:小朋友们太厉害了,所以积木国王出终极任务卡了,它更难了,我们一起回教室去看一看,带领其他小朋友一起把它挑战成功。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26、大班数学教案《男生与女生》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调查统计的方法,了解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在表格中记录。

  2、初步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

  3、注意倾听、思考并理解同伴,能从不同角度对表格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在黑板上实现画好"()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如幼儿用书第26页的记录表格),粉笔若干,抹布。

  2、幼儿用书26页内容。

  活动过程:

  1、观察统计各小组男生和女生人数的图表。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26页的各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调查统计表。

  教师:图上有几张小表,每张小表上有什么?每个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记录在小表的什么位置?(男生和女生标记下的空格里)师幼讨论:怎样让别人一看就明白每张小表统计的事第几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呢?(在每张小表的第__组中间用数字标明了小组号)

  2、调查统计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请幼儿到班级的各个组去调查,统计每个小组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在幼儿用书的第26页相应的小表格中作好记录。(活动中,幼儿可能会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人数,教师都应给于肯定,以鼓励幼儿创造性的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统计结果,然后集体在检查验证统计的人数是否正确。

  3、学习将小组统计的结果汇总到班级的大统计中。

  教师出示在黑板上事先画好的"()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

  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张表格上有些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

  教师:每张小表上统计的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应该填写在大表的什么位置?

  此处可以请发表意见的幼儿边回答问题,边走到黑板前在大表格上指出自己所说的具体位置,使大家明确他所表达的意思。当幼儿理解有困难时,教师可以追问:"第一组应该记在表格的什么位置?"请一名幼儿在黑板上的班级统计表中记录本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然后再集体验证记录位置是否正确。

  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26页内容,将调查统计的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填写到全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中。

  4、师幼共同读表,了解统计图标的意义。

  幼儿完成后,同伴之间可进行相互交流,并检查各自的记录是否正确。

  请一名幼儿将黑板上的记录表填写完整。

  请幼儿说说记录表上的数据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事情?

  教学反思

  1)孩子们对本课都很感兴趣,学的都很认真

  2)孩子们都有了性别的认识,也都认识到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要是个乖宝宝。

  3)在教学中我应该应用更多的教学方式,丰富我的教学活动内容。

27、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整点和半点》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回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了解秒针、分针、时针的运行关系。

  2、认识整点、半点及的读法及记录方法。

  3、在活动中诱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各种时钟的幻灯片;时钟一面,可活动钟面一只;表示7、8、9、10点钟的钟面各一只,时间记录卡各一张。

  2、学具:幼儿观察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钟面每人一份;实物时钟4只。

  活动过程:

  一、调动已有经验,回忆相关知识。

  1、前段时间我们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了有关时钟的调查,知道时钟有好多好多种。现在请你看看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钟,看看你认识它吗?

  2、依次出示幻灯片,幼儿讲名称。

  3、刚才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时钟家族的一部分,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以后再来探讨。

  4、上次我们已经认识过钟面,来告诉大家,最长的针叫(秒针),有点长的针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字(12),最上面的是数字12,然后依次是1、2……11。请你好好回忆一下,时钟里的指针是朝哪一个方向走的?(1……12)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

  二、交流调查表,说说自己在什么时间,正在干什么?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你知道我们人为什么要使用钟吗?

  2、钟与我们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已经做过了一个调查,将自己活动的时间记录了下来,现在请你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说说你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你只要说出长针在几,短针在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好我们先自己说。

  3、谁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请3-4个小朋友上来说)。

  4、说的真好,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它们在运行中有什么关系呢?

  5、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时钟,请你看看里面有几根指针,(两根)你猜猜看是哪两根针呢?(分针与时针),那秒针在哪儿呢?听(滴答)声就是秒针在跑。那他们两在运行时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我们小朋友们去玩一玩,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注意,拨指针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方向拨。

  6、说说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说的真好,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7、那么长针、短针指着的数字又是表示几点钟呢?别急,老师来向你们介绍。

  三、认识整点、半点以及它们的记录方法。

  1、好,先请你们听一个好听的故事。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小明秋游》,边讲边出示相关时间的钟面。

  3、讲述后提问:

  1)、小明去秋游了吗?为什么没去成?

  2)、他该几点钟起床,他是几点钟起床的?

  3)、小明到幼儿园是几点钟了?

  4)、他为什么会迟到,他是几点钟睡觉的?

  活动反思: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以谈话形式进入情境教学,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培养学前儿童主动参与教学的能力,同时把“你的火车几点开”的活动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幼儿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孩子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兔妈妈的水果蔬菜成熟了,小兔子请我们去帮它把这些水果蔬菜送到两个饭店,你如何分”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活动为动力,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孩子上黑板把8个图贴分成两份,孩子逐个上黑板分,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通过自主操作,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说一说”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重视关注全体儿童,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让儿童自己发挥。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这就需要要教师的引导,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2、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8、大班数学教案《糖果店的秘密》反思

  设计意图

  这是有关初步感知概率和统计的活动,孩子们前期听过《蜘蛛和糖果店》的故事,因此非常感兴趣,这节课通过三个步骤两次操作逐步感知概率和统计,非常有挑战性的地方在于,让孩子理解概率就是生活中可能性的大小是很困难的,但是孩子们可以理解买的次数最多的糖果就是小顾客最喜欢的糖果,喜欢的糖果下一次也最有可能购买。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概率和统计。

  2、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进行大胆推理与预测。

  3、愿意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重点难点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进行大胆推理与预测。

  活动准备

  PPT、音乐、白纸足量、统计表、水彩笔、胶泥板、糖果图片、托盘、双色棉花糖。

  活动过程

  一、激情部分

  师:小朋友们,美好的一天开始了,今天我们又会遇到什么好玩的事儿呢,听着音乐一起去看看吧。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还想和你们玩变大变小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看看谁的反应最快?准备好:大——,大——,大——,小——,哎,你们猜老师接下来会说大还是会说小?你怎么知道我会变什么?秘密就藏在糖果店的购买记录里。秘密是什么呢?一起来看。

  二、激趣部分

  (一)初步感知概率:猜测小顾客会买什么商品

  1、师:第一个顾客叫小美,请小朋友仔细看,小美第一次买了什么?第二次买了什么?第三次买了什么?第四次买了什么?已经买了几次?其中,一共买了几次棒棒糖?几次QQ糖?哪一种糖果出现的次数多呢?

  过渡语:你们猜,她第五次会买什么东西?为什么?

  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都猜对了,小美第五次买了棒棒糖,从她前四次买糖记录就可以看出,买棒棒糖的次数最多,次数多,下一次还买棒棒糖的可能性就大,所以下一次她最有可能还买棒棒糖。

  2、师:洋洋来糖果店第一次买的是什么?第二次买的是什么?第三次买的是什么?第四次买的是?洋洋已经买了几次东西?其中,买了几次棒棒糖?几次QQ糖?几次跳跳糖?仔细观察这个记录表,猜猜第五次洋洋会买什么呢?为什么呀?还有其他理由吗?

  过渡语:是这样的吗?听洋洋说话。真厉害,小朋友都猜对了。洋洋买跳跳糖的次数最多,所以他下一次还会买跳跳糖。

  小结:小朋友们,哪一种糖果买的次数多,就说明他喜欢这种糖果,下一次客人也最有可能买这种糖果。买的次数越多,下一次买的可能性就越大;买的次数越少,下一次买的可能性就越小。

  (二)运用概率猜测幼儿会选择的物品

  师:小朋友们,糖果店最近进了很多受欢迎的糖果,你们想不想去选购?糖果店欢迎你们听着音乐搬板凳轻轻地上座位,选购糖果有要求,今天限购三次,听我的口令一次选一种糖果,将你要选的糖果图片依次摆在你的胶泥板上,安静等待,音乐结束就要面向我坐好,听懂了吗?播放上座位音乐

  引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播放操作音乐

  第一次购物开始,选好了吗?第二次购物开始,选好了吗?第三次购物开始,选好了吗?请小朋友放好糖果,调整板凳面向我坐好。

  师:谁来说一说你三次都买了哪些糖果?

  一位幼儿回答。

  师:你第一次买了?第二次买了?第三次买了?这三次中你一共买了几次XX糖果,几次XX糖果,在这三次中哪一种糖果出现的次数多,那下一次他会选什么糖果呢?我们猜下次你会选择XX糖果,对吗?

  (幼儿:对)

  师:看来只要了解购买糖果次数的多少,我们就可以比较准确得猜测下一次小朋友有可能会买什么东西。

  (幼儿:不对)

  激励语:你的思维很清晰,表述得很完整,小朋友们把掌声送给她,请坐。

  师: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购买糖果的次数多少,但是购买次数多的糖果有时下一次也不会被选择,我们觉得很可能的结果也会发生想不到的意外,不能保证百分百正确。

  师:还有谁想说一说你买了哪些东西?

  引导语:你第一次买了,第二次买了,第三次买了,其中,买了XX-次,XX-次,哪一种糖果出现的概率大?谁来猜测下一次他会买什么糖果?

  过渡语:XXX,他猜对了吗?

  (对)掌声送给他们俩。

  师:小朋友们,你们相互介绍自己选购的商品,互相猜一猜下一次会买什么东西。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选了这么多,可是我要知道所有小朋友购买各种糖果的次数就要一次次数,真的好麻烦,怎么办呢?

  幼:记录下来

  师:你的办法真好!老师有个好玩的魔法游戏就需要小朋友记录,看看我是怎么操作的?

  师:这是一个有魔力的棉花糖,一面是红色,一面是黄色,抛棉花糖落地时哪一种颜色的棉花糖会朝上呢,我该怎么记录面朝上的棉花糖呢?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张记录表和一个魔力棉花糖,请小朋友抛五次,抛一次记录一次,只记录落地后颜色朝上的棉花糖,在次数对应颜色的格子里打勾,最后计算数量。(教师在大的统计表里示范一次)请你们现在开始安静的游戏。播放操作音乐

  师:小朋友们,现在放下记录表和棉花糖,面向我坐好。

  师:谁想分享你的游戏结果?

  幼儿分享。

  师:你第一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第二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第三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第四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第五次抛出了XX颜色的棉花糖;其中,红色棉花糖出现了X次;黄色棉花糖出现了X次,哪一种棉花糖出现的次数多?就从这五次结果看,下一次最有可能抛出哪种颜色的棉花糖?谢谢你的分享,掌声送给她。

  师:请小朋友们相互说一说你的游戏结果。

  师小结:小朋友们,学习了推测下一次可能性的这个技能,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这个技能,现在让我们也去告诉别的小朋友们吧!播放离场音乐。

  活动反思

  这是有关初步感知概率和统计的活动,孩子们前期听过《蜘蛛和糖果店》的故事,因此非常感兴趣,这节课通过三个步骤两次操作逐步感知概率和统计,非常有挑战性的地方在于,让孩子理解概率就是生活中可能性的大小是很困难的,但是孩子们可以理解买的次数最多的糖果就是小顾客最喜欢的糖果,喜欢的糖果下一次也最有可能购买。这节课一定不能啰嗦,多让孩子探索发现、表达,统计表的使用规则一定要说清楚,必要时可以做示范,两次操作材料都非常多,因此要提醒孩子自己收拾操作材料。

29、大班数学教案《钓鱼真有趣》反思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钓鱼真有趣》

  活动目标:

  1、能从画面中,对应出每个人钓鱼的数量,并转换成数字。

  2、让幼儿练习多少关系的比较以及10以内的减法列式计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图画纸、回纹针、磁铁、竹筷子、蜡笔、毛线、海报纸、笔、大水盆。

  2、1-5数字卡三份,减法卡、等于卡。

  活动过程:

  ㈠引起兴趣

  1、问幼儿有没有看过钓鱼?告诉幼儿我们要自己来做一些鱼,这样就可以准备进行钓鱼比赛了。

  2、教师示范一次钓鱼道具的制作:

  ⑴用图画纸画鱼,并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回形针夹在鱼的嘴巴上,一只鱼就完成了,鼓励幼儿制作不同种类的鱼。

  ⑵接着,利用竹筷子、毛线、磁铁制作钓竿:将毛线的一端绑上竹筷子,另一端绑磁铁。如果担心不牢,可用胶带固定,不要缠太厚的胶带即可。

  ㈡团体活动

  1、将幼儿制作的鱼,全部放在一个在水盆里面,让幼儿可以尽情地钓鱼。但同时要告诉幼儿,现实生活中钓鱼,不能钓太多,够吃就好。

  2、教师限定时间,时间到后,请幼儿收竿,带着钓到的鱼,请教师帮忙把数量记录在海报纸上。

  3、教师回收所有的钓鱼道具,请幼儿集合,让幼儿专心于学习数学活动。

  4、教师随意举两个人为例,提问:这两个人谁钓得多?谁钓得少?多多少?少多少?并问幼儿怎么判断多多少?少多少?

  5、引导幼儿以算式表达数学概念,教师用数字卡、减法卡、等于卡,进行示范。

  6、在黑板上,以图卡排出表达式,并用口语表达,例如:强强钓了五条鱼,珊珊钓了两条鱼,谁钓的比较多?多多少?幼儿可能会以手指头或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教师可加入表达式,让幼儿学习抽象符号,并说明,强强比珊珊多钓了三只鱼,五减二等于三:5-2=3

  7、让幼儿运用上述方式,任选两位同伴钓鱼的数量做比较。

  8、请幼儿将自己练习的成果与同伴分享。

  活动反思: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正所谓,“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从若干个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在阅读过程中,多俯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发言,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节课中,我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还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空。学生通过阅读反思,开启了心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学生个人的生活阅历较浅,看待事物往往不够准确全面。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不要急于去否定,而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看法,潜心阅读文本的重点段,这样就给予了他阅读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保护学生的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再一次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0、大班数学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

  一、活动目标:

  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

  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准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

  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

  5、活动延伸: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准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准确的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

  6、引发新问题:我们的高度通过小朋友的聪明才智现在知道了谁最高,你们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长的呢?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入手,组织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逐步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到统计与身边的人和事是息息相关的,体会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统计的基本过程即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图表、分析数据。在本课中,我初步让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把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活动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整理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

  2.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

  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时,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整理,读懂统计信息,思考质疑的教学过程。这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强了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有效了提高了学生的统计能力。

31、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组成》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10以内数组成》

  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10以内数组成中所蕴涵的数学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以及分合的有序性,是幼儿园大班开展数组成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

  大班数组成教学要强调相关经验的获得和积累,同时重视对各种数学关系的理解,重视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从中探索发现规律,切忌把学习数的组成变成一种死记硬背的过程。教师在设计大班10以内数组成教学活动时,可参考如下步骤:

  1.第一阶段:分与合的经验积累建议选择数量"5"作为幼儿开始学习数的组成的内容,因为5大小适中,而且它可以避免幼儿常规的"平分"思维。教师可以向幼儿提供大量有关5的分合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如"分水果"、"剪贴格纸"、"撒花片"、"分玩具"、"翻片片"、"组成连线"等,使幼儿通过这些活动理解分合的意义及基本的操作规则,如什么是分、什么是分两份,以及记录的内容要与分的结果一样等。

  当幼儿积累了相当多的"5的分合"操作经验时,就可引导他们迁移运用5的分合的经验,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完成2~4的分合学习。由于2~4的分合组数均不如5,且幼儿对于分合活动规则已熟悉,因此让他们独立完成学习并不困难。

  2.第二阶段:探索发现数的分解规律在幼儿学习5以内数的分合经验基础上,开始学习6的分合时,教师应引导幼儿探索数的分解规律。首先要引导幼儿探索将一个数分成两份时,如何能穷尽所有的分法,例如5分成两份有4种分法,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在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再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分合记录单,发现哪一种方法分得既快又不会遗漏,从而引导幼儿体验分合的有序性。

  3.第三阶段:掌握数的分合结构当幼儿已能熟练进行8以内数的分合后,教师要打破幼儿的认知平衡,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各组分合的异同点,感知和体验两个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针对数的组成学习中需处理和解决好的几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但要明确每个阶段的重点和幼儿需要积累的相应经验,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每个阶段应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每个阶段应提供何种适宜的教学具帮助幼儿理解其中的数学关系:

  (l)当幼儿不理解什么是分两份时,教师可采用情景演示法,运用一些实物和幼儿一起进行分合活动,帮助幼儿理解什么叫分,什么叫分两份,充分体验分和合的过程,体验数的可分性。

  由于幼儿已有平均分的经验,为了避免干扰,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不易进行平分的物品,如图书、长毛绒玩具等进行操作。以游戏"分书"、"分皮琼"的形式为例,在引导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物品及数量的同时,让幼儿思考将5个皮球分成两份的分法,再分别邀请两名幼儿根据各自的办法演示分合过程,并鼓励幼儿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分球的分合过程。

  (2)当幼儿在一次操作活动中不能做到取一定数量(总数)的物体分两份时,教师可在分物板上为每个幼儿提供两个人物或动物形象,使"分两份"的要求具体形象;然后,边请幼儿按要求操作尝试,边在绒板上进行演示,强调先要取总数,然后再分,帮助幼儿明确规则,体验总数与两个部分数的关系。

  (3)在幼儿多次活动后,当教师发现一部分幼儿对分合活动规则仍不很清楚时,教师应在幼儿完成小组活动后,展示几份存在不同问题的分合记录,引导幼儿观察,通过逐条对照规则检验,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改正意见,使分合的规则在此过程中得以明确、强化。

  (4)当幼儿在某个数的分合活动中不能穷尽所有结果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活动,如分玩具、分花片、分水果、分豆子等,让幼儿进行充分的探索,积累丰富的相关经验。在幼儿进行多次操作活动后,展示3~4名幼儿的作业,通过强调分合规则,引导幼儿共同观察、讨论,找出遗漏和重复,并分析不同的答案。

  (5)当大部分幼儿已能穷尽数的所有分法时,教师应在评价活动中,展示部分幼儿的作业,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尝试将无序的分合记录调整成有序的分合记录。

  (6)当幼儿对某些活动不感兴趣时,教师应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原因,适时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操作材料。如将"分玩具"、"分水果"等游戏内容和操作材料更换成"剪方格"、"翻片片"或"按特征分类并记录",促进其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丰富相关的数学经验。

  (7)当多数幼儿在多次分合活动中,既能穷尽所有分法,又能反映不同的分合顺序时,教师应在评价活动时,展示部分幼儿的作业,以"谁的分合最容易记住"为话题,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体验分合的有序性,观察两个部分数的互补关系。

  (8)当多数幼儿在分合活动中能注意到进行有序的分合时,教师应启发和鼓励幼儿用符号记录,并表达自己所寻找发现的相像的分合式,同时肯定幼儿的创造,让幼儿进一步体验互换关系。

32、大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辨认图形排列的规则,并按照其序列延伸该图形。

  3、发展观察、分析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6、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7、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课前在活动室布置四个活动区域:“超市”、“书店”、“展示大舞台”、“数学角”。

  2、在“超市”里摆满五颜六色的项链、花纹有一定规律的发饰、桌布、衣服、包装纸,卡片花边、国际象棋棋盘,美人痣。

  3、“书店”里摆设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图片:有种子发牙、蝌蚪变青蛙、月圆月缺、小孩长大成人。

  4、“展示大舞台”里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纸环、五颜六色的彩色纸、串珠、纯白色的衣服、裤子、围巾、裙子、手套、袜子、剪刀、画笔、花边、各种颜料、针线、双面胶。

  5、“数学角”里准备了按故事情节变化的先后顺序的小卡片、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感知活动――逛“超市”

  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老师以朋友身份带领幼儿“逛超市”,“超市”里摆满了的各式各样的东西,让孩子们感知事物的序列变化,从而感知事物的美,进一步让幼儿们说出你所见到的物体是用怎样的规律排序的,然后记录下来,看谁记录的画面最美,就在额头中间贴上一颗“美人痣。”

  (二)合作活动――逛“书店”

  老师带幼儿们逛完了“超市”,又带领幼儿们来到了“书店”,这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书、图片。老师说“孩子们,今天书店阿姨把图片的顺序搞错了,我们来帮助阿姨给图片分类排序好吗?”大家等不急了,忙说:“好!”接着幼儿自主的三五成群的自发的组织成一组,开始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图片,幼儿拼拼说说,合作活动,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又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好品德。接着,每组推选一名代言人起来表述本组的排列结果,说出小组的队名、口号,展示交流,要求发言的幼儿用“先……后……最后……”的句式来讲述。

  (三)操作活动――展示大舞台

  老师带领孩子们帮“书店”阿姨把图片整理好后,又带大家来到“展示大舞台”,这里是幼儿们动手操作的区域;在这里,幼儿们可以充分自主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里,老师给他们准备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材料;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尽情的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心趣,一举几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操作活动开始,老师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小朋友的活动中,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后,带上或穿上自己的作品走向展示舞台,在轻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向模特一样展示自己的风采。每一个“模特”展示完毕,“主持人”采访“模特”:“你脖子上的项链的创作灵感来自怎样的排序规律?”他非常自豪地回答:“我制作的项链是用红、黄、蓝、绿,红、黄、蓝、绿.....的规律来排列制成的,记住我哦,我是二十号选手,投我一票!”主持人接着喊:“下一个。”一个个都是那么自信,一个个都是那么出色,一个个都是那么充满活力,最后主持人讲评:每一个参赛选手都表现不错,都发给一份优秀奖。

  (四)延伸活动――有趣的小卡片

  延伸活动中,我又以朋友的身份带小朋友们走进数学区域,为幼儿提供录象故事和故事小卡片,让幼儿边听故事边按故事情节顺序排列故事小卡片。听完故事后,我又带小朋友们到室外去找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品,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3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积木王国闯关记》

  《积木王国闯关记》是教案网小编整理的一节优秀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本教案含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活动过程等,是一节优秀的幼师教案,更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件找教案网,欢迎阅读本节完整教案!

活动目标

  1.观察积木的重叠、遮挡现象,尝试正确点数积木数量。

  2.能用语言描述出被遮挡的积木的位置。

  3.愿意与同伴相互检查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正方体小积木、任务卡笔、PPT;

  经验准备:有积木进行多种造型的经验。

具体活动方案及流程

大班数学活动:《积木王国闯关记》

设计意图:

  积木是幼儿常见的玩具,在区角活动和游戏中,孩子很喜欢用积木进行建构,在活动中,经常会听到孩子有这样的讨论:“我的城堡比你造的高!”“我的城堡造的比你大”。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孩子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中间的积木看不见,不知道有多少,没有点数重叠、遮挡积木的经验。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和游戏中的问题。班上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空间概念,设计此活动,旨在发展幼儿感知立体图形的能力,建立起图形和数量的关系。

活动名称:科学活动

活动内容:大班数学活动《积木王国闯关记》

活动目标:

  1、观察积木的重叠、遮挡现象,正确点数积木数量。

  2、能用语言表述出被遮挡的积木位置。

  3、愿意与同伴相互检查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正方体小积木、任务卡和笔、PPT

  经验准备:有积木进行多种造型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和小朋友一起看PPT第一页,吸引幼儿注意,教师提问,唤起幼儿游戏经验,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

  1、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要去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去之前先看看这是什么?

  2、你们搭过积木吗?用积木搭过哪些东西?

  教师小结:你们太棒了,会用积木搭那么多的东西,积木国王啊,要考考小朋友们,出了任务卡给小朋友们,看看谁是最聪明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积木王国闯关历险吧!

  二、操作任务卡一,幼儿运用已有经验点数积木,集体验证,初步感知积木的重叠和遮挡。

  1、教师讲述活动规则,介绍操作材料,请幼儿操作任务卡一,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

  (1)请小朋友回头看看桌子上有什么?

  (2)谁来说一说规则是什么?

  (3)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2、请幼儿相互检查结果,幼儿展示记录结果,师幼观看PPT共同验证,帮助幼儿了解重叠和堆放的关系。

  提问

  (1)第一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2)第二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小结:像这两块积木这样放在一起,叫做重叠,也就是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好,请跟老师一起说一下:重叠。

  ⑶第三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小结:像这样,黄色的积木把后面的积木遮挡住了,遮挡就是遮盖,遮蔽的意思。就是前面的把后面的遮挡住,上面的把下面的遮挡住,不容易被看见的意思,好,请跟老师一起说一下,遮挡。

  三、难度提升,幼儿操作任务卡二,加深对积木重叠和遮挡的认识。

  1、教师讲述新的任务规则,帮助幼儿理解操作材料的利用方法。(增加操作材料小积木,数不清楚时可以利用小积木进行搭建)

  (1)请小朋友回头看看桌子多了什么?

  (2)谁来说一说规则是什么?

  (3)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遮挡和重叠。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引导幼儿用积木造型时,要和图片中的造型一致。

  3、幼儿相互检查操作结果,鼓励幼儿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师幼共同看PPT验证。请个别幼儿介绍数的方法,集体分享。

  提问

  (1)第一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你数漏了哪一块积木?它的位置在哪里?

  (2)第二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你数漏了哪一块积木?它的位置在哪里?

  (3)第三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你数漏了哪一块积木?它的位置在哪里?

  四、幼儿操作任务卡三,进一步加深对积木重叠和遮挡的认识。

  1、教师讲述新的任务规则,帮助幼儿理解操作材料的利用方法。

  提问:

  (1)谁来说一说规则是什么?

  (2)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遮挡和重叠,数完后要搭积木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提问:你的验证结果对吗?

  3、幼儿相互检查操作结果,师幼共同看PPT验证。

  提问

  (1)第一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数漏了哪一块积木?它的位置在哪里?

  (2)第二个建筑造型,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你数漏了哪一块积木?它的位置在哪里?

  四、活动延伸,幼儿回教室继续挑战新的任务卡。

  教师:小朋友们太厉害了,所以积木国王出终极任务卡了,它更难了,我们一起回教室去看一看,带领其他小朋友一起把它挑战成功。

34、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培养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课件PPT(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空白的钟面每位幼儿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出课题

  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

  这是什么呀?请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

  二、观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时钟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教师课件操作)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这是几点你们知道吗1.教师课件演示,让幼儿观察三只钟

  2.提问: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

  五、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通过明明愉快的一天来理解钟的用途)

  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延伸活动

  1.认识半点

  2.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

35、大班数学教案《农庄小统计员》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分类记录"9"以内农庄里的农作物和动物数量,认识统计表。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统计,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农庄动物、蔬菜ppt,填有答案的蔬菜统记表ppt。种子统计表1份;

  2、学具:每人一份种子、动物记录单,动物统计表每小组一份,农家菜园记录、统计表作业单每人一份;4个篮子里装有白果、花生、蚕豆、黄豆种子(数量在9以内),一次性杯子每人一个、记号笔每人一支,农庄小小统计员奖牌若干。每张桌上贴有水果标志2份。

  活动过程:

  一、农庄收种子,探索统计的方法

  1、设置情景,"农庄里收获了许多种子,王爷爷不小心把种子混在一起了,今天我们学做农庄小统计员帮助王爷爷把种子分一分,记一记。"

  2、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出示种子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统计表。明确统计时要找到相应的标志,在它对应的格子里记录数字。

  3、师幼共同完成种子统计表。

  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

  1、幼儿观看农庄小动物ppt,初次尝试记录小动物数量

  2、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动物数量。

  讨论:有什么方法把这么多动物又快又对的记录下来?教师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记录小动物。

  小组商量,幼儿自主选择统计的小动物。

  观看ppt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交流分享记录的方法

  3、小组合作统计农庄里的小动物。

  4、师幼共同检查每组统计情况。

  三、独立完成蔬菜统计小统计员们,你能一个人独立的统计农庄里其它物品吗?那我们挑战一下吧!统计的又对又快、细心认真的小朋友活动后将颁发"农庄小统计员"奖牌。

  1、幼儿观看农家菜园ppt。

  2、教师提出比赛的要求。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自主评价统计表四、颁发奖牌,结束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这节活动有30名幼儿参加,分成三个小组,每组10人。第一个导入图片环节,动物是由不同形状的图形组合而成,每个图形外边框是不同颜色沟边,图形本身是白色,这样从视觉上很清晰的观察到每个图形。活动一开始,幼儿兴趣浓厚,每当提问某种图形有几个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有的幼儿伸出手指头,有的站起来,都抢着争当第一个说出答案的人。到了操作环节,幼儿自选一幅图片进行按两个特征统计。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满足了孩子的不同需求。在操作中,孩子们很认真的观察统计,因为提供的图片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图案,如机器人、小公主等等。在最后和幼儿一起检验结果时,有的幼儿还在低头统计着。可见孩子们很喜欢这节活动。大家参与的兴趣很高,到最后都完成了统计,虽然有的幼儿的统计结果不对,当得知漏数时,孩子们脸上认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表情,是那么美好。

36、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单数双数》反思

  数字对幼儿来说是空洞枯燥,但幼儿对生活中的物品充满了乐趣,于是我将一个个的数字融入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10以内单数、双数》

  一、设计意图:

  数字对幼儿来说是空洞枯燥,但幼儿对生活中的物品充满了乐趣,于是我将一个个的数字融入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本次活动设计的主导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依据:《指南》提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等。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尝试操作,能熟练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依据:《指南》指出5-6岁幼儿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序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三、活动准备:

  1、课件、音乐《小树叶》、玩具小火车。

  2、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树叶、小猫小狗图片、纽扣、瓶盖)依据:《指南》指出5-6岁幼儿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序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同时,教师应充分运用废旧品,让幼儿在有效的探索中充分发展。

  四、活动重难点:

  正确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知道两相配的是双数,余下的一个不能两两相配的是单数。

  依据:《指南》指出5-6岁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五、活动过程:

  (一)以歌曲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习新知,让幼儿找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

  1、出示挂图,让幼儿感知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2、幼儿分组操作(小猫小狗图片、纽扣、瓶盖废旧品),尝试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三)开火车体验学数学快乐,结束教学。

  依据:《指南》指出要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幼儿每天接触的各种事物都会和数、量、形有关,教师应充分运用废旧品,让幼儿在有效的探索中充分发展。

  六、活动反思:

  首先我以歌曲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自然导入新知,其次我运用课件让幼儿学习新知,最后我引导幼儿进入操作区巩固新知。

  依据:《指南》让我认识到了应该怎样更好的去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37、大班数学教案《排序方法多》反思

  活动目标

  1.对排序活动感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多特征排序的方法。

  3.感受排序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整理”画笔图片;“画笔排排队”组图;“整理画册”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请幼儿操作排序激发兴趣

  ——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买了一些新铅笔,请你帮忙把它们放进盒子里。

  ——铅笔都放进盒子里了,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铅笔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排列的?

  二

  出示组图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进行排序

  1.出示组图“画笔排排队-削铅笔”,引导幼儿了解画笔可以按照粗细进行排序。

  2.出示组图“画笔排排队-上颜色”,引导幼儿了解画笔可以按照颜色深浅进行排序。

  三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奇奇和妙妙画完画,要把画放进画册里,可是画册太多太乱了,他们想先整理一下。他们想了一些整理的办法,分别是什么?

  ——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给画册排序?

  四

  请幼儿分组整理活动室在实践中进行巩固

  ——我们的活动室也需要整理,请小朋友们一起帮忙。

  ——在整理之前请想一想你负责整理的东西可以用几种方法来排序?你想选择哪一种?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38、大班数学教案《小狗的明信片》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多种梯形,巩固对梯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2、尝试用正方形纸折或剪出梯形。

  3、愿意在尝试操作活动中动手动脑。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已认识等腰梯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等腰梯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若干

  幼儿用书、正方形纸、剪刀

  活动过程

  1、找出梯形的明信片。

  (1)小狗给好朋友小猫寄了一张明信片、这真是一张特别的明信片,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出示等腰梯形的明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它象梯子,是张梯形的明信片。

  (3)小动物们都觉得小狗的梯形明信片真有趣,它们也都想要一张梯形的明信片。看看小狗这儿还有梯形的明信片吗?

  (4)教师出示多种形状的明信片,请幼儿观察并找出梯形。

  2、幼儿操作活动。

  (1)给梯形涂色。

  (2)记录图形数量。

  (3)变梯形。

  3、活动评价。

  我在导入时提供的形状一种是幼儿认识的图形,一种是幼儿不认识的图形,如平行四边形,帮助幼儿辨别什么是梯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认识梯形,难点是探索不同形状的纸变出梯形的各种方法。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请幼儿观察、比较。帮助幼儿辨别梯形的基本特征:梯形有两条平平的边,还有两条斜斜的边。

  动手操作,让孩子在操作中获取新知。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两个动手操作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变梯形”,我准备了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请幼儿想办法把这些形状的纸变成梯形的纸,一开始,很多幼儿都不太会,我提醒幼儿可以把它先折一折,让它变成梯形后再沿着折痕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幼儿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把这些图形都变成了梯形,本来这里还要请幼儿把变梯形的方法记录下来,但这里时间太长了,所以我临时改变了计划,请幼儿变好后说说自己是怎样变的就可以了。

  第二个操作活动是“给梯形涂色”,我准备了有各种图形拼成的人、房子、马,请幼儿找一找梯形在哪里,找到后给梯形涂上颜色。这一活动,让幼儿对梯形有了更深的印象。第二个活动中幼儿的成功率明显的提高。以上两个活动让幼儿很好地感受了知识形成的各个过程,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学习行为更加主动,有效。

39、大班数学教案《整点与半点》

  活动目标:

  1. 在自由操操作,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转关系。

  2. 通过观察、比较,能正确的辨认整点和半点。

  3.通过游戏体验、拓展延伸,感受时间的宝贵,有珍惜时间的意识。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格子、时针、分针、秒针。

  物质准备:大时钟一只(可拨动操作),八点整、五点整钟表图片两张,上学放学图片,收餐和吃水果图片,八点半和两点半钟表图片、操作钟一人一个、视频《时钟在说话》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一)谜语引出课题:兄弟三个好朋友,围着柱子转呀转,老大要比老二短,老二要比老三短,如果不去珍惜它,时间悄悄就溜走。这是什么呀?请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

  二、基本过程

  (一)认识时钟(复习时钟的组成的主要部件)

  1.幼儿猜出谜底,教师出示时钟。

  2.教师提问,与幼儿一起复习时钟的主要组成部件。

  师:钟面上有数字……个,有格子……个,还有三颗……针?(教师提问时,只提出关键词,引导幼儿回答。)

  (二)探索整点

  1.教师出示上学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上学的钟表图,上学时间为八点整。

  师:“孩子们,图片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呀?我们看看旁边的钟表,猜猜这时是多少点呢?”

  2.教师出示放学图片,再次引导幼儿观察放学钟表图片,放学时间为五点整。

  3.请幼儿观察两张整点钟表图,讨论他们的相同和不同,总结整点的特点。

  师::“宝贝们,八点整与五点整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师:“原来整点的时候,分针都指向数字‘12’的,八点整时时针指向‘8’五点整时时针指向‘5’”

  4.操作时钟,复习整点。

  师:“小朋友们12点整睡午觉,你们来试一试将手里的时钟转到12点整。”

  (三)探索半点

  1.教师出示收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收餐的钟表图,收餐时间为八点半。

  师:“孩子们,图片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呀?我们看看旁边的钟表,猜猜这时是多少点呢?”

  2.教师出示吃水果的图片,再次引导幼儿观察吃水果钟表图片,吃水果时间为两点半。

  3.请幼儿观察两张半点钟表图,讨论他们的相同和不同,总结半点的特点。

  师::“宝贝们,八点半与2点半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师:“原来半点的时候,分针都指向数字‘6’的,八点半时时针指向‘8’和‘9’的中间,2点半时时针指向‘2’和‘3’的中间。”

  4.操作时钟,复习半点。

  师:“爷爷奶奶们每天七点半跳广场舞,你们来试一试将手里的时钟转到七点半。”

  (四)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转关系

  1.请幼儿操作钟表,观察是时针跑的快还是分针跑的快。

  2.当幼儿了解了分针跑的快后,提高对幼儿的要求,请幼儿仔细观察分针跑一圈时,时针跑几个格子。

  3.最后,在请幼儿仔细观察,如果分针跑半圈,时针会跑几个格子呢?

  三、结束活动:视频“时钟在说话”

  1.视频:时钟在说话,引导幼儿珍惜时间。

  师:“时间不停在溜走,时间不会回头。我们要怎样去珍惜时间呢?”

  师:“希望小朋友们可以相歌里唱的一样,做事不要拖,珍惜时间。”

40、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7的认识》

  活动目标

  1、知识方面: 理解和体验“7”的守恒

  2、技能方面: 掌握用不同变换方式,感知“7”的守恒

  3、情感方面: 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物体不同大小,不同排列方式,不同颜色来理解“7”的守恒

  2、活动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7”的守恒,并明白数是否一样多和大小,排列形状,颜色没有关系

  活动准备

  1、准备3幅圆点图画

  2、准备一些一块钱的硬币和一些五角钱的硬币

  3、分别准备7个小的魔方和7个大的魔方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情景导入)

  教师充当魔法师,用魔方给幼儿展示变魔术。首先摆出两组魔方,告诉幼儿两组都分别有7个魔方,再让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就排出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幼儿睁开眼,仔细观察作比较,猜猜这两组魔方是否一样多。教师先不急着告诉幼儿答案。

  活动过程

  二、展开部分

  在变魔术的环节中,幼儿可能带着疑问,接下来老师也将带着这些疑问带领着幼儿一起探讨,一起寻找正确答案。

  (1)、观察图画并进行比较

  展示一幅不同大小的圆点图。让幼儿观察它们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是否一样多。再通过老师带领幼儿一起点数验证

  小结:7个小圆点和7个大圆点,都是各有7个,所以它们是一样多。我们发现,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大小没有关系。

  再展示一幅不同排列,相同大小的圆点图让幼儿观察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是否一样多。再通过老师带领幼儿一起点数验证。

  小结:虽然它们的排列方式不同,但它们都是有7个圆点。我们发现,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排列方式没有关系。

  最后展示一幅大小相同,排列相同,颜色不同的圆点图。

  让儿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是否一样多,再通过老师带领功儿一起点数验证。

  小结:红色圆点有7个,紫色圆点也有7个。它们是一样多,所以我们又可以发现,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颜色没有关系。

  (2)回顾活动前的变魔术环节

  通过观察圆点图的学习,再让幼儿观察老师排列出的魔方,它们有大的,有小的,和颜色不一样的,通过再一次的观察,回答老师它们是不是一样多。(让幼儿回顾活动时变魔术的环节,联系刚才观察圆点图的学习,再贝思考留下来的问题,这是一种对幼儿学习掌

  握情况的检验方法,看看幼儿是否真的理解了数的守恒。)

  (3)幼儿动手操作

  老师将硬币分配给每个小朋友,使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7个一块钱和7个五角钱的硬币。让幼儿用手里的硬币任意摆出两组形状,请几个小朋友来给大家分享他摆出的形状,

  并且点数验证两组硬币是否一样多。

  (4)结束部分(游戏环节)

  老师组织一个游戏,叫做“队形变变变”游戏场所是在课室的空旷位置进行,老师在地上圈出3个大圆,要求每个大圆只能站7个小朋友,当老师开始播放音乐时,小朋友自由

  找搭档在大圆里任意排队形,音乐一停,让还没有站在大圆里的小朋友来验证每个大圆里是否都有7个小朋友。可循环玩几遍。

  总结:通过观察圆点学习,排列硬币和玩游戏,小朋友现在对观察数量是否一样多都有一定的认识啦,小朋友们要记住,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大小、排列方式、颜色,都没有关系哟。

  活动延伸: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大小不一,排列不同,颜色不同

  的相同数量的物体。在课余时间,老师可以带着幼儿

  到户外观察,一起找找。

  活动总结

  1、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大部分幼儿能理解“7”的守恒并能用不同的变换方式来进行自由排列。

  2、情景直接导入,幼儿动手操作和玩游戏,都比较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更好的参与活动学习。

  3、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想象力。

  4、在今后的科学活动中,还可以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引导幼儿一起探究问题。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