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城市设想建深水城市抗飓风
沿海城市设想建深水城市抗飓风
“卡特里娜”带来的警示
飓风“卡特里娜”横扫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各州,飓风带来的洪水几乎完全淹没了新奥尔良。
新奥尔良坐落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北方,濒临墨西哥湾,城市三面环水,市内低于海平面约2.1米,其安全依赖环绕城市约560公里的防浪堤。新奥尔良处在“锅底”地形且位于飓风频发区域里,只靠防浪堤保护,是“脆弱而危险的”。此次飓风来临时,堤坝被冲出3个30多米长的大缺口。由于海拔低,飓风过后水位仍在上涨,有的地区积水达6米深,目前80%仍浸泡在水中。
低海拔城市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近年来,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导致海平面普遍上升。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科学家使用1992年发射上天的托佩克斯卫星记录了1993至2002年间的海平面高度。科学家发现,在这20年间,地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了2.8毫米。据推测,今后海平面上升1米,全世界受灾人口将达10亿,其中3亿―4亿人将无家可归,一些国家将从地球上消失。据调查,飓风“卡特里娜”造成巨大灾难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海平面每年以约1厘米的速度上升,是全球平均速度的10倍。
一些岛国,如马尔代夫、汤加等岛国的大多数人口住在海拔高度不足3米的地方。还有水城威尼斯,如果海平面持续上升,就要真的变成一座“水底之城”。
沿海城市的出路在哪里
沿海城市面临着海平面上升的威胁,以后沿海城市的出路在哪里?目前世界沿海国家和小岛国家所采取的因地制宜的适应对策,一般有以下三种选择,即后退、顺应和防护,并以后者为主。
后退是指放弃易受淹没损失的土地和基础设施,沿海居民迁移到安全地带定居。比如,太平洋岛国图瓦卢1.1万国民从2002年开始放弃家园,举国迁往新西兰。
顺应是指沿海居民继续利用处境危险的土地,不需防止海水淹没,而是建立紧急防洪躲避所,设法把住所房屋建高,放弃农业,从事渔业和养殖业,或改种耐海水或耐涝的农作物。
防护是指采取措施减轻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危害。专家提出了4条建议:一是在海边实施的工程项目建设中,提高其设计标准,为将来海平面相对上升“留足余量”。二是严格控制和规划地下流体(水、石油、天然气等)的开采,并在沿海地区控制密集型高层建筑群的建设,以有效控制地面沉降。三是保护沿海湿地、河口和洪积平原,减缓海岸侵蚀,提高自然防御能力。四是建立区域性海平面上升影响评价系统,提高灾害预警预防能力。
设想建深水城市
科学家们还有一些大胆设想。4名英国专家计划在伦敦建造一座“超级堤坝”。这座“超级堤坝”将跨越泰晤士河河口。大坝上将安装不计其数的泄水闸门,使泰晤士河的水流可以随着潮汐自由进退。一旦洪水来袭,工程人员们就可以关闭闸门,保护伦敦的安全。
由于陆地越来越少,人们就有可能迁居海底。几个瑞士人和摩纳哥公国的居民设想在海岸边建一座深水城市。这座设想中的城市是环形的,直径10公里,呈火山口形。他们希望在上面建一座半圆形剧场似的30层居民楼。这些住宅都位于火山口的外圈,因此从窗口可以直接看到外面的深水层,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观赏到海里的鱼。
未来的深水居民靠吃鱼、大螯虾、牡蛎和在附近农场养殖的可食用水藻为生。还有人专为那些想永远迁居海底的人设计了一种名为“航空员”的装置。这是一种只能载两人的微型潜艇,它可以下潜到300米的深度,它的电马达能保证每小时15公里的航速,靠水的阻力上升或下潜。▲
飓风台风在全球的分布
上图中箭头显示的是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空的热带气旋运动路线。带紫色阴影的长条部分是热带地区,该地区北面以北半球的北回归线为界,南面以南半球的南回归线为界。
在北大西洋,黄色箭头显示的是热带飓风的路径,产生于大西洋中部或加勒比海,然后向西移动,转向北或东北方向袭击美国地区,或移到北大西洋。
在东太平洋,黄色箭头显示飓风产生于中美洲西岸附近,然后向西和西北方向移动到太平洋。
在北印度洋,红色箭头显示气旋产生于印度洋东部和北部,然后向西和北方向移动,袭击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或阿拉伯半岛。
在南印度洋,红色箭头显示气旋产生于南印度洋东部和中部,然后向西移动,有时会袭击非洲东岸,然后转向南。
在西北太平洋,绿色箭头显示台风大多产生于赤道以北10度左右带阴影的长条地带,然后向西和北方向移动,袭击东南亚和东亚地区。然后部分台风转向东,移回到北太平洋中部。
在西南太平洋,红色箭头显示气旋产生于澳大利亚以北一线,大约在赤道以南10度附近。然后转向东和南方向,袭击澳大利亚北部海岸,或者继续转向西南,移动到南太平洋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