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

首页 - 知识学习

三年级下荷花教学反思优缺点

时间:2023-09-14 10:12:11 A+

三年级下荷花教学反思优缺点

三年级下荷花教学反思优缺点

1、三年级下荷花教学反思优缺点

三年级下荷花教学反思优缺点

教学反思:

首先,课前准备不充分,在设计教案是不够细化,导致课堂语言不够精炼,每一个环节之间过度生硬不自然。对多媒体的使用不够熟练,不能及时应对所出现的问题。在学习第一段的时候应该把课文在PPT上出示,学生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什么及时做板书。

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光想着把步骤走实,但识字教学没有重点。莲蓬应该读轻声。难以理解的词语没有联系上下文去进行深化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应该有针对性的指导,光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得优美,我没有做示范也没有进行引导,所以朗读课文就显得没有意义也没有效果了。出示填空,用想象补充句子是,要求指示不明确,学生没听清要求,把前两句例子读了一遍,最后才补充句子。当然,还存在老问题,对课堂时间的把控没有计划,在最后出示图片让学生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花练习写一个片段是,应该趁热打铁预留几分钟的时间在课堂上完成。整个课堂氛围我也没有调动起来,显得死气沉沉,老是那几个同学回答问题,对其他学生的关注也不够,总之整节课随意性比较大,感觉课堂效率不高,没反思到的问题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2、一年级下怎么都快乐教学反思优缺点

一年级下怎么都快乐教学反思优缺点

本节课的两点做法比较成功。

1.多种形式朗读,体会内涵。

体验是开启文本的金钥匙。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感情,在评议中寻求答案,用读来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

在本节课中,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并鼓励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入情入境。

2.启发引导,自由表达。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创造是一种最高的境界。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才会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

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把自己头脑中积淀的生活经验放到文本中来理解。

在本节课教学中,模仿课文形式进行小创作,让学生也来当回小诗人,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宽了教学渠道,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交流。

3、一年级下一个接一个教学反思优缺点

一年级下一个接一个教学反思优缺点

在教学《一个接一个》第二课时,解决课后练习题: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们说一说。在教学中因为对学情以及对孩子的生活了解的不深入,导致引导不通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后经过反思,找出原因如下:

(1) 缺乏对儿童生活的了解

(2) 没有留心观察,参与到儿童的校外生活中

(3) 细化文本,降低难度

(4)自身儿童语言还不够丰富

针对问题采取措施如下:

(1)多和他们聊聊天,积累教学素材,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共鸣,在教学时才能做到结合生活实际。

(2)借助课文,圈出关键词,第一小节正......就,哎不过第二小节正又,哎不过第三小节正却,哎不过

(3)解读关键词,正 表示正在做某件事情,就 表示被打断,哎 与语气词,表示叹气,不过 表示转折。

(4) 带着孩子们用上关键词一句一句地说,慢让孩子们尝试改编词语,连词成句,

(5)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例子1:

傍晚,正和小伙伴们打篮球,

就听妈妈喊:快回家吃饭!

哎,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

不过,吃妈妈做的饭,

倒也是一件温暖而又幸福的事情呢!

例2:

星期六,正玩着喜欢的游戏,

就听妈妈叫着:快写作业!

哎,要是没有作业就好了。

不过,做完作业就可以安安心心的玩耍了啊!

当一步一步降低难度之后,我终于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孩子们都纷纷举手发言,乐此不疲。我才明白,仅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要走进儿童的世界,去发现,去观察,去探索,去积累,把自己的发现巧妙的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同时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儿童诗,儿童散文,与他们朝着一个方向努力。语文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

4、一年级下小青蛙教学反思优缺点

一年级下小青蛙教学反思优缺点

一、说教材

《树和喜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三单元第6课,这篇课文给我们描绘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共同享受快乐的生活的过程。

课文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又像是一幅的连环画,画面清新质朴,留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孤单、快乐。学完本文,希望同学们学会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的教学目标明确指出:目标的制定是从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创造力,重视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考虑的。

因此,结合本篇文本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维度:

1.写田字格里的6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2.正确认读12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学生在互帮互学中熟记生字。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质疑问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积累词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

会写六个生字,正确认读12个生字

三、说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学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课我将采用初读感悟再读理解拓展延伸等读悟结合方法,让学生通过思考、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中心,最后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谈体会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体。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知道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我设计了一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5分钟)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文本兴趣,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呈现树和喜鹊的图片、播放配乐朗读的方式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景中,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讲授新课(25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将根据前面设计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联系学生的实际、教学设备情况的综合考虑,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1.解决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用我来当小老师的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2.初读感悟

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切入点,训练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以及组织概括能力,这样学生就会对文本有初步的把握,从而起到导航的作用。

3.再度理解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反复对重点自然段落的阅读以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辅之以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文本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认识。

4.拓展延伸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学生学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要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则显得更加的重要。我将以课堂为平台,训练为主线,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训练点,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我设计了以下训练点:

(1)孤独是什么意思?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独?

(2)为什么树和喜鹊会感受到快乐?

(3)练习生活实际,你有没有以上的经历。

(三)作业安排,复习强化(35分钟)

根据新课程目标,和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负担的情况之下,对作业做了如下的设计:

(1)复习和巩固生字,用上一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2)搜集有朋友才会有快乐,有友爱才会有幸福这些内容相关的散文、诗歌等,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的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洁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体现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树和喜鹊

一棵树 好多树

孤单快乐

一只喜鹊 好多鸟

5、一年级下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优缺点

一年级下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优缺点

《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本组课文包含《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和《小猴子下山》,除对生字词的学习要求外,本组课文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会学生怎样爱护文具、珍惜时间等。

《小猴子下山》又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孩子们已经在课内课外多次听过这个故事,因此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对故事内容进行梳理。在做《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时,我将重难点放在字词的学习和对小猴子形象的分析上。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我将读故事、理解故事放在生字学习前面。本班学生拼音基础较好,有自学生字的能力,大部分孩子阅读兴趣浓厚,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这样的安排也是可行的,学生在阅读中不会有太多的障碍。

在课堂教学中,我将读故事的任务交还给孩子们,让他们自由地朗读,然后告诉我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小朋友很快帮我完成了路线图摘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空手回家。孩子们在完成这个任务时思路是清晰的,孩子们对这些事件发生的逻辑关系是理解的,这些事情的发展顺序, 明白不能颠倒顺序。这些事正是说明小猴子见一物,爱一物,喜新厌旧,做事不专一的证据。在孩子们的带领下,我灵机一动,给孩子们做了个小小的心理测试。

假如黑板是一片很大很大的花海,有四个小朋友正在参加摘花比赛,规则是这样的:在这片花海里你可以边看边比较,选择你认为最漂亮的那一朵花,但是 每位小朋友只能摘一朵花,不能走回头路,你会选择在哪里摘?

我在黑板上标记了五个位置,让孩子们选,他们兴趣很高,纷纷举手说:我要在1号摘,我要在2号摘......最多的还是5号。我告诉孩子们,每个地方所表示的意思:选择1号的小朋友特别容易满足,他一开始就选好了自己认为最漂亮的花,做决定非常果断,但是呢,有时候会比较冲动,片面;选择2、5、3号的小朋友呢做决定比较谨慎,会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比较以后再下决定,选择5号的小朋友呢有些强迫,因为那是正中间的位置;选择4号的小朋友呢,做决定非常的犹豫,有些追求完美,总是要到最后才能下定决心,但是这样的话你可能像小猴子一样什么也得不到,但是呢也有可能得到最好的,要懂得满足。当然,答案没有好坏,没有对错。

小测试后,我带领孩子们细读文本,主要抓住小猴子的动作理解其形象,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边说边做。从掰、扛、扔、摘、捧、扔、摘、抱、扔、追这些动作中,孩子们体会到这是一只顽皮的小猴子。在文本细读中我发现孩子们扛和捧的发音不准,及时进行指导,但我没有注重培养孩子们比较阅读的能力。比如扔和放可以作比较,这两个可以体现小猴子不同的形象,放下了是还会拿起来的,扔掉就是不要了,这样的比较应该更能帮助孩子们理解小猴子喜新厌旧的品质。

在本课教学中最让我欣喜的是孩子们对小猴子形象的认识。我提的问题是:

小猴子下山是去干什么的?

答:找吃的。

那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为什么?

黄民懿最先举手说:挑食。

我问:你为什么觉得他挑食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摇头。

那老师来帮你说说,你听我说的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

点头。

小猴子最开始掰了一个玉米,可是看到它更喜欢的桃子,它就不要玉米了;后来,它又看到了更喜欢的西瓜,就不要桃子了,所以它有点儿挑食?

点头说:是的。

第二个学生李兆康继续举手说:它是一只贪玩的小猴子。

我有点儿奇怪,问:为什么?

很流利的回答说:小兔子不能吃,它去追小兔子就是为了好玩,所以是一只贪玩的小猴子。思路多清晰,理由多充分!不禁要为他点赞。

孩子们的思路慢慢打开了,举手的同学也越来越多。

刘可焓说:这是一只乱扔东西的小猴子。

黄梓怡说:这是一只浪费粮食的小猴子。

黄浩宇说:这是一只没有好习惯的小猴子。

我问:没有什么好习惯呢?你能说的具体点儿吗?

思考。

我引导说:没有礼貌不是好习惯,做得不端正也不是好习惯,那你说的小猴子没有好习惯是哪一点呢?

再思考,说:顽皮。

说了这么多,举手的小朋友渐渐少了,正当我准备总结时,李晟举手了。

我请他说。

他站起来说:这是一只不爱护环境的小猴子。

说得多好!这又是一个令我惊喜的答案。乱扔东西,浪费粮食不就是不爱护环境吗?看来我们平时的环保教育还是做的不错的。虽然没有我心中三心二意这个标准答案,我依然很开心听孩子们畅所欲言,他们的好多想法都令我耳目一新,我想我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引导孩子们说出那所谓的标准答案,他们对小猴子形象的认识已经非常全面了,我也相信,他们一定知道做事要专心,三心二意不是个好习惯。教无定法,我想让孩子们有独立、积极思考的能力比说出一个标准答案更重要。

6、一年级下树和喜鹊教学反思优缺点

一年级下树和喜鹊教学反思优缺点

教学过程:

1.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童话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树叶喜鹊。我们看着黑板上的课题一起来读齐读课题

我们来看看喜鹊的名字,你发现了什么?

2.认读词语

出示词语:一只、只有

(师:发现了什么?齐读词语)出示句子,指生读

出示:鸟窝、孤单、种树(种还有一个读音?)、全都、邻居、招呼(呼读轻声)、安静、快乐

指生读、齐读词语

3.读课文

把课文纸翻开,我们一齐自由读这篇课文,遇到不熟悉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练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看看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指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你觉得这个画面里面缺点什么?缺鸟窝。什么是鸟窝?就是鸟的?

板贴:鸟窝卡通

4.学习窝

鸟窝的窝是我们要学的生字,认读窝。这个窝里面有一个我们熟悉的偏旁部首穴宝盖,空也是穴宝盖。穴宝盖的字都和洞穴有关,鸟窝可以凹进去,小动物居住的地方就叫窝,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也住在窝里?

生:鸡窝、狗窝、猪窝、猫窝、嘎吱窝、酒窝

窝可以给小喜鹊温暖,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这是一个鸟窝,那树?一棵树,喜鹊?一只喜鹊。

5.发现变音

齐读: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

用小手来标声调,再次齐读,注意一的读音。你发现了什么?

师:同一个音在不同的地方就发生了变化,这是音变,这个字在不同的字前边就会发生变化。

6.学习孤单

一棵树说明有其他的树吗?有没有别的鸟窝?小喜鹊身边有没有别的伙伴?

师:什么是只有?唯一的就叫只有。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孤单。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树这时候会想?如果小喜鹊会说话,它可能会说?

板贴:孤单

生活中你有没有孤单的时刻?什么时候你会感觉很孤单?

孤是左右结构的,偏旁是子字旁,子在做偏旁的时候和它原来有什么不同的呢?子字旁都是和孩子有关系的,出示:孙、孩

出示甲骨文孤,左半部分像个小孩,右边就像一个扔在旁边没人管的瓜,因为古代经常发生战乱,在战争时就有很多人牺牲了,有的孩子没有爸爸妈妈了,就像是被扔掉的瓜一样,这样的孩子就叫孤儿。后来就形容单独自己,没有其他。

如果单独一只大雁就叫孤雁,单独一座城市就叫孤城,周围什么都没有的小岛就叫孤岛。

单和孤其实是一个意思。单里面也有一个我们要认识的偏旁倒八旁。

书写单。 书空单。你要注意什么?

教师书写单,学生书写,投影展示学生评价

7.学习邻居

指生读句子: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什么是邻居?这个邻就是?拓展:邻桌、邻座、邻国。

教师范写居。

有了邻居是什么心情?那这句话该怎么读?

难怪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齐读: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教师范写快乐。

这篇课文呢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树和喜鹊》,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童话故事,在孩子们的心目当中,这个童话中的人物都富有美好的心灵,而这篇文章是由最初的孤单寂寞到后来有了邻居,最后非常快乐,这中情感串联起来的。

整个故事由六个自然段组成,其中还有三句形式非常相近的句子,都带有一个也字,这样反复出现的结构很相似的语句,是最适合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效仿学习语言的。在本课的教学当中,首先充分发挥了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从板书的设计上,板贴了卡通的大树、喜鹊、鸟窝,这会对孩子们有一个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他们自然就会进入到童话故事的学习当中,老师的示范朗读课文也是在无形中教给孩子听清字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感。读贯穿整个课堂的全部,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当中,读即为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式。

对于生字的学习,我们首先进入到的是读了第1自然段,这里的画面缺了什么呢?孩子们自然会关注语句的关键信息鸟窝,对于窝字的拓展学习也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生活经验,不仅仅有鸟窝,还有其他小动物的窝,还有我们睡觉的被窝,乃至于孩子们整个身体部位当中的小酒窝,就将这个字的意思拓展延伸到孩子的生活中。

对于词语的理解,在本节课当中重点以、孤单,邻居、快乐三个词来作为主线串联,首先这三个词出现在相同结构特点的语句当中,这三个词也将整个故事情节进行推进,且其中的5个字都是本节课当中的认读字,还有4个会写字。聚焦重难点,把握住理解词语的难点,这就是本节课当中的一个关键的策略。

对于孤的学习,孩子们不知道的孤的本义是指孤儿,由新的偏旁子字旁的习得,让他们知道这跟孩子有关,而篆书的一个分解,可以让学生们明白它的本意和在本节课当中的意思。

孤单的单既是认读字又是会写字,单不仅仅指的是单独,还有好多的意思,比如说名单、床单、简单都是生活当中的一个拓展延伸。

邻可拓展邻国、邻座、邻桌等,居就是住的意思,就将邻居一词和邻、居的字义巧妙结合。

快乐的乐是一个多音字,这个字的理解对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来说,已经没有难度,所以在这里以写字为主。

在本节课的学习当中,有上下文的联系来理解词的意思,这是这节课当中的难点。只有一棵树,只有一个鸟窝,只有一只喜鹊来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孤单的感觉,用孤单说一句话,去想象生活当中你有没有孤单的感受,不仅理解了词义,而且还链接了生活的情感,并且把这份情感读到句子当中去,这就实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也不要离开孩子们的生活,在文本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这样即为一年级的随文识字教学中的一个关键。

7、一年级下春夏秋冬教学反思优缺点

一年级下春夏秋冬教学反思优缺点

低年级的科学课要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前提,要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目标,努力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有趣,二是简约,三是有效。

在本课教学中,要落实的课标要点是,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为此,结合教科书内容和课标要求,展开以下分析:

01 学情分析

1、大多数学生从生活中的经验已经知道4个季节的名称,也能够将图片与季节联系起来,但是学生对四季的顺序和春夏秋冬的交替循环还没有系统的认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有结构性的、指向概念建构的一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用少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发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事物间的观察、比较和判断、推理,逐步发展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2、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宜采用观察、描述和游戏、体验等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3、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还很难掌握较抽象的概念,教学活动中要把事实性知识同具体形象的事物联系起来,更易于儿童的理解。

02 内容分析及处理

活动1: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变化?

教科书呈现了春、夏、秋、冬4幅景物照片,并用箭头表示出4个季节更替循环的变化。本环节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描述每个季节的自然现象,说出每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得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结论,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是变化着的,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在探究活动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活动2:季节变化对人们的活动有什么影响?

教科书呈现了2组图片:组图1,呈现的是学生的交流活动,提示学生观察搜集到的照片,举例子说明在不同的季节里,人们都有哪些不同的活动;组图2,呈现的是随着季节的变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本环节重点指导学生从衣食住行及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举例证明季节变化对人们的活动有影响,旨在培养学生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的学习态度。

活动3:在不同的季节,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变化?

教科书呈现了2组图片,图1观察比较同一只猫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图2观察比较同一棵植物(五角枫)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本环节侧重于观察方法的指导,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季节的动植物的差异,发现在不同的季节里,动物和植物会发生变化,不同的动植物将有不同的变化。

拓展活动:画一画春天和秋天的景物,比较两个季节的不同。

本活动意在通过画一画的方式,让学生综合思考季节变化对人和动植物的影响,指导学生进行的有个性的创作活动。

03 教学反馈及改进意见

综合申校和理综组老师们的听评课意见,本节课还可以做出如下改进:

1、在35分钟的有限时间内指导低年级学生描述四个季节的变化,由于时空跨度大,会有一定的困难,对此,教师要尽量提供有结构性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让学生有话可说。可用学生在校园内一年四季中感受到的景物变化切入,让学生更加有代入感。

2、本课教学内容多以图片形式呈现,教学时一定要指导学生从科学发现的角度进行学习,渗透科学的认知方法,让思维贯穿概念建构的全过程。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呈现方式,采用先声夺人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防止学生产生思维疲倦。

3、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不能完美处理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心灵互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的知识也是方方面面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前期备课时付出大量的心血,尽可能预设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境,做到处变不惊,灵活处理。

8、一年级下猜字谜教学反思优缺点

一年级下猜字谜教学反思优缺点

优点:

1.逐句分析,边读边想,引导学生从文中捕捉信息,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的教学模式。

2. 先来复习青字族的字,降低了难度,进而突破难点。实物的演示,形象地理解了词语。

不足之处:

问题提出后,应该多留点时间让学生思考。否则问题就是一个程序和摆设。

(二)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在10-20分钟以内。超过这个时间,孩子会感觉到累,容易走神。如何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这考验着老师的智慧。学习生字本身很枯燥,如果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往往事半功倍。今天我展示了《猜字谜》一课,在课上学生积极发言,踊跃举手,可以通过这堂课引起对生字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回答问题。

一、 教学效果

这节课主要设计思路是:设计了四个关卡,难度逐步递增,每一关由不同类型的字谜组成,通过自主猜测,传授猜谜方法,让孩子借助不同的方法猜测汉字,从而实现轻松学字,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第一关,与 趣味语文中的猜测方法类似,孩子们轻松猜出了谜底,但到了第二关却被难倒了,主要原因是孩子们不能很好的从句子中发现共同点,思路比较狭窄,引导后逐渐找到了感觉,并习得合成法这一方法。之后的两关也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最终猜出了谜底。整堂课孩子们的思路比较活跃,尤其是平日里不太爱举手的孩子,能从这类课堂中展示自我,让人另眼相看。

二、 成功之处

由于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读生字的能力,教学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再者,我严格要求学生按照笔画顺序来书写,同时还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鼓励他们运用各种方法来识记生字。另外学生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增加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力,然后我对关键笔画进行点拨,最后让学生描红、临写。我在巡视过程中适当指点,并给学生写得好的字画小红星,这对学生起到较大的激励作用。我在学生猜谜底时通过表演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能给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视觉刺激,使教学目标很好的完成。

三、 不足之处

在指导书写汉字时,更多的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达到一个标准,但孩子的个体差异较大,所以,在等待能力弱的学生时,让更多的学生产生了消极等待!浪费了良好的学习时间。

四、 改进措施

猜字谜这节课给我的启发很大。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办法很多:一堂课的中间做一次课中操,缓解学生的疲劳;适当利用多媒体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运用肢体语言把走神的学生拉回来。猜谜语是学生经常玩的游戏,我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导入环节让学生猜谜语,一开始就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在识字环节,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总之,在今后的课程中不断向老教师们学习,多听课、多思考,不断提升自己!

9、五年级下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优缺点

五年级下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优缺点

《祖父的园子》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玩耍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童年往事,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本课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从表达角度关注,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叙事以及写景的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因为特别喜欢萧红的文字,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心中特别忐忑,生怕因为自己引导的疏漏,无法帮助学生真正走进她笔下的童年时光;生怕因为自己讲解的生硬,致使学生错过了这位才情卓然的作家。上课前,我一遍遍地研读课文、查阅资料,反复思考着如何讲好;课堂上,遇到问题我及时调整,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读有所感、读有所悟。

一、体会感情不能落入套路

对于本班的孩子来说,字词的教学早已有章可循,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也不再是很困难的事。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语文要素,在以往的教学中多有体现,学生已经掌握了边读边想象抓住关键词句从场景和细节中去体会等体会文章感情的方法。在观察单元导读页时,学生便关注到了需要掌握的语文本领,他们也对这个学习目标了然于心。所以,在初读课文时,本来只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却有学生开始总结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园子的喜爱,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孩子说得不错,可是我却高兴想不起来,这样的答案,多像是在按照某种固定模式回答问题。与描写景物有关的文章,就用上热爱;与童年有关的文章,就用上怀念。我所期盼的,是孩子们在字里行间走上几个来回,细细触摸,用心体会,而不是像学习数学那样,套用公式,解决问题。

我告诉孩子们,每一篇文章,由于作者的性格、经历不同,写作的内容、风格不同,即使是同类型的文章,我们细细读来,也能体会到作者独特的感受。

接下来,我让学生围绕课文题目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生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生2:作者为什么要写祖父的园子?

生3: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呢?

生4: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做什么呢?

师:同学们都围绕着园子提出了问题,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让作者魂牵梦绕呢?

结合课后习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整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学生开始关注那些细致入微的描写,并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了的看法。

生1:祖父的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等小昆虫,这些小昆虫都是小孩子感兴趣的,我还可以追逐、捕捉它们,那一定是很快乐的。

生2:祖父的园子里有花,有果,我看到黄瓜长大了,就摘下来吃,看到倭瓜花开了,就采一朵,我在园子里生活得自由自在。

生3:园子里有慈爱的祖父,我把菜种踢飞了,祖父不会责怪;我把韭菜割掉,祖父不会生气;我分不清狗尾草和谷穗,祖父给我耐心讲解。祖父这样宠爱我,我一定觉得很幸福。

生4:我拿不动锄头,祖父就帮我把杆拔下来;我拿着水瓢把水扬到天空中当作下雨;我玩累了,就可以找个阴凉的地方睡觉。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真是无忧无虑。

师:关于园子的记忆,是快乐的、幸福的、无忧无虑的,园子中的一切,我在园子里做过的所有事,都让我念念不忘。所以萧红说,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读懂了课文内容,关注到了景物的描写和事件的叙述,但是要引导他们深入到字里行间体会感情,把课后第二道习题的要求巧妙地融入到品读的环节,还需要再下一番功夫。

师:这篇课文,看似简单易懂,却让我们百读不厌,文学批评家季红曾这样评价萧红:她以儿童般的想象力, 创造出非她莫属的灵活句式,完成自由表达。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语句是非她莫属的灵活句式?找出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处,说说你的理解。

生1: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这句话,写出了作者与祖父的关系非常亲密,祖父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她模仿祖父做的事,显得非常天真可爱。

师:这样的句式会不会让人觉得啰嗦呢?

出示:我学着祖父的样子,戴上一顶小草帽,栽花,拔草。

师:读一读这句话,读完之后,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生1:读原文时,读到写祖父的部分,眼前就会出现祖父的样子,读到写我的句子,眼前就会出现我的样子,这样好像是在对比,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和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做着相同的事,让人觉得很有趣。改编后的句子,就只是告诉我们她做了什么,没什么趣味。

师:你真的用心体会了,萧红的描写,多像电影画面中的慢镜头,充满着童真童趣,简单而又美好,打动人心。

二、借助阅读链接,引发更深思考

课文的第16自然段,作者用相同的句式,写出了园子中的景物的生机与自由。很多孩子都特别喜欢这一部分的描写,他们在旁边写上了批注,也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给大家。但是,我也从不少孩子的眼神中读到了异样。我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于是我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他们对文中的我有点羡慕、嫉妒、恨,因为他们的童年,做了很多不愿意做的事。

联系生活实际,是学习课文时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学生这样的对比也是自然而然的。如何利用学生这样的情绪,引发他们更深更广的阅读和思考呢?

我问孩子们,有了这个自由自在的园子,有了祖父的宠爱,我是不是可以一直这样无忧无虑呢?这个问题,把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后的《阅读链接》上。课后的这段文字,选自《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尾声,文字中的悲凉与课文中的自由与欢乐形成了鲜明对比。学生读完之后,之前的情绪不复存在了,很多孩子沉默了,有一个孩子问: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她为什么去逃荒?这时候,我为孩子们补充了作者萧红的经历:祖父去世后,19岁的她被迫离家,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31岁客逝香港。《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这部小说写成于1940年左右。当时的萧红,身处异乡,贫病交加,她思念着宠爱她的祖父和那个生机勃勃的园子。

其实,在学习《火烧云》一课时,孩子们初步了解过萧红,但是仅限于她的原名、代表作。学习这篇课文时,我认为有必要让孩子们了解她的主要人生经历,但她的经历在我看来是一个悲剧,我担心,孩子们如果提前搜集资料再来学习课文,无法再用轻松、快乐的心情来学。备课时,我把这一环节放在了阅读链接之后,这样的设计,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旨在把学生从课内引到课外,让学生有兴趣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或其他作品。

此时,再回到课后的问题:读过阅读链接,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

生1:我童年的自由、快乐,是祖父给予的,我认为作者写祖父的园子,是在怀念祖父。

生2: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

生3:对萧红来说,童年时和祖父在一起的那段时光,是多么美好,多么珍贵,难怪她一直念念不忘。

师:萧红19岁离开家乡,从此再也没有回去过,但祖父的园子始终在她心里,是她永远的心灵家园。她把自己的童年经历写进了《呼兰河传》这部自传体小说中,现在,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我们一起来读吧!

10、五年级下稚子弄冰教学反思优缺点

五年级下稚子弄冰教学反思优缺点

《稚子弄冰》写冬天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声音也清脆明亮。忽然冰锣被敲碎落地,发出打破玉石的声音。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情感体验同样对认识过程起着很大作用。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图画示意、音乐与图片的渲染、资料的补充、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多种场景,让学生走近诗人,走进诗境,从而更深刻地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以学生的自我学习探究为主,没有像往常的教学时一样进行烦琐的分析,而是采用新的模板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探究。

首先我给学生营造了独立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感受文章的思想内容。因为阅读是理解的前提,所以我切实地抓住了阅读这一环节。既有听课文录音朗读,又有指名学生朗读,还有自由读、齐读、跳读等,要求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过多遍后,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就了然于胸了,对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了体会。随着朗读的深入,体会就越深刻,而朗读就越有感情。

其次我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交流的舞台,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没有再像以前那样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谈对古诗的理解,我则认真倾听,所以学生发言踊跃。古诗丰富的意蕴和深邃的思想全是学生们发掘出来的。

这种授课方式的改变显然很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高年级的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已有一定的提高,我只需要对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上的字词稍加指点即可。接着就是对一些重点字词的赏析,学生们已在自主朗读、自主探究的环节赏析了古诗中的重点词语,掌握了古诗的基本情调。

11、五年级下跳水教学反思优缺点

五年级下跳水教学反思优缺点

《跳水》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述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悬念叠起。重点是深入文本,感受船长这个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难点是体会水手在叙事中的作用。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成功之处

1. 教学中重视读、重感悟、重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从而体会孩子的处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在真切理解绝境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体会到船长的机智、果断、了不起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

2.抓住动词,体会孩子的险境。在教学猴子戏弄孩子孩子追猴子这部分的内容时,我发现文中一连用了很多描述猴子的动作的词语,准确传神。我请学生读一读,找出动词,,让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动词感受到孩子所处的险境。

3.拓展交流,了解船长。船长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但是课文对他的描写不多。为了使学生理解船长这一形象,理解他的品质,在体会孩子处于千钧一发的处境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快想想办法,看你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救这个孩子?孩子们积极思考,想出了很多办法。然后我再让他们看看船长是怎么做的,把自己的办法和船长的做法进行对比,这样他们就能够深切体会到船长的沉着、果断和机智,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不足之处:

1.目标把握不准。在确定本课目标时,将感悟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孩子当时的内心作为目标之一,这个做法并不符合此学段和本单元学习要求。应直奔主题,梳理出本课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抓住水手笑了几次?孩子有什么反应?这一问题去体会人物内心。

2.在指导学生朗读孩子处境危险时,指导朗读时引导语言不够丰富,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及时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

3.在拓展交流环节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孩子千钧一发之际,其他人束手无策,船长却这样沉着,能想出跳水的办法来呢?通过交流使学生就能进一步认识到这个船长是远洋轮船的船长,而远洋轮船在航行中是会遇到各种风险的,船长具有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经验,所以能临危不乱,当机立断。

4.读写联动环节设计多余,因为本课没有指向写法的训练点,此部分可以去掉。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新教材,发现自己对教材的解读不够,导致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失当。要想上好一节语文课,就一定要在研读教材上下功夫,教材研究透了,再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课上起来就会更有效率,学生才会对文本有深入理解。

12、五年级下刷子李教学反思优缺点

五年级下刷子李教学反思优缺点

一、教师基本功及课堂展现

首先抛开教学设计,从这堂课的整体效果和完成度来说,我对自己这次授课极其不满意。(这其实是他第一次上课,对自己真是太苛刻了。)回过头来反复翻看自己的课堂录像,某些时候简直看不下去。踏上讲台,从实习生变成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教师,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有些缺点是需要长期训练来改善,有些则是必须迅速明确,做出改变。

1.板书

黑板上的每一个字,都必须精准无误,毫无破绽。因为它会在40分钟内,始终呈现在所有学生面前。书写是否端正?笔顺是否倒笔?有无错别字?整体设计是否合理?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堂课上,首先是板书之间的空隙没有把握好,导致写到最后效果一词时,黑板上没有空间,挤在了一起。其次是书写,没有出现错别字、倒笔字,整体上勉强还算端正工整。最后是速度太慢,磨磨蹭蹭花不少时间,耽误课堂进度。这一点必须加强。

2.上课的声音、语气、语调、节奏

下来看录像的时候,听自己的声音仿佛是一种折磨。只听得自己扯着嗓子在上面喊,何来课堂的艺术性可言?语气语调也没有把握好,导致整体节奏杂乱无章,缺乏抑扬顿挫,起起伏伏的效果。

在这一点上,冯老师指出了一些细节,比如提问时拉长声音等。如何改正这些,我决定先要训练自己的声音,改变发声方式。不能再是扯着嗓子说话,而要从腹部发声,学习一些播音技巧,使自己的声音更有磁性。另外就是从模仿开始,模仿冯老师也好、其他名师也好,他们的语气语调,从一句话到一段话,再到整个课堂。不过这个方式需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风格,不然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3.课堂生成

《刷子李》前一天在五年级2班上过一次,今天在4班又上一次。忽然发现,几乎同样的内容、方式,学生不同、甚至时间不同,所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今天的课堂上,在前十分钟我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没有先归纳刷子李的总体特点,就安排学生去勾画课文。结果下去巡视,我傻眼了。学生拿起笔,谁也不知道要画什么。这和2班的反应差距太大,我急忙和学生明确了刷子李的特点,才安排他们小组讨论。但一着行错,学生怎么也回不来了。后面学生发言时,我又不得不反复强调自己的要求,但是怎么拉,都没办法把偏离的课堂拉回来了。

由此我想到了,每一堂课,不会完全按照预设的方向发展。这时,就要考验教师的课堂生成能力。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如果出现了超过预期的情况,不一定非要把课堂强行拉回所谓的正轨。这一点,在冯老师前几天的《青蛙卖泥塘》上也有体现。原本预设的教学难点,学生一下子就完成了。冯老师课后也在说,这节课大半的内容都是临时创设的。

只是,这一点还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以及快速的反应。总的来说,非一日之功哪。

二、教学设计

说起这次《刷子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冯老师的一句话我记的很深刻:现在的阶段,你所能想到的,只能到达这种程度。这是一句大实话,我深以为然。

1.教学方法

《刷子李》这篇课文,全篇几乎都是侧面描写。关于刷子李的正面描写很少。而我在设计的过程中,找到的方向是师傅刷子李和徒弟曹小三的区分。第一课时着眼于刷子李,分析细节描写;第二课时着眼于曹小三,分析侧面描写。这个方向我一开始还觉得很有道理。课上完了,结合学生的反应,以及课堂上的练笔来看,学生写不出来,说明这堂课完全不成功。

在教学方法上,冯老师提供了一个思路:学生在勾画的时候,明显会发现想要勾画直接描写师傅刷子李的句子,是不好找的。如果抓住刷子李,那就要详细讲讲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可以采用删字对比的方式,把专干、必、绝这些字词删去,再让学生朗读、体会。两种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并且在第一段的三句话中,他是层层递进,一句比一句表达的效果强烈。

第六自然段,刷子李的另一个规矩更嚣张每刷一面墙必须要休息。这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设想一下:一个如此嚣张的粉刷匠,规矩那么大,你会请他来干活吗?但是他居然丝毫不愁没活做,恰恰说明刷子李本事高的很,才能配上古怪的规矩。

这些都是我没有想到的教学方法,当课堂上抓住了一个点,运用这样的方法,学生怎么会觉得不有趣呢?

2.搭建支架

这节课有个任务,让学生学会细节描写,试着练一练。在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我也在反复思考,这里可以搭建一个什么支架?思来想去,并没有得出一个很好的方法来处理。于是,我找了《俗世奇人》的另一个片段,让学生学着找一找里面的细节描写,然后告诉学生:动作、外貌、神态、语言等都是细节,都可以用起来。我姑且把这个称为支架。

这是错误的,不合格的。在这里,冯老师给我明确了一个观念:在描写一个人的时候,不同的特点,所侧重的方向是不同的。例如,写一个人绘画、打篮球好,这要侧重于动作的描写;写一个人学习好,这要侧重于他思考时的神态描写;写一个人上课老是喜欢插话接嘴,这要侧重于他的语言描写。不是写一个人的时,所有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都要一股脑儿地放上去。这一点不给学生点明,他们怎么可能写得好呢?而这一点给学生讲明白了,就是一个写作的支架。

3.思考深度

总体来看,我对这篇课文的思考,没有达到足够的深度。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体现在文章的每一个字眼当中,每个人都明白他技艺高超。可是怎么深挖文本,怎么采用教学方法,怎么搭建支架,我都没有做到最好。这一次授课,从头至尾,我的一个感觉就是浮着的,隔靴搔痒的。大致的方向找到了,但是怎么也钻不进这个牛角尖。

在那次周六的单元整体教学的备课会上,一天之内接触了很多份资料、解读、教学设计,那天虽然学到了方法,但明显感觉自己消化不良。这一次备课《刷子李》,这一点重新浮现出来。读完了教学解读、看完了名师设计,真正自己亲自上课时,却无法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考力。故此,我想再次反思总结,重新备课,在尝试中前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啊。

13、五年级下军神教学反思优缺点

五年级下军神教学反思优缺点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从刘伯承的语言,动作,神态三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他的军神之处,弱化了沃克医生的情感变化这条线。由疑导入,读中有悟。读,不是漫无目的,而是层层递进,一步步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进行感悟。这一环节,先进入准确、流畅的朗读,初步感知文字内容。

由于这段文字对刘伯承的镇定之举并未作描述性渲染,而段末沃克医生的果断话语更能让人直接捕捉感受到刘伯承负伤后仍然镇定自若的神态。抓住刘伯承的语言能,让学生体悟,简单的能字包含了哪些内容?故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朗读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此时能字后面是一个句号,区别句号和感叹号,由此让学生发现年轻军人的那份镇定与自信,心中产生更真更浓的敬意!这样的人就是军神。第二环节是抓住刘伯承的动作抓,来找出刘伯承和一般军人的区别。一声不吭,仅仅抓住,汗如雨下,抓破床单等一系列动作,准确刻画出刘伯承的坚忍不屈,所有的疼痛都是通过这一抓来显示的,再次引导学生读出刘伯承的刚强。第三环节是刘伯承的神态笑,有了抓的疼痛难忍,再到脸色苍白的情况下的,勉强一笑,是多么明显的对比,刘伯承这个军神的形象顿时丰满了起来。此时重点指导学生读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由此让学生把要对刘伯承要说的话写下来,就显得水到渠成。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抓住学生读错之处,引导学生想象此刻沃克医生为什么会喊,这个喊里面有没有赞的意思,为什么要赞美刘伯承,由此更让学生明确课题:军神的意义所在。

14、五年级下猴王出世教学反思优缺点

五年级下猴王出世教学反思优缺点

本节课后,我有以下思考:

1.避免拔高,以能读为主。在推进学生名著阅读方面,温儒敏教授曾提出了三点建议:完整阅读、自由阅读、自主阅读。首先,完整阅读要引导学生从单篇阅读到静下心来完整地读几本书。其次,要尊重学生的自由阅读。名著导读的功夫在课外,课内只是激发兴趣,提供建议方法,或者排除一些难点。没有自由阅读就没有阅读兴趣,也谈不上阅读习惯,更谈不上阅读的生活方式。第三是自主阅读,让学生自由。读写结合是好的,但是处处都指向写作的阅读,也会让学生失去阅读的耐性。所以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只在最后留下一个尝试写读后感的作业,与本单元的习作衔接起来,不在课堂上对学生做读写结合的训练,避免拔高,让学生失去兴趣。

2.形式多样,以兴趣为核心。如何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古典名著,这不是通过一节课就能轻易达到的。教师在进行这一单元教学之初就可以有意识的通过各种活动来渗透古典名著的魅力所在,依托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版块,通过讲故事、演课本剧、开读书会等读书交流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力求让学生达到课内习得方法,课外迁移运用。课堂小天地,阅读大课程。我们以《西游记》这样的经典名著为例,以篇带本,持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收获阅读的幸福与快乐。

15、四年级下铁杵成针教学反思优缺点

四年级下铁杵成针教学反思优缺点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而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教学中把指导学生朗读、熟读成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范读引领、教读断句、自读巩固、互读评议这些不同形式的朗读,突破难点。

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弄懂每句话的意思,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每个句子读通顺。教学中,类文链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学过的知识理解句子,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环节,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打下了基础。

文言文语句极其凝练,运用单字扩词、文言文与白话文对照、补白文本等方法理解文章,能事半功倍。

16、四年级下海上日出教学反思优缺点

四年级下海上日出教学反思优缺点

本课在教学时,虽然注重培养学生感悟语言,但教学方法单一,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语文课更有趣些。本文是学生积累词汇、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能的佳作,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情感投入和视觉变化,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身临其境地看到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朗读起来既能投入感情,又能理解课文。

一、以读为主,在读中悟。

课文中每一句话就像画中勾勒的每一线条或渲染的色彩,每一段就是五光十色的一个画面,全文就是一幅完整的绚丽多彩的海上日出的壮丽画卷。语文学习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运用语言。学生只有在细细的品味中才能体会出语言的妙处。这节课以学生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合作学习,启发思维。

通过小组合作,在讨论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画出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壮丽奇特,以及在有云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涂上颜色,将各个小组推荐的绘画作品在同学中展示出来,写上一句给你感受最深的话。引导学生随文入境,随境生情,以境促读,让学生既在水天相融、霞光万道的晨曦画卷中去朗读书中语段来流放自己的感情,又在贴切生动的语言中感受朝晖霞彩的动静变化之美。充分发挥以朗读、描绘代替烦琐讲解的功能,创造性地把读、想、看、问、思、说聚合交融,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景中读文、读中看景的主体建构活动。

三、入情入境,再现美景。

学生想象兴趣的激发,需要一定的情境。在这一段的教学中,情境创设也是不可缺少的。随着老师对情景的描述,精心挑选的音乐,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感受在时而舒缓、时而雄壮的乐曲中,学生眼里充满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亮光,再让学生激情朗诵,配图演绎日出时的如梦如幻情景。

17、三年级下赵州桥教学反思优缺点

三年级下赵州桥教学反思优缺点

通过本次公开课的反复研讨和打磨,自己也受益匪浅。首先是本堂课课堂容量比较大,知识点比较多,但都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并突出了重难点,尤其是在教学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这个环节中,紧紧围绕着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去进行设计,在课堂上能得到很好地落实,让学生能一课一得,有所收获。其次,在设置小组合作成为导游介绍赵州桥时,学生对这个环节特别感兴趣,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更多的小组上来展示,比较遗憾。最后,本堂课当中也有一些遗憾与不足,可以再多设置一些小组合作的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索学习。

18、三年级下枣核教学反思优缺点

三年级下枣核教学反思优缺点

《枣核》是一篇民间故事,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最长的文章。文章讲述了一对夫妇在盼望中得到了枣核般大小的孩子,展现了枣核能干,聪明、机智、敢作敢当的品质特点。本文主旨是让孩子阅读文本感悟故事的传奇时,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授本课内容我从一下四个方面入手:

1、传奇的故事性。

根据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爱听故事,本节课我以讲故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故事的开始,一个夫妇整天盼望有个枣核般的孩子,在这样的背景下孩子降临了。孩子很能干,能做很多活。过程是孩子帮乡亲们赶回了被县官牵走的牛,枣核的聪明形象具体。高超是智斗县官,面对满朝衙役,枣核大摇大摆的全身而退。故事内容生动有趣,详细完成,孩子们听得认真,完成了课文内容的梳理。

2、趣味贯穿始终

图片出示枣核,枣核版大小的人,立即抓住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孩子的兴趣,把孩子带入课堂。图片展示枣核各种做事的图片,小人能干形成强烈对比,以趣推动故事发展。赶回牲口让孩子找出有趣的内容,并且说说哪里有趣。比如,枣核钻到马的耳朵里,一而再再而三的吆喝,让衙役麻痹,顺利牵出牲口;智斗县官,铁链套,棒打,一边是忙碌的衙役,一边是灵活的枣核等多出内容,读一读,说一说,感悟文章内容的趣味性,课堂兴趣盎然,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3、抓住语言点,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

语文的学习最终要落实到说写。枣核勤劳能干的内容,我让孩子联想他还会做哪些事情,指导孩子说完整的话,说清楚明白。在赶回牲口、智斗县官内容部分,我让孩子把趣味性根据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孩子脑子的意识借助语言表达出来,对于孩子来说不是很容易,很多时候,他能想得到,但未必说得准确。孩子都是有思考力的,在孩子表达之前可以提醒孩子一定要想清楚想表达什么意思,再准确得说出来,或者说出来过后,自己把自己说的内容对照说上的内容想一想是否准确,如果不准确,再思考一下。很多时候,只要孩子能考虑的深入一点,细致一点,都是能完整说话任务的。比如,赶回牲口趣味性在哪里?这个步骤一定要指导清楚,孩子就能说得清楚。经常性的练习,久而久之,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4、要有一定的表演性

中年级儿童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表演。这节课,首先老师的语言要有表演性,要抑扬顿挫,起承回转,声音节奏,都要根据本文的内容变化。配合神情、手势,把孩子带入故事的天地,孩子的情绪就会被点燃,忘情的学习,学习效率就会高。

上好每一堂课,老师都要反复研读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必然能在教学中长。

19、三年级下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学反思优缺点

三年级下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学反思优缺点

今天听了朱老师的两节课,本以为前面的部分是一些零散的复习和练习讲评,最后才发现,这些环节都是为本次习作教学所做的铺垫,设置的坡度。站在单元的视角上,从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的方法。

1、写作的内容、题材应该从生活中来。朱老师以玉兰为例,让学生贴近自己的生活体验。同时引导学生从身边选材,便于观察、感受和描写,更能流露真情实感。

2、写作的方法、语言的积累应该从课文中来。句式如同骨架,课文中的语言则是血肉,学生从模仿开始,一点点学会迁移运用。在老师的引导下梳理出提纲,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展开,如何去收集和使用资料信息,做好详略的分布;在同学的交流分享中,规避了不够合适的内容,拓展了思路,吸收了创意

听课的过程中,感受到老师设计时的苦心。对学生学的过程做拆解,分梯度,在每一课的教学中渗透,反复训练和点评,一步步提高难度,一步步达成目标。同样,在自己备课的过程中,思考先教会学生什么,再教会学生什么,这样的教案才不会是扁平的,这样的课堂才会更加立体,有生长性吧。

20、三年级下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教学反思优缺点

三年级下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教学反思优缺点

《看图片,写一写》是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二单元习作。根据《看图片,写一写》的习作提示,分为三部分内容,教材第一部分主要是明确习作任务,根据教材出示的一大幅图画,学生初步接触感知图画中呈现的画面,接下来教材提出了本次细作的任务:写一段话,把这幅画介绍给大家;教材第二部分对如何观察图画和怎样写进行了指导,特别强调写之前提示了两个观察图画的要点:先整体观察图画,大致了解图意,再逐步观察,看看每个人的动作各是怎样的,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观察和想象相结合;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写后的修改和交流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是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变,把写作变成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很多学生对作文写作有一种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想写、有东西可写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这两点尤为重要。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教材特点,我首先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1.仔细观察画面,弄清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做些什么,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心情怎样。2.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清楚图上内容,并有条理地写下来。写完后跟同学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正确使用冒号和引号。教学重点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图画内容。教学难点为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画面内容写清楚。

在教学前,为了让学生体验放风筝的过程及成功的快乐,我提前带领学生在操场上放风筝,体验过程,为学生观察说话提供真实感受,做到有话可说。

在教学中,我把本节课分为了四大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中我运用学生自己在校园操场上放风筝的照片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本节课内容上,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的表达的欲望。

第二个板块是观察图画,展开想象。在这个环节上,通过多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观察,挖掘图片素材。首先指导学生初次初步感知图画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画内容;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序展开观察:整体---局部--整体。在局部观察的时候要做到有序的同时,可以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来进行。学生在细致观察后,同桌交流。然后出示范文,范文引路后再回归画面整体,进行全班交流。

第三个板块就是根据出示的要求,学生开始动手习作。在第二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图画所展示的内容有了充分的观察和想象,并通过同学同桌、全班交流后,此时动笔大部分学生应该是水到渠成,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帮助。

第四个环节是品读欣赏,修改总结。这个环节的意图一是与同学分享习作,二是互相评议习作,三是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通过教学实践后,现在反过来再思考整个教学过程,结合大家真诚的评价和我自己的反思,感觉到本节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在教学导入环节,我出示的图片过多,学生走马观花似的浏览,显得杂乱,既用了大量的时间而又没有什么效果。而且这些画面内容大多由我来说,没有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时候,许多原本可以有学生自己发现的观察顺序,观察的方法,因为担心教学时间的不够,大多由我来包办代替了。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主体验的过程就淡化了,效果会大大折扣。这也是在课堂上,我对学生的不够信任,不敢放手的结果;没有充分的利用例文,没有最大化的发挥例文的作用,应该由学生在充分地读例文后,自己发现例文中是如何表达、观察及想象的,这样学生才真正在习作的时候起到引路的作用;在评价环节,显得十分仓促,没有充分利用评价这个环节来发挥作用,促进学生乐写、善写,反而显得只是走了一个过场而已。

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径,反思而后知不足。通过各位同仁的真诚的评课议课,加上课后我自己的所思所想,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明白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最后,让我以屈原的《离骚》中的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衷心感谢有这么大的一个团队,推动着我一点一点进步。

21、三年级下习作:国宝大熊猫教学反思优缺点

三年级下习作:国宝大熊猫教学反思优缺点

《国宝大熊猫》是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本单元话题是国宝大熊猫,对学生和老师而言都是很陌生的一个物种,想要学生把它写的生动有趣,应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之前,我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查找信息,并尝试学习整合有关信息,为完成教学目标做好前期工作。

本次教材编排了3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教材首先提供了关于大熊猫许多小朋友都想了解的3个问题,使得本次习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教材呈现的3个问题,其作用是让学生从这些问题中受到启发,打开思路,继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部分,明确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就是围绕这些问题,介绍大熊猫。第一部分罗列的问题及学生补充的问题为确定从哪些方面介绍大熊猫奠定了基础。但是教材上面的信息是非常基本的,并不能满足习作的需要,所以教材提示学生要再查找资料,补充其他内容;第三部分,对习作后的要求作了说明,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即一是要习作后自己检查修改,调整补充;二是交流互查,互相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把学生搜集整理的相关信息整合成一篇有序的文章,这其实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提升。这节作文教学设计,根据教参及本单元的训练要点,指导学生根据问题提示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信息,以及课件出示的图片、视频,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描述大熊猫。让学生结合熊猫的样子、生活习性、被视为国宝的原因等特点,按照一定顺序描写出来。由于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对大熊猫比较陌生,距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所以课前指导学生对大熊猫充分透彻的了解,对成功完成本次写作教学尤为重要。

为此,我首先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为:

1、围绕话题交流相关资料,有顺序地介绍大熊猫。2、整合信息,写一写,并表达出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3、分组交流,根据同学交流,补充完善自己的习作。教学重点:抓住特点,有顺序地介绍大熊猫。

教学难点:能较好的整合所搜集的信息,把自己对熊猫的了解按照顺序写清楚。

在教学流程设计上,我把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四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导入环节,我运用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从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引入课堂学习中。

第二个板块是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学会表达。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出示《大熊猫之秒懂百科》短视频,让学生对大熊猫有初步认识,并提出相关问题,根据大熊猫信息表,对学生建立较深刻的认识,然后分组交流。在此基础上,运用例文引路,归纳出写作要点。

第三个环节是动笔写作环节,出示写作要求,在第二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对大熊猫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此时动笔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应该难度不大,教师重点巡视指导表达有困难的学生。

第四个环节是展示作品,欣赏评价能环节。本环节在出示评价标准后,老师先示范评价一、两篇,然后学生根据要求互相评价欣赏同桌作品。

通过教学实践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结合大家的中肯评价,感觉自己问题多多,现总结如下:

一,我对《语文课程课标》中关于小学中段习作目标要求搞得不够清楚,所安排的每个环节逻辑顺序还需要作相应的调整,应做到从感性到理性,从易到难,由表象到本质的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顺序;

二,教学资源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有些环节可以弃之不用。比如第一个环节猜谜语:因为课题的提前出示,再出示谜语作用不大。再如同学交流搜集资料,课件上出示了表格,我在讲述表格后,学生交流如何,没有 反馈。我在选择范文的时候,发现范文太长也不好懂,于是我做了修改和删减,但最后在教学中还是因为太长,加重了学生阅读的任务,并且由我逐段分析,拔高了目标。分析了很多写了什么,却没有说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不大;

三,整节课我在教学组织安排上缺乏效率意识,显得松散无序。教学环节不够清晰,让学生思维混乱。指名汇报时,只要让学生说你了解了哪些内容,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补充,老师指导做得不够。这篇课的目标是把收集到的材料串连起来,做到通顺有序,这些我都没用做好;

四,全节课学生的实践性、参与感没有。学生一开始就说的很好,到最后写的时候跟刚开始教学时差不多,没有梯度,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进步不够明显。在范文指导方面,可以用段落卡片,ppt卡片挪还应该灵活的教学生如何组织材料。

当然,其实还有许许多多问题,感谢各位同仁给我一一指出,我深感自己的不足,也明显感受到我的差距,清楚地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也感谢这个强大的团队,促使我不断向前!

22、三年级下守株待兔教学反思优缺点

三年级下守株待兔教学反思优缺点

教学反思:这是我们年组第一次进行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索,在国培学习回来后我就对大单元教学特别感兴趣,也很想尝试,所以这次的课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从前期的准备、磨课、到最后的展示,我都很享受这个过程。这节课我共讲了六遍,每一次试讲、改课对我来说都是提高的过程,从最初的不成形到后来的思路清晰,也从刚开始的紧张到课上越来越游刃有余。这节课是我们年组共同努力探索的结果,但是课堂始终是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课程已经结束,但我也深知自己的不足之处。课堂上当讲到重要的知识点用替换法,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的时候,应该多找几名同学到讲台前操作,这样会使孩子们对这一方法理解的更加透彻。还有自己在课堂上对全体学生的关注不够,对于课堂上的突发问题,没能让孩子充分表达他的想法。当学生提到杀鸡取卵的寓言故事的时候,没有进行及时的表扬和扩展。课堂上应该多表扬孩子,给孩子们视力信心,不能因为想要完成下面的环节而心急。同时,这堂课讲完也让我意识到班级学生的口语表达应该重点训练。

23、六年级下竹石教学反思优缺点

六年级下竹石教学反思优缺点

《竹石》是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理想和信念主题单元的最后一首古诗,是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郑板桥题在《竹石图》上的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有花中四君子之称的竹。诗歌反映了竹生长环境的恶劣,写出了竹生命力顽强、坚韧、刚劲有力、姿态挺拔的特点,歌颂了竹坚忍不拔、无所畏惧、潇洒乐观的精神和品质,抒发了诗人自己对竹的敬佩与赞美之情。该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托竹表达自己坚贞不屈、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人生志向。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因此,教学中,我侧重于引领学生感悟如何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不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如,课前热身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央央之夏》中《竹石》的歌唱片段,引领学生在韵律之美中,透过歌词感受竹子的品质特点;教学中我通过链接文字资源、图画资源、视频资源等不断丰厚文本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情感在潜移默化中由竹及人,最终达到竹人合一的境界。郑板桥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逐渐丰满,他画竹亦是画自己,借竹宁折不曲的特点表达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志向,诗人的君子情怀、得志加泽于民为人民谋幸福的理想和信念,如春雨润物般在学生的心田潜滋暗长。

古人云:学贵有疑。教学中我不断质疑问难,层层推进教学朝纵深发展。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既提升了学识,也掌握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思辨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

语文教学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主要渠道。青少年学生将会通过我们的语文教学潜移默化地拥有一颗中国心并做好一个中国人。这也正是语文课堂所肩负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所以教学中我始终把培植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作为落实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诗人的理想和信念、新时代的初心和使命,传统文化赋予中国人的自信与豪情,都在课堂上化为融进学生血脉里的文化基因生生不息。

教学中,我始终把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方法的渗透和指导、思想的熏陶和浸润,让起初走进课堂囊中羞涩的学生能怀揣知识和梦想走出课堂,在传统文化的引领下走向活色生香的诗和远方。这是我身为一名语文教师起码的担当,也是时代赋予我的初心和使命、理想和信念!

24、六年级下学弈教学反思优缺点

六年级下学弈教学反思优缺点

《学弈》是一篇文言文,这是小学阶段第三次接触文言文,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六年级下学期学了《伯牙绝弦》,六年级上学期带领学生每天早读《小古文100篇》,我班学生有较好的文言文学习基础。

首先,我带领学生回顾总结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目的在于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文言文,怎样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很重要。因此,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学生读完后我专门安排了教师范读这一环节,让学生边听边想文言文与我们平时读课文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出读文言文的两个关键:一是把读的速度放慢,二是停顿要恰当。在这一环节上,教师的范读是建立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重视教在难处读,教在学生朗读不到位之处。在处理整个读的教学环节上,我以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指名朗读,前后桌互相读等形式,把读的环节落到实处。

其次,学习文言文,除了把课文读通之外,还要把文章读懂。在这一环节上,我还是从学生自读入手,并以起名字的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在读通读懂课文后,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警示世人的道理。在这个环节上,我引导学生先了解故事中的两位年轻人学习的结果是否一致,然后弄清导致这一结果不一样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到学习态度不一样是导致学习结果不同的关键原因,再让个别学生说出从这个故事中所得到的启发,使明理这个环节水到渠成,避免了教师烦琐的分析讲解。

再次,在学生完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感悟。并适当的插入《孟子告子》原文中的一句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让学生借助注释自己理解,并为升华主题起到了助推作用。

这堂课的教学,学生总体情绪较高,由于学生以前也学习过好几篇文言文,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较得心应手,只是我还应该让学生联系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谈谈,更加深刻地明白这个故事所蕴涵的教育意义。也许效果就不一样了。

25、六年级下石灰吟教学反思优缺点

六年级下石灰吟教学反思优缺点

上周,我和小邱同课异构,执教了《石灰吟》。对于第一次选古诗作为研究课的我来说,这的确是一次非常难得且宝贵的经验。之前,何平说,不能试教,王老师事先也不指导,就是要体现我们自己的思考。因此,我一直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怕自己上砸了辜负了王老师的期望,况且还是在杭州名师培训周上课呢!但是,在课堂上,我很快找着了一种古诗教学的感觉,直至课后,我胸中澎湃的情感似乎还在暗涌,久久不能平静。几天来,我一直在思考,思考这节课的得与失。

回忆教学的设计过程,我觉得第一个得首先是我更认同了文本细读的意义所在。自从《珍珠鸟》的备课,我对文本细读的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一次,从备课到上课有七天多的时间,我用了一半以上的时间来做文本细读,当然,这种思考在上《珍珠鸟》之前已经模糊地进行着了。文本细读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心理体验。上次的《珍珠鸟》,我在文本细读中,时常感受到一种难以言传的温馨与幸福;这次的《石灰吟》,我更多的体验是感动,甚至激动,写着写着,不知不觉已然泪下。所以我想,文本细读是教师与教材对话的必经之路。从什么角度解读,往往决定了教什么。我以为,一个真正成熟的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对文本的解读上,而不是仅仅用在设计教学环节和形式上。文本细读是童子功,是我以后一定要坚持下去的。

第二个得是学以致用。这一段时间,我在各种讲座、王老师的评课和听课活动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在三天多里五易其稿,因为我希望把更多的所学(尽管暂时只是囫囵吞枣式的)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整个设计中,我的初稿是缺少学生的活动的,但听完王老师《走向视域融合的对话策略》讲座后,我不断地修改着,给学生留出更多活动的空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本来是没有很细致的指导的,但是听了庞老师的课,使我反思自己,于是从初读时起便先给予学生朗读技巧的一些指导。我又运用了王老师所说的感性学习的一些策略,把作为零度观察者的学生化为主体者。在于谦之死这个情境中,凄切的乐声中,于谦被抄家的文字令学生震惊,这时我突然感到,教室里有一个场正在发生和凝聚,使我和学生都必须努力地屏住呼吸。学生融入了情境中,于谦就义前的慷慨吟诵百姓的轻轻应和男女老少感天动地的声音天地回音这几个层次的读,读得激情、深情、动情,把感人的气氛推向高潮。读完以后,我看到很多学生深受感动,于是我脱口而出: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很感动,我也很感动为于谦所感动,也为你们的感动而感动。所以,这节课朗读的质量我自己是比较满意的,我也由此悟出,读的指导,必有的技巧的指导,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了情感体验,才能有真正理解的、发自内心的读。

第三个得是学会了在千头万绪中,确认自己这节课的首要目标。设计之初,我有很多想法,到底是知人论世呢,还是学习读咏物诗的方法,还是把此诗和文天祥的诗放在一起比较言志的相同与不同?方向不同,方式和手段也就迥异了。正如王老师所说,我最后定下来的是由诗到法,由《石灰吟》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这样一类咏物诗的读法,那就是托物言志的诗,要先从物读出人,再从人读出志,再把此诗放入同类的诗歌中,互为比照地读。我想,对于一节课的40分钟而言,什么都让学生学一点是不可能的,也是低效的,所以只能有一个侧重点。对于我来说,从什么都想教到不断做减法,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当然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舍,才能得啊。

王老师的评课,也使我反思了自己在古诗教学中的不足。比如,要留在人间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我认为还是解读得不够。在解读中,我过于侧重于谦其人的细读,忽略了对文字本身的深层内涵的理解。要留正气、勇气、忠义等在人间,是对《石灰吟》拟人化的表达方式的不理解造成的。因为石灰是物,物有它的特点,对于石灰而言,留在人间的只能是清白,这就是它最大的特点,也是于谦之所以要选它作为自己志向化身的原因。我只想到了清白的内涵可以包括这些,想着这样的填空可以让学生更深地了解于谦,却恰恰忽略了这首诗的文本秘妙把石灰拟人化。正是因为拟人化的写法,才有了若等闲和全不怕,才有了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就是以我观物,因而物皆着我之色彩啊。

我在深深折服于王老师评课的同时,反思着自己这个设计的问题。设计的问题折射出的是解读的问题,解读的问题折射出的是思维方式的问题,而思维方式的问题背后,正是文学底蕴的问题啊。《人间词话》我没有读过吗?读过啊,还读过好几遍,还说王国维是我至爱的四才子之一,看到拱小教师阅览室那一套《王国维全集》心里还羡慕得不行。可是为什么该用的时候用不出来?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更恨的是自己没有足够的底蕴去使之真正内化啊!

难怪有人说,语文课上到最后,看的就是教师的底蕴。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别无他法,唯有读书、读书、再读书!

26、六年级下马诗教学反思优缺点

六年级下马诗教学反思优缺点

在教学中感觉最开心的是同学们不像前几周上课那样不自然,开始有一点自由了,这可能对于教学秩序方面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同学们在课堂上心情放松,对于今后的教学来说是一件好事。

同学们表现最好的是多数同学能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给同学们十分钟的时间自由理解课文大意,大家基本上能做到与同学一道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只有极少部分同学坐在课堂上自己做自己的事。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主要还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可能与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激情有关,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学习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和学生目标的培训教育,只有从根本上才能解决部分学生厌学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7、六年级下腊八粥教学反思优缺点

六年级下腊八粥教学反思优缺点

教学反思

《腊八粥》是一篇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和民间气息的文章,学习了这篇文章,真正让我们走近了民俗,感受到了民俗。

文章重在通过主人公八儿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体现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喝腊八粥。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圈画出表现他馋的词句,特别是描写八儿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八儿在等粥过程中对腊八粥的期待和喜爱,感受家人间浓浓的亲情。

文章的内容较浅显,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引导孩子们体会作者对八儿的喜爱之情,作者运用了最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文字,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形象深深地注入孩子们的心中,也激起了孩子们对腊八粥的爱恋之情。可见,抓住孩子的心是最重要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的机会较少,如果课堂上充分组织学生朗读、互动,效果会更好。

28、六年级下回忆往事教学反思优缺点

六年级下回忆往事教学反思优缺点

前几天参加了由回民二小和我校联合举办的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我思考了好多。下面就我执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做一反思:这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全文有32个自然段。本着从本班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设计了三课时,第一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读正确有关重点词句,了解李大钊先生的生平简介、课文写作顺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李大钊的重点词句及描写敌人穷凶极恶的词句,以便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让学生感悟到李大钊不仅具有忠实于革命事业伟大精神和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而且作为父亲、作为丈夫,他还有着对家人深深地怜爱之情。第三课时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体会父亲被害后家人的心痛及感受,并联系第一自然段,体会文章前后呼应写法的好处。随后就学生心目中的人物(可以是李大钊、李星华、李星华的母亲、军阀张作霖)进行小练笔。现就第二课时反思如下:

在上课开始,我以让学生回忆文章主要内容为引入,以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审时为主线索展开新课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一是平时很少发言的个别同学积极地参与到问题之中并踊跃地回答问题;

二是同学们对文本的感情投入很深,朗读时很有感情;

三是同学们在进行分角色朗读在法庭上这一部分时,我被同学们的精诚团结所感动,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让哪几个同学来表演,谁扮演父亲、谁扮演女儿、谁扮演法官和谁扮演母亲,就在这时,我不慌不忙地将主动权交给了班长,在班长的组织下,几位同学立刻有声有色地进行了表演。

最后,课堂在从父亲又望了望我们的望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的思考中结束。这节课是我上几次公开课以来第一次感觉比较成功的一节课,不过,在反思中也意识到了还有以下几点不足:

1、板书不够细心。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节课的精华,而我却将要点没有很好地写在黑板上。

2、长文短教的技巧还很欠缺。这是一篇回忆录,应该在理清被捕前和被捕时这两个方面的学法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在法庭上这一部分,而我却没敢大胆地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3、如郑校长和几位老教师所评价的那样,我的课堂只注重让学生回答问题,而忽略了六年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应尽量连句成段。这一点是我以前真的没有意识到的。我很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指引,现在的教学中我也逐渐地培养学生的这一表达能力。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勇于尝试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争取不断地进步。

一、成功之处

善于创设情境,以情境带动学生。导入部分的图配乐,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调,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一种庄重、缅怀先烈的氛围中来。

教学设计与课文有关的字词练习,是我这学期来的新做法。比如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根据词语意思写出词语、根据字在词语的意思选出正确解释方法多样,既让学生得到考试方法的训练,又让他们很轻松地掌握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为进一步读懂课文做好铺垫。

在教学中,特别是放手让学生学习的时候,他们的发现很多,体悟很多都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我都予以肯定,同时也不放任自流,把自己的感悟再加进去,使之更合理更全面。

二、不足之处

在本课的教学中,领会文章前后照应的写法这一环节做得最让自己沮丧。学生不能领悟其好处,又接近下课了,未完成教学,我把前后照应的好处和课文结合后直接告诉他们了。但是,当学生不能体会时,教师的作用不就是点拨吗?有点矛盾了。

三、改进措施

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其充满了革命色彩与血肉亲情的一篇文章,同时也有不忘革命先烈,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教育。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课前我要求学生搜集、查阅资料,了解当时中国的情况,认识军阀割据形势下,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危险性及李大钊生平。

29、二年级下神州谣教学反思优缺点

二年级下神州谣教学反思优缺点

本课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盼望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回顾这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本节课,教师始终做到担当学习的促进者,而非带领者,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能够借助想象、图片、简笔画及多媒体等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感知生字的意思,借助联想和视频等感悟词语的精妙,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学生在神奇的汉字文化中徜徉,在久远的古文化中穿梭,时而感悟,时而惊喜,这样的教学效果显著。

总之,本课教学,基于汉字学基础,基于学生年龄特点与知识能力水平,巧妙运用汉字学知识,有筛选地、适时适度地渗透于识字教学,引导学生在汉字这个古老的文化大花园中穿梭、徜徉、欣赏、感悟、惊叹,使学生将对生字的感受、理解、记忆、运用精妙融合。学生既认识了生字,又受到了汉字文化的熏陶浸润。

30、二年级下千人糕教学反思优缺点

二年级下千人糕教学反思优缺点

课文的题目叫千人糕,千人糕实际上就是外形普通、口感平常的米糕。文中为了强调普普通通的米糕的制作材料、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称之为千人糕。通过一对父子的对话,让孩子体会米糕的来之不易,知道生活中的许多东西同样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学会感恩。我仔细研读《教师教学用书》,关注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以关爱为主题,明白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网上搜一些教学视频观看,捕捉他们的课堂亮点,争取融入自己的课堂。这个过程就是学最好的别人,做更好的自己,课堂教学先模仿,再创造,先站稳,再站高。抓住教学目标,我理清了教学思路,开始着手制作课件。课件的背景图,我选择清新风格的图片,同时又下载了与课文相匹配的图片。课件制作,我追求简单大方,能够易于学生理解课文而制作。由多到少,由繁到简,我修改了好多遍。板书设计抓住主要内容,简单明了,它像一棵结满果实的花生苗,拔掉后就有满满的收获,使学生印象深刻。

备课必须备教材,但是备学生、知学情也很关键。我班学生跟了我快两年,做有温度的班主任,塑造有灵性的孩子,是我的带班信条,所以我们班孩子很活跃,爱表现、大胆、自信、读书有感情,是他们的优点,他们学习本篇课文并无多大障碍。我上课喜欢关注全体,我陶醉于能用语言和表情动作抓住一群孩子的那种感觉。我也竭力使自己的课堂能够多拓展,注入新的元素,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让孩子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值得高兴的是,我家里恰巧有一块朋友送的米糕,作为北方人的我们,能够亲眼看见米糕,尝到它的味道,孩子们是何等的高兴!记得我小时候学习红绿灯、立交桥只是背诵,我感觉要是能看到多好啊!当时的我对于上班、出差、挤公交车都不理解。所以现在作为老师的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想尽办法消除孩子的疑惑,一些东西能感知的,尽量让他们去感知。上课前我出示米糕,许诺表现好的,下课吃米糕,大大调动了小小贪吃鬼的学习兴趣。

尽管我精心备课,但课堂中会出现哪些状况?学生会提出哪些质疑?我要用哪些语言去组织课堂?时间如何把控我都无法预料,所以我的课堂也会出现一些瑕疵。不过,长期的一线教学让我学会了随机应变,比如这节课刚开始,我竟然忘记板书课题,中间我赶紧添加。准备的字条,我竟然没找到稻子,我改变策略,用粉笔书写代替。假如让我重新再讲一次千人糕,我会让学生再多读几遍米糕的制作过程,分角色来读课文,让学生上讲台分享米糕的制作,增加学生说的机会

无论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学会了课文,理解了内容,就是一节成功的课。一次公开课就是一次磨练,大家聚在一起,研课、评课,领导的肯定,同行的建议,都是我进步的基石。感恩中心校领导给我们搭建的平台,愿我们的教研之路越走越宽。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