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知识] 童话创作技巧之五:变形与童话
[童话知识] 童话创作技巧之五:变形与童话
“变形”实际上也是一种夸张,不过是更极端的夸张。特指在艺术想象中,有意识地改变原有形象的性质、形态、特征等,而以异体形象出现,使之更具有表现力,它是童话幻想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变形想象与夸张想象所不同之处在于:夸张想象毕竟还留有客观世界原有物的“面目”,而变形想象则连“面目”也丢弃了,完全呈现给读者一个陌生的“编造实体”,是个不同的异类。这种变形又分为“局部变形”和“全部变形”两类:所谓“局部变形”就是将人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变形。例如科洛迪的童话《木偶奇遇记》中,匹诺曹说了谎以后鼻子就不可思议地变长了。安徒生的《海的女儿》中小人鱼的鱼尾巴经女巫施法后变成了人腿,用的都是局部变形的手法。而所谓“全部变形”也就是整体形象的变形。比如《格林童话》中的“青蛙王子”是因中了魔法而由王子变为丑陋的青蛙的。安徒生的《野天鹅》中的七只野天鹅也是中了魔法的王子们的变形。采用何种变形主要看童话情节发展的需要而定。
变形手法在民间童话和利用民间童话素材创作的文学童话中的运用十分普遍,比如有“魔法变形”,因中了某种魔法而产生变形,然后故事的展开即是围绕着如何恢复原形的艰难的斗争。“青蛙王子”和“野天鹅”都是这样的精采故事,“青蛙王子”和“野天鹅”们最终都借助外力恢复了王子的原形。此外还有“魔力变形”,即本身具有某种魔力,可随心所欲使自己变形。一般神、鬼、妖、巫等形象都具有这种能力。例如鲍姆的《绿野仙踪》中的奥茨就是一个变化多端的魔术家,他原是个秃头、皱脸、又矮小又老丑的人,却能够随心所欲地变成一个美丽的妇人,或一只怪兽和其他各种形象。魔力变形也通常用在变形争斗中,以增添故事的紧张激烈与新奇感。双方在争斗中不断变化形体,较量魔力的高下。最典型的就数《西游记》中孙悟空与二郎神的交战,孙悟空一再变形,但一再被二郎神识破,并也利用变形来与之斗法,其紧张激烈的争斗扣人心悬,这或许也就是《西游记》如此吸引孩子喜爱的重要因素。
现代童话变形手法的运用变得更为出神入化,有时候甚至无需借助任何魔法,随心所欲,全由人的意志决定。例如意大利作家罗大里的《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小泰莱莎因不想知道战争的残酷而不愿长大,她就总是那么小小的。但后来为了承担照顾全家的责任,她又希望自己长大一点,于是,她果真就长大了一些。再后来,为了对付强盗,她又命令自己变成了巨人。制服强盗后,她又渐渐变小,成为一个中等身材的、全村最漂亮的大姑娘。小泰莱莎的变形无任何魔法,只是随着心愿,想小就小,想大就大,不受魔法框架的约束,非常自如。这就是变形手法的巧妙运用!《木偶奇遇记》中匹诺曹鼻子的长短也并不借助于魔法,只因了他的诚实与否。说了谎就长了,诚实了就短去了,很自然,又隐含着很深刻的教育意义。包蕾的《小胖变皮球》中的小胖,因懒惰,老爱蜷缩着睡懒觉,久而久之就退化成了皮球形,只能滚着走路,也并无任何魔法的痕迹。可见现代童话变形手法的运用较为自由,而少固定的模式,只是利用变形想象创造新异的艺术形象,而给读者以新奇有趣的艺术感觉。在现代科幻童话中,利用高科技手段,变形手法的运用就更为普遍和出神入化,“变形金刚”、“机器怪兽”就是最典型的变形形象的塑造,这些新奇怪异的童话形象深得孩子们的宠爱,借助精彩的变形,故事也显得更紧张激烈和富有神奇的变化性。
变形形象的创造,全凭作者独特的艺术感觉和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重要的是不拘泥于习惯性的思维,敢于突破现实客观规律的束缚。西方现代派艺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充分发挥了原始变形想象那种稚拙与怪异的特点,从而创造出了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而给人以十分新鲜别致的艺术感觉。同样,它成功的变形艺术想象对我们的童话创作不也是很有启迪意义的吗?
相关文章
-
[童话知识] 童话创作技巧之七:传统形式的借鉴与创新
-
[童话知识] 童话创作技巧之三:童话的虚与实
-
[童话知识] 童话创作技巧之四:悬念与童话
-
[童话知识] 童话创作技巧之六:“小道具”与童话
-
[童话知识] 童话创作技巧之八:误会法与巧合法的妙用
-
[童话知识] 童话创作技巧之一:童话创作的思维训练
-
[童话知识] 童话创作技巧之二:怎样从生活中吸取童话
-
[童话知识] 童话创作技巧之九:单纯明快的叙事方式
-
[童话知识] 幼儿童话特点之二:以拟人为主体的童话形象
-
[童话知识] 童话重要艺术手法之一:夸张
-
[童话知识] 童话重要艺术手法之二:象征
-
[童话知识] 童话重要艺术手法之三:拟人
-
[童话知识] 幼儿童话特点之一:融进幼儿心理特点的艺术幻想
-
[童话知识] 幼儿童话特点之三:单纯明快的叙事方式
-
[童话知识] 幼儿童话的改编之一:主题明确
-
[童话知识] 幼儿童话的改编之二:脉络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