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诗三首繁星(一五九)课堂笔记知识点
短诗三首繁星(一五九)课堂笔记知识点
1、短诗三首繁星(一五九)课堂笔记知识点
短诗三首繁星(一五九)课堂笔记知识点
教材分析: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
作者介绍: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主要作品:诗集《繁星》《春水》,小说集《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我会写:
繁:繁星 繁密 繁多 繁杂 删繁就简
漫:漫谈 漫长 漫道 漫不经心 漫山遍野
灭:消灭 灭亡 磨灭 熄灭 自生自灭
藤:紫藤 白藤 葡萄藤 顺藤摸瓜
萝:藤萝 绿萝 女萝 萝卜 菠萝
膝:膝盖 护膝 盘膝 卑躬屈膝 促膝长谈
涛:波涛 浪涛 林涛 惊涛骇浪 波涛汹涌
躲:躲闪 躲让 躲避 躲藏 东躲西藏
形近字:
漫(漫长)慢(慢慢) 灭(熄灭)火(火柴)
藤(藤蔓)腾(奔腾) 萝(萝卜)箩(箩筐)
膝(膝盖)漆(漆黑) 涛(波涛)铸(铸造)
近义词:
漫灭磨灭 回忆 回想
理解词语:
【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藤萝】又名紫藤萝,是优良的观花藤木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春季开花,花淡紫色,具有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紫藤的通称。
【思潮】(1)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2)某一时期内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
【回忆】想过去的事或指回想;反省。
【清响】清脆的响声。
课文主题:
《繁星(七一)》:通过回忆小时候的事,歌颂了童真和母爱。
《繁星(一三一)》:用排比、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波澜壮阔的大海的赞颂。
《繁星(一五九)》:运用类比、联想和比喻,表达了对母爱的深情赞颂。
这三首短诗通过对母亲和大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依恋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问题归纳:
1、第1首小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花园,花园中的藤萝垂落在廊亭的边缘,给人安全温馨的感觉,我 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上,感受着她温柔而又关爱的抚摸。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对家的思念,对母亲的牵挂。
2、第3首诗中巢和母亲的怀有什么关系?
在这里诗人选取了巢这个意象,非常贴切。当天上的风雨来时,鸟儿会躲到它的巢中;当孩子心中的风雨来时,她会躲到母亲的怀里,母亲温暖的怀抱永远是最安全的地方,会像安全的巢一样庇护我。这首诗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3、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对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小事的描写。
2、2.长方体()个;正方体()个;球()个;圆柱()个;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八》练习题及答案
2.长方体(4)个;正方体(1)个;球(2)个;圆柱(4)个;
3、5.量一量。黑板约长()米,小男孩高()米()厘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一参考答案
5.量一量。
黑板长约(3)米
小孩高(1)米(3)厘米。
4、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进度表)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表
2018.08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
一
8.278.31
《大青树下的小学》(3)《花的学校》(3)
书法(1)课外阅读(1)
二
9.39.7
《不懂就要问》(2)《口语交际》(1) 习作(2) 《语文园地一》(2)课外阅读(1)
三
9.109.14
《古诗三首》(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3)书法(1)课外阅读(1)
四
9.179.21
《秋天的雨》(2)《听听,秋的声音》(1)《习作》(2)《语文园地二》(2)书法(1)
五
9.259.30
《去年的树》(3) 《那一定很好》(1)《在牛肚子里旅行》(3)课外阅读(1)
中秋节9.24
六
10.810.12
《一块奶酪》(1)《习作》(2)《语文园地三》(2)课外阅读(1)《总也倒不了的老屋》(2)
10.110.7国庆节放假
七
10.1510.19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1) 《不会叫的狗》(1) 《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四》(2)课外阅读(1)
八
10.2210.26
《搭船的鸟》(2)《金色的草地》(3)《习作》(3)
九
10.2911.2
《古诗三首》(3)《富饶的西沙群岛》(3)
书法(1)课外阅读(1)
十
11.511.9
《海滨小城》(3)《美丽的小兴安岭》(3)书法(1)课外阅读(1)
十一
11.1211.16
《习作》(2)《语文园地六》(2)《大自然的声音》(3)课外阅读(1)
十二
11.1911.23
《父亲、树林和鸟》(3)《带刺的朋友》(3)《口语交际》(1)课外阅读(1)
十三
11.2611.30
《习作》(2)《语文园地七》(2)《司马光》(2)
书法(1)课外阅读(1)
十四
12.312.7
49-3x8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49-24
=25
14+6x4(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14+24
=38
3x8-16(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24-16
=8
(35+28)7 (先算加法再算除法)
=637
9
(99-78)3 (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213
=7
100-(72+28) (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100-100
=0
57-34-14 (先算57-34再减14)
=23-14
=9
28+65-85(先算28+65再减85)
=93-85
8
7、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一) 653+285 165+435+377 700-399+125 800-672 500-196-204 652-(97+355)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一)
653+285=938
165+435+377
=600+377
=977
700-399+125
=301+125
=426
800-672=128
500-196-204
=304-204
=100
652-(97+355)
=652-452
=200
8、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丰收了》 (1)奇思用6天看完这本书,他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2)笑笑已经看了80页,剩下的要在5天内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3)再想一个生活中用(180-80)+5解决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丰收了》
(1)奇思用6天看完这本书,他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1806=30(页)
(2)笑笑已经看了80页,剩下的要在5天内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180-80)5=20(页)
(3)再想一个生活中用(180-80)+5解决的数学问题,与同伴说-说。
小红带了180元,买书包用去了80元,剩下的钱正好买5支钢笔,一支钢笔多少元?
9、7.(1)5×10-5×3=5×(10-3)成立吗?想办法验证你的想法。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四练习题及答案
7.(1)510-53=5(10-3)成立吗?想办法验证你的想法。
(2)你能看懂下面算式的道理吗?
(3)你能使下面的计算变得简便吗?
20614-614
=(206-6)14
=20014
=2800
7299
=72(100-1)
=72100-721
=7128
10、(2)55230里有(5)个十万,(5)个万,(2)个千和(3)个百。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练习参考答案
(1)读一读普査结果中的各项人口数据。
(2)55230里有(5)个十万,(5)个万,(2)个千和(3)个百。
(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约为(67714)万人
(4)比一比,填一填
性别构成:(686852572)>(652872280)
11、朗读“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繁星(一三一),说说诗人想表达的感情
朗读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繁星(一三一),说说诗人想表达的感情
答:通过朗读这一篇繁星(一三一),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冰心对于大海的感受,对于无边无际大海的赞颂,只有它才能够包罗万象。特别是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12、朗读繁星(一三一)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朗读繁星(一三一)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海深沉的爱。
13、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文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用对仗的语言论述了中国少年责任重大,以及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饱含着作者振兴中华的迫切愿望,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激越之情,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脉络梳理:
全文共3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强调了少年责任的重大。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通过大量的比喻,写出了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进一步赞美和祝愿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
14、(2)数对(4,2)和(2,4)分别表示哪个汉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练习题及答案
(2)数对(4,2)和(2,4)分别表示哪个汉字?
数对(4,2)表示汉字冬
数对(2,4)表示汉字月
15、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7.填一填,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0.78÷0.2=( )÷2 0.75÷0.25=( )÷25 4.06÷0.58=( )÷( ) 32÷0.08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7.填一填,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0.780.2=( )2 0.750.25=( )25
4.060.58=( )( ) 320.08=( )( )
答案:
0.780.2=( 7.8 )2 0.750.25=( 75 )25
4.060.58=( 406 )( 58 ) 320.08=( 3200 )( 8 )
16、4.学校要给30扇教室门的正面刷漆。(单位: m) (1)需要刷漆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2)如果刷漆每平方米需要花费5元,那么刷漆共要花费多少元?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
4.学校要给30扇教室门的正面刷漆。(单位: m)
(1)需要刷漆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2X0.9-0.4X0.3)X30=50.4(m)
(2)如果刷漆每平方米需要花费5元,那么刷漆共要花费多少元?
50.4X5=252(元)
17、五下第1课古诗三首之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乡村农人耘田、绩麻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
②作者简介:
范成大,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其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18、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已亥杂诗课堂笔记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已亥杂诗课堂笔记知识点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主题:
《己亥杂诗》写了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感痛心,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和对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注解]
①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②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③恃:依靠。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
鉴 赏:
① 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国家形势的看法。风雷比喻社会变革,万马齐喑比喻当时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②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热切的希望,他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期待着改革大势催生新的生机。
19、五年级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课堂笔记问题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课堂笔记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先写牛郎织女勤劳持家,日子过得挺美满,老牛死后留下牛皮,告诉他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接着写王母娘娘反对,亲自去抓回织女,牛郎披上牛皮带着孩子奋力追赶,王母用天河隔开他们,最后写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
2.为什么要着重描写老牛的临终嘱托?
老牛临终嘱托牛郎留下自己的皮,至死都不忘报恩,忠心耿耿。同时,老牛的这张皮在后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处留下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3.郎织女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王母娘娘抓回织女想永远的将牛郎织女分开,牛郎携孩子追到天上,最后王母允许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4.讨论:王母娘娘、天河和牛郎织女有什么象征意义。
王母娘娘是封建统治者、封建势力的代表。
天河是封建统治者用来迫害、压制劳动人民的工具和手段。
牛郎勤劳能干、织女善良贤惠,他们两人是劳动人民的典型代表。
20、五年级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课堂笔记之课文理解
五年级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课堂笔记之课文理解
1、民间故事: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我国的四大民间故事是:
《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
2、《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3、牛郎织女,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道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老牛临终的嘱托,为下文做好了铺垫,因为下文写牛郎追赶王母娘娘就是凭借了牛皮的帮助。
5、《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牵牛星属于天鹰座,在银河的两岸,当牛郎隔河相望,有一颗特别亮的大星星,即就是织女星,织女星属于天琴座。
6、中国的七月初七,又被称为七夕节和七巧节(乞巧节),这天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
7、人物素描:
牛郎心地善良、勤劳能干、重情义、向往美好生活
织女心地善良,心灵手巧,善解人意,勇于追求美好的生活
老牛知恩图报,善解人意、勤劳朴实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无情无义,不讲骨肉亲情。
21、五年级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4自然段):介绍牛郎身世。
第二部分(5-8自然段):分家,得到老牛和破车。
第三部分(9-13自然段):老牛说话,指点机会。
第四部分(14--21自然段):认识织女,结为夫妻。
22、五年级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文章主要讲述了牛郎从小生活孤苦,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后来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相识、结婚的故事。
2.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
牛郎每天放牛,和老牛很亲密,他把老牛照看得很细致、周到,还会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老牛也好像全了解牛郎的话。牛郎被哥嫂赶出家后,就和老牛相依为命。
3.牛郎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
牛郎和织女是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的。织女与其他仙女偷偷下凡,来到湖里洗澡。牛郎按老牛的指示来到湖边,拿走了织女的衣服,等织女上岸,借机认识了织女。
4.织女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决心嫁给牛郎?
因为牛郎心眼好,织女被他能吃苦的精神感动了,所以决心嫁给牛郎。
23、(3)如果90分以上(含90分)算优秀,那么两个班的优秀率分别是多少?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身高的变化》练一练习题及答案
(3)如果90分以上(含90分)算优秀,那么两个班的优秀率分别是多少?
2840=70% 2640=65%
答:六(1)班、六(2)班的优秀率分别是70%和65%。
24、4.学校在我家的()偏()方向上,距离约是()。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参考答案
4.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45方向上,距离约是1000。
小刚,你家在学校的北偏东45方向上。
25、(1)航海模型小组男女生人数的比是():(),比值是()。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一参考答案
1.我们航海模型小组男生有14人,女生有8人。我们航空模型小组共有26人,其中男生有16人。我们汽车模型小组共有12人,共做了18个汽车模型。
(1)航海模型小组男女生人数的比是(14):(8),比值是(7/4)。
(2)航空模型小组男女生人数的比是(16):(10),比值是(8/5)。
女生人数与小组总人数的比是(10):(26),比值是(5/13)。
(3)汽车模型做的模型总数与人数的比是(18):(12),比值是(3/2)。
26、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堂笔记四:课文重难点探究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堂笔记四:课文重难点探究
1.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
小说的重点部分是写鲁滨孙漂流到岛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他想方设法克服了那些困难。
2.浏览节选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节选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3.鲁滨逊是靠什么来估算日子的?
鲁滨逊采用用刀子在木杆上刻痕的方式来记录日期,为了计算一周、一月而把相应的刻痕画长一倍。这说明鲁滨逊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4.鲁滨逊为什么希望狗能同自己聊聊天?
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上非常寂寞,以至于希望身边的狗能开口说话。这反映了鲁滨逊孤独和无奈的心情。
5.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好处和坏处相比,实际上是什么的对比?鲁滨逊将它们都列出来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态?
好处和坏处相比,实际上是两种心态的对比:想到坏处无奈,想到好处欣慰。
鲁滨逊将它们都列出来反映了他能够理智地对待自己目前的处境。
27、五年级下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堂笔记一:主题思想
五年级下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堂笔记一:主题思想
主要内容:
本文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梗概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情节。节选写了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课文表现了鲁滨逊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机智坚强、聪明能干、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
28、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自然段句子作用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自然段句子作用
词句赏析:
1.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
这句话是对撒切尔太太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说胡话呼喊抬起头呻吟等动作写出了撒切尔太太内心的无限悲痛,侧耳听上好久表现了她急切盼望孩子归来的心情。
2.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对波莉姨妈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这一细节描写,突出了她悲痛、绝望的心情。
3.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
这一夸张描写,表现了小镇上的人们为汤姆和贝琪的归来而高兴的心情,与上文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与下文人们的欣喜若狂在内容上形成一致。这样由悲转喜,充满了戏剧色彩。小镇人们听闻孩子获救消息后的兴奋,也折射出他们的善良。
4.前来迎接的人们加入了这支回小镇的队伍,他们迈着雄壮有力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夸张的场面描写,表现了人们看到孩子们历险归来后激动的心情。
5.在孩子们回来后的半个小时,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这里运用了泪水如雨的比喻手法和洒了一地的夸张手法。从中感受到人们此时高兴的心情,这种高兴、激动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所以他们有话想说又说不出,只剩下喜悦的泪水了。
6.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
因为他身体虚弱,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所以躺在沙发上。尽管如此,他讲得还是那样眉飞色舞,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可见他的淘气和历险后心里获得的极大满足──人们把他们回来看作奇迹,他也觉得自己成了真正的英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汤姆的天真、顽皮、可爱。
7.他又讲述了他怎样回去找贝琪,告诉了她这个好消息,而她她也愿意死掉。
从贝琪的想法可以看出她对出去已经失去了信心,可见汤姆和贝琪已经极度疲乏,为他俩出洞后在家休养了很多天作铺垫;同时,从侧面表现了汤姆的勇敢和坚强。
8.星期三和星期四整整两天他们一直卧床不起,好像越躺越难受,浑身没有一点儿力气。
整整两天一直卧床不起说明汤姆和贝琪在这次历险中消耗了太多的体力,劳累过度,一时难以恢复。
9.汤姆听说哈克病了,星期五便去看他,谁知道被挡在了门外都没让他进去。
汤姆已经十分疲劳了,但听说哈克病了,还是坚持这要去探望哈克。由此可见,汤姆是一个有爱心,重义气的孩子。
10.法官和他的几个朋友逗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有的人还用嘲弄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
法官和他的几个朋友认为汤姆在经历这次历险以后,一定会有所收敛,不敢再做探险的事情,所以就提了这样的问题;但是汤姆的回答令他们意外,他还想再去走一趟,可见汤姆真是一个天生爱冒险、不向困难低头的孩子。
11.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
虽然乔埃是凶恶的杀人犯,但是听说他被封在洞里以后,汤姆还是很惊愕的。这说明汤姆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并不因为乔埃是恶人就对他的不幸毫无同情之心。
29、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评课稿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评课稿教学反思
《浪淘沙》是六年级上册统编教材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这一单元的单元导语是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本课教学,结合单元要求,紧扣兴发教学理念,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反复朗读,感知诗词大意。
2.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感受黄河的气势磅礴,理解诗歌意蕴。
3.在拓展学习中感受诗人积极豁达、乐观向上的精神。
通过本课的实践探索,在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关于兴发教学在古诗课中的应用与落实,笔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现结合本课教学,围绕兴发教学理念,作以下解析与反思:
一、自然生命的兴起:优雅的身体状态
刘铁芳教授在《培育中国人:儿童教育的审美意蕴及其实现》中谈到,教育就是要引领个体与世界的审美性相遇,唤起个体对世界的亲切感。所以在本课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达到真正的起兴状态,我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设计:
1.兴于诗
首先从选材上而言,《浪淘沙》这一首诗,诗人本身就是由兴而发:这首诗前两句写实,写诗人所见的黄河的气势磅礴、浪淘风簸,后两句是诗人在所见之后的所想,是诗人在所见之后的兴发。其次,在本课的导入环节,由师生对诗导入,渲染古诗学习的氛围,从而引出古诗中藏着的黄河,引领学生感受到黄河在华夏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2.始于自然
在对诗之后,我播放了一个黄河的视频,在与大自然的美好相遇中打开了学生身体的感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了黄河的大气磅礴,感受到大自然的器宇轩昂,充分激发了学生对黄河的探索欲望与热爱之情,学生的身心达到一个充分兴起的状态:迫切想去听听黄河的涛声,看看黄河的气魄。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引领学生走进课文《浪淘沙》,以开展进一步的学习。
二、理智生命的启发:积极的思维状态
在个体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兴起的基础之上,引领学生展开理智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往往能让学生更好地向着学习的方向,受到更多的启发,真正做到由兴而发。基于以上的考虑,我着重从立于礼(方法指导),启于智(思维启迪)这两个方面做了以下努力:
1.立于礼
首先是朗读方法的渗透。多读多诵是诗歌教学的基础,在朗读教学时,我着重基于以下两个维度的思考:一是从朗读要求上,由读通读顺到读好读精,所以在形式设计上采取整体读解决生字词再读听范读描红跟读提炼朗读要点读的形式,循序渐进,逐步达到读出节奏、韵律,读出情感的教学目标。二是在学法指导上,实现由整体到个人的逐步落实,在教学时,先采用齐读,全班跟读的形式,确保大部分学生掌握朗读要点,在此基础上,再指名读,实现由面到点的教学转变。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本课教学时我采取了朗读描红的方法:出示名家高水平朗读,先让学生听范读,感受名家朗读的高明之处,再让学生轻声跟读两遍,再大声跟读,最后自己读,以逐步实现读出节奏与韵律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描红的方法,以便于方法迁移。
其次是理解诗歌意境方法的渗透。理解诗歌意境是高年级诗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着重向学生渗透通过抓关键词理解诗句创设情境想象画面这两种理解诗歌意境的方法。如让学生抓住九曲万里沙感受黄河弯曲、长、沙多的特点,抓住直上引领学生感受黄河的气势。又比如我通过出示黄河图片、放黄河咆哮声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画面。这样的教学设计,都是意在让学生掌握通过抓关键词理解诗句创设情境想象画面理解诗歌意境这两种方法。
2.启于智
教学时,在读通读好的基础上,我以问促思,引领学生积极的思考。在古诗意境理解时,我先出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这两句诗,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句诗描写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到的?进而组织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升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对于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两句的教学,我也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如(他想到了什么?谁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诗人刘禹锡他要上到哪里去?他是怎样上的?你从直上体会到了什么?孩子们,诗人说同到,同是什么意思?同谁一起?)来展开教学,以问促思,层层递进,在思维发散,智力充分调动的同时,以达到理智学习的积极状态。
三、精神生命的托举:超越的精神状态
前面两部分的学习,学生已实现身心的兴起,理智的启发,已基本达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但是一堂好的兴发课应不止于知识目标的完成,还要引领学生回归生命,对生命进行积极的思考,实现精神上的托举。基于以上目标,在教学设计上,我着重从展于智成于乐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1.展于智
在前文的教学中,我已通过以问促思等方式,实现了对学生思维、智力上的启迪。但是启于智还往往不够,还应在启迪的基础上去继续展开,以达到真正的理智学习的状态。所以在原文教学的基础上,我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先让学生结合《浪淘沙》猜测诗人性格,再拓展学习诗人的另外两首古诗,让学生再猜诗人的性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诗人作品、性格,反推诗人的经历。最后出示诗人的生平经历,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践,谈自己的个人感受。这样的教学设计,基于教材,但又超脱于教材,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思考与猜测中升华了个人感受,达到了精神托举的目的。
2.成于乐
成于乐不仅仅是指配乐朗读等教学方式,更多地应该是指向于学生兴发的高潮状态。在本课的结尾,在学生精神状态被顺利启迪的同时,我引导学生配乐齐读:让我们把对刘禹锡的钦佩之情,融入到这气势雄伟的黄河水中,融入到你们气势恢宏的朗读声里。这样的设计,不仅仅是因为融入了音乐,更多的是因为学生在前面已经被充分兴发与托举,进而非常顺利、愉悦地进入了这样一个齐读状态,读有所发,读有所感。
当然,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我也反思到自己的诸多不足:
1.教师的基本功有待加强。在朗读指导环节,虽然方法与流程设计都非常清晰,但是因为自身的朗读水平有限,学生的朗读指导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感知浪淘风簸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排比读的这一个环节,我本身的预期是学生一次比一次堵得有气势、有力量,但是因为我自身在导语部分的朗读技巧不够,以至于这个版块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极致。
2.对于兴发教学理念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在教学的设计上,我虽然紧扣兴发教学理念,逐一展开教学设计,看似自然、流畅,但是对于兴发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平常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兴发教学的理论学习,多尝试、多运用,以期更大的进步。
30、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评课稿听课记录
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评课稿听课记录
1、设计独特,充满智慧
这是一堂智慧的语文课。对六年级课时观念把握十分到位,善于挖掘教学资源,调控教学流程,处处显示了教育机智。由黄河导入到初读古诗,学习重点诗句,品悟情感,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一气呵成。老师基本功扎实,,教师有目的的教,学生有目的的学,以单元学习目标为立脚点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学习古诗方法,联系旧知、主动唤醒,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学习方法。
2、以读促悟,以读促思
阅读是语文课的灵魂,思维是语文课的血肉,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李老师一改古诗常规教学方法,打破古诗学习的承接点,通过朗读体会古诗的情感,反复朗读把握古诗的语感;找出古诗学习的生长点,让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注释、图片感受古诗意境;拓展古诗教学的延伸点,深层次挖掘文本,如微课(古诗中的用典)的使用,是基于学情的多媒体教学应用,不仅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典故还能拓展。
31、五下语文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知识点
五下语文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知识点
译文
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注释
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阴: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第三部分夏日中的第七首。
这首诗描写的是夏日农村生活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4.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32、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1.认识本课2 个生字,会写8 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的特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母爱的歌颂。3.掌握现代诗的语言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近义词
漫灭磨灭 回忆 记忆 思潮思绪
反义词
漫灭长存
33、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一五九课堂笔记之词句赏析
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一五九课堂笔记之词句赏析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用鸟儿自喻,用鸟儿的巢比喻母亲的怀抱,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赞美之情;用心中的风雨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忧愁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女的保护和关爱;我只躲到你的怀里指心灵受到打击,向母亲倾诉,寻求慰藉,躲字说明母亲是作者心中风雨唯一的庇护伞。
34、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一三一课堂笔记之写作背景
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一三一课堂笔记之写作背景
冰心从小受到大海的陶冶。诗人三四岁时,其父奉命到山东烟台创办海军军官学校,幼小的冰心也随全家来到了滨海城市烟台。烟台的大海陶冶了诗人深沉博大的胸怀,启发了诗人丰富奇妙的想象力。烟台的大海使诗人明白了祖国备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历史,熔铸了诗人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也使诗人了解了渔民的苦难,培养了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深情。诗人与大海的这段姻缘,成为她日后创作的重要题材。诗人曾说: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这首诗就是诗人唱给大海的一支颂歌。
35、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七一课堂笔记之主要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七一课堂笔记之主要内容
通过回忆小时候的事,歌颂了童真和母爱。
36、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七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七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这首诗讴歌的对象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
童趣(往事),诗中写我在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倾听母亲讲述儿时的趣事。
2.诗中这些事是哪些事?这些事为什么令诗人回忆?
指儿时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在菜园里,藤萝垂挂在廊亭边,我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上,感受着她温柔而又关爱的抚摸,倾听母亲讲述生活中的趣事。这一切都带给我童年的快乐。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述儿时难以忘怀的往事,表达了诗人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母亲的依恋。
37、六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知识点
六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知识点
作者介绍:
马克吐温(1835-1910)
(1835-1910年),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曾被誉为 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主要作品有《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百万英镑》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之一。
作品简介:
《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该书自出版以来,就广受追捧。大获成功之后,马克吐温又创作了《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1883年)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年),被后人推崇为密西西比河三部曲,还原了19世纪中后期最真实的美国社会。
该书的姊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理解词语: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喧嚣】①形容声音杂乱;不清静。②叫嚣;喧嚷。本文是第一种意思。
【大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②比喻夸大地形容。本文中指汤姆夸大地形容自己的历险经历。
【话匣子】①原指留声机,后来也指收音机。②比喻话多的人。话多的人开始没完没了地说话叫打开话匣子。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话一句接着一句,说个不停。
【衣衫褴褛】指衣服破烂不堪。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词语搭配:
(疲惫)地呻吟 (无言)的深愁
(热心)的听众 (动人)的情节
(滚滚)地流着 (疯狂)地大嚷大叫
(荒唐)的故事 (稀奇)的历险经过
句子解析:
1、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哐啷哐啷地大响起来,片刻之间,街上挤满了衣服还没有穿戴整齐的人,疯狂地大嚷大叫:快出来!快出来!找到他们了!找到他们了!
这一夸张描写,表现了小镇上的人们为汤姆和贝琪的归来而高兴的心情,与上文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由悲转喜,充满了戏剧色彩。
2、在孩子们回来后的半个小时,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同时还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从中感受到人们此时高兴的心情,这种高兴、激动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所以他们有话想说又说不出,只剩下喜悦的泪水了。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自然段):人们因为两个孩子的失踪而感到悲伤。
第二部分(2~4自然段):两个孩子脱险归来,人们欢庆并探望孩子,汤姆向人们讲述在洞中的经历。
第三部分(5~15自然段):汤姆身体恢复后探望哈克和贝奇,得知洞口被封后告诉法官印江乔埃在洞中。
课文主题:
这段选文主要讲述了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汤姆不安于现状、 喜欢冒险的天性,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探索、积极乐观热心善良的顽童形象, 赞扬了他敢于冒险的精神。
问题归纳:
1、为什么要具体描写贝琪的表现?
贝琪的表现反映出他们已经极度饥饿和疲乏,贝琪的意志已经彻底垮掉了,所以愿意死掉。但是汤姆一直在想方设法鼓励她要勇敢地活下去,如果没有汤姆,她真的会死掉。这也从侧面衬托出汤姆 的坚强和勇敢。
2、你怎样理解当有人用嘲弄的口吻问他是否还想再去那个山洞走一趟时,汤姆说他不会在意的?
嘲弄汤姆的人认为,经历过这次危险之后,他一定不敢再去做冒险的事情了。但汤姆却毫不在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勇敢、爱冒险的孩子,不会被一次困难吓倒。
3、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汤姆索亚是一个机智勇敢,重情义,爱冒险,同时又调皮捣蛋的孩子。
38、六年级下册第七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笔记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第七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笔记知识点
作者介绍:
马克吐温(1835-1910)
(1835-1910年),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曾被誉为 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主要作品有《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百万英镑》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之一。
作品简介:
《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该书自出版以来,就广受追捧。大获成功之后,马克吐温又创作了《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1883年)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年),被后人推崇为密西西比河三部曲,还原了19世纪中后期最真实的美国社会。
该书的姊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理解词语: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喧嚣】①形容声音杂乱;不清静。②叫嚣;喧嚷。本文是第一种意思。
【大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②比喻夸大地形容。本文中指汤姆夸大地形容自己的历险经历。
【话匣子】①原指留声机,后来也指收音机。②比喻话多的人。话多的人开始没完没了地说话叫打开话匣子。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话一句接着一句,说个不停。
【衣衫褴褛】指衣服破烂不堪。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词语搭配:
(疲惫)地呻吟 (无言)的深愁
(热心)的听众 (动人)的情节
(滚滚)地流着 (疯狂)地大嚷大叫
(荒唐)的故事 (稀奇)的历险经过
句子解析:
1、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哐啷哐啷地大响起来,片刻之间,街上挤满了衣服还没有穿戴整齐的人,疯狂地大嚷大叫:快出来!快出来!找到他们了!找到他们了!
这一夸张描写,表现了小镇上的人们为汤姆和贝琪的归来而高兴的心情,与上文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由悲转喜,充满了戏剧色彩。
2、在孩子们回来后的半个小时,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同时还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从中感受到人们此时高兴的心情,这种高兴、激动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所以他们有话想说又说不出,只剩下喜悦的泪水了。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自然段):人们因为两个孩子的失踪而感到悲伤。
第二部分(2~4自然段):两个孩子脱险归来,人们欢庆并探望孩子,汤姆向人们讲述在洞中的经历。
第三部分(5~15自然段):汤姆身体恢复后探望哈克和贝奇,得知洞口被封后告诉法官印江乔埃在洞中。
课文主题:
这段选文主要讲述了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汤姆不安于现状、 喜欢冒险的天性,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探索、积极乐观热心善良的顽童形象, 赞扬了他敢于冒险的精神。
问题归纳:
1、为什么要具体描写贝琪的表现?
贝琪的表现反映出他们已经极度饥饿和疲乏,贝琪的意志已经彻底垮掉了,所以愿意死掉。但是汤姆一直在想方设法鼓励她要勇敢地活下去,如果没有汤姆,她真的会死掉。这也从侧面衬托出汤姆 的坚强和勇敢。
2、你怎样理解当有人用嘲弄的口吻问他是否还想再去那个山洞走一趟时,汤姆说他不会在意的?
嘲弄汤姆的人认为,经历过这次危险之后,他一定不敢再去做冒险的事情了。但汤姆却毫不在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勇敢、爱冒险的孩子,不会被一次困难吓倒。
3、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汤姆索亚是一个机智勇敢,重情义,爱冒险,同时又调皮捣蛋的孩子。
39、短诗三首繁星表达了一五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短诗三首繁星表达了一五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类比、联想和比喻,表达了对母爱的深情赞颂。短诗通过对母亲和大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依恋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40、短诗三首繁星(一五九)上课笔记划重点
短诗三首繁星(一五九)上课笔记划重点
教材分析: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
作者介绍: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主要作品:诗集《繁星》《春水》,小说集《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我会写:
繁:繁星 繁密 繁多 繁杂 删繁就简
漫:漫谈 漫长 漫道 漫不经心 漫山遍野
灭:消灭 灭亡 磨灭 熄灭 自生自灭
藤:紫藤 白藤 葡萄藤 顺藤摸瓜
萝:藤萝 绿萝 女萝 萝卜 菠萝
膝:膝盖 护膝 盘膝 卑躬屈膝 促膝长谈
涛:波涛 浪涛 林涛 惊涛骇浪 波涛汹涌
躲:躲闪 躲让 躲避 躲藏 东躲西藏
形近字:
漫(漫长)慢(慢慢) 灭(熄灭)火(火柴)
藤(藤蔓)腾(奔腾) 萝(萝卜)箩(箩筐)
膝(膝盖)漆(漆黑) 涛(波涛)铸(铸造)
近义词:
漫灭磨灭 回忆 回想
理解词语:
【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藤萝】又名紫藤萝,是优良的观花藤木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春季开花,花淡紫色,具有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紫藤的通称。
【思潮】(1)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2)某一时期内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
【回忆】想过去的事或指回想;反省。
【清响】清脆的响声。
课文主题:
《繁星(七一)》:通过回忆小时候的事,歌颂了童真和母爱。
《繁星(一三一)》:用排比、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波澜壮阔的大海的赞颂。
《繁星(一五九)》:运用类比、联想和比喻,表达了对母爱的深情赞颂。
这三首短诗通过对母亲和大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依恋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问题归纳:
1、第1首小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花园,花园中的藤萝垂落在廊亭的边缘,给人安全温馨的感觉,我 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上,感受着她温柔而又关爱的抚摸。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对家的思念,对母亲的牵挂。
2、第3首诗中巢和母亲的怀有什么关系?
在这里诗人选取了巢这个意象,非常贴切。当天上的风雨来时,鸟儿会躲到它的巢中;当孩子心中的风雨来时,她会躲到母亲的怀里,母亲温暖的怀抱永远是最安全的地方,会像安全的巢一样庇护我。这首诗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3、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对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小事的描写。
41、短诗三首繁星(一三一)课堂笔记知识点
短诗三首繁星(一三一)课堂笔记知识点
教材分析: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
作者介绍: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主要作品:诗集《繁星》《春水》,小说集《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我会写:
繁:繁星 繁密 繁多 繁杂 删繁就简
漫:漫谈 漫长 漫道 漫不经心 漫山遍野
灭:消灭 灭亡 磨灭 熄灭 自生自灭
藤:紫藤 白藤 葡萄藤 顺藤摸瓜
萝:藤萝 绿萝 女萝 萝卜 菠萝
膝:膝盖 护膝 盘膝 卑躬屈膝 促膝长谈
涛:波涛 浪涛 林涛 惊涛骇浪 波涛汹涌
躲:躲闪 躲让 躲避 躲藏 东躲西藏
形近字:
漫(漫长)慢(慢慢) 灭(熄灭)火(火柴)
藤(藤蔓)腾(奔腾) 萝(萝卜)箩(箩筐)
膝(膝盖)漆(漆黑) 涛(波涛)铸(铸造)
近义词:
漫灭磨灭 回忆 回想
理解词语:
【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藤萝】又名紫藤萝,是优良的观花藤木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春季开花,花淡紫色,具有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紫藤的通称。
【思潮】(1)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2)某一时期内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
【回忆】想过去的事或指回想;反省。
【清响】清脆的响声。
课文主题:
《繁星(七一)》:通过回忆小时候的事,歌颂了童真和母爱。
《繁星(一三一)》:用排比、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波澜壮阔的大海的赞颂。
《繁星(一五九)》:运用类比、联想和比喻,表达了对母爱的深情赞颂。
这三首短诗通过对母亲和大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依恋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问题归纳:
1、第1首小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花园,花园中的藤萝垂落在廊亭的边缘,给人安全温馨的感觉,我 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上,感受着她温柔而又关爱的抚摸。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对家的思念,对母亲的牵挂。
2、第3首诗中巢和母亲的怀有什么关系?
在这里诗人选取了巢这个意象,非常贴切。当天上的风雨来时,鸟儿会躲到它的巢中;当孩子心中的风雨来时,她会躲到母亲的怀里,母亲温暖的怀抱永远是最安全的地方,会像安全的巢一样庇护我。这首诗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3、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对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小事的描写。
相关文章
-
短诗三首繁星(一五九)上课笔记划重点
-
五下语文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知识点
-
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七一课堂笔记之词句赏析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七一课堂笔记之主要内容
-
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课堂笔记知识点
-
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课堂笔记知识点
-
四下语文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知识点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课堂笔记知识点
-
六下语文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知识点
-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凉州词课堂笔记知识点
-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推荐文章
-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是什么意思
-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课堂笔记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
阅读全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
五年级十八课威尼斯的小艇近义词反义词
-
五下第一课古诗三首之村晚教学设计
-
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有什么特点?
-
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我是个什么孩子
-
一年级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
一年级升国旗小练笔
-
北京的春节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
关于小儿肠绞痛是不是病
-
渴望生命--读《雾都孤儿》有感
-
小班半日活动计划
-
大班毕业赠言
-
中班健康教案《当鼻子出血了怎么办》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拼搭大作战》反思
-
中班《炸春卷》游戏教案反思
-
小班健康活动《咳嗽打喷嚏》教学设计反思
-
法治文化建设朋友圈文案38句
-
好看点的lol游戏名字_芯羽44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