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给儿童进行节奏训练
关于如何给儿童进行节奏训练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从三方面训练:
一是听声音。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表情艺术,它用音响的魔力唤起人们的各种感受,上升为“心灵的直接语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时发出和谐、悦耳、具有一定规律和音高的音就称为音乐。听声音实际上就是听一种简单的音乐。如有意识地在婴幼儿身边发出声响,吸引儿童扭头寻找声源。啼哭时,敲打拍摇各种发声玩具,儿童在声音刺激感染下,就会停止哭泣,进而手舞足蹈,咧嘴微笑。但训练时,声音不宜过大。
二是听节奏: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骨骼”、“音乐的生命”。它可以脱离旋律而独立存在,旋律则离不开节奏。瑞士著名音乐家达尔克罗斯在强调节奏训练重要性时曾指出:“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诱发、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有专家认为:节奏感越强,对音乐越爱好。因此,要充分利用身边自然环境中一切可用因素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如用击锣的“@①――@①――”声训练“×---ㄧ×---ㄧ”节奏;击鼓的“咚――咚――”声训练“×-ㄧ×-ㄧ”节奏;石英钟“嗒、嗒、嗒、嗒”的走动声训练“××ㄧ××ㄧ”节奏;小闹钟“嘀嗒、嘀嗒”的走动声训练“××××ㄧ”节奏;母鸡下蛋后“咯咯嗒”的叫声训练“×××”节奏;汽车的“嘀嘀――”喇叭声训练“××・ㄧ节奏……由易到难,逐日积累。
三是听乐曲:婴幼儿期如果听音乐的机会不被提供,儿童的心灵就不可能从情感教育中萌发音乐兴趣。家长切不可以婴幼儿听不懂而放弃。只要坚持反复地选择一些内容健康、表现力强、节奏明快、简短悦耳、有艺术和欣赏价值,且又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童谣、儿歌、现代或古典音乐等陪伴孩子醒觉、进食、活动、睡觉,婴儿就会在成长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像学会运用语言一样地迷上音乐,形成良好的音乐修养。 其次是表演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扶志。
主要从两方面训练:
一是玩乐器:利用儿童对各种乐器(最好是钢琴、小提琴、电子琴、手风琴等)的好奇心来辅导吸引儿童学习唱歌、练习音准、掌握音高、控制音准,培养毅力和表演兴趣。 4~5岁的儿童已有一定的综合和自制力,是开始学习乐器的最佳时期。要先练准单音,逐步由乐句过渡到乐段,进而全曲。如儿童出现因单调而厌学的情况,家长不要生气,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磨炼意志的关键时刻。可改变训练形式,如走出家庭,邀约小伙伴一起练等。切不可废弃。由于儿童有效注意力不能持久,每天宜多次练,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0分钟至40分钟为适。
二是玩音乐游戏:2至4岁的儿童已进入语言和游戏期,是音乐进入儿童的最佳时期。利用其爱唱、好跳、善模仿的特点,开展一些配有音乐的娱乐活动,如游戏、舞蹈,甚至家长与儿童一起唱唱跳跳、比比划划等都会使儿童产生兴趣而获得满足和快乐,促进音乐才能的发展。 最后是识谱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寓情。
分三步训练:
一是认写简谱七个唱名(即1、2、3、4、5、6、7)。了解它是组成变化莫测、美妙动听乐曲和倾泻心灵情感的基础。
二是抄写简单的乐节、乐句、乐段或短曲。这是积累乐汇、丰富想象和创作素材的一种手段。
三是鼓励儿童随意哼写旋律,哪怕是写来不成章法也要放手独立练习,培养写作兴趣。这不仅能随岁月增长而积累音乐知识,提高识谱能力,而且会逐步把情感寓于丰富的想象之中,使音乐才能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中外优秀音乐大推荐
-
儿歌,你是否已经走远
-
声乐技术中的状态练习方法
-
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
音乐教育要激发情感动力
-
自然律动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
浅谈生活化、故事化、形象化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构建
-
我在音乐教育中的点滴体会
-
在唱歌活动中尝试成功的喜悦
-
音乐教学中的暗示
-
激发幼儿舞蹈兴趣的实践研究
-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开展
-
幼儿园中班优秀教案认识正方体(科学)
-
电视机的自述
-
妈妈的蔬菜篮
-
假如我是一片绿叶_小学生作文:四年级
-
赞美荷花的短句259句
-
一个人不爱你的说说句子176句
-
形容在睡梦中的句子155句
-
大班数学教案《单数双数》反思
-
商务接待内供酒朋友圈文案33句
-
主播名字大全可爱 好听的女主播昵称28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