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听声音 辨方位》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听声音 辨方位》反思
1、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听声音 辨方位》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听到的声音辨别声音的位置,并能用相应的符号在图板上标示出来。
2.学会静下心来仔细倾听,知道在活动中不干扰别人。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一处能听到各种声音的地方(但也不要太嘈杂);卡纸每人1张;笔每人1支。
【活动过程】
1、介绍活动的名称与规则
告诉幼儿,这个活动的名称叫“听声音,辨方位”。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卡纸,让他们自己在卡纸上画一个“◎”,表示他们所在的位置。当他们听到某种声音时,就用恰当的简单符号把它标记在卡片上。例如,一阵风就画两道斜线、几声鸟叫就画一只小鸟。表示符号的位置应尽量精确地显示出声音的方向和远近(可适当地做一次示范让幼儿理解)。为了听到更多的声音,可闭上眼睛聆听,还可以用手掌朝前或朝后拢着耳朵形成声音的反射面来听。
2、幼儿自选活动地点进行作业
让幼儿快速地(1分钟)找到自己的“倾听地点”,分散坐下,以免“倾听开始”时,还有人走动,并且要求幼儿一旦选定了地方,就不要再随便移动。
在开始记录声音的前后,分别给幼儿一个信号,例如,学一声猫叫或狗叫,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活动持续的时间可视幼儿的年龄、专注程度和当时环境的声音状况而定,一般为5~10分钟。
3、幼儿自行结伴交流记录
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自行找好朋友,交流彼此的声音记录,教师可提问:“你听到了几种不同的声音?你是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你最喜欢那种声音?为什么?”“你最不喜欢那种声音?为什么?”“哪种声音你从前从来没有听过?你知道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吗?”
活动建议: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声音环境,可请其他教师协助,在不同的方位、地点制造出一些声音,供幼儿聆听和记录。
活动反思
活动前,在玩分辨左右的游戏中,幼儿对左右已有一定的已知经验,所以在完成目标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方位上还是比较简单的。
在活动中,前者是辨别方位,后者的各种练习是为了为幼儿以后开展思维活动打基础,在活动中,重点引导在活动中用一个物代表一个数字,或用一个数字代表一个物。
2、大班数学教案设计《5的分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实物、图卡等操作的基础上,探索并理解5的分合,并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
2.尝试用不同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并尝试按序排列并记录。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5的分法(三种规律)
2.幼儿操作纸5的分合
3.操作材料:
(1)分圆片:圆片,分类盒铅笔;
(2)翻圆片:圆片,铅笔。
(3)分珠子:串珠板、铅笔。
(4)分花生:花生,分类盒。
【活动过程】
1.第一关:复习游戏“碰球”:3、4的组成
“今天我们来玩冲关游戏,听好了,第一关:复习3、4的组成。”
“冲关成功的,我们一起“耶——”表扬他,说错的,我们给他加加油!”
2.第二关,自主探索学习5的组成。
(1)出示空白的分合式,介绍探索要求:
“我们已经学习了2、3、4的分成,今天的第二关就是:你们根据老师的要求,自己探索5的分成。”
①第一组:翻花片,记录5的分成。
②第二组:分珠子,并记录5的分成。
③第三组:分花生,记录5的分成。
④第四组:分圆片,并记录5的分成。
(2)要求:小朋友分一次记录一次,记录好后请把你所用的材料放回篮子。
(3)幼儿自主探索5的分成。
(4)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分法,教师及时总结并出示相应规律的分成,并一起读一读。提问:你用的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种规律的方法:递增规律、递减规律、交换规律。有规律的分法和记录方式能让我们比较容易记住5的分成。
3.第三关:实践验证,巩固并用所学到的方式再次进行5的分成。
“第二关,你们都通过了,那我们一起来挑战第三关啦!老师准备了一份种子,总共有5颗,请你们把这些种子也分成两份,可以用划线的方法来记录,但是有个要求要用你刚才没有用过的方法进行记录。闯关成功后到老师这里领取小贴花一颗。开始挑战!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我为幼儿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并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方位》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森林Party的情境中感知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这四个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知觉。
2.活动中能有序,细致地进行观察,清楚、响亮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3.感受圣诞聚会的快乐,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森林Party》。
2.操作材料、自制跳舞毯各人手一份。
3.自制储物柜及圣诞礼物。
活动过程:
(一)参加森林Party,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圣诞节快要到了,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参加一个快乐Party吧。
(二)通过住旅馆情境分房间,巩固上、下、左、右。
1.用一根直线给旅馆分房间、摆家具,复习上下。
师:旅馆只有一个房间,我们有男生和女生怎么办呀?
2.探索另外一种分房间方式,复习左右。
(三)利用两根直线分房间,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1.引导幼儿利用两根直线把旅馆分成四个房间。
师:"有四个小动物来参加我们的Party了,它们想每人住一个房间,怎么办?"2.幼儿第一次操作。
3.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师:你们的房间都分好了吗?这个是哪个小朋友分的?你上来介绍一下。你再说一下小动物分别住在哪个房间?和他一样分的小朋友举手。你们都是这样分的。可是刚才这个小朋友介绍小动物住哪个房间的时候,说的是这个、那个的,有点介绍不清楚。我们能不能帮这四个房间都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呢?我们先来看看小猫住哪个房间?先看看它住在左边还是右边,上面还是下面呢?那我们就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左上。"那小羊、河马、大象它们住在哪个房间呢?
4.根据动物要求进行第二次操作。
(四)举行森林Party,巩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1.根据指令找寻神秘圣诞礼物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的舞会要开始啦。让我们把今天的舞伴请出来。我数到123,你们把坐的地垫翻过来,这就是你们的舞伴。看看你的舞伴什么样?
2.Party游戏:跳舞毯。
(1)结合课件先进行方位的练习。
(2)跟着音乐跳舞。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继续了解生活中的其他方位,如东南西北等。
活动反思:
经过这次的上课,幼儿对方位知识的感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后面的序数教学帮助很大。
从备课到上完课,对走自己的启发还是很大的,认识到了幼儿教学的游戏性很重要,把游戏带到课堂中,在游戏中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幼儿园孩子来说是比较适合的。
4、大班数学教案《钱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4、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学难点: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
活动准备
学具……个人操作材料人民币替代玩具,同色数卡5两张、2五张、1十张
同组幼儿玩具不同色
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若干,
大数卡,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
小结:我们中国只有1、2、5,10、20、50,100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师提示:我们来玩小银行游戏,你们做银行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意。
游戏形式:教师出数卡,表示要取多少钱,幼儿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摆放。 你用哪几张钱币组合成顾客想要取的钱数?
(1) 引导幼儿观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
(3) 同组幼儿讨论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
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教师提示: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轮流做银行职员和顾客。
游戏形式:幼儿分组,自主游戏。
教师指导:
(1)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整理钱币,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
4、总结讲评。
( (1)宣传教师指导中幼儿成功的尝试。
(2)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
活动反思:
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本次活动设计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框架;以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为原则;以提升幼儿自身能力为大目标。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活动的第一环节,保留了原活动中较好的提问,提示幼儿关注1、2、5这几个数字在钱币中的重要用途。活动的第二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学具的提供保证了幼儿个体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独立摆弄操作及尝试。同组不同色的材料要求,方便幼儿的观察和相互启发。幼儿操作材料数量的设定,包揽了10 以内所有面值钱币的不同组合。三个层次的安排,提示了教师教学难点的突破步骤,以及阶段目标的把握。活动的第三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和运用,目的不在于用的多用的好,而在于大胆得用,合作的好。教师的指导应结合幼儿个体的差异,游戏中突出的问题。指导提示是不出基本问题情况下的提升要求,实施者应灵活把握。
5、大班户外体育教案《听声音找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闭上眼睛能感受同伴声音信号的提示辨别方位走。
2.感受与同伴互相支持、合作游戏的快乐。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活动准备
安全宽阔的场地。
活动过程
1.幼儿玩“小动物走一走”的游戏,进行热身活动。
提问:你喜欢什么小动物?请你学一学它走路的样子。
引导幼儿学一学小鸭子踮脚走,长颈鹿高人走,小鼹鼠矮人走等不同的走法。
2.游戏“听声音找朋友”,引导幼儿闭眼睛听声音辨别方向。
(1)教师扮演小动物并发出不同的声音,引导幼儿听到不同动物的叫声后,听声音辨别方向走,要求幼儿听到哪种动物的叫声就学这种动物走。
(2)加大难度,要求幼儿闭眼睛练习用脚外侧走、踮脚走等不同走的方法。
(3)教师请幼儿扮演小动物,引导幼儿两人一组,练习听声音找朋友,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并遵守规则,不准偷看。
3.幼儿进行放松活动,教师点评活动情况。
活动反思:
宝宝们表现的都不错。教师的态度和蔼,教学氛围好几次也达到了高潮,宝宝们都积极参与音乐游戏。
6、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学符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感受电教活动乐趣。
2、操作课件,学习用">""<"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
3、通过课件认识">""<",理解符号含义。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河马嘴巴的形象。
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河马吗?它是什么样的?
教师:瞧,有一只小河马,它的嘴巴也是大大的,它呀还是一只贪吃的小河马,吃东西时,大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
二、结合课件讲述,知道河马大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1.河马爸爸妈妈送食物,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妈妈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一个盘子里有 *个?一个盘子里有*个?小河马说:我要吃多的那盘,是哪个?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爸爸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
小结:(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爷爷奶奶来喂它,食物来啦,香蕉一样多,这下小河马不知道要朝哪边张嘴巴了?小河马闭起嘴巴。(出示已经学过的=号)
2.小动物送果实,幼儿练习掌握小河马张嘴方向。
教师:"咚咚咚"谁来啦?(小马)小马给小河马送来了吃的?猜猜小河马的嘴巴会朝那边张开呢?(幼儿操作电脑)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猫、小鸡。
教师:贪吃的小河马大大的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其实在这个大嘴巴里还藏着一些有趣的符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根据河马嘴巴,认识理解">""<"符号。
1.观察河马不同张嘴的方向,认识理解">""<"符号。
教师:小河马的这张大嘴巴是朝哪边张开的?
(大嘴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嘴巴扁扁等于号。)教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2.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符号,理解符号的正确运用。
教师:小河马家的食物真多呀,我们来看一看,比一比,应该用哪个符号。(出示课件,选择正确的符号)
四、农场摘果子比赛,集体练习符号的运用。
1.幼儿分组进行摘果子比赛。
教师:农场里的果子熟了,你们愿意帮助小动物们摘果子吗?我们来比赛,在一段音乐中,看看哪一队摘的多?(幼儿操作)
2.集体统计比赛结果,练习用数字记录,使用">""<"符号。
教师:用数字记录,读起来可真方便。刚才你们做的操作卡回到教室后也可以用数字记录一下,再读一读,好吗?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继续练习">""<"符号的运用操作。
活动反思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7、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方位》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森林Party的情境中感知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这四个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知觉。
2.活动中能有序,细致地进行观察,清楚、响亮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3.感受圣诞聚会的快乐,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森林Party》。
2.操作材料、自制跳舞毯各人手一份。
3.自制储物柜及圣诞礼物。
活动过程:
(一)参加森林Party,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圣诞节快要到了,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参加一个快乐Party吧。
(二)通过住旅馆情境分房间,巩固上、下、左、右。
1.用一根直线给旅馆分房间、摆家具,复习上下。
师:旅馆只有一个房间,我们有男生和女生怎么办呀?
2.探索另外一种分房间方式,复习左右。
(三)利用两根直线分房间,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1.引导幼儿利用两根直线把旅馆分成四个房间。
师:"有四个小动物来参加我们的Party了,它们想每人住一个房间,怎么办?"2.幼儿第一次操作。
3.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师:你们的房间都分好了吗?这个是哪个小朋友分的?你上来介绍一下。你再说一下小动物分别住在哪个房间?和他一样分的小朋友举手。你们都是这样分的。可是刚才这个小朋友介绍小动物住哪个房间的时候,说的是这个、那个的,有点介绍不清楚。我们能不能帮这四个房间都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呢?我们先来看看小猫住哪个房间?先看看它住在左边还是右边,上面还是下面呢?那我们就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左上。"那小羊、河马、大象它们住在哪个房间呢?
4.根据动物要求进行第二次操作。
(四)举行森林Party,巩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1.根据指令找寻神秘圣诞礼物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的舞会要开始啦。让我们把今天的舞伴请出来。我数到123,你们把坐的地垫翻过来,这就是你们的舞伴。看看你的舞伴什么样?
2.Party游戏:跳舞毯。
(1)结合课件先进行方位的练习。
(2)跟着音乐跳舞。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继续了解生活中的其他方位,如东南西北等。
活动反思:
《认识方向》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本的45—46页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位;让学生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并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为本单元后部分的学习作好铺垫,更为今后在生活中能更精确地确定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打下坚实基础。
我上了《认识方向》这一课,上完后进行了自我反思,感觉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还需努力的地方,当然还存有一些困惑。
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由“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引入,复习生活中的四面:东、南、西、北,然后提问“八方”是什么?为学习新知埋下伏笔。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方向的全面性与完整性。再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认识并理解方位知识。我以学校以及周遍的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为背景主题图,在此基础上,我抓住一个方向,在演示、讨论的过程中完善学生对新方向的认识,在他们头脑中建立初步的方向框架。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我在学校主题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建筑认识图上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个环节充分放手给学生,由于学生已经知道了平面图上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了图上的东、南、西、北,接着由学生来说出另外的方向,再一次感知为什么东与南的中间就是东南,东与北的中间就是东北,西与南的中间就是西南,西与北的中间就是西北。学生自己感悟出这样命名的道理,应用起来也能更加地得心应手。指导学生填写方向板。
(三)实际操作,巩固深化:这一环节,我通过让学生指一指,认一认贴一贴,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并获得数学经验。在本课的“想想做做”第2题。我对题目进行了改编,有效地利用图中的相关信息。先提问:“你最喜欢的水果在水库的哪一面?”同桌共同解决。再问:“你喜欢的水果又在桃园的哪一面呢?”我发现学生更乐意动脑筋解决问题,也乐意与人交流合作。再把这些水果制作成9张卡片,要求学生听我说的方位或学生自己说方位,让其他学生上黑板完成这幅水果种植分布图。练习经过创造性地改编,学生兴趣大增,而且对方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了各个方向,进一步理解各个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学生的认识更加的全面化。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全课总结,课外延伸: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的时候,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补长取短,互相介绍确定方向的好方法。回家以后,找一找你家的四面八方有什么?
8、大班数学教案设计《20以内的加法》含反思
目标:
复习100以内数的形成活动重难点 能进行20以内的加法。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加法板、红蓝定规尺、题卡 。
前经验能进行10以内的加法。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问答游戏---10的合成
三、蒙氏数学工作内容—20以内的加法
1、介绍活动名称与使用教具,并将教具端放于桌上。
2、将红蓝定规尺依次取出,按9—1的顺序依次排列在加法板的左侧;以同样方法将红色定规尺排列在右侧。
3、出示题卡:4+7=(背面写有答案11),把题卡放在加法板上方。
4、将蓝色定规尺4排在第一行,左侧与方格对齐(占用1~4的方格);再取红色定规尺7,排在蓝色定规尺的后面(占用5~11的方格)。此时红色定规尺的右端对着数字11。
5、教师把着数字11说:“4加上7等于11。”并数一下加法板上的刻度,看是否正确,再将题目卡翻过来,确认自己的计算结果。
6、对照后,请幼儿将结果“11”写在题卡上,再将定规尺放回原来的位置。
7、教师出示另一张题卡,请幼儿自己独立计算。
8、幼儿自己继续进行练习,直至不愿继续为止,收好教具与工作毯。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活动备注:
活动延伸:请幼儿相互配合进行出题做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游戏开始,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这节课的活动气氛也很好,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反思:这节课在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时,我没能全面的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操作,下次教学时在这上面我会多关注反应较慢,及时给予他们指导。
9、大班数学教案《快乐数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尝试看图口述并懂得运算。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抢答器(鼓、腰鼓、锣)三个,统计牌一个,唐老鸭、米老鼠、小熊图片各一张。
3、水果卡片若干,礼花一个,胜利、失败、欢快的音乐各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栏目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大声的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首先我要向你们介绍今天的三个方队,贴有米老鼠的是米老鼠队,欢迎你们!贴有唐老鸭的是唐老鸭队,欢迎你们!贴有小熊的是小熊队,欢迎你们!米老鼠、唐老鸭、小熊都很喜欢吃水果,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水果,你们想要得到水果吗?那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三个方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水果。答错不奖励也不惩罚。但要自己独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选手,要自己拿起水果贴到自己队的英雄榜上。看那一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现在请各队的一号选手答题。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幼儿:33=6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某某和某某得到水果奖励。
3、师:现在请各队的二号选手答题。(依次进行)
小结:第一关六轮必答题结束,我们来关注各队的水果得数,某某队得到几个水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板书)小朋友看哪个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米老鼠队现在暂时领先,但唐老鸭和小熊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快乐数学,第二关。Ye!
三、快乐数学第二关
1、师:第二关“我说你来算”。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花园里有两只蝴蝶,又飞来两只蝴蝶,一共有几只蝴蝶?)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2、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谁能象我一样给它编一段话,让我来算一算。
(1)、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口述。
(2)、教师完整讲述,并板书:2 3=5
3、我这里有三张图片,每个方队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里。
4、挑战开始:米老鼠队可以选择唐老鸭队和小熊队当中的一队接受挑战。师:你们选谁?唐老鸭队接受挑战,请听题。(唐老鸭队可以是任意队员答题。答题是否正确由挑战队判断,答对拍三下,答错
拍一下。)恭喜唐老鸭队得到一个水果。现在请唐老鸭队出题。
5、小结:在第二关中,三队编的都很好,我给三个方队都加上一个水果。我们再来关注各队的水果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四、快乐数学,第三关
1、第三关,抢答题。我出示图片,你们用数字算出来。比如:这张图片你回怎么算:(23=5)对!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算。
2、我请每队的数字6当队长,请队长那出凳子后面的乐器当抢答器,当我那出图片说:抢答开始。注意:队长必须在我说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好!准备!抢答开始。
3、小结:抢答环节米老鼠队几个水果?唐老鸭队几个水果?小熊维尼队几个水果?
五、统计
1、三关过后,我们来看各队的水果得数。(幼儿唱数,教师统计)某某队得到水果最多,某某队和某某队水果也很多。米老鼠、唐老鸭还有小熊维尼非常高兴,给我们送来了礼花,我们一起庆祝一下(教师打出礼花)跳起来吧!
2、结束:现在我们到教室里继续庆祝。(带幼儿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学阅读,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逐步学会运用数学去分析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把学数学真正变成一个做数学的过程,这些都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一.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与探索.创新的机会
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鼓励学生多阅读数学,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课外书籍等,同时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并为他们提供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可以发问,以使学生充分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多角度的思维习惯。
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懂得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是我们借以了解世界的基本工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数学,让他们体验到我们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数学”的心理。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存在与乐趣。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问学生:“你们喜欢喝牛奶吗?可牛奶盒上写着脂肪:3.3%;蛋白质:2.9%……,这些3.3%.2.9%等表示什么意思?”又如:让他们说一说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哪几个数字组成的;让他们记录一星期的气温……。学生完成题目时兴致特别高,争先恐后地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到了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从而通过交流家里的电话号码,知道了由于数的排列顺序不同,构成的电话号码也不同,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心,他们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应借助孩子的这种天性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想一想,仪一仪。把从课外阅读中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让每一位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另外,在同学之间,用儿童的语言进行交流最为真实。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感染与鼓励。遇到反对意见时,他们又会回到实际中去摆.去想。从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讨论,学会了学习。因此,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在实践与探索中学会学习,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在学习“加法的简便计算”时,利用“妈妈购物98元,付款100元,找回2元”的生活实例,诱导学生探索.掌握:“138-98=138-100+2”的简便算理;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组织学生到超市调查商品的价格;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后,让学生用“正”字法。统计评选每周“升旗手”;学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亲自设计桌套的大小等。
通过数学阅读和实际动手操作,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加深了新学知识的认识及它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数学的阅读,是学生获得了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学习10以内的连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10以内的连加,感知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守恒关系。
2、尝试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并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幼儿已掌握10的组成。
物质材料:图片,钥匙题卡,门。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游戏,复习10的组成。
二、看一看,学习10的加法。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小白兔家的门终于开了。咦!小白兔在家吗?(不在)看,桌上有一张纸条,原来啊是灰太狼留下的,它说小兔被它抓走了,想要救小兔,去狼村找!我们一起出发吧!
师:你们看前面山有蝴蝶,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这幅画的意思?(图,先2有只蝴蝶在草地上,在来了3只、后面有来了5只蝴蝶,一共有10只蝴蝶)
师:谁能列一道连加算式题?(2+3+5=10)
师:我们一起到前面去看看吧!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鸭子这幅图的意思?(图,有2只蓝色的鸭子河里,有6只黄色的鸭子草地,后面有来了2只大鸭子,图上一共有10只鸭子)
师:谁能列出一道加法算式?(2+6+2=10)
师:走的好累呀,我们到树底休息一会吧!看,苹果呀!有三棵苹果树、左边有苹果树有3个、中间4个右边有3个。
师:谁能列一道算式来表示这幅图的意思?(3+4+3=10)
师:前面到沙滩了,你们能用完整的话来表示沙滩上的乌龟吗?(沙滩有8只大乌龟、草地有1只乌龟、后面有来了一只乌龟)8+1+1=10
三、游戏活动:送数字宝宝回家
师:看,是灰太狼,听听他会说些什么呢?想要进去,先回答我的问题!我这儿有些数字宝宝找不到家了,请你们送他们回家!
师:你们愿意接受灰太狼的挑战吗?
四、玩一玩游戏,复习10连加。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11、大班数学教案设计《认识几何体》
【活动目标】
1、认识并能正确说出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2、探索兴趣的激发,以及观察、比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2、准备四种颜色的圆圈(红、黄、蓝、绿四色)
【活动过程】
一、让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样物品,请他们自由的观察、触摸和摆放。
师:每位小朋友到老师这来拿一样玩具,待会玩的时候,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你拿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它摸上去是有什么感觉?把它放在桌子上看看会怎么样?并猜一猜它叫什么名字?(幼儿带着问题自由操作,教师从旁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
二、教师从幼儿的观察中向学生介绍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的名称及其特征。
1、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向别的方向滚,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总向周围滚”,“我玩的是方积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我玩的是可乐瓶,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停下来。我把小可乐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等。
3、教师对于幼儿的观察分析进行总结型概述。
师:球体无论从哪一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平面上能向任何方向滚动;
圆柱体的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圆形,中间上下一样粗,把它平放在一个平面上,会前后滚动,像一根柱子;
正方体有六个面,六个面一样大,都是正方形,把它放在桌面上,不管怎么放,都不能滚动;
长方体和正方体差不多,有四个面是一样大,是长方形,还有两个面是正方形,也是一样大,把它放在桌面上,不管怎么放,也都不能滚动。
三、请幼儿分别将各种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形状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请能力强的幼儿检查是否放对了。
师:为了证明小朋友们都认识它们了,下面来请小朋友将手中的物品分分类,将球体放入红圈内,将圆柱体放入黄圈内,将正方形放入蓝圈内,将长方体放入绿圈内。(分好后)
师:我请小朋友来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都分对了,如果有错,应该放在哪里?
四、请幼儿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教室内的事物)
师:不知道小朋友们有没有注意到,其实我们教室里面有很多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大家来找找看好不好?(找到后,老师夸小朋友们真厉害)
12、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夏天的池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序的观察,并学习正确地读图做记录。
2、复习10以内的数、按数取物、按物取数等内容。
3、培养幼儿手口一致数数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有序的观察,并学习正确地读图。
活动难点:通过活动学习正确地读图做记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引题:教师:小朋友好,今天数字宝宝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先来看看都有哪些数字宝宝来到了我们身边。(请小朋友伸出小手把它读出了)
二、基本部分
1、手指游戏:教师出示手写数字1-20,老师引领幼儿手口一致唱数1-20。(小朋友认识了这些数字宝宝,数字宝宝也着急的要和大家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有趣的小魔星)。
2、游戏"有趣的小魔星"。
(1)请幼儿听铃鼓声拿相应数量的小魔星,看谁拿的又快又准。
桌子上的小筐里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不同颜色的小魔星,游戏的要求是老师拍几下铃鼓,小朋友就要从小筐里取几个小魔星,不能多取,也不能少取。小朋友听明白了没有。好,游戏开始,小朋友仔细听,看谁拿的又快又准。(教师拍3下,5下、6下、8下)鼓励又快又准的小朋友。小朋友还想玩吗?哪我们换一种玩法。
(2)教师出示数卡,幼儿根据数卡上的数拿相应的小魔星。(出示数4、数7、数9、数10)
(3)幼儿之间相互检查。(小朋友互相看看你旁边的小朋友做对了吗)刚才小朋友游戏玩的特别好,接下来我们要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3、"比比谁的反应快"。
(1)教师出示不同的实物卡,请幼儿用目测点数的方法快速说出正确数量。提问:图中是什么,各有几个?幼儿个别回答。
小结:好了游戏到此结束,小朋友玩得好,反应也快。接下来老师这里有几个漂亮的池塘要让小朋友来看一看。
4、"夏天的池塘"。(出示课件,幼儿观察)
(1)出示椭圆形池塘。
天气好热呀,小鱼宝宝都游到水面上来了。小朋友看看,这个池塘是什么形状的?里面有几条小鱼?
(2)老师引领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小鱼的数量。
(3)老师根据幼儿所说的结果在黑板上做记录。
(4)出示长方形池塘。
小蜻蜓在水面上飞来飞去,就像小飞机一样。请小朋友看看,这个池塘是什么形状的?水面上有几只蜻蜓在飞?
(5)老师引领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小蜻蜓的数量。
(6)老师请一位幼儿在黑板上做记录,幼儿集体检查记录结果。
(7)出示梯形池塘。
青蛙呱呱唱,小朋友真快乐,大家看看,这个池塘是什么形状的?水面上有几只青蛙?
(8)老师请一位幼儿在黑板上做记录,幼儿集体检查记录结果。
现在小朋友来看这张图片咱们回忆一下梯形、长方形、椭圆形池塘有什么动物,数量是多少。先来看梯形池塘,梯形池塘里有谁,有几只青蛙。教师示范圈画部分内容。
(9)出示《夏天的池塘》圈画部分内容(挂图),分别请幼儿回忆梯形、长方形、椭圆形池塘有什么动物,数量是多少。
(10)教师请2位幼儿在黑板上操作圈画部分内容。
(11)利用《幼儿用书》第19页进行操作练习。找一位小朋友在电脑上操作。
(12)讲评幼儿作业。(作业和电脑上完全一样的小朋友举手)
三、结束部分
1、教育幼儿喜欢大自然,保护小动物。(小朋友说夏天的池塘漂亮吗?有了小动物更漂亮,因此我们的小朋友要保护小动物,爱护的环境,不能在水中扔垃圾,不能伤害小动物。
2、幼儿听音乐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3、大班数学教案《日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日历,学会看日历。
2、了解日历在生活中的运用及作用。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多种不同的日历
活动过程:
一、出示日历,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日历)
1、和幼儿一起说说日历的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日历
师:日历里面有什么?(数字、文字等)
二、深入认知
老师这里有一本日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有什么秘密?
1、认识年份。
师:这是哪一年的日历?(2012年)
2、认识月份。
(1)一年的第一个月是几月?最后一个月是几月?12月过完后就表示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2)那一个月有多少天呢?这些小数字会告诉你。
一年有12个月,有的一个月31天,有的30天,二月有28天。
3、学习查找日期
1、今天是几月几日?谁能从日历中找出来?(幼儿示范)
2、老师的生日是11月7日,谁能找出来。
3、国庆节是几月几日?!来自快思老师教案.!谁能找出来?
4、老师说节日,幼儿在日历上找出来,并进行评价。
三、活动延伸
小朋友之间互相提问、指认日期。
教学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幼儿身边的日历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日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对日历感兴趣,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发展推理能力。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的还子们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主题。果然还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 。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们的帮助解决。你带的日历是那一年的? 2011年、2012年、兔年、龙年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着。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历最上面有数字2012的就是2012年。我的日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多数小朋友知道,可是对于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从来没有学习过。
于是我在黑板上挂了一个大年历,请他们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孩子们的发现果然不出意外,他们问:老师,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还有这个2月怎么是29天(28天)。在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我用"拳头"形象地来区分大月小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学中乐,玩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寻找日历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日历上的数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我把这个球又抛给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说:"红色是休息天,我们可以不上课。"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红色不是休息天,是节日,你看!"还用自己发现的事实给你证明
在接下来的"找节日"环节中,当我说出节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应是几月几日,接着在年历中找出来。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得都对的,而且迅速还很快!可是我发现这样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锻炼了,于是我说:请几个孩子到老师的日历上来找。这下,孩子们更积极了。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学得开心,首先老师必须带动学习气氛,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老师教得开心,小朋友学得也开心。
14、大班数学教案活动《单双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ppt课件、圈画、数数等活动区分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自制ppt课件、画有水娃娃的卡片若干、彩笔、神秘袋一个。
活动过程:
1、由谈话导入教学活动小朋友,今天有许多数字宝宝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看是谁来了……播放ppt课件(幼儿边看边说:是数字宝宝3、5、9…..7),噢有这么多数字宝宝和我们一起玩呢。下面小朋友一起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来帮这些数字宝宝按顺序排成一队吧。
2、集体活动:继续观看ppt课件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是怎样排的队?(幼儿:有水娃娃、红水娃娃、绿水娃娃,它们是两个两个排的队)
(2)请集体、个别幼儿两个两个数,数出每一组水娃娃是多少个。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画面上是不是每一组水娃娃都被两个两个圈起来了?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被全部圈完了?是那几个数字?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到最后没有圈完的?是哪几个数字?
(4)引导幼儿回答后教师:
像这些全部圈完的2、4、6、8、10叫双数,没有圈完只剩一个的1、3、5、7、9叫单数。
教师小结:a、像1、3、5、7、9两个两个地数,数到最后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
像2、4、6、8、10两个两个地数,全部都能数完的数叫双数。
b、10以内有5个单数,有5个双数。
c、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他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5)简单的向幼儿介绍一下奇数、偶数。
小朋友你们告诉老师,你有几个名字?启发幼儿说出幼儿园里老师、小朋友叫你什么,在家里爸爸、妈妈又叫你什么。(如:我叫李艳,还叫贝贝)师:老师告诉你们,数字宝宝也有两个名字,单数也叫奇数,双数也叫偶数。
(6)找一找、说一说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3、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从身体上找出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如:一个头是单数,两只手是双数,一张嘴是单数,两只耳朵是双数等……)
(2)练习卡操作活动
(3)集体游戏: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在家里的东西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并记录下来,明天来幼儿园交给老师。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利用了大班的教材(认识单数、双数),在孩子们通过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中感知对单数和双数的初步理解,让幼儿知道1-10以内的数中单数有 1、3、5、7、9;双数有2、4、6、8、10。在整节课中我运用了“抱一抱” “老狼老狼几点钟” “开火车”游戏进一步的区分单数和双数,同时也在培养幼儿积极思维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活动后,我觉的孩子们对“老狼老狼几点钟”特别是当老狼想吃掉他们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表现出兴奋、高兴的样子。幼儿的情趣再次进入**,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再次对到单数、双数再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幼儿掌握程度进一步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在这节课中我个人感觉在讲解双数时讲得不到位,所以在提问的过程中有的幼儿答非所问,在一个由于幼儿人数多,因此在“开火车” 游戏时幼儿的情趣有点失控,不能围绕老师的意愿去活动,纪律有点差。
15、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实际情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出现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研究表明,学生认识数的符号将经历三个过程:直观操作———图象符号———数字符号。
活动目标
1、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6~10各数的书写
6~10各数的书写
活动准备
“小小文具店”图,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师: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出示图)
1.你能数数这个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2.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几个?
3.教师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4.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习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学生回答时教师连线。
二、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师: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告诉大家?
活动一:数自己的文具
1.数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
2.再指定2~3组学习伙伴汇报给大家听,注意引导学生语言简洁明了。
活动二:数两个人的文具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有几支铅笔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数出来的。
方法二:把两个人的铅笔加起来的。
对第二种方法要给予肯定的鼓励。
如果学生的文具数超过了10个,学生能数清楚或算出来,也要加以表扬。
3.延伸: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
三、写一写,说一说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两个同桌学习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
2.指导学生写。
(1)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2) 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
(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给大家看。
(5)你会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试试看。
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
四、练一练
摆一摆,说一说
(1)分小组把6、7、8、9、10根小棒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请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分一分,说一说。
教学反思
"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通过创设小小文具店这一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同时进一步认识到物体的个数是几就用几表示,体会数的产生,加强数与形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这一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实践活动,其目的首先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事物,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其二在活动中加强交流的意识,善于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
"写一写,说一说” 在学生已掌握了书写格式的基础上,着重指导各数书写要点。通过想像、儿歌帮助学生记忆1~10各数的特征,教师的示范使学生掌握数字的笔顺方向和布局,并通过小比赛、小评价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力图把数字写得整齐美观。
孩子的兴趣比较容易变化和转移,也就是稳定性不高。与孩子的年龄特征有关。大班孩子的注意力持续20至25分钟。今后我要在“兴趣培养中的误区”得以加强。
16、大班数学教案设计《5的分解、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体验数量为5的物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2、在活动中学习掌握5的分解与组合
3、通过感知分解组合的关系,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黑板上展示操作--盘子,数字,符号卡,操作题…
经验准备:接触过5以内数的分合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数字问答游戏》
二、活动环节
1、观看并操作课件《分草莓》
(1)教师引导引导幼儿将5颗草莓分在两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教师示范将5颗草莓分成1颗和4颗。
(3)请幼儿操作,尝试不同的分法。
教师:还可以怎么分呢?请小朋友试试看吧!
(4)教师小结:5颗草莓可以分成1颗草莓和4颗草莓4颗草莓和1颗草莓2颗草莓和3颗草莓3颗草莓和2颗草莓一共有4种分法。
2、观看课件《学习分合式》,认识分合号及分合式。
(1)认识分合号教师:这是分合号,用分合号就可以很方便把刚才分草莓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示范分合式及读法教师:5颗草莓分成了1颗和4颗,所以5可以分成1和4;1颗草莓和4颗草莓合起来是5颗草莓,所以1和4合起来是5。
3、操作课件《数字卡片》,进一步了解5的分解组合。
教师: 请根据卡片上的数字及图案数量,找出合起来是5的两张不同形状的卡片。
4、操作课件《彩色气球》,巩固5的分解组合。
教师:请给气球涂上红蓝两种颜色,涂完后用对应的分合式记录下来。
三、教师将分合式汇总到黑板上进行展示。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分分看。
幼儿:4种。
教师:这4种分法怎样记录让我们看起来更清晰呢?
幼儿:按顺序记。
教师:我们分成的数字叫部分数,记录时可以按一个部分数递增,另一个部分数递减的规律,这样看起来更清楚。
教师和幼儿一起按规律记录。
四、分组活动第一二组:《涂一涂》根据分合式数字将每种花涂上两种不同颜色,第三四组:《贴一贴》根据图案在方框里贴出相应的数字。
第五六组:《连一连》将数字合起来是5的两张扑克牌连起来
五、交流小结
1.幼儿讲述操作过程
2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表现给予相应的总结。
3.师幼儿共同收拾整理材料
六、活动延伸
在一日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周围事物练习5的分解组合,比如:每只手上的5根手指头,衣服上的5颗纽扣等。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17、大班数学教案设计《魔力地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魔力地砖铺路,了解不同的路径组合。
2、个人操作和合作操作中,学习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3、在游戏中体验互助合作和分享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魔力地砖(四组)、起点5个、城堡图片5个、邀请函4封、小动物铺路材料(人手一份)、装扮道具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神奇的地砖,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扮演地砖国国王,在黑板上出示魔力地砖,引导幼儿观察形状和条纹。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地砖国国王!我呀发明了一种魔力地砖!给你们瞧瞧它的神奇之处吧!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地砖呢?(六边形)你还看到了什么?(红色的线)
(二)教师示范:帮助小鹿到达城堡教师出示小鹿铺好的魔力地砖,师幼合作帮助小鹿到达城堡。
教师:今天我的城堡里要举行化妆舞会!收到邀请函的小朋友和小动物可以参加!看!猜猜看邀请函里装着什么?
教师:看这边小鹿已经铺好了一条由森林通向我城堡的路!我们来跟它先来走一走!
(三)个人操作:帮助小狗和小熊到达城堡
1、教师出示操作卡,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看!这里还有其他小动物需要你们帮忙!是谁呀?(小狗和小熊)它们想尽快到达城堡!
2、请四位幼儿上来介绍。
教师:小狗和小熊(实物)很开心,对我说,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国王我想知道你们是怎么铺的魔力地砖路?谁想拿着上来介绍呢?
3、幼儿获得邀请函。
师:我们来数一数用了几块魔力地砖?真棒!为了感谢你,我也送你一封邀请函(红色的),待会请你和好朋友给自己铺路吆!
(四)合作操作:小朋友也到达城堡,参加舞会
1、幼儿分组合作,利用邀请函中的魔力地砖铺路通向城堡。
教师:现在4种颜色的邀请函说了,它想和颜色相同的小朋友一组,一起合作用魔力地砖铺路,到达我的城堡来参加舞会!城堡的前后左右四扇门已经为你们打开!红队从红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左边的城堡为胜利,绿色从绿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右边城堡。黄色从黄色的起点出发到达这个城堡,蓝色从蓝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后面的城堡!成功到达各自的小城堡后,就请坐在位子上休息!天渐渐暗了,小朋友们赶快结队铺路吧!
师:呀!我的城堡里坐了这么多小客人呀!我太高兴了!化妆舞会快开始了!请客人们选好自己的装扮,和国王我一起尽情跳舞吧!
2、师幼在音乐中,戴上装扮,尽情跳舞!
活动延伸:
玩一玩走迷宫的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18、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种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在活动中找出花的规律,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
2、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蝴蝶姐姐小花园的场景布置;蜜蜂宝宝家的种了一些花的花园布置,种花材料(花儿)
活动过程:
一、发现蝴蝶姐姐小花园里花的排列规律
“蜜蜂妈妈带着蜜蜂宝宝到蝴蝶姐姐的小花园里去玩喽!”
“花儿好看吗?”“长得整整齐齐的还是乱乱的?”
师幼:很整齐,像排着队。
第一排:红花 红花 红花 红花 红花……(红花排队)
第二排:大花 小花 大花 小花 大花 小花……(大花、小花轮流排队)
第三排:红花 黄花 红花 黄花 红花 黄花……(红花、黄花轮流排队)
小结:蝴蝶姐姐小花园里的花是按照规律来排队的。
二、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
“我们也要在自己家的小花园里种上花了,以后蜜蜂宝宝可以去采蜜的。妈妈已经在空地上先种了一些花,宝宝看看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再接着往后排,你们愿意吗?”
1、空地1:黄花 黄花 黄花 黄花……
2、空地2:黄花 红花 黄花 红花 黄花 红花……
3、空地3:小花 大花 小花 大花 小花……
操作活动:启发幼儿依样接着种花(给花儿排序)。
三、活动评价。
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请两名幼儿去看看花儿长得好不好(检查并纠正)。
带领蜜蜂宝宝高高兴兴去采蜜。
教学反思:
本次《种花》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找出规律并按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整个活动以“花园的花”贯穿主线。分两大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让幼儿观察去发现花的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花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花儿排队的基本特征。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让幼儿感受了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的乐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19、大班数学教案活动《设计门牌号码》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设计门牌号码
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
2、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一)中1~10的数卡(2~3套),教学挂图(四)中小动物楼房。
2.学具:操作材料,1个空白信封,铅笔。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数字,你在哪里见到过数字?它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2、引导幼儿从时钟、电话、汽车站牌、商品标价等多方面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了解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你家的门牌号码有数字吗?门牌号码上的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我们家中的地址没有数字,会发生什么问题?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四)及信封,以“小狗邮递员来到小动物楼房前不知道把信送给谁”为由,引导幼儿讨论分析原因。
三、讨论明确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隔壁邻居家的门牌号码及楼上和楼下邻居的门牌号码又是多少。教师随幼儿的讲述进行记录。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记录的门牌号码,如401、402、503、604等。
四、教师:你知道这些小朋友家住在第几层楼第几间房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讨论:小朋友的家是401,隔壁是402,为什么前面的数字都是4呢?为什么小朋友的家是401,楼上是501,楼下是301呢?为什么后面的数字都是一样呢?
2、引导幼儿发现门牌号码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后面的数字则表示楼层中的第几间,401、501楼层不一样,位置一样,401、402楼层一样,位置不一样。
五、尝试给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
1、教师出示“小动物楼房”的作业单,交待设计门牌号码的规则与要求。
六、教师:看看小动物住在新楼房的哪一层?然后为每家设计门牌号码。每家的号码不能相同,要让别人能从门牌号码中看出每只小动物住在几楼,谁和谁是隔壁邻居,谁和谁是楼上楼下的邻居。
1、幼儿为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教师对出现困难的幼儿给予引导和帮助。
七、展示布置设计结果,相互学习同伴间的各种设计。
1、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门牌号码展示在绒板上,并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
2、观察个别幼儿的作业单。
八、教师:这幢楼房都有哪些门牌号码?它们一样吗?从门牌号码中能够看出××(如小狗)住在几楼吗?哪些门牌号码是它的隔壁邻居?哪些门牌号码是它的楼上楼下邻居?
1、幼儿相互交流各自设计的门牌号码,感受数字在表示门牌号码时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活动延伸:
将幼儿设计好门牌号码的一幢幢楼房组成一个小区,引导幼儿为整个小区内的每幢楼房设计楼号。
教学反思:
一开始我选择的是情境导入,但其实数学领域的目标更多的是让幼儿熟悉身边的事物,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有趣。所以第一个环节我认为设置谈话导入更能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也很感兴趣,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各个楼房的层数、第几间。但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示一栋楼房,并标明楼房的层数、第几间的坐标,让孩子自己独立看坐标写出各个小朋友所住的楼层及第几间时,有个别孩子把楼层的层数与第几间的先后顺序写反了。
20、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来了几个好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4以内的组成,初步学习4以内的加、减。
2、认识"﹢、﹣、﹦"符号,理解其意。
3、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加减问题。
4、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XXX。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有4的分合的概念。
2、物质材料准备:PPT课件一份、幼儿画册三(23)、有趣的数学(5)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幼儿做碰球游戏,复习4以内的组成
1.教师交代碰球游戏规则:今天呀,我想请小朋友们和数字宝宝4来碰球游戏,我的球和你的球合起来是4。比如我说:"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你们就说:"你的1球碰3球"。
2.组织幼儿练习。
3.和幼儿正式玩碰球游戏。
二、带幼儿学习4以内的加法,认识"+、="
1.教师边出示课件,边根据应用题引导幼儿列算式。
(1)幼儿园里来了一个西藏小朋友,后来又来了两个新疆小朋友,现在一共来了几个好朋友?
(2)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等幼儿回答后,播放"+、="符号卡片,并把其放在"1、2、3"数字中,形成算式:1+2=3
(3)小结:"+"就表示合在一起的意思,"="就表示一共有多少,合在一起念就是:1+2=3.我们用这个算式可以表示刚才的事情。
(4)带幼儿学念算式:1+2=3
2.继续出示课件,带幼儿练习4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
(1)妈妈买了1个青苹果,又买了1个红苹果,她一共买了几个苹果?这个算式该怎么列?(1+1=2)
(2)水果店里进了1个梨,后来又进了3个梨,水果店一共进了几个梨呢?(1+3=4)
(3)明明先买了2朵花,后来又买了2朵,现在他有几朵花?(2+2=4)
三、带幼儿学习4以内的减法
1.教师边出示课件,边带幼儿认识减法
(1)花园里有4个小朋友在跳舞,走掉了2个小朋友,还剩几个小朋友在跳舞呢?
(2)师:剩下2,这个数字是怎么来得呢?
(3)出示"-",带幼儿认识并理解意义,形成减法算式。
2.教师带幼儿练习4以内其他减法算式。
(1)花园里有4只蝴蝶,飞走了1只,还剩下几只?(4-1=3)
(2)体育室里有4只篮球,借走了3只,还有几只?(4-3=1)
3.请幼儿尝试根据算式编简单地应用题。
(1)3+1=4(2)2-1=1
四、组织幼儿操作练习
1.教师简单介绍作业。
2.指导幼儿做练习。
3.带幼儿检查作业。
活动反思:
第三周的星期五,我组织幼儿进行了数学活动《来了几个好朋友》。目标是1、复习4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学习4以内数的加减。2、认识“+”“—”“=”符号,理解其意思。
大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数学经验,活动开始,进行了4以内数的组成,通过“碰球”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兴趣,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待他们熟悉了4的组成以后,及时进行引导,通过出示一道简单的应用题,演示幼儿熟悉的情景,让幼儿仔细观察后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让幼儿在游戏的操作演示中体验并感知加法的意义,同时请幼儿完整地说说图片中的意思。大班的孩子对现实生活反而有兴趣,他们有欲望去探索、去发现生活中的奥秘。所以,我们选择的演示内容要贴近孩子的生活。
在学习4以内数的减法时,方法基本和加法相同,幼儿基本上会根据直观图计算4以内的减法,但是在看图的时候我特别强调,在做减法的时候一定要把图上的总数一起算进去,不要只看一部分,比如在操作练习题上,有一些小动物的身体或头是转过去的,表示要离开的,幼儿往往在做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些转头的不算在总数里了,经常会犯同样的错误:用剩下的来减去离开的。
在集体活动时,幼儿的表现都不错,能大胆地讲述,完整地表达。但是在练习时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加法基本没问题,减法对于个别幼儿来说,稍有困难,老师强调的事情没有完全领悟,只是简单地看图片了。
本次活动我发现本班幼儿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幼儿能独立完成作业,但也有些幼儿对自己缺乏信心,做作业时总喜欢看别人的答案,甚至有的小朋友刚刚拿到练习本就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因此,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帮助这部分幼儿树立自信心。
21、大班蒙氏数学教案设计《配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两个相同的或相关的物体放在一起。
2、萌发初步的逻辑意识。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小猪的一家:4种颜色的彩笔,与彩笔同色的4个篮子。
2、学具准备:小猪的一家中的鞋子、袜子和手套,4种颜色的彩笔及相关颜色的篮子,大小不一样的暗扣若干,大小不同的锁和钥匙。
3、《操作册》。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动一动。幼儿一边按节奏念儿歌《动一动》一边走线,并做相应动作,走、跑、跳等交替进行。
二、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小朋友一起来玩“彩笔对对碰”。
请幼儿看一看桌面上的彩笔:小朋友这些彩色笔的盖子都跑哪去了?我们把它们都找出来吧,(快思 www.banzhuren.cn)教师示范:给红色的彩笔盖上红色的盖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红色的笔就找红色的盖子,然后放进红色的篮子里。
三、幼儿动手操作。
教师将幼儿分组操作。
第一组:操作学具小猪的一家。
第二组:操作暗扣,幼儿根据暗扣的大小,公母配对。
第三组:操作图片,找缺失并配成完整的图片。
第四组:看谁找的对。幼儿根据一样实物,找出另一半配对。
四、游戏活动。
游戏“对对碰”幼儿两人一组一边念儿歌《对对碰》一边做相应的动作。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引导幼儿将学具成对放好,如将袜子配对放在一起,直到收拾完毕。、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始我创设了情境“帮鞋子找朋友”,让幼儿从关注自己脚上的鞋子出发,通过观察,使幼儿知道脚上鞋子有两只,两只鞋子是一样的,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在“帮鞋子找朋友”环节中,请幼儿根据手里的单只鞋子到很多鞋里去找另一只一样的鞋子。在出现问题后,及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讨论,讨论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使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帮助幼儿解决了特征混淆的问题,使幼儿知道一样颜色、一样花纹、一样大小的两只鞋子是一双鞋子,丰富了一双的概念。在操作环节:材料的设计考虑到了鞋子大小花纹一样颜色不同、颜色花纹一样大小不同、颜色大小一样花纹不同,这几种在操作材料中都显示出来,由于在前面“找鞋子”环节中幼儿出现了问题,幼儿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操作中都能正确成双配对鞋子。整个活动,老师的指导有针对性,由简到难,层层深入,有效的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最后环节“鞋子碰碰舞”,提供给幼儿的鞋子在颜色、款式、大小上有了帅选,方便幼儿在“碰碰舞”中快速寻找到和自己手中一样的鞋子的朋友,游戏中并不断和旁边小朋友交换不同的鞋子。以游戏形式引导幼儿继续学习配对,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和成长。
22、大班数学教案反思《分水果》
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小朋友已经开始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数的可分性方面理解不是太好,在学习中、活动中缺少协商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够完整。
活动目标
1.体验数量为5的物体分成两部分有多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标记和数字等符号记录分的结果。
2.能与同伴协商,学习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体验分享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什么是每次分的数目不相同。
2.语言的完整描述。
活动准备
苹果卡片10张 男孩图片1张 女孩图片1张 操作单若干张 梨卡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分水果
1老师家里来了两个小客人(哥哥和姐姐),请小朋友帮老师把五个苹果分给两个小客人,在操作单上记录下来,并给大家完整地讲述分的结果。
2.出示五个苹果请小朋友来分一分,要求要和刚才分的不一样,并记录下来,并完整地讲述分的结果。
3.引导小朋友讨论:两次分的结果一样吗?帮助小朋友理解什么叫每次分的不一样。 4.再将五个苹果分给两个小客人,要和前两次不一样,可以怎样分?
二 .操作活动:分水果
1.发放梨卡片和操作单。
2.两个小朋友自由结合,分工合作。引导小朋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一人分水果,一人记录结果)
3.展示小组操作单,并向大家讲述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记录结果,同时学习同伴的记录方式。
4.集体检查是否按要求完成,记得和分的是否一致。再次感受5分成两份有多种不同的分法。
三.活动延伸
1,带领小朋友玩“对口令”的游戏。
2.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分东西的游戏。
教学反思
在活动的开始我运用了家里来了客人,要给客人分水果,可我不知道怎么分来引导孩子进入课堂,孩子的积极性很高,也很踊跃。
在操作活动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是一小部分孩子在操作过程遇到了困难,<.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大部分孩子在分工和合作上还是做得很好的,孩子在讲述自己的学习成果是也非常的勇敢大胆。
再重新上这节课 的时候,我会把操作活动这个环节加上逛超市,准备各种各样的水果,让小朋友先去超市买水果,然后再分水果,这样会让学习更加贴近生活,不但学习了生活常识,还给小朋友一个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
23、大班数学教案反思《交通工具》
活动意图:
排序活动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及能力,排序活动是将两个以上的物体,按一定规则或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有顺序地排列起来。基本的数概念、观察比较能力,简单的判断力及初步的推理能力等。
活动目标:
1、 感知彩旗排列的顺序,并乐于用正确的语言表述。
2、 复习AAB/ABB排序,尝试感知新的排列模式ABA。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操作用彩旗若干。
人手一份图形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引出问题
过渡语:新轮船要起航了,大家要给轮船上挂一些彩旗,让他人一看就知是自己造的轮船。
提问:今天我们准备的彩旗幼儿什么不同?它们是些怎么样的彩旗?<来.源快思教.案网>
小结:颜色、形状、大小不同。
二、挂彩旗
1、过渡语:为了让人们记住自己的轮船,大家进行了一下装饰。
(欣赏第一艘轮船上彩旗的悬挂ABAB)
提问:第一艘轮船上的彩旗是怎样排列的?
小结:第一艘轮船上的棋子是按照某特征一个一个排的。
2、(欣赏第二艘轮船上彩旗的悬挂AABAAB/ABBABB)
提问:第二艘轮船上的彩旗是怎么排列的?
小结:第二艘轮船上的彩旗是按照某特征两个一个,两个一个排列的。
3、(欣赏第三艘轮船上彩旗的悬挂ABAABA)
提问:第三艘轮船上彩旗的悬挂和前两艘一样吗?那是怎么排列的?
小结:第三艘轮船上悬挂的彩旗是按照某特征3个一组,ABA的排列的。
三、幼儿尝试
过渡语:三艘轮船都是我们国家新造的大轮船,我们只要记住这三艘轮船上的彩旗是怎么排列的,就能认出他们是我们国家的。
幼儿尝试从第一艘轮船开始排列,然后排好说一说是怎么排列的.
要求:幼儿自己排列,教师巡视,并观察幼儿排列是否正确,并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排的,说的时候要在你认为是重复的地方停顿。
活动反思:
研究发现,4~6岁幼儿的排序有一个不断精确的发展过程,其排序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幼儿的排序能力受到排序对象数量、正逆排序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排序策略的运用及数字排序能力方面有较为明显的年龄差异。只有了解了幼儿是如何学的,才能够确定我们该如何教。
24、大班数学教案反思《区别单双数》
活动目标:
1、理解10以内单数、双数的含义,知道两个两个的数数。正好数完的数是双数,两个两个的数数,数完后还剩一个的数是单数。
2、能进行10以内单双数的转换,感受事物的多变性,锻炼思维的可逆性和灵活性。
3、能积极发现生活中的单双数,快乐的参加游戏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小兔子图片。
2、课件及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幼儿初步感知"单、双"的含义。(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1)小朋友,今天与、小兔子来和大家做游戏,大家欢迎。出示兔子。
提问:"小兔子怎那么了?"哦,它少了一只耳朵、眼睛。谁能帮帮它?(请一名幼儿添画出眼睛耳朵)。现在小兔子变得漂亮来,谢谢谢朋友。
(2)小朋友们你们的身体还有那个部位是成双成对的?(眼睛、手、胳膊、腿、尾毛、脚)。
出示课件1 幼儿说出的部位 用红色圆圈标出来。
(3)小朋友们你们的身体有那个部位不是成双成对的就一个?(鼻子、嘴巴)。
2、幼儿进一步感知"单双数"的含义。
(1)提供幼儿可可操作材料"数一数、圈一圈"。
幼儿操作,提示幼儿将2个2个的,一对一对的,用红色彩笔圈出来。并用数字代表将材料上每个种类标记出数量。
(2)教师展示并总结幼儿操作材料。
双数:2 4 6 8 10 单数:1 3 5 7 9师小结:两个两个的数,正好数完的数就叫双数,比如:2 4 6 8 10。
两个两个的数,还剩下一个的数就叫单数,比如:1 3 5 7 9。小朋友你们都认识他们了吗?
(3)教师随意抽出一张数字卡片,幼儿一起说出该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如:(7、6、4、8、9、1等。)
(4) 在你们的小椅子底下有一张扑克牌你们看看你手中的扑克牌上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
(5)现在请手拿单数的小朋友举起来,再请手拿双数的小朋友举起来。
3、幼儿理解并操作单双数互换。出示课件2。
(1) 出示一个西瓜在哭泣。 一个西瓜用数字1 表示,数字1是单数还是双数?(单数)
(2)出示2个苹果手拉手。 两个苹果用数字2 表示,数字2是单数还是双数?(双数)
(3)小朋友,怎么让西瓜高兴呢?(添上一个西瓜)。很好,那添上一个西瓜是几个西瓜?(2个)那2是单数还是双数?(双数)
(4)那2个苹果怎么变成单数呢?(去掉一个苹果)。很好,那去掉一个苹果是几个苹果?(1个)那1是单数还是双数?(单数)
(5)同上方法,依次出示单双数不同的图片,幼儿单数变双数,双数变单数。( 单双数互变 )
(6)出示4只长颈鹿和斑马图片,幼儿感知双数4,去掉一个就可以变成单数3
(7)出示4只斑马图片,幼儿感知双数4,添上一个就可以变成单数5。
(8)幼儿操作"单双数互换"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进行单双数互换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小结:哦,原来单数要想变成双数就要再添上一个。双数要想变成单数,就要再去掉一个。单数挨着双数,双数爱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4、让幼儿感知我们身边的单双数的作用。
(1)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交通更加的通畅,根据汽车的尾号单、双号来限制车辆是否可以上路行驶。
(2)在大街两边的门牌号码上认识单双数或双数的排列。
(3)电影院里的座位是分单号和双号的。
(4)在日历上也有很多的单、双数。
小朋友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的单、双数,小朋友只要认真观察思考、多动脑,就会发现的。现在我们休息一会,然后我们就去找一找身边的单双数吧。
5、组织幼儿手拿数字卡片,按单双数站队户外游戏。
活动反思:
通过先游戏后操作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幼儿学习起来很轻松很开心,延伸活动也是利用幼儿喜欢的玩具作为操作材料,使幼儿感觉一直在游戏,幼儿动手操作时,积极性特别高。真正摆脱了"填鸭式"教育,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设计适合6岁的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游戏做巩固,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速度特别快,没有出现混乱的现象,本节活动的效果也特别好。
25、大班数学优秀教案《空间方位》含反思
活动设计意图:
空间方面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让幼儿通过游戏去自由探索空间方位的神秘,我就结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以下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
活动目标:
1、掌握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2、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教师和幼儿在课前玩过辨别左右的游 戏。
2、物质准备:课件、音乐、一个鼓 、七块田格软垫。
活动过程:
一、 课件导入:
1、 提问:小动物它们在什么地方?某某小动物在房子的什么位置?
幼儿回答;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左上边,右上边,左下边,右下边。
2、小动物藏在什么地方呢?
幼儿回答;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左上边,右上边,左下边,右下边。
二、 游戏:跳房子请一个幼儿进行示范,教师讲解。
先简单逐渐过度到难的。
三、身体的四肢方位游戏:
边出示课件教师边讲解。
幼儿、看课件听音乐游戏。
四、小结:
空间方位有:上下,前后,左右,中间,里外,老师编了活动空间方位的游戏我们到外面去玩。
活动反思:
1、孩子们对活动很感兴趣,他们还很投入到活动中。他们都能积极举手发言,还能用完整的话来回答。不过幼儿对辨别空间方位上还不大了解还得继续培养和巩固。活动开展的时间有点长。以后我会吸取更多的教学方法争取上的更好。
提问:
①这张大纸上有4个小格子,有两个格子在上边,两个格子在下边。
谁能说说,哪两个颜色格子在上边?哪两个颜色的格子在下边?
②还可以有另一种说法其中有两个格子在左边,两个格子在右边。谁能说说,哪两个颜色格子在左边?哪两个颜色的格子在右边?
③如果我想说其中一个小格子我应该怎么说?(说对一个方位,教师出示汉字表示正确)引导幼儿说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玩游戏《我来找》对刚才的了解的四个方位进行巩固。
出示作业纸,完成连线。
2、出示小房子,引出小兔子。
"兔子要搬新家"边说边操作教具,出示4只卡通兔子头图片。"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固定在大田格纸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小格子里。
引导幼儿分别说出这4只兔子住在哪个格子里?
提问:小黑兔住在哪个格子里呢?小红兔?小黄兔?小蓝兔?
引导幼儿把4只兔子都说到。
3、教师让小兔子到邻居家做客,说出"从……到……"。
"小兔子想和朋友们一起玩,所以要去邻居家做客……"请小朋友到前面边说从……到……边操作。
4、教师出示4张数字卡片,引导幼儿用黑、黄、灰、白兔子分别代表数字2、3、5、6。
提问:有一天,兔子们去拔萝卜,黑兔拔了2个萝卜,黄兔拔了3个萝卜,灰兔拔了5个萝卜,白兔拔了6个萝卜。那么老师手里的卡片应该怎么摆呢?
教师引导幼儿到前边把卡片八到4个格子里。
5、教师引导幼儿用不同颜色的兔子代表不同的数字,出两个数相加的加法题。
提问:现在老师用兔子代表数字给你们出题,看你们会不会算。黑兔和白兔拔了几个萝卜?教师变换不同数字让幼儿练习几次。
6、教师可引导幼儿出类似的题目,展示出来让大家算。
活动小结活动前,在玩分辨左右的游戏中,幼儿对左右已有一定的已知经验,所以在完成目标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方位上还是比较简单的。
在活动中,前者是辨别方位,后者的各种练习是为了为幼儿以后开展思维活动打基础,在活动中,重点引导在活动中用一个物代表一个数字,或用一个数字代表一个物。
26、大班数学教案评价《分糖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5的分解,发现5的分解规律。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5颗糖果、3 个动物头饰。每个幼儿一张记录纸,铅笔。
活动过程:
1. 每个幼儿有5颗糖果,两个动物头饰,一张记录纸和笔。<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教师利用布偶向幼儿提问:5 颗糖果要分给两位好朋友吃,请小朋友分分看,共有多少种分法,并请小朋友将分类的方法记在记录纸上。
2. 请幼儿介绍糖果的分法。
3. 老师在白板上把分糖果的情形记录下来,并引导幼儿回答:
(1)5颗糖有多少种分法?(4 种)
(2)5的分解怎样排列才更有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列顺序——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小)
请小朋友按照这个顺序自己将记录纸上 5 的分解重新排列。
4. 与幼儿重温 3、4、5 的分解方法。
5. 请幼儿观察分解的现象,说出其中的规律。( 3 有 2 种分法,4 有 3种分法,5 有 4 种分法。)
活动评价:
1.能找出 5 的分解方法。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27、大班数学教案反思《我的一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时间的行程。
2、初步认识时钟,正确地辨认整点。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第10号:我的一天。
2、挂钟一个,长针、短针做成手状。
3、幼儿自制的时钟人手一个。
4、《小闹钟的音乐》
5、大鼓一个。
6、“我的一天”小卡片一套。
活动过程:
1、“小闹钟”你好。
——听听音乐看看钟,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教师念绕口令:长针长,短针短;长针走得快,短针走得慢;长针走一圈,短针走一步。
——教师边念绕口令边拨钟。!来自快思老师教案.!如:如长针短针握握手,12点钟;长针短针排一排,6点钟;长针握12,短针握1,1点了。
——幼儿在自己的钟上拨出与教师相同的钟点,并读出时间。
2、说说“我的一天”。
——与幼儿一起讨论一天要做哪些事。(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
——幼儿将卡片按时间的前后顺序排好队。
——看教师的钟面,幼儿在自己的钟上拨出相应的时间,并举起相应的卡片。
3、游戏:“小闹钟”
——听一遍音乐,教师敲鼓数下,幼儿拨出钟点。
——教师拨出钟点,幼儿用肢体表现相应的生活情景。如:教师拨12点,幼儿做睡觉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堂课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活动准备充分,层次清楚。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了看整点。
本堂课的开始部分我以听音乐唱《小闹钟》歌曲,引出主题,我提问:“刚才唱的是谁呀?”小朋友都能说出是小闹钟。随后我通过念绕口令让幼儿了解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很浓厚。
本堂课的第二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通过让幼儿说说《我的一天》,说说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情,猜猜看那些事情是在几点钟做的,为下面的活动:幼儿在钟面上拨出钟点做铺垫。但是我在引导他们说出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情时,讲得过于细致、所以占掉的时间比预设的多了几分钟,因此,把最后一个环节:幼儿练习(活动材料第二册第9页)改为了延伸活动。
从整堂课来看,幼儿的学习兴趣很浓,尤其是在游戏《小闹钟》时,他们能根据我拨出的时间用肢体做出相应的生活情景。
孩子们在这堂课的出色表现,比我预想的要胜出一筹。
28、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学习2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加号、减号、等于号,并理解其含义。
2、理解三幅图意,能看图列加减算式。学习2的加减。
3、在活动中能大胆讲述、积极参与。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有关的加减法图各三幅。
2、贴纸若干
3、幼儿用书、笔、橡皮。
查看课件:大班数学课件《2以内的加减》PPT课件
下载地址:www.banzhuren.cn/ppt/2741.html
活动过程:
一 、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大班组的老师都来了,你们高兴吗?那你们可要让老师们看看小朋友的本领哦﹗
二、游戏:开火车游戏。(复习5以内数的组合)
小朋友,有一个城堡里的国王请我们到他的国家去做客,让我们快快乘上5次列车出发吧。呜呜呜,火车来喽﹗
师:我的火车1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
幼:你的火车1点开,我的火车4点开。
……
三、学习2的加减法
1、学习2的加法
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好吃的食物让我们品尝,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看看好吗?
(1)瞧,国王给我们大四班的小朋友端上来了什么?(出示1只红苹果)
喔,原来国王给小朋友们端上了苹果。(.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请小朋友看看,他端上了几只红苹果?(一只)
(出示1只绿苹果)看看,还端来了几只绿苹果?(一只)
一共有几只苹果?(两只)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幼儿说出1和1合起来是2)
我们来看看,你们说的对不对?(出示图3,一共有2只苹果)真棒﹗
那,你能把三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一听吗?(国王先端上了一只红苹果,又端上了一只绿苹果,现在一共有2只苹果)师先说一边,再请幼儿说。
小朋友真能干,那谁会把苹果的数量用数字记录下来?(请个别幼儿上来记录)
1只红苹果 1只绿苹果 2只苹果
1 1 2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 1、 2)
刚才是小朋友的记录,现在老师也有一种记录方法,请你们看一看,有什么不一样(教师记录:1+1=2)
看一看,多了什么呀?(+ = )
“+” 是加号,是增加的意思,多出来的意思。
“=” 是等于号,是现在一共有的意思。
我们来读读写写。(手指游戏:+ = )
我们来读一读这个算式(1+1=2)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请幼儿说一说。(国王先端上了一只红苹果,又端上了一只绿苹果,现在一共有2只桃)
(2)巩固练习:出示一些加法图片,让小朋友列加法算式。
大班数学教案《2以内的加减》含PPT课件
2片西瓜 1片西瓜皮 一片西瓜
2 1 1
老师还想也用一种算式来记录:2–1=1
看,有出现了一个新的符号。
“-”是减号,是减少的意思,变少了的意思。
这里的“=”是现在还剩下的意思。
读读写写:2–1=1。
(2)巩固练习:出示减法图片,让幼儿列减法算式。
3、表演活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戴上头饰表演加法故事和减法故事。(机动)
4、操作活动:国王送礼物
(1)小朋友,国王还给我们留了一些礼物让我们带回去呢。获得这些礼物可都要付出劳动的,只要小朋友把工作做对了,才能到国王这里取礼物。你们想拿礼物吗?加油哦!
(2)出示操作材料,向幼儿介绍做法。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幼儿取礼物,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本着突出《纲要》精神: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本次活动主要从生活性,趣味性,过程性,科学性,开放性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出2的加减法,在操作活动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并感知了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
29、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有用的统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记录纸4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4套、记号笔8支。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流程
1.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今天,请你们来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小结:你们用了数字、图画、表格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2.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3.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分别观看幼儿身高、营养搭配、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30、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分气球》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区分大小,颜色,学习把相应的粘纸粘贴在相对应的地方。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常见的动物,能区分颜色。
(材料准备)幼儿人手一册(苗P23),相应的粘纸。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案(苗P23),引导幼儿观察:
1、看看说说(发现不同)
2、小白兔手里拿的都是什么颜色的气球?
3、小灰兔手里拿的都是什么颜色的气球?
4、大象呢?小象呢?(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它们拿的是什么样的气球?
二、分气球
1、分给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气球,要与它们手里拿着的气球相同,它们才高兴,想一想,应该怎么分?(引导幼儿思考后大胆回答)
小白兔——红色小灰兔——黄色
2、教师示范
——金老师来分一分,你们看看我这样分好不好。
3、看看大象拿的是什么气球?小象拿的是什么气球?将剩下的气球粘纸分给大象和小象,(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要和它们手里的气球一样,它们才愿意拿,应该怎么分?
大象——大气球小象——小气球
三、幼儿操作(幼儿人手一册,苗P23)
1、提示: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撕粘纸,轻轻地撕,以免撕破。
2、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并帮助个别幼儿完成,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分享交流
气球分好了,看一看,你分对了吗?是不是小动物们自己想要的气球?(帮助幼儿纠正)
五、结束活动
整理学习用品。(贴纸团成一团丢掉、椅子推进桌子里)
教学反思
在活动的开始我运用了家里来了客人,要给客人分水果,可我不知道怎么分来引导孩子进入课堂,孩子的积极性很高,也很踊跃。
在操作活动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是一小部分孩子在操作过程遇到了困难,大部分孩子在分工和合作上还是做得很好的,孩子在讲述自己的学习成果是也非常的勇敢大胆。
再重新上这节课 的时候,我会把操作活动这个环节加上逛超市,准备各种各样的水果,让小朋友先去超市买水果,然后再分水果,这样会让学习更加贴近生活,不但学习了生活常识,还给小朋友一个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
31、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听声音 辨方位》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听到的声音辨别声音的位置,并能用相应的符号在图板上标示出来。
2.学会静下心来仔细倾听,知道在活动中不干扰别人。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一处能听到各种声音的地方(但也不要太嘈杂);卡纸每人1张;笔每人1支。
【活动过程】
1、介绍活动的名称与规则
告诉幼儿,这个活动的名称叫“听声音,辨方位”。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卡纸,让他们自己在卡纸上画一个“◎”,表示他们所在的位置。当他们听到某种声音时,就用恰当的简单符号把它标记在卡片上。例如,一阵风就画两道斜线、几声鸟叫就画一只小鸟。表示符号的位置应尽量精确地显示出声音的方向和远近(可适当地做一次示范让幼儿理解)。为了听到更多的声音,可闭上眼睛聆听,还可以用手掌朝前或朝后拢着耳朵形成声音的反射面来听。
2、幼儿自选活动地点进行作业
让幼儿快速地(1分钟)找到自己的“倾听地点”,分散坐下,以免“倾听开始”时,还有人走动,并且要求幼儿一旦选定了地方,就不要再随便移动。
在开始记录声音的前后,分别给幼儿一个信号,例如,学一声猫叫或狗叫,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活动持续的时间可视幼儿的年龄、专注程度和当时环境的声音状况而定,一般为5~10分钟。
3、幼儿自行结伴交流记录
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自行找好朋友,交流彼此的声音记录,教师可提问:“你听到了几种不同的声音?你是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你最喜欢那种声音?为什么?”“你最不喜欢那种声音?为什么?”“哪种声音你从前从来没有听过?你知道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吗?”
活动建议: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声音环境,可请其他教师协助,在不同的方位、地点制造出一些声音,供幼儿聆听和记录。
活动反思
活动前,在玩分辨左右的游戏中,幼儿对左右已有一定的已知经验,所以在完成目标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方位上还是比较简单的。
在活动中,前者是辨别方位,后者的各种练习是为了为幼儿以后开展思维活动打基础,在活动中,重点引导在活动中用一个物代表一个数字,或用一个数字代表一个物。
32、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左右方位辨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掌握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2、初步理解用一个"物"代表一个数字。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教师和幼儿在课前玩过辨别左右的游戏。
2、物质准备:田格纸一张、4只卡通兔子头(颜色分别为黑、黄、红、蓝)、4张数字卡片(分别是2、3、5、6)。
活动过程
实录
1、出示田格纸,引导幼儿说出田格纸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提问:
①这张大纸上有4个小格子,有两个格子在上边,两个格子在下边。
谁能说说,哪两个颜色格子在上边?哪两个颜色的格子在下边?
②还可以有另一种说法其中有两个格子在左边,两个格子在右边。谁能说说,哪两个颜色格子在左边?哪两个颜色的格子在右边?
③如果我想说其中一个小格子我应该怎么说?(说对一个方位,教师出示汉字表示正确)引导幼儿说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玩游戏《我来找》对刚才的了解的四个方位进行巩固。
出示作业纸,完成连线。
2、出示小房子,引出小兔子。
"兔子要搬新家"边说边操作教具,出示4只卡通兔子头图片。固定在大田格纸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小格子里。
引导幼儿分别说出这4只兔子住在哪个格子里?
提问:小黑兔住在哪个格子里呢?"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小红兔?小黄兔?小蓝兔?
引导幼儿把4只兔子都说到。
3、教师让小兔子到邻居家做客,说出"从……到……"。
"小兔子想和朋友们一起玩,所以要去邻居家做客……"请小朋友到前面边说从……到……边操作。
4、教师出示4张数字卡片,引导幼儿用黑、黄、灰、白兔子分别代表数字2、3、5、6。
提问:有一天,兔子们去拔萝卜,黑兔拔了2个萝卜,黄兔拔了3个萝卜,灰兔拔了5个萝卜,白兔拔了6个萝卜。那么老师手里的卡片应该怎么摆呢?
教师引导幼儿到前边把卡片八到4个格子里。
5、教师引导幼儿用不同颜色的兔子代表不同的数字,出两个数相加的加法题。
提问:现在老师用兔子代表数字给你们出题,看你们会不会算。黑兔和白兔拔了几个萝卜?教师变换不同数字让幼儿练习几次。
6、教师可引导幼儿出类似的题目,展示出来让大家算。
活动反思
活动前,在玩分辨左右的游戏中,幼儿对左右已有一定的已知经验,所以在完成目标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方位上还是比较简单的。
在活动中,前者是辨别方位,后者的各种练习是为了为幼儿以后开展思维活动打基础,在活动中,重点引导在活动中用一个物代表一个数字,或用一个数字代表一个物。
33、大班数学教案《图形联想》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就能自发的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已经学过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
2、在了解这几种图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的组合拼搭。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图片、胶棒、白纸、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对图形的认识
出示各种图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小朋友回答后,贴到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把出示的图形组合成一副画面,让幼儿观察。现在老师变成了一个魔术师,把图形组合在一起,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二)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⒈点击乌龟。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⒉点击狐狸。方法同上
(三)运用图形拼搭物体
1、提供图形和图片,让幼儿尝试拼搭
2、扩散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力,激发幼儿拼搭的兴趣
师:图形不仅可以拼搭成一个个物体,而且还可以变成不同的数字。你们觉得好不好玩?
3、幼儿尝试运用多种图片组合拼搭物体
(四)动手操作,自由想象拼搭
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老师拼的不一样。
师: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也做一名魔术师,用图形组合成各种各样的物品呢?
(五)活动评价与延伸
1、请个别有代表性的幼儿拿作品到前面,让他说出他拼的图片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并把制作理由讲给大家听。
2、教师积极评价。
3、老师鼓励幼儿用手中的图形自由组合画面,幼儿用自己的理解把这幅画编成故事讲述。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34、大班数学教案《男生与女生》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调查统计的方法,了解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在表格中记录。
2、初步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
3、注意倾听、思考并理解同伴,能从不同角度对表格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在黑板上实现画好"()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如幼儿用书第26页的记录表格),粉笔若干,抹布。
2、幼儿用书26页内容。
活动过程:
1、观察统计各小组男生和女生人数的图表。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26页的各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调查统计表。
教师:图上有几张小表,每张小表上有什么?每个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记录在小表的什么位置?(男生和女生标记下的空格里)师幼讨论:怎样让别人一看就明白每张小表统计的事第几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呢?(在每张小表的第__组中间用数字标明了小组号)
2、调查统计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请幼儿到班级的各个组去调查,统计每个小组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在幼儿用书的第26页相应的小表格中作好记录。(活动中,幼儿可能会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人数,教师都应给于肯定,以鼓励幼儿创造性的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统计结果,然后集体在检查验证统计的人数是否正确。
3、学习将小组统计的结果汇总到班级的大统计中。
教师出示在黑板上事先画好的"()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
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张表格上有些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
教师:每张小表上统计的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应该填写在大表的什么位置?
此处可以请发表意见的幼儿边回答问题,边走到黑板前在大表格上指出自己所说的具体位置,使大家明确他所表达的意思。当幼儿理解有困难时,教师可以追问:"第一组应该记在表格的什么位置?"请一名幼儿在黑板上的班级统计表中记录本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然后再集体验证记录位置是否正确。
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26页内容,将调查统计的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填写到全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中。
4、师幼共同读表,了解统计图标的意义。
幼儿完成后,同伴之间可进行相互交流,并检查各自的记录是否正确。
请一名幼儿将黑板上的记录表填写完整。
请幼儿说说记录表上的数据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事情?
教学反思
1)孩子们对本课都很感兴趣,学的都很认真
2)孩子们都有了性别的认识,也都认识到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要是个乖宝宝。
3)在教学中我应该应用更多的教学方式,丰富我的教学活动内容。
35、大班数学教案《乘车去朋友家》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看路线图,找出最合适的路线。
2、在乘车游戏中学习8以内的加减计算。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学过8以内的加减。
2、去朋友家的路线图(如图,大图一份,小图若干。图上的粗线表示汽车行驶的路线,圆圈里的数字表示在这条路线上的公交车编号,格子数可以表示路程数。两个数字放置在一起表示这里两路车都经过,例如①③表示1路车和3路车都要经过这里。①路车是往左开的,如果想往前走就得换乘③路车)。
3、自制的标有数字1~7的钱币。
4、站牌。
活动过程
一、讨论去亮亮家的方法
师:亮亮已经好几天没来幼儿园了,你们都很想去他家看望他。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几个问题。你们准备怎样去亮亮家?如果乘公交车去,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二、看路线图
1、寻找出发点和目的地。
师(出示大路线图):这是一张公交车行车路线图。你能看出我们在哪里,亮亮的家在哪里吗?
2、观察路线的走向。
师:这张图上还有些什么?你们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师:你们两个两个结伴先在小图上找一找,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到达亮亮家。
(幼儿回答,教师在大路线图边上记录:①路车换乘③路车,④路车换乘②路车,⑥路车直达。)
三、选择路线
1、找出最近的路线。
师:你们认为哪条路线最近?怎样才能知道哪条路线最近?为什么?
(记录每条路线的路程并比较。)
2、找出最省钱的路线。
a、了解每路车的票价:①路车2元,②路车2元,③路车2元,④路车3元,⑥路车5元。
b、哪条路线最省钱?为什么?
(幼儿回答,教师记录每条路线的价钱。)
四、模拟乘车
1、幼儿每人拿8元自制钱币,分别站到自己选择的路线(站牌)前。
2、每辆车上有一个幼儿当售票员,一个幼儿当司机。乘客买票上车,随音乐做开汽车动作绕活动室一圈。换车时,售票员提醒乘客再次买票。
五、延伸活动
1、请幼儿想一想原来有多少钱,算一算用去多少钱,比一比谁最省钱。
2、带幼儿乘公交车去亮亮家。
活动反思:
该活动内容来自幼儿生活,“到亮亮家去”这一情景激起了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亮亮家,乘公交车必须知道什么等问题勾起了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在看路线图时,教师没有直接介绍,而是鼓励幼儿提问。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寻找最近的路线和最省线的路线的过程中,幼儿想出了各种方法.应用了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最后的模拟乘车,让幼儿体验了乘车过程,应用了8以内加减的知识。
36、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整点和半点》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回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了解秒针、分针、时针的运行关系。
2、认识整点、半点及的读法及记录方法。
3、在活动中诱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各种时钟的幻灯片;时钟一面,可活动钟面一只;表示7、8、9、10点钟的钟面各一只,时间记录卡各一张。
2、学具:幼儿观察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钟面每人一份;实物时钟4只。
活动过程:
一、调动已有经验,回忆相关知识。
1、前段时间我们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了有关时钟的调查,知道时钟有好多好多种。现在请你看看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钟,看看你认识它吗?
2、依次出示幻灯片,幼儿讲名称。
3、刚才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时钟家族的一部分,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以后再来探讨。
4、上次我们已经认识过钟面,来告诉大家,最长的针叫(秒针),有点长的针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字(12),最上面的是数字12,然后依次是1、2……11。请你好好回忆一下,时钟里的指针是朝哪一个方向走的?(1……12)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
二、交流调查表,说说自己在什么时间,正在干什么?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你知道我们人为什么要使用钟吗?
2、钟与我们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已经做过了一个调查,将自己活动的时间记录了下来,现在请你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说说你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你只要说出长针在几,短针在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好我们先自己说。
3、谁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请3-4个小朋友上来说)。
4、说的真好,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它们在运行中有什么关系呢?
5、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时钟,请你看看里面有几根指针,(两根)你猜猜看是哪两根针呢?(分针与时针),那秒针在哪儿呢?听(滴答)声就是秒针在跑。那他们两在运行时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我们小朋友们去玩一玩,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注意,拨指针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方向拨。
6、说说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说的真好,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7、那么长针、短针指着的数字又是表示几点钟呢?别急,老师来向你们介绍。
三、认识整点、半点以及它们的记录方法。
1、好,先请你们听一个好听的故事。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小明秋游》,边讲边出示相关时间的钟面。
3、讲述后提问:
1)、小明去秋游了吗?为什么没去成?
2)、他该几点钟起床,他是几点钟起床的?
3)、小明到幼儿园是几点钟了?
4)、他为什么会迟到,他是几点钟睡觉的?
活动反思: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以谈话形式进入情境教学,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培养学前儿童主动参与教学的能力,同时把“你的火车几点开”的活动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幼儿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孩子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兔妈妈的水果蔬菜成熟了,小兔子请我们去帮它把这些水果蔬菜送到两个饭店,你如何分”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活动为动力,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孩子上黑板把8个图贴分成两份,孩子逐个上黑板分,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通过自主操作,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说一说”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重视关注全体儿童,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让儿童自己发挥。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这就需要要教师的引导,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2、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7、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听声音编故事》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听声音创编故事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到创编的乐趣;
2.能按照声音的线索创编合理的故事情节,并能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3.逐步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按照声音的线索创编合理的故事情节
难点: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一个完整故事具备的要素;
(2)通过配音活动对声音与故事的关系有初步的了解。
2.物质准备:
(1)音像材料:声音故事(笑、哭、鞋走路、笑的声音)
(2)记录材料:记录情节线索的记录表格、水彩笔;黑板;
(3)展示材料:展板、胶条机。
活动过程
(一)引入。激发幼儿兴趣和挑战欲望。
教师:“幼儿园要举行讲故事大赛,这次讲故事要求跟以前不一样,是先听一段声音再讲一段故事,咱们班想不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二)听声音,记录声音。
教师:“故事里面有什么声音”
小结:“故事里面先是一个笑的声音,然后又是一个哭的声音,后来又来一个人走路的声音,最后又是一个笑的声音。”
(三)根据声音先后线索,分析故事情节,为幼儿拓宽思路。
1.分析前两个声音
教师:“故事里的人在做什么事情哈哈哈地笑?然后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又哇哇哇地哭了?”
2.分析后两个声音
教师:“哒哒哒谁来了,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里面的人又哈哈哈地笑了?”
小结:“刚才我们说得这些都可能发生在故事里面,把前面我们想得和后面我们想得放在一起,就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了”
(四)集体创编故事,为幼儿使用记录表格及完整讲述提供示范。
通过一起记录,一起讲述,为幼儿使用记录表格及完整讲述提供示范。
(五)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要求:
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2.把四个声音都要编进故事。
3.编得故事要跟别人不一样。”
(六)幼儿分享故事。
教师:“原来故事不仅可以编人的故事,还可以编关于小动物的故事。”
(教师抓住了部分幼儿的独特创意,并帮助幼儿拓宽思路。)
(七)活动延伸。
教师:“回去想一想能不能编出跟你现在编得不一样的新的更吸引人的故事。”
活动总结
本活动在选材上结合本园的园本教研-----大班学习习惯的培养,即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仔细听声音、读懂记录信息、记录声音故事、完整讲故事,听说读写在本活动体现得淋漓尽致。
哭、笑是幼儿最常见的情绪,本节活动选择的声音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有话可说,为幼儿提供了大胆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的机会。通过前后声音的变化来推测故事情节顺应了幼儿积极思考的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在经过自己的动脑思考,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后的成功体验带给他们极大的满足和快乐。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较高,都能积极参与讨论、积极进行创编、讲述,而且创编出了切近自己生活、有创意的故事;教师能够引导幼儿切近幼儿的生活进行故事情节的创编,并能抓住幼儿创意的闪光点进行经验提升。需要提高的是:教师的语言需要精炼和准确;引导语应加强,启发式的提问再多一些。
38、大班数学教案《钓鱼真有趣》反思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钓鱼真有趣》
活动目标:
1、能从画面中,对应出每个人钓鱼的数量,并转换成数字。
2、让幼儿练习多少关系的比较以及10以内的减法列式计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图画纸、回纹针、磁铁、竹筷子、蜡笔、毛线、海报纸、笔、大水盆。
2、1-5数字卡三份,减法卡、等于卡。
活动过程:
㈠引起兴趣
1、问幼儿有没有看过钓鱼?告诉幼儿我们要自己来做一些鱼,这样就可以准备进行钓鱼比赛了。
2、教师示范一次钓鱼道具的制作:
⑴用图画纸画鱼,并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回形针夹在鱼的嘴巴上,一只鱼就完成了,鼓励幼儿制作不同种类的鱼。
⑵接着,利用竹筷子、毛线、磁铁制作钓竿:将毛线的一端绑上竹筷子,另一端绑磁铁。如果担心不牢,可用胶带固定,不要缠太厚的胶带即可。
㈡团体活动
1、将幼儿制作的鱼,全部放在一个在水盆里面,让幼儿可以尽情地钓鱼。但同时要告诉幼儿,现实生活中钓鱼,不能钓太多,够吃就好。
2、教师限定时间,时间到后,请幼儿收竿,带着钓到的鱼,请教师帮忙把数量记录在海报纸上。
3、教师回收所有的钓鱼道具,请幼儿集合,让幼儿专心于学习数学活动。
4、教师随意举两个人为例,提问:这两个人谁钓得多?谁钓得少?多多少?少多少?并问幼儿怎么判断多多少?少多少?
5、引导幼儿以算式表达数学概念,教师用数字卡、减法卡、等于卡,进行示范。
6、在黑板上,以图卡排出表达式,并用口语表达,例如:强强钓了五条鱼,珊珊钓了两条鱼,谁钓的比较多?多多少?幼儿可能会以手指头或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教师可加入表达式,让幼儿学习抽象符号,并说明,强强比珊珊多钓了三只鱼,五减二等于三:5-2=3
7、让幼儿运用上述方式,任选两位同伴钓鱼的数量做比较。
8、请幼儿将自己练习的成果与同伴分享。
活动反思: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正所谓,“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从若干个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在阅读过程中,多俯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发言,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节课中,我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还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空。学生通过阅读反思,开启了心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学生个人的生活阅历较浅,看待事物往往不够准确全面。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不要急于去否定,而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看法,潜心阅读文本的重点段,这样就给予了他阅读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保护学生的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再一次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9、大班数学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
一、活动目标:
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
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准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
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
5、活动延伸: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准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准确的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
6、引发新问题:我们的高度通过小朋友的聪明才智现在知道了谁最高,你们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长的呢?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入手,组织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逐步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到统计与身边的人和事是息息相关的,体会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统计的基本过程即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图表、分析数据。在本课中,我初步让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把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活动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整理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
2.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
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时,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整理,读懂统计信息,思考质疑的教学过程。这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强了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有效了提高了学生的统计能力。
40、大班数学教案《比较粗细》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两个物体的比较,要求幼儿学会区别粗细,懂得比较物体粗细的正确方法。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6、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7、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分辨物体的粗细
活动准备
游戏棒,圆柱积木,铅笔毛线,油画棒,彩色蜡笔,毛线棒针等,数量是全班幼儿数量的2倍,图片4张,一根粗麻绳,和一根细尼龙绳,粗细不同的纸卷棒子6根。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教师分别出示图片(粗细不同的树干,竹子,茄子等),请幼儿比较粗细;
2 .教师出示一根麻绳和一根尼龙绳,请幼儿比较粗细;
3.分别请两对幼儿上来,手拿一件不同的实物比较粗细,全班幼儿验证;
4.请幼儿从自己的身上找出两样东西比较粗细,如:腿粗,手臂细,手指头粗,头发细等。
(二)比较粗细:
1.教师出示一根纸棒,请幼儿回答它是粗的还是细的,若幼儿说是粗的,教师出示比它更粗的纸棒,若幼儿回答是细的,教师则出示的纸棒,由此得到结论,只有两样东西,以上进行比较,才能认识哪样粗哪样细。
2.请小朋友任取3样东西比较粗细,然后说出它们的结果。
3.教师手举一件实物,请每个幼儿拿一件实物 与教师手中的实物比较教师粗的,请站起来,比较教师细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样的方法,教师与小朋友都换一件实物进行比较,也可请比教师细的幼儿站起来,比教师粗的坐在位置上。
(三)游戏:找朋友 每个幼儿手拿一件比较粗细的东西,边唱:“找朋友 ”歌曲边自由结伴。唱完后,两人比较粗细,游戏可反复进行。
教学反思
1.比较的物体太少;
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
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41、大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辨认图形排列的规则,并按照其序列延伸该图形。
3、发展观察、分析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6、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7、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课前在活动室布置四个活动区域:“超市”、“书店”、“展示大舞台”、“数学角”。
2、在“超市”里摆满五颜六色的项链、花纹有一定规律的发饰、桌布、衣服、包装纸,卡片花边、国际象棋棋盘,美人痣。
3、“书店”里摆设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图片:有种子发牙、蝌蚪变青蛙、月圆月缺、小孩长大成人。
4、“展示大舞台”里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纸环、五颜六色的彩色纸、串珠、纯白色的衣服、裤子、围巾、裙子、手套、袜子、剪刀、画笔、花边、各种颜料、针线、双面胶。
5、“数学角”里准备了按故事情节变化的先后顺序的小卡片、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感知活动――逛“超市”
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老师以朋友身份带领幼儿“逛超市”,“超市”里摆满了的各式各样的东西,让孩子们感知事物的序列变化,从而感知事物的美,进一步让幼儿们说出你所见到的物体是用怎样的规律排序的,然后记录下来,看谁记录的画面最美,就在额头中间贴上一颗“美人痣。”
(二)合作活动――逛“书店”
老师带幼儿们逛完了“超市”,又带领幼儿们来到了“书店”,这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书、图片。老师说“孩子们,今天书店阿姨把图片的顺序搞错了,我们来帮助阿姨给图片分类排序好吗?”大家等不急了,忙说:“好!”接着幼儿自主的三五成群的自发的组织成一组,开始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图片,幼儿拼拼说说,合作活动,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又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好品德。接着,每组推选一名代言人起来表述本组的排列结果,说出小组的队名、口号,展示交流,要求发言的幼儿用“先……后……最后……”的句式来讲述。
(三)操作活动――展示大舞台
老师带领孩子们帮“书店”阿姨把图片整理好后,又带大家来到“展示大舞台”,这里是幼儿们动手操作的区域;在这里,幼儿们可以充分自主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里,老师给他们准备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材料;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尽情的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心趣,一举几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操作活动开始,老师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小朋友的活动中,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后,带上或穿上自己的作品走向展示舞台,在轻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向模特一样展示自己的风采。每一个“模特”展示完毕,“主持人”采访“模特”:“你脖子上的项链的创作灵感来自怎样的排序规律?”他非常自豪地回答:“我制作的项链是用红、黄、蓝、绿,红、黄、蓝、绿.....的规律来排列制成的,记住我哦,我是二十号选手,投我一票!”主持人接着喊:“下一个。”一个个都是那么自信,一个个都是那么出色,一个个都是那么充满活力,最后主持人讲评:每一个参赛选手都表现不错,都发给一份优秀奖。
(四)延伸活动――有趣的小卡片
延伸活动中,我又以朋友的身份带小朋友们走进数学区域,为幼儿提供录象故事和故事小卡片,让幼儿边听故事边按故事情节顺序排列故事小卡片。听完故事后,我又带小朋友们到室外去找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品,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42、教学设计大班数学教案《5的组成和分解》反思
大班数学《5的组成和分解》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在前些阶段,本班幼儿已经学习了4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幼儿学习并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在《5的组成和分解》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探索5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5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7.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5的分合。
活动准备
1.5个有色圆片。
2.写有分合式的花瓣。
活动过程
· 1.从操作中探索5 的分合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5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5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教师念儿歌并把5个圆片撒在盒盖上,此时,圆片撒在地面上的结果是2个红色的和3个绿色的圆片,教师用数字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结果。
(2)撒圆片
A.教师强调要求:把5个圆片握在手里,同时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把圆片轻轻地撒在盒盖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和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如果撒出一样的结果那就不需要再记录。
B.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5个圆片,并按要求记录。
2.对照检验,相互交流
A.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结果,教师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
B.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不同的记录,看一看,一共有几种记录结果。
C.教师出示一张排列有规律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和刚才记录过的记录单有什么不同。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D.整齐而又响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规律的分合式。
3.游戏《拾花瓣》
师:“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真美啊!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我的小花园》的歌吧!”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幼儿:“想”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进行得很顺利,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觉得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教师站在幼儿背后,全体幼儿都能主动去操作、尝试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43、大班数学教案《4 的分解》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操作活动,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2、初步感知4的分解规律,认识分合号。
3、通过游戏、操作,学习4的分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帽子、分合号、1-4数字。
2、纽扣、纸盘、PPT。
活动过程:
一、集体游戏:撒纽扣,学习4的分合。
1、教师:请每位小朋友数出4颗纽扣,小手放在盘子的上方。松开手后把钮扣撒下去,仔细看看盘子里有几颗纽扣,盘子外有几颗纽扣。
2、幼儿进行游戏,大胆的讲出自己的操作结果。请老师帮助记录数字。(结果相同不重复记录)
3、学习记录4的分解,认识分合号。
记录444
221331
4、教师出示分合号,幼儿观察。
二、出示教学图片—帽子,学习分类,进一步学习4的分解。
教师:羊妈妈给羊宝宝们织了好多顶漂亮的帽子,请你帮助羊宝宝把相同颜色的帽子整理在一起吧。
整理4
13
22
31
三、引导幼儿观察4的分解规律。
教师总结:左边的数字从小到大,右边的数字从大到小。
四、游戏---拍手打节奏。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1和3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2和2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3和1
活动延伸
在区域提供相应材料,供幼儿操作。
44、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半点钟》反思
(一)活动目标:
1.会认识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
2.学习计划自己的片断活动内容,感受幼儿园生活的作息时间。
3.有初步的时间概念,知道要珍惜时间。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时钟、自制的《半点作息表》。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时钟》、《科学认识整点和半点》。
(三)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师:钟面上有几个数字?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
游戏《拨钟报时》,教师拨钟,幼儿报时。如教师拨8点,提问:现在是几点整?分针指在数字几?时针指在数字几?
2.出示《半点作息表》,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半点。
师:小朋友在干什么?短针指向数字8和数字9的中间,长针指数字6,是8点半。
3.师幼梳理:半点时,分针指在数字6上,时针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如时针指向2和3的中间,就是2点半。
4.引导幼儿观察8点和8点半,比较整点与半点的不同。
5.玩游戏&《报时拨钟》,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
6.指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科学认识整点烽半点》。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到区域继续游戏《报时拨钟》。
活动反思:
时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对于学前班孩子来说,认识钟表,加强时间观念,懂得爱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组织了《认识半点》这个数学活动,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已掌握整点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半点的认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引导幼儿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树立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第一组通过观察和操作,能读出钟面的时刻,探索钟面半点指针的规律;第二组通过观察和操作,在老师的帮助与辅导下能读出钟面的时刻,理解半点指针的规律;第三组通过观察和操作,在老师的帮助与辅导下能指出半点指针的规律,可以跟读钟面的时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教育幼儿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
1、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幼儿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做课间操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幼儿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幼儿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幼儿看钟面的时刻,再想一想半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幼儿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6,时针最后走过数字几,就是几点半。”的规律。
2、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活动中,我注重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安排了“说说你在这个时间正在做什么”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幼儿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在课堂活动中应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情境,让幼儿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次活动过程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接受能力来设计的,活动中孩子和教师真正融合在了一起,活动的效果较好。
45、大班数学教案《美丽的花图形》反思
活动目标:
1.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认识。
2.通过观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的区分六种几何图形。
3.发现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组成的花,动物图片。
2.给每位幼儿准备一盒七巧板。
活动重点:能正确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形状。
活动难点:
1.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
2.六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激趣导入本课。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2.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开了。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幅美丽的花,小朋友们想看吗?出示由菱形、三角形、长方形、圆组成的两幅美丽的花。
3.让幼儿说说这些美丽的花漂亮吗?(漂亮)它们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的特征是什么?
4.出示手工折的燕鱼,让幼儿观察,指名说说燕鱼身体的外形各是什么图形?
5.出示小鸡、小猪、小狗的图片,分别让幼儿观察说说他们的外形各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6.让幼儿观察我们活动的教室和生活的地方,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
7.指导幼儿区别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
小结;正方形和菱形都有相等的四条边,正方形的四个角相等,菱形的两个对角相等。
8.拼图游戏。(给每个幼儿发一副七巧板)
9.拼好自己喜欢图案的幼儿自由汇报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景物?
活动延伸:开展图形拆分和拼搭活动,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变化关系。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时幼儿的兴趣较浓,人人参入观察美丽图案各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的时候,幼儿对生活中物体的表面是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说的较多,难点对物体表面是菱形和梯形说的较少,区别的不太清。也许幼儿平时不注意观察,见的较少教师引导的不到位的缘故。在拼搭游戏活动中,幼儿只能拼搭常见的景物。想象拼搭的能力较差,今后要加强幼儿动脑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46、大班数学教案《排序方法多》反思
活动目标
1.对排序活动感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多特征排序的方法。
3.感受排序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整理”画笔图片;“画笔排排队”组图;“整理画册”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请幼儿操作排序激发兴趣
——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买了一些新铅笔,请你帮忙把它们放进盒子里。
——铅笔都放进盒子里了,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铅笔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排列的?
二
出示组图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进行排序
1.出示组图“画笔排排队-削铅笔”,引导幼儿了解画笔可以按照粗细进行排序。
2.出示组图“画笔排排队-上颜色”,引导幼儿了解画笔可以按照颜色深浅进行排序。
三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奇奇和妙妙画完画,要把画放进画册里,可是画册太多太乱了,他们想先整理一下。他们想了一些整理的办法,分别是什么?
——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给画册排序?
四
请幼儿分组整理活动室在实践中进行巩固
——我们的活动室也需要整理,请小朋友们一起帮忙。
——在整理之前请想一想你负责整理的东西可以用几种方法来排序?你想选择哪一种?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47、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反思
活动背景
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
活动要求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 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