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

首页 - 教子有方

奥斯本的成功对家教的启示

时间:2022-10-07 21:33:21 A+

奥斯本的成功对家教的启示

奥斯本的成功对家教的启示

  

  1938年,美国青年奥斯本失业了。25岁的奥斯本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受过专门教育,但他时刻梦想着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新闻记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鼓足勇气去一家小报社应聘。

  “在办报方面,你有什么经验和特长?”主编问。奥斯本如实介绍了自己的情况,最后补充说“不过,我写了篇文章。”主编接过他的文章看了后,摇着头说:“年轻人,你这篇文章写得不怎么样,甚至还有不少语法、逻辑、修辞方面的毛病――可是你这篇文章也有独到的地方,有独到的见解,这一点就很可贵!这个独到的东西是创造。凭这一点,我愿意试用你3个月。”主编握着奥斯本的手吩咐道:“好好干吧!”主编的话立即使奥斯本明白了自己的优势所在,他决心做一个有创造性的人。他反复研究主编给他的大叠报纸,又买回其它各种报纸进行比较。第一天上班后,奥斯本迫不及待冲进主编的办公室,大声说:“主编先生,我有一个想法。”主编瞪大眼睛看着这个毛头小伙子。他不顾主编的表情,只顾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广告是报纸的生命钱,我们无法与各大报纸竞争大广告,而小工厂、小商店也做不起大广告,他们又急于把自己的产品或商品告诉更多的人,我们何不创造条头广告,以低廉的收费满足这一层次工商者的需要呢?”主编说:“好啊!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想法!”这就是现在报刊上广泛采用的一条一条的分类产告。

  奥斯本坚持每天提一条创造性的建议,两年后,这张小报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报业托拉斯,他也当上了报业集团拥有巨额股份的副董事长。

  我们看到,奥斯本之所以成功,实实在在是得益于他富有独创性。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现代家长要特别重视对孩子独创性的培育。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幼稚和缺乏经验,孩子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等相联系,这使得一部分家长常常产生错觉,并会在言语上、行动上、不自觉地压抑甚至扼杀孩子创造性的萌芽。

  一次,有个孩子照家长的范画画好了一个小朋友之后,旁边又加了一团黑色。画完后,家长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孩子回答:“小朋友的影子。”“谁叫你画的,你没看见我就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孩子看看范画,再看看家长严肃的脸,呆呆地点了点头并顺从地用涂改液把“小朋友的影子”涂抹掉了。

  上述现象,表面看来是要求孩子学习范画,遵循常规,实际上却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其结果只能是养成孩子墨守成规的习惯。多可惜啊,这位家长错过了一次鼓励孩子创造性表现的机会。而且令人忧虑的是,这并非个别现象。不少家长在孩子刚有一些超乎寻常的想法时,便“一棍子打死”,对孩子“异想天开”的出轨做法,家长常常是不予支持的。

  显然,孩子的“独创性”难免伴随着幼稚和犯错。但孩子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家长不给予这类机会,轻易地包办代替,甚至粗暴否定,非但剥夺了孩子探索的乐趣,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也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懒于动手,疏于尝试,以至性格锁闭,泯灭天性。事实上,往往只有犯过“错误”,才能消灭错误。因此,现代家长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正确对待孩子的创新求异,多给孩子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使孩子成为勇于尝试、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成为不断进取的、具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创新性、开拓型的人才。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