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里的一角――杨振宁的“父教”故事之四
心底里的一角――杨振宁的“父教”故事之四
孩子是未来,既属于父母期望的未来,也属于社会期望的未来。父母往往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但孩子并不就是父母的一切,父母心中还应有事业和属于自己的生活。孩子的所有,父母要关心;但孩子的所有,父母未必都要在意。尤其是父母并不认同的孩子的那一些,父母应留出心底里的一角,求同存异吧!有道是:“理解了干,不理解的看,但不要顶着干。”我想,与儿女的关系,这种处事精神是可以借鉴的!
杨振宁强烈的民族意识缘于父母对他进行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一点一滴的渗透,以及父亲的言传身教。早在厦门居住时,杨武之就教儿子读唐诗,教中国历史朝代更替的顺序:“夏商周……”,天干、地支顺序:“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甚至于八卦……在清华园里,杨武之对杨振宁进行一次正规的教育――读古书、受古训。杨振宁12岁时,杨武之请专人教儿子谈《孟子》,还讲了许多上古历史知识,所以,在中学时代,杨振宁又象儿时背诵《龙文鞭影》一般背诵《孟子》全文。
对杨振宁的中国情结影响最深的还是父亲杨武之。杨武之留学归来之后先后执教于厦大、清华、西南联大等高等学府。他为人师表、工作认真,热爱着水深火热的祖国的教育事业。杨振宁是第一个回祖国访问的外籍科学家,之后,他几乎年年回国,给祖国科学事业出谋划策,他是祖国忠实的儿子。杨振宁常谈起中国的传统本土文化和生活,深为父亲敬业爱国的精神所感。他深知,父亲对他加入美国籍深为不满,在1983年作了这样的记述:“……我父亲在1973年故去前一直在北京和上海当数学教授。他曾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游历甚广。但我知道,直到临终前,对于我的放弃故国,他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我……”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
- 给一片蔚蓝的“大海”――杨振宁的“父教”故事之一
- “玩得透”的孩子有出息――杨振宁的“父教”故事之二
- 静观其变――杨振宁的“父教”故事之三
- 父亲精神伴随一生――李嘉诚的“父教”故事之四
- 取名:潜意识的心理影响――吴健雄的“父教”故事之一
- “宽松”的蔡爸爸――蔡志忠的“父教”故事之一
- 夯实孩子基础的“第一人”――朱光潜的“父教”故事之
- 春雨润物――梁漱溟的“父教”故事之一
- 天妃庙里寻石碑――吴健雄的“父教”故事之三
- 从“静”与“俭”做起――诸葛亮的父教故事之一
- 给“芽”见“阳光”的机会――蔡志忠的“父教”故事之
- 淡泊而又充分信任――蔡志忠的“父教”故事之三
- “对联”启蒙法――朱光潜的“父教”故事之二
- 学识、学问、做人――朱光潜的“父教”故事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