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超级儿童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超级儿童
《纽约时报》近日登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社会对教育问题日益重视的文章,从外国人的视角反映出教育发展对青少年素质提高和中国未来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文章全文如下:
6+8-7+6+5等于多少?
如果你能不假思索地回答:18,那么祝贺你!你与上海幼儿园里的孩子一样聪明,他们即使是用外语回答也能立即得出答案。
我接触到了未来――这些孩子们。中国城市里不断崛起的摩天大楼常常令来过中国的美国人惊叹,诸如上海1380英尺高的金茂大厦。但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最令人敬畏的却是那些大城市孩子受到的良好教育。与中国的高楼大厦、军事实力和工业相比,这些“超级儿童”恐怕更是我们美国人将要长期面对的竞争性挑战。
托尼・徐就是这些“超级儿童”中的一员。托尼的中国名字叫徐君(音译),他所在的上海新世纪幼儿园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英文名字。徐君今年6岁,母语是普通话和上海话,但即使用英语回答算术题,他也比我要快。
“10+5-1-4+5等于多少?”我随便问了他一道题,“15”,他马上回答――连我还没有算出结果呢!跟他相比我觉得自己的大学算是白念了。
像新世纪这样的私立幼儿园一年的学费是2000美元,这在上海来讲也是一个巨大的数目。但现在中国的每个城市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为了自己的“小皇帝”家长花再多的钱也舍得。一流的私立学校在中国各地不断涌现,用中国的成语来说,仿佛就是雨后的春笋。
当然,在中国农村还有很多破旧的土坯校舍,农民把自己的女娃领出学校,此外还有一些三流的大学,这些都阻碍着教育的前进。但中国的巨大力量在于,重教的观念已深入城市社会。
在中国我曾代表哈佛大学对申请入学的高中生进行面试,这个经历使我对中国学生的能力刮目相看。由于SAT考试没有在中国举行,这些孩子们只能参加GRE考试,尽管这是为申请研究生而进行的考试,中国考生的成绩仍排在前面。我的许多中国朋友担心这种学习方式让孩子们太过辛苦并吞噬着他们的年华,但那些最聪明的孩子并不是学习机器,他们对艺术、音乐、诗歌充满兴趣,或者像姚明一样成为篮球明星。
我曾访问过上海最好的高中之一――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何晓文(音译)向我展示该校学生在国际数学和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的14枚金牌。当我问她是否遇到过学生抽烟或酗酒之类的问题时,她看起来很震惊,说如果有的话,这样的学生应该被送到校长室来。
比较中美不同的文化可以为中国的教育成功找到一个答案。美国人认为优秀学生之所以优秀是聪明的结果,而中国人则将之归因于勤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学生学习好,部分得益于他们的父母对其期望较高,孩子们会逐渐以父母的目标为自己的目标。两国的孩子都会达到父母的期望,而中国家长比美国家长对孩子有更多的要求。
不同的要求所引发的不同结果在二附中表现得很明显。这里的学生平时住校,只在周末回家,他们几乎从每天早6:30就开始学习,直到晚11点熄灯。每周六他们从上午9:40到下午5:10参加课外辅导,在周日他们像女生巩兰(音译)所形容的那样做六个小时的“自定功课”。她解释说:“这是使我们获得自我提高的额外功课。我用来读课外书以提高那些自己感到薄弱的科目。”
中国学生可能不像美国学生有那么多的娱乐,也不热衷于性、麻醉品和摇滚乐。但这些孩子们的数学能力和勤奋好学将使他们不可战胜。他们是中国的未来,而在他们的后面还有托尼・徐这样的幼儿园里的孩童,中国终将再次引领世界。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