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对号入座》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对号入座》反思
1、大班数学教案《对号入座》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小的“____排____座”;幼儿礼物每人二份,老师礼物若干,小盘子、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自制座位票
1、谈话导入
今天许多客人老师来看小朋友上课,你们开心吗?请和后面的客人老师打个招呼。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请第三排的幼儿点点头,请第四排的小朋友举双手。
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几排?
2、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排)什么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从小盘子里拿出笔和纸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给每排贴上“排”的标记。
哪些是写1排的,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大的1排给你们,哪些是写2排的,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大的2排给你们、、、、、、、
请小朋友把笔和纸放回盘子里,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请问你是坐在几排几座?
请所有5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4座的小朋友点点头,清所有3座的小朋友挥挥手,请所有2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1座的小朋友举双手。
4、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
看!老师手里还有什么字?(座)拿出你的纸记下你是几座?请小朋友写座位号时一定要从你这一排的第一个有标记的地方开始数起。
5、认读座位票
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
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
请小朋友把笔放回盘子里,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三、小结:
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四、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给同伴送礼物。
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礼物,请小朋友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找到相应的座位把礼物放在同伴的椅子上。
请小朋友再拿出你们的座位票看看和礼物上的座位票是不是一样,他们有没有送错。
今天,小朋友都拿到了礼物,但后面好有许多客人老师没有拿到礼物,现在请小朋友帮老师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来送礼物给下面的客人老师。
五、小结:
小朋友你们学了看座位票找座位这个本领开心吗?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座位票。
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们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烦爸爸妈妈了。下次我们再来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戏好吗?
活动反思:
用于生活的模拟游戏,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有用。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幼儿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而有用的喜悦感。
2、大班数学教案《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让学生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2,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按标准进行分类,并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2对不同物品分类,培养儿童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衣服,鞋子,书及作业本,瓶子,篮子,玩具狗。
活动过程
评价等级:
小朋友每6人一组,围成半圆形坐好,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衣服,鞋子、瓶子、小狗、书等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这间教室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瞧都有哪些东西?
生;有小狗、书、衣服、还有鞋子、瓶子,篮子。
师;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鞋子、衣服、瓶子喝的放在一起不卫生。
师;你能给老师好的建议吗?
生; 应该把东西整理好。把同类放在一起。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教师引导幼儿每组选择收拾一种物品,每组把东西一样一样地分类放好。
师 :老师想看那位小朋友最能干,生兴趣很高,乐于参与。有序的上来捡本组物品。
让幼儿感受到分类的好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师觉得每组分得都好,很整齐、很漂亮。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分类学习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行得非常顺畅。
开始教师就把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即不美观、又不卫生,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收拾的欲望。在收拾当中要按秩序有条有理,物品要按分类的摆放收拾。
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理念。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体现了动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念,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3、大班数学教案《比较宽窄》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继续比较宽和窄,能正确地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物体宽窄的相对关系。
2.除了目测比较外,引导幼儿尝试用物品作自然测量比较。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以及对事物作宽窄比较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宽窄不一的毛巾、围巾、手绢、纸板若干。
2.幼儿挂书第16页。
活动过程:
1.使用幼儿用书第16页。
(1)请幼儿看一看:图中有哪两个动物?它们长得怎样?
(2)请幼儿观察比较:哪张床最宽?哪张床最窄?它们分别是谁的?请把动物与相应的床连线。
2.使用准备好的物品作宽窄比较。
(1)教师两两拿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两个物品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呢?
(2)教师提问:"我们除了用眼睛看,还能够用其他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宽和窄吗?"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筋思考。
(3)请幼儿尝试用书本、积木等物品来对对别的物品作宽窄的测量。
教学反思:
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请幼儿用绳子或者其他东西量一量家里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妈妈的大床,餐桌、书桌和茶几。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学习用跨步、脚印、竹竿、绳子等在户外进行自然测量,比较路的宽窄、墙的宽窄等。
4、大班数学教案《排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按大小,多少,序数等进行1—5排序。
2、训练幼儿排序能力,体验排序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感知序数的方向性,初步使用序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卡片,5个瓶子(装有不同颜色并有刻度)、头饰 、带序号的5个小椅子、带序号(1—5)的可挂脖子的纸牌 、套卡(5套不同颜色不同大小形状的卡纸组成)。
活动过程:
一、激情引入
昨天我们班来了一名新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却不知道站在队伍的什么位置?
二、排队排序
1、*先请三名小朋友上前面来,请一名“老师”帮他们排队
师:我先请一名小朋友当老师,这名小“老师”要帮助这三名小朋友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好队
* 四名小朋友排队
师:刚才那名小“老师”排得不错,我们都觉得很好,现在我再请两名小朋友到前面来,一名继续当小老师,帮助后上面的小朋友排到队伍里。
当排好后,老师再请另一名小朋友上来帮助四名小朋友重新排队,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下面的小朋友当评委,看他排得对不对?
*五名小朋友排队(同样的方法,让幼儿为五名小朋友排队)
(这部分主要是让幼儿学会目测高矮,能够要据老师的要求从高到矮,或者从矮到高进行纵队排列)
2、过渡: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的不错,可以当老师了。 遇到了一个麻烦,想让小朋友帮这五个瓶宝宝排排队
教师出示5个不同的颜色,不同容量的瓶子,事先打乱顺序。请小朋友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可以从多到少,也可以从少到多,排列后请幼儿说出排列的理由。
(注:幼儿可根据多少,也可以根据刻度的大小,还可以目测高低。)
过渡:小朋友最爱吃哪种水果呢?
3、教师这有5盘苹果,请小朋友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出示5盘苹果,每盘苹果的个数由1—5个,可让幼儿自由发挥:可以从多到少,也可以从少到多,只要说出理由即可。
4、过渡:小朋友有些累了。排了半天队,先帮小朋友然后是瓶子和苹果现在我想请表现不错的小朋友玩一个“找椅子”的游戏
游戏规则:5名小朋友带着5个不同的序号的纸牌,有5个按顺序排序的椅子,每个椅子背上贴上序号(1—5),当老师说:“预备,坐”!小朋友可根据自己纸牌上数字去找椅子。看哪个小朋友又快又好!
(适当增加难度)将椅背上的数字去掉,根据老师的指令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按1—5坐下,看哪个小朋友反应快。
(让幼儿学会按序数排序)
三、 区域活动
过渡:游戏结束了,下面到了自己动手的环节了
过程:教师给每一组小朋友发一套卡片,套卡是由5种形状5个大小5种颜色组成的25张卡纸图形
教师让幼儿自己想象排序,其中发扬小朋友的团结协作精神,可按图形、颜色、排出队来。但按大小排列出来有些困难,教师可给予提示,因为按大小排列颜色和图形就不同,思维跨度较大!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5、大班数学教案《找相同》含反思
教学目标:
1、练习视觉辨认的能力。
2、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准备:
帽子图片,衣服图片,小熊,小猪形象卡片,投影仪,《我的数学》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猪、小熊图片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两位动物朋友,你看是谁啊?
二、创设第一个情景:四件衣服
1、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四件衣服中的两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师:小猪和小熊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它们喜欢一模一样的东西。有一天,他们来到商店,看到很多漂亮的衣服,但是他们只想买一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师:谁愿意帮助它们?哪两件衣服是一模一样的呢?
2、一一验证:其他衣服哪里不同
三、创设第二个情景:五顶帽子
1、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五顶帽子中的两顶一模一样的帽子
师:小猪和小熊有一顶一模一样的帽子,他们很喜欢,可是不小心给混在一起了。谁愿意帮助他们找到这两顶帽子?
2、一一验证:其他帽子哪里不同
四、创设第三个情景:五辆车子
1、引导幼儿观察书中的五辆车子
师:小猪和小熊还有一辆漂亮的车子呢,可是在停车场里有许多车子,到底哪两辆车子会是他们的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2、一一验证:其他车子哪里不同
五、幼儿操作
幼儿将一模一样的车子圈出来
活动反思:
1.此次活动的内容还需要创新,提高难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动的梯次性,要有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新的内容,填充活动,使活动变得有创新性。
2.在“住新房”的设计中有问题,每张纸有三间房子,可是小动物却需要住四间,虽然老师发现这一问题,给每个幼儿增添一间房子,仍有幼儿不愿意让小动物住进去,给幼儿找相同增加了人为的困难。
3.教师知道使用浆糊是一个困难,但是担心使用双面胶更难,担心使用胶圈的一次性,在此次活动中没有将幼儿的粘贴问题解决。
4.在观察记录活动中,教师的思路不灵活,认为:找相同的记录要人手一份。其实,分局小小班的特点完全可以采取集体形式的记录,让小动物住进房子。
6、大班数学教案《排排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的存在和美感
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项链一串、有规律的事物、幼儿在排序方面的生活经验以及开放性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受规律的存在,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教师出时传好的项链,进行提问:
1、漂亮吗?为什么?
2、在项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3、它是按照什么规律串起来的?
4、如果你来串,你会怎样做?
二、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1、去了我们的项链是有规律的外,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2、他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起来的呢?
三、幼儿尝试利用多种材料排序,体验创造与表现的乐趣
1、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这么多东西,都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队的,那我们今天也来玩一个排排队的游戏好吗?
2、一会儿大家可以在教室中任意选择你喜欢的材料,为他们排排队,可以你自己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合作完成这件事情。但是在做之前大家要思考两个问题:
(1)你为什么要这样排队?
(2)你是按照什么规律进行排队的?
3、提示幼儿:如果你的排队方法很多,怕记不住,可以自己取一张纸把你排队的规律都记录下来。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幼儿间的相互交流
1、幼儿分两组进行交流,一组幼儿坐在那里当讲解员,另一组幼儿自由参观,然后交换。
2、幼儿自由参观,可以互相猜一猜他利用了几种排队的方法。
3、教师有目的的与幼儿一起参观,有重点地进行多维度排序的讲解与评价。
六、活动延伸:幼儿可以再活动区中进行多维度排序的尝试,并进行相应纪录。
活动反思:
《排排队》本课的亮点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造型表现的经验,仅靠老师的讲解是枯燥的,于是本课中我设计了多个环节让学生亲自体验。
一、以趣味为本
学生画的人普通是用几个圆和火柴人的线条为符号的形象化,一种习惯性的表现,缺少观察和思考的成份,对此,我以游戏为切入点,通过观察同桌来感受“人”的外形线条,再用童趣的长高高,减减肥的添画法来动动手术,在本课中有玩,有学,有乐,尽管如此,快乐了还需要有效,达到教学目的仍是课堂追求的最终目的。
二、以生活为样
排排队此课用公共场合常见的排除现象设置情境,进行观察和人物绘画表现,排队不管学生在校内还是校外都很常见,上学,放学,吃,玩都经历过,容易唤起学生的回忆,从而也能“侃侃而谈”排队时的场景和发生的故事。例如有个学生说,他在买车票的时候有人推他的事情,我进一步引导,让他谈谈不排队的行为,以及他当时的感受,这样比说一句空洞平白的我们都要讲文明,守秩序要来得生动和深刻。
7、大班数学教案《找朋友》含反思
设计意图:
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习了10以内的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是抽象的数字概念。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赛”中增勇气,“乐”中长才干。意在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玩中学,不知不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通过本科教学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教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规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在游戏的情景中让幼儿能感知相邻数。
3.进行朋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圆片教具若、,磁性黑板、1--10的数字卡片(人手1套)、1——10的大数字卡片(人手一张)。
2.幼儿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 通过语言引出主题:
小朋友们,你们有朋友吗?你们的朋友是谁呢?
二、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并体验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出对应并置的两排圆片,数量分别是2和3.师:第一排圆片有几个?第二排圆片有几个?第一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一排圆片呢?我们可以说2比3少1,3比2多1。
2、教师在3个圆片下面再贴出第三排4个圆片。
师:第三排有几个圆片?第三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三排圆片怎样?我们可以说3比4少1,4比3多1.
3、教师以中间一个数为参照,先与前面一个数比,再与后面一个数比。
师:3比2怎样?3比4怎样?
4、师小结:3比2多1,3比4少1,所以3的“好朋友”就是2和4.通常我们就把这排在一起的3个数叫相邻数。
5、教师把2个圆片取下,在4个圆片的下面贴上5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4比3怎样?4比5怎样?所以4的相邻数是3和5.
6、教师把3个圆片取下,在5个圆片下面贴上6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5和4怎样?5比6怎样?所以5的相邻数是4和6。
7、教师直接说数字6、7、8、9,请幼儿说出它们的相邻数是谁和谁?启发幼儿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找它们的相邻数,幼儿回答后,师可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理解10以内的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三、玩游戏“找朋友”,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1、“找朋友”的游戏。
将幼儿分为四组,每组幼儿胸前挂有1——10的数卡。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本组的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到本组的朋友,音乐停止,2、3、4的幼儿手拉手站一排。(先请10位幼儿演示,然后游戏继续。)
2、卡片游戏。
师事先发给幼儿1——10的数字卡片,教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幼儿找出该数的两个“朋友”,并将卡片举起。
(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四、结束部分。
1、游戏后评价。
2、师小结,教育幼儿要像数字宝宝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设计意图: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友爱同伴的意识。)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再衔接到数字朋友中去。整个活动老师通过讲述、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再用卡片操作、评价总结操作结果几个环节帮助幼儿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老师请幼儿找朋友时,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问题刚提出,孩子们就争着回答;老师请小朋友们做“找朋友”的游戏时,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还有幼儿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动后请家长回去利用扑克牌与幼儿巩固10以内的相邻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再玩几次类似的游戏。
8、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
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
2.情景导入
“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
《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
幼儿观看课件
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
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
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
请幼儿观察正方体
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
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
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
“掷骰子”游戏
2.游戏规则
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www.banzhuren.cn)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
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
活动反思:
本课我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把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使学生把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对于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运用探究长方体的方法去观察、操作、推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让学生探究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让学生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求证、总结,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知道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同时,通过生动的课件演示,展现了常见的正方体,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9、大班数学教案《跷跷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比较2--3种物体的轻重。
2、初步学习运用等量替换的方法感知、理解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
3、学习运用推理的方法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天平1台,玩具水果,教学挂图二。
2、形状不同的积木若干,幼儿用书第39页的操作材料。
3、幼儿已有使用天平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天平称量,感受不同物体的重量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天平,启发幼儿讲述天平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用天平称水果,实际感受水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3、教师出示玩具水果,用天平称量,引导幼儿发现它们之间的重量关系。
4、引导幼儿观察、了解三种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推导、理解西瓜和苹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二、引导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游戏"那组找得又对又快"。
三、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39页《判断推理》中"给一样重的打勾"和"跷跷板"的练习。
活动反思:
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图片跷跷板。问大家:玩过跷跷板吗?现在出了一个问题: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跷跷板,那你怎样把爸爸翘起来呢?这个问题较具有激发性,学生能够较好的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发言。有的同学说可以自己报一块大石头,或者再找一个伙伴。这个时候,我强调一遍,只有你和爸爸,不能抱起她的东西,或者找一个同学。这样同学们的思维就只能从爸爸,自己和跷跷板身上进行找了。学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这个较为情景较为单一的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的思考。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学生能够进行较好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下面的解决问题:利用杠杆尺怎样能够将另一侧进行翘起。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纷纷进行操作。在操作之前我给出的问题是在位置3处,挂3个钩码,问在另一侧挂几个钩码才能够将另一侧的钩码进行翘起。在操作的过程周中,学生在另一侧的挂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一个位置过一个,有的三三两两的挂。总之他们的将我提出的问题解决。但是这现象进行总结量化的时候就较为的复杂。而学生不需要进行这样的复杂的学习。至少不是全部需要这样复杂的探究。现在看来,可以在指导实验的时候,指导个别现在的同学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汇报得出结论。或者再探究之前将这个问题简化:比如在另一侧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挂钩吗,要求挂一位置,要么2位置,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明确的去操作了。然后在提出较为简单的要求,但是实际操作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操作。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因为学生进行进行较为长时间的操作,学生的实验跨越两节课。我想在以后的安排中,要进行更为优化的安排效果会更好的。
10、大班数学教案《拼图》含反思
设计背景
我们班的幼儿对图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非常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这节图形游戏课。目的是培养幼儿图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图形进行拼图,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也得到很好的训练。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加深对图形的认知。
2、培养幼儿图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通过游戏,加深对图形的认知,培养幼儿图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
教师出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图片,请幼儿分别说出图形名称。
二、想一想:
教师出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图片,请幼儿分别说说图形像什么?(教师小结:当小朋友看到一个图形时,就会想到很多物体。比如看到圆形,就会想到西瓜、乒乓球、太阳、皮球等,我们经常用这种方法,以后我们就会越来越聪明)
三、拼一拼:
1、相同图形拼搭
教师让幼儿取出任一种图形进行尝试性的拼搭活动,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小结:小朋友可以用其中的一种图形变成不同的图形,例如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组合在一起,可以变成一个正方形等。)
2、不同图形的拼搭
教师在引导幼儿拼图时不要一下子把拼好的图样给幼儿看,可以先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启发:比如拼帆船时,可以告诉幼儿用两个大的三角形做它的帆,另外的图形拼成一艘船。
建议:教师巡回时可给予个别指导,并将幼儿的有趣拼搭介绍给大家。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玩了图形游戏,发现了很多个图形可以组合成各种各样有趣的图样。只要我们多动手多动脑,就会拼出越来越多的图案。
教学反思
幼儿兴趣较浓,整节课每位幼儿都得到动手动脑的机会。在用不同的图形拼搭时,有个别幼儿还不能按时完成。
11、大班数学教案《对号入座》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小的“____排____座”;幼儿礼物每人二份,老师礼物若干,小盘子、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自制座位票
1、谈话导入
今天许多客人老师来看小朋友上课,你们开心吗?请和后面的客人老师打个招呼。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请第三排的幼儿点点头,请第四排的小朋友举双手。
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几排?
2、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排)什么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从小盘子里拿出笔和纸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给每排贴上“排”的标记。
哪些是写1排的,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大的1排给你们,哪些是写2排的,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大的2排给你们、、、、、、、
请小朋友把笔和纸放回盘子里,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请问你是坐在几排几座?
请所有5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4座的小朋友点点头,清所有3座的小朋友挥挥手,请所有2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1座的小朋友举双手。
4、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
看!老师手里还有什么字?(座)拿出你的纸记下你是几座?请小朋友写座位号时一定要从你这一排的第一个有标记的地方开始数起。
5、认读座位票
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
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
请小朋友把笔放回盘子里,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三、小结:
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四、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给同伴送礼物。
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礼物,请小朋友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找到相应的座位把礼物放在同伴的椅子上。
请小朋友再拿出你们的座位票看看和礼物上的座位票是不是一样,他们有没有送错。
今天,小朋友都拿到了礼物,但后面好有许多客人老师没有拿到礼物,现在请小朋友帮老师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来送礼物给下面的客人老师。
五、小结:
小朋友你们学了看座位票找座位这个本领开心吗?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座位票。
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们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烦爸爸妈妈了。下次我们再来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戏好吗?
活动反思:
用于生活的模拟游戏,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有用。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幼儿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而有用的喜悦感。
12、大班数学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会商量确定水果的价格,并制作价目标签。
2、初步感知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已参观过水果店、超市。
2、几种水果玩具(数量为幼儿4倍)、货架、代币券(数字1---5)。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水果店”。
让幼儿确定水果的品种,货架的摆放位置。
2、幼儿分组商议水果价格,并给每个水果制作价目标签。
3、参观超市并购物。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引导幼儿观察水果上的价目表。
(2)商量分成两组,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
(3)扮演顾客的幼儿每人领1张5元的代币券开始购物。
“每个幼儿只能买5元钱以内的水果”。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两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两样?”
请幼儿把自己买的两样水果在记录表上圈出来。
教师小结:共同讨论用5元钱买水果有几种买法?引导幼儿找出5的组成的规律.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三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三样?”
幼儿继续在水果记录表上圈出自己买的三样水果。
(4)规则:买的水果价格合起来正好是代币券上的数字。
4、购物游戏可反复进行,并延伸到区域游戏活动中。
附记录表:
5元 = 苹果 梨子 草莓 橘子
1元2元3元4元
5元 = 橘子 草莓 梨子 苹果
4元3元2元1元
活动反思:
活动以水果店游戏的情节来开展,符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
13、大班数学教案《快乐数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尝试看图口述并懂得运算。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抢答器(鼓、腰鼓、锣)三个,统计牌一个,唐老鸭、米老鼠、小熊图片各一张。
3、水果卡片若干,礼花一个,胜利、失败、欢快的音乐各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栏目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大声的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首先我要向你们介绍今天的三个方队,贴有米老鼠的是米老鼠队,欢迎你们!贴有唐老鸭的是唐老鸭队,欢迎你们!贴有小熊的是小熊队,欢迎你们!米老鼠、唐老鸭、小熊都很喜欢吃水果,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水果,你们想要得到水果吗?那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三个方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水果。答错不奖励也不惩罚。但要自己独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选手,要自己拿起水果贴到自己队的英雄榜上。看那一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现在请各队的一号选手答题。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幼儿:33=6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某某和某某得到水果奖励。
3、师:现在请各队的二号选手答题。(依次进行)
小结:第一关六轮必答题结束,我们来关注各队的水果得数,某某队得到几个水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板书)小朋友看哪个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米老鼠队现在暂时领先,但唐老鸭和小熊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快乐数学,第二关。Ye!
三、快乐数学第二关
1、师:第二关“我说你来算”。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花园里有两只蝴蝶,又飞来两只蝴蝶,一共有几只蝴蝶?)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2、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谁能象我一样给它编一段话,让我来算一算。
(1)、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口述。
(2)、教师完整讲述,并板书:2 3=5
3、我这里有三张图片,每个方队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里。
4、挑战开始:米老鼠队可以选择唐老鸭队和小熊队当中的一队接受挑战。师:你们选谁?唐老鸭队接受挑战,请听题。(唐老鸭队可以是任意队员答题。答题是否正确由挑战队判断,答对拍三下,答错
拍一下。)恭喜唐老鸭队得到一个水果。现在请唐老鸭队出题。
5、小结:在第二关中,三队编的都很好,我给三个方队都加上一个水果。我们再来关注各队的水果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四、快乐数学,第三关
1、第三关,抢答题。我出示图片,你们用数字算出来。比如:这张图片你回怎么算:(23=5)对!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算。
2、我请每队的数字6当队长,请队长那出凳子后面的乐器当抢答器,当我那出图片说:抢答开始。注意:队长必须在我说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好!准备!抢答开始。
3、小结:抢答环节米老鼠队几个水果?唐老鸭队几个水果?小熊维尼队几个水果?
五、统计
1、三关过后,我们来看各队的水果得数。(幼儿唱数,教师统计)某某队得到水果最多,某某队和某某队水果也很多。米老鼠、唐老鸭还有小熊维尼非常高兴,给我们送来了礼花,我们一起庆祝一下(教师打出礼花)跳起来吧!
2、结束:现在我们到教室里继续庆祝。(带幼儿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学阅读,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逐步学会运用数学去分析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把学数学真正变成一个做数学的过程,这些都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一.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与探索.创新的机会
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鼓励学生多阅读数学,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课外书籍等,同时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并为他们提供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可以发问,以使学生充分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多角度的思维习惯。
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懂得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是我们借以了解世界的基本工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数学,让他们体验到我们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数学”的心理。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存在与乐趣。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问学生:“你们喜欢喝牛奶吗?可牛奶盒上写着脂肪:3.3%;蛋白质:2.9%……,这些3.3%.2.9%等表示什么意思?”又如:让他们说一说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哪几个数字组成的;让他们记录一星期的气温……。学生完成题目时兴致特别高,争先恐后地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到了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从而通过交流家里的电话号码,知道了由于数的排列顺序不同,构成的电话号码也不同,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心,他们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应借助孩子的这种天性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想一想,仪一仪。把从课外阅读中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让每一位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另外,在同学之间,用儿童的语言进行交流最为真实。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感染与鼓励。遇到反对意见时,他们又会回到实际中去摆.去想。从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讨论,学会了学习。因此,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在实践与探索中学会学习,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在学习“加法的简便计算”时,利用“妈妈购物98元,付款100元,找回2元”的生活实例,诱导学生探索.掌握:“138-98=138-100+2”的简便算理;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组织学生到超市调查商品的价格;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后,让学生用“正”字法。统计评选每周“升旗手”;学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亲自设计桌套的大小等。
通过数学阅读和实际动手操作,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加深了新学知识的认识及它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数学的阅读,是学生获得了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大班数学教案《球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
2.比较、发现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并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球、飞盘、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盘、圆环、硬币、瓶盖等及其图片,笔和记录表。
2.环境布置:圆圆世界--摆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种球体物品及圆环、光盘、飞盘、硬币、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以"圆圆世界"导入活动,教师ppt展示图片,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一个"圆圆世界",看看这个世界里都有什么东西?它们哪里一样?
(二)引导幼儿在"圆圆世界"里边玩边探索,初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介绍玩法和记录要求;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教室,待会儿小朋友们滚一滚,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是不是都可以滚,如果可以滚的就在这个图示下面"√",不能滚的就打"×"。
2.幼儿选择"圆圆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师观察、引导他们;把玩的结果记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玩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以滚的?
4.小结:原来,"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
(三)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师;"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但可以随便滚吗?请小朋友们再去滚一滚,玩一玩这些东西。操作时请按照记录表上的图片指示进行,并且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再次探索,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结果。
4.小结:从各个方向来滚、滚来滚去都不会倒的这些东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四)引导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物品。
1.师幼交流: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如柜子上的地球仪等)。
2.师展示ppt,介绍生活中的球体及其作用,。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球体,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要做成球体?。
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球体物品。
师: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15、大班数学教案《手拉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能两两匹配的数是双数,剩下一个不能两两匹配的数是单数。
2、教幼儿能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学习两个两个地计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准备磁性教具:1-10的数字卡;一套水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引导幼儿复习从1正数到10,然后从10倒数到1。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水果图片,引导幼儿先说出名称,再数出是几个?最后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出来。
2、教幼儿学习用笔把水果两个两个地圈起来,看看哪几种水果刚好两个两个地圈好;哪几种水果还掉有一个。
3、圈起来后,告诉幼儿像刚好圈起来的水果数字2、4、6、8、10是双数;还剩一个没有圈起来的水果数字1、3、5、7、9是单数。
4、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区分单双数并理解单双数的含义。游戏:"手拉手"。
请数名幼儿到前面来分成两组,然后让每组的幼儿两两进行手拉手,拉手后,看看哪组的幼儿刚好匹配成对,哪组却剩有一人;最后说出哪组是单数,哪组是双数。
5、利用游戏"数字宝宝回家"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1)引导幼儿在1-10的数字中分别找出哪些数字是单数,哪些数字是双数。
(2)练习看标记分类摆放单双数。("· "表示单数,"·· "表示双数)让幼儿按标记把1-10数字卡送到单双数的家。
(三)结束部分:
启发幼儿到户外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单数,哪些东西是双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过程中,老师说的太多,没有让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索。活动中,可以请幼儿有两次操作,第一次,让幼儿用探索的方法来感受对称剪纸;通过感受和对比,再整理幼儿的经验与对称剪纸的方法,最后,再进行操作。而剪出更多的小人则作为提升,激起幼儿在以后区角中再次尝试的兴趣。活动中,老师只要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讲解,尽量做到少而精,不然,反而束缚、误导了幼儿的思维。而在活动中,也要尽量的多给幼儿探索、操作的时间。
16、大班数学教案《青蛙》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的孩子都是村上的,而且还是个混合班,但还是对青蛙也都有一定的认知,特别是在模仿青蛙声音的时候,可以做到惟妙惟肖,在数学这一领域,却是个很大的弱点。因此,为了激发她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孩子们感兴趣的实物结合数学知识一起学习,能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的加法。
2、能惟妙惟肖的把青蛙的声音给表现出来。
3、学习用顿音和停顿表现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诙谐。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6以内的加法
2、学习用顿音和停顿表现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诙谐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青蛙笑》,幼儿用书《美好的乡村》
2、教师自制大图(池塘中有几片荷叶和荷花)
3、折纸青蛙6个(其中有一只大一些,做青蛙妈妈)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看一下,老师手中的朋友是谁呀?
生:青蛙
师:对了,是青蛙,那你们知道青蛙生活在哪里吗?它平时吃什么?谁可以模仿一下青蛙的叫声?
生:青蛙是害虫,生活在河里和池塘里,还有在稻田里。它的声音是呱呱呱。
师:小朋友们真棒,把青蛙的声音模仿的真像,老师现在带着大家一起去池塘边看看,看一下池塘里有多少是青蛙?看谁的眼睛最仔细观察了。
二、看看说说
1、教师出示大图,通过摆放青蛙表现出一个算式情境。先将这个情镜描述一下,然后口述算式,得出一个数。如:五只青蛙在荷叶上,“扑通”又有一只青蛙跳上荷叶,现在有几只在荷叶上?为5+1=6
2、教师在大图上摆放青蛙,幼儿根据教师摆放的情境进行口算。
3、请个别幼儿尝试在大图上摆放青蛙,并请其他同学来进行口算
4、幼儿完成幼儿用书《青蛙有多少》的练习,并进一步学习6以内的加法练习
三、学唱歌曲《青蛙笑》
1、教师播放录音磁带《青蛙笑》的第一段,幼儿一边翻看幼儿用书 《青蛙笑》,一边欣赏
2、学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中的顿音和停顿的地方(要求唱出欢快、诙谐的感觉)
3、教师和幼儿进行情境式的表演(教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
4、结束课堂
教学反思:
在教学《青蛙》这一活动时,先引导幼儿回想起青蛙的特征,并了解青蛙的生活常态和模仿青蛙的声音,让幼儿学会青蛙的基本知识,并在模仿中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打下一个基础,通过看大图,贴一贴,创设情景,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并学会描述这个情景,再刚开始的时候,只有几个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会,经过几次的练习和幼儿自己在大图上摆放和编题,带动了很多幼儿也学会编题和列示,特别是在幼儿用书上的练习,除了几个年龄相差太大的跟不上,基本上都完成的比较好,根据课堂反馈信息来看,幼儿知识掌握的都比较好,由此可见,数学课堂上引导幼儿多运用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幼儿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另外,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果将生活实际加进去,合理地运用动手、动口、动脑操作,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把幼儿难于理解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进而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数学素质和能力。
17、大班数学教案《玩夹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探索有规律地排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玩夹子”游戏,激发幼儿对感知、分类、排序活动的兴趣,使幼儿能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感受其中的奥秘。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各种夹子若干、直尺若干、汽车卡人手一份(汽车卡分四种颜色,上面分别贴有4-10不等的数字)、场地上贴有四种颜色的汽车标记。小铃、教师用数字卡一套。
活动过程:
一、观察夹子,说说夹子的不同特征。
二、玩夹夹子游戏,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看数字,夹夹子。教师任意出示一个10以内的数,幼儿按数在直尺上夹夹子。
2、听铃声,夹夹子。
① 教师任意敲铃,铃声数在10以内,幼儿按铃声数夹夹子。
② 教师任意敲铃,让幼儿夹比铃声次数多1的夹子。
三、给夹子排队,探索有规律地排序。
1、幼儿自由给小夹子排队,感受探索的乐趣。
2、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怎么给小夹子排队的,引导幼儿发现有的小朋友给小夹子排的队是有规律的。
3、鼓励幼儿有规律地排序,并说一说是按什么规律给小夹子排序的。
4、启发幼儿变换不同规律给夹子排队。
四、游戏“开汽车”,练习分类、按数排序。
1、坐车。请幼儿手持汽车卡将相同数量的小夹子夹在汽车卡上,数量和车身上的数字相同。
2、汽车排队。幼儿做小司机,手持夹了夹子的汽车卡,找到与自己车身颜色相同的汽车标记,并根据车身上的数字按一定的顺序排好。
3、开汽车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活动中我将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整合,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地进行探索。
18、大班数学教案《四季花圃》含反思
活动意图: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事物,都能提供给我们诸多的数学信息,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幼儿才能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开展《四季花圃》让幼儿通过游戏、操作、探索来对物体进行等分。探索用不同的方法等份一个物体,发展观察力、创造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尝试设计不同的四季花圃。
2、在看、说、贴中,进一步感受四季花卉的丰富多彩。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圆形、正方形各种形状花坛卡片若干、剪刀、固体胶、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花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谜语
身体长又长,开花黄又黄, 脸蛋儿朝太阳,籽儿香又香。(猜一种花的名称)(向日葵)猜对了,正是夏天怒放的向日葵,它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花。
你喜欢什么花?它在什么季节开放?
小结:春夏秋冬,百花绽放,各种各样的花装扮着我们的城市,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二、圆形花坛的四等分
把圆形花坛分成大小一样 、形状相同的四份,分别种上四季的花。[.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1、集体讨论演示
怎么把圆形花坛分成大小、形状相同的四份呢?
小结:对折两次的方法,把圆形花坛分成了大小、形状形同的四份。一个大花坛变成了平均的四份,叫做四等分。
2、分辨四季的花
圆形花坛进行了四等分,还种上了四季花卉。
谁能告诉大家都种了哪些四季的花?
小结:春夏秋冬,四季轮换,每个季节都有鲜花陪伴,真是风景宜人。
三、正方形花坛四等分
把正方形花坛四等分,种上四季的花。
1、幼儿操作
要求
(1)把花坛四等分,并分别种上四季的花。
(2)多分几个花坛,试试不同的分法。
(3)音乐停止,停止操作,拿着作品马上集中。
2、讨论
关键提问:四等分后变成了什么形状?你都是怎么分的?你喜欢这个花坛里的花吗?为什么?我们把正方形花坛四等分,一共想出了几种分法?
小结:今天,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把正方形花坛进行了四等分,有的平均分成四个小正方形、有的平均分成四个小长方形,还有的平均分成四个小三角形,在不同四等分的花坛里,四季花卉交替开放,装扮着我们的春夏秋冬。
活动延伸:
三角形花坛怎么四等分?你想种上哪些四季花卉?
(对角折, 上下对边折, 左右对边折等)
活动反思:
等分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探索性强。设计等分数学活动要注重幼儿原有的经验,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自主探索对不同形状物体进行等分的方法,在新要求与旧经验的交织中,实现认知的平衡,获得发展。本次数学活动的目标是学习四等分。大班幼儿对圆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是熟悉的,因此对图形进行等分就有可操作性。活动过程中,通过谜语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学习四等分。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操作。操作完,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从而掌握四等分的方法。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动脑,想出了不同的分法。整个活动过程中,一环扣一环,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原则,让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不足之处:
活动时间,环节应该再安排得紧凑一些、该简略的部分再压缩一下。
19、大班数学教案《比较高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3-3比较概念 3-4比较概念 3-5比较概念
2、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课件:3-3比较概念
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图画物体的不同点:
两栋楼房,一栋楼房高,一栋楼房矮。
两座房子,一座房子高,一座房子矮。
两个厨子,一个厨子高,一个厨子矮。
两个梯子,一个梯子高,一个梯子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
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课件:3-4比较概念
让幼儿判断物体最高、最矮。
三栋楼,哪栋楼最高?哪栋楼最矮?
三棵树,哪棵树最高?哪棵树最矮?
3.课件:3-5比较概念
看一看图片上有谁?
公鸡,狗,长颈鹿,猫,小鸡。
比一比它们谁最高?谁最矮?
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
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四、幼儿实践操作
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或三栋楼等)。
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20、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对号入座》含反思
设计思路:
对幼儿来说,感知是智慧的门户,操作是智慧的源泉,游戏则是智慧的引航员,“儿歌” “游戏”式教学是最受幼儿喜爱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是塑造幼儿数学认知的最有力杠杆。幼儿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他们对数内在含义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对于那些枯燥的数易学易忘,并带有很大的兴趣色彩。鉴于这一点,设计了一种“诗画”数学游戏,将枯燥的数字通过变形、组合成有趣的象形图案,并配以趣味的儿歌,让幼儿在边玩边学中发现数与数、数与式之间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逻辑推理,发现数与数、数与式之间的联系。
2、培养幼儿观察记忆、思维概括及推理联想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魔术师的诗画内容、放大座位票一张、数图娃娃两张、视频展示仪。
学具:座位票人手一张、数图娃娃人手一张、笔。
活动过程:
一、诗画导入,变数入宫。
1、诗画导入。
师:今天有位神秘的客人来到我们小朋友中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师:他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2、变数入宫。
师:哦,原来他是由许多数字组成的,你能找出这些数字藏在哪里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教师将幼儿说的数字写出来。并请幼儿说出各个数字代表魔术师的哪个部位。)
二、看票计算,对号入座。
1、出示座位票,讲解要求。
师:现在魔术师带大家去游戏宫,每人都有一张座位票,但没有告诉你们是几号,只在上面画有一些标记,如●=1,▲=2,请你们看看、数数算算,它们合起来是多少?就是你的座位号。如:●=1,▲=2 ●▲=( )
2、幼儿计算,对号入座。
3、师生评价。(视频展示仪评价。)
师:你是怎么得出座位号的?
三、观察数图,寻找规律。
1、出示一张数图娃娃的图片,观察讲述。
师: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啦!
师:数图娃娃是由什么组成的啊?(由图形和数字组成的。)
师:这些数字之间藏着一个秘密,看看帽子和耳朵之间有什么秘密?(引导幼儿发现数字之间的分合关系。)教师小结。
2、出示另一张数图娃娃,观察讲述。
3、幼儿游戏。
4、师生评价。
四、趣味游戏,对应记忆。
游戏规则:给幼儿30秒快速记忆数图娃娃的外型特征,然后请幼儿背转身,教师问表示各部位的各种形状。如:帽子——三角形,鼻子——菱形,大圆——头,小圆——眼睛,半圆形——嘴巴,长方形——耳朵。反复两次,可加快速度,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活动反思:
用于生活的模拟游戏,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有用。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幼儿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而有用的喜悦感。
21、大班数学教案《体积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物体的体积不因它的外形或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2、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
1个铃鼓,一次性纸杯若干
2、学具准备:
橡皮泥若干,香蕉、黄瓜等若干,小刀、盘子等,长方体积木若干。
3、操作册。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走线,线上游戏:超级变变变。幼儿在指定范围内自由走动,一边走一边念儿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当念到最后一句时,幼儿任意摆一种造型,保持不变,然后问幼儿:你变成了什么……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橡皮泥,变变变。
教师给每个幼儿同样大小的橡皮泥一块,鼓励幼儿随意捏、搓成不同的形状,然后比较判断:橡皮泥的开头变了,它的大小变了没有,为什么?
请幼儿把橡皮泥还原,感知、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引导幼儿反复捏、搓橡皮泥,把它变成各种物体,感知体验物体的体积守恒。
小结:橡皮泥虽然形状变了,但是体积的大小并没有改变,还是那块橡皮泥。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盖高楼。每个幼儿有相同数目的长方体积木,发挥想象拼搭不同形状的高楼,然后互相比较,每个小朋友盖的高楼形状相同吗?有什么是相同的?[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开头不同,但积木数量相同即体积相同)。
第二组:蔬菜水果切、切、切。
第三组:做操作册。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课后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对大班幼儿比较难理解的面积守恒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初步理解面积守恒概念,教师能将这一知识点转化成一节操作性和探究性很强的一节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测量物体面积的大小可以转化成数单位格子的大小或移动棋子的面积与个数的方法。整个活动由浅入深,幼儿能积极参与,对活动充满兴趣。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进行了充分的思考、探索、创造,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22、大班数学教案《比较面积》含反思
教学目标:
1、清楚面积的几种比较方式。
2、学习用正方形画格子,数格子的方式测面积,比较面积的大小。
3、明白面积一样的图案,外形不见得一样,初步了解守恒。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预备:
种种图案、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理顺已经具备的经验,使用种种方法比较面积大小,导出“面积”观念。
1、用眼睛观测法比面积大小
教师展示两张大小差别比较大的图案(绿、蓝)
师:“2个图案哪张大?”(孩子:“……”)教师:“噢,双眼一瞬间就发现啦。”
2、叠加法比面积大小,(幼儿教师展示两张大小差别小的纸)
师:此刻哪一个大?有不赞同见吗?(孩子:“桔黄的大,白的大……),教师:“望着相当,怎样比大小?”(孩子:“叠加起来”)
请孩子上来尝试。
师:我看他是一边的边角都一一对齐的,你是用了啥方法?这一个叫叠加法。
师:哪一个大?大了如此一点用叠加法一瞬间就明白啦。
汇总:当2个图案望着基本上比不出大小时,叠加法实在是个好方法。
(幼儿教师:对,当两样物品看不出面积谁大时,叠加法实在是个挺好的方法)
3、导出“面积”观念
师:通过刚刚2组的比较,我们明白图案的(的表面)大大小小,图案的大小另外还有一個名称,叫图案的面积。
通过比较,可讲绿色纸的面积比蓝色纸的面积大,幼儿教师指着另1组问:这组可怎样讲哩?(孩子讲:“黄色纸的面积比白色纸的面积大)。
4、数格子法比面积
幼儿教师展示两张无序图案,(面积一样)
师:这儿又有2个图案,可外形非常奇怪,那一个面积大?有(啥)方法比出来吗?叠加法能用吗?
幼儿教师:“别担忧,我今日带来了一样工具,是啥?它能协助2个图案测面积、较大小。
怎样量哩?(幼儿教师将图案贴于小黑板上)将正方形角与1号图案边角都一一对齐。画下外型线,再把边去与刚刚的外型线边角叠加,画出外型线,从左到右按次序一個接一個,一行画好啦,在画下一行,边量边画,将整个图案都量好、画满。以后用这一个小正方形用一样方法,将②号图案量好画满。
师:量好后,你明白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了吧吗?(孩子:一样大)怎样明白?量1号图案面积用了6个正方形,量②号图案面积用了6个正方形。因此它们的面积是相同的。
幼儿教师:那我们点数1号图案用了几个正方形,(幼儿教师边数边记下),点数2号图案用了几个正方形。因此他们的面积是一样大的。
(幼儿教师汇总:看起来尽管图案不同,可是面积亦会有一样大时。)
刚刚比面积大小时用了何种方式?(孩子:画正形方式),对,我们是用正方形画格子,每一格格地数出来,因此可叫它数格子法。
(幼儿教师总结:给2个外形不同的图案比不出面积大小时,数格子法实在是个好方法。)
二、孩子动手操作
师:数格子法如此好你是否想试一试?
1、1组4个图案、4个方块、勾线笔
①我在后方的桌子上的篮内面给你们人人预备了个图案,一個小正方形,用画格子数格子法明白图案的面积并记录下来,请你们不拿小凳子,4个人用一张桌子。(记录下来后将小正方形放回原处,拿图案回到位置上,看谁1、个坐下来。
②去找你的好伙伴比比哪个的面积大;哪个的面积小,跟此外一边比比。
请孩子上来:“你刚刚跟谁比,那××上来吧,你俩哪个的面积大,哪个的面积小。!出自:快思老.师!为何(面积占几格)哪有没同你好伙伴的图案面积是一样大的啊?为何?外形一样吗?看起来面积一样大的图案,外形可不同啊。谁同他们的面积是一样的抬起你的图案吧。
③此刻这一些图案要回家啦,面积一样大的图案他们均是一家里的亲人。(幼儿教师展示图案的家。这这就是哪个的家?这一个家的图案面积均是几啊?请三个人验证。
2、幼儿教师展示图示已作好。
①请你比比这3个图案几号面积最大,,几号小,我们一块儿从1号开始数吧?(边说教师做记录)。
依照面积大小,它们三个怎样排队?(幼儿教师指着记录表)排好后,教师:“你是用何次序排的,另外还有其它的排法吗?两种方式你会了么?排好后,将每一个图案面积用了几格记录下来。
②我的记录表完成啦,我给你们每一组也预备了张记录表,请你四个人1组,人人拿一個图案,一個小正方形工具,将图案量好画满以后,4个人将面积大小按次序摆放起来。(幼儿教师字有孩子工具),并记录每一个图案面积,再请小组负责人上来说说。
验证:你们最大图案面积数了几格,最小图案数了几格,你是用何次序排的。
完结:我们用了正方形量一量、数格子给图案面积比大小,我们到教室瞅瞅有哪一些物品可了着用这一个方法来比面积大小。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认识“〉”和“〈”,能准确区分“〉”符号和“〈”符号。整个活动的层次比较清晰,孩子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了“〉”和“〈”,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操作的过程,大部分孩子能正确区分符号,并能准确的在两个数字中选择符号,虽然孩子能进行区分,但在表达上有些孩子会出现读错现象,主要是对符号的认识还不够,我将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个别辅导及帮助,让孩子在正确区分的基础上并能掌握正确的读法。
23、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星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星期,知道星期的排列顺序,知道一星期有7天,一个月有30、31天。
2、通过探索活动,了解一年有12个月,会看月历,能够正确说出月历上的日期和星期。
3、对看月历和阅读活动有兴趣。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台历实物、操作材料、彩笔。
2、PPT课件(挂历)、星期一至星期日的字卡共7张。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课件《认识星期》PPT课件
下载地址:www.banzhuren.cn/ppt/2238.html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通过提问引出星期。
师:小朋友,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星期几?(幼儿回答)那你知道一星期有哪几天?
2、教师出示PPT挂历,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挂历内容。
(1)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2)告诉幼儿这是哪年的日历,每一块表示一个月,一年共有几个月?
(3)这是几月份的日历?这个月有几天呢?教师边指日期边带领幼儿念日期1-30。
(4)认识星期。认读汉字星期一到星期日。
(5)幼儿找一找1日在哪?教师用红笔圈起来。并引导幼儿向上看1日是星期几。
3、初步了解星期与人们的关系,感知星期排列的有序性。
(1)一个星期这几天是怎样排列的?
(2)星期与爸爸妈妈和我们小朋友有什么关系?
(3)游戏:找一找星期几不见了?(老师请幼儿把眼睛闭上,去掉一张,让幼儿猜一猜星期几不见了?)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星期》含PPT课件
二、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材料上的月历,请你给第一个星期日涂上红色;给第三个星期二涂上黄色,再给小鼠咪咪的生日——第四个星期四画上一颗五角星。
三、活动评价。
活动反思
一、紧扣幼儿的生活经验,凸显数学活动中的挑战性。
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星期的周期性和序列性占了主要的比例,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发现,孩子们基本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只需帮助其提炼经验即可,如果还只是延续此类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对于幼儿来说,真正的学习动力来自于活动本身,想让他们稳定地沉浸在数学探索、操作活动中,就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有一定挑战性的,需要通过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情境,而这个挑战性又不能脱离生活,因此结合"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前天"的推算活动,能极大的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且此类推算也能为生活服务。
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凸显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很多时候,我们会简单地认为,用教语言的方法来教数学,尽量多讲,多操
作,多练习,孩子自然就会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依靠自己的经验,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而这种主体的理解必须基于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整个活动,我都是以童趣的手法,引用了星期妈妈和她的宝贝,小猪送蛋糕等形式,让孩子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教与学其乐融融,相得益彰。
24、大班数学教案《换礼物》含反思
活动意图:
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计算的准确率,直接影响学习质量。实际教学中,根据幼儿生特点,安排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活动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
活动目标:
1.巩固10以内加法。
2.提高幼儿计算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动物图片、幼儿活动手册三第38页
活动过程:
一、练组成
2—10各数的组成。
①7的组成有哪几组?(.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②8的组成有哪几组?9的组成?10的组成?
教师一一列举。并验证正误。
二、换礼物
1、小牛这里有一张卡片7分,请你为小牛选择礼物?
□○□=□ 找出 : 3+4=7 2+5=7 1+6=7
任意选择礼物与小动物连线,并列式计算,看看两种礼物的分值是否与奖券上的分值相等。
2、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找出相对应的数。
□○□=□
三、幼儿操作
看准题、算对数。
活动反思: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是人们应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幼儿计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让他们主动参与、快乐学习、自如应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5、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排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按规律进行数列推理(如:根据物体符号排序)
2、通过实际操作,获得有关容积守恒的经验。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操作学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幼听音乐,做拍手、转手腕动作,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请你听音乐跟随刘老师来做拍手动作好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提醒幼儿记住自己做过的动作。
提问:刚才咱们做了什么动作?拍了几次手?手腕转动了几次?我们做的动作有什么规律?
小结:我们刚才做的动作规律是:拍两次手,转两次手腕,拍两次手,转两次手腕,如果记住了规律,就容易记住动作。再次放音乐,让幼儿根据规律记动手,体验规律对记忆的帮助。
二、复习所学过的排序发放教玩具,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排序。
1、小结:让幼儿自己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排序的(有按颜色、大小、形状、高矮、长短进行排序的)。
2、引出新课,按符号排序。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组排序,请小朋友帮我观察下,和你们之前的排序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从中找出规律)
3.如果接着往下挂你们知道该挂什么吗?完成(操作图卡)
三、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你们想来设计一些有规律的图案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不同符号的小卡片,现在请你们自由选择你们喜欢的小卡片,利用这些材料,小组合作在桌子上摆出一条有规律的图形。
四、 幼儿操作练习。
五、结束:"游戏"开火车"自然结束:
师:"走我们一起坐火车到外面去参观吧,按一个女孩一个男孩的规律上车",老师戴上火车胸饰扮演司机,幼儿按规律有秩序上车,将火车开到寝室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26、大班科学教案反思《对号入座》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理解电影票上数字的意义。
2.认识排与座,尝试运用序数的经验寻找座位。
3.发展空间方位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有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电影票,座位图,两张方向相反的座位图。
2.三个方向不同、座位数不同的模拟影厅。
3.电影票若干张(座位号各不相同)。
活动过程:
一、了解电影票上的秘密
1.出示电影票,师:认识这个吗?它现在还有用吗?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解读票面信息。
教师引导性提问:票上的信息你们看懂了吗?文字表示什么?数字又有什么意义?
小结:这是一张电影票,时间是2013年的11月28日,地点是启东永乐影城3号厅,电影的名字叫《里约大冒险》,座位号是1排5座,票价是40元。
二、了解排与座的意义
1.了解电影票与座位的关系。
教师提问:电影院的座位可以随便坐吗?为什么?
小结:电影院的座位不能随便坐,要根据电影票上的排号和座号找座位,每张电影票代表一个座位。
2.尝试寻找座位。
出示座位图,师:这就是永乐影城3号厅,你能找到这张电影票的座位吗?
师:一张电影票,小朋友找到了几个不同的座位.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我们先看看1排究竟在哪里。
(1)认识“排”。出示方向相反的座位图,师:这是我们教室椅子的座位图,这两张图的1排分别在哪里?为什么觉得在这里?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排与黑板的关系,从而理解排与屏幕的关系)
教师梳理总结:电影院中,离屏幕最近的是第一排,然后依次是第二排、第三排……
(2)认识“座”。出示座位图,师:5座在哪里呢?你是怎么数的?如果从左到右数,5座在哪里?如果从右到左数,5座又在哪里?
(3)找出正确的电影票座位。师:这张电影票是1排5座.刚才小朋友找到好几个座位,哪个是正确的呢?启东永乐电影院3号厅的座号是从左到右排列的,1排5座在哪里?
三、体验生活中的对号入座
1.教师带幼儿来模拟影院1号厅,边分发电影票边说:各位观众,本厅的《灰太狼与喜羊羊》马上就要放映了,请还未入座的观众赶快对号入座。重点关注:幼儿寻找座位的策略,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并适时引导幼儿间互动,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寻找座位。
2.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方向与标记均有变化的2号厅、3号厅,请幼儿重新取票观看电影。重点关注:方向与标记的改变对幼儿寻找座位的影响。
游戏次数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而定,教师可与幼儿共同布置不同方向、不同座位数的电影厅继续游戏。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中摆放操作卡,让幼儿根据操作卡的提示帮助小动物对号入座。
活动反思:
1.源于生活的活动导入,凸显了数学活动的有趣。我在投影仪上出示一张孩子们熟悉的电影票,直截了当地提问“它现在还有用吗”,引发幼儿争论和探讨,幼儿很快投入到学习新知的情景中。
2.寓于生活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有效。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景,让幼儿主动提取已有经验,自觉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断获得数学知识。(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特别是当幼儿对第一排位置产生不同意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时,我及时出示了不同方向摆放的椅子图,引导幼儿发现椅子与黑板之间的关系,使教学效果变得实在而有效。
3.用于生活的模拟游戏,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有用。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孩子们拿着电影票进入三种不同方向的电影厅,看三场短小的动画片,这样的安排,更能让幼儿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而有用的喜悦感。
27、中班教案《对号入座》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的序数,能看懂座位表和入场券,找到相应的座位。
2、形成与座位相列相关的空间知觉。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快乐的早操》;
座位表(用长方形表示座位,共6排,每排6个);
入场券两套,其中一套后面贴有双面胶。
【活动过程】
1、快乐的早操
师:我们刚刚做完了早操,每个小朋友都表现的很棒,跳的很出色,动作也做的很到位。有个叫玲玲的小女孩啊刚刚也做了早操,而且她做的特别精彩,现在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玲玲。
师:(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快乐的早操》)我们看,这个扎辫子的小女孩就是玲玲,你们能在旁边做操的队伍中找到玲玲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排。(等待几秒钟)
师:你们发现了么,玲玲在哪里?我们从左往右数,一二三四,所以玲玲在第一排的第四个。
师:好,现在老师要请你们自己来找找在第二排中玲玲在哪里?
幼:在第二个。
师:嗯,对的,我们把话说完整,玲玲在第二排的第二个。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找找看,第三排中玲玲排在哪里啊?
幼:玲玲在第四排的第六个。(引导幼儿说完整)
师:最后一节操玲玲在哪里呢?
幼:玲玲在第四排的第五个。
2、看座位表
师:我们幼儿园打算请小朋友去看电影,到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能拿到一张入场券,我们要根据入场券上的号码找到相应的位子。
师:(出示座位表)这个是我们到时候要坐的座位表,你们能告诉我每一排有几个座位么?
幼:六个。
师:嗯,对,每一排有六个座位。
3、发入场券
师:看,这是我们的入场券,哪个小朋友能告诉我入场券上的号码是多少,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如2排3座)
幼:表示的是在第二排第三个座位。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每人发一张入场券,请你们看一下然后和身边的好朋友说说你的座位是第几排第几座好么?
师:(请部分幼儿说说自己的入场券是几排几座)
4、排座位
师:现在请拿起你们的入场券,记住你的座位,然后把它贴在你的椅背上。
我们要先把座位排好,我先请入场券上写的座位是第一排的小朋友把你们的小椅子拿上来,其他的小朋友都是小小检票员,我们睁大眼睛仔细看,有没有哪个小朋友排错了座位。
第一排的小朋友你们是第几座的从左往右一二三四这样把座位排好。
师:我们看看第一排的小朋友排的对不对啊?
幼:对。
师:那请我们第二排的小朋友来排座位吧。
师:好,第三排的小朋友请上来把座位排排好。
接下来是第四排的小朋友。
5、找座位
师:你们真能干,座位都排对了,现在我们就可以拿着我们新的入场券到里面去找座位坐下了,请你们先排好队来买票。记住进去以后要对号入座哦。
师:好了,我们的小观众们都坐好了,现在我是检票员,我要来检查你们有没有坐错位置。
(有错误的幼儿帮助他找到正确的位置)。
现在我们都学会了如何找到正确的位置,以后我们去看电影或者乘车的时候记得要对号入座哦。
活动反思:
用于生活的模拟游戏,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有用。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孩子们拿着电影票进入三种不同方向的电影厅,看三场短小的动画片,这样的安排,更能让幼儿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而有用的喜悦感。
28、大班数学教案《图形联想》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就能自发的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已经学过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
2、在了解这几种图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的组合拼搭。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图片、胶棒、白纸、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对图形的认识
出示各种图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小朋友回答后,贴到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把出示的图形组合成一副画面,让幼儿观察。现在老师变成了一个魔术师,把图形组合在一起,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二)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⒈点击乌龟。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⒉点击狐狸。方法同上
(三)运用图形拼搭物体
1、提供图形和图片,让幼儿尝试拼搭
2、扩散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力,激发幼儿拼搭的兴趣
师:图形不仅可以拼搭成一个个物体,而且还可以变成不同的数字。你们觉得好不好玩?
3、幼儿尝试运用多种图片组合拼搭物体
(四)动手操作,自由想象拼搭
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老师拼的不一样。
师: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也做一名魔术师,用图形组合成各种各样的物品呢?
(五)活动评价与延伸
1、请个别有代表性的幼儿拿作品到前面,让他说出他拼的图片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并把制作理由讲给大家听。
2、教师积极评价。
3、老师鼓励幼儿用手中的图形自由组合画面,幼儿用自己的理解把这幅画编成故事讲述。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9、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点点画板》反思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点点画板》
教学目标:
1、观察点与线构成的空间关系,并能找出同样位置的构成。
2、认识点阵式的空间对应。
3、培养专注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点:能根据图示找出相应的位置.并真确的标示出来.
难点:通过操作掌握正确的空间对应。
教学准备:带有圆点的操作卡每人一张.数块每人一个.幼儿操作用书及水彩笔每人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复习数数1-20.
2出示坐标图,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横列与数列的数序关系.
以小旗为起点,引导幼儿说一说从小旗向右数,每一个点分别代表第几?
以小旗为起点,引导幼儿说一说从小旗向上数每一个点分别代表第几?
(小旗的位置,由老师自由来定)
二、基本部分:
1、游戏:玩具<蹦蹦跳>幼儿每人一张带有规则圆点的卡片,每人一个数块.
师:,老师的小数块跳到哪里,小朋友也跳到和老师一样的格子里.
提问:你的数块放到了第几行的第几格?
2、游戏:<模仿秀>:电脑课件制作的圆点图卡.
图卡上有图案造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能在自己的图卡纸上按照图卡上的造型连出来.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个别幼儿建立数列的关系.
4、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35页,引导幼儿根据左图中圆点的位置,找出右图中相应的位置,进行标示和连接.
教师提问:画面上出现的是什么图形?图形左边最上面的一点是落在第几排?第几个点的位置上?其他的顶点呢?是落在第几排?第几个点的位置上?
5、教师引导幼儿利用这种方式找到正确的顶点并利用色笔先在顶点上点颜色、做记号、再画线将图案完成。
6、完成后教师引导幼儿自行比较,看看完成的图形是否和左边的图形完全符合。
三、结束部分:
教师讲评幼儿操作情况。收拾操作材料。
活动反思: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以谈话形式进入情境教学,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培养学前儿童主动参与教学的能力,同时把“你的火车几点开”的活动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幼儿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孩子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兔妈妈的水果蔬菜成熟了,小兔子请我们去帮它把这些水果蔬菜送到两个饭店,你如何分”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活动为动力,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孩子上黑板把8个图贴分成两份,孩子逐个上黑板分,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通过自主操作,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说一说”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重视关注全体儿童,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让儿童自己发挥。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这就需要要教师的引导,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30、大班数学说课稿《对号入座》反思
一、说教材
大班幼儿思维处于抽象逻辑的萌芽发展阶段,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判断和推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学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出现的某些简单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该教材选自南方出版社《新课标》,教材取之于生活,发展能力运用于生活,这是幼儿园所有课程建构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我选择了本节活动,激发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思考、探索,学会自觉地构建知识。
二、说学情
当今社会幼儿对各种新鲜事物、电子产品等司空见惯,但对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入座常识却不怎么了解,本次活动让幼儿在认识“排”和“座”的基础上,通过情境创设让幼儿模拟买票看电影来提高幼儿社会认知能力、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
三、说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的社会交往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6.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四、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感受“排”与“座”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这也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目标。难点是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受客观条件限制,对座位票可能很陌生,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幼儿大胆尝试,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五、说活动准备
教具:教师一张大的“__排__座”;1――4排的“排”标记;音乐磁带;动画碟;猫咪挂饰;贴有“排”、“座”标记的小椅子40把。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小的“__排__座”;小箩筐;水彩笔。
六、说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将以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的角色出现,恰当地使用数学方法,引领幼儿在已有对序数认识的基础上运用观察法、尝试操作法自制座位票。运用情境创设法,帮助幼儿快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活动中。通过体验探究法使幼儿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七、说教学过程
1.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猫妈妈和猫宝宝们配戴胸卡)。
2.情景导入。导语:嗨!亲爱的猫宝宝们,你们好,今天天气真好,妈妈想带你们去看电影,可是你们从来没有去过电影院,拿到座位票不知道怎样对号入座,妈妈知道我的猫宝宝们可聪明了,我们先来学学对号入座的本领,再去看电影。(在日常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角色扮演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之一,他们活泼好动,扮演小花猫对此更是感兴趣。《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
3.创设电影院场景:座位共为4排,每排10座(座位分单双号)。
(1)认识“排”,幼儿自制“排”号。
(2)给每排贴上“排”标记。
(师):妈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字宝宝,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个字宝宝:“排”,看我们猫宝宝坐了几排呀?(师幼):1排,2排,3排,4排。(师):第一排的猫宝宝们请起立,鼓鼓掌,请坐下;第二排的猫宝宝们请起立,招招手(你们好),请坐下;第三排的猫宝宝们请起立,点点头,请坐下;第四排的猫宝宝们请起立,拍拍肩,请坐下。(师):现在请我的猫宝宝们从你的小箩筐里拿出“——排”和黑色水彩笔,你坐在第几排你就在横线上写上几。
(3)认识“座”,幼儿自制“座”位号。
(师):猫宝宝们我们再来认识第二个字宝宝:“座”,我们来看一下我的猫宝宝们坐了几座?(同时猫妈妈告诉猫宝宝们电影院的座位号分单双数)。引导猫宝宝复习10以内的单双数。并告诉猫宝宝左边是单数,右边是双数。(师幼)左:1座、3座、5座、7座、9座。(师幼)右:2座、4座、6座、8座、10座。猫妈妈引导猫宝宝认清单双数并记住自己的座位号。(师):现在请猫宝宝们从小箩筐里拿出“——座”和黑色水彩笔,你坐在第几座你就在横线上写上几。
(4)认读座位票。
请个别猫宝宝认读自己的座位票,同时猫妈妈帮助猫宝宝纠正不对的地方。
4.摸拟排队购票,按座位票找座位看电影。
(1)猫宝宝有序排队购票。(2)看购到的座位票,找到座位。
5.评价。猫妈妈给表现好的猫宝宝发奖。
八、说预计效果分析
幼儿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常识,在理解座位号是分单双号,左右分排上可能有一定困难。通过此次活动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将会得到锻炼,丰富幼儿的社会交往经验,更好地满足幼儿在生活场景中自然获得知识的求知欲望。
活动反思:
用于生活的模拟游戏,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有用。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幼儿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而有用的喜悦感。
31、大班数学教案《找邻居》反思
数学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科,能让幼儿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只有设计成幼儿喜欢的游戏,才能更吸引他们的注意,活动中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学习5以内相邻数,并理解相邻数之间大1和小于1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5以内相邻数,理解相邻数之间大1和小于1的关系。
2.幼儿能够正确指认5以内数字的相邻数。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相邻数的学习(一)》。
2.教师用5以内的数字卡片;1只小熊、2只小兔子、3只小猪贴片、3只蝴蝶、4只蜜蜂、5只蜻蜓贴片。
3.幼儿挂书第11页。
活动过程
1.使用教学挂图,让幼儿理解数字2、3、4之间的的相邻关系,知道3的相邻数是2和4。
(1)以复习数数,认数的方式出示教学挂图。
(2)请幼儿数一数:画面上有几个苹果?(两个,用2表示,教师在苹果一列下面贴上2的数字卡)有几个西红柿?(三个,用3表示,教师在西红柿一列下面贴上3的数字卡)有几个梨子?(四个,用4表示,教师在梨一列下面贴上4年数字卡)。
(3)请幼儿观察、比较苹果和西红柿,得出数字2和3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苹果和西红柿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西红柿多)多几个?(多1个)"教师小结:"3个比2个多1个。3大2小,3排在2的后面。"
(4)再比较西红柿和梨子,得出数字3和4之间的关系。教师小结:"3个比4个少1个,3小4大,3排在4的前面。"
(5)教师对3的相邻数之间的连续比较进行讲解:"3个比2个多1个。3大2小,3排在2的后面;3个比4个少1个,3小4大,3排在4的前面。所以3的邻居(好朋友)是2和4。"
2.教师把蝴蝶、蜜蜂、蜻蜓贴成三列在黑板上,同上步骤让幼儿理解数字3、4、5之间的相邻关系,知道4的相邻数是3和5。
3.教师把小熊、小兔子、小猪贴片贴成三列在黑板上,同上步骤让幼儿理解1、2、3之间的相邻关系,知道2的相邻数是1和3。
4.使用幼儿用书第11页,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并正确指认5以内数字和相邻数。
(1)教师提问:"小熊住在几号房里?比它小1的邻居是几号房子?比它大1的邻居是几号房子?
(2)同样的问题问小鸡、小牛的邻居的房号。
活动反思
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幼儿对5以内内相邻数的认识。例如开展"找好朋友"游戏。玩法:教师请形五名幼儿,每人胸前贴一张5以内的数字卡,当教师说2的好朋友,贴数字卡2的幼儿和贴数字卡1和3的幼儿就要手拉手,其他幼儿评判他们找对了没有。
32、大班数学教案《分类》教学反思
分类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上的问题,通过该活动,使孩子在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幼儿可以学习按物体的某一个(或两个)外部特征(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及按物体内在的包含关系进行层次分类。
活动目标
1.能从多个角度按物体特征进行分类。
2.积极探索,加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提高观察、分析、合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观察,找出物体的某种特征,并进行多角度分类。
2.让幼儿明白自己在选择了一项分类特征时,要始终按同一标准进行。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分类娃娃
2、学具准备:分类娃娃人手1份;分类卡槽人手1分;纸帽、塑料玩具(形状玩具、洪恩玩具、厨房玩具)、钮扣若干,分别摆放在活动室的相应区域内。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师幼问好,师:“今天老师要跟大家玩一个快快做的游戏,请大家听指令,看谁做得快!”教师发出指令,如,早上是爸爸送来的蹲下,不是爸爸送来的的小朋友举起双手;穿凉鞋的小朋友蹲下,没穿凉鞋的小朋友举起双手。幼儿听指令快速做出相应动作。
小结:刚才老师和小朋友玩了“快快做”的游戏,所有的小朋友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分成两组做了不同的动作,第一次按照早上是否爸爸送来的分了组,第二次按照是否穿凉鞋的分了组。
2、集体活动
(1)创设情境:十个娃娃来做客。
师:“今天,还有一些娃娃也要跟我们做游戏,数数看有几个!(十个)他们各有特点,现在老师要求他们排成两队,把有相同特点的分在一起,谁能来帮助他们呢?”教师邀请举手的小朋友上来操作,并说说理由。
小结:原来像XX小朋友这样把有相同特征的娃娃分在一起的方法就是分类。
(2)请幼儿操作学具,说说自己的分类方法,是按照他们的什么特征分的,如衣服样式、性别、动作等,鼓励幼儿从多角度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师:“请认真观察,这十个娃娃还有没有其他相同的特点呢?你们有没有跟他不一样的分法呢?现在老师为大家都准备了十个娃娃,请你们也来分一分。”“请谁上来说说自己的分法呢?”
小结:哇!原来我们可以找到娃娃这么多相同的特征,大家的观察力很不错哦!像你们这样,通过观察从多个角度找出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就是多角度分类。其实多角度分类在生活中应用得很多的。
4、分组活动
师:“咦!老师发现区域里小朋友玩过的玩具、纽扣和折的帽子都乱了,你们可以用多角度分类把它们整理好吗?现在老师请大家找分成4组,找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帮它们进行多角度分类,请你们商量要选择分的物品。”
第一组:分纸帽。将纸帽按颜色、大小、形状分类。
第二组:分塑料玩具。将玩具按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第三组:分扣子。按扣子大小、形状、颜色、孔的数量分类。
第四组:分厨房玩具。按颜色、用途分类。
教师在每组邀请一位小朋友说说他的分类方法。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分类,我们今天学习的多角度分类还能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我们整理图书、房间、衣服等等时都能运用到,分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条理,环境更整洁!我们今天的活动要结束了,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把学具收拾好。”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还可以延伸:
1、利用日常活动中的排队游戏,练习多角度分类。
2、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让其用简单的标记,记录每一次分类的方法。
33、科学游戏《对号入座》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中引导幼儿喜欢参与空间方位游戏,体验与同伴协商、合作完成对号入座游戏的快乐,在探索对号入座的游戏中发现“排”与“号”的对应关系,学习在二维空间中寻找正确的位置
设计意图
最近在表演区看表演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小观众们在观看演出时都遇到一个问题,很多小观众都找不到自己的座位,还有的小观众经常坐错位置。为了解决幼儿游戏中的困难,提高幼儿对序数以及空间方位的认知,我们以对号入座为教育目标,帮助幼儿了解“排”与“号”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性。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空间方位游戏,体验与同伴协商、合作完成对号入座游戏的快乐。
2、在探索对号入座的游戏中发现“排”与“号”的对应关系,学习在二维空间中寻找正确的位置。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排”与“号”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意义。
难点:能发现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到对号入座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10以内序数的经验。
物质准备:自制观影票、座位图、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共同了解对号入座的含义,尝试在座位图中寻找准确位置。
教师:你知道这张电影票的座位号是什么吗?(能用X排X号表达)
教师:X排X号在哪里?你能在座位图上找到正确的座位,对号入座吗?
1、请幼儿根据座位号在图中寻找位子,感知对号入座的方法。
重点提问:你是怎么找到这个座位的?
2、师幼共同发现对号入座的方法,梳理经验。
教师:对号入座就是座椅上的座位号与电影票上的座位号相同,对号入座的方法是先看清排号再寻找座位号。
二、幼儿操作游戏:谁做错了?(增加单双号)
教师:四名小朋友中有一位小朋友粗心做错了位置,你能帮助他找到正确的位置吗?
重点提问:什么是单号和双号?
经验梳理:对号入座首先要确定排号,再看清单双号。
三、幼儿体验游戏:幸运观众(增加区号)。
教师:王老师请你们看电影,小朋友要对号入座看清座位号哦。
教师:抽取幸运观众(检验幼儿的入座情况)播放安全小卫士微电影
梳理经验:想要对号入座首先要找到准确的区号,再确定排号,最后还要判断单双号,这样按顺序慢慢寻找就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座位了。
活动总结
此次教育活动的生成是基于幼儿游戏的需要。水木秀场的小观众经常因为找不到座位而烦恼,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呢?什么是对号入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生成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的困难,提升整体经验。教育活动从游戏中来,孩子们又将知识经验带回游戏中去,使区域游戏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也能很好的为幼儿生活提供帮助。
在此次教育活动中,幼儿充分感受了排与号的实际意义,从平面图过度到真实的体验,是让孩子将经验进行整体提升的过程,看图找座位与实际寻找座位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同的,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真实体验对号入座让孩子们既兴奋又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最后的抽奖环节实际是教师检验幼儿对号入座的方式,并通过这样有趣的形式激发幼儿深度参与的兴趣。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34、大班数学教案《比较粗细》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两个物体的比较,要求幼儿学会区别粗细,懂得比较物体粗细的正确方法。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6、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7、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分辨物体的粗细
活动准备
游戏棒,圆柱积木,铅笔毛线,油画棒,彩色蜡笔,毛线棒针等,数量是全班幼儿数量的2倍,图片4张,一根粗麻绳,和一根细尼龙绳,粗细不同的纸卷棒子6根。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教师分别出示图片(粗细不同的树干,竹子,茄子等),请幼儿比较粗细;
2 .教师出示一根麻绳和一根尼龙绳,请幼儿比较粗细;
3.分别请两对幼儿上来,手拿一件不同的实物比较粗细,全班幼儿验证;
4.请幼儿从自己的身上找出两样东西比较粗细,如:腿粗,手臂细,手指头粗,头发细等。
(二)比较粗细:
1.教师出示一根纸棒,请幼儿回答它是粗的还是细的,若幼儿说是粗的,教师出示比它更粗的纸棒,若幼儿回答是细的,教师则出示的纸棒,由此得到结论,只有两样东西,以上进行比较,才能认识哪样粗哪样细。
2.请小朋友任取3样东西比较粗细,然后说出它们的结果。
3.教师手举一件实物,请每个幼儿拿一件实物 与教师手中的实物比较教师粗的,请站起来,比较教师细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样的方法,教师与小朋友都换一件实物进行比较,也可请比教师细的幼儿站起来,比教师粗的坐在位置上。
(三)游戏:找朋友 每个幼儿手拿一件比较粗细的东西,边唱:“找朋友 ”歌曲边自由结伴。唱完后,两人比较粗细,游戏可反复进行。
教学反思
1.比较的物体太少;
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
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35、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平均分配》反思
教育目标:
1、经历把物体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配的涵义。
2、在活动中,能按要求进行数量分配。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6、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准备:
教具:猴子图片若干,桃子图片若干,记录纸若干。
学具:幼儿每人操作材料一份。
重难点:
体会平均分配的涵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平均分配。
师:今天来了多少个小朋友?分成了几组?每组都有几个小朋友?幼儿观察回答。
小结:我们把32(28)小朋友,分成了3 4组,每组人数一样多,都坐了8个小朋友。
二、在“分桃子”游戏中,进一步感知平均分配。
1、师:今天是猴宝宝们的生日,猴妈妈给猴宝宝买了一些桃子,请小朋友帮忙分桃子,小朋友愿意帮忙吗?小朋友分桃子的时候一定要公平,每个猴宝宝要分的(一样多)。要不兔宝宝会不高兴的。
2、幼儿尝试“分桃子”
(1)师:4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子怎么分?幼儿分,老师提问记录,强调每只小猴子分得桃子一样多。8个桃子呢?12个桃子呢?
(2)观察记录纸,发现了什么?提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小结:我们把越来越多的桃子分给两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得桃子一样多。
(3)师:就在我们把12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会分得多少桃子?分给4只小猴子呢?幼儿分老师记录。
幼儿观察记录情况,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桃子分给许多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到了一样的桃子
3、总结;像这样把许多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方法叫平均分配。
三、在“分食物”游戏中,练习平均分配。
师:刚才小朋友帮猴子分桃子的事让许多动物知道了,他们也想让小朋友来帮忙。小朋友们高兴吗?
第一组:“帮小白兔分食物”
第二组:“帮小猫分鱼”
第三组:“帮小狗 小猴分食物”
第四组:“帮许多动物分食物”
四、延伸活动
老师发现小朋友特爱帮助别人,(自己鼓励)回家后用我们学过的平均分配的方法帮妈妈分一些东西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对平均分配这一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是建立在具体的操作体验中,通过一系列的情境体验,幼儿兴致很高,在快乐的分食物游戏中轻松的完成了目标,实现了玩中求学,学中求乐的学习理念。4、5个孩子注意力易转移。需老师多加关注,及时调动孩子活动兴趣。
小百科: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位置的一个统计量。
36、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做饼干》反思
教学目标
1. 感知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印制饼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以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间的关系。
2. 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3.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6.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 幼儿人手一块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泥工板
2. 印制饼干用的大小模具(瓶盖)若干
3. 幼儿记录用的纸和笔人手一份,自制桂冠一顶。
教学过程
1. 出示橡皮泥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2. 教师示范用模具(小瓶盖)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老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模具来印饼干。先看老师是怎样印的:先将一块橡皮泥放在大瓶盖内压平铺满,然后选择一个小模具(小瓶盖)在橡皮泥上面印压饼干。要求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要饼干是完整的。印压3次后提问:你们印了几块饼干?
幼儿;3块
老师;猜猜看继续印下去还能印几块饼干?
幼儿;5 块也有的说7块,
3. 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制饼干的数量与饼干排列疏密的关系。
老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和我一样大的橡皮泥,一样大的底板和小模具,请小朋友来印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第一次操作”格子里。
老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
4组织讨论: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老师:同样大的橡皮泥,用相同的模具印饼干,为什么明明印了5块?毛毛印了7块呢?
幼儿甲:明明印的饼干空隙大,毛毛的空隙小。
幼儿乙:明明的饼干没有排好,中间缝大,毛毛的缝小所以印的饼干多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样大的底板中,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排列越紧,印的饼干越多,排列越疏,印的越少。
5 幼儿进行第二次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大模具印饼干,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第一次用小模具和第二次用大模具印的饼干一样多吗?为什么?
幼儿回答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的饼干多,用大模具印的饼干少。
6幼儿进行第三次探索:饼干的数量与橡皮泥底板的厚薄之间的关系。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如何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
幼儿甲:用小模具做饼干。
幼儿乙:饼干排列紧密可以多做一些。
老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如果用泥工板做底板,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印饼干,会不会印的多呢?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泥工板上弄的越薄(面积越大)做出的饼干越多。
7游戏竞赛:争夺桂冠
教师出示自制的桂冠,引起幼儿竞赛兴趣。
老师:看谁能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老师就把这顶桂冠戴在谁的头上。教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冠军,引导幼儿讲述他的制作方法,将桂冠带在得冠军的小朋友的头上。鼓励大家课后要想出更好的办法争取下次夺冠。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域内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大小不等的模具等,供幼儿继续探索,进一步感知饼干的数量与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的厚薄之间的关系。
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观察,让幼儿充分体验自主学习,探索,记数的乐趣。
教学反思
操作是幼儿学习,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活动材料都是幼儿喜欢摆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盖。教师让幼儿在操作中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选择模具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积)的关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浅显化,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
小百科:饼干的词源是“烤过两次的面包”,是从法语的bis(再来一次)和cuit(烤)中由来的。它是用面粉和水或牛奶不放酵母而烤出来的,可作为旅行、航海、登山时的储存食品,在战争时期用于军人们的备用食品也是非常方便适用的。
37、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对号入座》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空间方位游戏,体验与同伴协商、合作完成对号入座游戏的快乐。
2、在探索对号入座的游戏中发现“排”与“号”的对应关系,学习在二维空间中寻找正确的位置。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排”与“号”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意义。
难点:能发现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到对号入座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10以内序数的经验。
物质准备:自制观影票、座位图、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共同了解对号入座的含义,尝试在座位图中寻找准确位置。
教师:你知道这张电影票的座位号是什么吗?(能用X排X号表达)
教师:X排X号在哪里?你能在座位图上找到正确的座位,对号入座吗?
1、请幼儿根据座位号在图中寻找位子,感知对号入座的方法。
重点提问:你是怎么找到这个座位的?
2、师幼共同发现对号入座的方法,梳理经验。
教师:对号入座就是座椅上的座位号与电影票上的座位号相同,对号入座的方法是先看清排号再寻找座位号。
二、幼儿操作游戏:谁做错了?(增加单双号)
教师:四名小朋友中有一位小朋友粗心做错了位置,你能帮助他找到正确的位置吗?
重点提问:什么是单号和双号?
经验梳理:对号入座首先要确定排号,再看清单双号。
三、幼儿体验游戏:幸运观众(增加区号)。
教师:王老师请你们看电影,小朋友要对号入座看清座位号哦。
教师:抽取幸运观众(检验幼儿的入座情况)播放安全小卫士微电影
梳理经验:想要对号入座首先要找到准确的区号,再确定排号,最后还要判断单双号,这样按顺序慢慢寻找就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座位了。
活动总结
此次教育活动的生成是基于幼儿游戏的需要。水木秀场的小观众经常因为找不到座位而烦恼,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呢?什么是对号入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生成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的困难,提升整体经验。教育活动从游戏中来,孩子们又将知识经验带回游戏中去,使区域游戏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也能很好的为幼儿生活提供帮助。
在此次教育活动中,幼儿充分感受了排与号的实际意义,从平面图过度到真实的体验,是让孩子将经验进行整体提升的过程,看图找座位与实际寻找座位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同的,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真实体验对号入座让孩子们既兴奋又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最后的抽奖环节实际是教师检验幼儿对号入座的方式,并通过这样有趣的形式激发幼儿深度参与的兴趣。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幼儿园学习5的加减法的教案
-
教小孩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教案
-
教孩子学习10以内序数的教案
-
教幼儿学习数字6的教学方案
-
培养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的教案:有趣的统计
-
帮孩子复习9以内的加减法的教案
-
教孩子认识时间星期的教案
-
数学活动:得数是4的加法
-
大班数学教案《七只小猴在哪里》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8的第一、二组加减》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反思
-
培养节奏感的游戏教学方案:传帽游戏舞
-
教育幼儿多多运动的教案
-
我最喜欢的水果
-
《冬天是个魔术师》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秋天里》教学设计
-
励志短句霸气十足168句
-
按物体的颜色分类(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反思
-
管业厂家品牌朋友圈文案36句
-
《高凰本纪》第二部分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