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幼教信息

首页 - 其他幼教信息

八成孩子自认艾滋病知识不足

时间:2022-10-11 00:52:02 A+

八成孩子自认艾滋病知识不足

八成孩子自认艾滋病知识不足

  

为加强少年儿童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更好地保护、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以北京、上海、郑州3个城市为试点,向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发放问卷两万份,希望通过调查更深入地了解少年儿童对艾滋病的态度。该调查从3个城市随机抽取了1342份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1.参与调查的少年儿童80%认为自己没有掌握足够的艾滋病知识。
  2.86%的少年儿童认为学校和社会对艾滋病知识的教育还很不够。
  3.90%以上的少年儿童对待艾滋病患者和参与公益宣传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认为艾滋病患者值得同情,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并表示愿意参与预防艾滋病公益宣传活动。
  4.少年儿童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存在着城市差异,郑州的少年儿童显然更关注艾滋病,对艾滋病患者更宽容。
  抽样问卷的性别、城市分布情况
  抽样问卷中男生520人,占总数的38.7%。女生822人,占总数的61.3%;北京487人,占36.3%;上海302人,占22.5%;郑州553人,占41.2%;年龄从9岁到19岁,平均年龄13.38岁。
  对待艾滋病患者和参与公益宣传活动的态度
  93.3%的少年儿童认为艾滋病患者值得同情,应得到更多的帮助。孩子们的观点主要分为3个方面:
  ●强调艾滋病患者是不幸的:“他们是不幸的,所以需要关心、帮助和温暖”;“本来身体就差,所以更需要帮助和精神支持”;“经常被歧视,太可怜了”。
  ●强调有的艾滋病患者是无辜的:“他们也不想患,况且有人是无辜的”。
  ●强调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人平等”;“应该让他们不自卑”。
  部分同意“艾滋病患者值得同情”的孩子会比较看重传染途径,认为“要看他是怎么样染上艾滋病的”,“不自爱的人不值得同情”,“有人是自作自受”;有的孩子还特别提到了艾滋病患者“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社会的关爱”。
  表示“不同意”的观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有病是他们的事,与我无关”。二是有的孩子认为艾滋病是一种与个人品质相关的疾病,是一种“很脏的病”,“纯属个人品质问题,自作自受”。说明在孩子们的印象里,艾滋病是与性、吸毒密切相关的。
  其中郑州的少年儿童对艾滋病患者的同情比例显著高于北京和上海。可能是因为艾滋病患者离他们比较近,人们对于身边的人总是会更宽容一些。
  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
  在调查中,有80%多参与调查者认为自己并没有掌握足够的艾滋病知识。只有19.7%的参与者表明自己已经掌握足够的艾滋病知识。有1/2的少年儿童表示自己只“掌握部分”、“略知一二”,并提出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也大都是从网上和书上自己看的。1/3的少年儿童否认自己有足够的艾滋病知识,个别孩子表示对艾滋病“一无所知”。
  近1/3的少年儿童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这些肯定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的孩子有两种不同的态度:
  ●认为自己的年龄和身份与艾滋病没有关系:“我们还很小”;“我身边没有”,“因为我们是中学生,所以离我们很遥远”。
  ●认为阻断某种途径就能避免患艾滋病:“不输血就可以了”,“不用被传染的用具就可以了”。
  部分同意的孩子认为艾滋病“在中国发展得很快,“也许走在大街上就会碰见一个艾滋病者”,所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有的孩子甚至觉得“没准父母就带有病毒”,“所以再远也得防备”。
  表示“不同意”的孩子大部分提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且青少年是最大受害者”。同时在这次调查中,很多孩子都提到了“艾滋病像非典一样”,“传染太快”,虽然事实上两者在传播途径上是有很大区别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次非典带给人们的巨大影响。
  而不同地区少年儿童的危机意识有显著差异,郑州的少年儿童对于艾滋病的危机意识显著高于北京和上海,而上海的少年儿童危机意识最弱,他们有的认为自己还小,有的则认为身边没有艾滋病患者就没关系。
  有一半人认为和艾滋病患者同一个教室里上课不安全。甚至有的人已经明确知道艾滋病传播的3种途径,仍然“害怕有生命危险”。甚至在那些认为“艾滋病患者值得同情”的少年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