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家教观
俄罗斯人家教观
前几年,我在海参崴国立远东大学汉学系执教,天天同俄罗斯人打交道,俄罗斯人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做法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俄罗斯幼儿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大自然、习惯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让孩子经受风霜雨雪和严寒的考验。
1993年圣诞节前两天,北风呼啸,雪花飘飞,寒气彻骨。在我所住的大楼前的空地上,出现了令人难忘的一幕:
一位身穿皮毛大衣、头戴狐皮帽子的少妇站立在冰天雪地之中。她时而推动一下身边那辆有篷盖的婴儿小推车,时而跺跺双脚。她的肩膀和帽子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看得出,她已在这儿站立了很长时间。一个身体包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小脸的婴儿正在小推车里酣睡。他不时吸吮一下漂亮的小嘴,仿佛睡梦中也在享受母亲甘甜的乳汁。
少妇名叫米里娜,是汉学系的工作人员,也是我的近邻。小推车中的婴儿,是她的可爱小宝宝,才四个多月。从孩子生下两三个月,每天绝大部分时间处于睡眠状态时起,米里娜就一天两次推着孩子到大楼外的空地上散步,从不中断。开始时每次半小时,以后时间渐渐加长。
那天下午,我刚下课回宿舍,正好看见米里娜站在雪地里推小车的情景。我十分奇怪:天气这么冷,总有零下20℃,又刮着风,下着雪,为什么把这么小的孩子带到雪地里挨冻呢?米里娜笑了笑说:“要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大自然、习惯大自然,这对他的健康有好处。我们俄罗斯人,就是这样培养孩子的。”说着,她用手朝远处指了指。循着她的手指方向,我果然发现,在一百米开外的地方,在皑皑白雪之中,还站着四五位身穿皮衣手推小车的妇女。我的心情,也由惊讶变为佩服。
一个冬天的夜晚,已经九点半了,屋外一片漆黑,寒风飕飕。一个青年教师带着他那两岁的儿子匆匆出门。我正巧有事从外面归来,问他这么晚了到哪里去。他指了指孩子:“我今天忙了一天,没有时间带孩子出去。现在带他去散散步。”我说,天那么黑,又冷,孩子不怕吗?他一笑:“男孩要胆大,天黑是一种自然现象,怕什么?天黑正好培养他的勇气。”
海参崴有美丽的海滩、碧蓝的海水。夏天,海滩上游人如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俄罗斯人,都爱到海水里游泳、浸泡,然后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我们每次去都能见到带了婴幼儿的青年夫妇。有的孩子才几个月大,细皮嫩肉的,也被脱光衣服,先洗海水澡,再沐日光浴,皮肤晒得红红的。
跌跤・玩耍・交朋友
俄罗斯婴幼儿家庭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就是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漫步在俄罗斯的街头广场,无论是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还是在海参崴,都难得见到大人抱孩子或背孩子。在大街上,在台阶下,我经常见到一些两三岁的小娃娃走不稳摔倒了,甚至跌得眼泪汪汪。而他们的父母亲,却连拉都不拉一把,只是停下脚步,鼓励他们自己爬起来,继续往前走。
小孩子在一起玩,你追我赶、打打闹闹中至跌破了皮、流出了血,疼得流眼泪。父母亲看见了,常常也只是察看一下伤痕,轻轻擦几下,然后就让他们站起来继续玩,仿佛摔跤破皮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对于孩子要做的,父母亲一般不加干涉,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
我的一个邻居的女儿叫玛莎。小玛莎过一周岁生日时,她的父母亲在家里举办了一个小小的庆祝会,邀请了五六个亲友和我参加。我给孩子带了一盒漂亮的彩色蜡笔作礼品。小玛莎拿了蜡笔,就一个人玩开了。一会儿,她就把蜡笔扔得满地都是,还在大人的书上、纸上乱涂乱画,她的爸爸妈妈看了只是笑。不一会儿,她玩腻了,就开始爬沙发扶手。扶手很难爬,爬上去也很危险,我暗暗担忧,但满屋大人只是远远地看着她爬。小玛莎好不容易爬上了扶手,刚想站起来,脚下一滑,一下子头朝下,跌倒在铺有地毯的地板上,嗷嗷哭叫。我见了都心疼,而那些大人们却哈哈大笑。她妈妈走过去,鼓励她自己站起来,让她再去爬。
我曾问俄罗斯友人,为什么家长对孩子们的“玩”不加干涉。他们回答:“孩子的兴趣同大人的兴趣完全不一样。怎么玩、玩什么,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应该让他们自己决定。”在俄罗斯两三年,我很少听见孩子的哭声,也从未见过父母亲训斥、责骂和殴打孩子,家长与孩子讲话一般都是轻声细语,态度亲切,很有耐心。
由于俄罗斯的孩子从小就在不受或少受父母亲干涉的十分宽松自由的环境下成长,从小就自己决定该做的事情,因此,他们的独立意识普遍较强,胆子较大,遇事冷静而有主见,比相同年龄层次的中国孩子老练得多。我对门邻居家,有一个叫叶戈尔的小男孩,才上小学。他能在冬天的傍晚,冒着凛冽的寒风,踏着满地的冰雪,一个人到几里以外的地方去替家里取土豆。他还主动地结交了几个韩国留学生做朋友,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显示了很强的办事能力和交际能力。
1994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问莫斯科期间,一个年仅13岁的俄罗斯男孩落落大方地与克林顿对话,他的胆略和老练令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