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作家] 刘兴诗[中国]
时间:2022-10-08 03:05:31
A+
[童话作家] 刘兴诗[中国]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世界科幻小说协会会员(亚洲及中国最早加入该协会的5个会员之一)。中国科学文艺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副主席。曾任中国地质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科学文艺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理事、全委会委员、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等职。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表彰为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四川省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1983年),辽宁省有关单位评选为“孩子们最喜爱的科普作家”等。列入《中国文学家辞典》、《儿童文学辞典》、《童话辞典》。
1931年5月8日出生于武汉,四川德阳人,几代前是广东兴宁迁来的客家人,更早来自福建宁化。1939年发蒙于南京五台山小学,1950年,重庆南开中学毕业。1956年,北京大学毕业。1956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学院、成都地质学院(现在的成都理工大学)任教。成都理工大学学科专业建设高级顾问,教授。在广西、新疆有关专业单位兼任史前洞穴考古学、果树古生态学研究员。
1945年,发表第一篇作品。
1952年,开始科普创作。
1960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
1961年,开始科幻小说创作。
至2004年12月,在境内外共出版100本书(境外7本),主编30余套丛书或选集。境内外125个出版社,114个刊物,78家报纸,以及电影制片厂、电台等其他56个单位,发表各类作品(小说,科幻小说,童话,科学童话,散文,知识小品,诗,古典诗词,科学诗,剧本,评论,论文等)共1800余篇。列入390多个选集。国内除宁夏、西藏、澳门外,其他29省(区)、直辖市和港台地区,均有作品发表。已排定在2005年将在中国大陆出版14本书(另11本书可能在2006年初出版),台湾出版15本书。因此至2005年底,出版总量将达123本书。
迄今获奖93次。其中国际奖1次(美术片《我的朋友小海豚》,获1982年意大利第12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荣誉奖,意大利共和国总统银质奖章),海峡两岸奖1次(童话《偷梦的妖精》获1989年海峡两岸第一届中华儿童文学创作奖),全国奖23次,省市奖37次,报刊及其他奖31次。
低幼童话《小哈桑和黄风怪》,获1954-1979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三等奖、全国第二届儿童文学优秀读物奖;《阿雪的世界》获《儿童时代》1981年童话征文优秀作品奖;《谢谢您,施耐尔太太》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优秀作品奖;《小河里的老妖精》获《童话报》1998年秋季童话佳作排行榜;科学童话《魔法山的秘密》获成都市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
童话《星孩子》、小说《虎孩》分别列入1983年、1988年“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推荐书”。科普读物《考古之谜博览》列入1994年“让精神世界更美好”推荐书。
小说《蛇宝石》,科幻小说《辛伯达太空浪游记》列入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少年文库”。以上两书均被台湾有关方面列为推荐书。
《美洲来的哥伦布》被评为中国科幻小说重科学流派代表作。
一些作品译为日、朝、英、法 、荷、匈、俄、世界语。一些作品被改编为话剧、广播剧、连环画和缩写故事。
一些作品被列入大学中文系儿童文学教材,小学课本,台湾小学实验课本(大陆作家唯一被选入台湾小学教材者)。
曾经多次在一些大学及其他学校开设科幻小说、儿童文学讲座,包括台湾一些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作家团体等。在一所大学为地理系、历史系、中文系同时开设系列专题学术讲座。
一些作品被选为瑞士、澳大利亚等国有关单位的学习中文教材。
2000年,以儿童文学和科幻小说作家身份应邀访问台湾,进行环岛考察及学术报告。
科幻小说创作基本观点:“幻想从现实起飞”,“科学幻想是科学研究的直接继续”。主张科幻小说应具备科学与社会双主题,从切实可靠的科学基础上萌发幻想,与其他文学作品相同,注意反映显示生活,书法人民大众心声。唯一不同仅是以浪漫夸张手法,折射显示生活而已。应尽量避免闭门造车,胡思乱想,脱离现实生活和人民大众的纯娱乐性创作倾向。
科普创作基本观点:科普是将科学知识清楚明确交付给读者,不能故弄玄虚,使读者越读越糊涂,成为一种玄学。不赞成将各种无聊的传闻冒充科学普及。坚决反对批着“科学”外衣,宣扬迷信和伪科学的现代迷信倾向。
儿童文学创作基本观点:主张真善美原则,美的意境和语言,真的情感和知识,善的性灵和追求,对当代儿童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应尽量减少玩弄噱头的纯娱乐性创作,坚决抵制各种有害少年儿童的不健康倾向。
1931年5月8日出生于武汉,四川德阳人,几代前是广东兴宁迁来的客家人,更早来自福建宁化。1939年发蒙于南京五台山小学,1950年,重庆南开中学毕业。1956年,北京大学毕业。1956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学院、成都地质学院(现在的成都理工大学)任教。成都理工大学学科专业建设高级顾问,教授。在广西、新疆有关专业单位兼任史前洞穴考古学、果树古生态学研究员。
1945年,发表第一篇作品。
1952年,开始科普创作。
1960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
1961年,开始科幻小说创作。
至2004年12月,在境内外共出版100本书(境外7本),主编30余套丛书或选集。境内外125个出版社,114个刊物,78家报纸,以及电影制片厂、电台等其他56个单位,发表各类作品(小说,科幻小说,童话,科学童话,散文,知识小品,诗,古典诗词,科学诗,剧本,评论,论文等)共1800余篇。列入390多个选集。国内除宁夏、西藏、澳门外,其他29省(区)、直辖市和港台地区,均有作品发表。已排定在2005年将在中国大陆出版14本书(另11本书可能在2006年初出版),台湾出版15本书。因此至2005年底,出版总量将达123本书。
迄今获奖93次。其中国际奖1次(美术片《我的朋友小海豚》,获1982年意大利第12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荣誉奖,意大利共和国总统银质奖章),海峡两岸奖1次(童话《偷梦的妖精》获1989年海峡两岸第一届中华儿童文学创作奖),全国奖23次,省市奖37次,报刊及其他奖31次。
低幼童话《小哈桑和黄风怪》,获1954-1979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三等奖、全国第二届儿童文学优秀读物奖;《阿雪的世界》获《儿童时代》1981年童话征文优秀作品奖;《谢谢您,施耐尔太太》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优秀作品奖;《小河里的老妖精》获《童话报》1998年秋季童话佳作排行榜;科学童话《魔法山的秘密》获成都市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
童话《星孩子》、小说《虎孩》分别列入1983年、1988年“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推荐书”。科普读物《考古之谜博览》列入1994年“让精神世界更美好”推荐书。
小说《蛇宝石》,科幻小说《辛伯达太空浪游记》列入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少年文库”。以上两书均被台湾有关方面列为推荐书。
《美洲来的哥伦布》被评为中国科幻小说重科学流派代表作。
一些作品译为日、朝、英、法 、荷、匈、俄、世界语。一些作品被改编为话剧、广播剧、连环画和缩写故事。
一些作品被列入大学中文系儿童文学教材,小学课本,台湾小学实验课本(大陆作家唯一被选入台湾小学教材者)。
曾经多次在一些大学及其他学校开设科幻小说、儿童文学讲座,包括台湾一些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作家团体等。在一所大学为地理系、历史系、中文系同时开设系列专题学术讲座。
一些作品被选为瑞士、澳大利亚等国有关单位的学习中文教材。
2000年,以儿童文学和科幻小说作家身份应邀访问台湾,进行环岛考察及学术报告。
科幻小说创作基本观点:“幻想从现实起飞”,“科学幻想是科学研究的直接继续”。主张科幻小说应具备科学与社会双主题,从切实可靠的科学基础上萌发幻想,与其他文学作品相同,注意反映显示生活,书法人民大众心声。唯一不同仅是以浪漫夸张手法,折射显示生活而已。应尽量避免闭门造车,胡思乱想,脱离现实生活和人民大众的纯娱乐性创作倾向。
科普创作基本观点:科普是将科学知识清楚明确交付给读者,不能故弄玄虚,使读者越读越糊涂,成为一种玄学。不赞成将各种无聊的传闻冒充科学普及。坚决反对批着“科学”外衣,宣扬迷信和伪科学的现代迷信倾向。
儿童文学创作基本观点:主张真善美原则,美的意境和语言,真的情感和知识,善的性灵和追求,对当代儿童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应尽量减少玩弄噱头的纯娱乐性创作,坚决抵制各种有害少年儿童的不健康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