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首页 -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淘气的阳光》反思

时间:2023-05-19 11:22:07 A+

大班科学教案《淘气的阳光》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淘气的阳光》反思

1、大班科学教案《淘气的阳光》反思

  设计理念:

  玩影子是孩子最有兴致的游戏,幼儿教师牢牢抓住孩子这一特点设计了这一次教学,以孩子玩影子为导入,再由浅入深地深入:影子是怎么样产生的——影子的舞蹈——进而探究影子舞蹈的秘密——以手影表演小故事完结这一次教学,进而让孩子完整系统地领会了有关系“光与影子”的感性经验:光线照射在物品上,物品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

  在这一次教学里,幼儿教师充足做到以孩子为主体,幼儿教师为主导,培育孩子探究科学实践的兴致,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观测和察看。比较。辨别能力,让孩子养成自幼便积极探究科学的习性,主张孩子自个儿体会成功的欣喜,而且进而体会自信带来的欢快感、

  教学目标:

  1、产生孩子探究科学的兴致及探究知识欲望。

  2、启发孩子积极参加实践动手操作教学,并得到有关系“光与影子”的感性经验,即:光线照射在物品上,物品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

  教学准备:

  1、每个人一個小手电筒,一张白纸片。

  2、小猫咪。太阳公公。阴天(多云),电灯图片各一张。投影器两台。小玩具。毛绒玩具。积木。手枪各一個。

  3、五颜六色小鸟。五颜六色小狗狗数个。幼儿教师范例(大号)1份。糨糊。小手巾数个。录音机一台。磁带1盒。

  教学过程:

  一、孩子自由玩影子

  幼儿教师预备两台投影器,孩子分为2组自由在投影器前玩影子,(放伴乐Music)

  幼儿教师关掉投影器,安宁稳定孩子心情,"出自:屈;老.师"提问:为何会产生影子哩?(导入教学课题)

  二、清楚影子是怎么样产生的、

  1、小小实验

  幼儿教师打开投影器,随意放一物品(毛绒玩具。积木等)于屏幕上,让孩子观测和察看,产生影子没?

  幼儿教师关掉投影器,随意放一物品(小玩具。手枪等)于屏幕上,让孩子观测和察看,产生影子没?

  提问:谁能告知教师影子是怎么样产生的?

  总结:光线照射在物品上,物品挡住了光线,就产生了影子、

  2、协助小猫咪

  (展示小猫咪与图片)教师:有只顽皮的小猫咪想与自个儿的影子做游戏,但是小猫咪不晓得在哪张图片里会找着自个儿的影子,孩子你能告知它,在啥情况下能找着自个儿的影子吗?

  孩子自由表达看法,师选一孩子代表,进而加强有关系“光与影子”的感性经验:唯有光线直射在物品上,物品挡住了光方可产生影子、

  三、影子的舞蹈

  1、游戏“小鸟跳舞”

  幼儿教师动手操作已制作好的游戏教学材料开展表演,激起孩子效仿的兴致,可是暂不说明动手操作的步骤、

  2、给予孩子动手操作教学材料:手电筒。白纸片。小鸟。糨糊等。引导孩子自个儿想方法让“小鸟跳舞”、[

  3、孩子动手操作。幼儿教师观测和察看,清楚孩子的动手操作情况。勉励孩子自个儿动脑子处理好问题、

  4、组织沟通探讨:

  (1)请个别孩子把自个儿的探究结果告知大伙儿,并演示过程。、

  (2)探讨:为何有的“小鸟”会跳舞?有些不会哩?

  (3)幼儿教师总结:要让“小鸟”跳舞,“小鸟”的翅膀与白纸片间务必有距离,不是牢牢地粘在一块儿的,换句话讲只将“小鸟”身体的中心部分粘上就可以,翅膀不需要粘上、

  5、让孩子查验自个儿的作业,改错误,并体会成功的愉快、

  四、引导孩子进而探究影子舞蹈的秘密。

  1、展示小狗狗,例如果想让小狗狗跑动起来,孩子想想,应当将小狗狗身体的哪部分粘在纸上?

  2、孩子自个儿动手探究,幼儿教师巡视来回指导予以准确的协助、

  3、深入体会

  请孩子述说动手操作方式并演示,启发孩子观测和察看与体会这一些物品是怎么样教学的?(手电筒左右挪动时,影子也左右挪动,手电筒上下挪动时,影子也上下挪动)、

  4、幼儿教师总结:当手电筒挪动时,光线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这个时候影子亦会发生改变,這樣它们便跳起舞来啦、

  五、手影小故事表演

  幼儿教师教几种手影:孔雀。小鸟。小兔子。小狗狗。螃蟹,孩子自由练习、

  组织孩子用手影或身体造型来表演自编的小故事。(放伴乐Music)、

  1、在室外找影子:例如树影、房影、人影等。让孩子在阳光下与阴暗处各自跑跑,瞅瞅自个儿的影子,比较清楚阳光下有影子,阴暗处则没影子。说一说怎么样方可产生影子。

  2、想想,何时哪个地方发现过影子?(在灯光、火光、月光、手电光照射下有影子);请孩子各自在灯光、火光、手电光照射下观测和察看影子有何不一样,为何?

  3、画影子:早上正午、午后站在同一地点,2人1组相互帮忙,把地面上的影子画下来。比比,自个儿与别人的影子是不是一样?在三个不一样时期,自个儿的三个影子有何改变?想想影子为何会变?

  4、幼儿教师与孩子一块玩踩影子游戏,使孩子清楚影子可伴随着物品的挪动而挪动。

  5、展示幻灯机、投影器,幼儿教师与孩子一块表演手影游戏,让孩子观测和察看影子伴随着手形的改变而改变。

  6、议一议:人运用光与影子的关系制造出啥产品?(幻灯机、Movie机、照相机等)

  7、我们运用影子可开展哪一些教学?(夏季乘凉、踩影子游戏、开展手影与皮影教学)

  8、通过教学构成对影子的科学认知,培育孩子不惧夜晚的大胆精神,并喜爱影子的教学。

  教学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2、大班科学教案《乒乓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能够想出把乒乓球移动到另一个盘子的各种方法。

  2、让幼儿在尝试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两个纸盘,一个乒乓球。

  2、每组一份材料:吸管、铅笔、镜子、硬纸板、勺子。

  3、磁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出示乒乓球)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们玩过吗?你都是怎样玩的?(幼儿自由回答,打、拍、滚、扔)

  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乒乓球,还有2个盘子,老师要请小朋友想想办法不用任何工具把这个盘子里的乒乓球移动到另一个空盘子里。(幼儿想想、说说)

  二、探索不借助任何工具移动乒乓球的方法

  1、小朋友说了这么多,那现在请小朋友自己试试刚才想的办法行不行,也可以试试别人说的办法(幼儿进行操作)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刚才用了什么方法移动乒乓球的?请幼儿演示

  小结:刚才小朋友没有用任何工具,想了这么多的办法(用手拿、嘴巴咬、手指夹、嘴巴吹、鼻子推)把球移动到另一个盘子里,你们真棒,自己给自己鼓励一下。

  三、提供材料,让幼儿探索不用手碰乒乓球,把球移动到另一个盘子的多种方法

  1、小朋友这么聪明,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了,不用手碰球,用一些工具怎样将它移动到空盘子里?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工具,请你们自己动手试试,看看用什么工具怎样把球移动到空盘子里,看谁的办法多。(幼儿操作)

  2、提问个别幼儿,你刚才用的什么工具,怎样把球移动到空盘子的?(幼儿演示并说出)其他的小朋友也来试试,看看行不行?(全体幼儿操作)

  3、师:小朋友刚才都用了哪几种工具来移动乒乓球的?(吸管、铅笔、筷子、勺子、硬纸片)它们能不能移动乒乓球呢?,你觉得这几种工具中,用哪种工具最容易把球移动?为什么?用哪种工具最难,最慢?为什么?(幼儿自由说)

  总结:今天,小朋友不仅学会了用许多工具来移动乒乓球的方法,还学会了不用任何工具来移动乒乓球的办法,小朋友真棒!

  4、那小朋友再想想,除了刚才用的那几种工具盒办法外,还有哪种工具可以移动乒乓球?(幼儿说说),小朋友回家可以找找,试试。

  四、游戏

  玩法:分4组玩,2组2组的玩,第一个小朋友用勺子将球传给下一个小朋友,这样依次传,直至最后一个小朋友将球运到篮子里,当音乐停,运的最多的为获胜者。

  规则:1、必须将球一个一个的传给下一个小朋友

  2 、在传球的过程中,球掉到地上,不能将球捡起来,捡起来的算犯规。

  3、不能用手拿球,必须用勺子端。

  五、活动结束

  给获胜的一组奖励,并鼓励其他的组。

反思:

  我设计的活动符合本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在活动中孩子们都能积极的参加,想出许多移动乒乓球的办法,在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只有个别的孩子因为动手能力差,不能用筷子很快的夹住球,所以显得有点失落,变的不太主动。在以后的活动中会照顾到动手能力差的孩子,让其也能体验在操作过程中收获的成功喜悦。

3、大班科学教案《找平衡》含反思

设计意图

  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渗透着平衡原理。平衡现象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撑起的雨伞,一上一下的跷跷板等,幼儿对此也很感兴趣。我们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设计了这节活动。如何让幼儿了解平衡的原理,解开平衡的秘密,是本次活动探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此,整个活动以各种有趣的游戏、探索操作等贯穿始终,引导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平衡,从而萌发对平衡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我设计的本次活动,旨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幼儿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的平衡。

  2.尝试找到物体的平衡点。

  3.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索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人手一只铅笔、彩笔、剪刀、纸,各种积木,瓶子、硬纸板、球、盒子、木棒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探索纸的平衡

  1.出示纸和铅笔。

  这是什么?它们可以干什么呢?今天我们要用铅笔和纸来玩一个游戏,用铅笔把这张纸顶起来。

  2.幼儿操作 :六个小朋友一组,自己去试一试。

  3.师生交流。

  你是怎么把纸顶起来的?请幼儿示范。

  小结:用铅笔顶在纸上,纸就保持平衡了,我们把能让纸保持平衡的这个点叫“平衡点”。请小朋友再来试一试,找到平衡点用彩笔作出标记。

  4.幼儿再次操作。

  小结:纸的一个面上只有一个平衡点。

  二、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的变化

  1.教师示范将纸剪去一个角,请幼儿猜测纸的平衡点是否有变化。

  2.幼儿猜测。

  3.幼儿操作 :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的变化。

  4.师生交流。

  小结:纸的形状改变了,它的平衡点也会改变。

  三、玩一玩,探索各种积木的平衡

  1.出示玩具积木,请幼儿用铅笔使他们保持平衡。

  2.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尝试积木各个面的平衡。

  3.交流分享。

  小结:通过尝试,我们发现只要找到积木每一个面的平衡点,它们都能保持平衡。

  四、做一做,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使物体保持平衡

  出示泡棉大型积木,请幼儿想办法把它们平稳地顶起来。

  用头顶、用手掌顶、用膝盖顶、用脚顶、用拳头顶、用肩膀顶、用手指顶,两人或三人合作顶等

  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

  小结:许多物体都能保持平衡,只要你能找到那个神奇的平衡点。

  五、说一说,看一看,拓展生活经验

  1.请幼儿说一说生活中平衡原理的运用。

  小结:吊灯、吊扇、吊饰都是我们身边的平衡现象,科学家利用平衡原理制造了很多东西像跷跷板、天平、秤等。

  2.请幼儿欣赏杂技,感受平衡的奇妙。

  杂技是高技术的平衡,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杂技的神奇吧!观看杂技视频。

  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运用到平衡原理,希望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后也能利用平衡原理发明更多东西。

活动反思: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加深对平衡的认识和理解,探索物体平衡的秘密,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本次活动分五步完成:首先,通过试一试,探索纸的平衡,找到纸的平衡点;其次,通过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会随着纸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再次,通过玩一玩,探索各种积木的平衡;接着,通过做一做,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物体神奇的平衡点,使物体保持平衡;最后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及杂技视频等扩展延伸,让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再回归生活。本次活动充分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了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了幼儿的观察、比较、思考和细心做事的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但这个活动也带给我们很多很深的思考,比如,幼儿园教师如何对许多科学现象既准确又合理的解释,在掌握各年龄段科学内容难易的同时,如何才能够深入浅出地让孩子更明白更了解,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做进一步的探讨。

4、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等。

  2.记录表:标明测量物体、测量工具与数据。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自己的身高、体重引出课题,知道测量要借助于工具。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自己多高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重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要想知道身高、体重(要想测量)就得借助工具。

  2.请幼儿以组为单位测量桌子长度,初步探索自然测量的基本方法。

  (1)请幼儿讨论,除了尺子还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如;小棍、绳子、手掌、脚步、书本等。(可为幼儿提供幼儿学习资源开拓幼儿思路)

  师:要是想要知道桌子有多长?咱们可以怎么办?(尺子量)

  师:除了用尺子,还可以用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用绳、小棒、铅笔等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师:孩子们,我在每一组投放了一份测量工具,请你们商量一下,一名幼儿记录,其他的孩子选择工具进行测量桌子。

  教师提醒幼儿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都要记录好,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3)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的测量方法,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准确。

  师:哪位小朋友想来为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你们觉得哪位小朋友的的测量结果准确?

  3.教师示范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引导幼儿掌握其中要领。

  (1)重点请(运用首尾相接的)幼儿演示测量过程,(banzhuren)讨论:为什么量一次后要用手按住这个点,然后移动小棒从这个点开始继续测量?

  (2)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强调幼儿在测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如:用小棒测量时,小棒的首和尾要相接,不能有空,沿直线测量,记住总数。

  用绳子测量时,要将绳子拉直,做上标记。

  4.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运用正确方法进行二次测量。

  对运用不同测量工具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分布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越小)分步测量的次数越多。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5、大班科学教案《小心肥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关注自己体重的变化,初步感知体重与健康的关系。

  2、了解一些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方法。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基础:幼儿在园集体体检之后;幼儿有下棋、看表格的经验。

  2)物质准备:二块大板;幼儿体重表;健康卡;图片;棋子;PPT等。

活动过程:

  一、学看表格,关注变化学看体重表——关注自己体重所发生的变化

  1、出示体重表一:根据体检结果,说说自己现在的体重。

  2、看看比比,自己体重有什么变化?

  3、出示体重表二:解读符号“——”。

  4、将自己此次的体重数字卡贴在表二中相应的格子里。

  二、讨论交流,提炼方法讨论交流——提炼一些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方法

  1、观察表二,提问:体重是轻好还是重好?

  2、请保健老师来说说答案,同时解答幼儿的提问。(突出体重过重会影响健康)

  3、提问:是什么原因会使我们的体重增加过快呢?(出示PPT)

  4、提问:有什么好办法能控制体重、保持健康?(出示PPT)

  三、参与游戏,巩固知识玩“健康棋”——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到的方法

  1、老师介绍健康棋。

  2、将体重增加过快的原因与控制体重好办法的图示予以制定规则。

  (如:吃油炸食品退三格;每天运动进四格等。)

  3、幼儿放棋谱、数字卡、图片等,共同玩“健康棋”。

  4、小结:鼓励幼儿将所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使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健康。

活动反思:

  1.小班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的认识活动基本是在行动过程中

  进行的,因此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创设了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喜爱的小猪角色,以猪妈妈带领猪宝宝去外婆家做客的故事情节展开,让幼儿在游戏中说一说、做一做,这种游戏化的情景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中,兴趣盎然。

  2.活动采用了课件、表演等多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如:儿歌表演中,教师以“小猪吃饭,啊呜啊呜,小猪睡觉,呼噜呼噜。”等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动作,调动了幼儿学习的兴致,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整体发展,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知识,萌发了幼儿美的感受。

  3.师生共同游戏,使师生关系协调、和谐。活动中教师以猪妈妈的角色,带领幼儿展开游戏,让幼儿无拘无束地投入到活动中,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平等性。

6、大班科学教案《认识蚯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捉蚯蚓活动,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习性及用处。

  2.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可乐瓶底若干个,小木棒若干根。

活动过程:

  1.捉蚯蚓。

  (1)带领幼儿在草地上或花坛中挖几条蚯蚓,并看看它在泥土中是怎样活动的。

  2.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蚯蚓的身体像什么?什么颜色的?有没有脚、眼睛和耳朵?是怎样运动的?

  蚯蚓的身体细长、圆圆、光滑、柔软;全身由许多环节组成。头较尖,嘴长在身体最前面。它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没有脚,它是靠身体的一伸一缩向前移动的。

  3.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何用处。

  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吃什么?有什么本领和用处?

  蚯蚓生活在湿土中,吃土中腐烂东西,有时也钻出地面,吃地面上腐烂的叶子。它喜欢在土壤中钻洞,人们称它为松土能手。它的粪便是好肥料。蚯蚓还可以做中药治病,也是家禽、家畜的好饲料。

  4.讲述故事《青蛙和蚯蚓》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幼儿兴奋紧张的场面比如:在摸蚯蚓环节时有的孩子胆小不敢摸、或者壮大胆把蚯蚓捏死的意外,我们要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和处理好该事情,让幼儿处于一种轻松、自然地状态下完成认知。《纲要》提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它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整个过程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7、大班科学教案《小树叶》含反思

设计意图

  前几天,天气突然变冷,一阵北风吹过后,幼儿园的院子里落满了树叶,孩子们在帮清洁工奶奶捡落叶的时候,有几个调皮的男孩玩起了落叶,树叶被大风刮个不停,他们气喘吁吁地追逐树叶,并兴奋地凑在一起说树叶:“我捡到的法国梧桐叶变黄了”“你看我的这片叶子像小鱼的尾巴”“大风把树叶吹到天上了,像一架绿色的小飞机”等等。这不正是主题四中有关植物叶的话题吗?既接近幼儿的生活,孩子们又十分感兴趣,所以我设计了此次科学活动《小树叶》。旨在帮助孩子们初步认识自己周围的树叶,了解树叶的形态、结构及其功用等。

活动目标

  1、观察树叶的特征,简单了解树叶的外形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认识枯叶和绿叶,通过动手实验,发现枯叶和绿叶的区别,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了解树叶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茶叶是树叶的一种。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枯叶和绿叶;

  2、石臼、擀面杖、剪刀、鹅卵石、记录表;

  3、茶叶包一个、茶壶、热水、布;

  4、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小树叶》进入活动室。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凉了,小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知道它们是怎样飘落下来的?(幼儿可以用语言、动作等表现)让我们一起来和小树叶跳个舞吧!(教师一边和幼儿舞蹈,一边洒落树叶,幼儿每人捡起一片树叶。)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了解树叶的外形结构及每部分的作用。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树叶的外形结构。师:“叶宝宝是由哪几部分组成?”教师演示树叶外形结构的课件,使幼儿知道大多数树叶是由叶柄、叶片、叶脉组成。

  2、幼儿讨论,初步了解树叶每部分的作用。师:叶宝宝是由叶柄、叶片、叶脉组成的,那他们对叶宝宝来说都有什么用呢?(幼儿讨论)教师演示树叶每部分作用的课件,向幼儿分别讲解叶柄、叶片、叶脉的作用。

  (三)通过幼儿动手实验,发现绿叶和枯叶的区别,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如果叶宝宝从树上落了下来,慢慢地它会发生什么变化?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小结:使幼儿知道叶宝宝离开了树妈妈,就会一天天地干掉,枯死,变成一片枯叶。

  2、教师出示一片枯叶:枯叶和小朋友手中的绿叶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等方面回答)教师介绍记录表,教会幼儿记录的方法。幼儿选用桌上的工具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提问:谁来说说你刚才是用什么工具,发现了什么秘密?小结:使幼儿明白枯叶与绿叶的根本区别:易碎、不易碎;没有叶汁、有叶汁。

  (四)使幼儿初步了解树叶在生活中的作用。

  1、师幼讨论,初步了解树叶在生活中的作用。

  2、教师变魔术,知道茶叶是树叶的一种。小结:茶叶是一种特殊的树叶,它可以泡水喝,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好处。而且有些树叶可以制成药材,给人治病;有些树叶可以制成树叶食品、树叶饮料,有利于人体健康。

  (五)活动延伸

  与幼儿一起到户外搜集落叶,做叶子粘贴画。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是大班“奇妙的植物”主题中有关叶子的一个分支,我选择的是孩子们最常见的也是现在这个季节有明显变化的叶子——树叶。

  从整个活动设计上来看,内容非常丰富,它是由几个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内容组成的。我注重不同领域之间相关内容和同领域中不同内容的整合,比如:既有音乐体验,又有动手操作;既利用了多媒体,又添加了小魔术,使孩子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从整个活动过程中来看,孩子们通过不同的表征方式,表现出了他们对树叶的认识,有肢体语言、有实验记录、有语言描述等等,动手操作的小实验更让孩子的乐不思返,我为他们提供了多种开放性的材料,发挥了他们最大的自主性,使孩子们在不断发现问题中解决问题,像此次活动中有的孩子发现枯叶是干的,没有叶汁,但是他却不知道怎样记录下来,当他得到老师的引导帮助后,很快地记了出来,我觉得这个过程是孩子思维的一个成长过程,使他们逐步地由具体形象思维转向抽象逻辑思维。同时,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也动了脑,在操作的过程中也学会了记录,在每一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后,知道了枯叶和绿叶的区别,进一步了解了树叶。

  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一定还存在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及同仁们多提宝贵意见,我将在大家诚恳的指导与帮助下继续努力!

8、大班科学教案《十二生肖》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今年龙年,全国很多城市都出现舞龙的场景,小朋友看春晚的时候还有个节目是韩庚叔叔表演的《除夕的传说》,还有舞蹈《龙凤呈祥》。看节目的同时,我也在想应该让我班的小朋友了解一下龙年的由来,继而又联想到不应只了解龙这一种属相,每个幼儿都知道自己有一个属相,这就是他们并不理解十二生肖的。另外十二生肖究竟是由哪十二个小动物组成的?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有必要从小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特有的传统文化。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十二生肖,我特别设计了这节课,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幼儿更好的掌握我们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本活动将钟点数字与生肖顺序匹配,引导幼儿把 对"钟的认识"迁移到"12生肖",使抽象、复杂的生肖变的简单有趣。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十二生肖动物的兴趣和爱好。

  2.知道自己和亲人的属相,培养幼儿和家人之间的情感。

  3.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种动物、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十二生肖的顺序

  2.理解传统文化中生肖代表的寓意。

活动准备

  1.自制的生肖钟

  2.经验准备:幼儿事先了解自己及家中成员的属相。

  3.十二生肖的头饰一套

  4.玩具兔子布偶一只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了解十二生肖属相

  1、 出示礼物,引出生肖。(小兔子玩偶,因为我属兔)

  2、提问:你知道自己属什么吗?(多数小朋友属狗、鸡)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属相不同?今年是什么属相的年份?-----龙年

  3、课堂活动:做小记者,主动询问一下其他老师或小朋友的属相,发现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同一年生的孩子属相一样,狗年出生的属狗,鸡年出生的属鸡,龙年出生属龙.

  二、认知环节:根据生肖钟理解十二生肖出示课件生肖钟。

  老师要把这些动物变到钟里面。(教案出自:教案网)变变变。小动物变到钟里面了吗?

  提问:请幼儿说出钟面上有多少种动物?

  我们来数一数,看看是不是12种。从1老鼠开始数,鸡排第几?猪排第几?

  总结:一种动物代表一个生肖,这十二个小动物,我们就叫它十二生肖。

  三、故事环节:

  欣赏儿歌:小老鼠,吱吱叫。大水牛,弯弯角。

  老虎上山一声吼,吓的兔子快快跑。

  龙在云里翻跟头,蛇在田里伸懒腰。

  大马铃儿响叮当,乐的山羊胡子翘。

  猴子爬树蹦蹦跳,公鸡早起喔喔叫。

  小狗大狗尾巴摇,小猪呼噜睡大觉。

  教学小结:根据生肖儿歌使孩子们对生肖感兴趣,方便幼儿记忆十二生肖顺序。

  四、游戏环节:小火车游戏找出十二个小朋友,(教案出自:教案网)分别带上生肖头饰,按照十二生肖顺序,玩小火车游戏。最后每个小朋友模仿十二生肖任何一种做动作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我利用生肖钟给孩子上生肖课。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课前先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属相,了解家中成员的属相,这样即增长孩子们的认知,又增加了孩子与家长的互动,所以在活动中请孩子说说自己和家人的属相是都说的非常好。这也培养了孩子与家人之间的情感。

  在请孩子当小记者采访其他老师或同学属相时,有的孩子普通话说的非常好,有的孩子有礼貌,说话流利。也给了孩子和老师互动的机会。

  通过讲述十二生肖的故事和儿歌。很快就记住了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并且非常喜欢唱十二生肖歌。

9、大班科学教案《吹泡泡》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次洗手活动中,一个小朋友用肥皂在手上搓出了好多泡沫,他既兴奋又好奇,并和周围的小朋友一起玩起了肥皂泡,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玩泡泡,我就想带孩子们一起探索更多玩泡泡的方法,从而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发现只有镂空的材料容易吹出泡泡。

  2.会用记录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3.尝试动手制作泡泡器,对科学探究活动感兴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认真探索用什么材料才能吹出泡泡;难点是让幼儿尝试自己动手制作泡泡器,增强孩子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记录纸、幼儿用笔、吸管、积木、雪花片、小棒、毛巾、细铁丝、管状玩具、空胶带卷。

活动过程

  实验一

  1.教师出示泡泡,幼儿吹。(可以发现幼儿吹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醒幼儿吹泡泡的方法——轻轻吹),从而引起幼儿的兴趣。

  2.设置提问,引起幼儿思考。

  (1)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好多材料,你们看看哪种可以吹出泡泡。

  (2)认识后猜测。

  3.幼儿操作实验。

  4.共同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1)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

  (2)教师和幼儿共同验证试验结果。(对于幼儿争论的材料,如“雪花片”,老师可引导幼儿再次尝试,并请幼儿上台验证。)

  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说的都很不错,因为吸管、胶带卷、空心玩具和雪花片两头都是空心的,而积木和小棒都是实心的,所以大家记好了,只有镂空的材料才可以吹出泡泡。

  实验二

  5.引导幼儿自制泡泡器

  师直观导入,出示材料让幼儿认识。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引导。

  6.发放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教师巡回观察并适当给予引导)

  7.幼儿在操作中结束活动

  8.幼儿带着自己的泡泡器有秩序的离开活动场地。结束活动!

  师总结:我刚才看到有几个小朋友他们一次就成功了,非常的棒;也有一些小朋友失败了好几次才成功,老师很佩服他们。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坚持了就会成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发明到外面比比谁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最多吧。

教学反思

  课后,重新梳理一遍活动过程,我感觉有两点做的不够好:一是在材料的准备上考虑不周到,比如让孩子们进行探索实验的吹泡泡工具太毛糙,用铅丝还是不太安全,而且我其实可以启发孩子们,自己找一找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尝试吹泡泡;二是在孩子动手操作阶段,应该分组用不同的材质进行试验,并边实验边边记录整理结果,对吹泡泡的效果进行记录,最后请各组孩子自己总结发言,说说自己这一组的试验结果,使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得到升华,也锻炼了幼儿的动脑与说话能力。

10、大班科学教案《认识时钟》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马上要上小学了,为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做准备。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更好的认识时钟。

  2、学习认识整点和半点。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的认识时间,并区分整点和半点。

活动准备

  时钟模型一个。

活动过程

  一、理解什么是时钟?

  1、开始时老师先唱一首时钟歌,听一听时钟有什么用途?滴答滴答当当当,滴答滴答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出示时钟模型,看,我们认识它吗?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认识时钟?

  二、 认识时钟

  1、 认识钟面,看时钟上面有什么?

  有1—12个数字,两颗针,长针和短针;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这两颗针都是顺时针走。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

  2、 认识整点,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指着1点、9点、12点的钟面提问是几点?并让幼儿试着拨几点的针。

  3、 认识半点,分针指向6,时针刚过几就是几点半。(指着1点半、9点半、12点半的钟面提问是几点?并让幼儿试着拨几点半的针。

  4,幼儿都到钟面上进行练习,试着拨针认时间。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我们把一天生活的作息时间也进行了演练,幼儿兴趣非常高,并记住了学习时间,上学放学时间,培养了他们热爱时间的好习惯。

11、大班科学教案《绳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各样的绳,并围绕“有用的绳子”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2、探索绳的各种玩法,体验玩绳的乐趣。

  3、提高动作的灵敏性与协调性,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绳子。

  2、教师用绳自制的网兜。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各种各样的绳,并围绕绳子的用途展开讨论。

  (1)启发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绳。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绳子,你们认识它们吗?请你们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拉一拉,它们一样吗?”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3)请幼儿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绳,集体交流。

  师:“你喜欢的绳子是什么样的?它可以用来做什么?”(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4)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

  师:“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不一样的绳子?它们有什么用?”

  2、引导幼儿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

  (1)教师用绳子变魔术,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绳子还可以变魔术呢!”“今天绳子特别高兴,它们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可以怎么玩?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商量一下,也可以把你的好办法告诉你的好朋友。”

  (2)幼儿自由选择绳子尝试不同的玩法,教师参与其中,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3)幼儿展示自己不同的玩法。

  (4)引导幼儿探索合作玩绳。

  师“能不能几个小朋友用绳子一起玩游戏?可以怎么玩?”

  3、师生互动游戏:“网小鱼”。

活动反思:

  一、“以绳练跳”

  跳绳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通过“以绳连跳”使学生掌握多样式的跳绳方法这是必要。同时,为了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比赛的形式,使学生达到“练跳”的目的,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学较果,又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性、协调性等,另外,“以绳练跳”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绳子进行多种形式的跳绳练习。如:短绳的前摇、向后摇、臂交*的单脚、并脚和交换脚跳以及双摇摆跳、双人跳等比绳的单脚跳、穿梭交*跳、集体跳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尽情发挥这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切实的可行的途径。

  二、“以绳代杆”

  跳绳,不单是用于跳,教师应注重创新,发挥跳绳的其他作用,如:“以绳代杆”。在进行跳高教学时可将长绳两端绑上一定重量的物体,横挂在跳高架上,以代替横杆,这样“绳杆”既直又安全,易于携带,更主要的是可以减轻初学者在练习时,因害怕“横杆”而引起的心理负担。

  三、“以绳代线”

  体育课的教学经常需要画线,有时可以变“以绳代线”。因为绳子即可拉直,又可弯曲易于调整,方便省钱。如安置在地上的直绳可作为简易的起跑线、起跳线、终点线;另外,教师还根据学生课堂练习和游戏的需要,将短绳在地上摆成或大或小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多种几何图形,实践证明,教学时有时适当采用“以绳代线”的方法,反而更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以绳开展游戏”

  采用跳绳进行游戏,既可由器材,又可使学生兴趣,这在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以及活动场所的特征,安排相应的游戏方法。如:“跳绳接力”、“攻关”、“快快跳起来”等教材,还可以自编一些健康有益的游戏。如:“捆绑进行游戏”、“斗智拉绳”、“三人角力赛”等多样的游戏教学。

  五、“以绳代球”

  在进行投掷教学时,教师可教学生将绳子绕成“球”状或折叠绕成“棒”形或“锤”形,以作为轻物代替垒球、手榴弹、实心球等投掷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肩上屈肘和转体挥臂以及原地推抛等投掷方法。此外,还可以用“绳球”进行一些球类的基本功练习。除了上述将绳子代替体操棒和投掷棒外,还可以作为接力棒。采用这种代用法,既安全方便,又有利于初学者掌握基本动作,对于场地小、器材少的学校尤为适用。

12、大班科学教案《环保小卫士》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最近我们幼儿园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开展了《我是环保小卫士》的系列活动,我在与幼儿谈话时,我发现幼儿对于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感到非常自豪,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幼儿认为我们的周围仍然有一些不漂亮的地方,例如有一些垃圾等。所以我就围绕“垃圾”这一话题生成了一系列的活动,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了解了乱扔垃圾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引导幼儿知道垃圾对人的危害,由此启发幼儿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积极思考解决环境卫生的办法,并用自己的方法表达出来——争当环保小卫士。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垃圾的危害。

  2、情感目标:启发幼儿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

  3、技能目标:启发幼儿积极思考解决环境卫生的办法,争当环保小卫士。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知道垃圾的危害并思考解决环境卫生的办法

  活动准备

  1、VCD课件。

  2、环卫工人服装、布帘

  3、花生、瓜子、糖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教师 与幼儿做手指游戏《切白菜》,集中幼儿注意力。

  基本部分:1、用布帘横在讲台前方。

  今天我要请小朋友看一段表演,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完了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转一圈,到布帘后戴上假发后出来,边吃零食边丢在地上,然后转到布帘后,换上环卫工人的衣服,拿上清洁工具,把地上的垃圾扫干净。<.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又转到布帘后,换上教师的衣服出来。

  教师提问:刚才那个阿姨把什么扔在地上了?(瓜子壳、糖果纸),她这样做对不对?(不对)

  环卫工人是怎么做的?(把阿姨扔的瓜子壳、糖果纸扫干净了)

  如果你吃了糖果,把糖纸丢在哪里?(请幼儿吃糖,根据幼儿的丢糖纸的情况作评议)

  2、看课件:组织幼儿观看,交流,谈谈垃圾的危害。

  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看一些图片,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幼儿看课件

  引导幼儿讨论;你们看见了什么?(垃圾)

  师:有垃圾的这些地方给人什么感觉?

  幼儿:脏、臭,容易生病

  师: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污染空气、水源,危害健康,影响城市容貌)

  师:如果我们的周围都是垃圾,生活会变得怎么样?

  幼儿:生活不方便,会生病

  教师小结:许多的垃圾堆积在一起,不仅占用很多的土地,而且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发出阵阵的臭味,污染空气、水源。同时,滋生蚊虫、苍蝇、蟑螂、老鼠,传播疾病,危害健康,影响城市容貌。

  3、继续看课件,引导幼儿保护环境,争当环保小卫士

  (1)知道了垃圾有这么多害处,那么现在和好朋友一起想一想,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美呢?等会儿把你的好办法告诉大家,好吗?

  我们来看看哥哥姐姐是怎么做的?放课件(拾垃圾图片),边看边引导幼儿要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分类投放,向家长、邻居宣传,做环保小卫士。

  (2)老师把小朋友的办法编成了《拍手歌》,小朋友想不想听,老师把它教给你们好不好?

  你拍一,我拍一,不要随地扔垃圾;

  你拍二,我拍二,垃圾要放一块儿;

  你拍三,我拍三,烟囱别再冒黑烟;

  你拍四,我拍四,我是环保小卫士;

  你拍五,我拍五,做好榜样别怕苦;

  你拍六,我拍六,大家劲往一块凑;

  你拍七,我拍七,把握现在好时机;

  你拍八,我拍八,保护环境靠大家;

  你拍九,我拍九,爱护环境要持久;

  你拍十,我拍十,我们的生活真踏实。

  (3)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环境变得怎样了,看课件3

  我们生活在干净,美丽的环境里,心情舒畅。

  (4)鼓励幼儿做环保小卫士

  教师:小朋友,我们来当环保小卫士,我们现在去看看我们幼儿园里有没有垃圾,如果有,就把它捡起来放到垃圾箱里,好不好?

  结束部分:幼儿排队,到校园去捡垃圾。活动结束后幼儿洗手。

  活动延伸:在校园拾垃圾的过程中,让幼儿认识可回收垃圾、垃圾桶,不可回收垃圾、垃圾桶和有毒、有害垃圾、垃圾桶。

  绿色垃圾桶:它叫可回收垃圾桶,像纸类、金属类、塑料类、玻璃类等是可以收回去经过消毒、加工还有用处的垃圾是它的好朋友。(请幼儿说出哪些是可回收垃圾)

  黄色垃圾桶:它叫不可回收垃圾桶,一些不能再利用的垃圾是它的好朋友。主要是厨房垃圾、如菜叶、剩饭菜、果皮等。(请幼儿说说知道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垃圾)。

  红色垃圾桶:它叫有毒、有害垃圾桶,废旧电池,荧光灯、过期的药品、化妆品是它的好朋友。

  拓展活动:为幼儿园设计制作环保垃圾桶。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让幼儿认识了垃圾对人们生活的危害,他们想出了许多解决环境卫生的办法,之后小朋友对周围的环境更加关注,注重从自己做起。班上小林是个爱扔纸屑的孩子,自从班上开展“环保小卫士”后,他不再扔纸屑了,还将学到的《拍手歌》向他家里人宣传,她奶奶很高兴地专程到幼儿园感谢我们。由此看出这个活动是符合幼儿实际和切合幼儿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幼儿从认识到关注垃圾再到主动清理垃圾,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今后,我会更加关注幼儿的生活,选择符合幼儿生活的教材,让幼儿认知、情感和技能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13、大班科学教案《天气预报》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天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宇宙天体中的无穷奥秘,生活中的奇妙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帮助幼儿真切感受自然的神秘 ,作为最近多变的天气,孩子亲生感受,这样的情况下,让孩子去认识天气,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活动目标

  1. 能看懂常用的天气预报标志。

  2. 感知天气变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3. 了解一些简单的气象知识。

  4. 激发幼儿表述的愿望,能大胆的正确的表述自己的见解。

  5. 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可以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天气变化,并了解不同天气情况对人和自然的影响(如下雨天,出门就要打雨伞;太阳天,出门就要减衣服;下雪天,出门就要穿厚厚的衣服)。认真比较各种天气的特点(如看到晴空万里,有太阳,就是大晴天;而看到灰蒙蒙的天气,那么就可能是要下雨了等等)。

  说明:由于幼儿生活经验贫乏,有些天气的特点不是很明显,有的时候很难分辩出各种天气的情况,以致于在生活中感到好奇和困惑。因此,应对各种不同的天气进行长时间的观察,从而有所感知!

  难点:幼儿可以用完整,明了的语言,说出各种天气的标志,并能说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什么天气,要做怎样的准备!(如。在下雨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雨伞或雨衣等)

  说明:幼儿年幼无知,语言不流畅,只有时常纠正,改变幼儿的说话说“后半句”的习惯,才会真正的让幼儿说出完整,明了的句子,积极的讲解才会引起幼儿的重视并能主动地响应,真正地“导之以行”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用完整话语的引入才会真正的使幼儿用恰当的词语说出心里所想,所感。

  活动准备

  1. 各种天气的卡片。

  2. 操作材料《会变的温度》。

  3. 晴雨转盘模具。

  活动过程

  一、布展与认知

  1. 提问导入

  ——这个时候是什么季节呢?(冬季)

  ——我们看看冬季窗外的天空是怎样的呢?(请小朋友举手告诉老师)

  ——好的,有的小朋友说自己看到了窗外的天空是灰蒙蒙的,有很多云等现象,对吧!(对)

  ——那老师马上表演电视里面的气象台主持人,来总结一下我们小朋友看到的外面的天气。但是,老师表演完之后,小朋友们要回答老师,今天是什么天气,好吗?(好)

  ——老师表演:今天小陶子幼儿园上空的天气是多云,气温13~19摄氏度,请小朋友们增减衣服,以防感冒!

  ——播报完毕,有哪个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今天是什么天气呀?(举手回答)

  ——很好,谢谢**小朋友,那老师今天讲的新课内容是《天气预报》(板书)

  2.看各种天气的卡片

  详细过程:

  ——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你们看看今天的天气像哪一张图片。

  (幼儿回答,老师根据回答作出相应的评判。)

  ——很好,那这样的天气我们叫它多云天,老师手里还有其他的图片,第一幅这样的天气我们叫它晴天、雨天、雪天等;

  ——小朋友还能想到其它的天气吗?

  (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如平时见到过的天气和天气预报里看到的天气)

  ——不同的天气我们应该怎么做?比如下雨天(下雪天、晴天、雷电)我们应该怎么做?

  3.互动游戏—小小邮递员送信

  游戏目标:

  小朋友们通过游戏,认识不同天气的标志,从而使小朋友们对天气有更深的印象,!来自快思老师教案.!并对其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和好奇感,以至于小朋友们自觉主动地去观察天气变化等。

  二、活动延伸

  ——如果一直是一个天气,比如说一直下雨、一直下雪等对我们好不好?

  (不好)

  ——举例,一直下雨就会引起水涝灾害,如泰国最近的洪灾,水深两米,小朋友都不能去学校上学,并且家里的冰箱、电视机都被洪水冲走了;一直出太阳,我们的庄稼就会被晒死,我们就没有食物可以吃了;一直下雪,我们的小朋友会冷得受不了。

  三、活动总结

  气候的变化与人们的活动关系很密切,世界上万物生长需要多样的气候条件,但是持续长的过冷、过热、干旱、水涝都会给人们造成灾害,所以要学会尊重自然规律、爱护自然、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教学反思

  1、应让在配合说天气与星期后,增加幼儿完整的用语言说明天气和星期,让幼儿学会完整表达

  2、引出各种天气时,可以用声音引出,如录音等

  3、如何让主题引出时应该更新颖

  4、能带幼儿在各种天气模拟里去体会理解更好

14、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磁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发现磁铁的特性,激发幼儿对磁铁的兴趣。

  2、在操作活动中了解磁铁的特性,帮助幼儿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

  3、在实际的主动探究活动中幼儿感受探究的快乐,学会交流实验结果,通过记录合作学习简单评价并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愉快。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在游戏中幼儿主动发现磁铁的特性,在操作实验中积极探索磁铁的秘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自制钓鱼竿 鱼钩(别针) 有磁铁的小鱼若干条状或马蹄形磁铁每人一个 森林背景图片 黑猫警长图片 有磁铁的小猫和老鼠图片各两张 磁性黑板两块。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了解有关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的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发现磁铁

  1、游戏:小猫钓鱼,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当小猫,跟妈妈一起去钓鱼。

  2、讨论:为什么有些顽皮的小鱼总是钓不上来呢?你们看看钓上来的小鱼,你发现了什么?

  这条鱼和你钓到的鱼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小猫都钓到了鱼,妈妈却钓不到鱼?

  3、小结:只有身上有磁铁的鱼才能被钓上来,因为磁铁能吸住别针做的铁鱼钩。

  4、表扬幼儿的发现,肯定幼儿的观察。

  5、请幼儿把钓到的鱼放在磁性黑板上的草地背景图片上,进一步感受磁铁的特性。(.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磁铁做的小鱼能吸在黑板上不会掉下来。

  二、基本部分:认识磁铁

  1、老师:磁铁能吸住铁做的别针,能吸住黑板,还能吸住那些东西呢?

  出示各种不同材质的实验操作材料,介绍给幼儿。

  2、老师:请幼儿拿出磁铁,观察磁铁的外形,颜色,摆弄磁铁,感受磁铁的特点。

  简单介绍有关磁铁的科学知识。

  3、老师提供每组一份相同的操作材料,请幼儿动手操作,试一试那些东西可以被磁铁吸起来。

  4、请幼儿分组交流实验操作结果,并做好实验记录,推选出小组代表在全体幼儿面前介绍本组的实验结果。

  5、老师巡回了解幼儿的实验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实验,及时肯定幼儿的探索发现。6.请小组推荐的幼儿代表在集体面前宣布自己的实验结果,学会评价自己和同伴的实验结果。

  6、小结:磁铁的本领真大,只要是铁做的东西都能被磁铁吸住。

  7、老师引导幼儿了解磁铁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通过提问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8、小结:磁铁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比如塑料文具盒上的盖子,门吸,妈妈的钱包上的磁铁扣 活动室里的黑板上的磁扣都用到了磁铁的本领。

  老师启发幼儿在生活中继续积极观察了解磁铁的运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发展部分:探究磁铁

  1、科学游戏:小猫抓老鼠

  老师扮演的猫妈妈接到了黑猫警长的求助电话,森林里出现了一只很狡猾的老鼠,小猫警长怎么抓也抓不住,小猫们,你们能帮帮它们吗?

  2.老师演示分别用磁铁的相同两极做成的小猫和老鼠图片,由于磁铁相同两级相互排斥,所以小猫无法抓住老鼠。

  3.请个别幼儿上来,探索怎样才能抓住老鼠。

  4.老师启发幼儿运用磁铁的秘密,抓住老鼠。

  5.幼儿发现将小猫身上的磁铁换一个方向就能抓住老鼠,是因为两块磁铁的不同两极就能相互吸引。

  6.请全班幼儿一起动手操作,感受抓住老鼠的快乐,发现磁铁两极的秘密,体验科学的神奇。

  7.认识磁铁的两极:

  让幼儿观看磁铁,拿磁铁两人一组,相互吸一吸,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幼儿进行新的探索。老师提问:相互吸一吸后,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回答。

  老师小结:

  磁铁有两个极,在磁铁的两端有字母表示。N表示北极,S表示南极。当两块磁铁相同的两级相遇时,是相互排斥的;两块磁铁不同的两级相遇时,是可以吸住的,再次让幼儿试验,老师也同时操作。

  启发幼儿和老师一起创编儿歌:相同两极扭扭头,不同两极牵牵手。幼儿边两人一组操作游戏边念儿歌。

  四、结束部分:

  1、老师:小猫咪们,今天玩得开心吗?今天我们跟磁铁玩了很多游戏,现在小磁铁玩累了,要休息了。

  2、你们肚子饿了吗?那我们就把自己钓到的鱼带回家,妈妈给你们做鲜美的鱼汤喝,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场地,取下黑板上的小鱼,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启发幼儿进一步了解磁铁的特性,比如磁铁的磁力具有穿透性,可以透过物体吸住铁做的东西。

  2、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探索了解磁铁的不同部位磁力是不同的,一块磁铁的两极的磁力最强。

  3、在家园联系栏中,鼓励幼儿和家长进一步了解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比如磁性玩具,磁悬浮列车,磁性水杯,广泛认识到磁铁的特性为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中 ,我和孩子们一起体验了磁铁的神奇,通过幼儿感兴趣的钓鱼,玩磁铁,抓老鼠,完全让幼儿感受到了做一只能干的小猫是多么棒!在活动进行之中,我始终以幼儿在前,让孩子们在一系列的游戏,小实验,探索发现活动中,主动倾听;独立思考;分享合作;大胆表达。他们发现了磁铁的本领,感受了磁铁的神奇力量,探索了磁铁的秘密。孩子们觉得,科学不再是枯燥严肃的说教,变成了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经验。在与老师的交流,与同伴的合作,与集体互动的表现中,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探究,观察,发现的主动性,也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积极性。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始终情绪高涨,围绕活动主题主动学习,与老师互相配合,动静交替,很好的完成了活动的三个目标,让孩子们学习科学有了一个快乐的开始。

15、大班科学教案《雨的秘密》含反思

  设计意图

  在“美丽的伞”的主题活动中,幼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下雨,联想到下雨的季节。众所周知每个季节的特征。而“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及江淮地区初夏季节的一个明显的气候特征。本活动以引导幼儿了解雨是怎样产生的开始,逐步迁移到对我国气候中“梅雨季节”来历的探究。活动中力求变枯燥的灌输、被动的接受为幼儿主动实验、大胆推测、迁移地学习,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自己做小实验,了解“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科学现象。

  2、 通过探索“雨”的形成,理解“梅雨季节”的来历。

  活动准备

  1、 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火柴等实验工具。

  2、 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

  1、 幼儿边看情景表演边思考: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允许幼儿充分想像和猜测。

  2、 幼儿做实验。但要注意安全。

  (1) 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 幼儿仔细观察并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总结:水热了就会有蒸汽,许多水蒸汽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3) 讨论:你平时看过“蒸发”的现象吗?

  3、 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1) 幼儿观察:热水倒在杯里,用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发现什么?

  (2) 幼儿思考:玻璃片上为什么会有水珠?

  4、 幼儿看幻灯听故事,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

  教师提问: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又像一个奇怪的炉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到哪里去了?

  5、 引导幼儿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知道雨对人的好处与危害。

  6、 启发幼儿用所掌握的经验解释“梅雨季节”。 幼儿思考:为什么在每年的四五月份总是下雨?.!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引导幼儿知道梅雨季节是海洋空气与海洋冷空气相遇形成了一段时间里雨水十分多的现象。

  活动延伸

  梅雨季节时,请家长与幼儿一同观察和记录雨水、潮湿、物体发霉的情况。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思路比较清晰、简单的,通过图片、欣赏课件、游戏表演,一环紧扣一环,过渡也较自然,幼儿能随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题。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维也很活跃,常规纪律自觉遵守。大部分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思维至始至终都跟随着老师,当然也有极个别幼儿虽然做似端正,却没有主动发言,他们应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6、大班科学教案《温度表》含反思

  活动意图

  引导幼儿认识和使用温度表,温度表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能帮助幼儿了解温度变化的情况。本活动的重点在于引导幼儿探索温度表的特性及作用,启发幼儿注意观察温度表中刻度的变化,体验温度变化与幼儿身体感觉的关系,进而理解温度表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探究温度表的科学奥秘的兴趣。

  2、 认识温度表,知道温度表是测量气温高低的仪器。

  3、 初步了解空气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不一样。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温度表、空调、冰水和热水。

  活动过程

  1、 探究活动:观察温度表遇到冷空气与热空气时的变化。

  (1) 幼儿分别将手放在装有冰水的杯口和装有热水的杯口。

  (2) 幼儿观察温度表寻找“红线的顶端”,教师向幼儿解释红线的意义。

  (3) 将温度表分别放在两个杯子里,让幼儿发现温度表的变化,红线遇到热气会上升,遇到冷气会下降。

  2、 引导幼儿认识温度表。

  (1) 幼儿观察温度表的外形:温度表上有什么?是什么意思?"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刻度、水银、数字、编号、°c特殊符号。)

  (2) 游戏:认度数。

  (3) 幼儿将温度表放在热水和冷水中,根据温度表的刻度学习如何记录温度。

  3、 讨论:哪些情况需要用温度表?

  4、 操作活动:测量气温,幼儿到有阳光的地方和没有阳光的地方进行气温测量。

  活动延伸

  将温度表放在科学角内。让幼儿通过测量和记录,发现一天气温的规律。

  活动反思

  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是现代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在这次的活动中,我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在不断地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获得有关温度计的粗浅知识,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大班幼儿的探索精神。

17、大班科学教案《小熊登月》含反思

  设计意图:

  比较四季的明显不同,初步了解四季的轮换顺序,大班幼儿大部分已经知道四季不同特征,设计此次活动《小熊登月》。旨在比较四季的明显不同,了解四季的轮换顺序。

  活动目标:

  1、比较四季的不同特征和轮换的顺序。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故事《小熊登月》图片、四季不同景色的图片、字卡“春、夏、秋、冬”。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理解四季轮换的顺序。

  活动难点:

  用较完整的话描述四季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看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教师:你们知道小熊是如何登上月亮的吗?

  小结: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故事里到底讲了些什么。

  二、倾听故事,交流讨论。

  1、教师:小熊和小鸟是什么季节开始造飞船的?

  2、教师:小鸟为什么要飞到南方区过冬呢?

  3、教师:小熊到什么季节把船造好了?

  4、教师:他到底有没有登上月亮呢?[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他尝到的冰凉冰凉的是月亮吗?

  5、教师:什么季节会有白茫茫的一片雪地呢?小熊看到的脚印是怪物吗?

  小结:原来小熊造一艘飞船需要这么长时间,经过了这么多的季节,那你们知道四季轮换的顺序吗。

  三、出示图片,了解四季轮换的顺序。

  1、教师:你们知道四个季节,春夏秋冬都是什么样子的吗?

  2、出示四季的图片,幼儿自主讨论。

  小结:孩子们,暖和的春天,万物复苏,大地真漂亮;炎热的夏天,红红火火,游泳真开心;美丽的秋天,硕果累累,收成真是好;寒冷的冬天,雪花飘飘,火锅真好吃。一年有四季,世界变得更美丽。

  活动反思:

  通过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中小熊在建造飞船时经历了哪四个季节,这四个季节都有哪些特征及它们的顺序。幼儿对宇宙充满了向往和探索的欲望,可能都有过和故事中小熊类似的想法,想登上天空中看看月亮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一开始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幼儿就非常感兴趣,在看看说说中,知道了四季的顺序和不同的特点,知道了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美丽的地方。活动的内容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比较简单,幼儿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就可以了解四季的特点和变化顺序,还需要在活动的最后环节对此次提升难度。请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四季的不同特点。

18、大班科学教案《昆虫一家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拥有探索昆虫的欲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昆虫操作卡片若干张,多媒体。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故事情节,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

  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根据此作出判断。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组织幼儿进行手指游戏。

  2、师:今天大家表现的这么好,我很开心。其实老师今天也有一件开心的事要和大家分享。你们想知道吗?其实今天是我们班上一位小朋友的生日,猜猜他是谁?

  3、师揭晓答案:出示毛毛虫的图片。在他生日的时候来了很多的朋友,猜猜都有哪些小朋友?

  二、帮助幼儿了解昆虫的特征。

  1、教师出示图卡

  师:

  (1)你们发现了哪些昆虫来参加毛毛虫的生日会呀?

  (2)蜈蚣和蜘蛛来参加生日会,毛毛虫为什么要请他们回去呢?

  (3)毛毛虫是怎么说的?!.快思.教案网出处!他的昆虫朋友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

  小结:原来它们都是昆虫,都有六条腿,有头、胸、腹、也有翅膀。

  2、毛毛虫的秘密。

  师:毛毛虫为什么只邀请昆虫朋友参加它的生日聚会,那毛毛虫自己是昆虫吗?(师播放《毛毛虫变成蝴蝶啦》儿歌,了解毛毛虫的蜕变过程。)

  三、通过操作活动巩固幼儿对昆虫特征的了解。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集体辨认。

  活动延伸:

  1、我们带着刚认识的新朋友一块给毛毛虫唱首生日歌,祝它早日变成美丽的蝴蝶。

  2、去户外找一找,看看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昆虫。

  教学反思:

  随着天气的升温,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都出来活动了。学校四周,平时在小区里,小朋友们看到了很多小动物,那么在这里面有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呢?小朋友们都还不是很清楚。

  昆虫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在生活中有着很深的探索欲望。教师出示动物图卡片,让幼儿自由发表对图中的动物的了解,帮助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正确认识昆虫和非昆虫。活动再次通过故事《毛毛虫的生日会》归纳总结幼儿眼中昆虫的特征。

  活动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认识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的参与性也比较高,能积极地表达自己对于昆虫的认识,而且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以幼儿为主,顺应幼儿的发现与认识。更加的让活动变得生动。

  通过本次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昆虫的特征,了解大自然的秘密。但是课后教师没有给幼儿预留学习运用环节,在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方面有待加强。

19、大班科学教案《滴水实验》含反思

  设计背景

  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有 无穷无尽的好奇,而且常常把这些好奇付诸于行动,通过各种尝试增长知识。我本次的活动组织是为了满足孩子探究实验的 需求。

  活动目标

  1参与实验了解水滴在不同纸张上的现象。

  2学会观察,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水滴在各种纸张的变化

  难点:观察并比较滴水之后的纸张

  活动准备

  1不同的纸张(如:蜡光纸、纸巾、宣纸、塑料包装纸等)

  2清水、颜料水若干、盆子若干、

  3滴眼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坐好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

  二、基本部分:

  1、用滴眼器分别在塑料包装纸、纸巾上滴清水,看看大大小小的水滴或水印是如何形成的。

  2、讨论:让幼儿观察,滴在纸巾和滴在塑料包装纸上的水滴形状一样吗?<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3、让幼儿用滴眼器滴颜料水在宣纸和蜡光纸上,看看水印在这些纸上的变化。

  三、结束部分:

  与幼儿一起用颜料水在宣纸上作画,教师评论绘画作品。

  教学反思

  我本次组织的活动, 我班幼儿都能达到教学目标,但在活动准备上还是欠缺一点就是:没能给幼儿准备围裙以至于在作画过程中有些幼儿的颜料水沾到衣服上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得多多注意了。

20、大班科学教案《探索滚动》含反思

  活动来源:

  大班数学活动中,有认识圆柱体和球体的教学活动,我请幼儿从家里带一些形似圆柱体、球体的东西,幼儿带来了薯片筒、方便面筒、纸杯、茶叶筒、皮球等物品。课间活动的时候,孩子们把这些东西拿出来,放在地上滚来滚去地玩儿,还有些幼儿互相比赛,有的说:“看,我的茶叶筒滚得比你的纸杯快!”有的说:“我的这个还会转圈圈呢!”大家玩得兴高采烈。《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一日活动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应更多地在一日活动中随机生成,顺应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基于这一理论指导,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有趣的滚动。

  设计意图:

  既然幼儿对“滚动”有很大的兴趣,那我就设置情境让幼儿尽情地玩一玩滚动游戏,满足幼儿好奇、爱玩的天性。这些滚动游戏中,也蕴涵着许多科学现象,幼儿通过玩中观察、玩中发现、发现后尝试记录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发现物体滚动路线与其形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自主构建新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这样做可以发展幼儿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护了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有助于培养幼儿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

  2、自主探索出三类物体的滚动路线,并尝试记录。

  3、在游戏中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体滚动路线的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物品:罐头、杯子、球、纸盒、积木等。

  2、小棒8根。(为游戏《赶小猪》而备的赶“猪”棒。)

  3、大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哪些物体会滚动?

  在活动室里散放着纸杯、茶叶筒、球、塑料盒、积木等各种物品。

  1、找一找:“小朋友,这里有些我们平时用过、玩过的东西,请你们把会滚动的东西找出来。”

  评析:开放、自由的空间很快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玩一玩:请你们玩一玩,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滚动呢?

  评析:这个时候,幼儿手上拿着自己找到的会滚动的东西,开始有些兴奋了,都忍不住想把它放在地上滚一滚,玩一玩,那么作为教师,应给予幼儿自由玩的空间,但并不是让幼儿毫无目的地玩,而是带着问题去玩。这个问题就是:想一想,为什么它们都能滚动呢?让幼儿在玩中发现,玩中思考,初步感知能滚动物体的特征。

  3、说一说:为什么这些东西都能滚动?

  评析:幼儿带着问题自由玩,对问题的答案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急于想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大家,这时老师及时给予幼儿大胆表达的机会,幼儿自由发表意见,老师适当引导,总结出答案:因为它们总有一个地方是圆的,所以会滚动。

  二、第二次探索:物体滚动的路线是怎样的?

  1、游戏:滚进球门。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小朋友两两一组,一人分开双脚做球门,一人滚动物体进球门,轮流进行。

  评析:这个游戏的优点在于,缩短了幼儿等待游戏的时间,一个人滚动物体时,两个合作伙伴能同时观察,共同探究发现不同物体的滚动路线,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老师所做的就是观察与倾听,必要时和孩子们一起玩,做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鼓励者,最大限度地放手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会发现,有的东西滚不进球门。小组的两个合作伙伴对发现的这一现象进行了质疑、思考、讨论。这时,老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有必要带领全体幼儿对这一发现作一个总结和提升。

  2、集体交流,并尝试记录物体滚动的路线。

  老师:“哪些小朋友的东西滚不进球门?”(幼儿回答、交流后,请幼儿把这些滚不进球门的东西都送到前面来,这样可以让大家看得更加清楚。)

  老师以惊奇的口气提出疑问:“咦,为什么这些纸杯、方便面筒、肯德基筒就滚不进球门呢?”幼儿思考、讨论。

  当幼儿回答出“这些东西都是一头大一头小的”、“滚动的时候会转圈”等答案时,老师及时作现场演示,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观点和想法的接纳、重视和赞赏,同时也可以让全体幼儿对圆锥台滚动时会转圈这一科学现象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这时再请幼儿上来在大记录纸上记录它们滚动的路线,幼儿都跃跃欲试。在记录出圆锥台滚动路线的基础上,再来记录圆柱体和球体滚进球门的路线对幼儿来说就更容易了。

  评析:在这一环节里,幼儿学会了记录,懂得了当自己在科学探究中有了结论或观点时,可以通过记录把他们呈现出来,让幼儿了解如何真正地“做科学”,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第三次探索:圆柱体和球体滚动时哪个更灵活?

  游戏“赶小猪”。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这是一个三人合作的游戏,小朋友自愿组合成三人组,其中两人做小树,一人分别赶“皮球小猪”和“圆筒小猪”,在“两棵小树”中间绕“8”字型走,三人轮流进行。

  评析:上一个环节中,幼儿已经自主探索出三种物体的滚动路线,但对圆柱体和球体滚动路线的异同还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作为教师,有必要为幼儿提供更进一步的观察、经历、体验的机会,让幼儿探究出球体、圆柱体的外型与它们滚动路线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老师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设计了一个三人合作的游戏——赶小猪。这个游戏巧妙之处在于,幼儿在赶这两种小猪绕“8”字走时,由于圆柱体和球体的不同特性,幼儿赶着它们转弯会有很明显的差别,一定会有不同的感觉,为顺利解决活动难点埋下伏笔。教师在游戏中继续扮演活动支持者的角色,对幼儿的探究活动尽量不去打扰。

  游戏结束后,老师提问:

  “刚才,我们赶了‘圆筒小猪’和‘皮球小猪’,你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就难赶呢?”

  评析:这一问题给了幼儿较大的发散思维空间,由于幼儿都分别赶过这两种“小猪”,有了亲身的经历和体验,所以都有话说,乐于说。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就难赶呢?”幼儿经过思考和观察发现圆柱体是一个长长的圆筒,而皮球从各个角度看上去都很圆,由于它们形状上的不同,导致它们在滚动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教师这时及时演示,同时请幼儿上来说一说,指一指,并注意肯定和赞赏幼儿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从上到下一样大的圆筒,我们把它往哪儿推,它就只能往一个方向直直地滚去,转弯时不灵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滚动,很灵活。

  得出结论后,让幼儿在记录纸上补充出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任意滚动的路线。

  四、结束活动

  老师小结活动情况,对积极参与游戏和探索的幼儿给予表扬,并提出问题和要求:“你们还在哪儿看到过会滚动的东西?它们滚动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们回去找一找、滚一滚,把它们滚动的路线也画下来,带到幼儿园来给大家看。”

  评析:会滚动的东西不只局限于课堂上幼儿所看到的,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幼儿对它们依然有好奇和疑问,于是老师顺理成章地在活动小结以后向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幼儿课后继续进行滚动路线的探究和记录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生于幼儿的兴趣,设置游戏情境,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教师适时指导、提升为辅线,充分激发了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幼儿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21、大班科学教案《彩色的阳光》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等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小孔的纸板和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有太阳的表格以及彩色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去室外看阳光,引起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吗?说说你们看到的阳光的颜色。

  2、了解探索阳光的材料。

  师:我们这里有很多的材料,都有什么材料呢?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让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及用法。

  3、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

  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五彩的阳光。

  (1)探索一:将许多水盆放在室外,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

  (2)探索二:提供许多纸板,请小朋友对着纸板看玻璃瓶,(教案来源:快思教案网) 看一看还能发现什么?回班后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

  4、引导幼儿用彩笔涂色记录阳光的颜色。

  师:每个小朋友的桌上都有一张画有太阳的表格,请小朋友将看到的太阳光的颜色涂在表格里好吗?

  幼儿进行涂色活动,活动完成后,让幼儿交流表格的颜色。

22、大班科学教案《火山喷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2: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过程及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3: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喷发的过程和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难点:火山喷发的原因。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铅笔、托盘。

  2:气球一个、火山模型、红色色粉、苏打粉、白醋、汤匙两个、吸管 一个。

  3:教学课件、电脑、投影仪、音响。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

  在大山的家族里,有一个脾气特别暴躁的家伙名叫火山,你们看,他又发脾气了……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

  2:提问:小朋友看见发生了什么事情?

  3:提问:为什么火山会喷发呢?

  幼儿自由发言

  总结:地壳下的岩浆受到地球内部巨大压力,当遇到地壳比较薄的地 方就冲破地壳喷涌而出所以形成了火山喷发。(一边讲解一边用气球演示原理)

  4:火山喷发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再次播放课件)

  请幼儿举手回答

  老师小结:火山喷发时,首先喷发出的是瓦斯及有毒气体,然后喷出大量的火山灰、岩石碎块,紧接着岩浆喷出并沿火山口流下形成熔岩流,最后熔岩冷却,火山渐渐平息。(出示四幅图片)

  5:请小朋友将四幅图片按照火山喷发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6:提问:火山喷发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呢?(出示图片)请小朋友观察并举手回答。

  7:小结:火山活动对人类有不好的影响也有好的影响 。火山活动喷出的有毒气体对人类及动植物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 ;火山灰会覆盖大片的房屋庄稼,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炽热的熔岩会引发大火,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火山活动会形成新的陆地;火山活动会促成钻石等稀有矿产的形成。(边出示图片边小结)

  三:结束部分

  请一位幼儿和老师一起演示火山喷发的实验。

  四: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时,幼儿亲自体验火山喷发的实验。

  教学反思

  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课件的准备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对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不足之处在于对课件的应用不够熟练自如,火山模型的高度太低,导致后边的幼儿看不清楚,还需改进,在语言引导的科学性上还要多加学习。

  设计背景

  因为孩子们通过电视了解到近期冰岛火山喷发,相互之间谈论的兴趣很高,再结合本学期我班教材,设计了这样一节课,通过一个小实验深入浅出的向幼儿讲解火山喷发这个复杂的问题,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学习了科学知识。

2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反思

  本篇是幼儿园大班活动,通过了解气象与军事的关系,通过常见的和恶劣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课件、表格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气象与军事的关系。

  1.让幼儿先来欣赏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叫诸葛亮,他利用天气在3天时间造了10万支箭,是怎么办到的呢?

  2.让幼儿通过故事思考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会有雾天呢?

  二、了解常见的和恶劣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

  1、除了雾天,你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天气?

  2、了解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并观看课件。

  3、你们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

  (短信、电视、报纸等)

  4、 欣赏一段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天气、温度、穿衣指数等)

  三、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趣味问答

  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

  (1)高温天怎样避暑?

  (2)雷雨天怎样维护自身?

  (3)雨天出门准备些什么?

  四、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1、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关心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学会维护自身。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气、温度、温馨提示3栏。

  2、请小朋友来当一当气象员,在表格上记录一下天气。

  活动反思:

  春夏时天气变化反复,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对天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这次活动中,我结合图片的形式来让孩子们了解天气,大部分的孩子们都能很快地说出来,而且能够说出各种气候的明显的特征,活动的效果比较好。值得提到的是,我应该利用孩子们指认图片的欢快气氛再引导孩子们讨论一下各种天气下人的活动,尤其是雨天要注意哪些安全?这是整个活动中的一个不足吧。

24、大班科学教案《磁铁的秘密》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磁铁的秘密》是一节大班科学活动,生活中孩子们对磁铁能吸住物品的现象很感兴趣,大部分幼儿对磁铁已有初步的认知,但仅仅觉得好玩、神奇却不明白其中的原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利用磁铁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设计本节微课,让孩子在轻松愉悦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其中的奥秘。这样做孩子既易于接受,又会对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想要探索、敢于探索、乐于自主探索的学习品质。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幼儿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乐意主动探索;

  2.知识目标:了解磁铁的特性,初步感知磁铁在人类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能力目标:发现磁铁相同两极相斥,不同两极相吸的特性;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1.重点:了解磁铁可以吸住铁制品;

  2.难点:能发现磁铁的“秘密”相同相斥,异极相吸。

  活动准备:

  1.教学Prize PPT;

  2.游乐场操作材料每人一套、小猫钓鱼操作材料两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介绍可爱的小猫可可,激发幼儿兴趣,并示范可可在游乐场乖乖听话的演示。;

  2.教师提问“小猫可可为什么这么听话?”引导幼儿发现磁铁可以吸住小猫身后的曲别针。

  二.基本部分:

  1.为幼儿提供材料,(游乐场图片、小猫卡、磁铁)让幼儿也变出一只听话的小猫;

  2.提问幼儿“究竟是什么东西让小猫变得听话”引导幼儿说出磁铁能吸住小猫身后的回形针;

  3.让幼儿进行操作,给筐子里的东西分分类,找出还能被磁铁吸住的东西;引导幼儿总结:磁铁的特性是可以吸铁制品;

  4.游戏“小猫钓鱼”利用小猫可以抓住小蓝鱼却怎么也抓不住小红鱼的奇怪现象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相同两极相斥,不同两极相吸的特点。

  三.结束部分:

  观看教学PPT,看一看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哪里还藏着磁铁。

  【活动反思】

  在开始上课时,我首先拿出块磁铁问:这是什么?现在想来这样导入新课的方式很少不好。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的兴趣。我应该这样设计一个问题:电冰箱的为什么能够没有锁照样关上呢?这样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就会非常容易的得出答案。而且问题来自学生的中间,而且学生在生活中有经验,不是十分的困难。

  在下面的环节就是学生玩自己的磁铁的时间。我是这样的安排的,首先让学生自己想法去玩磁铁,然后分享给大家。也就是说学生在玩之前先动脑思考,怎样去玩,然后再将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大家。然后大家再一起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磁铁的性质。现在想来,是否能够让学生直接去玩,不先想。这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发现,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玩的过程中,没有刚才一些其他学生的思考的限制,可能会有更好的玩法,这样可能有更好的发现。在学生在体验发现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成功的喜悦。

  还有就是小组进行合作玩。我现在思考这个活动不适合人数过多的小组玩。可以两个人小组玩,这样合作,他们都能够参与进去,而且手中都物品。这样就不会出现一半学生在操作,另一半在玩的情况。

  我先现在的合作探究,需要学生在小组内,但是操作时候可以更为小的分组。这样效果会更好的。

25、大班科学教案《变化的月亮》反思

  活动目标

  1.对事物有好奇心,愿意积极参与探索,感受自主探索的乐趣。

  2.认识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知道自然界中的事物会发生变化。

  3.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月亮形状的变化规律。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月亮”组图;“变化的月亮”图片。

  纸面教具:《月亮的变化》记录单。

  材料准备:操作材料“变化的月亮”;颜料、水粉刷、颜料盘、白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

  出示组图联系幼儿已有经验讨论月亮的形状

  ——天黑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月亮挂在天上,月亮的形状都是一样的吗?

  ——你看到过什么形状的月亮?它像什么?

  二

  发放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探索月亮变化的规律

  ——慢慢地拉动细绳,看看月亮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

  ——它有什么规律呢?

  三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识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

  ——月亮形状的变化规律是不是你们说的那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左边的小月牙和右边的小月牙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四

  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呈现月亮形状变化规律

  1.教师介绍绘画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今天,教学活动为大班科学活动《变化的月亮》,主要是让幼儿认识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知道自然界中的事物会发生变化。

26、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反思

  一、活动题目:弹力运动会

  二、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与实验,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现象,培养幼儿观察的敏锐性。

  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三、适用对象: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皮球、橡筋、气球、弹簧、木块、铁片、弹性球、动物标靶、自制弹弓(每人一个)、纸制子弹等。

  五、活动过程:拍一拍,捏一捏,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

  幼儿自主选择一个皮球跟着音乐拍球,其中有些皮球是没有气的。

  诱导幼儿按一按、捏一捏有气和没有气的皮球,共同找出原因,知道皮球打了气会弹得高,原来空气也有弹性。

  找一找生活中有弹性的物品。

  (1)在一大堆物品中找出有弹性的物品(如拉一拉弹簧、橡筋、捏一捏气球、海绵等)。

  (2)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有弹性的。如弹簧床、海棉枕头、沙发、床垫、吹气救生圈等。

  玩一玩。

  (1)橡筋的一端系在中指上,另一端系一只小球,并用同一只手拿着球向下投,用手掌收回小球。

  (2)橡筋一端系着中指,然后一只手拿着球向前投,随后收回,重复投掷,可投向目标处。

  (3)固定橡筋一端,另一端手拉着小球,拉到一定的距离时放手,让球反弹回去,超过固定物的高度。

  (4)将长橡筋的一端固定在乒乓球拍柄上,然后用球拍向上拍打小球,让小球弹上去又拉回来,反复拍打。

  做游戏。

  (1)看谁射中靶。

  用力投掷玩一玩中的小球,使橡皮筋拉长,让小球能打中相隔一定距离的动物标靶。

  (2)看谁弹得远。

  一手握小弹弓的把柄,另一手用纸制子弹拉紧橡筋,然后放手,让子弹弹出去。拉得越紧,子弹弹得越远。

  在地上按一定距离画三条线,超过最远一条线得3分,超过第二条线得2分,超过第一条线得1分。

  六、注意事项

  1.小弹弓不要对着别人。

  2.可分别采用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和自由活动的形式。

  七、拓展思路

  弹簧纸偶:先把一张大的长方形纸卷成筒状,然后在上面画上眼睛、嘴巴、耳朵及尾巴等。用另一张小纸条来回折叠,折成弹簧状,要求折得整齐。然后把纸筒粘在弹簧状纸条上,用手轻轻一按,它一会儿变矮,一会儿变高。

  活动反思

  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归纳出了弹性的概念。在分类活动中,幼儿再次操作,玩中观察,玩中发现,自然而然的将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进行了分类。活动时,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27、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小磁铁》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磁铁,通过探索引导幼儿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

  2、学习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学习仔细观察磁性现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探索的结果。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盘操作材料:内有磁铁、铁丝图形针、螺丝帽、钥匙、硬币、木块、布条、纸条、玻璃球、塑料玩具等。

  2、自制小猫钓鱼用的游戏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操作材料,让幼儿发现磁铁,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师:小朋友,请大家看一看,在你们面前的盘子里有些什么呀?

  幼儿玩一玩盘子里的东西,然后相互说说自己的发现。

  2、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特性。

  (1)师:是哪一块东西能粘住别的东西?把它找出来。这块能吸住别的东西的铁块,它的名字叫磁铁。

  (2)让幼儿操作盘内的材料,探索哪些东西是磁铁的好朋友,幼儿尝试分类把磁铁的好朋友放入桌上的大盘子里,教师个别指导。

  3、教师小结磁铁的作用。并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的好朋友都是铁做的,磁铁能吸住铁做的东西。

  4、讲述故事《小磁铁去旅行》,初步了解磁铁对人们生活的帮助。

  5、游戏:小猫钓鱼。让幼儿再次对磁铁作更深的了解。

  师:今天我们来学小猫钓鱼,看看谁钓的鱼最多,呆会一起把鱼送到猫妈妈的家里,结束游戏。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中 ,我和孩子们一起体验了磁铁的神奇,通过幼儿感兴趣的钓鱼,玩磁铁,抓老鼠,完全让幼儿感受到了做一只能干的小猫是多么棒!在活动进行之中,我始终以幼儿在前,让孩子们在一系列的游戏,小实验,探索发现活动中,主动倾听;独立思考;分享合作;大胆表达。他们发现了磁铁的本领,感受了磁铁的神奇力量,探索了磁铁的秘密。孩子们觉得,科学不再是枯燥严肃的说教,变成了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经验。在与老师的交流,与同伴的合作,与集体互动的表现中,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探究,观察,发现的主动性,也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积极性。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始终情绪高涨,围绕活动主题主动学习,与老师互相配合,动静交替,很好的完成了活动的三个目标,让孩子们学习科学有了一个快乐的开始。

28、大班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无孔不入等特点。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对人、动植物的作用 ,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气球、清水1盆、塑料水瓶、针筒、小砖块、吹气胡子、乒乓球等实验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知空气的存在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气球)

  2.气球里面有东西吗?

  3.对准幼儿的脸,边放边问:感觉有东西出来吗?(有)能看见它吗?(不能)抓得到吗?(不能)闻到味道了吗?(没有)

  4.小结:原来气球里有空气,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到、摸不着的气体。

  二、感知空气的无孔不入

  1.空间中有空气

  (1)气球里有空气,那么我们的活动室里会有空气吗?

  (2)我们用塑料袋到活动室的各个地方装一下,大家分开找,找好后捏紧袋口,回到座位上。

  (3)你在什么地方找到了空气?

  (4)小结:活动室的各个地方都有空气,老师还带来了一些东西,它们里面会有空气吗?(幼儿猜测)

  2.物体中有空气

  (1)介绍三组实验

  这是什么(可乐瓶),它的上面有一个纸套,像个小火箭,玩的时候双手用力拍打小瓶子,看看火箭会有什么变化?

  它是什么(针筒)玩的时候连续地推动针筒,看看乒乓球有什么变化?

  这个玩具很好玩,等会拿一个纸嘴套在上面,对准吹气口吹气,看看胡子有什么变化?用完的吹嘴放在蓝色盒子里。

  游戏很好玩,玩好一个游戏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交换,等会听到小铃声请你们把材料放在桌上再回到座位上。

  (2)交流

  a.在玩火箭发射时你发现小火箭怎么样了?为什么?空气藏在哪里?

  b.玩乒乓球游戏时推动针筒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空气藏在哪里?

  c.吹胡子游戏中胡子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空气藏在哪里?

  小结:原来一些东西里有空气,连身体里也藏着空气。猜猜这块小砖块里有空气吗?(幼儿猜测)

  (3)空气的无孔不入

  a.小砖块按到水中,水里有什么变化?(空气从砖块里跑出来,原来砖块里也有空气)

  b.小结: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凡是有空隙的东西里空气都可以跑进去。在生活中,空气还会用在什么地方呢?

  (4)空气的运用

  a.幼儿自由讲述

  b.(出示幻灯),看看空气藏在哪里?

  三、空气的作用

  (1)我们周围都有空气,如果捂住口鼻,会怎么样?(人离不空气)

  (2)还有谁也离不空气?(植物、动物离不开空气)(看幻灯)

  小结:我们呼吸需要空气,连动物、植物都离不开它,所以有生命的东西都离不开它;而且新鲜的空气更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我们一起到大树下去呼吸新鲜空气吧!

  教学反思

  本活动我让幼儿在多次的实验当中感受空气的存在,使得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积极的探索过程中。

  活动开始,我首先出示一个装满空气的密封塑料带让幼儿进行摸一摸,闻一闻塑料袋里装的是什么,接着又让幼儿跟着我进行深呼吸,用鼻子吸,使得他们知道袋子里装的是空气,鼻子吸得也是空气,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着也摸不着,对我们特别重要。在幼儿找一找空气在哪里环节,我让幼儿用袋子捕捉空气、用小气筒给气球充气、对着气球吹气,尽量不让气球落地,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空气的无处不在。!来自快思老师教案.!活动中我亲自试验操作:点燃蜡烛后用透明的玻璃杯将蜡烛罩住,火苗慢慢熄灭。让幼儿明白燃烧也需要空气。让幼儿屏住呼吸,尝试没有空气的感觉;然后深呼吸,感受有空气的好处。在通过屏息让幼儿感受到空气的重要。通过多次的实验探索活动使得幼儿了解了空气的无处不在以及空气的重要性。最后在让幼儿感受了空气的重要性之后树立幼儿环保的意识,并让幼儿自己说说怎么保护环境。

  总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感觉我的言语比较多,导致了活动没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让幼儿自己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多动手,尽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学习、参与活动,参与讨论、参与发言,增强了幼儿学习科学的信心,满足幼儿探索欲望。

29、大班科学教案《魔术变变变》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尝试单根皮筋和双根皮筋魔术的几种变法,培养对事物细小变化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学习用记录表记录自己的猜想和操作结果,萌发对魔术奥秘的探究兴趣。

  3、感受魔术的神奇与趣味,体验成功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6、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7、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硬币一个、 杯子一只、三种不同颜色的皮筋、展板、操作卡等。

  2、幼儿有观看魔术表演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以"魔术"引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以"魔术师"的身份出场。

  2、纸杯魔术展示。

  二、神奇的皮筋魔术,尝试单根皮筋和双根皮筋魔术的几种变法。

  1、学习单根皮筋魔术。

  (1)引出疑问。

  如果我把一根皮筋套在两根手指上,握住拳头,等我再打开时会怎样?(幼儿随意猜测,教师记录)

  (2)揭晓秘密,引发幼儿思考。

  (3)幼儿学习单根皮筋的魔术。

  (4)小结:其实魔术里面藏了许多的秘密,魔术师动作比较快,许多魔术里还需要一定科学原理,所以让我们感受到了魔术的神奇。

  2、探索双根皮筋魔术,掌握双根皮筋的三种变法。

  (1)出示双根皮筋,同样握拳引出疑问。

  (2)幼儿探索操作,并记录自己的想法或结果。

  (3)通过幼儿的探索学习双根皮筋的前两种变法。

  (4)幼儿再次探索,重点学习较难的一种变法。

  (5)交流探索结果并小结。

  三、结束活动,进一步萌发幼儿对魔术奥秘的探究兴趣。

  1.小结:原来,魔术也是一种艺术,只不过有些魔术里还藏了一些科学道理,在加上魔术师精彩的表演,就呈现出神秘的效果了。

  2.鼓励幼儿将学会的魔术表演给更多人欣赏。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出示一些魔术道具及魔术操作卡,供幼儿探索学习,萌发幼儿对魔术的兴趣。

  亲子活动:请家长带孩子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简单的魔术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刚开始的魔术表演导入主题,一下子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单根皮筋和双根皮筋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单根皮筋的探索比较简单,孩子们学习的较快,后面的双根皮筋的探索上让孩子自己发现了两种变化,在此基础上提高难度,根据孩子的能力差异,提供了两种层面的操作展板,让孩子探索操作。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孩子们都很投入,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探索和操作,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但在小结语句上,对活动重点单根和双根皮筋的科学性原理解释的不到位。

30、大班科学教案《你喜欢什么昆虫》反思

  目标:

  1.让幼儿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使幼儿了解这些昆虫和人们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准备:

  1.各种昆虫的挂图一张。

  2.操作卡片"各种昆虫"。

  过程:

  1.组织幼儿去野外观察并捕捉树上、花上、地上的昆虫。

  你捉到了什么?怎样捉到的?

  2.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主要特征及习性.

  (1)(出示挂图)图上有什么?它们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蜜蜂、蜻蜒、七星瓢虫等,它们生活在不同的场所:花上、地上、树上,吃花蜜、蔬菜等)

  (2)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称叫什么?(有头、胸、腹二部分,二对翅膀、三对足等。都叫昆虫。)

  (3)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为什么是昆虫?(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

  3.帮助幼儿分辨益虫、害虫。

  (1)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2)昆虫里哪些是害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3)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教师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蝴蝶,蝴蝶在幼虫时嫩菜叶等有害处,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可观赏等益处。)

  (4)幼儿操作:每人一张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红笔一支,请儿用"O"划出益虫,"X"划出害虫来。

  (5)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昆虫?(保护益虫,不随便捕捉、弄死。看到蚊子、苍蝇把它们打死,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等等。)

  活动反思:

  有爱心的小安妮因为喜欢昆虫,而去收集死去的昆虫和蜕下的皮,给昆虫自由的生活空间,甚至在梦中,自己都变成昆虫,感受当昆虫的乐趣,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出对昆虫的喜爱。为了让孩子了解昆虫,课前让孩子们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中来。

  1、注意学法的指导。紧扣 “爱”字,突出重点。在课堂上,以“爱”字贯穿全篇课文,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突出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在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渗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课文的2——5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重点句展开叙述的,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写作特点来学习。在第二课时教学3——5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围绕课后问题“安妮很喜欢昆虫,她是怎样做的?”展开学习。首先,我让学生勾画出3——5自然段中能概括写安妮怎样做的句子;然后,具体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她是怎样喜欢收集昆虫的;最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习后面的内容。

  2、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指导写作,我抓住第二自然段先概括在具体的写法,让孩子们在自读自悟的基础能够进行仿写,通过检查可以证实大部分孩子学会这一写法。课文的2——5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重点句展开叙述的,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写作特点来学习。整篇文章都是围绕我喜欢昆虫来写,但每个自然段写一个方面。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