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

首页 - 教师成长

写在批评学生之后(中学班主任论文)

时间:2022-10-11 17:46:34 A+

写在批评学生之后(中学班主任论文)

写在批评学生之后(中学班主任论文)

      

做班主任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了,尤其对学生的思想工作越来越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因特网的进一步普及,学生的眼界越来越宽,接触的社会越来越丰富多彩,而由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还不够成熟,自身调节、辨别能力和自身控制能力相对较差,表现出的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富于幻想而不够客观,追求时尚而良莠不分,很容易“追求”上一些不良习惯和风气,并把之带入校园,若不及时发现和制止则很快就会“传染”给别的同学,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及时发现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并予以制止及帮助其改正,便成为班主任思想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对于学生的各种过错,教师将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方法让其及时纠正呢?记得心理学家史京纳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发现:在学习方面,有良好行为得到奖励的动物比有不良行为就受到处罚的动物学得快得多,而且也更能记住所学的,人类也有着同样的情形。所以我们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在激励学生进步时一般应采用多鼓励少埋怨、多赏识少批评的方法,因此用赞扬便能取得的效果最好不用批评。但谁都知道,世上还没有哪一种良药能治百病,教育也一样,只有赞赏、激励和表扬不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有时也少不了鞭策和批评。因为,要真正的帮助一个人是离不开批评的,但批评又常易伤到学生的自尊,引起反感,我们怎样才能两全其美呢?因此,如何把握好批评的分寸,采取什么样的批评方式,才能让学生乐意接受,才能达到我们希望的教育效果,便成为班主任必须思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做法,谈谈自己对班主任批评工作的思考和体会。

(一)牢记批评的目的  批评是为了唤起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行为中存在问题的警觉,限制和制止学生的不良或错误行为并使之及时纠正从而向着正确方向前进,并不是让学生难堪,更不应讽刺、挖苦。若不注意而伤到学生的自尊,一旦让学生有这种感觉:老师的批评不是为我好,而是挖苦我,那么你的思想工作便会适得其反,他们便会一问三不答,或者表面答应要改正缺点,但心里是不服的,这些口“服”心不服的学生,常会在暗地里给你很多“享受”不起的“回报”,让你苦不堪言。只有牢记批评的目的时,面对任何事情,作为教师才不会有任何不利于教育学生的偏激言语和举动。

(二)把握好批评的原则  1.“就事论事”原则。这个原则其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论事而不论人,二是就一件事论一件事。也就是说,在学生犯错误时,我们是批评他这种错误的行为而不是批评学生这个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批评人只能引起学生的抵触,学生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被批评,不知道要改进什么,批评他的错误行为却会使学生明白为什么会被批评,需要改进什么,而且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这才是批评的目的。其次,在批评时要做到就一事论一事、就一个问题谈一个问题,不要把以前和这次没有关系的错事拿到一起来讲,不能“你以前又怎么怎么样了”,更不能“你怎么搞的?旧病未治新病又来”,否则会让学生误认为你揭老底算老账,不是为了让人改正,而是为了让人难堪。因为,把过去的错误翻出来并且唠唠叨叨地讲了没完,对我们教师来说完全是愚蠢和无效的。每个学生都有一些应该忘掉和埋藏的过去的事情,我们从中去翻出些错误和过失来,这决不会帮助学生做得更好,只会让学生觉得你喜欢用老眼光看人,这样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更可能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2.地位平等原则。在批评学生时,老师决不能“现在我以班主任身份和你说话”。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是不会收到任何效果的。这里的平等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往往我们有很多老师,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不管老师讲得有道理还是没道理,讲得符合实际情况还是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很少给学生申辩的余地:“你不要插嘴,犯了错误你还想辩护吗?”让学生有话难说、有理难辩、有苦难言。其实,允许学生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有一个看法和说法,也允许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申辩的机会,这是师生平等的一个最起码、最根本要求。师生之间只有做到互相尊重,坦诚相待,才能以心换心。3.以理服人原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正在成长中和发展中的学生呢?我们教师必须牢记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是培养优良品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没有正确思想的引导,没有道德规范的约束,是难以成人才的。因此,对有错误的学生,只能耐心的和他摆事实、讲道理,不仅让其“知其然”还要让其“知其所以然”,以此来提高他们懂道理、讲道理的自觉性;批评的言语必须是诚心诚意、富有人情味。要用一颗炽热的心去关怀他们,激动他们,真心实意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用真善美去唤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让学生听后觉得你是真心为他好,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不是跟他过不去,要他难堪。因为“入情才能入理,通情才能达理”。冰冷的态度、过重过激的言辞,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加说服的难度。只要用我们的真情去感动学生,使之感觉到批评他是为他好,那么我们离“使学生回到正确的航向上来”的目的便只有一步之遥了。4.一视同仁原则。在学生面前,面对的不管是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还是调皮任性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袒。这对于我们教师,的确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同是做错一件事,对于平时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老师往往会无意识地往好的方面去想,认为是偶然的或是无意的,常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而对他比较宽容、理解;而对于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老师常会往糟糕的方面去思考,而投以另一种目光,认为是必然的或是故意的,因而常会小题大做、百般刁难,又是批评又是检讨,很少会轻易放过。教师的这种无意中形成的厚薄分明之情,对那些更需要关心、帮助与鼓励的表现较差的学生来说,会让他们因为教师的不公而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并促使他们对抗情绪的高涨,从而更增大了教师教育的难度。

(三)批评的前期准备  要使批评有理有据、既不夸张、也不失察,教师就必须采取认真观察、仔细倾听、耐心询问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做好调查,掌握确切的情况,弄清事情的本来面目,分清是非,绝不能偏听偏信。我们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和评价,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千万不能凭推测和小道消息来作为批评的依据。

(四)选择好批评的时间  在批评的前期准备做好后,一般来说,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不要拖拉,不要拖一段时间之后再拿以前做过的错事批评学生(当然采取“冷处理”方法时除外),因为,这样会给学生有这么一种印象:老师喜欢“旧饭新炒”,待学生把所作的错事差不多忘记后,教师再去“揭老底”,不但不会收到什么效果,反而会让学生认为你喜欢用老目光看人而产生对立情绪,这不是一个高明教师的做法。

(五)选择好适当的场合,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  一个适当的场合是一个良好的氛围的必要条件,而良好的氛围又是批评目的达到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大多数学生犯了错误,一般不宜在班里批评,即使为了说明防止这样一种过错现象,也不能点名道姓,要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的自尊。要想批评取得效果,就绝不能与学生的自尊心相对抗;要时刻记住,我们批评的目的只是使对方回到正确的航向上来,而不是去贬抑他的尊严。即使我们动机是高尚,而且对批评学生抱有正确的态度,但也要注意往往是对方的感觉在起作用。而有其他人在场时进行批评,那怕是最温和的方式,也很容易引起被批评学生的怨恨。我们不应忘记这样一句俗语:树要皮,人要脸。面子是做人的尊严的一种外部表现,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去贬抑他人的自尊,保住他的面子,在某些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教师常常却忽略了这一点,残酷的抹煞学生的感觉。给学生一点面子,便是给班级工作多一条道路。由于被批评学生往往对教师存在疑心、戒心,有一种盲目的自我防护反应,只有待之以诚,才能克服这种心理障碍,互相接近,消除疑惧心理,创造一种彼此容纳、沟通情感的良好氛围。

(六)处理好批评的方式  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要动不动就让学生写检讨书或写保证书,因为批评是为了使学生及时改正,而不是要把这不光彩的事当作历史档案来存根;更不要动不动以“以后再犯就告诉你父母”或“要不然回家请您父母来”这样的语气相威胁等等。对此我在班里作过调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反对班主任这样做,并强调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因为很多时候他们犯错误都不是故意的,不能动不动就告知家长;也不要在学生有点错误时、到学生家家访,即便是为了掌握情况,必须与家长通力合作,不让学生知晓,否则,一旦学生怀疑你“背后告状”,你的思想工作便注定是“事倍功半”的。一般是个别交谈,这种方式使用得最多的,因为在这种情况批评学生,较容易达到既能使学生认识到缺点和不足,又不伤其自尊心,不至于下不了台;也可以借助班级的力量:如开主题班会,借助班干的关心和帮助,借助与之较好的而又没有同样违规的同学的影响力等。

(七)做好批评后的帮助和监督  很多学生屡犯屡教,屡教屡改,可还是进步不明显,关键问题就出在我们教师在批评后的帮助和监督不到位和不够持久。其实,学生在接受老师批评之后,完全改正通常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那些已成习惯的不良行为,这个过程更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关心、帮助、鼓励和监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并且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多一些“你进步真快,我为你感到高兴”、“我很荣幸,能有你这样的学生”、“我知道我可以相信你了”让学生感动的话语,必要时还必须在众学生面前大张旗鼓地表扬,或把这样的好消息及时传给他父母,这样更加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树起“我能行”的信心并认真改正错误。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