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游戏教案《挂灯笼》反思
大班数学游戏教案《挂灯笼》反思
1、大班数学游戏教案《挂灯笼》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读加法算式题,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
2、比较、分辨灯笼的特征,学习将灯笼与算式题配对,体验加法算式题在生活中的运用。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剪纸灯笼、5以内加法算式题。
【活动过程】
一、谈话
在中国的许多节日里,大家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剪了许多不一样的红灯笼,把它们串成一串灯笼。今天,我们将这些灯笼和算式题做朋友。
二、认读加法题
1、认读加法题:1+4=5,4+1=5,2+3=5,3+2=5
这些算式题上有什么?有数字、有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
认读数字:每个数字和符号都有名字的。幼儿认读算式题中的数字。
符号:“+”名字叫“加号”,“=”名字叫“等号”。在算式题中“+”读“加上”,“2”读“等于”。
认读每一道算式题:1加上4等于5。1、4、5各表示什么意思?
2、共同选择一串灯笼,请幼儿找一道算式题,说说算式题的意思。例如“一盏红灯笼加上4盏绿灯笼,等于5盏灯笼”,“4盏小灯笼加上1盏大灯笼等于五盏灯笼”等。
三、看灯笼找算式题
1、我们剪了许多灯笼,每一串是几盏灯笼?找找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能不能用这些加法算式题和灯笼做朋友?
3、幼儿操作:观察各串灯笼,分辨它们不同的特征。寻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题,对应地挂在一串串灯笼下面,说说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四、认读交流:
1、认读每一串灯笼下面的算式题。
2、找一找一串灯笼下不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3、找一找两串灯笼下相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4、寻找不同灯笼下挂着的相同算式题,体会相同算式题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3+2=5既可表示3盏大灯笼加上2盏小灯笼,也可表示3盏圆灯笼加上2盏方灯笼等。
【活动延伸】
1、生活中的算式题。
2、思考:3+2=5还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3、算式题的用处很大,能帮我们许多忙,我们平时可以用它做什么事呢?
反思:
游戏是孩子们都喜欢的,我设计了与本课相关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感受到学习知识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
但我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个体差异,没做到去观察每个孩子的听课状况。好的孩子把知识都学会了,但个别孩子听课状态不是很好,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气氛当中去,我也没能做到及时的去提醒、去点拨。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要更细心的去观察我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更好的去听课,去学习。还有游戏的时候,不可能做到每个孩子都到前面来进行游戏,但我明显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由于没能到前面来游戏那种失望的表情。我今后的课堂上一定要多设计一些游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
2、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挂灯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读加法算式题,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
2、比较、分辨灯笼的特征,学习将灯笼与算式题配对,体验加法算式题在生活中的运用。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剪纸灯笼、5以内加法算式题。
【活动过程】
一、谈话
在中国的许多节日里,大家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剪了许多不一样的红灯笼,把它们串成一串灯笼。今天,我们将这些灯笼和算式题做朋友。
二、认读加法题
1、认读加法题:1+4=5,4+1=5,2+3=5,3+2=5
这些算式题上有什么?有数字、有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
认读数字:每个数字和符号都有名字的。幼儿认读算式题中的数字。
符号:“+”名字叫“加号”,“=”名字叫“等号”。在算式题中“+”读“加上”,“2”读“等于”。
认读每一道算式题:1加上4等于5。1、4、5各表示什么意思?
2、共同选择一串灯笼,请幼儿找一道算式题,说说算式题的意思。例如“一盏红灯笼加上4盏绿灯笼,等于5盏灯笼”,“4盏小灯笼加上1盏大灯笼等于五盏灯笼”等。
三、看灯笼找算式题
1、我们剪了许多灯笼,每一串是几盏灯笼?找找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能不能用这些加法算式题和灯笼做朋友?
3、幼儿操作:观察各串灯笼,分辨它们不同的特征。寻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题,对应地挂在一串串灯笼下面,说说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四、认读交流:
1、认读每一串灯笼下面的算式题。
2、找一找一串灯笼下不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3、找一找两串灯笼下相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4、寻找不同灯笼下挂着的相同算式题,体会相同算式题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3+2=5既可表示3盏大灯笼加上2盏小灯笼,也可表示3盏圆灯笼加上2盏方灯笼等。
【活动延伸】
1、生活中的算式题。
2、思考:3+2=5还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3、算式题的用处很大,能帮我们许多忙,我们平时可以用它做什么事呢?
反思:
游戏是孩子们都喜欢的,我设计了与本课相关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感受到学习知识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
但我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个体差异,没做到去观察每个孩子的听课状况。好的孩子把知识都学会了,但个别孩子听课状态不是很好,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气氛当中去,我也没能做到及时的去提醒、去点拨。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要更细心的去观察我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更好的去听课,去学习。还有游戏的时候,不可能做到每个孩子都到前面来进行游戏,但我明显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由于没能到前面来游戏那种失望的表情。我今后的课堂上一定要多设计一些游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
3、大班教案《挂灯笼》
活动目标:
1、认读加法算式题,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
2、比较、分辨灯笼的特征,学习将灯笼与算式题配对,体验加法算式题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剪纸灯笼、5以内加法算式题。
活动过程:
一、谈话
在中国的许多节日里,大家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剪了许多不一样的红灯笼,把它们串成一串灯笼。今天,我们将这些灯笼和算式题做朋友。
二、认读加法题
1、认读加法题:1+4=5,4+1=5,2+3 2 5,3+2 2 5
这些算式题上有什么?有数字、有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
认读数字:每个数字和符号都有名字的。幼儿认读算式题中的数字。
符号:“+”名字叫“加号”,“=”名字叫“等号”。在算式题中“+”读“加上”,“2”读“等于”。
认读每一道算式题:1加上4等于5。1、4、5各表示什么意思?
2、共同选择一串灯笼,请幼儿找一道算式题,说说算式题的意思。例如“一盏红灯笼加上4盏绿灯笼,等于5盏灯笼”,“4盏小灯笼加上1盏大灯笼等于五盏灯笼”等。
三、看灯笼找算式题
1、我们剪了许多灯笼,每一串是几盏灯笼?找找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能不能用这些加法算式题和灯笼做朋友?
3、幼儿操作:观察各串灯笼,分辨它们不同的特征。寻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题,对应地挂在一串串灯笼下面,说说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四、认读交流:
1、认读每一串灯笼下面的算式题。
2、找一找一串灯笼下不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3、找一找两串灯笼下相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4、寻找不同灯笼下挂着的相同算式题,体会相同算式题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3+2=5既可表示3盏大灯笼加上2盏小灯笼,也可表示3盏圆灯笼加上2盏方灯笼等。
延伸:
生活中的算式题。
思考:3+2=5还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算式题的用处很大,能帮我们许多忙,我们平时可以用它做什么事呢?
4、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买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尝试比较自己和同伴的身高,感知身高和买票的关系。
2、初步了解生活中有关买票的规则。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黑板两块、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身高卡、代用卷、胶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都生活在扬州,扬州有许多美丽的地方,看看这是哪儿?(播放课件:文昌阁,对了,这是文昌阁,它位于扬州市中心,是扬州标志性建筑。"
师:"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呀?(播放课件:五亭桥),五亭桥又叫莲花桥,是扬州瘦西湖里的一个景点。"
师:"再看看这又是什么地方?(播放课件:茱萸湾公园),你们都认识呀,去过没有?有的小朋友去过,有的小朋友没有去过,不要紧,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茱萸湾公园玩一玩。"
二、买票
1、了解120厘米标线。
师:"要去公园我们等坐交通工具,坐什么交通工具呢?我们来看一看,这是什么车?(播放课件:公共汽车),那公交车上这样的东西,你们见过吗?你觉得这是什么?(播放课件:扶手),那你们发现扶手上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幼儿说)那扶手上这条银色的标线有什么用呢?(幼儿说)"师小结:"原来这条标线是来测量我们的身高的。"
师:"那为什么要测身高呀?"师:"如果坐车时身高达到了这条标记就需要买票,如果不到这条标线就不需要买票了。"
师:"那这条标线表示多少厘米呢?(幼儿说),到底是多少厘米呢?我们来看一看(播放课件:120厘米)。"
师小结:"原来坐车时身高在120厘米以上就需要买票,身高在120厘米以下就不需要买票,也就可以免费坐车了。"
2、比身高。
(1)师:"昨天你们老师已经和你们共同制作了身高卡,拿出你们的身高卡,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在比一比?(幼儿相互讨论)谁来告诉大家你的身高是多少?"(幼儿说)师:"小朋友们都很棒,都知道自己的身高,那你觉得你需要买票吗?为什么?你呢?为什么?"(个别幼儿说)师小结:"原来他的身高在120厘米以上就需要买票,他的在120厘米以下就不需要买票了。"师:"这里有两块黑板,这块黑板是需要买票的,这块黑板是不需要买票的,看看你自己的身高卡,应该贴在那块黑板上,上来试一试。"
(2)检查作业。师:"我们来看看你们的身高卡,先看这块黑板,这块黑板上是贴需要买票的,那他的身高一定在120厘米以上?他们贴的对吗?再看看这里的身高卡都是不需要买票的,也就是身高要在120厘米以下,贴的对吗?"发现。师:"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正好是120厘米,那你们觉得他需要买票吗?师:"老师告诉你们,身高只要达到120厘米就需要买票了。"
3、介绍其他交通工具的买票规则。
师:"公共汽车是需要买票的,还有什么地方也需要买票呢?(播放课件:地铁),这是什么?地铁是轨道交通,它的标志是什么?(播放课件:120厘米以下免票),你们认识吗?免票是什么意思?和刚才公交车的要求一样吗?"师小结:身高在120厘米以上就需要买票,身高在120厘米以下就不需要买票,也就是免票了。"
三、游戏:买票
(1)、解读公园买票规则。
师:"下了车,我们就到公园了(播放课件:茱萸湾公园),进入公园,我们首先要干什么?(播放课件:排队买票),那到公园买票又有什么标准呢?(幼儿说)(播放课件:120厘米标线)。"师:"120厘米标线是什么意思?(幼儿说),我们来看看它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和你们说的一样吗?(播放课件:120厘米以下半票)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半票?(幼儿说),那我们来看看全票是多少钱?(播放课件:票价:10元),再想一想,全票是10元,那半票是多少钱?(幼儿说),对不对?"师小结:"原来半票的意思就是取原来门票价钱的一半,知道了吗?那茱萸湾公园120厘米以上的游客需要买什么票?多少钱?120厘米以下的有游客需要买什么票?又多少钱呢?原来公园买票的标准和公交车买票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2)、幼儿操作买票。
师:"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去买票,在后面的桌上有许多5元、10元的代用卷,等一会儿请你们拿着自己的身高卡,把这个代用卷贴在身高卡的下面,你要想清楚,你要贴全票还是贴半票?听清楚了吗?好,上来拿下你的身高卡去买门票。(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并提醒要求)。"检查作业。
师:"我们来看看买全票的和买半票的对不对?先看看买半票的需要多少钱?对不对?全对了,等一会儿我们可以进去玩了。再来看看买全票的,对不对?你们发现了吗,有两种不一样的方法,为什么会有两种不一样方法?(幼儿说)"。
师(播放课件):"原来买半票需要5元钱,买全票需要10元钱,也可以用两个5元钱去买全票。"
师:"我们买好了票,现在可以进茱萸湾公园玩了,我们出发吧!"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
活动目的: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幼儿讨论
(二)幼儿尝试活动
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6、大班数学课教案《分类》含反思
设计意图:
分类是把物体分成各具共同属性的几组,也就是按照一种属性或几种属性把一些物体放在一起。这里所谓的"属性"指的是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以及数量等。分类的结果实际是"集合"的具体形式,它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并获得初步的集合概念。有关"物体的分类"在幼儿园计算教学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分类能力是幼儿认识数和学习计数的基础。依据大班幼儿喜欢探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结合幼儿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与兴趣,我设计了此活动来帮助幼儿理解层级分类,体验内包含关系。在材料的提供上,注意了多样性 ,力求调动幼儿的探索兴趣,并且在难度上也分出层次,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需要。在过程的设计上,主要通过经验回忆、直接地探索、体验等方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活动目标:
学习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图片若干个;学具:帽子、手套、背心图片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形王国,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习二次分类
1.观察演示。出示图形,让幼儿观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分法。
3.教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形状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状分;
4. 学习对图片作二次分类。
发放操作材料,让幼儿观察图片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三、 经验迁移。游戏"看谁站得快",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活动小结,教师对幼儿分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分类经验。
延伸:
提供二次分类板及各种材料纸让幼儿继续学习层级分类(在各种图形的层级分类基础上可引导幼儿扩展到动植物的层级分类)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7、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排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序数的方向性,初步使用序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森林里有很多小动物,想开心的玩,看,它们玩的可开心了,这时候突然“咚”的一声。天气暗了下来,小动物们很是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候黑暗里传来了声音,听:小动物们,你们好,你们需要齐心协力完成闯关任务才能赶走黑暗,继续游戏,一共有三关,努力吧,于是小动物就开始闯关了。
二、 左右序数。
教师:小朋友看,这是第几关?(第一关)看,小动物代表队已经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第一关的闯关场地,我们先来看看小动物代表队有几只小动物?(5只)一起数一数。接下来该完成闯关任务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我们来听一听:本关有三个任务需要完成,我们先来听听任务一是什么:从左向右第5个小动物是谁?再来听一听任务二:从右向左第5个小动物是谁?任务三:某某在什么位置?我们完成任务了吗?听:恭喜闯过第一关。
三、 上下序数。
教师:该第几关了?(第二关)小动物进入了第二关的闯关场地,这次的队形和刚才的一样吗?(不一样)这次排着纵队来了,我们听一听这关的任务,听:本关有三个任务,我们来听一听第一个任务:从上往下谁是第四?任务二:从下往上某某排第几?任务三?某某在什么位置?听:恭喜闯过第二关。
四、 空间序数。
教师:小朋友真棒已经帮助他们闯过了前两关,接下来该进入第几关了?(第三关)听一听第三关的闯关任务:欢迎进入第三关,在您面前的就是一座漂亮的房子,请根据我的要求找到相应的房间,任务一:某某住在第二层第一间,请进入你的房间。任务二:某某住在第一层第5间,请住进房间。任务三:小花住在那个房间?听:恭喜闯过第三关。闯关成功。
五、操作活动。
小朋友太棒了,为小动物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你们看,黑暗赶走了么?黑暗赶走了,他们又再快乐的游戏了。小动物们非常感谢中一班的小朋友,于是给你们每个小朋友都带了两个礼物,想要么?我们看看是什么礼物,( )为了让你们的礼物也有一个家,老师给每小朋友准备了一座城堡,看,现在就请小朋友把礼物送进城堡里,首先我们先把 送进去,送到第二层第五间,第二个礼物小朋友可以把它送到你喜欢的房间里,谁能告诉老师你送到了那个房间?举手回答,四个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说一下一下自己把礼物送到了那个房间。
活动反思:
我本来想达到这样的目标,让孩子主动发现ABAB和ABBABB的排序规律,于是我依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以“小动物召开运动会”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运动会布置的会场和动物排队进场的规律,让孩子去发现其中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时,发现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这可能利用课件与情境的设置和层层递进的环节有关系,而且孩子们也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但在让孩子操作这个环节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孩子操作”的环节,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要根据项链上的规律继续往下穿。
2、老师提供的材料过于单一,都是穿的,可以是贴的等。
我想这节课的教案是比较完整的,在材料上在加以调整,活动效果一定会更好。
8、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数学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数概念(数的形成、数数、认数字、比较数的大小和数序等)。
2.训练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几何图形片10张、红黄蓝三色的几何图形板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上有红黑绿三种颜色写的1"10的数字各一个)、数字牌每人一块。
活动过程:
师生进入数学宫
游戏一:做的对有快(复习10以内数的形成、数数)
1.目测几何图形的个数做动作
2.添上或去掉1后做动作。如:看到8快图形就做9或7的动作。
游戏二:踏得对又快(复习10以内的数字、比大小)
在地上任意放置图形,幼儿按要求找到图形数字,用脚踏上去。老师可提各种各样的要求,如:踩三角形上红颜色数字;踩比3大、比7小的黑颜色的数字。
游戏三:排得对又快(复习10以内的数的排列和分类)
1.按图形的形状不同将数字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按图形的颜色不同将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游戏四:比得对又快(复习10以内数的大小、数序)
1.每一幼儿胸前挂一数字牌,在乐曲声中找一位好朋友,找到朋友后两位幼儿比较数字的大小:数字大的幼儿站着做动作,数字小的幼儿蹲下做动作,数字一样大的幼儿相互拥抱做好朋友。
2.要求幼儿迅速胸前数字大小依次从大到小排队,做动作走出数学宫。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节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复习课。其重点放在: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2.提高灵敏性,养成良好的游戏秩序。《纲要》中所说:“幼儿园数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的发展和提高。”如果单一学习数学,孩子们会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在活动中设计了《数学宫》这个游戏,将加减法应用于数学宫的闯关中,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增强孩子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整个活动以去《数学宫》的情境贯穿,分成了三个环节:停车,闯关,找礼物。在设计游戏环节的时候,每个环节的要求都不同,注意到了教学内容之间的递进,使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每个一环节也都注意到了以幼儿为主体,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自己运算、检查,在与同伴的不断碰撞中,计算能力得到了提高。特别是闯关活动中的第二关:投掷,孩子们能个个参与,自己分组检查投掷结果的对错,使孩子们树立了自我检查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第三关:看谁报得多。活动中运用了抢答的形式,而且提出了说过了不能再说的要求,孩子们又要听好同伴报的算式,还要自己想好抢答的算式,注意力非常集中,在一个数的算式报完后,能主动提出换一个数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游戏中我还把孩子们分成了男队和女队,回答对的孩子手上贴上五角星,游戏结束后检查男队和女队的五角星数量,充分体现了游戏的结果。
不过在活动中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活动的开始,孩子们开着汽车进活动室,让幼儿按挂在胸口的算式的得数,找停车位停车,我把停车位的数字放在和幼儿视线平行,本来以为这样更适合幼儿,没想到孩子们都着急得停车,把数字都挡住了,而且每个停车位中间间隔不多,孩子们便显得有些挤了。
接下来的闯关游戏中,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比较突出,由于要求每个孩子都参与游戏,能力强的幼儿都能跟着老师的思路,听清每一关的要求进行游戏,而有些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显得无所事事,只是注意到游戏的过程,没有按要求完成任务。
最后一个环节“找礼物”时,孩子们看到礼物都很兴奋,都着急想去找礼物,好多幼儿就没有听清要求,没有去找得数一样的算式,而是去找一样的算式,这样就找不到礼物,游戏秩序有点混乱。
9、幼儿大班数学游戏教案《一分钟》含反思
活动目标:
感受一分钟的重要,懂得珍惜一分钟
活动准备:
时钟flansh,多媒体课件,幼儿活动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受一分钟
师:小朋友,每天早晨,谁叫你起床的?(爸爸、妈妈、闹钟)老师这儿有个小朋友,也是闹钟叫醒他的,我们一起看看他起床的故事,好么。
师:刚才故事里的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晚起一分钟)师: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60秒)出示钟表,又细又长的红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感受一分钟)。
师:你觉得一分钟长还是短呢?
二、集体涂色游戏,体验一分钟。
1.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看一分钟你能涂几个桃形。
2.请幼儿停止后数自己涂了几个桃形,把总数写在下方横线上。
3.每人一格,贴在黑板上。
4.刚才小朋友涂的一样多么?为什么同样是一分钟却涂的不一样多呢?那怎样涂得快一些?(抓紧时间、专心)
三、自选游戏,体会一分钟能做更多事。
1.小朋友今天学会了,只有认真做,抓紧时间,才能在一分钟内多做事。
2.现在老师这儿有许多材料:夹玉米、图画、捏泥、拼图案、搭积木。
3.小朋友分组来玩,看看你一分钟能做多少事情?(记住,要抓紧时间)
4.小结:一分钟能做的事还真不少。
5.生活中,一分钟还能做完什么事?爸爸、妈妈呢?
四、联系生活实际,体验一分钟的重要,懂得珍惜一分钟。
1.(课件)一分钟做的事。
2.小结:看来,一分钟能做好多意想不到的事,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由许多一分钟组成的,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分钟。
五、送时间名言,教育珍惜时间。
幼儿大班数学游戏教案《一分钟》
活动反思:
节课我采取游戏导入。上课铃响起,在与学生问候以后,让学生坐端正,不能发出丁点声音,接着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一分钟内你能做什么事情?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结合实践,课外延伸。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1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自由说话,你想对元元说什么?我扮演成元元,这样我和学生反复扮演角色,学生在教“我”珍惜时间的同时,自己在无形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时间。
10、大班数学课教案《格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格子的基本特征,促进幼儿方位感知能力的发展。
2、提高幼儿小组活动的协调能力。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大格子图、圆形磁铁若干、地面格子图4副(红、蓝、黄、绿)
小格子图人手1份(正反两面)、小花片人手一盒(6片、同色)
活动过程:
一、感知格子的主要特征
1、老师在黑板上画横线、竖线
边画边问幼儿:"这是第几条横(竖)线"?
我画成了什么呀?--格子
2、格子上有什么?这个格子有几条横线?几条竖线?有几个空格?
3、小结:格子上有横线、竖线,还有交叉点和空格。
4、一个圆片飞来了,它放在哪儿了?
引导幼儿理解并说清:在第二条横线和第三条竖线上。
5、(用椅子当桌、泡沫垫当凳)请幼儿拿小花片在自己的格子图上放放玩玩,并说说小花片放在什么位置上了。
二、玩格子游戏
1、捉迷藏
①教师说位置(圆片藏在第二条横线和第四条竖线上),请上来一名幼儿和下面的幼儿同时摆放圆片。
②请一幼儿上来说位置,请上来一名幼儿和下面的幼儿同时摆放圆片。
2、追圆片
黑板上的圆片移动位置,幼儿在自己的格子图上相应地变换摆放位置。
2片花片 4片花片 6片花片
3、改圆片
①现在的格子有几条横线?几条竖线?一共有几格?
②幼儿看图示摆放小花片
③教师将格子图旋转后,请幼儿移动圆片成相应的位置。(幼儿格子图不移动)
4、站格子(室外)
①地上也有格子,有几条横线?几条竖线?一共有几格?
②交代:我们小朋友来当小花片玩站格子的游戏。
5个人为一组(红、蓝、黄、绿4队)看图示站位置比比哪一队站得又对又快!
③中途引导思考:怎样才能站得又对又快?
三、结束小结
刚才我们在格子上玩了有趣的游戏,现在我们回去找找教室里有没有象格子一样的东西吧。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拨一拨学具,帮助他们对于半点的巩固。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11、大班数学游戏教案《5的组成》含反思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大班幼儿数概念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通过实践与观察,幼儿对数的分解、组成、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及部分数之间的互换、互补关系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数的组成规律及部分数之间的互换、互补关系,有的只是点到为止,无法使幼儿真正理解,特别是一些年轻的教师对数的教育活动总是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知道,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会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不能很好的实现教育活动的目标。为此,在数学教研活动中,我构思了本节数学活动,让幼儿从游戏和操作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5的分解与组成,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互换、互补、递增、递减等规律,从而也使枯燥的数的组成变得丰富有趣,是孩子爱学、乐学。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组成,知道5有4种分合法,进一步理解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及部分数之间的互换、互补关系。
2、培养幼儿分析、推理、概括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小白兔指偶一个,红眼睛兔和短尾巴兔图片各一张。
2、5的组成的数字卡片、分合号,每个幼儿5个蘑菇图片、两个小盘子。
3、练习卡、记录纸每人一张。
4、《找朋友》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听《找朋友》音乐,自由的游戏。音乐结束,每人找一座位坐下。
2、出示小白兔指偶,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谈话:今天小白兔来到我们班,要考一考大家,它踩了5个蘑菇,要分给它的好朋友红眼睛和短尾巴,小朋友分一分,一共有几种分法?
3、幼儿自由操作。
把5个蘑菇分别分在两个小盘子里,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并在记录纸上记录下来。
4、归纳比较。
(1)把幼儿的操作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2)分析理解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3)归纳比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5有4种分合式,重点分析互换、互补、递增、递减的规律。
4、发放练习卡,引导幼儿巩固练习5的组成。让幼儿把左边的图形与右边的图形能组成5的用线连起来,看谁连的又对又快。
5、拍手游戏巩固5的组成
师:按节奏边拍手边说:“你拍一,我拍一,5可以分成1和几?”
幼:按节奏边拍手边说:“岳老师,告诉你,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起来是5.”
以此类推进行。熟后可让一幼儿带领进行。
6、游戏《找朋友》
放《找朋友》录音磁带,每个幼儿拿一个数字卡片,跟随音乐去找组成5的数字朋友,音乐结束时重新开始。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投放适宜材料,让幼儿巩固练习5的组成。
课后反思:
本活动首先设置情景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气氛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保证数学活动效果。幼儿了解了5的组成,知道5的4种组成方法。幼儿在整个活动中,能积极主动的动手操作。通过教师的引导,观察、发现分合式中数的互换、互补、递增、递减规律,理解了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又通过连线练习和游戏,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本教学活动环环相扣,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很好的完成了活动目标。通过教研活动,成为优质数学示范课。
1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编译密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编译和破解等游戏方式,复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单数、双数、相邻数等知识;
2.锻炼幼儿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运算,培养幼儿的运算兴趣;
3.让幼儿充分感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电话号码卡两张;l一10的数字卡;
幼儿准备:熟悉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电话号码册、铅笔、橡皮等。
活动组织:
1.导入活动
师:昨天晚上,我接到从我们班转学的豪豪小朋友打来的电话,他说很想你们,那你们想不想他?如果想他,怎样和他联系?(让幼儿自由讨论,引出打电话的想法。)
师:他家的电话号码是xxxxxxxx,(出示电话号码)我们来数数他家的电话号码是几位?(幼儿一起点数)他家电话号码的第几位数是几?
2.破解密码
(1)复习巩固lO以内的加减
①破解密码——复习巩固
设疑激趣
师:豪豪想我们了,就打来了电话,你们如果有事要跟老师讲,也可以给老师打电话。你们知道
李老师(配班老师)的电话号码吗?不过,她的电话号码是带密码的,我想请你们解一解、猜一猜。
破解密码:
师:李老师电话号码的数字分别是:第一个数是2和4合起来的数,第二个数是……第三个
数是…这个电话号码是多少?
验证号码:
师:你们猜出来的电话号码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打一下,听一听?
李老师(电话铃声响后):孩子们,这是我的手机号码,如果你们有事可以给我打电话,待会儿
请把我的电话号码记录在电话册上,希望你们以后到了小学后,我们能保持经常联系,因为你们永
远都是我最好的朋友。.
②修改密码——发散思维
如:“6”的算式密码除了“5+1”,还可以设计成什么样的密码?
③互解密码——督促检查
请幼儿互相交换电话密码,进行口算、验证及修改。
(2)复习、巩同lO以内的单数、双数、相邻数及序数。
①破解电话密码
师:我的电话号码也是带密码的.我设置的密码和李老师的不一样,请你们认真听一下,解一
下。请听题:
第一位数字是“倒数的第五个数”,请问这个数字是几?第二位数字代表什么也没有。第三个
数字是“4和6是它的相邻数”,这个数字是几?…一·
②验证电话号码
3.编译密码:
(1)师:你们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请你把它们也编成密码,待会儿让大家破解一下。
(2)幼儿各自编译自家的电话号码。
(3)幼儿互解密码并验证。
4.电话联系小知识
(1)师:假如你的好朋友转学到了外地,在拨打电话的时候,前面应加拨什么?(所在地区的
电话区号)我们的电话区号是多少?(0512)
(2)师:假如你的联系电话改号了,你怎样做才能和好朋友继续保持联系?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老师和朋友的电话号码记录到自己的电话册中,并保持经常联系。
活动反思
把10以内的加减用解密的方法让幼儿来练习,幼儿对活动非常有兴趣,从中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孩子们积极动脑发言,课堂气氛较活跃,解题迅速,效果很好;但也存在不足,在引导幼儿观察手机号与固定电话不同之处时,我担心幼儿讲不出来,太急燥了自己直接告诉幼儿了这是区号,可能有些幼儿还不太理解,以后在活动中,要多多放手让幼儿去领会。
1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分房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看二维标记,进行分房活动。
2.能够互相协商合作完成分房任务,提高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及相对应的教具。
2.房子图片、操作纸、房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出示课件)这是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嘘,是谁在叹气啊?(出示狮子大王)原来是我们森林里的狮子大王。狮子大王,你为什么事叹气啊?
狮王:哎!我近来碰到一个难题,我们大森林里造了两幢楼房,一幢是红颜色的三层楼,一幢是黄颜色的三层楼,有六个动物动物参加分房,可是在分房的时候,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弄得我没有主意了,只好请小朋友们来帮忙,请你们帮我想一个合理的分房办法。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吗?
二、多通道参与,引导幼儿学会看标记。
让幼儿在听清楚有哪六个动物来参加分房、他们分别提了那些要求后,学会看与之相匹配的标记,懂得标记的含义。
1.老鼠:我嘛,年轻灵活,我想住在三楼,而且我不想和猫住在一幢楼里,太危险了。
2.大象:我太重了,我想住在一楼,而且我不愿意和老鼠住在一幢楼里。
3.公鸡:我不愿跟狐狸住在一幢楼里。而且每天早上我要打鸣,叫大家起床,我想住在三楼。
4.猫:我才不愿和老鼠住在一幢楼呢。
5.乌龟:①我的动作实在是太慢了,所以我想住在一楼。
6.狐狸:我嘛,随便住哪里都可以!
三、尝试操作,幼儿根据标记为动物分房。
1、教师操作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回忆动物提出的分房要求、明确标记的含义。
2.幼儿2人一组,共同合作按标记为动物分房子。
四、检查评价,进一步理解标记含义。
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幼儿分房的情况,对有错误的分房进一步指导幼儿理解标记的含义,让其它幼儿帮助纠正。
五、六人游戏,体验合作找房的快乐。
狮子大王也为小朋友们造了新房,6人一幢,每间房子有一个房卡,请小朋友6人一组,先拿好房卡,再根据房卡找到自己的房子(幼儿根据第一次操作获得的经验,根据房卡上的标记,共同合作找到自己的家)。
六、延伸活动,验证新房找对与否。
活动反思
本活动的教学,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运用了多种活动策略,突出了趣味性、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开放性的基本理念,力求为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总之,在本活动的教学中,自己既有得也有失,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经验和借鉴,督促我成长。
1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动物回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在9格正方形图上为小动物找到相应的家。
2、通过观察发现一组物体或图形排列上的变化规律,能根据已有的条件分析判断出某一空位置上应是何种物体或图形。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九格正方形图一幅(动物公寓),磁性小动物若干、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分组操作材料若干份(大于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一、帮大象找家--激发兴趣
1、森林里新造了一幢动物公寓,小动物们要搬新家了都特别高兴,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公寓,看看有几层楼?每层有几间?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房间?
2、大象第一个住了进来,看看,它住在第几层第几间?
3、大象还想去其他的房间去看看,你能帮它找到这几个房间吗?(幼儿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三、参观动物公寓--发现规律
1、动物公寓的房子真漂亮,还装上了彩色的窗帘呢?仔细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红、蓝、绿三种颜色有规律排的)
2、这个房间还没有装上窗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应该装什么颜色的窗帘,为什么?
四、送小动物回家--巩固复习
1、大象、孔雀、乌龟看到这么漂亮的房子也和朋友们一起赶来住进了新房子,剩下的房间里应该住谁?请我们小朋友帮他送回家。
2、讨论:为什么这里要住孔雀?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小动物们是怎样住的?
3、分组操作
(1)设置难易程度不一的操作材料,请幼儿自由选择送小动物回家。
A、只有1个动物没找到家B、有2-5个动物没找到家C、有6个以上动物没找到家
(2)展示交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对幼儿来说总体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参与性也比较高。但是不足的是平时幼儿接触这样的操作机会比较少,在实际操作起来遇到了较多的困难。
15、大班数学游戏教案反思《凑数游戏》
活动设计背景
这节课是操作游戏型活动,通过玩游戏,运用已有经验,练习
巩固相关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运算能力并能所学知识实际运用。
活动目标
1.了解10以内各数的组成,理解加法,培养幼儿的运算能力。
2.激发幼儿学习10以内数字加法的兴趣。
3.练习加法和组成,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10以内各数的组成,理解加法。
难点:练习加法和组成,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活动准备
扑克牌5-6副,并将牌中的(10,J,Q,K及大王,小王)拿掉。
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示范玩法。
幼儿分成5人一组玩石头,剪子,布游戏,确定首先摸牌者(用其他方法来指定也可以)。
基本部分:教师指导幼儿游戏。
1.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轮流摸牌,每人摸5张。
2.从桌上的牌中再翻开5张摆放好。
3.确定出要凑的数目(如凑10)
4.幼儿观察自己手中和桌面上的牌,寻找是否有可以凑成“10”的牌(用两张或三张牌凑成“10”均可)。<.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
5.由能凑成“10”的幼儿出牌,并将凑成“10”的牌收为已有;不能凑“10”的小朋友可随意出一张牌放在桌上。
6.依次出完牌后,再轮流摸牌,将手中的牌补齐始终保持5张牌,桌上的牌也保持5张牌。
7.根据以上规则继续玩游戏,最后得牌多的为胜。
结束部分:
小朋友分组按以上玩法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在家庭或活动区中继续玩此游戏。
教学反思
这一活动属于游戏型活动。这一游戏,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定出要凑的数目,按对幼儿年龄特点,一般从5开始比较合适,以后逐渐增大到10;在游戏中可启发幼儿用多张牌凑出规定的数目如,3和2凑成5,也可用两个2和1凑成5,以培养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敏捷性,提高幼儿的运算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这节课也可以做减法游戏,方法与其相反,另外,把这节课用别的教材来讲也可以,如;用各种水果模型来玩也可以,反正,无论用哪种方法来讲,幼儿理解而实际生活中运用每节课所学的内容,才能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16、大班数学游戏教案《年妈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通过游戏,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它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年妈妈的故事
年妈妈的孩子真多呀,她给孩子起了一个奇怪的名字叫做“日”。年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日”娃娃呢?数呀数呀,一共有365个日娃娃。
这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是的,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给它们盖了12座小房子,让所有的日娃娃分别住进这12座房子里,并且给这些房子起名: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咦?这些房子怎么看起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还有一座很小很小的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些,每座房子里有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一些,每座房子里有30个日娃娃。那座很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年妈妈是那么地疼爱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担心她的孩子因贪玩儿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盖好了以后,年妈妈从一月房子里开始数着自己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从早数到晚。当它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后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她所有的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到那个时候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她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延伸游戏:
一、根据老师的规定1名幼儿扮演1月房子,去找自己房子里住的几个日娃娃,找对后大月的日娃娃站着,小月的月娃娃半蹲着、二月的月娃娃蹲着。
二、叫幼儿在日历上找到“六一儿童节”、“元旦”、“春节”等日期,并说出她们都在那间房子里。
活动反思:
通过以故事的形式展开,使幼儿比较形象、直观的了解的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幼儿的兴趣较浓厚。
17、大班数学教案《挂灯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读加法算式题,初步理解算式中"+"、"="(数学符号)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
2、比较、分辨灯笼的特征,学习将灯笼与算式题配对,体验加法算式题在生活中的运用。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不同特征的剪纸灯笼(大小、颜色、握柄、流苏、花纹等不同)、3的加法算式题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价值取向:引发兴趣,导入挂灯笼的话题1、导入:国庆节马上就要来了,大家在国庆节的时候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喜庆)热闹。今天,我们将与灯笼和算式题做朋友。
二、认读加法题价值取向:初步感受加法算式题中的组成部分1、认读加法题:1+2=3 2+1=3关键提问:
1)这些算式题上有什么?(几个数字?几个符号?)小结:有数字、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叫加号,"="叫等号,在算式题中"+"读加上,"="读等于。
三、说一说价值取向: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2、1、出示一串三个灯笼的图片及算式题:1+2=3 2+1=3(两个算式题分别出现的)导入:根据这张图片,老师列了一个加法算式题,小朋友一起仔细看一看这些灯笼。
3、关键提问:这些符号和数字都表示什么呢?(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小结:这二数学题中有"+"叫加法,表示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叫等号,"="后面的数表示总共有多少,也叫总数;前面的两个数字分别代表2个大灯笼和1个小灯笼,后面的数字表示灯笼的总数。
(如:一盏打灯笼加上两盏小灯笼,总共有3盏灯笼···)四、看灯笼找算式题价值取向:理解并运用加法算式题的实际意义1、导入:老师准备了许多的灯笼,每一串灯笼都有自己的秘密?他们可以做不一样算式题?
2、幼儿操作:
操作要求:观察各串灯笼,分辨他们不同的特征。寻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题,对应地挂在一串串灯笼下面,说说所表示的意思。
3、交流:
1)说一说灯笼下面的算式题的意思2)寻找不同灯笼下挂着的相同算式题,体会相同算式题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如:1+2=3既可以表示1盏大灯笼加上2盏小灯笼也可以表示1盏红灯笼加上2盏绿灯笼)五:延伸价值取向:激发幼儿感受加法算式题在生活中的运用思考:1+2=3哈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呢?
小结:算式题的用处很大,能帮我们许多忙,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反思:
游戏是孩子们都喜欢的,我设计了与本课相关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感受到学习知识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
但我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个体差异,没做到去观察每个孩子的听课状况。好的孩子把知识都学会了,但个别孩子听课状态不是很好,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气氛当中去,我也没能做到及时的去提醒、去点拨。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要更细心的去观察我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更好的去听课,去学习。还有游戏的时候,不可能做到每个孩子都到前面来进行游戏,但我明显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由于没能到前面来游戏那种失望的表情。我今后的课堂上一定要多设计一些游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
18、大班数学游戏教案《奇妙车展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将3个数字按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排列,了解几种数字排序的方法。
2.积极运用已有的排序经验进行推测。
3.能积极地思考,灵活思维。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PPT、笔、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师:我们是龙岩人,说到龙岩,我们龙岩经常举办一些好玩的活动,比如车展,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个关于车子的话题。蓝老师想来先了解,你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车?
二、游戏《去车展》
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龙岩有个地方正在举行新型车展,在这个车展里有很多你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车,我们一起去参观好吗?车展到底在哪里呢,我也不知道,这两个小朋友准备要去车展了,我们跟着一起去吧!在去之前呢,他们说我们大二班的孩子很聪明,要给大班孩子出一道题目,如果回答正确了呢,他们就带你们去,孩子们,你们接受他们的挑战吗?来看看是出的什么题目吧!看到什么啦?
1.提问:1.2.3三个数字排排队,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2.师:这里有123三个数字,请你来排排队,每排出一种方法,就会闪一颗星星,如果你想让五颗星星都亮了,我们就出发。
3.教师帮助幼儿梳理规律。
师:123三个数字,一共有几种排法呢?在这六种不同的排法里,你们找到什么秘密吗?
小结:原来,三个数字总共有六种排法,每次排的时候,三个数字都可以轮流做排头,而且每个数字当排头的时候都有两种排法,排头不变,后面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123、132、231、213、321、312)师:好啦!5颗星星攒齐啦!可以去看车展啦!发现了什么?
三、游戏《看车展》
师:这里来了三个车队,你们能看出来是哪三个车队吗?红黄绿三个车队,这个三个车队都带来了他们最新研发的新车,怎样才能看到他们的新车呢?
师:就像你们说的有数字有问号,三种颜色三个车队,只要你们把问号里的数字(编号)猜出来就可以看到新车了。
(一)红队——(迷你车)新型环保车(123.132.213.???)师:先看红队,第几辆有问号,问号后面应该是什么数字呢?答对了之后我们看看红队带给我们的是什么车?红队带来的是迷你车就是新型的环保车。
(二)黄队——水陆两用车(456.465.???.564)师:我们刚才看了红队是迷你车,那黄队的是什么车呢?先看看黄队的第几辆车带问号呢?说下带问号的应该是什么数字,并说说你的理由,刚才我们看红队的时候,我们看上面的车的数字的排队规律,黄队的时候,不仅要看上面的还要看下面的数字排队规律。来我们看看黄队的车,这种车可以在水里开,可以在陆地上开,所以这个车叫水陆两用车。
(三)绿队——房车(123.345.567.???)师:再来看看绿队,第几辆带问号呢?应该是哪几个数字呢?这回找找规律要多看一看,看看前面的车是怎么排队的,上上下下都要看,看的数字越多,得到的信息就越多,得到的答案就正确,我们再来看看绿队带来的车是什么车?我们看看车的里面有什么样子的?有谁想要一辆房车呢?
帮助幼儿梳理规律。
四、游戏《拍牌照》
1.提问:这些车能直接开到马路上吗?为什么?为什么不能开到马路上,少了什么?(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你们看到车子前面和后面都有一块蓝色的牌子,这个叫车牌。
2.提问:你看到的牌照上面有什么?数字,字母,汉字这上面的汉字有什么意义呢?闽,表示这辆车是福建的。
3.小结:一个牌照代表一辆车,没有重复。
4.提问:拍牌照比赛,我给你们不同的数字,请你们来组合一下,看看可以编成几个牌照。
师:玩给拍车牌的游戏,红黄绿三个队,你们想去哪个队帮忙拍牌照?每个车队都会给你几个数字,等会请你们用这些数字排排队,排出一组方法你就有1个车牌,排出越多方法,获得的车牌就越多。这个上面的数字不能多也不能少,不能重复,马路上没有一模一样的车牌。
5.结合课件,梳理幼儿所设计的车牌。
师:三个数字一共有几种排法,四个数字有几种排法呢?一起练习1当排头,1234四个数字总共有几种排法。剩下的数字当排头 总共有多少种排法,这个留给大班老师带你们练习,回头你们得出答案了到小二班来告诉蓝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选材来说:《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大班幼儿已经能口头数100以上的数,会书写10以内的数字,能熟练的将10以内的数进行顺数和倒数,但是对数字之间不规则的排列及发现排列规律却有些模糊不清。《奇妙车展行》这一活动,通过参观各种品牌的新车、给数字排列找规律、为新车判断和设计车牌号等有趣的游戏环节,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将三个数字按不同方式进行排列并发现排列规律,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对数概念的理解。同时,通过了解数字排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字排列千变万化的神奇和美妙,体验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数学活动的快乐,体现了数学、认知等多领域的整合。
19、大班数学优秀教案《三层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练习按三重条件分类,并计数出总数。
2、尝试自己出题考别人。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重点:
按三重条件分类。
难点:
尝试自己出题考别人。
活动准备:
教具:8个大小不同的红、蓝色园、方片。
学具:我的数学,"屈,老师.教,案,网"附加题材料,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将准备的8个形状板散放在桌面上。
--请幼儿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
请一名幼儿示范操作,将图形分类。
2、小组活动。
请幼儿说一说还有什么分类方法。
请幼儿描述自己的分类方法和步骤。
第一、二、三组:按指令给形状板分类。
第四、五、六组:附加题作业。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分类学习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行得非常顺畅。
开始教师就把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即不美观、又不卫生,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收拾的欲望。在收拾当中要按秩序有条有理,物品要按分类的摆放收拾。
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理念。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体现了动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念,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20、大班数学优秀教案《玩牌》含反思
玩牌能激发幼儿对数字、符号的兴趣,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锻炼幼儿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常用的是扑克牌,教师也可利用各种材料自制,如数字牌,自制牌的材料最常用的是硬纸板,或者利用计算活动中的数字卡代替。以下介绍几种幼儿牌类游戏。
一、比大小
目的:对13以内的数字能够熟练地比出大小。
玩法:将一副扑克牌放在桌子中间,参加游戏的幼儿各摸一张牌,然后比一比谁的牌面大,小牌归大牌所有,遇到大小相同的牌为公有,即不归个人所有。;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反复进行,直至扑克牌全部摸完,最后比较谁得到的牌多,多者为胜。
二、抽“乌龟”
目的:能够给数字熟练地配对。
玩法:两人以上参加玩牌游戏。先将扑克牌随意抽取一张盖住当“乌龟”,并把牌逐一分给参与者;然后各人整理好自己手上的牌,两张大小相同的对子,抽出放在一边;再朝顺时针方向轮流将邻座中的牌抽取一张,若这张牌能与自己手中的牌结合对子,就放在一边,不能成对则插入自己的牌中;直至剩下最后一张牌,将“乌龟”亮出,与“乌龟”成对的,即是输者。
三、“吃”牌:
目的:复习10以内的加减。
玩法;两人参加游戏,先协商决定玩加法还是减法,然后各摸相等数量的牌进行游戏。游戏时两人同时各出一张牌,谁先算对两对牌相加或相减后的得数,谁就将对方的牌“吃掉”;若两人都算不出来或同时算对,就一起将牌放在一边。手中的牌全部算完后,比比谁“吃”的牌多,谁就为胜。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能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并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快乐这是非常难得的。扑克牌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有这么多的数学的奥秘,是教师注意观察生活,并把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到课堂,幼儿在这种趣味数学活动中不仅学到到数学知识,也会自觉地的寻找生活中数学发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体验。扑克牌简便轻巧,玩起来千变万化,引人入胜,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操作扑克,来玩数学游戏,幼儿能在扑克牌中,了解很多很多的数学游戏和数学奥秘。教师通过扑克游戏,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使孩子玩得轻松,学得愉快。
21、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测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黑板、摸箱、标记
活动过程:
1、 导入:将幼儿分成五组,进行跑步比赛。
师:你们知道刚才跑了有多远?有什么办法知道呢?(量一量)
2、 提出测量要求:这里有许多材料,每组商量一下选一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工具和结果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3、 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4、 请测量方法正误的两组幼儿分别演示,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精确。"来;自.屈;老师;教.案;老师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始,依次接着量)。 如幼儿测量的都正确,也请一位幼儿示范,教师加以解释。
5、 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进行第二次测量验证第一次的测量结果。
6、 请每组推选一位幼儿介绍本组的测量结果。
7、 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因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长、有的短,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8、 游戏:找宝藏。第三次尝试测量。
幼儿从摸箱里摸出一张画有宝藏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进行测量,找到宝藏。
9、 结束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大小、长短有关。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22、大班数学优秀教案《位置》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关注和学习同伴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学会不同的起点与方向辨别序列中物体的排列位置,建立辨认物体排列位置的思维方法。
二、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
三、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能具体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难点:学会不同的起点与方向辨别序列中物体的排列位置,建立辨认物体排列位置的思维方法。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反口令"游戏
玩法:
1、讲解并示范游戏规则。
2、教师发口令,幼儿做动作。
(二)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1、在演示板上出示小汽车比赛的场面,感知前后。
2、幼儿自由讨论。
说一说汽车各在什么位置。;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设计不同的方向)
"同一辆小汽车,同一个位置,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在第二个,有的说在 第三呢?"
根据孩子座位情况,说说自己的前后都有谁。
3、创设情境,"小动物看电影"感知位置的相对性。
小狗坐在第1行从左往右数的第2个位置,它的左边是小猴子,右边是母鸡……
4、幼儿根据教师的提示摆出9只小动物,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5、两人一组合作,一人提问,一人回答。
(三)游戏活动,巩固位置。
1、游戏"谁不见了"。
2、游戏"猜猜它是谁"。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23、大班数学课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学具: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它吗?"(钱、钞票)"我们熟称的钱,也可以称为人民币,它分为纸钞和硬币。。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幼儿依次认识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二、游戏"买文具"。
"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
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三、小组活动。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一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活动评价。
活动反思:
在组织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让老师自己准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太多,一会儿带这,一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一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但一想,明天刚好是远足活动,也许准备一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机会来一个购物实践活动?不是“结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很好的一个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一举两得,再麻烦,我们也决定抛开顾虑,试一试。
于是,我们在家园知心屋中,告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及缘由。大部分孩子都及时带了各种币值的钱币。在认识钱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带的人民币,我发现他们大多已经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币值。我意识到,其实让孩子“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轻松多了。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也会盘算着自己有多少钱,明天远足需要些什么东西?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
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放学时,家长们见孩子拎着自己买的东西,兴奋地告诉他们自己购物时的经历,那快乐的模样,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确实成长了,对老师的做法也表示赞同,没有丝毫的责备麻烦的意识,他们纷纷表示,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对家长,对孩子,对自己,多一些信任,相信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2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两个蛋壳小娃娃、一篮玩具、一桶水、一个布娃娃,苹果、梨、柑橘各一个。
2、每个幼儿一架自制天平称、一个小篮(内装玻璃珠、木珠、积塑等)、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两个蛋壳小娃娃:“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小娃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蛋)这两个小娃娃,一个是用蛋做的,一个是用蛋壳做的。请小朋友想办法分辨出哪一个是蛋?”
请一幼儿上前分辨,并说出方法。
教师小结:“刚才这方法叫惦一惦。”
2、出示各种玩具、材料,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
教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
启发幼儿说出:端一端、提一提、抱一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3、教师出示自制的天平称:“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教师在天平称一头放木珠,一头放玻璃珠,请幼儿观察,哪边重,哪边轻。师小结:“玻璃珠重,木珠轻,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
4、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两种物体轻重。
(1)请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样东西比轻重。
(2)请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结果。
5、教师出示三种水果:“老师这儿有三个水果,苹果、梨,柑橘它们谁重、谁轻?”请一名幼儿用教师的天平称,共同得出结论后,教师在黑板的记录纸上示范记录结果。(学习词语:不轻不重)
6、幼儿第二次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三种物体的轻重。
(1)请幼儿从小篮子里拿三样东西比轻重。
(2)请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25、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欢乐抢答》含反思
设计意图:
由于孩子们对于枯燥的数学一直不感兴趣,所以学得也不是很好,通过看电视抢答题目,使我不由的想到何不利用这一形式来上数学课,孩子们在这么轻松地环境下学习,肯定会学得轻松,并能增加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活动目标:
1、复习6以内的加减法,尝试看土口述并懂得运算。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
活动准备:
1、6以内的加减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3张。
2、抢答器三个,统计牌,山羊、小熊、小猴图片各一张。
3、水果图若干。
活动过程:
1、引题。
(1)师:小朋友欢迎你来到欢乐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 让幼儿大声的喊出口号。 (2)教师介绍三个方队:山羊队、小猫队、小猴队。
(3)介绍游戏的奖品(三种水果)。
2、快乐数学第一关必答题:
(1)教师讲解比赛规则:三个方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个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水果,答错不奖励也不惩罚。但要自己独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选手要拿到水果贴到自己的英雄榜上,看哪一队的硕果个数最多,请各队的一号选手作好准备。
(2)答题开始,请听题2+3=?
幼儿:2+3=5 (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得一个水果。
(3)请各队的二号选手答题。(依次进行)
(4)观察英雄榜,数数哪队的水果个数最多。
3、进入快乐数学第二关“我说你算”。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1)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谁能像我一样给它编段话,让我来算一算。 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口述。 教师完整讲述,并板书:2+3=5
(2)我这里还有三张图片,每个方队各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放在心底。
(3)挑战开始,山羊队可以选择小熊和小猴队队当中的一队接受挑战,答对了,就得到一个水果。
(4)关注英雄榜上各队的水果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4、进入快乐数学第三关
(1)第三关抢答题,我说题目,你们用数字算出来。
(2)各队推选一名幼儿为队长,请队长拿好抢答器,教师讲述抢答规则:我说题目,然后说抢答开始,队长必须在我说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
(3)抢答开始。
(4)各队关注英雄榜,统计各队总得水果总数。
(5)给优胜的一队发奖。
5、“快乐数学,快乐无限!”今天的节目到此结束。
活动反思:
这节课选材比较地新颖,幼儿对此非常地感兴趣,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较高在第一回合必答题中,每位选手表现都不错,每队都得到了相同的水果数,但第二回合由于我准备的材料不够丰富,给幼儿锻炼的机会太少了显得有些薄弱,但孩子们之间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因为水果得数有了差异,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抢答题,是体现幼儿之间的荣誉感、灵活性、反应能力最强的部分,孩子们的精神都紧崩着,小猴队的选手反应非常的灵敏,回答问题也非常的准确,致使他们的总成绩第一。活动后孩子们的兴趣还是犹意未尽,其他两组一点都不服输,说下次再来,由此可见,孩子们对这样的形式非常的喜欢,在今后的数学活动中可多采取这样的形式。同时对孩子的集体荣誉感、敏捷性等的培养都有利。
2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门牌号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辩认楼房的层数和间数。
2、初步感知坐标图和含义。
3、学习坐标位置的表示方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流程:
1、学习认识单层放你房子的间数。
教师:森林里住着一群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住在什么地方?这排房子有几间?(从左边数)
教师:从左往右数小动物们分别住在第几间?
2、认识单栋楼房的层数。
教师:还有一群小动物住在楼房里,请小朋友数一数,这栋楼房一共有几层?第一层在这栋楼房的什么位置?
教师:从下往上数,小动物分别住在第几层?
3、学习楼层和房间空间位置的表示方法。
教师:这些小动物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大家都特别想住在一起,于是他们就搬到了一座非常大的楼房里,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栋房子一共有几层?第一层在哪里?[.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第二层呢?…我们用数字标出来,你们会怎样标?1、2、3、4、5分别代表什么?(楼层的层数)
教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每一层又有多少间呢?让我们从左边开始数,第一层有几间?第二层又几间?…让我们用数字标出来,这些数字有代表什么呢?(楼房每层的间数)
4、 学习坐标位置的表示方法?
教师:现在呀,小动物们都非常开心地搬到了新房子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住在什么地方?小猫住在哪里呀?他住在第几层?住在第一层的第几间?那让我们先用数字来表示?可以怎样表示呢?(小猫:1.3)。
教师:在引导幼儿示范看一看小狗住在哪里?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5、操作幼儿用书,完成练习。
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红心上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的什么?蓝星上的数字表示楼层的什么?
教师:每个小朋友分别住在第几层的第几间?
教师:请你们用正确的数字把他们的位置表示出来,前面表示第几层,后面表示第几间?
6、幼儿操作后互相检查对错,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从活动的设计到教学的过程,这个活动基本上都能做到层层递进,第一、第二个环节是对楼房的层数和第几间复习巩固,第三个环节是联系坐标认识楼房的层数以及第几间。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也很感兴趣,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各个楼房的层数、第几间。但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示一栋楼房,并标明楼房的层数、第几间的坐标,让孩子自己独立看坐标写出各个小朋友所住的楼层及第几间时,有个别孩子吧楼层的层数与第几间的先后顺序搞乱。另外一组小朋友是黄启凤老师上的,前面的第一、第二个环节省略,他直接出示一栋楼房,让孩子分辨几楼、第几间,而且楼房的层数教师没有用数字坐标标明,孩子的记录反而全部正确。思考:第一组孩子出错是否受坐标的影响,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有没有必要介绍认识坐标。
27、大班数学优秀教案《买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尝试比较自己和同伴的身高,感知身高和买票的关系。
2、初步了解生活中有关买票的规则。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黑板两块、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身高卡、代用卷、胶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我们都生活在扬州,扬州有许多美丽的地方,看看这是哪儿?(播放课件:文昌阁,对了,这是文昌阁,它位于扬州市中心,是扬州标志性建筑。"师:"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呀?(播放课件:五亭桥),五亭桥又叫莲花桥,是扬州瘦西湖里的一个景点。"师:"再看看这又是什么地方?(播放课件:茱萸湾公园),你们都认识呀,去过没有?有的小朋友去过,有的小朋友没有去过,不要紧,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茱萸湾公园玩一玩。"
二、买票
1、了解120厘米标线。
师:"要去公园我们等坐交通工具,坐什么交通工具呢?我们来看一看,这是什么车?(播放课件:公共汽车),那公交车上这样的东西,你们见过吗?你觉得这是什么?(播放课件:扶手),那你们发现扶手上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幼儿说)那扶手上这条银色的标线有什么用呢?(幼儿说)"师小结:"原来这条标线是来测量我们的身高的。"师:"那为什么要测身高呀?"师:"如果坐车时身高达到了这条标记就需要买票,如果不到这条标线就不需要买票了。"师:"那这条标线表示多少厘米呢?(幼儿说),到底是多少厘米呢?我们来看一看(播放课件:120厘米)。"师小结:"原来坐车时身高在120厘米以上就需要买票,身高在120厘米以下就不需要买票,也就可以免费坐车了。"
2、比身高。
(1)、师:"昨天你们老师已经和你们共同制作了身高卡,拿出你们的身高卡,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在比一比?(幼儿相互讨论)谁来告诉大家你的身高是多少?"(幼儿说)师:"小朋友们都很棒,都知道自己的身高,那你觉得你需要买票吗?为什么?你呢?为什么?"(个别幼儿说)师小结:"原来他的身高在120厘米以上就需要买票,他的在120厘米以下就不需要买票了。"师:"这里有两块黑板,这块黑板是需要买票的,这块黑板是不需要买票的,看看你自己的身高卡,应该贴在那块黑板上,上来试一试。"
(2)、检查作业。师:"我们来看看你们的身高卡,先看这块黑板,这块黑板上是贴需要买票的,那他的身高一定在120厘米以上?他们贴的对吗?再看看这里的身高卡都是不需要买票的,也就是身高要在120厘米以下,贴的对吗?"发现。师:"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正好是120厘米,那你们觉得他需要买票吗?师:"老师告诉你们,身高只要达到120厘米就需要买票了。"
3、介绍其他交通工具的买票规则。
师:"公共汽车是需要买票的,还有什么地方也需要买票呢?(播放课件:地铁),这是什么?地铁是轨道交通,它的标志是什么?(播放课件:120厘米以下免票),你们认识吗?免票是什么意思?和刚才公交车的要求一样吗?"师小结:身高在120厘米以上就需要买票,身高在120厘米以下就不需要买票,也就是免票了。"
三、游戏:买票
(1)、解读公园买票规则。
师:"下了车,我们就到公园了(播放课件:茱萸湾公园),进入公园,我们首先要干什么?。屈,老师.教案.网出处。(播放课件:排队买票),那到公园买票又有什么标准呢?(幼儿说)(播放课件:120厘米标线)。"师:"120厘米标线是什么意思?(幼儿说),我们来看看它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和你们说的一样吗?(播放课件:120厘米以下半票)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半票?(幼儿说),那我们来看看全票是多少钱?(播放课件:票价:10元),再想一想,全票是10元,那半票是多少钱?(幼儿说),对不对?"师小结:"原来半票的意思就是取原来门票价钱的一半,知道了吗?那茱萸湾公园120厘米以上的游客需要买什么票?多少钱?120厘米以下的有游客需要买什么票?又多少钱呢?原来公园买票的标准和公交车买票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2)、幼儿操作买票。
师:"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去买票,在后面的桌上有许多5元、10元的代用卷,等一会儿请你们拿着自己的身高卡,把这个代用卷贴在身高卡的下面,你要想清楚,你要贴全票还是贴半票?听清楚了吗?好,上来拿下你的身高卡去买门票。(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并提醒要求)。"检查作业。师:"我们来看看买全票的和买半票的对不对?先看看买半票的需要多少钱?对不对?全对了,等一会儿我们可以进去玩了。再来看看买全票的,对不对?你们发现了吗,有两种不一样的方法,为什么会有两种不一样方法?(幼儿说)"。师(播放课件):"原来买半票需要5元钱,买全票需要10元钱,也可以用两个5元钱去买全票。"师:"我们买好了票,现在可以进茱萸湾公园玩了,我们出发吧!"
教学反思
幼儿在学习中理解能力其实很高,有的超出了教师的设想,他们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较成熟。教师应考虑到目前儿童的认知水平,适当提高对幼儿认知水平的情景假设。使教学最大程度接近幼儿最近发展区。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回应出乎老师的意料,他们能准确把握课本中的图片所提供的含义,并将其用语言表达出来。只有少数认知水平发展缓慢的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课文的含义,在老师的引导下也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慢慢认识到课文背后的意义——遵守规则,不能随意破坏规则。从而教师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的规则,交通规则,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习惯。
通过本课程我应该及时纠正自己对幼儿认知水平的认识,针对本班不同儿童的发展设计课程,使每个儿童通过学习都有收获,有所发展。在教学中还应该加强教学组织策略的学习,使幼儿在学习中既能收获知识,又能收获快乐。
以后再上本课我希望能在课程中加入一个排队的游戏,让幼儿能及时学以致用,同时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28、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用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体验测量在生活的应用。
2、在探索比较中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及判断能力。
4、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等长的量具一一排列摆放进行测量的经验。
2、长短不一的学具如:尺子、绳子、小棒、积塑 、纸条等;笔、测量记录表等
3、布置白雪公主的家的活动场景:小床若干、桌子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参观《白雪公主》故事场景,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幼儿测量兴趣。
引入:春天到了,白雪公主想把小矮人的家打扮一新,但是她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二、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地砖,探索正确测量的方法。
1、引导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家里铺上地砖,!出自:快思老.师!怎样清楚的告诉瓷砖厂的工人地砖的大小?
2、幼儿尝试用相同的工具测量。
3、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的结果,探讨发现测量的正确方法。
讨论:选择相同的工具测量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用笔(拇指)画个记号,首尾相连。
三、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床,探索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小床做新的床套,怎么知道床套的宽度和长度?
2、教师介绍测量记录表。
3、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测量。
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4、引导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并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积累测量经验。
讨论:量相同的位置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
四、活动延伸:引导选择自己感兴趣的2-3种测量工具给周围生活中的物品测量,积累测量经验。
教学反思
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对于这一活动我进行了反思:1 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29、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抽奖游戏》含反思
设计意图
5岁~6岁的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能分析、理解事物间的相应关系,懂得初步的推理、假设:同时他们渴望成功,对抽奖类充满神秘感的游戏极感兴趣。我园旁边有家超市不时以各种抽奖游戏开展宣传活动,我班大多数孩子都玩过。曾经经历过这种游戏,却一直未能得奖或者总是不能拿到大奖的孩子,往往都会感到奇怪、不解,甚至沮丧,产生挫败感。为了帮助幼儿“揭开谜底”,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概率,正确认识生活中很难抽到大奖的现实。
2.学习推理,会对事件的可能性做出相应判断,并能说明理由。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摸球抽奖工具(1个摸袋、8个橙色乒乓球、1个白色乒乓球)、转盘抽奖工具各1套,依据2个游戏设计的统计纸和与统计纸相配对的色笔各一套,2种糖果奖品,已裁好的圆形卡纸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好奇
教师鼓励孩子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你们玩过抽奖游戏吗,是怎么玩的?老师昨天也玩了3次,为什么总是拿不到奖呢?
教师承接孩子的回答,适时拿出魔术袋,引出活动内容:今天我们也来玩两个抽奖游戏,找找为什么总拿不到一等奖,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二、游戏进入学习
游戏一:转转盘
教师出示转盘:这是转盘,观察一下,上面有几种颜色?想一想,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在哪里?(如果幼儿只说停在某一种颜色上,继续追问:能肯定吗?那应该怎么说?教师再次引导孩子用“可能”推断游戏结果,如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着红色。可能会指着黄色,还可能会指着蓝色。)
教师:是不是真的会出现这些情况?请A组8个小朋友轮流拨动转盘试试看。每个人只转1次,注意观察每一次转动停止后,指针指在哪里?(教师在统计表上帮助记录。)
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统计表并讨论: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曾经指过哪里?指着哪里的机会最多,为什么?
游戏二:摸球
教师出示摸袋: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摸球。魔术袋里有许多乒乓球,摸出白球有奖,摸出黄球没奖。待会儿B组8个小朋友一个一个依次上来摸球,摸球后请在色球下面的竖线上画上相应颜色的圆圈。(幼儿依次玩摸球游戏,并记录游戏结果。)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统计表:让我们看看有多少人的梦想能成真。教师用油笔把统计结果写在横线上,如果有孩子梦想成真,则请获奖孩子原地起立接受大家的祝贺。
教师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这么多人摸出黄球,却这么少的人摸到白球?(引导孩子用“可能”一词对摸奖结果作各种各样的猜测) 教师把魔术袋中的乒乓球倒进透明的容器中,幼儿通过观察验证自己之前的猜测。
三、制作并检验
教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幼儿园打算在游园活动当天设置一个转转盘拿礼物的抽奖活动。游戏设3个奖项:一等奖1个文具盒,二等奖1支铅笔,三等奖1粒糖。你们最希望在活动中拿到什么奖?
教师承接上面的谈话继续引导幼儿思考,为下面的制作活动做铺垫:这个转盘应该怎么设计,转盘里应该设置几种颜色,这些颜色分别代表哪些奖项,应该怎样分配这些颜色的范围我们的愿望才能实现?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并分别了解孩子的意愿是否和设计、制作情况一致。
请幼儿介绍作品,并说说设计思路,其他小朋友判断作品效果与设计意愿是否相符。
四、总结揭开谜团
教师:今天玩了两个抽奖游戏,你们自己也设计了抽奖工具,现在都知道为什么总是抽不到大奖的原因了吧?"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引导幼儿总结,并指出这不是“运气”的问题,而是设计的问题。)
活动延伸
把两套抽奖玩具和幼儿自制的转盘投放到区域中,让大家继续体验,重点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未能理解知识点的幼儿。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选材与设计的价值在于,它源于孩子身边的生活。特别是运用数学知识为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排解心理困扰。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和孩子们的生活结合才有意义。
活动过程逻辑严谨,游戏性强,孩子们动手、动脑、动口机会多,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整个过程轻松、愉快、热烈。材料投放到区域后,抽奖和设计抽奖工具仍是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操作项目。
30、大班数学优秀教案《买夹子》含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基本上掌握了1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但还只是停留在“知道了”上面,在实际应用中还是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在广泛应用上下工夫,使抽象的知识与具体实例发生联系。这样,不仅能让幼儿把一般的认识迁移到具体的事物上去,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扩大认识面,而且还能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运用10以内的组成,为连加连减做准备。
2.让幼儿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后面布置成超市。
2.夹子的数量是幼儿人数的5倍,每一个夹子上都用数字标价。
3.活动前每个孩子身上分别贴好1~9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语言诱导,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娃娃超市里新进了许多好看的夹子,你们看(出示夹子)它们像什么?你们喜欢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娃娃超市去买夹子。
(说明:为了出示夹子的时候既方便又好看,我把草莓夹、葡萄夹、苹果夹、蝴蝶夹等夹子排队夹在一张卡纸上。。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我一拿出这些色彩鲜艳、形状各异的漂亮夹子,孩子们的目光一下子就给吸引住了,当我说带领大家到超市去买夹子时,他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可见,这一导入活动已引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强烈兴趣。)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二、复习10的组成
(一)拿票检票
1.幼儿拿票,要求拿两张,两张票的数字合起来正好是10。
2.小组长做检票员,小朋友要对检票员说“×和×合起来是10”。
3.律动:开汽车。
(说明:幼儿拿票乘车时,我的要求非常明确,所以小朋友基本上都拿对了。检票时,我请小组长来做检票员,要求每人根据自己拿的票说一句话:“×和×合起来是10。”这样既缩短了检票时间,又照顾了全体,同时给每个孩子提供了想和说的机会。)
(二)幼儿购买两个夹子
1.提出要求:娃娃超市到了,夹子真多呀,每个夹子上都有一个数字表示价钱(出示标有数字的夹子),如果数字是3,就是3元钱。现在我们用10元钱去买两个夹子,它们的价钱合起来是10元。
2.幼儿自由购买,老师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醒幼儿把钱放在超市的钱箱里。)
3.幼儿交流:你买的夹子是怎样的。要说清楚一个夹子是多少钱,另一个夹子是多少钱,它们合起来是多少。(夹子放在视频仪上集体检查。)
4.小朋友相互说一说自己买的夹子,然后再检查一下是否正确。
(说明:在娃娃超市里,孩子们根据“买两个夹子,它们的价钱合起来是10元”这个条件自由购买夹子。在买夹子的过程中,很自然地运用到了10的组成,有的孩子买到后,急着给老师看或是给好朋友看,达到了相互检查的目的。购买以后的集中交流和相互交流时,我给出了一个句式,孩子们发言积极,他们愿讲、肯讲、会讲,顺利解决了以往数学课上孩子不知道怎样讲述的问题。)
三、复习10以内的组成并学习运用
(一)用10元钱购买三个夹子
1.幼儿讨论:怎样用10元钱买三个夹子,它们的价钱合起来是10元。
2.讲解示范:先拿一个5元钱的夹子,再拿一个5元钱的,行不行?为什么?应该拿几元的?为什么?第三个该买多少钱的,合起来刚好是10元,为什么?
小结:用10元钱去买三个夹子,先拿的两个夹子,它们的价钱合起来一定要比10小,然后算一算再买一个是多少钱的,合起来正好是10元。
(说明:让幼儿用10元钱买三个夹子,而且它们的价钱合起来正好是10元,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本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能顺利解决这一问题,我先让幼儿讨论,然后再讲解演示。在这里我通过请求小朋友帮助、和他们一起分析的形式,使孩子们感到非常自豪,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幼儿购买。提醒他们把钱先放进钱箱里,观察并适当指导。
4.通过视频仪进行个别交流,检查幼儿拿得是否正确。
(说明:从“知道”到“运用”还要经过实际操作的过程,所以在孩子知道购买方法后,马上让他们购买三个夹子,学习运用刚学到的新方法,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事实证明,大部分幼儿都掌握了分步算的方法,能比较正确地购买夹子,还有一小部分能力差一点的孩子有一定困难。我就在组织幼儿交流的过程中,再一次强调了分步算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幼儿的印象。)
(二)第二次购买
1.提出要求:和刚才买得不一样。
2.幼儿购买,老师指导能力差的幼儿。
3.幼儿讲述:我买的夹子,一个是几元的,另一个是几元的,还有一个是几元的,它们合起来是多少。根据幼儿的讲述,老师出示数卡,让幼儿一起检查是否拿对。
(说明:为了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强调分步算的方法后,我又一次让孩子购买。在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购买过程中,我特别留意几个能力差的孩子,我看到小敏小朋友选了3元、4元、6元的夹子,回到座位上把三个夹子摆成一排,然后把3元、4元的放在一起,自言自语着:“3和4合起来是7。”我乘机问:“7和几合起来是10呢?”她想了想马上站起来跑到超市去换了一个3元的。我及时表扬了她,她很高兴,笑着去告诉好朋友。)
四、游戏:找朋友
1.师:“我们来做‘找朋友’的游戏,你可以找一个,也可以找两个或者是三个,但是你和好朋友身上的数字合起来一定要是10。”
2.幼儿找朋友,找对后围成圆圈一起跳舞。老师巡回检查,适当指导调整。
(说明:“找朋友”这一活动的弹性比较大,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找,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五、结束活动
1.师:“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和好朋友手拉手上汽车吧。”
2.律动“开汽车”出教室。
(说明:乘汽车到超市购买,再乘汽车回幼儿园,起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继续学习运用10以内的组成。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购买夹子这一游戏主线串联起来,为孩子们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在活动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运用着1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把抽象的知识和具体的实例联系起来,使他们学得愉快、学得主动,他们不认为是在做枯燥的数学题,而是觉得是在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做游戏,从中体验着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热情高涨,活而有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家都认为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数学也是比较枯燥的,但只要我们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活劫,孩子们一定会兴趣盎然。如何把“知道了”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光靠一两次的集体活动是不够的,需要老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随机灵活地引导运用,相信定能收到意外的惊喜。
31、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排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非式活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能根据模式排序,并能根据大小、颜色、名称表述排序的方法。
2、通过活动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卡车若干、苹果、生梨等水果若干、各种蔬菜、食品等、货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 、小兔开了一家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各种物品,可是超市里没有水果怎么办呢?(幼儿议论)请小朋友帮忙去运水果。
2、运水果时要仔细的看一看卡车上的水果宝宝是怎么排队的?
(二)尝试操作
每位幼儿自选一辆汽车装运水果。 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三)归纳小结
1、请幼儿把汽车开到停车场。
2、幼儿和老师一起验证
(1)看一看红汽车上的水果是怎么排队的?
小结:一个苹果一个生梨……是一个隔一个排的。
(2)看一看绿汽车上的水果是怎么排队的?
小结:二个苹果二个生梨……是二个隔二个排的。
(3)比较
红汽车上的水果排队与绿汽车上的水果排队有什么不一样?
(四)游戏(找错)
小兔给物品排队,一不小心,有的地方忘了、漏了,请小朋友把漏的地方找出来、说一说,然后补上去。
1、幼儿在货架上找错,找到了说一说,再补上去。
2、请幼儿找个朋友讲一讲这些物品是怎么排队的?
3、请个别幼儿说说找到哪里错了?"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这些物品是怎么排队的?
(五)迁移
出示ABC模式,让幼儿看看,这些水果是怎么排队的?请幼儿下次在角落活动时再去试一试。
活动反思:
排序是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活动内容,有多种变化的规律。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常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颜色、大小、形状的多种间隔。帮助孩子们整合日常活动经验,提升对规律排序的认识。
3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青蛙》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的孩子都是村上的,而且还是个混合班,但还是对青蛙也都有一定的认知,特别是在模仿青蛙声音的时候,可以做到惟妙惟肖,在数学这一领域,却是个很大的弱点。因此,为了激发她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孩子们感兴趣的实物结合数学知识一起学习,能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的加法。
2、能惟妙惟肖的把青蛙的声音给表现出来。
3、学习用顿音和停顿表现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诙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6以内的加法
2、学习用顿音和停顿表现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诙谐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青蛙笑》,幼儿用书《美好的乡村》
2、教师自制大图(池塘中有几片荷叶和荷花)
3、折纸青蛙6个(其中有一只大一些,做青蛙妈妈)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看一下,老师手中的朋友是谁呀?
生:青蛙
师:对了,是青蛙,那你们知道青蛙生活在哪里吗?它平时吃什么?谁可以模仿一下青蛙的叫声?
生:青蛙是害虫,生活在河里和池塘里,还有在稻田里。它的声音是呱呱呱。
师:小朋友们真棒,把青蛙的声音模仿的真像,老师现在带着大家一起去池塘边看看,看一下池塘里有多少是青蛙?看谁的眼睛最仔细观察了。
二、看看说说
1、教师出示大图,通过摆放青蛙表现出一个算式情境。[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先将这个情镜描述一下,然后口述算式,得出一个数。如:五只青蛙在荷叶上,“扑通”又有一只青蛙跳上荷叶,现在有几只在荷叶上?为5+1=6
2、教师在大图上摆放青蛙,幼儿根据教师摆放的情境进行口算。
3、请个别幼儿尝试在大图上摆放青蛙,并请其他同学来进行口算
4、幼儿完成幼儿用书《青蛙有多少》的练习,并进一步学习6以内的加法练习
三、学唱歌曲《青蛙笑》
1、教师播放录音磁带《青蛙笑》的第一段,幼儿一边翻看幼儿用书 《青蛙笑》,一边欣赏
2、学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中的顿音和停顿的地方(要求唱出欢快、诙谐的感觉)
3、教师和幼儿进行情境式的表演(教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
4、结束课堂
教学反思
在教学《青蛙》这一活动时,先引导幼儿回想起青蛙的特征,并了解青蛙的生活常态和模仿青蛙的声音,让幼儿学会青蛙的基本知识,并在模仿中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打下一个基础,通过看大图,贴一贴,创设情景,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并学会描述这个情景,再刚开始的时候,只有几个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会,经过几次的练习和幼儿自己在大图上摆放和编题,带动了很多幼儿也学会编题和列示,特别是在幼儿用书上的练习,除了几个年龄相差太大的跟不上,基本上都完成的比较好,根据课堂反馈信息来看,幼儿知识掌握的都比较好,由此可见,数学课堂上引导幼儿多运用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幼儿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另外,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果将生活实际加进去,合理地运用动手、动口、动脑操作,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把幼儿难于理解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进而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数学素质和能力。
3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抽奖游戏》含反思
设计意图:
5岁~6岁的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能分析、理解事物间的相应关系,懂得初步的推理、假设:同时他们渴望成功,对抽奖类充满神秘感的游戏极感兴趣。我园旁边有家超市不时以各种抽奖游戏开展宣传活动,我班大多数孩子都玩过。曾经经历过这种游戏,却一直未能得奖或者总是不能拿到大奖的孩子,往往都会感到奇怪、不解,甚至沮丧,产生挫败感。为了帮助幼儿"揭开谜底",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概率,正确认识生活中很难抽到大奖的现实。
2.学习推理,会对事件的可能性做出相应判断,并能说明理由。
3.根据自己的意愿与想法制作转盘,并用清晰简练的语言说明设计意图。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摸球抽奖工具(1个摸袋、8个橙色乒乓球、1个白色乒乓球)、转盘抽奖工具各1套,依据2个游戏设计的统计纸和与统计纸相配对的色笔各一套,2种糖果奖品,已裁好的圆形卡纸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好奇教师鼓励孩子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你们玩过抽奖游戏吗,是怎么玩的?老师昨天也玩了3次,为什么总是拿不到奖呢?
教师承接孩子的回答,适时拿出魔术袋,引出活动内容:今天我们也来玩两个抽奖游戏,找找为什么总拿不到一等奖,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二、游戏进入学习
游戏一:转转盘教师出示转盘:这是转盘,观察一下,上面有几种颜色?想一想,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在哪里?(如果幼儿只说停在某一种颜色上,继续追问:能肯定吗?那应该怎么说?教师再次引导孩子用"可能"推断游戏结果,如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着红色。可能会指着黄色,还可能会指着蓝色。)教师:是不是真的会出现这些情况?请A组8个小朋友轮流拨动转盘试试看。每个人只转1次,注意观察每一次转动停止后,指针指在哪里?(教师在统计表上帮助记录。)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统计表并讨论: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曾经指过哪里?指着哪里的机会最多,为什么?
游戏二:摸球教师出示摸袋: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摸球。魔术袋里有许多乒乓球,摸出白球有奖,摸出黄球没奖。待会儿B组8个小朋友一个一个依次上来摸球,摸球后请在色球下面的竖线上画上相应颜色的圆圈。(幼儿依次玩摸球游戏,并记录游戏结果。)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统计表:让我们看看有多少人的梦想能成真。教师用油笔把统计结果写在横线上,如果有孩子梦想成真,则请获奖孩子原地起立接受大家的祝贺。
教师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这么多人摸出黄球,却这么少的人摸到白球?(引导孩子用"可能"一词对摸奖结果作各种各样的猜测)教师把魔术袋中的乒乓球倒进透明的容器中,幼儿通过观察验证自己之前的猜测。
三、制作并检验教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幼儿园打算在游园活动当天设置一个转转盘拿礼物的抽奖活动。游戏设3个奖项:一等奖1个文具盒,二等奖1支铅笔,三等奖1粒糖。你们最希望在活动中拿到什么奖?
教师承接上面的谈话继续引导幼儿思考,为下面的制作活动做铺垫:这个转盘应该怎么设计,转盘里应该设置几种颜色,这些颜色分别代表哪些奖项,应该怎样分配这些颜色的范围我们的愿望才能实现?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并分别了解孩子的意愿是否和设计、制作情况一致。
请幼儿介绍作品,并说说设计思路,其他小朋友判断作品效果与设计意愿是否相符。
四、总结揭开谜团
教师:今天玩了两个抽奖游戏,你们自己也设计了抽奖工具,现在都知道为什么总是抽不到大奖的原因了吧?(引导幼儿总结,并指出这不是"运气"的问题,而是设计的问题。)活动延伸把两套抽奖玩具和幼儿自制的转盘投放到区域中,让大家继续体验,重点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未能理解知识点的幼儿。
活动反思:本活动选材与设计的价值在于,它源于孩子身边的生活。特别是运用数学知识为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排解心理困扰。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和孩子们的生活结合才有意义。
活动过程:逻辑严谨,游戏性强,孩子们动手、动脑、动口机会多,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整个过程轻松、愉快、热烈。材料投放到区域后,抽奖和设计抽奖工具仍是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操作项目。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选材与设计的价值在于,它源于孩子身边的生活。特别是运用数学知识为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排解心理困扰。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和孩子们的生活结合才有意义。
活动过程逻辑严谨,游戏性强,孩子们动手、动脑、动口机会多,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整个过程轻松、愉快、热烈。材料投放到区域后,抽奖和设计抽奖工具仍是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操作项目。
34、大班数学优秀教案《玩数学游戏宫》含反思
设计意图:
对幼儿来说,感知是智慧的门户,操作是智慧的源泉,游戏是智慧的领航员。游戏式教学是幼儿喜爱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是塑造幼儿数学认知结构最有力的杠杆。用边念儿歌边画数字、数字图形相结合的游戏形式,将枯燥的数字通过变形、组合成各种有趣的人物或动物的象形图案,引导幼儿找、记变形数字,以训练幼儿的观察、记忆能力。再以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利用图案上的数字,进行排序练习、加减运算、等值转换以及思维训练等系列数学知识的学习。
一、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运用"+""-""="运算符号进行比较和运算。
2、通过逻辑推理,使幼儿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及等值转换的规律。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教具:放大的座位票(画有 = 3, = 4 );画有魔术师、小老鼠和袋鼠
的格子图形纸;三种冷饮的等值转换图;一组数图娃娃。写有数字6、7、8的6种颜色色卡纸。
学具:人手一张画有圆形和(或)三角形相加的座位票(并画有 =3, = 4);画有魔术师、小老鼠和袋鼠的格子图形纸;铅笔和橡皮。
三、活动过程:
1、对号入座
情景:带幼儿去数学游戏宫玩。
认识座位票,请幼儿把形状(圆形和(或)三角形)相加算出座位号并根据票的颜色找到相应的座位。( =3, = 4)
2、数字组画
教师边画小老鼠、袋鼠和魔术师边念儿歌。
3、变数入宫
1)、创设情景:三位朋友身上都藏着数字。游戏宫门卫说进数学游戏宫玩,
身上必须带有1~10的数,并要从小到大排列。
教师举例启发幼儿帮助小老鼠、袋鼠和魔术师找出身上1~10的数,并从小到大排列。
提示:没有的数可利用自身所带数字通过加减运算算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集体小结,展示。
4、等值转换
情景:门卫给他们每人8元。三位朋友每人买了一种冷饮(一个冰
淇淋、两支雪人、四支雪糕)。请说出这三种冷饮之间的转换关系。
问:如果一个冰淇淋是8元钱,那两支雪人是多少钱?;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四支雪糕多少钱?
如果两支雪人是8元钱,那一支雪人是多少钱?
如果四支雪糕是8元钱,那一支雪糕是多少钱?
5、数图娃娃
情景:这时计算机屏幕上出现了一组数图娃娃。机器人裁判说只有回答对了问题,才能玩下一个游戏。他们虽然觉得好玩,但不会回答,小朋友愿意帮助他们吗?
问:请在相应形状的空格中填上相应的数字。
请找出这组数图娃娃相同的地方。
请找出这组数图娃娃不同的地方。
6、记忆训练,结束活动
游戏"说形状"
"老师说图形娃娃的某个部位,请大家说出部位的形状。"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节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复习课。其重点放在: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2.提高灵敏性,养成良好的游戏秩序。《纲要》中所说:“幼儿园数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的发展和提高。”如果单一学习数学,孩子们会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在活动中设计了《数学宫》这个游戏,将加减法应用于数学宫的闯关中,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增强孩子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5、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挂灯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读加法算式题,初步理解算式中"+"、"="(数学符号)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
2、比较、分辨灯笼的特征,学习将灯笼与算式题配对,体验加法算式题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不同特征的剪纸灯笼(大小、颜色、握柄、流苏、花纹等不同)、3的加法算式题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价值取向:引发兴趣,导入挂灯笼的话题
1、导入:国庆节马上就要来了,大家在国庆节的时候都喜欢挂灯笼,(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红红火火,特别(喜庆)热闹。今天,我们将与灯笼和算式题做朋友。
二、认读加法题价值取向:初步感受加法算式题中的组成部分
1、认读加法题:1+2=3 2+1=3关键提问:
1)这些算式题上有什么?(几个数字?几个符号?)小结:有数字、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叫加号,"="叫等号,在算式题中"+"读加上,"="读等于。
三、 说一说价值取向: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2、1、出示一串三个灯笼的图片及算式题:1+2=3 2+1=3(两个算式题分别出现的)导入:根据这张图片,老师列了一个加法算式题,小朋友一起仔细看一看这些灯笼。
3、关键提问:这些符号和数字都表示什么呢?
小结:这二数学题中有"+"叫加法,表示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叫等号,"="后面的数表示总共有多少,也叫总数;前面的两个数字分别代表2个大灯笼和1个小灯笼,后面的数字表示灯笼的总数。
(如:一盏打灯笼加上两盏小灯笼,总共有3盏灯笼···)
四、看灯笼找算式题价值取向:理解并运用加法算式题的实际意义
1、导入:老师准备了许多的灯笼,(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每一串灯笼都有自己的秘密?他们可以做不一样算式题?
2、幼儿操作:
操作要求:观察各串灯笼,分辨他们不同的特征。寻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题,对应地挂在一串串灯笼下面,说说所表示的意思。
3、交流:
1)说一说灯笼下面的算式题的意思2)寻找不同灯笼下挂着的相同算式题,体会相同算式题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如:1+2=3既可以表示1盏大灯笼加上2盏小灯笼也可以表示1盏红灯笼加上2盏绿灯笼)五:延伸价值取向:激发幼儿感受加法算式题在生活中的运用思考:1+2=3哈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呢?
小结:算式题的用处很大,能帮我们许多忙,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反思:
游戏是孩子们都喜欢的,我设计了与本课相关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感受到学习知识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
但我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个体差异,没做到去观察每个孩子的听课状况。好的孩子把知识都学会了,但个别孩子听课状态不是很好,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气氛当中去,我也没能做到及时的去提醒、去点拨。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要更细心的去观察我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更好的去听课,去学习。还有游戏的时候,不可能做到每个孩子都到前面来进行游戏,但我明显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由于没能到前面来游戏那种失望的表情。我今后的课堂上一定要多设计一些游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
3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捉迷藏》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找到记忆小动物位置的方法。
2.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3.乐于参与观察和记忆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记忆,找到小动物的位置。
难点: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课件、操作卡片若干、展示板。
2.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拼图、对对碰等记忆游戏,且能够区分自身的左右。
活动过程
1.通过观看视频,引出捉迷藏的游戏话题。
(1)欣赏视频,设疑: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游戏?你做过这个游戏吗?
(2)有9只小动物朋友,想和我们一起做捉迷藏游戏,设疑:谁想来试一试?
2.通过出示小动物图片,感知不同的空间方位。
(1)出示一只小动物图片,设疑:它是谁?它藏在什么位置?幼儿自由表述。
(2)出示四只小动物图片,设疑:它们分别是谁?狮子的左边藏着谁?狮子的右边藏着谁?老虎藏在什么位置?猪藏在什么位置?幼儿自由表述。
(3)出示其他的小动物图片,设疑:你知道它是谁吗?狗藏在袋鼠的什么位置?兔子藏在河马的什么位置?犀牛藏在猪的什么位置?绵羊藏在猪的什么位置?。
3.通过捉迷藏游戏,找到记忆动物位置的方法。
第一次游戏:根据颜色找出所藏的动物
(1)一只动物藏起来,设疑:谁藏起来了?为什么是河马?河马是什么颜色?
(2)出示图片,幼儿自由猜想所藏动物及其所藏的颜色。设疑:又有谁藏起来了?为什么你能猜到是它呢?
(3)出示图片,设疑:还有谁藏起来了?它可能藏在哪里呢?
(4)师幼小结:绿色的河马藏在绿叶里,橙色的老虎、袋鼠和绵羊藏在柿子堆里,棕色的狮子和狗藏在咖啡汁里。
第二次游戏:根据眼睛特征找出所藏的动物
(1)出示黑夜中的小动物,设疑:天黑了,小动物们都玩累了,该睡觉了,可是它们的小眼睛都睁着。原来小动物们都不想睡觉,你能在黑夜里找到他们,并请他们回家睡觉吗?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袋鼠的上边是谁?兔子的左边是谁?犀牛的右边是谁?老虎的下面是谁?
(3)师幼小结:原来不同的小动物,它的眼睛是不同的,我们要懂得爱护自己的眼睛。
4.通过幼儿实际操作,增强观察力和记忆力。
(1)出示幼儿操作卡片,设疑:谁藏起来了?你能找到它吗?如果可以,请准确地找到他们的位置。
(2)展示操作卡片,师幼交流、评价。
活动总结
1.把捉迷藏的游戏和数学里的“左”、“右”方位有机结合,小动物们轮流躲藏着,又变换着各种不同的姿态,幼儿立刻喜欢上了这些可爱的动物,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之后的活动中,我可以选取更多地小动物,如12只动物朋友,再和幼儿一起做捉迷藏的游戏,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2.层层递进的游戏环节,把幼儿的积极性自主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幼儿能观察、记忆小动物的位置,发现画面中的不同之处,并清楚地表达。而且,每次游戏,他们猜对了都很兴奋。由易到难的游戏,帮助幼儿感知不同的空间方位,在区分自身左右的原有经验基础上,能够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37、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点点画板》反思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点点画板》
教学目标:
1、观察点与线构成的空间关系,并能找出同样位置的构成。
2、认识点阵式的空间对应。
3、培养专注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点:能根据图示找出相应的位置.并真确的标示出来.
难点:通过操作掌握正确的空间对应。
教学准备:带有圆点的操作卡每人一张.数块每人一个.幼儿操作用书及水彩笔每人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复习数数1-20.
2出示坐标图,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横列与数列的数序关系.
以小旗为起点,引导幼儿说一说从小旗向右数,每一个点分别代表第几?
以小旗为起点,引导幼儿说一说从小旗向上数每一个点分别代表第几?
(小旗的位置,由老师自由来定)
二、基本部分:
1、游戏:玩具<蹦蹦跳>幼儿每人一张带有规则圆点的卡片,每人一个数块.
师:,老师的小数块跳到哪里,小朋友也跳到和老师一样的格子里.
提问:你的数块放到了第几行的第几格?
2、游戏:<模仿秀>:电脑课件制作的圆点图卡.
图卡上有图案造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能在自己的图卡纸上按照图卡上的造型连出来.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个别幼儿建立数列的关系.
4、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35页,引导幼儿根据左图中圆点的位置,找出右图中相应的位置,进行标示和连接.
教师提问:画面上出现的是什么图形?图形左边最上面的一点是落在第几排?第几个点的位置上?其他的顶点呢?是落在第几排?第几个点的位置上?
5、教师引导幼儿利用这种方式找到正确的顶点并利用色笔先在顶点上点颜色、做记号、再画线将图案完成。
6、完成后教师引导幼儿自行比较,看看完成的图形是否和左边的图形完全符合。
三、结束部分:
教师讲评幼儿操作情况。收拾操作材料。
活动反思: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以谈话形式进入情境教学,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培养学前儿童主动参与教学的能力,同时把“你的火车几点开”的活动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幼儿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孩子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兔妈妈的水果蔬菜成熟了,小兔子请我们去帮它把这些水果蔬菜送到两个饭店,你如何分”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活动为动力,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孩子上黑板把8个图贴分成两份,孩子逐个上黑板分,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通过自主操作,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说一说”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重视关注全体儿童,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让儿童自己发挥。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这就需要要教师的引导,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38、幼儿园大班户外游戏教案《小马过河》反思
幼儿自由练习穿过障碍,助跑跨跳5分钟;教师总结:小朋友到小河边千万不要停下来,这样会跨不过去掉到河里。跨的时候,步子要迈大,腿抬高才能跨过去。回来的时候,从队的两边跑回来,排在队尾。
大班户外游戏教案《小马过河》
一.活动目标
1.幼儿练习助跑跨跳过一定距离的平行线。
2.发展幼儿爬行、绕过障碍物跑、跨越、跳越的能力以及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激发幼儿游戏活动中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4.初步理解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的含义。
5.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二.活动准备
平整的场地、软垫子、障碍物小椅子、绳子、沙袋、羊角球。
三.活动过程
1.活动开始:老师带领幼儿两路纵队进入活动场地,进行热身运动:双臂绕环手腕、原地跑跨跳。
2.引出活动主题,介绍场地,创设情境:
师:马棚里住这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高兴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粮食给奶奶送去好不好?"于是,小马就驮起粮食飞快的向奶奶家跑去-------小马在运粮去奶奶家的路途中一共经过四个地方,第一个森林,它要绕过树桩(小椅子)走出森林,第二个是跳过一个小土堆(沙袋),接下来是要爬过一块草地(软垫子),最后要跨过一条河(两根绳子)。
3.穿过障碍,练习助跑跨跳。
(1)教师示范讲解游戏玩法一次;
(2)幼儿自由练习穿过障碍,助跑跨跳5分钟;教师总结:小朋友到小河边千万不要停下来,这样会跨不过去掉到河里。跨的时候,步子要迈大,腿抬高才能跨过去。回来的时候,从队的两边跑回来,排在队尾。大家要有秩序,前面一个孩子穿过森林后,下一个孩子就开始跑。咱们看看那匹小马最听话,表现最勇敢。
(3)开始游戏"小马运粮"。
师:现在我们将分成两队,要求幼儿背上羊角球进行比赛,小马们爬过绿草地时,用肘关节爬过去。幼儿游戏时,老师应始终提醒幼儿助跑跨跳的动作要连贯,并及时组织幼儿排好队,进行第二轮游戏。孩子们记住了吗?
(4)教师当裁判,巡回指导。教师指挥小马有秩序的完成运粮任看哪组的小马最先顺利到达奶奶家。
(5)教师讲评:小马们在运粮的时候非常认真、勇敢不怕困难,都很厉害是个勇敢的孩子。
4.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游戏情况,对认真玩游戏的小马提出表扬。
(2)放松整理运动。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跳舞蹈"太阳的宝贝"。
活动反思
《小马过河》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希望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在指导朗读时,我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接着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
当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记住老马、小马、松鼠、老牛的话,并想象当时的情境,进一步领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说话的表情、语气也不同,然后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把课文的对话“表演”出来。这样做,既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又能激发阅读的兴趣。
老马说的话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同样一条河,老牛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2.如果是一头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这条河,问问你,你该怎样回答它们?在整个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知道了老牛和松鼠都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忽视了小马的实际情况而下结论,它们说法不一,是因为它们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处理问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判断,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经验主义的错误。
总之,《小马过河》是经典的童话,它包容的东西太多,孩子们从中悟得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面的。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只有给个性化的阅读交流的时间,我们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但是,我总感觉本节课上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的时间比较少,每个学生个性化的看法表达不够充分。以后教学中,还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上多下功夫。
39、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时间》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能够巩固对整点的认识,并初步学会看半点。
2、懂得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对整点的认识,并初步学会看半点。
难点:初步学会看半点。
活动准备
卡通图片六份、 硬纸板时钟面若干个(每位幼儿人手一份)、“小火车”一辆、粗黑水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再过两个月你们要成为光荣的小学生了!期待吗?王老师觉得生活当中有一样东西很重要,就是时间,等你们上小学了,“时间”会显得更加重要。
二、巩固整点
1、钟面数字粘贴
指导语:我做了一个钟面,想要更好地了解时间,但是还没有完成,请你观察一下还有什么没有做好?(出示钟面)。
幼儿:钟面上缺少数字。
指导语:我想请你们帮我完成钟面上数字粘贴的工作。
幼儿操作,教师评价小结:小结:这个又粗又短的针叫时针,这个又细又长的针是分针。钟面上有数字1-12,数字紧挨着数字之间为1格,一共有12格。
2、根据图片时间拨钟,巩固整点。(贴图片)
指导语:刚才你们帮我完成了钟面,我要奖励你们小图片,你知道这张卡片在钟面上在哪一个时间段?(出示一张卡通图片,请得到图片奖励的幼儿将卡通图片贴于钟面时间段对应位置:小学生进校8:00,教师简短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点。)
依次奖励卡通图片两张:小学生锻炼10:00、小学生午休12:00,请两名幼儿上来将图片贴于钟面时间段对应位置。
幼儿操作,教师简单小结评价: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0,是10点;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2,是12点。
三、初步学看半点
1、根据提示拨钟。(拨钟面指针)
指导语:小朋友们思考一下小学生8点进校,你们觉得几点起床比较合适?请幼儿拨一拨起床时间。
幼儿拨钟(6:30)
再请幼儿拨一拨:11:30午饭时间、3:30放学时间的钟面指针指向。
教师将拨好后的钟面呈列于黑板。
2、观察分析
指导语: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三个半点钟面的指针指向,与刚才三个整点钟面的指针指向有什么不同?
幼儿自由讨论并发言。
师小结:比如分针指向6,时针超过6,指向6与7之间就是6点半,分针指向11,时针超过11,指向11与12之间就是11点半(提示特殊时间点:12:30)。
3、制作“时钟备忘录”,做时间的小主人。
指导语:请小朋友思考一下你今天或者近期想做的一件事情,请你画出来,老师帮你准备了一张钟面,像刚才那样我们来做一个“时钟备忘录”,备忘一下我们要完成的事情,做时间的小主人。
四、闯关游戏
指导语:小朋友们已经了解时间的半点和整点怎样在钟面上表示,有没有信心进行一场闯关游戏?
游戏一:拨钟面
红蓝两组各5名选手拨钟面指针指向:红队拨1点、2点、3点、4点、5点,蓝队拨6点、7点、8点、9点、10点,以正确率高、优先完成的小组为胜。
游戏二:小火车,要开啦! 游戏规则:请幼儿在车厢相应位置填写数字记录时间,每节车厢时间要求依次递增半小时,教师给出首次发车时间,红蓝两组选手数相等,以正确率高、优先完成的小组为胜。
五、课后延伸
时间不停地走,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希望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把握时间、安排好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活动总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时本节活动“新授半点”的认知有一个对比,幼儿通过观察和自己的动手过程来感受时间,在观察与操作对比的过程中构建一定的时间观念,这就构成本节活动的主要任务,幼儿在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半点、学着表示、记录时间,切实体会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猜测讨论法、探索操作法、发现法、游戏法、归纳法等几种教学方法,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以“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小学生的生活作息是怎样的”引起幼儿关注,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二、通过数字粘贴、拨钟面指针指向等层层递进,幼儿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初步学会看半点。三、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闯关游戏的教学方式中,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并初步学会看半点;懂得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40、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纸牌王国》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竞赛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2.在纸牌接龙游戏中,感知不同模式构成的核心单元。
3.能够不受纸牌特性的干扰,寻找规律进行排列。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不同模式构成的核心单元。
难点:能够不受纸牌特性的干扰,寻找规律进行排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玩过纸牌游戏的经验、认识简单模式规律、会使用排列纸卡
物质准备:纸牌若干、黑板、记分表、排列纸卡、宝箱、神秘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纸牌王国的王子要成为新的一任国王了,要举行庆典,新国王准备送给大三班一份神秘的礼物,赢得礼物的条件是能够按照规律给士兵列队,(出示计分表)哪组积分高,就可以赢得礼物了。
二、尝试排方阵队列。
1.教师出示第一组已排列的部分纸牌,请幼儿观察其中的规律。
(1) 教师:我们先看第一组士兵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请每组小朋友按照这组规律排列你的士兵。哪组先完成就把排列纸卡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贴到方阵中,答对即可积分,答错不得分,我们来看一下分值。(请幼儿说:第一完成的得*分)
(2)幼儿分组操作,合作完成。
(3)总结规律并验证得分。
教师:这组士兵是用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AB模式(教师把第一组圈出来),这是按照两种不同的扑克牌,一个接一个有规律的重复,我们来看哪组是按照这个规律排列的,算积分并记录。
2. 教师出示第二组已排列的部分纸牌,请幼儿观察其中的规律。
(1)教师:我们的挑战增加难度了,现在我们来看这一组士兵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请每组小朋友按照这组规律排一排。
(2)幼儿分组操作,合作完成。
(3)总结规律并验证得分。
教师:这组士兵是用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AAB模式(教师把第一组圈出来),这是按照两个相同接一个不同有规律的重复,我们来看哪组是按照这个规律排列的,算积分并记录。
3. 教师出示第三组已排列的部分纸牌,请幼儿观察其中的规律。
(1)教师:还剩下最后一项挑战了,请看这一组士兵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请每组小朋友按照这组规律排一排。
(2)幼儿分组操作,合作完成。
(3)总结规律并验证得分。
教师:这组士兵是用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 ABBA模式(教师把第一组圈出来),这是按照一个接两个相同再接一个有规律的重复,我们来看哪组是按照这个规律排列的,算积分并记录。
三、活动结束
1. 教师:让我们来看一看积分,是哪组能赢得神秘礼物呢,请幼儿自己算,各组组长记录。
2. 颁发礼物,祝贺。
活动总结
在开展本节活动的过程中,始终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符合本班幼儿现有发展水平的教学活动,下面我将结合这几点进行具体的反思:
一、游戏化、活动化的学习形式
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增强,认知积极性和能力增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始发展,可以完成集体教育目标,但他们还是处于幼儿期,游戏仍然是他们主要活动形式,对于大班阶段,他们喜欢富有挑战的游戏化学习。因此以“挑战”为情境贯穿到整个活动中,幼儿兴趣高涨,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其中;以小组的形式接受挑战,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发展幼儿模式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具备一定经验准备,了解纸牌基本特点,数字、颜色、花色的特性,认识简单的模式规律,本次活动采用纸牌接龙的游戏形式,感知不同模式构成的核心单元,并且能够不受纸牌特性的干扰,寻找规律进行排列,发展幼儿逻辑思维的能力。
三、提供丰富可操作材料,鼓励每一名幼儿动手操作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丰富可操作材料,每组一副纸牌,一张排列纸卡,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动手操作,同时又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专注投入的参加活动,都能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四、反思的问题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在活动过程中,第一轮和第二轮挑战中,幼儿能够开发思维,创编不一样的相同规律,但是在第三轮挑战时,难度增大了,幼儿想更快的完成,所以采用了模仿示例的方法,没有开动小脑筋认真思考,我在活动最后,再次提问纸牌特点,引发幼儿思考,可是没有再操作,经过反思后,如果在第三轮挑战开始前提出,能更好的激发幼儿思考,第三轮挑战结果会更加多样,更加丰富幼儿对纸牌特性规律的认知。
41、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平均分配》反思
教育目标:
1、经历把物体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配的涵义。
2、在活动中,能按要求进行数量分配。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6、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准备:
教具:猴子图片若干,桃子图片若干,记录纸若干。
学具:幼儿每人操作材料一份。
重难点:
体会平均分配的涵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平均分配。
师:今天来了多少个小朋友?分成了几组?每组都有几个小朋友?幼儿观察回答。
小结:我们把32(28)小朋友,分成了3 4组,每组人数一样多,都坐了8个小朋友。
二、在“分桃子”游戏中,进一步感知平均分配。
1、师:今天是猴宝宝们的生日,猴妈妈给猴宝宝买了一些桃子,请小朋友帮忙分桃子,小朋友愿意帮忙吗?小朋友分桃子的时候一定要公平,每个猴宝宝要分的(一样多)。要不兔宝宝会不高兴的。
2、幼儿尝试“分桃子”
(1)师:4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子怎么分?幼儿分,老师提问记录,强调每只小猴子分得桃子一样多。8个桃子呢?12个桃子呢?
(2)观察记录纸,发现了什么?提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小结:我们把越来越多的桃子分给两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得桃子一样多。
(3)师:就在我们把12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会分得多少桃子?分给4只小猴子呢?幼儿分老师记录。
幼儿观察记录情况,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桃子分给许多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到了一样的桃子
3、总结;像这样把许多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方法叫平均分配。
三、在“分食物”游戏中,练习平均分配。
师:刚才小朋友帮猴子分桃子的事让许多动物知道了,他们也想让小朋友来帮忙。小朋友们高兴吗?
第一组:“帮小白兔分食物”
第二组:“帮小猫分鱼”
第三组:“帮小狗 小猴分食物”
第四组:“帮许多动物分食物”
四、延伸活动
老师发现小朋友特爱帮助别人,(自己鼓励)回家后用我们学过的平均分配的方法帮妈妈分一些东西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对平均分配这一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是建立在具体的操作体验中,通过一系列的情境体验,幼儿兴致很高,在快乐的分食物游戏中轻松的完成了目标,实现了玩中求学,学中求乐的学习理念。4、5个孩子注意力易转移。需老师多加关注,及时调动孩子活动兴趣。
小百科: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位置的一个统计量。
42、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做饼干》反思
教学目标
1. 感知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印制饼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以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间的关系。
2. 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3.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6.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 幼儿人手一块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泥工板
2. 印制饼干用的大小模具(瓶盖)若干
3. 幼儿记录用的纸和笔人手一份,自制桂冠一顶。
教学过程
1. 出示橡皮泥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2. 教师示范用模具(小瓶盖)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老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模具来印饼干。先看老师是怎样印的:先将一块橡皮泥放在大瓶盖内压平铺满,然后选择一个小模具(小瓶盖)在橡皮泥上面印压饼干。要求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要饼干是完整的。印压3次后提问:你们印了几块饼干?
幼儿;3块
老师;猜猜看继续印下去还能印几块饼干?
幼儿;5 块也有的说7块,
3. 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制饼干的数量与饼干排列疏密的关系。
老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和我一样大的橡皮泥,一样大的底板和小模具,请小朋友来印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第一次操作”格子里。
老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
4组织讨论: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老师:同样大的橡皮泥,用相同的模具印饼干,为什么明明印了5块?毛毛印了7块呢?
幼儿甲:明明印的饼干空隙大,毛毛的空隙小。
幼儿乙:明明的饼干没有排好,中间缝大,毛毛的缝小所以印的饼干多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样大的底板中,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排列越紧,印的饼干越多,排列越疏,印的越少。
5 幼儿进行第二次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大模具印饼干,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第一次用小模具和第二次用大模具印的饼干一样多吗?为什么?
幼儿回答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的饼干多,用大模具印的饼干少。
6幼儿进行第三次探索:饼干的数量与橡皮泥底板的厚薄之间的关系。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如何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
幼儿甲:用小模具做饼干。
幼儿乙:饼干排列紧密可以多做一些。
老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如果用泥工板做底板,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印饼干,会不会印的多呢?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泥工板上弄的越薄(面积越大)做出的饼干越多。
7游戏竞赛:争夺桂冠
教师出示自制的桂冠,引起幼儿竞赛兴趣。
老师:看谁能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老师就把这顶桂冠戴在谁的头上。教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冠军,引导幼儿讲述他的制作方法,将桂冠带在得冠军的小朋友的头上。鼓励大家课后要想出更好的办法争取下次夺冠。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域内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大小不等的模具等,供幼儿继续探索,进一步感知饼干的数量与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的厚薄之间的关系。
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观察,让幼儿充分体验自主学习,探索,记数的乐趣。
教学反思
操作是幼儿学习,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活动材料都是幼儿喜欢摆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盖。教师让幼儿在操作中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选择模具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积)的关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浅显化,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
小百科:饼干的词源是“烤过两次的面包”,是从法语的bis(再来一次)和cuit(烤)中由来的。它是用面粉和水或牛奶不放酵母而烤出来的,可作为旅行、航海、登山时的储存食品,在战争时期用于军人们的备用食品也是非常方便适用的。
43、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钱币》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认识1元和10元的币值与数字对应;
2、币值的换算;
3、书记符号与钱币的对应;
4、常规培养:养成不乱花钱,懂得储蓄的好习惯;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6、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二、活动准备:
10纸币、1元硬币(打印多份硬币)、存钱罐、蜡笔、操作册。
三、活动过程:
(一)引起动机
1、认识1元硬币币值和外观图案今天啊,许老师带来了个神奇的百宝盒,它里面装着个神秘的东西--出示盒子(用口令变出来)我们一起来喊口令:咕噜咕噜,变变变。(是一个漂亮的存钱罐)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存钱罐)里面装着什么!(硬币或纸币)老师要把它给变出来(摇出1元硬币)看看这是什么呢?(1元硬币);老师现在要把1元硬币给变大"变、变、变"(出示硬币正反面的打印图)幼儿认知1元的币值和外观。
小结:1元币的币面上有个元字,而且上面有朵菊花。
2、认识10元纸币币值和外观图案(出示10元纸币)小朋友观察这是几元钱?(10元)、老师再把纸张纸币变大给大家看清楚"变、变、变";你是怎么看出它是10元的?(幼儿讨论回答)小结:10元纸币的纸面上有个数字10和元字、背面图案是长江三峡图。
(二)情境海报讨论
1、一张10元纸币,可以换多少个1元硬币?(10个)(幼儿说对后,教师在黑板上做好币值的记录,10元=10个1元)
2、小动物们也存了很多很多的钱,观察并说一说,穿橙色衣服的青蛙面前放着多少钱?(10元)你能拿出和他一样多的钱吗?
3、那穿蓝色衣服的松鼠有多少钱?(两张10合起来就是20元)
4、穿绿色衣服的松鼠面前放着多少钱?(1元硬币)
5、在牛老师旁边的小猴有多少钱?(6元)
6、穿粉红色衣服的小老虎桌子上放着多少元?(11元)你能拿出和他一样多的钱吗?
7、邀请一位小朋友上来从老师的篮子里取出和它一样多的钱。
(10元纸币和一元硬币合起来是11元,1元硬币和10元纸币合起来也是11元)
小结:我们做个不乱花钱的好孩子小朋友们,爸爸妈妈给你们的零花钱有没有存起来呢!我们要把零花钱存起来,等到需要用的时候经过家长的同意才取出来,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三)师幼互动、幼儿操作认识关于钱币符号。
1、(出示1元钱币符号)小朋友见过这个符号?这个符号叫钱币符号。
2、两个钱币符号表示多少元呢?(两元)。三元钱要用几个钱币符号表示……
3、购买此物品需要多少钱?(幼儿逐一观察)然后在左边方框里数一数有几个钱币符号,再在右边方框中找到相应币值的钱币连线。(以下题目同样方法操作)
小结:操作中幼儿的情况。
(四)延伸活动:《购物》游戏请小朋友轻轻地坐在绿色线上。老师将已经准备好的物品卡片贴在两个大黑板上。幼儿每人一张卡片,卡上有硬币的数量,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币值购买写着相应价格的物品。
注:不多不少,每人的币值只能用一次,只能买相应价格的物品,看谁又快又准确完成任务。
活动反思:
本节课学习内容:认识小面值人民币,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教材主题图,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本节课的亮点:
1、呈现主题图,让学生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要爱护人民币。
2、通过儿歌《一分钱》让学生加深对一分钱的认识,活跃课堂气氛。
3、课堂纪律较好,学生积极发言,注意力集中。
本节课的不足:
1、学生回答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2、让更多的学生讨论、发言,真正参与数学课堂。
3、让学生知道要爱护人民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本节课的教育机智: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让学生观察1元、5角、1角的人民币,直观性强。通过儿歌,调动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的改进之处:上课学生回答问题时,给学生留充分的思考时间,让更多的学生说一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练习题的设计层次性要强,紧扣教学重难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亮点继续保持,改进不足,让孩子们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44、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魔力地砖》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魔力地砖铺路,了解不同的路径组合。
2.个人操作和合作操作中,学习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3.在游戏中体验互助合作和分享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魔力地砖(四组)、起点5个、城堡图片5个、邀请函4封、小动物铺路材料(人手一份)、装扮道具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神奇的地砖,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扮演地砖国国王,在黑板上出示魔力地砖,引导幼儿观察形状和条纹。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地砖国国王!我呀发明了一种魔力地砖!给你们瞧瞧它的神奇之处吧!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地砖呢?(六边形)你还看到了什么?(红色的线)
(二)教师示范:帮助小鹿到达城堡教师出示小鹿铺好的魔力地砖,师幼合作帮助小鹿到达城堡。
教师:今天我的城堡里要举行化妆舞会!收到邀请函的小朋友和小动物可以参加!看!猜猜看邀请函里装着什么?
教师:看这边小鹿已经铺好了一条由森林通向我城堡的路!我们来跟它先来走一走!
(三)个人操作:帮助小狗和小熊到达城堡
1.教师出示操作卡,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看!这里还有其他小动物需要你们帮忙!是谁呀?(小狗和小熊)它们想尽快到达城堡!
2.请四位幼儿上来介绍。
教师:小狗和小熊(实物)很开心,对我说,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国王我想知道你们是怎么铺的魔力地砖路?谁想拿着上来介绍呢?
3.幼儿获得邀请函。
师:我们来数一数用了几块魔力地砖?真棒!为了感谢你,我也送你一封邀请函(红色的),待会请你和好朋友给自己铺路吆!
(四)合作操作:小朋友也到达城堡,参加舞会
1.幼儿分组合作,利用邀请函中的魔力地砖铺路通向城堡。
教师:现在4种颜色的邀请函说了,它想和颜色相同的小朋友一组,一起合作用魔力地砖铺路,到达我的城堡来参加舞会!城堡的前后左右四扇门已经为你们打开!红队从红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左边的城堡为胜利,绿色从绿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右边城堡。黄色从黄色的起点出发到达这个城堡,蓝色从蓝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后面的城堡!成功到达各自的小城堡后,就请坐在位子上休息!天渐渐暗了,小朋友们赶快结队铺路吧!
师:呀!我的城堡里坐了这么多小客人呀!我太高兴了!化妆舞会快开始了!请客人们选好自己的装扮,和国王我一起尽情跳舞吧!
2.师幼在音乐中,戴上装扮,尽情跳舞!
活动延伸:
玩一玩走迷宫的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45、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教案《赛龙舟》反思
活动目标:
学习与同伴商量,合作游戏,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能灵活和创造性地玩游戏。
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平衡木一张,小椅子两张,皮球报纸若干,龙的头饰3"4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结伴尝试下列游戏:
1、两人从两边同时走上独木桥,怎样才能走过小桥,且自己和对方不被挤到桥下。
2、两人拿一张有洞的报纸,将身体套入报纸中,变成一个“连体人”一起向前跑,尽量不让报纸撕开。
3、两人一起用身体任何一部位(除了手)拿住球向前行进,球不掉下来。
二、幼儿和教师一起讨论:
1、你们是怎样玩的?成功吗?怎样做能成功?
2、师小结:玩这些游戏时最好事先商量好办法,玩时两人要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成功。
三、游戏:赛龙舟中秋节快到了,这段时间,经常可以看到江南水乡进行龙舟比赛。今天,我们也来赛龙舟好吗?将幼儿分成四组,后面小朋友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听到口令后,大家一起蹲着向前走,龙舟不能断开,几个小组还可以比赛,哪组先拿到红旗哪组胜。游戏进行2"3遍。
四、结束:腿部放松运动。
活动反思:
本次的活动内容"赛龙舟"选材教好。首先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特点,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同时,"赛龙舟"活动具有民族特点,与亚运会也有相关性。
幼儿园活动目标基本上分三个部分,认知方面,技能方面,情感方面。幼儿体育活动更注重技能和情感,所以幼儿体育活动目标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幼儿在活动中学到的技能和产生的情感。对于技能方面,还要注意具体技能方面的问题,如"走,跑,跳等"。这方面容易被忽略,因为我们往往只重视整体技能,如"协调性,灵活性等"。此次活动目标的设计就忽略了具体技能方面的问题。
教师的语言很响亮,也很简洁,这也是幼儿体育活动所需要的。但语言不够自然,这方面的能力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锻炼。体育活动虽然注重活动的设计,但语言相当重要,并且有它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幼儿体育活动。
口令和队列是体育课的基本要素,幼儿体育活动同样如此。此次体育活动口令和队列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口令不够规范。这方面的问题在以后的体育活动中更要重视,要注意平时的点点滴滴。
4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钟表》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初步掌握整点、半点记录的方法。
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大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大班幼儿理解水平方面,对时钟的半点整点运转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分针和时针之间的运转规律是非常重要。而记录时间则又为幼儿提升了一个高度和难度。
活动准备
本节课的准备分为前期知识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
一)前期知识经验准备:
1、首先教师设计一份科学的图文并茂的漫画作息时间表,发给每位家长,在这张表中有如下内容:幼儿起床时间、早点时间、入园时间、中餐时间、午睡时间、午睡起床时间、晚餐时间、晚上入睡时间。并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进行相应的一日活动。
2、指导家长作好幼小衔接工作,初步的带领幼儿感知时钟的整点和半点。
3、班级美工区中有各种各样的钟已经进行展示。
二)物质准备:
1、PPT幻灯片“我的一天”从小明起床到晚上入睡的作息活动情况,在每张幻灯片上都画有相应的时钟和记录的时间(如7:00用数字7、冒号两点和00数字来表示和记录)
2、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操作钟,让幼儿在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教师自己使用的示范钟表。
3、操作记录表一:这份操作记录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突现(如在半张A4纸上画有时钟已经显示好的时间,又有小明起床或者进餐、午睡的图画)请小朋友记录时用文字表示,在这张图的右下角有—:—的图示,意思是让幼儿记录数字即可。
4、操作记录表二:这份记录表上有图片,只有记录时间—:—的图示但没有时钟做衬托,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记录自己午睡的时间等
活动过程
本节课我的活动流程分为三大部分:(1)设疑激趣,引入主题——观察操作,(2)分享交流——合作探索,(3)记录验证——迁移经验,生活引用。以下是我整堂课的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主题(提问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播放幻灯片1,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钟、记录的数字)小明在什么时候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实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二)观察操作,分享交流
环节分析: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主要运用直观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游戏法。
1、自主操作。每个幼儿有一个操作钟,指导幼儿仔细观察和进行游戏操作。
教师提问“小朋友,看,钟面上有什么呀?”“这钟面上都有那些数字?”“这些数字都是怎么排列的?”“试一试把两根针和在一起,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等,来引导幼儿初步的认识时钟。
2、巧辨不同。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小朋友们,谁能看出这三只小时钟上面有什么一样的地方?”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能马上得以巩固。
接着,进行一个小游戏“转圈圈”,教师先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接着让幼儿想一想,并且自己动手做一做,将分针转一圈,看看时针是如何变化的。在转圈圈的游戏中,引导幼儿观察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教师引导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突破重点。
3.游戏“看图拨时间”:
通过PPT展示运用图片上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让幼儿将自己手里的操作中拨出相应的时间。看看谁拨的又快又对。通过幼儿日常中熟悉的日常生活作息图片,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并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最后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活动渗入到常规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三)、合作探索,记录验证
环节分析:这个环节主要是突破难点解决目标2记录的方法,在上一环节的铺垫下,幼儿已经对时钟的分针和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理解的比较透彻,在此基础上深化幼儿对时间的概念性的记录从而突破难点。我园一直以来以数学活动幼儿掌握的不是很好,在记录时钟上的整点和半点也是第一次,所以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本次环节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要运用合作法、实践操作法。
1、游戏“我来比划你来写”
首先规定游戏规则:左手胳膊稍微弯曲作为较短的时针,右手打开伸直作为长的分钟,然后摆出不同的角度,代表时间,让幼儿在自己的纸上写下时间,写完举起来,写对的同学离开座位,站在教室最后面,写错的同学在教师的统一纠正讲解下,进行第二次的游戏。
2、双人合作,你拨我写
让两个幼儿之间相互的进行“我来比拨你来写”游戏,一个幼儿作为“时间老人”,将自己手里的操作钟拨出不同的时间,另一个幼儿来写。写对了可以变为“时间老人”,即比划者。写错了得继续写。幼儿之间进行相互的纠正。也可以向教师请求支援。
四)、迁移经验,生活引用
1、小朋友知道时间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除了以上的这些生活中最常用的时间,你还会在哪些时间做什么事情呢?比如游戏、玩玩具、做客。
2、你还将用宝贵的时间做哪些事情。时间很宝贵,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了,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希望小朋友们像小明一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一名能干的孩子。
五)、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可向幼儿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幼儿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5点到了,放学了……
3、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活动总结
1、数学活动生活化、数学活动游戏化。幼儿的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自主建构过程。数学活动的建构,其活动设计必须贴近生活,才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坚持师幼互动原则。整个活动创造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教师在活动中一直以引导者、支持者、鼓励者的角色身份进行数学教学活动。
3、注重个体差异性,通过幼儿自我操作实践建构知识经验。通过不同的操作卡,让每位幼儿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培养幼儿倾听力的教学方案
-
教孩子学习10以内序数的教案
-
幼儿园创意教案:教孩子学习5的加减
-
幼儿园数学教案:小矮人上楼梯
-
幼教大班数学教案学习2到9的相邻数
-
教幼儿认识圆柱体的教学方案
-
幼儿园小班动物数学:兔妈妈的萝卜
-
大班数学教案《聪明的小鸡》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看图学习4的加法》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公用边》
-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2的组成 认识分合号》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6的分解组成》反思
-
装修补偿协议
-
猫狗大战
-
植树好处多(大班)
-
动物过冬
-
8《吊灯和鲨鱼》
-
“手拉手、心连心”活动_小学生作文:四年级
-
我的朋友_小学生作文:二年级
-
《荣辱童谣》六一节前送给全区中小学生
-
小班社会教案《宝宝爱洗脸》反思
-
中班体育游戏教案有趣的塑料袋反思
-
气雾剂朋友圈文案36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