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焦虑
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焦虑
焦虑是儿童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患儿主要表现在对外界细微的变化过于敏感,烦躁不安,担心害怕,感情脆弱。这类儿童还时常伴有睡眠障碍,做恶梦、讲梦话、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及多汗、头昏、乏力等身心症状。儿童心理焦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素质性焦虑
这类儿童的神经系统往往发育不健全或受到损伤,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过于敏感。有的则是父母本身具有焦虑的表现,给孩子“模仿性”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焦虑表现出焦虑的反应,造成恶性循环。
境遇性焦虑
境遇突发性事件,如父母突然死亡、离异、意外事故、灾害等,儿童心理承受不住,整天担心灾害再次降临头上,惶惶然不可终日。但这类儿童的症状随着时间的迁延往往会自然消失。
分离性焦虑
当与亲属特别是与母亲分离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独生子女的父母出差,孩子既担心父母,也害怕独自一个人留在家里,一个人睡觉,心烦意乱,无心学习。
期待性焦虑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怕达不到家长预期的要求、受责怪而焦虑不安。另一方面,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课程的设计、作业的布置超越了儿童的承受能力,儿童担心完成不了老师安排的任务而受惩罚,从而表现出紧张、焦虑、不安。
环境性焦虑
有些常闹纠纷的家庭,长辈们把孩子作为倾诉自己心中不满的知心人,向孩子诉苦。在这种矛盾重重的环境中,孩子易于产生焦虑情绪。
患焦虑症的儿童对学习缺乏信心,严重者可影响其智力的发展水平。社会交往行为常表现出退缩,依赖心强,做事优柔寡断,常不受同伴的欢迎。长期这样,患儿可能形成抑郁阴沉、自卑感强等人格特征。因此,对焦虑症儿童应予矫正。
首先,应为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睦的家庭气氛。在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中,患儿可减少焦虑的出现,性情获得较好的发展。
其次,应改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父母和教师应端正教育态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出发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提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这样,患儿就可以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避免因期望过高而出现焦虑的表现。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孩子不喜欢讲话怎么办
-
父母离婚对儿童的影响
-
孩子为什么喜欢模仿成人
-
认生是婴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化表现
-
影响儿童心理发育的因素
-
陆峥回答:大的就一定要让小的吗?
-
上海青少年的首要压力来自外界
-
4个月的孩子也会“吃醋”
-
孩子也会感到抑郁
-
关注孩子的叛逆行为
-
儿童逆反心理的正效应
-
我的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呢?
-
关于儿童感冒后耳痛是怎么回事?
-
小白兔收南瓜
-
6岁前孩童慎重全托
-
大班食品安全教案《买食品注意事项》反思
-
幼儿园美术教案 小鱼儿(折纸)
-
推销纪念币机器的朋友圈文案32句
-
女装店介绍词34句
-
2016年全国帆船锦标赛朋友圈文案32句
-
采暖炉广告设计横幅朋友圈文案38句
-
梦幻西游好看名字43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