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

首页 - 育儿观念

把孩子变笨了

时间:2022-10-07 21:42:17 A+

把孩子变笨了

把孩子变笨了


  因为新生儿爆发式的学习力,前三年的发展相当重要。但3岁之后智力仍持续不断变化,以掌管推理、判断、解问题等智力发展的前额皮质(prefrontal cortex)来说,直到成年之后才完全成熟。 

  洪兰(台湾阳明大学教授)指出,所谓三岁定终身,输在起跑点或学习有金时期等说法均属无稽。 

  早期学习是透过重复来学习,例如教孩子个鞋带,妈妈示范孩子模仿,做个10次就能学会,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但9岁后孩子大脑活动程度降到和成人相仿,开始进行逻辑思考等更高层次的学习,“要强调的是这个段”,洪兰说。 

  著有《最初三年的迷思》(The Myth of the First Three Years),担任美国麦克唐纳基金会(James S. McDonnel Foundation)总裁的布鲁尔(John T. Bruer)认为,许多父母愿意相信“天才是可以被培养的”,且努力为它寻找合理的解释,任何小实验,不管多粗糙,只要能支持这个迷思都被欢迎。 

  事实上,神经科学与实际教育方法相隔遥远,即使证据显示小孩一出生便用与生俱来的能力,以惊人的速度学习,也无法确定特定的刺激,如双语录音带、教育光碟、莫扎特CD对他们的大脑发展有益。 

  在美国,宝宝大脑发展的产品市场迅速扩张,婴儿录影带的销售额达到一亿美元,教育软件的业四年成长120%。 

  天才宝贝公司(Baby Genius)即以莫扎特效应大发利市,无于实验对象为大学生的事实,销售员忙着说服父母,如果没有买CD,就让宝宝错失了成为天才的机会。 

  而国这股智力开发趋势也持续发烧。洪兰曾发一本畅销书上写要父母每天让孩子用左手写几个字训练右脑,她因此打电话到出版社抗议,才发现还有更离谱的说法。 

  “绝没有先开发右脑这回事,”洪兰说,全脑开发可以分开训练左右脑的说法完全错误。只要两个脑半球间相连的胼胝有被剪开,左右脑的讯息便能互通,根本不可能针对特定脑半球做训练。 

  小儿神经科医师及大脑早期发展专家尼尔森(Charles Nelson)也指出,宝宝早期能力的发展,自有其进度及时间表,这是数千年来大脑不断进行的工作,早在录影带发明之前。 

  有些家长或许觉得,即使这些产品课程未必有学理根据,也不至于有害。儿童精神科医师葛林斯潘(Stanley I. Greenspan)却认为,训练会造成压力,令人担心的不只是父母反复播放录影带或记忆图卡,而是幼儿在做这些事时错过了真正重要的学习──戏。 

  玩是幼儿认识复杂世界、与人建立关系的关键,任何他们要学的事均可在戏中完成:牙牙学语、认识物品的用途、建立抽象概念,这些学习不是靠听指令训练,而是从敲敲打打、听故事和扮演游戏建立。 

  除了语言、动技巧和空间概念外,自信、安全感和信任等更是孩子早期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持,这些经验所形成的人格特质将定孩子的学习状。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会2000年的报告,在学校表良好的幼儿,不是那些先学会算术或背诵的,而是可以坐在位子上集中注意力,与人和睦相处、控制自己情绪的幼儿。培养这些特质必仰充满爱意的亲子关系,及合理有纪律的管教方式。 

  洪兰指出,爱迪生5岁才会说话,日后依然成为伟大的发明家。早说话不代表聪明,晚一点才走路也非迟缓,发展里程碑有其时间的上下限,超过限度才要注意,父母不要太紧张,一天到晚跟人比,或忙着做测验,自己替孩子贴上不正常的标签。 

  大脑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神经细胞间的连结,判断跟谁连结是由基因设定,连结的疏密却是靠经验。 

  “无意间的学习才有用,”洪兰说,常带孩子到外面走走,自然能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创造力,便是在神经连结很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下产生,是无法靠金钱培养的。 

  知性发展和生活教养密不可分,孩子随时对周遭世界投以好奇的眼神,父母的引导和互动,如唱歌和书给他听、指出有趣的人事物等,绝对比制式、重复的刺激更能丰富孩子的经验。 

  多花时间与孩子相处,自然能了解他的生活习性和特质,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如果孩子很快乐,你就做对了,”洪兰肯定地说。 


  www.lcenter.com.tw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