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三上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1、三上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三上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望天门山》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诗人的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字词解释: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出:突出,出现。
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古诗大意: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诗文简析: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重难点:
1.为什么是望而不是看天门山?
望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
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他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此时他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情景。
3.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自由、豪迈、奔放、洒脱、无拘无束、新鲜喜悦等。
4.你认为哪个字表达出了诗人的这份情感?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把原本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而且蕴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2、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望看
反义词:
前后 直弯
3、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
《望庐山瀑布》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望洞庭诗句翻译
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望洞庭诗句翻译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
5、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1.《望天门山》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望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楚江、青山、碧水、白帆和红花日,作者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的。
2.《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的。他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此时他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情景。
6、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古诗大意:
《望天门山》: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古诗主题:
《望天门山》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7、走月亮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走月亮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散文,写了我和阿妈在月明之夜走月亮,展现了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现了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脉络梳理:
全文共9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我和阿妈在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
第四部分(第8、9自然段):写走月亮带给我的感受。
词句赏析:
1.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明月、点苍山、大青树、乡间的路等自然景物,写出了月光照亮了洱海边的一切美丽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月夜景色的美好创设了一个静谧、美好、祥和的境界。
2.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倒映着圆圆的月亮,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晃的情景。
3.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低垂一词形象地描写出稻子成熟时的样子,把稻子拟人化,让人感觉到它虽然头部低垂,但是充满了活力。整个句子拟人和比喻的运用让我们感受到月光下的稻田里充满着快乐和幸福、美好和希望,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满意和赞美。
4.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这句话直接表达了对走月亮的感受。在走月亮的过程中,我回忆起了在这里做过的有趣的事,感受到了阿妈的温暖,体会到了生活的幸福和美好,所以发出了这样由衷的感叹。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
点苍山、村头、大道和小路、小溪和水塘、溪岸和石拱桥、果园、庄稼地和菜地。
2.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了四次,在走月亮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月夜景色的迷人,回忆起了曾经做过的有趣的事;在走月亮的过程中,那浓浓的亲情、无拘无束的思绪,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幸福和喜悦之情,反复手法的运用,使情感的表达更充沛。
3.文中不单单写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所见所闻,还加入了我回忆的内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走到溪边,我想起了阿妈曾经在这里洗衣裳,我曾经在这里用树叶做小船的情景;走到田埂上,我想到了种庄稼、找兔草、吹蒲公英等情景。这些美好的回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突出了童年生活的无拘无束,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8、朱德的扁担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朱德的扁担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红军指挥官形象,也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敬爱之情。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段。
第1段: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背景。
第2段:写为了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储备足够的粮食,红军战士们争着到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第3段:写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战士们心疼他,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他却又找来一根并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第4段:写战士们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词句赏析:
1.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这句话既写出了井冈山周边环境很危险,也为下文写艰苦挑粮作铺垫。
2.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这是对朱德同志的外貌描写,生动具体,塑造出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形象。
3.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这句话介绍了挑粮的困难路远、山高路陡。从高陡非常等词可以看出路非常难走。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挑粮这么累,大家却争着去,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从中可以体会到战士们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精神。
3.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同志的扁担?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因为朱德同志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从中可以体会到朱德同志比战士们还累,还辛苦以及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体贴。
4.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这五个字?
朱德同志了解战士们关心、体贴自己的一片深情,他这样做是用一种委婉巧妙地方式,来告诉战士们不要再藏他的扁担了,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
5.战士们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朱德同志虽然工作劳苦,但他坚持以身作则。他了解战士们关心、体贴自己的一片深情,所以在新找的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既委婉地告诉战士们不要再藏他的扁担了,也表明了自己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所以,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6.你认为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朱德同志是一个艰苦朴素、不怕吃苦、忠于革命事业、关爱战士、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人。
9、掌声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掌声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英子由于残疾而自卑、性格忧郁。
第二部分(2、3):写英子上台讲故事,同学们两次为她鼓掌的事情。
第三部分(4、5):写被掌声鼓励后的英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充满自信的人。
词句赏析:
1.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这句话交代了故事的主人公极其性格。总是默默一角可以看出英子很自卑。
2.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这几句话交代了英子自卑的原因。因为英子因生病腿脚落下了残疾,她很自卑,她害怕同学们看不起她,笑话她走路的样子,所以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走路的姿势,所以总是早来晚走。
3.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反映了英子的自卑心理:对别人的目光敏感,不想让别人注意自己,是因为内心不自信,怕别人嘲笑自己。照应前文。一齐则说明同学们知道英子有自卑心理,都很关注她的反应,替她担心。
4.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英子不愿意当众走上讲台,怕同学们嘲笑她,可老师的话又不能不听,因此她很矛盾,拿不定主意。犹豫慢吞吞地 眼圈红红的表现了她内心的紧张、自卑和痛苦。
5.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终于反映了英子下定决心的过程,也表现了她的勇敢、坚强。
6.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骤然 一词说明这掌声是同学们不约而同发出的,从热烈而持久可以看出同学们鼓掌是发自内心的。
7.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这句话深深地鞠了一躬中反映掌声带给英子很大鼓舞,让她自信起来。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是感谢同学们的热情鼓励。
8.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这段话写出了英子的性格的改变,与前文描述形成对比,这一系列的变化充分说明掌声使英子变得开朗,走出了自卑的阴影。
9.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这是英子的来信,写了她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表现出了英子对同学们给予鼓励的感激。
课文重难点探究:
1.为什么刚刚站定,同学们就鼓起掌来?
因为小英克服自卑心理,走上了讲台,这是同学们给予英子的第一次掌声,这掌声里包含着大家的鼓励、信任和理解,也包含着同学们的关爱。同学们希望英子能走出阴影,走进集体,不再忧郁。
2.掌声再次响起是为什么?
这次掌声是为小英生动地讲述而起,夸赞她出色的表现。
3.课文为什么要用《掌声》作为题目呢?
因为掌声是引起英子的一系列变化的关键。最初,英子生怕别人因看见她走路的姿势而嘲笑她,当她勇敢地站到讲台上时,得到的是掌声;后来,英子讲的故事又一次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这让她变得活泼、开朗、充满自信。掌声体现了课文要揭示的主题思想: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10、一块奶酪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一块奶酪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一角。最终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的故事。
段落大纲: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总写蚂蚁队长对搬运粮食的蚂蚁下令不许偷嘴,自己也不例外。
第二部分(412):面对一块奶酪渣的诱惑,蚂蚁队长以身作则,遵守纪律,让最小的蚂蚁吃掉了那块奶酪渣。
第三部分(13):蚂蚁们干劲更足,终于把奶酪搬回了洞里。
词句赏析:
1.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向大家宣布: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
在搬运粮食之前,蚂蚁队长向大家宣布禁令:严禁偷嘴,否则会受到处罚。只许不许写出了蚂蚁队长的威严和蚂蚁家族的纪律的严明。
2.一只小蚂蚁在队列里嘀咕:要是偷嘴的是您呢?蚂蚁队长说:照样要受处罚。
嘀咕指小声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蚂蚁的好奇心。蚂蚁队长的回答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以身作则,为下文埋下伏笔。
3.就在这时,蚂蚁队长发现了只好叫来七八只小蚂蚁当助手。
这句话写出了奶酪很大。只好一词用得非常准确,既说明了蚂蚁队长的无可奈何,也强调了奶酪的大。
4.奶酪多诱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多强的纪律性啊!
这几个句子作者聚焦奶酪,很香,很诱人,以此反衬出小蚂蚁为集体利益禁受住美味的诱惑,说明他们很有毅力、纪律性很强。
5.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
这里是对蚂蚁队长的心理描写,写出面对这点奶酪渣蚂蚁队长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
6.家依旧不动,眼睛望着别处,心却牵挂着那一点儿奶酪渣。
依旧牵挂等词语都能看出小蚂蚁们想要吃奶酪的心思。
7.这时,奶酪旁边只有蚂蚁队长,他偷个嘴,谁也看不见齐步走!
这里强调了蚂蚁队长内心的挣扎,如果偷偷吃掉,作为蚂蚁队长,大家也不会正面指责它,但是这样就违反了自己提出的禁令,自己会在蚁族面前失去威严。这里写蚂蚁队长犹豫、挣扎的过程(低嗅看得出蚂蚁队长有多么想吃奶酪渣),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鲜明生动。
8.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这里是动作描写,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的举动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也鼓舞了其他蚂蚁。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蚂蚁们为什么争先恐后的搬运粮食?
蚂蚁们听到蚂蚁队长说要和大家一起遵守规则,不搞特权,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2.蚂蚁队长为什么两次下了同样的命令?他想干什么?
蚂蚁队长第一次下命令是想让蚂蚁们离开,自己吃了这点儿奶酪渣,因为他实在抵制不了美食的诱惑。可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决定把这点儿奶酪渣留给年龄最小的蚂蚁吃。从这里可以看出蚂蚁队长具有抵制诱惑的勇气,能够以身作则,也反映了蚂蚁队长关爱弱小的品质。
3.联系全文,谈谈蚂蚁队长面对奶酷渣时的心理活动。
当奶酪渣掉在地上时,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违犯不许偷嘴的禁令。蚂蚁队长心中一时无法抉择,于是心烦地让蚂蚁们消失在草丛中。独自面对奶酪渣的蚂蚁队长此时偷偷吃掉便不会被发现,但是最后蚂蚁队长决定:让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它。
11、雪孩子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雪孩子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讲了大雪过后,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一个雪孩子,雪孩子和小白兔玩得很开心。后来,小白兔回家往火堆里添了一把柴就睡着了,没想到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雪孩子不顾危险,舍身救出小白兔,最后融化了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雪孩子是一个不怕牺牲、乐于助人、勇敢无畏的孩子。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14段。
第13段:大雪过后,兔妈妈为了不让小白兔跟自己出门,便给小白兔堆了个雪孩子。
第46段:小白兔和雪孩子一起玩,玩累了。他添了柴便睡着了,结果旁边的柴堆被烧着了。
第712段:雪孩子看见小白兔家着火,他一边喊,一边向小白兔家奔去,并救出了小白兔。兔妈妈向前来帮忙的小动物们大家表示感谢,却不知是谁救了小白兔。
第1314段:雪孩子化成了水,变成了水汽,飞上天空,变成了白云。
词句赏析:
1.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
这是对雪孩子的动作描写,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表现了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艰难;终于说明雪孩子找了很久才找到小白兔,突出雪孩子勇敢和急切的心情。我们体会到雪孩子身上具有舍己救人、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
2.飞呀,飞呀,飞上天空,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美丽一词不只是赞美云朵的美丽,还赞美了雪孩子乐于助人、舍己为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重难点探究:
1.小白兔喜欢雪孩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喜欢。从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可以看出来。
2.小白兔家为什么会着火?
因为小白兔往火堆里添了柴,火越烧越旺,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
3.雪孩子去哪里了?
雪孩子融化了,变成了水汽,最后飞上天空,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白云。
12、小蝌蚪找妈妈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小蝌蚪找妈妈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写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6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写了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第2自然段:小蝌蚪向鲤鱼妈妈询问自己妈妈的去向。
第3自然段:小蝌蚪误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
第4自然段:小蝌蚪在荷花旁边看到了一只大青蛙。
第5自然段:小蝌蚪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第6自然段:小青蛙跟着妈妈捉害虫。
词句赏析:
1.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游哇游突出了小蝌蚪游的时间很长;长出了两条后腿写出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发生的第一次变化。
2.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
联系前文可知,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里知道自己妈妈的特征是:四条腿、宽嘴巴,所以他们一看到四条腿、宽嘴巴的乌龟就误认为是自己的妈妈。从连忙一词可以体会到小蝌蚪想找到妈妈的急切心情。
3.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
笑好孩子写出了青蛙妈妈对小蝌蚪的喜爱之情。
4.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这一句连用三个动词蹬跳蹦,写出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了。
5.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天天说明青蛙很勤劳,他们的职责是捉害虫以保护庄稼,是人类的好朋友。
课文重难点探究:
1.小蝌蚪长什么样子?
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第一自然段)
2.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青蛙。
3.小蝌蚪是怎样得知妈妈的样子的?
小蝌蚪先遇到了鲤鱼阿姨,知道了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又遇到了乌龟,知道了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4.小蝌蚪看到自己妈妈长什么样子?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5.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也是青蛙生长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课后习题2)
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长出两条前腿 长出两条前腿 尾巴变短 换上绿衣裳,尾巴不见了
13、小狗学叫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小狗学叫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一只不会叫的小狗来到一个没有狗的国家,大家一致认为不会叫是很大的缺陷。于是,小狗向小公鸡和杜鹃学叫,结果却引起了很大的误会。
段落大纲:
全文共5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9):孤零零的小狗不会叫,收到了指责。
第二部分(1024):小狗终于学会了像公鸡那样叫,结果,受到了狐理的取笑。
第三部分(2537):小狗向杜鹃学叫,差点儿被猎人打中,小狗吓得拔腿就跑。
第四部分(3852):小狗三种不同的结局。
词句赏析:
1.从前,有一条不会叫的狗。它不会像狗一样叫,不会像猫一样叫,也不会像牛那样哞哞叫,更不会像马那样嘶鸣。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手法,一方面写出这条狗的独特之处,另一方面写出了不同动物的叫声。
2.我不会我是外来的
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这句话写出了小狗在面对别人的询问时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的样子。
3.从此,它天天都练习,从早到晚偷偷地练。有时候,为了更自由,它索性到树林里去练。
写出了小狗为了学习公鸡的叫非常的勤奋刻苦。
4.狐狸真想哈哈大笑。它在地上打滚,捧着肚子,竭力忍住不笑。小狗感到受了委屈,低着头,含着泪水默默走开了。
这句话是是对小狗动作的描写,说明了小狗在受到嘲笑后难过极了。也可以看出这是一条自尊心强并可怜的狗。
5.小狗拔腿就跑。它很诧异:那个猎人准是发疯了,竟然对狗开枪!
拔腿就跑写得很生动,写出了小狗的害怕与快速反应。第二句话是对小狗的心理描写,诧异说明小狗觉得猎人很奇怪,竟然一词说明小狗真的没想到。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文中一共出现几只小动物?小动物们对这只不会叫的狗是什么样态度?
文中一共出现三只小动物,分别是:小鸡、杜鹃和狐狸。
它们对小狗的态度是:关心、同情和嘲笑。
2.狐狸为什么要嘲笑小狗?
因为狐狸觉得小狗很傻,竟然不会狗的叫声,还在学公鸡的叫。
3.那只不会叫的狗非常努力学习,为什么依然很难过呢?
小狗跟小公鸡学叫,经过反复的练习,那声音非常逼真、好听、洪亮,却遭到了狐理的嘲笑小狗学习杜鹏叫,也非常专心,但结果却差点儿被猎人打中,小狗虽然一一直在努力学习叫,但依然没有学会像真正的狗那样叫,它那不伦不类的叫声自然会受到误解和嘲笑,所以小狗很难过。
4.故事结尾有什么特色?
首先,课文没有确定的结尾,而是引导读者去想象,其次,课文提供了三个结局,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这样的结尾很含蓄,耐人寻味。
14、习作例文之《我家的小狗》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习作例文之《我家的小狗》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描写小狗王子学狗字的时候叫得真欢和王子竟然敢跟火车赛跑两件事情,展现了王子淘气、可爱的特点。
段落大纲: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开篇抓住外形和性格特点总体介绍了小狗王子。
第二部分(2):写我教王子学狗字。
第三部分(38):写王子喜欢哼哼叫和汪汪叫,还跟火车赛跑。
词句赏析:
1.我教它念狗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它准是在想,这是在说它自己呀!
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还认真揣摩王子的想法:小狗学其他字没有兴趣,只是学习狗字才最认真,最有兴致。
2.我知道王子想去那儿干什么,它喜欢同火车赛跑。每次都是它输,可它从不在乎。
作者为了把小狗淘气、可爱的特点写具体,不急着写小狗怎么和火车赛跑,而是要写出小狗的心里所想输了从不在乎。
课文重难点探究:
作者为什么能把小狗写得这么可爱、有趣呢?
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小狗抓住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不仅观察了小狗的外形,而且留心小狗行为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还用心去揣摩。
15、五上古诗词三首课文解析笔记
五上古诗词三首课文解析笔记
诗词主题: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枫桥夜泊》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长相思》通过描述词人的所见、所闻、所感,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了词人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
诗词大意:
《山居秋暝》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枫桥夜泊》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长相思》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我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诗句赏析: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前句写女子,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散乱张开的样子),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诗情画意。
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两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第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三个意象用的绝妙,突出一种凄凉的感觉,第二句描写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江边的枫桥与船上的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景物描写颇见用心。
5.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是词的下片,侧重写将士思乡之苦,交代了深夜不眠的原因。风一更,雪一更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这怎不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课文重难点探究:
1.《山居秋暝》一诗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哪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王孙是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借指诗人自己。诗人曾为王孙,来自官场,而今隐居山间;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也是他高洁品质的写照。
3.山一程,水一程中一字给人什么样的感觉?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字让人产生连绵不绝的感受,写出了行程的漫长是士兵们行军的艰辛。
4.从聒碎乡心梦不成这句词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想起了家乡,故园是温暖、宁静、祥和的,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从此句可以看出作者内心浓浓的思乡之情。
16、乌鸦喝水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乌鸦喝水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含义深刻的小故事,作者以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只聪明的乌鸦口渴了,想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故事。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了乌鸦口渴找水喝,找到了水却喝不着水。
第2自然段:写了乌鸦想出了喝水的办法。
第3自然段:写了乌鸦终于喝到了水。
词句赏析:
1.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这句话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到处一词说明乌鸦找了好多地方,心里很着急。
2.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
这句话告诉我们乌鸦找到有水的瓶子,可喝不着水。此时的乌鸦很着急,如果瓶子里水多,乌鸦就能喝着水了;如果瓶口很大,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3.怎么办呢?
这是一个疑问句,既引起读者的思考,又说明乌鸦正在思考。
4.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一颗一颗指乌鸦把小石子一颗又一颗地放进瓶子里,放了许多个小石子,与渐渐相呼应: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去,占了地方,把水挤得就慢慢地往上升了。从这两个词也能感受到乌鸦的努力和耐心。
课文重难点探究:
1.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
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
2.乌鸦是怎样想出办法来的?
乌鸦看见小石子,就想出办法来了。
3.乌鸦想出办法时心情是怎样的?
高兴。
4.乌鸦看见瓶子旁边的小石子,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5.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应向乌鸦学习什么?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应向乌鸦学习遇到困难不后退,要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要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17、陀螺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陀螺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以陀螺为线索,具体叙述了自己用叔叔送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脉络梳理:
全文共13段,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冰尜儿的制作方法和玩法。
第二部分(第413自然段):写我用叔叔送我的陀螺取得了胜利,并悟出了人生的道理。
词句赏析:
1.在我的故乡,陀螺不叫陀螺就是冰上的小家伙。
一方面给读者做更多介绍,另一方面使文章用词更具生活乐趣,小家伙一词是拟人的写法,透露出作者对冰尜儿的喜爱之情。
2.一个大陀螺的主人,开始傲慢地向我挑衅不动声色地闪躲。
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摇头晃脑挺着肚皮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了大陀螺得意洋洋、毫不畏惧的样子,而我的陀螺却躲躲闪闪,两者形成强烈的对比。
3.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用斗是量不出来海水到底有多少的,光凭外貌也无法全面地评判一个人的好坏。个人是否有能力,不能看他长得怎么样,要看他是不是有真才实学。就像这陀螺一样,虽然看上去不起眼,但是能战胜大陀螺,那么它就是值得称道
的。这句话启示我们不能以貌取人,要用全面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课文重难点探究:
1.大家是怎样用陀螺进行比赛的?
比赛的时候,奋力抽陀螺,让陀螺撞向对方,直到一方被撞翻为止。
2.我的陀螺遭到同伴们嘲笑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它长得不伦不类,该平的地方不平,该尖的地方不尖,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
3.为什么说我取得赛陀螺的胜利是辉煌的时刻?
一是我喜欢赛陀螺,到处找木头做陀螺,但是没有成功,我对赛陀螺充满着期待。二是叔叔送我的陀螺不那么帅气,我对它取胜不抱希望,但它最终战胜了大陀螺,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我非常激动,认为这是辉煌的时刻。
18、田家四季歌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田家四季歌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首时序歌,对农民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进行了描写,以简练的笔墨勾画了四幅田园四季的风景图,重点是在介绍农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歌唱了农民的辛勤劳动。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个小节。
第1小节:写春天的景色和万物生长的样子。
第2小节:写夏天农忙的情景。
第3小节:写了秋天农忙的情景。
第4小节:写出了冬天忙完农事后农民伯伯轻松愉快的心情。
词句赏析:
1.春季里,春风吹,花开草长蝴蝶飞。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
选取了春风花草蝴蝶等春天里有代表性的景物,从中可以看出
春天来了。
2.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稻谷比作黄金,突出丰收后农民喜悦的心情。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农民耕作很辛苦?
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2.农民这么辛苦,为什么还喜洋洋,笑盈盈?
对农民来说,稻谷丰收了,一年的付出有了收获;农事忙完了,心情愉悦。
19、天地人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天地人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难点探究:课文中天地人之间有什么关系?
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以人为贵。天、地、人的存在,构成了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自然孕育了万物,人为万物之灵;人源于万物,生存天与地之间,需按自然规律来行事。
20、四上古诗三首课文解析笔记
四上古诗三首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出塞》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凉州词》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将士们出征前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还有视死如归的勇气。
《夏日绝句》这首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典故来讽刺南宋朝廷投降逃跑的行径,表达了诗人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感情。
译文:
《出塞》: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远征万里的大军仍然没有回还。只要有飞将军李广守卫在龙城(边塞),不让胡人战马敢踏过阴山半步。
《凉州词》:举起精致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夏日绝句》: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词句赏析: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两句诗时间、空间跨度极大,反映了旷日持久的征战劳师动众,边塞将士不堪其苦、有家归不得的社会现实。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既叙事又抒情,表现了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深切同情。
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两句诗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欲饮二字进一步写热烈的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3.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两句诗追思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思项羽呢?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不肯过江东,在乌江自刎。南宋统治者却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者的无耻行径。
课文重难点探究:
1.《出塞》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2.《夏日绝句》这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21、三上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三上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赠刘景文》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人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字词解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古诗大意: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诗文简析: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重难点:
1.《赠刘景文》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
《赠刘景文》写的是那个秋末的景色,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可以看出来。
2.这首诗明明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为什么题目是《赠刘景文》呢?
这首诗其实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这种方法叫作借景抒情。诗人抓住荷尽菊残等景物描绘了秋末的萧瑟景象,在景物中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自然引出赠诗的目的说明秋景虽然萧瑟景象,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青春已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所为的黄金阶段,从而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希望他能乐观向上、努力不懈。所以题目是《赠刘景文》。
22、三上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三上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望天门山》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诗人的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字词解释: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出:突出,出现。
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古诗大意: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诗文简析: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重难点:
1.为什么是望而不是看天门山?
望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
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他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此时他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情景。
3.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自由、豪迈、奔放、洒脱、无拘无束、新鲜喜悦等。
4.你认为哪个字表达出了诗人的这份情感?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把原本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而且蕴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23、三上古诗三首山行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三上古诗三首山行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山行》描绘的是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字词解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寒山:指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生:产生、生出。 斜:伸向。 坐:因为。
古诗大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诗文简析: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重难点:
1.《山行》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前两句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的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2.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停车后,诗人看到了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24、三上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生字 读音 部首 结构 组词及造句
寒 hn 宀 上下 寒冷 寒冬 寒冷的冬天悄悄来临了。
径 jng 彳 左右 半径 小径 溪流旁边有条小径。
斜 xi 斗 左右 斜坡 倾斜 她从斜坡上慢慢走了下来。
霜 shuāng 雨 上下 冰霜 霜降 屋子的窗户上覆满了冰霜。
赠 zng 贝 左右 赠送 赠品 他赠送给我一本精装书。
刘 li 刂 左右 刘海 姓刘 她留的平平的齐刘海。
盖 gi 皿 上下 瓶盖 覆盖 这座山常年被冰雪覆盖。
菊 j 艹 上下 菊花 墨菊 美丽的菊花在风中频频点头。
残 cn 歹 左右 残疾 残害 这场车祸导致他左腿残疾。
君 jūn 口 半包围 君主 君子 兰花被称为花中君子。
橙 chng 木 左右 橙子 橙汁 你喜欢吃橙子吗?
送 sng 辶 半包围 赠送 送别 他要出国了,我们去机场送别。
挑 tiǎo 扌 左右 挑战 挑衅 我们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会认字 径、斜、赠、刘、残、君、橙、挑见会写的字
犹 yu 犹豫 犹如 傲o 骄傲 自傲 橘j 橘子 青橘
多音字 挑 tiāo 挑选 挑食 行 hnɡ 银行 行业
tiǎo 挑唆 挑拨离间 xnɡ 行走 行人
课文解读之《山行》
主要内容:
《山行》描绘的是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字词解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寒山:指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生:产生、生出。 斜:伸向。 坐:因为。
古诗大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诗文简析: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重难点:
1.《山行》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前两句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的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2.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停车后,诗人看到了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课文解读之《赠刘景文》
主要内容:
《赠刘景文》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人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字词解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古诗大意: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诗文简析: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重难点:
1.《赠刘景文》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
《赠刘景文》写的是那个秋末的景色,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可以看出来。
2.这首诗明明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为什么题目是《赠刘景文》呢?
这首诗其实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这种方法叫作借景抒情。诗人抓住荷尽菊残等景物描绘了秋末的萧瑟景象,在景物中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自然引出赠诗的目的说明秋景虽然萧瑟景象,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青春已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所为的黄金阶段,从而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希望他能乐观向上、努力不懈。所以题目是《赠刘景文》。
课文解读之《夜书所见》
主要内容: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人通过对秋风吹梧叶、儿童捉促织、篱笆下的灯火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南宋中期诗人。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字词解释:
见:古同现,出现,显露。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古诗大意: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诗文简析: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重难点:
1.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2.第二行诗句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
第二行诗句里的客是指诗人自己,因为他身在异乡。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通过借助景物和回忆往事表达了自己思念家乡、怀念情人的情感。
25、日月明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日月明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小韵文,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由两个或三个汉字组成的,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能让我们感受到识字的乐趣,激发我们的识字热情。
词句赏析:
1.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
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非常有趣的字会意字。从第一句我们学会了明字,日月齐照,大放光明;还学会了男字,男子用力在田间耕作。第二句中末端细小为尖,细微的土为尘。
2.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
一人走一人跟随为从,人多为众;成片的树木为林,更多更茂密的树木为森。从、林是左右结构,由两个汉字组成;众、森为品字结构,由三个汉字组成。
3.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一棵树是不如一片森林的,所有人能够互相同心协力,那么黄土都可以变成黄金。这是一句谚语,告诉我们团结的重要性(团结力量大)。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本课学习的汉字有什么特点?
1)汉字的形状:这些汉字都是由两个或三个汉字组成的。
2)汉字的结构:这些汉字组成了上下结构,如尘;左右结构,如明、双、从、林;品字结构,如众、森。
3)汉字的笔画:笔画发生了变化,如尘上部的小,竖钩变成竖;从、双、林左边的人、又、木,捺要变成点。
4)根据字形理解汉字的意思:新字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如很小的泥土就是灰尘的尘
26、秋天的雨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秋天的雨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秋雨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第二部分(2-4):形象地描写了秋雨的特点。
第三部分(5):概括总结了秋雨的作用。
词句赏析:
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这是本文的总起句,也是一个比喻句,它把秋雨比作钥匙,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随着秋雨的到来,秋天也渐渐来临。
2.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从趁你没留意打开等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将秋雨拟人化,写出了秋雨的凉爽和它的润物无声。秋雨那么温柔、轻盈,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一切。
3.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这是第二自然段的总起句,总述秋天的颜色五彩缤纷,下文中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黄色的田野和美丽的菊花等都是围绕色彩来写的。
4.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作者通过比喻的手法将银杏的样子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作者用词精美,银杏叶在秋天会变黄,这本是自然规律,作者却说是秋雨把黄色给了银杏树;秋天,暑气本来就会慢慢消退,作者却说是银杏叶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十分有趣。
5.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你挤我碰说明了句子和柿子挂满枝头,数量很多,按时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争着体现了果树想要为人们作贡献的急切心情。
6.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从频频点头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7.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躲字与上一句中的藏字相呼应,把各种水果的香甜的气味当成活泼可爱的孩子与小朋友们捉迷藏,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这两个字,还能给人一种果香味一缕一缕的,时浓时淡的感觉,既写出了果香味对人的诱惑力,又写出了秋天果园里丰收的景象。
8.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这是第四段的总起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秋雨告诉大家冬天就要来了,自然地引出动物、植物过冬前做的各种准备。 金色的小喇叭发出的声音指秋雨发出的滴答滴答的声音。秋雨带来了凉意,正如一场秋雨一场寒,它预示着冬天就要来临。
9.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这是本文的总结句。丰收 欢乐总结了全文,点明了秋天是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重难点探究:
1.秋雨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哪些快乐?
秋雨给小朋友带来了凉爽和舒适,带来了色彩缤纷的秋景,带来了香甜的水果,带来了准备过冬的可爱的小动物小朋友在秋天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欢乐。
2.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因为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它的到来昭示着秋天的来临,所以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3.为什么说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因为秋天的雨到来时,很多水果都成熟了,空气中充满了水果香甜的气味,所以说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4.本文的题目是《秋天的雨》,作者赞美的紧紧是秋雨吗?
本文名为写秋雨,实则写秋天。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的众多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快的秋天。
27、青蛙写诗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青蛙写诗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作者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让我们更直观地认识了这些标点符号。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了下雨了,青蛙要写诗。
第2自然段:写了小蝌蚪要当小逗号。
第3自然段:写了水泡泡要当小句号。
第4自然段:写了一串水珠要当省略号。
第5自然段:写了青蛙写成了诗。
词句赏析:
1.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淅沥沥沙啦啦都是下雨的声音,雨下得很小,景色很美。
2.青蛙的诗写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青蛙的诗终于写成了,但是只有呱一个字。这个字是拟声词,呱呱,呱呱是小青蛙的语言,小青蛙透过这样的语言了能传达很多东西,如对夏天的喜爱和赞美,对朋友们的热情表示感谢,对夏天美景的高度赞扬,对内心喜悦之情的宣扬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课文重难点探究:
1.青蛙为什么要写诗?
下雨了,雨点落在青蛙的身上,亮亮的,痒痒的;雨点儿落在荷叶上,亮晶晶的,滚来滚去;雨点儿落在池塘里,池塘里的水呀,一圈一圈荡漾开去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青蛙真是太高兴了,不由得想写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2.听到青蛙要写诗啦,谁来帮忙啦?
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3.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小蝌蚪逗号;水泡泡句号;一串水珠省略号。
4.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小蝌蚪头大大的,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多像一个可爱的小逗号啊!
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而且它不但圆,还透明,很漂亮!
省略号是六个点,一个水珠不像,一串水珠团结起来就很像了。
5.青蛙的诗里会写什么呢?
答案见词句赏析第二小题,言之有理即可。
28、拍手歌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拍手歌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课文以拍手歌的形式,为小朋友描绘了大自然中动物们自由生活的情景,告诉我们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同时揭示了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的道理。
段落大纲:
全文共10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告诉我们动物世界很新奇。
第二部分(第28节):描绘动物们生活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9、10节):告诉我们要保护动物。
词句赏析:
1.你拍一,我拍一,动物世界很新奇。
这是课文的总起句,用打节拍的方式,告诉我们动物世界新奇的这一特点。
2.你拍三,我拍三,雄鹰飞翔云彩间。你拍四,我拍四,天空雁群会写字。
云彩间突出了雄鹰飞得很高;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雁群在天空飞,排成一字和人字,就像是在写字一样。
3.你拍六,我拍六,黄鹂百灵唱不休。你拍七,我拍七,竹林熊猫在嬉戏。
唱不休、嬉戏表明黄鹂、百灵鸟、熊猫在自己的家里生活得自由自在,非常快乐。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课文中介绍了哪些动物?
孔雀、锦鸡、雄鹰、大雁、猛虎、黄鹂、百灵和熊猫。
2.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29、爬天都峰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爬天都峰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一起爬上了天都峰顶的事,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脉络梳理:
全文共10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暑假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
第三部分(第37自然段):写我和老爷爷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写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互相道谢以及爸爸对我们的称赞。
词句赏析:
1.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一个挂字形象、生动地把天都峰的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天都峰,光是看着就让人感到害怕,更别说攀登了。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个样
这是对我爬山动作的描写,表现出登山的艰难和我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3.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是奋力爬山的结果。从这个词可以看出,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爬上了天都峰顶,体现了我们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课文重难点探究:
1.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爬山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缺乏自信,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在与老爷爷相遇并交谈后,我受到鼓舞,有了爬向峰顶的勇气;最后我克服重重困难,奋力爬上了天都峰顶,此时的我既兴奋又激动。
2.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天都峰高耸入云,石级笔陡,从也这个字可以体会到表面上似乎双方都对对方有所怀疑,其实是对对方表示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3.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
说明有了我和老爷爷的互相鼓励,才使我们有了爬天都峰的勇气和决心,最后爬上了天都峰顶。
4.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从爸爸说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和老爷爷能够爬上天都峰顶的原因:一是我和老爷爷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我们都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30、爬山虎的脚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爬山虎的脚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探究的欲望,激起了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样子及其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词句赏析: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这两句话具体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一句话概括地写出叶子绿得新鲜,看着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叶子长得如此整齐,铺排得那么均匀,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就好像是哪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图画。后一句突出了叶子排列的形状之美。
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也是嫩红的。
作者用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中间的长句子是对第一句的补充,更具体地说明脚是长在茎与叶柄相连之处,而且是从叶柄的反面伸出来的,它由六七根枝状细丝组成。作者又以蜗牛的触角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非常逼真,可见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十分仔细、认真。
3.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突出了爬山虎脚有力的特点。
课文重难点探究: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脚的?
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2.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不只写脚,而要先写叶子呢?
原因有两个:一是爬山虎的叶子靠脚才能够爬满墙,这满墙的叶子,正是脚的功劳,进一步突出了脚的作用之大;二是我们通常先看到的是爬山虎的叶子,仔细观察才能看清爬山虎的脚,所以先写了叶子。
3.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是怎样变化的?
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巴住墙就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细丝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它在墙上才贴得很紧。
31、那一定会很好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那一定会很好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
段落大纲: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写种子被泥土包裹着,想站起来,后来终于钻出地面,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第二部分(47):高大的树变成了一辆手推车,终于会跑了。
第三部分(8、9):手推车跑起来感到很吃力,后来被农夫和儿子拆了,做了把椅子。
第四部分(1012):椅子觉得挺直腰背很吃力,被年轻的农夫拆了,拼成了木地板,他感到很舒服。
词句赏析:
1.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说明种子生活空间很狭小,不能舒展,为下文作铺垫。同时,不得不是双重否定,表达的情感更强烈,说明种子在土里感觉非常难受。
2.这真难受。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表达了种子的愿望是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非常强烈。
3.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长出钻出站在这一系列动词说明种子经过努力生长,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愿望站起来。
4.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
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说明人和动物行走自由,生活自由自在,这是树产生愿望的原因。
5.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
吱吱嘎嘎是写出了手推车承载重物发出的声音,说明手推车已经被使用了很长的时间。
6.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满意舒展舒服都是描写人的神态、行为和感觉的词语,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种子变成木地板后的快乐心情。
7.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这句话照应开头,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无私奉献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课文重难点探究:
1.那一定会很好在文中出现几次?有什么作用?
课文题目那一定会很好 这几个字反复出现四次,更深刻地刻画了种子的变化历程。课文无论是种子钻出泥土,成长为一棵大树,还是大树被砍倒后被人们做成手推车,做成椅子,铺成木地板,很好二字一直贯穿其中。
2.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一粒种子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木地板
32、妈妈睡了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妈妈睡了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讲述了妈妈午睡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妈妈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和劳累,让我们感受到了母子之间的爱:孩子爱妈妈,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直接观察来表现的;妈妈爱孩子,是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来反映的。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段。
第1段:写妈妈哄我午睡,自己却先睡着了。
第2段: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第3段: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第4段: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词句赏析:
1.妈妈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睡得好熟,好香。
好这个字的意思是非常,熟和香这两个字说明妈妈睡得很沉。
2.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睡梦中妈妈的安静与美丽。
3.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小鸟的歌声,风儿的沙沙声,妈妈都听不到,说明妈妈睡得很熟,也说明妈妈很累。
4.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
作者看到妈妈睡得香甜的样子,感觉妈妈在笑,说明了妈妈的和蔼可亲;联想到妈妈是在想故事,说明了妈妈对我的关爱,展现了浓浓的母子情。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课文从哪三个方面来写描写妈妈的?
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2.哪句话体现了我对妈妈的关心?
文章最后一句。
2.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文中的我是一个爱妈妈、懂事体贴的好孩子。
33、六上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文解析笔记
六上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浪淘沙》(其一)一诗借助夸张和想家描写了黄河雄伟的拭气势,以豪迈的笔触展现了黄河的壮观景象。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字词解释: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波浪淘洗。 自天涯:来自天边。
同:一起。 直上:一直到达。
古诗大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诗文简析: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自古以来黄河相传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万里沙是说黄河水里挟带着大量泥沙,既写出了黄河泥沙多的特点,也写出了黄河之长。这里的万里也不是实指,而是夸张的说法。淘簸两个动词连用,节拍非常紧促,渲染出黄河上的险恶风波,河水的汹涌澎湃。九曲黄河万里沙的静态画面中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曲折蜿蜒,又从波涛汹涌的黄河的动态视频中感受到了浪淘风簸自天涯气吞山河,作者就是在诗句中运用了这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雄伟壮阔、气势磅礴的力量美。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一个上能给人一种勇往直前、知难而进的联想,因为要逆着汹涌的河水而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重难点:
1.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的气势?
九曲黄河、浪淘风簸。
2.九曲指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九曲并不是指河流有九处转弯,而是形容河流转弯很多。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狂风中,黄河翻滚着巨浪,携带泥沙向下游奔涌的磅礴气势。
3.牛郎织女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优美。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34、六上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课文解析笔记
六上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宿建德江》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全诗的艺术特色: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作者简介:
孟浩然,字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他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大部分作品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及羁旅行役的心情,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字词解释:
宿:住。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客:指诗人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古诗大意:
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诗文简析: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这两句点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时间,立足点意象,和整篇诗的基调(欣赏景物的心情)。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日暮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又是客愁新的原因。愁新就是新愁,指寂寞之愁、孤独之愁、思乡之愁。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他身处异乡,因仕途不顺,借旅行来排解自己的苦恼。一时间,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寻味。
重难点:
1.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宿建德江》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写了寒江、小舟、孤月、独客、老树、旷野,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抒发了自己的孤寂情怀。
35、玲玲的画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玲玲的画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的是玲玲不小心弄脏了自己的画,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使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从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
段落大纲:
全文共9段,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玲玲画了一幅画准备参加评奖。
第二部分(第29段):玲玲把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画上了一只小花狗,使画更好了。
词句赏析:
1.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从得意端详这两个词可以看出玲玲很喜欢自己的画。
2.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又在催说明爸爸不止一次催玲玲快去睡觉了,可以看出玲玲画画用了很长时间,也暗示了再画一张画已经来不及了。
3.玲玲满意地笑了。
从满意地笑了可以看出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上小花狗之后效果不错。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文中描写玲玲心情的词语分别有哪些?玲玲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得意、伤心、满意;玲玲得意是因为对自己的画很满意;伤心是因为把画弄脏了,重新画又来不及了;满意是因为在爸爸的启发下画了一只小花狗,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
2.看见玲玲的画弄脏了,爸爸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爸爸拿起画仔细地看了看画,启发玲玲开动脑筋,补救弄脏的画。
3.爸爸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爸爸说的话是课文的中心句,有两层意思:一是在生活中对待事情好坏的态度,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错的事情都看成是坏事情,因为好坏是可以转变的;二是遇到事情办得糟糕的时候,我们要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一想解决的办法。
36、金色的草地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金色的草地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我和弟弟在窗前草地上玩耍的情景,以及我无意中发现了金色的草地会变颜色,到开始注意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与蒲公英成为朋友的经过。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当蒲公英盛开时,窗前的草地上变成了金色。
第二自然段: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第三自然段: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第四自然段:写我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词句赏析:
1.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了。
满字说明整片草原里到处都开满了蒲公英,蒲公英挤挤挨挨形成了一片金色的草原,所以这是一片美丽的草地。
2.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
这两句话活画出两个活泼儿童以蒲公英为游戏的顽皮、嬉戏场面。其中的一本正经和假装两个关键词语更突出了二者的活泼、顽皮以及我们对草地、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3.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并不引人注目说明蒲公英很普通,这么普通的蒲公英却让我和弟弟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
4.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不是而是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否定草地是金色的,肯定草地是绿色的,用并字让人感觉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
5.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这是我的第二次发现,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草地的颜色是随着蒲公英的张开和合拢而发生变化的。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人的手掌,真实形象地写出了草地变色的原因。随着时间的变化,蒲公英的花朵时张时合,草地就有时是金色,有时是绿色。
6.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连用两个感叹号表达了我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重难点探究:
1.结合课文想一想,我可能是如何观察蒲公英花朵的?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我可能是趴在草地上,用眼睛仔细寻找金色去了哪里,用手去触摸蒲公英花瓣;我可能观察了好几次,在早晨、中午、晚上不同的时间观察。
2.当我再一次观察蒲公英花时,我发现了蒲公英的什么秘密?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3.草地的颜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蒲公英的秘密与草地颜色变化有什么关系?
因为蒲公英的花瓣并不总是张开的: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了绿色的了。
37、金木水火土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金木水火土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课文解析 主题归纳:
本课是一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儿歌,向我们揭示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观念,即以自然界的5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五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天地日月了。天在上,覆盖万物;地在下,衍生万物。太阳、月亮一直贯穿古今。
词句简析:
1.金木水火土:五行,古代的人喜欢用五行代表自然万物,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和金木水火土有关。
2.天地分上下:分是分开的意思,跟合相对。头上为天,脚下为地。我们就生活在天和地之间。
3.日月照今古:日月分别指太阳和月亮。这句话是说天地太阳和月亮从远古时候一直照耀到当今,是一种自然现象。
重难点探究:联系生活,理解金木水火土。
金泛指金属,木指的就是树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金属制品和木制品;水是大自然的生命之源,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火有利有弊,要合理利用,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土是植物生长的根本。金木水火土是大自然最基本的事物。
课后习题 1.本课语句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美。朗读时,可以按儿歌的特点适当停顿,句末稍延长,第二行金木水火土可以读得略重。
2.认识田字格。
本课是学生首次学写汉字,要让学生认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可以用《田字格拍手歌》帮助认记。
田字格拍手歌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课外延伸 生字在田字格间的书写:
一 一字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书写时,从左到右,要写平稳。
二 二字上横短,写在上半格;下横长,写在下半格,字要居中。
三 三字有三横,中间横最短,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第二横在横
中线上,比第一横略短,第三横最长。
上 上字第一笔是丨。竖写在竖中线上,短横写在横中线上方,
下横要长一些。
儿歌记一记:
一二三四五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38、黄山奇石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黄山奇石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生动地介绍了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写出了黄山岩石多奇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黄山奇石的喜爱及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6段。
第1段: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
第2段:写仙桃石的神奇。
第3段:具体描写猴子观海的样子。
第4段:介绍仙人指路的样子。
第5段:介绍金鸡叫天都的样子。
第6段:概括介绍了其他奇石。
词句赏析:
1.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这句话写黄山的位置和景物特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说黄山在国内外都很有名气;二是讲黄山的地理位置。
2.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文章围绕着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展开描述。这句话的前半句是说黄山景色清秀美丽,非常奇妙;后半句讲特别是那些怪石,更有趣,后半句比前半句的意思更进了一层。
3.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这句话将仙桃石将比作大桃子,形象鲜活;用了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石头写活了。
4.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它们指的是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这句话勾起了读者想去黄山看奇石的欲望,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文重难点探究:
1.尤其是一词能删去吗?
不能。删去尤其是后,有趣的怪石在黄山风景区的地位就不那么突出了。
2.猴子是怎样观海的?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作者巧借动作,通过想象,将看云海的猴子写得活灵活现,更加突出了它的生动有趣。
3.为什么说是翻滚的云海
因为在地面上站着向上看,天空中的云层只是轻轻地飘动;在高耸入云的黄山峰顶上向下看,云层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
3.金鸡叫天都的奇景是怎么形成的?
当太阳升起,阳光直射在巨石之上,巨石变得闪闪发光,就像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在对着天都峰啼叫。
4.朗读本文时,要用怎样的语气?
朗读本文时,要读出对黄山石的赞叹之情。
39、画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画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水墨画,意境典雅,给人以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话中美好事物的喜爱。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诗中写了山、水、花、鸟四种景物。
2.春天开的花,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
因为这是画上的花,自然不会因为四季的更替而凋谢。
40、花的学校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花的学校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选自泰戈尔《新月集》里的一首儿童散文诗。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现得自然深厚。
段落大纲: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阵雨落下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第二部分(3、4):想象花朵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做功课的情景。
第三部分(59):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妈妈扬起了双臂。
词句赏析:
1.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东风以人的动作,他走过荒野吹着口笛,营造出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雷云轰响,阵雨降落,花孩子们跑出来,一个,两个,一朵,两朵一群又一群,欣欣然睁开眼,张开脸,展开眉,他们相互簇拥着探出了他们可爱的小脑袋。于是,在绿草地上跳起了欢快的舞。一群一群写出了花的多,无人知道营造了神秘感,突然让我们感受到花出现得没有预兆。
3.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这是一个过渡段,想象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的。
4.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这句话告诉我们下雨给花孩子们带来的变化。结合前文,花孩子们在学校里上学、做功课,散学前出来还要被罚,雨如孩子们的救星一般,咔嚓一声,剪断了那锁。花孩子们当时的兴奋劲儿可想而知,孩子就是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那样的喜欢自由,哪怕是花学校里的花孩子也不例外。为下文作铺垫。
5.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冲了出来。
这一段,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花孩子放假的情景。这是描写大雨来临前狂风大作的景象,激烈,但是在孩子眼中就成了互相碰触、飒飒地响、拍着大手,没有任何的畏惧,更多表达出来的是喜爱。是啊,他们多么渴望这雨水,只有这雨水才能让他们破土、开花,冲出束缚,那么的迫不及待。
6.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连用两个反问,写出了花孩子们想回家的急切心情,表现出了花孩子们对家、对妈妈的思念。
7.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这一句作者由花孩子们对妈妈的依恋和爱,写到我们对妈妈的依恋和爱,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课文重难点探究:
1.为什么我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作者将花儿还没开放的时候,想象成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那些花儿也像同学们一样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偶尔会做一些调皮的事情,被老师罚站墙角。作者将花儿和儿童联系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想象,写出了对花儿和儿童的喜爱之情。
2.花的学校放假时是怎样的情景?
花孩子们会穿着各色的衣裳冲出来。他们急着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投进妈妈的怀抱。
41、蝴蝶的家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蝴蝶的家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散文,以问题和思考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串全文,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怜爱之情。
脉络梳理: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蝴蝶要怎么办?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写我是怎么样为蝴蝶着急的。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一个女孩告诉我蝴蝶是有家的,但我没见过下雨时蝴蝶到底藏在哪里。
词句赏析:
1.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这句话中没法再想是因为不愿意再想,不敢再想。体现了作者内心非常着急,十分担心下雨时蝴蝶的处境。
3.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到处都是湿的。
吼叫震撼喧嚷突出了环境的嘈杂,雨幕斜挂冲洗遍了突出了雨大,这个句子生动地描写了雨天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样描写的目的是引发我对蝴蝶的担心:这么恶劣的天气,蝴蝶到哪里避雨呢?自然引出下文。
4.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
这句话再次用了问句的形式,直接抒发了作者在多次猜想过后毫无所获的万分着急之情,与前文相互照应,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对蝴蝶的担忧与关爱。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以问题和思索为线索来表达。本文以作者的思绪为线索展开,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然后再进行否定,再想,再否定,可见作者对蝴蝶非常关心,是在用心思考它的去处。
2.我真为蝴蝶着急了这一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这种反复手法的运用把作者急切的心情表达得更加强烈,能够加深读者的印象,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3.什么时候我才不会着急?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真的有人告诉我下雨时蝴蝶藏在哪里时,我才不会着急,表达了我对蝴蝶的关爱之情。
42、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激发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指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揭示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引用名言,点明文章的中心。
词句赏析: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句话在全文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呼风唤雨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20世纪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
3.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句中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如电脑、太空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就是新发现。
3.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千里眼顺风耳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后来这句诗经常被人引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5.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引用名人名言,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课文重难点探究:
1.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科学技术空前发展,这些新的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古代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一一变成了现实。如今,人们上天入地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地球变成了联系紧密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文章写了20世纪的众多成就,其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发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发明: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3.现实生活中,哪些发明是千里眼?哪些发明是顺风耳?
例:千里眼:望远镜、视频通话;顺风耳:电话及有声通信设备。
43、观潮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观潮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潮头过后的景象。
词句赏析: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揭示文章中心的作用。
2.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人声鼎沸踮着脚生动地写出了观潮人迎接大潮的惊喜之情,从侧面衬托了江潮的奇特、壮观。
3.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
这句话将水浪比作水墙,写出了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拉长变粗写出了白线的变化及水势逐渐加大的过程;横贯与上文的横卧呼应,突出了潮来时气势之宏伟。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把潮来时的声音夸张成山崩地裂,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临其境,充分表现了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观的意思,指潮来时的景象。
2.为什么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因为钱塘江大潮有三大特点。一是声音大。潮要来时,远处闷雷滚动,令人震撼;潮来时,如山崩地裂,令人惊心动魄。二是形态变化多。刚开始是一条白线,紧接着如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如万马奔腾,浩浩荡荡。三是速度快。潮头过后,霎时向西奔腾而去。通过以上三点,可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3.你理解人声鼎沸吗?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人声鼎沸的情景?
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在喧闹的场面就可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例:大型集会时。
44、古诗二首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古诗二首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登鹳雀楼》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想,写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壮和美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译文:
《登鹳雀楼》: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望庐山瀑布》: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词句赏析: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运用极其浅显的语言,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3.疑是银河落九天。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课文重难点探究:
1.《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诗的前两句诗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
《登鹳雀楼》的前两句诗描写了白日、山、黄河、海;《望庐山瀑布》的前两句诗描写了太阳、香炉峰、紫色的烟雾、瀑布。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不断进取,奋发向上。
3.庐山瀑布真的有三千尺长吗?
没有。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的高峻和瀑布飞流的壮观。
45、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介绍了祖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段落大纲: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第二部分(25):按照海面、海底、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
第三部分(6):写西山群岛必将变得更美丽,更加富饶。
词句赏析:
1.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这是本文的中心句,概括地写出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这一句描写了海水的各种颜色。五光十色指颜色多,瑰丽是颜色特别艳丽、好看。用五光十色和瑰丽无比说明海水的颜色很多,很漂亮。
3.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这一句讲海水的色彩和海底的地形有关。海底是山崖,海水浅,颜色就淡一些;海底是峡谷,海水深,颜色就深一些。所以从海面看,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4.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展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各种各样说明珊瑚的种类很多。绽开的花朵和分枝的鹿角是说海参的形状像花朵、像鹿角(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珊瑚的特点:颜色鲜艳,样子奇特。
5.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的蠕动。
到处一词写出了海参多,懒洋洋描绘出海参蠕动的样子,用词很准确,写出了海参的悠闲、自在。
6.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文条;有的鼓起来像皮球一样圆。
这句话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写了西沙群岛的海里各种鱼的外形特征。
7.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句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特点,使人回味。
8.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这一句是本段的中心句,讲西沙群岛的鸟非常多,鸟儿是这里的主宰。
9.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祖祖辈辈说明了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10.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这句话与开头首尾呼应,表明了我们建设西沙群岛的决心。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这篇文章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这篇文章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安排内容的。先总写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再分写海水颜色瑰丽,以及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和各种海鸟;最后总写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这样写结构清晰,易于理解。
2.本文是按照那句话来写的?
作者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来写的。
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把它圈出来。
课文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5.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颜色,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因为海水的色彩和海底的地形有关。海底是山崖,海水浅,颜色就淡一些;海底是峡谷,海水深,颜色就深一些。所以从海面看,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6.作者在每个方面中都写到的是什么景物?是怎么写的?
作者描写海水是抓住颜色瑰丽来;写海底是抓住珊瑚、海参、大龙虾的形状和动作来写的和鱼的数量和形状来写的;写岛上是抓住鸟多来写的。作者每写一处都抓住了典型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46、二上古诗二首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二上古诗二首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夜宿山寺》这首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时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敕勒歌》通过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译文:
《夜宿山寺》: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敕勒歌》: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词句赏析: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这两句以夸张的修辞手法从视觉感受上烘托山寺之高,表达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2.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这两句从听觉上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说明山寺之高。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似穹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空比作圆顶大帐篷,表现了草原天高地广、辽阔无边的特点。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的景象,突出了牧民殷实丰富,其乐融融的生活,也表现了敕勒川的美丽富饶。
课文重难点探究:
1.《夜宿山寺》中出现了两个高字,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第一个高是形容山寺高耸入天。第二个高指声音大。诗人站在楼上不敢大声说话,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从中我体会到楼很高。
2.辰在字典里是日、月、星的总群,手可摘星辰一句中辰指什么?
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
3.站在楼上真的可以摘到星星,大声说话真的会惊动天上的仙人吗?诗人这样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不会,这是诗人的想象。诗人这样写表达了对高楼的欣赏和赞叹之情。
4.《敕勒歌》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草原牧民怎么的情感?
出现的景物有广阔碧绿的草原、阴山、无边的蓝天、茂盛的青草、肥壮的牛羊等。表达了草原牧民热爱家乡的情感。
47、大禹治水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大禹治水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古时候禹为了治理洪水,多次路过家门而不入,最终疏通河道,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赞扬了禹公而忘私、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奉献精神。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段。
第1段:写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第2段:写鲧治水失败,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第3段:写禹在外治水十三年,多次路过家门却不进去。
第4段:写禹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成功,百姓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词句赏析:
1.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多次路过自己家门口。
十三年到处奔走反映了禹治水的时间之长以及治水任务的艰辛和艰巨。
2.洪水终于退了百姓安居乐业,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是禹治水成功后的情景,与文章开头洪水泛滥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禹治水的伟大功绩.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洪水泛滥带来了哪些危害?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2.鲧用什么方法来治水?结果怎么样?
鲧用筑坝挡水的方法来治水,结果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3.禹用什么方法治水?这种方法好在什么地方?
禹用疏导的办法治水。这种方法可以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不再危害当地百姓。
4.禹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一:禹公而忘私、无私奉献,具有顽强的意志和优秀的领导力;二:禹吸取了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了疏导的办法治水;三:大家的齐心协力。
48、大还是小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大还是小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表达了我既不想长大,又渴望自己快快长大,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愿望。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1、2自然段):写我觉得自己很大,因为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
第2部分(3、4自然段):写我觉得自己很小,因为有些事情自己还做不了。
第3部分(5、6自然段):写我有时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有时盼着自己快点长大。
词句赏析:
1.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这句话写了我觉得自己很大的原因: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说明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流露出自豪的感觉。
2.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这句话写了我觉得自己很小的原因:够不到按钮让我觉得自己还没长大,听到雷声我会感到害怕。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
当我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解决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当我还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还依赖他们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2.我为什么有时候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是希望一直得到爸爸妈妈等长辈的关爱与照顾,同时,也不希望爸妈老去;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是希望自己能做更多的事情,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49、场景歌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场景歌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识字文,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中,勾勒出一幕幕生动的场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节。
第1节: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海上风景图。
第2节:描写了一幅乡村田园风光图。
第3节:描写了一幅公园风景图。
第4节:描写了少先队员活动的场景。
词句赏析:
1.一只海鸥,一条帆船。一艘军舰,一处港湾。
海鸥帆船军舰港湾这几个词语让人联想到了大海,这些是海上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为我们勾勒出美丽的海景图。
2.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片花园。
鱼塘稻田垂柳花园四个词语让我们看到了富有浓郁乡村气息的田园风光。
3.一道小溪,一座石桥。一丛翠竹,一群飞鸟。
一道小溪淙淙地流淌,溪上有一座石桥,石桥边有一丛翠竹,一群飞鸟从蔚蓝的天空飞过,真是一派迷人的江南风光。小溪石桥翠竹飞鸟这四个词语将一幅清幽淡雅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
4.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
这两句话是对少先队员活动活动场面的描写,也点出了前面那些美丽的风景正式少先队员们所看到的。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课文描绘了哪几个场景?
课文描绘了海上风景、乡村田园风光、公园美景和少先队员活动这四个场景。
2.红领巾加上双引号是什么意思?
因为文中的红领巾指的不是佩戴的红领巾,而是指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所以加上了双引号。
3.文中哪些量词能让人感受到所描述的事物数目不止一个?
行、丛、群、队。
50、比尾巴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比尾巴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小节,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1部分(1、2小节):通过三问三答告诉我们猴子、兔子、松鼠尾巴的特点。
第2部分(3、4小节):通过三问三答告诉我们公鸡、鸭子、孔雀尾巴的特点。
词句赏析:
1.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儿歌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长短好像一把伞写出了三种尾巴的特点。
2.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这是对前三个问题的回答,告诉我们猴子、兔子、松鼠尾巴分别具有长短好像一把伞的特点。这里作者把松鼠的尾巴比作一把伞,写出了松鼠尾巴大而翘的特点,既生动又形象。
3.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
再次提出三个问题,弯扁最好看写出了另外三种尾巴的特点。
4.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这是对前三个问题的回答,告诉我们公鸡、鸭子、孔雀尾巴分别具有弯扁最好看的特点。弯扁指出了公鸡和鸭子尾巴的形状,一个最字突出了孔雀尾巴的美丽超出了其他的动物,是位居第一的。
课文重难点探究:
1.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
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2.课文第一小节三个问句起什么作用?
以三个问句开篇,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兴趣。
相关文章
-
三上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
语文三年级上古诗三首山行课堂生字词笔记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好词好句摘抄
-
六上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课文解析笔记
-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
六下语文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上课笔记划重点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推荐文章
-
4.第一行的图案是从第二行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字词解释
-
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课堂重点笔记生字词
-
风娃娃生字组词结构笔画及造句
-
四年级上册第7课生字组词
-
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思想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课后答案
-
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
一年级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
三年级灰雀小练笔参考答案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凉州词全文诗句翻译意思全解及赏析
-
小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
孩子脸上长小疮该怎么办――刘健航回答
-
凡尔登战役
-
大班美术教案《金灿灿的油菜花》反思
-
小班体育游戏教案《小兔拔萝卜》反思
-
装饰公司宣传单朋友圈文案及软文37句
-
蛋糕朋友圈文案37句
-
数学文化节朋友圈文案36句
-
好的情侣名415个
-
工程建筑公司取名参考104个
-
清贫课堂笔记知识点