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首页 -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20加减法》反思

时间:2023-05-03 17:22:10 A+

大班数学教案《20加减法》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20加减法》反思

1、大班数学教案《20加减法》反思

  活动目标:

  1、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表格、卡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观察发现、引出课题。

  师:这些算式我们学过吗?

  生:学过

  师:都是什么算式?

  生:都是9加几的算式

  师:以前学习了哪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呢?

  生1:学过8加几的进位加法。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生2: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二、整理知识、总结规律。

  1、师: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9+2、9+6、9+9

  生:一个加数都是9。

  师:另一个加数有怎样的变化?你能说说算式是什么?

  生:算式是:9+3、9+4、9+5……9+9

  师:第2列算式分别是什么?生:8+4……8+9

  师:观察这两列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加数相同,都是9或都是8,另一个加数又逐渐多1。

  2、 师:它们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和也逐渐多)共同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表

  1:9+2= 9+3= 9+4= 9+5= 9+6= 9+7= 9+8= 9+9=

  2:8+3= 8+4= 8+5= 8+6= 8+7= 8+8= 8+9= 7+4= 7+5= 7+6= 7+7= 7+8= 7+9=

  3:6+5= 6+6= 6+7= 6+8= 6+9= 5+6= 5+7= 5+8= 5+9=

  4:4+7= 4+8= 4+9= 3+8= 3+9= 2+9=

  3、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教师小结。

  三、幼儿操作。

  1、教师分发蓝色计算本子,请有儿完成地17-18页20以内加法练习(2)、(3)

  2、幼儿操作教室巡回指导,作业批改。

  活动反思: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好的成效。

2、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算式题(挂于幼儿胸口)、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停车场标记、沙包(上面有数字)、篓子(有数字1—10)、奖品(有算式题)、塑圈、黑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

  师: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开着汽车一起到数学宫玩玩吧!(幼儿听音乐开汽车进活动室)

  师:数学宫到了,让我们把车停到停车场,胸口算式的得数就是你的车位号。

  师:汽车停好了,我们一起进数学宫吧。

  二、闯关游戏

  1、录音:欢迎来到数学宫,请闯第一关:对暗号。

  师:进数学宫还得闯关啊!让我们看看闯关的要求是什么!

  师:老师说一个数,你们对一个数,两数合成小旗上的数。这样就能闯关成功。

  师:嘿!嘿!我说数字2

  幼儿:嘿!嘿!我说数字6,2和6合成8。

  2、录音:小朋友你们真棒!欢迎进入第二关:投掷。

  师:这一关的要求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算出沙包上的得数,然后站在线上投到相应的数篓子里。(幼儿分组检查)

  3、录音: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快快来闯最后一关吧!第三关:看谁报得多。

  师:这一关的要求是:听一个数,请你说说有哪些算式的得数等于它。

  4、录音:祝贺你们闯关成功。博士爷爷还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礼物。请你找一找跟你胸口得数一样的就是爷爷送给你的礼物。

  三、结束部分

  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那让我们一起带着礼物开着开汽车回家吧!

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

  教师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在本活动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游戏情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他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把数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应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3、大班教案《20以内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表格、卡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观察发现、引出课题。

  师:这些算式我们学过吗?

  生:学过

  师:都是什么算式?

  生:都是9加几的算式

  师:以前学习了哪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呢?

  生1:学过8加几的进位加法。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生2: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二、整理知识、总结规律。

  1、师: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9+2、9+6、9+9

  生:一个加数都是9。

  师:另一个加数有怎样的变化?你能说说算式是什么?

  生:算式是:9+3、9+4、9+5……9+9

  师:第2列算式分别是什么?生:8+4……8+9

  师:观察这两列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加数相同,都是9或都是8,另一个加数又逐渐多1。

  2、 师:它们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和也逐渐多)共同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表

  1:9+2= 9+3= 9+4= 9+5= 9+6= 9+7= 9+8= 9+9=

  2:8+3= 8+4= 8+5= 8+6= 8+7= 8+8= 8+9= 7+4= 7+5= 7+6= 7+7= 7+8= 7+9=

  3:6+5= 6+6= 6+7= 6+8= 6+9= 5+6= 5+7= 5+8= 5+9=

  4:4+7= 4+8= 4+9= 3+8= 3+9= 2+9=

  3、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教师小结。

  三、幼儿操作。

  1、教师分发蓝色计算本子,请有儿完成地17-18页20以内加法练习(2)、(3)

  2、幼儿操作教室巡回指导,作业批改。

活动反思: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好的成效。

4、大班教案《10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初步了解加减法的技巧。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重点难点

  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 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5、大班教案《20以内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算法,整理和归纳计算规律。

  2、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并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蘑菇图形、 计算题目。

活动过程:

  一、通过例题再现,唤起幼儿的回忆

  1、 小明买了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再出示集合图。

  2、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

  教师引出:9+2=11。

  3、苹果的总数是多少?如果吃掉了9个红苹果,还剩几个?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

  4、示图片,在列式和计算中,体会相应的加减法算式的联系。

  (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2)因为 9加 2得 11,所以 11减 9等于 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即:11-9=10-9+1)

  二、 小兔采蘑菇

  1、出示“小兔采蘑菇”的例题场景,请幼儿观察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想一想。

  教师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说一说计算方法,并归纳出进位加法可以用“凑十”的方法。

  2、再列出两道减法算式,说一说计算方法,归纳出退位减法的方法。

  3、采蘑菇比赛。每个蘑菇旁边是一道算式,完成计算后,如果正确,就直接跳到下一题,如果错误,则一起纠正比一比谁采的蘑菇最多最快,全部算完后选出才蘑菇最多的一组幼儿。

  三、作业练习

  1、教师讲解操作要求,分发计算蓝本子。

  2、幼儿独立完成二十以内加减法测试2。

活动反思:

  给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看一看、猜一猜、算一算等活动中积极动脑,在更大自由度的环境中大胆探索,促使幼儿在一系列的观察、猜测、思考和表述中,自己发现规律,自己解决问题。使每个幼儿都能无拘无束地得到不同的提高和发展。

6、大班教案《9以内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观察和分类能力。

  2、培养运算的准确性、灵敏性和逆向思维。

  3、学习9的加减法,提高分析和解决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列式计算8+1=9或1+8=9。

  2、教学难点:运用9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应用题

活动准备

  1、大的红花 2、小的红花 3、小的紫花 4、小的蓝花 5、蛋形剪纸 6、心形剪纸7、圆形剪纸8、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教师口述8的加减法式子,如:“小朋友,7+1=?”幼儿个别或集体回答:“7+1=8。”如此反复练习。

  “同学们都学会8的加减法,非常棒。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9的加减法,好不好?”

  二、学习9的的加减法。

  1、学习8+1=9和1+8=9。

  (1)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后说出图中有几朵花,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大的红花 大的红花 大的红花 大的红花 大的红花

  小的红花

  小的紫花 小的紫花

  小的蓝花

  (以上各种花均在小朋友手中或多媒体中展示)

  (2)教师提问:“蓝色的花有几朵?不是蓝色的花有几朵?”(幼儿回答,教师明确后表扬)

  (3)教师说应用题:“老师有8朵不是蓝色的花,有1朵蓝色的花,老师一共有几朵花?”(幼儿思考)

  (4)教师提问:“这道题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算?怎么算?”请幼儿用数卡和符号卡列式计算。

  师幼交流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8+1=9,让幼儿运用加法交换律计算出1+8=9。

  2、学习9-1=8和9-8=1。

  (1)教师说应用题:“老师有9朵花,其中有1

  朵蓝色的花,不是蓝色的花有几朵?”(幼儿思考)

  (2)教师提问:“这道题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算?怎么算?”请幼儿用数卡和符号卡列式计算。

  师幼交流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9-1=8,让幼儿计算9-8=?

  三、请幼儿做练习,巩固对9的的加减法的认识。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8 + 1 = ?

  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

  ?+ ? = 9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9 - 1 = ?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9 - 8 = ?

  (注:以上蛋、心、圆在教学中均用实物图形代替)

  四、小结。

  五、作业。

  指导幼儿完成《科学乐园》第33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

  1、备课时,我考虑到如果直观的教孩子,孩子肯定接受不好。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课堂上,我会运用活动教学法、图片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寓教于乐,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2、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唱歌、拍手、展示图片,让孩子观察、辨别、叠加,直观明了,通俗易懂,孩子容易在游戏中把握知识,学到知识。

  还有,提几个简单明了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展现鲜艳、美丽的花朵,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图画直观、多样,幼儿观察、辨认、思考,符合幼儿认知、智力发展的特点。

  4、从这个教学设计来看,我觉得目标设计合理,教学策略安排得当,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一步步实现目标。

  5、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7、大班教案《3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3的组成。

  2、通过操作、实践、启发幼儿看图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

  3、培养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4、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能熟练地口算3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数字卡、硬纸片、挂图、3的加减法算式卡、宝藏。

活动过程

  1、看图启发幼儿在“2”的基础山发现“3”的形成。

  给“2”添“1”是3,3里面有3个“1”。

  2、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幼儿理解3的组成,并让幼儿观察游戏人数的变换来摆硬纸片。

  3、教师和幼儿玩“凑数”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练3的组成。

  4、教师出示挂图示范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让幼儿列出算式并学习看图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5、游戏“寻找宝藏”学习计算3的加、减法算式。

  (教师在藏宝的途中放着3的加减法算式,把全体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算对一题前进一步,哪组幼儿能最先算完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1+2=3 2+1=3 3+0=3

  3—1=2 3-2=1 3—0=3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一、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红旗”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8、大班教案《6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减法,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培养幼儿的动手、分析能力以及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同伴合作的精神。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探索出6的加减法算式,并口述相应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红色、绿色圆形、牙签若干,数卡1-10、+、-、=符号每人一套,实物若干(小毛巾、彩色笔、杯子、饭碗、铅笔等)钱币卡若干(1元—6元)、6以内数加减法算式卡一套。

活动过程

  一、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法。

  1、出手势表示、请幼儿说出算式。

  2、 看卡读算式、等出得数。

  二、学习新课。

  <一>、动手操作(穿烧烤)。

  要求:请幼儿用牙签穿出6片为一串的烧烤,而且要用红绿两种颜色的圆形来表示。

  1、提问:你们穿了几串烧烤?每串都是6片吗?是不是每串都用红绿两种颜色来表示?

  2、请幼儿互相交流、讨论,说说能穿几串烧烤。

  3、分组检查,及时帮助没穿对的幼儿。

  4、老师动手穿一穿,然后小结:以两种颜色表示、6片为一串的烧烤,共能穿5串。

  <二>、动手操作(看烧烤串摆算式)

  1、请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烧烤串,用数卡摆出算式。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摆出的算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幼儿互相讨论,交流探讨,听听别人的想法。

  4、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小朋友说,老师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5、小结:这些算式都是小朋友探讨出来的,两个数相加都等于6,减法都是用6来减,所以今天小朋友探讨出的算式叫6的加减法。

  三、结束活动。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本次活动的情况,对积极、自主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不够大胆表现的幼儿。结束本次数学活动。

  四、延伸活动。

  在益智区投放一些实物(标价为:铅笔1元、小毛巾2元、彩色笔3元、杯子4元、饭碗5元)的小商品,请两幼儿扮演售货员,其他幼儿为顾客进行买卖交易。如:一个小朋友要买铅笔和饭碗,售货员就要收取他6元钱,1+5=6。

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本着突出《纲要》精神: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本次活动主要从生活性,趣味性,过程性,科学性,开放性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出6的加减法,在操作活动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并感知了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

  从中掌握了: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会根据直观物体列出6的加法,减法算式,口述应用题,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幼儿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操作游戏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望。

  着中注意了以下几点问题:把握课程目标;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师幼交流的过程;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个性化的鼓励性语言;尽量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力求体现以下特点:倡导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呈现儿童学习数学:在玩中学数学;重视与生活的联系。

9、大班数学教案《9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学具,进一步认识9的组成与分解。

  2、掌握9的加减法的计算,能根据一幅图的图意,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3、通过学习,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与课本相应的挂图。

  2、计数器、1——10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9的认识。

  教师展示下图:数一数有几个苹果?用几表示?(幼儿回答)

  教师:好,大家一起数一数1、2、3、4、5、6、7、8、9、。一共有9个苹果。用9表示。

  二、复习9的组成和分解

  教师:谁能上前来边拨珠子边说9能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9?

  三、9的加、减法

  教师展示下图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幼儿答:一棵苹果树,树上有8个苹果。)

  教师:想一想如果把树上的苹果凑成9个,应该画几个?请你先画出来再填算式中的□。然后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幼儿:因为树上有8个苹果,8个再添上1个就是9个。所以要添画1个苹果。□里应填1.8+1=9

  教师:如果要求把树上的苹果凑成9个,下面三幅图各应添上几个?请你先画出来,再填算式中的□。然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动脑筋摆一摆

  教师:小朋友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快?

  先说一说:摆1个三角邢用了多少根火柴?摆3个三角形用多少根火柴?

自我反思:

  认识数是计算的前提,反过来,计算又可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本节活动通过数的组成把10以内数的认数和计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10以内的每个数,都通过动手操作,使孩子逐渐形成数的概念,掌握数的组成、分解、进而达到正确计算。幼儿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但幼儿并不十分了解每个数的含义,本节活动出现了8个添上1个是几个?使他们了解每个自然数是怎么形成的及它与前面各数的关系,最后通过摆一摆巩固他们对算式的运用。既加深幼儿对10以内组成、分解和运算。

10、大班数学教案《20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表格、卡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观察发现、引出课题。

  师:这些算式我们学过吗?

  生:学过

  师:都是什么算式?

  生:都是9加几的算式

  师:以前学习了哪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呢?

  生1:学过8加几的进位加法。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生2: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二、整理知识、总结规律。

  1、师: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9+2、9+6、9+9

  生:一个加数都是9。

  师:另一个加数有怎样的变化?你能说说算式是什么?

  生:算式是:9+3、9+4、9+5……9+9

  师:第2列算式分别是什么?生:8+4……8+9

  师:观察这两列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加数相同,都是9或都是8,另一个加数又逐渐多1。

  2、 师:它们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和也逐渐多)共同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表

  1:9+2= 9+3= 9+4= 9+5= 9+6= 9+7= 9+8= 9+9=

  2:8+3= 8+4= 8+5= 8+6= 8+7= 8+8= 8+9= 7+4= 7+5= 7+6= 7+7= 7+8= 7+9=

  3:6+5= 6+6= 6+7= 6+8= 6+9= 5+6= 5+7= 5+8= 5+9=

  4:4+7= 4+8= 4+9= 3+8= 3+9= 2+9=

  3、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教师小结。

  三、幼儿操作。

  1、教师分发蓝色计算本子,请有儿完成地17-18页20以内加法练习(2)、(3)

  2、幼儿操作教室巡回指导,作业批改。

  活动反思: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好的成效。

11、大班教案《9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观察和分类能力。

  2、培养运算的准确性、灵敏性和逆向思维。

  3、学习9的加减法,提高分析和解决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列式计算8+1=9或1+8=9。

  2、教学难点:运用9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应用题

活动准备

  1、大的红花 2、小的红花 3、小的紫花 4、小的蓝花 5、蛋形剪纸 6、心形剪纸7、圆形剪纸8、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教师口述8的加减法式子,如:“小朋友,7+1=?”幼儿个别或集体回答:“7+1=8。”如此反复练习。

  “同学们都学会8的加减法,非常棒。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9的加减法,好不好?”

  二、学习9的的加减法。

  1、学习8+1=9和1+8=9。

  (1)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后说出图中有几朵花,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大的红花 大的红花 大的红花 大的红花 大的红花

  小的红花

  小的紫花 小的紫花

  小的蓝花

  (以上各种花均在小朋友手中或多媒体中展示)

  (2)教师提问:“蓝色的花有几朵?不是蓝色的花有几朵?”(幼儿回答,教师明确后表扬)

  (3)教师说应用题:“老师有8朵不是蓝色的花,有1朵蓝色的花,老师一共有几朵花?”(幼儿思考)

  (4)教师提问:“这道题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算?怎么算?”请幼儿用数卡和符号卡列式计算。

  师幼交流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8+1=9,让幼儿运用加法交换律计算出1+8=9。

  2、学习9-1=8和9-8=1。

  (1)教师说应用题:“老师有9朵花,其中有1

  朵蓝色的花,不是蓝色的花有几朵?”(幼儿思考)

  (2)教师提问:“这道题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算?怎么算?”请幼儿用数卡和符号卡列式计算。

  师幼交流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9-1=8,让幼儿计算9-8=?

  请幼儿做练习,巩固对9的的加减法的认识。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8 + 1 = ?

  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

  ?+ ? = 9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9 - 1 = ?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9 - 8 = ?

  (注:以上蛋、心、圆在教学中均用实物图形代替)

  四、小结。

  五、作业。

  指导幼儿完成《科学乐园》第33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

  1、备课时,我考虑到如果直观的教孩子,孩子肯定接受不好。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课堂上,我会运用活动教学法、图片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寓教于乐,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2、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唱歌、拍手、展示图片,让孩子观察、辨别、叠加,直观明了,通俗易懂,孩子容易在游戏中把握知识,学到知识。

  还有,提几个简单明了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展现鲜艳、美丽的花朵,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图画直观、多样,幼儿观察、辨认、思考,符合幼儿认知、智力发展的特点。

  4、从这个教学设计来看,我觉得目标设计合理,教学策略安排得当,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一步步实现目标。

  5、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12、大班教案《4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培养幼儿能自编应用题的能力和分析为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4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学会自编4的加减法口头应用题。

活动准备

  篮球4个、篮球筐一个、钓鱼竿、卡片、小筐等,幻灯机。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运球(复习4的加减法)

  1.幼儿分成两组,四个球用两个筐运,看每个筐装几个球,复习4的组成。

  2.师幼齐读: 4 4 4

  ^ ^ ^

  3 1 2 2 1 3

  二、小小篮球赛

  1.师说话引发幼儿兴趣:刚才的运球游戏小朋友们表现的很棒,你们是那么聪明,大家合作的那么好,老师真高兴!现在老师宣布一个让小朋友们更高兴的事,今天我们班要举行一个篮球比赛,希望大家积极参加。

  2.幼儿积极报名,老师把幼儿分成四人一组。

  3.老师当裁判,哨声响起,幼儿进行投篮比赛,台下的小观众加油助威。

  4.算一算每组投了多少球,列出4的加减法算式,教师相应板书。

  1+3=4 3+1=4 2+2=4

  4-1=3 4-3=1 4-2=2

  5.给获胜队发奖章一枚,大家为他们鼓掌。

  6.齐读加减法算式。

  三、看动画编应用题

  教师播放幻灯片,请幼儿看动画编应用题。教师引导幼儿分析应用题,口头列式解答。

  四、游戏:小猫钓鱼

  1.师:猫妈妈领着小猫们来到河边钓鱼,它们钓到了几条鱼呢?

  2.老师和小朋友们戴着头饰,坐到讲台边用鱼竿钓鱼,算出每条鱼上的算式题。巩固4以内加减法。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教师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幼儿在互相启迪、互动互学中促进幼儿不断思考,不断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善”学。幼儿的兴趣被引发了,他们都争抢着参加各种游戏,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让幼儿通过实物演示、操作、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师也积极地参与活动中去,师幼配合得很好,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通顺、流畅。“热闹”而不“杂乱”,当时听课的教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赞叹这次活动很成功。

1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8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能正确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

  2.在生动活泼的情景和游戏中萌发学习兴趣,增强合作意识、主动探索的精神。

  3.提高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孙悟空图片;实物:1颗大星星,7颗小星星;一棵树(苹果树上2个大苹果,6个小苹果);1/2/3/4/5/6/7/8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小游戏,复习8的组成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8的组成,现在我们做个小游戏好吗?

  幼儿:好。

  师:举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一的手势),你出几?

  幼儿:你出"1",我出"7"。(打五的手势)合:1和7合起来就是8。

  二、创设情景,探求新知

  1.孙悟空出现,激发幼儿兴趣。

  师:《西游记》小朋友都喜欢看,对吗?那你们最喜欢谁呀?

  幼儿:孙悟空、猪八戒¨¨¨师:瞧,谁来了?(出示孙悟空图片)幼儿:孙悟空。

  师:今天孙悟空要和我们小朋友来比一比,看一看谁的本领大。

  2.孙悟空变戏法师:我们知道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你们看,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说变,变出了许多星星(一颗大星星,7颗小星星)请小朋友看一看,一共有几颗星星?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请说出算式。

  幼儿回答,教师将算式贴到黑板上。我们知道加法有一个交换律,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请一个幼儿说出算式,再贴出算式。

  师:现在我把8颗星星送给xxx小朋友1颗,还有几颗呢?请一个幼儿说出算式,再贴出算式:8-1=7。

  师:这次我送7颗给xxx小朋友,还剩几朵呢?请一个幼儿说出算式,再贴出算式:8-7=1。

  师:孙悟空说小朋友太棒了,能列出这么多不同的算式,我再拔一根毫毛,考考小朋友,他变出一棵苹果树(揭开背景图苹果树上2大苹果,6个小苹果),教法同上师:后来掉下来2个,树上还剩几个呢?请一个幼儿说出算式,再贴出算式8-2=6。

  师:如果掉下来6个,还剩几个呢?请一个幼儿说出算式,再贴出算式8-6=2。

  师:孙悟空说我变了两次戏法都没难倒小朋友,看来我们小朋友确实很聪明!

  三、老师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卡片,上面标有1到8的数字,看飘过来的白云是多少,与那个小朋友的卡片相一致,让我们乘着白云出游吧。

活动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学生说三句话以及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加减法的算理。

  不足之处:在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说的还是不够,8,9的组成不够熟练,在教学中,引导得少。

  改进措施:多正确引导,让孩子自己自主思考,并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

14、大班数学教案《对号入座》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小的“____排____座”;幼儿礼物每人二份,老师礼物若干,小盘子、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自制座位票

  1、谈话导入

  今天许多客人老师来看小朋友上课,你们开心吗?请和后面的客人老师打个招呼。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请第三排的幼儿点点头,请第四排的小朋友举双手。

  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几排?

  2、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排)什么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从小盘子里拿出笔和纸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给每排贴上“排”的标记。

  哪些是写1排的,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大的1排给你们,哪些是写2排的,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大的2排给你们、、、、、、、

  请小朋友把笔和纸放回盘子里,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请问你是坐在几排几座?

  请所有5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4座的小朋友点点头,清所有3座的小朋友挥挥手,请所有2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1座的小朋友举双手。

  4、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

  看!老师手里还有什么字?(座)拿出你的纸记下你是几座?请小朋友写座位号时一定要从你这一排的第一个有标记的地方开始数起。

  5、认读座位票

  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

  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

  请小朋友把笔放回盘子里,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三、小结:

  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四、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给同伴送礼物。

  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礼物,请小朋友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找到相应的座位把礼物放在同伴的椅子上。

  请小朋友再拿出你们的座位票看看和礼物上的座位票是不是一样,他们有没有送错。

  今天,小朋友都拿到了礼物,但后面好有许多客人老师没有拿到礼物,现在请小朋友帮老师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来送礼物给下面的客人老师。

  五、小结:

  小朋友你们学了看座位票找座位这个本领开心吗?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座位票。

  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们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烦爸爸妈妈了。下次我们再来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戏好吗?

活动反思:

  用于生活的模拟游戏,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有用。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幼儿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而有用的喜悦感。

15、大班数学教案《8的组成和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

  2、通过操作、实践、启发幼儿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

  3、培养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8的组成以及8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数字卡、硬纸片、挂图、8的加减法算式卡、宝藏。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从1数到7。

  ﹙2﹚6和7的组成及加减法。

  二、新课

  1、看图启发幼儿在“7”的基础上发现“8”的形成。

  给“7”添“1”是8,8里面有8个“1”。

  2、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并让幼儿观察游戏人数的变换来摆硬纸片。

  3、教师和幼儿玩“凑数”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练8的组成。

  4、教师出示挂图示范口8的加减法应用题,让幼儿列出算式并学习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5、游戏“寻找宝藏”学习计算8的加、减法算式。

  (教师在藏宝的途中放着8的加减法算式,把全体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算对一题前进一步,哪组幼儿能最先算完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1+7=8 2+6=8 3+5=8 4+4=8 5+3=8 6+2=8 7+1=8 8+0=8

  8-1=7 8-2=6 8-3=5 8-4=4 8-5=3 8-6=2 8-7=1 8-0=8

  6﹑活动延伸

  7、复习总结。

教学反思

  对于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标签”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6、大班优质数学教案《学习7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根据实物及图片口编加减应用题,学习7的加减。

  2、学习用清楚的语言讲述算式所表达的意思。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背景图2幅,磁性教具兔子、小猫各7个,1--7的数字2组,算术符号“+”、“-”、“=”。

  2、幼儿操作材料: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的组成和加减。

  1、游戏:我的火车几点开。

  规则:教师出示不同的算术题(如:3+2=?)问:我的火车几点开?幼儿回答:3+2=5,你的火车5点开。游戏反复进行几次。

  2、出示数字7,复习7的组成。

  请个别幼儿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说出7的组成。

  二、口编应用题,学习7的加法和减法。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

  ——图上显示草地上有5只小兔在玩耍,这时教师又在图上贴上两只小兔,请幼儿根据图和老师刚才的操作,用三句话描述图意。

  ——请幼儿用加法算术来表示图意(5+2=7)

  ——幼儿认读算式题,鼓励幼儿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和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二,引导幼儿观察:

  ——图上显示游乐园里有7只小猫在游戏,这时老师从中拿走3只小猫,请幼儿看图并结合老师刚才的操作,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意,并列出算式(7-3=4)。

  ——请幼儿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和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三、幼儿操作活动。

  1、纸、笔人手一份,幼儿根据图意列出7的加减算式题。

  2、检查幼儿作业,一起讲评。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的活动对于今后在组织数学活动时我有以下几点感悟:首先,教师必须观察孩子的生活需求,走进孩子的生活,了解并理解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引导孩子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其次,教师要有全面、科学的数学教育的新的价值观,使幼儿的日常生活数学化,探索研究生活化、情境化的幼儿数学活动的模式,是贯彻《纲要》精神的有效途径;再则,教师必须要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概念。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加深对相关概念意义的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17、大班数学教案《6的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减法,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2、知道算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能用语言完整表达。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环境创设:

  人手一张6以内的数字卡、汽车图。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习6的减法。

  活动难点:

  能正确表述算式中表示的数量关系。

  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球

  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二、学习6的减法

  教师说明玩法:

  幼儿当小司机、老师当警察,(.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玩开汽车的游戏。要求幼儿根据“警察”出示的红绿灯进行开汽车。

  先请6辆汽车上前,开走一辆,还剩几辆?要求幼儿列式,并引导幼儿说出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列式6-1=5

  以此游戏让幼儿学习掌握6的减法。

  教师出示6的减法题

  6-1=5 6-2=4 6-3=3 6-=2 6-5=1

  让幼儿完整读

  三、游戏:开汽车

  幼儿每人手中拿一张1—5的数字卡,看教师出示的题目如教师出示:6-1= ,手中拿数字5的幼儿出来开汽车。

  让幼儿互相交换手中的卡片后再次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18、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进入大班以后,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而加减法也是刚开始学习。为了巩固加深幼儿对加法的认识,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操作能力。根据本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动手能力,已有经念和数学水平设计了这节活动。帮助幼儿自主学习,探索出6的加减法算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减法,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培养幼儿的动手、分析能力以及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同伴合作的精神。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探索出6的加减法算式,并口述相应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红色、绿色圆形、牙签若干,数卡1-10、+、-、=符号每人一套,实物若干(小毛巾、彩色笔、杯子、饭碗、铅笔等)钱币卡若干(1元—6元)、6以内数加减法算式卡一套。

活动过程

  一、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法。

  1、出手势表示、请幼儿说出算式。

  2、 看卡读算式、等出得数。

  二、学习新课。

  <一>、动手操作(穿烧烤)。

  要求:请幼儿用牙签穿出6片为一串的烧烤,而且要用红绿两种颜色的圆形来表示。

  1、提问:你们穿了几串烧烤?每串都是6片吗?是不是每串都用红绿两种颜色来表示?

  2、请幼儿互相交流、讨论,说说能穿几串烧烤。

  3、分组检查,及时帮助没穿对的幼儿。

  4、老师动手穿一穿,然后小结:以两种颜色表示、6片为一串的烧烤,共能穿5串。

  <二>、动手操作(看烧烤串摆算式)

  1、请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烧烤串,用数卡摆出算式。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摆出的算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幼儿互相讨论,交流探讨,听听别人的想法。

  4、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小朋友说,老师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5、小结:这些算式都是小朋友探讨出来的,两个数相加都等于6,减法都是用6来减,所以今天小朋友探讨出的算式叫6的加减法。

  三、结束活动。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本次活动的情况,对积极、自主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不够大胆表现的幼儿。结束本次数学活动。

  四、延伸活动。

  在益智区投放一些实物(标价为:铅笔1元、小毛巾2元、彩色笔3元、杯子4元、饭碗5元)的小商品,请两幼儿扮演售货员,其他幼儿为顾客进行买卖交易。如:一个小朋友要买铅笔和饭碗,售货员就要收取他6元钱,1+5=6。

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本着突出《纲要》精神: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本次活动主要从生活性,趣味性,过程性,科学性,开放性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出6的加减法,在操作活动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并感知了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

  从中掌握了: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会根据直观物体列出6的加法,减法算式,口述应用题,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幼儿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操作游戏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望。

  着中注意了以下几点问题:把握课程目标;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师幼交流的过程;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个性化的鼓励性语言;尽量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力求体现以下特点:倡导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呈现儿童学习数学:在玩中学数学;重视与生活的联系。

19、大班数学教案《7的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特征分解画面,并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学习编减法应用题,列减法算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积极思维能力。

  3、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 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 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实物图(一棵大树,树上有7只鸟,一只大的、六只小的;两只白色的、五只黄色的;三只停在树上、四只刚起飞);算式题卡、粉笔、人手一套1-7的数字卡片,运算符号若干、毛毛虫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鸟来做客出示图片,今天鸟妈妈带着小鸟飞到我们班来做客,小朋友们为它们表演一个节目吧!

  二、为鸟儿们表演节目

  1、 教师出示算式题卡(如5+2),幼儿快速从1-7的数字卡片中找出正确答案并举起。

  2、 游戏进行若干次。

  三、鸟妈妈出难题小朋友真能干,现在鸟妈妈出难题要考考你们。

  1、 引导幼儿仔细看图,分解画面。

  问:图上有谁?有几只?它们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颜色、动态不一样)

  2、 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编减法应用题。

  ⑴、幼儿相互讨论小朋友都看见了树上有1只大鸟、6只小鸟;有2只白色的鸟、5只黄色的鸟;有3只停在树上、4只刚起飞;你能根据这些特征编出减法应用题吗?(幼儿讨论)

  ⑵、 集中讨论。

  ①、教师根据鸟大小不同编减法应用题:树上有7只鸟,有1只是大的,几只是小的呢?然后请幼儿列式计算,并说说各数表示什么。

  ②、 谁能根据鸟颜色不同编减法应用题呢?(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编应用题,幼儿编出应用题后,集体列出算式,然后一起说说算式中各数及各符号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③、 用同样方法根据鸟的动态编减法应用题,为什么要问还剩下多少只?

  幼儿讲述,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

  3、 带领幼儿读7的6种减法算式。

  四、与鸟儿们玩捉迷藏鸟妈妈对我们小朋友的表现很满意,它们想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1、 教师遮住若干只小鸟,让幼儿看图并列出减法算式。

  2、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列的算式题中各数所表示的含义。

活动反思: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首先通过游戏复习7组成。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课件图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动手摆一摆、议一议、说一说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收获。虽然大班的小朋友已经有了1-6的分成与计算初步感知,但要经历观察、质疑、自己解决问题这一系列过程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6、7岁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一节课呈现内容、形式太多,学生注意力就会被分散,所以我设计了课件演示、花片、闯关游戏等形式,幼儿园的孩子比较没接触过用课件上的数学课,所以会更吸引孩子。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阶段,大班为小学一年级做准备。小学一年级是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幼儿园大班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提高,他们二者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幼儿园的课堂主要以育为主,以教为辅,注重的是玩中学,教学的形式是以游戏为主,灵活、自由、趣味性强,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规范性。而小学的课堂,是以教为主,以育为辅,有较强的学习目的性,知识的密度相应增大,课堂的规则也比较多,行为上存在一定的约束力。这种教学形式上的“动”—“静”,教师教法上的差异,许多孩子存在着不适应。

20、大班数学教案《5的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看三幅图列算式,感知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学习5的减法。

  2、进一步学习几种运用减法的情况,体验消去型、比较型、分合型减法。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卡四组、本子、笔、幼儿用书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消去型的减法。

  1、教师一边出示相应的图卡一边交代题意:树上有5只小鸟,飞走了1只,还剩几只?(4个)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能把它记录下来吗?(请个别幼儿上前记录)

  3、幼儿一起检查、订正。

  4、你知道这算式中的数字和符号是什么意思吗?请幼儿说说。

  5、集体读算式并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二、复习比较型的减法。

  1、教师一边出示相应的图卡一边交代题意:文文得了5朵大红花,明明得了2朵大红花,明明的大红花比文文的大红花少几朵?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用加法还是用减法?为什么用减法?你能把它记录下来吗?

  3、幼儿说老师记录。请幼儿说说算式中各数字与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4、请幼儿一起读算式并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三、学习分合型减法。

  1、教师一边出示相应的图卡一边交代题意:有5个小朋友在做游戏,男孩有3个,女孩有几个?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用加法还是用减法?为什么用减法?你能把它记录下来吗?

  3、幼儿说老师记录。请幼儿说说算式中各数字与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4、请幼儿一起读算式并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5、教师一边出示相应的图卡一边交代题意:桌子上有5颗生花生和熟花生,生花生有4颗,熟花生有几颗?

  6、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用加法还是用减法?为什么用减法?你能把它记录下来吗?

  7、幼儿说老师记录。请幼儿说说算式中各数字与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8、请幼儿一起读算式并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四、发书,请幼儿翻书至第28页。

  1教师读题:请看图并根据范例,把下面的减法算式填写完整。

  2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更差的孩子完成作业。

  3集体检查、订正。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21、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9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进行学习数量的关系,了解加减法的意思。

  2、进一步练习9的加减法。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套1-9的数字卡、十、一、=、有关动物的头饰。

  2、教师准备磁铁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玩具9个,让幼儿数一数。

  2、让幼儿说出9的分合。

  二、团体活动。

  1、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图形宝宝,出示三角形(红色和蓝色)让幼儿说出加法算式。

  师在问:9个三角形去掉1个还剩多少个?

  怎样写算式?(书:9-1=8)

  9个三角形宝宝去掉8个,还剩多少个?

  2、出示苹果图形。

  小朋友,老师又带来了什么?(7个红苹果、2个紫色苹果)一共有多少个?用什么方法算?(加法)怎样写加法算式?(书:7+2)还可以写加法算式(2+7)。

  一共有9个苹果送给2个苹果给小朋友,还剩多少个?怎样写算式9-2=7。

  9个苹果送给7个小朋友,还剩多少个?9-7=2。

  三、操作活动:

  1、先出球形,6个绿色的球,3个桔黄的球一共有多少个?怎样摆出算式:6+3=93+6=99-3=69-6=3

  2、操作2出示梨子图形让幼儿说一说然后摆出算式:5+4=94+5=99-5=49-4=5

  四、游戏动物找家。

  游戏规则;带动物头饰的小朋友算好得数,然后找家。其余小朋友说“XX动物你的家在哪里?”小动物回答“我的家在这里”。

自我反思:

  认识数是计算的前提,反过来,计算又可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本节活动通过数的组成把10以内数的认数和计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10以内的每个数,都通过动手操作,使孩子逐渐形成数的概念,掌握数的组成、分解、进而达到正确计算。幼儿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但幼儿并不十分了解每个数的含义,本节活动出现了8个添上1个是几个?使他们了解每个自然数是怎么形成的及它与前面各数的关系,最后通过摆一摆巩固他们对算式的运用。既加深幼儿对10以内组成、分解和运算。

2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0以内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背景:

  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

  活动目标: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 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活动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23、大班数学教案《两位数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组学习,引入竞争机智,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2、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和提高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学习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棒、计数器、合作花、学具钱、蓝猫(淘气)分组比赛题单、小棒。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具吗?今天呀,蓝猫带着他的玩具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听了玩具们精彩的自我介绍,联系自己手中的钱,你们想到了什么?

  (1)我想买一个机器人40元和一个恐龙3元,一共要多少元钱?( 40+3=43)

  (2)我用58元去买赛车4元,还剩多少元? (58-4=54)……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本领!咦?[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真奇怪!这些题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能不能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题,讲给小组的伙伴们听听。

  二、自主学习 探究算理

  1、小组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说算法

  师:谁愿给大家讲讲,你是怎么算的?(数的组成法。)(先减再加的方法。)

  3、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算法,谁来评一评,你最喜欢的是那一种算法?为什么呢?在今后的计算中,我们可以选用自己最喜欢的、又比较快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 课间休息 师生律动

  四、巩固内化,形成新知

  1、做一做1题。

  76-4= 57-3= 68-5=

  师:猫大哥看见小朋友们学得真高兴,想来考考我们,你们怕不怕?(不怕)。(生在音乐声中做题)做完的小朋友请看看你的小伙伴有没有错?

  2、猜小棒、人民币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猜一猜”的游戏现在开始啦!老师手里一共有48根小棒,拿走3根,猜猜,还剩多少根?

  我一共有67元钱,用了5元,还剩多少元?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你们想玩吗?用你喜欢的学具跟同桌的小朋友玩一玩!

  3、分组比赛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在玩中也学到了数学知识!蓝猫想问问小朋友们:“你们敢来比一比吗?”我们先来分组,(师边指)你们是蓝猫队,你们是淘气队。取出题单,

  准备——开始!(比赛完后)停!和你的小伙伴交换题单,互相评改,(参照黑板上的答案)全对了的请小组长给你奖励一颗智慧星!

  4、抢摘苹果

  师:让我们继续加油吧!瞧!这些五颜六色的苹果正等着你们来摘呢!只要你能抢先算对苹果上面的题,这个苹果就送给你了!

  5、拓展练习

  师:没抢到苹果的小朋友可别恢心,只要坚持努力,你还会得到更好的礼物!正巧,蓝猫想邀请我们到森林里去玩玩儿,请看:(出示课件三,森林里一片蘑菇,不知道有多少朵。伴轻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看到玲玲采蘑菇的情景,你能当当小老师,编一个题来考考大家吗?

  师:小朋友们都在积极的开动小脑筋,还能编出很多很多的问题来考大家。是呀,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24、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复习20以内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意图:

  生活处处有数学。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正处于数字化的时代,数学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以灵活、丰富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让幼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表格、卡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观察发现、引出课题。

  师:这些算式我们学过吗?

  生:学过

  师:都是什么算式?

  生:都是9加几的算式

  师:以前学习了哪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呢?

  生1:学过8加几的进位加法。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生2: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二、整理知识、总结规律。

  1、师: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9+2、9+6、9+9

  生:一个加数都是9。

  师:另一个加数有怎样的变化?你能说说算式是什么?

  生:算式是:9+3、9+4、9+5……9+9

  师:第2列算式分别是什么?生:8+4……8+9

  师:观察这两列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加数相同,都是9或都是8,另一个加数又逐渐多1。

  2、 师:它们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和也逐渐多)共同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表

  1:9+2= 9+3= 9+4= 9+5= 9+6= 9+7= 9+8= 9+9=

  2:8+3= 8+4= 8+5= 8+6= 8+7= 8+8= 8+9= 7+4= 7+5= 7+6= 7+7= 7+8= 7+9=

  3:6+5= 6+6= 6+7= 6+8= 6+9= 5+6= 5+7= 5+8= 5+9=

  4:4+7= 4+8= 4+9= 3+8= 3+9= 2+9=

  3、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教师小结。

  三、幼儿操作。

  1、教师分发蓝色计算本子,请有儿完成地17-18页20以内加法练习(2)、(3)

  2、幼儿操作教室巡回指导,作业批改。

  活动反思: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好的成效。

2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9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进行学习数量的关系,了解加减法的意思。

  2、进一步练习9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套1-9的数字卡、十、一、=、有关动物的头饰。

  2、教师准备磁铁教具。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课件《9的加减法》PPT课件

  下载地址:www.banzhuren.cn/ppt/2511.html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玩具9个,让幼儿数一数。

  2、让幼儿说出9的分合。

  二、团体活动。

  1、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图形宝宝。出示三角形(红色和蓝色)让幼儿说出加法算式。

  师在问:9个三角形去掉1个还剩多少个?

  怎样写算式?(书:9-1=8)

  9个三角形宝宝去掉8个,还剩多少个?

  2、出示苹果图形。

  小朋友,老师又带来了什么?(7个红苹果、2个紫色苹果)一共有多少个?用什么方法算?(加法)怎样写加法算式?(书:7+2)还可以写加法算式(2+7)。

  一共有9个苹果送给2个苹果给小朋友,还剩多少个?怎样写算式9-2=7。

  9个苹果送给7个小朋友,还剩多少个?9-7=2。

  三、操作活动:

  1、先出球形,6个绿色的球,3个桔黄的球一共有多少个?怎样摆出算式:6+3=9 3+6=9 9-3=6 9-6=3

  2、操作2出示梨子图形让幼儿说一说然后摆出算式:5+4=9 4+5=9 9-5=4 9-4=5

  四、游戏动物找家。

  游戏规则:带动物头饰的小朋友算好得数,然后找家。其余小朋友!.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说“XX动物你的家在哪里?”小动物回答“我的家在这里”。

  活动反思:

  认识数是计算的前提,反过来,计算又可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本节活动通过数的组成把10以内数的认数和计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10以内的每个数,都通过动手操作,使孩子逐渐形成数的概念,掌握数的组成、分解、进而达到正确计算。幼儿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但幼儿并不十分了解每个数的含义,本节活动出现了8个添上1个是几个?使他们了解每个自然数是怎么形成的及它与前面各数的关系,最后通过摆一摆巩固他们对算式的运用。既加深幼儿对10以内组成、分解和运算。

26、大班数学教案《学习3的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3的减法,理解每幅图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走掉”,“还剩”的含义。

  2、引导幼儿学习运用简明的语言讲述减法算式所表述的图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范例一(图一画好三只兔子,图二画好1只表示走了的一只,图三画好剩下的2只)

  范例二(图一画好三只氢气球,图二画好2只氢气球,图三画个疑问号)

  活动过程:

  一、复习3的组成

  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碰球游戏,我的球和你的球合起来要是3。

  二、集体活动

  一)1、(出示图一)这三幅图记的是一件事情,谁会把每幅图用一句话讲清楚?先讲第一幅。

  想想第二幅怎样讲?(注意用“走了”,而不是“又走了”)把两幅图连起来说说看。

  第三幅图应该怎样讲呢?“还剩”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原来的3只兔子,走掉了1只,没走的,现在还在这里的2只)

  大家一起把这三幅图连起来完整地讲一遍吧!

  2、个别幼儿进行算式书写:谁愿意用一道算式把这件事记下来,边讲边记。

  集体检验操作结果:大家一起来看看他记的对不对?这些数字都表示什么意思呢?“-”呢?“=”呢?

  大家一起读一读这道算式吧!

  二)出示范例二

  1、这三幅图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这个疑问号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呢?第三幅图里可以是什么呢?(请幼儿开动脑筋,试图猜测图义,并作出合理的讲述)

  2、重点讲解减法:谁会用一道算式边讲边记下这件事。(请一幼儿操作)

  3、集体检验操作结果:他记得对吗?[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大家来读一读吧!(幼儿集体读算式)

  4、谁来说说这道算式里每个数字和符号都表示图上的什么意思呢?

  二、幼儿操作

  1、介绍材料,讲解操作要求: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好了学具盒,学具盒里有数字卡和符号卡,待会请小朋友仔细听题目。根据老师说的题目,摆出算式题。摆好后检查检查并说一说你摆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再读一读算式。

  2、教师报题目:如:老师手上有3本书,给了1本给小红,老师手里还剩下基本书,请小朋友摆出算式来表示这件事。(幼儿操作,摆好后,引导幼儿说说算式中各数字和符号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三、结束部分

  组织幼儿收拾学具,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1、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们学习激情很高,互动很好!

  2、我发现对于数学活动,我们应该多以游戏和出示教具等实物更加生动、形象的讲解,这样会让幼儿能容易接受,获取知识。

27、大班数学教案《4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前面刚学习了2、3的加减法。为了让幼儿更进一步的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特设计了此活动内容让幼儿通过实物演示、操作、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实物的数量,能口头列出算式。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培养幼儿能自编应用题的能力和分析为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4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学会自编4的加减法口头应用题。

  活动准备

  篮球4个、篮球筐一个、钓鱼竿、卡片、小筐等,幻灯机。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运球(复习4的加减法)

  1.幼儿分成两组,四个球用两个筐运,看每个筐装几个球,复习4的组成。

  2.师幼齐读: 4 4 4

  ^ ^ ^

  3 1 2 2 1 3

  二、小小篮球赛

  1.师说话引发幼儿兴趣:刚才的运球游戏小朋友们表现的很棒,你们是那么聪明,大家合作的那么好,老师真高兴!现在老师宣布一个让小朋友们更高兴的事,今天我们班要举行一个篮球比赛,希望大家积极参加。

  2.幼儿积极报名,老师把幼儿分成四人一组。

  3.老师当裁判,哨声响起,幼儿进行投篮比赛,台下的小观众加油助威。[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4.算一算每组投了多少球,列出4的加减法算式,教师相应板书。

  1+3=4 3+1=4 2+2=4

  4-1=3 4-3=1 4-2=2

  5.给获胜队发奖章一枚,大家为他们鼓掌。

  6.齐读加减法算式。

  三、看动画编应用题

  教师播放幻灯片,请幼儿看动画编应用题。教师引导幼儿分析应用题,口头列式解答。

  四、游戏:小猫钓鱼

  1.师:猫妈妈领着小猫们来到河边钓鱼,它们钓到了几条鱼呢?

  2.老师和小朋友们戴着头饰,坐到讲台边用鱼竿钓鱼,算出每条鱼上的算式题。巩固4以内加减法。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教师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幼儿在互相启迪、互动互学中促进幼儿不断思考,不断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善”学。幼儿的兴趣被引发了,他们都争抢着参加各种游戏,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让幼儿通过实物演示、操作、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师也积极地参与活动中去,师幼配合得很好,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通顺、流畅。“热闹”而不“杂乱”,当时听课的教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赞叹这次活动很成功。

28、大班数学教案《8的减法》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上的是《8的减法》,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根据老师所出示的图案写出8的减法算式,让幼儿知道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并由幼儿自由创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列算式,学习8的加减法。

  2、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

  3、会口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 复习8的组成

  8只小鸟飞啊飞,1只小鸟飞在前面,后面跟着几只小鸟呢?(7只),你是怎么知道的?(8可分成1和7)8还可以分成几和几,以此类推说出8的组成。

  2. 组织幼儿学习8的减法

  出示课件:

  (1)树上有8只小鸟,飞走了1只,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

  幼儿说出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说出8去掉1还剩7 即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引导幼儿列出8-1=7并知道8,1,7代表什么,教师版书。

  (2)草地上有8蝴蝶,飞走2只,草地上还剩多少只蝴蝶?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2=6,教师板书

  (3)天上有8架飞机,飞走3架,还剩多少架飞机?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3=5,教师板书

  (4)小红有8个气球,送给小花4个,还剩多少个气球?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4=4,教师板书

  3.让幼儿自由创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

  引导让幼儿口述有关8的减法数学问题,如:姐姐有8颗糖,吃了5颗,还剩多少颗?河边有8条鱼,游走了6条,还剩多少条鱼?等等。

  小结: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按照减数从1到7的规律说出8的减法算式:

  8-1=7,8-2=6,8-3=5,8-4=4,8-5=3,8-6=2,8-7=1。

  教学反思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29、大班数学教案《换礼物》含反思

  活动意图:

  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计算的准确率,直接影响学习质量。实际教学中,根据幼儿生特点,安排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活动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

  活动目标:

  1.巩固10以内加法。

  2.提高幼儿计算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动物图片、幼儿活动手册三第38页

  活动过程:

  一、练组成

  2—10各数的组成。

  ①7的组成有哪几组?(.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②8的组成有哪几组?9的组成?10的组成?

  教师一一列举。并验证正误。

  二、换礼物

  1、小牛这里有一张卡片7分,请你为小牛选择礼物?

  □○□=□ 找出 : 3+4=7 2+5=7 1+6=7

  任意选择礼物与小动物连线,并列式计算,看看两种礼物的分值是否与奖券上的分值相等。

  2、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找出相对应的数。

  □○□=□

  三、幼儿操作

  看准题、算对数。

  活动反思: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是人们应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幼儿计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让他们主动参与、快乐学习、自如应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0、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含反思

  设计背景

  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

  活动目标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 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31、大班数学教案《数字2》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由大班和中班的幼儿组成的,都是农村孩子。对他们来说在学校的任何东西都是陌生的。除了学校之外没有任何 语言环境,为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学校尽量让他们多读,多听,多说,多看。游戏为主,采取各种有趣的教学放方法启发他们让他们觉得学校使他们最快乐的地方。

  活动目标

  1.通过做游戏讲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多种读法让幼儿学习2想什么。

  3.掌握数字2的读法及写法。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大胆地说汉语,用汉语表达数字。记住数字的读法及写法。

  难点:用汉语表达关于数字的内容。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尺子,贴板

  活动过程

  首先复习学过的内容

  (一)开始环节

  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两个梨子问:“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的?这是几个梨子?”<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又出示小猫问:“这是什么动物?你们家有没有?喜欢猫吗?这是几只猫?这些都是两个两个的,谁知道我们用那个数字来表示?”。

  (二)基本环节

  教师在黑板上写标题

  教师:“2想什么? 像小鸭”出示数字卡片边读,边让学生跟着读好几遍。(2像小鸭水中游)

  在黑板上画方格,在上面边写数字2,边讲怎么写。然后让学生伸出小手在空中练写。

  让幼儿在练习本上边写边读。要求学生写,读的标准。

  (三)结束环节

  让每位幼儿说说2,还有2像什么。

  (四)延伸环节

  为了提高课堂气氛写一个大大的数字2和一个小小的数字2.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学生对数字2还是有所了解。主要采取了做游戏,鼓励,引导比赛等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小朋友都懂得了2的读法及写法,又会说2像什么。他们都积极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这个数字的兴趣很高。老师不但问积极举手的小朋友,还问那些不举手,表达能力有点困难的小朋友,多多鼓励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会回答出来的。

32、大班数学教案《男生与女生》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调查统计的方法,了解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在表格中记录。

  2、初步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

  3、注意倾听、思考并理解同伴,能从不同角度对表格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在黑板上实现画好"()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如幼儿用书第26页的记录表格),粉笔若干,抹布。

  2、幼儿用书26页内容。

  活动过程:

  1、观察统计各小组男生和女生人数的图表。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26页的各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调查统计表。

  教师:图上有几张小表,每张小表上有什么?每个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记录在小表的什么位置?(男生和女生标记下的空格里)师幼讨论:怎样让别人一看就明白每张小表统计的事第几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呢?(在每张小表的第__组中间用数字标明了小组号)

  2、调查统计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请幼儿到班级的各个组去调查,统计每个小组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在幼儿用书的第26页相应的小表格中作好记录。(活动中,幼儿可能会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人数,教师都应给于肯定,以鼓励幼儿创造性的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统计结果,然后集体在检查验证统计的人数是否正确。

  3、学习将小组统计的结果汇总到班级的大统计中。

  教师出示在黑板上事先画好的"()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

  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张表格上有些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

  教师:每张小表上统计的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应该填写在大表的什么位置?

  此处可以请发表意见的幼儿边回答问题,边走到黑板前在大表格上指出自己所说的具体位置,使大家明确他所表达的意思。当幼儿理解有困难时,教师可以追问:"第一组应该记在表格的什么位置?"请一名幼儿在黑板上的班级统计表中记录本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然后再集体验证记录位置是否正确。

  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26页内容,将调查统计的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填写到全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中。

  4、师幼共同读表,了解统计图标的意义。

  幼儿完成后,同伴之间可进行相互交流,并检查各自的记录是否正确。

  请一名幼儿将黑板上的记录表填写完整。

  请幼儿说说记录表上的数据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事情?

  教学反思

  1)孩子们对本课都很感兴趣,学的都很认真

  2)孩子们都有了性别的认识,也都认识到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要是个乖宝宝。

  3)在教学中我应该应用更多的教学方式,丰富我的教学活动内容。

33、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数学加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的运算。

  2.能准确地进行运算并能正确写出算式。

  3.体验动脑筋思考解题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城堡场景插图,车的图片,蝴蝶关相关图片,蚂蚁关相关图片,小白兔关相关图片,国王关相关图片,终极挑战关相关图片。

  材料准备:画板、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观察图片,引起幼儿的好奇。

  ——这个城堡的名字叫快乐城堡,它里面有好多神奇的地方,小朋友们想进去看看吗?

  ——请小朋友们坐着老师的车进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理解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的运算。

  1.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一关“蝴蝶关”。

  ——蝴蝶姐姐的花园里有什么?有多少只呢?一会又飞来了4只,现在有多少只?

  小结:花园里原来有3只蝴蝶,飞来4只后,一共有7只蝴蝶。用算式表示是3+4=7。

  2.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二关“蚂蚁关”

  ——小蚂蚁的小草坪上有什么啊?一共几块呢?可是吃了3块,还剩几块呢?用算式表示是什么?

  ——小蚂蚁说要分给大家4块,那它还剩几块呢,用算式又怎么表示?

  3.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三关“小白兔关”

  ——小白兔的园里种了什么?有几朵?可是采了3朵还有几朵呢,用算式怎么表示?

  4.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四关“国王关”

  ——国王很高兴大家都来看他的城堡,他说成功通关会奖励我们好多礼品哦!

  ——国王的城堡有6面小红旗,可是他想要9面,谁知道还要加几面才是9面小红旗呢?

  5.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五关“终极挑战”

  ——看苹果对着的数字来写等式,请小朋友把答案写在纸上。

  6.闯关结束

  ——小朋友们都通过了全部的关,国王奖励大家很多礼物都放在了汽车上,我们一起开着汽车回家吧!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34、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空间方位》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过掌握《摆花》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及空间方位能力、推理能力。

  3、感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重点难点

  1、理解横着数、数着数都是5的概念。

  2、能够用不同的空间方位进行摆花。

  活动准备

  16朵花、示范图5张、黑板、幼儿操作材料每人1份(16朵花)、记录纸、花坛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名称,引起幼儿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花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朵花。(2个2个的数)。”

  2、教师:“一共16朵花,今天我们玩的游戏就叫做摆花。”

  (一)教师示范,发现摆花秘诀。

  1、摆花要求:“老师这里有一个四边形的花坛,需要小朋友将16朵花摆在花坛的四周,但还要保证花坛的每一条边都是6朵花,哪个小朋友愿意来试一试?。”

  2、请一位幼儿在黑板上尝试摆花。

  3、教师总结:“他摆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4、教师进行示范:“老师这里有一种方法,来看一看我是怎样摆的。”

  “老师摆成功了吗?摆成了什么形状?老师摆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教师小结:我种了两个横排,两个竖排,4个角上的花数了2次,即在横排数了,也在竖排数了。

  (二)幼儿尝试摆花

  1、给每位幼儿一套小花教具(16朵花),幼儿尝试操作。

  2、强调要求:“16朵花要摆4排(横排竖排都可以),每排5朵花。”

  3、教师巡回指导,摆出一种方法后举手,教师拍照进行拍照分享。

  4、点数进行验证

  5、介绍记录纸:“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摆法,那谁的方法和他一样请举手,说明你的方法也对啦。那我们把这种方法方法记录下来,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记录纸,请把我们验证过的方法记录下来(花可以用圆圈表示)。”

  (三)尝试摆花的其他方法。

  第二种方法:

  老师:“其实摆花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小朋友在尝试摆一摆吧。”

  1、教师巡回指导,摆出一种方法后举手,教师拍照进行拍照分享。

  2、和幼儿一起数一数进行验证。

  3你觉得这种方法像什么?(桌子、凳子、手枪。。。。。)

  4、教师出示这两种方法的记录纸小结:“上面的5朵花不动,左边5朵花不动,右边的5朵不动,下面的三朵向上移了。”

  5、提问:“你觉得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2个横排,2个竖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种出的样子不一样)”

  (四)继续尝试其他的摆法

  老师:“那请小朋友试一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看谁的方法和其他人不一样。”

  2、教师巡回指导,摆出一种方法后举手,教师拍照进行拍照分享。

  2、和幼儿一起数一数进行验证。

  3你觉得这种方法像什么?(桌子、凳子、手枪、开字......)

  你看看她像什么?(井字)

  活动总结

  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对大班幼儿来说,通过有挑战的游戏来发展其空间知觉和推理能力,能够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本次活动中,我先用幼儿平时最常见的花坛引出,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什么叫“横着摆和竖着摆都是5朵花”的概念,将游戏的难点抛给幼儿,启发他们思考其他的摆法。

  在幼儿自由操作中,我用电子设备将幼儿摆花的方法实时拍照记录,并用集体分享的形式让幼儿在大屏幕上再观察,通过这种方式,幼儿的摆花方法得到了再次的验证,也再一次让幼儿了解“横着摆和竖着摆都是5朵花,且一朵花在横排和竖排能够重复数”的难点。

  通过对幼儿作品成功和失败的分享,幼儿更清晰地理解了摆花的方法,再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欲。

35、大班数学教案《钓鱼真有趣》反思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钓鱼真有趣》

  活动目标:

  1、能从画面中,对应出每个人钓鱼的数量,并转换成数字。

  2、让幼儿练习多少关系的比较以及10以内的减法列式计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图画纸、回纹针、磁铁、竹筷子、蜡笔、毛线、海报纸、笔、大水盆。

  2、1-5数字卡三份,减法卡、等于卡。

  活动过程:

  ㈠引起兴趣

  1、问幼儿有没有看过钓鱼?告诉幼儿我们要自己来做一些鱼,这样就可以准备进行钓鱼比赛了。

  2、教师示范一次钓鱼道具的制作:

  ⑴用图画纸画鱼,并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回形针夹在鱼的嘴巴上,一只鱼就完成了,鼓励幼儿制作不同种类的鱼。

  ⑵接着,利用竹筷子、毛线、磁铁制作钓竿:将毛线的一端绑上竹筷子,另一端绑磁铁。如果担心不牢,可用胶带固定,不要缠太厚的胶带即可。

  ㈡团体活动

  1、将幼儿制作的鱼,全部放在一个在水盆里面,让幼儿可以尽情地钓鱼。但同时要告诉幼儿,现实生活中钓鱼,不能钓太多,够吃就好。

  2、教师限定时间,时间到后,请幼儿收竿,带着钓到的鱼,请教师帮忙把数量记录在海报纸上。

  3、教师回收所有的钓鱼道具,请幼儿集合,让幼儿专心于学习数学活动。

  4、教师随意举两个人为例,提问:这两个人谁钓得多?谁钓得少?多多少?少多少?并问幼儿怎么判断多多少?少多少?

  5、引导幼儿以算式表达数学概念,教师用数字卡、减法卡、等于卡,进行示范。

  6、在黑板上,以图卡排出表达式,并用口语表达,例如:强强钓了五条鱼,珊珊钓了两条鱼,谁钓的比较多?多多少?幼儿可能会以手指头或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教师可加入表达式,让幼儿学习抽象符号,并说明,强强比珊珊多钓了三只鱼,五减二等于三:5-2=3

  7、让幼儿运用上述方式,任选两位同伴钓鱼的数量做比较。

  8、请幼儿将自己练习的成果与同伴分享。

  活动反思: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正所谓,“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从若干个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在阅读过程中,多俯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发言,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节课中,我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还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空。学生通过阅读反思,开启了心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学生个人的生活阅历较浅,看待事物往往不够准确全面。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不要急于去否定,而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看法,潜心阅读文本的重点段,这样就给予了他阅读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保护学生的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再一次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6、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飞舞的风筝》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运用判断推理找出排列规律。

  2. 尝试按要求在九宫格内进行排列,并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变化。

  3. 喜欢接受挑战,乐意用语言说出排列规律。

  4.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重点难点

  发现九宫格排序规律,并学习按要求在九宫格排序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九宫格,对风筝的相关知识有了解;有按规律顺序排序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九宫格、十六宫格题纸、蝴蝶风筝及其他昆虫风筝卡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风筝王国要举办联欢会,国王要给蝴蝶风筝排练一支舞蹈,于是请小朋友们来帮忙排列队形。

  二、操作探究:

  1.请幼儿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蝴蝶风筝,依照自己喜欢的规律排列在九宫格里,并能用语言说出自己排列的规律,例如每一排或一列颜色相同。初步感知九宫格规律的变化。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些蝴蝶风筝有什么特点?谁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给他们排排队。

  2.教师分组请幼儿合作,根据要求进行排列:每一行、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的蝴蝶风筝。教师举例说明,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排列要求。(相同颜色的蝴蝶风筝不能排在一起;每一行、每一列都必须排列三种不同颜色的蝴蝶风筝)。

  师:小朋友们刚为蝴蝶风筝排列的方阵真漂亮,带队的国王要求后面的蝴蝶风筝在排列方队时要求:每一行、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颜色的蝴蝶风筝。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两个小朋友一组试着按照要求帮国王排队。

  3.幼儿操作探索过程中,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排列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

  师:你是怎么进行排列的,有什么方法?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三、再次尝试进行操作探索并归纳总结:

  1.鼓励幼儿说一说在排列中遇到的问题,并与幼儿一起总结九宫格的排列方法,寻找排列规律。引导幼儿总结经验。

  师: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好几种在排列方法呢!那么你们有遇到什么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2.增添新的风筝种类,鼓励幼儿根据已知规律再次进行操作,巩固已有经验。

  师:蚂蚁、瓢虫、蜻蜓风筝也想排出蝴蝶风筝的规律队形,不过有一组昆虫风筝已经站好啦,那其它昆虫风筝请小朋友们试试帮助它们排列队形吧。要求:每一排、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的昆虫风筝。

  四、迁移实践:

  1.鼓励幼儿运用九宫格的规律排列方法,三人一组合作尝试进行十六宫格的排列方法,寻找排列规律。引导幼儿在合作体验中,将学到的经验迁移,在巩固的同时又提升了难度,引导幼儿进行新的挑战。

  师:队形排列的太好看了,又飞来了几只小昆虫。这么多小昆虫它们的方阵可不一样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十六宫格)。请小朋友三人一组,合作进行活动。

  2.与幼儿一起进行成果展示与验证,感受成功感和喜悦感。

  师:这么多小昆虫来排方阵都难不倒你们,真是太棒了!那小在请小朋友们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吧!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是否符合风筝国王的要求。

  活动总结

  1.实现教学活动目标及幼儿发展:孩子们在解决风筝排列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反复尝试操作,并验证来解决问题,判断推理出排列的规律,发现九宫格排列传递性和可逆性的特点。能够按要求在九宫格内进行排列,并将经验迁移延伸到十六宫格中,感知发现其中的规律变化。

  2.教学方法和游戏特色:本次活动采用游戏情景法,设置帮助风筝国王排练队形的情景,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孩子们带着这种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在不断地探究过程中,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游戏情境及游戏材料:通过连贯的游戏情节创设和充分地操作材料准备,将幼儿带入到活动中去,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体验,来判断推理,感知九宫格规律的变化,学习排列规律的方法。

  4.过程反思:在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快速的发现了知识点,经过我的及时调整,以孩子的经验和认知为主,进行了活动的微调,鼓励孩子亲身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发现九宫格的规律,同时巩固了能力强的孩子的已有经验,也引导提升了能力弱一点的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活动中的教学机智一定要灵活,根据活动中幼儿的反应,来进行实际活动,尊重幼儿的发展和意愿,才能更好的达到活动效果和目的。同时活动中有的幼儿自尊心较强,所以遇到困难,容易着急,不断地给予他鼓励,请同伴合作帮忙,并用不同的方法引导他尝试操作,建立他的自信心,做到关注个体差异,也是集体活动中需要我注意的地方。

37、大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辨认图形排列的规则,并按照其序列延伸该图形。

  3、发展观察、分析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6、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7、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课前在活动室布置四个活动区域:“超市”、“书店”、“展示大舞台”、“数学角”。

  2、在“超市”里摆满五颜六色的项链、花纹有一定规律的发饰、桌布、衣服、包装纸,卡片花边、国际象棋棋盘,美人痣。

  3、“书店”里摆设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图片:有种子发牙、蝌蚪变青蛙、月圆月缺、小孩长大成人。

  4、“展示大舞台”里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纸环、五颜六色的彩色纸、串珠、纯白色的衣服、裤子、围巾、裙子、手套、袜子、剪刀、画笔、花边、各种颜料、针线、双面胶。

  5、“数学角”里准备了按故事情节变化的先后顺序的小卡片、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感知活动――逛“超市”

  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老师以朋友身份带领幼儿“逛超市”,“超市”里摆满了的各式各样的东西,让孩子们感知事物的序列变化,从而感知事物的美,进一步让幼儿们说出你所见到的物体是用怎样的规律排序的,然后记录下来,看谁记录的画面最美,就在额头中间贴上一颗“美人痣。”

  (二)合作活动――逛“书店”

  老师带幼儿们逛完了“超市”,又带领幼儿们来到了“书店”,这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书、图片。老师说“孩子们,今天书店阿姨把图片的顺序搞错了,我们来帮助阿姨给图片分类排序好吗?”大家等不急了,忙说:“好!”接着幼儿自主的三五成群的自发的组织成一组,开始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图片,幼儿拼拼说说,合作活动,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又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好品德。接着,每组推选一名代言人起来表述本组的排列结果,说出小组的队名、口号,展示交流,要求发言的幼儿用“先……后……最后……”的句式来讲述。

  (三)操作活动――展示大舞台

  老师带领孩子们帮“书店”阿姨把图片整理好后,又带大家来到“展示大舞台”,这里是幼儿们动手操作的区域;在这里,幼儿们可以充分自主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里,老师给他们准备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材料;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尽情的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心趣,一举几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操作活动开始,老师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小朋友的活动中,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后,带上或穿上自己的作品走向展示舞台,在轻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向模特一样展示自己的风采。每一个“模特”展示完毕,“主持人”采访“模特”:“你脖子上的项链的创作灵感来自怎样的排序规律?”他非常自豪地回答:“我制作的项链是用红、黄、蓝、绿,红、黄、蓝、绿.....的规律来排列制成的,记住我哦,我是二十号选手,投我一票!”主持人接着喊:“下一个。”一个个都是那么自信,一个个都是那么出色,一个个都是那么充满活力,最后主持人讲评:每一个参赛选手都表现不错,都发给一份优秀奖。

  (四)延伸活动――有趣的小卡片

  延伸活动中,我又以朋友的身份带小朋友们走进数学区域,为幼儿提供录象故事和故事小卡片,让幼儿边听故事边按故事情节顺序排列故事小卡片。听完故事后,我又带小朋友们到室外去找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品,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38、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加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

  活动要求: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 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活动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39、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7的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特征分解画面,并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学习编减法应用题,列减法算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积极思维能力。

  3、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实物图(一棵大树,树上有7只鸟,一只大的、六只小的;两只白色的、五只黄色的;三只停在树上、四只刚起飞);算式题卡、粉笔、人手一套1-7的数字卡片,运算符号若干、毛毛虫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鸟来做客出示图片,今天鸟妈妈带着小鸟飞到我们班来做客,小朋友们为它们表演一个节目吧!

  二、为鸟儿们表演节目

  1、 教师出示算式题卡(如5+2),幼儿快速从1-7的数字卡片中找出正确答案并举起。

  2、 游戏进行若干次。

  三、鸟妈妈出难题小朋友真能干,现在鸟妈妈出难题要考考你们。

  1、 引导幼儿仔细看图,分解画面。

  问:图上有谁?有几只?它们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颜色、动态不一样)

  2、 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编减法应用题。

  ⑴、幼儿相互讨论小朋友都看见了树上有1只大鸟、6只小鸟;有2只白色的鸟、5只黄色的鸟;有3只停在树上、4只刚起飞;你能根据这些特征编出减法应用题吗?(幼儿讨论)

  ⑵、 集中讨论。

  ①、教师根据鸟大小不同编减法应用题:树上有7只鸟,有1只是大的,几只是小的呢?然后请幼儿列式计算,并说说各数表示什么。

  ②、 谁能根据鸟颜色不同编减法应用题呢?(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编应用题,幼儿编出应用题后,集体列出算式,然后一起说说算式中各数及各符号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③、 用同样方法根据鸟的动态编减法应用题,为什么要问还剩下多少只?

  幼儿讲述,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

  3、 带领幼儿读7的6种减法算式。

  四、与鸟儿们玩捉迷藏鸟妈妈对我们小朋友的表现很满意,它们想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1、 教师遮住若干只小鸟,让幼儿看图并列出减法算式。

  2、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列的算式题中各数所表示的含义。

  活动反思: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首先通过游戏复习7组成。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课件图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动手摆一摆、议一议、说一说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收获。虽然大班的小朋友已经有了1-6的分成与计算初步感知,但要经历观察、质疑、自己解决问题这一系列过程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6、7岁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一节课呈现内容、形式太多,学生注意力就会被分散,所以我设计了课件演示、花片、闯关游戏等形式,幼儿园的孩子比较没接触过用课件上的数学课,所以会更吸引孩子。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阶段,大班为小学一年级做准备。小学一年级是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幼儿园大班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提高,他们二者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幼儿园的课堂主要以育为主,以教为辅,注重的是玩中学,教学的形式是以游戏为主,灵活、自由、趣味性强,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规范性。而小学的课堂,是以教为主,以育为辅,有较强的学习目的性,知识的密度相应增大,课堂的规则也比较多,行为上存在一定的约束力。这种教学形式上的“动”—“静”,教师教法上的差异,许多孩子存在着不适应。

40、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以内减法》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按图意找减法算式题配对的活动,使幼儿理解减法的意义及减法算式题所表示的意思,并学习5以内减法算式题的较迅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语言表达及积极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喝饮料卡、车到站卡、开窗卡及5以内减法算式题卡若干。

  2.贴有数字1~4的邮箱各一个,有一道5以内加法算式题的“信”若干。

  3.每人一份写有减法算式题涂色用的动物图及蜡笔若干。

  活动过程

  1.看图找算式题配对并讲述算式题所表达的意思

  (1)教师出示喝饮料卡和车到站卡,请幼儿在桌上寻找可以与图片做朋友的算式题卡。

  1)读一读找到的卡片上的算式题。

  2)讲讲算式题所表达的图片的意思。

  小结:我们看懂了图片的意思,找到了可以和它做朋友的算式题,知道要从原有的饮料里去掉喝掉的几杯,从原来乘车的人里去掉下车的人。要算算还剩下多少时,都可以用减法算式题表示并算出结果。

  3)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关于吃的、用的、玩的、发生的事中是否也能用3-1=2或5-2=3来表示。

  (2)出示开窗卡,请幼儿仔细看看、想想,在这一张图片中能找出哪些不同的减法算式题来表示图片的意思?

  小结:有的图片只能表示一种意思,也就只能找一道算式题来和它做朋友;有的图片能表示几种意思,那就可以找几道不同的算式题和它做朋友。以后看图片要更仔细,尽量把能和它做朋友的算式题全部找出来。

  2.玩送信的游戏

  (1)出示游戏材料――4个邮箱和许多信,让幼儿观察、思考、讨论游戏玩法规则。

  (2)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打开4个信箱,按游戏规则检查“信”都送对了吗?

  3.算算涂涂

  出示5以内减法算式题卡,算算减法算式题,按答数涂色。答数是1的涂自己喜欢的颜色,答数不是1的不能涂色。

  步骤三:自由编题。

  教师不提供任何编题的条件,让幼儿完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编题。这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编题形式,同时,自编应用题能唤起幼儿头脑中有关加减情景的表象,起到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的中介和桥梁作用,从而促进幼儿抽象能力的提高。

  活动反思

  该活动教师能依据《纲要》的精神,创设数学情境,提供直观形象可操作的材料,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发幼儿观察、思考、探索、操作,有效地训练了幼儿的多向思维,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1、教学设计大班数学《4的加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前面刚学习了2、3的加减法。为了让幼儿更进一步的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特设计了此活动内容让幼儿通过实物演示、操作、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实物的数量,能口头列出算式。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培养幼儿能自编应用题的能力和分析为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7.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4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学会自编4的加减法口头应用题。

  活动准备

  篮球4个、篮球筐一个、钓鱼竿、卡片、小筐等,幻灯机。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运球(复习4的加减法)

  1.幼儿分成两组,四个球用两个筐运,看每个筐装几个球,复习4的组成。

  2.师幼齐读: 4 4 4

  ^ ^ ^

  3 1 2 2 1 3

  二、小小篮球赛

  1.师说话引发幼儿兴趣:刚才的运球游戏小朋友们表现的很棒,你们是那么聪明,大家合作的那么好,老师真高兴!现在老师宣布一个让小朋友们更高兴的事,今天我们班要举行一个篮球比赛,希望大家积极参加。

  2.幼儿积极报名,老师把幼儿分成四人一组。

  3.老师当裁判,哨声响起,幼儿进行投篮比赛,台下的小观众加油助威。

  4.算一算每组投了多少球,列出4的加减法算式,教师相应板书。

  1+3=4 3+1=4 2+2=4

  4-1=3 4-3=1 4-2=2

  5.给获胜队发奖章一枚,大家为他们鼓掌。

  6.齐读加减法算式。

  三、看动画编应用题

  教师播放幻灯片,请幼儿看动画编应用题。教师引导幼儿分析应用题,口头列式解答。

  四、游戏:小猫钓鱼

  1.师:猫妈妈领着小猫们来到河边钓鱼,它们钓到了几条鱼呢?

  2.老师和小朋友们戴着头饰,坐到讲台边用鱼竿钓鱼,算出每条鱼上的算式题。巩固4以内加减法。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教师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幼儿在互相启迪、互动互学中促进幼儿不断思考,不断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善”学。幼儿的兴趣被引发了,他们都争抢着参加各种游戏,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让幼儿通过实物演示、操作、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师也积极地参与活动中去,师幼配合得很好,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通顺、流畅。“热闹”而不“杂乱”,当时听课的教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赞叹这次活动很成功。

42、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的分成》反思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学习数的组成的兴趣。

  2. 初步理解分解组成的含义,认识分合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分解方法。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 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7.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分合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分解方法。

  活动难点:认识分合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分解方法。

  活动准备:

  苹果两个、盘子两个、雪花片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 讲解示范:

  把两个苹果分到二个果盘里,提问:2可以分成几和几?再把两个果盘中的苹果放到一起,提问:1和1和起来是几?

  用数字表示算式并讲解算式:2整体数,∧分解号,1和1部分数。

  二、 自身体验:

  幼儿自由结合2人一组,按老师的口令进行分合练习,如老师说:2可以分成1和1,两人迅速分开,老师说:1和1合起来是2,两人便迅速拉手站在一起。

  三、 请幼儿自由尝试:

  充分利用操作雪花片进行组成分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鼓励他们发现数的组成方式。

  四、用手势口述游戏、"拍手对歌"进行巩固。

  如:练习2的分解,在胸前拍球2下,并同步口述:"1、1",然后,两手指尖相对,腕部分开,做出分解号∧"的样子,口述:"分"表示分解,再分别在左右肩上方各手手一下,并同步口述:"1""1"。

  拍手对歌师:小朋友,我问你,2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某老师,我告诉你,2可以分成1和1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练习数的组成,如在家中分水果,在幼儿园分午点等。

  活动反思: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数的组成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之一,也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

43、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半点钟》反思

  (一)活动目标:

  1.会认识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

  2.学习计划自己的片断活动内容,感受幼儿园生活的作息时间。

  3.有初步的时间概念,知道要珍惜时间。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时钟、自制的《半点作息表》。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时钟》、《科学认识整点和半点》。

  (三)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师:钟面上有几个数字?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

  游戏《拨钟报时》,教师拨钟,幼儿报时。如教师拨8点,提问:现在是几点整?分针指在数字几?时针指在数字几?

  2.出示《半点作息表》,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半点。

  师:小朋友在干什么?短针指向数字8和数字9的中间,长针指数字6,是8点半。

  3.师幼梳理:半点时,分针指在数字6上,时针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如时针指向2和3的中间,就是2点半。

  4.引导幼儿观察8点和8点半,比较整点与半点的不同。

  5.玩游戏&《报时拨钟》,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

  6.指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科学认识整点烽半点》。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到区域继续游戏《报时拨钟》。

  活动反思:

  时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对于学前班孩子来说,认识钟表,加强时间观念,懂得爱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组织了《认识半点》这个数学活动,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已掌握整点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半点的认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引导幼儿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树立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第一组通过观察和操作,能读出钟面的时刻,探索钟面半点指针的规律;第二组通过观察和操作,在老师的帮助与辅导下能读出钟面的时刻,理解半点指针的规律;第三组通过观察和操作,在老师的帮助与辅导下能指出半点指针的规律,可以跟读钟面的时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教育幼儿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

  1、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幼儿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做课间操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幼儿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幼儿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幼儿看钟面的时刻,再想一想半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幼儿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6,时针最后走过数字几,就是几点半。”的规律。

  2、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活动中,我注重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安排了“说说你在这个时间正在做什么”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幼儿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在课堂活动中应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情境,让幼儿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次活动过程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接受能力来设计的,活动中孩子和教师真正融合在了一起,活动的效果较好。

44、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反思

  活动背景

  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

  活动要求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 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45、大班数学教案《小狗的明信片》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多种梯形,巩固对梯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2、尝试用正方形纸折或剪出梯形。

  3、愿意在尝试操作活动中动手动脑。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已认识等腰梯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等腰梯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若干

  幼儿用书、正方形纸、剪刀

  活动过程

  1、找出梯形的明信片。

  (1)小狗给好朋友小猫寄了一张明信片、这真是一张特别的明信片,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出示等腰梯形的明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它象梯子,是张梯形的明信片。

  (3)小动物们都觉得小狗的梯形明信片真有趣,它们也都想要一张梯形的明信片。看看小狗这儿还有梯形的明信片吗?

  (4)教师出示多种形状的明信片,请幼儿观察并找出梯形。

  2、幼儿操作活动。

  (1)给梯形涂色。

  (2)记录图形数量。

  (3)变梯形。

  3、活动评价。

  我在导入时提供的形状一种是幼儿认识的图形,一种是幼儿不认识的图形,如平行四边形,帮助幼儿辨别什么是梯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认识梯形,难点是探索不同形状的纸变出梯形的各种方法。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请幼儿观察、比较。帮助幼儿辨别梯形的基本特征:梯形有两条平平的边,还有两条斜斜的边。

  动手操作,让孩子在操作中获取新知。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两个动手操作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变梯形”,我准备了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请幼儿想办法把这些形状的纸变成梯形的纸,一开始,很多幼儿都不太会,我提醒幼儿可以把它先折一折,让它变成梯形后再沿着折痕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幼儿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把这些图形都变成了梯形,本来这里还要请幼儿把变梯形的方法记录下来,但这里时间太长了,所以我临时改变了计划,请幼儿变好后说说自己是怎样变的就可以了。

  第二个操作活动是“给梯形涂色”,我准备了有各种图形拼成的人、房子、马,请幼儿找一找梯形在哪里,找到后给梯形涂上颜色。这一活动,让幼儿对梯形有了更深的印象。第二个活动中幼儿的成功率明显的提高。以上两个活动让幼儿很好地感受了知识形成的各个过程,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学习行为更加主动,有效。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