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社交
婴儿社交
我的“观赏动物”小非非(作者外孙女――编者注)不到一周岁的时候,就明显地表现出有与小朋友进行社交活动的要求。这种倾向,时强时弱,在近三四个月中是不断有所发展的。她一见到小孩子就特别高兴,并前去同他(她)亲近、握手,甚至拥抱,非常主动。而对来到家里或在公共场所见到的“大人”,总是警戒地盯着看很久很久。即便后来解除了疑虑,但仍谈不上主动地去接近。她对“大人”的态度,与对小孩子的态度迥然不同,她与“大人”之间,似乎也存在“代沟”。
我把自己观察到的这种现象讲给一位对婴幼儿教育有专门研究的人听。她告诉我,婴儿在其发育的这一阶段,都会有这样的表现。她说很好地满足这种要求,对于小孩子的发育成长有很大的关系,并且告诉我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他(她)的社交能力发生了障碍,可在其他各方面的发育都很健全,也不是弱智,这种症状称之为“自闭症”或“孤独症”。我国患有这种残疾的人不少,他们在全国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重,可以说与聋哑人几乎相等。她强调满足婴儿对社交的要求,对于孩子的健康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把婴幼儿送进托儿所,这个问题可以说得到了某种解决。但是在我国,父母愿意把一岁左右的孩子送进托儿所的人不多,通常要到两岁多时小孩已经会走会说话才被送进幼儿园。在一夫一妻只生一个孩子,和现在通行的一家住一套一室、二室、三室一厅的房子,与邻居不相往来的居住情况下,就会出现家中只有一个小孩,孩子的社交要求普遍得不到满足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婴儿社交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首先,还是要充分认识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如果不觉得这个问题特别重要,就不会积极去想办法。有一位对德国社会比较熟悉的人告诉我,许多德国父母对婴儿社交问题很重视,他们采取的办法之一,就是同有这样年龄段的父母取得联系,定期带孩子“互访”,让小孩子们一起玩,边玩边对婴儿社交中的问题进行教育,培养孩子好的品德。这也是我们可以效仿的办法之一。
办法,有的要由各家庭去想,有的要人们从社会的角度来考虑,有的纳入市政府为社会谋福利的系统,有的可以采取有偿服务的方式来进行。比如有的幼儿园可以利用幼儿放假期间的房屋玩具等设施,办假日婴幼儿俱乐部。公园也是开展婴幼儿社交的场所。在这种婴幼儿俱乐部中,可以吸收有的父母参加劳动,既照顾自己的孩子,同时也可使俱乐部获得临时性的工作人员……总之,办法有待于探索,经验有待创造。我认为这不会是很难的事情,关键还是要有这方面的认识和切实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